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635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二十八章 教育和留學

    隨著登極恩科的成功舉辦,新式學科已經開始被士子們廣泛接受,同時教育部直接把以前的府學改為中學,縣學改為小學,授課內容除了以往的經學外,還教授格物各科。(.in.)

    學子們對此並不排斥,甚至為了科舉功名而主動去學,但問題是現在是沒有教授格物各科的老師啊,如今的學子們都是捧著書本自學,諸多中校學堂裡,私塾裡的老師頂多就是照本宣科朗讀而已,知道的甚至還不如這些自學的學生呢。

    因此對於目前的中華帝國而言,推廣新式教育在制度上、民眾的接受程度上甚至資金上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師資問題!

    目前來說,教育部方面對於師資嚴重不足的問題也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法,畢竟這缺口不是幾十幾百個,而是幾千幾萬人啊,試想下,新式教育改革後,每一個府都有一所中學,每個縣都有一所小學,這對於師資的需求是數以萬計的。

    所以對此教育部的想法就是,一方面是準備以後聘請學有所成學子任教,不過這所需要的時間太長,哪怕現在中華帝國推廣的格物各科都是比較基礎的近代科學知識,但是怎麼也得學上兩三年才能勉強說過關啊,而這說的還是在有合格教師的情況下,如果是自學的話,這需要多少時間就更難說了。

    為了盡快解決師資問題,教育部就是想出了『師範學校』的方法,科目上倣傚現有的三所高等中學,不過不追求讓學生把格物各科都學到手,而是學生只專攻一科,以求縮短學制,降低教育成本,短時間內培養最多的專科人才。

    這師範學校和高等中學的區別就在於,高等中學作為大學的預備科,學制比較長。足足有三年之多,而這三年裡幾乎所有學科都要學習。以上海高等中學為例,該校的大部分科目都是要求學生必修的。

    包括經學、史論、策論、算學、物理、化學、地理、自然、幾何,英文。

    同時除了必修的英文外。還要求學生必須從法語、德語、俄語、西班牙語中選修第二外語,至於說為什麼一定要學英文和選修第二外語,很簡單,技不如人!

    如果說當代中國的各方面科學水平甩開了西方國家,那麼這些學子肯定是不用學什麼英語的。但是現實並非如此啊,非但如此,相反現在的中國在科學知識上落後西方幾百年那麼遠呢,要想迎頭趕上,除了以洋為師別無他法!

    既然要學別人的東西,那麼就得迎合別人的要求!

    畢竟中國連個合格的老師都沒有幾個,新成立的帝國大學裡,除了傳統學科外,其他的格物各科清一色的洋人老師,其中以英國人和美國人居多。雖然説上課的時候是配有專門的翻譯,但是要想真的從這些老師手中學到什麼,最好還是能夠會英語,而且一些作業你也得用英文寫,不然人家老師根本看不懂怎麼批改?

    所以要想學有所成,這英文是必須過關的!

    而需要選修第二外語嘛,因為當代中國和列國打交道的機會越來越多,又不是只和英美兩國大交道,法國,德國。俄國都得打交道,以後學生留學的時候,也能夠有多一個選擇。

    其實這三所高等中學的學制,其實基本就是參考了陸軍軍官學校幼年班的學制。而且還略微弱化了不少,要知道陸軍軍官學校幼年班的學生必考的軍事學科和科學學科加起來有二十幾門呢。

    一個個都至少兼修兩門以上的外語,這些千挑細選出來的陸軍嬌子,以後就是軍方爭霸東亞的儲備人才。

    倣傚陸軍學校幼年班搞出來的高等中學,自然在各方面都比較苛刻,這三所高等中學的目標其實和帝國大學以及陸軍、海軍軍官學校的目標是差不多的。那就是培養精英人才,出產量只能以幾十個,幾百個來計算。

    而師範學校呢,教育部可是指望著師範學校能夠短時間內培養出幾千甚至幾萬合格教師出來呢,所以學制是一減再減。

    基本學制比高等中學的三年少兩年,只有一年學期,而每人不用和高等中學的學生一樣兼修十餘科,他們只需要必修一科即可,選修隨意。

    按照教育部那群老學究們的想法就是,我等當年治四書五經也就十來年功夫,按照現在的科目來分的話,少說也得十幾科了,如果只學其中一書的話,年許功夫足矣。

    如此就算是中上之資,花上一年時間學格物中的其中一科,不求甚解但是粗通一二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而只是略通的話,也足以為縣小學、府中學裡的學子解惑了。

    如此才有了師範學校的誕生,不過師範學校確定下來之後,這還是遇上了老問題,那就是老師不好找啊。

    師範學校可不是帝國大學,也不是高等中學,雖然其中一些科目可以聘請洋人,但是絕對不能所有科目都讓洋人任教的,這主要是考慮到學生的外語水平。

    高等中學有專門的英語學習,而且英語授課往往也是在第二年、第三年,學生可以先學一年到兩年的英語,然後再接受英語授課,至於說學了兩年你還聽不懂洋人老師講的是啥,那麼很抱歉,你還是趕緊退學去吧,別浪費時間了,外頭一大群人翹首以盼等著進來呢。

    高等中學只需要精英學子,普通學子還是別來丟人現眼了。

    但是師範學校卻是不同,它的教學對象並不是說千挑萬選出來天之驕子,相反都只是一些中等之資的學生而已,加上學制才有一年而已,顯然不可能先學了英語再來學習其他科目。

    所以師範學校的老師不能全是洋人,還得有一部分國人的老師,而當代中國裡通宵格物各科,足以充當師範學校講師的人才那裡有?

    除了帝國海陸兩軍外,你還真找不出來幾個!

    這不,教育部很乾脆的就把目光投向了陸軍和海軍的軍校裡,想要從中挖出幾十個合格的老師出來。

    如今整個中國裡,除了皇家陸軍軍官學校以及皇家海軍軍官學校以外。其他地方你根本就找不出幾個合格的近代科學老師來。

    尤其是皇家陸軍軍官學校,經過多年的舉辦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基礎,其授課內容除了傳統軍事內容外,還涉及到近代科學。

    從科學知識角度來說。如今中華帝國內的軍官群體絕對是最拔尖的一群人,而能夠被挑選進入軍官學校任教的教官,大部分都是海陸兩軍的天子驕子,重點培養的人才,你江道泉想要從海陸兩軍手裡搶奪這些優秀人才。把他們弄出來充當民間學校的老師,人家一大群海陸將領都能提著軍刀殺上他的家門。

    別說只是師範學校了,就算是帝國大學和三所高等中學,也不用指望著能夠從海陸兩軍手裡討要到什麼人才。

    別說軍方不願意了,就算是林哲也不願意啊,這從他拒絕江道泉的話就可以知道:「海陸兩所軍校乃帝國之本,不可擅動!」

    軍隊才是這個國家的根基,而軍校乃是軍官的搖籃,其重要性遠遠不是什麼帝國大學或者新式教育制度改革可以相提並論的。

    儘管人人都說教育才是國家強盛的根本,但是對於現在的林哲來說。軍隊才是中華帝國發展壯大的根本,而其他的什麼新式教育規格,工商業發展之類的都算是次要的,是依附於軍事發展之上的。

    當代的中華帝國,是毫無疑問的『以軍為先』,一切都是為了軍事而服務,工商部和財務部以及農林部等發展農業,商業,收起來稅收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支撐軍隊的統一戰爭。

    聽見林哲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他,江道泉露出了明顯的失望之色。內心不免哀嘆:辦教育之難甚於登天!

    看見江道泉的失望之色,林哲也是有些不忍,當即多解釋了兩句:「海陸軍校裡的教官除了外聘洋人意外,其餘皆為海陸現役軍官。也不好把他們調過來任教民校!師範學校那邊可以多聘洋人任教嘛!」

    江道泉對這個事實也是顯得有些無奈,當即就是轉過了話題:「另外選派學生赴英吉利國留學一事,現在已經展開了初選,預計從帝國大學,三所高等中學中初選約十人!」

    林哲道:「這個事不能拖太久,遲則生變。盡快完成選拔,擇賢才和海陸兩軍的學生一同赴歐!」

    留學一事,一開始並不在林哲已經教育部的計畫內,但是月前宮務廳財務處處長潘立宣和信德洋行等商談的時候,說如果林德機器廠願意的話,可以選派數人到歐洲留學,學習機械等事務。

    潘立宣一開始也沒注意,就從林德機器廠選派了幾個年輕有為的技師,準備跟隨信德洋行的人前方英國,學習機械等知識。

    但是林哲無意中得知後,卻是意識到了向歐洲派遣大量留學生的契機,當即讓潘立宣和信德洋行談一談,說是能不能再多增加幾個留學的名額。信德洋行那邊的人也不覺得有什麼,這個洋行最近幾年的快速崛起,資產甚至已經超過怡和洋行成為遠東第一大洋行,和新生的中華帝國關係可謂是非常密切,因為他們的戰略合作夥伴就是林氏銀行,現在的皇室產業。

    信德洋行和皇室產業關係密切,自然也就和中華帝國關係密切,中華帝國的崛起也是讓信德洋行獲利頗豐,而中華帝國扶持工商,而發展工業是需要進口機械的,而興德洋行幾乎代理了中國現在百分八十以上的機械進口生意。

    因此很爽快的答應了,反正對於他們來說把人接到歐洲去也就是順手而為的事,至於後續如何可就不管他們的事了。

    相對於信德洋行那邊的不在乎,但是林哲卻是極為重視,當即就是詔令教育部從遴選出合格的留學生出來,同時還詔令統帥部軍訓部選拔海陸兩軍之優秀人才,一共前往歐洲留學。

    而英國駐上海領事那邊聽說中華帝國打算向英國派遣留學生,竟然也是舉手歡迎,入學手續他們都全包,這些英國人和後世的美國人一樣,處處不忘彰顯其世界老大的地位以及其文化學術的地位。

    相對應的,外務部那邊也是派出了一個專門的外交團隊帶領這些留學生前往歐洲,這個外交團隊不僅僅是這些留學生的領隊,他們同時還是中國派往歐洲的第一個正式外交代表團。(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二十九章 赴歐代表團

    十一月的上海已經進入深秋時分,街面上的人已經多數穿起了秋衣,商貿區的黃浦江碼頭上,信德洋行的專用碼頭邊停靠著一艘足足上千噸的大型風帆蒸汽混合動力的商船.

    眾多穿著簡陋的碼頭搬運工正在往穿上搬運各種貨物,這些貨物大多是生絲、瓷器等中國傳統出口商品。

    這裝滿一艘船的貨物,總價值近百萬銀元,而這個價格僅僅是在上海港口的出口價,如果成功運到歐洲的話,價格還能漲上許多。

    在碼頭的另外一邊,一群身穿中華裝或是軍裝的人正在聽為首的一人在講話。

    「爾等不論是軍人還是學生,都是從數以十萬人中挑選出來的,帝國最優秀的嬌子,此番帝國為了送爾等留洋歐洲,花費頗多,所以爾等抵達歐洲後,務必用十倍乃至百倍的勤奮,學習強國利民之道,如此方能對得起帝國對你們的厚望!」說話的乃是外務部協辦大臣宋關前。

    其主要負責和歐洲相關的外交事務,這一次派遣留學生到英國留學,主要也是他在負責。

    只見他對諸位學生們講了一頓話後,就是停了下來,然後轉身對身旁一個年約三十,同樣穿著中山裝,胸口別著金龍紋章的人道:「此去英吉利數萬里之遙,這些學生就全託付給韓司長你了!」

    韓通立面色嚴肅回:「宋閣老放心,職部一定把人都安全的帶到英國去,再安全的帶回來!」

    宋關前道:「除了安全來回,還要讓他們學有所成!」

    宋關前一邊說著,一邊又是看了眼身前的這二十多人學子,心中感嘆無比!

