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大唐農聖 作者:愛吃魚的胖子 (已完成)

 
mk2258 2018-5-5 15:30:1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71 690388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24
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

    關中春麥的長勢非常好,從出穗情況來看,完全能夠達到孫享福的預期,再等一月左右,差不多就能收割。

    幸由於產業的轉移,幸福村各個作坊的管事,都去渭南做的工廠做廠長,總工等職務,村裡現在不會像以前一樣,到處都是人了,這才更加像是一個農村。

    四月下旬,關中天氣已經十分溫暖,甚至有點小熱,善陽那邊也早已冰雪消融,孫享福就善陽的春耕後續安排給褚遂良,孫得壽去了一封長信之後,便組織起村裡的熟手農夫種起了花椰菜。

    王家派了不少人熟手農夫來學習種植,足有兩三百人,全部是王氏本族庶出子弟,負責管事的王安親自到場,用筆墨記錄了所有的種植細節,最近,他恨不得將整個村子封鎖,不准外人進入。

    「你們王家在關中還有多少畝田地?」

    「兩萬畝左右,不過,像您這邊能夠一直保持土地濕潤松散的好田,估計只有三千畝,除了留下這三千畝來種植花椰菜,多余的田,我們會盡快賣掉。」

    「五姓七家,之所以能成為天下第一流的頂尖世家,果然是有其道理的,你們家族內,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關內的土地已經不再重要的?」

    雖然得了一句誇獎,王安的臉上卻並沒有什麼得意之色,只是老實的答道,「從善陽在家主和少主的眼皮子底下發展起來之後。」

    這個答案確一點都不摻假,五姓七家的智囊團分析問題的層次,遠非一些中小世家可比,他們總能盯著最賺錢的營生,尋找其本質。要說這兩年最賺錢的是什麼,絕對不是王家種的香料田,因為那些香料最初雖然為王家賺取了幾百萬貫利潤,但由於產的太多,市場上消化不了,導致後來價格斷崖式下跌,使其整體盈利,並未達到一千萬貫。

    而善陽,由於商業的興盛,光是每年的稅收,都是一兩百萬貫,那麼,具體孫享福以及他的整個利益團體在善陽賺了多少錢,根本沒法算的清,反正是絕對超過千萬貫的。

    因為,別說現金盈利部分,光是他在善陽的那些工廠,物業,商鋪,固定資產的價值,都超過了千萬貫。

    所以,五姓七家現在非常想的是,自己在北地也擁有一座像善陽一樣的城池。

    畢竟,田地產出那一塊的利潤,他們已經看不上,一畝地,就算像孫享福種植的麥田一樣,產出四石麥子,又值多少錢?不到一貫而已,種植這些田地,需要人力,周期緩慢,已經是雞肋一樣的存在了。

    相比於種田,經商卻更靠譜,王家在善陽的產業,占據善陽總體產業不到十分之一的份額,而且,還大多是從孫享福手上過了一道的,但就這點商業份額,已經讓他們的年收入超過兩百萬貫了。

    如今,他們雖然放棄了關內大部分的土地,但定襄周邊的土地,全部歸了他們王家,定襄城未來的產業,在他王家直接或者間接管理之下的,很有可能超過五成,這可是北地下一步發展的重點城市,它的經濟,很有可能超越善陽,它的盈利能力,別說超越善陽,只要能跟善陽差不多,那麼王家的收益,就比繼續在關內種地,高出幾倍不止。

    畢竟他們在定襄城周邊的土地,雖然一年只能種植一季,但種植面積翻了一倍,產出也比關內的田地更高,只要最初在開墾土地上費一些工夫,往後,農業產出方面,並不比種植關內田地的時候差,而在商業和固定資產放面的收益,則全部都是新增的。

    只要家族能夠壯大,他們可不介意別人喊他們太原王氏,或者定襄王氏。

    至於其它幾家,其實也跟王氏打著同樣的算盤,他們要復制善陽的模式,發展一座商業盈利能力超強,耕地相對更加集中好管理的新根據地,也只有像這樣巨大的好處,才能引得五姓七家這樣的巨無霸做出如此大的產業調整。

    可笑那些仍然在關內抱守一地的中小世家,地方豪強,還在大量的吃進土地,當他們知道今明兩年,糧食的價格可能跌到鬥米只賣四五錢的時候,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噴血。

    因為,就算他們把一畝地種出四石多糧食來,也只能賣到兩三百來錢,兩個青壯雇工就算拼死給他們種出一百畝地出來,也就只值二十來貫錢,這還沒有讓這兩人去渭南打工賺的多,畢竟,一個人去渭南打工,管吃管喝管住,一年有十幾貫的收入。

    而種地,卻要消耗他們的糧種,口糧,農耕工具等等,這會導致他們有一種越種越窮的感覺,因為,即便是以後世的農業產量,種田的人的收益,也比不過外出打工的人,何況是這個時期。

    「他們王家只種三千畝花椰菜的話,只怕無法滿足長安市場的需求哦!享福,咱們村裡,要不要多種點?」孫大力挑著兩個大漏水壺,跟在孫享福後面澆水,適時的插了一句話道。

    聞言,王安和孫享福兩人,嘴角都勾起一絲笑意,要是孫大力的腦子那麼好使,能看清楚事情的本源,當初他就不會淪落為配角了。

    「你們笑啥?」

    「人。」

    「人?我嗎?」

    孫大力有些莫名其妙,這兩人為什麼一起笑話自己,難道自己說了什麼很可笑的事情嗎?

    「不是,我是說,種花椰菜的人,不夠。」

    幸福村這些適應了孫享福耕種要求的熟手農夫,基本都是護衛隊員家裡的親屬,不過一兩百人號人而已,而被王安排帶過來學習種植花椰的人手,也不過兩三百號人,以花椰菜的種植難度,第一年的時候,他可沒有把握一個人能打理好十多畝菜田,以王家的力量,種植三千畝,已經是極限了,幸福村,就算只種植兩千畝,也有難度。

    所以,其實缺的從來都不是田地,也不是市場需求,只是種植的人手而已,當然,他們並沒有糾結種植的多少,孫享福不糾結的原因是,這東西產量不算高,在關中今年缺糧食的情況下,多種不宜。王安不糾結的原因是,物以稀為貴,越是產的少,賣到市場上的價格,就會越貴。

    「說到人,有個事情我得跟你說說了,咱們村裡新的一批小孩子也成長起來了,十來歲,學完認字的,有五十多個,是不是也讓他們跟著農門子弟一起學習?」

    幸福村的原居民才四十多戶,算上護衛隊家屬,達到了將近四百戶,這幾年下來,原先的那些小孩子,現在也逐漸的長成人了,是時候學習一些更加高深的東西,而新的蒙學班,也可以開始成立。

    孫大力提到這一茬,村裡那些熟手農夫們便都抬了頭,用殷切的目光看向孫享福,農門核心子弟究竟學的些什麼,他們知道的其實並不多,他們小的時候沒有讀過書,上了年紀之後,思維僵化,頂多也就能按照吩咐辦事而已,可孩子們不一樣,他們幾年前來到幸福村之後,就受到了良好的基礎教育,腦瓜子可聰明了,說不定以後就能成大才。

    「行吧!等大軍北上的時候,我把他們帶到善陽去。」

    李世民的戰略計劃已經制定完備了,其實,現在一應軍士裝備,已經制造的差不多了,龍首原校場,所有的軍士在分發到了新式裝備之後,都在進行最後的適應性訓練,等下個月麥子成熟收割之後,就是大軍誓師出發的日子,到時候,孫享福會和李世民一起北上善陽,當然,最終李世民會去往前線,而孫享福,則是在善陽調度糧草補給,做後勤工作。

    「呃,那個,不知我王氏子弟,能不能入農門求學,跟著孫都督學習一些耕種技術?」

    王安這個人做什麼事情,都十分平和淡定,也不知道年紀輕輕的他經歷過一些什麼,但是,說到讓王氏子弟入農門學習,他的表情和臉色卻是一臉鄭重,似乎這是很大的一件事情。

    古人把家學傳承看的比較重,非通家之好,或者正式的師徒傳承,一般是不會讓人染指半分的,農門,是目前大唐最為高深學派之一,他所教授研究的雖然是種植技術,卻讓整個國家的任何人,都不敢輕視,包括皇帝和他們五姓七家,各方勢力,幾乎把學習農門的技術,當成了最高等級的任務,然而,王安卻想不到,這個任務,有可能會被他輕易的完成。

    「沒有什麼不可以的,不過,你們要等些日子,我這次回去善陽之後,會在善陽建立農學院,將我農門的技術知識發揚光大,你們王家若有興趣,可以多派族中聰慧好學之輩,到農學院來報到。」

    「啊,這······」

    王安有些愣住了,事情和他想像中的,太不一樣了,他都准備好了孫享福拒絕的話,他要開一些什麼樣的條件了,可是,孫享福居然擺出了一副巴不得他們多去一些人學習的態度,這太不應該了啊!

    「不知,入農學院學習,我王家要付出什麼?」

    過往的思維,讓王安覺得,沒好處的事情,是個人都不會干,所以,即便孫享福給出了這樣一副姿態,王安也決定要問清楚的好。

    「呃,交學費就行,不過,像王氏這樣財大氣粗的大家族,如果能直接出資幫我把農學院修建起來,那就更好了,到時候,我一定優先錄取你們王氏子弟。」

    既然王家主動送上門來了,孫享福覺得,還是提點要求好,免得他覺得不真實,心裡忐忑。

    「孫都督此言當真?如果只是這點要求的話,在下都無需上報家主,就能做決定了,您要多大的學院,只管說,修建的費用,我王家一力承擔了。」

    「當真的,當真的,那回頭,我就給你們出圖紙?」

    「沒問題,修的奢華寬敞一些才好······」

    聊著聊著,孫享福就平白得了一座學院,不要太開心了,不大力推廣農業教學,科學種植,又怎麼能夠滿足大唐新時代,對於農業的需求呢!這種他自己本來就迫切的要做的事情,有冤大頭來替他出錢出力,當然是再好不過了。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25
第431章 難得休閑

    七八個月大的孩子,已經曉得好多事了,最讓孫享福得意的是,他每次伸開雙手的時候,兒子和女兒,都會伸開自己的雙手求抱抱,兩個奶娃子都長的胖嘟嘟的,孫享福一手抱一個的時候,他們總是拿著尉遲恭在他們滿月的時候送過來的迷你小兵器,認真較勁廝殺,還不時的咿咿呀呀的叫,搞了孫享福的兩條胳膊,都不能支撐太久。

    「夫君還是把靖兒交給妾身抱著吧!婉婷丫頭更喜歡你抱些。」

    「嗯,讓為夫先親他一口。」

    孫享福在兒子水嫩嫩的臉上親下去的時候,兒子回應他的是一臉嫌棄的表情,不斷的扭頭,不過他並沒有放棄,硬是左右臉都親了一下,才把孩子交給虞秀兒。

    然後,又他又對女兒的小臉發動攻擊,顯然,女兒婉婷就沒有那麼抗拒父親,任孫享福親了好幾口之後,她還咿咿呀呀的笑。

    「田裡的麥子眼看就要熟了,夫君快要去善陽了麼?」

    「嗯,陛下會在五月底會舉行一場誓師閱兵,邀請了周邊各少數民族酋長和鎮守將軍前來觀禮,閱兵之後,為夫就要隨軍北上了。」

    聞言,虞秀兒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道,「難怪這幾日夫君都會抽空和孩子們膩在一塊,想來這次去善陽,時日不會短吧!」

    「嗯,戰爭不結束,應該就不會回來。」

    虞秀兒想了想又道,「紅梅和春桃下半年要生產,妾身得留下來照看他們,要不,夫君把紫蘭丫頭帶在身邊伺候吧!」

    「呃,別,這幾年我一直在外奔波,對紫蘭丫頭一點也不熟悉,還是算了吧!要是身邊缺使喚的人,我直接到善陽街頭買兩個胡姬就好。」

    「胡姬,夫君喜歡胡姬麼?」

    想想那些皮膚雪白的大洋馬,孫享福咽了一口口水道,「當然······不喜歡,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對胡人有臉盲症,只是,為夫覺得,用漢人女子為婢,有些太過浪費了,她們應該有自己的工作,事業,至於佣人雜役這類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活,應該多用那些胡人來做,推動這個趨勢形成。」

