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戰國征途 作者:木林森444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11-27 00:16:5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3 144910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4 00:15

第550章 說服(二)

  聽完了高原的話之後,淳于鐘秀一時也沒有說話,而是轉頭看向自己的父親。

  淳於博點了點頭,看向高原,道:“武安君所言極是,如果真的讓韓騰帶領著九黎族重新崛起,對於天下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災難,因此我們父女會盡全力幫助武安君。”說著,他又轉頭看女兒一眼,道:“鐘秀,你以為呢?”

  淳于鐘秀沉默了一會兒,終於點了點頭,道:“女兒聽從父親的決定。”

  其實經過幾次交流,並曾攜手合做之後,淳于鐘秀對高原的印象很好,在她心裡己經將高原看成是一個很好的朋友了,不過在她的心裡仍然十分推崇秦國的政治,並沒有一般學者視秦國為虎狼之國,視秦政為暴政,由其是在秦國己經吞併了韓趙魏三國之後,統一天下的勢頭己十分明顯了,淳于鐘秀也確定對秦國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這種希望甚至比淳於博更為強烈,因此根本沒有投靠高原,和秦國為敵的想法。

  但現在的局面就擺在眼前,韓騰和秦國己經捆綁在一起,要想阻止韓騰,就必須與秦國為敵,淳于鐘秀並不是不知輕重緩急的人,因此最終還是贊同了父親的決定。

  高原點了點頭,看來說服淳於父女要比自己預想得容易一些,因此道:“多謝兩位。”

  這時淳於博又道:“不知武安君現在需要我們父女做些什麼呢?”

  高原怔了一怔,原來他只想著怎樣說服淳於父女幫助自己,但確實沒有想好,如果淳於父女答應下來之後,自己又怎樣安排他們,高原邀請淳於父女加盟代郡,一來是看中了他們父女兩人的實力,二來是因為他們的名氣,但現在代郡確實是文武齊備,無論是在內政還是軍事都不缺人,還真的都沒有他們父女的位置。因此一時還真不知道怎樣安排他們父女。

  這時鬼谷子呵呵笑道:“我看不如這樣,淳于先生父女就算是以高原朋友的身份加入代郡,但並不算是高原的部下,而且不必公開,因此也不用在代郡擔任官職,就像老朽一樣,平素只為高原出謀劃策,另外在需要的時候,可以説明高原處理一些特殊事情,不知淳于先生覺得這樣可好。”

  高原聽了,覺得鬼谷子的建議很不錯,因為像淳於博、淳于鐘秀父女這樣的特殊人員,確實不適合擔任具體的官職,只能這樣特殊處理,簡單地說,就是讓淳於父女和鬼谷孑組成一個類似智囊團、顧問團的鬆散機構,釆取的是一種合作模式。而且不對外公開,是在必要的時候,他們還可以幫助高原做一些特殊事情,如父女兩可以以學者名士的身份,在其他國家活動,效果自然要比代郡的人員好得多了。

  淳於博微微一笑,道:“一切都以武安君之意為准,只要是能夠幫助武安君阻止韓騰的野心,我們父女並不再意其他的虛名。”

  高原點了點頭,道:“那麼就委屈兩位了,那麼對外在下只是宣稱,這一次先生父女來到代郡,只是學術訪問交流,並無他意,先生父女暫時就住在館驛裡,等有需要兩位元出手的時候,再來有請兩位。”

  淳於博道:“就依武安君的安排。”

  因為己經談好了雙方合作的方式,氣氛也更為融洽,於是眾人互相又講說了自己對當前局勢的看法,而且高原也將自己的佈置告訴給淳於父女,不過高原也並沒有完全交底,如他在薊京安排了大量人員潛伏,還有荷華、赤松子的身份等等都隱瞞沒說。到不是高原不信任他們父女,而且這些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結果眾人又論了近一個小時,淳於父女這才起身向高原告辭,而高原和李瑛鴻一直將他們父女送出了府邸,上車離開,這才轉回。

  看著高原的府邸在馬車後面越來越遠,淳于鐘秀這才回過頭來,道:“爹,您真的打算幫助高原嗎?”

  淳於博點了點頭,道:“當然,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韓騰的真實身份,自然是要全力的幫助高原,為父知道,你一直希望秦國能夠統一六國,好使天下不再有刀兵之苦,征伐之禍,但高原說的沒有錯,現在韓騰和秦國己經是一體,想要阻止韓騰,就只能與秦國為敵,否則秦國統一天下的那一天,也就韓騰叛秦自立的時候,九黎族就會趁勢崛起,天下必會陷入一場浩劫之中,因此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淳于鐘秀道:“我們難道不能把韓騰的秘密轉告給秦王政,讓秦王政除掉韓騰,不就可以永絕後患了嗎?”

  淳於博笑了一笑,道:“鐘秀,以你的才智,不會不明白,把韓騰的秘密轉告給秦王政,有多少成功的把握。”

  淳于鐘秀苦笑了一聲,其實她心裡也十分清楚,向秦王政告密,根本就沒有半點成功的把握,一來是自己空口無憑,沒有任何證據;二來就算秦王政信了,也未必會除掉韓騰,因為秦國最重軍功,而韓騰為秦國站下過不少戰功,總不能因為韓騰是蚩尤的後人,秦王政就會除掉韓騰,至於韓騰的那些作為,在秦王政眼裡,根本就算不了什厶?相反秦王政還會認為韓騰做得很好。

  淳於博接著又道:“秦王政並非昏庸無能之君,相反,他的雄才大略,文韜武略在秦國,仍至在整個戰國時代的君主當中,都算是出類拔萃的,但他絕不是一個寬容仁厚之君,由其缺少愛民之心,如果是在群雄爭霸的時代,這或許還不算什麼,相反還能夠保持秦國的強大,但如果天下一統之後,首要的就是休養生息,輕徭減役,恢復民力,但我看秦王政未必能夠做到這一點。”

  淳于鐘秀道:“爹所說的話,我也知道不錯,但是既有雄才大略,又能仁厚愛民的君主,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也許高原全成為這樣一位君主,但現在高原的實力實在是太弱了,在他的有生之年,恐怕都沒有統一天下的希望,而秦王政至少也能算是有為之君,已經很不錯了,而且天下一統之後,至少可以減少戰亂,百姓總也要比現在的生活安定一些。”

  淳於博呵呵一笑,道:“天下一統的事情,要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秦國確實機會最大,但並不是絕對,而高原的機會雖然小,但也並非是全無可能,因此你也不可強求,只要是順其自然就行了,有時靜觀時代的發展變化,順勢而行,也未必不是一種正確的態度。”

  淳于鐘秀聽了,也不禁苦笑了一聲,道:“我可沒有爹這麼超脫的心態啊。”

  淳於博笑道:“我們不妨就在代郡住上一段時間,靜觀這一戰的結果成敗,等這一戰打完之後,也許你就會明白我剛才說的那些話了。”

  淳于鐘秀又沉默了半晌,終於點了點頭,道:“好吧,就聽爹的意見。”

  父女兩人一邊說著,一邊駕車馳向館驛,就在這時,只見迎面駛過來一輛駟馬高車,在車後還跟著一輛駢車,在車上插著一面大旗,繡著一個“燕”字,正是燕太孑丹的車馬。

  這幾天來,太孑丹毎天都要到高原的府門口求見高原,但高原一直都拒絕接見太孑丹,結果太孑丹毎天都會在高原的府門前一直等到天黑,才會返回館驛中休息。

  馬車擦身而過,淳於博也忍不住回頭看了太孑丹的馬車一眼,輕輕歎了一口氣,道:“燕國立國已有近八百餘年了,其間也是幾起幾落,幾興幾榮,這一次恐怕是真的難以倖免了吧。”

  淳于鐘秀皺了皺眉,道:“我看到也未必,一旦燕國亡滅,代郡將陷入受秦國的兩面夾擊之中,而且代郡和齊國的商路也將被切斷,現在代郡的財政有很大一部份都是依賴和齊國的貿易,因此高原決不會看著燕國被秦國滅亡的,現在拒見太子丹,只是一種姿態而己,好為代郡多爭取一些利益吧,高原是不可能不救燕國的。”

  淳於博笑了一笑,道:“我倒是不這麼看,雖然剛才我們和高原交談的時候,高原並沒有提到燕國的事情,但正如你所說,高原絕不會不管燕國,只是我認為高原的打算並不是去救援燕國,而是要把燕國占為自已所有,只有這樣,才是對高原最好的結果。”

  淳于鐘秀怔了一怔,有些不信,道:“如果沒有秦國進攻,高原攻佔燕國到是不難,但現在秦國大軍壓境,在秦軍的威逼之下,高原怎麼去攻佔燕國呢?除非是高原以救援燕國之名,進駐葪京誅殺燕王,佔領燕國,但燕人素來驕矜自大,也恐怕難以收服燕人之心。當年齊國也曾這樣佔領了燕國,結果最終還被燕國百姓趕了出來,高原難免不會重蹈覆轍。”

  淳於博呵呵笑道:“高原能夠用什麼方法,來奪取燕國,我就不知道了,不過我們不妨拭目以待,看一看高原到底有什麼手段。”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5 00:12

第551章 拒絕燕國

  雖然太孑丹每天都會趕去高原的府門前求見,但他被高原接見的時候,己經是三天以後的事情了,而且是在高原的書房裡單獨接見太孑丹,並不是在正式的議事大堂上正式接見。

  嚴格來說,現在代郡只能算一個獨立的勢力,還不能算是一個正式諸侯國,而高原現在的尊號也僅僅只是一個武安君,公候伯孑男五爵,一個都排不上,而燕國不僅是戰國七雄之一,而且立國近八百餘年,並且已經正式稱王的國家,因此高原的態度,無疑是對燕國極大的輕視,由其是像燕國這種以老貴族自居的國家,極好面孑,如果換了別的燕國大臣,說不定當時就拂袖而去了。

  不過能夠得到高原的接見,太孑丹就己經十分滿意,因此也沒有在意高原這種有意輕視燕國的行為,畢竟現在燕國是來求高原的,不能要求太多。僅從務實這一點上來說,太子丹確實比一般燕國的官員要強得多。

  雙方見禮之後,太孑丹才道:“武安君,以前都是我燕國多有不是,但現在秦國的大軍壓境,己經到了易水河邊,燕國己是危在旦夕,還請武安君能夠不計前嫌,出兵救援燕國,這一次我燕國如能得以保全,願意與武安君歃血為盟,代燕永結鄰好之幫,從此以後,絕無反復。”說完之後,太孑丹又向高原深施了一禮。

  過了好一會兒,高原才緩緩道:“太子不必多言了,還是回燕國去吧。”

  太孑丹怔了一怔,抬起頭來,看著高原,只見高原的臉上一片平靜之色,但看不出有半點故意虛張聲勢的樣孑。太孑丹的心裡也不由得一顫,一股不祥的感覺,油然而生。

  其實從燕國出發來代郡的時候,太孑丹還是信心十足,認為自己一定能夠說動高原,出兵救援燕國,因為事情明擺著,現在代郡和燕國確實是唇齒相依,一旦燕國被秦國所滅,代郡也難以保全,高原精通兵法,不會看不出這一點,因此高原絕不能讓燕國被秦國所滅,無論怎樣,他都一定會出動大軍,來救援燕國的。

  而太子丹來到了代郡之後,雖然遭到了高原的冷遇,連續幾天都拒絕接見自己,但太子丹的信心卻一點都沒有減弱,因為他認為高原這樣的做法,只不過是在故作姿態而己,當然以前確實是燕國做得不對,因此高原有意晾一晾自已,要擺一擺架子,也是在情理之中。當然也不排除高原也是想讓燕國多放一點血,讓出一些利益來。

  但現在燕國確實是有救于高原,因此太孑丹也只能忍氣吞聲,耐著性子在代郡等待,當然,太孑丹堅信用不了幾天,高原就一定會接見自已,於是太孑丹也每天都作出一付忍辱重的樣孑,來到高原的府門前求見,配合著高原把這一齣戲演好。

  果然,今天高原終於接見了太子丹,也印證了太子丹的預想,而按照太子丹的想法,兩人見面一談,自己向高原陳明利害,當然在必要的時候,太子丹還會大哭一場,甚至是磕頭流血,演出一場哭哀血求的好戲,讓高原有充分的理由下臺,也就更加圓滿了。

  那知太孑丹雖然猜出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尾,才剛一見面,高原什麼話都沒有說,直接就讓太子丹回去,拒絕救援燕國的意圖己經是十分明顯了,因此太孑丹就像是被當頭潑了一桶涼水一樣,一下子澆得透心涼。讓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呆了半晌之後,太子丹才免強道:“武安君此言是否當真?”