    為了送這二十八名學子去英國留學,皇室產業、外務部、教育部、統帥部可是為此費了不少力氣,教育部和統帥部不說了,他們只是負責挑選留學人員而已,皇室產業這邊也只是牽橋搭線。後續的事和他們沒關。

    真正負責留學一事的還是外務部,嚴格上來說是他宋關前,因為宋關前是負責歐洲事務的協辦大臣。

    為了讓這些前往英國的學子能夠順利就讀英國當地的高等學府,宋關前沒少和英國駐上海領事阿禮國扯皮。人家也不是說不願意,相反阿禮國對此還是比較歡迎甚至是支持的。

    關鍵是一開始外務部想要趁著這個機會一次性送出大量學子,初定的人數竟然高達一百五十人,聽的阿禮國差點沒翻白眼。

    阿禮國等英國駐遠東的外交人員就算有能力,但在留學一事上還是只能依靠他們的私人關係。要知道現在的英國可沒和中華帝國正式建交,英國的官方部門不可能來推動此事,所以接受中國留學生一事,實際上還是阿禮國等英國駐遠東的部分外交官私人推動的。

    以他們的私人能力,要把幾百人送到英國去自然是簡單,反正船票錢又不用他們自己出,關鍵是把人送到了英國可不行,還得讓他們進入英國的各個學校就讀啊。

    這要去就讀的話肯定是要去讀大學,海陸兩軍的軍官學校,以他們的能力舉薦幾個中國留學生去就讀劍橋大學之類的學校還沒問題。但你要是弄一百多人的話,就算是英國首相也沒這能力啊!

    一開始他們只答應舉薦十個人進入各大學學習,後來宋關前厚著臉皮磨了幾天,又是找了怡和洋行、信德洋行那邊,讓他們也寫舉薦信之類的,以爭取儘可能多的入學名額。

    最後才是定了下來海軍留學生兩人,陸軍留學生四人,而普通留學生二十二人。

    這些留學生都是從軍方以及帝國大學、三所高等中學挑選的最優秀人才,年齡普遍在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他們將會乘坐信德洋行返回英國的商船前往英國。而抵達英國後將會分開進入各所學校學習,而後他們將會進行為期三到四年的學習,在英國的各大頂尖軍校、大學中學習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知識。

    由於是分散學習,而且持續時間有些長。如此確保這些學生們的安全,甚至是如何把他們的生活經費及時送到他們手上,這些都是宋關前需要考慮的問題。

    而負責這一切事務的宋關前更是知道,帝國為了送這二十八人前往英國留學,付出的價格卻是相當高昂的。

    首先是船票、路費,單程大約每人六十英鎊。來回一百二十英鎊。

    然後是學費,各學校的學費有高有低,但是由於進修的都是頂尖的高等學院,因此總體學費相當高,每人每年大學需要一百二十英鎊

    再過來就是生活費,考慮到英國那邊的物價較高,同時這些學生也不可能說和英國平民階層一樣生活在最底層,總得保持一個比較體面的生活水平,這樣才能讓學子專心學習,不用為生活俗物而煩惱。

    參考英國那邊的基本中產階層的收入以及花銷,外務部給學生的生活費是定為每年三百五十英鎊,這個收入可以讓學生保持最低限度的體面,包括可以租用一棟尚可的連排公寓,僱傭一名僕人。

    不過外務部這邊只是制定了這麼一個標準,具體數額多少還得教育部以及統帥部那邊自行決定,因為留學經費可不是外務部出,外務部嚴格上來說只是代辦而已,具體經費還得派遣留學生的部門,即教育部以及軍方自行支付。

    教育部那邊比較苦逼,所以給留學生的經費是壓了又壓,最後給教育部派遣的二十二名學生每人每年三百英鎊的生活費,學費和路費另計。

    軍方那邊財大氣粗,再者他們派遣的六名留學生原先都是最頂尖的年輕軍官,分別是兩個少校,四個上尉,他們自己的薪資收入就不菲,這軍方給他們的生活費也只能說是補貼而已,所以乾脆就按照外務部的標準,按照每人每年三百五十英鎊的標準發放『留學補貼』。

    上述船票路費等治裝費,二十個人就得三千三百多英鎊。

    學費按照四年計,二十八個人需要一萬英鎊。

    四年的生活費,普通學生是兩萬六千四百英鎊,軍事留學生是八千四百英鎊,兩者加起來是三萬四千八百英鎊。

    治裝費、學費、生活費全數加起來,至少需要四萬七千多英鎊,如果加上一些差額,以及外交部給他們提供後勤支援的花銷,超過五萬英鎊是輕鬆的。

    按照最新的一克黃金兌換十五點三六克白銀的匯率,那麼這五萬英鎊大約等於十五萬兩庫平銀,折算為中華帝國銀行發行的標準銀元(重二十七克,含銀24.3克純銀,直徑39毫米)的話,則是大約二十三萬銀元。

    付出二十幾萬圓才讓這些人得到了留學英國的機會,可以說付出的代價可是相當的高!

    尤其是教育部那邊,他們的經費本來就不多 ,這次掏出了十幾萬圓用來送學子去英國留學,對於他們而言也算是下了狠心的。

    宋關前一直看著這些承載著帝國未來期望的學子們登船,然後商船楊帆離開碼頭,一直遠離了視線他才是離開碼頭邊。

    而信德洋行的瑪利亞號商船上,韓立通在安排好學子們後,才是走上了頂層甲板,然後憑欄遠眺。

    航行在黃浦江上船隻眾多,有中小型的中式硬帆船隻,也有掛著軟帆,船身細長而入水極深的遠洋商船,有些商船的風帆中間還聳立著一個高高的煙囪, 緩緩的噴著黑霧,隨著煙霧的外吐,船身兩側的巨大明輪也是緩緩轉動,帶動著船隻往前行進。

    不時還略過一艘沒裝風帆,只有煙囪的純蒸汽快船,有些是明輪,而有些卻是外頭看不見明輪的痕跡,然而船隻又跑的飛快,這種船隻定然是近年才在上海這邊大規模出現的蒸汽暗輪快船。

    黃浦江說大不小,說小但是也不小,然而這麼多船隻往來其中,這黃浦江的航道看似擁擠非常。

    視線離開江面遠眺,南岸的是一片荒野,不過北岸卻是高樓遍地,這北岸就是商貿區裡大名鼎鼎的外灘大道,江邊大道的另外北側聳立著諸多大洋行,各種銀行等企業的總部。

    而過了原英租界的外灘後,到蘇州河的河口後,韓立通就是看見了河口位置上一棟高達的建築拔地而起,非常典型的巴洛克建築風格,雖然還沒有建成,但是已經有數十米之高。

    此建築韓立通之前也有所耳聞,聽說是信德洋行、怡和洋行、皇家銀行牽頭,還有另外十餘家中外企業聯合投資興建的『外灘飯店』,投資額極大,據說是要打造遠東最頂尖,最豪華的現代飯店,而現在即便是還沒有建成,但是已經有四層樓高的外灘飯店已經成為了商貿區的最高的建築,而徹底建成後,恐怕會成為未來商貿區的標誌建築。

    也許等自己從歐洲回來的時候,這外灘飯店已經能建成了吧!

    只是此去數萬里之遙,路途遙遠不說,自己還得在歐洲待上幾年建立帝國和歐洲列國的外交關係,如此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是他自己都無法預料的。

    也許三四年,也許七八年又或是十來年,也許等自己回到這片土地的時候,自己已經白髮蒼蒼,也許自己回到這片土地的時候,整個國家已經不再落後,百姓不再愚昧!

    韓立通無法預知未來,現在他能做的就是帶著種種期待,奔赴數萬里之外的歐洲!(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三十章 阿來,放狗

    送走韓立通他們後,外務部協辦大臣宋關前並沒有著急返回南京,而是回到了外務部駐上海的辦事處。

    實際上身為負責歐洲外交事務的協辦大臣,宋關前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上海,而不是在首都南京,理由?

    很簡單,因為現在上海乃是中華帝國的主要,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對外交流城市,由於西洋各國還沒和中華帝國正式建交,他們也沒能說獲准前往南京開設領事館之類的,所以目前中華帝國的對外交流,依舊是集中在上海地區。

    如此也就代表著,宋關前的大部分工作時間都得待在上海,隨時和各國領事們進行扯皮!

    回去的路上,坐在四輪馬車上的他一邊看著兩邊的街道風景,一邊思考著最近的幾項外交事務,比方說英法兩國正在準備對廣州發起大規模的進攻,以迫使清廷答應開放更多通商港口的要求。

    而隨著中華帝國的崛起,英法兩國的外交人員也是注意到了中華帝國的情況,他們要的是開放更多的通商港口,而不是說看滿清不順眼想要打仗之類的,而考慮到中華帝國控制下的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四地已經涵蓋了中國目前的絕大部分對外通商口岸,如此這些洋人們就不得不考慮到一旦中華帝國控制了沿海地區,他們該如何從中華帝國手裡獲得更多的通商港口。

    畢竟你英法就算打了滿清,逼迫他們答應了所有條件有如何?

    如果中華帝國不答應的話,滿清的所有承諾是毫無作用的。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根據這幾年洋人和林哲打交道的情況來分析,他們就會發現,其實中華帝國比滿清要好打交道的多。

    滿清那邊都是一群愚昧至極,夜郎自大的野蠻人,根本就肯睜開眼睛看世界,和他們打交道的苦難不會比和非洲的野蠻黑人打交道容易多少。

    而反觀林哲主導的中華帝國,卻是一直支持對外交流、通商的。而商貿區的建立更是林哲和各國洋人友好合作的典範。

    依靠上海商貿區,各國洋人,嗯,以英國人為主收穫了大量商業利潤。那些大洋行們在這幾年一個個都是賺翻了。

    而同樣的,依靠商貿區的發展,林哲或者說中華帝國也從中獲得了大量的好處,首先是擴大了出口量,而其次也能夠利用通商口岸。進口大量的機器設備,引進各國的技術人員,從而建立起初步的工業體系。

    那些太高大上的先不去說,只說生絲產業!

    依賴商貿區的便利,上海這邊的生絲產業已經完全從手工作坊轉化為了機器繅絲的模式,生產出來的生絲不僅僅質量好,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非常強,而且還通過生絲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比如說最開始,同時最基礎的機械製造產業,就是從維修繅絲廠裡的蒸汽機、紡織機等機器設備開始。然後再逐步仿製生產,最具代表性的林德機械公司就是這種發展模式。

    如今他們已經能夠生產出紡織產業的一部分機器設備,當然了性能是沒辦法和進口貨比,但是勝在價格便宜,此外他們還在仿製蒸汽機,只是目前還不夠成熟,尚未推出市場。

    依靠商貿區的對外通商,林哲正在一步一步艱難的打造近代工業體系。

    可以說商貿區的成立和發展,是林哲和各國洋人的一個合作典範,而林哲也是一直和各國保持了良好的關係。

    自從去年正式造反後。到今年成立中華帝國,林哲始終都沒有忘記拉攏這些洋人,尤其是拉攏英國人,為了拉攏英國人。林哲甚至讓外務部的人向他們暗示,未來杭州、鎮江等城市也不是不可以開放通商。

    聽聞中華帝國在開放更多通商口岸這一點上可以談,讓英國人高興不已,這不,最近一段時間裡,外務部的協辦大臣宋關前就一直在上海和英國人、法國人就開放更多口岸一事進行談判。

    但說是談判呢。但實際上就是扯皮和拖延時間,因為林哲的打算就是先放一塊肉在各國洋人面前,但是各國如果不拿出實際利益來,林哲可不會輕易放出去。

    畢竟林哲雖然說支持對外通商貿易,而新生的中華帝國也需要對外貿易來維持工商業的發展。

    但是相對於林哲以及中華帝國的需求而言,這些洋人更急迫,他們為了獲得更多的通商口岸,都已經準備抽調兵力來中華打仗就可以看得出來,此事對於他們而言是非常急迫的事。

    所以林哲的打算就是先拖時間,拖到這些洋人讓出更多的利益來。

    而林哲希望獲得什麼利益:首先一個就是鴉`片問題,第二個就是關稅問題。

    根據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簽訂的南京條約以及後續諸多附加條約,實際上是並沒有解決鴉`片問題,條約上並沒有說允許鴉`片合法進口,但是也沒明文說不允許進口,所以最近十幾年來英國人的鴉`片貿易一直都是這麼不上不下吊著。

    而中國這邊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是默認了這種事實,而地方官員以及海關官員們,往往還會私底下把鴉`片作為洋藥徵收關稅。

    所謂的查緝鴉`片,實際上一般都是特指沒有繳稅的走私鴉`片,繳了稅後隨便怎麼樣都可以賣!

    而這個鴉`片問題也是英國想要解決的問題,他們要的自然是合法化!

