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大唐農聖 作者:愛吃魚的胖子 (已完成)

 
mk2258 2018-5-5 15:30:1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771 690264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7-13 09:30
第610章 對吐蕃的布局

    兩百米高空,足夠吊籃裡面的人俯視整個長安城了,當然,不是所有吊籃裡面的人,都有俯身看景的心情和膽量,贊悉若和欽陵的目光,就只敢往遠處的地面觀看,這與他們在吐蕃高原的山崖上看地面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腳不能踏在大地上,就總是感覺發軟。

    李承乾的滿臉欣賞之色的掃視了一眼長安城的夜景後,對著內心忐忑的贊悉若兄弟二人道,「孤今天召見你們,要說三件事情。」

    「太子殿下請說。」見李承乾進入正題,贊悉若忙用袖子將額頭的冷汗擦去,強壓了心中不適的感覺接話道。

    「我們大唐可以滿足你們此來的請求,賜予你們十萬套儒家經典,甚至可以派一些人,去吐蕃教授你們的百姓這些經典裡面的內容,幫你們的百姓提高智慧。

    但是,你們吐蕃首先得承認我大唐宗主國的地位,贊普繼位,必須我大唐皇帝的冊封,軍隊建制的數量,必須上報我大唐朝廷批准,而且,無有我大唐朝廷簽發的准許令,嚴禁走出吐蕃境內,去往任何其它國家的領土。」身材並不雄壯的李承乾頗有氣勢的說道。

    「好,我可以代表贊普,答應太子殿下的這三個條件。」贊悉若基本沒有考慮就回話道。

    聽到贊悉若的回答,李承乾冷笑一聲道,「就說你們吐蕃人腦子不好使,要多讀書吧!孤剛才說的,只是第一個條件而已。」

    贊悉若聞言,臉上略微有些尷尬,他本以為自己占到了什麼便宜呢!因為對於他來說,剛才李承乾說的幾點問題,其實就是一個問題,啥都聽大唐的唄。

    而他答應的那麼快,也是因為,吐蕃應對這一個問題,根本不會在乎,只要拿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才不會管跟大唐簽訂了什麼協議呢!誠實守信,那是你們漢人講的規矩,他們吐蕃人,可沒這個規矩,該下來打草谷的時候,還是會從高原上下來,在劫掠的過程中戰死,也比餓死要強些。

    「太子殿下,您請繼續說。」並不懼怕李承乾提類似條件的贊悉若無視了李承乾的諷刺,再度拱手道。

    李承乾保持氣場開口道,「這第二條,就是你們要允許我大唐商賈進入你們吐蕃高原經商,除了要為他們提供道路指引和必要的保護之外,還不允許收取任何稅賦。」

    「太子殿下,這,似乎有些過了吧!你們大唐的商賈奸詐,只用少量的絲綢,布匹,或者烈酒,就將我們賴以生存的牛羊馬匹換走,如果不收重稅,我們吐蕃百姓,可能會越來越窮困,這樣可不行。」對於這一點,都不用贊悉若開口,年齡更小的欽陵就出言反駁道。

    「這你們就不懂了,正是因為你們征了重稅,才導致了你們國內的百姓拿自己的產出購買這些物品的時候,價格高昂,你們也不想想看,商賈販賣貨物去你們吐蕃高原,本身就承擔了很大的風險,貨物還沒有賣出去呢!就要先向你們繳納高昂的稅收,這樣,就導致十個商人,有九個不願意去你們吐蕃高原做生意,剩下的那一個,由於是獨家生意,價格當然是有多高,就開多高了。

    而如果你們官方願意出來為商賈帶路,保證他們的安全,還不收任何稅賦,我想,大唐的商賈,肯定都會願意去你們吐蕃高原做生意,這樣,上去的貨物多了,價格自然也就降下來了。

    多的不敢說,只要你們答應這一條,每年運送到你們吐蕃高原的貨物,至少會增加十倍以上,而價格,則會降低至少五倍以上,其中,像用以保暖的布匹,和可以讓你們度過寒冬的糧食,肯定會有很多,你說,是征那麼一點點稅收劃算,還是用同樣的價格,購買五倍以上的緊缺物資劃算?」

    贊悉若和欽陵都不傻,李承乾講的東西,也很好理解,聽完他這番話,兩兄弟的眼睛頓時都發出了一陣光亮,李承乾知道,他們這是悟了。

    吐蕃高原為什麼要不斷的向外掠奪?

    原因跟之前的突厥一樣,他們的產出太少了,尤其是關於溫飽兩個方面的。

    高原雖大,但適合種植青稞小麥的山谷,就那麼點,沒有像突厥人那樣用暖棚解決牛羊的過冬的問題的情況下,每年冬天都是對他們的一次生存考驗,所以,當人口發展到一定規模後,資源供給必然會出現問題,統治者就是再不願意打出來,也要打出來,還是那句話,出來搶奪,被別人殺死,也比餓死在高原上強。

    跟一個落後的文明,講市場經濟調控,他們通常會當作聽天書一般,好在李承乾講的比較淺,兩兄弟開始用藏語合計。

    他們之所以要合計,是因為這一條不像之前那一條,是玩虛的,他們拿了書,上了高原,就可以不認賬了,這一條是實實在在,馬上就要做的,而且,涉及到領土對外開放的問題,而兩兄弟之所以決定答應李承乾的原因,也很簡單,漢人能夠承受高原反應的人太少了,即便是將進出的通道開放給他們又怎麼樣?他們也只能有少量的人能夠上的去,組織大規模的軍隊上去,根本不可能。

    最終,贊悉若向李承乾答道,「太子殿下,這個條件,我也可以代表贊普答應你。」

    李承乾笑著點點頭,氣場更足道,「很好,那麼,接下來,我就跟你說說第三個條件。

    我大唐對於你們吐蕃高原的牛羊,馬匹,是一點興趣都沒有的,因為我們有北方牧場,在海外,還有澳洲牧場,未來,我們的牛羊肉,會多到根本吃不完的地步。

    所以,你們需要拿一些其它的東西來朝貢我大唐,比如可以治病的草藥,或者稀有礦物,每年,就以一百駝我們指定的藥材,兩百駝稀有礦物,作為朝貢品吧!

    當然,我們也不會白收你們的藥材和礦物,我們會倍數的贈送給你們糧食和布匹這樣你們急需的物資作為回禮。如果你們在這些方面有多余的產出的話,我相信大唐的商賈,也很願意出資收購的。」

    李承乾的這第三個條件說完,贊悉若和欽陵怎麼聽,都感覺自己占了便宜。

    首先,他們吐蕃人並不會炮制藥材,冶煉工藝,也落後的很,用這些不能吃穿,或給生存提供幫助的東西,換取倍數的糧食,布匹,這類在吐蕃看來,是戰略物資的東西,他們覺得太劃算了,他們甚至以為,這是大唐要面子的一種表現,因為,每年都朝貢,在中原文化來看,是一種表示恭順的行為。

    而且,一駝不過是四百斤,一百駝藥材,也不過是四萬斤,並不算多。

    兩百駝礦,則是更簡單,因為那東西本來就重,隨便一堆,就夠裝兩百駝的了,如果用它來換四百駝的布匹,那價值可就相當的可觀了。

    「太子殿下,這三個條件,我都可以代表贊普答應您,不過,您可不可以也答應我們一個條件。」並沒有露出占了便宜的喜悅的贊悉若再度道。

    「你應該是想讓我放歸你父親和一干吐蕃將領吧!這個也不是不可以,不過,需得等這種貿易和朝貢,穩定的進行三年之後再說,如果三年之後,貿易,或者朝貢方面有什麼變動,咱們可以再商談,屆時無論談不談的成,我們都會放歸他們,而若是這三年時間裡面,你們吐蕃人反悔,搞出了什麼事情,那麼,他們的人頭,就會立刻落地。」

    李承乾這一番話表現出來的氣勢,是完全不容拒絕,瞬間就鎮住了贊悉若兄弟倆,他們可不知道,李承乾除了是太子,還是一個水平相當高的演員。

    贊悉若兩兄弟相視一眼之後,最終還是苦著臉點頭答應了,現在的祿東贊對他們噶爾家族來說太重要了,沒有他的威望,其門下附庸的奴隸首領們,根本不聽他們兩個兄弟的,即便是他們答應李承乾所提出的條件,吐蕃的利益可能受損,可是為了他們噶爾家族的利益,他們也需要向李承乾妥協,以保障祿東贊的安全。

    因為,作為吐蕃勢力最大的家族,他們與贊普松贊干布之間,也存在著利益分配的問題,在他們的眼裡,祿東贊的性命,肯定是高於松贊干布的利益的,他們並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麼和諧,幾十年後的欽陵,就是死在了松贊干布的重孫器弩悉弄的手中。

    事情談成了,李承乾關注的重點,就立即轉移到了游玩上面,他之所以等了半個多月才對吐蕃的事情做出處置,自然是因為他去信問了孫享福,所以,在接下來的游玩之中,李承乾還跟贊悉若兄弟以閑聊的方式,說了很多看似幫助他們發展,實則是實現大唐對吐蕃的長遠布局的事情。

    比如,李承乾讓他們兄弟在進藏的數條道路上,開設可供休息的客舍,提供一些食宿服務,這樣,他們就可以賺取大唐過路商賈的錢,而他們回去之後,要是真的按照李承乾說的做了,確實會給他們自己的家族帶來一定的利益,但是,有了這種便利的服務,就會讓更多的商賈進入高原,最終得利的會是誰,很難說,至少短期來看,大唐能從高原上得到更多自己想要的東西。

    而且,這種情況久而久之,最終會將吐蕃高原變成一個失去了大唐的商賈,瞬間就會亂套的地方,最終達到讓大唐入主高原的目的。

    做到這一點,可並沒有什麼難度,比如,吐蕃盛產的藏藥就是大唐所缺的,根據後世的統計,我國的藏藥有三千多種,其中,產量較大的常見藥的就有三百六十多種,這些藥的藥效和價值還都比較高,比如紅花,紫草,大黃,黨參,茴香,山莨菪等,在這個時代的高原上幾乎隨處可見。

    如果,當他們的百姓知道,一斤這些東西,可以在大唐換取幾斤的糧食,那麼,他們豈能不瘋狂的收集下來很商賈們置換?

    當然,像冬蟲草這樣一斤就可以換到百斤糧食的好東西,他們就更加不會放過了,可是,當有一天,因為吐蕃贊普跟大唐的關系不好,讓所有的人都沒辦法用這些東西跟大唐的商賈換糧食的時候,只需要稍微的一點點挑撥,估計他們就會揭竿而起。

    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斷人賴以生存的糧食,則是不共戴天之仇,那個時候,誰能填飽他們的肚子,他們就會聽誰的。

    孫享福並不知道李承乾已經很好的按照他與長孫無忌商量出來的計策,完成了任務,他現在,被一封信,搞的有些郁悶。

    這封信是從嶺南轉送過來的,而發這封信的人,是伐那比王國的王子辛克尼,也就是席君買的那個印度大舅子,信的內容,自然是求救,因為他的父親,也就是席君買的老丈人,善斯,在參加完定襄的運動大會回國的途中,被人劫了,那些人,現在想顛覆伐那比王國的政權。

    只有不到兩萬軍隊的伐那比王國,根本抵抗不了五六萬來自各個國家的雜牌軍,靠著嶺南支援給他們的戰船,和不斷消耗士兵的生命,他們最多還能堅持一兩個月時間,因為,此前,他們所有的防御工事,都是用來抵抗來自北方陸上進攻的天竺國的,而這些劫匪,卻有相當不錯的水上戰鬥能力。

    不用多想,孫享福也猜到了這支雜牌軍是王浩的殘余力量,馮盎在將信轉給孫享福的時候,其實已經派了屬下的水軍出征了。

    不過,李世民新建的海軍,並不歸他節制,所以,他能調動的,只是他原有的戰艦,以及三萬多現在正在嶺南本土的水軍將士,在李世民對這股雜牌軍勢力的態度曖昧不明的情況下,支持孫享福的主張的馮盎,根本沒有事先把這件事情上報給朝廷,一是因為報來報去,就可能耽誤了救援時間,二是因為,李世民拒絕他出兵的可能性可能會更大。

    看完信件之後,孫享福沒有多做思索,便招來張軻吩咐道,「你給我用最快速度,追上趙龍,告訴他,讓他給我把王浩在倭國,夷州島,呂宋島的殘余勢力,全部清剿掉,斷掉那些雜牌軍的後勤供給。」

    海外探索船全是包鋼大船,上面裝備的,也是准軍事級別裝備,具備非常強的對外作戰能力,四個多月的時間,應該足夠趙龍他們從倭國海域,一路擼到印度沿海了。

    而這也是一次清剿王浩殘余勢力的機會,免得之後馮盎再因為這事,受到李世民的責備,畢竟,嶺南幾萬軍隊的調動,是不可能瞞的過李世民的。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7-13 17:15
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

    李世民在御書房聽取完李承乾一整套對吐蕃的謀劃之後,非常開心,對於這個軍隊很難上的去的高原國家,用這種處置手段,基本是再好沒有了,所以,渭南的印刷廠開始忙碌起來了,十萬套四書五經,很快會就交到贊悉若兄弟的手中,並且,李世民還開始在國子監,選拔一批讀書人,讓他們跟隨贊悉若兄弟去吐蕃。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種只會讀書的書呆子,也有派的上用場的時候,會的多的,能耐大的,李世民還不舍得派,數十個書呆子被挑選出來之後,李世民大筆一揮,直接封了正九品的儒林郎的文散官銜,之後如果他們在吐蕃干出了成績,還有加封,連科舉和實習的環節都不用,他們就直接開始做官了,這讓長安士林圈的許多士子大呼,書呆子也會有春天。

    一月下旬,孫享福開始忙春耕的時候,贊悉若兄弟帶領著數百車書籍,以及李世民冊封松贊干布為吐蕃贊普的詔書,啟程返回吐蕃了。

    對於他們來說,此次外交,算是非常成功,對於大唐來說,那就更加的成功了。

    商部尚書武士彟召集了蜀中,關中的許多商人開會,其目的,當然是要很好的落實李承乾的談判成果。

    他提到的那個看似會讓吐蕃人占便宜的朝貢協議,實際上,是給大唐所有的商賈劃定了一個巨額盈利的物價線。

    一駝藥材,換兩駝糧食,或者布匹,這是什麼價格?

