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北美大唐 作者:白面黑廝 (已完成)

 
嚴羊 2019-7-8 18:05:4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1 46719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14:19

第909章 低地戰役(一)

  數十架大唐空軍轟炸機空襲了在萊茵河畔,杜伊斯堡附近集結的德軍部隊。其實德軍的準備不可謂不充分,德國人早已預料到制空權很難維持,陸軍裝備了數量可以說是奇高的防空武器。德國人不僅仿造大唐的自行高炮製造出了閃電球式自行高炮,能夠跟隨機械化部隊前進,而且在各級部隊都裝備了口徑不同的高炮群。

  大唐空軍轟炸的德軍所部,至少有二百多門不同口徑的高炮向天,被唐軍也重視的包括88mm口徑既能打飛機又能打坦克的高射炮,德國人自己的代號是flak88,推及到歐盟全軍的統一代號為m88。

  可是,m88型高炮作為德軍數量最多的大口徑防空炮,有效射高僅有萬米左右,而大唐空軍無論轟炸機還是戰鬥機的實用升限都超過這個數字二千米以上。攜帶12噸彈藥轟-6戰術轟炸機採用複合掛架,雖然僅有六個掛架,但是攜帶數量不少的對地武器。作為速度高、飛行成本又低、建造數量大的主要轟炸機平臺,轟-6是完全制導武器化的,其使用的航彈主要是鐳射制導和電視制導的型號,以500kg以上的為主,如果對付大型堅固目標,有可能直接攜帶2噸重的超級炸彈。

  大唐的制導炸彈基本上都是用以前的鐵炸彈改來的,所以成本也比較低。這些制導炸彈的運行射程基本都在12公里以上,這也基本是歐洲軍隊高射武器能夠觸及的極限了。

  而德軍的防空火炮的射速也不盡如人意,小口徑的達到每分鐘上百,大口徑在每分鐘十幾發,這種彈幕構成還是對於高速飛行的戰機而言,有些稀薄了。

  所以基本無論如何,德國人設置的密集防空火力,都不能有效地殺傷大唐空軍的轟炸機和戰鬥機。

  對付德軍,大唐空軍也沒有客氣,背叛者是不招人喜歡的。至少6枚2噸重的超級炸彈被投下,這些炸彈都是雲爆彈,當在地面上空爆開的時候,可怕的火焰吞噬了地面上大片的德軍士兵,空氣被瞬間消耗,數百人處於窒息之中。而更可怕的是,大量的火焰開始在地面蔓延,火災波及了周邊的村莊和城鎮,原本沒有絲毫準備的當地居民,成了最無辜的受害者。

  然而這就是戰爭。

  德軍有著良好的組織性,不過在猛烈的轟炸中也十分艱難,在開闊的平原地區,德軍並沒有什麼防空設施,關鍵德軍本來就是集結,也不可能在什麼防空洞集結,所以受損比較嚴重。

  最讓德軍恐慌的是,大唐空軍的轟炸準頭實在太高,唐軍轟炸的基本上都是德軍的臨時營房、油料倉庫和車庫等重要部位,空曠的操場上一顆炸彈都沒有落下來。德軍士兵不由叫道:“大唐空軍的炸彈都長眼睛了!”

  從某些程度來說,也確實是這麼回事。

  無目的地胡亂逃跑,躲避炸彈,也不是什麼有效果的事情,有些軍官組織士兵臥倒,甚至還有跳到河裡去的,多少能有些效果,但是趴在建築物或者帳篷裡不出來,那顯然就是最愚蠢的選擇了。

  這場轟炸,大唐空軍造成了德軍近7000人的傷亡,轟炸更是導致了周邊的居民有超過四千人的死傷,大片房屋被毀,上萬人無家可歸。

  德國政府對此更是極為憤怒,總統馬恩斯發表講話稱,大唐主動地挑起對歐洲國家的戰爭,是霸權主義和帝國主義的表現,為全世界的正義人士所不容。德國不會束手就擒,德意志人將會為了自己的榮譽和國家奮戰到底。

  由於大唐空軍的空襲不僅大量殺傷德軍士兵,更是對平民造成了極大的殺傷,有心的德國媒體故意將這些影像和新聞資料傳播出去,造成了德國人乃至歐洲人的極大憤怒。原本德國人對大唐還比較友好,畢竟德國的建立跟大唐分不開關係。不過隨著德國與大唐的漸行漸遠,媒體的有意分化,德國人開始越來越對大唐的一些“霸道”行為感到不滿,加之德國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抬頭,更讓德國人不喜大唐。這次大唐對德國的“偷襲”,還造成了大量無辜平民的死傷,更是讓德國人徹底被點燃。戰爭和懲戒之聲不絕於耳。

  馬恩斯執政德國二十年,在國內聲望巨大,而且他還很有經驗。馬恩斯在第一時間,就宣佈德國進入全國動員的狀態,他不認為隨便派出點軍隊打打仗就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德國必須孤注一擲,投入所有可以投入的籌碼,才有可能獲取最終的勝利。

  另一邊法國的情況也是類似的,歐洲各主要國家有關於戰爭突然爆發的緊急預案,其中全國動員,集中力量是必備選項。法軍也遭到了大唐空軍的打擊,損失不小。不過駐紮比利時和荷蘭的大唐空軍的規模畢竟是有限的,只能發動戰役型的攻擊,無法全面地打擊法德兩大國。

  唐軍也有自己的麻煩,雖然比利時這時候選擇置身事外,讓唐歐雙方在自己的土地上打,自己組織民眾開始避難甚至離開本國。而荷蘭卻已經是擺明車馬地要跟大唐作對了,大唐必須完全保證能夠控制軍事基地群的安全。

  大唐陸軍第3師在接到命令之後,向荷蘭軍隊發動攻擊。而這場戰鬥並沒有預想中那樣變成一場突襲,荷軍枕戈待旦,也算是準備得相當充分。唐軍的強擊機機群首先進行戰場空中火力密接支援,大唐炮兵也跟著打了一波,荷軍承受了打擊之後並沒有徹底崩潰,而是依託防禦體系負隅頑抗。

  唐軍第三師的機械化部隊登場,荷軍的坦克部隊也開入戰場進行迎擊。只不過當荷蘭坦克部隊剛進入戰場後,就遭到了大唐強擊機以及武裝直升機的聯合打擊,等到大唐的99式坦克與敵接戰的時候,荷軍坦克已經被打得不成樣子了。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14:20

第910章 低地戰役(二)

  荷蘭在加入歐盟之前,國防上面基本上倚重大唐。但隨後荷蘭開始視大唐的軍事存在為絆腳石,而認為歐洲國家之間不存在爭端可能了,所以開始打造自己的軍事力量,並且編制了一支十萬人規模的軍隊。

  荷蘭本身的國家政策是扭曲而撕裂的,主流民意一直無法完全地穩定,到底是傾向于大唐還是傾向於歐洲。不過,當資產階級掌權的政黨上臺以後,荷蘭開始明顯地反對大唐。這跟經濟原因分不開關係,荷蘭產業界長期淪為大唐的跟班,基本上就是賣一賣大唐商品,輔助性地搞一下金融,利潤的大頭都讓大唐商人賺走了。而大唐一直明確地反對荷蘭搞自由主義的金融市場,如期貨、證券等領域,大唐有著嚴格的法律,並且對荷蘭也有掣肘,這使得無數想要發財的荷蘭資本家十分不滿。

  所以荷蘭與大唐漸行漸遠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大唐在與荷蘭的經濟關係中,處於優勢地位,而荷蘭人眼紅了,希望能夠獲得更多。假設荷蘭站在歐洲的一邊,荷蘭將會成為歐洲航運的中心,並且採用更加激烈和盈利性更強的金融手段,這對於荷蘭來說無疑是更有利的。當然,對於國家的健康和平衡發展而言,就不是那麼肯定的了。