    虞秀兒感覺孫享福的解釋還算過關,出生世家的她,確實有些瞧不起胡人,不過,她沒有理解到孫享福的真意。

    現在的情況就是,西域胡人的人口數量比漢人還多,向他們引進勞動力,是大唐很有必要做的一件事情,這會大大彌補大唐勞力市場的不足。

    「胡姬也不是只有善陽才有,長安這邊也不少,妾身這幾天便去人伢市挑選幾個好的,調教一番,供夫君驅使。」

    養胡姬幾乎是大唐權貴府上必須有的配置,就連虞家都養了不少,虞秀兒的老爹虞昶,就經常讓胡姬侍寢,據說,每次侍寢完之後,他都能老實好一陣子。

    孫享福現在可算是大唐頂尖層次的權貴,家裡連幾個胡姬都沒有,確實說不過去,人家程咬金,尉遲恭府上,還專門養了一堆胡姬用來招待客人呢!據說還有侍寢服務,很多好這口的軍中將領,沒事都愛找個由頭去他們府上做客。

    孫享福不知道虞秀兒心裡現在想的是這些,他是個感情動物,紅梅和春桃要不是在他身邊伺候了幾年,感情自然而然的培養出來了,他都是不會收房的,更何況是那些他分不清楚誰是誰的胡姬。

    在紅梅和春桃的肚子前聽了聽胎動,孫享福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兩個女人懷了孩子之後,人也嬌貴了,虞秀兒專門給她們挑選了兩個長相較好的婢女伺候,不過,孫享福連虞秀兒身邊的紫蘭都沒在意,她們就更加沒什麼戲了。

    「老爺下月要去善陽,妾身兩人七八月的時候就要生產,只怕到時候您是沒功夫回來的了,不如趁著在家,給兩個孩子起個名吧!」紅梅撫著肚子略帶撒嬌的道。

    「啊,又起名啊!為夫最怕這個了。」

    「咯咯,作詩都難不到老爺,起名又有何難啊!可惜,李道長不在此間,我等尚不知腹中胎兒是男是女,老爺這次可是要起兩男兩女,四個名字哦!」春桃笑著接話道。

    「嗨,你們不知道,詩不會念一輩子,寫了就寫了,名字,可是要叫一輩子的,寓意不好,不順口,會別扭一輩子,為夫得謹慎考慮。」

    孫享福這麼一說,幾女還真是深以為然,當下也不逼他了,反正還要在家裡待一個來月呢!

    難得的在家與妻妾閑聊了半日,午飯的時候德叔拿了封信件過來,是嶺南那邊傳過來的,孫享福看過之後,笑著對虞秀兒道,「秀兒可還記得嶺南那個小丫頭阿月?」

    「就是那個喂養著兩頭小像的黑丫頭吧!妾身記得,怎麼了,她又要來長安了麼?」

    孫享福點了點頭笑道,「是啊!這次越公讓他們父女帶著數十個夷人和獠人部落的首領,族子,來長安觀光游覽,順道參加陛下的誓師閱兵儀式,半個月左右應該就到了,請我們做好招待呢!」

    按說,嶺南來的人,應該是由馮智戴出面接待,不過現在左驍衛大將軍張公瑾去了高句麗主持戰局,李世民調了馮智戴過去臨時統領左驍衛,他整日在軍營裡脫不開身,倒是沒有孫享福這邊方便。

    「夫君可是要安排他們住在府上?」

    「嗯,不過幾十個人而已,就住在府上吧!平時多叫幾個僕人照看著,免得他們言語不通,與別人起了衝突,另外,阿月這個小丫頭與為夫也算有些緣分,你若是有暇,可以教她一些漢人的歌舞表演,她學的很快的,到時候回去嶺南傳播,於國,也算有些益處。」

    「妾身知曉了,不過,說到這教授歌舞,皇後娘娘前兩日還問過妾身,有沒有出仕太樂令的意思。」

    現在的太樂令是禮部右侍郎崔樞擔任,可惜這個老崔,不是後世那個老崔,壓根不懂音樂,也不太適應管一堆鶯鶯燕燕的女官,是以,多次上奏李世民,將他身上這個兼職剝離出去。

    然後,李世民和長孫皇後商議如何管理以女官為主的文工團的時候,就想到了虞秀兒,她精通歌舞音律,又是郡夫人的身份,擔任這個女官之首,倒是恰當。

    「你同意了沒有?」

    虞秀兒搖了搖頭道,「妾身以兩個孩子還小,需要照顧為由,推脫了,不過,皇後娘娘卻說無妨,反正這太樂令又不需要上朝,一應訓練彩排事務,我可以自由選擇場地管理,並不影響照顧小孩,言語之間,似乎是不願意這職司被宮中有意出任的嬪妃們兼任。」

    聞言,孫享福了然,與李世民交流較多的長孫皇後已經知道了這文工團對於國家的重要性,有遠見的她,不希望宮閨之中,牽扯到政治,是以,想用一個宮外比較聽話的臣女來擔任這個職司,而大唐貴女,在各個方面,哪裡還有別人比虞秀兒更合適。

    「為夫倒是支持你有自己的事業,這可是目前大唐最高級別的女官,機不可失啊!說不得將來秀兒你還能得個樂聖的稱號呢!不行,為夫得找人記錄下你的一言一行,以供後人作傳時,有資料可考······」

    對於孫享福的調侃,虞秀兒回了他一個大大白眼,要不是有紅梅春桃和幾個丫鬟在,只怕都要與孫享福嬉笑打鬧一番,不過,經孫享福這麼一調侃,虞秀兒倒是真動了擔任太樂令的心思,左右不過是幫朝廷管理文工團的訓練而已,這些事情她原本就在行,另外,貌似只有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她才覺得整個人更加有精氣神一些。

    其實,很多深閨怨婦愛胡思亂想,做些不理智的事情,都是閑出來的,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的人,整個精氣神都是不一樣的,孫享福只盼虞秀兒擔任了太樂令之後,能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事業上去,別老想著記錄自己的言行,鼓搗自己成什麼聖人。

    難得的在家裡休閑了兩日,孫享福再度去到渭南的時候,李世民已經准備帶著朝臣們返回長安了,因為在龍首原校場訓練的大軍早已全員配備了新式裝備,而給在河北道和萊州訓練的軍隊的新的裝備,也早就走水路押運了出去,至此,朝廷本輪的軍事裝備籌備,已經全部完備,接下來,各大工廠的產品,也要轉向民用了。

    「朕意,繼續保持一兩條軍備生產線,制作一些武器裝備儲備起來,一干費用,正明你想辦法解決。」

    「呃,臣可不是財部尚書。」

    「朕知道你有辦法解決的。」

    「那好吧!臣就把准備撥付給武器裝備研究組的經費暫時挪用一下了。」

    「武器裝備研究組?做什麼的?」

    「您不會以為,這些新式的連弩戰車,床弩戰車什麼的,都是憑空出來的吧!這可是我屬下的工匠經過幾年的研究,改進,才發明出來的成果,往後,這事,可得朝廷自己來做了,工科的狀元李裕華就是個在這方面很有想法的人,臣打算以後讓他專門帶人負責這方面研究,為咱們的大軍,提供更加先進,殺傷力更大的武器。」

    聞言,李世民一愣,他之前讓工部成立了專門爭對各個工廠生產發展進行研究的工業研究院,效果十分顯著,不到半年,就出了數十種省力高效的產品,想來,這個武器研究組,應該也是有這樣的功效,主要體現在軍事裝備上,於是道,「這個研究組不能停,不過,儲備裝備也要繼續打造,要不,你把造車廠的那些車子賣一些出去,不就有錢了麼。」

    好吧!李世民在渭南待了兩三個月了,這裡已經沒有什麼能夠瞞的住他的了,春耕以後以來,農夫們清閑了下來,開始去往各大礦場做工,所以,礦場提供給冶煉廠的礦石突然就增多了,因此,冶煉廠的產能放大了不少,孫享福也趁機讓人打造了不少自行車和三輪車。

    這些車子最先投放到市場上的時候,肯定能盈利不少,其實孫享福是打算多囤積一些貨,用來給明年初可能開業的時代廣場做噱頭的,現在看來,卻是要提前放出去了,當然,放也不會放到市場上,先宰比較有錢的權貴階級一刀再說。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25
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

    打工的人,總是沒有經商的人賺的多,在後世如此,在這個時代,更加是如此了。

    渭南的人口突破百萬了,自從第一個生活小區落成之後,各種蔬菜米面之類的生活用品就都有了市場,人們往往就是這樣,當能夠吃飽了之後,就想要吃的更好一些。

    所以,這些住上了新房的工人家庭,時不時的就會開起了小灶,甚至有些還養成了吃早餐,或者吃宵夜的習慣,畢竟,工廠一天只管兩頓正餐。

    然之後,自從有了第一個賣包飯團子的小販,成功的將自己做出來的團子賣完了之後,第一生活小區外的小市場便形成了。

    各種鹵肉,涼面,小菜,酒糟,蛋糕之類的東西,都有,而且賣的特別好,這些小商販出自哪裡?

    皇莊佃戶。

    為了倡導所有人將自家的奴僕放良,李世民首先就帶頭,將皇室的家奴放了良,不過,即便是他們有了二等公民的戶籍,實際上也還是在為皇家做事,只是,簽訂了勞動合同之後,他們就變成了皇莊雇工,能得到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行為也更加自由了,除了完成耕種養殖方面的工作任務之外,他們還可以出去做一些其它的事情賺錢,從而讓自己享受更好的生活。

    在端午節的時候,李世民帶著全家老少在望江樓吃了一頓飯之後,這些皇家雇工們要干的事情,就更加明確了,因為,長孫皇後在聚會上,問計孫正明了。

    所以,他們開始做起了小商販,在長安或者渭南,將皇莊生產的各種食材,加工成廉價好吃的食品出售。

    皇莊共有二十幾萬畝田,大多數都是種的蔬菜,瓜果,在關中還有三十多個大漁場,同等數量等雞鴨豬養殖場,這些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壯大,產量早已驚人,不將其銷售出去,它就只能等著積壓貶值。

    孫享福只是讓望江樓出了一個鹵味師傅,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大半,皇莊的那些雇工,大舉的進軍長安,以及長安周邊的菜式場,現在的長安,可不是只有東西兩市這兩個市場,很多坊牆拆除以後,每兩三個坊之間,就有一個菜市場,城中百姓們出門買菜可比以往方便的多了。

    東西兩市,也開始轉變成了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家具,建材,酒樓,客棧之類的占據主流,就連原本經營金銀飾物,文具,服裝這類的鋪面,也在逐漸退租,因為,大家都知道,今後這類的商鋪,在幾大商業廣場營業,收益會更好些。

    市場上面的事情,會自然而然的因為某些重大變動而調整,有人歡喜,有人愁,不過總體來說,都是在向好的方向在發展,上百萬人的生意,光靠皇莊那些有生意頭腦的人,是做不過來的,他們只是起了個帶頭作用,給別人做了一個樣子,讓別人看到了更多成功的可能,逐漸的,人們就會往這條道路上走過來。

    所以,第一生活小區外開設的那個市場的門店和攤位,很快就有人來憑租了,他們都看到了整個小區建設好之後,三萬多戶,十幾萬人口的市場,甚至,第二,第三生活小區還沒有開建,有人就瞄上了那邊的商鋪和攤位,甚至直接瞄上了那邊的房子,許多有資本的商人,甚至生起了囤積房子,轉賣賺錢的心思,不過,等他們想要具體實行的時候,才發現,各種管控的條例,讓他們沒有空子可鑽,孫享福可是來自於後世的人,他太知道房地產如果不把規則設立在開始之初,之後想要去補救,有多難,所以,他們只得退而求其次,選擇租商鋪經營。

    擅長學習,是華夏民族的特性,任何事情,只要有人開了頭,就能給另外的人很多啟發,所以,渭南的生活商業圈,幾乎不要孫享福過多的運轉,它就能自己成形。

    他在不斷的改造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在不斷的改造他,隨著在這裡生活的時間越久,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多,後世的一些記憶,也開始慢慢的在他的腦子裡消散,這在他看來是一種很危險的事情,甚至一度讓他感覺恐慌,所以,最近他在書房裡的時間越來越多了,各種有用沒用的東西,只要能想起來的,都開始在本子裡記錄下來。

    「算算,我的心理年齡還不到三十五吧!記憶力居然就開始衰退了。」

    結束了一上午的書寫之後,孫享福使勁的抹了一把臉,在心裡默默感嘆道。

    「夫君這是疲勞了麼,喝碗參湯吧!」

    穿著十分耀眼的虞秀兒端著一碗野山參燉雞湯,進了書房道。

    她這身衣服是孫享福根據記憶裡,某文工團的女裝演出服設計了,與原版有九成以上的相似度,穿上去之後那叫一個英姿颯爽,光是看形像,就能給人一種正氣凜然的感覺。

    今天,她就是穿著這身長袖短裙,扎著金黃色麥穗帶子的服裝,去見的長孫皇後,看她現在臉上歡喜的表情就知道,以後這一身女式軍裝樣式的服裝,就是她太樂令的官服了。

    「怎麼樣,到了皇宮,有沒有把那些娘娘們震懾到?」

    孫享福的目光貪婪的在虞秀兒的身上掃來掃去,難怪後世的幾位大大也喜歡這一口,確實很誘惑呀!