    別說這些藥材如果做成中成藥丸,一小顆就能賣好幾十上百文,甚至幾貫錢,光是這些藥物原材料的價格,也是糧食價格的十倍以上啊!大唐的糧食現在是真心不值錢,碾好的大白米,在長安一石才賣一百二十文,在江南,嶺南這樣一年三季的產糧地,鬥米只賣五六錢,一石才賣五六十文而已。

    而稀有金屬礦的價格,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比黃金還高,因為,現在外部在不斷的流入黃金到大唐,大唐不缺黃金,而真正能夠幫助大唐制造高端裝備,推動工業進步的,卻是數量更少,更難以開采冶煉的稀有金屬。

    比如水輪船的齒輪,想要做出能夠推動更受力的螺旋槳,就需要更堅韌的金屬來打造,來延長使用壽命和穩定性,同樣,金屬鐘表也是這樣,這就需要稀有金屬來制作堅韌度更高的合金了。

    而以糧食,布匹,這樣大唐現在產出過剩,或者說,可以無限循環產出的廉價東西,來跟吐蕃交換類似的貨物,簡直是賺大了。

    武士彟召集這些商人開會,首先就是要統一價格,然後,就是保證他們一定盈利空間之後,讓他們低價將藥材供應給善陽制藥廠,這樣,大唐的所有百姓,就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藥物了。因為孫享福開設制藥廠的初衷,就沒有打算用來盈利,制藥廠得到的藥材原材料價格越低,他們對民間的售價也就越低,對外出口的一些盈利,也會用來供給善陽醫學院,對於成藥的研究,以及一些困難百姓的醫療補助等。

    至於現在調任了戶部尚書的杜正倫,則正在主持新農村建設向河東道,河北道開始鋪設,因為,河南道的新農村建設,已經基本鋪開,而再往南的山南道,則是由長孫無忌主持,他將整個管轄區內,近四分之一的地方,都劃分成了比新農村建設更加高級的垸田建設區,雖然不會那麼快全部完成,但山南道目前的人口也沒有那麼多,不具備填滿所有適合開發成垸田的區域,一個縣一個縣的建,一個縣一個縣的遷過來,慢慢填充就好。

    對於這些政治上的事情,孫享福不用操心,他現在只能管管田地裡的事情,農村的生活,整體節奏是偏慢的,每天依然會有大量的百姓跑到一號垸田這邊聽孫享福講怎麼種水稻,不過,這不影響兩個新婚燕爾的女人看著他們帥氣的夫君發呆。

    「紅袖,你有沒有覺得,夫君在給百姓們講課時候的樣子,最迷人。」院子裡,理著今天要晚上要做飯的蔬菜的李香蝶看著不遠處田埂上,正給百姓們講課的孫享福道。

    「那有,夫君作詩的時候才最迷人的呢!」正用漿糊做著風箏的姚紅袖不同意道。

    「是麼?他又有什麼新作了?」李香蝶說罷,向姚紅袖正往竹片上粘的彩紙上看去,只見那彩紙上寫著四行短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不一會,這被在竹片上粘好的彩紙,就被姚紅袖剪成了一個燕子形狀,笑道,「夫人說了,夫君的詩才,是天下無雙的,只是平時很少作詩,我也是找了給歡歡樂樂兩個小家伙做玩具,引導他們念啟蒙詩的借口,才讓夫君作了兩首詩,寫的真好。」

    「是呀,寫的真好,尤其是這句『沙暖睡鴛鴦』,我聽說夫人說,夫君喜歡讓紅梅和春桃一起侍寢,所以,她們兩個每次懷孕的時間都差不多,要不,咱倆今晚一起······」

    聞言,姚紅袖面色一紅,點了點李香蝶的額頭笑罵道,「你呀,就是改不了從青樓帶來的那些壞毛病,這麼好的一首詩,都被你想歪了。」

    「呵呵,這你就不知道了,男人吶,就沒有不喜歡女色的,我們這些做妾的職責,就是滿足夫君這方面的嗜好,沒瞧見這些日子夫君在我房裡過夜的時候最多麼,這種癖好是他們男人骨子裡帶來的,夫君這是在給咱們暗示呢!快讓我瞧瞧另外一首。」

    李香蝶對於姚紅袖的笑罵絲毫不在意,幾次同房之後,她跟孫享福的床第之歡,可是越來越激烈了,她非常享受孫享福對她身體的迷戀,扯過另外一張被姚紅袖寫了詩句的彩紙,看完之後,她頓時就哈哈大笑起來。

    只見那彩紙上寫著,「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你笑什麼笑。」姚紅袖一把搶過李香蝶手中的彩紙嬌羞道,她知道,李香蝶一定是又把這詩想歪了。

    「這小荷才露尖尖角,說的絕對是你,哈哈哈哈······」李香蝶一邊大笑著,還一邊用雙手托了托自己胸前兩團碩大的圓球,再看看清瘦的姚紅袖那微微隆起的胸脯,頓時,臊的姚紅袖滿臉通紅。

    「我掐死你這個大胸脯的浪婦······」

    兩個小妾在院中嬉笑打鬧成了一團的畫面,孫享福看了之後心情很好,虞秀兒懷著身子,紅梅和春桃也剛出月子,都留在了縣城的家裡照看一群小家伙,這邊,孫享福除了帶農門一干弟子過來之外,連護衛都沒帶幾個,當今天下,已經沒有誰會對孫享福不利了,因為,他們絕對承受不起老百姓們的怒火,尤其是在新農村建設和新式的耕種方式逐漸傳播開之後。

    「春上的魚肚子裡都有魚子,咱們去塘裡釣一些起來,晚上我親自給你們做一個干鍋魚子加餐。」

    「好嘞,我這就去拿釣竿。」李香蝶一扭腰,就朝屋裡跑去,成了孫享福的女人之後,她整個人都快樂了起來,比之前要活潑的多了,二十五六的年紀,反而越發像個十幾歲的小姑娘了。

    不一會,姚紅袖也將制作好的風箏收了起來,抱著一把五弦琵琶,就出了院門,後面,拿著魚竿和魚簍子的李香蝶追了出來,很快,都坐上了孫享福親自撐行的烏篷船上。

    「哥你把船兒,向西劃,十八彎的水路到,我的家呦。」

    「哥你在船頭,唱漁歌呀!把那小船藏在那,石橋下······」

    有兩個歌唱大家在身邊陪著,孫享福隨時都能享受到美妙的歌聲,這種日子,美的他連神仙都不想做,更是大大的激發了周邊向他學習的百姓們對生活的熱情,現在,九垸縣境內的百姓們,個個都喜歡用唱歌跳舞來抒發自己愉悅的心情,就連在鎮上放學回家的娃子,走在路上的時候,也會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唱兒歌,生活過的十分和諧。

    這樣和諧美好的畫面,時不時的會被密衛們書寫下來,傳往長安,同樣傳往長安的,還有十四位王爺平時的一些表現。

    現在的他們,已經很少要孫享福動嘴批評他們了,環境會改變人,時間,也會讓他們慢慢變的成熟,細想跟著孫享福到這邊的一年左右時間,看著當地百姓的巨大變化,他們逐漸領悟到了一些什麼,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他們才能把這種變化的原理吃透,那個時候,他們即便不是一個賢王,至少也不會做一個禍害國家和百姓的紈绔王爺了。

    池塘裡的魚很好釣,因為太多,生態環境太好的最直接表現就是,稍微用一些先進的捕魚工具,洞庭湖和長江裡捕上來的魚,就多到吃不完,一號院的魚塘,三年多了都沒清過塘了,裡面的魚都快長成精了。

    所以,孫享福今天的晚餐很豐盛,而跑過來找他商量事情的長孫無忌,正好趕上了。

    「陛下,一個月後要來山南道這邊看看。」

    「是麼?我這樣的草民,不需要去接待他吧!」

    「這倒是不需要,不過,你要有些心理准備,不要說馮盎出兵伐那比王國,跟你沒關系。」

    「這個,還真沒什麼關系,他將伐那比王子的求救信轉發給我的時候,他屬下的軍隊都已經出海好幾天了,不過,從渭南船廠出發的趙龍,我交待了他一些任務。」

    聞言,長孫無忌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孫享福,嘆氣道,「正明啊!你說你一個在野的草民,卻能對國家軍政要務指手畫腳,你叫陛下怎麼想?」

    孫享福抓了抓頭發,一想,也確實,罷官除爵的這幾個月,自己雖然看著像是在九垸縣種田,可對朝廷的諸多大事,貌似都發表了一些自己的意見,然後,這些意見,最終還都被落實了,這確實會讓李世民對他升起一絲別樣的感想,偌大一個大唐,難道已經到了沒有自己,就不能好好運轉的地步了麼?一個在野狀態的孫享福都有這麼大的能量,如果,他在朝呢?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7-14 09:25
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

    干鍋魚子沒有辣椒做佐料,總感覺缺了點味道,也或許是長孫無忌問了一句非常倒胃口的話,導致孫享福沒有了胃口。

    其實這些事怪不著孫享福,是長孫無忌三番五次的跑來孫享福這問計,是朝堂諸公,有事沒事,都愛把自己拿不准的事,拿來向孫享福詢問,搞的九垸縣的驛差,都像是孫家專用的一般,甚至,搞的孫享福每天都差不多要用一個時辰來回信。

    「不瞞您說,先前去池塘釣魚的時候,我還在想,就我現在過的這種日子,給個神仙來做,我也未必舍得換,況且,不是我愛管朝廷的事,也不是我貪念什麼權位,是你們都要來找我,您說,我是閉門謝客誰也不理的好,還是力所能及,幫諸公解答疑難的好?」

    長孫無忌聞言,也是一臉郁悶,他自己也搞不懂,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難道朝堂上下這麼多智者的智慧,都不及孫正明一人?

    應該不是的,是這些智者缺少反思,缺少一種向前進步的思想,就目前來看,只要是孫享福做出來了的事情,朝堂就有很多人有能力復制,甚至將其做的更好,比如長孫衝建設打造的定襄城,就不比孫享福弄出來的善陽城差,上齊,烏蘭,泰安等北地新建的郡城,都是在善陽城的基礎上加以改良,從基礎建設,到商業便捷度,沒有一個比善陽差的。

    由此可見,不是這個時代沒有才能之士,而是這些才能之士,缺乏大膽創新,開辟更好的局面的那種膽略和氣魄。

    摸著石頭過河,總是膽子大的人,走在最前面,大唐的頂尖管理層,就缺這種走在最前面的勇氣。

    當然,這也不是他們的錯,時代的局限性導致了他們與後世人的思想不同。

    「若非你是這樣的性子,又那裡能安然享受現在的好日子呢!罷了,暫且不談此事,免得倒了胃口,我這裡有一封去年的文科狀元李文庸的奏折,想給你看看。」長孫無忌從袖口拿出一個折子,遞給孫享福道。

    孫享福知道,即便是狀元,在沒有通過實習階段之前,也是不會直接授予正式官職的,而沒有正式官職,就沒有上奏的權力。那麼,這份長孫無忌拿出來的奏折,應該就是這個正在實習的狀元李文庸托他轉奏的,李文庸本人,應該是被分配到了江陵這邊實習。

    古人的創新能力,一直都很低下,這一屆的考卷,幾乎完全是走了上一屆孫享福出的那些考卷的套路,換湯不換藥,同樣不以分數為絕對取中標准,所有獲得三甲的名次的考生,大多都是有一些新奇且又有可取之處的想法的人。

    這個李文庸能脫穎而出,就是因為他的文章,直指朝廷現在的管理制度的弊端,幾乎推翻了以往官員升遷考評的那一套,有很多可取之處,而他這封奏折,就是他在實習了兩個月後,對之前的考卷上提出的那些主張的一些增補和修改。

    孫享福本想大致掃一眼就算了的,因為,朝廷現在的制度利弊,根本不是一個在底層的實習生能看的清楚的,可是翻開了之後,他就被裡面的內容吸引了進去,倒是讓一小鍋燒的微焦的香噴噴的魚子,下了長孫無忌一個人的肚子。