  大唐陸軍第3師很快擊潰了在羅森達爾附近的荷軍大約一個旅的部隊,不過荷軍的反應也不算慢,荷軍立即出動了兩個師大約三萬人的部隊把守馬斯河防線。唐軍在荷蘭的主要地面部隊的駐守在南部的提耳堡和北部的烏德勒支,羅森達爾周邊荷軍被擊潰,使得大唐保證了在比利時方向的大量空軍機場的安全。不過問題也仍舊不小,如果唐軍不能突破馬斯河防線,保護位於烏德勒支的唐軍陸軍兵營,那麼那裡大約八千多名陸軍士兵和服務人員,將會遭到荷蘭軍隊的圍攻。

  實際上荷軍也確實如此做了。荷軍出動了他們的空軍部隊,向大唐陸軍烏德勒支陸軍設施發動襲擊。這個行動不出意料地失敗了,因為大唐空軍收縮力量,發動了對荷蘭的空軍設施和雷達站的轟炸,僅15個小時之內,荷蘭空軍損失了大約500架各類軍用飛機、4個軍用機場和7處輔助設施,基本上失去了發動攻擊的能力。

  大唐空軍還策劃向荷蘭軍隊發動轟炸以壓制其行動力,不過這樣問題也來了,沒有來自比利時方向的大唐三個航空師的攻擊,比利時東西兩側的法德軍隊快速集結起來,近二十萬法德軍隊形成夾攻之勢,目標直指大唐建立在比利時的軍事基地群。

  儘管大唐在戰前準備了多年,包括從出兵烏克蘭開始,軍方就已經做好準備,但是真的到戰爭開始的時候,還是各種問題蜂擁而來。大唐國防部參謀本部在戰前已有預料,位於荷蘭和比利時的唐軍部隊,將在戰爭初期變成眾矢之的,歐盟軍將會不惜一切代價徹底拔掉在這個位置的威脅,而大唐能夠在這兩個國家部署的部隊規模都是有限的,即便技術上存在巨大優勢,但是數量上和地理上的劣勢也同樣令人棘手。

  為了盡可能紓解西歐大唐軍事基地群的壓力,大唐開始從其他方向朝歐洲國家施壓。大唐經營北非十多年,已經頗有成效,當地已經居住著數百萬華人,而且還駐有大量軍隊,修建有各種軍事設施。

  大唐空軍駐北非的轟炸機部隊立即組織起來,向歐洲大陸上的德國和法國發動更大面積的空襲。不過這種空襲的難度非常大,首先1500公里以上的作戰距離,雖然轟-6戰術轟炸機不成問題,但能夠進行護航的,只有大唐空軍殲-8飛豹重型戰機才能勝任,而且這還是在需要掛三個副油箱,並且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才能完成。其次,要轟炸集結中準備攻擊比利時的德軍和法軍,必然飛過大片的法國和德國的領空,這兩個國家一定會拼盡全力地起飛戰機進行阻攔的。也許噴火作為攔截機的性能相比飛豹所去甚遠,但是這必然會給護航的飛豹造成麻煩,因為要空戰就要拋棄副油箱,並且帶來更大的燃油消耗。而在飛行過程中,法軍和德軍完全可以進行兩個批次以上的攔截,這對大唐空軍的長程轟炸就帶來了更多挑戰和壓力。

  不過,最好的辦法是整個轟炸過程中,所有大唐軍機全程在12000米高空飛行,這是噴火飛不到的距離。根據情報,據說歐洲正在聯合研發實用升限在12000米左右的新型戰機,不過這個時候就算有,數量也很少,不足以威脅大唐空軍。

  而且,為了援助西歐唐軍的困境,大唐空軍也是不惜成本了,轟-6在戰爭開始的這段時間,使用的都是成本不高的簡易制導炸彈。這次從北非派遣轟炸機對法國和德國進行轟炸,大唐空軍直接給轟-6掛上了巡航導彈。

  長劍系列巡航導彈,是大唐軍工研發的第一型通用性巡航導彈,其技術指標相比另一位面的美軍戰斧還是有一定距離的。採用性能比較成熟的渦噴發動機,長達8米的導彈長度,以及接近3噸的總重量,使得長劍-1型巡航導彈比戰斧大了不止一號。唯一能夠稱道的,也就是戰鬥部威力比較大,而且種類也比較多,能夠用來殺傷步兵、打硬點目標、反輻射、甚至還有反艦的型號。

  這東西的造價比起普通用鐵炸彈加導引頭改的制導炸彈可貴得多,大唐空軍一直不喜歡用這個,因為費效比太差,自己的一顆導彈都比好幾架歐洲戰機的成本高。但利用在遠端轟炸上,大唐轟炸機可以在不飛臨歐洲大陸上空的情況下,發射射程在1500公里的巡航導彈,減少轟炸行動的危險性。

  不過,迄今為止,大唐軍方尚沒有拿出彈道導彈用的想法,顯然是準備將其作為殺手鐧來使用了。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14:21

第911章 低地戰役(三)

  大唐空軍從北非發動的轟炸機+巡航導彈的火力支援行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並沒有阻止低地戰役的最終展開。

  為了將唐軍徹底從比利時和荷蘭清除,作為歐盟軍主力的法軍和德軍都拿出了重兵,這使得唐軍所擁有的空中力量很難將所有的敵軍壓制住。

  1815年3月9日,距離烏克蘭戰役開啟後的一個月時間,德軍已經在西北邊境聚集了大約十六萬軍隊,儘管在這段時間內,大唐空軍不斷地派出戰機襲擊集結中的德軍,但德軍絲毫不因為空軍技術水準低而停止反抗,一個個的德國空軍航空團被派上戰場,而這些航空團也一個個地損失。

  而大唐空軍也不得不面臨一個嚴重的情況,戰爭的烈度和進展速度有些超乎之前的想像,大唐向來以準備萬全而著稱,但是戰前在比利時空軍基地儲存的大量彈藥,在這個時候也消耗極快,前線指揮機關的彙報稱,這樣強度的空襲再持續三周時間,大唐空軍將面臨無彈可用的情況了。

  荷蘭和比利時畢竟不是大唐本土,並沒有建立配套的軍事工業,無法就近地為部隊提供各種武器彈藥。而在戰爭規模和烈度都比較大的情況下,儲備物資的消耗也是驚人的。

  大唐這時候能夠選擇的運補方式有海運和空運,海運的時間比較長,至少需要一周多時間才能將武器裝備從美東運往歐洲,而且英德海軍也不會那麼容易讓大唐的運輸船抵達大唐位於荷蘭的港口的;空運速度是很快,但最佳的飛行航線是先將物資送往北非,再從北非送往比利時。這又不得不飛過法國的領空,可能遇到法國空軍的攔截。大唐運輸機的實用升限基本都是萬米左右,噴火比較新的型號都能夠攔截得到。這勢必需要大唐空軍派出大量的戰鬥機護航。

  而不管怎樣,大唐都不能不往比利時運送物資,那裡有十多萬大唐軍人,是大唐在西歐戰略佈局的一個關鍵點。

  大唐空軍遏制總數超過二十萬的歐盟軍隊的進攻是不可能的,儘管唐軍可以不斷地轟炸法軍和德軍的要點,但其餘的軍隊仍舊能夠通過發起進攻。當然,法國人和德國人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在還沒有見到一個唐人之前,法德兩軍因為大唐空軍的轟炸,已經損失了超過兩萬人,且大量的軍事裝備被毀了。

  德軍也不甘單純被唐軍教訓,在明知勝算幾乎沒有的情況下,德國空軍不斷在大唐空軍發動完空襲休整的時候,派出戰鬥機和轟炸機組成的部隊,前往比利時,轟炸大唐機場。不過德國人的行動並不成功,大唐有著層次分明和行之有效的防空體系,即便大唐出動了大量轟炸機和護航戰鬥機,仍會保留部分戰機守衛機場。

