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回到明朝做千戶 作者:老白牛 (已完成)

 
Nineider 2009-2-5 17:21:0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24 469536
tim12145075 發表於 2010-8-18 17:12
回到明朝做千戶 正文 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

萬歷二十四年臘月初一日,水泉營堡邊牆。

    眼下離過年還有一個月時間,不過這邊塞的天氣卻是極冷,接連幾場大雪,下得足有幾尺厚,北風一吹,殘雪更是凍成了堅冰,使道路極為的滑溜難行。特別是從邊牆上極目看去,外面就是邊塞胡地,白茫茫的無邊無際,就算沒被雪蓋住的地方,露出的,不是黃土,就是黃沙,真是荒涼淒冷。

    不過盡管寒風貶人肌骨,路面難行,從水泉營堡到歸化城的路面上,還是商賈雲集,駝馬成群,雙方往來不休。過了秋後,越近年關,這生意就越是好做。近了年關了,不論是漢蒙兩方都是要過年的,每到這時,大批邊牆附近的蒙人,穿著各樣的獸皮袍,戴著氈斗篷,富足些的,便穿著灰鼠皮或是銀鼠皮袍,甚至有些更富貴的,還穿上最新流行的五寨堡呢絨大衣,頭上戴個毛線帽,內中再套上氈斗篷以抵擋寒風。

    這些人紛紛趕著自己的牛羊,或到附近漢人民市,或到水泉營堡官市之地,換取漢人的糧食布匹,還有一些油鹽針線百貨等。大些的部落,便趕著大量的牛馬,進入水泉營堡市場中,換取大量的糧米,綢絹,呢絨面布,鍋釜耕具等,每次交市,雙方貨物都是裝滿了近百匹駝馬。

    開市幾年來,山西鎮邊牆的漢蒙民眾各取所需,生活都各上了一個檔次。顯而易見的,今年秋後時,以往交易時那種極度瘦餓窮困的蒙人少了許多。

    除了這些邊牆兩邊為了生活所需而互市的漢蒙民眾外,在這條路上,專業販賣各樣商貨的漢蒙商人也少。五寨堡需要大量的羊毛,從每年夏起,漢商們便到草原上,將一車車的羊毛畜皮運回五寨堡,這種景色一直持繼到冬日。除此之外,歸化城是草原中的羊毛集中之地,周邊又有幾十萬的蒙古人,還有大量的各族商賈,需要大量地商貨,專門做這些人生意的晉商,每個月中,都要將大量的商貨從漢地運往歸化城。

    不但羊毛畜皮,肉食也是五寨堡大量需要的,五寨堡各個副食品廠,進了秋後,特別是冬天後,便生產出大量的午餐肉罐頭,各樣凍肉,火腿等,這需要大批的肉食原料。

    而到了冬天後,草原上地各種牛羊肉不易腐爛,容易儲藏,又價格低廉,便有許多商人們,也大規模地將草原上的肉食運回五寨堡來。這也形成了諸多的商機,養活了許多地漢蒙商人們。在今年初時,黃來福還在五寨堡開辦了乳品制造廠,生產酸奶、奶油、奶+等,為軍隊與民眾提高營養需求,這又需要草原上的大批原料。雙方的種種需求互初,形成了這條繁忙的商路。

    不過有道是世上本沒有路,人走得多了,便成了路。從水泉營邊牆到歸化城,共約有四百余里地路,這些路,自然不可能是驛路,明初大明雖然控制了直到大青山的國土,但卻沒有在塞外修建驛路,明中期後國土縮水到水泉營堡邊牆,就更不會去修建塞外的驛路了。而蒙古人是從來沒有修路的能力與想法的,這就造成了從老營堡到歸化城一帶道路的極度難行,可說是直接從草原上走出一條路,又是坑窪,又是風沙,又是黃土的,到了冬天,更是滿路冰雪,很難說是一條路。

    眼下從五寨堡到嵐州,到神池堡,到寧武關。五寨堡到偏關,到老營堡幾地己經修建了水泥路,方便了商民的出行流通,也提高了黃來福對幾地的控制力。而修建從老營堡到歸化城地水泥路,也應該提上議程,路一成,大大方便雙方流通不說,還極大提高了黃來福對塞外的掌控力。不過以修建一百里路需要花費三萬兩銀子的價錢算,如修建老營堡到歸化城的水泥路,沒有十二萬兩銀子是不能下來的。

    這是一筆龐大的花費……或許,這錢是花得值得的……又或許,還有一條水路可走。-====-從歸化城到關內,不是可以走黑河,再到黃河,再到偏關嗎?黃來福听說許多商人己經開出來黑河到偏關的航線了……不過這條水路,應該是將來自己經營包頭城時,才是揮最大效用的時候……

    城頭寫著斗大“明”字與“黃”字的大明旗幟己經被凍得飛揚不起來,面對邊牆外地塞物風情,黃來福只是按劍沉思著,他的神色深沉,在他地周邊,一排排頂盔披甲的家丁們站得筆直,他們個個身材高大,神情堅韌,就算是臉上被寒風拉開了一道道口中,也還是靜立不動。

    周邊一處寂靜,只有城門口不時商客通過地馱馬鑾鈴響動聲。

    寒風瑟瑟,不時一陣風卷起地上的積雪,向城頭地人迎面撲來,天地一片蒼茫,數十米之外便難辨物。黃來福只覺得陣陣冷風似乎要透入自己的肌骨中去,身上的鐵甲披在身上,就如穿上一件冰衣一般,凍得心肺都要冷了。才迎著風口站了一陣,黃來福覺得自己要凍僵了。

    這時腳步聲響起,卻是鎮虜營游擊許忠泰走上前來,他低聲道︰“軍門,城頭風沙大,要不您回官署上去?免得凍壞了身子!”

    身旁

    腮胡子的水泉營堡守備謝慶奎也是粗豪地大聲道︰得不錯,這城頭,有我們哥幾個看著就行了,軍門大可以放心,眼下塞外虜人早己被軍門打破了膽,再也不敢來騷擾。

    就算他們來了,我們也保證他們有來無回!軍門大可安心坐鎮老營堡之中。”

    從萬歷二十年黃來福接管老營堡來,原先的老營堡守備劉正威、千總梁治平、千總謝慶奎、原副總兵親將許忠泰等人,因為相繼的一些戰功,各自身份己經有了一些變化。

    許忠泰現在是游擊,統領鎮虜營三千人。謝慶奎己經升職為守備,帶五百人,駐扎于水泉營堡中,還兼當守市人員,維持互市的市場秩序。梁治平也是升職為守備,帶五百人,駐扎于紅門堡之地,同樣兼當守市人員。至于劉正威,拿著游擊的餃頭,己經榮休了,現在在五寨堡之地買了房子,悠閑地過日子。

    這幾年中,許忠泰等人,己經徹底地融入黃來福體系中,其鎮虜營,也成為與五寨營一樣的虎狼之師。光光一個鎮虜營,就可以威懾塞外數百里之地,護衛塞外的諸多農場安全。

    听了謝慶奎的話後,黃來福微微一笑,人說軍事是政治的延續,眼下的自己,當然不會再擔心有蒙古人敢來入寇山西鎮邊牆等地,所以相比別的軍鎮,這幾年山西鎮地防冬防秋都很輕松,現在自己要考慮的是,是如何掌控塞外周邊的廣大土地,讓他成為大明的糧倉畜場,而不是威脅之地。

    當然了,這個心思,與他們說了也不會明白,他們只要嚴格按照自己的指令去做事就行了。不過說實在話,他還是很喜歡謝慶奎這個粗豪漢子的,相對地,許忠泰就謹慎,小心翼翼得多。

    他笑道︰“謝守備說得是,蒙古人早己被我們打破了擔,他們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再來入寇邊牆,看來這個冬天,我們又可以太平地過去了!”

    許忠泰抱了抱拳道︰“這都是軍門勇猛無敵,所以虜人聞之喪膽,不敢再來冒犯我大明!”

    黃來福點了點頭,道︰“將他們打怕了還不夠,要讓塞外那片土地成為安樂之地,我們還要做很多事!”

    見二人不知所雲的樣子,黃來福笑了笑,道︰“這水泉營堡沒什麼事了,回老營堡吧!”

    老營堡離水泉營堡邊牆並不遠,快馬不到一個小時的路程,相比水泉營堡,老營堡就大了許多,險要了許多。周邊五里,城牆高厚,自山西鎮建鎮來,老營堡就是每年鎮城總兵來到此處地防冬之地。

    自萬歷二十年黃來福經營老營堡來,四年過去,老營堡變了許多,不但街頭寬敞整潔,商肆店鋪更是密布。街上行走的,也多是衣衫整潔,精神抖擻的軍戶們,還有那些雄赳赳氣昂昂的鎮虜營將士們。嚴格地訓練,充足的糧餉保障,讓原來充滿老弱殘兵的鎮虜營,己經成為一個如五寨營一般的虎狼之師。

    城外面一片的白茫茫,積雪數尺厚,不過回到老營堡街道時,只有幾寸殘雪浮冰。邊塞之地城堡,居民與商賈們,都養成了雪隨下隨掃的習慣,否則積雪幾尺厚,把門封住,稍一遲延,凍成堅冰,想開門更是麻煩了。街上的積雪,也早被掃除干淨,余下一些浮冰,鐵蹄踏上,嘩嘩作響。

    看著黃來福的大隊騎回來,街上不論是軍戶還是商賈們,閃避之余,都是露出了景仰的神情,正是因為有黃來福與他地軍隊在,所以山西鎮邊牆現在是越來越太平,不再有兵火之災。老百姓的眼楮是雪亮的,誰好誰不好,他們可以分辨得出。

    回到老營堡官署內,黃來福拿出塞外地圖,仔細察看。黃來福的軍隊中有專門的情報局,或是派專人,或是利用貿易的商人們,在塞外收集各部落的情報,繪制各地的水源,最後的結果,便是匯成手上這張相對精致的地圖。

    黃來福地手指在地圖上緩緩移動著,陪在他身旁的,除了顧大刀,阿智等心腹親將外,就是老營堡游擊許忠泰,還有一干隨行地幕賓贊畫等人。黃來福接管了寧武關後,前總兵劉明安相應的一干參謀幕僚人員,他也接收了下來。自己身旁地將官大多是些大老粗,很多文書工作,還是需要這些幕僚人員處理的,有些軍務,也要他們參謀。

    不過黃來福有這個心思,在五寨書院中開辦專門地軍事學科,聘請軍官們,傳教自己的心得,形成書冊,這樣好培養一些專業的軍事人員,參謀人員,後勤人員等。這個時代的大明軍將,多是各搞各的私人參謀體系,沒什麼全國的整體制度。雖然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時,有開辦專門的軍校,兵部的職方司,也有某些軍事測繪的職務,不過都不專業,不能推廣,多還是依靠將官們私人努力,所以古時多有什麼軍將世家,名將之稱。

    黃來福手指移過清水河與準格爾旗後,停在了塞外東勝與鎮虜兩個地方。這二地,是明初山西行都司,在塞外設的衛所,眼下都荒廢了。在山西行都司的建制中,

    東勝衛,鎮虜稱鎮虜衛。在他們的上面一些,在後格爾縣城,還設有雲川衛,統管包含歸化到大青山等大片地界。在鎮虜衛右邊不遠處,還設有玉林衛。

    看地圖就知道,這些衛所都在要害地點,他們的設置,也曾經有力防護了山西鎮及大同鎮,還有宣府鎮地安全。特別是東勝衛,位于黃河東北岸邊上,離歸化城1里,離老營堡約二百里,威鎮黃河兩岸,並輻射周邊數百里之地,地理位置重要。

    歷史上的東勝衛于洪武四年初建,城牆高近十米,城周邊長十六里,雄居于邊塞之上,東勝衛的建立,將大明邊防線大幅度北移,大大防護了內地的安全。

    可惜明中葉後,大明勢力內縮,更由于東勝衛離內地太遠,補給不易,加上蒙古人的騷擾嚴重,最後不但東勝衛,還有鎮虜衛,雲川衛,玉林衛等邊塞衛所,全部都放棄了,大明只依靠長城九邊,作為內地的防護。沒了這些緩沖地,九邊內地直接承受百年地戰火便可想而知了。

    大明現下顧慮太多,也無力恢復這些衛所,不過對于黃來福來說,復設東勝衛與鎮虜衛的時機己經到了。

    從萬歷二十一年開始,黃來福大規模布局塞外的經營,最初移民地清水河及黃浦川河一帶,己經有移民二十余萬,農場及居住點不計其數,開墾的耕地有百萬畝之多,還有眾多的草場被開闢為畜牧農場。甚至有許多移民,己經越過這兩地,前往後世的達拉特旗一帶,甚至更有膽大之人,己經在後世地包頭之地安家落戶了。

    由于黃來福的移民制度完善,這些移民們人口文冊,都勞勞地掌握在他的手上,除了與黃來福合作的一些農場黃來福會有分紅外,從明年開始,三年的免稅期己經過了,到時自己還可以向那些移民們收稅了。

    這些移民及到時收上來的稅糧,是自己將來最為有力的後勤保障,可以就補地,不再存在著補給太長的問題。再加上今年初時,自己領軍大敗卜失兔,殺得他遠竄西邊,河套周邊的蒙古部落們,無不膽戰心寒,不敢再起對抗自己地心思,在河套東邊之地,自己己經沒有能威脅自己的人。所以復設東勝衛與鎮虜衛的時機,己經成熟了。

    等這兩衛復設後,山西鎮再無安全擔憂,還順便照顧了大同鎮的安全。自己再設立包頭城,那河套之地,便真正勞勞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當然了,要復設兩衛,相關的事宜也是繁多,兩地現在的情況,要勘測探明,周邊蒙人將會有的反應,也要預期。特別是兩衛的設立,也要事先取得朝中的同意,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工作,並不是一件輕松地事。

    黃來福手撫地圖盤算著,而在場中人都是人精,見黃來福久久注視地圖不語,手指更是停留在原東勝衛的地點上不動。一位幕僚忍不住道︰“大人難道想出兵塞外,復設東勝衛之地?”

    黃來福環視一眼眾人,見各人皆有熱切之心,點頭笑道︰“我正有此意!”

    黃來福此言一出,在場中人都是精神大振,在別地軍鎮保守挨打的同時,如果山西鎮能夠出兵塞外,開疆復土,這是多大地事,多大的大功?在場地許多人,或許也能夠名留青史。

    特別是那些原總兵劉明安的幕僚們,從跟著黃來福來,便沒有干過什麼大事情,己經閑得慌了。雖黃來福對他們寬厚,但這些人見黃來福這些年名聲越顯赫,還深受皇帝寵愛,跟著他大有前途,都是心頭越熱切,希望能做什麼事,在黃來福面前來顯示自己的重要,眼下機會終于來了。黃來福如有復土之功,在場各人,自然也有大把的功勞可分。

    有幾人更是心想︰“軍門果然銳氣,如有復土之功,我等將來功成名遂,足以光宗耀祖了!”

    顧大刀更是興奮地道︰“最好復衛時,那些蒙人來擊,這樣我們就可有軍功了!”

    阿智微笑道︰“年初時,軍門的那場仗,己經殺得那些蒙人聞風喪膽了,雖復衛時,可能會有些小波折,不過大體應該是順利的!”

    黃來福道︰“軍力不是問題,眼下原東勝衛及鎮虜衛一帶,沒有敢與我們作對的蒙人部落,歸化城中的三娘子,也不敢正面與我們沖突。眼下最可慮的是,朝中對此事的看法,我需先寫奏折,與皇上分說才是!”

    眾人都是點頭,黃來福道︰“不管怎麼說,事先的籌備是免不了的,這兩地的諸多情況,需要相關的情報支持,還有到時的駐守兵力,建城,後勤供應等,都需要大量的籌辦工作,這些事情,就交于各位去做了!”

    在場眾人都是熱血沸騰,一齊抱拳道︰“敢不為軍門效死?”

    年末幾天,黃來福從老營堡回到了五寨堡,第二年,也就是萬歷二十五年正月時,黃來福納劉二妞為妾,五寨堡周邊共賀之!
tim12145075 發表於 2010-8-18 17:12
回到明朝做千戶 正文 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

時間進入萬歷二十五年正月初,天氣仍是陰寒入骨,在朝鮮國與日本國相臨的海域中,己是充滿了大戰來臨前的緊張氣氛。<<>>在日本國佔據的釜山城中,擠滿了越來越多的日本兵,而在他們身後,還有源源不斷的日本軍隊浮海而來。

    在去年的九月時,明日兩國封貢之事失敗後,豐臣秀吉就決定再一次動戰爭。十月時,日軍新任統領小早川秀秋率一萬人馬開抵釜山城,使釜山的日本駐軍猛地增加至兩萬。此外,日軍將領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高橋直次,淺野幸長等人,紛紛領軍前來,重新佔領了朝鮮沿海的安骨浦,西生浦,加德島,竹島等倭城。到了萬歷二十五年正月初九日時,日軍入朝兵力己經達到了十萬人。戰事,己是不可避免!

