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大明最後一個狠人 作者:大明第一帥 (連載中)

 
zscdxa 2020-8-28 08:51:3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4 20746
zscdxa 發表於 2020-9-5 16:26
第89章 百官議論 小說:大明最後一個狠人 作者:大明第一帥

  寅時一刻(淩晨三點),西城區的各個府上漸漸亮起了光亮,京官們準備著今日的早朝。

  內閣首輔溫體仁的轎子從府中抬出,他透過轎簾四處打量著漆黑的道路,然而整條街隻有轎夫的腳步聲,靜的可怕。

  各個街道上的血跡早被清理的差不多了,像是沒發生似的。

  “去打聽下今夜發生了什麼。”轎子中的溫體仁隻說了這麼一句話。

  在午門前,前來早朝的官員們越來越多,一些人在等待開啟宮本的時候,紛紛議論著夜裏發生的事情。

  “夜裏究竟怎麼回事?”

  “好像是錦衣衛在抓人.......”

  “駱養性那狗東西又想做什麼?”

  駱養性:“......”

  雖然這幾個議論的官員距離駱養性有不短的距離,不過淩晨時分,周圍都比較安靜,即便隔著老遠都隱隱能聽到對麵的談話。

  駱養性臉色十分難看,錦衣衛有這麼大的行動,他居然完全不知情!不僅不知道,還他媽的被人誤會是自己搞的事?

  肯定是那個李廷表,這李廷表平日裏對自己百依百順的,沒想到將他耍了!

  駱養性極為惱怒,被李廷表耍了是一方麵,最主要的是,錦衣衛今夜這麼大行動,這麼囂張,這麼拉風,居然沒有他的參與!

  駱養性仿佛錯過了幾億兩白銀,心中更加恨透了李廷表,同時在盤算著如何收拾他。

  午門前的一個官員低聲叫道:“清楚了,本官的家丁剛剛打探到的消息,說皇太子昨夜二更時下令勇衛營和錦衣衛捉拿幾家晉商,聲稱是他們通敵賣國......”

  “那幫商人不是在東城嗎?那我們西城這邊是怎麼回事?楊大人和劉大人等人可都不見了,他們也通敵了?”

  “據說他們是受賄,被抓進了詔獄......”

  聽到詔獄,很多官員不說話了,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降臨。

  “首輔大人不說點什麼嗎?”

  聽著周圍朝臣的議論,左都禦史唐世濟緩緩開口,語氣中暗藏著怒火,他忽然聲色俱厲道:“皇太子他想幹什麼?”

  唐世濟很生氣,夜裏他的管家剛出門打探消息,就被錦衣衛的人給當街弄死了。

  唐世濟的這句話絲毫沒有隱藏,聲音之大,使得午門前的所有官員都聽到了,他們先是一愣,隨即再度交頭接耳,不過餘光卻是不時的瞟向溫體仁,耳朵也豎的老高,想聽聽首輔大人如何表態。

  溫體仁微閉著雙眼,裝出了九分逼的模樣,道:“目前能指揮得了錦衣衛的隻有陛下和皇太子,不過以陛下的性格,斷然是做不出這種事情的......”

  他語氣雖然平淡,但那內中的話語,卻是不言而喻,直指皇太子。

  許多官員齊齊看向單獨站在一邊的駱養性,眼中厭惡之色毫不掩飾,這個特務頭子,越看越不順眼。

  駱養性心中極為的鬱悶,關老子什麼事?老子的府門在夜裏都被人堵了,老子也是受害者好不好?

  唐世濟怒道:“皇太子昨夜派錦衣衛把京師搞得人心惶惶,他眼中還有朝廷,還有君父嗎?”

  禦史中的老大發話了,一些都察院的禦史言官們紛紛慷慨激昂發表自己的演說。

  “太祖皇帝對士紳優待,皇太子卻肆無忌憚的對付那些富商,真是過份!”

  “皇太子雖年幼,但表現出的性格太過殘暴了,昔日殺成國公、光時亨、還在良鄉城中殺了一千多個亂民,
年紀輕輕就如此冷酷,日後為帝,隻怕又是一個洪武皇帝和永樂皇帝,殺人不眨眼啊.......”

  “那又有什麼辦法,陛下每日處理朝政都帶著皇太子,每次召見我等也必讓皇太子在旁聽政學習,聽說陛下甚至還讓他試著批閱奏疏,如此這般,隻差臨朝監國了!”

  許多朝臣均是表現出憂慮之情,主強臣弱對他們來說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也有一些大臣心思活躍,想著日後如何請這位皇太子遊湖泛舟......