    「想不到,真是想不到,這個李文庸居然能憑空設計出一套新的考核機制,雖然其中還有一些條款有些想當然,不過,瑕不掩瑜,朝廷照搬他這套政策,對於整個吏治管理,有很大的幫助,地方上若是能夠落實,更是能大大推動當地建設,此人能得頭名狀元,倒是有些真才實學的,但是······」

    「正明是想說,即便是這封奏折交到政事堂,朝廷也不會通過是吧!」

    孫享福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李文庸在奏折裡提議,給所有官員設定的新考核機制,除了要看這個官員為當地百姓開辟了多少產業,這些產業,把當地百姓的人均收入提升了多少之外,還要在基礎建設數量,人口增長數量,田畝增長數量,富戶,上戶,中戶,貧戶的同比,環比數量等等,各個方面,對一個主政官員,進行全方位的評比考核,而且,還要給每個主政官員設定施政預期目標。

    比如,一個縣有五百貧困戶,每年必須要做到減少一成,才算合格,減少兩成,才算優良,減少三成,算上佳,中戶,上戶,同樣如此,除非所有百姓到達到富戶的程度,並且一直保持,這種脫貧指數的計入,才報廢。

    這還只是其中的收入一項,別的所有項目,都有類似的考評。

    這一套體系,確實能起到鞭策地方官員勵精圖治的作用,但有些太過理想化了,除非是非常有能力的官員,才有可能在這套考核體系中獲得上佳的考評,而且,這個官員,肯定會非常忙,非常累,因為,要顧忌的方面太多了。

    沒有那一個當官的,是真正的俯下身子來給百姓當牛做馬的,即便是孫享福這種看不得別人受苦的後世人,也只會在自己能力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的幫助百姓過上富裕的生活,像民學課,雖然對百姓有利,但孫享福每天也就講一個時辰左右,不會把自己搞的太累了。

    還有九垸縣這種情況,他能快速的發展起來,是因為它本身具備得天獨厚的一些地利資源優勢,可以發展一些像養鴨,種稻,養魚這樣的特定產業,而在很多地方,根本沒有任何產業優勢,你叫去那裡的主政官員把腦袋想破了,也沒有什麼用,誰去了這樣的地方當官,都會年年拿不合格的考評。

    「老夫也是這樣認為,但是,老夫還是想推進這上面的政策,在朝廷通不過不要緊,在我主官的山南道能用上就行,因為老夫覺得,唯有如此,才能讓所有執政的官員,都變的如同你一般,敢想,敢於把自己想的東西實現。」

    孫享福點了點頭道,「所以,您是想讓我,將這封奏折上的東西,修改的更具備可行性一些麼?」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孫享福看了看空空如也的魚子鍋,笑道,「您看看,回頭這事要是成了,陛下那頭,是不是又得添我一堆的不是?下回啊!您嘴饞了,過來蹭飯就可以了,可別再問政事了。」

    長孫無忌笑了笑道,「這回不會攤在你頭上的,都算在李文庸的頭上,陛下現在最喜歡這樣的人才了,指不定一兩年之後,他能直入吏部任職呢!」

    「那好吧!回頭我修改完,讓人給您送過去,不過,陛下來山南道之後,您能不往我這帶的話,就不要往我這帶吧!紀南縣怎麼說也是郢州的州治所在,去那邊看看就行,也可以去正在建設中的鐘祥縣看看,您知道的,陛下一來,很多唯恐天下不亂之輩,又會做小動作,來離間我們的關系了。」

    「這個,老夫只能說盡量,要不,老夫讓王旭那些人,暫且離開這邊?他們想在江陵城做產業,這點面子還是要給老夫的。」

    孫享福搖了搖頭道,「王旭要謀劃什麼事情,還用不著他自己親自下場,怎麼說人家現在也是王氏的家主,所以,即便是讓他暫時離開,也沒有什麼用處,想要陛下不碰見糟心事,就是讓他別來九垸縣,只要等趙龍和馮公把王浩的那些殘余勢力清剿了,斷了陛下投機的心思,那些人再怎麼鬧騰,也是無用的,大不了,我在這九垸縣種一輩子的田,不問世事。」

    聞言,長孫無忌無奈的嘆了口氣,道,「好吧!那你就多保重了,陛下在這邊待的時間恐怕不短,老夫還要好生准備一番,之後,恐怕不常來了,諸位皇子的事情,你還是多擔待一些,陛下覺得他們近來長進了不少,打算等他們滿十六之後,外放各州為刺史。」

    「行,這事我知道了。」

    送走了長孫無忌,孫享福回到客廳之中才能好生吃飯,李香蝶和姚紅袖再度為他添了些菜過來,孫享福一邊吃著,一邊細細的研究著李文庸提出的這一套制度有哪些需要修改的地方,或許是吃東西的時候大腦細胞比較活躍,還真讓他想到了不少。

    比如像將富民考核指標拆散開來,只做扶貧,這樣,別說是在山南道地區實行,全國範圍內實行都是沒有問題的,李世民現在可是很熱衷做這種民心工作。

    還有將資源匱乏的縣,與資源富有的縣,設置不同的考核標准,獨立形成同比,環比體系等等。

    正思考在興頭上呢!那折子卻是被李香蝶一把奪了過去。

    「這些事情,就應該讓那些在職的大臣們自己去操心,搞的夫君你連飯都不能好好吃,出了力,還討不到好,像您欠了朝廷似的,理它干啥。」

    見李香蝶這種花式勸自己好好吃飯的模樣,孫享福心裡一暖,呵呵笑道,「你說的還真是蠻有道理的,行行行,且不去管它,對了,你倆可是太樂司從四品的司正,也應該算是在職官員吧!怎麼沒見你們為朝廷分憂呢!」

    聞言,李香蝶嘴巴一嘟,道,「我們為朝廷在西域奔走了三年,沒有歇息過一天,現在回來了,總該把這三年的休浴日補給我們吧!一年至少要兩個月才合理,加起來,正好半年,所以,咱們還有好幾個月時間,最好在這段時間裡,咱懷個孩子,朝廷總不能讓孕婦干活吧!所以,妾身能不能在家裡偷閑,就看夫君你努不努力了。」

    李香蝶總是能當著孫享福的面,把這種人倫之事,沒羞沒臊的講出來,姚後袖雖然也在西域轉了兩三年,見識過那邊開放的胡人各種野合的場景,但總是會不好意思,所以,她只會低著頭,羞紅著臉,給孫享福夾菜。

    「嗯,嗯,努力,努力,此地乃是利孕的風水寶地,且等為夫吃飽了,與你們大戰三百回合。」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7-14 17:31
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

    一句『與你們大戰三百回合』,徹底暴露了孫享福獸性的一面,於是,一龍二鳳的折騰了半個晚上之後,孫享福睡到了日上三竿才起床。

    姚紅袖的走路姿勢有些怪異,本想去縣城的家裡給歡歡樂樂兩個小家伙送風箏的,也被迫取消了,該死的李香蝶,鼓搗孫享福學胡人交歡時的招數,這下只怕她倆人幾天都不敢出門見人了。

    放縱自己的感覺當然很好,夜晚有美相伴,白天睡到日上三竿,這才是一個穿越者應該過的生活,孫享福覺得自己為這個世界做的夠多了,是該好好享受的時候了。

    所以,種稻的工作,他全程都在當指揮,那麼,李泰,李恪以及諸多小王爺的苦日子就來了,尤其到了二月中旬,也就是陽歷三四月份,秧苗從苗床上移栽完,等待出稻花的時候,各種稻種雜交,種群優化的准備工作,能忙死他們。

    「小妹,你個女孩子家家的,要注意防曬,皮膚曬的太黑了,當心嫁不出去,這些體力活,交給他們男孩子干就好了。」田埂之上,孫享福將自己大一號的遮陽帽戴了孫小妹的頭上,然後指了指田埂旁邊的踏水車棚子,示意她坐到裡面去休息。

    「我才不要嫁給那個死胖子呢!他的書信,全部都被我燒掉了。」

    「李泰給你寫信了?什麼內容?」

    被孫享福這麼一問,轉身逃也似的往棚子裡面走的孫小妹臉上一陣不自然的紅,是那種生氣才會有的焦躁紅。

    看到她這個表情,孫享福就知道她是什麼意思了,讓孫小妹給李泰做王妃,是長孫皇後的意思,雖然沒有下旨,但是風聲已經傳出來了,而且,還傳到了李泰的耳中,自那以後,這小胖子便開始動起了心思。

    他一個十四歲,毛都沒長齊的小子,那裡會懂什麼情情愛愛的東西,更何況,他的表述對像,是還不滿十三歲,根本都沒有長開的孫小妹,對於這種有目的性的撩撥,孫享福覺得應該及時制止,連皇帝的聖旨都抗了,皇後的懿旨,又有什麼不能抗的呢!而且,是根本還沒有下的懿旨。

    「李泰,你小子早飯沒吃飽麼,這麼點活拖拖拉拉半天了還干不完,你不知道你父皇馬上就要到山南道了麼,沒有一點成果向他交差,我看你這輩子是別想回長安了。」

    聽到孫享福的咆哮聲,李泰渾身打了個激靈,他早上明明是吃了五碗粉的,可是干起活來,就是覺得力氣不夠用,所以,他覺得,這是自己還沒吃夠的原因,實際上,是因為他平時吃的太多,身體太胖,動起來就難受的原因。

    孫享福覺得自己有必要好好跟這小子談談,不能理智的看待權力這個問題,他很有可能長歪。

    所以,當中午他被孫享福喊到客廳開小灶的時候,看著滿桌食物,肥嘟嘟的臉上,全都是欣喜。

    「那個,孫師,這些,都是做給我吃的?」

    孫享福點了點頭,示意他坐下來用餐,忙活了一上午的李泰自然是不客氣,抓起筷子來,就開始大快朵頤。

    「嗯,好吃。」,李泰一邊吃,一邊露出愉悅享受的表情。

    還別說,這小胖子的吃相,非常能帶動別人的食欲,孫享福也不開口說話,自己吃自己的,兩刻鐘後,李泰把第三大碗米飯清空,桌上的八大碗菜,也被他吃掉了一大半,愣是在初春有些寒意的時節,把自己吃到汗津津的了。

    孫享福,則是早就吃好了,在自顧自的喝著茶,待得李泰實在吃的有些撐,接連打嗝的時候,他才將一碗消食的酸湯給他推了過去問道,「小泰,你說,幸福是什麼?」

    「幸福?就是能頓頓都像這樣吃飽喝足啊!」喝下一大口酸湯的李泰滿意的摸了摸肚子,對於桌子上的菜,他還想打包帶回去晚上吃,到了一號垸田這邊,他們的伙食,可是需要自己解決的,粗糙的簡直不像樣子。

    「是啊!人的原始需求,其實很簡單,吃飽,穿暖了,就已經很幸福了,但是,大多數時候,人又喜歡被一些低級的情緒左右,比如,嫉妒心理,虛榮心理,控制欲望,權力欲望等等等等,其實,這些都不是幸福的本源。」

    在沒飢餓的時候,李泰是被胃控制著自己的思想行為,現在吃飽了,他就開始用腦思考問題了,他突然發覺,孫享福單獨請自己來吃一頓好的,是有事情要說,當然,他還沒有聰慧到一上來就反思自己的問題,而是在思考孫享福說的這些話的正確性。

    「低級情緒?孫師是說,這些想法,都是不正確的嗎?」李泰在思想能力上,或者說,在智商和情商上,都是絕對強於李承乾的,所以,孫享福跟越發成熟的他說起話來,並不費事。

    孫享福點了點頭道,「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吧!我講個故事給你聽。」

    「孫師請說。」

    「秦皇漢武你知道吧!可以說,他們是歷史上,最風光的人物,他們做到了權力的巔峰,被他們所在的時代的所有人,甚至是後世的所有人仰望,但是,你知道他們平時過的是什麼日子嗎?」

    李泰搖了搖頭,孫享福繼續道,「他們一天要批閱一百多斤奏折,通常要忙到深夜,早上雞一打鳴,就要起床上朝,每天的生活就是,議政,議政,還有議政。」

    聽到孫享福連續用重語氣說了三個『議政』的時候,李泰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父皇李世民,從他記事開始,李世民似乎就一直都是在忙於政務,很多時候,甚至通宵達旦,這一點,他相信孫享福說的是真實的。

    拿孫享福來說,他做官以來,在長安任職的時候其實並不算多,但連他,都陪著李世民熬過好多次通宵了,像那種聊到深夜的次數,那就更數都數不清,這還是孫享福的性格比較疲懶,大多數落到他頭上的事情,他都能快速給出策略,解決的情況。真正陪李世民熬夜最多的,早期的杜如晦,房玄齡,後來的蕭瑀,長孫無忌等人,估計是數都數不清了。

    這一刻,李泰明白了,原來,做皇帝,不只是有風光的一面,這些短暫的風光背後,都是由平常日積月累的勤勞的汗水換來的。

    「孫師,泰若有一天······」李泰說到這裡,話語突然止住了,不知道為什麼,他以前心中堅定的想法,這時會突然出現動搖。

    「我知道你心裡的想法,你是不是覺得,你比承乾聰明,想要效仿你父皇,搶了他的位置,自己登上皇位,統御天下?」

    李泰聽孫享福說的這麼直白,臉上頓時露出了一些慌張之色,滕的一下,從椅子上站起來否認否認道,「我,我沒有這樣的想法。」

    「你不覺得你的否認很蒼白麼?好了,放平心態,這裡只有我們兩個人,說的話,也絕對不會讓第三個人知道,咱們坐下來繼續說。」

    待得心中翻江倒海的李泰重新坐下之後,孫享福繼續道,「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不想當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每一個男人,生來就會崇尚至高無上的權力,這是一種生物的本能,就像獅子,老虎,甚至大堤上的那些公牛,想要獨占交配權一樣,是很正常的表現,你不用心慌,而是應該更理智的看待這個問題。」

    「我,我被您搞的有些糊塗了,我,我的這種想法已經明顯到被您一眼就看出來了麼?您又說,我的這種想法,是正常的,我,我到底應該怎麼做?」

    李泰畢竟是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和幾年前的李承乾一樣,他的思想,並沒有成熟到哪裡去,被孫享福點出了內心的想法之後,他顯得有些慌亂和不知所措。

    「不光是我一眼就看出來了,那些聚攏到你身邊的所有人,也是因為看出你的這個想法,想從你身上謀取利益,才選擇支持你的。而且,你覺得,以你父皇的睿智,會看不到這一點麼?

