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
有魏征的話在,孫享福也不客套了,道,「我以為,律法律條,要在當地實地調查過後,再因地制宜的針對性制定比較妥當,太寬,或者太緊,或者先寬,再逐步的收緊,都不合適。
他們一旦適應了寬松的律法,就也不願意再服從收緊的律法了,咱們最好是盡量的摸清楚當地的民俗之後,將整個主體框架定下來,稍後作一些細微的修改就行。」
孫享福這一段話,聽的在場諸人是紛紛點頭贊同,各地民俗差異較大,是他們之前就考慮到的問題,比如,中原地區禁止殺牛,而草原游牧民族地區,牛羊卻是主要食物之一,你執行一樣的律法,肯定不能行。
比如鹽,在吐谷渾的鹽湖地區,這東西遍地都是,根本不值錢,你用中原地區的售價,稅法來管,肯定是不合適,再有諸如雲南,全民都在弄野生藥材,茶葉之類的東西賺取收入,田地數量很少,你靠中原地區的稅法來管理,肯定不行。
等等等等的事情太多太多,法部,需要專門成立一個爭對立法的部門,搞調研,搞實際可操作的統計等工作,可不是你法部的官員,在長安開開會,拍拍桌子就能定下來的事情。
這些典型的問題,跟魏征和法部的眾多官員討論過後,大家便當場確定下來,得照著做,然後,孫享福就開始說第二件事情了,這也是孫享福前來拜訪魏征的原因之一。
「魏公以為,法律最應該捍衛的是什麼?」
魏征幾乎想都沒想便答道,「公正啊!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孫享福點了點頭道,「沒錯,就是公正,由於某些社會原因,咱們無法使用它,讓所有社會階層做到公平,但卻是能夠使用它讓保護社會的公正,那麼,為了讓它能夠長久的維護社會的正義,作為法部官員,就應該維護它的公正性,使它不輕易的被皇權,軍權,政權所破壞,魏公你說是嗎?」
「這是自然,不管是誰,想要企圖動搖律法的公正性,老夫和法部官員都是不會同意的,即便是陛下,老夫也會據理力爭。」
「魏公說的好,不過,我聽說最近孔祭酒等一干儒學子弟,在積極的推動儒法合流,您說,他們這些儒家子弟,為何要對此事如此上心呢?莫非,他們是想左右咱們大唐的律法?」
「這······」
魏征同樣是儒學大家一枚,又是儒學的發源地,山東的本地士族,孔穎達搞那麼大動作,自然沒有瞞他,甚至,還積極的拉攏他一起,不過,他雖然不反對儒法合流,但卻反對孔穎達大力支持李泰的做法,李承乾是嫡長子,雖然才學不顯,但至少沒有什麼大錯,如果因為他們的一些利益訴求,而推動兩位皇子掙位的話,魏征以為是萬萬不可取的。
玄武門事件,已經死了太多的人,他可不想讓這一幕重演,而且,他深知,目前大唐的局面來之不易,如果被內部爭鬥給毀了的話,那就太可惜了,經孫享福這麼一問,他才驚覺,原來,孔穎達代表的那些士人集團推動儒學合流,居然是有其它目的的。
魏征有些疑惑的問道,「正明可是覺得,律法想要保持公正,就不用應該屬於任何一家?」
「正是。律法的覆蓋面,幾乎是社會上的所有人,被某一個特定群體掌握了它,後果十分可怕,魏公您能保持一顆公正之心,這十分難得,可是,您的後來繼任者呢?他們都能保持一顆公正的心嗎?」
「這······」
不僅是魏征,連在坐的各位法部官員,也在孫享福提出這個問題之後,也進入了沉思,他們之中,其實大部門都是儒家出身,在一般情況下,他們會自然而然的更加偏向於優待儒生,做主官的都是如此,何況是下面辦事的。
這就導致了地方上,會出現儒生犯法,或者儒生與人爭辯,鬧到法院打官司的時候,會得到很大程度的偏幫,長此以往的話,法律可能就會變成專門保護儒生的東西,失去了其公正性。
這個問題,大家不是沒有看到,但是,你若說要改正,目前還真沒有多少辦法,幸好此前孫享福在建議成立法部的時候,設立了一個陪審團制度,請了一些社會其它階層的人來對法官的判罰發表意見,否則,估計它的公正性,早就遭到了質疑。
魏征等人語塞了一陣之後,集體把目光向孫享福看過來,似乎,這才是今天他要說的正題啊!