    「那還用說,皇後娘娘覺得,文工團的女演員,就都該穿像我這樣一身,才好出去見人。」

    「那是,人靠衣裝馬靠鞍,這身衣服穿上之後,誰還敢小瞧了咱們大唐的女官,明天,你可是要成為咱們大唐第一個上朝的女官。」

    「也就這一回了,接受了任命我就要退場。」

    「未必喲,做第一人的機會只有一次,明天你注定將成為天下女子羨慕的對像,還會被史書大書特書,怎麼樣,開不開心?」

    「嗯······」

    虞秀兒被孫享福說的有些激動的點了點頭,卻不想剛喝了兩口參湯的他,會突然襲擊,將她抱在懷裡就親上了,連孫享福自己也不知道,他身體裡,還藏有喜歡制服誘惑的屬性。

    雨住雲收之後,兩人下到餐廳裡吃飯的時候,臉上都是紅撲撲的,害怕被人看出端倪的虞秀兒都不好意思開口說話。

    「老爺,明天下午嶺南的船就會到曲江碼頭,是老奴去迎,還是您親自去迎?」德叔布好菜之後,順勢問道。

    「散朝之後陛下不留我議事的話,就我親自去迎吧!在望江樓開個大些的包間安排晚飯,菜式就上偏甜的嶺南菜,酒也上低度些的。」

    「老奴這就過去安排。」

    「有勞德叔了。」

    「老爺不要總是這麼客氣,府上的人見多了,該沒規矩了。」

    德叔搖了搖頭退了下去,飯桌前的孫享福則是一臉苦笑,這確實是個問題,連他這個主人都對德叔這麼尊敬,搞的府上僕役佣人們更加不敢對德叔不敬了。

    虞秀兒前兩天買回來的幾個胡姬,還誤以為德叔才是這間府邸的主人,偷摸著跑德叔床上侍寢去了,差點鬧出了笑話,可沒把德叔的鼻子氣歪了,所以,找到了原因的德叔,再也不許孫享福跟他客氣了。

    春桃和紅梅的食量很大,而且,她們一點也不擔心自己吃的太胖,生完孩子之後,身材會無法恢復,畢竟大唐現在是以豐腴為美,這兩個女人最近還因為自己變胖,膚色白了不少,而沾沾自喜呢!

    「春桃,我記得前兩天你跟我說你家裡有親戚過來投靠了,在府上嗎?」

    春桃本姓葉,出自虞世南的封地永興縣那邊,很小的時候就被送進了虞府做丫鬟,早前幾年,她父母還在世的時候,是虞家的佃戶,現在已經故去了,倒是有兩個親弟現在在虞府的文具店做事,至於其它同宗親戚,由於改制的原因,做起了自耕農,現在,又想出來做事掙錢了。

    「難為老爺還記得,他們被我安排在了德叔手下干活。」

    「咱們府上的許多設計,就是為了方便省事,其實不用那麼多人手伺候,這樣,你讓他們回鄉多招募一些青壯到渭南報道,那邊車廠的三輪車要出貨了,讓他去學騎車,在長安試著跑客運。」

    「跑客運?」

    「嗯,拉人的三輪車已經設計好,制造出來後,拖箱上是一個沙發,有遮陽棚,可坐兩三個人,這種車在長安跑起來,應該會有不少想要省腳力的人會搭乘,另外,也是為了向城內的居民推廣這些車子······」

    三輪車推行出來的好處,是可以節省很多牛馬飼料方面的消耗,長安城內拆除了坊牆之後,街面上人員流通就逐漸變的多了起來,牛馬在鬧市,已經變成了危險因素,驚牛或驚馬衝擊街道,帶來的損失和傷害會十分巨大,大量的使用更安全可控的人力車,非常有必要,而且,這也是個能賺錢的行當,至少,比在府上做佣人好。

    「一切,都聽老爺的安排。」

    「很好,紅梅你家裡有什麼親戚需要安排嗎?······」

    「勞煩老爺動問了,沒有······」

    閑話家常,雖然講的都是些小事情,但這卻都是現下的大唐需要做的事情,在大的發展方向定好了路子,在小的細節上面,也要跟進,才能使得這個社會逐漸的進步。

    因為,一個社會的運轉,就是由這些小的方方面面組成的,有了皇莊雇工帶頭鋪設開的菜市場,才能滿足百姓生活上的需求,使各個方面運轉正常,因為,想要非工廠吃大鍋飯的其它職業階級進入渭南,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生活需求問題,只有能夠買到飯菜吃食,他們才能留在這裡做自己的事業。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25
第433章 南來的客

    一身好的衣裝,果然是給虞秀兒加了許多分,朝堂之上,所有人都被虞秀兒這身裝備晃到了眼睛,孫享福覺得倍有面子。

    然之後,太樂令的冊封順利頒布,李世民還特許了虞秀兒在禮部的朝班裡列朝。

    雖然除了接受任命時的謝恩,虞秀兒在朝堂上沒有多說一句話,但這是一種跨時代的像征,給後來人開辟了一種可能。

    朝堂上今天主要的議題還是誓師閱兵,兵部尚書侯君集和諸衛大將軍們唱主角,結束的時候,第一次在朝堂列班的虞秀兒領到了任務,閱兵儀式的奏樂,歸她這個新任的太樂令安排。

    看到參與國家大事的虞秀兒一臉興奮的表情,孫享福心裡松了口氣,以後,她的心思要是放在自己的事業上,就應該不會再鼓搗自己做什麼聖人了吧!

    很幸運,今天孫享福沒有被李世民留下來議事,午飯之後,在府上和孩子們玩鬧了好一陣,他才去了曲江池碼頭迎接嶺南的客人。

    這個時期的嶺南人裝束一般都非常簡單,尤其是在夏日裡,包括阿月這樣十來歲的小少女,簡單的一條絲綢裹住身體,腰身上一條絲帶束著,就完事了,上半身通常露著半邊肩膀,下半身走路的時候能露出大腿,至於內衣,孫享福估計她並沒有穿。

    「哎喲,當初天天給我送荔枝的小丫頭,現在都快長成大人了。」

    碼頭上,孫享福,率先朝阿月揮了揮手,便見瘦瘦的身影風一般的從跳板上跑了過來,絲毫不顧揚起的裙擺差點讓她走光,一頭就撲入了孫享福的懷裡。

    「孫,叔叔,我好想你。」

    在孫享福懷裡膩歪了一陣之後,阿月仰著青澀的小臉,有些怯怯的道。

    越發明白事理,懂得漢文化的她,已經知道一些禮節方面的事情,她現在的樣子,就很失禮,不過,親愛的孫叔叔並沒有責怪她的意思。

    「孫叔叔也想你,可惜,你已經長大了,孫叔叔抱不動你了,快給我介紹介紹來自嶺南的客人們吧!」

    孫享福拍了拍阿月的肩膀,含笑的看著從跳板上走下來的眾人道。

    「孫大人,再次見到你,真是太好了,請允許阿山向自己的救命恩人行大禮······」

    「阿山,免了吧!在我這裡不興這一套,你的漢話倒是說的越發好了,難怪越公會讓你帶人來。」

    將要下拜的阿山扶了起來,孫享福面帶笑意的看向了跟著他下船的那些嶺南各部首領,他們的打扮,都很土豪,身上裹著清涼的絲綢,還佩帶著各種大件的金銀首飾,漢人百姓中,很少有這麼招搖的。

    「孫叔叔,我給你介紹一下他們吧!」

    阿月蹦蹦跳跳的拉著孫享福向那些下了船的百越各部首領走了過去,此時,不通漢話的他們,正有些茫然的看著四周的環境,尤其是五層樓高的望江樓,很吸引他們的眼球,沿途在來的時候,他們也見識過繁華的揚州和洛陽的氣派,據說,這長安比揚州和洛陽都要雄偉,只是看到了望江樓這個冰山一角,他們就對整個長安充滿了期待,被馮盎收拾服帖之後,他們下半輩子,基本也就是吃吃喝喝玩玩了。

    「這位,是育彌,台山夷人部落首領,這是他的長子,育殊······」

    「這位,是黑察,是崖州獠人部落首領······」

    這個時期嶺南的語系很復雜,這也是為什麼百越各族難以相互融合的原因所在,阿月雖然給孫享福介紹完之後,會用本族語言叮囑他們一句,但他們根本不懂阿月在說什麼,這就導致了光是一個人物介紹,大家就在碼頭上手舞足蹈的搞了半天,到最後,孫享福也壓根沒記住幾個人的名字。

    這種情況讓孫享福在心裡感嘆,民族融合的道路,還好遠啊!想想後世,即便有廣播和電視機,還有好多兩廣地區的本地人不會說普通話,就可見一斑了。

    送這些人來長安的目的,馮盎此前在書信裡已經跟孫享福說過,在嶺南無法改造他們,就把他們丟到關中來,當他們在滿是漢人的地方生活久了,多多少少會起到一些變化的。

    很快,孫享福就將他們帶到了望江樓的包間中,然之後,說話就沒有什麼用了,美食讓這些部落首領們暫時忘記了所有的事情,孫享福也懶得跟他們多客套,只是幫阿月夾菜,勸她多吃,並詢問一些嶺南的事情。

    「小野和小黑的個子長的太大了,吃的也多,都不好帶他們上船了,而且,他們現在好聰明哦,老是偷我摘的水果吃。」

    「那你摘水果,不就是為了讓他們偷吃的麼。」

    「嘻嘻,孫叔叔一下就猜到了我的心思,他們還喜歡玩水,往身上蹭泥巴,不過那些水裡面我們下了很多石灰,沒有那麼多螞蟥吸血蟲了······」

    兩人從一些日常瑣事,講到了正在興建中的廣州城,一頓飯下來,孫享福對於嶺南現在的局面,就了解的更加清楚了,總體來說,發展的算是比較快的,因為嶺南的財力足夠。

    但各種小細節方面,由於馮盎沒有孫享福那些後世帶來的見識,一般會等它確實形成不便的時候,馮盎才會針對問題進行修正,勢必會出現一些返工或者其它情況,但對整體發展不形成阻礙。

    而且,當這座在嶺南人看來十分巨大的城市逐漸成形之後,百越各族對於馮盎的服從性就更加高了,強者為尊,在大多數蠻夷文化中,都盛行。

    到了孫府之後,阿月就不屬於孫享福的了,虞秀兒以女主人的身份接管了阿月,但是,真正讓阿月喜歡的,還是兩個小寶寶,孫享福甚至在阿月臉上看到了她最初見到小黑和小野時的那種表情,她似乎和兩個只會咿咿呀呀的表達自己情緒的小家伙溝通起來,一點障礙都沒有。

    「德叔,勞您明天帶幾個人,持我的令牌,帶著他們到長安各處逛逛,他們看上什麼喜歡的東西,都買給他們,最好給長安城的商戶一種他們人傻錢多的感覺。」

    「老爺這是為何?」

    「長安城裡的各種服務行業,一般比較尊重有錢人。」

    孫享福只是簡單的說了一句,德叔就讀懂了他們的意思,當這些部落首領如果在長安受到的都是尊重的時候,那麼他們心裡,就更加不會抵觸漢人的統治了,有了孫享福的令牌在,其實長安沒有什麼人敢不給面子的。

