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重回永樂時代 作者:清宵好夢 (連載中)

Nineider 2009-2-3 17:27:5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99 122051
frank7649 發表於 2011-6-5 08:42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二節 前朝余逆

    而飯莊在京城里不算是一個很出名的飯店,至少這廚T連入圍的資格都沒有,從他們生意的角度來說,也是一般,不紅不火。黃老板本人並不知道,他已經被錦衣衛盯上了,而且只要出入四而飯莊的人都會被錦衣衛關注一下。

    在錦衣衛指揮使紀綱的眼里,如今能讓皇上有興趣的事不多。建文余黨不管什麼時候都是重中之重。隨著時間的推移,建文余黨的含金量越來越低,越來越少,沒抓到什麼有份量的人物。從百戶李真那里得到的這個消息,他和他的手下開始並沒太重視,李真的目標是盯好王動和鄭和等人,而不是什麼飯店的老板。

    慢慢的,當他們發現四而飯莊真是條大魚時,大家都來興趣了。

    開個飯店真是個好招牌,這種地方本來人就雜,吃飯時關個門在廂房里頭,也不知他們吃些什麼議些什麼。

    牛振武對外的身分是做銅器生意的,時不時的往銅作鐵作跑個幾趟,四而飯莊也是他喜歡去吃飯的地方之一,另一處倒是川香園,不能什麼飯都在一家飯店里吃了。

    這天他又請人吃飯,請的居然還是江心洲里的一個小旗,飯店選在了川香園。這位小旗在江心洲是從小兵蛋子慢慢升上來的,根正苗紅,時常吹噓著,當年王大人跟他們一起在江心洲開荒灘的時候•••

    今日在那川香.園,小旗又開始吹上了。牛振武以前是千戶,也是個武人,現在做的又是銅鐵生意,與這小旗看似頗有些共同的話題,幾句話一聊便轉到了江心洲的槍炮司的產品上了。

    大明朝以前的火器大多.是銅制,費錢不說,威力並不強。新的槍炮司成立後,一年時間,金陵城頭上就有新的大將軍炮架上去了。雖然閑雜人等不能近前,平時也寶貝的很,可牛振武這種人還是能得到消息的。而且他終于找到了這些東西的真正出處不是在江北,江北那里只是個試驗場,試制驗制這些神器的是大家並不太注意的江心洲小島。可這個小島上到底是什麼樣的衙門,什麼人在管著,都有什麼樣的匠師供奉在里頭,他並不清楚。

    當年靖難.的時候,朱棣能得手,與火器有很大的關系。這些年大明朝在火器上的投入,一般人不知道,牛振武這位前朝千戶大人清楚的很。京城三大營之神機營里的火槍已經換了兩回了,這可是保衛皇上的最強武裝,全數換成火槍,可見朱棣也是認為這種兵器是當前最強。

    牛振武之所以會被盯上,還就.要怪他見了莊青凡和莊青羽兩位。此前錦衣衛只知道牛振武時常出入四而飯莊和川香園,當他會了莊家的人後,錦衣衛便報上了復查,一查發現這兩位身份十分的可疑,最後還是紀綱問了前朝的供奉之後才得知那兩位是盜山莊家的。

    莊家的身份前面已經說過.了,那可是高山仰止,非普通人可以涉及的到的,這個牛振武居然能拉莊家的人一起吃飯,那一定也不簡單。派了專人去盯之後才發現,這是條大魚。四而飯莊是個點,那麼這個飯莊的黃老板和這位牛老板就是聯絡之人,他們兩的活動能力相當的強。

    黃老板地身份已經明確了。絕.對是個余逆。黃子澄地子佷。前朝地百戶。真是意外。當年漏網之魚。居然回到京城里開起飯店來了。沒多長時間。牛振武地身份也查了出來。前朝地九江衛地千戶。這等人敢回到京城擺明了就是有什麼天大地陰謀在里頭。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有了興趣。

    小旗自然知道自己.守衛地那個衙門是干什麼營生地。也是知道這可是一等一地機密大事。不可亂說。牛振武把他請到這飯店里來就有讓他開口地辦法。幾杯酒一下去。小旗地舌頭也粗了。焦玉候爺地名字吐了出來。一听到這個名字。牛振武大喜。沒錯就是他。一直听說內府和兵部在主事。不知是哪個部門主導。焦玉地名字一亮。那看來與內府沒多大關系了。

    禮部給事中胡鋸�鋈フ疑襝傘5攪擻覽職耍412年他在外面已經飄了很多年了。在黃石寨那些道士和他們地俗家弟子地幫忙之下。這種胡大人已經把黃河以北給跑遍了。胡大人近日剛從四川出來走在去江西地路上。得了錦衣衛地密報。前九江衛地千戶姓牛名振武是建文余逆。他正好要去江西。這下好。有了這條重要信息。可以去好好地探訪一番。

    這些天胡大人地日子過地真苦。好在有江湖人士陪著。不然很難想象他這樣一個文人背負著這麼大地使命。能如此行走天下。這些年來。他倒沒覺得自己苦。讀書人。能這麼游走天下也不錯。只是要他查訪地人和事沒什麼重要線索。讓他著急。

    雖然很多武俠小說里都提到江湖人士如何如何。可事實上。任何一個朝代。幫派雖然有。但卻都不能仗劍走天下。只要有武人結社。除非有官方地執照。比如你開地是鏢局。或是大地商家地護衛。不然地話都會被取締。和尚道士地好處就是他們有宗教地名義。當然這個宗教一定要是朝庭認可地宗教。什麼香教。彌勒教之類地那可不行。

    胡鯝Q蹦甑膠閌且蛭 昧艘 閾 刂傅恪J率瞪夏切├輟︰憬堂衲值匾怖骱ΑH綣ㄎ撓嗟誠胍 興卸 鞀啊D塹厝褐諢﹝淮懟U廡├旰踉諭餉媾芾磁莧ノㄒ壞貿黿崧窞恰8韉氐亟堂衲質隆K淙揮卸喔黿膛傘;舊隙加虢ㄎ撓嗟趁皇裁垂叵怠N薹薔褪敲褡邐侍夊桶魑侍狻L乇鶚塹苯窕噬洗蠊婺5亟ㄉ璞本┌恰Gㄈ絲呈鰲;愎 艫卮直┬蔥懈羌又亓順 ビ氳胤槳儺罩 淶孛 塴br />
    文官出身的胡魐_淙徊桓倚 酉笠 閾 庋拇筧耍 捎牖剖  惱廡┘ 聳懇喚煌 有牡桌 故潛墑誘廡┤恕8尚┬ 驢梢裕 齟笫祿故遣恍醒健U嬉 牆ㄎ撓嗟誠胍 攬空廡┤稅焓攏 且歡 嵐咽擄煸伊恕br />
    講俠義不假可謀國可是大事,光有匹夫之勇不行。但這種人做手下倒是不錯,指派著干個什麼事,只要吩咐下去,簡單的任務,還是能很好的完成,那些所謂的江湖手法還蠻管用。

    “這漕幫可是江南水鄉第一大幫派,如今勢力更盛,南及香江北至大河,都有他們的身影,這些年還把船開到了海上,更是了不的。”陪著胡大人的是道長法號玉靈子,兩人這會正在江邊等船,準備坐船而下。

    漕幫在為朝庭辦事,皇上都親筆賜了字。”胡大人T|.,朝庭里發生的事,還是心中有數。漕轉物運幫著南定交趾北擊元蒙,在運糧運械方面是立下大功的,本來兵部要行賞,最後幫主得了楊剛的提示,問能不能求著皇上賞個字之類的東西。

    兵部主事的官員雖然開了罵,可細想一下也不無可能。趁著皇上龍顏大悅為西洋唐人助軍糧一事而大行賞賜之時,也順帶著題了漕幫之事,加上楚王的助力,皇上還真的賜了“漕運”兩字。從此之後,漕幫成了大明朝第一大幫派,而且是唯一一個公然敢帶著凶器四處走動的幫派。

    “道長,此去九江需幾日?”

    “那且要看來的是什麼船,適才看了,一等一的快船十日便到。”

    “十日,則蜀入贛,也算是快了。”

    “以往至少十.五日,漕幫得了朝庭的快船,便捷的很。”

    玉靈子的話,反倒讓胡.大人思考了起來。漕幫如今是在幫朝庭做事,大家都知道,漕幫當初的可都是張士誠和陳友涼的手下居多。這些人斷然不會去建文帝,可真要是坐大了,也不是好事。能把百萬石的軍糧南北自如的調運,證明漕幫不簡單,不是那種小的幫派可以比肩的。看來有機會的話,要向皇上進一言,不是把這漕幫收歸朝庭,那就要再培植一個江湖幫派與之相爭。

    胡大人的.擔心到了湖廣水域就沒有了,他自山陝入川,到了湖廣之後,見到了正規的大明朝水師。漕幫的根基還是在水上在船上,他們最大的船也就是三千料的商船,可這些船多為平底沙船,大明朝水師的戰船主力都是三千料的福船。平底船三千料與福船三千料差別就大了,後者要比前者高出一倍多。

    船過漢陽,掛著“湘”字旗號.的船多了,這些船又別有不同,更為高大,且有水師護衛。

    “此為三湘商行的貨船。.”

    “這船威武,呵呵,龍江船長.出的船果然不同。”胡鯝D醋判α耍 獯  潰 廡├曛4筧訟攣餮蟠蠖嚶玫氖橇  С齙拇蟠  淙徽飩 嬪獻叩幕醮  戎︰痛筧說謀Υ  。  牒愕鵲氐拇 啾齲 故且 蟺畝唷br />
    一想到鄭和大人下.西洋,胡大人雖處江湖之遠,也暗自高興。這會鄭和三下西洋給大明朝造成的影響太大了,以前胡大人看到的是萬國來朝,這幾年飄下來處在草莽之間,王動的書局出的書,他也看了不少。離了文人的圈子遠了,處在社會底層做實事,他知道王動書上說的道理雖與聖人之訓相悖,但確實是經世濟民的道理。

    鄭和大人下西洋這兩回可真是為大明朝賺足了錢,胡大人到處跑動自然知道錢的重要性。當年鄭大人在軍中時也是掌著錢糧,沒想到,下西洋明明是個銷金之事,居然讓鄭大人弄成了個聚寶盆。王動是個人才呀,皇上歷來慧眼識人的,怎麼放著這麼一個大材不用?

    半月之後,兩人入住到九江城外的一座道觀,這道觀的住持只是接待玉靈子,胡大人一看以為是個雲游天下的讀書人,倒沒在意,也一並招呼了。

    玉靈子是姚大師的師佷,此人武功不錯,為人謙和,也是有些見識,所以,黃石寨靈智道長才會把聯系和護送胡大人的差事交給他。

    這天他們在九江城里踫到了別的高手,胡鯝R皇洞巳耍 捎窳樽郵痘  豢炊苑驕橢 朗歉齦呤鄭 庵指叻ㄓ 皇竊諞桓黽侗鶘系摹M = 險庵指呤植簧  侍饈悄悴灰歡 芘齙牡劍 褂芯褪嗆芏噯伺齙攪耍 床恢 藍苑絞歉齦呤鄭 切┬嬲母呤忠膊恍既媚闃 浪塹納矸藎 蛘呤撬盜四鬩膊恢  彩前姿怠S窳樽優齙攪甦乓桓  尤コど車淖 嚳病br />
    當下玉靈子與胡大人小聲的告解了一下,便跟了上去。

    沒幾步莊大家就發現了玉靈子,他也是有味,徑直停了下來,轉身向玉靈子走了過去,這下把玉靈子弄的不好意思了,大白天的跟著別人確實無禮,而且他還是個老實人。

    “道長有禮了,敢問是哪個道觀里的高人?”莊青凡溫文有禮,看似沒在生氣一般。

    “大官人有禮了,貧道出自湘西。”玉靈子回話。

    “可與靈智道長相識?”

    “正是家師。”言語間,玉靈子施禮,不只是對莊青凡客氣,也是對師傅的尊重。

    “怪不得面善的很,道長可有事?”莊青凡笑了笑。

    “不敢,不敢,只是偶遇大官人,有心結識,故此相隨。敢問大官人名號?”玉靈子問。

    “小姓莊,名青凡。”

    “噢!還請莊大家的饒恕則個。”雖然說從輩位上講,他與這莊青凡平級,可人家成了莊家的家主之後就不同了,那可是與他師傅平級的,他還要執子佷輩的禮數。

    莊家的人平時在江湖上最詭異的,而且到底實力有多強,沒人知道。他們與官府的關系也不錯,黃石寨能與朝庭發生關系主要是靠的席真人和姚和尚,姚大師年齡可不小了,一旦駕鶴,黃石寨的地位如何就很難說了。永樂已經做正了皇位了,不象當然謀奪天下的時候,這會皇上要滅你這個門派太容易了。

    玉靈子只能代家師向莊大家的問好,莊青凡問起他的行程,他只能據實以告,剛到九江府,還要在此地游歷一番。莊青凡也沒多問,兩人就此作別。

    玉靈子心里可是有了一個大大的問號,莊家的人在外面走動的是不少,可是,沒有大事的話是不用家主出面的。玉靈子並沒有把這事告訴給胡大人,而只是說看到了個家師的故友,過去見個禮。

    玉靈子師傅的故友,這一路來真需要玉靈子亮身份的機會不多,真亮了身份,到哪里都是老大,居然還有要他去見禮的人。

    胡大人有興趣了,開口相問,于是,這位玉靈子少不得又把那些江湖傳聞一一拿出來說給胡大人听。黃石蓮天就在一起,能出兩位不世高人很不容易,可這兩位都是出世之人,有沒有死大家都不知,反正就是見不到。青鋒射日,胡大人就不大清楚了,一說起盜山莊家,那知道,出了名的鑄劍世家,每朝的天子劍上方寶劍之類的,都是他們家族包辦的。射日也沒听說過,沒關系,估計走不到那地方去。
frank7649 發表於 2011-6-5 08:46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三節 無處不在

    靈子道長與胡蝮c嗽誥漚 殖閃鉸罰 宦紛叩氖牆V找那些以前九江衛退下來的軍士,明朝都是軍戶,退下來後就是在家種田,如果真要是建文余黨的話,一定不會老實在家里種田的。胡則亮了身份到了衛所和府衙門去建文帝時期官吏的一些名錄,特別是建文帝時在職而永樂上台後離職罷工的有哪些。

    這一查果然發現衛所指揮使還在,不過已經調到南昌大營去了,現在已經成了江西都司的同知,牛振武那會是此人手下的千戶。胡大人又從九江府到了南昌,走的也是水路,一路上看到的又是漕幫鄱陽湖分坨的漕船。江西也是魚米大省,這些船上的動的大多是軍糧,一部分會北上直沽(天津),另一部分在金陵裝船,供鄭和大人下西洋調用。

    玉靈子道長在南昌府的時候倒是遇見了新鮮事,他們投的三清道觀很熱鬧,這熱鬧是一位來自甦州府的游方道士所帶來的。這位道長法號悟塵,是丹藥派的,他過來南昌府的三清道觀是來拉人的,拉的是他當年的師兄,如今三清道觀里的職掌丹鼎的悟性道長。當年悟塵道長在煉丹一道上要差悟性道長很多,可這次悟塵道長過來,卻帶來了很多丹藥,有強身固本的,有通氣活血的,那些對付鳥蟻蟲獸的更是數不勝數。這些就算了,可悟塵還帶來了唐代煉丹術家孫思邈《丹房訣要》的集注,這集注居然把里面的丹方都給試煉了一下,還提出了很多新的丹方。

    道家煉丹有內丹外丹之分,悟塵悟性玩的是外丹,玉靈子一派玩的是練氣和內丹,通常玩丹丹的更玄一些,他對外丹也懂,知道外丹的妙用。

    煉外丹玩的就是錢,更種丹石原料不容易配齊。丹爐也有講究,早先一個純銅制丹爐就值萬錢。能把孫思邈的丹給煉全了,別的不說,光醫病救人這一項就是大大的功勞,不簡單。

    三清道觀里的.熱鬧當然不只是那些丹藥和那《集注》,而是悟塵道長力邀師兄跟他去南洋,永樂九(1413年,鄭和大人要下西洋,這次是朝庭里征集一些懂丹藥術的道士跟著一起下西洋,同時被征集的還有郎中、通譯等等。

    征集通譯一事不用多說.,胡蝮c艘倉 潰 骷 O中以前只限于甦州和長樂兩地,這次是面向整個大明朝,可征集道士這就有點奇怪了。听說在陰陽師在船上,這是風水卜算之用,可道士是怎麼回事呢?

