[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600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六十八章 宮務廳情報處

    林安飛聽徐言青說那中間的是組織部的協辦大臣李甘州,不由得多看了幾眼。

    雖然新成立的中華帝國內閣裡,有著九大部,但是這九大部里根據權責輕重,裡頭的各部大臣和協辦大臣權勢大小自然也是不同的。

    其中掌管財政大權的財務部自然是重中之重,由於目前中華帝國初立,很多事務都沒有走上正軌,而且整個政府都在為軍事而服務,所以其中收稅管錢的財務部自然是內閣諸部中的重中之重。而掌管人事權力的組織部也不容忽視,畢竟任何時候,人事權力都是最為重要的權力之一,因此這兩個部乃是內閣中最為權重的部門。

    而工商部,民政部的重要性要次一些,至於教育部、司法部、農林部的還要更次一些。

    這個李甘州既然是組織部的協辦大臣,這換成了明清朝代裡的稱呼,那就是吏部侍郎啊,屬於最為權重的部堂高官,如此高官自己竟然沒見過,這有些不太合理啊!

    「這個李甘州什麼來頭?怎麼我以前沒見過啊?」反正等候的時間裡閒著也是閒著,林安飛乾脆是和徐言青扯起了八卦。

    不過徐言青卻也是搖了搖頭:「我知道的也不多,只是在登基大典的時候見過一次呢,接觸的並不多!」

    林安飛和徐言青對李甘州不太熟知也是正常的,中華帝國裡以前一直都是以軍事為主,真正的核心大佬基本都是軍事將領,哪怕是內閣總理大臣畢余同的權勢也是沒有徐言青、林安飛和施清瑄三人的。

    要知道目前中華帝國授出去的爵位中。絕大部分都是給將領導,尤其是十個可以減等世襲的伯爵。子爵裡除了畢余同外,其他九個都是清一色的將領。

    畢余同這個內閣總理大臣。文官的一把手都只是一個子爵而已,其他的文官們的地位自然是要更低一些了,這些文官和高級武將們的身份地位不在一個層次,這自然就交集不到一起。

    再者,林哲對麾下的文武之防還是比較看重的,你從內閣裡沒有陸軍部、海軍部這種機構就可以看得出來,林哲是把文武分的非常清楚,這軍方的將領平常時候和內閣官員打交道的機會實在不多。

    再加上中華帝國新立,這內閣九大部設立後。官員都是新近一兩個月內爬起來的,林安飛認不全也是正常的。

    不過既然聊起了八卦,徐言青也是繼續道:「不過我聽說,這個李甘州以前是林氏商行的人!」

    「哦,難怪了!」

    此時,裡面涼亭內的李甘州自然不知道外頭的徐言青和林安飛這兩個大將無聊之餘,聊起了自己的八卦,此時他正恭恭敬敬的向林哲匯報最新一期的官員任命。

    「太平府那邊新納入帝國版圖,新任知府的人選我們組織部初選了六人。具體用誰還需陛下聖裁!」

    「哦,都說一說!」

    李甘州當即道:「目前可以勝任該職的有太倉州知州齊瑄邊,該員自去年主動舉旗效忠帝國後,先委其太倉知州一職。任上於穩定民生,鼓勵農桑上頗有成效,此人在資質和能力上足以勝任一府知府!」

    「又有松江府同知石桐……」

    李甘州繼續說著。身為組織部的協辦大臣,他對如今中華帝國內的中高級官員履歷幾乎是倒背如流。隨口就是說出來五六個有足夠資歷,能力也勉強過得去的人來。

    不過林哲聽了一邊後。卻是道:「還有嗎?」

    李甘州一聽,心中就是暗道不好,難道上述的六個人陛下他都無法滿意嗎?如果這六個人都不滿意的話,李甘州一下子也是想不到還有什麼太好的人選了。

    受限於中華帝國根基淺薄的影響,其文官系統,尤其是具有主政一方經驗的中高級官員只有前清投誠官員,原商貿區等官員,總數其實相當有限,而要從這些人裡頭挑選出來具有培養價值的人繼續晉陞委任,這難度可不畏不大,這能夠挑出六個人來就已經讓組織部那邊翻遍了所有官員的履歷了,現在再去找其他的人,那裡找得到啊!

    林哲看著這個李甘州一臉的愁容,心中也是一陣嘆息,這個李甘州的心胸和眼光到底還是狹窄了些啊,自己把他調到組織部擔任協辦大臣,恐怕是有些勉強了。

    這個李甘州以往是林氏商行的大掌櫃之一,而隨著林哲麾下的軍政勢力越來越大,對人才,尤其是可以保證忠誠的人才是非常急需的,所以他時不時就對自家商行動手挖角,調一些管事、掌櫃來幫自己。

    這個李甘州一開始被林哲找過來,先是到商貿區的總務處任職,然後也是輾轉了多個部門,算是積累了不少經驗,乃是林哲幕府中少數十幾個具有多部門管理經驗的人。

    所以成立組織部,負責文官系統的人事權力後,他就是被林哲提起來擔任組織部協辦大臣,這要是放在明清裡,那就是吏部侍郎,正兒八經的部堂高官。

    但是林哲看這個李甘州,卻是覺得此人的才華實在是有限,眼光太過狹窄,而且政治覺悟也略微差了些。

    太平府作為中華帝國最新打下來的一個地盤,也算得上是中華軍大舉西進後,唯一一個全新控制地區域,在這個地方實行的任何政策都會對後續政策帶來極大的倣傚影響,尤其是太平府知府的人選必須慎重再慎重,要考慮到諸多方面,而不是說那個人有才華就可以調過去當知府了。

    中華軍西進之前,雖然中華帝國還沒有徹底控制鎮江府、江寧府,但實際上當時的中華帝國已經控制了上述兩府的大部分地區,只剩下鎮江和天京兩個孤城被太平天國佔據而已,所以在中華軍西進之前。

    這兩個府的知府以及各重要的縣令都已經有了,甚至連常鎮寧道的道員都已經有了,所以說中華軍西進之後,並不需要對這兩個府進行大規模的改動。

    然而太平府卻是不同,這個府乃是中華軍西進後首個實際控制的府,對於這個全新打下來的府一系列的行政措施,都將會影響到中華帝國對後續新佔領區的施政。

    所以一切都是需要謹慎,而按照林哲的打算,後續打下來的佔領區只要當地官員願意投誠,那麼就儘量繼續沿用這些前清官員。這主要是為瞭解決麾下無人可用的局面,雖然說中國人多,想要當官的人更多,但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當這個官的,要在戰亂時期穩定統制,那麼對地方政府的主政官員要求就要高的多。

    雖然滿清朝廷各種不是,雖然滿清官員貪腐眾多,但是如果能夠把這些滿清的官員收復為己所用的話,那麼林哲就不用頭痛無人可用的局面。

    畢竟他不能一下子就變出來幾萬個中高級官員啊!

    同時重用投誠官員,那麼就會帶來另外一個附屬效果,那就是讓其他的清廷官員們看到,中華帝國和太平天國是不同的,只要你願意投誠不僅僅沒有生命危險,而且我林哲絕對不會吝嗇高官厚祿,後續如果軍事打的順利的話,傳檄而定這種事也就能夠發生了。

    所以林哲要在太平府豎一個大大的招牌,是打算用前清投誠官員為太平知府的!

    只是這個李甘州似乎察覺不到這種政治需要,這舉薦新任太平府知府的人選時,都是優先從蘇松太地區,商貿區等地區的官員裡挑選,並沒有考慮過那些投誠的前清官員。

    儘管心中已經有了預定的人選,但是身為這個帝國的皇帝,林哲總不能什麼都自己主動提,他需要保持身為皇帝的神秘和矜持。

    所以很多事情需要這些下屬們主動提出來,然後他再順水推舟許可他們去做!

    而李甘州估計一時半會還是揣摩不到林哲的聖意,所以這太平府知府一事還得先放下!

    李甘州退去後,剩下的那兩個同樣身穿中華裝的中年人也是陸續上前和林哲一一談話,這兩個人一個名為趙東柵,一個名為徐岩令。

    趙東柵和中華帝國裡的其他諸多高官一樣,乃是林哲的幕僚出身,一開始只是余勝軍裡的總務處的一名普通文案,後轉入憲兵系統,但是他很快就是退出軍隊從政,被調往商貿區巡警處擔任副處長,後升任蘇松太道巡警處處長,在警務事務上的才華相當出色。

    不過這一次林哲把他調到中央來,卻不是讓他給林成甲當助手,去當巡警部的協辦大臣,而是打算讓他單獨負責一個部門,那就是還剛剛成立的情報機構:宮務廳情報處。

    而徐岩令卻不是憲兵,巡警系統出身,他之前長期在商貿區司法處任職,一度出任商貿區司法處處長一職,現在被林哲調來,準備委任為宮務廳情報處的副處長,擔任趙東柵的副手。

    一直以來,林哲的軍政體系裡都沒有一個專職的情報機構,軍方那邊的聯合參謀部雖然有下設的特別軍務處負責軍事情報事務,但是範圍及其有限,只侷限在軍事情報方面。

    而隨著中華帝國的成立,逐漸壯大,專門的對內對外的非軍事情報機構也需要成立了。

    不過情報機構歷來比較敏感,如果光明正大的在內閣設立情報機構,說不準會被內閣把控,這對於想要全權掌控情報機構的林哲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就乾脆直接在宮務廳裡成立情報處,繞過了內閣那邊。(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六十九章 定都大典

    宮務廳,這個機構一開始是商貿區衙門督辦秘書室,後來就是演變為大元帥府秘書室,林哲稱帝后正式改稱宮務廳。:../

    這個宮務廳的職權相比較廣泛,基本上和皇室有關的都能插一手。

    內務處,主要負責管理宮廷事務,也就是負責管理皇室的生活事務。

    侍從室,負責皇室的安保事務,這個和軍方將領的一等侍從武官、二等侍從武官不同,林哲的侍從武官一般是一種名譽頭銜,大體和軍事顧問差不多,主要負責伴隨在林哲身邊提供各種軍事問題的答案,一般由在京的高級將領擔任,最低等的三等侍從武官都是少`將。而宮務廳的侍從室,只是負責皇室的安保事宜。

    宗內室,自然是負責皇族以及各種皇室親戚的亂七八糟的事務。

    醫務處,從這名義就能夠看得出來是向皇室提供醫療服務的機構。

    財務室,打理皇室產業,提供皇室生活經費的機構,政府那邊每年拔給皇室的生活經費也是交由財務室安排。

    此外還有其他幾個亂七八糟的機構,不過上述機構的職權都只限於在皇室宮廷內部,說重要也重要,但也上不來帝國政治權利的檯面。

    但是宮務廳之所以被一群人睜大了眼睛盯著,其實還是因為其他兩個機構。

    第一個就是秘書處,這個機構可就不是什麼管理皇室生活之類的機構了,而是一個正兒八經的政治性機構,協同處理皇帝的各種文書,林哲下發的正式詔令大多都是由秘書處起草,和明朝的內閣,清朝的軍機處極為類似。表面上看沒啥權利,但實際上任何人都無法忽視這些秘書們。

    再有就是剛成立的情報處了,作為中華帝國裡第一個情報機構,其重要性不容置疑。

    不過秘書處和情報處雖然名屬宮務廳,但實際上是由皇帝親自垂直管理。只是在宮務廳掛個名而已。

    成立情報處也不是一早一夕可以辦到的,林哲雖然提前制定了各項章程,但是他還是告誡了趙東柵和徐岩令,不管是現在籌辦期間還是以後工作期間。都務必謹遵兩個字:低調!

    林哲可不願意讓下面的那些軍政大員們把自己弄的這個情報處當成了明朝的錦衣衛或者東廠西廠來對待,並引起極大的反感。

    所以低調是非常重要的!

