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大明最後一個狠人 作者:大明第一帥 (連載中)

 
zscdxa 2020-8-28 08:51:3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4 20738


【作者概要】:大明第一帥,男 / 北京市-東城區,起點中文網作家。

【小說類型】:歷史 > 兩宋元明

【內容簡介】:

  魂穿越到大明最後一個皇太子朱慈烺的身上。
  殺建奴,滅流寇,斬貪官,開海禁,揚國威。
  這太子很凶殘,打仗比建奴還可怕,剿匪比流寇還折騰,摟銀子比貪官還徹底。
  我大明,將士鐵骨錚錚,文人傲骨長存!——大明天武大帝朱慈烺

【其他作品】:無

【文章出處】:起點中文網

【網址】:https://book.qidian.com/info/1015407320

本帖最後由 bpd 於 2020-8-28 23:12 編輯

已有(94)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zscdxa 發表於 2020-8-28 08:53
第1章 這樣的大明

  大明崇禎九年四月(1636年),夕陽西下,古老的北京城中,各大街道上人流慘淡,一片蕭索,有一種暮氣沉沉的感覺。

  雖說人間最美四月天,可不知什麼原因,大明北方的天氣越發的寒冷,即便是現在的四月,也是寒風陣陣,割人麵皮。

  偶爾一陣冷風吹過,讓北京城街上低頭行走的行人緊了緊領口,讓原本無精打采的腦袋稍微的清醒了一些。

  夕陽灑下的最後一抹餘輝,斜射在紫禁城金色的琉璃瓦上,雖已黯淡,卻絲毫掩飾不住從那裏泛出的特有的皇家氣派。

  鍾粹宮中,一個少年坐在一片金色的琉璃瓦上,手裏拿著一個單筒望遠鏡,單眯著眼睛,觀察著眼前這座金碧輝煌的紫禁城。

  華麗的宮殿在夕陽的襯托下,偶爾有霞光閃爍,卻又顯得蒼涼和森嚴。

  “小爺,您下來吧……”

  大殿下麵,站著幾個穿官靴戴烏紗帽的小太監,他們正焦急的請這位坐在琉璃瓦上的少年下來。

  少年放下了望遠鏡,沒有理會他們,隻是靜靜的看著遠方,思考著未來的規劃。

  他叫朱慈烺,是大明崇禎皇帝的皇太子,他穿越到明朝已經七年了。

  崇禎二年二月魂穿附身在剛出生的朱慈烺身上,因為是皇後嫡出的長子,所以在出生的第二年就被冊封為皇太子。

  對於來到明朝,並成為皇位繼承人,朱慈烺開始還是比較興奮的,因為在他心中,明朝的皇帝大多數活得不累。

  他的腦海裏像放電影一樣,想起了明朝十六個‘獨特’的皇帝。

  洪武皇帝朱元璋,放過牛,做過和尚,是一個沒錢、沒關係、沒顏值的三無人員,帶著一票兄弟幹翻暴元最終當了皇帝。

  不過後期因為工作壓力大出現焦慮症狀,隻能靠殺人緩解壓力,一殺一大片。

  據說在位期間懲治貪官一共砍了數萬人,順手也殺了那些給他助攻上位的隊友們。

  建文皇帝朱允炆,一個天真的皇三代,老爹死的早,直接繼承爺爺的家產,瞎折騰玩革新削藩,結果被四叔朱棣反削了。

  永樂皇帝朱棣,據說身材好,顏值高,而且很能幹!是工作出色的那種........

  自從反削了侄子當皇帝後,二十多年沒給自己放過一天假,經常加班到淩晨,天沒亮就起床上班,下班還和大臣們一起吃工作餐,探討公司規劃,皇天不負有人,最終也幹出了不小的業績。

  洪熙皇帝朱高熾,美食達人,絕世吃貨,結果得了肥胖症,胖死了,在位十個月。

  宣德皇帝朱瞻基,喜歡鬥蟋蟀,人稱蟋蟀皇帝,不過皇帝當的不錯,能施仁政。

  正統皇帝朱祁鎮,打小就當了皇帝,多年熱情不減,二十多歲的時候想出風頭,禦駕親征,結果很尷尬,他被瓦剌俘虜了!

  你以為他完了嗎?並沒有!這位皇爺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社交達人!

  他人緣超讚,不僅讓敵國看守他的人成為他的忠誠小粉絲,還和敵國首領的弟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二人經常把酒言歡,暢談人生理想到深夜。

  被俘第二年,瓦刺首領放了這位皇爺,首領的弟弟依依不舍的與皇爺告別,長亭又短亭的,執手相看淚眼,送了一程又一程。

  景泰皇帝朱祁鈺,撿漏王,哥哥禦駕親征被綁了肉票,他撿漏當了皇帝。

  社交達人回國後,撿漏王不僅沒把皇位還給他,還將社交達人幽靜了,
連哥哥乘涼的大樹都給砍了。

  結果沒過幾年就玩壞了朝政,讓社交達人翻盤,最後連宗族的皇陵都沒有資格進入。

  成化皇帝朱見深,熱心姐弟戀,從小缺少母愛,以至於專情宮女姐姐,將比他大十九歲的宮女冊封為貴妃,還因為她廢了皇後。

  弘治皇帝朱佑樘,模範丈夫,隻有一個老婆,過著平常百姓一樣的夫妻生活,是曆史上唯一一個實行一夫一妻製的皇帝,也是個工作狂,可惜累死了。

  正德皇帝朱厚照,親爹是模範丈夫,他是獨生子,毫無壓力的坐上了皇位。

  年輕熱血,曾在一次禦駕親征中手提兩把西瓜刀砍死了好幾個敵人。

  還特別喜歡養動物,建立了動物園豹房,自己當園長。

  嘉靖皇帝朱厚熜,大明最聰明的皇帝,年紀輕輕就幹掉了閹黨,將文官集團玩弄於鼓掌。

  或許感悟到無敵是孤獨的,從那以後朱厚熜就熱心求仙問道,敢問上天,是否有仙?

  隆慶皇帝朱載垕,性別男,愛好女,一生為女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甚至很多生活用品上都畫著一些少兒不宜的圖案。

  夜夜笙歌,美人相伴,懂生活,會享受,搞不動就嗑藥,最終身體被掏空。驗證了一句話:沒有耕壞的地,隻有累死的牛。

  萬曆皇帝朱翊鈞,從小被老張恐嚇,心裏留下陰影,老張死後放飛自我,停工三十年不上朝。

  泰昌皇帝朱常洛,登基不到一個月就駕崩了,先是服用了補藥重振雄風,最後吃了一粒紅色的小藥丸一命嗚呼了。

  天啟皇帝朱由校,藝術細胞豐富,最喜歡做木工,且造詣極深,設計過折疊床,發明過噴泉,曆史上名聲僅次於魯班,是個被皇位耽誤了的藝術家。

  最後一位,崇禎皇帝朱由檢,也就是現在朱慈烺的便宜老子。

  不過,朱慈烺後來仔細想想,崇禎不就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嗎?後麵貌似沒他朱慈烺什麼事了?

  想到這裏,朱慈烺有些不開心了,隨著他深挖記憶,加上聽到一些熟悉的曆史人名,朱慈烺回憶到了更多明末的事情。

  在明末這個時期,特別是崇禎皇帝自掛東南枝後,中原漢奸輩出,且個個破壞力驚人,如果沒有這些漢奸,滿清怎會坐穩江山?

  在一個國家陷入危機的時候,是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氣節,乃至考驗一個民族的氣節。

  而明末,雖有不少漢奸,但更多的是那些殉國的忠臣烈士。

  經過滿清幾次入關和南征,明末殉節官員大約有四千人,居曆代之冠。

  大明,從來不缺鐵骨錚錚之人!隻是在經過後來滿清的文化閹割後,許多英烈的事跡早已被掩蓋,卻仍然不少有據可查。

  當曆史將漢奸之名無限放大,蓋過英烈光環,企圖掩蓋真相時,這才是最可怕的。
zscdxa 發表於 2020-8-28 08:54
第2章 崇禎召見

  朱慈烺重生到了這個風雨飄零的年代,即將見證這可歌可泣的悲壯時代。

  北有建奴叩關,南有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掃蕩中原。

  生逢亂世,又知道結局,朱慈烺本想憑借後世學識,施展抱負,指點江山,改變這一切,結果卻很現實。

  即便身為皇太子,在七年的時間裏,他幾乎沒有任何改變曆史的建樹,最多就是在宮裏寫寫各種規劃書,搞搞小發明創造什麼的。

  他太小了,即使表現的如神童般,也無法爭破這封建的牢籠,皇太子不能輕易出宮。

  朱慈烺曾找了幾次機會和崇禎提過不少建議,不過因為人小言微崇禎並未將他的話放在心裏。

  唯一一件被崇禎采納的事情是,朱慈烺建議整頓京營,訓練出一支戰鬥力強悍的軍隊。

  因為在崇禎八年,農民軍十三家七十二營在滎陽大會後,攻陷中都鳳陽,掘了老朱家的皇陵,殺了六十多個鎮守太監和幾千個留守官兵,還樹起了“古元真龍皇帝”的大旗慶賀勝利,氣焰十分囂張。

