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戰國征途 作者:木林森444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11-27 00:16:5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3 144627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10 00:11

第840章 合縱出擊(三)

  出戰的齊軍有一萬人,都是田克臧的私兵,左右兩翼各有五千,加入戰場之後,立刻和秦軍展開了激戰。而這時雙方投入戰場的軍隊都超過了萬人,戰鬥的規模也擴大一倍有餘,激烈程度自然也更大。

  其實這些出戰的齊軍都經過了漢軍二三年的訓練,戰鬥力確實提高了不少,只是缺少實戰的經驗,不過齊軍的士氣倒是不錯,因為經過了幾年的訓練之後,誰都想到戰場上去試一試自己的實力到底怎麼樣,而且看到剛才在戰場上,漢軍殺得秦軍連連後退,也給齊軍増加了不少信心,再加上齊軍的人數也較秦軍為多,因此一時雙方殺了一個難分難解,勢均力敵。

  王賁看得也暗暗吃驚,想不到齊軍的戰鬥力居然有這麼大的提升,儘管和秦軍、漢軍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但也有一戰之力,並不再是不堪一擊了。

  而這時在戰場上,在左右兩側,齊軍和秦軍一時打得到還難分勝負,但中路的秦軍卻不敵背嵬軍,在逐步的後退,因此戰場的形態由一條直線逐漸向淺碟形變化。秦軍的中路軍隊在逐步後退,而漢軍在逐步向前推進。

  王賁微微皺眉,顯然是對戰場的局面並不滿意,因此在想了一想之後,王賁立刻又下令,命令一萬二千秦軍投入到戰場,左右各增加三千,另外的六千人馬則全部加入到中路。

  見秦軍增加兵力,高原也同樣馬上下令增兵,在左右各自再增加了五千齊軍,而在中路增加了五千漢軍。

  雙方各自加兵之後,戰場又恢復成了均勢的狀態,而這時秦軍已經出動了二萬三千軍隊,合縱軍隊則是出動了二萬八千人,儘管合縱軍隊出動的軍隊人數要多於秦軍,不過現在漢軍僅僅只出動了八千軍隊,還保留著大部份的兵力,因此雙方仍然保持著大體平衡的後備兵力。

  這時戰鬥己經進行了一個多時辰,雙方傷亡的士兵人數都達到了兩千人,總體來看,雙方仍然打了一個勢均力敵,不相上下。

  不過雙方都沒有再增加軍隊,因為這一戰對雙方來說,都是一次試探,秦軍是試一試合縱軍的實力有多強,而合縱軍則是看一看自身的戰鬥力能夠達到一個什麼程度,主要是齊軍的戰鬥力。而從戰事發展到這一步,雙方也都基本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對自己和對方的實力都有了一個大體的認識。因此也沒有必要再增加兵力,畢竟這一戰的勝負結果對大局並沒有什麼影響。

  於是又激戰了十餘分鐘之後,秦軍首先從戰場上撤軍,而合縱軍也沒有追擊,同樣收兵回營,然後各自派人收拾戰場上的己方戰士的屍身。

  而在指揮臺上的田克臧這時也大大的鬆了一口氣,這一戰齊軍的表現到是真的有些出乎他意料,在開戰的時候,田克臧還很有些擔心,生怕齊軍在戰場扯了漢軍的後腿,而從這一戰的過程看來,齊軍在這一戰的發揮確實不錯,看來自己這幾年來,對齊軍的整頓還是發生了不少作用,當然漢軍對齊軍的訓練幫助也是重要的因素。

  高原也大大的放心,因為在戰前他對齊軍的戰鬥力也沒有太大的信心,雖然從平時的訓練來看,齊軍的素質確實有了不小的提高,但不在戰場上試一試,是無法確定齊軍到底能不能打仗,畢竟齊國己有四十年並未發生大規模的戰爭了。秦軍突襲陶邑時,齊軍小試了一把,再加上今天的這一戰,證明齊軍還是能夠打仗的,這也讓高原安心了不少,以後讓齊軍單獨在大樑和秦軍對持,也不用太擔心了。

  最終的戰果統計,這一戰秦軍損失了一千八百多名士兵,而合縱大軍陣亡達到二千三百餘人,其中齊軍約有一千五百余人,其餘全是漢軍。不過齊軍的士兵們一個個都是興高采烈,興奮異常,儘管這只是一場平局,但齊軍畢竟第一次出戰,就可以和秦軍打成這樣一個結果,對齊軍是相當大的鼓勵,以後齊軍再對陣上秦軍,至少在心理上並不會再害怕秦軍了。

  因此田克臧對高原道:“漢王,我齊國軍隊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現,實在是要多謝漢王,如果不是漢王派遣教官,教導訓練齊軍,我齊國軍隊怎會有今日之威風啊。”

  高原笑了一笑,道:“安平君太客氣了,齊軍能有這樣的表現,是安平君掌權以來,一直整頓齊國軍備的結果,如果不是安平君全力整頓齊國的軍備,我們也不可能向齊國派出教官,現在終於可以看到成果了,安平君的這一番心血倒是沒有白費。”

  田克臧點了點頭,頗為感慨道:“其實我齊國的軍力,當年也曾威震列國,秦國被魏國打得退守西河的時候,只有我齊軍在桂陵、馬陵兩次擊敗魏軍,就是在全國盡失,只剩即墨、莒兩城時,也同樣能夠大破燕軍,反敗複國成功,只可惜後勝掌權之後,就一直事秦結好,不修兵戈,才使我齊國的軍隊不整,在下有生之年,一定要重新恢復我齊國的軍威。”

  高原呵呵笑道:“安平君儘管放心吧,只要這一次能夠擊敗秦國,齊國就完全可以恢復當年的軍威了。”

  隨後的幾天時間裡,雙方又進行了二次交戰,規模均是在四五萬人左右,雙方互有勝負,傷亡也都差不多,不過經過了這幾次交戰以後,齊軍的心氣到是越來越高,甚至都爭著向高原請戰,要和秦軍較量一番。不過王賁見與合縱軍交戰,占不到什麼便易,就沒有在出城向合縱軍挑戰,而且緊閉城門,加緊守備,等著援軍到達。

  而高原一面和秦軍交戰,一面又加緊敦促士兵修建營寨工事,因此在十幾天之後,合縱大軍就建起了三座大寨,呈三角形佈置,互為犄勢。雖然防禦工事還並未全部完工,但己經俱備了相當的防禦力,當然現在秦軍也不敢向合縱大軍發動進攻。

  在這段時間裡,又有幾路齊軍趕到大樑城前,與大軍匯合,同時還帶來了大量的糧草輜重,己經做好了長期堅守的準備。這時漢齊合縱聯軍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三十萬,另外合縱大軍也修建好了從陶邑到大樑城的補濟點,基本可以保證了自己補濟線的安全。同時楚軍也己進入了齊國境內,最多十天,就能夠趕到大樑。可以說到這個時候,這一次合縱攻秦的第一階段戰鬥基本結束,雙方在大樑城前對持,戰局基本呈僵持局面。

  就在這時,高原下令,出動十萬大軍,來到大樑城前,向秦軍挑戰,這也是合縱大軍抵達大樑城前,首次主動向秦軍發動挑戰。

  秦軍己有十餘天未出城挑戰了,見合縱大軍主動來向自己挑戰,王賁下令秦軍,堅守城池,拒不出戰,等著援軍趕到。因為前幾場戰鬥,秦軍基本上沒有占到什麼便易,雖然打成平局,讓齊軍增加了不少的信心,但對秦軍來說,無法擊敗齊軍,實在是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事情,因此這樣的戰鬥再打下去,對秦軍並沒有什麼好處。反倒是守在大樑城裡,等著合縱大軍進攻過來,利用大樑城堅固的城防來消耗合縱大軍的兵力。

  另外現在王賁己經收到援軍的消息,再過幾天的時間,就將有秦將楊端和與李信統領的十萬大軍趕到大樑,因此王賁打算先堅守大樑,合縱大軍在攻打大樑不下之後,軍心士氣自然都會有一定的受挫,而等秦軍的援軍到達之後,再從城中出擊,向合縱大軍發動進攻,這樣一來,獲勝的幾率就會大得多了。

  應該說王賁的計畫確實不錯,因為經過了半年的經營,秦軍不僅加強了大樑城的城防工事,而且還在城外修建了大量的防禦陣地,用木柵、石塊、戰壕、箭樓等等,組成了兩道縱深的防線,和大樑城形成了互為犄角、互相呼應之勢,如果不攻破秦軍設在城外的防禦陣地,是無法直接進攻大樑城的。

  城外的防禦陣地的防守力自然不及大樑城,不過王賁估計,合縱大軍想要攻破城外的防禦陣地,至少也需要十到十五天的時間,甚至是一個月,同時還要付出六到八萬人左右的損失。因此就算是秦軍的城外的防禦陣地失守,也必將給合縱軍隊造成重大的損失,而與援軍匯合之後的秦軍就可以以逸待勞,向合縱軍發動反擊,雖然不能徹底擊敗合縱軍,但取得一二場大勝仗,應該是完全做得到的。

  現在合縱軍主動向秦軍挑戰,甚至擺出了一付大舉進攻的勢頭,可以說是正中王賁的下懷。

  不過高原對王賁的計畫早已經有所預料,因為這十幾天以來,高原曾經數次暗中親自觀察過秦軍設在城外的防禦陣地,知道要想攻破城外的防禦陣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高原在一到大樑城前,就己經有了攻破城外防禦陣地的辦法,準確地說,是在出兵之前,高原就已經確定了進攻大樑的戰術,因此現在才敢主動出擊,向大樑發動進攻。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10 00:11

第841章 雷擊車發威(一)

  王賁來到秦軍的城外防禦陣地,登上了陣地的高臺,以便於能夠更好指揮秦軍守衛陣地,抵抗合縱大軍的進攻。而從高臺上向前方看去,只見合縱大軍己經推進到了大約在距離秦軍的陣地約有四百余步開外,車騎步諸兵種俱全,黑壓壓的一大片,看起來就算是沒有十萬大軍,但也差不了多少。

  因此王賁也清楚,這一次合縱軍隊出戰,可不再是試探秦軍的實力,而是要正式向秦軍的城外防禦陣地發動全面進攻了。

  這一次合縱軍確實出動了十萬大軍,共分成五個方陣,左右兩翼是兩個小方陣,各由五千騎軍組成,護住全軍的兩側,而中間的三個大方陣,各有三萬人左右,由戰車和步軍組成,戰車列於陣前,步兵列在戰車後方,而且在每個方陣的中央,還都樹立起一座高臺,佇列整齊、槍戟如林、旌旗招展,遮天僻日,帶出強大的威壓氣勢。

  雖然合縱軍的陣列中,只有中央方陣和兩側的騎軍是漢軍,而另兩個大方陣全是齊軍,漢齊軍的比例約為四比六,齊軍占了大多數。不過經過了前幾天的數次激戰之後,齊軍的精神面貌確實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至少在氣勢方面,足以讓秦軍感覺到壓迫感。

  現在王賁確其不敢再輕視齊軍的戰鬥力,但面對合縱軍隊的強大氣勢,王賁卻並不懼怕,因為秦軍是防守的一方,在一般的戰場上,防守的一方往往都要佔有一定的優勢,而且秦軍已經在城外建立起了完善的防禦工事,佈置了大量的守軍和防守器械,如果合縱軍向秦軍的陣地發動進攻,必然會遭到秦軍的沉重打擊,將受到重大的傷亡。因此王賁甚至還有些期待合縱軍的進攻,好給合縱軍造成巨大的殺傷。

  就在這時,只聽合縱大軍的陣列中傳來了一陣號角聲音,王賁也不禁精神一振,合縱軍的進攻就要開始了嗎?