    在德叔領著育彌黑察等人在不管是誰進來,都會驚呼贊嘆的孫府參觀,並告訴他們一些設施該怎麼用的時候,延平門外,還有一撥南邊來的人進了長安城。

    一撥人,內部卻是分為兩伙,一伙人是以原白子國王,李世民封的雲南鎮守大將軍張樂求進為首,一伙,則是以蒙舍詔,舍龍為首,這撥人看上去還算和氣,而他們來長安要做的事情,卻是讓別人都想不到的。

    張樂求進,要將自己的白子國王,雲南鎮守大將軍的位置讓給舍龍,這次,是親自來求李世民冊封的,而且,他們手中,還持有劍南道大總管,蕭瑀的手書,這是他們在來關中之前,去蜀中拜會蕭瑀時討要的。

    當然,這個環節,也是王浩授意的,雲南目前的局勢,可以說,全在王浩一人的掌握之中,那邊的百姓都太迷信了,以王浩的智慧,忽悠他們,根本不需要費多少心思,僅僅一年左右的時間,他就幫助舍龍獲取了大部份人的民心,外加上舍龍本身的軍事才能強於張樂求進,有了王浩的支持,幾乎在各個方面碾壓張樂求進,是以,經過一些內部協商之後,他們達成了禪讓協議。

    然之後,就有了他們一起進入關中的畫面,起初的時候,他們整個人都是迷茫的,因為,這裡的畫面對他們來說,太不真實,仿佛是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一般。

    他們搞不明白,這邊的麥田,為什麼會像洱海裡的水一樣,一眼望不到邊,而且,棵棵麥穗都異常飽滿。

    他們更加搞不明白,這裡的道路,為何像是刀削的一般平整,而且,這石頭像是地裡長出來的一般,完全嚴絲合縫。

    在蜀中,他們就見識過很多漢人城池關口了,可跟關中比,完全不在一個層次,當他們的隊伍來到長安城腳下的時候,一望無邊的高大城牆,讓他們心裡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做『雄城』。

    即便是此前在關中待過好幾年的張誠,看到現在這幅景像的時候,也是大為驚嘆,畢竟,他上一次來關中,已經是兩年多以前的事情了,那個時候,這邊正在鬧蝗災,到處都在死人。

    「舍龍族長,張將軍,今日天色已晚,我等還需加快步伐,到安排好的酒樓入住。」

    進了城門之後,張誠就一路帶著眾人往望江樓方向趕路,他不明白王浩為什麼非要讓他帶著這些人住在望江樓,只是,他有些奇怪,怎麼天色都快暗下來了,長安城內的淨街鼓卻沒有響起,而且,原先那些涇渭分明的坊牆,居然大部份都被拆除了,百姓們到了這個時間還在穿街走巷,一點也不慌張,甚至,還有不少街口,有人點上了燈籠,似乎,是要架攤位。

    沒錯,就是架攤位,這種路邊攤,他去善陽的時候曾經見過一次,白天不擺,專挑晚上營業,賣的也是烤串,飲品之類的東西,價格低廉,專門賣給小老百姓吃,難道,現在長安也跟善陽一樣了?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25
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

    張誠的猜想很快就得到了證實,長安這種百萬人居住的城池,居然也取消了宵禁,那麼,他就不用那麼著急趕路了,而且,就算他想走的快一些,也是不行了,因為,街道上,很多百姓開始出來逛街散步了,馬隊根本走不快。

    「原來,關中的人這麼多,光是這一座城的人,就比我們白子國所有的人加起來都多了吧!」

    張樂求進現在也才二十出頭的年紀,算不得有多沉穩,他是白子國的第二十三代國王,此前他上表向李世民稱臣,可並不是因為他對李世民有多忠心,那是因為這是白子國自蜀漢時期流傳下來的傳統。

    諸葛亮建興三年南征大勝之後,冊封仁果九代孫,龍,為白子國國王,賜姓張,至此之後,張氏就對統領蜀中的漢家王朝稱臣,獲取一些支持,以此來保持對雲南諸部的優勢,四百余年傳至唐初,都未更改過。

    不過,他們雖然稱臣,但並不代表他們對中原王朝有多恭順,因為他們稱臣只是為了獲得利益的一種妥協,要不是他們這一族對於雲南諸部,一直缺乏有效統治,估計早就不同中原王朝使喚了。

    張氏歷代國王都沒有出現什麼大才能者,文治武功,他們勉強能占個文治,幾百年來,由於學習了一些漢文化,把白族的人口數量發展的還不錯,但武功方面,就太弱,周邊各部,在軍事上敢跟他們叫板的,不止一兩個。

    歷史上,張樂求進晚年就不太安生,暗中挑動周邊諸部叛亂,後來在唐軍征,南渡金沙江,一路殺到洱海,准備將白子國全完打崩潰,滅掉的時候,張樂求進選擇將傳承了四百余年的白子國,禪讓給了親唐的蒙舍詔細奴邏,以保族人性命。

    不過,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張樂求進都等不到細奴邏長大,就要把王位禪讓給細奴邏他爹舍龍了,歷史的變化,並沒有改變張樂求進此人的屬性,在性命和權利之間,他還是果斷的選擇保住自己的性命。

    「長安城人口百萬,自然不是小小的白子國可以比的,舍龍族長,現在,你明白我家公子的意思了吧!」

    身材高壯的舍龍聞言,點了點頭,來時,王浩曾經對他說,張樂求進之所以能在雲南立足,是因為他有向李唐稱臣的名義在,諸部軍事實力強過他,也不敢對他發難,因為這可能引來唐軍,自己只要先獲得了李唐皇帝的承認,背靠強大的李唐,把這個優勢,轉落到自己頭上,才能有下一步動作。

    目前看來,李唐還真是強大,即便蒙舍詔所屬的白族,在雲南有人口的優勢,但跟李唐比起來,也完全不值一提,有了這樣的大樹作為依靠,他只要勤練軍士,收拾其余各部,一統滇西之地,簡直是輕易而舉。

    而他們之所以先拜會蕭瑀,取得他的手書,也是因為王浩有深層次考量,當然,這是後話,以舍龍的智慧,也猜不透王浩的心思。

    橫穿長安城的距離不短,等到他們走到青龍坊,曲池坊附近的時候,這裡的夜市小攤已經全部都擺好,未來,這裡將會是秀麗廣場的所在,主打美食,游船,街景,現在,各種攤位已經有在這裡聚集的趨勢,四處飄散的酒香肉香,把南來的這些蠻勾引的有些走不動道了,於是,張誠只好尋了一處寬敞的地方,讓馬隊停了下來,先讓他們在街邊吃些東西。

    可別看這些小攤上的規模不大,販賣的食物種類對於這個時期的人來說,卻是十分豐富,而且,價格比張誠心理價位便宜了許多,他兩年前在長安要是吃幾塊烤羊肉,沒個幾十文錢是不行的,但是現在,一支竹簽串的烤羊肉串,才三文錢,幾十文可以買十幾串,絕對超過一斤羊肉,最關鍵的是,這烤羊肉串上,居然還有少許孜然粉,這玩意,兩年前他們王家種出來的時候,賣的可貴了,現在,居然連個路邊小攤,也能擺一大罐子孜然粉在旁邊用來烤肉。

    打聽了一下,原來,現在菜市場,二十文就可以買到一斤羊肉,比兩年多以前便宜了快一半,孜然粉香料,則是十文錢一斤,比以往便宜了十倍不止。

    這豈不是說,王家的百萬畝香料田,賺不上什麼錢了?

    其實,相比較來說,種植香料,還是比種植糧食賺錢,因為,一畝香料田畝產有一石多,一石多,在市面上可以賣到一貫多,而種植糧食,就算畝產四石,也不過是能賣出五六百錢而已,比種植香料的收益,少了一半。

    所以,現在北地那些世家子的田地裡,仍然種植了大量的香料,可以預見,今年香料的價格,會再度下跌,到時候,所有需要香料作為配料的商品,都會跌價,比如,今年豆醬作坊的香料豆醬,價格就跌到了二十文一壇,因為香料和大豆的價格,都跌了。

    最讓張誠感覺到厲害的,還不是這些東西的價格跌了,而是,在物價整體下跌的同時,老百姓的收入高了。

    以往,也就是權貴子弟有上街花錢吃肉的條件,現在,在街頭吃東西的,卻許多數都是平民裝扮,張誠坐下之後,就聽到了旁邊桌的人在講,去渭南某某工廠,月薪可以拿到一貫三,一貫五之類的話題,月薪一貫多的話,偶爾花十幾二十文吃一頓肉,當然是承受的起。

    可是,李唐是怎麼讓所有百姓都能掙到這麼多錢的呢?

    「難怪浩公子說李唐大勢已成,已非昔日可比,咱們應該調整策略,推動其······」

    即便是私下裡犯嘀咕,說到了這樣的話題的時候,他也很謹慎的閉了嘴。目光警惕的看了看街頭四周,發現沒有人注意自己,他放下心來,向自己面前的一大盤食物發起攻擊,三文錢一大盤的涼面,居然讓他有比吃肉還爽的感覺,真是奇了。

    「頭,那家伙說到關鍵位置卡斷了。」

    「沒關系,他已經說出了很有用的消息了,你們繼續監視,我這就回去向都督稟報。」

    情報組一直就沒有閑著,舍龍他們這麼龐大的隊伍進入長安,又是一副外族打扮,他們怎麼可能不關注呢!

    數十米外一處高樓的暗處,無影兒收了自己的望遠鏡,快步的向芙蓉園方向走去,『浩公子』很有可能代表的是王浩,而這個人的情報,對於孫享福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不多時,孫享福在書房裡接見了無影兒,在得知了他彙報過來的消息之後,孫享福猜測,這王浩,可能是跑到雲南發展起了一股勢力,現在來說,甚至已經足以影響其中一部的首領了。

    「密切的關注他們,有什麼情況,第一時間向我彙報。」

    「諾。」

    無影兒退下之後,孫享福在書房裡皺眉凝思了好一會,王浩,是他在這個世界裡碰到的最難以琢磨的人,唯一能確定的,就是王浩想推動漢人王朝,平滅一切周邊小國,而且,不是以民族融合的方式,因為他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難道,下一個,他想推動大唐消滅的,是雲南諸部?

    這可是與孫享福心中所想有衝突的,在他看來,雲南諸部,自漢武時期,就接受中原冊封統治,到了三國時期,又在蜀漢政權的治理下,一度歸於漢人郡治,像白族,漢化程度已經很高,比百越各族還強些。

    而且,白子國王張樂求進,早已上表向大唐稱臣,接受了李世民的冊封,這樣的地方,是完全具備以經濟政治手段,融合統一的,他讓蕭瑀去蜀中,就是想要初步打開局面。

    可現在看來,事情只怕不會有想像中那麼順利,因為,王浩就是個攪屎棍,他總是只看自己的意願行事,像推動高句麗的戰爭,他就有些急迫了,如果再等兩年,大唐將北地,和內部整理的更加順暢了,打高句麗,幾乎就是十拿九穩的了,根本不需要向內部這些地方豪強做什麼妥協,搞什麼緩步推進。

    當孫享福正在模擬王浩的心思,推測一些可能出現的情況的時候,無影兒再度來到了書房。

    「都督,那些人到望江樓入住了。」

    「住進了望江樓?這是故意要讓我知道啊!」孫享福愣了一下道。

    然後,他的眉頭皺的更緊了,以王浩這麼聰明的人,如果故意讓你知道他使的手段,那麼,就一定是使的陽謀,一種你根本無法完美破解,或者說,怎麼破解,都對他有利的計謀。

    「讓張軻先去布置一下,我一會兒就過去見他們。」

    很快,護衛隊的人就控制了望江樓的客房部,待得孫享福走上客房部的大廳的時候,張樂求進,舍龍,還有張誠三人,已經被張軻帶了出來,而且,那個漢人,張誠的臉上,並沒有意外,而是將早就握在手上的一封書信遞給張軻道,「我家公子說,只要到了望江樓,您就一定會找過來,讓我這個時候將這封書信交給您。」

    張軻在孫享福點頭示意後,將書信打開,遞了過來,孫享福快速的瀏覽了一遍,頓時證實了他心中所想。

    白子國主張樂求進暗弱無能,其國內,蒙舍詔一部,深得民心,且實力夠強,足以震懾周邊諸部,如今,王浩已經說服張樂求進禪位於蒙舍詔首領舍龍,朝廷若准許,舍龍便可以名正言順整合白子國的力量,為大唐維持雲南方向的安穩。