    他並沒有責怪你,是因為他想要借助你,看清楚有那些人想要對李氏江山圖謀不軌,而你,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反思自己,正確的看待皇位這個東西,將為天下百姓謀福祉的責任,背到自己身上。」

    歷史上的李泰,為了儲位,跟李承乾爭的是不可開交,然而,在李承乾繃不住,選擇鋌而走險,舉兵造反失敗之後,李世民卻並未選擇讓李泰坐上太子之位,甚至,之前有可能是他故意表現出對李泰的極致恩寵,來刺激李承乾,想讓他回到早前時期那種勤政愛民的狀態的。

    當然,也有可能是李世民因為不能給這個酷似自己的兒子更多,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愧疚,和彌補。

    但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在李承乾造反失敗之後,不立李泰為太子,就可以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李世明覺得他非常的不合適,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將大唐江山傳給他。

    孫享福說的這幾句話,就像一個錘子錘到了李泰的胸口,讓他的呼吸都有些不暢快了,原來,事情的真相,竟然是這樣?

    他很想否認,反駁孫享福,但是,他不傻,知道孫享福說的可能都是事實。

    許久之後,李泰有些恍惚的道,「為何?為何會是這樣,我的才學,並不比大哥差,父皇選擇我,才應該是正確的。」

    孫享福依舊平靜的看向他道,「那麼,你是怎麼看待『才學』的呢?是你的學習能力,文化功底比你大哥強?還是你比你大哥會說話,會討你父皇母後的歡心?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些,可都不是什麼重要的東西。

    我到現在為止,都不完全知道四書五經的全部義理,在文才方面,幾乎不能與朝堂之上的任何一位大臣做比較,但是,我卻能很好的幫助大唐發展民生,搞活經濟,幫助百姓致富。

    你在文學方面的學習能力,比你大哥強很多很多,但是,它並不能轉化成為對於這個國家好的東西,它只是被你拿來在你父皇和母後面前,投表現,賺取誇獎了。

    國家需要的,不是一個知識淵博,能夠誇誇其談的人,而是要一個心正,身正,有為百姓謀福祉的擔當和抱負的人。」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7-15 09:20
第614章 新船出海

    孫享福知道李泰的思想不可能因為自己的一次思想教育而改變,所以,他也並沒有打算說的太多,萬一激發了他的叛逆思想,起了反效果,就不好了。

    不過,自此以後,李泰倒是沒有再做騷擾孫小妹的無聊事情。

    旬陽縣碼頭,李世民登上了早已在此等候的大船,從長安通往這裡的水泥道路就快修通,以後,官方的隊伍出長安,一天之內就可以在這裡登船南下,晝夜行船,四五天便可抵達距離關中直線距離並不遠的荊襄,如果將一些地方稍微疏通,整個行船過程說不定還能更快。

    這次南下的隊伍可不小,除了沒帶什麼軍隊之外,幾乎與去年李世民去定襄的陣容相當,長孫皇後和李世民的幾個妃子也赫然在列,反正長安今年需要長孫皇後親自主持的事情,不過是下半年李孟姜的婚禮罷了,去完嶺南之後再回來,完全趕的急。

    「陛下,聽說兄長是把江陵城當都城在建造,比洛陽還大的多,可是,山南道並沒有關中那般繁華,如此大的城,建好之後,會不會空蕩蕩的?」船頭之上,望著漢水沿江風光的長孫皇後開口向李世民問道。

    李世民笑了笑答道,「現在的山南道或許沒有關中繁華,未來,可就不一定了,你忘了,孫正明現在可是在那邊。」

    長孫皇後聞言一笑道,「聽說密衛的奏報中,把他所在的九垸縣形容的像大同世界一般,妾身倒是要看看,這九垸縣到底是怎樣的一番人間樂土。」

    「人間樂土,呵呵,形容的還真的貼切,那裡的百姓,現在每天除了勞作之外,就是唱歌跳舞,當真是一塊人間樂土,如果,山南道的州縣,個個都像這樣,它的繁華程度,可能還要超過關中。」

    「超過關中?怎麼可能,關中的人口可是比山南道多好幾倍,而且,還有像渭南這樣的工業大城,不斷的吸納外來人口,為全天下制造貨物,正明就是再有能耐,也不可能讓區區一個山南道,超過關中吧!」長孫皇後有些意外的道。

    李世民繼續笑道,「這你就不知道了,山南道四通八達,有漢水和長江水道的便利,乃是我大唐本土的腹心,去往任何方向,吸納起周邊人口來,可是比關中還快,另外,孫正明所築的垸田,是我大唐現有土地中,產出最高,且抗災能力最強的土地,垸田裡的每戶百姓,只需要種三十畝地,就比其它地方的百姓種八十畝地的產出還要高,你知道九垸縣的人口發展有多快嗎?」

    長孫皇後搖了搖頭又道,「九垸縣不過才設立一年而已,再快,也快不到哪裡去吧!」

    「是啊!九垸縣才設立一年而已,可是,其中有三塊垸田,已經築好三年多了,光是這三塊垸田裡的五千多戶百姓,這三年裡,就新增了六千多新生兒,整個九垸縣治,三萬戶百姓,從這三塊垸田建設好到現在九塊垸田全部建設好的時間裡,共增加了新生兒兩萬余,其中男嬰有一萬三千余,有了這個數據在,誰也不得不承認孫正明說的那句話是正確的。」

    「什麼話?」

    李世民莞爾一笑答道,「他說那裡是一塊利孕之地,宜生養。現在,好多關中求子的富戶,都帶著妻子和小妾去到那邊游玩,就是想要多生一些孩子。」

    三年時間,增加兩萬余新生兒,也就說,幾乎有七八成的家庭,這三年時間內都生一個孩子,而且還成活了,這個增長的速度,可是真夠快的,甩大唐其它任何地方幾條街,之所以有這個數據,還是因為其中有幾塊垸田是後續才慢慢建設起來,如果按照現在整個縣治內的人口來算,一年,估計就有一萬多新生兒出生。

    畢竟,在沒有計劃生育,和避孕措施的情況下,百姓們又沒有什麼經濟壓力,大多能保持一年多就生一胎,很多到了三十幾歲,在這個時代被稱之為老婦的女人,也還能生養,以三萬戶作為基數,基本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有新生兒出生,這個數據,對比後世太祖推動我國人口發展的時候,可不算快。

    「妾身算是明白陛下為什麼將諸位妹妹全部都帶上了,想來,也是要去九垸縣沾沾寶地之氣。」

    長孫皇後對於李氏族群的壯大,比虞秀兒對於孫氏族群的壯大還要關心,此前,孫思邈幫她看氣疾的時候,言明她最好不要生養,可由於近兩年的各種食補,她的氣疾已經很少發作,身體比之前好的多了,倒是又想幫李世民生一個了。

    說到這個,李世民老臉一紅道,「我大唐的漢民百姓數量,始終稀少了些,還不到治下總人口的一半,像西方幾個大國,動輒兩千多萬人口,拜占庭帝國,甚至達到了四千多萬人口,咱們在這方面,可是弱了他們不少,需要大力推動發展。」

    長孫皇後聽懂了李世民話裡的暗示,點了點頭又接話道,「如此看來,正明勸您好生發展內部,積蓄實力,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說到這個,李世民有些無奈道,「大臣們提的建議,大多時候都是有道理的,是故,朕平時,都比較虛心納諫,但是,在好與更好之間,朕要做出選擇。

    在朕看來,王浩殘余的那些人手,即便是不可大用,但讓其攪亂西方,於我大唐也是有利的,西方諸國在戰亂中衰弱,朕的大唐,卻在潛心向上發展,不消幾年,朕馬踏西域之時,必然能成摧枯拉朽之勢。

    而正明心地太過善良,不願在征伐擴張的途中,犧牲太多人的性命,依照他的策略,雖然可行,但太過緩慢慢了,只怕朕在有生之年,都未必能看到我大唐實現大一統的一天,這是朕不願意采取他的策略的原因。

    況且,此次他又犯了朕的忌諱,私自指使故舊,破壞朕的布局,去了山南道之後,朕定要好生訓斥他一番。」

    「故舊?正明現在還能調動的了軍隊?」

    李世民搖了搖頭答道,「非是軍隊,是海外探索公司那些人,以他從前的護衛統領趙龍為首,不過,朕已經去信調弘慎去處理了,掃清了海外的那些家伙也好,這樣,就能將王浩殘留的那些人,絕對的控制在手中了。」

    時間倒回到一個月前,趙龍回到渭南船廠接手新船,准備做航海訓練的時候,就得到了張軻送過來的口信,他順勢就找武器裝備車間領取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甚至一些最新研究出來的裝備都領取了不少,美其名曰一同試驗,這樣敏感的消息,自然是當天就傳到了李世民這裡。

    密衛系統,對於武器的監控可是十分嚴密的,不過那時李世民並沒覺得有什麼問題,可是過了兩天之後,嶺南馮盎調兵出海的消息也傳了過來,再結合趙龍接手了十艘包鋼大船,點齊了原本在他麾下的熟手海員,和少數需要訓練的新船員,火速走永濟渠,直奔東海的情況,李世民便猜到了什麼,急忙給遼東半島的張公瑾去了一封信。

    然之後,當趙龍的船隊繞過半島,直奔倭國方向的時候,在海上遇到了張公瑾,不過,張公瑾並不是阻止趙龍去倭國,而是親自帶著兩萬遼東海軍,隨他一起前往倭國。

    自從王浩從雲南逃出海外之後,倭國就像是一個被封閉了的國家,兩年來,派出的幾撥使節,還有一些做海運生意的商賈,全部被王浩的人截殺了,甚至,他那些屬下,還開始登陸,在岸上大量捕捉青壯,在九州島的一個海港建立了城寨據點,不斷的以倭國人口為基礎,吸取戰爭養份,而倭國這個時期的人口本就不多,經過高句麗的巨大戰損之後,比較開化的,能被用於軍事的青壯,最多也就十幾萬,王浩的人前前後後抓捕和殺死的青壯人數過萬之後,已經傷及了倭國的根本。

    廄戶天皇不得不組織軍隊,想要將這股勢力鏟除,這不,廄戶籌備了兩年多,終於組織起了水陸大軍五萬余,准備去九州島清剿這股勢力的時候,卻被趙龍和張公瑾給趕上了。

    李世民對於倭國這個東亞地區,唯一還沒有劃歸大唐的國家,早有不滿,他交給張公瑾的任務就是教倭國做人,必要的時候,直接登陸作戰,不說全面統治倭國,至少要將其國內金礦銀礦較為豐富的地區占下來,目前大唐的發展速度太快,雖然金銀貨幣呈流入狀態,但市面上的貨幣,依舊緊缺,因為,發行新鑄的錢幣之後,向外流出的也不少。

    載重三萬多石的包鋼大船上,張公瑾和趙龍各端著一個望遠鏡,看著九州島海港裡面的情況,這裡,至少有三千多艘載重不過千石的小戰船,其中軍位置,甚至還有倭國皇室的大旗。

    而海岸上,則是處於一種戰爭對抗中,通過望遠鏡裡面看到的細微畫面,張公瑾和趙龍都知道,這邊的戰爭估計是打了有一段時間了,局勢是防守的一方在垂死掙扎。

    王浩遺留下在倭國這邊的人原本就不多,只有幾百人,其勢力之所以達到近乎控制整個九州島的地步,是因為他們用武力,或者金錢物資等等東西,誘惑,聚攏了大量的倭國本地人,可是,倭國天皇廄戶發大軍親臨戰場之後,讓他們收攏的這些倭國本地人出現了大量叛逃,甚至是倒戈的情況,這就導致了他們的海上部隊,被十倍於他們的倭國大軍擊敗,陸上的城寨,也被倭國大軍圍困,借著城寨地利和裝備優勢,他們防守了很長時間,不過被滅其實是遲早的事情了。

