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無奈三國 作者:問天 (已完成)

 關閉
mk2257 2008-10-25 10:12:55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33 489048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0:53
第四十三回 紅十字會


  華佗聽到劉明得一句句問話,心中有如一聲聲黃鐘之聲震耳。主公的這些話,又與自己老師,在自己出師時說的,何其相仿。記得那時老師言道『醫術有成,遂救人而無善惡,可救一善人等於活無數人等,而救一惡人等於害無數人等。不可不察,慎之!慎之!』師傅之言,尤在耳畔,今日自己到為多死幾個人糊塗起來,惡人賊子死得再多,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只能是死得越多,天下越太平。何況自己行醫來,尤其是武功大成之後,就算是救好的病人,自己查知他有惡跡之後,又有哪個沒加以懲戒,如今為何到婦人之仁來了!再看劉明為了自己操心勞力的樣子,華佗感動的道:「莊主!讓您費心了!今我以明白了,雖說敵方的傷兵可憐,可我再也不會心存婦人之仁,為了一下該死之人而懊悔。他們既然選擇了叛逆的道路,就應該為此付出代價!您還是保重身體,早點休息吧。」

  劉明聽了欣慰的笑了一下,對華佗說道:「我不僅是在開解你,也是在開解我自己,這些裝備及弩箭又有哪一樣沒有我的參與。殲滅黃巾更是我下的命了!我又於心何安?不過現在我都想明白了,你們都是我的下屬,如果你們認為有罪孽,那就讓我來承擔吧!你們不過是在我的命令下做出的行為,而我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保護跟隨我的人,我願承擔一切惡果。」

  此時楊軍也醒了過來,正好聽到劉明的肺腑之言,心情澎湃之下,也顧不得穿鞋,跳下榻來,撲倒在劉明身前,哭訴道:「莊主如此厚待我等,我願與莊主共擔之!不過就是多死傷一下人罷了,只要能早日天下太平,他們死得也就值了,雖然敵人傷兵可憐,可謂了大或能夠更好,犧牲他們也無可厚非!」

  華佗也說道:「是極,是極!只要我們的人員安全了就行了,敵人的也怨不到我們。」

  劉明此時也是有點過於激動,聽到說起傷兵來,不由想到自己在當兵時受到的教育,隨口說道:「敵人的傷兵,也不是不能不管。畢竟我們還是要講人道主義的嗎?只要有個紅十字會就行了。那些救好的士兵,我們在把他安置起來,不讓它為惡也就萬全了。」

  「噢,什麼是紅十字會?他竟有如此厲害?」華佗不解的問道。

  「這個……」劉明心中暗罵自己怎麼又冒出新詞了,不過還得解釋道:「就是由醫生工會組織的救死扶傷組織。他是不分敵我的,一律救助,永遠保持中立的組織。」

  華佗更糊塗了,整個把剛才的剛建立的敵我分明思想全打亂了。華佗迷茫的問道:「工會又是什麼?而且敵人的傷兵救他幹什麼?還讓他們接著打我們不成?」

  劉明吶吶地說道:「工會就是一群一樣職業的人組成的聯盟,共同保護自己的利益。」

  華佗點首道:「哦,原來工會就是行會呀!可紅十字會跟行會有什麼關係?」

  劉明接著說道:「紅十字會就是由一群大夫組織起來的,他們不管戰爭的雙方是誰,只是治病救人,對雙方同等看待,他們的宗旨就是雙方的士兵是無辜的,只是被強勢者捲進是非當中的可憐蟲!就像這些投降我們的黃巾教徒一般,他們也是迫於無奈,才造反的。而當紅十字會員治好了他們,也是給了他們一個從新選擇的機會,絕大部分人從生死邊緣活過來,都會接受紅十字會善舉的感化,成為一個善良的人。而且還能為亂世當中豎起了一面善良的大旗,使世人曉得我道不辜!」劉明開始還有些不順,可說到後來,卻就像有這麼一回事似的。

  華佗和楊軍都點頭稱善,可華佗又說道:「如此善舉,我等必不能落於後人!我華佗門下及太醫院人等絕對會鼎力參加,可為什麼要叫紅十字會?而不叫至善會,救死扶傷會?」

  劉明剛覺得完美解決此事的腦袋又大了起來,磕磕巴巴地說道:「這個?那個?哦,紅十字會是我瞎起的,就是在一塊白布上,畫一個紅色的十字,白布意味著善良純潔,而紅色的十字代表的是戰爭和傷口,用以警告世人只要是戰爭就會使無辜善良的人增加傷口,流血。這只是我瞎想的,當不得真,你們可以隨意再起名字,不用管我。」

  華佗和楊軍交換了一下意見,華佗說道:「莊主,不用換了,紅十字會的意義很好,簡單,明潔,立意深刻,任何人知道了都會難以忘記的。就是它了!」

  劉明和華佗從此放下了心結,而華佗更是有了一項新任務,就是組建醫者行會和紅十字會。可此時此刻天下的動亂,繼續在擴大著。

  當時漢室永和五年(140年)全國在冊的人口就有4920萬,到了157年更是達到5600萬,雖說最近幾年天災不斷,可是人口依然有5000來萬之眾!(公元260——280年,魏、吳、蜀三國人口加起來才760萬,可見黃巾之亂和群雄爭霸殺死了多少人,這也就是為什麼剛開始時都是幾十萬,幾萬的率兵打,皇甫嵩將軍一次就可以斬首幾萬賊子,殺幾萬降俘,而到了後來卻都是幾萬人,幾千人的精兵戰策。)黃巾舉事,三十六方弟子聚眾響應,廣冀州黃巾老巢,裹黃巾而反者就不下四五十萬,全天下打著黃巾名義反叛的不下三四百萬,東漢朝廷惶恐不知終日。此時靈帝命各州郡在洛陽外圍的八個關隘——函谷、太谷、廣成、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設置都尉,佈防護衛;同時任命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軍屯駐都亭;而且還聽了皇甫嵩的建議,解除黨禁,赦免天下黨人,拿出中藏錢和西園廄馬賜給將士;任命盧植為北中郎將,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俊為右中郎將,調發全國精兵分擊黃巾亂黨。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0:54
第四十四回 劉備的抉擇


  黃巾各路大軍為實現張角治霸天下的夢想殺赴了各地,可張角和那個神秘人不知道的是,由於軍糧和擴軍的問題,再加上黃巾將領普遍的素質低,貪小利而忘大義之徒比比皆是!各路黃巾大軍幾乎都是一路燒殺搶劫過去。百姓怨聲載道,黃巾軍已經逐漸從百姓心中的救星轉為了賊寇。而張角卻尤不知此時的變化,只是不斷接到各地將領勝利的消息。

  卻說程遠志這一路人馬自打光宗出發以來,一路上各州縣,長吏逃亡,士卒望風而逃,州郡為之失守,倒是各村莊結社自保,可又都沒有劉明那般的實力,皆被程遠志聚眾摧毀,而程遠志所到之處,燔燒官府,劫略鄉邑,收刮金銀糧草以充軍用,拉走青壯鄉丁以擴軍備。他這一路慢慢的逼近幽州范陽,可把幽州太守劉焉嚇壞了。

  當時劉焉聞得賊兵將至,連忙召集校尉鄒靖商議。那鄒靖言道:「大人,現今黃巾賊子眾多,且初立之時,士氣正旺,銳不可當,而我處兵丁得享太平多年,具已年齡老大,且兵戎不整,士氣低迷,人員稀少。恐幽州難守。」

  劉焉道:「事已至此,如之奈何?難不成,以我漢室宗親之身,竟還要殉城不成?」

  「這倒不必!」鄒靖說道。

  「哦!你有何妙計?快快講來!」劉焉此時也顧不上身份了,連身催促道。

  鄒靖沉穩地說道:「明公莫要驚慌,我幽州地界豪傑眾多,有一人明公能夠招徠,可解此憂,定保得幽州的太平!」

  劉焉大喜,忙問到:「此乃何人?」

  鄒靖說道:「此人乃是原遼東郡附屬國長吏,也曾為涿縣縣令,後曾於我州得三千精銳騎兵,朝廷賜予他行都督事的符節。」

  劉焉皺眉說道:「你莫非說的是公孫伯珪不成?」

  「正是此人!」鄒靖平靜得說道。

  劉焉長歎一口氣說道:「此人領三千精騎,平邊章,韓遂之亂,勇猛無比,又有善騎射之數十人,都騎白馬,互為左右翼,號稱「白馬義從」長隧此人之左右,自是當世的豪傑,我又如何能夠不知?然此人剛愎自用,領符節而行都督事,不服我之管束久已!時常想取我而代之。此時又如何能夠助我?還是另作他議吧!」