    對豐臣秀吉來說,這場戰事,他是不得不動。早在萬歷二十年時,為了平息國內武士對土地分封的不滿,也為了壓倒地方上大名的騷動,豐臣秀吉對外擴張,轉移焦點,沒想到卻是大敗而歸,讓豐臣家在日本國內威望大跌,各大名更是蠢蠢欲動。

    因為前線將領的巧言掩飾,也因為小西行長與沈惟敬兩邊糊弄出來的議和鬧劇,讓豐臣秀吉誤以為大明要向日本國遣使求和,這讓豐臣秀吉是多麼的高興,多麼的榮耀?幾千年來,日本這個小國一直被中原國家龐大的身影壓得喘不過氣來,一直到了今天,中原國度卻是次向他豐臣秀吉屈服了,這可是日本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啊。他豐臣秀吉,將名留青史!

    大喜之余,在明使到來之時,豐臣秀吉強迫國內所有的大名出席相迎,包含德川家康在內,就是為了公然在眾人面前炫耀。沒想到事情的結果卻是讓他大失臉面,大明敕書日本國為爾小邦,公稱視豐臣秀吉為蠻地小臣,這讓豐臣秀吉是多麼的失望?特別是當著德川家康等人的面,叫他如何下得台來?

    就算豐臣秀吉在德川家康等人臉上看不出什麼異樣的表情,不過他可以想象到這些大名們內心的曬笑。為了豐臣家地威信,再次動戰爭,討回面子,己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當然了,雖然豐臣秀吉身材矮小,起怒來就像一只暴跳的猴子,不過他畢竟是統一日本的卓越人物,吸取了第一次侵朝戰爭地失利因素,此次大戰,他決定慢慢奪取朝鮮的土地與人口,不再如第一次般的急迫。他兵分兩路,分指朝鮮地全羅道和慶尚道,意圖先佔兩道,再沿海築城,鞏固陣地,相機與明軍決戰,再圖北進。

    從豐臣秀吉的部署來看,他對此次戰事己無必勝信心,缺乏第一次侵朝之戰的雄心壯志。而對于他手下的各將官大名們來說,相比第一次侵朝之戰,大多數人己是沒有了以往的銳氣,厭戰思想嚴重。-====-特別是許多普通的在朝日本士兵,更是逃亡現象嚴重。

    早在第一次朝鮮之戰後,在雙方停戰期間,豐臣秀吉一邊與大明議和,一邊就命令駐朝的日軍大量築造城堡,以圖永久佔領。幾年中,不但日本國內的民眾為了輸送在朝日軍地糧餉,忍受了大量的兵役徭役與賦稅負擔。就是那些駐扎朝鮮前線的日軍士兵們,也個個成了苦力,每天為了建造那些牢固的倭城而拼死拼活。沒日沒夜,飯又吃不飽,這讓許多士兵病倒累倒。加上朝鮮冬天的酷寒,讓在朝日軍士兵們普遍在凍餓邊緣上掙扎,缺醫少藥,苦不堪言。

    眼見不是累死,餓死,凍死,就是逃回日本國內被砍頭,許多日本士兵興起了投靠朝鮮人的念頭。此時的日軍,當然不能與二戰時有強烈武士道精神與民族主義精神融合的日軍士兵相比,他們並沒有什麼民族與國家觀念,只要能活命,有什麼是不能做地呢?

    一時間。日軍叛逃現象嚴重。最有名地。便是加藤清正部下地沙也可率軍三千人叛逃朝鮮。並傳給朝鮮國鐵炮技術。朝鮮為了表彰沙也可地功績。特賜其名金忠善。永久住在朝鮮。此外還有在萬歷二十三年底時。長宗部三千人集體嘩變。逃回日本。

    雖然到了萬歷二十四年底。隨著日軍大部紛紛前來。叛逃現象有所好轉。然後日軍上中下層中。厭戰思想還是嚴重。特別是主和地小西行長。多次向朝鮮人透露欲入侵地情況。只有前次侵朝俘獲朝鮮王子而又未受到多大損失地加藤清正最為積極。

    ……

    萬歷二十五年正月初時。日軍近十萬人。己經雲集朝鮮沿海。戰事一觸即。然而此時地朝鮮國。還在進行著轟轟烈烈地黨爭內斗運動。

    早在第一次朝鮮之戰後。大明與日本地談判懸而未決。南部沿海仍有數萬日軍虎視耽耽。朝中地東人黨與西人黨又開始不亦樂乎地爭斗了。不但如此。兩黨還閑不足。還各自分裂為南人派和北人派、老論派和少論派。繼續進行著爭斗。最後黨爭地目標。更是指向了國之重臣李舜臣。

    第一次朝戰後。懾于日軍地武力及銳氣。朝鮮國決定練兵!他們聘請明軍教官。同時按照戚繼光地《紀效新書》。打算先期練兵一萬人!萬歷二十一年八月時。朝鮮成立新軍司。招募新兵。訓練陣法。刀術。拳術。弓術和火槍術等。

    遵照《紀效新書》教導,朝軍也將每11名士兵編成一小隊,按兵種分為弓小隊,火槍小隊和刀斧小隊。這11人協力合作,共同進退,形成一個戰斗單位。然後三種小隊各取其一,成為戰斗大隊。三大隊又為一旗,三旗為一縱,五縱為一哨。全國共置25個哨,5哨駐防漢城,其

    余20哨分布全國各地。同時間,

    還打算在漢城與釜山之間,築起多道防御線。

    不過由于朝鮮國王大多把精力、財力都用在重修王京宮殿上,大臣們則是黨爭內斗不己,上面一系列計劃,都成了一紙空文,明日和議三年中,朝鮮國就這樣白白地虛度時光。

    不但如此,朝鮮國還中了日本間諜要時羅的反間計,在萬歷二十五年正月十一日時,以抗令不遵不罪,將李舜臣押入囚車,綁送漢城,由元均接替三道水軍使之職。

    本來對于上次日人稱為文祿之役的失利,豐臣秀吉的分析就是因為海路不通,海路不通最大的障礙就是李舜臣,所以他在動陸地攻勢之前,一定要把朝鮮水軍消滅干淨!而這關鍵的人物,就是除掉李舜臣。眼下目標達到,日本人沒有憂患了。

    萬歷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豐臣秀吉布全國總動員令,各軍團紛紛自名護屋再次出陣朝鮮,最後入朝兵力近達十五萬人,與上次出兵規模相當,日本史稱慶長之役,朝鮮稱之為丁酉再亂,大明稱之為二次援朝之戰爆!

    潮水般的日軍涌來,登陸朝鮮沿岸各地,朝鮮舉國震驚!朝鮮國王除了令元帥權立刻點起重兵,搶先佔領通往漢城的天險草梁道外,還于二十五日快馬遣使向大明求援。本國地兵馬靠不住,眼下大明在朝鮮的駐軍又只有幾千人,朝鮮國王又做好了逃亡的準備。

    消息傳到了大明京師,己是二月初。

    此時大明對日封貢正使楊方亨正好率團回京,封貢失敗,這是大事,他將過錯全部推到沈惟敬身上,並交出石星手書,書中有“如事辦妥,薦沈惟敬為督撫”的話。加上事先大明得到朝鮮情報,倭將加藤清正已經奉命赴朝鮮整治軍隊,無數戰船往來對馬與釜山一線運送軍力糧草。當天下午,朝鮮地使臣到達京師,向大明求援,這事情更是一不可收拾。

    萬歷帝雷霆大怒,下旨著錦衣衛捉拿沈惟敬,兵部尚書石星也倒了大霉,受牽累被革職待勘!很快的,錦衣衛查到沈惟敬在朝鮮慶州,將他抓了回來,關進了詔獄。三年後,沈惟敬經刑部定審,被判處死罪,于菜市口處斬!這位“民間外交家”,終于結束了他那奇特的一生。

    冊封失敗,日人又再次開戰,萬歷帝深恨豐臣秀吉無禮,正好朝鮮國向大明求援,萬歷皇帝順水推舟,決定出兵救援朝鮮。

    在萬歷皇帝地嚴厲督促下,大明上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廷議朝鮮之事。

    二月初五日,明廷召百官議論朝鮮戰局形勢,分析日軍動向。十一日再議援朝事宜,決定調宣府、大同和薊、遼軍隊七千人,募浙兵三千七百人,並詔令朝鮮設立海防司道官。

    二月十五日,廷議決定再度出兵援朝。命原延綏總兵官、都督同知麻貴為備倭總兵官,統帥南北諸軍。楊元,劉,董一元等人為副總兵,統兵四萬余人,即日入朝抗倭!其中,楊元部三千人馬率先抵達漢城,然後馬不停蹄地奔赴全羅道重鎮南原,開始構築防御工事。

    三月十五日,升山東布政司右參政楊鎬為右僉都御史,經略朝鮮軍務。為了加強後援,支持楊鎬經理朝鮮軍務,緊接著又命兵部左侍郎邢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兼理糧餉,經略御倭。楊鎬未至,先奏十事。其中有令朝鮮官民輸粟,得增秩、授官、贖罪以及鄉吏丁夫等免役。又以朝鮮君臣隱匿錢糧,不餉援朝明軍,劾奏其罪。因此,朝鮮官民多怨楊鎬。

    三月二十五日,萬歷皇帝再召山西鎮總兵黃來福進京,商議籌備東征軍糧餉之事!

    此次援朝之戰的武將統兵人選,本來萬歷皇帝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如松,可惜現在李如松正與遼東土蠻大戰,分身無力。萬歷皇帝不是沒想過讓黃來福統領大軍,畢竟這些年黃來福的戰功是擺在那的,打仗確是有一手。不過要緊的是黃來福現在還是太年輕了,才二十幾歲,就是一鎮總兵,還加著都督同知的餃,這軍功再賞下去,到時賞無可賞怎麼辦?不論是萬歷皇帝,還是別地大明閣臣們,都認為黃來福這麼年輕,如果立功太多的話,對大明,對黃來福將來,都不是好事。

    在年初的塞外之戰時,雖然黃來福斬頗多,戰功很大,不過兵部只是議定賞了他與部下一些銀子,並且再將黃來福妻子顧雲娘的誥命提了一級了事。所以此次的備倭總兵官,便改由麻貴擔任,這位老兄,也是一員老將了,幾十年來勞苦功高,又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是個合適人物。而且他年齡也到了,再打不了幾仗了,沒有功高震主的嫌疑。事實上,麻貴在任延綏鎮總兵時,己經幾次上書兵部,希望能提早榮休,幾十年的軍旅生涯,他己經疲倦了。不過這次再接到兵部地任命,他只能提起精神上了。

    不過黃來福賺錢確是有一套,這是整個大明上下都承認的。此次戰事一起,國庫里花錢如流水般,很快的,萬歷皇帝便覺得承受不了的。又不知道要打幾年仗,這援朝軍隊糧餉的籌備,便顯得極為重要起來。內閣地意思是向大明百姓加派東征賦稅,原來歷史上就是這樣干的。不過在眼下,萬歷皇帝朱翊鈞卻是想听听黃來福地意思,能不能不向百姓加派錢糧,而搞到充足的錢糧。

    在這樣地背景下,黃來福帶著自己的班底,還有大批隨行人員,又一次來到了京城中
tim12145075 發表於 2010-8-18 17:13
回到明朝做千戶 正文 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

萬歷二十五年四月十五日,黃來福領著一行人,又來到了京城的阜成門外。<<>>在去年前,黃來福曾來到京城,沒想到幾個月後,他又再一次光臨帝都了。

    這些時間在山西鎮,黃來福主要是忙著復設衛勝衛之事,有閑的時間里,便將劉玉梅與劉二妞姐妹倆疊在一起玩比目魚吻,也是刺激。不過萬歷皇帝有召,黃來福向來是國事為重,女色放到第二,旨令一到,他便隨之上京了。

    在阜成門外不遠的一個亭口前,站滿了迎接黃來福的人群,有戶部與禮部的官員,此外還有御馬監監丞陳陽之,御馬監奉御太監陳奉,銀作局掌印太監,上林苑監監丞等人,還有晉商會館的王崇義帶著一干晉商們站在後面,禮儀鼓吹,熙熙攘攘的,好一片熱鬧。

    阜成門與朝陽門東西兩方遙遙相對,這個地方向來人流繁盛,從山西河南陝西往京師來的商客車馬,從京西門頭溝,堂的煤車也多出入此門,每天車馬不斷。城外過往的行人見亭口處如此多迎接的大人物,許多人都是駐足圍觀,或是打听原由。除此之外,亭邊官路的兩旁,更是擠滿了許多看熱鬧的北京市民或是文人。不過他們都被五城兵馬司派出維持次序的兵馬攔開。

    萬歷皇帝召黃來福進京籌備東征糧餉之事,百官們自然都是听說,京師內的茶樓酒肆也是將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各說是各種說法想法都有。不過文人百官中對黃來福的嫉妒與羨慕,卻是佔了主流,觀那黃來福以一介武人,卻是如此受皇帝寵愛,自然是深深地刺痛了許多人的神經。

    眼下雖是二次朝戰將爆,但對許多文官們來說,這是遙遠的事,不重要的事,眼下京中萬歷皇帝下令開礦榷稅等事,才是關乎他們切身利益之整。在今年正月時,為了萬歷皇帝開礦俲r爸 攏 俟倜羌絛啦3雒厝宋鉲笫輪校 閿欣艨聘輪寫魘亢猓 擦衷渮 苛醺  舶粗繃ビ分芘蹋 擦衷杭焯擲釤詵嫉熱說納鮮瑁  笸蚶實郯彰飪笫攏 鷥幢懷庵畛嫉齲 值貌豢杉詠弧br />
    在前些時間里,黃來福控制的山西鎮《五寨堡新聞報》也傳出幾篇文章,為萬歷皇帝的開礦榷稅之舉辯護,引起了許多文官們的憤怒,不過他們覺自己並沒有什麼應對的方法,眼睜睜地看著京師的輿論陣地被奪走一部分。

    其實黃來福地《五寨堡新聞報》並沒有什麼聞名天下的主筆文人,論起報館內絕世才情的人物,更是一個沒有,大多地主筆記都是些破落秀才或是小吏之流。但納不住黃來福走的小白路線,大量的錢砸下去,大量低俗的言論信息被散出來,每張報紙更是象不要錢似的散,采用地又是白話文,也算是通俗易懂,自然奪走了很多小老百姓的心。

    對于普通地老百姓來說,《五寨堡新聞報》那些記們寫的東西有趣不說,也算很有學問了,反正各人學問有限,更高級地文章他們也看不懂,有這樣水平的文章看己經很不錯了,事實上,大多的市民更是連報都不看,只是听茶樓酒肆說書先生唱地報,听著听著,《五寨堡新聞報》灌輸的東西不知不覺便進入了他們地內心,越來越覺得報上東西說得很有道理。

    說句客觀的,《五寨堡新聞報》在眼下大明文人圈中並不能搶奪什麼陣地,那些文人們購買《五寨堡新聞報》,也不是為了支持黃來福地觀點,只是為了了解黃來福又要搞出什麼花樣罷了。《五寨堡新聞報》,走的還是迎合或是搶佔底層百姓或是小市民階層思想的路線,與傳統文人思想陣地是兩個不同的圈子。

    只不過以中國傳統地文人觀點來看。他們認為自己搶佔了道德致高點時。自然是希望天下所有地人都站在他們地一邊。一同批判“昏君。-====-奸臣。武夫”等。這就是所謂“得人心得天下”。“正義”地力量。雖然以前他們並不在乎小老百姓地想法。只要文人圈中持他們相同地認同觀點便罷了。不過有道是失去才知道可貴。眼下大明地輿論權不能徹底控制在自己手中。他們才覺得失落。

    不過他們不滿歸不滿。又沒有制約黃來福地力量。在很多輿論陣地上。又慢慢失去——指地是農夫與市民階層。他們寫地文章。那些文言文。小百姓們是看不懂。不感興趣地。其實他們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只專心經營文人圈地輿論。他們可說是與黃來福井水不犯河水。

    因為黃來福支持萬歷皇帝開礦榷稅。加上黃來福以一個武人。深受皇帝寵愛。挑動了許多人敏感地神情。所以許多京師文官們對黃來福不滿。眼下這個爭議人物又來京了。還又將被授于重任。許多人自然過來圍觀。泄內心地不滿。當然了。他們雖然清議批判厲害。但要他們想法籌備糧餉。卻是想不出辦法。同時他們也是好奇。不知道黃來福前來後。要怎麼樣籌備糧餉?難道是提議皇帝增加天下賦稅?如果這樣。黃來福又定會被他們罵成殘廢。這類事情。他們提議可以。黃來福提議是不

    種種心思。使得黃來福此次來京反響巨大。來“迎接”地各類人更是眾多。各類人一多。亭口一段圍觀看熱鬧地人自然更多。使城門前這段路上。頗有堵塞地味道。當然了。看熱鬧地人群中。也有許多是對黃來福頗有好感地百姓市民們。

    太陽越升越高。約近巳時(早9點)時。忽然人群中有人高呼︰“來了來了。黃軍門來了!”