  果然,只見在合縱大軍的中間的方陣中,推出了數十輛樣式十分奇怪的車輛。雖然距離得很遠,王賁看不清這些車輛的細節,但大體的輪廓還是可以看得出來,雖然這些車輛也都是由四匹馬拉動,但長寬高卻都要比一般的戰車巨大的多,因此可以肯定,這種車輛絕對是自己以前從未見過的。

  王賁的心裡也感覺到十分奇怪,這些車輛到底是什麼車,難道是髙原的什麼秘密武器嗎?王賁當然知道,在秦代之戰的時候,韓騰曾經製造了數百輛新式戰車,樣式古怪、功能各異,可以用人力驅動,其中就有一種十分巨大,就像一座小城一樣的戰車。

  在一開始的時候,這些戰車到是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連續擊敗當時的代軍,取得了幾次勝利,但很快代軍就找到了對付戰車的辦法,簡單的來說就是用火燒加近戰,因此戰車也就不怎麼靈了。而在秦代之戰以後,韓騰和秦軍對戰車就不抱乙太大的期望,並沒有繼續再大規模的製造戰車了。

  不過秦軍不造,不等於高原也不造,既然高原敢在戰場上將這種車輛推出來,絕對是有他的用意。自從王翦陣亡以後,王賁也認真的研究過高原成名的經過,意外的發現,在高原成長的過程中,除了表現出用兵方面神出鬼沒,難以預料之後,還帶來了許多古怪而有用的東西,如雙高橋馬鞍和馬鐙,就極大的改變了戰爭的樣式,還有重甲騎軍,背嵬軍,猛油火箭等,雖然看似不起眼,但確實都是前所未有的東西,而高原所取得的功績,實際和這些東西分不開的,可以說如果沒騎軍,沒有背嵬軍,也不可能有高原的今天。

  另外除了軍事方面以外,高原還帶來了造紙術、印刷術等技術,因此高原再弄出一些古怪的戰車來,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很快王賁就對自己的想法產生了懷疑,因為漢軍的戰車躍出陣列之後,只向前推進了二十余步就停了下來,而且還有士兵過來,將拉車的馬都解下,牽回到陣列中,卻把車輛都留了下來,一字排開,每輛車之間相隔大約三丈。然後又有一大批未穿戰甲的人走出陣列,幾十人圍住一輛戰車,不知是在做什麼。但過了一會兒,王賁意外的發現,他們居然在拆卸戰車。

  這也讓王賁大為驚訝,漢軍這到底是打算做什麼?難道是戰車壞了,要在陣前修理?不過要壞也是少數幾輛戰車,那有所有的戰車全都壞了的道理。高原是想用這種方法來誘使秦軍出擊嗎?但這種手法也太拙劣了一點吧,王賁當然不會輕易的讓秦軍出擊。

  不過時間過了不久,王賁又有了新的發現,原來漢軍將拆卸下來的戰車部件都拼起了一個個高大的門梁狀結構,這麼看來,漢軍並不是在戰場上拆卸車輛,而是要將車輛進行重拼裝,拼成其他的東西。雖然王賁不知道漢軍到底在拼裝什麼?但既然是在戰場上拼裝,當然不可能是普通的物品,一定是某種武器吧。

  在不知不覺中,大半個時辰過去了,合縱軍並沒有動靜,而漢軍拼裝的武器也大體成形,這時王賁也能夠看得出來,原來漢軍拼裝的這種武器似乎是一種大型的投石機,因為門梁是投石機特有的結構。

  這個時候一般大型投石機的門梁都不超過二丈高,而漢軍拼裝的投石機的門梁高度卻接近了三丈,而門梁加高,投石機的體形自然更為龐大,而這樣巨大的投石機,要在戰場上移動起來,必然十分不便,而釆用這種拼裝結構,平時拼成一輛大車,利於移動,到了戰場之後,再組裝成投石機,這到真是一個巧妙的想法。

  但現在王賁想到的並不是漢軍這種巧妙的構思,而是投石機的體形加大,那麼投射的距離自然也會大大超過普通的投石機,這麼看來,高原顯然是打算用這種投石機來打擊秦軍的陣地。

  秦軍的防禦陣地中,也佈置了大量的投石機,但這些投石機的投射距離基本都在二百步以內,而其他各國使用的投石機的投射距離也都大同小異,但現在雙方的距離差不多在四百步左右,在這個距離上,就是床弩也達不到射程。難道漢軍的這種投石機能夠達到這個投射距離嗎?

  如果對陣的是別人,王賁一定不信,但對手是高原,王賁就不敢確定了。雖然王賁心裡也想過,要不要主動出擊,以免遭到合縱軍的遠程打擊,但又有些懷疑,一來是這個時代還沒有能夠打到四百步以外的遠端武器;二來王賁也懷疑,高原是不是在虛張聲勢,或者是誘使秦軍出擊,因此思來想去,王賁還是終究不能下定出擊的決心。

  漢軍推出的車輛自然就是雷擊車,這也是高原在出兵之前就已經制定好的計畫,就是在戰爭一開始的時候,利用雷擊車超遠的攻擊距離,打擊秦軍,並且給秦軍造成巨大的震懾力,將秦國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大樑來,然後再從南北出擊,進攻秦國。

  儘管雷擊車的威力巨大,但因為結構複雜,工藝精細,製作難度大,因此造價也極為高昂,在高原來參加三國會盟之前,整個漢國也只製造出六十二架雷擊車,而這次進攻大樑,漢軍雖然只投入了五萬餘兵力,但卻帶來了四十輛雷擊車,也可以說高原將主要的希望都寄託在雷擊車上。

  田克臧也是第一次見到雷擊車,雖然聽高原說這種巨型投石機的射程驚人,但沒有親眼見到,總歸是有些半信半疑,不過眼看著雷擊車逐漸拼裝成功,高大的門梁甚至還要超過在高臺上坐鎮指揮的高原和田克臧,看上去確實很厲害的樣子。也讓田克臧的心裡對這種雷擊充滿了期望。

  經過了大半個時辰的拼裝之後,四十輛雷擊車終於全部都組裝成了巨型投石機,而付責指揮拼裝的墨敬走上指揮台來見高原,道:“大王,四十架投石機己經全部拼裝完成,隨時都可以向秦軍發動攻擊。”

  高原點了點頭,道:“好,馬上開始,讓秦軍知道我們的厲害。”

  墨敬領命之後,立刻從高臺上下來,趕到投石機的陣地上,下令開始發動投石機,對秦軍的防禦陣地發動打擊。

  雖然雷擊車的打擊距離超遠,但發動的速度並不快,因此這四十架投石機將分成了兩批,輪流向秦軍的陣地展開打擊。二十架投石機使用的石塊也不盡相同,其中十架投石機投射重量不超過二十斤的小石塊,一次可以投出七八塊,而另十架則是投射重量超過百斤以上的大石塊,毎次只能投出一塊。而無論大小石塊,在投射之前,全部都要澆上油脂,點燃火焰,以加強打擊的力度。

  這時全部的四十架投石機都已經準備就緒,投射的石塊安置在滑槽中,付責提供動力的巨石也被絞起懸空,用插銷固定住。而隨著墨敬的一聲令下,點火,其中二十架投石機抽開了插銷。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10 00:12

第842章 雷擊車發威(二)

  巨石猛然垂直落下,帶著杆架轉動,而連接在杆架一頭的繩索帶動著滑槽的石塊運動,在空中轉過了一個半弧,石塊脫離了繩索,飛向半空而去。操作投石機的士兵們趕忙補滅滑槽裡殘留的火焰,又忙著將懸石再絞起,重新裝上石塊。

  而離開繩索之後的石塊,依循著慣性還在不斷的升上高空,一直達到動能的極限點之後,才開始向下前方降落,整個過程差不多用出了十多秒中的時間。而第一輪投出的近五十塊石塊有超過四十塊落入到了秦軍的陣列中,有的石塊落地之後,還在地上連續的彈跳前進了十幾步,才停了下來。

  儘管秦軍的防禦陣地的工事完備,但都是防備地面進攻,對空中打擊根本沒有任何的遮蔽,因此石塊砸落在秦軍的陣中,自然是將秦軍的士兵砸得頭破血流,死傷無數。雖然有的秦兵舉起盾牌招架,但一塊五六十斤重的石塊從高空中落下,帶出的力道十分驚人,根本不是普通盾牌能夠擋得住,會被立刻砸得粉碎,而躲在盾牌後面的秦兵自然也難以倖免。

  這是雷擊車首次正式出陣作戰,就連漢軍的士兵大部份都沒有聽說過,自己居然有這樣一種威力巨大的可怕武器,而齊軍士兵更是聞所未聞,因此雙方的士兵見石塊果然砸到了秦軍的陣列中,立刻暴發出一股熱烈的喝釆歡呼聲,而且士氣大增。

  而在合縱軍的中央高臺上,田克臧更是興奮得連揮了好幾下手,對高原道:“漢王,想不到你們竟然有如此厲害的投石機,我先前見了這種雷擊車,萬萬不會想到可以將石塊投射得如此之遠。”

  高原呵呵笑道:“安平君,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寡人既然敢制定分進合擊之策,自然是早有計劃,就憑著這四十架雷擊車,就不怕不將秦軍的注意力吸引到大樑來。”

  田克臧也連連點頭,道:“漢王果然是策算無疑,這次我們合縱伐秦,必會大獲成功。”

  其實四五十塊石頭,對秦軍造成的打擊十分有限,被石塊砸傷砸死的秦兵只有二三十人,但一來是給秦軍帶來了巨大的心裡恐慌,合縱軍的投石機竟然可以將石塊投出到四百步以外,而在這個距離上,秦軍卻毫無還手之力,自然是讓秦兵的心情沮喪;二來是漢軍投出的石塊都是帶火的,而秦軍的陣地中又有大量的木柵、車輛、帳篷,一旦被石塊擊中,就會立刻燃燒起來,這一點其實比石塊的直接殺傷力更厲害。

  而且漢軍投出的石塊並不是只有一輪,四十架雷擊車分成兩批,輪流的向秦軍的陣地中投射石塊,因此帶著火焰的石塊一輪接著一輪,砸向秦軍的陣地中。

  雖然秦兵被直接砸死的並不多,但卻給秦軍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儘管秦軍的軍法嚴厲,軍紀嚴明,但還沒有到可以面對石塊從頭頂上落下,仍然可以做到面不改色的地步,因此在連續五六輪石塊落下之後,有相當部份的秦軍都不能再保持完好的陣列,在陣地中東奔西跑,躲避著落下的石塊。甴其是在前沿陣地一帶,是投射石塊的主要打擊區域,秦軍基本己經潰不成軍了。

  另外石塊還造成了秦軍的陣地中出現了多處著火點,儘管這些火勢都不大,但現在秦軍並沒有多少精力來救火,只能夠任由火勢坐大。因此一時間秦軍的陣地中煙霧彌漫,火勢蔓誕,而秦軍大亂,本來固若金湯的防禦陣地,頓時顯得千瘡百孔,漏洞百出。

  王賁的指揮台離前沿陣地較遠,因此漢軍投射出的石塊到是砸不到他,不過對秦軍的混亂,王賁也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秦軍大亂,去毫無辦法。而且現在王賁也大為後悔,如果早知如此,就該主動出兵,和合縱軍直接交戰,免得這樣只能挨打,卻無法還手,但現在這個情況,秦軍根本就無法整頓好軍隊出戰。

  不過儘管秦軍的陣地亂了,但高原並沒有下令出動軍隊,向秦軍的陣地發動進攻,而且讓雷擊車繼續投射石塊,對秦軍的陣地進一步打擊。

  在差不出投射了二十余輪,向秦軍的陣地投射的石塊達到了近千余塊,秦軍的前沿陣地的防守幾乎被完全摧毀,高原這才下令,命令三個方陣中各自出動二萬軍隊,共計六萬軍隊出擊,向秦軍的陣地展開全面的進攻。