  中都鳳陽的淪陷,讓崇禎十分的震怒,覺得大明很有必要有一支勇猛善戰的軍隊,且在京城隨時聽調,所以這才順便采納了朱慈烺的建議。

  結果讓朱慈烺失望的是,崇禎並沒有將軍隊的組建和指揮權交給他,而是認命禦馬監提督太監曹化淳整合騰驤四衛。

  曹化淳是崇禎還是信王時府邸的舊人,職位還在王承恩之上,深受崇禎的信任。

  朱慈烺無奈,說到底還是自己太小了,人人都當他是小孩,頂著皇太子的身份也沒用。

  直到六歲出閣讀書的時候,朱慈烺才正式被承認皇太子的身份,擁有很多權利。

  出閣讀書即承認太子地位是起源於嘉靖皇帝,這位嗑大力丸的老神仙篤信道教,相信兩龍不能相見的傳說,一度的拒絕見他的兒子和立太子。

  或許怕大明未來的皇帝是個文盲,這位老神仙就讓長子朱載垕出閣讀書,並按大明特有的太子教育製度來培養,從那以後,出閣讀書即承認太子的身份成為了名義上的祖製。

  見朱慈烺發呆不語,一個為首的小太監隻得跪下,苦苦哀求道:“小爺,您下來吧,上麵危險。”

  朱慈烺輕歎了一口氣,將手中望遠鏡對著下麵的太監輕輕扔下,這才熟練的手撐琉璃瓦,腳搭著大紅宮牆如猿猴下樹,幾個呼吸的時間就穩穩站到了地麵。

  他擺著手道:“起來吧,吳大伴,你怎麼每次都這樣嘮嘮叨叨的,擾人清閑。”

  這位吳大伴原名吳忠,差不多二十歲,是朱慈烺的伴讀小太監,也是鍾粹宮的首領太監,平日負責照顧朱慈烺的生活。

  人如其名,吳忠對朱慈烺忠心耿耿,他雖年齡不大,卻很清楚,太子殿下是他的未來。

  將來殿下登臨大寶,自己就是從龍之功,會與曹化淳、王承恩等大佬一樣,位列太監之首,走向人生巔峰。

  “奴婢也不願打擾小爺,隻是擔心萬一被言官們知道小爺這舉動,少不了要向皇爺進諫了。”小太監吳忠輕聲道。

  “本宮還怕這幫嘴炮黨不成?”朱慈烺輕哼了一聲。

  一想到這些隻會借著諷議朝政、評論官吏的名義,卻做著包庇地主,為富商巨賈爭利的東林黨,朱慈烺就怒從心頭起。

  這幫人雖然平日喊著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革除弊政的口號,然而實質上卻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對征款賑災行為極力阻撓。

  曆史上,大明滅亡的直接原因是那關鍵的幾場仗打敗了,有人把這幾場仗的失敗歸根於崇禎的瞎指揮。

  實際呢?哪一場不是因為拖的太久,朝廷沒錢打了,崇禎才在文官們的一再要求下,下旨讓前線速戰速決的?

  稅不讓收,沒錢打仗了,導致打敗仗了,再把鍋甩給皇帝,東林黨這手玩的可真是溜到起飛。

  商稅不讓收,一味的把稅強加在農民頭上,結果讓本來已經遭受了特大災荒的農民們更加苦不堪言,最終在一些頭鐵的帶領下,紛紛聚眾造反。

  農民造反,朝廷平叛,平叛花錢,沒錢收稅,再收農稅,快要餓死,農民造反.......

  這一套死循環下來,大明怎麼經得起折騰?

  這就是朱慈烺憎恨東林黨的原因之一,同時他也不怕一些言官打小報告。

  按照大明嫡長子繼承皇位的祖製,加上崇禎與周皇後極深的感情,他這位太子的地位可以說是無可動搖。

  當年的萬曆皇帝做夢都想廢長立幼,可始終不能如願。隻要朱慈烺不拿著火銃頂著崇禎的腦袋,誰能廢的了他?

  就在他思考間,一個身穿紅袍的太監邁著小碎步走進鍾粹宮,尖聲道:“殿下,皇爺召見,讓您到乾清宮見駕。”

  “知道了。”朱慈烺點了點頭。

  進了內室,在兩個年輕宮女的伺候下,朱慈烺換了一身大紅龍紋的便服。

  朱慈烺振了振袍子下擺,對著吳忠道:“吳大伴,告訴兵仗局,讓他們多趕製出一批望遠鏡,沒事也研究一下,別天天坐那混吃等死。”

  “是!”吳忠連忙應下,並伸手將朱慈烺攙扶著,邁過半尺高的門檻。

  望遠鏡傳入大明已經十年了,在兩年前,大明第一個觀測天象的望遠鏡成功製成,崇楨皇帝還興致勃勃地親臨驗看,成為第一個用望遠鏡觀察天文景象的皇帝。

  然而,完全沒有人想到,把望遠鏡配給九邊重鎮的明軍夜不收,用來偵探敵情。

  “徐盛!”朱慈烺對著院外大喊了一聲。

  頓時,一個身材高大者手持銀錘的殿廷衛士,龍行虎步而來,迅速出現在朱慈烺的麵前,昂首挺胸:“徐盛在!”

  “與吳大伴一起,隨本宮前往乾清宮。”朱慈烺拍了拍徐盛寬大的手臂,道。

  他很想拍拍徐盛的肩膀的,奈何對方太高了,完全夠不著。

  徐盛是朱慈烺親自從錦衣衛編製的大漢將軍裏選拔出的,經過幾年的調教,早已對自己忠心耿耿,整個鍾粹宮的宮女太監,皆對朱慈烺忠心耿耿。

  一個穿越者,兩世加起來三十多歲的人,有著皇太子的身份,如果連這些人都搞不定,那跟頭豬有何不同?

  朱慈烺帶著貼身侍衛徐盛和吳忠,跟著傳旨的小太監一起前往乾清宮。

  他沒有乘坐太子儀仗,而是步行,這是他從小就有的習慣。

  按照他的想法,生在明末亂世想要生存,以後出去折騰肯定是少不了的。

  所以朱慈烺早就有了規劃,從小就開始習武鍛煉,他可不想像日後的福王那樣,胖的跑不動路,最終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抓住煮了吃了。

  經過幾年的鍛煉,雖然朱慈烺隻有七周歲,但身板看起來卻像個十幾歲的少年。

  原本朱慈烺在宮中的行為,受到宮內管教婆婆的監管,在鍛煉的時候,宮中一個刻薄的管教婆婆各種說他‘失儀’,囉囉嗦嗦說了半天,跟個唐僧似的。

  朱慈烺被煩的受不了,跳起來就是一個大嘴巴子,並厲聲道:“你想學客氏不成?”

  客氏是天啟皇帝的乳母,與魏忠賢是掛名夫妻,二人霍亂宮廷,崇禎即位後,將客氏於浣衣局先是鞭打致死,然後又將她淩遲處死。

  這個管教婆婆當場就愣住了,想起客氏的悲慘下場,宛若曆曆在目,雙腿不經有些打顫,不敢再多說一句。

  後來事情捅到了崇禎那,崇禎親自過問,問朱慈烺為什麼要做出這等失儀之事。

  朱慈烺直接說道:“當年太祖與成祖,文可安邦治天下,武能騎馬定乾坤,我身為大明儲君,理當效仿先輩,如何就不能習武了?”

  這樣的回答讓崇禎很是吃驚,非但沒有處罰他,還嘉獎鼓勵了一番。
zscdxa 發表於 2020-8-28 08:55
第3章 太子真乃神童

  朱慈烺在前往乾清宮的路上,思考著今日要說的章程。

  突然間,他眼珠轉了轉,與走在身後的傳話小太監搭訕道:“本宮看你麵生的緊,是何時調去乾清宮當差的?”

  “回殿下的話,奴婢韓三,剛從皇極殿調過來六天,所以殿下對奴婢沒有什麼印象。”小太監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朱慈烺點點頭,道:“那要恭喜公公榮升禦前了,本宮也沒給公公備下什麼禮物,小小意思。”朱慈烺不著痕跡的塞給小太監一錠五十兩的銀子。

  小太監韓三趕緊擺手,很是惶恐,道:“這奴婢如何敢收啊。”

  朱慈烺說道:“這是本宮賞的,你就踏實的拿著吧,難道還有讓本宮拿回來的道理?”