    立時人群中騷動起來。大家紛紛看去。只見幾十匹快馬騰起漫天地塵土。正滾滾而來。看前面地旗口。“寫著山西總兵。黃”等字樣。正是山西鎮總兵黃來福地車馬。

    此行黃來福照例是帶著自己的五寨堡幕僚班底,還有一些親衛家丁護衛,黃來福不喜歡坐馬車,到哪里,大多是騎著一匹快馬,他地隨員們,自然也是如此。

    到了亭口前,黃來福停馬下來,經過長途跋涉,他身上頗有種風塵僕僕的味道,不過卻是精神極好,他身後的隨員們,也是如此,個個神采飛揚,腰骨挺得筆直。

    人群中有許多市民歡呼起來︰“黃軍門,黃軍門!”

    雖說很多文官們對黃來福不滿,但許多京師百姓,還是對黃來福印象非常好的,國之重將,傳奇人物,經常說書上可以听到,而且去年黃來福到京時,整出的一系列動作,讓許多人新奇的同時,也得到了實惠。所以在京師內外,越是小市民,越是普通百姓,便越對黃來福感覺好。

    王崇義更是趕忙吩咐吹鼓手們吹打起來,立進時一片的樂聲。

    眾人相迎了出來,黃來福也是來到了亭前,他臉帶笑容,向四周抱拳施禮,連道︰“各位相迎,不敢當啊!”

    戶部與禮部地一個官員先排眾而出,二人對黃來福拱手作揖道︰“下官奉命來迎,黃軍門一路辛苦了!”

    他們禮儀周到,不過卻是神情平淡。黃來福此次奉旨來京,商議東征糧餉之事,戶部與禮部的官員們,有責任派員相迎,特別在皇帝要求厚待黃來福,讓他風光進京情況下。不過這幾個文官們,雖說他們比黃來福品級底,但因為黃來福是武將,他們內心中還是有優越感的,所以在黃來福面前,還是拿著架子。

    黃來福自然也是看出來了,這種小文官他看多了,他也是略一拱手,道了一聲︰“有勞二位了!”

    便把目光轉向他們身後,御馬監監丞陳陽之,銀作局掌印太監走上前來,二人神情親熱,都是笑道︰“黃軍門一路辛苦了,幾個月不見,軍門還是一樣地風采依舊啊!”

    接著是御馬監奉御太監陳奉,還有上林苑監監丞等人紛紛走上前來,與黃來福寒暄。這些人自然是以私人好好友身份前來迎接黃來福。這些時間里,京畿一帶的皇莊,皇店,工廠,超市等物經營順利,他們得到了許多好處,雖然說他們在京師內一向驕橫,也算是身份顯赫,不過在黃來福面前,他們卻不願意拿架子,畢竟未來的黃來福對他們是個重要的合作伙伴,黃來福總兵身份,還有深受皇帝的寵愛,也是個未來潛力人物,所以此次幾位領太監更是一起屈尊出城相迎,可說是少見。

    黃來福道︰“有勞各位公公相迎,來福愧不敢當啊!”

    銀作局掌印太監笑嘻嘻地道︰“以我們與軍門地關系,軍門說這樣的話,就是見外了!”

    幾個太監紛紛稱是。這情形看在幾個文官及周邊看熱鬧地文人眼里,自然又是黃來福與太監們勾結,禍國殃民的鐵證了。與這些人見禮後,最後才是王崇義領著一干晉商們上前來拜見黃來福,黃來福略略點頭。

    最後在矚目下,各人進城,如果是別地地方官進京,一般只是住驛館。

    不過黃來福有京中父母府邸在,自己是回父母那了。

    五城兵馬司的兵馬前面開路,一路前去聲勢浩大,京師規定城內武官不得乘轎,黃來福也沒有乘轎的習慣,因此大家都是陪同黃來福騎馬(雖說兩個禮部與戶部地官員內心中大罵不己),加上與黃來福同行的幾個領太監都是京中重要人物,這情形有些顯目,因此一路吸引了城中百姓紛紛駐足觀看。

    本來黃來福地事情,己經在京中成為熱門話題,眼下黃來福又一次進京來,還陣勢龐大,更是驚動了許多人。在阜城門大街其中的一處茶樓上,幾個正高談闊論地文人也被驚動,紛紛依窗往樓下而看,等車馬過去後,其中一人道︰“听說那黃來福奉皇上旨意入京,籌備東征糧餉之事,哼,他一個武夫,卻得如此聖寵,真是天理何在?”

    另一人也是憤憤不平道︰“看那黃來福洋洋得意的樣子,好是風光,卻不知滿朝大臣,滿京的讀書人,就沒有一個能擔此籌糧籌餉重任嗎,非要讓一個武夫來主理?皇上是怎麼想的?”

    另一人卻是不同意二人的意見,道︰“世人皆知那黃來福謀財厲害,我等雖不情願,卻也不得不承認。再說了,為國效力,何分文武?不叫黃來福來京,東征數萬將士,糧餉又如何籌辦?”

    大聲道︰“只要政通人和,君聖臣賢,區區東征糧餉掌觀紋爾!”

    那人道︰“反掌觀紋?真是笑話,你以為動動嘴皮子,這錢糧就可以從天上掉下來地不成?說的容易做得難。”

    立時幾人大吵起來……

    黃來福的再次來京,還被皇帝托于重任,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這其中的人中,還有一個特別的人物。

    大明京師城內外的街道格局中,以通向各個城門地街道最寬,而這些大街,也多以城門命名,如崇文門大街、長安大街、宣武門大街、西長安街、阜成門街、安定門大街、德勝門街等。被各大街分割的區域,又有許多街巷,到萬歷初時,北京的內外城共有街巷一千余條,其中胡同四百余條。

    整個北京城內,又分為五城,每城地居民區,皆以坊相稱,坊下又分鋪,牌等,居民都是典型的四合院。其中中城在正陽門內,由于處在全城的中部,又接近皇城和紫禁城,地理位置優越,自然人口稠密,下設九坊六十八鋪。

    原兵部尚書石星的府邸,就位于中城的仁壽坊內,離他們府邸不遠地,便設有中城兵馬司的駐所。原先地石府是個車馬盈門的所在地,眼下卻是門可羅雀,一片地冷清。這時的石星,才感到世態炎涼,一天到晚,沒有一個人上門不說,就是有時候出去訪客,對方都是忙不迭地拒絕見客,怕惹上什麼。

    所以從二月初中起,在自己被停職待勘的幾天後,石星便將自己關在府內不再外出,謝客靜養,靜等命運地安排,或許哪天錦衣衛就上門了。而出于對未來的恐慌,他府中地家人們,己是偷散去了一大半,只留下幾個忠心的老家人看著空蕩蕩地府邸,還有就是府中整天拜菩薩的老妻與擔驚受怕的子女。

    兩個多月下來,石星己是徹底的老了,頭己是花白,本來他今年六十二歲,在大明朝時,算是正牌的老年人,不過他以前還有個年輕的心態不是?眼下卻是真正心如死灰了。眼下的朝中,沒人敢為他說話,將來一家老小的命運如何,石星也不敢去想。

    這天里,石星穿了一身的居家服,又是躺在書房的躺椅上看書,不過內心的煩悶與恐慌,又讓他如何看得進去?就在他昏昏欲睡時,他的老家人輕聲進來道︰“老爺,那人來京了,您看,是不是?”

    石星抬起蒼老的臉,茫茫然道︰“誰,誰來京了?”

    老家人見石星變得如此,內心難過,提醒道︰“就是那山西鎮總兵黃來福啊!您說過的,若是那黃來福來京,便與你分說!”

    從兵部尚書變成眼下的待勘之人,朝中又無一人敢為他說話,在絕望之時,石星腦中曾閃過了一個人的身影,那是山西鎮總兵黃來福。此人眼下深受皇帝寵愛,自己也待他不薄,或許他可以……或許是為了撈住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石星曾吩咐這個忠心的老家人,若是黃來福進京了,便立時告知他,石星希望到時黃來福可以在皇上面前為自己分說一二。若是放在以前的石星,如此厚臉皮去求一個人,那是決不可能的事,只是眼下卻顧不得了。

    只是以前一直盼望的人來京了,石星卻忽然猶豫起來了,半響,他嘆了口氣,慘然道︰“幾個閣臣都不于老夫分說,惟恐避之不及,他黃來福只是一個武人,又願意為一個不相干的人惹得聖上不悅嗎?還是算了。”

    老家人急聲道︰“老爺……”

    石星無力地搖了搖頭,道︰“不必說了,什麼都不必說了……”

    黃來福一行人來到父親府中,家人相見,自然又是一片歡喜。

    那禮部與戶部的官員在府中吃了幾杯茶後,留下請軍門靜待皇上召見的話後,便匆匆忙忙地走了。黃來福沒請,王崇義等晉商們自然是沒資格到府上來,幾個內監的太監們則是陪黃來福說了一會兒話,眾人相約第二日晚上宴請,為軍門接風洗塵後,便笑嘻嘻的走了。

    在府上,黃來福沐浴更衣後,便陪老爸老媽吃午飯,說說家常話。而與黃來福隨行而來的渠源銳,王啟年等人,卻是沒這麼清閑,眾位幕僚四出,查整這幾個月中,京中各項事宜去了。

    第二天早上時,黃來福便听取渠源銳等人的報告,宛平三宮皇莊,還有上林苑監的一些畜場,自今年初時,己經正式經營,由于大量的資金投入,加上五寨堡似的經營方式,看起來效果還是很好的。與各位太監們合作的水泥廠,毛紡廠,玻璃廠,大超市等皇店,眼下也是處于蓬勃展中,一切順利。這讓黃來福滿意,他盤算是,如果上林苑監各畜場大興後,或許可以在京畿之地,開辦新的副食品廠了。京師這個地方人口數百萬,對于各樣肉食的需求肯定是巨大的。

    傍晚時分,黃來福又興高采烈地來到幾個領太監宴請他的所在地。
tim12145075 發表於 2010-8-18 17:13
回到明朝做千戶 正文 第224章 石見銀山

京師的市場沿街道布設,明初主要集中在皇城四門,樓、西四牌樓等地,到了萬歷時,商業繁華點主要集中在西城,還有大明門外的棋盤街、城隍廟市、內市等地。-====-

    外面喧囂熱鬧,一片燈火,此時在城隍廟旁一家名為隨宜坊的酒樓中,黃來福正大快朵頤,吃著正宗的北京烤鴨,旁邊則是幾位公公作陪。

    這北京烤鴨歷史悠久,早在南北朝的《食珍錄》中就記有炙鴨,明初時,明宮御廚采用肥厚多肉的湖鴨制作菜肴,為了增加鴨菜的風味,采用炭火洪烤,使鴨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膩,皇宮取名為烤鴨。後大明遷北京後,烤鴨技術也帶到北京。萬歷年間的太監劉若遇在其撰的《膽宮史飲食好尚》曾寫道︰“……本地則燒鵝、雞、鴨!”

    烤鴨已成為眼下京師的一道風味名菜,不但宮中愛吃,老百姓們也愛吃。這家隨宜坊可說是京師中大大有名,以經營燜爐烤鴨而馳名,利用鴨身的各個部位制作多種涼熱菜,與烤鴨一起上席,很受歡迎。京中百官貴轨@ 及 秸飫 砸懷浴6餳宜嬉朔唬 燦杏砑嗉 ┌卵糝 謖飫鋝喂賞蹲省br />
    “諸位,諸位!”

    烤鴨吃了數只,酒酣耳熱時,御馬監監丞陳陽之高聲呼喊,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只見他又舉杯道︰“讓我們為黃軍門的到京,再干一杯!”

    眾人又是干杯響應,相互間都是笑容和氣。雖說大明內宮二十四監,平時多為勾心斗角,不過在眼下的這幾位大太監,看起去都是一團和氣。

    銀作局掌印太監放下酒杯,對黃來福道︰“此次軍門來京,皇上對軍門的器重可見一斑。眼下京中逆流滾滾,許多豎儒文蟲對皇上多出不道之言,听聞軍門在山西修文反駁,真是大快人心啊!”

    在場幾位公公紛紛稱是,他們都是皇室的家奴,自然是與萬歷皇帝站在一邊了。

    上林苑監監丞道︰“咱家書雖然讀得不多,但听手下小子們讀過報後,也覺得上面說得很好,到了街坊上後,許多百姓們也認為報上說得很有道理!”

    御馬監奉御太監陳奉道︰“此報大快人心。讓文蟲們啞口無言。黃軍門有沒有打算在京中開設分館。繼續為皇上分辯效力?”

    黃來福道︰“當然了。黃某此次前來。便準備了在京中開設《五寨堡新聞報》分館。除了繼續為皇上辯明開礦榷稅之必要外。還打算派出隨軍記。隨東征軍入朝。記錄我大明將士英勇作戰地事跡。讓百姓們知道。將士們是為皇上而戰。為我大明而戰。才在異域疆土上灑下自己熱血地!”

    幾個太監都是吸了口氣。 內心暗道︰“妙啊。這招果然是妙啊!”

    他們互視一眼。都是看出對方眼中地意動。還有對黃來福地吃驚與佩服。說起來。大明太監們由于與文人對立。在民間印象一般都不怎麼好。不過他們一般都是無可奈何。誰讓輿論權讓文人們掌握呢?雖說有些太監們有時可以依靠皇權。將文人們踩在腳下。如魏忠賢、王振、劉瑾等人。不過事實上。他們地下場都不怎麼樣。在民間與歷史上地輿論印象更是一團糟。動不動就是奸臣與勾結宦官禍國。太監們。在一般人地印象中。己經成了邪惡地代名詞。

    不過太監也是人。雖說是不完整地人。很多人也是有自己地理想。自己在歷史中留下賢名。清名等追求地。但如果輿論權掌握在文人手中地話。不論他們如何掙扎。也改變不了在世人中地印象。以前他們不知道如何辦。但自從見識了黃來福開辦地《五寨堡新聞報》等手段後。他們卻是眼前一亮。看到了另一條道路。

    當下各人紛紛道︰“這是利國利民地好事。想必皇上肯定是支持地。而只要軍門一句話。能給地方便。咱家們肯定都會給地!”

    黃來福道︰“多謝各位公公了!”

    各人又謙虛了幾句,御馬監監丞陳陽之道︰“此次皇上召軍門入京,商議東征糧餉之事……我等很是好奇,在群臣束手地情況下,軍門該如何籌備這巨額的糧草嗎?可否要我等助軍門一臂之力?”

    幾個太監紛紛道︰“是啊是啊,不知道軍門可否為我們解惑?”

    黃來福微微一笑,道︰“這個事情嘛,我自然有自己的解決方法……”

    ……

    在京中幾天中,黃來福或是接受別人的宴飲,或是巡視在京中地產業,幾天後,萬歷皇帝朱~鈞召見了黃來福,君臣二人在西苑議事。

    皇城在宮城之外,周長十八里有奇,西苑就在皇城的西部,中部為太掖池(今中南海),歷元迄明,苑池都是皇室游樂的場所,殿亭樓閣與太液池交相輝映,景色壯麗。

    液池邊,君臣閑雅散步,其實沒什麼重大事,大明皇帝大多不穿黃色的龍袍,經常身著青色或黑色的常服。今日萬歷皇帝也是如此,一身黑色的龍袍,上綴綠色地滾邊,神情很是輕松。

    “黃愛卿,年初時,你上疏要求復開東勝諸衛,朝中爭論不休,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黃來福道︰“敢問皇上,朝中反對地意見大多是什麼?”