  鄒靖皺了皺眉說道:「此時國難當頭,他還會如此不識大體不成?不過既然明公想另謀他路,我就再向明公保舉一人,如此人到得,也足可保得我幽州無礙!」

  劉焉喜形於色,忙問道:「還有何人值得你如此誇獎?」

  「此人非是旁人,也是您的本家。前不久探馬來報,黃巾賊子犯我幽州。同時還說得,您那侄兒也曾滅了黃巾五萬大軍。滅黃巾猶如遊戲,易如反掌一般!滅黃巾五萬而本身竟無一傷亡。此次來犯我幽州的黃巾賊子也不過是五萬之眾,如您那侄兒肯來助您,我幽州定可安然無恙。」

  劉焉心說:你這個人,怎麼說話如此的不痛快。倒是一起說完呀。可是此時又不好責備鄒靖。只能急忙問道:「究竟是我那個侄兒,竟有如此本領?」

  「明公你不知道嗎?」鄒靖奇怪的問著劉焉。可一看到劉焉要把他吃了的模樣,連忙補充道:「不就是您剛認得侄兒,前不久您還給他劃了一片土地。他的名字叫劉明,字漢光。」

  劉焉恍然道:「原來是他!不成想此人到有如此的本領。嗯,此人是我認回宗譜的,也是我保舉的官職,平時漢光這個侄兒,到也孝順,總時不時地進獻一些新鮮玩意給我,而且與我那孩兒也是交往密切,如若他真有如此本領,到也能勘大用。好!你就招他前來效力,告訴他,就說是我說得,如果他能保得幽州太平,我必面奏當今聖上,保舉它大大的官職!」

  鄒靖領命送信。但是鄒靖又不敢穿過黃巾大軍到劉明的虎嘯山莊報信,只好來到涿郡劉明虎嘯山莊的別院送信,讓劉明得手下代傳。可鄒靖信是通過劉明手下的蒼鷹傳過去了,可是鄒靖隨持卻持事不密,在酒店中,多貪了幾杯高粱美酒,竟把黃巾勢大難擋的消息洩了出去。這涿郡之中,原有張飛,後有虎嘯山莊,那刺激的是涿郡之中,人人好武,在聽到黃巾作亂的消息後,有的不信黃巾如此厲害,惡毒,只拿這個消息當個酒話,當個樂聽;有的卻堅信,張飛了得,劉明,六大莊主厲害,黃巾不過是跳樑小丑,不足畏懼,以前那些來這裡傳道的黃巾,不是都被劉大莊主的手下揭穿了騙局,趕跑了嗎?這回也應是如此而已。可有一梟雄卻嗅出了一絲亂世到來的味道。此人不甚好讀書,相識之人皆言此人,性寬和,寡言語,可是喜怒不行於色。且此人好俠尚武,暗地裡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說到這裡大家應該都知道此人是誰了,不錯!此人正是劉備,劉玄德。這劉備乃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之玄孫;昔日裡劉勝之子劉貞,在漢武時受封涿鹿亭候,後坐酎金失候,也就是在皇帝祭祀宗廟之時,沒有上交四兩黃金助祭,結果犯了祖宗規矩,也惹得皇上不高興了,於是被免了爵位。要使用現代話描述就是因偷稅漏稅,被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總之,也就是從那晚兒,劉備這一枝從高幹子弟,淪為了普通百姓;劉備的祖父劉雄,父親劉弘,都希望能重振祖業,打劉備小時候,就對劉備灌輸和教育,天下人的好處;以至劉備在小小的年紀與其他的頑童嬉戲時,就因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餘,其形如車蓋,導致幼年的劉備脫口說出:「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其叔父劉元起聽到,不以為忤,反而誇道:「此兒非常人也!」從此時常資助劉備之家。劉備帶著家族的厚望,一直成長到15歲,開始了遊學生涯,劉備曾先後拜在鄭玄,盧植門下,行弟子禮,掛做門生,也先後結交了如公孫瓚等等的許多朋友,有學歸來,以織席販履為生。現在劉備聽到這個消息,心中暗想:我如織席販履,何時可重振家門。今天下將亂,我那同窗公孫瓚又已謀得高官,不如前去投靠於他,也好謀個出身。劉備思謀已定,毅然拋棄家業,投奔了公孫瓚,憑著先前與公孫瓚的交情,再加上劉備為人的圓滑,真是左右逢源,如魚得水,不出幾日,竟得到公孫瓚那裡的上下人等的一至好感,一來二去,劉備竟成了公孫瓚那裡的第二號人物。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0:55
第四十五回 馳援幽州


  卻說此時,劉明得到涿郡分院的飛鷹傳書,立馬就召集眾人議事。會議之上,大夥一致認為應該去幫助劉焉。

  其中楊軍說道:「莊主本是漢室宗親,又與那劉季玉交往密切,也認了劉太守為伯父,此時幽州有難,莊主自是不能袖手旁觀。何況劉太守又有保舉之恩。而那黃巾賊子攻打幽州,必經涿郡,我們那分院實力還是薄弱了一些;如若那黃巾賊子記掛前恥,恐那涿郡分院難逃毒手。如此這般,我們支援幽州勢在必行,保人而自保。何樂而不為。再說我們與黃巾賊子幾仗下來,看那黃巾實力也不過如此,現在我們探馬,細作密切監視黃巾一舉一動,我虎嘯山莊方圓百里之內無黃巾一兵一卒,而那黃巾賊子又無馬軍,可以千里疾馳,如若黃巾大舉來攻,憑我們的飛鴿傳書,也可早作準備。即使我們不做提防,憑我們現在的院牆高大堅固,及那馬總監新作的幾樣防守利器,哪怕是黃巾賊子再來個十萬人馬,我們也可等閒視之。倒是這幾回歸降的黃巾士卒,人員眾多,不好安置。莊主幫了劉太守後,必要討個方法,最好讓劉太守再劃點土地,安置這些人。」楊軍暗自想到:要成大事,豈可無人,無地盤,無錢,無裝備。看那黃巾賊子,就可知道,雖然他們人員眾多,可是裝備不精,訓練不良,幾萬的人竟被自己幾千人打敗,這都是吃了沒地盤訓練的虧。現在亂世已至,我一定要為我家主公,謀得地盤和人手,這些降軍正好可充人手,這地盤嗎?諒那劉焉在這危急關頭,也不會不給。

  眾人都覺得楊軍說得有理。張飛更是說道:「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當要予國家出力!區區家業何足掛齒!」

  關羽也說道:「大哥乃是當世豪傑,理應建功立業。名標青史。」

  劉明見眾人意見高度統一,也只好放下了全力自保,得過且過,做個太平富家翁的念頭。與眾人商議如何救援幽州和自保虎嘯山莊無恙的萬全之策。經過大伙的獻策,決定虎嘯山莊留守四營重步兵,並在歸降的三萬多黃巾士卒中挑精壯,組成兩營人手分散到留守的四營人馬當中,使之成為六營的兵馬。並讓臧霸留守虎嘯山莊,全權負責虎嘯山莊的安全。各部門人員不動,劉明只帶關羽、張飛、拓跋鷹以及楊軍、厚德率突騎兵、強騎兵和五營的重步兵前去支援幽州,而在行軍路線上又分作兩路,一路由劉明率拓跋鷹,領突騎兵星夜趕往幽州,面見劉焉,配合劉焉得調度;一路由關羽、楊軍率張飛、厚德領強騎兵及重步兵護送黃巾降卒至涿郡分院聽候安置,同時保護分院的安全。最後,劉明交待拓跋一族抓緊訓練強騎兵的預備役。

  佈置已畢,劉明立馬動身。別說,這突騎兵就是行動快,真可謂千里馳襲,步軍數日的行程,他們只一晚上多點就到了,天還未到午時,劉明已率眾來到幽州首府范陽城門外,而此時程遠志還在河間燒殺掠奪,強拉壯丁。

