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大清,坑你沒商量 作者:老余 (已完成)

 
王烏鴉 2018-12-2 00:09:46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14 85192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29

第340章 工兵鍬挖掘戰壕 火槍軍嚴陣以待

  遠遠可以看到辛思忠的騎軍的時候,王爍命令前面率領火槍軍前進的火槍軍軍長王建國就地阻擊清軍,掩護西安方向的撤退計畫,不得令清軍越過防線一步!

  王建國接令後立刻命令部隊停止前進,就地沿南北方向挖掘戰壕。

  火槍軍的士卒都配備了工兵鍬,每個班還專門配備兩把挖掘鎬,這當然是王爍的主意。

  吳朗西還沒有辦法做出現代軍隊的多用折疊挖掘工具,只能按王爍畫出的圖紙做出鍬的樣子,再配個木柄。

  沒有辦法,王爍只好讓各班專門挑兩個士卒,不配鍬,而是配一頭尖,一頭扁的工兵鎬了。

  渭河兩岸多是黃土地層,挖掘起來毫不費力,只見南北一線塵土飛揚,兩萬士卒開始了挖掘戰壕的工作。

  帶隊的少尉以上軍官,都專門在軍校學習過戰壕的形狀和挖掘方法。

  在地面挖掘三尺左右深,四尺左右寬的溝槽,挖出的土石則沿戰壕一側堆積到敵軍進攻方向,堆積層截面成梯形,兩尺左右高,用鍬拍實。

  這種戰壕,士卒斜臥在向敵人的一面斜坡上,正好可以射擊前來進攻的敵軍。

  這個時代還沒有曲射熱兵器,敵軍的大炮或者其他火器,射出的彈道都是直線的,會被戰壕前的梯形防禦面阻擋住,無法打到戰壕內的士卒。

  敵軍騎軍攻擊過來,戰馬會因梯形斜面阻擋而直接越過戰壕,無法傷害到戰壕內的士卒。戰壕內的士卒只管專心向敵軍射擊,阻擋住敵軍步兵前進就可以了。

  突破戰壕防線的敵軍騎兵,會在戰壕後面遇到王爍騎軍的圍剿。

  能冒著彈雨突破戰壕的敵方騎軍本就不容易,是少數,再被戰壕後以逸待勞的王爍騎軍一頓圍剿,估計存活下來的幾率很小。

  即便敵軍騎兵大舉突破,騎兵高坐在馬上,想回馬彎腰殺隱蔽在戰壕裡的士卒,由於高度原因,也是十分困難的事情。

  而且,火槍兵的火槍上,都裝著一尺多長的刺刀,可以當冷兵器長槍使用,到時候誰殺誰還真不好說。

  如果當初李自成知道把戰壕挖成這樣,多鐸的大炮說不定真就成了擺設。

  辛思忠帶領騎軍退回來的時候,火槍軍的戰壕已經挖成了。

  這種戰壕作戰的方式,辛思忠在軍校學習的時候就知道了。而且,裡面的許多戰法和技巧,正是他們這第一代軍校學員和王爍共同討論,集思廣益的傑作,他對這個,可以說再熟悉不過了。

  王爍也是好久沒有見到辛思忠了,兩人下馬,互相擁抱一下,開了幾句玩笑,王爍這才詢問前方的戰況。

  辛思忠笑道:“滿清騎軍沒有大將軍說的那麼邪乎,彪悍兇狠倒是不錯,論戰術,論小部隊配合,他們比我們差遠了。如果是同等數量的騎軍對決,我們必勝!”

  王爍有點不相信辛思忠說的。當初在西寧和賀錦作戰的時候,他的騎軍連賀錦的騎軍都打不過。

  滿清騎軍卻是比賀錦的騎軍厲害多了,這是他在北京時,東去永平阻擊清軍時親眼所見,親自上陣試探過的。

  進佔蘭州之後,王爍的隊伍迅速擴大,他已經沒了時間親自帶領部隊衝鋒陷陣,並不十分瞭解他的部隊如今戰鬥力到底如何了。

  他雖然不親自率部隊出征,但他在部隊裡留下的頑強不屈的作戰作風和成軍思想,卻在深深的影響著他的部隊。

  將士們雖然為不能跟隨他們的大將軍作戰而遺憾,但他們大將軍作戰的故事,卻影響著每一個士卒,一代代傳承下去,這就是軍隊的傳統和文化。

  特別是王爍發明的輪訓制度和解決吃飯問題的炒麵,讓他的騎軍們能夠在沒有後援的狀態下走出很遠,可以深入敵佔區,天天在實戰裡摸索前進。

  如今,他的騎軍,已經是一隻集彪悍與勇猛,戰術和軍紀於一身的無敵軍隊了,這是王爍所沒有預料到的。

  辛思忠帶領騎兵軍撤向戰壕後方,到達敵軍紅衣大炮射程之外便停下來,就地列陣。

  一旦敵軍騎軍進攻,他會率領騎軍殺回來,迅速靠向戰壕,剿殺越過戰壕的敵軍。

  孔有德和耿仲明帶領漢八旗,攜帶著笨重的紅衣大炮,一路攆著辛思忠的騎軍前進,雖然速度慢,最終還是到達了王爍火槍軍挖的戰壕前沿。

  和李自成對陣的時候,他們已經見識了這種戰壕作戰的方式了,根本不足為懼。

  於是,兩人命令將二十餘門紅衣大炮拖到陣前,裝上散彈,對著前方戰壕一頓猛轟。

  戰場上頓時響起劇烈的爆炸聲,清軍大陣中冒出縷縷藍煙,迅速形成霧霾,將整個大陣都包裹起來。

  王爍的火槍軍戰壕這邊,也被大炮散子擊打的到處飛沙走石,黃塵滿天,大炮的威勢看著著實驚人。

  幾輪轟擊過後,孔有德估計對面戰壕裡的人死的差不多了,便命令清軍大隊進攻。

  清軍步兵排成方陣,刀槍林立,威武雄壯,向著西北軍戰壕方向前進。

  清軍大炮轟擊的時候,火槍軍的士卒都背依著戰壕壁,坐在戰壕裡,大炮發出的散子根本打不到他們。

  待清軍大炮停止射擊,大家這才站起身,用工兵鍬修理被散子打壞的梯形防禦工事。

  火槍軍軍長王建國和他的軍指揮系統以及王爍,都在戰壕裡。

  只不過這指揮戰壕又在火槍兵待的戰壕後面,通過與戰壕一樣的壕溝,跟前方戰壕相連,已經有了近代熱兵器作戰,縱深戰壕的一點影子。

  看到清軍大陣開始前移,王建國放下手裡的嘹望鏡,看向一旁的王爍。

  王爍明白他的意思,說道:“你是戰場指揮,別看我,該怎麼幹,你自己拿主意。”

  不越權指揮,這也是決策層常委會做出的決定,王爍不能違背。他只能做戰略決定,至於仗具體怎麼打,那是軍隊指揮官的事。

  王建國聽王爍如此說,嚴肅地給他敬個軍禮。禮畢,回身對傳令官道:“命令下達至各連,以中間二師一連為號標,他們先放第一槍。敵軍眾多,以三百步為開火距離。執行吧。”

  傳令官向王建國敬禮,然後走出指揮戰壕,分派傳令兵傳達軍部命令至各連。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29

第341章 初試鋒芒創清軍 違反規律不科學

  接著,王建國又向各師下達防守任務,仍舊由傳令官派人傳達到各師指揮部。

  火槍軍傳令、行禮,作戰指揮運作,已經開始接近現代部隊的模式,這是王爍注重軍校教育產生的結果。

  火槍手的挑選是相當嚴格的,只有經過了實戰並表現優異的老兵才有資格成為火槍手。

  雖然這些士卒都是優秀的老兵,平日訓練各種火槍運用戰術也相當刻苦,但今天,是他們第一次真正用火槍打實戰。這火槍軍的戰力到底怎樣,就看今天這一戰了。

  二師一連做為號標,連長更是打起百倍精神,注視著對面的清軍。

  所謂號標,就是全軍第一個開槍的那個連隊。由這個連隊的連長來判斷敵我距離,選擇開戰時點,在這個連隊開槍之前,其他任何連隊不得首先開槍。

  這是上級對他們極大的信任,也是他們極大的榮譽。是以,連長責任重大,必須打起所有精神,來做好這個工作。

  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火槍軍的第一次實戰,更是歷史上火槍軍的第一槍,意義非凡。

  連長聚精會神的注視著前方的清軍大陣向前移動,看看就要接近三百步的距離,他抽出肋下馬刀,高高舉起,大喊道:“第一排,準備!”