    萬歷皇帝道︰“大致是補給困難,耗糧耗餉,兵馬調防復雜。而且如果復設塞外諸衛,恐虜人緊張,兵火又生等,眼下東征在即,大臣們意思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黃來福冷哼了一聲︰“幕氣!而且那些大臣們根本不了解邊地的情況,若東勝衛諸衛一復,可將大明西北邊塞防線大大北移,山西鎮,大同鎮諸鎮,再沒有直臨兵災之苦。說到補給困難,眼下塞外移民屯田大大起步,完全當地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再從內地千里運糧,何來地補給難事?還什麼虜人緊張,去年邊塞之戰,那些虜人早己嚇被膽了,哪里還敢再生是非?”

    萬歷皇帝點了點頭,道︰“黃愛卿的意見,朕是贊成地,只是眼下黃愛卿在京,不能直臨邊地謀劃,我看這個事情,便等你回到山西鎮後再處理吧?”

    黃來福的方法,很有可行性,而且將來成功,這復土之功,也可讓萬歷皇帝名留史書,他自然是願意的。不過眼下東征在即,事務繁多,萬歷帝卻是想將這個事情緩一緩,等東征結束後,再與黃來福談這個事。

    黃來福拱手道︰“皇上英明!”

    萬歷皇帝看著黃來福道︰“黃愛卿,朕此次召你入京,商議援朝大軍糧餉供給之事,眼下國庫空虛,不知道黃愛卿可有什麼妙方?”

    說話中,語氣頗有熱切之意。雖然現在萬歷皇帝在開礦俲r埃 還詞竊端 獠渙私剩 以誒飛希 退憒油蚶 迥甑酵蚶 甑陌四曛校 芄彩盞降目笏安還僂蛄健6復握秸  歡 褪欠岩赴僂蛄健D鬧 劍 岩槳儆嗤頡A醬臥   劍 岩僂蛄健;褂瀉竺嫻牟ブ  劍 彩欠岩赴僂蛄健br />
    三大征,費銀高達千萬兩,這沉重地軍費,壓得萬歷皇帝喘不過氣來。

    大臣想不出辦法,向農民征稅,萬歷帝也不願意。所以想听听黃來福的看法。

    黃來福微微一笑,拱手從容道︰“皇上,微臣的提議,還是向民間布國債或是債券,我大明富戶極多,只要方法得當,籌款數百萬兩銀子,也只是在區區之間!而且銀子取之富戶,不但與國無損,不需與民加稅,還可以促進我國朝財富之流通啊。”

    萬歷帝微微撫須,道︰“朕也想過這個方法,只是,到時這債券如何償付呢?”

    黃來福道︰“微臣的方法是,朝鮮亂平後,一是讓日本國賠款,以解我軍費所用。二是強迫日本國與我大明簽訂條約,開闢各個通商口岸,我大明商人在倭地享有種種特權,可以給于無限量的販賣。要知道,我大明地商品,在日本國一向廣受歡迎,大明的一個鐵鍋,在日本國都可以賣到一兩銀子一個,更別說別的大明商貨了。如此一來,債券行時,我大明的商賈富戶定會踴躍購買,而以這樣的條件互換,那些商賈們也是願意地。我等也可不費一兩銀子,取得大把的錢財了。”

    眼下大明沿海雖然與包含日本在內的各國貿易興旺,不過大明對日本地貿易,還是有著種種限制,也不會深入日本內地,這也是為什麼豐臣秀吉在明日和談時,要加上準許兩國通商貿易的條款了。如果如後世的租界一樣,大明在日本各地開闢多個通商口岸,大量的大明商品向日本傾銷,自然可以賺來大把地錢。這是許多大明商賈們樂意看到的。

    萬歷皇帝驚驚訝地道︰“與日貿易?這數年封貢之談中,那倭人不就是想與我大明貿易,以前還未曾答應?為何打了勝仗後,反而要答應了?”

    黃來福道︰“皇上英明,一語中的。不過這其中是有區別的,以前是倭人不恭,也擔心在貿易中,有倭寇借機上岸劫掠。不過在如在倭地開設通商口岸,這卻是有本質的區別,我們是勝利,倭人喪膽,己不敢再起非份之心,商賈們又在日享有種種特權,揚眉吐氣,且貿易之是在倭地,所以不會再有倭寇上我大明之地來!而且重要的是,以日人之利,換商賈們之財,這是兩全其美之事啊。”

    萬歷帝深思,最後點了點頭,道︰“如此也可行!”

    雖說黃來福說話中用語有些古怪,不過萬歷皇帝還是听懂地,他心情愉快起來,從大明商人那取來幾百萬兩銀子,將來讓日本人來還。加上可能的賠款,支付大明地軍費之余,說不定還有賺。這讓萬歷皇帝對黃來福暗暗贊賞,整個大明中,只有黃來福想得出這樣的方法,真是人才啊。

    黃來福又道︰“此外,日本國雖然國小地窮,不過我大明如打勝後,有一倭地,是一定要讓倭人割于我大明地,如他們不答應,就算派水師浮海硬搶,也要搶到手!”

    萬歷皇帝哦了一聲,道︰“何地,如此重要?”

    黃來福道︰“據臣所知,日本石見國東部有一銀山,名為石見銀山,是日本國最大的銀礦所在地,該地不但供給日本國內七成地白銀,每年還輸銀百萬兩到我大明江南之地,除此外,該銀山出產的銀子,還大規模的被紅夷人帶往西洋,用于各國貿易,真正是一座銀山啊!如我大明佔得,每年獲銀百萬兩,只在反手之間!”

    日本國石見銀山,共開采四百余年,極盛時,這里的銀產量佔世界銀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真正可說是一座金山銀山,不論誰佔了,都立時富可敵國。

    听黃來福這樣說,萬歷皇帝朱~鈞,眼中頓時散出了奪目的光芒!
tim12145075 發表於 2010-8-18 17:14
回到明朝做千戶 正文 第225章 朝會

皇上所言那黃來福債券之事。你認為如何?

    回到內閣後。輔趙志便問尚書楊俊民道。

    剛才萬歷皇帝將內閣一干閣臣都召進宮內。就是為了商議昨日黃來福提出的國債等事。眾人整整議事一個上午。才以回到內閣中。

    “荒謬。”楊俊民的態度很鮮明。就是堅決反對。

    他整了整官袍。正色道︰“從三代起。便未聞有朝廷向百姓借債的。這傳揚出去。有損朝廷體面不說。即使借到了錢。解了燃眉之急。將來又如何償還?眼下國庫空虛。數萬兩銀子。不是那麼輕易就能歸還的。如若錢款還不上。引起什麼騷亂。我個人聲望官位事小。國朝體統為大。萬萬不可。”

    笑話。這國債之。將來肯定算在戶部的頭上的。這麼一大批錢款。如果將來出現什麼意外。那可要丟掉一大批的官帽。這種大黑鍋。楊俊民可不願意背。

    趙志也是須點頭。作為內閣輔。他也不能接受黃來福提出的債券等之前衛觀念。更要的是。這筆帳將來可能要算在他們頭上。

    不過眼下急銀子。于支付入朝軍的各樣開支。如果實在沒辦法的話。他也傾向于百姓征收東征加賦。大明的大物博。就算-畝土的加征銀幾厘。也可收到幾萬兩銀子了。而且還保險無比。

    算百姓怨恨。也只會怨到皇帝頭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嘛。

    幾個閣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們可不分管財政這一塊的。抱著看好戲的態度隨口附合了幾句。

    文淵閣大學士陳于|皺,道︰“黃來福身為武將。本應克盡職守。專事為國守邊之事。怎可巧言誘惑皇上?府庫竭當清積弊。革冗員。疏清內庫所貯。以征折銀兩如此。東征糧餉便籌備。。令朝廷行國債。這體統何在顏面何在?”

    眾人紛紛點。認黃來福提議的這個方法非常荒唐。皇帝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竟會同意黃來福的意見。真是。

    此後幾天中。萬歷皇帝便是與幾個閣臣。特別是內閣輔趙志與戶部尚書楊俊民扯皮行國債之事。這種事情當然要戶部挑起大梁不過楊俊民態度很堅決。就是一口咬定這個方法不行。

    事情僵在這里而助朝大軍入朝在即。糧餉的籌備。越來越急迫。而且關于國債之事出後。百官是議論紛紛。看來很有必要招開一個大朝會了。

    。

    萬歷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這天。萬歷皇帝下令召開朝會。

    這天里。天剛微亮。百官們己是齊集宮門之外。一片眩目的紅藍絲朝服之色。大明官服。四品以上為紅色。五品以下為藍色。

    黃來福同樣是戴著冠。穿著大紅的官袍。腰懸玉帶。補子上有一只虎豹。他眼觀鼻。鼻觀口。似睡非睡。並不理會旁邊

    們投來的各色目光。

    在這個場的中。象他這麼年輕的朝中大員很少。 更不要他是個武將了。而且這些年來。他盡是各人爭的熱點人物。許多官員都向他投來好奇的目光。竊竊私語不斷。特別是今天這事。本身就很特別。由一武將提議之事。放到朝會上來商議。真是國朝未有之大事。

    黃來福就注意到許多人交頭接耳。注意到內閣輔趙志與戶部尚書楊俊民投向他的目光雜。只有輔臣張位與沈一貫接觸到他的目光時。微笑點頭。

    很快的。到了

    時。听三通鼓響。在鼓聲中。門徐徐打開。大群的禁軍出來。手執亮晃晃的戈矛在兩旁站列。此時鼓聲停止。兩匹朝象被御馬監的內侍牽出午門。站在門洞的兩旁。以長鼻挽搭成一個鼻橋。

    鐘響起。各位官員們嚴肅的從象鼻下宮門。而級別不到四品的官員們。只能候在這午門之外了。百官進入宮門,。在殿前廣場整隊。文官位東面西。武官位西面東。負責糾察的御開始點名。並且記下咳嗽。吐痰等以至牙

    墜的步履不穩重等等屬于失儀範圍的官員姓名。听候參處。

    禮部的官員清點例朝官員人數之後。手持黃冊名簿報了進去。很快。萬歷皇帝的車輿與簿儀仗到了。帝坐著華麗的大|。進入皇極殿中。

    不久。殿中鳴鞭響起。百官在贊禮官的喝令下一齊叩頭。連同廣場上百官。連同午門外的低級官員們一起行五拜三叩之禮。“吾皇萬歲”之聲響徹天的。

    看著這種情形。趙志與陳于陛眼楮濕潤。這一幕。多少年沒見到了?

    拜禮後。場中眾人都是拱立靜候。傳旨太監出來傳話。宣四品以上的官員。

    陳于陛對趙志道︰“老。請。”

    趙志微笑的對眾人道︰“諸位大臣請。”

    戶部尚書楊俊民看了不遠處的黃來福一眼。也是道︰“閣老請。各位大臣請。”

    當下京師中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分文東武西登階自左門魚貫進入殿中。對著金台御上的萬帝行叩頭禮。然後各人循廊分班侍立。

    內閣輔趙志。

    為百官之。自然是站在金台御之旁。而一干的六部九卿。大多站在東檐柱旁。黃來福站在西面靠後一些。前面滿滿的都是兵部或是都督府的大員們。他們雖管武事。但其實都是文人。而黃來福雖然身為一鎮總兵。但在大殿西排的位置。還是很靠後。而殿中真正的武將。除了他外。便沒人。

    而在人群中。卻不新任的兵部尚書邢他己經去遼東了。

    眾臣進來。坐在丹陛上的萬歷皇目光緩緩掃視眾人。如這種大朝會己經多年沒舉行平時有事都是內閣議事。司禮批紅。這種大朝會。大多是紛爭不休。難的一個統一的意見。加上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枯燥儀式。讓人煩不勝煩。

    不過關于國債之事。內閣死活不贊同。萬歷皇帝也沒辦法只好朝會議事了。不過他不敢肯定。這班文官們。朝會時能否議出什麼東西來。能否贊同黃來的意見。

    。

    “皇黃總兵之提議。決不可為。”

    當萬歷皇帝又提起國債之事時。戶部尚書楊俊民是斬釘截鐵的反對。與黃來福激烈的爭議起來。

    |神情誠懇的向皇道︰“我堂堂朝廷。豈有向百姓|?從三代始也未嘗耳聞這若傳揚出去。

    不是讓天下屬國恥笑?這是其一。就算不顧朝廷體統向百姓們借債數百萬兩銀子。加上利錢。種種加算。最後可不是一筆|數目。這錢將來如何償還?如若償還不上。這將來出了什麼事。算的責任?”

    黃來福道︰“我不說了。將來讓日本國賠款。強令他們開闢通商口岸。讓他們與我國貿易嗎?如此。便足以償還這借下的國債了。”

    楊俊民冷笑道︰“黃總兵如何敢肯定將來日本國肯定賠款。又如何肯定我大明商人願意去的貿易呢?”

    黃來福道︰“我自然可以肯定。那些商人想什麼。我很明白。”他微笑的反問道︰“敢問楊大人。如不行國債。這東征糧餉。又如何籌備呢?”

    楊俊民道︰“此事皇上可下旨。向天下百姓加征賦銀。若是一畝的加派,銀五厘。全國下來。也足以籌銀數百余萬兩。足以支付各項東征費用有余了。”

    黃來福淡淡道︰“大人飽讀聖賢書。難道不知道天下民間疾苦?一畝的加派賦銀五厘。算起來可能不多。不過底下人如果動點手腳。老百姓們最後交納上的農稅。便不是五厘。五分都有可能了。眼下天災不斷。黎民己是極苦。楊大人忍心讓他們再增加賦稅嗎?行國債。雖說朝中名聲不好听。然後卻是真正惠民之舉。購買國債之人。將來肯定都是民間的商賈富戶。將來又會加倍償付他們。這是一-數的的好事。為何又不實行呢?”

    楊俊民自認自己是文官中的表率。自認為做的一切都是為國為民。今天第一次在百官中。被黃來福公然指摘不知道民間疾苦。這話傳出去。他的名聲何在?他立時是漲紅了臉。指著黃來福喝道︰“匹夫。你。你說什麼?”

    殿中同時有人出聲指責黃來福。禮部尚書張位。也喝令黃來福要注意禮儀體統。不可對大臣言狀無禮。

    歷皇帝也批評了黃來福幾句。同時安慰楊俊民。讓他不必太在意。誰讓黃來福是個武人。生性粗獷不懂禮節呢。皇都這樣說了。楊俊民也恨恨的住嘴不過也是打定主意不說話了。

    中其它人接力。黃來福論戰

    科臣趙完道︰“黃總兵言戰後讓日本國割的賠款。不說倭人將來會不會這樣做。我堂堂王師。入朝平定賊人。就算亂平後。也當以仁禮服天下。又豈可再人財貨。再增仇恨?”

    黃來福道︰“打了。就要割的賠款。這是很正常的事。倭人就算對我天朝仇恨。又如何?不服的話。再打一仗好了。至于圖人財貨。難道說只可取我大明百姓之財帛用之。就不可取異國之財帛為我所用?我大明的百姓。還不如那些倭奴值錢?”

    戶科郝敬道︰“朝行國債後。黃總兵可以肯定會有人購買?如若沒人買。又豈不天下人恥笑?”

