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大唐農聖 作者:愛吃魚的胖子 (已完成)

 
mk2258 2018-5-5 15:30:1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71 690383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08
第350章 中秋大秀

    李世民一家子在比賽場地玩的很嗨,為他們當牛做馬的孫享福卻是死了很多腦細胞,世家子比他想像的還難對付,他們一早就察覺了孫享福的意圖。

    所以,即便是孫享福的所有計劃都成功了,最多也就是讓他們從進取模式,轉換成了蟄伏模式,過往出現強大君主的時候,他們都是這麼安然度過的,歷經千年傳承的他們,早已有了面對各種局面的應對方案,想要徹底將其鏟除,簡直是難如登天。

    江南,洪州百花閣,王浩瀟灑的飲完最後一杯酒,擲杯於地,甩袖而去。

    王睿派過來宣告收回他家族權力的人還是代表族老會的那個大個子,而接替王浩的,不過是王家的一個旁系子弟,連王睿的妾生子都不是,這說明什麼?

    王家對江南不再重視了,即便這裡年產千萬石糧食,也不過才價值百萬貫而已。

    然而,擲杯於地卻並不代表他憤怒,或許只是他做給別人看的一場戲而已,他似乎早就料到了這一天,所以,出了白花閣,他幾乎沒有多走一步冤枉路,直接就來到了城外碼頭。

    「公子,去那?」

    「出海,去南詔。」

    「諾。」

    簡單的問答之後,大船馬上在江面上順水而下,船頭的王浩迎著秋風,嘴角掛著一絲笑意,喃喃的道,「孫正明,好戲就要開場,不知道,這次,你能不能接的住招,但是,不管是你成功,還是我成功,都是成功。」

    在善陽的孫享福,自然不知道江南的事,他正在忙著監督食品作坊的工人做月餅,就快中秋了,不找個由頭慶祝一下,怎麼刺激善陽的消費。

    中秋節的由來有很多個說法,最早見於《周禮》,春秋時期的《禮記》上面記載說,「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已經有秋天祭拜月亮的禮節了。

    而月餅這個產物,比較有根據的說法,是裴寂在大業十三年發明的,主要用於發放反隋軍士的軍餉,反正前兩年裴寂在世的時候,孫享福是沒吃過他發明的月餅的,或許是因為望江樓的各種餅類糕點,超越了他制作的那種圓圓的硬餅子太多,讓他不好意思再弄出來了吧!

    一個做餅的事情,當然不需要孫享福親自來監督,他之所以出現在食品作坊,是因為,李世民要用月餅做文章。

    讓百姓自發的出力幫其建造行宮,總得有個由頭吧!免費派月餅,便是李世民的由頭了。

    「老褚啊!回頭把制作這些月餅的錢,全部給崔家報過去,他們不是說不讓王家專美於前麼,陛下給百姓派月餅,也算是修建行宮中的一環,這一環,就歸他們承擔了。」

    同在食品作坊看著工人們打包月餅的褚遂良聞言笑道,「如此,那便讓作坊裡多生產些,一戶發一盒太少,才四個,家裡孩子多的,一個人未必吃的到一個,發兩盒吧!」

    孫享福點了點頭笑道,「你說的在理,大臣家裡人口多,發個十盒八盒的,也不嫌多,放心,一點吃食,吃不窮崔家的。」

    受益於食材價格便宜,像月餅這樣的吃食,一個的造價還不到兩文錢,這還是因為往餡裡面加了少許蜂蜜的原因,如果只做純面粉制的月餅,一百五十文買一石磨好的面粉,能制作出四五百個來。

    而就算給現在善陽所有的人發兩個月餅,也不過一百多萬個月餅,花銷不過兩三百萬錢,兩三千貫而已,對於崔家來說,簡直是毛毛雨。

    一些加了雞蛋和更多蜜糖的月餅才是食品作坊真正用來盈利的東西,當然,即便是這樣,一個月餅的造價也不高,現在大唐的雞蛋可不像早前兩年了,各處的養雞場起來之後,一個雞蛋也就賣到兩文錢,而真正能抬高它身價的,還是那精美的包裝盒子。

    這一日,八月十五,李世民難得的穿了一身龍袍到了比現現場,大手一揮,數百個大車便被軍士們推到了中央高台前面。

    然後,在軍士們的大聲重復下,看稀奇的百姓們終於知道皇帝要干什麼了,原來是給他們派吃食,現場所有的百姓都有份,一人兩個月餅,北地的居民,稍後還可以憑戶籍,到衙門領取兩盒月餅,這是皇帝給大家發的中秋賞賜,而且還正式將八月十五中秋日,定為朝廷休浴的節日,大家可以吃月餅,賞月來慶祝。

    然之後,肉戲來了,在王家和崔家屬下的一幫人的帶領下,比賽場上響起了山呼海嘯般謝恩的聲音,一張巨大的,簽了無數個姓名的長綢子,很快被人群傳遞到了高台處,並且展開。

    沒有人會去考慮,誰他麼會帶這麼大一匹綢布來比賽場地看比賽。

    也更加沒有誰會去考慮,短短的片刻之間,怎麼就會有數萬人在這匹長綢布上簽下自己的大名。

    他們只覺得,這條長綢布上,書寫的內容,很對。

    就應該挽留皇帝在咱們善陽多住些日子,咱們善陽的百姓,願意出錢出力,為皇帝在善陽修建一座行宮,請皇帝每年都來善陽居住一段時間。

    「陛下,這是民心,是北地數十萬百姓的共同願意,臣請陛下許之。」房玄齡和孫享福像排練好的一般,一左一右的向李世民拱手上奏道。

    「臣請陛下許之······」

    「請陛下許之······」

    房玄齡和孫享福打了個頭,然之後就是朝臣,然之後,就是所有比賽場地內的百姓,聲浪一浪高過一浪,這架勢,誰還能拒絕的了。

    反正不管別人是什麼感覺,此刻的李世民心裡,像是吃了仙丹一般,隨時准備同風而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的感覺。

    用別人家出錢做的月餅,賺取這麼一大票的民心,還白得一座富麗堂皇的行宮,一個『爽』字又怎麼能夠形容。

    很快,一切都按照事先設計好的套路運作了起來,孫享福將城北政務區旁一大塊後備用地劃做了皇帝行宮的用地,都不需要對外招募工人,每天都有數萬人跑到這裡,也不要吃食,還自帶著工具,就問建築隊的人,有什麼活他們可以干。

    而且,這還不是主要的,更多的百姓,則是握著一把銅錢跑過來工地上面問,怎麼把這些錢捐給皇帝,讓他用來購買修建行宮的建材,或者置辦行宮裡的家當,這種情況一度都擾亂到了專業建築隊的施工。

    為此,褚遂良不得不專門派了一些人來工地上給這些百姓解釋,而且,還得用忽悠的方式告訴他們,修建行宮的捐款已經達到了數十萬貫,根本用不完,讓他們自己把錢帶回去,

    沒辦法,不忽悠,他們真的會放下錢就走。

    這個時期的人,只要不是真的揭不開鍋,還是比較感激給他們帶來好生活的皇帝的,因為的前面的皇帝太操蛋,一對比,所以有傷害。像劉大旺這樣的人,出錢不成,就只能帶著村裡的百姓來出力了。

    像他這樣的漢民百姓有很多,他們都記得,是皇帝李世民,是大都督孫享福,讓他們在一個大災之年來到了這裡,短短的一兩年時間,解決了溫飽,甚至實現了富裕,比楊廣那個用酷法剝削百姓的家伙好太多了。

    所以,李世民的這處行宮修建的速度很快,幾萬人的勞作現場,挖地基,只用兩三天就完成了,孫享福估計,明年他再來善陽的話,就能夠住上這座奢華無比的行宮了,因為,王崔兩家,可是一共出資了三十萬貫呢!這些錢,大部分都被孫享福拿到善陽的各大作坊,做新興建材的研究,和制作了。

    當然,給皇帝修建行宮,還只能算是善陽民間的一個熱點,真正上層人士關注的熱點,卻是在崔家最近放出來的一個消息上。

    王家居然與安北都護府協商,用關內的良田,換關外的荒草地,而且,一畝只換兩畝?

    不僅僅是朝堂,各大世家的族老,在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有點懵逼,紛紛開始召開緊急會議,分析起王家的意圖。

    然後,沒過兩天,在崔緹不斷透露的新消息下,他們終於知道了孫享福的全盤計劃,那麼,結合公民制度即將推行,勞動保護法和新的稅制全面實施來看,大家終於知道王家這麼做的目的了。

    然後,爭對王家的這一情況,各大家的族老,不得不召開了一次聯合會議,崔家有參與,所以,孫享福將崔家作為暗子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因為,他們可以幫忙影響會議的風向。

    各家就是否進入蟄伏期這個問題,討論了三天,才得到一個比較統一的結果,如今,大唐軍力太強,突厥被滅,薛延陀臣服,並且表現恭順,東北四部,也是望風臣服,北方關外之地,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是一塊中原政權無法控制的飛地,相反,它開發出來之後,是一塊比中原土地產出還要多很多的沃土。

    這個時候進入蟄伏期,向皇帝表示恭順,不僅能夠保住家族安穩,還能在未來獲得更多的利益,何樂而不為?

    所以,在孫享福正准備起行去長安的時候,他們收到了來自幾家聯名的請帖,這是五姓七家做決定的重要時刻,孫享福不得不留下來,親自跟他們把事情談妥。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09
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著落了

    不管世家是處於喜歡搞事情的進取期,還是處於比較恭順的蟄伏期,孫享福的目的從來都沒有變過,那就是富民強國。

    當百姓們都富裕了,世家以往的那一套,在這個國家自然就站不住跟腳了,他們擺布窮人或許可以,擺布富人,卻很難。

    當他們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的時候,或許會奮起反抗,但那個時候消滅他們的條件已經成熟,可不止女帝會揮起屠刀殺人,換了任何一個不傻的皇帝,都是可以的。

    孫享福赴宴的場所在盧家的客廳,這裡,早已聚集了各家的主事的公子,以及數量不少的各家族老,其中有一些,在去年土地拍賣大會時候,孫享福就見過。

    一番見禮之後,孫享福便在首席位落坐,想想去年的時候,他還只是在王家坐個末座,被大多數人瞧不起,現在,多少有了點揚眉吐氣的味道,當然,如果是幾大家的族長在的話,他也坐不到首席的位置上。

    「各位今日相請,不知所謂何事啊!」

    都快到八月下旬了,孫享福回長安的心情越發急迫,入坐之後,便開門見山的道。

    「呵呵,孫都督明知故問了,我等幾家經過一番商議,覺得,響應北地的新政,支持朝廷的土地置換政策,是一樁兩利的好事,孫都督對北地之事,可以一言而決,不知,能夠與我等幾家行個方便?」坐在主位上的盧文仲率先接過了孫享福的話道。

    有崔緹跟他暗通款曲,孫享福已然知道了他們幾家事先議定的內容,所以,語氣硬氣的很道,「北地的新政,會在今年的最後這幾個月開始逐步施行,明年開春前全部落實,這是陛下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違背。

    至於土地置換,可不是朝廷,或者本督的政令,而是王家自己主動提出來的,皆因為置換土地,能使王家謀利而已。

    所以,陛下的行宮是怎麼回事,你們幾家應該也知道了,為使北地的發展快速推進,本督可以給各位行個方便,不過行這個方便的價碼,可不便宜哦!」

    聽孫享福之言,盧文仲和在場其余幾家的公子都是面色一黑。

    用關內的良田,換關外的荒地,即便是一畝換兩畝,價格上也是他們吃了大虧,怎麼到了孫享福這裡,好像成了他們上趕著吃虧,而且,想吃這個虧,還得先付出一定的代價,這究竟是個什麼世道嘛!

