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回到明朝做千戶 作者:老白牛 (已完成)

 
Nineider 2009-2-5 17:21:0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24 469535
tim12145075 發表於 2010-8-20 16:59
回到明朝做千戶 正文 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

這些年來,靠近塞外的偏關堡繁華了許多,由于總督大人在偏關及老營堡一帶屯田,加上塞外的墾殖開拓,與歸化城的三娘子貿易,都讓偏關堡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得利。

    今年秋收,偏關與老營堡一帶的屯田三十萬畝中,產糧高達三十五萬石,遠遠地滿足了當地的駐軍需求,還有余力外送。加上偏關也算是塞外與山西鎮內地的必經之地,大批的商隊糧隊都要從這里經過,讓秋後的偏關堡更是熱鬧起來。

    眼下到塞外墾殖的移民越來越多,塞外的農場村落越見的多起來,最遠的商隊屯民們,己經到了後世的包頭一帶屯墾開荒。

    讓大明邊鎮民眾意外的是,這些塞外的移民到了邊地後,他們開墾出來土地,種植出來糧食後,才不過幾年時間,不但能滿足自己的需求,還有余力向大明內地輸送了,這就讓人非常奇怪。

    一直在人們的印象中,塞外都是些鳥不拉屎的苦寒之地,向來難以養活自己,不然的話,為什麼幾千年來草原上的胡人總是養活不了自己,而經常要向中原地帶劫掠呢?

    就是中原國度,向來將這些地方視為累贅之地,因為這些地方難搞農事,在這些地方的駐軍後勤補給總是朝廷的一個巨大壓力,老見投入,不見收支,最後只好無奈放棄。就算有些中原王朝堅持在當地駐軍,也只是看中其軍事意義罷了。

    幾千年來都是這樣,現在然反過來,塞外之地開始向中原內地輸送糧食,讓第一次听聞的人有天地顛倒的感覺。

    如果塞外向輸送牛羊馬匹或許眾人還不會奇怪,事實上些年中,由于漢蒙雙方互市,加上漢人蜂擁到塞外經營草場畜牧,這些年中,從塞外到山西鎮的許多地方,己經形成了諸如許多︰牛道,羊道,馬道的專門道路。每年中,都向山西鎮提供了大批的牛羊馬匹等。

    現在塞外卻是開始向內地輸送食由不得眾人不大驚小怪了,也引起了各界好一番議論,當時《五寨堡新聞報》也專門開闢專欄介紹了此事,消息傳到京師,又是引起一番大驚小怪,成為當時茶樓酒肆的好長時間的熱門話題。

    不過大驚小怪久了人慢也就習以為常了,只是很多人也改變了以往的印象,對前往塞外的心更熱切罷了。

    畢竟明內地土地寶貴且人口越來越多。 土地兼並越來越嚴重。而往塞外那邊。隨便一個男丁可以分到很多地土地。以往眾人還認為那些苦寒之地。分來地土地無足輕重。只是抱著不要白不要地想法罷了。

    眼下卻發現這些土地以養活自己及家人。還有余力向大明內地輸送糧食。在塞外屯田。前景光明由不得各人想法改變了。

    ……

    今年塞外各屯田農場。在秋收後有大批地糧食經由商隊糧隊往大明內地而來。或往延綏鎮。或往大同鎮或往山西鎮。

    眼下從塞外往山西鎮而來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走陸路種是走水路。

    顯而易見地。走陸路。路上耗費極大。因此走黃河水路。便成了許多商人糧隊地首選。

    應運而生,偏關附近靠近黃河邊的關河口村便一下子熱鬧起來,往常荒涼的小村莊大興土木,己有新興商業城鎮的味道。

    本來黃河這條線,能作為優良渡口的地方不多,而關河口這個地方,是偏關境內關河流入黃河的匯合處,形成一個沖積小平川,地形開闊,而且河道深,可自然靠岸,又靠村落近,又距離偏關城近。到了偏關,那里有良好的水泥路通往五寨堡等地,作為渡口碼頭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不論是從內地北到塞外,寧夏等地的商船,還是塞外到山西鎮內地的商船,都必須經過這里。加上關河口渡優良的地理位置,一時之間,這里成了遠近聞名的一個水運商埠碼頭。

    每天商船雲集,從碼頭出發時,船漢們搖著槳一字排開,浩浩蕩蕩地在黃河水上行使,船只的數量數不勝數,景色非常壯觀!那種繁榮熱鬧的景象,令整個偏關城的人,乃至整個黃河沿線的人都是羨慕非常,各地的女人們也都以能嫁入關河口村為榮。

    經過幾年的經營,關河口渡己經形成了幾條主要的水運路線,最遠達到寧夏、甘肅一帶,不過最常見的,是北上時,運送一些內地的布匹雜貨,還有一些五寨堡的產品等,到黃河兩岸一帶的農場村落中販賣。

    然後從這些地方裝運糧食順流回來,或到關河口渡停下,在碼頭停泊、卸貨後,將運來的糧食堆積于河岸的糧倉中,再由外地的商人雇勞力趕著驢、騾等將糧食馱運到偏關,再行銷到外地去。

    或是從塞外出發到關河口渡後並不卸貨,而是一直順流而下到河曲、保德、等地卸貨,有時還南下到禹門口、河津一帶

    最遠到臨縣的~口,將貨物在這里卸下,行銷到全省補山西糧食不足的情況,同時他們自己也大大賺上一筆。

    近兩年來,由于在塞外發現鹽池,從塞外回來的船隊運輸的貨物中,又增加了鹽的運送。此鹽池就是後世的吉蘭泰鹽,該鹽品種優良,呈大顆粒狀,顏色發紅,故又稱為紅鹽,眼下鹽池為黃來福暗中控制,每年獲取的好處不斷,不過萬歷皇帝己經听聞到風聲,己經準備找黃來福分紅了。

    幾年中,由于關河口渡的興起,原來全村幾百口只有幾條大船,眼下己經發展到了近百條,村民們己經是迅速富裕起來。

    ……

    關河口村只是因為塞外開發而因此獲利的縮影,類似的地方多不勝數。

    而且由于五寨堡的興起與大農場制的推行,經過十年的傳播與影響,也可避免地引起了大明某些地方的改變。不管黃來福是樂意還是不樂意,一股蝴蝶效應風潮,己經在大明一些地方悄然開始。

    “你媳婦家娃的讓俺活口,俺就走塞外去,總督大人早說了,去了塞外就有田地分,那地方好著呢,分田分地租牛不說,前三年還免稅糧。俺就不信,離了你張員外,俺們就活不成了?那個誰說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太原府陽曲縣的佃農田羊怒氣沖天,領著滿是憂慮的家人收拾行李,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去塞外的道路。

    不說田大羊怒,自己幾代都為城里的張員外干活,每日家小拼死輕活老實實的為張員外干活。大熱天的頂著炎炎烈日干活,大冬日的寒風刺骨,腳都裂了幾個大縫生存的艱辛實在難以形容,只是為了土里刨食養家糊口。

    不想張員外連這點活路都不給:己,秋後,便收回了租佃給自己的土地起啥“大農場計劃”,這樣一來,至少有一半的佃農如自己一樣失去了活口的希望,不得不背井離鄉,逃離了老家中生存了幾百年的地方。

    那張員外是陽曲縣的大,在城外土地連綿平坦肥沃到萬畝之多,手下有眾多的佃戶。往年時間里些佃農與田大羊等人一樣,都是靠租種張員外的土地過活。

    不過年張員外不知道是怎麼樣想的後突然遣散了大部分的佃農,開始大規模興修水利來各樣水車農具等,準備開始效仿五寨堡,搞起大農場計劃來。

    說起來其實不止是張外,陽曲縣許多大戶紛紛如此,就是放在整個太原府,也頗有這種大農場的趨勢。

    這幾年來,大明民間,由太原府榆次縣東陽鎮的田之壟首先開始,這種大農場耕種方式,己經在太府等地越來越流行。大明北地越來越缺糧,市場廣大,種糧極有收獲。顯而易見的,大農場制度,遠遠的比小農似的耕種更有效率,產出更大。

    田之壟獲得的好處快速地傳播著,更有著總督黃大人的明顯例子。龐大的利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戶投入進去。

    這些大戶可沒有田之壟的好心,將失去土地的佃農又補充到自己新辦的廠房中去,他們也沒有辦工廠的興趣與技能,直接就是收回佃農的田地,將他們趕走,任由他們是生是死。這樣就造成了大量的如田大羊一樣的悲劇人物。

    作為悲劇人物,田大羊不明白張員外等人的想法,只是覺得張員外不念幾代的主僕情面,不再給自己活路。他曾經也委曲哀求過,不過還是如此,張員外似乎是無動于衷,看到他這種態度,就是再懦弱的人,就是泥人也會有三分火性。

    田大羊恨恨走的同時,對張員外己不再有恭敬的想法,腦中里滿是說書先生說的那種為富不仁人的形象,不要說的,田大羊認為這張員外就是那種人了。中國老百姓就是這樣,有一個活路希望的時候,可以對某些人忍氣吞聲,當最後一口飯食都沒有的時候,便會變成強悍無比,蔑視一切,這就是所謂的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田大羊領著家人恨恨而走了,幸好還有塞外可去。如田大羊決定的人很多,太原府各地大搞大農場,造成了越來越失去飯食的佃農們,他們默默地對家鄉叩了幾個頭後,帶著家人與孩子,滿懷希望地往塞外而去,他們都打听了,到了塞外後,總督大人便會給他們分田分地,讓他們好好地活下去。

    ……

    從萬歷十七年,五寨堡大農場制橫空出世,引起世人有意無意的關注以來。

    到了萬歷二十四年,太原府及山西某些地方開始有了大農場耕種制,經過萬歷二十五年,萬歷二十六年,到了今年秋後,這種大農場耕種制突然成為一種流行,一股圈地的浪潮,在山西各地興起。
tim12145075 發表於 2010-8-20 16:59
回到明朝做千戶 正文 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