  劉明得部隊是到了,可是到得太快了,也太突然了,造成了范陽的兵丁一場驚慌。那兵丁本來就接到命令說,有歹徒作亂,近日要嚴加盤查進出的人等,而劉明他們,又是奉命來援,走的又是劉焉的地盤,自是不加掩飾,大張旗鼓的快馬趕來。結果,收城的兵丁老遠就聽到馬蹄的聲音,看見了塵土的飛揚,這些守城兵丁不知道出了什麼事,也不知是哪裡的人馬。只記得上頭說過有歹徒作亂。嚇得連忙緊閉城門,飛快的報與劉焉得知。

  這劉焉一聽,嚇得不得了。可畢竟還是經過多年的培養,在這幽州胡漢交界之處,為官多年,強打精神來城頭觀看。心中不斷的抱怨鄒靖:你呀你!你請的人還沒來,這個賊人到先到了。是到如今,我可如何是好?轉念又暗罵賊人:好個賊子!如何來的這般快捷。不過行至城頭,劉焉的書生之氣又上來了,想到自己漢室宗親的身份,暗下決心:誓與此城共存亡。

  待劉焉至城頭站定,仔細向城下觀看,卻又吃了一驚。此時,那一哨人馬已在城下站定,塵土也已落下,現出那些人馬的真身,只見這些人馬,清一色的騎兵,人員到不是很多,可是軍容齊整,盔甲分明,一色的精裝皮甲,背挎強弓,腰挎馬刀。那些騎手也都是精神飽滿,士氣旺盛。可最叫劉焉又驚又奇還就是這些騎手,看那些人的嘴臉分明就是一批胡人。劉焉暗自心驚:難道不是黃巾賊子打來了,反倒是鮮卑、烏恆又反了不成。又來寇我邊境。可是不應該呀。而且來得人也少了點。劉焉點手叫兵卒向下喊話,問是哪裡的人馬?

  城下的隊伍聽到城頭的喊話,有一人縱馬上前,大聲大喊道:「伯父大人,是小侄劉明,奉命前來聽候伯父大人的差遣。」

  劉焉在城頭仔細觀瞧,這上前答話的人不是劉明,又是哪個?至此劉焉才放下心來。隨著又覺得莞爾,敢情是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了。劉焉連忙命兵卒開城門,放劉明等人進來。劉明命拓跋鷹帶這一營騎兵在城外紮營。自己領了十幾個親隨,進城與劉焉見禮。那劉焉在城頭看著這些裝備精良,氣勢彪悍的騎兵,有條不紊的安營紮寨。心中那個愛,甚至有些羨慕,嫉妒起劉明來了。直到親兵提醒劉焉,劉明已經進得城來,劉焉才戀戀不捨的下城接見劉明。二人簡單的行過禮,劉焉引劉明到太守敘話。

  在閒談中,劉明委婉的提到,自己與黃巾幾次戰鬥,共有三萬多黃巾士卒棄暗投明,自己念在他們不是受黃巾蒙騙,就是被黃巾脅迫,都是一群可憐的百姓,又都感自己的名聲,才投降的,而且為了在今後與黃巾的戰鬥中,不至於令黃巾困獸猶鬥,拚死作戰,自己勢不能處死這些黃巾降俘,可是又不能放了他們,恐他們再次被黃巾利用。最好就是劉太守在劃點土地,讓這些人耕種,自己再派人加以看管,及解決了這些問題,還可以增加幽州的戶籍,人口。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0:56
第四十六回 埋伏?


  那劉焉也是痛快,大筆一揮就給了劉明方圓百里的土地。劉焉對劉明言道:「我幽州之地,苦寒之地也!時有胡匪作亂,地廣而人稀,荒地無數,你如欲安置這些降卒,完全可以令其開荒種地,以待來年收成。只是這軍功卻又少了幾分,不過賢侄若能保得我幽州太平,這也是大功一件了。」

  劉明哪會在意什麼軍功,聽得自己又落得許多實惠,連忙謝過了劉焉。二人談話已畢,劉焉安排劉明休息。次日鄒靖回到范陽。又一二日,探馬來報程遠志已打到任丘,正向涿郡進發,而劉明也得到消息:關羽已經抵達涿郡分院。劉明則建議劉焉道:「禦敵於外而城不毀也。現黃巾人馬殺到,我願帶本部人馬斬殺之。」劉焉大喜,忙允之。並對劉明說:「如若盡斬來敵。吾當上表為賢侄請功。」劉明謝過,領突騎兵趕往涿郡。

  劉明到得涿郡,與關羽眾人分析程遠志動態。那李郎(治安隊大隊長狼哥,楊軍給起的名字,字元奎)畢竟來到涿郡一年又余,平日裡又好打獵,結合探馬的報告言道:「據探子來報,黃巾賊再有一日可到涿郡四十里處的大興山,此山山腳下,一馬平川,現在如果我們藏在山上,待黃巾賊來的時候,突然衝下去,打他個措手不及,定叫黃巾賊子吃不了,兜著走。」

  劉明他們不知道地形,可張飛從小在涿郡長大,孰知此地的地理,聽了李郎的發言,覺得不錯,因此贊成道:「元奎說得有理。那個山上藏個幾百人絕對不成問題。」

  那楊軍,法墨的傳人,對於防守,深有研究,因此說道:「既然如此,我們不如立刻趕去偵查地形,布下埋伏,待黃巾賊子來時,莊主於大道之上攔擋,而騎兵藏於山上,黃巾賊子從山前過去,騎兵不要管他,只待黃巾和莊主廝殺之時,從黃巾賊背後衝殺過來,山上還要放幾十個鼓手和旗手,在騎兵衝殺之時,搖旗敲鼓,亂黃巾賊之軍心。如此一來,黃巾賊焉能不敗?只是這突騎兵自有拓跋隊長率領,可這強騎兵必須要有一員英勇善戰之士帶領,可惜宣高不在,這可如何是好?」

  旁邊張飛,不等楊軍話音落下,就跳了出來,大聲說道:「楊老,您怎麼把我忘了?宣高又怎及得我英勇善戰?」張飛自打上回看到強騎兵的威風,早就惦著過一把帶著強騎兵橫衝直撞的癮。

  劉明在旁邊聽得暗樂,心說:三弟呀,三弟。楊老擺明就是說你,你還就真的跳了出來。

  楊軍對著張飛說道:「三莊主如要帶隊,自是甚好。可是就怕三莊主看見了黃巾賊,一個忍不住就衝了出去。破壞了我們全盤的計劃。」

  張飛拍著胸膛保證道:「楊老放心,只要黃巾沒和大哥他們打起來,我絕對不出!怎麼著,還要我老張發個誓不成?」

  楊軍笑了笑說道:「這倒不必。不過三莊主領強騎兵衝殺之時,必要記得,如若黃巾隊形已散,三莊主可以盡情衝殺,可是如若黃巾隊形未散,則要在外圍黃巾薄弱處衝殺,務求一衝就透,以防殺不出重圍,陷在賊群之中,失去了騎兵的衝擊力和機動力。切記!切記!」

  次日,張飛和拓跋鷹領強騎兵和突騎兵隱於大興山上,劉明領人馬埋伏於大興山後。日午時分,有探馬來報,據拓跋鷹的黑兒飛舞,已得知程遠志率兵五萬,距此不過二十里,沒有先遣的斥候,探馬。劉明擺了擺手說道:「再探!」那個探馬退了下去。劉明心裡暗自感歎:這些黃巾將領怎麼就這麼不長記性,難道他們就不知道敵情的重要嗎?咳!我組建的這些反偵查部門和手段,難道就沒用武之地嗎?是不是該解散算了。劉明轉念又一想:不行!不能解散,現在無用武之地是黃巾賊的素質低,豈可因此就降低了自己的標準。有備而無患,早晚有用上的一天,說不定哪回就可以救自己部隊的性命。

  不多時又有探馬來報,程遠志部隊已至大興山腳下。劉明又說:「再探。」片刻之後,探馬再次來報,程遠志人馬已過大興山,距此不過二里。劉明傳令:「擊鼓!出兵!」

  這程遠志剛過的大興山,猛然間聽的鼓響如雷,從山後轉出一哨人馬。程遠志大驚:不好!此地竟有埋伏。我太大意了。眾黃巾士卒也是驚慌失措。不過待那哨人馬出來之後,程遠志又放下心來,黃巾的大軍也安穩了許多。為什麼?還能有什麼原因!不就是看劉明得兵馬稀少,覺得好欺負罷了。不過因為山後還有鼓響,林間隱約有旌旗晃動,程遠志還是不敢大意,命隊伍整軍,列陣,佈防。