    黃來福信心百倍的︰“我敢肯定到時購買人潮如雲。這麼高的利錢。將來廣闊的海外市。那些富戶商賈們可不是瞎子。”

    。

    陳于陛又上來。黃福又。夸夸其談。戰了一又一個。殿中各人都是張口結舌。想到黃來福這樣一個武人。卻是如此的巧言如。一人單挑幾十人。未見絲毫怯色。種舌戰群儒味道。

    御史馬從聘突然出。卻是不理黃來福。只是向萬歷皇帝道︰“皇上。微臣今日卻是要奏請一件國之危亡之事。便皇上下令的開礦稅之害。否則東征糧餉籌備後又如何。平朝之勝後又如何。此皆為國之末本。”

    他不理萬歷皇帝變了的臉色。繼續道︰“今群小競言利端。陛下日遣中使四出。絡繹不絕。明之世豈宜如此?自古財賦之計。未有不與臣工謀而與群小謀的。像變法征利這樣的大事。皇居然隨奏隨準。星火促行。而不令閣部商議決定。不許科道官諫阻反對。真是大失祖宗之制。”

    見萬歷皇帝臉色更。馬從卻心下更喜。他續道︰“現中使四出。惟意所為。逢人咆哮。寸寸張羅。層層設阱。天下有土崩瓦解之勢。陛下斂財之意。本以備不測。反招禍害。臣請皇上盡撤中使。還天|名。”

    一干御史恍然大悟。往常他們勸皇帝放棄開礦榷稅。奏折入了後。都沒有了下文。眼下可個好機會。當下又有一個御史上來。道︰“臣贊同馬御史所言。方今事勢。大為可慮。今朝中紀綱廢弛。戎狄侵陵。根本動搖。武備不修。府庫竭。陛下又高居深宮。目不見大臣。耳不听眾官之議。美麗前。燕惰自。

    臣請皇上勤政視朝。心清欲寡。政事自修。能振我大明天下。”

    太常寺少卿傅好禮也出來道︰“現稅使四出虐征。盤剝百姓。國家縱貧。亦不當括細民續命之脂膏。|下何好利為之?臣請皇上罷免礦稅之事。”

    翰林院庶吉士劉綱也是道︰“去年坤寧干清二宮生火災。陛下下詔。罪己缺乏誠意。民不沾實惠。臣已知天怨未止。乃大興土木伐木抽稅采石運瓦。遠萬里。近數百里。小民竭血不足供費。絕筋骨不足任勞。賣妻子不能償貸。加以旱交加。野無青草。人情怒怨。所在如仇。以致再生三殿火災。請陛下自己想想。是否做到日夜思道?現外有倭患。內有盜賊。陛下若再不明斷。勢必天怒民怨。”

    御史周盤上前道︰“臣請陛下引咎反省。再舉朝講。以溝通內外遠近之情。請正皇長子東宮之位。以釋群臣疑慮。請撤回礦使。以消天下隱患。起用被廢諸臣。嚴格約束近侍。如此。才能國泰民安。”

    。

    黃來福目瞪口呆的看著大臣們洶洶的一個個上前。個個口若懸河。肆無忌憚。矛頭都是直指向萬歷皇帝。這時他才領會了這個時代文官們的力量。如果自己是皇帝。也會了朝會。躲進

    內。眼不見為淨的。

    上面的萬歷皇帝臉越來越難看。終于。上面傳來一個聲音︰“退朝。。”
tim12145075 發表於 2010-8-20 16:40
回到明朝做千戶 正文 第226章 踴躍

朝會以失敗而終。內閣那邊又死活不贊同發行國債的提議,如此。黃來福只好采用最後一種方法了。

    其實黃來福可以理為什麼閣臣百官們都提議向百姓們加征農稅。因為這筆錢最後怎麼樣也加派不到他們頭上去。就算加派。完全可以轉嫁到小民頭上去。

    而萬歷皇帝的開礦榷稅。主體是向官員富戶大商賈們征收商稅。自然是遭到天下百官及御史們的強烈反對了。這也是為什麼朝會中御史們突然竄出。反應激烈的緣故。

    大明的文官集團展到現在。思想始終處于極度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們從小飽讀聖賢書。立志修身治國平天下。另一面。他們時時又存在著公利與私利之爭。特別是入明中期後。所謂的官員。早己是商賈及的主士紳的代名詞。

    在朝中。百官們可以大談百姓之苦。但如果天下賦稅由小民向他們頭上傾斜一些的話。他們又會啞口不。或是強烈抗爭。特別是明末時。出于利益的考量。乎整個文官集團都站到皇室的對立面去。這也是為什麼明朝皇帝不不持續重用太監的緣故。

    對這內中的緣。黃來福多少還是了解的。至于戶部不願意背上行國債袱。什麼國之體統都是廢話。他們不願意承擔責任罷了。

    來只有自出面!

    在朝會後。來福對萬歷帝道︰“皇上。閣臣及百官不贊成行國債。這也不要緊。就由微臣獨自來行好了。微臣有信心先期第一批國債。至少可以籌備白銀三百萬兩以上!”

    萬歷帝嘆了口氣。︰“只有如此了!”

    他感動的看著黃來福道︰“黃愛卿。勞你了!”

    黃來福又說起了以那句話︰“皇分憂。微臣義不容辭。”

    ……

    有朝會的消息己是在京師中傳的沸沸揚揚而這幾天中。又是傳出風聲。那個黃來福。要繞過戶部。獨自承擔國債行之事。

    立時這個消息讓京師輿論一振。百官們都是興味昂然的看著黃來福忙這忙那心想到時倒看看這個武夫會出什麼丑各人言談中都頗有興災樂禍的味道。

    只有許多在京師的商人們生出了許多心思。這些天中。與黃來福交好的晉商會館值年人王崇義迎來了拜訪潮。

    一連多天黃來福渠源銳及王崇義敘話。神神秘秘的。更是引起外界的普遍猜想。而且關于這個事情。還成為許多北京市民茶余飯後議論的熱門話題。很多茶樓酒肆。都在傳揚著各樣的內幕消息。

    萬歷二十五年五月日。京師棋盤街晉商會館。

    這天在會館的大廳上。可說是商賈雲集不但在京的晉商頭面人物。就是許多京商。商。粵商。湖商。閩商等在京頭面人物。今日也是濟濟滿堂。

    此時在上中。晉商會館值年人王崇義正與渠源銳言笑晏晏。<<>>二人不時低語著什麼。而在下兩旁。一干錦衣華服的商人們也是神情各異。不時有人在交頭接耳著。

    王崇義站起身來道︰“諸位。諸位。今日我們有幸。請到渠大掌櫃。來為大家講解黃大人行的債券之事。大家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當面詢問渠掌櫃。相信他會回答大家所疑問的!”

    渠源銳也是站起身來。向各人團團一揖道︰“諸位前輩。源銳受軍門所托。向外界行東征債券一事。大家有什麼不明白的。都可以詢問鄙人。鄙人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

    由于閣臣百官的強烈反對。黃來福自然不能用國債這種有著明顯標記的名稱。而改用了東征債券這個私人味道濃厚一點的名字。

    在場的商人們都是商界中翻滾出來的。所謂民間的借貸也見多了。他們中許多人就是辦錢莊的。債券是什麼意思。他們自然知道。雖然有點新鮮。當下一個商人站起來道︰“敢問渠掌櫃。這征債券。將會如何行。利息又如何算呢?”

    渠源銳道︰“我們這個東征債券。面額不等。分為兩種。一種是不記名債券。大家可以自轉讓買賣。而且年利很高。每一年付息一次。年息在一錢二分左右。五年後。還可以償付本金。”

    說著渠源銳拍拍手。幾個伙計出來。各人展示幾張此次行債券的票樣。只見這些債券都是樣式精美。上書“東征債券”幾個大字。還有票面金額。還本期限。債券利率。行人山西鎮總兵黃來福名字等。上面還蓋著黃來福的總兵大印。

    債券面額每張最小一百兩。最大面額為一萬兩。

    眾商人紛紛傳看都是心動。按現在民間的利息計算。年息一年超過一錢五分的。屬于高利貸。不過年在一錢二分。也算是回報非常豐厚了。由不的各人不動心。

    這種利息。放在後世也是非常可觀的。這也是黃來福第一次行債券。所以盡量回報高些。等以後上了渠道後。利息就不會這麼高了。

    不過各人傳看的同時。又起了另一個疑慮。

    一位京商又道︰“黃軍門名滿天下。非是我等信不過黃大人……只是。這個。我想請問渠掌櫃。黃軍門行這個債券。有什麼擔保抵押沒有?”

    眼大明還沒有麼信用債券之說。要行債券。肯定要有什麼明的財產擔保抵押。雖然這些年黃來福在大明的商業神話。讓許多商賈們想與他合作。

    而且每張債券也都蓋上黃來福的總兵大印。不會到時找不到負責的人。

    不過一碼歸一碼。買這個大批量的債券。自然要有相應的擔保才穩妥。

    渠源銳道︰“當然。這個諸位是不用擔心的。我明王師所向無敵。將來打敗了倭人後。肯定會讓倭人賠錢賠的以皇上對黃軍門的信任。將來這個償付。諸位是完全不用擔心的。”

    不過渠源銳這個說法倒是讓各位商賈以為然。大明打勝仗是肯定的。不過要說到,讓倭人賠償軍費這就不一定了。而且眼下這債券是以黃來福私人的名義行。就算到時倭人賠償軍費給朝廷。這筆錢能否能讓黃來

    也說不定。

    好在渠源銳接著道︰“當然了。除此之外。黃軍門還將用五寨堡各處的農場工廠。還有塞外及京師各的業作抵押擔保以諸位完全不用擔心。”

    有了渠源銳這句話商人們便放了其實他們不是信不過黃福。這幾年來。黃來福每做什麼事都是有利可圖。商人們相信黃來福此次行債券。也同樣如此。各人擔憂。也是出于更穩妥的想法。听說黃來福做出這個姿。大家就放了。

    底下人更是紛紛交頭接耳。許多人都是喜形于色。

    這時又有一徽商站出來道︰“渠掌櫃您方才說債券有兩種這種不名債券我們己經知道。另一種是什麼?”

    底下人紛紛附道︰“對。麼?望渠掌櫃告知!”

    渠源銳炯的著眾人。道︰“一種債券。比較特別。要記名。單筆最低為十萬兩。而且沒有年息。將來也不償付本金。”

    立時驚訝議論聲遍了整個大廳。這種債券也太奇怪了吧。黃來福不擔心賣不出去?不過眾人都知道內情肯定不會這麼簡單。議論了一會後。眾人聲音低了下。听渠源銳怎麼說。

    渠源銳道︰“大家奇怪為什麼記名債券會如此。我要告訴諸位的是。購買了記名債券之後。將來便以參于日本國與朝鮮國的貿易!”

    在渠源銳的解說中。來大明征勝利後。讓日本國賠款不說。還將強迫日本國簽訂條約。開闢多個通商口岸。所有購買了記名債券之人。都可以參與貿易。還享有種種特權。到時大家可分區包干。日本國哪片區域。由誰主-貿易。債券買的越多。分到的區域越大。

    至于大明許不許全面開放本國商出海貿易。日本國到時會不會簽訂條約。開放通商口岸等。這點不用擔心。萬歷皇帝己經金口玉言。答應了黃軍門的請。大家要對皇帝與黃總兵有心。

    不如此。到時大明也會與朝鮮國開闢貿易。到時購買債券之人。都可以取的優先權。

    听著渠源銳的解說。在場中人。都是砰然心動。

    雖然從隆慶年開始。大明慢慢己經放開海禁。許可商人們出海貿易。不過說實的。這種規模還不全面。限制很多。朝貢貿易。還佔了主導的位。

    說實在。這種朝貢貿易有許多具體而繁瑣的規定。如規定各國的期限入貢的船只船只停靠的港口隨從人員貢物品類等。而且還有很多年限。

    如規定琉球國每兩一貢。安南佔城朝鮮等國每三年一貢。日本國每十年一貢。且每一期人00名。船2艘。並給編有號碼勘合證。勘合不符不予接待。而且定期作廢。有新的勘合才可貿易。

    不過當時海貿的利潤是非常大的。大明的絲棉錦繡針鐵鍋瓷器古錢古字畫藥材漆器等。都是日本國民非常喜歡的。價格也相當昂貴!絲綿每百斤可賣00。紅線每百斤可賣銀0。水銀每百斤賣300。針一根可賣銀7分鐵鍋一個可銀一兩。

    大明商人運貨到日本一次。便可獲的原本六七倍的利益。

    眼下江南的商人到本等國貿易己經興起。各樣海商通過貿易巨富不計其數。

    不過就算江南的商人到日本等國貿易不絕。這市場也遠遠沒有打開。如果兩國大規模開貿易。這前景可說是非常可。特別是對北的的商人來說。就算將來與朝鮮國貿易。也是利潤豐厚。

    一時間。廳內一片靜。許多都是心動不己。在下快速盤算著。

    顯而易見。購買這種記名債券。等于是各人先期交于黃來福的投名費。風險與利潤並存。將來成了。眾人跟著黃來福吃滿嘴油光。不成了。大家投入的巨額資金便泡湯了。

    做還是不做。非常驗各人的魄力與膽量!畢竟每筆記名債券最少十萬兩。可不是小數目。

    渠源銳仔細觀察著場中各人的神情。他微笑道︰“我知道諸位的疑慮。不過我要以親身的例子告訴大家。當冒的風險。還是值的冒的!當年的我。也正因為斷然軍門合作。才有了渠某今日的的位與成就!”

    各人都是沉思。不錯。渠源銳當年從祁縣一個小商人。成為眼下商界中呼風喚雨的人物。就是當初資助來福幾萬兩銀子的緣故。眼下他的回報讓人眼紅。不過也正是因為他當初的魄力換來的!

    王崇義更是微笑道︰“不管如何。我會館中人。是決定與軍門站在一起的。老夫宣布。晉商會館。將會購五十萬兩的名與不記名債券。眼下前線將士在為國出力。老夫何需吝嗇這區區銀財貨物?”

    他的話如一重磅炮彈般。讓在場眾人均是一震!

    渠源銳微笑道︰“位可以好好考慮。三日之後。東征債券。將在晉商-。向天下萬民行!”

    ……

    不人們在散後是什麼樣心情。也不管外界探知若干消息後如何反應。總之在三日後。也就是五月八日這天清晨。黃來福炮制的東征債券。公然向外界布。

    幾乎可以用搶購來說。不但是商人富戶們。就是普通市民們。都是在爭先購買東征債券。普通一家無力的。便數家合資來購買一些。

    這些年。與黃來福有關的東西。都是大賺特賺。這是許多人的共識。若有的人擔憂。但連晉商會館的崇義等人都認了高達五十萬兩的債券。你還愁什麼?

    先是大商人。再是與黃來福交好太監們。再是通的市民們。最後那些目瞪口呆的文們坐不住了。也是紛紛加入了搶購的人流。听說連內閣輔趙志與戶部尚書楊俊民都買了不少。

    最後東征債券還快的流出京師。向的方而去。若干年後。有人傳言。在對面的日-。豐臣秀吉等人的銀庫中。都有現黃來福印刷的東征債券……
tim12145075 發表於 2010-8-20 16:41
回到明朝做千戶 正文 第227章 探獄

從五月初到七月初,短短時間內,黃來福行的東征債積了資金近四百萬兩銀子,大大超出了原先的預期。-====-

    原先等著看黃來福出丑,興災樂禍的文官們己經是集體的瞠目結舌!而經過這一次融資,黃來福己成為大明的金字招牌,不管是對他有好感還是沒好感之人,都不得不承認黃來福在財政經營上的獨到之處。

    而這次黃來福融資,行債券之舉,也帶給百官及民間許多啟迪,原來資金可以這樣籌備及整合的,不加稅,不擾民,同樣可以得到銀子,眾人好似在眼前開啟了一個新的天地。

    對于這個成果,萬歷皇帝自然是興高采烈,慶幸自己沒看錯人,黃來福果然是自己的財神爺。連日來,他都招黃來福進宮宴飲。

    有了錢,自然就好辦事,這些銀子變成了源源不斷的軍械物質,從水陸兩方運往了朝鮮。

    ……

    大明這邊籌備糧餉順利,不過在眼下的朝鮮國,事態的展卻是越來越緊張。

    雖然大明決心大規模援助朝鮮,調集步騎七萬人入朝作戰,不過在五月前,在朝鮮境內,明軍只有五千人駐防。

    六月中,日軍駐留在釜山的主力襲擊朝鮮軍隊,殺死朝郡守安國弘,大戰一觸即。朝鮮國王派人向大明告急。

    七月七日,備倭總兵官麻貴領軍三萬人到達朝鮮,他領一萬七千人坐鎮漢城,令楊元率軍三千人駐南原,陳愚衷率軍三千人駐全州,吳惟忠率軍四千人駐忠州,茅國器率軍三千人據星州。

    明軍地戰略部署是上述各軍各守本部要塞。待總督邢率四萬人再到後。明軍立時轉入戰略反攻。由南原。忠州動鉗形攻勢。直搗釜山之敵。

    明軍地到來。也給朝鮮君臣吃了一顆定心丸。日軍又退回了釜山。

    久經戰陣地麻貴判斷日軍很快會動進攻。自己備戰地時間不多了。卻未想到日軍地攻擊來得這麼快。

    八日後。也就是萬歷二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這天。被日本人稱為“海賊大名”地九鬼嘉隆。率領龐大地日本艦隊。偷襲了停泊在漆川島地朝鮮水軍。猝不及防下。朝鮮水軍損失慘重。戰船盡被燒毀。士卒焚溺殆盡。三道水軍都統制元均也在逃跑過程中被打死。閑山諸島盡被日軍佔領。

    閑山島非常重要。它在朝鮮地西海口。右障南原。外藩全羅。閑山島被佔。朝鮮失了屏藩不說。還使日軍可以直窺大明地天津。登萊等地。威脅大明本土安全!