萬歷二十七年九月初七日。-====-

    山西鎮各地豐收的喜悅慢慢散去,而在五寨堡,各地的畜場果園,很快又迎來了另一波收獲,同時各地的工廠也更忙碌起來。

    在這種熱鬧又繁忙的景象中,各地來五寨堡拜見新總督的文官武將們也陸續來到了堡內。

    早在黃來福回五寨堡後,便招集兩鎮文官中通判、同知、兵備、巡撫以上的人物,武將中游擊、參將、副將、總兵以上的人物前來五寨堡商議政務。

    進入九月後,這文官武將們便陸續來到了五寨堡內。

    在這些前來五寨堡的各:官員中,山西鎮的文官有︰山西鎮巡撫楊方略、寧武道兵備劉堂生、嵐道兵備楊盛洪、冀寧道兵備郭國曹、雁平道兵備黃宗良、山西鎮戶部管糧主事張文保。

    還有鎮內各一些重要州府的同知、通判等人。

    這是山西鎮文官,鎮內武將來的還有︰寧武關參將劉全利、河曲縣參將朱召強,利民堡參將許鎮、偏頭關參將陳健雄、神池堡游擊田大付,北樓口參將孫瑞俊,代州參將李茂雄等人。

    這是山西鎮。此外還有同鎮地文官武將們。

    大同鎮是大鎮。境內有城堡六十四座。敵台八十九座台七百八十八座。萬歷初時。兵冊上一共有定額馬步官軍一十三萬五千余人。定額馬騾驢等五萬一千余匹。是九邊中防御蒙古人地重要所在。

    與山西鎮一樣。同鎮內也設有巡撫一員。兵備四員。戶部管糧郎中一員。鎮守總兵官一員。副總兵一員。參將九員。游擊五員外。還有數十個地城堡守備。

    在接到黃來福地公文傳令後。大同鎮地各個有資格來晉鎮地兵備將官們。也在巡撫魏允貞地帶領下。由大同鎮城匯合後出。坐船由桑干河而上。

    到達山西鎮寧武關後由二地地水泥路。在九月初七日這天。進入了五寨堡之地。

    ……

    中午時分,從寧武關到五寨堡的水泥路上,一行旗牌儀仗浩大的車馬正在行進中,周邊隨行護衛的隨從家丁親兵眾多,看他們的旗號打扮,正是此次從大同鎮來的文官武將們。

    這行人中,都是文官坐橋,武將騎馬個參將游擊,都是恭恭敬敬地伴隨在各自的兵備官車橋身旁,隨時听候車馬內文官們的吩咐。

    與山西鎮不同,大同鎮當然是文武界限森嚴,武將們在文官們的壓制下,早己是覺得文貴武賤是理所當然的事,絲毫不敢逾越。

    此時大明各處的道路非常難行,多為坑坑窪窪的土路與沙石路,不比後世平整的國道與高速公路,千里迢迢一路行來人都是風塵僕僕,疲倦己極。

    不過一踏上這寧武關到五寨堡的水泥路時,眾人不由精神一振,嘖嘖稱奇的聲音不斷從各個車馬內出。

    各人在大同鎮見慣了那種坑坑窪窪的難行土路,哪里見過如此平整整潔的水泥路的?

    路面堅硬平整兩邊綠化很好,上面沒有灰土有土坑,非常的好走車馬一踏上這種路面,那種平穩一點也不顛簸的感覺讓眾人全身上下都是舒服無比。

    這種感覺當然不單只是他們,再看旁邊路上的行人,都是這樣的表情。路面的好走,當然帶來流通的便利,商業的興盛,眾人可以明顯感覺到,這種水泥路上行走的車馬,比別的地方人流興旺了太多。

    各樣的竊竊私語聲從車隊各處傳來,一直傳到了大同鎮巡撫魏允貞的耳中,此時他正眯著眼,似睡非常睡,坐在一輛馬車內養神,听到若隱若現的議論聲,也不由自主地將目光投向了馬車外。

    坐在他身旁的大同鎮分巡冀北道兵備林道霽也是隨之望向外面,看了半響,他才冷笑道︰“這山西鎮好大的手筆,修建這種什麼水泥路,怕是所費不菲吧?”

    魏允貞淡淡道︰“邸報上不是言,山西鎮只是修建從寧武關到嵐州的百里之路,便費銀達三萬兩之多嗎?”

    林道霽吸了口氣,語氣中有掩飾不住的嫉妒︰“百里之路,便費銀三萬多兩,听聞那新任總督黃來福有意繼續在山西鎮內修建水泥路,他哪來的那麼多銀子?”

    魏允貞淡淡道︰“那黃來福向有財神之稱,東征之戰時,行什麼債券,籌銀便高達四百萬兩之多,區區幾萬兩銀子,對他不是問題吧?”

    林道霽哼了一聲,道︰“早听聞這黃來福十年前只是個千戶,以屯田起家,在五寨堡搞什麼大農場出名。不過依卑職以為,他能有今日,怕都是惟意所為,以勢凌辱商民,抽取重稅才得到的結果!只可恨皇上偏偏寵信這等好貨成癬之輩。”

    黃來福在寧武關到五寨堡的地面上設有收費局,過往的車輛都需要交稅,這些從大同鎮前來的文官武將們,才進入了寧武關水泥路頭,便每輛車,每匹馬都被收取了不等的通行費與養路費,這讓許多人不滿。

    特別是林道霽更是不滿!

    再想起黃來福以前做的一系列事情,對商人抽取重稅,慫恿萬歷皇帝開礦榷稅等,林道霽更是口出惡言。

    魏允貞嘆了口氣︰“倒也不然,那黃來福還是有些能力的,他在五寨堡的屯田產量,就是老夫也佩服不己。可惜啊,他屯田有功,又數立軍功,原本是國之重將,可惜他不行正道,違祖宗之法,誘使天下萬民開礦爭利是走了歪路啊!”

    魏允貞原本是進士出身,于萬歷二十一年時,以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巡撫大同鎮,說起來他也算是為官清正,愛惜民力。在大同鎮的幾年中,裁革浮費,講求戰備,奏減役銀,招民復業,算是個有能力的官員。

    不過他出身于河南大地主之家奉行的是小農經濟的耕讀治國,雖然家族中沒有人所行礦業商事之務,然而他這種傳統文人出身的人,更是與黃來福所行的大農場,大商業,大礦事等思想格格不入。認為黃來福這種舉動是誘利惑人心會嚴重導致世風日下。

    在萬歷皇帝決定開礦榷稅的時候,魏允貞就立時上疏論稅監之害,以後並數裁抑大同鎮稅監張忠、孫朝等人,當時他的父親年過九十,魏允貞曾二十次上疏請回家侍養老父。

    不過當時內閣廷議以魏允貞是地方得力

    當地稅使非允貞不能制,所以一直留任他為大同鎮上反對萬歷皇帝開礦榷稅的急先鋒。

    那林道霽作為大同鎮分巡冀北道的兵備,管理北東北西二路的二十三個城堡兼屯牧,不過他一直駐在大同鎮城內是魏允貞的心腹,還極有可能是魏允貞去後的下一任大同鎮巡撫。

    此時他嘆道︰“確實,現今各地競先開礦,民生困苦,國勢危急!只是小人得志,我輩徒之奈何!”

    轉眼他又低聲道︰“魏公,現朝中開礦榷稅之事我等只能緩緩圖之,不過現那黃來福以武人身份高居兩鎮總督之位,就是以魏公大才,也要深受其節制武**國,這才是眼前的大事,不知魏公可有何應對之法?”

    黃來福總督山西大同兩鎮軍務糧餉後,兩鎮的武將似乎翻了身一樣,對他們上頭的文官們己不如以往那樣的恭敬讓很多文官們心下非常不舒服。

    特別是以後鎮的錢糧之事要由黃來福主理,他們上下其手的機會大大減少更是讓他們忍受不了,當然表面上他們不能說出這個理由只能大喊武**國等。

    除了在輿論上大喊外,他還不斷地私下串通一氣圖將來應對這一局勢。

    這林道霽更大同鎮內文官反黃來福的急先鋒,他不但聯絡了大同鎮內的許多文官們,甚至還聯絡到了山西鎮的一些文官們,意圖同仇敵愾,共同應對。

    不過現在就大同鎮巡撫魏允貞態度不明,所以現在趁著這個機會,林道霽要探探魏允貞的口風。

    對于林道霽的心思,魏貞自然是了解,不過對于這個問題上,他倒是不以為然。

    他撫須緩道︰“為國效力,不分文武!這黃來福得皇上信任,任他為總督兩鎮事務,自然是忠孝之心不容置,只要他能造富兩鎮軍民百姓,老夫就是受其節制,又有什麼?”