    趙東柵和徐岩令告退出去後,林安飛和徐言青才是在宮務廳秘書處的秘書引領下進來。

    「兩位愛卿一路上辛苦了,來,賜座!」林哲看著兩位愛將。一臉和氣的讓他們各自坐下。

    雖然林哲已經廢除了跪拜禮,但是下面這些人卻也是沒有資格和林哲同坐的,除非林哲主動開口賜座,不然在林哲的面前就得乖乖的站著。

    徐言青和林安飛雖然已經算是位高權重,但是越是這個時候他們就越是謹慎,雖然君賜不敢辭,但是也是沒敢直接大大咧咧的一屁股坐下,而只是只坐了點椅子邊而已,一臉的惶恐模樣。

    接下來,林哲自然是按照慣例。聽了這兩人的各自簡短的口述報告,算得上是一個述職了,聽林安飛說派出渡江進入皖北的部隊遭到了太平天國陳玉成部的頑強抵抗,進展不太順利的時候。

    林哲開口道:「如今我們已經算是初步奠定了根基,下一步我們的主要工作還是要放在部隊整頓,補充上,短時間內是不會發起大規模攻勢的,所以你的第二師在皖北、皖南那邊以謹慎為上,能打就打,但是也不用勉強。」

    說道這裡。他也是對徐言青道:「你的第四師也是一樣,近期內以鞏固現有果實為主,不宜提前發動大規模攻勢!」

    林安飛聽到這話,當即道:「陛下。如今我們已經拿下了皖南東部地區,下一步是不是該加把勁,再增兵皖南,好把皖南徹底拿下來?」

    林哲卻是略微搖頭:「皖南,尤其是靠近贛北九江等地,現在是林成庭、曾國藩和石達開三家龍爭虎鬥。一時間恐怕是分不出勝負來,現在我們根基未穩,需要時間來消化新佔領區,部隊也需要休整擴充,而且揚州那邊的李鴻章還在,不得不防!」

    林哲這話,雖然沒有說的很明白,但是其中的意思已經非常明確了,那就是現在中華軍要以提高自身力量為要,對於皖南、贛北等地的石達開、曾國藩、林成庭三人以旁觀為主,而下一步等中華軍整頓後內務,發起新一**規模攻勢的時候,也要把主要目標放在揚州的李鴻章上頭。

    徐言青也是道:「陛下所言極是,揚州和鎮江只有一江之隔,只要揚州一天在清軍手裡,我們的鎮江就會受到極大的威脅,而且長江航運也是時刻面臨威脅,要想徹底解除江南之地的戰略威脅,就必須先把揚州等江淮之地給拿下來!」

    林哲這番接見徐言青和林安飛,花費的時間要比見李甘州、趙東柵等人要多的多,這番接見除了聽這兩人的述職外,也是商討了諸多未來的戰略問題。

    畢竟林安飛和徐言青是中華軍的少數幾個領軍一方的大將,林哲必須要讓他們和自己保持同一步調,別搞得和太平天國的諸王一樣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當林安飛和徐言青告退出去後,時間已經是臨近傍晚了,林哲又是接見了幾個內閣大臣後,這一下午的接見總算是完成了。

    當即,他就是返回行宮的後院,剛進去呢,就是看見陳靜正抱著長女淑純公主!

    陳靜這個中華帝國的皇后,此時穿著帶有濃厚晚明風格的漢服裙裝,整個人看起來比以往穿大襟長裙要好看的多。

    不得不說,自從滿清入關後,不管是對男性的強制易服還是說對女性服飾的逐漸改變,到了清末時期,其漢人的服飾變的已經難看無比,男性的馬褂長袍其實還算好的了,但是女性的著裝更是難以入目。

    滿清入關後,雖然不曾強令讓女人也該穿滿足服飾,使得漢族女性在清初時期得以保持漢服的風格。但是滿清中後期後慢慢受到了嚴重的滿族旗袍的影響,以至於到了清末時期,漢族女子的穿著也是和滿族女性無異。

    稱帝建制後,被封為皇后的陳靜身為國母。這穿著是全國女性的表率,所以率先在衣著上復古,穿起了傳統的漢服,諸多帶有晚明風格,同時又改良後的裙裝充斥了整個宮廷以及帝國上層。

    而不得不說。中華民族的傳統漢服對女性的顏值具有極大的加成作用,這從清朝婦女的大襟換成了了明式群裝後,原本傻乎乎的村姑立馬就能夠變成窈窕淑女。

    林哲回來後,陳靜不等宮女的上前,她自己就是上前了兩步,接過了林哲脫下的外套,然後再轉遞給一旁的宮女,同時口中還說著:「今天怎麼早了!」

    陳靜是前幾天就帶著淑純公主以及林哲的母親,也就是新封的皇太后林老太太離開上海,由第七混成旅、海軍部聯合派出的戰艦護送到南京的。和他們一起來的還有兩家的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親戚。

    如此算是把整個皇室都搬到了南京來,不過陳靜到了南京後的這幾天,林哲由於事務繁忙,基本上天天都是華燈初上的時候才能返回後宅,而今天的這個時候雖然已經算是傍晚了,但是距離天黑還有一兩個小時呢,所以陳靜才有怎麼一問。

    「今天的事處理的快一些,再說明天也是個大日子,今天得早早休息養足精神,不然明白怕是撐不下去!」

    陳靜聽罷。臉上也是露出一絲的無奈之色。

    明天可是定都大典啊,根據教育部的那群官員們的尿性,規模是恨不得越大越好,這些教育部的官員掛著教育部的名頭。但是一個個都是以傳統的禮部官員自居,教育正務不干,反而是天天琢磨著禮儀這些虛無的東西,早知道林哲就不把典禮、禮制的則能劃歸到教育部了。

    當初在上海搞登基大典的時候,這規模都已經算大的,但是教育部的那些官員們還不滿足。說什麼按照古制太過簡陋了,完全配不上我大中華帝國的顯赫功勛,所以趁著這一次的定都大典,他們準備是大搞特搞,規模甚至要弄的比當初的登基大典都要大。

    什麼皇帝親自祭天啊,皇帝親自到太廟獻表啊,皇帝接受朝臣禮賓恭賀啊,能搞的全給搞上了,誓要彌補當初登基大典過於簡陋的遺憾!

    面對這種禮儀性的活動,林哲也只能是任由教育部為主的那些官員們折騰了,反正他是把一整天的時間都空出來了,就等著當個傀儡讓那些官員們擺弄。

    次日,也就是四月十六號,中華帝國正式舉行定都大典,整個過程參與的不僅僅有林哲以及帝國的高官們,駐紮南京的大量軍隊也是一同參與了這場慶典。

    林哲親自指示籌辦典禮的官員們,要辦一場規模浩大的閱兵式!

    所以以第一師、第五師諸位駐防南京的主要兩支部隊,是全體參與了閱兵式,閱兵式上,林哲沒有穿那身臃腫的龍袍,而是換上了一身戎裝。

    一身龍紋為基調的軍裝禮服,也沒有乘坐什麼轎子或者馬車,而是直接騎上一匹肩高高達一米六五,全身棗紅色的英國純血馬,帶著身後的一群同樣騎著高頭大馬的高級將領縱馬掠過受閱部隊。

    只見他騎著馬高速疾馳著,手中高舉著的指揮刀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口中高聲喊著「中華帝國,戰無不勝!」

    身後的高級將領們同樣高舉著指揮刀,同樣高喊著中華帝國、戰無不勝,彷彿要追隨林哲向敵人發起衝鋒!

    於此同時那些受閱部隊的士兵和軍官們也是應聲喊出中華帝國、戰無不勝!

    陣陣聲浪幾乎讓那些觀禮的文官們嚇破了膽,這些不管是前清官員還是跟著林哲一起崛起的文官們,雖然知道自家的中華軍很能打,更知道林哲這個皇帝乃是軍事統帥出身,但是真正看到林哲騎上高頭大馬,帶著將領們在受閱部隊前高速疾馳的時候還是覺得有些驚訝的。

    至於那些無數士兵們喊著戰無不勝或者萬歲之類的口號更是讓他們感到心驚膽顫。

    他們可以清晰的看見下面的那些士兵看向林哲時,露出的那種狂熱神情!

    林哲,他不僅僅是這個帝國的皇帝,他更是這支軍隊的統帥!(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七十章 整編擴軍會議

    自從餘姚縣勇營時代開始,作為這支軍隊的創始人和絕對的統帥,林哲在這支軍隊裡就具有絕對的權威。

    而後林哲帶著這支軍隊一步一步崛起,從最開始只有五六百人的規模膨脹到數千再到數萬,最後奠定中華帝國的基礎。

    在這個過程中,無數原本只是默默無名的人追隨著林哲一起崛起,徐言青、林安飛、王呂雲、施清瑄、畢余同等人如果沒有林哲的崛起,他們估計就會和原時空一樣泯滅於眾生之中,絕對不會和現在這樣名動九州,成為中華帝國的開國功臣。

    還有更多的人也是伴隨著林哲一起崛起,成為了中華帝國裡舉足輕重的人!

    而當他們追隨著林哲一起閱兵的時候,展現的那種可以追隨林哲發起衝鋒,為林哲死戰的氣勢讓觀禮台上的那些文官們心驚膽顫。

    任何依靠軍事起家的開國皇帝,就注定了他不可能僅僅是一個皇帝,他更是一個軍事統帥,對軍隊的掌控力度是那些繼承帝國的皇帝所無法比擬的。

    這一場閱兵式,不僅僅讓向外人展現了中華軍的赫赫軍威,更是要讓其他人知道,他林哲依舊是這支軍隊的絕對統帥,他在軍隊裡依舊有著絕對的權威。

    定都大典後,林安飛和徐言青等多個重要的軍方將領並沒有直接奔赴各自防區,而是停留了數天參加了林哲親自主持的軍事會議。

    這場由林哲親自主持,彙集了中華軍內絕大部分高級將領的軍事會議主要議題有兩個,第一個就是中華軍的整編擴充計畫,第二個就是中華軍下一步戰略計畫。

    對於部隊的整編和擴充,部隊們的高級將領表現的非常熱衷,畢竟誰不想手底下率領更多的軍隊啊。

    頭一天的軍事會議裡,最高統帥部的各部總長,包括新任聯合參謀部總長石琅翼,軍械部總長韓向方,軍需部總長齊宣浩。領軍一方的第一師許鵬安、第二師師長林安飛、第三師師長施清瑄、第四師師長徐言青、第五師師長沈馳雲、第七混成旅旅長曲攀雲、騎兵總監兼任第二騎兵團團長王呂雲等齊會一堂。

    除了這些以往眾人熟知的面孔外,還有幾個新面孔,比如說聯合參謀部作戰司的黎洪源上校。

    這些人相繼進入會議室內,各自坐下找相熟的交談起來。從上海遠道回來的第七混成旅旅長曲攀雲坐在許鵬安的身邊,帶著羨慕的表情道:「許兄好讓人羨慕啊,這麼快就高昇第一師師長了。」

    許鵬安呵呵一笑:「那裡那裡,都是為陛下效力!別說我了,我可是聽說了。這一次擴軍,你第七混成旅怕是要擴編成師了!」

    拿下南京後,林哲知道自己以後就要長期坐鎮南京了,身為帝國皇帝的他不可能天天御駕親征帶兵打仗,而這樣一來親自兼任第一師也就不太妥當了,第一師這支精銳之師是中華軍的主力,可不能放在南京裡生鏽,是需要放出去打仗的。

    所以他就是不再親自兼任第一師師長的職務,調任聯合參謀部總長許鵬安為第一師師長,而空缺的聯合參謀部總長一職。林哲一時間也是找不到太適合的人選,最後還是把石琅翼給用上了。

    曲攀雲道:「說是這麼說,但是事情沒定下來誰能說得准啊,之前許兄你任職參謀部,知不知道這事到底有準沒有?是新建一個師還是要擴編現在的兩個混成旅?」

    許鵬安卻是搖搖頭:「我之前雖然是在參謀部,但是你也知道參謀部那邊雖然權重,但是惟獨這擴編募兵之類的事是管不到頭上啊,要不你去問問軍訓部那邊?」

    「去問那個威廉,還不如不問呢!」曲攀雲一邊說著一邊搖頭:「也不知道陛下他怎麼想的,怎麼現在軍訓部那邊還沒有個總長!」

    聽到曲攀雲這話。許鵬安卻是道:「曲兄慎言,陛下之聖裁是不需要你我來評斷的!」

    聽見許鵬安這話,曲攀雲也是一陣後驚,剛才那話雖然他是不滿漢特?威廉。但是話語間卻是指責了林哲,這種話可不是身為臣子能說的。

    曲攀雲本來就是個大舌頭,以往還沒什麼,但是林哲現在已經登基為帝,如果還是不加注意的話,很容易就會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實際上不僅僅曲攀雲對對面的那個漢特?威廉有些不滿。實際上其他的高級將領們也是對漢特?威廉把控軍訓部有些不滿的。

    要知道這個漢特?威廉可是正兒八經的洋人,儘管他已經放棄了英國國籍,轉而加入了中華帝國的國籍,但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種心態在中國人的思維裡是根深蒂固的,你要讓一個洋人當教官,當顧問沒有什麼,但是你給一個洋人封子爵,授軍訓部次長這種權重實職不說,還遲遲不任命軍訓部總長,讓這個漢特?威廉以次長把控軍訓部的全部權利。