    盧儀見畫風不對,怕盧文仲等幾個年輕公子,落入孫享福的節奏中,連忙出聲道,「孫都督,話可不能這麼說,你要在北地施行新政,如果我等幾家不同意的話,恐怕會橫生出許多波折。

    畢竟,朝廷的政策管的了那些佃戶,卻管不了我等幾家手中數十萬計的家奴,這些家奴乃是我等家族世世代代傳下來的私產,即便是皇帝,也不能無故剝奪別人家的私產吧!」

    聞言,孫享福卻是略微帶點冷色道,「皇帝沒有要剝奪別人家私產的意思,王家的任何行為,都是他們自己摸索出來的變革之道,相信,如果沒有看到王家這種變革產生的好處的話,在坐的各位,也不會約本督在此會談了。

    所以,你們同不同意,朝廷的政策都會施行,拿這個來跟本督講條件就可笑了。

    現在的情況就是,王家願意用自己家在關內的田地,換取我安北大都護府轄區的土地,一畝換兩畝,為了讓陛下和本督答應他們提出的置換條件,他們王家花了幾十萬貫為陛下修建行宮,並且,承諾今後全力支持都護府的相關管理政策。

    本督呢!也投桃報李,會將定襄城周邊的土地置換給王家,並且,以後但有像香料,柞樹,花椰菜這樣可以創造大收益的新作物,本督都會第一時間找王家合作。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相信王家這兩年的收益,你們也看到了。

    如果你們幾家,也想像王家一樣和本督合作,可以,本督都歡迎,不過,你們得拿出自己的誠意來。」

    孫享福一開氣將話說透,倒是叫在坐的人都沉默了下去。

    確實,都護府衙門目前只是公布了勞動保障法,關中實行的公民制度裡,也沒有要求所有權貴世家將自己的家奴放良,這個將家奴方良的政策,是公民制度實行後的下一步手段,朝廷官方,沒有對外公布,孫享福只是用王家做引子,試探一下各方的反應而已,而且采取的是非常懷柔的手段,循序漸進。

    畢竟,盧儀說的也很有道理,很多家僕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心甘情願的在他們屬下為奴為僕的。

    如果改革的步子太猛,就可能會引起整個社會權貴或世家的反彈,所以,孫享福到目前為止,只是和李世民,王旭以及崔緹等人商量,並沒有將其列入必須思實行的制度中。

    幾大家如果夠自覺,在孫享福的種種威逼利誘的手段下,用比較溫和的手法,將其過渡過去,那麼,孫享福再做起其它一些小世家或者權貴的工作來,就好辦多了,畢竟五姓七家,代表了這個時代一半以上的士族階級。

    如果他們堅決不同意,那麼孫享福就只能慢慢等,等到公民制度深入人心,等待皇帝真正能夠對國家的政策言出法隨的時刻,再動手,這個時間,恐怕會有點長。

    片刻之後,各家的族老也不顧孫享福在場,開始小聲的交投接耳交談起來,在他們此前商議好的策略中,其實就有交好孫享福,與其在農業方面展開合作的意圖,畢竟,一個香料,就讓王家的實力躍然於眾了,再等那傳的神乎其神的花椰菜弄出來,只怕王氏的實力,足夠碾壓他們任何一家了。

    就以現在王氏的資本,已經能和皇帝聯手,把他們耍的團團轉,讓他們多次在大買賣上虧本,如果任其再壯大,那還了得?

    這個世界的規則,沒有人比這些世家的族老們清楚,無非大魚吃小魚而已,想要不被吃,自己就必須做大魚。

    所以,一盞茶之後,盧文仲發話了,「孫都督,如果我盧家想要置換關內的土地到都護府准備建設的烏蘭城附近,不知道,你有什麼條件。」

    盧文仲這話的意思,就是願意付出一些條件,來換取土地置換的權利了,其實不是因為土地置換能讓他們立即得到多少利益,只是不置換的話,長遠來看,他們就會落後於王家太多,要知道,加上本輪置換,王家在關外的土地,很可能高達一千幾百萬畝,雖然這些田地一年只能產一季。但是,全部都是能夠高產的肥沃土地,相對比之下,每年的收成就會比他們幾家多很多。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能從孫享福這裡,源源不斷的得到更加經濟的新農作物,不斷的衝擊市場,讓他們幾家的在各方面的收益都不斷的減弱。

    那麼,三五年後,王家就會變成一只巨鱷,雖然這只巨鱷最終的下場會是怎麼樣,不可預測,但是,這只巨鱷肯定會張開大嘴來吞並不斷衰弱的他們幾家,因為除了他們幾家,已經沒有別的人夠資格做王家的競爭對手,或者說,別的量級較小的世家,王家已經根本看不上了。

    然而,孫享福的回答,讓盧文仲錯愕,道,「烏蘭城周邊的土地,我已經答應置換給別人了,如果,你們想要靠城池的土地的話,未來建於天山北麓,庭州附近的上齊城周邊,倒是有數十萬傾好地······」

    「敢問孫都督,是那家置換了烏蘭城附近的土地?」

    不等孫享福說完,盧文仲就急迫的打斷道,要知道,他範陽盧氏的根基之地可是在涿水定興縣一帶方圓數百裡之地,與孫享福所指定的烏蘭城的位置,距離不到六百裡,比同樣在河北的清河崔氏都近的多。

    想到清河崔氏,盧文仲突然轉頭看向了坐在他下首席位上的崔緹。

    突然被盧文仲的目光一瞪,崔緹露出了一絲不自然的表情,頓時,盧文仲便心知肚明了。

    「好你個崔緹,竟然搶先一步出手了。」

    盧文仲畢竟年輕,見自家物色好的地方被崔家搶去,頓時惱火,指著崔緹怒道。

    一旁,崔家的族老,只能怨自家公子演技不行,人家孫享福可沒有透露半點消息,只是誠實的告訴了盧文仲,這塊地有主了。

    「盧公子,我崔家與孫都督的合作早已有之,並且,事先也不知道你盧家有意置換這塊土地啊!」崔家族老崔紹棠見自家公子尷尬,便代替他回道。

    好吧!這個理由很強大,盧文仲無言以對,他早該想到,崔氏能夠和孫享福合作種植藍莓,那麼關系必定不一般,難怪幾家的聯盟,屢屢遭受挫敗,原來,最應該和孫享福勢不兩立的崔家,居然暗地裡跟孫享福勾結在了一起。

    此刻,不光是盧文仲,就連隴西李氏的李賓,趙郡李氏的李琦,博陵崔氏的崔羽等幾位公子,都覺得自己是個蠢豬,怎麼會相信這個所謂的聯盟,誰他麼見著利益,還顧的上別家?

    「呃,那個,盧公子可別動氣,在本督看來,上齊城雖然遠,但卻並非不如烏蘭城,它的位置可是通往西域的要衝之地,如果,你們幾家將田地置換到上齊城周邊,那麼,今後通往整個西域的貿易,你們幾家可就占大優勢了。」

    能把幾千裡之外的一塊飛地說成是寶,也就孫享福有這麼厚的臉皮了,不過,他這話,卻並非是無的放矢,起碼,和西域諸國有通商的幾家,馬上就意識到了,孫享福說的這些話很靠譜。

    上齊城和泰安城一樣,是在庭州,西州防線之內,的一座城池,都是可以作為通往西域的口岸城市,只是泰安城有更多通往中亞地區的優勢,而上齊城,則有更多通往歐洲地區的優勢而已。

    孫享福在選擇建城位置的時候,一早就有這些考量了,如今這兩個位置的生態環境都非常好,土地肥沃的不要不要的,非常適合耕種,他們能在這樣的地方開發出大片的田地,建立起一座像善陽這樣的城市的話,那麼,將來的收益,可不僅僅是靠田地裡的產出,商業,才是大頭。

    「孫都督,我隴西李氏很有興趣將土地置換到上齊城去······」

    「我趙郡李氏,也有這樣的考量······」

    「怎麼哪裡都有你們,我博陵崔氏在關中以及山東的數百萬畝地,都可以一起置換上齊城的土地,孫都督你一定要優先考慮······」

    其余幾家的爭先恐後,頓時讓盧文仲的面色更黑。
本帖最後由 小雲雲530929 於 2018-5-13 16:10 編輯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10
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
    在利益面前,是不存在講什麼客套,講什麼臉面,之類的。

    盧文仲的選擇不多,即便是再不情願,他也只能暫時將東北方向的貿易市場讓給清河崔氏,如果不能在上齊城占下一塊地,此次他範陽盧氏,恐怕連渣都吃不到一點,所以,即便是飛地,盧家也是不肯落人後的。

    「孫都督,如若我等幾家,一齊將關內的田地置換到上齊城周邊,不知,可有足夠適合耕種的田地供我等幾家開發?」

    「當然有,並且,你們向周邊發展的空間十分巨大,等你們將份數於自己的土地開發出來之後,朝廷應該馬上就會有新一輪的土地出售,因為,上齊城方圓數千裡,都是適合耕種的地方。」

    當『方圓數千裡』這五個字落入幾人的耳中的時候,他們的表情都是一松,要知道,以這個時期的田畝面積算,方圓一裡可就是一萬畝田地,上千萬畝田地,足夠五家每家置換幾百萬畝田地以上了,在這種有風險的飛地,投入幾百萬畝田地,差不多恰好是他們能承受的極限。

    當然,如果他們還有余力的話,其實孫享福不介意把泰安城周邊的土地也賣一些給他們,不過不會太多,那邊有一大部分土地都是孫享福留給未來從高昌和龜茲等國吸納過來的百姓的。

    熟知後世一些農耕數據的孫享福知道,整個新疆地區可以直接用於農林牧漁的土地高達十億多畝,在上齊城和泰安城開發出兩三千萬畝土地來,不過只是一個小零頭而已,只要他們有足夠的實力來開發,每年給他們幾百萬畝都不是問題,反正有了農業產出,修建城池,發展民生,就會更加容易,經營好了這塊地,就是經營中東和歐洲的基礎。

    對於農耕事宜,孫享福的規劃,都是十分科學的,比如從偏關,河曲,到善陽,定襄,再到烏蘭城,這差不多就是後世甘肅,山西,河北,以及內蒙最靠南邊的區域,這些地區在後世都是北方的重要農耕區,開發出來並不影響生態環境。

    再加上他大力的推進植樹,沿河,沿蓄水湖,所有的荒土坡,都大面積的種植,以這種趨勢一路向漠北方向推進,諾干年後,風沙將再難影響到這片地帶。

    而且,水系得到了保護之後,在沙漠地帶種樹,成活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未來能逐漸的縮小,或者消滅沙漠,那就最好了。要知道,這個時期的生態環境,可比後世被墾荒兵團過度開荒破壞之前都要好的多。

    「各位,朝廷的願望,是所有人共同富裕,也包括你們世家。

    新政的出發點,其實也都考慮到了你們的利益,對於配合朝廷的人,朝廷絕不虧待,就像王氏,就得到了不少好處,難道諸位以為,本督就不能自己組織些人,開發種植香料這樣的作物來賺錢麼?

    所以,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本督都希望你們不要對朝廷的政令有所抵觸,細細的分析解讀,盡力的配合,不僅你們能更加富有,朝廷干起事情來,也能省心。

    本督言盡於此,希望接下來,你們在報置換土地的數量的時候,將你們家族內部的一些調整計劃也一並上報朝廷,這樣,朝廷也好根據你們的現實情況,調整資源。

    畢竟,那可是上千萬畝土地的開發,以及一座郡級城池的建立,大家的投入都會很大,可別搞砸了。」

    孫享福補充的說了幾句,算是給這事定了基調,至於各家具體想要怎麼弄,估計他們還要回去商量才能議定,但有王家和崔家的模板在那裡,相信他們最終的調整方案,應該會八九不離十。

    至於他們幾家置換土地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也需要根據他們最終報過來的田畝數據來談,大的方向孫享福已經想好了,就是錢款無息借貸。

    善陽的財政收入雖然很高,但純盈利,一年也就百把萬貫而已,現在,定襄,泰安,上齊,烏蘭四座郡級大城要先後開建,總投入可能要高達千萬貫。

    而且,這還沒有算那些要輻射這些郡級城池射周邊幾百裡的縣城,即便是有善陽櫃坊可以借貸一些,孫享福本人也會拿一些錢來投資,但不可能弄出這麼多活錢來。一旦現金透支過多,要是被有心人煽動,出現擠兌情況,那麼,善陽櫃坊的信用就有可能崩塌,孫享福可不敢冒這樣的險。

    所以,在善陽櫃坊總存款數高達三千萬貫的幾大家,就成了他私下借貸的首選,省個幾十萬貫的利息錢出來,也是不錯的選擇。

    改革的出發點只有讓所有人都是受益的,它才能順利的推行下去,至少,要表面上看上去是這樣,孫享福用這些手段推進世家在結構上進行改革,眼下看來,確實能讓他們謀利,更長遠的看來,就是讓他們得到了財富,卻失去了左右國家的權利。

    以往的世家,是對內擴張,所以,往往是處在剝削百姓和國家的利益的狀態下,孫享福把他們引到對外擴張的軌道上來,那麼他們獲取的利益,與朝廷的利益,其實就是一致的,他們賺取的更多,朝廷的稅收也就更多,而且實際控制範圍和戰略縱深還能向外推進幾千裡,何樂而不為呢!