    “倒是那黃來福為國之重將,不行正道,這是非常可惜的事,老夫見了他後,定要對他勸誡一二。”

    不說黃來福開礦等事帶來的蝴蝶效應,就是五寨堡的大農場之風,現在己經刮到了大同鎮城一帶,許多大地主紛紛遣散佃農,大規模耕種起來。

    那些失去田地的佃農們大部分成了流民,聚于鎮城一帶,只有少部分往塞外而去,增加了社會上的不穩定因素,這讓魏允貞非常的擔憂。

    歸根究底,這都是黃來福帶來的,所以魏允貞決定將這些事,好好對黃來福說說。

    至于武人高居于自己頭上,這一點魏允貞與別的文官不一樣,他倒覺得沒什麼,只要黃來福真有能力,能為國為民謀福,他並不介意。

    听了魏允貞這樣說,林道霽心下失望,暗罵這魏老頭幕氣。

    他表面上唯唯諾諾,心下卻是打定了主意,不管怎麼說,以後定要聯絡眾官,對那黃來福陽奉陰違,他不相信以那黃來福一個粗野武人,沒了他們文官們的支持,以後兩鎮事務能順利展開。

    ……

    二人在馬車內竊竊私語,此時在巡撫車馬不遠處的,大同鎮總兵麻錦正策馬而行,在他身旁的,是他標下的參將,佷子麻承勛。

    麻錦是麻貴的兄長時麻家與李家一樣,都是當時大明的武將世家,盡出知名的將領,時人將麻家與李家並稱為“東李西麻”,後人也稱贊他們︰“將門有將,得無愧乎”。

    麻錦幾年前因功,因為資歷榮升為大同鎮總兵,他因為自己的弟弟麻貴與黃來福交好,他們兩次出征都曾並肩作戰過,可謂是戰火中錘煉出來的友情。

    因此在黃來福總督山西大同兩鎮軍務糧餉成為自己的頂頭上司的消息一傳來。麻錦就寫寫信給麻貴,听听他的看法。

    此時麻貴頂著都督同知的餃頭,還是任著自己的延綏鎮總兵,不過正在忙著榮休的事,他回信讓麻錦緊密團結在黃來福身旁,總歸是有好處的。

    依自己與黃來福的交情看法貴認為,黃來福這個人,還是很念舊情的,也頗厚待部下與友人。不過為人還有頗有傲氣的,與他難過的人,都很少有好結果。

    自己的哥哥最好還是順著黃來福點,否則可能很有苦頭吃,將來如有那天,因為黃來福是自己哥哥的頂頭上司,官大一級壓死人自己也不好說什麼。

    再說了,黃來福以武人身份總督兩鎮,這對鎮內的武將們來說,不也是個好消息嗎?

    不說此後武將們身份地位的可能轉變。就是以黃來福的大方,將來各堡武將的糧餉裝備放,也會寬松些,這些年來,各處武人的糧餉被文官們克扣,可是普遍嚴重的事。

    麻貴在這點上也是吃盡了苦頭。

    弟弟麻貴的意見,麻錦還是重視的雖說黃來福以不到而立之年身居總督高位,而自己己經年近花甲,才是一個總兵,心下對黃來福不無嫉妒或羨慕之意。

    不過黃來福任總督,這對兩鎮的武官們來說總是一個好消息,麻錦也決定緊緊跟隨在黃來福身旁當然,他也是有自己的矜持與要求的自己跟在黃來福身旁可以,至少也得保證以後每年自己的糧餉足額放不是?

    ……

    各人心思中車馬一路向前而去,一路的景色讓各人看得驚訝,特別是神池堡一帶的廠礦作坊興旺,工人商人的密集,更是看得眾人咋舌不己,真想不到,這里原來只是晉西北的一個窮苦軍堡。

    當然了,眾人看到的只是這里的工業繁忙,當地的工業污染他們是集體忽視的,事實上,這種工業污染,就算有注意到這種現象的人,也將是幾百年後的事了。

    魏允貞也是撫須沉吟,他承認,因廠礦之事,有使當地富足了一些,解決了一些民眾的吃飯問題,不過他堅持認為,廠礦商事是禍亂之源,讓人心逐利,道德喪亂。

    特別是這種大規模的工廠礦山,由于聚集的都是青壯年,更容易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煽動鬧事,造成當地的民亂,最後只會得不償失。

    目前他的眼光局限性,還看不到當地的環境污染問題,否則他還會加上這一條罪名。

    越近五寨堡,路旁所見,便越是富足,新蓋的磚瓦房越來越多,路上的行人臉色也越來越紅潤。就算是一行人中對黃來福再有偏見的人,也不得承認,黃來福那治理地方的能力。

    車馬進入一個水泥

    ,路旁出現一個雄偉的石砌牌樓,上面寫著幾個大歡迎您!”

    從這里開始,便算是進入五寨堡地境了。

    這個石砌牌樓上的幾個字,也讓魏允貞等人回味了好久。

    在牌樓旁邊,一隊數百騎的五寨堡騎兵己是傲立在路口正中,數十面的旌旗飄揚,獵獵聲響。每面旗上,都有一條的麥穗與馬推收購機,這是黃來福標兵營來福營的標志。

    黃來福以農起家,為了紀念,便將自己的家丁營標旗搞為麥穗與收購機。這種與眾不同的標旗,也成為遠近聞名的議論話題。

    此時這些騎士人人鐵甲鐵盔,身上都是披著猩紅的斗篷,個個身上背著隧火鐃,腰胯馬刀或騎槍,騎在披著甲葉的強壯戰馬上,加上他們南征北戰後得來的銳氣,雖是數百騎,但那種氣勢,卻是讓所有見了的人心旌搖曳。

    雖說車列中的家丁早己報面相迎的的是五寨堡的軍士們,不過魏允貞與麻錦還是看得暗暗心驚。

    這種軍威,是同鎮軍士們所沒有見過的。

    麻錦策馬來魏允貞車旁,恭恭敬敬地道︰“魏大人,五寨堡的軍馬們,己在前面相迎,可要下車一見?”

    魏允貞道︰“那是自然,我可亂了禮數。”

    他與有些願的林道霽一起下了車馬,此時車隊那些文官武將們也是紛紛來到二人身旁,在魏允貞的帶領下聚集在馬車前,等著那個迎接的五寨堡將領拜見。

    此時來迎接的正是楊小驢,他按劍站在馬前,見眾人己到,大步來到各人面前,看魏允貞的官服及官威道他是大同鎮的巡撫,當下他對魏允貞抱拳施禮道︰“總督大人標下游擊官楊小驢,奉命在此迎接巡撫大人,魏大人鞍馬勞頓,一路前來辛苦了!”

    見楊小驢只是隨便地抱了抱拳,並不行叩拜之禮,就是單膝下跪的半禮也沒有,魏允貞眼楮一閃,不過還是撫須微笑道︰“總督大人召見,此仍公務何辛苦,倒是有勞楊游擊相迎了!”

    站在他身旁的林道霽忍不住出口道︰“楊游擊,見了上官,你怎的不行全禮?”

    楊小驢看也不看他,昂看天道︰“請恕末將甲挟倏珇} 荒莧 瘢 br />
    魏允貞淡淡道︰“罷了!”

    林道霽怒火直沖腦門,不過念在這是別家的地頭,話說打狗看主人面,只得忍了下去,低聲嘀咕了一句︰“跋扈武夫!”

    麻錦雖然是大同鎮總兵也只得站在魏允貞與林道霽的身後,這個情形他看到眼里,心下卻是暗暗羨慕,久聞山西鎮武人日子過得滋潤,果不其然。就是他身後的武將們將這個情形看在眼中,也是各有心思。

    ……

    很快人便繼續上路,來福營騎士們一分為三部分在前開路,一部分殿後部分隨楊小驢隨在魏允貞車馬的兩旁。

    行進過程中,這些來福營騎士們整齊而行,鐵蹄敲擊在水泥路面上,出有節奏的轟鳴聲。

    不說魏允貞與林道霽等文官們對這些挺胸凸肚,傲然策馬而行的五寨堡軍隊看了又看。特別是林道霽,心下又是恐慌,又是驚畏,他與許多大同鎮文官們都感到一股自己難以掌控的力量,似乎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就是以麻錦為的大同鎮武將們,也是個個對這些騎士們看得羨慕不己。此等鐵騎,是大同鎮所沒有看過的,就是麻錦與巡撫標下的家丁們,也遠遠不能與之相提並論,怪不得五寨堡軍隊被譽為大明第一強軍。

    特別是這些騎士身上背著的閃亮隧火銃,更是讓麻錦看了又看,五寨堡自生火銃的威名,早己傳到了大同鎮,犀利,還不需火繩就可擊。

    不說普通的軍將們,就是貴為大同鎮總兵的麻錦,也渴望擁有這樣的一只全隧火鐃軍隊。

    麻錦也多少收集了一些黃來福的信息,知道眼前這楊小驢是新任總督大人的心腹,他雖只是游擊,而自己則是一鎮的總兵,但他還是滿臉笑容,刻意與楊小驢攀談。

    在他的刻意交好下,楊小驢也是對麻錦充滿好感,兩人策馬並轡而行,熱烈地交談起來。

    “……也怪不得麻軍門垂詢,這五寨堡隧火銃,乃我總督府研制不久的利器,北擊北虜,東征倭奴,可說是赫赫有名,各營將士都是搶著要,現今也只是裝備了總督標下一營而以,就算余兩營嫡系,也只能裝備半數……”

    “當然了,我听說麻貴將軍與總督大人交好,麻軍門乃是麻老將軍的兄長,又是一鎮總兵,現今總督大人總管兩鎮軍務,一視同仁。如果麻軍門能得總督大人歡心的話,說不定大人也會擠出數百門的隧火鐃,增強大同鎮軍的武力!”

