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已完成)

 
regn13 2018-3-22 22:00:1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14 53661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5
第兩百九十章 戰爭中的和談

    英法聯軍的第一次總攻被擊退了,而且還是中華軍被迫通過刺刀肉搏的形式才擊退的,而一旦發生衝鋒和反衝鋒之間的刺刀肉搏,只要不是雙方差距不太大,那麼基本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鬥模式。¥℉。¥℉

    當英法聯軍退卻後,原先雙方交戰的地方幾乎是躺滿了屍體!

    「此戰中,我軍的初步傷亡已經統計出來了,其中陣亡一千二六十五人,重傷者一千七百人,輕傷尚未統計!傷亡人數大部分為第十師的將士,一共有八百三十人陣亡,重傷者一千二百七十人!」

    「敵軍方面,我軍一共擊斃敵軍六百二十七人,另外俘虜敵軍傷員兩百三十人!」劉和濤說出這簡單的兩句話的時候,語氣都是帶有一絲顫抖。

    要知道此戰絕對是中華軍自余勝軍時代以來,死傷最為慘重的一次,超過兩千名皇家陸軍將士的死傷導致第二十八步兵團和第二十九步兵團徹底被打殘。

    包括曲攀雲在內的第三軍將領聽著這些數字都是面色不太好看,但是劉和濤的話還沒有結束,只聽他繼續道:

    此戰中,我軍有大量軍官傷亡,殉國者有:第二十七團副團長梅隆秦少校,第二十七團第一營營長魏多力少校,第二營副營長戴錦上尉,第二十七團第一營第二連連長賈農遠中尉,第四連副連長宋傳軒少尉,第七連連長黃土駿中尉。第二營第一連連長符宣中尉,第三連連長秦宣中尉,副連長蔡斌續少尉,第六連副連長周仁卓少尉,第八連連長田巡安中尉。第三營……」

    唸完陣亡者的名單,劉和濤依舊沒有停下,而是念起了受傷軍官的名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第十步兵師師長方安雲少將身上重傷,目前還在昏迷中的消息了。

    死傷軍官的名單很長,劉和濤一個接著一個唸著名字。整個會議室內除了他唸著名單的聲音外沒有任何聲音,所有人都是沉住了呼吸。

    好不容易才唸完死傷軍官的名單,曲攀雲深吸了口氣道:「為陛下盡忠,為帝國而殉。這是我輩軍人的最好歸屬!」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是曲攀雲的語氣中依舊透露出濃濃的哀傷,今天一戰絕對是中華軍成軍以來的最大損失,不僅僅是那超過兩千名皇家陸軍的死傷讓人心痛無比,那些好不容易才培養出來的優秀軍官的陣亡更是讓曲攀雲心痛無比。

    但是他們的犧牲是值得的。雖然第十步兵師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低價,但是也同樣以正面對抗的形勢擋住了英法聯軍的進攻,並當成擊斃了超過六百名洋人士兵,另外還俘虜了兩百多名洋人士兵。

    發起進攻的三千多名洋人士兵有將近三分之一被留了下來。

    縱然傷亡比例對中華軍而言不太好看,但是從整體戰略而言,這一次防守作戰是成功的。

    經過這一次進攻失敗,英法聯軍同樣損失慘重,他們要發起第二次進攻的話就會更加困難,恐怕要等待從印度支那以及印度地區的援兵抵達後才會發起第二次總攻了。

    而中華軍方面雖然死傷多,但是本來兵力就多一些。第十師死傷將近兩千人後依舊剩下六千人,此外協防軍也還有一萬多人,同時如果英法聯軍停下大規模進攻的話,第三軍就有時間來招募新兵然後訓練並參與作戰。

    當初統帥部方面就是考慮到了第三軍南下作戰後,萬一和英法聯軍交戰而損失過大該怎麼補充的問題,由於路途遙遠顯然不可能從浙江或者蘇南等地招募士兵再大老遠的送過來,所以負責募兵事宜以及軍械事宜的軍訓部、軍械部以及軍需部等部隊都是提前派遣了官員抵達福建以及廣東東部地區。

    好就近招募士兵訓練,徵集軍需物資等。

    進軍廣州之前,軍訓部的官員就已經開始在福建地區,廣東潮汕府等地方開始徵兵。只要英法聯軍給予他們三四個月以上的時間,那麼他們就完全能夠把新招募並完成新兵訓練的士兵補充到在廣州作戰的第十步兵師。

    槍械問題倒是麻煩一些,不過好在現在中華軍是主場防守作戰,戰鬥過後己方丟失的軍械往往都能夠得到回收。而之前一戰中英法聯軍在陣前損失將近千人,這些英法聯軍的武器自然也是被隨後打掃戰場的中華軍收了過去。

    當然了靠繳獲是不靠譜的,為了補充後續軍械的消耗,而蘇南的林德機器廠所生產的武器彈藥已經不可能送到廣東來的情況下,軍械部派遣到第三軍隨軍作戰的官員是準備就地取材,直接在廣東這邊成立一些簡單的武器製造手工作坊。

    廣州這邊的鐵匠。手工作坊之類的雖然很難批量生產米尼步槍,但是小批量製造一些燧發槍還是問題不大的,真到了手中無槍可用的時候,有燧發槍總比拿著火繩槍或者乾脆是刀劍等冷兵器來的好。

    後續城外的英法聯軍並沒有曲攀雲等人擔心的那樣繼續發起強攻,而是暫停了對內城的大規模攻勢,除了繼續在外城展開小規模的戰鬥外,大規模的戰鬥卻是停了下來。

    曲攀雲並不知道,額爾金伯爵已經是開始寫信到香港以及印度,要求南亞地區的援軍儘量抵達香港。

    額爾金伯爵繼續調兵遣將,而此時英法聯軍和中華軍在廣州爆發大戰的消息也終於是傳到了上海!

    礙於這年頭的落後交通,額爾金伯爵進攻廣州的消息還得用信件的方式,通過搭載前往上海的船隻才傳遞到了上海的包令等人手中。

    對於額爾金伯爵擅自發動對廣州的進攻,包令等人也是無可奈何,因為嚴格意義上來說額爾金伯爵已經是獲得了英國國會的授權,而法國的全權代表也是獲得了法國的相應戰爭授權,只要他們時機恰當,那麼他們就有權力直接發動戰爭,而不用去管包令這些外交人員的想法。

    而嚴格上來說,自從額爾金伯爵出兵的那一刻起,額爾金伯爵就已經自動接管了英國所有對華事務的權力,不管是外交還是戰爭又或者是和談。

    廣州那邊爆發大戰的消息傳到上海後,外務部協辦大臣宋關前就是向英國駐華公使包令等人提出了最嚴厲的抗議。

    當然了,包令等人也是提出了所謂的抗議,說什麼中華軍擅自迫害廣州的外國公民已經是嚴重威脅到了英國的利益,如果中華軍繼續阻攔聯軍出兵保護僑民的話,對兩國關係將會造成重大影響,戰爭的有可能從某個地方的軍事衝突轉化而全面戰爭。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雙方抗議歸抗議,但是卻沒有停下外交的接觸,相反,廣州那邊打著的同時,包令和宋關前彼此抗議了後又繼續上了談判桌,然後進行著毫無意義的扯皮。

    原因只是為了拖延時間而已。

    尤其是英法聯軍對廣州發起總攻並失敗後,包令和宋關前還繼續談著,為何?

    因為中華軍方面依舊需要時間在蘇南的上海等地區進行戰爭準備,同時英法方面也需要時間繼續從南亞地區抽調兵力增援遠東地區。

    這樣一來,雖然儘管都知道現在的談判已經毫無意義,但是雙方依舊繼續談著,並沒有出現說戰爭爆發後,雙方就是迅速離場,然後說什麼讓戰爭決定談判結果之類的話。

    廣州之戰的消息在抵達上海後,不用一天時間就是通過傳到了南京這邊,當林哲得知英法聯軍對廣州發起進攻,並且雙方進行了一場大戰之後的消息已經是廣州之戰的好幾天以後了。

    他看著曲攀雲親筆書寫並用六百里加急快馬傳送回來的軍報,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這些外國人的反應比自己預料的還要快一些,原本他以為雙方爆發戰爭的時間應該是在五月份甚至六月份以後,但是沒有想到不管是自己還是對面的這些英法聯軍都沒完成戰爭準備呢,但是戰爭就已經爆發了!

    「現在我軍在蘇南地區尚未完成戰爭的準備,而吳淞炮台和江陰要塞也還沒有完工,我們需要時間!」陳雲陶如此說著:

    「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爭取到最少兩個月的時間,如此才能夠在蘇南地區完成最基本的戰爭準備,在這之前我們必須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手段來拖延英法聯軍北上上海的可能性!」

    「如有必要,甚至可以在上海那邊的談判中退步一二,哪怕是簽訂一份假的條約也要把時間給拖出來!」

    陳雲陶身為聯合參謀部的總長,對全軍的準備工作是非常清楚的,目前雖然諸多調令已經發了出去,但實際上第五步兵師、第二步兵師依舊還在路上,他們要返回蘇南也是需要一段時間,此外更重要的是吳淞炮台以及江陰要塞以及上海那邊的防禦工事還沒有完工,在這種情況下,軍方需要外交部門繼續爭取時間。

    對此,林哲也沒有過多的猶豫,再一次給在上海的宋關前發起密詔,讓他可以在談判中做出一定的讓步,甚至直接簽訂一些不利條約也沒有關係,只要能夠拖延英法聯軍北上上海的時間。

    至於說現在就簽訂了不利條約後續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直接撕毀了條約繼續打唄!

    等中華軍完成了戰爭準備後,不管是什麼前清簽訂的南京條約或者是宋關前現在和他們簽訂的什麼條約,通通都是要撕碎掉的。(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5
第兩百九十一章 談判退讓

    上海貿易區外灘飯店內,縱然外頭是寒風呼嘯但是飯店內的巨大會議廳內卻是溫暖如春,這座剛落成不久的飯店自從建成後,就成為了目前上海內最高的建築,同時也是造價最高的建築。

    其造價高不僅僅是因為低價以及主體建築的建造費用高,主要還是裝飾方面的費用太過高昂,這座由皇室產業所屬的皇家銀行以及信德洋行、怡和洋行等國內外十餘家大商行、銀行合資修建的飯店以打造遠東第一飯店為目標。

    不僅僅是目前上海最高的建築,同時也是最豪華的建築,其奢華到什麼地步呢?

    飯店門前是一片開闊的廣場,而廣場鋪設的可不是什麼普通石板,而是清一色的大理石,走進大門,其大門的把手是純金打造的,就連開門的門童身上穿的制服都是定製的高級禮服。

    大廳上懸掛的那盞大型水晶吊燈就價值超過上萬兩銀子,上樓的樓梯扶手錶面全部鍍金,供給客人用餐的中餐餐具有像牙筷子、玉碗等,西餐具除了大眾化的銀餐具外,還是更貴重的鋁餐具。這年頭的鋁可不是和後世那樣爛大街,現在的鋁金屬尚未能大規模工業化煉製,其成本是相當高昂,法國那邊的皇帝都是不用銀餐具,而是用鋁餐具的!

    這座每一個角落都透露出奢華的飯店自從開業後,就是成為了上海商貿區內最高檔的飯店。

    而中華帝國外務部和各國的外交談判也是在該飯店內舉行!

    其二樓的會議廳內,其長形方桌的兩側分別坐著穿著西式燕尾禮服的洋人以及穿著中華裝的中華帝國外務部官員。

    此時會議似乎到了臨時暫停時間,雙方的外交人員並沒有大聲辯論什麼,只是各自相互交頭接耳。

    約莫幾分鐘後,宋關前才是把結束了和身邊一名屬下的低聲交談,然後又是翻看了手中的一份協議書幾眼,接著才道:「對於貴方提出的這份新協議,本國可以有限度的接受,但是我們也有新的要求!」

    對面的包令聽見宋關前說表示有限度接受,心中不可避免的生出一陣喜悅。難道談了半年後,中華帝國方面終於是做出讓步了嗎?難道是因為聯軍進攻廣州的舉動讓他們認識到了雙方的巨大差距,從而選擇了屈服嗎?

