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隋唐大猛士 作者:木子藍色 (連載中)

 
mk2258 2018-10-16 23:04:1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322 67657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52
第1309章 則天

開元六年,正月十五。

上元夜。

洛陽紫微宮,正門則天門。

則天門做為紫微宮的正南門,輝煌大氣。

由一座門樓、朵樓和東西闕樓及其間的廊廡為一體組成的凹字形巨大建築群。

則天門雙向三出闕,東西兩邊共計十二闕,這是城門建制的最高等級,也是天子才能享用的最高禮制。

城門東西長達四十餘丈,兩側闕高四十尺(35.3米,比天安門高)。門上還有兩重觀,上寫紫微,左右連闕,中間以廊廡相連,宛若空中樓閣。

又名五鳳樓。

這是朝廷舉行登基、改元、大赦、宴會以及接見萬國來使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場所。

今天,上元夜,皇帝將與百官以及各國使臣,在此觀看洛陽花燈。

則天門廣場上,還會有各道諸郡來的表演,每郡一輛巡遊花車,上面裝飾的非常漂亮,還有各種造型的燈,歌伎、舞姬和樂班在車上表演,有牛車拉動。他們在則天門前排隊表演,然後再出天津橋在全城花車巡遊表演。

樓上則是文武百官、貴族勛戚以及諸邦使節,而在城下廣場,除了等候表演者,以及值守禁軍外,還有不少選中為百姓代表的幸運者,他們多是在役或退役的士兵、國子監學士、參與科舉會試的舉人,以及一些各地學校的老師,還有就是京師的一些吏員,以及三市二百七十行的行首等等,總之多少都是在某一方面比較突出,且身家清白有一定聲望之人。

他們在廣場兩側就坐觀看。

則天門廣場很寬闊,禁軍卻也早早用石粉劃出了一塊塊的區域,各有標示。表演者從哪個入口進,哪個出口出,在哪等候,在哪表演,都有規定。而百姓代表觀看,也都各有位置號碼,在天津前就要接受檢查,一連數道檢查後才來到達廣場,最後還要領一塊號牌,然後按號牌尋找自己的位置,對號入座。

一旦逾線越界,或是亂坐,輕則受呵斥,重則被驅除出去,甚至要被杖打。

為了保證安全,各衙可是全力以赴,洛陽府衙和下面的兩縣,還有巡城禦史院,金吾衛、監門衛、千牛衛等,今天都是取消所有休假,所有人上街。

排隊表演的車隊,從則天門排到了天津橋,總共二百多輛花車,可是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表演角逐,最後才決出了則天門前表演的資格。

從大年初一開始,每天黃昏開始,這些車隊就開始在洛陽城中巡遊表演,直到最後選出了二百來輛燈車,做為各郡之代表。

今晚,他們將在則天門前表演,最後由聖人選出一甲前三名。

這對於天下從事歌舞音樂的人來說,這就是他們的科舉殿試。

則天門的紫微樓上,這裡隋朝新建時原本是道觀,但本朝皇帝不允許僧寺道觀建於城中,更不允許建在這五鳳樓上了。

今天,五鳳樓裡,此時還擺著宴席,皇帝與百官和諸國使臣在此飲宴,一會宴畢,就可以直接在五鳳樓上觀看花車表演,還能遠眺整個洛陽城的燈火輝煌。

此時,能夠進入五鳳樓,在宴席上有一席之地的,起碼也是三品以上的官階。不是王室、公侯,就是宰輔卿尚,要麼就是地方的封疆大吏們。

皇帝今天沒有穿上袞龍袍,卻出人意料的穿上了一襲布衣。太上皇、皇太子、太后、皇后、四妃九嬪等也皆著布衣,這在滿樓的紫袍玉帶之中,顯得有些特別。

皇帝似乎想以此告訴大家,今天要與民同樂,可是皇家本就是出於百姓。

羅成的一眾皇子們除了宋王外,其餘都到了,宋王未得皇帝允許,依然還在長安灞上張鐵槍父子家裡,去了長安後,羅成一直有盯著他,知道他也受了些苦,但羅成覺得是應當的,宋王改了一點,但改的不多,因此羅成認為他應當繼續留在灞上接受改造,等他改造好了才會讓他回洛陽參加這些宴會儀式等。

“盛世景象啊!”大學士虞世南看著遠處的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美景,驚嘆道。

羅成卻問太子。

“太子你可知道今年洛陽上元燈節,花費多少資金?”

“應當花費很多。”太子坐在皇帝的左側首。

羅成笑笑,“這麼熱鬧,所費確實不少,但實際上朝廷國庫沒花費一文錢,而宮廷內庫也一樣沒動用分毫,甚至,朝廷因為上元燈節,還入帳了不少。”

太子驚訝,“這怎麼可能呢?”

“你問下崔相便知道可不可能了。”

民部尚書、平章事崔君肅便叉手向太子介紹道,“這都是聖人的功勞!”

其實看似神奇,細說一下也不復雜,皇帝羅成不過是把原本由朝廷全力一手操辦的這個燈節,變成商業化運作。就如現在已經很發達的報業一樣,通過賣廣告能賺到比賣報紙更多的錢。

皇帝也讓內侍省如此操作,就比如之前上千的花車入京,皇帝在這些花燈上可是留了廣告位,向全國商人徵集贊助商,通過競爭,誰出的錢多,誰就能成為贊助商,他們家的廣告就能印在花車上,甚至是洛陽城各條街坊的那些燈上。

內侍省甚至還按皇帝給的指導,把這贊助商分為三級,一級為上元燈節合作商,二級為贊助商,三級為供應商。

一級的合作商只選了十八家,全是天下最有名實力最雄厚的大商團大商會,他們出的錢也最多。二級的贊助商和三級的供應商數量要多,贊助商也是出錢,供應商則直接供應燈節所需要之物,每一項燈節所需商品或材料,競出一家獨家供應。

為此要付出贊助費,其實也是值的,畢竟有報紙的廣告效果在前,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商家意識到,商業廣告的價值了。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53
第1310章 量入為出

太子詹事、東閣大學士李綱卻對皇帝的得意不滿,認為皇帝這是變相的剝奪敲詐商人,認為此風不可開,更不可長。

“這怎麼會是敲詐呢,商人們爭奪贊助商的名額資格,雖然確實是拿錢來換這贊助商之名,可他們的付出並不是白付出,他們的收獲是很顯著的,商人言利,無利不起早。這些能成為贊助商的,哪家不是天下有名的大商團或是大商行,他們會做虧生意,還爭著做?朝廷並不強求他們成為贊助商,他們掏錢做贊助商,得到的收益是很高的。”

李綱則說皇帝不當言利,不能跟商人一樣。

羅成笑笑,望向崔君肅。

“崔相,替我告訴李大學士,朝廷能夠不言利不談錢嗎?”

“聖人,普通人家,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哪也離不開錢,至於朝廷用錢之處就更多了。去歲,朝廷兩稅收入,計粟則兩千五百余萬石,布繃綿則兩千五百餘萬端匹,錢則四百餘萬貫。”

“另有工商稅、專賣稅、市舶關稅,以及朝廷通過和買糶賣、與藩國朝貢貿易所得,共計約五千萬貫左右。”

崔君肅是朝廷的大管家,他說的這些數字,自然是不會錯的,當然,這些數字,其實也是公開的,民部上奏朝廷的奏表中,都並不是保密的。

“這些錢夠支出嗎?”皇帝問。

從這些數字上看,朝廷收入很高,做為正稅的兩稅收入,收的粟米絹布這些實物租,並不算高,若是按照隋時的租庸調制,一丁年繳兩石租,兩千五百萬石粟,不過是一千二百來萬丁的租而已。隋強盛時可是有近九百萬戶人丁,哪怕以每戶兩丁算,也是近兩千萬丁,一人兩石那就是四千萬石粟的年租收入。

實際上雖然要扣除不課戶、不課丁,但相差也是巨大的,這也是為何隋朝時的存糧能有那麼多的原因所在,均田地分的少,可租卻是按每丁百畝的標準統一收的年租兩石。

當然,隋時沒有工商稅專賣之稅市舶之稅等等,也不會和買、貿易這些。

而大秦朝廷重視工商,對這塊的稅收立了很好的稅制,稅收很高,之前一年鹽稅就近三千萬貫了,如今雖然鹽稅朝廷主動降了一半多,可一年也還有一千多萬貫的鹽稅,加上提高了的茶、酒、礦的稅課,使的朝廷一年專賣稅就能達到近三千萬貫。

加上工商稅和市舶關稅一千多萬,然後是朝廷主導的和買、貿易等,一年的這些錢的收入有五千萬貫左右。

很驚人。

“聖人,朝廷收入不少,但開支也大。兩稅正稅裡的粟兩千五百余萬石,三百萬折充絹布,添入六京庫。三百萬回充米豆,供尚食及諸司官廚等料,併入京倉。四百萬回充米轉入京,充官祿及諸司糧料。五百萬留當州官祿及遞糧。一千萬諸道駐軍糧及貯備當州倉。”

“而布絹綿兩千七百餘萬端匹,一千萬入洛陽,五百萬入其餘五京,剩下一千二百萬諸道兵賜及和糴,並邊郡充官料郵驛等費。”

“錢五千五百餘萬貫,其中一千二百萬貫用於償還國債券,二百萬貫用於諸道郡官課料以及驛馬,六百萬用於添充諸道郡的和糴軍糧。”

“另三千萬貫用於三衙兵馬軍費開支。”

李綱道,“那朝廷一年還有五百萬貫節餘?”