    很簡單,.以前是王動找人來干的活,現在鄭和也發現了好處,這事由官府主導了。別的不說,從爪哇帶回的石料粉加在瓷器里燒出了靚藍之色,這讓長沙官窯里這期的瓷器大放異彩。同時呈報上來的,在西洋小島中,多有金石,苦于無人能識,無主之物棄之可惜。

    更重要的是,皇上似乎近.來對丹藥一事頗有興趣,一時間宮里的丹爐都起了幾座。呈給皇上的丹藥自然要慎之又慎,那怎麼辦,海選。所以鄭和馬上敏銳的捕捉到了這個信息,搶先一步動手了。他不是要找人煉丹,他只是要去試,把那些海外的古怪的東西都拿來試試,萬一真能為宮里的仙長能備上點好料,也是奇功/

    悟塵道長跟著王動下過一.次西洋,他是茅山道觀里推薦過去的,最遠到了天方國,在甦門達臘和爪哇等地真的見識到了不少好東西。船隊回到甦州後,從劉家港整整拉了二十多趟,才把那些石料拉到京城邊上的龍山泥灰廠。在那里,三湘商團與茅山道士們合作的煉丹所大的驚人。煉所把帶回來的金石一一檢查分類煉制,歷其藥性藥理,整理成文字。孫大家的《丹房訣要》的集注和試煉只是悟塵道長閑暇怡情之作。

    看著自己研究了半輩子的《丹.房訣要》被師弟就這麼輕松的注疏了,悟性道長真的心有不服,師弟的本事他最清楚,可沒辦法,現在人家依托了大的商家,財糧足的很。三清道觀還要靠地主和信徒的樂助才能購置原料,這自然是不能比。

    “朝庭這次也要開煉丹.房。主事地是湖廣地楚王。楚王如今掌著東西洋地生意。什麼好料都由他清自過手。直接調配。”

    悟塵這話說地道觀里地道士們有些心動。大明朝地幾個王爺都好煉丹。能搭上個王爺自然是好。而且這回是官府主事。還不用擔心與王爺有什麼關聯。有時一旦攀搭地王爺犯事革爵入獄。供奉地和尚道士受牽連地也不少。

    “楚王主事。鄭和大人也是極力置辦。此事皇上都知曉。”悟塵還在解釋。“不多日。可能會有官榜放出。”

    悟塵地話讓人心動。可別地道長們心里還有別地想法。西洋方外之地。什麼樣地妖魔都有。只怕去時容易回來難。要不鄭大人要四處修廟。每次回來出去都要好好地祭祀一番。

    “此去經年。又是飄泊在海上。這路途••••”

    “西洋妖人都是彎著腳走路喜食人腦••••”

    “哪里,只

    上就有妖魅海怪,能興風作浪••••

    “這海不比那湖,海龍王法術大的很,平日無風三尺浪,三伏天的雷寸那巨浪百丈高的都有••••”

    “西洋人不食米,只是魚肉••••”

    一幫道士七嘴八舌的在熱鬧著,悟塵道長也懶的多解釋,“哪有的事,那海只是比湖廣的湖大些,西洋之人也或黑或白,毛發皆重,體味怪異,與我等無二。”只這一句,就沒別的廢話。

    “容我想想,此事還需稟報掌教。”悟性這話留下了個活口。

    一幫道士散去.,悟塵與玉靈子胡鰦`慫 氖強蛻幔 搶 耐   窳樽擁故且晃逡皇 奈勢鵒宋虺鞠攣餮籩 攏 躋猜行巳さ腦諞槐嚀擰br />
    悟塵道長見過王動,不.過次數不多,當初茅山的玄天宮為了答謝三湘商行對他們的支持,收集了不少煉丹的道士跟著他們下西洋,悟塵道長便是其中之一。

    悟塵也是.在棲身在茅山的道觀里面,他所在的道觀比玄天宮還要可憐,沒什麼香火錢,全都靠道觀里的田地出租過活。他本人只能用行醫的診金來維持煉丹的研究。開始听說道士跟著下西洋能有錢收,給的銀兩還不少,他沒在意。後來才知,下西洋只要懂丹藥的道長,而且商家出錢試煉丹藥,這個條件就真的讓他心動了。

    玉靈子問起海外的掌故,.悟塵道長則跟他講山海經,在南昌府的這些日子過的還蠻愜意。

    牛振武千戶一事已經查明.,此人與建文朝的大臣有些瓜葛。當初齊泰黃觀和方孝孺曾經離了南京城到各地去召集勤王之兵,他是積極響應之人。此人曾經要脅衛所指揮使出兵,後擅自離開了九江,帶著三百的親信士兵去京城勤王,半途燕王北軍入京城,此人就失蹤了。

    這可算是個大條的了,別的不.說,單單此人手上的三百士兵,這三百之數若盡算作是建文余逆,這個數字讓胡n睦鏌喚簟K淥鄧鼉┐囊 裰皇槍睪踅ㄎ牡 蝗耍 捎姓餉匆恍《尤寺硪彩譴笫隆br />
    玉靈子得到的消息是,.龍江衛所那會的軍戶都還在,靖難時是有百多人失蹤了。結合胡大人查到的線索,那會衛所是有呈報上去,只是報作為千戶拐帶。那千戶的大名也是登上了逆臣錄,所以九江衛基本上沒什麼責任,其時永樂帝初定天下,這些衛所的將校們都得到了皇上的寬待,此事都司也有干系,但都被都督府從寬處理了。

    牛振武本人是蕭山人,與他有關系的大人除了當事的鐵錚大人外,還有一位是黃觀,黃觀當初可是全家都沉了秦淮河的,很難再去查訪。

    胡大人在想,是這位牛千戶在到京城的路上踫到了建文帝,還是事後,建文出逃,他身邊的人找到了牛千戶。牛振武還有沒有上線?這是胡大人最關心的問題。

    這又讓胡大人想到還有一人與建文帝失蹤有最最密切的關系,此人便是建文帝的主錄僧洽。

    主錄僧是明朝專門服務于皇家的祭祀僧人,明朝無論皇帝還是親王都各自有一名主錄僧,主錄僧是幫助其主人做法事的一群和尚中的首領。比如當年姚廣孝便是被朱選:僧,建文帝失蹤時,此人在甦州吳縣的普濟寺任主持。

    沒多久,此人便被抓到了京城,雖然那時的皇宮里有幾個燒焦的了尸體,可種種跡象表明,應該死的人卻沒有死。各種消息都有,其中出家當了和尚的傳聞最多。而且據說便是這位洽收留了建文帝。

    洽被抓到京城後便投入了大獄,從他嘴里沒掏出任何有用的信息,甦州城的寺廟全都篩了一遍,也是沒有影子,普濟寺則被掘地三尺,如今已成荒地。

    北上和西去的可能都沒有,那只有南下或是出海了,鄭和大人也是擔著尋訪之責,三下西洋一無所獲。建文帝真的是南下了?還是隱居在直隸。

    離了九江府下去便是直隸,齊泰曾經在廣德募兵,牛振武應該是沖著齊泰去的,他動身晚了,沒有遇到齊泰。

    那接下來,胡☼攭鴃@刂繃チ恕br />
    又是順水而下,按當時牛千戶的路線,也是走水路,因為那會江上沒人敢行般,他那三百號人要找船很容易。

    胡淡和玉靈子往廣德府去的時候,與悟塵和悟性等人同一條船,他們的目的地是甦州劉家港,這次他們坐的也是漕幫的船,這船客貨兩用,從南昌上足了貨,除了過夜補水外,一路直發劉家港,中間只上下客人,貨倒是不動。什麼貨呢,大大的�Γ 廈嬗×爍觥安琛薄br />
    與陳澤一家交好的是荊州的茶商江家,江家吃足了三湘商行出口茶葉的份額,押船的是江家二房的長子江淼,一看就是命里多水的。他不是一人去的,而是帶了二十多個家人。

    江淼跟著家主去賀陳澤的婚禮,席間得到了一個消息,

    國山水甚佳,是極好的茶園,當地的番人,不懂茶桑到那里去種茶,一定大有成就。錫蘭山國在哪里,江淼不清楚,他打听到的所有的消息就是,鄭大人在錫蘭山國動了兵戈,把那里給打服了。還有就是京城里的佛牙是鄭和大人從那里迎回來的。

    去那里種茶一事,上回就已經與陳澤商量過,江家也很慎重,三湘商行的大掌櫃王大人提了一個很古怪的要求,去那里種茶可以,只是那茶樹的種子要大明朝的人管著,種茶的細活要大明朝的茶農看著,茶葉的炒制絕對不可泄露出去。這道理不用王大人提,他們也懂。可從王大人嘴里說出來,那就不同了,慎之又慎。

    江淼又不懂那錫蘭山國是什麼樣,那里物產如何,有什麼器物。最有意思的是,他連摘茶葉的竹簍子都帶了不少,就連炒茶葉的大鐵鍋都準備了五口。好在想到那里也有人造房建屋,不然他還想帶上一個泥瓦匠,省得到時沒人會砌灶台。

    江淼此人信道,看到玉靈子和悟塵悟性自然親近,兩三下攀談,讓他驚喜,喜的是居然踫到了一個到過錫蘭山的道長,當下對悟塵禮敬有加。

    “江大爺,這錫蘭山也有大明朝的官倉,那里從一針一線到刀劍都有備著,江大爺何苦這麼大老遠背幾個鍋去。”悟塵笑他。

    “呵呵,前回.听說那荒蠻,人人皆以糞水擦身,居木屋食生肉。”

    “哈哈哈,哪里話,那.里也有人種稻,江大爺去了還是有米飯吃。”

    “當真,.當真,這下好了,我正愁這事,還想著到了福建置辦一些米面。沒想到那倒是有。”

    “面可帶些,只是酒水腌.貨要帶齊了去,那可沒有沽售的。福建采辦遲了,還是甦州府的貨什齊全。”

    “到時還需道長提點。”.

    “無他,及至甦州府,劉家港.雖小,下西洋所需物什一應俱全,采辦方便。到了長樂也是可以撿些遺漏,最後一站在瓊崖,那里也是大明治下。佔城國與大明朝有姻親,那的郡主嫁了鄭大人的外甥,建了個城池也不比大明朝差,店家售賣也都是國產之物,只是價錢貴了些。”

    “就怕想不周全。敢問.道長,那錫蘭山國山水地理如何。”

    “那里山水俱佳,倒是個好去處,山里水汽濕,倒不曾見到有種茶的。”悟塵道長這話說了江心里大慰。

    “番人不喝茶水嗎?”

    “尋常人家哪里喝的起,听說官家有贈上好的茶葉于番王,想來也是明珠暗投了,那些蠻人哪里識得寶貝。”

    “委實有趣,听得大食人也有吃茶的習慣。”

    “大食人?”

    “極西之國,回回居多,也是功于騎射,著個筒子袍的。”

    “噢,天方國,阿丹國之類,那里人倒是吃茶的,往常這茶葉本朝到了古里國便停住了,然後再有古里國的海客販去天方國,那里人平時多吃肉食,腸胃濕熱,離了茶不行的。”

    “這茶經大明朝到了古里要月余,再由古里去了大食,怕又是數月,真到了茶客手上不是要小半年去了?”

    “正是,呵呵,我看那商行出的一等一的綠葉,到了天方國都呈黑色,當地人喚為黑茶,委實有趣。”

    下西洋的話頭引來了不少搭客的關注,這些年下西洋一事已經從宮里波及到了民間。別的不說,從古里來的布,從爪哇來的香料這兩項已經讓很多大明朝的人見識到了西洋的物產,假借西洋之名的味精和雪糖早早就成了各地飯店的招牌。有的地方買的湯水就是白開水加點味精,就是讓那些客官喝個新奇,就這樣也能賺錢。雪糖粉、雪糖沙和雪糖晶里的花樣更多,最搞笑的是,價錢最高的雪糖粉倒是最早在大明朝普及的,只是普及的方式有點怪。很多點心輔子沒置辦雪糖粉的便在桌上放上一碟米粉充數,把那米糕出籠後過下糖水上桌,糊弄著客人們粘了那米粉吃,結果吃的那具客人一嘴白粉。不知情的人亂顯擺,更是在家里把嘴上涂些面粉出門,打腫了臉充個胖子。

    “要說那珊瑚樹,大明朝精貴的很,三尺以上價值萬金,到了那溜山國,海里到處都是,倒不要會嬉水的,有個身材便能下去撈取。呵呵,初時見到官人房里用個珊瑚樹做個衣帽架,驚為天物,到了那里才知,物有貴賤,皆由地理而已。”

    “錫蘭山有珠池,蚌母盈百萬,所出黑珠大如牛眼,番人取珠只需下網撈取,哪似南國下海取珠那般搏命。”

    “滿剌加國一等一的果子喚作榴蓮,其味尤臭,賽臭乳臭干,食之口齒余臭,積日不散。喜食者謂之香,及其出時,番人當了衣褲也要換些來吃。”

    注︰普濟寺和皇駕庵有野史可考,《吳縣志》卻建文帝遜位移居皇駕寺。

    注︰茶葉出口開始也是綠茶,後因為出口的需要,便于長時間運輸,才有大量的經發酵的紅茶行世。
frank7649 發表於 2011-6-5 08:55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四節 欲往西洋

    靈子和胡大人下船後,那船一路東下,到了金陵水域水面上的船漸漸多了起來,長江上的航道南北沿著岸不足十丈,兩條長龍一般,都是船,江心風大水深倒是看不到船跑。

    悟塵在船上指著那些大船一一介紹,哪些是鄭大人的船,哪些是水師的船,至于那些糧船、櫓船、水船更是不在話下。鄭大人的寶船也停在江面上,卓然不群,巍峨的很。

    船在龍江關停了一下,都沒靠岸,遠遠的貼在最外面的船邊上,並排著停了六條船才,這算是進碼頭。往來的挑夫身上都有個號子服,上號印了個漕字。一問才知,這碼頭是客貨兩用的碼頭,還是漕幫新開的。

    悟塵道長領著師兄下了船,他們要先去鎮江的龍山,然後在走陸路去長樂。他們算過船期,可能會在長樂踫上。

    到劉家港的時候,這河道里的船越發的密了,到處听到喊號子的聲音。江這下開了眼了,昨天在南京江面上看到了大船,可到這劉家港河道上,船就雜了。山東的,福建的,廣東的,浙江的都有。除了旗上有分外,船頭魚眼楮的顏色也各有不同。更讓他吃驚的是,居然還有來自東洋的船,看著掛的旗花樣特別,一問船家才知,那旗上是東洋大戶人家的標志。

    劉家港的熱鬧遠遠超出了江福的想象,特別是那些番人,劉家港有穿個大袍的東洋番人,也有光著膀子黑的象個綢緞般發亮的昆侖奴。江帶來的管事江福去客棧訂房,那些昆侖奴嚇著了江福,回到碼頭後心里撲騰撲騰的跳,只喘氣,弄的江淼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只听他不停的嘟喃,“看到夜剎了!”