    當然了內心的這些想法包令自然是不會說出來的,實際上他的臉色依舊沒有任何變化。展現了一個良好外交官員的素質,當即微微點頭:「請說!」

    「對於偽清和各國簽訂任何相關條約帝國方面將一律不承認,這是本國之基本原則,不容任何改變,如果各國如有外交以及通商往來事務。可與本國另行協商簽訂新條約!」

    宋關前說這句話的時候表情是充滿了堅定,不承認前清時代和各國簽訂的任何條約,這是帝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這裡頭不僅僅涉及到實際上的外交利益,實際上更加重要的是還是要表明帝國政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簡單來說就是面子問題。

    中華帝國政權的到來並不是說從偽清或者太平天國手裡繼承而來,而是通過戰爭奪取的,中華帝國和偽清以及太平天國沒有任何繼承或者被繼承的關係,因此中華帝國是絕對不會繼承哪怕是一個字的前清相關遺產,不管是政治上的還是外交上的。

    對於宋關前的這些話。包令等人已經是聽過無數次了,如果不是中華帝國死活不願意承認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相關條約,估計這一次戰爭還遠遠沒那麼快打起來呢。

    宋關前說完了前面的堂而皇之的話後,語氣就是迅速一變:「不過大皇帝陛下體恤泰西臣民生活不易,又憐惜泰西臣民仰慕中華文化而不得,故開恩賞賜沿海諸城開港通商,互通有無!」

    上面一句是場面話,而接下來的一句才是重點:「遵照大皇帝陛下聖旨,本國可以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既有的通商口岸,同時新增杭州、潮汕、台灣、瓊州四個通商口岸。但是我們同時要求在上述口岸裡,貴國商人必須全面遵循帝國的相關法律條例,違反帝國相關法律將會遭到帝國法律的懲治!」

    宋關前說話的時候,他旁邊的助手已經是把一份相關文件遞了過去。上面是和通商口岸有關的一些細節條件。

    「關稅方面,我方堅持要求廢除偽清時代的一切相關條文,各國可以和本國另行商議並制定相關的關稅協議,對此本人可以做出承諾,即便是各國和本國新簽訂關稅協議,但是新稅率也不會比現有的稅率變化太大!」

    「關於貴國希望在本國京師設立大使館的要求。本國原則上可以同意貴國在京師設立大使館,但是大使館的設立必須在雙方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貴方方面承認我國為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後方可!」

    隨著宋關前的話一句接著一句說下去,對面的包令雖然面色依舊不變,但是內心裡卻已經是盤算起得失來。

    這一次談判雖然說宋關前依舊態度非常固執保守,但是諸多條件卻已經是放寬了許多,和過去半年的談判相比,今天宋關前做出的讓步幾乎是巨大的。

    不過對於包令來說,宋關前說出的這些條件依舊不夠,比如說通商口岸,英國是堅持要求開放鎮江以及南京還有九江、漢口這幾個長江流域的重要沿江城市,他們想要把觸角伸進到長江腹地,進入中國的內地,同樣還有珠江流域的梧州,至於沿海城市他們也要求更多,不管是南方沿海還是北方尚在滿清控制下的沿海城市,比如天京,青島,營口等他們都想要開放。

    但是現在中華帝國方面除了保持原有的五個通商口岸外,只新開放了四個通商口岸,而且還有兩個是台灣以及瓊州這種海島口岸,其價值相當有限,真正有價值的只有潮汕以及杭州。這些顯然是無法滿足各國商人的野心的。

    此外中華帝國方面還要求各國在華人員需要接受中華帝國法律的監管以及審判,這就是要廢除以往的領事裁判權,這對各國商人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雖然這年頭各國的法律也是薄弱無比,但是顯然要比中國的法律體系要健全的多,這各國商人要是沒有領事裁判權的話,還不得被中方地方官員三天兩頭打板子啊。

    然後是關稅方面,這一點雖然爭議有些大,但是還算可以接受,按照以前的南京條約,雙方是沒有明確規定多少稅率的,而是說中國方面要調整稅率的話,要和各國進行協商,取得一致後才施行,並且現在也不是歷史上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各國尚未能實際控制中國的關稅稅率,加上中華帝國方面也是做出承若,保證未來的稅率將會和目前的稅率持平,所以英國方面的反對聲音並不大。

    然後就是非常敏感的鴉`片問題,對於這個問題中華帝國的態度非常嚴厲,他們甚至都不談所謂的鴉`片問題,英國試圖讓鴉`片貿易合法化的想法要想得到實現,那真的是要把南京給攻破了才有可能。

    但是中華帝國方面也不是沒有做出妥協,那就是任何條約文本裡,完全參考了南京條約,那就是徹底拋開了所謂的鴉`片問題,避而不談。

    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包令也是知道,中華帝國方面對鴉`片問題是延續了前清的政策,那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要遮遮掩掩繼續以洋藥的名義報關,並且只要繳納了高昂的稅率,海關官員也是懶得管,但是你要想不繳納稅賦直接走私那就直接抓捕。

    而公開的合法化更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這一次的會談上,鴉`片問題再一次被徹底無視,雙方都很有默契的避而不談。

    但是身為中華帝國方面主持對歐洲,尤其是對英國外交事務的宋關前卻是知道,自家陛下對鴉`片可謂是深痛惡絕,帝國方面之所以用這麼強硬的態度對抗英法,甚至進行了全面的戰爭準備,其中鴉`片問題和關稅問題就是兩個最重要的理由。

    這要禁絕鴉`片,甚至為此不惜掀起一場戰爭,這並不是說林哲的個人喜歡問題,也不是說他心痛國人吸食鴉`片後變成東亞病夫之類的,他要禁絕鴉`片的理由其實挺簡單,那就是鴉`片的進口導致數以億級的白銀外流,導致帝國的進出口變成出超,而這對帝國的財政影響實在太大。

    其實早些年清廷要禁鴉`片,真實理由也是因為財政問題,沒有誰喜歡自家的白銀如同流水一樣花出去,只換回來幾箱對國家民族毫無利益的鴉`片的。

    宋關前非常清楚,鴉`片問題是絕對不容任何的退讓,而這一次之所以在鴉`片問題甚至在關稅以及通商口岸等諸多問題上做出退步,並不是說帝國要屈服了。

    這一次的外交談判哪怕是談成並簽訂條約了,其實也是沒有得到任何執行的可能性,因為帝國從頭到尾就沒有打算過屈服,現在的談判不過是為了拖延時間進行戰爭準備而已。

    拖延三個月以上,帝國就能夠做好初步準備,如果有半年的緩衝時間,帝國就可以做好陸地抵抗的完全準備,如果是一年以上,帝國完全有信心迎戰兩萬甚至三萬以上的英法聯軍的登陸作戰。

    現在,宋關前要做的就是利用這一次談判,給帝國統帥部爭取更多的準備時間!(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5
第兩百九十二章 大戰前的影響

    本著爭取更多時間的動機,宋關前率領的談判團隊在二月份的談判中相繼做出了重大的讓步,並且為了表示談判的誠意,也是陸續簽訂了數份意向性條約。『≦『≦小『≦說,

    但是宋關前的最大任務也不是什麼談判成功,而是拖延時間,所以除非英法逼迫的太緊時,一般還是能拖就拖,比方說上午剛談了幾個小時就會說某個問題自己沒有權力決斷,需要報告給南京方面,請求展緩談判。

    南京方面也是非常配合,過上三四天時間後宋關前就能夠得到答覆,而這個答覆往往是批准,不至於讓包令等人失望並懷疑中華帝國方面的談判誠意。

    就當宋關前在上海使出渾身解數利用談判拖延時間的時候,廣州那邊的戰鬥也是平息了下來。

    自從額爾金伯爵在首次總攻失敗後,儘管他麾下的兵力依舊完整還有著進攻廣州的實力,但是既然第一次總攻都失敗了,那麼額爾金伯爵也是對廣州方面的中華軍保持了謹慎對待的態度,試圖等到南亞地區的援軍抵達後再發起第二次的總攻。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中華軍帝國方面固然是想要利用談判來拖延時間,但是另外一方面,英法聯軍何嘗又不是一邊談判一邊增兵啊,他們可從來沒有說因為談判順利就停止增兵,相反他們增兵的速度還在加快。

    然而不管怎麼樣,自從第一次廣州戰役後,英法聯軍和中華軍的大規模戰事算是停了下來,商貿區以及其他幾個通商港口裡裡依舊有著諸多洋人的商船進出,絲毫看不出戰爭的影響。

    而這看似平靜的背後,中華軍方面正在做著全力的戰爭準備。

    三月初,經過長途跋涉後,第五軍順利返回揚州,而不用幾天時間,第二軍也是順利返回南京,不過第二軍並沒有在南京停留。而是繼續東進一直抵達鎮江才停下了長途跋涉進行休整。

    這兩個軍剛返回呢,統帥部下屬的軍訓部就是把大量提前準備好的新兵補充到了這兩個軍的主力部隊,也就是第二師、第五師裡頭,爭取讓這兩個主力步兵師恢復。

    同時。林哲親自做出決斷,把尚在紙面上剛建立初步機構的第十一步兵師配屬給了第二軍,然後還把剛建立指揮機構,連新兵都還沒到位的新編第十二步兵師配屬給了第五軍。

    截止到三月份的時候,統帥部在蘇南地區的指揮機構已經到位。分別有駐防上海的第七軍,轄有第六步兵師、第七步兵師,該部也是中華軍在蘇南地區的主要兵力,其第七步兵師是中華軍的老部隊,第六師雖然是去年才編成的新部隊,但好歹是屬於已經編成,兵員以及武器都齊全的部隊。

    有駐防江陰的第六軍,轄有正在編練中的第八步兵師、第九步兵師,儘管在未來的規劃中這第六軍是預計裝備後裝步槍,線膛火炮的新型模範軍隊。但是現在剛編練幾個月,兵員只有七八成而已,而軍械也同樣不足,林德機器廠雖然這幾個月裡已經是加班加點,拚命生產步槍和火炮了,但目前第六軍全軍依舊只有五千多支新型的1858年型後裝步槍而已,連正規步兵都難以獲得新式步槍的配給,在其他中華軍裡同樣裝備步槍的輜重兵們就更加不可能短時間內獲得新式後裝步槍的配給了。

    這個第六軍從紙面上看上去還算不錯,新式後裝步槍和線膛火炮已經領先其他的中華軍,但實際上人員素質還比較差。而且到目前為止第六軍那邊也沒有完善使用新式武器所需要的新式戰術,這後續真正投入戰場上的話,能有多大戰力還是個未知數。

    在過來就是第二軍和第五軍了,這兩支部隊都是從前線緊急回援的。而且回援之前他們是沒有帶上原有的協防軍部隊,因為根據以往的戰例來看,裝備冷兵器,兵員素質和戰鬥意志都非常差的協防軍部隊面對新式軍隊的時候根本是沒有半點用處,之前打江淮新軍和清廷練軍的時候都表現差勁了,如果再遇上英法聯軍的話。百分百就會出現廣州之戰的情況,在己方佔據絕對兵力優勢的情況下未戰先潰。

    這大老遠抽調協防師回來送死,還不如把他們留下來和太平軍、清軍作戰呢,這樣多少還能發揮他們的剩餘價值。

    因此中華軍抽調兵力回援的計畫裡,是不涉及到協防軍部隊的,第二軍和第五軍回援之前,已經是把原屬麾下的協防軍部隊分別配給了第一軍、第二軍。

    第二軍和第五軍都是只帶了一個主力步兵師以及一個騎兵團回援的,不過回來後,林哲又是把還只存在紙面上的新編步兵師分配配屬了給第二軍和第五軍各一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等三四個月以後他們都會變成擁有兩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團以及其他相關輔助部隊的軍級部隊。

    上述四個軍就是中華軍帝國在蘇南的全部依靠,抵抗英法聯軍的核心,而除了這些部隊外,還有一個近衛師則是比較特殊一些。

    儘管參謀部那邊多次建議把近衛師納入統一指揮參與蘇南防務,但是都被近衛師師長梁丘石嚴詞拒絕,並多次重申近衛師並不歸屬陸軍系統,它的任務也不是前往前線和敵軍廝殺,近衛師的任務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那就是控衛皇室的安全,捍衛林哲的帝位。

    萬一被洋人真的突破上海、江陰等一系列防線打到南京來的話,近衛師還得帶著林哲逃走呢,那裡會把寶貴的兵力消耗在上海或者江陰啊。

    對此,身為皇帝的林哲也是默認了近衛師的做法!

