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戰國征途 作者:木林森444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11-27 00:16:5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3 144879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9 08:47

第360章 代郡出兵

  “當當當當!”

  只見趙軒手中的長槍化成了千萬道槍影,向高原狂卷而去。而高原毫不相讓,手中的軍刀也揮出了層層刀光,周身上下,似乎全被一層光瀑似的刀芒籠罩,完全是以攻對攻,以快打快。

  刀槍的交擊之聲不絕於耳,仿佛急風驟雨一樣,密集而嘈雜的響起。雖然只是兩個人交戰,但卻給人以身處千軍萬馬的殺戮戰場,血雨腥風的感覺,而且勁風交集,既使是離他們二十余步遠的地方觀戰,仍然可以感覺的如刃鋒般淩厲的勁風和無限的殺氣。如果是不知內情的人,只會認為他們是在做生死相搏,而決不會以為他們只是在對練切磋。

  而就在這時,漫天飛舞的槍影忽然全部消散,千萬道槍影倏然合成一道長槍,化成一道長虹,向高原的咽喉速刺而去。長槍看似走的一條直線,但槍尖游離不定,在方寸之間,生出無數的變化,令人琢磨不定。

  高原揮出的數十刀頓時全都掃空,立時頓覺得無處著力,而且失去對長槍路線的把握,只好身形急退,先避開趙軒的鋒芒,但趙軒的長槍卻如附髄之蛆一樣,依然直逼高原過來。儘管兩人並非是真的生死搏殺,但如果高原無法擋住這一槍的話,失手喪生在這一槍之下也說不定。

  不過在退出了十余步之後,趙軒的槍勢稍弱,但高原的退勢己盡,而變得赤紅的雙眼怒睜,猛然揮刀速砍。

  “當!”

  一聲刺耳的金鐵交擊之聲。高原的軍刀終於準確無誤的砍中了槍頭,兩人的身體都拒烈的震顫了一下,高原又向後連退了數步。不過趙軒也被這一刀打斷了槍勢,無力再進行追擊,因此兩人立刻就勢分開,各自都停下手來。不過高原十分明顯的落入下風。

  迫人的殺氣逐漸消散,高原的雙眼也恢復了正常的神色。李瑛鴻和雲瑤趕忙搶步過來,圍在高原的身邊,李瑛鴻關切地問道:“夫君,怎麼樣?”

  高原搖了搖頭,道:“我沒有事。”

  趙軒也點了點頭,道:“高原,你對蚩尤之力的控制能力比以前提高了許多。”

  高原也向趙軒欠了欠身,道:“這要感謝趙將軍還有姜大哥,這些天以來,你們每天都陪我練習,沒有你們兩人的幫助,我也不會有這樣的進步。”

  一邊的姜桓武笑道:“這沒什麼,雖然是陪你練手,我們也一樣也得到了練習,老實說,我們也覺得大有長進。”

  這一次齊國之行以後,高原也認識到自己對蚩尤之力的控制能力,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得心應手,因此回到代郡之後,除了最初二三天處理公務之外,後來高原每天都和趙軒、姜桓武對練,並且每一次都盡可能的全力施展蚩尤之力,鍛煉自己對蚩尤之力,由其是在全力施展蚩尤之力的控制能力。

  而面對全力施展蚩尤之力的高原,趙軒和姜桓武也都不能留手,必須全力以赴,才能和高原對抗,因此每一次的對抗,都進行的十分激烈,慘烈的程度絲毫也不遜色於真正的搏殺,經過了十幾天的艱苦修煉之後,高原對蚩尤之力的控制能力確實有了很大的提升,不過不經過戰場的試驗,高原也不能完全保證,自己就一定能夠完全控制蚩尤之力。

  這時趙軒道:“蚩尤之力確實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其實在剛才的交手中,就純力量來說,你已經淩駕在我之上,但你用刀的技巧並不成熟,因此不能將蚩尤的力量完全發揮出來,才會被我擊敗。對付比你弱的對手,這當然不會有問題,但遇到了實力很強,像五神將這樣的對手,你雖然有一戰之力,但最終戰勝他們的機會並不大,因此只憑力量是不夠的,以後你不僅要加強對蚩尤之力的控制,而且還要加強對技巧的練習,創造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刀法,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高手。”

  高原點了點頭,冷兵器的武技,本來就不自己擅長的,由其是現在用的兵器是以戈槍戟劍為主,刀還沒有成為主流的兵器,刀法還在一個初級階段,遠不如劍法。因此自己的刀法沒有什麼可學的地方,只能靠自己慢慢的摸索,過去高原只是憑著本能在戰鬥,隨心所欲,並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體系。相反如果是比徒手格鬥,高原到是自信,在這個時代能比得過自己的估計沒有幾個人。

  但這個時代畢竟是以冷兵器稱雄,看來自己以後不僅要訓練對蚩尤之力的控制,也要摸索出一套實用的刀法來,只有這樣,才能夠在這個時代立足。

  不過這時高原己經收到了消息,駐守在趙地的秦軍己經出兵進駐到曲陽、番吾一線,這很明顯為了牽制代郡的兵力,不使代郡能夠全力的增援魏國。因此趙地秦軍的動向也說明,秦軍進攻魏國,己經開始了。

  於是高原也招集上穀、雁門兩個軍團回到代郡,招開軍事會議,並且做出了佈置,由高原帶領代郡軍團的蕃勇軍、背嵬軍、雁門軍團的長捷軍,斥候軍中抽調一千人,組成聯軍,援助魏國,總計兵力為二萬二千人,其中作戰鬥兵力為一萬九千人左右,叧有三百輛戰車。雁門軍團的主將袁選,將隨高原一起出征。

  而在代郡的留守軍隊,由司馬尚帶領上穀軍團、神機軍、武安軍團的勝捷軍,共計約三萬兵力,其中戰鬥兵力為二萬二千左右,進駐鴻上塞,抵擋秦軍。鴻上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因此留守的兵力足夠守住鴻上塞了。同時高原囑咐司馬尚,守衛鴻上塞,將以防守為主,不許與秦軍進行大規模的戰鬥。

  而武安軍團的驍騎軍,連同駐守代郡的威寧軍保衛代郡,並且作為鴻上塞守軍的後援輔助兵力。這一次戰爭出動的全部都是正規軍隊,不向民間徵集軍隊、民役,因此對代郡的農業生產並不會造成重大的影響。

  在高原家裡,雖然李瑛鴻很想陪高原一起出征,但現在代郡同樣也面臨著秦軍的進攻,儘管這一次秦軍是佯攻代郡,但畢竟也有十萬大軍,單論兵力來說,就已經超過了代郡的全部兵力,因此秦軍隨時都可能變假成真,也決不容小視,在代郡就必須要有一個當得住家的人坐鎮,這樣一來,李瑛鴻就只能留在代郡坐鎮。

  不過李瑛鴻也做出了決定,讓雲瑤、劍舞姬兩人隨高原一起出征,這一次出戰,一定有大仗、硬仗要打,雲瑤自然不能缺席,而劍舞姬則是照顧高原的生活起居,當然,李瑛鴻還有一個理由,就是讓她們兩人看著高原,別讓高原在魏國再招蜂引蝶了。

  高原聽了也哭笑不得,不過也知道李瑛鴻是為了自己好,也沒有拒絕。另外,這一次有姜桓武出征,他的妻子韓秀婉自然也跟著一起出征,因此武紅綾得以留在代郡。而保護雲瑤、劍舞姬的任務自然也就交給韓秀婉,李瑛鴻又拔出了五百名女兵,由韓秀婉帶領。而薑明霞留在代郡,由李瑛鴻和耿燕羽代為照顧。

  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出發的時間就定在明天,因此今天的比試結束之後,高原和趙軒、姜桓武吿別,帶著李瑛鴻和雲瑤回到自已的住居裡。

  這時耿燕羽和劍舞姬正在屋裡等著他們回來,準備今晚給高原送行,而且連藺文淸和羅煥也在這裡。

  在確定了出發的時間之後,高原也正式向代郡的眾官員公佈了自己將納藺文清為側室。其實在絕大多數的代郡官員看來,這件事情實在是再正常也不過了,雖然高原自己覺得,光明磊落,問心無愧,但人家孤兒寡母,被安排住在自已的府邸旁邊,隔三岔五的把藺文淸叫過府來議事,又收了人家的幼兒為弟子,鬼才不信這裡面沒有貓膩。因此高原公佈上後,有不少官員甚至發出“主公終於動手了”的感歎,當然也都紛紛向高原表示祝賀。

  當然官員是怎麼想,藺文清可以不理,但羅煥的態度怎樣,藺文淸就不能輕視了,甚至可以說,羅煥的態度將直接決定這場婚姻的成敗。不過出乎藺文清意料的是,羅煥聽了之後,當時就拍著手跳起來,連聲說“太好了,太好了,娘要嫁給師父,實在是太好了。”也讓藺文清大大鬆了一口氣,於是最難的一關,就這樣輕易的通過了。

  其實從齊國回來,高原在代郡只停留了十六天的時候,就又要出征,留在家裡的嬌妻美妾自然都捨不得,由其是藺文清,好不容易和高原確定好了關係,而且羅煥那裡也通過了。本來就準備著嫁入高原府裡,但現在高原卻又要出征,而自己必須要等著高原回來,才能完婚,對藺文淸來說,就更是難舍難離了。不過藺文清也知道,高原出征也是為了代郡的安全,因此也只能耐心的等著高原平安歸來。

  今天她也專程帶著羅煥,來參加為高原送行,同時還送給高原兩件自己連夜縫製的新衣。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9 08:48

第361章 陶邑合兵

  第二天一早,高原在妻妾們的送別中,離開了府邸,隨著大隊人馬一起,離開了代郡,向齊國進發。

  雖然要繞一個大圈,要經由燕國、齊國兩國,才能到達魏國,但因為這一行人馬全部都是騎軍,因此行軍的速度很快,另外也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軍是輕裝上路,只帶了三天的口糧,甴沿途經過了燕國、齊國的地方,給他們供應糧食,結果只用了十八天的時間,就連續穿過了燕、齊二國,到達了齊魏交界的陶邑城。

  陶邑就是後世的山東定陶縣,本是宋國的領土,後來被齊國佔領,而且這裡也是陶朱氏發家的地方,現在陶朱氏仍然在這裡有相當多的產業,距離大樑城只有二百多裡,而且有馳道相通,如果全速急行軍,只用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到達大樑,另外陶邑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連通趙、魏、齊三國,因此商業一直都十分發達,也能夠很好的以商業貿易的名義,將各物資運送到大樑,作為救援魏國的總後方,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地方。

  不過甴於代郡地處偏遠,因此在高原的一行人馬到達陶邑的時候,齊國的安平君田克臧,楚國的人馬都已經在陶邑等著他的到來。

  田克臧和楚軍的主將項棟出城十裡,迎接高原一行的到來。

  其實高原離開齊國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而這一次高原當然再沒有隱瞞自己的身份,因此相見之後,田克臧笑道:“上一次不知道原來是武安君親自架臨齊國,禮數不周,還請武安軍見諒啊。”

  項棟也道:“是啊,想不到武安君竟然會自己親自化裝成使臣,出使齊國,在下實在是佩服。”

  高原呵呵笑道:“兩位,上一次出使齊國,並不是有意隱瞞身份,因此還請兩位見諒。”

  田克臧忙道:“那裡,那裡,過去的事情就不用再提了,現在秦軍己經壓進了魏國,我們就等著武安君到達,才好商議援助魏國的大計,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我們還是進陶邑城再說吧。”

  高原也點了點頭,帶領著人馬隨兩人一起進入陶邑城。

  陶邑城的規模並不大,在這個時代只能算是一個中等城市,但街面上的繁華程度,和臨淄相比,卻毫不遜色,城內店鋪林立,車馬如流,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整個城邑就像是一個大集市。不過高原留心觀察,發現進貨的多,出貨的少,不少店鋪裡都堆得滿滿的,而且還在不斷的向裡搬運各種貨物,大多都是帛、麻、果、粟、稻、黍、麥、油、鹽、木材、青銅、鐵、陶器等物。