  其他相鄰連隊的連長,看到他舉起了馬刀,也紛紛將馬刀抽出來,高高舉起。頓時,長長的戰壕防線裡,在陽光的反射下,泛起一片亮光。

  火槍軍編制,自然是採取的便於火槍連續施放的“三三”制,一班十五人,一排三班,一連三排,以此類推。

  如此,第一排士卒施放火槍之後,裝上彈藥準備好擊發,第三排士卒正好第一輪射擊完畢,第一排正好再次接上,保證了射擊的連續性。

  清軍並不明白火槍軍的這些關竅,見自己還在三百步以外,敵軍就亮兵刃,以為對方害怕他們呢,根本就不在乎,繼續輕鬆前進。

  他們做夢都不會想到,對方手裡的火銃,可不是只能打百十步的老鳥槍。

  火槍軍的火槍,打的不是散沙彈,而是單顆帶尾翼的錐形彈,四百步以內,即便穿著重甲,也會被這子彈洞穿!

  王建國之所以要把清軍放到三百步以裡,不是考慮距離遠了,子彈威力達不到,而是考慮火槍手的射擊準確性。

  西北貧瘠,每一顆子彈都花費了軍工廠工人不少的心血和勞動,他可不能讓這子彈打不著敵人就白白放出去。

  終於,上尉連長們手裡的馬刀如雨般紛紛揮下。垂直于渭河,分佈於其兩岸的,長長的戰壕裡,升起一片藍煙,爆竹般的聲響紛紛傳出。

  清軍方隊前進,是考慮到對方會放箭阻攔的,前軍都帶了護盾,即便後軍也帶著手盾向天防禦,防止箭矢成抛物線越過前軍,從空中落下。

  至於對方的火槍,清軍直接就忽略了。

  以他們的經驗,防火槍,冬天穿著棉襖,只要以手護住臉就可以了。

  火槍子根本穿不透棉襖,別說鎧甲了。至於為什麼要護臉,自然是怕槍子打在臉上留下疤痕,變成麻子,將來不好找媳婦了。

  這一次,他們可是大錯特錯,錯到家又錯回來了。

  隨著對方戰壕裡冒出藍煙,清軍方陣前方的士卒便成片的撲倒在地。有些在地上嚎叫,顯然是受了重傷。更多的則是根本就沒有任何反應,當場就死掉了。

  後排的清軍看著這個場景,一時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只是傻乎乎的,愣愣地看著倒下去的人們,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此時,對方第二排火槍響了。

  清軍大隊裡,但聞“啾啾”聲不絕,不知是什麼東西,以肉眼看不到的速度,“啾”一聲就鑽入了士卒的身體,帶起一片血光,士卒立刻就會被這肉眼無法觀測到的東西將生命收割掉,變為一具具死屍。

  偶爾這東西現形,便是一溜火光,這火光碰在哪裡,哪裡便粉身碎骨。進入人的身體,立刻就炸出一片血霧,甚或從人的身後穿出,帶起碗口大的血肉。更有被擊中頭部者,頓時半個腦殼便被炸飛,慘不忍睹。

  清軍大駭,終於反應過來,再也顧不上軍紀,沒被擊中的,撒腿就往回沒命奔跑,頃刻整個軍陣一片混亂。

  看看清軍出了火槍射程,火槍軍也停止了射擊。

  孔有德和耿仲明在軍陣後面,用單筒千里鏡看著前方的戰局。

  派出去的偵騎已經回報,對方人數不多,除了剛才接戰的兩萬騎兵,後方還有人數相當的步軍,除此再無其他軍隊。

  孔有德和耿仲明這才放心命令部隊進攻。碰上敵軍挖戰壕阻擊,也並沒有太在意。畢竟對方人數遠遠少於自己。

  見對方戰壕裡冒出藍煙,知道是敵人施放火槍,還是不在意。

  雙方距離太遠了,這時候就施放火槍,根本不可能打的著。看來這般敵軍士卒沒打過仗,是些生瓜蛋子。

  這火槍說是有一百步的殺傷射程,實際管用,得把敵人放到五十步以裡,不然也就只能在人臉上留幾個麻子,其餘等於沒用。

  等打完仗,把對方這般生瓜蛋子俘虜過來,得好好教教他們怎麼使火槍,不然光浪費火藥,一點用處都不起。

  還沒意淫完,違反自然規律的事情就在他們眼前發生了。

  隨著對方戰壕升起藍煙,自己這邊前軍大片士卒紛紛撲倒。接著,對方戰壕裡再次升起藍煙,再看自己這邊,又是大片的士卒撲倒。

  兩個人幾乎同時放下千里眼,看向對方。

  不可能,這不科學!

  兩人急忙跑下用來指揮的高坡,跑向退回來的士卒。

  看著皮質護盾上拳頭大的破洞,兩人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這太可怕了!

  可是,潼關都拿下來了,被阻擋在這離西安已經很近的渭河平原上,不能前進,如何跟多爾袞交代?多爾袞能相信這個事實嗎?

  孔有德道:“咱先別管睿親王信不信了,先把豫親王找來,把他說相信了再說吧。這玩意太玄了,要不是親眼所見,我都無法相信。”

  耿仲明自然覺得孔有德說的有理,兩人命大軍原地列陣防禦,急忙各自上馬,向多鐸所在的後軍跑去了。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29

第342章 愣王爺發誓要改姓 重甲兵驅降卒試槍

  多鐸當然不能相信孔有德和耿仲明說的情況。

  三百步開外,讓火槍打的傷亡慘重,死傷累累?

  說天書,說神話呢?不想打仗就直接說,別他娘的糊弄我!天下若是有這等神槍,我他娘的跟你們兩個姓!

  耿仲明還要爭辯,孔有德暗中拉他衣袖一把,笑著對多鐸道:“也許我們兩個看走眼了,還是王爺您親自去看看,以示定奪。”

  多鐸二話不說,帶著親兵衛隊,跟著兩個人向前面去。

  他倒要看看,這兩人編這麼滑稽的謊話,到底想幹什麼?

  孔有德和耿仲明策馬走在前面,耿仲明就暗中埋怨孔有德道:“你這主意可不高明。這位豫親王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的主,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讓他怎麼看?不還得用咱們的士卒去進攻他才能看見,才會相信?”

  孔有德解釋道:“不如此,咱們也沒法交代呀。”

  耿仲明道:“跟隨咱們的弟兄,都是跟著咱們多年的老兵。投了滿人,落個漢奸駡名,咱們就夠對不住他們的了。如今,就為讓多鐸相信,再讓他們這樣白白送死,於心何忍?”

  孔有德道:“這個我早有準備。不用咱們的老人,用投降的那三千順兵。”

  原來,奉李自成命令留守潼關的巫山伯馬世耀,投降滿清以後,見到多鐸,他又後悔了。

  怎麼呢?

  這位豫親王爺多鐸,生就一副二愣子模樣,而且漢語十分不熟練,說話亂七八糟,誰都不挨著誰,基本屬於言不達意,話不著調。

  馬世耀一看,就這麼一位半生不熟的傻子就把我給嚇投降了?怎麼看他也不像能把闖王給打跑的主啊?

  哪天闖王擊敗這位傻王爺,回過頭來還不把我給活煮了?你馬世耀也忒窩囊了,連傻子你都能投降!

  想到這裡,馬世耀又變幌子了。他偷偷給闖王寫信,要闖王再殺回來,他做內應,裡應外合,把傻王爺多鐸給滅了。

  事不湊巧,這封信沒送到闖王那裡,讓人給送多鐸手裡了。

  多鐸雖然外表看著傻乎乎,直愣愣的,愣是有些愣,傻是一點不傻。

  他接到馬世耀給闖王的信,不動聲色,卻邀請馬世耀及其親信到潼關原外面打獵,暗中在圍場四周佈置重兵。

  馬世耀就把多鐸當了傻子,心裡一點沒犯防備,帶著親信就去了。

  結果,馬世耀與其親信一千余人,被多鐸重兵包圍,迅速撲殺殆盡,並就地不管死的活的,一律挖坑埋掉,不留活口。

  就這樣,馬世耀和他的親信被多鐸殘忍處理掉,剩下的三千餘順軍,則被多鐸交給孔有德和耿仲明,編入漢八旗。

  今天多鐸要親眼見識敵軍火槍軍的威力,孔有德就想用這三千投降的順軍做多鐸的試驗品了。

  明軍在關外的騎軍,是有重甲騎兵的。

  士卒穿全身包裹著嚴實的重生鐵鎧,戰馬也披鎧甲,戰馬相連,行軍較慢,但刀槍不入。目的,就是防備滿洲騎兵。

  我單兵單騎打不過你,我弄刀槍不入的重甲騎兵,這回看你輕騎兵怎麼對付我?