“五百萬貫,看似不少,可用錢之地也很多,這是朝廷預留的備用錢,一旦遇戰事、水旱災情等,需要用錢的地方也多。另外,修路、築堤、建城等更是排著隊等朝廷批復拔錢。”

按崔君肅所說,別說五千萬貫,就是有更多的錢都不夠用的,現在朝廷都是卡著在用,量入為出。

根據上一年的財政收入,然後制訂下一年的財政預算,再預留一點錢備用。因此,如何制這預算,錢往哪拔,也是每年府院爭執的焦點。

不管怎麼爭,最後都是無法滿足各方的,因此只能是大致平衡,各方面都削減一些預算,駁回一些項目請求。

李綱倒是有些疑惑了,為何隋時僅收租庸調的實物,沒有巨額的工商市舶貿易這些收入,卻也一樣能安穩,甚至有開皇之盛世,如今朝廷這麼多的收入,反而還處處捉襟見肘呢。

“隋時,百姓人人要服二十天免費役,未服完,還要按天折絹三尺代役叫庸。隋時,以丁征租調,不論有田無田有田多少,只要是課丁,那都是一樣的租調,一年一丁兩石粟租或絹兩丈綿三尺。”

“而我朝呢,自改兩稅法後,戶分九等,貧富按差交戶稅,地稅則按畝徵收,並將原來隋時的各種雜捐攤派甚至連役也攤入畝中,按畝征地稅,這樣一來,田多就多征田少就少征,無田就不征,我們還把原來義倉糧社倉糧也併入了地稅田畝中,實際算起來,每畝折的租糧就比過去要少的多。”

當然,兩稅與租庸調制最大的區別,還是這個稅率是比較彈性合理的,窮人交的稅少,富人交的稅多,而隋朝的稅最大特色,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人丁稅,按丁來收稅,有錢人跟沒錢人交的稅一樣。

故此,隋朝時對於人口的普查和戶籍的控制,是最為嚴格的,隋朝統一天下後,全國人口在短時間內幾乎增加了三倍,其實就是把天下所有的隱戶等全都搜出來了。

這種按丁征稅的辦法,固然征起來簡單,有多少丁就有多少稅賦,可實際上很不合理,窮苦百姓,跟那些億萬富豪們繳一樣的稅,甚至大量的官員等成為不課戶,反而不繳半點稅。

隋為什麼為亡?

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按隋朝的稅制,若是太平年歲,大家交完租調後,還能勉強過過日子。可一旦遇災,或是遇到大的勞役,那麼本就艱難的普通百姓,就可能破產,而隋朝的稅制,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往往就是大面積的普遍性百姓破產,大量百姓走投無路,自然就只能造反了。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53
第1311章 總督

長安的街市改造試點,朝廷拆坊墻,改街鋪,出租出售,自己成了土地出讓者,土地開發商,最后又成了街市商鋪管理商,賺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也正因長安的這成功,羅成年前把長安府尹升調御史中丞,幾乎沒有受到半點阻攔。他雖年輕,可政績擺在那里。

李綱無話可說,當然不說皇帝是錯的。

“過去,楊堅建長安,楊廣建洛陽,隋兩朝天子,營建了東西兩京,征召了多少民夫,都是免費役使,百姓自帶干糧前來做役,路上花費的時間有時甚至是做役的數倍,可這損失隋朝會管嗎?”

“而如今呢,朝廷近幾年也陸陸續續的修復了洛陽和長安的一些宮殿,其中所用民夫并不少,但朝廷卻沒有免費役使半人,皆是出錢雇傭,百姓來做工,自愿應募,吃住皆在工地上,每日還有工錢,從沒拖欠過一人工錢,百姓以勞動換得工錢,補貼家用,每人都很高興,無一人不滿怨恨。”

“朝廷修復宮殿,改造城市,所費錢財,并不是直接使用國庫之錢,而是通過商業的手段運作,最后雙贏得利。就如長安城去年拆坊墻改街市,拆除舊坊墻,修排水溝、增添公廁浴室,增打水井等等,花費是不少,但最后把新建好的街市商鋪,出售或出租出去,轉手就回籠了開支,甚至還盈余了許多。”

后世的地方官員,誰都懂得城市經營,一座城市,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商業體,經營的好,那只賺不虧。現在羅成也開始引用一些這種理念,把過去簡單的行政手段,改成商業運營方式,如長安和洛陽這些代表城市,表現就還不錯。

“稅即國家!”羅成直接說出了四個字。

無稅,就沒有國家,一個國家要維持,必然要國民繳稅。國家的體現,就是稅收。就如明末時一樣,朝廷只能對普通老百姓征稅,官員、讀書人都不需要納稅,甚至投附到他們名下的人,也一樣免稅免役,于是,大明實際上早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了。

他只能一再的對普通窮百姓加餉,最終結果就是農民起義,國家滅亡。

為何大秦立國后更改稅制,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官紳一體納糧。貴族官員可折錢代役,但絕不能免稅。

皇帝可以給他們俸祿高些,甚至是門蔭等特權,卻絕不給他們免稅之特權。

大秦稅法的核心,便是財產稅,而不是人丁稅。哪怕你是一個奴隸,一個伎女,甚至是一個胡人,只要你在大秦的土地上,擁有財產,那么你就必然得要納稅,不過是納多納少而已。

“李學士,你其實可以多上上街,去詢問一下這些民間百姓,問問他們,大秦與隋朝相比,哪個時候他們更幸福。”

論幸福感,羅成自信,立國僅六年的秦國,絕對比隋時更讓百姓有幸福感。

,方便閱讀

隋朝反其道而行,兩世而亡也就不稀奇了。

就根王莽篡位改制一樣,他的亡也是亡于稅制,王莽的稅制更加是空中樓閣,所以他亡的更快。

崔君肅對李綱道,“隋朝百姓不論田地多少都要納一樣的租,服役是免費的,服不滿二十天,還得每天交絹代役為庸。可我朝呢,所有的雜費攤派連同勞役,都一條鞭的攤入田畝中,不以丁為征稅基本,而是以田畝為基本,故此,百姓其實要輕松的多。”

不過這樣一來,相對的,朝廷的開支其實增加了。正稅減少,各種工役沒有免費的民夫可征,還得出錢雇工,如此一來,僅僅是各地的土木工程這塊,就增加了大筆開支。修路鋪橋、水路城池,甚至是修河護堤,這些就都成了額外開支。

如在淮河邊的郡縣,因淮河多水患,年年得修堤護坡,這個開支地方自己就無法負擔,必須得朝廷每年拔款。

李綱望向皇帝,“稅收是朝廷的財政來源。”

“沒錯,可你卻只說了表層,稅收不僅僅是朝廷的財政來源,他更是治國之工具,他是財富分配,是天下安穩的根源,稅收的本質就是公平公正,但這個公平絕不是公攤。”

為此,朝廷如今不得不另設了幾個衙門,其中一個是運河總督衙門,負責運河的疏通維護管理,另一個便是河道總督衙門,負責的是黃河長江淮河漢江等諸江河管理。

河道總管專管河湖疏浚、堤防諸事。

羅成對于李綱這種有些食古不化的老儒其實很瞧不起,不過他的品德教育還不錯,這也是他一直留著李綱為太子老師的原因所在,對自己的繼承人,羅成知道他能力普通,但還是希望太子能夠正派,品行端正。能力弱點沒關系,皇帝會有宰輔們輔佐執政,但若是皇帝品德不行,那國家才會有大禍。

“李學士只看到了朝廷弄來了錢,卻沒看到這錢出自哪里,又流向了哪里。”

“學士可知何為稅收?”