  正當官員們議論之時,午門上的朝鼓響起,三通鼓後,午門兩側的掖門開啟,放官軍旗校在門前擺列,百官則在掖門前按照次序排隊。

  朝鍾鳴起,宮門開啟,百官從右掖門進入,皇親勳貴從左掖門進入。

  至於午門中間的大門,被稱為禦道,整個大明隻有寥寥數人能走,連皇太子都沒資格走這條道。

  皇後在大婚之時才能走一次,還有就是三年一次的科舉前三名,也就是狀元、探花、榜眼三人,在金榜題名進宮麵聖回來後,也能走一次,其餘時間,隻能皇帝一個人走。

  在早朝上,朱慈烺接受了一眾言官的審判,事情大概是這樣的:

  言官:“皇太子隨意調兵抓人,目無君上!”

  朱慈烺:“勇衛營隻負責查封賣國奸商糧庫,並未抓人。”

  言官:“皇太子指使勇衛營濫殺無辜!”

  朱慈烺:“勇衛營作為天子親軍,戰力卓著,紀律嚴明,昨夜隻是正當防守,濫殺無辜一事純屬子虛烏有。”

  言官:“皇太子派錦衣衛隨意捉拿官員,肆意濫殺!”

  朱慈烺:“錦衣衛的職能是太祖高皇帝所賦予,有權捉拿犯事官員。”

  言官:“那些商人他們何罪之有,要抓捕他們?”

  朱慈烺:“他們賣國通敵,證據確鑿,人證物證已送到刑部。”

  楊廷麟:“刑部早已立案,奸商賣國已石錘!”

  言官:“殿下此舉造成京城人心惶惶!”

  朱慈烺:“身正不怕影子斜,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害怕的人說明心裏有鬼。”

  言官:“......”

  其他大臣:“.......”

  早朝之上,朱慈烺和一群言官就在那你一言我一句的扯皮,談不上有諸葛亮舌戰群儒之風,倒是頗有些像後世發言人答記者問的場景。

  期間,一些暗中投靠朱慈烺的官員也開始幫腔說話,與言官們互懟,一時間場麵十分火爆。

  禦座上的崇禎這次倒是頗為淡定,隻是平靜的看著朝臣們在撕逼,他在等待,等大臣們都喊累了自己再來個以靜製動,一錘定音!
zscdxa 發表於 2020-9-5 16:27
第90章 懵逼的禦史 小說:大明最後一個狠人 作者:大明第一帥

  一名都察院的禦史高聲痛斥皇太子在夜裏的謀逆行徑,反正不管怎麼說,他就是要把朱慈烺往謀逆上麵扯。

  朱慈烺對此報以嗤笑,道:“本宮謀逆?你的腦子是不是出了毛病沒錢治了?八大晉商勾結建奴,證據確鑿。”

  這名言官被當眾羞辱更為的惱怒,在那子曰之乎者也的長篇大論,數落著朱慈烺擅殺朝廷命官的罪孽,氣得禦座上的崇禎臉色鐵青。

  朱慈烺隻是冷冷一笑道:“父皇陛下令我不得動四品以上的官員,本宮已經很給你們麵子了,別給臉不要臉!”

  這名言官惱怒道:“殿下何意,這是要懷疑我等與那賣國晉商勾結不成?”

  朱慈烺來到他的麵前,瞥了他一眼,問:“你叫什麼名字?”

  這名言官哼了一聲,甚至還囂張的掂了掂腳,道:“臣都察院右僉都禦史衛單,難不成殿下也想殺了我不成?”

  朱慈烺沒有理他,隻是伸手在懷裏摸了摸,又掏了掏,百官們紛紛好奇的看向這位皇太子,不知道他在找什麼,崇禎也是好奇。

  不多久,眾人隻見皇太子從懷裏掏出一大疊文書,打開後足足有一米多長。

  朱慈烺在文書上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了這個衛單的名字。

  朱慈烺瞥了這名禦史一眼,開口念道:“衛單,天啟四年進士,崇禎二年為戶部主事,崇禎六年進為都察院右僉禦史,三年以來,共上參劾奏章一百二十道,共計彈劾過大小官員四十三人。”

  朱慈烺停了下來,有些驚訝的看著這位姓衛的禦史,暗道這貨挺牛啊,這簡直就是逮誰日誰!