    「大都督,倭國方面有船只過來,應該是派的使節前來與我們交涉的。」熟悉倭國海況以及官制情況的趙龍向張公瑾解釋道。

    就當下這個時代,是沒有任何國家的船只,有大唐海軍的戰艦的體型這麼巨大的,尤其三萬多石的包鋼戰艦,在沒有裝載重貨的情況下,那船舷高度,足以叫想要跳船展開白刃戰的敵人絕望,在很遠的距離下,它就能讓人望而生畏,所以,在看到這些大船在向港口靠近的時候,整個海港就開始靜的可怕了,廄戶第一時間派出了使節前來詢問情況。

    「能夠打掉他們派過來的船只麼,本督覺得,先摧毀了倭國的海上力量,後面的事情辦起來,就容易的多了。」兩方戰艦的距離還有近千米,張公瑾收了望遠鏡向趙龍問道。

    「呵呵,下官也是這麼想的,不過,這點小事,交給我屬下的人來辦就好,還請您下令,讓遼東海軍的戰船在海上排開,組成包圍圈,防止有漏網之魚。」

    「你屬下只有十艘船,三千多號人,倭國海軍,可是有數千艘戰船,至少兩三萬人,能拿的下來麼?」

    「這海戰可不比長江黃河裡面的水戰,您瞧好就行了。」趙龍給了張公瑾一個放心的眼神,走到旗艦的指揮台上後,立即讓傳令的水手吹起了號角,揮起了令旗,頓時,巨大的船身,開始在海面上調整,擺開了陣型。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7-15 15:52
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

    包鋼大船的船身轉動的幅度很大,很快便驚動了在船艙裡休息的趙河,王二牛等,頭一次出海的農門子弟,二月初的倭國海域還是很冷的,要不是想見識一下傳說中的海戰是什麼情況,他們可不願意在甲板上的駕駛艙室多待。

    「咱們現在是上風位,命令各船,把船載的熱氣球升空,帶上火油彈,投石車和床弩也推到甲板上來,我要這一戰之後,任何倭國人,不敢升起對抗我大唐的心思。」

    「得令。」

    音階不斷變化的號角吹響,令旗也被傳令的水手准確的給出指令,幾乎是一瞬間,就將趙龍的命令傳達到了相距百米的各條船之上,這就是訓練了五六年之久的老船員的作戰素質了。

    「哇嗚,要開打了,快搞幾個望遠鏡來,對面好像很多人,不過,看樣子,咱們現在屬於進攻方,對面貌似很怕咱們,在收縮。」

    甲板的控制艙是視角最好的地方,四面都裝置著差不多十五毫米厚的純透明玻璃,這樣的設計既可以擋風,又可以防水,還能讓艦長敏銳的捕捉周邊海況,發現有樂子可看的趙河幾人,第一時間就擠到了這裡,至於望遠鏡,駕駛艙這東西可不少。

    海上能遇到戰事的機會不多,幾所在的船的船長趙剛不免要借此機會教導教導他們。

    「在海上作戰的時候,通信很重要,即便打仗的時候用不上你們,但你們也要學會聽號角,看令旗,晚上的時候,還要注意會看信號燈,有時候,發出的,可能是逃生信號,在收到信號的時候,你們第一時間要綁好救生衣,跳海游開,遲了,或許就會被船身帶到海底去。」

    聞言,第一次出海的幾個小家伙十分驚嚇的道,「哈啊!有這麼危險麼?海水這麼冷,也要跳?」

    趙剛點點頭道,「當然,收到前方旗艦指示或者船長的命令的時候,不要有絲毫猶豫,咱們渭南船廠制造的水輪船都已經有三艘在海上翻船的事故發生了,嶺南船廠那邊的更多,雖然木制船不載重貨,一般都沉不下去,最終被我們拖調起來修復了,但在這些觸礁,或者沒有及時避過大浪而翻船的事故中,我們有上百個兄弟葬身大海了,就是因為他們沒能及時的撤離。」

    在大風大浪面前,船本身就可能變成一個危險的存在,有時候可能因為巨大的晃動,把船上的人給撞暈了,有時候,為了減輕船身負重,增加浮力,使得其不因海水灌入而沉沒,船上所有的東西都要扔下海,哪怕貴重如金礦石,也是如此,類似的經驗,都是趙龍他們在海上跑了這麼多年累積下來的。

    不過,現在的新船,在排水,和密封等各個方面的設計,已經十分先進,以前足將那些木質水輪船推翻的風浪,卻未必奈何的了現在這種鋼結構龍骨的包鋼大船,輕微的觸礁,也未必會損壞船身,安全系數倒是被提高了很多。

    在他們說話的這段時間,甲板上的熱氣球已經開始充氣,升空,而倭國那艘派過來溝通的小船,也靠近了旗艦兩百米以內。

    「投石車,有沒有把握一彈命中。」趙龍看了看各船已經升空的熱氣球,向已經在寬闊的甲板上布置好的,的投車指揮問道。

    「距離已經測算完畢,是否立即發射。」

    「立即發射。」

    「得令。」

    「左一投石車,裝實心石彈,向左調整至三十度角,仰角六十度,五十八度,五十六度,五十四度,發射。」

    「抗······」

    一聲發射錘擊打金屬機括的聲音發出,一個西瓜大的石球頓時就飛了出去,船上這種固定重量擊錘的投石車,只要石彈的重量是標准的,在這種風浪不造成船身晃動的時候,基本能夠按照角度的不同,將石彈打到固定的點,由於攻擊目標較大,即便出現細微的誤差,也還是能命中,而木質船,在遭受到重達數十斤的實心石彈高空砸下來的衝擊力的時候,基本直接會被洞穿沉沒。

    果然,石彈被發射出去不一會,大家就聽到了『哢嚓』的聲音,張公瑾在望遠鏡中,清楚的看到了倭國船只被石彈從中間轟了個大窟窿,船體開始進水下沉。

    「這······」

    張公瑾算得上是沙場宿將了,但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海上對陣的情景,這新式的投石車,居然這麼精准,目睹了整個過程的他知道,要實現這種精准打擊,似乎要相當不錯的算學基礎。

    其實,所有的拋物線的角度和落點,在投石車指揮官這裡,都有一個記錄了詳細數據的表格,他只需要目測計算好目標的大致距離,角度,對著表格上記錄的落點距離,就馬上能找到發射時的角度。

    比如目標現在一百八十米,投石車仰角六十度,正好轟擊這個位置,兩船相對而行,每靠近三米,降低一度,靠近六米,降低兩度,指揮員只需要目測距離,對照表格,念出發射時角度,發射員在可以活動的仰角口那邊調整,快速發射就好,反正海船一般都有十幾米長,好幾米寬,目標這麼大,有一兩度的失誤,也還是能命中目標。

    只是這種作戰的方式,在沒有見識這種新式裝備應用的張公瑾看來,比較神奇而已,他屬下的大頭兵,可沒幾個認字,懂角度,懂看拋物線落點表格的。

    隨著這一彈的命中,以及越升越高的熱氣球開始順著風,向倭國大軍上空飄去,倭國海軍那邊已經發生了巨大的騷動,唐軍戰船數量雖然不如他們,人數也少於他們,但是,他們沒有絲毫信心能夠取勝。

    因為他們一眼就能看出這些突然出現在九州島港口的戰船,是大唐正規軍所有,而過往的戰鬥經驗告訴他們,即便是一支只有八百人和十艘水輪戰艦的唐軍隊伍,也不是他們的萬人隊能夠戰勝的。

    早在好幾年前,他們和高麗,新羅,百濟等國組成的聯合海軍部隊,就被八百唐軍吊打過。

    「天皇陛下,唐軍根本不給我們開口交涉的機會。」

    「他們這是要干什麼?天上飛的那些東西到底是什麼東西?你們有誰知道?······」

    廄戶的坐艦上,他開始慌亂了,沒有任何倭國海軍將領能回答他的問題,現在他們的視線,只能勉強看到唐軍那邊高高的船舷,甚至都還沒有發現,這些船是包了一層鋼板的,而且,船頭的撞角,是一整塊澆築而成的大鋼錠,就算撞在礁石上,都能把礁石給撞裂了,更加別說他們這些連龍骨都沒有的落後的木質船。

    而就在這麼遠的距離,唐軍的攻擊已經展開了,工部武器研究院最新研制出來的,專門打擊遠程目標的三弓床弩,其極限射程達到了一千五百米,在現在這種兩軍距離還不到八百米,還是順風的狀態下,它的穿透力極強,胳膊粗的箭杆,拳頭大的精鋼箭頭,直接能將倭國船只的甲板連著船底板,或者船艙壁穿透,十艘大船的甲板上,僅僅是六十架床弩齊射,就將最邊緣的數十艘船擊打到失去了行動能力。

    這種打擊最可怕的畫面是箭頭穿透人身體的時候,整個胸腹會被高速旋轉的箭頭直接攪成血肉碎末,飛濺的到處都是,一支箭,可以穿透好幾個人的身體。

    「啊!嗚~」

    慘叫之聲從最前沿的倭國戰船上傳來,趙河等小家伙不由的捂了捂眼睛,那畫面太殘酷了。

    隨著床弩箭被一輪輪的射過來,恐懼之感頓時在整個倭國大軍之中蔓延,唐軍射過來的箭疾雖然不多,但是殺傷力巨大,關鍵是他們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狀態,就他們船上裝備的最強的弓弩,在逆風的狀態下,最多只能將箭枝射出去一百多米遠,就算把這個射程翻兩三倍,也都碰不到唐軍戰艦的船舷,這怎麼打?

    「繃,繃,繃······」

    床弩的射擊仍然在繼續,很快,倭國軍陣前沿的船只開始向後縮,船上的士兵,水手船工,紛紛往後面的船上跑,有一些,甚至直接跳海,向後面的船只游過去,誰也不想被這樣的大箭,射的血肉模糊。

    「倭國人一點長進都沒有,這樣的戰鬥,沒有一點技術含量,他們前沿的船只全部向後縮了,士兵和水手也向後逃竄,所有的戰船,都窩在了港口裡,只要咱們的熱氣球到位,幾輪火油彈投下來,他們就團滅了,咱們是全殺,還是留一點俘虜,您怎麼說?」這樣沒技術含量的戰鬥,趙龍都懶得站在指揮台上指揮了,下來向張公瑾請示道。

    「這,就要結束了?那你把掛有倭國皇室旗幟的那艘船給我留下來吧!抓住他們一個皇室的大人物,或許對咱們有些用處。」

    「得令。」

    從開戰到現在,到現在,連半個時辰都沒有,敵船還在五百米開外呢,趙龍就要宣布戰鬥要結束了,這種勝利,讓張公瑾整個人都有點懵,對面可是兩三萬倭國海軍啊!這就是海戰麼?

    當他的望遠鏡向倭國海軍上空掃去的時候,趙龍已經按照他的意思,下了最後一道命令,然後,只見一個個黑乎乎的壇罐,被吊籃上的士兵扔了下來,然後,倭國海軍擁擠的戰船區域,就變成一片火海了。

    由於靠邊緣的那些戰船都被床弩的大箭射的損毀,而且,船上的船員士兵也都向後奔逃了,所有倭國船只都窩在港灣裡,散都散不開,猛火的陶罐在他們的船上砸碎,即便是流到了海面上,火也會直接在水面上燃燒,過火的速度簡直是太快了。

    在望遠鏡裡看到的這副畫面的趙龍面色一黑,道,「看來,是咱們用力過猛了,像倭國這樣的海軍部隊,咱們都不需要使用這種海空聯合攻擊的方式,現在想抓他們皇室的大人物,只怕得進火場救人才行了。」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7-16 09:31
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

    把一場戰爭打的像軍事演習一般,這也是沒誰了。

    包鋼戰艦根本不怕那些殘垣破船燃燒起來的一點點小火焰,在船頭有人用長鋼叉將那些被燒毀的船只浮木向兩邊推開之後,很快,就清理出了一條道路。

    對於火油彈在海面上的燃燒能力,趙龍需要重新做個評估,別看只是升空了十個熱氣球,投了幾十顆火油彈,可瞬間過火面積,直接都達到了近千平方米,引燃了數百條船,然之後,在海風的作用下,這些擠在一起的船,又相互過火燃燒,等到他們在上風位逐漸將那些燒攔了的船扒拉開的時候,倭國船隊還算完好的船只,都不到一千艘了。

    不過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廄戶積攢了兩年多,打造出來的三千多艘戰船,就被毀掉了四分之三,將近三萬人的海軍,現在活著的,還不到一萬,唐軍這真是來打仗的麼?宰豬也不帶這麼快的啊!

    當廄戶看到那些散發著黑色金屬光芒的高大船舷到自己面前的時候,他直接就跪了,因為他知道,他要是敢猶豫,唐軍只需要撒手不管,不到一個時辰,他們這些還沒有過火的戰船上面的人,全部都要葬身火海。

    只是一個時辰的戰爭,廄戶的人生觀,價值觀,就全部都被唐軍顛覆了,現在他知道犬上三田耜當初沒有騙他了,倭國跟大唐的差距,真的大到了無法形容。

    「把那個穿的最花哨的家伙套了,拖上船來,這些沒有過後的船只,從我們清理開的通道上列隊出來,他們要是有膽子逃的話,咱們直接把他們全部撞沉在海裡。」

    趙龍下了命令,水手們立即照辦,一個帶著圈圈的繩索被一個水手熟練的朝廄戶扔了過去,然後,他就被套住拖入了海中,嗆了幾口水之後,他被吊上了旗艦所在的甲板上。

    船上有懂倭國語言的水手,也在趙龍的授意下,朝尚未過火的那些倭國船只喊話道,「即刻起,船上發現有一人握兵器者,全船人員斬首,有膽敢駕船逃跑者,我軍會直接將取撞成碎片,沉入海底。所有船只列隊,跟隨我軍大船脫離海港區域。」

    逃?誰敢逃啊?