各地的大江大河大湖,統一由朝廷的河道衙門直接管理,不再由各地方承擔,算是減輕了地方負擔,同時又由朝廷統一調度,增加管理效率。

這兩個總督衙門,一年的開銷是相當驚人的,其中許多開支就是雇傭民夫做役的工錢開支。

“李東閣,過去百姓常說,苛稅猛于虎,百姓苦于役,前朝之時,挖運河建東都修長城征遼東,大役不斷,百姓困苦,最后終至天下沸反。朕有感于此,方有了這兩稅之法取代租庸調稅制,又特將地方雜費攤派以及勞役,皆攤入田畝之中,以減輕百姓之苦。你說,這些難道不對嗎?”

一個朝廷得不得民心,能不能強盛,其實根源就在于其稅制。

如隋朝一樣,搞人丁稅,這就是最落后的稅制,看似公平,其實是最大的不公平,這必然導致國家根基的不穩。

稅收本質是什么?是對社會財富的再分配,這意味著窮人少納稅富人要多納稅,誰占據的社會資源越多,誰得到的財富越多,誰就得交更多的稅。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53
第1312章 虛位以待

羅成比其它皇帝都愛錢,那是他知道錢是國家運行的根本,沒有錢,國將不國。而朝廷的錢,自然主要來自於稅收,貿易僅是補充。

李綱被皇帝問的啞口無言,他不能紅口白牙的說假話,說前朝的百姓過的比如今還好,哪怕是號稱盛世的開皇年間,其實普通百姓的負擔也是十分重的。

羅成不再理會李綱。

特意招李靖到身邊跟他聊了起來。

今年正旦大朝會,嶺南的李靖、安東的徐世績、西山的蘇定方、安西的程咬金都回來了,這幾位也是如今大秦依然還在用兵的邊疆主帥。

“年前樞密院新增了兩個副使的位置,一個給了在安西膽大包天的程咬金,另一個本來打算給你,只是你說如今嶺南還未安定,便把這位置先給你留著。”

李靖叉手謝恩。

“嶺南的情況還是比較復雜的,如今表面上算是暫時維持了安穩,可只是表像。”李靖對于嶺南的局勢,也有很大的擔憂。平滅了寧長真等的叛亂後,表面上,朝廷在嶺南是大揚國威,順勢把原來那些豪帥們的位置給奪了。

但實際上,也僅僅是由朝廷取代了過去寧長真等這些地方豪帥的位置而已,對更底層,依然還是沒多大進展。

俚僚溪垌表面上倒是有不少歸附還入了籍,可不過也是圖朝廷的一些優惠政策,比如入籍後老人孩子每月能免費領到一些鹽,再比如俚僚人入籍後孩子可到官學裡讀書,每月還給予錢糧補貼。

再比如入籍後的俚僚人可以均田授地,劃給山林,發給地契等。

但就算是做了這些之後,李靖也面臨著一個難以突破的困境,那就是這些人哪怕是入籍之後,也一樣不肯納稅。

不納稅賦,那麼一切都是白扯,嶺南官府也就無法真正的實際統治這些人。

就如剛才皇帝說的那句,稅即國家。嶺南官府連稅都收不到,那還談什麼官府衙門。可現在問題是,若是李靖強行開始征稅,必然要導致這些土人的叛亂。

之前他就是把入籍跟納稅分開,才好不容易誘土人入籍。過去寧長真等人在嶺南,雖幾代經營,可一旦要土人入籍,一樣引發峒民叛亂。

現在這成了一個死循環。

“請陛下賜給良策,以化解僵局。”年近六十的李靖,也算是大器晚成,為朝廷坐鎮嶺南,那是功高勛著,可是現在對嶺南土著,又不能直接用強。

羅成笑笑,親自給李靖倒了杯酒。

“嶺南情況確實比較特殊,漢人太少,俚僚蠻人太多,尤其是那些漢人還多是些蠻化了的,許多在中原適合的政策,在嶺南就不行了。尤其是現在朝廷與嶺南之間,還隔著江南三藩,朝廷行事還得有所顧忌。否則,實在不行,直接用兵一路征討過去,以刀和火犁掃,強制他們入籍,讓他們繳稅服役。”

李靖點頭,正是有三藩的存在,加上現在嶺南的漢人太少,而朝廷如今國策也不願意再搞大規模戰事,故此這用強一策就難以實行。

“其實嶺南的那點兩稅,征不征倒沒多少錢糧,可是稅賦是國家的象徵,若是征不了稅,嶺南就永遠不算真正的國家疆域,不算正郡。”

喝了口酒。

“現在的局面,唯有兩手抓,一手抓軍權。嶺南的七十二營府兵,一定要加強訓練,不能懈怠,營堡軍城、驛站烽墩,得齊備。各軍城兵營,得屯備糧食,充足器械。只要兵強馬壯,械利糧足,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另外就是加強移民屯田,搞活經濟,把衛府營兵的家眷們都鼓勵他們遷去隨軍,在衛營邊,建立軍屬屯莊,並遷去更多的漢民屯田。”

只要漢人移民數量上來了,那就能迅速改變整個嶺南的局勢,這是釜底抽薪之策。

當然,搞活經濟很重要,市場搞活了,能吸引來更多的移民和商人,有錢了也可以修更多路、建更多屯莊、修堅固的軍寨堡壘。甚至也能通過經濟,把更多的俚僚人吸引下山,慢慢的讓他們融入進來。

“現在不要主動的挑起與峒民的爭端,要跳出來,站到裁判的角度來,要利用好溪峒之間的矛盾,充當裁判,給予調停,利於這機會,或拉攏或打壓,彼消此長,官府的威信力便能不斷增加!”

“謝陛下指點。”李靖贊同的點頭。

“說起來簡單,實際操作並不容易,這些就看你們在地方的表現了。我相信你的能力,南海、寧越、交趾三港,得多投入一些,這些地方是漢人的地盤,借助如今海貿之利,讓三城先發展起來,然後帶動周邊。”

“嶺南還需要陛下多選拔一些人才來。”

“馬上就是科舉考試了,這洛陽城有兩千多名舉子,到時會有二百多名新科進士,這些人都是天下讀書人中的尖子,個個都年輕銳氣,可堪大用。”

皇帝一手制訂的科舉考試制度,與其它各朝科舉都不大同,更注重的是幹才。雖然被有些人評論朝廷的科舉更注重術而不是道,但羅成以為,光說道不說術,那便只會出一群書呆子,就算其中優秀者,也就是如太子詹事李綱那樣的。

當官,當然得理政有術,若是啥都懂,只是道德標兵,那更加誤國。許多文官認為,國家選士,得先品行好,然後才有幹才。但羅成偏相反,他認為二者就算不可能兼優,但也得先選有才幹者,然後再從這些有才幹中者,再挑品德好的。

“新科進士,只怕沒經驗,無法適應嶺南那邊復雜的形勢。”李靖道。

“放心,科舉過後,朕會讓部份新科進士進入中央朝廷各省部寺監,也會讓一些到地方道郡縣任職,先從一些副職任起,慢慢鍛煉。這些人下去後,朕再從中央和地方抽調一批精練能幹的老吏,將他們分調四方。其中,自然也會給我嶺南一批。這些優先出來的老吏幹才,到邊地之後升遷使用,若是表現好,將來還會再有重用。”

“當然,若有願意去邊地的進士,朕也會挑幾個好的苗子過去歷練歷練,到時人到了嶺南,你可得給朕好好愛護。”

“臣一定。”李靖聽了皇帝的保證,欣喜不已。“給臣五年時間,定讓嶺南大變樣。”

羅成哈哈一笑,“你在嶺南也呆了好幾年了,朕最多再給你三年時間,到時你就在嶺南任滿八年兩任,按朝廷制度,你就得調任他職了。三年後,朕調你入樞密院來任樞密副使。等我老師致仕,便由你來接任樞密使之職。”

五鳳樓裡,不少人見皇帝跟李靖聊的正興,甚至哈哈大笑起來,都不由的向李靖投去羨慕的眼神。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53
第1313章 朕很高興,當賞

上元夜。

紫微宮,五鳳樓。

這一夜,火樹銀花不夜天,花燈如海人如潮。

整個洛陽城裡,湧入了百萬軍民一起觀燈慶賀,各條街道上,遍是花燈,遍要夜市,一邊看燈一邊購物,一邊吃著夜市小吃,一邊猜著燈謎。

對著一輛輛巡遊的花車品評稱贊。

五鳳樓上。

君臣蕃使夜宴完畢,在樓上觀看燈景。不少官員注意到,這一晚上,皇上一邊觀燈,一邊不時召臣子到身邊說話。李靖、徐世績、蘇定方、程咬金,後來又換成了張須陀、秦瓊、單雄信,然後又是羅嗣業、羅藝、藝存孝、羅士信。