  德國空軍派出的數十架軍機組成的編隊,基本上在十架左右的大唐戰鬥機的攔截之下就完蛋了,更不要說大唐在地面上還佈置了大量的防空炮和防空導彈陣地。

  在面臨大唐轟炸的情況下,準備發動進攻的德國陸軍已經變得非常狡猾。他們設置了大量的偽裝物,這使得唐雎能在轟炸的時候有時候很難辨認目標,除非是使用電視制導辨認熱信號,但並不是所有的大唐戰機都具備這樣的能力。

  大唐空軍幾乎是在超負荷地在執行任務,給予了德軍也是不小的殺傷,但是德軍仍舊設法來到了馬斯河的東岸,只要渡過這條河,德軍就能夠進入荷蘭,威脅到大唐軍隊。

  在荷蘭和比利時,唐軍的規模其實並不比法德兩軍之和少多少。大唐陸軍在此駐紮了多達8個師的軍隊,其中有5個本土師,以及2個歐洲師和1個日本師。其中本土師和日本師的戰鬥力比較高,兩個歐洲師情況差一些,由於跟歐洲國家關係的惡化,使得很多歐洲人都退出了大唐軍隊,大唐北美地區的白人移民很多也不願意參軍,甚至很多人都移民回了歐洲,所以近些年來,歐洲師處於不滿編的情況,國防部是計畫之後直接用華人取代歐洲師的編制。

  所以大唐陸軍在低地地區的兵力大約為13萬人左右。另外加上海軍陸戰隊在此駐紮的一個旅約6000人的作戰兵力,這就組成了全部大唐在西歐的可戰兵力了。

  德軍在馬斯河東岸,雖然受到大唐空軍的時常空襲,但是仍舊馬馬虎虎能夠站穩腳跟了。為了對付大唐的空襲,德軍一面部署更多的防空武器,一面加強偽裝,而且還不斷地調動部隊,使得大唐空軍更難對其進行攻擊。

  德軍就這樣跟唐軍隔著馬斯河對峙,當然在此之前,大唐空軍已經徹底地毀掉了馬斯河上任何一道橋樑,德軍想要過河,就必須架設浮橋,才能使得其重型的機械化部隊過河。

  為了完成渡河任務,德軍在河對岸大量部署火炮,總量超過千門,與對岸的唐軍進行炮火交換。唐軍方面的火炮同樣不少,到如今大唐已經是全面列裝了155毫米的自行火炮,名為06式。該型火炮火力猛,射程長,而且機動性能好,具備自動裝彈機,射速也比較高。

  所以大唐炮兵可以在數量相對德軍少一些的情況下,輸出甚至還比德軍更強的火力。兩軍的炮戰進行得尤為激烈,基本上每天都能打出數千發炮彈,唐軍和德軍的自行火炮部隊打一波就機動換到另一個陣地上,保持最佳的安全性。

  大唐空軍也時不時發動空襲,不過德軍也很小心地在進行偽裝。只是損失仍舊是不可避免的,炮戰進行三日,德軍已經被打掉了三百多門火炮,數千名德軍士兵喪命。但德國人仍舊在撐著,後方的支援也在不斷地送上來,他們打的主意很簡單,就是不斷地消耗唐人的火力。大唐軍隊的戰爭模式德國人非常明白,非常吃後勤,一旦後勤跟不上了,那麼唐人再強大的武器裝備和精實的訓練,都用不上了。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14:21

第912章 低地戰役(四)

  “德國人不聲不響地也這麼厲害了啊。”三十歲的上士歐平用牙籤剔著牙,享受著難得的一會兒靜謐時光。

  自從炮擊互換開始,雙方的炮火基本上都沒有停下來過。兩邊都有著十足的謹慎,唐軍防線不在河邊,甚至在德軍的炮火射程之內,唐軍根本連駐守的工事都沒有。這樣的話,如果德軍渡河成功,就會在河西岸獲得大片的落腳地。

  這是理論上的事情,實際上德國人也不可能輕鬆渡河。這段時間內,德國人甚至根本連在炮火掩護下進行搶渡的試探都沒有進行。德國人明白對岸是唐軍兩個師的兵力,三萬多人火力卻抵得過德軍十萬人。德軍就算能夠渡河,短時間內將會面對強大的大唐機械化部隊的反衝擊,絕對落不穩腳跟的。

  甚至德國人自己也不敢把炮兵陣地壓得太靠前,唐軍的炮擊準確性和效率比德軍強數倍不止。兩天之前,德國人把更多的火炮部署在第二線,因為之前唐人總是攻擊他們第一線的炮兵陣地,可當大批防備不足的火炮部署到二線陣地的時候,唐軍炮兵突然炮擊了德軍二線陣地,不僅擊毀了上百門火炮,還造成了九百多德軍士兵的傷亡。原來這就是唐軍玩的一個花招,假裝射程有限,實際上卻能夠攻擊更遠的地方。

  德軍的炮擊更多的是類似密集性覆蓋,火力也相當猛。短時間內集合數百上千門大炮攻擊,讓向來習慣了火力優勢的唐軍士兵也有點意外。

  歐平是自行火炮上的炮長,已經在部隊呆了十年,駐守歐洲也有三年時間了。他這輛自行火炮上的車長高翔國比他年紀還小點,軍官學校畢業之後過來的。高翔國歎道:“德國這工業也是咱們一手帶起來的,最後變成白眼狼,變成了咱們的麻煩。德國現在有四千多萬人口,工業能力相當不錯,這些年也攢下了不少東西,直接擺出這個陣勢來對付咱們,也是不怕損失。”

  歐平抱著水壺咕嘟咕嘟喝水,說道:“還不是咱們玩剩下的東西,這些天打過來的炮彈,都是105毫米榴彈,那是當年支援給德國的東西,德國人玩到現在。”

  105毫米榴彈炮是穿越眾帶來的武器,即便是在唐軍炮兵中也是用了好多年,到19世紀之後才逐漸地全面被唐軍的155毫米自行火炮和155毫米超輕型火炮給取代。不過105榴的出色性能,受到了其他國家的追捧。尤其是在德軍之中,大量裝備這種武器。

  高翔國道:“德軍這些天一直嘗試用炮擊淨空咱們這邊的河岸,只不過咱們乾脆就是把炮兵扔在前面,加上空軍的保護,讓德國人連過河的膽子都沒有,照他們這個速度和效果,是根本沒法把河西岸的咱們給消耗完的。”

  大唐炮兵對轟的清一色是自行火炮,打完就換地方,德軍的覆蓋式炮擊,對唐軍自行火炮的殺傷有限,這麼長時間只有四輛車被擊傷,一輛車被擊毀。可是在有空中觀測和本身火控的加成之下,大唐炮兵只要發動一次集火,就能夠消滅一部德軍炮兵,德軍的損失十分重,不過德國人還在死撐著。

  高翔國這個車組正在休息,他們是隨時保持待命的狀態。這會兒命令就突然到了,前指要求他們所在的這個炮兵團,向特定目標發動炮擊。

  拿了參數,歐平這個炮長操縱著火炮,嘴裡還道:“今兒可好,沒等德國人開打咱們自己先打了。”

  德軍是一般不敢將火炮留在大唐炮兵的射程之內的,但是德國人也沒法確切地瞭解大唐炮兵的確切位置,他們的炮兵陣地比較固定,受到攻擊之後就進行後撤,需要的時候就進行前推。德軍也有一定比例的自行火炮,型號叫做胡蜂,實際上跟大唐早前的自行火炮很像,將105榴彈炮裝在了履帶底盤上。

  高翔國的這個炮兵團在前出進入預設的炮兵陣地,立即展開進行炮擊,前後準備時間非常短,也是德國人準備不及的。18門火炮轟隆隆地打響,但隨後高翔國他們發現更多的炮聲在這時間前後響起了,顯然是唐軍調動了幾乎全部這裡的火炮進行主動炮擊了。

  河西岸待命的炮兵團總數是12個,總共是二百多門火炮,數量少但是打擊效果好。這時候是個炮兵團同時出手,果然不同凡響。德國人其實是準備好炮兵部隊,想在一個小時後發動炮擊的,但是大唐的空軍偵察機發現了德國人的企圖,提前彙報給了前指。前指坐鎮的少將劉三輝,一名年僅41歲的少將,立即捕捉到戰機,命令炮兵提前開火。

  這個突然的炮擊讓德國人受到了更大的損失,不過德國人也不甘示弱,立即在挨揍之後還手。只是像高翔國他們這個團,距離目標有十五六公里遠,是德軍絕大多數火炮的射程之外了,根本夠也夠不著。

  當然更霸道的還在後面,歐平聽到了嗖嗖嗖的密集響聲,頓時來了精神,叫道:“點竄天猴了啊!”