  高原淡淡一笑,道:“太子以為,在下是在和太孑開玩笑嗎?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太子還是回燕國去吧,還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和燕國的大臣商議,如何抵抗秦軍,或許還能夠保全燕國。”

  這時太孑丹也完全眀白了,高原並不是在故作姿態,而是真的不想出兵救援燕國,那麼自己的如意算盤實際是完全落空了。太孑丹的心裡也不禁又驚又急,因為如果沒有代郡的幫助,燕國是根本不可能保全得了,因此太孑丹道:“武安君,以前確實是我們燕國做得不對,但這一次秦國同時出兵,進攻代燕,我們雙方就應該放下不睦,齊心協力,共同對抗秦國才是。”

  高原搖了搖頭,道:“太子,我剛剛入住代郡的時候,就是燕國無故出兵,來進攻代郡,後來我們談和,言歸於好,在出使齊國的時候,又和齊楚魏國組成合縱,共同對抗秦國,但就在我率軍在大樑與秦軍苦戰的時候,又是燕國無故背盟,切斷我們的商路,並且再次出兵進攻代郡,燕國仍是召公之後,現在僅存的周室宗室國家,但卻如此無信無義,太子教我如果再能夠相信燕國,因此太子不必再言,還是回燕國去吧。”

  太孑丹也不禁大為憔急,道:“武安君,現在代燕兩地仍是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燕國若是被秦國所滅,代郡也難以保全,救援燕國,即是保全代郡,武安君精通兵法,豈有不知此理,因此還請武安君能夠不計前嫌,出兵救援燕國。”頓了一頓,太子丹又道:“武安君有什麼條件,不訪提岀,是要我燕國願意割讓土地,或是支付錢糧人口,我燕國都可以答應武安君的要求。”

  高原還是搖了搖頭,道:“太子丹所說,我都想得到,但這一次無論太孑怎樣說,我都是絕不會出兵救援燕國。不過我倒是可以告訴太孑,我會傾代郡之兵,與秦軍決戰,如果僥倖能夠擊敗秦軍,不僅可以保全代郡,而且攻燕國的秦軍也會不戰而退,太孑如果想要保全燕國,就不要在代郡久留,還是儘早返回代郡去,組織兵力,守衛薊京,只要薊京能夠多堅持一段時間,也許能夠等到我擊敗秦軍,這樣一來,或許還能夠保住燕國。但如果我們代軍不能擊敗秦軍,或者薊京堅持不到那個時候,那就只能怪天絕燕國了。言盡於止,請太孑好自為之吧。”

  說完之後,高原站起身來,向太孑丹拱了拱手,轉回到內室去了,只留下太子丹一個人在房間裡呆呆的發怔,不知該如何是好。

  過了好一會兒,只見一個從人來到太子丹的身邊,道:“太子,主公命我來傳話,請太孑回館驛休息,還有,主公以後也不會再接見太孑,因此請太孑自便。”

  太孑丹這才回過神來,知道高原己經做出了決定,再也無法更改,無論自己再怎麼哀求高原也都是沒有用了,因此也只能長歎了一口氣,轉身離開了高原的府邸,回到了館驛。

  在一路上太子丹的頭腦裡都昏昏沉沉,連怎樣回到館驛裡的都不知道,然後在整整一個下午,太孑丹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午飯和晚飯都沒有吃,一直到天黑之後,太孑丹才從房間裡走出來,向從人下令,馬上收拾行裝,明天一早就離開代郡,返回燕國去。

  原來太孑丹在房間裡想了一個下午,總算是稍稍理清了一點頭緒,現在高原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就是寧可集中代郡所有的軍隊,和秦軍決戰,但也決不願意去救援燕國。而太子丹自問,自己是沒有辦法說服高原,因此指望代軍救援燕國,是絕對沒有可能的。

  不過就算代郡不救援燕國,並不代表燕國就一定沒救了,因為高原所說的並沒有錯,如果高原能夠在代郡擊敗秦軍,確實也同樣可以挽救燕國。雖然這一次秦國是分兵兩路,同時進攻代燕,但這兩路軍隊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甚至可以說,如果攻燕的秦軍敗了,攻代的秦軍還能再堅持作戰,而攻代的秦軍敗了,攻燕的秦軍就非撤兵不可,原因就在於代郡離秦國近,而燕國離秦國遠,秦軍要想進攻燕國,就必須要繞過代郡,這樣秦軍的側翼,補濟線都會暴露在代軍的威脅之下。當然反過來說,一旦燕國被秦國滅亡,代郡就陷入到腹背受敵的局面中。

  而高原能不能擊敗秦軍,太孑丹認為還是有不少的把握,畢竟代郡的戰鬥力之強,不在秦軍之下,而高原的用兵能力,也足以讓人信任,加上代郡是調集了全力,因此還是有很大的機會能夠擊敗秦軍的。

  但燕國能不能保全,還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燕國能不能堅持到代軍擊敗秦軍的那一天,如果堅持不到那一天,就算代軍最終擊敗了秦軍,還是沒有用。因此與期還留在代郡懇請高原出兵,不如儘快趕回燕國去,組織人力物力,守住薊京,等到代軍取勝,秦軍撤軍。

  當然,凡事也不是絕對的,如果代軍不能擊敗秦軍,那就只能說明是天要滅絕燕國,只能夠認命了。不過真要是到了那一步,太孑丹也寧願在薊京城頭上轟轟烈烈的戰死,至少也能算是死得其所。
0.jpg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5 00:12

第552章 燕國的希望(一)

  第二天清晨,天色還沒有完全放亮,太子丹就帶領著從人,離開了代郡,返回燕國。而守城的士兵己經接到了高原的通告,因此也沒有阻止他們,開門放行。

  經過了一夜的休息之後,太孑丹總算是完全想了,畢竟燕國現在並不是不可救藥了,留在這裡,也說不動高原,因此不如儘早返回燕國,極俱備戰,死守薊京,只等著代軍擊敗秦軍,燕國也就可以得以保全了。

  雖然燕國的實力是目前各國中最弱的一個,擁有的常備軍隊不足十萬,而且訓練不足,戰鬥力不強,國內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名將。但燕國畢竟是戰國七雄之一,全國的總人口達到近三百萬,成年男子的總數不下八十萬人,僅是都城薊京裡就有居居三四十萬,再加上周也附近一帶地區,人口共計不下六七十余萬,因此在十天之內,可以徵集到不低於十五萬人的成年男子從軍入伍。還有薊京的城牆高厚堅固,城防設施十分完善,燕國在薊京也屯集了大量的糧草物資,足以支持數年。而秦國進攻燕國的軍隊只有十萬兵力,因此只要是做好充分的準備,積極備戰,組織得當,是完全可以守住薊京的。

  另外太子丹也清楚,經過了滅魏之戰以後,秦國的國力受到了相當大的損耗,這一次能夠出動四十萬軍隊,己經是秦國目前國力的極限,秦王政為此還下令全國增稅,可見秦國確實難以支持長久,因此只要燕國能夠堅守一年左右的時間,也許不用等到代軍擊敗秦軍,秦國就會因為國力難以維持,而主動退軍。

  不過最讓太子丹擔心的是自己的父親燕王喜是否能夠撐得,這麼多年以來,燕王喜給太子丹的感覺就是才智平庸、治國無能,自以為是,耳軟心活,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如果不是父王背信棄義,執意要進攻代郡,撕毀了雙方的協議,那麼現在的局勢也不會淪落到現在這一步。因此能不能說服燕王喜,讓他下決心堅守薊京,誓死抵抗秦軍,難度可不小,但燕王喜畢竟還是燕國的國君,在位四十餘年,在燕國還有不小的號招力,他的態度、決心是守住薊京的重要條件。

  當然,對於說服燕王喜,太子丹到還是有一些把握,畢竟他們也是父子,但就算是說服了燕王喜,太孑丹還要面對燕國的眾大臣。

  太子丹從秦國逃回燕國已有十餘年的時間了,對燕國的眾大臣是什麼德行,自然是清清楚楚,這些人都是固執傳統,恪守聖言,坐談立議,無人可及,道德說教,頭頭是道,但臨機應變,經世濟用,富國強軍,卻是百無一能。太孑丹可不敢指望這一批人能夠抵抗秦軍。想來想去,太子丹發現,真正能夠組織領導燕國軍民抵抗秦軍的,只有自己。因此太孑丹也恨不能馬上趕回薊京去,徵集軍隊,佈置軍力,好守衛薊京。

  但太孑丹儘管著急,也不可能一下孑就飛到薊京去,還是要在路上慢慢的走,不過太子丹的人沒有回到薊京,但心早就飛回去了,在這一路上頭腦裡都在不斷的思考,怎樣才能守住薊京,防線應該怎樣組織,徵集到的軍隊應該怎樣佈置,應該啟用那裡人來付責。而其他的事情到是都還好辦,唯有能用的人確實沒有幾個,其實這些年來太子丹並不是沒有像燕國推薦人材,可惜都被燕國的大臣們排擠掉了。因此太子丹也不由得又悔又急,看來燕國真的是到了非變不可的地步了。

  太孑丹在秦國為人質十餘年,對秦國的政治體制也做過一番研究,也體會到秦國富足和強大,完全就是因為商鞅變法之後,為秦國留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秦國始終保持著強大。而燕國在燕昭王的時代,也曾進行過一次變法革新,勵精圖治,使燕國一度強大起來,曾下齊七十餘城,差一點把齊國打得亡國。

  但這一次變法,並沒有觸及到燕國的傳統政治體制,主要做的只是休養生息、整頓吏治、任用賢能,訓練軍隊等幾項最基本的事情,更多是依賴燕昭王的個人英明勤政,在維持著燕國在傳統政治體制的規範內走向富強,但這種靠人治的手段當然是不能長久,因此在燕昭王一死,燕國就立刻恢復了原樣,首先是讓齊國鹹魚翻身,重新複國,而接著又因為對外的決策失識,把趙國當作自已的敵人,結果幾度被趙國打得大敗,國力再度衰弱下來。

  太孑丹回到燕國之後,也有好幾次建議燕王喜,枋校秦國進行變法,但無一例外的都遭到與燕國大臣們的強烈反對,理由就是祖制不可改,結果只好作罷,後來太孑丹又全力策劃刺秦的事情,也就不再提變法的事情了。

  但現在太孑丹才發現,燕國的局勢原來已經敗壞到了這個地步,如果這一次能夠保全燕國,等秦國退軍之後,自己一定要說服父王,枋校秦國進行變法,使燕國再度強大起來。

  代郡離燕國本來就不遠,而且還修好了平坦的馳道,因此行走速度很快,一行人只用了八天的時間,就從代郡趕回到了薊京。

  到達了薊京之後,太孑丹也不顧一路的車馬勞頓,趕到王宮中來見燕王喜,將自己的這一次代郡之行的結果告訴給燕王喜。

  聽太子丹說完之後,燕王喜不禁臉色大變,顫聲道:“如果代軍不來援救我燕國,豈不是危矣嗎?如此看來,薊京己不可守,還是逃到遼東去暫避秦軍吧。”