    這話听得麻錦大喜。

    ……

    在楊小驢大軍的引領護衛下,大同鎮文官武將們一行進入了五寨堡境內。一路的情形,讓眾人看得驚嘆不己,就是魏允貞,也是不時的撫須感慨,只有林道霽,是又羨又嫉,同時心下莫名的慌亂。

    一望無際的連綿麥田,依稀可以看出曾經的豐收景象,田內不計其數的灌井,特別是河邊密密麻麻的上百**水車,第一眼看過去,充滿了強烈的震悍感。

    還有各處星羅棋布,如城堡般的農場,路旁到處是新建的瓦房,各地幾乎看不到流民與乞丐。

    如果說從寧武關到五寨堡只有一條水泥路的話。進入五寨堡境內後,那水泥路就是四通八達了。行人車馬絡繹不絕,繁忙而充滿生機。每人都是行色匆匆,眼中滿是對未來充滿期盼的神情。

    還有越近堡城,那越來越多的工廠商鋪,特別是一些毛紡工廠,個個都是龐大無比,內中怕有數千人。此時正是午後,上班的工人不斷,黑壓壓的一片人頭,各種口音都有。

    現在的五寨堡,己成為了附近軍堡州縣的務工選之地,每年都有大批的民夫滿懷希望,到這里及神池堡尋找自己的。

    這種大農業,大商業,大工業的力量,讓一行人中,有些人看得熱血沸騰,有些人則是看得惶恐不己,習慣了小農經濟的緩慢與老死不相往來,這種充滿生機與力量的景現,也讓許多人接受不了,感到害怕!
tim12145075 發表於 2010-8-20 17:00
回到明朝做千戶 正文 第263章 勾結

接受不了的人中當然有大同鎮巡撫魏允貞一份,眼前的史書上從未有聞,也無跡可循,讓魏允貞有些茫然不知如何應對。-====-

    那種前所未聞的生機與活力讓他內心產生了一種惶恐與力不從心的感覺,這是一股讓他難以理解與掌控的力量,如果這股力量出現于大同鎮內,或許魏允貞的第一反應就是壓制與打擊。

    大明立國以來,對各個地方官的考成要求只是當地的田賦之能否按時如額繳解,當地的社會秩序之能否清平安定,如果做到這一切,就是能吏或清官。

    幾百年來的按部就班,堅持維系倫理綱常,讓很多大明官員們養成了對超離自己理解之外事物的惶恐,他們更願意堅守原來的秩序。特別是五寨堡這種超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產生可怕力量的商業與工業,更是讓他們感覺到害怕與不安。

    看著眼著的一切,一路到堡城前,魏允貞都是一直撫摸著自己的長須,只是皺眉沉思著。只有他旁邊的林道霽是眼中的嫉妒之意越來越濃。

    大同鎮的這行一路而來,也引起了五寨堡當地軍民的注目,不過他們己不如以往那些時日的好奇與圍觀,這些天內,各地來到五寨堡內拜見總督大人的文官武將們越來越多,眾人己是見怪不怪了。

    更何況居移氣,養移體,從:督府城的喜悅中回復過來後,五寨堡當地的居民們,己經頗有大城的氣魄與風範,己經不會再動不動就大驚小怪了。

    ……

    車馬到了五堡城的西門前,眼前的堡城高大雄偉長七里的城牆盡是青磚與水泥,氣勢己不輸于大同鎮城與山西鎮城,特別是那種富足與生機,卻是二所沒有的。

    就是在城外,也有大片綿的房屋與店鋪廠房,看不出十年前這里只是個鳥不拉屎的窮苦小堡年來,五寨堡變化太大了。

    不過許多地方地松懈不同寨堡城門與各門地守衛是非常森嚴地。軍民路引與官員地堪合盤算細致。甚至懷是塞外及不明來歷地奸細時。警察們便會立刻將他們逮捕。

    各門。沒有身份證明都不得入城民與乞丐也不例外。不過五寨堡設有專門地收容機構。這些流民們一到五寨堡會被收容。檢查過他們地身體與身份情況。對他們進行細菌清洗。便會對他們進行就業安排。妥善安置。

    這種森嚴也體現在余:方。在城頭一面面地大明軍旗與黃字大旗。獵獵聲響。一門門地大將軍炮黑壓壓地炮口指外城外。上面行走地是頂盔披甲地五寨堡軍將們。目光警惕地注視著城下地一舉一動。

    這些旗幟中夾雜著許多地雄獅旗。這是五寨營地標志。在黃來福地嫡系各營中來福營軍旗是麥穗加馬推收購機。五寨營是雄獅。鎮虜營是猛虎。寧武營則是獵豹。

    現五寨堡城地守衛。內有來福營三千雄軍。此外還有一部分地五寨營將士。余地五寨營軍士們。則是分散于五寨堡外各地地緊要關卡中守衛。

    看著這種嚴謹地守衛。由不得大同鎮來地文官武將們贊嘆。不過各門中雖然守衛森嚴。卻沒有大明各地中普遍設有地城門稅。方便了商民地進出。黃來福地這點措施。也獲得了普遍地贊譽。

    此時在城門口迎接大同鎮一行的是五寨堡宣傳部的馬文才,他領著一干吏員,傲立當中,頗有意氣風的感覺。黃來福任總督,設立總督府後,他原來的部下,自然也是順其自然地升賞。

    眼下黃來福的幕府中,這些時間經過調整後,己經大致形成軍政、屯牧,民政、財政、教育五大部。黃來福監管軍政,顧世寶負責屯牧,何朝勛負責民政,周文棟負責財政,孫貴負責文衛教育,各部又下設各司局。

    在軍政中,黃來福又設立組織部,作戰參謀部,武器裝備部,情報部,新軍訓練部,後勤保障部,軍紀軍法部,各部有專人負責,各司其職。

    經過調整,各方的職權更為明確,地盤權力也大大擴展,怎麼不讓各人喜逐顏開?

    當然了,這些人都算是黃來福的幕僚,並不是大明實職實權的官員,除了軍政外,那些民政等實際管理的範圍大多只能在五寨堡內。

    畢竟黃來福還不敢私改官制,而且這些部下們基本上沒有功名在身,也可能給他們明確什麼官位,只能算在自己的幕府之中。如果外人要明確稱呼他們,他們只能算是吏。

    或許以後總督府運轉,黃來福可以借各樣的機會將他們的權力延伸到兩鎮許多地方去。不過算實則的,兩鎮的巡撫兵備等人才可以名正言順地管理各地民務。而且黃來福也不要指望這些幕僚們將來會有實則的官位,畢竟在大明做官還是不容易的。

    一

    出來級別只是從六品,大多只能在翰林院修撰,二甲只有做從七品的小官,至于比進士更低一級的舉人想要當官,更就難得多了。

    而黃來福部下武人居多,那些文人們,大多只是秀才的級別,能力在此,想要他們將來中舉或是成為進士,那是非常困難的。不過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這些人雖然算是黃來福的幕僚們,不過他們還是非常有實權的,將來也會越來越有影響力。

    馬文才的宣傳部眼下是歸于何朝勛管理,不過在黃來福劃分職權的時候,馬文才也知道,隨著黃來福總督府的設立,影響力向兩鎮延伸,自己將來的格局肯定不會在一個小小的五寨堡內。將來兩鎮的改變,肯定是離不開自己的作為的。

    前景光明,一切都是朝氣蓬勃,怎麼不讓他意氣風?

    ……

    “歡迎魏大人一行,魏大人車馬勞頓苦了辛苦了。”

    城門不遠處己擺下了鼓樂彩繃,歡迎的人群浩大,魏允貞等人車馬停了下來後,馬文才率領一干僚屬熱情相迎,鼓樂也是吹打起來。

    各方人物來五寨堡拜見:督大人,身為屬下的馬文才等人自然不能失了總督大人的臉色且也可以借這個時機好好展現一下五寨堡的風彩。因此這些天內負責迎送安排賓客的馬文才忙個不停,力求做個盡善盡美。

    “有勞相迎!”

    魏允貞看著文才很是感慨雖然馬文才做腔拿調,搞出的場面很大,不過他的官威,他的風采氣質一看也只是小吏的級別,特別是滿身的武夫粗野味有一點官員儒雅的舉止味道。

    他當然不知道馬文才前只是個五寨堡榮休百戶,世代只知道舞刀弄槍眼下能做到這一步,己經很不錯了。

    一股:城迎接賓客的官員都是主官身旁的主要人物,看馬文才如此,推而廣之,看來那新任總督大人的手下才質都很一般啊,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能將這五寨堡搞得如此風聲水起。

    他當知道黃來福做事靠的不是一兩個人才是那種完善的制度。這是魏允貞等人不明白的。

    他身後的林道霽等人也:然是看出來了,各人都是感慨黃來福走了狗運啊,以一武夫身份後能做到總督兩鎮軍務糧餉的高位。

    馬文才將魏允貞等浩大的一行人都迎進堡內,一路吹打入堡內一個叫安定館的驛館內休息,等候黃來福的召見議事。這安定館倒是非常氣派,乃是幾年前修建,專門用于那些到訪的各地官員休息。此時館內早己住滿了山西鎮先來的文官武將們。

    在進入堡內時,魏允貞也是不由感慨,堡內地方廣大,商鋪繁華,特別是大東街上,各色的米鋪店鋪不絕。街旁房屋大多翻新,一條條的街道筆直寬閣,都是那種非常整潔的水泥街道,而且街上干淨幽雅,兩旁綠樹成蔭。

    在街旁還經常可以看到水渠流動,里面的水流清澈。水渠旁,有著眾多供人休息的地方,可以看到許多在這里休閑的堡內居民們,這些原先的軍戶們,現在大多是衣飾整齊,神情悠閑。

    街上幾乎看不到衣著破爛,面有菜色的人,與許多邊鎮的軍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真想不到,這里原先只是晉西北一個窮苦破敗的千戶軍堡。

    魏允貞不得不承認黃來福的才能之處,如果換成他,十年之中,將原本一個貧苦之極的軍堡變成這個樣子,他是決定做不到的。

    不過這也增加了他對黃來福的復雜心理之處,他認為黃來福行的一切都不是正道,偏偏是黃來福行的這一套,讓當地大大改變了模樣。

    ……

    大同鎮的文官武將們的到來,引起了安定館內的騷動,在大同鎮的官員軍將們安頓好後。頓時兩鎮的人員懷著不同的心思,往來不斷。當然了,這種往來大多都是文對文,武對武,界線分明。

    “道霽早聞黃大人之名,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

    在安定館內一個小院中,大同鎮分巡冀北道兵備林道霽,正親熱地對山西鎮雁平道兵備黃宗良拱手道。

    “哪里哪里,林大人遠道大同而來,真是辛苦,快請坐下奉茶。”

    黃宗良心中高興,伸手招呼林道霽等人坐下,然後笑道︰“說起來,我與林兄也算是同年,師承戶部尚書陳大人,林兄又何必如此客氣!”