  這是自行火炮炮兵們對另一個同行的戲稱,大唐的火箭炮部隊。大唐在十多年前第一次成建制的裝備火箭炮,發展到今天已經建成了火箭炮旅,在駐荷蘭的陸軍中,就有一個火箭炮旅隸屬於集團軍指揮部。這個火箭炮旅直接加強在前線,威力可怕。

  火箭炮旅裝備的火箭炮名為03式多管火箭炮,口徑300毫米,使用的是機動性極好的重型卡車,射程在40公里以上,組成了大唐陸軍的火力投射最外的一圈。唐軍和德軍開始炮火互換之後,火箭炮旅一直被劉三輝壓在手裡沒動,到這個時候拿出來,絕對是一鳴驚人的效果。

  在短時間內火箭炮投射的火力是普通身管火炮難以企及的密度,而且其射程遠,打擊的直接就是德軍的陸軍大部隊,大量炮彈落入德軍陣中的時候,德軍立即就炸開了鍋!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14:22

第913章 低地戰役(五)

  普遍認為,大唐的軍事指揮官都大大的狡猾,蔫壞蔫壞的。像是劉三輝這樣,把一支火箭炮旅壓在手裡那麼長時間不用,分明就是醞釀坑德國人一個大的。劉三輝也確實完成了他的“詐騙行動”,德國人在經過了幾天的炮擊之後,認為自己雖然承受損失,但仍舊可以跟大唐炮兵進行對轟,源源不絕地將後方的火炮運到第一線來進行補充。甚至,德國人還在第二線縱深開始排兵佈陣,意思很明白,就是準備在差不多的時候進行渡河作戰了。

  在軍事情報上面,劉三輝佔據太大的優勢,他不僅在制空權確保之下能夠派出大量的軍機進行實地戰場偵察,而且大唐的軍事偵察衛星就對準戰場,能夠拍攝大量的有用情報給他。也正是因為情報的優勢,劉三輝掌握到德軍正在將越來越多的部隊從縱深處推到第二線和第三線,而這都在大唐火箭炮的射程範圍之內。

  西歐集團軍所屬的火箭炮旅是每個營裝備12門03式多管火箭炮,一個火箭炮旅不算備份一共是十六個營也就是192門炮,03式300毫米火箭炮每門是12管,一次齊射也就是2304發火箭彈……

  後世的軍迷們總是開玩笑稱,一發300遠火的火箭彈就是一輛寶馬7系在天上飛,遠火旅的一次齊射,就等於慷慨的給對方寄送了上千輛寶馬7系。先進火箭炮絕對是只有土豪才玩得起的玩具,好在現在大唐炮兵裝備的03式火箭炮跟另一位面pla的300遠火還不是一個東西,大唐也用不起經過制導的大威力火箭彈,所以實際03式使用的火箭彈都是無制導的。但大唐炮兵有著先進火控,再加上本身火箭炮火力密度大的特點,殺傷性能其實並不差多少。

  大唐炮兵一出手不同凡響,二百多門身管火炮在空中偵察機和衛星的引導和回饋下,逐個敲掉德軍第一線的炮兵陣地,而火箭炮則直接對付第二線的德軍炮兵和大量的步兵。多日以來德軍的步兵損失不重,主要還是因為他們都部署在大唐的自行火炮的射程以外,主要受空襲的損失。現在大片的火箭彈籠罩過來,全都傻了眼。

  更加暴力殘酷的是,不少大唐火箭彈的戰鬥部是溫壓彈,即便德軍在第二線陣地上挖了大批的防炮洞,可是士兵總是要呼吸的,快速被消耗的空氣造成暫態真空,頓時窒息了大批防炮洞之中的德軍士兵。而兩千枚火箭彈造成的一個大寬面的火力籠罩範圍,基本上就是人間地獄了。

  劉三輝在前幾日都沒有讓大唐炮兵敞開了向對手輸出火力,根本就是為了讓德國人產生錯覺,以為唐軍為了節省彈藥正在控制火力的輸出,或者使他們覺得唐軍的火力根本就不過爾爾。

  現在全力出手,簡直就是摧枯拉朽。

  劉三輝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舟橋部隊立即在馬斯河上面架起了三座浮橋。作為防守方的唐軍利用這次突然的高強度炮擊,發動了出人意料地反擊作戰。兩個步兵師奉命過河對德軍進行突擊,而劉三輝還組織了集團軍下屬所有部隊中的機降部隊,以更快地速度攻打過去。

  大唐建立的快反師是三棲部隊,也有一些快反師是以機降部隊的形式建立的,簡而言之就是裝備大量的直升機,進行直升機空降作戰。西歐集團軍這邊沒有專職的機降師,但是有幾個機降步兵團。

  快反機降部隊利用直升機直接渡過馬斯河,向德軍第一線上殘存的炮兵陣地發動進攻。為了避免誤傷,自行火炮已經停止炮擊,或者直接向前壓迫,去攻擊距離更遠的敵人了。快反部隊雖然是輕裝部隊,不過對付德軍的炮兵也是綽綽有餘了。更何況,大唐還有武直在空中提供火力的支援,德軍的炮兵部隊在被打得本來就不剩幾個人的情況下就被機降團給端掉了。

  半小時的功夫,已經有大量的大唐陸軍的機械化部隊成功過河,這些部隊不停歇,馬不停蹄地向德軍部署在馬斯河東岸的第二線縱深陣位發動進攻。剛剛的溫壓彈火箭炮襲擊已經過去了,德軍第二線陣地上一片狼藉,戰後經過粗略的統計,僅火箭炮旅的一波齊射,就殺傷了超過13000名德軍士兵,這也是幾乎有史以來最短時間內最高效率的軍事屠戮了。

  大唐士兵進入德軍第二線陣地的時候,基本上沒有幾個活人了,德軍準備的大量的裝甲載具和火炮也有近一半被摧毀,防炮洞也毀得七七八八,可見這次的炮擊效果有多好。

  劉三輝在經過前線人員瞭解到這一情況之後,立即下了新的命令。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劉三輝命部隊繼續突擊,鑿穿德軍的後續部隊,給壓在馬斯河上的德軍十六萬大軍造成一個決定性的損失。

  劉三輝的打算可以說是非常具有建設性和中肯的,只要唐軍利用兩個步兵師突破德軍再兩道縱深防線,立即進行分割包圍,殲滅大批德軍,就能夠實現對德軍的重創,使得德軍在短時間內無法再從東面威脅大唐在低地地區的軍事基地群。而劉三輝就可以將重心轉向西面,對付攻打過來的法軍部隊。

  這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旋轉門戰術,先拿掉一個敵人,再回頭去打另一個敵人。

  這個戰術在執行之初是非常成功的,急襲炮擊造成大批德軍傷亡和頭兩道戰線的崩潰,大批唐軍機械化部隊又撞上了德軍的第三道防線,同樣也在之前的炮擊中受損嚴重,僅進行了二十多分鐘的戰鬥,德軍第三道防線告破。此時唐軍開始分頭吃掉這條防線上的德軍,大約有9000名德軍被殲,一萬多名德軍被俘。

  正當劉三輝認為事情進展地一切順利,自己在一天之內興許可以滅掉一半德軍的時候,在第四條戰線上,唐軍開始遇到了一些挑戰。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14:23