    林哲並不是賭徒,他不會把手中所有的籌碼都壓上去,他需要考慮到萬一上海和江陰真的守不住了,他就必須做後續的打算,比如說放棄南京北上或者西進,以求捲土重來。

    而近衛師就是他留在手中的一張底牌,哪怕是上海和江陰甚至鎮江都失陷了,也不能輕易動用的底牌。

    中華軍抽調前線兵力回援,短時間內徵召了大量的兵力,進行著似乎不顧後果的擴軍。每天花出去的軍費都是海量數字。

    僅僅是到了三月底,財務部撥付的第一期就是被提前花光了,當軍方又來要錢的時候,財務部大臣齊宣浩雖然恨不得把這些花錢大手大腳的軍方將領大卸八塊。但是身為帝國內閣大臣,他同樣也是清楚現在軍方面臨的挑戰非常巨大,這為了擴軍和購買軍械以及囤積軍需物資,所需要的軍費都是海量的。

    再加上林哲也是親自交代過,財務部必須優先滿足軍費支出。其他一切支出,甚至包括皇宮營造,國家僱員的薪資,城市建設、水利基建,教育經費等通通都得往後靠。

    所以儘管心中有著諸多怨言,但是齊宣浩也是不得提前拔給軍方高達一千八百萬圓的第二期軍費。

    不管是爭霸九州還是抵禦外敵,都是需要錢作為支撐的,這沒有錢的話可打不了仗。

    如今距離夏稅還有段時間,財務部方面如果不想辦法的話,估計等多幾個月就給不出軍方所需的第三期軍費了。只是該怎麼辦呢?

    臨時加大營業稅等商稅的比例?臨時加大關稅比例?還是說用其他手段強行推廣國債的發行?

    齊宣浩腦海裡轉過一個又一個的可能性,思索著該如何解決最近幾個月的財政缺口。

    而就當齊宣浩苦思該如何籌錢的時候,中華宮內,站在平仁堂上的林哲看著窗外已經停工的大殿,心中也是感嘆著,這一次和英法聯軍的衝突以及潛在的大規模戰爭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從大的方面來說,完全影響了帝國的北伐以及西征計畫,在解決英法聯軍的威脅之前,北伐攻克京師或者西進拿下湖北是遙遙無期了,就算一切順利恐怕也要拖上一兩年時間了。

    而從小的方面來說。原本還在轟轟烈烈進行的南京市政建設已經完全停止,那些還沒有完工的諸多辦公建築由於缺乏經費已經大多停工,城內的幾條道路的修繕也因為資金匱乏而被迫中斷。

    別說這些了,就連中華宮的修建工程也是被迫停了下來。本來就算財政再緊張,財務部的那些官員們也是不會斷絕中華宮的營造經費的,但是林哲卻是親自表示,如此正值困難之極,身為天子當做表率,所以親自下詔停止中華宮的後續營建工程。騰出來的營造費用則是填補到軍費方面。

    同時還特地下詔,將本年度的皇室生活經費全數返還給國庫,並號召臣民貢獻各自的力量,以籌集經費。

    林哲的這兩個舉動可以說讓帝國的臣民們大大感動了一把,在封建皇權時代,就算是把大半國土丟了,但是這皇家的花費是絕對不能少的,甚至外頭作戰的大軍沒飯吃,沒刀槍的時候,這皇室或者其他貴族依舊醉生夢死的情況多不勝數。

    後世國人最津津樂道的慈禧挪用北洋水師經費修建園林就是最著名的例子了。

    但是林哲不但停止了中華宮的後續營建,更是把皇室生活經費返回給了國庫,這種行為在諸多臣民的眼中已經算得上是仁德賢明俱全了。

    當然了,這些事情在林哲眼中並不算什麼,從去年開始他林哲甚至是整個皇室就基本沒花過國庫一分錢,雖然說每個月國庫都會拔過來一部分皇室生活經費,但是轉手就給了營造事務處那邊,皇室的生活經費基本都是宮務廳財務處自行提供的,這還不算,宮務廳財務處還偶爾補貼給營造事務處幾萬圓。

    也就是說,從去年到現在,林哲和皇室非但沒有花國庫一分錢,反而是倒貼進去了不少,現在公開說返回皇室生活經費其實影響並不大。

    所以別以為林哲真的和明治一樣為了養軍,一天只吃兩頓,連肉腥都見不著了,國庫沒錢不代表皇室產業沒錢啊!

    皇室產業的利潤豐厚,你讓它和國庫那樣一下子拿個幾百萬幾千萬來肯定不行,但是每個月拿出幾萬來維持皇室成員生活還是勉勉強強可以辦到的。

    至於營造皇宮中斷的影響也不大,現在中華宮的後宮部分早就已經修繕完畢,至於耗資巨大的前主殿以及廣場還有其他的建築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急迫性,有了它們也就好看些,沒有這些規模宏大的建築也不影響帝國的運轉。

    因為林哲在三層小樓的平仁堂照樣可以辦公,又不是說非得要在面積幾萬平方米,富麗堂皇的宮殿裡的。

    為了準備和英法聯軍一戰,中華帝國付出了太多太多,如果不就此拿回屬於帝國的利益,那麼可就虧大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5
第兩百九十三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

    從二月份下旬開始,中華帝國內外似乎大批都平靜了下來,不管是廣州那邊和英法聯軍的軍事衝突還是說在安徽、贛北等地的西線又或者是在河南以及山東方面的北線,中華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都已經是停了下來。↑,

    中華軍正在積蓄力量迎戰英法聯軍的任何挑戰,至於太平軍以及清軍還有什麼鎮胡軍之類的都已經被劃入了次要目標,暫時不去管了。

    而中華軍在西線以及北線相繼停止大規模的戰鬥,也是讓清廷方面獲得了極為難得的喘息時機,如果沒有英法聯軍的突然插手,估計現在中華軍已經在華北方向投入了至少五個皇家陸軍步兵師的兵力,繼而展開山東以及河南攻略了,估計不用等到夏天中華軍就能夠兵臨北京城下。

    但是現在,清廷卻是可以利用這個難得的喘息時間進行恢復!

    過去的幾個月來,清廷為了挽回敗局也是動作頻繁,據傳咸豐帝在年初對軍機處以及六部進行大規模的人員調動,很顯然咸豐帝對過去幾年來這些軍機大臣們的表現非常不滿。

    原山東巡撫胡林翼再一次被委以重任,被調任直隸總督,而自僧格林沁之後,清廷方面在北方的最主要將領都興阿儘管連續遭到慘敗,但是依舊被當成了救命草,被咸豐帝欽命為『總理新軍處』督辦,同時還有『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的諸多差遣,讓這個歷史上名不經穿的滿族將領成為了當代名聲最為顯赫的清廷將領。

    不得不說,都興阿的崛起,甚至納德的興起以及胡林翼沒死在太平軍手裡而繼續陞官發財並成為直隸總督,這些都和林哲引起的蝴蝶效應有著極大的關係。

    林哲出現在這個時空,其中最明顯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給中國帶來了全新的軍隊作戰體系,引進的近代軍隊,線列戰術把還處於十六世紀水平的國內軍隊直接跨越到了十九世紀。

    中華軍的前身也就是余勝軍的崛起直接讓清廷以及太平天國方面大規模建立各自的新軍,其中太平天國那邊一開始籌辦新軍還是相當不錯的,在楊秀清的支持下林成庭可是編練出來了一支將近兩萬人的鎮胡軍。可惜1856年的太平天國內訌讓這支鎮胡軍直接反叛出太平天國體系內,並成為了獨立勢力,這也就造成了石達開時代的太平軍是沒有任何新軍的,只能依靠以往的運動、挾裹等流民軍的模式來對抗曾國藩和鎮胡軍。

    相對於太平天國編練新軍的坎坷。清廷那邊編練新軍的規模要大得多,同時也順利的多,儘管最早編練的八旗新軍是個空架子,但是江淮新軍卻是相當不錯,而後清廷大規模編練的練軍也是卓有成效。

    其京畿練軍以及直隸練軍更是成為了去年清廷在北方的主要戰力。再到現在的整頓軍制,統一番號從而弄出來的『大清陸軍』也很有後世的北洋新軍的模樣。

    從京畿練軍以及直隸聯軍還有部分地方練軍整編而來的陸軍四鎮乃是目前清廷僅有的依靠。

    而這陸軍四鎮成為了清廷目前的主要依靠,從另外一方面也就直接證明了都興阿的崛起!

    為何?

    因為這清廷的練軍就是他都興阿一手建立起來的,遙想數年前的時候,誰能夠想到當時僅僅是一個京口副都統、乾清門行走的他能夠通過主辦練軍而達到今天所有在北方的清軍的統帥?

    不僅僅是他,就連跟著他一起辦練軍的幾個手下也成為了清廷北方數省舉足輕重的角色,比如說之前協助他編練京畿練軍的副手史榮椿,還有負責主辦直隸練軍的納德,如今一個是陸軍第二鎮的統帥,一個是陸軍第四鎮的統帥。

    至於前幾年廣泛活躍在朝野並且名聲顯赫的那些清廷將領們已經是被革職的革職。這類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僧格林沁了,然後是戰死的比如說向榮,再過來還有被俘的比如李鴻章。

    當這些人消失在清軍的序列後,都興阿以及納德、史榮椿等在原時空裡名不經穿的人因為編練新軍橫空崛起。

    本時空的1858年和歷史上的1858年已經是面目全非,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已經是苟延饞喘,原本應該大放異彩的曾國藩和他的湘軍依舊只能困守湖南,新出現了一個林成庭和他的鎮胡軍盤踞在江西,清廷提前了編練新軍,再加上林哲和他的中華軍,導致中國進入了原時空裡並沒有出現過的線列戰爭時代。

    這一切變數都是因為林哲的到來!

    面對面目全非的歷史。林哲腦海裡原有的少許歷史知識已經是毫無作用,面對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中華帝國該如何面對英法聯軍的挑戰,該如何擊敗清廷以及太平天國進而統一中國。這些事都沒有歷史可以讓他去抄襲,甚至連參考都不能。

    而林哲也不是什麼天才,他並不是天生就和拿破崙那樣的統帥,也不是和袁世凱、李鴻章這些聞名晚清的名人那樣有著什麼卓越才華。

    相反,來到這個時代前他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他之所以能夠帶領中華軍崛起。建立『中華』這個帝國,成為一國皇帝,靠的是他這多年來的努力以及對後世常識的瞭解,當然了,還和所有有所成就的人一樣,少不了他的好運氣,這一切加起來他才能夠走到今天。

    然而現在,面臨著新一輪挑戰的林哲有些恍惚了,他不知道自己用這麼強硬的態度去對抗英法聯軍是對還是錯的。

    是繼續用強硬的態度,最後和英法聯軍打一場,以博取徹底的勝利,從而奠定帝國崛起的基礎還是說先忍一忍,先向英法聯軍屈服,割讓一部分利益然後掉頭專心對付滿清以及太平天國,學蔣光頭一樣來個攘外必須安內?

    對於這些,林哲是有著猶豫的!

    但是這些內心裡的些許猶豫雖然偶爾閃過林哲的腦海,但是林哲卻是沒有太過注意,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了讓他反悔的機會了。

    自從今年一月份決定和英法聯軍對抗的時候,整個中華帝國就已經走上了戰爭的快車道,現在想要掉頭已經太遲了。

    看著那棟尚未完工的新華殿,林哲的目光久久沒有收回!

    這一場戰爭自己必須獲得勝利,自己眼前的新華殿也必須重新開工然後把它建成,他要帶著這個國家和民族徹底崛起。

    作為一個站在權勢巔峰的男人,林哲所追求的東西已經不多了,不管是權還是錢又或者是女色,的他已經是到了求無所求的地步,要女人的話,天下女色盡可取之,錢財現在對他而言就是一個數字,沒有任何意義,而權勢的話對於一個實權皇帝而言也是等到了頂峰。

    現在的林哲還能夠追求什麼?