還有唐儉、劉文靜、裴寂等。

不是鎮邊大將軍,便是朝中樞密院大帥,要麼就是宗室名王,又或是駐藩使臣。

敏感者便猜測到,皇帝估計接下來又會有什麼大的動作了,且必然是四邊之地。

而有人以安西帥程咬金去年連滅兩國屠數十萬人得以升入樞密為帥,推測出估計今年邊地還會有大動作,可能是百濟也可能是黨項又或是吐蕃,總之有程咬金的例子擺在那,估計各地邊帥會被刺激的更加積極。

而朝廷去年的財收還不錯,對軍隊的預算做了極大傾斜。

“不管是人屠還是魔王,對于皇帝來說,能打勝仗滅敵國擴疆土的將軍,終究就是好將軍,殺人再多,也照樣是有大功。”

“是啊,如今天子醉心于武功,朝中大帥、邊疆大將們也因此極為激進,各地戰事不斷,此非好事,國雖大,好戰必亡。”

“陛下口口聲聲說要休養生息,可我朝卻無一日沒有戰事,東南西北四邊之地,到處都是戰事,哎!”

幾名大學士今天無疑是被冷落的,先是李綱被皇帝一通駁斥,然後是皇帝召了一個又一個大臣到身邊陪同觀燈談話,可卻沒有叫一個大學士過去。

虞世南覺得如今皇帝的所做所為,其實與前朝楊廣都差不多,一樣好大喜功,一樣剛愎自用,可是偏偏結果又完全不同。

楊廣在位幾年,便天下大亂,將楊堅幾下年積攢下的底子折騰光。但如今天子,卻是馬上打下了的天下,才數年時間,便結束天下動蕩,讓中原恢復安寧,甚至許多地方比過去更加繁華了。

可偏偏這天下似乎越來越安穩,皇帝對各地用兵不斷,徵收工商稅,又將鹽茶酒馬糖礦等徵收專賣之稅,又是和買又是貿易的,論說應當會使的天下怨憤,可偏偏現在卻穩的很。虞世南也是經常到下面去走訪,沒有人能蒙騙的了他,但結果偏是如此。

這讓他有時很迷茫不解,為何當今天子行事與楊廣那般相同,可卻又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呢?

“早晚,會有大隱患的。”另一位大學士褚亮說道。

渤海艦隊副使程名振跟著上司韋忠賢也登上了五鳳樓參加今夜的酒宴,可是他們的品階低,只能呆在距離皇帝位置很遠很遠的地方。

一身緋袍的兩人,在平時也是很耀眼的,可是在這滿樓紫玉中,就顯得黯然失色了。

“真羨慕徐世績,去年與百濟、倭國作戰,他的安東軍還沒有我們的戰果豐盛,可現在他卻能親近聖人,得聖人賜酒一同觀燈,我們卻只能呆在這麼遠處。”

韋忠賢倒不羨慕徐世績,他羨慕的是殿中監馮力士,還有那幾位少監。馮力士也是一襲紫袍,紫袍啊。從三品的殿中監,能夠參與宣政殿御前會議,甚至能協助皇帝處理密折,這權力可是夠煊赫的。

“有朝一日,我也若能成為殿中監,哪怕只幹一兩年,也足矣。”

程名振笑道,“總有機會的,今年咱們渤海艦隊再幹他幾票大買賣,到時聖人豈有不嘉獎之理。”

韋忠賢倒沒有那麼大的期盼,渤海艦隊畢竟是皇家的艦隊不是朝廷的,說白了他們就是天子家奴,做的好了那是本份,做不好那是失職。去年,渤海艦隊的戰績不能說不豐盛,可南海艦隊也不比他們差。

南海商隊據說去年跑昆侖海、天竺海、波斯海,新增了許多貿易關系,一年為皇帝賺了數百萬貫。

一名身著黑衣的宦官一路彎腰低頭過來。

“內侍省內給事韋忠賢,渤海艦隊副使程名振?”

二人連忙起來應聲。

“正是下官。”

那官宦打量了二人一眼,二人連忙把自己的銀符遞上驗看。

“二位恭喜了,聖人召你們過去喝酒觀燈。”

韋忠賢也沒料到,皇帝居然會召他們二人過去,驚喜萬分。

“想不到聖人還記得奴婢。”

“剛才聖人與徐世績大都督聊到安東戰事,徐大都督為兩位說了許多好話,稱贊二位打擊百濟與倭國,功績極大,陛下因此命人記下二位名字,這不剛與駐象雄大使劉文靜談完,便讓來召二位過去。”

“多謝公公。”韋忠賢投去感激的目光,甚至就要往身上摸東西。

“這是什麼地方,快收起你那小心思。”那名宦官雖然品級低,但卻直接訓斥韋忠賢試圖賄賂他的動作。

韋忠賢被訓斥,也只得訕笑幾聲停下動作。

“快隨我來。”

皇帝所處位置,是五鳳樓上最佳的觀燈所在。

樓下廣場上,有人唱報,“廬陵郡進獻表演!”

韋忠賢和程名振過來,拜見皇帝。

“過來坐,賜酒。”

韋忠賢只敢放了半張屁股在坐椅上,而程名振也沒好哪去,兩個五品緋袍坐到了皇帝身邊,更是引得五鳳樓上一片小聲議論。

“渤海艦隊去年的表現很好,你們去年奉命出擊百濟、倭國,連破百濟兩座郡城,還攻破倭國數個大島,總計俘虜倭人、百濟人共計十萬餘人,僅此一項,就是大功一件。更別說在榮山江,你們還大敗倭軍前鋒艦隊,了得。”

“此戰,也算是狠狠教訓了倭國小兒們,讓他們知道我大秦之天威,懲治了這些坐井觀天的蛤蟆。”

“朕很高興,當賞,說吧,要什麼賞賜?”皇帝笑問。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53
第1314章 流求太守

程名振的分紅也有近萬貫,這是艦隊最頂級的身股,其它的船長們則是千貫到數千貫不止,下麵的水手、護衛們則要低的多,身股多是幾十貫百貫左右。當然,就算如此,這筆身股份紅也是驚人的,哪怕說去年渤海艦隊業績優秀,分紅多,但一個護衛一年上百貫的分紅,比他們過去在禁軍時一年的軍餉還多。

這還沒算上他們在艦隊,本身就是還有一份正常的薪水的。

且不同級別不同崗位的員工,也有不同的身股,同樣崗位,資歷老,表現優的則身股更高。正是在這種身股份紅的激勵制度下,皇家商號的幹勁十足,擁有極強的戰鬥力。

韋忠賢做為艦隊使,所有的身股也是最高的,去年按老例分下來,他一人就能分到一萬多貫。

這是相當驚人的,也正因此,韋忠賢都不敢要。

但皇帝說了,你不要就是要破壞朕的制度,將來要壞朕的好事。

這就讓他很為難了,不收,皇帝不許,收吧,錢太多燙手。好在韋忠賢倒也是個聰明人,馬上決定等分紅到手,立即再以進獻的名義,把錢進獻給皇帝,他還打算分開來送,比如皇帝過生日啊,什麼中秋端午正旦元宵啊,太后生日太上皇生日太子生日皇后生日啊,都可以進獻,還可以把錢換成一些其它的禮物,這樣一來,這一萬多貫,總能花完。

“流求郡雖然將是新設之郡,可這島上已經有我們數個大港,另外還有數個城堡,上百座屯莊,那邊種植的稻米現在已經足夠供應島上秦人商民自用,甚至還有餘。而島上建立的甘蔗種植園,蔗糖坊,每年也能產生大量收益。不過隨著如今我秦人勢力在島上大增,島上許多番人與我們的沖突也不斷增加,甚至開始有番人部落屢屢來襲。”

把流求島設為朝廷正郡,派出官員,就是要統一加強管理,以及增強規劃。更主要的,還是要面對與番人的沖突,先前是以貿易為主,想辦法先弄點據點,出錢買或者拿商貨租,對番人也是十分退讓客氣的。

可如今,番人感到引狼入室,秦人已經尾大不掉,想要驅趕他們離開,大秦怎麼可能答應呢。

歸根到底,終究還是到了要開戰的地步,最後就是各憑本事了。誰贏,誰就將獲得統治權。

光靠南海艦隊肯定不行。

“朕看中你之前在倭國百濟的戰鬥表現,你用兵很靈活,讓你到流球去,你要把那裡整合起來,要讓我大秦的旗幟正式在那裡立起來,對於來襲進犯的番人,要狠狠回擊。”

“你去後,還要負責把衛營建立起來,先給你八個營的編制,一廂兩團。”

讓程名振去當從四品的流求太守,說白了就是讓他去打仗的。

“流求是個新郡,但流求島很大,南北八百里,東西數百里,這裡能容納千萬人口,是個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的肥沃大島。你若是幹好了,朕將來便還要把流求升為中郡甚至是上郡。”

上郡太守從三品,這暗示著程名振如果能在流求幹好,那就能夠直接原地升官啊,而三品可是做官的一道大門檻。

能上三品,那可就是紫袍大臣。

“現在流求島上,主要都是皇家的產業,還有不少勛戚貴族家的產業,你到了那邊,有皇家艦隊副使的經歷,也好開展工作。”

“我調王鎮為你郡都尉,與你一起搭擋,他曾經隨陳棱和張鎮周率軍征流求蕃人,為先鋒校尉,擊敗過土王。”

“臣定不辱使命!”