第914章 低地戰役(六)

  唐軍的自行火炮自然地在跟隨機械化部隊前進,開到縱深第四道防線的時候,炮兵部隊就是一頓炮打,給德軍部隊造成損失。隨之就是大唐的坦克和裝甲車衝鋒,簡而言之就是經典的步坦炮協同戰術。唐軍搞這套戰術也搞了二十多年,現在玩得也算是爐火純青了,層次感也相當強。基本上炮兵完成十多分鐘的急襲之後,裝甲部隊就跟上來,直接狠狠地撞在德國人的臉上了。德國人構築的防線基本上也是壕溝和加固工事組成的,這套體系其實還是師承于大唐軍隊,所以唐軍對此也比較瞭解。

  區區戰壕和碉堡對唐軍來說形不成什麼太大的威脅,唐軍還有空中的強擊機不斷地俯衝下來,用30毫米的機炮和炸彈教訓著德國人。

  德國人在縱深防線上也佈置了一些反坦克的火力,戰防炮和一些火箭彈會對唐軍造成些許威脅,不過並不很大。第一輪炮火壓制中,就有不少被毀,裝甲兵突擊的時候,如果發現敵方戰防炮開火,就會立即對付這個威脅點,加上空軍強擊機也會重點對付這類目標,所以只有一兩輛唐軍坦克或裝甲車被擊中。

  防線的突破輕而易舉,但隨即唐軍遇到了第一個麻煩。德國人的填補防守空缺的速度有些驚人。

  劉三輝接到前方回饋之後,咂摸著嘴吧說道:“動態防禦體系啊,德國人不錯喲。”

  德國人佈置的防線相對機動並且可以靈活調配,當一個陣位被擊穿,出現了缺口,德國人可以從側方和後方快速地調集兵力進行填補,這對於唐軍來說還是有些麻煩的,但也到不了棘手的狀態。

  執行突破的部隊在剛才消耗了不少彈藥和受到了一定損傷,唐軍正常的進展是以後續部隊替下突破的部隊,形成滾動輪替,時刻保證最前衝鋒的部隊的戰鬥力和活力。不過德國人的補充速度很快,這就迫使剛才戰鬥的部隊,被拖入更長的戰鬥之中。

  德軍的補充力量,同樣也是以坦克為主的機械化部隊,一次補充上來的兵力,大約有三十多輛m1坦克。

  這些坦克的性能相比唐軍的99式坦克還是差距不少的,尤其是現在劉三輝麾下部隊裝備的99式坦克已經更換了新式的電子設備,以及加掛了反應裝甲,更不是m1坦克能夠相提並論的了。

  要正面擊毀唐軍的坦克,m1是辦不到的,不過纏鬥同樣讓人覺得麻煩。唐軍的坦克備彈已經不超過五發,而且乘員們多少有些疲倦了,有些車組連續射擊都沒有取得戰果,已經跟德軍坦克近身相接,相互之間的距離也就是幾十米百米的樣子了。

  不過在這個距離上,m1的那點正面裝甲厚度,對下山(其實是平地)的99來說也跟紙糊的沒太多分別。

  唐軍坦克很快就一個個將德軍坦克炮塔給掀飛了,而這些99式本身也沒什麼彈藥了,還有一輛出現了機械故障,直接趴窩在戰場上了。

  德軍第二波準備搶回戰線的部隊又來了,而唐軍這一支部隊已經不可能再戰了,所以他們只能向後退卻,讓接替上來的部隊迎戰。而機械故障趴窩的坦克,只能讓乘員跳出來登上其他車,然後其他車將其摧毀,以防被敵人得到。

  其實作為大唐主力坦克之一的99式的可靠性還是非常好的,其設計水準很高,而且生產工藝也比較精湛,使得在戰場上,這型坦克是裝甲兵們最可靠的載具。反倒是最新銳的坦克12式主戰坦克,因為採用了比較多的新技術,所以還不算太穩定。

  唐軍突擊部隊稍微退卻了一段距離,德軍風風火火地趕上來,想要奪回這個被攻破的缺口,穩固這道防線,不多唐軍不可能讓自己的部隊前後脫節嚴重的。大唐軍官接受的軍事教育、指揮藝術和理論都是這個時代最先進和完善的,更有大量的演習和訓練,基本上不會犯下這樣的低級錯誤。

  唐軍滾動接替上來的裝甲團已經到位了,這個團的編制更大,而且還全部裝備12式主戰坦克。12式坦克定型以來,年產量都在2000多輛,雖然沒有完全裝備每一支裝甲部隊,但是基本能夠保證每個集團軍都擁有一部分最新坦克的裝甲團。當然,實際上在對付m1這種貨色時,99式和12式的分別並沒有太大,m1都無法洞穿這兩種坦克的裝甲,這兩種坦克都隨便打一炮就能幹掉m1。

  火控更出色,還擁有自動裝彈機的12式坦克在對付頂上來的德軍坦克時,占盡優勢。2000米的距離上,在m1根本夠不著12式坦克的時候,12式就已經迫不及待地開火了,更bug的是這麼遠的距離上,它們的命中率還奇高,僅僅是第一波射出的十多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中,就有八發直接擊穿對方坦克。

  只是,唐軍裝甲兵們有意使用最好的穿甲彈對付敵人,可是m1的裝甲薄到傷天理,致使唐軍裝甲兵打出的穿甲彈直接將這些坦克射了個對穿,運氣好還能弄死幾個德國士兵,或者弄出點殉爆什麼的,運氣不好,甚至被擊中的m1坦克打個頓還能繼續行動。

  負責指揮的裝甲團團長立即就開罵了:“腦袋鏽了嗎?你們以為對方裝甲厚度有多少?400還是500毫米?該死的,那東西就算加上斜角最多也就是120-150毫米之間的裝甲防禦力,用破甲彈!”

  唐軍使用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穿深能夠達到600毫米,其實這東西的研發本身就是一個悲劇,跟屠龍刀一樣,本事很大,但是卻沒有龍給它屠。

  唐軍裝甲兵們立即換上破甲彈開始轟擊德軍坦克,整個戰鬥持續時間只有十多分鐘,德軍第二波補充過來的部隊也被擊潰了。而這段時間,唐軍後續部隊已經分割包圍了第四防線上的多支德軍部隊,將其殲滅。第四道防線也完全失去了奪回的必要了。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14:24

第915章 低地戰役(七)

  當大唐突破德軍第四道防線之後,餘勢未消的唐軍繼續進行突破。不過德國人顯然做好了準備,防守反擊一直是唐軍最擅長玩的戰術,德國人在嘗試進攻馬斯河唐軍防線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唐軍如果反擊過來該如何應對。

  除了本身能力上德軍能夠快速地填充被突破的缺口以外,唐軍很快遇上了德國人奉上的第二份大禮。

  “前面就是萊茵河了,對岸就是德國城市杜伊斯堡,我們今天佔領河邊,夜間就炮擊杜伊斯堡。”唐軍裝甲團的指揮官劉勳凱信心十足。

  他的部隊在剛才的戰鬥中,擊毀了德軍坦克四十多輛,裝甲車二十餘輛,配合唐軍步兵,劉勳凱的裝甲團擊破了一個德軍旅,消滅兩千多人,並俘虜了近三千多人。作為一個第一次打實戰的年輕軍官,這顯然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很值得驕傲一下。

  劉勳凱命令突擊部隊繼續前進,這裡距離萊茵和也只不過是四五公里的距離了,唐軍在數個小時內完成了炮擊覆蓋和連突德國人四道防線,進展縱深三十多公里的成果。德軍已經匆忙從萊茵河的西岸撤退到了東岸,在這側已經沒有人組織對唐軍的反抗了,劉勳凱的任務就是帶領他的部隊徹底確保西岸的控制權,掃清殘餘的德軍部隊。

  當裝甲團的坦克開入一片看上去有些空曠的農田的時候,劉勳凱還跟自己的參謀開玩笑道:“這要是國內打仗,免不得還要賠人家一筆錢,現在是德國人的農田,咱們就不用操這個心了。”

  他的話說完沒多久,突然一聲爆炸傳來,就見到開入農田的那輛坦克突然被震得從地面上跳了起來,好歹這輛12式坦克的自重四十多噸,不至於被掀翻,濃煙和火光從車底冒了出來,很顯然這車的底盤已經被炸壞了,而且裡面的乘員也凶多吉少。

  “報告,7連的22015號車組遭到地雷襲擊!”