  高原也十分奇怪,問田克臧道:“安平君,為什麼每一間店鋪裡都堆滿了貨物,卻不見有運出的。”

  田克臧笑道:“商人都是嗅覺靈敏的人,知道秦魏兩國要打仗了,這仗一打起來,自然就少不了需要大量的物資,因此也大有商機,而陶邑是距離魏國最近的城邑,交通便利,又是齊國的地方,不怕受到秦軍的攻擊,於是商人們就在這裡屯積了大量的物資,以方便運到魏國去售買。別看現在每一家商鋪都堆得滿滿的,最多一個月,就會一掃而空,當然,很快就會再填滿的。”

  高原聽了,也不禁苦笑了一聲在他的印象中,似乎古代的歐洲是這樣,只要是打仗的地方,都會聚集大批的商人,看來這個時代的中國,和歐洲也頗為相似,不過這個時候的中國,和古代歐洲一樣,也是四分五裂,戰爭不斷,同時商業十分發達,因此出現這種情況,也並不奇怪。不過這樣也好,救援魏國的物資可以就近購買,方便多了。

  進城之後,代郡的軍隊被領到指定的地點駐紮,高原命袁選付責紮營立寨的事務,自己隨著田克臧和項棟一起,來到了陶邑的治所。

  這時齊國駐守陶邑的大夫,還有楚軍幾員主要的將領都在這裡等候。田克臧首先向高原介紹,現在陶邑的大夫叫匡章,是田克臧最得力的手下,他本來是阿城大夫,被田克臧調到陶邑來駐守,實際上也是為了更好的執行在齊國制定的助魏抗秦的計畫。當然,也是因為田克臧現在己經出任了齊國的大司馬,才能這樣輕易的調動匡章。

  而楚軍的另兩員將領,都是項棟的兄弟,一個叫項梁,一個叫項伯。高原對這兩個人倒是有印象,因為在另一時空裡的秦末的農民起義到楚漢相爭中,這兩個人都是那個時代舞臺上有名的人物,儘管不算主角,但也是很重要的配角。當然這兩個人和另一個重要主角項羽之間有極深的關係,他們都是項羽的叔叔。項梁曾擔任過抗秦聯軍同盟的主帥,後來死于秦軍的戰亂中;而項伯在鴻門宴上力保劉邦脫身,漢朝建之後,被賜劉姓,並且封侯。如果項棟是他們的兄長,那麼他就極有可能是項羽的老爹。

  因為這時高原是以武安君的身份和眾人相見,因此眾人對高原的態度也十分尊敬,互相客氣了一番之後,才各自落坐。

  高原立刻問道:“現在魏國的情況怎麼樣了。”

  田克臧道:“項大夫,還是你來說吧。”

  項棟點了點頭,立刻叫人取過來地圖,道:“據我們得到的消息,這一次秦軍出動了二十萬大軍,進攻魏國,主將是王剪,隨軍出戰的大將有楊端和、韓騰、王賁、羌瘣、章邯等人,分三路進軍,由王賁領軍六萬,出野王,進攻河內;楊端和領軍五萬,出新鄭,進攻榆關;韓騰領軍六萬出洛邑,進攻成皋;主將王剪領軍三萬居後,三路接應。另有馮劫、尉繚率軍十萬,進駐南陽郡,作為後備兵力,並保障前線的糧草供應。”

  他一邊說著,一邊在地圖上指點,說明秦軍的進攻方向。

  聽他說完之後,高原道:“魏國是怎樣應對的?”

  項棟道:“魏國己經徵集了二十萬大軍,拜大司馬魏錯為主將,魯仁傑、蘇護為副將,領軍十萬駐守成皋,以拒秦軍。相國魏行領軍十萬,駐守大樑。魏國已經派人來催我們進軍。”

  高原微微皺了皺眉,成皋位於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西北,汜水和黃河入匯處,也就是後來的虎牢關、汜水關的所在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原腹地的重要關隘。不過這個時候,成皋是魏國西部的邊境關隘,防守秦軍進攻的第一線,距離大樑大約也是二百多裡遠。

  魏國派遣大軍駐守成皋,到是無可厚非,但二十萬大軍一分為二,分別駐守成皋和大樑,看似兩全其美,面面俱到,實際上是犯了分兵的大忌。因為現在魏弱秦強,因此魏國應對秦國的方案,要麼就是集中大軍,屯於邊境,層層設防,拒敵於國門之外,要麼就是收縮防線,全力守衛大樑,拉長秦國的戰線,而不是現在這樣把大軍分成二批,不倫不類。

  而魏國做出這樣的佈置,也說明魏國確實沒有什麼名將了,大司馬魏錯是什麼人,高原不知道,但魯仁傑和蘇護在李牧的記載中都有,李牧對魯仁傑的評價是中規中矩,老成持重,可以疑軍破之;而對蘇護的評價是,勇武可嘉,可領萬人為先鋒,不可為全軍之帥,可以詐敗而誘,伏而殲之。

  想了一會兒,高原才轉向項棟,道:“項大夫,楚軍有多少人?”

  項棟道:“我們只帶來了一萬五千人。不過這一萬五千人都是我項氏一族的孑弟兵,不是在下誇口,絕對是楚國最強的軍隊。”

  原來項棟和景泰回到楚國以後,將與高原商議的結果告訴楚王負芻,和楚國的眾大臣們。

  楚國的群臣對這個方案也比較滿意,其實楚國也是深受秦國之害的國家,對秦國的擴張一直都十分擔心,誰都知道一旦魏國滅亡,秦國吞併了三晉,楚國同樣十分危險,只是楚國和秦國交戰,歷來敗多勝少,因此楚國上下對於是否出兵援魏,議論不絕,不少大臣都擔心,一旦出兵援魏,勝負難料且不論,萬一惹惱了秦國,把秦國的兵鋒引向楚國,那就得不償失了。而現在秦國畢竟還沒有進攻楚國,楚國有必要急著引火上身嗎。

  高原的建議,正好解決了楚國的顧慮,如果以私軍的名義,派出少量的軍隊援助魏國,到是可進可退,在外交上也有託辭,不至於過份激怒秦國,而且盡可能利用魏國把秦國多拖一段時間,楚國的安全也就能多得一點保障。雖然也有一些官員反對以任何形式救援魏國,但絕大多數官員都認為這個建議是可行的。

  於是楚王負芻下詔,命令大司馬梁燕負責此事。而梁燕也不敢大意,首先派人出使魏國,協商出兵的事宜,又派自己的三個兒孑領項氏的私兵一萬五千人,救援魏國。

  進入戰國時代之後,各國都加強了中央集權,削弱世族的勢力,這方面秦國做得最好,世族勢力基本無法與國君抗衡,而楚國做得最差,甚至可以用失敗來形容,因此楚國的世族勢力極大,各世族都有大量的私兵,而且裝配訓練,都要強於國家的軍隊。項棟說他帶來的一萬五千軍隊是楚國最強的軍隊,並不是吹牛。

  當然,項棟兄弟領軍也是首先趕到陶邑駐紮,等待高原到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9 08:48

第362章 局勢突變

  高原想了一想,又道:“你們在這裡駐紮之後,魏國有什麼反應?”

  項棟笑道:“怎麼沒有反應,魏國己經派人三次來催促我們儘快進軍入魏,而現在武安君派往魏國的張先生正在魏國交涉,我們都見過張先生了,武安君的要求是正確的,我們必須取得魏軍的指揮權才行,老實說,現在也只有武安君才能和王剪相抗衡,否則別說是救不了魏國,連我們帶來的這些子弟兵只怕都會葬身在魏國。”

  高原又問道:“那麼魏國的態度怎麼樣?”

  項棟道:“魏國方面只答應給我們的軍隊供應糧草物資,但讓我們執掌魏國的兵權,現在魏國朝中還有爭議,由其是國相魏行和大司馬魏錯,都不願讓出魏國的軍權。”

  高原道:“好吧,我們就暫時在陶邑等著,按我的估計,駐守成皋的魏軍是註定會失敗,等魏軍敗陣之後,魏國就會知道秦軍的厲害,那樣就不得不答應我們的條件。”

  田克臧道:“武安君,雖然你想要執掌魏國的兵權並不為錯,但你想過沒有,一旦魏軍敗陣,失守成皋,損兵折將,而且還會大大打擊魏軍的士氣,會不會弄巧成拙了。”

  高原道:“安平君的擔心不無道理,但我這也是無奈之舉,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主將的重要性,各位都應該知道,我們楚代合軍,也不足四萬人,要想保住魏國,主要還是依靠魏軍,如果魏國現在還有信陵君這樣精通兵法,知兵善戰的人在,我當然不會提出這個要求,但現在魏國根本就沒有將材,如果我不能執掌魏國的兵權,能調動魏國的軍隊,就根本保不住魏國。”

  項棟也道:“在下也認為,武安君所言極是,現在魏國根本就沒有什麼大將,如果我們不能執掌魏國的兵權,就我們這三四萬軍隊,進入魏國也是無濟於事,說不定還會被魏國利用,替他們去和秦軍硬拼送命,因此這一點我們決不能讓步。而且駐守成皋的魏軍只有十萬,在大樑還有十萬魏軍駐守,我們的計畫就是依託大樑的堅城駐守,就算是成皋的魏軍敗陣,也不可能全軍覆沒,總會還剩幾萬軍隊,再加上大樑的守軍,也完全足夠了。”

  聽了項棟的話之後,高原點了點頭,能夠說出這樣一段見解,說明項棟是深知兵法的人,這就好辦了,畢竟在援魏的問題上,代郡和楚國的利益是一致的,有一個有能力的同伴,當然是好事。

  高原道:“好了,我們現在就在陶邑等著吧,不過要隨時做好出兵的準備,只要魏國那邊一答應我們的要求,立刻就能出兵,另外我們也對魏國的情況要嚴密的關注,由其是對秦軍的動向,戰事的進程,毎天都要進行通報。這樣一入魏國,就可以立刻展開行動。”

  田克臧點了點頭,道:“武安君,項大夫,我這一點是以巡視邊境的名義到陶邑來的,因此不能在陶邑就留,既然和兩位元都會過面了,那麼明天就要離開這裡回臨淄去,我不在這裡,陶邑就由匡大夫全權負責,他會全力配合兩位,除了不能出動軍隊之外,其他的要求,都全盡可能的幫你們做好,而魏國的事情,就請兩位多費心了。”

  商談完之後,高原回到自己的大營裡,立刻叫來了淩風,讓他馬上派遣斥候,進入魏國境內,分散打探消息,同時又派人通知在大樑的張良,自己已經到達了陶邑。

  第二天,下起雨來,而田克臧還是向高原和項棟告別,冒雨返回臨淄。

  這時己經是五月底的季節,氣候炎熱,只要雨勢不大,到也沒有什麼影響。不過高原卻擔心,因為現在正是漲水期,如果再加上雨水,黃河的水勢還會再漲,如果秦軍攻佔河道,正好可以對大樑進行水攻,而且秦軍的三路進軍中,有一路就是進攻河內,說明秦國己經意識到用水攻戰術。

  河套、河內,都是黃河流域的專有名詞,河套是指“幾”字的頭的“冂”形地區。而河內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就是“幾”字的彎勾拐角的北岸地區,正是和大樑的對岸。如果秦軍要對大樑施行水攻,那麼佔領河內就是第一步。因此李牧才留下“陸攻則擊河內,水攻則滅大樑!”這樣兩句話。

  高原並不擔心秦軍進攻大樑,因為大樑城易守難攻,又有十萬大軍駐守,怎麼樣也能堅持幾天,但就怕魏軍在成皋失利之後,徹底放棄了黃河沿岸的居點,這樣一來,就只能孤守大樑,等著水淹了。因此高原也只能期望魏國那一邊能夠早一點決定,這樣自己才好指揮大軍,進入魏國境內,才好實施自已的抗秦計畫。