    不外乎身後名而已,又或者是內心裡的些許野望,比如說統一中國,又比如說讓中國崛起,如果能夠做到這些,那麼自己也足以和那些名君相提並論了吧,將來在史書上,自己的名字就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名字。

    不同人生階段的人是有著不同追求的,不同層次的人也是有著不同的人生追求的,而現在林哲的人生追求相對於普通人而言,是有些虛幻的。

    不過這也不算他的例外,從古至今那些皇帝們的追求都是和常人不一樣,開疆擴土是最多的,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想要當木匠的,想要長生不老的。

    總之而言,數千年來的皇帝的所謂理想都有些變態,不能用常人的思維去看待。

    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野望,為了帶領這個國家崛起,他就必須把鴉`片以及關稅等問題給解決了,如此才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環境發展國內的農工商,繼而建立起一個工業國家,要不然的話他頂多也就是和歷史上的清廷一樣,搞出一個所謂的洋務運動而已。

    這段時間裡林哲的內心有著諸多想法,但是臣下們自然是不知道林哲心理的諸多想法的,他們只知道自己的這個皇帝已經是下定了決心要和那麼蠻夷洋人打一場,為此不惜調動整個帝國的所有力量。

    三月下旬,經過長達三個月的緊張編練後,在江陰編練的第六軍所屬的第八步兵師率先成軍,這也是1858年度擴軍計畫裡收個正式成軍的部隊。

    為了體現自己的重視,林哲親自乘坐海軍的戰艦前往江陰,主持江陰炮台落成以及第八步兵師的成軍儀式。

    本來按照其他封建王朝的例子,這種事情一般是用不著皇帝親自前往的,一般會派遣近親的皇族或者大臣前往,但是林哲對軍隊的掌控是深入骨髓的,所以是力排眾議親自前往江陰參加相關儀式。

    三月二十九號,林哲以及隨駕的諸多大臣們乘坐海軍的多艘蒸汽戰艦,而林哲的座艦自然是海軍現役最大,最先進的千噸級蒸汽暗輪戰艦紹興號。(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5
第兩百九十四章 視察江陰

    紹興號是海軍訂購的千噸蒸汽暗輪戰艦的首艦,去年下半年下水並在年底才完成舾裝,經過匆匆海試後就是開始正式服役,而按照首艦名即級別名的慣例,這一系列海軍訂購的千噸戰艦也會被統稱為紹興級。∈↗,

    之所以首艦用紹興為艦名,理由自然是簡單的,因為林哲的老家就是在紹興餘姚縣啊,用傳統的話來說紹興就是龍興之地。

    紹興號由於是第一首自主建造的千噸戰艦,所有參數上都比較保守,為,全長為兩百一十尺,寬二十七尺,排水量為一千零八十噸,配屬了兩台從法國進口的蒸汽機,共可提供一千零二十匹馬力。

    但是在海試中發現單純靠蒸汽動力的航速過慢,無風時的最高航速才只有九節,而且純蒸汽動力的話航程也是非常短,而作為對比,國外,尤其是英國人的蒸汽風帆混合動力的千噸左右的巡洋艦都會採用蒸汽風帆混合動力,如果是使用風帆並且還是順風的話,航速可以輕易超過十二節,甚至達到十五節以上。

    因此經過一番掙扎後,海軍又是給已經建成的紹興號重新加裝了風帆,如此一來至少在航速上不會比國外的同等級戰艦差了。

    而後續艦也是放棄了純蒸汽動力的打算,重新恢復到了風帆蒸汽混合動力的傳統佈局,這也是中華軍在試圖全面採用純蒸汽動力艦隊的一次失敗嘗試了。

    武備方面,由於紹興號服役之初,林德機器廠的後裝線膛炮產量還比較小,一開始舾裝的時候是用的前裝滑膛炮,但是隨著林德機器廠的後裝線膛炮開始小規模量產後,就是直接改用了後裝線膛炮,其主炮為一門1857年型180毫米艦炮位於前甲板,另外還有四門120毫米的副炮位於兩舷。

    這款戰艦也是中華海軍第一首自主設計並建造的專業戰艦了,除了所用的蒸汽機還是進口的外,其他的船體以及艦炮以及帆具等都是自行建造的。

    目前該級艦已經服役兩艘。尚有一艘在舾裝中,還有三艘正在建造中。

    本來紹興級這種戰艦是作為純粹的遠洋戰艦設計的,其吃水比較深是不適合在長江航行的,但是自從英法和中華帝國發生軍事衝突後。中華海軍已經全面退守長江,所屬的戰艦除了兩艘炮艦還活動在閩江外,其餘的已經是全部退入長江,加上長江的下游,也就是南京到上海段的揚子江流域水深良好。那些數千噸的戰艦都能航行其中,這千噸的紹興號自然也能順利活動。

    紹興號一路南下,由於是順流而下所以速度是相當快,不用一天時間林哲等人就已經是駛入了江陰的海軍基地。

    江陰雖然不是什麼深水的沿海港口,但是自從海軍在江陰修築炮台,用以控制長江航道控衛京畿以來,就是在江陰炮台的上游的沿江修築碼頭,用以臨時停泊海軍戰艦。

    如今海軍的戰艦基本已經撤回到了長江內,其中除了部分在上海以及南京外,剩下的中大型戰艦基本都在江陰了。

    還沒有進入港口呢。站在甲板上的林哲就是看到了沿江碼頭停泊的一整排戰艦,而一旁的海軍部總長林達標也是向林哲及時解說著:

    「雖然受限於地形限制無法開闊滲水港口,但是我軍規模現在還太小,目前的港口雖然小一些但是也足以停泊我軍的戰艦了!

    前面的那一排戰艦乃是我軍應用最廣泛,在多次戰鬥中都表現不俗的興吳級炮艦,他們靠後一些的兩艘戰艦乃是我軍前兩年大力建造並服役的大型內河近海炮艦鎮滬號以及鎮蘇號。」

    順著林達標遙指的方向看去,林哲就是看見了碼頭的上游位置,停泊著五六艘個子不大的小炮艦,林哲對這種興吳級炮艦也不陌生,知道這種炮艦雖然個頭小。火力也不算強,但是卻是目前中華軍海軍的主力炮艦,廣泛活躍長江、京杭大運河,淮河等各大內河水系。有利地支援了陸軍作戰。

    至於那幾艘內河炮艦自己也知道,乃是前幾年中華軍海軍的擴軍中所建造,不過船型雖然大很多,但是由於有著四五百噸重,吃水較深導致很多內陸的中小河流都不能去,而且又不適合遠洋航行。只能是在沿海或者在長江中下游這些有著足夠水深的地方航行,從作用來說其實還是不如八十噸的小炮艦興吳級的。

    放眼整個碼頭,只見江邊的碼頭上拍著密密麻麻的諸多船隻,有數百噸乃至千噸的戰艦,也有著普遍數百噸的純風帆,或者蒸汽風帆混著明輪等動力的運輸船,而一些幾十噸甚至只有幾噸的小舢板也有不少。

    而在碼頭的下方大約一公里外,就是可以看見江邊的那座小山頭已經完全變了模樣。

    原有的樹木之類的全都不見了,進而出現的是一個高大的要塞建築,哪怕是隔得有些遠,但是依稀可以看見臨江的那一面有著若隱若現的大口徑火炮身影。

    待紹興號在碼頭挺穩後,林哲並沒有讓岸邊的軍政官員們等候太久,而是在隨行的屬下們準備了好後,就在眾人的擁簇中下了船。

    當穿著一身軍裝常服,披著呢絨外套的林哲走下船後,岸邊的幾個軍政要員也是及時的迎了上來,為首的一文一武,武將自然是駐防在江陰的第六軍軍長施清瑄,而文官則是江蘇巡撫薛煥。

    這兩個人裡的施清瑄穿著將官冬裝禮服,佩戴著金穗指揮刀,佩戴者中將軍銜再加上禮服的勳帶配飾之類的,顯得隆中無比,倒是薛煥身上穿的要簡潔的多。

    這倒不是薛煥不想穿的花枝招展,而是這中華裝的設計本來就是以簡潔為主,衣服上除了有爵位的貴族可以加勳帶配飾外,普通文官渾身上下都是沒什麼裝飾的,純黑色的中華裝再加上一雙同樣是黑色的皮鞋,這就是中華軍高級官員們的全身行頭了。

    不會和那些洋人們一樣,還會戴個禮帽,拿個文明杖,胸前還別個小手絹之類的……

    「臣等恭迎皇上!」說著,這些人就是開始鞠恭敬禮。

    「嗯。諸位愛卿辛苦了!」說是這麼說,但是他也只是略微點頭而已,甚至連手虛抬都沒有虛抬,更加不會跑上去說你們太客氣了之類的話。

    林哲的這個神態也沒有讓諸多人不滿。在他們看來,林哲這個模樣才是一個皇帝該有的態度。

    薛煥此時也是上前了道:「皇上,車駕和行宮等已經準備妥當了!」

    林哲顯然是沒有把興趣放在行宮或者馬車上,他大老遠跑到江陰來又不是來度假的,他是來檢閱軍隊。來視察江陰炮台的,所以只聽他道:「時間還早,不著急,我們先去看看炮台!」

    聽到林哲這麼說薛煥雖然有些意外,不過他也是跟著林哲好幾年了,對林哲的脾氣多少有些瞭解,這位皇上可不是什麼和平年代裡混吃等死的庸君,而是一個從頭到有,空手建立偌大帝國的人,這剛抵達江陰就要視察炮台也是在預料當中。

    不過他卻沒有說話。因為行宮以及其他事務雖然是他薛煥負責,但是炮台以及檢閱軍隊之類的事情可是軍方負責的,他沒權利管。

    當即是施清瑄就是上前道:「謹遵陛下旨意!」

    當即就是退了兩步,向身旁的一個上校輕聲交代了兩句,緊接著這個上校就是小跑了出去,不用多久就是看見外圍迎接的士兵就已經是相繼開動了起來,他們這是要提前出發開道。

    而林哲此時也是上了準備好的四輪馬車,其餘的武將們都是各自騎馬跟上,那些文官們自詡身體可以的也是騎馬跟上,而一些歲數大或者不會騎馬的也不會傻乎乎的步行跟隨。也是上了後面的幾輛馬車,幾個人擠在一輛馬車隨行。

    大道的兩旁則是間隔數米就有一名士兵站崗,這倒不是為了保障安全之類的,因為軍方早就已經驅趕了附近的所有民眾。如今江陰要塞以及海軍碼頭附近就是一個純粹的軍營,沒啥老百姓,之所以列隊還是因為禮制規矩這些。

    要知道教育部的官員們可是在林哲出行之前,專門派官員過來制定相關的禮儀規格,包括林哲坐的馬車是什麼顏色的,內飾如何。要多少匹馬來拉,這些馬匹得是什麼顏色的,然後一路上要多少人迎接,臨時行宮是什麼規格,飲食上面的規格都是有詳細規定,可不能亂來。

    隨著中華帝國建立的時間越來越久,這些表面的程序化東西也是讓這些官員們越來越在乎,教育部的那些負責禮儀事務的官員們比林哲更加在乎這些東西。

    至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受到了傳統思維的影響,基本上六個字可以形容,那就是『尊古制,依舊典』,力爭中華帝國這個王朝以及林哲這個皇帝在禮法上是無可挑剔的。

    很多東西並不是說你不想要就能丟掉的,很多東西不是說你想要就能得到的,比如去年林哲納九嬪,為什麼不是六個八個,也不是十個二十個,非得是九個,而且連納妃之前,連九嬪的封號都已經制定了呢,就是因為九嬪制度是古制,《禮記?昏儀》記載的就是九嬪,而不是八嬪、十嬪。

    又比如說皇宮,儘管皇宮是林哲親自設計的,其整體中華宮的設計風格是參考了當代流行的西方的巴洛克以及洛可可風格,同時也有國內傳統的江南園林風格,當然了最多的還是後世現代的那種簡單流暢的簡潔風格,這棟皇宮的設計不管從那個角度來看,都和中華的傳統皇宮沒啥關係。

    但是在命名上以及其他一些細節上依舊可以看到濃厚的傳統,最明顯的就是新華殿前面的華表了,華表可是傳統的皇宮裝飾,皇權的經典象徵,然後其正大門的門樓名字為什麼不是其他,非得是中華門這三個字呢,因為這也是傳統,國號即為皇宮正門的名字。

    在諸多軍政要員們的陪同下,林哲剛抵達江陰呢,就是登上了剛完成主體建築的江陰要塞。(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5
第兩百九十五章 炮台和火炮

    「目前江陰要塞已經完成了第一期主體工程,臨江的兩座炮台以及炮台後方的步兵堡壘已經基本完工!」

    進入了江陰要塞後,身為在場地位最高,同時也是全權負責江陰要塞防務的第六軍軍長施清瑄對林哲介紹著目前江陰要塞的基本情況。

    「按照設計,臨江的兩座炮台預計配屬超過五十門以上的重型火炮,不過受到林德機器廠那邊的火炮產能限制,加上吳淞炮台那邊對火炮的需求更加緊迫,所以目前這邊只配屬了三門一百八十毫米的後裝線膛火炮,剩下的是一些老舊的前裝火炮,分別有六十四磅的前裝滑膛炮六門,三十二磅火炮十三門。」

    「不過隨著吳淞炮台那邊逐漸完工,火炮產量逐漸增加後,江陰炮台這邊會逐漸增加大型後裝線膛火炮的配屬,在這之前,如果局勢緊張並且有必要的時候,到時候海軍方面會把戰艦上火炮拆下來臨時配屬到炮台上!」

