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624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兩百零八章 殘酷肉搏

    就在六安城頭上發生著慘厲無比的肉搏戰時,後方的中華軍炮火也是開始轉移炮口,免得殺傷己方正在和太平軍進行混戰的士兵。:../

    於此同時,第七步兵團的士兵們的一個營已經是收起了步槍,然後衝向了城頭,他們要和協防軍的那些士兵們一樣,直接朝著城頭位置敵軍發起進攻,爬上城頭建立城頭穩固的陣地。

    至於另外兩個步兵營則是繼續在城下,向城頭的太平軍進行火力壓制。

    皇家陸軍的士兵也是和協防軍士兵那樣朝著城頭衝過去的時候,也就代表著中華軍已經在這一次攻城戰中投入了最後的力量,如果還不能突破敵軍城頭防禦的話,那麼對於中華軍是一個巨大的士氣打擊。

    而這也算得上是自中華軍裡的協防師編練成功以後,皇家陸軍的首次大規模直接登城行動,以往的時候,皇家陸軍是非常少直接爬城牆登城作戰的,頂多就是在城牆外數百米提供火力掩護而已。

    即便是在揚州一戰的時候,皇家陸軍直接發起進攻,但那也是建立在揚州城牆被炸出了缺口,進攻的部隊不需要爬上城頭進行肉搏,而是用最熟練的線列射擊向缺口位置發起進攻,難度並不算大。

    然而今天卻是不一樣!

    這些皇家陸軍的士兵們將會和那些協防軍的士兵們一樣,直接攀爬長梯登上城頭,用他們的刺刀和太平敵軍進行了最殘酷的肉搏。

    看著前頭的皇家陸軍第七步兵團所屬的一個營六百多人朝著城頭髮起進攻,然後爬上了長梯。

    此時,後方觀戰的許多軍官們卻是一個個提心吊膽的,每每看到有士兵被砸中落下長梯的時候,都是讓他們心中為之一緊。

    好不容易攀爬上城頭,由於同一時間內上城頭的兵力稀少,面對絕對兵力優勢的太平軍反撲,這上城頭的皇家陸軍瞬間死傷慘重。

    看著前方不斷倒下的皇家陸軍士兵,一個上校深吸了口後走進施清瑄身邊:「將軍。這樣打下去,恐怕第七團的二營就要打殘了!」

    言外之意就是希望施清瑄下令讓第七團撤退,避免目前的慘烈死傷!

    但是施清瑄卻是面色冷峻,沒有回答他的話。反而是對著身邊的傳令兵道:「傳令第七團,讓他們不要留手,立即發動全面進攻!」

    「再傳令第八團,上前兩百米,為第七團提供火力掩護!」

    「讓第九團做好準備。隨時增援前線!」

    這一次施清瑄是鐵了心要一舉拿下六安,哪怕為此付出一定皇家陸軍的傷亡也在所不惜。

    戰爭啊,哪有不死人的,就算是皇家陸軍士兵的價值比協防軍的士兵的價值要昂貴的多,但是到了必要的時候,哪怕是皇家陸軍的士兵也是需要死戰的。

    如果自己一直顧忌皇家陸軍的傷亡,只以第十四協防師和第十七協防師的話,恐怕再等好幾個月都拿不下六安。

    現在這種情況下,已經不是考慮傷亡的時候,必須一鼓作氣拿下六安城。哪怕為此付出一定代價都在所不惜。

    要不然的話這一次敗了,軍心士氣就會跌入谷底,以後就更加沒有希望拿下六安城了,就算以後慢慢磨也能把六安城拿下來,但是等那時候把六安成磨下來,估計蘇北那邊早已經打的不可開交了。

    身為帝國的高層將領,野戰部隊裡唯一的一個陸軍中將,施清瑄對目前帝國的形勢非常清楚,如今帝國看似四面開戰,而且各條戰線都傳來捷報。但是中華帝國面臨的威脅並沒有減少,反而是越來越大。

    多條戰線同時開戰,也就代表著兵力灘薄了,要是遇上清軍大量主力南下反攻。中華軍就必須重新整合力量,集結更多的部隊和清軍決一死戰,如此才能夠一舉獲勝,打垮清廷的脊樑,奠定爭霸九州的基礎。

    所以他施清瑄不能繼續在六安這邊拖下去了!

    其他的中層軍官自然很那理解施清瑄的擔憂和打算,現在的他們只是看見了前線的巨大傷亡。而這讓他們已經很難坐得住了。

    這一場打完,就算拿下了六安,但是皇家陸軍的死傷恐怕也得近千人了吧,也許數萬人的會戰裡千人的傷亡不算什麼,但是對於皇家陸軍來說意義卻是不太一樣。

    皇家陸軍自從餘姚縣勇營時代開始,遇敵作戰雖然每場都會有傷亡,但是少則數十,過則三五百,實際傷亡數字是相當小的,之前攻打揚州的時候,皇家陸軍的傷亡也沒有超過千人。

    如今看這六安城頭,城西的態勢,一個接著一個的皇家陸軍士兵倒下去,這打完一戰死傷就算不破錢,但是五六百是肯定的,至少現在負責登城作戰的第七步兵團第二營百分百要完蛋。

    中華軍的皇家陸軍雖然戰力遠超國內諸君,但也不是天兵天將,只是他們的武器更加先進,隊形戰術更加先進而已,但是他們依舊是人,士兵們被敵軍的子彈打中依舊會死亡或受傷。

    相對於其他國內軍隊來說,皇家陸軍最大的優點就是,儘管他們也在承受著巨大的傷亡,但是他們卻是沒有崩潰的跡象,甚至連絲毫慌亂的情況都沒有發生。

    彷彿那些不但倒下的戰友和他們毫無關係一樣!

    他們越過戰友的屍體,走進長梯然後單手持槍,單手扶梯向上攀爬,不時有士兵被石頭或者弓箭,子彈擊中而落下,但是他們沒有退卻,後頭的士兵依舊自顧自的向上爬!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不用多久,就有第一個皇家陸軍的士兵爬上了城頭,只見他上了城頭後,看見前方左右的四五個太平軍士兵,沒有和那些協防軍士兵那樣發出怪叫吶喊,而是直接把手中的米尼步槍具體,直接扣下扳機發射了事先裝填好的子彈,一個三米外正朝著他衝過來的太平軍士兵應聲而倒。

    緊接著他也不裝填,而是直接挺著已經裝好刺刀的步槍向前一刺,瞬間後,又是一個太平軍士兵倒了下來。

    此時,雖然他依舊面無表情,沒有殺敵後的喜悅,也沒有面臨重兵包圍時的恐懼,但是對面的幾個太平軍士兵看著他,卻是彷彿能夠從他的表情中看見一絲嘲笑,以至於遲遲無法上前發動反擊。

    而就在他們這一愣的功夫,後頭又有了兩名皇家陸軍的士兵爬上了城頭,只見他們先是把步槍中的子彈發射出去,各自擊中一人後,就是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和最先上城頭的士兵站在一排。

    隨著一個接著一個的皇家陸軍士兵爬上城頭,他們形成了一個一個小型的橫隊,向兩邊推進。

    隨著大量的皇家陸軍士兵湧上城頭,那些太平軍也是意識到了不妥,大量頭目開始驅趕著士兵發起了反攻。

    他們揮舞著長槍或者鋼刀,前仆後繼的衝向中華軍,然後一個一個倒在了中華軍的刺刀下。

    戰鬥在繼續,幾乎每分每秒都有雙方的士兵死傷,爬上城頭的中華軍皇家陸軍士兵在那些協防軍士兵配合下,經過穩固城頭陣地後,開始向兩側城頭推進,以開闊更大的城頭接應更多的士兵登城。

    太平軍則是拚死抵抗,試圖反擊把他們趕下城頭!

    在狹小的城頭空間裡,雙方士兵是人擠人,各自用著刺刀、長槍、長刀盾牌廝殺著,每一次交鋒都有著雙方的士兵倒下。

    慢慢的,雙方激戰的城頭已經是鋪滿了屍體,後面爬上城牆的士兵們幾乎是連落腳的地方都找不到,而死傷者流出的鮮血染紅了整個城頭。

    一個個士兵接著倒下,卻是讓後方的施清瑄終於露出了笑容,在第七步兵團付出了大量傷亡後,他們終於是拿下了一段數百米的城牆,而只要以這道城牆為缺口,哪兒己方的大軍就能夠源源不斷的增援上去,從而徹底拿下六安城。

    所以他很及時的命令道:「讓第八步兵團也上去,第九步兵團做好出擊準備!」

    和露出笑容的施清瑄不同,陳玉成卻是看著己方不斷潰退下來的士兵,閉上了眼睛深深的嘆了口氣:「非將士不用命,而是實在難以為繼啊!」

    為了反擊奪回被佔領的城頭,陳玉成可是派出了大量精銳部隊,而且這些部隊也算得上是死戰不退了,前仆後繼的發動進攻。

    但是奈何對面的中華軍實在太過強悍,他們偶爾開槍,但是更多時候是乾脆用刺刀和己方進行肉搏。

    而這一場雙方的肉搏作戰,也是讓陳玉成得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況,那就是中華軍並非和傳言中那樣不擅肉搏,相反他們的肉搏戰能力還要超過自己手底下的老兵精銳。

    為何,因為中華軍的肉搏訓練,也不就是刺刀訓練是千篇一律的那麼幾招,基本就是刺刺刺,可沒有刀劍盾牌那樣那麼多花招,而這種簡單而純粹的刺刀戰術訓練起來其實很方便。

    而這些皇家陸軍的士兵普遍訓練多年,對於刺刀掌握的非常孰料,而對面的太平軍士兵以刀盾兵,長刀輕步兵,長槍兵之類的為主,而且肯定是沒有受過反刺刀的專業訓練,因此中華軍士兵一刺刀下去斷然沒有落空的道理。

    遠程打不過,近戰肉搏打不過,再加上城頭已經被佔據,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陳玉成就知道堅守了兩個多月的六安成今天是要丟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兩百零九漲 當涂工業區

    九月二十九號,中華軍之第三步兵師、第十四協防師、第十七協防師將近一萬五千人對有著將近六萬太平軍防守的六安城發動猛攻.

    此戰中,中華軍硬碰硬直接派出了最精銳的皇家陸軍第三步兵師參加首波攻城,激戰一上午後,第三師在第十四協防師的配合下,終於攻克六安東面城牆,進而撕開了六安城的烏龜殼。

    當天,陳玉成率領殘存的兩萬多精銳從西城突圍而出,同時留下了兩三萬人繼續在城內頑抗,拖延攻城中華軍的步伐。

    中華軍受限於兵力不足,加上城內戰事依舊緊張,所以未能阻擋陳玉成的逃跑。

    但是儘管讓陳玉成跑掉了,但是六安成卻是拿下了。

    而隨著六安城被拿下,加上之前的霍山也是被攻了下來,這也就代表著整個皖北西部之主要城市,已經是都落入了中華軍的掌控之中。

    從進軍六安府開始,整個六安戰役持續兩個月左右,中華軍和太平軍交戰多次,中華軍之皇家陸軍戰死約四百餘人,傷六百餘人,戰鬥中傷亡就超過了一千人,另外兩支配合作戰的協防師更是死傷慘重,戰死至少超過兩千人,傷者達到三千多人。

    上述傷亡數字還沒包括因為疾病所造成的減員,上月持續的流行疾病中,第三師因病死傷數百,協防師至少也死了上千人。

    直接死傷以及因病死傷加起來,也就是說讓第三師減員至少兩千人以上,協防師更是超過了六七千人。

    總傷亡人數接近萬人。

    如果不是軍訓部一支持續對第三師補充大量新兵,估計第三師就得被打殘了,如果不是因為中華軍接受了大量太平軍的俘虜,從而隨時補充第十四協防師和第十七協防師,估計這兩個協防師也不會剩下幾個人了。

    拿下六安城內,施清瑄還沒來得及休整幾天呢,他就是接到了來自統帥部的命令。

    統帥部命令他立即率領部隊東進北上泗州,說是根據情報現實。蘇北地區的清軍在月內大規模增加,近期內蘇北地區極有可能面臨清軍的大規模南下進攻。

    接到命令後,施清瑄當即主力部隊迅速朝著東北方向而去,不過這一次他除了帶走第三師外。配合作戰的協防師部隊都是剛接受的俘虜,新編之第十九協防師、第二十協防師。

    原先所轄的第十四協防師則是留守六安、霍山一帶,第十七協防師則是南下增援安慶方向。

    在六安府的一系列戰事中,和往常一樣中華軍接受了大量的俘虜,總人數高達三萬多人。對於這些俘虜的處理按照一貫方式,先是挑選青壯補充現有的各協防師,然後多出的俘虜另行成立協防師。

    這三萬多人裡頭,大部分精銳都是被補充到了第十四和第十七協防師中,這兩支部隊在進攻霍山,六安城的攻勢中受創不小,累計減員達到六七千人,減員這麼大,為何最後的六安總攻站中這兩支協防師還能保持滿編制呢?