  劉明率人馬衝出,看了程遠志的軍隊也是心中打鼓。心說:壞了!小瞧黃巾軍了。只見這回程遠志所率的黃巾士卒,又與劉明前幾回打得黃巾士卒大是不同。這些黃巾士卒一路燒殺過來,都是見過血的,和前幾回的黃巾士卒比起來,自是多了一番凶厲之氣。而且程遠志每回讓這些黃巾士卒,攻城破寨,屠村滅莊,都是讓這些黃巾士卒在實戰中成長,軍容、紀律都是遠勝前幾回的黃巾士卒。尤其是程遠志親兵護衛,更是精中選精,而且一身的裝備,再程遠志破了幾個城池之後,也都利用官府軍械庫中的積存裝備齊了。雖說還比不上劉明部隊的裝備精良,可也算得上是裝備齊全了。至於程遠志親兵以外的黃巾士卒,雖然還不能每個人都有盔甲,可是也是人手一件兵器。再也不是從前那些只是操起棍棒的農民了。劉明看到這一切,心中暗自嘀咕:事已至此,再回去是不行了,只能希望三弟不負所托,能攪亂了黃巾陣型,去我齊心合力殺散了黃巾。不過這些黃巾賊子在我率隊突然殺出,也只是稍作驚慌,立馬就穩定下來,還我無法象原計劃一樣,殺入黃巾陣中,擊潰黃巾賊黨。三弟的背後掩殺,又有幾分勝算?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0:57
第四十七回 危局


  程遠志看到面前的部隊,因為沒有可乘之機,而停了下來,列出了陣勢。催馬上前問道:「哪裡來的人馬?因何擋住我軍的去路?」

  劉明打馬上前說道:「我乃漢室宗親,中山夷王劉憲之後,幽州太守劉焉之侄,現任冀州主薄,虎嘯山莊之主劉明,劉漢光是也!今奉幽州太守之命,前來勸阻爾等,爾等不服王化,妄自興兵,且沿路燒殺掠奪,爾等可曾想過,他們皆如爾等同樣之人。如此說來,爾等叛逆是為不忠;連累父母是為不孝;搶奪百姓是為不仁;威脅親朋,強拉壯丁是為不義;四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行此逆天之事,豈不是自卻滅亡,勸爾等還是早日放下刀搶,回歸鄉里,也好落個善終,不至遺臭四鄰。爾等還是散了吧。」劉明說完心想:既然程遠志不好打,那我就先嚇嚇他們,看看能不能把他們說降了。

  這程遠志先是被劉明的一大串名頭說得有點暈,接著又被劉明說得啞口無言,心說:這就是劉明呀。早就聽說此人能言,可他也太能說了。怪不得我的手下被他說跑了不少。今後絕對得告訴教主,千萬不能讓此人到我們那裡說話,否則我教危矣。程遠志轉念間又暗罵自己:我這不是有病嗎。沒事跟他嗒咯嘛?找了一頓說落不說,還瞎想那麼多,劉明不就是那麼點人嗎?殺光了算了。程遠志想到此處,有心上前大戰劉明,又想起傳言中虎嘯山莊武將的兇猛。猶豫了一下,還是打消了單條的念頭。撥馬回歸本陣,命前軍八千人馬山前剿滅劉明,其餘人等列陣靜觀,一是為了給前軍壓陣,二是嚴防山林中另起變故。

  劉明先前見程遠志猶豫不定,黃巾士卒也隱有騷動,心中暗喜,還以為這回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再次說降黃巾士卒。可沒想到那個程遠志在猶豫之後,連個話都沒交待,就派兵殺過來了,而且還不是全軍殺上,只是派了一部分的人手,不過這些人也夠自己的嗆!劉明苦笑之下,退回本陣,命令結盾陣以禦敵。劉明的命令傳下後,五營的人馬,共七百二十面盾牌,以連為單位結陣,每連結成寬約有二十米的盾牆,每排盾牆之間留出兩米的缺口,三十面盾牆一字排開,下方扎入地中,盾與盾之間,銷鎖相連,且有立柱支撐,一道簡易的城牆出現在兩軍之間。這些盾牆,迎著日光,反射出道道的強光。那些黃巾士卒本聽說過虎嘯山莊的傳說,現在看到果有光輝照眼。衝鋒的黃巾士卒,腳步慢了下來;壓陣的黃巾士卒,也出現了一些混亂。可劉明得匣弩手不管那個,見黃巾士卒到了百步的距離,在統一的號令下,開始了射擊,連續的弩箭形成了漫天的箭雨,紛紛落在了黃巾士卒的身上,那些上前的黃巾士卒,雖然持有了武器,可是身上的甲冑卻不足以遮擋這場箭雨,再加上箭上還有麻藥,於是衝鋒的部隊成片的倒下,後面跟隨的部隊扭頭就往回跑。程遠志的第一次攻擊,在倒下了三四千人後,被瓦解了。

  程遠志看到逃回來的士卒,皺了皺眉頭,隨手做了一個手勢,自有心腹明白,帶著程遠志的親兵就衝到了隊前,舉起了刀槍對著那些逃回來的士卒,就是大開殺戒,同時還命人大聲喊道:「將軍有令!臨陣退縮者斬!只要殺敗敵人,將軍重重有賞!」還有地喊道:「趕快接著沖,他們不就那麼點人,只要衝到近前,我們就贏了,再往回跑,可是只有死路一條!」

  這些退回來的黃巾士卒,在退只有死,沖還有一線活的希望下,又扭頭沖了回來。而程遠志也適時地增派了八千黃巾士卒,跟著衝鋒。同時還看劉明的側翼薄弱,後防空虛,又加派了八千黃巾士卒,迂迴攻打劉明的側翼和背後。

  在攻打劉明後防的部隊,還沒繞過去的時候,正面攻打的一萬兩千多黃巾士卒,在又付出了六千的人的代價下已衝到了劉明的陣前。這時就看出盾牆的厲害了,愣是擋住了黃巾士卒,而那些從盾牆留出的缺口衝入的黃巾士卒,則被隱於盾牆之後的長刀手,長矛手亂刃殺死。而匣弩手則繼續地發射弩箭,收割著人命。

  程遠志眼看著正面攻打劉明的部隊又要完蛋。一咬牙又派了八千黃巾士卒上前,同時命自己的親兵,持刀督戰,並做好衝鋒的準備,隨時發起對劉明的最後一擊。可就在這八千人的部隊剛衝上去,程遠志的後方響起了鼓聲,張飛和拓跋鷹的隊伍殺到了。黃巾後陣,一陣騷亂,程遠志心中一哆嗦:還是有伏兵。可是程遠志嘴上卻大聲喊道:「不要亂!擾亂陣型者殺!」並親手操刀,砍翻了幾個驚慌失措的。程遠志的親兵也隨著主帥砍殺了一些人,黃巾士卒這才安靜下來,可是張飛和拓跋鷹畢竟殺到了,那拓跋鷹還好點,只是率突騎兵不斷地為這黃巾奔跑,放箭。一層層的射殺黃巾士卒,憑著拓跋鷹的一營人馬,三百多人,對這些有準備的黃巾士卒威脅還不大,除了剛開始射死的以外,剩下的黃巾士卒都各持傢伙遮擋,有的乾脆就用死去的黃巾士卒的屍體擋箭,可是張飛所率強騎兵的威勢可就太嚇人了。簡直就是勢不可擋,所向披靡,直接就楞衝了進來。程遠志無奈之下只有讓自己的親兵衝了上去。

  這些親兵上去之後,情勢立馬好轉了許多。畢竟張飛帶領的強騎兵再厲害,也不過是三百六十人,而此時程遠志的隊形又是密集的縱向隊形,再加上程遠志派了親兵前來阻擋,這些親兵的裝備都很好,素質也很過硬,導致張飛領著這一營的強騎兵,在這幾萬人的人海當眾,衝殺的速度逐漸得慢了下來,有點沖不動了。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0:58
第四十八回 險勝


