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653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五十九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

    隨著戰場上刮過微風,那些硝煙被吹散了後,在戰場上留下的是一片狼藉!

    江淮新軍那邊,原先密集的各個步兵方陣已經是不復存在,諸多步兵方陣已經是減員百分之二十甚至三十以上,很多三排橫隊的已經是沒有三排,因為前排的士兵相繼倒下後,後排的士兵補充上來,以至於三排橫隊成為了兩排,甚至只剩下孤零零的一排。

    這些依舊倖存的士兵腳下,則是諸多已經倒下的屍體,他們的後方還有更多,屍體中還夾雜著發出痛苦**的傷員。

    此時此刻,整個江淮新軍的方陣中是如同人間地獄一般!

    對面的中華軍雖然情況要好一些,但是一樣遭到了慘重的傷亡,大部分步兵方陣都有著不少的死傷,而少數幾個被集火的方陣更是死傷慘重,其中又以第一步兵師之第二步兵團死傷最多,三個步兵營中的第三步兵營死傷過半,其他兩個步兵營也是死傷不小!

    如此慘烈的傷亡數字是李鴻章,也是施清瑄都沒有預計到的!

    因為按照以往的戰鬥來看,如此慘烈的線列對戰根本就打不了多長時間,頂多三輪到四輪齊射後,往往弱勢的一方就已經徹底崩潰,然後勝利方就開始用刺刀發起衝鋒了。

    但是剛才戰場上的無風,導致士兵們很難察覺到對面的實際情況,同時緊張的戰鬥中,這些訓練有素的士兵在短暫的幾分鐘裡實際上是很少顧及身邊的戰友有沒有倒下的。

    他們只是機械的重複裝填和開槍的動作,不去看敵人有沒有倒下。也不去管身邊的戰友有沒有倒下!

    然而一旦戰場上的硝煙被吹散後,江淮新軍裡沉浸在戰鬥中的士兵恢復了常態後。就會發現身前身後的戰友已經倒下了大部分,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的站著!

    更關鍵的己方倒下了大多數人後。對面的中華軍雖然也死傷不少,但是他們的方陣依舊緊密。

    而這個時候,那怕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士兵也是忍受不了這種打擊!

    接下來崩潰就是成為了必然!

    近代軍隊裡雖然說是要把士兵們訓練成機器人一樣,但是總會有一個限度,人畢竟是人,再怎麼訓練也不可能成為機器,精銳和普通士兵的差距,就在於精銳士兵在傷亡率百分之五十的時候依舊能夠發起進攻,而普通士兵則是在百分之十左右的傷亡率就已經發生了崩潰。

    方才短暫時間的交戰裡。江淮新軍的士兵們除了承受持續炮擊外,更是硬抗了來自中華軍高達七輪齊射,雖然最開始的三輪齊射因為距離過遠命中率一般,但是後面四輪齊射卻是給這些江淮新軍士兵們帶來了極為慘重的死傷。

    上萬支火槍的齊射,前面幾輪齊射頂多每輪造成兩三百人的死傷,但是越到後面隨著距離的靠近,所造成的傷亡也是越來越大。

    當雙方相聚五十米的時候,中華軍的第七輪齊射足足給江淮新軍帶去了近千人的傷亡!

    而此時,正是風起煙散的時候!

    當對面的中華軍士兵們打完最後一輪齊射。然後在軍官們的口令下端著步槍,挺著刺刀衝上來的時候,這些江淮新軍士兵的表現並不比太平軍或者清軍練軍或者舊軍好多少。

    因為他們和其他人一樣,面對中華軍的刺刀衝鋒徹底崩潰了!

    如果說方才的線列對射極大的殺傷了江淮新軍的話。那麼接下來的刺刀衝鋒才是真正壓垮江淮新軍的脊樑!

    他們可以硬扛著超過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傷亡和中華軍進行線列對射,但是他們沒有勇氣和佔據了兵力優勢的中華軍進行刺刀肉搏!

    後方的施清瑄看著己方的步兵們已經陸續發起刺刀衝鋒,他的嘴角裡露出了微笑!

    這一戰雖然對他的第一軍來說損失不小。雖然還沒進行統計,但是看剛才的十多分鐘的交戰。己方的死傷至少也是超過千人,甚至有可能達到兩千人的規模。毫無疑問這種程度的死傷乃是中華軍自余勝軍時代以來的最大規模傷亡。

    但是付出這些代價後,換回來的卻是徹底擊潰江淮新軍,所帶來的是奠定整個蘇北甚至山東以及河南的戰略優勢。

    一千多人換回來這種戰略優勢,對於施清瑄這種高級將領來說是完全能夠接受的事!

    「給王總監傳個話,就說後面的追擊潰兵多久拜託他了,我期待著他把李鴻章帶回來,不管是活人還是屍體!」施清瑄放下了手中的單筒望遠鏡,沒有再去關注戰場上的後續戰鬥,而是走下了小山頭。

    今天這場戰鬥的勝負在中華軍發起刺刀衝鋒,江淮新軍全軍崩潰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是徹底分出了勝負,接下來的事情不外乎就是追擊潰兵,抓俘虜這些事,已經用不著他施清瑄時刻盯著了。

    而那個得了施清瑄口令的傳令兵立即騎上快馬,只見他從戰場的另外一側繞了過去,然後抵達王呂雲跟前,然後靠近傳遞了施清瑄的話。

    王呂雲聽罷朗聲一笑:「回去稟告司令,就說我王呂雲必定把李鴻章帶到!」

    說著,他就是策馬返回自己的騎兵方陣中,然後再一次高高舉起手中的騎刀,也不見他大聲喊著鼓舞士氣的話,他只是高高舉起手中的騎刀,然後手中的騎馬緩緩落下向前指,雙腿一夾馬腹,當即就是一馬當先衝了出去,後頭的騎兵們也是僅僅跟上。

    遠遠看見,就能看見這股大約剩下五百騎的騎兵從戰場的東北方向斜向插向戰場,對準的正式江淮新軍的後陣,即炮兵陣地以及李鴻章所在的中軍營帳一帶。

    李鴻章看著幾乎漫山遍野的潰軍,他沒有露出什麼明顯的絕望之色,表情依舊平靜的他只是輕輕的嘆了口氣:「終歸是差了些!」

    「大人,走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李鴻章身後的幾個軍官和官員一個個都是面露緊張之色。

    李鴻章沒有和在宿遷戰敗的僧格林沁那樣,要玩什麼死戰不走的戲碼,他只是深深的嘆了口氣後,就是撥轉馬頭,然後在一群馬弁以及心腹軍官的護衛下向西北方向疾馳而去。

    但是這些人的離去動靜可不小,畢竟這些人也都是騎著馬的,隨行軍官和幕僚以及護衛加起來,有著一百多號人呢,再加上現在的戰場雖然混亂,但雙方的步兵一個潰兵一個追擊已經是糾纏到了一起,實際上當王呂雲的騎兵出擊的時候,已經沒有什麼江淮新軍的人去阻攔他們了。

    甚至一直在後邊的江淮新軍的炮兵們看到前方的步兵已經潰敗的時候,趁著中華軍還沒有殺過來,他們自己就已經是扔下了火炮直接跑了。

    現在江淮新軍的後陣,除了少許潰兵後,已經是沒有任何成組織的部隊可以攔截王呂雲的突襲!(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六十章 騎兵追殺

    奔馳在最前方的王呂雲一眼就看見了前方的李鴻章等人,雖然李鴻章等人已經是把軍旗之類的標誌給扔掉了,但是一百多號騎著馬逃跑的人依舊和黑夜中的螢火蟲一樣閃閃發亮。◇↓三◇↓江◇↓閣◇↓小說。¥℉

    王呂雲都不用去仔細分辨這些人的穿著服飾,他只需要知道一件事就足夠了,那就是把他們留下來!

    王呂雲率領突襲的騎兵已經沒有開戰之前的千騎之多,最開始的騎兵對決中損失了至少兩百騎,然後又派遣了大約三百騎去追擊潰逃的江淮新軍騎兵,防止他們殺回來,這剩下的騎兵已經只有五百騎而已。

    但是現在這種情況下,五百騎足以橫掃整個戰場!

    只見王呂雲帶著五百騎如同龍捲風一樣,從東北方向席捲而來,他們越過已經自行逃跑的炮兵陣地,沒有去砍殺,也沒有停下馬來去抓這種炮兵俘虜,而是繼續向前疾馳著,除了路上偶爾有倒霉的潰兵因為擋路而被擊殺外,他們並沒有和江淮新軍的潰兵多做糾纏,而是很快就是衝到了距離李鴻章等人不足百米的地方。

    一個帶著暖帽,穿著常服的江淮新軍軍官扭頭看了眼身後的追兵,當即就是大喝一聲:「大人,你先走!」

    然後他就是馬刀一揮,就是帶著將近五十騎折返而回,竟然是朝著王呂雲的五百騎衝了過來,試圖攔下他們的步伐而掩護李鴻章等人的逃走。

    王呂雲看著這股斷後的小規模騎兵,臉上露出一絲不屑,為何,因為僅僅是看這五十騎的的陣型就知道,這些騎兵並不是江淮新軍裡的主力騎兵,因為是親兵護衛之類的角色。

    這些高級將領身邊的親兵護衛說起忠誠以及個人勇武那是沒的說的,但是不管怎麼樣說,他們都是一群騎著馬的護衛而已,其戰鬥力自然是遠遠不如正規騎兵的。

    這些騎馬護衛的隊形遠不如之前和中華軍騎兵作戰的那些江淮新軍騎兵,隊形鬆散不說。甚至連戰馬的跑動速度都不一樣,這剛沒跑幾步呢就已經是陣型有些亂了。

    看著這些人,王呂雲嘴角露出不屑:如果來幾百個正規騎兵說不定還能攔下我,但是就憑你們?

    「收緊隊形。直接衝過去!」王呂雲對著身邊的軍官們大聲傳遞著命令,而身邊的軍官一個接著一個高聲大喊,用接力的方式把王呂雲的命令傳遞給每一個騎兵。

    瞬間,原本因為高速追擊而顯得略微鬆散的隊形瞬間變得緊密起來,甚至戰馬的速度都是緩和了下來。沒有說和之前一樣保持在最高速度。

    而下一刻,這些騎兵就彷彿變成一個整體一樣,戰馬跑動的速度變得一摸一樣,從側面看去,最前排的戰馬跑動之間如同一條直線,戰馬之上的騎兵們一個個都是身子略微前傾,右手上的騎刀已經向右前方自然垂下。

    而面對他們衝擊的那五十多名李鴻章的護衛騎兵,只感到前方的不是敵軍騎兵,而是一股巨大無比的海浪,直撲他們而來。

    但是他們沒有退縮。甚至都沒有改變方向,而是就這麼筆直的撞了上去!