    林哲一邊聽著一邊點頭,實際上這些數字他在來江陰之前就已經通過諸多戰報得知了相關情況,江陰要塞的規模相當龐大,第一期工程就修築了兩座炮台以及部分兵營以及面向陸地的壕溝堡壘等,後續第二期工程還會修築第三座炮台,第三期工程則是細節的修繕,同時修建營房以及面向陸地的堡壘等,建成後將會有東、中、西三座臨江主炮台,配屬的三十二磅以上的重型火炮將會超過七十門。

    而江陰要塞之所以叫要塞而不是單純的叫炮台,是因為這不僅僅是炮台而已,而是一座集合炮台,防備步兵進攻一體的整合式要塞,因此除了預計建設三座主炮台外,圍繞著炮台的外圍還會建有大量的步兵防禦堡壘,相關的壕溝堡壘,面向陸地的小型炮台都有,預計可以容納超過兩萬名士兵駐防。

    江陰要塞的雖然在優先度上落後吳淞炮台。但是作為南京的屏障,控衛京畿的重要的堡壘,同樣是受到了軍方的重點關注。

    聽罷施清瑄的話,林哲露出一絲疑惑道:「前些時候海陸軍不是已經批量裝備前裝線膛炮了嗎?怎麼現在這些炮台上還是繼續使用前裝滑膛炮?」

    施清瑄當即答道:「這是受到了林德機器廠的產能限制。他們那邊的前裝線膛炮產量還比較低,而且目前都集中在十二磅野戰火炮的生產上,對於大口徑的艦炮生產已經轉移到了後裝線膛炮上。而現在裝備的這些大口徑前裝滑膛炮都是過去幾年為海軍以及海防炮台製造的的庫存!」

    聽到這,林哲卻是轉頭對身後的軍械部總長韓向方道:「如果前裝線膛火炮的作戰效能還有性價比可以的話,你們軍械部應該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這一方面上!」

    目前中華軍海陸兩軍內的火炮是比較繁雜的。

    陸軍方面。之前大規模使用銅製的前裝滑膛炮,口徑以十二磅為主,也有六磅的騎兵炮以及四磅步兵炮,此外還有大量九磅輕型臼炮、二十四磅、三十二磅的大口徑攻城臼炮。從去年年底開始開始批量裝備林德機器廠的最新產品,也就是前裝線膛炮,口徑依舊以十二磅為主。

    海軍方面,以前則是清一色的前裝滑膛火炮,口徑普遍較大,身管較長,小型炮艦上是十二磅。而千噸級別以下的炮艦則是二十四磅、三十二磅艦炮為主。不過去年的千噸級戰艦紹興級服役後,開始配屬後裝線膛火炮,也就是1857年型180毫米艦炮,1857年型120毫米艦炮,目前除了五百噸以下的炮艦因為成本問題外繼續沿用庫存或者其他船隻退役的前裝滑膛炮外,新造的千噸級別以上的遠洋主力戰艦已經全面採用後裝線膛炮,以一百二十毫米(四十磅)、一百八十毫米為主(一百一十磅)這兩種口徑的火炮為主。

    而岸防部隊,也就是在吳淞炮台以及江陰炮台上,同樣是後裝線膛火炮以及前裝滑膛炮混合,用以少量180毫米。120毫米的後裝線膛火炮為主力,另有六十四磅、三十二磅的前裝滑膛炮作為輔助力量。

    不過目前中華軍方面已經開始接受新的大口徑的前裝滑膛炮了,這倒不是因為他們嫌棄,而是因為中華軍的火炮供應商。也就是林德機器廠已經是停止生產前裝滑膛炮了,其大口徑艦炮的生產線已經是全面轉產120毫米,180毫米等口徑的後裝線膛炮,而中小口徑火炮除了四磅火炮以及臼炮外,大部分的生產線則是轉產前裝線膛。

    只是轉產後產能也略有下降,大口徑艦炮的製造本來就不容易。不管是以前生產三十二磅、四十八磅、六十四磅等前裝滑膛炮還是現在的一百二十毫米、一百八十毫米的後裝線膛炮,其產能都是相當低的。

    而前裝線膛炮的話,其產能雖然不算小,但是陸軍那邊的缺口更大,很難騰出足夠的產能來滿足海軍以及岸防部隊的需求。

    要知道1858年裡新建五個步兵師所需的火炮可是有一百多門呢,而這一百多門已經是預計全部採用前裝線膛炮,並且需要林德機器廠那邊全新生產,這對林德機器廠的產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韓向方聽到林哲的話後,當即出列道:「臣遵旨,後續軍械部會重點關注新式火炮的產能,另外目前軍械部已經指導新建成的金陵兵工廠建設前裝線膛炮的生產線了,預計五月份就能夠出樣炮,有望在六月份開始試生產!」

    林哲點頭不在說話,韓向方口中的金陵兵工廠已經籌差不多一年了,廠房早在去年就已經完成建設,工人的招募和培訓也已經相繼完成,在三月初的時候就是正式試造中華軍內目前最先進的現役步槍,也就是林德1858年型步槍,這種後裝線膛步槍雖然依舊存在諸多問題,但是在過去三個月在第六軍的實驗性裝備中依舊發現了其巨大的戰術價值,比米尼步槍更大的戰術價值。

    因此新落成的金陵兵工廠也沒有去生產林德機器廠那邊已經停產的1856年型米尼步槍,而是直接仿製林德1858年型後裝線膛步槍。

    不過現在是剛剛試制,試制過程中發現了諸多問題。目前金陵兵工廠以及林德機器廠組成的聯合工程師團隊正在緊急調試設備解決問題,爭取早日能夠大規模批量生產,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預計四月份就能夠小批量生產。月產量應該有五百支,而後的月產量將會持續攀升,最終達到月產兩千支的設計產量。

    火炮同樣如此,廠房、工人以及設備都已經到位,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調試設備。解決大規模生產面臨的一些問題,而金陵兵工廠由於一開始的設計定位,本來就是不打算生產大口徑艦炮的,所其設備並不支持生產一百二十毫米、一百八十毫米這種大口徑的後裝線膛艦炮,只能是生產十二磅口徑以下的野戰炮。

    同樣由於中華軍方面已經停產前裝滑膛炮,所以金陵兵工廠那邊的火炮生產是直接從前裝線膛炮開始的。

    林哲巡視江陰要塞是比較仔細的,幾乎是那每一個角落都看到了,檢查著這些工程有沒有偷工減料,有沒有什麼明顯不合理的地方。

    不過很可惜的是,林哲並不是什麼工程師。對於這些要塞該怎麼造也是一知半解,只能看一個大概而已。

    他來巡視江陰要塞,也並不是說來玩找茬遊戲的,他來江陰的最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鼓勵部隊的士氣,增加對部隊的掌控力,也就是說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

    在炮台上轉悠了足足兩個多小時後,林哲才是微笑著帶著眾人返回,此時已經是臨近晚上啊,跟在林哲身後的那些身強體壯的軍人們倒是依舊精神好的很,但是很多隨駕而來的文官們就是有些撐不住了。

    他們大多都是今早凌晨兩三點就已經起床。然後做各種準備一直等到黎明前的五點多登船順江而下,雖然是一路都開著蒸汽動力加上是順江而下,這船隊的航速相當快,但是也一直到了臨近傍晚時分才抵達江陰。

    隨後又是跟著林哲在炮台上轉悠了兩個多小時。

    這一路上的顛簸已經是讓很多人都受不了。不過今天是正式場合,這些人雖然精神不好但是也一個個強撐著。

    如今跟著林哲下了炮台,等林哲進了臨時行宮後,這些隨行的官員們也一個個是放鬆了下來,這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各自去休息。

    當晚,薛煥以及施清瑄等人原本是準備好了歡迎盛宴的。但是林哲考慮到一整天下來大家也都累了,就沒必要去搞什麼接風宴之類的了,要知道明天還要檢閱第八步兵師以及其他形成呢,不好好休息的話可不行,所以就是讓他們取消了。

    一夜無話,次日林哲起的比往日要晚一些,昨天的行程也是讓林哲有些疲憊,這起的就稍微晚了一些,不過即便是起的晚了,林哲還是讓外頭的臣子們繼續等著,而他自己則是開始圍著小院子跑起步來。

    這兩年林哲已經是養成了跑步的習慣,除了率軍打仗不方便外,其他時候他都是會保持運動這個習慣。

    要相當一個偉人或者千古罪人,這沒有一個好身體可不行!

    小跑了半個小時,把身體跑出一身微汗的時候,他才是重新了洗了個澡然後換上衣服出來,每天運動完的林哲心情一般都不錯,今天也是如此,這運動完吃早餐的時候,還特地讓早早就來行宮等候的施清瑄以及薛煥一同用餐。

    面對林哲的早餐邀請,嗯,嚴格上來說是賜膳,哪怕是來之前已經提前吃飽喝足了的兩人也是得一臉惶恐喜慶的神色坐下來,然後還露出吃的很香的表情,就是不知道吃撐了沒有。

    林哲自然是不知道這些的,這簡單的用完早餐林哲也沒有過多的拖延,很快就是帶著人前往第八步兵師的營地,準備主持第八步兵師的成軍儀式,然後還得觀閱第六軍和海軍方面的聯合演習。

    這一天的行程可不輕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5
第兩百九十六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

    從江陰返回南京的路上,紹興號上的林哲沒有和其他人一樣在甲板上吹風或者觀看風景,他一直都待在船艙內,腦海裡反覆思索著諸多事務。

    這一次前往江陰視察總體上來說還是讓林哲比較滿意的,儘管視察中看到的東西都不會太過真實,自己要要去江陰視察,屬下的那些官員們自然是提前準備,把一些不好的東西都提前掩蓋了起來,等到林哲抵達江陰後,所看到的東西都是那些將領以及官員們想要讓他看到的東西。

    對此林哲並不怪這些將領以及官員們,畢竟任何人都不想把不好的一面暴露給自己的上司,所以必須的掩蓋是肯定有的。

    但是林哲也不是那些自小在深宮內成長的皇帝,他可是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自然擁有著尋常上位者所沒有的一些特質,哪怕是在江陰看到的東西都是表面的美好景象,但是透過最表面的東西林哲依舊看到了事情的本質。

    比如說江陰要塞的建設,雖然說第一期工程已經完工,但是從現場上來看就知道第二期以及第三期工程短時間內應該沒有繼續開工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整個江陰要塞的完成會比預期的時間要晚。

    還有火炮上,目前的火炮數量嚴重不足,儘管施清瑄以及林達標等海陸軍將領已經盡力解釋,但是目前火炮不足的問題依舊存在。

    而對第六軍的檢閱以及觀看的演習中都可以看得出來,雖然說第八步兵師已經成軍,但是士兵的訓練水平以及中下層軍官的指揮水平依舊有著非常大的欠缺。和那些老部隊有著極大的差距。

    此外,演戲中也是暴露了出來。第六軍儘管對現有戰術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依舊保留著諸多線列時代的戰術。裝備著後裝線膛步槍的第八步兵師在發起進攻的時候,竟然和線列時代一樣依舊形成密集隊形,依靠兩列橫隊發起正面進攻。

    在江陰一行中看到的諸多問題裡,第六軍的戰術相對於線列戰術而沒有太大的改進,這一點是林哲最為重視的。

    離開江陰之前,林哲不得不親自和施清瑄進行了長達一個多小時的交談,詳細聽施清瑄對新式戰術的一些想法,而在這個過程中,林哲也是掏出了自己有限的後世軍事常識。

    當時的林哲用著慎重而平靜的語氣道:對於新式步槍的應用。第六軍的步子還是太小,眼界太窄。

    後裝步槍和以往的前裝步槍相比是截然不同的步槍武器,由此帶來的步兵戰術也是截然不同的,它不僅僅可以大幅度提高射速,更關鍵是不用和前裝步槍那樣站立裝填,而是可以趴伏著裝填。

    對此,你們應當注重裝填方式的改變後應當怎麼更變相關的戰術。

    比如具體作戰的時候,士兵是不是可以直接趴伏在地上作戰,從而減低己方被擊中的概率?

    在防守作戰中。是否能夠有效利用現有的壕溝?

    射速上的提高,己方步兵方陣在單位時間內投射的子彈總量大幅度增加後,是否有必要繼續保持目前的密集隊形?

    士兵與士兵之間的作戰間隔是否可以更開闊一些?如果士兵的間隔大了,子彈的投射量能否壓制敵軍?己方的傷亡是否會有效降低?同等數量的部隊能夠控制更寬的戰場寬度?