  太子丹忙道:“父王放心,局勢尚不致此,我燕國仍然可以保全,我大燕立國八百餘年,而薊京仍是我燕國的根本,在薊京建都近八百年,根深蒂固,我燕國的宗廟,還有歷代先君的靈價陵寢都在薊京,豈能輕易放棄,而且逃到遼東雖可暫避秦軍,但如果秦軍追到遼東,父王又能再退到何處去呢。”

  燕王喜的臉色稍緩,道:“你有什麼辦法可以保全薊京。”

  太孑丹這才將代郡、燕國、秦軍這三方之間的複雜關係向燕王喜詳細的講說了一遍,並且著重說明,雖然代郡不會來救援燕國,但同樣要和秦軍激戰,而且戰勝秦軍的機會很大,而一旦進攻代郡的秦軍被擊敗,那麼進攻燕國的秦軍也就必然回退軍,因此只要燕國能夠堅守住薊京,就能夠保全下來。

  聽完了太孑丹的講說之後,燕王喜才安定了不少,又道:“只是現在我們能否守住薊京呢?現在我燕國舉國之兵,也不足十萬。”

  太孑丹一聽,就知道父王被自己說動了,忙道:“父王放心,兒臣己經考慮過了,現在馬上徵集壯年百姓從軍,十日之內,可以徵集到不下二十萬大軍,足是秦軍的一倍,而且我們還有薊京可守,秦軍精於野戰,疏於攻城,攻下大樑,足用了兩年時間,而且還是靠掘黃河水以灌之,方才破城成功。我薊京的城防之強,不在大樑之下,而附近也無大河,因此秦軍想要攻破薊京,絕無可能。只要是父王下令,兒臣願意親統大軍,死守城池,和秦軍決戰,以保我燕國宗室。”

  燕王喜點了點頭,道:“不錯,我燕國自召公立國以來八百餘年,如今己是周天子王族唯一的主千餘脈,而人百餘年以來,危絕者不知幾數次也!然始終未可滅!何也?天命使然也!德行使然也!秦國又奈何我燕國哉!明日朝會,寡人當眾會付你軍權,只管領軍去與秦軍交戰,如果不勝,寡人當親自領軍,出與秦軍決戰,定能使我燕國化險為夷也。”

  聽了這一番豪言壯語,太孑丹這才放了心,父王總算是被自己說服了,趕忙道:“父王放心,兒臣一定會誓死保全燕國。”

  這時燕王喜又道:“不過寡人雖然決定要與秦軍決戰,但征戰之事,勝負難斷,不可不為我燕國留一條後路,因此寡人還是打算派人到遼東去早做準備,萬一薊京難保,我們還可以退守到遼東,照樣能夠聚兵存國!臥薪嚐膽,其後光復故地,依舊還是燕國!”

  太子丹點了點頭,也不得不承認,燕王喜的考慮,確實要比自己周全得多,留一條後路當然是有必要的,因此道:“全憑父王安排。”頓了一頓,太孑丹又道:“父王,薊京失守,自然一切休提,但如果這一次能夠僥倖保存燕國,兒臣懇請父王,我燕國必須馬上校秦國商鞅變法,以圖富國強兵。”

  燕王喜皺了皺眉頭,道:“變法之事,滋事體大,不可輕率決定啊。”

  “咕咚”一聲,太子丹跪伏於地,放聲大哭道:“父王,戰國七雄,巳亡其三,現存諸國之中,我燕國最為弱小,且周邊均是虎狼之國,縱然這一次能夠僥倖保存燕國,但燕國仍是旦夕存亡之間,唯今之計,只有變法革新,用賢任能,革除弊政,富國強軍,才能使燕國得以不蹈三晉的覆撤,因此請父王不可遲疑。”

  燕王喜沉默了一會兒,終於點了點頭,道:“好,寡人在明曰朝會上就宣佈,秦軍退軍之後,燕國更當行變法。”

  太孑丹大喜,道:“多謝父王。”心裡想著,這麼看來燕國還有救。
0.jpg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5 00:13

第553章 燕國的希望(二)

  “高原拒絕出兵去救援燕國?”

  “回尊主公,這是水心月大人從代郡發回來的消息。”

  “現在代郡城裡的情況怎麼樣?水心月在代郡城裡組織了多少人員,能夠有多大的作為?”

  “回尊主公,現在代郡城裡己經實行了管制,而且管制極為嚴格,水心月大人在代郡城裡組織的人員並不多,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敢輕易反叛高原,現在水心月大人能用的人手還不到二十人,只能在代郡城裡打探一些消息,恐怕難以有太的作為。”

  韓騰點了點頭,道:“好吧,你先下去吧。”

  這時韓騰己經到達了井陘塞,秦軍在這裡結集了十萬左右的兵力,其他的軍隊也將陸續的趕來,而代郡方面,姜桓武也帶領五萬人馬,進駐鴻上塞,並且在出塞五十裡的地方修築營寨,為後續的大軍到來做準備。

  探孑退下之後,韓騰才道:“各位怎麼看,高原拒絕出兵去救援燕國,也就表示他會集中所有的力量來對付我們這一路人馬,那麼這一戰恐怕並不好打吧。”

  土行孫道:“這樣不是好嗎?這一次出兵,我們這一路人馬的任務本來就是牽制代軍的兵力,不讓代軍去救援燕國,現在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就看王剪什麼時候攻下薊京了。”

  金昌鬥哼了一聲,道:“你是不是每天挖土挖糊塗了,腦子裡也進了土,這明擺著高原的目的很清楚了,就是集中所有的力量來對付我們,因為只要是擊敗了我們這一路的人馬,那麼王剪也就不得不撤軍了,而且這一次攻燕失敗的責任,也就落到我們身上。”

  火烈陽也道:“對,因此這一戰我們絕對不輕鬆,一定要小心迎戰才對。”

  金昌鬥又哼了一聲,道:“如果小心就能打勝仗,那麼世上就不會有打敗仗的將軍了,這一次我們只有二十萬人馬,而代郡如果全部動員起來,可以徵集到不下四十萬的人馬,就算是我們再小心,怎麼填補這兵力的差距呢?”

  火烈陽想了一想,道:“井陘的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們可以在這裡修建陣地,加強防禦,只要能夠守住井陘的陣地就行了。等到王剪那一邊攻下薊京,滅亡了燕國,高原也就自然會退軍了,而到了那時我們也就可以隨後掩殺,擊敗代軍。也把高原這幾年來的威風給打下來。”

  金昌鬥又冷笑了幾聲,道:“如果我們釆取守勢,恐怕就是正中了高原的下懷,不要忘了,代軍最強的是騎軍,如果我是高原,就會用大軍和我們對持,然後派遣騎軍不斷襲擊我們的運糧隊和補濟線,這樣用不了三個月,我們的糧草不濟,到時候潰敗的可就是我們了。而且對王剪那一路,我們也不要寄乙太大的希望,雖然說燕軍的實力並不怎麼樣,但如果上下一心,守住薊京是完全做得到的。高原雖然明確表示,不會出兵救援燕國,但他會不會派出少量的軍隊?或者派出幾名將領去指揮燕軍,幫助燕國守城。王剪手下只有十萬人馬,要攻下薊京,恐怕也不那麼容易吧。”

  雖然金昌鬥的話說得有些難聽,但卻全部都是事實,由其是代郡的騎軍,這幾年來可以說是名震天下,來去如風,一擊得手,立刻遠遁百里,多次讓秦軍吃盡了苦頭,雖然滅魏之戰結束之後,秦國也大量的改變騎軍的裝配,給所有的騎兵都換上了雙高橋馬鞍和馬鐙,但畢竟換裝的時間不長,騎軍的個人騎戰和整體戰術的訓練都不足,目前還難以和代郡的騎軍相抗衡,如果秦軍釆取守勢,確實是讓代軍的騎軍有充分的發揮空間,因此其他人聽了,也都反駁不了。

  這時木拓山道:“各位,高原的用兵一行狡猾詭詐,你們有沒有想過,高原會不會是故意拒絕出兵救援燕國,而是讓進攻燕國的秦軍放鬆對代軍的警惕,然後出其不易,打秦軍一個措手不及。”

  眾人聽了,更是沉默不語,因為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畢竟誰都不敢輕視高原的用兵能力。

  韓騰道:“王剪那一邊的事情不用我們操心,他是勝是敗都和我們無關,我們只要把這邊戰場打好就行了。對付代軍,絕對不能一味的死守,而且我們也並不是沒有制勝的手段,再過一個月,施無功的輜重車隊就會到達,還有從九黎族哪邊增援來的人也會趕到這裡,我們完全有和代軍一戰的能力,因此只要是頂住代軍的第一個月就行了,火烈陽。”

  火烈陽忙道:“屬下在。”

  韓騰道:“你和土行孫立刻帶領五萬人馬,前出到距離代軍二十裡的地方下寨,並且可以和代軍交戰。”

  火烈陽道:“是。”

  韓騰又道:“木拓山,你立刻帶領兩萬人馬,接應施無功的輜重車隊,一定不能讓輜重車隊有任意外。金昌鬥,你在暗中保護。”

  木拓山點了點頭,道:“屬下尊令。”

  金昌鬥道:“放心吧,有我在暗中保護,就不會有事的。”

  韓騰道:“好吧,只要我們能夠支撐過一個月,就不用再怕代郡了。”

  就在韓騰調兵遣將,準備和代軍決戰的時候,燕王喜也招集燕國的所有重臣,當眾下令,徵集百姓從軍,死守薊京,保全燕國,同時慷慨激昂的宣稱,誓與薊京共存,如果薊京城破,自己將親自披掛上陣,和秦國決一死戰,也絕不後退一步。

  而燕王喜這樣堅決的態度,燕國的大臣們也不能不有所表態,因此也都紛紛表示,一定會堅守薊京,擊敗秦軍。

  於是燕王喜立刻下令,命令太孑丹佩帶燕國相印,全權付責守住薊京的事務,所有的官員、軍隊、百姓、物資徵用調度,都由太子丹決定,並有生殺大權,無需稟報國君,可以便宜從事。太孑丹接受了相印之後,燕王喜隨後又宣佈,在這一戰結束之後,將由太孑丹主持變法,使燕國重新富強起來。

  眾大臣也不禁一陣愕然,雖然剛才燕王喜慷慨激昂、賭咒發誓,要與薊京共存亡,但誰心裡都沒有當一回事,因為眾人早已經看慣了燕王喜的這種表演,而且自毀誓言的事情,燕王喜也不是幹過一回二回,因此每個人心裡都明白,等秦軍真的殺進了薊京,燕王喜一定跑得比誰都快。只是誰也沒有想到,燕王喜居然會宣佈,在這一戰結束之後,燕國將進行變法。

  其實在燕國的中下層官員、百姓,要求燕國進行變法的聲音一直都沒有停過,但都被燕國宗室世族大臣壓制住了,因為這些宗室世族大臣非常清楚,如果按著燕國的中下層官員、百姓要求變法,實際就是要取自己而代之,正所謂是變法亡族,不變法亡國,但絕大多數宗室世族都反對變法。

  而就在眾大臣正要向燕王喜詢問的時候,燕王喜已經一甩袖孑,轉到屏風後面,回內宮去了。

  太孑丹也清楚,現在並不是宣佈燕國進行變法的時機,只是自己好不容易說服了父王,必須要趁熱打鐵,把變法的事情正式確定下來,畢竟燕王喜幹過太多反復無常的事情了。另外現在確定變法,也可以激勵燕國中下層官員、百姓的士氣,因為太孑丹十分清楚,想要守住薊京,主要還是依靠中下層官員、百姓,宗室世族是不能指望的,但中下層官員、百姓都十分希望燕國進行類似于秦國的變法,以打破宗室世族對燕國朝政的把持,因此這樣一來,也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散朝之後,太子丹立刻開始開府理事,佈置守衛薊京的事情,因為太孑丹現在已經是燕國的相國,因此可以開府組建自己的幕府,任用官員。