  衛單聽到別人念著自己的戰績,自然的昂了昂首,顯得頗為自豪,幹了三年禦史,要是不上個百八十道的參劾奏章,出門都不好意思跟同僚打招呼。

  看這名禦史嘚瑟的樣子,朱慈烺心中暗笑,等會就讓你哭,他繼續念道:“崇禎七年,衛單托管家衛無雙在外城購買一處府第,價值五千三百兩白銀;崇禎八年,衛單的父親衛大路在東城新太倉開了三家糧鋪,價值九千兩白銀;

  崇禎九年,衛單的妻子於氏在西城鳴玉坊盤下一處高檔玉石店,價值兩萬六千兩白銀,此外,衛單在老家山西運城有田地三千畝,府苑兩座,商鋪七間......”

  原本心中頗為得意的衛單,在聽聞朱慈烺念出這些事情後,眼都直了,心中頓時涼了一截,越聽越心驚。

  禦座上的崇禎猛拍扶手,震的自己右手發麻卻也顧不上,他大怒道:“衛單!你這些銀錢從何而來!”

  自己的老底都被揭了出來,衛單自知再無僥幸,隻能跪伏在地,渾身顫抖不語。

  朱慈烺道:“父皇陛下,這衛單祖籍山西,在他中舉人的時候就已經被八大晉商收買了,每年奸商們送他的銀子可是豐富的很呢,所以他才一直替那幾家漢奸說話。”

  看著跪在地上不語的衛單,崇禎知道他已經認罪了,心頭怒氣更盛,怒道:“右僉禦史衛單,貪腐嚴重,欺君罔上!著錦衣衛抄其家,將衛單按太祖高皇帝定下的標準剝皮實草,懸於西市!”

  衛單聞言,腦子一下子懵掉了,真個人都癱在了地上,屎尿更是搞的滿袍子都是。

  刑部左侍郎奏道:“陛下,剝皮之刑已被祖訓禁止,萬不可再實行了呀!”

  “剝!還要先砍了頭再剝皮!誰再求情同罪!”崇禎怒吼道,嚇得百官們再也不敢勸阻了。

  朱慈烺心中好笑,
這皇帝老子的演技還真是不錯,這真是一個被皇位耽誤的演員。

  剝皮實草,就是把人皮整個剝下,往皮裏填草,做成人皮草袋,想想都瘮得慌,被衛單這事一整,整個都察院誰還敢插嘴,連背好了台詞準備接應衛單的唐世濟都慫了一下,忍不住往後縮了縮。

  見無人說話,朱慈烺這才將文書慢慢疊起來,漫不經心道:“若不是父皇陛下仁慈,不願將事情擴大,你們中還能有人活蹦亂跳的在本宮麵前這般發問?”

  說著,他還特意走到唐世濟麵前,意味深長的瞥了他一眼,這狗日的唐世濟在午門外所說的話,都被看守午門的小太監暗中記錄傳給朱慈烺了。

  不僅是唐世濟,在場的許多大臣都有些坐立不安,目光灼灼又有些畏懼地看著朱慈烺手中的小冊子。

  溫體仁掃了一圈眾人,將一切看在了眼裏,他緩緩道:“殿下如何知道這些事情?是陛下恢複了錦衣衛的偵查權限了嗎?”

  薑還是老的辣,溫體仁這麼一說,大臣們都不幹了,幾個意思啊?說好的撤銷廠衛監視百官的權限的呢?怎麼又來了?君臣間的信任呢?

  大臣們開始有些議論了,看向朱慈烺和崇禎的眼神都有些怪怪的,很不滿,很不爽!

  崇禎也有些急了,他朝朱慈烺使了個眼神,同樣是有些不解,想要他解釋。

  “你這老東西, 還真會反轉!”朱慈烺心中咒罵了一句溫體仁,同時他也知道,這事要是不好好解釋清楚,他往後不好混,滿朝皆敵也不為過。

  誰願意天天活在別人的監視下呢,逢年過節收個禮,平日去逛個青樓把個妹都被人知道,放誰能高興?

  朱慈烺道:“本宮能率五千勇衛營力斬上萬建奴,憑的不僅是訓練有素、驍勇善戰的勇衛營將士,更是手中那能力超群的龍驤夜不收,夜不收尤擅收集情報,溫閣老不會不知道吧?”

  朱慈烺也隻能將情報事情安在龍驤夜不收身上,他繼續道:“我勇衛營的龍驤夜不收,敢於深入建奴大軍五裏內抵進偵查,區區這些情報算得了什麼!”

  “這麼說來,殿下是用軍中的夜不收在監察大臣了?”溫體仁依舊平靜道。

  朱慈烺皺眉道:“溫閣老這是什麼話,我龍驤夜不收主要負責偵查敵軍軍情,砍殺韃子的腦袋領賞,為國敬忠,平日可沒那麼閑的功夫管你們家的那些破事!”

