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648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三十八章 財政預算

    面對諸多彈劾督察院以及軍方的摺子,天子林哲雖然說在次日就再一次召見了沈敬山,對沈敬山說督察院要注意工作方式。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卻是對這些彈劾摺子皆留中不發,這也代表著林哲是支持並默認了督察院的近期舉動。

    縱然他們都說整頓吏治是需要長時間來進行,不可急躁,免得破壞穩定大局云云。

    但是對林哲來說,所謂的穩定絕對不是官場上的穩定,更加不需要官場上是穩定!

    中華帝國並不是什麼成熟運轉多年的統治機構,它還非常的年輕,不成熟,不完善,而這也就代表著林哲可以在現在的這種狀態下隨意對行政機構進行任何必要的調整,至於出現不穩定的後果?

    林哲可以說不在乎,只要有軍隊在,他就可以確保統治的安全,些許官場上的動亂不足為慮!

    也就是說,在內閣諸多部臣們看來非常嚴重的問題,但是對於林哲而言,實際上是可有可無的問題,好也罷,壞也罷都無法影響大局。

    所以督察院的吏治整頓必須繼續下去,他所求的並不是抓捕多少貪腐官員之類的,而是想要把前清遺留下來的官場清理一遍,然後為以後的吏治工作建立一個標準,告訴廣大官員:前清的那套在中華帝國裡不管用了,要想陞官發財,就必須按照我林哲定下的規矩來。

    林哲在這個時代,所作的事情就是打破各種舊規矩,然後豎立一條條新規矩。而不是循規蹈矩,按照舊式規矩來行動。

    簡單說。林哲是讓這個世界適應他,而不是他去適應這個世界!

    繼續支持沈敬山的吏治整頓工作。而對於內閣那邊要怎麼解決吏治整頓後的諸多困難,比如說基層官員不足等,這些都是內閣的部臣們所需要考慮的問題,林哲要看的就是他們的具體工作成效。

    如果畢余同等人無法解決官員緊缺的時候依舊維持帝國行政體系的運轉,那麼林哲不介意把內閣的人換一遍,讓那些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人來做。

    對於帝國來說,優秀的高級將領是稀缺人才,但是部臣文官的話,偌大帝國裡隨手一抓。都能抓到幾百個出來。

    比如說這個畢余同,如果不是因為他是最早追隨林哲的幕僚,就憑他的出身和能力,如果能夠在和平時代裡混上一個內閣總理,那麼天下士子就得集體跳海鳴不公。

    而帝國裡,才華能力比畢余同更出色的數以萬計!

    所以林哲放下了內閣和督察院的爭端,繼續讓他們鬧著去,甚至最近幾天他都不在關注這些事情,最近他關注的事情有二。一個是蘇北方面的第一軍和第五軍什麼才能夠徹底肅清桃源以及淮安之敵,奠定蘇北大局。

    另外一方面,最近財務部開始統計今年第四季度的財政收支,並開始做明年的財政預算。

    林哲要清楚的瞭解帝國的財政情況。如此才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充足的資源維持軍方的征戰!

    「軍方的第四季度的最後一筆六百萬圓的軍費已經全數拔給完畢,加上今年之前拔給的軍費,今年已經累計支出軍費三千萬圓!」

    財務部大臣齊宣浩說著軍費的時候。滿臉都是肉疼神色,要知道今年的已統計財政收入一共才四千多萬而已。

    而軍費開支就是佔據了足足七成!

    幾乎整個帝國財政都是為了供養軍方的二十餘萬大軍而努力!

    而用到其他方面的則是被擠了又擠。比如說被視為強國富民根本的教育,只分到了區區百分之二的經費。只有百萬圓不到的經費。

    其經費甚至還不如剛成立不久的海關總務司,這個從財務部獨立出來,然後直屬內閣的司級機構今年的經費大約有三百萬圓,佔據總財政支出的百分之七,其經費僅次於軍方、財務部。

    其經費之所以說,是因為新成立的海關總務司不僅僅管轄如今的諸多海關,同時還負責海關緝私,原來的商貿區江海巡警處中的大部分警員和船隻都被調入海關總務司,以後稽查走私任務將會由海關總務司自行負責。

    由於需要購買船隻,維持一直規模龐大的稽查走私的船隊,同時各海關的職員們普遍素質較高,洋人也非常多,所以薪資開銷比較大!

    軍費百分之七十,財務經費百分之十二,海關經費百分之七,剩下的百分之十一則是被民政、外交、教育、工商等部門瓜分。

    而原本屬於較大開支的營造部分,也就是營建皇宮、各部辦公大樓以及南京城市的維修經費,因為這些開支都是屬於非常規開支,最開始的時候都是單獨支出經費,由營造事務處統一負責。

    其經費來源比較多種多樣,其主要經費來源於中華軍攻克南京時繳獲的戰利品,包括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同時還包括大量的不動產!

    太平軍佔據南京時期,南京的人口從七八十萬銳減到十五萬,而且城內的諸多建築也是被太平軍徵收,而無主的地產就更多了,中華軍入城後,基本上把以前太平軍佔據以及無主的房屋全部抄沒。

    這些地產除了被當成辦公機構外,也少極少數被林哲賞賜給了軍方的中高級將領,要麼是被賜給了文官的一些高管居住。

    而剩下的諸多住宅,商舖等各種地產,有少數被宮務廳財務處接管,成為皇室產業的一部分,不過大多數還是被內閣財務部接管並進行處理。

    而內閣財務部怎麼處理呢?自然是一一變賣,畢竟接管的地產實在太多,基本上南京城內的三分之一多的地產都被當初的中華軍接管了,這大多數又到了財務部這邊,財務部總不能對著地皮和房子吃飯不是,所以除了留下極少一部分外,其餘的陸續發賣,以回籠資金!

    而這部分資金到那裡去了?基本上都用於中華宮以及各部的辦公大樓上,還有南京的市政建設上,營造事務處的主要經費就是來源於這一部分資金。

    算得上是專項資金了,不過這也遠遠不足,為此財務部那邊還經常向宮務廳財務處伸手,今天要幾千,明天要幾萬,這半年下來,宮務廳財務處已經是向營造事務處累積撥款十萬圓。

    不過這些錢也是有著專屬用途的,皇太后林老太太特地吩咐過,這些錢必須用於皇宮營造,不得挪用於營造其他部門的辦公大樓,更不能挪用到其他部門裡。

    這些錢可都是皇室的私產,而林哲制定一系列皇室規章中,雖然有說每年都能從國庫中獲得一定數量的皇室維持費,比如說今年的定額是五百萬圓,但實際上宮務廳財務處只拿了二十幾萬而已,而財務處又是拿回了十萬給營造事務處,也就是說,這一年裡,皇室從國庫拿到手的維持費也就十萬而已。

    這點錢,連給皇室僱員發薪資都不夠!

    現在的皇室生活費用,基本都是靠著皇室產業的收入支撐著!

    雖說當了帝國的皇帝,但是林哲實際上並沒有享受到帝國給他的物質供給,相反還經常自掏腰包!

    現在是困難時期,林哲可不想和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一樣,這剛拿下南京呢,就大肆享樂,然後落得一個城破人逃的局面。

    如此聽起來興許覺得挺苦逼的,但是實際上也不然,皇室產業那麼多錢,這皇室產業按照傳統說法,那就是內庫了,財務部的人一個個都盯著,恨不得從潘立宣身上咬下幾塊肉來,填補國庫開支的漏洞。

    「今年的確是苦了些,不過我們在皖南還有蘇北以及福建那邊已經初步穩住陣腳,派過去的財務官員已經差不多把當地的稅收體系理順了,等到明年的時候這些地方就能夠為帝國貢獻一定數量的收入,雖然數量上依舊無法和蘇南以及浙北相比,但是總歸不會和現在一樣要中央財政來填補地方的漏洞!」

    林哲放下今年的財政報告,然後問到:「明年的財政預算做的怎麼樣?能夠有多少?能夠為軍方提供多大的支持?」

    聽到林哲問明年的財政預算,齊宣浩定力定神,然後才道:「詳細預算還沒有出現,些許細節還有待商榷,不過大體上已經做出來了!」

    齊宣浩道:「明年的財政收入預算,是按照我們的現有實際控制區來統計的,首先是海關方面,預計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四大關可以收取大約兩千萬圓的進出口關稅。

    然後各地方的農工商以及鹽茶等稅收,商貿區方面可以為我們提供至少一千六百萬以上的稅收。除了商貿區外的江蘇一省,大約可提供約兩千五百萬的稅收。而浙江應該也有一千五百萬,福建那邊少一些,但是五百萬還是有的。安徽的話,主要還是靠皖南地區,皖北相當少,兩者加起來應該也有六百萬左右。

    前述相加,應該有八千八百萬圓的財政收入!」

    「不過財政收入雖然比今年成倍增加,但是增加了控制區,軍方的兵力也是一加再加,這開支方面也會翻一番!」

    齊宣浩說這些的時候,也是連聲嘆氣,自己的財務部雖然收起來的稅收越來越多,但是奈何花錢的地方也是越來越多,這八千多萬依舊不夠分啊!(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三十九章 獅子大張口

    如果是余勝軍時代,余勝軍的各方面經費收入也就千萬左右,主要是來自商貿區稅收、上海新關以及湖州釐捐局。    ..

    而正式舉旗後,中華軍的前中期雖然說迅速佔領了蘇南、浙江兩地,並依靠上述兩地獲得了數千萬的財政收入,但是同時開支也是激增數倍。

    其中大頭就是軍費方面,從去年年底到現在,中華軍的大規模戰事就沒有停下來過,而戰爭經費已經是遠遠超過了和平時期維持軍隊的開銷!

    除開軍費激增外,控制區擴大後,為了有效的統治這些地區也許需要投入眾多行政經費的,建立中央各部機構,各省地方行政機構,別的不說,但是官員的薪資你得發吧,而僅僅是國家公務員的薪資就是一大頭。

    可以說,目前來說中華帝國的財政開支,絕大部分都是人員的薪資開銷,包括軍方的將士們的薪資,行政機構的公務員薪資,這些人員上的薪資開支至少佔據了整個財政支出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1857年雖然還沒有過去,但是對於財政系統而言,1857財政年已經算是撐過去了,年末最大的一筆開支,即軍方的第四季度的剩餘部分軍費六百萬已經支付了出去,而接下來財務部就要為明年的財政收支而努力了。

    經過新佔領區的有效加入,並預計在明年開始提供一定數量的稅收,同時帝國的財賦重地蘇南以及浙北兩地受益於地方民生的持續發展,貢獻的稅收,尤其是工商稅以及海關關稅持續保持了增加的勢頭,再加上蘇南和浙北傳統的田賦,鹽茶生絲等貢獻的稅收也是恢復到了戰亂之後的和平時期水平。

    而蘇南和浙北這兩個地方保持穩定並持續發展,足以有力的保障並支持帝國的統一戰爭!

    不過收入多了,依舊架不住多方面的開支需求,首先大頭就是軍方!

    軍方那邊根本就沒有說派人來遊說,他們聽聞財政部那邊對明年的財政收入預算有八千八百萬的。二話不說,立馬就是按照了總預算的百分之八十,即七千萬圓的開支來制定了 明年的擴編以及作戰計畫!

    統帥部裡參謀部、軍訓部、軍械部以及軍需部、海軍部等諸多部門聯合起來,一起制定了1858年度整訓擴編計畫!

    首先是海軍。他們提出了在1857年底、1858年初分別投資訂購五艘千噸級蒸汽暗輪戰艦,同時投資研發排水量達到兩千噸的戰艦,並預計到1858年底爭取讓上海造船廠、林德機器廠完整船體、艦炮的技術準備以順利開建。同時建造的還會有多艘內河近海炮艦,百噸以下的內河炮艇。

    同時為了滿足今年和明年陸續建成並服役的海軍軍官以及水兵的需求,預計今年年底以及明年年初同時進行水兵的招募。預計招募水兵八千人,爭取到明年年底把海軍的總兵力擴張到兩萬人。

    如果順利完成,那麼將會擁有千噸戰艦七艘以上,三百噸到一千噸的內河炮艦或小型遠海戰艦十艘以上,三百噸以下的內河炮艦四十艘以上,其他運輸、傳統帆船,小型巡邏艇等預計超過一百艘。

    但是海軍作為一個技術兵種,其發展並不說只有軍艦以及水兵的擴張上,實際上海軍還需要修築港口,而海防炮台也是他們負責的。

    所以同時為了滿足海軍擴大後的基地需求。提出在上海、福州各修建一座大規模的軍港設施!

    又提出為了加強上海海防,控制長江出海口,控衛京畿重地,在上海修築一座規模龐大的炮台以及要塞設施,這個計畫裡,光光是六十四磅的岸防重炮的數量就達到了二十六門之巨,同時還計畫裝備後裝線膛炮!