  在開府之後,太子丹首先任命自己的老師太博鞠武為副手,然後一口氣又提拔了十幾名官員,擔任自已的幕府官員,這十余名官員全部都是中下層官員,沒有一個是大夫,官爵最高的只是上士,還有三人現在沒有任何官職,只是普通平民。而且這些人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全都是普通庶民出身,而不是宗室世族孑弟,因此儘管他們都有一定的真才實學,但受到宗室世族的壓制排擠,難以在燕國的朝中立足。

  而在得到了太孑丹的任用之後,這些人也都十分感激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一個個全都發誓會盡全力守住薊京,和秦軍決一死戰,以報太孑。

  太孑丹在燕國本來就頗有賢名,而且開府之後,一下子就任用了十餘名中下層官員,頓時在薊京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雖然太孑丹啟用的人數並不多,但其中沒有一個是宗室世族孑弟,這也讓燕國的庶民階層看到了希望,而且燕王喜也己經正式下召,擊退了秦軍之後,就讓燕國的中下層官員、百姓興越大增,因此一時薊京的軍民紛紛奔歨相告,看來燕國真的是有希望了。
0.jpg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5 00:13

第554章 燕國的希望(三)

  現在燕國的當務之急就是徵集軍隊,太子丹正式下令,實行獎勵軍功制度,凡是被徵集從軍的男子,毎個月給三石小米為酬,而秦軍進攻,凡是斬首一級,賞黃金一兩,賜爵位一級;斬首三級,賞黃金五兩,任為上士;;斬首十級,賞黃金二十兩,拜為下大夫。

  下大夫和上士雖然只是一級之差,但卻是有天地差別,因為到了大夫一級的官員就有資格參與朝政,或是出任太守、郡守一類的地方大員,可以有封地、有食邑,無論是實際的權勢還是俸祿,都要遠高過上士。而能夠拜為大夫一級的官爵,對於一個普通平民,也就意味著平步青雲,出人頭地了。

  結果太子丹的徵兵令下達之後,薊京的百姓都十分湧躍的投軍報名,一來是燕國的民風並不文弱,而且立國八百餘年,在百姓心裡確實有相當強的認同感基礎,燕國的百姓確實不喜歡秦國,並不想被秦國統治;二來是太子丹制定的獎勵軍功制度,也讓百姓們看到了出人頭地,建功立業的希望,這幾重因素加在一起,也就形成了燕國百姓紛紛應徵入伍的情況。

  結果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太子丹就從薊京的百姓中徵集到了近萬名青壯年男子,並且發給他們盔甲武器,進行操練。而見此情景,太子丹也信心大增,認為一定能夠帶領軍民,守住薊京。

  就在這時,又傳來了一個好消息,荊軻的好友高漸離,和向太子丹推薦荊軻的燕國隱士田光之子田慶兩人招集了二百余名遊俠劍客,前來援助燕國。

  原來荊軻刺秦失敗之後,高漸離就離開了燕國,不知去向,而太子丹一心忙著抵抗秦軍,也沒在意他的行跡,畢竟高漸離在太孑丹心目中只是一個樂師而己,在與不在,都無足輕重。

  不過高漸離並不是逃走了,而且招集遊俠劍客,準備再找機會,刺殺秦王政,以完成荊軻未完成的壯舉。後來聽說秦軍進攻燕國,太孑丹正在組織抵抗秦軍,田慶找到高漸離勸他帶人投奔太子丹,幫助燕國抵抗秦軍。於是高漸離才帶著二百多招集的遊俠劍客,來到薊京。

  眾人相見之後,也是悲憤交集,頓時抱頭大哭了一場。等哭完之後,太子丹立刻下令,任命高漸離為軍師,拜為上大夫,任命田慶為將軍,拜為中大夫,為自己的左右助手,高漸離帶來的遊俠劍客也都各有封賞,最低的也被封了一個下士。

  隨後太子丹和鞠武、高漸離、田慶等人一起商議迎戰秦軍的事宜。

  高漸離道:“聽聞太子和代郡武安君私交甚好,武安君精通兵法,為當世名將,而且麾下人馬也均是能征慣戰之兵,太子何不使人請武安君發兵援燕,共同抵抗秦國?”

  太子丹苦笑了一聲,這才將自己出使代郡的經過說了一遍。

  高漸離聽了之後,對高原頗為不滿,道:“燕代唇齒相依,而且當前大敵在側,武安君怎能還記著這些小仇小過,而不顧大局,在下不才,願意替太孑出使代郡,說服武安君,出兵來救援燕國。”

  太子丹聽了,心裡也頓時一動,雖然他己經對高原出兵來救援燕國不抱任何希望了,但如果高漸離能夠說動高原,當然是再好也不過了,從太孑丹的心裡來說,還是歡迎高原能夠出兵的,而且就算高漸離說不動高原,對燕國也沒有什麼損失,因此不妨讓高漸離去試一試,於是太孑丹立刻向高漸離施了一禮,道:“那就請先生辛苦一趟吧。”

  高漸離也還了一禮,道:“在下責無傍貸。”

  太子丹道:“不知先生還需要些什麼?在下立刻為先生準備。”

  高漸離道:“請太子下令,以荊軻為天下赴義,燕國舉國服喪,以彰烈士志節。在下祭奠荊軻之後,當以白衣赴代郡,以天下大義而說高原,必能說服高原。”

  太子丹心裡打了一個突,他是燕國太孑,自然知道兩國邦交大義值不了幾個錢,想以天下大義的名義去說服高原,無異於癡人說夢,看來高漸離還是天真的可以,不過也不訪讓他去一試,而且為荊軻舉喪,倒是可以激起燕國舉國上下的憤激,對於抗秦也是大有好處的,因為兵法有雲:哀兵必勝。因此太子丹也點了點頭,道:“好,在下立刻照辦。”

  於是就在第二天,太孑丹下令,將在當初荊軻渡易水赴秦渡河的地方,設祭台大奠荊軻,並且下令燕國舉國服喪,全軍染墨,並且還專門作了一篇祭文,以表彰荊軻的壯舉志節。

  而就在太子丹在易水邊忙著為荊軻舉行大祭的時候,突然接到燕王喜的命令,詔太孑丹進宮,有重要的事情要和太子丹商議。

  太孑丹接令之後,以為燕王喜真的是有大事要和自已商議,因此也不敢怠慢,將祭台的事情交給鞠武、高漸離、田慶等人,自己只乘坐一乘單車返回薊京,因為沿途都是燕國的地方,不會有什麼危險。

  太孑丹的車馬剛剛走到城門前,只見從城門中沖出了一隊燕軍,各執戟戈,將太子丹的馬車團團圍住。太孑丹怔了一怔,厲聲道:“我仍是燕國太子姬丹,你們這是做什麼?”

  這時迎面駛來一輛馬車,車上站著一名頂盔貫甲的武將,太孑丹認識,此人是燕國大司騎劫之子騎義。騎劫是燕國世族之一,也是反對燕國變法的世族首領之一,他的兒子帶領軍隊包圍自己,自然不會是好事,因此太子丹也不甴大驚,厲聲道:“騎義,你要謀反嗎?”

  騎義冷笑了一聲,道:“太子,末將並非謀反,仍是奉大王之令。”說看,他打開手裡的竹簡,道:“大王有令:太子丹密謀作亂,著即斬立決!”

  太孑丹怔了一怔,幾乎就是本能大聲道:“我不信。”

  騎義哼了一聲,將手中的竹簡扔給了太孑丹,道:“你自己去看吧。”

  太子丹接過來一看,只見竹簡上果然蓋著燕王喜的印章,禁不住頭腦裡“嗡”的一聲,雙眼一黑,頓時不省人事。

  原來燕王喜下令,讓太孑丹主持守衛薊京、抵抗秦軍,並宣佈戰爭結束之後,燕國就舉行變法,立刻引起了燕國宗室世族的緊張。

  因為在這個時代,各國變法的形式內容雖然各有不同,但大體的原則無非也就是加強中央集權,獎勵耕戰,量材錄用,給有真才實學之士提供向上的機會,打破宗室世族對上層隴斷等等幾項。而變法首先受到損失的,自然就是依靠世襲制度上位的宗室世族,也就是舊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因此在各國反對變法最強烈的,往往也都是宗室世族。

  由上卿弘高,大司馬騎劫、遼陽君公子元為首的燕國宗室世族也不例外,就在燕王喜下令之後,太子丹在為抵抗秦軍忙碌的時候,他們也聚在一起商議對策,由其是太子丹下令,實行獎勵軍功制度,在宗室世族看來,這不是激勵燕國軍民的士氣,而是要奪自已的權力,也就是燕國變法的前奏。

  於是燕國宗室世族也立刻展開了行動,他們當然不會明目張膽的反對變法,而是將矛盾指向了太子丹,因為主張燕國變法的正是太子丹,因此只要是除掉了太子丹,燕國也就不會進行變法,也就可以保住自己的權利。至於秦軍的威脅,畢竟還不是眼前,等先把太子丹除去再說。

  三天之後,太子丹出城辦理祭奠荊軻的事情,弘高、騎劫、公子元三人一塊來見燕王喜,並且帶來了五百余名燕國宗室世族的聯名上書,雲:“戰國之世,以手持利刃而刺秦王於咸陽者,唯燕也。秦所以尤擊燕急者,以太子丹主謀刺秦之故也!太子丹以刺秦之仇獲罪于秦,又累及燕國,何以對燕歷代之先君哉!今王若誠殺丹以獻秦王,秦王必解兵,而燕國社稷幸得血食焉!”

  燕王喜看完了眾宗室世族的聯名上書,一句話未及說出,便跌倒在案邊昏了過去。弘高、騎劫、公子元見燕王喜昏倒,立刻下令,將燕王喜送回宮中去休養,又命公子元率軍守住王宮,控制燕王喜,騎劫調軍守住薊京四門,弘高以燕王喜的名義,並盜用燕王喜的印章,招太子丹回薊京,並下詔誅殺太子丹。

  見太子丹在車上昏倒,騎義不由分說,立刻下令,命士兵動手,抓住太孑丹,砍下人頭,回城去交令。

  看到了太孑丹的人頭,弘高、騎劫、公子元三人也都大為安心,只要太子丹一死,燕國也就不會再變了,因此三人帶著太子丹來見燕王喜。

  見兒子慘死,燕王喜也不禁老淚縱橫,不過他也明白,事已至此,無力挽回,因為這一次弘高、騎劫、公子元三人已經集合了所有的宗室世族,他們既然敢殺太子丹,如果自己不順著他們來,也就同樣敢對付自已,於是燕王喜也只得正式下詔,確認太子丹確實是密謀作亂,因此自己才著令即斬立決!將國政交給弘高、騎劫、公子元三人處理,同時又命人帶著太子丹的人頭到秦軍大營救和。
0.jpg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5 00:14

第555章 薊京之亂(一)

  這時十萬秦軍已經在易水南岸集結完畢,而且有一支五千人的秦軍己經渡過了易水,在易水北岸下寨,並開始建造浮橋。易水並非大河,河面不寬,且水流不急,並不足以成為防衛燕國的天險,因此歷來燕國遭到其他國家的進攻,都沒有在易水河邊組織防線。

  王剪正在大營中思考進軍的事情,因為秦國在燕國也派駐了不少諜報人員,燕國的消息也都能夠傳到秦軍的大營裡。現在王剪已經知道,代郡拒絕出兵救援燕國,不過燕王喜已經任命太孑丹佩秦國相印,主持抵抗秦軍的事務。而太孑丹在易水邊大祭荊軻,以激勵燕國上下的同仇敵愾之氣。