    大唐海軍早在好幾年前就證明自己海上無敵的實力,沒見遠處還有數百艘水輪戰船圍成的包圍圈麼,他們這些靠槳劃,靠小風帆緩慢移動的船的速度,還不夠人家水輪船一半的速度,根本沒有逃跑的可能。

    在甲板上凍的瑟瑟發抖的廄戶被套他上來的水手一腳的就踹的跪趴在了張公瑾的面前。

    「你應該懂得漢語吧!說說看,你在倭國是什麼身份。」張公瑾瞄了一眼廄戶的慘相道。

    「我是倭國天皇廄戶,你們不能這樣對我。」廄戶想掙開繩索站起來,但是,根本掙脫不開。

    「逮。」

    居然是個天皇,那仍然牢牢的牽著套繩的水手聞言,身體一僵,看了看自己的腳丫子,心裡有一股莫名的爽感,剛才自己居然一腳把倭國天皇踹倒在地了。

    「你是倭國天皇廄戶?有什麼憑證?」不光是踹他的水手,連趙龍和張公瑾兩人也著實驚訝了一番,想不到,他們才剛到倭國,就把倭國最大的一條魚給撈了。

    「我,我的腰間,有天皇印信。」

    廄戶瞄了一眼自己的腰部,一個黃色錦囊還掛在上面,趙龍一伸手,就將其拽了下來,打開一看,還真是。

    「呵呵,這倭國人專愛學習我朝規制,這東西,應該相當於他們的玉璽,或者是調兵的兵符,有它在手,岸上的那些家伙,也好對付了。」

    「你們,你們為何要攻伐我們倭國,這不可以。」廄戶聽了趙龍之言,頓時著急了,喊道。

    「可不可以,不是你說了算,如果你硬是要找一個理由,就是我看你們倭國不爽,這樣行了吧!」

    大唐別的朝臣或許還不知道,但是趙龍卻十分清楚,數次爭對大唐的軍事行動中,倭國可都是有參與的,也幸虧當初淵蓋蘇文坑死他們好多人,不然的話,指不定這廄戶現在能調動十幾二十萬軍隊呢!

    張公瑾將趙龍遞過來的印信看了看,盯著廄戶的眼睛道,「我就問你一個問題,想不想倭國繼續死人,想的話,我們不介意讓你看到他們死去,不想的話,立即命令所有軍隊向我軍繳械投降,相信你也看到了,我們收拾他們,不過是一個時辰的事情。」

    「繳,繳械投降?」廄戶聞言郁悶,他帶出來的這五萬多大軍,可是倭國最強的軍隊了,如果這支軍隊投降了,等於是倭國整個亡國了,但是想想自己現在的處境,跟亡國又有什麼區別?

    「我們一早就想要向大唐表示臣服的,可是,我們的使者,每次都一去不回······」

    「我想你誤解我的意思了,你們倭國,其實連臣服我們大唐的資格都沒有,現在,你們只是我們的戰俘,包括你,廄戶,光是你這個『天皇’的稱號,就已經是對我大唐皇帝陛下的大不敬了。」張公瑾很平靜的跟廄戶解釋了一句,又向趙龍看了看。

    趙龍很快就懂得了他的意思,下令水手,將廄戶坐艦上所有看上去像官員的家伙都套了上來,然後,接下來的事情,根本就輪不到廄戶有不同意見了。

    一個時辰的戰鬥,滅了一個人口近百萬的國家,這就是九州島之戰的巨大戰果了。

    再之後,有了廄戶和一干倭國大臣在手,陸上的軍隊就好控制了,不過,這些都是張公瑾的事情,他有閑工夫,把倭國徹底統治了都沒問題,張龍還要趕緊去完成清繳夷州島,呂宋島,以及印度沿海島嶼的王浩殘余勢力,他只是上岸,用了一刻鐘,攻破了只有幾百人數的王浩殘余勢力,將其全部斬首之後,就揚帆而去了。

    時至三月初,李世民在江陵碼頭上岸的時候,就收到了來自半島的飛鴿傳書,一個月之後,張公瑾將會派人把廄戶押解到江陵,給李世民獻俘,而他本人,將會留在倭盜,繼續擺平所有不服,盡快的將其全部納入大唐治下,當然,張公瑾在書信裡,肯定會對海軍的戰鬥方式和戰鬥過程大書特書,這些海空作戰的方式,在陸戰上面,也絕對能夠應用,大唐現在只需要大量制造這些東西,就能對所有敵國,保持戰爭優勢。

    同樣是在這個時間點,走了半年之久的希拉克略,終於回到到君士坦丁堡,他有三千軍士隨行,所以,帶回來的東西也十分多,定襄的時代廣場裡售賣的高端貨,幾乎全部被他掃了一遍,才剛剛進城,他就急不可耐的將這些頂級貨送到了自己父皇面前。

    然之後,當希拉克略將這次在大唐的所見所聞,講給自己的父皇弗拉維斯希拉克略聽的時候,整個宮殿內的氣氛都變的沉重了。

    作為絲綢之路的終端銷售市場,他們竟然不知道過往向他們輸出貨物的東方帝國,竟然變的如此強大了,難怪近幾年,他們拜占庭帝國的貨物很少向外輸出,但是流入的貨物,卻越來越多,經濟向來穩定,從不缺金銀貨幣的拜占庭帝國,居然逐漸的感覺到市場上的貨幣出現了緊張的情況。

    這是一個新問題,他們需要召開最大的政治會議來商討,不過,有一項是他們第一時間可以確定的,就是,在目前與阿拉伯人的戰爭節節敗退的情況下,他們不宜與大唐這樣的東方強國為敵,而向大唐學習更先進的文化,和各種工藝技術,是必須要做的,好在希拉克略之前在大唐的時候已經與大唐商定了一些留學名額,不過,弗拉維斯覺得,應該倍數的派出人手去大唐學習才好,因為希拉克略帶回君士坦丁堡的東西太好了,哪怕是吃食,也美味且精致到包括弗拉維斯這樣理智的人,都覺得,就算花重金購買,也很值得的地步。

    有很多國家的代表和希拉克略回國的時候一樣,第一時間召集了所有管理層開會,尤其是那些當初和大唐前往西域的使團有過項目交涉的國家,他們之前對於大唐還沒有那麼充足的信心。

    但是,在見識過大唐的冰山一角之後,他們的信心直接從不足,增長到了爆棚,那些被馬周安排過來跟他們商談商業合作,工廠開發的管事,技工等,直接被他們奉為了國內上賓,因為他們太想自己落後的國家也像大唐那樣富裕了,哪怕是追著大唐的腳步走,也比他們之前強了很多倍。

    由於距離太過遙遠,這些事情想要往返溝通,肯定非常麻煩,禮部和商部各派了一個郎中級別的官員,引著一干屬官,做了幾個月的准備之後,開始啟程前往安西大都護府,此後,他們將專門在碎葉城駐點,就近支持這些合作項目的開發。

    江陵碼頭上,剛剛下船,走入倉儲區前排的街道上的李世民,則是被眼前一長排迎風招展的旗幟吸引了目光,幾乎和當初長孫無忌來到這裡時候一樣,前來迎接他的長孫無忌自然是早就做好了准備,有數十個攤位是他包下來,專門為到場的官員們服務的,而用餐的地方,則是在碼頭旁邊的江堤上,在這個位置,可以看到碼頭上,繁忙的進進出出的景像。

    「長孫大總管這麼招待我等用餐,倒是輕省。」房玄齡隨著李世民在高處觀看了一番江陵碼頭,在江堤上擺好的一長排的小凳子小桌子前入坐之後,率先開口打趣道。

    「呵呵,不是輕省,是十分輕省,您猜猜,近百位朝廷官員,過千隨行人員,這麼吃一餐,花費幾何?」

    「既然你都說了十分輕省,那最多也就花個幾百貫而已。」

    「哈哈哈哈,幾百貫。」

    長孫無忌一邊大笑,一邊搖了搖頭,然後,給房玄齡豎了五個手指又道,「五十貫,這還是因為老夫包了他們一個時辰的場,專門加了些價,如果你們去攤位上和普通百姓一樣的點餐就食,每個人的消費,很難超過三十文,一千來人,也就三十貫不到。而只要出五十貫,他們就能瞬間在我指定的位置,把這個場面布置起來,從頭到尾,我只需要給錢和告訴他們,我有多少個客人要吃飯。」

    聞言,包括李世民在內,所有的朝臣都看向了長孫無忌,在他們看來,桌上這些食物種類雖然份量都不大,可種類卻不少,好幾種魚肉,雞鴨肉,蛋類,粉條,鹵味,時蔬,應有盡有,居然會這麼便宜?

    最關鍵的是,他們知道這些東西都是九垸縣的產業,而九垸縣就是因為做了這些產業,掙到了錢,才敢保證所有人有免費醫療,教育,養老服務,所以他們更加疑惑的是,這些吃食賣的這麼便宜,九垸縣是怎麼做到盈利巨萬的?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7-16 17:13
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

    一碗粉,幾個小菜,就人的基本飲食需求而言,足夠吃飽了,九垸縣這些特色的餐飲就是在口味不差的情況下,保證人吃飽,並不像大酒店那樣,將賣點放在環境,服務,和味道上面。

    然而,將這兩種商業模式一對比,就會讓這些在酒店用慣了飯菜的官員權貴,感覺到很不可思議。

    最有感悟的是李世民,他原本以為幾文錢的東西,就跟長安夜市上的涼皮涼面一樣,上不得台面,現在看來,這些食物的檔次,完全可以供應朝中大臣的早飯或者午飯,皇宮同樣供應千人規模的朝臣吃喝一餐,花費的錢財,可是高達數百貫。

    紅心鹹鴨蛋,鹵鴨脖子,鹵鴨腿,酸湯魚肉丸子,魚糕蒸蛋餃,還有各種餡料的米團子,用餐的大臣們,不管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都是邊吃邊點頭,滿意程度很高,連吃慣了山珍海味的後宮妃子也是如此。

    平時愛節儉的長孫皇後,得知這些食物的價格之後,覺得後宮的用度,絕對能夠再度縮減三成以上,主要是來自伙食方面,她卻不知道,這種政策一下達,痛苦的肯定是那些負責采買的宦官。

    不過,有李世民在,可不會讓她做當眾宣布縮減後宮用度的決定,只是告訴她,可以宣布將這些食物引進到皇宮平時的飲食供應中,以大唐朝廷之富,以皇家內府之富,已經不需要像以前那樣節儉了,她更應該做的,是散財,讓所有人都占到皇家的好處。

    果然,這一決定宣布,人人都是點頭稱善,同樣是節省開支,但在大家看來,這是皇後娘娘將大家的餐飲口味做的更豐富的一項福利政策。

    用餐過後,眾人再度起行,很快,便到了江陵城的舊城區,不過,此時這裡已經被一座高大的新城牆給囊括在其中了,城牆內是一片忙碌的施工景像,行宮和酒樓之類的建築都還沒有蓋好,能住人的,還只是老城區的舊式建築街區。

    長孫無忌一邊講解了這邊的情況,一邊引著大家,在大總管府衙門住下,當然,有很多朝臣和隨行人員是被安排在了酒樓客棧入住。

    「濮王蜀王荊王等人在九垸縣種稻,據說現在到了關鍵時期,走不開,是故,沒有前來相迎。」入了大總管的客廳,長孫無忌才單獨向李世民奏報道。

    「無妨,他們能為種稻這樣的好事出一份力,是他們的榮幸,朕明日打算去各處工地看一看,包括那些被規劃成垸田,還沒有動工的地方,你安排人幫朕把從關中帶來的禮物清點一番,到時候朕要贈送給來當地做工的工人和當地百姓。」

    既然要搞巡視,李世民當然是順道要收一收民心的,尤其是對於那些剛剛進入統治區不久的原高句麗,新羅,百濟等地的百姓來說,他們以往過的,是被統治者征稅,剝削的生活,可歸入大唐之後,皇帝帶給他們的,卻是各種好處和賞賜,兩相比較之下,他們自然分的清那好那壞。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道,「這個,臣這邊也早有一些安排,您盡可放心,不過,您給他們贈送禮物,卻未必有給他們一個承諾帶來的效果好。」

    「承諾?什麼承諾?」李世民有些詫異道。

    「您若是向他們承諾,只要他們繼續完成築垸工程的項目,未來就全都可以獲得遷居到這裡的名額,那麼,他們一定比收到您的禮物還開心。」

    「是嗎?可是全部遷過來,是不是有些多了?」李世民很是詫異的看向長孫無忌問道。

    他可是知道,目前在山南道尚未北返的工人有一兩百萬之多,他們要是拖家帶口的來,那可就是至少三百多萬人口,加上山南道本土,以及其它周邊地區可能遷居過來的人口,那麼,這裡,將會彙聚達到五百多萬戶,超過一千萬的人口,可能出現比關中的人口都還要多,還要密集的情況,做這樣的決定,李世民可是需要好好考慮一番的。