    此外就是關稅問題,根據南京條約以及後續條約,進出口關稅的制定是協商制定,而此舉就是讓中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以至於關稅稅率只有平均百分之五都不到,而有些更是只有百分之四點幾。

    關稅無法自主,以及如此不正常的低比例,不僅僅是國家海關關稅的收入大幅度減少,而更重要的是會對國內的一些產業造成極大的衝擊,比方說如果洋布大量進口,關稅又低,使得洋布的價格低廉,那麼後果是什麼?

    後果並不是說中國人民可以歡天喜地的穿上洋布新衣了。而是無數自產自足的家庭手工紡織業的毀滅,如果這不算什麼,那麼接下來有一點就值得注意了,那就是在大量廉價洋布的衝擊下。國內的近代機器紡織產業就會遭到破滅性的毀壞,這些國內的小規模,技術還不夠先進,無法做到更廉價的民營紡織企業就是破產。

    關稅,實際上並不僅僅是徵稅。它還有著一個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關稅壁壘!

    如果要扶持國內的紡織產業,那麼從關稅角度上來說就是加大洋布的進口稅,從百分之五調整到百分之二十甚至五十,那麼不用多久,國內的紡織廠就會遍地開花一樣冒出來,然後搶佔原來洋布的市場。

    同時如果己方有著需求量極大的出口商品,比如中國的茶葉和生絲,外國人是萬里迢迢都要來求購的,那麼商品價格提高的同時。關稅方面完全也可以再加收,從百分之五提高到百分之十,十五,那麼將會為國家帶來更多的財政收入。

    所以對於現代國家而言,關稅可以說是把控著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事項。

    而現在中華帝國新生,雖然以往都是沿用南京條約以及附加條約的一系列對外條約,但是中華帝國畢竟是全新的帝國,林哲是絕對不願意平白無故全盤繼承前清的各種喪權辱國條約的。

    林哲不願意承認南京條約等一系列條約,這就是目前中華帝國和列強之間最大的外交矛盾。

    宋關前最近幾個月裡,一直都在和各國領事進行扯皮討論這些事情。不過談來談去都是沒個結果,以至於現在還拖著。

    「唉,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帶頭!」宋關前收回心中的這些憂慮,把注意力放在了街道上。

    這裡乃是上海的核心區。即商貿區,雖然說近年來上海地區發展迅速,但是只侷限於商貿區內而已,商貿區外的上海其他地區,目前的發展還是遠遠不如商貿區的。

    馬車上行走在由花崗石碎片、黃沙鋪築的道路上,這種道路雖然也說不上什麼多高級。,但是比起其他城市的泥土路面還是要好得多,再加上商貿區專利有專門的道路維護機構,每天都有工人在維護著這些道路。

    道路的兩側店舖林立,街面上的行人腳步匆匆,在這裡你看不見國內其他地方的優先或者慵懶氣息。

    在這裡,不管是那些大洋行,大公司的經理,高級辦事員們,還是普通員工又或者是最底層的體力工人,繅絲廠的女工,他們都是忙綠無比。

    街面上的人除了進入店舖的那些,在外頭走著的人大多腳步匆匆,似乎趕著時間一樣。

    很快,宋關前的馬車就是離開了方才一片繁忙的街道,而後進入了行人較少,道路更為平坦的外灘大道。

    所謂外灘大道,即原英租界的沿江部分,這裡彙集的清一色是各大商行,企業的政府機構,唯一的服務行業建築,應該就是那棟還在建造當中的外灘飯店了。

    外灘大道的路面雖然還是用的碎石和黃沙,但是碎石卻是更細,而且這條道路和路燈一起,都是進駐外灘大道的各大企業出資維護的,所以維護情況還要更好一些。

    馬車輕快的走上外灘大道後,宋關前繼續看著街道兩邊。

    這裡的行人不多,而且多數也都是各公司的職員們。

    抬頭看遠了些,正好看見幾個身穿馬褂長袍的讀書人正在搖頭晃腦,偶爾還可以聽見他們的大驚小怪。

    這不,剛好一家商行總部裡出來一位穿著袒胸露臂的金發碧眼貴婦,這幾個書生立即就是露出一陣唏噓聲,說著蠻夷不知禮教之類的話。

    偶爾又有幾個穿著漢服素裙的華人年輕女子走過來,一邊走著還一邊發出笑聲,這幾個書生先是一愣,然後一個個搖頭:「世風日下啊,還有她們穿的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把漢家祖宗的旗袍都丟了!」

    剛好這時候宋關前的馬車路過他們,聽到那一句祖宗的旗袍後,宋關前眉宇微皺!

    而此時恰好對面那幾個穿漢服的女子已經是走了過來,聽見了這幾位書生的話後,為首的一個瓜子臉,年約十六七歲的女孩子當即就是雙手插手:「哪來的狂書生,自己忘本就算了,還說我們!」

    那書生把手中摺扇一收,當即挺胸朗聲道:「光天化日之下,爾等流連街市……」

    但是這書生還沒說完話呢,那瓜子臉女孩就冷哼一聲:「阿來,放狗!」

    話音剛落下,就是傳來一陣狗吠聲,緊接著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一隻足足半人高的黃色鬃毛大狗!(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三十一章 吏治突顯

    宋關前剛好看到這一幕,不禁笑著搖起了頭來,那幾個女孩子裡他倒是認識其中為首的那人,乃是商貿區現任區長齊瑄雲的幼女。[+新^^+

    齊瑄雲乃是太倉州知州齊瑄邊的堂弟,不過這兩個人在仕途上並沒有什麼直接聯繫,因為齊瑄邊是以舉人的功名謀得實缺,然後一步一步在清朝官場混起來的,反正之前,他就已經是嘉定縣的知縣了。

    而他的堂弟齊瑄雲一開始卻是為官,而是在上海這邊從商,從事進出口生意,不過規模不算大,在上海這個洋商華商遍地的地界裡,只能說是上不了檯面的小商人而已。

    不過也好在他的生意規模不大,這才在1855年下了決心放棄生意,然後依仗自己通曉中外事務被舉薦進入林哲幕府中,算是徹底投入了余勝軍這個體系裡,而後他一直在商貿區裡任職,組織部對他的考語是「處事開明,善於洋務」。

    兩個月前,他被升為商貿區的第二任區長,掌管商貿區這個中華帝國控制區裡最重要的城市。

    宋關前在上海商貿區的時間待的比較多,而和洋人打交道的時候也經常帶上商貿區的官員,所以時間久了就對商貿區的官員比較熟悉。

    而來往的多了,對彼此的家眷也就略知一二,而對其中一些比較凸顯的幾個後背也知道的多一些。

    此女名為齊琳,長年跟著她父親齊瑄雲住在上海,聽說前幾年一直被他父親送進了瑪利亞女子學校。

    瑪利亞女校一開始只是幾個洋人領事夫人閒著沒事搞的過家家,以滿足心理的空虛,但是隨著商貿區的開辦,很多和洋人接觸較多,視野較為開明的人也是把女兒送來學習,現在的規模已經不算小,中外的女學生加起來也是數十人之多。

    算得上是目前商貿區裡,乃至整個中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家女子學校了。

    宋關前看著外頭的幾個女孩子似乎和那些書生起了爭端。也沒有下車插手的意思。

    此地乃是外灘大道,治安管理自然是不用說的,宋關前只是略微閉了閉眼,就是看見不遠處小跑著過來了兩個身穿黑色制服的警察。

    那些書生看見兩個腰間別著腰刀。背上還背著一把洋槍,穿著黑色制服的人跑過來,當即也是沒敢亂動,這些書生乃是從湖北那邊過來遊學,當然了說好聽些是遊學。但實際上就是跑到上海這邊來躲避戰爭。

    這些人都是第一次到上海,其中一個同伴在商貿區外的上海縣城那邊,就是因為仗著讀書人的身份喝罵這些穿著黑色制服的公差,結果被人家以『襲警』的名義直接關進了巡警局,他們幾個好友上下奔走,花費了不少銀子才請了個據說是在官家裡註冊的訟師,嗯,他們這邊不叫訟師,叫什麼律師。

    然後又是花了整整二十圓才把人給保釋了出來,這三天後還得去上海縣法院過堂呢!

    當然了。不去也行,但是立即就會被當成逃犯處理,抓到就是嚴懲,就算一時半會抓不到,但是今後你就別指望在上海地區堂堂正正的生活了。

    這見識過了這些巡警公差的厲害,這幾個書生雖然說不會折腰,對他們眼中的賤役投以和色,但是一個個也是沒說話了。

    不過那兩個巡警過來只是略微掃了一眼,當即就是把那幾個書生扔到一邊,為首的巡警堆滿了笑容走到那幾個女生中。低聲下氣道:「可是這幾人驚擾到幾位小姐了,如果是,我們必定嚴加懲辦!」

    那巡警說著,還帶著一臉的諂媚神色。這巡警都是整天巡邏這一片外灘大道的,對這裡的達官貴人都是瞭如指掌,只看這幾個女孩子的穿著他就知道,肯定是那家的權貴之女。

    今年雖然說都要復古,穿漢服的人不少,但是同樣是漢服你只一身麻布棉衣。甭管你穿的飄逸都甭想這巡警多看一眼,但是眼前這個幾個女娃穿的漢服卻是全身上下都是綾羅綢緞,那料子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起碼值自家一年的薪餉。

    俗話說狗眼看人低,捧高踩低是這些在常年待在街面上的人的本能,要是沒這一身本事早就被打發回家養老去了。

    齊琳看著那一臉諂媚的巡警,黛眉微皺,這巡警和那幾個書生一樣,都是讓人看了就生厭!

    這出門閒逛的心情都被他們破壞的一乾二淨,當即她也不說話,冷哼一聲抬腳就走,身上的幾個閨中好友也是急忙跟上。

    那巡警吃了個自討沒趣,當即也是不跟再追上去,別看那只有幾個女孩子,但是後頭還跟著好幾個壯漢呢,一看就知道是護院保鏢之類的,其中一個人手裡還牽著一條大黃狗。

    此時,這中年巡警轉了過身來,看著這幾個書生,先是掃視了他們一眼的外貌穿著,心中料定這些人也就是一些普通書生,不是什麼權貴子弟後,他當即臉色就是一擺:「哼,好大的膽子,竟然敢光天化日之下調戲婦女,都跟我回分局一趟吧,讓你家大人請了律師來領人!」

    那幾個書生一聽,差點沒嚇的當場暈倒,這前頭剛去了一趟巡警局呢,沒了好幾十大洋不說,這回頭還得去過堂呢。

    現在又有再來一次,他們這幾個書生那裡還有錢保釋和請律師啊,當即一個個原本挺直了的腰桿就是彎了下來。

    為首的一個年約三十的書生當即上前一步,手持摺扇拱手道:「學生乃湖北漢陽府生員陳東波,方才我等和前頭的幾位小姐說了幾句話,但是我等屆熟讀聖賢書的人,怎會做出調戲婦孺之事!」

    那巡警卻是也不和他爭辯,執意要把他們押回巡警分局詳細審問,後來那為首的書生深嘆一口氣,然後才從懷中掏出了兩枚銀圓,然後不落痕跡的塞進了那巡警手中。

    銀圓入手,那巡警依舊冷哼一手,然後道:「都給我注意點,下次再讓我等抓了個現行,定然是要押你們會分局詳細審一審的!」

    當即就是一招手,帶著旁邊一個巡警離去!

    此時外灘大道上行人不多,方才的這一陣小爭論並沒有引起太多的行人圍觀,就連宋關前的轎子都一直沒停下。

    而當他看著那兩個拿著銀元離開的巡警,再看看那幾個垂頭喪氣的讀書人,宋關前的濃眉一直都沒有舒展開來。

    「檢察院的人之前一直都盯著各級官員,但是對這最底層的公務員還是忽略了啊!」喃喃著的宋關前已經是尋思著,回頭就給天子上個摺子,要說一說這基層吏治問題。

    只是要怎麼寫這摺子呢?