    這讓諸多將領有所異議也是情理之中。

    林哲當初任命漢特?威廉為軍訓部次長,除了這個漢特?威廉表現出來了忠誠外,其實還和他的洋人身份,在中華軍裡格格不入有關,他一個洋人想要和其他將領連拉幫結派都沒有機會。

    只有這種孤家寡人才能一心一意的依靠林哲,這樣林哲才能夠把軍訓部交給他來處理。

    軍訓部,這個部門在中華軍裡可謂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負責軍隊的訓練事宜,同樣還負責新兵招募,訓練,分配。此外還負責帝國陸軍軍官學校。新兵的招募和軍官培養,這兩點是林哲必須死抓不放的,力求避免其他將領染指這些權利,防止某一個軍方大佬做大自立,出現軍閥。

    要不然的話,他也不會不顧底下人的不滿,讓漢特?威廉這個洋人去主官軍訓部了,他還等著過上一段時間,等漢特?威廉把軍訓部理通順了後,把他扶正就任軍訓部總長呢。

    如今的中華帝國已經成型,不可避免會出現權力之爭。這裡頭有著文武之爭,也有著軍方各大佬的權力之爭,同樣不可避免還有君臣之爭,因此對很多權重部門的安排上。林哲也是不得不謹慎,不能和以往的時候一樣,任憑自己的喜好來。

    眾人在會議室內相互攀談著,很快除了林哲外,其他人都是到齊了。

    而這個時候。只見一個穿著軍裝大禮服的少校正步走進了會議室,他當即對會議室內的眾人朗聲道:「 將軍們,聖駕快到了!」

    聽到這話,林安飛、許鵬安等人齊齊站了起來,於此同時,外頭也是傳來一聲:「皇上駕到!」

    緊接著,他們就是看見了身穿龍紋軍裝禮服的林哲大步的踏進會議室內,瞬間裡,原本還鬆鬆垮垮的眾人立馬立正,挺直了身子。齊聲道:「恭迎聖駕!」

    林哲也沒有多看,直接大步上前,走到最上首後才是轉身,然後摘下帽子略微點頭:「內閣那邊多坐了會,讓眾位愛卿久等了,都別站著了,都坐下吧!」

    說罷,他就是直接座了下來!

    此時,眾位將領才是重新回到長方桌上,然後把帽子端正的放在桌面上。身子重新坐下,不過和之前坐的隨意不同,這一次他們雖然都坐下了,但是依舊個個挺直了腰桿。雙方垂下握拳放在大腿上。

    在這種正式場合下,他們必須時刻保持軍人的威儀,可不能君前失儀!

    林哲一邊喝著隨從送上來的茶,然後翻看著擺在面前的一份會議簡報,幾分鐘後他才是放下了簡報,然後道:「看來大家都是做好了準備的。那麼就開始吧!」

    當即石琅翼作為聯合參謀部的總長,就是當即站了起來:「陛下!」

    然後又是把目光環繞其他人:「諸位同僚,下面鄙人先來說一說目前我軍的狀態和周圍戰略態勢。」

    「截止到昨日為止,在我帝國海陸兩軍十萬將士的奮戰之下,已經完全控制了蘇南、浙江兩地,佔據了皖南太平府,寧國府大部,以及皖北和縣到南京的長江北岸地區。另外第十混成旅也已經福建的福寧府之福鼎、壽寧、福安三縣。整體戰略態勢正在朝著積極有利的方向走!」

    「而目前,我帝國共有海軍大小戰艦四十八艘,將士六千人。帝國陸軍有步兵師五個、混成旅兩個,另有協防師十四師。」

    「但是根據我們聯合參謀部的推演,要想掌控現有的蘇南、浙江、皖南地區,就需要保持至少五萬兵力,如此才能夠有力的彈壓地方,防備被潛在的敵人鑽空子,而這樣一來,我們現有的兵力,尤其是帝國陸軍就是顯得嚴重不足了,以至於諸多重要地方不得不使用協防師。

    而要想爭霸九州,徹底擊潰偽清,太平賊軍,一統中華大地,我們認為至少需要三十個師以上兵力,才能夠完成如此壯舉!」

    聽著石琅翼的話,低下那些人一個個都是變色啊,難道說要擴編到三十個師?

    要是有三十個師的話,這統一全部還不是分分鐘的事,都不用想那麼多的戰略計策了,直接一路平推過去,見誰打誰,頂多年把功夫就能夠統一中國,但是這可能嗎?

    以中華帝國目前的稅收、軍械生產能力要是能夠武裝起三十個正規步兵師出來,就算是一心想要著擴張軍隊的這些將領們也知道是不可能的事啊。

    如今五師兩旅都沒能滿編呢,其中拖欠第三師和第二師等部隊的火炮等技術兵器都還沒著落,要擴編到三十個師的話,還不得猴年馬月去。

    果然,不用諸多將領們提出疑問,但是石琅翼自己就是開口了:「但是依照帝國現在的底蘊,實在是難以大舉擴軍,因此我們聯合參謀部提出了另外一個折中方案!」

    言罷,其他人都是豎起了耳朵,等他繼續說下去(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七十一章 整編擴充計畫

    石琅翼也沒有讓諸人等太久,很快就是接口繼續道:

    「根據帝國現在的底蘊,尤其是軍械生產供應能力,我們認為短期內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把帝國陸軍擴充到八個師的規模。: .∈♀,

    排除現有的五個師外,把第七混成旅、第十混成旅擴編為師,再新建一個步兵師!」

    「不過以這八個師的兵力,也是很難照顧到方方面面,所以我們認為還需要進一步整編協防軍,使其正規化,能夠分擔帝國陸軍的部分壓力。」

    聽到石琅翼這麼說,下面的一群人都是暗自心中點頭,看來聯合參謀部這邊也沒有弄出太過誇大化的計畫,提出的計畫還是比較務實並且是在現有基礎上的。

    目前來說,中華帝國以皇家陸軍的五師兩旅為絕對主力,但實際上協防師已經佔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

    這些主要兵力來源於俘虜,不發軍餉,大規模使用冷兵器的炮灰部隊已經在中華軍內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當初攻克鎮江的時候,實際上就是主要依靠這些協防師的前仆後繼,付出了大量傷亡後才奠定了勝局,而皇家陸軍只是充當了火力支援和督戰隊的角色。

    看到協防軍的重要性越來越大,軍方重視協防軍也就不奇怪了!

    石琅翼繼續說著,不過說的都是一些細節性問題了,比如說要怎麼把兩個混成旅擴編為師,又比如說新建的這個師該怎麼建,又比如說協防師正規化後。怎麼解決統一協防師部隊的武器,怎麼解決協防師內的火槍團所需要的火槍等。

    而這些內容實際上已經不是聯合參謀部的範疇之內。他只是說一個引子而已,具體怎麼解決實際上還需要統帥部的其他部門來協調解決。

    比如說兵員問題。你要把現有的五個步兵師補充,要把兩個混成旅擴編為師,又要新建一個步兵師,這裡頭可是需要好幾萬的新兵呢,而新兵的招募和訓練以及分配,那都是軍訓部的事,聯合參謀部可插不了手。

    這不,由於軍訓部沒有總長,所以作為次長的漢特?威廉就是用這他蹩腳的中文開口道:「我們軍訓部已經最近幾個月已經先後在浙江各地。蘇松太等地加大了募兵的力度,新建立了五個新兵營,但是總體而言,我們目前的兵源還是有些缺乏,短時間內很難提供三萬人以上的新兵缺額。」

    「我們軍訓部的建議是,本月和下月的新兵,優先補充第七混成旅和其他現有各師,而新建部隊則是緩一緩,到六月份以後再補充!」

    但是他說完後。林哲卻是道:「新部隊的兵員,武器必須優先供應!」

    林哲之所以突然插口這麼說,那是因為他對這支新部隊已經是有了預定計畫,聯合參謀部等人的說法是需要新建一個師。但是林哲的打算卻是新建一個近衛師。

    他要建立一支私人衛隊,用來保障南京的戰略安全之餘,更是用來保證他的個人生命。

    雖然陸軍現在掛著皇家陸軍的名頭。但實際上並不是近衛隊、禁衛軍這種性質的部隊,而作為皇帝。他必須時刻手中直接掌控一支軍隊。

    以前的時候都是第一師充當了這種角色,但是他既然已經決定把第一師派出去打仗。那麼新建一支完全屬於皇帝個人指揮,長時間駐防在京師的部隊就非常有必要了。

    林哲的話,下面人自然是不敢反對的,所以很快就是繞過了新部隊,然後說到了火炮的補充上來。

    但是火炮的問題比兵員還大。

    雖然由於帝國陸軍對正規軍的士兵要求非常高,導致轄區內雖然人口眾多,但合格兵員實際上也很有限,而帝國陸軍又不願意降低要求,濫竽充數,所以在現有控制區內,募兵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但是相對於兵員,火炮的問題更大。

    如今中華帝國裡只有一個火炮供應商,那就是林德機器廠,而林德機器廠作為中華帝國的唯一武器供應商,雖然規模已經越來越龐大,但是由於生產線眾多,要生產步槍,又有生產手槍,還得生產冷兵器比如馬刀,指揮刀這些。

    火炮也不僅僅生產陸軍的火炮,海軍的火炮也得靠林德機器廠那邊供應,而且海軍那邊需求的火炮數量更多,製造的難度也更大。

    諸多因素加起來,就導致林德機器廠那邊雖然已經滿負荷運轉,但是依舊無法供應中華帝國海陸兩軍的巨大需求。

    至於說進口可能性不大,比如說步槍,現在中華軍使用的米尼步槍,尤其是小口徑的米尼步槍全球只有兩家,一個是中華軍,一個則是英國,而英國的1853年型恩菲爾德步槍自家用都不夠,暫時很難大規模購買到這種先進的步槍。

    而火炮的話,以往小規模購買個幾門十幾門還行,但是現在隨著英法開始準備第二次鴉`片戰爭,已經是停止了大規模對華武器出口,走私的幾門武器根本就不頂多,多了又買不到。

    至於那些海軍用的二十四磅甚至三十二磅加農炮,就更難買到了。

    所以說,進口不靠譜,至少短時間內不靠譜!

    此時,軍械部的韓向方道:「目前來說,林德機器廠那邊的產量還是遠遠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因此我們軍械部的建議是,可以把一些零碎的生產任務從林德機器廠那邊剝離開來,比如說軍用水壺,又比如說冷兵器的馬刀、指揮刀這些。

    我們轄區內還有不少規模小,但是數量眾多的手工作坊,他們的技術能力和生產規模雖然無法和大規模的廠家相比,但是分散下單的話,應該可以解決一部分產能問題。

    另外。為瞭解決槍炮供應不足的問題,我們已經是著手在南京籌辦一個新兵工廠!」

    林哲聽到這裡。插口問道:「新兵工廠?」

    聽到林哲親自出口問,韓向方當即道:「是的。打算由我們軍械部主導,然後和林德機器廠合辦,打算在南京創立一個兵工廠,前期以生產步槍為主,後期可擴張為生產火炮!」

    林哲聽著卻是皺眉,然後道:「如果軍方主辦的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你林哲的理念是非常明確的,你丫的一群當官的去辦工廠,還不得把整個工廠變成政府機構啊。到時候貪腐,混吃等死各種問題就來了。

    辦廠開礦這種實業還是讓企業家來做的好,身為統治機構就要有統治機構的覺悟,高高在上就行了,沒必要什麼事都插一手。

    但是韓向方也是露出為難之色:「辦兵工廠不同開其他民生產業,辦廠前期投資巨大商辦的話恐怕很難有商家投資啊,而且兵工乃至國防重器,純商辦的話恐怕容易出問題!」

    林哲卻是道:「這個你不用擔心,回頭我會和宮務廳的人交代。讓皇室產業裡作為主導,吸引其他民資處理這個問題!」

    既然要商辦,同時又想要自己掌控住,沒有什麼比直接用皇室產業來辦更方便的了。

    所謂的皇室產業。實際上也就是以前的林家產業,成立宮務廳財務處後,林家的所有產業都是被納入該處管理。由前林氏商行的大掌櫃潘立宣擔任處長。

    潘立宣以前就是林氏商行的上海分行大掌櫃,後來隨著林氏商行把重心逐步轉移到上海後。他就是被林哲委任為林氏商行的大掌櫃,成為這個有著數百萬資產的大商行的實際掌舵人。

    林哲稱帝后成立宮務廳財務處。潘立宣就是順勢成為了該處的處長,依舊負責打理林氏商行為主的皇室產業。

    為了更好的打理皇室產業,同時也是為了相應工商部制定並頒發的第一步『帝國公司法』,潘立宣已經把林氏商行的諸多產業進行了剝離,把林德機器廠、林德機械廠、林氏繅絲廠、上海造船廠等獨立出來,其主體也就是多架的繅絲廠和其他生絲產業成立『上海紡織公司』『林德機器廠』『林德機械公司『上海造船廠』則是獨立自主經營。

    上述的皇室產業規模龐大,當然了欠債也多,尤其是林德機器廠為了持續擴張,已經欠了軍方三十幾萬兩的『預定軍械款』,上海造船廠也是欠了海軍部採購部門好幾條船,價值七八萬兩呢。

    不過皇室產業裡,暫時由於擴張還抽調不出來太多資金的也有,但是上海紡織公司卻是現金流非常豐厚,上海紡織公司麾下的多家繅絲廠已經相繼建成並投產後,其盈利相當豐厚。

    所以從皇室產業裡抽調個十幾萬兩銀子,然後再聯合其他商人集資,估計湊個二三十萬兩銀子不成問題,而有二三十萬兩的話就能夠把計畫中的南京兵工廠搞起來了,至於以後發展需要的資金嘛,只要建起來有了軍方的訂單,還怕擴張不了?