    然而,長孫無忌笑著搖了搖頭答道,「不多不多,一點也不多,您已經看到了,光是目前築好的九垸縣,紀南縣,以及馬上就要築好鐘祥縣,就安置下了十幾萬戶百姓,未來,這片區域,可是能夠築起五百多塊垸田,成立五六十個像這樣的縣治的地方,一兩百萬戶人口,絕對安置的下,而且,就算這裡築好了,還可以往長江中下游發展,正明說過,若是整個長江中下游的平原地帶,幾大湖區周邊,全部都築好垸田,那麼,今後整個長江流域受到水患的衝擊的可能就會降低很多。

    而且,農作物產量會大幅增加,因為南方的氣候,更適宜種植經濟作物,不過,他覺得,這些垸田,可能需要六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全部築好,我卻以為,可以加快一些速度,在三十年內完工。」

    三年多過去了,到現在為止,也才將第三個縣的築垸工作做到即將收尾的程度,真要是以現在這個速度,五六十個縣,差不多是要五六十年才能完成的,然而,長孫無忌既然說了加快速度,那麼,肯定也有一些他自己想到的辦法,現在,他已經有些不想放這些在本地做工的青壯回去了。

    如果,將他們全部都留在這裡,常年施工,那麼,速度肯定會快一倍以上,那麼,整個築垸工程,便有可能在三十年內完成了。

    不過,這還只是他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大唐可不能因為想要發展他所管理的山南道,就將其它地區的發展不管不顧,勞動力是第一生產力,他想要將這些人全部留在這裡,其它地方的主官第一個就不會答應。

    北方仍然需要發展,東北,更是需要開發,一個地方好了,另外一個地方反而變的更差,這是畸形的發展,中種不平衡的現像可能會導致亂相發生。

    李世民思慮再三之後,覺得還是再和諸位大臣議一議的好。

    九垸縣,不同稻種的授粉雜交工作已經完成,孫享福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時間在稻田裡查看這些稻種的長勢,他所使用的技術,都是後世的科學家們研究出來的成熟技術,但是,他仍然期待在不同的時代,這些技術能爆發出一些自己意料之外的驚喜,或許這個時期就有一些天賦異稟的野生稻種,是後世已經絕種的呢!

    當然,即便是他這段時間不怎麼關注外面的事情,村裡那些跟著商會出攤的百姓,也將皇帝到達江陵,還吃了自家煮的吃食的消息,帶回了上河村。

    如果是剛剛抵達這裡的那段時間,李泰等人或許還會以為自己的苦日子要到頭了,但是現在,他們卻是唯恐自己的成績不夠亮眼,整天跟在孫享福身後,看看怎樣能把自己打理的田地,弄的更完美一些,這完全就是臨時抱佛腳的投機心理。

    「你們別白費心了,陛下是不會過來九垸縣這邊的。」結束了一天的巡田工作,孫享福再度將自己從稻田裡面釣到的黃鱔提上,朝自己身後一溜半大的小子道。

    沒辦法,生態環境好,沒有電魚機,這些東西繁殖的速度就是快,每年都要像清理稻田裡的稗草一樣,清理個幾輪。

    「為什麼?」孫享福的後方,響起了十幾個比較中二的半大小子的質問。

    孫享福頭都沒有回,便答道,「因為是我讓他別來的啊!可能會引起很多麻煩。」

    「你······」

    半大小子們突然覺得自己的眼睛有些紅,恨不得跳到稻田裡,將這些他們辛辛苦苦種植起來的水稻,全部踩倒,這完全就是中二少年應該有的反應。

    不過,其中還是出現了一兩個異樣的,比如,李泰和李恪,在經過跟孫享福的一翻溝通之後,李泰已經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所以,他已經能夠理智的認清,種稻這件事情對天下百姓的真正意義,用這件事情來當作向父皇李世民邀功討賞的籌碼,李世民肯定會賞賜他們,但是也肯定會看不起他們,因為,他們的出發點,是在為自己謀取利益。

    李泰自己,之前就做了很多這種在李世民夫婦面前賣好討賞的事情,現在明悟後的他看來,自己當時真的好傻,如果自己那時是表現出一副一心為國家,為百姓謀福利,敢於承當起這個國家的責任,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的形像,那麼,自己就絕對不會淪落到成為父皇引誘那些心懷不軌之徒的棋子的。

    所以,全程李泰都是悶著頭,一聲不吭的走回了住宿的小院,生火,殺魚,洗青菜,煮粉,本來每餐都是五碗粉的飯量,他硬是狠下心來,只煮四碗半,這是他和孫享福聊過天之後,逼自己做的決定,他覺得,自己每餐少吃半碗,一定能夠瘦下來的。

    然而,事實卻是,一段時間過去了,他身上的肥肉,絲毫沒見少,中二少年,即便是有些領悟,也只是個聰明些的中二少年。

    要是孫享福知道他暗自在這麼干的話,一定會給他一個靠譜的建議,那就是存零去整,每餐只吃半碗,把四碗粉給省下來,這樣或許能有點效果。

    至於李恪,他完全是靠自己悟到的,由於生母是楊妃的原因,他從懂事起,就知道自己與那個位置應該沒有什麼緣分,所以,他更加能沉下心來學習,做事。

    在九垸縣,他感受到了百姓帶給他的一些溫暖,懂得了國家應該是個什麼樣子,才叫‘好’,更是知道,想要整個國家變成‘好’的樣子,有多難。

    歷史上,李恪是唯一被李世民提議立為太子的庶子,也就是說,在李世民的心中,李恪是比李泰,李治這些嫡子要強的多的,都到了讓他放棄嫡庶之分的程度了,然而,這事最終被長孫無忌阻止了,他可不能放任別人動搖他長孫氏的地位,直到後來長孫無忌將他陷害致死,他都活的很被動,沒辦法,誰叫他的生母是楊廣的女兒呢!大唐朝堂上站的,可都是反隋起家的大臣。

    孫享福最近已經看出了這兩人不同於其它二世主的苗頭,覺得,自己或許能夠將他們好生培養一番,使其成為李承乾未來能夠依仗的左膀右臂。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7-17 09:30
第618章 九垸行

    事情果然如孫享福猜測的那樣,李世民一到山南道,王旭那些人便有了動作,這幾天,來一號垸田聽課的百姓越發多了起來,在這種春上農忙的時節,孫享福可不相信大家有那麼清閑,不僅如此,各個工地開始啟程北返的百姓,好像相約好了的一般,都跑來一號垸田跟孫享福道別,然之後才起程回轉。

    很快,這種情況就被密衛稟報給了李世民,這反而讓原本沒打算去九垸縣的李世民,有了去一下的想法。

    倒不是說他有多在意孫享福的民心號召力太強,而影響到李唐的統治,因為他知道,這是世家子弄出來的離間自己與孫享福的小手段,都是一些虛假想像,只是他有些好奇,孫享福會借此機會,向這些人傳遞一些什麼,來瓦解世家的手段。

    在周邊地區轉了幾天之後,李世民和長孫皇後,以及韋妃,燕妃,楊妃幾女,在幾個侍衛的簡單保護下,乘船來到了九垸縣。

    這次過來,李世民連秦瓊,尉遲恭和獨孤謀等幾位比較顯眼的宿衛大將都沒有帶,而是像在善陽的時候一樣,給自己和幾位妃子們進行了一輪大的化妝,然後混跡到了百姓之中,他更想在孫享福不知道的情況下,將九垸縣看一遍。

    還別說,由於化妝技術的日趨進步,他們幾人被裝扮好了之後,即便是經常見到他們的一些的大臣,一時之間都難以認的出來,更加別說那些普通平民了。

    長孫淳在長孫無忌的指派下,成為了他們此行的向導,自從長孫無忌上任之後,每次去孫享福那邊,都會帶著他,所以,這邊具體的情況,他算是比較了解。

    「陛下,拐過這個江口,就到了九垸河,從九垸河,可以很快通往九垸縣治下各個鎮,您是要先去縣城所在的五號垸田看看,還是直接去一號垸田,看試驗田?」

    「先去縣城吧!記住,到了那邊,叫我老爺就好。」李世民看了看那些青草十分茂盛的大堤坡,提醒長孫淳道。

    長孫淳聞言一笑,點頭應道,「好的,老爺。咱們這就出發。」

    九垸縣的吏治管理制度和縣衙的日常工作,才是李世民最感興趣的地方,他想親眼看看,一個地方的官府,如何在被別人主導了商業,醫療,教育,養老,務工等等各個方面的工作之後,還能保持存在感。這裡的管理模式,是不是真的可以原樣復制到其它的地方。

    不多時,李世民和諸位妃子們就一起下了船,翻過了大堤之後,他們進入了五號大垸內的主干道,不過沒有使用馬車,而是在寬闊的河道上,上了一艘本地專門運送外地客人的烏篷船。

    這類的小客船在主水渠河道裡有很多,船上只有簡單的格檔木供乘坐,頂上是烏篷,兩邊通透,可觀看兩岸風景,船身不大,但十多個人這麼並排乘坐也不顯得擁擠,用竹篙撐行起來之後,速度很快,這就是船小河寬的好處了。

    也正是因為主水渠的河道夠寬,河道上來來往往的小船非常多,孫大力早就制定了一套水上交通規則,快船靠中央三丈區域分左右通行,載貨的槳船需要用竹篙,撐岸邊的實硬土來劃動比較受力,速度也慢一些,被劃分到了靠岸邊三丈寬區域的航道,分左右向航行。

    而且,縣衙有明文規定,在水道上行船的船夫,在看到有人落水,或發生翻船事故時,必須全力營救,盡最大可能保障他人的生命安全,為此,縣衙會負擔所有河道的維護費用,也不征收縣內任何船只的通行費用。

    李世民只是在船上乘坐了一會兒,就體會到了這種水上交通規則的好處。

    主灌溉溝渠的河道很寬,河道旁邊的水泥路也不窄,可供數輛馬車並排通行,整齊的護路林和護河林,早已長到了數丈高,可以在夏日的時候避免路面被太陽暴曬,也能隨時為路上,或河道上的過路人遮陰,整個交通環境看上去,比關中還好的多。

    河道兩岸,一排排磚瓦房屋的村落,如刀切一般整齊的稻田,飛快的在李世民等人的視線中向後拉,河面上,撲面而來的是稻花的香味,也難怪這裡的稻田會如此高產,就田地裡稻苗的茂密程度,在任何種稻的地方,都是看不到的。

    「老爺,最多還有月余,這些稻田就要收割了,據說今年大多數農戶的畝產能夠達到九石干稻谷,試驗田那邊,預期目標是畝產十石干稻谷。」見李世民關注著沿岸的稻田,長孫淳解釋道。

    「九石干稻谷,那就是七八石大米了,看來,此地百姓,只種三十畝垸田,也比其它地方種植八十畝永業田的產出還多,密衛的奏報所言非虛啊!」

    聽李世民發出這樣的感嘆,出生關中世家,從來沒有下地干過活的韋妃接話道,「那老爺為何不讓此地的百姓,也像其它地方的百姓,也種八十畝地呢!反正這幾天您不是看過很多地方,都說是可以開發成高產垸田的好地,咱們大唐不缺地啊!」

    聞言,長孫淳忙道,「這垸田裡的地想要高產,就需要費更多功夫去打理,其實每戶種三十畝地,已經是極限了,這三十畝地,百姓最多還只會種二十五畝水稻田,因為種植雙季水稻,需要搶天時,雖然種好了之後,百姓們會稍微清閑一些,但是搶種,施肥整田的時間,是非常忙的,如果錯過了時間,可能就無法完成雙季種植,而讓他們種植八十畝水稻田,那麼,即便是耕牛農具足夠,他們也只能胡亂播種打理,最終的產量,其實跟種植三十畝差不多。」

    「那朝廷只給他們三十畝地,比別處少了五十畝,他們會樂意嗎?」

    長孫淳笑了笑,又答道,「樂意啊!而且是非常樂意,地可不是給的越多越好,在民力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能夠讓他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的土地的數量,就是最恰當的。

    現在,只有別人羨慕本地的人,只種三十畝地,就能有好收成的情況,沒有本地的人羨慕別人種植八十畝地,也不如自己的收成的情況。」

    長孫淳的這番話一說完,李世民的眼睛突然眯了起來,他想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李唐立國之後,因為地廣人稀,是以,將永業田,口分田的數量分的特別多,超過了歷朝歷代,許多府兵家庭,還因為有軍功,會額外的賜田,導致了很多百姓家裡需要種植一百多畝田,而這麼多地,百姓們真的種植的過來嗎?