  朱慈烺將文書小冊重新打開,單手持著,道:“至於這個東西,是本宮讓夜不收調查取證通敵晉商的時候,無意間在晉商家中發現的一些證據,上麵所列之人皆是與此次通敵商人勾結之人,所受賄賂多少,在何地點皆有記錄。”

  朱慈烺道:“不過上麵所列之人幾乎全部已被錦衣衛抓捕,剩下之人,我想父皇陛下仁慈,不願追究太多,望有些人好自為之,努力為朝廷辦好差事,將功贖罪!”

  說著他從身上取出一個火折子,將文書當場點著,燒了個精光。
zscdxa 發表於 2020-9-5 16:30
第91章 落幕 小說:大明最後一個狠人 作者:大明第一帥

  看著這份要命的文書被燒,許多大臣雖然不知道文書裏有沒有自己的名字,但還是暗中鬆了一口氣。

  禦座上的崇禎隻是靜靜的看著朱慈烺裝逼,心中暗暗點了點頭,表示對這操作頗為滿意。

  手裏有料,就會讓群臣驚慌,容易遭他們集火,把證據當場燒了,才會讓大臣們安心,同時也對他們震懾了一番,對晉商一事的處理也減少了許多障礙。

  反正該抓的人都抓了,該定罪的跑也跑不掉,如果不出意外,現在就差收尾了。

  見朝會上眾臣皆閉口不言,崇禎皇帝這才令王承恩宣讀對通敵晉商以及受賄官員的處置,王承恩手持聖旨,高聲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山西籍商人範永山、黃雲財,王二宙.......等八人,賄賂官員,私通奴賊,販賣國朝情報,其罪當誅......”

  隨後王承恩又拿了一份聖旨,宣讀著京城中受八大晉商賄賂官員的名字和罪責,崇禎隻挑出了其中幾個看不順眼的殺了頭,其他大多數是革職查辦,蹲大牢。

  在這兩份聖旨宣讀完畢後,崇禎這才道:“這是朕發出的中旨,內閣如果沒意見的話就以聖旨的名義發出去吧!”

  中旨皇帝沒有通過內閣自己發出的旨意,沒有通過朝廷認證,人家不認可他就是一道廢紙,連宮門都出不去。

  真正的聖旨,才是朝廷正式下達的詔書,是經過皇帝與朝廷共同認可的,並在朝廷備案,具備極強的法律效力。

  溫體仁等百官見皇帝連聖旨都準備好了,心中頓時都有數了,看著旨意上的名字,皇帝應該是想把事控製在底層,讓範永鬥這些八大家的管事背鍋,並不想觸動山西的士紳群體,對朝廷官員的處理也是控製在四品官員以下。

  既然皇帝這麼識相,也已經拿出了誠意,那他們也沒必要在這件事上死磕,反正倒黴的是那些下官,八大晉商也沒倒台,隻不過在京城換個代言人而已。

  幾位內閣大臣紛紛表示沒問題,然後開始走程序,原本讓溫黨和言官們準備爆破的大事就這麼被生生的按下了。

  溫體仁等人心中憋屈不已,好好的一張牌被打的稀爛,幾人找了半天原因,都覺得是敗在了皇太子的情報上,雖然皇太子極力聲稱是調查晉商時發現的官員受賄證據,但溫體仁等人怎麼可能相信!

  他們堅持認定朱慈烺的手中肯定掌握著類似當年廠衛的力量,專門獲取情報,這個力量應該就是錦衣衛,也隻有錦衣衛能具備這種實力!

  想到這裏,更加堅定了溫黨和言官黨想要搞掉錦衣衛的決心。

  早朝結束後,朝廷雖然及時貼出了告示,解釋了昨夜之事,但坊間依然有著不利於朱慈烺的聲音,前天還傳皇太子貪圖富商財物,沒過兩天就動手抄家了,這不是坐實了流言嗎?