    面對林哲的一系列問題。施清瑄從頭到尾都是靜靜的聽著,他辯駁不了,這些問題他以前也不是沒有想到過。但是受到以往的固有戰術影響,他對新式戰術還是抱有一定的懷疑的。不過對林哲提出的這些問題,他也是不敢抱以任何的輕視。

    施清瑄非常清楚。這位皇帝雖然從頭到尾都不算是一個軍人,但是林哲對軍事理念的認知卻還是要遠遠超過常人的,林哲用著領先他人的軍事理念帶領中華軍不斷進步。

    從早年使用米尼步槍,大規模應用壕溝,手榴彈,輕型臼炮,然後再到全面推廣海軍的整齊花、火炮的線膛化,步槍以及火炮的後裝化,這些武器上的革新可不僅僅是林德機器廠的自發行為,也不僅僅是軍械部的制導,更多的還是林哲的親自推進。

    林哲說要全面推廣並裝備後裝線膛步槍,所以才有了軍械部督促並扶持林德機器廠大力研發1858年型步槍,最後更是在剛剛定型就是全面轉產這種步槍。

    這種速度如果是放在其他成熟體制的國家裡是很難辦到的,一款新式步槍從初步定型再到全面裝備,少說也得三五年時間啊。

    留下滿腦子問題的施清瑄後,林哲就是返回南京了,他相信有過這一番親自指示後,後續第六軍的訓練應該會有一個較大的改觀,到時候迎戰英法聯軍也就有了更大的勝率。

    現在的林哲是很期待著到時候那些依舊用著米尼步槍的英法聯軍遇上自己的後裝槍部隊時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

    當林哲乘坐海軍戰艦紹興號返回南京的時候,林哲率領大批軍政高層視察江陰的消息也是傳到了上海那邊!

    剛結束和宋關前一番扯皮的包令看著手下遞過來的信件,還沒等看完呢就是皺起了眉頭:「這些中國人果然是不甘心失敗的!」

    一旁的另外幾個人也是相繼開口:「中國人現在一邊和我們談判,但是一邊做著積極戰爭準備,其目的是非常明顯的,他們是不準備在談判桌上屈服,而是試圖用武力抵抗!」

    「不錯,雖然過去兩個月來我們的談判工作取得了極大進展,但是諸位仔細想一想,現在的談判和去年的談判何其相像,這些中國人總是找理由拖延時間,如果他們真的有談判的誠意。那麼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能夠結束談判並簽署條約了,但是直到現在。我們只是和他們簽訂了幾個意向條約,達成了僅有的幾個口頭約定而已。但是真正的條約卻是始終沒有簽下。

    非常明顯,這些中國人是想要在談判桌上拖延時間,進而為戰爭做準備!」

    不得不說,這些洋人還是把林哲以及宋關前等人的外交手段看的非常透徹的,畢竟大家都不是什麼笨蛋,而且中華軍方面雖然對兵力的調動等都進行了一定的保密,但是蘇南就怎麼大一點,要想瞞過洋人做好戰爭準備是不現實的。

    別的不說,吳淞炮台就在他們的眼皮子底子一天一天修起來呢。儘管包令等人已經數次詢問了中華軍修築炮台的理由,並表達了吳淞炮台有可能對英國的利益造成影響,但是宋關前一方面是用各種理由解釋,但是吳淞炮台的施工卻是一天都沒有停下。

    如今這個位於長江入海口,守衛著上海的炮台已經初步建成,上面的火炮林立,包令雖然還無法得知炮台裡有多少火炮,但是只看這炮位的話也就可以猜得出來,至少也有五十門以上的大口徑火炮。

    這吳淞炮台的建立對於英法聯軍的後續登陸上海是重大的威脅。

    中華帝國一方面進行談判一方面進行戰爭準備實際對於包令等洋人而言並不是秘密。只是進行戰爭準備的也不緊急是中華帝國方面,英法聯軍也是在第一次廣州戰役後進行更大規模的戰爭準備啊。

    過去數月來,從印度支那半島,從印度等南亞地區。甚至從阿拉伯地區抽調裡的英法聯軍士兵已經是陸續抵達香港。

    根據額爾金伯爵給包令的信上說,預計到六月份的時候,英法聯軍就能夠在香港彙集一支超過一萬五千人的大軍。其中英軍將會有一萬人,法軍五千人。這一萬五千人還不包括已經在廣州城下的五千餘人。

    而從額爾金伯爵軍事調動來看。人家明顯就沒指望過包令能夠在談判桌上獲得勝利,額爾金伯爵從出兵廣州的時候就已經下定了決心。直接通過戰爭的方式摧毀中華帝國的抵抗意志,從而逼迫中華帝國簽訂條約。

    因此從中華軍已經英法聯軍的軍事調動來看,實際上大家都沒指望過上海的談判能夠成功,都是把希望放在了戰爭上,並為此做準備。

    對於這些,包令自然是知道!

    只是現在雙方的軍事準備已經近乎公開化,誰都知道雙方不打一場分出勝負的話,這上海談判永遠也無法談出一個結果來。

    對於目前的這種態勢,包令也是乾脆,進入四月份後就是藉口『偶感風寒』暫停了談判,很明顯,就是想要拖時間的同時也是懶得和宋關前繼續扯皮了。

    過去的大半年時間裡他和宋關前三天兩頭見一面,談來談去都沒啥用,這談了這麼久也是讓人厭煩了。

    面對包令主動稱病暫停談判,宋關前自然是舉手稱好,這包令談的厭煩了,他宋關前也不輕鬆了,天天都得找藉口拖延時間。

    不過他對包令的這種突然暫停談判的舉動也是感到了一絲危機感,他也是能夠感覺得到這些洋人在過去兩個月裡似乎也沒真心他和談判,要不然的話早就逼著自己簽訂條約了,他們應該也是在做準備的。

    而這種準備應該是差不多了。

    包令暫停了談判,宋關前第一時間就是把相關的消息通報給了駐防在上海的陸軍第七軍以及海軍方面,提醒他們英法聯軍有可能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近期內有進攻上海的可能性。

    同時也不忘把消息傳回南京!

    看到宋關前傳回來的消息,林哲不以為意,英法聯軍持續增兵,在香港囤積的兵力越來越多早已經被廣州方面的第三軍探知並回報了。

    對此統帥部也是做出了響應的調整,給位於廣州的第三軍傳去了最新命令,廣州能守則守,如果敵軍來勢兇猛,當暫避鋒芒為上。

    這英法聯軍增援兵力可不是一千兩千,而是超過一萬多人啊,如果全數從香港增援廣州然後會同廣州城下的五千人對廣州發起進攻,曲攀雲的第三軍就算戰鬥力再強悍,但是也絕對無法在這種巨大的兵力劣勢下守住廣州的,還不如直接放棄廣州呢。

    反正第三軍的戰略任務並不是守住廣州,也不是攻克香港,而是牽制儘可能多的英法聯軍,為蘇南方向的守軍減輕壓力。

    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上海商貿區那邊的氣氛是越來越緊張,等到五月份的時候,陸續有洋人離開上海,為什麼離開,自然是為了躲避戰爭啊,因為從四月底開始中華軍的第七軍的士兵們突然大規模進入商貿區內直接構築起工事來,同時還在吳淞炮台那邊修築了大量壕溝堡壘

    到了這個時候,人們都已經明白,醞釀了將近半年的中華軍和英法聯軍之間的大規模戰爭終於是即將到來了。(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5
第兩百九十七章 廣州失陷

    如果說一月份到四月份,中華帝國進行戰爭準備還能遮遮掩掩的話,那麼等到了五月份的時候中華帝國方面的戰爭準備已經是徹底瞞不住了。●⌒,.

    因為在完成了最早期的戰爭準備後,後續就是構築上海地區的防禦工事,而要構築防禦工事自然不可能瞞天過海,進駐商貿區是必須的。

    而當中華軍大規模在商貿區修築防禦工事的時候,普通民眾也終於是察覺了出來,之前吵吵嚷嚷半年的戰爭終於是要到來了。

    其中反映最迅速的自然是那些洋人們,從四月份開始就陸續有在商貿區的洋人離開,避免遭到戰爭的傷害。

    而後續那些在商貿區經商的華人也是陸續有離開,諸多富商士紳階層已經是開始搬離上海這個是否之地,前往杭州又或者是蘇南的其他地方生活。

    如此也就造成了持續多年的上海人口增長開始停滯,要知道自從1853年開始,每一天都有大量的人口湧入上海,以躲避太平軍和清軍的戰爭,直接導致了商貿區的人口爆炸性的增長。

    而現在,則是開始了小規模的人口外流。

    商貿區內中華軍第七軍司令部裡,諸多軍方的將領們齊聚一堂,這裡不僅僅有著陸軍的將領,同樣海軍方面的高層也在。

    坐在主位上的乃是第七軍軍長曲炳松,不過現在曲炳松又是多了一個頭銜,四月份的時候林哲授予了他一個『上海防務司令』的頭銜,全權負責上海以及周邊地區的防務,不僅僅統轄第七軍自身的兵力,同時位於上海以及松江的兩個協防師、歸屬海軍的吳淞炮台要塞部隊以及後續增援上海的部隊都歸屬他統一指揮。

    甚至等增援上海的第二軍抵達後,這個第二軍都是歸屬他指揮,大名鼎鼎的徐言青在是上海防務上都只能聽他指揮。

    從軍方的內部定位上,徐言青的地位無疑是要超過曲炳松的,曲炳松還在第七混成旅旅長,第七師師長的時候。徐言青就已經是陸軍的三大將領,擔任一軍軍長了。

    不過曲炳松長期在上海駐防,他對上海以及周邊地區的防務熟悉是其他陸軍將領無法比擬的,畢竟這曲炳松在過去的一兩年來都是呆在上海。整日籌劃的都是怎麼守住上海之類的事,這種先入為主的優勢是徐言青無法比擬的。

    曲炳松之外,則是第七軍以及海軍的其他高級將領們,比如說第六師師長林茂少將、第七師師長鐘翼嵐少將,海軍第一巡洋艦隊司令沈蒙項海軍少將。海軍吳淞炮台要塞部隊司令蘇軒賓海軍少將等人。

    「現在商貿區這邊的基本防禦工事已經構築完畢了,但是靠近吳淞炮台那邊的步兵要塞工程還是有所延後,預計要到六月份才能夠完工了!」說話的是第七軍參謀長朱建佳上校。

    此人在在場的諸多高級將領裡雖然軍銜不算低,但是卻是年輕屬於最小的哪一個,他今年可是只有二十三歲而已。

    中華軍雖然說整體顯得年輕化,但實際上在1853年那會才整體比較年輕,都是一些二十多到三十多左右的人,但是現在中華軍的中高層將領普遍已經進入了三十歲這個門檻,以三十多歲居多,四十幾的也有不少。

    報考隨營學堂的讀書人一般都是在二十多歲。甚至接近三十歲了,這學成又奮戰好幾年後,基本上都是三十多歲的人了,就算年輕也是接近三十了。

    到了1858年的今天,雖然中華軍的中低層軍官都是以二十幾歲而主,但是這些人普遍都是尉官,校官並不算多,至於二十幾歲的上校還真沒多少。

    更加不要說是二十三歲並且還是擔任一軍參謀長的資深上校了。

    朱建佳這個人參軍之路有些不太一樣,他當年並不是直接報考的隨營學堂,他十八歲也就是1853年的時候就是進入到中華軍。不過卻是當文案清書的文職,而後在隨營學堂旁聽,逐漸發揮了其在軍事上的天分,所以很快就是調到野戰部隊任職。輾轉數年後順利晉陞為上校,並由於其資深的履歷而被任命為第七軍參謀長。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不用多久他就會進一步晉陞為陸軍少將,到時候有可能是陸軍裡最年輕的少將了。

    不過此人雖然年輕,但是參軍時間早,乃是1853年最早的那一批老人。其資歷可不弱,面對曲炳松等人的時候可沒有半點勢弱。

    只聽他指著掛在牆上的大幅地圖繼續道:「如今從上海縣城到商貿區這一帶的城防工事已經基本完成,後續我們的防禦工事修築主要是集中在吳淞炮台到蘇州河一帶!」

    「根據我們的推測,一旦發生戰爭,從香港北上的英法聯軍有可能直抵上海外海,同時由於黃浦江的存在,他們應該不太可能直接從南匯縣等黃浦江東岸地區登陸,因為他們如果要從浦東登陸的話,雖然登陸行動不會遭到阻礙,但是他們後續要進攻商貿區以及上海縣城,就必須度過黃浦江,同時我們在黃浦江一帶部署有大量炮艦,敵軍如果沒有大量的艦隊配合,是很難直接越過黃浦江向商貿區等黃浦江西部地區發起進攻的!」

    「同時,因為我們吳淞炮台的存在,英法聯軍在不攻克我們吳淞炮台的情況下,他們的艦隊也不可能進入黃浦江。」

    「基於這些情況,我們判定英法聯軍不太可能從浦東地區直接登陸,應該是會從長江沿海的吳淞炮台附近地區進行登陸,敵軍的首要目標必然是攻克吳淞炮台,只有攻克了吳淞炮台後,他們的艦隊才能夠進入黃浦江支援其陸軍作戰。

    因此他們的登陸地點極有可能是寶山縣的吳淞炮台上游的一帶,尤其是位於吳淞炮台西部大約五公里左右的地帶!