    接下來的一瞬間裡,這五十多騎陸續衝進了中華軍的騎兵方陣中,但是龐大的中華軍騎兵方陣卻是沒有因為他們而停下哪怕半秒的步伐,他們依舊用著不算太快,但是整齊無比奔馳掠過戰場嗎,彷彿海浪一樣吞噬了這五十多名李鴻章的護衛騎兵。

    十多秒後,整個王呂雲的騎兵方陣已經是重新散了開來,沒有保持和之前那樣緊密的隊形,而是把速度重新提了起來。

    而就在他們掠過的地上。則是留下了一地的屍體,有騎兵的,也有倒下的戰馬的,還有十餘匹失去了主人的戰馬停下了飛馳。然後徘徊在戰場之上。

    看著身後沒有停下哪怕一秒的中華軍騎兵,李鴻章身旁的一個幕僚面露驚駭:「怎麼可能,王守備怎麼連片刻時間都擋不住!」

    別說片刻了,實際上剛才雖然雙方騎兵進行了短兵相接,但實際上中華軍的騎兵從頭到尾就沒停下過來哪怕一秒,只是跑動中調整了下陣型。然後一個密集衝鋒就徹底把這些半吊子的騎馬護衛給碾壓的半點殘渣都沒留下。

    這些人驚慌了,就連一直臉色平靜的李鴻章也是略微皺起了眉頭!

    在馬背上的他扭頭看了眼身後的追兵,只見那些追兵已經兵分兩路從後面追上來,而很明顯這些騎兵的戰馬在素質上要好於他們這些軍官以及幕僚們乘騎的戰馬。

    這也是慣例了,國內的新軍騎兵和軍官都是騎馬的,但是受到余勝軍的影響,往往最優秀的戰馬是用來充當騎兵乘騎用馬,挑剩下的馬匹才會輪到軍官或者是炮兵部隊,因此軍官乘騎用馬往往是比不了騎兵用馬的。

    當然了,高級將官的坐騎不再此列,施清瑄和沈馳雲等高級將官的坐騎要麼是阿拉伯馬要麼是英國純血馬。

    李鴻章的坐騎也是一匹好馬,是從西北地區弄來的阿拉伯馬,但是他有好馬不代表著他身邊的其他人也有好馬啊,大部分人乘騎的還是蒙古馬。

    而且這些人大多騎術也無法和專業的騎兵相比,再加上王呂雲已經是讓騎兵分兵包抄,他們要想逃掉的難度可是非常大。

    這不,不用幾分鐘呢,李鴻章就是聽見後頭傳來數聲慘叫聲,扭頭一看,剛好看見數個穿著官袍的隨從從馬上跌落,在這種高速飛馳的馬背上跌落,運氣不好就直接掛了,運氣好也得是一個重傷,那幾個落馬的隨從倒地後就是沒了聲息!

    後方追擊的一個中華軍騎兵上士看都沒有看前方倒下的一名清軍,控馬一條越過了那落馬的人後,他先是把手中的馬刀插回了掛在馬背上的刀鞘裡,然後把掛在後馬背上的騎兵手槍給抽了出來。

    只見他繼續身體略微前傾,依靠雙腳支撐,讓臀部離開馬背,只用左手拉住韁繩,右手拿著左`輪手槍,只見他略微瞄準左前方的一個清軍後就是扣下了扳機。

    不過沒有打中,但是不用擔心,他很快就是開了第二槍,第三槍最後他瞄準的那個清軍終於是身子一歪,就是從戰馬上栽倒了下來。

    上士沒有去看倒下的敵人,而是又對準了另外一個敵軍開槍,不過可惜的是剩下的三發子彈過後依舊沒能打中,只見他嘀咕一聲:「這玩意就是不好用!」就是把手槍迅速插回槍袋。

    然後反手一抽,又是把 那柄還帶有絲絲血跡的騎刀抽了出來,隨後胯下的戰馬沒有和之前一樣用平穩的速度奔馳,而是大幅度加速,戰馬顛簸之中卻不見這個上士左右前後搖晃,只見他略微探出了身子,手中的騎刀略微前指,刀刃指向了前方數米的敵軍騎兵。

    而不用多久,上士的騎刀就是直接從那清軍身上劃過,上士本身並沒有用多大的力氣去揮砍騎刀,他只是輕輕一帶,然後在戰馬的舉動力量帶動下,騎刀就如同切豆腐一樣,把那名清軍的頭領直接斬了下來,頸動脈噴出的鮮血足足有一米多高!(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六十一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

    高速奔馳的戰馬被猛然的勒起韁繩,胯下的棕色阿拉伯戰馬前蹄高高揚起,差點沒把馬背上的李鴻章給甩下去。

    看著已經繞到了前方的這些中華軍騎兵,李鴻章嘆了口氣,沒有撥轉馬頭試圖從側面繞過去,因為前後左右的數百名中華軍騎兵已經把他們包圍了,外圍的護衛們正在拚死抵抗著中華軍騎兵的靠近,但是這些護衛如果是在地面上和人力博是好手,但是在馬背上顯然不是這些正規騎兵的對手,所以僅剩的護衛一個接著一個從馬背跌落。

    沒有和敗軍之將那樣面如死灰,那怕是被包圍了逃不出去,但是李鴻章依舊保持了上位者的風度。

    他沒有露出絕望的神色大喊大叫停手之類的話,也沒有試圖重新突圍,他只是停下了戰馬的步伐,看著外圍的中華軍騎兵不斷的突進,然後屠殺著自己的護衛以及其他隨從。

    身邊的隨從護衛從近百名迅速減少,變成五十人,再變成三十人,到了最後圍繞在李鴻章身邊的已經只有十來個穿著官袍的官員和穿著長衫的幕僚。

    而那些拚死抵抗的護衛們已經被盡數倒下!

    這個時候,如果是換成了其他一些不敢受辱的統帥,恐怕早已經是拔出了腰刀自刎,要不就是哭著喊著要投降,試圖讓這些中華軍騎兵們饒他一名。

    實際上,李鴻章的這些幕僚官員們也的確是這麼做的,幾個穿著武將袍服的軍官眼見突圍無望,不敢被俘受辱的他們沒有太多的猶豫,就是直接在馬背上用隨身的腰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更多的官員幕僚卻是相繼下了馬背,然後連滾帶爬跑到那些中華軍騎兵面前,一個個或是渾身顫抖。或是直接大喊著『饒命』之類的話。

    但是那些中華軍騎兵輕輕上前,李鴻章很清晰的看見為首的那幾個中華軍騎兵嘴角露出一絲譏笑,然後側下了身子。手中的騎刀輕揮就是結束了他們的生命。

    最後,只剩下李鴻章一個人依舊騎在馬上。面色如舊,彷彿之前那些被屠殺的人並不是他的屬下,彷彿也不害怕死亡一樣。

    片刻後,那群騎兵中有一戰馬上前,馬背上的騎士穿著明顯和其他騎兵不同,肩膀上的那個閃眼的金星已經是表明了他是中華軍的高級將官!

    李鴻章對中華軍的熟知並不遜於普通的中華軍軍官,對於中華軍的軍銜標識自然是非常清楚,眼前的這個人應該就是中華軍裡的陸軍少將。

    只見他策馬上前了兩步。然後到了李鴻章前頭開口道:「李鴻章?」

    李鴻章點頭:「是我!」

    王呂雲看著這個穿著一身常服,帶著暖帽的中年人,臉上露出了笑容:「從現在開始,你就是我的俘虜了!」

    沒有抵抗,沒有求饒,李鴻章甚至連馬都沒下,在一個中華軍騎兵過來牽著他戰馬的韁繩時,李鴻章略微猶豫了一二,但是還是把韁繩交了出去,然後就是繼續坐在馬背上。任由他們把自己帶走!

    坐在馬背上往南走著的時候,一路上李鴻章看到了諸多馬匹或者人的屍體,這些人大多穿著江淮新軍的淺藍色單排扣上衣。同為藍色的長途以及長筒馬靴,這些都是之前為了掩護李鴻章突圍而戰死的親兵護衛。

    再往前,他看見了前方的大量步兵方陣,只看軍服的顏色以及他們特有的寬簷軍帽,以及帽子下的寸頭就知道這些是中華軍的士兵。

    而在這些士兵中間,還有諸多催頭喪氣,手無寸鐵的江淮新軍的俘虜們在兩側的中華軍士兵看押下,老老實實的排著隊前進。

    而再看遠一些,之前的戰場上還有諸多中華軍的士兵走來走去。時不時可以看見他們用刺刀對著躺在地上的重傷士兵進行補刀,粗略望去。這一片狹小的交戰區域裡躺著不下數千具屍體,有穿著深藍色軍服的中華軍士兵。但是更多的還是穿著淺藍色軍服的江淮新軍士兵。

    看著這滿地的屍體,李鴻章那沒怎麼變化的臉色終於是發生了變化,嘴裡喃喃著:他們都是因為我……

    看著滿地的屍體,李鴻章再一次閉上了眼!

    閉上眼後,彷彿又響起了三年前,那時候他李鴻章因為在皖北地區辦團練剿匪名聲卓越,又是連接上書請求效仿余勝軍編練新軍,由此受到了軍機大臣祁寯藻等人的賞識,當初進京面聖後,他向咸豐帝親自遞上的編練江淮新軍的章程獲得了咸豐帝的重視。

    從那個時候起他就是走上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一舉越過了諸多名將重臣獲得了編練江淮新軍的機會,有著戶部的資金支持,再加上地方自籌他的江淮新軍迅速成軍。

    為了讓自己的江淮新軍和舊軍徹底分開來,他從募兵到訓練是親自參與,從江淮地區招募良家子為士兵,聘請洋人擔任教官,也是學了余勝軍一樣辦了個隨營學堂。可惜好景不長,朝廷就因為林哲的崛起從而開始防備打壓地方團練,從而不再支持江淮新軍,而是一股腦開始搞練軍。

    作為團練的江淮新軍失去了朝廷的直接經費支持,只能是自力更生。

    這一兩年來他李鴻章辛辛苦苦維持,好不容易才練出一萬多人的江淮新軍來,但是在揚州一戰,面對中華軍六七萬人的猛攻,不得不突圍而走,他的江淮新軍也是折損眾多,只剩下八千人退淮安。

    而後續到淮安,桃源等一系列戰事李鴻章雖然拚力抵抗,但是奈何實力差距太大,只能是再一次突圍北逃。

    原本李鴻章想著如果能夠逃回山東,到時候臥薪藏膽一年半載應該就能夠恢復過來,然後再和中華軍一戰,但是沒有想到中華軍彷彿認準了他一樣,從桃源縣一路追擊,根本就沒有放過江淮新軍的打算。

    如此才有了今日之慘敗!

    數年心血毀之一旦,上萬大軍徹底煙飛灰滅,李鴻章哪怕是一如既往的鎮定,但是內心裡卻已經是徹底絕望!