    傍晚,江淼去劉家港的貨倉去見浣江,去的時候,貨棧的門子告訴江,浣大爺去瀟湘樓了。江不知是去那找好,還是徑自回去。此前已經有消息帶過來了,這幾天他會到甦州府。江家也是商行的會員,雖然他們入會晚,多花了五千兩買了個發起人資格。現在想想這五千兩還是值得,不單單是每月商行的商情報能有份看到,而且到哪里,只要有商行的客棧貨棧都有人接應,下西洋更不用說,第一等的安排。

    到了瀟湘樓的時候,江淼見到了浣江,也不大的一個年青人,長的胖胖的,嘴上的胡子讓人看著覺得老成。雖說是商人,可居然也是穿的新鮮,這是古里的布,這花樣顏色一看就是來自外番,江家也是買過古里的布,那會圖個新鮮。商人穿這布,在大明朝還不算是逾制。

    浣江听了二樓管事到包間里通報,才知江淼過來了,馬上又下樓來請。江家不同與別人,同是湖廣人,又是商會的發起人會員,而且這位江在這輩子弟里也是個出眾的人物。浣江得了陳澤和王動的吩咐,要好生照顧這批下西洋的開荒的會員。

    進到包間江淼才發現,里面坐了好幾位,菜還沒上,幾人在喝茶,一一介紹,荊州江家還是大名鼎鼎的,接下來幾位,讓江淼吃了一驚,還都是老字號的,瀏陽的金家,益陽的阮家,還有長沙府制鐵器的吳家,余下的幾位說是學堂里的人,三湘學堂里的講席。江淼沒想到在這里踫到的都是三湘商行的老股東,反倒顯得他資格淺了。

    坐下一聊才知,他這是去錫蘭山,余下幾位是去渤泥國,學堂里的幾位去龍城,他們算是一批的,八月出發。讓江淼高興的是,這拔人里,金家和阮家有人是第三次下西洋,經驗豐富。

    大掌櫃與渤泥國談成了生意。那里可算是百業待興。商行內部先派些人過去。到明年可能就又要發榜招人去那里幫忙了。

    “江老板那邊都安排好了嗎?”浣江問道。

    “都安排好。只是去西洋要準備哪些物什不大清楚。還要諸位多多提點。”

    “簡單。明日你差個人過來。我們管事手上有個單子。對一下。缺什麼。改天就去甦州城里補齊了。”金家地人發話。

    “那敢情好。真是多謝了。”

    “錫蘭山可又要比渤泥國遠上一倍。防蛇蟲地藥要多備些。那當地番人也不吃蛇地。上回去錫蘭山。幾位大廚可是顯了身手。把當地人都吃怕了。”

    “此話怎講?”

    “那長蟲在當地人人犯不得,說是昔年佑著佛祖,哪曉得也是盤中的美味。”

    “番地有很多禁忌嗎?”

    “有是有,到了錫蘭山的官倉問下就知了,那里會有個榜,這些事項都大大字寫著,提醒著往來的客商。”

    幾個說著說著筷子慢了,浣江馬上招呼,“諸位,這等美味吃一餐少一餐,大家還是多吃點,再多一個月,想吃都只能咽口水了。”

    這話說得大家哈哈大笑,個個筷子飛舞。

    隔天,江福去了商行的貨倉找金家的管事,到了那才知道,商行的老股東們可以免費的住在貨棧里頭。不過這次江家這麼多人,也住不下。兩人對那單子對出了不少缺漏的東

    如手紙,這是用來擦屁股的,金家人告訴他,當地人TTT股,所以也沒有手紙賣,一定要多準備些。

    這話讓江福一頭霧水,不用手紙?那用什麼?用水洗!這一說讓江福惡心了好幾天,總想著糊了一屁股屎的樣子。

    商行的貨棧除了本商行的東西外,還租給別的商家,江福過來時看到自家的茶葉已經進倉了。他過來時帶了些好茶在身上,到這里也沒吝惜,散了不少。

    浣江那邊早早就吩咐了手下,給江家準備好了不少吃食,都是倉庫里別的商家存下的貨,每回都會禮敬一點。

    回到客棧的時候,江淼教訓了他,“送茶葉是自家物產,一點心意,怎麼還能收別人的東西呢。”

    江福也是哭笑不得。

    “三爺,那貨棧真的是大,進到里面象是進了兵營。那還有黑夜剎在做事呢。話不會說,只是呆呆的笑。那牙可白,看著嚇人。”

    “怎麼說話呢,那不是夜剎,商行里請的工人,昨日可是听說了,這些個番人做事勤快,不管這日頭有多毒,大太陽底下做事,一句怨言都沒有。”

    “可不是嘛,那貨棧里進出上下貨的都是番人,一聲不吭的背個大麻袋,還以為是些啞巴呢。看著精瘦,那大米袋一袋跑的飛快。”

    “那些番人說是在當地飯都吃不飽,到這里管吃管喝,還不用心做事。只是受不得凍,听說他們老家不分四季,全是大熱天。”

    “三爺,全是大熱天呀。怪不得金家短衣小衣毛巾備了不少,我還想著是為省錢呢。”

    “明日再去打探一下,這錫蘭山國可是有冬夏之分,可不能到時沒個衣穿。”

    江福拿個單子左看又看,又把江家人如到了一起,一個個的問了話,又讓每人對照著單子看還要置辦什麼。第二日,又把想到的事項去問金家人,然後幾家一起去甦州城里置辦。

    幾日後,貨全都上了般,一條大船往長樂進發。

    雖說江淼在洞庭湖和鄱陽湖上都走動過,可大船出了吳淞口入海,大海的氣勢還是不一般。時值八月,海上時不時的還會有雷陣雨,模樣嚇人。對于那些行船多年的船老大們來說,看天氣非常的重要,特別是在六七八三個月,因為這時會有台風。

    “下西洋需借風力,都是下半年出發,只是此時多風暴,船不可出海太遠。”船上的水手如是說,大家權當是長了見識。

    “那此前所說倭寇一事?”

    “那可是多年前的事了,近年來海禁,加上日本國萎頓,倭寇倒是絕了。”

    “真的絕了?”

    “那可不是,如今東洋鬼子的商船一艘一艘的過來,听說還是租的大明朝的船。”

    “這倒不假,在劉家港還真看到有倭奴在船上做事的。”

    “如今那些倭寇可老實了,呵呵,鄭大人兩使東洋,把那些倭奴都嚇著了。”

    江淼並不清楚什麼鄭和大人兩下東洋之事,他所知道的就是,商行到處跑,東洋西洋南洋都有人走過,但具體怎麼回不,商報里說的倒不是很詳細,這下听了倒有幾分意外。

    “鄭大人使東洋一事,倒不曾听過。”

    “大官人有所不知,鄭大人去東洋,那倭首立馬縛了海盜頭子過來,如今,太平的很。”

    江淼是屬于住甲板以上的客倉的人,他的下人都睡在甲板下第一層,這時節,雖然出了海,這甲板下還是熱的不行。他倒好,整日與商行另外幾家有說有笑。都是出門在外的人,他也有行過船,雖說是在湖里,這會出了海不會暈不會吐,都有幾分姿態在,所以一路下來,從甦州府到寧波都沒什麼太多的波折。

    船隊到了寧波的時候,一下子壯大了起來,有了十多條船,不過在寧波停下後,船老大讓大家上岸去找客棧,可能要停個十多年,這讓江水意外了,一問才知,風暴將至,台風來了。問了其他幾人,個個都說正常,通常這時節一個月里最多會有兩次台風,找個地方避風避雨太正常不過。

    一直呆在湖廣的江淼並沒有見識過台風的威力,結果台風一到,硬是把他困在了客棧里兩天不能出門,陰風暴雨,連綿不斷。三天後他到港口看時才大吃一驚,居然有很多小船倒扣在水面,一問才知,都是前些天被風刮翻了的,這可真是把他嚇了一大跳。

    金家人可是說了,這岸上的台風與海上的風暴相比還要略遜一籌,如果真到了海上踫到這種風暴那可如何是好。

    同行的人倒是寬慰他,通常這種大的風暴都是有些征兆,兩三天前就能發覺:說,可當讓江淼看到齊著地面被刮倒的大樹時,他心里還是不安,真不知會不會把命藏在魚肚里。
frank7649 發表於 2011-6-5 08:59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五節 軍火買賣


    大明朝,除了劉家港以外,另一個重要下西洋基地便果說還有別的地方,那就是京城、寧波和廣州,以後可能還會增加一個直沽(天津)。長樂除了是個大港口以外,還是大明朝水師的駐地,下西洋的武裝中有一支便是以這里為基地的。鄭和把長樂定為下西洋的基地之後,這里的建設更不同以往。下西洋的營寨,鄭和的駕轅成了這里最重要的一部份。加上大明朝又在長樂設了市舶司衙門,往來的商船有些不必再遠上京城,長樂更加的繁榮了。

    江淼等人到了長樂的時候,也被這個港口所吸引住了。長樂除了大量的商船以外,這里還是個軍港,江淼沒見過這麼多的軍艦,長江上的水師與這東海上的水師建制差不多,可裝備完全不同,要更大更威猛。

    上岸之後,讓江淼意外的是商行與長樂水師的那幫校尉們關系那麼好。這次與江一批過來的船在浙江又多了兩條,到處長樂時,單單商行的股東們就已經把貨棧的客房住滿了。他們沒在有長樂飯店吃飯,在自己客棧的食堂用餐,晚上用餐時居然過來了兩位水師千戶。

    長樂是鄭和大人的天下,水師上上下下都很清楚這一點,他們跟著商行發財的事是內部不可告人的秘密。澎湖瓷器發往西洋的貨都是由水師運到長樂,然後再從長樂裝船下西洋。

    別人不知,水師那幫人是見識到了澎湖的瓷器,島上做工的大多是夷洲山民,在那管事的倒是幾個大明朝過來的,是三湘商行特別從湖廣調過來的,就這些人做出來的瓷器質量和花樣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在福建看到的瓷器。好在這些瓷器都是運往番邦的,若是在大明朝行銷,估計一定會把很多地方小窯給打敗。

    晚上坐下來吃飯的人不少,除了金家、阮家和吳家以外,江淼又見到了陳貴,在座這幫人中,荊州江家與黃州的陳家關系不錯是共知的,他也認識陳貴,知道這位陳家的老人如今在商會海外的生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席間那兩位千戶對陳貴也是尊敬的很,他們並不知道陳貴在東洋扮演的角色,只是知道這個老陳跟王動很近,王大人到了長樂,老陳同志一定是跟在王大人近前的。另外就是知道,陳貴去過日本、琉球和朝鮮國,不單單只是三湘商行,還有官商的身份。

    陳貴是明龍商行在東洋生意的重要代表,他的名字被列入了明龍商行的名單,到于他在東洋做什麼生意,大明朝這邊知道的人不多,江淼也不知道。

    至于這個明龍商行,主事的是楚王,級別夠高。在長樂,市舶司的官員也是明龍商行一系的人。朱在這點上繼承了他父親老朱的傳統,對朱家人還是很不錯的。只要你不造反,想發財,朱棣不在意。

    楚王是宗人令,目前為止,在一班兄弟中,除了長沙的谷王以外,這個楚王可以算是最得意的一個。藩王不得離開駐地,他楚王卻不同,一年時間里,倒有大半時間是在京城,不只是他在京城,他的兒子也是跟著武昌南京兩地跑,跑的還很遠,世子就到過長樂。這位世子還向朱要下西洋的職務,永樂差點就同意了。下西洋的官再大,大不過姚廣孝,可面對番國那些國王們,如果有位親王或是朱姓的子弟出面的話,那更顯得尊貴。這個想法,馬上被姚廣孝為首的一幫人給否定了,如今正在削藩,還要讓個未來的王爺下西洋,那可是大明朝主要的水師力量,一旦王爺與軍隊親近了,這些天削藩的努力不是白廢了。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平衡,永樂還是把市舶司這塊也放給了楚王系的人馬。大明朝戶部里馬上分成了兩派,其中一派就是楚王派。楚王這下子不只是掌握了內府,還在戶部里安插進了人,主要就表現在這市舶司。永樂要楚王這個招牌,皇上對朱家的人還是很信任很重用的,楚王就是代表。楚王的風光多多少少把皇上削藩的影響下降了不少。

    楚王能插手下西洋地商務也就是利用了這一點。他只談錢。別地不管。還真地很用心地在打理這件事。南北仗一打。下西洋地錢和糧幫了最大地忙。他在皇上面前是紅人。

    市舶司是一個相對獨立地體系。按著內閣大學士地設想。你楚王安排人去干這事。可以。但他們留了後手。官員三年一換。而且走地時候。要稽核。朝庭里要派專門地官員去查你地帳。這個官員不是戶部直派。而是要皇上欽點、御史領頭。

    陳貴有官方地身份。兩位千戶自然知道。所以他們不稱呼他陳老板。而是陳大人。這讓老陳很有面子。散席之後。陳貴把江淼喊到了他住地房間。詳細地問了他這次下西洋地目地。陳貴這些年一直在海外。他差不多已經把家里人都遷到了夷洲去了。黃州那邊也是一年回去一次。並不清楚江淼是在陳澤地影響下才下西洋地。

    “這些年下西洋地商家不少。大體是把生意做到西洋。江家把生意搬到西洋。不容易。”陳貴說地是心里話。中國人根深地固地觀念。死了都要葉落歸根。能埋到老家地宗祠更為重要。想要讓他們離鄉北景很難地。江則不作聲。他是小輩。知道這個時候。老陳是對他地關心。對他

    生意地關心。

    “貴伯。本以為江家是在吃螃蟹。到了長樂才知。江家已經慢了。金家、阮家和吳家。早早就有人下西洋了。”其實江淼還想把陳家加進去。可陳家做地生意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江家敢到海外去開茶場也就是基于了陳家肯定在海外開鹽田地假設。但這話不能說。

    “他們不同,他們都擔著身分,下西洋也是朝庭知道的。”陳貴說這話反讓江淼意外了。同行半個月,那幾家只是對他說了要去渤泥國,但去那里干什麼,並沒有說。他開始還傻傻的問過,後來看他們都在含糊著,也就不好意思深入了,就當成是去那里做生意了。

    “明日要去市舶司備案呢,貨在劉家港的時候已經上過稅了,只是這麼些人不知怎麼說,還請貴伯指點一二。”

    “在劉家港那邊怎麼說的?”

    “浣大人只是說送貨過來的即可,勿須多言。劉家港官府說到長樂辦章程,正為事愁呢。”

    “長樂有放榜招人去西洋的,劉家港沒有嗎?”

    “也是有,只是沒有茶行。”

    “噢。”陳貴明白了,有沒有茶行是一回事,榜放在甦州府,你們一幫人大老遠從荊州過來,是不大合適。

    “明日帶你去設市舶司,說是隨船押貨即可。”

    每回船隊下西洋,除了去西洋勞務的那幫人以外,三湘商行的都是以押貨為名下西洋。

    “有勞貴伯了。”江感謝陳貴的幫忙,浣江在劉家港也是這麼說的,只是這會陳貴帶著去,應該更好辦些。

    “這錫蘭山國雖然沒有去過,可听說那里不是很太平,異國番邦,萬事小心。”

    “此次同行的,大多有些身手,想來自保沒有問題,到時也會知會商會,听材棟說商會在錫蘭山頗有些人手。”

    “我朝有官倉在錫蘭山,也有將校守著,不會有什麼大事。明日差人過來拿些藥材過去,那錫蘭山國多瘴氣,蟲蟻也不少,有備無患。”

    “有貴伯勞費心了。”

    “這在番邦,萬事和為貴,切記不可有義氣之爭,番民也是人,不可等閑蔑視反為其害。江家信黃老,錫蘭山重的是回回教和佛教,諸多習俗不同于我朝,但听但看,不可妄議。”

    “小子謹記,謝貴伯贈言。”江淼听了有點奇怪,這話已經不只是一人在他面前提了,越發的對西洋之行充滿了期待。他雖然不可能去爭江家家主的位置,但臨行前可是被江家的幾位大佬再三關照,西洋的茶場可能就是江家以前的希望。

    長樂的番人很多,也有一些來自錫蘭山,上次在錫蘭山的戰爭一下子收了不少戰俘。當時鄭和就把這些人全都押回到南京去獻俘,新選了個國王送了回去,但這些戰俘並沒有全部送回。基本服從新王的都被送回了,而那些舊王族有些關系的則被留了下來,在長樂做苦力。這些人大多在碼頭,問題是語言不通,問了老半天也沒問出什麼東西來。當下讓江很失望,錫蘭山番民中有見識的不多,這語言不通,以後這生意不容易做。

    幾天之後,又有一批船到了長樂,這些船上人多,大多是普通的農家,一問才知,是去佔城國的,佔城國和交趾行省在開荒大種水稻,這些人是過去幫忙的,為期兩年,還是官府出面安排的。

    九月底,北風起,船隊出發,前後共有二十多條船,浩浩蕩蕩出發了。十月初到佔城新港,船隊在新港補水補菜,江淼等人只下船休息了一下。讓他們意外的是,這時雖說是佔城國,當地唐人比佔城人還多,更有很多包了頭的阿拉伯人,佔城人倒很少看到,碼頭上的苦力穿戴最為特別,一問還不是佔城人,都是交趾行省過來的戰俘。