    大方向上基本談定之後,孫享福立即回到府中將情況彙報給了李世民。

    有了這一輪談判,北地四大郡級城池建設發展的基礎底子就打下來了,新政全面推行也沒有了阻力,做完最後的這些工作,孫享福這個安北大都督就不用一直被束縛在北地了,相比於解決大唐關內一兩千萬漢民百姓的民生發展問題,解決一百多萬北地百姓的發展問題,其實算不得大事。

    「幾大家將田地置換到關外,固然是朝廷所願,不過,依照你的策略,他們勢必要將大量原本在關內幫他們種地的農奴佃戶也帶到關外來發展,關內各地驟然間空出數上千萬畝良田,難道朕都讓其閑置起來?」

    李世民聽完了孫享福彙報,點出了後續問題道。

    聞言,孫享福卻是笑著答道,「陛下,您難道忘了,臣之前所說的產業調整麼?

    像今年,關中和北地,大量的種植出了棉花,那些原本種桑麻,養蠶,做傳統布料的百姓,收益就必然就會受到衝擊,陛下正好可以借此機會,調整一下他們的產業,將一些田地分給他們其中一些受到衝擊,盈利能力低下的人,用以轉型。

    而且,還可以將一些明顯落後的產業,也借機淘汰掉。

    比如,蜀中的造紙業,就應該淘汰掉了,咱們置換過來的田地,正好可以分配給這些因為新興產業崛起,而即將失業的人們。

    這樣,咱們渭南工業區的造紙作坊,就能大量的生產白紙上市,只要這些更加廉價,精美的紙張在全國鋪開銷售,就能降低讀書和教育方面的成本。」

    孫享福只是隨便指出了一兩點,就叫李世民茅塞頓開,連連點頭。

    很早以前,幸福村的作坊就研究出了新的造紙技術,但因為怕衝擊市場,讓那些原本做這個產業的人失去飯碗,才押在手上,沒有大面積鋪開,現在,卻是條件成熟了。

    而且,不僅僅是可以在這些落後的產業上面調整,原本那些田地貧瘠,產出不多的地方的百姓,也可以納入調整範圍,用產出較多的上好的良田,換他們山溝溝裡那些產出不多的貧瘠之地,只要不是傻子,誰都願意換。

    這樣一調整,就能讓大唐的整體產出再上一個台階,想到了這一點,房玄齡出言奏道,「陛下,孫都督此言有理,咱們大唐內部,還有很多居住在窮山惡水之地的百姓,正好可以借此次機會,將他們遷居到土地肥沃的富庶之地,這樣一來,不僅便於管理,還能讓所有人的產出都增多,實現富民富國。」

    孫享福在房玄齡之後,又再度跟進奏道,「房相所言甚是,不如,稍後,讓各州縣,將轄區內貧困鄉村統計一下,上報朝廷,朝廷再根據幾大家上報過來的田地數量和位置,就近分派遷居,像關中之地,這次可能會置換出百萬畝良田,正好可以將蜀中,荊襄,潭州之地,以耕種為生的少數民族都遷出來······」

    房玄齡和孫享福你一句,我一句,很快,對於下一步該怎麼做,李世民便有了個方向。

    而正當他們談的興起的時候,書房外值守的王得用卻是急匆匆的衝了進來。

    「陛下,高句麗十萬大軍,突然向河北道進發。」

    王得用一邊著急的說著,一邊將一個密衛傳過來的小紙條展開遞給了李世民。

    聞言,孫享福和房玄齡心裡一咯噔,相互對視了一眼。

    「傳李靖與諸衛大將前來議事。」

    李世民的好心情瞬間被這則消息給毀了,而孫享福,似乎是料到了高句麗為什麼會在這個節點跳出來作死,道,「陛下,這只怕是那王浩的手段吧!」

    聞言,李世民便將手中的紙條交給孫享福看。

    果然,此前被趙龍生擒,後來孫享福放掉的淵蓋蘇文,在一個半月前發動了兵變,高句麗榮留王被其斬殺,軍政大權盡歸淵蓋蘇文之手,比歷史上,卻是提前好多年。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11
第353章 應對安排

    高句麗的事情,對於大唐來說,很突然,但又很必然。

    歷史上,淵蓋蘇文就是一個跟榮留王唱反調,一直唱到把他干掉的人。

    而這個時期的榮留王,跟大唐的關系是很不好的,或者說,這個時期所有的高句麗人,對漢人都比較仇視,因為兩國連續打了十幾年的仗,而且,大唐有北方頡利之患,內部虛弱,榮留王便想借機攻取大唐河北,山東地界,進取中原。

    而對高句麗政權有想法的淵蓋蘇文,自然是反對他,堅持與大唐交好的政治態度,從而獲取一些親唐派的支持。

    貞觀四年,大唐滅了突厥,榮留王一下就老實了,他怕李世民轉頭攻取高句麗,便讓人在邊境築千裡長城以御唐,斷絕了與大唐的交往。

    然而,此舉勞民傷財,讓榮留王在高句麗民心頓失,這時便讓淵蓋蘇文這個親唐派,獲得了更多的政治資本,以致最後發動政變,干掉了榮留王。

    不過,淵蓋蘇文此人乃是個徹徹底底的野心家,他在執政之後,馬上就想吞並新羅,百濟,扶余等鄰國壯大自身,此舉,讓李世民對其產生了警覺。

    放任大唐的東邊誕生一個能夠威脅大唐政權的大國,與大唐的利益是不符的,於是,戰爭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然而,這段歷史,由於孫享福這個外來的攪和,已經變的一塌糊塗,頡利在關中直接戰敗,突利被滅,大唐內部造反的幾個藩王也全部瞬間被滅,很快,連頡利可汗都被滅了。

    自李世民登基以來,所有的叛亂,和對外戰爭,全部以快速,而又輕松的大勝告終,這讓榮留王根本不敢升起染指大唐之心,表現的十分老實。

    那麼,一心想要奪取高句麗政權的淵蓋蘇文,自然是跟他反著來,取得了一幫仇恨大唐的野心派的支持,然後,在王浩這種強大的外力支持下,他很快就找到了機會,干掉了榮留王,獲得了高句麗的政權。

    「陛下,高句麗此次出兵十分倉促,依臣之見,並不是真的想要與我大唐開戰,而是淵蓋蘇文知道陛下不在中樞,想要借機炫耀武力,整合高句麗內部,臣料定,其大軍即便是抵達我河北道境內,也不會下死力攻城,以江夏郡王手中兵馬,守城足以。」

    李靖到了書房之後,沒有像尉遲恭賀侯君集等人一樣嗷嗷叫著喊打,卻是在看過了密衛傳過來的情報之後,向李世民道。

    「藥師的意思是?」

    以大唐現在的軍力,李世民是絕對不會滿足於被動防守的,應該是他去別國邊境炫耀武力還差不多,怎麼會輪到讓別人來自家炫耀武力呢!

    「江夏郡王手中兵馬以步兵為主,守城足以,但進攻全騎兵的高句麗,卻無異於以卵擊石,想要真正的抗擊,只怕必須要朝廷派大軍前往,目前,十六衛軍主力騎兵,以及大部份主帥,都在善陽,想要對高句麗出兵的話,只有直接從善陽出發。

    可是,從善陽去高句麗,足有三千余裡,等我軍趕到之時,淵蓋蘇文只怕早已回軍防守,反倒讓他借守土之名,將高句麗內部整合,我軍沒有後續戰備,屆時一定會徒勞而返。」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難道就讓那高句麗小兒在我等面前猖狂?」

    尉遲恭聽說不能打,頓時不干了,打斷了李靖的話,嚷嚷道。

    而這時,卻讓孫享福想到了自己此前邀請室韋,靺鞨,霫等部落首領前來參加閱兵儀式的場景,從而,一個建議在孫享福腦海中升起,奏道,「陛下,如果從善陽准備好糧草衣物,出征抵達高句麗,只怕最快也要半月以上,不過,咱們眼下,卻是有另外幾支軍隊可以調用。」

    孫享福說到這裡,將目光看向了蘇定方,頓時,蘇定方便反應了過來,上前奏道,「陛下,臣此前派快馬輕騎,前往室韋,靺鞨,霫,契丹等部傳信,邀請他們參加閱兵儀式,沿途在各家開發的田地處,或沿途放牧的牧民處換馬,一日可行六七百裡,三四日時間,便將消息傳達了過去,如今,四部已經歸順我大唐,咱們正好可以讓四部首領快速返回,調集他們族內兵馬,攻襲高句麗後路,說不得,能有奇效。」

    聞言,眾人眼前一亮,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即能化解河北道的危機,又能從高句麗那邊撕下一塊肉來,關鍵是還不需要大唐本身傷筋動骨。

    「速傳四部首領,朕要與他們商議此事。」

    聽說有的打,尉遲恭來勁了,親自跑出去找人,李靖,則是爭對這一情況,做起了戰略分析道,「臣本也是做此想,卻被敬德這個急性子打斷了,想不到北地發展的如此之快,如果各部首領三四日內便可回去調動軍馬,那麼,此次,遼陽以北數千裡之地,或可歸我大唐矣。」

    李靖私下裡顯然對於高句麗做過無數次戰略分析,此時的高句麗版圖可是夠大的,差不多是後世東北兩省加朝鮮半島,遼陽,即是後世的沈陽以東一百多裡左右的位置,此前,李世民故意封了李含珠一個遼陽郡王,未必沒有讓霫部對遼陽之地生起非份之想的意思,不過,此時遼陽還在高句麗重兵防守之下,不是那麼容易攻取的。

    而李靖所說的,遼陽以北數百裡的位置,差不多就是後世的長春一帶,這一帶,也正是高句麗被霫,契丹,室韋,靺鞨四部包圍的一塊突出地帶,將其拿下,那麼大唐此後進攻高句麗,就未必需要在遼陽一帶高句麗重兵把守的防御工事前硬磕了,屆時從開原,遼源一帶,到處都有路向遼陽背後突進,瓦解高句麗針對大唐的防線,就變的簡單的多了。

    李世民聞言,很快明白了李靖的意思,這個戰略非常符合大唐的利益,幾乎是用最小的代價,達到了最大的效果,那麼,為了促成此事,李世民即便是給四部一些好處,也是在所不惜的。

    「陛下,臣還建議,讓蘇定方引少量安北軍輕騎隨四部首領秘密返回,統籌指揮四部兵馬進兵,而善陽的大軍,則是繼續留在善陽完成比賽,以迷惑淵蓋蘇文。」

    李靖對於蘇定方的領兵作戰能力十分認可,他料定淵蓋蘇文會安排探子監視善陽大軍的一舉一動,只要善陽的兵馬不動,以炫耀武力為目的他,就會繼續駐軍在河北道邊境,這樣,正好給了蘇定方一個偷襲的機會。

    「可是,咱們如何應對高句麗之後的反撲呢?」李世民又向李靖問道。

    「陛下,劉弘基和張亮的大軍,不是早就駐扎在山東了麼,陛下只需去信東萊,讓張亮派水軍,佯攻卑沙城,淵蓋蘇文必不敢輕動,屆時,陛下只需要派少量安北軍給蘇定方,讓其在開原一帶整合四部兵馬,固守防線就好。」

    聞言,李世民點了點頭,又問道,「那朕的大軍,就不作任何動作了?」

    「陛下,時機未到啊!東北寒冷,我軍此來善陽,皆著夏秋裝,不宜前往開戰是其一。

    其二,高句麗各城池占據地理優勢,易守難攻,且軍隊數量占優勢,還有多方支援,以咱們現在在北地的全騎兵兵種,也不適合與之開戰。

    而且,如果不蓄足一舉滅其國之力,只是打下幾個城池,占些小便宜的話,反容易遭受其反撲,損失慘重,前隋的數次征伐,便有例可循。

    所以,程建議,先以四部聯軍占住開原往北的地帶,再在海上保持對高句麗的佯攻之勢,讓淵蓋蘇文不能夠統一內部人心,待得明年我大唐戰略儲備充足,再起大軍征之,便能事半功倍了。」

    說白了,李靖認為,打仗不能因為是出一口氣而打,而且,作為進攻方,准備一定要充足,起碼不能用善陽的全騎兵去高句麗攻城吧!新臣服的四部都是游牧民族,趁著高句麗後路空虛,打打偷襲或者游擊戰,討點便宜就好,真正要攻城掠地,統治一方,還是需要步兵大部隊來推進才行的。

    而大唐的步兵部隊,現在卻在長安,淵蓋蘇文就是看死了大唐沒有大舉反擊的能力,才敢這麼出兵挑釁的。因為李世民不在中樞,調步兵到東北邊境開打,最快,都是明年的事情了,那時候,他早已將內部思想整合統一,大不了再來一次和抵抗前隋一樣的戰爭,正好可以幫他穩固地位。

    所以,李靖認為,瓦解淵蓋蘇文的政治目是第一要務,至於出兵平滅高句麗,至少也是明年夏糧收割,軍士御寒的衣物,打仗的裝備等一應事物准備妥當之後才行,以現在大唐各方面的發展速度,其實越是往後,實力會越強,打起來,也越十拿九穩。