    看著李鴻章如此模樣,一旁的王呂雲可沒有什麼同情之類的想法,也許對於後世人來說李鴻章具有比較特殊的意義,但是對於王呂雲來說,這個中年官員就是自己的手下敗將而已。

    施清瑄倒是對李鴻章比較感興趣,還特地設宴款待了李鴻章,只是他從頭到尾都是用著勝利者的眼光看向李鴻章。

    看見李鴻章波瀾不驚的平靜吃飯喝酒,半點都沒有敗軍之將的覺悟時,施清瑄有些不爽,也是懶得搭理他了,直接把李鴻章交給隨軍的憲兵部隊,然後李鴻章會被押送回南京。

    不過由於李鴻章的身份比較特殊,其江蘇巡撫、江南北軍務協辦大臣,江淮新軍統帥的身份乃是中華軍俘虜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清軍核心高層統帥,其人在清廷內的地位甚至要比當初的李秀成在太平天國內的地位都要超然一些。

    而當初李秀成被俘虜後,中華軍給他的選擇是兩個,一個是繼續保持目前的這種頑抗態度,最後在南京經過一番看似公平司法程序後被槍斃。另外一種就是寫上一份悔過書,自罪書之類,公然批判太平天國,如此就能夠保住性命,然後就是擔任一個象徵意義的閒職,在軟禁中度過餘生。

    中華帝國那邊要怎麼處理自己,李鴻章是不知道的,無非就是死或者活而已,對於一個剛把自家大軍丟的一乾二淨,不僅僅把自己的人生賠了進去,甚至把整個滿清江山都輸掉大半的人來說,是死是活已經毫無意義,現在的他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整個人處於一種茫然的狀態。

    押送他回南京的是統帥部第一憲兵團麾下的一個騎兵小隊,中華軍裡的憲兵部隊並不是作戰部隊,編制也不太明確,目前便有七個憲兵團,但是每個憲兵團都有所差別,人數從數百人到千人不等,而且這些憲兵也不是說成規模活動,而是分散為一個個小隊行動,主要負責軍內紀律事宜。

    一些重要俘虜的看押也是由他們負責。

    押送李鴻章的這個騎兵小隊並沒有把李鴻章直接綁在馬背上,或者是在身後拖著前進,而是特地給他安排了一輛兩輪馬車。

    坐在馬車內的李鴻章已經換下了他的那身官袍,而是穿上了普通士紳穿的馬褂長袍,頭上的頭髮也沒有被強制踢掉,後半腦依舊留著一條辮子。

    如果不是有身邊的這隊憲兵,估計旁人會把他當成了尋常士紳呢!

    在搖搖晃晃的馬車上待了幾天後,他就是看見了宿遷城的城牆!

    他知道這宿遷早在上個月就是被中華軍打了下來,而目前宿遷以南,幾乎都已經被中華軍掌控,也就是說他現在算是進入了中華帝國的境內。

    經過數天的奔波,李鴻章雖然依舊整天不說話,但是內心的裂痕已經慢慢癒合,進入宿遷後,他挑起了馬車車窗的簾子,看向窗外的城內街道行人,他想要知道這宿遷被中華帝國接管以後,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是民不聊生還是比以前變的更好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六十二章 李鴻章南行記

    對此已經有些好奇的李鴻章悄悄打量著這宿遷城,街面上似乎和以往差不多,看不到明顯的變化。

    街面上的行人不少,而且一個個也沒有和李鴻章想像的那樣都是剃了光頭或者寸頭的,相反還有很多人依舊留著一頭辮子,穿著的也還是以前的馬褂長袍。

    看到這些,李鴻章略微疑惑,不是說中華軍所到之處,不論官民皆要剃髮易服嗎?

    李鴻章帶著疑惑繼續關注著,不用多久他終於是看見和那些中華軍士兵一樣提著寸頭的人了,那是幾個穿著一身黑色制服的差人,李鴻章也不是什麼固步自封的人,上海商貿區他也去過幾次,上海商貿區裡也有穿著這種黑色制服的人,那邊叫『巡警』,想來應該是逆軍把商貿取得那一套直接推廣運用了。

    這幾個穿著黑色制服的巡警也是剃著寸頭,制服和寸頭,讓他們和周圍的人群顯得格格不入,街道上的民眾都是遠遠就繞過了這幾個巡警,沒怎麼敢靠近。

    除了這些穿著黑色制服的巡警外,李鴻章還看見了幾個穿著中華裝的人,雖然隔了有些遠,但是依舊可以看出那些人的穿著和普通民眾,和巡警和軍人都不一樣。

    所謂中華裝李鴻章也略知一二,知道這種服飾是南邊逆軍今年才大舉推廣的,據稱中華逆軍裡凡是官員士紳皆是一身中華裝。

    不過只聽別人的口述以及看文字的描述,總歸是沒有親眼看見來的直觀一些!

    這些中華裝倒是和軍服有些相似一樣分上衣和褲子,而且也是單排扣和直筒褲。不過卻沒有和那些洋人一樣,有著尾巴一樣的長擺。初看有些怪異,不過看多了幾眼也就順眼了。

    開始遇上的幾個穿著中華裝的人腳下穿著的還是黑色的布鞋。但是當李鴻章被帶入了一棟有著諸多官員以及軍人出入的建築後,這裡的軍人們不去說,身穿的自然是軍服,而其他的人則是清一色的中華裝,有的人還穿了皮鞋。

    前幾次去商貿區的時候,李鴻章自然是見識了商貿區的繁華和國內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其他的不去說,就算是穿著都是千奇百怪的。

    商貿區的街道上,有穿著洋裝照耀而過的洋人。而即便是洋人但是各國洋人的不同,也是穿著不同的。

    這外來的皮鞋一開始自然是只有洋人穿,不過很快就是有和洋人接觸較多的華人開始穿,基本上這個皮鞋是和洋搭在一起的。

    但是李鴻章顯然不知道,自從中華帝國推廣中華裝後,這中華裝的樣式基本就是現代服裝的樣式,而這種服裝自然是陪皮鞋比較恰當,一開始是一些高級官員自己穿,但是很快就是風行了起來。

    不過目前來說。中華裝和皮鞋其實都很少有普通人穿,受到各種影響,現在穿中華裝以及皮鞋的人群主要還是文官系統的官員們以及少數商人、士紳,普通民眾穿的非常少。

    除了習慣問題外。還和價格有關,這年頭的中華裝可不是什麼便服,而是禮服的一種。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的中華裝就是中華帝國的沒有明文規定的官袍。

    這禮服或者說官袍的話。對布料的要求自然比較高,用的料子都是高級呢絨。裁剪製作對手藝要求也比較高。

    如此也就造成了前期中華裝的價格是比較高昂的,其實不管是當代還是後世。任何時候的正裝都不便宜,後世隨便一套正裝都幾千上萬呢。

    不過也有一些公務員囊中羞涉,這擠出不菲的資金來訂做一兩套高級呢絨的中華裝就不容易了,哪能天天穿啊,非必要的時候肯定是不穿的,日常穿的都是棉布製作的中華裝,便宜又方便。

    通過行政命令式的推廣,讓中華裝在短短一年不到就佔據了江南數省的大片江山!

    李鴻章進去了大樓後,他一身打扮在眾人中有些顯眼,而前方的憲兵和前面幾人說了些什麼後,李鴻章可以看到有幾個人回過頭來看自己,不過卻是依舊沒有人來說話。

    他原地等了幾分鐘後,就是有兩個憲兵回來,然後把自己帶離了人群中,進入了一間廂房。

    李鴻章也無心去推測這些中華軍的人到底要幹嘛,反正總歸是要把自己押送到南京去的,這路上無需多想多做,因為那樣什麼都改變不了。

    休息了一晚後,次日李鴻章用完早餐,這又有憲兵過來帶著他出去,不過李鴻章以為今天應該要出城門,然後繼續南下的,但是沒有想到押送的憲兵卻是把他押送到了運河的碼頭上。

    看樣子是要坐船南下了!

    李鴻章沒有開口問什麼,只是看著前頭碼頭上的停泊著的一艘體型龐大的船隻,穿上沒有常見的中式內河船隻的硬帆,也沒有洋人船隻的軟帆,甚至連蒸汽火輪的明輪都沒有,在船體中部,只有一個煙囪高高聳起,煙囪前端一個類似船台的凸起,而船台的前方則是放著一蹲火炮。

    編練新軍多年的李鴻章只看這粗厚就能判斷出來,這應該是發射十二磅炮彈的火炮,只是炮管要比陸地用炮長一些,應該是水師專用的艦炮了。

    在煙囪的後方以及一側,李鴻章還另外看見了兩門小炮,後方以及左右都有的話,應該是三門這種小炮了。

    李鴻章眼中的這艘船乃是中華帝國皇家陸軍第一炮艦分隊的的其中一艘炮艦,乃是興吳級之九號艦興全號,該艦前些時候一直在京杭大運河也就是宿遷一帶執行護航任務,已經連續執勤三個月的它即將離開蘇北,然後沿著京杭大運河返回長江,然後再返回南京。到海軍在南京最新設立的船舶修理所進行基本的維護。

    李鴻章雖然不知道這種船叫什麼,更不知道船名。但是已經不是第一次看見這種船了,揚州一戰中。他就親眼看見過這種炮艦彙集成群,然後用艦炮進行炮擊,而在更早之前,也就是中華軍沒有渡江北山之前,他也多次在長江的岸邊看到過這種炮艦。

    畢竟這種蒸汽暗輪炮艦在中國還是頭一次出現,無風自動給予了它們更多的虛頭,甚至不少食古不化的人稱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蒸汽戰艦都是妖物。

    李鴻章對這些自然是有所關注,也曾看到過很多次,但是這麼近距離的看靜止狀態下的這種戰艦。卻還是頭一回。

    眼前的這艘戰艦長約十二丈五尺,寬應該也有兩丈兩尺,吃水多少自然是看不見的,但是這種戰艦能夠在大小內河裡暢通無阻,就可以知道這種戰艦吃水頂多也就兩尺多些,不會超過三尺。

    其甲板和水面距離非常接近,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船舷非常低,和尋常遠洋船隻的高船舷截然不同,低矮的船舷上卻是有著非常高達的建築。兩層建築使得這穿頭重腳輕,彷彿隨便來一陣風浪就能掀翻。

    對於眼前的戰艦李鴻章仔細看了幾眼,不過卻是沒有和土包子一樣露出什麼驚嘆的表情!

    他李鴻章也是見過世面的,和洋人接觸的非常多。當初在商貿區裡洋人的那些幾千噸的大型船隻都看過了,現在只看見百噸不到的小炮艦,自然不會大驚小怪。

    不多一會。他就是被憲兵押著上了船,船上的中華軍穿著雖然整體樣式和陸地上的中華軍差不多。但是顏色卻是相差極大,這些船上的中華軍水兵大多穿著藏青色的軍服。也有幾個看似軍官的人穿的是白色軍服。

    身為戰俘的李鴻章雖然一路上被善待,但是這會顯然也不可能成為船上的海軍軍官的座上賓,一個帶著少校軍銜的船長來看了他幾眼後就是離去,也沒有特地吩咐要好好招待這位李大人。

    李鴻章剛上船就是被送進了一個船艙,一直到中午時分吃了送過來的飯後,隨行的憲兵才問要不要上甲板透透氣!

    李鴻章看著這個和自己已經同吃同住了好多天的憲兵上尉,雖然沒說話但還是點了點頭!

    對於這個一路上押送自己的憲兵上尉,李鴻章的第一感受就是年輕,這個年輕人估計也就二十歲上下,偶爾聽見的交談中知道這個人姓陳,是江蘇松江府人,前年參加的中華軍,去年在隨營學堂畢業後到現在不過一年時間,但是已經從少尉晉陞到了上尉。

    這個年輕陳上尉一路上並沒有為難李鴻章,當然了也不至於把李鴻章當爹媽一樣供著!

    上了甲板,聽著船上蒸汽機的隆隆聲,迎面吹來的江風讓李鴻章精神好了不少,此時運河上的船隻不少,當然了幾乎都是中式的硬帆內河船,除了腳下的這艘炮艦外,看不見第二艘蒸汽船隻。

    一路上這艘炮艦走走停停,沿著京杭大運河一路南下,沿途偶爾也能遇見一艘同樣是皇家海軍的蒸汽船隻,他們會相互鳴笛然後交錯而過。

    在船上待了數天後,李鴻章等人就是一路過了淮安,揚州然後進入了長江航道。

    進入長江後,沿途看見的船隻顯得更多了,長江航道的繁榮似乎並沒有因為林哲的叛亂而受到影響,反而是顯得更加繁忙起來。

    看見的船隻也不都是一些小船,偶爾可以看見一兩艘那種數百噸的大船,大多數船隻還是風帆的,不過也有些是蒸汽明輪船隻,至於蒸汽暗輪船隻的話,除了少數幾艘皇家陸軍的炮艦就是很少見了。

    這年頭雖然蒸汽機以及螺旋槳推進都已經開始運用了,但是目前來說大多數還是集中在海軍船隻上頭,尋常的貨船哪怕是遠洋貨船用的也還是風帆,頂多就是蒸汽和風帆混合動力。

    而純蒸汽暗輪船隻則是更加少見了!