    海軍計畫裝備的後裝線膛炮,其實就是林德機器廠在幾年前到英國那邊購入的『阿姆斯特朗炮』的半成品,當初林德機器廠到歐洲求購先進火炮,到最後沒能找到成熟的後裝炮技術。只找到一個尚未完成設計,只算得上是半成品的阿姆斯特朗炮,而那時候阿姆斯特朗炮因為不成熟,也沒能進入英軍的視線裡。實際上到目前英軍依舊沒重視該公司的線膛後裝炮的設計。

    所以那個時候就通過信德洋行,花費了一定的代價購入了該炮的部分技術資料,並順理成章的獲得了中國地區的專利使用權。

    而後林德機器廠就是在這個半成品的基礎上繼續完善設計,當然了,主持後續設計的還是那些洋人工程師。

    前些時候聽說他們已經製作出了兩門洋炮,並取得了試射成功!但是也不是沒有問題。相反還問題多多,儘管林德機器廠裡是以洋人工程師為主要研發人員,以進口設備而主要設備,如果單論工作人員和設備的話,勉強跟得上歐洲二流水平。

    但是即便如此依舊難以解決後裝線膛炮的諸多技術難題,試射成功的洋炮存在鎖尾栓和鎖栓極大的質量問題,試射火炮上的這兩樣零部件均不同程度出現裂紋。更關鍵的是這純粹是技術工藝問題,依靠林德兵工廠自身的技術能力根本難以解決,後來不得不提出,限制裝藥量,降低射程,同時加厚上述零部件的厚度,儘量延長零部件的壽命的同時,也是嚴格規定,每門火炮射擊二十五次後,必須更換鎖尾栓和鎖栓,才能繼續進行射擊!

    除了技術上的問題外,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費用,林德機器廠對海軍提出的報價是,每門一百磅的後裝線膛炮為七千圓,一百五十磅後裝線膛炮為九千圓,至於超過一百五十磅的口徑,林德機器廠暫時還無法製造,至於口徑小於一百磅的,林德機器廠乾脆就沒提出設計方案,為什麼?

    因為性比價實在太低,採用阿姆斯特朗炮為技術藍本的林德後裝線膛炮,其造價極其高昂,因為該炮要拉出多重膛線來,這道工藝複雜而且加工難度極大。根本無法大規模批量生產。

    大體上,生產一門六十四磅的阿姆斯特朗炮需要的成本並不會比生產一百磅的阿姆斯特朗炮多出多少!

    而阿姆斯特朗炮的新時代的技術特性也就決定了,這種火炮根本無法批量裝備,而且是造的越大。性價比越高!

    而越大,重量也就越重,這也是海軍目前為什麼不在戰艦上採用後裝炮的理由,太貴,性價比超低!

    但是這些問題在陸地上的話。勉強可以得到解決,充當岸防炮的話重量不是問題,可以造的大大的,而口徑大了這性價比也就上來了,而更關鍵的是,海軍提出的是建立長江入海口岸防要塞,用以控衛京畿。

    說實話,對於很多人而言,這個要塞的重要性比海軍一整支艦隊都要重要,所以獲得經費裝備更新式的火炮也就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海軍的這個野心勃勃的計畫。花費自然也是超大的,提出超過一千萬圓的軍費預算!

    相對於海軍各種要塞,艦隊,港口計畫不同,陸軍方面的計畫要簡單的多!

    提出在現有的基礎上,皇家陸軍要再擴充五個步兵師,一個近衛師,一個炮兵旅,兩個騎兵團的規模!

    目前皇家陸軍有步兵師七個,近衛師一個。騎兵團三個,獨立的炮兵營若干!

    這個擴軍計畫如果完成的話,那麼就代表著皇家陸軍的規模將會爆漲到十二個步兵師、兩個近衛師、一個炮兵旅,五個騎兵團的規模。總兵力將會達到十二萬的規模,擁有將近三百門十二磅口徑以上的火炮,而六磅,四磅以及九磅的臼炮數量就更多了。

    整體上,皇家陸軍是想要把規模再翻上一番,而翻上一番的話。明年皇家陸軍的擴編費用、維持經費都得幾千萬,更陸軍還在打仗呢,這戰爭時期裡,實際上部隊的維持費用還是小的,更多的還是戰爭經費。

    你想啊,一顆開花彈就得幾十兩銀子,這一場戰役裡,少說也得打出去幾百發啊,而且這年頭的線膛步槍的壽命其實非常有限,往往一場大規模戰役下來,部隊的槍支損耗會非常嚴重,這給部隊補充槍支以及彈藥就得耗費大量的軍費。

    然後陸軍也不僅僅只有皇家陸軍呢,還有一支協防軍呢,而預計明年協防軍的規模還會繼續增加,雖然說這些協防軍士兵都是強制他們服役當炮灰,但是有時候也的發發賞銀,另外基本口糧還是要保證的,給他們配置冷兵器雖然沒什麼技術難度,但是刀劍其實也不便宜,這裝備的多了,對軍費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

    對於這些,統帥部給陸軍制定的諸多計畫裡,不多不少,正好要六千萬的軍費。

    和海軍的一千萬加在一起,就是湊足了七千萬!

    面對軍方的獅子大開口,財務部的齊宣浩是氣的不行,這一共才八千多萬,軍方要去了七千萬的話,那麼整個帝國的行政機構還要不要運轉了?

    「皇上,對於海陸兩軍的困難,我們財務部也是瞭解的,光復神州也是我等的所有人的期盼,但是今年軍費不過三千萬,而明年卻是高達七千萬之巨,財務部這邊實在是難以為繼啊!」齊宣浩說話的時候,整個人看起來沮喪極了!

    林哲聽著,並沒有直接說話,為什麼?

    因為軍方的計畫提出來,並最後得到軍費的預算提到財務部那邊去,中間林哲肯定是知情而且是默認的。

    不過看齊宣浩的這個表情,他就知道,這一次軍方實在是把財務部逼得有些狠,但是也不能因為財務部困難就讓軍方的發展受限。

    所以他道:「軍方那邊的計畫朕是知道的!」先說了這話定下了基調後,他又是道:「前些時候朕讓你搞的債券準備的怎麼樣了,到時候如果能夠順利發行的話,應該能緩解部分財政的壓力!」

    齊宣浩一聽,內心裡嘆氣,之前林哲和他說要搞什麼債券,然後發行的時候他就納悶,這擺明是要向民間的富商要錢啊!

    自古以來,官府向民間伸手的例子很多,但都是直接抄家白拿的,比如說清朝的鹽商就被清廷當豬養,養肥了就殺幾個,轉眼就能夠撈上幾百萬兩銀子,足以有效緩解國庫的壓力!

    但是天子說的這個債券,卻不是向這些民間富商舉起了殺豬刀,竟然說要借?

    而且還是會給利息的那種!(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四十章 國債和資本

    之前林哲為瞭解決軍費的龐大壓力,指示了財務部那邊準備發行債券,而債券的相關形勢以及制度自然是參考了後世的一些經驗。

    國債分為一年期、兩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一共五種,利息從高到低,而十年期的國債其年利率達到了百分之八。

    對此財務部開始了前期的準備工作,不過儘管財務部準備著債券的發行,但是財務部大臣齊宣浩卻對國債保持懷疑的態度!

    這向民間要錢填補國庫的窟窿,這種事在歷朝歷代都不算什麼稀奇事,但是他們大多是採取強制性的手段,而且還是白拿的那種,那些直接殺商人抄家就比較低級了,而歷朝歷代裡,卻是有著『攤派』的傳統。

    每當官方遇上戰爭或者其他大事需要用錢的時候,就會向民間攤派,比如說明朝的遼餉!而更多的則是直接向地方士紳富商攤派,比如說林哲之前就沒少幹這事。

    在湖州府的時候,急需經費維持的余勝軍可是向當地的士紳富商進行了多次攤派,當時搞的很多人對林哲相當不滿。

    只是這種不滿在當初林成庭的太平軍攻克廣德、長興兩縣,兵臨湖州府城的時候就是徹底消失了,為何?

    因為當初太平軍攻克廣德和長興的時候,幾乎把當地的士紳富商挨個屠殺了精光,把湖州府的其他士紳富商們嚇了個半死,而這個時候他們才知道了余勝軍是多麼的重要,失去了余勝軍的庇護他們連身家性命都無法保全。

    以至於1854年林哲率領余勝軍主力東進救援蘇州的時候,諸多湖州當地的官員以及士紳商人都出言挽留,甚至還主動捐錢捐糧!

    由此可見,官方向民間,尤其是民間的上層士紳、富商伸手要錢是有著久遠傳統的!

    但是向這些人正兒八經的借錢,甚至還需要支付利息,這種事在中國數千年歷史裡就沒怎麼見過,要知道帝制時代的中國和歐洲的封建國家是不同的。

    在中國。有一句話,叫做『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簡單來說這天下的所有土地,都是天子的,天下的所有人民,都是天子的臣民。

    可不是歐洲封建小國的國王,竟然還會發生向臣下借錢這種事。

    而現在林哲搞的債卷竟然是要借錢。而且還說要給利息,先不說此時會不會影響帝國威儀,而且齊宣浩更擔心的是,官家如果不用強硬的手段進行攤派,那些士紳富商有幾個會來主動購買這些債券啊。

    如果這些債卷賣不出去的話,到時候不是白搞了嗎?

    對於齊宣浩的擔心,林哲也是沒有給他太多壓力,林哲也是知道想要民間資本順利接受國債這項新生事務,最關鍵的還是要建立初步的政府信用。

    而中國曆朝歷代,官府的信用幾乎都是等於零的。也許用強制的手段可以讓老百姓把錢拿出來給官府,還要讓他們相信官府以後會把錢加上利息還給他們,他們定然是不信的。

    面對這種現狀,林哲道:「先慢慢來,那些五年期,十年期的發行不出去也不要緊,先主推那些一年期,兩年,三年期的這些!」

    國債要想順利發行,就得讓國債在民間保持良好的信譽。所以首先主打一批一年期的,儘管到時候購買的人也不會多,但是等一年以後這些購買一年期國債的人順利拿回了本金和利息,那麼就會有其他人跟進的。

    而這些跟進到人也不會是什麼普通人。而是那些銀行,錢莊等各種形式的金融機構!

    為什麼?因為國債的年利息最高者,也就是十年期國債其年利息達到百分之八!

    也許百分之八的收益率對於普通民眾而言是個非常小的數字,這投入一千圓的話,一年也不過八十塊的利息,這對於諸多人來說完全瞧不上眼。

    但是對於金融機構而言。這百分之八的年收益足以讓他們調動諸多資金進行投資了!

    這些金融機構,不管是錢莊還是銀行,他們都有著大量的囤積資金,這收存款進來的資金是不能一直放著的,這樣會虧死他們,他們是要把這些存款發放出去,一般都是借貸給商行企業為主。

    比如說上海的金融業非常的活躍,金融行業的大量資金都通過借貸的方式投入到了生絲相關產業,比如說繅絲廠要收購蠶繭才能夠開工繅絲,人收購蠶繭可是一筆極大的開支,由於生絲是屬於奢侈品的一類,不管是成品生絲還是蠶繭都是價格極為高昂,每當蠶繭上市的時候,一家普通的繅絲廠都需要花費巨資收購蠶繭,而花費的資金甚至有可能超過他們的自身資產。

    換句話說,絕大部分的繅絲廠都很難憑藉自身的流動資金完成蠶繭的收購以及生產任務,支撐到把生絲出售後。

    甚至有些規模較大的繅絲廠為了保證蠶繭的穩定來源,往往是到湖州等蠶繭產地去和當地的商行或者乾脆是和農戶簽訂預購合同,如此一來就會在生產貨源上擠壓龐大的資金。

    而這個時候,各種金融機構的作用就凸顯了出來,傳統的錢莊,那些洋人的銀行,新成立的民資銀行每年都會貸給繅絲廠大量的資金,用於維持他們的正常收購蠶繭,生產,而繅絲廠產出了生絲販賣後,再把貸款換上,到了明年就繼續這一步驟。

    由此形成了一個最基本金融行業和生絲行業之間的連接紐帶!

    而借貸給這些實業,風險高,而且金融行業自身的競爭也非常大,年利率是一年一年的降,尤其是皇家銀行成立後,由於開遍帝國的主要城市,接受的存款規模極為龐大,同時皇室產業也不是什麼純粹的商業機構,而是還具有引領國內工商業發展的責任。

    皇家銀行就被林哲親自要求,扶持機器、生絲等為代表的工商業,由此皇家銀行提供給企業的貸款利息上往往會比其他錢莊,洋人的銀行要低一些。

    如果只是利息低了不算什麼,更關鍵是皇家銀行的分行開遍全國,中華帝國的控制區內,幾乎是每座縣城都有他們的分行,這些皇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往往是跟著中華軍的腳步前進,前腳中華軍剛打下某個城市,不用幾天時間皇家銀行的分行就在當地開門營業了,一開始這只是為了服務於軍方以及官方而已,因為軍人的薪資以及官員的薪資還有其他財物來往都是通過皇家銀行進行的,如果皇家銀行的分行不及時跟進的話,根本無法有效滿足這種需求。

    而廣開分行,同時作為國庫代存,官員已經軍人的薪資開戶銀行,也就造成了皇家銀行吸納的存款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十一月份為止,皇家銀行累計吸納了高達五千多萬的存款,這對於當代來說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要知道1857年度中華帝國的稅收也不過四千多萬而已,甚至還沒有皇家銀行的存款多。

    但是能夠有這麼多存款也是有理由的,帝國數以十萬計的軍人和官員的薪資賬戶都在皇家銀行呢,不是每個人都會在工資一到賬就立馬提現走的!