程名振當下不再猶豫。

,方便閱讀

之前,都一直是由南海艦隊代為管理。

可現在,明顯設郡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韋忠賢辦事用心,忠於王事,朕便賞你為內侍省內常侍,洛陽賜甲第一座,再賞你郊外別墅一套,賜絹百匹,奴二十。”

韋忠賢趕緊跪謝天恩。從五品下內給事升為正五品下的內常侍,這是連升了兩級。而皇帝賜宅第別墅就更顯恩寵了,做為渤海艦隊的艦隊使,韋忠賢當然有錢,百匹絹二十奴不值一提,可這是皇帝所賜,就意義不同了。

“渤海艦隊依然交給你,希望你以後更加用心辦事。朕也不會虧待你的,去年渤海艦隊在百濟和倭國作戰,同時還與新羅、靺鞨、契丹等貿易,收益不少,朕也如往常一樣,照慣例拿出一部份收益,做為整個艦隊裡人的獎賞分紅,你是艦隊使,你也有一份大的。”

“嗯,朕準備將義安郡東面海中的琉求島,設為琉求郡,定級為下郡,便以你為太守。”

程名振心中激動,下郡太守,從四品。太守啊,一郡之長官,大秦如今也不過二百餘郡而已,這可是比過去刺史還要權重的。

“奴婢是天子家奴,有俸祿還有賞賜,用不了這分紅。”韋忠賢忙道。

“分紅這是老例,不唯給你一人的,朕的所有船隊、商隊、工坊、莊園,都設有分紅,只要收益好,就能有分紅賞賜,做為管事的更有一定頂身股,可參與分紅。你雖忠心,可如果你不要這分紅,那就是開不好的例,以後大家也不好再拿身股份紅,今後大家辦事可就沒那麼積極了,這身股份紅你拿著。”

“老程啊,你也是追隨朕的老人了,當年征高句麗時,你便在我軍中,後來雖然犯了點錯,可這錯也不算大,如今在渤海艦隊表現十分突出,尤其是去年敗倭軍艦隊那戰,可圈可點。朕呢,打算讓你年後回來任太守。”

程名振驚訝。

“太守?”

韋忠賢忙又請罪。

他很清楚去年的分紅有多少,他做為艦隊使,擁有最高的身股。這身股也是最先在皇家商號裡開始的,據說是皇帝親自製訂,給予優秀的管事、員工們一定的股份,不用出本錢,只憑自己的勞動職位,年底分紅。

不過這身股只參與分紅,是沒有商隊的真正股份的,並與崗位掛鉤,一旦離職,也就沒有了身股。

不過等他高興過後,馬上驚醒,琉求郡太守,流求,這不就是海東大島嗎。之前渤海艦隊主要是負責長江口以北,這流求島是在南海艦隊範圍之內,據說南海艦隊跟島上番人貿易,關系還搞的不錯,甚至已經在島上或買或租,弄下了數個港口,建立起了碼頭、城堡,並建立了不少個屯莊,利用奴隸在島上屯田種糧。

與番人貿易,主要是收購他們的鹿皮、樟腦、檳榔、大米等。

南海艦隊還有不少商隊都開始在島上擁有不少的據點,如今在島上的秦人有上萬人,奴隸更是有數萬,有這麼大的實力,這麼多的人口,那麼也就迫切的需要有朝廷派駐的官府,以管理。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54
第1315章 警報

皇帝羅成從沒有忘記經營自己的小金庫,朝廷自大降鹽稅後,如今一年財政收入是粟兩千五百多萬石,布絹綿兩千五百多萬端匹兩,錢五千五百餘萬貫。而皇帝內庫去年一年,就收入了折銀一千五百多萬枚銀虎。

一枚銀虎直錢兩千,這相當於是差不多三千萬貫錢。

這個收入是相當驚人的。

不過皇家自有其優勢,羅成通過大量買入戰爭等帶來的奴隸,然後全國各地開礦建作坊,金銀銅鐵等幾樣重要的礦產,現在皇家礦務局裡掌握了不低的份額,皇家挖礦,堪探技術強,有皇家研究院做技術支持,資金又雄厚,人力又充足。

皇家既不缺錢,也不缺奴隸,一旦堪探到了優質的礦產,便會投入巨額資金開采,另一面,又會馬上建立冶煉廠等配套產業,從堪探到開采,再到冶煉加工,然後再到鑄造金銀幣、造金銀首飾器物,鑄銅錢、鑄鐵器等,他們這種完整的產業鏈生產,且又規模化,便能極大降低成本,擁有巨大的競爭優勢。

而皇家還擁有造船、瓷器、琉璃、造紙、釀酒、制鹽、、制茶、雕版印刷、制糖等許多緊俏商品的技術,另外皇家還搞海貿、邊市貿易,可以說最賺錢的那些行業,皇家都插了一手,而且幾乎都是規模極大,佔有很大的行業份額。

更別說皇家還從事鑄幣、錢莊、銀行這些金融業務,放貸、抵押、匯兌等等,憑著皇家這個金牌口碑,皇家賺錢跟搶錢似的。

羅成把中原的許多皇莊田地,大多都置換到了邊地去,然後通過使用奴隸,種植糧食、甘蔗等等,搞莊園化種植,並不比在中原的那些地收益低,畢竟洛陽一畝地,邊疆都能換十畝。只要有充足的奴隸、牛馬,十畝地的收益,那絕對比一畝地的要高。

在洛陽、長安、範陽、太原、廣陵、登萊等一些重要的城池,皇家建立了許多大作坊,在邊疆之地,比如關外遼東、朝鮮安東,又比如嶺南廣南等地,建立了大量的莊園,在隴右、塞上等地,還建立了許多牧場,以及皮毛等加工作坊。

其實羅成搞這些,基本就相當於後世的國有企業,深入各個行業方面,靠的是資本、技術和規模,還有皇帝的信用。

這也是一直以來,被朝中許多文臣們攻擊的地方,他們認為皇帝與民爭利,事事要插一腳,哪個賺錢,皇帝就殺入哪個行業。

皇家產業甚至成了價格屠夫,哪個產業有皇家進入,那必然會出現商品價格大跌,偏偏皇家的產品質量還很強,尤其是他們有強大的商品調動能力,全國市場一盤棋,休量規模又大,誰搞的過他們。

許多人嚷著錢不好賺,尤其是過去地方上,一些地方豪強士族大戶們,利用的是自己在地方上的影響力,甚至是官商相護,有著定價權,甚至是市場保護,那錢賺的叫一個舒坦。

可現在皇家字號到處掃蕩,他們規模大,成本低,商貨多,調配能力又強,於是大家要麼只能跟著降價,但自家成本高,於是利潤降低。要麼硬撐,市場被搶占,收益更少。

可他們再不滿,羅成也從不理會。

皇家商號從不偷稅漏稅,雖說降低了些價格,可也並不是傾銷價格戰,只是把不合理的價格降低了一點,比如紙墨這些朝廷衙門和讀書士人都要用的必須品,過去的價格就實在是太高了。

高到讓皇帝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書都是賣頁數來賣,一頁書動不動就是幾十文錢,一卷經書往往是十幾貫甚至更貴。哪怕是紙,都是一張要數文錢。

皇帝的皇家紙坊造出了各種各樣的紙,從昂貴的宣紙到朝廷專用的黃麻紙,再到印刷用的竹紙,各種紙都有,但不論是哪個檔次的紙,都比過去同檔的紙下跌了幾倍。在這方面,皇帝沒留余手,直接打壓,無數的紙坊倒閉,可皇帝也沒管,要麼被皇家紙坊收購,要麼就直接關門。