    就是因為獲得了大量俘虜的補充!

    拿下六安城後,又是優先補充了這兩個協防師。然後把多出來的萬人分別新編為第十九協防師、第二十協防師。

    而第二十協防師的建立,也是讓中華軍的協防師規模突破到了二十個之多,二十個協防師加起來,兵力總數大約有九萬人,是皇家陸軍目前的總數五萬多人的將近兩倍。

    單純從數量上來說,協防師已經成為了中華軍的主要構成!

    但是兵力多也不代表著戰鬥力強,協防師雖然數量眾多,但是戰鬥力貧弱,中華軍的主要戰力依舊是數量較少的皇家陸軍。

    施清瑄率領第三師等部隊奔赴蘇北時,新上任的安徽巡撫郭龍雲也是抵達了蕪湖。開始全面主持安徽省的民政事務。

    中華帝國雖然倣傚前清,前明設立了巡撫一職,但是中華帝國的巡撫和前清和前明的巡撫並不同,因為它並沒有管轄軍務、財政的權力。只有行政管理權。

    從權力上來說,實際上和以前的布政使是差不多的!

    這主要是因為帝國內的軍務權力和行政權力以及財政權力都是區分的非常明顯,軍權不用說了,一直都是由林哲親自掌控,由最高統帥部指揮所有武裝力量。

    而財政權力也是統一收歸中央財務部關心,尤其是收稅這一重大權力。都是由財務部設立在各地方的財務廳、處、科直接負責,這些財務機構也是地方政府的一員,由地方政府和財務部雙重領導。

    同時中華帝國並沒有在個地方設立民兵之類的輔助軍事力量,只有巡警這種警察機構,所以巡撫也就沒有管轄地方軍事力量的權力。

    為了防止地方督撫做大,林哲可不會犯下和前清一樣的錯誤,軍權和財權是絕對不能下放的。

    郭龍雲上任安徽巡撫後,首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恢復飽受戰爭創傷的皖南,皖北各地的民生,展開難民救濟、恢復農業生產。

    要讓一省缺少糧食的數千萬百姓活下來,這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差事。

    相對而言,同樣是剛上任沒有多久的太平府知府畢宣溪就要輕鬆的多,太平府儘管也算是新佔領地區,但是最困難的幾個月已經過去。

    前任太平府知府雖然是前清降官,但是辦事能力還是有的,最初幾個月的救濟工作頗有成效,農業生產已經恢復如初,隨著秋收的到來,廣大太平府地區的民生就能夠初步安定下來。

    所以畢宣溪的工作重心就是放在了當涂那邊的礦務上頭來!

    為了開發當涂縣境內的鐵礦,帝國特地批准了江南礦務公司的成立,該公司由宮務廳財務處集資成立,乃是標準的皇室產業的,而後續當涂的鐵礦開發、煉鋼等重工業發展,也是以江南礦務公司為核心。

    但是畢宣溪也沒指望著靠著江南礦務公司一家就能夠承擔起當涂縣的重工業發展大計,因此他上任太平府知府後,就是制定了在當涂建立一個集『鐵礦、煉鋼煉鐵、機械製造』為主導的重工業基地。

    效仿上海商貿區,制定了成立『當涂工業區』的計畫,並上報工商部以求獲得批准。

    林哲看到這份報告後,覺得挺有意思的,這個畢宣溪的思路還是比較開闊的,竟然想要搞工業區,只是這個工業區裡提出的要求不小,除了尋常要求外,竟然也要求把當涂也加入到通商港口來,准許和外商直接通商。

    對於這一點,林哲沒有考慮太多,直接否決了!

    這並不是林哲排外,或者對洋人有所不滿,而是因為當涂位於內陸腹地,長江沿岸,如果讓這些洋人可以自由前往的話,對於目前實力弱小的中國而言極容易喪失內河通行權,林哲可不希望看見洋人的軍艦商船毫無障礙的出入長江。

    儘管林哲支持開放通商,和英國人,美國人和法國人的合作都算愉快,但是並不代表他願意看見洋人的軍艦肆無忌憚的行走在長江各地。

    不過他雖然否決了讓當涂和外洋直接貿易的條件,但是依舊批准了畢宣溪提供的工業區計畫。

    並特許了工業區的稅收優惠,凡是入住商貿區之企業,首年免稅,次四年半稅,一共有著五年的稅收優惠期,同時批文財務部那邊,要求財務部適當拔給當涂工業區之發展資金。

    當涂工業區不可能和當初的商貿區那樣,可以依靠前期的商稅以及地產交易稅收來滿足持續發展需求,因為工業區不可能有大量民眾以及富豪前來定局,對地產的需求是非常小的,而且重工業的建設期都比較場,工業區前期也很難收到足夠的稅收來維持發展。

    但是工業區要吸引企業進駐,就需要做好自身的工作,包括平整土地,包括建設碼頭、橋樑、道路、供水等基礎公共設施,如果沒有這些,是很難吸引到民間資本大老遠跑到當涂來投資的。

    畢竟現在江南地區的商人們要投資建廠,首先地區就是上海的商貿區,那裡有著成熟的公共設置,海運、河運交通便利,不管是進出口還是運往國內其他地方都非常方便。

    而且還有著大量的無產工人等待僱傭,招募工人極為方便。

    除了這些硬件優勢外,商貿區獨特的政治環境也是保證了它對商人的吸引力,以工商為核心支柱的商貿區具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開廠辦企業都是有法可依,不會出現亂七八糟的官員插手的事情。

    同時由於此地乃是通商港口之一,英國人、法國人等在此地具有極大的利益,他們不會坐視商貿區出現任何不必要的動亂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利益所在。

    要想和各方面都佔據優勢的上海商貿區進行競爭,拉來資本在當涂工業區投資辦廠,其難度不是一般的高。

    不過當涂也有著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它這裡有著中國東南地區最大的一個鐵礦,同時林哲還給當涂工業區給予了稅收優惠,要知道中華帝國的商稅是比較重的,除了流通環節的稅收外,對於廠家而言最主要的就是營業稅了。

    而這個營業稅是非常重,按照行業的不同,一般是銷售額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之間。

    五年的免稅,足以吸引一部分商人冒險前來投資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兩百一十章 工商發展

    按照畢宣溪的規劃,當涂工業區設立在馬鞍山附近的沿江地帶,動用官方資金從農民手中收購了大量土地,然後再把這些土地出售給在該地辦廠的企業.

    而第一個,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入駐的企業自然是江南礦務公司了。

    不過其他企業暫時入駐的並不多,大片土地都還將繼續空著。

    沒辦法,如今帝國內的重工企業一共也沒有幾家,而且大多數都集中在上海商貿區裡,當涂工業區打出工業區的口號,而且發展的都是重工產業,自然沒有多少人會在該地投資了。

    當涂工業區的發展,還是任重而道遠。

    這不僅僅是當涂工業區一家的困難,實際上中華帝國雖然廣泛支持工商業的發展,但是目前除了商貿區一地外,其他地方的工商業發展是相當有限的。

    受限於過往的傳統,現在民營資本基本都沒有創辦重工業的打算,至於辦廠之類的也不多,除了商貿區以及周邊地區外,唯一情況好一些的也就是湖州那邊了。

    因為湖州是生絲的主要產地,每年都向上海供應大量的蠶繭,一部分原本根基在湖州的大型生絲商行也是學習商貿區那邊的同行,一個個搞起了蒸汽繅絲廠,雖然規模上遠遠無法和商貿區的那些大型蒸汽繅絲廠相比,但是勝在方便。

    而湖州府當地政府為了扶持發展當地生絲產業,也是給予了極大的政策優惠,同時大量傳統的生絲作坊破產倒閉,產生了大量生絲產業的無業人員,這在湖州搞生絲產業的話,還是具有一定的地理以及人員優勢的。

    至於杭州,寧波,蘇州等地,在帝國的公司法等一系列扶持工商的政策下,最先發展的也不是什麼重工業。而是各種各樣的輕工業。

    而且也不是採用機器的輕工業,而是傳統的手工作坊,比如木材廠,酒廠。茶廠,瓷廠等,只不過規模要更大一些,規制章程要更合理一些。

    一些新興產業,尤其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企業。比如說重工業,化學工業這些,目前還只有商貿區那邊才有。

    目前在林哲的主導下,工商業雖然有所發展,但是依舊處於一個非常原始的地步。

    但是林哲相信,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民間自行投資近代工業的比例就會越來越大,到時候形成一個初步的工業社會是非常有希望的。

    也許是看到了畢宣溪在當涂搞工業區的刺激,浙江寧波那邊也是說要搞一個工業區,主打的自然不是什麼重工業。而是生絲產業,寧波本來就是浙江生絲的傳統出口港口,雖然說這些年被上海搶了風頭,但是寧波依舊是生絲的重要出口港口。

    浙江省巡撫晏端書雖然是個老派的官員,但他是個非常務實的人,並不會顧及什麼傳統的虛套客氣,眼見浙江的蠶繭被上海那邊源源不斷的收購去,他自然是不能無動於衷。

    於是乎,由浙江省巡撫親自前頭,湖州府地方和寧波府聯合。準備整合浙江省內的生絲產業,用以和上海那邊的生絲產業進行競爭。

    於此同時,剛到位的福建巡撫陳祥猛也不甘寂寞,福建沒有發展重工業的礦產和交通地理優勢。也沒有蠶繭產地發展不了生絲行業,但是福建的茶葉貿易以及木材、造紙等行業卻是傳統優勢。

    尤其是福建的茶葉,可是中國近百年來的傳統出口商品,和生絲、瓷器一樣是三大主要出口商品之一,當初南京條約簽訂要求把福州作為通商港口,就是因為英國人希望可以直接和福建的茶商打交道。就近收購茶葉,而不用被廣州的商人轉一道。

    有著這樣的傳統優勢商品,如果不加以做大做強的話,陳祥猛就對不住他屁股下的巡撫之位了。

    所以他剛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籌辦了官方指導的福州茶葉商會,這個商會很大程度上效仿了上海生絲商會,採取統一定價,對商會成員給予一定的幫助,以加強和洋商的議價能力,同時也有效避免茶葉走私。

    隨後,他又是專門針對茶葉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優惠政策,對於開設茶廠的企業給予極大的政策支持。

    陳祥猛之所以這麼做,自然是因為當今的茶葉是中國的拳頭出口商品,要知道以前茶葉一直都是中國的最大宗出口商品,某些年份出口比例一度佔到總出口額的百分之七十甚至八十以上,比生絲還要更多。

    不過近年來由於中國的廠絲一夜之間崛起,出口額連年增加,以往中國的生絲雖然說也有出口,但是主要市場實際上還是在國內,總出口額還是比較少的。

    但是隨著廠絲的大規模出現,上海那邊已經形成了以廠絲為核心的產業體系,而洋商對廠絲也是大感興趣,訂購量年年增加,等到了1857年的今年,中國的五個通商口岸裡,出口的生絲貨值已經是和茶葉持平了。

    如果只算上海、寧波這兩個通商口岸裡,那麼生絲是佔據絕對的龍頭地位。

    儘管出口份額有所下降,但是茶葉的總出口量還是逐漸上升的,在福州、廈門這兩個通商港口裡,茶葉更是最主要的貿易商品。

    在這種大環境下,陳祥猛想要做的就是統一整合福建省內的茶葉生產、加工、銷售,把福建的傳統產業繼續做大。

    除了茶葉外,福建還有其他幾項傳統產業,比如說造紙和木材,這些和茶葉一樣都是傳統的手工產業,發展起來能夠養活大量的從業人員。

    從陳祥猛在福建扶持茶葉,發展造紙和木材來看,那麼就可以折射出目前中華帝國內的整體工商業情況。

    除了商貿區這個特殊存在外,其他地方的工商業發展以經濟農作物,傳統手工業為主,而近代工業暫時還沒有發展起來。

    實際上,如果把範圍再擴大一些,那麼就可以發現中國帝國的經濟體系實際上工商業的份量是非常小的,嗯,儘管中華帝國收取的稅收主要來之於工商業,但是養活近億民眾的卻不是工商業,而是傳統的農業。

    雖然目前的帝國盡力扶持工商業發展,但是諸多地方官員的首要任務就是恢復當地的農業生產,讓人民可以吃飽飯,至於工商業發展之類的都只能排在後頭。

    也就是說,目前帝國的工商業發展是片面的,只侷限在少數幾個地區,比如商貿,寧波,湖州、福州、當涂等少數地區,其他地方的經濟模式和以往區別並不大,還是以農業生產為主。

    不過雖然說大部分地區都是以農業為根基,但是中華帝國的稅收卻不是依靠農業為主。

    「截止到本月為止,財務部已經累計徵收本年度國稅三千六萬圓,其中各種商稅佔據了百分之七十!」財務部大臣齊宣浩如此對林哲匯報著。

    「而財務部的同僚們認為,目前我們的商稅徵收體系還存在著一定的漏洞和難題,如果加以優化的話,各種商稅將能進在目前的基礎上,再增加百分之十以上!」

    林哲接過了齊宣浩的報告書,隨意翻看了兩頁道:「嗯,既然你們已經提出來相應的章程,那麼就好好的落實下去,不過稅收關乎帝國大計,不可放鬆的同時也不要急躁,切勿引起大規模的反彈!」

    加強稅務管制,優化徵稅條例,這基本就是代表著財務部這邊要增收更多的稅收,而多出來的稅收從哪裡來,還不是從各地商家手裡徵收。

    稅賦負擔過重的話,很容易引起商人們的反彈!