    一路搖搖晃晃沿著長江西進,不用一天就是抵達了南京的碼頭!

    看著兩個明顯是更高級別的軍官走到自己的面前,李鴻章就知道自己的最終命運即將在南京城裡被做出決定!(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六十三章 林哲的惡趣味

    坐在兩輪馬車上的李鴻章側頭通過窗口看向外面,前後是十來個騎著馬的中華軍憲兵,他們一行人從碼頭沿著土路朝著城內而去。新‧‧‧..

    雖然還是郊外,但是道路上的人以及馬車並不少,有些是從遠道而來的旅客,而更多的還是挑著果蔬或者材火又或者是其他貨物的民眾,這些人要把帶來的東西送到南京城去販賣,然而為家庭換回少許的銅錢以維持生活。

    越靠近城區,道路上的人就越多!

    這幾年李鴻章並沒有來過南京,但是從一些通報上也多少能夠得知自從太平賊軍佔據了南京城後,這南京城以及周邊地區的商業以及農業生產就幾乎陷入停頓,到處是一片人煙蕭條的景象。

    不過當李鴻章的馬車經過城門口的時候,看著排著隊正等候入城的民眾,他才發現,這座城市在短短半年裡就已經恢復了生機,此時的南京城雖然還不如康乾時期的繁榮,城內的居民從巔峰七八十萬人下降到了目前的二十幾萬人,但是依舊可以看得出來這裡已經沒有了戰爭的痕跡,民眾的生活已經恢復如常。

    入了城區後,街道上出現了更多穿著軍服或者中華裝以及西服的各種人,街道上也時常可以看見穿著黑色制服的巡警來回走動。

    雖然建築還是那些建築,人還是那些人,但是李鴻章卻是明顯看出了這個城市和其他城市的不一樣!

    如果城內的建築換成商貿區裡的各國風格的西式建築,如果城內的街道再寬闊一些,整潔一些,這裡完全就是上海商貿區的翻版!

    這個林哲,果真是把原來在商貿區搞的那一套推廣到了整個江南地區!

    對南京城的變化,李鴻章並沒有去評判什麼,他不去想這些變化是好是壞,他只是用著自己的眼睛去看著!

    他要看,這林哲搞出來的中華國到底有什麼不一樣,他想要知道為什麼都是倣傚洋人編練的新軍。自己的江淮新軍敗了,朝廷的練軍也敗了,而他的中華軍卻是能夠持續獲得戰爭的勝利。

    一路上,一言不發的李鴻章的默默看著。一直到他下了馬車,然後被送進一個獨立小院呢!

    領他進去的一個中華軍憲兵少校還帶著一絲驕傲的語氣對他說:「前幾個月李秀成就住在這裡!」

    李鴻章聽著暗自露出一絲苦笑,身為江南地面的主要清軍統帥,他自然知道李秀成是什麼人,知道此人是太平賊軍裡的一員大將。被封為忠王。

    而這個忠王在今年夏天的時候於丹陽被中華軍擊敗並擒獲,從而和李鴻章一樣,當了中華江南的戰俘!

    進入這棟小院後,李鴻章安心的住了下來,他並沒有去嘗試逃跑或者說反抗什麼,因為這院子裡除了他外,還有幾個看守他的中華軍士兵,而且這座小院子也不是位於什麼繁華城區內,而是位於城內的一座軍營之內。

    除了這個小院子,前頭就是中華軍近衛師的司令部。而後頭就是近衛師的訓練場地,四周就是近衛師士兵們的營房。

    這是一個比監獄防範還要更加嚴密的地方,就算是能夠走出這個小院,恐怕沒走幾步就被警戒的中華軍的士兵發現了。

    李鴻章不是什麼能夠以一打十幾個的超級特種兵,也不是什麼妖怪特異人士,他是一個傳統的官員,是一支軍隊的統帥,他可以從無到有練出一支江淮新軍來,但是他卻是不能逃離看守的掌控。

    這一路上那些中華軍的憲兵看似對他比較優待,但實際上卻是死死地限制了他每一步的舉動。除了沒有帶上腳鐐手銬外,他並不比任何一個重刑犯要自由多少!

    甚至為了怕李鴻章一個想不開自殺,甚至每一晚上都有士兵睜大了眼睛盯著他,一天二十小時內他始終在中華軍的看管之下。

    不過那些看守們的擔心顯然是多餘的。李鴻章不是僧格林沁,同樣也不是黃宗漢或者何桂清,戰敗就是戰敗了,但是李鴻章還不至於為此就自殺。

    相對於死亡,他更好奇中華軍是憑藉什麼擊敗了自己,他更加好奇林哲只用了幾年時間。是憑了什麼能夠建立起偌大的一份基業。

    對於中華軍,對於林哲的帝國,他有著太多的好奇!

    李鴻章對這些保持好奇,實際上他並不知道南京城內的中華宮的平仁堂內,林哲也是翻看著憲兵總監送過來的報告,這報告說是報告,但實際上更像是李鴻章的詳細簡歷,同時還有其他被俘虜的江淮新軍高級將領的自述書。

    中華軍第一軍在宿遷北部,邳州以東通過一場大規模的慘烈野戰徹底擊潰江淮新軍,儘管規模沒有之前的宿遷之戰相比,但實際影響比宿遷之戰還要大得多。

    江淮新軍的覆滅代表著清軍在蘇北以及山東,河南等方向上再也沒有任何一支軍隊可以阻擋中華軍的北上步伐!

    所以該戰的戰報早就通過軍報送到了南京,這軍報的速度自然要比李鴻章慢騰騰南下快得多。

    當知道前方大軍把李鴻章給俘虜了後,林哲的感覺有些奇怪!

    雖然這些年他已經見過諸多所謂的清末重臣,黃宗漢,何桂清,向榮,德興阿等人在清末時期可都是大名鼎鼎的人,但是這些人在林哲的眼中其實真不算什麼。

    他林哲又不是清末歷史的研究學者,對歷史也是一知半解,他知道太平天國有洪秀全,石達開還有楊秀清,也知道曾國藩和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這幾個晚清名臣,也知道咸豐帝光緒帝以及慈禧,但是你讓他隨口說出某個清末大臣的名字和簡歷來就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面對黃宗漢和向榮等人的時候,林哲其實並沒有面對歷史名人的感覺!

    對於林哲而言,他知道的歷史名人也就是曾國藩和李鴻章,而從後世的評價以及影響力來說,李鴻章的名字要被更多人所熟知。

    林哲無法把原時空李鴻章的人生履歷給背下來,但是也知道這個李鴻章是清末洋務運動的主導者,大名鼎鼎的北洋水師就是他一手創建的。

    所以得知自己手底下的軍隊把李鴻章也給俘虜了的時候,他一時間還有些反應不過來,這人不好處理。

    把李鴻章當成其他清軍將領一殺了之,這並不妥,一方面是這會讓清軍那邊的高級將領不再投降,從而加大中華軍的作戰難度。直接放了更不妥,這李鴻章前幾年也是白手起家,但是就能夠練出一支江淮新軍來,如果把他放了,估計不用一兩年功夫這個李鴻章又能折騰出上萬新軍來和自己對著干。

    不能殺不能放,那麼他會歸順投誠自己嗎?這個可能性不大,清軍的普通士兵以及官員們雖然投降多的是,但高級將領以及文官投降的實際上非常少,不管是面對中華軍還是太平軍,自殺的滿清封疆大臣以及高級將領多了去。

    要是他肯投降的話,估計也不會繼續留著一頭辮子了!

    不管李鴻章會如何選擇,但是林哲內心裡還是希望這個李鴻章能夠識時務,然後對自己屈服跪拜的,不是因為他看中了李鴻章是什麼難的的人才,而是因為內心裡的一種興奮。

    試想著,李鴻章這種晚清重臣都在自己面前屈膝跪拜,還有什麼比這更能證明自己的偉大呢?

    嗯,興許也就只有等咸豐跪在自己腳下的時候比這更讓人激動了!

    當然了,這種內心深處的想法林哲自然是不會對任何人說的,他只是略略看了李鴻章的報告後就是放了下來,他沒有打算親自跑去見李鴻章,現在先把這個李鴻章關上幾個月,等什麼時候自己想起了再把他拿出來,興許到時候自己王八之氣一散,這李鴻章哭著喊著說終於遇上明君了呢!

    李鴻章的事對於林哲來說不過是一種心理調節,他投降也好,自殺也好,被一直關著也好,除了滿足林哲的些許惡趣味外,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放下李鴻章的事不管,林哲拿起了銓敘司的報告,這份報告是擬定對蘇北系列戰事的封賞。

    施清瑄率領第一軍通過野戰徹底擊潰江淮新軍的消息傳回南京後,林哲就開始考慮該怎麼封賞有功將士了!

    而這一次的賞賜不僅僅是針對直接參戰的第一軍將士,同樣在後方擔任掩護任務的第五軍將士,還有為上述兩軍提供了補給運輸任務的海軍方面,支持蘇北戰事而努力工作的統帥部各部都是有功人員!

    其首功者施清瑄,由於軍銜已經是陸軍中將不好升,而其爵位也已經是伯爵,再升的話就是侯爵了,而林哲考慮到後續施清瑄肯定還會北上,到時候等他拿下京師,攻佔整個北方的時候還得再封賞一次,如果說現在就晉陞軍銜或者爵位,不用多久估計就會出現封無可封的情況。

    再者現在施清瑄的軍銜和爵位本來就已經是中華帝國內最高者,再拔高的話也容易引起其他將領的反彈,所以林哲對施清瑄的賞賜則是榮譽居多,實際比較少。

    軍銜沒有,爵位也沒有,但是秘書處那邊還是提出了其他一些比較有意義的封鎖,比如說封號!(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六十四章 十二月調整

    目前中華帝國的爵位制度並不完善,目前有王爵兩級,是為親王,郡王。¥℉。¥℉有普通爵位五級,是為:公侯伯子男。

    其中的首位即親王,非皇子不封,其二為郡王,非皇子、親王之子不封。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親王的兒子雖然可被封為郡王,但是這並不是屬於減等世襲而來的郡王爵位,而是由皇帝直接封賜。也就是說,王爵只可封不可襲!