紙這東西,是重要的民生用品,必須得降。

皇帝狠起來,連朝廷的重要稅收鹽稅,都能一年降下兩千萬貫來,還有什麼他下不了狠手的。

如今整個皇家產業,遍及大江南北,四邊塞外,皇家產業裡的奴隸數量高達一百萬多萬,非常驚人,可以說,羅成是真正的大奴隸主。

正是靠著這巨大的產業規模,皇家產業一年才有三千萬貫的收入,而且一年還要向朝廷貢獻數百萬貫的稅收。

大量戰爭俘虜最後淪為皇家礦場的礦奴、田莊裡的農奴,還有作坊裡的工奴,因為巨大的需求,甚至刺激著奴隸市場興盛不衰,各沿海港口,邊塞關市,每日都有奴隸送到。

許多周邊的藩國、部落,都開始從事這項收益驚人的買如皇家商隊在嶺南,就向嶺南的那些峒主蠻王們出售各式各樣的精美商品,峒主們沒錢支付?沒關系,可以賒欠。若是到期還不能還清,那可以允許峒主們把自己的奴隸給商隊抵債。

許多奚峒俚僚那多是還處於部落制,本身確實會有一些奴隸,但肯定沒多少。於是為了交換想要的商品,他們便開始主動的跟其它部落交戰,掠奪其它部落人為奴,甚至有的峒主,把自己的峒民賣給皇家商號為奴。

這些峒民本是峒中窮人,多是借了峒主的錢,欠債未清,於是便被他們拿來賣給秦商了。

如這樣的情況,在漠北草原,在東北白山黑水的山林中,在雲南黔中的深山裡,甚至是在天南的林邑、真臘,在西域的諸國,到處都在上演。

秦商們的商貨深得他們喜愛,這些人開始在秦商的鼓動下提前消費,最後還不上了,於是只能賣牛賣馬賣妻賣女,甚至有的最後只能把自己賣為奴償債。

那些酋長、峒主們,也開始相互攻伐,互相劫掠人口發賣給秦人為奴。

而秦商人,甚至現在都不需要自己幹捕奴的危險買賣,只要帶著商貨去交易就行了,輕松又賺錢。

皇帝賺錢的速度甚至不比朝廷征稅少,堪稱真正的富可敵國。不過雖然一年賺了三千萬貫,可皇帝卻也沒沉浸於享受,他並不愛奢侈,也不喜歡修宮殿行宮。

相比於朝廷每年有做來年的預算,皇帝每年也一樣讓內侍省和殿中省、秘書省三省做來年的預算。

就如今年做出的預算,皇家明年主要開支,便是再新建上百條大小商船,以增加渤海和南海艦隊的實力。

同時,朝廷還計劃組建一支運河船隊和一支長江船隊,還有一支跑靈武到榆林的河套船隊,還有淮河船隊、漢江船隊等,這些船隊建成後,不但能大大提升皇家產業商品的調運能力,同時,各個船隊配備的護衛隊,也能成為一支皇家的精銳奇兵,在關鍵的時候,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另一筆大額預算,則是今年皇家計劃今年要把惠民藥店、安樂醫院開遍每一座郡城,甚至要在一些大的縣城,也開起來,預計未來十年內,要在全國一千五百餘縣,每座縣城都開上惠民藥店和安樂醫院。

今年也要招募更多的軍醫院委培醫生、護士,由皇家出錢,在軍醫院培訓完成後,再分配派駐于各地的惠民藥店和安樂醫院去。

造船、組新艦隊、招募雇傭更多的船隊護衛,新增惠民藥店、安樂醫院,招募更多的醫護委培生,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錢財。

皇帝的錢來的快,可皇帝的錢去的也快,只不過這些錢沒用在修建宮殿,沒用在各種奢侈用度上,皇帝認為很值。

除了這些大項目,皇帝還批準向皇家建立的孤兒院、養老院等增大預算,以收留更多的棄嬰或孤兒,以及供養那些孤寡可憐之人。雖然沒有能力把全天下的孤寡老人、棄嬰孤兒都收容,可皇帝每年都在增加預算,每年都會建立新的孤兒院和養老院,這本是朝廷的責任,但現在皇帝也讓皇家默默的承擔了一部份。

今年朝廷要在安西增加一萬兩千兵馬,這是一筆大開支,但好在去年滅鼠尼施和龜茲國,朝廷得了幾十萬的奴隸,和上百萬的牛羊牲畜,以及無數的財富。

這筆錢,羅成吩咐,不列入財政收入之中,而是單列起來,做為朝廷的備用資金。去年冬天多地無雪,早有官員提醒今年可能會有大災。

冬無雪,來年最大的災便可能是蝗災。

為此,皇帝特意把這筆滅龜茲和鼠尼施的錢留出來,除了一部份用於安西新增一萬二千兵馬的開支用度外,其餘的全都留著,不許挪用半點,都是用做預備救災應急之用。

為了應對今年可能出現的大災,皇帝甚至在五鳳樓上,還不忘記再次把幾位邊疆大將召來細談。

與大臣們猜測相反,皇帝與這些邊將交談,不是要搞什麼大動作,準備又要滅幾個國家,恰相反。

羅成對李靖、徐世績、蘇定方等人交談時,都是再三交待,今年要穩,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能守就不攻。

哪怕是安西那邊的戰事還沒結束,可皇帝也要求徐世績控制戰事規模,暫時不要打什麼會戰決戰,因為今年朝廷得提前預防,如果邊地擴大戰事規模,到時朝廷可能無法增援。

一切求穩。

安穩第一。

甚至早前,皇帝還特別又召見了江南三藩的使者,對三藩的忠心給予贊賞,還給三藩賞賜了不少禦物,目的就是希望今年三藩能老實點,不要添亂。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54
第1316章 黃河灘

洛陽北面,黃河岸邊。

頭頂紅色雉羽的羽林騎封鎖了這片黃河南岸河灘。

皇帝和太子走在河灘上,羅成手裡拿了把小鏟子,太子則拿著一個竹篩和一個小桶。

羅成彎腰低頭,很認真的觀察著河灘。

“父皇,你在找什麼?”

羅成直起腰來,目光望向前方的黃河,過去奔騰的黃河眼下已經水流大減,裸露著大片的河灘地。

“去年秋多地頻發水澇,到冬天卻無雪,今天又無雨,天有異象啊。”

太子疑惑,“父皇不是說天象皆自然,所謂異像之言皆為邪說嗎?”

“朕說的這個天有異象指的正是自然異常現象,而不是那些鬼神之說。太子啊,有句話你當記住,旱極而蝗。久旱之後必有蝗,朕今天帶你來,就是要來親自查看一下情況。你來看,這些小竅孔看到沒有?”

太子順著皇帝的手指,低頭仔細察看,果然發現黃河的灘地上,確實有許多細密的小孔。

“父皇,這是什麼?”

“這便是蝗蟲產卵留下的孔竅,你順著這孔往下挖,一寸左右,必能挖到蝗卵。”

太子驚訝,接過鏟子挖了起來,他帶著好奇小心翼翼的挖著,動作極為小心,生怕挖壞了,羅成很耐心的在邊上看著。

片刻後,太子驚喜的道,“真有蟲卵!”

挖開的土下,一大排的蟲卵密密的排列著,足有近百枚之多,略帶米黃色的卵埋在土裡,乍一看,還以為是一粒粒的小米粒,差不多的形狀差不多的顏色,只是更小一些。

“數下有多少!”羅成蹲在一邊道。

於是太子認真的數了起來,後面還有位東宮的屬官,站在後面跟著記錄這一切。而皇帝的身後,同樣有兩位當值的史官在奮筆疾書,甚至面帶憂色。

左史記言,右史記行,皇帝的身邊,幾乎時刻不離史官,他們記錄著皇帝的一言一行,以留作後世人看。

史官們憂心忡忡,蝗災,兩個可怕字出現在腦中。

太子卻似乎還並不知道蝗災的可怕,年僅十一歲的太子,還僅僅只是當成了一門自然課,有父親陪伴著,一起出來看黃河挖蝗卵,很高興。

“八十七顆!”太子數完,高興的道。

“蝗蟲產卵,一般一次能產五六十顆到一百多顆,一般的蝗蟲產卵後會死掉,但有些強壯的還能繼續活,甚至要不了多久還能產第二次卵,且能產更多。”

太子很崇拜的看著父親,父親似乎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這些蝗蟲產卵也是跟蠶一樣嗎?”