    中華帝國對待工商業的發展是有些兩極化的,一方面是大力扶持工商業,但是另外一方面又對工商業課以重稅。

    以至於讓商人們痛苦並快樂著,一方面他們可以放心的經商,獲得更多的利潤,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是承擔著越來越多的稅收。

    齊宣浩見林哲放下報告書,當即又道:「另外農業稅方面,如今的體制還是延續前清時代,但是我們的情況和前清大有不同,前清是國稅低廉,但是雜稅捐輸以及徭役極重。」

    林哲道:「哦,那財務部的意思是?」

    齊宣浩道:「財務部的同僚們經過商討,認為徭役制度已經無法適應帝國的現狀,可以適當取消,而各項雜稅凌亂,應當整合到農業稅裡面,這樣不僅僅可以增加國稅的收入,另外一方面也是可以減輕農家百姓的負擔!」

    林哲聽罷點頭:「大方向是好的,你們財務部看著安排,回頭拿出一個詳細章程來!」

    根據中國的傳統,歷朝歷代的田賦其實是比較低的,如果只說正稅的話,對於農民而言負擔不大,但是自古以來,中國的地方官吏總會用各種藉口讓人民服徭役,並徵收各種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以至於農民的負擔極為沉重。

    中華帝國成立之初,為了不影響到農民百姓的生活,對農業稅收等沒有做出變動,一律效仿前清時代進行,只對釐金等各種商稅進行整合。

    但是總不能一直這麼下去,農業稅的改革是遲早的,所以這一次齊宣浩就是正式向林哲提出了要改革農業稅。

    林哲自然沒有反對的道理,不過農業稅雖然說已經不是帝國的主要稅收來源,但是由於農業稅對於國計民生的影響實在太大,搞不好就會讓民眾遭受無端端的苦難,所以必須慎之又慎,絕對不能繼續加重農民的負擔。

    齊宣浩這邊向林哲提出農業稅改革之前,財務部的人就已經提前做好了相應的計畫,不用兩天時間,齊宣浩就是拿著農業稅改革的方案再一次覲見林哲。(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兩百一十一章 三國領事來訪

    齊宣浩提交的農業稅改革方案核心要素為三點:第一點就是廢除任何形式之徭役,第二點是廢除任何正稅外之雜稅,第三點就是農民相關稅收一律由財務部徵收.

    前面兩點是為了減輕農民的負擔,避免各種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但是任何統治機構都不是什麼慈善機構,所以自然別指望政府真正的給農民減稅,因為雖然取消了徭役和雜稅,但是農業稅卻是有著一定的提升,因此和前秦時代相比,農民的正稅負擔要更重一些。

    而第三點嘛,一方面是為了收攏中央財政權力,剝奪地方政府的直接徵稅權力,同時也可以避免地方政府搞出什麼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來。

    上述三點的核心目標是減輕農民負擔和收攏中央財政權力。

    林哲看過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就確定下來,而是下發內閣討論,讓政府方面討論充分後再做決定。

    農業稅作為中華帝國稅制改革的一個核心要素,自然是不能隨意決斷的,雖然說把農業稅已經不是中國帝國的第一大稅種,但是影響卻是要比商業稅更加大,必須慎之又慎。

    相對而言,商業稅的改革要顯得容易的多,中華帝國的商業稅改革是從前清的釐金轉化而來,而前清的釐金制度也是剛剛實施,各地的釐金制度大不相同,也沒有比較統一的規範制度,所以財務部整合釐金為統一的營業稅時也沒有遇到太大的阻礙,相反還獲得了商家們的支持。

    主要是收取『營業稅』,而這個營業稅除了對生產企業收取外,還對運輸,零售企業進行徵收,因此在生產、運輸、零售三個環節上,都會對商品進行徵稅,由此導致整個商業體系裡的稅收是比較重的。

    工商稅和農業稅等,就為目前的帝國提供了維持行政以及軍隊的費用,在源源不斷的稅收支持下。中華軍才能夠源源不斷的擴充。

    各師的持續補充,第七步兵師和第十步兵師從混成旅擴張為步兵師,新建近衛師這些都是需要花費大量軍費的。

    其他補充擴編所需的花費還好一些,但是完全新建的近衛師就花費驚人了。

    根據目前皇家陸軍的建軍標準。新建一個近衛師大約需要八千名將士,需要七千五百支米尼步槍,三百支軍官型手槍,十八門十二磅野戰炮,六門六磅騎兵炮。十二門二十四磅或者三十二磅臼炮。

    騎兵方面,按照其他部隊標準則是轄有一個騎兵連。騎兵連和軍官用馬加起來,還需要乘騎戰馬五百匹。

    役用馬大約需要一千兩百匹!

    上述武器、馬匹、馬車等裝具費用就得將近三十萬兩銀子,此外還有給士兵的安家費,軍餉費用,其中八千人光光是安家費就得八萬兩銀子,而人員薪資每月大約需要五萬兩左右,前三個月的薪資就得十五萬兩銀子。

    要建立一個近衛師,開始三個月需要投入的資金大約是五十三萬兩銀子起步,而且這還沒算訓練費用。以及給士兵們額外補充伙食的費用,這些都算上的話,前期至少得拿出六十萬兩銀子來。

    別看如今中華帝國的稅收已經好幾千萬了,用作軍費的也有千萬之多,但這些軍費絕大部分都是戰爭費用,也就是說這些錢是用來維持戰爭的進行的,至於說額外擴軍的錢是另外一碼事。

    由於中華軍持續不斷進行戰爭,戰爭花銷巨大,這能夠擠出來擴軍的錢自然也就沒有多少了。

    今年滿打滿算,純新編的部隊也就只有一個近衛師而已。其他的第七師和第十師都是在混成旅的基礎上擴編的,而且現在還沒能滿編。

    但是近衛師還沒編練完成,另外兩個師也沒滿編呢,參謀部那邊就已經是向林哲提出了再新建若干皇家陸軍步兵師的計畫。

    「之前的一系列作戰裡。安和安慶戰役進展遲緩,而蘇北那邊清軍已經越來越多,我們兵力不足的劣勢越來越明顯的!」石琅翼如此對林哲道:

    「雖然說有著協防軍輔助作戰,但是過往的戰事都表明,協防軍的戰鬥力羸弱,是無法滿足我們對前線兵力的要求的!」

    石琅翼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儘管中華軍裡的協防師越來越多,但是數量的變多並沒有根本性的加大中華軍的戰鬥力,打仗還得依靠數量較少的皇家陸軍。

    林哲也是深感為難,由於多線作戰,陸軍方面兵力不足,尤其是皇家陸軍的兵力不足他是知道的,但是要想大規模擴編卻是嘴巴上說說就行的。

    錢方面倒沒有太大的問題,勒緊褲帶的話百來萬兩銀子還是能夠擠出來的,但現在影響皇家陸軍擴編的因素卻不是軍費,而是軍械啊!

    皇家陸軍是要用米尼步槍的,是要用新式洋炮的,而這兩樣武器目前都只能由林德機器廠生產,產量儘管已經攀升到了月產步槍一千六百多支,但是依舊無法滿足皇家陸軍的需求。

    這槍都沒有,怎麼擴軍?

    所以林哲直接問了很關鍵的問題:「槍炮,軍械部那邊有什麼解決方法?」

    石琅翼道:「我們的打算是先把人員招募了,一邊進行訓練一邊等待軍械到位!」

    林哲沉默著,半響後才道:「既然這樣,那麼可以先按照章程來辦,不過也不用三個師那麼多,先練個第六師吧!」

    軍械緊張,沒有槍炮的話,先練哪怕是十個師也沒有什麼用,反正一時半會也拿不出多少槍炮了,先連著一個師,至於後續擴軍嘛,等槍炮的產量提高了以後再說。

    石琅翼前頭剛走,後頭林哲就是接見了另外幾個人。

    這三個人並不是中華帝國的軍政官員,而都是洋人,準確的說是英國駐上海領事阿禮國和法國駐上海領事愛棠以及美國駐上海領事馬輝三人。

    這三個人數天前從上海抵達南京,請求面見林哲,商討貿易事務。

    對於這三個外國領事的到來,林哲並不感到意外,自己自從率軍造反後,可以說是中外矚目,國內的關注不說了, 外國方面 也是對自己關係密切,當時還在上海的時候,這些外國領事就是頻繁和自己接觸,瞭解中華帝國的一些政治綱領,瞭解中華帝國對洋人的態度,瞭解中華帝國對通商港口以及進出口貿易的態度。

    當時的林哲也是一一解釋,以求爭取各國對自己的支持。

    不過那些個時候各國領事的態度比較統一,那就是中立。

    當初太平天國崛起的時候也是這樣,各國都是宣稱了中立,但是這種中立的背後卻是有著偏袒的。

    比如說之前洋人們都是偏向於支持清廷,但是現在的話,各國似乎對林哲也有著極大的好感,這從他們雖然宣佈了中立,但卻沒有命令禁制各國國民為中華軍效力就可以看得出來。

    要知道現在中華軍的兩所軍校裡,海關機構裡可是有著大量洋人僱員的存在,而對於他們各國領事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為什麼?

    因為林哲採取的開放通商態度!

    和前清以及太平天國不同,林哲是一個後來者,他並不畏懼和洋人打交道,甚至為了發展工商業,可以進口到先進的機器設備,出口更多的商舖獲得資金,他是積極和洋人打交道的。

    因此在林哲造反之前,時任江蘇布政使的林哲是洋人在中華唯一能夠正常交流的高級官員,各國領事對林哲的態度是非常重視的。

    而接觸的多了,各國洋人也都發現,林哲比其他清廷官員更加喜歡對外貿易,更加支持工商業,而這對於採取貿易自由政策的英國人來說非常重要。

    所以中立的背後,英國人對林哲還是有些偏袒的,比如說並沒有嚴厲禁止英國國民為中華帝國效力,更加沒有禁止雙方的貿易行為,就連軍械貿易都沒有停止。

    這一次阿禮國等人到南京來,主要還是考察中華帝國的情況,他們需要知道一切和他們有關的東西,比如中華帝國對待洋人的態度,對待雙方貿易的態度,甚至是對待宗教的態度。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需要知道中華帝國能不能擊敗太平天國以及滿清,進而統一中國。

    對於這些洋人的意圖,林哲多少也能夠猜測一二!

    這年頭國人和洋人之間的相互瞭解是極低的,國人把洋人當成了蠻夷,洋人把國人當成了野蠻人,而這些都是因為對彼此缺乏深入瞭解所造成的情況。

    而這一次接見,林哲算是非常有耐心,詳細的對他們重申了帝國以及他本人對待西洋各國的態度,那就是歡迎各國洋人到華經商貿易!

    別看這句話似乎很簡單,但實際上卻非常重要,人家英國佬為什麼大老遠跑到中國來,還不是為了利益。

    而利益是什麼?無非白銀和黃金而已!

    只要能夠做生意,賺大錢,人家英國佬才不管中國的內戰裡誰勝誰敗,戰爭死了多少人呢!

    但是這些洋人似乎大老遠跑到南京來並不僅僅是為了林哲的這一句歡迎,因為他們很快就是提出了另外一個要求,那就是要求增加在中華帝國境內的貿易城市,不僅僅在上海、寧波、福州。同時還希望能夠在南京、杭州通商,並提出希望讓英國商船在長江自由往來。

    聽到這些要求,林哲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這第二次鴉`片戰爭還沒正式開打呢,你就想要獲得長江通航權,想要把觸角延伸到南京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兩百一十二章 蘇北大戰初起

    面對三國領事開通南京為通商港口,商船自由進出長江的要求,林哲並沒有武斷的直接拒絕,儘管他從來都沒有打算過答應。

    其實開通更多的港口通商並沒有什麼,無非是多了個地方做生意而已,又不是說直接把港口割讓給這些洋人,但是隨之而來的長江通航權就不能隨意給出去了。

    一旦准許了,那麼第二天英國人的內河炮艦就會開始在長江巡邏,屆時南京這個首都就會處於洋人艦炮的射程之內,而這種情況是林哲不能忍受的。

    但是縱然不答應,也不能現在就拒絕,因為這會嚴重的破壞和洋人的和諧關係。

    對此林哲的打算就是先拖一拖,現在帝國的所有精力都放在和清廷、太平天國作戰上,一旦和洋人起了直接衝突,到時候打起來的話自己很難騰出手來應對這些外**隊。

    所以林哲的打算就是先拖著,等自己把清廷在蘇北的軍隊主力收拾了,然後回過頭來應對這些外國人。

    到時候不管是談判還是直接開戰,自己都有應對之法。

    至於現在嘛,不答應也不拒絕,拖著唄,反正這年頭通訊交流,兵力調動需要的時間都是按照月來計算的,等英國人對自己發出最後通牒的時候,估計自己也完整戰爭準備了,到時候不管是打還是談,才有底氣。

    三國領事沒能得到林哲的準確答覆,這在南京逗留了數天後就是返回了上海,至於他們怎麼向各國匯報中華帝國的有關情況,這是林哲無法猜測的。

    但是他們的到來,也是讓林哲生出了警惕之心!