    江淼一行人又去了明寨逛了逛,那里是新港口最繁華的地方。新港碼頭那里還能看出是番邦主要是那里的建築,到了明寨那就完全不同了,讓人感覺是到了江南一般。江一問才知,這里原來是鄭和下西洋大軍駐地,後來成了仙娘郡主的封地,除了那些軍營以外,其他的建築幾乎是三湘商行的人一手籌劃建設的。

    張浩等人沒在明寨,也沒在佔城國,他們帶著一幫人早早就去龍城了。在明寨,他們踫到了來自泥國的人,有意思的是,那幾位渤泥國的人一眼看過去與大明朝的人沒有半點分別,而且說的還是福建當地的口音,居然還有人會說官話。

    泥國的人與江淼他們踫上了之後,得知金阮吳家過來的人就是去泥國的,當下十分開心,晚上由他們作東,宴請大明朝的人,江淼也被拉著同去了,看來這些人真是被大明朝人同化了。

    席間一喝酒,江淼才知識,這些人居然都是祖籍福建的,只不過是在泥國出生長大而已,渤泥國現在有兩三千戶的唐人,其中大多是福建和廣東籍,這些人在渤泥國基本上還是聚居在一起,所以語言風俗都沒丟。再聊下去更吃驚,原來這泥國的王族居然是大明朝過去的。

    荊州江家在大明朝雖說是也是消息靈通的,也只是知道三佛齊國有大明朝人過去稱王為寇,鄭大人在那一戰打服了當地的海盜,知道那的國王被大明朝封為宣慰使,沒听過在渤泥國也有人為

    。

    異姓在海外稱王,這可是個新鮮事。江淼馬上又想到了王動,雖說商行的人大多叫王動大掌櫃,商行以外的叫王大人,可上回王動去黃州參加陳澤婚禮的時候,還是有人提過,王動在國外一小邦已經稱王,這還得到了當今皇上的認可。當時知道這個消息的人都很吃驚,包括江淼在內,這會江淼才發現,原來在外稱王的不只是王動一人,早早就大有人在,而且也是得到了皇上的認可。

    在酒宴上,江淼也听出了一點風向,原來渤泥有兩國,正處在敵對之中,只是沒有拉下臉來。這下子江淼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金吳阮三家派人過來。商行內部也只有股東發起人才知道一點內幕,那就是商行有接兵部的單子,這個單子就是落在金吳阮三家。原來渤泥國要動兵戈,這三家是去發戰爭財的。

    船隊第二天離港,本來的船二十六條船不減反多了四條,不同的是,這四條船其中有兩條是大明朝水師的船,而另兩條上面也有水師的將士在甲板上。當天江就發現,本來同在一船的金阮吳三家人都移去了那新加進船隊的大船之上。

    南中國海上,江淼第一次看到這麼藍的海水,後世的費信島那里是大明朝官方的補水站,那里有一個百戶領著百多個兵丁守著,有幾條船。鄭和大人下西洋的艦隊,會在這里補充淡水。這里也是出佔城的船可以停泊的第一站。只要是不帶水船的船隊,一般都會到這里補充淡水。

    離了此島後兩天,船隊到達了渤泥國,六條船在這里停靠,這是它們的終點站。一般人到這里都不會下船,江淼還是下了船與金吳阮家的人作別,在碼頭上,他看到佔城過來的船上一箱箱的貨物往下搬運。

    江淼見過漕船幫著朝庭運糧,也看過漕船幫著運軍械,這船上運到碼頭的貨顯然就是軍械,看來一點不假,渤泥國要有事。

    這些軍械是哪里來的呢,是交趾行省駐軍的軍械,正好淘汰下來,轉賣給了渤泥國。泥國的形勢已經上報了朝庭,大明朝當然喜歡有一個臣服于自己的渤泥國,而不是在爪哇國和中國之間搖擺的渤泥國,正好東泥國國王又是永樂親點的,自然要扶持。扶持是暗的,明面上還是不聞不問,生意怎麼做,就讓佔城去做。

    大家都知道大明朝與佔城國有生意往來,其中包括軍械,那干脆就由佔城國轉賣一些軍械到渤泥國。當然這些都是桌面上的事,大明官府不知道的是,東渤泥國與龍城方面也達成了協議,少量的軍械由大明朝過來,大量的軍械從龍城過來,而且希望龍城方面能幫助他們發展軍械作坊。

    商行三家過來的人官府是知道的,佔城國過來的武器,不能讓大明朝的軍人直接過來幫著他們裝配和維護,但可以由民間來搞,那民間什麼人來搞,這等好事就落到了商行屬下的這幾家人身上,正好這幾家都參與了軍械制作。事實上,等這三家人到了渤泥國之後,馬上又被送到了一處渤泥國的密林深處里。這里不只是個大兵營,居然還有軍械作坊,他們過來這里之後,馬上就接到了各自家族過來的指示,幫著渤泥國人建作坊,教會他們制作軍械。刀、槍、弓箭這三樣,都送來了樣品,要求按著樣品的要求準備作坊和器械,任何采辦需要,龍城那邊會發過來。

    送刀槍弓箭樣品過來的是一批特別的渤泥國的軍人,有意思的是,雖然是渤泥國的軍人,但說話居然當地的還听不懂,還需要有人做通譯。這些軍人沒有一個是大明朝的人,也都不是海外的唐人,居然都會說大明朝的話,當這些長的很黑的會說大明朝官話的軍人得知金吳阮三家的人來自大明朝湖廣行省,還是長沙府的,對他們個個都尊敬的很。半個多月後,這些過來的匠作師傅們才知,這些軍人其實不是渤泥國人,而是來自龍城,龍城那個地方居然用的是漢字說的是大明朝的官話。

    湖廣三家下西洋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每批派往西洋的子弟都得了極嚴格的封口令,出去看到什麼听到什麼做了些什麼都不可過問不過議論,回到大明朝之後,更不許提。

    龍城他們是知道的,渤泥國的形勢他們也听說了,他們過來干什麼事情也知道了,可龍城幫渤泥國訓練軍人,他們並不知。朝庭上只是征用他們一幫人過來,過來干什麼,也是到了佔城才知道的。沒來這個密林基地的時候,從交趾發過來的弓箭刀槍,他們已經都驗過貨,也教會了泥國的將校如何維護保養和使用。至于到這密林里來建作坊和教人打制軍械,得自家族的命令,同到渤泥國的大明朝軍士好象也是知曉,但卻沒有參加,所以他們縱使有點疑問也沒太在意。

    事實上,那些軍士並不知道這三家人去干什麼了,對外面,商行說是自家人遠道而來渤泥國,以這里做事,很辛苦所以安排他們在渤泥國休養半個月,這很正常,通常下批船過來也是半個月之後,這幫軍士們交了差事的,也被輪流由渤泥國安排到另外幾個地方游玩,一切計劃招行的都不錯。
frank7649 發表於 2011-6-5 09:17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六節 龍城碼頭

    淼隨行的伙計江春來出了渤泥國碼頭便生病了,江家)E+時候,選的都是身體強壯的江家子弟,會水坐過船的。這江春來生的病還麻煩,上吐下泄,船上的說他吃了不干淨的東西,江淼倒不大信。每每用餐,都是大家一起,個個都吃一樣的東西,別人沒事,怎麼偏偏江春來就上吐下泄。

    管事的江福過去問他,有沒有自己偷吃,江春來則回沒有,弄得大家一愁莫展。帶來的中藥熬了喝了,船上一起同下西洋的都有備些草藥,也有人援手贈藥。直到靠岸,江春來才止住,人整個瘦了一圈,面皮蠟黃。

    船到龍城的時候,已經是黃昏。船隊在看到龍城時,便有小船過來,這些小船是領航的。大明朝過來的船隊在外海稍作調整後,正式進入龍城諸碼頭。

    龍牙門島對岸是龍城最重要的碼頭,大量的貨物從這里下船。在那海峽,有一座浮橋把龍牙門與龍城大島相連,需要在龍城上下貨的船都會泊在這里。浮橋以東的碼頭停泊的船都是不會繼續西行的船,浮橋以西的船都是要繼續西行的船。內側碼頭只在靠龍城大島一線,龍牙門島上的碼頭,幾乎全都在島南邊,這里只負責補給過往船只,不上下貨。

    江淼搭的船在龍城補水,整個船隊,只有五條船不要上下貨,別的船都要在這里下貨,龍城碼頭因為這支船隊的到來而忙碌了起來。五條船被停到了龍牙門島外側,這些船會在這里等上兩天,等別的船裝上貨之後,這支船隊有的回大明朝,有的要繼續西行。

    江淼對船隊的整體行程安排不是很關心,他到了龍城,一是要趕快把江春來的病治一下,還有就是要到龍城去看看,作為商會股東成員,他知道商會投了大量的錢在龍城,除了錢以外,還有很多大明朝的子民們被雇佣到龍城來做事。

    江家一行人,除了留下兩人看貨以外,大家都下了船,下了船後,一行人上了馬車,馬車將拉著他們去龍城的集鎮。與他們一起進龍城大島的還有十多輛馬車。

    馬車可以一次拉八人,兩馬拉車,駕手的人長的黑黑的,一看就知是個番人。

    “這里可都是番人了,這番人長的真黑。”江家人大聲的說。

    “我這哪里算黑,更黑的你等還沒見過咧。”那番人居然听見了,而且還回了話,居然是京城官話,眾人駭然。

    “怎的番人也會說大明朝話的。”有人小聲嘀咕。

    “呵呵。龍城國里不會說大明朝話地可能不多。我們叫這漢語。只要是龍城人都會說漢語寫漢字。”

    “個個都會說會寫。”不可能吧。

    “那是自然。島上最多地就是學堂。上午下午晚上都有。想在這島上住下去。就一定要去學。”

    “這麼到處是學堂。”

    “是地。而且都是各大商會出地錢。只要在龍城有工做地人都是免了學費地。”

    “商會出錢。自己不用給錢嗎?”

    “不用給,當然你要給,學堂也會收。”

    入夜,天暗了下來,龍牙門島上的路慢慢被照亮了,已經上燈了,所有的路燈在這時刻都會被點亮。江淼坐在馬車里便看到遠處有個極亮的馬車,隨著這個馬車的前行,道路也一點一點的亮了起來,正覺得奇怪,車夫開口了。

    “前面便是路政司的馬車,這島上有三駕馬車,半個小時島就會全亮起來。”

    龍牙門道路邊上有路燈,直直的水泥柱子頂上有幾個大掛鉤,路燈便是掛在那大鉤之上。

    听到車里的議論,那車夫也知道大家好奇,于是抽了幾鞭,馬跑的快了些,直追著前面的路政司的馬車而去。

    離的近了,江淼等人個個都伸長了脖子在看,這馬車很特別,上面有個高高的木架,架子上坐了一人。這人手持著細長的竹竿,竹竿一頭是個路燈,每過一個燈柱時,伸過去輕輕一送便把這路燈掛到了燈柱之上,十分嫻熟,看起來倒象是在玩什麼戲法一樣。

    車夫把車趕的更近,大聲的打著招呼。

    “馬大人,今晚會有風雨不?”

    “呵呵,巴迪是你噢,怎的今天你老爹呢。”

    “今天父親大人去開會呢,晚上街區開會,他是里正。今晚會有風雨不。”

    “這滿天星斗哪會有雨,不過西邊雲,走的不慢,可能會起風,風不會大。”

    車上的人听他這麼一說,都往西邊看去。

    “這倒是奇了,明明是晚上了,還能看到天上的白雲。”不說不要緊,一說真的噢。

    “巴迪你載的是哪里的客人?”

    “大明朝過來的呢。”

    “噢。”

    這馬大人雖然與巴迪說著話,手腳倒是不慢,只一會會便看著他把馬車上的燈一個一個掛了出去。

    “這要是掛大風下大雨怎麼辦。”

    巴迪听到了車里議論,馬上回︰“路邊地上也有燈呀。”眾人探頭去看,果然,每隔一段便有一個粗粗的石。

    “那便是燈座,暴雨天,燈會卡在上面。”

    “那下雨天,上面的燈怎麼辦?”

    “呵呵,其實每個燈柱上都有機關的,這燈只要

    ,風吹著左右一晃就會觸下面的撐手,一踫到撐手就,再不會動了。”

    “機巧。”當下個個都在想這燈柱上面是什麼樣的機關。

    “這燈燒的是燈油,每日七點半上燈,清晨六點半油盡,算到準準的。”

    馬車在山路上彎轉而行,過一處小山口,前面突然亮了起來。遠處十分熱鬧,象是個校場,里面很多人在吆喝嬉戲。有意思的是,遠遠看去,個個都是光個頭,穿的也都是一樣的衣褲。

    “哪里的寺廟,這麼多和尚。”可不假,粗粗一看,至少有個四五百人。

    “哈哈哈,那哪里是寺廟,那是校場,那些都是作訓的軍士。”巴迪听了哈哈大笑。

    “龍城的軍士都是和尚兵呀!”眾人哄笑。

    馬車穿過這片空闊的帶後,路越來越寬,本來一邊有燈的,現在兩邊都有路燈。馬大人看來只負責一邊,另一邊別人已經上燈了。沒多會,路政司的馬車轉走了,巴迪和他話另,拉著江淼等人繼續走。

    再往前,遠處的天空都隱隱放著紅光。“莫不是哪里起火了。”

    “前面便到渡橋了。”巴迪回,峰回路轉,前面豁然開朗。

    一長長龍由龍牙門島伸到龍城大島,這長龍便是條浮橋足足有三四里長,浮橋兩邊各有燈,把這浮橋照的如玉帶一般橫臥在海面。而對面碼頭這會居然是***通明,分外熱鬧。

    碼頭上最搶眼的是有十多個五六人合抱的柱子,那柱子約摸有十丈之高,柱子頂上光芒四射,把整個碼頭和海峽水面照的如同白晝。除了這十多個大燈柱以外,碼頭上更是如棋盤一樣的布滿了燈,可以肯定的說,雖然泊岸的船上有很多燈籠,但碼頭上要比船上亮多了。

    “真是神奇。”

    江家一幫人在馬車上歡呼雀躍,這下真正是開了眼了。

    看到大家盯著那燈塔議論,巴迪發話了︰“那燈塔上是用鏡子反光,那鏡面是彎的,光能聚能散。想照哪條船便照哪條船,方便的很。這碼頭通宵可上下貨,上回鄭和大人的船隊花了兩天時間才補給齊全,如今再來,一個晚上便可做的圓滿。”

    浮橋很寬,跑個六架馬車都有寬余,中間有柵欄分了左右,靠右出島,左邊是入島。行不多時,便看到橋面上走過來一隊衙役,腰間跨刀,一隊人齊齊的走著,步子都是一樣的,五人如一人。

    “巴迪,那些衙役是?”