  小太監連稱不敢,然後很麻利的將銀子收了起來,再三道謝。

  自從幾年前魏忠賢的閹黨被崇禎一網打盡後,這些太監的地位一落千丈,不過在這深宮之內,太監的心思比任何人都活泛,其野心,野火燒不盡,但凡有點機會就會卷土重來。

  朱慈烺的目的就是,不能憑白無故的得罪人為自己樹立敵人,對於皇帝老子身邊的人,不管有用沒用,先養著,沒準關鍵時候有什麼用,反正自己也沒多大損失。

  朱慈烺又道:“公公可知父皇陛下傳本宮何事。”

  小太監看了一下左右,然後低聲說道:“聽皇爺的意思,應該是想考較一下殿下的學識。”

  朱慈烺聽後心裏踏實了,他學業極為優秀,放在整個大明王朝所有太子皇子中,那就是破紀錄的存在,比那些奇葩皇帝年輕時,強上百倍都不算吹。

  明朝皇太子的教育培養製度,最早是朱元璋製訂下來的,對於繼承人的教育問題,朱元璋可謂是煞費苦心,遍請各地名儒,甚至還為兒子建了個圖書館——大本堂,那裏雲集了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各類典籍圖書。

  可惜計劃不如變化,明朝中後期太子的教育已經不堪入目了,一些陪太子讀書的太監,和太子沆瀣一氣,挖空了心思逃課,最典型的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

  在劉瑾的幫助下,他平時上課搗亂,還經常巧立名目,取消當日的講課,正常的教育基本不能保證。

  後萬曆朝更是不堪,萬曆自己就不喜歡學習,也因為廢長立幼的想法,遲遲未立皇長子為太子,導致後來的太子朱常洛被耽誤了,在八歲之後,差不多五年沒受過什麼教育。

  文化水平極低不說,連其兒子——萬曆的孫子朱由校也拖累了。

  崇禎年輕時讀的書也不多,所以他對於自己的嫡子朱慈烺是極為的重視。

  在去年的時候,命禮部尚書薑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事王鐸、編修吳偉業、楊廷麟為太子講讀經義,編修胡士恒、楊士聰校書。

  用崇禎的話來說,這個班底是很強,都是當時的碩儒名臣、風流才子,你要好好聽課。

  但朱慈烺卻嗤之以鼻,明亡以後,除了楊廷麟投水殉國外,其他人基本都投了滿清,應建奴詔北上為官。

  連‘水太涼’的錢謙益都不如,錢謙益怕死沒敢投水自殺,也投降了,最起碼後來又反清了,沒真給滿清當奴才。

  朱慈烺放開心思後,在與小太監的閑聊中,不一會兒就到了乾清宮。

  朱慈烺與崇禎皇帝見過禮後,偷眼觀看,自己這個皇帝老子今兒個的心情有些不太好。

  北方的後金肆虐,中原的流寇橫行,讓他操碎了心。
年僅二十五歲已有幾縷白發冒出,眼長魚尾紋,比沈騰的還要深一些,整個人顯得有些憔悴。

  這位明朝曆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與其他朝代的末世君主不同,他繼位後大力鏟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算得上是位很有上進心的皇帝。

  奈何此時的大明王朝已是積重難返,小冰河的極度寒冷導致糧食產量驟然下降,北方酷寒導致降雨區南移,以至於明朝全國各地幾乎連年遭災,農民起義不斷。

  最終崇禎在內憂外患下自掛東南枝,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讓後人歎息不已。

  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也有人說他急躁輕信、能力低下、急功近利、剛愎自用,待人處事喜怒無常!

  對此,朱慈烺他不願多做評價,既然來到了明末,慢慢看吧。

  崇禎皇帝看著朱慈烺,才稍稍提起一些情緒,問道:“皇兒,最近一段時間在文華殿讀書都學了什麼呀?”

  朱慈烺道:“回父皇陛下,皇兒近日正在看《資治通鑒》和《孫子兵法》。”

  “哦?你都已經看這些書籍了?《論語》和《孟子》可曾讀過?”崇禎原本有些疲憊的麵容突然有些吃驚。

  “讀過了。”朱慈烺點頭道。

  崇禎聽完一愣,心中暗道,這才出閣讀書一年的時間,太子居然都讀過《論語》和《孟子》了?

  朕當年十歲的時候才學完《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呢,至於《資治通鑒》更是十幾歲的時候才開始看的。朕得考一考他,可不能讓他小小年紀就學會說謊騙人。

  崇禎皇帝想到這裏,說道:“父皇有一個疑問,不知道皇兒能不能替朕解答。”

  “請父皇陛下示下。”

  “古語既有‘君子遠庖廚’,為何還有‘治大國如烹小鮮’這樣的比喻?君子既然要遠離廚房,怎麼又能將治國比作做菜呢?豈不衝突?”崇禎笑吟吟的看向朱慈烺,看他如何作答。

  朱慈烺心裏一笑,皇帝老爹這是在考他呢。

  “回父皇陛下,‘君子遠庖廚’,並非指君子要遠離廚房,這句話出自《孟子》中的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意思就是但凡有血氣的東西都不要去殺它,推崇的是不忍之心,讓君子不要造殺孽,是孟子勸誡齊宣王要實行仁術。

  而“治大國如烹小鮮”,則是出自《道德經》,表達的意思是治理一個大國不宜翻來覆去,不要動輒擾民,更不要亂折騰。”

  朱慈烺的一番解答,頓時讓崇禎目瞪口呆,他隻是心血來潮的考較一下朱慈烺,隻要能說出這兩句話出自哪裏就可以,表示朱慈烺沒有說謊,的確已經讀過四書五經了。

  可崇禎沒想到,太子居然連意思都表達的無誤,甚至連‘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出自《道德經》,卻並非出自四書五經的話,都能理解的這麼好?

  這太讓崇禎震驚了,自己這太子,真乃神童也!

  一旁的王承恩也是瞪大了眼睛,有些失儀,他是陪伴崇禎長大的太監,對崇禎的學識那是一清二楚,小時候貪玩不愛學習,沒想到生出的太子居然是個神童。

  崇禎的臉上露出了自豪笑容,大笑道:“哈哈,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唐朝的劉晏在七歲時,就被傳為是神童,能做文章,皇兒現在也是七歲,絲毫不遜於劉晏!”

  見龍顏大悅,朱慈烺雖麵有笑意,但表現的很平靜,並不因此倨傲自滿。

  這讓崇禎和王承恩更加的驚訝,小小年齡就能做到如此,實屬不易。

  崇禎滿意的點了點頭,接著問道:“皇兒可會寫字了?”

  他覺得,能識字不代表會寫字,知道文章意思也並不難,太子每天有大學士講筵,萬一這個問題在此之前有人對太子提過呢?

  不得不說,崇禎想多了,疑心病犯了!

  “自然可以!”朱慈烺毫不謙虛,他需要好好的表現,爭取搞到實權,特別是軍權。

  朱慈烺兩世為人加起來三十多歲了,比崇禎都要大十歲,這點啟蒙的小玩意還不是信手撚來?哪怕是用毛筆寫繁體字,雖然剛練習不久,字寫的還略顯稚嫩,但也有了一些蒼勁之感。

  在這時,崇禎震驚的看著這些字,再次哈哈大笑,說道:“好!好!好啊!”

  崇禎連呼三聲好,興奮之餘抱起了朱慈烺,又接著問道:“皇兒,現在識得多少字了?”

  被一個靈魂上比自己小十歲的男人抱在懷中,朱慈烺感覺渾身都不自在,隨口回答道:“回父皇陛下,皇兒識得所有字。”

  崇禎這次下巴差點沒掉下來,過了好一會才回過神兒來,高興的說道:“好好好,真是父皇的好皇兒。”

  崇禎興奮的也不知都該說些什麼了,放下朱慈烺,又接著說道:“來,陪父皇一起來批閱奏疏。”

  朱慈烺一聽,心中一振,沒想到這麼輕鬆的就接觸到了這等機密之事?

  ※※※※※※※※※※※※※※※※

  注:關於稱呼,明太祖朱元璋手定的《祖訓錄·禮儀》規定:

  凡進賀表箋,皇子封王者,於天子前自稱曰“第幾子某王某”,稱天子曰“父皇陛下”,皇後曰“母後殿下”。

  若孫,則自稱曰“第幾孫某王某”,稱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皇後曰“祖母皇後殿下”。若弟,則自稱曰“第幾弟某封某”,稱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皇後曰“尊嫂皇後殿下”。

  侄則自稱曰“第幾侄某封某”,稱天子曰“伯父皇帝陛下”,“叔父皇帝陛下”,皇後曰“伯母皇後殿下”,“叔母皇後殿下”。

  若尊屬,則自稱曰“某封臣某”,稱天子曰“皇帝陛下”,皇後曰“皇後殿下”。

  若從孫以下,則稱“從孫、再從孫、三從孫某封某”,皆稱皇帝皇後曰“伯祖、叔祖皇帝陛下”,“伯祖母、叔祖母皇後殿下”。 本帖最後由 zscdxa 於 2020-8-28 09:00 編輯

zscdxa 發表於 2020-8-28 09:00
第4章 批閱奏疏
明朝沒有折子,奏折開始於清朝順治年間。

  明朝官員上奏的文書稱為奏疏和條陳,是用蜀錦或者杭緞等絲絹做底,然後把自己寫的文書裱在上麵,類似電視劇裏的聖旨一樣,看起來非常的高檔。

  隻不過聖旨是明黃,而奏疏是青色,紅色,綠色等其他顏色,根據官員的品階來決定疏本的底色。

  說是批閱奏疏,其實也就過個目而已,很多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比如說一個奏本裏說五台山的主持圓寂了,還有個官員上奏南京有位一個婦人拾金不昧......

  “這都什麼事啊.....”朱慈烺有些無語,合著當官的天天都上奏這些破事?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啊!