    對於這些分析,李世民很快就吃透了,於是,接下來,便由他去說服四部首領出兵,而孫享福則是將蘇定方拉到了書房外叮囑道,「蘇將軍,如若此次陛下能夠說服四部,並且讓你領導四部出兵,到了那邊可不要大肆殺戮,咱們北地缺人口,你將人口搶回來,便是財富。」

    「末將知曉。只是末將若出征,這大比······」

    「放心吧!我會讓褚遂良和郭**理好的······」

    二人正聊著,便見張軻拿著一個紙條,快速的朝這邊跑了過來道,「都督,南方來的急信。」

    孫享福忙接過,將其打開一看,便露出一絲喜色,頓時知道了淵蓋蘇文提兵進犯河北道的最終目的,原來,趙龍在高句麗沿海抓到了榮留王高建武之子高德,並且將淵蓋蘇文派來追擊高德的水軍打的全軍覆沒了,淵蓋蘇文出兵河北道,是想向李世民施壓,讓李世民把高德交還給他,並且承認他對高句麗的統治地位。

    至於為什麼趙龍會在高麗沿海遇到高德,孫享福覺得,肯定是王浩運作的,他給大唐創造了這麼多的有利條件,用各種手段引誘大唐進攻高句麗,就是想實現他縱橫家的夢想,消除一切戰爭隱患。

    此刻,孫享福甚至懷疑,王浩同意低價將江南今年種出來的糧食賣給自己,也是想增加善陽的戰爭儲備,如果孫享福是一個處心積慮攻打高句麗的人,其實他是有條件在此前就做好進攻高句麗的全部准備的。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11
第354章 壓力山大

    孫享福將趙龍傳過來的消息交給李世民之後,李世民大喜,頓時便和房玄齡,李靖等人商議起了如何利用這個高德做文章。

    軍事謀略方面的事情,孫享福有自知之明,讓李靖和房玄齡出謀劃策似乎更加靠譜一些,萬幸,東北四部還算聽話,李世民找他們談過之後,他們馬上就同意了出兵計劃,只是有點想不到自己的軍隊這麼快就成為了大唐的主力軍,歷史上,他們四部在李世民東征高句麗的時候,起到的作用可是正負面都有的,像靺鞨部,先是幫助高句麗,後來才投了唐。

    在生活中,遠親是不如近鄰的,在國家戰爭層面卻未必,遠交進攻,反而是大多數首腦們都願意干的事情。

    所以,李世民和房玄齡等大臣,對於四部首領的忠誠度,還是比較認同的,而且給了他們一些承諾,未來如果拿下高句麗,會以其靠北之地為中心,成立安東都護府,用安北大都護府的模式,來發展安東都護府,盡快的讓整個東北地區富裕起來。

    幾位首領聞言大喜,因為這個安東都護府成立以後,從軍隊,到管理,都將是他們四部的子民,經濟上面,朝廷要求的歲貢也十分少,所以,他們紛紛表情願意全力配合皇帝的計劃,並且一點也不抵觸將軍隊交蘇定方來帶領。

    談妥了這件事情,幾位首領和蘇定方連夜就率領少量輕騎兵出發了,而孫享福返回長安的隊伍中也多了一個人,侯君集。

    李世民用人一向很准確,作為他心中下一任兵部尚書的接班人,侯君集是諸衛大將軍中,最長擅於練兵和謀略的,大軍遠征,要做的准備可不止一點點,侯君集要抓緊一切時間來籌備,而孫享福,則是成為了這個大戰籌備組的二把手,侯君集負責調兵,練兵。他則主要負責軍事裝備以及糧草後勤方面,再加上他身上掛著的科舉副主考官這個職務,還沒到長安,孫享福就感覺壓力山大。

    「潞公,明年征高句麗,陛下言明要十六衛大軍精銳盡出,不知,這十六衛總共有多少精銳?」趁著換馬歇息的空檔,從來沒有在國家層面參與軍機的孫享福,像個小白一樣,朝侯君集問道。

    「十六衛編制是兩萬五到四萬余人,精銳,指的就是上過戰場的老兵,除去留守地方的,各衛差不多都有萬余上下要參戰吧!加上再加上輔助運輸補給的民夫,明年咱們至少要出動二十五萬人以上。」

    「二十五萬以上?」聽到這個數字,孫享福頭皮就有些發麻。

    這麼龐大的交戰規模,用屁股想也知道會死很多人,也怪孫享福的歷史書讀的少,歷史上的李世民打高句麗,每一場下來,都是幾萬人幾萬人的戰果,光有記錄的斬首數量加起來就有近十萬人,具體傷亡,肯定比斬首的數量要大的多,可即便是這樣,他也沒有打下來,可見當時高句麗抵御唐軍的規模之大。

    「怎麼?你覺得很多?其實這是陛下體恤百姓,盡量的將作戰規模縮減到最小了,高句麗有三十七郡,兩百余城,民百萬戶以上,這還不算他們的幾大盟友,早在我大唐之前,他們就可以供養的起十萬以上的機動騎兵,即便是當下出現了一些叛亂,我估計他們國內至少也有五十萬以上的軍隊,你道為何他們敢對我大唐不恭?那是因為他們有這樣的實力,楊廣征百萬大軍都攻之不下,可見他們不是那麼好打的。」

    聞言,孫享福才對高句麗的實力有了個具體的認知,難怪王浩想方設法都要鼓搗大唐攻高句麗,而李世民的內心裡,也一直對高句麗躍躍欲試,要不是孫享福穿越過來,用一系列手段把大唐的國力提升了不少,人家的戰爭潛力,還真不比大唐低。歷史上的李世民也是因為偷襲把頡利偷襲干掉了,才能稍微雄起,不然,東亞這個時期的霸主是誰,還真不好說,起碼吐蕃,和高句麗兩國在軍事實力上,是不比李唐差多少的。

    後世的很多史學家認為,唐初時期,高句麗的軍隊數量應該在六十萬以上,而高宗時期為什麼會取得勝利,是因為太宗時期,就已經累計了一定的戰果。

    李世民東征高句麗,拿下了玄菟,橫山,蓋牟,磨米,遼東,白岩,卑沙等十多座要塞城池,將高句麗防御大唐的最強防線撕開,不僅將他們的主戰部隊打殘了,還將這些地方漢化程度較高,生產力較強的十多萬戶百姓,納入了大唐。

    此後,又讓牛進達,李績,李海岸等將領,率領水路兩軍偏師,不斷的襲擾高句麗,使一直其疲於應對,不能好好生產休養,才慢慢創造了高宗滅高句麗的條件。

    所以,這一場戰爭很可能曠日持久,不能掉以輕心,那麼,供養這二十五萬大軍糧草裝備的任務,可就更加不輕松了。

    很快,孫享福就在侯君集這裡得到了各類戰兵日常的消耗數據之後,頓時,他只覺得胸口壓了塊石頭。

    難怪一個強大的國家往往會因為一場戰爭而陷入經濟困境,由盛轉衰,原來,在古代,打仗就是最燒錢的活,沒有之一。

    一個青壯戰兵在戰時是需要吃每日三餐的,而且,不排除冬季寒冷,加餐進補,光是糧食方面的消耗,每個士兵每個月就是一石多,甚至有飯量大的要兩石以上,那麼二十五萬大軍,一個月要消耗的糧食,差不多就是四十萬石以上,一年下來,就是五百萬石左右,這差不多是江南占城稻一半的產量,而要將這麼多糧食運送到前線去,另外一半的產量,差不多也搭進去了。

    這還只是人吃的方面,馬和牲畜,才是消耗的大頭,在計劃中,此次出征差不多會有十萬騎兵的配制,那麼,需要養活的戰馬和牲畜,可能高達二十幾萬頭,草料,豆料的消耗,以人消耗的三倍價值來計算就差不多了,孫享福算術不好,也就在心裡大致算了一下,以現在的市價,光是解決吃這個方面的問題,一年下來,差不多就要花費近五百萬貫。

    那麼,算上更加貴重的鐵器,鎧甲裝備,以及戰船之類的,一千萬貫投入估計都遠遠不夠。

    算過這個賬,孫享福才知道,為什麼發動一場國戰,一個國家往往要積攢好多年,甚至一代人的時間,以大唐以往每年兩三百萬貫的稅收結余來算,沒個五年以上的積攢,哪裡敢打這種規模的戰爭,而且,即便是打,也不敢打長久,一年以內,必須結束。

    「我算知道陛下為什麼輕描淡寫的,就把這個任務分配給我了,原來是怕說的太詳細了,我會推遲,不行,潞公,我得回去,這活,我干不來啊!」

    「呵呵,要是這活你都干不來,咱大唐就沒有人能干的來了,放心,不是給了你專項征用之權麼,這個款項雖然大,你到各個地方收刮一下,也未必湊不出。」侯君集似乎比孫享福自己還有信心道。

    每到戰時,朝廷的各項攤派肯定會下到民間,在古代時期,打起仗來,真正苦的都是老百姓,你要叫孫享福向本來就不太富裕的老百姓伸手,他肯定是不會干的。

    所以,接下來趕路的時光中,孫享福的腦子裡,一直都在思索著,如何在不將這些戰爭開支轉嫁到老百姓頭上的同時,把問題解決了。

    兩千多裡的路程,快馬連續走了七八日,才終於到達,疲憊不堪的孫享福領著護衛們趕到自家城堡式的府邸前的時候,居然沒有一個人迎接,相反,府門前有很多守衛,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

    「大都督,你終於回來啊!夫人要生了,好多產婆都來看過了,御醫也······」

    孫享福沒工夫往下面聽了,丟了馬韁,就朝屋裡跑去,進了大廳,才發現,除了虞家的眾人,長孫皇後居然也在,而且,一臉焦急之色。

    「臣見過皇後娘娘,現在情況怎麼樣?」

    長孫皇後伸手免了孫享福的禮,卻不好開口回答,把目光看向了宮廷裡專門負責生產的御醫和兩個老媽子。

    「孫都督,情況有些不妙,郡夫人腹痛已經兩個時辰了,嬰兒還沒有出來,而且,而且······」

    「而且什麼?」

    見老御醫眼神閃閃躲躲,不敢正面作答,孫享福一把抓過御醫的兩條胳膊,緊張的問道。

    「而且,郡夫人的體力越來越差,只怕······」

    夫婦體力開始下降,孩子還沒有出來,換一句簡單的名詞,就是『難產』,在這個時期,難產,基本上就是一屍兩命的下場,而孫府這回,很可能是一屍三命。

    難怪虞昶夫婦臉色蒼白的握著拳頭。

    「正明,本宮已經讓御醫熬了百年老參給秀兒灌下去了,或許,等藥力發揮出來了,她能再生新力,將孩兒產下來。」

    長孫皇後第一胎生李承乾的時候,也不太順利,就是靠人參提氣,堅持了好久,才將李承乾生下來,現在,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也只能灌參湯了。

    聞言,孫享福總覺得不靠譜,很快,他就來到了虞秀兒的產房外,聽到屋裡撕心裂肺,且越來越虛弱的叫聲,孫享福最終朝張軻吼道,「拿我准備的刀具來。」

    說罷,孫享福就要推門進去,卻被門前伺候的老媽子給攔住。

    「都督,孕婦產房,乃污穢之所,您還是不進去的好。」

    太醫令甄辰聽到了孫享福說的話,卻是大驚,連忙搶上去阻攔道,「孫都督饒命,醫者無罪,實乃郡夫人頭胎就懷了雙胎······」

    「你們閃開,本督讓人拿刀具,可不是殺你們這些醫者的,是要趕緊進行剖腹生產。」

    時間緊急,孫享福懶得跟他們解釋太多,可聽他說『剖腹』二字,就連長孫皇後臉色都是一白,作為女人,他可看不得這種事情在自己眼前發生。

    「正明不可,孩子沒了還可以再生,今日你若是行了這救子殺妻之事,本宮饒不得你。」

    虞昶兩口子聞言,也是一左一右的將房門給堵住,滿臉淚花道,「賢婿,小女為你孫家懷胎生子,可不能落得這個下場,你若要剖小女之腹,且請先割了我夫婦的頭。」

    聞言,孫享福一陣無語,這都什麼跟什麼嘛!