    “島上的憲兵,呵呵,只管著那些兵丁,與我等無干。”

    沒過一會,听到了重重的馬蹄聲,象是千軍萬馬一船。果然,對面跑過來一隊馬車,幾十輛馬車呼嘯而過。這是四馬拉的大型馬車,每個車上至少面直直插了二十多人。馬車隊把浮橋帶的上下左右的晃當,弄的車上好幾人都踫到了頭。

    馬車上的顯然也都是些軍士,因為他們都光著頭。跟著馬車並行的還有些散騎,這些散騎就不同了,穿著怪異,全然不同于大明朝的騎師。

    這幫人可真是呼嘯而過,不一會便把聲音帶聲了,只留下浮橋跟著一起搖晃,也帶著出島的馬車一起搖晃。

    過了浮橋,這下把碼頭看的清清楚楚。靠岸的船隨著海浪輕搖,能听到波浪拍岸的聲音,碼著听不到半點人聲,如果有,那也只是車夫的吆喝聲,流水般的馬車滿載著貨物駛出碼頭。船上,那蟻行的挑夫踩著跳板,背著麻袋,一個跟著一個的上下貨。這蟻隊一頭是船,一頭貨倉,隱約可以看到船上有人在數貨,另一頭,入庫也是有人在記帳,悄然無聲。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畫面。

    “有趣,碼頭上做事的衣服顏色各有不同。”

    “那是,黑衣的都是管事的大人,黃衣的隊長,紅衣的是衙役,青衣的是在碼頭做事的,白衣的大多是來自番邦,干個三五年便會回鄉。”

    江淼看了也是覺得有趣,這碼頭上,秩序井然,個個都是做著自己本分之事。碼頭上燈光很亮堂,遠遠來人,只看衣服顏色,便知是什麼身份。

    有一隊人穿的與碼頭上的人顯然不同,由一個青衣的領著,離岸而走。

    噢,這是船上下來的人,也許是某條船上的人要去集鎮里看看,被領著出碼頭。

    這隊人在碼頭上的螞蟻之間穿行,出沒在碼的整齊的貨物山之間,最後看到他們也上了馬車,然後,馬車往碼頭出口處駕去。

    江淼坐的馬車沿著碼頭行了好長一段,眾人的目光才離了那碼頭。憑心而論,長樂、劉家港的船要比這里多,比這里雜,但要比這里亂多了。碼頭也不能與龍城相比,這里的碼頭和人都象是棋盤一樣方正整齊規矩。

    “江大人是要去同濟醫院是嗎,前面就要到淡馬錫河區,那里有最大的醫院。”巴迪在船上突然發問。

    “正是,正是。”江回他,“巴小哥,敢問這中華總商會在哪里,待會可否明示。”

    “呵呵,別衙門不好找,那總商會最好認,哪里最亮,哪里便是總商會的衙門。”
frank7649 發表於 2011-6-5 09:21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七節 龍城經歷


    濟醫院里的郎中居然是荊州人,開口一說話,荊州口)]人听了倍感親切,原來是三湘學堂醫科的學生。

    郎中把江春來收治之後,望聞問切一番折騰,馬上得出結論,這是吃壞了。吃了不熟悉或不是干淨的海貨。這下由不得江春來說謊了,原來真的是吃壞的肚子。他在長樂看到有人生吃蛤,在佔城也看到了,在泥國的時候,船上有人弄了來吃,他趁別人不注意,偷吃了幾粒。其實那東西是要炒熟或是煮湯了來吃。

    當下把江淼氣的要死,恨不得,明日讓他跟了船回去。江家作為三湘商行的股東,而三湘商行又是中華總商會的發起者,所以只要是三湘商行過來的商家,都會受到禮遇,更別說是湖廣商家。一干人把江春來送到醫院的時候,江福就被派著去找那個總商會。

    中華總商會的大樓真的是好認,在淡馬錫河邊,有樓是白的,晚上整幢樓都很亮,有燈把光從地上射到那大樓上,把大樓照的雪亮。

    等江福那邊確診了,總商會也有人過來了,要帶著他們去吃飯。兩來選擇,要不去吃龍城這邊番人的口味,要不去吃湖廣菜。

    出門在外,與人為善,江淼可不敢太麻煩對方,可對方倒不在意。

    “瀟湘館把生意做到龍城了,真是意外。”

    “江兄出門在外多日,還是去瀟湘館吧,那的師傅是從京城過來的,菜式比京城里的差。”

    “梁兄試過京城瀟湘記的口味?”

    “永樂七(1409)年夏,跟著鄭大人的寶船去過金陵,還跟著王大人走了一趟長沙。”

    “王大人,梁兄說的可是王靜之大掌櫃。”

    “西洋王國忠大人。在長沙府倒是對王靜之大人多有討饒。”

    “噢!”

    等了一會。另兩輛馬車也到了。這位梁文龍大人便把他們帶去瀟湘館吃飯。另外又安排人去商會客棧要好了房間。

    夜晚地淡馬錫河。波光鱗鱗。河上沒什麼船。河兩邊地人不少。雖說時辰已經不早正戌(晚上8)。可街上地店家大多還沒有關門。

    “敢問梁兄。這龍城地店家幾時打烊?”

    “這可難說。若有船進來。通宵做事地都有。”

    “這船不都是停在外海碼頭的嗎?”

    “呵呵,江兄有所不知,大船自然是進不來,鄰近小船還是有。今日有二十多條船入港,這其中有六條船明日要去暹羅,有五條船要去甦門達臘,這些船上的人手如同江兄一樣,也是想到龍城集市上走走。想要做這些人的生意,那店家自然又要關的晚些。”

    听了這話,江淼想想也對。

    龍城街上行人似乎也見慣了他們這種船上下來的外地人,倒不以為怪。看他們的衣著就知是大明朝過來的,時不時有人會問起他們是打哪來,個個都回大明湖廣荊州。湖廣人好象在些地很得尊敬,荊州知道的人倒是不多。

    到了瀟湘樓,那已經有幾人在等,其中有一人居然是三湘商行柳家的人,本來已經回到了住所,又被梁文龍喊了過來,還有一位姓林,西洋世家。柳家江也知道,是長沙府做絲綢生意的。還有一位姓徐年青人,倒是地道的長沙府人士。

    一幫人全都坐定,彼此介紹了一下。梁文龍,舊港梁家的人,如今在商會負責外事接待,柳敏,柳大娘的堂兄弟,商會中的對外出口生意,多大他在操持。林誠偉,負責商會在西洋諸國采辦一事。徐虎,長沙府人,剛入商會不久,主要負責在各地的建設,年紀不大,但卻是泥瓦匠中的大師傅。

    與在大明朝的瀟湘記不同的是,這里大多用的是圓桌,而大明朝主要還是以八仙桌為主。這圓桌也是有好處,比如江淼就分不清,誰主誰次,一通人坐下,一團和氣。

    江家人很多都沒有見識過這種大場面,有點吃生的樣子,好在作陪的幾位也是頗有經驗,一時這飯桌上氣氛還不錯。

    沒多一會,飯店有人過來招呼,听說是湖廣過來的商家,飯店主事之人過來見禮。飯店主事之人居然江淼認識,原黃州瀟湘記的掌櫃範喜。江家與陳家交好,兩家往來很多,鹽商多財,很少在家里接待客人,在陳澤與王動交往之後,陳家所有對外的往來都放在黃州的瀟湘記。

    江淼雖然不是長房的,能被派出來,也就是因為當初他跑黃州跑的多,與陳家熟。

    “他鄉遇故,一定要多喝上幾杯。”

    “範掌櫃來的正好,江兄剛才還推辭,不敢多飲。”

    “哈哈哈,到我這里還說不敢多飲,不飲且灌。”

    範喜的出現讓這酒桌上的氣氛又不一樣了,嗓門大了很多。

    範喜是三湘學堂第二期的學生,雖然他們那會只是張家旗下產業里去做的培訓,可前三期都是王動親自教過的,他們自然感覺高人一等。而且也因為這個

    在王動任大掌櫃,三湘商行大做生意之後,這一批人T(很多。

    範喜年紀算是大的,本來已經不想出來走動,可同一批的管事都被提了掌櫃,有的還去商行里做別的事,他也有點心動了。等到商行里再來問他意見的時候,他回,只要小兒成家,他便出來。于是,等他最小的兒子成家後,他馬上被派到了瓊州去開飯店,那是鄭和下西洋的中轉站之一,瀟湘記以為那發展一定會很快,于是便在那開了飯店,吃住合在一起。跑到瓊州也是跑,到龍城也是跑,只一年後,他便又到龍城,這的瀟湘記從挖第一把土到現在都是他在主事,已經有三年了。

    飯後,江家個個酒足飯飽,又被大家送回了客棧。柳、範喜倒是把江留了下來。不同的是,這次不是在二樓的大廳,而是拉他進了包間喝茶。

    “那徐虎兄弟?”

    “噢,此人也算是個有本事的,第一批下西洋的匠人,從一小工做到作頭,上回被大掌櫃親點,進了商行。”柳敏回他

    “江兄弟此次去錫蘭山種茶,準備的如何。”範喜問。

    “正是怕有不周全之處。”

    “錫蘭山國初定,國主倒是個明事理的人,只是其國內有多個部落,有些與大明朝交惡,此去錫蘭山,還是要多加小心。”梁敏說道。

    “竟有此事,這倒不知,多謝範掌櫃提醒。”江淼听了心里一驚。

    “朝庭那邊對錫蘭山用兵也是迫不得已,狼子野心,听說是錫蘭山番酋先動了貪念。”範喜開飯店,各種消息,听的最多。

    “範掌櫃,你出去安排一下,閑雜人等,不可靠近”梁敏發話。

    範喜自然懂這意思,應了聲出去了。

    “江兄,去年大掌櫃和材棟都有交待,若是有商會會員去番邦做生意,商會一定要保的生意周全,生意上有點閃失不能保證,出門在外,人的性命安全一定要有保證。此次,江家去錫蘭山,二十三人,人數不可不多。”梁敏停了一下。

    “商會,會請些護衛幫你們過去做生意,保你們平安,這費用,不必江家出,由商會承擔。”

    “這個?”這顯然出乎江淼意料。多些人手保護自然是好,但這話說的他有點害怕,錫蘭山真有這麼亂,那里的番人到底如何。說實話,這一路過來,在劉家港、長樂、佔城和龍城都看到了不少番人,除了黑點髒點,感覺都還行,不象是殘暴之人。

    “這是商會的意思,早先我等過來龍城,大掌櫃也是留下了人手做護衛,費用也都是從商會列支的,不必在意。”

    “既然如此,那真要謝過大掌櫃,謝過梁主事了。”

    接下來兩人又說了一些話,不過都是與生意不大相關的事。柳敏是柳老板娘家人,是個不安份的主,所以被派著到了西洋,別人出來轉一圈都要回去,他倒不想回去了。一是家里父母早就過世,他也是房里帶大的,二來,他喜歡龍城的環境,這里沒有四季沒有旱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差不多,簡單。另外還有就是,他在這里得到重用,很多事其實根本不需要他去主辦,但他是三湘商行的人,是湖廣出來的,所以在商會里,身份不同。

    第二日,江淼去總商會拜訪。白天的龍城更加的熱鬧,而滿街的番人更是讓江淼覺得新奇。江到了總商會後,徐虎陪著他樓上樓下走了一下,一听說是湖廣過來的,個個都很客氣。讓江淼意外的是,這總商會里,居然還有很多番人在做事,有的穿著與大明朝無異,有的則怪異的很。

    徐虎問需要幫忙不,他的手下,別的不會,建屋搭灶一等一的本事。

    江淼謝過,他這次過來,什麼樣的人手都帶了。

    當日下午,巴迪早早就領著兩架馬車過來載他們,帶著他們在龍城走了小半圈。有處地方遠遠能看有些大煙隱在密林後面,那看著象是窯場的煙,一問,巴迪只是說那是工業區。

    工業?

    龍城的各大作坊全都聚集與此。

    實話,江淼還正想去看看,可巴迪的馬車沒有走那條線。

    馬車再往東的時候,又到了海外,這次江淼看到了條古怪的船。不是木船,沒有帆,沒有槳,沒有櫓,居然也能在海面上行駛。

    眾人都被這怪船吸引住了,巴迪發話了︰“那是龍城的新式炮船。

    ”

    “古怪”

    江家人離開的時候,有一隊人軍士跟著他們一起走了。江淼也跟眾人解釋,這班人是來保護他們的,將護著他們在錫蘭山的茶場。

    領頭的名顧城,西洋舊港唐人,會說漢語,不過跟著他的那一隊人可都是番人了,好在這些番人軍士會說一些簡單的漢語,還能照應。
frank7649 發表於 2011-6-5 09:25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九節 錫蘭茶場 二

    城到錫蘭山時接受作訓時,就被告知,今後到異國他護好自己的雇主之外,另一個是要接受龍城駐外商會和外事兩大衙門的指示做事。他到了錫蘭山國時,這兩大衙門並沒有給他什麼任務,而是讓他好好的幫著江淼把茶場建起來。

    顧城很奇怪,建茶場跟他沒有任何關系,如果說要有,那就是把茶場納入據點之中,或是把據點建設與茶場結合起來。等那幾位戰友過來之後,個個也都是說,就是這麼干,問有什麼經驗,經驗有,用好醫護兵和傳令兵。

    他手下的士兵看物資的看物資,護著人的護著人。茶場有點樣子的時候,他要的人也來了,一百人。這一百人不都是給他的,他看到了五人作訓時的最後一位也過來了。那位是個番人,不過漢語說的不錯,文化課比顧城還好。這位名叫巴的少尉是陪同一個商人過來的,這個商人也是種樹的,種的是橡膠樹。顧城來自暹羅,知道橡膠這種東西。這種樹割下來的膠水可以用在造船上面,真正大用的還是在龍城,用樹膠制成的車輪和鞋非常好用。

    巴這次只是陪著那商人過來錫蘭山實地考察,這商人一定是要過來投資,關鍵是到哪里圈地。

    巴走後沒幾天,龍城駐在錫蘭山的武官,那位少校大人親自押著一批物資過來看望顧城,同時還來的還有新的任命狀。顧城從少尉升中尉了,手下的人有近八十人,這下他心里有底了。整個天龍山區,凱迪據點的軍士可以打退周圍所有潛在的對手了。

    根據商會與江家和軍隊的協議,人頭費不用給,但在據點消耗的物資,希望江家能補貼一點。江開始心里沒底,最後定了個數字軍士5人左右以下,每年二百兩銀子,100右五百兩銀子。江對這個沒什麼概念,可細一想,真要自己從湖廣帶護衛過來一人四兩銀子,怕是做不到,所以這錢還是值得的。雖說這些軍士不用江淼出錢,但人家這麼保護著自己,江淼哪里過意的去,所以每月還是給顧城一點菜錢。

    等顧城的士兵武裝起來之後,江淼才發現,原先的五百兩銀子只夠塞牙縫的,龍城士兵的裝備都是他沒見過的,單單那佩刀就不止四兩銀子。江家人中也有身手好的,對付那些士兵,一對一士兵不是對手,真要是出事,行軍打仗可不是兩人對決。士兵哪里要跟你動手了,一槍就能把你放倒了。龍城士兵的槍要比江淼見過的鳥銃強多了,在開茶園的時候,他見過,百多斤的野獵,一槍打在頭上那豬就不動了。

    羅摩喜一直弄不清楚錫蘭山前國王怎麼會被大明朝的軍隊以少擊多給打敗的,看到了顧城手上的軍人之後,他才弄清楚,自己的族兵跟大明朝的軍隊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有意思的是,那唐人手下的軍士平時不舞刀弄槍,也不練箭,只是跑步。想反的,顧城還請了羅摩喜村寨里最好的刀手和箭手來教士兵身手。

    在錫蘭山國,地盤與族兵多少直接相關,今天大家都是族長在一起議事,改天可能你就要進貢財物牛羊過去,成為附庸的小部族。前三個引進唐人勢力的部族有兩個已經做大,雖然只半年時間,另一個在是做珠寶生意的,圈下地之後就開始挖山淘河,那個部族是有錢了,可與周邊部落的關系卻惡化了。

    羅摩喜很高興,唐人過來只是種茶,很簡單,現在雖然青山被的光禿禿的,但茶樹一長出來,又是綠的,凱迪山神會原諒他們的。

    唐人招來的士兵太多了,雖說這茶很精貴,這麼多士兵過來,羅摩喜心里不安。好在這些軍士很好處,一點都不跋扈。只是守著花園的一畝三分地,如果能弄點軍械過來。

    而且羅摩喜也發現了。當問到這些事地時候。江淼這位年青地唐人大老爺推說讓他去找那個年青官校顧城。顧城就好打交道多了。因為顧城會說他們錫蘭山地話。

    開山開茶園已經花了不少時間。好在人手足夠地多。在大明朝。茶園要用種子先育苗。到了這里。就不管了。每穴多放了些種子。能發芽出苗後再來疏剪管理。從種子下地到出苗。要有一段時間。這時間。江家人有忙不完地事。除了把這茶園收拾地賞心悅目。另外就是積肥。燒草木是一個。山上砍下來地樹和草。都集中起來焚燒。燒出來地草木灰那可以用來積肥。挖坑埋草是一個。還有就是收集糞便。只到這時。江家人才發現。牛糞在錫蘭山國是好東西。這時他們才發現。為什麼錫蘭山這個國家到處都有種怪味。當然。這會他們已經適應了。那怪味就是牛屎味。他們真地是用牛屎調稀了地水來四處灑。而且還涂在身上。

