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大清,坑你沒商量 作者:老余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12-2 00:09:4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14 85193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28

第330章 豪格攻佔山東 唐通攪亂晉北

  阿濟格和多鐸聽多爾袞讓他們滾,兩個人如蒙大赦,巴不得離他遠遠的。

  讓他們想打天下的事,那不難為人嗎?有你一個聰明人想就夠了,我們還是打仗,你說怎麼辦我們怎麼辦就完了。

  這時候,多爾袞卻心中一動,又把他們都叫回來。

  他對多鐸道:“你佔領河南一帶,先不要急於和左良玉決戰,等我命令。”

  多鐸疑惑道:“為什麼?我把他打趴下就完了,拖著也沒啥意思。”

  多爾袞又訓他道:“就知道打,萬一阿濟格那邊不順怎麼辦,這個你想過沒有?”

  多鐸還真沒想過這個,他瞪眼瞅著多爾袞,等他往下說。

  多爾袞道:“你要先等阿濟格和李自成交戰的結果。如果阿濟格打勝了,你再向南進軍。

  這樣,阿濟格解決了李自成,你再和左良玉決戰。萬一有不順,阿濟格到那時就騰出手來了,可以幫你。同樣,阿濟格不順,你也能騰出手來幫他。“問道,“明白了嗎?”

  兩人聽罷一起點頭,還是他們這位九爺想的周詳。

  阿濟格被封為和碩英親王,率吳三桂、尚可喜,由北京向西進入山西。

  豫親王多鐸則帶著孔有德向南進入河南。

  睿親王多爾袞就在北京安排遷都大計。

  這滿清的天下,被這弟兄仨給徹底包圓了。

  李自成敗退回山西之後,整個大順政權很快土崩瓦解。

  原先屬於大順的直隸南部和山東北部首先叛亂。

  就在王爍他們離開香河不久,德州鄉紳趙繼鼎、程先貞、生員謝陛發,擁戴香河朱姓知縣,據說是朱元璋的第N代孫,為“濟王”,表示忠於明朝,不再屬於大順。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濟王”政權就收復了以德州為中心、橫跨山東河北的四十三個州縣,把大順朝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基層政權統統收歸己有。

  此時李自成自顧不暇,也就無所謂了,這些地方離得他太遠了,已經鞭長莫及。

  多爾袞可不能坐視不理。老子辛辛苦苦把李自成趕跑了,你們順手撿便宜,天下哪有這等好事?

  他先後派明降臣方大猷、王鼇永去山東招降。

  招降不成,正好,他正想派豪格進軍山東明軍,試探南明實力,那就順便將這幫不知天高地厚的東西滅了吧。

  豪格也沒把這幫烏合之眾放在眼裡,只派滿將覺羅巴哈納、漢將石廷柱率軍五千,前去德州征剿,自己帶主力繼續向山東南部前進。

  濟王一看滿清動真格的,他也痛快,立馬解散部眾、改旗易幟、乖乖投降了。

  如此,豪格輕而易舉佔領了河北、山東的大部分地區。多爾袞一看豪格要立大功,立刻把他叫回去了。

  這些事情,可以說基本和李自成已經關係不大,他也沒功夫考慮。

  樹倒猢猻散,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他得先想辦法保住他所在周圍這些地盤,將來才能有資本和滿清繼續打下去。

  他讓馬重禧守山西東大門,固關和娘子關,張天琳守大同,陳永福守太原,袁宗第由河南渡黃河,撤守晉南,劉忠守長治。

  剩下的劉方亮主力跟隨他和劉宗敏、牛金星返回陝西,修養整頓,以圖再舉。

  大軍剛剛渡過黃河,進入陝西,那位他當初和李岩賭氣留下的鎮朔將軍,大同總兵姜瓖,果然被李岩言中,造反了。

  這位姜大人也真不是東西,當初李自成要殺他,是過天星張天琳替他求情,保住了性命。

  他造反之後,把張天琳給抓了來,生生活剮了,怎麼忍心下的去手啊?

  不過張天琳也是罪有應得。

  他奉李自成之命鎮守大同,燒寺廟,破壞雲岡石窟不說,更是四處搜刮財寶,強搶民女,供他和部下享受,大同百姓深受其害。

  薑瓖活剮他,也算為民除害吧。

  李自成接到消息,還沒想好怎麼對付姜瓖,滿清先動作了。

  在滿清進關之前,多爾袞就收買了大量的中原武林敗類,專門做明軍將領的勸降工作。

  薑瓖也不例外,在這幫敗類的勸說下,剃髮降清了。

  有薑瓖家族帶頭,緊靠大同的晉北五縣代州、繁峙、崞縣等地,在這些敗類和明降官吳惟華的慫恿和厚利誘惑下,陸續降清。

  接著,那位內奸唐通又在晉北部起兵造反了。

  當初李自成並沒有發現唐通投降滿清,唐通也就趁勢跟在李自成後面,打著順軍的旗號進了山西,並帶來了大量滿清豢養的漢奸走狗。

  這幫漢奸四處活動,終於把個山西北部攪亂了套。

  唐通看到時機成熟,仍不承認自己降清,故意打出複明旗幟,以收買民心。

  為大清天下,他攻城掠地,奮勇爭先,擊敗李過,迅速佔領山陝九縣,和其餘造反勢力遙相呼應,等待滿清進兵。

  滿清還沒來,整個山陝讓一個唐通就給攪亂了。

  後來清廷論功行賞,封唐通為“定西候”。

  李自成現在是有苦說不出了。

  沒了宋獻策和李岩給他出主意,指望著牛金星一個人,還真是不行。

  剩下的幾個謀士,象楊永裕、顧君恩之流,根本就是些混飯吃的草包,哪裡指望的上?

  想當初起兵,左宋獻策指點江山,右李岩出謀劃策,他自己立于正中,意氣風發,當真是天下雲集回應,贏糧而景從。

  如今,兩個人都跟著王爍跑了,原先的場面不見了,代之的,是處處揭竿而起、斬木為兵的叛亂。

  他自問待宋獻策和李岩不薄,自己捨不得吃的好東西,都先要送給他們吃。有什麼要求盡自己最大努力去滿足他們。

  可這兩個忘恩負義的東西,竟然能把他扔下,跟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子跑了!

  他自此恨透了這倆人,也恨透了王爍。

  他就不想想,他在後來是怎樣拿著那兩個人的苦勸當放屁的,又是怎樣和李岩賭氣的。

  李岩若是不跑,恐怕這時候已經被他殺了。

  他不想這個,只是想這倆人怎麼對不起他,越想心裡就越不好受,越不好受就越煩。

  從此,李自成的脾氣是一天壞似一天,天天發脾氣,連牛金星都不敢朝他面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28

第331章 北京蠢蠢欲動 西北召開大會

  唐通挑動叛亂之後,山西北部門戶大開,清軍葉臣部自晉北而入,直逼太原。

  在太原,同為降順明將的河南人陳永福率兵堅壁清野,據城堅守,清軍在城下損兵折將,損失慘重。

  葉臣多次進攻受阻,只得向北京多爾袞求援。

  多爾袞審時度勢,令莽古爾泰率三千士卒,帶上從山海關那里弄來的二十門紅衣大炮,趕來助戰。

  二十門紅衣大炮集中在太原小北門猛轟,城牆終於塌陷,清軍遂入。

  陳永福致死不降,率軍逐條街道血戰,死於亂軍之中。

  在大明降將紛紛叛順降清的時刻,陳永福是唯一為大順朝盡忠死難的將軍。

  開封戰役時,陳永福曾經射瞎了李自成的一隻眼,後來李自成在招降走投無路、心有顧慮的陳永福時,曾折箭為誓,決不相害。

  陳永福感激李自成以誠相待,用自己的生命回報了李自成的真誠。

  如果李自成在襄陽稱王之後,仍舊保持他這種艱苦樸素,與眾將士同甘共苦,以誠相待的作風,是不會有今天的失敗的。

  不是他貪污腐化,不是他缺乏智謀,也不是他手下沒有大將謀士,是他的心變了,放縱了自己,率性而為,再不能和他的將士們一條心,再不能容忍別人與他意見不一致,才導致了他的徹底失敗。