  後來,隨著大批的明軍將領投降滿清,這重甲騎兵也變作滿清的了。孔有德和耿仲明的軍隊裡,就有重甲騎兵。

  這回,孔有德將多鐸讓到指揮戰鬥的高坡上,然後就命令重甲騎軍,將投降的三千順軍從隊伍裡逼出來,逼迫他們去進攻對面火槍軍的戰壕。

  三千順兵剛才已經見識了對方火槍的厲害,如何肯主動出擊找死?

  孔有德大聲告訴他們,為大清建立功勳的時候到了!攻破對方陣地,立功受賞,可真正編入漢八旗,成為大清軍人。

  猥瑣不前,貪生怕死,他們身後的重甲騎軍,就會把他們殺死在陣前,然後馬踏成泥,死無葬身之地!

  孔有德說罷,向那些裹滿了鎧甲的騎軍們一揮手,但見騎軍們挺起長矛,催馬前進。

  留在最後面不動的順兵,被重甲騎軍的長毛穿透胸膛,接著被碗口大的馬蹄踏翻在地。

  能做重甲騎軍戰馬的馬,都是大宛種的高頭大馬,一般蒙古種的小馬根本馱不動自身和騎兵身上的重甲。

  高頭大馬,加上身上的生鐵重甲,再加上騎兵和騎兵身上的重甲,足有接近半噸的重量。

  如此負重的馬蹄踏在身上,根本就沒有活命的機會,當真是馬踏如泥。

  投降順兵沒有辦法,只得拿起兵器,向火槍軍的戰壕前進。看看接近剛才被火槍射到的敵方,順兵開始猶豫,停下了腳步。

  這時候,身後的重甲騎兵,紛紛舉起了手中已經上好發條的連弩。

  一個軍官高聲命令道:“進攻!違抗孔大帥將令,亂弩射殺!”

  到這時候,順兵前進是死,回撤也是死。

  回撤,他們是無論如何也對付不了刀槍不入的重甲騎兵的。倒不如向前快跑,大聲向對方請降,說不定對方會留他們一命。

  對方肯定不是闖王的部隊,但他們對抗清軍,那就是來幫闖王的。他們也是順軍啊,說不定對方可以放過他們。

  於是,聰明的先跑起來,邊跑邊喊:“別打槍,我們是順軍!”

  更多的人反應過來,一起向火槍軍的戰壕飛跑。

  你現在說你是順軍,誰信啊?

  再說,戰壕裡的火槍軍如何能聽明白他們亂糟糟的呼喊?就算聽明白了,對方從敵人軍陣跑出來,還帶著兵器,誰敢保證他們不是敵人?

  是以,帶隊連長直接忽略了對方的喊聲,舉刀命令士卒射擊。槍聲一響,對方喊什麼,就更聽不到了。

  可憐三千順軍,很快被快速而至的槍子擊倒在奔跑的路上。

  那時的火槍,由於製造精度還不行,槍子直徑大,初速低。但正是這樣的子彈,一旦進入人體,對人體的破壞力卻是極大。(道理,就如三八大蓋和中正步槍比較一樣,不在此贅述了。)

  看著三千順軍在戰場上,被對方的槍子打的如舞蹈一般扭動,很快就全部倒伏在地上,失去了生命,多鐸這回徹底相信了。

  不過,他前邊發誓要改姓,跟孔有德和耿仲明姓,到底是姓耿還是姓孔,那倆人愣是沒敢問。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29

第343章 強強相遇科技勝 機關算盡徒損傷

  這時候,多鐸通過派出密探偵查,已經知道對方是西北守土大將軍王爍的部隊了。

  王爍之所以要保留大將軍的稱號,不直接用現代稱號,就是為和外界這些不知總司令一類現代稱號為何物的勢力打交道。

  多鐸雖然知道了對方是誰,但王爍到底是幹啥的,屬於哪個勢力,有多少兵力,他還是不知道,和不知道王爍是誰也沒啥兩樣。

  但不管對方是誰,清軍就是不能打敗仗!就算對方是閻王老子,清軍也必須擊敗他!

  這就是這位豫親王爺的信念,這也是所有滿州人的信念。

  正因為有這個信念,滿清軍隊才可以一敗蒙古,二敗大明,再敗朝鮮,一路所向披靡。

  這便如三百年後的朝鮮戰爭,志願軍正是因為有這種天下無敵的信念,才能用小米加步槍,擊敗用現代化武器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使他們至今都忌憚中國軍隊的強大精神力量,有效保證了共和國至今無人敢惹,可以和平穩定發展。

  可是,多鐸不知道的是,對方是和他一樣,同樣有著戰無不勝強大信念的軍隊。

  而且,在王爍那裡,這信念有律法做為保障,有強大的政工團隊來專門宣揚,比多鐸和他的滿洲人自然打出來的信念更加系統,更加強大。

  多鐸不可能因為對方有強大的武器就不進攻,他又看到了剛才逼迫順軍降兵進攻的重甲騎兵。

  興許,對方的槍子打不破重甲騎兵的鐵鎧?不管怎樣,都得試一試。

  他強令孔有德和耿仲明,逼迫重甲騎兵進攻!

  孔有德忍不住心疼的直咧嘴。機關算盡,愣是沒算過這位二愣子王爺。有多鐸在一旁逼著,他不敢不下令讓重甲騎兵進攻。

  戰場上的重甲騎兵,剛剛把三千順軍降兵逼進閻王殿,這回就輪到他們了,這就叫惡有惡報吧。

  重甲防箭矢,防冷兵刃管用,防接近音速的槍子,甲葉子便真如樹葉一般脆弱了。

  沒到半個時辰,兩千重甲騎兵全部倒在戰場上。

  他們太慢了,又相互聯鎖在一起,只能前進,後退十分費力。

  在火槍軍連續射擊下,前進不能,後退也不能,成了人家練槍的活靶子。

  太陽落山的時候,戰場上死傷枕籍,屍積如山,血流成河。

  這些死屍都是滿清軍隊的,王爍的軍隊只有幾個輕傷,還是自己不小心弄的,不是清軍打的。沒有重傷,更沒有陣亡。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多鐸仍舊不甘心失敗,晚上又派兵偷襲。

  王爍的火槍軍已經接近現代軍隊了,各負其責。

  晚上自然安排的有值班哨兵,不時施放照明彈到戰場上方。

  發現敵軍蹤跡,值班部隊立刻組織起來,照明彈將敵軍所在位置照的如同白晝,所有偷襲清軍就暴露在火槍軍的槍口下,等著人家屠殺。

  這些值班部隊都是預備隊,白天打仗時就在後方的戰壕裡睡覺。而白天作戰的部隊則在晚上睡覺,根本不理會有沒有敵人偷襲,那不是他們的任務。

  夜晚偷襲不成,多鐸老實了,不再讓部隊前去送死。

  但他不死心,讓所有將領思考破解敵軍火槍的辦法。只要辦法管用,破了對方,他定有重賞,加官進爵。

  於是,第二天清晨,多鐸便有了許多新的進攻辦法。

  先是輕騎兵快速突破法,結果大部分輕騎兵被人家射殺在前進的路上。

  總算有少數騎兵突破了對方戰壕,又被辛思忠的騎軍從後面趕上來給包了餃子,讓人家一路追殺,基本沒有活著跑回去的。

  這招不行,多鐸又讓把紅衣大炮往對方戰壕方向靠近,多派士卒拿著長盾防護,試圖將大炮抵近射擊,摧毀敵方戰壕。

  靠的太近,幾面長盾疊加起來都擋不住槍子的衝擊,而且,人家也派出小部隊靠近,向大炮所在的位置投擲小開花彈。

  小開花彈爆炸,不僅炸死了許多炮手,連大炮的火藥都給引著了,差點把大炮也給毀了。

  死傷慘重之下,多鐸只得下令,讓士卒拼死將所有大炮拖回來。

  那是他們滿人賴以制勝的法寶,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扔了。扔了回去,多爾袞非揍死他不可!

  可大炮在人家射程之內,也不是你想運過去就運過去,想拖回來就拖回來的。

  士卒們舉著長盾,掩護著幾個力氣大的壯漢往回拖大炮。

  長盾哪裡能擋住槍子?完全就是靠人的身體來擋槍子。

  在多鐸嚴命之下,一批士卒扛著長盾上來,很快就全倒下。一批再上來,擋住槍子,讓其他壯漢將大炮拖回去。

  也就是王爍的軍隊不稀罕這些破炮,才不願意犧牲士卒和他們爭,不然,多鐸就是想拖回去都辦不到!