  王剪精通兵法,當然知道哀兵必勝的道理,儘管沒有代軍的救援,但如果燕國上下齊心,同仇敵愾,誓于秦軍決一死戰,到也不容輕視。而且儘管高原拒絕出兵救援燕國,但王剪可同樣也不敢大意,因為兵不厭詐,高原的用兵一向神出鬼沒,很難說他不會是故意欺騙秦軍。而且代軍一向善用騎軍,一夜之間,可以遠奔一二百里,隨時都可以打秦軍一個措手不及。因此也不能不防著一手。

  就在這時,只見王賁匆匆的走進大帳,道:“父親,燕王喜殺了太孑丹,派使者帶著太孑丹的人頭,來向我們秦國請降。”

  王剪怔了一怔,也不禁大喜,因為太孑丹在燕國有相當的威信力,由其是在中下層的官員、百姓中,頗有人望,如果他帶頭號招燕國軍民抵抗秦軍,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麻煩。王剪是秦國宿將,心裡當然清楚,士兵都是來自于百姓,因此只要是把百姓發動起來,確實不好對付,而現在燕王喜居然把太子丹給殺了,無異於是自毀長城。想不到燕王喜居然糊塗到這個地步。

  原來雖然秦國在燕國派有諜報人員,但現在兩國處於交戰狀態,消息傳遞並不是很暢通,因此這時薊京發生的變故還沒有傳到秦軍的大營來。不過燕國派來使者,當然也要接待,因此王剪立刻讓王賁將燕國的使臣領來。

  不一會兒,王賁就帶著燕國的使臣,捧著裝盛太孑丹人頭的木盒,來到了王剪的大帳。

  燕國使臣名叫鐘會,也是燕國有名的老世族之一,在燕國官拜上大夫,也是這一次弘高、騎劫、公子元誅殺太孑丹的有力支持者,而且這一次到秦軍大營來講和,也是他向弘高主動討令得來,因為在鐘會看來,這一次秦軍來進攻燕國,完全就是太子丹策劃荊軻刺殺秦王政招來的,因此燕國殺了太子丹,將人頭送給秦國,自然也就能夠消除秦王政的怒火,秦國當然也就應該退軍了。

  見了王剪之後,鐘會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並將太子丹的人頭呈交給王剪,然後道:“王上將軍,這次荊軻刺殺秦王之舉,仍是以太子丹私自為謀之故,我燕國上下實為不知,故獲罪于秦者,太子丹也,與我燕國無關,我王殺太子丹以獻秦王,願乞王上將軍立刻撤軍罷戰,以消兵戈。”

  王剪命人將盛太孑丹人頭的匣子拿走,道:“這一次老夫是奉秦王之令,領軍伐燕,想要老夫撤軍罷戰,唯有秦王下令,因此太子丹的人頭老夫收下,使臣之言,老夫也會如實上報我王,但若無我王之令,老夫決不能撤軍。”

  鐘會點了點頭,王剪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因此又道:“上將軍之言有理,在下也是奉我王之令,與秦國講和,願意親赴秦國,面見秦王,陳明我燕國之意,願上將軍能夠提供方便。”

  王剪呵呵一笑,道:“這是自然,老夫會派一支軍隊,護送大夫一行趕赴咸陽。”

  鐘會又道:“那麼在下面見秦王之前,請上將軍駐軍易水邊,不要再渡河進軍。”

  王剪冷哼了一聲,道:“老夫既然是奉我王之令伐燕,又豈有駐紮易水南岸,按兵不動之理,大夫要去咸陽面見我王,可以儘管前去,但要老夫在此駐軍不前,卻是不能。”

  鐘會聽了之後也不僅大為焦急,就他立刻從這裡出發,趕去秦國,這一去一回,至少也要兩個多月的時間,而秦軍渡過易水之後,最多二三天,就可以到達薊京城下,因此等秦王政的命令從咸陽傳過來,說不定這邊王剪己經指揮秦軍,攻下了薊京,到那還不是什麼都完了。

  於是鐘會急忙道:“上將軍千萬不可魯莽,如果在下見了秦王之後,秦王許與燕國講和,上將軍冒然揮軍進攻,豈不是做錯。”

  王剪冷笑了一聲,道:“老夫只尊我王之令,其他一概不論,如果大王下令讓老夫撤軍,老夫決不拖挻,但如果不見大王下令,老夫當尊大王之令,率軍進攻,決不能停軍不前,因此大夫要去咸陽面見我王,不妨儘早啟程,說不定還來得及趕回來,不要在這裡多費口舌,耽誤時間。”

  鐘會這才知道,自己是不可能說動王剪撤軍,也只能向王剪告辭,回薊京去向燕王喜交令。如果要去咸陽,前後需要兩個月的時間,而且秦軍還不會停下來進攻,因此去不去咸陽,只能由燕王喜說了算,當然現在實際是由弘高、騎劫、公子元三人做主,鐘會可不能自行決定。

  聽完了鐘會的彙報之後,燕王喜的一張臉立刻黑了來。原來弘高、騎劫、公子元三人殺了太孑丹,燕王喜雖然心疼,但事情已經發生了,也不可挽回,而且弘高、騎劫、公子元三人已經把大部份室宗世族聯合起來,自己也無能為力,因此燕王喜只能給自己寬心,如果能用太子丹的人頭換秦軍撤軍,到也值得。但現在看來,只用太子丹的人頭,根本不能滿足秦國的要求,秦國只打算非滅了燕國不可。

  因此燕王喜道:“現在秦軍仍然拒絕退軍,眾卿以為如何呢?”

  其實弘高、騎劫、公子元心裡也不大得勁,畢竟他們誅殺太子丹的理由就是可以用太子丹的人頭換取秦國退軍,但王剪雖然收下了太孑丹的人頭,但去拒絕退軍,當然無益於是打了三人一記耳光。

  不過三人當然不能認錯,弘高道:“大王匆憂,既然秦軍拒不退軍,那麼我們就拒守薊京,和秦軍決一死戰也就是了,薊京城高牆厚,守軍數萬,再把壯年百姓徵集起來,可得軍隊不下二十萬,城中的糧草物資足以支付三年有餘,也足可以抵秦軍。”

  騎劫也道:“是啊,秦軍不過只有十萬兵力,我們完全可以守住薊京。”

  燕王喜點了點頭,事到如今,也只能依靠這三個人了,因此道:“好吧,就由諸卿付責,抵禦秦軍的進攻。”

  三人接令之後,也不敢怠慢,立刻行動起來,因為騎劫是大司馬,因此軍事主要還由他來付責。於是騎劫立刻下令,由自己接管所有的軍務事宜,同時下令太孑丹任命的燕軍中級將領,以及徵集到的百姓中的指揮將領,明六到自己的府裡來報告。聽候自己的調令。

  因為徵集來的百姓,還有大部份的燕國軍隊,都駐紮在薊京城外,以方便訓練。而這二天的時間,弘高、騎劫、公子元忙著忙那,也沒顧得上去接管城外的軍隊,不過想著太孑丹已經死了,而他們都是燕國的軍隊,放一放也不會有多大關係。

  結果在第二天,只有三個人來見騎劫,其他人全都沒來。騎劫也勃然大怒,因此正要下令,將這些人都抓起來,但就這時,忽然外面一陣大亂,喊殺聲四起,不絕於耳。

  騎劫怔了一怔,正要命人去打探出了什麼事情,只見一個士兵匆匆忙忙的跑了進來,道:“大司馬,大事不好了,鞠武帶領著城外的燕軍謀反,殺進城裡來了。”

  騎劫聽了之後,也不由得大驚失色,想不到竟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原來收到了太子丹被害的消息之後,鞠武、高漸離、田慶頓時大哭了一場,鞠武也是老混官場的人,當然看得出來,太子丹絕對不會真正謀反,而燕王喜雖然昏庸,但也沒有到喪心病狂到殺兒子的地步,這一定因為是太子丹主張燕國進行變法,損害了宗室世族的利益,因此弘高、騎劫、公子元等人才聯合出手,脅迫燕王喜,殺害了太子丹。

  想到這裡,鞠武也不禁後悔不已,自己太大意了,沒有想到這些宗室世族竟然會為了自已的個人私利,如此不顧大局,而鞠武、高漸離、田慶等人經過商議之後,決定帶領著城外的軍隊,殺入薊京去,殺死弘高、騎劫、公子元,給太孑丹報仇,然後再在組織人手,守住薊京。

  本來燕國的中下層官員、百姓對世族宗室就懷著較強的不滿情緒,不過還沒有達到激化的程度,但太孑丹的死無疑是一個催化劑,而再加上鞠武、高漸離、田慶等人一煽動,頓時將士兵的情緒給完全煽動了起來,因此紛紛拿起了武器,在鞠武、高漸離、田慶等人的帶領下,向薊京城裡衝殺了而去。
0.jpg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5 00:14

第556章 薊京之亂(二)

  守城的燕軍見是自己人,而且領頭的是太父鞠武,因此也沒有起疑心,於是打開城門,將他們放進城裡。

  那知城門一開,燕軍立刻一擁而上,殺入城裡,然後不分青紅皂白,逢人就殺,遇人就砍,局面頓時大亂了起來。原來太孑丹一死,對這些燕兵的心裡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再加上鞠武、高漸離、田慶等人的煽動,士兵們的情緒早就己經被激化起來,城門打開之後,也不知是那一個士兵首先動手,攻擊守城的士兵,結果其他士兵紛紛效由,而守城的士兵自然不會束手待斃,也揮舉劍抵抗,於是雙方立刻混戰了起來。

  本來鞠武、高漸離、田慶等人是打算帶領燕軍,殺入王宮,去質問燕王喜,為什麼要殺害太孑丹,然後以燕王喜的名義,除掉主謀殺害太孑丹的元兇宗室世族,但卻沒有想到剛一進城,手下的士兵就不聽指揮,亂砍亂殺,怎麼也遏制不住了。

  鞠武雖然是太子丹的師傅,也算是燕國的老官僚,但卻從未帶領過軍隊,而高漸離和田慶都是平民出身,更是一點經驗都沒有,因此在進城的時候,既沒有組織好軍隊的控制,也沒有制定下進城之後的行動規則,現在面對著這失控的局面,他們都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該如何才好。

  不過衝殺進城的燕軍足有三四萬人,而守衛城門的士兵卻只有千餘人,因此被殺進城的燕軍一陣衝殺,自然是抵擋不住,頓時被殺得傷死無數,紛紛向後敗退,而城外的燕軍立刻一擁而入,全部殺入城中,有的士兵追殺守軍,也有人殺上了城樓,還有人沿著街道,向薊京城內衝殺,當然也有不少百姓在亂戰中被誤殺。

  當然,這時殺燕軍士兵還算是有分寸,到並不是有意針對平民百姓下手,只是人多手雜,誤殺一些百姓而己,但很快局勢就發生了變化。

  原來就在鞠武、高漸離、田慶等人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高漸離招集的那二百多名遊俠劍客也都加入到了混戰中,而他們和普通的燕兵不同,對燕國的宗室世族並沒有強烈的不滿情緒,只是聽了高漸離的煽動,才殺入城中,為太孑丹報仇,但剛一進城,局勢就變得十分混亂,於是這些遊俠劍客中,有不少人就動了歪心思。

  在戰國時代,遊俠劍客的品類繁多,而且良莠不齊,其中既有像幫助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候贏、朱亥;自薦出使,激楚王出兵援趙的毛遂這樣的才智出眾之士,這些人多為文武兼備之士,並以某種精神或學說為信念根基,而將俠義之行僅僅作為信念實現的手段。幾乎從不做尋常的私人復仇攻殺,而是以解決天下危難,排解危急恩怨己任,所謂急公好義,因此這些人雖然被稱為遊俠劍客,但大多帶來名士的風釆。這一點又當屬以“兼愛、非攻”為旗幟的墨家團體最為突出。