  一個陳永福,一個薑瓖,兩個不同時期投降的明軍將領,李自成的兩種不同的對待降將態度,似乎可以說明一切了。

  山陝一片混亂的時候,王爍正在蘭州召開他的第一屆西北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

  一百多號決策委員,擠在蘭州陸軍學校的一間大教室裡,挨個的發言。

  沒辦法,沒有擴音設備,大家只能擠在一起,要不然臺上說什麼,台下聽不見。

  首先是由王爍提名,選舉出第一屆常務委員會。

  在舉行會議之前,王爍和梁敏已經挨個和決策委員們談了話,開了幾次預備會議。

  大家都擁護王爍的提議,第一屆決策委員和決策常委的選舉沒有什麼懸念。

  王爍任第一屆決策常委會總管,王平任副總管。梁敏、宋獻策、李岩為常務委員。

  接著,王爍做報告,確定了西北政府的組織制度和決策委員會及常務委員會的制度,選舉模式,將永久寫入律法。

  然後,確定了本屆委員會的總任務和總目標,那就是以西北根據地為基礎,逐步發展壯大新政權,走向天下,解放全國。將新政權推向整個天下,解放所有受剝削,受壓迫的所有民族的人民,建立一個民主法制的自由國家。

  這些任務和目標的具體實施,由常委會總負責。

  梁敏代表西北臨時政府做了政府工作報告,從根據地財物、稅收、教育、生產、制度等各方面,闡述了根據地的進步,取得的成績,也指出了存在的困難,號召大家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艱苦樸素,團結實幹,讓新政權不斷發展壯大,最終走向天下。

  王平做了未來軍隊的任務和編制改動以及任務情況的報告。

  鑒於根據地的實際財力、物力和生產能力,軍隊目前只能保持十萬地方保安部隊和二十萬正規軍的規模,待以後根據地逐步擴展,再視情況逐步增加。

  由於原材料獲取的困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騎兵只能保持十萬,火槍兵也只能保持兩萬人,多了後方根本沒有能力生產供應糧食、草料、輜重和彈藥。

  地方保安部隊由梁敏任總執政的西北臨時政府統一領導,按照實際情況分散駐守根據地各處,負責維護地方治安,打擊盜匪,抵抗小規模敵軍入侵,統稱保安軍。

  對二十萬正規軍,做了重新部署和劃分:

  辛思忠率原第二集團軍第一騎兵軍和第二、第三步兵軍駐守隴中,向東向南防禦,改稱隴中兵團。

  党守素率原第二集團軍第二騎兵軍和原第一集團軍第二步兵軍駐守西寧,防禦邊界,改稱西寧兵團。

  哈克什率第一集團軍第一、第二騎兵軍駐守甘肅,防禦邊界,改稱甘肅兵團。

  剩餘總部原直屬騎兵軍,原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共兩個火槍軍,第一集團軍第三步兵軍,組成機動兵團。

  機動兵團共計四個軍,加上個各特種部隊總計十萬人。李岩任司令員,副司令紅娘子,政委梁定國,就是那個當初的梁墩子。

  騎兵軍軍長梁安國,兩個火槍軍軍長,分別是王建國和馬玉亮。

  王建國自然是王爍給改了名字的王小二,馬玉亮是老回回馬守應的小兒子。

  步兵軍軍長李達。

  所有軍隊歸新組成的決策委員會常委會統一領導,總負責人王爍。

  為與外部統一名稱,便於外部勢力理解,王爍仍稱大將軍,對外的文告,來往書函,仍舊以大將軍的名義發佈。

  軍事部署大體就這樣劃分,視以後發展和作戰情況,再做改動。

  會議一開就是半月。大家對這種新的政府組織形式都還不熟悉,是邊幹邊理解,邊幹邊摸索,邊在細節上做相應改動。

  委員們分組討論常委們的報告,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再舉行全體會議,將各組的意見歸納整理,由各組組長在大會上發言闡述。

  然後常委們根據委員們的具體意見,再次修改報告,直到形成一個符合實際情況的決議。

  一百多人七嘴八舌,難免拖延時間。但效果大家都看到了,那就是可以充分集思廣益,把所有人的智慧凝結到一起。

  同時,在不斷爭論和解釋中產生出來的決議,大家理解的更加透徹,以後執行起來更加準確。

  最後,宋獻策做總結報告。

  他和李岩來這裡比較晚,王爍怕他們不能適應根據地的工作方法,原本是沒有打算讓他們發言的。

  這位原來的大順軍師,現在王爍西北軍的總參謀長,卻因這次會議而激動的面紅耳赤,非要講兩句不可。

  他跟隨李自成多年,太明白李自成為什麼會失敗了。

  李自成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獨斷專行,不能聽取和執行正確的意見。

  如何避免將來王爍也走到李自成的老路上去?宋獻策還沒想出對策,人家王爍自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決策委員會制度。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28

第332章 大會閉幕群情振奮 財力有限心急不得

  就在跟隨王爍來西北的路上,宋獻策還在擔心,王爍將來打出西北,實力壯大了,會不會驕傲,像李自成一樣獨斷專行起來?

  須知,李自成在沒成氣候之前,也是像王爍一樣,謙以待人,從善如流的。

  可是,當他真正成了氣候,就完全變為了另一個人,直到把自己作死,葬送了大順軍的大好前途。

  將來王爍如果也犯李自成的錯誤,他和李岩豈不是又白白辛苦一場?

  不料,當他和李岩從高級軍校裡培訓回來,王爍和他們談的第一件事,就是這集思廣益的決策委員會制度。

  特別是這個常務委員會,完全限制了王爍的獨斷專行。

  五個常務委員,少數服從多數。王爍如果錯了,只要其他人保持清醒,不同意他的決定,他的決定就不會被執行。

  其實,在現代,許多非股份制私營企業,依舊在施行著偉人的這個制度。

  單數的常委組成,總會產生一個多數的意見,避免了企業擁有者的率意決策,從而也避免了企業走向沒落。

  不僅如此,通過學習,宋獻策看到了一個法制化社會的雛形,正在被廣大的人民所接受。

  在法制化條件下,王爍基本就沒有獨斷專行的權力,律法高於一切。

  從這些方面看,王爍和他的西北政權,已經完全找到了避免走李自成老路的辦法。

  這樣下去,這個政府最終擊敗所有敵人,開元一代新朝,只是時間問題。

  坎坷半生,他終於找到了自己值得為之奮鬥的事業,如何會不高興、不激動?

  宋獻策執意要發言,大家商量半天,只好把原來會議結束時,應該由王爍做的總結發言讓給了宋獻策。

  在一百多決策委員的熱烈掌聲中,西北軍總參謀長宋獻策,一掃過去的一臉陰霾,滿面春風走上講臺。

  他原本身材矮小,還瘸了一隻腳,走路一跛一跛。今天卻走的飛快,基本看不出跛來。手上還拿了把鵝毛扇,大有諸葛孔明之風,形象也顯得高大了不少。

  別人講話,都是拿了稿件照本宣科,他卻不要稿件,只帶著鵝毛扇走上了講臺。

  他開口言道:

  宋某漂泊了半生,蹉跎了歲月,直至今日,始得心情舒暢,暢所欲言。

  咱們軍隊,地方,都有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大家都奔這個目標,奔這個方向努力,空前團結融洽,這是宋某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只有在大將軍統帥之下,才有這大好局面。

  這回開這個大會,大家聚在一起,各展所長,各抒己見。事無巨細,明擺於桌面,優劣短長,詳加議論。

  雖見不同,納其優者;雖思各異,采其長者。使優劣得所,而無不賓者。

  這個辦法好啊,大家都把心中所想說出來,雖然爭執,雖然吵嚷,卻是為一個目的。越爭彼此感情反而越近,越吵反而越熟識,越是兄弟。

  圍繞著這個大會,咱們形成了統一的意見,統一的目標,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去當官,為什麼去打仗。

  當官不為發財,不為自己,而是為天下百姓討公平,謀幸福,這是自古以來沒有過的事情,可謂前無古人。

  可是,我,這裡在坐的許多將軍,高級官吏,當初跟隨闖王,就是為這個目的呀!

  付出了辛勤,付出了汗水,還付出了血淚,最終,卻沒有達到這個目的。

  今天,咱們終於可以為這個目的坐在一起,共同奮鬥了!

  咱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團結在一起,為這個目的捨生忘死?

  有這樣一個團結有力的集體,是任何敵人都無法戰勝的,我們也必將從這裡走出去,走向天下,統一歐夏!

  咱們現在力量還小,地盤不大,缺糧食,缺補給,缺彈藥。

  咱們怎麼走出去?那就是這次大會定下的調子,穩紮穩打,不能心急,一步步來。

  咱們的軍隊,從兵員素質到武器,都比敵人強的多,戰勝敵人沒有問題。

  可是,咱們不能跟滿清一樣,一下就打到中原去。

  為什麼?因為糧食。

  外面讓闖王鬧的遍地荒蕪,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咱們到那裡怎麼辦?