  接下來,多鐸的愣勁上來,非要和王爍的火槍軍決個高下不可。

  他愣歸愣,不講究方法,拿著士卒性命往裡填的辦法他不會用,而是逼著漢軍將領們想各種主意。不管怎樣,必須把對面的敵軍擊敗。

  於是,各種攻擊辦法層出不窮。先是滾木遮擋進攻法,失敗了接著換掘地進攻法,還是失敗,接著再換挖壕法,折騰個沒完。

  火槍軍成軍之後,王爍的軍校就整日在研究各種戰法,自然包括破各種敵方的進攻辦法。

  王爍的軍隊是按現代軍隊制度編制的,平日也是按照演習制度,不斷的拉出來,用現代演習設藍軍的辦法,以藍軍為假想敵方,相互隨機對抗的來鍛煉隊伍。

  而藍軍,正是以清軍為範本組建的,因為王爍的火槍軍的敵人,就是清軍。

  許多敵方的進攻辦法,當然包括比今天清軍臨時想到的,高明的多的辦法,火槍軍在演習時,藍軍一方就給他們用過,他們早就見識過了。

  是以,無論清軍用什麼辦法進攻,結果都一樣損兵折將。

  若不是王爍不想暴露實力,在五天以後,西安方向物資運輸和百姓轉移工作結束,主動撤退,估計多鐸能把所有的漢八旗全填到火槍軍的槍口下。

  王爍這次撤退,沒有撤到伏羌自己原來的邊界,而是只撤到天水、陳倉一線,將天水、陳倉納入了他的版圖。

  既然李自成已經從這些地方撤退了,這些地方都是進攻隴中的重要關口,他當然不能讓清軍佔領,當然是自己佔領,留兵把守,為自己的地盤多加兩道屏障。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30

第344章 王爍坑慘大清軍 英王鬱悶追闖王

  付出了兩萬人傷亡的代價,總算將王爍趕回了隴中,多鐸也算是挽回了面子。

  他沒混蛋到不知死活,尾隨著王爍去進攻陳倉。看王爍大軍向西退入群山,他則直接放棄追趕,進西安城了。

  多鐸心裡也明白,人家不是他打敗的,人家是主動撤離的,不願意跟他拼命。但不管怎樣,他贏了,那就行了。

  再說,多爾袞在北京已經知道了這邊的情況,派人來囑咐他,不要和王爍硬碰硬,他已經派使者去蘭州招安王爍了。

  仗雖然打勝了,但勝的有點窩囊,多鐸心裡不痛快。

  不痛快怎麼辦?殺人解悶唄。他吩咐士卒,進西安之後,三天之內,可無法無天的盡情自由行動。

  這就意味著可以隨便殺人,搶自己喜歡的東西和女人唄,清兵最喜歡這個了。

  接到命令,清軍無論是滿八旗還是漢八旗,無不歡聲雷動,一窩蜂的湧入西安城裡。

  西安城裡,凡是有用的東西,已經讓王爍搬空了。剩下幾戶倔杠頭,無論宣傳隊怎樣做工作,就是不走。

  這些人現在倒楣了,想在清軍手裡留條命,那是做夢呢,能痛痛快快死去,不受罪就是八輩子積德了。

  可這種倔杠頭,整個西安城里加起來,也就百十來戶,根本不夠十幾萬滿漢清軍出氣的啊。

  這下清軍讓王爍給坑慘了,費心極慮,和李自成拼死血戰,人馬物資損傷消耗無數,好容易佔領西安,結果毛都沒撈著,都便宜了王爍,讓王爍給搬西北去了。

  多鐸氣沒出來,就想等北路的阿濟格到來,然後一起去找王爍算帳。他自己還真不敢去惹王爍,怕讓他給打回來。

  阿濟格早就到延安了,按說此時也應該到西安了。可多鐸等了三天,愣是沒看見阿濟格的影子。

  多鐸就奇怪,阿濟格跑哪去了呢?

  阿濟格繞過防守榆林的高一功,擊敗李過之後,沒費多大勁就攻佔了延安一帶。

  這時候,他應該以延安為依託,向西安方向發動進攻才對。可是,這位王爺在這個時候得著一個消息,讓他把進攻西安的任務給忘到九霄雲外去了。

  原來,在王爍佔領蘭州之後,祁廷諫就把他的茶馬股市開到了蘭州北邊,和蒙古人交界的地方。

  住在山西北邊鄂爾多斯一帶的蒙古土扈特部,聽說這茶馬股市十分熱鬧,什麼都可以交換,他們也想換回些茶磚來。

  可是,他們沒有錢,馬匹也讓滿清給征走了。拿什麼換呢?

  土扈特的首領,也就是滿清封的旗主固山額真就想到一個餿主意,去搶在寧夏北邊,河套一帶的回鶻。

  你還別說,這回土扈特人成功了,搶到回鶻五千頭駱駝。反正茶馬股市什麼都收,駱駝就駱駝吧。

  回鶻不幹呢。他們也投了大清了,也歸大清管呢。都一樣的番屬,你憑什麼搶我啊?

  回鶻就找大清告狀。這時候,阿濟格離的回鶻駐地最近了,回鶻首領自然就找阿濟格告狀去了。

  阿濟格一聽,嘿,你土扈特也忒不是東西了吧?你搶回鶻也得知會我一聲啊,這不眼裡沒爺嗎?

  俗話說,見面分一半,你不聲不響的搶這麼多東西,還想瞞著我不分我,這事不成!

  他連夜帶大軍主力北出蒙古,找土扈特人算帳去了。

  這通亂啊。

  多鐸問明白怎麼回事,直接氣壞了。有你這麼當哥哥的嗎?看著親兄弟吃虧不管,去蒙古搶駱駝玩?

  不成,這事我的得和九哥說道說道,讓九哥給我評評理!

  多爾袞接到多鐸的報告,鼻子都氣歪了。

  幹什麼呢你們這是,啊?這是打天下呢,多麼重要的事!你阿濟格也不小了,眼看要奔四的人了,怎麼這麼不著調?

  他嚴命阿濟格,必須立刻從鄂爾多斯給我滾回來!

  阿濟格入關以來立的功勞全部取消不算,取消和碩親王稱號。去給我追李自成,追上把他給我消滅掉,要是辦不到,看回來老子怎麼收拾你!

  一琢磨,多鐸還在西安呢。待會兒阿濟格回來了,知道是多鐸背後告他狀,這哥倆非打起來不可。

  得把多鐸支走。再一琢磨,李自成逃到襄陽,那就離著在湖北武昌的左良玉不遠了。

  如果阿濟格追擊過急,李自成和左良玉聯合起來怎麼辦?那阿濟格可就不一定幹過人家了。

  他找來洪承疇詢問,這傢伙對南明這些將領比較熟悉。

  洪承疇思考一番道:“不會。左良玉是靠剿流寇起家的,和流寇仇深似海。再說南明正和咱們談判共同剿滅流寇的事呢,必定不會幫助李自成。

  英親王把李自成趕到武昌一帶更好,說不定李自成就能和左良玉打起來,咱們正好從中得便宜。此驅虎噬狼之計也。”

  多爾袞聽的連連點頭。嗯,驅虎噬狼,這個辦法好,他最拿手這個了。

  既然阿濟格可以一人就把李自成和左良玉趕到一起收拾了,那多鐸就不用摻合了。

  他又下令多鐸,率軍立刻離開西安向東,攻破南明的江北四鎮,渡江滅南明。

  至於王爍,人馬有限,還暫時夠不成威脅。先派使者過去招安,不投降再說。

  阿濟格接到多爾袞的命令嚇一跳,這會兒他顧不上什麼駱駝不駱駝了,趕緊帶兵去追李自成。

  他知道他這位九弟的脾氣,真要發了火,親兄弟也不行。

  得,趕緊去滅李自成吧,不然,親王沒就沒了,就怕屁股也要給多爾袞打爛了。官位一擼到底,從此再享不成榮華富貴了。

  極度鬱悶的阿濟格,把正向襄陽一帶逃跑的大順軍,當作了最好的“出氣筒”。

  一路快速追擊,從河南西部咬住後即緊緊不放,下令清軍不分晝夜,拼死攻擊。

  阿濟格發瘋一般的攻擊,徹底打沒了李自成和他手下將領們的信心,現在是畏清軍如虎了,連接戰的膽子都沒有了。

  李自成率領大隊人馬,被阿濟格追的一路狂奔,沿途不敢停留,穿山越嶺、歷經艱險,終於跑到了老根據地襄陽。

  襄京四府(襄陽、承天、德安、荊州)是李自成襄陽稱王時的老根據地。那時候的闖軍軍紀嚴明,不禍害百姓,而且認真執行李岩的“均田免賦”政策,深受當地百姓愛戴。

  襄陽守將是威武將軍白旺,此人才能不亞于辛思忠。當年李自成離開襄陽進軍西安之後,他約束部隊,愛護百姓,深得當地百姓擁護。

  特別是馬守應讓闖王嚇得跑到荊州避禍,他和馬守應也相處融洽,致使整個襄京四府一片安寧,百姓可以安居樂業,過難得的太平日子。

  李自成再次敗退回襄陽時,襄京四府已經被白旺治理的相當富裕,且擁七萬精兵,加上李自成的敗兵十幾萬,又有百姓擁戴,是足可抵擋阿濟格,守禦地方安寧的。

  但這個時候,李自成和跟隨他的眾部下,已經被清兵嚇破了膽,在阿濟格步步緊逼之下,竟然不敢守禦襄京四府,要放棄這塊唯一的根據地,繼續南逃。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30