    林哲親自主持的這場會議足足持續了兩天,大多時候都是討論各種細節性的問題。

    到了次日晚上,才算是把今年的整編擴充計畫才初步確定下來。

    根據該計畫,中華帝國皇家陸軍將會力爭在今年內把現有的五個步兵師補充到滿編水平,第七混成旅、第十混成旅擴編為第七步兵師、第十步兵師,新建立一個近衛師。

    住的注意的是,受限於中華軍內騎兵數量較少,以往制定的每個師配屬一個騎兵團八百騎的規劃難以實現,所以對各師屬騎兵進行大規模縮編,暫時是配屬一個騎兵連。

    而第一師的第一騎兵團,第五師的的第五騎兵團在各自留一個連後,再一次獨立出來,成為和第二騎兵團一樣的獨立騎兵團。

    海軍方面,預計今年訂購一艘千噸級別的蒸汽混合動力,暗輪推進的木製戰艦,另外還有兩艘四百噸級的內河炮艦,多艘百噸級的內河炮艦。

    上述計畫對於對於中華帝國內初生的工業來說,卻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比如說海軍預計訂購的那艘千噸級別的純蒸汽動力,暗輪推進的戰艦,上海造船廠那邊雖然已經製造了不少蒸汽動力,暗輪推進的戰艦,但實際上都是一些百噸級別的小船,千噸大船不是沒造過,但那些都是風帆動力的商船。

    現在一下子就要弄出一艘千噸級別的戰艦,而且還是純蒸汽動力,暗輪推進的戰艦,其中的難度相當大,哪怕是蒸汽機以及一些關鍵部件都可以進口,但是光光一個船體就夠嗆的了。

    而陸軍方面要擴充兩個旅為師,新建一個師,這單單是對步槍的需求就至少有一萬多支,同時其他五個師也需要新式步槍來換裝以及擴充,然而林德機器廠那邊現在一個月也就一千多支的產量。

    至於火炮就缺的更多了!

    要想短時間內生產出這些軍械來,這對帝國內新生的工業基礎來說是非常大的考驗(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七十二章 殘忍的工業

    1858年四月中旬制定的中華軍整編擴充計畫,從表面上來看並不算大,完全新建的部隊只有近衛師,而擴編的部隊也只有兩個混成旅而已。[+新^^+

    但是實際規模卻是不能只看擴充了多少番號的部隊,而是要看需要補充多兵員,槍支,火炮!

    其中僅僅需要補充的新兵就將近三萬人左右,而目前中華軍的皇家陸軍總兵力也過四萬多人而已。

    需要補充的步槍高達兩萬支以上。

    而需要補充的火炮更多,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第五師原本都是火炮不足的,現在又有加上近衛師和擴編的第七師和第十師,這要補齊的火炮數量非常巨大。

    十二磅野戰炮、六磅騎兵炮、四磅步兵炮、三十二磅、六十四磅的大口徑臼炮,九磅的輕型臼炮等,全部加起來至少也得是好幾百門。

    如此大量的軍械需求,哪怕是軍方可以得到內閣財務部的全力支持,拿得出這麼多錢來採購,但實際上也是無法短時間內採購到足夠的軍械的。

    要大規模擴充近代化軍隊,兵員和軍費的限制雖然大,但是更大的還是生產能力。

    在無法大規模進口的情況下,中華帝國境內的兵工生產能力是直接影響了中華帝國的擴軍能力!

    為了提高國內自產武器的產量,由軍械部主導,宮務廳財務處籌集了十萬兩資金,用於在南京西城郊興建一座『金陵兵工廠』。

    該廠由皇室產業下屬的林德機器廠提供主要技術支援,而為了扶持該廠,江寧府地方政府大手筆直接以象徵性的價格批給了他們一塊數千畝之大的官地,又給予長達五年的免稅優惠。

    而軍方更是動用了兩個協防師上萬人免費給該廠平整土地,修建廠房。

    不僅僅如此,這家『金陵兵工廠』剛掛牌成立,連廠房還沒修起來呢,軍方就是迫不及待的送錢上門,直接訂購了三萬支步槍和一百門各口徑火炮。然後送上了高達二十萬兩銀子的『預付款』。

    沒辦法,這也不是軍方自己犯賤,錢多到沒處花,而是這個金陵兵工廠在軍方的期望裡。其生產能力是需要比肩林德機器廠的,而當初為了扶持林德機器廠軍方花了多少錢?

    軍方目前為止,累計向林德機器廠已經下了高達十萬支步槍,超過五百門的火炮訂單,這些訂單裡的步槍就足夠林德機器廠生產十年。而光光是預付款就超過一百萬兩銀子。

    而且軍方每接受一批軍械的時候,還會正常付款,也就是說,那一百萬兩的預付款實際上就是無息長期貸款,短時間不用還的那種。

    現在為了扶持金陵兵工廠的前期建設,這區區二十萬兩銀子的預付款不算什麼,等後續軍方還會持續下訂單,給金陵兵工廠送上充足的預付款,好讓他們有錢建設廠房,購置設備。聘請人員,最後生產出軍方急需的軍械來。

    然而儘管有著政府和軍方的大力扶持,但是金陵兵工廠至少也需要一年的時間進行前期建設,這也就代表著未來一年內,中華帝國的主要軍械供應依舊極大的依賴林德機器廠。

    為了讓林德機器廠這個帝國裡唯一一個大規模武器生產商能夠更加專注於高技術武器的生產,由軍方的軍械部牽頭,內閣的工商部配合,分配出去了大量冷兵器、輔助軍械的生產任務到其他的小工廠甚至手工作坊中。

    而林德機器廠則是集中全部產量用於步槍、火炮的生產!

    而上海商貿區政府也是咬了咬牙,給了他們大量稅收優惠,使得林德機器廠能夠有保留更多的利潤進行擴張。

    政府和軍方大力扶持軍工業。甚至不惜倒貼,這裡頭自然不是皇室產業貪圖政府的那些稅收優惠,而是因為軍方實在是急缺這些武器,如果可以的話。軍方恨不得派好幾萬士兵去免費幫他們生產的。

    不過政府和軍方的大力支持,也只能是體現在政策上以及資金扶持上,要想擴大生產量還的依靠林德機器廠自身的努力。

    為了提高生產規模以滿足軍方的大批訂單,林德機器廠除了加大投入,加快上海城南的新廠區的建設外,也是開始大量招募工人。儘量讓機器的開工率提高,做到人休息,機器不休息,甚至不惜在同一個崗位上安排兩個甚至三個人,為的就是儘可能的提高產量。

    儘管這會造成人力成本的急劇上漲,不過問題不大,因為林德機器廠的生產成本中,大頭並不是工人的薪資,而是廠房、設備的前期投入。

    林德機器廠的人力成本比起歐洲同行來說要低的多。

    在這個時代裡,林德機器廠招募一個無技術,純體力勞動者的普通工人,其薪資為每週五錢左右,如果是開機器之類的初等技術工人,其薪資大約在每週一兩上下。

    而中高級技術工人的薪資則是波動比較大,少則每週兩三兩,而一些已經可以代替洋人技師的高級技術工人,按照崗位和技術能力的不同,其薪資可以達到每週十兩甚至三十兩以上。

    當然了,那些中高級技術人員的數量是非常稀少的,並不能普遍的代表這個時代的人力成本。

    林德機器廠的主要人力成本,其中絕大部分都還是那些普通工人,而這些人的薪資普遍在每週五錢到一兩之間,折合英鎊不過三先令四便士到六先令八便士之間。

    而同時期英國本土的男性普通工人,其薪資每週大約在十先令之間,熟練工人的薪資則是能夠達到每週二三十先令。

    這麼一比較,就可以知道當代中國工人的薪資水平,要遠遠低於英國這種歐洲國家的水平。但是薪資水平低,不代表著生活水平也比外國工人差啊。

    眾所周知工業革命時代的英國等國,雖然國力蒸蒸日上,但是工人階層的生活水平差是出了名的,號稱霧都的倫敦雖然是全球工業最發達的城市,但是同時也是貧民階層最多的城市。

    整個英國數以百萬計的工人,絕大部分都是掙紮在溫飽線上,這個事實在無數描寫工業革命時期的著作都可以看得出來。

    而中華帝國這裡。受到國家居民的收入普遍偏低,物價相當較低,所以林德機器廠開出的薪資雖然只有每月二兩到三兩銀子左右,但是也能夠最低限度的保障工人的日常生活所需。

    同時林德機器廠往往還會招募工人的家屬進入工廠工作。也就是女工、童工。

    比如說林德機器廠裡開設的被服廠,其實最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大量的工人的家眷有工作。

    甚至為瞭解決工人的住宿問題,林德機器廠還專門在廠區修築了大量的簡易房屋,當宿舍提供給這些工人一家居住。

    要知道現在的上海充斥了蘇南各地用來的移民,這些人沒有田地沒有房屋。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購買糧食、需要租用房屋,僅僅依靠丈夫的每月二三兩銀子薪資是很難支撐的起的。

    哪怕是有了廠房提供的簡易宿舍,但是家中的家眷老弱依舊需要出去工作,這樣才能夠賺取足夠的薪資用來購買糧食。

    這個時代生活在上海的絕大部分民眾,也就是社會底層民眾,每一天都需要為了晚飯而奮鬥,林德機器廠這種大型企業還算是好的。

    要是一些小工廠或者作坊裡,那些工廠主招募工人的時候甚至只給一些粗糧稀飯,根本就不發工資,而每天的工作時間普遍在十四個小時以上。有些黑心的甚至能夠讓工人工作十六個小時。

    而饒是如此,那些因為戰爭逃到上海的底層民眾也是無可奈何,為了不至於餓死而進入這些黑心工廠。

    這個時代的工廠主對待工人,顯得殘忍而血腥!

    這也就導致了就單純人力成本而言,林德機器廠的人力成本是連歐洲同行的一半都不到,對於林德機器廠來說,其最大的開支還是採購設備,建設廠房等前期投入。

    那數千台機器設備,延綿數里的廠區建設,可是動輒數十萬兩的巨額投入。而林德機器廠背後的原林氏商行、現在的皇室產業可沒辦法自行拿出數十萬兩銀子砸上去,其中大部分都是軍方的『預付款』。

    可以說,林德機器廠的規模越來越大,它欠軍方的錢就越來越多。因為每一次擴張,總免不了需要尋求軍方的資金支持,要不然連設備都買不起。

    欠了軍方一屁股債的林德機器廠在計算軍械價格的時候,可不會說只計算正常的生產成本,它還會把設備折舊、廠房建設、研發等費用,比如說一套1856年型林德步槍。包括步槍、裝填工具、刺刀、附送的子彈等大約是在二十兩銀子一整套。

    其價格實際上比同時代的英國1853年型恩菲爾德貴得多,歷史上英國向美國大量出口的1853年型恩菲爾德步槍,其價格大約是二十五美元,也就是十六兩左右,這還是英國人送貨上門的到岸價。

    一個是二十兩銀子,一個是十六兩銀子,之所以造成這種價格的差距,主要還是林德機器廠新建,前期投資太大,而且生產規模也遠不如英國那麼大,英國佬那可是幾百萬支幾百萬支的生產,而林德機器廠的年產量不過一兩萬支,這產量少了根本無法灘薄成本,這價格自然也就相應提高了。

    但是林哲可不會和那些目光淺短的人一樣,說什麼造不如買。

    直接買固然是便宜了,但是不扶持國內的兵工廠那麼以後就只能一直買了,一到戰爭時期尤其是和外國進行戰爭的時候,人家不賣的話你就得傻眼了。

    而且扶持自家國防工業的話,雖然前期看似虧本了,但是等林德機器廠、金陵兵工廠發展起來後,這技術水平越來越高,成本也是越來越低的時候,到時候肯定是比直接進口還要更便宜的。

    扶持國防工業發展,是中華軍方的既定策略,為此不惜幾十萬兩銀子銀子甚至上百萬兩銀子砸下去。

    而作為回報,林德機器廠為首的國防工業則要向軍方提供穩定的而大量的軍械來源,同時也需要根據軍方的需求不斷的改進研發新式武器。

    比如說1856年型林德步槍,又比如說九磅臼炮,四磅輕型步兵炮等,這些武器都是林德機器廠在軍方的要求下研發生產的。(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七十三章 馮寶才

    四月底,上海商貿區.