  劉勳凱聽到了爆炸,在掌握到情況之後,神情嚴肅了起來。已經有多輛坦克遭到了地雷的襲擊,不少戰車都被炸毀,少數比較幸運的乘員從車裡跳出來,也被震得昏頭轉向的,血流滿面。

  “該死的,德國人居然在前往橋樑的必經之路上設置了大片的雷區!”劉勳凱目眥欲裂,他的部隊在之前的直接交火中沒有受損,反而在追擊敵人的時候闖入了雷區,連續炸毀了多輛坦克。

  唐軍根本不清楚德軍的佈雷密度和雷區的具體範圍,所以整個部隊都不敢繼續貿然前行了。

  劉勳凱將遇到雷區的情況彙報上去,呼叫掃雷工兵部隊前來進行掃雷作業。之後排雷工兵在雷區起出了一個樣品,所有看過這反坦克地雷的人,都不由暗罵:“德國人也真是下本錢。”

  這型地雷顯然是德國人自行研製的反裝甲地雷,大唐並沒有傳給德國反裝甲地雷的技術,因為這東西顯然是唐人深惡痛絕的武器。不過德國人還是通過管道,研發出了自己的反裝甲地雷。唐軍也裝備有一些反裝甲地雷,性能還不錯。德國人的地雷是磁性地雷,金屬的戰車經過就會起爆。而且最變態的是,這地雷的體積可以趕得上純淨水水桶了,德國人不清楚唐軍的坦克的防護能力,所以盡可能地將反裝甲地雷做得威力夠大,就在裡面裝了大量的炸藥,不僅能夠炸斷坦克的履帶,甚至還能嚴重損傷坦克的底盤機械。

  劉勳凱覺得晦氣不已,德國人正面拼不過,就用這種非對稱的手段,雖然這麼造一顆反坦克地雷,價格也不會低,但是怎麼都比大唐十分精密的12式坦克要便宜多了。

  德國人的惡毒還不止使用地雷,德國人瞭解到大唐工兵通過金屬探測儀進行排雷作業,所以這幫德國人直接在雷區灑下了大量的金屬碎屑,增大了掃雷工兵的排雷難度,更使得大唐原本如水銀瀉地的進攻流暢度被影響了。

  有一道萊茵河作為屏障,德國人暫時避免了更大的損傷,甚至在杜伊斯堡,德軍很快佈置了炮兵陣地,開始朝唐軍開火,一時間劉勳凱的部隊不僅被地雷襲擊了,還遭受了炮擊,工兵也沒有辦法,只能暫時撤出了這一區域。

  唐軍顯然是不能讓德軍一直這麼倡狂下去的,大唐空軍的轟炸機和強擊機很快接到命令後出動,轟炸德軍位於杜伊斯堡的炮兵陣地。德國人的炮兵直接是在城市中進攻的,所以唐軍的攻擊範圍,實際上是整個杜伊斯堡市。

  心情很差的唐軍這次投下了大量的溫壓彈和燃燒彈,其目的很簡單,就是毀滅杜伊斯堡這座城市,消耗德軍的有生力量,從而使得之後的軍事行動減輕壓力。唐軍炮兵也很快在萊茵河西岸向杜伊斯堡發動炮擊。

  德國人在四道防線的陣地上損失了火炮總數超過八百門,杜伊斯堡是德軍後勤運補的重要中心,所以還有大量的火炮。唐軍是被惹惱了,在兩天內對杜伊斯堡發動了數百架次的轟炸,將這座城市變成了一片火海。而很直接的後果就是,這座在德國還算是有些規模的城市,基本被毀滅在了唐人手中。數萬德國人喪生,德軍也有比較重的損傷。

  南部數十公里的杜塞爾多夫同樣也遭到了滅頂之災,唐軍的打擊毫不容情,對德國軍民進行的是無差別的攻擊。而在萊茵河西岸的德國地區,唐軍不斷地清剿這參與德軍,並佔領了門興格拉德巴赫等城市。

  劉三輝的這個旋轉門戰術,至此只能算是部分成功,唐軍通過急促而猛烈的攻勢,消滅了德軍約六萬多人的部隊,尤其是將之前德軍的戰爭準備完全摧毀,大量火炮和其他軍事物資落入唐人手中或者直接被破壞。

  德軍是被重創了,但沒有達到預想中那麼好的效果,但是劉三輝不能再跟唐軍糾纏,因為他的西面,法國人的部隊已經到來了。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14:24

第916章 低地戰役(八)

  對大唐西歐方面軍來說,他們面臨的是一個大麻煩。兄弟部隊烏克蘭方面軍的戰事輕鬆如意,唐軍在烏克蘭大平原上把俄羅斯人打得爹娘都不認了。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不斷地向西歐國家求援,俄軍雖然規模不小,但是在一開始的軍事策略上就出問題了,大量的軍隊被灑在數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而唐軍的推進速度極快,再加上空中優勢,使得唐軍烏克蘭方面軍非常容易地就將俄軍各個擊破,並且佔領了基輔。

  但是唐軍西歐方面軍就很麻煩了,兩面受敵,而且都是軍事實力比較強的敵人,即便唐軍存在優勢,但也害怕消耗。地理上的兩面夾攻也是另一個面臨的問題,這也考驗了唐軍。相比起在東線對付德軍,唐軍還有天然的河流作為地利,在西線對抗法國人,大唐只有構建的防線能夠倚重。

  法軍本來是打算配合德軍行動的,但法軍集結速度不如德軍快,而且戰爭爆發之後還各種出包,所以拖了一周多的時間。法軍準備到位之後,跟德軍再一同發動進攻,沒想到法軍準備得差不多了,唐軍就把德軍給趕到了萊茵河的另一邊去。

  法軍在比利時邊境附近,已經集結了三個師的一線兵力,二線乃至縱深更多的兵力正在集結,法軍遲遲沒有對唐軍發動進攻,本身還是比較猶豫的。

  劉三輝將西歐方面軍的主力大約八萬人擺在東線對付德國人,西線實際上駐守防線的只有約四萬多人,也就是比利時這個國家小,防線寬度短,不然唐軍根本沒辦法填滿這條防線。

  法軍慢吞吞地將部隊向前推,不過法軍推了沒多遠,就遭遇了唐軍強擊機部隊的打擊。大唐空軍在比利時的力量也是滿負荷地開始運轉了,基本上一個航空大隊一天要起飛作戰兩到三次,甚至還要飛不同的方向。空中力量是唐軍賴以保存優勢的關鍵,也正是因為唐軍的空襲成效,才使得法軍德軍很難取得進展,更保證了比利時和荷蘭軍事基地群的安全。

  大唐空軍強擊機也跟戰鬥機一樣歷經了兩代的發展,進入噴氣時代後首先裝備部隊的是強-5後掠翼攻擊機,跟另一位面中的強-5相似度比較高,缺點是飛行性能一般,載彈量略微低了一些。

  第二代強擊機是使用渦扇發動機的平直翼強擊機,基本上是比著a-10疣豬做的機型,型號為強-7。強-7的服役其實還是有些爭議的,儘管載彈量大,適宜進行各種對地攻擊的任務,無論是反裝甲、密接火力支援、戰場遮斷,都是能夠勝任。但大唐空軍發展得太快,制導武器早就出來了,制導武器的發展趨勢就是戰區外發射,保證載機平臺的絕對安全。而強擊機這東西低空打擊,雖然也是可以發射制導武器的,但成本上就不如轟炸機有優勢了。