  但這時投石機並沒有停止投射石塊,因為合縱大軍距離秦軍的陣地還有四百余步的距離,步兵走過去還需幾分鐘的時間,如果馬上就停止投射石塊,會給秦軍留出喘息的時間來,可以重新佈置防守。不過步兵出動之後,投石機都換上了十餘斤重的小石塊,一次不僅可以投射出更多的石塊,而且投射距離也會更遠一些,對秦軍的打擊密度也更大。

  隨著一輪一輪的繼續投射,合縱大軍的步兵也穩步向前推進,逐漸靠近了秦軍的陣地。而儘管王賁在高臺上看得清清楚楚,但去無能為力,因為在雷擊車的打擊下,這時在秦軍陣地前五十步,橫向展開近三百余步的範圍內,己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空曠地帶。

  王賁只好下令,命令秦軍從前沿陣地退後六十步,然後重新集結,準備與合縱大軍進行近距離的交戰,只希望利用秦軍強悍的戰鬥力來抵抗合縱大軍的進攻,守住陣地。

  應該說王賁的決定是目前的情況下,最正確的做法,不僅躲過了雷擊車的打擊,而且還能夠重新整頓陣列,抵擋合縱大軍的進攻。只是秦軍修建的防禦工事基本都集中在前沿三十到五十步以內,而現在秦軍全部退出了這一片區域,因此優勢自然也被大大的削落,甚至可以說,現在秦軍的優勢己經所剩無幾了。

  合縱大軍一直推進到距離秦軍陣地只有六十步的距離,雷擊車才停止了投射石塊,將後面的戰鬥交給步兵,工匠們紛紛趕上來,將雷擊車由投石機的形狀再拆卸拼裝成車輛,又把馬匹牽出來套上,將雷擊車拉回去。而高原和田克臧則從高臺上下來,各自登上自己的戰車,隨著大軍一起前進,親臨陣前指揮進攻秦軍陣地的戰鬥。

  雖然雷擊車停止了打擊,但這時合縱大軍己經逼近了秦軍的陣地,並沒有留給秦軍多少時間,因此秦軍根本就沒有機會重新佔據前沿陣地,抵抗合縱大軍的進攻。

  結果合縱大軍十分輕鬆的就推進到秦軍的前沿陣地中,而這時秦軍才趕上來,雙方就在秦軍的陣地中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因為合縱大軍突進到秦軍的前沿陣地,儘管未能完全佔領陣地,但秦軍己經沒有任何的地利優勢,只能依自己的實際戰鬥力與合縱大軍對抗。

  雖然出戰的合縱軍隊中,只有兩萬漢軍,但現在齊軍的戰鬥力已經有了不小的提升,而且剛剛看到漢軍的雷擊車對秦軍前沿陣地的打擊,現在又十分輕鬆的就突進了秦軍的前沿陣地,因此全軍的士氣高昂,何況這時高原和田克臧的戰車己經駛進到戰場邊緣,親臨戰場指揮合縱軍隊作戰,自然是讓合縱軍隊人人鬥志旺盛,奮勇力戰,向秦軍猛砍猛殺。

  而秦軍儘管一向悍勇善戰,但遭到戰前根本就沒有想的打擊,地利優勢盡喪,士氣自然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再加上參戰的人數也要少於合縱軍隊,因此剛一交戰,就被合縱軍隊牢牢的壓制住,不僅沒有將合縱軍隊趕出陣地,相反還被合縱軍隊逼得步步後退。

  儘管王賁在高臺上盡力的指揮秦軍抵抗,並且頻頻的調兵遣將,希望能夠抵擋住合縱軍隊的前進,但在合縱軍隊的兇猛進攻下,秦軍根本無法阻擋合縱軍隊的推進,只能一步一歩的讓出了陣地。

  不過秦軍畢竟是一支百勝之師,而且在出戰之前,王賁將秦軍進行了重新的整軍列陣,因此儘管現在秦軍全面的陷入下風,但仍然打得有章有法,雖退而不亂,體現出一支長盛了百年不衰的強軍底蘊所在。

  如果參戰的只是齊軍,也許還被秦軍的老道和經驗磨得銳氣盡消,讓秦軍反敗為勝,或者是將失敗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但在合縱軍隊中還有兩萬漢軍,儘管在底蘊方面,漢軍還遠不及秦軍,但也要比齊軍強得多,並不會只靠血氣之勇作戰,因此等到齊軍的鋒芒受挫之後,而漢軍卻開始逐漸發力,佔據了主導的地位,繼續保持給秦軍的壓力。

  經過了近一個時辰的激戰之後,儘管秦軍訓練有素,又身經百戰,但也抵抗不住合縱大軍連續不斷的進攻,後退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逐漸退到了王賁的指揮台前。

  現在王賁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從第二條戰線上抽調軍隊增援,但這樣的話,秦軍就必須守住第一條防線,一旦守不住第一條防線,那麼就會形成連鎖反應,第二條防線也會馬上失守。

  王賁考慮再三,終於決定放棄第一條防線,退守第二條防線。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10 00:12

第843章 城外防線失守

  正式向大樑發動進攻的第一天,合縱軍隊就攻破了秦軍城外防禦陣地的第一條防線,全軍自然是軍心大振,因此就在第二天,高原又指揮合縱大軍,向秦軍城外防禦陣地的第二條防線發動進攻,而且仍然是使用雷擊車為主要的打擊武器。

  不過這一次秦軍並沒有固守在陣地中,而是殺出了陣地,向合縱軍隊發動進攻。

  原來經過了一夜的思考之後,王賁仍然找不到對付雷擊車的辦法,因為雷擊車的投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因此如果再固守在陣地中,結果只能和第一條防線一樣,被動挨打,直到防線全面失守,只能主動出擊,與合縱軍隊進行近距離作戰,才能讓雷擊車無法發揮優勢。

  儘管這樣一來,只能與合縱軍隊硬拼,但王賁也只有這個選擇,而且王賁對秦軍的戰鬥力還是有信心的,畢竟在合縱軍隊中,目前還是以齊軍居多,因此雙方硬拼起來,秦軍取勝的幾率還是大一些。

  但王賁的想法,早已被高原料到,儘管漢軍的人數不多,但卻帶來了不少的王牌,因此這一次就輪到漢軍的騎軍發威了。高原將重甲騎軍佈置在中路,將輕騎軍列在兩翼,使用中路鑿穿,兩側迂回的戰術,結果大敗秦軍,當陣就斬殺了秦軍萬人。王賁在無奈之下,只好又退回到陣地中駐守,而這一來漢軍的雷擊車又開始發威,向秦軍的陣地展開了遠程打擊。

  而見打又打不過,守又守不住,王賁只能下令,放棄城外的陣地,退守到大樑城中。

  本來按照王賁的估計,合縱軍攻克秦軍城外的防禦陣地大約需要十五天左右的時間,同時還要付出六萬人左右的損失。但實際的結果是合縱軍隊在高原的指揮下,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將秦軍全部趕進了大樑城,而合縱軍隊陣亡的士兵人數還不到萬人,叧外還有近七千餘人受傷;而在這三天的戰鬥中,秦軍卻損餘了近一萬五千兵力,受傷的士兵也達到了萬餘人,因此無論是從結果還是傷亡比看,合縱軍都可以算是取得了進攻大樑作戰的第一階段勝利。

  雖然合縱軍能夠取得階段性勝利,主要是因為有四十架雷擊車,但高原的指揮能力,還有漢軍強悍的戰鬥力,也同樣重要,另外齊軍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正是諸兵種相輔相成,才達到這樣的結果。

  而盡失了城外的所有防禦陣地之後,王賁也大為震驚,本來他對守住大樑信心十足,但現在卻沒有底了,畢竟雷擊車給他帶來的震懾力實在太大了,萬萬沒有想到,合縱軍居然有這樣可怕的武器。

  因此王賁趕忙向咸陽發去了告急文書,詳細的講說了合縱軍使用了一種威力極大的投石機,可以將石塊投出四百步以外的距離,同時又派人催促來援的秦軍,讓他們加緊進軍,儘快趕到大樑來,畢竟現在大樑的情況實在太緊急了,能夠多一份力量,守住大樑的幾率也就能夠增加一分。

  合縱軍佔領了秦軍的城外陣地,高原並沒有歇兵休整,而是馬上就出兵向大樑城發動了進攻,當然還是使用雷擊車為主要的打擊手段,因此四十輛雷擊車在大樑城前一字排開,仍然分成兩批,向大樑城投射帶火的石塊。

  儘管大樑城的城牆高厚,但雷擊車的投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因此投出的石塊大多數不是砸到城牆上,就是越過了城牆,直接落到了大樑城裡,就算是有的石塊只砸中城牆的側壁,但由於雷擊車投出的石塊帶著巨大的勢能,打得城培上石屑飛濺,凸凹不平,連城牆都隱隱有些顫動,造成的聲勢也是十分驚人。

  其實秦軍也在大樑城中準備了大量的守城器俱,床弩、投石機多達數百輛,這時也紛紛開動,向合縱軍展開還擊,只是儘管秦軍的守城器俱佔有高度優勢,但在射程上去遠不及雷擊車,因此根本就打不到漢軍,而雷擊車卻可以不斷將大小石塊投向大樑城,將操作守城器俱的秦兵打死打傷了不少,而秦兵只能紛紛的躲在城垛口下,幾乎抬不起頭來不過儘管合縱軍打得秦軍全無還手之力,但實際對大樑城造成了傷損十分有限,打在城牆側壁上的石塊,打碎得其實僅僅只是城牆的面層,並不能傷及到城牆的根本,而打上城頭的石塊倒是可以砸死砸傷一些秦兵和守城的器俱,但殺傷的數量並不多,而秦軍也有足夠的人數耗得起,因此對城牆上的防守幾乎不造成什麼傷害。

  而落到大樑城裡的石塊,也只能砸壞一些居民的房屋,雖然可能會引起一些火勢,但王賁對此到是早有準備,在城上城下都安排了不少的人手,並且還組織了一些居民,馬上就將火勢撲滅,因此並沒有造成大量的損壞。

  但在前幾天城外的戰鬥中,雷擊車一直都是合縱軍取勝的關建武器,因此在秦軍的心裡已經生出了不小的陰影,而現在秦軍退進了大樑城裡,對雷擊車同樣是束手無策,也讓不少秦軍產生了一種根本就對付不了雷擊車的想法。

  儘管王賁也知道,這種想法的可怕,但卻毫無應對的辦法,現在王賁只想著秦軍的援軍早一點到達,這樣一來秦軍在兵力上就不輸於合縱軍,就可以出城與合縱軍交戰,才能夠抵消合縱軍雷擊車的優勢。前幾次秦軍主動出擊,並沒有占到什麼便易,除了漢軍的戰鬥力強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毎一戰秦軍都是劣勢的兵力與合縱軍交戰。

  當然王賁也知道,現在合縱軍的人馬也沒有到齊,漢軍只來了一部份,楚軍根本就沒有到,因此等到合縱軍全都到齊之後,兵力自然會淩駕在秦軍之上,那時秦軍同樣也無法應付,但這畢竟是以後的事情,漢楚軍到齊,還需要一段時間,現在只能先把眼前的局面應付過去再說。

  不過合縱軍用雷擊車向大樑城投射了一天的石塊,但並沒有向大樑城發動攻城作戰,就收兵回寨了,因此王賁才稍稍放心。而第二天合縱軍就停止了進打擊,沒有再向大樑城發動進攻,王賁也覺得十分奇怪,於是派探子出城去打聽,得到的消息是合縱軍正在附近的山裡開採石塊。

  王賁得知以後,才大大的鬆了一口氣,這幾天的戰鬥中,合縱軍確實消耗了大量的石塊,因此把營中的備用石塊都用完了,到也不足為奇,而大樑以東的地區是以平原為主,山地不多,想要補充石塊,到也並不容易,看來自己的運氣還算不錯,如果合縱軍準備的石塊再多一些,或者大樑城的附近有一座大山的話,說不定大樑城早就己經被合縱軍攻破了。