  好在散步流言的青皮被錦衣衛殺的差不多了,坊間這種質疑聲音並不大。

  八月四日,在京城中的百姓們議論著新太倉之事時,他們的視線又被另一件新奇的事情所吸引了。

  有一種叫《皇明時報》的報紙出現在眾人眼中,裏麵內容不僅廣泛,還很時髦。

  按照朱慈烺的設計,《皇明時報》的版麵分為四開八版,第一版為標題新聞、全報內容簡介。

  第二版為大明重要政事,第三版為大明社會新聞,第四版為軍事欄目,第五版為經濟欄目,第六版為科學欄目,第七版為曆史、文化介紹,
第八版為廣告。

  廣告版並不是用來收廣告費賺錢的,賺錢隻是小頭,核心功能是宣傳商品促進商業發展。

  為了讓《皇明時報》在開始的時候打出影響力,朱慈烺在第一期加了不少猛料,特別是寫了一些煽動性的標語。

  《陝西大捷!賊首‘闖王’高迎祥被俘,已被押赴到京!》

  《皇帝陛下將於八月初八日在午門舉行獻俘大典!》

  《皇明最強軍——勇衛營諸將受到皇帝陛下封賞!》

  《論建奴的累累惡行!》

  《打黑除惡,共建和諧大明!》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德莊火鍋第十家分店將於六日在鳴玉坊開業!》

  ........

  在報紙最顯眼的位置中,有一位筆名為“大明第一帥”的人,寫了一篇名為《京城糧荒背後的陰謀——晉商勾結建奴始末》的文章,引起了京城百姓的轟動。

  人們這才理清楚前幾天鬧騰的沸沸湯湯的晉商賣國事件是怎麼一回事,一時間民情洶洶,所有人開始紛紛痛斥漢奸的賣國行為,同時推翻了之前對皇太子的誤解。

  朝廷為平息洶洶民情,在第二日就將八大晉商在京城的大管事,集體送到了西市開刀問斬了,陪伴他們的還有幾名倒黴的官員,這件事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在西市行刑之時,百姓們紛紛怒罵著賣國漢奸,有人發出怒吼:“內賊人人得而誅之!”

  說著率先扔出一塊磚頭砸向範永山等人,也不知道扔到了哪個倒黴鬼的頭上,頓時腦瓜子開了花,血流不止。

  “賣國奸商,惡貫滿盈,死不足惜!”

  “賣國敗類,應該淩遲處死,千刀萬剮!”

  百姓們的怒罵之聲,讓跪了一地的奸商和官員們麵如土色,隻求痛快一死。

  午時三刻一到,監斬官早已迫不及待的扔下了令牌,催促劊子手速速行刑。

  當範永山等人的腦袋被砍下時,人人紛紛歡呼,感到非常解恨。

  當處置通敵晉商的聖旨到達了山西太原,山西八大晉商集體沉默了,雖然朝廷將罪責全部算在了京城的家族分支上,對他們並沒有深究,但還是每家罰了十萬兩白銀,當是管教不嚴的罰金。

  按照朱慈烺的意思,應該每家罰個一百萬兩銀子,最少也得五十萬兩,可崇禎死活不肯,他擔心整的太狠了晉商不買賬怎麼辦?聯合東南財團一起噴他怎麼辦?要是到了那一步,估計自己都能被噴成傻逼了!

  朝廷現在要對付京畿的建奴,完全騰不出手來辦他們,若是八大晉商不鳥他,那不是打臉嗎?皇權的權威也會受到極大的削弱。

  在山西的八大晉商一直討論後,最終還是老老實實的將罰金交了上來,按照目前大明的情況來看,雖然清軍還在京畿一帶掃蕩,但中原的流賊已經被消滅的差不多了,大明氣數未盡,不值得他們現在與朝廷徹底撕破臉皮。

  禦花園中,崇禎和朱慈烺二人吃著小菜正在高興的閑聊,大明最有權勢的二人組聯合行動正式宣布取得圓滿成功,二人都很開心,各自撈了不少好處。

  從八大晉商那共抄來了一百六十萬石糧食,加上八家在京城的商鋪等財產,受賄官員家中的財產,這一波下來少說價值一千萬兩白銀,其中八百萬兩是糧食售賣後的價值。

  這筆財富最後分為了三份,崇禎內帑一份,戶部一份,朱慈烺一份,不過明麵上是兩份,朱慈烺那份是自己讓錦衣衛幫忙分的......

  這件事就這麼慢慢平息了下來,不過雙方都在積蓄力量和計劃著,崇禎在等騰出手後,再慢慢撤換掉山西的將官們,順便再搞幾項經濟上的政策,打壓晉商,比如邊口貿易物品限製等等。

  八大晉商則是繼續花錢打通各種關係,同時加強了與關外建奴和東南財團之間的聯係,暗中計劃著什麼。
zscdxa 發表於 2020-9-5 16:32
第92章 皇明時報 小說:大明最後一個狠人 作者:大明第一帥