    「嗨,誰說剖腹生產會死人了,我孫正明可不是那麼狼心狗肺的人,你們再不讓開,秀兒可就真有危險了。」

    此刻,孫享福最希望的就是李淳風那張烏鴉嘴說的靈的,因為,剖腹產這個玩意,是他擔心虞秀兒生產的事情,才開始急急忙忙的做理論研究的,可還真沒有正的實踐過呢!萬一不成功,那可是老婆孩子三條命,這壓力,山大都已經不能形容了。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11
第355章 剖腹產子

    進到產房,看到被疼痛折磨的憔悴不堪的虞秀兒,孫享福心疼的同時,瞬間緊張了起來,原來,他不僅是自己怕死,也怕失去身邊的人。

    「秀兒,夫君回來了,你不會有事的。」

    或許是看到了精神支柱,也或許是之前灌下去的參湯起了作用,這一刻,虞秀兒感覺身體裡有又多出了些許力量。

    「夫,夫君,你快出去,妾身一定會為你產下麟兒的。」

    「聽為夫說,你現在的情況,不適合順產,為夫會切開你的肚子,將······」

    「切,切開······」

    虞秀兒難以置信的看向孫享福,然後,下一刻,她暈了過去。

    「閑雜人等全部出去,張軻,刀具呢!點酒精燈,准備好熱水,棉紗······」

    孫享福的咆哮在產房裡不斷響起,一干負責幫忙接生的老媽子灰溜溜的跑了出來,至於原本就負責准備熱水等必須要用到的物品的孫府下人,則是一臉恐懼的將自己准備好的東西端著,不敢移動半分。

    很快,裝刀具的箱子便被張軻送了進來,然後,他也被打發了出去。

    時間不等人,在沒有麻醉藥物等東西的情況下,孕婦昏迷,是十分危險的事情,孫享福直接脫了自己的外衫,用酒精洗了洗手,再用酒精燈上的火焰把打制好的手術刀灼燒,消毒······

    當一件事情,你別無選擇的要做的時候,能夠考慮的東西就太少了,細嫩的肚皮被手術刀劃開,好在後世幾部講醫療急救的電視劇孫享福都有看過,開刀的位置,應該是對的,不過,刀口可能有點大,痛感讓昏迷中的虞秀兒又半蘇醒了過來,卻是只能無聲的流淚,任由孫享福在自己的肚子上施為。

    「哇嗚~」

    萬幸,胎位還比較正,不到一刻鐘的時間,一聲清楚的嬰兒啼哭聲就從產房裡傳了出來,感受到自己的血液在流失,生命力在消退的虞秀兒,突然沒有了剛才對孫享福升起來的那一絲恨意,似乎,為了這個小生命,犧牲掉自己,也沒有什麼的。

    「嗚哇!嗚哇~」

    沒幾分鐘,又是一個嬰兒的啼哭聲在產房裡響起,整個房間頓時變的嘈雜了起來。

    孫享福甚至都沒有多看看兩個小家伙的時間,剪完臍帶,打了個結,將孩兒交給侍奉在一旁的侍女,便忙著幫虞秀兒止血,處理傷口。

    「夫,夫君,別忙活了,妾不恨你,能,能讓妾,看看自己的兩個孩兒麼?」

    努力的讓自己保持著清醒,強忍著腹下的劇痛,虞秀兒用最大的力氣睜大自己的眼睛,抬起頭來道。

    「你想看啊!以後多的是時間看,現在,聽我的,不要亂動,保存體力,待為夫幫你把血止住,傷口縫合上,你休息幾天,就沒事了。」

    孫享福手頭上依然在緊張的工作著,語氣,卻是盡可能的放的輕松,好在來到這個世界後,對於傷口處理,他已經不陌生了,見虞秀兒還要力氣抬頭跟自己說話,頓時放心了下來。

    「沒,沒事了······」

    這三個字瞬間瓦解了虞秀兒對抗疼痛的力量,整個身體放松了下來,然後,頭腦中的眩暈感再度來襲,隨著腹部的疼痛越來越輕微,她便半昏半睡的閉上了眼睛。

    其實,產房內外,除了昏睡過去的虞秀兒和心無旁騖的在幫她縫合傷口的孫享福,其余的人,還是一陣雞飛狗跳的狀態。

    有非常豐富地方處理初生兒經驗的老媽子,用溫水清洗兩個孩子的身體,用柔軟溫暖的小棉被,將他們包的嚴嚴實實的,就露出了一個鄒巴巴的小腦袋,小家伙略顯開闊的鼻孔,正在貪婪的吸著氧氣,長孫皇後和虞母各自接過一個嬰兒之後,緊緊的抱在懷裡,雖然歡喜,卻還是一臉擔憂之色的看向產房方向。

    如果在後世,剖腹產手術並非是什麼高技術含量的手術,頂多個把小時就能結束,孫享福為了不讓虞秀兒失血過度,基本將自己處理傷口的速度發揮到了極致,不到半個小時,刀口就被縫合好,上了止血的白藥,用紗布粘好之後,他才松了口氣,這些為了軍中搶救研制出來的東西,在這個時候也派上了用場。

    甄太醫幾乎是在孫享福出了產房的第一時間就衝了進去,五六十歲的老人了,也不在乎什麼男女之別,直接將虞秀兒手腕拿出來,幫其診脈,片刻之後,他的表情就變都很精彩了。

    「皇後娘娘,郡夫人脈像雖然虛弱,但還算平穩,應是失血較多導致,只要稍作休息,就能蘇醒。」

    「當真?」

    長孫皇後對於孫享福所說的剖腹產,是持懷疑態度的,人的肚子被切開了,還怎麼能活?

    然而,甄太醫卻盡最大的幅度點頭道,「回稟娘娘,千真萬確,此前臣等對陛下將善陽醫學院的普通醫博士都封七品官還有些不滿,如今看來,這善陽醫學院的醫術,卻是真正高出了太醫署許多,有此剖腹產子之術,我大唐每年將有無數可能死於難產的婦人或幼兒得救,老臣祈求娘娘能准許老臣去善陽學習此等神術。」

    孫享福從產房裡出來,就馬上去了浴房清洗自己的一身血污,卻不想外面,甄太醫已經求上了長孫皇後。

    由於早婚的原因,這個時期難產的現像可是非常多的,別說是民間,就是宮廷裡,也經常有妃子難產而死,為什麼那些能夠成功生下皇子皇女的嬪妃地位會比較高,從這方面,也可以得到體現。

    對於大唐來說,這種新的接生技術,是可以解決人口增長緩慢的超重要醫術,也難怪甄太醫五六十歲的老資格了,也願意放下姿態,去善陽醫學院做學生。

    不過,這剖腹產還只是孫享福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使用出來的,並不是很完善,好在平時虞秀兒平時有唱歌跳舞的習慣,吃食也很多樣化,身體非常健康,換作普通的婦人,可未必承受的住。

    在浴室一邊清洗的同時,孫享福也一邊在考慮這樣的事情,像自己家裡這樣的情況,別說全國,就是一個長安城內,也經常會上演,催生,麻醉方面的藥物,必須盡快研究出來才好。

    得知虞秀兒今日產子的人不少,陸陸續續的都有一些孫享福和虞家的關系戶趕來賀喜,所以,等孫享福從浴室裡出來的時候,自家客廳裡已經圍滿了不少人,而孫享福剖腹接生的神術,也已經被傳的眾人皆知了。

    「恭喜孫都督喜得麟兒······」

    「恭喜,恭喜······」

    即便是連日趕路,再加上做了一次比較耗神的手術,孫享福十分疲憊,但面對這麼多趕來恭喜的人,孫享福也要強打起精神來招呼,等回了一圈禮下來,孫享福才在長孫皇後和岳母的懷裡,看到了自己的兩個孩子,他只記得自己最先從虞秀兒腹中取出來的是一個女孩,然之後,才是男孩,倒是被李淳風給算准了。

    只是,從生理上來講,這兩個孩子,應該是這個世界,這具身體的原主人的孩子,因為,他只是魂穿。

    可是,看到兩個皺巴巴的小家伙的時候,他卻莫名的有一種血肉相連的感覺,雖然目前看上去,他們烏烏的皮膚和鄒巴巴五官不太清晰的小臉蛋並沒有什麼性別特征,可他一眼就能看出那個是姐姐,那個是弟弟。

    這種感覺很奇妙,似乎是聞著了孫享福的氣味,兩個小家伙,在他一靠近的時候,就同時癟起了嘴,等了幾秒之後,沒有反應,哇哇大哭的聲音便開始在屋子裡回響。

    「這是餓了,要吃的呢!奶媽,你們將其抱入房內哺乳吧!外面人多,吃過了之後,就讓他們在房間裡休息吧!」

    長孫皇後生養過幾個小孩,在這方面,沒有任何經驗的孫享福也只能聽她的,然後,不可避免的,孫享福被問起了這剖腹產子之事。

    「老夫自幼隨父行醫已有四十余載,自問醫術即便是及不上孫道長,亦與之相差不遠,不想,今日才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道理,孫都督的剖腹產子之術,是出自善陽醫學院吧!若是將其傳開,我大唐百姓從此,便再無生產之凶險了,請孫都督受老夫一拜。」

    甄氏三代名醫,從隋朝開始,宮廷御醫的主官,基本就是他們甄家子弟擔任,其醫學基礎之扎實,確實不輸給孫思邈,只是,他們缺乏孫思邈那種開拓創新的研究精神,沒有在關鍵時候,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是故,雖然對唐朝的醫學事業做出了很多貢獻,卻名聲不顯。

    孫享福自然是不會讓一個六十來歲的老人給自己一個二十歲的小伙子行大禮的,也不否認這剖腹產的醫術是出自善陽醫學院,畢竟,這對於善陽醫學院的宣傳,也是有好處的,伸手將其托住之後才道,「這剖腹產子之術,尚且還有許多需要研究改進的地方,今日,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萬幸,成功了,正明倒是希望更多像甄老太醫這樣醫術精湛的人共同參與醫學研究,內子後續的治療,可還仰仗甄老太醫。」

    孫享福把話說的客氣,自然是因為此前他要進門的時候,對這位老醫師的語氣不太客氣,那是情急之下所為,現在,事情過去了,自然是要跟人家說聲抱歉的。

    而且,不僅僅是虞秀兒接下來的恢復治療,對於新藥或藥田大範圍種植的研究,孫享福也需要依靠這位醫藥資源較為豐富的甄太醫,倒是應該親近親近。

    正當兩人說話間,卻發現有一中年婦人哭哭啼啼的向這邊走了過來,孫享福依稀記得,這是告病在家,許久沒有上朝的杜如晦的妻子,萊國夫人。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11
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

    事情一點都不復雜,杜如晦生病了,而且,很嚴重,按照歷史上的軌跡,要不了幾個月,他就該掛了,或許是因為孫享福來到了這個世界,改變了一些他的飲食習慣,現在他還沒有到快死的地步,仍然在四處積極求醫,今天,萊國夫人,就是聽到了信,來孫府求醫的。

    「孫都督還請念在與老爺同朝為臣的份上,盡力出手救治。」

    本來是過來賀喜的,卻說起了這事,萊國夫人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孫享福的醫術,民間或許不太知道,但在大唐頂級權貴之中,卻是被傳得神乎其神,因為他們都知道嶺南的大肚之症,還有關中的天花瘟疫,都是孫享福提出的方法治好的。而這些病症,在這個時期來說,可都是絕症。

    是故,即便這次孫享福不回來,相信要不了多久,杜家也會派人去善陽相請。

    然而,實際情況是,孫享福其實是個連個半吊子醫生都算不上的普通人,他哪裡敢輕易答應人家醫病的事。

    正為難間,便聽甄太醫道,「萊國公的咳血之症,老夫也多次去看過,實是無解之症······」

    「等等,甄太醫你說萊國公咳血?」

    咳嗽,基本就是呼吸道,肺上的毛病了。

    「咳咳咳······」

    正說話間,萊國夫人也結二連三的咳嗽起來,孫享福頓時眉頭一皺,想到了一種後世的常見病。

    「來人,取口罩來。」

    口罩這個東西,在幸福村很多生產項目上面都要用,望江樓的廚房有很多崗位也要用,孫府自然是有不少,負責在廳中服侍的德叔聽出了孫享福語氣中一絲急色,忙就命人去取了來。

    「萊國夫人,快請戴上這口罩,您或許也感染上了萊國公的病症。」

    「啊!這······」

    萊國夫人聞言大驚。

    似乎是想到了,什麼長孫皇後忙急迫的問道,「正明,萊國公患上的,可是容易傳染的瘟疫?」

    她這話一說,不光只是萊國夫人了,大廳裡其它人也是驚慌失措,忙的與萊國夫人拉開了距離。

    感受到了大家躲避自己的那種情緒,萊國夫人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她竟然無意之間,做了瘟疫傳播的傳播者,而且,皇後也在場,這次,他們杜家可不止死杜如晦一個人了,可能全家都會死絕,想到這裡,萊國夫人便覺一陣天旋地轉,身子一軟,就向後栽倒下去。