    因此我們的後續準備中,防務的重心應該是放在吳淞炮台周邊地區,以保衛吳淞炮台為核心戰略目標!」

    「此外,我們也不排除敵軍在浦東沿海、杭州灣北面的奉賢縣、金山縣兩地沿海進行登陸,更不能排除他們直接從杭州灣登陸然後進攻杭州的可能性!」

    「上述登陸地點的可能性雖然比較小,但是我們也應當為此提前做好相關準備!」

    朱建佳說著這些的時候,下頭的第六師師長林茂開口問道:「眾所周知,這一次泰西英法兩國兵犯我中華,其目的是為了開港通商,而且他們的戰略目標肯定不僅僅是這上海,而是極有可能要打到京師去的,因為只有如此才有可能逼迫我等簽訂城下之約。

    如此情況下,如果敵軍見我上海防備森嚴,從而直接越過上海繼續沿江西進怎麼辦?」

    對於林茂的疑問,朱建佳道:「這方面我們自然是有考慮到的,而統帥部那邊顯然已經是做出了相關的安排,不然的話也不會花費巨資修築江陰要塞了,只要有江陰要塞在,敵軍就算繞過了我們上海,也不能直接一路沿江而上!」

    英法聯軍艦隊繞過上海直接沿江而上的可能性實際上非常大,雖然上海這邊有一個吳淞炮台,但是受限於這個年代的火炮射程,即便是重炮頂多也就幾公里射程而已。

    然而吳淞炮台北面的長江入海口江面有多寬?從江心的崇明島到吳淞炮台的這一段江面寬度足足有十七八公里啊,要完全封鎖如此寬的江面,至少也得幾十年以後的重炮才有可能,現在嘛,吳淞炮台嚴格上來說並不是用來封鎖長江入海口的,而是用來封鎖黃浦江入口的。

    因此英法聯軍的艦隊完全是可以直接從吳淞炮台的眼皮子底下越過去,不管是在吳淞炮台西側沿江登陸還是說繼續西進一路到江陰都是可以的。

    正是考慮到吳淞炮台無法徹底封鎖長江入海口,統帥部那邊才會大費周章在江陰修築要塞,而囤積在蘇南的部隊也沒有說一股腦抽調到上海去,而是上海、江陰分別防守。

    比如說先後返回蘇南的第二軍和第五軍,其第二軍雖然是說增援到上海地區來的,但是預計是部署在太倉州一帶,支援寶山作戰的同時,也是可以在洋人越過上海後繼續演講西進而迅速增援江陰。

    此外第五軍在揚州初步休整後,除了留下一個步兵團駐防揚州外,主力已經是從瓜州渡江進入鎮江,不過也沒有在鎮江停留而是繼續東進直奔江陰而去。

    在統帥部的整體戰略安排中,是以上海和江陰作為兩個戰略支撐點,一共配屬四個軍的兵力,靈活調配在江陰到寶山縣一線。

    就當中華軍已經完全公開化進行戰爭準備的時候,在香港的額爾金伯爵也已經是等來了他苦等多月的援軍。

    五月二十六號,額爾金伯爵在香港率領高達一萬五千名的援軍增援廣州,加上在廣州城下的原有五千大軍,一共兩萬名英法聯軍士兵對廣州發起了第二次總攻。

    面對來勢洶洶的英法聯軍,曲攀雲並固執地死守不退,而是在略微抵抗後就是主動率軍撤出了廣州,由於是主動撤退,兵力以及火炮物資等損失都不大,退出廣州後屯兵在花縣地區。

    額爾金伯爵在兩天後親自率兵前往花縣追擊中華軍的第三軍,但是曲攀雲依舊避而不戰,再一次撤退。

    這前後追了幾天後,額爾金伯爵也是知道了要想繼續追擊的話很難追的上,而且他的戰略任務並不是說消滅曲攀雲的第三軍,甚至佔據廣州都只是為了控衛的香港的戰略安全而已,所以拿下廣州後,額爾金伯爵在廣州留下了四千兵力後,大軍乘坐艦隊還是北上。

    他的目標是上海,是南京!(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5
第兩百九十八章 進犯上海

    英法聯軍攻克了廣州,此事雖然在中華帝國的官場上造成了一定震動,但是對於中華帝國的軍方而言,這是早在預料之內的事情。←,.

    早在幾個月之前統帥部方面就已經指示曲攀雲,這廣州能守就守,守不住就直接放棄,最重要的是要牽制英法聯軍足夠多的兵力。

    如今由於曲攀雲的第三軍主力還在,並隨時能夠對廣州以及香港造成威脅,如此也就迫使了額爾金伯爵在廣州以及香港兩地留下了一定數量的防守兵力,廣州四千,香港一千,這加起來都五千兵力了。

    如此一來,和當初英法聯軍沒能攻克廣州之前,在城下囤積的五千兵力也沒有多大的區別,至於廣州城的得失,從整體戰略而言並不算什麼。

    額爾金伯爵率領大軍北上後,中華帝國方面也是迅速行動了起來!

    位於上海的邴曲松以局勢緊張的名義,開始對商貿區、上海縣城等周邊地區實施軍管,並直接封鎖了黃浦江,禁制洋人的武裝船隻,尤其是戰艦出入。

    同時封鎖了在商貿區內的英法等國的領事館,不允許這些外國的官方人員自由出入。

    不過中華軍雖然是和英法聯軍正在打仗,但這場戰爭只能算是一場武裝衝突而已,可沒有什麼正式的宣戰程序,同時中華帝國方面為了不至於讓商貿區受到戰爭的過大影響,是沒有禁制商貿區的商業往來的。

    這要完全禁制進出口通商的話,洋人固然損失慘重,但中華帝國方面的損失會更加慘重,別的不說,光光是停止了生絲的出口貿易,就會讓商貿區裡的諸多銀行、錢莊以及諸多生絲商行出現大額虧損,這種虧損可不是幾十幾百萬圓,而是動輒幾千萬圓的損失啊,商業被影響後。中華帝國方面的商業稅收以及關稅自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所以儘管戰爭早在一月份就已經在廣州爆發,但實際上上海商貿區以及寧波、福州等其他幾個通商港口裡,進出口貿易是沒有受到禁制的。

    唯一不同的是,帝國海關司已經是發出了嚴令。全面禁制鴉`片走私、偽裝成洋藥或者用其他名目報關的行為,同時在控制區內全面禁菸。

    宣佈任何參與運輸、販賣鴉`片的人將會受到最嚴厲的法律制裁,任何吸食鴉`片的人不得擔任國家公職,不得報考任何公立學校,不得參加科舉。

    全面禁菸。這是中華帝國方面面對英法聯軍的軍事進攻時,所做出的最有力回應!

    面對中華帝國的全面禁菸,這一次包令等英國外交人員難得沒有喊出反對之類的話,因為他們在等,等額爾金伯爵的英法聯軍抵達上海。

    到了現在這個地步,雙方除了以戰爭的方式來解決爭端外,已經別無他法。

    這個時代的國際交往就是這麼簡單而純粹的,稍有不和就是直接發起戰爭,而談判通常都是建立在分出戰爭勝負之上的,這打都沒打就想要通過談判獲得重大利益。這是痴人說夢。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額爾金伯爵的艦隊北上的速度很快,他們在北上的時候也沒有在其他地方過多停留,而是直奔上海而來。

    六月九號,一支超過兩百艘船隻的龐大艦隊就是浩浩蕩蕩的駛入了長江入海口!

    這一支龐大艦隊裡,單單是英國海軍的船隻就有將近兩百艘,其中可以參加戰鬥的戰艦、武裝商船等就有超過七十艘之多,另外有運輸船一百餘艘,法國海軍方面則是有總數超過五十艘的船隻,兩國組成的聯合艦隊擁有船隻兩百餘艘。而艦隊中裡除了兩國海軍人員外,還搭載一萬名英國陸軍士兵以及六千名法國陸軍士兵。

    如果是海陸兩軍相加的話,其實總兵力是不止一萬五千人,而是超過了兩萬人的規模。達到了將近兩萬三千人的規模。

    而這個時代的登陸作戰中,有著海軍派遣水兵或者陸戰隊配合陸軍作戰的傳統,因為英法聯軍如果對上海或者其他地方發起登陸作戰的話,其地面參戰部隊是要超過一萬五千人,再加上英法聯軍可以把一些中小口徑的艦載火炮拆下來搬到地面上作戰,因此他們擁有的火炮力量也不僅僅是一萬五千人的陸軍火炮。而是要遠遠超過陸軍標準火炮的。

    得知英法聯軍的艦隊已經抵達長江入海口後,身為上海防務總司令的邴曲松以及第二軍軍長徐言青等高級將領親自登上吳淞炮台,用著海軍專用的大號望遠鏡觀察著停泊著六七公里之外的那支龐大艦隊。

    「那些就是他們的戰列艦吧?果然龐大威武,僅僅是一艘戰艦恐怕就搭載了超過八十門火炮啊!」即便是從軍多年了,也看過不少海軍的戰艦,但是今天還是頭一回看到風帆時代的海上霸主戰列艦的徐言青忍不住的驚嘆出聲。

    他看到的乃是本次英法聯軍的旗艦加爾各答號,這是一艘標準的風帆戰列艦,並沒有加裝蒸汽動力的它只有純風帆動力,機動性不佳是自然的,但是火力卻是非常龐大,擁有總數超過八十門的艦炮。

    該艦雖然在一群裝備了蒸汽船隻、後裝線膛火炮的其他戰艦中顯得老舊落後,但是上面那密密麻麻的側舷艦炮窗口依舊讓人看的頭皮發麻。

    「其他幾艘也不簡單啊,你們看,前頭的那兩艘也都是有四十門火炮以上的大船啊!」旁邊又有人如此說著。

    而此時海軍的巡洋艦隊司令沈蒙項道:「這一次這些洋人恐怕是傾巢而出了啊,根據我們的情報,他們在香港地面上的大型戰艦也就只有幾艘而已,現在是全部拉了出來,除了他們加爾各答號外,還有煽動號,復仇者號,果敢號!單單是這前頭的幾艘主力艦,擁有的艦炮就三百門以上!」

    「另外你們看,其他的那些蒸汽巡洋艦上,他們的火炮數量普遍偏少,但是看外形的話。應該是和我們的紹興級巡洋艦一樣裝備了後裝線膛火炮,而且口徑似乎把我們這邊的還要大一些,有些都是一百五十磅口徑的!」

    沈蒙項和其他陸軍將領不同,他作為海軍將領。尤其是中華帝國皇家海軍裡第一支,同時也是唯一一支遠洋艦隊,即『巡洋艦隊』的指揮官,自然是花費了諸多心思和時間來瞭解外國同行,尤其是英法兩國海軍的在遠東地區的實力了。

    之前海軍方面也是在香港那邊收集了諸多關係英法聯軍艦隊的情報。雖然不可能把英法聯軍艦隊的全部船隻都排查清楚,但是對於他們的一些主力艦還是有著有限情報的。

    「怕什麼,我們的吳淞炮台經過這大半年的施工,已經是穩固如山,配屬大小火炮將近五十門,其中半數都是後裝線膛火炮,他們如果要冒險進攻我們的炮台,必定讓他們好看!」

    說話的是第七步兵師的師長鐘翼嵐,他顯然是對吳淞炮台抱有極大的自信!