  另外也有如聶政、專諸、要離、聶政這樣的刺客之流,他們的刺殺行為是否正確且不論,但還是俱有不少優秀的品質,如重言諾、輕生死,守信重義等等,所做的行刺之舉,也並不是為自己的私人復仇,要麼是受主使人的恩惠,懷報達之心,要麼就是認為刺殺的目標是大凶大惡之人,自己是在為天下除害。但也不會輕用武力,濫殺無辜。其實他們和前一類遊俠劍客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如荊軻本身就是文資武備之材,只是因為時機不當,才智無用武之地,最終只能做了刺客。如果遇到好的環境和適合的君主,他們也都能成為前一類人。

  不過這兩類遊俠劍客只是少數,絕大多數的遊俠劍客其實都是學過一些劍術,但才學見識有限,而又沒有明確主人的武士,他們並沒有絕對的是非觀念,也沒有自己的信念,雖然也遊走天下,但並不為了排解天下危難,只要是有人給錢,什麼事情都做,包括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或者是希望自己的武力被某權貴世族看中,成為他們的門客,進而搏得一官半職,因此這類遊俠劍客,更接近於雇傭軍一類的人員,只不過多是獨來獨住,或是二三人組成一個小團夥行動。

  當然在某些時候,他們也會做一些行俠仗義的事情,不過沒本錢的買賣也做過不少,善惡往往就在一念之間,這次高漸離帶來二百多遊俠劍客,基本就是這一類人。他們中間有人確實是被荊軻刺殺秦王的精神所激勵,但也有人是看中了太孑丹給的報酬,還有人則是希望借此混個一官半職,從而走上仕途。

  但太孑丹己死,又眼看著現在局勢大亂,燕軍自相殘殺,薊京城裡一片混亂,看來燕國是不能久留了,不少人心中陰暗的一面也暴露了出來,開始為自己的利益盤算,一般的燕兵不會故意去砍殺平民,也不會輕易殺入街道邊的住宅店鋪,而這些遊俠劍客可沒有這些顧忌,相反還趁著混亂,撞開住宅店鋪的大門,殺進屋裡去搶劫財物,居民稍有反抗,就毫不留情的進行斬殺。

  而人是有群體效應的本能,見到有人撞入街道邊的住宅店鋪,搶奪財物,有些燕兵見了,也都立刻校枋起來,結果不一會兒,越來越多的燕兵都加入到了搶劫財物。結果無數的房屋店鋪被砸開,越來越多的燕國百姓被殺,甚至還有士兵強暴婦女,放火燒房,人喊聲,怒喝聲、斥駡聲、哭號聲響成了一片。

  城外的燕軍大約有四萬餘人,而城內駐守的燕軍也有三四萬,本來相差並不遠,而且薊京是燕國的都城,自然也居住不少宗室世族,這些宗室世族家裡都養著不少門客、家奴、私兵,全部加起來也有數萬之多,因此論人數要比殺入城中燕軍多了一倍有餘,但城內的燕軍同樣也不忿太孑丹被害,不想為世族宗室拼命,結果有不少本是守城的燕兵,不僅不制止殺入城中的燕兵,反而也來趁火打劫,加入到搶掠財物,打殺平民的行列中來,由其是將矛頭對準了世族宗室的府邸。

  雖然宗室世族家裡雖然有不少的門客、家奴、私兵,但他們畢竟不是正式士兵,戰鬥力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人數也有限,一家最多也不過二三百人,加上各自為戰,自然不是對手,結果一家一家宗室世族的府邸被攻破,士兵們紛擁而入,搶掠、殺戳、施暴、放火,等等無惡不為。

  僅僅只過了不到一個多時辰,薊京城就有近一半的地區陷入到混亂當中,被攻破的宗室世族府邸己有二十餘家,還有十幾處地方燃起了大火,平民、士兵、宗室、世族都死傷了無數,而且混亂的局面己經無法得到控制。

  雖然燕國的王宮在薊京的最中心地區,還隔著幾重宮門院牆,但喊殺哭號的聲音仍然傳進了王宮的深處,而且沖天的濃煙,在王宮中更是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儘管這時混亂還沒有蔓延到王宮來,但整個宮中已是人心惶惶,內待宮女四處來回奔走,有人甚至乾脆逃出了王宮。

  燕王喜正在惶惶不安的時候,弘高,騎劫、公子元三人匆匆的走進了王宮裡,一見三人來了,燕王喜趕忙道:“三位愛卿,外面到達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弘高道:“大王,大事不好,太孑丹的黨羽煽動士兵,發動叛亂,要殺害大王,為太孑丹報仇,現在叛軍已經快要殺到王宮來了。”

  燕王喜心裡想著,如果真的是要為太子丹報仇,就應該先宰掉你們三個才對,不過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因此燕王喜道:“那麼現在應該如何是好,三位愛卿,趕快調集軍隊,平定叛亂,千萬不可讓叛軍攻入王宮。”

  弘高搖了搖頭,道:“大王,現在大部軍隊都已經參加了叛亂,我們的能用之兵己不足萬人,根本不足以平定叛亂,因此現在的唯一可行之計,就是立刻離開薊京,逃出這是非之地,到遼東去安身,才是上策。臣等已經準備好了車馬隊伍,只請大王立刻出發,不可遲務。”

  燕王喜怔了一怔,道:“逃到遼東去?現在的局面還不至於如此危急吧。薊京仍是我燕國的都城,豈能夠輕易放棄。”

  弘高立刻道:“大王,現在薊京巳亂,萬難平定,大王如果不及早抽身,等到叛軍攻入王宮之時,大王恐怕悔之晚矣。”

  騎劫也道:“是啊大王,就算是能夠平定薊京的叛亂,又能如何?現在秦軍己然渡過易水,不日就將殺到薊京城前,如今薊京大亂,士兵皆叛,我們還能夠守得住薊京嗎?因此當務之急,只能退到遼東去,重新聚兵存國!臥薪嚐膽,其後光復故地,依舊還能夠復興燕國!否則大王困守在薊京城中,不是被叛軍所殺,就是被秦軍所擒,請大王千萬不可自誤。”

  燕王喜呆了一呆,也知道是沒有別的辦法,只好點了點頭,道:“好,就依三位愛卿之見,馬上離開薊京。”
0.jpg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5 00:15

第557章 代軍出動

  太子丹被殺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代郡,高原得知以後,也唏噓不已,原來他還希望太子丹能夠回到薊京,帶領著燕軍抵擋一陣,也消耗一下秦軍的兵力,這樣以後代軍突襲薊京,也可以輕鬆一些,但現在看來,是不能對燕軍抱以什麼希望了。

  雖然現在高原還不知道隨後燕國發生的事情,但也十分清楚,太子丹一死,整個燕國恐怕都沒有人能夠出面來號招組織軍民,抵抗秦軍的進攻,因此秦軍殺到薊京城下,基本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攻下薊京了。

  不過高原在制定突襲薊京的計畫時,雖然也希望燕軍能夠消耗一下秦軍的兵力,但並沒有把燕軍的抵抗計算在計畫以內,因此燕國發生的變故,並不影響高原的計畫實施。

  就在三天以前,司馬尚和陳諮就帶領著人馬從代郡出發。人馬包括上穀、雲中兩個軍團共計八個軍,兵力為五萬人,並從雁門軍團中又抽調了兩個軍約一萬人,同時高原還從蕃勇軍中分出一個分隊,有五千人馬,再加上徵集組成的七個新軍,共計總兵力約在十萬人左右。

  而且司馬尚和陳諮經過了認真的商議,對高原的作戰計畫進行了細化和深化,兩人認為,突襲燕國的十萬人馬可以分為兩路進軍,由司馬尚帶領三萬人馬,以騎軍為主,輕裝出行,繞到薊京東北的峽谷埋伏,準備突襲薊京;而由陳諮帶領著剩餘的七萬人馬,由上穀郡出擊,沿治水進軍,從西面進攻薊京,吸引秦軍的注意力。兩路人馬互相呼應配合,達到突襲薊京的最終作戰目地。

  高原審查兩人提出的詳細計畫,認為這個方案完全可行,因為以大批軍隊吸引秦軍的注意,而以少量精銳軍隊,伺機突擊薊京,可以輕裝簡行,加強突擊的隱蔽性,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

  見高原批准了自已提出的計畫,司馬尚立刻和陳諮分兵,由司馬尚帶領,上穀軍團的威騎軍、驍武軍、平遠軍、廣德軍,加上雁門軍團的威邊軍,蕃勇軍共計六個軍,分別由兩個全騎軍和四個混編軍組成,共計三萬人馬,突襲薊京。這一支人馬不僅所有步兵均配戰馬,而且隨軍不帶車輛,另配三萬匹戰馬為他們馱運糧食物資,輕裝簡行。

  而陳諮帶領剩餘的七萬人馬,從上穀郡出兵,本來陳諮打算大造旗鼓,大張聲勢,以吸引秦軍的注意力,但高原卻認為,這樣做是欲蓋彌彰,反而會弄巧成拙。因為王剪可是當世名將,精通兵法,不會不明白“欲強,故示之以弱;欲弱,故示之以強”的道理,因此如果陳諮做得太過頭,一定會引起王剪的懷疑。

  於是高原建議陳諮領軍,也同樣按照突襲的要求進軍,在一路上儘量隱藏行蹤,不要聲張,因為王剪謹慎的用兵之道,決不會不防著代軍,一定會派出大量探子,嚴密關注上穀郡的方向,七萬大軍的行蹤,根本就隱藏不住的,而讓秦軍自己發現代軍,才顯得是合情合理。

  陳諮聽了之後,這才恍然大悟,高原考慮得確實比自己更周全,因此也按高原的意見行事。

  所有的細節方案都搞定了,司馬尚和陳諮這才告別高原,分別領軍出發,而在代郡這一線,高原也決定領軍出發,到鴻上塞去迎戰秦軍。

  就在十餘天以前,姜桓武己經帶領著武安軍團的威騎、蕃勇二個軍,加上兩個新組建的軍從代郡出發,趕奔鴻上塞去駐守,再加上原本駐守在鴻上塞的清朔、勝捷二個軍,共計約有三萬人馬。

  這一次高原從代郡出發,又從武安軍團中抽調了驍騎、背嵬、女軍、斥候四個軍,並從雁門軍團中抽調了勁勇、奉節二個軍,加上新徵集的十六個軍,共計大約有十二萬五千人馬,總計迎戰秦軍的人馬達到十五萬餘人。

  而在代郡還留下武安軍團的勁勇軍、奉節軍、神機軍、威寧軍四個軍,和新徵集到的十個軍駐守,共計約八萬余人,作為預備和輪換的兵力,並且付責糧草物資的供應。

  代郡的政務事情,全部交給甯戚、申慎、耿忠三人付責處理,而這一次李瑛鴻隨高原一起出征,不在留在代郡主持政務,因為鴻上塞離代郡並不遠,並且建有完善的道路驛站交通系統,如果有重大事故發生,可以用飛鳥傳書,最多兩三個時辰,就可以到達鴻上塞了。因此這次並不需要李瑛鴻留在代郡坐鎮。

  而在高原的妻妾當中,隨高原一起出征的還有雲瑤,她是付責管理所有的白靈族人員,在這段時間裡,白靈族的眾人馴服了各種野獸八百零九頭,分別是狼四百三十三頭,豹二百一十六頭,老虎八十七頭,熊七十三頭。其中狼的數量占到了一半以上,這是因為在草原上狼群占了絕大多數。

  這樣一支龐大的野獸軍團,每天至少要消耗四百頭羊,或是八十頭牛,這可是一個龐大的消耗,好在是現在代郡的畜牧業發展的很快,到是不缺這些野獸的吃食。

  不過供應野獸軍團的食物,還並不算什麼大問題,但野獸軍團是不可能和大隊人馬同行用住,只能和大軍分開行走,並且單獨駐紮,而白靈族的兩位祝師留在代郡,並不隨軍出征,因此只能由雲瑤來領導其他的白靈族人最為合適,而且還要和白靈族人同行同住。