「魏公,咱們大唐,現在,已經不是只有漢人了,相反,等各地的戶籍冊報上來之後,各個少數民族,胡人部落的人口加起來,比漢人的數量還多的多,所以,未來的大唐,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多民族國家,外加上咱們的疆域如此之大,在治理上,如果不能保持公正,就很容易導致分崩離析的情況出現,以漢朝國家之富,軍力之強,在征服了周邊諸夷之後,不還是讓他們逐漸的脫離了控制麼?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認為,法不能服眾,是主要原因之一,漢法對諸夷太過苛刻,動則打殺,諸夷乃是懼漢之威,沒能在漢朝的統治下,過上更好的生活,不是真心的臣服,才致使發生叛亂。
我大唐在征服四方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以寬仁,共同謀發展的手段,吸納,融合,教化周邊各民族,比如西邊,我大唐幾乎沒有付出什麼實際代價,就借助諸國之力,消滅了西突厥,將包括西突厥在內的十幾國之地納入治下。
然而,這些土地和人口得來的容易,想要長久的將其控制在手中,不使得而復失的情況出現,就難了。
咱們除了要讓他們逐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明白歸入我大唐治下的好處,在民政治理上,還要出台一部公正的法律,讓他們感覺到公正,而不是壓迫,民生上咱們暫且不談,律法上,想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咱們法部的官員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律法,制定相應的社會次序,使所有百姓的生產,生活都能得到保障。
而法律的公正性,應該是所有人都要來參與維護的一件,對於國家治理,傳承,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只有它是公正的,國家的制定的次序才不會崩壞。」
大唐現有疆域的總人口,差不多達到了三千多萬,其中,漢人百姓差不多只占四成左右,之所以有三千多萬人,是李世民上位了之後,百姓經濟條件好了,繁衍的速度加快了,當然,主要還是大唐征服周邊各國所得。
其中,高句麗,和西域之地占了大頭,差不多有七八百萬人口,其余的,如突厥,吐谷渾,黨項各部,嶺南百越,雲南諸部,新羅百濟,以及海外抓過來的,或者俘虜過來的,各有幾十到過百萬不等。
這種在統治轄區內,漢族人口少於其它各族人口的情況,簡直就是一個奇跡,然而,想要把這樣的局面維持好,就連孫享福,也覺得很困難,怪只能怪大唐擴張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各方面,還沒有夯實。
「正明所言有理,但是,現在,能夠學懂律法的人,大多數都是儒生,你讓老夫如之奈何?」魏征攤了攤手道。
他不是不明事理的人,但是,實際情況就是如此,孔穎達,只是在文會上提了一嘴儒合流,大多數法部官員就紛紛響應,除了因為他們本身就出自儒家,更是因為,在官場上,抱團好取暖,誰都希望自己的團隊聯合更多的人,掌握更大的力量。
就算現在孫享福在這裡闡明了法律公正的重要性,在場也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我們儒生都管不好法部的話,別的群體就更加管不好法部了。
魏征之所以不反對的原因,就在這裡,當然,如果孫享福有高論的話,他不介意聽一聽。
「魏公,我的意思可不是說不能用儒生執掌法部,也不是說,儒法不能合流。
學術上的事情,終究是學術上的事情,與政治,不相干。
儒法合流,是現狀,誰也改變不了。
但它不是未來的狀況。
即便是在學術上,儒法兩家完全合流了,可朝廷在法官取士方面,卻是不應該有學派限制的,只要是個二等以上公民,熟讀了律法,通過了朝廷的科考題目,就可以到法部做官。」
聞言,魏征點了點頭道,「學術上的事情,確實不應該與治理國家扯上關系,這是正理,老夫贊同。」
孫享福見魏征理清了思路,又道,「為了保證執法官員的公正性,咱們還要采取一些措施,防止法律的公正性遭到破壞。」
保證公正性,是法部最需要做到的事情,魏征聽孫享福此言,便知道他或許有辦法,立即追問道,「如何防止?」
「首先,所有執法單位官員,必須宣誓。」
「宣誓?」
「對,宣誓,向皇帝陛下宣誓,向全天下百姓宣誓,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捍衛法律的公正,對所有人,無論貧富貴賤,都秉持公正的態度判罰。」
古人重誓守諾,比現代某些人前發誓,人後貪污受賄的官員要好的多,聽了孫享福這個建議,魏征頓時眼前一亮,覺得確實是個好辦法,點頭道,「此策大妙也,如此一來,也不用擔心,執掌法部的儒生過多,偏幫儒生群體,欺壓其它群體了。」
『不用擔心?』
孫享福在心裡笑了一笑,覺得魏征還是太天真了,誓言如果能夠對一個人產生約束,那別說一個大唐,整個人類都很好管理了,這只是孫享福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想到的盡量不讓儒生控制整個法律系統,濫用權力的辦法而已,現在,只有儒生懂法,未來,可未必,如果,有人在善陽開一間法學院,招收有文字基礎的人,專供律法呢?
就唐律的那一兩百條簡單的東西,最多一兩年,就有很多人能全部都吃透了,到時候,你儒學生可未必考的過這些專攻律法的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