  難怪明朝實行票擬製度,讓內閣去處理,也就是說對於來自全國各方麵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內閣大學士“用小票墨書”,把批閱建議寫在紙上並貼在各奏疏的對麵,以供皇帝參考。

  即便這樣,皇帝也懶得研究,除了親自操筆批紅幾個軍國大事的奏疏,剩下的都讓司禮監掌印、秉筆、隨堂太監代筆,照著內閣票擬的建議用禦用朱筆照抄一邊。

  這樣也導致了明朝劉瑾、魏忠賢等太監專權的事情發生,皇帝要是懶,什麼都不看,事情自然就交給了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去做,朱筆、玉璽在手,也算無限接近皇權了。

  朱慈烺在崇禎皇帝身邊翻看著這些奏疏,忽然聽到崇禎有意無意的問道:“朕聽說你組建了五百人的東宮衛隊,是怎麼回事?”

  朱慈烺一聽,倒也光棍,看著自己的皇帝老子,認真道:“父皇陛下,如今大明北有建奴肆虐,南有流寇作亂,皇兒想替父皇陛下分憂,有朝一日上陣殺敵,蕩平天宇。”

  崇禎對朱慈烺的回答很意外,心道,朕這個太子還真是個七竅玲瓏心,這麼小就懂得有孝心。

  崇禎並沒有多想,歎了口氣,道:“你才幾歲,還是個孩子,等你長大後再替父皇分憂,現在的大明,父皇會盡力替你掃平,讓你以後登基能做個太平之主。”

  聞言,朱慈烺忍不住想要翻白眼,心道:“你得了吧,你再折騰下去大家都得完犢子。”

  他當然不敢說出來,不僅沒說,反而在內心深處還有些小觸動。

  不管這個便宜老子做皇帝合不合格,但做為一個父親來說,是一個好父親,從點點滴滴來看,崇禎對自己的教導還是比較到位的,對自己的也是充滿了殷切希望。

  至於亡國後砍殺女兒的事情,朱慈烺表示理解,在那些習慣了搶掠的流寇攻下皇宮後,會如何去對待一個公主,不用說大家都知道結果。

  最起碼崇禎沒有砍死他的三個兒子,這就證明他並非喪心病狂之人。

  即便心中有些觸動,但朱慈烺還是問:“父皇陛下,怎樣才算長大?”

  崇禎一愣,沉吟了一會兒,道:“有自己成熟的思想,獨立有效的解決問題,學會忍耐和承受痛苦,這樣才算長大。”

  十七歲,這是個美好的年齡,而十七歲的崇禎皇帝,因為一係列的機緣,登上龍座,成為日薄西山的大明帝國的掌舵人。

  此時內憂外患層出不窮,積重難返,帝國風雨飄搖,奄奄一息。

  崇禎皇帝宵衣旰食,勉力支撐了十年,才撐到了現在。十年的時間,他真正的長大了。

  “父皇陛下,孩兒已然長大了。”朱慈烺認真道,他在爭取。

  如果真等自己身體長大了,
大明也就涼了,自己的下場會很慘的。

  聞言,崇禎笑了笑,也不生氣,看了一眼一直站在一旁默不作聲的王承恩。

  王承恩會意,從另一邊的幾份奏疏中抽了幾份,呈給了崇禎。

  崇禎接過後沒有打開,直接轉手遞給了朱慈烺,讓他分析和提出建議。

  其中一道奏疏是從寧夏發來的,駐守寧夏的士兵,因兵餉無措,發生兵變。

  饑兵群起圍攻官署,巡撫右僉都禦史王楫因不能措餉,饑兵索餉無著,乃鼓噪而殺之。

  兵備副使丁啟睿率軍鎮壓,捕獲為首者七人,立即處斬,兵變才被撫定。

  還有幾道奏疏表達的意思差不多,有不少地方又發生大饑荒,這些災民沒有糧食吃,隻能食樹皮、草葉,樹皮、草葉,吃完了就互相吃人。

  山西、河南南陽饑荒尤為厲害,其中唐王朱聿鍵奏河南南陽饑,甚有母烹其女以食者。

  朱慈烺看了批紅,崇禎下詔發三千五百金賑濟山西、河南南陽,並免山西被災州縣新、舊二餉。

  這讓他眉頭一皺,三千五百金也就幾萬兩銀子,到下麵估計也被盤剝的剩不了幾個子,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就像崇禎四年的時候,陝西饑荒,崇禎派遣禦史吳甡帶十萬金賑災。

  結果到了地方,被一層層的盤剝,真正用在賑災上的連三分之一都不到。

  如此貪汙,難怪陝西的農民起義不斷。

  崇禎皇帝想讓朱慈烺認清現實,於是開口說道:“皇兒,你對這些奏疏可有何看法?”

  朱慈烺說道:“皇兒看了這幾份奏疏,其根源其實就是缺錢。”

  崇禎點了點頭,對朱慈烺能一針見血的看出問題所在很滿意。

  看到崇禎讚同,朱慈烺又接著說:“皇兒認為,國庫要想增加財賦,應該開源,如鼓勵經商,收取商稅,但不能做殺雞取卵之事,可根據商人的盈利情況,製定相應的稅製,不得隨便的增派等。”

  另外是否可以考慮適當的提高一下商人的地位,允許商人捐爵之類,也可增加國庫的財賦收入。

  說道這裏,朱慈烺停頓了一下,看了一眼崇禎,又接著說道:“朝廷還可以要發行紙幣和大錢,增加通貨。”

  崇禎聽完朱慈烺的話後,嘴巴微張,大感意外,這是一個七歲稚子所能說出來的話嗎?太不可以常理解釋了。

  一般的七歲兒童即便再懂事,也隻是知書達理,可這個小太子,如果沒有親耳聽到,任誰都不會相信的,這可是關係到民生的大事啊。

  然而,崇禎卻笑了笑,道:“皇兒,你小小年紀能有此見識,已然不凡,可你所說的這兩點,確實難辦。

  收取商稅,閹黨魏忠賢也曾實施過,我也有意收取,可那些文官富商們不同意,朕沒辦法隻能廢除了。

  至於你說的發行紙幣,我朝太祖也曾發行過大明寶鈔,可那東西貶值的極快,搞的民怨沸騰,最終在正德一朝廢止。

  前宋也曾發行過交子,由於發行過度,而造成貶值,沒有流通起來,還使財賦崩潰,這都是教訓啊。”

  “父皇陛下,皇兒對此有一些粗淺的建議,紙幣這東西可不能爛發行,發行多少需要以一些實物為根據,比如黃金,如果發行過多,國家就回收不了,紙幣才會貶值。

  朱慈烺見崇禎有些敷衍的點頭,興趣不大,無奈的繼續道:“我大明幅源廣擴,但對於災害總的來說無非就有四種,一是澇;二是旱;三是天災;四是人禍。

  簡單來說,南方要清理河道,加固堤壩,減少澇災;北方要引水灌溉,多挖水井;到於天災,我們人不可控,但是戶部要錢糧充裕,還是可以做到一定的補救;

  最後說人禍,也就是那些貪汙工程款、救災款、亂加稅逼民造反的官員,對於這些人,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殺!”

  說到這裏,朱慈烺一臉的肅殺之氣,大聲說道:“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肅清官場,不殺,不足以平複父皇陛下之怒火,不殺,不足以還一個永樂盛世!”

  當朱慈烺將四個‘殺’字說完,乾清宮一片安靜,落針可聞。

  崇禎皇帝聽到這裏,心裏一振,詫異的看著朱慈烺。

  不止是他,就連王承恩等幾個值班的太監都沒想到,一個虛歲僅八歲的孩子就帶有君王之威,居然能說出這樣的狠話來。

  特別是韓三,不著痕跡的摸了摸身上的五十兩銀子,額頭虛汗直冒,偷瞄了一眼朱慈烺,仿佛心中下了很大的決心。

  崇禎皇帝輕拍了一下朱慈烺,說道:“皇兒的這些想法朕會都好好斟酌一下的,皇兒是長大了。”

  朱慈烺在被崇禎皇帝好一番誇講,朱慈烺感覺崇禎對他的建議並什麼興趣,這讓他很無奈。

  現在隻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但願能有所改變吧,關鍵的還是要使自己先強大起來。
zscdxa 發表於 2020-8-28 09:01
第5章 東宮衛隊
        期間,崇禎皇帝又問了下朱慈烺為何要讀《孫子兵法》,朱慈烺趁機又提到了軍事,隱晦的表達出自己想訓練一支軍隊。

  崇禎卻說紙上談兵可不行,實際操作很難,比如京營,比宮中的內操都不如。

  “父皇陛下,您如果有時間,可以到壽皇亭親自檢閱我的東宮親衛隊,我想他們會給您驚喜的。”朱慈烺笑道。

  “哦?也好,朕批閱奏疏也乏了,就當去散散心了,現在就走吧。”崇禎皇帝對朱慈烺的話有了一點興趣。

  王承恩對著值守太監喊到:“擺駕萬歲山壽皇亭!”