    以往自己和這些洋人的關係雖然好,但是到來關鍵時刻難保他們不會對自己動刀子。

    因此林哲Jude皇家陸軍的擴編工作有必要進一步加快,第六師的組建工作必須提上日程了!

    三國領事離開南京不久,林哲就是詔令第六師正式開始組建工作,而編練的地方不是在浙江,也不是在南京。反而是在松江府,並專門下令優先供給第六師所需的軍械。

    上海那邊本來就有第七師,現在第六師也在那邊訓練編成的話,未來上海地區就能夠有一萬六千人以上的皇家陸軍兵力。應對可能出現的外國登陸軍隊也勉勉強強足夠了,就算打不過,但是也能夠拖延一定時間,等待自己從其他戰線抽調兵力增援。

    同時,林哲也是指示了海軍方面。要加強訓練,同時調撥了五十萬圓造艦專款,讓他們訂購更多的戰艦,採購更多的艦炮。

    儘管海軍方面還不知道林哲為什麼大方,直接就給出了五十萬圓的造艦轉款,但是有錢不拿肯定不是他們的風格,拿了錢後,海軍方面立即就向上海造船廠以及林德機器廠下了訂單,分別是訂購了兩艘千噸級別的蒸汽暗輪木殼戰艦,另外還訂購了多艘內河炮艦。以及上述戰艦所需要的艦炮。

    這樣一來,海軍方面訂購的千噸蒸汽暗輪戰艦就有三艘,其中首艦蘇州號已經完成了主體建造並下水,目前正在舾裝中,有望在月內服役,這新訂造的兩艘預計明年也可以相繼下水並服役。

    不過就算有這三艘戰艦加入,皇家海軍的實力還是相當弱小,現在一共只有六艘數百噸規模的戰艦,其中只有四艘可以用作遠海作戰,兩艘受限於船型只能在近海作戰。

    相對於大型戰艦的稀少。內河炮艦的數量倒是比較多,其中僅僅興吳級炮艦就有十六艘,興吳級的改進型也已經服役了六艘,另外還有六艘在建中。

    此外還有兩艘噸位較大有四百噸。但是專門用來內河作戰的大型內河炮艦。

    整體而言,發展數年的海軍實力依舊非常弱小,如果和列強開戰的話,估計連人家的一支分艦隊都打不過。

    不過林哲也沒指望海軍發揮多大的作用,一旦和列強交戰,林哲的依仗只有陸軍。至於海軍只能說是一種心理安慰,有比沒有強。

    三國領事離開了南京,雖然引起了林哲的警惕,但是很快林哲就是把這些事放了下來,如今最重要的可不是什麼和列強爭奪利益,而是得先把滿清彙集在蘇北的大軍給滅了。

    「現在施清瑄他到那了?」例行每日簡報上,林哲如此問石琅翼。

    對於各部隊的動向,石琅翼這個聯合參謀部總長自然是清楚的,當即道:「目前第一軍之第三師以及第十九協防師、第二十協防師已經到了蚌埠,預計三天內就能夠和第一軍之第一師等部匯合!」

    林哲聽罷點頭:「這行軍速度還可以!」

    「第一軍各部是輕裝前進,沒有攜帶太多的輜重補給,這行軍速度自然要快一些!」石琅翼道:

    「不過我們已經接到準確的情報,又有一支清軍增援了宿遷方向,該地清軍已經增至三萬餘,如此第一軍要想順利拿下宿遷增援淮安的話,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中華軍近期往蘇北方向調兵遣將,人家清軍也沒閒著,從數月前就開始調兵南下增援蘇北,從河南,山東,直隸甚至從蒙古,東北,山西等地方都有軍隊過來。

    蘇北之淮安、宿遷這一帶已經成為了磁鐵石,吸引了眾多的清軍和中華軍。

    幾乎每一天都有新增援的部隊抵達該地區,而雙方兵力的持續增加,也是讓雙方發生了頻繁的小規模交戰,而交戰區域以淮安城外最多。

    江蘇淮安城西北方向之安東縣境內,一隊八百人的中華軍正行走在田野上!

    從穿著上來看,他們是一支很典型的混合型中華軍,裡頭有著服飾混亂的協防軍士兵,也有著身穿統一制式深藍色軍服的皇家陸軍士兵。

    中華軍目前只有皇家陸軍、皇家海軍得到了統一配發的軍服,而協防軍的話,得分情況,幾支早年建立的協防師有著統一軍服,其士兵軍服樣式和皇家陸軍有些不同,顏色以灰色為基調,褲子沒有兵種顏色的分線。因為所有協防軍士兵都清一色是步兵,用不著分。

    至於協防軍裡任職的軍官嘛,他們雖然是在協防師任職,但嚴格上來說他們是皇家陸軍的軍官。所以穿的是皇家陸軍軍官的統一軍服。

    但是配發統一制式深灰色軍服的只限於第一到第八協防師,而今年建立的協防師,也就是第九協防師以後的十一個協防師,受限於時間和軍費問題,暫時並沒有大規模的普及統一制式的軍服。以至於有些部隊有軍服,有些則是沒有,被迫穿民間服飾或者乾脆繼續沿用前清或者太平軍的軍服。

    也許有人說了,這沿用以往的軍服會不會導致無法區分,這一點不用擔心,因為凡是中華軍的軍人,清一色的光頭或者寸頭,遠遠看過去就能夠看見一片光頭,想要分不出來都難。

    如今安東縣境內的這一支中華軍,就是嫡屬於第五軍之第五步兵師的一個步兵連以及嫡屬於第十協防師的一個火槍營。

    只見他們行走在鄉間的土路上。士兵們扛著槍一步一步向前走著,兩側則是騎著馬的軍官們。

    此時四周靜悄悄的,以至於讓騎在馬上的幾個軍官都忍不住閉上了眼睛想要眯上一會。

    但是很快前頭就是傳來了一陣馬蹄聲,打破了鄉間的寧靜,為首的一個上尉睜開了眼睛,只見前頭已經同樣穿著深藍色軍服的騎兵騎著馬快速而來,很快他就是駕馬到了那上尉跟前道:

    「報告,前方發現敵軍!」

    為首的上尉一聽,臉上的乏意瞬間消失,當即正色道:「在那裡。有多少人馬?」

    騎兵很快答道:「位於我們前方大約三公里,看方嚮應該是去安東縣城的,敵軍兵力約有一千五百人,其中有火槍隊五百。騎隊一百五十,其他皆為冷兵器部隊!」

    「一千五百人?這一票可以干啊,李連長,要麼我們打一次?」旁邊的一個中尉如此道。

    李上尉卻是沒有立即回答,敵軍有一千五百人,這並不算什麼。五百手持火繩槍或者滑膛洋槍的火槍手也不足為慮。但關鍵的是裡頭還有著一百五十名騎兵,這打起來的話對方的騎兵就是極大的變數,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

    不過此時又有一個少尉道:「連長,打吧,我們本來就是要去打安東縣城的,如果讓對方先進了城,到時候他們依託堅城死守的話,我們就很難再拿下安東縣城了!」

    李上尉心中盤算著得失,一時間也是很難做出決定,他這一次率軍北上,是接受了命令要攻佔安東縣城的。

    之前的情報顯示,清軍主力都雲集在淮安城內,對淮安城周邊的城池並沒有部署多少兵力,因為他們也是害怕被中華軍各個擊破,所以主力都是囤積在淮安城內。

    既然清軍囤積淮安不出,中華軍一時半會也拿不下淮安城,所以乾脆就先清理周邊地區了,這安東位於淮安城西北方向四十公里左右,清軍在這裡並沒有駐紮多少兵力,之前也就一千多人而已。

    所以軍部那邊就是抽調了第五師的一個步兵連,然後再調了第十協防師的一個火槍營,一共將近八百人前往安東。

    但是現在前頭出現了一千多人清軍,而且他們也是往安東方向去的,一旦讓他們提前抵達安東的話,到時候和城內敵軍彙集起來,自己這邊可就不好打了。

    但是現在就直接追上去開戰的話,未知的變化也很多,畢竟他手底下的這八百人只有對面的一半兵力,而且這八百人裡頭只有百人是皇家陸軍士兵,其他的都是協防軍士兵呢,這打起來的話李上尉可沒有絕對的把握。

    不過很快他就不用考慮打不打了,因為沒多久前頭就是出現了一隊身穿清軍號衣的騎兵。

    他們同時被清軍發現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兩百一十三章 兩軍聯合

    淮安城外第五軍大營裡,沈馳雲和往常一樣在早上六點多就是起床熟悉,雖然沈馳雲和其他的絕大部分軍官們一樣,都是傳統書生出身,但是多年的軍旅生涯早已經讓他成為了徹頭徹尾的軍人.

    單單只看表面的話,是絕對不會發現這個身體健壯的軍人以前是個捧著四書五經的書生。

    簡單梳洗之後,沈馳雲就是按照習慣準備騎上馬匹轉一圈,他原本就是個愛馬之人,而手底下的這批戰馬又是林哲賜予的英國純血馬,體型優美高大,讓沈馳雲是愛不惜手。

    自從得到這匹純血馬後,沈馳雲沒事的時候基本天天都會騎上一圈溜溜!

    唯一讓沈馳雲覺得可惜的是,這匹英國純血馬是被去了勢的,無法配種。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這匹英國純血馬沒有被去勢的話,也到不了沈馳雲手中,而是百分百會到軍蓄司手裡,用來培育馬種了。

    這些年來,中華軍通過諸多渠道從各國商人手中購入不少洋馬,包括英國純血馬,阿拉伯馬純種馬以及歐洲的雜交馬比如盎格魯?阿拉伯馬等,只是其中大多數都是都各國殖民地裡購入的去勢軍馬,無法用來配種,其中可以用來配種的非常少。

    年初建立了軍馬培育機制後,今年又是採購了一批沒有去勢的公馬以及母馬,但是數量依舊不多。

    目前軍蓄司裡一共也就只有三匹英國純血公馬,兩匹英國純血母馬,四匹阿拉伯純種公馬,五匹阿拉伯純種母馬而已。

    這總數隻有十四匹的馬匹受到了軍蓄司那邊的極度重視。

    他們不僅僅用純血馬、阿拉伯馬的公馬給蒙古馬中的優秀母馬配種,同時他們還直接用純血馬和阿拉伯馬之間進行雜交培育,試圖培育出屬於中國的盎格魯阿拉伯馬來。

    當然了,為了短時間內改良馬種,培育出優秀同時又適合中國氣候的馬匹只靠這十幾匹戰馬是很難的,必然需要更多的優良種馬,對此軍蓄司那邊已經是通過多方面的渠道。到處蒐集阿拉伯或者純血馬的種馬以及母馬。

    並已經派遣專門前往歐洲以及澳大利亞等地區,準備大批量採購配種公馬以及母馬。

    所幸的是,這年頭沒有國家玩什麼貿易制裁,更加不會禁制向中國出口馬匹。只要你捨得花錢,捨得長達萬里的運輸途中的高昂費用以及超高的馬匹死亡率,那麼隨便你買。

    以軍蓄司對種馬和母馬的重視程度,如果沈馳雲的這批純血馬是沒有驅使的種馬,是斷然不會落入沈馳雲手中的。

    不僅僅沈馳雲手中的這批英國純血馬如此。實際上中華軍的高級將領的坐騎大多是也都是去勢了的純血馬或者阿拉伯馬,反正也無法配種,同時由於數量不多不可能武裝起一支大規模的西洋馬騎兵來,所以這些零星購買到的西洋馬一般作為高級將官乘騎用馬。

    騎著愛馬疾馳了一圈後,沈馳雲才是把坐駕交給馬伕,清洗過後接過親兵遞過來的毛巾擦了擦臉,一旁的副官就是道:「宋參謀長他們都已經候著了!」

    沈馳雲點點頭:「那就走吧!」

    隨後就是大步向前,帶著人前往大營中心的會議室。

    不多時,沈馳雲就是抵達了會議室,此時會議室內已經到了多人。包括第五軍參謀長宋向堂少將,前第五師第十四步兵團團長,新任第五師師長杜永濤少將,第五師參謀長裴建傑上校以及第五軍的其他將校軍官。

    這些人清一色都穿著中華軍標準的雙排扣軍官常服,腰間陪著指揮刀以及左`輪手槍,穿著長筒皮靴,帽子都放在桌上露出光溜溜的頭顱或者短寸發。

    這些人見沈馳雲進來了後,一個個都是快速站了起來,並立正敬禮。

    沈馳雲剛騎了一圈馬,心情還算不錯的他一邊向前走去。一邊拿下軍帽回禮:「都是老兄弟了,不用客氣,都坐下吧!」

    說著的時候,他也是直接坐上了首位。口中繼續道:「都說說,今天有什麼好消息!」

    由於是例行每日會議,而在座的諸人雖然說軍銜有高有低,但是也都是中華軍內的高級軍官了,所以最開始的敬禮過後,諸人也沒有太多的客套。當即一個個都是坐了下來。

    第五軍參謀長宋向堂首先道:「昨天夜裡傳來消息,李善敬上尉在昨日前往安東縣路上,遭遇偽清軍千五百人,並主動迎戰大破之,殲敵百餘,傍晚時分又攻破安東縣城,殲敵五十餘,俘敵兩百!」

    沈馳雲聽罷露出笑容:「這個李善敬做的不錯,也不枉宋參謀長你的一番教導啊!」

    宋向堂也是面露笑容:「這小子雖然愚鈍了些,平日裡不夠機靈,但是一身膽氣還是有的!」

    宋向堂說這話的時候,他自己也是深感安慰,為啥,因為那李善敬是他的妻弟!