    宋關前沉思了起來,身為外務部的協辦大臣,部堂高官,他自然很清楚現在新生的中華帝國所面臨的一些麻煩。

    首先是帝國的官員數量嚴重不足,更加別說各基層的公務員了,為瞭解決中高級官員以及基層公務員的不足問題,中華帝國採取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那就是大規模的接納前清、太平天國的投降官員,吏員,基本上可以說是完整的從滿清以及太平天國接過了原來的地方政府統治機構。

    中華帝國之所以能夠快速的對已佔領地區進行實際上的統治,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接受了原地的地方統治機構。

    這種措施的好處就是短時間內解決官員不足,短時間內對已佔領的地區進行實際有效的統治。

    但是壞處同樣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吸納過來的投誠反正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其中才華出眾者有,中庸者有,而能力不足也有,同時也帶來了一個極大的問題,那就是貪腐。

    而貪腐這個問題對於中上層的官員來說還沒有什麼,因為中華帝國對官員的薪資是維持了清廷時代的較高水平,並把清廷的養廉銀直接作為工資發放,當官的正常收入並沒有減少。

    此外,他們也都知道現在帝國正處於告訴擴張中,等統一中國的話,需要多少個總督?需要多少個巡撫?需要多少個布政使?

    而這些職位都會讓誰來擔任?絕大部分都會是帝國現有體系內的中高級官員,尤其是較早投誠帝國的前清官員。

    前頭至少有著幾十個督撫高位等著他們呢,稍微有點理智的人都知道最近兩年是關鍵期,就算要貪也得幾年當上了巡撫總督以後再貪啊,現在就貪可是因小失大。

    中高層的官員因為自身有著高額的薪金,可觀的前途,所以目前來說中華帝國的中高級文官還是保持在一個比較廉潔高效的範圍呢。

    但是一些下層官員以及基層的公務員出現貪腐的情況就比較嚴重了,一方面是中華帝國把財政權力收攏歸屬中央,剝奪了地方政府徵收苛捐雜稅的機會,這就代表著地方基層的吏員,也就是現在的公務員群體失去了外快機會,儘管帝國相對於前清時代而言,已經提高了公務員群體的薪資收入,比如說在中央各部下屬的各科室的最低等的公務員,按照崗位以及部門的不同,其月薪大約是十五圓到二十圓之間。(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三十二章 奏摺

    而地方縣級的各科的科員們,其薪資按照地方的不同,大約在十圓到二十圓之間,比如說商貿區的普通科員,其月薪最低的部門也有十八圓.

    這個薪資水平已經不低了,年收入起碼三百五十圓以上,足夠一家老小在商貿區裡居住生活,還可以請上四五個傭人,過上比較體面的生活。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最低等的科員的收入依舊無法代表整個公務員群體的收入水平,按照組織部的定位,上到內閣的各部大臣,下到普通巡警,打更的更夫,掃大街的清潔夫子,都是『國家公務員』的身份。

    而龐大的公務員體系裡,能夠被稱得上科員的,實際上並不多,以縣級機構為例,一個縣下屬諸多科室,一個科多則十來個,少則五六個科員而已,而目前縣以下尚未設立鎮級、鄉級等機構。

    因此一整個縣科員以上的公務員,頂多也就百來人而已。

    而管理一個縣只靠這百來人夠嗎?絕對不夠的!

    以商貿區為例,為了管理商貿區內的數十萬民眾,他們一個巡警處就有巡警近千人,江海巡警處也有數百人。

    另外各種事業機構裡也有眾多公務員。

    目前商貿區裡,吃公家飯的的公務員八千多人!

    這八千人裡頭,絕大部分的年收入低於一百圓,而超過三百五十圓以上的不過超過五百人,超過千圓的不過超過五十人。

    商貿區這邊的還好,給出的薪資在全國範圍內都算高的了,哪怕是二等巡警一個月也有十圓的收入,比起那些累死累死的普通體力工人要多至少一倍以上。

    但是為什麼還是要貪呢?

    一方面和人有關,從古至今就沒人不貪的,你給他月薪五圓,他會貪,你給他月薪十塊,二十塊。他照樣貪。

    另外一方面,也是目前的帝國對吏治方面條例比較少,管理整體上比較寬鬆有關。

    現在中華帝國新立,方方面面都非常欠缺。加上目前帝國一切都是統一九州為重,首先考慮的是軍事問題,其次是如何快速的接管廣大地區,相對而來對其他方面的注意力就非常少了。

    現在以內閣為代表的政府體系,主要工作還是支持軍方的行動。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至於吏治整頓,說實話目前還真沒人關注過。

    而和長期待在南京中央的官員不同,宋關前經常在上海,時常外出的他有著更多的機會去觀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雖然他是負責外交事務的官員,這吏治工作他是無法插手的,但是宋關前依舊選擇了寫一封摺子,身為帝國臣子,他有必要讓天子知道帝國內的吏治問題有多嚴重。

    當晚,回到棲身的官邸後。宋關前就是拿起了一支細毛筆,在鋪快的紙上寫了起來,他並沒有用現在在帝國官場內快速流行起來的蘸墨水鋼筆,而是繼續用毛筆。

    帝國的整個行政體系是建立在以前商貿區的行政體系下的,而商貿區的行政體系和傳統的衙門甚至和西方各國的官方機構都有著極大不同,當時商貿區的行政體系極大的參考了那些洋行的行政體系,再有就是林哲的一些插手,使得目前的行政體系裡,公文往來極多,而且寫公文的時候不能含糊其辭。以往的時候官員報告一件事,頂多千把字而已,寫的跟文言文散文似的,但是現在不行了。

    公文必須用簡單直白的話。同時還必須詳細描述,設計的數據往往還得列表。

    這來往公文多了,而且書寫的字數成倍增加,人家當官的也累啊,於是乎很多人開始用洋人的蘸墨水鋼筆,寫起字來快得多。而且也方便。

    不是每個官員都能和宋關前這樣,能寫一手不俗的蠅頭小楷的!

    只見宋關前寫出一個個蠅頭小楷,他書寫的速度極快,絲毫不比後世人用鋼筆寫字慢多少,而且寫得快的同時,每一個都是字跡清晰標準。

    文章的開頭,他並沒有用尋常公文的樣式,而是用了傳統的奏摺格式,帝國目前並沒有完善的奏摺體系,來往公文一般不是直接送到林哲手上,而是送到各部門手中。

    但是依舊保持了中高級官員單獨向林哲上奏摺的情況,而且這種奏摺一般都是保密直接送到林哲手中,和滿清的奏摺制度比較類似。

    因此宋關前在文章的開頭,用的是『外務部協辦大臣,督辦歐洲諸國外務,臣宋關前跪奏』接下來就是大篇關於吏治方面的內容,寫到後頭,還順手彈劾了下督察院那邊的不作為!

    書寫的時候,偶爾他還會停下筆來,然後查閱桌面上的一堆文件!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當他寫完信封上的最後幾個字後,把墨跡已干的奏摺裝進信封裡,用印泥密封后,再裝進一個木製的小匣子,同樣親自密封好後,這才叫進來了屋外候著著一個辦事員。

    「把這摺子送回京師!」

    辦事員問:「是快馬加急還是快船加急?」

    宋關前卻是搖了搖頭:「不是加急摺子,正常送就好!」

    帝國內的郵政系統還是不太完善,基本上就是接受前清的郵政系統,但是並不歸屬政府所有,而是嫡屬於統帥部之參謀部下屬的車駕司管理,軍方那邊為了快速傳遞軍報,不單單修整支持了內陸地區的郵政系統,同時還專門抽調蒸汽船隻進行傳遞,這也就是所謂的快船加急,一般用於沿海、沿江地區,比如說福建那邊第三軍的軍報就是用快船加急。

    不限於軍報,同時政府的公文往來也是依靠軍方的驛站來傳遞。

    驛站裡自然也有三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但是這種加急傳遞就算是其他王朝的和平時期,那也只限於緊急軍報或者重大事項發生的時候,比方說不久前施清瑄在蘇北打了個打勝仗,為了報捷就用了六百里加急。

    再之前統帥部那邊下達命令讓第一軍盡快結束六安戰役,增援蘇北的時候,發佈命令用的也是六百里加急。

    而且軍方傳遞加急軍報的時候,往往只是利用驛站的設施,比如說提前準備好的馬匹,但是人員一般都是由軍方自身的傳令兵進行。

    由此可見,加急傳遞不是可以輕易使用的!

    宋關前的這一份摺子雖然說是密詔,會直接送到林哲手上,但是也沒到加急的地步,用一般的公文往來速度也就夠了,畢竟不差那一兩天的功夫。

    辦事員恭敬退了出來後,就是拿著這個密封好的木匣子到了前院,然後再交給了負責公文傳遞的人,由於沒有加急的字樣,這個木匣子就和其他公文放在了一起,第二天天色還沒亮,就有上海驛站的人來收發公文。

    而這個木匣子就和其他幾份商貿區政府,或者蘇松太道又或者是上海縣的公文一起上了一條海軍的蒸汽運輸快船後,就是在蒸汽機的隆隆聲中逆江而上!

    這條海軍的運輸快船在抵達太倉州、蘇州府、常州府、鎮江府等沿江的港口時,也會停下來臨時進攻,不過絕對不久待,往往是不進入碼頭,而是停泊在碼頭外,岸上的人就會劃著小亭靠近,然後送上一包包的信件或者包裹!

    偶爾還會上下幾個軍人或者官員,有些是到南京辦事的官員,而有幾個則是前些時候被准許休假,現在要返回南京統帥部報告的軍官。

    這條船雖說走走停停,但實際速度比以往的帆船要快得多,即便是逆水行舟也能夠達到每小時八節左右。

    等到第二天的黃昏之分,就是順利抵達了南京海軍部的專用碼頭,那些搭順風船的官員以及軍官們下了船後,南京北城驛站的人也是從船上搬出了幾件大包裹,這些包裹且不去說,而那些公文則是被兩個人專門帶走,很快驛站中就是連接有多人騎馬而出,每個人都是背著一個小包裹,裡面的自然是各種公文。

    約莫兩個小時後,宋關前的這封摺子就是被送到了宮務廳秘書處的辦公大樓!

    一個秘書處的收發科員接到這個木匣子後,把它放進了其中一個房間內,而這房間內還有著類似的木匣子數十個之多。

    不多時,就有三個穿著中山裝的中年人走了進來,為首的一個年約四十,後頭兩個要年輕一些,約莫三十歲上下!

    只見為首的那中年人一邊走一邊道:「這應該是今天的最後一批了吧,走,哥幾個手腳麻利些,把這些摺子處理完了就回去了!」

    後頭的人答道:「如果後頭沒有緊急軍報的話,這應該是最後的一批了!」

    當下,他們三個人就是分別坐下,然後幹起了一件事,啥事?拆箱子……

    這些奏摺個個都是裝載木匣子裡,他們總不能抬著大半屋子的木匣子放在林哲的案頭上。

    只見他們先是把一個個木匣子仔細的檢查,一個匣子要過三個人的手,然後檢查完了才拆封,然後把木匣子裡的一封封書信拿出來,拿了書信,還仔細檢查一遍,以免有所遺落。

    隨後,他們把這些摺子統一放進一個圓盤中,然後為首的那中年人拿著這些奏摺出門朝著不遠處的林哲辦公樓而去,而後頭兩人也是及時跟上。(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三十三章 中華門

    南京皇宮內,剛睡醒的林哲半眯著眼,然後輕輕地推開了掛在自己身上的玉臂,雖然動作不大,但是依舊把身旁的佳人吵醒了。{中文.

    }

    看著翻轉身過來,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的方德嬪,林哲靜靜的看著,此時的方德嬪半睡半醒之間的模糊狀態讓她整個人看起來有一種萌態。

    新納的九嬪中,林哲到方德嬪這邊的時間是最多的,一方面自然是因為是方德嬪的相貌身材不差外,平日看著很養眼外,其實更重要的是方德嬪不會和其他幾位嬪妃一樣,充滿了惶恐,說話都小心翼翼的,平日和她相處的時候,林哲能夠感覺到她是屬於自己的女人,而不是說自己的臣下。

    彼此間說話間也比較隨意一些!

    而和其他幾個女人呆一起的時候,她們說話都是帶著濃濃的思慮,不是怕惹林哲不高興了就是怕惹其他人不高興了,林哲稍微說地話重一些,她們並不是和普通女人一樣撒嬌或者埋怨,但是直接跪地上大呼臣妾該死,皇上饒命之類的話!

    雖說男人大多會喜歡這些唯唯諾諾,讓她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女人,但是真的大多數女人天天都這麼對著你,那麼你就提不起多大的興趣了。

    那感覺就是對著一個玩偶似的,你讓她舉手就舉手,抬腳就抬腳,那根本就不想是活生生的人。

    方德嬪和其他八位嬪妃比,有多好說不上,只是比她們要正常些而已!