    除了這些國家公務員以及軍人的薪資存款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項,那就是國稅代理業務,換句話說就是皇家銀行承擔了國家所有稅收的收支。

    從國家稅收,再把這些錢支付出去,很多時候都是皇家銀行的內部轉賬,也就是這些錢還留在皇家銀行內。

    吸納了這麼多存款,皇家銀行可不是那些古老的錢莊不用給儲戶利息的,雖然說利息遠遠不如後來那麼高,但是平均下來年利率也是有百分之一左右的。

    如果不把這些存款借貸出去,光光是給儲戶的利息就足以讓皇家銀行直接破產了!

    存款充足的皇家銀行,用較低的利率大量貸款給國內的工商業,而其他錢莊要想和皇家銀行進行競爭的話,就必須同樣的降低利率。

    而這對於許多外資銀行、錢莊來說很難受!

    如果有一個年利率遠超過普通貸款,同時更關鍵的是,這些國債的基數非常大,就算你購買個幾千萬人家財務部也招收。

    如果你用一千銀元投資的話,年利率百分之五十都嫌少,但是如果你用幾萬幾十萬去投資的話,年利率有個百分之十幾就得偷笑了,如果你用幾百萬幾千萬去投資,如果能夠做到平均年利率百分之十以上,後世的巴爾菲特都得拜你為師!

    資金的規模越大,實際上越難進行資本運作,一般超過幾千萬甚至幾億兩的資本運作,能夠有百分之五的利率就得偷笑了,即便幾個點的利率,那收益也是數以百萬甚至千萬計的。

    基於這些資本特性,帝國的國債要想順利發行,實際上並不能指望普通的富商以及士紳們購買,你得指望著這些金融資本機構去購買,因為也只有他們才有實力購入數百萬甚至數千萬之多。

    因此一旦解決了國債的信用問題,後續國債的發行不會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但問題的關鍵是,這國債現在沒信用啊,別說區區國債了,就連中華帝國本身在普通老百姓中,其信用也是幾乎等於零的。

    絕對不會出現林哲振臂一呼,然後就有無數人哭著喊著掏錢購買國債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四十一章 戰略之爭

    國債的發行對於帝國財政來說,雖然有著比較好的前景,但是短時間內還是難以提供太多的幫助.

    因此1858年度的財政預算中,依舊是以八千八百萬的稅收為基礎而制定的!

    而支出預算上,由於軍方的態度實在太堅決,同時林哲也是默許了軍方上保持強硬的態度,所以儘管內閣總理大臣畢余同為首的文官集體反對並表示了不滿,但是依舊無法讓軍方退步太多!

    最後內閣進行了多次部議後,面對軍方的強硬要求,不得不大幅度答應了軍方的財政預算要求,不過他們同時也是相應提高了1858年度的財政支出預算,達到了九千萬之巨,和財政收入預算相比,多出了兩百萬的赤字,至於到時候如何解決這兩百萬的赤字,財務部那邊的官員還不知道要湊白多少白髮呢。

    最後按照統帥部和內閣方面議定的1858年度財政支出預算中,皇家陸軍、皇家海軍、協防軍三支正規軍事力量的預算為六千六百萬銀圓。

    佔據總支出預算九千萬的百分之七十三,比起1857年的軍費預算比例還要高三個百分點。

    支出預算中最大的困難,即軍費比例解決後,很快內閣、統帥部、督察院、**院這帝國的四大權力機構進行了聯合部議,十餘名部堂文官和多名高級將領聯合簽署了1858年財政年預算案,並提交平仁堂請天子御筆親批。

    次日,林哲用硃筆在該預算案做出批示,批示相當簡單,只有一個字:『准』!

    如此一個簡單的『准』字,就已經表示該預算案正式獲得天子的恩准,稍候財務部就會根據這份預算案進行下一年度的財政預算工作。

    這份預算案中,軍費就佔據了百分之七十二,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七,即兩千四百三十萬的預算由內閣各部門。督察院,宮務廳,**院分配,對於其中他們又怎麼爭奪這兩千多萬的預算就和軍方沒有什麼關係了。

    現在的軍方上下洋溢著一片喜慶中。這可是六千六百萬的軍費預算啊,比今年的兩倍還要多,而如何用這一批錢,軍方的頭頭腦腦們是進行了諸多會議。

    就連在前線的施清瑄、徐言青、沈馳雲等諸多將領雖然無法親自回南京主持該事,但是一個個都是和南京頻繁通信。通過屬性發出自己的意見!

    不過這些高級將領雖然說一個個在外人面前都是驕橫無比,但在軍方內部,這又是一個等級更加森嚴的地方!

    而如此使用具體的使用這一批軍費,實際上前線的實權將領無權決定,統帥部的諸多部門也沒有權利做出決定,能夠做出這一決定的乃是一個軍方內不太起眼的部門,即聯合參謀部之戰略司!

    如果說聯合參謀部的作戰司就是負責制定各項重大會戰的實權部門,那麼這個同樣彙集了海陸兩軍最精銳人才的戰略司,那麼就是肩負著中華軍未來之戰略發展,整個帝國今後戰略走向的部門。

    期內任職的校尉軍官都是軍方最優秀的人才。大多數還是海陸兩大軍校的兼職教官!

    在1858財政年預算案通過統帥部、內閣、督察院、**院聯合組成的文武部議,並獲得天子硃批得以施行後,聯合參謀部之戰略司的司長陳安旭就是加班加點,戰略司要根據帝國如今的戰略環境,制定下一年度的乃是後續兩三年的戰略規劃。

    同時根據這些戰略規劃制定軍隊的擴編、訓練計畫!

    軍隊的擴編和打仗之間的關係,並不是說先擴編了軍隊,然後再去選定目標,而是先選定了目標,然後再針對性的一一解決問題,看看需要多少的兵力。需要提前準備多少大炮槍支以及彈藥,要準備多少糧食豆料等,需要向民間徵集多少牲口,需要動員多少民夫輸送軍需。而這些民夫的口糧又需要多少,怎麼解決!

    這些事情是一樣一樣的來,嚴格上來說,後續諸多事和戰略司沒什麼關係!

    但是為什麼說戰略司重要呢?因為要執行什麼戰略是它提出的,而後續作戰司以及其他軍方的部門才能夠根據這些計畫制定一項一項詳細計畫,並一一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

    戰略司肩負如此重任。身為司長的陳安旭上校背負的責任是相當的大!

    而且每天都有諸多軍方大佬的書信送到他手上來,有施清瑄的,有徐言青的,有沈馳雲的,一個個都是軍方的實權大佬,而這些大佬們送來書信,說的大多是他們自身的一些戰略見解,比如說施清瑄就不斷重申山東以及河南的戰略重要性,稱奪取這兩個省後,就可以直奪北京,徹底奠定九州歸屬。

    而在福建折騰的陳雲陶則是送來書信說,兩廣乃是華夏南門戶,而廣東之廣州更是通商港口,工農商業發達,如奪廣東,勢必再為帝國再添一個堪比蘇南浙北的財富重地。

    就連徐言青和林安飛也是不甘寂寞,說著江西、湖北的戰略重要性,如果能夠奪取這兩地,那麼帝國根基穩矣!

    這些大佬們說的問題其實帶有一絲的私人意願,都期望著帝國的整體戰略能夠傾向於自己負責的戰區,施清瑄和沈馳雲想要北伐,徐言青和林安飛想要西進,陳雲陶想要南下!

    為何?

    因為這些高級將領的未來前途以及百年富貴,都繫於一身戰功之上,但是這要建功立業單單靠他們的軍事才華是不夠的,你後面還得有著統帥部的傾力支持。

    施清瑄為什麼能夠橫掃揚州、合肥、六安、鳳陽、泗州,最後在桃源以北大敗清軍僧格林沁部?

    真是因為施清瑄的能力比徐言青等人要強得多,堪為中華軍內第一人?這是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如果沒有軍訓部給施清瑄源源不斷補充新兵,施清瑄麾下的皇家陸軍第一師和第三師早就打殘了,如果沒有軍需部源源不斷補充的糧草甚至鞋襪被服,第一軍早餓死了。如果沒有軍械部給他們持續不斷的提供槍支火炮,第一軍的米尼步槍早就不夠用了。

    施清瑄之第一軍的連戰連捷,是和統帥部各部門的傾力支持分不開的,但是再往裡深究的話,為和統帥部會支持施清瑄的第一軍呢?

    因為在當初戰略司制定的1857年下半年戰略規劃中。定下的戰略目標是『奪取江北,鞏固皖南,有限南下!』

    換句話說就是,統帥部將會把大部分的戰略資源都投入到江北戰場上。而皖南和福建戰場所能夠獲得的資源就會非常少。

    要不然為何第四軍現在還沒能拿下九江?第二軍現在還沒能拿下安慶?是因為他們的將士不如第一軍的勇猛?又或是因為徐言青和林安飛的能力不如施清瑄以及沈馳雲?

    都不是,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統帥部對他們的支持力度非常的有限,他們連攻城用的炮彈都不夠,皇家陸軍的士兵折損了就很難獲得補充。就算是協防軍士兵也沒有辦法維持太多,因為統帥部的軍需部那邊根本就沒有給他們太多軍糧。

    上述的這些都一一表面,戰略司在中華軍內部的重要性是值得那些軍方大佬們重點關注的。

    而能夠當上如此權重部門的司長,陳安旭自然也不是普通人!

    他和中華軍裡大部分軍官的出身一樣,都是書生出身,1853年即慕名加入余勝軍,並考入了當時的隨營學堂,而後學習數月後成為隨營學堂第一期學員中的其中一員。

    不過和很多人直接進入了野戰部隊任職不同,他卻是因為成績優秀,加上對於外語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僅僅幾個月呢,就能夠和翻譯們一起翻譯外國的軍事著作了。

    於是乎他留校任教,同時還兼職翻譯,過去幾年裡翻譯了十餘本外國的軍事著作,同時還參與到了軍校的教材編寫。

    而後他雖然一度被調離隨營學堂,到了部隊任職,但是一去就是少校營長,而且只任職了不到三個月,就是被調回了隨營學堂,擔任教務處處長。隨後又是進入當時的督練處工作。主要負責戰略研究。

    今年上半年,他一度短暫的任職第一師第一團團長,但是這個任職經歷也只持續了四個月而已,當中華帝國拿下南京後。成立統帥部,他就是被調任聯合參謀部戰略司司長。

    縱觀他的履歷,就會發現他的野戰任職經歷很少,而且一直都是文職和武職來回變,別人都是副連長升連長,連長升副營長。副營長升營長這一個路子。

    但是他卻是文職和武職交叉進行,而且兩次下放到部隊裡任職,都是一部主官,從少校營長到中校團長,而在中央機構裡任職的時候。都是擔任要職,以前的隨營學堂教務處處長,督練處協辦,現在的戰略司司長,可都是實權職位。

    如此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被上頭寄予厚望,屬於重點栽培的哪一類人!

    如果說過上一段時間,並且時機恰當的話,他晉陞為少將也是不用驚訝的,甚至直接出任某一個皇家陸軍步兵師的師長都是有可能的!

    而每一個被培養,有望短期內晉陞為少將的軍官,都是屬於被林哲重點關注的人,他們不需要別人作為靠山,也不用虛施清瑄這些前輩大佬,因為林哲就是他的靠山!

    只要你表現的有足夠的潛力,那麼林哲就保證會讓你順利成長到足夠高的地位!

    所以面對施清瑄等人的來信,陳安旭雖然也看了這些信,但是都是一笑而過!

    開什麼玩笑,明年甚至後續數年的帝國戰略,怎可讓某個高級將領的個人喜好利益而左右!

    他帶著戰略司的一群才華出眾的參謀們連續工作多日後,終於是把之前制定的一些未來戰略規模給弄出了詳細文件。

    而後,他可不願意繼續等下去,而是直接向宮務廳遞交了求見聖顏的請求,如果是其他普通官員想要求見天子,大部分只是走個過場,林哲時間有限,能夠獲准面聖的人實際上只佔申請人中的極少一部分,而按照慣例,這些沒能見到林哲的官員一般會有內閣部臣代替接見。

    不過陳安旭不同,他的身份地位足以讓他第一時間獲得面聖的機會!

    得到了宮務廳秘書處來人的通知,陳安旭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先是整理了身上一塵不染,整潔全新的校官禮服,然後才是提上了自己的公文包,然後穩步走進了林哲的辦公室!(未完待續。)

    PS:最近幾天起點活動雙倍月票,手裡有票的同學現在就投吧!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四十二章 戰略規劃

    平仁堂林哲的辦公室內,陳安旭把戰略計畫書遞給林哲後,他就是走到旁邊的大幅全國地圖邊上。◇↓◇↓小◇↓說,

    手持指揮榜在地圖上指示道:「在過去半年裡,我軍連戰連捷,通過一系列的戰事挫敗太平賊軍以及滿清偽軍的頑抗,順利光復皖南、福建大部分,皖北以及蘇北部分。而不久前第一軍在宿遷城下大敗偽清僧格林沁部後,蘇北之敵已經成困獸之勢!