  再怎麼說,真的要幾百人,砍殺幾萬人的話,那平均每人就得殺一百人,就是這一百人不動,站著讓一個人捅,也得捅好一會了,何況是黃巾士卒的拚死反擊。至於上一回強騎兵殺黃巾士卒輕而易舉,那不過是因為,那時的黃巾士卒已經潰敗,強騎兵衝擊鬆散的陣型,而且還是士氣已失的潰兵,才造成了如此的轟動效應。可此時黃巾大軍有主帥督陣,退後者死,在退後被督陣兵殺死和衝過去拚命還有可能活的選擇下,黃巾士卒高呼著「蒼天已死,黃天當興」的口號,忘死的衝殺張飛部隊,被推在前面的那些黃巾士卒,整個就是明擺著讓強騎兵殺死,用血肉之軀來堵擋著強騎兵的鋼鐵洪流。還別說,這招還就真見效了,黃巾士卒別的不行,可就是人多!在不知死了多少人之後,張飛的強騎兵終於沖不動,慢了下來。可這一慢下來不要緊,當時就有不少的強騎兵死於非命。怎麼著?強騎兵不是刀槍不入嘛?是!強騎兵是刀槍不入,可是這速度一慢下來,有的強騎兵就被黃巾士卒生拉硬拽下馬。這強騎兵一掉在了馬下,光是那一身的盔甲就讓他轉動不靈,何況黃巾士卒那會給強騎兵站起來的機會。現在這會兒,別說是強騎兵了,就是黃巾士卒自己摔倒,都別想站起來。此時。敵我雙方,任何一人摔倒於地只有一個後果,就是被踐踏而死。

  張飛此時都殺紅了眼,雖然張飛仍然勇猛,周圍長矛所及之處,無有一個黃金士卒能夠上前,可是追隨張飛的強騎兵在不斷倒下,令張飛心痛萬分,咆哮不斷。

  張飛此時是陷入了困境,可此時劉明也是不太好受。程遠志派去攻打劉明側翼和後方的黃巾士卒已經繞了過來,這一下暴露出劉明兵力稀少的弱點。雖然劉明的士卒都是精兵,裝備都很精量,刀盾手和強騎兵都可以說是刀槍不入,可是在這冷兵器時代,人海戰術還是有效的,在眾多的有組織的黃巾士卒包圍下,劉明得部隊淹沒在群眾的海洋中,覆滅只是遲早之事。劉明早在黃巾士卒圍困上來之前,就命令部隊由一字陣變成方陣。刀盾手在外,長矛手,長刀手及匣弩手在裡。這都是平時演練過不知多少遍的陣型變換,可以說是熟練無比,輕而易舉之事;可是在現在這種短兵交接的環境下,變得困難無比,在付出了一個營的兵力,三百多的生命後,才實現了這一戰術。可是就這樣,雖然劉明得部隊在短時之內可以結陣自保。可是早晚難逃滅亡的命運。尤其是,此時匣弩手的弩箭都射完了。全都改成短刀手了。也全都衝上去,彌補刀盾手的漏洞。

  劉明此時是憂心忡忡,無計可施。劉明看著自己心血打造的部隊,在逐漸得瓦解;看著平日裡兄弟一般的士卒,在一個個得倒下。心如刀割,平日裡他們是那麼的信任自己,可此時此自己看著他們滅亡,自己卻沒有絲毫辦法。只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劉明撰著手裡的長刀,無可奈何,雖有心親自衝殺上前,可是士卒們還需要自己的指揮。此時的自己就是他們心目中的希望和寄托。如自己衝了過去,陣型勢必散掉,只會提早滅亡。

  此時劉明唯有誠信的向老天爺祈禱,讓其展現奇跡,保佑自己的部隊度過危難。要知道劉明可是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從小就受的無神論的教育,雖然談不上是一個純粹布爾什維克,也是絕對不信神鬼的一個主。可是此時劉明心中默念:老天爺呀,老天爺。雖然我平日裡不信奉您老人家,也沒給您老人家祭祀過什麼,可是您老人家把我扔到這裡來,可千萬不能不管我呀,您既然把我扔到這來,肯定是有任務讓我辦,可千萬不能讓我不明不白的死在這裡,就算讓我死在這裡也沒關係,可是我這些手下,都是信您老人家的。也是衝著您才跟我的,您可不能扔下他們不管。展現你的神力吧!只要我能率眾在今日活下去,我一定信奉您老人家,給您立個金身。如果您沒空,滿天的神佛,哪一個好心救了我們,我也一定不會忘了您。如果你們敢不顯聖,我今後一定要屠佛滅道,毀了你們所有的道場。

  劉明都快急神經了,不僅把自己到古代來的自然現象嫁禍到老天爺身上,可且還敢威脅滿天的神佛,也不想想,如果今日沒有神佛顯聖,劉明及他所有的部隊命喪於此,劉明又如何實現自己的豪言壯語。可是什麼叫無巧不成書,誰又真的知道天意如何?誰又能夠肯定自然現象不是老天爺玩弄的一種手段?

  總之就在此時,後面的黃巾士卒一陣大亂,而且立馬就波及到與劉明部隊交戰的黃巾士卒,黃巾軍的攻擊力度立馬就減弱了幾分。劉明大喜過望,暗說:難道真是老天爺保佑不成?

  就在劉明狂喜之時,旁邊有護衛劉明的親兵提醒道:「莊主,您看!黃巾的帥旗倒了!」

  劉明聞言連忙仔細觀看,果然此時,原來屹立於黃巾大軍之中的程遠志帥旗不見了。劉明心念間急轉,想到以往和楊軍聊天時談到的兵法陣型。急聲傳令:「快讓全體將士高呼,黃巾主帥已死,我們後方的奇襲生效了,我們勝利了,黃巾敗了。」

  旁邊的親兵就近就高呼起劉明的命令,片刻之間,劉明的所有人馬都高喊起:賊首已死,黃巾賊敗了,我們勝利了。或是喊道:埋伏起作用了,援軍來了,我們贏了。在這一聲聲的吶喊中,劉明得人馬自是士氣大振,而黃巾士卒則是人心惶惶,驚恐不已。尤其是那些心思靈活的黃巾士卒,看到主帥大旗確實倒下了,而且後面再也沒有命令傳來,最主要的是那些程遠志的親兵,負責砍殺後退士卒的督戰隊不見了。立馬就偷偷的逃跑。這些黃巾士卒又有幾個是傻透了心的,既然別人能逃跑活命,為什麼自己不行?結果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有三就有眾。這可真應了兵敗如山倒那句話了。原本站著上風的黃巾大軍就這樣樹倒猢猻散,本包圍著劉明部隊的黃巾士卒,這一撤可不要緊,還連累了此時正把張飛強騎兵圍困起來程遠志親兵。

  到底為什麼會有如此驚變?請看下一章吧。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0:59
第四十九回 損失慘重


  卻說此時,黃巾大軍兵敗如山倒,賊眾四散奔逃,那些逃跑的黃巾士卒不僅一哄而散,還衝散了圍困張飛所率強騎兵的程遠志親兵,被圍困在人海當中的張飛,見到原本圍了個密不透風的黃巾大軍一陣混亂之後,鬆散了開來,心中大喜,高喊了一聲:「兒郎們,隨我來!」奮起神勇,長矛舞動如飛,原本精鋼打造,筆直的一桿丈八蛇矛,竟被張飛揮舞的讓人看起來好似弧形一般。此時的長矛,可不僅僅是刺了,那半尺多長的矛尖,就是一把短刃,所劃過之處,都是手斷,人頭飛。那長大的矛桿,就彷彿掄圓的棍棒,挨上的立馬就被彈飛出去。那些剩下的強騎兵,在張飛的神勇感染下,在為了活命的激情下,也都拼了最後一絲力氣,玩命的沿著張飛從黃金大軍空隙間,殺出的一絲血路衝了過去。終於這些強騎兵衝出了重圍。