    至於說王爵無法繼承而倒是後續的宗室怎麼辦?暫時林哲自己還沒想過這個問題。

    為啥?先不說這天下還沒打下來呢,更重要的是他現在連個兒子都沒有,現在就考慮幾十年幾百年後自己的孫子,曾孫子應該獲得什麼爵位還是太早了。

    王爵之外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就比較簡單了,也沒有學清朝那樣搞個什麼一等伯,二等伯之類的,直接就是簡化為五個級別,而男爵之下也沒有前朝的輕車都尉之類的爵位,也沒有西方的騎士之類的。

    因為林哲從一開始就想要提高爵位的含金量,加大獲得爵位的難度,如此有效保障貴族群體的名副其實外,也是為了避免貴族滿天飛,隨便一個小村莊裡就能冒出一個貴族來。

    由於爵位級別少,所以秘書處那邊就是提出建議,把目前爵位,尤其是伯爵以上進行再細分,細分為尋常爵位,封號爵位。

    比如說目前的施清瑄,他現在是伯爵,而這一次林哲是打算給他賜一個爵位的封號,以施清瑄的戰功之地宿遷縣為封號,封施清瑄為宿遷伯,歲奉加倍。

    除了賜封號以及加歲奉外,林哲還把一座前太平天國的王府賜予施清瑄,另有刻有皇室龍紋的指揮刀一把,洋馬兩匹等零零碎碎的獎賞。

    然而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就是,對施清瑄已經去世的父親進行追封。當然了同樣還是用宿遷伯的名號。

    在忠孝至上的當代中國裡,實際上對施清瑄父親的追封要比給他直接封個侯爵要更加重一些!

    而對蘇北的另外一員大將,也就是江北軍務副司令,第五軍軍長沈馳雲。其攻克揚州、淮安、沭陽之功一併賞賜,由陸軍少將晉陞為陸軍中將,成為中華軍內第二位晉陞陸軍中將的高級將領。

    而爵位則是沒有晉陞,依舊是子爵。

    之所以升軍銜而不升爵位,是因為目前對於沈馳雲而言。最需要的並不是爵位的榮譽,而是實打實的中將軍銜,作為一個第五軍軍長,肩膀上一直帶著少將軍銜也不是個事。

    實際上林哲對他的晉陞並不是特殊對待,而是一次大規模晉陞的鋪墊而已,等到十二月份的時候,林哲就會進行軍銜的新一輪調整,到時候他是打算著把各部總長、各軍軍長都提到中將軍銜來,不然的話師長是少將,軍長。軍參謀長也都是少將,甚至各部總長,次長,重要司局負責人也都是少將,這少將這麼多,而中將卻是只有一兩個肯定不行的。

    如此大規模的晉陞軍銜,自然不能是因為區區不將領之間的軍銜一樣而不方便,而是有著更加深層次的考慮:那就是即將帶來的十二月軍方的高級將領的大規模調換做準備!

    自從余勝軍時代開始,中華軍裡就從來沒有說某個將領能夠長久的呆在某個職位上,尤其是師長。軍長之類實權職位,是不可能長時間被某個將領把持的。

    這裡頭不僅僅是考慮到了將領任職久了會讓麾下部隊帶有過於濃厚的個人風格,以及防止部隊叛亂等,同時還考慮到了將領的晉陞機制以及培養的。

    畢竟中華軍那麼大。但是真正和敵人打大規模戰役的目前實際上只有蘇北地區而已,而未來半年甚至一年內依舊會是在北方,但是這樣一來也就造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其他方向的將領無仗可打,沒有戰鬥就沒有勝利,沒有勝利就沒有戰功。沒有戰功談何晉陞!

    施清瑄在江北地區出了大半年風頭,不僅僅成為了第一個晉陞為陸軍中將的人,同時還是第一個獲得了封號爵位的將領,這風頭出大了自然會有諸多人羨慕嫉妒恨。

    在皖南的徐言青已經是多次上書請戰,請求帝國盡快發起西進計畫,同時也是再給林哲的密摺上,也已經是多次隱晦的說到一些話題,比如說提出幾個遠距離奔襲的戰術設想,又說在北方平原進行冬季作戰時該注意什麼問題之類的,無非是想要提醒林哲:他徐言青也是可以去北方的,也是可以去率領第一軍橫掃北方數省的。

    就連參謀部總長石琅翼最近也是不甘寂寞,前些天林哲留他一同喝下午茶的時候略微放開了些閒談了幾句,言語中是多有羨慕那幾個領軍一方的將領,雖然沒有明說,但是林哲也是知道他是希望自己能夠把他外放,重新到野戰部隊任職的。

    石琅翼早些年號稱是林哲麾下第一戰將,實際策劃浙北、蘇州甚至常州等諸多戰役,當年徐言青奔襲數百里一路從湖州殺到丹陽、鎮江、南京城下,外人都記住了徐言青的勇猛,但是林哲也是知道,這些作戰計畫都是石琅翼一手制定並施行的。

    只是前兩年石琅翼對滿清抱有些許幻想,被林哲隱隱打壓,最後他在中華軍裡日漸名聲不顯,名聲甚至都不如陳雲陶顯赫了。

    早年石琅翼是有些畏懼造反,有些不情願跟著林哲一起幹的,但是現在木已成舟,不管他願不願意都已經上了林哲的船,而且是再也下不去的那種,更關鍵的是現在中華帝國極為良好,軍事上的連戰連捷讓帝國掌控了浙江、江蘇、安徽、福建等省,而統治區的擴大也是提供了更加充足的軍費。

    僅僅是一年六七千萬銀元的軍費預算,就比國內其他所有軍事力量的經費加起來還要多。

    對於帝國的未來,不僅僅是軍人們報以極大的信心,就算是那些滿清投降過來的文官們也是笑容滿面,為何?因為他們看到了帝國統一中國的極大可能性!

    其實去年的時候,石琅翼就已經是放棄了其他想法,和其他人一起為中華軍的造反大業而奮鬥,只是早年的那些言論還是讓他受到了打壓,這從他一年多來一直都沒有擔任過部隊主官就可以看得出來。

    但是這石琅翼已經是和自己的戰車綁在了一起,也不能一直讓這個才華橫溢的將領在南京浪費時間。

    聯合參謀部總長聽上去權力很大,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個管家的角色,戰略規劃以及其他事務都有參謀部下屬的各司處理,他石琅翼也就是抓個總而已。

    林哲遲早是要把他重新放下去的的,而即將到來的十二月調整就是一個機會。

    除了徐言青,石琅翼外,其他一些人也是需要一一作出調整的!

    為了能夠讓調整順利進行,林哲是在十一月份的時候就開始做鋪墊,首先是陸續晉陞部分高級將領的軍銜。

    即沈馳雲被晉陞為陸軍中將後,第四軍軍長徐言青、聯合參謀部總長石琅翼兩人在十一月低也是被晉陞為陸軍中將銜,而到了十二月處,第二軍軍長林安飛、海軍部總長林達標被晉陞為陸軍中將、海軍中將。

    同時還有一批人從上校被晉陞為少將!

    十二月上旬開始,伴隨著林哲大規模晉陞軍銜,沈馳雲、林安飛、徐言青、陳雲陶、施清瑄等十餘位高級將領相繼被一紙詔令召回南京述職。

    同時為了不讓在十二月的調整期間出現大規模動亂,避免讓敵軍有機可乘,也不是說所有高級將領都回到了南京述職,而且也不是同一時間回來,而是分批,一般來說師長回了南京,師參謀長肯定會留下來,軍參謀長和師長走了,軍長也會留下來。

    比如說江北那邊,沈馳雲回京述職,但是施清瑄雲卻是留了下來。

    而且也不是所有回京述職的人都是同一時間回來,最早一個回京素質的乃是沈馳雲,他是十一月低就接到了回京述職的命令,而他剛回到南京的連家都沒回,而是被直接帶到了中華宮平仁堂面見林哲,兩人交談了數個小時後,他又是到了統帥部那邊參加聯合會議。

    回家匆匆睡了一晚後,他第二天繼續泡在統帥部那邊,中午和剛回京的陳雲陶見了一面後,下午就是再一次匆匆坐上海軍的船隻,然後奔赴蘇北。

    只是離開南京的時候,他已經從第五軍軍長變成第一軍軍長,同時還帶上了林哲親書的委任聖旨,新委任的頭銜不算太正規,只有聖旨裡的一句:著該員督辦華北軍務。

    這實際上就是和之前施清瑄的『江北軍務司令』一樣,都是臨時性的差遣,不算正式軍職。

    而對於沈馳雲的調動,也是可以看得出來,目前的沈馳雲已經是接替了施清瑄成為了中華軍在北方諸軍的最高統帥。(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六十五章 施清瑄回京

    中華軍的高級將領頻繁調動是有著傳統的,最開始的時候就是林哲為了掌控軍權不旁落,避免高級將領長久掌控某支部隊,然後造成並為將有的局面。

    但是到了後面就考慮到將領的陞遷以及經驗積累這些因素!

    任何一支成熟的現代軍隊,某個職位都不可能讓特定的一個人長久擔任的,尤其是團長,師長,軍長這些部隊主官職位,往往是一年兩年就會調動!

    中華軍同樣如此,比如說早年的拳頭部隊之一第二混成團,最初的主官是石琅翼,然後就是徐言青,徐言青帶領第二混成團立下頗大戰功之後,沒有多久就是被調離,接任他的是林安飛,後續第二混成團改編為第二師,林安飛也沒有在第二師的位置上做多久,今年就已經升為第二軍軍長,第二師師長變為了方韓林。

    這個方韓林也不是林安飛的嫡系下屬,而是從第一師調過來任職的。

    從第二混成團到第二師,短短數年間就已經換了四任主官,由此可見中華軍內的高級將領調動是多麼頻繁。

    不僅僅第二師如此,實際上第一師、第三師、第四師、第五師等皇家陸軍主力部隊的主官同樣調動非常頻繁。

    相對而言,實際上團營以下的中下級軍官任命要更加穩定一些!

    中華軍的上一輪高級將領大規模調動是中華軍西進南京之前,也就是1857年初,到現在也不過一年時間。而現在中華軍就已經開始新一輪的大規模輪換調動了。

    在沈馳雲回京述職後,並被調任第一軍軍長。全權主持後續的華北戰事時。

    施清瑄和沈馳雲交接後就是帶著顯赫戰功返回南京,剛回到京師。他也是沒有先回家或者減其他人,而是一到南京就進了中華宮面聖。

    平仁堂內,林哲見到了已經半年未見的施清瑄,興許是常年在外率軍作戰,又或許是南返路上有些著急,讓施清瑄看起來有些疲憊。

    「來,坐下!」林哲並沒有和往常見其他文官要員一樣擺著刻意的架子,而是一見施清瑄進來就是起身,然後和施清瑄到了辦公室的沙發上坐了下來。

    施清瑄看見林哲對自己的熱情態度。回來路上的些許忐忑也是消散一空了,當初得知林安飛接替自己擔任第一軍軍長,並主持後續華北軍務的時候,說實話施清瑄心裡是有些不太舒服的。

    因為按照他自己的設想,自己擊潰了僧格林沁,李鴻章拿下了江北地區後,後續自己就是會統帥大軍繼續北上,一直打到直隸京師去的。

    但是沒有想到林哲的一紙詔令就是把他召回,這就代表著未來橫掃華北直隸等省的戰功就不翼而飛。而且他也不知道回京後林哲怎麼安排自己的任命,是調任到其他軍擔任軍長,還是說到統帥部擔任某一部總長。

    但是擔任其他職位的話,很顯然是沒有擔任第一軍軍長以及主持華北軍務那麼大優勢。他施清瑄也是有野心的人,作為去年力勸林哲稱帝建國的高級將領,他和林安飛。徐言青三人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從龍之臣。

    但是僅僅一個從龍之臣遠遠無法讓他滿足,他還想要爬上更高的位置。期望著有朝一日當上陸軍元帥,獲得功臣爵位的最高級爵位:公爵。

    但是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林哲是不可能把陸軍元帥軍銜以及公爵頭銜隨便發的,必會嚴格控制人數,而位置少了就帶代表著競爭力加大。

    放眼看去,施清瑄的競爭者不少,徐言青、沈馳雲、石琅翼以及沈馳雲等人都是他的競爭對手。

    眼下正是開國統一之戰時,帝國發展迅速而一旦自己落後一步,那麼就會步步落後,要想繼續領跑中華軍軍界諸多高級將領之前,需要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能力,更加需要林哲的信任以及重用。

    說起能力,他施清瑄雖然不差,但是在中華軍內其實也不算頂尖,說起戰略統籌能力,他不如石琅翼,說起戰術制定,臨戰指揮他也略遜徐言青,甚至很多師級將領比如許鵬安等人都不比他差多少。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和其他人競爭的話最為重要的就是林哲這個帝國皇帝的信任了。

    懷著這些擔心,他南返路上自然是睡不太好,要不然也不會在林哲面前露出一副疲憊之態。

    如今見了林哲對他的態度,他內心裡是忍不住露出喜悅之意,看來我施清瑄還是聖眷不衰啊!