    而在皖南方向太平賊軍依舊在安慶以及九江頑抗,只是這兩個地方的賊軍雖然兵力不少,不過之所以目前尚未攻克兩地,主要還是前面數月我們把主要的支持力度都放在江北有關。如果後續能夠加大對第四軍以及第二軍的支持力度,有望迅速攻克上述兩地,奠定皖南安全的同時,大舉進軍贛北。

    福建方向,第三軍已經連續擊潰鎮胡軍、偽清軍多部,該地以及廣東方向已無可以有效阻擋我軍步伐的力量,不過受限於山地行軍多有不便,所以第三軍的整體南下速度有些緩慢!」

    說完了目前的態勢後,陳安旭又是簡單說了說太平天國以及滿清以及林成庭等敵對勢力 情況!

    「根據特別軍務處遞交的情報顯示,僧格林沁已經被滿清偽帝革職,另命都興阿為統帥軍務,目前都興阿統帥的殘兵駐防邳州一帶,前後接受北方援兵,已恢復兵力至少三萬餘。

    但是北方滿清朝廷聞之蘇北宿遷大敗後,已經大規模從熱河,蒙古,關外東北等地抽調八旗、綠營、以及當地編練的練軍也南下直隸,同時也有傳聞他們還抽調陝西、山西等其他省份的偽清軍東援。

    加上滿清之留在北京的八旗新軍、直隸練軍、京畿練軍以及八旗、綠營舊軍,偽清在直隸一地有望彙集超過十萬人的兵力以阻攔我軍的北上步伐!」

    「而在湖廣、贛北地區的太平賊軍方面,據傳該部賊軍已經膨脹到三十萬之巨,目前正在和湖南之曾國藩所部湘勇激戰,而從我們得到的情況來看,湖廣那邊太平賊軍和湘勇雖然數量相差巨大。但是條賊軍並沒有佔到多少的便宜!」

    「曾國藩之湘勇人員雖然不足,應該只有三萬到五萬人之間,但是戰力比尋常偽清舊軍要強一些,如果讓他們繼續發展壯大的話。湘勇有可能會成為我們今後西進的一大障礙!」

    「另外還有一事值得注意,那就是情報人員發現南昌和長沙方面最近頻繁接觸,而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地區,湘勇和鎮胡軍之間的大規模戰鬥已經停止,根據不確定消息。上個月鎮胡軍就是主動撤出了醴陵關,把進出湖南的東門戶拱手想讓給湘勇,而本月初,太平賊軍那邊傳來消息,其一部南下修水的軍隊遭到兩股部隊的聯合進攻而潰敗,流傳的消息說,進攻他們的敵人有的穿著淡藍色軍服,也有的穿著淺灰色軍服,都是使用火槍的新軍。」

    「根據這些已知的情報分析,再考慮到之前太平賊軍和林成庭之間的恩怨。我們斷定林成庭和曾國藩之間有非常大的可能已經達成了某種默契,聯手對付盤踞在湖北的太平賊軍。甚至這種默契甚至有可能是秘密的軍事同盟關係!」

    陳安旭說這的這些內容都不是什麼新消息了,其中林成庭和曾國藩達成了某種默契,林哲早在兩個月前就得知了相關的情報。

    聯合參謀部的特別軍務處早就給他遞交了相關報告和評估,特別軍務處的評估是,林成庭和曾國藩因為面臨共同的敵人:太平天國,所以雙方極有可能達成了一個隱秘,不穩定的聯盟協議。

    當然了,特別軍務處還特別提出,這種聯盟是不穩定的。隨時有可能破裂的,林成庭和曾國藩彼此肯定都防著一手。

    對於這些事情林哲知道,但是也沒有做出什麼直接的反應,為什麼?

    因為中華軍連贛北都沒打下來。連石達開都還沒解決掉,就不用說什麼現在就抽調力量去打林成庭或者對付曾國藩了。

    之前中華帝國的戰略重心都是放在江北地區,尤其是蘇北地區上,而考慮到現實狀況,中華帝國的戰略重心還是會繼續投向江北,瞄準北方。

    所以西邊的江西以及湖廣等地。就讓清軍、湘勇、太平軍、鎮胡軍自己鬧騰著吧,中華軍一時半會還無法抽調足夠的力量去把他們徹底一掃而空。

    陳安旭簡單的介紹了目前的態勢後,而後又道:

    「考慮到帝國面臨的戰略環境以及偽清,太平賊軍、鎮胡軍、湘勇等的現狀以及威脅,戰略司的同仁制定了明年度的戰略規劃!」

    此時,陳安旭把指揮榜指在了地圖上的下方,即廣東之廣州方向!

    「今年年底以及明年年初我們的首要戰略任務是徹底拿下廣東,控制珠三角一帶,為帝國再增一個財賦重地!

    只要能夠順利掌控廣東一省,軍事行動乾淨利索的話,不會給當地帶來太大的戰爭破壞,該地區有望在明年下半年開始為帝國提供穩定的財政收入!

    同時控制該地,我們就可以徹底切斷廣西、江西等省份的進口軍械的通道,斷絕曾國藩、林成庭大規模從洋人手中購入洋槍樣炮的渠道。」

    「為了順利並快速的佔據廣東,同時佔據廣東後能夠有效的防備以及威脅江西之鎮胡軍、廣西方向的清軍,以及彈壓福建、廣東的頑固勢力,戰略司認為南下之第三軍的規模必須擴張到三萬人以上,除了要把第十步兵師補充完整外,可以適當的往這裡增援一個混成團,駐防福建延平、福州一帶,以填補第十步兵師南下廣東後的防務空缺。

    此外第三軍的協防師部隊,至少需要四個師以上,不然不足以有效控制福建、廣東兩省之餘,還能有力的配合皇家陸軍作戰。

    為了有效完成南下進攻廣東,掌控彈壓福建、廣東兩省等作戰任務,在今年年底以及年初統帥部需要向第三軍第十師補充新兵三千人,另外抽調若干骨幹部隊再加入新兵組建一個混成步兵團。」

    「不過我們的前期戰略重心雖然是在廣東方向上,但是考慮到廣東以及福建方向的清軍實力弱小,第三軍遭到的抵抗力度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該地的最大問題是擴編現有部隊,而後續戰爭的持續消耗極其有限。

    明年,我們的大部分軍事物資供給,依舊會以江北地區為主,考慮到偽清在北方地區的兵力依舊眾多,而目前淮安以及桃源兩地的清軍依舊在頑抗,要想順利地徹底拿下蘇北,並進軍山東、河南,戰略司認為在蘇北方面,至少需要再投入一個步兵師,兩個騎兵團的兵力加入前線作戰!

    然而還考慮到皖北地區捻軍等非正規地方武裝殘存非常多,新佔領地區需要維持軍事力量進行控制,在後續揚州、淮安、蚌埠等主要地區需要駐防一定數量的皇家陸軍,再配合大量的協防軍用於彈壓地方。

    因此戰略司認為,在江北地區,再現有部隊的基礎上,還需要再投入至少兩個步兵師,兩個騎兵團的主要力量,而協防軍部隊最好是能夠有十個師以上,如此才能夠有效的完成和清軍作戰,彈壓地方等多重任務!」

    「皖南以及贛北地區,戰略司認為當務之急是拿下安慶,而九江以西則是可以再緩一緩,而這兩個地區有著第四軍和第二軍,如果抽調一部分第四軍的兵力回援安慶,同時海軍那邊抽調足夠的戰艦進行配合,攻克安慶問題不大,而拿下安慶後,第二軍和第四軍持續西進,不過則是以謹慎為上,原則上不越過九江,不進入湖北,不進入江西中部腹地。

    目前這些地區的局勢太過複雜,一旦深入進去而我們的兵力又不充足的話,極有可能多面受敵!」

    林哲聽著也是點點頭,湖廣和江西那邊太亂,林哲也是沒想過太早插手進去,沒有奠定大局之前,貿然打破太平軍、鎮胡軍和湘勇之間的戰略平衡,到時候就不是各個擊破,而是有可能被人家聯起手來打。

    因為湘勇和鎮胡軍固然有著太平軍這個敵人,但是湘勇、鎮胡軍、太平軍卻是有著中華軍這個共同的敵人!

    唇寒齒亡這種事又不是什麼多難猜的,隨便來個明白人就知道中華軍一旦大舉西進,這打了太平軍之後就是打鎮胡軍,然後就是湘勇。

    因此在沒有奠定戰略大局之前,沒有抽調出足夠的兵力西征時,林哲是寧願少佔領一兩個省的地盤,也不願意陷入湖廣和江西這個爛泥潭裡,和鎮胡軍、太平軍、湘勇、普通清軍來一場大混戰!

    因此贛北和皖南那邊的戰略,除了拿下安慶外,其他方面保持戰略防守態勢為主,因此戰略司的規模裡,是不會給他們提供額外的皇家陸軍兵力補充,也不會給他們更多的軍糧等資源擴編更多的協防軍。

    「除了上述前線各站區外,我們的已有控制區裡,浙江作為我們的財賦重地,目前只有一個協防師駐防,顯然是不夠的,所以後期浙江需要駐防至少兩個混成團彈壓當地。

    蘇南、皖南等地方也需要派遣一定數量的皇家陸軍駐防彈壓,那些協防軍還是不太適當!」

    陳安旭說的諸多話裡,不僅僅說前線部隊需要更多的軍隊,他同時還說已控制區裡需要更多的部隊彈壓當地!

    而明年軍方的整體擴編,擴編的部隊不僅僅有派到前線作戰的部隊,同時還有駐防各地的部隊,而這兩方面一相加,那麼得出來的數字就比較多了,為了實現上述戰略規劃,皇家陸軍至少需要再擴編五個師!(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四十三章 建立守備部隊

    目前主力部隊有八個師,即七個皇家陸軍步兵師、一個近衛師,三個騎兵團以及若干獨立重炮營,按照戰略司的規劃,那麼還需要在擴軍五個師以及兩個騎兵團,整合成立一個重炮旅。

    如果該擴編計畫得以順利實行的話,那麼明年主力部隊的規模將會膨脹到十三個師,五個騎兵團,一個重炮旅,總兵力預計會超過十二萬人。

    這十二萬人咋一聽上去很多,但是分散到各條戰線以及內部統治區進行彈壓任務的話,那麼具體到某個方向上,實際上皇家陸軍的兵力還是相當的少。

    比如說按照戰略司的規劃,明年皖南以及皖北南部方向,第二軍和第四軍是無法得到皇家陸軍的增援,依舊只能各轄有一個皇家陸軍步兵師而已,現在用於進攻安慶的皇家陸軍不過只有八千人。

    兵力最多的蘇北地區,到明年頂多也就只能得到兩個師一萬多人的增援,到時候第一軍和第五軍加在一起,其主力部隊,即所轄的皇家陸軍也只有五個師,兵力大約四萬人上下。

    因此即便是這擴編計畫近乎讓總兵力增加了一倍,但實際上對於中華帝國的龐大國土以及多條戰線同時開戰來說,區區十二萬的皇家陸軍依舊無法有效的取得太大的戰略優勢。

    因此戰略司制定的擴編計畫中,協防軍的整訓以及擴編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為了有效配合皇家陸軍的各項作戰任務,目前協防軍的兵力還是太少,戰略司的同僚們一直認為,協防軍的兵力至少應該是皇家陸軍的兩倍以上。最好是能夠達到三倍!」

    陳安旭如此對林哲說協防軍後續擴編的重要性:「至少需要建立四十個協防師才能夠初步滿足我軍的次要作戰任務需要,而如果能夠建成六十個協防師,那麼就能夠充分的支援皇家陸軍的作戰任務!」

    林哲並沒有因為聽見陳安旭一說幾十個師就大驚小怪的,因為協防師的編制就是他親自制定的,自然是非常清楚。中華軍中的協防師,實際上是純步兵部隊,而且編制較小,一個師大約是四千五百人左右。

    要知道現在中華軍就已經有二十幾個協防師了,但是總兵力只有十萬人左右。即便後續擴張到四十個協防師,其總兵力也不過十八萬而已。哪怕是六十個協防師,並且這六十個協防師都是滿編制的話,其總兵力也只有二十七萬而已。

    而按照中華軍去年以及今年的作戰傳統,一般都是兩個到三個協防師配屬一個皇家陸軍師組成某個方向的戰鬥支隊,建立軍級編制。

    中華軍現有五個軍裡頭。除了第一軍比較特殊一些外,其他四個軍都只有一個皇家陸軍師,再配屬兩個或者三個協防師作戰。

    同時協防軍也不僅僅到前線當炮灰,實際上他們還需要承擔彈壓地方的重任,因為也需要分散出去不少協防軍。

    也就是說,按照中華軍目前的體制,協防軍的總兵力是需要達到皇家陸軍的兩倍以上才堪堪夠用。

    然而協防軍也皇家陸軍不一樣,不是說有錢有糧就可以擴編的。因為你得需要士兵啊,而協防軍的士兵來源清一色都是俘虜,這能不能抓到大量的俘虜就成為了協防軍能否壯大的重要因素。