  待到張飛率眾衝到開闊的地方,此時一營360人的強騎兵只剩下百二十人,還是人人帶傷,張飛悲吼一聲,大聲地問道:「兒郎們,可有心與我再衝回去,為死去的弟兄雪恨?」這些僥倖存活下來的強騎兵,聞張飛所言,沒有絲毫猶豫的回答道:「誓死追隨三莊主!為死去的弟兄雪恨!!」張飛仰天大笑:「好小子們!有種!隨我來!」轉身帶領這些強騎兵又衝了回去,這回可和剛才大是不同,雖然還是同樣的一批黃巾士卒,可是在沒人指揮,又是四散奔逃的情況下,強騎兵又恢復了初次迎戰黃巾士卒的威風場景,只見張飛領著這百二十人的鐵騎馳騁疆場,所向披靡。稍微聚成一團的黃巾士卒就會被張飛率眾衝開,小股的人群或是大片鬆散逃命在強騎兵強大的衝擊力面前,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而此時一直在外圍領著突騎兵游射的拓跋鷹看到黃巾大軍已經潰敗,也命令手下不再奔射,而是揮舞著馬刀追逐著那些逃跑的黃巾士卒,同時大聲喊道:「跪地投降者免死!!」被追上的黃巾士卒紛紛跪地投降,也有頑抗的可是卻都死在了馬刀之下。不過這回黃巾士卒的逃跑不像以往那樣都是有著明確的目標,有他們之中大部分都是程遠志強拉來的,平常打仗就是作為炮灰,勝利和大夥一擁而上;此時失敗了,也都是各自逃命,如此一來經造成了劉明的部隊無法在擊潰皇軍大軍的同時,像以往一樣的全部俘虜這些黃巾士卒,只是憑著突騎兵的馬快抓了一部分的俘虜,也就八千來人。

  此仗之後,劉明聚攏部隊休息之時,才得知黃巾為何突然潰敗。原來在黃巾大軍包圍了劉明部隊的同時,由於張飛率強騎兵的衝殺,程遠志無奈之下命令自己的親兵前去阻擋張飛,結果被此時正在努力領兵抵抗黃巾的關羽看出了機會,尤其是此時正面衝殺的黃巾士卒經過多時的拚殺,已經有些疲乏了,再說了此時的戰場上,除了張飛,誰又是關二爺的敵手?那關羽後世號稱: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易如探囊取物。那麼大的名頭可不是白叫得,而且關二爺那一身的本領也不是白練得。關二爺看見了機會,命手下繼續嚴防黃巾,自己催馬殺入黃巾軍中,一口大刀,上下翻飛,如分水之白鯊,破浪之蛟龍,勢無可擋,愣是從亂軍之中殺出一條血路,來到程遠志跟前,而程遠志此時正關心後方張飛的突擊,待醒覺有人破陣殺來之時,為時已晚,那關羽哪會給程遠志機會,而且程遠志的功夫和關羽也不是是一個級別的,自是被關羽手起刀落,斬為兩段,要說也不怨程遠志低能,誰又會想到自己在大軍的保護之下,而且是大佔上風之時,竟被人殺到跟前一刀斬殺,只能說是命苦不能怨政府,關羽關二爺的功夫過於高超罷了。那關羽斬殺了程遠志之後,又隨手斬殺了程遠志身後的掌旗之人,然後在程遠志的陣中四處衝殺起來,那些程遠志身邊的人看見程遠志被關羽一刀斬殺,而這尊煞神又開始了追殺周圍之人,再加上以程遠志率領的如此大軍,竟遲遲不能覆滅眼前如此稀少的部隊,這些人早就有些心浮氣躁,同時身前,身後,兩方的林中不時地傳來的震天鼓聲,不知道敵方還有多少伏兵等待殺出,這些人更是人心惶惶,此時主心骨程遠志一死,這些不安立馬沸騰出來,這些人爭相逃命,導致其餘的黃巾士卒在見到主帥的大旗已倒,不知道敵方到底有多少伏兵的情況下,一哄而散。這才解了劉明的危機,也救了張飛。

  劉明大大地把關羽誇了一頓,表揚關羽臨危不亂,勇敢過人,身手非凡。同時也安慰了張飛一下,告訴張飛領強騎兵衝陣也不是全無功勞,如果不是他領著強騎兵的勇猛衝殺,程遠志就不會把親兵調去抵擋,那關羽也就不會如此輕易的斬殺程遠志,解了眾人之圍。不過同時還告誡張飛要吸取此次教訓,一定要牢記楊老告誡的話,強騎兵絕不可以喪失其強大的衝擊力和強大的機動力,否則就算強騎兵再厲害也會像今天一樣,身陷險地。同時劉明也自我批評道:「此次戰役是我疏忽了,根據以往的經驗小瞧了黃巾,只是根據蒼鷹的偵查,而沒派人詳加打探,更不應該的是竟然以小股部隊正面對抗有組織的黃巾大軍,雖然有安排伏兵突襲,可是要是沒有二弟的斬帥成功,今天大伙就要全部命喪於此,使我劉明無能連累了大伙!」劉明言罷,想著那些死去的弟兄,淚染巾袍。在場的眾人都是大為感動,要知道今天雖然勝利了,可是大伙都是十分得悲傷,不快。為什麼?就是因為次長雖然勝利了可是重步兵,五營一千八百人,死了一千多人,強騎兵一營三百六十人,死了二百多人,只有突騎兵貫徹了游擊,騷擾的戰策,無一傷亡,可以說劉明虎嘯山莊大半的家底,沒了。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1:00
第五十回 重整旗鼓


  本來大伙因此次戰役損失慘重,可以說是雖勝如敗,導致心情沮喪,士氣敗壞,可此時大伙感劉明的真情流露,頓生士為知己者死的豪情。尤其是那張飛更是哇哇暴叫:「大哥,休得如此悲傷,都是弟弟無能,沒有帶好這些強騎兵,不僅沒有解大哥之危,還連累了許多弟兄喪命,這絕不是大哥的錯。要怪就怪我吧。請大哥治小弟的罪!」其他人等也紛紛說道:「莊主休要悲傷,我等亂世之人,如沒有遇到莊主,不知多早之前,就化作了怨鬼!時至今日那都是賺的,而且死去的弟兄是為了保衛莊園而死,是為了莊主建功立業而亡,也可說是死得其所,他們在九泉之下也只會高興,絕不會抱怨莊主。」那關羽也厲聲說道:「大哥,自古以來,瓦罐難免井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何況是當兵之人,既然從伍,就必然有陣亡的覺悟,關鍵是我們這些活下來的人,絕不能讓死去的人白死。大哥您一定要振作,只要您能帶著我們這些活下來的弟兄,建功立業,使我虎嘯山莊威名遠傳,那這些死去的人就沒有白死!」

  其實劉明也沒什麼,不過是看到死了這麼多的往日夥伴,一時控制不住心中的悲傷之情,可沒想到,這些古人竟如此的見不得男人流淚。竟引出了那麼大的反應,開始劉明還覺得好笑,其中張飛的真性情也著實的讓劉明感動,可後來劉明再聽他人的言語,不由得怒火漸起,憑什麼別人就要為你們這些活著的人建功立業而死。可是隨後關羽的話讓劉明心中頓悟了:是呀!自己也是當兵的人,既然當兵自然要有為了保家衛國而犧牲的覺悟。雖然此時之人沒有為國家如何如何的念頭,可也有保家和為自己出力的想法。為國,在現在這個家族至上的時期,沒有人會這麼想,凡是說為國怎麼,怎麼樣的人,也只是說說而已,打著一個如此的旗號罷了。現在這些追隨自己的人只是簡單的把死歸結到為了幫自己建功立業,雖然他們的想法狹隘了些,可是如果自己不讓他們如此想,那他們豈不是連一點的目的都沒有了嗎?那他們不更是死得沒有任何價值了嗎?多麼樸質,憨厚的人,就為了自己幫過他們,他們就可以,以死相報。而且確實,死者已死,死者什麼也帶不走,也不會感覺到什麼,所有為死者操辦的事情,不過是為了安慰活著的人。就讓他們這樣想吧!也算是給他們一個微薄的價值取向吧。劉明想明白了此中環節,收起了悲容。(早在想發火時就沒有悲容了)高聲對大伙說道:「為了不讓死去的弟兄白死,我劉明一定帶領大家擊潰黃巾,讓我們虎嘯山莊威名遠揚,我劉明要領著你們共同的建功立業,而你們也一定要頑強的活下去,努力的拚搏,要知道從現在起,你們不再是一個人活著了,你們還要替那些死去的弟兄更好的活下去,你們是他們的希望,你們決不可辜負這些死去弟兄的厚望!!」