    林哲喜歡到方德嬪這邊來,只是因為和方德嬪呆一起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個普通女人,而不是什麼臣下或者奴隸之類的!

    這理由如果說給其他人聽,或許會讓人笑掉牙,但真實理由就是如此,簡單的很!

    「不用起來伺候了。你繼續睡吧!」林哲一邊下床一邊說著!

    這個時候如果是其他嬪妃,估計是要親自起來伺候林哲穿衣的,但是方德嬪只是半眯著眼看了眼林哲,興許是覺得窗簾縫隙透進來的陽光有些刺眼,還伸出白嫩的小手擋在眼前,聽見林哲這麼說後。她只是嗯了聲,然後又是重新閉上了眼睛,翻個身就繼續睡了。

    林哲披上睡袍,走了兩步到窗邊,把沒關嚴密的窗簾拉緊了。然後才是推開裡間的房門。

    出了門,這外間上就有十來個宮女齊齊候著,有的遞上牙刷,有的遞上毛巾,還有點拿著衣服。

    雖然自從到時空後,林哲很早就墮落為萬惡的地主,資本家之類的,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但是以後雖然也有幾個侍女,但是和稱帝后有著十幾個年輕貌美的宮女專門伺候他穿衣吃飯一比,還是差的很多。

    一番梳洗。林哲換上一身輕便柔軟的運動服,然後就是在外頭的院子裡簡單的舒展了身體後,就是開始跑起步來。

    說來也怪,前世的時候乃至到這時空後的頭幾年,他可沒有什麼鍛鍊身體的想法和行動,但是去年開始他就開始每天早上擠出時間來進行簡單的運動。

    這位置坐的越高。他也就越在乎自己的身體,他可不想看到自己連中國都還沒統一呢。這身體素質就不行了。

    林哲慢跑著,而身前身後還有幾個人陪著他一起跑。後面兩個乃是身強體壯的宮女,不但跟著跑,手裡還提著一個小籃子,裡頭有著水,毛巾之類的的。

    而前方左右幾個卻是宮務廳侍從室那邊的女侍衛,這些女護衛可不想影視劇裡的女保鏢一樣嬌態百媚,而是一個個都是手腳結實有力,身形也普遍高大。

    由於林哲取消了太監制度,但是宮內也不能都是那些年輕,嬌滴滴的宮女啊,比如說貼身伺候林哲的十幾個宮女,能夠被挑選出來貼身跟著林哲伺候,那一個個都年輕貌美,這樣嬌滴滴的侍女也就遞個水,擦擦汗而已,重活苦活基本是干不了的。

    所以宮內更多的還是承擔重活累活的健婦!

    至於這些女侍衛,其實早幾年是林哲讓下面人從家奴中挑選了少量健婦,然後讓軍方的人幫忙訓練,主要是給陳靜以及母親充當貼身護衛的。

    但是自從稱帝后,以往林哲的親兵這些都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時跟著他,因為這些親兵都是男的,可不能進入後宮,所以負責林哲人身安全事務的宮務廳侍從室,就是把原來貼身保護林哲家人的女保鏢借調過來,同時又加大招募擴大規模,用來補充林哲的安保漏洞。

    這跑了小半個小時的,林哲已經是開始出汗,腳步也是變慢了起來,但是旁邊的幾個女侍衛卻是不緊不慢的跟著,連口大氣都沒喘呢。

    「唉,這落下的時間太多,身體要回覆到最佳狀態不容易啊!」林哲心中自嘲著!

    林哲雖然說是辦團練,親手帶出了一支軍隊來,也很經常穿上軍服,每逢軍事會議的時候,他都是一身軍裝,但是他從頭到尾就不是軍人,也從來沒玩過什麼和將士同甘共苦,一起訓練,一起吃飯之類的事。

    說起身體素質,隨便一個帝*人都比他強!

    再堅持了十來分鐘,林哲終於是停下了跑動的步伐,變跑為走,這一邊走著還一邊喘著粗氣。

    後頭的健婦也是及時跟了上來,她們幾個只是氣息為喘而已,比林哲的情況好多了,趕緊把毛巾給林哲遞上,然後再遞上水。

    雖然跑的比較勉強,但是比前幾天還是要多堅持了不少時間!

    然後就是,慢慢地走著回去,不過也不算遠,因為林哲都是繞著圓圈跑,沒辦法雖然說整個皇宮的佔地範圍非常寬,但後宮卻是不大,而且出了後宮外頭有些雜亂,林哲總不能自己跑個步,就讓宮務廳侍從室總動員,派上眾多侍衛沿途保護不是。

    這回去洗了個熱水澡,然後換上一身中華裝便服後,問了問,得知方德嬪還在睡,林哲不禁搖頭:這女人,平日也沒這麼喜歡睡啊,怎麼這幾天天天都要睡到日上竿頭。

    既然沒起來,林哲也不管她了,直接一個人用了早飯!

    這早飯比較簡單,一碗肉沫粥,還有做的比較精緻的包子以及些雜菜,此外還有豆漿等。

    林哲在飲食上比較隨意,正式國宴的時候也不排斥御膳房那邊弄出個滿漢全席來,而平時他也不介意三菜一湯,所以平常時候可看不見電視劇裡的那種一個人吃飯,但是菜卻鋪滿了整個桌子有幾十道那麼多。

    大多時候,林哲一個人吃或者到嬪妃那裡吃的時候都比較簡單隨意,只有和林母或者和陳靜一起吃的時候,才會比較正式一些。

    吃飯完,看看旁邊的座鐘,上頭顯示已經是將近九點了,林哲當即起身準備到前殿的平仁堂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走在路上,林哲感覺自己就跟前世朝九晚五的時候一樣,天天上班下班似乎也沒什麼差別。

    不用多久,林哲就是抵達平仁堂!

    平仁堂,這是一棟建在前殿位置的兩層西式洋樓,也是明顯的巴洛克風格,這棟兩層的小樓將會在前殿的主殿『新華殿』建成以前,作為林哲批閱奏章、接見大臣、公使等,舉行重要會議的建築。

    平仁堂並不算大,比起皇宮中軸線上的主殿『新華殿』來,那是根本沒法比,甚至連當初在商貿區的大元帥府官邸都不如。

    不過這平仁堂在設計之初,就不是用來充當皇帝的辦公場所的,按照皇宮的設計,林哲應該是在新華殿內辦公,這平仁堂只是一個過渡而已,等新華殿建成並啟用後,這個平仁堂就會完成他的歷史人物,然後被移交給宮務廳的其他辦公機構充當辦公大樓。

    平仁堂位於前殿略微靠左方向,上了二樓後,林哲還能夠透過窗戶,看見前方的空地裡一些工人正在軍方的監督下施工,他們此時正在豎起兩個大大的華表,而華表之後在前,乃是皇宮的正前門,不過現在還沒完工,這道正門按照歷史傳統,將會用國號命名,明朝宮殿的正門是『大明門』清朝的是『大清門』,而中華帝國的宮殿正門也不能免俗,用的是『中華門』。(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三十四章 平仁堂政事

    坐在居仁堂二樓的辦公室內,林哲並沒有著急去翻開已經擺在案桌上的各種文件,桌上的這些文件要麼是內閣、統帥部那邊的報告文書,要麼是下面的高級官員送上來的奏摺。 新‧

    而且這些文書都不可能是什麼加急文書,如果是加急文書的話,比如重大軍情一般都是即使稟告,並不會說擺在林哲的案頭上等他翻閱。

    而這些日常文書他也不著急,反正事那麼多,早干晚干也幹不完,哪怕是他埋首二十四小時工作,他的案桌上永遠都會有著一大堆的文件。

    所以他很有閒情坐了在了用於接見臣下的沙發上,然後自己動手開始泡茶!

    林哲前世的時候雖然也喝茶,不過也就是當成水喝,沒什麼特殊的愛好,而到了這個世界後,前幾年他對喝茶也沒她特殊喜好,不過他經常在接見臣下的時候,為了以示籠絡,重視之類的,經常會在辦公室裡招呼臣下們喝茶,這久而久之也就喝習慣了。

    現在的習慣性泡茶,不是因為他喜歡喝,而是習慣了!

    倒水煮水,待水開了先溫一邊杯子,然後再捏了一小撮茶葉投入茶壺中,又稍等待煮水壺中的開水略涼,留有**分熱度後倒水入壺後,潔白的山泉水如同一條細線飄入茶壺中,茶壺內的茶葉在水沖之下當即翻騰了起來,翻騰之間淡淡的白色水霧漸漸升起,同時一股若有若無的茶葉清香也是散發於空氣之中。

    這用的茶葉乃是今春的西湖龍井,當然了,這茶葉也算好,但絕對不是什麼懸崖邊上只有幾顆茶樹的孤珍異品,乃是皇室產業自家的在杭州西湖的茶莊自行生產的。

    皇室產業的前身即林氏商行,雖說以生絲為主業,但是和其他的大家族一樣,也做著諸多亂七八糟的產業,以往林家裡的產業涉及的行業多了。客棧,布匹,各種商舖,甚至當鋪。米行都有,不過都是一些小生意,如此說賺錢,但不如說是為了自家服務的。

    林家在杭州那邊有個茶莊,規模不大。產出的茶葉裡極少數珍品都是林府自家用或者送給親朋,剩下稍次一些的才會拿出去販賣,一年除開人工等各種開銷,年景好的時候多不過賺幾百兩,差的時候還入不敷出。

    現在的這茶莊依舊老樣子,皇室產業負責這些雜七雜八產業的人也是搞了個什麼皇室茶葉的招牌,試圖擴大規模,把茶莊價格炒起來,但是一時半會是看不見成果的了!

    沖泡了一壺茶後,林哲一邊喝著。一邊把目光再一次投向窗外,平仁堂的外面就是一大片的空地,空蕩蕩的什麼都沒有,更遠一些則是還在施工當中的新華殿以及中華門等建築。

    其實林哲對這個平仁堂還是比較滿意的,地方格局雖然小了些,但是小有小的好處,比如說現在受限於地方不足,宮務廳的大部分機構還在設置在宮外,只有秘書處和侍從室兩個機構的部分重要科室,才在平仁堂設立了辦公機構。總人數也就四十來個。

    這人少了,也就顯得更安靜一下,不會和當初在商貿區官邸的時候一樣,幾百號人呢都擠在一起辦公。

    而一旦等新華殿建好後。估計也會恢復到這種裝填,宮務廳除了財務處外,其他的人肯定是要入駐辦公,然後統帥部肯定也會在新華殿設立一個機構,內閣那邊的人肯定也會天天往哪裡跑,到時候偌大一個新華殿。估計辦公的人少說也有兩三百人。

    沒辦法,雖然說這新華殿是作為前主殿,但從一開始這個建築的設計用途就是辦公,接見。

    可不是說和其他封建王朝那樣,耗費巨資建造偌大一個宮殿,一年也用不了幾次!

    如果說的實在一些,那麼這新華殿其實就是一棟辦公大樓,和宮殿沒多大關係。

    喝完一杯茶後,林哲才是坐在辦公桌後,按照往日的辦公習慣,他先是看了遍內閣以及統帥部遞上來的每日簡報。

    內閣那邊沒什麼大事,說的都是各部門的日常事務,林哲略微掃了一眼後就是放下了內閣那邊的簡報。

    然後拿下統帥部的簡報,統帥部的簡報倒是說的多一些,首先說的就是外頭的幾支大軍的動向,說蘇北的施清瑄已經率軍南返,正在桃源和清軍激站云云。

    又說福建的第三軍近期在福建漳州府一帶又和清軍打了一次,殲敵數百!