  像是強-7這樣的平臺,戰場的生存性能肯定要比使用戰區外打擊武器的轟炸機要低一些。有人認為強-7不是大唐空軍所需要的東西,大唐空軍甚至可以直接裝備更多的飛豹,兩種戰機載彈量差不多,而飛豹具有更強的飛行性能,還可以進行空戰,多用途能力更好。

  不過最後還是強擊機派獲得了勝利,強-7獲得了五百多架的訂單。其實大唐空軍延續使用強擊機平臺,主要還是因為現階段多用途戰機的性能尚不完善。如果下一代大唐開發出了類似於f-16、殲-16、陣風這樣的戰鬥機,估計就不會有強擊機什麼事情了。大唐空軍中本身有數量不少的強擊航空部隊,當初都是從俯衝轟炸機裝備過來的。強-7的裝備,也算是保留了這些強擊航空部隊。

  戰場的天空被大唐空軍所統治,強-7出擊根本就不會遇到什麼敵人,最多是地面上的一些防空武器。兩個強擊航空團48架飛機向法軍扔下了數百噸彈藥,尤其是法軍前推的部隊同樣是以戰車坦克為主的,作為主要任務就是反裝甲的強擊機,強-7發射的反裝甲導彈接連命中擊毀法軍的坦克。

  而強-7機頭的那一門30毫米機炮,同樣具備強大的反裝甲能力,像是犁地一樣在法軍的戰車陣中過一遍,就有多輛法軍裝甲戰車被擊毀。

  大唐空軍強擊機的打擊,使得法軍的推進變得進展不下去了。他們不得不進行隱蔽或者調動,減少空中打擊的損失。坦克和戰車對於任何一個歐洲國家來說都是寶貴的,法國是攢了很多年才攢了現在的6000多輛坦克,而且還不是全部的m1型,當年從大唐進口的那些外貿猴版坦克同樣也在服役之中。這會兒強-7擊毀的不少戰車,就是當初大唐出口給法國的,還有法國獲得授權自產的大唐設計的坦克。

  被空襲後自然收縮了一點,攻擊的連貫性就沒有了。法軍在失去了拿破崙之後,似乎也沒有了特別出色的表現,這一時期的法軍雖然規模在不斷擴大,但是卻總體表現不盡如人意。

  要是換德軍,在遭受到唐軍這個強度的轟炸之後,興許還能夠繼續向前沖,但法軍就不會了。當然繼續衝鋒也許是更差的選擇,因為被消耗和打亂攻擊形態的軍隊,更容易被唐軍地面部隊所摧毀。

  法軍停止進攻腳步之後,唐軍反而又動了,在制空權之下,唐軍自行火炮部隊在其他機械化步兵的掩護之下,前出到幾個預設的陣地,向法軍發動炮擊。這次炮擊一共有六個唐軍自行火炮營幾十門炮,但是卻給法軍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這是因為大唐炮兵有著天上的眼睛能夠為他們觀察,並且選擇最容易產生戰果的目標,再加上唐軍這一代的自行火炮因為火控和威力的提升,都使得對敵人的打擊效果更好了。每門自行火炮的射速都是歐洲國家同類產品的數倍以上,這就代表著同一時間內可以輸出的炮彈數量更多。

  半小時內,六千多枚炮彈席捲了法軍,法軍根本站不住腳跟,不僅沒有向前,反而又撤回到了出兵的起點。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14:25

第917章 低地戰役(九)

  法軍在戰鬥中被唐軍強擊機部隊的空襲殺傷了三千多人,損失了戰車上百輛,著實讓法國人有些肉疼。作為法軍前線司令官的達武,立即向法國國防部彙報稱:“……想要與唐軍抗衡甚至擊敗唐軍,我們必須有做好承受重大損失的心理準備。唐軍在軍事科技上的優勢,是我們難以匹敵的。但是幸運又不幸的事情在於,法蘭西和其他的歐洲盟友已經足夠強大,我們是存在擊敗唐軍的方法的。德國人已經看到了這一點,並且準備付諸實踐。唐軍在比利時只有十幾萬部隊,而且裝備和彈藥補給都是有限的。只要我們能夠以十倍唐軍的兵力不間斷地向唐軍發動進攻,唐軍一定會最終被打敗的。這也同樣意味著我們要承受十倍于唐軍的損失,但畢竟有勝利的方法總比完全沒有希望更好,對嗎?”

  歐盟軍事委員會有總體的戰爭策略,其核心主軸即,肅清在歐洲大陸及北非等地的唐軍部隊,以海軍作為屏障,保衛歐洲的安全,讓唐人再無法插手進來。

  歐洲人從開始就預感要取得這個程度的勝利,必然會付出重大的代價。但是很多歐洲的領導者和政客們都認為這個代價是值得的,歐洲從此可以擺脫大唐的鉗制,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不用再看唐人眼色行事了。

  當然很多人也是反對與大唐戰爭的,他們認為即便歐洲最終獲得勝利,也不太可能實際得到什麼好處,大唐失去了歐洲仍舊是強大的大唐,因為大唐的核心利益在東亞和北美。可是戰爭已經開啟了,軍人們在這個時候不能因為自己的見解而懈怠於戰場,所以每個人都在絞盡腦汁,想如何對付唐軍。

  達武的彙報還是在法國國防部之中受到了重視,法國政府開始效仿德國,發佈了全國性動員,籌備更大規模的攻勢。

  法德兩國的動員程度令大唐都覺得震驚的,畢竟不是二戰時期,法國和德國在本位面由於大唐給時代的馬車安上了新發動機,所以跑得更快一點。拿破崙戰爭在本位面中基本上等於沒有發生,歐洲得以平靜地發展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時間。經濟發展和醫療進步,都使得兩國的人口大副增長,兩國總人口都在四千多萬人,德國反而比法國更多一點,這是因為德國吞併了奧地利。

  一場低地戰役,法德雙方的進展都不順利,被唐軍打敗,而且交換比十分難看。通過這場戰役,歐洲人也丟掉了唐軍可能不如想像中那麼強的幻想——唐軍仍是這個星球上戰力最強大的軍隊。為了取勝,必須武裝更多的士兵,製造更多的軍事武器。

  在戰前,法軍常備軍規模約40萬人,德軍稍多一點也不過55萬人。低地戰役唐軍不過14萬人的兵力,對抗法德兩軍超過20萬兵力,生生地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吃掉了法軍和德軍接近10萬人,更是造成了不少的平民傷亡和經濟財產的損失。反觀唐軍本身,其損失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這樣的戰役,並沒有嚇到歐洲人,他們反而是覺得自己還不夠努力。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全國性動員了,德國宣佈的早一點,法國稍晚,但分別也不算大。

  德國方面直接宣佈組建一支200萬人規模的龐大部隊,法國也不含糊,叫出了150萬法軍的口號。德國在這方面有一些優勢,仿照大唐的預備役制度,德國也有比較完整的預備役和民兵體系,在戰時能夠相對更迅速地轉換成實際的戰鬥力。不過整建這麼大規模的一支軍隊,德國也是需要花時間的,特別是德國並沒有足夠的軍事裝備去裝備200萬人的軍隊。所以德國不得不全力轉入戰時狀態,所有用來生產民品的工廠在,只要有能力都用來生產武器裝備。一切資源受限向軍工業傾斜,國家也將大量的經費投入武器的研發上面,希望能夠盡可能縮小與唐軍武器科技的差距。

  德軍和法軍都抽調現役的常備軍,又一次組成了低地軍團,分別陳列在荷蘭與比利時的東西兩側,不過卻沒有倉促地向這裡發動進攻。德軍的派兵佈陣也已經受戰爭影響,變得更加聰明。德軍將部隊以比較小的編制,灑在了更多的地方,同時部署了大量的偽裝。這使得唐軍的空中力量在對德軍進行轟炸的時候,將會遇到更多困難,取得的戰果也會變小。