    二人又坐下寒暄一番,有了這層關系,二人神情更見親熱。

    說起來,前些時間經過戶部右侍郎張養蒙的牽線,二人早己是書信往來,暗中商議應對黃來福之事,今日踫面,哪還不趁機當面商議此事?
tim12145075 發表於 2010-8-20 17:00
回到明朝做千戶 正文 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

二人暗中商議應對黃來福之事,其實不說二人這種膽氣了他們這種程度,自然都是有後台的。<<>>特別是山西鎮雁平道兵備黃宗良,他的後台更是戶部尚書陳,深受其器重。

    就是因為陳的關照,黃宗良才能擔任山西鎮中相對富裕的雁平道兵備官,管理著代州,繁峙、五台、縣等多個相對富足的州縣城堡。

    也是因為黃宗良堅定的態度與他身後的後台,所以他才能成為兩鎮中文官應對黃來福的急先鋒。

    不過最後統計下來,情形卻是不容樂觀。對于對抗黃來福,兩鎮的巡撫都是不以為然,在山西鎮四鎮兵備中,嵐道兵備楊盛洪與寧武道兵備劉堂生因利益關系,隱隱站到黃來福那邊。

    就算沒有站到黃來福那邊,也是保持中立。

    冀寧道兵備郭曹又是個老滑頭,情形不明之前,他仍不表明態度,只是一直在觀望。

    或許只有大同鎮幾道的兵都是反對黃來福,不過讓他們公然出頭,他們也不願意,只願意在後面做些陽奉陰違的舉動。

    就連林霽,雖是大同鎮內文官中反對黃來福的急先鋒,但讓他當面跳出來,他也內心隱隱有些害怕。

    所以現在就是黃宗良成了各人的,不但以後準備與黃來福對著干。就是在幾天後,黃宗良都準備在黃來福召見他們議事時,當面給黃來福一個難堪。

    黃宗良就不相信了,以來福一個武人身份,還敢對他這個高級文官怎麼樣,黃宗良相信這樣做後引來一片叫好聲的同時,就將來鬧出什麼事,也會有戶部尚書陳給他頂著。

    二人寒暄後|快進入如何應對黃福地具體細節來。

    ……

    兩鎮文官們在走街串巷。兩鎮武將們到了五寨堡後是滿懷激動而好奇地心情。眼前地許多事物都讓他們嘆為觀止。

    雖然黃來福現在無暇召見他們。不過這些時日。兩鎮地許多武將們。都輪流在黃來福親將江大忠與楊小驢地帶領下觀了五寨堡地許多地方。如兵營。城堡關卡。還有軍工廠等地。

    黃來福嫡系軍隊有四營。鎮虜營及寧武營地參將此次也都有來五寨堡。不過眼下駐守在五寨堡地就是黃來福最有戰斗力地來福營及五寨營。

    各個武將最感興趣也就是這兩營兵馬。很多人久聞大名就想親眼看看這兩營兵馬是如何地了。

    不過黃來福治軍嚴格,軍隊的保密措施極為到位,就連軍營門口都不許有人窺探,而且軍內的後勤體系也自成系統,等閑人等探听不到五寨堡軍隊實情的是各地的武將也例外。

    現在有江大忠及楊小驢帶著他們親眼參觀,自然是人人興高采烈,打起十二分精神。在經過一系列嚴格的手續及盤問後人才得以進入軍營內參觀。

    眼下五寨堡堡內堡外有兩個軍營,黃來福標兵營來福營居于城內五寨營居于城外。不論是城內城外,兵營規模都是宏大別是城外,營房更是連綿數里之多。

    而且兩處營地都是設備優越完善,完善的營房,大食堂內豐盛的飯菜,巨大的演練場,五寨堡士兵們隨便站出來一個,都是臉色紅潤,身高體壯,衣甲武器優良鮮明,看得各地的武將們眼紅不己。

    比起五寨堡軍隊,自家軍隊吃的住的,可說都是乞丐一般。

    待遇的優越就不說了,讓人震驚的還有兩處營地軍士們的殺氣。特別是那些大同鎮來的總兵武將們,放在他們那里,除了總兵麾下的家丁外,余者將士,一個月能操練個一、兩次就算很不錯了。

    而在五寨堡軍隊中,除了出戰外,不論風霜雨雪,竟是每日操練不停,看這些五寨堡的將士們,在上午集體操練後,下午都是識字或是自由練習武藝。

    營地內旌旗展動,殺氣騰騰,喊殺沖天,氣氛火熱,看得眾人目瞪口呆。這種情形,是許多武將及大同鎮將官們所沒有看到過的,由不得各人不感嘆。~~~~

    麻錦作為大同鎮總兵,自然是有著操練一鎮兵馬的責任,這幾十年來,大同鎮的軍務早己荒廢,各堡將兵,只有一年一次集中在鎮城的操練。

    除此年例考核,余者各堡的軍馬平時都是懈怠,早己不知兵良久,就算幾年前大同鎮巡撫允貞上任的大力整頓,也沒改變大同鎮多少兵馬荒廢的情況。

    象五寨堡軍隊這樣的天天操練,在麻錦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感受著這種如火般的火熱,兩鎮武將中,一些人看得心頭畏懼,一些人則是看得心中熱血沸騰。

    麻承勛是麻錦的佷子,作為統帶麻錦標下家丁營的參將,他更是心下感慨,連道這樣才是真正的軍隊。

    在參觀兵營的同時,各人還有幸看到五寨堡士兵們的武藝操練,不說這些軍士們人人都是武藝嫻熟,槍法刀法精良,在射弩射箭時,更是有大部分人可稱善射,這己經是非常不可思議了。

    還有他們在練習射擊隧發火銃時,使用的竟還是一種叫紙殼彈筒的子藥物什,使隧發火銃的射擊速度大大加強,這更是讓眾人震驚。

    本來五寨堡的鳥銃就可稱精良,是許多邊地將士渴望獲得的利器,在五寨堡軍工廠發明了隧發火銃後,許多邊地將官己是感慨,有了這種不需要火繩的鳥銃,五

    隊還不是如虎添翼?

    眼下更是有了這種紙殼彈筒,讓這種不需要火繩的鳥銃射擊的速度更是提高了一倍以上,這更是……

    看著演練場上的五寨堡火銃手不要錢似的練習射擊,而且射擊速度比自己麾下的鳥銃手快了數倍,麻錦等人都是心下嫉妒,同是又是心下火熱。

    眼下新任總督大人成了自己鎮內的上司此等利器,想必以後自己也會擁有一些。

    特別是各人都己听到了總督大人的心腹愛將江大忠及楊小驢的暗示,以後在總督大人的治理下鎮各將的將兵們慢慢也會有五寨堡軍隊的待遇,糧餉都會充足。

    如五寨堡隧發銃一樣的利器各軍也會慢慢擁有後會讓他們成為如五寨堡軍隊一樣的精兵強將,想到這個美妙的前景,怎麼能不讓眾人期待?

    最後眾人又在楊小驢的帶下,參觀了五寨堡軍工廠,對于這個軍工廠人都是久聞大名了,因為這個軍工廠這些年出產的優質火鐃,使它聞名大明。特別是現在自生火鐃的出現,更使他引來廣泛的關注。

    眾將官進入軍工廠後,廠內火熱的氣氛,還有嚴格的制度天生產出來的大量優質武器,都讓眾人感慨不己。

    特別是麻錦,大同鎮城外雖說也有器作坊,而且這些年大同鎮還被許可生產車營,不過他們武器作坊內的生產氣氛及質量有每日的產量,又哪能與五寨堡軍工廠相比?

    ……

    萬歷二十七年九月十二日。

    各地的文官武將們到了五寨堡幾後,這天來福正式召集眾人,在總督官署內商議事務。

    一大早總督署己是戒備森嚴,步一崗五步一哨,守護的,盡是黃來福的標兵營中的家丁們,以警惕的目光看著眾人。

    在寬闊的三司廳內,此時己是站滿了兩鎮各地來的文官武將們,各地的口音都有。各道兵備下的武將們都是恭敬地侍立在自己上官的身旁。在這種場面,武將們可不敢有什麼異動。

    而那些文官們,則是各人三五成群地竊竊私語,只是談論等會總督黃來福到來後,將會與他們商議什麼樣的事情,還會是將來搞什麼新官三任三把火。

    這些天在五寨堡中,眾人都是千方百計地想搞清黃來福的施政理念,可惜黃來福口風極硬,一直到了現在,各地眾人都不知道黃來福將會怎麼做,到時自己該如何應對。

    林道霽與黃宗良分站在自己巡撫身後,用眼神交流著。而山西鎮巡撫楊方略與大同鎮巡撫魏允貞也是交談著,各懷心事。

    很快,在一個親兵高呼總督大人到時,廳內靜了下來,眾人都是趕忙分為兩鎮官員站好,很快,黃來福在一干幕僚的陪同下,昂然進入了廳內。

    廳中眾人看去,只見總督黃來福走在前面,眼神如電,神情從容,而他身後的一干幕僚們則滿是意氣風發的神情,個個神色中難抑喜悅。

    看到黃來福如此年輕,就身居總督兩鎮的高位,這讓許多未見過黃來福的人都是心下感慨,特別是廳內許多年近花甲的文官及武將,心下更是不平。

    也有許多人是對黃來福感到好奇,這些年來黃來福聲名極大,種種傳奇讓很多人早己生出渴望一見之心。大同鎮巡撫魏允貞的眼光也是盯在了黃來福身上。

    黃來福出現後,廳內兩鎮的文官武將們都是起身肅立,向黃來福施禮︰“總督大人!”

    黃來福緩緩掃視眾人,如此多的高官武將蒙他召喚,今日雲集五寨堡,底下黑壓壓的一片人頭拜下,盡是兩鎮的精萃,盡听他驅使,也由不得他內心不激動。

    他在廳頭正中坐下,幕僚們則是站在兩旁,個個精神抖擻。

    黃來福受了眾人一禮,等各人起身後,才緩緩道︰“本督蒙皇上任用以來,日夜殫精竭慮,思量山西大同兩鎮的軍務民務諸事,惟恐誤蒙了皇上的錄用!這些時日里,余召諸位同僚遠來五寨堡,便是為了與諸位商議這兩鎮的諸多事務!”

    听了黃來福的話後,山西鎮巡撫楊方略拱手道︰“總督大人一片盡職忠義之心,下官欽佩!”