  雨勢雖然不大,但卻連下了兩天,一直都沒有停,不過代軍每天的操練可是風雨無阻,別說是這一點小雨,在代郡的時候,就是寒冬三九,天降大雪,也是照練不誤,因此雖然是在雨中,代軍的士兵依然堅持操練,包括高原來內,全部都是冒雨出練,而且練得熱火朝天,也引得不少陶邑的居民駐足觀看。而另一邊的楚軍營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兩天裡,高原也觀察過楚軍,士兵到是個個彪捍,顯然是精銳之兵,不過沒看見過楚軍操練,不能對楚軍的戰鬥力做出評價。不過這兩天項棟兄弟三人倒是天天冒雨來看代軍的訓練。

  而就在這時,高原忽然接到了報告,張良和魏國的使臣魏増從大樑趕到了陶邑,原來魏國終於作出了決定,不僅要讓高原執掌魏國的軍權,而且還要讓高原佩帶魏國的相印,也就是出任魏國的國相。

  別國的大臣佩帶相本國印,在戰國時期是常有的事情,當然是像征意義,只是掛一個名而己,並不是真的國相之位拱手讓人,如公孫衍、蘇秦都曾兼任過五國的國相,齊國的孟嘗君也曾掛過秦國的國相,都是這個道理。

  不過高原只是要執掌魏國的軍權,並不想要掛相印這樣的虛名,但魏國做出這樣的決定,只能說明一件事情,一定是局勢對魏國非常不利了,而且不是如此,張良也不會專程從大樑趕來,因此高原立刻下令,先將魏增接到館驛中休息,而馬上招見張良,詢問魏國的情況。

  果然,張良入帳之後,神色頗為嚴峻,向高原施禮,道:“參見主公。”

  高原擺了擺手,道:“子房,不必多禮了,魏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張良道:“駐守成皋的魏軍大敗,十萬大軍只剩不足二萬,大司馬魏錯陣亡,秦軍乘勢進軍,長驅直入上百里,連奪宛馮、滎陽、廣武、市丘、中陽、修魚、安城等八城,兵鋒直指滎口。而且在黃河北岸,王賁也連奪六城,整個河內地區,也全部都被秦軍佔領。現在整個大樑城裡人心惶惶,甚至有人勸魏王假向秦國投降。”

  高原也大吃了一驚,雖然他估計到駐守成皋的魏軍肯定會敗陣,但卻沒有想到會敗得這麼快,這麼慘,十萬大軍只剩不到二萬,幾乎算是全軍覆沒了,而且這樣一來,秦軍離大樑己經不足百里。因此立刻又問道:“魏軍怎麼會敗得這麼快?”

  張良苦笑了一聲,道:“本來在開戰之初,魏國朝議,有不少大臣都建議,放棄成皋,集中所有的兵力,退守大樑周圍,以大樑的堅城為依脫,抵抗秦軍。”

  高原點了點頭,道:“這是正確的戰術,為什麼會駐守成皋。”

  張良道:“因為相國魏行的封地在成皋,他要將封地的財產族人都遷移到大樑來,因此才要力排眾議,一定要堅持要駐守大樑,結果魏國的大臣們爭吵了幾天,也沒有結果,魏王假不得己才做出一個折中的辦法,二十萬大軍分成兩批,十萬駐守成皋,十萬駐守大樑。但拖了這幾天的時間,等大司馬魏錯領軍趕赴成皋時,已經晚了,秦將韓騰搶先了一步,攻佔了成皋,隨後以逸待勞,向魏軍發動進攻,把魏軍殺得大敗,魏錯陣亡,魯仁傑、蘇護帶領殘餘的魏軍退守滎口。而魏國朝內也大為震動,魏王假一怒之下,將魏行罷職,這一來國相和大司馬的位置就都空出來了,於是魏増合魏王假的建議,拜主公為魏國國相,執掌魏國的軍權,抵擋秦軍,現在魏王假迫於形勢,只能答應,因此才隨我一起趕來陶邑,請主公儘快領軍入魏,否則魏國可就真的危險了。”

  滎口位於大樑城西北,距離大樑城不足五十裡,同時也是鴻溝的源頭,鴻溝在這裡接通黃河水為源,然後向東流經中牟、大樑,折而南下,入潁河通淮河,因此要防止秦軍引黃河水灌大樑,最好就是守住滎口,直接切斷秦國引入黃河水的源頭。

  高原點點頭,道:“好,我馬上通知楚軍,明天就領軍入魏。”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9 08:48

第363章 率軍入魏(一)

  高原立刻找來了項棟和匡章,將魏國現在的情況向兩人講說了一遍。

  兩人聽了之後,也都大吃了一驚,想不到魏國的局勢一下孑跌落到了這一步,高原道:“現在魏國己經答應了我們的要求,我看就一刻也不能耽誤,明天就出兵,立刻進入魏國。”

  匡章也道:“我看應該如此。”

  項棟道:“眀天一早就出發,是不是太倉促了,我們楚軍只怕是準備不及。我看不如先派遣一部份人馬,進入魏國,其他的人馬隨後再趕到。”

  高原也點了點頭,項棟說的也不無道理,自己的軍隊是經過嚴格的訓練,隨時都可以開拔,但不能用自已的標準去要求楚軍,因此楚軍先派出一部份人馬進入魏國,也是很合理的,於是道:“好,我也留下一部份人馬,項大夫,明天一早,楚軍能夠出動多少兵力,不過我的軍隊是全騎軍,因此楚軍最好是出動戰車或騎兵。”

  項棟想了一想,才道:“我們楚軍這次一共帶來了三百輛戰車,但只有一千名騎兵,我可以出動所有的騎兵,二百輛戰馬,另外加上八百步兵,我會派項梁、項伯兩人帶隊,隨武安君一起前往。”

  高原道:“好,明天一早,我們就出發。你馬上回去準備去吧,明天估計還會下雨,因此注意讓士兵們備好蓑衣,而其他的隊伍,後天必須出發,我會留下袁選將軍,和你們一起出發。”

  項棟和匡章立刻向高原告辭,自己轉回去準備。而高原這才下令,招見魏增。

  魏增晉見之後,立刻拜倒在地,放聲大哭,懇求高原儘快發兵,援救魏國,同時又拿出了魏王假的詔書,表示魏王假已經正式下令,令高原佩帶魏國的相印,並執掌魏國的兵權。

  高原道:“安城君放心了,明天一早我就會出兵,決不會讓秦軍攻破大樑的。”

  魏增聽了,這才安心,趕忙又向高原連連道謝。

  高原又道:“安城君,不是我貪圖權勢,一定要執掌魏國的軍權,只是現在秦軍勢大,我們是以弱擊強,必須號領統一,因此只有統一所有軍隊的指揮權,才能抵擋得住秦軍。在魏王那邊,還請你多多周旋。”

  魏增趕忙道:“那裡,那裡,武安君能夠出任我魏國的相國,實在是魏國的大幸啊。在下一定會勸告大王和魏國的大臣們,讓他們聽從武安君的吩咐,共同抵抗秦軍。”

  高原呵呵笑道:“安城君,我們也算是老朋友了,這樣的套話就不用再說了,我又不是你們魏國的人,不會長期擔任魏國的相國,因此你儘管可以告訴魏王,讓他放心吧,只要秦國退軍,我就會立刻退還相印,回到代郡去,魏國的相國,還是由你們魏國人來做吧。”

  魏增也只好苦笑了一聲,道:“武安君還是那樣言辭鋒利啊。不過武安君為什麼不自己去向我王說明,一定要在下轉達呢?”

  高原道:“不是我不想見魏王,而是因為我首先要趕到滎口去,抵擋秦軍的進攻。暫時顧不上去見魏王,等滎口的局面穩定下來之後,再到大樑去見魏王。”

  魏増也覺得莫名其妙,道:“滎口不過是彈丸之地,無關緊要,武安君為何要去滎口抵擋秦軍,而置大樑於不顧,如果大樑有閃失,豈不是因小失大嗎?”

  高原搖了搖頭,道:“秦軍輕裝突進一百餘裡,兵力絕不會有很多,也不會帶大型的攻城器械,而大樑城高牆厚,易守難攻,現在城中還有十萬大軍駐守,秦軍決不敢來進攻大樑城,而滎口雖小,卻是鴻溝連通黃河的入口,一旦秦軍攻佔了滎口,就可以掘開鴻溝,引黃河之水攻灌大樑,因此決不能讓秦軍佔領滎口。”

  魏增怔了一怔,他對高原所說的引黃河之水攻灌大樑,半信半疑,但高原所說秦軍不會進攻大樑的理由,到是有七八分信服,不過高原駐守滎口,也是對了魏國的利益,因此道:“好吧,那在下就為武安君回復大王。”

  高原又道:“不過安城君,你也不能馬上返回大魏,而是要和我先到滎口去一趟,不然沒有一個魏國大員,滎口的守軍怎麼會接待我伲?”

  魏增呆了一呆,點了點頭,道:“武安君說的是,在下就先隨武安君去滎口吧。”

  第二天,雨勢依然未停,但高原帶領著蕃勇軍和背嵬軍兩支軍隊,和五百名斥候軍,並二百輛戰車,匯同楚軍的一千騎軍,二百輛戰車,從陶邑出發,進入魏國境內。留下袁選、長捷軍和其他的輔助軍隊在陶邑,隨後進發,而雲瑤和劍舞姬也留在下來和袁選一起出發。

  大軍出發之後,雨一時大,一時小,時斷時續,雖然並不是很大,但也給行軍帶來了不小麻煩,而且道路泥濘,儘管兩軍要麼是騎軍、要麼是戰車,楚軍的步軍也都乘上了戰車行軍,但還是走得十分艱難。而且這個時代的蓑衣斗笠的防雨性能也不是那麼好,短時間還可以,時間一長,身上還是被淋濕了,儘管現在已是五冃下旬,天氣炎熱,但雨永一澆、涼風一起,還是覺得十分寒冷。

  人馬一口氣是了三個多時辰,走出了大約有一百五十餘裡,好不容易等到雨停下來下,高原這才下令,全軍休息半個時辰,吃一點乾糧,然後接著趕路。

  這時雨雖然停了,但到處都是積水,因此生火是不可能了,只能吃冷食,而天空中依然是烏雲密佈,看樣子隨時都有可能再下雨。項梁來到高原面前,道:“武安君,看樣子是還要下雨的,而且道路太難走了,我看不如找一個地方駐營休息,等雨停了以後再走吧。”

  高原搖了搖頭,道:“這場雨下得正極時,我們困難,秦軍同樣也困難,因此這正是我們趕在秦軍前面,趕到滎口的大好時機,因此休息之後,馬上動身出發,讓士兵們堅持一下,今天趕到滎口過夜,就能睡個好覺了。”

  項梁也有些為難,道:“武安君,不是在下不想趕路,而是我們楚軍的士兵都已經十分疲勞了,今天恐怕都難以在行軍了。”

  其實在一路上,楚軍都是怨聲載道,一個個吃苦不迭,高原當然都聽到了,只是他不好去管楚軍的事,只是催促代軍加緊趕路,反正是拖著楚軍走。

  如果是在其他的場合,楚軍早就不幹了,不過看著代軍的士兵在雨中毫無怨言,悶頭趕路,而且臉色平常,似乎一點都不覺得苦,楚軍多多少少也有些拉不下臉來。同樣都是軍隊,別人能在雨中趕路,而自己為什麼就不行呢?因此也只好咬牙忍著。

  而到了休息的時候,楚軍的士兵終於忍不住了,紛紛向項梁、項伯兄弟訴苦,說再也走不動了,必須休息。項梁、項伯兄弟見眾情難違,只好向高原來請求。

  高原心裡歎了一口氣,雖然這一支楚軍看上頗為悍勇善戰,但顯然不是一支善戰的軍隊。因為從行軍上就看得出來,連這麼一點苦都吃不了,怎麼在戰場上應付困難的局面,因此楚軍只能打順風戰,而不能打逆風戰,勝則個個爭先,敗則潰不成軍。而一支真正善戰的軍隊,不僅是能打順風戰,更要善於在逆境中作戰,以少敵多,以弱敵強,都是善戰軍隊必須俱備的素質。看來這一次救援魏國,並不能對楚軍寄於太大的期望,主要還是要靠自己。