    宋向堂少將乃是中華軍裡的早期主要將領之一,1853年就是報考了餘姚縣勇營隨營學堂,乃是早期隨營學堂時期的最早期學生之一,在資歷上比後面的隨營學堂學生高得多。

    隨營學堂自從創辦以來,已經累計招生數千人,但是前期的學生可沒那麼多人,早期的時候,由於學制簡陋,學員們都是一邊學一邊打仗,學制沒有明確規定,大多是每月都會考進來一批人,但是畢業的話只要學完該學的科目,通過半年一次的考核即可畢業,因此只能按照半年畢業一期的方式來統計。

    到1855年學制改革之前,一共畢業了四期學生,總人數大約六百多人。

    1855年後隨營學堂學制改革,從以往的半年在職學習改為了一年全日制學習,目前已經畢業了兩期,第一期畢業四百餘人,第二期畢業也就是今年畢業的有六百餘人,總數在一千六百人左右。

    當然了,只靠上述正式班的學生斷然是無法支撐起規模已經高達十餘萬的所需的軍官數量的,因此除了正式學生外,還有相當多的速成班學生,尤其是最近兩年中華軍擴張的太快,導致軍官數量嚴重不足,所以挑選了大量識字的士兵進入速成班學習,這才堪堪滿足了中華軍的軍官需求。

    宋向堂雖然說比沈馳雲等人晚入學一個月左右,但是卻和沈馳雲等人同時參加畢業考核並通過,因此他和沈馳雲、石琅翼等人一樣,都是隨營學堂的第一期學生。

    而後他的的經歷和大多數隨營學堂的學生們一樣,從最低的少尉副連長幹起,然後慢慢陞遷為連長,副營長,營長,團長等,後來被掉入聯合參謀部任職作戰次長,隨後又掉入第五軍擔任參謀長。

    他的仕途算得上是一帆風孫了。

    而李善敬呢,此人乃是宋向堂的妻弟,前兩年從老家跑來上海投奔他這個姐夫,對此宋向堂也沒辦法,只能是儘量安排了,本來一開始是安排到他司令部或者商貿區噹噹文案清書之類的,但是沒想到李善敬也是說要從軍,無奈之下只能安排他去參加了隨營學堂的考試,考中後成為隨營學堂的第一期一年期全日制學生的一員。

    畢業後很快升為中尉,擔任連長一職,北上蘇北期間又有立功被晉陞為上尉,依舊擔任連長。

    現在李善敬在前頭打仗立功了,他這個姐夫也是覺得面上有光!

    不過雖然心裡頭有著高興,但是也沒有表現的太過明顯,為啥?

    因為在座諸位裡,誰沒有幾個子侄兄弟啊,別的不說,沈馳雲的親弟弟沈馳全就在第二師服役,現在都是少校營長,和他比起來,李善敬的這點成績也就不算什麼了。

    中華軍的早期組建時期,具有非常典型的封建意識,士兵之間都是同鄉同族,而軍官之間大多也是師長、弟子或者同窗親族之類的,彼此間的關係非常的密切。

    而且往往家中有一人在中華軍中建功立業後,所屬家中的其餘子弟也會跑過來投靠,一些同窗聽說了也會跑過來投靠,而這些人大多又是去報考隨營學堂去了,畢業後成為了軍官中的一員。

    由此造成了絕大部分中華軍的將領中,都有子侄或者同窗好友一起從軍的,彼此間個人聯繫比較密切。

    宋向堂腦海裡掠過這些的時候,另外一邊的沈馳雲也是聽著其他人的報告:

    「泗州已經傳來消息,施將軍的主力部隊已經抵達泗州和第一師匯合,預計他們近期內就會整合兵力對宿遷一帶髮動進攻!」

    沈馳雲道:「等了這麼久,總算是等到了,他們什麼時候進攻,從哪裡進攻?」

    下方的杜永濤道:「具體什麼時候發動進攻暫時還不清楚,不過第一軍那邊也傳來消息,他們極有可能不會對重兵把守的宿遷發動進攻,而是要對桃源縣方向發動進攻!」

    「這樣啊,難道說第一軍是準備和我們聯手,先把淮安城拿下來,再北上宿遷?」

    杜永濤道:「我看應該是如此!」

    沈馳雲已經是站了起來,然後走向牆上的大幅地圖,看了半天后才回身道:「我看此舉可行,立即聯絡第一軍那邊,聯絡雙方協同作戰事宜,嗯,最好是我和施將軍親自談一談!」(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兩百一十四章 洪澤湖軍議

    兩日後,洪澤湖上的海軍內河炮艦鎮寧號上,陸軍之第一軍、第五軍的高級將領齊齊彙集以商討後續蘇北戰事之計畫。 新‧

    鎮寧號的會議室內,只有第一炮艦分隊的指揮官葉塘師海軍上校以及另外兩個校官一共三個海軍軍官,至於其他的都是陸軍高層。

    雖然是地主,但是葉塘師只是坐在一邊,並不插口會議內容,反正後續蘇北戰事裡,海軍方面除了一如既往的提供內河運輸補給掩護任務外,其他的和海軍關係不大。

    今天會議的主角,是陸軍之第一軍和第五軍的高級將領,不過由於這些陸軍高級將領彼此都是老熟人了,開始的時候一個個的語氣都是比較隨便,噓寒問暖的,你恭維我,我恭維你,完全沒有高級軍事會議的嚴肅性。

    這相互恭維完了後,才是說起了後續協同作戰事宜來。

    只聽施清瑄道:「這一次蘇北作戰呢,遵照統帥部的戰略要求,是要一舉殲滅偽清軍在蘇北地區的主要軍力,徹底粉粹他們的抵抗意志,不僅僅要在此戰中掌控蘇北地區,同時還要取得北上山東、河南的落腳點。

    由於偽清軍重兵彙集淮安、宿遷、桃源縣一線,因此我的構想是先把這個桃源縣打掉,切斷淮安、宿遷兩地清軍的聯繫,然後再一鼓作氣圍殲淮安之敵,大勝後再進軍北上宿遷,以奔雷之勢拿下宿遷,隨即分兵攻略沐陽、徐州。收復整個蘇北地區,陳兵於山東南部。」

    此時,沈馳雲也是接口道:「施兄,這如果先進攻桃源縣的話,戰略構想是好的,只是到時候貴部怕是會遭到敵軍夾攻啊!」

    沈馳雲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的,目前的清軍是囤積重兵在淮安城、宿遷兩地,根據前些時候的情報現實,淮安城內以及周邊地區至少有五萬人以上的清軍。其中至少有近萬人是李鴻章的江淮新軍。

    另外宿遷一地,也有著至少四萬人以上的清軍,其中練軍至少有一萬人以上,而值得注意的是。人家清軍也不僅僅是在淮安和宿遷兩地囤積了重兵,其他地方也有相當可觀的部隊。

    桃源縣內至少有萬名清軍,桃源北部沐陽也有上萬人馬,宿遷西部之徐州也有上萬人。

    而上述清軍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新軍。並不說都是綠營八旗舊軍軍隊。

    清軍駐防多地,建立了一個比較完善的蘇北防禦體系,你要想從中間位置直接打過去,肯定是會面臨敵軍從其他地方派遣過來的援軍,到時候就是多面受敵。

    施清瑄不以為意:「如果他們從其他地方調兵增援桃源,這就再好不過了,我們直接圍點打援!」

    施清瑄有說這話的傲氣,中華軍也許攻城能力還有所欠缺,面對敵軍的堅城往往需要長時間圍攻和準備才能夠拿下來,但是打野戰的話中華軍還沒怕過誰。清軍死守著不出來還好,但是一但主動出城迎戰的話,施清瑄有著絕對的自信可以敗敵軍於原野之上。

    不過沈馳雲還是比較謹慎的提出了另外幾個問題,隨後第一軍和第五軍的軍官們一個個都是接著開口了。

    聽著陸軍將領們討論戰略,說的都是幾萬人幾萬人的大規模戰役,讓一旁的葉塘師羨慕的同時也是有些鄙夷。

    這些陸軍將領從到說到尾,就沒提過後勤問題,也沒有說過艦炮掩護問題,一點也沒有對海軍的支持報以感激心理。

    所以他在心裡有些不爽:你們商討蘇北戰役竟然把我這個海軍代表當成了空氣,。沒有我們海軍的後勤支援,你們陸軍打個屁啊。

    唉,可惜我們海軍家底還是太薄弱,以至於這些陸軍將領都無視我們海軍了。

    說起來。這幾年中華帝國的海軍發展也不算慢了,從一開始的水師營到皇家海軍,人數從五百餘人增加到了六千多人,戰艦從幾個舢板船增加到了現在擁有二十餘艘內河炮艦,七八艘數百噸的遠海戰艦。

    不過這點家當和陸軍一筆就差的太多了,人家陸軍總人數已經超過十五萬人。自己海軍的兵力總數連陸軍的零頭都不夠,而且說實話現在中華帝國的支柱是陸軍,而海軍方面能發揮的作用其實很有限。

    不管是清廷還是太平天國,他們都沒有正式的海軍,頂多只有一些水師營而已,而這些水師也都是一些傳統內河水師,說是水師呢,但其實就是乘坐風帆內河船隻的步兵,太平天國和湘軍的幾次水師大戰,都是用古老的火攻,登船肉搏之類的,艦炮對射之間的可沒有多少。

    國內沒有對手,而國外的敵人暫時沒有,就算是有也打不過,英國佬隨便派支分艦隊過來堵住長江口,皇家海軍就得歇菜。

    如此一來,皇家陸軍的邊緣化就是自然的了,具體就可以反映到現在海陸兩所軍官學校招生的時候,報名陸軍軍官學校的可遠遠要比海軍軍官學校的多。

    自顧自想著的時候,葉塘師突然聽見施清瑄道:「葉上校,這後勤運輸方面就要多多拜託海軍了!」

    聽見施清瑄終於是說到了海軍,葉塘師不由得挺了挺腰桿,然後正色道:「我們海軍自然會竭盡全力保障內河運輸的安全,這一點陸軍方面可以放心!」

    中華帝國皇家海軍雖然實力弱小,但那是和列強的遠洋海軍相比,但是和國內的其他水師相比的話,皇家陸軍的內河炮艦足以完爆他們。

    從建軍以來,海軍在內河作戰就沒有失利過的時候,這一次掩護補給運輸任務,自然也不會出什麼問題。

    軍方高層的這一次洪澤湖會談並沒有持續多久,只是兩個小時後,施清瑄和沈馳雲分別乘坐海軍提供的炮艦返回岸邊登陸,然後各自返回營地。

    而次日,位於泗州的第一軍率先開始行動,其前鋒第一師迅速越過泗州青陽鎮一帶,然後進入江蘇省境內之桃源縣。

    而於此同時,第一師的北邊約十公里外,第三師和第二騎兵團也是隨後東進。

    除了第一師和第三師外。第一軍所轄的多支協防軍部隊也是隨同跟進,包括第九協防師、第十九協防師、第二十協防師,一共約三萬五千人左右,另外還有就地徵召。運輸補給的民夫青壯約一萬人。

    實際上第一軍目前所轄的部隊並不止上述部隊,還有另外兩支協防師,那就是在鳳陽府城以北地區正在和捻軍、少量清軍交戰的第十六協防師、第十八協防師。

    此外還有兩支原本屬於第一軍的協防師,現在已經被調撥到了第二軍管轄,分別是駐防六安府的第十四協防師以及增援安慶的第十七協防師。

    三萬五千大軍從泗州大舉東進。如此大規模的舉動自然是無法瞞過對面的清軍。

    第一軍剛東進呢,最近的桃源縣內的清軍就是獲知了這個消息!