    楊方略奉承後,接著又是寧武道兵備劉堂生上前美言奉承。

    二人己是鐵了心了投靠黃來福,自然是不會在意余者官員是如何想的了。當然了,雖說己是鐵了心,不過在眾人注目下,楊方略巡撫的臉上還是有些火辣辣的知道從這天起,自己身上掐媚武人的名聲,己經是跑不了了。

    听了二人的話後內眾人都是一片的異樣神情。沒想到以楊方略巡撫及劉堂生兵備之尊,也會對黃來福這樣的一個武人如此恭敬。

    大同鎮分巡冀北道兵備林道霽與山西鎮雁平道兵備黃宗良互視一眼中都是閃過一道鄙夷的神情。黃宗良想起等會自己將在眾人眼前做的事情,心中不由一熱。

    而自己鎮內上官都是如此了,山西鎮的各個武將們更是爭先恐後,特別是與黃來福親近的寧武關參將劉全利,偏頭關參將陳健雄來福姐夫,神池堡游擊田大付等人,更是一片的奉承聲。這樣的情形,自然是讓站在黃來福身旁的眾幕僚們,還有黃來福的心腹愛將江大忠與楊小驢看得臉有得色。

    只有屬于雁平道兵備黃宗良管轄的北樓口參將孫

    代州參將李茂雄兩人看了自己的上官黃宗良一眼笑不語,便猶豫著沒有出聲。

    此為山西鎮的文官武將們,不過在大同鎮的文官武將們那邊,場面先期會稍為輕淡些,一干文官們都沒有出聲只是看著自己的巡撫魏允貞的舉動,還有分巡冀北道兵備林道霽的舉動。而余者武將們看看自己上官的臉面,也不敢出聲。

    不管黃來福將來會怎麼樣改善武將的待遇及地位過眼下自己頭上的兵備們,卻是會第一時間將他們整得死死的。

    對于楊方略巡撫的舉動,大同鎮巡撫魏允貞眼中也是閃過一絲怔然雖然不是很介意黃來福這樣一個武人做他的頂頭上司,但身為文官的優越感還是有的,他並不願意開口奉承,只是拱了拱手。

    只有大同鎮總兵麻錦與他手下參將麻承勛出言奉承,激來了鎮內官員們各色異樣的目光,特別是大同鎮分巡冀北道兵備林道霽的目光看著他們,更是如)鷹般銳利。

    不過麻錦听從:己弟弟麻貴的勸說,己經決定緊緊投靠在黃來福的身旁,自然是無視這些目光了。見自己的總兵大人都如此,立時間大同鎮內的武將們氣氛熱烈了許多,好幾個武將早己決心投向黃來福,此時不顧自己上頭的兵備們臉色如何難看,他們是紛紛出言奉承起來。

    這讓一干大同各鎮兵備們心暗恨,這些丘八,看我們回去怎麼收拾他們。

    屬下與官見過禮後,雙方寒暄過後,接下來就是兩鎮內各官向黃來福匯報自己份內的工作情況,並向黃來福納上一系列的政務文冊,以供總督府垂詢存檔。

    黃來福任總督後,由于兩鎮的軍務餉都歸他主理,所以相關的事務極多,依大明普通的官員授職到任須知目錄,便有祀神、恤孤、獄囚、田糧、倉庫、公廨等三十一條,加上現在兩鎮的軍務也是屬于黃來福管,所以事務更是繁多。

    最先出來匯報的是山鎮楊方略巡撫,黃來福任兩鎮總督後,他便算是黃來福的司屬官員,雖然他的品級與黃來福相差不多,但依大明的官員禮,他卻得先向黃來福行兩拜禮後,再站著向黃來福匯報工作。

    他作這種舉動時,眾人都是眼睜睜:看著他,堂堂一鎮巡撫,向一武人行兩拜禮,這情何以勘啊。楊方略巡撫心下一嘆,不過隨後他打起精神,什麼也不想,仔細向黃來福匯報工作起來。

    楊方略巡撫作為一鎮之首,管著山西鎮內大小的軍務糧餉等,鎮內各道的城堡,軍馬,錢糧,倉儲,屯田等物,都是歸他管理,自然是事務極多。

    此時黃來福手上己是拿著一份楊方略巡撫摘錄的山西鎮大小事務文冊,他一邊仔細看著,一邊听著楊方略巡撫的匯報。

    楊方略巡撫提點了鎮內的大小諸事,又吹噓了一陣自己的功勞,特別是寧武道這些年的變化,當然,他也重點提出這其有劉堂生兵備及黃來福以前的功勞,不過他也提出鎮內問題極多。

    總體來說,楊方略巡撫提出的問題就是鎮內糧餉不足,各處屯田產量稀少,特別是各堡的吃空餉,喝兵血現象嚴重,比方說萬歷初年山西鎮就統計過。

    鎮內兵冊上原額有軍士五萬五千二百余員,後來清點,見額官軍只有二萬五千余名。原額兵冊上有馬匹二萬四千余匹,見額馬驢只有六千五百余匹頭,這數目相差太大。

    這己經是萬歷初年的現象了,現在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鎮內見額兵馬不足,戰力微弱,不過在兵冊上,仍是存在著數萬的兵馬,這都需要朝中及鎮內每年撥下大批的糧餉。

    他這話出口後,山西鎮的許多武將的臉色難看起來,連一些兵備臉上也是難看。吃空餉,己經是牽涉到一個龐大的利益網。

    據楊方略巡撫說來,眼下山西鎮內數萬的將兵及軍馬中,糧餉,軍械,服飾,草料等各樣花費巨大,這些缺乏訓練的兵馬,一年就需要從朝中運來京運年例銀二十余萬兩。此外還有本地省份供應的草料,屯糧米豆等幾萬石,折色銀三十二萬余兩,此外還有十萬余兩的鹽課銀。

    或許楊方略巡撫覺得從朝中運來二十余萬兩的年例銀不覺什麼,不過山西省及山西鎮本地還要供應高達近五十萬兩的軍費糧餉開支,他卻覺得當地民眾的負擔太沉重了。

    而且這些年晉地災害不斷,百姓們己是承受不住沉重地軍隊開支,能供應的糧餉越來越少。加上京中運來的年例銀雖說定額是二十萬兩,不過卻是經常拖欠。

    特別是這幾年,更是一年年的短缺。至于錢額不足更是常事,有時一年能運來十萬兩年例銀己經算是很不錯了,這當然不能滿足當地軍隊的需求。

    糧餉問題現在己是成為困擾山西鎮上下的大事,放在國朝初時,那時還有許多的屯糧收入,可以很好地解決當地的軍隊問題。如明初時山西鎮有屯田地三萬三千余頃,合田地三百余萬畝,征收的屯糧子粒,可以很好地解決當地的軍隊用度問題。

    眼下鎮內各處的屯田,唉,不說也罷!

    楊方略巡撫一點一點道來,黃來福只是點頭,並不先期發表自己的意見。
AJ.191 發表於 2011-8-13 22:26
回到明朝做千戶:正文 第265章 規劃
對於楊方略巡撫說的山西鎮財政困難及屯田問題,黃來福當然心知肚明。

    不論是從歷史中的瞭解,還是到這個時代自己所知的,山西鎮的屯田,早己是名存實亡。

    早在明中期的宣德年中,鎮內各處的屯田膏腴之地,就大部分為鎮守官及各衛豪橫官旗所佔,俱不報輸糧。間有報者,十僅得一。

    正統年後,軍屯制更為益弛,屯法盡壞,屯軍逃亡,屯糧越來越少。到了嘉靖以降,官豪勢要之家紛紛求田問舍,廣置田產,土地兼併之風更為盛行,軍屯之制進一步走入了死胡同。

    明初時,遼東鎮的屯糧數達.七十萬石,現今只得十七萬石。明初時甘肅鎮屯糧數為六十萬石,今只得十三萬石,餘者各鎮更少。

    軍屯制在明初時是解決大明軍.隊糧餉的一個重要手段,眼下各鎮屯田無望,只得指望中央了。幾十萬軍隊都是張口要糧要餉,這也成為朝廷今後數十年內一個沉重的負擔,直到大明財政破產。

    黃來福明白萬曆皇帝任命自.己為兩鎮總督的慇勤希望,如果自己也如那些巡撫、總兵一樣,張口就向朝中要糧要餉,那與原先的官員一樣有什麼區別?

    所以兩鎮的糧餉問題,只得自己想辦法了,做出點.成績,讓萬曆帝及各大明上下官員們好好看看,也不負了萬曆帝對自己的所托。

    還有鎮內各處將官們的吃空餉,喝兵血問題,黃來.福同樣是心知肚明。

    侵吞軍餉問題,早在嘉靖年間時,在大明各地的.軍隊中,己是非常嚴重。每年戶部所撥下來的軍餉,截流幾層後,落到各地將領手中時,本己不多,又被**了大部分,再到士兵手中時,己是普遍不能養家活口。

    除了剋扣士兵.軍餉外,各處將官們還普遍的冒領軍餉,並鼓勵士兵逃亡。在士兵逃亡後,將官們不但不及時上報,還將其錢糧據為己有,就是所謂的吃空餉。

    這種現象非常嚴重,僅在山西鎮內,吃空餉的數額就達軍隊數的近半左右。

    除此以外,各地將領們還有眾多手段繁多的**行為,如收取士兵們的買閒錢,免去他們的操點,或是私自役使軍士等等……

    如此一來,軍隊哪還有戰鬥力?