  等崇禎和朱慈烺走出乾清宮後,皇帝的鑾駕已經準備好,有一千多名錦衣衛的大漢將軍隨從扈行。

  崇禎登上鑾駕,想讓朱慈烺上來一同前去,朱慈烺婉拒,連稱不敢僭越。

  朱慈烺跟在崇禎鑾駕身邊,對身邊的大漢將軍徐盛道:“去傳令孫應元,讓他帶領東宮衛隊立即到壽皇亭校場集合。”

  “是!”徐盛抱拳領命,飛快奔去。

  崇禎聽到後笑著道:“皇兒,你這臨時集兵,隻怕朕到了壽皇亭也不一定完成集結吧。”

  壽皇亭在萬歲山上,也就是後世的煤山,曆史上崇禎自掛東南枝的地方,距離乾清宮隻有一千多米,步行到那也就一刻鍾的時間。

  現在朱慈烺才叫人通知下去,哪怕那位大漢將軍腿腳再快,也要費時一小半時間。

  東宮衛隊需要在不到一刻鍾的時間,在皇帝駕到之前完成集結,難度著實不小。

  “請父皇陛下寬心。”朱慈烺淡笑道。

  崇禎皇帝見朱慈烺一副自信的樣子,便不再言語,坐著鑾駕,在一眾錦衣衛的簇擁下,前往萬歲山壽皇亭。

  東宮衛隊是朱慈烺花了一年的時間打造出的,之前沒爭取到組建軍隊的指揮權,朱慈烺隻好去騰驤四衛挑選了五十個善戰的精兵,充當東宮親衛。

  騰驤四衛的選拔標準是“天下衛所官軍年力精壯者及虜中走回男子”,基本個個都是精兵。

  隻不過到了崇禎時期,這隻軍隊戰鬥力已經不行了,但兵源的底子還在,其實主要就是缺乏訓練。

  按照朱慈烺親自書寫的操點和訓練科目,經過半年的訓練,這五十名士兵已然形成了戰鬥力極強的親衛隊。

  不敢說在戰場上的實戰能力,最起碼做了令行禁止,紀律嚴明,比京營裏那些混吃等死的士兵要強多了。

  見到了訓練成果,朱慈烺又向曹化淳新建的勇衛營要了五百名精兵,自己親自帶人去挑選,又訓練了半年,這才形成如今的東宮衛隊。

  身為已經出閣的皇太子,組建一個幾百人的親衛隊,還是絲毫沒有問題的。

  聲勢浩大的皇帝鑾駕穿過紫禁城北門的玄武門,直入萬歲山壽皇亭。

  壽皇亭是崇禎修建的閱兵台,專門用來閱視內操。

  一行人來到校場之上,以崇禎為首,護衛崇禎的錦衣衛和大漢將軍們分兩邊站好,朱慈烺則站在崇禎的身旁。

  他們一來就看到了在校場之上,有著數百軍士早已列好了隊伍立身站在那裏。

  整個隊伍整齊劃一,絲毫不亂,無論從哪個方向看去,都是一條直線。

  所有軍士一動不動,就連看到鑾駕從他們眼前經過也沒人轉頭,像是被定住了一樣。

  東宮衛隊五百多人皆是一色的壯漢,個個腰板挺直,目不斜視,身上散發著一股英武之氣,五百多人都是如此,
讓人感覺到一股無形的壓力。

  護衛崇禎的一眾錦衣衛和大漢將軍們的臉上都是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

  “陛下,這些軍士軍姿整齊,比京營中的任何一營都不遜色。”王承恩在一旁稱讚道,沒敢把話說的太大。

  這種氣勢,讓崇禎眼前一亮,他也見過京營的兵,那種麻木不仁、強打精神的麵孔與東宮衛隊毫無可比性。

  崇禎眼睛發亮,半天才說出一句:“好!”

  聞言,朱慈烺鬆了一口氣,同時感歎,苦訓了一年,還殺了七八個不聽軍令的刺頭兵用以震懾,這才讓東宮衛隊有今日的麵貌。

  崇禎滿臉都是欣賞之色,他對朱慈烺道:“皇兒,朕很好奇,你這東宮衛隊是如何操練出來的?”

  朱慈烺道:“回稟父皇陛下,皇兒查閱了許多兵書,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重新編寫了一套訓練之法,然後嚴格操練。”

  兵書?皇家收藏的兵書多的去了,前段時間還有人呈上來一本新編的兵書。

  不過想要按照兵書嚴格操練出想象的軍隊,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其中的阻力太大了,能成功的人少之又少。

  朱慈烺繼續道:“他們每天至少訓練四個時辰,還不包括晚上的緊急集合.....”

  “哦.....”崇禎聽了不再言語。

  這樣的訓練強度,讓人望塵莫及,京營中那些兵,一個月的訓練量加起來能有四個時辰就不錯了。

  “太子,進行操練吧。”崇禎點點頭,說道。

  朱慈烺對崇禎深施一禮,走到壽皇亭前,對著東宮衛隊參將孫應元打了個手勢。

  孫應元是個三十多歲的武官,是從邊軍調入京營的,又被曹化淳編入新建的勇衛營,最後被朱慈烺在勇衛營一眼看中挑了過來,讓曹督主心疼了好半天。

  孫應元見到朱慈烺的特殊手勢後,立刻走到陣前,大喝一聲:“立正!”

  “嘩!”的一聲,校場中所有軍士立馬站的筆直,他們看到崇禎皇帝後更加精神了,皇帝親自檢閱軍隊,那是何等的榮耀。

  孫應元繼續喝道:“上肩!”

  又是“嘩!”的一聲,教場中所有東宮衛隊,己將長槍與火銃持靠在自己肩上,動作整齊劃一,極具震撼力。

  崇禎看的連連點頭,令行禁止,這是多少將軍想要卻做不到的事情。

  孫應元繼續指揮,喝道:“結陣前進!”

  整齊的腳步聲響起,五百軍士,組成五排,第一排盾牌兵,其後兩排長槍兵,最後兩排火銃兵。每排間隔幾步,五排同時行進,步伐一致,齊刷刷腳步聲令大地都有些震動。

  “隊員進退自如、號令如一、令行禁止、訓練有素,真是讓朕大開眼界啊,有如此強軍,大明何愁江山不平.......”崇禎有點感慨。

  經過壽皇亭時,每個軍士都是向萬歲山看來,他們昂首挺胸,極為嚴肅。

  東宮衛隊的方陣在校場上行進,快要抵達壽皇亭的時候,孫應元一聲令下,整個方陣瞬間停了下來,動作依然整齊劃一,陣列仍是嚴整無比。

  朱慈烺看著自己訓練出的軍隊,心中有些激動,猛的拔出貼身侍衛徐盛的佩劍,上前幾步,斜指而出,大喝道:“大明萬勝!”

  “萬勝!”五百名東宮衛隊齊聲呐喊,聲振四野!

  王承恩看了看朱慈烺,要開口說什麼,崇禎搖了搖頭,製止了他,親兒子在自己麵前裝逼,算得了什麼,隻要不是別人就行。

  “大明萬勝!”朱慈烺繼續吼道,不過聲帶還未成熟,聲音有些尖細,這並不影響他成功裝逼,畢竟京營裏很多都是太監掌管的.......

  “萬勝!”

  “大明!”

  “萬勝!萬勝!萬勝!”

  震耳欲聾的聲音響徹整個萬歲山......也點燃了眾人的血熱。

  良久,崇禎才高聲說道:“傳朕諭旨,太子朱慈烺,年紀雖幼,但做事勤勉,忠心為國。太子見解獨到,知於兵事,特令總督京營戎政,一應人事,均可調度,全權責辦整練京營事宜。”

  聽到這個結果,朱慈烺內心砰砰的跳,趕緊跪下領旨謝恩,折騰了這麼久,他終於達到了目的。

  他先是通過自己表現不俗讓崇禎消除自己還是個孩子的心裏障礙,繼而通過說自己在讀孫子兵法,吸引崇禎的注意。

  按照崇禎的疑心病肯定要詢問,朱慈烺趁機提到軍事,表達自己的想法。

  最後通過檢閱東宮衛隊來證實自己統軍的能力,這一環扣一環的計劃,最終讓朱慈烺達到了目的。

  東宮衛隊是最核心的一環,這也是朱慈烺準備一年之久的原因,隻有崇禎親眼見到這一支軍隊,才能激起他男人原本就有的熱血,讓他當場下旨封賞。

  朱慈烺也是利用了人性的心理。
zscdxa 發表於 2020-8-28 09:02
第6章 準備收個錦衣衛當小弟
        回到鍾粹宮,朱慈烺準備在這幾日對京營大動手,他先是讓人從宮中調來了京營的卷宗,想在動手之前熟悉一下京營的情況。

  結果朱慈烺發現,幾年前的兵部尚書李邦華曾經整頓過京營,情況比他預想的還要糟糕。

  三大營兵力十多萬人,有一半是老弱之人,每天隻有二三百人在訓練。一些將官,宦官讓自己家的仆人冒充軍隊中的壯丁,每月來領餉。各種糜爛,吃空餉,匪夷所思。

  經過李邦華的大力整頓下,每年省下二十二萬石糧食,風氣也有所好轉了。

  不過因為李邦華的大力革新,也得罪了京營很多人,那些失利的人對李邦華懷恨入骨,各種造謠誹謗。

  李邦華最終被人排擠陷害調走,京營沒多久又變成以前那副德行了。

  “這李邦華倒是個能人,貌似曆史上主張太子到南京監國的也是他吧!”朱慈烺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開始對李邦華所有關注了。

  朱慈烺不知道的是,此時的李邦華已經被人排擠,回老家喝茶去了,他前前後後被罷官,在家裏閑住過二十年,官路真是慘到不行。

  “徐盛,隨我去京營校場看看。”

  朱慈烺招呼了一聲徐盛,打算出宮,如今他領了總督京營的差事,完全可以自由出入宮門。

  “小爺,留步!”吳忠慌慌張張的小跑了過來,手中拿著一份諭旨。

  “怎麼了?”朱慈烺狐疑道,接過吳忠手中的諭旨。

  打開一看諭旨內容,朱慈烺頓時就火了,什麼情況啊這是,皇帝老子居然撤銷了他總督京營的旨意!改督勇衛營。

  這才兩天的時間,怎麼說變就變了?說好的金口玉言呢??