“不一樣,蠶會結蛹,但蝗蟲不會。這些蝗蟲一年能生兩季,秋天產的卵過冬後,在夏天孵化,孵化出來的蝗蟲還只是幼蟲,稱為跳蝻,他們會經過五次脫皮,然後變成成蟲飛蝗。飛蝗喜結群,無所不吃,所過之處,寸草不留,莊稼無苗,顆粒能收。”

“尤其是在旱災過後,更容易爆發蝗災,一旦不能及時控制,甚至能蔓延十幾郡,造成大饑荒。歷史上,蝗災記錄不絕史書,漢代記錄,幾乎每年便會有一次大蝗災,小蝗災更是數不勝數,常有史書記載,蝗災重,人相食。”

這蝗蟲這麼厲害嗎?太子驚訝。

“三大災,便是水災旱災和蝗災,甚至比瘟疫還更可怕。”

左史忍不住道,“聖人,上一次大蝗災距今已有九年,難道說這一切真是天道定數?”

羅成搖搖頭。

“蝗災的發生,是自然現象,不是什麼天道定數。蝗災往往是在水旱災害之後產生,為何?因為水旱災後給了蝗蟲極好的生長環境。就比如這黃河灘吧,去秋,黃河大水,雖沒造成決堤等大災情,可水位大漲,後來水退下去,這些河灘地便成了蝗蟲產卵的好地方。”

蝗蟲產卵也是挑地方的,他們喜歡挑那種土壤含水份較高,但又土地密實甚至帶點堿性的土壤產卵,這種土壤有利於蝗蟲卵的存活和孵化。

而河灘邊上又往往會有許多蘆葦等雜草,這些也正是蝗蟲最喜歡的食物,同時在這些地方邊上產卵,還利於蟲卵孵化出來的跳蝻進食成長。

“若是正常年景,冬天下雪會凍死許多,春天之時,黃河水位會上漲,這些河灘大多數又會被水淹,因此多數蝗蟲卵會被淹死,剩下一些,數量不多,也就難以成災成患。可水澇乾旱之後,蝗蟲卵往往就能大量孵化成活。”

秋雨澇冬無雪春無雨,這種極端的氣候條件,使的今年將面臨極危險的蝗災可能。

太子站起來,看著腳下河灘上遍地的那些孔竅,頭一次感到了頭皮發麻。

“一個孔竅有百粒蝗卵,這片河灘得有多少卵?”

羅成也很憂慮的對太子道,“之前朕讓皇城司和錦衣衛各挑了一塊地方查看,皇城司挑了一塊黃河灘地,錦衣衛挑了一塊湖灘地,經過他們的仔細調查統計,得出了讓朕憂慮的數字。”

錦衣衛和皇城司挑的都是明顯有大量蝗蟲卵的地方,他們量出一畝地來,仔細挖掘蝗卵,然後統計,為了數據準確,他們甚至一共量了十塊一畝的地方挖掘統計。

結果是驚人的。

每畝地中,能高達蝗蟲卵塊兩百萬到三百萬的卵塊,而每個卵塊就是一隻蝗蟲產的卵塊,裡面往往有五六十到一百粒卵。

這麼算起來,每平方米就能高達三十四萬粒卵。

一畝地六百六十六平方,就算唐代的畝小點,一畝也有五百八十多平方。

僅皇帝眼前這塊河灘地,就有三千畝之多。

一畝地就可能有兩億粒卵,三千畝地,那是六千億卵啊。

只要想像一下,如果這些卵都成功的孵化出來,到時侯將是一種多麼可怕的景象,鋪天蓋地都是蝗蟲,所過之處,一掃而光啊。

而且這麼多的蝗蟲,還能再產一季卵在秋天孵化。

哪怕就算不是所有卵都能孵化,就算現在查看的都是最密集的產卵地,但因為乾旱,多少河灘多少湖泊水塘有這種適合產卵的地方啊。

誰知道那下面,究竟還埋了多少蟲卵。

太子的數字是由李淳風親自教導的,九九乘法表還是很精通的,可是他把皇帝給他的數字,左算右算後,還是不敢相信,三千畝河灘上的蝗蟲卵太多太多了,多到過億,他總認為是自己算錯了。

“你沒有算錯,這河灘上確實有這麼多的蝗蟲卵。”

太子嘉文頭皮發麻,似乎正有無數的蝗蟲從河灘地裡鉆出來,然後跳到他的身上,將他淹沒。

“父皇,有沒有辦法滅掉這些蝗蟲卵,不讓他們孵化出來?”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54
第1317章 東林黨

宣政殿。

御前圓桌會議上,每位參會的大臣面前都擺著一份報告。

羅成面色有些憔悴。

“諸卿,今天召你們來宣政殿議事,主要是關於蝗災之事,你們面前的這份報告,是由錦衣衛和皇城司還有軍醫院一起通力協作,花費了很大精力趕出來的,你們可以先仔細看一看,看完後我們再議事。”

房玄齡看著面前這本報告,知道事情肯定不簡單,能讓皇帝都如此憂慮,絕對很棘手。打開細讀,越讀越驚訝,這份報告太祥實了。

一開始就講的是蝗蟲的生活習性,然後又講他們成災的一些原因和可怕的後果,甚至還直接把蝗蟲卵、五齡跳蝻、飛蝗等各階段的樣子都繪出。最後是關於錦衣衛對各地蝗蟲卵的調查取樣結果,還有對蝗災的預警。

最後報告結論,今年將有大蝗災,從河西隴右到關中朔方,從河南到山東,從河北到山西,從巴漢到湖北,再到淮南,整個黃河流域,長江北部,淮河流域,都可能要爆發大蝗災,涉及半壁江山,數十郡幾百縣。

這次的蝗災,其災情之嚴重,可能會是五十年一遇甚至是百年一遇的,比起年一次的蝗災,將嚴重的多。

如果處置不當,後果也將不堪設想。

看完後,殿中一片沉寂。

“這報告是否誇大?”新上任的禦史中丞長孫無忌問。

“這裡還有一份報告,是太子嘉文自己做的。”皇帝招手,馮力士便又給眾大臣送上一份報告,這份報告要簡單的多,由太子親自書寫,裡面的內容就是他隨皇帝到洛陽北的黃河灘上的親自挖蝗卵的經歷,裡面還附上了不少數據,比如太子挖了一厘地,就從中挖出了兩萬多個蝗卵塊,而每個蝗卵塊裡,都有五十到百粒的蝗卵。

這下長孫無忌無法吭聲了,太子親自挖掘,還是皇帝陪同,這是作不了假的。

一眾大臣們都暗暗心驚,對於蝗災,他們在史書上看過許多,甚至也親身經歷了不少,但對於蝗災的成因啊,蝗蟲的習性啊等等,其實並不瞭解。

現在看到這一個個的數據,越發感到震驚。

李綱有些意外,他是太子詹事,不僅是太子的老師,也算是東宮的主官,詹事府本就是仿朝廷的尚書省所設,可太子做這事情既沒叫上他,甚至也沒告訴他,這讓他覺得太子與他生份了。

“陛下,蝗卵並不代表就會有蝗災,蝗災其實是與皇帝德行有關,只要修德善政便能消除蝗災。”

他這一套,完全就跟漢代大儒們推崇的天人感應有關,什麼地震啊大災啊甚至天上有流星啊,這些都能歸之為上天示警,說是德政不修等等。

其實做為當時精英的那些漢代大儒們,又有幾個是不知道這些東西與皇帝或宰相們的施政無關呢?

可是他們就是要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弄出了這麼一套天人感應之說,就是為了以此來約束一下皇帝,畢竟皇帝是天子,臣子們誰也管不了天之子,於是他們便只能假借上天示警,天現異象,以此來約束皇帝。

這其實就好比後來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稱自己是上帝次子,稱耶酥為天兄。結果後楊秀清卻自稱天父上帝附身,於是反而還要讓洪秀全來拜他聽旨。而蕭朝貴則稱自己能得天兄耶穌附身傳言。

這都是一回事。

羅成笑看著李綱。

果然不出他所料,李綱接著就開始大談皇帝的一些朝政的不當,說皇帝不肯偃武修文,不肯與民休息,對外征討用兵不斷,又大搞皇家產業,與民爭利不休,還說皇帝大肆分封諸侯實是為將來埋下禍患。

又還提起說禁軍和內軍的職業兵制不好,每年要耗費幾千萬貫軍費,是為冗兵。還說到吏員打破了升官界限,這是使的清濁不分云云。

羅成乾脆架起二郎腿,聽著這位老頭在那裡一通亂噴。

看他從這條政策噴到那條政策,口水橫飛的樣子,羅也乾脆就讓他一噴到底。

“若按東閣大學士所言,朕是不是當下罪已詔?”羅成等他噴完了,緩緩問道。

李綱愣了下。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只要陛下能夠迷途知返,便是大善。”

“朕就問李東閣,若是朕罪已,若是朕如你所說,更改這些國策,按你說的改變,那麼今年的這場蝗災能夠避免嗎?那些蝗蟲卵就不會孵化嗎?”