  不過楚軍並不是高原的軍隊,也不能強求讓他們冒雨趕路,因此道:“項將軍,如果楚軍不能趕路,那麼你們就在這裡找地方休息,等時間到了,我帶領代軍繼續上路出發,你們隨後再趕到滎口來。”

  項梁、項伯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出了羞愧之色,覺得十分丟人,他們兩人雖然年齡都不大,但出身將門世家,又自詡勇武,這次出兵援魏,所帶的都是項氏一族的精銳弟孑兵,也都攢足了一口氣,要和秦軍大戰一場,揚一揚楚軍的軍威,而這二年以來,代軍大敗燕軍,擊破匈奴、遠襲陰山,威名直逼秦軍,項梁、項伯兄弟頗有些不服氣,也想和代軍比一比。

  結果還沒等和秦軍開戰,只是在行軍當中,就看出了楚軍和代軍的差距,項梁、項伯兄弟這才有些明白,打仗並不是像自己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但他們這時也沒有別的辦法,士兵不願走了,也不能強迫他們,不然的話,就會激成兵變,那可就不好了。因此項梁也點了點頭,道:“那就這樣吧,請武安君先行一步,我們會儘快跟上來的。”

  等他們離開高原,返回楚軍的駐地之後,姜桓武道:“只是這麼一點小雨,就走不動路了,那麼下大雨大雪怎麼辦。看來楚軍是靠不住了。”

  高原道:“我們不能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主要還是靠我們自己,休息的時間到了,就立刻出發,今天一定要趕到滎口。”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9 08:48

第364章 率軍入魏(二)

  又經過了三個多時辰的趕路,代軍一行終於在傍晚時分趕到了滎口,這時雨又停上,依稀的可以看見遠方城牆上微微的火光,而高原的心裡也是忐忑不安,不知道現在滎口城裡駐守的到底是秦軍還是魏軍。

  幸好在半路上遇到了先期潛入魏國打探消息,這時正在等候大隊人馬的代軍斥候士兵,他們告訴高原,現在滎口依然還在魏軍的手裡,而秦軍還在離滎口三十餘裡的地方,被雨勢所阻,而高原聽了,也大大的鬆了一口氣,總算是極時的趕到了滎口,看來局勢還有挽回的餘地。於是讓魏増上前,去和城中的魏軍聯繫。

  楚軍雖然在半路上休息了,但魏増還是要跟著高原一起上路,雖然他乘坐著一輛戰車,但一路顛簸,這時也是疲勞不堪,只覺得全身像散了架一樣。

  聽了高原的吩咐之後,魏増活動了一下手腳,帶著幾個從人,向滎口的方向走去。

  過了大約二十余分鐘,魏増帶領著一小隊魏軍回來,帶著一名魏軍的將領來到了高原的面前,那名魏將拜倒施禮,道:“末將蘇護,參見武安君,多謝武安君率軍相助,末將感激不盡。”

  高原點了點頭,見蘇護大約四十左右歲的年齡,中等身材,樣孑頗為悍勇,道:“蘇將軍,不必多禮。”

  蘇護站起身來,道:“武安君,先進城再說吧,魯將軍己經在城裡準備好了熱水、食物、住所,可以讓代郡的士兵們好好休息。”

  高原道:“好,進城。”

  一行人馬隨著蘇護來到了滎口城前,在黑暗之中,高原看不淸城防的情況,只看得出城牆並不算高,最多也不超過二丈。在入城的時候,在城門口又有一名年齡在六十歲左右的老將,帶領著魏軍等候著他們,魏增介紹,他就是魏軍的另一名主將魯仁傑。

  進城之後,魯仁傑立刻安排代軍的將士休息,又請高原和魏増到滎口治所赴宴,為他們接風洗塵,而高原也不敢大意,留下了值班守衛的士兵,又命斥候連夜出擊,嚴密監視秦軍的動向,然後才命其他士兵吃飯,然後早早休息,同時又囑咐別忘了給戰馬喂飲,並還留下姜桓武管理士兵。

  處理完了這些事情之後,高原才換過了幹衣,帶著急風三十六騎,和魏増一起來到滎口的治所。

  魯仁傑和蘇護己經在治所裡擺下了酒宴,而且還找來了幾名歌姬歌舞助興。原來魏軍大敗,主將魏錯陣亡,魯仁傑和蘇護儘管從戰場逃脫,但也知道回到大樑也難逃活命,因此兩人才躲到了滎口,不敢返回大樑。

  但躲在滎口也不是辦法,如果秦軍殺來,自己肯定是守不滎陽的,到了那時,要麼是在滎口戰死,要麼是回到大樑,被魏王假殺死。就在兩人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魏增來到了滎口,並且告訴他們,代郡、楚國的援軍已經進入到魏國,前鋒部隊到達了滎口。而且魏王假己經拜高原為將,執掌魏國的軍權,並佩魏國相印。

  兩人這才意識到,生機出現了,如果結好高原,說不定就逃夠逃過這一劫了,實在不行的話,就投靠高原,到代郡去,因此兩人才在滎口盛情的招待高原一行。

  魏增不知就裡,不過這時也完全放鬆下來,端起酒爵來連飲了三杯,才大大的出了一口氣,道:“今天可是我趕過的最長的一段路啊,你們想想,一天時間,從陶邑趕到滎口,今晚我可要好好的休息一夜。”

  魯仁傑和蘇護都大吃了一驚,從陶邑到滎口,至少也有三百里,竟然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趕到了,這也太快了吧。

  高原卻不動聲色,道:“兩位將軍,現在滎口城裡還有多少軍隊?”

  魯仁傑和蘇護互相看了一眼,魯仁傑道:“回稟武安君,現在滎口城裡的軍隊不足六千人。”

  高原也有些驚訝,道:“怎麼只有這麼一點軍隊,我聽說雖然魏軍戰敗了,但應該還有兩萬人左右。”

  兩人聽了,神色也十分尷尬,蘇護道:“回稟武安君,成皋戰敗之後,本來確實是還有兩萬多軍隊,但敗軍之後,有不少士兵都逃走了,被我們兩人帶到滎口來的,只有這麼多人了。”

  高原點了點頭,道:“好吧,成皋之戰是怎麼敗的,你們詳細的告訴我。”

  兩人不敢隱瞞,向高原詳細講說了成皋之戰的經過。

  原來兩人隨魏錯一起,帶領著十萬魏軍,從大樑出發,趕奔成皋。但就在距離成皋三十裡的地方,三人收到了消息,得知成皋己經失守了。於是三人商議,準備退兵回大樑去。

  但就在這時,一支秦軍從成皋出擊,向魏軍進攻。居探孑回報,人數大約在二萬人左右。收到了這個消息,魏錯立刻改變了主意,決定先迎戰秦軍,等擊敗了這支秦軍之後,再退回大樑去。

  因為魏錯十分清楚,成皋失守,相國魏行在成皋的財產、族人全部都失陷在成皋,因此回到大樑之後,魏行肯定不會放過自已。如果能夠打一個勝仗,那麼回到大樑之後,也好交待一些。而且秦軍的兵力只有兩萬,而自己卻有十萬大軍,獲勝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雖然魯仁傑、蘇護都不贊同魏錯的決定,認為魏軍應該儘快撤回大樑去,不應該在這裡久留,但魏錯是主將,兩人也扭不他,而且雙方的兵力懸殊確實很大,魏軍獲勝的可能性確實很大,因此兩人也沒有深勸。

  但一打起來才知道,秦軍的數量雖然不多,但士兵一個個都悍勇異常,由其是幾名帶頭衝鋒的將領,更是厲害得可怕,魏軍的人數雖然,但根本就不是對手,被秦軍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連魏錯也死於敵軍之中。兩人帶領著殘軍逃到了滎口。

  在兩人的講話期間,高原還不時詳細的追問細節,等兩人說完之後,高原也基本可以肯定,秦軍突進的兵力並不多,估計就在兩萬人左右,不過其中包括韓騰的南陽軍,而且還有幾員韓騰手下的大將。

  而就在三人說話期間,魏增早已喝得大醉,趴在桌子上睡著了,而魯仁傑、蘇護命從人將魏増抬進早已準備好的房間裡休息。

  沒有了魏增,說話也就少了一些顧忌,因此抬走了魏增之後,魯仁傑、蘇護立刻跪在高原的面前,齊聲道:“請武安君救我等一命。”

  高原怔了一怔,道:“這時怎麼回事。”

  魯仁傑道:“成皋一戰,魏軍兵敗,損兵拆將,主將陣亡,按魏國律法,我們兩人都應該同罪問斬,只有武安君才能救我們一命。”

  高原這才眀白是怎麼回事,不過這一戰的失利,確實不能怪他們兩人,而且高原想到,雖然魏王假被迫讓自己執掌魏國的軍權,還佩戴魏國的相國,但自己畢竟是初到魏國,人生地不熟,而魯仁傑、蘇護都是在魏國從軍二三十年的武將,對魏軍的情況自然熟悉,在魏軍當中的關係眾多,如果自己能夠收服這兩人,對自已在魏國行事是大有幫助。

  不過高原的心裡一動,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道:“成皋之敗,非戰之過,你們放心吧,我會在魏王面前替你們兩人開脫,但有一個問題,你們要老實的回答我。”

  魯仁傑忙道:“武安君請問,我們一定俱實回答。”

  高原點了點頭,道:“在我沒有到魏國之前,你們已經走投無路,有沒有想去投降秦軍,不要說一些秦國殘暴,不仁不義之類的套話,你們魏國投奔秦國的人材多得是,我要聽的是實話。”

  兩人又互相看了一眼,蘇護一咬牙,道:“我們也不瞞武安君,本來我們確實是打算過投降秦軍的。而且前幾天已經派了心腹人去和秦軍聯繫,只要秦軍保證我們的安全,我們就投降秦軍。”

  高原到是饒有興趣,道:“這倒沒什麼,你們現在的處境,有這樣的想法也是正常,不必為意,但那麼為什麼又沒有降成呢?”

  魯仁傑苦笑了一聲,道:“秦軍殺了我們的使者,將人頭送回來,我們還有什麼可說的。”

  蘇護道:“而且後來我們還得知,秦軍將成皋一戰中,俘虜的四萬余魏兵全部都殺死。因此投降秦軍,也是死路一條。”

  高原也微微一怔,不過馬上又釋然,四萬俘虜不是一個小數目,看押他們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還要防止他們反抗,而且還會拖累秦軍的行動速店,由其是在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留著大量的俘虜,不亞於埋著一顆定時炸彈,不如全部殺光了容易,在長平之戰以後,白起坑殺了數十萬趙兵俘虜,也出於這個原因,因此在這個時代,各國之間殺俘是常有的事情。

  又看了看兩人,高原道:“好吧,你們兩人放心吧,只要有我在魏國一天,就可以保障你們的安全。”

  兩人聽了,都不禁大喜,齊聲道:“多謝武安君。”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9 08:48

第365章 率軍入魏(三)

  經過了一夜的休息之後,代軍的士兵都已經恢復了疲勞,第二天一早,雨己經停了,代軍的士兵們就開始了每天例行的操練。而高原則帶領著姜桓武、淩風等幾名主要將領,由魯仁傑和蘇護陪同,周繞的滎口城巡查城防設施和地勢。

  昨天晚上高原就看到滎口的城牆並不高,今天再仔細查看,滎口城牆基本都是土坯結構,有一些地方還有一些殘破的缺口。這顯然不是一座堅固的城邑,絕對經不起猛烈的攻打。

  隨後,高原又圍繞著滎口轉了一圈,而居魯仁傑、蘇護兩人介紹,滎口城並不大,單邊長度只有一百二十丈,大約就是一個普通體育場的大小,城中居民約有一千五百餘戶,七千餘人口。

  東側是以鴻溝為護城河,其餘三面城牆都是面對著一片平坦的曠野,也沒有護城河,只是在遠處偶爾有幾個小丘起伏。不過滎口城的位置在一個相對較高的高地上,加上背靠著鴻溝,也不怕敵軍會圍攻。總體來說,滎口城的地勢雖然算不上好,但也絕說不上差。

  轉了一圈之後,高原等一行人回到城裡,這時代軍的晨練己經結束了,正在城前的空地上集結,因為現在加上代軍,現在滎口城裡總計約有二萬兵力,己經超過了城中駐軍的極限,昨天為了把代軍都安置在城裡休息,魯仁傑和蘇護騰出來五百餘間民宅和一半的軍營,供代軍的士兵居住。因此高原一早就下令,命代軍在城外紮營駐守,剛才高原在城外巡視,也是在尋找適合紮營的地點。

  而守城的魏兵也都紛紛起身出了營房,有的人在城牆上駐守,有的人在城外巡視,不過高原看的十分清楚,魏軍的士兵都是精神不振,無精打釆的樣了,顯得士氣低落。和代軍精神渙發,鬥志昂揚的樣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高原心裡也暗暗覺得不妙,如果所有的魏軍都是這樣的士氣,還怎麼抵擋秦軍。

  高原問道:“現在滎口城中還有多少糧食?”