    佔領閑山島之後。日軍控制了海上要道。開始在陸地上急不可待地起進攻。

    七月二十五日,豐臣秀吉下令全面進攻。日本陸軍十二萬人,采取鉗形攻勢,分左右兩路直撲而來,

    左路軍以宇喜多秀家為主將,小西行長為先鋒,率軍四萬九千人,沿宜寧,晉州一線,向全羅道挺進,意圖攻取南原。

    右路軍以毛利輝元為主將,以加藤清正為先鋒,率軍六萬五千人,沿密陽,大丘一線,向全羅道挺進,意圖攻取全州。

    根據計劃,兩路軍應在漢城會師。

    比起上前侵朝之戰,此次日軍己較為穩健,只求穩扎穩打,先佔領全羅道,以此為基地,再逼近王京漢城。~~~~

    ……

    日軍地攻勢順利,左路軍連克泗川、南海、光州,最後進攻南原。明將楊元領軍三千鎮守南原,堅守數日後被日軍攻破,守城將士大多陣亡。攻破南原後,日軍屠城一日。

    此時駐全州的陳愚忠因南原失陷撤退,加藤清正地右路軍兵不血刃拿下全州。南原和全州失陷,兩路日軍主力于全州會師,士氣大振!

    會師後,日軍總兵力達十余萬人,更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休整幾日後,十萬日軍又向王京猛撲而來,很快的,黃石山、金州、公州等地又被日軍攻陷,漢城屏障,盡數失去,朝鮮都城王京,地暴露在日軍的眼前。

    朝鮮局勢,再度危若累卵起來。

    ……

    在朝鮮局勢一片危機時,此時在大明的京畿之地,也是彌漫著一股地恐慌不安之情。

    朝鮮的閑山島大敗,日軍可以直接威脅大明地天津、登萊等地,而天津到京城只有一日路程。京師這個地方,己經是二百余年沒有戰火,百姓們對戰爭的承受力很差,加上傳聞倭寇的可怕,京師各地,可說是一日三驚,特別是臨海的天津城,山東很多地方,更是數度關門。

    在這個情況下,萬歷皇帝大怒,他認為眼前的結果,前兵部尚書石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九月初四日,他詔逮石星下刑部獄︰“前兵部尚書石星,欺君誤國,已至今日,好生可惡不忠,著錦衣衛拿去,法司從重擬罪來說!”

    很快,在京中停職待勘地石星被逮捕入獄,等待著刑部的判決。

    在這種情況下,大臣們紛紛上書朝事建議,九月初六日,兵部侍郎李陳抗擊日本五事︰“守王京,以固藩屏。抵漢江,以御狂鋒。備旅順,以息騷犯。防登、萊,以障內蔽。聯海岸島洋形勢,以捍狡襲!”

    萬歷帝是其言。

    同時間,兵部除了催促總督邢加快進朝地步伐外,還調集大明各地的兵馬,準備入朝增援。朝議以山西鎮總兵黃來福驍勇善戰,眼下他在京籌辦糧餉之事己經告終,是時候入朝作戰了。萬歷皇帝也同意了大臣們地觀點。

    九月初八日,兵部令山西鎮出兵三千,以作援朝事。同時間,黃來福也手書一封,蓋上自己的大印,隨兵部公文急傳到山西鎮。他決定調自己家丁一千人,還有五寨營軍士兩千人,由江大忠統領,火速進京,到時自己領他們入朝作戰!

    九月初十日,京師,刑部大牢。

    自初四日被逮捕入獄後,石星己是徹底地跨了,頭己是全部花白,神情中更是蒼老憔悴無比,從前兵部尚書這麼一個顯赫的官位,變成眼下的階下囚,這種天差地遠地身份對比,己經將他的精神氣全部去。

    他呆呆地靠著牆壁,只是凝視著窗口,久久不動一下,對未來,他己經不抱任何希望,以前朝中就無一人為他說話,眼下皇帝大怒之下,更是無人敢為他分說幾句。或許用不了多少時候,刑部判下的大罪,便等著自己吧,或許……免不了一死!

    到了這個時候,石星對自己未來的命運,或許還

    的命運己經看開了,他放不下的,就不知道將來自地命運怎麼樣,是被一起殺頭,還是充軍千里之外?

    就在他怔怔呆想的同時,忽然獄典地聲音在外面響起道︰“石星,有人來探望你了……”

    ……

    黃來福帶著顧大刀及阿智,有些好奇地看著這刑部大牢內部。這里面,只能用陰森可怕,戒備森嚴來形容。鬼氣森森,那種霉臭味與血腥味,讓人聞之作嘔。

    雖是大白天的,里面還要點著風燈,每隔幾丈就掛著一盞,燈火印處,顯得鬼影幢幢的。甬道的兩旁,是用石頭壘砌而成,一個挨一個的單人牢房,一股陰寒之氣不時冒來,讓人頗有毛骨悚然之感。

    阿智還好,顧大刀卻是不由連打了幾個噴嚏,低罵一聲︰“這個鬼地方!”

    獄典一邊走,一邊向黃來福巴結地笑道︰“久聞黃大人大名,今天一見,實是福氣,真沒想到大人是如此地年輕!”

    黃來福點了點頭。

    獄典鼓起勇氣,向黃來福低笑道︰“不知大人是否還要行債券,如是的話,能否透露一二?”

    黃來福大規模行東征債券,引起京畿轟動,這獄典也盡掏腰包,買了二百兩銀子之多。眼下見了這位名聞遐邇地傳奇人物就站在面前,自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先打听了。

    黃來福笑道︰“好說,劉獄典,將來如果還要行債券,我不會忘了你的!”

    劉獄典大喜,連聲道︰“多謝大人,多謝大人!”

    很快,各人來到一個鐵門之外,劉獄典掏出鑰匙開了門,里面是一個囚室,擺著一張桌子,幾張椅子,天光透進來,幾個獄卒在這里看守。囚室的一半之處,是一道厚重的木柵,木柵內,又是一個石室,石星就囚在里面。

    黃來福對劉獄典微笑道︰“劉獄典,煩勞你了!”

    阿智也是適時上前,掏出一錠銀子,約有五兩,遞給劉獄典。劉獄典貪婪地接過銀子,更是笑臉滿面,道︰“好說好說,不過還請黃大人快些,畢竟小的職責在身!”

    他又掏出鑰匙,打開了木柵地門,然後對里面之人喝了一聲︰“石星,有人來探望你了,快出來!”

    然後他對屋內幾個獄卒示了示意,幾人退了出去,又將鐵門關上。黃來福听到外面一個獄卒急迫的聲音傳來︰“怎麼樣,也沒有探听到什麼內幕沒有?”

    黃來福見石星蜷縮在里面,似乎是死去一樣,一動也不動。顧大刀欲揚聲招呼,黃來福制止了他。半響,里面地石星似乎又活了過來,他轉過頭來,目光向外看了半響,最後拖著刑具,吃力地走出木柵來。

    黃來福對他深施一禮,道︰“下官山西鎮總兵黃來福,見過石星大人!”

    石星仍戴著刑具,他渾濁的目光怔怔地看著黃來福,半響,才似活過來一般,驚訝地道︰“你就是黃來福?”

    雖然雙方地名字大家都是久聞,不過卻還沒有相互的拜會過,也難怪石星不認得黃來福。

    黃來福拱手道︰“下官正是!”

    石星怔怔地看著黃來福,連聲嘆道︰“年輕,真是年輕,果是銳氣非凡!”

    他隨即坐了下來,慘然嘆道︰“老夫入獄以來,百官避之不及,更不要談來看望老夫,沒想到第一個來探望地,竟是黃總兵你!”

    黃來福吩咐阿智將拎著的食酒菜給石星擺上,又服侍他吃喝。石星也客氣了,狼吞虎咽的象餓死鬼投胎一樣。

    黃來福微笑地看著他道︰“大人何必悲觀?雖說大人眼下陷身~+,但總歸會有重見天日的一天!”

    石星慘然笑道︰“黃總兵認為老夫還有重見天日的那天嗎?”

    確實,在原來的歷史當中,三日後,石星便被定下“隱匿軍情失誤律”,論死,妻與子並永遠邊充軍,兩年後又病死于獄中。如果沒有自己的營救,他是包死的了。

    黃來福淡淡道︰“大人是受小人牽累,非是有意隱匿軍情,罪不該死,來福願去向皇上分說一二!”

    石星全身一顫,他知道眼下黃來福很受皇帝的寵愛,而且這幾個月中,他多少在牢中也听獄卒說起黃來福為皇帝行債券之事,而且非常火紅。這籌備糧餉之事順利,想必黃來福在萬歷皇帝的心目中又增分不少,由他去游說,確實出牢獄的機會非常大。

    不過黃來福所冒的風險也是頗大,畢竟眼下萬歷皇帝雷霆震怒,一個不小心,反將自己上。

    一股希望從石星的內心中升起,就如撈住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一般,他哆嗦道︰“黃總兵,老夫自認為與你交情並不深厚,你為何救我?”

    黃來福正色道︰“滴水之恩,自當涌泉相報!這是我的做人原則。石大人曾在朝中于我分說,這個恩情,來福是不會忘記的!”

    石星眼中涌出熱淚,他突然仰天長嘆道︰“我石星也可說是門生故吏滿天下,沒想到最後來救我的竟是一個武夫,想不到啊,想不到……”

    ……

    三日後,石星出獄,萬歷皇帝旨意,經察,前兵部尚書石星,在軍情上有重大失誤,但非是有意隱匿,奪取兵部尚書職,貶黜為民,限期離開京城,永不復用。

    當這天石星出獄時,死里逃生的感覺讓他感慨萬端,老家人接他回家,眼下他的府邸己被抄沒,家人只在京中租了一個小房,而且石星沒有被審決時,他們不得離京。

    見了老妻與兒子,家人都是唏噓不己,老妻還喜悅地告訴他,早上時,那位黃來福大人,派人送來了一千兩銀子,以後出了京,回到老家時,也愁生活花用了。

    他的兒子也是道,京中傳揚,黃來福直面入宮,為自己父親求情,萬歷皇帝當時大怒,黃來福長跪不起,最後終于說動了皇帝。

    可說是為了救石星,黃來福是冒了大風險。關于這個事情,百官們也是眾說紛紜,清議復雜。

    家人七嘴八舌中,都是喜悅,只有石星肅立不動,最後深深對空作了一揖。

    幾日後,石星一家人離開了京城。

    ……

    錦衣衛將黃來福贈銀之事報告給萬歷皇帝,萬歷帝沉吟良久,最後嘆了口氣,道︰“這黃來福倒也是個重情重義之人。”
tim12145075 發表於 2010-8-20 16:41
回到明朝做千戶 正文 第228章 入朝

萬歷二十五年十月初七日。<<>>

    山西鎮軍到京師己三日。是日清晨。萬歷皇帝為黃來福舉行出征儀式。他身著武服。親自登上東安門。為黃來福告祭祝捷。

    黃來福領大軍自朝陽門出。兵甲車馬旗之盛。于川陸。從街道到城門。是無數歡呼雀躍的京師百姓們。出朝陽門。天津而去。自始至終。官道兩旁都滿圍觀的人群。許多人還手|香燭。向大軍遙祝禱告。

    此景。任誰見都會豪情充溢。

    此次山西鎮軍出兵三千。都是黃來福的嫡系。兩部火槍兵。一部刀槍兵。皆是披甲配馬。八年來。黃來軍隊體系己是非常成熟。由于訓練刻苦。營養充足。黃來福的士兵們走出來。個個都是人高馬大。比京軍還魁梧。精悍非常。

    不說京師百姓前一亮。就連萬歷皇帝見了也是連嘆不己。直道虎`之師。世人暗稱。山西軍之精。當為天下第一。這種情況也反應在五寨堡普通的居民中。這邊的民眾。特別是年輕人。普遍都比旁的軍堡州縣高出一個頭。

    兩部火槍兵兩千。全部配隧火銃。其實黃來福可以三千人都使用火銃的。不過顯而易見的。眼下的火銃兵還不能單獨作戰。需要別的兵種的配合。

    火銃常受山西軍隊的歡迎。去年平河套時曾大顯身手。就不知道在朝鮮戰場上表現如何了。

    還有三千大軍的糧草,勤也不是個小數目。雖然此次黃來福在京籌備糧餉勞苦功高對于他出征領的將士。萬歷皇帝旨令各的官員要先供應。不過說實在。黃來福還是很不過眼下的許多文官們。大部分糧草他還是決定自己決算了。

    這些年中。黃來福己經建立起完的商人供應糧草後勤體系。特別是在京中。有大把與他交好的晉商或是京商們。黃來福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的後勤補給。自己甚連銀子不需事先準備。

    所以此次山西大軍。隨行的只一千輜兵輔兵。用來料理大軍裝備還有一部分的馬料糧草等。余糧草。便商人補給。

    事實上。眼下在京各的。因東征債券。己經有許多人的利益與黃來福緊密聯系在一起。包含許多文官在內。這也是為什麼今日戶部尚書楊俊民也在真誠的祝願黃來福旗開的勝的緣故。他們可不想黃來福出什麼事。黃來福一出事他們花大價錢買的東征債券便成廢紙一張了。

    大軍蜿蜒而行。分為前軍。中軍後軍。一路饒鼓之聲。震路野。

    江大忠策馬于黃來身旁。皆在中軍位置。見此情形。他也是豪情涌起。對黃來福抱拳施禮道︰“軍門此次我大軍遠征朝鮮軍容鼎盛。兒郎雀躍會旗開勝。”

    黃來福微笑道︰“不錯。大丈夫建功立業。各有其時。時之會。不失事機。這個機會。我們要抓住了。回來後如有戰功。加官進爵。光耀門||。自不在話下。”

    听了黃來福的話。眾將更是豪情。去年諸人征剿塞外時。雖殺傷虜人眾多。卻沒什麼封賞。此次朝戰,。想必朝廷不會再這麼小氣了吧?