  這些倖存下來的士兵,聽到劉明的話頓感跟平常不一樣了,好像有了什麼寄托,覺得活著的有意義了。這些兵的士氣,一下就振奮起來。不只是誰先高聲地喊道:「為了莊主,為了死去的弟兄,我們戰無不勝!!!」緊跟著此起彼伏的喊聲匯聚成了一個巨大的聲浪:「我戰無不勝!」

  劉明手下所有的將領都感到震驚,關羽也暗自佩服:大哥果非常人也!不僅這麼快從打擊中恢復過來,而且幾句話就讓士兵們整個變了個人似的。其實關羽又哪裡知道,劉明說得這些話,在現代的追悼會上都快用濫了;至於打擊,劉明連時空逆轉都挺過來了,這又明白了生死的意義,當然給它造成不了什麼了。可是也不說是劉明沒什麼改變,最少劉明就為自己套上了一幅領著活下來的人建功立業,不讓死去的人白死的枷鎖。

  劉明看大伙也休息的差不多了,命令收斂部隊,押解俘虜,回歸虎嘯山莊別院,到了莊園,論功行賞,關羽不用說自是首功一件,其次就是拓跋鷹。這拓跋鷹所率領的突騎兵在戰後統計,不僅無一傷亡,而且是所有作戰部隊中殺傷敵軍最大的。其他人等也各記功勞。

  此次戰役劉明和眾將領總結了一下,大伙都覺得,此次戰役中:

  首先,是匣弩手的射擊,由於黃巾軍是成縱向陣列衝擊,匣弩手的拋射只能射殺靠前的士卒,威力大減,而且由於負重的原因,一個匣弩手只能帶三匣弩箭,在弩箭射完後,就只能算是一個輕步兵了,如不能大規模的使用,使其成為集團化,一次性的大規模殺傷敵軍,則下匣弩手的威力不大。建議以後集中使用,最少成立一個兩千一百六十人的匣弩團,才可當大用,而且根據匣弩每射一箭,都要來拉動一下弩機,使弩弦繃緊,同時讓匣中的弩箭滑下這一不足,建議命匣弩手分三排站立,在一排射擊之時,二排準備,三排上弩;再一排射完時,一排退後,二排射擊,三排準備,此時一排轉為三排,開始上弩;如此循環反覆,形成不間斷的箭雨,謂之三連射。當然此時劉明還沒有這個實力,成立如此大的軍團。應該說劉明鼎盛之時也不過是十一營的人馬,離兩個團還差一個營。這只是此時大伙的一個美好願望,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願望離實現已經不遠了。

  其次,是刀盾手雖然堅不可摧,可是在不能成其規模之時,尤其是人數相差懸殊之下,只要被推倒在地,雖然敵人不能把他砍死,可是盔甲之中得刀盾兵也承受不了眾多人等的碾踏和蹂躪。同理還是要和匣弩手一樣成規模,擴大軍團人數。

  至於強騎兵和突騎兵的評論,還是下章再說吧。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1:01
第五十一回 風雲變色


  再次,就是就是強騎兵的表現可圈可點。關鍵就看你怎麼用了。如果是在同等兵力下,強騎兵絕對是無敵的,就是敵人數倍於強騎兵,強騎兵也完全可以擊潰之,可是如果敵我雙方數量相差的太過懸殊,如此次,敵我雙方相差近百倍,則就算是強大如強騎兵也要難免吃虧。可是話又說回來,在這兩次的戰役中,不管是強騎兵全盛之時與鄧茂的戰鬥,還是強騎兵久戰之後,追殺程遠志的潰兵,強騎兵雖然是人少而敵方人多,可是在強騎兵發揮出強大的衝擊力和機動力後都是那麼的所向無敵。大伙討論完一致認為,強騎兵還是一定要擴大的,同時在使用上則是一定要遵循以強擊弱,即如遇到縱向的不能穿透的部隊,則一定不可強加衝鋒,以免強騎兵陷入重圍,而是要斜刺裡衝鋒,從敵人的薄弱環節穿插出去,拉開距離後,反覆的衝殺,以點帶面,逐漸的擊潰敵軍。套句現代話,就是削蘋果戰術,一圈一圈的吃掉敵人。

  最後說到突騎兵,大伙則是一致的讚揚。拓跋鷹在此次的戰鬥中可以說是把突騎兵的優點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果說此次黃巾大軍是因為程遠志被關羽殺掉失敗的,那麼如果沒有突騎兵帶給黃巾外圍大軍以強大的壓力,黃巾大軍也不是非得需要程遠志的約束才不會潰敗。尤其是突騎兵不僅馬快,刀急,他那遠遠多於匣弩手所攜帶弩箭的數量才是突騎兵真正可怕之處,而且原本拓跋一族就是塞外的遊牧民族,弓箭自小習得,只是原本所用短弓,射程較近,一直被漢朝的強弓硬弩所克制,這回拓跋一族並入劉明得手下,首先就裝備了一弩三矢的蹶張弩,此弩弓長1。6米,弩臂長0。7米,有效射程可達到千步(約合830米),在此射程內洞金穿石,可以在非長遠的距離就給予敵人強大的打擊。其次,拓跋一族原先的短弓,被馬鈞參照劉明的連環手弩而製造的,鋼質硬弓取代了,這種鋼質硬弓在劉明標準化的流程下,可以鑄模,批量生產,比以往的用干、角、筋、膠、絲、漆等「六才」製作的弓,要快捷,和強大的多。此弓被稱為神力弓,射程可達一百五十步,在拓跋一族組建的突騎兵手上發揮出了可怕的殺傷力,此次與程遠志的戰鬥中無一傷亡,卻造成了黃巾士卒過萬的的傷亡,最終迫使外側黃巾士卒在沒有程遠志的約束下,立馬就潰敗而逃。

  大伙討論後,最後決定先在由拓跋長老訓練的劉明預備役騎兵中,選拔出優秀人員,補足一營強騎兵的編制,同時在降兵中挑選精壯的補充重步兵的人手,就地加以訓練和教育,使之成為劉明的鐵桿部隊,要知道政治工作一定要落實到連隊上,一直是劉明部隊的特色。此時更是不能放鬆。蔣方那些宣教隊的更是抓緊了工作,當然他們不會教育這些人如何愛國,而是反覆的洗腦教育,灌輸這是為自己而戰,保護自己的利益,要忠於劉明,只有這樣才可直想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價值。(這會兒是不是有點像邪教)。

  他們這些人忙碌著,而此時劉明則是帶著一個不斷抱怨自己不稱職,沒能力,沒幫到劉明而羞愧的快自殺的可憐老頭……楊軍,回到劉焉那裡報告戰況。劉明現在真是不敢離開這老頭,生怕他想不開,再出了什麼意外。

  那劉焉得到劉明報告,說是前來攻打幽州的程遠志大軍已被擊潰,其中戰死者不下兩萬多人,有八千多的降兵,其餘人等也已潰逃。劉焉聽完,當時腰桿就挺直了,多日來的擔驚受怕,一掃而空,至於劉明死了多少士兵,有多大的傷亡,它是一點也不關心,尤其是聽到劉明不過才傷亡一千多人,更是不把這點人數放到眼裡,這和黃巾賊的傷亡比起來是多麼的懸殊。此時的劉焉,一心只剩下盤算該如何向朝廷請功,如何說自己的保土有方,如何的誇大自己平定叛亂的軍功,才可取得最大的效果,同時要走和人的門路才不至於空歡喜一場,而是確確實實的落到實惠,當然劉明這個侄兒是一定要拉攏的,看他憑著兩千多人殺敗黃巾賊子的幾萬大軍,自己不過損失千多人,可見這個侄兒確有幾分本領,自己帳下可供調動的人手太少了,有本領的更少,如此良材一定要收到手下,這樣一來,以後自己再也不會受那個公孫瓚的氣。到時定要那個公孫瓚知道誰才是幽州之主。劉焉想到這裡,看劉明還是一幅心痛部隊傷亡的模樣,意氣風發的對劉明說道:「賢侄休要心痛,此次你可是立了大功一件,老父定當向朝廷保薦與你,到時你高官得坐,厚祿得享,就是重獲爵位,再領封地,也是未嘗不可。至於你那些莊兵,死了也就死了吧。古語云:千軍易得。此時中原之地多有逃荒,避禍之人來到此地,只要你想招,豈不是要多少都有。如果賢侄還是心痛他們,多給他們家人一些賞賜也就是了。這些賞賜就有老夫來出吧。」劉明在一旁唯有諾諾稱是。