    春寒早已經過去,現在的上海正處於初夏時節,雨水開始增加,作天剛下的一場爆雨就讓商貿區裡成為一個巨大的泥漿潭。

    這幾年的商貿區完全就是一個巨大的工地,得益於商貿區獨特的政治和商業環境,同時眾多蘇南地區的人口湧入上海,尤其是商貿區內,使得商貿區的人口暴漲。

    人口的暴漲也是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只需要花費極為廉價的薪資就能夠輕鬆招募到足夠的工人進行各種工作。

    而一個城市的初期開發階段,自然是各種各種的基礎建設工程最多,其中有著由商貿區政府投資並修建的諸多道路、橋樑,而圍繞著這些道路橋樑的地區則是掀起了一片建設**!

    各種各樣的居住樓,廠房拔地而起,讓整個商貿區化為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而昨天的那一場暴雨,則是讓充滿了工地的商貿區化為了一個巨大的泥漿潭!

    林申邊一邊皺著眉頭,一邊掩著鼻子走下馬車,剛下腳呢,那雙價值不菲的皮鞋就是沾上了泥漿,這讓他的眉頭皺的更緊了。

    在泥漿地裡走了數十米,他就是進入了一個巨大的工廠裡,然後和隨從一起進入了工廠旁邊的一棟兩層小樓裡。

    剛進入小樓,裡頭就是有一個年約四十,同穿著西服,提著寸頭的人迎了出來,這人還沒出來呢,聲音就是先傳了出來:「秦總經理,您來了了!」

    林申邊當即道:「前頭來的路上耽誤了些!」他一邊說著一邊張望,發現裡頭已經是有著十幾號人都在等著了!

    「帶我去看看,張廠長,事情有多嚴重?」林申邊也沒說太多的廢話,直接就是問了起來。

    為首的張廠長面露謹慎之色道:「情況不太好,昨天那場暴雨下的太突然,三號廠房幾乎全部倒塌。不但裡頭的設備大部分被水泡了,也被砸壞了不少!」

    林申邊一邊聽著,然後一邊道:「走,去現場看看!」

    不多時。他們就是走到了一個已經巨大的廠房裡頭,可見這個廠房已經全部坍塌,磚石木頭到處都是,而裡頭還有著不少被埋的設備!

    「唉,都怪我們太心急。把這些設備提前安裝了,不然的話也不會發生這種事了!」張廠長說著自責的話。

    林申邊也是越看越皺眉,來之前他就是知道了這邊發生了什麼事。

    這邊是上海紡織公司的第五分廠,年初才開始建設,這廠房原本到五月份就能夠徹底完工了,但是去年提前訂購的設備早到了,為了加快建設、設備調試的進度,所以不等廠房完全建設完畢,就是把這些設備搬了進去並開始安裝,但是昨天的一場暴雨沖毀了旁邊的還沒完工的水塔地基。導致龐大的水塔直接砸在了三號廠房上。

    導致同樣還沒有完工的三號廠房坍塌,廠房倒了沒有什麼,但關鍵是裡頭的新設備被水泡了不說,而且還被砸壞了不少,造成的損失極為慘重。

    林申邊和第五分廠的負責人一邊看著,做著損失評估,同時還要考慮需要多少錢才能夠把這些設備修好,需要多少錢才能夠把這三號廠房修復。

    一個小時後,他才是帶著隨從離開,林申邊坐在馬車沉思著。現在第五分廠這邊出現這麼大的事故,不給第五分廠的幾個主要負責人一個大處分說不過去,甚至公司總部的幾個部門的負責人也是懲戒一二。

    哼,要讓他們知道。我林申邊的手段並不比那位秦申雲差多少!

    林申邊,林氏商行的諸多大掌櫃們一樣,他林申邊也是十幾歲的時候就在林氏商行裡當夥計,慢慢做到管事,歷任林氏商行湖州分行大掌櫃,寧波分行大掌櫃。

    1853年後。林氏商行的產業重心全部移往上海,時任上海分行大掌櫃的潘立宣也是越來越權重,1855年成為一躍成為了林氏商行大掌櫃。

    而秦申雲也是節節高昇,先兼任過林德機器廠總經理,然後兼任林氏商行上海分行大掌櫃。

    今年初林氏商行全體納入宮務廳財務處,林氏商行作為一個整體被拆分,其上海分行的諸多業務相繼獨立,秦申雲轉而擔任林德機器廠總經理,而林申邊則是被委任為上海紡織公司總經理。

    而之前秦申雲身為林氏商行的上海分行大掌櫃,不僅僅打理林德機器廠,實際上各家繅絲廠,上海造船廠也是歸屬他打理的,其人的管理風格受到了濃厚的西式企業熏陶,而且手段非常嚴厲,在林氏商行內部裡可是有著赫赫威名。

    現在林申邊獨立負責林氏商行內的所有生絲產業,擔任上海紡織公司的總經理,他並不願意讓下面的人認為他是一個手段軟弱的人,比以前的秦申雲差多少。

    這一邊想著如何處理下面的人,辦理善後事務,一邊想著該如何向宮務廳那邊交代。這一次事故直接損失就高達近萬兩銀子,間接損失更多,到時候可不好向宮務廳財務處的人交代啊!

    他可以處理下面的負責人,但是對於宮務廳財務處而言,他何嘗又不是這一次事故的負責人呢!

    皺著眉回公司總部,路上挑開了馬車窗簾,看見街面上的人依舊來來往往,其中的一條小巷裡,可以看見上百人在那裡排隊,而隊伍的盡頭則是一家工廠的大門,大門外放著了桌子,幾個人正在大喝什麼。

    很顯然是在招募工人,而那些排隊的工人就是來應募的工人,看看這些人的穿著林申邊就知道這些人應該是剛從皖南逃難過來的,要麼就是從江北渡江過來討生活的。

    這些人在整個大上海地區裡有著數十萬之多!

    林申邊坐在馬車裡,儘管心中憂慮不已,但是他面臨的問題和那些排隊尋求工作的人來說完全不在同一個等級上。

    因為這些人如果找不到工作,就會餓死!

    林申邊的馬車過去後不久,那家工廠的大門就是緩緩的合上,一個看似管事的人大聲吆喝著:「都散了,散了,已經招夠了!」

    大門外排隊的一百多人聽罷,一個個都是露出失望的表情,然後陸續離去,其中就有一個年約三十,身高只有一米六上下的男子看著合上的大門,臉上露出深深的失望表情。

    此人名為馮寶才,江蘇揚州人,今年年初剛到帶著一大家子逃難到上海,來上海之前他的家裡剛遭了兵災,一群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清軍路過了他們的村子,搶走了他們的所有糧食,奪取了他們的最後一個銅板,甚至還掠奪了十幾個樣貌清秀的閨女走,村子裡的不少青壯因為反抗而被殺了。

    馮寶才一家雖然沒人遇難,但是家中不僅僅糧食和銀錢都沒剩下,連房子都被燒光了,這繼續待下去的話估計就得餓死。

    所以他和同村的其他人一樣開始逃難,沿途討飯然後折騰了半個月才來到上海。

    在路上的時候,他就聽說上海是無數逃難人的聖地,只要到了上海只要捨得力氣,不怕累那麼就能爭一口飯吃。

    這年頭只要有一口飯吃,還有什麼力氣不捨的的。

    但是到了上海後,他才發現上海並不是他想像的天堂,在這裡要想養活一家老小絲毫不比在老家種地容易多少。

    馮寶才是莊稼漢子,雖然個子不到,但有的是力氣,但是如果只是他一個人的話,哪怕隨便找個工地上工或者乾脆去碼頭抗包,養活自己不是問題,但問題是他還帶著一家老小呢。

    他的老父親在逃難的時候受了風寒,沒錢請醫買藥的馮寶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老父親病死在路上。

    他帶著母親和媳婦以及三個孩子到上海後,生活也是極為艱辛,雖然他的妻子已經尋到了幫人洗衣服的差事,但是薪資極為微薄,老母病弱無力,只在在家裡帶著三個孩子,其中最小的孩子還只有一歲多,大的也不過七歲。

    他剛到上海的時候,沒有門路只能是跟著其他人到處打零工到各個工地上工,但是賺的不多不說,更重要的還是不穩定,經常找不到活做,而沒活幹就得餓肚子。

    如此要供養一家老小難度自然是極大,每當晚上回去看著妻兒那一雙雙期待的眼神,馮寶才就是心中滿是無奈。

    為了獲得更加穩定的收入養活家人,他也是想著進工廠當工人,但是現在的上海工廠雖然不少,但是說實話相當多一部分小工廠的工廠主都是非常黑心的,給的薪資極低,根本無法養家餬口。

    這種工廠馮寶才自然不想去,而是想要去一些大規模,待遇好一些的正規工廠,但是那些待遇好一些的大工廠每一次放出風聲來招人,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冒著頭往裡鑽呢。

    比如說眼前的這家安豐繅絲廠,據說其規模在上海裡排的進前十,雇工上千,用功制度比較正規,給的薪資相對而言比較豐厚,也不會隨便剋扣薪資。

    前幾天他聽說這家大廠要招募新工人的時候,今天一大早就過來了,但是沒有想到他大清早過來就看見了前頭足足有幾百人在排隊。

    而更悲劇的是,好不容快要輪到他了,但是裡頭卻是說已經招夠了人,直接大門一關就是把馮寶才擋在了門外。

    帶著深深的無奈,他拖著沉重的腳步繼續往前走,他還不能回家,他要去前頭的幾個零工集散地去看看,看看能不能找到臨時的活,他需要賺錢買米回家,不然今晚全家人就得餓肚子。(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七十四章 生絲和稅收

    拖著疲憊的身子,馮寶才提著一小袋的米返回一家臨時租住的房屋裡頭。:.in。

    馮寶才一家租用的房子是商貿區裡那些房地產商人專業建起來供給中下層民眾的簡陋防務,這種房子是非常簡單的磚木結構,往往是一一整排一整修建,中間隔開分別出租給來商貿區謀生的民眾。

    馮寶才一家租用的這間也就五十來平方米左右,沒有廚房更加沒有衛生間之類的,做飯只能在家門口生活做飯,去廁所則要到小巷的盡頭公用廁所。

    饒是如此簡陋的房屋,其每週的租金也要高達一錢半銀子,而且這還是得益於他們租的房子並不是在商貿區的核心地帶,而是這兩年新劃入商貿區的新開發區,距離江邊很遠很遠呢。

    由於地方偏僻,同時周邊也沒有什麼大工廠之類的,所以地價才比較便宜,那些房地產商們在這一區域修建了大量簡陋房屋,專門出租給中下層的民眾。

    而馮寶才靠打臨工,再加上他妻子起早貪黑幫人漿洗衣服,每週也頂多只有三四錢銀子而已,這代表著至少半數收入都要用來支付房租,剩下的半數要供應一家人的吃飯。

    說到這裡,得說一說目前上海地區裡面向中下層百姓的相關收支大多是按周結算,工廠發放薪資是按周發放,相對於的房租這些也是按周收取。至於一些零散的工作,更是按日結算。

    之所以結算週期這麼短,那是因為這些從各地逃難到上海的民眾大多家境貧寒,往往是今天有吃的,明天就沒吃的,要是按月發放的話,絕大部分家庭都熬不過開始那個月,然後等待薪資發放的日子。

    考慮到這一點,大部分用工單位,尤其是各大工廠們普遍是實行周新制度。而臨時雇工更是按日結算。

    一般而言,能夠拿上月薪的都是高收入人群,比如說那些工廠管理層、高級技術人員、政府僱員等。

    可惜的是,別說月薪了。就算是週薪對於馮寶才而言都是奢侈,他今天沒能趕上寶豐繅絲廠的招工後,只能和以往一樣去用工的臨時集散地,然後找到了一個工地的體力活。

    雖然只是臨時性的工作,但是由於馮寶才算是老實人。幹起活來只會埋頭苦幹,不偷奸耍滑,所以那監工告訴他,這一批活只有三四天的模樣,等這一次的活幹完後還可以去他那裡。

    又聽聞馮寶才家中的三個兒女還等著他的工錢吃飯,也是發了善心提前給他支了三天的工錢。

    拿著這些銅板,馮寶才在糧店裡買到了一小袋的粗糧後才回家,雖然滿身的疲憊,但是由於接下來幾天甚至大半個月的生計有了著落,他也就略微鬆了口氣。

    剛進家門。他的妻子就是先迎了上來,馮寶才一邊把手中的米袋遞給她,一邊道:「去的晚了,那個寶豐大廠沒能進去,不過我又是找了一個工地,這一次估計能夠幹上大半個月了!」

    他的妻子聽罷,雖然露出一絲輕鬆之色,但是神情間依舊可見擔憂!