  《皇明時報》在八月四日正式發行了第一期,因為晉商的事情,又加了點新內容,因此發行日期比原定退遲了幾日。

  第一期為五千份,價格一文錢一份,相對於晚清梁啟超主筆的上海《時務報》十文錢一份,《皇明時報》不僅不賺錢,甚至還要虧本。

  朱慈烺並不打算用《皇明時報》賺錢,他想通過報紙來傳播知識,開啟民智,了解世界,宣傳愛國思想,介紹科技知識等,潛移默化的改變大明百姓的思想。

  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曆史等,全方麵拓展,特別注重對北方滿清和中原流寇的政治宣傳。

  當然,朱慈烺也考慮到了大明的百姓目前文盲率太高,大多不識字的情況,於是在京師各地設立了上百個報亭,不僅負責售賣報紙,每天還專門有人讀報。

  和當初在良鄉城發布告示一個套路,隻要識字的人張口讀,就有錢賺,知識改變命運。

  在皇明時報發行的當天,各大街道的報亭周圍都圍滿了人,讀報的,聽報的都有,一時間京城各處熱鬧不已。

  以往中國的古笈雖有記載諸多事情,卻文辭高古,雖然也有稍為通俗的書籍、小說、博物誌等,但是有些內容荒誕無稽,隻能作為文人的清談材料,不能雅俗共享,一般百姓壓根看不懂!

  《皇明時報》中的文章,事情簡而能祥,文字通俗接地氣,不僅士大夫們能欣賞,即使是稍微識字的工、農、商賈皆能看懂。

  《皇明時報》開宗明義,以一般百姓為讀者對象,使得一些普通的人開始知道讀報,成為《皇明時報》的忠實讀者。

  皇明時報在發行的短短幾日內,立即引起了京城各界人士的議論,有些文人紛紛好評稱讚:

  “皇明時報內容,有國家之政治,風俗之變遷,國政之要務,商賈貿易之利弊以及一切可驚可喜之事。”

  “有了這新聞紙才能將天下可傳之事,通播於天下,使人們不出戶庭而知天下之事。”

  “.......”

  在上次朱慈烺離開漢經廠後,史誌東在短短兩天內就找了十幾個文人,這些都是比較落魄的舉人,多為史誌東的同期或者同鄉,屬於一個圈子的文人。

  史誌東按照皇太子的要求,組成了皇明時報編輯部,第一期的內容就是他們這些人寫的。

  在發行了第一期後,緊接著第二期和第三期也開始寫稿,期間,朱慈烺視察了皇明時報的編輯部,讓這些編輯受寵若驚。

  朱慈烺告訴他們,稿件內容大膽的寫,隻要不是反對朝廷、反人類的,都可以寫,還可以麵向讀者大眾征稿,隻要寫的好,就給稿費。

  朱慈烺最後告訴他們,隻要他們這些編輯幹的好,以後統統封官進入體製內。

  說別的待遇都是扯,就最後一句最給力,頓時讓皇明時報的編輯們個個跟打了雞血一樣,激動不已,更加賣力的為報紙新聞事業奉獻青春了。

  史誌東對這個差事非常的感興趣,還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史翰林,雖然隻有三個字,卻代表著他心中滿滿的翰林夢。

  其他編輯們借鑒於他,也紛紛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各種花裏胡哨的筆名逐漸產生了。

  朱慈烺的不斷加資,讓漢經廠又擴大了數倍,各種印刷設備和工匠也新增了不少。

  同時,他將新太倉胡同中的八大漢奸的府第改成了皇明時報的編輯總部,又加資一萬兩銀子增加印刷設備和招募工匠,
正是成立皇明時報社。

  朱慈烺奏請崇禎皇帝,將皇明時報社並入禮部,成立禮部宣傳清吏司,史誌東擔任正五品的郎中,負責管理皇明時報社,崇禎當即批準。

  報紙的作用,或許開始人們並不以為是,慢慢的,朝廷就會意識到它的強大,朱慈烺不可能一直將他攥在手中,那樣隻能引起別人的非議。

  從第二期開始,皇明時報正式確認三天一期,每期一萬份,受眾地從京師拓展到通州、大興、順義等京師附近的地方。

  在第二期的時候,那個筆名為“大明第一帥”的人又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揭秘陳姓戶部員外郎如何一步步的走向深淵》,朱慈烺想用這篇文章敲打敲打這些當官的,當官要收斂,不要自誤。

  這篇文章涉及到朝廷官員,讓很多人感到十分詫異,這報紙上敢寫這麼犯禁的東西,就不怕被錦衣衛請去喝茶,被朝廷查封嗎?