    這封信,表面上看上去,其實一點問題都沒有,因為,雲南之地,此前本來就不在李唐的實際控制之下,李世民如果同意,只需要一封聖旨,李唐就能繼續做白子國的宗主國,同時,也能保證雲南之地不對中原構成威脅。

    然而,李世民如果不同意,那麼,變數就多了,首先,白族內部,就會有爭位之戰,而且,張樂求進幾乎是必敗,到時候,你可就別想舍龍在上表稱臣了,因為,你已經拒絕了他上位,他很有可能與現在本就不待見李唐的諸部聯合在一起,成為大唐南疆的一大禍患,因為,雲南諸部如果聯合起來,青壯蠻兵,足有三四十萬,打起來,就不可能是小仗。

    而且,不管李世民同不同意,其實都是王浩想要看到的,他甚至更加希望李世民不同意,所以,故意把舍龍送來了長安,就是巴不得李世民不同意,把他砍掉,這樣,王浩本人就能以扶持幼主細奴邏的名義,更加徹底的掌控白子國。

    一見王浩必頭痛,這就是孫享福現在的心情,讓他們一行人安心在這裡住下,等待處置之後,孫享福就快步的起身回府了。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25
第435章 任務艱巨

    在書房裡踱步的孫享福考慮了很多問題,以現在這個情況,大唐當然是不希望南疆亂起來的,因為大唐本身已經可能出現兩面開戰的情況了,而且,在西域那邊,也有不少動作,如果南邊再出什麼事,四線開戰的情況下,即便是這幾年國力上升了不少,也有可能出現支應不過來的局面,一旦某一方面出現了問題,那麼,很有可能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就回到解放前了。

    所以,他內心裡,其實是希望南邊能夠安寧些的,思索良久之後,他最終決定上奏李世民,建議他允許張樂求進禪位舍龍,這倒是與蕭瑀在蜀中給舍龍等人的信中所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

    虞秀兒在孫享福有正事要辦的時候,一般是不會打擾他,待孫享福的奏章寫完之後,卻是關切的詢問了起來。

    「看夫君的樣子,似乎是遇上了什麼難事?」

    「王浩此人所謀劃的事情,總是讓人難以抗拒,高句麗之事,便是如此,如今,他在雲南又起謀劃,為夫不得不防啊!」

    「戰略謀劃之事,妾身不懂,但卻知道一個道理,打鐵總需自身硬,咱大唐自己國力強了,任他多少謀劃,都是枉然。」

    聞言,孫享福點了點頭道,「嗯,秀兒說的在理,來日,為夫再去信渭南,讓冶煉廠再多造一些新式武器裝備儲備起來,就算將來那些蠻兵鬧將起來,在這方面與我們的差距,也會讓他們吃大虧。」

    虞秀兒又道,「自身強大,可不僅僅是武功方面,文治也是少不得的,今日妾身去了禮部上衙,見阿爺年過七旬,仍然要忙前忙後的操勞不休,心中不忍,細問之下才知道,禮部的人手也是緊缺的很,阿爺說,咱們大唐發展的太快了,管理人才跟不上,必須得把教育抓起來。」

    「朝廷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已經夠大了,今年,學堂已經逐漸向中下縣鋪開,不過,一個人才,可不是短短一兩年能教出來的,況且,即便是朝廷把學堂開的到處都是,也要百姓供養的起家中的孩子讀書才行,現在,百姓家裡,十一二歲的少年,都已經開始當青壯勞力工作掙錢養家了,哪裡會讓他們去讀書,所以,根子,還是在國民經濟上。」

    沒事的時候,孫享福也是會跟虞秀兒談論幾句政治,來自後世的他知道,宋朝的文化傳播,是這個民族歷史上的最鼎盛時期,普通百姓識字率高達一成五以上,甚至超越民國時期。

    然而,想要達到宋朝那種程度,首先你就得有宋朝的那種經濟,拿目前大唐的經濟來跟宋朝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首先人口就相差十倍左右,而按照去年全國的總稅收將近六百萬貫來算,跟北宋時期的年稅收一億六千多萬貫來比較,還差著二十好幾倍呢!

    像水滸傳裡面,隨便一個山野小店,都有大碗酒,大塊肉銷售,隨便一個中級軍官,都能拿出千貫錢來買刀的情況,想要在大唐出現,只怕有點難度。

    因為,即便是剔除掉十倍左右的人口差距,唐初與宋朝的財稅總量,也還差著近二十倍。

    孫享福大概算了一下,大唐的青壯勞力如果月收入能有宋朝時期城鎮居民的那個層次,即,每個有工作的輕壯勞力,月收入達到二十貫左右,估計他們還是會很樂意讓家裡的孩子先去讀幾年書,再考慮出來做事的。

    以大唐現在普遍的青壯勞力月收入一貫左右來算,還要將其提升二十倍左右,才具備讓普通百姓識字率達到北宋年間的一成五以上的水平。

    這個任務,不是一點點的難度,連孫享福,都沒有什麼信心在一代人之內做到。

    「阿爺說,前些日子,國子監有博士上奏陛下,說,既然本國目前招收不到那麼多學子讀書,可以放開學子的國籍限制,讓所有的國家有條件的貴族子弟,都能夠到我大唐讀書,等他們學有所成的時候,咱們再給他們做官的機會,將他們留在咱們大唐,這也是能擴大我大唐吸收人才的範圍的一半辦法,並且,還能通過這種體系,防止別國的崛起,畢竟,沒有了這些精英人才,他們的國家,就很難法扎按起來。

    陛下聽了這個建議後,大為贊許,給那位博士加了官,不過,具體這件事情怎麼操作,需要阿爺和孔祭酒商量之後,再做決定。」

    歷史上,貞觀朝從貞觀四年開始,來大唐留學的外籍學子,就一直處於快速增長狀態,鼎盛時期,光是中央學府國子監,就有數千外國學子進學,然而,它具體給大唐帶來了什麼好處嗎?

    文化傳播方面,或許有一些,但是這些學子,卻並沒有都留在大唐為官,為大唐做貢獻。

    就拿派遣人數最多的倭國來說,可有一人學成之後,在大唐做到高官,青史留名了?

    沒有。

    孫享福沒有讀過多少歷史書,但是,關於唐朝的電視劇還是看過不少的,幾乎是完全沒有印像大唐出過什麼倭國國籍的名臣。而且,除了武將方面,就沒有出過什麼有名的胡人文官。

    所以,他聽到這個計策之後,覺得,想法倒是不錯,不過,真要執行的話,有待商榷,至少要區別對待,倭國鬼子,就算再有錢,也不能傳他們真本事,佛經,儒家學說這類的,教教他們倒是可以。

    「這事,回頭我還要跟阿爺好好聊聊,對了,夏糧收割完,大軍就要出征了,你這邊想好了誓師儀式上,排什麼樂曲了麼?」

    依照以往的慣例,其實一般都是一通鼓之後,全軍將士喊幾句『風,大風』或者『萬勝』這類的,就算了事了,可現在有了專業的軍人文工團,自然是要改一改,弄的更上檔次一些。

    「妾身這麼晚了還不睡,不正是想問計夫君麼。」

    「是麼,晚上問計,可是要付出代價的哦!」

    「夫君若是不怕腰痛,妾身定會讓夫君如意的······」

    次日清楚,孫享福在張軻的攙扶下才有力氣出門。

    「都督您這······」

    「我昨晚睡覺不小心從床上掉下來了。」

    「哦,要不要屬下幫您弄些跌打藥酒推拿一番?」

    「不用,弄點補品喝喝就好,那個,最近市面上要是有什麼虎鞭鹿鞭之類的,讓人送一些到府上來,我這裡新得了一方泡藥酒的秘方,到時候泡制一些好東西出來,你懂的。」

    「呃,屬下尚未成親。」

    「你怎麼還不不成親呢!都老大不小的了,我看那個紫蘭丫頭配你就不錯,有意思的話,我幫你創造機會?」

    「呃,那是夫人身邊的丫頭,屬下,屬下怎敢······」

    「夫人身邊丫頭怎麼了,黃花大閨女,良家子身份呢!這事就這麼定了,下朝回來我幫你跟夫人提。」

    張軻面紅耳赤的不知道說什麼好,他此前,可真沒考慮過這樣的事情,不過,紫蘭那丫頭,模樣確實長的不錯,難道是都督嫌她在夫人身邊礙事,想要把她支應開?

    這個為主分憂的事情,是做屬下應盡的職責吧!

    孫享福不知道張軻是經過了這麼一番心裡活動才決定要娶紫蘭的,他之所以有這個提議,是因為昨晚上虞秀兒又提到讓他把紫蘭收房的事情了,他是真的過不了心裡這一關,所以,只能想辦法把問題轉移了。

    夏日的清晨,坐敞篷車,吹吹清涼的自然風才是最舒服的,孫享福來到皇城門口的時候,這裡已經聚集了好多人力三輪車,大家都把棚子敞著,坐在各自的座椅沙發上聊天,這玩意裝上了減震彈簧之後,比馬車的顛簸小多了,而且,更加快速安全,要知道,黑燈瞎火的趕路,馬是很容易受驚的。

    「不知各位大人這幾日手頭上的日常工作處理完沒有,沒有的話,這兩天可就得抓點緊了,因為,稍後,我農部和戶部,就要征調各衙的所有人,去收割夏糧,計算稅收了。」

    目前來說,十部主官基本沒有跟孫享福關系不好的人,所以,在與大家打交道的時候,他也能夠輕松自由許多,大唐現在的人手奇缺,但是大軍出征在即,容不得收糧上稅的事情慢慢來,所以,孫享福和長孫無忌一合計之後,將在朝的所有官員,暫時借調一下,連緊張訓練中的十六衛大軍,也要加入收割隊伍中,給百姓幫忙。

    「呵呵,老夫等人樂意之至,就是不知道,這關中夏糧的畝產,究竟能不能達到孫都督所說的四石以上。」

    魏征一臉笑意的率先接了話,現在他有老花鏡在,視力自然是不差的,關中四處的麥田,他可是看了個實在,比當初孫享福親自種下的那一小塊田的長勢也是不差。

    往年的時候,越是到糧食收割以前,糧價越是漲的厲害,因為,越是快到收糧食的時候,百姓們手上越沒有余糧了,今年卻是不一樣,看到麥田裡沉甸甸的麥穗,所有糧商都恨不得把自己的糧倉清空。

    因為,大家都知道馬上要大豐收了,到時候新收的糧食都有可能多到吃不完,誰還會買他們手中的陳糧啊!不趕緊把手中的糧食賣出去的話,它就只能淪落為更便宜的雞鴨飼料。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25
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

    歷史上的李世民經常性說的一句話是『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個人鏡,說的就是魏征,可見在個人品德上,他是一個坦蕩君子。

    魏人鏡除了公正嚴明,忠直敢諫之外,還有一個特性,就是他沒有像其它士族階級一樣,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俯視眾生。

    相反,他非常關心平民百姓的生產生活問題,這也是李世民在眾多李建成舊黨中,對他格外另眼相看的原因。

    所以,百姓的收成好了,魏征是打心裡高興的,他曾經在過朝堂上對慫過所有人,包括李世民,卻從來沒有慫過成為朝臣之後的孫享福,當然,在孫享福做朝臣之前,是慫過他幾次的,目標也都是孫享福背後的李世民。

    「四石的產量,肯定是沒有問題的,試驗田那邊,五石以上也是妥妥的,至於更高,就不敢說太滿了。」

    五石的產量,差不多是六百斤,即便因為田畝大小比後世小了一成多,但加上一成多的產量,也還不到七百斤,在後世,這屬於偏低產量,孫享福穿過來的時候,我國小麥的畝產量大多都達到了畝產千斤,高產田地,可以達到一千二三百斤,試驗田,更是達到了一千四百多斤,差距,其實還很大。

    後世小麥的產量之所以這麼高,主要是小麥的育種經過了幾個階段,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也就是建國初期的時候,基本是家家種田,戶戶留種,種子繁育不成體系,那個時候,雖然解決一些土地肥力問題,但極限產量,也就是差不多這個數。