    馮寶才一邊換下又臭味又髒的衣服,腦海裡卻是想著,雖然這一次運氣好找到了能幹的就一些的活。但是也不長久,而且這麼打零工的收入實在太少要養這個家實在太難了,自己還是得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馮寶才想著怎麼樣才能夠找到一份薪資可以養家。同時又穩定的工作時,同樣是在商貿區裡,不過卻不是新開發區裡的貧民窯,而是商貿區的金融商貿彙集之地:原英租界的外灘大道上。

    林申邊坐在上海紡織公司總部的三樓辦公室裡,放下手中的毛筆,嘆了口氣起身走向窗外。這一次的事故報告可不好寫,一個處理不慎恐怕自己都會被波及,宮務廳財務處的人可不會輕易把這一次遭到高達上萬兩銀子損失的事故輕輕放過。

    帶著憂愁的目光看向窗外,窗外的外灘大道上的路燈已經亮起,把整個外灘大道照的通明透亮,而大路上不時駛過同樣撞上煤油燈的馬車。

    商貿區成立後,商貿區政府大力推動市政建設,除了修路架橋外,一部分公共市政設施也是在建設之內,比如說外灘大道的休整,路燈的架設。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煤油燈的使用價格高昂,商貿區政府不願意承擔巨額的開支,再加上外灘大道上的都是各大洋行,商行等企業的總部機構駐地等,一個個都是不差錢的主,所以這些路燈的開銷實際上是由外灘大道上的各商家共同出資承擔的。

    外灘大道之外,則是諸多碼頭,左邊是以往林氏商行的老合作夥伴信德洋行的私家碼頭,而上海紡織公司外面的,自然是屬於上海紡織公司的碼頭。

    黃浦江邊上的諸多碼頭上停泊著大量的船隻,有些是風帆船隻,而有些則是蒸汽動力的船隻,夜燈之下大量碼頭的裝卸工人依舊在忙綠,把貨物從船上卸下來或者是把碼頭上的貨物裝到船上去。

    碼頭外,依舊是燈光練練,那些都是江面上的船隻上的燈光。

    「這商貿區的發展是越來越大了,不過這競爭也越來越大了!」林申邊思索著,因為這一次事故,第五非常的投產恐怕又有延後幾個月了,一旦完不成預計的訂單,恐怕那幾個合作夥伴就要轉頭去找其他幾家繅絲廠了。

    自從林氏商行率先在上海開辦了第一家機器繅絲廠後,其豐厚的利潤讓各大商行們如同問道了血腥味的鯊魚一樣,幾乎是一擁而上。

    短短數年裡,上海商貿區裡的大小機器繅絲廠就已經達到了四十多家,其中雇工超過五百人的大廠就有十三家之多,僅僅是生絲行業自身從業人員總數超過了三萬人,同時還帶動了其他行業,又創造了至少兩萬人以上的就業崗位。

    僅僅是看從業人員和帶動的就業崗位而言,生絲產業毫無疑問已經成為商貿區的支柱產業。

    而商貿區內眾多機器繅絲廠生產的廠絲憑藉較為低廉的成本,優良的質量迅速擠佔了土絲的市場份額。

    不管的內銷市場還是出口市場上,廠絲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面對商貿區裡的廠絲激戰,浙江、江蘇兩省的土絲產業被迅速擊垮,比如說浙北地區裡的湖州,這個地方原本是生死產量最大,同時質量也是最好的地方,清朝某一段時期裡,朝廷一度限制湖絲的出口。

    但是在商貿區廠絲的質量和成本優勢面前,湖州的諸多生絲手工作坊迅速倒閉,要麼無法翻身,要麼就是和其他生絲商行一樣,乾脆跑到商貿區去開設機器繅絲廠。

    同樣的還有江北的南通,這個地方也是土絲的主要產地,但是也是受到了一江之隔的商貿區廠絲的大力競爭,以至於短短數年內眾多的手工作坊倒閉,工人失業。

    今年上半年上海出口的將近八萬包生絲中,有六萬包都是商貿區內生產的廠絲,只有兩萬包才是其餘各地轉口到上海的土絲。

    而包含生絲和土絲在內,預計今年上海的生絲出口總額就能高達六千萬兩,緊緊按照5%的出口關稅稅額,就能為海關直接帶來了三百萬兩以上的出口稅。

    同時商貿區政府還會從各繅絲廠直接徵收營業稅,而這個稅額預計高達五六百萬兩銀子以上。

    也就是說,僅僅生絲這個產業,每年就能夠為中華帝國貢獻上千萬的稅收!

    之所以稅收那麼多,主要是因為稅收制度的正規化,商貿區可不是其他清廷統治下的區域,對商業稅不重視或者說輕視。

    根據中華帝國目前實行的稅收制度,把前清的諸多亂七八糟的稅、捐之類的統一規劃,為了不影響廣大民眾,尤其是普通農民的生活,其面向農民的稅收額度參考前清時代,也就是說田賦稅和前清時代差不多,變化不大。

    但是釐金制度卻是進一步發展,最後被細分份諸多稅種,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營業稅,不管是零售業還是服務業又或者是生產行業,都需要繳納稅額不等的營業稅。

    而這種稅收制度實際上在商貿區已經早就實行了,商貿區內的企業是需要根據營業額繳納比例不等的稅收,受到政府扶持的重工業,其優惠力度比較大,稅率只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之間。

    比如說受到軍方和政府重點扶持的林德機器廠,該廠的稅額只有百分之一。

    但是輕工業,尤其是生絲產業,由於利潤非常高,所以稅率是比較高昂的。

    廠家生產出來的生絲,按照出口價直接徵收貨值百分之十的稅收,也就是說生產出來一一包生絲,出口價是三百五十兩的話,那麼就會對繅絲廠直接徵收百分之十,也就是三十五兩的稅收。

    這還不算完,這些貨物被洋商購入後,出口環節裡又會徵收百分之五的出口關稅。(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七十五章 生絲產業鏈

    在生絲產業裡收稅收的這麼多,除了生絲產業自身的發展外,也和商貿區對走私打擊的非常嚴厲有關。

    為了控制走私,商貿區方面要求從事生絲產業的商行,公司,廠家的相關交易都必須報備,同時上海生絲商會為了控制生絲價格,抬高生絲的出口價,為整個生絲行業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也是嚴苛控制商會成員的每一次生絲交易的價格並備案。

    而商貿區的執法部門也是嚴格監控這些交易,要知道這年頭的生絲交易都是大宗交易,尤其是繅絲廠和洋行之間的出口貿易,那都是一次性幾百包甚至幾千包的大交易,按照每包生絲價格三百兩到四百兩不等的價格,其每一次交易的金額都是少則數萬兩,多則數十萬甚至百萬兩銀子。

    以上海紡織公司為例,四月份向信德洋行、怡和洋行等四家洋行交貨總數四千包上等廠絲,交易金額高達一百四十多萬兩銀子,收取的貨款就有四十幾噸白銀。

    如此大宗交易很難逃脫商貿區執法部門的監控,要知道商貿區為了保證生絲交易的規範,同時確保生絲產業的稅收能夠收上來,可是在工商處下面專門設有『生絲監督科』,別的不敢,就專門盯著各大洋行、商行的生絲交易。

    如此也就導致生絲產業裡,其稅率可以說是比較重的,普遍達到了百分之十以上,但是儘管如此,留給洋行、國內生絲廠商的利潤空間還是非常大。

    這從眾多資本雄厚的商行一股腦的繼續投資建設機器繅絲廠就可以看得出來,裡面的利潤還是相當豐厚的。

    作為皇家產業的上海紡織公司,這幾年來已經先後投資興建了五家分廠,其中四家分廠已經先後建成並投產,如果說裡頭沒有豐厚的利潤,上海紡織公司也不會投入巨資,再興建第五家分廠了。

    只是想要發財的也不僅僅只有上海紡織公司一家,從事生絲行業的富豪家族多了去。以前的林家不過是其中一家而已。

    廠絲大行其道後,眾多商行,尤其是傳統生絲商行迅速放棄了手工作坊的模式,轉而投資興建機器繅絲廠。比如說之前馮寶才去應聘的寶豐繅絲廠,就是由湖州的幾家大生絲商行聯合投資興建。

    眾多的繅絲廠一股腦湧現出來,儘管他們的貨物還不愁銷路,但是彼此的競爭也是越來越大,其中對少量優質出口商的爭奪也是比較嚴重。

    雖然說每年到上海收購生絲的洋行多不勝數。但是其中也有好有懷,有些是大商行為了保證穩定的貨源,和國內的生絲商行建立穩定的長期合作關係,一般給予的價格都比較優惠,比如信德洋行採購上海紡織公司的上等生絲,其價格要比生絲商會的最低限價要多出一到兩個百分點,別看一兩個百分點數額很小,但是生絲貿易動輒數百萬兩銀子,這一個百分點可就是好幾萬兩銀子的利潤了。

    這些大洋行都是不差錢的主,付款非常痛快。常常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直接交付好幾十噸的現銀充當貨款。

    如果生絲商人自身沒有足夠的實力,那麼就很難和這些大洋行建立優惠的交易關係,甚至連平等交易關係都難,正所謂店大欺客,你只拿著百來包生絲就想要和興德洋行做生意,人家分分鐘幾萬兩上下,都懶得甩你。

    所以實力小的國內生絲商人要麼是把貨物賣給中小洋行,要麼是乾脆轉售個上海紡織公司這種實力頂尖的大商行。

    當代的生絲產業裡,雖然有足夠多的客戶。但是客戶也有好壞之分,而現在繅絲廠們競爭的就是這些優質客戶,尤其是興德洋行,怡和洋行這些超大規模的實力洋行。

    馮寶才管理的上海紡織公司雖然起步早。麾下已經有四家繅絲機器廠正投產運營,但是商貿區裡裡富豪實在太多,砸起錢來一點都不手軟。如此情況下,上海紡織公司也是面臨著後面多家繅絲廠的步步緊追。

    稍有不慎就會失去行業老大的地位,沒有行業老大的地位,今後和各大洋行議價的時候就會佔據劣勢地位。這是林申邊不能容忍的。

    不過大量富商攜帶資金投入生絲產業,導致大量機器繅絲廠興建起來後,也是直接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服務行業這些就不說了,其中較為重要的就是由於繅絲廠的迅速增加,這些繅絲廠可都是採用機器設備的,一旦壞了總不能拆回去到歐洲維修。

    所以商貿區裡已經出現了幾家專業化的機器廠,不干別的,就專門給那些繅絲廠修理機器。

    其中發展最好的乃是信德洋行和林氏商行合資興辦的林德機械公司,信德洋行從歐洲挖來了大量高級技術人員,不僅僅修理機器,而且還嘗試著自造蒸汽機以及紡織機器。

    年初他們仿製了一款織機,雖然性能和國外進口的產品要落後一些,但是勝在便宜啊,林德機械公司主打價格戰,愣是把織機的價格壓低到了只有進口產品的七成左右。

    有部分資金匱乏的中小紡織企業已經開始試探性的採購他們的織機。

    至於蒸汽機這種技術含量更高的科技產品,林德機械公司的那些洋人工程師們帶著一群工人搞了一兩年,雖然說去年年底搞出來了一樣樣機,但是穩定性和效率實在差強人意,根本無法投入市場,現在他們還在繼續埋頭苦幹呢。

    為什麼搞這麼久,失敗了好幾次依舊投入資金研發蒸汽機呢,這裡頭可和什麼振興民族工業,復興國家之類的沒什麼關係,純粹就是利益驅使。

    要知道現在中國甚至整個遠東地區的蒸汽機市場都是一片空白,只能從歐洲進口,如果林德機械公司能夠率先製造出合格的蒸汽機來,憑藉價格優勢就能夠迅速搶佔大量市場。

    別的不說,僅僅是中華帝國海軍的戰艦,商用船隻所需要的艦用蒸汽機就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市場,只要林德機械公司能夠把蒸汽機搞出來,海軍部二話不說立馬就下訂單!