第345章 嚇破膽棄守襄京 輸紅眼難納忠言

  李自成要放棄襄京四府,就連他手下的謀士楊永裕和顧君恩,竟然也為他不守這唯一的老根據地找理由。

  一是清軍實在是強大,天下無敵。我軍自北京山海關到現在,每次與之交手,無一勝績,屢戰屢敗。

  二是清軍都是騎兵,我軍多是步軍,在這中原廣大平原之上,實無法與之抗衡。

  不如放棄襄陽,繼續向南,將清軍引至不利其騎兵作戰的南方水網地帶,再伺機予以消滅。

  三,此距武昌不遠。武昌為南明甯南侯左良玉鎮守,其乃我軍手下敗將,不敢與我軍抗衡。

  我軍趁勢擊敗左良玉,拿下武昌這座堅城,既可得到物資、糧食補充又可得到兵員補充,還可憑藉堅城阻擋清軍追趕,可謂一舉三得。

  威武將軍白旺此時頭腦還是清醒的,他堅決反對放棄襄京四府。

  他道,現在西安已經落入清軍之手,襄京是大順唯一的根據地了。

  他自已在襄京已經經營了兩年多,百姓愛戴大順政權,願為保衛大順和家鄉而戰。湖北又是魚米之鄉,糧食供應也有保障。

  他激動的大聲對李自成道:

  “這些條件,是其他地方無法得到的。在這裡,憑藉我們的天時、地利、人和,完全可以將清軍擊敗,保住襄京四府,然後再圖擴大。

  待我們以此為基,養足了精神,以後一定會有東山再起,和滿清決一死戰的機會的!

  況且,古語有雲:守江必守襄!當年南宋就是因為守住了襄陽,才有了偏安二十多年的太平。

  可惜,南宋只圖偏安,不圖進取,最終還是亡國了。

  陛下您若想學南宋故事,以江南為根基,和滿清劃江而治,襄京就更應該守住,無論如何不能讓給滿清!”

  自古以來,忠言逆耳,良藥苦口。無論白旺如何苦口婆心,杜鵑啼血一般的勸說,爭辯,李自成根本聽不進去。

  而此時那位大順宰相牛金星,似乎已經看透了一切,什麼主意也不出了。

  只要有空,他就和自己的兒子牛佺在一起,秘密商量什麼事情。

  位卑言輕啊,白旺只能眼睜睜看著李自成放棄他苦心經營起來的根據地,再次帶領大順政權的男女老少,踏上向南逃竄的征途。

  1645年三月,李自成率領全部家當——大順軍20萬和官員、家屬30萬人,共50萬人組成的“難民部隊”,由襄陽、承天,向漢川、沔陽前進。

  白旺終於不再對李自成抱有任何幻想,帶領家眷和五百親兵,連夜離開襄陽,避開清軍,沿著李自成南下的老路北上,于月底到達陳倉。

  馬守應在荊州的時候,他就聽說了西北的王爍。但他對闖王有感情,不願背叛闖王。

  如今的闖王,已經利令智昏,賭徒的性格暴露無遺。白旺知其必敗,無奈之下,只能選擇離開。

  王爍和李岩、宋獻策在蘭州等著白旺,聽白旺訴說了襄陽被放棄的經過,王爍只能苦笑。

  李自成正沿著歷史為他設定的那條不歸路平穩邁進,任何外力無法阻擋。

  自己已經托田見秀告訴他了,不可過江,他根本沒當一回事,還把誓死都不願意離開他的田見秀給殺了。

  宋獻策指著總部牆上掛著的地圖,連連頓足道:“即便襄陽不可守,我等東出陳倉,威脅阿濟格後路,阿濟格也不敢全力攻擊襄陽。何況襄陽是唯一一塊可守之地呀!”

  隨後就質問白旺道:“牛金星做甚了,為何不和你一起勸阻陛下?他也糊塗了嗎?拋卻襄京四府,陛下和大順,哪裡還有立足之地?”

  白旺還沒有回答,李岩卻在一旁說宋獻策道:“牛丞相在這點上比你聰明。明知勸也無用,他豈肯無謂撞一鼻子灰?”

  見宋獻策不服要爭辯,就道:“賭徒輸紅了眼,你對他講,莫要再賭了,讓他把手裡銀錢暫時留著,待來日運氣好時再來翻本,他肯聽你言否?

  闖王此刻就是輸紅了眼,即便你宋軍師在他身邊,你自信可以令其改變主意嗎?”

  宋獻策默默地想想以往跟隨闖王時的經歷,頹然坐進身邊的椅子裡,再不言語。

  李自成一路南逃,連侄子李過和舅子高一功都不管了。

  待李過和高一功接到李自成的書信,知道他已率主力向襄陽方向撤退的時候,他們已經被阿濟格的大軍阻隔在了山西北面,四周全是清軍,進退無路了。

  早在潼關激戰正酣時,阿濟格率滿軍譚泰部、漢軍吳三桂、尚可喜、薑瓖部攻打高一功駐守的榆林。

  在高一功嚴防死守,榆林久攻不克時,阿濟格留下薑瓖圍而不攻,自帶吳三桂和滿軍勁旅繞過榆林,打敗李過,攻取延安。

  就在榆林爭奪戰進入白熱化時,高一功接到李自成撤離防區、南下會師的命令。

  高一功知道,到了這時候,死守榆林已經毫無意義。他只得撤離榆林,與先前失守延安西撤的李過會合,準備去西安同李自成會師。

  這時侯,李自成早已撤離西安,西安城已經被多鐸佔領。很快,阿濟格也被多爾袞從蒙古給叫回來了。

  他們自討打不過清軍主力,直接經西安南下已經不太可能。

  周圍都是清軍,上哪兒去呢?只有向寧夏前進了。

  在李自成決定南逃的時候,李岩夫婦已經率一半西北機動兵團,兩個騎兵軍和一個火槍軍進入寧夏,準備東出陝西,阻擋已經擊敗李過的阿濟格自延安進軍西安,給王爍騰出時間轉移西安的輜重和百姓。

  阿濟格沒有向西安進發,而是去了鄂爾多斯搶駱駝。

  李岩沒有碰上阿濟格,在宋獻策將西安的輜重百姓轉移之後,便奉總部命令,率軍全面進佔寧夏。

  佔領寧夏,是常委會研究通過的,逐步擴大根據地的決議。

  既然李自成已經失敗南逃,寧夏現在雖說仍舊是大順的,但守軍稀少,無力抵抗滿清。只要清軍過來,很快就就會被佔領。

  與其便宜清軍,還不如現在就佔領寧夏。最省力的辦法,自然是在清軍到來之前把這件事情做了。

  李岩夫婦此刻正在寧夏,正好趁機佔領寧夏全境。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30

第346章 九王晉封皇叔父 大西老張不買帳

  寧夏不在清軍進軍中原的主要幹道上,並不影響多爾袞問鼎中原的大計,不致造成他對西北軍的過於關注,把西北軍做為主要敵人。

  但寧夏卻是塞北江南,有黃河流過,不乏水源,物產豐富,對王爍的西北政權的發展至關重要。

  所以,常委會早就形成一致決議,出西北的第一步,就是佔領寧夏。

  有李岩夫婦的威名在那裡擺著,進入寧夏之後,大順軍駐守西北的將領,馬科、左瓖、牛成虎等紛紛不戰而降。

  清軍完全佔領山陝之後,尚可喜和吳三桂派出小股部隊進入寧夏,進行試探進攻,很快就被李岩夫婦派出的騎兵給趕了出來。

  西北軍的騎軍與其他勢力的騎軍是不一樣的,他們背著王爍“發明”的炒麵,以連為單位,均勻分散在防地裡。

  防地中的百姓、治安軍、民兵都是他們的眼線。

  一旦發現敵情,連與連之間會用梁敏讓人研製的號炮聯絡,號炮連響的次數代表著敵人的多少。

  一個騎兵連發現敵軍,立刻點燃號炮通知附近的騎兵連,然後自己纏住敵人,等待其他連隊向這裡彙集。

  他們在甘肅北面就是這麼訓練的,打的一輩子生長在馬背上的蒙古人哭爹喊娘,聽到王爍騎兵的名字都發抖。

  清軍哪裡見過這種打法?普一進入寧夏,四面就都出現了王爍騎軍的影子。到處都是騎兵,防守稍有鬆懈,立刻就會被敵方看到破綻,然後就是突破,然後就是擴大戰果,然後就是崩潰,然後就是屠殺!