  高原對此到並沒異議,只是從斥候軍中抽出一個三百衛,付責保護百靈族的眾人,因為白靈族的眾人雖然能夠馴獸治療,但戰鬥力並不強,需要有人護衛,而李瑛鴻也從女軍拔出五十名女軍,由韓秀容帶領,保護雲瑤的安全。

  另外隨高原一起出征的人還有淳於博、淳于鐘秀父女。而鬼谷孑仍然留在代郡,和白靈族的兩位祝師暗中坐鎮,以防止韓騰派高手潛入代郡城中搗亂。

  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就緒之後,高原和李瑛鴻才帶領著大軍,從代群出發,趕奔鴻上塞。

  三天以後,高原和李瑛鴻帶領著人馬,到達了鴻上塞,其他諸軍也陸續到達,各自在指定的地點駐紮,而姜桓武出塞將高原和李瑛鴻一行迎接進塞。

  鴻上塞本是趙國的北方邊境關隘,建於兩山的峽谷之間,依託著恒山山脈的山勢而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不過後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變法,使趙國的實力大増,滅樓煩、並胡林、北擊匈奴,設上雲中、雁門、代、上穀四郡,擴地千餘裡,才使鴻上塞成境內關隘。

  但高原入主代郡之後,也使鴻上塞又再度變得重要起來,這幾年以來,高原一直都在修築鴻上塞,並在鴻上塞外約二十裡的範圍以內,又修建了兩道週邊的防禦工事,也使鴻上塞的防線更為堅固。可以說只要是有數萬軍隊在這裡駐守,並有足夠的糧食供應,鴻上塞足可以抵擋百萬大軍。

  一行人進塞之後,姜桓武才向高原彙報了自已進駐鴻上塞這段時間以來的戰況。

  姜桓武進駐鴻上塞之後,秦軍也在井陘集結了超過十萬的人馬,並且向鴻上塞的方向層層推進,並在沿途修建了不少要塞駐點,保護秦軍的後勤供應線。

  其實代軍也在鴻上塞防線以外也駐有軍隊,並建立了營寨,不過兵力並不多,每個營寨都是以一個千人隊為單位,主要的目的當然不是要阻擋秦軍,而是牽制和拖延秦軍的進軍速度。因此當秦軍的大軍殺到時,這些駐守的代軍紛紛棄營而逃,回到鴻上塞的防線內。現在秦軍已經在鴻上塞的防線以外十裡左右距離下寨,將兵鋒推到了鴻上塞的邊緣。

  而姜桓武到達了鴻上塞之後,也按照高原的要求,率軍出擊,和秦軍連戰數場,戰鬥的規模並不大,都是數千人的戰鬥,雙方互有勝負,不過從總體看來,代軍還是略占上風,這幾場戰鬥下來,一共斬殺了秦軍六百餘人,而自身的損失只有四百多人。因為現在的代軍已經建立了一套以騎軍為核心的戰術,如果打得順手,就順勢擴大戰果,騎軍勇猛追擊;如果不順,就立刻撤軍,有騎軍掩護,人馬也不會損失太大。

  雖然這時秦軍的騎軍也己經完成了新式馬俱的換裝,但和代郡的騎軍相比,仍然還有一段相當大的差距,還不足以完全能和代郡的騎軍相抗衡。因此在戰場上也無法有效的克制代軍的這種以騎軍為核心的戰術。

  不過經過這幾戰之後,姜桓武也承認,代軍騎軍的優勢己經大大消弱了,還想像以前那樣,可以和多於自己四五倍的秦軍作戰,還能輕鬆取勝,也是不可能了。如果秦軍騎軍的數量超過了代軍的一倍,代軍就很難取勝了。

  聽完了姜桓武的講說之後,高原也點了點頭,秦軍騎軍的進步,也早在他的預料之中,畢竟不能把取勝的希望寄託在秦軍停滯不前。而且高原手裡也並不是沒有新的底牌。

  而聽高原講說了薊京發生的事情,得知太孑丹死于燕國的世族宗室之手,姜桓武也不禁歎息了一聲,看來燕國確實是沒救了。

  瞭解了基本的情況之後,高原道:“現在天色還早,不如我們到陣地前去看一看秦軍的營寨佈置,眀天出兵,和秦軍先開一戰。”
0.jpg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5 00:15

第558章 列陣

  “嗚——嗚——嗚——嗚——”

  高昂的角號聲,打破了山林中的寂靜,驚起了無數棲的飛鳥,帶出一陣吱吱喳喳的驚叫聲音,飛上了天空,同時驚恐萬狀的看著下面這片過去人跡少有的大地上,不知從哪裡鑽出來無數身穿鐵甲,手執長槍大戟的士兵。

  高原策馬登上了一個小山坡,雖然從這個高度,可以俯視大部份戰場,但視線卻被前方不少樹木所遮擋,留下了許多視力難及的死角地區。

  雖然高原入主代郡之後,從鴻上塞和井陘這一段長達百餘裡的地區,成為秦代之間的緩衝帶,但雙方基本都各守疆界,發生戰爭的時候極少,因此這一帶地區的人跡卻是不多,只是偶爾會有商隊來往,或是巡邏的軍隊,在沿著道路的地區有一些為了駐營、休息開避出來的地方。絕大部份地區,仍然是一片叢林地帶,很難找到適合做戰爭的場地。

  儘管雙方為了修建營地,並且減少對方突襲的隱蔽空間,砍伐了不少的樹木,但只能是清空自己營寨駐地附近的樹林,在雙方營寨的中間地帶,仍然還是稀稀疏疏,留下了不少的樹木,在有些地區,甚至還有成片的樹林,而雙方交戰的戰場,只能放在這樣的地區進行。

  高原所在的山坡,是靠近代軍一側最高的地點,自然被高原設為戰場的指揮位置,但在山坡的右側是一大片樹林,方圓達數百步,而左側是一連串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形,同時還夾雜著不少的小片樹林。因為受地形的限制,人馬不可能像在平原上那樣,左中右三軍分明,或者裡前後列陣的層次清晰,只能夠依循著地形而展開佈置。

  當然,在大約近千余步之外列伡的秦軍也是一樣,在這一點上,雙方的條件是一致的。

  代軍的佈陣是以高原所在的山頭為核心,由武安軍團的蕃勇、背嵬、女軍、斥候四個軍,加上兩個新軍,共計約有二萬五千人組成。在高原的右側,是袁選統領雁門軍團的勁勇、奉節二軍,加上一個新軍,總兵力為一萬五千人,沿樹林的邊緣列開,保護高原的側翼,而在左側,是由姜桓武統領,武安軍團的驍騎、清朔、勝捷三軍,另加三個新軍,共計約三萬人,依左側的丘陵地勢,分為前後兩層佈置。

  總體來看,代軍排出的陣形是一個左翼更向前突出,右翼略向後收的半弧狀,但縱深並不大,而總計兵力達到了七萬餘人。共計有九個常備軍,包括有三個全騎軍,三個步騎混編軍,兩個全步軍;五個新軍,包括有兩個步騎混編軍,三個全步軍。騎軍的人數達到了兩萬五千人。

  而相比於代軍展開的陣型,秦軍的陣形就顯得緊湊得多,這一戰秦軍投入的兵力達到了八萬多人,左翼有兩萬人馬,分為二個方陣,橫列佈置;右翼的兵力達到三萬,分為三個方陣,二個方陣橫列,一個方陣縱列;中路的兵力三萬,分為四個方陣縱橫分佈。其中騎軍的人數為一萬八千人,因為秦軍中騎軍的比例本來就比過去的趙軍要低,更是不如代軍。另外由於是在丘陵叢林地帶作戰,因此秦軍並沒有出動太多的戰車,一共只出動了一百二十輛戰車,左中右各有四十輛,作為陣列前的防禦所用,畢竟戰車在構築防線的作用,還是其他兵種無法取代的。

  代軍進駐鴻上塞的人馬是十五萬,而秦軍雖然出動了二十萬軍隊,但因為秦軍的進攻的一方,因此在沿途還留下了不少的駐軍保護補濟線和後路,而投入到第一線的兵力其實也只有十六萬左右,雙方的兵力實際差不多。而這一戰雙方基本都出動了半數的人馬,雖然不算是一次總決戰,但對雙方來說,也都是一場輸不起的戰鬥。

  不過儘管秦軍的軍隊數量要比代軍略多,由於秦軍的陣形收得比緊,而代軍相對佈置得較為寬鬆,因此但看起來反倒是顯得代軍的兵力更多一些,對秦軍形成了一個半包圍的形式。

  其實高原並不喜歡這種正面拉開陣式對戰的模式,因為除非是雙方軍隊素質有效大的差距,否則這種正面列陣對戰,基本就是靠實力硬拼,用得上謀略、戰術的地方並不多,也使騎軍的威力大為降低,因此就算是取得了勝利,自身的損失也不會少,屬於準備的殺敵一萬,自損八千。而高原更喜歡打突擊、偷襲、伏擊一類的運動戰。

  在高原入住代郡之後,只有在對陣戰鬥力較弱的燕軍,才打過這種正面列陣對戰,而在北擊匈奴,守衛大樑的戰鬥中,基本都是充分利用騎軍的速度優勢,打突擊、偷襲,就算是守衛大樑時,和秦軍也正面打過兩仗,那是為了激勵起魏軍的士氣,但主要的戰術還是以守城為主,輔以騎軍在城外的突襲。

  但在戰場上要打什麼仗,不是由一方決定,有時該打正面列陣對戰,還是要打,就像現在這種兩軍大軍對持,這種正面列陣對戰也是免不了的。另外,這裡的戰場地形環境較為複雜,不同於一般的正面列陣對戰模式,還是留下了許多靈活的用兵空間,並非是完全以硬碰硬,再加上高原也希望用這一戰來試探一下秦軍的實力,看一看韓騰有什麼新的力量加入。

  韓騰和他手下的諸將也在一個小山頭上指揮全軍,曹無傷對韓騰道:“主公,現在雙方的陣式,對我們有些不利啊,因為代軍的陣列比我們要長,我們的正面和右側都在代軍的攻擊之中。”

  火烈陽搖了搖頭,道:“我到不這麼看,雖然代軍的陣列比我們長,但他們的兵力分配不均,右側的兵力明顯偏弱,而且左側的軍隊雖多,但分佈較廣,陣式很薄,縱深不厚,這是兵家大忌,因此如果我們能夠集中兵力,由猛將統領,猛突其中一點,不難擊敗代軍。”

  木拓山皺了皺眉,道:“如果照你的說法,代軍的左右兩路都有弱點,那麼我們應該選擇那一路突擊呢?總不會是兩路齊進吧。”

  火烈陽怔了一怔,一時也答不上來。

  金昌鬥冷笑道:“高原是什麼人,難道會犯這種低級的兵家大忌錯誤,難不成你們以為自己的用兵能力比得上高原嗎?可以在這裡大言不慚,評價高原的佈陣。”

  曹無傷也點了點頭,道:“火大人、金大人,高原這樣的佈陣方式,如果是在平原地區,自然是漏洞百出,但在這樣的戰場,卻未必是錯誤,他們右路的人馬雖少,但背依密林,不用擔心側翼,而且密林中還可以埋伏人馬;而代軍的左路雖然分佈較廣,卻都是步兵列於山下,背山立陣,騎軍布於山上,這樣一來,如果我們冒然進攻代軍的左路,代軍的騎軍就可以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因此高原的佈陣,是因地制宜,不拘于常形,但卻是深合兵法之道,絕不可輕視。”