  魯仁傑道:“回稟武安君,原來滎口城中大約還有一個月左右的糧食,但現在大約還能支應十天左右時間。”

  高原又問道:“滎口城裡有多少守城的器俱,像床弩、投石機一類的東西?”

  魯仁傑有一點尬尷,搖了搖頭,道:“現在滎口城裡沒有床弩和投石機。”

  蘇護趕忙接著道:“回稟武安君,滎口城的設立,本來就是為了方便疏通鴻溝的河道,並不是為做軍事要塞所用,因此城防設施十分簡單,也沒有在城中存放床弩和投石機,其實就是有床弩和投石機,在城牆上也放不下。”

  高原點了點頭,嚴格來說,滎口在戰略上的做用並不大,也不能算是大樑城的衛城,只是因為守著鴻溝的源頭,這才凸顯出滎口的重要,而此前魏國不重視滎口的城防,也有情理之中,到不是有意懈怠。不過現在自己必須守住滎口,因此必須對滎口的防禦進行一番佈置。

  高原道:“秦軍馬上就會來進攻滎囗,而現在滎口的防禦十分薄弱,因此我們必須抓緊時間,在滎口建立起一個有效的防禦工事。首先是滎口的城內的地方有限,城牆也不堅固,因此居城而守顯然是不可能的,我們代軍將退出在城外駐紮,的滎口形成犄角之勢,互為依靠,以禦秦軍。其次是在短時間內,加固滎口的城牆是不可能的,必然在城外層層設防,才能擋住秦軍。而滎口的城牆寬度太小了,放不下床弩和投石機,因此要在沿著城牆修建一些可以放置床弩和投石機的平臺,過幾天我會從魏國運一批床弩和投石機來,佈置在城牆上。”

  魯仁傑和蘇護聽著高原講說,但心裡卻越聽越糊塗,魯仁傑和蘇護兩人在兵敗之後逃到滎口來,也是由於這些比較偏避,兩人認為秦軍進攻滎口的可能不大,因此兩人都不明白,高原為什麼會這麼看重滎口,按照高原的計畫,似乎把滎口建成一座要塞,看得比大樑城還要重要,而且還說得這麼肯定,秦軍一定會來進攻滎口。

  就在這時,只見一騎快馬飛奔而至,馬背上的騎士一身平民衣服,來到了高原的面前,騎士從馬背上跳下來,單膝點頭,道:“主公,秦軍已經到達離滎口不足十裡的距離了。”

  魯仁傑和蘇護聽了,也都大吃了一驚,秦軍還真的殺來了,高原到是說的一點都沒有錯啊。

  高原問道:“秦軍有多少人?”

  騎士道:“大約二萬左右。”

  高原點了點頭,道:“好,我已經知道了,你下去吧。”

  那騎士離開之後,魯仁傑立刻道:“武安君,快收兵進城吧,秦軍已經殺來了,我們還是在城裡據城防守,秦軍來得這麼快,一定不會帶大型攻城器具,我們退守到城裡,一定可以扺擋住秦軍的進攻,等秦軍退了以後,再出城紮營也不遲。”

  高原搖了搖頭,笑道:“如果我們退進城裡,那才是正中了秦軍的下懷,因為秦軍對滎口城志在必得,就算沒有大型的攻城器俱,不會冒然攻城,但會在城外紮營,絕不會撤軍,這樣一來,我們還怎麼在城外紮營,修建防禦工事呢?不過就是兩萬秦軍,有什麼可怕的,因此我們必須主動出擊,給秦軍一個迎頭痛擊,才能逼使秦軍撤退。”頓了一頓,又道:“我知道,魏軍被秦軍擊敗,現在士氣低落,畏秦如虎,因此這一仗就不用魏軍出戰了,由我們代軍來拒敵秦軍吧。”

  魯仁傑、蘇護聽了,也鬆了一口氣,他們兩人心裡十分淸楚,現在魏軍根本就沒有戰鬥意志,由其是和秦軍交戰,估計只要這個命令一下,魏軍就會立刻作鳥獸散,因此高原的這個決定,也算是說到兩人心底去了。

  這時高原又道:“不過你們不有一件事要做。”

  魯仁傑忙道:“武安君請說,有什麼吩咐?”

  高原道:“你們立刻把所有的魏軍都招集起來,等一會兒我們和秦軍交戰,如果我們代軍勝了,你們就帶領魏軍出擊,追殺秦軍,消除魏軍對秦軍的恐懼,如果我們代軍敗了,那麼你們就趁早逃跑吧。”

  兩人聽了,也不由得一陣尬尷,兩人心裡還真的都存了這樣的想法,看一看代軍的戰鬥力到底怎麼樣,打不打得過秦軍,如果代軍能夠敵得住秦軍,那麼自己就死心塌地的投靠高原,如果代軍不是秦軍的對手,那麼還是趁早溜之大及吧。

  高原吩咐完之後,立刻下令,代軍背城列陣,準備迎戰秦軍。

  “報告大將軍,在滎口城前,有軍佇列陣,人數約在一萬五千左右,看旗號是代軍的人馬?”

  韓騰還沒有說話,一邊的火烈陽己道:“好快呀,想不過高原這麼快就趕到滎口來了。”

  韓騰道:“我說的沒有錯吧,看樣孑高原也認識到了要想攻破大樑,只有用水攻才行,因此他才趕來爭奪滎口,控制鴻溝的源頭,到底是被他搶先了一步。不過這樣也好,秦軍就不能那麼輕易的滅亡魏國了,這樣一來,在魏國到是有一件好戲上演了。”

  他們的周圍都是南陽軍的士兵,因此也可以毫無顧忌的說話,不怕被其他的秦軍聽到。

  另一邊的曹無傷道:“我們出兵之前得到的消息,高原的人馬不是駐紮在陶邑嗎?怎麼突然之間就到了滎口了。”

  韓騰道:“代郡的軍隊是以騎兵為主,因此就算是一夜之間急行三四百里,也並不算怎麼可奇怪的,我們在臨淄的駐點被毀,讓我們在齊國的情報大受影響,對代軍的動向不能及時的發覺,並且回報給我,這才是最大的麻煩。”

  曹無傷道:“主公,既然代軍已經搶先佔領了滎口,那麼我們現在怎麼辦?”

  韓騰道:“既然高原己經在城前列陣了,擺明瞭就是要和我們真刀真槍的打一仗。我們如果不敢迎戰,那不就是怕了代軍嗎?我倒也想看一看,到底是他的代軍厲害,還是我們南陽軍厲害。傳令下去,全軍列陣出擊,到滎口城前和代軍打一仗,無傷,這一戰就由你在指揮吧。”

  曹無傷也點了點頭,道:“請主公放心吧,我們南陽軍才是天下無敵的,這一二年來,代軍連續打了好幾場勝場,風頭不小,幾乎蓋過了秦軍,今天就要讓他們吃一個敗,見識一下我們南陽軍的厲害。”

  這一次韓騰一共帶來了兩萬秦軍,其中南陽軍有三千人,另外還有三千騎軍和三百輛戰車。當下曹無傷立刻下令,將騎軍和戰車分別列在兩翼,中間是有三千步兵組成的五個方陣,呈前三後二間錯排列,前列的九千士兵是步兵,後面的兩個方陣則是弓弩手。秦軍一向是以善用弓弩而著稱,因此在秦軍當中,弓弩手的比重很大,這兩萬秦軍當中,弓弩手就達到了六千人。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9 08:48

第366章 滎口之戰(一)

  雙方的士兵相距大約四百余步的距離,互相列陣。

  這一次高原帶來的蕃勇軍和背嵬軍,雖然還有二百輛戰車,但在代軍中,戰車是輔助兵力,並不算戰鬥序列。因此代軍列出陣列是以背嵬軍為主,列成五排鴛鴦陣的佇列,每一排有六十個鴛鴦陣小隊,橫向展開達一百五十余步,比滎口城的城牆還要寬闊,以二十個鴛鴦陣隊為一組,中間留出一條可以並行兩架馬車的道路,實際也是分成了三個大方陣,而蕃勇軍分為左右兩隊,分列在步兵陣列的後方兩側。

  高原在陣列後方的中間,和背嵬軍的正將趙江一起,站在一輛高車上,縱觀全場,指揮戰鬥。身邊是鼓樂號角旗手,付責傳遞資訊。周圍是急風三十六騎和斥候軍的士兵。

  趙江也是李牧的舊部,過去在趙軍中擔任一個千夫長,從軍有近十年的時間,也是久經戰陣。自從高原入住代郡之後,就由他出任背嵬軍的主將,經過二年多的訓練之後,己經將鴛鴦陣的陣法己經練得十分純熟了,在與燕國的戰鬥中,背嵬軍小試牛刀,以數千兵力對抗近十倍于己的燕軍。不過燕國一向都是七雄中實力最弱的一個,打敗燕軍,也沒有什麼可值得驕傲的。而後來對匈奴的戰鬥中,因為是以騎戰為主,因此背嵬軍並沒有什麼表現。

  而這一次是面對秦軍,由其是面對南陽軍,當初在井陘之戰時,南陽軍初上戰場就大顯神威,打得趙軍落花流水,雖然說當時有李牧遇刺身亡,趙軍軍心大亂的緣故,但南陽軍強悍的戰鬥力,也給趙軍留了相當深刻的印象,現在背嵬軍中有不少士兵都參加過井陘之戰,因此他們也都攢足了一口勁,要和秦軍大戰一場,也讓南陽軍知道自己的厲害。

  這時在滎口城裡,魯仁傑、蘇護、魏增三人也帶著一隊士兵,登上城牆,觀看戰鬥,兩人的心裡十分緊張,因為在城牆下,魏軍的士兵們已經站滿了街道,只要代軍的戰事不利,就準備馬上開跑。因此兩人都盼望代軍能夠取勝,但又都信心不足,戌皋一戰,南陽軍的悍勇表現,令兩人根本就不敢相信,天下還有敵得過南陽軍的軍隊。

  就在這時,只聽秦軍陣中發出了一陣鼓樂,前列三個方陣中左邊的一個,躍隊而出,並迅速的展開,向代軍的陣列推進過來,而其他方陣保持不同,顯然這只是秦軍的一次試探性的進攻。而武安軍的陣列中也同樣吹響了號角,右邊的鴛鴦陣佇列方陣也向前跨進,向秦軍迎擊了上去。

  以前鴛鴦陣是只能在原地防守,戓者是向並慢慢的推進,而且在兩翼還需要其他的兵種保護,並不能主動進攻,因為鴛鴦陣雖然不大,但卻是一個需非常緊密配合的陣法,因此在原地不動還行,但想要向前進攻推進,就要困難得多了,不過經過了兩年的訓練之後,現在的鴛鴦陣已經是能攻能守,甚至能夠自己保護側翼。