  也和闖王,和滿清一樣,從百姓嘴裡搶糧食嗎?甚至也去吃人?

  不能,咱們是人民軍隊,咱們得救濟老百姓,得讓黎庶吃上糧食,得讓他們有力氣種地,打出糧食。

  在沒有打出糧食之前,咱們就得拿根據地的糧食來消耗。占的地方多了,根據地承受不起。

  還有彈藥,武器、馬匹消耗,同樣不允許咱們像滿清一樣去打仗。

  還有咱們的官員培養,軍隊補充,發展,都限制著咱們快速去取得天下。

  所以,這次會議制定的策略是完全正確的,咱們只能一步步來。

  佔領一個地方,鞏固一個地方,派出官員把這個地方的百姓發動起來,讓它變成我們的另一塊新的,牢不可破的根據地。

  等這新根據地可以像老根據地一樣,緩過勁來,可以生產,為軍隊提供補給了,咱們才能再去佔領另一個地方。

  由於增加了根據地,供應產出相對增加,咱們佔領的另一個根據地就允許相應增大一些。

  比如第一次咱們佔領一個行省,待這行省鞏固了,有了產出,咱們有了更大的能力,第二次就可以佔領兩個行省或者一個半行省。

  如此滾雪球一般發展,咱們也不會太慢,十年之後,這天下,一定會是咱們的!

  有先進的制度,有英明的領導,有高高在上的律法,宋某已經看到了光明,就在不遠的前方!

  天下精英,必定會齊聚西北;天下黎庶,必定會簞食壺漿,贏糧而景從。

  讓我們高舉大將軍為我們建立的這面民主法制的大旗,為天下百姓,團結在一起,齊心協力,開元新朝,建立殊勳!將這大旗,插到北京的承天門上去,插到華夏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民主法制萬歲!大將軍萬歲!

  ……

  王爍的第一屆第一次決策委員會議,在一片掌聲和歡欣鼓舞中勝利閉幕。

  從此,決策常委會成為王爍軍事和民政的指揮核心。

  內部的生產、經濟、教育、政治環境在迅速發展,一天快似一天,一天好似一天。合格的幹部在迅速增長,備用幹部體制也在王爍的建議下開始建立。

  下一步,就是要集中所有力量,對付外部的多爾袞,驅逐韃擄,複我華夏!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28

第333章 闖王驕橫不合作 作繭自縛捆手腳

  就在西北眾人群情振奮,摩拳擦掌時候,在西北根據地的東面,李自成正在向著他的末路一步步走去。

  山西被唐通帶著一幫漢奸攪了個亂七八糟。李自成自討已經無力守禦山西,只能把所有部隊收攏回陝西。

  回到陝西之後,李自成再也不提當年頒佈的所謂“三年不征”的承諾了,派出部隊大肆搜刮百姓剩餘錢糧,幾乎到了寸草不留的地步。

  他也沒有辦法。在北京搜刮的財物,由於李岩、宋獻策的反叛,讓他判斷失誤,認為整個後軍都造反了,匆匆逃離京師,連原本計畫的登基祭天儀式都沒來得及辦。輜重落在後面,便宜了多爾袞。

  到了陝西,二十多萬軍隊得吃飯,富戶早讓他殺沒了,不搶百姓已經沒人可搶了。

  陝西百姓活不下去,拖家帶口,紛紛向西北王爍的地盤上逃跑,李自成也不攔阻。

  只要不帶走糧食,跑就跑吧,跑一個我就少一分負擔,只是青壯不許跑,得給我當兵打仗去。

  你王爍不是能嗎?還把我不少人都騙去你那裡了,這回我連百姓也都送給你,這麼多老弱饑民,我就看你怎麼辦!

  王爍能怎麼辦?只能收留這些難民,建立臨時營所,暫時讓他們住下,給頓飽飯吃,然後設法向根據地內的村莊、堡寨裡安插。

  這無疑增加了根據地的困難。好在根據地經過發展,已經有了部分積蓄,百姓經過長時間的教育,思想覺悟都很高,主動幫助政府承擔了不少的困難。

  這個沒有難倒王爍,常委會做出決定,民政部門就具體解決了。

  困難在於,王爍知道滿清佔領中原之後,特別是佔領揚州之後的殘酷殺戮,他還想著制止這場殺戮,不讓滿清佔領中原。

  想達到這個目的,就不能讓李自成失敗。只有這樣,才能依靠李自成拖住滿清南下的步伐。

  他派出使者去見李自成,想和他合作,替他擋住北面清軍的進攻,而李自成單獨對付東面潼關防線的清軍,勝率就會大一些,至少可以拖住清軍,不讓它南下去殺戮江南百姓。

  李自成搜刮到了大量的糧食,抓了大量壯丁補充軍隊,又變得財大氣粗起來,根本不理會王爍的善意。

  他告訴王爍的使者,讓王爍不要著急,等他收拾了韃子,回過頭來就會和他算帳。

  在李自成看來,韃子就那麼十幾萬人,而他現在經過招募,已經擁兵三十萬。

  只要他堅持一下,打幾個勝仗,韃子不可能把兵力都在關內消耗掉。只要覺得關內不是他們的地盤,站不住了,自然就會重新退到遼東去。

  那時候,中原還是他的。

  他卻不知道,多爾袞根本就不想回老家了,正把順治皇帝從瀋陽接到北京,準備定鼎北京了。

  那個漢奸洪承疇還是蠻懂得收買人心的,他向多爾袞建議,任命漢人為地方大員,比如提督,鎮撫,如此,漢人就會真心為滿洲人賣命了。

  果然,好多前明降將見自己仍舊可以當大官,除了留辮子,和明朝沒有什麼不同,自此安心為滿清效力,拼死進攻大順政權。

  洪承疇這個建議,迅速幫助多爾袞取得了各方漢人豪強的支持。

  河南、山東、河北、山西,僅死心塌地為滿清效力的漢人軍隊,就是滿清兵力的數倍!

  這些軍隊,以前是明軍,後來投了李自成,是順軍。如今,都變作清軍了,真是不折不扣的三姓家奴。

  李自成打算一戰把韃子趕到關外,簡直就是利令智昏,糊塗透頂了。

  王爍聽了李自成的回話,哭笑不得。

  就他這副熊樣子,怎麼就能當農民領袖呢!簡直是榆木疙瘩一塊嘛,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連年的征戰和不斷的對大局的思考,又有偉人思想武裝,王爍的進步連他自己都察覺不到,他已經不是現代那個屌絲股民了。

  他考慮出兵強行佔領寧夏,然後鞏固寧夏的同時,帶領機動兵團橫掃山西,在山西把清軍主力擋住,給李自成形成一個屏障,讓他專心潼關一線的作戰。

  這個建議沒有被常委會通過,連梁敏都持反對意見。

  出兵寧夏可以,正好可以將被李自成趕出陝西的饑民安置到寧夏開荒種地,符合大的策略。

  但是,寧夏現在是李自成的,你把他寧夏佔領了,他會怎麼想?他會認為你是比滿清還具有威脅性的敵人。

  他派兵來和你爭奪寧夏怎麼辦?他侄子李過和他大舅子高一功就在榆林,肯定會分兵回軍寧夏,和你開戰,那豈不是自相殘殺?

  就算他們不回兵爭奪寧夏,你橫掃山西,他們就在你後面,背後捅你一刀怎麼辦?太冒險。

  原本,宋獻策還擔心,五個常委中一個是王爍夫人,一個是他的老家將王平,都對王爍唯命是從,他和李岩是少數,常委會變成擺設,還是王爍的一言堂。

  這下他不擔心了,伸出大拇指道:“夫人高見!”一臉的得意樣子。

  王爍就瞪眼看他道:“你高興什麼?我怎麼發現,你特願意和我唱反調呢?”

  宋獻策糾正他道:“非也。大將軍你不對還不興別人反對啊?要不你乾脆不要這個勞什子常委會,還是你自己說了算,這下你滿意了吧?”

  王爍搖搖腦袋嘟囔道:“我就從沒有自己說了算一回過。你們沒來的時候,我這夫人就不聽我的,現在有你們撐腰,她更不聽我的。”

  梁敏就作勢欲跪下道:“妾又譖越了。”

  王爍瞅她怒道:“得啦,別蹬鼻子上臉,啊。”

  梁敏早就讓他教的不遵守禮儀了,做個樣子只是為逗他。當下一笑,坐到一邊去,不理他了。

  王爍心裡咕噥道,當初自己這是犯得什麼傻,怎麼好好的教她不要禮儀幹什麼?這不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嘛。

  他看看他們四人問道:“那你們說,咱們現在該怎麼辦?”