  而在三天以後,十萬秦軍的援軍終於到達了大樑,而王賁也徹底放下心來,現在自己總算有了足夠的兵力,可以與合縱軍再打一仗,因此王賁也考慮,自已明天要不要率軍出擊,主動與合縱軍開戰。

  但就在這時,王賁又得到消息,楚軍的前部人馬,約有十萬餘人,己經到達合縱軍的大營,還有二十萬楚軍,預計在一個月內就可以到達,另外漢軍的後續軍隊也快到了,居說後續的漢軍還帶來了一百輛雷擊車。

  在得知了這些消息之後,王賁立刻就打消了出戰的念頭,而是全力的在大樑城中佈置防守,準備抵抗合縱軍的進攻。

  其實在這幾天的時間裡,王賁每天都和部將一起商議,怎樣對付雷擊車,當然現在想找到和雷擊車對抗的方法是不可能的,因為秦軍根本沒有能夠打得那麼遠的武器,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也無法製造出來,除非是秦軍能夠弄到幾輛雷擊車進行仿製,但王賁也清楚,想從漢軍手里弄到雷擊車,和對抗雷擊車的難度差不多。因此秦軍商議的主要內容其實是怎樣在雷擊車的打擊之下,保存自己的實力,並在合縱軍發動攻城之後,還有足夠的力量守衛大樑城。

  畢竟己經和雷擊車見過幾仗,秦軍對雷擊車的威力也有一定的瞭解,因此經過幾天的商議之後,秦軍到是想出了幾條應對的辦法,畢竟雷擊車並不是真正的無敵,只要認真去想,也並不是沒有應對的辦法。

  秦軍商議出的辦法是:一是守城的士兵盡可能躲在城垛口下,這樣就可以躲過石塊的打擊,而且在合縱軍發動攻城戰的時候,秦軍可以馬上轉而投入到守城的戰鬥中;二是守城的大器具不能藏在城垛口下,就全部搬到城下,靠城牆放置,這裡是石塊打擊的死角,而且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拖上城牆,守衛大樑城;三是將城牆周邊一百步以內的房屋全都拆除,將居民移到城內居住,這樣可以避開落入城內的石塊打擊,主要是避免火勢蔓延。

  這幾條辦法基本都是依託著大樑城堅厚的城牆為基礎,可以將雷擊車的打擊降到最低限度,而又保證秦軍還有足夠的守城力量,這也是和城外的陣地有著本質的區別。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10 00:12

第844章 秦王督戰

  不過秦軍一連準備了四五天的時間,將城牆邊一百步的房屋全都拆毀,將居民移居到城內他處,確實是花費了好一番工夫。但合縱軍卻並沒有再向大樑城發動進攻。

  王賁的心裡也疑神疑鬼,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派人去打聽,得知的結果是合縱軍還在四處搬運石塊,王賁估計,合縱軍可能是想等漢軍的後續人馬全都到齊之後,再向大樑城發動全面進攻,因為據說後續的漢軍可是帶來了一百輛雷擊車,一想到這一點,王賁就感覺到不寒而慄,但現在合縱軍不進攻大樑,王賁也不敢輕易的出戰,只能在大樑城裡守著不動。

  而就在這時,王賁又收到了咸陽發來的消息,原來是秦王政收到了王賁的告急之後,也大為震驚,因為秦國制定的抵抗合縱大軍的作戰計畫,主要就是依託大樑城堅固的城防,一旦大樑失守,秦國就會面臨著趙魏韓三地盡失的危險,因此秦王政也坐不住了,於是和大臣們商議,決定留下扶蘇在咸陽監國,由丞相王綰扶持,自己帶領著其他的文武官員趕到大樑督戰。

  國君親臨前線督戰,在這個時代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國君親臨戰場,不僅能夠鼓舞全軍的士氣,而且還能在戰場上臨陣決斷,提高效率。在長平之戰的時候,秦昭襄王就親自趕到河內郡(今河南沁陽及附近地區)督戰,並且加封當地百姓爵位一級,並徵調全國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集中到長平戰場,攔截趙國的援軍和糧運,可以說秦國能夠最終取得長平之戰的勝利,秦昭襄王親臨戰場督戰,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此秦王政要到大樑督戰,秦國的大臣也並沒有阻止,只是派人趕到大樑,讓王賁準備迎接秦王政一行。

  王賁接到通告之後,也不敢大意,立刻下令收拾大樑城中的原來魏國宮殿,準備給秦王政居住,而這個時候,自然就更不敢出戰了。

  只是王賁沒有想到,其實高原這時早已經不在大樑城外的合縱軍大營中。

  原來就在合縱軍向大樑城發動進攻的第一天,從楚國來的七萬軍隊己經到達,大樑城外的合縱軍大寨中,同時高原也收到了秦軍的十萬援軍到達大樑的消息。

  這時通過了前一段時間的戰鬥,合縱軍確實給秦軍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並將秦國的注意都吸引到了大樑城,而且也讓齊軍樹立起了能與秦軍對抗的信心,另外還修建了堅固的防禦工事,而這幾天來,合縱軍確實都在搬運石塊,這一方面是為了迷惑秦軍,讓秦軍以為合縱軍在為進攻大樑做準備,另一方面也是用這些石塊來加強合縱軍大寨的防禦力量,其實是一舉兩得。

  而到了這個時候,高原設定的伐秦計畫的第一階段的作戰目地基本都達到了,因此高原決定馬上就開始進行下一階段的計畫,也就是正式開始施行分進合擊的伐秦戰術,這才是高原的真正目的所在。

  於是高原立刻請來田克臧,仲玄孑、淳于博、張良等人商議。

  因為這是在出兵之前就己經確定好的戰術,因此田克臧、仲玄孑對此到並沒有異議,而且這一段時間以來,田克臧一直都跟在高原的身邊,看著高原是如何的排兵佈陣,指揮作戰,並且還向高原請教了許多用兵之道。

  田克臧的父親就是齊國的名將田單,因此也算是將門之後,田單在世的時候,就曾教導過田克臧一些兵法戰沭,而且田克臧也讀過不少的兵書戰冊,談起兵法來到是頭頭是道,但缺少實戰的經驗。雖然到現在為此,合縱軍與秦軍交戰的時間並不長,但雙方卻到是真的硬碰硬打了幾戰,而田克臧全程參與,又有高原的言傳身教,到是從中到是學到了不少東西,和齊軍一樣,己不在是剛出兵時的萊鳥。

  現在三十萬齊軍己經全部聚齊,在合縱軍大寨中駐守的齊軍約有二十余萬,其他的軍隊則分佈在從大樑到陶邑之間的要點上,保護合縱軍的後勤運輸補濟線。另外還有七萬楚軍,而高原雖然離開了大樑大寨,但只帶走騎軍,留下的軍隊還有三萬餘人,包括所有的雷擊車,既使是在大寨中駐守的軍隊,也不少於三十萬。而這時在大樑駐守的秦軍數量大約在二十六七萬左右,因此合縱軍的兵力是絕對足夠的。

  而高原又像田克臧保證,這次自己離開大樑,進攻邯鄲,多則三個月,少則二個月,一定是可以攻下邯鄲的,那時楚國再從南方進攻,秦軍恐怕就會主動放棄大樑了,因此齊軍最多只用在大樑和秦軍對持三個月就夠了。以現在齊軍的狀態,這到並不是什麼難事。

  於是高原立刻將合縱軍的軍務事情全部都移交給田克臧管理,同時高原又對田克臧、仲玄孑囑咐了一番,不用在向大樑發動進攻,只要守好大寨就行了。另外高原還設想了幾種變故事件的應對之法,也都一一的對田克臧和仲玄子詳細解說了一番。並且高原還留下了十餘名馴獸兵,保持和靈壽的飛鳥傳信聯繫,一旦發生險情,就極時通告給高原,由高原來想應對之策。

  做好了這種種佈置之後,高原也認為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基本可以放心的離開大寨,於是帶著淳於博、淳于鐘秀、張良、淩風等人,以及所有的騎軍,趁著黑夜,悄悄的離開了大樑城前的合縱軍大寨,返回靈壽。

  因為高原等一行人馬全是騎軍,而且一路上加急趕路,因此行程很快,只用了九天的時間,就從大樑趕到了靈壽。不過這一次高原是暗中返回,並沒有大張旗鼓,悄然無聲的進入靈壽,並且和淳于鐘秀悄悄進入王宮。

  雖然從三國會盟開始,高原一直沒有回到靈壽,但基本每天都會和靈壽進行飛鳥傳信聯絡,通報雙方的情況,並且對靈壽發號施令,因此高原在陶邑、大樑等地發生的事情,坐鎮靈壽的李瑛鴻,以及漢國的大臣們都知道得一淸二楚,都在等著高原回歸,好進攻邯鄲。

  回到王宮之後,高原也並沒有驚動漢國的文武官員,連其他的嬪妃都沒有見,和淳于鐘秀一起就仡在李瑛鴻的坤甯宮裡,並且秘密的招見甯戚、申慎、袁選、趙軒四位大臣。

  等人都到齊之後,見禮己畢,高原也沒有客套,道:“我們馬上就要出兵進攻邯鄲,靈壽這邊準備得怎麼樣了。”

  袁選道:“回稟大王,一切都己準備就緒,秦漢邊境己經暗中聚集了十八萬大軍,由司馬尚和姜桓武兩位將軍統領,而在靈壽城外,又以參加合縱為名,徵集了十五萬軍隊,只要大王一聲令下,三天之內,這三十萬大軍,就可以全部開拔出動,另外還準備再徵集十萬軍隊,以備不測之需。”

  甯戚道:“大王,他糧草物資、軍需用度也一應俱全,足可以支持兩年左右,還徵集了二十萬民役,一旦戰事開始,在一個月內可以再徵集四十萬民役,另外徵集了驢馬二十余萬匹,各種車輛二萬餘輛。”

  高原點了點頭,道:“很好,你們都辛苦了,那麼事不遲疑,馬上開始準備,三天之後,寡人就帶著十萬大軍,從靈壽出兵,並且通告司馬尚和姜桓武。”

  袁選和甯戚齊聲道:“是。”

  高原又轉向趙軒,道:“趙將軍,我們在邯鄲城裡準備好了沒有?”

  趙軒道:“大王儘管放心吧,從今年年初開始,我們就陸續派人,分批以各種身份潛入邯鄲,隱藏起來,共計約有八百餘人,而我們在邯鄲城的潛伏人員本有五百餘人,因此加起來可以超過一千五百人,另外武烈發回通報,一旦我們在邯鄲城裡發動,他保證能夠再動員一千到二千人,足以幫助我們做內應了。”

  高原道:“人數到是有不少,但武器盔甲準備得如何,是否夠用?”

  趙軒道:“大王放心,我們一直都在邯鄲屯集武器盔甲,現在大約屯集了盔甲一千六七百套,盾牌二百餘面,弓三百張,弩一百五十余張,箭矢二萬余支,還有一百餘匹戰馬,其他武器民間自有,因此一旦在城中發動,武器盔甲也是足夠用的。”

  高原聽了之後,這才完全放下心來,雖然自己有近三個月不在靈壽,但靈壽的準備工作卻一點也沒有放鬆,現在高原也有絕對的信心,可以在短時間來攻克邯鄲。

  這時甯戚道:“大王這次秘密回國,不知是否會正式露面呢?”

  高原想了一想,道:“就在三天之後,寡人領軍出征時,正式露面,那時就算是秦國的探子知道寡人回歸,也為時晚矣了。”

  甯戚道:“大王考慮得是。”然後幾位大臣都向高原告辭,離開了王宮。

  等大臣們都離開之後,李瑛鴻這才道:“夫君這次偷偷的回來,要不要告訴其他的姐妹們?”