    而這種因素是不可控的。並不是所戰略司這邊說要擴編協防軍了,就立刻有好幾萬的俘虜士兵冒出來可以用。

    對此,陳安旭提出了另外一個解決方案:「考慮到協防軍擴編的不確定因素,因此對我們戰略司方面可以認為,把協防軍進行分化,細分為前線戰鬥部隊以及後方守備部隊。

    前線戰鬥部隊依舊採用目前的協防軍體制。通過接受俘虜而擴,跟隨皇家陸軍持續作戰。而另外一方面,我們認為可以效仿皇家陸軍組建一支地方守備協防軍。

    這種協防軍的士兵同樣招募而來。發放的薪餉可以稍次一些,武器裝備方面可以沿用冷兵器以及舊式火槍,此舉雖然會較大程度的增加我軍的人員薪資開銷,但是目前我軍軍費充沛,限制我軍發展壯大的最大因素並不是軍費,而是槍炮的產能!」

    陳安旭顯然是對自己所說的這種地方守備協防軍抱有極大的期待,臉上露著興奮繼續道:「而且兵員以及訓練等體制都和皇家陸軍一樣,必要時候這些士兵就能夠直接補充到皇家陸軍中,或者是後續等槍炮產能上來後,這些士兵通過換裝新式槍炮,立馬就能夠形成不遜於皇家陸軍的戰鬥力!」

    林哲聽著的同時,也是把手中的報告書翻到了『地方守備協防軍』那一頁上,報告書上寫的自然要比陳安旭簡單的口述要詳細的多。

    只見他看了半響後才開口道:「這個地方守備協防軍,成本略大,而且是純步兵部隊,沒有炮兵,騎兵,輜重等輔助兵種,和正規軍的差距太大!」

    林哲覺得這種地方守備協防軍的前景雖然好,但是性價比有些差,如果不讓他們當主力上戰場的話,那麼就沒有必要和皇家陸軍爭奪優質兵員,並給他們發放高額的薪餉,但是如果讓他們充當主力部隊的話,只裝備冷兵器和舊式火槍肯定不行,那麼是後來換裝了米尼步槍,但是也會因為缺乏騎兵、炮兵、輜重等輔助力量而不具備獨立作戰能力。

    不過戰略司方面提起了,林哲也是覺得有必要改一改目前中華軍的體制,目前中華軍只有皇家陸軍和協防軍,前者是主力,後者是炮灰。

    而這中間還缺了一種,那就是具有預備役、地方守備等任務屬性的部隊!

    如此看來,這地方守備協防軍也是有必要的了,不過不能和戰略司說的這些搞。所以林哲繼續道:

    「既然新立部隊是定位於二線戰鬥部隊,那麼就應該歸屬於皇家陸軍行列,編制上應該和皇家陸軍一樣,不過具體可以略少一些,皇家陸軍那邊一個師有一個輜重團。這種二線部隊先建一個營就好,炮兵也可以縮減一二,但是一個師至少得配屬兩個連的炮兵。

    裝備上以現有空閒裝備為主,我們不是還有封存的滑膛槍以及舊式火炮嗎,先調過來用著!」

    林哲說的這種模式,實際上就是把這些二線部隊當成了皇家陸軍的預備役。先連著,然後等軍械產能上來了,一換上新式槍炮的話,那麼就是主力部隊。

    當然了,花費也會比陳安旭開始說的地方守備協防軍要多一些。不過一分錢一分貨,如其花錢搞個半桶水,還不如直接一步到位呢!

    再者,林哲也是知道,協防軍這種模式的部隊是不合時宜啊,也無法長存下去的,現在有源源不斷的俘虜可以補充,戰爭也是持續進行。所以協防軍能夠保持下下去,但是等戰事稍停,這些協防軍就會失去兵員的來源。而林哲也總不能一直強迫協防軍的士兵免費幫他打仗不是,到時候如果要留下一部分來,估計也是要進行改變然後按照正規軍來對待。

    如此到以後從協防軍裡改編,還不如現在就新立框架,建立一支全新的二等部隊來逐漸承擔協防軍的作戰任務,等國內統一後。立馬就可以把協防軍給裁撤掉。

    「嗯,你記一記。除了上述朕說的那些外,後續的地方彈壓任務。一律由新建之守備部隊承擔,現有之協防軍一一逐步調往前線作戰。彈壓各地方需要多少守備部隊到時候你和參謀部其他人商討一二,回頭把章程遞上來!」

    按照林哲對未來軍隊發展的設想,協防軍這種非正規的臨時性軍隊是遲早要撤掉的,未來陸軍的力量應該由皇家陸軍之主力師、皇家陸軍之地方守備部隊。

    至於近衛師比較特殊一些,這種負責控衛皇室的近衛部隊頂多也就兩三個師而已,不可能當成陸軍主力使用的。

    戰略司制定了明年的一系列戰略規劃,並基此制定了一系列軍隊擴編、整訓的計畫!

    當然了,為了整個戰略的順利實施,也不是只制定了些許文件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統帥部的各部門協同配合,如此才能夠把整個戰爭機器運轉起來。

    而當林哲批准了戰略司的1858年度戰略規劃後,統帥部各部門就是迅速行動了起來!

    首先是軍訓部,要在多地建立新兵訓練營,把募兵地區從傳統的浙北、松江府擴大到整個浙江、蘇南兩地之餘,還嘗試在皖南、福建、蘇北、皖北等中華帝國的已控制區。

    有了士兵還不夠,還得有足夠多的軍官,同樣歸屬軍訓部管理的軍校也是進行了改變!

    陸軍軍官學校、海軍軍官學校當即宣佈在年底進行面向全國的擴大範圍招生,只要具備基礎文化水平、身體條件素質過關的學子皆可報考,而通過入學考試後即可進入這兩所軍校入讀。

    而兩所軍校加起來,年底的預計招生規模將會達到三千人之多!

    於此同時,陸軍軍官學校幼年班正式從陸軍軍官學校那邊獨立出來,單獨成立『皇家陸軍中學』,廣泛招募年紀在十歲到十五歲之間,身體素質過關,具備基礎文化水平之餘,還擁有敏捷思維等特性的優秀學生,不過即便擴大了招生規模,該陸軍中學的學生數量也不會太多,年招生不會超過兩百人。

    而有意思的是,學子們報考陸軍中學的難度比直接報考陸軍軍官學校要難得多,這說的難並不是指學生的已有文化水平,而是指學生的綜合素質,考驗學生的除了文化知識外,還有忍耐力,思維敏捷性,心智這些東西。

    因為對於軍方來說,陸軍中學的這些學生才是未來,而這些直接報考軍官學校,學習一年出來的軍官只是一種過渡,屬於速成培養的軍官。

    這從學制就看得出來,陸軍中學的學制足足有三年,而且畢業後還會進入軍官學校學習甚至到國外留學。

    整個培養時間長達四五年甚至七八年之久,這些培養出來的精英才是一支軍隊現代化的關鍵!

    相對於軍訓部的人員補充計畫,其實軍械部的槍炮採購難度要大的多,畢竟中國別的不多,就是人多,從上億人口裡搜刮幾千個學子成為軍校生,然後速成培養一年問題不大,招募五六萬的優質兵員難度也不算大,所費的不過是薪餉以及安家費而已。

    但是槍炮就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了,目前中華軍的軍械供應主要是依賴林德機器廠以及民間的手工作坊!

    比如說需要的大量刺刀、指揮刀這些皇家陸軍所需的冷兵器,以及協防軍需要的大量刀劍長槍等冷兵器,這些冷兵器並不是由正規的大規模兵工廠生產,而是主要依賴廣泛存在的諸多小規模手工作坊。

    這些刀劍等冷兵器一般都是由鐵匠們按照圖樣規格打造,雖然說有些地方把這些鐵匠組織起來,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依舊沒能根本改變手工生產的模式。

    此外這些手工作坊還會手工打造一定數量的燧發滑膛槍,這些手工作坊以往大多是前清或者太平軍遺留下來的,以前為清軍們生產火繩槍。

    中華軍雖然說以米尼步槍為主,但是這只侷限在皇家陸軍中。

    而大量的協防軍、地方上的巡警等執法部門人員依舊大量使用火繩槍或者燧發槍,之所以不給他們裝備米尼步槍,一方面是林德機器廠的產能不足,另外一方面也是成本問題,一支米尼步槍包括步槍、刺刀、槍套、子彈模具等一套裝備在內,價格至少在二十七八圓以上。

    而採用火帽擊發滑膛槍的話,每套的價格可以降低到十五圓以下,如果不用火帽擊發,而是使用燧發擊發的話,每套燧發滑膛槍的價格更是可以降低到十二圓以下。

    以往中華軍內的各種滑膛槍都是從戰場繳獲而來,但是也不能一直這樣,剛好這些滑膛槍技術要求也不高,手工作坊都能製造,所以中華軍從林德機器廠大量採購米尼步槍的同時,也是從一些手工作坊以及小型的機械廠裡採購一些燧發滑膛槍,用來裝備協防軍以及地方上的巡警等執法人員。

    甚至為了價格便宜,軍方都沒採購更好一些的火帽擊發滑膛槍,而只要了燧發滑膛槍而已,而製作槍身的木材以及刺刀等零部件,也都是一些便宜貨!

    軍方持續採購燧發滑膛槍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它有多好,也不是因為便宜,而是林德機器廠的米尼步槍產量不足,不得不用滑膛槍來彌補。

    產量不足的不僅僅有米尼步槍,還有火炮!(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四十四章 線膛火炮

    目前中華軍的主力還是舊式的前裝滑膛炮,雖說中華帝國已經勉強算是有了當代最先進的後裝線膛炮,但是林德機器廠不過剛造了幾門樣炮而已。△↗,

    而且因為生產困難,價格昂貴,就算是海軍,也只下了十來門的訂單而已,不過這十幾門而已,由於這些後裝線膛炮使用的是長柱形炮彈,用以往的炮彈重量來衡量火炮的威力已經不足以表達,所以軍方給後裝線膛火炮製定了一個新式標準,即按照身管長度以及口徑來制定標準。

    這首批海軍訂購的後裝線膛炮稱之為『1857年式180毫米炮』,該炮口徑為一百八十毫米,僅僅是炮身重量大約四點三噸,使用專門研發的圓錐形炮彈,炮彈的樣式其實和米尼子彈非常類似,炮彈外層需要涂軟鉛來契合膛線,這種炮彈重約四十八千克,發射這種炮彈的話炮口初速可以達到約三百六十米每秒。

    這種火炮,如果按照舊式的炮彈重量來衡量,那麼就是一百零五磅的加農炮!

    龐大的重量使得這種火炮根本無法在陸地上機動作戰,就算是在軍艦上使用也有非常大的侷限性,帝國海軍的船隻最大的也才千噸而已嗎,其他的都還是幾百噸的小傢伙,根本無法裝載如此大噸位的火炮。

    這些1857年式炮都是為了吳淞要塞而準備的!

    目前來說,海陸兩軍的主要用炮,依舊是前裝滑膛炮!

    但是別以為前裝滑膛炮就容易造了,誠然太平天國和滿清那邊用小作坊都能夠生產出火炮來,但是那種火炮的性能以及質量都不堪入目。

    中華軍對前裝滑膛火炮的質量以及性能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完全是對比進口的洋炮來製造。

    在質量和性能上,林德機器廠生產的前裝滑膛炮已經足以比肩同時代的歐美國家的產品,不過為了提高質量,之前林德機器廠生產的都是仿製的拿破崙炮,這種火炮是由青銅鑄造的。雖然耐用,不易炸膛等,但是重量相對也比較大,十二磅的火炮僅僅是炮身就有五百五十多千克。而包含炮架、輪子在內的全炮重則是超過了一千零五十千克。

    儘管這種十二磅的火炮已經比其他同口徑的舊式前裝火炮輕很多,但是要帶上這麼一門火炮機動作戰,同時還得帶上彈藥的話,需要數十匹役用馬來伺候它。

    僅僅是一個標準的六門制的十二磅炮兵連,就需要役用馬一百三十匹以上。而受限於中華軍的役用馬、騾子等肩高力量等普遍偏小,實際使用中還要超過這個數字,一個十二磅的炮兵連配屬的役用牲口超過一百五十匹是常見的事!

    這種制式的青銅十二磅火炮雖然也可以從手工作坊生產,但是不管是機器生產還是手工作坊生產,其生產難度都是不小的,因此總產量也比較有限。

    任何時代,火炮的生產都不容易!

    除了青銅鑄造的前裝滑膛炮外,實際上林德機器廠還有鐵鑄火炮,不僅僅有鐵鑄前裝滑膛火炮,另外還有鐵鑄前裝線膛火炮。

    但是鐵鑄火炮雖然造價便宜。但是現在的鋼鐵技術還太原始,林德機器廠也不可能獲得大量的優良鋼材來鑄造火炮,只能用熟鐵,這造出來的鐵炮總是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

    1856年初林德機器廠試制了十幾門鐵鑄前裝滑膛炮,試射的時候好好的,但是交付陸軍使用後連接炸膛兩門,結果陸軍直接停止了繼續訂購鐵鑄火炮,並且把已經服役的鐵鑄火炮直接封存!