  經歷了噩夢一般的屠殺之後,清軍再不敢進入寧夏。

  在多鐸和阿濟格都吃了虧之後,北京的多爾袞也是第一次聽說王爍的西北勢力。

  王爍都佔領整個西北,地盤跨三省,人口上百萬了,清政府竟然還不知道。由此可見,滿清的情報系統實在是不怎麼靈光。

  不僅情報系統,其作戰能力,統治能力,在今天看來,都存在著很大的缺陷。憑藉的,只是多爾袞的小聰明和滿人的野蠻勁。

  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野蠻民族,要嘛嘛沒有,竟然擊敗了已經發展到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眼看就要出現一場工業革命的華夏文明,真是不可思議。

  雖說有些不可思議,仔細想來也是必然。

  首先就是始於大明的黨爭,凡事都不會以國家利益為重,只考慮一黨自身之利益,事無論大小輕重,都可以扯皮,踢皮球,屁大點事都能越搞越複雜,甚至最終變成大事。

  這種國家運作體制,嚴重消弱了華夏文明自己的實力。

  其次就是文官當政,只會一味空想、空談,不注重實際,弄的軍官不會打仗,士卒不會用武器,上百萬大軍,只能等著人家幾萬獵戶屠殺。

  滿人不會打仗,但他會打獵,這是他們的生存本能。

  明軍是連打獵都不會,就別提打仗了。

  所以,武裝到牙齒的百萬羔羊,被會抓羊的幾萬豺狼吃掉,一點也不奇怪。

  (說到這裡,老餘怎麼突然發現,某國現在的政體,基本和當年大明是一樣的?就是沒有皇帝罷了。看來,自稱文明世界的所謂模範樣本體制,往長遠看,缺陷更大,咱們值不值得向他們學習,還真得好好思量一下。)

  儘管多鐸和阿濟格都從西北軍身上或多或少的吃了虧,卻並沒有引起多爾袞對王爍的足夠重視。

  在他想來,王爍只不過是和四川的張獻忠,湖北的左良玉一般,一方諸侯而已。

  只要自己施以恩惠,略加籠絡,他們就會和姜瓖、唐通他們一樣,乖乖投靠大清了。

  是以,他以已經定都北京,從瀋陽遷來的順治皇帝的名義,給王爍、張獻忠,甚至包括左良玉,都寫了一封信。

  信的意思差不多,都是說,大明氣數已盡了,大清當順應天意,代替大明掌管天下。

  你們過去不知道,對抗朝廷,朝廷也不怪你們,但以後再這麼幹就是造反了。所以,勸你們趕緊寫降書順表來京投降,這樣還不失封侯之位,否則,天兵至日,寸草無存!

  嚇,這口氣大的,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誰了。

  也難怪,順治遷到北京,正式祭天登基之後,多爾袞打下中原是首功,現在已經不僅僅是攝政王了。

  順治封他為皇叔父攝政王,加九錫,上朝不必參拜。

  也就是說,多爾袞享受的官階禮樂,只比皇帝順治矮一級,而比所有大臣,包括另一個攝政王濟爾哈朗都高。而且,他擁有不參拜皇帝的特權。

  這下把多爾袞牛逼的,連皇帝印信都搬他王爺府去了,朝廷大事都在他家裡辦,直接不去皇宮順治那裡了。

  而且,出行禮儀音樂,叔叔怎麼可以比侄子低一級呢?不讚越,一樣就完了。

  結果,他就和順治一樣了。

  這也成為日後他死了,眾大臣參他謀反的一大證據。

  多爾袞牛逼,在那半壁江山仍歸南明的時候,他也就只能在北京顯擺,出了北京,誰知道你是幹嘛的?

  他寫信給他認為還湊合著有點能力的三個人,王爍、張獻忠和左良玉,覺得是他看的起他們,可這仨人愣是沒一個尿他的。

  左良玉直接不見多爾袞的信使。這位甯南侯爺雖然是位大老粗,可是極重名聲,唯恐史官把他給寫歪了。

  大清他惹不起,可他也不能和韃子有瓜葛,將來在史書上給罵成漢奸。

  所以,他以身體不適,不宜會客為由,直接把大清的使節給禮送出境。並告訴他們,以後別再來了,路上不安全,萬一你們走半路失蹤了,這算誰的?

  李自成完了,張獻忠沒了懼怕的,現在已經在成都稱大西皇帝了,儘管把成都附近搞了個烏煙瘴氣,民不聊生,但好賴他也算皇帝。

  看著多爾袞的信,他就納悶,這順治是誰,大清是什麼東西?

  聽說北京讓大清給占了,不由火冒三丈,大聲罵道:“你娘逑,老子正收拾南邊這些明朝的瓜娃子,收拾完了正惦記著去北京咧,你大清憑甚搶老子的北京?

  來呀,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把這瓜慫使者鼻子耳朵都給老子割了,讓他回去告訴多爾袞,洗乾淨脖子,等著老子去宰他!”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30

第347章 挑撥激將坑大清 李過南下尋闖王

  對待滿清使者,王爍算是三人當中比較客氣的。

  不管怎樣,他前世在現代是大學畢業,比那幫老粗們文明許多。

  他直接把順治黃緞子做的詔書扔在了使者的頭上,說道:

  “開什麼玩笑?皇帝是隨便個人就能當的嗎?你們建州滿人,連一百萬都不夠!

  知道整個華夏民族有多少人嗎?兩個億!你們在這華夏民族的大家庭裡,連百分之一都占不到,你們有什麼權力當皇帝,統治兩億人口?

  回去告訴多爾袞,讓他本份點,少作孽。他壞事已經幹了不少了,就算他現在立地成佛,吃齋念佛一輩子,都抵消不了他犯下的罪孽!

  待日後華夏穩定,迎來和平的時候,那時即便他死了,也逃脫不了人民的審判!”

  使者根本沒弄明白王爍說的是什麼意思,新詞太多了。

  事後,宋獻策單獨把使者叫到自己那裡去,對他解釋道:

  “我們大將軍的意思,你們滿人現在稱帝恐怕不合時宜。長江以南半壁江山還在人家大明手裡呢,誰敢保證人家不會殺回來?

  要萬一你們幹不過南明呢?我們大將軍投降了你們,將來南明打敗你們,找我們算帳,我們承受不起呀。

  所以,我們大將軍現在還不能承認你們,有本事你們把大明先滅了再說。

  只要你們滅了南明,咱們這邊好說,自然會承認你們是中原之主。”

  這宋獻策真夠損的,他這是連挑帶激,哄著多爾袞跟南明死磕呢。

  說到出兵陝西和多鐸交手,又佔領寧夏,宋獻策解釋道: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無奈之舉啊。你知道,西北窮啊,百姓自己吃飯都吃不上,何況還要養活足以自保的軍隊?

  我們大將軍為保證自己的利益,聽說李自成在西安搶了不少糧食輜重,就眼饞了,想趁火打劫搶他一下。

  誰知道李自成跑那麼快,豫親王又來的那麼急呢?

  兩家交兵,完全是誤會。知道是你們大清來了,我們不是主動撤回來了嗎?

  至於佔領寧夏,那也是迫不得已呀。

  西北出產糧食太少,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們得有地方種糧食養活自己吧?

  所以,我們占了寧夏來開荒種地,希望你們諒解,不要再跑來爭奪了。

  你們放心,我們大將軍絕對沒有要和你們爭奪天下的意思。只要你們不惹我們,我們也不會去和你們為敵。

  但要我們承認你們,還是那句話,有本事你們先把南明給滅了再說。”

  最後還是不忘挑撥離間。也別怨宋參謀長損,這是決策常委共同的主意。

  現在實力不濟,和多爾袞翻臉還不是時候,就得想方設法挑撥著多爾袞和南明打。

  目的只有一個,反正南明早晚得完,先別讓他們閑著,先抵擋一陣大清再說。

  這是坑多爾袞呢,至於他上不上當,那就看他自己了。

  你不號稱睿親王,聰明嗎?興許你還不一定上當呢。

  你別說,多爾袞現在正牛逼著,良言肯定聽不進去,他還就吃宋獻策這一口。

  不管怎麼著,人家王爍沒表示和他為敵,而且果真退出了陝西。

  那就先放下王爍不管,先管不服的,槍打出頭鳥。

  你張獻忠不是瞧不起老子嗎?老子就要你好看!