    「什麼,逆軍大舉東進,左右兩軍足有五萬餘人?」聽到這個消息後,讓駐防桃源縣的清軍總兵壽德大為驚慌。

    要知道他麾下的清軍不過萬人而已,而且其中只有兩千餘人是可堪一戰的練軍,其餘近萬人都是綠營、地方團練等舊軍部隊,面對來勢洶洶的五萬中華軍,他如何能不驚慌。

    「快,派快馬到淮安還有宿遷。沐陽報信,讓他們盡快增援我等!」壽德知道,憑藉自己的力量是絕對無法擋住五萬中華軍進攻的,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其他地方的援軍。

    其實不用他派快馬去通報,宿遷方向的清軍就已經是得知了這個消息!

    一時間,宿遷方向的清軍是氣氛極為緊張,諸多大將齊齊彙集新任督辦江南北軍務大臣僧格林沁的營帳中。

    而僧格林沁看著底下的眾人,也是深感頭痛,僧格林沁在一群清軍滿族將領中也算得上是有幹才的了,這幾年一直和太平天國北伐軍、捻軍作戰。頻繁立功。

    自年中揚州被中華軍攻克後,兩江總督兼督辦江南北軍務大臣黃宗漢在揚州戰死,江蘇巡撫,軍務幫辦李鴻章和總兵張國梁、軍務幫辦德興阿等人北逃淮安後。

    清廷驚怒之下。對上述幾人通通革職,但是好歹也知道不能真的拿下來,不然的話淮安城不用等中華軍來攻,自己就先亂掉了,所以弄了一個革職留任,戴罪立功的懲罰。

    隨後對江北地區的清軍將領階層進行了大調換。任博多勒噶台親王僧格林沁為欽差,督辦江南北軍務,調任練軍督辦大臣都興阿為江南北軍務幫辦。

    隨同他們南下的有八旗、蒙古馬隊約四千騎,又有京畿練軍六千、直隸練軍四千一同南下。

    同時還調河南練軍兩千人,山東練軍六千人一共南下。

    除了上述新編練軍外,尚有從北方數省徵調的綠營、八旗舊軍三萬餘人。

    林林總總加起來,清廷從北方數省徵調而來,歸屬僧格林沁指揮的南下大軍有六萬人上下。

    而原蘇北地區的清軍以及各部將領嘛,則是各有不同,其中李鴻章、張國梁被革職留任,依舊統帥舊部駐防淮安城,至於德興阿嘛比較慘,則是經歷最初的革職留任後,很快就是被調回京師,被調到熱河那邊擔任副都統,算得上是跌入了人生低谷。

    僧格林沁作為新任、也是第二任的督辦江南北軍務大臣,自然也不可能一個人來,還帶了其他諸多將領,比如他的老部下,京畿練軍督辦大臣都興阿,此外還有幾個湘軍系統的人。

    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胡林翼!

    胡林翼在湘軍系統裡,實際名聲並不比曾國藩弱多少,年初太平天國西進,胡林翼兵敗武昌北逃,雖然丟了湖北但是清廷也是知道罪不在他。

    加上那個時候中華軍已經大舉北上,相對於湖北湖南這些地方來說,山東等直隸地區的安全更加重要,急需一個有能力的督撫大臣來力纜狂瀾,而清廷相中的人選就是胡林翼。

    胡林翼被清廷任命為山東巡撫後,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編練山東練軍,雖然說現在各省自行編練的練軍無法和京畿練軍以及直隸練軍那樣得到清廷中央財政的支持,但是胡林翼前幾年能夠以一己之力維持湘軍作戰多年,自然是有著本事的。

    這不,上任山東巡撫半年不到,就讓他練出了一支六千多人的山東練軍,而後就是帶著這支山東練軍南下蘇北。

    目前清廷駐防蘇北的各支大軍是比較複雜的,有江淮新軍,有京畿練軍,有直隸練軍,有山東練軍,有河南練軍,也有北方數省綠營、八旗、團練等舊軍,林林總總加起來,蘇北的清廷總人數超過十五萬。

    當然了,其中能夠打的也就江淮新軍和各省練軍而已,總數大約三萬人左右,其他都是亂七八糟的舊軍。

    「如今施逆大舉東進,桃源、淮安危在旦夕,諸位都有什麼章程,都說一說!」看著下面的人半天不說話,僧格林沁開口了:「都興阿,你先來說說!」

    被僧格林沁點名,都興阿也是不得不開口,只見他斟酌了半天后才道:「如今逆軍東進桃源,勢必是打算著拿下桃源和和淮安那邊的沈逆合併圍攻淮安!」

    聽到都興阿這麼說,眾人齊齊點頭,中華軍不來攻打宿遷,反而去打桃源,其目的非常明顯,應該是先要先切斷宿遷和淮安的聯繫,然後圍攻淮安。

    都興阿繼續道:「然逆軍想要把我們攔腰而斷,我們就順勢而為,彙集大軍到桃源城下,一舉殲滅施逆所部,斷逆軍一足!」

    這話一出卻是讓眾人面色略變,彙集大軍一舉在桃源縣城外殲滅中華軍主力部隊?這牛是不是吹的有點大啊!

    尤其是幾個之前和中華軍交過手的將領,一個個都是皺眉,但是礙於都興阿的身份卻是沒敢說話,但是內心裡卻是一個個暗道:初來乍到就敢妄言和中華軍決戰,你自己找死也別帶上我們啊!

    中華軍善於野戰,這是任何和中華軍交過手的人都知道的事,就算是沒和中華軍交過手的人但是也聽說過中華軍的一些戰例,凡是野戰中華軍就從來沒失敗過。

    此時,山東巡撫胡林翼咳了一聲,然後道:「逆軍狡猾,我等增援桃源的話,分路而去恐怕會被各個擊破。而觀中華軍之以往戰例,胡某覺得還是應當謹慎為上!」

    都興阿看了眼胡林翼,露出不滿之色,你這胡林翼算什麼東西,當初在湖北被那些太平賊軍打的狼狽而逃,非但沒被朝廷治罪,反而是腰身一變又成了山東巡撫,竟然也學自己裁汰練新,搞起練軍裡。

    哼,要是大清文武官員都和你胡林翼這樣,我大清早就完蛋了。

    這大清江山,還得靠我都興阿來拯救!

    別以為都興阿這麼想是張狂,實際上他還真有這個資本,他是什麼人,練軍督辦大臣,清廷的京畿練軍、直隸練軍這兩支清廷直屬的練軍都是歸他管!

    練軍督辦大臣這個頭銜也許還不好理解,但是換一個方式就可以更好的理解都興阿在當今清軍中的地位,就是他最開始搞裁汰練新編練新軍的,一開始只是弄了個直隸練軍,但是很快就是被清廷委以重任,然後又練出了京畿練軍,直隸練軍和京畿練軍可以說是他一手練出來的。

    同時他還算是開創了滿清大規模裁汰練新,編練各省練軍的局面。

    如此的都興阿自然是有著狂傲的資本!

    所以都興阿是自信滿滿的,想要帶著他的練軍和中華軍決一死戰,只要能夠把中華軍的主力殲滅於桃源縣,未來王侯之位就不是奢望,而是大有希望!(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兩百一十五章 救或不救

    都興阿自信滿滿道:「只要我大清軍齊匯桃源,以泰山之勢壓過去,彈指間逆軍必定煙飛灰滅!」

    興許是都興阿的自信帶動了其他幾個人,當即就有其他幾人相繼開口符合他的話。新奇中文.iniqi.

    「我大清有兵十五萬,即便是淮安那邊無法抽調太多兵力來,但是只憑藉我們在宿遷,沐陽,桃源三地也能彙集其十萬大軍了,而施逆所部不過三五萬,而眾所周知逆軍中還有大量僕從軍,其中林逆帶出來的新軍只有極少數而已。」說話的這人並沒有直接說可以輕鬆獲得大勝,而是說起了中華軍的一些情況來。

    「林逆之中華嫡系新軍,去年的時候不過萬餘,而連新軍之難諸位也都是有所瞭解的,我大清臥薪嘗膽足足三年,所練新軍也不足五萬之數,林逆不過盤踞東南一偶,能練出多少新軍來,頂多也就是兩三萬罷了。

    然而中華逆軍竟然狂妄到分兵四出,南下福建,西進皖南,北上蘇北、皖北,這兩三萬人被分薄到這麼多地方,他們在蘇北一地還能彙集起來多少新軍,頂天了也就兩萬人。然而這些人又分到了淮安和泗州兩地。

    因此我可以斷言,從泗州東進桃源的施逆所部,新軍只有萬餘人馬,餘者皆是挾裹之眾,不足為慮!」

    僧格林沁把視線投向了說話之人,這是一個年約三十的年輕人,名為納德,也算得上是他的老部下,之前在山東剿滅太平天國北伐軍的時候頗有立功,後來被調到了直隸協助都興阿編練新軍,官至副都統,也是這一次出戰的直隸練軍統帥,同時也是都興阿的直屬手下。

    納德說的這些聽在僧格林沁耳中,也是讓他有些意動,因為納德說的很多東西都是事實。

    中華軍自從餘姚縣勇營時代開始,就已經靠著在浙北數場戰役名揚國內。在這些年裡,林哲的余勝軍和曾國藩的湘勇是國內最典型,同時名聲最大的團練。

    名聲大了,自然會引起別人的關注。不管是清廷還是太平天國都是密切關注著余勝軍的發展,太平天國那邊不說,只能靠探子回報。

    但是清廷那邊卻是有著中華軍的前期以及中期的所有情報,包括軍制以及諸將的履歷清廷那邊都是有的,畢竟那時候余勝軍還沒有反叛。部隊的擴編以及將領的晉陞都是會稟告給清廷的。

    要不然你以為清廷手裡怎麼會有餘勝軍的詳細軍制,並以此編練江淮新軍、各省練軍啊!

    早年林哲親自編寫並上奏的『餘姚縣勇營營制章程』可是被清廷的軍政要員們翻爛了的東西。

    因此他們並不難猜測到如今中華軍的規模有多大!

    中華軍雖然說號稱已經有二十萬大軍,但是明白人都知道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協防軍,真正的新軍,也就是皇家陸軍頂多也就四五萬人而已。

    有了中華軍的初步瞭解,那麼也就不難推測出中華軍在蘇北一地到底彙集了多少兵力,而這個時候進攻桃源那邊的施清瑄所部的真正實力也就不難推測了。

    僧格林沁猜測著,之前探子回報說進軍桃源的施逆所部有五萬眾,但是數月前清軍這邊就知道施逆手底下只有新軍兩步,分別是偽皇家陸軍第一師、偽皇家陸軍第三師以及少量騎隊。餘者皆為偽協防軍。

    哪怕是施逆那所有主力都帶上,那麼他手底下的新軍也不會超過兩萬人,而考慮到施逆所部在皖北那邊已經和太平賊軍作戰多月,據說死傷慘重,如今抵達泗州並進攻桃源的施逆所部新軍,能不能有一萬五千人還兩說。

    如果只有這一萬五千人新軍的話,僧格林沁思考著自己主力進出,湊上十萬大軍的話是不是可以打一打?

    思考著這些,僧格林沁不由得又是想起了前幾天咸豐帝給他傳來的聖旨,聖旨上的話雖然是鼓勵安慰。但是讓自己早日收復甦北,掃平偽中華逆軍的意思卻是非常明顯。

    余勝軍反叛,林哲建立的中華帝國在過去一年裡的表現已經讓清廷上下大為驚慌,不少人都說林逆之害遠甚洪逆。

    事實上的確也是。前些年讓清廷是為心腹大患的太平天國已經江河日下,自從1856年天京內訌後太平天國已經如同秋後的螞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然而這個時候林哲的強勢崛起,統帥中華軍四處征戰,不僅僅橫掃江南各地,而且還兵犯福建和揮軍江北。而防備中華軍的橋頭堡揚州失陷後,清廷上下是大為驚慌,把鎮剿中華帝國放在了首位上。

    為此清廷向蘇北地區派遣了大量兵力,並讓剿滅了太平天國北伐軍的僧格林沁統帥蘇北大軍,期待著僧格林沁可以給他們再一次帶來勝利的消息。

    僧格林沁率軍南下,並沒有第一時間就大軍盡出,而是以固守淮安、宿遷兩地為主,拖延時間等待更多的援軍。

    面對已經勢大的中華軍,僧格林沁報告給清廷的對策就是『先以堅城挫其銳氣,待我援軍抵達,再一舉橫掃江北,奪揚州,渡江後克鎮江,圍敵於江寧殲之。』

    但是朝廷裡的人顯然對自己在蘇北按兵不動很有意見,新任兵部尚書全慶不久前上奏咸豐帝彈劾他,說『聞逆軍正與太平賊軍互奪皖北,必無力東顧,乃發兵奪揚州,復鎮江之天賜良機,然僧格林沁南下數月,江北大軍數十萬每日耗費錢糧無數,卻不發一兵一卒,坐視逆軍勢大!」

    對於這些彈劾,朝中對他的不滿,僧格林沁感到有些冤枉!

    全慶等人說他畏敵不前,遲遲不能奪回揚州,但這是他僧格林沁的錯?