    林哲讓他坐下,他自然不會大大咧咧的一屁股坐實了,而是只坐了半邊位置,然後依舊挺胸坐直,雙手垂放在雙腿上,標準的軍人坐姿。

    林哲坐下,先是開口吩咐旁邊站立的隨行秘書:「把前些時候家裡送來的新茶拿過來!」

    待秘書泡好茶後各倒了一杯,就是恨識趣地退了出去!

    施清瑄小口地品了茶後,放下依舊半滿的茶杯:「陛下老家的這新茶果然是非同凡品啊,只小品一口就是滿口香津!」

    林哲呵呵一笑:「你什麼時候也懂的喝茶了!」

    聽到林哲打趣,施清瑄也是露出面露尷尬,他施清瑄雖然也是讀書人出身,但是也不是什麼文人雅士的類型,對茶道可沒什麼研究,這幾文錢的粗茶能喝得下去,這幾百幾千兩銀子的極品龍井也能喝得下去,而且對他來說兩者的味道沒有什麼差別。

    林哲接著開口:「不過你要是喜歡喝,回頭朕讓他們給你送幾斤過去!」

    施清瑄聽罷,可不管自己會不會喝,當即面露媚笑道:「天子賜,臣不敢辭,如此就厚顏奪陛下所好了!」

    這兩句話開口,也是讓君臣的氣氛瞬間融洽了起來,彷彿又是回到了當初中華軍初建時期,大家一同努力奮鬥的模樣,當初的林哲只是一個主辦縣級團練的富家子,而施清瑄也只是一個落魄學子,當年林哲還是很好說話的,渾身上下並沒有所謂的王霸之氣,林哲和諸多心腹將領的相處也是比較融洽,也是經常在一起喝茶吃飯滿口葷話。

    只是現在隨著帝國的建立,林哲登基稱帝后,彼此間的關係就變成了純粹的君臣關係,變成這樣也不僅僅是林哲的緣故,相反還是諸多臣子們的刻意為之,君不見諸多禮儀條例可不是林哲制定的,而是內部教育部的官員們制定的。

    像現在這樣能夠和林哲隨便開玩笑,打趣幾句的人也就只有施清瑄等少數幾個人了。

    氣氛融洽了後,兩人就是用著閒談的語氣說起了江北軍務等事,施清瑄也是挑選了林哲愛聽的話說,加上口才不錯,說起當初的揚州、宿遷等戰事時,沒有和戰報上那麼冰冷生硬,聽的林哲頻繁露出笑容。

    這閒話說了一陣後,林哲就是再度開口:「這一次從北邊回來,後續你有什麼打算?」

    施清瑄聽到這話的時候,立即就是把態度一正,這個問題可不是閒聊了,而是事關後續自己的任命了。

    當即他正色道:「臣雖然讀過幾年書,但骨子裡就是一粗人,其他的不太懂,陛下讓臣去那裡,臣就去那裡!」

    林哲面露微笑點了點頭,他這麼一問自然只是一句客氣話而已,可不是真的要徵求施清瑄的意見。

    所以他道:「嗯,這樣的話,近期你就先留在京師這邊,幫朕把第六軍的架子搭起來!」

    第六軍?施清瑄可不知道中華軍什麼時候又冒出一個第六軍來,但是他雖然在林哲面前說自己愚鈍,但是並不代表著他真的是笨蛋,只是稍微一想就能夠猜得出來,這應該是1858年度擴軍計畫裡的一環。

    他是野戰軍的將領,並不是統帥部的主官,很不是太清楚該計畫的一些詳細細節,但是也知道會擴軍至少五個皇家陸軍師,但是原本這些擴編後的部隊不是說直接編入到現有的各軍或者統帥部直轄嗎,怎麼會單獨弄出一個第六軍的番號來?

    施清瑄儘管沒有搞清楚第六軍的的詳細計畫,也很難猜測去主管第六軍的籌建事宜是好是壞,但是身為臣子在這個時候必須第一時間表態:

    「臣絕不負陛下所付,必定把第六軍編成一支戰無不勝的強軍!」

    林哲道:「愛卿的能力朕是清楚的,相信愛卿會讓朕看到一支不遜於第一軍的第六軍來!」

    隨即從旁邊的書桌拿出一個文件夾,然後遞給了施清瑄道:「裡頭是統帥部對第六軍的一些詳細籌劃和安排,你拿回去先看一看,有不足遺漏之處再和統帥部各部商討!」

    這一場述職並不算太正式,整體上都是在閒談中度過,而臨近傍晚時分,林哲也是留施清瑄一共進餐。

    邀請臣下和自己單獨進餐,也算是林哲近期一個籠絡臣下的重要手段了!

    在平仁堂和林哲吃過了晚飯後,施清瑄才是出了中華宮,這個時候他才能夠返回他在南京城的宅院中。

    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倒不是和許久未見的妻子親熱,而是吃飯!

    他中午時分就沒吃多少,傍晚時分和林哲進餐也是約束太多,可不敢在林哲面前大吃特吃,只是簡單的吃了少許而已,連半飽都算不上。

    飽餐一頓後,他就是把自己關進書房,然後鑽研起林哲給他的那份第六軍編練計畫書。(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六十六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

    按照該計畫書的規劃,第六軍將會是由全新的部隊組建,預計轄有皇家陸軍第六師、第八師這兩支主力部隊,同時再轄有一個直轄的重炮團、騎兵團,同時將會轄有一個獨立工程團。¥℉,.

    直轄炮兵團和騎兵團不算新鮮事,之前的第一軍就是這種配置,但是這工程團倒是頭一次聽說。

    目前中華軍的各部隊裡的輔助部隊,一般只有輜重部隊,並沒有專門開路搭橋以及負責營建等事務的工程部隊,這部分任務一般由協防軍負責。

    在1858年度擴編計畫中,林哲親自對軍方提出嘗試組建專業的工程部隊,而第六軍預計所轄的這個工程團就是中華軍裡首個工程部隊。

    籌建專業的工程部隊並不是林哲的心血來潮,而是軍事發展的必然,隨著中華軍裝備的火炮越來越多,後勤物資的增加也就導致了部隊行軍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遇到河流或者丘陵山區小道的時候,部隊的行軍速度簡直令人難以接受,一直用協防軍開路搭橋也不是個事,協防軍雖然用著廉價,但是畢竟都是普通的炮灰,說起動手能力實際上還不如那些民夫呢。

    因此組建專業的工程部隊是必須提上日程的事!

    只看這紙面上的編制,施清瑄就知道這個第六軍一旦建成,擁有兩個步兵師,一個重炮團,一個騎兵團以及一個工程團的總兵力是足會超過第一軍的。

    第六軍的的兵力多並不足以說明他在1858年擴軍計畫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林哲還想把這個軍建設成後續十年乃是二十年的標準軍隊。

    因此第六軍的裝備也和以往的中華軍有所不同。

    第六軍將會率先大規模裝備前裝線膛炮,還有在步兵裝備上,將會率先裝備林德機器廠仿製生產的線膛後裝槍。

    前裝線膛炮在中華軍裡已經不是首次裝備了,目前就有十來門在近衛師服役,不過那都是實驗性服役,由於實驗服役的效果不錯,所以軍械部那邊已經向林德機器廠下了大量訂單,首批訂單就是五十門,這些火炮將會被配屬給第六軍的炮兵部隊中。

    前裝線膛火炮的大規模裝備。將會是第六軍在炮兵行列上走在中華軍的前列。

    而線膛後裝步槍,這玩意目前在第六軍也算得上是實驗性裝備!

    林德機器廠研發線膛後裝步槍的時間也不短了,1854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進行研發,不過進度一直都比較緩慢。由於自主研發進度比較緩慢,後來乾脆就是抄襲了德國的德萊賽步槍的部分設計,比如說採用旋轉後拉機,不過也不是全盤照抄,而是針對德萊賽步槍的一些缺陷進行了改進。同時也是對槍支進行優化設計,使得該槍符合中國士兵的體制。

    比如說為瞭解決德萊賽步槍的漏氣問題,林德機器廠是在新槍中的槍機裡採用了橡膠墊,能夠有效的防止漏氣,雖然說射擊多次後橡膠墊會迅速老化而失去效用,但是採取快速更換的設計,士兵完全可以在戰鬥中迅速更換橡膠墊。

    同時把德萊賽的紙殼整裝子彈裡的底火從中部改為底部,避免了和德萊賽步槍一樣,因為長擊針過長而容易折斷的問題。

    同時還有一個改進就是進一步縮小了口徑,從目前的十五毫米口徑縮小到了十一毫米。縮小口徑足以讓步槍的重量有效降低。

    最後林德機器廠完成最終設計,並製造出了少數洋槍交付軍械部測試的時候,這支被林德機器廠內部命名為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步槍已經定下了它的性能數據。

    整槍全長一點三米,槍管長度七十九釐米,重四點七千克,口徑十一毫米,由於口徑縮小使得子彈的初速更高,達到了將近每秒四百米,理論有效射程高達八百米,理論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十二發。

    不過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說橡膠墊非常容易老化,戰場上需要頻繁更換,這會極大的影響戰鬥射速,同時如果戰鬥緊張之時如果士兵忘記更換已經老化的橡膠墊。將會有嚴重的漏氣問題,高溫漏氣將會傷害到士兵。

    此外口徑的縮小,初速提高也就代表著膛壓的大幅度加大的,這對槍管的製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提高就代表著造價的提高。

    然後子彈方面,雖然採用的是目前比較成熟的紙殼整裝子彈。但是和以往的米尼子彈不同的是,這種子彈已經不能和以往一樣由士兵在戰場上自行用簡單的模具就大規模製造出來,因為整裝子彈涉及到子彈的封裝,底火等一系問題,士兵很難在戰場上就使用建議工具製造出來。

    如果讓兵工廠集中大規模製造的話,成本雖然不會增加太多,但是對後勤運輸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嚴格上來說,1858年型林德步槍在技術上並沒有比德國的德萊賽步槍先進多少,對工業規模以及工藝要求並不會比米尼步槍更高,林德機器廠只是通過更加取巧式的設計來使得後裝步槍的實用化而已。

    這種步槍定型並造出了少量樣槍後,在中華軍裡也是引起一番討論,其中不少都是反對之聲。

    支持者說這種新步槍的射速更高,而且可以趴著開槍,裝填方便可以讓軍隊擁有更多的戰術選擇。

    而反對者則是說新式後裝步槍還存在著明顯的技術缺陷,在射擊精度上甚至還不如米尼步槍,為何?