  多爾袞沒有再和王爍爭奪寧夏,寧夏迅速被李岩夫婦佔領,派人通報蘭州總部。

  隨後,梁敏的行政幹部就率領數萬由山西、陝西、四川等地逃難到西北的百姓,進入寧夏,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引渠開荒和建設新家園的運動。

  寧夏已經變成了王爍西北政權的又一塊新根據地,高一功和李過再想去寧夏,也得問問人家王爍同意不同意了。

  還算不錯,沒等他們去問,李岩就奉王爍命令,親自派親信來接他們了。

  李過和高一功率領剩餘的大順男女老少十余萬人,在李岩的親信引導下,暫時駐紮到寧夏的惠安堡。

  接著,李岩夫婦,宋獻策,辛思忠、黨守素等一般過去闖王營裡的老人,就都來看望他們,敘舊,講西北政權的好處,無非是希望他們留下來,不要走了,一起為建立一個全新的華夏民族努力。

  不用這些人講,李過和高一功也看到了西北政權的好處。

  惠安堡周邊都是新遷徙過來的百姓,他們組成新的村子,選舉自己的當家人,劃分土地,分配耕牛,一片繁忙。

  開發新的人類聚居地,以當時的生產能力和勞動工具,是相當艱難的。

  但無論怎樣辛苦,怎樣艱難,百姓們臉上帶著微笑,帶著對未來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在這裡,沒有官老爺,更沒有地主惡霸,無論是誰,即便貴如總參謀長的宋獻策,百姓見了也不會下跪。

  這總參謀長簸著一條腿,帶著李過和高一功到百姓的田裡轉悠,和百姓嘮家常,論五穀,高興的跟孩子一樣。

  兩個人被這一切感染著,又怎會不願意留下來?這正是他們日思夜想的生活。他們打仗為什麼,不就是為這個嗎?

  兩個人商量許久,決定留下來。但他們是闖王最親信的親眷,不能丟下闖王不管。

  最終,李過決定,把所有家眷和老弱留在惠安堡,由西北政權的民事官員幫他們建立村寨,分劃土地定居。高一功在這裡協助民事官員。李過則帶領三萬精兵,經漢中往南去,從四川進入湖北,尋找闖王。

  找到闖王之後,李過就和他講明道理,勸他回來定居,把所有權力交給王爍。他們的政權和王爍的政權比起來,簡直就是胡鬧,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這充分說明,闖王的執政能力比王爍差的太遠了。

  既然不如人家,就把權力交給人家,讓人家來幹,而闖王可以不擔心被敵人消滅,安心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不是很好嗎?

  李過瞭解闖王,他相信,只要他的這位叔叔能真正看到王爍經營的根據地,他一定會心服口服,主動交權的。

  普天下能夠勸動李自成的,恐怕也只有他的這位侄兒李過了,他們畢竟從在甘肅當戍卒時就在一起,同甘共苦了這許多年,彼此十分親愛和瞭解。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30

第348章 不忍英雄冤枉死 王爍寫信泄天機

  李過要帶三萬剩餘順軍去湖北尋找李自成,勸他回來歸順王爍。

  宋獻策和李岩都覺得李過這個辦法可行。

  王爍在蘭州主持軍務,不能親自來看李過和高一功,但也托宋獻策帶來了自己的親筆書信,表示了對兩人的真誠歡迎之意。

  聽聞李過要去湖北尋找闖王,王爍沉默許久,還是同意了。

  儘管李自成兇暴嗜殺,做了許多錯事,但他領導農民起來反抗官府,使農民起義席捲全國,加速了晚明腐朽沒落政權的崩潰,為歷史的前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最重要的,是他給了千萬百姓不再苟延殘喘,只有起來反抗不公平才能活下去的真理,必將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堅持真理的鬥士,為天下公平而戰鬥!

  無論怎樣說,他都不愧是一個民族英雄!

  王爍讓信使給李過帶去書信,信中說,他已經把李過當做自己人了。無論他此去是否找到他叔叔,無論李自成願不願意回來,他王爍都在這裡,盼著李過,帶著他的兒郎們,儘快回來。

  同時,思慮再三,他還是告訴李過,他叔叔今年命犯太歲,凡是碰到帶九的地名,一定要繞開走,不然必入死地。

  李過則應當趕在李自成要去地方的前面,在有九的地名前面擋住李自成,不讓他去,才可挽救李自成的性命。

  這有點封建迷信的意思。王爍沒法和李過直說他在現代時已經知道的結果,只好托之於玄學了。

  他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他不希望李自成就那樣窩囊的死去。

  他希望李自成活下來,親眼看著他怎樣將滿清一步步絞殺,親眼看著他怎樣治理出一個真正人民當家做主的天下。

  李過接到王爍的書信很是感動,表示自己無論如何都不會辜負大將軍的希望,一定要把叔叔和他的軍隊帶回來。

  關於王爍所說的李自成命犯太歲的事,李過不太相信這種學問,倒沒怎麼放在心上。

  不久之後,李過帶著三萬精銳向漢中出發了。

  此時漢中守將,是大順果毅將軍賀珍,威武將軍羅岱。

  誰也沒有料到,這二位竟然偷偷投降了清軍,在李過始料不及的情況下,偷襲了他,讓他的軍隊死傷慘烈。

  李過不愧是順軍名將,臨危不亂,擊敗同是名將的賀珍,沖出漢中,進入了四川,繼續沿著尋找李自成的路前進。

  此時的李自成,果然中了洪承疇驅虎噬狼之計,在順河口和左良玉的軍隊打了起來。

  讓清軍攆的如喪家之犬,屢戰屢敗的大順軍,卻可以把左良玉的南明軍打個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大順軍大獲全勝,這更增加了李自成擊敗左良玉,佔領武昌口的信心,命令全軍追擊前進。

  左良玉此時雖號稱擁兵八十萬,那基本上是他自己吹牛,是為向南明朱由崧要官要餉要權。

  實際上,左良玉連四十萬人都沒有,而且,他那些人馬,大部份是散兵游勇、地痞流氓組成的。“征戰不足、擾民有餘。有餉則聚、無餉則亂。”

  左良玉當然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他哪裡是李自成的對手?連連向南明朝廷告急。

  這個時候,南明朝廷在幹什麼呢?

  皇帝朱由崧前面已經講了,繼承了他爹老福王的優秀基因,除了吃喝玩樂,別的什麼也不會,爛泥扶不上牆。

  南京百姓都知道:尚書多如狗,皇帝只吃酒。

  那些大臣們在幹什麼呢?不用問,明朝大臣,上百年都在幹一件事情:黨爭。

  激進一些看來,對付這些黨人,只有魏忠賢是做的最好的。

  實在是不願再寫這些汙七狗糟的事情,只說結果吧。

  那位鳳陽總督馬仕英贏了,把握了朝廷大權。

  兵部尚書史可法幹什麼去了?被馬仕英弄了個“督師大學士”,狗屁不通的官位,轟到江北監督江北四鎮去了。

  史可法這時候實際是有職無權了,江北四鎮沒一個是省油的燈,怎麼可能聽他調遣?

  左良玉向南京告急,忙於“黨爭”的南明官員們,又那有心思來管他的閒事?

  最終,江西總督袁繼咸帶士卒三千,趕到湖北蘄春,阻擊李自成。

  三千士卒管個屁用!左良玉一看自己既無法與大順軍爭鋒,又不能擔上“喪師失地”的歷史罪名,不由急中生智。

  這位左甯南侯愣是說,他接到了北來的崇禎太子朱慈烺的密諭,要為太子正名。

  他整軍沿江東下,宣稱要去南京“清君側”,除掉南明政府裡禍國殃民的那個馬士英。

  這直接就是個亂套的口號。你既然接到太子密諭,幹嘛不直接連朱由崧也辦了,還清什麼君側啊,這不自相矛盾嗎?

  那麼,這個“北來太子”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太子朱慈烺在香河時,在那個翰林院侍讀,廣東人李淳之攛掇下,借大家忙著救王爍的機會跑出來。運氣還真不錯,兩個人風餐露宿,終於跑到瓜州,找到了南明的軍隊。

  瓜州守將聞知太子駕到,不敢怠慢,連夜用船將太子和李淳之送往南京。

  這時候福王朱由崧已經由監國轉任皇帝了。剛享了幾天當皇帝的福,廣選江南美女,這猛不丁又冒出一位太子爺來,他這皇帝還當不當了?