李綱被堵在那裡了,他當然清楚,蝗災這個東西,最主要還是與自然相關,雖與人也有關,但相關的也不是這些。

若是他敢跟皇帝這樣說,只怕也說不過去。

可是眼下話到這份上,也是無法後退了。

他總不能自食其言。

“陛下,老臣請陛下施行仁政,修德善政,自然能平息蝗災。”

“荒唐!”

皇帝一巴掌拍在桌子上,羅成明白李綱的想法,想借這蝗災來勸諫皇帝,可現在還這般說,那就真是胡言亂語了,這已經是不顧原則不守底線的行為,這樣的開端可是壞榜樣,若是人人都跟李綱這樣,那他豈不就成了明末東林黨

“罔顧事實,顛倒黑白!朕真是看錯你了,朕本以為你品良德佳,所以特讓你為太子詹事,又拜你為東閣大學士入翰林院為輔臣,可是結果你太讓朕失望了。蝗災當前,朝廷需要的不是空談什麼修德善政,現在要談的是如何預防,要談的是即將出現災情的地方,要積極的調度儲備糧食,要如何捕蝗挖卵,把災情降到最低,就算是災情發生,哪怕莊稼被吃光,也不能讓百姓發生饑荒,無飯可吃,更不能讓人相食,可你卻跟朕大談什麼偃武修文,談什麼其它,你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你這是做惡!”

李綱怔怔的站在那裡,想不到皇帝對他如此無情痛批。

“臣臣受陛下如此指責,無臉繼續留在翰林院,無臉繼續留在東宮,請辭官致仕歸鄉養老!”
bluebruce 發表於 2019-9-12 10:54
第1318章 蝗神

“李綱,你讓朕太失望了!”

皇帝冷冷說道。

李綱站在那裡請辭,不肯認錯低頭。

這時其它宰輔大臣們見氣氛緊張,也都來勸說。

“一言不和,就要挑摞子走人?”羅成冷笑,過去羅成還是挺尊重李綱的,覺得這位品德很好,可堪為太子師。畢竟太子是未來皇帝,太子需要良好的品德,才能方面差點都沒關系,可只要品德還好,那便能接好班。

可現在看來,李綱也不行,也一樣有很多私心,他最大的私心就是有皇帝改造欲,跟漢代以來的那些儒士一樣,可偏偏他自己的才能又不行,卻還總以為自己的才是對的。

皇帝不接受他的改造,他就要摞挑子走人。

他真是覺得自己有些看透李綱這人了。

“你要辭職,朕不許。”

李綱卻還道,“臣不能為陛下勸諫,請辭。”

“好,好,好。”皇帝連說了三個好字,但依然還沒接受他的辭職,“朕不準你辭職,朕認為你確實不夠資格擔任大學士和太子詹事,朕現在罷你的職。”

辭職和罷職,這不是有很大區別的。

李綱辭職若是皇帝準許,那他就算致仕,依然還能享受辭職前的宰輔待遇,可罷職就不同了。

“朕貶你為偃師縣丞,八品。”

李綱面色蒼白,這真是不給留一點點的情面了,本來做為東閣大學士,這是二品銜,還是尊貴的太子詹事儲君之師。可現在一貶就貶到八品青袍,連綠袍都穿不上了。

至於爵位,當然也被奪去。

“你到偃師去,協助縣令負責挖掘蝗卵,備災備荒,不要跟朕唱什麼高調扯什麼空談,大災當前,都幹點實事。”

“老臣李綱,領旨謝恩。”

李綱倒也是脾氣執拗,本來宰輔的拜撤,那也要經府院宰輔們簽字的,若是他認個錯,宰輔們再幫忙說點好話,說不定事情就轉過去了。

可現在他直接就領旨謝恩,還當殿就把自己頭上的三梁進賢冠取下,又把腰間的十三銙金玉帶解下,然後把紫袍也脫了下來,最後將自己的玉笏放在桌上,連金鶴符和金鶴袋也都取下來放在桌上。

他就身著一件白色中衣,光著腦袋向皇帝拜首辭別。

羅成看他這拗樣子,也懶得再勸。

“馮力士,代朕送李縣丞出殿。”

馮力士攙著李綱出殿,殿門前,馮力士好言道,“李老又何必意氣用事呢,知你好意進諫,可也不是這麼個諫法,再說今天本來要議的是如何防災備荒,你倒好,一上來就給陛下來這麼一出,陛下的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你這樣做,太不值當了。”

李綱其實走出大殿的那刻,心裡也有些後悔,倒不是說他多戀棧權位,只是覺得自己這一走,太不負責了。

只怕以後自己走了,宣政殿裡就更少了一個能勸諫皇帝的人了,還有誰能像自己這樣直言肯諫呢,剛愎自用的皇帝,只怕將更加的為所欲為。

“哎,多謝馮公,請回吧。”

馮力士也只能搖了搖頭,招手叫來兩名千牛衛,讓他們把李綱送出宮去。

“李老,到了偃師,務實一點,抓緊防災備荒,只要等這蝗災過去,若是偃師防災效果好,陛下肯定也會讓李老官復原職的。”

李綱默默的走下臺階,心裡不知道想什麼。

馮力士看著他蕭瑟的背影,只是嘆了聲氣,便轉頭回殿內了。

殿中。

大學士虞士南正向皇帝建議,“從後漢光武帝開始,每遇蝗災,都會拜蝗神,依求神來解決蝗災。”

羅成對這位當代有名的大書法家的提議很不屑。

“子不語怪力亂神,這世上哪有什麼蝗神蟲王?朕幾年前整治天下淫祠之時,就令人把那些什麼蝗神廟蟲王廟都拆除了,世人遇蝗災便拜蝗神,有用嗎?蝗災結束,並不是因為蝗神起了作用,而是因為時間到了,蝗蟲便也就死了,蝗蟲孵化後也就能活幾個月時間,不管拜不拜最後都會死,關鍵是能不能在這幾個月後,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蝗神不能!”

求蝗神一求求幾個月,蝗災結束,並不是他們求蝗的功勞,而是本身就只有那麼長的生長週期。

“與其求蝗神蟲王這些,倒不如組織起民眾挖蝗卵,這樣也能提前滅殺大批,減少蝗蟲數量,等有漏網之卵孵化後,趁其還不會飛,也要想辦法再捕殺。把所有百姓動員起來,幹點實實在在的事情吧。”

“陛下,萬萬不可啊,臣以為如今遇百年難遇大蝗災,可能就是因我朝毀掉蝗神廟有關,還請陛下下詔,令各郡道縣,立即恢復建築蝗神廟,重樹蝗神像,供給香火!”

羅成忍不住又拍了桌子。

這個虞世南,他覺得就是跟李綱一樣,故意揣著明白裝糊塗,他就不相信,當代最有名的書法大家,同時也是文章詩賦大家的虞世南,這樣一位世家名門子弟,居然還真會去相信什麼蝗神。

“虞世南,你也讓朕很失望。”

虞世南不敢反駁。

“現在還沒到蝗蟲孵化季節,但也不遠了,我們要一邊往旱災、蝗災可能發生的地方,再增調儲備糧食,一面要開始挖蝗卵。朝廷明令各地道郡縣,讓各級官府衙門都行動起來,組織百姓挖蝗卵,並對那些易產卵的地方,組織翻耕。”

挖卵能滅蝗,翻耕也能殺死不少蝗卵。

“百姓挖得蝗卵,可喂雞鴨,也可以拿到官府來交換,一斤蝗卵換三斤糧,有多少官府就換多少。”

褚亮出來反對,認為朝廷哪來這麼多糧食可換這種無用之物,畢竟有蝗災的地方還會有旱災,糧食寶貴,得留著救災。

“既然如此,那朕讓皇家拿內庫的錢從其它地方采購糧食,然後到災地收購蝗蟲卵,一斤蝗卵換三斤糧,有多少就換多少!朕,絕不食言。”

皇帝願意拿內庫的錢到其它地方買糧來換這蝗卵,不動用國庫的錢,也不動用災區的糧食,褚亮這下也無話可說,不過還是覺得皇帝有些亂來,這蝗蟲卵有什麼用,讓百姓挖,也是自救,何必還要換給糧食呢。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