    到了六七十年代,開始采用「自選,自繁,自留,自用」輔之以類似孫享福最初用的一些計算儲冷,春化階段的手段,產量就有了比較大的提升。

    進入二十世紀末頁,我國小麥種子的主要生產方法有兩種路線,「三圃制」和「一圃制」。

    孫享福今年提供給關中的麥種,就是他使用了後世九十年代就普及推廣的「三年三圃制」繁育技術,培植出來的種子。

    三圃制的技術要點是單株選擇,分系比較,混系繁育。

    三年三圃制培育出來的種子,幾乎是在現有條件下,把小麥的產量提升到了極致,像兩年兩圃制,以及一圃制,也只是在育種環節省略了一些株系比較的程序,對於產量上並沒有什麼增幅。

    稍後,他還要推進四級種子技術程序,這樣,只要做到防雜保純,就能一直保持原有品種的遺傳穩定性,讓百姓就算自留種子,也可以保持產量不降低,至於什麼叫做四級程序,除農門子弟外,這個時期是沒有人知道的,即,育種家種子,原種種子,原種,以及最後產生的良種。

    從育種家種子開始,到繁衍出大田良種,整個程序循環往復,是一種能無限的保持原有品種群體遺傳穩定性的方法,在其它一些作物上也適用,比如自花授粉的水稻,大豆,茄子。

    異花授粉的油菜,大白菜,甘藍,黃瓜,西瓜。

    常異花授粉的棉花,還有大唐此時尚未引進的番茄,玉米,辣椒等作物,都可以運用這套四級程度,來增強種子繁育的穩定性,逐步的推高產量。

    孫享福是出生在科技時代的人,並且,在後世是專門從事這些東西的研究,對這些技術,他駕輕就熟,只需要有人來按照他的要求做,就能絕對能實現,他別的特長都是半吊子,但農科大研究生的文憑,卻是實打實的。

    當然,除了種子之外,田地裡的產量,主要還是看種植,今年,大部份田地都施用上了有機肥,在土地的肥力方面,已經十分接近後世的田地,只要百姓打理的勤,水分,日照等條件好,產量未必就會輸後世多少,至少,曾經在後世種過一塊小麥試驗田的孫享福,親自指揮打理的試驗田,是不輸於後世普通農民種出來的田地的產量的。

    「哈哈哈,老夫自是希望百姓們的田地裡產的越多越好,倒是那些糧商,只怕背地裡沒少罵你。」

    魏征爽快的大笑接話,卻是有不少官員一副很認同的表情看向了孫享福,看來他們這些人家裡,應該都有經營糧米鋪子。

    「產量高了,貨源足了,那些糧商應該謝我才是,又怎麼會罵我呢!

    糧食可是個好東西,它產的多了,可不光是能填飽人的肚子,它還是很多種賺錢的商品的原材料,聽說您喜歡釀酒,以後糧食多了,酒您就可勁的釀,把糧食轉化成酒,它的價值,可就翻倍了。」

    孫享福貌似隨意的說了說,卻是叫許多糧食大戶眼中精光連閃,拿釀酒來說事,只是給大家指了一個方向而已,糧食,可不是只有這一個用途,將其加工成各種美味的零食小吃,也能增強它的附加值,不過,目前來說,釀酒是最劃算的,整個北方和西域的市場,都需要非常大量的酒,它是對付游牧民族或者寒冷地區人民的利器,戰場上,也需要大量的酒精,這都得有豐富的糧食產量,才能實現。

    皇城門前的閑聊,畢竟是短暫的,大門一開,朝臣們就紛紛一擁而入,真正把孫享福剛才所說的話放在心裡的人,回去之後,就應該會對自家的產業做出調整,避免受損,這也算是孫享福間接的做的一點好事吧!

    等早朝的會議開始後,大臣們之間就沒有那麼和諧了,首先就是虞世南和孔穎達拿教育的問題出來說事了,雖然現在虞世南和孔穎達是上下級關系,但是孔穎達一點也不給虞世南面子,首先就反對了朝廷拿教育謀利的事情。

    其次,彈劾了虞家以文化產業謀利,給讀書人臉上抹黑,他主張免費向外國學子開放國子監,宣揚我漢家文化,並且,國家應該禁止以經典文章,墨寶之類的東西謀利的商業行為,他認為,這些東西,都是神聖的,流通於各種小商販的手上,有失體面。

    這樣的彈劾,要是幾年前拿出來說,或許,能站的住腳,現在,卻是讓大多數朝臣側目,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理智的思考問題,教育產業也好,文化產業也好,只要它能為國家帶來利益,為什麼不做呢?

    「那個,孔祭酒,咱們大唐這幾年的經濟雖然向好,但連本國學子都還供養不起呢!憑什麼供養外籍學習?」

    孫享福輕描淡寫的一問,便讓孔穎達臉色憋的通紅,開設學堂,收取學費,其實他也能理解,但是,將一個外籍學生,一年的學費定為一千貫,他就有些無法理解了,這已經不是推行教育了,而是商業謀利。

    片刻之後,想通了一些的孔穎達又道,「老夫也不是說完全免費,適當的收取成本就好,每個學子每年一千貫這個價格,也太高了,這會讓各國君主,以為我大唐那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國家。」

    某種意義上來說,孔穎達說的這話,也算有些道理,然而,卻不是正理。

    孫享福繼續接話道,「孔祭酒是以為,我大唐每年教授給那些學子的知識,不值一千貫?」

    這話說的孔穎達就不好接話了,知識是無價的,在大唐學到了知識的那些外籍學子回國之後,究竟依靠這些知識產生多大的利益,根本無法計算,無形之中,他就被孫享福引到了計算利益得失的慨念中來,這些,孔穎達一時半會,可就想不通了。

    孫享福沒等到他的回應,便繼續道,「臣以為,大唐的知識是無價的,尤其是儒家經典,那些外籍學子交了高昂的學費,咱們就應該把咱們最寶貴的儒學經典教授給他們,讓他們物超所值。孔祭酒既然如此心疼那些外籍學子的錢包,想來應該是會不遺余力的教授這些學子的,臣建議,朝廷最先給外籍學子,開放儒學專科。

    另外,說到教育問題,前些日子,太原王氏子弟曾經找到過臣,想要出資在善陽為朝廷修建一所農業學院,臣以為,這乃是解國憂患的大義之舉,請陛下准許的同時,下旨嘉獎太原王氏。」

    在善陽建立一所學院,要是比照醫學院的規模來的話,那至少要花費幾十萬貫,王家就這麼白白的捐了,要說這裡面沒有什麼貓膩,朝堂上的大臣們是不信的,這事,孫享福此前在跟李世民閑聊的時候,就曾經提起過,有白得的便宜,李世民自然是不會放過的,今天,正式拿出來商議,自然是要給這個善陽農學院定級,走正規程序,將其收歸朝廷。

    「陛下,臣以為,農學院,不應該建立在善陽,應該建立在長安。」

    待得李世民與侍中王圭眼神交流一番,准備把這事定下來的時候,便有人跳出來說話了,乃是吏部員外郎楊基,他是弘農楊氏的嫡系子弟。

    他此言一出後,眾多關隴世家也紛紛出言附議,認為,教育乃是國之根本,理應放在首都,方便朝廷掌握,甚至,有人建言,將善陽醫學院也遷到長安來,連魏征,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孫享福的政治盟友,也有出班附議的架勢,但他們知道,孫享福可能還有自己的說辭,選擇先看看情況。

    現在上早朝議事的,也就是一百多個官員,孫享福這半年都在長安,對於這些人的姓名出生,也大多有所了解,這些出來阻止的,大多都是關隴集團的人,他們不希望把這些代表國家重心的東西,放在關中以外的地方。

    因為,關中越是發達,對於他們這些地頭蛇來說,就越是有利,像孫享福發展渭南,就得到了他們的鼎力支持,只要你在這邊做產業,他們就多多少少能夠跟著受益,把學院集中到長安,那麼長安的人口,商業必然更加發達,他們開設的青樓酒館商鋪的生意也會更加好做,可別以為古人就不懂經濟,就算他們不懂,這些年在孫享福各種商業手段的運作下,也學會了不少,開始有一些商業眼光了,這也算是他們的成長吧!

    孔穎達不知道為什麼話題就被他們轉到了,農學院該建在哪裡這個問題上來,似乎,大家都選擇了無視他剛才所提出的問題,老人家一時想不通,也只好先跟著大家看戲了。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26
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

    所有人都以為孫享福接下來會有一番長篇大論,用來說服眾人的時候,孫享福只簡單說了兩個問題,就讓大多數人閉嘴了。

    「諸位大人,我之所以要把農學院建在善陽,有兩個原因,如果大家能想出解決的辦法,其實,建在哪裡也無所謂的。

    先說說第一點,北地未來對於農耕技術的需求更大,安北大都護府,以及未來可能實際歸到大唐治理下的薛延陀汗國地界,整個土地加起來,比中原地區還要大,但是,百姓們大都不會耕種,需要更強力度的農業技術教學傳播。」

    在這種大的治國方向上,朝臣們的心裡其實早就已經獲得了統一,且先別說什麼民族融合,這在短時間內是難以做到的。

    其實最開始要做的,就是讓游牧民族放棄游牧,轉為耕種,這就會逐步的讓北方草原變成百裡有城池,到處都是良田的局面,這種轉變是一種能讓國家長治久安的策略,早就獲得了大家的認同。

    所以,對於孫享福說的這一條,即便是想爭取利益的關隴世家集團,也沒什麼好說的。

    待得大家對事實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後,孫享福接下來說的問題,就更加現實了,道,「第二點,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出錢建學院的是人家王氏,善陽,定襄周邊幾百裡範圍的田地產業,近半都是王氏所有,他們出錢,自然是希望農學院建立起來之後,能給自己一些回報。

    如果諸位大臣想在長安,或者關中其它地方建設農學院,其實也可以,你們自己找人出錢修建學院啊!咱們大唐有過千萬的農民,農學院也不是只能開一間的嘛!為了滿足這麼多農民百姓的農業技術需求,開個十間八間都未嘗不可。農部,以及我本人所教授出來的農門子弟,是不介意在任何地方教授農人,關於農學方面的知識的。」

    直接拿現實問題來說事,頓時就讓這些人臨時想要阻止孫享福將學院開到善陽的人,有口難開了,而這時,朝堂上,另一個中層官員較大的群體開始發言了,那便是五姓七家系的官員,他們現在都將大部分土地都置換到了北地去,類似農學院,醫學院這樣,能代表國家重心的學府,開設在北地,對於他們,自然是更有利的。

    而且,這兩年關隴世家快速的崛起,已經隱隱有能夠威脅他們五姓七家地位的勢頭,就拿韋氏和楊氏來說,在渭南這一輪的大發展中,獲利巨大,兩家聯合的實力,已經不弱於五姓七家中的任何一家,歷史上,長孫無忌就是拉攏了關隴世家集團,才在與五姓七家的鬥爭中占據上風的,其實女帝能夠打垮五姓七家,也與長孫無忌和五姓七家鬥了個兩敗俱傷有很大的關系,至少她出手的時候,不用像李世民一樣,擔心動作太大,朝廷會出現無人可用的局面。

    「陛下,臣贊同孫都督的提議,北地當下需要開發的田地,就已經高達過千萬畝,未來,就是突破億兆,也不是不可能,農學院建立在北地,確實更合適一些。老臣雖然不是王氏族長,不能左右族內的決定,但也知道,族內是不可能出這麼大筆錢,在長安修建農學院的,況且,關中之地,選擇務工的百姓越發多了,未來的重心,很有可能在工業上面,更需要建立的,應該是工學院。」

    「臣等附議······」

    王圭一跳出來說話,頓時就有不少朝臣跳出來支持,連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也紛紛點頭表示認同,因為這是實際情況。

    政治就是這樣,前兩年還與五姓七家慫的不可開交的孫享福,現在,卻已經成為了他們眼中的寶貝疙瘩,不說巴結討好,起碼是不敢得罪,畢竟,他們現在已經成了新的北方利益團體,而孫享福,是北地的主官,利益訴求與他們是一致的。

    楊基這樣的大世家嫡系子弟,腦子當然也是好使的,王圭這話一出,他馬上就找到了新的點,上奏道,「陛下,我弘農楊氏,想出資為朝廷修建一座工學院,請陛下准許。」

    他此言一出,龍椅上的李世民頓時心裡一樂,作為這個時代大局觀最強的人,他又怎麼看不出,關隴世家集團,與外遷的五姓七家,現在應該說是北地世家集團,已經隱現爭鬥的局面了呢!

    爭鬥好啊!