  宋獻策慢慢說道:“什麼也不辦,按兵不動。”

  韃子就要殺過來,什麼也不幹,就這麼眼睜睜看著滿清打過來,看著韃子殺害咱們的百姓?

  這王爍如何能接受的了?

  自己真是昏了頭,搞什麼常委會制度啊?這下好,他說了徹底不算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28

第334章 中原已是旦夕危 隔江猶唱後庭花

  見王爍不高興,李岩道:“大將軍,小不忍則亂大謀啊。當初,韃子沒有從前明手裡奪中原。現在,咱們也不能從闖王手裡奪寧夏。

  闖王率意而為,自作聰明,寧夏早晚會被滿清攻破。到那時候,咱們出兵寧夏就師出有名,不落落井下石之名。”

  梁敏接話道:“李岩將軍言之有理。到時候,咱們竭盡全力,給韃子致命一擊,讓它知道咱們漢人也不是都任其欺負!

  況且,咱們現在出兵寧夏,並無法直接和韃子接戰,再向東出山西,咱們的供給能力就不足了。”

  仨反對的。王爍就看王平。王平連忙道:“大家說的很對,卑職贊成夫人,參謀長和李司令的意見。”

  得,牆頭草,哪邊有風哪邊倒。

  王爍琢磨半天,還是找施大柱、李達他們喝酒去吧,別在這費唾沫星子了。

  從北京回來之後,在梁敏的張羅下,王爍很快和陳圓圓、魯小鈺辦了婚禮。

  這倆人沒陪他幾天,再說他也有許多的事情要忙。

  魯小鈺回總部醫院,當她的護士長去了,和阿衣古麗一樣,平時很少回來。

  陳圓圓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幾乎什麼也弄不明白。她自己提出來,要到幹部學校去學習。

  這一學不要緊,從政治到數學再到物理她就沒一樣不感興趣的,乾脆住在學校的集體宿舍裡不回來了。

  家裡只有王爍和梁敏。梁敏也是整個根據地各處跑,時常在外面過夜不回來。王爍差不多也是這樣,回來一般是有大問題,需要五個常委開會研究。

  現在,他倒成了孤家寡人了。

  不過,沒人管反而有好處,他可以找那幫軍官們喝酒吹牛,比干正事舒服多了。

  咱們再回過頭來說李自成。

  太原失陷之後,李自成放棄了“三年不征”的承諾,重整軍馬三十萬,準備和清軍死磕。

  十月十二日,他在兩個戰場上同時向清軍發動反攻。

  在河南西部,順軍打的十分精彩,先後攻克濟源、孟縣後,在柏香鎮大敗清軍,大順軍直撲懷慶。

  懷慶戰役,順軍大敗清軍,清懷慶總兵,漢正黃旗統領金玉和與副將常鼎,參將陳國才均戰死。

  順軍乘勝進攻懷慶府治沁陽縣,清衛輝總兵祖可法連夜率兵進城,固守待援。

  北面戰場,阿濟格由大同繞道蒙古,向陝西北部重鎮榆林發動攻擊。

  大順榆林守將李過、高一功拼死反擊,雙方血戰數場,反復爭奪戰略要點,形成拉鋸戰。

  這時候,李自成、劉宗敏率軍十余萬北上,已經到達洛川,距榆林還有三天路程。

  若李自成趕到榆林,阿濟格必敗無疑。

  這時候可以看出來,多爾袞當初有備無患的佈置還是對的。

  得知順軍攻破懷慶,多爾袞立刻命令在河南待命的多鐸,放棄向南尋找左良玉決戰的計畫,向西同阿濟格一起夾擊大順軍,先解決掉李自成。

  多鐸接到命令之後,揮軍北上,克洛陽,由孟津渡過黃河,直逼沁陽,並在沁陽大敗順軍。

  接著追擊順軍,在陝州再次擊敗順軍,攻陷靈寶,大軍逼近潼關原。

  這個時候,滿清兩大主力,阿濟格和多鐸都在圍攻陝西李自成,中原相對空虛。

  如果南明那位弘光帝朱由崧多少有點戰略眼光,就應該讓他的部隊迅速開進中原。至少,佔領黃河以南地區,為日後抗清取得戰略縱深是沒有問題的。

  但這位明安宗朱由崧卻是混蛋一個,和他爹老福王朱常洵一樣,只知道吃喝玩樂,一味滿足于偏安江左,只想利用江南富庶的物質條件,繼續過他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其腐朽程度較之歷代大明皇帝,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智力,恐怕連崇禎都不如。

  他已經派出使團去北京和多爾袞議和,從此就等著使團給他帶來好消息,一廂情願的等著“借虜平寇”,再也不管朝堂之事了。

  可你就不想想,人家多爾袞願意不願意和你合作?他不想。

  那麼,他在幹嗎呢?

  許多史籍都記載,朱由崧酗酒好色,追歡逐樂,不以國事為念。

  他說:“天下事,有老馬在。”把軍國重事委託給那個太監監軍馬士英,自己則同一班佞幸幹著昏天黑地的勾當。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朱由崧的荒淫,在歷史上可以同許多亡國之君媲美。

  他剛剛登上皇帝的寶座,就以“大婚”為名,派出內官在南京、蘇州、杭州等地挑選“淑女”。

  太監屈尚忠之流乘機作威作福,“都城內凡有女之家,不問年紀若何,竟封其門,受金然後釋放,又顧別室。鄰里哭號,唯利是圖”。

  八月,兵科給事中陳子龍上疏說:“昨忽聞有收選宮人之舉,中使四出,搜門索巷,凡有女之家不問願否,黃紙帖額即舁之而去,以致閭井騷然,人情惶駭,甚非細故也。……今未見明旨,未經有司,而中使私自搜采,不論名家下戶,有夫無夫,界以徽價,挾持登輿,宜小民之洶洶也。”

  連有男人的女人都不放過了!國家都到了生死存亡關頭了,皇上和太監還在作死,讀來能把人肺氣炸了!

  在南京遍索還不夠,又派出內監前往蘇州、浙江等地選拔。

  祁彪佳日記中載,弘光元年二月十二日,“因奉旨選婚,越中嫁娶如狂,晝夜不絕”。

  三月二十四日又記,“得道瞻侄書,知兩女俱中後妃之選”。

  看來只要是女的就在劫難逃,不花銀子,休想逃脫惡魔之手。

  這時距離弘光朝廷的覆亡還不到兩個月。

  野史所載更是窮極形象。

  談遷寫道:弘光“登極初,日召對輔臣,或晝再接。浹月以來,時免朝。八月,選民女入宮,征教坊妓六十四人。”

  又雲:“甲申秋,南教坊不足充下陳,私征之遠境。阮大鋮、楊文驄、馮可宗輩各購進。大內嘗演《麒麟閣》傳奇劇,未終,妓人首戴金鳳者三。蓋宮例承幸戴金鳳以自別也。上體魁碩,一日斃童女二人,厚載門月裹骸出。……上初立,都人忻忻,謂中興可待。不數月,大失望,有蘇台麋鹿之懼。”

  這些事情,王爍不知道。

  如果他知道,他才不設法阻止清兵下江南,他能和清兵一起下江南,向李自成學習,把朱由崧這混蛋抓來也拿鍋煮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28

第335章 危在旦夕仍不悟 潼關絕唱成笑柄

  一夜幸三人,還能把女童幸死,朱由崧這小子哪來那麼大的興致?

  原來,人家老朱家在這方面有秘方。

  朱由崧派內官捕捉蟾蜍,配製春藥。

  內官們公然打著“奉旨捕蟾”的旗號督促百姓捕捉,朱由崧由此也被民間稱之為“蝦蟆天子”。

  甲申除夕,朱由崧“悄然不樂,亟傳各官入見。諸臣皆以兵敗地蹙俱叩頭謝罪。

  良久,這位朱大皇帝曰:‘朕未暇慮此,所憂者梨園子弟無一佳者,意欲廣選良家,以充掖庭,惟諸卿早行之耳。’或對曰:‘臣以陛下憂敵未寬,或思先帝。豈意思及於此?’遂散出“。

  真是混蛋加三級啊!