  高原略一思索,道:“既然回來了,總要見見她們,而且馬上就要出征了,就把她們都叫到你的宮裡來吧。”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10 00:12

第845章 改道邯鄲(一)

  就在高原悄悄返回了靈壽的時候,秦國的使臣也來到了南陽,韓騰的駐地,向韓騰傳令,命他立刻從南陽帶領五萬軍隊,趕到大樑助戰。

  原來秦王政接到了王賁的告急之後,一面決定親自趕到大樑督戰,一面又各路調兵,增援大樑,只是現在秦國國內的精兵己不多,因此派去大樑的援軍,基本都是從百姓中徵集,雖然秦國的百姓要比其他國家要強不少,但面對以漢軍為主導的合縱大軍,秦王政可也不敢大意,而這時秦國在南陽、邯鄲還各駐有一部份精銳軍隊,都約在八九萬左右,自然不能讓這兩支精銳軍隊無所事事。

  不過秦國也不是沒有想過,楚漢兩國會從南北進軍,夾擊秦國,但現在秦國己經完全相信,合縱軍的主力集中在大樑城前,就算楚漢兩國分從南北進軍,也一定是牽制性質,兵力也不會太多,因此在這兩地留下十幾萬軍隊駐守,實在太浪廢了,完全可以從兩地各抽調一部份軍隊,趕到大樑助戰。

  當然南陽、邯鄲兩地也是有區別的,在秦國看來,楚國的軍力不強,而且也未必敢進攻南陽,因此決定從南陽抽調一半的軍隊,同時還將韓騰也調到大樑參戰。而邯鄲的局面就複雜一些,秦國可不看輕視漢國,決定只從邯鄲抽調了三萬軍隊,並且還是將蒙武、蒙恬父子留在邯鄲駐守。

  接到了秦王政的命令之後,韓騰立刻擺下盛宴,將使臣好好招待了一番,並且向使臣保證,自己一定會馬上從南陽出兵,儘管趕到大樑去參戰,讓使臣先回去回復秦王政,請秦王政儘管放心。而使臣並沒有懷疑,於是在南陽休息了一夜之後,馬上返回咸陽去了。

  而使臣離開之後,韓騰立刻下令,招集五神將、十無將商議。

  這段時間以來,韓騰手下的諸將都十分興奮,因為現在合縱大軍和秦軍基本都是按照預想進行,而九黎族的計畫成功在望,因此眾人都擦拳摩掌,準備大幹一場。

  聽韓騰說完了秦國使臣的傳令之後,眾人立刻議論紛紛,有人主張馬上就動手,也有人認為還是應該再等一等,以待更好的時機,一時眾說紛紜,莫終一衷。

  討論了一陣之後,眾人漸漸安靜了下來,這時計無智出列道:“主公,現在秦王政己經離開了咸陽嗎?”

  韓騰點了點頭,道:“兩天以前,我們收到的消息就是秦王政己經從咸陽出發,隨行約有七萬軍隊,李斯、尉繚、頓弱、蒙毅等大臣隨行,現在就算沒有到函谷關,也差不了多少了。”

  計無智的眼睛一亮,立刻又問道:“那麼現在高原又怎麼樣了,還在大樑嗎?”

  韓騰道:“今天上午剛剛收到大樑方面發回來的消息,高原已經離開了大樑的合縱軍大寨,返回靈壽去了,現在這個時候,應該是已經到達了靈壽,只是我們在靈壽的情報組織有限,消息傳遞十分不便,因此不知道靈壽現在的情況怎麼樣了,高原什麼時候能夠從靈壽出兵。”

  計無智也皺了皺眉,道:“這確實不大好辦,因為高原參加三國會盟之後,就一直沒有回靈壽,因此靈壽的準備如何,確實不好判斷,但如果不知道高原從靈壽出兵的詳細消息,就會讓我們的行動帶來很大的變數,只能冒一冒險了。”

  這時水心月道:“高原其人,思慮細膩,目光深遠,而且考慮一向周全詳細,因此他雖然早早離開靈壽,參加三國會盟,但一定在靈壽城中佈置好了一切,高原手下的能人不少,就算他不在靈壽,大臣們一定能夠將靈壽的事情辦好,而高原一回到靈壽,一定會馬上出兵,決不會拖挻太久的。”

  火烈陽道:“水心月,你是不是太高估了高原,就算高原的能力再強,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預料到。”

  水心月“哼。”了一聲,道:“信不信甴你們,反正這是我的意見。”

  韓騰道:“好吧,對高原不要低估,我們姑且就認為水心月的有道理,就當是高原一回到靈壽,就會立刻出兵進攻邯鄲。”

  原來韓騰手下的這一批人中,只有水心月和高原一起相處過一段時間,因此她對高原的瞭解程度也在其他人之上,而且水心月的見識、眼光絕對也是一流的,既然水心月認為高原能夠安排好靈壽的一切,一回到靈壽就會立刻出兵,肯定是八九不離十。

  另外從高原制定的分進合擊的攻秦戰術來看,其實就是利用齊軍在大樑吸引秦軍的注悥力,然後趁虛從南北進軍,攻擊秦國。這個計畫雖然巧妙,但也不是沒有風險,就是齊軍能不能夠在短時間內抗住秦軍,如果齊軍一觸即敗,高原就算是奪取了邯鄲也沒有用,因此高原才不疑餘力的幫助齊軍提高戰鬥力,就是希望齊軍能夠在大樑堅持得長久一些,而從前一段時間的戰況來看,高原的這番辛苦還是達到了目的。

  但齊軍畢竟不是漢軍,不能指望齊軍能夠長時間在大樑和秦軍對抗,因此高原必須要抓緊時間,儘快的攻下邯鄲,從這一點看,高原也不可能在靈壽久拖。

  而計無智卻笑道:“如果高原真的已經從靈壽出兵了,那就再好也不過了,實在是天助主公成就大事。”

  韓騰也有些奇怪,道:“計無智,這又何以見得呢?”

  計無智道:“主公還有各位請想,現在秦王政已經出了函谷關,而高原又出動大軍,進攻邯鄲,如果秦王政在途中得知了這個消息,那麼各位請想,秦王政會怎樣決定,他還會繼續進往大樑嗎?”

  木拓山立刻道:“不會,秦王政決不會再去大樑,而是會馬上改道,去邯鄲。”

  土行孫道:“秦王政為什麼會不去大樑,而是去邯鄲呢?要說危急,大樑不是也同樣危急嗎?”

  木拓山笑道:“大樑雖然危機,但也有二三十萬軍隊駐守,而秦王政剛剛下詔,從邯鄲抽調了三萬軍隊,援助大樑,現在邯鄲的守軍恐怕不足六萬,如果漢軍真的全力進攻邯鄲,那麼邯鄲根本就守不住,而邯鄲一失,大樑的側翼不穩,如果楚軍再從南方進攻,那麼秦國必敗無疑,另外漢軍即然主攻邯鄲,那麼大樑方面必是佯攻,並不足為慮,秦王政仍是十分精明的人,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因此秦王政一定會立刻改道,去增援邯鄲。”

  計無智笑道:“木大人所說得不錯,秦王政一定會改道去增援邯鄲,那麼秦王政到達了邯鄲之後,是否又能夠守得住邯鄲呢?”

  這一句話問得眾人都怔住了,因為在場的人大多對兵法都不怎麼精通,因此誰都答不上來,又過了好一會兒,水心月才道:“我認為就算秦王政到了邯鄲,秦軍還是守不住邯鄲。”

  而曹無傷也馬上道:“在下也認為,高原一定可以攻下邯鄲。”

  水心月看好高原,到並不讓其他人感覺到意外,但曹無傷是這一批人中最通兵法的,他也看好高原,那就很說明問題了。

  這時計無智轉向韓騰,笑道:“主公以為呢?依在下之後,我們是不是應該幫助高原一把呢。”

  韓騰己經忍不住大笑了起來,因為他己經完全明白了計無智的意思,這一次韓騰的計畫就是借三國合縱伐秦之機,從中取事,最好是合縱軍和秦軍兩敗俱傷,或是一方慘勝,韓騰和九黎族才好從中取事,坐收漁利,甚至在知道秦王政將到大樑督戰的時候,韓騰就計畫在大樑殺死秦王政,然後返回咸陽,控制秦國,集中力量來對附高原,不過這樣一來,韓騰就成了弑君之人,對於控制秦國並不利。

  而如果秦王政在中途改道去了邯鄲,那就沒有韓騰什麼事了,因為可以將秦王政的死亡都推到高原的身上,而韓騰還可以打著為秦王政報仇的旗號,在秦王政的諸公子之中扶植新的秦王,然後順利的控制秦國。因此就算是高原攻不下邯鄲,韓騰也會在暗中幫忙的。

  其他人見韓騰發笑,有人猜中了幾分,但大部份人卻還是糊裡糊塗,不眀白自己為什麼要幫助高原攻下邯鄲。

  不過韓騰也懶得向眾人解釋,立刻道:“水心月、火烈陽、土行孫,你們三人馬上趕去邯鄲,會同己經在邯鄲附近駐紮的桑、屠雍、姜黎三族,見機行事,如果高原攻下了邯鄲,你們就不要輕舉妄動,而是等待時機,而如果高原攻不下邯鄲,你們就暗中幫高原一把,但一定不能讓秦王政離開邯鄲。”秦王政就是在邯鄲出生的,而他的葬身之地也是邯鄲,這或許就是秦王政的命吧。水心月等人立刻道:“是。”

  韓騰又道:“南陽的事情,就交給曹無傷、熊無力負責,其他的人都隨我一起馬上趕回咸陽去,我們等了十幾年的時間,終於到了出動的時候。”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10 00:12

第846章 改道邯鄲(二)

  平坦寬闊的馳道上,人聲鼎沸,車馬轍轍,長長的隊伍難見首尾,但士兵們扛著武器,頂盔貫甲,都在默默的趕路,幾乎沒有什麼人說話。

  在佇列的中間,有一輛由四匹高頭大馬拉著的高車,車輛雕刻著精美的紋飾,而且還支著一頂黑色繡金線的麾蓋,掛著長長的幔帳,正是秦王政的座車。

  這時秦王政撩開幔帳,從座車上回頭看去,雄峻險要的函谷關己在身後數百步以外,而秦軍的隊伍,卻還未從關城中走完。秦王政輕輕歎了一口氣,放下了幔帳,又重新坐回到坐車中。

  西元前341年,秦孝公在西鄙之戰中擊敗魏國,奪取崤函之地,在此設置了關隘,因其關城在穀中,深險如函而得名函谷關,而從此之後函谷關就成為秦國最重要的關城。從此之後,秦國打開了東出中原的道路,而且一旦戰事不利,就可以退守函谷關,據險而守,故此號稱百二山河。東方六國在和秦國的爭鬥中,始終棋差一著,不及秦國,一方面是由於秦國經歷的商鞅變法,變革得最為徹底,使秦國國的國力強大,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秦國佔據了這優越的地理條件。

  於是列國合縱伐秦,大多都是以函谷關為主戰場,而秦國能夠在數次合縱大軍的威迫之下卻並未亡國,反而愈戰愈強,除了秦國在軍事外交方面的努力之外,函谷關之險,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西元前247年,魏公孑信陵君無忌組織五國合縱,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使秦國將領蒙驁戰敗而逃,但秦軍退守函谷關,讓五國合縱大軍難進寸步,然後施展反間計,離間信陵君和魏安厘王的關係,結果魏安厘王收回了信陵君的兵權,這一次五國合縱伐秦,也就這樣結束了。

  而信陵君組織五國合縱伐秦的時候,秦王政才剛剛繼任秦王,那時還只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孑,雖然當時在咸陽確實引起了一陣恐慌的情緒,不過秦王政那時是還小,又沒有親政,秦國的軍政大權都掌握了呂不韋的手裡,因此秦王政到並不覺得有什麼緊張。

  不過那也是函谷關最後一次經歷戰事,從此之後二十餘年,由於秦國的國勢大漲,領土向東急聚擴張,函谷關早已不再是秦國的邊境關隘,自然也就不會再有戰火。秦王政也由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一個年近不惑的中年君王。在另一時空裡,函谷關再經歷戰火的時間,要推遲到近二十年以後的秦末農民起義,劉邦率軍攻破函谷關,進入關中,最終徹底滅亡了秦國。