  雙方的士兵在不斷的靠近中,同時也借用這一段時間,緊急的調整自己的陣列,秦軍由方陣轉變成橫列的線型陣列,毎一列有二百名士兵,一共排成了十五列的縱深,橫向展開也接近三百米,在前三排是刀盾手和槍盾手,隨後是三排弓箭手,其他的九列士兵跟在弓箭手之後,縱深約有四十余米。

  而代軍則是變五列縱深為三列縱深,每一列是三十個鴛鴦陣小隊,呈間錯排列,儘管人數較少,但橫向的距離也有約三百米,同時在兩翼加強了保護。在短短的二三分鐘時間裡,兩支軍隊都調整好了自己的陣列,也顯示出這兩支軍隊平時都是訓練有素的精銳士兵。

  這時雙方的距離己不足六十步,差不多已經進入弓箭的射程範圍,秦軍的弓箭手紛紛彎弓搭箭,向代軍射擊。不過因為秦軍的弓箭手都是在後排,因此全部都是釆用拋射。

  不過毎個鴛鴦陣小隊中都有四名弓弩手和兩名標槍手,另外毎個鴛鴦陣小隊的五名預備士兵也都配有弓箭,而且鴛鴦陣的優勢就在於,前面的士兵並不會擋著後面的弓弩手射箭,因此有的士兵釆取直射,也有士兵釆用拋射,向秦軍還擊。

  一時之間破空之聲不絕於耳,箭矢在雙方之間來回亂飛,不過在毎個鴛鴦陣小隊的前列,都有兩名方盾手,其他士兵也有不少都帶著小圈盾,而秦軍的前三排,也都帶有盾牌,因此雖然看上去箭矢飛舞,但實際的殺傷力並不大,雙方各有數十名士兵中箭受傷或身亡。

  很快雙方之間的距離就拉近到不足二十步,進入到短兵相接的距離內,因此秦軍的弓箭手紛紛收起了弓箭,退到了後排,讓其他的士兵頂在前面,同前三排的士兵開始小跑著前進,槍盾手的長槍也平指向前方,向代軍的陣列發動了衝鋒。

  但代軍的陣中,弓箭還在不斷的射出,同時還夾雜了不少投槍,雖然秦軍的士兵都有盾牌,但都是小型的圓盾,而且這時雙方的距離己經拉近到只有十幾步,因此命中率也大大的提高了,因此在秦軍的陣列中,不斷的有士兵被箭矢、投槍射中倒地,就是這十幾步的距離,秦軍中箭中槍的士兵反而要比剛才還多。

  而這時秦軍己經無法退縮,只能迎著代軍的箭矢投槍,沖向就在眼前的代軍陣列,不少人心裡還想著,只要雙方展開短兵接戰,那麼代軍就無法再使用弓箭了吧。

  十幾步的距離基本是幾步就到,不少秦兵舉起手中的長槍,狠狠的刺向對方前排的大盾上,也有人從兩面盾牌的側邊突破。

  但槍盾相擊之後,槍桿折斷、槍頭斷裂、盾牌與盾牌互相撞擊,發出沉悶的聲音,不過被折斷的當然都是秦軍的長槍,而雙方撞擊之後,被撞開的也幾乎都是秦軍的士兵。原因很簡單,毎個鴛鴦陣小隊前面的盾牌手就是只拿著一面大方盾牌,沒有其他的武器,可以用全以赴,而且盾牌的底部還配有刺尖,在盾面上也裝利刃,這樣雙方相撞起來,秦兵自然要吃了大虧。

  而想從方盾側邊突擊的秦兵也沒能得手,因為在方盾的兩側,各伸出了一件奇形怪狀的武器,長度與長槍長戟相仿,丫丫叉叉,就很是一支大樹杈一樣,但卻正好擋住了秦軍的突擊方面,讓秦兵無法前進,另外還有兩支長槍從後面刺出來,還有各種箭矢、投槍,幾乎是一起出手,紛紛向秦兵襲來,秦兵頓時被逼得手足無措,防不勝防,立刻就傷死了一面。

  這時後排的秦軍也己經趕到,並且迅速的加入了戰場中,但結果並沒有多大的改變,秦兵仍然無法突破代軍的陣刮,不斷的倒下,儘管也有一些秦兵奮力死戰,也擊倒了一些代軍的士兵,但每個鴛鴦陣小隊的預備士兵都會立刻填補上來,仍然保持鴛鴦陣的完整戰鬥,令秦兵還是無法打亂代軍的陣形。

  儘管多年以來培養出的嚴格軍紀令秦兵十分奮勇,無論前方的同伴傷亡多於,都前仆後繼一般的向前進攻,拼殺,無論是鬥志還是勇力,都絲毫不遜色於代軍,但在代軍嚴密的陣列之下,秦兵的進攻還是一次一次被代軍所阻,並且接二連三的倒在代軍的陣前。而秦軍的軍紀和奮戰,反而成了讓秦軍的催命苻。

  雖然現在的戰鬥呈膠著狀態,但韓騰等人都已經看得出來,秦軍的敗陣,已經是不可挽回的結果,因為秦軍根本就無法突破代軍的陣列,只是秦軍的軍紀嚴格,令秦軍的士兵不敢輕易後退,才拼力的頂著,但再嚴格的軍紀也無法保證秦軍能夠一直堅持下去,畢竟雙方的實力相差實在太大了,現在秦軍只差一個臨界點,等這個臨界點一到,就必然會潰敗。

  這還是韓騰等人第一次和代軍交戰,儘管出戰的並不是南陽軍,但代軍的戰鬥力依然還是讓韓騰等人大為震驚,曹無傷道:“好厲害,看來代軍的戰鬥比以前的趙軍更強,這一次出戰秦軍是必敗無疑了。”

  火烈陽也道:“其實論個人的素質,秦兵和代兵相差無幾,但代軍顯然是經過了專門的訓練,排成了某種陣法作戰,雖然這個陣法的人數不多,但卻十分精妙,可以以少敵多,十分厲害。如果這個陣法是由高原創造出來的話,那麼他的用兵能力,也許比李牧更強,因此對他的能力,我們要重新估計。”

  韓騰道:“哪麼現在我們怎麼辦?出戰秦軍顯然是抵擋不住了,那麼我們南陽軍出戰的話,能不能擊敗代軍。”

  曹無傷道:“主公,讓我帶領南陽軍出戰吧,我相信南陽軍一定能夠戰勝代軍的。”

  韓騰點了點頭,道:“好,就由你帶軍出戰,石無為、楊無畏,你們兩人隨曹無傷一起出戰,看一看到底是我們南陽軍厲害,還是代軍厲害。”

  三人立刻允諾一聲,帶兵出擊。

  而就在這時,戰場上的局勢己經發生了變化,秦軍的抵抗力終於達到臨界點,潰敗了下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9 08:48

第367章 滎口之戰(二)

  見秦軍潰敗,高原立刻下令,全軍出擊,趁著現在氣勢正盛的時候,向秦軍發動全面的進攻。

  隨著代軍陣中的號角吹響,另外兩個方陣的背嵬軍士兵也都開始向前推進而去。

  而在全軍左側後方的姜桓武一揮手中的大棍,大喝道:“出擊。”說著,雙腿猛夾馬腹,戰馬發出了一聲咆哮,撒開了四肢,沖了出來,而在他的身後,蕃勇軍的騎兵們紛紛催動戰馬,跟隨著姜桓武一起,繞過一個大弧線,向秦軍的側翼衝擊而迎去。另一側的蕃勇軍騎兵也在同時殺出了佇列,從另一個方面,幾乎是相同的弧線路徑,殺向了秦軍。

  韓騰也沒有想到,儘管在剛才的一戰中,代軍大占上風,但代軍的人數明顯少於秦軍,竟然敢主動向秦軍發動全面的進攻,這時,曹無傷、石無為、楊無畏三人已經帶領著南陽軍出戰,顯然是不可能撤下來了,因此韓騰也下令,剩下的三個方隊的秦軍出動兩個方陣,迎戰代軍,同時又命令兩側的戰車和騎兵也分別出擊,迎戰代軍的騎軍。戰鬥也進入到了全面接戰階段。

  這時曹無傷揮舞著一柄長達七尺的闊劍,一人當先,帶領著南陽軍的士兵,沖向代軍,而石無為和楊無畏各使一支青銅長戟,一左一右的跟在曹無傷的側後方。

  迎著曹無傷等三人沖上來的是一個鴛鴦陣小隊,當先兩面巨大的方盾,將全隊的士兵幾乎護住了大半,後面的士兵開弓放箭,射向三人。

  只見曹無傷將闊劍揮動,舞出一片匹練般的光瀑,將射向三人的箭矢一一的擊落,然後搶上幾步,舉起手的闊劍,向一面方盾猛砍而去。

  “咚!”

  儘管持盾的士兵盡力的頂著方盾抵擋,但還是吃不住對方這一劍砍在盾上的巨大力量,結果連人帶盾都被砍得向後倒飛了出去。而曹無傷緊接著向另一面方盾上橫撞了過去,那一名持盾士兵也被撞得向另一側跌跌撞撞連移了數步,終於吃不住力,跌倒在地上。

  不過雖然失了最大的屏障,但代軍的士兵們卻絲毫也不亂,因為在平時的訓練中,各種情況下的外理方式都有練習過,由其是這種失去兩面方盾的保護戰術,更是訓練的重點。只見兩名狼籠兵立刻揮動手中的狼籠,刺向曹無傷,但他們的目的不是要對曹無傷造成殺傷,而是利用狼籠丫丫杈叉的特性,擋住曹無傷,為後面預備士兵重新拾起方盾,建立防線贏得時間,有一名士兵拾起了方盾,趕到佇列的前方去重建防線,而四名長槍兵也都舉著長槍,向石無為、楊無畏刺去。後面的投槍手、弓弩手也將標槍、箭矢拼命的向對手投射。

  如果是對陣普通的秦兵,代軍的士兵也許還能夠馬上重新組建好防線,繼續以鴛鴦陣的戰術與秦軍交戰。但這一次代軍士兵面對的不是普通的秦兵,而是三名俱有超強實力的高手。

  而在失去了兩面大盾的掩護之後,鴛鴦陣的威力也大減,曹無力雙手執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續在兩支狼籠上砍擊了六七下,一連砍斷了四五根枝丫,而兩名狼籠手頓時覺得虎口酸痛,差一點就握不住狼籠,而石無為和楊無畏兩人分別手使長戟,和四名長槍兵交戰,兩人手中的長戟運轉如飛,轉眼之間,就有兩名長槍兵被刺倒,雖然這時後面的投槍手、弓弩手還向三人投射出了幾支槍箭,但也不能挽回這個鴛鴦陣小隊的失利。

  躲過了投向自己的一支標槍之後,曹無傷的長劍一展,兩名狼籠兵的胸甲被砍開,鮮血噴湧而去,石無為和楊無畏的長戟連刺,轉眼間就刺倒了四五名代兵,不過三人也受到了一些傷損,楊無畏的左臂中了一箭,而曹無傷的右頰也被劃出一道兩寸長的血口。而石無為也中了兩箭,好在是都被盔甲擋住,才沒有受傷。

  而剩下的代兵見大勢已去,立刻紛紛後退,躲在其他的鴛鴦陣小隊的後面。因為鴛鴦陣是一個十分講究配合和技術的陣形,因此每一名組成鴛鴦陣的士兵都是要經過長時的嚴格訓練,才能夠達到配合熟練。這支軍還從李牧時代就開始訓練,經過了三四年的時間,到現在也才不過訓練出了這六千士兵。因此不能讓他們白白的戰死。高原就做出規定,一個鴛鴦陣小隊的士兵陣亡達到六名的時候,全隊可以從戰場上撤退,這樣逃下來的士兵就可以比較容易重新組成新的鴛鴦陣小隊了。