    黃來福以前雖是山西鎮總兵,但其實權力大多在巡撫的手上,自己也只得看著乾瞪眼沒有辦法,眼下自己成為總督了,這些陋習,自己自然得好好治理治理。

    黃來福不動聲色,在楊方略巡撫匯報完後,他看了看廳內臉色難看的鎮內文官武將們,並不發表自己的意見,只是讓楊巡撫坐下。

    ……

    楊巡撫談完自己鎮內的大小諸事後,接下來是山西鎮各個兵備們向黃來福及楊巡撫匯報自己道下諸個事務。

    依大明朝廷的尊卑儀節,百官以品秩高下分尊卑。品秩相越二三等者,卑者拜下,尊者坐而受禮,有事需跪白。凡司屬官品級亞於上司官者,稟事則跪。

    這個廳中以黃來福品秩最高,又是節制各人的上官,所以這些兵備們都需要一一跪在他面前匯報導內諸事。

    在眾人的注目下,寧武道兵備劉堂生上前向黃來福及楊巡撫匯報導內的事務。他跪在黃來福面前,楊巡撫坐在一旁旁聽。

    眾目睽睽下,劉堂生臉上有些火辣辣的,這是典型的文人向武人區服啊。放在以前,前山西鎮總兵劉明安都曾向他下跪,沒想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他以一個文人高官,也要向黃來福跪拜了。

    廳內各人的神情也是各異,文官們臉上不好看,武將們也是臉上神情精彩。

    接下來又是岢嵐道兵備楊盛洪及冀寧道兵備郭國曹向黃來福跪拜,匯報工作。有了楊巡撫及劉兵備的前例在前,二人跪拜時就神情自然些了。

    最後是山西鎮雁平道兵備黃宗良上前向黃來福匯報工作。只見他上前只是對黃來福略一拱手,傲然道:「下官雁平道兵備黃宗良,見過總督大人!」

    接著有些挑戰性地看了黃來福一眼,就這樣站著,拿出手中的文冊準備匯報。

    見他並不跪拜,還神情囂張,黃來福不動聲色地看了他一眼。楊巡撫及劉兵備等人則是神情一怔。餘者廳內各官見黃宗良如此,都是一下子來了精神。

    只有五寨堡諸人神情陰沉了下來,只是看著黃來福的臉色。

    黃宗良己是打開手中的文冊開始匯報,楊巡撫咳嗽了一聲,正要說話。

    這時黃來福己是冷冷地開口道:「黃兵備,你是在幹什麼?」

    黃宗良昂然道:「總督大人,下官正要向大人敘職,大人難道看不出來嗎?」

    他神情傲然,語氣生硬,看著黃來福的眼神中隱隱中充滿了不屑。

    雖說滿廳的文官武將們都向黃來福屈服,以一文人之尊向黃來福這個武夫跪拜,沒有絲毫的氣節。但對於黃宗良來說,他是決對不會這樣做。

    雖說這樣做,以後有被黃來福打壓的危險。不過黃宗良並不介意,比起以後自己可得到兩鎮文官的心,並獲得不畏強權的聲名,這點危險算什麼。

    再說了,自己身為高級文官,身後有戶部尚書陳蕖給自己撐腰,這個黃來福還真的敢對自己怎麼樣?

    就算黃來福以後要給自己小鞋穿,他畢竟是個武人,這個鎮務上,向來是由文人把持的,他敢給自己小鞋穿,自己以後就敢對他陽奉陰違,讓他所有的政令都在自己道內推廣不下去。

    他心中盤算己定,更是站得昂挺如松,只是傲然地看著黃來福,並偷偷地打量周邊眾人的反應。

    見黃宗良如此,黃來福臉色陰沉的同時,眼中卻是閃過了一絲笑意,自己初上任兩鎮總督,正想找個重量級的人物來殺雞儆猴,豎立自己的威信,這個黃宗良就跳出來了,真是來得好啊。

    他淡淡道:「向我敘職?你還知道要向我敘職?我看黃大人連官場上最基本的儀節最己忘記,還以為你己經不知道要向我敘職了呢?」

    黃宗良傲然道:「下官不明白總督大人所言。」

    黃來福猛然厲聲道:「黃兵備,我問你,你一個四品的兵備官,在向我這個總督稟事時,該當如何所為,官場儀節,你又放在哪裡?」

    黃來福這一喝,立時廳內的氣氛緊張起來。

    黃宗良神情不變,仍是對黃來福淡淡道:「下官仍是不明白總督大人所言,下官自認並無官場失儀!若是總督大人認為下官需要向總督大人跪拜……」

    他哼了一聲,道:「百年來,從未有文人向武人跪拜者,若是總督大人認為需要如此,恕下官不能從命!」

    廳內眾人神情各異,楊巡撫咳嗽了一聲,道:「黃兵備,你不可放肆,依我大明的尊卑儀節,屬官向上司官稟事時需跪白,不論文武。你己有違儀節,快快向總督大人認錯!總督大人寬厚仁懷,定會免了你的過錯。」

    同時楊巡撫內心有些不舒服,這黃宗良來這一套,搞得他像是不畏強權人物,而自己則像是掐媚武人,沒有氣節的小人一樣,這讓他對黃宗良的好感直線下降。

    這時卻聽黃來福猛地一拍身旁案桌,一聲巨響,廳內眾人都是嚇了一跳。

    只聽黃來福喝道:「大膽,你區區一個兵備官,在我兩鎮總督面前,膽敢如此放肆?」

    他歷聲喝道:「來人,給我將這個藐視上官,不尊禮法的狂妄之徒重責三十杖!」

    立時廳內幾個家丁氣洶洶地走了出來。

    見黃來福如此,廳內眾人都是嚇了一跳,沒想到黃來福如此的大手筆,這時不論是楊巡撫,還是劉堂生等兵備,還是大同鎮的文官們,就算他們再對黃宗良先前的舉動不舒服,這時也不得不出來求情,請黃來福饒了黃宗良一把。

    連黃宗良也是不可思議地看著黃來福,這黃來福竟敢如此的不留情面,公然在眾人面前重責自己這個文人大員,他連戶部尚書陳蕖大人也不放在眼裡嗎?

    沒想到黃來福竟敢做得如此過份,如此的囂張跋扈,自己一個四品的文人高官,說打就要打。一時之間,黃宗良有些後悔,同時內心中也湧起了一股恐懼之意,自己今天跳出來,難道真的合適嗎?

    只有廳內的武將們震驚地看著這一切,同時內心中隱隱有些興奮之情,要當眾杖責一個文人大員,這總督大人真是好大的手筆啊。

    對於楊巡撫等人的求情,黃來福並不理會,他一擺手道:「不必多言,如此藐視上官的狂妄之徒,若不加以懲罰,本官威信何在?以後如何處理兩鎮軍務政事?」

    他歷聲喝令家丁們動手,立時幾個粗壯的家丁上前,一下子掀翻黃宗良兵備,將他按照在地,粗粗的木杖毫不猶豫地打了下去,讓黃宗良慘聲叫天。

    三十杖打完,黃宗良己是皮開肉綻,鮮血淋漓,只剩下一口氣,眼神有如歷鬼般淒歷與怨毒。

    不過還沒完,黃來福喝令將黃宗良趕出大廳,並將他停職待參,他將上書朝廷彈奏他藐視上官,不尊儀節之罪。

    如此一來,不說黃宗良以後官位保得住保不住,就算有戶部尚書陳蕖保住他,以後在黃來福手下,他可有苦頭吃了,除非他不在山西鎮與大同鎮做官。

    黃來福這個大手筆,震懾住了廳內所有人,讓他們想起了黃來福以前是個什麼樣的人物,自己的文官身份,在黃來福眼中可是不值一提。而且他還有萬曆皇帝撐腰,想在他手下謀事,最好還是恭敬點。

    同時間廳內的武將們,也是對黃來福佩服得五體投地,好一個黃總督,連一個四品的兵備都是說打就打,百年來可說是第一份,這怎麼不讓他們對黃來福服氣?

    ……

    接下來的事情順利,不說山西鎮所有的文官武將們都是恭敬地向黃來福跪拜匯報工作,就是大同鎮的文官武將們,同樣是恭恭敬敬。

    大同鎮巡撫魏允貞也向黃來福匯報了大同鎮的一些情況,基本情況與山西鎮差不多,一樣是鎮內錢糧不足,屯田落敗,吃空餉,喝兵血,軍隊戰力差等。

    相對山西鎮,大同鎮更是九邊大鎮之一,駐守在大同鎮的馬步官兵達到13萬餘人之多,另有馬、騾、驢等大畜生五萬多匹。

    這些軍隊馬匹,需要的糧餉草料是巨大的,僅每年的屯糧就需要五十餘萬石,乾草十六萬餘束,秋青草176萬束,還有米、麥、豆等四十餘萬石,鹽八萬餘引。

    除此外,還有中央每年的京運年例銀近四十萬兩。

    這些供應,都是中央及地方上一個沉重的負擔,放在明初時,鎮內的屯田可以解決軍隊的一部分需求,但現在屯田落敗,眼下大同鎮的軍隊糧餉,八成之上,同樣需要朝廷的供應。

    但眼下朝中庫貯匱乏,又哪有能力足額供應九邊軍隊所有的開支?這就造成了邊軍糧餉的纍纍拖欠,幾年前的寧夏之亂,根源其實也還是邊軍欠餉之故。

    雖說今年黃來福從日本國要來了大批的賠款,不過卻是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大明的財政依舊困難。

    看著廳內一雙雙望著自己神情各異的目光,黃來福知道自己必須解決兩鎮的錢糧問題,這樣才能收服這些老官吏,老軍將們的心,讓他們心服口服,甘心受自己驅使。

    自己雖說可以以不尊儀節之名,重責那個兵備黃宗良,不過自己現在身為兩鎮總督,手下們問自己要糧要餉,自然是理直氣壯了,這也是自己逃避不了的責任。

    總不可能手下們問自己要糧餉,自己也重責他們吧?放在朝廷中,萬曆帝之所以將自己放在這個高位上,也是為了讓自己幫他解決這一難題的緣故。

    如果自己也如以前的總兵巡撫一樣,顯而易見,萬曆皇帝會多少的失望,文官們又有機會大肆地彈劾攻擊自己了。

    年初時自己從日本國帶回來的賠款,己經被大明各部瓜分一空了,而且還有許多窟窿沒有填上,指望戶部撥款多少,是不用指望了。

    更不用說自己重責了黃宗良,戶部尚書陳蕖,肯定對自己滿懷惡意,多方制裁,兩鎮大部分的糧餉,還是自己想辦法吧。

    不過黃來福有信心,自己肯定能解決這一難題的,想到這裡,黃來福環視廳內眾人,沉穩的聲音緩緩響起。

    ……

    兩鎮政務的商議在總督府一連進行了幾天,其涉及事務的規模宏大,讓於會人等都是熱血沸騰。

    黃來福宣佈將在兩鎮實行大規模的新政,稱為山西鎮,大同鎮「五年規劃」,每年該如何做,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都是清清楚楚。