    靠的比較近的孫享福忙上前將她扶住,往大廳擺放的坐椅上拖。

    「是老身不好,攪了都督府上的喜事,還把這瘟疫傳到了府上,老身罪該萬死······」

    「萊國夫人且安心,此症雖然可以傳染,卻並非瘟疫,且聽正明細說。」

    說罷,孫享福還將德叔拿來的口罩給萊國夫人套上,防止她再咳出什麼病菌來,自己這些成年人還好,府上剛出生的兩個小家伙,可未必抗的住。

    見萊國夫人神情已然安定,孫享福轉頭向甄太醫問道,「甄太醫,杜大人可是患的肺病?」

    「然也,此病症與去年去世的杜尚書的病症一樣,就是不斷的咳嗽,有濃痰,有時候咳血······」

    「此乃肺癆之症也。」才說到一半,孫享福就搞清楚杜如晦的病症,以及他叔叔杜淹的死因。

    肺癆病在後世也叫肺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二十世紀下頁,每年至少帶走全球八百萬到一千萬人的性命,我國,就一度是肺結核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由於這種病症未必是全部都傳染,在這個時代,醫師很難界定它,通常,將其稱之為傳屍病,因為他們只是確定了,被這種病害死的人,屍體會傳染出這種病症來。

    而來自於後世的孫享福卻知道,肺結核病並非只有病患死了之後才會傳播,他還可以通過患者咳嗽出來的唾沫和濃痰中的病菌傳播,只是傳播性沒有那麼高,而且大多數人的抵抗力可以免疫掉一部分,不會立馬感染發病,有的人,甚至被感染了,也終身不會發病。

    像杜如晦,很可能就是被杜淹傳染的,而萊國夫人,則很可能是被杜如晦傳染的,因為,他們的病症,都是先後連接上了,而且,平時在生活中有大量的交談和親密接觸。

    「肺癆之症?正明既知病因,可有治療之法?」長孫皇後也是病秧子,並且,時常咳嗽,聞言,有些急迫的問道。

    聞言,孫享福突然想到了自己給長孫皇後帶回來的最後一批花椰菜,笑道,「合該萊國公夫婦命不該絕,皇後娘娘可還記得那花椰菜麼,此菜的菜汁正好是治療這肺癆之症的良藥,正好陛下讓臣將善陽產出的最後一批花菜給娘娘帶回來,卻是要勞煩皇後將這花椰菜讓給萊國公夫婦了。」

    「想不到這花椰菜竟然有如此功效,既然如此,這些花椰菜,本宮就轉賜給萊國公夫婦吧!」

    「多謝皇後娘娘大恩。」

    聽說自己和夫君有救,萊國夫人的精氣神一下子就好了起來,忙起身要行跪拜大理,卻被長孫皇後虛扶住了。

    這時,孫享福又道,「臣還想請娘娘下一道懿旨,封鎖萊國公府和安吉郡公府,隔離所有患上了肺癆之症的人,將病源清除。」

    孫享福雖然否認了肺癆症是瘟疫,卻做出了一副對抗瘟疫時才用的辦法,頓時叫好多前來賀喜的客人心有戚戚,不過好在,這病症不會馬上死人,還有的醫治,頓時,大家對這花椰菜便升起了興趣,尤其是甄太醫。

    「孫都督,不知這花椰菜,可否分些給太醫署,做入藥研究?」

    「呃,這個,少量或許還可以,多的,只怕是沒有,前番已經將善陽今年產出的大半都送到長安了,這次本督帶回來的幾百顆,是最後的一茬了,都未必能夠救治杜府上下病人的。

    不過花椰菜的功效,西域那邊已經驗明,在抗癌解毒,通經活血,對於心肺方面的疾病有非常好的防御和治療作用,能在各方面增強人的體質,甄太醫只管以此藥性入藥即可,只是這花椰菜種植起來比較困難,市面上的售價可能會比較貴,明年,才會在長安覓地種植。」

    孫享福當眾將這花椰菜的功效說的天上有地下無的,也算是再度給它打了個廣告。

    而且,還有長孫皇後這個活著的代言人出面助攻道,「難怪陛下不惜馬力,也要讓軍士將這花椰菜送到長安來給本宮食用,原來它不僅是菜,還是上好的藥材,聽你這麼一說,本宮才想起了,自從食用這花椰菜之後,往日時常胸悶氣短,咳嗽的症狀,都不曾出現過了,此菜真乃良藥也。」

    大廳裡正說著,張軻已經從冷藏的庫房裡取了一個先前卸下來保存的花球來,孫享福讓人搗碎,弄出了小半碗花菜汁給萊國夫人灌下去,然後才找長孫皇後討了一塊令牌,讓大內侍衛去封鎖杜淹和杜如晦的府邸,並且,將有咳嗽症狀的人全部隔離起來。

    救人如救火,孫享福沒有太多時間陪家裡的賓客酒宴聊天,很快的就戴著口罩,趕到了杜如晦的府上。

    「正明才剛剛從北地回來,就為老夫之事操勞,真是慚愧。」見禮之後,一臉病容的杜如晦,在床榻上仰臥著的杜如晦滿含愧疚之色道。

    「萊國公那裡話,這都是應該的,在下只恨這花椰菜引進的遲了些,否則,安吉郡公也不會這麼早就去了。」

    見杜如晦還並沒有病入膏肓的樣子,孫享福心中便大定,要是這病症嚴重了,他可沒有把握靠花椰菜就將其救回,當然,即便是給杜如晦服用了花菜汁,孫享福還會讓太醫署根據情況,開一些止咳清肺活血抗菌的藥物輔助。

    吃了藥之後,杜如晦沒有馬上歇下來,而是請孫享福於榻前安坐,緩緩道,「老夫雖然有一段時間沒有上朝聽政,但也知曉了高句麗寇邊之事,陛下欲東征高句麗久矣,此次,正明回長安,只怕不僅僅是因為令夫人產子吧!」

    聞言,孫享福苦笑道,「本來就是因為賤內產子的事情,可出了這麼檔子事情,陛下又給我臨時加了任務,現在,籌備出兵錢糧裝備的事情,也落在我頭上了。」

    「高句麗非速亡之國,陛下欲行征伐之事,必然大動干戈,恐怕只有十六衛精銳盡出,才有些許勝算。」

    杜如晦不愧是前任兵部尚書,對於大唐內外的情況,都爛熟於胸,一下子就猜到了當下的情況。

    「萊公所言正是,此番潞公會征調十六衛所有精銳之士於長安整訓,最遲明年夏糧收割,便會出征,人數保守估計,會有二十五萬以上。」

    聞言,杜如晦一副了然的神態點了點頭道,「二十五萬大軍遠征在外,一年的耗費何止千萬貫,正明打算如何籌集這些費用?」

    「正要請教萊公呢!」

    忍不住肺癢,杜如晦咳嗽了兩聲,才又道,「老夫任兵部尚書多年,卻也沒有執行過這麼大規模的征發籌集令,卻是沒有多少能教正明的,不過,老夫這幾年來,對你多少有些了解,有些事情,老夫要勸勸你,該攤派的,還是得攤派,不要太害怕百姓會吃虧,吃苦。如果此等規模的大戰你都不攤派,往後朝廷再有戰事,就都不能往百姓頭上攤派了,這治心,才是最難的。」

    聞言,孫享福一愣,細細品味之後,卻是覺得杜如晦說的很有道理。

    百姓應該為國家承擔責任的時候,不能因為自己覺得他們的經濟情況不夠好,而想辦法把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轉嫁到別人頭上去,這樣搞習慣了,他們反而會覺得理所應當,在此後朝廷必須要用出攤派手段的時候,他們就會有怨言產生,這就是人心,人性。

    「萊公之言,讓在下受教了,這幾日,萊公還請按時服藥,好生休養,過幾日正明還有好多事情需要請教您呢!」

    「嗯,你初為人父,正是安享天倫之時,別陪著老夫這個病秧子了,回頭到兵部取老夫以往的一些手稿看一看,或許對你有幫助。」

    「那就多謝萊公了。」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12
第367章 起塘

    從杜如晦的府邸出來,孫享福感慨良多,這些千古名臣,還當真是有他們的人格魅力,重病在床了還在憂心國家的治理,貞觀盛世,或許是因為有一幫他們這樣的大臣,才造就出來的吧!

    而當他再回到府邸的時候,府中上下對他的稱呼就已經完全變了,包括四十好幾的德叔,都開始喊他老爺了。

    孫享福摸了摸自己刮的干干淨淨的下巴,還真有點不適應。

    長孫皇後和一干前來賀喜的人早已散去,卻趁著還沒到宵禁時間,仍然有不少人陸陸續續的在往孫府送禮,如果是後世的話,一般會送雞蛋,等小孩擺滿月酒的時候,主人家便有紅雞蛋來招待客人了,不過這個時期,卻是什麼都送,最土的,就是直接送錢的,如果在這個錢的數額很大,那麼,就應該在那個『土』字後面加個『豪』字。

    「老爺,王侍中派人送了十萬貫存票過來,說給小姐和公子的降生禮。」

    「十萬貫?王圭還真有錢。」孫享福似乎並不意外的道。

    想必那些從自己府上離去的勛貴客人,此刻都到了他府上去訂購,或者說求取花椰菜了吧!因為權貴大多怕死,而且最愛干的就是花錢買好東西享用,他們的消息很靈通,基本都知道了這花椰菜,孫享福會交給王家來大面積種植。

    「王家的錢再多,也是老爺故意放給他們賺的不是,皇後娘娘臨走時交待老奴提醒您,盡快給大小姐和大公子取名字,陛下的恩蔭聖旨,可還等著填名字宣讀呢!」德叔滿臉笑意的道。

    當高官就是這一點好,兒子一生出來,就有個像征性的身份封賞,尤其是像孫享福這種積功太多,皇帝不好賞他本人的大臣,好處都會落到他的子女身上,封妻蔭子嘛!古代官員圖的就是這個。

    對於名字這個事情,孫享福還真不好自己就拍板決定了,他兩世人的老爹都不是太有文化,願望也很俗,所以他叫享福,他弟弟叫得壽。

    而孫享福自己,也是只期望孩子們能夠平安喜樂,做個大眾俗人。不過,老婆虞秀兒卻是個世家女,給她的孩子取一個庶民才會起的雙名,俗名,在某些場合,是要被人取笑的,所以,還是商量著來比較好。

    想到這一節,孫享福便快步到了虞秀兒休息的房間之中。

    此時,侍女早已幫她清理了血污,並且轉移到了她平時息睡覺的臥房,見孫享福進來,專門負責伺候虞秀兒坐月子的喜娘和端娘便上前見禮,這兩人是長期在宮裡負責伺候貴人生產的,倒是比孫享福府上的侍女更加熟練的多。

    「大都督,初生的嬰兒,抱的時候要緊些,而且要用手托住後腦勺,您不時的走動,他感覺有人在,反而睡的安心。」

    孫享福一邊聽喜娘傳授經驗,一邊小心翼翼的按照她教的方法,將她懷裡抱著的嬰兒接了過來,才道,「有勞兩位大娘費心了,稍後,府上必有重謝。」

    「可不敢受大都督的重謝,大都督的這套剖腹接生之法,可是所有婦人的福音,往後我等只怕又多了許多活計,該是我等謝都督之恩才好。」

    喜娘所說的活計,自然是宮裡和各大權貴府上的活計,皇家屬下的人,只有被需要,才會有價值,新生兒成活率越高,她們的差事就越多,被需求的地方多了,地位自然也就高了,至於錢財,對於她們來說,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要的,要的,一碼歸一碼嘛!夫人是從生產後一直睡到現在嘛?甄太醫可有交待?」

    「甄太醫說,等郡夫人睡足三個時辰再將其喚醒進食,如若郡夫人想要自己哺育小姐和公子,還等還要伺候她開乳······」

    所謂開乳,即是在那什麼上用消過毒的豬毛或者細針扎幾個小洞洞,將初乳擠出來,此後,就可以方便嬰兒食用了。

    孫享福兩世為人沒當過父親,自然是不知道這些的,聽了喜娘好一通講解,他才懂一些,而正在他們講的興起的時候,虞秀兒已經悠悠轉醒過來,差不多正好睡了三個時辰左右。

    「秀兒,恭喜你,渡過了女人最偉大的時刻。」

    「該是妾身恭喜夫君才對。」眼前的畫面仿佛夢境,還比較虛弱的虞秀兒輕輕的答道。

    「呵呵,除了恭喜你,為夫還要感謝你,一次過就給為夫生了兩個孩兒,快看看他們吧!就是皺巴巴樣子,有點醜。」

    「呵呵,小姐和公子的面相可不醜,只是還沒長開,過一陣,腦袋長圓了,就好看了。」

    端娘聽了孫享福和虞秀兒的對話,也適時的把自己懷裡抱著的男孩兒朝虞秀兒眼前湊了過來,讓她看看模樣。

    「他們那個大,那個小啊!」

    還沒太多力氣的虞秀兒在看到兩個小家伙的時候,頓時精神了許多,目光細細的在兩個孩子的眉宇,眼角,鼻孔,小嘴巴上掃過,相信,孫享福此前那種奇妙的感覺,她此刻也體會到了。