    除了這些簡單戰報外,還說部隊的冬衣依舊不足,軍需部雖然已經勉力採購,但是目前採購到手的冬衣依舊數量不太夠,北面作戰的幾支部隊還好一些,冬衣都以前準備妥當並發放了下去,但是在南邊作戰的幾支部隊,比如說第三軍的冬衣還沒著落呢。

    軍需部到處下訂單,但是由於數量多,而且目前中國也沒有什麼大規模的,現代化的成衣被服廠,前幾年的時候都是找一些大商人分散訂購,而這些大商人也不是他們自己組織人手生產,而是把訂單再細分出去,最後往往會落入一些小規模的手工作坊,又或者是一些婦女從商舖領了料子,然後自己回家做。

    這種模式麻煩不說,而且被層層過了一手後,導致價格有些高,如果不是林哲嚴禁軍方搞亂七八糟的生意的話,估計軍方都要自己開個廠子自行生產衣服鞋帽被服了。

    不過為了保持軍隊的純潔性,避免讓軍隊轉化為企業商人之類的,所以林哲從來都沒有准過,就算是兵工廠都不能軍方直接插手。

    軍方要搞兵工廠,都只能用預付款的模式進行扶持,不能說自己直接開一個兵工廠,這想要搞什麼被服廠就更沒戲了。

    自己搞不行,民間又沒大規模的被服廠,而現在的軍服以及被服等採購價又太高,所以軍需部在簡報裡提及,能不能讓內閣的工商部等協調一些,解決軍方採購被服困難的問題。

    看到這一條,林哲拿起筆畫了個圈,然後旁邊批註:轉內閣工商部議!

    這些每日例行的簡報不算多。軍政兩方加起來也就二十來條,很快就看完了,處理完這堆後,他抬頭看了眼。

    還有三疊文件。前頭的一疊乃是內閣遞上來的七八分詳細報告,這可不是什麼簡報,而都是大部頭,一般都是幾十頁往上走。

    拿起最上面的一份,只掂量了厚度就知道至少五十頁以上。林哲可沒時間全部看完,他只是看了前面的概述而已,這說的是一份整頓各地常關,城門稅等關卡稅收的報告,乃是財務部商稅司遞上來的。

    這首頁還分別有財務部大臣齊宣浩的意見:有理有據,可擇地試行。

    還有內閣總理大臣畢余同的意見:雖有不足之處,然不失為現今可行之法!

    林哲沒有細看內容,他隨手翻了兩頁,然後就是拿起筆批註:轉秘書處閱。

    而後的幾份文件,他也大多這麼處理。尤其是司法部遞上來的一部新編刑法細則,不僅僅是數百頁之多,而且都是一些枯燥無比的專業名詞,他連看都沒看,直接批示轉秘書處閱!

    簡單來說就是讓秘書處的諸多秘書們來看這些大部頭,然後向林哲提出建議,讓林哲知道這些報告到底說了啥。

    再過來就是翻看起臣下們遞上來的奏章,這些奏章數量也不算多,明清的皇帝一天上千封奏章,但是林哲一天所看的奏章不過幾十封而已。這是因為只有地方府級主官、中央各部處級主官等以上的中高級官員才能送密摺進來。

    數量不多,林哲也就看的稍微仔細一些,拆封後,看見是謝恩折一律直接扔下。這些謝恩折都是中高級官員有了新任命或者其他欽命賞賜的時候上的謝恩折,沒什麼實際意義,所以林哲看都不看,直接扔一邊了。

    然而有幾封是彈劾別人奏章,其中一封上摺子的是江蘇巡撫薛煥,彈劾的乃是他江蘇治下的若干官員。當即林哲把摺子放在一邊,這事稍候要處理。

    再過來他就是看見了宋關前遞上來的談何蘇松太地區基層吏治敗壞的摺子,看著看著眉頭就是皺了起來,看完後,再拿過薛煥的摺子,先後在這兩封摺子都批示道:「轉督察院議!」

    這批示並不是『閱』,而是『議』。意思就是要讓督察院處理這事,然後給林哲匯報一個結果!

    從上就可以看得出,其實林哲的日常工作並沒有說天天對著文件看,因為他很少親自處理這些報告的內容,他的處理模式或者說批示大體上可以分為這幾種:

    最常用,同時也是最簡單的就是『已閱』『知道了』,這種沒有特殊含義,如果沒有特殊的話,林哲的大部分批示都是這幾個字。

    然後就是一些字數較多的批示:比如『轉秘書處閱』,這是表明我還沒看文件,等秘書處的秘書們詳細看了,我再做決定。

    然後是『轉工商部閱,財務部閱』這種,這種一般設計到多部門的協調工作,比如說軍方要求讓工商部配合採購冬衣,就是這種,軍方那邊不能直接找到工商部去啊,所以林哲當了一個居中的協調人。

    然後就是『轉某某部議,著某某人議』,基本就是直接下命令讓某部門,官員開啟某項工作了,林哲要對某件事得到一個結果。

    然後還有一些較少用的,比如『轉部議』,說的是事情重大,要內閣各部門舉行聯合會議進行專門的研討,決定,得出結果來再報給他林哲。

    還有就是一些直接駁回的,一般都是用『再議』二字。

    林哲沒有學那些古代勤勉無比的帝王一樣,天天都對著奏摺看,對於一些日常政務,他大多是不太管的,而一些重要事項也交由秘書處代勞,他所要做的工作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坐在他的皇位上,俯視著這些為他工作的臣下們,誰幹得好了就賞誰,誰幹的壞了就罰誰。

    所謂帝皇之術,核心不外乎兩個字:馭下!

    至於那些什麼事都喜歡自己抓在手裡,什麼都插一手的統治者,要麼把國家玩殘了,要麼把自己玩殘了,從古至今沒有任何一個例外。

    對於林哲而言,日常政務並不是處理這些文件,而是接見軍方要員們!

    基本上每天林哲都會接見若干將領官員,大部分時間是安排在下午,不過有時候也安排在上午,這主要是看秘書處那邊他對的時間行程規劃。

    把桌子上的這些公文清光後,林哲抬頭看看時間,座鐘上已經顯示快十一點了,當即拉下了旁邊的拉繩,很快外頭就是輕敲了兩聲,隨即門被推開走進來一個穿著中華裝,年約三十的人。

    林哲整個人背靠在椅子上上,一邊放鬆著自己的身體一邊道:「我記得今天上午有安排的,是誰,到了沒?」

    當即,這隨從秘書就是一邊收起桌子上的一大堆文件,口中還同時道:「是財務部的泰大人,他如今已經在外面候著了!」

    林哲閉上眼:「十五分鐘後領他進來,還有準備好茶,換上烏龍茶!」

    隨從秘書當即低頭稱是,然後就是抱著一堆的文件出去 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三十五章 督察院風暴

    身在上海的宋關前不用幾天就是聽南京傳來消息,說是南京那邊的京師巡警廳動作很大,兩天內就是抓捕了數名貪污受賄的督察院官員,引起了南京官場的一場小震動,你這督察院本來就算是執法人員,對各種罪犯提起公訴,同時還肩負著稽查百官的任務,但是現在竟然也鬧出貪腐事件來。如您已閱讀到此章節,請移步到 :中文.in.閱讀最新章節

    一時間議論紛紛!

    而沒兩天,督察院院長沈敬山就是上書,稱年老多病,乞骸骨!

    聽到這個消息,宋關前不由得冷笑,這個沈敬山做的一手好戲,這沈敬山今年還不到五十歲,對於高級官員而言乃是正值壯年,人生巔峰的時期,而且平日裡也沒聽說他身體不好,這個時候藉口年老多病,請乞骸骨,這不擺明了說這請求致仕致仕一個過場嘛。

    果然,次日宋關前又聽南京傳來的消息,天子駁回沈敬山的乞骸骨,並親自召見了沈敬山,稱帝國政治緊要關頭,正需要群臣齊心協力,一同打造中華千秋偉業的時候,還望沈敬山以江山社稷為重,繼續堅持支持督察院工作。

    當然了,這只是宋關前聽到的一些表面話,但是除了沈敬山自己外,其他人不知道林哲召見他的時候,把他叫進辦公室裡涼了他足足半個小時,半個小時裡林哲一直自顧自的批閱文件,讓沈敬山一個人站在那裡,林哲沒開口,他連坐都不敢坐,更別說喝口茶了。

    一直到半個小時後,林哲才是抬起頭,臉上可沒有任何生氣的表情,只見他面帶一絲歉意表情道:「這文件太多,一時間沒守住往了時間!」

    「來,這邊坐下,杭州前頭剛送來了一批新茶,朕覺得味道尚可,今天你也品一品!」

    接下來兩個人彷彿沒事人一樣閒聊了幾句。到了最後林哲才是隨口說了一句:「最少我接到了不少彈劾你們督察院的摺子!」

    沈敬山當時整個人都處以極大的驚恐之中,立即就是離開沙發,然後跪了下來,口中道:「臣御下不嚴。以至於出現如此大的紕漏,臣罪該萬死!」

    林哲看了眼這個沈敬山,半晌沒有說話,而是又是喝了一口茶,然後才是隨手拿出沈敬山的致仕摺子放在桌上。

    「拿著這個回去吧」

    沈敬山這才起身。然後拿上了桌面上的摺子就是退了出去!

    這出了林哲的辦公室後,沈敬山才發現自己的後背已經滿是冷汗,他也算是跟隨林哲的老人了,當年在商貿區的時候就是擔任司法處副司長,前幾年的時候他面對林哲雖然也緊張,但是絕對不會和現在這樣,只是見一面就讓自己惶恐不已。

    裡面的這位天子是越來越讓人琢磨不透,同時也是讓人越來越敬畏了!

    當初督察院出了多名官員貪腐,隨後在內閣中也是引起了一陣議論後,他就知道此事絕對不是表面的幾個督察院貪腐而已。而是有著更深沉次的原因,裡頭定然是有人暗中推動的。

    這混官場多年,他立馬就嗅出了裡面潛藏的危機,一個可以終結他仕途,甚至會讓他鋃鐺入獄的危機。

    而略微一查,他就是知道最近一段時間內,上奏摺彈劾自己督察院的人足足由數十位之多,而且多是帝國中高層官員,有外務部協辦大臣宋關前,也有江蘇巡撫薛煥這些帝國最頂級的高官。此外一些中級官員也有彈劾的。

    得知這些情況後,沈敬山一方面是積極配合司法部和巡警部的調查減輕輿論,同時內部做好自查,把一些問題提前處理掉或者隱藏起來。做好防護,而最重要的就是上書致仕。

    上書致仕並不是因為他真的年老多病幹不動了,也不是說和明清時代的那些閣老,部堂高官們被人彈劾就上書請求致仕,以示自己的風骨或者清白。

    他上這道摺子,還用的是年老多病這個理由。就是想要讓林哲覺得,他是最早一批追隨林哲的人,多年來任勞任怨,試圖喚起林哲的一絲惻隱之心。

    而不得不說,他的策略算是成功了,雖然這一次面見林哲前後大半個小時裡,林哲對他沒說什麼話,更是涼了他半個小時,但是最後林哲卻是讓他把請求致仕的摺子拿回去。

    這些都代表著林哲的態度!

    這裡頭的意思就是:對於督察院最近的情況,朕已經很不滿,但是念在是功臣老人的情況下,今天小罰一二,回去你給朕將功贖罪,把督察院的工作給幹好了!

    如果林哲真的對他不滿,估計見都不會見他,直接准了他的致仕就是了,而既然見了,還涼了他半個小時。

    這就代表著,沈敬山已經是邁過了一個大難關,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把出現的問題一一解決,比如說督察院的自查,另外在最被人不滿的基層吏治方面,督察院必須拿出一個切實有效的措施來,做出成果來,這樣沈敬山才算是圓滿的解決了此事。

    這出了平仁堂後,沈敬山心裡頭一邊思慮著如此展開自查以及整頓基層吏治,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是思量著,不能讓內閣那邊人繼續鬧下去,得想想辦法和內閣那邊的大佬們溝通一二。

    緊接著,沈敬山私底下約見了內閣總理畢余同以及其他幾個部臣,溝通承諾之下,總算是讓這幾個大佬答應下來,會吩咐下面的普通官員,別繼續鬧下去了。

    天子日理萬機,一舉一動關乎帝國千秋根基,些許小事就不要天天寫彈劾摺子捅到平仁堂!

    畢余同看著這個沈敬山對自己低下頭,也是露出了滿臉的笑容!

    這個沈敬山平日裡仗著自己的督察院是獨立於內閣之外的機構,加上督察院又肩負著稽查百官的任務,平日裡尾巴都翹上天去了,見了自己竟然都不執禮,不讓他吃點苦頭,他沈敬山還真以為能夠和他這個內閣總理大臣平起平坐了。

    雖然帝國是軍權、行政權、司法權等分離,但是除了軍方那群人外,文官系統裡不管怎麼說,他畢余同都是第一人,百官之首。

    這一次彈劾督察院的行動。雖然說是有宋關前,薛煥在前引起,但是如果沒有畢余同的默許甚至推動,內閣那邊根本不可能短時間內形成如此大的風潮。以至於短時間內呈上眾多彈劾摺子。

    看著垂頭喪氣的沈敬山離去,畢余同心情大好,但是細想了此事的經過,他也是有些感嘆!