    江家積地肥料也可以供給山民使用。這是羅摩喜從來沒想到過地東西。錫蘭山地山民們有個習慣。那就是燒芭。他們知道。燒完了田間地草和留在地里地茬之後。來年地肥。收成更好。知道這個草木灰好用。但沒想過要這樣主動去積肥。

    而且江家人花樣不少。整天折騰著那幫山民在茶園里。不是修渠就是除草。那田城、水溝被頗有積極性地山民整地三面光。一根草都看不見。四四方方象個砌出來地。讓人不解地是。江家人還在茶園栽花種果樹。江家人做慣了茶葉地生意。他們知道。對于很多不大懂茶地人來說。花茶地價錢能賣地更高。在大明朝。花制茶技術日益完善。且可用于制茶地花品種繁多。江家掌握地技術可選用地就有桂花、莉、玫瑰、薔薇、蘭 、桔花、子、木香、梅花九種之多。

    下西洋地生意一起。在大明朝國內。他們又開始使用香料來燻衣茶。當然這是江家絕密地工藝。

    江家在錫蘭山茶場地投入佔了外事生意地一半收成。這是江家家主給江地承諾。要人沒了就這麼多。要錢有。五年後。錫蘭山國要有十萬斤茶葉地規模。這是他們下給江淼地指標。開始江淼心里沒底。可到了錫蘭山之後覺得問題不大。在得到羅摩喜地大力支持之後。十萬斤看來要求低了。

    茶園一直在整飭,江家來的人則由顧城的手下護著,開始在

    區到處走動。看看這里有什麼花草樹適合茶園栽種是看能不能找到原生的茶樹之類的東西。在大明朝,江家人就在雲貴一帶去找過野生的茶樹,每回只要有新的發現,都會給生意上帶來極大的推動。現在各大茶區玩的都是炒制的工藝,新品種茶的開發已經越來越難。若是能發現新的野生茶樹,那可就發大了。

    江家的茶葉生意能做到番國去,與王動有莫大的關系,這也是江家為什麼要到國外建基地的重要原因。中國的茶葉發展到明朝,這會大量在喝的是綠茶。綠茶不適合長時間的存放,這給出口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王動到這個世上之後,馬上就提出紅茶一說,綠茶是沒經過存放發^道個大概,這個說給陳澤听,陳澤知道的就比他多多了,再傳到江家,那就不同了。

    現在我們來看看中國的茶葉分類和發展。

    最早中國人喝的是什麼茶?大多人以為是從直接嚼茶樹的嫩葉開始的。然後才開始是有煮茶,這個煮茶不是煮水泡茶,而是直接把茶葉放水里煮。再後來就不一樣了,有的在茶葉煮時放點別的料進去,于是就有了“涼拌茶”,還有了茗粥,不懂這種茗粥里有沒有放米。

    唐宋時種茶喝茶,從秦漢時的四川,發展到了全中國,那會茶葉都是以茶餅茶團的形式出現,也是煮著喝。散葉喝的也有,但並不是主流。大致那會制茶葉是這樣玩,采回後,先浸泡水中,挑選勻整芽葉進行蒸青,蒸後冷水清洗,然後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後置瓦盆內兌水研細,再入龍鳳(龍團鳳餅)模壓餅、烘干。

    到了大明朝,洪武皇帝老朱連喝茶也要管。91年他下詔,廢龍團興散茶,這下子,使得蒸青散茶大為盛行。這也就是後世,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茶葉。不過還有點不同,那會的茶葉是蒸出來的,不是炒出來的。蒸與炒的差別就在于,茶的原香味的保留程度不同,炒青技術用干熱法保留了茶葉優良香氣。

    江家的茶葉生意做的好有多個原因,其中之一便是他們在茶葉炒制方面的技術有獨道之處。高溫殺青、揉捻、復炒、烘焙至干的技術,別家還在嘗試,他們已經有了自家整套的工藝在里面。這一點使得他們每年各季節茶葉可摘的時候,他們敢大量的吃進茶葉,因為他們家的炒制工藝,保證了茶的品質,也保證了銷路。根本不怕壓貨,真的壓貨,他們也有辦法解決。這個辦法就是王動跟陳澤提到的,發酵問題。

    酵問題決定了茶葉的口味和儲存時間。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是從確保茶葉香氣和滋味的角度入手,通過不同的加工方法去引起茶葉氣味和口味的變化。慢慢大家發現,不同的工藝炒制出來的茶,在色香味形方面都有不同,因此茶葉有了新的分類,這種分類可以簡單的以顏色來分,綠茶、白茶、黃茶。

    綠茶不用多說,最為常見,也是最各類最多一種。而白茶就不同了,古代的白茶是指白葉茶樹采摘而成的茶,到了大明朝,白茶有了新的意思,指的是不炒不揉的白茶,所謂的白是指茶表面密布白色的茸毫,銀白色澤的絨毛,也就是後世的“銀針”。黃茶通常都是在綠茶炒制時工藝不當火候不好而出的次品,如炒青殺青溫度低,蒸青殺青時間長,或殺青後未及時攤涼及時揉捻,或揉捻後未及時烘干炒干,堆積過久,使葉子變黃,產生黃葉黃湯,類似後來出現的黃茶。

    江家人的本事在哪,人家能敢收各種各樣的茶葉回來,他們敢在很多地方開炒制茶葉的作坊,就是發現一個特殊的秘密,那就是黃茶雖然是炒制壞了的綠茶,但卻比綠茶耐久。王動說的那個話,點到了關鍵上面。陳澤沒听出什麼道道,江家人一听,馬上就知道,茶葉生意又有新的變革了。

    事實上,後世,在王動所處的世界,茶葉分類有六種︰綠茶、黃茶、白茶、紅茶、青茶、黑茶。其中紅茶和黑茶都是明後期才有的,主要也就是出口用多,都是重度發酵而制,青茶間于紅茶與綠茶之間,有傳北宋便有,但大多數人認為是出現在紅茶之後。

    得了王動的提示,已經有了黃茶的江家還在摸索這個紅茶的時候,江家決定大力發展外貿的生意,在紅茶沒有很好的被開發出來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生產基地移到國外。這樣,茶葉能在番國種,又能在番國賣,那不是更容易賺錢。既然錫蘭山適合種茶,那就去試試,既然陳澤開口想邀,既然商會這麼支持,那就投錢投人。

    江家在茶園上忙的時候,顧城的手下也沒停下來,這天龍山區是被他們摸清了,哪里野豬多,哪里山雞多,哪有能采到最好的蘑菇都列在了月報里,源源不斷的送到了龍城外使館。由于每十天顧城的傳命兵就要出山去,開始只是慣例通訊。後來幫著山民們帶山貨和買些日用品,最後這成了據點的慣例。每回都有山民過來要求幫忙,這反成了據點的一項收入。

    在龍城衙門,商會和外事兩大機構都有一幅錫蘭山的地圖,細細一看,這個地圖要比江淼見過的還要詳盡,商會的地圖上標注了很多。比如,在天龍山,“茶”標在了山腰,“稻”標在了山腳,另一幅地圖上,凱迪山寨所在山上已經標上了“茶”。外事的那個地圖就不一樣了,凱迪山寨上標有羅摩喜,一千三百戶,族兵三百,凱迪兵站,顧城,士兵八十六。

    龍城可不是到簡單到錫蘭山國來發展經濟的,這里的錢,龍城要賺,這里的資源龍城也要利用好。但這種利用不是簡單的把那里的寶石挖出來,運走,而是要帶著錫蘭山國的貧苦百姓一起玩。事實上,真正得到好處的是那些貴族和酋長。在東南亞一帶,龍城或者說王動的殖民戰略就是這樣的。勞動力、資源和市場我都要,但會拿出一些與你們當地部分人分享。
frank7649 發表於 2011-6-5 09:32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十節 經略蝦夷


    丁最後決定去龍城,而小孟決定去夷洲。

    丁去龍城是看上了那里的鋼鐵作坊,那是他的心血。小孟去夷洲是因為董爺一家人先去了夷洲,在淡水的船廠,董爺這個老匠成了老大。

    永樂十(1412)年下半年,夷洲所有的生產作坊都緊張忙碌了起來,來自西洋和南洋的消息已經傳到了夷洲,哪里都需要大量的物資。夷洲是第二大生產基地,加上開發蝦夷島又需要夷洲鼎力支持,這把夷洲幾個大的州府都弄的都很忙。好在來自龍城和甦門達刺兩地的官員到夷洲作訓,這幫人立刻被抓了差,跟著一起做事。

    在楊剛和王陳帶著三條“繁”系的船到達夷洲的時候,立刻帶來了王動的最高指示,夷洲今年的重心是蝦夷島。隨後,楊剛王陳趕到了對馬與回國忠匯合,在對馬又召集了肥富和龍造寺康秀,一隊浩浩蕩蕩的駛往蝦夷島。

    永樂十一(1413)年春,蝦夷島迎來了怪船。以前這個季節不會有南船北上,可蝦夷島當地的長毛人意外的發現,半年前到過的那幫人又回來了,而且這次來的人更多。

    沒多久,朝鮮方面也有人過來了,陳貴的兒子陳強從朝鮮和大明朝的奴兒干都司拉了人過來。今天大雪,氣候異常的冷,已經凍死不少牲口,人也有凍死餓死的。陳強在那邊一放出話給飯吃,很多人跑來報道。各色人等都有,在奴兒干都司那邊收到的大多是牧民漁民和獵人這種,朝鮮國來的都是平民大多為農民,也有少許工匠。

    蝦夷島讓下過西洋南洋的王陳知道了什麼是冷,他手下的軍士大半是夷洲過來,還有一小半是在龍城補充的,龍城補充的這幫士兵更本連雪都沒見過,到了蝦夷島之後,很多人都被凍傷了。其實,這些凍傷還都要怪他們本人,在到蝦夷島之前,走南闖北的陳貴就提醒王陳,南人北上可能受不了那個凍,王陳可是帶足了防凍的藥油之類。可那些士兵一看到冰雪,雖然冷,但還是有想去試試玩玩的心,幾下一來,都被生凍瘡。凍瘡還是小事,更多的士兵在站崗的時候,臉、手和腳凍傷,腳趾被凍掉的為數不少。蝦夷島的雪有多高呢?開春,江南已經停了雪,可這里風雪正盛,積雪最厚之處有三人之高。好在,上回過來已經標明了煤礦地址,王陳等到了這里之後,楊剛更是力排眾議直接指使王陳讓軍隊前去清出道路和煤礦產地。

    事實上這個決定是很英明的,朝鮮那過來的人一到,馬上就投入了生產中,別的事不做,就是去挖煤,用煤來取暖自然效果要好過砍柴。

    清明之後,雪漸漸停了,蝦夷島嶼的建設真正開始了。夷洲方面的實力開始顯示了出來,第一批建起來的作坊,主要就開礦、造紙和船廠,礦上和造紙廠使用了大量的日本人,朝鮮人和女真人大多放在了農牧業上。第二批就是漁業,最早成形產業反是漁業,主要這里不缺少船、漁夫和魚。

    夷洲和琉球過來的漁船,把蝦夷島上的長毛人都吸收了過去做漁民,而這里的魚,那可真多的驚人。

    海上的漁場大多處在寒暖流交匯處,王動知道蝦夷島的漁業會大興是因為他中學地理學的很好。亞洲東部的日本北海道漁場,位于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的交匯處,由于海水密度的差異,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發生垂直攪動,把海底沉積的有機質帶到海面,上泛的海水將營養鹽類帶到海洋表層,使浮游生物繁盛,進而為魚類提供豐富的餌料,促使魚類大量繁殖生長。寒暖流交匯可產生“水障”,阻止魚群游動,利于形成大的漁場。

    魚可算是日本人地主食。主要是因為豬牛羊等。養地周期和成本都不小。而魚則不用。只要捕來就行。日本國又都是島。吃魚是日本人飲食中地重要一環地習慣。而不象中國。很多省份缺水。戈壁荒漠地人喝水是個大問題。更別就吃魚了。

    夷洲到蝦夷島去捕魚地主要力量是琉球地趙構。肥富只負責賣。就象當初漁行出現在琉球。讓當地人震驚一樣。漁場出現在蝦夷島之後。完全改變了當地長毛人地捕魚觀念。捕鯨船地出現更是讓以前搏命地營生變地象老船長地游戲一般。

    琉球地漁業對日本國沒有一點影響。當初他們捕到魚不是在琉球本國消化。就是送到夷洲。肥富並不清楚琉球漁業地發展程度。琉球人會造船。這倒是肥富地一個重要概念。因此他就理解為。蝦夷地漁船都是琉球過來地。等到這些漁船迸發出驚人地捕魚能力時。肥富大吃一驚。仔細一打听才知道。原來琉球地漁業社也是夷洲人開地。琉球地那些人只是幫著夷洲人做事罷了。

    肥富得了蝦夷島地漁業生意。蝦夷島出地魚越多越好。最初肥富以為。蝦夷島是大生意。他這個漁業只是王動大人試探他。他本人以為。漁業不可能做大。因為沒有冰凍技術。所以他想著。這是開始。漁業只是他介入王動大人生意地開始。

    海魚死個臭地快。從蝦夷島把魚弄到四國至少要兩天時間。肥富一直在想。蝦夷島開個加工作坊。把魚加工成魚干之類地。加工魚地作坊是開了起來。但主要不是解決魚運到日本去地問題。而是魚捕地真地太多了。運到日本去根本不用他擔心。夷洲過來地居然有三千料地運輸船。這船上裝了大量地冰塊。出海捕魚地船上也配有冰塊。所以根本不用擔心魚會死了變質。

    蝦夷島地漁業作坊肥富只是投了錢。蝦夷碼頭一方。也就是楊剛為代表地夷洲勢力以技術入股。而且佔了大股。人家就是不帶你肥富玩。有地是人想投錢進來。肥富很清楚這個理。

    肥富的第一批魚送到日本的時候,當即在日本引起了一陣驚嘆。魚、魚、魚、秋刀魚和鯨魚,數量之大,讓人瞠目結舌。另外還有螃蟹,其中有日本人從沒見過吃過的大螃蟹,一只就有七八斤重。

    龍造寺康秀,現任的龍造寺家長。龍造寺氏是九州肥前的地方勢力,如今則是少貳氏最信任的家臣。事實上,龍造寺氏一家在少貳氏與代表宮方的九州探題府決裂之前,他們一直是站在宮方一邊,或者說是站在幕府將軍一邊。可是,幕府方面並沒有給予龍造寺氏相當的回報。

    前面提過,在九州

    大的並不是探題府,而是九州三人眾。龍造寺氏不T探題賣命,得到的回報是承認其在肥前的固有地盤,這讓龍造寺氏非常的生氣。當年今川了俊謀害少家主之後,立刻把自己推到了九州所有原有勢力的對立面,大家都怕這個家伙會用這手來對付自己。也就在這個時候,龍造寺氏開始投向了少貳氏。

    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夷洲方面許以重利,龍造寺氏跳出來反對家主少貳氏也是有可能的,特別是在龍造寺氏認清了夷洲方面的實力之後。

    跟著家主少貳滿貞去了趟大明朝的京師之後,龍造寺家主龍造寺康秀的受到的震撼太大了。這是他第一次跳出九州和日本看世界,雖然在他的世界里,好象只有中國、日本、朝鮮、琉球和夷洲。

    回到領地之後,龍造寺氏開始學中文。在王動方面下達了送子弟去夷洲侍學之後,他第一個選了子弟出行。對馬宗貞家的發展擺在他們的面前,這是活生生的例子。

    對馬宗貞氏一直是最游離于日本諸國諸家之外的勢力,沒有哪個將軍和世家能小看宗貞氏的勢力,也沒有哪個敢打對馬的主意。據說,宗貞氏與夷洲方面一戰就降了,而且那仗宗貞氏連對手什麼樣都不知道。夷洲方面沒有死一人,沒傷一條船,就把宗貞氏打服了。這個消息是流傳,開始誰都不信。第一次,龍造寺康秀跟著夷洲的炮兵設伏打擊大內氏時,龍造寺康秀就信了。夷洲的炮船無人能敵,夷洲的火器無人能敵。