    「我懷裡的是姐姐,比弟弟早出生不到一盞茶時間。」

    「夫君是怎麼分辨他們的,妾身可還看不出男女呢!」

    「呵呵,為夫也不知道,反正一眼看過去,就知道他們誰是姐姐,誰是弟弟。」

    ······

    或許,所謂天倫之樂,就是聊這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吧!反正享受天倫之樂的孫享福,是一點都不覺得疲憊的,直到端娘和喜娘讓他幫虞秀兒吸初乳,他才敗逃而出,竟是忘了跟虞秀兒說兩個孩子姓名的事情。

    次日,太陽都老高了,孫享福也沒有一點要睡醒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他太勞累了,也沒有來吵他。

    府裡的第二代降生了,所有的下人都更加有了指望,孫大力一大早就將幸福村的許多土特產送到了孫府來,兩三斤的大鯽魚,他一次就送過來了一百多條,據說這麼大的鯽魚,得幾年才長的出來,今年一整年,捕撈隊捕上來的大鯽魚,就沒有往外賣過。

    第一次哺育了自己兩個孩子的虞秀兒心情非常好,讓德叔招待幸福村專程過來探望她的老鄉們吃喝,直到中午飯菜的香味飄滿整個府邸的時候,差點把被角吃掉一塊的孫享福才自然的醒了過來。

    「俺媳婦生了兩胎,想不到被你一胎給追上了。」體重再度上了一個等級的孫大力舉著杯子跟孫享福碰了一下,略帶酸味的道。

    他媳婦雖然是生了兩胎,可兩胎都是女兒,讓他們孫家長房繼承人的位置依舊空懸,為了這事,孫大力可沒被他老娘少抱怨,現在,他媳婦和他老娘已經給他物色了三個看上去很好生養的女人,下一步他交公糧的任務很重,孫大力感覺自己可能會吃不消。

    「一胎差點要我一家的命,還是像你一樣,一個一個的來比較好。」

    想起昨天動手術的場景,孫享福現在還有點害怕,這一胎能安全落地,純屬靠運氣,以後可不敢冒這樣的險了。

    「只要生一個兒子,俺在家裡,也過的沒那麼糟心,還是二力好,遠遠的躲出去,耳根子清淨。」

    「你們家這個重男輕女的思想可要不得,不過,真想生兒子的話,我建議你把飲食習慣改改,或者,帶嫂子去善陽住幾天,換個環境,或許有奇效,對了,你剛說二力躲出去,他上那了,沒跟我說啊!」

    「還不是被王二牛那小子一封信就騙去洛陽了,不過,這也是皇後娘娘的意思。」

    孫享福不用多想就明白,關中的農業,再怎麼發展,也就這樣了,而作為洛陽的老牌世家,現在洛陽世家團體的領軍人物,長孫氏需要洛陽周邊的經濟產出更發達些,農耕社會,農業產出,也就是經濟產出了,所以,長孫皇後派了孫二力去主持洛陽地界的農業。

    有同樣想法的還有石大郎,他已經不再滿足於打理關中的幾十個大水庫了,他認為自己的能力,可以在全國各地開辟更多的養殖場,讓更多的百姓能夠吃上滋補魚貨。

    「村長,自從朝廷的官俸改革之後,漁業司就不需要負擔官員的魚俸了,之後市面上的銷售額度開始大漲,半年下來,已經累計盈利十幾萬貫,皇後娘娘的意思,俺們的魚,豬,雞鴨農場,不能只限於關中發展了,應該往洛陽,河北,山東,荊襄,江南,蜀中等地全面鋪開,如此的話,一年的盈利,只怕不下百萬貫。」

    既然說到這個上面來了,孫享福自然也是要指點幾句的,道,「鋪開肯定是要鋪開的,不過攤子不要一下鋪太大,由近往遠吧!對了,漁業司的產出,市面上應該消耗不掉吧!」

    孫享福太知道二三十個大水庫的養殖能力和長安時常能夠買魚吃的群體的比例了,由於漁業司一直保持了一定規模的野生捕撈供應市場,年產至少可達十億尾的漁場,應該會有大量結余,因為關中能夠每天都買的起魚吃的百姓,絕對不超過一百萬人,一百萬人就算每天吃一兩條魚,一年也才吃幾億條而已,還有一些或許會往北方之地輸出一點,但肯定還有大量的囤積。

    「我們一直只是保持長安以及關中各州縣城池的定量供應,今年都九月了,卻還有近一半的水庫沒有起過魚,來年,只怕整個關中百姓都有大魚吃了。」石寶有些興奮道。

    現在像老龍山這樣的大水庫裡,已經有很多前年放下去的草魚苗一直還沒有起過,要是再養一年,到了明年,那可就是三年的老魚了,以現在他們投喂的飼料的營養,三年的草魚起碼可以長到十多斤,那可真正算的上是大魚了。

    「起塘吧!趁著秋高氣爽的好天氣,都曬魚干做成吃食,明年拿來做軍糧。」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12
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

    當魚的體積和重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喂養它所消耗的飼料與它的出肉率比例,就會不斷降低,具體是個什麼數值,孫享福沒有見過相關的統計,不過卻是知道,在後世,很少有人養魚三年才起塘的,一年一起塘,兩年一起塘的最多。

    而作為一個地地道道在長江邊長大的湖北人,孫享福知道太多淡水魚的吃法了,用少許鹽腌制曬干的腊魚,就是家家都會吃的菜,不管是加些配菜煎煮,還是加點香料烤食,都是嚼勁堪比牛肉干,營養熱量甚至超越牛肉干滋補肉食。

    孫享福小時候最喜歡吃在鍋裡干炕出來的腊魚塊,即便不加什麼調料,也是美味的零嘴,保存時間很長,是一種很方便軍士食用的輔助軍糧。

    現在,滿腦子是軍需籌備的孫享福,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它,既然皇家漁場有這樣的資源,那孫享福手上的這個征發令,就從皇家開始征起吧!正好給各大漁場清清塘,明年好喂養新鮮魚苗。

    不僅如此,孫享福還想給關中所有的農場來個大優化,即,除了保存最新的高產品種之外,其余的全部淘汰。

    這道命令一下,可能會有過千萬只雞鴨將會被屠宰,因為三年多過去了,光是皇家的農場,規模達到幾十萬只的養殖場就有近三十個,而從這些農場裡引進種苗,養殖過千只的個體戶,至少有數百戶,養殖過萬只的村集體,也有數十個,這種恐怖繁殖的速度,很有可能在未來造成產能過剩。

    而之所以造成這種現像,主要還是因為百姓們窮怕了,今年驟然富起來之後,還沒有改變以往節儉的習慣,把雞鴨這種可以持續為家裡產出的家禽當命根子一樣,舍不得吃。

    大家都拼了命的養,都不去吃,這就導致了市場上的家禽和蛋類越來越多,價格一再往下掉。

    畢竟,有錢人只是那麼一小撮,他們也不會餐餐吃這些東西。

    那麼,孫享福正好借這次機會,幫關中百姓去去庫存,這樣不僅能夠優化今後的養殖效率,還能讓條件比較好的府兵家庭,養成吃雞鴨的習慣。

    所以,關中百姓過一段時間之後,不僅會曬魚,還要曬腊雞,腊鴨,甚至,易保持,能夠直接食用的豬肉脯,孫享福也打算弄一些,在吃食上滿足了府兵,相信在戰場上,他們的力氣就絕對不輸給高句麗士兵了。

    「咱們村裡各項產業在渭南新城的大作坊都建立起來了嗎?今年能不能投入使用?」

    回來就趕上一攤子事,孫享福還沒有跟馬周會面具體談,便趁著吃飯的空閑,向孫大力問道。

    「都開始建了,不過,目前也就最早開始建造的冶煉作坊主體建築完工了,其它作坊,可能還要幾個月才能陸續建好,春節後能夠開工生產,就不錯了。」

    李世民雖然給渭南新城弄了幾十萬勞工,但新城的攤子太大了,需要用到人手的地方太多,不是短短幾個月就能見成效的,現在已經九月中旬,按照孫大力的說法,也就是三四個月後,幸福村投資建設的大工坊,才能初步投入使用,估計真正的招滿工作人員,高效的運轉起來,還得一年多以後。

    因為,很多工坊,簡單的生產車間或許好建造,但是能夠在裡面生產的熟手工人,卻是需要時間培訓出來的。

    「咱們本村的作坊不能停,可以先期招工培訓,少量的生產,稍後,我會給一些你們能夠生產出來的東西,列個單子出來,你們按照先後順序,盡可能的在明年夏天之前,一直保持全負荷生產。」

    「行,正好秋收過後有很多人閑了下來,回去之後,我馬上就安排招工,只是,還有一個問題,咱們村子的場地可不夠了。那些棉花,可是把咱們村一大半的地方全部都堆滿了。」

    由於新的戶籍制度實行,關中的老百姓們更加願意出門了,用工量比較大的幸福村,就時常有人來尋活計,招工方面,孫大力還是有些信心的,當然,有些問題,他還得跟孫享福反應。

    場地確實是個問題,尤其是棉花,這玩意忒占地了,孫享福聽了孫大力之言,轉頭向石寶問道,「大郎,你娘今天來了嗎?」

    「來了,在樓上看望夫人呢!」

    「一會幫我轉告她吧!從明天開始,讓制衣作坊所有熟手工人領一個生產任務,把原材料發放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帶回家裡去制作,一個熟手工人如果一天能夠制作兩套棉甲的話,你們就每天給他派二十套的量,做不完,讓他們自己找鄰裡鄉親幫忙,只要他們按照要求的質量交貨,就能拿到全額的工錢,如果能夠超額完成的,給獎勵,多做多獎,現有的制衣作坊,今後只作為培訓場所和收發貨的場所。」

    孫享福的這套手段,等於是定價發貨,給熟手工人包工,其實,在農耕社會,織布,做衣服的活計,大多數婦人都會做,現在的制衣作坊差不多有兩千多熟手女工,這些女工做夏衣短打,每人每天可以做十幾件出來,做長袖,長褲或者秋裝,簡單的棉襖,一天也能做出三五件,至於厚實,功能比較多的棉甲,一天就只能一兩件了。

    不過孫享福知道,這些東西制作起來其實並沒有多少難度,正常人,或者小孩子,都可以完成其中大部分工序,只需制衣作坊掌握了裁片大小,統籌較一些關鍵部位,一個熟手工人帶領著幾個生手,一天做出來的衣服數量就能翻倍。

    他這是要讓每個熟手制衣工人都回去招募一批人,形成自己的生產班子,把街坊,或者同村鄰裡,都發動起來制作衣物,就像後世南方沿海城市的制衣行業一樣,大訂單來了,制衣廠只需要按規格裁好裁片,掛牌子對外發貨,就有成百上千個個體戶加工班子過來接貨制作,完成之後,交成品交貨領工錢。

    這種做多得多的模式,很自由,門檻低,會大大的刺激這些窮怕了百姓的賺錢欲望,相信,用了這個手段,不需要等到渭南的大工坊建立成功,制衣行業的產能就會先一步提上去。

    而將幾十個庫,上百萬畝田地裡產出的棉花,快速的變成老百姓身上穿的衣服,或者軍人身上穿的棉甲,就是孫享福的目的,可別以為在這件事情上孫享福,或者制衣作坊會貼工錢什麼的,實際上,他們會大賺一筆。

    因為由這些熟手工人帶領的家庭作坊一旦形成,就能快速的將棉質衣物在市場上鋪開銷售,霸占市場,到時候,盈利的錢,足夠補貼制作幾十萬套軍裝的工錢了。

    對於這樣的國家大事,石寶一點都不敢怠慢,怕自己望漏什麼,直接就去樓上找了聶三娘說明情況。

    然後,孫享福也趁吃飯的這點時間,多指點了聶三娘幾句,類似於刺激大家積極性的方案,最先可以把單價定高一點,發的款式簡單一點,作坊裡面還制作一些能夠幫助工人們高效生產的針線,裁剪閘刀等,總之,就是無限制的擴大制衣生產規模,盡快的清理掉棉花存貨。