    自從揚州兵敗後,他僧格林沁算得上是臨危受命督辦江南北軍務,他雖然是早早到了蘇北不假,但是他當時之帶著四千馬隊緊急馳援南下,而主力部隊,也就是都興阿的京畿練軍,納德的直隸練軍都還在後頭呢,而其他從各地調來的練軍。綠營也是在後頭。

    就算依照正常行軍速度,至少也得一兩個月才能夠順利抵達蘇北,更不要說中間還發生了拖欠開拔費的事。

    都興阿和納德等人編練的新軍可是按照早年的余勝軍編練的,其他先不說像不像。但是這給士兵的軍餉卻是實打實的發現銀,但是這發餉的時候是不扣除伙食等費用,要足額發放,這也就導致了部隊要行軍打仗的話,需要額外補發軍餉。早年餘勝軍裡這叫開拔費,清廷新軍也是沿用了這個稱呼。

    要想讓這些新軍轉移防區,行軍打仗,不給開拔費的話人家可是半步都不會挪的!

    清廷這幾年也悲催的很,戶部裡的銀庫都是空蕩蕩的,根本拿不出錢來讓都興阿手底下的練軍開拔,最後推脫來推脫去實在沒辦法,咸豐帝才從內庫裡暫時拔出白銀五十萬兩,充當南下的六千京畿練軍以及四千直隸練軍的開拔費。

    主力部隊沒到,他僧格林沁又不是神仙。也變不出來大軍反攻揚州啊,別說反攻了,最開始幾個月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淮安也丟了。

    所幸淮安城那邊還有李鴻章和張國梁,一個手底下有近萬的江淮新軍,另外一個是老滑頭總兵,統帥著另外幾萬綠營舊軍,靠著他們倆人,清軍總算是在淮安城穩住了陣腳,至於反攻那就別想了。別說反攻揚州了,就連城外的中華軍第五軍大營,清軍都破不了。

    前期是沒有足夠的兵力,只能被動防守。但是現在好不容易等到僧格林沁手下有著十幾萬人了,偏偏中華軍也結束了皖北那邊的戰事,施清瑄帶著第一軍主力跑到了蘇北。

    現在這個時候,蘇北的清軍雖然很多,但是人家中華軍也不少啊,淮安城外有兩萬多人。泗州有五萬。這加起來也有七萬之數。

    十五萬對七萬,兵力只有敵軍之兩倍,僧格林沁還真沒什麼把握能擊敗中華軍。

    如此僧格林沁在內心裡,是不想主動去桃源縣城下和中華軍決一死戰的,但是他也知道現在朝野上下都看著他,如果他僧格林沁坐視桃源被攻陷,繼而讓淮安城也落入敵手的話,估計他立馬就會被革職問罪,丟了項上人頭都是有可能的。

    再加上他麾下的諸多將領,尤其是以都興阿為首的幾個人都是力爭出戰,僧格林沁雖然是統帥但是他也知道,蘇北戰事還得靠那些練軍,也就是得依靠都興阿這些人,所以也不能不參考他們的意見。

    這思慮了大半天后,僧格林沁才是暗自下了決心,然後抬頭環視一圈後道:「桃源乃是連接宿遷和淮安城的中樞紐帶,不能丟。」

    僧格林沁這句話算是定下了基調,那就是桃源縣得救,現在的問題是,怎麼救桃源?

    一時間,都興阿和納德等人又是連接開口,有的說彙集所有重兵,準備妥當後再南下桃源,但是有的人說這樣的話,桃源縣那邊恐怕堅持不了多久,要救桃源就必須從速。

    然而也有人說分兵冒進的話,極容易被中華軍各個擊破,到時候非但救不了桃源,恐怕自己也會賠進去。

    眾人你一句我一句,瞬間就是讓室內的氣氛變得激昂起來。

    良久後,僧格林沁看向胡林翼,見他沒有和其他人一樣發言,而是自顧自的坐在那裡。

    當即僧格林沁就道:「胡大人,你怎麼看?」

    胡林翼把視線對上了僧格林沁,然後緩慢開口道:「我認為桃源不可救!」

    此話一出,立即就是引來了旁人的注意的,僧格林沁也是疑惑道:「為何?」

    胡林翼道:「我軍雖然兵力佔優,但是分在宿遷,沐陽等地,要彙集起來相當費時,而時間拖久了桃源縣那邊怕也是要守不住,屆時是救無可救不如乾脆不救。

    如果諸部不彙集起來,直接各自南下桃源,那麼就會被各個擊破,這同樣也是我們無法接受的!」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說該怎麼辦,看著逆軍攻陷桃源,圍攻淮安嗎?」都興阿直接站了起來,語氣已經是有些大了。

    胡林翼道:「我還是那句話,要以謹慎為上!」

    「你直接說自己貪生怕死就是了!」都興阿很不爽胡林翼的這種態度,以為就他自己一個人是聰明人,把其他人都當成笨蛋一樣。

    誰都知道桃源不好救,稍有不慎就會大軍傾覆,但問題是桃源縣可以不救嗎?

    不救桃源縣,淮安城守得住才見鬼了,丟了淮安,宿遷距離完蛋也不遠了。

    桃源、淮安、宿遷三地盡失的話,那麼整個蘇北也算是丟了,到時候蘇北丟了不算,山東,河南都岌岌可危,這大清江山就得完蛋。

    如此情況下,桃源縣能不救嗎?(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兩百一十六章 戰爭風暴來臨

    面對中華軍大舉進攻桃源縣,讓一幫清軍將領感到頭痛不已,這救的話一個不小心就會把自己搭進去,但是不救的話,桃源丟失了淮安也就危險了。

    而清軍這些將領的苦惱,也是施清瑄不去打上前,反而去打桃源縣的主要原因!

    如果清軍不敢來的話,那麼施清瑄就先攻克桃源縣,然後南下淮安,和第五軍一起把淮安給拿下來,彙集第一軍和第五軍再北上宿遷,到時候不想勢如破竹都難。

    如果清軍敢來救援桃源縣,那麼施清瑄就也不管桃源縣了,直接掉頭把清軍援軍幹掉再說,只要把清軍的主力部隊幹掉了,到時候中華軍在蘇北喜歡怎麼打就怎麼打!

    宿遷城內的一場爭議持續了好幾個時辰,最後還是僧格林沁父親自拍板:救!

    而一旦決定要去救援桃源縣,那麼對於清軍而來,不僅僅要保桃源縣不失,更加重要的是要在桃源縣境內尋機一舉擊潰施清瑄所部,最不濟也要把施清瑄所部牢牢拖住。

    清軍諸多將領的爭議也不是說救不救桃源縣,而是在怎麼救?

    在座諸人也許能力有高有低,但絕對都不是笨蛋,統帥僧格林沁能夠殲滅太平天國北伐軍,並被清廷委以重任,其能力自然是有的,而其他的幾個主要將領也都是清廷裡少數幾個能挑起大梁的將領了。

    其中都興阿作為清廷裁汰連新的先鋒,編練新軍的能力自然不俗,早年也是和太平軍打過,頗有戰功。

    納德也是清廷裡編練新軍的幹才。

    而胡林翼更不用說了,在湖北那邊和太平天國來來回回打了那麼多次,名聲並不弱於曾國藩多少,麾下也有數員大將。

    這些人都能夠看得出來,一旦自家大軍離開宿遷南下桃源,稍有不慎就會遭遇傾覆之災,所以在怎麼救援桃源縣上。他們是爭論的非常激烈。

    最後才是由僧格林沁拍板:不出則已,一出必傾盡全力!

    僧格林沁將會帶著宿遷全數兵力南下桃源,另調邳州、徐州各一部援軍星夜疾馳南下和宿遷主力匯合,再調沐陽駐軍萬人同樣星夜疾馳趕往桃源。再命淮安城李鴻章率領江淮新軍北上增援桃源。

    待僧格林沁親率主力抵達桃源後,和桃源縣城內的守軍裡應外合,合圍中華軍於桃源城下!

    做出了這個決定後,僧格林沁整個人都感到了一陣虛脫,這接下來的桃源縣大戰不僅僅會是他人生中統帥兵力最多的一場戰役。更是一場關乎蘇北歸屬,大清存亡的生死之戰。

    他做出每一個決定都直接影響到今後的天下局勢,龐大的壓力讓他之前猶豫不決!

    如今做出了決定了,但是僧格林沁卻是沒有感動多少的輕鬆,因為接下來才是生死未知的時刻,今後數天的壓力會比現在要龐大的多。

    和僧格林沁壓力叢叢不同的是,現在的施清瑄卻是心情好的很!

    由青陽過睢水時,還極有興致的帶著十幾個高級軍官登上一個小山頭飲酒賞景。

    此時霜降剛過,平原土地上隨處可見金黃色稻田,已經熟透稻子壓彎了枝葉。大軍之外,依稀可見衣衫破爛的農民正在搶收稻穀,全家老少都上陣,生怕晚了就會被這過境的大軍糟蹋了他們辛苦一年的收穫。

    前頭大軍剛到的時候,這些田地裡的農民一個個嚇得全都跑了,後來見這支看起來穿著奇怪,頭腦都光溜溜或者只有寸發的大軍似乎不像是土匪或者官兵,這些一輩子興許都沒有離開過村子的農民自然不會知道這支大軍是中華軍。

    見這些大軍似乎只是路過,沒有劫掠村子也沒有和他們搶田地裡那些已經成熟的糧食時,一個個終於是按耐不住。又是跑了回來收割糧食了。

    不過也有幾個倒霉蛋因為看起來見多識廣,被中華軍強徵了去當嚮導,不過雖然是強徵的,但是聽說只要自己把附近的地形。河流還有村寨都標示出來,並把這些大軍一路帶到桃源縣去,就會賞自己幾個銀元的時候,一個個都是哭著喊著表示一定為大軍帶好路。

    這年頭頭頂上可沒有衛星,而現在的中華軍顯然也沒能力繪製各地的詳細軍事地圖,所以除了蘇松太以及浙北等少數地方中華軍有著詳細的軍事地圖外。其他地方都是一些不甚精準的大概地圖,大多是中華軍根據以往的地圖,然後簡單繪製,而沒到一個地方,中華軍為了不走錯路,第一件事就是用各種手段找當地的嚮導。

    同時儘管這年頭大部分國人都喜歡當帶路黨,但是為了避免極少數嚮導居心不良,或者說嚮導本身也走錯路,中華軍抓嚮導一般都是抓好多個,交叉問路。

    施清瑄等人一邊飲酒,一邊欣賞著自家大軍行軍的英姿,施清瑄喝的興起了,就是詩詞頻出。

    其他跟在他後頭的中高級軍官們大多是書生出身,雖然數年軍旅生涯已經不會出口就來之乎者也,但是很多文人的東西是深入骨子的,也比較喜歡玩附庸風雅的事。

    所以一時間眾人也是跟著作了詩詞出來,但是這些詩詞的水平和施清瑄是詩詞一樣,都是屬於打油詩的水平。

    沒辦法,雖然說這些將領都自詡讀書人出身,但是隨營學堂的早期學生可沒有幾個生員,舉人之類的就更加沒有了,基本上都是久考不中的童生,水平自然搞不到那裡去,雖然詩詞能寫,但是想要名流千古就別指望了,沒押錯韻就算不錯了。

    如果不看他們身上的軍服,只聽他們的言語,恐怕還會以為是一群不學無術的書生在搞詩會呢。

    施清瑄優哉游哉的時候,麾下大軍已經是讀過睢水,然後直奔桃源縣而去!

    而這個時候,蘇北各地的清軍已經是通過數百里加急的快馬傳遞,都已經知道中華軍主力往桃源縣去了,同時僧格林沁傳出的命令也是相繼抵達徐州、邳州、沐陽等地。

    上述地方的清軍遵照僧格林沁的命令,派出大軍而去,徐州和邳州的清軍向南疾馳。追趕僧格林沁親率的主力大軍。

    而沐陽的清軍則是直奔桃源縣而去!

    但是到了淮安城這邊,李鴻章看著僧格林沁的命令卻是有些猶豫不決!