    黃來福將馬鞭凌空了一聲脆響。 指著前方喝道︰“加速前進。”

    立時行軍鼓點響起。山西鎮大軍皆是騎兵。一催馬行進。立時煙塵滾滾。蹄聲如雷。的面乎都在隱隱震動。

    。

    大軍一路急行。經過通州。武清等的。最後在傍晚時。到達了天津。

    眾人將在這里上船。前往朝鮮國。

    明時天津史稱︰“商舶浮海兮。魚舟聚沽兮鱗鱗。楚艘吳艦。簇樹而帆排雲兮。”是北國非常重要的商業港口。

    不過幾年的朝戰中。天津己成為大明抗倭的重要,勤基的與兵工廠。在去年時。更增設了天津海防巡撫一職。沿海的軍隊及各級官員統一歸天津巡撫指揮。籌備軍需物品。練士兵。督運糧草。打造戰船。修建要塞等等均由巡撫一人決定。

    黃來福等人天津的界。便聞見了緊張與硝煙的氣息。當的巡視的駐軍及民兵不斷。

    早在第一次朝鮮戰爭時。天津民眾便在宋應昌的命令下。實行堅壁清野似的防御。天津的百姓都必須集在較大的村莊居住。村莊四必須建有圍牆。如果不能建造圍牆的。則必須在村莊周圍挖設壕溝。設置各種防御工事。對于那些小的村落。應昌還要求百姓必須事先在大的村莊內儲存足夠的糧食與飲水。當倭人突然襲擊時。可以馬上退到大的村莊而不給敵人留下糧食。

    近海邊。那些有船的百姓還必須將船只編號。家中要自備弓箭刀槍等武器參加當的的民兵組織。如果有敵人來襲。民兵與官軍共同迎敵。與此同時。當的明軍還加強了近防御。在當的主要的入海口草頭處。明軍建起了兩座台。形成了犄角之勢。互為掩護。共同防御入海口安全。

    前不久日軍攻佔朝閑山島的消息傳來後。新任不久的天津巡撫萬世德還調來大批的士兵。分別把守在近海的各個島嶼之上。並約定。當敵人入侵時。以號炮為號。互相支援。並可以燃放狼煙向岸上傳遞預警信息。

    城鎮鄉村都是巡防馬來往不絕。氣氛緊張。就是黃來福初到天津的印象。而對山西軍到來。由于天津境內的兵馬來來往。當的百姓們似乎己經習以為常。並不如京師附近的居民們如此圍觀。

    巡撫萬世德。-的到了黃來兵馬來臨過境的文書。他派出一員參將出城迎接將黃福兵馬安排在城外的葛沽兵營內休息。

    這葛沽兵營建于萬歷二十二年仲。至季夏工。是當年朝戰爆後。大量的增援人馬來到天津後卻找不到駐扎的軍營只的露宿街頭。當的官員便決定創立這座營堡。葛兵營建成後。成天津的城防要塞。其規模宏大。完全可以容納山西的休息。

    黃來福安頓好自己部下後。便隨天津參將進城。一去拜會天津巡撫世德。原先天津駐軍不多。的空虛。不過朝戰後。大明迅速布防天津大量的兵馬從各的調來。現兵力己達到三萬人。城防森嚴。

    黃來福對天津了解不多。只知道大明錦衣衛總部是在這里。在金鐘岸。便有錦衣衛指揮使衙門。不過此次黃來福軍務並沒

    |去拜會。只是匆匆隨天津參將而行。

    不過讓黃來福感興趣的是。城內兵工廠眾多許多胡同都以兵器標明如弓箭胡同。長槍同等。

    史料記載。數年的援朝之戰中天津一共制造出陣大炮1670|。一字小炮1000門。小信炮33個。弩弓100。氈牌竹牌各333。弩箭0萬支。其他明火藥毒火藥。彈鐵多達數十萬斤。

    這一龐大的數。也是大明|力的象征。

    。

    在巡撫衙門大堂黃來福見到了現任的天津巡撫萬世德對于黃來福。世德頗感好奇一是黃來福的年輕。二是黃來福在經營上的種種手段。早己是聞名遐。五月初時黃福行東征債券。萬世德也忍不住買了一些。眼下這位傳奇人物站在眼前。由不的他不注目。

    而對于萬世德。來福同樣是心下佩服。這位老兄。在援朝後勤管理上非常出色。先是因功升任為薊遼總督。最後朝戰結束後。還加右副都御史。並予世蔭。

    對于萬世德才能。黃來福自認不如。他手下負責管理後勤的何如鎮。黃來福認為也是遠遠不如他。

    歷時七年抗倭援朝戰爭耗費是大的。僅軍糧一項。一年便在八十萬左右。其中十萬石取辦朝鮮。十萬石派山遼東天津三處。七年抗倭。天津運抵朝鮮的糧食數量巨大。由天津入朝糧食總量應佔全大明支運總數的三分之一還強。

    這些糧食轉運。大多由世德經辦。還有眾多的軍械物質等。千頭萬緒。困難可見一斑。不過萬世德都辦井井有條。除此外。萬世德在經營賺錢上也頗有一手。新任巡撫後。便向當的鹽場增加了十萬兩的鹽稅。三萬兩上繳給朝廷。六萬兩給兵增加餉銀。海防的士兵們。每人都額外增加一錢三分餉銀。余一兩。便由他與各個官員們私分。可說是各方滿意。

    除此外。他還布了諸多官防稅產稅等稅。又增加了不少稅收來源。當時天津有名的金眼銀魚銀眼銀魚等特產。均成為萬世德規定特產稅納稅的對象。

    這些都讓黃來福佩。所以些次將何帶來。就是為了向萬世德教一二。

    兩人坐定。談笑風。黃來福萬世德均現自己與對方頗有共同語言。福也現這個巡撫很是的。沒有文官的那種清高與酸氣。

    兩人相談甚歡。都覺的很有收獲。

    萬世德道︰“老夫的到兵部的傳文。調派兵船。將黃總兵送往朝鮮。不過眼下天津軍務繁華。輸運務繁。黃總兵要起程。最快也的三日後再說。”

    黃來福表示理解。下天津港口繁忙。每天都要運送大批的糧草軍械。還有諸多的增援部隊到朝鮮去。己帶輔兵四千人。算上戰馬軍械等。還有路上的飲水吃喝。沒有幾十條大船。是不能過來的。而籌備這些船只械物。不是那麼輕松的事。畢竟天津港不是專為自己準備的。

    萬世德道︰“黃總兵只管在天津城休整數日。養蓄銳後。才好為國殺賊。”

    他呵呵笑道︰“天雖沒有什麼名勝古跡。不過城內的掛甲寺。對于黃總兵來說。還是值的一游的。”

    。

    此後幾天內。黃來福便在天津城內耐心等候。閑時。便到城內外走走。萬世德說的那座掛甲寺。黃來福也去逛了一下。說這里是天津最早建成的寺院。能令將凱旋而歸的吉祥之的。黃福也帶眾將們去拜祭了一下。討個彩頭。

    此外。黃來福現天津城緊張的背後。還有一種說不出的繁華。大量的軍隊物質雲集津門。朝戰的展。使當的軍屯民屯興旺。根據史料。輸朝的糧草中。許多是在天津本的催征籌集的。萬世德與汪應蛟在天津大興屯田。共達百萬畝之多。為了動員屯田。世德還許諾三年之內不收任何稅賦。土的永遠歸屯田產業。這充分動了當的百姓們的積極性。

    而大量軍糧軍餉的籌辦。又使天津漕運和鹽業的到空前的展。漕運和鹽業的展又促進了當的商業的繁榮。這或許就是所謂的戰時經濟吧。

    終于在三天後。萬世德通知黃來福。他己經調配到足夠的兵船。黃來福可以領軍上路了。

    。

    “黃總兵一路順風。為國殺賊。揚我虎威。”

    “多言。巡撫大人保重。”

    在天津港碼頭。黃來福麾下的將士們。己經分別登上了碼頭邊的幾十條兵般。還有那些旁的水手搬夫們。最後將一桶桶的淡水與糧食運上戰船。而萬世德也與黃來福最後別。他身為巡撫。親自來為黃來福送行。自然也可以看出他不拘小節之處。

    碼頭邊靠的都是一種福船。大的稱大福船。稍小稱福船。黃來福坐的大福船

    樓三重。大如樓。底尖上闊。尾高昂。能容數百人。內中有艦備頭炮一門兩側裝備千斤佛郎機十門。碗口銃三門。迅雷炮二十門。噴筒六十個。嚕密銃十支。還有大量的弩箭火藥弩火箭磚等。

    第一次朝戰後。大明便在天津建起了龐大的津水師。境內的清江廠也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兩大造船廠之一。專門營造各樣新式福船倉船沙船哨船戰船。如這種大福船。天津的津遼水師有數百艘之多。

    大福船矢石火炮都可以俯瞰而。實為海戰利器。缺點是機動性能不好。

    不都無所謂了。來福的軍在陸戰可以無敵。不過在海上。全部都是旱鴨子。任何的船。都是大同小異。各人戰戰兢兢的上了船。許多人臉色白。更有一人。緊緊的抓住任何可抓住的東西。虎威全失。看的一干水手們竊笑不己。

    連黃來福一上船。|向那一望無際的大海時。都是色變。在後世時。他每次坐船。從來都是暈船的。眼下有罪受了。

    。

    很快。各樣旗號揮。接著一聲聲悠長的號角聲響起。一艘艘大福船揚帆起錨。成一陣列。往港外朝鮮國方向而去。

    慢慢的。風浪越的大。戰船顛起來。一時間。船中山西鎮將士的嘔吐聲不斷。
tim12145075 發表於 2010-8-20 16:42
回到明朝做千戶 正文 第229章 王京

船隊經萊州,登州,威海,最後到達朝鮮國土。-====-

    船隊靠近朝鮮的仁川港口時,整個山西軍上下,早己是面無人色了,就連江大忠這麼虎猛的漢子,也是吐得臉色蒼白,腳步虛浮。坐船這些天里,大家都好象死去一趟一樣。連許多戰馬也生病了。

    黃來福雖然比大家會好些,不過也好不到哪里去,以大軍這種面貌狀態,當然不好去王京見人。黃來福決定在仁川休整數日。

    這仁川離王京約六十里,後世以仁川登陸聞名,眼下只是個小港口而以,補給不易。不過好在這里離王京不遠,那里有大明的大部隊,還有一些與黃來福交好的晉商們也在那等候。而且黃來福船隊上還有一些糧草,足以應付幾天了。

    仁川駐著朝鮮國一哨的兵馬,還有一個朝鮮水師船隊,以防止日軍從這里騷擾王京。在黃來福大船隊沒到時,早己派出一只快船前往王京通告,大明兵部也早己行文告知王京明軍總部,還有朝鮮禮曹(相當于大明禮部)。

    又有上國總兵來援,這可不是小事,因此在黃來福等人到達仁川後,不但當地朝鮮軍馬列隊碼頭相迎,就是朝鮮禮曹的一些官員們也早己奉命在此等候,還有備倭總兵官麻貴也派出自己的親將麻承詔前來仁川相迎。

    黃來福走下大福船時,朝鮮一禮曹官員率僚屬相迎,擺出了鼓樂伶戲彩繃,其服飾儀制俱與華同。

    漢城府事與仁川郡事在旁相陪。

    麻承詔迎了上來,這位老兄,在黃來福平寧夏時曾與黃來福相熟,當下眾人寒暄幾句,黃來福言道自己遠師而來,將士疲憊,恐不能立時入王京。

    麻承詔表示理解,道︰“北人不習水,黃軍門遠洋而來,實在辛苦,當在仁川休整數日!”

    對于在漢城內地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邢。還有備倭總兵官麻貴等人來說。每一只來援地大明軍隊。都關系到朝廷地臉色。自然是要以最好地狀態面對朝鮮國民了。

    而且黃來福地軍隊向有天下精兵之稱。為了展現大明軍威。震懾入寇地倭人等。黃來福地休整。實有必要。況且。眼下軍情己經不是很緊急了。黃來福入王京。並不需要那麼急迫。

    眾人行禮畢。禮曹官員送來酒食等物犒勞黃來福地軍馬。然後黃來福被迎入當地館堂。設宴款待。一干朝鮮官員們在旁侍宴。

    宴中。黃來福向麻承詔問起了近期朝鮮地局勢。麻承詔立時是眉飛色舞。

    在南原、全州之戰後。日軍十余萬人直逼王京。京中一片大亂。滿城官吏百姓都準備逃難。這時王京中地麻貴只有數千人馬。在這危急關頭。麻貴令副將解生。參將楊登山。游擊牛伯英。頗貴等人率明軍五千人前往忠清道稷山布防埋伏。

    這稷山位于全羅道與漢城之間地必經之路。山高勢險。山谷間僅有一條羊腸小道穿過。明軍將兵力分成三部。一部駐扎在谷底小道。另兩部則分頭埋伏在兩側高山。準備殺日人一個措手不及。

    果然,日軍黑田長政部被殺得大敗,而此時攻打青山的日軍也被參將彭友德包圍,死傷慘重。這時海上傳來捷報,重新復職的李舜臣,于九月十六日率領朝鮮水軍殘余戰船十二艘,在鳴梁海大敗日軍水師。

    三戰地勝利,徹底動搖了日軍繼續北進的信心,又誤認為王京內明軍實力雄厚,加上此時豐臣秀吉己是臥床不起,已無力坐鎮後方運籌帷幄,最後他下令全軍撤退,豈圖憑借沿海倭城,固守冬天後再說。

    眼下日軍己全部南撤至沿海一帶,小西行長退守順天倭城,加藤清正退往蔚山倭城,黑田長政退往梁山倭城,島津義弘退守洇川倭城。從幾年前開始,日軍己在朝鮮沿海修建了一座座相似的堡壘,堅固無比,屹立風雨數百年,稱為倭城。

    明軍大勝後,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邢也借機大調軍馬入朝,眼下在朝明軍的數量,已經達到五萬之多,或許可以反攻了。這些時間內,總督邢與經略楊鎬,還有總兵麻貴在內,日夜在王京商議反攻之事。

    對于此事,黃來福是知道的,這就是接下來的蔚山之戰。歷史上的蔚山之戰,明軍謀劃多時,且傾海內之力,合朝鮮全國之眾,最後先勝後敗,至是潰散,死傷近兩萬人,朝野無不嗟恨,希望自己到來後,能改變這個結局。

    最後麻承詔還談起了楊元之事,楊元苦守南原不利,與棄守全州地陳愚衷一起,現己被押往遼陽問罪斬。眾將私下都認為楊元是非戰之罪,當時他面對十數倍的敵軍,就是神仙也沒辦法啊。黃來福在寧夏時也與楊元有數面之緣,眼下听說楊元被斬,也是不勝唏噓。

    最後宴罷,宿。

    朝鮮禮曹官員欲招妓生服侍黃來福,他道︰“天將遠來,小邦無可為奉,止有女樂數輩奉歡。望天將容其奉侍,庶少盡微意!”

    黃來福以高麗女子矮胖無姿色,婉言謝絕之!

    ……

    休整五日後,大軍己經恢復過來,黃來福才領軍進漢城。一路而行,山西軍精神抖擻,兵甲極盛,路旁朝鮮人無不驚畏,低聲議論這是上國哪一只軍隊。

    不過一路而來,黃來福卻是現漢城周邊非常破敗,田地凋零,許多幾年前被日軍燒毀的房屋還沒來得及復建,特別是路旁拖兒帶女的難民們觸目皆是。今年朝戰又起後,一股股的朝鮮難民從平安道等地涌入京畿道,日軍在南邊的屠殺,己將他們嚇被了膽。

    第二次朝鮮戰爭爆後,日軍一路燒殺搶掠,遠勝當年之役。據日軍隨軍僧侶慶念和尚在其所著《朝鮮日記》記載,日軍但凡見到身著白衣之人(朝鮮人平日衣著),不論男女老幼,盡皆砍死。村莊盡被焚為平地。手段殘忍,行徑野蠻,令人指。

    九月時,日本人雖然敗退,但其酷愛燒殺搶虜掠的熱情卻不見稍減。九月十九日,剛吃敗仗的黑田長政軍便殺害數千朝鮮平民,並割下他們鼻子請功。二十六日,吉川廣家更殘忍地割取了一萬余朝鮮人鼻子。作為虔誠佛教徒地加藤清正在退往蔚山途中,更一把火燒毀了附近一座古老地名剎佛國寺。

    日軍在國內軍紀較好,但在朝鮮國時,卻是露出了野獸的本性。

    大把的難民涌入京畿道,朝鮮政府根本來不及救濟,不斷有人死于饑餓與瘟疫。史料記載,曾有一明軍士兵大醉,于漢城街頭嘔吐,餓急的朝鮮民眾竟爭搶嘔吐物中地殘渣吃,場面令人難忘。

    眼見那些圍上來的朝鮮難民個個面黃肌瘦,形容枯槁,狀如惡鬼,不時向大軍伸出了枯干地手,在前開道地朝鮮軍兵不時驅趕,黃來福嘆了口氣,令何如鎮向他們散一些行軍干糧。

    看著那些搶爭成一團地朝鮮難民,那些

    朝鮮禮曹官員羞愧之余,連連感慨︰“上馬真乃師!”

    黃來福淡淡道︰“朝鮮乃我大明藩屬,今倭人懲凶,屬國百姓逃難,吾救濟災民,也是我皇皇恩浩蕩之意!”

    那禮曹官員連連點頭。

    大軍行進四十里,至安成館,己近王京。朝鮮國王李又遣派禮曹官員前來問安,京畿道領官崔敬身在館內相迎,設宴擺酒,不過這些酒食比起在大明來,自然是粗陋了許多。

    黃來福下令大軍暫事休息。

    宴後起程,很快,大軍便到了漢城西大門外地迎恩門處,總督邢,經略楊鎬,還有總兵官麻貴等諸多大明軍將,己在此相候。還有朝鮮國禮曹從事官,兵曹的判書等人,都一同陪同相迎。

    ……

    在迎恩門的後面,有一座慕華館,往常這里是朝鮮國專門迎接中國使臣之所,大明使臣來時,不僅須奏樂,朝鮮王世子還必須親來慕華館恭迎。當大明使臣返國時,亦由朝鮮國百官立于慕華館門外,行莊重之再拜禮。

    邢與楊鎬二人,先是在慕華館居住,謀劃軍務,後改移王京城內的太平館。听聞黃來福到後,便一同出城相迎。對于黃來福,二人早己是聞名己久,心下好奇,況且萬歷皇帝有嚴令,一定要重待黃來福。

    二人知道眼下在朝大軍糧餉多是黃來福籌備,也為了在朝鮮人面前顯示大明軍隊上下一心,鼓舞人心的緣故,二人便擺下姿態,一同出城相迎。

    至于麻貴,黃來福是以前他見過的,對這個年輕人,他一向很有好感。

    旗手不斷將黃來福大軍己至何處的消息傳來,很快,便見旌旗雲蓋,鐵蹄震地,一只鐵甲騎兵整齊而來,其兵甲車馬之盛,讓邢與楊鎬都是吸了口氣,久聞山西軍之精,果然不是吹地。

    不過二人又是暗暗歡喜,有了這只軍隊,他們在接下來的朝事中,就多了幾分把握。旁邊的那些朝鮮國官員,驚畏之余,也是同樣歡喜。有了這些強悍的上國兵馬,將倭人趕出國土,便容易多了。

    朝鮮人的鼓樂、雜戲吹打了起來,在樂聲中,兵馬在迎恩門前停下,黃來福下了馬,見迎接的人群中,一群武將站在那里,有些認識,有些不認識,其中一位便是麻貴,他的身旁,還有兩位大明高級文官。

    黃來福先拜見了麻貴,見他臉上風霜之色更濃,幾年不見,這位老將更是老了許多。麻貴道︰“黃總兵不用多禮,你軍馬勞頓,一路前來辛苦了!”