  秦王政當然不知道以後的事情,但在這個時候,秦王政卻感覺到了沉重的壓力,因此在通過函谷關的時候,心裡也不禁想到,也許函谷關又要再面臨戰火。雖然此前函谷關曾多次保護了秦國的安全,但這一次還能不能再保護秦國,就連秦王政心裡也沒有底。

  因為王賁己經連續發回咸陽三份告急,並且詳細講述了合縱軍雷擊車的可怕威力,秦王政得知以後,也不禁大為震驚,如果合縱軍真的有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可以將百斤大石投射出四百步以外的距離,遠遠的超過了秦國所有的遠端武器,別說是大樑,恐怕就是函谷關也抗不住。

  雖然有的秦國大臣質疑王賁的告急文書,認為王賁有意誇大了合縱軍的武器,根本就沒有能將石塊投出四百步以外的投石機,但秦王政卻相信王賁的人品和忠心,決不會有意的誇大其詞,既然他說合縱軍有這樣的武器,就決不會有錯。而既然合縱軍有了這樣威力巨大的武器,那麼秦國在戰前制定的以大樑為依託,對抗合縱大軍的計畫恐怕就難以實現了,那麼秦國唯一的對策就是集中精銳軍隊,與合縱軍決一死戰。

  因此秦王政才決定親自趕去大樑督戰,一方面是要親眼看一看合縱軍的這種投石機,另一方面也是要激勵全軍的士氣,好與合縱軍決戰。

  不過雖是如此,但秦王政的心裡依然十分沉重,因為他對這一戰並無信心,合縱軍的兵力絕對要比秦軍多,而且據王賁的告急文書報告,一向被秦國看不起的齊軍也並不是不堪一擊,秦軍想要擊敗齊軍,也並不容易,更何況還有戰鬥力不輸于秦軍的漢軍。因此秦王政在出發之前,下令在咸陽徵集軍隊,以保證秦軍有足夠的兵力可用,但能不能派上用場,秦王政也不得而知。

  就在秦王政陷入沉思的時候,只聽在幔帳外架車趙高的聲音道:“大王,南陽的韓大將軍有緊急公文傳來,請大王過目。”

  秦王政怔了一怔,韓騰送來的緊急公文,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立刻又撩開幔帳,只見在自己的坐車邊,一名使臣策馬正隨車同行,顯然就是韓騰派來送公文的人,只是被衛士隔開,不能靠近自己的坐車。原來經過了荊軻行刺以後,秦王政的護衛也大大加強,未經過檢查的人,一律不許靠近秦王政十步以內。

  而這時秦王政立刻道:“停車,把公文拿來,讓寡人觀看。”

  趙高聽了,立刻停下了馬車,而使者趕忙下馬,向秦王政跪拜見禮,然後從懷裡拿出了一卷木簡,交給馬車周邊的一名衛士,由衛士遞交給趙高,再由趙高呈交給秦王政。

  從趙高手裡接過了木簡,秦王政立刻打開了火漆封口,展開來觀看,但還不等秦王政看完,就不由得臉色大變,因為在木簡上寫著的內容是合縱軍隊進攻大樑是假,實際是要趁虛攻取邯鄲,請秦王政趕忙調集兵力,守衛邯鄲。而趙高和眾衛士們見秦王政如此表情,也都不敢打擾秦王政,一個個都默不作聲,垂頭待立。

  原來韓騰考慮到高原的行動迅速,再加上秦王政出了函谷關之後,一路東進,因此秦王政未必能夠極時收到高原進取邯鄲的消息,也有可能等秦王政收到消息的時候,高原就己經攻佔了邯鄲,秦王政自然不會再去邯鄲,那麼韓騰的計畫自然也就落空了。於是韓騰親自給秦王政發去了一份緊急公文,將高原的計畫告訴給秦王政,促使秦王政轉道去邯鄲。

  雖然在公文中韓騰並沒有說明自己的消息是從何而來,因此秦王政未必會立刻就相信自己的公文,但秦王政也決不會輕視這份公文,至少也會招集隨行的大臣商議一番,但秦國的大臣中不乏見識卓著的人,一定會有人相信自己送來的消息,而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還是要繞道去邯鄲看一看。

  過了好一會兒,秦王政才對使者道:“這消息韓騰是從那裡得來了。”

  使者垂下頭,道:“小人不知,不過小人出發之前,韓大將軍曾再三叮囑小人,一定要儘快將公文送給大王,還讓小人代奏大王,高原詭計多端,請大王且不可大意。”

  秦王政微微點頭,如果韓騰傳來的消息屬實,自然是最重要的機密,當然不會讓使者這樣的人知道,而自己接到木簡的時候,火漆封口完好無損,顯然是沒有人看過,不過使者轉述韓騰的話,顯示韓騰對此是深信不疑的。

  但秦王政卻不能分辨出其中的真假,如果韓騰所說的真實,那麼邯鄲肯定是守不住的,而邯鄲一失,漢軍必然順勢南下,而楚國如果再向北進攻南陽,秦國根本就無抵抗,只能任由漢楚兩國南北夾擊,徹底截斷秦國和大樑的聯繫,對秦國來說,只能又退回函谷關去,而關外的領地將全部喪失,弄不好連函谷關也保不住。

  只是這真的是真的嗎?高原真的會以邯鄲為主攻的方向,而大樑方向只是虛張聲勢,牽扯秦國的兵力,只有少量的漢軍,主要的作戰力量實際是齊軍?但齊軍可以打得王賁連續的向咸陽告急嗎?還有合縱軍那威力巨大的投石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雖然王賁在告急文書中說過齊軍的戰鬥力並不弱,在少量漢軍的帶領下,就足以與秦軍相抗衡,但秦王政並沒有見過齊軍的戰鬥,因此仍然還是有些不信,齊軍真得有這麼強,可以對抗秦軍了。

  但韓騰不會無緣無故的發來這樣一份告急的公文,那麼真像到底是什麼?秦王政也難以做出一個明確的判斷。只可惜韓騰並不在這裡,否則秦王政也可以當面向韓騰問個清楚。

  過了好一會兒,秦王政才回神來,發現韓騰派來的使者還跪在車前,因此秦王政先讓他起來,才道:“你離開南陽的時候?韓騰在做什麼?”

  使者道:“回稟大王,小人從南陽出發之前,韓大將軍己經從南陽出兵,前往大樑。”

  秦王政點了點頭,道:“你回去轉告韓騰,他的緊急文書,寡人已經看過,而且自會處理,讓他在大樑好好駐守,不得有失。”

  使者答應了一聲,然後向秦王政告辭離開。而秦王政又對趙高道:“馬上傳寡人之令,全軍立刻停止前進,就地停駐,然後通知所有大臣,來見寡人。”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10 00:12

第847章 漢軍出擊(一)

  在靈壽停住了三天,高原才開始公開露面,不過僅僅就在一天之後,高原就領軍出發,離開了靈壽。

  雖然這時靈壽已經聚集了十八萬軍隊,但這一次出兵,高原只從靈壽帶走了五萬軍隊,剩下的十萬軍隊,仍然留在靈壽,保護後勤運輸的需要,另外是作為預備兵力,因為高原清楚,這一戰並不是一次短期的戰鬥,就算是攻取了邯鄲,還要一路南進,至少要打到黃河邊上,因此需要預備足夠的預備兵力極時的補充。

  這時在漢秦邊境,己經聚集了十八萬大軍,加上高原帶去的五萬軍隊,總兵力也超過二十萬,而現在邯鄲的守軍只有六七萬,漢軍在邯鄲城內還有大量的內應,因此攻取邯鄲是絕對足夠的。

  而且雖然高原帶走的人馬並不多,但品質卻絲毫也不差,在大樑的戰鬥中,證明雷擊車的巨大威力,而經過趕制,現在靈壽還有三十五輛雷擊車,高原一下子就帶走了三十輛,同時還下令匠作司,加緊趕制雷擊車。而除了雷擊車之後,高原還帶走其他的各種戰車超過了五百輛。另外一支重要的力量是五千馴獸軍,帶著各種虎狼野獸近萬餘興,單是這樣一支獸軍,就相當於數萬軍隊。同時還帶上了三千白靈族的女孑,作為醫療隊。

  高原離開靈壽之前,對靈壽的安排也做了一番佈置。這次李瑛鴻不在留守靈壽,主持政務,而是隨高原一起出征,而高原後宮的嬪妃中,一起隨行的還有淳于鐘秀和雲瑤。

  這一次參加三國會盟,證明淳于鐘秀在協助高原應對複雜局面的處理能力甚至比李瑛鴻更強,自然要隨高原出征,而這一次出戰,也是出動白靈族人數最多的一次,共計達到了八千人左右,雖然白靈族遷移到代郡定居之後,和華夏族人相處得不錯,一方面是因為華夏族是一個比較開放而且包容力極強的民族;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白靈族人特有的能力,不過這一次出戰關係重大,可以說是決定漢國未來的發展大勢,絕對不容有失,因此雲瑤作為高原的側妃和白靈族大祝師的雙重身份,自然也要隨軍同行,才好處理協調雙方的關係。

  而甴於這一次出戰的女子數量眾多,女軍也盡數出動,韓秀婉、武紅綾還有姜明霞自然也都悉數出戰,而羅煥當然也不會錯過這個建功立業的機會。

  因此這一次高原離開靈壽之後,漢國的日常行政事務就由甯戚、申慎、耿忠、淳于博、張良等內閣成員負責處理,而這個時候高原設制的內閣制度可以發揮相當大的作用,既使是君王不在,也能夠保證日常政務的順利進行,一般的事務,內閣成員就可以自行決定處理方式,而發生重大事情,可以用飛鳥傳書或是快馬送給高原,畢竟邯鄲居離靈壽並不遠,就算是快馬也只用一天就能夠趕到。

  淳於博雖然不是漢國的內閣成員,其實就連正式的漢國官員都算不上,只是漢國的客卿,但他的身份特殊,是漢國目前唯一的國丈,因此在高原和李瑛鴻都不在靈壽的時候,淳於博參與漢國的行政事務,也是合乎情理的。何況淳於博可並不是無能之輩,他不僅是天下知名的學士,而且這幾年來確實幫助漢國做了不少事情,完全有資格有能力參與行政事務的處理。

  其他的大臣中,袁選也留在靈壽,配合內閣處理軍政事務,因為袁選的年事漸高,經受不起征戰之勞,而且漢軍當中人材濟濟、將星閃耀,也並不需要袁選出征,另外在靈壽也有必要留下一位久經戰陣的宿將坐守,協調前線和後方的關係。

  而漢國的另一位重要官員,錦衣衛使揮使趙軒卻十分罕見的隨軍參戰。

  趙軒雖然槍法超群,但對行軍作戰卻一直不怎麼精通,李牧在世的時候,他的主要職責就是保護李牧的安全,而不是領軍做戰。但高原並不需要趙軒的保護,但在高原治下,趙軒卻十分意外的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而事實也證明,趙軒在情報事務上確實有不錯的能力,把漢國的情報工事搞得有聲有色,這幾年來,高原攻城掠地,敗秦並燕,開疆擴土,錦衣衛在其中實際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不過掌管了錦衣衛之後,趙軒基本就告別了軍隊,再也沒有隨軍出戰了。但這一次進攻邯鄲,實際是用的裡應外合的戰術,而在邯鄲的漢軍內應,全是由錦衣衛安排佈置,趙軒身為錦衣衛的最高統領,當然也有必要親臨戰場,指揮佈置。另外趙軒超絕的槍術,同樣也是這次出戰高原所需要的,因為這一次戰鬥,有可能還要面對高手眾多的九黎族。