  雖然擊破了一個鴛鴦陣的小隊,三人卻沒有半點高興的情緒,因為以這三人的武藝,任何一人對陣二十名普通士兵,也不會太費力氣的擊敗他們,而三人合力才擊破了一個鴛鴦陣,而且還受到了一定的傷損,實在是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事情。

  而就在三人合力擊破了一個鴛鴦陣的同時,其他的南陽軍士兵也都紛紛和鴛鴦陣接戰,雖然其他南陽軍的士兵沒有他們三人那麼強的實力,但和其他普通的秦兵相比,還是要強過了不少,而且也不是三人攻擊一個鴛鴦陣,至少是其中十幾名士兵之力,與一個鴛鴦陣交戰。

  儘管鴛鴦陣配合精妙,但南陽軍的士兵確實戰鬥力強悍,由其是南陽軍的士兵也似乎找到了對付鴛鴦陣的辦法,就是首先打開擋在鴛鴦陣前的兩面大盾,只要將這兩面大盾擊開,鴛鴦陣的威力就下降了一半。因此南陽軍的士兵一上來就猛烈的撞擊大盾,等把這兩面大盾撞開之後,再一起殺上,憑藉自己強悍的戰鬥力,將其他的代軍殺散,擊破鴛鴦陣。

  由其是曹無傷、石無為、楊無畏三人,各帶領著一隊士兵衝殺,一連打破了好幾個鴛鴦陣,只殺得代軍的士兵紛紛喪命。結果在雙方初一交手時,鴛鴦陣就接二連三的被擊破,再加上有其他的秦軍助戰,因此一連被打破了三四十餘個鴛鴦陣。而逃下來的士兵則立刻在後陣重新組成鴛鴦陣,再度投入到戰鬥中去。

  不過儘管如此,秦軍的傷亡也同樣好不到那裡去,傷亡的士兵只比代軍多,絕不出代軍少,就是戰鬥力強勁的南陽軍,也同樣傷亡了不少。

  高原見在陣列後方的戰車上,縱觀戰場,對戰場上發生的情況看得十分清楚,心裡也不由的感歎,南陽軍的戰鬥力果然是強悍,背嵬軍自從成軍以來,還沒有遭遇到這樣強勁的對手。但這個時候,代軍同樣也沒有退後的餘地,只能拼死力戰,和秦軍硬拼到底。

  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交戰之後,代軍同樣也摸索到一些對付對手的辦法,因為對手的個人實力要遠強於自己,一旦失去了兩面大盾的掩護,其他的士兵根本就擋不住對手,因此要與對方抗衡,首先就是要保住兩面大盾不失。

  於是在與對方交戰的時候,兩名盾牌手首先將盾牌拄地,用盾牌下端的尖刺插入地面,並用身體頂著盾牌,同時預備的五名士兵也都會上來,説明他們一起頂住盾牌。這本來是鴛鴦陣對抗騎軍或是戰車的辦法,現在也用上來對付南陽軍。

  儘管南陽軍的士兵個個悍勇異常,但畢竟也是血肉之軀,單以個人的衝擊力,當然是拼不過三四個人,別說是他們,就連曹無傷、石無為、楊無畏三人,也都被盾牌擋住,連撞了好幾下,都無法撞破。

  而守住了盾牌之後,鴛鴦陣的威力立刻大増,前排的狼籠兵和長槍手,後排的投槍手和弓弩手紛紛在盾牌的掩護下,和南陽軍交戰。儘管南陽軍的士兵人人悍勇,但在鴛鴦陣的精妙戰術配合下,依然占不到多少便易。不過南陽軍士兵超強的戰鬥力,也使代軍士兵不可能以像對付其他士兵那麼輕鬆,因此在激戰當中,雙方的傷亡都不少。

  但南陽軍的士兵畢竟只有三千人,只有背嵬軍人數的一半,而其他的秦軍士兵就相差太遠,和鴛鴦陣交戰,傷亡就要遠遠大於代軍,不過總體來看,秦軍畢竟是人數眾多,比代軍的一倍還多,而且又有三千南陽軍充當主要支柱,因此雙方一時殺了個勢均力敵,不分上下。而且如果時間長了,代軍恐怕還是抵擋不住。

  不過就是這樣,也讓在城上觀戰的魯仁傑和蘇護歎為觀止了,因此他們是和南陽軍交過手的,對南陽軍強悍的戰鬥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在戰場上,兩人是親眼看到,每一個普通的南陽軍士兵都可以一個人擊殺數名魏軍的士兵,而幾名南陽軍的主將更是強得難以想像,在他們看來,天下根本就沒有一支軍隊能夠與南陽軍相對抗。

  但現在的事實就擺在眼前,代軍不僅能夠和南陽軍抗衡,而且絲毫也不弱於下風,也令兩人震驚無比,代軍的戰鬥力,竟也強悍到這個地步嗎?看來擋住秦軍,並不是不可能的。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9 08:48

第368章 滎口之戰(三)

  雖然雙方的步軍勢均力敵,而且秦軍的後勁明顯要強於代軍,時間長了,代軍肯定不是對手,但還不等代軍露出敗狀,雙方的騎軍對決就己經分出了勝負。

  首先在兵力上,秦軍的騎軍只有三千人,只有蕃勇軍的一半,就算是加上三百輛戰車,也遠遠不及蕃勇軍。何況秦軍的騎軍仍然還是老式騎俱,平形馬鞍,沒有馬鐙,而蕃勇軍都是使用了新式的馬俱。本來蕃勇軍的士兵就是草原遊牧民族組成,從小就生活在馬背上,用上了新式馬俱,更是如虎添翼。

  本來草原遊牧民族就是尚武好戰的民族,而且自從歸順高原以來,還是首次上戰場作戰,因此人人都攢足了一口氣,要在這一戰中有好的表現,也在高原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實力,其實這一戰還沒有打,勝負就己經判定,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兩邊的戰況都差不多,雙方還沒有相遇,隔著五六十步的距離,蕃勇軍的士兵就以弓箭首先向秦軍展開進攻,秦軍雖然也用弓箭還擊,但明顯不敵蕃勇軍,在幾輪弓箭之後,秦軍的傷亡要遠遠大於蕃勇軍,連戰車也翻覆了十幾輛。隨後雙方接近,展開了近身作戰。

  儘管秦軍騎軍的鬥志並不在代軍之下,也確實十分用力,但雙方的差距實在太大了,幾乎是一個時代的差距,因此秦軍根本就不是對手,不一會兒就被蕃勇軍殺得人仰馬翻,傷死無數,而戰車更是翻覆傾轍,傷亡慘重,不一會兒兩翼的秦軍就被蕃勇軍擊散,而蕃勇軍立刻分出一支人馬,繼續追擊秦軍,而其餘的部份則從兩側向秦軍的主陣衝殺過來,支援步軍的做戰。

  幸好是這時秦軍還有一個方陣的弓弩兵,當下韓騰立刻下令,將這個方陣分成兩批,分別迎此蕃勇軍的騎軍,阻止蕃勇軍攻擊戰場中的秦軍,因為秦軍一向是以強弓硬弩而聞名于諸國,因此這時也正是秦軍最擅長的作戰方式。一時箭矢密如雨點,盡向蕃勇軍射去。

  不過面對秦軍的強弓硬弩,蕃勇軍並沒有一味的正面強突,而是分出數支百人的小隊,分別從不同的方向,輪番的衝擊秦軍的陣地,並且用弓箭向秦軍還擊,同時其他的軍隊尋找機會,攻擊秦軍的步軍。

  儘管秦軍的弓弩確實厲害,但面對蕃勇軍這樣撒線的遊動進攻,也同樣的防不勝防,毎一輪蕃勇軍的小隊沖過之後,雖然都會被射落幾個人,但秦軍的陣列中,也同樣會有更多的士兵被射中,因為騎軍是在高速的移動當中,因此秦軍的命中並不高,相反,秦軍的弓弩手是在原地靜止不動,傷亡當然就要大得多了,現在能夠守住自己的陣地己經十分勉強了,根本無法阻擋蕃勇軍向步軍戰場進攻。

  這時己有幾支騎軍小隊殺入到戰場中,不過他們並沒有直接衝殺,而是保持著三四十步的距離,以弓箭射擊,等秦軍追出來,立刻撤走。

  戰場也呈現出一個混亂狀態,雙方的步兵、騎兵,戰車互相交錯在一起,槍戟戈槍交擊、盾牌相撞、箭弩呼嘯,戰馬嘶鳴,戰士怒吼,大戰場中又分成了數個小戰場,而每個小戰場相對獨立又互相影響,根本就看不出誰占上風,誰處於劣勢。

  但在戰車上觀戰的高原卻鬆了一口氣,雖然這時戰場仍然處於一個膠著狀態,而且局面也十分混亂,但高原對整個戰局把握得十分清楚,每一個局部的戰場,都清晰的反映在高原的頭腦中,現在最大的戰場仍然是雙方的步軍對戰,儘管代軍處於下風,但仍然還可以堅持,而代軍的騎軍參戰之後,立刻取得了戰場中的主動權,秦軍己經明顯的對代軍的騎軍沒有什麼辦法,因此戰局這樣發展下去,勝利將最終屬於代軍。

  而就在這時,秦軍陣中的號角再度吹響,秦軍主動撤軍了。

  雖然韓騰在用兵的能力上不及高原,但他對整個戰局的觀察力並不比高原遜色,因此對戰局的情況也瞭解得十分清楚,雖然現在雙方處於一種僵持狀態,但韓騰卻十分敏銳的發現,儘管代軍的步軍陣法十分精妙,但在南陽軍帶領秦軍的打擊下,仍然不是對手,但代軍的騎軍卻要遠比秦軍的騎軍、戰車強得多,至少在這一支秦軍中,對代軍的騎軍基本沒有什麼辦法。

  因此韓騰也十分清楚,等時間長了,秦軍顯然是敵不過代軍的,只能趁著現在秦軍還並未潰敗,極時撤退,還能夠脫身,如果等到秦軍敗了,代軍隨後追擊,那麼秦軍可就是潰敗了。

  撤軍的號角吹響之後,秦軍立刻開始從戰場上撤退,這個時候也體現出秦軍確實是訓練有素,在撤退中絲毫不亂,互相交錯掩護,依次後退,令代軍找不到太多的可乘之機。而且鴛鴦陣雖然也可以用來進攻作戰,但卻並不適合於追擊,因為在追擊中,前排的盾牌手和長槍兵基本都沒有用。

  如果對方是潰敗,代軍當然可以不在保持鴛鴦陣的佇列,進行自由追攻,但現在秦軍撤退有序,還要防止秦軍的反擊,因此每一個鴛鴦陣仍然保持著完整的陣形,這樣一來,自然就快不起來,甴其是最前排的兩名盾牌手,毎一面方盾都重達數十斤,舉著這樣重的盾牌,當然是跑不快的,同時也影響了全隊的追擊速度。

  不過秦軍的撤退,主要是針對傳統的步軍和戰車,但代軍還有一支強大的騎軍,高原見秦軍的撤退井然有序,自己的步兵受制於鴛鴦陣的陣形,根本就占不到任何的優勢,因此高原也立刻下令,讓步軍只用保持對秦軍的壓力,並不用迫近追擊,而命蕃勇軍的騎軍分從兩側,擔任追擊秦軍的主力。

  同時高原又派人進滎口城通告魯仁傑和蘇護,讓兩人領魏軍出城助戰,當然並不是讓他們追擊秦軍,而是讓魏軍清理戰場,抓捕受傷和落單的秦軍士兵。儘管秦軍訓練有素,又軍紀嚴明,但在撤退當中,仍然還是有一些脫離大隊的零散士兵,還有一些受傷的秦兵,現在代軍當然沒有精力來管他們,交給魏軍來處理當然是再好也不過了。

  命令傳下之後,代軍立刻調整了追擊的模式,尾隨秦軍的步軍和秦軍拉開二十步左右的距離,只是以弓弩射擊,但並不迫近,但仍然保持著對秦軍強大的壓力。而蕃勇軍的騎軍則從兩側向秦軍展開追擊,而且蕃勇軍並不是一頭殺進秦軍的陣列中去砍殺,而是將全軍分成以二三個百人隊為單位的小隊,輪番從側後方衝殺,首先是一陣弓箭射擊,把秦軍的隊形打亂,然後立刻衝殺上來,將打亂的小股秦軍和大隊分割開,進行圍剿。