  就這麼一個混蛋加三級的皇上,指望他收復失地是不好辦了。

  也怪不得多爾袞毫不擔心自己內部空虛,將主力盡出,專心對付李自成。他早就看明白了,根本沒拿朱由崧當鹹菜。

  在這種情況下,李自成東線的反擊就等於是引狼入室,把多鐸這匹餓狼給引過來了。

  他和劉宗敏率領十余萬大軍剛到洛川,多鐸已經接近潼關了。

  思慮再三,李自成決定先回軍到潼關對付多鐸。擊敗多鐸之後,再北上匯合李過,共同擊敗阿濟格。

  畢竟李過和高一功都是能力很強的將領,拖阿濟格一段時間,應該沒有問題。這樣,他就有時間擊敗多鐸。

  這時候,通過胡璉器的情報系統不斷傳回來的消息,李岩和宋獻策都看出李自成處境危險,再次派人聯繫他,就說王爍願意幫他。

  具體細節是,王爍出兵替換在榆林的李過和高一功,對抗進攻榆林的阿濟格。李、高二人則可率軍南下支援李自成。

  如果真是這樣,阿濟格絕對不是王爍機動兵團的對手,不出一月,阿濟格就能讓王爍殺個片甲不留。

  而有了李過和高一功的支援,多鐸恐怕也打不贏李自成。

  那麼,清軍兩大主力恐怕要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但王爍方面也提了一個條件,就是寧夏必須劃給王爍。

  這個條件,是李岩提出來,常委會一致同意的。目的,就是防止李自成背後捅王爍一刀。

  李自成全軍只對付多鐸,沒准很快就會擊敗多鐸。

  而王爍面對的,不僅是滿清阿濟格的主力,還有歸順了滿清的北方蒙古土默特等部,在山西的姜瓖、唐通和葉臣部。

  如果李自成擊敗多鐸,緩出手來,他不往東和清軍作戰,而是回過頭來進軍陝北,就會截斷王爍機動兵團的歸路,讓機動兵團腹背受敵。

  所以,李岩提出來,幫李自成,必須佔領寧夏,將哈克什的甘肅兵團調至寧夏,配合政工、民事部門鞏固寧夏,建立新根據地的同時,監視順軍動向。

  一旦發現順軍擊敗多鐸,有北上跡象的時候,立刻出兵吳起、延安一線警戒,為機動兵團回軍贏得時間。

  這個要求其實並不過分,李自成卻不同意。

  到了這個時候,李自成仍舊沒有看到局勢的危急,仍舊以為憑藉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擊敗滿清。

  在他心裡,他認為王爍不是要真心幫他,而是想不費吹灰之力就從他手裡把寧夏拿去。

  然後呢,我在潼關即便打贏了又怎樣?丟了寧夏,陝北就無險可守,會一併被王爍拿去,還有山西,然後就是河北、京師。

  我忙活半天,地盤都變你王爍的了,想的倒美!

  他給王爍回信,一口拒絕了王爍的幫助,並帶話給李岩和宋獻策,現在回心轉意來投他,他還可以原諒他們。如果等他滅了滿清,回頭對付王爍的時候,就一切都晚了,讓他們三思而後行。

  常委們看了李自成的回信,俱都默默不語。

  最後王爍道:“現在,咱們該商量如何和滿清爭奪寧夏了。”

  既然李自成的失敗避免不了,就別費心思了,還是幹點正事吧。

  十二月二十二日,多鐸進抵潼關二十裡外立營。

  此時,李自成急於擊敗多鐸回援榆林對陣阿濟格,主動對多鐸發起了進攻。

  而多鐸卻不想立刻進攻李自成。

  他知道潼關城牆堅固,靠他和孔有德,耿仲明的人馬,恐怕攻不破潼關的城牆。

  多爾袞已經命令莽古爾泰,將在太原的紅衣大炮運來助戰。

  多鐸想等到紅衣大炮運過來再和順軍開戰,想不到,李自成自己找上門來了。

  二十九日,戰鬥打響,大順軍于關前據山列陣,清軍前鋒統領努山、鄂碩等率騎兵側後包抄順軍,護軍統領圖賴率騎兵由正面進攻,大順軍雖頑強拚戰,但步軍對騎軍,優劣立顯,順軍大敗。

  正月初四,李自成調出自己唯一僅存的騎兵三千人,由劉芳亮率領,偷襲清營,試圖打多鐸個措手不及。

  多鐸在遼東整日和關寧鐵騎交戰,對敵軍偷襲這種招數見得多了,  方亮率領的騎軍,和滿清弓馬純熟的騎軍相比,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滿清騎軍分合自如,飛馬騎射,彪悍無比。

  大順騎軍能坐在馬上,不讓飛跑的戰馬給扔下去就不錯了。至於馬上射箭,既沒有馬弓,也不會用那玩意兒。

  多鐸臨危不亂,再次以騎兵優勢擊敗劉方亮。

  李自成看的大怒,親率馬步兵迎戰,又被清軍騎兵擊敗。

  初五、初六兩日夜間,大順軍連襲清營,均沒有得手。

  接連的失敗,嚴重打擊了順軍銳氣。

  李自成這才意識到自己高估了自己。這時候,他想起要和王爍合作來了,但已經晚了。

  初九,多鐸等來了紅衣大炮。

  他立刻全軍出擊,主動向李自成進攻。

  李自成不敢接戰,在潼關城外挖掘戰壕,設置路枈,阻擋清軍騎兵。

  多鐸用紅衣大炮齊射,將路枈擊碎。

  順軍新兵多,沒有對付大炮的經驗,隊形密集,被大炮鐵丸擊中者不計其數,死傷慘重。

  李自成只能率軍退入潼關城裡,依靠城牆堅守。

  但清軍有紅衣大炮,轟開潼關城牆,只是早晚問題。

  這一戰,實際上李自成已經完全失敗了。

  戰局已經發展到無法挽救的地步了,卻不料,還有更不好的消息在等著他。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29

第336章 兩面受敵順軍南逃 眼饞輜重王爍出兵

  就在李自成潼關決戰面臨失敗的時候,正圍攻榆林的阿濟格,突發奇想。

  他留下薑瓖糾纏住榆林守將高一功,自己率清軍主力偷偷南下,擊敗依託延安向北防禦的李過,佔領了延安,直接威脅西安了。

  西安眼見不保,李自成無奈,只得留下威武將軍馬世耀守潼關,繼續抵擋多鐸,自己和劉宗敏、劉方亮率領順軍主力返回西安,準備對付阿濟格。

  這邊李自成大軍剛到西安,那邊馬世耀已經率部投降了多鐸。

  多鐸有二十門紅衣大炮,日夜轟擊城牆。馬世耀兵微將寡,不投降也只能等死,乾脆投降算逑。

  十三日,多鐸拿下潼關,馬不停蹄,立刻率軍向西安撲來。

  西安北有阿濟格,東有多鐸,已經岌岌可危,無法堅守了。

  李自成和牛金星、楊永裕、顧君恩一幫人商議後,決定放棄西安,經藍田走武關,撤往最後的根據地襄京四府(襄陽、承天、德安、荊州)。

  這是他在佔領西安之前,經營的最好的地方。那時候順軍軍紀還算嚴明,那裡的百姓還是擁戴他的。

  臨行,他寫信給被阿濟格阻隔在榆林的李過和高一功,讓他們設法繞道趕來襄陽匯合。

  同時命令已晉升為澤侯權將軍的田建秀斷後,燒掉西安所有能用的東西,一根針也不許給多鐸留下。

  這樣多鐸是什麼也得不到,可也苦了西安的百姓了。

  就在田建秀猶豫的時候,胡璉器派在西安的密探,火速把這個消息傳回了蘭州。

  李自成回陝西後,搜刮的糧食、財物,都集中在西安城裡,數量相當可觀。

  他這是接受北京撤退時的教訓,既帶不走,就付之一炬,再不會留給韃子。

  這下王爍坐不住了,他打不出去,就是因為缺乏這些東西!