    這一次的督察院事件,看起來是宋關前、薛煥引動。而中間則是自己推動,最後才是林哲這個天子收拾殘局。

    但是如果細想的話,其實畢余同並不是主要的推手,林哲這個天子才是背後的真正推手!

    為何?

    很簡單,當初林哲在批示宋關前彈劾督察院的摺子時,批示的是這五個字:轉督察院議

    正是這個批示一出,其他平日裡對督察院有所不滿的,或者對沈敬山不滿的官員彷彿看到了血肉一樣,立馬就是露出了獠牙,紛紛上書彈劾。

    而畢余同的推動。實際上不過是揣摩聖心,然後順手推舟而已!

    只是這些事情只有少數核心參與者,同時政治嗅覺非常敏感的人才會知道。

    比如說畢余同這個推動者,又比如說沈敬山這個當事人!

    扔掉了面子,給畢余同低聲下氣才擺平了內閣那邊後,沈敬山立馬就是對督察院進行大規模的自查。

    一方面是他督察院要給天子,要給內閣百官一個交代,另外一方面沈敬山也是把那些害群之馬恨的牙癢癢。

    這貪張枉法的可不是他沈敬山,他沈敬山身為督察院院長,地位比尋常部臣還要高半極。只是畢余同這個百官之首略遜半籌而已,但是督察院的獨立性,他的上司可不是畢余同這個總理大臣,而是天子。說他是一萬之下萬人之上實際上勉強也說得過去。

    這種身份地位,這吃喝用度都是國庫直接供給,這連出門的馬車都是官家陪的,住的房子也是天子直接賞賜的,加上他的各方面的收入也不少,一心想要博得一個爵位。當開國功臣的他那裡會去貪腐幾千幾萬的小錢的。

    如果說幾十萬幾百萬他倒是動心,但是那麼大的數額可不好貪,今天拿了,晚上他就得被革職下獄。

    這也是帝國的高級軍政要員的一個通用情況,那就是本身待遇非常豐厚,這小錢看不上,而大錢的話太顯眼,幾十萬幾百萬的拿,你真當宮務廳情報處的特工們是廢物啊!

    沈敬山這種高級官員的在意的往往都政績,所求的是封侯封伯,家族的百年富貴。

    不過高級官員的貪腐較少,但是中下層官員以及最基層的公務員貪腐的現象就非常普遍了,沈敬山自己不貪,但是督察院的其他官員會貪啊。

    而讓沈敬山生氣的也不是他們的貪腐行為,而是因為他們的貪腐行為影響到了自己!

    對於這些人沈敬山沒有絲毫的客氣,短時間的督察院自查,就是查辦了二十餘名中下級督察院的官員。

    緊接著督察院派出巡查組,巡視各省,各府的地方督察廳,督察局,對一些貪張枉法之輩,或者瀆職之輩嚴加查辦,展開了中華帝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吏治整頓行為。

    而這一次的吏治整頓雖然只侷限於督察院內部,但是依舊先後查辦一百餘名官員,其中督察院的兩個司長都被牽連,從而貶職到地方去了。

    但是外頭的人並不知道,沈敬山對督察院進行大規模自查之後,已經是暗中著手對其他的官員系統展開大規模的吏治整頓行動!

    平仁堂內,沈敬山恭恭敬敬的站:「這次臣等擬定的一個初步計畫,打算以鎮江為試點,對各省的吏治展開大規模排查,如果在鎮江的效果可以,那麼下一步就會在商貿區、蘇州、杭州、京師同時展開大規模的吏治整頓行動!」

    恐怕之前彈劾沈敬山御下不嚴,督察院風氣敗壞,,嚴重瀆職的官員們不會想到,沈敬山狠狠的插了自己一刀的同時,回過頭來卻是掀起一場吏治整頓,把從自己身上拔出來的刀子對準了這些官員們!(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三十六章 腥風血雨

    林哲對沈敬山能夠這麼快開始行動越是感到有些意外,很顯然自己之前的敲打起了效果,不過身為帝國的掌舵人,林哲卻是敏感的察覺到,這一次沈敬山的吏治整頓似乎有規模過大的嫌疑。如您已閱讀到此章節,請移步到 :中文.in.閱讀最新章節

    「在京師、商貿區、杭州、蘇州等主要城市展開後,後續我們繼續派出巡視組,一一督查各省的基層吏治問題!」沈敬山繼續說著。

    同時也是向林哲遞上了在鎮江方面的一些報告,林哲看著報告書裡的一個個名字,眉頭略皺:這裡頭有著貪腐、瀆職現役的名單少說也有二三十人,而且知府、同知、各縣主官都在名單之上!

    怪不得沈敬山要在鎮江這邊開始試點,原來鎮江那邊的吏治已經敗壞到如此地步!

    只是林哲也納悶了,自己稱帝建制也沒有多久吧,滿打滿算一年都不到,這控制鎮江也不過半年而已,就在這半年之中鎮江那邊的官員都已經墮落到這個地步了?

    難不成他們以為貪腐之後就能高枕無憂了?難道還真以為自己不知道了?

    對於官場上的一些貪腐行為,以權謀私等林哲歷來是知道,並對此有著心理準備的,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他林哲要崛起,要統治這個國家,是不能一個人單干的,還得拉上一大票的人。

    而這些圍繞在自己身邊的人或許是因為想要博取開國功臣的富貴,有的則是想要保住現在的權勢,尤其是這些降官們大多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心裡,除了極少數一部分人是真正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富強外,實際上行大部分的人還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利益圍繞在自己的身邊。

    而近乎完整的接受了整個滿清江浙地區的官場,林哲就已經預料到這些官員的素質會很差,對官員們平日裡收些禮金,利用手中的權力中飽私囊,貼補家用他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只要不太過分的話,林哲大多是不理的!

    但是這不代表他出現大規模、情節惡劣的貪腐行為啊。如今看著這份名單,幾乎佔據了鎮江府所有中高級官員,林哲的心情有些不太好。

    一個人貪他可以忍,一群人貪他就沒法忍了!

    當即就是合上了報告書。然後道:「既然督察院有了方略,那麼就去辦吧!」

    說完,他還是怕沈敬山無法準確的領會到自己的意思,所以這一次說話就直白了些:「這一次排查,動作要快。下手要准,同時也要注意影響,儘量低調處理,以大局為重!」

    沈敬山一聽,也是有些駭然了,聽皇上的這話,似乎是要徹查到底啊,但是同時又要讓自己低調處理,以大局為重,這意思就是要徹查的同時還不能引起官場震動。

    這讓沈敬山有些為難!

    整頓吏治的影響怎麼可能小。這種事要麼含糊而過,要麼就是徹底掀起一番腥風血雨來,也許對於老百姓而言只是某某官員致仕,下野或者調職,看不到裡頭的腥風血雨,但是對於官場內部而言卻是劇烈無比的震動,根本就低調不起來。

    讓沈敬山出去後,林哲沒有和以往一樣很快接見另外一個人,而是讓秘書處等半個小時以後,再把一位來述職的官員叫進來。

    從椅子上起來。他背著走走到窗前,窗外還是那片空蕩蕩的平地,東面似乎已經開始鋪上草皮,而廣場中間的道路兩側。各種雕刻已經被立了起來,道路的盡頭那座『中華門』也已經逐見雛形,而右手方向的新華殿已經完整了地基建設,目前正在進行主牆的施工。

    在不遠的將來,這裡將會聳立起一座充滿近代化氣息的宮殿,而宮殿前方的廣場。遇到重大慶典舉行閱兵的時候,一排排的士兵將會踏著整齊的步伐邁進,到那個時候,場面應該比定都大典裡的閱兵典禮更為壯觀吧!

    林哲想著以後的閱兵典禮上,自己縱馬飛馳,耳邊聽著將士們一遍遍喊著『中華帝國,戰無不勝』的口號。

    想著以後自己有可能一統中國,繼而帶領這個古老的國家和民族走向近代化,讓整個民族邁入現代文明社會,待若干年後無數人對著自己狂呼聖明,史書上自己的名字將會牢牢的佔據最重要的那一頁!

    短暫人生裡,還有什麼能比那種場面更讓人激動的?

    人都是有追求了,修道者試圖成仙成佛,黎民百姓想要吃穿用度更好,為官者要位極人臣,好名者要一身清名。

    而對於一個已經登基為帝,站在了權利社會金字塔最頂端的林哲而言,他的追求和別人有些不太一樣!

    權力?他是天下之高,求無所求!

    財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錢財對他而言就是些許數字而已!

    他追求是整個江山社稷!

    如今也只有統一中國,帶領中國崛起才能夠讓他感到一絲期盼和激動了,至於其他的,在他眼裡不過浮雲罷了。

    而這些林哲所期待,所追求的東西,絕對不會讓那些貪腐官員們給毀了!

    小打小鬧的貪腐他不管,但是如果鬧大了,影響到了帝國的根基,那麼他就會毫不猶豫的出手打擊,為此哪怕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

    也許有人說萬一鬧大了,那些前清投降官員出身的地方官員們又反水怎麼辦?

    對此林哲的應對方案很簡單,他既然能夠帶著中華軍打下這些地盤,那麼他就有信心帶著軍隊再把這些地盤犁一遍!

    說到底,軍隊才是他林哲的依仗,而帝國的文官機構說實話不過是附庸罷了,目前整個文官系統都是為了軍事而服務,為了林哲的霸業而服務,而當文官系統出現了問題,或者說本身就有問題不足以支撐林哲的雄心霸業,那麼林哲就會毫不猶豫的舉起刀子砍向他們。

    內閣那邊諸多中高級官員彈劾督察院,恐怕不會想到最後把督察院的沈敬山惹毛了,最後會把火燒到自家頭上來!

    隨著督察院的自查行動,眾多的督察院巡查組也是前往江蘇、浙江、皖南、福建諸多地方。

    而當人們都以為這只是督察院的自查時,督察院在鎮江的巡查組卻是洞若閃電,兩天內直接約見鎮江府知府、同知,各縣主官,府級各處主官等一共大小十餘名官員。

    緊接著,其中半數被當場革職,稍候被中央抽調過來的巡警部的直屬巡警逮捕,其中就有鎮江知府。

    這還沒算完,緊接著各府縣衙裡的機構中的各種科員、科長啊什麼的被查抄了一百餘人,而這些人都是平日裡在外人眼中高高在上的科員以上級別的體面人,如今就這麼一股腦的被擼下來。

    而後,鎮江府的巡警系統裡,超過三分之一的巡警被開除!

    督察院之所以在這麼多地方裡選擇了在鎮江府展開第一步行動,一方面是因為鎮江府的吏治額問題極為突出,其知府等各部主官都被人彈劾好多次了,當然了也不是說只有他們這裡有問題,實際上各個地方都有問題,只不過鎮江特別嚴重一些。

    另外鎮江就在南京邊上,又是軍方屯駐重兵所在,出了問題容易控制事態!

    督察院如此大規模的徹查鎮江官場,也是引起了一場風波,不過之前督察院剛遭到大規模的彈劾,如今弄點事出來證明自己不是瀆職的也有可能。

    所以關注的人雖然多,但是也沒說什麼,內閣的幾個大佬甚至還公開表態,說督察院的行動幫他們清除了害群之馬!

    但是接下來就是開始讓內閣的大佬們有些坐不住了!

    因為不用多久,上海、南京、蘇州、杭州以及周邊的地區都是出現了督察院巡查組的蹤跡,而後一個又一個官員被帶走約談,而去了雖然也有人能回來,但是超過半數人都是再也沒辦法回來,一般都是被當場革職,隨後被巡警部的直屬巡警逮捕。

    一時間,官場上人心惶惶,尤其是很多下層的官員,比如說各縣的科長,各府的處長之類的一聽督察院的巡查組來了,立即跑路的都有一大把!