    他們鬥起來,朝廷才好從中得利,這不,馬上就要白白入手兩間學院了麼。

    正當李世民想要開口准許的時候,又有人跳出來說話了。

    「陛下,我淮南朱氏,想出資為朝廷修建一座商學院,不過,地點會選擇在揚州,請陛下批准。」

    說話的乃是商部郎中朱兆瑞,杜正倫帶著一大撥商部的人去山南道搞國企開發之後,商部這一塊,就是他在長安負責奏事了,眼看著農,工,兩大群體都有了自己的學院,他們商人群體,可不能落後了,畢竟,朝廷的科舉裡面都有商科,沒有相應的商業方面的教育,今後怎麼好開科取士呢!

    當然,他之所以這麼發言,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他本人便是出自淮南朱家,朱家乃是揚州四大家之首,揚州之地不僅商業發達,也是大唐民間對於商業最沒有偏見的一座城市,那邊的百姓,都很願意經商,早已形成了一種獨特於其它地方的開放風氣,最具備建立商學院的基礎條件,如果他朱家能夠執商學院牛耳,那麼,進一步發展壯大,就指日可待了。

    「眾卿的一片忠心,朕盡知矣,房卿以為,此事該如何處理?」

    李世民這麼問,就是覺得可以了,但對於朝政,他盡量保持不直接做決定,這樣就能避免他與朝臣的對抗,這是這幾年當皇帝之後,李世民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

    房玄齡自然是能聽的懂李世民的意思的,出班奏道,「臣以為,都可。」

    皇帝沒意見,宰相也認同,這事,就算是拍板定下來了。

    然之後,李世民又道,「既然如此,那咱們接下來再議一議,這三所學院的配置,以及建成之後的管理。」

    修建不是難事,管理起來才難,李世民不能讓這些學院,成為世家子公開培育自己勢力的存在,所以,他需要在建立之初,就給這些學院,制定一些可以方便他控制的規矩,這,就得一條一條慢慢的捋了,反正,學院也不是一下就能建好的。

    「陛下,臣建議,如同善陽醫學院一般,將這些未來即將落成的農學院,工學院,商學院,納入朝廷的教育體系之中。」

    「如同醫學院一樣?」

    本來打算安心看戲的孔穎達,聽孫享福所奏之言後,頓時炸毛了。

    此前,善陽醫學院的山長孫思邈,被定為從三品,那是因為孫思邈醫治瘟疫,個人功勞很高,孔穎達雖然感覺這事不妥,但最後還是忍了,現在你又要把農學院,工學院,商學院納入教育體系,等同於醫學院,那豈不是說,以後在大唐的教育方面,與自己品級相當的,又多出來三人?

    一旦在國家層面認可了這些教育體系,那以後,他們儒家的地位,將會越發受到擠壓,朝廷上,現在已然是武夫當道的局面了,可想而知,今後將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

    孔穎達和那些只顧自家利益的世家子不同,他身上肩負著將儒學發揚光大的責任,這種要觸及儒家核心利益的事情,他自然要發聲。

    「陛下,臣以為不妥,農夫,工匠,商賈的教學,可不能與士人同列,這天下,終究是要士人去管理的,必須排定主次,臣以為,農,工,商學院,只可定義為民辦學院,如同各個地方家族的族學一般,朝廷可以適當給予一些支持,卻無需非要將其納入國朝的教育體系。」

    還別說,孔穎達的話,也有不少人出言子贊同,有些,是把儒家學說學到了骨子裡的書呆子,有些,則是不想看到王,楊,朱等家族把持這三大學科。

    一時之間,朝堂之上,各種反對言論也都冒出來了,有的說,將教育體系擴大這麼多,人手本就捉襟見肘的朝廷,根本沒有辦法支撐。另外,這三大學科出來的人,只適合輔助做事,不適合做主政管理,不能將他們與士人一概而論,應該保持士人的優越感,這樣,才能讓他們今後在管理農工商的時候,有足夠多的威嚴。

    有贊同者則是說,農,工,商的教學,根本用不到朝廷的人手,因為,朝廷現在除了那些實習生,真正的官員體系,除了士人,便是軍人,支撐這三大學科教育體系的人手,會從行業中挑選,根本不會影響朝廷運轉。

    而且,現在的實際情況就是,在這三個方面加強之後,大唐國力開始蒸蒸日上,朝廷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並且將其規範化,形成體系,納入監管。

    當然,這兩派的人,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的,等他們爭論了一番之後,李世民又把目光看向了孫享福,這個問題是他拋出來的,如何讓大家同意,就是他的責任了。

    為什麼說是『如何讓大家同意』呢?

    因為李世民知道大唐現在有這樣的需求,而這些學院建起來之後,如果不讓朝廷去管,豈不是讓它白白的成為了為世家輸送人才的基地?

    他知道孫享福肯定明白這一點,所以,在給孫享福眼神示意的同時,也給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投去了目光,作為一個帝王,從世家與世家之間,到階級與階級之間,要把握好各個方面的平衡,真的是很難,往往明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必須做的,他也不得不用一些手段,委婉的推進,才能達到目的。

    就比如此前孫享福和李靖等人提到的軍事學院,在沒有把握掌握它的平衡之前,李世民一直不敢實際運作起來,由將門世代把持軍事,就跟世家掌握政治一樣,非國家之福,可如果只讓平民百姓來學習軍事經驗,這又等於是在挖這些將門子弟的後路,這些大將軍們個個都是人精,誰會願意?

    與其讓朝廷花錢,給這些將軍們培養後代,還不如讓他們自己先在家裡教著,等他想到了破局的辦法的時候,再落實不遲。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26
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

    孫享福果然沒有讓李世民失望,先前,他是故意讓朝臣們把想要說的話都說完了,這樣他最後出來做總結性發言的時候,就沒有人提出異議了。

    「陛下,臣以為,將士人與農工商人區別開,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剛才,甚至還有大臣說,要保持未來可能會成為官員的士人群體的威嚴,臣以為,這是大錯特錯。

    以往,那些靠強權,威嚴,來管理百姓的朝代,如今安在?

    朝廷,與百姓之間,應該是一種共生,相互依存的關系,而不是剝削,和被剝削的關系。

    列為大臣,你們會喜歡一個經常白白的拿走你們的勞動成果,還指使你干這干那,需你卑躬屈膝的伺候著的人嗎?

    「不會。」

    「每個人,都不願這樣,所以,歷史上,出現了那麼多的官逼民反,前隋的滅亡,就是擺在咱們眼前例子,難道咱們還要重蹈覆轍嗎?」

    「我覺得不能夠。」

    「而且,咱們的陛下,已經找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他愛民,親民,事事以民為先,所以,去年陛下北巡,路過地方的時候,地方的百姓紛紛將自己田地裡產出的瓜果捧到陛下的車駕前,請陛下嘗鮮。

    北巡結束,數十萬善陽百姓,出城相送數十裡,依依不舍,並且,自發的出錢出力,為陛下修建善陽行宮,就是希望陛下能經常到善陽去居住。

    這樣的百姓,會反叛陛下,反叛朝廷嗎?

    絕對不會。

    而做到這些,陛下靠的是強權,威嚴嗎?

    絕對不是。

    這就充分證明了,朝廷管理百姓,不應該靠強權,威嚴。

    正所謂,官愛民來,民擁官,君愛民來,民擁君,只有在所有人團結一家親的融洽局面下,咱們這個國家,才能爆發出任何人也無法動搖的能量。」

    「好,孫正明此言大善······」

    「好個官愛民來,民擁官,君愛民來,民擁君······」

    在孫享福這段話說完的時候,房玄齡,李靖,甚至像虞世南這樣的老人,都將勿板拍的啪啪啪響,為其喝彩。

    龍椅之上的李世民,此刻,更是感動的眼眶濕潤了,這麼直白的認可和誇獎,還獲得了朝堂上這麼多大臣的擊節叫好,讓他的成就感頓時爆棚,此時,他多想讓長樂宮的李淵來朝堂上看看這副景像啊!甚至,他現在都有點後悔弄死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了,就應該讓他們活著,看到今天朝堂上這副景像。

    待得大臣們擊節叫好的聲浪過後,孫享福又繼續道,「所以,可能成為官員的士人,不應該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而是應該要親民,愛民。而且,臣以為,士人只是代表百姓中的讀書人,跟農夫,工匠,商賈,醫師,沒有任何本質的區別,都是民而已,所以,朝廷此前落實的公民制度,都將其劃成了二等公民。

    只有真正的當了官員,他們才會與普通百姓有區別,因為官要管理百姓,就必須需要有一些權力在身,這也完全是因為治理國家的需要,才賦予了官一定的特權。

    士,並不參與國家的管理,國家也沒有給他們身上賦予權力的必要,那麼,為何士人的教育,就要高人一等呢?

    論為國家做出的貢獻,農夫,工匠,商賈,未必就小於士人,這一點,大家近幾年也都看到了,工商科的舉子,到了地方實習之後,對於國家的幫助,也十分明顯,很多都已經證明了,他們可以成為一個官員。

    所以,臣以為,朝廷不僅要將農工商三大群體的教育納入朝廷的教育管理體系,還應該再度向百姓申明,士農工商,只是對百姓職業的劃分,不是對身份地位的劃分,對於所有不同職業的人,實行一視同仁的政策,這樣,才會讓各個職業的人都不會有被壓迫的感覺。」

    孫享福這段話的意思其實很簡單,既然士農工商都是二等公民,為何你負責士人教育的國子監,享受國家待遇,別的職業的卻都沒有。

    你說士人學成之後,是要去當官的,現在,其它三種職業學成了之後,也是要去當官的,而且,你士人也不是個個都要當官,不能因為其中有人要去當官,就把這個職業的所有人的地位都提升,這是不合理的,應該理智的分清楚管理階層和普通民眾的區別,在沒有成為官員之前,不能差別對待,引起其它職業群體的不滿。

    這個問題,對於李世民來說,也是一種需要解決的一種社會平衡問題,想要百姓們打心眼裡認同公民制度,就應該逐漸的落實這些各方面的制度,這種一視同仁,似乎是最能平衡所有職業群體的手段。

    「孫卿所言大善,想要成就一個萬世不朽的國度,就應該有更加公平合理的制度,任何職業階級,在成為官員之前,都應該只是民,對於民,朝廷應該采取一視同仁的政策,是以,朕意,將未來成立的農,工,商學院,納入朝廷的教育管理體系,負責管理的官員的品級,職權,以國子監和善陽醫學院為比照,具體劃分執行,由吏部尚書溫彥博跟進處理。」

    李世民出言宣布了,這事情就是沒法改的了,他對百姓表現的和藹可親,那是政治需求。在官員這裡,他可是在強權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將五姓七家收拾服帖之後,朝堂上,只要他拍板了的事情,基本都是要不折不扣的執行的。

    溫彥博出來領旨唱諾之後,關於教育方面的議題,就暫時告一段落了,這只能算是今天朝會的一個插曲,孔穎達就算再怎麼不願意,這種大趨勢,也不是他一個人能左右的,他能左右的,唯有國子監那一畝三分地上面的事情。

    所以,回到了正題後的朝堂,很快就議定了幾件正事,首先,李世民宣布復萊國公杜如晦兵部尚書之位,身體已經痊愈的他,不出來為國做事,就是一種大大的浪費,當然,也並沒有撤銷侯君集身上兵部尚書的銜職,事實上,掛了兵部尚書銜的,還有李靖,秦瓊,李績,李道宗等,這是賦予他們一定的調兵權,在某些時候,方便他們走一些審批程序而已,與復職後,全職擔任兵部尚書的杜如晦有很大區別。

    在宣布杜如晦的任命的時候,李世民還直接將他上任後負責的事情都宣布了,總覽兵部事物,負責,姚州,鄯州,以及稍後可能派往蜀中的一路大軍的後勤補給,調兵遣將工作。

    東征的大軍,則是會由孫享福,在善陽單獨主持後勤補給工作。

    然之後,李世民還對諸衛大將軍帶兵的分配,做了一些具體的任命,調整。

    最後他讓所有的官員,完成誓師出征前的最後一個任務,收割夏糧,以做軍需。

    然而,就當大家以為今天的早朝就要到此結束的時候,孫享福再度出班奏道,「陛下,昨夜有雲南鎮守大將軍張樂求進攜蕭公手書一封求見於臣,想要行禪讓之舉,將白子國國王之位,讓給其白族屬下蒙舍詔部一部的首領舍龍,手書在此,如何處置,臣覺得有必要拿出來朝堂諸公議一議。」