  他立刻讓胡璉器快馬傳訊西安城裡的密探,讓他和田建秀聯繫,就說西北軍願意替他斷後,讓他安心撤退,只要留下城裡的財物和糧食,他可以保證多鐸十天之內無法追擊順軍。

  同時,他命令李岩立刻集結機動兵團一個火槍軍,一個騎兵軍,一個步兵軍,星夜出發,兩天之內必須趕到西安。

  宋獻策也同意王爍搶財物的想法,他卻有更快讓部隊到達的辦法。

  機動兵團向隴中推進的同時,快馬驛傳,讓駐守隴中的辛思忠先帶他的騎兵軍出發,由陳倉一線向西安進發,阻止多鐸前進。

  這樣,就為機動兵團到達贏得了時間。

  王爍一聽有理,還是人多力量大,比他一個人冥思苦想強多了。

  這時候,他又覺得,還是常委制度好了。

  李岩接著提出,讓機動兵團出蘭州,向寧夏固原方向前進,進軍銅川,北上洛川,威脅北方的阿濟格,讓他不敢向西安前進。

  又是一個好辦法。

  梁敏為了根據地內快速傳遞消息,已經恢復了明朝原來設立的驛站,並且在原來基礎上有所增加。

  快馬接力,很快命令就會傳達到辛思忠那裡。

  王爍親率機動兵團一半兵力,向隴中前進,李岩夫婦率另一半兵力向固原前進。

  田建秀是個心地善良,老實忠厚的將領,也是最早跟隨李自成的十八騎之一。

  他不忍心燒掉倉庫裡大批的糧食和衣物、草料,那是西安百姓賴以生存的東西呀!

  可他又不敢違背李自成的命令,正左右為難,王爍的使者來了,說了王爍的要求。

  他還是瞭解王爍的西北軍的,那確實是為百姓打天下的隊伍。

  與其將這些糧草燒掉,倒不如送給王爍。

  他答應了王爍的要求,只在東門和南月門城樓上堆積柴草,點燃了這兩個城門樓。

  李自成已經離開西安城很遠的距離,從他所在的位置看去,西安城濃煙滾滾,似乎全城都燃起了大火。

  田建秀點了兩個城門,便率領手下殘兵撤出西安。

  剛出城門,王爍的使者又從遠方騎馬趕來,要求單獨和田建秀說話。

  田建秀看看左右隨從說道:“有事但說無妨。田某做事,向來磊落,不瞞左右。”

  那使者只好說道:“我家大將軍言道,此番闖王南下,失敗已成定局。田將軍若肯跟隨我家大將軍,為天下百姓打出一個自己當家做主的天下,我家大將軍願隨時恭候田將軍到來。”

  田建秀臉上閃過一絲失落,許久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請轉告你家大將軍,我家陛下正處落魄之時,田某不能在這時候離開他,請大將軍見諒。”

  田見秀很重情義,明知闖王已經窮途末路,卻不忍在最困難的時候離開他。

  闖王卻利令智昏,大軍到達襄陽後,終於得知田見秀並沒有燒掉西安的糧草輜重,而是白白送給了王爍,不由大怒,將這個重情義的漢子給殺了。

  王爍的使者似乎已經料到田建秀會如此回答,點點頭又說道:“我家大將軍請田將軍在方便的時候,告訴一下闖王,長江以南是他命中禁地。為今之計,當死守襄陽四郡,等待轉機。我家大將軍是絕不會容忍韃子胡作非為的。”

  李自成自天啟末年跟隨老闖王高迎祥起兵,攻城掠地,英勇無敵。一路殺貪官,除汙吏走來,雖做過一些壞事,但絕對可以稱的起是一方英雄,農民領袖。

  王爍思慮再三,還是不忍心就這麼看著他走向末路,最後被一個同樣是農民出身的人給殺死,想通過田見秀向他洩露點天機,以圖留下他的性命。

  但每一個人的脾氣秉性不是一天形成的。一路走來,都經過了歲月的磨練,不是輕易可以改變的,李自成也一樣。

  他能聽從王爍的勸告,堅守襄陽嗎?

  如果那樣,王爍在擊敗多鐸之後,就會威脅到阿濟格的後路,阿濟格是沒有機會消滅闖王的。

  此話題還是放到後面再講述罷。

  且說辛思忠接到王爍的命令,立刻率第一騎兵軍兩萬餘騎出隴中,向天水關、陳倉一線進發。

  他從總部的戰報裡,已經知道了闖王失敗的消息,心裡早就憋著一口氣,要和滿清狠狠幹一架。

  天水和陳倉的大順守軍,已經大部調往潼關前線,剩餘的幾千人,在得知闖王戰敗之後,也放棄了關城,跟隨李自成開向襄陽。

  辛思忠一路未遇任何阻攔,順利到達西安。他沒有進城,而是沿著渭河兩岸,向著多鐸來的方向前進。

  大軍行至渭南,就見遠處黃塵彌漫,多鐸率領的清軍前鋒已經迎著他的騎軍衝鋒而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29

第337章 初戰滿清露鋒芒 渭河兩岸擺戰場

  大隊清軍騎兵沿著渭河向辛思忠的騎軍大隊趕來,看架勢估計不下萬人。

  這是清軍前鋒,由努山和鄂碩各帶五千人馬,也是沿著渭河兩岸,一路西進。

  都說韃子過萬便天下無敵,辛思忠卻不信這個斜邪。

  他命令牛方亮和馬元華各帶一萬人馬,針鋒相對,也沿著渭河兩岸,向清軍衝鋒。

  騎兵軍的士卒們在牛方亮和馬元華帶領下,在渭河兩岸卷起一陣狂風,戰馬嘶鳴,萬馬奔騰,向著清軍打馬飛奔。

  努山和鄂碩也看到了前方的敵人。雖然敵人數量遠比他們多,但他們卻絲毫不懼。

  李自成大順軍的本事,他們在潼關已經見識過了,烏合之眾而已。

  他們更相信滿人過萬,天下無敵的說法,因此毫不顧忌的也命令自己的騎軍向敵人衝鋒。

  渭河兩岸,兩股狂風在逐漸接近,一樣的飛馬騎射,一樣的悍不畏死。頃刻間箭如飛蝗,遮天蔽日。

  西北軍的騎兵,都按照王爍的命令,輪番到北邊草原上進行過艱苦的鍛煉,都經歷過生死搏殺,打起仗來,兇狠程度一點也不比滿清騎兵差。

  雙方在漫天箭雨中逐漸接近,不時有中箭的士卒從飛奔的戰馬上栽下來,被隨後而來的大群戰馬踩為肉泥,卻沒有人懼怕,依舊奮死衝鋒。

  雙方還有幾十步距離的時候,王爍的騎軍紛紛收起弓箭,將馬上勾環上的長矛摘下來,高高舉起,投向清軍,這才抽出馬刀,殺入敵陣。

  這一招是王爍從雜書裡羅馬人的對陣方式中學來的。

  長矛借著奔跑的馬速,帶著疾風,一下就洞穿了相向而來的清軍胸膛,大批的清軍連慘叫都來不及發出,就被長矛撞下馬來,釘在地上。

  後面的清軍被這從沒有見過的打法嚇了一跳,愣神的功夫,王爍騎軍已經到了眼前,馬刀閃過,清軍人頭已經落地。

  王爍騎軍的馬刀,已經是吳朗西研製出來的純鋼打造,品質要比清軍的刀好的多,輕巧鋒利,加之王爍結合了現代馬刀的先進形狀,揮舞起來速度更快,往往是清軍的馬刀還在半空沒落下來,王爍騎軍的馬刀已經劃開了清軍的身體。

  這一仗,即便是雙方人數相等,恐怕清軍騎兵也不是王爍騎軍的對手,何況王爍騎軍比清軍人數多出一倍。

  半個時辰之後,清軍已經崩潰,四處亂跑,根本不成隊形。而王爍騎軍卻是以連為單位,在連長帶領下,分成無數縱隊,馬刀成片的飛舞,在一片混亂的清軍大隊裡來回穿梭,吞噬著清軍的隊伍,戰場很快就變做了一方對一方的屠殺。

  努山和鄂碩在兩軍剛剛接近時就看出了不對,對面絕對不是大順的兵馬。

  他們這時候才不得不承認,對方和他們一樣勇猛,一樣彪悍。而且,對方的戰術和兵器使用方法更多,更厲害。

  他們意識到自己不是對方對手的時候,已經晚了。雙方很快就絞殺在一起。

  自己這邊完全就是一片混亂,各人顧各人,而對方卻是有組織的,一個縱隊一個縱隊的賓士,來去自如,沒有一個士卒單兵作戰。各縱隊互相配合,有目的,有組織的在逐步絞殺自己的隊伍。