    一直到今年下半年,隨著江南礦務公司那邊開始小規模試產鋼鐵,並向林德機器廠供應了部分質量較好的熟鐵後。林德機器廠才重啟了鐵炮的設計和鑄造,而這一次同時向軍方提供了兩個設計方案。

    一種是傳統的十二磅前裝滑膛炮!

    而另外一種則是十二磅的前裝線膛炮!

    而這兩種火炮中的前裝滑膛炮雖然在耐用性以及精度等還略遜於青銅炮,但是由於重量較輕,同時更關鍵的是價格也更便宜。而且軍方試驗了多次後發現已經不存在炸膛的隱患,所以軍方已經下了大量的訂單!

    而前裝線膛炮的話,其實是受到了米尼步槍以及後裝線膛炮的雙重影響!

    林德機器廠對於線膛炮的執著比軍方還要強烈,如今雖然設計並製造了1857年式後裝線膛炮,但是由於這種火炮造價昂貴,而且後裝的話存在尾栓等安全隱患。所以根本無法大規模的批量生產。

    為此,林德機器廠更改了部分射擊,比如拋開了多重炮管、膛線的模式,採用米尼步槍上的膛線模式,降低拉膛線的成本。同時該後裝為前裝,雖然發射不如後裝炮方便,但是勝在技術成熟,也更安全。

    目前製造的一款口徑為七十五毫米的前裝線膛炮已經在陸軍中進行試驗,如果通過試驗的話,軍方就會開始小批量採購,至於以後會不會大規模的裝備,就得看該炮的實戰表現了以及後續林德機器廠那邊能否降生產成本了。

    畢竟就算是前裝的,但這也是線膛炮啊,價格肯定是要比滑膛炮高出一大截來!

    不管是滑膛炮還是線膛炮嗎,不管是青銅鑄造還是熟鐵鑄造,但是目前的產能都是比較有限的,其主要廠家林德機器廠不僅僅要為陸軍供應野戰炮,臼炮等,同時還要為海軍供應大量的艦炮。

    不管是步槍還是火炮,單靠一個林德機器廠根本就無法滿足中華海陸兩軍的需求,現在的應急辦法就是把一些不重要的生產任務轉移到民間的一些小作坊裡,比如冷兵器,又比如技術含量低一些的燧發槍,甚至連一些鑄造更簡單低一些的輕型臼炮,四磅步兵炮這些都是已經開始在民間的訂購。

    同時也在積極的尋求軍械的進口,尤其是各種火炮以及英國人的1853恩菲爾德步槍,不過受到英法等國已經準備對華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進口軍械的難度比較大。

    倒是製造槍炮的機械設備他們不阻攔,想要多少就可以賣上多少!

    因此解決軍械產能不足,主要還得依靠國內軍工業的發展。林德機器廠的持續擴大就不說了!

    現在軍械部那邊最在意的還是金陵兵工廠的籌建工作,為了讓金陵兵工廠能夠早日建成並投產,軍械部主導下,軍方已經向這個還在建造當中下達了好幾萬支步槍。數百門火炮的訂單,而且都是預付款項的那種。

    這也是軍方的老套路了,為了扶持一些國防相關企業,軍方經常會提前訂購軍械產品,然後拔給預付款。屬於變相的借錢讓他們擴張發展。

    之前的林德機器廠如此,後來的上海造船廠是如此,現在的金陵兵工廠也同樣如此,甚至就連正在仿製蒸汽機的林德機械公司也是獲得了軍方數十台大型艦載蒸汽機的訂單,並為之支付了大部分的預付款。

    而這一次1858年度戰略規劃制定後,軍械部那邊又是向幾個相關聯的國防企業,也就是上海造船廠,林德機器廠,林德機械公司,金陵兵工廠等下達訂單。

    同時為了與時俱進。軍械部這一次還專門和這幾家公司簽訂了相關的研發合同,也就是說軍方指定一個特定的項目,比如說新式金屬子彈的研發,又比如後裝步槍的研發等,這些新技術裝備的研發其實風險很大,企業獨立承擔的話成本太大,而且要是沒能成功的話很容易出現巨額的虧損。

    為了減輕企業的負擔,其實也更是為了讓企業更加積極的研發某些新技術,所以軍方提出了研發合同,只要企業對軍方指定的若干項目進行研發。那麼就會獲得一個研發合同,從中可以獲得一定的資金拔給。

    當然了不可能是全部,只能說是一部分而已,如果研發出來的話。那麼軍方則是會優先採購該新技術生產出來的軍械產品。

    這一次,軍方和各企業簽訂了三十幾個研發合同,從火炮到步槍再到炮彈都有涉及,詳細的有金屬子彈的研發,新式碰撞、延時引信的研發,新式後裝線膛步槍的研發。再到海軍用的國產蒸汽機的研發。新式艦炮等。

    甚至一些基礎研發也是在扶持的行列之內,比如說和江南礦務公司簽訂的就有新式鋼鐵的研發,軍方迫切的希望江南礦務公司或者說其他涉及到鋼鐵製造的企業能夠拿出一個大規模生產鋼材的技術解決方案來。

    這有了鐵還得有鋼,這才能組成鋼鐵行業,而鋼材對於國防工業的推動是不可估量的,有了大量的鋼材,軍方甚至都可以直接使用鋼來鑄造火炮,槍支等武器,用來打造鋼鐵戰艦等等。

    而鋼鐵行業涉及的都是最基礎的學科,僅僅依靠民間企業自身去演進和推動,實際上很難短時間內取得突破,所以軍方就是希望給出一些扶持,讓民間更加積極的展開這些工作。

    實際上軍方也不僅僅扶持企業,實際上軍方自己也有進行研究,軍械部可不僅僅是槍炮的採購部門,同時它還是一個帶有研發性質的部門。

    該部下面可是有著一個專門的技研司,分有槍科,炮科,材料科,機器科等諸多處、科,裡頭的雖然都是一些軍人,但都是軍校里科學知識最為接觸的一群軍官。

    這些人整天沒事就是研究軍械技術以及和國防相關的技術,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學術性機構。

    而類似的機構除了軍械部外,實際上海軍部裡的造艦司也是設計研發機構。

    而那些研發合同裡的項目,實際上也是他們提出來的!

    研發合同還有諸多的預購訂單,這些都是軍方為了明年的大規模擴編為做出的提前準備!

    而一旦提前準備的新兵以及軍官還有武器到位後,那麼中華軍的規模就會迅速膨脹,到時候就是中華軍發動新一輪戰略進攻的時候!(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四十六章 軍法之苛

    1858年度的戰略規劃,嚴格上來說應該是1857年年底到1858年度的戰略規劃,時間點以中華軍攻克宿遷為分界點。[+新^^+

    而在該戰略規劃中,往遠了說,是想要過去廣東,北上山東,進入河南直逼直隸,但是要實現這些戰略規劃,那麼就先得把幾個前置條件給解決了。

    比如說安慶,比如說剿滅清軍在福建南部地區的殘餘頑抗勢力,而更重要的是要先把桃源縣以及淮安城給拿下來!

    而了讓1858年度的戰略規劃的一順利實施,統帥部各部門再一次加大了對蘇北第一軍以及第五軍的支援力度。

    得到新兵以及大量作戰物資支援的第一軍和第五軍在十一月初開始對淮安以及桃源縣兩地發起大規模的進攻!

    其中第一軍負責對桃源縣,而第五軍則是負責對淮安城!

    負責進攻桃源縣的第一軍實力龐大,轄有兩個皇家陸軍師,同時還有大量可供驅使的協防軍當炮灰用,但實際上第一軍對桃源縣的進攻算不上多麼順利。

    為何?

    因為桃源縣的清軍早已經不是當初的萬把人了,而是又得到了沐陽過來的萬餘清軍,其中有千名山東練軍,從淮安增援而來的李鴻章所部八千人。

    李鴻章進駐桃源縣後,依靠江蘇巡撫以及江南北軍務協辦大臣的身份,強行收編了沐陽過來的千名山東練軍以及原本駐紮在桃源縣的千名河南練軍,然後把這兩千多名練軍拆散補充到了自家的江淮新軍裡頭。

    然後又是整合了沐陽過來以及原本在桃源駐防近兩萬名綠營,八旗等舊軍!

    一下子就變客為主,從援兵變成了地主,順手還收編了兩千多名清廷辛辛苦苦才練出來的練軍!

    李鴻章能夠拉起一支超過萬人的江淮新軍,並且在去年開始失去了清廷戶部的直接軍費支持後,僅僅依靠地方自籌不但滿足了自身的維持需求,相反還有多餘的錢來擴軍。

    而起江淮新軍雖然在揚州遭到了慘敗,但是最後突圍的時候是有組織的戰略撤退,僅僅是從一點來說。李鴻章的能力就是值得肯定的。

    李鴻章接管桃源縣防務後,整頓清軍,然後發動城內青壯構築各種工事,等施清瑄帶著第一軍主力從宿遷南下抵達桃源城外的時候。

    人家李鴻章已經是率領萬名新軍。兩萬餘舊軍在桃源縣嚴正以待,在城牆外挖掘了大量胸牆,壕溝,胸牆還豎起了諸多拒馬、木樁,一些壕溝下埋設尖木。上面鋪著博木板覆土。

    第一天攻城的時候,施清瑄依舊是手到擒來的事,但是沒想到,這首批進攻的第二十三協防師一個不慎,竟然是折損了近千人。

    即便是對協防軍的損失不太在乎的施清瑄看到這種情況後,也是忍不住的皺眉。

    這第二十三協防師乃前些時宿遷大捷時接受俘虜編練的,乃是目前中華軍裡番號算得上是最新的一個協防師。

    第二十三協防師的士兵不用多少前還是清軍呢,但是現在一個個不管願不願意,都是被剃了光頭或者寸頭,然後被驅趕著揮舞著刀槍和他們的昔日胞澤性命相搏。

    這些士兵心裡頭肯定是不願意的。當逃兵的也不少,不服從管教的也有,臨陣不聽從命令,畏敵不前的也有。

    對於這些剛投誠的俘虜士兵,中華軍的手段歷來是簡單而乾脆的,逃兵一旦抓到,直接槍斃,訓練時如果是實在不懂而成績不假,那麼就打,打到會為止。如果是刻意違背軍令,不願意訓練,抓到基本都會打個半死,嚴重些還會被槍斃。

    至於臨陣不聽從命令者。畏敵不前者,沒有其他方式,基本就是就地槍斃!

    打仗的時候,協防軍的後頭一般都會皇家陸軍的線列步兵,列著整齊的隊形,他們是用來幹嘛的?

    是用來的督戰!

    只要前方的協防軍在沒有命令之下擅自撤退或者崩潰。那麼他們就會及時的扣下手中的扳機!

    如此也就導致,實際情況下,協防軍往往是沖上去苦戰雖然也會有死傷,但是這種死傷絕對是比不上擅自潰退以後被皇家陸軍射殺的數量!

    第二十三協防師的這些俘虜士兵剛加入到中華軍也就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對於中華軍他們的感受就是,各種記錄太嚴厲,然後伙食很好!

    就和以往的那些協防軍士兵們一樣,他們加入中華軍後,第一件事就是拚命的吃,這些都不知道幾輩子沒吃過飽飯的士兵看見白花花的饅頭和米飯,都是一碗接著一碗吃,甚至有過剛投誠過來的俘虜士兵暴飲暴食而被撐死的例子。

    但是他們還沒在中華軍麾下上過戰場,自然不太知道中華軍裡的軍紀有多麼眼裡。

    那天第二十三協防師被驅趕著發起進攻時,剛開始還好好的,但是當距離到城頭六七百米時,被城頭的清軍火炮炮擊死傷了數十人後就有些崩潰的跡象了,而等皇家陸軍的軍官們竭力繼續驅趕著這些協防軍士兵上前,在距離城牆大約四百米的時候,遭到了來自城外胸牆清軍的火槍密集打擊。

    而後繼續進攻的時候,又是遭到了清軍埋設的一些陷阱,結果五六分鐘後,這四千多人就是不知道誰起了頭,然就就是一窩蜂的向後逃了,任憑那些騎著馬的軍官怎麼吆喝,都是無法讓他們停下來。

    這個時候,第二十三協防師的那些皇家陸軍軍官們也是一個個放棄了勸說的舉動,而是開始離開他們所屬的部隊,然後二十多名軍官騎著馬躍出混亂的逃兵人員,快速跑到後方督戰的皇家陸軍前面。

    只見為首的一個中校,也就是第二十三協防師的師長高舉著自己的指揮刀,看著前方跑過來的士兵,毫不猶豫的麾下了指揮刀:「開火!」

    隨著一個營的皇家步兵們數百支火槍開火,那些逃散的第二十三協防師的俘虜士兵立馬就是倒下了幾百人,而隨即皇家陸軍的士兵們繼續裝填,在二十多秒後發射了第二輪齊射。

    兩輪齊射過去後,那些逃散的第二十三協防師士兵們都是被打愣了,這些都是清軍裡的老兵油子了,也不是沒見過其他的將領陣前斬殺逃兵之類的。

    但是人家頂多就是殺小一部分帶頭的而已,起一個殺雞儆猴的作用。

    但是從來就沒見過把自家的潰兵當敵人打,彷彿要全部就地殲滅一樣!