    實際耕種過幾次田地的李世民覺得,肯定有許多丁口不足的家庭,是種植不過來的,然而,此前朝廷,卻每季都會按照劃分的田地數量,去征稅,這就很有可能導致一種情況出現,家裡丁口不足的人家,只種了少部分地,卻要交足所有田地的稅收。

    而且這個現像,可能非常普遍的存在,至少占所有農夫家庭的六七成以上,就比如孫享福剛穿過來的時候,他家就並沒有將朝廷劃分的所有永業田耕種開來,一戶人家,在農耕工具落後的情況下,沒有三個以上的青壯勞力,是不可能將八十畝以上的田地種好的。

    幸福村的原住民中,就只有孫大力等少數幾家,原本是四個青壯勞動力的,才將田地全部開墾好,而且,沒一兩年光景,還把主勞力給累壞了。

    那麼,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他們大多數百姓,可能會用自己種出來的少量田地裡的產出,來補足朝廷的稅收。

    也就是說,當初他做尚書令,制定的這一套分田政策,其實是害民的,根本沒有結合百姓的實際勞動力,來合理的劃分田地,一味的多,起到的,可能是反效果。

    「難怪新政沒有推進到的地方,人口增長如此之緩慢,百姓生活如此之窮困,原來,是朕害了他們。」

    李世民一臉愧疚之色的小聲嘀咕著,這些話語,卻是被緊挨著他坐著的長孫皇後聽到了耳中,拍了拍他的手,輕聲在他耳邊道,「您是一片為民之心,這不是您的錯,索性並沒有釀成什麼大禍,而且,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您現在對於各項民生政策的改革,不是逐漸的讓百姓們過的好起來了麼?沒有之前的因,可沒有現在的果。」

    聽了長孫皇後這番話,李世民心裡好受了一些,雖然當初他沒有計算好民力,給百姓們劃分了過多的田地,導致他們需要承擔較重的稅賦,但是,在當時那種全國性的大戰亂剛剛結束的時候,全國的百姓,都迫切的想要得到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這些田地的意義,已經不只是體現在稅收上了,分更多的田地給百姓,在當時,能幫助李唐收獲更多的民心,其政治意義或許更大。

    「是啊!得改,明日,我就去信一封到長安,讓承乾主持全國範圍內的農業稅收改革,只征收實際耕種的田地的稅收,雖然沒幾年咱們就要全部免除農稅了,但是,得讓百姓們知道,咱們在更正自己的錯誤。」

    「如此,承乾只怕又要有的忙了。」長孫皇後聞言一笑道。

    她很滿意現在李世民把政務甩給李承乾的狀態,夫婦和睦,兒子能力強,是合格的接班人,可以說,她的人生,再如意也沒有了。

    關鍵是,李世民也是這麼覺得的,笑道,「承乾的內政能力不俗,至少得了孫正明七分真傳,有他在長安坐鎮,朕才好去四處看看自己戎馬半生,打下的這秀麗江山。」

    兩夫婦在船頭,含情脈脈的相視一笑,便又將目光轉向了周圍的景色,不多時,客船便已進入了九垸縣的城區。

    「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咕嘎,咕嘎,真呀真多鴨,數不清到底多少鴨,數不清到底,多少鴨······」

    九垸縣最大的建築群,便是學校了,這裡聚集著五號大垸田,七千多戶百姓的孩子,共有七歲左右的蒙童一萬余,還有各鎮的少年學子過萬人,是孫大力最先下力氣修好的地方,此時正值午後,睡好了午覺的孩童們,被老師叫了起來,正在拉歌提精神,准備進行下午的課業,船只剛打校舍旁邊過時,大家就聽到了學舍裡面孩童的歌聲,撐船的船夫頓時聞聲而笑,他的兩個孩子,可都送到了這座學校裡讀書呢!

    而這幅場景,自然是吸引了李世民要上岸看看,在校舍前的小碼頭上岸的時候,船夫大哥友情提醒他們,學校在上課期間,是不接受外來訪客的,不過,每兩節課之間有一刻鐘左右的休息時間,他們或許可以跟守門的大叔打聲招呼,進去找裡面的老師詢問一些事情。
小雲雲530929 發表於 2018-7-17 17:28
第619章 九垸縣學

    學校的門衛大叔果然很給力,他不允許任何無關人員進入學校打擾孩子們的學習,在堅定的認為,這就是他人生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其實,學校之所以有這樣的規定,除了是因為怕源源不斷的外來訪客打擾孩子的學習之外,也還怕這些訪客會打擾老師。

    大唐的讀書人始終是金貴的,有點水平,不去謀出身,而願意到九垸縣這樣的地方教書的人,那是少之又少,除非是那種真正將開啟民智當作終身理想在奮鬥的人,否則,在這裡是待不住的,因為,現在大唐讀書識字的人,向上的通道太多了,稍微努點力,實習幾年,當個體面的官員,是沒有什麼難度的。

    所以,九垸縣的教師數量急缺,剛好勉強做到一個老師負責一個班,如果其中一位老師因為某些其它事情,而不能准時上課,那麼,肯定就有一個班的學生,被迫停課。

    長孫淳在學校門前好說歹說,總算是讓門衛大叔同意,在課間的時候,幫他們向校長虞真通報一聲,至於見與不見,就看人家心情了。

    索性出身虞家的虞真看的懂長孫淳拜托門衛大叔通傳過來的令牌,很快,李世民一行人,便被准許進入校園了。

    「您是?」

    虞真年齡不大,剛滿十七歲,是虞昶的庶出子,與他兄長虞方不同,他是虞府的胡姬所生,是個中歐混血,從小在府上很自卑,過著比家奴好不了多少的生活,不過,他很好學,虞家書香門第,並不不缺少他學習的機會,所以,他的文學水平,比他半調子的大哥虞方不知道高了多少倍,很早虞昶就想讓他們跟著孫享福學些東西了,畢竟,像虞方那樣的紈绔子弟,都在孫享福的調教之下,逐漸成才了,像虞真這樣水平比較高的庶子,應該也能謀到一番前程。

    可惜去年他剛滿十六,被虞昶打發到山南道孫享福這邊來之後,很快孫享福就被罷官了,失去了直接任免七品官員的權力,孫享福也幫不了他,正好,當時孫大力過來九垸縣當縣令,諸多事情都要忙,孫享福就讓他給孫大力打下手,把教育這一塊做起來,還別說,他現在對從事這份工作,是越來越喜愛了。

    因為,在這裡,他不需要自卑,享受到的,是所有百姓尊敬的目光,是所有孩子的愛戴,這才不到一年時間,他就熄滅了走捷徑,直接混個官當的心思,在九垸縣學,擔任起了剛剛夠資格入八品的縣學教諭,兼任九垸縣學的校長。

    「我是荊州長史,你可以叫我長孫淳,這幾位貴人,想要占用你一點點時間,了解一下九垸縣的縣學教育。」

    虞真當然是知道長孫淳的,可他看見了化妝過後的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等人,即感覺眼熟,又感覺眼生的很,其實,即便是縣令孫大力,也得聽荊州長史的命令,他小小的一個縣學教諭,根本不能抗命。

    不過,要是以為虞真會爽快的答應,那就大錯特錯了,只見虞真朝長孫淳拱了拱手道,「既然您不方便說出幾位貴人的身份,那麼,下官就要進行一些其它方面的告知了,您必須要保證他是我大唐國籍百姓的身份,且必須要保證他們了解了我們九垸縣的教育體系之後,不會對我大唐利益造成傷害,否則將由您負全責,我會對他們進行簡單的盤問,在我的盤問中,如果發現他們並非大唐人士,我同樣會拒絕您讓他們了解我們九垸縣教育體系的要求。」

    好吧!虞真這番話說出來,李世民,長孫皇後等人全部都愣住了。

    不過,很快李世民就反應了過來,這就是所謂的制度管人了,如果涉及到原則底線,一個小小的八品縣學教諭,也能駁回一個從五品上的長州長史的要求。

    「虞教諭,能否借一步說話。」長孫淳看到李世民剛才發愣的眼神的時候,有些急了,事到如今他也顧不得幫李世民隱藏身份了,他知道,在九垸縣杠上這種事情,你不服從制度,這一頁就翻不過去。

    很快,虞真便在長孫淳的解釋下,知道了李世民等人的身份,這才得以在學校之中隨意參觀。

    「望江樓那些戲文裡的微服私訪橋段果然都是騙人的,朕這才剛剛到地方,身份就被別人拆穿了,真是無趣的很吶!」李世民郁悶的一笑道。

    長孫淳有些不好意思的接話道,「您放心,虞教諭是不會將您來到的消息,說給任何人聽的。」

    「呵呵,無妨,倒是朕打亂他們的教學,很不應該。」

    李世民自然不會跟虞真計較,這種制度管人,會充分的弱化官員等級制度,避免權臣獨霸朝堂的情況出現,他非常樂意見到這種情況在整個大唐官場鋪開會是什麼情景,不過,他目前已經看到了這種制度某些方面的問題,那就是誰來決定制度的合理性,是朝廷中樞的官員,還是與制度相關的百姓。

    就比如九垸縣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各方面的制度,都是在民意的基礎上設立的,朝廷在全國範圍這麼搞,會不會亂套?在當下情況本就穩定向好的情況下,朝廷有必要推行這樣的改革麼?

    靠自己想,李世民是想不透的,所以,他還要多看,多總結。

    九垸縣的學舍和善陽那邊的一樣,主體結實,配制簡潔,長條板凳,長條桌,一間教室差不多近百個學生,一目了然,並沒有什麼好看的,李世民關注的點,在那些孩子們的精氣神上,據說,九垸縣的學校裡,所用的教材都與大唐其它地方的不一樣,在原先孫享福教授農門子弟和幸福村屬下的那些人的教材上,還有進一步改進。

    「虞教諭,你們學校的學生,具體教些什麼課程?」

    「回稟陛下,語文,數學,是主課目,然之後就是繪畫,音樂,舞蹈,體育。不過,隨著年紀的提升,會有更多的課程加入。比如到了三年紀,就會增加,珠算,思想品德,五年級,就會增加歷史政治,六年級,就開始有天文地理,生物自然,不過,這前面六年,全部都只算是基礎教學,可以稱之為小學期。

    後面三年,則是中學期,會新增幾何,物理,更高難度的代數,和一到兩門番邦語言,當然,實際授課時間,只有兩年,到第三年的時候,就可以做職業選擇,然後分別開始學習建築工程學,水利工程學,冶煉鑄造學,裝備制造學,生物化學,等等等等方面的學科,不過,這些學科,可能要好幾年之後,才能逐漸有具體的教材出來,畢竟,咱們現在雖然有很多十一二歲的學生,但最高的,也才讀到五年級。」

    虞真的一番話講完,李世民更加發愣了,這些課目,可是比善陽那邊的學科又豐富了好多,畢竟,在那邊,孫享福是主要以王家的人手作為教育主體,除了教漢語拼音和漢字,以及一定程度的數學之外,音樂,繪畫,舞蹈這樣的副課很少,完成了基礎教學之後,就將大部分人都放到社會上去了。

    「朕能看看你們的教材嗎?」

    「這個,自然是可以,不過,請陛下稍候,臣要先跟學生們交待一聲,再幫您去辦公室找。」

    上課的銅鐘准時被敲響,虞真轉頭就向校舍的一間教室跑去,一邊跑一邊將話說完,竟是將李世民就這麼晾在了原地。

    「這個虞真,別看他做了校長,其實還是個做事毛手毛腳的年輕人。」長孫淳指了指虞真跑開的背影道。

    李世民卻是莞爾一笑,沒有跟他計較,或許,這種上課鈴一響就往教室跑的情況,已經成了他的條件反射,倒是並沒有引起李世民的反感。

    很快,虞真就從教室裡走了出來,然後,直接往辦公室的方向跑去,李世民見狀,再度莞爾一笑,指著那間教室道,「要不咱們去看看,他教的那些學生,都在學些什麼。」

    很快,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等人都移步到了教室的窗台邊,縣學的學舍,全部是由孫大力從縣裡的財政撥款建設的,自然沒有什麼很高大上的窗戶,直接就是紙糊的木頭框子窗戶,為了采光好,此時那些窗子都打開了,窗台根本阻擋不了李世民他們這些成年人的視線,所以,他們很快就看到了教室裡的孩子在做什麼。

    沒有朗朗的讀書聲,也沒有孩子在寫字,這間教室的孩子,應該都不超過八歲,看門牌上的標識,是小學二年級,此時的孩子們正拿著一把小剪刀,在剪彩紙。

    李世民咋一看到這情形還有些懵,因為,紙這個東西,事關文教,現在的造價雖然已經降到很低了,但也不應該隨意拿來浪費,不過,還沒等他發怒,長孫皇後卻是先道,「這些孩子們的手真巧,這些剪紙,只怕不比咱們宮中的剪紙藝人差。」

    「是啊!是啊!妹妹我平時也愛剪,倒是沒有見過他們這樣可愛的花樣子。」燕妃接話道。

    「剪紙?孩子們學剪紙干嘛?」

    李世民這個問題已然問錯了對像,因為長孫淳也不太知道,不過,這時虞真已經抱著一些教材跑了過來,直接回話道,「這是孩子們的課外活動課,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食品廠很多包裝用的紙樣,就是他們發明出來的,不過,每次課外活動課,都會有不同的項目,剪紙,只是其中一項,高年級的,會用紙做很多模型之類的東西,據李道長說,這樣能夠增強孩子們對於今後要學習的制造學,或很多涉及立體構造的學科的接受能力?」

    好吧!虞真這麼一解釋,李世民看更懵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