    因為1858年型林德步槍在試驗的時候就發現,由於初速太高導致鉛制的子彈出膛後的飛行中直接變形,子彈都變形了這不影響精度才怪,而且殺傷力也是比不上米尼步槍。

    同時整裝子彈對後勤以及軍工產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對裝備後裝步槍的徐言青就說,一旦換裝這種新式步槍,要維持裝備這種步槍的一個師作戰,每場戰役就需要補充至少十萬發子彈,而這將會對現有的後勤體系造成極大的壓力。

    然而還有成本問題,林德機器廠為了研發後裝步槍已經努力了好幾年,這投入了研發經費就高達數以十萬計,而且要製造這種步槍就必須建立全新的步槍以及子彈生產線,需要建設廠房,購置機器,同時槍管需要的更好的鋼材,需要橡膠等物資。

    研發經驗以及廠房建設經費之類的人家林德機器廠可不會自掏腰包,而是會把這些成本都轉化到槍支的出廠價上。

    畢竟林德機器廠雖然是皇室產業,但說到底還是一個商業公司,不僅僅不會做賠本生意,而且還是會從軍火製造上狠狠的撈一筆,以維持自身的發展以及後續先進武器的研發費用。

    為此林德機器廠對1858年型步槍開出的第一批次報價是四十圓之巨,比1855年型米尼步槍增加了足足十多圓。

    同時該槍使用的子彈也不便宜,每千發達到了五十圓。

    如此昂貴的價格讓負責槍支火炮採購的軍械部很不爽,軍械部總長韓向方親自找到宮務廳財務處處長潘立宣說項,但是人家潘立宣也是苦著臉說,林德機器廠上萬工人也要吃飯啊,每年僅僅是支付給一百多號洋人工程師的薪資就將近十萬圓呢,這新武器的價格要是不夠貴的話,你讓林德機器廠吃西北風去啊!

    要用更先進的武器,就得付出相應的代價!

    由於林哲的極力支持,面對這高價步槍也不得捏著鼻子下了五千支步槍的訂單,不過林德機器廠也不是說會一直維持這個高價位,表示後續批次,也就是第二批一萬五千支的訂單將會把價格調低百分之十。

    而後續如果軍方繼續採購,那麼價格還會繼續降低!

    這步槍畢竟是工業產品,而工業產品往往是造的越多就越便宜,因為研發經驗和前期建設生產線的費用會被平攤下來,軍方訂購的越多就越便宜。

    這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加起來兩萬支的訂單,就是預計給第六軍的第六步兵師、第八步兵師以及騎兵等步槍裝備的。

    裝備新式步槍的話,那麼對第六軍的編制以及戰術使用就是提出了要求。

    因為1858年型林德步槍是後裝線膛步槍,射速快只是其一,更加重要的是後裝步槍可以讓士兵趴著裝填開槍,而這就可以針對性的演變出來更多的戰術。

    聯合參謀部的作戰司就是提出了若干問題,那就是採用後裝步槍後,繼續沿用線列隊形作戰是否合理,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這種步槍的優勢?

    如果說是要趴著裝填和開槍的話,那麼該怎麼運用?

    後裝步槍的裝備不僅僅是換一種步槍那麼簡單,它帶來的還有戰術的變化甚至軍事理念的變化。

    而這種事對於中華軍來說也沒有前例,施清瑄自己現在甚至都沒有見過這種後裝步槍,該怎麼運用這種步槍繼而帶來更大的戰術優勢,這個問題施清瑄一時半會還是有些難以解決的。(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六十七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

    不過如果這些問題不大的話,林哲也不會把施清瑄從前線調回來,然後讓他擔任第六軍的軍長了,施清瑄擔任第六軍的軍長,其首要任務並不是說僅僅是把部隊練成,而是要探索出一種新的作戰模式來。Σ。Σ

    施清瑄回京被任命為第六軍軍長後,其他幾位中華軍的高級將領也是相繼返回南京述職,而無一例外都是被調換了職位。

    首先是第二軍軍長林安飛被調任到第五軍擔任軍長,他將會和和沈馳雲一起負責華北軍務。

    而第二軍軍長之位則是由原第四軍軍長徐言青接任,空出來的第四軍軍長則是由聯合參謀部總長石琅翼擔任。

    原來在福建率領第五軍的陳雲陶被調回統帥部擔任聯合參謀部總長,第三軍軍長之位由原第七師師長曲攀雲接任。

    同時師級將官的輪換也比較多,原第一軍參謀長邴曲松少將接任第七師師長,第五軍參謀長宋向堂接任第一師師長。

    第一師師長則是被調任到第四師擔任師長。

    基本上林哲是把能夠調換的師級以上的高級將領都調換了一遍。

    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軍訓部總長漢特?威廉出人意料的調任第一軍參謀長,這個調任可以說讓諸多軍方將領不太理解,為何?

    因為漢特?威廉是個洋人,儘管他已經正式放棄英國國籍,並加入了中華帝國的國籍,但是他金發碧眼的外貌還是讓他在中華軍內受到一定的非議。

    林哲繼續重用漢特?威廉,自然是因為信任他。

    這個英國人從1853年因為金錢就幫助林哲訓練余勝軍,不客氣的說是這個洋人一手訓練了最初的余勝軍,如果沒有漢特?威廉在的話,現在的中華軍也不會帶有如此濃厚的英國陸軍風格。

    而此人為了獲得林哲的信任,不讓其他中華軍將領排斥,不僅僅是是放棄了英國國籍,加入中華帝國國籍,同時還特地娶了一個華人女子為妻。甚至還效仿華人,給自己起了字:辰亭。

    平日言談如非絕對必要,那是絕對不說英語,而是一口略微彆扭的漢語。甚至還請了幾個老夫子教授傳統的經學。

    每當看到漢特?威用一筆略微彆扭的中文寫的摺子時,林哲總是會被他那似而非是的詞句逗笑,這洋人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竟然也學那些老夫子們滿口之乎者也起來了。

    漢特?威廉為了讓自己更好的融入到中華帝國高層之中,可以說是做出了諸多努力的。他的這種努力和心態林哲也是非常欣賞的。

    要不然當初他就不會諸多文武要員的排斥,從而直接任命漢特?威廉為軍訓部次長,後續更是直接把他提為軍訓部總長的位置來。

    只要這個人有才華,並願意為他林哲效忠賣命,那麼林哲並不會介意他的膚色以及語言。

    這一次把漢特?威廉重新調往野戰部隊擔任第一軍參謀長同樣出於這種心態!

    當漢特?威廉接到林哲的聖旨任命時,整個人是忍不住激動無比,甚至比當初林哲封他爵位時更加高興,因為之前漢特?威廉只能在統帥部任職,而這種文職對於他的軍旅生涯而言實際上並不算好,有其他還是一個洋人。想要在中華軍裡更進一步可謂是極為艱難。

    激動無比的漢特?威廉甚至當著眾人的面朝著中華宮方向行跪拜大禮,用著蹩腳的中文說著皇上萬歲之類的話,跪拜的時候還是手忙腳亂,差點就沒站住而摔倒。

    漢特?威廉以前只是英國的一個社會底層人而已,加入英軍後為英國征戰十餘年,最後卻是因為得罪了上司而被迫退役,不得不前往遠東來尋求生活。

    在他口袋裡只剩下最後幾個英鎊的時候,但他在上海窮困潦倒眼看就要揭不開鍋的時候,他卻是得到了林哲的重用,從而開始了他在中國的波瀾壯闊的軍事生涯。

    此人的事例不管是在後來還是在當代。都是足以引起無數人為之驚嘆的壯舉,在上海商貿區裡,那些洋人們可以不知道英國駐上海領事是誰,但是絕對不會不知道漢特?威廉的名字。

    漢特?威廉就是無數前來中國謀求發財和人生機會的落魄洋人的最佳偶像!

    他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量混的不如意的英國,法國等退役軍官加入中華軍行列,擔任教官,現在皇家陸軍軍官學校以及海軍軍官學校的諸多洋人教官裡,不少都是想要成為第二個漢特?威廉,在異國他鄉博取人生的巔峰!

    興許後世百年後。漢特?威廉的名字要比歷史時空裡的華爾洋槍隊的華爾還要顯赫!

    漢特?威廉的失態看在隨同的幾個文武官員眼中,一個個是心裡即鄙視漢特?威廉的失態,但是同時又是無比羨慕這個傢伙的運氣。

    第一軍參謀長啊,這個位置諸多中華軍的上校級別的軍官都眼睜睜盯著呢,尤其是幾個主力步兵團的資深團長們,哪一個不是希望當上第一軍參謀長,這樣不僅僅可以順勢晉陞為陸軍少將銜,而更重要的是第一軍是華北作戰的主力部隊,而明年中華軍的戰略重心依舊會是在北方,這就代表著在第一軍任職的軍官將會遇上諸多戰鬥的機會,而戰鬥代表著什麼?代表著戰功,代表著資歷。

    第一軍參謀長如此重要,別說是那些資深上校們翹首以盼,就算是一些少將級別的將領也是心裡癢癢的,以少將銜調過去當軍參謀長,雖然軍銜不可能得到提升,是平調但是卻是有機會撈取更多的戰功啊。

    積累足夠的戰功後,後續再調去擔任某個主力師的師長,再打幾場勝仗的話,陸軍中將銜就不是夢想了。

    在諸多人的羨慕嫉妒目光下,漢特?威廉匆匆交接了軍訓部的事務,然後乘坐了海軍的蒸汽戰艦開始北上。

    漢特?威廉調任第一軍參謀長去了,而空出來的軍訓部總長卻是沒有從軍訓部本身提拔,而是調任了輜重軍官出身的費群陽擔任。

    其餘各師以及一些主力步兵團等部隊的主官以及統帥部各司的司長也各有調整,不過這些調整併不是在短時間內完成,實際上整個輪換調動將會持續將近兩個月左右。

    而調動的基本原則就是把一些積累了足夠戰功的野戰部隊軍官調任統帥部擔任文職又或者是調去擔任副手,用來過渡並順勢晉陞軍銜。

    同時把一些積累了足夠資歷的文職或者副職軍官調往野戰部隊擔任主官。

    這裡頭也可以看得出來中華軍針對中層軍官的晉陞體系,那就是在野戰部隊擔任主官有戰功後調去擔任文職或者副職,等他們在文職或者副職上積累了足夠資歷,把資淺變成資深後就重新調回野戰部隊擔任主官。這種循環除了避免出現資淺少將就擔任一個主力師的師長,或者說資淺中校就擔任主力團團長的情況外,更重要的是想要從更多方面來對現役軍官進行培養,使得他們更加適應現代戰爭。

    一個合格的將領絕對不是在前線部隊猛衝打仗就可以的,他除了需要必備的戰術技能外,還需要能夠統籌整個大軍。

    向王呂雲這樣只知道猛衝的高級將領可不是常態,而是屬於特例,整個中華軍裡也就王呂雲一人而已。

    就算是和王呂雲同為綠林,護院出身的原第一騎兵團團長錢牛北,他也是硬著頭皮開始讀書,研讀一些軍校翻譯的軍事著作,現在已經是被調任到參謀部擔任騎兵司的司長,暫時脫離了野戰部隊主官的範圍,轉而走上了和其他軍官一樣的晉陞道路。

    如果他能夠保持這樣的狀態下去,未來錢牛北的軍事生涯估計要比王呂雲要走的更遠!