  此時天下間的戰火,還是如火如荼的燃燒著。各地傳到幽州的戰報都不是很好。雖然大將軍何進領左、右羽林軍駐守都亭,防衛洛陽的安全,雖然也任命了三個中郎將,統帥屯騎、越騎、步兵、常水、射聲等北軍五校,及河東、河內、河南等三河人馬,可以說是舉國的常備兵馬來剿滅黃巾,可是北中郎將盧植由於兵少,只有五萬隻眾,而他討伐的對象張角不僅擁有十五萬的人馬,而且還有堅城廣宗據守,城內糧草眾多,張角和黃巾之中的另一個神秘人物又是頗有韜略,那盧植至今沒有失敗還是因為張角病發,黃巾無心戀戰,只待天下合圍之勢一成,各路人馬拿下洛陽,大局已定之時,再滅盧植。所以那盧植更別想取勝了,只盼著廣宗城內,糧草早盡,好借黃巾無糧,軍心動搖之時,一舉擊潰,不過卻是有的等了。而左中郎將黃甫嵩,右中郎將朱雋進攻穎川卻被波才殺的大敗,無奈之下退守長社。而黃巾軍這邊張牛角在并州生擒皇族安平王劉續、甘陵王劉忠;張曼成在南陽(郡治宛,今河南南陽市)斬殺太守褚貢,圍攻宛城;彭托在汝南(郡治平輿,今河南平輿北)敗太守趙謙於召陵(今河南漯河市東北),而黃龍也圍困了青州,大漢的江山可以說是搖搖欲墜。
mk2257 發表於 2008-10-25 11:02
第五十二回 劉明當官


  黃巾各路人馬節節勝利,唯有幽州程遠志這一路敗於劉明之手。

  而這會兒青州的太守龔景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那龔景與劉焉一樣皆是兵微將寡,黃龍率黃巾大軍前來攻打青州之時,龔景是毫無還手之力,只能不斷地退縮,而且此時龔景看到各地的戰報,別說是指望朝廷救援了,就是其它各地,也是危在旦夕,是無論如何也幫不了自己的,可就在龔景決心殉城,以報漢室之恩,以全忠臣之名的時候,突然得報幽州太守劉焉大勝黃巾賊黨,斬首十餘萬,俘獲萬餘人,幽州地面黃巾賊寇已是一掃而空。龔景大喜,旁邊參贊之人見龔景自黃巾攻打青州以來,一直愁眉不展,烏雲蓋頂,此時接得戰報竟如此興高采烈,真是不明其所,連忙細問龔景因由。龔景笑道:「汝等哪裡知道,吾與那君郎交往多年,雖不是好似兄弟一般,卻也是交情非淺,此時他那裡大勝黃巾賊黨,由其俘虜萬餘人之事,可見其斬首十餘萬黃巾賊子,絕非空話!現在他那裡太平了,而我這裡不過才五六萬的黃巾賊子,平吾與他的交情,再加上我們同為漢室朝臣,都有守土之責,君郎必不會見死不救,以其可以斬殺十幾萬黃巾賊子的實力,解吾青州之圍,易爾!」龔景說完之後,仰天長笑,大呼:「天不絕我漢室,我青州安矣!」笑後,吩咐左右取紙筆,(這紙還是劉明出產的正宗產品)揮毫給劉焉寫了一封,言辭懇切,聲情並茂的求救書。寫好後命軍校,貼身攜帶,騎快馬,晝夜趕往幽州求助, 臨行龔景還給那個軍校倒了杯酒,告訴他青州所有的老幼的命運皆放在他的身上,此信關係重大,萬不可失。那軍校感激涕零,賭咒發誓,決不辜負太守大人厚望。還別說這個軍校也真是盡力,青州臨淄到幽州范陽十餘日的路程竟被他在三晝夜趕到,一路之上除了給馬喂一些食水,就是玩命的趕路。在見到劉焉後,那個軍校的馬差點累死不說,那個軍校本人都脫形了。

  劉焉感那軍校的忠義,命人領他好生將養,自己展開龔景的牒文細觀,只見文中言道黃巾賊圍城將陷,乞賜救援。同時細說自己與他的交情,和共為朝廷效力的責任。言語懇切、卑恭。劉焉看後倒是萬分的想救援龔景,可是自己的有多少斤兩,自己知道,這回要不是有劉明,自己現在這會兒,還不是和龔景一個樣。可是要是不派人去,事後黃巾平定了,朝廷萬一追究起來,自己也說不過去,而且龔景怎麼說也算是自己的好友,如果真的不救,自己良心上也過不去。劉焉無奈之下,命人請劉明前來商議。

  劉明來到劉焉屋內,二人行禮已畢,分賓主坐下,劉明問道:「不知伯父大人何事召見小侄?」

  劉焉答道:「今日青州龔太守發牒文前來求助。吾等皆是朝廷重臣,本應守望相助,況且此次都是為了朝廷盡力,共度危難。吾如何可以不救?奈何我守土有責,不便離開此地前去他地,是為苦惱,特請賢侄前來商議,為吾分憂。不知賢侄可有何妙策?」

  劉明聽了,心裡暗罵:這個老狐狸,什麼問我拿主意。分明就是惦著讓我去嗎。要說劉明剛經完一場巨大損失,心裡是萬分的不想去,龔景和自己又有什麼關係?可是此時自己的人馬已經站了出來,如果不去,恐怕朝廷平了黃巾之後,第一個要收拾的就是自己,而且自己還答應手下,要帶著他們建功立業,這建功立業能幹什麼,還不就是要打仗。因此劉明稍加思索,就對劉焉說道:「伯父大人,但放寬心,小侄不才,原領一哨人馬前去解救青州之危。還請伯父大人恩准。」

  劉焉拈顏笑道:「賢侄果然豪氣,如此甚好,不過賢侄現在,只是掛了一個冀州主薄的名頭,率兵前去解救青州,恐怕師出無名,而且龔太守是向我幽州求助,賢侄卻掛了個冀州主薄的名頭前去營救,也與我臉上無光。不如吾現在任命你為幽州別駕,為我參贊軍機,如吾不再之時,可以代我行幽州太守之權。你看可好?」

  劉明好說也來到漢朝兩年了,尤其是平日裡還有一個楊軍,沒事就找他嘮嗑。而且那楊軍還老是有意無意的把話題往軍政方面領。弄得劉明現在,可不像剛來那會兒,對漢制是完全的不明白,雖然此時劉明談不上對漢制研究的多透徹,可是劉明還是知道,別駕這個官可不小了,別駕全稱是別駕從事史,省稱別駕,為州郡太守的佐吏。因太守出巡轄境時,別乘驛車隨行,故名之。可以說是一個州郡裡的實權人物。現在劉焉把這個官位給了自己,雖然說劉焉是為了在救援青州的行動中分一杯的功勞,可如此一來,自己的部隊可就再也不是私軍了,也算是有了一個堂堂正正的名頭。劉明連忙謝過劉焉,嘴上還謙讓幾句:「小侄才疏學淺,哪任得了如此高位。」劉明心中明白,這是劉焉為了借自己,立功勞。到也不怕把這個官位謙讓飛了。

  劉焉自是不許,最後劉明還是任了這個官職。同時劉焉還給了劉明五千兵丁,並讓鄒靖帶隊,說是以壯劉明的行色。劉明也就愧領了。

  這劉明回到自己的住處,連忙召集眾人議事。當眾人聽完劉明敘說的事情經過,都為劉明得此重任,歡欣鼓舞,同時摩拳搓掌,惦著再破黃巾,建功立業。不過這裡還是張飛最為憨直,對這劉明說道:「哥哥現今已是別駕,不知為我等討得何等官職?」劉明一聽大感羞愧:是呀,自己是成了別駕,可使自己的兄弟,部下卻還沒有官職在身,卻是不好。劉明只得慚愧的道:「哥哥初領此職。還未安排你等,待我們眾人一起商議該如何安排這些職位。」

  旁邊關羽言道:「三弟休要心急,大哥哪裡會忘了大伙,如若大哥統軍出征,你我自是軍中的校尉,哪裡還需問得,難道你還惦著離開大哥,另謀高就不成?」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7

LV:8 領主

追蹤
  • 450

    主題

  • 19387

    回文

  • 4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