  朔本尋緣的講,滿人並不是建立金國的那個女真民族的後裔。無論文字、語言還是文明程度,都天差地遠。

  滿人其實是通古斯人和靺鞨人的混血產物,建州女真還融合了一部分漢人、朝鮮人的血統,主流還是文明比較落後的通古斯人。

  所以,其文化落後,還沒發展到出真正的軍事家和思想家的時代,在排兵佈陣方面是粗疏的,他們只是憑藉了一股野蠻的彪悍之氣,奮死衝殺。

  這樣的打法,和文人指揮的明軍作戰還可以。和真正有組織,彪悍又不差於他們的軍隊打,缺點就立刻暴露出來,幾乎就是等著人家屠殺他們。

  當年努爾哈赤攻克瀋陽的渾河之戰,幾千戚家軍,長途來援,疲累至極。努爾哈赤幾萬八旗兵,仍舊奈何不得。

  努爾哈赤動用了大炮,在付出上萬人的代價之後,才把戚家軍消滅。而在同一個戰場上,幾千滿洲兵卻殺的幾萬明軍狼奔豕突,潰不成軍。

  那個時候,離戚繼光時代已經過去幾十年了,戚家軍只是保持了戚繼光的部分戰術和專業殺敵技能,已經勝似幾萬明軍。

  不是滿洲人戰術先進,而是文人指揮軍隊,才造成了明軍豆腐渣一般的戰鬥力。

  今天,只靠彪悍取勝的滿清軍隊碰上了擁有先進戰術和武器的王爍騎兵,也就暴露了缺點,只能被屠殺。

  努山和鄂碩看出不好的時候,軍隊已經混亂,無法指揮了。

  在滿洲軍制裡,將領扔下自己的軍隊逃跑是要殺頭的。兩個人無奈,只得親自上陣衝殺,試圖解救出部分騎軍。

  這邊牛方亮和馬元華看到敵軍主將出擊,也各自帶著親軍殺入戰場。

  牛方亮和馬元華各自尋找努山和鄂碩對陣,兩人卻都不是這兩個滿清悍將的對手。

  兩人不約而同的改變戰術,不再和對手單打獨鬥,讓親軍成多路縱隊,來回穿梭,將兩個滿將漸漸從清軍隊伍裡隔離出來。

  牛方亮這邊首先成功,鄂碩漸漸被親軍包圍。

  親軍們紛紛取下身後馬弓,圍著鄂碩邊賓士邊放箭。

  鄂碩忙活的一頭大汗,左擋右遮,最終還是好漢難敵四手,被牛方亮親軍射翻。

  牛方亮趕入中心,一刀削掉了鄂碩的首級,提著辮子,將首級掛在馬前。

  努山要比鄂碩厲害許多,馬元華的親兵已經先後被他斬殺十餘人,仍舊奈何他不得。

  後面辛思忠再也安奈不住,兩腳一踹馬鐙,戰馬狂奔,他揮舞大刀直取努山。

  努山正輪著長刀撥打射向自己的箭矢,箭矢突然就停了,只見前方一個紅臉大漢,高擎一柄青龍偃月大刀殺向自己。當下來不及搭話,急忙舞刀相迎。

  “噹”的一聲大響,兩刀相碰,雙方都感到臂膀發麻。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29

第338章 奴血染紅渭河水 多鐸不知有王爍

  辛思忠和努山二馬交錯,二人踅回戰馬,再次打在一起。

  這個時候,一萬八旗騎軍已經成了喪家之犬,被王爍騎軍殺的四散奔逃。

  滿清八旗中也有不少漢人,見無處逃命,又要如在遼東時一般故技重施,跳下馬來跪地投降。

  辛思忠早有命令,韃子殺我同胞無數,辱我女子,掠我財物,毫無人性。我等對他們,也不必考慮人性,只要人頭,不要俘虜!

  會說漢話的韃子更不是東西,放著好好的漢人不當,偏要留辮子做韃子,幫著外族禍害自己同胞,更是可殺不可留!

  王爍騎軍根本不要俘虜,見韃子就殺,投降也殺。

  整個戰場上,到處殺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連渭河河水都被染紅了。

  努山和辛思忠對陣中看到這一切,不禁大駭。

  這是誰的隊伍,怎麼打仗殺人和他們一個德行?

  他架住辛思忠砍來的大刀,高聲喝問道:“你們是誰的隊伍,海西葉赫的殘部嗎?”

  在他眼裡,漢人是絕對不會有如此彪悍的軍隊的,只有他們女真人才會這麼彪悍能打。

  而女真各部中,和他們建州女真冤仇最大的,無異就是海西的葉赫部了。興許是金台吉的殘部跑到中原來了,今天殺出來報仇?

  (關於這個,請參看葉赫那拉•東哥的故事,裡面事太多,一句兩句交代不清楚。)

  聽努山詢問,辛思忠冷笑道:“你不配問我!”說罷抽刀再次砍向努山。

  二馬錯蹬,又戰三十多個回合之後,辛思忠漸漸占了上風。

  兩人再次照面,辛思忠高擎青龍偃月刀,大喊一聲,用盡全身力氣,給努山來了個力劈華山。

  努山被連人帶刀,劈做兩半。

  清軍大敗,沒命往回奔逃。辛思忠率兩萬騎軍,一路向東乘勝追擊。

  這是滿清騎軍第一次在中原遇到勁敵。二前鋒營統領被殺,且對方比之他們更彪悍驍勇,更會打仗,殺的他們毫無還手之力,沿途不敢回軍抵抗,只顧拼命逃跑。

  清軍殘兵敗將一路潰逃,越過渭南,一直跑到華縣多鐸的大營,遇到多鐸的大隊人馬,才敢停下來,跑回來的只有千餘騎。

  多鐸聞訊大驚。

  能一舉擊潰他的前鋒營,李自成還有這麼厲害的部隊?這怎麼可能!

  他決定親率全軍出擊,去迎戰辛思忠,看看這到底是哪裡來的勁旅?

  他帶眾將躍馬高坡,看向對方騎軍。

  對方追過來的,只有兩千餘騎,是前鋒部隊,看到多鐸的大軍,便停止追擊回軍了。

  兩千餘騎戰馬,看似雜亂無章,實則分作許多小的箭頭。每一個小的箭頭,都有數量相當的騎軍組成,進退一致,亂而有序。

  這絕對不是李自成的騎兵,即便當年袁崇煥的關寧鐵騎,也做不到如此軍紀嚴明,進退自如。

  多鐸自幼生長在馬背上,對騎軍的優劣,一望就可以看出門道。

  他的身旁,是多爾袞為他配的副將,智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

  他轉身問二人道:“你們看,前面,應該是誰的隊伍?”他此時漢語水準還不怎麼樣,說起話來難免結巴。

  孔有德和耿仲明也弄不明白。既然豫親王說前方不是李自成的部隊,那自然就不是了。

  可前邊除了李自成,就沒有誰了,要說這騎軍不是李自成的,難道,會是從地底下冒出來的?

  王爍在西北成名時間很短,以至於這些人還根本沒有聽說過他。

  孔有德想半天,對多鐸道:“王爺,會不會,是張獻忠從四川打過來,和李自成兵合一家了?”

  多鐸皺眉思索半天問道:“張獻忠是個什麼東西?”

  孔有德和耿仲明相互看看,知道要跟這位混帳王爺說明白,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語言障礙不說,單這位這誰都不服,任誰不怕的愣勁,就夠別人頭疼的。

  他們只得大致對他說,這張獻忠和李自成一樣,都是流寇首領,但兩人不是一夥的,而是各幹各的。

  張獻忠這時候在四川稱王呢,會不會是聽到李自成被您豫親王打敗了,從四川趕過來救援李自成呢?