  “小爺,韓三傳達諭旨時偷偷告訴我,說是皇爺的聖旨被兵科給事中光時亨駁回了,理由是殿下年幼,掌握軍權,過於兒戲,於理不合。”吳忠小聲道。

  朱慈烺的目光越發變冷,怒罵道:“一個七品的給事中,連條紫禁城中的一條狗都不如,膽敢動用封駁權,駁回父皇陛下的聖旨!”

  “還有誰上疏反對的?”

  吳忠看著滿臉怒意的太子殿下,連忙道:“成國公朱純臣......”

  “原來是他,也難怪,他成國公今年剛總督京營,卻被我擠了位置,怕我砸了他的飯碗,斷了他的油水吧!”朱慈烺深呼了一口氣,讓自己慢慢平複下心情。

  這兩個白眼狼,真是狼狽為奸。

  成國公一脈,自第一任成國公朱能靖難有功,被封成國公,到朱純臣整整十二代了,世受皇恩,崇禎皇帝還把京營大權交給了他,可見對他信任有加。

  結果呢,在曆史上,李自成剛進京城,他就開門投降,還上表勸進表忠心,讓李自成當皇帝。

  至於那個兵科給事中光時亨,李自成快要打到京城的時候,李邦華等人勸崇禎皇帝南遷,這孫子跟條狗一樣在朝堂上咬人,正氣凜然地反對南遷,還拍著胸脯保證,要與京城共存亡。

  結果李自成一進來,立馬改頭換麵喜迎新主,三百六十度姿勢跪舔。

  “還好父皇陛下爭取,把勇衛營給了我,不然我可真寒心了啊。”朱慈烺長歎了一口氣,千算萬算,把這幫外臣給忘了。

  勇衛營雖然隻有五千人馬,卻好過沒有,最主要的是朱慈烺能借著巡查軍營的理由隨時出宮。

  朱慈烺心中暗道:“得在外廷安插自己的人,不然不容易收拾這兩個賊臣。
還有,得找機會搞搞情報係統了,在宮裏簡直就是睜眼瞎。

  要不是之前花了五十兩銀子,韓三那小太監怎麼會給他暗中傳話?自己被誰搞了都不知道!”

  搞情報的話,當然是東廠和錦衣衛最拿手,不過在崇禎上位後,在東林黨那群人的忽悠下,裁撤了廠衛大多數的功能,其中就包括了情報係統。

  現在的錦衣衛,也就給崇禎抬抬轎子,清清道,早已不是當年牛逼哄哄的錦衣衛了。

  朱慈烺突然問向身邊的徐盛:“徐盛,你在錦衣衛呆過多久?”

  “回殿下,卑職父親在山東戰死後,卑職自受皇恩封錦衣衛百戶,已經四年了。”徐盛恭敬道。

  徐盛,二十五歲,崇禎五年,父親徐從治為山東巡撫,在登萊之變中戰死,朝廷下詔追贈徐從治為兵部尚書,賜予祭奠下葬,封蔭錦衣百戶,建“忠烈祠”。

  徐盛當了錦衣衛百戶後,想替父報仇,後得知仇人孔有德、耿仲明二人渡海北上投降了皇太極,當了漢奸,於是去了遼東加入邊軍打建奴,累計軍功升到了千戶。

  後又被調回了京城,因身材高大威武,被編為大漢將軍,宿衛宮廷,被朱慈烺選為貼身侍衛。

  朱慈烺繼續道:“那你在錦衣衛中可認識一些人,比如說搞情報的?”

  徐盛認真思考了一會兒,才道:“有!”

  朱慈烺不急不緩的問道:“是何官職,品性如何?”

  徐盛回道:“回殿下,他叫李廷表,是前錦衣衛北鎮撫司的鎮撫使,專門負責情報,因為當年不投魏閹而被迫害,關在了詔獄,閹黨倒台後雖然被曹督主平反了,也在三年前被放了出來,卻至今沒有恢複原職。”

  朱慈烺點了點頭,天啟年間,在錦衣衛中敢跟魏忠賢劃分界限的,還真不多,這個李廷表是個人物。

  不過在詔獄被折騰了那麼多年,錦衣衛中誰還敢讓他恢複原職,不怕他報複嗎?肯定很多人在給他下絆子。

  “你是如何認識他的?”朱慈烺不明白,徐盛是崇禎五年進的錦衣衛,這兩人應該八竿子打不著啊。

  徐盛有些不好意思,道:“卑職剛入錦衣衛時,沒什麼好差事,就在詔獄當差,那時候李廷表還未放出來,卑職與他有過交流,經過多次交談,覺得他精通情報,且為人不錯。”

  “哦,近日你去找他,說本宮要見他,我們微服出去,就不要讓隨班們跟著了。”朱慈烺決定見見這個李廷表。

  “是!”徐盛躬腰一禮道。

  按照祖製,太子出宮需要打起儀仗華蓋,身邊不僅跟著一群護衛,還有一些端甜點,飲用水和馬桶的宮人,陣仗不小。

  朱慈烺想搞情報,自然不想被人知道,隻有微服私訪,才能隱瞞自己行蹤。
zscdxa 發表於 2020-8-28 09:02
第7章 未來的情報頭子
       明末時期的北京城分為外城、內城、皇城、紫禁城四圈,後世北京內城的大致布局,其實就是在明代開始形成。

  在嘉靖年間,北京城常住人口超過百萬,到了天啟年間,人口更是突破到一百二十萬,在這個時代,北京城不僅是中國的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的第一大城市。

  隻不過到了崇禎年間,往日繁華的大都市出現了蕭索,這一切要從己巳之變說起。

  崇禎二年,建奴大汗皇太極率軍千裏繞道蒙古,入關肆掠,在京畿附近,乃至山東境內,無不受到兵禍。

  這一日,李廷表有些擔憂地來到狀元樓前,隻見這座酒樓門麵裝修豪華,但又不失雅致。

  狀元樓前站著兩位堂倌,擺著笑臉招呼著來往的客人,出來的笑臉相送,進去的熱情相迎,非常的敬業。

  李廷表也是一個內心高傲之人,今天穿著一件半新不舊的青布直身的寬大長衣,來到這裏顯得有些寒酸,怕被堂倌看不起。

  略微有些猶豫,李廷表最後一咬牙,暗道,左右也到了,為了自己的遠大抱負,麵子還值什麼,自己這麼多年來也未官複原職,死馬當活馬醫吧。

  原本徐盛隻是去李廷表的住所通知太子殿下有請,李廷表一聽有些懵,不知道太子為何找他,便開始旁敲側擊的詢問徐盛。

  但徐盛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無論李廷表怎麼問,徐盛就是不說話。

  李廷表沒有辦法,在徐盛的要求下,發下重誓,徐盛才將情況說了出來。

  最後徐盛還加了句,說如果李廷表將此事泄漏出去,那他徐盛就再也不認這個兄弟,無論逃到天涯海角,也會取他項上人頭。

  接著徐盛說:“太子殿下聽說李兄有能力,方才特意召見,現在太子殿下正是用人之際,以兄弟的才學與本事,必受太子重用,殿下乃非常人,值得我等跟隨。”

  李廷表聽完徐盛的話,也陷入了沉思之中,想了一會,說道:“這些道理我也明白,隻是我在錦衣衛曾經得罪了不少人,我擔心殿下他難辦......”

  李廷表以前隻是一個從四品的錦衣衛鎮撫使,現在不過閑人一個,殿下會用他嗎?會為了他去找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說情嗎?

  他很無奈,現實如此,一個人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不受重用也無用。

  當李廷表走到門前,兩位堂倌並沒有因李廷表的穿著而鄙夷,一如繼往的熱情相迎。

  李廷表剛走近大堂,就見一人迎麵走過來,問道:“敢問您可是李廷表李大人?”