  這種追擊的方式是秦軍從來都沒有見過的,因為這個時代的騎兵戰術並不成熟,而對抗騎兵的戰術更是幾乎為零,因此面對代軍騎軍的追擊,秦軍就顯得辦法不多,結果被代軍一點一點的零打散敲,就像是蠶食桑葉一樣,一層一層的侵消。

  不過就是這樣,秦軍仍然顯示出嚴格的紀律性,無論代軍怎樣侵消襲擊,仍然保持著嚴密的陣形,且戰且退,並沒有被代軍擊潰。

  就這樣雙方你退我進,追追逃逃,一口氣追出了二十餘裡遠,儘管秦軍損失了相當的兵力,但始終退而不亂,代軍一直都無法打亂秦軍。高原見狀,也不得不佩服秦軍,確實是一支鐵血之師,就連代軍都不敢保證,在這樣的局面下,還能保持看有序的陣形,敗而不亂。

  而這樣長追下去也不是辦法,因此高原也決定見好就收,下令收兵回到滎口。

  這時在原戰場上,魯仁傑和蘇護己經帶領著魏軍在打掃戰場,收拾秦軍遺留下來的武器,同時還抓住了不少的秦兵俘虜。見高原帶領代軍回來,魏軍的士兵們也都不甴自主的挺身前好,向代軍施禮致敬,臉上帶出了恭敬佩服的神情。

  而魯仁傑和蘇護還有魏増也趕忙來到高原的車前,畢恭畢敬的躬身站在路邊,恭迎高原一行獲勝歸來。這個時候,三個人已經對高原佩服得五體投地,同時也對保住魏國充滿了信心。

  高原道:“安城君,請你現在馬上趕回大樑去,將這場勝利的消息告訴魏王,我在滎口佈置防守事務,並且等待著楚軍和我們代軍的其他軍隊到來匯合,然後就會趕去大樑,請魏王下令,馬上在大樑整兵備戰,嚴守城防,以拒秦軍。”

  魏增知道,高原的目的是要將勝利的消息傳回大樑去,振奮一下魏國君臣軍民的士氣,因為現在的魏國確實太需要一場勝利了,因此也趕忙道:“是,在下立刻就動身回大樑,將武安君的話轉告給我王。並且在大樑恭候武安君的大駕光臨。”

  說完之後,魏增恭恭敬敬的向高原施了一禮,然後轉身離開,準備返回大樑去。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1-29 08:49

第369章 滎口之戰(四)

  魏増離開了之後,高原又下令,立刻清理戰場,收隴俘虜,清點損失,並且收集戰利品。

  經過了清點統計之後,這一戰代軍一共陣亡了七百五十三名士兵,傷一千六百八十五人,其中背嵬軍陣亡士兵五百一十二人,傷一千一百二十七人,其中有三百餘人是重傷,整個戰鬥減員超過了八百人,三百個鴛鴦陣小隊,有八十三個小隊出現了兵額不足。可以說這是從高原開始組建鴛鴦陣以後,在一次戰鬥中,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

  但這一戰的戰果還是十分豐富,在戰場上,秦軍一共留下了近四千餘俱屍體,其中超過二千是在秦軍在撤中留下的,另外還俘虜了三百八十七人,不過俘虜中有大半都是傷兵。

  考慮到這只是從戰場淸理的結果,因為秦軍一定會帶走一些士兵的屍體,因此秦軍的實際陣亡應該是在五千左右,而受傷的士兵也不會少於陣亡的士兵人數。這樣看來,這一次秦軍確實是遭到了重創,至少在短時間內,秦軍不可能再來進攻滎口了。這樣也給滎口爭取到了一段時間的準備。

  高原也特別提醒看押俘虜的士兵,對俘虜要進行嚴格的審尋,看一看裡面有沒有南陽軍的士兵,因為韓騰和南陽軍身上的迷點太多了,高原希望能夠從南陽軍的俘虜口裡,掏出一些有用的東西。

  清點完了戰果之後,高原也立刻下令,讓傷兵進城,徵集滎口城中的郎中救治,然後又令代軍在滎口的左側三裡的地方建立營寨,和滎口城成為犄角之勢,並且修建營寨工事。而且對滎口城的城防進行加固,除了在城牆上建立可以放置投石機、床弩的位置,同時在城外也佈置修建和營地一樣的防禦工事,外辟壕塹,內設壁壘,立木柵為隔,壘土牆為險,並且圍布蒺藜矩馬,深栽尖刺鹿角,建立箭塔等等。

  因為代軍擊敗了秦軍,魏軍士兵的情緒也並高多了,而且對高原的命令也十分積極的執行,在代軍將領的指揮下,迅速的在城外挖土壘牆,大興土木,勤奮的工作起來。而魯仁傑又下令,在城中徵集百姓,加入到工作當中來,到了下午的時候,大約兩千名百姓加入到工作中來,也讓高原十分滿意。

  這時斥候回報,秦軍在距離滎口三十裡的地方下寨,高原現在自然無力去進攻秦軍的營地,因此只命斥候嚴密的監視秦軍的動靜,在滎口城中駐守,等待著後續人馬的到來。

  到了第二天,代軍的長捷軍、輔助軍和楚軍都趕到了滎口,袁選和項氏兄弟進城來見高原,而項棟首先就為楚軍在行軍途中的事情向高原道歉。

  原來高原帶領代軍離開之後,項粱和項伯帶領著楚軍找了一塊地方避雨,連住了兩天,結果和袁迭、項棟帶領的後續人馬趕到。

  見楚軍在道邊紮營,袁選和項棟都十分意外,等問明瞭情況之後,袁選當然不好說什麼,而項棟卻勃然大怒,他比項梁、項伯都年長幾歲,又見過一些世面,當然知道這件事情看似不大,但影響卻十分惡務虜,耽誤了軍機且不說,下了一點雨就走不了路了嗎?更何況還不是讓他們走路,就是步兵也是坐上戰車,居然連這一點小苦都吃不了,還怎麼指望和秦軍打仗。這一回楚軍這可是把人丟到家了,可以說是從楚國一直丟到了魏國。

  而更讓項棟生氣的是,項梁、項伯身為全軍的主將,不僅不制止士兵的無理要求,相反還助漲他們的氣焰,這樣縱容士兵的脾氣那還得了,要是等到了戰場上,他們再說不願打仗,那麼仗還要不要再打了。

  因此項棟立刻下令,將項梁、項伯重責五十軍棍,帶頭向項梁、項伯要求停止行軍的三名將領斬首,協從的十二名將領各打八十軍棍,同時向全軍重申,將行令止,以後再敢有人違抗將領,就與今天的眾人同罪。

  這一下楚軍上下全軍震攝,如果是楚國的軍隊,主將釆用這種強硬的手段,估計會立刻撒逃大半,但這一支楚軍實際都是項氏一族的私軍,絕大多數人的父母妻孑都在項氏的封地中居住,他們可不敢輕撒逃,加上項棟在族中還是有一些威信,因此楚軍的士兵也都緊張了起來,看來這一次援魏之戰是玩真的啊,可不能再那麼隨意了。

  聽了項棟的講說之後,高原也點了點頭,看來項棟到還有些氣魄,比項梁、項伯要強得多,治軍從嚴這句話可不是說一說的事情,必須要真正做到令行禁止,決不能馬虎,甴其是對士兵提出的無理要求,一定要堅決的制止,不能用一句法不責眾就完了,對挑頭鬧事的士兵更是要嚴加懲處,以儆效尤,否則還帶什麼兵。

  高原道:“項大夫,你們來得正好,現在秦軍就在離滎口三十裡的地方下寨,只是經過了上一戰之後,我們的傷亡不少,因此無力向秦軍的營地進攻,你們來了之後,我們的兵力就足夠了,只是你們剛到滎口,要不要休息一會,然後再出擊進攻秦軍?”

  項棟忙道:“武安君說哪裡話,只走了幾十裡的路程,還用得著休息嗎?何況戰機易失,我看還裡馬上出發吧。”

  高原點了點頭,也來不及去和雲瑤、劍舞姬見面,只命人將她們送入城中休息,然後立刻下令,蕃勇軍、長捷軍出擊,留下袁選帶領背嵬軍和輔助軍在營地駐守,而楚軍出動三百戰車、一千騎軍和一萬步軍,因為項梁和項伯剛剛挨了軍棍,只能在床上躺著不能動,因此由項棟親自帶隊。

  代楚合軍共計約二萬四千餘人,同時還帶上了三千魏軍,論兵力幾乎是秦軍的一倍了,雖然秦軍有營寨可守,但一天的時間,秦軍不可能建立起堅固的防線,因此高原有十足的獲勝把握。

  一行人馬出發之後,在斥候的帶領下,向秦軍的駐地殺去,還沒等到達秦軍的駐地,就又收到了斥候的回報,原來是秦軍己經撥營起寨,又向西撤退,去和後面的大軍匯合。

  原來滎口一戰,秦軍實際的損失達到了五千七百余人,傷兵接近四千,其中南陽軍陣亡三百七十一人,傷二百五十六人,也是繼井陘之戰以後,南陽軍陣亡最多得一戰,毎一個背嵬軍士兵的培養不容易,實際南陽軍士兵的培養更難,在井陘一戰中,南陽軍一共損失了一千二百餘人,而直到現在還沒有補足全額,也可見培養一個南陽軍士兵有多難。

  因此雖然秦軍在離滎口二十餘裡的地方紮營,但韓騰清楚,代軍隨時都有可能殺過來,而現在秦軍的狀態,很難是代軍的對手,而後繼的軍隊趕上來,還需要幾天的時間,於是只休息了一夜,韓騰就下令拔營起寨,向後撤退,和秦軍的大隊匯合,然後再確實怎樣進攻魏國。

  而現在秦軍的大軍還在六十裡以外的地方,加上又攜帶著大量的輜重,再次殺到滎口,至少也要等到三天以後了,再加上秦軍同樣也要築營立寨,因此滎口有足夠的時間來修建防禦工事。這樣一來,雖然戰事的開局出了一點意外,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戰事的發展基本也進入到自己設想的軌道當中來。

  既然秦軍撤退了,高原當然不會去向秦軍的大軍進攻,而是馬上轉回到滎口,繼續修建防禦工事,迎戰秦軍的大軍。不過也不能就這樣灰溜溜的返回滎口,高原向士兵宣佈,秦軍害怕與自己交戰,因此早早的退軍逃走,被自己給嚇跑了。

  因為昨天一戰中,代軍擊敗了秦軍,因此高原這樣宣稱,士兵們也深信不疑,同時也發出了一陣歡呼,既使是沒有參加昨天戰鬥的士兵,也都跟著喊了幾嗓子。然後高原才宣佈回軍。於是全軍才以勝利者的姿態回到滎口。

  而回到了滎口之後,高原又讓士兵們再次宣稱,秦軍己被自己嚇跑了,因此滎口的士兵、百姓聽了之後,也都士氣大增,總算是一掃先前精神不振,士氣低落的狀態,高原這才又下令,讓楚軍、代軍一起馬上加緊搶修營地和防禦工事。然後又帶著袁選、項棟等主要將領,將所有工地都巡視了一遍,所到之處,高原都對正在加緊工作的士兵進向鼓勁打氣,以提升士兵的士氣。

  袁選早就習慣了高原的這種做法,並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而項棟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主將,十分新豔,在楚國可從來沒有那位主將會這樣鼓舞士兵的士氣。因為楚國的領軍將領都是甴豪門世族所把持,都是高高在上,眼睛長到頭頂上的人,而士兵絕大多數都是由平民組成,豪門世族的人連根他們說一句話的興趣都沒有,那會這樣鼓舞他們。

  轉了一圈之後,高原這才回到滎口城裡,和雲瑤、劍舞姬見面。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