    雲南,在這個時期人們的映像中,就是蠻荒之地,非是出自蜀中的大臣,甚至都不知道張樂求進和白子國這回事,李世民對於大唐周邊勢力都有足夠的警覺性,就此前密衛傳過來的一些雲南諸部的情況來看,李世民是將其當成大唐一個潛在的隱患來看待的。

    因為,那邊的部落受南蠻文化影響較深,又與吐蕃來往密切,親漢勢力較少,反而,不服王化的較多,與周邊漢人的摩擦,就一直沒有斷過,即便是被漢人統治了那麼久的嶺南都尚且如此,何況是雲南。

    這個張樂求進,在他登基之初時上表稱臣,在當時,其實是讓他暗喜了一陣的,並且毫不猶豫的封了他一個雲南鎮守大將軍的頭銜,可沒想到,這才沒幾年,他就要禪位了。

    李世民看過蕭瑀的手書之後,將其交給了大臣們傳閱,不一會,朝堂之上的人,就基本知道了信中的內容。

    蕭瑀去到蜀中之後,積極的推動與雲南諸部和吐蕃之間的商貿,這是他之前就跟孫享福商定好的事情,而隨著一些溝通的展開,他對雲南諸部的基本情況,了解的也更多了,那是一個市場潛力很大的地方,光是白子國的白族,人口就有八九十萬,如果再加上滇西之地其它部落的人口,足有一百好幾十萬,他們有大量的商品需求。

    然而,蜀中以往出產的商品,卻無法大量向那邊銷售,或者說,蜀中的商人,根本不願意向那邊銷售,除了那邊的道路難走,生存條件讓漢人有些難以適應之外,主要就是治安的問題。

    去往那邊的商人,十之七八會被搶劫,誰還願意過去?

    這樣,就更加顯得白子國這個親漢政權的重要性了,在蕭瑀看來,它是大唐打開雲南局面唯一的助力,必須妥善處理好,並且利用起來。

    所以,他建議李世民,同意張樂求進的禪讓,並且,給予新上位的舍龍一些支持,從內部,幫助打開局面。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5-13 16:26
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

    白子國的問題,在李世民看來不是小事,他決定先詢問一下大家的意願,明日在朝堂上召見過張樂求進之後,再做決定,然之後,孫享福,房玄齡,李靖等人,毫無意外的被李世民請到了御書房喝下午茶。

    到了這裡,孫享福就沒有那麼多避諱了,將王浩寫給自己的書信也拿出來給李世民觀看,出乎孫享福的意料,李世民看完信之後,不僅沒有像孫享福那麼糾結,反而一副很爽的表情。

    「王浩此子若是能入朝堂,朕必定以國相之位待之。」

    「呃,陛下,臣覺得,房相與李相之才,勝王浩多矣,您何出此言啊!」

    被孫享福這麼一接話,李世民頓時有些尷尬,用歉意的眼神看了看房玄齡和李靖,解釋道,「朕說的可不是左右僕射,我大唐能入政事堂的,都可以稱之為相。」

    理由很牽強,不過孫享福知道房玄齡和李靖兩人不會為這樣的事情糾結,所以,也不在這樣的話題上繼續糾纏下去了,說多了,就有挑撥君臣關系的嫌疑了。

    「陛下,此前是高句麗,現在,到了雲南諸部,王浩正按照自己心中所想,在牽引著大唐向他所設計的道路上走,臣覺得,這樣不妥。」

    李世民笑了笑道,「朕卻以為,在某些事情上,這個王浩與我大唐的目標是一致的,而且,咱們雖然被他帶動了步伐,卻並不見得是按照他心中所想在走,他以為我大唐百姓會一直仇視高句麗,朕恨不得將高句麗之民盡數屠之,以報此前那些慘死在高句麗的府兵之仇,朕卻偏偏不,若是朕待高句麗百姓如漢民百姓一般,一視同仁,實行同化政策,你說,這王浩,是不是為咱們滅高句麗,憑白添了些助力?」

    聞言,即便是孫享福一時也找到什麼好的詞語反駁,李世民的骨子裡,還是非常想要掃滅周邊所有不服,成就真正的一統霸業的,尤其是大唐實力強橫了以後。

    所以,他對王浩的運作,現在是持一種樂見的態度,他甚至想王浩在自己解決了雲南的問題之後,去吐蕃溜一溜,說不定在他的運作之下,吐蕃也能被自己滅掉。

    而孫享福所出生的那個時代,高句麗現在的地盤,超過八成以上,本就是屬於我國東三省,所以,他一直就沒把那個地方當外國看,自然也是希望這裡早些歸化一統,避免內部戰爭,消耗本國人口。

    但以他對王浩的了解,卻不認為李世民能夠輕易的得償所願,包括現在的高句麗,別看張公瑾帶著高德去了高句麗本土之後,戰事進展的十分順利,甚至有超額完成戰略目標的趨勢,那是因為在那些戰鬥中,死的都是高句麗人,這是王浩樂見的。

    如果唐軍在戰爭發動之後,繼續對高句麗百姓采取懷柔政策,指不定王浩就會使計激怒李世民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他的目標,始終是推動大唐消滅周邊異族,而不是融合兼並,因為,他的心裡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見孫享福不再言語,房玄齡便道,「蕭公的手書中,將雲南之地的情況說的很詳細,人口不少,但四處都是深山老林,非是慣於在那邊生存的本地人,很難適應那邊的生存條件。然而,那邊的一些產出卻是不少,比如對刀劍傷有奇效的白藥,據說那邊長的漫山遍野都是,這種藥材,自從被定為戰略儲備物資之後,價格可是高昂的很。比如茶樹,也是按山頭算的,這些東西到了咱們大唐,那就是錢。而他們幾乎缺少咱們大唐生產的所有貨物,如果能通夠商,對咱們的益處是非常大的。

    臣也建議,同意張樂求進的禪讓請求,並且,給予舍龍更加優厚的條件,讓蒙舍詔一部,先負擔起蜀中與雲南之地的通商,如此一來,咱們的商品開始大量的流入雲南之地,肯定能讓心向我大唐的白族實力大增,就算其余諸部有所反叛,咱們出兵平定叛亂的時候,也有白族這一強援為助力。」

    房玄齡的分析,李世民非常認同,包括李靖這個戰略家,也沒什麼好說的,孫享福也從他的建議裡挑不出什麼毛病,但越是沒有毛病的建議,孫享福越是感覺,這裡有什麼揮之不去的陰雲,這可是王浩啊!他不搞事,還是王浩嗎?

    然而,他不能因為有些懷疑,就否定一個很好的建議,而且,此前,他心裡也認為應該同意張樂求進的禪讓,他覺得,即便雲南之地要亂,也不能是現在亂,因為現在大唐周邊已經夠亂的了,至少,得先穩住,等高句麗的事情結束了之後,再亂也不遲。

    看到孫享福雖然沒有表示反對,卻一臉擔憂的皺著眉頭,李世民呵呵一笑道,「正明無需擔憂,此次東征,為了防止吐蕃有變,朕會派柴紹領五萬大軍,進駐蜀中,這可是經過了半年集訓,全幅新式裝備的精銳府兵,即便雲南那邊有什麼變故,有這五萬大軍在,也可保蜀中無恙。」

    在關中集訓的各地府兵大約有十五萬人,李績和牛進達各帶了三萬兵馬去姚州和鄯州,那麼,加上長期駐守皇城的千牛衛,飛騎軍,以及李靖獨立訓練出來的遠征軍等,長安的現在的總兵力有十萬多一點的樣子,就是此前李世民指派給孫享福幫忙春耕的那十萬人。

    如果再將這些人分五萬到蜀中去,再除去李世民要帶到善陽去的兵馬,那麼,留守在長安的兵馬,就可能只有一兩萬了,偌大的長安城,需要防守的城門都有十幾個,再加上平時執勤就需要一萬多人的皇城,只用兩萬人來防守,幾乎是完全處於空虛狀態。

    但是,在李世民和李靖這兩位戰略大家看來,長安卻是固若金湯的,且不說長安城牆高大,還配備了新式的防守裝備,光是各家權貴的私兵家將的人數,也有過萬。這些人在長安受到威脅的時候,應該都會出來守城,除非再有像當年牛羊,二十萬騎兵衝入關中的情況,否則,在外部防線布置齊整的情況下,三五萬人的暴亂,長安守軍可以輕易的鎮壓。

    他們這樣精於戰略的人都覺得沒有問題,孫享福這個不怎麼懂戰略的人,自然也不好說什麼了,於是,軍事方面的調動,就這麼定了下來。

    再之後,就是商定明天朝堂上給舍龍什麼樣的封賞,以及優惠條件的問題了,這方面,自然是以孫享福為主講,因為,做生意,大唐沒有人能比的過孫享福,這已經是大家公認的事情了。

    在後世,孫享福可是去過雲南旅游的,對於四季如春的雲南之地,他是有非常多的農業構想的,不過,這些構想想要在這個時代實現,卻是非常之難,那麼,退而求其次,孫享福盡量的回憶雲南有關的特產,很奇怪的是,他第一時間想到的竟然是銅礦。

    銅礦,一直是大唐最緊缺的礦物之一,因為,大唐的錢幣,就是用銅制造的,而大唐的商業之所以和宋朝有那麼巨大的差距,主要原因還是錢的數量太少了,北宋時期,光是鑄幣,一年就可以達到數百萬貫,比大唐一年全國的稅收結余都不差,大唐現在的實際情況就是,除關中和善陽之外,全國大多數地方,都還大面積存在以物易物的情況,而且,會因為換算問題,讓普通老百姓遭受很多損失。

    孫享福在造紙廠和印刷廠建好之後,曾經想過發行紙幣的問題的,但是覺得時機還不成熟,首先是百姓對它的信任度的問題,後世的人們之所以接受紙鈔,也是經歷過很多歷史沉澱之後,慢慢形成的。

    宋朝的交子,明朝的寶鈔,便是紙幣試行失敗的例子,深深的毒害了兩個朝代的普通百姓,先以現金本位的存票,讓大家接受紙鈔這個東西很重要,等存票的模式逐漸被大家接受之後,再推行紙鈔,大家的接受度就會高的多了,現在的情況就是,大部分地區的百姓,連存票是個什麼東西都不知道,又怎麼會相信你給的一張紙,就能當錢用呢!

    當然,大唐對於銅的需求,還不止在錢幣上,其它很多裝備器具,都需要銅件,有色金屬,可是推動一個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偏偏,雲南就是我國銅礦產儲備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

    「陛下,據臣所知,雲南之地,除了醫藥,茶樹,香料等作物非常之多外,礦場也非常之多,臣打算將咱們大唐現的新式礦物開采技術傳到雲南去,讓白族組織開采,甚至初步的進行冶煉,我們用糧食,布料等一些貨物產出,與他們交換······」

    「你說,雲南之地,有非常多的銅礦?這事確定嗎?」

    李世民等不及孫享福把具體的經營手段說完了,他十分信的過孫享福經營手段,他現在滿腦子都是『銅礦』兩個字,因為,那東西開采出來,直接就是錢,他可不能讓這麼多的錢,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呃,確定吧!」

    孫享福有些愣道。他現在有些後悔自己說出銅礦這兩字了,看到李世民有些急迫的表情,孫享福懷疑自己掉進了王浩的陷進。

    「如此的話,一切經營事務,便交由正明你來決定,明日朝會後,朕在宮中設宴,招待張樂求進和舍龍······」

    招待有錢人和招待窮人的態度果然不一樣,全球銅礦出智利,他一個國家,就占全球三成以上的銅礦資源,可惜智利在遙遠的南美洲靠近南極的地方,想挖哪裡的礦,目前已然是不可能。

    而亞洲之地,以我國江西的銅礦儲備最多,這也是朝廷現在銅礦的重要來源之地,此外,排名第二的青藏高原,這個時期上去都很難,更加別說開采了,再之後,就屬雲南了,這裡四季如春,人口不少,是為大唐輸入銅礦的最佳之所,由不得李世民不動心。

    「諾,臣稍後會去信一封給蕭相,將具體的一些通商方法告知,另外,還請陛下明日要說服舍龍配合,此事才好落實。」

    「嗯,朕知曉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