    不過其他人卻是自信不去起來,這一場戰鬥可是硬仗啊。炮台的火炮不如別人,原本寄予厚望的後裝線膛火炮也不是說自家獨有,人家英國人非但也有而且口徑還更大,中華軍這邊的後裝線膛火炮最大口徑是一百八十毫米,按照英國海軍的磅制標準,大約是一百一十磅左右。

    但是人家英國的巡洋艦船頭上配屬的後裝線膛火炮只用眼睛遠距離觀看,就能夠知道那至少是一百五十磅以上的大傢伙。

    而且兵力上也沒有什麼優勢,駐防上海的第七軍有兩個步兵師,兵力大約一萬六千人,然後海軍的吳淞炮台守備部隊有大約三千人。海陸兩軍可用於陸戰的總兵力大約有一萬九千人。

    而英法聯軍呢,其單純的陸軍部隊就超過一萬五千人,如果再得到海軍陸戰隊、水兵的增援,就算是達到一萬八千人甚至兩萬人也是有可能的。

    所幸的是。就在吳淞炮台的西北方向,徐言青的第二軍已經嚴正以待,一旦英法聯軍在吳淞炮台地區登陸的話,那麼第二軍就會迅速南下增援,到時候第二軍和第七軍匯合後,就能夠重新奪回兵力優勢。

    如果說英法聯軍不直接從吳淞炮台登陸。而是繼續西進的話,那麼第二軍也會緊跟著西進。

    大體上來說,徐言青的第二軍就是機動兵力,英法聯軍在那裡登陸他們就去那裡增援。

    中華軍的一群高級將領們拿著望遠鏡觀察著這支龐大的英法聯軍艦隊時,對面的英法聯軍裡的高層們也是觀察著遠方的吳淞炮台。這些人裡頭有著戰爭爆發後,成為新任英國全權駐華公使的額爾金伯爵(James B.Elgin),新任法國全權駐華公使葛羅(B.Gros),英國海軍裡『中國艦隊』司令西馬(Mihael Seymour),以及之前一直負責和中華帝國進行談判的英國外交官包令(ohn Boling)。

    當然了,現在的包令已經不是英國駐華公使了,原本應該被調回本土或者到其他地方任職的他並沒有被調走,而是繼續留在遠東協助額爾金伯爵處理對華事務,並依舊負責和中華帝國的外交談判事務。

    「將軍,我們的艦隊需要多久才能夠把那個炮台給粉粹,然後進行登陸?」額爾金伯爵放下望遠鏡後,轉頭問向西馬。

    西馬,此人乃是英國海軍世家出身,現為海軍少將銜,此人自1856年遠東局勢緊張後出任中國艦隊司令,參與了1857年時期炮轟廣州的戰事,後續額爾金伯爵率軍進攻廣州,也是他指揮艦隊配合作戰。

    也就是說,此人乃是英法聯軍裡的艦隊指揮官,麾下數百艘船隻都是歸屬他指揮的。

    聽見額爾金伯爵的話後,西馬放下瞭望遠鏡,不過卻是沒有第一時間說話,而是略微皺眉,沉默了數息後才道:「直接炮擊炮台並掩護陸軍登陸的難度會非常大,從戰術的角度上來說,我建議直接繞過這個炮台,從他們的腹地登陸!」(未完待續。)
regn13 發表於 2018-3-22 22:05
第兩百九十九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

    吳淞炮台的修建工程在中華帝國和英法聯軍爆發直接衝突之前就已經開始,早在去年林哲察覺到英法兩國想要獲得更多的通商港口以及試圖把鴉`片貿易合法化還有把控關稅等舉動後,林哲就已經是開始著手應對來自英法聯軍的威脅。

    不過去年中華帝國的戰略重心一直都是放在奪取江北上面,所以對蘇南尤其是上海等沿海的防禦支持力度並不算大,具體措施就是編練了第六師並駐防上海。

    同時海軍方面開始修築吳淞炮台,為此海軍方面還特地編練了一支岸防要塞部隊,也就是吳淞要塞部隊,其兵力構成以岸防重炮部隊為主,另外還有少量的海軍陸戰部隊。

    吳淞炮台修築的時間較早,主體工程早在年初的時候就已經初步完工,不過一直受到中華軍重型火炮數量過少的原因導致一直沒能獲得足夠的火炮配屬。

    不過這種情況在今年年初的幾個月裡得到瞭解決,為了讓吳淞炮台早日配屬到足夠的艦炮,林德機器廠裡產量稀少的後裝線膛火炮開始優先配給給該炮台。

    到了現在,吳淞炮台那邊一共擁有九門一百八十毫米的後裝線膛炮,也就是林德1857年型180毫米艦炮的岸防炮版本,此外還有十四門一百二十毫米的後裝線膛炮,即林德1857年型120毫米艦炮的岸防炮版本。

    除了上述二十三門代表著當代最先進的後裝線膛炮外,尚有將近三十門的大口徑前裝滑膛炮,分別有六門六十四磅岸防炮。十二門三十二磅岸防炮,十門二十四磅岸防炮。

    上述火炮都是林德機器廠在過去幾年來累積製造出來的岸防炮。其中的六十四磅岸防炮更是專門為吳淞炮台而提前建造的,並沒有裝備到戰艦上。

    這倒不是海軍的戰艦不想要。而是海軍的戰艦普遍都比較小,真正的主力更是只有八十多噸的內河炮艦興吳級,上面的主炮僅僅是十二磅艦炮而已。而幾艘數百噸的炮艦裝備的也是以二十四磅艦炮為主,另外有少量的三十二磅艦炮。

    而等到海軍方面有了千噸級巡洋艦之後,後裝線膛炮都已經研發出來了,所以也就沒有用六十四磅或者三十二磅的前裝滑膛炮,而是一步到位直接用了一百八十毫米(一百一十磅)以及一百二十毫米(四十磅)的後裝線膛炮。

    如此也就造成了,林德機器廠先後製造的十多門六十四磅火炮是從來沒有裝備到戰艦上,而是分別用在了吳淞炮台以及江陰要塞還有福州那邊的金牌炮台上。

    到了六月上旬英法聯軍抵達上海為止。吳淞炮台上的主體工程已經全部完工,包括炮台的炮位,彈藥庫,面向陸地的防禦體系,部署中小口徑火炮的三個小炮台,還有藏兵洞,向外延伸的兩道壕溝,溝壕外的木樁,引來江水的水渠等。

    擁有二十四磅、三十二磅、六十四磅的前裝滑膛加農炮二十八門。一百二十毫米、一百八十毫米的後裝線膛炮二十三門,此外還有六十四磅臼炮九門,一百二十磅臼炮六門。

    除了上述六十六門重炮外,另外還有面向陸地的將近二十門十二磅前裝滑膛炮以及若干三十二磅臼炮。

    當然了。實戰當中,如果有大量步兵部隊進駐還會帶來陸軍的野戰炮,比如說第七軍進駐吳淞炮台後。第七軍自身的兩個炮兵團就有總數將近七十門的十二磅野戰炮、二十四磅或三十二磅的臼炮。

    假設第七軍全軍入住吳淞要塞的話,整個要塞的火炮數量可是超過一百三十門之多。英法聯軍就算實力強悍,但是要向直接用艦隊炮擊要塞。並直接發起登陸作戰的話,其成功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而這也是西馬拒絕冒著敵軍的火炮直接登陸的重要理由,英法聯軍雖然實力強悍,但是也沒有必要把士兵的生命浪費在眼前的這個炮台上。

    而就當西馬匯同額爾金、葛羅等人商討著應該在那裡登陸,後續應該怎麼配合的時候,吳淞炮台上的徐言青以及邴曲松等人卻已經是先後下了炮台的觀察點,這些高級將領們也沒有過多的停留,而是一個個都是快速趕回了各自的部隊,比如徐言青就是直接帶著屬下離開了吳淞炮台,現在他的部隊還在吳淞炮台西北方向將近十公里以外呢。

    而其他高級將領也都是有著一堆事,所以都各自返回了。

    反正他們的諸多作戰計畫都已經是提前制定好了的,臨時調整的話也變不到那裡去,現在他們要做的就是靜等英法聯軍的進攻。

    在英法聯軍抵達長江入海口的當天,一切都還非常平靜,英法聯軍除了派出一些小快艇之類的船隻測量水深等情況下,其主力艦隊一直停在吳淞炮台下游十公里以外。

    不過這種情況在第二天黎明時分卻是出現了變化。

    已經把司令部設置在吳淞炮台內的邴曲松一大早就是被衛兵為叫醒了!

    「司令,那些洋人開始動了!」雖然剛被人叫醒的邴曲松還有些迷糊,但是一聽到洋人動了,立即就是披上了衛兵給他準備好的外套,一邊走著一邊接過衛兵遞過來的熱毛巾,匆匆擦了臉後就是往外走去。

    不僅僅是邴曲松,要塞內的其他幾個高級將領也是被齊齊叫醒,不用多久邴曲松和海軍要塞部隊司令蘇軒賓少將、第六師師長林茂等人再一次登上了觀察高台,拿起海軍專用的高倍數單筒望遠鏡向長江下游看去。

    通過望遠鏡可以看見諸多戰艦正在破浪前進,戰艦的身影在清晨的薄霧中若隱若現,為首的是一艘巨大的風帆戰列艦。該艦旁邊還有好幾艘冒著黑煙的小型蒸汽拖船,它們正在合力拖拉著那艘三千多噸的風帆戰艦溯江而上。

    這艘龐大的風帆戰列艦後面。則是一艘艘身形同樣龐大的快速風帆戰艦,排水量一千多噸到兩千多噸不等。由此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一字縱隊。

    在這些風帆戰艦的左右以及前方,還有諸多千噸左右的蒸汽巡洋艦甚至是數百噸的炮艦,他們的速度要更快一些,普遍能夠達到八節以上。

    僅僅是看一眼大概,就能夠數的出來眼前的這些戰艦足足有五十艘以上!

    這一支艦隊的實力幾乎可以碾壓遠東的任何水上力量,中華帝國籌建數年的海軍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如,而這樣的一支艦隊足以碾壓遠東任何水面力量的龐大艦隊對於英國海上力量而言,卻是屬於微不足道的一支分艦隊而已。

    甚至裡頭的大部分船隻都不是英國皇家海軍的船隻,而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艦隊。嗯,包括作戰的大部分士兵。

    在這裡,值得說明的是,雖然說這是英法聯軍,但這並不是單純的兩國交戰,因為這裡頭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那就是英國東印度公司。

    英國東印度公司對於國人而言,最為著名的就是它們的鴉`片貿易了。該公司的鴉`片業務一度佔據了東印度公司七分之一的營收,這七分之一的份額對於一個經營殖民地的龐大商業組織而言。所代表的含義已經不僅僅是金錢那麼簡單。

    這英國東印度公司自然不是一天兩天時間可以說完的,所以其他先不去說,只說這個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這一次戰爭裡的作用。

    儘管該公司已經江河日下,在去年已經正式把印度的行政管理事務交付給英國管理。但是東印度公司的力量依舊是英國在亞洲的支柱力量。

    這一次戰爭裡,英軍出動的龐大艦隊中,百分之三十的戰艦以及百分之五十的運輸船都是東印度公司的。尤其是那些中小型的蒸汽炮艦基本清一色是掛著『heis'的前綴,即英國東印度公司艦隊。

    而有意思的是。不僅僅是海軍船隻,就連陸軍部隊大多數也都是東印度公司的武裝部隊。包括駐防在廣州、香港以及前來上海的一萬五千名陸軍中,真正的英國陸軍只有幾千人而已,相當多部隊都是以步兵營為單位抽調而來的,比如說東蘭開夏兵團第1營,皇家女王兵團第1營等。

    真正的主力乃是東印度公司的私屬軍隊,即英印軍,包括第8旁遮普兵團、第15旁遮普兵團等。

    目前的東印度公司在印度以及其他地方,一共擁有大約二十四萬人的武裝力量,如果不是印度那邊在去年爆發了起義,牽扯了該公司的大量武裝力量,恐怕這派來的就不是一萬人,而是兩萬甚至三萬人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場戰爭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挑起,並主要參與,英國政府以及法國人不過是配合的次要角色而已。

    只是現在英國東印度公司已經是江河日下,英國政府在去年就是把印度的行政管理權收了回來,東印度公司的國有化已經是不遠了,因此從這方面的角度來說,這的確是英國政府以及法國政府和中華帝國之間的戰爭也不為過。

    這英國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政府之間的破事一時半會說不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甭管是英國陸軍還是東印度公司的印度軍隊,都可以籠統當成英國軍隊,他們都是中華帝國的敵人。

    而現在,這些敵人的艦隊已經溯江而上,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他們的逆江而上就算再慢,但是也在一個多小時後進入了吳淞炮台的射程之內。

    就當英法聯軍的艦隊進入吳淞炮台的火炮後,炮台上的中華帝國的海軍岸防炮兵們也沒有任何的猶豫,直接對著那些闖入射程的敵艦進行了炮擊。

    「開炮!」隨著軍官們的命令,炮兵們打出了此戰的第一輪炮擊。

    瞬間隆隆炮聲就在寬廣的長江江面上響起!(未完待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