    這督察院的行動雖然說一般只限於對下層官員,除了在鎮江外並沒有針對府縣的主官或者省府的官員,畢竟目前帝國的貪腐主要是集中在下層,中高層比較少。

    但是你督察院把人家的諸多手下都給革職了,你讓人家還怎麼開展工作,蘇州府知府藍博思給組織部遞了報告,一方面說自己工作不力,監管不嚴而自請其罪,但是另外一方面又是訴苦,說他手底下一共才七個各處處長,結果好了,七個處長一個不剩,四個因貪腐被逮捕,兩個瀆職被貶職,還剩一個倒是沒貶職反而還表現的特好,屬於眾人獨貪,就他一個兩袖清風的那種,結果被升職,被調回中央工商部去當科長了。

    於是乎他手底下一個處長都沒剩下,連帶著下頭的科長,科員們也是被清理了小半

    但是偌大一個蘇州府,總不能讓他直接帶著科員們工作吧,於是乎就找組織部那邊要人,讓組織部新派遣部分人員過來協助工作,不然真不好搞啊!

    其他地方雖然沒有說這麼嚴重,但是基本每個地方都有基層的官員被革職,這林林總總加起來,這對基層的官員缺口就顯得非常龐大了。

    放下幾個府縣送來,說手底下缺人,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政務的正常運轉,組織部侯炳渠也是皺緊了眉頭!

    這次督察院那邊有些過了!

    整頓吏治是長久的,持續性的舉動,要用小火慢燉,你督察院如今搞的風雨大作,就把蘇南重地的小半基層官員擼掉了拍拍屁股就走,這爛攤子還不是得我組織部裡收拾!(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4
第兩百三十七章 甚於廠衛

    督察院近期的吏治整頓規模搞的非常大,從督察院自查開始,再到鎮江,然後是上海,蘇州,南京,杭州這些重要城市,緊接著就是蔓延到了整個浙江省,蘇南地區,皖南地區,福建的北部地區這些中華帝國控制比較久的地區。:

    整體的排查也不是說只抓幾個典型,要搞幾個高官大官,相反督察院的這一次吏治整頓,針對都是下層官員以及最基層的公務員,比方說府裡的處長以下,縣裡的科長以下,以及各科室的普通科員們。

    還有很重要的就是針對執法部門,也就是各地巡警機構進行大規模的清理。

    這一次行動裡,清理了一大批前清時代裡的衙門基層吏員,衙役出身的公務員,很多縣幾乎是整個衙門的前清投誠吏員都被清理掉,普通衙役,白役出身的巡警也是遭到了清退。

    甚至為此還引發了不小的騷亂,不過在軍方的支持下都被一一鎮壓清理掉了,駐紮各地的皇家陸軍和協防軍倒也不是說配合或者支持政府方面的吏治工作,而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管這些人是因為什麼而騷亂,只要出現了騷亂那麼就會遭到無情的鎮壓。

    鎮壓過程中,皇家陸軍處事還好一些,但是協防軍部隊在鎮壓的時候,往往會更加殘酷,這些協防軍士兵都是太平軍俘虜或者清軍俘虜出身,這些俘虜們以往就習慣一路燒殺劫掠,而被迫剃光頭加入中華軍後,平日裡被軍法管的極為嚴厲,如今一旦放出來打仗,而且面對的還是手無寸鐵的亂民,很多都是表現的比以往更加殘忍!

    督察院的沈敬山為了保住自家的位子,為了博取榮華富貴,以後有希望和畢余同一樣被封爵,這一次是下了死心要表現一把,試圖在林哲面前體現出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來。

    而目前來說。督察院要做出政績的話,在公訴等普通督查事務上是很難取得突破,因為這都是似水長流的常務,都是一些普通案件。而且只關乎普通人的話說實話影響一般般。但是督察院同時還有監察百官的權限!

    帝國上層的官員們不在乎督察院怎麼處理民間案件,但是如果督察院大規模的掀起整頓吏治的風暴,那麼足以讓地方乃至內閣中央官員都過感到頭疼之際。

    沈敬山為什麼在帝國的文官體系裡,號稱只比總理大臣畢余同低半極,而比其他的內閣大臣等人要權重的多。就是因為這個督查百官的權力。

    詳細的來說,應該是督察院下屬的吏治司擁有對貪腐、瀆職等行為的官員進行立案、調查、、批准逮捕、提起訴訟這四大權力。

    值得注意的是督察院並沒有巡警部的那種執法權,他能立案、調查、批准逮捕,但實際執法過程中,需要巡警來進行具體的調查取證、逮捕等執法工作,同時督察院也沒有明清時代的『都察院』的參與司法審判的權力。

    明清的『都察院』和中華帝國的『督察院』雖然讀音比較相似,表面上似乎職能也有些相似,但實際上是兩碼事。

    個中詳細先不去論,只說帝國的督察院自身,其在帝國的司法體系裡。形勢的就是後世的『檢察權』,當然了,在個時代興許要改叫『督查權』了。

    簡單而言,目前的中華帝國執行的是非常標準的後世司法體系,即執法權、檢察權、審判權分離。

    其中擁有執法權的巡警部以及擁有審判權的**院,雖然也重要,但是遠遠不如擁有稽查百官職權的督察院來的重要性。

    督察院的特殊性就能夠讓它不受到除了林哲這個帝國皇帝以外任何人的影響,軍方不行,**院不行,內閣也不行!

    所以沈敬山一旦覺醒了發起大規模的吏治整頓行動。可以說內閣那邊對此是沒有任何實際性的手段進行阻撓的,他們只能通過間接的方式來影響到督察院那邊。

    很快,組織部大臣侯炳渠就是在內閣部議上,提出目前個地方的基層官員極為緊缺。而 目前組織部堪用的儲備人才遠遠無法填補其中的窟窿,因此他提發讓教育部是不是可以再辦一次科舉考試,以招攬更多的人才充實基層。

    但是侯炳渠開了這個頭後,雖然說的是讓教育部辦第二次的科舉,但實際上誰都能夠聽得出來他的矛頭直指督察院。

    如果不是督察院那邊這段時間掀起的腥風血雨,怎麼會讓蘇南、浙江兩地出現官員嚴重短缺的問題。

    要知道這兩個地區當初儘管有著杭州一戰。但是其他地方基本都是傳檄而定,屬於和平演變的類型,一直都是保持著穩定的局勢,官場和前清相比變化不大,而民生上也是比較穩定,至少浙北地地區的民眾就沒見過太平軍,蘇南地區裡的上海在1853年因為小刀會亂了一次,1854年吳汝孝東進蘇州又算亂了一次,但是1854年後,自常州以東都是再無戰事,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三四年的修生養息後到中華軍舉旗造反之前,蘇南的民生以及工商經濟基本已經恢復到了太平天國東進之前。

    其中的商貿區以及上海縣地區更是發展迅速!

    而一個穩定並且富足的蘇南以及浙北地區,才是支撐著中華軍四出征戰的根本!

    至於說其他的新佔領、統治地區,毫不客氣的說對目前的中華帝國所能夠提供的助力非常有限。

    而一向來富足穩定的蘇南和浙北同時出現目前這種重大的政局動亂,甚至有少量被清退的巡警以及其他公務員們進行了不同程度上的暴力抵抗,由此迎來了軍方的嚴酷鎮壓,以至於很多在前幾年都沒有遭到太平天國禍害的地方都被中華軍的鎮壓部隊殺了個血流成河。

    有些地方為了彰顯中華軍方對一切形式的暴`亂行為零容忍的態度,同時為了威懾後來者,把參與騷亂的前巡警或者其他公務員又或者是被革職的前官員回家組織的鄉勇等基本都是以『謀反』大罪殺無赦。

    雖然司法部新制定的法律中,明確廢除了連坐制度,不會一人犯罪誅殺九族,但這一次事件中,軍方裡的將領們一個個都是口氣非常強硬,甚至一度逼司法部恢復謀反誅九族的的舊曆。

    司法部那邊雖然在畢余同等其他文官的支持下。頂住了軍方的壓力,但是也不得不臨時對謀反罪進行修改,除了對謀反罪判死刑外,另外還加入了抄沒所有財產的條款。被判處抄沒財產後,凡是和犯人能沾上邊的財物,基本都會被沒收,大體上就是現代版的抄家了。

    而後還在軍方的強大壓力下,專門為這一次的事件增設了『叛國罪』。用來審理參與到這一事件裡,但是尚不到謀反罪論處的罪犯。

    督察院引起了吏治整頓,而軍方不管事情緣由如何,他們只對出現的任何動亂進行鎮壓,並要求對這些參與動亂的人進行嚴懲。

    這些事情加起來,就讓內閣那邊感到了極大的壓力!

    而現在侯炳渠幾人說起了,這些平日在外人眼裡都是一副威嚴模樣的部臣們一個個是顧不上什麼官員的威儀,讀書人的禮制了,一個個都是口沫橫飛,有個說督察院完全就是國朝之廠衛。權勢之大一旦落入奸賊手中,其害甚於西廠!

    還有人說沈敬山和軍方私下勾結,禍害地方百官,以謀私立!

    如果讓沈敬山聽到這話,估計是冷哼一聲,把我督察院和西廠比肩,那麼你置宮務廳情報處於何處?

    人家才是正兒八經的特務機構好不,而且還直屬天子領導的情報機構,雖然明面上說這個情報處只有刺探軍民百官輿情的權力,但這只是表面而已。

    實際上宮務廳的情報處雖然低調。自從設立以來很多部臣高官也只是聽聞這個名字,但是很少聽所這個機構到底啥樣的,其編制以及一切事務都是對外保密,連畢余同都不清楚情報處具體怎麼辦事。

    那是一個神秘而獨立的機構。干的都是見不得光的勾當!

    人家都不敢以西廠自稱,我督察院何德何敢和西廠相提並論的,頂多也就和錦衣衛比比而已!

    至於和軍方將領相互勾結,他侯炳渠倒是想呢,但問題是他還沒那本事!

    軍方在帝國裡一直都是屬於地位超然的一個群體,而裡頭的將領隨便拿出一個少將來。他們的從龍資歷都要比這些部臣們久,隨便一個皇家陸軍的團長出來,在林哲的眼中其重要性都要比這些部臣更重要一些。

    這從帝國現在授出去的爵位裡,軍方的將領佔據了絕大部分,而文官方面暫時只有畢余同一人獲得子爵就可以看得出來。

    從地位上來說,這些部臣和軍方的高級將領處於不對稱的狀態,而平日裡軍方的將領也都是把頭抬的老高,總是把內閣裡的部臣們都當成了當年的清書幕僚的看待,彷彿內閣的存在就是為了給軍方打雜似的。

    就連文官之首的畢余同見到軍方的高級將領,尤其是最早跟著林哲打天下的那少數十來個高級將領,比如說施清瑄、徐言青、林成飛這些人,這說話都得賠笑呢!

    惹毛了這些軍方大佬,比如說前些時候的冬衣問題,第三軍軍長陳雲陶都敢直接給內閣工商部大臣賴昌英去信,語氣可沒有半點恭敬,抬頭就是直呼『昌英兄』,這平日裡就連畢余同都不會直接叫他的名,以示尊重,但是人家陳雲陶就敢直接喊名,還帶了個兄,而信中的內容就差沒指著賴昌英辦事不利,耽擱了他第三軍兩萬餘將士的冬衣發放。

    這陳雲陶還只是軍方的小字輩呢,在軍方內部,看見了施清瑄、徐言青、沈馳雲等前輩們都得恭恭敬敬的執後輩禮。

    這要是換了施清瑄來,就算是直接把總理大臣畢余同臭罵一頓,這畢余同也是只能打碎了壓往肚子裡吞的。

    不過話由說回來,軍方的那群人雖然個個都把尾巴翹上天,看不去內閣的這些文官,但是林哲把統帥部單獨設立,軍權和政權徹底分離,不管是平日還是打仗的時候,這軍方大多和政府沒什麼直接聯繫。

    兩邊可謂是進水不犯河水,軍方將領無視了文官,而文官那邊也不會自討沒趣,湊到人家軍方將領的冷屁股後頭。

    所以說,就算是沈敬山想要和軍方將領勾結,軍方的將領也不會甩他啊!

    這些內閣官員一條一條數著說,說道激動的時候,甚至有人解開了脖子下的領口,然後面紅刺耳的拍著桌子,說一定要改變目前的局面,不能讓督察院那邊繼續亂搞下去,還有必須嚴重的告誡軍方那邊,勿要插手政府這邊的政務,否則就到天子面前參他一個軍政勾結,謀圖不軌的大罪!

    看著這些人,畢余同暗自點下了頭!

    內閣部議後的兩天,各種彈劾督察院甚至彈劾軍方的摺子就雪片一樣飛進了平仁堂!(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