    面對龐大的市場前景,豐厚的利潤。林德機械公司的另外一個大股東信德洋行比林氏商行更加積極,恨不得立刻就搞出蒸汽機來為他們創造豐厚的利潤。

    雖然第五分廠發生了一次事故,導致損失不小,不過林申邊還是硬著頭皮遞上了報告。不過不用兩天,他就是接到通知,說宮務廳的財務處處長,整個皇室產業的掌舵人潘立宣將會抵達上海,預計會召集皇室產業的諸多負責人進行會議。

    林申邊得知此事後。心中帶有一絲疑惑,第五分廠那邊事故雖然有些嚴重,但是也不至於驚動潘立宣這位大佬啊。

    難道說潘立宣來上海不是因為第五分廠的事,而是為了其他事?

    林申邊有些忐忑的等著潘立宣的到來,而潘立宣此時剛從海軍的一艘運輸船上下了船,然後帶著一群人直奔商貿區政府。

    宮務廳財務處雖然總部是在南京,但鑑於皇室產業大部分都是在上海這邊,所以也是在商貿區這邊設立分處。

    這個分處就是設立在商貿區政府裡頭。

    商貿區政府的建築群隨著中華帝國定都南京,早已經開始劃分,原來的林則官邸則是繼續由皇室保留。作為皇室在上海的官邸所用。

    而原來的左右兩側的建築群,右側的繼續被商貿區政府使用,而左側的由那棟建築則是充當蘇松太道政府使用。

    不過很多中央部門的都在這裡設立了分支機構,比如說財務部下屬的上海財務局、工商部下屬的上海工商局,宮內廳的財務處也是在這裡設立有上海分處。

    至於原來在這裡辦公的軍方機構已經陸續搬遷到了其他地方,比如說海軍的第一艦隊司令部已經是在商貿區內的蘇州河北岸擇地,準備修建海軍第一艦隊司令部大樓、皇家陸軍第七步兵師司令部則是直接遷入了上海縣城靠東北方向的軍營之中。

    其他一些軍方分支機構,比如軍械部駐上海辦事處,軍需部駐上海辦事處都是各選地方辦公。

    抵達宮內廳財務處上海分處後,潘立宣先抽時間拜訪了蘇松太道薛煥。又是拜訪了商貿區區長蕭昌中。

    這兩個人裡,薛煥是早早投靠了林哲的前清高官,用傳統的話說就是早期的從龍之臣,成立帝國後。他依舊擔任蘇松太道員這個在中華帝國裡最為關鍵的道員一職。

    如今中華帝國的版圖雖然擴大了許多,也有省一級的建制,但依舊是沒有任命省級官員,江蘇巡撫、浙江巡撫都是空缺的,由中央直接管轄下面的各道。

    而皖南、蘇南、浙江各道中,其中最為關鍵的自然是蘇松太道。僅僅是這個地方可是維持著中華帝國的生命,貢獻了絕大多數的稅收。

    說起單純的稅收,整個浙江省都不如蘇松太道下屬一個松江府多。

    而潘立宣自然是不會輕視身為蘇松太道的薛煥。

    至於商貿區區長蕭昌中,他雖然是洋行買辦出身,但是從商貿區總務處普通科員做到會辦,再到總辦,然後被林哲任命為首任商貿區區長,掌管著中華帝國乃至整個遠東地區的唯一一個工業城市,其治下的商貿區供應了中華帝國近半軍費,所有軍械。

    可見此人在中華帝國的文官體系裡,也是不容忽視的存在。

    他潘立宣雖然是整個皇室產業的掌舵人,但是面對他們也是得客客氣氣的。

    先後拜訪了這兩人後,他才是召見了皇室產業的各企業負責人,包括林德機器廠總經理秦申雲,上海紡織公司總經理林申邊,上海造船廠總經理石丁,林德機械公司總經理程童建等人。

    等眾人坐定後,潘立宣就是率先開口道:「之所以把諸位大忙人都叫過來,是因為要想諸多通報一件,近期內我們財務處有一個大動作,需要各產業的大力配合!」

    「大動作?」林申邊放下了心,看來潘立宣不是因為第五分廠的事而來,只是他口中的大動作是什麼?

    只聽潘立宣繼續道:「多天前,財務部向陛下上奏,請求籌辦一所官方銀行。陛下已經批准了這一項計畫,但是財務部那邊雖然收錢花錢有一套,但是怎麼辦銀行,做企業卻是一竅不通的,而且你們也都知道,帝國並不推崇官辦企業,所以多方考慮下,這銀行由我們財務處來辦!」

    「開銀行?」林申邊聽罷有些疑惑,皇室產業的前身,林氏商行不管從那個角度上來看他都是一家實業性質的企業,不管是主業生絲產業還是近幾年涉足的軍械產業又或者是機械製造,造船產業等,這些可都是正兒八經的實業,可和金融行業沒什麼關係。

    這要開銀行的話,還得是商貿區裡那些錢莊,外國銀行們才搞得起來,你要要讓皇室產業裡的一群實業家轉行去搞銀行,這隔行如隔山啊,怎麼搞?(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七十六章 銀行和貨幣

    不僅林申邊疑惑,旁邊的秦申雲也是面露疑惑之色:「讓我們皇室產業來做銀行?這跨度有些大吧?」

    潘立宣卻也是露出苦笑道:「沒辦法,我們是不熟悉,但是財務部的那群官老爺就更加不懂這個,而且新辦的銀行也不僅僅會是一個單純的商業銀行,而是還需承擔起穩定金融市場,為工業發展提供資金等重任,具有如此鮮明政治任務的銀行自然沒辦法商辦。」

    說到這裡,潘立宣也是隨之臉色一正:「我們財務處下屬的各產業身為皇室產業,其經營理念並不是為賺多賺少,而是如何更好的為皇上效力!」

    「而引領帝國工商業的發展和前進,就是和我們皇室產業不容推測的責任!」

    聽到潘立宣這麼說,下面的一群人都是沒敢繼續說話了,是啊,在座諸人都不是簡單地企業負責人,而皇室產業也不是單純的企業,身為皇室產業就要有皇室產業的覺悟,不管經營模式如何商業化,但是也擺脫不了濃厚的政治影響。

    其實別說銀行了,實際上之前皇室產業的前身林氏商行,就已經早早和政治關係密切了,其投資建設發展林德機器廠,金陵兵工廠,上海造船廠這三大投資項目,完全就是為了軍方而服務的。

    要不然的話,你看商貿區裡資產超過百萬的大商行何其多,人家為什麼不大大規模投資造船、造炮等國防工業呢?

    雖然說武器行業算得上是暴利,利潤非常豐厚,但是前期投資的規模實在太過巨大,動輒數十萬兩以上的資金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拿得出來的,而且這類重工業往往是永遠都缺乏發展資金的,前期投資只能開個頭,而開始五六年的利潤別說給股東分紅了,股東不繼續追加大額投資都是幸運的,想要收回投資還不知道猴年馬月呢。

    如如其把大量資金壓在投資額巨大、收回成本期長的重工業上,他們還不如投資在紡織產業等輕工業上。這些輕工業投資額較小,市場需求強勁,利潤豐厚的同時成本收回也非常快。

    資本都是逐利的,林哲不可能拿槍逼著那些商人們去投資重工業之類的事。

    但是又不能不做啊。這個時候,林哲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只有皇室產業了!

    這從金陵兵工廠的項目就可以看得出來,皇室產業在林哲制定的產業佈局中,發揮的作用相當大。

    現在辦銀行,林哲自然不能讓皇室產業置身之外。這倒不是他想要讓皇室產業賺更多的錢,實際上錢多錢少都是其次,更關鍵的是他想要執行貨幣改革,穩定金融市場的話,就需要一家實力雄厚,同時影響力強大的銀行。

    而再也沒有什麼比同時兼顧了商業和政治這兩個要素的皇室產業更加方便來做這事了。 所以不管皇室產業的這些企業管理人以前有沒有從事過金融行業,但是他們都得硬著頭皮上。

    潘立宣的一番話,讓眾人都是陷入了沉思,片刻後秦申雲開口道:「如果要辦的話,我們這邊也沒有搞過錢莊或者銀行的人。那麼下一步我們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大量的銀行業的人才!」

    秦申雲開口了,其他人也是陸續接上話頭。

    上海造船廠總經理石丁道:「這方面,也許我們可以直接收購一個銀行以獲得直接的銀行體系!」

    「資金方面也是個問題,雖然我們的現金流水不少,但是都是固定項目需要投入,現在要抽出大量資金搞銀行的話,恐怕有些難度!」說話的是上海紡織公司總經理林申邊。

    雖然皇室產業下屬企業眾多,但實際上也只有上海紡織公司才能夠源源不斷的提供豐厚利潤,至於其他幾個大企業,比如林德機器廠。林德機械公司和上海造船廠,現在都還處於大規模投入階段,根本無法再拿出多少錢來。

    然而上海紡織公司也是在繼續擴張中,試圖擴大並穩固自己在廠絲產業的龍頭老大地位。讓他們拿出幾萬兩銀子來不成問題,更多就非常難了。

    但是幾萬兩銀子去辦個銀行?別搞笑了,那些在商貿區開銀行,開錢莊的哪一個不是資本幾百萬上千萬的。

    潘立宣這個時候道:「前期投入我皇室產業湊一湊,不過財務部那邊也已經答應了,如果我們可以搞出來的話。那麼他們就可以把大量的稅收,尤其是海關關稅交給我們代管,只要有了現金流那麼後續發展,尤其是發放貸款就不是問題!」

    就在潘立宣帶著一群皇室產業的負責人商討著該怎麼開辦銀行的時候。

    南京臨時行宮內,林哲也正在聽著財務部大臣魯向秉的匯報。

    「樣幣已經出來了,按照我們先前制定的計畫,首批新幣分為銅元和銀元,銅元分為一分、五分兩種,銀元為一角、兩角、一圓三種。

    一枚面值一圓的銀圓計重七錢二分,兩角為一錢四分四釐,一角為七分二釐,十角幣可兌換銀元一圓,銅元一分當制錢十文,五分當制錢五十文。」

    說魯向秉已經是遞上了一個錦盒,盒內就是裝有五枚樣幣,林哲撿起裡頭個頭最大的一圓面額的銀元。

    該銀元有花邊,大小和重量以及含銀量和那些洋圓一樣,正面的花紋印著的乃是他的頭像,頭像上刻有『大中華宣武元年』

    背面則是龍紋環繞,中間刻有『壹圓』字樣。

    這看上去賣相還不不錯,而且摸上去觸感也可以,放下這枚銀幣,他再按順序拿起兩角、一角的銀幣,這兩種銀幣要小的多,其正面同樣印有他的頭像,背面也是龍紋,分別是壹角、貳角等字樣。

    這套銀幣總體上和已經廣泛流通在上海地地區的外國銀元差不多。

    不過林哲對這套銀幣只是略微看了看後,就是放下了下來,然後拿起那兩枚銅元仔細觀看,說實話林哲對這兩枚銅元比那三枚銀元更加看重。

    銀元由於是按照含銀量來計算,用一兩還是一圓其實差別都不大,民眾也容易接受。也不會引起太大的波動,但是銅元就不同了,由於受到制錢、白銀之間的匯率波動極大,要是亂搞爛幣的話。很容易讓剛發行的銅元失去民眾的信任,從而難以流通。

    而新版銅元的流通對於新生的中華帝國貨幣體系而言,比銀幣的發行更加重要。

    一方面由於銅元、制錢才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使用貨幣,中下層百姓實際上是很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銀元,無他。銀元的價值要遠遠超過這個時代的普通人收入,普通百姓辛苦勞作一年,也攢不下來幾個銀元,因此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都是制錢。現在中華帝國的新貨幣發行,這些作為代替制錢使用的銅元要是搞不好,就很容易引起大規模的貶值,造成社會的不必要動盪。

    另外一方面,中華帝國控制區裡缺少銅,不可能繼續大量發行一文一文的制錢,但是也不能學咸豐那樣直接停止發行啊。所以乾脆就發行面值較大的銅錢,一枚一分的銅元當制錢十文使用,而含銅量卻是遠遠沒有以前的十文那麼多。

    這枚一分的當十銅元雖然含銅量要比十文錢少一些,但是由於是機制,其花紋精美,質量比那些老銅錢強得多,就算流通後其價值無法取代以往的十文,但是七八成應該是有的。

    「不錯!」林哲放下手中的著套樣幣,然後道:「你們什麼時候準備發行!」

    魯向秉當即回道:「現在造幣局已經正在進行最後的調試,預計月內就能夠大規模印製發行!」

    林哲道:「嗯。時間上不用太急,關鍵是提前把前期工作準備好,不要到時候出現不必要的變化!」

    新貨幣的發行,實際上並不是什麼刻不容緩的事情。實際上就算短時間內不發行新貨幣問題也不大,市場上依舊有足夠的白銀和制錢流通。

    但是新貨幣的發行不僅僅是解決市場流通的問題,更重要的還是建立一個穩定的貨幣秩序,要知道中國內各種白銀元寶,制錢是混亂無序,其含銀量。含銅量嚴重不一,拿著銀子去交易的時候,你都得先驗一驗這些白銀的純度,然後再稱重量,一不小心就會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如果能夠廢兩改元,其貨幣市場就會規範很多,只有銀元而沒有其他各種亂七八糟的白銀元寶之類的。

    同時,新貨幣的發行也有著宣揚新朝代的政治象徵意義,每一個朝代開國後甚至每一個皇帝登基後,都會發行新的銅錢或其他貨幣,以向天下昭告改朝換代了。

    所以儘管市場對新貨幣並沒有急迫的需求,但是中華帝國在成立後,財務部的官員依舊把新貨幣的發行當成了要務,早在去年就向外國訂購制幣機器,並開始設計圖樣。

    其中非常有意思的是,一開始的銀元上並沒有林哲的頭像,而是只有龍紋圖樣,後來有人提出效仿西洋諸國,把國家元首的頭像刻上去。

    但是卻是引來了諸多人的反對,諸多人以為林哲乃是帝國皇帝,天下至尊,其聖顏豈是凡夫俗子日夜可見的,再者以皇帝之尊,怎麼能沾染那銅臭之物?