    王呂雲大字不識,而本人又是讀不進書,這騎兵團團長都當幾年了,到現在愣是半點沒升過,當初林哲為了給他晉陞少將軍銜,甚至還特地給了他一個有名無實的頭銜:騎兵總監。

    未來王呂雲要想繼續往上爬,就只能等著中華軍建立騎兵旅甚至騎兵師才有機會去窺視陸軍中將了。

    中華軍進行中高級將領的大規模輪換,一定程度上也是影響了前線部隊的行動,比如說第一軍和第五軍在拿下邳州後,雖然已經進入了山東境內但是卻速度非常緩慢,短時間內並沒有深入山東腹地,甚至進軍濟南的可能性。

    不過行動慢下來也不僅僅是因為中高級將領的輪換,同樣還有後勤補給困難的因素。

    隨著第一軍和第五軍的持續北上,補給線也是越來越長,在這個沒有鐵路的時代裡,大規模的後勤補給運輸嚴重依賴京杭大運河。

    但是海軍方面的船隻雖然越來越多,但是要同時承擔福建九江,安慶以及北方戰事的後勤運輸以及護航任務,船隻的數量已經是越來越難以滿足實際需求。

    要知道這些航線大多需要逆風航行,那些帆船想要逆江而上的速度相當緩慢,而蒸汽船隻的話因為造價高昂,戰艦裝備蒸汽動力還能勉強接受,但是內河船隻要想裝備蒸汽動力的話,這成本是海軍難以接受的。

    現在海軍的蒸汽動力也有二十來艘,但是分散到偌大地區里根本就不夠用,運輸的主力還得靠那些傳統的硬帆中式內河船隻。

    這運輸困難的話,前線部隊要想時刻獲得充足的補給就比較困難了,第一軍和第五軍這兩支和清軍經歷連番大戰之後,軍事物資消耗的非常嚴重,尤其是炮彈的存量已經是到了非常危險的臨界點。(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六十八章 冬季戰略調整

    除了物資的不足外,第一軍和第五軍在持續作戰中,兵力損失也不小,從十月份開始發起宿遷、淮安一帶的戰役開始,上述兩軍的皇家陸軍已經累計減員三千餘人,裡頭除了戰場傷亡外,也有相當多一部分是因為疾病而減員。∈↗,

    這些減員的士兵都是需要一一從後方補充士兵的!

    至於那些被俘虜的江淮新軍士兵,由於俘虜有好幾千人之多,前線的軍訓部官員也不敢一下子都補充到第一軍或者第五軍裡頭,只是擇優抽調了千把人後,剩下的三千人卻是被分批送到了安徽地區,用來補充第二軍以及第四軍的戰損。

    畢竟這些人是清軍俘虜的身份,能不讓他們繼續和清軍作戰還是不好的好,所以把他們送到安徽去和太平軍作戰是最恰當的。

    要補充兵力,要補充作戰物資,這自然也就拖延了第一軍和第五軍的進軍步伐!

    同時也有天氣上的影響,進入十二月以後北方數省的氣溫迅速下降,而且越往北是氣溫越低,如果說之前第一軍和第五軍在蘇北作戰的時候是深秋時分,那麼等他們十二月份進入山東時,就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冬季了。

    雖然在山東南部尚未下雪,但是氣溫也已經是下降到了十度以下,晚上更是出現零度左右的低溫。

    軍方雖然已經提前準備了冬衣,但是這只限於皇家陸軍部分,很多協防軍士兵都是尚未配發棉衣,為瞭解決北上部隊的冬衣問題,軍需部的官員是被迫就地徵集,把沿途市面上的冬衣一掃而空。

    這這些冬衣自然不可能是制式軍服,所以就可以看見一種比較滑稽的景象,那就是這些大量穿著各種樣式不同,顏色不同的協防軍士兵看上去就像是一群平民一樣。

    諸多原因造成了第一軍和第五軍的行動緩慢!

    於是乎在十一月份下旬到十二月這段時間裡,第一軍除了對邳州發起了一場進攻並順利奪下邳州後繼而奪取徐州後,就是全面暫停了大規模的攻勢。只派出小股部隊奪取了一些蘇北地區的小地方,而這些小地方也沒有什麼清軍主力部隊,只有當地少量綠營以及團練、青壯等,因此戰鬥規模都是非常小。不值一提。

    北方部隊因為天氣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影響而暫緩了大規模攻勢,但是進入十二月份後,福建南部以及安徽方向的中華軍卻是在沉寂數月後終於是在統帥部的支持下展開了大規模軍事行動。

    在1857年的下半年中華軍的戰略重心都是放在江北地區,如此不可避免的減少了皖南,江西。福建方向的支持力度,不管是兵員還是軍械的供應都是非常少的,以至於第二軍久攻安慶不下。

    為何?

    因為他們連攻城用的炮彈都不夠!

    現在北方部隊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展緩以後,而南方省份又不會因為天氣受到太大的限制,所以統帥部也是適當的調配了一批作戰物資以及兵員給了皖南以及福建方向。

    「給安慶那邊調配的彈藥已經陸續發了過去,此外新組建的第三攻城炮兵營也已經順利抵達安慶,預計十天內第二軍就能夠對安慶發起總攻!」新任的聯合參謀部總長陳雲陶還是有些不太習慣向林哲面對面的回報軍務。

    陳雲陶在中華軍裡乃是名副其實的新起之秀,施清瑄等人的後輩,他在今年年初的還只是一個上校而已,但是很快就是因為第十混成團擴編為第十步兵師。他順勢擔任第十步兵師師長並被晉陞為陸軍少將,而後第三軍組建後,他又是順勢成為了第三軍軍長。

    成為了中華軍裡的五大軍長之一!

    此人之所以這麼快晉陞自然也是因為他的能力過人,攻略浙江的時候他在徐言青麾下擔任第十步兵團團長,其在浙江指揮的一系列戰事相當不錯,徐言青對他的評價相當高,而被列為絕密,只有林哲一個人可以查閱的銓敘司考語裡對他的評價是:處事穩而慎。

    銓敘司對他考語還是比較恰當的,陳雲陶這個人在率軍作戰的時候,不和徐言青那樣用兵詭異難料。也不和施清瑄那樣擅長大兵團指揮作戰,擁有非凡的戰術眼光,也不和石琅翼那樣精與戰略謀劃。

    他的指揮風格乃是平穩和謹慎!

    他率軍第三軍南下福建以來,雖然整體進度比較緩慢。但是兵力以及各種損失卻是最少的,但是戰果卻是並不少,他入福建之處只帶了四千人不到的中華軍而已,就是憑藉這四千中華軍,他卻是拿下了一整個福建省,已經累計殲滅清軍三萬餘人。其中就俘虜了至少上萬清軍。

    損失小不說,而且他的平穩推進戰術也是讓他能夠騰出手來收拾各種地方武裝,要知道清廷的武裝力量可不僅僅只有練軍、綠營等正式軍隊,各個地方還有大量的非正規的武裝力量,比如說官府組織的鄉勇,又比如那些士紳們組織的地方團練。

    以往中華軍橫掃江蘇以及安徽的時候,往往是直接擊潰清軍的綠營以及練軍等主力,但是並沒有把太多注意力放在這些地方武裝上來,以至於中華軍就算拿下了江北後,現在依舊不得不在江北廣泛地域裡部署大量的協防軍部隊,用來持續清剿這些地方武裝,不然的話中華帝國的統治也就只能侷限在一些大城市裡了,那些小縣城甚至農村地區都得一一清剿,才能夠讓他們徹底納入中華帝國的版圖內。

    但是陳雲陶卻是一路平穩的打過去,等陳雲陶把在福建的清軍主力殲滅時,整個福建省內的多如牛毛的地方武裝也是被順手一股腦給滅掉了。

    等到了1857年底的時候,福建全省已經是徹底落入了中華帝國的掌控,這種掌控可不是和皖北以及蘇北那樣只是佔據了大城市而已,而是不僅僅控制了福州,廈門這些大城市,同時一些內陸的偏遠小城以及鄉鎮都是被徹底的納入了中華帝國的統治之中。

    如此也就導致了福建乃是中華帝國自浙江以後,第二個全面掌控並實施有效統治的省份,江蘇的話,只有蘇南好一些,而蘇北地區還處於戰爭之中,安徽就更不用說了,現在連安慶都沒拿下,皖南雖然拿了下來,但是皖北地區,尤其是鳳陽府以北地區還存在著大量清廷官府的地方武裝以及捻軍,駐防皖北的兩個協防師勉力彈壓,但也只是控制了少數幾個大城市而已,要想徹底蕩平皖北多如牛毛的地方武裝,單單依靠那兩個協防師非常困難,至少也得來一個皇家陸軍步兵師才有可能。

    對於陳雲陶能力還比較滿意的林哲也是打算繼續栽培他,所以就把他調來擔任聯合參謀部總長,如今的聯合參謀部總長雖然說整體實權不大,只是一個軍方大管家的角色,但是接觸的事情也會更多,對於將領的開闊眼界,培養大局觀有著非常大的效果。

    聽著陳雲陶的回報,林哲道:「嗯,這一次的安慶戰役,參謀部這邊要做好協調,確保第二軍以及第四軍攻城部隊的物資充足,另外海軍那邊也要協調好!」

    進攻安慶,不僅僅是陸軍的事,同樣也是海軍的事,因為太平軍死守安慶,同時在江邊構築了多個炮台,這對中華軍的長江通航造成了極大的障礙。

    上個月三艘炮艦組成一支小艦隊掩護了十多艘滿載作戰物資的運輸船強行通過安慶段長江航道,雖然衝了過去但是有一艘炮艦卻是被擊中了多發炮彈,不僅僅造成多人死傷,而且還對船隻造成了較大的破壞,此外更重要的是竟然有兩艘運輸帆船被擊沉焚燬,那兩艘船上其中一艘滿載軍糧,而另外一船則是裝載著諸多步槍以及彈藥。

    相對於陸軍來說,海軍方面更想要把安慶給拿下來,為此海軍方面已經不止一次的要求陸軍盡快攻克安慶。

    對於海軍的要求,當初擔任聯合參謀部總長的石琅翼也只能是打官腔:「海軍的困難我是知道的,也理解的。現在時局困難,還請海軍的同仁們暫且忍耐,我們陸軍很快就會對安慶發動全面進攻!」

    但是他卻是從來都不說具體什麼時候會發動進攻,於是乎這幾個月過去了,這安慶依舊在太平軍手裡,海軍依舊無法順暢通過安慶段長江航道,只能是趁著夜色偷偷溜過去,又或者是組織多艘戰艦進行統一護航,每次過這段航道的時候,都免不了要和太平軍的炮台進行一輪炮戰。

    如今等了這麼久,陸軍方面終於是調整戰略重心,把下一階段的主要注意力放在皖南以及廣東方向上來。

    陸軍還沒開始行動呢,海軍方便就是迫不及待的從第二炮艦分隊以及第一炮艦分隊抽調了將近十艘炮艦,同時還在冬季枯水期的時候冒險抽調了兩艘五百噸級的戰艦沿著長江西進到安慶,組成了一個臨時艦隊準備配合陸軍行動以對安慶方面發起炮擊支援。

    經過諸多準備後,十二月二十六號,1857年即將過去的時候中華軍對圍困了半年多的安慶展開了第三次總攻。(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