  在韓騰的手下中,只有曹無傷是最懂兵法的人,因此韓騰的軍隊佈置安排,基本都是由曹無傷來指揮。聽了曹無傷對高原佈陣的評價之後,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金昌鬥道:“我就說嘛,高原怎麼可能犯這樣的大錯,總算是還有一個明白人。”

  韓騰道:“曹無傷,那麼依你看,我們應該怎樣應對。”

  曹無傷搖了搖頭,道:“這一點屬下也無能為力,雖然屬下能夠看出高原的佈陣安排,但怎樣進攻,卻一點把握都沒有。”

  金昌鬥又冷笑了一聲,道:“曹無傷,我還以為你真有兩下子,原來也是個半罐子水。”

  眾人早就習慣了金昌鬥的冷嘲熱諷,因此曹無傷也沒往心裡去,只是苦笑了一聲,道:“金大人,你也太看得起我了,能夠和高原在戰場上一決高低的人,就是在秦國,恐怕也只有王剪王賁父孑能夠做得到,我可是真的沒那個本事。”

  韓騰的心裡也不禁暗歎了一口氣,自己手下的武藝高強之士確實不少,但精通兵法,能夠領軍作戰的名將卻沒有,曹無傷已經是這方面能力最強的人,但離名將還有一段相當的距離,以前韓騰能夠屢立戰功,實際是憑藉著南陽軍強悍的戰鬥力,和少數實力超群的勇將,在絕對的實力面前,當然用不著什麼謀略、戰術。

  只是用這一套戰術對付其他國家的軍隊尚可,但面對高原這樣善於用兵的名將,而他手下同樣也有一批精兵猛將,自然也就有些玩不轉了,何況現在韓騰己經沒有南陽軍了。不過韓騰仍然出兵列陣和代軍交戰,另一個目的也就是用這一戰來增加經驗,畢竟用兵能力,只能在戰場上去提高,坐在家裡翻兵書,最多也就是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趙適,反正是用秦軍來練手,死多少都不心疼。

  因此韓騰點了點頭,道:“不管那麼多了,這一戰就按照我們的想法放手去打,結果並不重要,但一定要弄眀白,高原到底是怎樣在用兵的。”
0.jpg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5 00:16

第559章 會戰(一)

  就在秦軍為怎樣進攻而猶豫不決的時候,代軍己經替秦軍解決了這個煩惱,因為代軍主動向秦軍發動了進攻。

  不過出忽秦軍意料的是,首先向秦軍發動進攻的,居然是代軍實力最弱的右路,由雁門軍團勁勇軍所屬的三千步軍,連同一個新組建的步軍,共計八千士兵,躍陣而出,向秦軍的左路推進過來。

  既然代軍主動出擊了,秦軍也就沒有別的選擇,韓騰立刻下令,命秦軍左路調軍出擊,迎戰代軍。秦軍的左路軍有兩萬人馬,全部都是步兵,這時排成兩個並列的方陣,主將是韓騰手下十無將中的石無為、楊無怒、莫無憂三人,接到了韓騰的命令之後,楊無怒帶領一個方陣的秦軍殺出,迎擊代軍。

  雁門軍團勁勇軍是一個步騎混編軍,三千步兵分別是由一千五百長槍兵,一千刀盾兵和五百弓箭手組成,不過弓箭手使用的都是短弓,射程在六十步以內,並且毎人還配一把單刀,也可以進行近身作戰。而新組建的步軍則是三千五百長槍兵,一千刀盾兵,五百弓箭手組成。

  八千士兵以勁勇軍居中,新軍分居左右兩側,組成了三個方陣,並且全部按照刀盾兵在前,弓箭手在中,長槍兵居於最後的排列,向秦軍的方向推進。而秦軍所排出的陣列,也大體和代軍相同,只是秦軍還沒有普便裝配單刀,因此短武器仍然是傳統的青銅劍或是鐵劍。

  因為雙方派出的全部都是步兵,而且為了保持完好的陣形佇列,因此雙方推進的速度並不快,只是在逐漸的拉近著距離。

  首先交戰的,自然是雙方的弓箭手,在雙方的距離拉近到六十步左右時,雙方的弓箭手幾乎是同時向對方開弓放箭射擊,而前列的士兵也都舉起盾牌,為自己也為身後的同伴遮擋箭雨。

  如同飛蝗一樣的箭雨在雙方之間來回飛舞,箭矢的破空聲也打破了戰場上的平靜,在落到對方的陣列中時,帶走敵軍士兵的生命。

  雖然雙方都有不少士兵中箭倒地身亡,但其他的士兵仍然毫無畏懼的讓過了中箭倒地的同袍,繼續保持著佇列,穩步向前推進,而且弓箭手們一面前進,還一面不間斷的向前射箭,給對方造成更多的打擊。可以說,雙方都表現出了極好的訓練效果和相當高的組織紀律性,並沒有顯示出絲毫的慌亂。

  不過雙方的弓箭手使用的都是射程不遠的短弓,加上都有盾牌手在前列遮擋箭矢,因此弓箭對射的時間並不長,對敵人造成的打擊也有限,而且距離也在不斷的拉近中。

  在五六輪弓箭對射之後,雙方就進入到短兵相接的距離,代軍的弓箭手們立刻將自己的位置讓給長槍手,而退到後列,並且收起了弓箭,拔出單刀,準備和秦軍交戰,同時前排的士兵們也加快了前進的速度,甚至是小跑著前進,然後各直舉起手裡的武器,狠狠的擊向對手而去。

  兩支軍隊就像是兩股巨浪,迅速的接近,並且狠狠的撞擊到一起,在巨大的反作用力之下,殘碎的浪花立刻紛紛四散飛濺,飄散著落下。

  長槍撞擊著盾牌,有的長槍被折斷,也有刺穿盾牌,雙方的士兵發出憤怒的吼叫,長槍刺入敵人的身體,盾牌猛烈的撞擊,有人倒下,有人突進,戰鬥一下孑就進行的十分激烈。

  不過由於雙方的兵力大體相當,而且士兵的素質,士氣也都基本不相上下,因此一時之間也殺了一個難分難解,不相上下。

  而就在代軍的右路和秦軍的左路軍展開戰鬥的時候,代軍的左路軍也向秦軍發動了進攻。

  代軍的左路軍實力最強,因此左路軍出動的兵力也較右路為多,進攻的軍隊是武安軍團清朔軍所屬的步軍,和兩個新組建的步軍,共計有一萬三千兵力。

  秦軍右路軍的主將軍是金無煥、熊無力、成無情三人,由熊無力帯領著一個方陣一萬軍隊出戰,迎擊代軍。

  熊無力是十無將中實力最強的幾人之一,而且身材高大,達到九尺有餘,全身掛甲,就像是一個巨人,使用一對雙刃大斧,每柄大斧的重量都超過了百斤,在戰場上極為顯眼。在雙方接近時,他就沖在全軍的最前排,手中的大斧一揮,就將兩面盾牌砍裂,持盾的士兵也被震得向後倒飛,一連撞倒了五六名身後的士兵。

  隨後熊無力大步上前,大斧起落不定,但每出一擊必有回應,不是將代軍的士兵砍死,就是被打得向後倒飛,不一會兒的時間,就連續擊倒了十餘名代軍士兵,還包括有兩名什長。並且向前突進了十余步的距離。儘管代軍前赴後繼,不斷的沖上來迎擊熊無力,但沒有人能夠擋得住熊無力一擋。而秦軍跟在熊無力的身後,步步推進,很快就將代軍的陣列中擠進了一個明顯的椎形,而且還在不斷的向前突進。

  雖然說在這種大軍團的交戰中,個人的武力並不是決定因素,但在局部的戰場上,如果有一名武力超群的猛將帶頭進攻,還是可以發揮不小的作用。不但能夠激勵自己士兵的士氣,而且還能夠打亂敵軍的陣列。

  左右兩路都已經展開了戰鬥,一時煙塵四起,喊殺聲大任,但由於戰場中有不少樹木,還有丘陵遮擋,因此高原在山頭上無法看法整個戰場的全貌。不過就在戰鬥開始之後,斥候軍就在左右的戰場上派出了大量的人員,隨軍出擊,並不斷當兩邊戰場的情況回報到高原所在的山坡上。使高原能夠極時的瞭解戰場的情況。

  同時在山坡上還支好了一張大木桌,放置著一張戰場的總地圖,以紅黑兩色的方椎形木塊代表雙方的士兵,隨著斥候的回報,付責管理地圖的人員也不斷的移動著木塊,顯示兩軍交戰的情況。因此在山坡上觀戰的眾也並不看戰場的情況,反而都圍在桌孑邊。

  在山坡上觀戰的主要人員中,除了高原、李瑛鴻以外,還有淳于父女和淩風,另外羅煥和薑明霞也在山頂上,跟在高原、李瑛鴻身後,作為貼身的親隨。其餘的軍隊在山坡下等候。

  不過從總體上來看,兩路代軍都被秦軍逼得在不斷的後退,一來是因為現在代軍出戰的以新軍居多,儘管代軍的新軍大多都有實戰經驗,而且平時也經過嚴格的訓練,但畢竟不能與職業軍隊相比,因此戰鬥力相比于秦軍,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由其是右路出戰的軍隊,要比秦軍略少;二來是代軍當中也缺少熊無力這樣的猛將出戰,因此儘管代軍的左路軍投入的軍隊要比秦軍多,但由於秦軍陣中有熊無力這樣的猛將帶頭,居然也能將代軍牢牢的壓制住,占不了半點便易。

  當然,代軍雖然場面不利,但畢竟是軍紀嚴明,訓練有素,因此仍然是保持著完整的陣形,緩歩後退,雖退而不亂,還遠遠沒有到潰敗的時候。

  但看著地圖的紅塊不斷後移,還是讓人覺得十分揪心,淳於博父女到是還穩得住,並沒說什麼,而李瑛鴻卻有些沉不氣了,道:“現在的情況對我們並不很有利了,這樣下去可不好,要不要再加入一些兵力。”

  高原搖了搖頭,道:“不用,現在的情況正好,秦軍雖然在表面上占了一定的優勢,但離擊敗我們還早著呢?因此現在還不是增加兵力的時候。”

  李瑛鴻道:“那要等到什麼時候,我們才增加兵力。”

  高原向遠方秦軍的後陣方向看了一眼,道:“等秦軍增加兵力的時候再說。”

  這時在秦軍的後陣中,韓騰和手下的諸將又一次陷入了左右為難當中,而理由卻是讓人覺得十分可笑,現在秦軍在場面上占優,反而讓韓騰等人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才好了。

  原來隨著秦軍在戰場上節節推進,不斷將戰場推向代軍的一方,這個結果確實有些出乎于韓騰的意料,難到自已這一戰真能擊敗高原嗎?不過韓騰連同手下的五神將可都不敢輕視高原,因此也都一致認為,高原這樣做,是另有目的,但目地到底是什麼?成為每一個人心裡的疑問。

  不過曹無傷到底是懂兵法的人,首先想出了答案,道:“主公,依屬下看來,高原是在故意後退,誘使我軍前進,靠近代軍的陣列。這樣一來,他在左路的山地佈置下的騎軍就可以居高臨下,殺入戰場,一舉擊潰我軍;而在右路,他在密林中埋伏下的人馬也可以突然殺出,打我們一個措手不極,就算我們派兵增援,但相距太遠,也難以救援極時,一旦前軍被擊敗下來,敗軍一潰千里,恐怕連援軍都會被沖散了。”

  韓騰點了點頭,道:“也就是說,當初高原這樣佈陣,就己經預備好了這樣的戰術,就是要將我們出戰的軍隊引到他的陣列附近,然後以優勢的兵力殺出,迅速的擊敗我們。”

  曹無傷點了點頭,道:“應該就是如此。”

  韓騰抬頭向對面的方向看了一眼,道:“果然是好戰術,哪麼我們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0.jpg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