  當皇明時報發出第三期的時候,人們才確信, 這皇明時報背後肯定大佬,不然不會這麼玩。

  很快就有人傳出,說皇太子的儀仗曾出入過皇明時報編輯部,這個消息讓很多人都釋然了,難怪這皇明時報這麼牛,什麼都敢說,原來後麵站著當朝太子。

  慢慢的,開始不斷有人投稿,發表一些新奇見聞的文章,甚至有膽大的開始評論朝廷的一些政策。

  文人們見這些文章並沒有受到朝廷的整治,於是開始有一些膽子大的人也在皇明時報上發表了自己的整治看法。

  而這些人沒想到的事,不但沒有追究,還能拿到那個叫什麼稿費,一些文人就相繼在皇明時報上發表文章。

  皇明時報上每天發表的內容種類越發的繁多,包括文學、天文、地理、文學、數學、農學、醫學等等各方麵。

  朱慈烺擔心編輯部的人不懂這些,直接把湯若望的《崇禎曆書》,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書每天摘抄部分發在皇明時報的科學版塊。

  朱慈烺就是想通過報紙,潛移默化的使大明百姓有著對世界清醒的認知,不要固步自封,慢慢的改變其思想,引起一些人對科學產生興趣。

  曆史上明末的科技發展迅猛,出現了很多科學家,此時有《皇明時報》作為載體,讓分散各地的他們有機會交流,互相印證啟發,促進科學發展。

  《皇明時報》在北直隸地區的成功,讓朱慈烺十分寬心,他開始著手在全國各地建立皇明時報分社,同時作為李廷表等錦衣衛在全國各地點的情報點,以報紙位掩護傳播情報。
zscdxa 發表於 2020-9-5 16:33
第93章 獻俘大典 小說:大明最後一個狠人 作者:大明第一帥

  八月初八,天氣晴朗,北京城午門前舉行盛大的獻俘大典。

  崇禎皇帝戴通天冠、穿絳紫紗袍,帶著京中勳貴和文武百官登上了午門城樓。

  朱慈烺陪在崇禎身側,同樣頭戴通天冠,身穿絳紫紗袍,這種通天冠服隻有皇帝和皇太子在重大活動中才能穿的。

  內使監在午門城樓上設了一個禦座,崇禎皇帝並沒有坐,而是看向樓下的午門廣場。

  此時的午門前早已擺好了陣勢,午門廣場有大量錦衣衛整齊有序地持刀站立,場麵莊嚴肅穆。

  在午門的正門前排放著武器、盔甲、旗幟、首級、俘虜等五個部分的戰利品,主要是從清軍那繳獲的,俘虜大多也是清軍俘虜。

  流寇的俘虜隻留下幾個地位高的將領,其中闖王高迎祥特別的顯眼,他的身體被大木架高高豎起,麵朝北立在廣場中央的獻俘位置上。

  獻俘位的北麵是獻俘將校位,站著孫傳庭、黃得功、孫應元等有功之臣。

  獻俘位的西邊則站著刑部尚書馮英,獻俘大典刑部的作用很大,俘虜需要他們去解決。

  “獻俘開始!”

  在禮部官員的高呼聲中,獻俘大典正式開始,頓時鼓樂大作,禮炮轟鳴,諸官肅立,慶賀勝利。

  在禮部官員的指揮下,孫傳庭、黃得功、孫應元三人上前幾步,麵向午門城樓上的崇禎皇帝拜了四拜,身後諸將跟隨禮拜,然後退下,走到侍立的位置。

  隨後禮讚奏凱樂,太常寺掌管音律的正八品協律郎,手拿指揮音樂演奏的旗幟,引導樂工走上奏樂位置,司樂跪著請求奏凱樂。

  協律郎舉起指揮旗,鼓吹開始演奏,編奏樂曲,這操作和後世的音樂會沒什麼兩樣,都是音樂指揮拿著東西在那甩。

  音樂停止後,讚禮人宣讀露布,宣讀完畢後,再交付中書省頒布天下。

  這個時候,有將官引導所有滿清俘虜跪在高迎祥身邊的獻俘位上,神情憔悴的高迎祥瞥了一眼身旁跪了一地的建奴,原本無精打采的眼神忽然有了一絲好奇。

  他從未見過建奴長什麼樣,此時一觀,甚為驚奇,心中暗道:這什麼玩意,辮子跟個老鼠尾巴一樣。

  看押高迎祥的一個錦衣衛見了笑道:“闖王兄,對這些韃子可是感到新鮮?”

  高迎祥輕哼了一聲道:“長得人模狗樣的,還以為多新鮮呢!”