  按理,太子來了,朱由崧就應該主動退位,把皇帝位子讓給太子才對。

  朱由崧心裡肯定不願意,當皇帝多麼舒服,多麼威風,多麼自在,多麼,那什麼呀。

  不僅他不願意,馬仕英和得勢的一班大臣也不願意。

  費多大勁,才趕跑了原來的南京留守兵部尚書,首輔大臣史可法?現在的福王皇帝信任他們,把權力都給他們了,由著他們作。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啊。看這位太子爺,比當今皇帝可精明多了,這要是換他當皇帝,他們好容易爭取到的權力,他們的榮華富貴,還會有嗎?

  這個換皇帝的險,從上到下,誰也不願意冒。

  於是,各種奇怪的事情就發生了。

  原先見過太子的,逃到南京來的崇禎朝老臣,竟然不認識這位元太子爺,連過去宮裡整日陪著太子的太監也不認識這位元太子。

  於是,這位太子被多次以各種公理定律證明,是冒充的,假的不能再假之後,被押入大牢,等待秋後審決。
王烏鴉 發表於 2018-12-2 00:30

第349章 真太子瞬間變騙子 大順軍兵潰九江口

  好端端如假包換的真太子,稀裡糊塗就變成了大騙子。

  那位翰林院侍讀李淳之,聽說太子是假的,立刻就咂摸透是怎麼回事了。他再在南京呆著,必然會被殺人滅口。

  這位李大侍讀也不含糊,當機立斷,連夜跑出南京,跑回老家廣東了。

  到死,他都覺得對不住太子,生生把個太子給害了,後悔了一輩子。

  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不知怎麼就傳到左良玉耳朵裡了。

  原本這位甯南侯爺對朱由崧就不感冒,這回又把這事給想起來了,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扔了李自成,浩浩蕩蕩就奔南京去了。

  既可以不和李自成打仗,避免一敗塗地的噩運,又可以“清君側”,甚至沒准會救出太子,扶之登基,成為一代“周公”,青史留名。

  這就是左侯爺打的如意算盤。

  可惜,這位殺人無算的左侯爺年事已高,也許是遭老天爺報應,幾十萬大軍還沒走到南京,中途突然得了個急病,死半道上了。

  撤離武昌前,左良玉也不想讓李自成白得了武昌,放了一把火,把武昌城燒了個一片通紅。

  李自成兵不血刃佔領武昌,可是到處是火,沒法住啊。那就先救火吧,這個左良玉,簡直壞透氣了。

  這邊剛把火救滅,氣還沒喘勻和,那邊那個甩不掉的尾巴,瘋子阿濟格就領兵到了,把個煙薰火燎的武昌城圍了個密不透風。

  倉促之下,李自成讓傷已經完全好了的劉宗敏率兵五千,出城接戰。你阿濟格總得讓我把氣喘勻了吧?

  阿濟格就不讓他喘勻,三下五除二,把劉宗敏打了個滿地找牙,老老實實縮回城裡去了。

  五千兵太少呀,根本不夠阿濟格打的。可李自成連救火帶掃除城內明軍餘部,還得防守城牆,也分不出更多的兵來了。

  阿濟格在城外擊敗劉宗敏,一刻不停歇,接著就乘勝攻擊城牆,就是不讓你緩過氣來。

  大清軍發了瘋,任誰也擋不住。

  李自成一看,瘋子咱惹不起。怎麼辦?好男不和女鬥,好人不惹瘋子,我跑吧!又讓阿濟格逼的再次激情狂奔,放棄武昌,沿江東下,玩命猛跑,兵馬損失無數,總算把阿濟格這瘋子遠遠甩開。

  東下後的李自成,日子相當的不好過。

  沒有根據地,大順軍現在是既無後方供應,又要保護隨行軍屬,傷患還無法安置。

  這回闖王終於又明白根據地的好處了,後悔放棄襄京四府了,可是說什麼都晚了,你早幹什麼去了?

  甩開阿濟格是暫時的,沒幾天功夫,阿濟格又來了。

  那就繼續跑吧?幾十萬大順軍民,早就沒了翻身接戰的勇氣,讓阿濟格攆的在湖北荊州地區沒頭蒼蠅一般亂竄。

  沒糧食吃,只能搶老百姓的,更加劇了與當地百姓的隔閡。

  沿途百姓紛紛組織自衛隊,嚴防流寇襲擾。

  很快,大順軍上下一片混亂,指揮失靈,大順“流亡政府”變成了“流氓政府”。

  阿濟格既然是瘋子,當然沒有“得饒人之處且饒人”的高尚情懷,發揚瘋子精神,緊追不捨,不死不休。

  四月初,清軍在陽新富池口追上大順軍,一頓痛打落水狗。中旬,還是在富池口,又把大順軍狂揍一頓,打得大順軍士氣一點也沒有了,除了逃命什麼也不會幹了。

  四月末,阿濟格又在江西九江口追上李自成。

  這一次,大順軍幾乎全軍覆沒。大將劉宗敏、李自成的兩位叔叔,還有牛金星父子,謀士楊永裕,顧君恩全部被俘。

  吳三桂正是跟隨在阿濟格這一路,當時正在軍中,一見生擒了仇人劉宗敏,大喜過望。

  他那愛妾陳圓圓,就是被這黑廝給搶去的,這次如何肯饒過劉宗敏?

  他親自上陣,手執利刃,將劉宗敏和李自成兩位叔叔細細剮殺,終於告慰了被殘殺的全家三十四口在天之靈。

  激起仇恨的人,終將被仇恨淹滅。

  不知劉宗敏身受利刃的瞬間,是何感受,想到“報應”這個詞了沒有?

  可陳圓圓已經被王爍搶走了呀,這事也賴在劉宗敏頭上,有點說不過去吧?

  吳三桂可不管這些,反正是你先搶的,我就記你頭上了,剩下的,逮著王爍再說。

  這就是阿濟格追擊李自成的所謂“八戰八捷”的最後一戰。

  大順朝丞相牛金星是主動投降的。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他夥同兒子牛佺跑到清營搖尾乞降去了。

  估計順軍的作戰計畫和行蹤也是他洩露給阿濟格的,要不然大順軍也不至於總是甩不掉阿濟格,最後在九江口中了埋伏,敗這麼慘。

  後來,牛佺被委任為清朝黃州知府,而牛金星因參與京師烤掠官員,早己“不恥于士林”,清政府礙于前明官員臉面,也不好明目張膽安置他。

  牛金星跟隨兒子牛佺到黃州知府任上生活去了,從此消失在歷史的天空中。

  九江之戰後,阿濟格覺得李自成算是徹底讓他打垮了,再翻不起什麼浪頭來了。

  他留下吳三桂和尚可喜繼續追擊順軍殘部,自己則率滿清主力班師回朝,找多爾袞邀功去了。

  話分兩頭,再說多鐸。

  多鐸奉多爾袞的命令,率軍從西安一路向東向南,從河南和山東逼向南明江北四鎮。

  先說南明的江北四鎮。

  這四鎮在長江以北,淮河以南,拱衛著南明的都城南京。分別是淮安、揚州、廬州、泗州,四鎮總兵是劉良佐、劉澤清、高傑、黃得功。

  泗州總兵劉良佐,字明輔,北直隸人,因常騎一匹雜色馬,人稱花馬劉。流寇出身,後投降明朝廷。

  崇禎年間,劉良佐叛變降明,統兵在宿松、廬州、六安一帶同義軍作戰,升任總兵官。

  滿清進關後,他駐紮河南正陽,1644年4月,投靠鳳陽總督馬士英,率部進入南直隸。

  史載,其“沿途淫劫,臨淮民聞其將至,嚴兵固守。良佐怒,攻之,不下”。

  無奈,名聲太壞,在臨淮一代呆不住,馬士英只得讓他到壽州駐紮。

  他有個弟弟叫劉良臣,在遼東明軍裡當遊擊,淞錦之戰隨祖大壽投降滿清。

  多鐸進攻泗州,劉良佐在劉良臣勸說下,不戰而降。

  淮安總兵劉澤清,字鶴洲,山東曹縣人,出身行伍,崇禎末年升至山東總兵。

  李自成進軍北京,崇禎帝命各地明師勤王,劉澤清謊稱墜馬受傷,拒不奉詔。

  大順軍乘勝進軍山東,他望風而逃,一路狂奔至淮安。

  南京諸臣商議立君的時候,他起初迎合東林黨人錢謙益、呂大器,主張擁立潞王朱常淓。

  後來得知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和馬士英已經決策擁立福王朱由崧,他立即搖身一變,改擁福王。

  這種只顧自己利益的牆頭草,多鐸打過來,自然就是當漢奸投降的料了。

  字數限制,這章說不完,咱們下章接著說。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王烏鴉

LV:16 版主

追蹤
  • 2090

    主題

  • 219146

    回文

  • 88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