  李廷表見對方說話陰柔,知道是個內官,趕緊謙虛道:“不敢,正是李廷表。”

  那人又道:“那李大人就隨我走吧,我家少爺正在樓上等待。”

  聽說對方在等待,李廷表連忙跟隨這人來到了三樓。

  吳忠帶著李廷表在一個僻靜的包間處停下,將門打開,然後閃身請李廷表進去。

  李廷表進包間之後,隻見一八九歲的稚子,唇紅齒白,麵帶微笑,姿態雍容華貴,儀表非凡。

  屋中正是朱慈烺,在李廷表一進來時,他同樣打量著對方。

  眼前這人將近四十歲,身高中等,體型偏瘦,有些像儒生,但看著很結實,應該是練過武。

  知道眼前之人必為李廷表,朱慈烺對其微微點了點頭。

  李廷表一見到朱慈烺,趕緊撩衣跪拜,口中道:“卑職李廷表,見過太子殿下千歲。”

  朱慈烺好歹也是穿越者,
後世看過不少影視上明主遇賢臣時的操作。

  朱慈烺起身上前將李廷表攙起,說道:“快快請起,今日我與先生相見,乃是私會,無有君臣之稱,先生可叫我少爺即可,咱們先坐下說話。”

  明朝時直呼人姓名是不尊重的表現,就像指著對方的鼻子說:姓李的!

  雖然以太子的身份可以直呼其名,但朱慈烺既然說是私人會麵,就沒那打算拿出太子的架子。

  李廷表站起來後,連稱不敢,朱慈烺也不客氣,直接坐在了主位,並吩咐上菜。

  然後朱慈烺又說道:“我聽徐盛提起,說先生為人正直,頗有能力,且心有抱負,吾心儀已久,今日終有機會,全了心願。”

  李廷表被朱慈烺這一番客套話說的,感到受寵若驚,連忙站起身來,連道不敢。

  朱慈烺虛按了下手掌,讓他坐下,不必太過拘束。

  李廷表也確有過人之處,很快的就恢複了平靜,開始坐下與朱慈烺連吃邊聊了起來。

  隨著交談,李廷表對這位當朝太子殿下頗感震驚。

  太子雖然年幼,但談吐不俗,毫無稚子之怯色,談笑風生,神態自若,也無皇族的驕橫,待人彬彬有禮,有古之聖賢風範。

  這就是李廷表對朱慈烺的評價。

  兩人也是相談甚歡,待二人熟落之後,朱慈烺突然問道:“廷表,如果本宮恢複你錦衣衛鎮撫使的職位,並讓你替本宮負責請報上的事宜,你可願意?”

  李廷表聞言一愣,然而納頭便拜,口稱殿下知遇之恩,永世難忘,願為太子殿下效死。

  朱慈烺趕緊雙手相攙,擺出一副喜得賢臣的模樣,二人皆大歡喜。

  接著,朱慈烺在李廷表聊天時發現,李廷表頭腦靈活,思路清晰,見解有獨到之處,遇事冷靜,是一個很不錯的人才。也許是由於身份原因,才在曆史中被埋沒吧。

  朱慈烺在徹底了解了李廷表之後,就決定將這個情報係統交給他來運轉,並由徐盛負責與李廷表中間聯係。

  事情決定下來後,朱慈烺將自己整理出來的資料交給了李廷表,並就一些具體細節進行了討論。

  在討論中,朱慈烺發現,李廷表的情報能力是非常的強,不愧是個經驗豐富的老錦衣衛。

  而且對後世的一些密碼一看就懂,一點就通,朱慈烺心裏很是興奮了一把。

  朱慈烺告訴李廷表,以後的情報將會分為三部分,一個是關外,一個是流寇,還有一個監察大臣。

  目前交給他的任務就是秘密發展自己人,並暗中查一些京城的大臣。

  李廷表心驚,太子殿下的心挺大啊,不過太子是儲君,將來天下都是他的,自己身為錦衣衛,本就是皇帝的鷹犬,現在跟著太子幹,將來也是從龍之功。

  隻不過調查大臣,這事得辦的隱秘點,不然捅出去自己就完蛋了。不過對於自己的能力,這個未來的情報頭子還是很自信的。
zscdxa 發表於 2020-8-28 09:03
第8章 錦衣衛
        回到宮中,朱慈烺很快召見了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

  駱養性是前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之子,世襲父位,因為他老爹不願與魏忠賢為伍,所以才讓他沾光得到崇禎皇帝的信任和賞識,越級提拔了他做錦衣衛一把手。

  對於駱養性這個人,朱慈烺沒給什麼好顏色,這人太貪了,明亡後還投降了滿清。

  “錦衣衛中曾經有個叫李廷表的人,為何平反後沒給他恢複原職?”朱慈烺開門見山,不想跟他廢話。

  “這.....”駱養性不知道太子殿下為何突然問這個問題,那個叫李廷表的,早被他忘在了爪哇國了。

  朱慈烺看著他,攢眉道:“此人與你父親一樣,都曾受到魏閹的迫害,現在如此,你於心何忍?讓他恢複原職吧。”

  駱養性一聽,腦子飛速轉動,一眨眼功夫就想通了很多事情,然後痛快道:“殿下放心,卑職今日就將他官複原職!”

  駱養性能投清,自然是個見風使舵的人,太子是大明的儲君,未來的皇帝,他沒必要去得罪,非但不能得罪,還要貼上來賣好,現在這個就是機會。

  “好了,沒事了,你下去吧!”朱慈烺擺了擺手,打斷了駱養性的表忠心。

  對於漢奸,他懶得多說一句話。

  錦衣衛,北鎮撫司衙門。

  空蕩蕩的大堂上,在一幅猛虎下山圖下,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正側身坐在一張白虎皮的大椅上,愜意地翹起了二郎腿,輕輕飲了口上等的龍井茶。

  李廷表立身他的麵前,穿著一身嶄新的飛魚服,腰挎一把全新的繡春刀,感覺自己又回到了以前。

  坐在大堂上的駱養性看著眼前站立的李廷表,臉上擠出一縷微笑,道:“李老弟,真是抱歉,這些年太忙了,把你的事情給忘了。”

  李廷表看著十年前還是自己手下一個千戶,如今卻比自己高三個級別的駱養性,心裏毫無波瀾,這些年讓他學會了沉穩和隱忍。

  “大人,這是哪裏的話,屬下今日能官複原職,全憑大人提拔。”李廷表抱了抱拳,道。

  駱養性聞言,眉頭一挑,道:“李大人太客氣了,是太子殿下抬愛你,我可不敢居殿下的功。”

  駱養性起身離開白虎大椅,走到了他的身邊,小聲道:“你是如何搭上太子殿下這條船的?”

  “卑職在詔獄的時候認識了一個看守詔獄的百戶,與他合得來,就交了個朋友,是他在太子殿下麵前為卑職美言幾句的。”

  李廷表沒隱瞞,即便他不說,身為錦衣衛一把手的駱養性也能查出,與其讓他去查,還不如說出來。

  當然了,他與太子殿下的其他事情絕不會透露半句的。

  駱養性認真的看了眼李廷表,這才點了點頭道:“嗯,沒想到那個徐盛真是了得,當年隻是個詔獄的小小百戶,說要去遼東,大家都以為他去送死,結果博出個前程來了,還被太子殿下看中,運氣著實不錯。”

  看來駱養性也是打探過李廷表的事情了,不然不會說出徐盛的名字。

  李廷表頷首,沒有說話,一副聆聽訓示的樣子。

  駱養性訝異的看了眼李廷表,他覺得自己以前這個老上司變化太大了,這位當年可是個狠人哪,也傲的很,怎麼現在這麼老實了?

  隨後他心中冷笑,能從詔獄活著出來已經算奇跡了,再傲的骨頭也給你整的方方正正的。

  看著麵無表情,不言語的李廷表,
駱養性繼續道:“李老弟,如今你也算殿下的人了,將來有從龍之功,可別忘了大哥啊。”

  李廷表連道不敢,顯得很謙卑。

  駱養性笑了笑,不再說什麼,客套的交待了幾句就離開了,他來此也僅僅跟李廷表客套幾句而已。

  現在的他,已經是錦衣衛的一把手,沒必要來舔這個,比他低三個級別的李廷表。

  即便是太子殿下的人又如何?他駱養性可是陛下的人,況且殿下如今還是稚子,離他登上大位不知還有多久呢。

  李廷表看著遠去的駱養性,輕蔑一笑,眼神越發的稅利起來。

  ※※※※※※※※※

  幾日後,朱慈烺接到李廷表的密信,說他已在手下籠絡了一批十分可信的錦衣衛,並準備著手調查一些大臣,請殿下給他先安排幾個目標。

  朱慈烺很滿意,李廷表短短幾日就有了自己可靠的班底,足以說明他的能力之強。

  朱慈烺並不擔心李廷表手下人是否可靠, 李廷表經曆過大落,還在詔獄呆過,又賦閑在家落魄幾年,這些年足以讓他看清以往手下那些人的德行。

  隨後,他看到徐盛欲言又止,在朱慈烺的追問下,徐盛終於說道:“殿下,李大人他私下跟卑職說過,發展情報人員需要經費,他家中清貧,無力承擔.......”

  朱慈烺點點頭,表示理解,雖然李廷表在錦衣衛,但所有的情報功能都是靠自己暗中進行的,還要雇傭一些最外圍搜集情報的人,需要不少經費。

  “東宮現在有多少銀子?”朱慈烺突然問吳忠。

  “回小爺,東宮現在可動用的銀兩隻有一千兩。”

  “這麼窮?”朱慈烺有些蒙圈,沒錢搞個屁啊!