  高迎祥幾日前就被押到京城了,一直在關在錦衣衛的詔獄中,一些錦衣衛佩服他是條漢子,在其被淩遲處死之前一直好吃好喝的供著,高迎祥見他們平日對自己還算不錯,因此才搭理了他一句。

  旁邊一個懂得漢語的八旗甲喇章京,忽然轉身恨恨的看向高迎祥,很是惱怒。

  高迎祥瞪了他一眼,道:“怎麼,你不服?若是按照老子當年的脾氣,你敢這麼看我,老子早一刀剁了你這狗日的!”

  這名八旗甲喇章京在滿洲也是一位響當當的人物,被高迎祥這一說,頓時大怒,站起身來想要撲上來毆打高迎祥。

  隻是他剛站起身來,就被身邊的幾個錦衣衛一腳踹翻,按在地上了。

  高迎祥朝他啐了一團口水,道:“呸!狗韃子!”

  這邊的舉動使得不少官員側目,然而他們卻是當做沒看到,兩個都是將死之人,吵吵個屁啊!

  不過還是有不少官員挺佩服高迎祥的,以往的獻俘儀式,賊首到了午門前不是被嚇尿了,就是在那大喊大叫的壯膽。

  這高迎祥卻很淡定,還很配合,這樣足以說明他的膽氣,的確是個做大事的人。

  朱慈烺心中有些好笑,這兩方原本是不可能見麵的,因為他的存在才一起出現在獻俘大典上,還杠了起來......

  獻俘大典在繼續進行,這個時候,刑部尚書馮英道:“啟奏陛下,陝西巡撫孫傳庭獻上賊首高迎祥,勇衛營副將黃得功獻上奴賊俘虜二百人,交付刑官或是釋罪、釋縛,請陛下決斷!”

  馮英上奏後就返回了原位,這句話其實也就走個流程,這些俘虜大多數都要被殺掉,除非皇帝想作秀,放幾個地位低點的,發配邊疆什麼的。

  崇禎皇帝掃了一眼樓下的高迎祥和清軍俘虜,眼中閃過厭惡的神情,他喝道:“全部押赴西市,高迎祥淩遲處死,餘者奴賊皆斬!”

  高迎祥昂頭看著城樓上的崇禎,眼中絲毫沒有懼意,他忽然高聲喊道:“崇禎!這一世老子敗了,來世,老子要是還吃不飽,還得造你的反!哈哈哈哈!”

  高迎祥仰頭大笑,讓文武百官一陣側目。

  內閣首輔溫體仁不屑道:“臨死之前還做英雄狀,真是可笑至極!”

  其他官員聞言也紛紛輕笑附之,隻有朱慈烺有些感觸,錯在高迎祥嗎?正如高迎祥所說,他是吃不飽才造的反,有誰吃飽了沒事做,提著腦袋去造反呢?

  錯在崇禎嗎?他當上皇帝第二年陝西就發生特大幹旱,連續好幾年,整個陝西顆粒無收,他也撥下重金前去賑災,派內閣大臣前去撫民,然而還是沒能阻止百姓造反。

  災情太重了,流民太多了,如果真要怪,第一怪天災,第二怪各地的官員和地主,在這樣的環境下還不斷的壓榨農民,以至於農民活不下去紛紛造反。

  皇帝下旨處決俘虜,獻俘大典也進行了一半,後麵文武百官唱排班,致詞官跪道致詞,賀訖。

  在熱鬧的鍾鼓樂聲中,眾人行五拜三叩頭,崇禎皇帝呆呆的看著在囚車中遠去的高迎祥,心中感慨無限,剛開始收到高迎祥被俘的消息時,他第一時間竟是不信。

  他真的不敢相信,這個折騰了他七年的男人會有落網的一天,在下令處死高迎祥的那一刻,他開始相信,自己能夠力挽狂瀾。

  獻俘大典結束後,京師百姓紛紛跑向西市,歡天喜地的慶賀圍觀這些俘虜受刑。

  建奴俘虜,都是被一刀砍了腦袋,與之前勇衛營斬首的萬顆建奴首級疊成的巨大京觀放在了一起。

  而高迎祥的受刑最引人矚目,他被淩遲處死,生割了1560刀才死,那個曾經馳騁西北,掃蕩中原的闖王高迎祥,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

  當日他冒險從子午穀偷襲西安,如果成功了未來將海闊天空,然而卻被孫傳庭料到並設伏,雙方在午穀的黑水峪激戰了四天,最終以失敗告終,運氣不好也是一種命。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zscdxa

LV:6 爵士

追蹤
  • 6

    主題

  • 2467

    回文

  • 0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