    相信有了這個策略,關中街面上,今年冬天就很難看的到閑人了。

    這還只是孫享富在自己可動用的資源內做的工作,相比於朝廷這次要籌備的所有東西來說,只是一小點。

    吃完飯後,他只是短暫的看了一眼老婆和孩子,就匆匆去了政事堂,蕭瑀和馬周,估計都在這裡等了他一上午了。

    「諸事繁忙,讓兩位久等了,抱歉,抱歉。」孫享福給兩位在等待中還要不斷翻閱著文稿,處理公務的大忙人抱拳道歉道。

    「孫都督諸多職司加身,恐怕也和我等一樣,忙的腳不沾地,客套話就不多說了,我等已經將必須要盡快解決的事情列成了單據,孫都督在方便有建議或特別的安排,請逐條的提來,時間不等人,咱們議定之後,就要馬上執行了。」

    蕭瑀果然是實干家,一大把年紀了,干起事來還雷厲風行,不過,孫享福看到他所列出來的第一條建議,就眉頭一皺,大搖其頭。

    「蕭相,既然朝廷諸多大臣都不在京,這個什麼行卷制度,您覺得還有保留的必要?下官以為,讓這些讀書人在入仕之前,就各投門牆,形成派系,對國家是不利的。」

    隋朝的科考有個很操蛋的制度,就是參考之人,必須給在朝大臣投卷,只有得到了大臣推薦的讀書人,才能參加考試。

    這個制度在當時的好處就是,能夠保證參考者有一定的文學水平,畢竟,隋朝時期的科舉,可不像宋明清時期,是一級一級的考上去的,而更像是在漢朝舉孝廉的制度上加了文學考試這一關。

    朝廷的大臣接受考生行卷,給了考生推薦,就相當於是給這個考生做擔保人,在行為品德上,這個擔保人可以對考生有一定約束,即便是考生通過考試做了官也一樣,擔保人與被擔保人之間,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

    在孫享福看來,這就是一個滋生官場派系的溫床,可偏偏有這麼大漏洞的制度,在當時就形成了,這也是為什麼,五姓七家能夠把持隋朝朝堂的原因之一。

    讀書人較多的世家門閥,中獎幾率本就高,而在朝廷沒有靠山的寒門子弟,即便是參考了,而且還天賦異稟,考的比哪些世家子弟好,你也沒有大官做,甚至被排擠出官場,因為少數群體是鬥不過多數群體的。

    寒門子弟想要做官,還有一種途徑,投效到世家門下去,他們不說保你平步青雲,官運亨通,至少,讓你能在官場混得下去,不過,那時候你得以世家的利益為最高准則。

    這種模式,很快的就讓世家門閥壟斷了知識文化,形成了左右朝堂的力量,到了唐初,即便是有很多造反派起家的武人走進了朝堂,也沒能改變這個局面。

    對於孫享福提的這個問題,蕭瑀也不是沒有考量,但是,你讓他憑空構想一個全新的科舉制度出來,就有些為難人了,古人要是有那麼強的創新能力,後世還不知道是啥樣子呢!

    「老夫也以為不妥,正明覺得,如何能保證參考者都有才學,以及如何辨別這些有才學的考生,品德修養足以為官呢?」

    對於蕭瑀這個問題,孫享福沒多想就答道,「參考者有沒有才學,咱們可以在考試題目上考嘛!至於他們的品德修養能不能夠為官,咱們讓百姓來評啊!下官此前已經跟陛下商議過了,今科所取之士,不授官。」

    「不授官?」

    孫享福這三個字說出,連排隊等候跟他商量事情的馬周,也朝他看了過來,不授官,你搞科舉干啥?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12
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

    作為一個後世人,孫享福太知道科舉對於古代的影響了,好的,壞的,都有,它給了所有讀書人希望,然而,卻因為它的鼎盛,讓這個民族丟失了很多東西。

    漢唐的武風,正是因為科舉的盛行,讓讀書人徹底的統治了這個民族,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宋被元滅,明被清滅,讓蠻夷統治了這個本應該雄霸於世的民族,讓本應該快速的發展,進步的華夏文明,出現了短暫倒退。

    根子的問題是什麼?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說白了就是利益。

    讀了書,考了功名,就能做人上人,其它一切皆為下品,那大家還不死命的專研這玩意?

    在孫享福看來,並不是這些古代人所鑽研的儒家學說有多毒害人,畢竟,真正做到了儒學裡面所提倡的正確思想的人,差不多都是對古代國家有積極作用的人。

    毒點就在,科舉,它只是讓會讀書的人做了人上人。

    而會讀書的人,卻未必是會做事的人,而國家最需要的,卻是會做事的人。

    在這個地方官能主導地方上大多數事情的時代,一個會做事的主官和一個只會讀書,不會做事的主官當政,起到的效果是天差地別的。

    孫享福認為,科舉的目的既然是為了朝廷選官,那就應該選國家需要的官。

    會做事,也不能體會在腦袋裡有多少策略上,趙括這樣紙上談兵的人,要是當了政,只會誤國。

    而古代讀書人的實干能力往往都較差,因為他們為了讀好書,放棄了很多其它方面的知識,五谷不分的都大有人在,你指望他們能帶領百姓,發展民生?

    就像後世剛出校門的學生一樣,只學了一套理論知識,大多數人在生活上還需要父母照顧,你直接讓他當一個大公司的領導,這能行嗎?

    結果基本都是搞亂了這家公司,而套用在古代,就是這些書呆子會害慘了一地的百姓。

    所以,孫享福首先就要改變的就是科舉的模式,只把它當做一個讀書人獲取學政實習的入門考試,這就比較符合國家的需求了。

    後世的精英社會裡,各個企業,政府部門最喜歡用什麼樣的人?

    答案是在實習工作中,表現較好的大學實行生。

    這些表現較好的實習生基本都已經有了勝任工作的能力,而且非常具備可調教性,適應能力強。

    貞觀朝實行的首屆科舉,會對今後整個大唐國運造成影響,最好在一開始,就建立一個良好的制度,設定一個好的方向。

    所以,漢朝玩脫了,導致世家門閥叢生的舉孝廉制度,隋朝玩脫了,導致世家門閥把持朝堂的假科舉制度,孫享福都不能用。

    「蕭相可是覺得,只要是讀書人,就都能當好官?」

    「這······」

    蕭瑀語塞,這個問題其實根本無法回答,當官,和當好官,根本沒有什麼很好的界定標准。

    「所以,為了盡可能的保證朝廷能獲得更多能做事,會做事的好官,下官跟陛下商議過後,決定按照朝廷的需求取士,而且取士並非直接讓他們當官,只是給他們一個文憑,憑這個文憑,他們可以去到朝廷各個需要人手的部門學政實習。

    堂部實行生,由主管的上官,以及與這個部分有事務交集的兄弟部門給這個實習生評分,地方實習生,由上一級領導,和當地被管理的百姓給這個實習生評分。

    評分足夠高的,朝廷才授予官職品級,而在被授官之前,這些實習生只能夠獲得朝廷的基本生活補貼,差不多剛好能夠滿足衣食住行。

    而只是考到了文憑,卻不參與實行的考生,沒有任何補貼。」

    唐以後的朝代,讀書人一旦科考出位,那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秀才廩生就有足夠食用的糧食拿,舉人直接可以免全族的稅,進士,即便是不任實職,都有相當不錯的俸祿可以拿。

    一道科舉的大門,瞬間讓這些讀書人晉升為米蟲階級,這是不可取的,干活拿錢,不干活,沒的拿,這才是天經地義的。

    「此乃妙策也,如此一來,不管是有才無才的讀書人,便都可以下場考一考,試一試自己的學問水平,朝廷便可以根據參考規模,對於國家的人才數量摸個底。

    而讓那些真正想做事,能做事的人當官,則是將那些學而不實之輩阻攔在了朝堂之外,無形之中,打破了高官顯貴世家門閥對於科舉的把持。」

    馬周作為草根階級出身的一員,對孫享福說的這些最深有體會,忍不住大聲贊道。

    聽了馬周的贊嘆之語,智商並不低的蕭瑀很快就想通了所有,又道,「如此一來的話,此一條便直接刪改,讓報考者全部都可以參加考試,只是,這試卷恐怕要准備的多些,閱卷的工作量,也會巨大。」

    「考卷方面的事情,蕭相無需擔憂,試卷再多,能多的過報紙?有造紙作坊和印刷作坊在,多少的試卷,孫都督都能提供,只是閱卷方面,只怕真要勞您受累了,參與閱卷的官員多了,就會不好管理,只怕到時候會有些人故意打壓寒門,提拔自己人。」馬周繼續接了蕭瑀的話道。

    世家子在朝廷的官員數量,就是他們最大的優勢,即便是你的制作設置的再完美,他們也可以通過手上的權利,給你破壞掉,一旦閱卷官裡面有幾個五姓七家的人,那麼,出自他們幾家的考生,就會全部獲得通過,而那些寒門子弟,估計連成為實習生的資格都沒有。

    對於這方面,孫享福自然也是早有應對之策,道,「這個其實也不難,到時候只要采取糊名制度,閱卷之人,便無從分辨了。

    而且,咱們考卷,在很多科目裡,都是按照標准答案批改打分,策論或者解答題,采用平均分,即,每個閱卷人,都打一個分,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剩余的分數,按平均值計算,考的好不好,按分數算,誰能不能通過,看分數就一目了然了。」

    聞言,蕭瑀一愣道,「糊名制度?也就是說,閱卷人,不知道考卷是那個考生的?」

    孫享福笑著點頭道,「正是。」

    馬周再度鼓掌贊道,「妙也,如此的話,就更加體現了我朝科考唯才是舉的目的。」

    蕭瑀秒懂,也是點頭道,「如此,倒是更加公平了,正明且看看,制度上還有什麼其它需要改進的地方。」

    聞言,孫享福繼續往下看去,才看到第二條,便再度搖頭道,「蕭相,只怕您此前做的計劃,得全部推倒重來了。」

    「為何?」

    孫享福指著第二條道,「您這考試的內容就有問題,雖然將考試科目分成了五十多種,但其實,除了明算,明法有一定的專業性之外,其余是所有項科目,都是文學方面的。

    朝廷此次科舉,可不是只招文學老師,而是招各方面能夠為朝廷所用的人才,所以,諸如詩詞,經義,文章,墨義等等等的,全部定為一科就好,測驗他們的文字表述能力過關就行。

    其余的,明算,可以定為一科。

    明法,可以定為一科。

    甚至像醫科,工科,商科,都可以拿出來考試,獨立定為一科。

    因為,如果一個人,在這些專業方面達到一定的水平,其實,已經可以成為朝廷的官員了。

    比如明算科,只需要掌握基礎的文字知識,有出色的計算能力,在中樞就可以進到戶部,兵部等部門任職,在地方,就可以擔任各部功曹之類的職務,因為這些官員,其實都是干計算,收賬,出納等等活計的,會計算,寫報告,就足夠了。

    而明法科比較強的考生,就可以去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的檢察院任職。

    醫科,工科,商科,也都可以在各自的領域為國家起到作用,比如,賓王主持的渭南新城,就大量的缺乏擅長這三科的人才······」

    孫享福越往後面說,蕭瑀和馬周點頭的次數就越快,主掌朝政和具體事務的他們,可比孫享福更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屬下,還真的是如同孫享福所說,蕭瑀這邊,算賬的,懂法的,就已經缺一大撥了。

    至於馬周這邊,工,商,醫,方面的人才,那是缺的嗷嗷嗷叫,外行硬著頭皮去管理不懂的事情,效率和效果肯定沒有內行來管理好。

    然而,當孫享福把自己的全盤計劃都說出來的時候,蕭瑀卻是變的沉默了,一雙有些昏黃的眼珠盯著孫享福看了好久之後才道,「此次科舉,可以按照正明的想法來實行,然而,這些想法卻不能與你有任何關系,全部都是老夫設計,一力推行的,你可明白?」

    聞言,孫享福卻是愣住了,難道蕭瑀也是一個和尉遲恭一樣,愛搶別人版權創意的死臉皮?

    然後,在旁邊一直聽的津津有味的馬周,卻是一臉正色的思索了幾秒之後,鄭重其事的拱手彎腰向蕭瑀行了一禮道,「蕭相高義。」

    看到馬周這樣的姿態,孫享福突然明白了什麼,趕緊拱手,端端正正的給蕭瑀行了一個九十度鞠躬禮。

    為了大唐,這位老人家又打算付出一次了,改革,從來就不缺好方法,然而,大多數好方法,卻未必能在改革中實行,因為,這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

    孫享福將前隋形成的科舉制度改的面目全非,就會深深的觸動世家的利益,即便是准備進入蟄伏期的他們,也未必能允許,因為,長遠看來,這會動搖他們的根本。

    而蕭瑀,選擇了挺身而出,背下這個觸怒所有世家的鍋,這樣的鍋可不是那麼好背的,至少,他這個宰相的位置,是做不成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