    四千五百人,衝鋒途中損失不過兩百餘人,但是在崩潰逃跑的時候,被督戰的皇家陸軍當場擊斃了六百餘人。

    不僅僅第二十三協防師的存活士兵被打愣了,就連一旁的其他幾個協防師的士兵也是被嚇愣了,等下要是自己也被派上去衝鋒的話,如果不敵退卻的話,估計也會遭到這些皇家陸軍士兵的屠殺吧!

    對待不戰而退,臨陣潰敗等事情,中華軍歷來是零容忍態度的!

    看著城外的中華軍舉起槍支火炮大肆屠殺自家的士兵,城頭上的李鴻章也是看的一愣一愣!

    「逆軍軍法嚴苛是早有耳聞,但是今日才算是見過了!」李鴻章一邊說著,一邊露出感嘆之色,這陣前殺將或者說斬殺逃兵他李鴻章也沒少幹。

    但是卻從來都沒有像城外的中華軍那邊,對不敵退潰下來的友軍直接舉起槍支進行齊射,這哪裡是斬殺逃兵啊,這就是把潰軍當敵軍打啊!

    換成李鴻章來的話,他自問沒有那個魄力!

    站在李鴻章的其他幾個人也是附和著:「這逆軍軍法之嚴苛甚於先秦,聽聞逆軍中有軍法三十八條,條條皆殺!」

    「將者當待兵如子,恩威並施方可讓將士用心作戰,而這逆軍有威無恩,如逆軍即便強如一時,但也不過空中樓閣,轉眼便倒!」

    李鴻章聽著手底下的幕僚們評價著城外中華軍斬殺大量逃兵的話,但是他自己卻是對幕僚們的話不怎麼認同。

    這編練江淮新軍的時間越久,他就越覺得軍事紀律對於戰鬥力越重要!

    何為近代軍隊?是什麼維持了近代軍隊的戰鬥力?

    對於軍官階層而言,是國家和民族等意識的覺醒,軍事指揮技術的職業化,即軍官的職業化,從專門的軍事院校畢業長久從軍。

    這些軍官先不提能力如何,但是他們已經具備了最基礎的國家和民族等意識,使得他們能夠更加具有為國家和民族獻身的精神,同時他們還能夠把這種精神傳遞給普通士兵。

    而對於士兵階層而已,古代士兵和近代士兵本質上區別不大,都是農夫、文盲組成的,他們完全不理解國家和民族為何物。而近代士兵可以通過接受軍官的熏陶,初步具有國家民族意識,而另外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記錄。

    進入到十九世紀,任何一支合規的近代軍隊,都應該是能夠冒著敵人的火炮、步槍齊射而穩步上前行軍。

    而要做到這一點,依靠的是什麼?

    依靠的就是嚴苛的軍事紀律!

    江淮新軍從形式上裡說,除了軍官質量不合格外,實際上也勉強算得上是一支近代軍隊,乃是國內諸多新軍裡,從訓練到裝備都是最為接近中華軍的一支新軍。

    這樣的江淮新軍自然也是極為重視軍事紀律的!

    但是即便如此,李鴻章還是無法想像把自己的數千名大軍當成靶子一樣打,坐視近千人的死傷,這還是軍法嗎?(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四十七章 沈馳雲的野望

    仔細算下來,李鴻章也算是和中華軍打了半年了,但是今天還是頭一次感受到對面中華軍的嚴苛軍紀。

    儘管大規模槍斃逃兵的方式聽上去顯得很不人道或者殘忍,但是戰爭本身就是極為殘酷的事!

    第二十三協防師的擅自撤退遭到了督戰隊的大規模屠殺後,造成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稍候第二十一協防師以及第二十二協防師發起進攻的時候,雖然一度也各自死傷了數百人,但是卻沒有和先前的第二十三協防師一樣稍微受阻就是擅自撤退,而是堅持到了來自後方將領的撤退命令再進行撤退。

    為何?

    因為你繼續發動進攻的話,有可能會死傷不少人,但是如果擅自撤退的話,絕對死的比發起進攻要多的多!

    再說了,施清瑄等高級將領也不都是有勇無謀的人,他們雖然把協防師的士兵當成炮灰用,但是炮灰也是一種資源啊,如果無法換回一定的戰果,施清瑄也不會讓協防師的士兵白白去送死。

    所以實在攻不上去的時候,施清瑄還是會讓協防師的部隊退回來,免的讓協防軍的士兵死的毫無價值。

    李鴻章在桃源縣擁軍三軍,其中超過萬人都是新軍,而且是固守不出,這就讓施清瑄的進攻進度非常緩慢。

    施清瑄一方面不願意拿皇家陸軍的士兵去硬拚,而單靠協防軍又打不上去,所以只能是倣傚之前的揚州以及六安戰役,準備進行長期的圍攻。在城市外圍構築工事!

    比如說在城外修築墊高的炮台,把重炮都搬上去。然後更好的打擊城內的敵軍,又在城外挖掘胸牆以及壕溝。

    胸牆是作為出發陣地以及防止城內清軍反攻的。而溝壕則是作為隱秘突進的通道,走之型壕溝的話,就可以有效躲避清軍的遠距離火力打擊,可以讓士兵抵近清軍在城牆下的胸牆方位,並直接和清軍進行肉搏!

    參與肉搏戰的自然是協防軍,其中又以刀盾兵為主!

    然後又是挖地道,準備用老辦法破城,也就是挖地道埋設大量的炸藥對城牆進行爆破!

    這樣的措施雖然比較穩妥,施清瑄也有把握能夠以較少的傷亡就拿下桃源縣。但是需要的時間就比較多了!

    相對於桃源縣這邊的穩紮穩打、進度緩慢,淮安那邊的第五軍進展卻是要順利的多!

    自從李鴻章帶著江淮新軍北上桃源縣後,如今的淮安城內只有張國梁的三萬舊軍,都是一些綠營、八旗以及地方鄉勇團練,戰鬥力非常堪憂。

    可以充當主力使用的只有千多名李鴻章留下來的江淮新軍!

    過往的數天裡,面對第五軍的猛烈進攻,張國梁在淮安守的非常艱難,幾乎是把城外的外圍陣地和據點丟失一空,甚至連城頭都一度被打了上來!

    十一月初的淮安已經大幅度降溫。張國梁披上了自己的外套,看著城外的中華軍!

    城外的中華軍營帳蔓延數里,而營帳到城牆腳下,則是遍佈眾多的壕溝。而看不見的地底下,肯定也有著中華軍挖的地道。

    看著城外的中華軍,張國梁滿面愁容!

    對於能否守住淮安。張國梁沒有任何的信心!

    如果只是他在淮安牽制中華軍第五軍三五天時間,那麼問題不大。實際上他現在已經阻擋了第五軍至少七八天時間。

    但是這七八天時間已經是極限了,之前的防守作戰裡。張國梁麾下的舊軍死傷超過四千人,李鴻章留下的兩個營江淮新軍也是死傷了近兩百人。

    更關鍵的是,城內守軍的士氣極為低下,現在就算是普通士兵都已經知道,淮安已經不可能得到北方的援軍了。

    外無援軍,內無強軍,張國梁根本想不到自己有什麼可以守住淮安的可能性!

    城頭上的風有些大,深秋涼風吹過,讓張國梁不由得緊了緊身上的外套!

    也許,自己該走了!

    於此同時,城外的第五軍中軍營帳內,沈馳雲和他麾下的高級將領們圍坐在一起,他們沒有和平常作戰會議的時候端坐在長方桌上,而是隨意的圍坐著,眾人中資歷最淺的第五師參謀長裴建傑上校正在用炭火煮水泡茶。

    他邊上就是第五師師長杜永濤少將,對面坐著的還有第五軍參謀長宋向堂少將和第五軍軍長,江北軍務副司令沈馳雲了。

    在座的這四個人就是第五軍的最主要將領了!

    宋向堂把手中茶杯裡的茶喝了一小口後放了下來,然後道:「現在城內的敵軍已經是強弩之末,昨天一戰裡,雖然第十二協防師登上了城頭又被趕了下來,但那時候還是準備的不太充分,明天我們再加把勁,定然是能夠把城頭給拿下來的!」

    「明天攻城的話,要換第十協防師上了,前幾年第十二協防師折損有些多,繼續強上的恐怕難以為繼!」第五師的師長杜永濤少將也是開口道:

    「到時候我的第五師也壓上去,爭取一斬而下!」

    聽著眾人的話,沈馳雲面露滿意的神色:「如此,明日一戰就多多拜託幾位了,等把這淮安城給拿下來後,我沈某人將親自為諸君向聖上請功!」

    雖然說的是為其他人請功,但是沈馳雲自己內心也是極為期待的,能不能在年底晉陞為中將,就要看這一戰了。

    目前中華軍裡頭,陸軍中將就只有施清瑄一人而已,而其他的幾個軍長還是和那些師長們一樣,只是個少將而已。

    但是南京統帥部那邊已經傳來風聲,年底天子要大封群臣,屆時將會對有功的文武官員進行授爵。而授爵之餘。也會對晉陞若干陸軍中將。

    聽聞天子要在年底晉陞數人至陸軍中將銜,除了施清瑄外的其他軍方將領哪一個不是望眼欲穿啊!

    有資格參與競爭的就是統帥部的各部總長。其中又以聯合參謀部石琅翼的可能性最大,此外其餘的四個軍長也都是有可能的。甚至幾個表現很搶眼的幾個皇家陸軍師長少將也是有希望的,比如說第一師師長許鵬安。

    但是可以預料的是,這一次天子絕對不會把所有夠資格的都晉陞為中將,要不然的話當初從成立幾個軍級指揮機構的時候,就會統一晉陞沈馳雲等人為中將了,但是天子卻是沒有。

    一直等到施清瑄立下巨大的戰功後,才把施清瑄晉陞為陸軍中將,至於其他人還在少將軍銜呆著。

    目前中華軍諸多軍官們的軍銜對比職位來說,實際上不太正規的。而且普遍是低銜高制。

    皇家陸軍裡,步兵連副連長的基準軍銜乃是少尉,也就是那些剛從軍校畢業的菜鳥們,特殊情況下也可由資淺中尉擔任。步兵連連長的基準軍銜則是資深中尉,少量資淺上尉再沒有合適職位可以調任的時候,也會繼續擔任步兵連的連長。

    步兵營的營長則是以少校為主,同時也存在資淺中校依舊擔任營長的情況,副營長則是資深上尉為主,特殊情況下資深中尉也有。

    步兵團團長則是以資深中校為主。特殊情況也有資淺上校,副團長一般是剛晉陞的少校。

    師長則是以少將為主,暫無中將師長或者上校師長的情況,師參謀長一般都是上校或者中校。

    上述的職位和軍銜的相配。一般都只有一個基準線,但實際操作中會出現一些誤差,比如上尉擔任營長。少尉擔任連長的情況也會有出現。

    同時值得說明的是,軍方的晉陞體系雖然存在少尉副連長能夠直接升為中尉連長的情況。但是極少有從中尉或者上尉連長就直接升為少校營長的,同樣的少校營長也很少直接升任中校團長的。

    以往中華軍對軍官極為緊缺也很少出現這種大跨越式的任命。一般來說,少尉副連長積累夠資歷後,會升為中尉,少數優秀者直接擔任步兵連連長,但是大部分都是會被抽調到團、營去當參謀。

    積累一段時間後,再調去擔任步兵連連長,然後慢慢積累,陞遷為上尉後,一般是調任副營長,或者是到師級、軍級、甚至回到統帥部各部機構擔任參謀。

    然後才能順理成章的升為少校,這個時候才能回去當步兵營的營長!

    積累戰功後,到了可以晉陞的時候,除非你極其出色或者戰況非常緊急,不然是不會直接升任為團長的,而是會被調去擔任副團長或者到參謀機構任職。

    然後才可以調往某個步兵團擔任團長。

    而且這說的往往還是優秀者的晉陞之路,至於平庸者要想獲得晉陞,難度就更大了!

    不過這種情況在最近一年已經被陸續打破,因為中華軍的擴張速度實在太快,這擴張不僅僅有皇家陸軍呢,而且還有協防軍以及地方守備部隊,這些都是需要大量軍官的。

    因此出現了諸多例外,很多軍官是一年內連勝好幾級!