  德軍不貿然開戰,是知道就算再發動一波二十萬人的攻勢,唐軍仍舊能夠擊敗他們,只是徒勞地消耗了自己。德國元帥布呂歇爾在戰爭之前已經選擇主動退役,他拒絕與唐軍作戰,雖然馬恩斯對其多番挽留,但仍舊無法使這位德國最負盛名的老元帥回心轉意。德軍的前線司令由一位出身容克的範•克萊斯特元帥擔任,這位元帥早前也是普魯士軍人,其後改換門庭變成了德國軍人。

  克萊斯特也是有些真才實學的,他控制任何從陸地進入比利時的交通道路,使得沒有任何的物資能夠運送到比利時。同時他也不發兵與唐軍交戰,就是採取這樣僵持的手段。他深知憑藉自己手上剛補充的二十多萬德軍,是無力取勝的,所以他只需要給唐軍造成緊張感,進行壓迫。

  一旦德軍完成了擴軍,新兵組建成新的軍隊,那麼德軍可以發動十倍于唐軍的攻勢,從多個方向出擊,讓唐軍根本顧不過來,而且無力應付。即便現在的戰爭的先進和精密程度大大提高了,但是人數多的一方仍舊有著毋庸置疑的優勢。

  德軍和法軍都是現代軍隊,很難擊敗少數部隊之後導致大規模的軍隊投降。唐軍最大的問題是在西歐沒有一個穩定的後方,而且敵人太多,難以像二戰德國一樣一拳就把法國給打趴下了,也許唐軍能夠一路平推到巴黎,但比利時和荷蘭一定就丟了,那也沒有太多的意義。現在這個法國政府的抵抗決心還是很堅決的。
炎雞 發表於 2019-7-18 14:26

第918章 四面受敵

  法德先行表率地進行全國總動員,其他一些歐洲國家也緊隨其後。烏克蘭主要地區已經丟掉的俄羅斯也宣佈進入全面動員狀態,但俄羅斯人的辦事速度加上其仍舊有些封建化的體制,使俄國的行動速度遠沒有法國和德國迅速。不過,沙俄的心也是很大的,直接就宣佈動員200萬人組成俄軍,這基本上是其國內介於20-45之間成年男子的三分之一的數量了。不過法國和德國武裝這麼多人都缺少武器,俄羅斯更是這個樣子了,俄國現在不斷在歐盟會議上哭窮,要求其他歐盟國家對俄羅斯進行大量援助。

  英國等國也清楚,俄羅斯要是不給他們援助,恐怕真的沒有辦法支撐下去,所以英國等國簽訂了法案,向俄羅斯援助大批的軍事裝備。

  歐盟方面一方面準備,同時另一方面也要在戰略上不斷地擠壓唐軍。畢竟歐盟是一個國家聯合體,除了英法德西意俄等大國,還有各種小國,這些小國的實力往往也不能小看的。大唐在歐洲的據點偏於碎片化,防守起來難度就非常地大。幾乎每一塊土地都受到敵人的威脅,就沒有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

  首先是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雖然俄羅斯自己都不敢兩線開戰,畢竟當年唐軍圍困聖彼德堡,差點就攻破了。現在俄軍對烏克蘭的形勢撓破了頭皮,不會輕易地在北面有所行動的。而挑動攻打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是幾個二流歐洲國家,分別是波蘭、瑞典和丹麥(佔據挪威)。這些國家實力不及一線的歐洲強國,但是集合起來也算是有不小的力量了。尤其是波蘭,對於吞併波羅的海沿岸的兩個區域十分有興趣。

  波蘭出兵15萬,瑞典出兵7萬,丹麥出兵4萬,總計26萬人。相比之下,唐軍在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守軍僅為4個師的兵力,還有一個歐洲師是不滿編的。更有些麻煩的是,當地的愛沙尼亞人和拉脫維亞人,也有些蠢蠢欲動。

  唐人將這裡變成了海外領,這些年移民了不少華人過來,當地人競爭不過華人,認為是華人擠壓了他們的生存空間,膚色上的不同還是加劇了不信任,儘管一些當地人的生活也因為唐人的到來明顯變好了,但是他們不願意把這個原因歸結到唐人身上。歐洲一些國家也派人煽動當地的獨立分子,許諾一旦擊敗這裡的唐軍,就讓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獨立。這兩個民族的人口不過數十萬的樣子,即便獨立了,其實也是要仰人鼻息的。

  另外一個大唐比較危險的地方是達爾馬提亞,作為巴爾幹半島上一條狹長的山地地區,達爾馬提亞在大唐的海外領中十分不起眼。人口不多,也沒什麼特別的產業,就是出產葡萄酒還有點名氣。大唐在此經營了海軍基地,是地中海艦隊的重要母港。

  不過,唐軍在此駐軍也不算多,本身地形的險峻不僅增加了進攻難度,其實也增加了防守難度,特別是唐軍擁有大量的機械化裝備,而在這樣的山地作戰,機械化裝備是受限制的。

  達爾馬提亞正面南斯拉夫王國,這個成立時間不長的王國,國力其實還相當孱弱,從土耳其獨立出來以後,這裡的經濟發展也並不迅速,不過還是靠著歐洲盟國的援助,拉扯起一支還算不錯的軍隊。南斯拉夫有一支20萬人的軍隊,相比達爾馬提亞只有海軍陸戰隊防守,規模還是有些嚇人的。

  歐盟軍事委員會希望,南斯拉夫能夠擊敗這裡的唐軍,佔領達爾馬提亞,毀掉斯普利特海軍基地,這就會使得唐軍少了在地中海的一個落腳點,更是使大唐海軍陷入被動。

  接下來是色雷斯和保加利亞,這兩個國家名義上都是獨立的,但實際上前者基本上都是唐人在治理,而且也移民了大量華人過來,後者則直接受大唐的控制,屬於傀儡國。這裡本來唐軍駐紮了不少的軍隊的,烏克蘭戰役爆發之後,唐軍大量地轉移到了烏克蘭作戰,這裡的防禦充實度就相對降低了一些。

  對歐洲人來說,擊破色雷斯,斷掉在烏克蘭作戰的唐軍後路,掐斷博斯普魯斯海峽,是一個重大的戰略要點。不僅如此,這裡還有大量的唐軍空軍基地,離著歐洲越近的機場,可能造成的破壞就越大,所以盡可能都要消滅掉。只要攻取色雷斯的目標可以實現,那麼唐軍烏克蘭方面軍就是註定要失敗的部隊了,歐盟軍將徹底改變東線戰爭的形勢,爭取到主動權。

  當然這也不能說是完全絕對的,因為大唐還有另外一條路線能夠支援烏克蘭方面軍。大唐在天方海外領修建了鐵路幹線,從科威特直通巴格達,然後進入同樣算是傀儡國的庫爾德斯坦境內,最終點在大唐格魯吉亞黑海沿岸港口城市巴統。大唐完全可以從這裡將物資和兵員運送到烏克蘭去。實際上此刻唐軍已經在天方海外領大規模集結,準備經這條線路前往烏克蘭了。

  最後一個點在北非迦太基海外領,大唐經營此地十多年,移民了上百萬華人過來,已經初步地建成了工業化的社會,能夠生產製造大量的武器裝備供應駐歐唐軍。歐洲人早就認為,要掐斷大唐對歐洲的控制,必須奪取北非。

  西班牙和義大利是這個方向上的主力部隊,這兩個國家都擁有比較強的軍事力量,特別是義大利軍,可並不是人們印象中的麵條。義大利的國王可是拿破崙,他從法國帶來了不少心腹的將領,並且花了十年時間打造他的義大利軍隊。現階段三十萬意軍的戰鬥力,甚至說不亞於德軍,威脅還是很大的。

  唐軍在北非同樣部署有重軍,而且還有大唐海軍的保護,要發動對北非的登陸作戰,難度可以說是最高的。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嚴羊

LV:8 領主

追蹤
  • 32

    主題

  • 16827

    回文

  • 7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