    僧格林沁讓他帶領江淮新軍增援桃源縣,和他一起夾擊桃源城下的中華軍,這按照道理來說沒有什麼問題。但關鍵的是淮安城外還有著中華軍的第五軍呢。

    李鴻章敢肯定,自己前腳離開淮安城,後腳人家沈馳雲不是繞過淮安城追擊自己,就是直接攻打淮安城了,到時候憑藉張國梁麾下的兩萬多綠營再加上其他兩萬團練、八旗。這能不能守住淮安城還真不好說。

    和都興阿、納德這些沒有和中華軍交過手的人不同,李鴻章可是在揚州和中華軍面對面打過的,當時揚州城內也有五萬多清軍,但是依舊沒能擋住中華軍的進攻。

    而當時的揚州城防禦戰時,主要依賴的就是他李鴻章的江淮新軍,至於那些綠營八旗鄉勇之流,也就是個搖旗吶喊份,打仗是靠不住的。

    如今有自己的江淮新軍在,這淮安城不說穩如泰山,但是只憑藉外頭沈馳雲的小三萬人也是很難打進來的。但是如果自己帶著江淮新軍走了,估計淮安城裡那些綠營立馬就得逃掉大半,淮安城屆時就是很危險。

    「張兄,如今這個情況,這淮安城就一切都拜託你了!」儘管心中有些不太願意,但是李鴻章是知道大局的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帶兵北上增援桃源縣,不和僧格林沁一起把進軍桃源縣的施清瑄所部打掉的話,淮安城遲早也得丟。

    而現在自己帶著江淮新軍北上後,淮安城雖然陷入危險。但是估計拖上個幾天應該不成問題,到時候只要桃源縣那邊勝了,沈馳雲的這小三萬人也就不足為慮了。

    張國梁聽著李鴻章的話,想要說挽留的話但是到底沒能說出口。因為他知道就算自己挽留,這李鴻章也不可能留下來。

    只能是咬了咬牙道:「李撫台放心,有我張國梁在,這淮安城就丟不了!」

    是夜,李鴻章帶著八千江淮新軍悄然從淮安城北門出城,為了隱蔽。他甚至都嚴令將士們點起火把,就這麼摸黑出城!

    等巡邏的中華軍第五軍下屬第五騎兵團的偵查騎兵們發現李鴻章所部的時候,已經是早上七點多了,李鴻章所部已經離開淮安城六七公里,後頭的第五軍就算想要追也很難了。

    沈馳雲得知李鴻章的江淮新軍出城北上後,並沒有露出太多的擔心,他知道這李鴻章北上是因為友軍第一軍進軍桃源縣之舉。

    當初洪澤湖軍議的時候,他和施清瑄就商討過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第五軍該怎麼配合行動。

    很快,沈馳雲就是傳達命令,命令第五騎兵團追擊、擾襲並拖延李鴻章所部的北上步伐,而他自己則是帶著第五軍其他的步兵和炮兵部隊對淮安城展開首次大規模進攻。

    沈馳雲的第五軍雖然實力比如第一軍,但是裡頭也有這一個第五師呢,而且還有海軍第一炮艦分隊的艦炮火力支援,這上午剛發動進攻呢,到下午時分就是掃清了清軍在城外的一些防禦工事,隨後用老辦法,皇家陸軍火力掩護,協防師登城肉搏展開了大規模總攻!

    僅僅一天,空有四萬清軍的淮安城就已經陷入了危機當中,這還是李鴻章沒帶走所有江淮新軍,還給張國梁留下了兩個步隊營一千人的江淮新軍,要不然的話這第一天攻城,淮安城恐怕就會被第五軍攻破了。

    隨著李鴻章的率軍北上,這個時候中華軍和清軍之間在蘇北地區,圍繞著桃源縣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調動和戰事,而可以預見的是,清軍主力將會雲集桃源縣,如果讓他們完整了匯合,那麼施清瑄的第一軍區區三萬五千人所需要面對就是將近十萬人的清軍部隊。

    而到時候,施清瑄真的能夠和他所說的那樣,通過正面野戰擊潰將近十萬的清軍嗎?(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3
第兩百一十七章 北上迎敵

    十月二十五號,桃源縣正西二十公里外的原野上,眾多穿著深綠色軍服的中華軍皇家陸軍士兵以及或者著灰色軍服,又或者乾脆穿著其他服飾,但清一色是光頭或寸頭的協防軍士兵們正行走在原野之上。{中文.

    }

    他們以營為單位,排成了一個個縱隊向前,皇家陸軍的步兵們一個個肩扛著米尼步槍,協防軍的士兵中有些是提著刀劍,背著盾牌,其中也有一些火槍兵扛著火繩槍或者滑膛洋槍。

    除了大量的步兵外,大軍之中的輜重兵們正驅趕著馬匹或者騾子等牲口拖拉著一輛輛沉重的四輪或者雙輪載重馬車。

    中華軍在後勤運輸上,除了廣泛用內河運輸外,在一些內河運輸則是廣泛使用各種陸上運輸方式。

    其中皇家陸軍直屬的輜重部隊比較正規,大量使用自造的四輪載重馬車,一個皇家步兵師裡有馬匹騾子等牲口近兩千頭,而其中的役用馬、騾子等牲口就佔據了一千五百匹以上,真正的乘騎用馬實際上只有五百匹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皇家陸軍是屬於非常標準的騾馬化部隊。

    不過中華軍裡也不只有皇家陸軍,還有協防軍呢,而且如果是遠離補給中心的作戰,僅僅依靠軍方自身的輜重部隊是很難把後方的補給品及時運輸上來的。

    所以不可避免的,中華軍在實際作戰的時候,廣泛的徵調地方上的青壯民夫,用以承擔遠距離的補給運輸任務,而民夫的運輸工具就不是什麼四輪馬車了,甚至兩輪馬車都少,絕大部分是一些獨輪車,又或者乾脆是肩挑。

    因此如果把這些民夫也算進去的話,清軍那邊說施清瑄有五萬人,也勉強說的過去!

    但是施清瑄的第一軍真正兵力只有三萬五千人,其中作戰主力,即皇家陸軍只有一萬七千人。

    自家兵力不多。這一點施清瑄是非常清楚的,面臨著清軍從宿遷,淮安、沐陽等地增援過來的大軍,施清瑄可沒打算過讓他們完成匯合。然後整合出將近十萬人來和自己打。

    「明天應該就能夠抵達桃源縣城下了,不過從時間上來看,恐怕宿遷的清軍估計也能夠在後天抵達桃源縣城,淮安城過來的李鴻章所部估計也能明天抵達桃源縣!」

    宿遷、桃源、淮安這三個地方是一條直線上的,彼此間的距離非常短。從淮安到桃源,地圖直線距離不過三十公里,實際行軍日程不會超過兩天。宿遷到桃源的直線距離也就四十五公里上下,大規模部隊行軍的話頂多也就三天時間。

    所以說,第一軍抵達桃源縣城的時候,清軍的援軍基本上也快到了!

    施清瑄此時卻道:「我們先不去桃源縣城!」

    許鵬安面露疑惑之色:「不去桃源縣城,我們先前的計畫不是進軍桃源縣城,然後在桃源縣城和敵軍援軍展開決戰嗎?」

    施清瑄道:「桃源縣雖然城不大,敵軍也不多,但是一時半會也很難拿下。而看如今清軍大舉援救桃源,到時候桃源城下敵軍恐怕要超過十萬人,到時候可就不好打了!」

    「所以,我們改變計畫,不去桃源,直接北上迎戰宿遷來援之敵!」

    施清瑄當初說要進攻桃源,固然有著拿下桃源,然後合圍淮安之敵,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夠把宿遷方向的清軍吸引出來,然後在野戰中擊敗他們。

    如今既然清軍敢主動來援。那麼桃源縣就不用急著打了,先北上把從宿遷南下的僧格林沁所部打掉再說。

    而就在這個時候,外頭突然傳來報告,一個少校快步走了進來:「第二騎兵團來報。第三師已和北面敵軍前鋒接戰!」

    施清瑄一聽不驚反喜:「看來他們的速度比我們預料的還要快一些!」

    他沒有再和在座的將領們商討,而是快速下了命令:「立即傳令全軍,北上支援第三師,各部隊的偵騎都散出去,嚴密監控桃源縣以及其他方向的敵軍動向!」

    施清瑄的命令一下,原本朝著桃源縣行軍的第一師等部隊立即轉向北上。準備和北方十公里外的第三師匯合。

    於此同時,第三師一個位於左翼的步兵營已經是收拾起了戰場,該營的少校營長正在聽著屬下軍官的戰報。

    「由於接戰倉促,而且敵軍中大半都是騎兵,所以戰果不大只殲滅了敵軍一百餘人,餘者已經北逃,我方陣亡三人,傷十三人!」

    少校營長點點頭:「嗯,讓部隊原地休整,清理戰場,等待師部主力抵達!」

    沒多久,第三師的新任師長付林陽就是率領第三師主力部隊抵達,而抵達後,付林陽就是下令全師擇地紮營。

    因為既然已經和敵軍前鋒接戰,那麼就代表著敵軍的主力部隊已經不遠了,付林陽必須讓部隊休息,同時等待後方第一師等部隊的抵達,如此才能夠以最完美的姿態迎戰宿遷之敵。

    於此同時,第三師的師屬騎兵連已經是分散了開來,然後前出偵查,此外第二騎兵團也是派出了一部分騎兵外出偵查,試圖找到並隨時監控僧格林沁的主力部隊。

    兩個小時後,偵騎回報前方東北方向五公里外發現敵軍一部,兵力約三千人。

    三個小時後,偵騎再一次回報,正北方向十公里外,發現敵軍主力,人數至少有三萬人以上!

    鄰近午後時分,第一軍傳令兵抵達,說軍長施清瑄已率領第一師、第九協防師等部隊北上,並帶來了施清瑄的最新命令,要求第三師等待第一師,不得提前浪戰!

    二十五號的這一天,以第三師為核心,中華軍的偵騎們四出,嚴密監控著越來越近的僧格林沁所部,於此同時騎著馬匹的傳令兵也是快速來往於第一軍各部隊之間,傳遞著一個又一個的命令。

    傍晚時分,第一軍第一師各部成功和第三師匯合,但是同時偵騎也傳來消息,說敵軍主力已經在七公里外停止南下,並紮營。

    「看來他們也謹慎的很,一看勢頭不對就停止南下了!」許鵬安如此道:「停下來也好,現在臨近夜色,我們正好休息一晚上,明日一早繼續北上,直接擊敗他們!」

    但是許鵬安的話落下沒多久,偵騎又是傳來消息:桃源縣敵軍已大舉出城北上!

    施清瑄一聽皺眉,沒想到桃源縣的清軍竟然還敢主動出城,看樣子是想要來這裡和宿遷之敵匯合了。

    但是自己忙和了這麼久,那裡能夠讓他們成功匯合了,當即道:「傳令全軍,舉火趕路,繼續北上!」

    雖然夜間行軍多有不便,但是後頭桃源縣的敵軍已經開始北上,自己等一晚的話,估計就被人追到屁股後頭了,到時候前後受敵可不好打,所以哪怕夜間行軍多有不便,但是也不是無法忍受的。

    第一師和第三軍以及第九協防師等開始舉著火把,繼續北上,而他們的目的就是七公里外的僧格林沁所部。

    夜色的原野中,第一軍如同一條巨大的火龍,彎彎曲曲的向北移動著,而在北邊,則是一座延綿數里,同樣燈火通明的清軍大營。

    大營中軍營帳所在,僧格林沁同樣是聽著偵騎探子的回報,而越聽是越皺眉:「他們竟然要連夜趕路!」

    都興阿道:「逆軍如此狂妄,竟然敢夜間行軍,大人,您看是不是派出一隊精兵進行夜襲!」

    僧格林沁聽罷點頭:「可!」當即就是轉頭對一個穿著戎裝的將領道:「你率本部精騎一千,去試上一試,切記事不可為的話立即回來!」

    僧格林沁也沒指望能夠夜襲成功之類的,人家雖然是夜間行軍,但是都是舉著火把,而且肯定會在四周派遣巡邏隊,己方人數少的話,趁著夜色說不定還能突進去,但是人數少了也很難有什麼戰果,反而會把自己折進去,如果去的人多了,人家又不是傻子,估計連人家的外圍巡邏圈還沒闖過就被發現了。

    如今最為重要的,還是中軍主力這邊!

    所以僧格林沁除了派遣一千騎兵去看看有沒有便宜可撿的時候,也是傳令大營嚴加警惕,同時又讓部隊分批休息。

    因為他知道,今夜看似風雲湧動,但是今夜是打不起來的,真正的戰鬥是在明天,所以他必須讓士兵們提前養足了精神。

    而事情也和他預料的差不多,他派出去的一千騎兵嘗試了兩次都沒突破中華軍的外圍警戒線,第二次襲擊的時候好不容於看到了人家大軍的陣型,結果被王呂雲的第二騎兵團繞道了後頭,下馬用米尼步槍進行了打擊,雖然被直接打死打傷的沒有多少,但是夜間作戰很容易混亂,等到第二天黎明時分清點人數,這出擊夜襲的一千清軍騎兵已經少了近兩百人,這兩百人也不是說都是被打死或者俘虜了,而是大部分都是走丟了,收攏不回來。

    次日天色還沒亮呢,僧格林沁就是傳令全軍提前埋鍋造飯,並下令米肉不限!

    無獨有偶,兩公里外的一個小山頭後方,第一軍的伙伕們也已經是開始準備早飯,不過更多的士兵們卻依舊還睡著,昨晚後半夜他們才趕到這裡也不紮營了,直接就地休息,士兵們都有著自己隨身攜帶的毯子,雖然夜間有些涼但是也不至於凍著。

    為了讓士兵們更好的恢復體力,一直到軍中的伙伕們把飯都做好了後,施清瑄才是把士兵們都叫醒,然後統一吃飯。

    清軍和中華軍在大戰來臨之前,第一件事驚人的一致,那就是吃飯!(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