    亡命于對馬的少貳氏得了夷洲的支持之後,馬上就殺回了九州,而且現在穩坐九州老大的位置,靠的就是夷洲的火器。在與九州探題府的對決中,龍造寺康秀親眼看到大隊的武士沖殺過來,而夷洲的士兵只是站了三排,火槍連發幾輪之後,就把對方給打趴下了,都沒有一個武士能沖到夷洲人的前面。在以後的戰斗中,只有大型武器,如床弩投石器之類才能對夷洲的士兵構成威脅,可那些遠遠比不上夷洲的火炮。

    對馬宗貞茂的弟弟宗貞盛國,這位在夷洲人嘴里名為宗盛國的對馬人,讓龍造寺氏很看不起。至少在夷洲人問他名字的時候,他會說自己叫龍造寺康秀,而不會改稱龍康秀。雖說看不起,可龍造寺康秀又很佩服此人為了家族而犧牲自己的精神,所以在龍造寺家只要派出一有能力子弟參預蝦夷島開發的情況下,龍造寺氏的家主本人親自參加,以表示對此事的重視,對家主的少貳氏的忠心。

    宗盛國是對馬在蝦夷島的代表,在肥富和龍造寺康秀與他三人中,他算是老大。對馬已經跟了夷洲人幾個年頭了,夷洲人想的要的,對馬宗氏非常清楚。夷洲人只要錢,別的不要。他們要錢不是明搶,是暗奪,而且還是讓你說不出疼的掠奪。

    宗貞氏看著前任將軍時期權傾一時的大內氏是怎麼被夷洲人搞垮了的。當初大內氏與兩代幕府將軍多次交戰,仍然保住了家族,保住了家族最關鍵的領國。可夷洲人一來,幾仗一打,代表家族的戒指已經被夷洲的王大人收去了。對馬人知道夷洲的實力和底細,軍事上不用多說,在經濟上讓對馬宗氏吃驚的是,單單一個銀礦,日本人挖了很多年都是不死不活,一旦夷洲接手之後,馬上產出百倍不止。

    蝦夷島上的日本人最多,大多是從九州來的。最近幾年的戰爭使大量的農民破產,戰敗一方若拿不出所謂的戰爭賠款出來,又淪落為奴僕,這算是夷洲人的發明。這些人從九州轉移到了對馬,然後又從對馬北上到了蝦夷島。

    日本人到了蝦夷島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被重新登記,然後按著比例被分往蝦夷島的各個點。夷洲方面的策略是,不管是哪里過來的人,都不能按地區和民族聚居在一起,一定要有比例的打散了混居,然後對他們進行漢語教育。當前形勢下,漢語教育非常必要,因為來自夷洲的大量的生產工具的使用,一定是要通過漢語來講解的。很多新式的生活用品,也只有漢語名字。

    能到蝦夷島的都是在當地活不下去的,夷洲官方絕對不會販賣人口。當這些難民從日本朝鮮和東北原始森林里出來,到了蝦夷島之後。立刻發現這里是樂土,自然條件差了些,但生活有指望。

    漢人對待他們全然不象過去的主子,一是不刻薄,二是只要听話做事都有獎賞。同樣的,不听話的後果是很嚴重的,而且沒有商量,最輕的是罰干活一段時間之後被送回,有的則會被直接殺掉。

    在楊剛眼里,日本人和朝鮮人是最好驅使的。要求不高,極順從,引頸就戮前都會洗干淨了脖子且還伸的長長的。相對難馴服的是那些女真人,這些從密林里出來的女真人野性難馴,時常會為了小事而與日本人和朝鮮人爭斗。女真人尚武,尊敬的勇士,對于紀律法規等全無概念。只要你打贏了他,哪怕是他理虧,他也認了。一旦他打贏了你,哪怕下次你有理,他還會主動欺侮你。在蝦夷島的幾個據點,犯事被殺的大多是女真人,被送回去可能性是沒有的,最多是領上了船,開出一段後,從船上丟下海。

    楊剛在蝦夷島整整半年,然後就去了夷洲,接替他在夷洲主事的是陳機。軍隊方面還是王陳在管,不同的是,他手下的軍官換了不少。很多下過西洋南洋的士兵去了夷洲,很多新兵又補充到了他這里。更有意思的是,新兵里已經開始有了日本人,第一批加入到夷洲軍隊里的日本人來自對馬。

    對馬的海盜最早加入到夷洲的船隊,對馬的日本人也是懂漢語最多的。在日本國,如今懂漢語的人很吃香,這種人通常有兩類。一類是世家子弟,他們有很深的漢學背景,可惜的是,很多人會讀會寫,不大會听說。另一類是來自對馬和博多的前商和海盜,這幫人听說能力都不錯,可惜寫和讀不會。世家子弟,以對台壹歧和九州諸國為代表,已經有很多去了夷洲。加入到軍隊的大多是對馬的海盜們。左衛門太這個最大海盜頭子如今是最大的日奸,他手底下的人轉的自然更快。

    1413年的蝦夷島一派生機,百廢待興。
frank7649 發表於 2011-6-5 09:40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十一節 琉球政變

    球群島在永樂初年共有三國,南山、中山和北山,這TT中山國實力最強。在永樂元年的時候,三國都有使臣來朝。到了永樂二年二月,中山王死,其子繼位,但事實上,國家大權旁落,出現了一位權臣名巴志,是王族,不過相當于地方行政長官一類。此人有個很好的朋友,那人名汪紫英,身份與他一樣,也是個按司(王族),是南山王的叔叔。早在洪武年前的時候,兩人便走到了一起。汪紫英在巴志同志的幫助之下,擊敗了南山王,篡奪了王位。

    永樂二(1404)年,汪紫英之子汪應祖出使大明朝,以山南王承察度從弟的身份遣使赴明,聲稱承察度病逝,請求襲封為山南王。次年明朝冊封使至南山國,封汪應祖為王。1404年,汪應祖遣李杰赴國子監留學,這是南山國第一次向明朝派遣留學生。

    永樂四(1406)年。巴志起兵擊敗中山王武寧,奪取中山王位,但他並沒有稱王,而是在首里城奉其父為名義上的中山王,執掌國政。

    到了永樂十一(1413)年,南山國的形勢有了點變化。早在汪應祖繼位的時候,此人干過一件頗有意思的事情。他不停的往大明朝送人,1404年,汪應祖遣李杰赴國子監留學,這是南山國第一次向明朝派遣留學生。過了一年之後,他向明朝進獻閹者數人。

    明朝自朱元璋開始起,便有把敵人家里未成年的子弟閹後入宮,或賜給王室使用的習慣。汪應祖的這個行為算是拍馬屁,不過這馬屁拍到了馬腳上。永樂帝以為無罪而受宮刑是一件十分殘忍的事情,因此很不高興,將這些閹人全部退還山南國。

    汪應祖的長兄達勃期,見到自己的弟弟成為國王,享受榮華富貴,心中十分不滿。1413年發動叛亂,殺汪應祖,自立為王,南山國內大亂。

    如果說南山國有什麼外部勢力的話,那道推中山國和夷洲島,大明朝雖然非常的強大,但離的遠了些。南山國內最的消息最靈敏,陳強,他是陳貴的第二個兒子,琉球島三國遍布的鹽民和漁民都是他的手下。

    南山各地的按司都準備起兵誅滅了達勃期,大家都是一根筋,江應祖這人國王可是大明朝封的,居然有人敢違逆天朝的旨意,那怎麼行。

    楊剛得到消息的時候,還在夷洲,他意識到機會來了。自從夷洲崛起之後,琉球三國的對外貿易里原先與大明朝的份額,有八成都轉向了夷洲。經濟上控制琉球的目的已經達到,接下來是要從政治上影響和控制琉球。

    早在夷洲扶持趙構控制琉球經濟的時候,王動等就商量過對琉球的戰略。當時的想法是,從經濟上控制就行了。王動從後世過來,知道經濟控制的影響力,楊剛陳澤這些雖然能接受這種觀念,當從龍之後,他們想的還是中國歷史上那套,能佔有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在強鄰大明朝存在的前提下,怎麼佔領,成了關鍵。

    巴志同志當年幫著汪紫英奪了南山的天下並不是他樂于助人,而是中山國需要一個容易合作的鄰居,當然某日,如果有可能的話,把鄰居的地圈過來,那才是他最大的目的。

    陳強和趙構地想法很簡單。他們第一時間把南山國內亂地消息傳到夷洲地目地是要保護好自家地生意和財產。

    夷洲在琉球也有一點武裝力量。不過人不多。才千人。而且散在三個國家。主要是以保護夷洲商人地名義過去地。這會南山大亂。楊剛馬上找了劉煮安過來商量。當下決定。增兵三千去南山國。

    丁超當年跟著王動到淡水和基隆地時候。還只是個指揮百人地中尉連長。短短幾年。隨著基隆港口地發展。他手下地士兵也越來越多。這會已經成了上尉營長。此次三千人入南山國。他被抽調做指揮。

    龍城過來地蒸汽船只用了幾個時辰便把他們拉到了南山國。同一時間。中山地巴志才剛剛得到南山國大亂地消息。巴志不是笨蛋。一看到南山國國內地形勢。馬上順應了大流。但他不敢輕易帶兵進入南山地領土。他很擔心會引起糾紛。現在中山國實力雖強。但要吞了南山國還是沒那麼容易地。更別說現在名義上是他父親在當政。

    丁超到達南山國地時候。打著保護夷洲產業地名義過去地。琉球人對夷洲地軍事實力不說知道十分。但也知曉個七八分。這次丁超帶著三千多士兵到了南山國都城大里時。一下就把南山國內對立地兩派給鎮住了。

    南山諸按司地反抗是在達勃期預料之中和事。但反抗這麼激烈。意料之外。突如其來地夷洲勢力更是讓他緊張了起來。夷洲人過來到底想干什麼?

    他魯每是南山國王汪應祖的長子,按道理說此人是最有資格接任國王的位置,此人現在失蹤了。

    南山國諸按司都在明的暗的反抗著達勃期,其政令根本出不了他的領地和國都,種種跡象表明,諸按司正在準備聯合起來討伐他。

    他魯每還在南山國都城大里,他在丁超、趙構和陳強的保護之下,目前為止,沒有人敢去查夷洲的鹽場和送鹽隊伍,更沒有人敢去查夷洲在琉球各國的漁場和漁船。

    歷史上的琉球雖然親大明,但在諸多強國面前,也一直是個騎牆的角色。按著歷史記載,當年琉球就曾經同時對大明朝和日本兩國入貢。南山國在最需要大明朝的時候,大明朝的人遠在天邊,根本不知道南山國的政變,即使一年三貢,那也是四個月一次的事情。真要等大明朝的人過來幫忙,可能他魯每的骨灰都已經喂了魚了。

    丁超只是個軍人,趙構是個有點野心的商人,陳強跟著他老爸陳貴走南闖北也不是一年兩年了。

    可面對這個場面,三人都不知怎麼辦。楊剛派丁超入南山國只是交待,保護好那里的夷洲勢力,另外就是沒讓他回來,他不能回來。言下之意,要他在南山國長駐下去。

    他魯每是被趙構弄過來的,他只知道,這人在手上,可算的上是奇貨要居

    當年的呂不韙一樣。這個世子有可能就是今後的國T7幫以後的回報必定不小。

    他魯每到了趙構和陳強手上之後,第一想到的就是趕快離開南山國,他要去中山或是大明朝搬救兵。

    沒想到的是,很快的,他便看到了軍人,看到了高素質高戰斗力的軍隊,夷洲的軍隊過來了。他馬上想到的就是,向夷洲借兵。

    兵不是那麼好借的,那是要付出代價的,是有條件的。怎麼談,丁超、張強都不懂也不會。只能又報消息到夷洲,請楊剛劉煮安定奪。

    “老大人,琉球南接夷洲,北通日本,西連大明,可正是個咽喉之地。”楊剛、管峻和劉煮安,這三人是夷洲最高的領導班子。

    “丁校尉入南山國之意,便是布棋,只是這南山世子的要求委實高了些,夷洲不便直接出兵相幫,此事一旦傳到大明朝,怕是難以收拾。”這是管峻的意思。

    “兵已經出了,幫贏家,好過觀望。”劉老爺子想法很明確,大明朝要的是一個听話懂事的琉球,至于那里發生了什麼事,不會關心。劉老爺子知道南京城里的那幫大官的想法。

    番外之國根本不會在他們的眼里。

    “楊大人跑一趟,把那個世子接到夷洲來,仗就由丁校尉去打,國王還是讓這個世子回去做,國相由夷洲選派。”

    在琉球三國,主要官府衙門有三級,第一,在最高的是老大國王,第二便是國相,相當于朝庭里的各級中央政府官員,第三級就是各地按司,各州府的老大,不過與大明朝不同的是,這些按司大多是王族與王族有密切關系,而且按司的職務可以世襲。

    國相大多數除了是國王的近臣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那就是琉球當地的唐人,所以劉煮安的建議不過份。既然你們已經在大量用唐人做國相,現在夷洲幫了你們這麼大個忙,派點人過去做官,幫你打理政事不過份。

    楊剛到了南山國都城的時候,那里出奇的安靜,已經開始宵禁了。白天在街上走的人都不多,能看到士兵,晚上更是沒有人。南山國的軍隊並不多,達勃期篡位只靠了一千多士兵,就輕易把都城里的反抗勢力給弄干淨了。當然這個都城里也有三千人左右的軍隊,他魯每失蹤之後,達勃期的第一要務就是要鎮住場子,然後就打算給大明朝派使臣,他想,只要大明朝皇帝下了詔書,他這個位置就坐定了。

    然後,他的船並沒能開到大明朝,出去不久就被擋了下來,被押解到了夷洲。達勃期還在南山國都城大里等待自己派出去的使臣的消息,這個使臣這會已經在基隆港口,已經跪到了他魯每的面前。

    “世子還是要耐心的等等,諸按司還未能辨忠奸,還要多些時日。”楊剛在與世子說話。

    琉球諸國的官方文書都是用漢字收發室,他們的官話,其實是帶著大明朝官腔的福建話。所以與他們交流起來,障礙不是很大,大不了說不懂,用筆來寫。

    “楊大人所言極是,只是不給忠臣們些消息,怕出更多的事端。”他魯每擔心,他消失的時間太長,會影響按司們的選擇。

    “陳大人已經放了話出去了,說是看到世子離開了都城。”

    “趙大人也放了話出去,在海上看到過世子大人。”

    這下好了,這算是給了南山諸人一點定心丸,也讓達勃期更加的緊張。達勃期派別到中山國的聯系人,久久沒有得到巴志的信息,他不知這位近鄰什麼態度。

    “許以喜汀志川泉!”達勃期許以重利。

    這個大里城一處出名的泉水,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南山國三面,北面是中山國),淡水很重要,喜汀志川泉,是大里城里最出名的泉水。這個泉水不只是水量大,而且水質甘美清冽,平時有兵丁看守,每日固定時段開放供都城里的百姓取用。

    巴志到南山國的時候,曾飲過此泉,贊口不絕,一再表示,若是中山國有如此甜美的泉水就好了,達勃期開出地條件太誘人了。

    巴志正在猶豫,他不知他魯每在哪里。大明朝當年怎麼對付安南國的先例,他知道,但是,當年汪紫英在他的幫助下上台的故事也是有。他如果插手這事,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他魯每會不會已經跑去大明了,會不會大明發兵琉球。

    他知道大明朝的實力,他見過鄭和大人的船隊,琉球人擅長造船靠的是明朝遷過來的工匠,這些工匠還是那年朱元璋派過來的,他手上的軍隊絕對不是大明的對手。

    汪紫英奪了佷子的位置,大明沒有管,現在是達勃期奪了弟弟的位置,也算是王族,安南那會是外姓臣子篡位,這還是有本質不同的。

    巴志不會管南山人民的民意如何,他是靠武力上台的,也曾經幫過達勃期的父親,相對來說,他與達勃期的關系要好過與他魯每的關系。巴志在往南山國邊境增兵的時候,琉璃的形勢更亂了。實力最弱的北山國也接到了這一訊息,他們居然也派了些船過來,在南山港口靠岸,也不知是來打劫還是在幫忙的,打動誰和幫誰的忙,不詳。