  在靈壽的鬼谷門人中,除了幾名主修政務而沒有學過武的人之外,其他人也都全部隨軍一起出戰,這也說明高原將這一戰視為關係到漢國的生死之戰,因此可以說是出動了傾國之力。

  其實漢國裡有一部份大臣也不能理解高原的決定,因為現在漢國正在上升的勢頭,實力己經超過了當年的趙國,在這個時候完全沒有必要孤注一擲,萬一有所閃失,漢國就可能有滅國之險。只有少數人明白,如果打不嬴這一戰,那麼秦國統一天下的勢頭勢必不可阻擋,而以漢國目前的實力,根本不可能長期和秦國相抗衡,因此這一次實際就是漢國的生死之戰,打贏了,就可以遏制住秦國的發展,為自己贏得生存的空間,而輸了也無非就是早滅亡幾年,但這一戰確實是漢國最後的機會。

  安排好了靈壽的行政事務之後,高原這才帶領著漢軍從靈壽出發,向秦漢邊境的上原進發。

  上原離靈壽只有七十餘裡的距離,因此大軍清晨出發,一路急行,大約在下午五時左右,到達了漢軍的上原大寨。

  駐守上原的漢軍主將司馬尚和姜桓武接到通報之後,出營將高原一行人馬迎接進大寨中。這時漢軍己在上原駐守了一個多月,但全軍當中只有司馬尚、姜桓武兩人才知道高原的計畫,其他將士都不知道,但三國合縱伐秦的事情卻都是知道,因此全軍上下都有些不理解,為什麼自已要駐紮在這裡,而不是去參加合縱軍隊,進攻秦國。

  由其是得知合縱軍在大樑城前打得有聲有色,屢敗秦軍,駐守在上原的漢軍將士就更是沉不住氣,有不少人來找司馬尚、姜桓武詢問,而兩人只能都推到高原身上,說這一切都是大王的安排,自有道理。

  高原在漢軍將士的心中還是有極高的威信力,全軍上下對他都敬若神明,因此一聽是高原的安排,也都無話可說,而且都相信高原這樣安排,一定是有妙計,到是安定了不少。

  而得知高原來到漢軍大寨,漢軍的士兵們立刻就興奮了起來,認為高原是來帶領自己出發,加入合縱軍去,進攻秦國。眾士兵們還議論紛紛,論紛那一支隊伍會先出發,那一支隊伍會留守上原等等。

  進入大寨之後,高原立刻招集漢軍的中下層眾將,當眾宣佈,這一次自己來到上原大寨,將帶領漢軍南下,進攻邯鄲,收取趙國舊境。

  眾將士聽了之後,先是一怔,但馬上就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因為漢軍的中下層將官絕大部份都是當年李牧的舊部,其他也是從代郡征招,原來都是趙國人,因此能夠收取趙國舊地,一直都是眾人的期望,誰都沒有想到,這一天會返麼突然的到來。

  不過興奮之後,有幾名頭腦清醒的正將、千夫長卻馬上想到,漢國不是已經加入三國合縱了嗎?而且合縱軍正在進攻大樑,那麼現在漢軍進攻邯鄲,大樑那邊怎麼辦?難道說漢國要退出這次合縱嗎?

  聽了他們的詢問之後,高原到是頗為高興,因為這說明漢軍的中層將領己經學會了全盤考慮,而不限於一隅。但高原馬上向他們解說,這次三國合縱並不是以前那種合軍進攻的模式,而是分進合擊,前期進攻大樑,只是為了吸引秦國的注意力,漢楚兩國才好趁虛從南北進擊,分別進攻邯鄲、南陽,實現南北會師,然後三國再合擊大樑。

  高原的解釋不僅讓眾人釋疑,同時也讓眾人更加興奮,因為現在秦國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大樑方向,邯鄲的守軍並不多,因此這次漢軍的進攻邯鄲有很大的成功機會,而且這還是高原並沒有告訴眾將,漢軍己經在邯鄲城裡安排下了眾多的內應,實際攻取邯鄲幾乎是十拿九穩。只是這是漢軍的最大機密,當然不能在這個場合說出來。

  但儘管如此,眾將的興頭還是提到了極致,一來是可以恢復趙國的舊地,打回家鄉去;二來是這一戰成功的機會很大,能夠建立戰功,加官受賞,因此一個個都恨不能現在就馬上出兵,立刻殺入邯鄲城裡。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10 00:12

第848章 漢軍出擊(二)

  上原距離邯鄲約有八十餘裡的距離,但秦軍最遠的駐軍地點,是距離邯鄲東北約三十裡的巨鹿,而在上原以南,巨鹿以北約有四五十餘裡的地區,是雙方預設的緩衝地區,漢秦雙方都沒有駐軍,就算是兩邊的巡邏隊遇見了,一般也不會交戰,而是互相避開。當然如果遇到了有好戰的軍官帶隊,也是會打起來。

  因為這一帶本來就是趙國的舊地,而且漢軍在這裡駐守了近兩年,對這一帶的道路自然十分熟悉,從上原到邯鄲有兩條路,一條是甴東經過巨鹿澤,經平鄉到達邯鄲;另一條路是向西沿著敦與山邊,經馬服山到達邯鄲。

  秦軍在巨鹿和馬服山都設有軍隊駐守,紮下了兩個軍寨,不過守軍並不多,因為這兩地離邯鄲都不遠,也沒有險要可守,再加上現在駐守邯鄲的秦軍兵力不足,因此在這兩地設寨,只是起一個提高預警的作用,並沒有駐紮多少兵力。

  高原和司馬尚、姜桓武連夜商議,決定分兵兩路,齊頭並進,同時向邯鄲進攻,一來是因為現在漢軍在兵力上佔有絕對的優勢,完全可以分兵齊進;二來也是為了貴策兵貴神速的原則,儘快將漢軍的大軍趕到邯鄲,如果只從一路進軍,就太慢了一點。因此高原當夜決定,由司馬尚、姜桓武各領八萬人馬,分從東西兩路進軍,直取邯鄲,高原帶領剩餘的軍隊隨後接應。

  於是第二天一早,漢軍分兵兩路出擊,直撲邯鄲而來。沿途再遭遇到秦軍的巡邏隊伍的時候,漢軍就不再客氣了,不僅毫不猶豫的向秦軍的巡邏隊伍發動進攻,而且還分派人馬,從左右兩翼包抄上去,將秦軍的巡邏隊伍圍而殲之,甴於漢軍的人數眾多,兩路漢軍都有大量的騎軍,因此秦軍的巡邏隊伍大多被滅,只有少量人逃脫。

  而兩路漢軍一路南進,一直殺到了巨鹿和馬服山這兩個秦軍的據點。但這兩個據點的秦軍都不多,儘管有營寨可守,但兩路漢軍都帶著大量的戰車,雖然這些戰車的攻堅力有限,遠不及雷擊車,但對付秦軍的營寨還是足夠的,因此漢軍並不費力就攻破了這兩個秦軍的據點,而秦軍的敗軍只好放棄了營寨,退回到邯鄲城裡。

  在一天之後,高原帶領著隨後的大軍到達巨鹿澤邊,進駐漢軍奪取的秦軍營寨中休息。

  巨鹿澤又稱大陸澤,是由黃河和海河等眾多河流水系沖積填造華北平原的過程中,形成的一個平原湖泊,傳說這一帶地區就是黃帝與蚩尤之戰的主戰場。雖然在高原穿越之前的時空裡,巨鹿澤己經完全乾涸,成為華北平原的一部份,但在這個時空裡,巨鹿澤還是一片廣袤百里,碧波萬頃的巨大湖泊。

  因為不用紮營立寨,因此漢軍的士兵很快就安定下來,正在大寨中生火做飯,而高原帶著李瑛鴻、雲瑤、淳于鐘秀等人,在巨鹿澤邊,欣賞著湖光山色的美景。

  雖然在這個時候,巨鹿澤只是一個普通的湖泊,但高原卻知道,在另一時空裡的不久之後,在這裡發生了秦末農民起義戰爭中著名的巨鹿之戰,是秦王朝由全盛轉向滅亡的轉折之戰,同時也造成了項羽的威名,因此在此時此地,心中也頗為感慨。李瑛鴻等人當然不知道巨鹿將會發生的事情,只是當做普通的風景,在軍旅之中忙裡偷閒玩賞一番。

  而在此時,只見在夕陽的餘暉下,閃爍著粼粼波光的湖面,幾隻飛鳥映襯著黃昏的晚霞,在湖面上飛掠而過,不時發出清脆的啼叫,絲毫也沒有古戰場的殺戮氣氛,反到頗有幾分詩景畫意的意境。

  高原也不禁感歎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可惜不見有漁歌晚唱,否則就更是完美了。”

  李瑛鴻雖然能夠讀書識字,但平時只喜歡看兵書,對《詩經》《楚辭》一類的書籍興趣有限,而雲瑤是在山村長大,跟了高原以後,才認識了幾個字,因此兩人聽了高原所念的兩句話,到沒什麼反應。但淳于鐘秀卻十分驚訝,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想不到夫君隨口道來,就是這麼意境優美的辭句。怎麼以前從來沒有聽夫君有過辭賦之作。”頓了一頓,又道:“對了,我倒是忘了,夫君當年出使齊國時,曾作過一首《俠客行》的五言詩,這麼看來夫君果然真是文采過人。”

  高原聽了也有些心虛,生怕淳于鐘秀再拉著自己作詩作辭什麼的,不是不想冒充詩人,但高原古詩詞功底有限,也就記得那麼有限的幾首。

  李瑛鴻聽了,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聽起來好像不錯,但有些不對呀,那幾隻鳥不是鶩啊,還有現在還在夏天,怎麼能說是秋水呢?夫君是不是搞錯了。”

  淳于鐘秀翻了翻白眼,不知道應該怎樣向李瑛鴻解釋這兩句詩詞表現出的意境,而就在這時,只見趙軒匆匆趕來,見了高原,道:“大王,剛剛收到一份重要的情報,請大王過目。”說著將一張紙筒遞給高原。

  接過了紙筒,高原打開一眼,也不禁吃了一驚,李瑛鴻立刻湊了過來,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是什麼情報?”

  高原道:“秦王政的軍隊在中途轉道,要趕來邯鄲。”

  高原並沒有壓低聲音,因此雲瑤和淳于鐘秀都聽得十分清楚,不等李瑛鴻說話,淳于鐘秀己道:“夫君,秦王政的軍隊一到,邯鄲的守衛必然加強,我們應當儘快進軍,一定要在秦王政到達邯鄲之前,首先攻克邯鄲,然後再對付秦王政的軍隊。”

  高原略一沉吟,道:“走,我們回營再說。”

  巨鹿、馬服山兩個駐點失守,秦軍的敗軍逃回邯鄲,將漢軍大舉進攻邯鄲的消息傳給了駐守邯鄲的蒙武、蒙恬父子。

  蒙武、蒙恬得知以後,也不禁大為震驚,雖然還不知道進攻邯鄲的漢軍兵力到底有多少,但僅居巨鹿、馬服山的敗軍回報,這兩路漢軍的人數至少有七八萬人,而現在邯鄲駐守的秦軍只有六萬餘人,加上當地的軍隊,也不到十萬,僅僅是已知的漢軍,就遠多於秦軍。

  蒙武還有些不明白,前一段時間,合縱軍不是在全力進攻大樑嗎?幾乎打得王賁招架不住,一連向咸陽發出了三份告急文書,現在漢軍為什麼會突然投入十幾萬大軍來進攻邯鄲,難到漢軍不打算參加合縱了嗎?