  不行,一定要想辦法搞到銀子,情報是重中之重,如果發展不起來,以後沒得玩。

  朱慈烺想到了周皇後,這是他在大明最親近的人了,朱慈烺準備去她那搞幾千兩銀子,先應付一下,展開工作。

  “先去乾清宮請示下父皇陛下,然後去坤寧宮。”朱慈烺吩咐道,吳忠立刻去安排儀仗。

  雖然坤寧宮和鍾粹宮僅隔著兩道宮牆,不到百米的距離,但朱慈烺想要見生母周皇後,卻必須先經過崇禎皇帝的同意,這是大明的祖製。

  朱慈烺先是回到鍾粹宮換了一件大紅常服,然後才在去乾清宮拜見了崇禎皇帝,並且說了來意。

  崇禎皇帝每日都很忙,隨意應付了一聲就讓他離開了。

  朱慈烺從乾清宮出來,走過交泰殿,來到了周皇後所在的坤寧宮。
zscdxa 發表於 2020-8-28 09:05
第9章 向皇後借錢
        朱慈烺站在坤寧宮外,讓吳忠前去通傳了一下,宮裏的規矩很多,他魂穿到剛出生的太子身上,也算是土生土長的明朝人了,早已對這些規矩了如指掌。

  坤寧宮作為中宮,很大很氣派,比鍾粹宮足足大了好幾倍。

  朱慈烺身為皇太子,按照規定應該是住在麵積不小的慈慶宮的,因為天啟皇帝的張皇後張嫣曾幫助過崇禎登上帝位,所以崇禎皇帝將原本給皇太子居住的慈慶宮安排給了皇嫂張皇後,以示尊敬。

  對此,朱慈烺自然沒什麼表示,這位張皇後端莊美麗,為人極好,平日對朱慈烺也是照顧有加,朱慈烺對她也是非常尊敬。

  不多久後,坤寧宮內傳來太監的高呼聲:“皇後娘娘傳太子殿下覲見!”

  朱慈烺整理了一下朱紅常服,往坤寧宮大殿走去。

  周皇後是位美麗端莊的女子,皮膚潔白如玉,今年僅二十五歲。(因為現在規定脖子以下部位不能描述,所以後麵女子描寫一律美麗端莊.......)

  按照大明祖製,皇家後妃一律從小戶人家中選入,必須經過全國八輪海選。

  八輪海選,比後世的選秀還難,可想而知大明皇帝後妃的姿色,可不是滿清那些大驢臉能比的。

  “太子來了。”周皇後迎了上來,天家的規矩讓他們母子這兩年來很少相見。

  “長子慈烺問母後殿下坤安。”朱慈烺一本正經的長揖作禮。

  “好不容易來一趟,別做的這麼嚴肅,叫母後就行。”周皇後笑了笑,微微彎腰抬手,將他扶著。

  朱慈烺也是笑了笑,發現已經很久沒有見麵的妹妹和弟弟也在坤寧宮,他們都還尚小,可以經常呆在坤寧宮。

  妹妹坤興公主朱媺(měi)娖(chuò),比朱慈烺(lǎng)小一歲,也就是後世辮子戲裏的長平公主,九難師太,獨臂神尼。

  三弟朱慈炯今年四歲,後世康熙王朝裏朱三太子的原型,朱媺娖和朱慈炯都是與朱慈烺一母同胞。

  朱慈烺落座以後,二人也上前向他行禮,朱慈烺再一一拜回。

  朱媺娖和朱慈炯行完禮便在一旁玩耍,朱慈烺與周皇後則是坐下聊著這些天來發生的一些事情,大多數是關於學業和生活上的事情,一時間氣氛融洽。

  最後,朱慈烺找到了機會,終於開口對周皇後說道:“母後,孩兒想從您這裏拿點錢用,不可母後手頭可方便?”

  周皇後聽後,怕兒子生活上開銷大,委屈了自己,二話不說就去錦盒裏拿出了一些金銀。

  朱慈烺還在納悶呢,怎麼這位漂亮皇後也不問自己要錢幹什麼用呢,準備好了的說辭都沒有了,這也太大方了吧。

  當朱慈烺接過周皇後遞過來的金銀一看,估摸著就幾百兩銀子,頓時有些傻眼了,這夠幹什麼用的,連塞牙逢都不夠呢,也就夠給人打小費用的,正事一個也辦不了。

  朱慈烺眨巴眨巴眼,道:“母後平時挺爽利的人,怎麼一到錢上也這麼小氣了。”

  周皇後一聽,翻了翻美目,道:“身為儲君,花錢可不能大手大腳的,說吧,想要多少。”周皇後這次表現的很大方。

  朱慈烺聽後,小聲說道:“母後,怎麼也得四、五千兩吧。”

  周皇後一聽就急了:“你個臭小子,要那麼多銀子幹什麼去?”

  朱慈烺看了一下周皇後,又接著說道:“皇兒如今接掌了勇衛營,勇衛營作為天子親軍,
都是父皇陛下的內帑出錢養的,如今父皇內帑沒錢,皇兒隻能向母後借了。”

  朱慈烺自然不敢說我拿錢是用來啟用錦衣衛發展情報監察大臣的,如果這樣說,傳到皇帝老子的耳中,估計崇禎皇帝肯定跳起來大罵:老子都不敢監察大臣,你小子倒是厲害,想翻天嗎?

  周皇後聽後,沒有說話,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丈夫的難處,自從去年流寇四起,朝廷已經沒什麼錢了,連內帑的錢都基本掏空了。

  周皇後沒有說什麼,隻是回身,將自己所有的私房錢連帶金銀手飾全部拿了出來,放在了朱慈烺麵前,說道:“母後全部家當都在這裏,你全拿去吧,母後知道你從小就聰明懂事,將來是個做大事的人。母後隻說一句話,萬事小心,凡事可為則為之,不可為則退之,不可強求。”

  朱慈烺聽完周皇後的話,有些感動了,隻聞史書記載周皇後賢惠,沒想到如此大義,捐出了所有財務。

  朱慈烺不做作,讓吳忠接過這些財物,認真道:“母後放心,用不了幾個月,皇兒一定要您這些物件一個不少的還回來。”

  周皇後看著他一臉正經的模樣,笑道:“皇兒出息了,怪不得你父皇陛下說你長大了呢。”

  朱慈烺見她有些不信,也不解釋,隻好陪笑。

  朱慈烺又和周皇後聊了一會兒,才起身告退。

  周皇後臉上的笑容很快就凝固了,有些遺憾道:“母後本想留你一起用晚膳的。”

  朱慈烺見母後麵色不佳,連忙道:“母後寬心,皇兒改日再來覲見。”

  離開了坤寧宮,朱慈烺還是比較開心的,現在手裏有錢了,周皇後給的金銀起碼價值五千兩白銀。

  朱慈烺讓徐盛帶去了三千兩白銀,並傳話給李廷表,讓他優先調查成國公朱純臣和兵科給事中光時亨。

  這兩個狗才狼狽為奸,給自己下絆子,是時候搞他們一波了。

  僅僅兩天時間,朱慈烺又接到李廷表傳來的消息,說成國公朱純臣經過他們的暗中調查,發現了不少猛料。

  比如成國公仗勢強納小妾,搶人莊田,收受京營軍官的賄賂等。

  其中最猛的是朱純臣吃空餉,做假賬,還暗中勾結兵仗局的幾個大太監,偷工減料,貪汙製造火器的款項。

  讓朱慈烺更加驚訝的是,李廷表居然把賬冊都給搞到手了。

  “這老錦衣衛還真是可怕。”朱慈烺心中震驚,他想起了後世關於錦衣衛的描述。

  傳聞在洪武年間,錦衣衛作為特務監察大臣,大學士宋濂在家宴客的菜肴名單、國子監祭酒在家生氣的樣子、甚至有的大臣在家與妻妾玩麻將丟失的一張二萬等瑣事,朱元璋都了如指掌。

  “不過,我喜歡!”

  作為當權者,朱慈烺自然希望手裏握著這樣一張王牌,可以看到對手手中的牌。

  手中有成國公朱純臣的犯罪證據,該怎麼處理呢?朱慈烺腦袋飛速轉動,思考著各種後果。

  交給崇禎皇帝幹掉朱純臣?朱慈烺搖了搖頭否決了,如果這樣做了確實解恨,然而後麵呢?京營能順利讓他接管?恐怕朝中還有人會阻止。

  還有,朱純臣的家產怎麼辦?被皇帝老子抄家的話,他可是一個子都得不到的,朱慈烺現在可是非常的缺錢的啊。

  朱慈烺右手摩挲著下巴,忽然眼睛一亮。

  ※※※※※※※※※※※※※

  注:有人說朱媺娖生母為王順妃,這種說法實為1996年台灣作家林佩芬所寫的《天問·明末春秋》一書中的杜撰情節,但後來卻被多次引用。

  清初,纂修明史的翰林院檢討汪楫撰在《崇禎長編》記載:“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十月甲戌,皇第一女生,中宮出。”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zscdxa

LV:6 爵士

追蹤
  • 6

    主題

  • 2467

    回文

  • 0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