    如果說師級的軍銜配置還比較正常外,但是軍級的軍銜配屬就有些混亂了,比如說當初設立各軍的時候,五個軍長都還是少將,配屬的軍參謀長也只有中校或者上校軍銜,也就是說和師級的指揮機構是差不多的。

    但是後來軍方陸續晉陞軍級機構的各人員軍銜,比如現在五個軍的參謀長,已經有三個是少將銜,剩下兩個是上校銜,軍所轄各科的科長們,比如第五軍後勤科的科長,其軍銜原來是上尉,但是現在已經是變成了中校。

    屬下各人員都有晉身,唯獨幾個軍長們除了施清瑄外,都還沒得到晉陞,徐言青,林安飛,陳雲陶,沈馳雲都還是少將銜。

    這種情況自然是不能這麼持續下去的,林哲肯定是要把軍長的軍銜提到中將上來,不然的話不好指揮部隊,但是先提誰,提不提誰就是有講究了。

    林哲可沒打算說一定要把現有的四個軍長都晉陞為中將繼續擔任軍長,如果下面的四個軍長有人做的不好,林哲可是會毫不猶豫的把他們撤職,然後從其他的出色少將裡頭挑選人任職軍長。

    沈馳雲雖然自認為自己在蘇北打的還過得去,但是和施清瑄橫掃皖北和蘇北相比,他帶領第五軍後的表現就是非常平凡了。

    在這種情況下,沈馳雲也是不得不擔心自己會被邊緣化,一旦這一次晉陞沒能及時跟上,那麼他就會和早年的石琅翼一樣,迅速從軍方的第一梯隊裡掉下來,到時候別說和施清瑄比較了,估計連陳雲陶這個後輩都比不上了。

    他需要戰功,他需要晉陞!

    帶著對戰功的渴望,沈馳雲在十一月六號對淮安發動了最大規模的總攻,不僅僅投入了兩個協防師,而且還把第五師也是派了出去一共進攻,同時還拉下了面子,親自去請海軍之第一炮艦支隊為第五軍提供艦炮的火力支援。

    進攻當天,許久都沒有親自上過陣的沈馳雲騎著高頭大馬,揮舞著軍刀親自指揮部隊發起進攻!

    城內的清軍也是拚力抵抗,造前中期給衝鋒途中的第五軍帶領了一定的傷亡,尤其是衝在最前面的第十協防師更是損失慘重,最後不得不派遣了原本就元氣大傷的第十二協防師上前增援,這才能夠冒著清軍的火力爬上城頭。

    等這兩個協防師的刀盾兵爬上城頭後,皇家陸軍沒有和以往一樣等著他們穩固城頭陣地,而是親自爬上城頭,用著手中的刺刀發起肉搏戰,和協防軍的刀盾兵一起穩固並擴大城頭陣地。

    在中華軍的戰例裡,也許在衝鋒的途中會因為損失過大而失敗甚至崩潰,但是等皇家陸軍的士兵爬上敵人的城牆上,就從來沒有被人趕下來過的先例。

    沈馳雲的各方面能力雖然不是中華軍諸多高級將領裡頂尖的那個,但是也不至於翻別人都不會犯下的錯,所以當他派出皇家陸軍第五師進行登城作戰的時候,第五師的士兵們雖然一度受到清軍的反撲而造成一定的傷亡,但是卻是牢牢的守住並擴大了城頭陣地。

    而一旦讓他們穩住了城頭陣地,那麼後續更多的中華軍士兵就能夠源源不斷的湧上城頭。

    沈馳雲看著前方的第五師的數百名士兵推進到南城門上,然後不用多久那扇已經被火炮炮彈轟的破破爛爛的城門就是化為廢墟,被進攻部隊攜帶的炸藥包直接炸燬。

    而城外等候的第十四步兵團的士兵們立即在軍官們的口令下,在鼓點聲中依舊列著整齊多排的橫隊走向了依舊充滿了硝煙的城門口。

    「總算是拿了下來!」沈馳雲看著己方的士兵把陸軍期插上了城門樓的時候,一支緊張著的他也終於是露出了笑容!

    硝煙下自己的軍旗在城門樓迎風而展,而沈馳雲彷彿也是看到了陸軍中將銜在對著自己招手!(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四十八章 平淮安進桃源

    十一月六號,中華軍之第五軍攻入淮安城之舊城,雖然說淮安是三城一體並有著相對的防禦工事,但是舊城的被破已經是讓城內的清軍恐慌至極。●⌒,

    是夜,張國梁發揮了他的一貫優良傳統,帶著骨幹精兵五千餘人趁著夜色向北突圍,留下了幾萬茫然恐慌的其餘綠營舊軍等繼續堅守淮安城。

    次日上午,第五軍殺入淮安之聯城,下午時分再破淮安之新城

    等到了十一月七號晚間,第五軍上下已經控制了淮安城內各要地,不過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以及指揮便利,沈馳雲等高級將官並沒有直接入城,而是按照中華軍的一貫規矩,繼續待在城外。

    這個規矩一開始是林哲用的,早年林哲親自率軍打仗,但是他自己也是個怕死的人,攻克敵軍城池後,由於城內還會殘存大量的敵人潰兵之類的,所以林哲是很少說會在破城當天就深入城內,一般都是繼續在城外呆著,有時候會到己方控制下的城門樓地區就近指揮。

    一直要等到城內被徹底肅清了後,林哲才會親自深入城區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有所投,林哲早年這麼幹,自然也就影響到了中華軍的其他高級將領,所以中華軍破城當天,一般來說高級將領是很少直接入城的。

    當天晚間,城外的營帳外,宋向堂滿臉喜色的向沈馳雲道:「此番大捷啊,淮安一戰,我軍斬敵至少五千餘,俘敵一萬一千多人」

    這戰鬥尚未結束,城內的中華軍依舊到處巡邏,清剿清軍的逃兵,潰兵等,而戰鬥時間也不能很準確的統計戰果數字,所以宋向堂說的都是個大概數。

    但這僅僅是個大概的數字,也已經足以判斷出淮安一戰是個大捷。

    相對於宋向堂的喜悅。沈馳雲的表現倒是要平靜的多,破城之前他還有些忐忑,破城之初他可是滿臉的興奮,但是身為一軍主將。他也是很快就平復了心情。

    現在都是破城後第二天了,一切已成定局,對於沈馳雲來說,接下來就已經是考慮該怎麼寫報捷戰報了。

    所以他對宋向堂的話也只是點了點頭,然後道:「俘虜人數比我們預料的要少一些。讓張國梁逃了倒是有些可惜」

    沈馳雲如此說著,實際上不僅僅俘虜人數比預計的少,實際上殺敵戰果以及各種繳獲都沒有預料的多。

    比如殺敵人數雖然有五千多人,但實際上有半數都是之前攻城的時候陸續造成的,這兩天破城的時候擊殺的清軍頂多也就兩千多而已。

    此外中華軍破城後,也沒在城內發現太多的軍糧庫存以及金銀財物等

    人家清廷也不傻,知道這淮安城是抗敵的最前線,而且面對中華軍的強悍進攻,就連當初負責防守淮安的李鴻章和張國梁都不敢說有把握守住淮安。

    這種情況下,人家清廷早就也淮安城裡的一些金銀等物資北運。而糧食一開始的確不少,但是李鴻章和張國梁的好幾萬大軍在這裡吃喝半年呢,而秋收的時候又被圍城沒敢出去,城內的糧食已經是差不多吃光了,那裡還能剩下多少來。

    這也是中華軍現在就破城了,如果中華軍晚上十天半個月,城內的清軍自己就得餓死

    所以破城後,繳獲的金銀財物非常有限,總價值不超過二十萬兩銀子,以至於隨軍的內閣之財務部的官員極為不滿。甚至一度懷疑是軍方的將士中飽私囊,揚言要上書督察院前來稽查

    要知道這淮安城在這個時代裡,可是和蘇州、揚州並列的江蘇三大城市啊,作為漕河的重點轉運城市。淮安城的經濟是比較發達的,縱然富不過揚州和蘇州,但是也不至於偌大一個城市裡,繳獲的金銀財物只有區區二十幾萬啊

    面對財務部官員的責難,沈馳雲也是鬱悶,你以為他不想繳獲更多的財物啊。繳獲了更多的財物,這也是一大戰功啊。

    但是清廷那邊早就把庫存的官方存銀給運走了,根本就沒有和當初在揚州以及蘇州一樣,可以從官府的倉庫裡搜出大量現銀來。

    而且自從帝國成立後,林哲就是多番告誡軍方:現在咱們是要統一中國的正義之師,不能搞以前的那套了

    以前的那套是什麼敲詐勒索,劫掠富戶

    余勝軍時代的中華軍其實還是有些不堪的,軍費不夠,但是又想要擴軍,又要維持戰爭的進行,所以每當破城後都會極為重視各種戰利品的收取,打太平軍的時候還好一些,因為前期的劫掠都有太平軍代勞了,他們只需要把太平軍給搶了,那麼也就等於直接把全城百姓給搶了。

    這也是為什麼每次攻破太平軍的城池後,總會獲得大量戰利品,尤其是金銀財物的原因。

    同時每到一個地方,總會對當地的士紳富戶進行攤派,如果是換成在幾年的余勝軍打下了這淮安城,要是不向城內的士紳富戶們攤派個百萬兩銀子,都對不住自己余勝軍的名頭。

    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上不了檯面的事,比如當年進軍蘇南的時候,雖然沒有公開的,大規模的劫掠行為,但實際破城、行軍的途中,高級將領往往是對基層部隊的小規模劫掠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所以說,早年的余勝軍並沒有中華帝國宣揚的那麼偉大,本質上來說當初的余勝軍就是以戰養戰,規模大一些的流動式匪軍。

    但是怎麼說呢,這些都是陳年往事了,自己的中華軍高級將領們都把自個當成了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很多事情已經不做,嗯,換句話說就是已經金盆洗手,從此當君子去了。

    自從帝國成立後,中華軍內的雖然還有部隊私底下的劫掠,但一般都是協防軍所為,而皇家陸軍的話已經是全面禁止這一行為。

    當初攻克南京,攻克揚州的時候都沒有大規模的劫掠行為

    現在攻破淮安城,沈馳雲倒是想搶上一把,但是理智告訴他不能這麼幹

    雖然各種繳獲少了一些,但是這並不影響都沈馳雲在軍事上的戰功

    攻克淮安城,這代表著清廷在蘇北地區兩顆釘子就已經被拔掉了一顆,稍候只要第五軍繼續北上桃源縣,和第一軍匯合後,別說攻破桃源縣城了,就算是把李鴻章的江淮新軍整個包圍給吞下去都是有可能的。

    如此戰功統帥部那邊不會無動於衷,而天子林哲也不會不做表示的

    當天晚間,沈馳雲把捷報寫好派人送回南京後,他就是好好的休息了一晚上,次日一大早,他就是帶著第五軍主力離開淮安城,然後直撲桃園縣而去,他要和施清瑄會和,然後把這桃源縣給拿下來。

    只要把桃源縣拿下來,那麼也就代表著清軍早期在蘇北組成的宿遷、桃源、淮安三城防線戰略的徹底失敗,中華軍稍候就能夠把整個蘇北佔據,然後陳兵於山東以及河南

    如果說之前的施清瑄在桃源縣西北十公里外大敗僧格林沁所部,並隨後攻克宿遷的一系列戰役打破了清軍的這個防禦體系,奠定了勝利基礎的話。

    那麼現在沈馳雲的攻克淮安城,就是把這個勝利基礎從一道口子撕開,然後徹底粉碎了清軍最後一絲頑抗的幻想

    如果說中華軍擊敗了僧格林沁,拿下宿遷後,清軍還能夠繼續固守淮安和桃源兩地,然後等待邳州、山東等方向的援軍南下反攻宿遷,只要清軍動作足夠快,援軍兵力也足夠多的話,那麼反攻宿遷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畢竟施清瑄當初拿下宿遷後,他自己連城都沒進,然後就是帶著第一軍主力難返,在宿遷那邊不過是留下了一個皇家陸軍步兵團,再加上了一個第九協防師而已,總體而言防守兵力並不算多麼強,清軍如果能夠彙集好幾萬人發起反攻的話,奪回宿遷並不是奢望。

    但是現在隨著沈馳雲攻克淮安,就是宣告著清軍別說反攻宿遷了,現在的桃源縣都是百分百保不住,李鴻章所部甚至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

    事實上,沈馳雲也的確是這麼做的,十一月八號,沈馳雲親自帶著第五軍之主力部隊北上,而且他並不是朝著西北方向而去,而是朝著桃源縣的東部方向而去。

    桃源縣內,李鴻章一臉黑色的坐著,耳邊還不停傳來幕僚以及麾下將領的爭吵。

    「很明顯,沈逆繞道我桃源東北,這是要斷我大軍退路,如果放任沈逆北上,我等危亦」一個身穿長袍,深秋夜涼時分依舊搖著一柄摺扇的中年書生面露急色說著:「撫台大人,沈逆距離我等已經不足四十里,明後日就能夠抵我桃源後背之地,此時不走就晚了」

    這話剛說完,旁邊的另外一人就是出生喝道:「城外施逆彙集六七萬大軍猛攻我桃源多天,但是卻一無所獲,現在再來一兩萬逆軍又如何只要我等坐而不亂,這桃源便穩如泰山」

    不過又有人道:「萬一逆軍長期圍困怎麼辦現在城內軍糧不多,十天半個月還好,但是時間依舊必然是撐不住的」

    一江淮新軍的武將冷哼一聲:「這又有何難,軍糧不足,自有民糧可取,即便是米糧食完,大可效仿黃巢於關東前事」

    此話一出,聽的旁邊的幾個書生打扮的幕僚一下子臉色慘白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