    得不到他魯每消息的南山諸按司開始有點動搖了,巴志開始在盤算怎麼使用那口泉水了,北山國也在想要不要為新君上位助力。

    大里城及周邊的軍隊已經上萬了,這些都是達勃期的支持者。丁超的軍隊也有五百人進了大里城,余下的散在幾個鹽場和漁場。小小的大里城區域一下子多出一萬人,這讓大里周邊的供應成了問題。大里的經濟在趙構和陳強的手上。這里的生產人口就兩種,一種是漁民一種是農民,這些人中80%在夷洲的產業里做事,所以說,大里周邊的產出大多在夷洲的產業手上,能不受夷洲勢力控制的都是家里有余糧的地主和貴族。

    永樂十一(1314)年,注定又是不平靜的一年。
frank7649 發表於 2011-6-5 09:46
重回永樂時代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十二節 琉球兵事

    球三國北山離南山國最遠。國家較大。國力卻是最弱。南山和中山國這些年發生的變故。北山國也看在眼里。說來說去。就是按司級的人物篡位。臣子造反。這弄的山國內政治的氣氛也很壓抑。國王開始加強中央集權。更進一步的關注中山和南山的情況。他也怕有中山的勢力進入北山。

    琉球三國對近鄰夷洲這些年的崛起也是十分驚異。幾年之前。那里還是蠻荒之地。可現在已經如果發達。夷洲主事的人是哪里。琉球方面搞不大清楚。穿著說話來看。象是大明朝的。不過也不對。那還有很多非唐人的異族。

    他魯每在夷洲受到了禮遇。負責與他連絡交往的是楊剛。夷洲方面會把南山國內的動態通報給他魯每。這個世子在夷洲過的很愜意。與剛到夷洲時的表現截然相反。

    憑心而論。南山國的政變把他魯每給嚇著了。他本人實際上沒不是一個很有能力和想法的人。夷洲能幫上位。他自然高興的很。對于沒去過大明朝的他魯每。夷洲的繁華更是讓他心動。

    南山國能不能建成象淡水基隆一樣。他不知道。但要讓能一直呆在夷洲。他心里是願意的。吃喝不愁。有大量的新鮮的事物供他賞玩。他魯每的逃亡生活。比他在南山國過的還要滋潤。樂不思蜀。

    與此同時。由于種種跡象表明。他魯每還活著。不是在夷洲就是在大明朝。可除此之外。沒有半點消息。達勃期卻是緊張的不行。他不知這兩個地方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他的佷子會不會從這兩地借到兵打回來。

    中山國傳來的消息。讓達勃期慢慢安穩了下來。

    巴志的軍隊在兩國邊境扎營。在收了他的禮物之後。中山國表示尊重南山國人民的選擇。開始觀望。

    這種觀望其實用心是險惡的。很可能到後來是幫著佔上鋒的一邊打擊失勢的一邊。但好過開始就拉偏架。達勃期送給巴志的禮物不少。特別是那口泉水。這真的讓巴志心動。

    山|大里城。達勃期派人去夷洲商輔那打听了消息。結果。夷洲人回他。並不知他魯每的去向。丁超讓夷洲方面向南山國派更多的部隊。他在大里城的部隊太少。他要不高。再給他一千人。他就能把南山國整個拿下。

    楊剛和劉煮安都不大同意直接往大里城派更多的部隊。人多了。南山方面一定會很緊張。他們則向那邊幾個大商輔下了命令。稅賦照舊上交。就上交給達勃期的政府。沒有系。這點已經與他魯每達成了一致。

    了夷洲方面稅賦的達勃期心里稍定。不過。地方諸按司的情形已經開始惡化了。明顯的支持中立和反對的三部分涇渭分明。他感到了壓力。必要要借助外力了。夷洲方面-就明確表示。無意干涉南山國朝政。這時能幫他的好象只有中山國了。

    巴志終于還是決定不派兵進入南山國。但卻借著與南山國做生意的名義。賣了很多兵器給達勃期。巴志個遠比達勃期更有眼光的野心家。向達勃期提了個建議。現在南山|內雖然旗幟林立。各有傾向。反對派的軍事聯盟看似鐵板一塊。但還有間隙。更重要的是。他們雖然有共識。有軍事方面的協議。統一的軍隊力量還沒有形成。應一一擊破。達勃期決定開始討伐那些反對他的按司。

    從政變到達勃期做好討伐的準備。時間已經是三個月後了。這三個月里。達勃期沒的到來自大明朝和夷洲的信息。從這點上。他判斷這兩個強鄰。不會干涉南山國的事務。這三月里。達勃期通過中山國的幫忙。又武裝了兩千人的軍隊。大里城他直接掌控之下的軍隊已經有了五千人。支持他的按司各自出兵三百五百不等。他手上這會有八千人的軍隊。這在南山國已經是超強實力了。通常一個按司手上也就五六百的兵力。他有理由相信能對付反對勢力。

    八千人的隊伍號稱三萬。把營盤扎的真是象有個兩萬人的樣子。在大里城外集結之後。準備出發去討伐反對勢力。

    丁超看著達勃期在大里城的軍隊越來越多。又從各地兵力抽了一點到大里城周邊。他手上的兵力增加到了八百。這八百人中有五百人被很好的隱藏了起來。在漁場要是藏個幾人還是很容易的。只要從夷洲方面調幾條漁船過去就搞定了。

    自琉球政變之後。這些政報已經在第一時間傳到了龍城。龍城方面則在等王動。那會王動還在回家的路他的船隊從甦伊士出發後。並沒有直接回。而是去了一次忽魯廝國。然後再由那里出發往古里國。經古里國之後。船隊發甦門達刺國。者米蘭在那里安胎待產。

    王動回到甦門達刺國之後。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環境里。此時。他當初穿越時帶回來的大量資料在甦門達刺國也有準備。在他接到琉球信息的時候。馬上發出了指令。肯定楊剛的想法。要在南山國安插夷洲的軍隊。如果有可能。最好借機控制南山國。這指令傳到琉球國的時候。正是達勃期集結了軍隊。準備去打敗南山國地方按司的時候。

    巴志在南山國邊境準

    千人的軍隊。夷洲在南山國也暗插了三千人的軍隊。的命令一到。又有兩千人的軍隊隨時待命。不是在夷洲待命。而是在船上待命。達勃期的軍隊一出發。夷洲的軍就會再一次開往南山國。運兵的船是從蝦夷島調回的三條蒸汽動力船。

    達勃期的軍隊一離開大里城。丁超散在幾處的兵力開始往大里城集結。大里城內雖然只有三百人。城外卻很快的圍起了兩千五百人的軍隊。而且還有兩多千人的假兵。這些士兵是琉球人扮的。只負責扛旗。這五千人結合起來攻城。氣勢還不小。

    丁超的三百人在城里開始放火。內外一起發動。這讓達勃期的守軍措手不及。達勃期只留下了一千人的隊守城。慶幸的是。城外攻城的軍隊沒有火炮。單單火槍要攻打一個城池還是沒那麼容易的。楊剛給丁超的指令倒不是要真正的攻打下這個首都。而是制造混亂。越亂越好。

    達勃期的軍隊在離開了大里城一天之後。的到了大里城被攻擊的消息。對手居然是他魯每。讓他吃驚的。他魯每的背後是誰。他並不清楚。丁超的軍隊用的是火槍。這種兵。達勃期印象中大明朝的軍隊里有。夷洲的軍隊里應該也有。這一點他確定。可問題是。這兩個國家要是把軍隊派到南山國。要運到南山國。他一定會知道。還有就是。真要是這兩個地方發兵的。兵一定不會少。不可能是只有幾千人的規模。至少是上萬的。丁超的軍隊進入到南山|在達勃期眼中只有千人左右。只三百人在大里城。其余分到各處去。

    他魯每從哪里借的人?這會。他第一反應是中山國。可惡的巴志。可惡的中山國。一方面賣刀槍給達勃期。另一方面又支持他魯每。在達勃期眼中。仿佛只有巴志的中山國才有可能在這麼短時間。把這個數目的軍隊拉以大里城下。

    達勃期一方面急急的往大里趕。另一方面讓他的同盟者往邊境發兵。等到趕到大里城下時。欲哭無淚丁超的軍隊在大里城只攻打了一個時辰。攻城是從大里城的幾處城門開始起的。由于突然發難。打的守軍沒有防備。很快的就打進了城里。可進了城之後。城里更亂。南山國大多以木為建材。城里的房子大多是木頭建的。丁超的手下在城里四處發火時。也沒有想到這把火會燒的這麼大。等城外的人攻入到城里時。城里已經是一片火海了。

    這個火城。丁超也沒能力去守了。于是只能打開了城門。讓城里的居民們也四處逃生。所以當達勃期著大軍回到大里城時。那的火還沒熄。一片混亂。他魯每和他魯每的隊。他是一個人都沒看到。但大里城火卻讓他驚呆了。

    這時。達勃期又的到了另一個消息。反對勢力的軍隊也開始集結往大里城進發。他沒主動去打擊對手。對手現在開始主動打他了。

    這個手的軍隊主要是以南山國地方武裝為旗幟。其實里面的主要兵力卻是夷洲過來的軍隊。

    達勃期這下急了。雖說手上還有七千人的大軍。可對方人數是多少。他並不清楚。攻擊大里城的軍隊多少。去了哪里。他也不清楚。好在這時邊境方面來了消息。巴志的大軍並沒有動。攻打大里城的軍隊不是他魯每跟中山國借的兵。

    達勃期開始郁悶了起來。如此說來。難道攻城的是底下按司的軍隊。不大可能呀。他不相信那些按司有這種本事。能在他眼皮底下把這麼多軍隊調到大里城周邊。那麼只一可能。那就是夷洲人。也可不對。在大里城里。夷洲人還在。他們在救火。

    守城的士兵損失多少。達勃期並不大清楚。因為這時城里一片火海。所有的人不是在逃。就是在救火。這情形。他也不敢輕易進城。只到確定里面沒有敵人時。才派人進去救火。可士兵進城之後才發現。這火根本救不了了。

    巴志的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是在第二天了。他的到的消息很細。在他的概念中。達勃期實力還在。反對的勢力也集結了起來。正要往大里趕。而且大里城被燒了。回報的人他說。大火還在燒。達勃期的軍隊已經趕回。晚上此人離開時回望大里城。那還是火光通天。

    丁超也沒想到這火會燒的這麼大。開始時。他只是想著要借火制造混亂奪了城。可火起後生變。開始起風了。這時丁超才意識到問題嚴重了。大里城里只有水井。並沒有河流泊。可用于救火的水源太少。

    大里城是怎麼被攻下的。丁超自己都不知道。打進城里的軍隊。也只是向他匯報說。爭奪城門時光的代價不大。進了城後。守城的士兵一哄而散。根本沒法去追殺。因為這里。城里已經是四處火起。最終的結果是。丁超的軍隊和支持者們。整整有五千多的人專職去救火。還是沒辦法控制住火勢。只能讓大部隊離開。|到山里。隨時等待命令。到時發動對達勃期的最後一擊。

    達勃期在大里城下向他的支持者們宣布。攻打大里城的反對勢力已經被清除。反正這會城里的火還在燒。進城去救火的士兵只是盡人事。根本沒辦法控制住火勢。

    能守著幾處地方。別的地方就任由火去燒。只要自隊進了城就好辦了。他還可以宣布大里城在他手上。

    巴志知道大里城被燒了。也的到了達勃期的消息。那是另一個版本。大里城被他奪回來了。而且打敗攻打大里城的反對勢力。目前。達勃期正帶著大軍。在大里城等待反對者的最後反撲。時機到了。巴志命令全隊進入南山國。而且向達勃期表示。他這是趕過來幫忙的。同樣的。他也向反對勢力表示。他明的是過來幫達勃期的。暗地里是來幫他魯每。

    巴志也不知他魯每在哪里。他只知道南山國一片混亂。是他出兵去控制南山國的時候到了。等他們打的兩敗俱傷的時候。他去收拾殘局。邊境上。巴志集結了五千人的軍隊。浩浩蕩蕩的開進南山國。

    大里城外。達勃期被那大火燒的干著急。他面臨著兩個選擇。一個是回他的領地去。另一個便是守著大里城。外面畢竟不知大里城被燒毀了。這里還是名義上的南山國的都城。意義重大。可這大里城被燒。城外還有大量的大里城的百姓。這些人需要他用糧食去安撫。大軍出征時。準備的糧食可架不住這麼多人吃。最後他決定。把附近的支持者調到大里城。在這邊上一次性打敗南山國的反對力量。

    夷洲的軍隊進入大里國的共有五千人。丁超的三千外。還有另外兩千人。這兩千人在季強的帶領之下到了南山國。季強是王陳的手下。回到夷洲後。他被留下來輔佐陸柏。這他帶著兩千人到南山國心里還在奇怪。按著南山國的兵力。兩千夷洲軍隊就能打遍琉球三國了。怎麼丁超帶了三千人過來。還說人手不夠。

    等他到了南山國之後。看到南山國的軍隊。季強更加奇怪。別說三千人。只要一千人就能對付了。怎麼回事呢。丁超這人季強還是知道的。應該是能力不差的軍人呀。

    最後季強與夷洲在南山國的商會負責人接上頭才知道。三千人真的不夠。不是打仗不夠。而是防守不夠丁超被派到南山的時候。楊剛和劉安等的想法開始還是保護好夷洲的財產。另外就是把人留在南山國。丁超事出緊急。他在海上才知。洲居然在南山國有礦山鹽場和米倉庫百多處。加上漁場。列入他需要保護的對象減了又減還有七十八處。人還沒到齊。丁超就到了另一消息。對立的雙方居然都開始向夷洲的商輔伸手。大家都能預期到會有戰爭。都在擴軍備戰。丁超只能馬上把手上的士兵完全打散分出。先守著夷洲的資產再說。這也與楊大人的要求一致。把軍隊駐扎到了南山國各地。

    季強到了南山國後馬上就再次體會到了夷洲的強大。他帶過來的兩千人只是帶了武器準備過來。並沒有準備糧食。到了南山國一看。夷洲商會居然軍糧都已經準備好。而且南山國當地的支持他魯每的勢力也給夷洲的軍隊準備了糧草。這仗更有保障了。

    路|軍往大里城趕。由于有他魯每的印章信物。季強成了這支軍隊的領導人。這支軍隊離大里城還有八十里時。他能指揮的軍隊已經有七千人。

    大里城火燒了四天才滅了。第五天。大里城周邊集合了三股勢力。達勃期的軍隊已經達到了一萬。巴志的五千人在百里之外。丁超的三千在三十里外的密林里。他的消息最快。知道中山國的軍隊已經過來了。可惜的很。大里城的大火和達勃期的謹慎。丁超只到第四天才知季強帶著兩千人夷洲兵和五千的南山人到了八十里外。季強只知道達勃期還在大里。開始他非常吃驚。以為丁超失手了。等他到了八十里外的小鎮時。才知大里城被燒了。丁超的人就在三十里外。于是馬上約定第五日一起作戰。

    王動的命令到夷洲時是要控制南山國。到了楊剛這里。就變成了控制琉球。因為楊剛這時已經知道。中山國蠢蠢欲動。遠在甦門達刺國的王動還不知道這一消息。

    季強自然不能讓南山國人知道。他不只是要打達勃期。還要打巴志。南山國人也不知巴志過來的真正|的。都以為是盟友。跟著季強的南山部落。還派人送了糧草給巴志。又把進攻的計劃告訴了巴志。

    大里城外二十里處的三個小鎮。達勃期設了三的據點。構成了一道防線。這時他手上有一五千萬人。既然對方打上門來。就在大里城外一次性解決問題吧。所以他把周邊的軍隊都集中到了大里。第一道防線放了一萬人。另有五千人真正是守在大里城外。這五千人。近日來的主要工作就是從城里往外搶運物資。把沒燒的和燒剩下的東西。趕快運出來。

    在季強的計劃中。南山輔軍攻在一個據點。他的兩千人負責守兩邊。打擊另兩個鎮過來的援軍。而事上。丁超的軍隊會攻擊另兩個小鎮。打援的部隊被安排去防守巴志。

    巴志的知了季強的進攻計劃。馬上把這個計劃偷偷的送給了達勃期。第五日。一場大戲上演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