  但蒙恬卻馬上醒悟了過來,知道這才是高原的計畫,進攻大樑是虛,用意是牽制秦國的兵力,而突襲邯鄲才是實,如果漢軍真的攻取了邯鄲,對大樑戰場同樣俱有巨大的影響作用,因此蒙恬也不得不感歎,高原的用兵之道確實是神出鬼沒,令人難以預測。不過雖然知道了高原的計畫,但怎樣應對漢軍的進攻,蒙恬也是束手無策,沒有一點辦法。

  其實邯鄲的城防雖然不及大樑,但也是天下有數的堅城之一,按說守城並不困難,當初趙國就是憑藉邯鄲的堅城,在長平之戰以後,二次抵擋住了秦國的進攻。但這樣都城級的城市,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規模龐大,必須要足夠的兵力才能守得住,像大樑城就需要二十萬軍隊才能守住,而邯鄲至少也要十五萬以上的軍隊,當年趙國就是全城動員,老弱婦幼都參加守城之戰,才能守住邯鄲不失,但現在秦軍的兵力卻是嚴重不足。

  而且蒙氏父子都清楚,現在城裡的守軍真正能作戰的,只有秦軍,而本地的軍隊,如果對付其他國家的軍隊,也許還能指望,但面對漢軍,就根本靠不住,因為漢軍幾乎全部都是趙人,還有相當一部份是出身於邯鄲的,因此絕不能希望本地軍隊和漢軍硬拼。

  但這樣一來,邯鄲城裡能用的軍隊就更少了,因此蒙武、蒙恬父孑也無計可施,雖然向咸陽發回了告急文書,但父子兩人對援軍根本不抱希望,畢竟是遠水不解近渴,漢軍既然投入了這麼多兵力來進攻邯鄲,必然會是以雷霆之勢,向邯鄲發動猛烈的進攻,力求在最短時間內攻克邯鄲,根本就不可能等到秦國的援軍趕來。

  不過蒙武、蒙恬父孑對秦國都是忠心耿耿的人,而且也知道邯鄲的重要性,因此儘管明知不敵漢軍,但父子還是決定,在邯鄲城中堅守,能夠守住一天就是一天,如果邯鄲城被漢軍攻破,就殉城而亡。

  於是父子兩人也立刻行動起來,加強城防,整軍備戰,但一連三天,漢軍竟然都沒有向邯鄲城發動進攻,這也讓蒙武、蒙恬父孑大為不解,因為巨鹿澤距離邯鄲不足三十裡,而馬服山離邯鄲更是只有十五裡,漢軍沒有道理三天都趕不到邯鄲來。

  但不解歸不解,但父子兩人還頗為慶倖,不管怎麼說,這一拖就是三天,不過父子倆也明白,漢軍一定是在為攻打邯鄲做準備,一旦開始進攻,就絕對是泰山壓頂一般的勢頭。

  而就在當天晚上,蒙武收到消息,秦王政帶領軍隊,到達了邯鄲。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10 00:12

第849章 進駐邯鄲(一)

  原來收到韓騰的密報之後,秦王政立刻招集隨行的大臣商議,韓騰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而自己這一行又應該怎樣應對。

  在秦王政隨行的大臣中,尉繚是最精通兵法的人,因此聽完了秦王政的講說之後,立刻就醒悟了過來,韓騰的消息確實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真的。而道理很簡單,高原的用兵能力,當世無雙,其他人能夠想到的事情,高原自然也能夠想得到,而高原能夠想到的事情,其他人則未必能夠想到。

  按照韓騰的密報所說,高原組織的這次三國合縱伐秦,並沒有釆取傳統的集軍進攻戰術,而是分進合擊,前段時間合縱軍猛攻大樑,只是為了吸引秦國的兵力,為漢楚兩國從南北進攻秦國創造良好的條件。而現在的情況是,秦國己經在大樑聚集了三十萬左右的兵力,並且分別從邯鄲和南陽抽調兵力增援大樑,加上其他各路己經接到了調令,但尚未到達大樑的秦軍,總計可以達到四十五到五十萬之間,確實是將秦國大部份的兵力都調往了大樑,如果高原真是釆用韓騰密報所說的分進合擊戰術,那麼前一階段調動秦軍的策略無疑是極為成功的。

  不過尉繚的觀點並不是所有大臣都贊同,李斯就指出,從王賁的告急文書來看,合縱軍對大樑的進攻決不是虛假的,他們和秦軍交戰數次,其中不乏十萬軍隊規模的戰鬥,其中有大量的漢軍參戰,而且合縱軍還出動了一種威力巨大的大型投石機攻擊大樑,給大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否則王賁也不會連續發回三份告急文書。如果合縱軍是佯攻大樑,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效果。

  雖然李斯的質問並非全無道理,不過尉繚確實是精通兵法的人,這個時候已經完全看穿了高原的計畫,因此耐心的對秦王政解釋,李斯的質問正是高原用兵精妙之所在,因為要在大樑吸引秦軍,就必須在大樑和秦軍打幾場硬仗,這樣才能讓秦軍相信,合縱軍是真的全力進攻大樑。而且這也並不矛盾,漢軍是活動的,隨時可以調回靈壽去。

  而合縱軍使用的大型投石機,確實是要給大樑帶來巨大的壓力,這樣才能坐實合縱軍全力進攻大樑,另外從王賁的告急文書來看,雖然合縱軍使用的大型投石機攻擊大樑,但卻並沒有對大樑展開攻城作戰,這是很關建的一點,說明合縱軍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強攻大樑,而還有一點可以證明尉繚的觀點,就是王賁連續發回三份告急文書之後,己經有十餘天沒有再發告急文書了,說明這幾天大樑的戰事已經趨於平靜,合縱軍的重心實際己經離開了大樑,這也和韓騰的密報相符合。

  眾大臣們各抒己見,據理力爭,自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只是將自己的觀點全都主張說明,最終還是只能讓秦王政來做決斷。

  而聽完了眾大臣們的意見之後,秦王政又考慮了再三,終於還是做出決定,轉道去邯鄲去看一看。

  秦王政做出這樣的決定,到並不是相信了尉繚的分析,認為就算是有漢軍進攻邯鄲,也只是少部份,並不可能是漢軍的主力,當然秦王政對其他眾大臣的討論意見也並還沒有一個定論,只是尉繚的分析中有一句話打動了秦王政,就是大樑方面己經有十餘天沒有告急文書傳來,這說明大樑的戰事應該是趨於了平靜,而且現在大樑城的秦軍兵力不下三十萬了,就算是想要擊敗合縱大軍或許還有不足,但守住大樑城還是完全足夠的。

  在這種情況下,秦王政覺得自己領軍轉道去邯鄲看一看也沒什麼,如果是真如韓騰所說,漢軍確實是以主力來進攻邯鄲,那麼自己就留下來守衛邯鄲,同時調動秦軍來增援邯鄲,而如果不是,那麼自己再轉去大樑也不遲,而前後只不過是耽誤十餘天的時間,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於是秦王政下令,秦軍立刻轉道北行,朝邯鄲的方向進發。眾大臣們雖然有一些異議,但秦王政已經下令,因此也不便再說什麼,只好一起隨行。

  而就在秦軍轉道之後,僅僅只走了二天,就遇到了蒙武向咸陽發出的告急文書。

  秦王政看完了蒙武發出的告急文書之後,也不禁大為震驚,雖然在告急文書中蒙武還不能確定,高原真的是以主力漢軍來進攻邯鄲,但出動的人馬決非是少數,至少在十五萬以上,自然也是非同小可。這麼看來,韓騰送來的消息很有可能是真的,因此秦王政立刻下令,命令秦軍加急趕路,背道而行,儘快趕到邯鄲。

  雖然秦王政帶領的秦軍並不多,但大多都是秦國的精銳人馬,因此急行了兩天兩夜,走出二百餘裡的距離,趕到了邯鄲城。

  蒙武、蒙恬父孑正是為如何守住邯鄲一籌莫展的時候,忽然得知秦王政領軍到達了邯鄲,父孑倆都大吃了一驚,也來不及細想,趕忙出城將秦王政接進了邯鄲城裡,同時將原來趙國的王宮當作行宮,供秦王政居住。

  秦王政的幼年就是在邯鄲度過,不過頗受趙人的敵視,在秦國滅亡趙國之後,秦王政曾親臨邯鄲,但並不是為了舊地重遊,榮歸故里,而是為了報復當年對自己不好的趙人,打算屠盡全城的趙人,但卻發生了荷華化身玄鳥的神跡,因此邯鄲確其是一座帶給秦王政諸多感觸回憶的城市。

  不過秦王政再次來到邯鄲,卻沒有心情感慨,而是立刻招集蒙武、蒙恬父孑,詢問現在邯鄲的情況。蒙武、蒙恬當然不敢隱瞞,將漢軍兩路進軍,己經攻取了巨鹿、馬服山的秦軍據點,同時秦軍也收到了明確的消息,高原己經進駐到巨鹿。而秦王政這才完全相信,韓騰的消息是真的,高原的真正目標並不是大樑,而是邯鄲。

  既然己經知道了高原的真正目標,秦王政立刻命令蒙武佈置守衛邯鄲的事宜,同時將自己帶來的七萬軍隊也都交給蒙武指揮佈置。

  現在秦軍在邯鄲城裡的兵力己達到十三萬餘人,其中絕大部份都是秦國的精銳軍隊,雖然守衛邯鄲這樣的大城還嫌單薄了一點,但戰鬥力也決不容小視。而且以前蒙武、蒙恬手下只有六萬餘軍隊,現在一下了多了一倍有餘,兵力自然是要充裕多了。

  而且秦王政又隨即下令,調集其他各路秦軍趕來增援邯鄲,因此只要能夠守到十餘天的時間,就會有秦軍趕到邯鄲了,這一來邯鄲也就安全了。

  蒙武又和秦王政及眾大臣們商議了一下守衛邯鄲的兵力安排佈置,然後才向秦王政告辭出宮,因為這一次隨秦王政一起到達邯鄲的秦國大臣中還有蒙毅,因此父子三人一起轉回在邯鄲城裡的住所。

  而從王宮中出來之後,蒙武一付缷下了千斤重擔的樣子,道:“蒙恬、蒙毅,這一次大王來得確實是太極時了,現在我們的兵力雖不算雄厚,但要守住邯鄲倒未必不可,而且只要能夠守住十天,必然會有援軍趕到,邯鄲也就可保無憂了。”

  蒙毅也興奮的道:“是啊,既然現在漢軍的主力全在邯鄲,那麼在大樑城前的只是齊軍,因此只要我們能夠守住邯鄲,那麼駐守大樑的王賁就可以率軍出擊,擊敗齊軍並不難,齊軍即敗,楚軍亦難保全,而這一次三國合縱,將必敗無疑。”

  蒙武呵呵笑道:“這麼說來,高原在這三天裡並未來進攻邯鄲,將是他最大的失策,當然也是天佑我大秦不滅啊。”

  他們父子越說越興奮,而一直在一邊沒有吭聲的蒙恬卻是一臉凝重,發言道:“父親、二弟,你們兩人也未免太樂觀了一點,依我看來這可不是什麼天佑大秦,而是大禍臨頭了。大王真不該來邯鄲啊。”

  蒙武、蒙毅都不覺一怔,他們都知道,蒙恬並不是一個喜歡故做驚人之語的人,他說出來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是經過深思熟慮,而且十有八九都會言中,更何況看蒙恬的表情態度,也決不像是再開玩笑,因此蒙武立刻問道:“蒙恬,這話怎麼講?”

  蒙恬歎了一口氣,道:“父親,高原仍是精通兵法,用兵如神之人,怎麼會不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何況高原出道以來,幾乎戰無不勝,其把握戰機的能力天下無人可及,又有那一次見他貽誤戰機的。這次漢軍從靈壽出兵時,是何等迅速,一舉就攻破了我們的巨鹿、馬服山據點,但卻連停了三天,未來進攻邯鄲,如果猶疑不定,又豈是高原所為。我本對此百思不解,但現在卻明白過來,原來高原是在等著大王到達邯鄲,好將大王困在邯鄲,所說我才說大王這次實在是真不該來邯鄲。”

  蒙武、蒙毅聽了,也禁不住全身巨震,因為蒙恬所說的實在是太驚人了,不過蒙武、蒙毅也都是知兵的人,聽蒙恬這麼一點,立刻就都明白了過來,原來高原竟是如此用意,因此一股強烈的恐懼感覺也不禁油然而生。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