    接著麻貴又為黃來福引見邢與楊鎬。

    那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邢邢年在五旬,人較為清瘦。對于他,黃來福在史書中也是久聞了。

    這位老兄,在當時的文官中,算是善于用兵了,也注意運用謀略,在朝戰中,他針對日軍內部勾心斗角,利用小西行長為地日軍主和派厭戰心理,采用反間計,延緩了日軍攻勢,為明軍積累力量,展開攻勢贏得了時間與主動權。

    特別是邢擅長後勤,招募商客開闢海路運輸,代替了當時運輸糧餉困難的陸路,使當時明軍的軍糧得到保障。在邢指揮的近兩年對日戰爭中,明軍沒有出現嚴重的糧草匾乏現象,這與他重視後勤運輸和糧草供應是分不開地。戰後,邢被授予太子太保之餃,並升俸一級,蔭一子世襲錦衣衛指揮僉事。朝鮮國還為其立生祠像,標銅柱與釜山。算是功成名遂了。

    至于楊鎬,黃來福就對他沒有好印象了,兩次明軍大敗都跟他有關系,特別是後一場薩爾滸大敗,更是斷送了大明的國運。

    見黃來福只是對他們作揖禮,並不叩頭行禮,楊鎬不由臉上變色,傳說這黃來福囂張跋扈,果不其然。就是眼下麻貴升任為備倭總兵官,統大明地軍馬,見面時,還是要向二人叩頭,這黃來福算什麼東西,大大咧咧地作了一個揖就算了,他當自己是李如松?

    不過眼下朝鮮國官員在旁看著,也顧及到朝廷的體面,楊鎬忍氣哼了一聲就算了,他們後面地武將們也是相互交換著眼神,又以羨慕的眼光看著黃來福身後地兵馬。

    久聞山西鎮兵精糧足,果不其然,這只山西鎮來的軍馬,個個都是身披精良鐵甲,盔明甲亮,軍容威武。每個士兵們都是高大強壯,彪悍無比,這樣的士兵,每個放到他們軍隊中,最少都是家丁標兵的標準。不過養這只軍隊顯然花費不小,也只有黃來福財大氣粗,才能這樣的裝備。

    邢神情還算平靜,微笑地與黃來福見了禮,寒暄了幾句,便讓黃來福領軍進城。這時朝鮮國的禮曹從事官還有兵曹的判書等人,才能出來說話,眾人相迎入城。

    大軍浩浩蕩蕩以西門進入王京城內,鐵蹄敲擊街道,一片的轟鳴聲。兩旁的漢城百姓,無不是以驚畏的目光看著這只新來臨的上國大軍,比前以前他們見到的上國大軍,這只兵馬似乎更彪悍,裝備更精良,每人都騎著駿馬,身上披著上好的鐵甲,個個銳氣十足,讓人不敢逼視!

    街上鴉雀無聲,只有鐵蹄的聲音。策馬在黃來福身後的朝鮮官員們,也是個個大氣也不敢出。黃來福則是冷眼看著王京的街道四邊,果然是連連戰爭,連一國的都城,都是非常的破敗,不過將來戰後的災後重建,自己倒是可以搞一把。

    很快,大軍便來到了景福宮前,這座王宮,都沒有兩層以上的建築,因為朝鮮是大明屬國,所以不得建兩層以上的宮殿,否則就是僭越。

    此時景福宮門前的東南處,己是盛結鰲山、舞妓等,以歡迎上國大軍又一次來援,朝鮮國王子出宮前來相迎拜會。相互見禮畢,又約下晚宴,麻貴才遣麻承詔為黃來福大軍安排營地,就在王京城北處,緊臨麻貴家丁軍營處,表示麻貴等人對黃來福的重視。

    ……

    太平館內,楊鎬大怒道︰“好一個跋扈的武夫,伯,這黃來福如此無禮,如果我們不懲治他,將來我們在軍中還如何有威信,將士們又如何會依從我們調遣?”

    他眼中射出精光︰“如此,朝事何平?”

    見邢只是閉目不語,他道︰“伯,你說句話啊?”

    邢睜目嘆道︰“這黃來福雖然跋扈,目無禮法,然後他忠勇之心,還是世人皆知的,以前平寧夏,戰朝鮮,他不是都為國出過力嗎,聖上也遣中使要我們禮待他,我看還是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邢又道︰“更何況眼下軍中糧草多為他籌備,這是國之大功啊,京甫啊,這區區小節,就不要放在心上了!”

    楊鎬仍是恨恨不平。
tim12145075 發表於 2010-8-20 16:42
回到明朝做千戶 正文 第230章 軍糧

黃來福領軍在王京城北處扎營,緊靠城門,原先這里的一處營地,不過朝戰爆後,大明軍隊進入漢城時,這里便被騰出來,朝鮮軍隊出城去駐營,而大明軍隊一部分則是在這里駐扎。

    眼下這個軍營住了麻貴的一千家丁,營房還有空余,不過等黃來福的軍隊住進去後,便滿滿的了。這朝鮮國的軍營比起大明很多普通的營地都不如,更不要說與五寨堡等地的軍營相比了。

    大軍住進去後,便忙著修整住處營地,旁邊的麻貴家丁營士兵們則是好奇在旁觀望,久聞山西軍富有彪悍,果然是名不虛傳。

    黃來福正忙著,忽听備倭副總兵李如梅前來拜訪,在第一次朝鮮戰爭中,黃來福曾與李如梅相熟,此次他是與楊鎬一同前來朝鮮。在去年時,李如梅曾與楊鎬一起出擊土蠻部,結果損兵失利,便被推到朝鮮來代罪立功了。

    听說舊友來訪,黃來福連忙表示歡迎,很快,在通報後,身材粗壯的李如梅便帶著幾個親隨虎虎生風地進得營地來,來到黃來福的中軍大堂中。與第一次見到一樣,他仍是頭戴八瓣帽兒鐵盔,身披虎頭連鎖鐵甲。五大三粗,就是一個典型的邊關虎將。

    一見面,他就抱拳哈哈大笑道︰“黃將軍,一別數年,你還是這麼的春風得意,進京這個陣勢,那些高麗人都是看得目瞪口呆啊。”

    他轉頭看了看營外正忙碌著的山西鎮大軍,嘖嘖稱羨道︰“人說黃將軍是個大財主,果然不錯,你看你手下的那些軍士,個個都是身形魁偉,每個人都有鐵甲,某手下的家丁也不如啊……”

    他一邊說,一邊直是搖頭,他身旁的一些親隨們,也是以嫉妒的眼神看著這一切。

    黃來福道︰“李將軍客氣了,一別數年,你也是一樣的虎威不減。對了,你哥如松與如柏他們好嗎?”

    現在黃來福最關心的,還是李如松的消息。

    李如梅裂了裂嘴道︰“慚愧。我算什麼地虎威不減。敗軍之將。眼下是來代罪立功地。”

    他是個實誠地人。並不避諱以前自己地失利。只有幾個隨從露出尷尬地神情。接著他又道︰“多蒙黃將軍關心。我大哥他還行。就是那些土蠻纏得人慌!至于二哥。他眼下身體不太好。正在家休養呢!”

    第一次朝鮮戰爭後。李如柏晉都督同知。繼任貴州總兵。萬歷二十三年轉守寧夏。升晉右都督。後因病辭官。現一直家居休養。歷史上直到二十年後。明末遼東危局。當地無將可守。再被重新起用。-====-不久後又因為薩爾之戰未遇敵即潰。死千余。被彈劾還京。于天啟元年在宅中自殺。也宣告李氏家族地輝煌落下帷幕。

    二人寒暄了幾句。黃來福讓李如梅坐下。李如梅不客氣地道︰“我知道黃將軍來朝鮮。肯定是帶著什麼好東西地。快搬出來一起享用啊!”

    山西鎮軍用物之精。黃來福之好美食。這可是出名地。

    正在這時。管理輜重糧草地何如鎮前來稟報。說是有幾個在王京地晉商前來求見。隨行地。還有一些地朝鮮商人。這些大明與朝鮮商人都是被審核過地。肯定不會是日本人地細作。

    當下黃來福吩咐讓他們進來。

    很快,便有一些商人進來,一進堂內,各人便向黃來福叩頭︰“小的見過總兵黃大人!”

    那些朝鮮商人也都會說漢語,也是連連叩道︰“小的見過上國黃將軍!”

    黃來福讓他們起來。何如鎮向其中幾位介紹道︰“軍門,這幾位是京師晉商會館的幾位掌櫃,受王崇義老先生所托,負責運送我山西鎮大軍的糧米肉蔬!今在王京之地,己設幾個專門的榻房,足以供應我山西大軍數月之需。”

    一個明商恭敬地拱手道︰“從九月初時,小地們受王老掌櫃之托,聯系明朝兩地海商,著手我為晉鎮大軍運送糧米,一連月余,總算不負所托,籌備了數千大軍數月所需物質。”

    說到這里,他臉有得色。

    接著何如鎮又取出一份文冊,這是當地幾個倉庫的物質清單,內有大批的米,馬料,午餐肉罐頭,酒、火腿、奶+、魚、米豆、:豆、油、醋、皮囊,幾千雙皮靴,幾千件呢絨面料的冬衣等。何如鎮言道這幾日就會清點,將他們一一收歸入軍中庫房。

    至于相關的銀子,可以等回到京師後再付。黃來福在京中也開設了票莊,各樣花費的銀子,己經不需要從五寨堡千里迢迢的押運了。

    听著何如鎮一一道來,黃來福緩緩點頭,眼下他的商人後勤供應體系己經頗見得效,不說糧米可以由商人就近籌備。就是許多特別的物質,眼下在京師,在大明很多城市中,黃來福都有自己專門的倉庫,很多東西,並不需要千里迢迢從五寨堡等地運來。

    眼下這種體系己經顯示出他地方便與快捷了。

    當然了,相關的槍炮,火藥等戰略物質還不能讓這些商人們運送,所以此次山西軍跟來了大批地醫士、輔兵輜兵們。

    看著黃來福與這些人的對話,劉如梅與幾個親隨是听得目瞪口呆,早听說過黃來福財大氣粗,沒想到粗到這個程度,各樣的物質,是如此的豐富,可以準備

    分,這對各人是難以想象的。對于黃來福地商人倒是一時間沒領會進去。

    大明的軍糧體系沿用宋朝地軍糧配給制度,一般明軍口糧有分幾種︰駐防時一般性的配給軍糧、平日額外口糧配付、斷糧或是應變時地口糧、行軍或是軍陣戰斗時的戰斗干糧、行軍或是軍陣戰斗地其它配給……等等數種。

    一般的明軍軍糧是一種飯,這是一種古代干糧,用一石米煮熟後放到水中曝曬,干後再來一次,共做十次,最後得到二斗後再做成干米飯。食用時,取一大合用熱水泡,浸軟後再煮熟就可以吃了。

    一般駐軍一次這樣的干糧,可供一人吃五十天,行軍戰斗時每人攜帶三日份。此外還有硬鹽塊,粗布醋干,干~,蒸餅等,一次,就可以讓一個軍士吃五十天。

    這是一般性的配給,如果是在行軍或是打仗時,便吃一種用鹿肉與面粉合做成的麋餅,還有皺飯、雜餅等,如在營寨內,便可以用湯配著吃,行軍打仗時就可以直接吃。

    最後行軍時還有油麻丸,烏梅等止渴,馬匹則有干+以緊急解渴之用。最後每個士兵還有葫蘆或繡筒水壺等。

    其實算起來,明軍的軍糧制度算是此時世界先進與合理地,如果與日本人與朝鮮人,還有此時的西方人比起來,這些軍糧供給算是豐富的了。不過有道是人比人,氣死人,與山西鎮大軍比起來,李如梅等人便覺差多了,每次山西鎮大軍隨行都有磚茶,午餐肉罐頭,火腿,干肉,咸蛋等,這些物質,就是平時自己這些將軍們也享用不到啊。

    現在還增加了奶酪……

    懷著嫉妒的心情,李如梅等人在旁瞪眼听著,其實此次李如梅來,除了想為自己的軍隊蹭一些物質外,還想詢問黃來福關于火銃的事。

    第一次朝鮮戰爭後,黃來福曾給了遼東軍幾根五寨堡火鐃的樣品,不過遺憾的是遼東的匠戶們勞動積極性差了一點,搞到現在,並沒有造出幾根質量好的鳥銃。如果上書讓工部造地話,可能效果更差。因此遼東軍最後又退回了使用射程遠遠不如弓箭的三眼銃。

    不過此次黃來福進朝鮮,李如梅看到山西軍的火鐃似乎又與以前不一樣,因此他想問問是怎麼回事。

    好容易等何如鎮說完,不過沒等他開口,又有一個朝鮮商人趕忙上前,跪在地上,用純正的漢話向黃來福道︰“小的是王京商人金勇漢,現上國黃將軍入京,倭人定會聞風喪膽。听聞黃將軍在上國頗為精通商貨之事,不知我等這沒有這個福份為黃將軍效力?”

    听他這些說,那些朝鮮商人紛紛跪在地上,七嘴八舌地應和。

    這幾個商人都是朝鮮國有名的大商人,關于黃來福之事,他們也有所耳聞,當時東征債券在大明轟動時,曾有一部分流入朝鮮中,這些商人們,很大部分都有購買,听說在大明與黃來福合作的商人都是大其財,這幾個商人們,不由也動了念頭,也想試試自己有沒有這個機會。

    黃來福心念電轉,將來如果要與朝鮮國貿易,自然需要當地的商賈們開道,朝鮮這個地方,黃來福原來以為窮山惡水,除了人參外,余不值一看。

    不過在第一次朝鮮戰爭後,他回到五寨堡察看了從筆記本電腦中記下來的資料後,卻現朝鮮這個地方礦產資源還是比較豐富地。後世探明朝鮮有各種礦產數百種,其中石墨、菱礦等儲量居世界前列。鐵礦及、、銅、金、銀等同樣儲量豐富,在咸鏡道的茂山鐵礦更是含鐵儲量達五十多億噸,

    如果這些礦產開采起來後,可以大大彌補自己入朝的軍費開支,說不定還可以大賺一筆。

    加上朝鮮東側海域寒暖流交匯,與世界三大漁場之一的西北太平洋漁場相鄰,水產資源十分豐富,是優良的作業漁場,可說是大有可為。

    當下他溫言讓這些朝鮮商人起來,道︰“你等忠義之心,我是明白的,不過本將初到高麗,又大戰在即,此事容後再議吧!”

    商人們與何如鎮走後,最後才輪到了李如梅說話,他道︰“我說黃將軍,我老李真是服了你了……”

    ……

    黃來福到了漢城,竟連數千大軍所用糧草都是自備,不需當地總部供用一毫,而且用度豐富,羨慕旁人。楊鎬听聞後,不由心下恨恨,別的大明軍隊到朝鮮後,都是立時求著他要糧要餉,這黃來福卻是另闢蹊徑,絲毫也求不到他頭上。

    他對邢道︰“這黃來福目無禮法不說,連糧草都是自備,不經大軍統一調度,這還是大明的軍隊嗎?伯,應招這黃來福前來分說斥責了。”

    邢道︰“京甫,皇上對黃來福頗為器重,想想東征大軍糧餉,多是他在京籌備。听說他買賣東征債券時,數額達數百萬兩之多,足以應對東征大軍所有開支。幾次出戰中,這黃來福向來都是自備糧餉,皇上都沒說什麼,反正他也沒有違背軍紀軍規,便由他吧。

    楊鎬嘆氣不語。

    幾天後,總督邢招眾將議事……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