  多鐸聽半天,只鬧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張獻忠也是李自成。

  既然都是流寇,那就把他們放在一塊打吧。

  孔有德心說,你說的倒容易。李自成好打了,是因為他的精兵在山海關已經耗盡了,張獻忠可還兵精糧足呢!就沖剛才殺過來的那些騎兵的勁頭,恐怕就不差于他們滿清騎兵。

  若是張獻忠的大隊人馬都開過來,估計不下三四十萬,那就不是他們可以打得過的了。

  想到此,知道和多鐸說不明白,就和耿仲明暗中商議,再往前進軍,必須加倍小心謹慎。

  如遇敵軍大規模進攻,必須原地防守,弄明白情況以後,向多爾袞請示。同時,派出偵騎向前偵查。

  滿清軍隊不全都是滿洲人。像孔有德和耿仲明,過去是毛文龍的屬下,後來遭朝廷猜忌才投靠了滿清。

  他們率領的,還是他們過去的明朝軍隊,不過是改為了隸屬滿清的漢八旗。

  類似孔有德和耿仲明這種投靠滿清的明軍將領太多了,像祖大壽兄弟,尚可喜,洪承疇一眾松山會戰的降將,可以說不勝枚舉。

  是以,到滿清進關時,滿洲漢八旗的人數倒遠遠多於滿八旗了。

  到這時候,這些漢八旗的漢人當奴才已經當習慣了,甚至當上癮了,再也沒有了反抗的意識和頭腦,成為滿清的忠實奴才和走狗。

  滿清作戰,一般是把漢八旗放在最前面的,漢八旗被敵人戰敗,同時也消耗掉了敵人的大部分實力的時候,滿八旗才會抓住機會出擊,一舉消滅掉被漢八旗消耗的差不多的敵人。

  山海關對付李自成精銳,就是滿洲人打仗的經典實例。

  這一次,多鐸率軍西來,克洛陽、沁陽,陷靈寶,遵循的也是漢人在前,滿人在後的慣例。

  不料大順軍不堪一擊,一觸即潰。多鐸見順軍如此稀鬆,才改變策略,把自己鑲白旗的滿洲軍放在了前面,只是想讓他的部下們立些功勞,別大功勞都讓漢人立了。

  果然,滿八旗更是天下無敵。在潼關,李自成與滿八旗對陣,竟然沒贏過一場,匆匆率劉方亮和劉宗敏逃回了西安。

  留守的巫山伯馬世耀眼見大勢已去,李自成前腳剛走,他後腳立刻就獻關投降多鐸了。

  本以為李自成一敗,從此更沒有大的戰事,多鐸更是放心讓滿洲兵前鋒營在前面開路。

  沒有想到,鑲白旗的滿洲騎軍前鋒營,正撞上從隴中趕來的辛思忠騎軍,被迎頭痛擊,兩個前軍統領也死了,差點就全軍覆沒。

  再往前走,多鐸就不敢托大,乖乖率滿洲人躲在了後面,把孔有德和耿仲明的漢八旗轟到前面開道去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29

第339章 勢均力敵劍拔弩張 紅衣大炮迫退騎軍

  辛思忠這次來陝西,不是為了和滿洲兵打仗,而是為了運走西安田見秀沒有燒掉的糧食,還有勸說周圍百姓跟他回隴中,莫被滿洲人屠殺。

  臨來之時,參謀長宋獻策在總部下達的命令裡特別提醒他,儘量不要暴露自己的實力,避免滿清把他們做為主要敵人,引火焚身。

  關於這一點,頗有戰略眼光的辛思忠是完全能夠理解的。

  如今天下大亂,唯滿清獨強。誰有威脅滿清稱雄中原的實力,滿清就會第一時間對付誰。

  王爍的西北軍雖然作戰能力不差于滿洲人,但西北貧瘠,軍隊無論從供給還是數量上,都還遠達不到和滿清決戰的條件。

  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隱藏實力,暗中發展自己,讓滿洲人先去和李自成、南明朝廷打去吧。

  等自己具備了一定實力,滿洲人也讓別人耗的差不多了,才能真正露出自己的實力,將滿清一舉逐出關外。

  所以,擊敗滿清前鋒營,也稱量出對方的實力之後,辛思忠就不打算和滿洲兵硬拼了。

  他在渭南以西選擇地形,準備利用地勢,阻擋滿清軍隊前進,保證西安方向的撤退工作不受影響就可以了。

  這樣,既不過於暴露自己的實力,又不會造成和對方硬拼的局面,減小了自己的傷亡。

  他帶領的這些騎軍,都是經過和北方的蒙古諸部實戰,在荒漠裡經歷過生死考驗的精兵,他不想損失任何一個士兵。

  滿洲漢八旗是步軍為主,只有少數騎軍配合的部隊,辛思忠的騎軍防守他們就容易了。

  只要在敵軍進攻方向的兩翼佈置突出騎軍,敵軍就不敢全力前進。

  否則,大軍被兩翼騎軍截斷,前方的進攻部隊立刻就會變為孤軍,面臨被敵人正面騎軍屠殺的危險。

  滿洲軍隊派大軍進攻兩翼,騎軍速度快,立刻就會撤退,運動中很容易讓對方暴露出缺點。

  一旦發現敵軍進攻方向哪個地方兵力不足,中間的騎軍主力立刻就會向那個方向穿插包抄,而兩翼騎軍會適時發動反擊,包圍兵力不佔優勢的敵軍,迅速予以消滅。

  總之,在這大平原上,騎軍利用速度快的優勢,在不斷的運動中找到敵人的弱點很容易,滿洲軍若不顧四周都是敵人騎軍的局面向前進攻,跟找死也沒有太大區別。

  這一點,孔有德和耿仲明無疑是十分清楚的。看到對方完全是騎軍,列出了兩翼凸出的陣勢,立刻下令自己的部隊停止前進,回報後面的多鐸。

  多鐸前鋒營差點讓對方全殲,此時心有餘悸,不想派自己的滿州騎兵出擊和對方死磕。

  要知道真正的滿人太少了,連漢人的百分之一都達不到。把真正的滿人拼光了,他們就不用在關內呆著了,恐怕連遼東老家都站不住了。

  這是出征時多爾袞反復囑咐他和阿濟格的,只允許讓漢人和漢人自相殘殺,不到萬不得已,絕不允許動用滿八旗!

  他損失了大部分的前鋒營,回去還不知道多爾袞會怎樣懲罰他,再讓他拿滿洲八旗和辛思忠死磕,他無論如何不肯了。

  可是,也不能就這樣,讓人家兩萬騎軍堵在這裡,不往前進軍啊?

  還是耿仲明有主意,他想了個辦法,把二十餘門紅衣大炮放在陣前,逐漸向前移動。

  待大炮射程夠上對方騎軍,對方不撤就用大炮轟。對方如果撤了,就繼續推著紅衣大炮前進。

  如此步步為營,一點一點前進,早晚會將對方逼急,要麼撤退逃跑,要麼向大炮進攻。

  向大炮進攻等於是找死。這紅衣大炮炮身粗重,射程超過一裡,一炮可打出幾百粒鐵丸,人和馬只要碰上鐵丸,基本沒有活路,不死也得失去戰鬥力。

  二十余門大炮齊射,那威力想想都可怕,騎軍想衝破大炮的火力網,完全就是妄想。

  多鐸一聽,耿仲明這主意不錯。就這麼著了,把大炮推到陣前,全軍前進!

  辛思忠看到對方推出二十余門紅衣大炮,立刻就下令騎軍向後撤退了。

  他見過紅衣大炮,知道這玩意厲害。

  可是,他的騎軍剛撤退五裡,還沒有來得及列好陣勢,滿洲兵推著紅衣大炮又上來了。

  反復幾次,辛思忠弄明白了對方的用意。這是逼著他和紅衣大炮決戰呢!

  潼關的時候,滿清軍也用這個辦法對付過李自成,李自成的破解辦法是,派騎軍繞過對方大炮防線,從後方進攻清軍。

  可是人家既然要用這個法子贏你,怎麼會允許你從後面打人家?結果多鐸在自己後方設置了壁壘,利用壁壘消耗掉順軍的銳氣,然後大清騎軍出擊,殺的李自成大敗。

  辛思忠在這方面比李自成聰明,他沒有分兵繞到對方後面。因為敵軍人數遠比他多,人家就是希望他分兵好各個擊破。

  但這麼一味敗退下去也不是辦法。他知道王爍已經帶領機動兵團向西安這邊趕來,便派傳令兵立刻向後方前進,去尋找王爍,自己則緩慢向後撤退,儘量拖延清軍前進的速度。

  如果王爍的機動兵團還離的這裡太遠,他就必須設法阻止敵軍前進,確保西安方向不受敵軍攻擊。

  他考慮將騎軍分為幾個縱隊,彼此拉開距離,在這渭河岸邊和清軍糾纏在一起,使其大炮儘量無法發揮作用。

  即便可以迫使敵軍無法使用大炮,但敵軍人數眾多,自己的騎軍和敵人全線糾纏在一起,吃虧是一定的了。

  所以,他才要請示王爍。

  接到辛思忠報告的時候,王爍和宋獻策已經率領一個步兵軍和一個火槍軍到達了西安城下。

  他讓宋獻策帶領步兵軍和梁敏安排的一幫政工幹部進西安城,往回搬運田見秀沒有燒掉的物資和糧草。

  同時,政工幹部向百姓宣傳,告訴他們滿清的殘暴和野蠻,勸他們暫時跟西北軍去西北,等哪一天他們打回來,再把百姓們帶回來。

  他則和火槍軍軍長王建國,帶領火槍軍沿渭河向東去匯合辛思忠,讓傳令兵告訴辛思忠,就那樣緩緩撤退,不要和清軍硬拼。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