    更有人擔心,這銀幣上刻有林哲的頭像,這要是銀幣掉地上了被人踩上一腳,這算不算是冒犯聖顏?不算的話林哲的頭像都被人跺了一腳,而算的話你讓不讓人家用這銀幣了,踩一腳就是冒犯,改天我把銀幣給剪碎了,還不得被抄家滅族啊。

    最後還是林哲力排眾議,把頭像印上去,至於什麼冒犯之類的一律不計。

    林哲之所以這麼做,不得不說是受到了後世觀念的影響,後世民國建立,袁大頭把自己的頭像刻了上去,孫文的頭像也被刻了上去,建國後潤芝兄也是把自己的頭像當成了貨幣的圖案,無數百姓花錢的時候甭管討厭或者喜歡,都得看這個老頭子一眼,那存在感是滿滿的。

    把自己的頭像刻在貨幣之上,這可是只有開國領袖才有的特權,這不用不就是浪費嘛!(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南礦務公司

    新版銀元、銅元的發行,對於中華帝國的金融政策來說只是最開始的一步,接下來就會一步一步施行『廢兩改元』,實施統一制式的貨幣。新奇中文.iniqi.

    而廢兩改元成功後,沒有了諸多亂七八糟的銀元寶,銀角子之類的白銀貨幣,也沒有制錢等銅幣,其貨幣的價值得到初步穩定後,那麼財務部就是實施下一步的貨幣改革方案,那就是發行紙幣。

    這些貨幣政策都是一環扣一環,需要逐步實施,絕對不是說現在林哲說發行紙幣就可以發行紙幣的了。

    而作為一系列貨幣政策的開端,那麼首先就得有一套新版貨幣,同時還得把這套貨幣發行下去。

    這就需要貨幣發行單位:銀行!

    可以說,中華帝國制定的逐步貨幣政策,正是催促皇室產業籌辦銀行的最主要原因!

    五月六號,財務部宣佈成立『帝國中央銀行』,該銀行為純粹的行政式機構,並不提供商業銀行的業務,其職能只有發行貨幣、金融業監督等。

    成立當天,帝國銀行就是宣佈將會發行新版銀幣、銅幣,同時宣佈轄區內的所有民資錢莊、票號、外資銀行都需要接受帝國銀行的監管。

    同時也是宣佈要推動帝國內金融行業的正規化,使各地的錢莊、票號等盡快的轉化為現代化的銀行。

    為了響應帝國的金融政策,由皇室產業投資的『中華皇家銀行』也是在次日在上海商貿區外灘大道掛牌成立。

    該銀行由皇室產業籌集了約前期十萬銀元為首期投資,同時獲得了財務部的二十萬銀元貸款,也就是說該行的註冊資本是在三十萬銀元

    這個資本規模別說和國外那些大銀行相比的,就算是大名鼎鼎的晉商票號、錢莊也是無法不如的。

    但是這家銀行作為當代中國首家非外資的現代化銀行,其意義遠遠不是它的註冊資本可以代表的。

    中華皇家銀行的成立,乃是財務部對金融改革,貨幣改革的一系列措施的前奏。

    所以剛成立呢,就是獲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是財務部宣佈,今後將由皇家銀行代存國家稅款。而後的國家軍政開支一律從皇家銀行走賬,並把國庫裡的五百多噸白銀,十多噸黃金轉入到皇家銀行內的金庫。

    同時宣佈,政府僱員的薪資一律發放到僱員在皇家銀行的賬戶上。而不是以往的直接發現金。

    而軍方那邊也是應林哲的詔令,宣佈軍方後續的所有收支都從皇家銀行走賬,並宣佈今後軍人的薪資一律直接發到軍人在皇家銀行的賬戶上,而不是繼續發放現銀。

    僅僅是代發薪資這兩項,就為新成立的皇家銀行新增加了數以十萬計儲戶!

    而代存稅金。更是讓可以讓皇家銀行今後每年都能夠獲得數以千萬計的存款!

    一家商業銀行最關鍵的有兩點,那就是存款和貸款!

    貸款先不去說,光說這存款的話,如果只是和普通銀行一樣依靠普通手段拉攏存款,那麼對於新生的皇家銀行而言是絕對難以發展的。

    但是如果直接代理了國家稅金,政府部門的收支,人員薪金發放等相關業務,那麼就足以讓皇家銀行瞬間成為國內擁有存款最大的商業銀行。

    有著這麼豐厚的基礎,如果皇家銀行還發展不起來的話,那麼就說明潘立宣等人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沒救了!

    雖然是趕鴨子上架,但是潘立宣等人還是做足了準備,為此他們提前收購了一家小型的外資銀行,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學習人家現代的銀行管理經驗,同時重金從商貿區裡的其他幾家大型外資銀行,以及大規模的民資錢莊挖牆角。

    最後匆促而成的這個皇家銀行的高管裡頭,大部分都是臨時挖來的人才,其中洋人佔據了三成。

    依靠充足的資金,皇家銀行迅速在商貿區、蘇州、南京、杭州等中華帝國控制內的城市開設分行。畢竟皇家銀行由於需要代理政府收支,需要觸角延伸到中華帝國統治區的每一個地方,如果沒有足夠多的分行根本無法有效運轉。

    短短一個月內,皇家銀行的開設的分行就高達三十八家之多。幾乎遍佈了帝國的所有中大城市,成為中國唯一一家大規模的大區域型銀行,而皇家銀行開設分行的步伐並沒有停下,將會隨著中華軍的步伐抵達每一個地方,等中華軍統一全國的時候,皇家銀行也就能夠開遍全國。未來成為全國型銀行指日可待。

    鋪開攤子的同時,皇家銀行也是緊跟帝國的金融和工商發展政策,通過諸多的分行把大量新版銀幣、銅幣發行到蘇南、浙北等範圍內。

    同時也是開始調集存款等資金用以扶持工商業的發展,向需要資金進行擴大生產的八家紡織企業、五家機械性質企業、以及十餘家其他行業的企業批准了高達兩百餘萬圓的貸款。

    除了對這些現有企業提供資金外,皇家銀行還預計向國內的首家鋼鐵企業『江南礦務公司』提供高額貸款,以資助該公司開發位於皖南的鐵礦,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馬鞍山鐵礦。

    隨著國內的工商業,尤其是國防工業的高速發展,對鋼鐵的需求急劇增加,以往的民間鋼鐵供應都只能依靠一些手工作坊,小礦山。

    但是隨著國防工業的高速發展,對鋼鐵的需求量急劇增加,這造槍造炮可都是需要鋼鐵的。

    之前的林德機器廠是內設煉鐵廠,通過收集蘇南、浙北地區的小鐵礦的鐵礦石進行冶煉,不過規模不大。

    而隨著金陵兵工廠的成立,再加上上海造船廠那邊以及其他各重工業產業對鋼鐵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單單依靠林德機器廠內設的小型煉鐵廠根本供應不過來。

    為了徹底解決鋼鐵的供應問題,林德機器廠那邊主動提出,把該廠的內設煉鐵廠獨立出來組建一家大型的鋼鐵公司。

    而國內鋼鐵的其他幾個大用戶,包括林德機械公司,上海造船廠,金陵兵工廠也是積極響應,投入資金參股。

    最後上述四家企業集資六萬銀元。用於在蕪湖當涂那邊開設『江南礦務公司』,以開發馬鞍山的鐵礦。

    不過這幾萬銀元對於要開發一個大鐵礦,同時還需要建設一個鋼鐵廠顯然是不夠的,近代玩鋼鐵產業。幾萬兩銀子扔進去,連水花都濺不起來,幾十萬銀元砸進去也只能聽個響,沒有幾百萬銀元打底,根本無法建立一個大規模的鋼鐵廠。

    當然了。這說的都是那些超大規模的鋼鐵廠,目前這些對於中國而言還太過奢侈,目前的中國對鋼鐵的需求量雖然比以往多了很多,但是也多的有限,主要就是民用建築行業和國防工業對鋼鐵的需求量比較大,但是這個需求量也是不算太大的。

    這年代,頭號強國英國人的鋼鐵產量都是和後世裡動則幾千萬,幾億噸無法比較的,如今英國的生鐵產量都只有幾百萬噸,而原鋼產量也只有幾十萬噸而已。隨便一戰後拿出一個大型鋼鐵廠來,其產能都完爆這個時代的英國全國鋼鐵產量。

    林哲也沒有太大的奢望,只要有個幾十萬噸的生鐵產量,再來一兩萬噸的鋼產量,那麼對於現階段的中華帝國而言就已經非常充分了。

    再多的話,說實話還真用不了這麼多鋼鐵產量!

    要對鋼產量的需求急劇增加,只能等大造鐵路和鋼鐵輪船的時候了,現在嘛,用鋼鐵最多的就是國防工業,其次就是農業生產需要的農具以及現代市政建設需要的建築鋼鐵了。

    有著林哲的直接支持。再加上聯合投資的幾家企業實際上也都是皇室產業,算得上彼此都是一家人,所以江南礦務公司的成立是比較低調的。

    在商貿區的那些富豪商人還不知道的時候,江南礦務公司就已經是低調的接受了來自皇家銀行的高達三十萬銀元的首批貸款。然後購置設備準備開發馬鞍山鐵礦,並就近建設一家鋼鐵廠。

    隨著江南礦務公司的成立,在皇室產業帶動下,中華帝國內的重工業體系已經初見雛形,其林德機器廠內設還有火藥廠,算得上是化工業。而上海造船廠代表了造船行業,林德機械公司的織機和蒸汽機代表了機械製造,江南礦務則是代表了鋼鐵產業。

    儘管這裡頭還缺乏了眾多的東西,但是最基本的一個體系已經構成,接下來就是需要繼續不斷的加大投入,填補一項又一項的空白,最終建立一個完整的重工業體系。

    而這所需要的時間就不是幾個月幾個月,也不是一年兩年了,而是需要數以十年計的時間,林哲樂觀估計,等到五十年後能夠建立起來完整的重工業體系,那麼就是一個創舉!

    江南礦務公司的建立,有望在兩年後甚至一年後為國內提供大量的鋼鐵產品,而在這之前自然是繼續用著各種小礦山挖出來的煤鐵礦,手工作坊煉製出來的鋼鐵了。

    縱觀這幾個月中華帝國的一下子工商業發展,金融貨幣改革等措施,其實都是短時間看不到效果的那種,它需要至少一兩年後才可以看到基本效果。

    這從中華軍的軍械供應依舊還是老樣子,而且未來一年內都不可能有大變化就可以看得出來,儘管金陵兵工廠已經建設當中,江南礦務公司也已經成立,但是這些至少需要一兩年後才能夠看到最基本效果的東西對於中華軍而言太過遙遠。

    畢竟中華軍不可能停下步伐來等待國內的工業發展,中華軍的征戰步伐是不會因為工商業的發展苦難就停滯不前的,中華軍的擴軍步伐不會因為軍械供應不足就停下步伐。

    既然軍械不夠,無法短時間內大規模擴充皇家陸軍,那麼軍方就是把目標再一次瞄向了協防軍部隊。

    1856年型的小口徑米尼步槍沒有,難道火繩槍和刀劍還沒有嗎?(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