    十年來,依五寨堡的經驗,黃來福麾下己經有了大批的相關人才,從屯田到商事,到政務管理,應有盡有,雖說他們個人水平不是很高,但有了相關的制度,卻能激發他們最大的效用。

    這樣一來,各樣具體事物的實行,己經不需要黃來福的操心,也不需要求助於各地的文官們,這也打破了文官們對行政人才的壟斷。打破了他們又一個掌控武將們的命脈。

    五年規劃洋洋灑灑,規劃的重中之重是屯田與農事,依黃來福在五寨堡的經驗,也依古代社會中,發展農業都是放在首位的政務。

    糧食夠吃了,百姓們才會安心生活,而農業發展了,才可以為商業等提供豐富的原料及市場,商業才有機會發展,這樣的商業也才是腳踏實地的,不是明末歷史上那種空中樓閣似的商業。

    所以回到過去,首先發展農業才是最根本的,優先發展商業,則是本末倒置,也不可能有市場,這樣的商業,也是建立在沙堆上的城堡,不堪一擊。

    在農業規劃中,發展軍屯,興修大規模的水利,又是重點,黃來福計劃五年來,在山西鎮的汾河,沱河等流域,大同鎮的桑乾河,御河等流域,修建至少二十個大型的水利工程,十條大型的水渠等,至少可以新增開墾灌溉百萬畝的田地。

    眼下兩鎮的屯田都被各地的官將豪強們瓜分完畢,實際的軍屯所剩不多,且多是貧瘠之地。不過由於小冰河災害數十年來在大明各地的肆虐,古時這種精耕細作,一家一戶的耕種方式顯然難以抵禦天災的危害,在北方種田己是賠本的買賣。

    不說很多農田小戶,就是許多大戶們,由於得不償失,都是大規模的將田地拋荒,所以僅在山西鎮,各地荒廢的田地也是極多。

    這個現象,在此時的大明各地其實也是非常普遍。在後世的崇禎年間,就有戶部官員稟報僅在天津到遼東一帶,就有廢棄的荒田達數百萬畝之多。

    黃來福的打算是,新增的軍屯,則從這些廢棄的荒地中開墾,只要水利灌溉跟得上去,這些新增軍屯,完全可以成為良田。就算畝產一石,百萬畝的軍田,完全可以解決兩鎮軍隊的需求。

    而那些己被官將佔據的軍屯田地,自己暫時不管,這也避開了原先那些盤根錯節的利益糾葛,為自己贏得了時間與精力。

    當然了,為了避免這些新增的軍屯又被當地的文官,武將及豪強們蠶食鯨吞,黃來福將會在每個屯田之地,都派出自己的幕僚作為巡察員,監督當地的屯田情況。

    黃來福將會給這些巡察員極大的權力,隨時可以查驗各地的屯田文冊,同時黃來福還規定,將對屯田境內的各地兵備及管屯官,進行每年的考核。

    每年的屯糧任務完成者,將會有優厚的獎勵,不論是私人物質上還是政績官位上,自己都不會吝嗇鼓勵。如果有拖欠屯糧者,有貪佔軍屯者……

    黃來福語氣嚴厲,只要自己在位一天,這些官員們日子就不要好過,降級降俸的日子將會如影隨形的跟從著他們。什麼陞官發財,他們是想都不用想了。

    黃來福這種作法,自然是引起了許多兩鎮官員們的非議,特別是黃來福將要派出巡察員的做法,更是讓許多人不滿。

    作為文官,他們向來有自己的優越感,認為自己是道德的化身,你黃來福一個武人,派出一些不入流的小吏,也想來監督我們?

    這不是拿我們當賊看嗎,這是對我們的不信任!更不用說你手下的幕僚們,大多是沒品沒流之人,怎麼也想來分享我們這些朝廷幾品大員的權力?

    作為各鎮各道的兵備們,各人多是管理道內軍務糧餉,兼理屯田事物,黃來福的做法,擺明就是防著他們。不過黃來福強硬,讓他們不滿硬壓了下去。

    當然了,軍屯要發展,兩鎮的民屯也要發展,不過這五年規劃中,軍屯己經佔據了絕大部分的精力與金錢,所以在民屯上,不可能投入太多。

    黃來福只打算在兩鎮各道中,先倣傚山西鎮寧武道,成立某個考核司,推廣寧武道己編寫的《蠶桑淺說》、《種棉教科書》、《牧羊教科書》等一些教材,同樣成立某些屯田所,農桑廠,棉業試驗廠,模範畜牧場等示範基地,再盡力興修一些公共水利,為以後的大規模發展打下基礎。

    當然了,依五寨堡的經驗,黃來福理想中的農業還包含林牧漁、養殖業等,不論是軍隊還是民戶,都可以進行。

    這是五年規劃中最重要的農業,依兩鎮現有的資源,還將大力發展礦業,山西省的煤鐵等資源非常豐富,其中有著龐大的利潤。

    雖說幾年前,萬曆皇帝就下令開礦榷稅,派出稅監到各地開礦收稅,不過顯然的,各省大部分的礦山資源被各地的豪強官員等佔據的情況還沒得到根本的改變。

    黃來福如果要發展礦業,自然首先要將這些資源從兩鎮這些非法礦主手中收回,這背後牽涉到了龐大的利益集團,很顯然的,如果這樣做,這將引起一場連綿的血雨腥風。不過黃來福決意己定,決不退縮。

    不出所料的,黃來福的規劃提議當場引起了許多官員們的反對,計多人言辭激烈,當然明面上都是道貌岸然的「與民爭利」之說,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

    就是大同鎮巡撫魏允貞,他對黃來福的農業規劃大手法,也是非常贊成,深感黃來福的魄力。黃來福的農業規劃可以快速地豐富軍屯,又避開複雜的利益糾紛,可說是一舉兩得。

    當然了,這種規劃建設需要天文數字的錢糧,放在大明各地,沒有一個官員有能力這樣做,當然這不是需要魏允貞考慮的,那是黃來福的事。

    不過對於黃來福要發展礦業,他則是大力反對。

    理由一是與民爭利,再眾礦事者都是青壯,容易聚眾禍亂,三是容易誘利惑人心。比起農業,商業與礦業當然獲利較為容易,不過逐利之風一起,民眾便容易重利而輕義,從而使人心變壞。

    魏允貞其實是小農經濟,小國寡民的擁護者,與當年的海瑞一樣,都是非常讚賞明初太祖高皇帝時的民風純樸,認為眼下人心變壞,就是因為商業與礦業的發展之故,最好是回到以前那樣子才好。

    黃來福認為魏允貞本質並不壞,為官也算是清廉,反對自己開礦,與那些背後代表著各色利益集團的官員們不同,自己與他是理念之爭,所以對於別的官員們的反對,黃來福理都不理,只是強硬地壓了下去。

    對於魏允貞,他則是耐著性子與他辯論了一番,魏允貞自然不是輕易被說服之人,最後他保留了自己的意見,不過黃來福的政令他還會一樣去辦。

    五年規劃中排在第三位的是道路的修建,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後世的真理名言。農業與礦業發展起來後,面對的就是流通的問題,如何將各地出產的糧食畜牧,還有大量的礦石等運往四面八方,自然就是需要非常順暢的道路。

    在黃來福的打算中,他準備在五年計劃中,修建從五寨堡到太原城的水泥路,修建從五寨堡到大同城的水泥路,修建從五寨堡到塞外歸化城的水泥路。

    如果可能的話,兩鎮每道道城之間的水泥路,他也打算修建。這是一筆龐大的花費,按後世鄉村水泥路的標準,修建一百里水泥路需要花費三萬兩的銀子。

    這麼多路修下來,加上先期的礦業建設,農業建設,還有兩鎮的軍隊花用等,總共怕要達到幾百萬兩的銀子!這些錢,從何而來?

    ……

    在黃來福的規劃中,兩鎮的軍隊建設,自然是排在首位。

    黃來福己向兩鎮的所有武將們保證,每年每月的發糧餉之日時,會發給他們足額的糧餉,提供優良的軍械服裝武器等,讓他們慢慢過上與五寨堡軍隊一樣的好日子,這點他們不用擔心。

    不過對於軍中的各樣弊端,他也將嚴厲糾察。

    首先就是針對各軍中的吃空餉,喝兵血問題。眼下不論是山西鎮還是大同鎮,各軍中軍士與馬匹的空額都達到近半左右,而且這留下的軍馬大半還是老弱居多。

    這些人訓練薄弱,不堪一擊,不過領餉時還是按照兵冊上全員領取,所得歸那些吃空餉的將官們所有,這是黃來福決對不能容忍的。

    眼下大明的九邊軍隊共有八十六萬之多,由於費用日增,戶部支出感到非常困難,將官又多以空名冒支軍餉,對部下卻是多加克減,致使邊民、邊軍多次發生嘩變。

    萬曆帝非常擔憂局勢難以收拾,早在去年正月時,便下詔戶、兵二部核實九邊軍隊人數,以制止將官冒名支餉,安定民心。不過詔下後弊端如故,毫無效果,就是因為背後牽涉到龐大的利益需求,還有盤根錯節的關係網。

    不過黃來福卻是打算來真格的,並用鐵血推行自己的施政,他不介意某些不開眼的官員武將挑動什麼嘩變之類的東東,他有總督兩鎮的名義,有萬曆皇帝的支持,手下有著近萬強悍的嫡系軍隊,他不相信兩鎮內有什麼自己鎮壓不下去的亂軍!

    所以在總督府商議政務時,黃來福己經對於會的各地官員武將們說得清楚,今年年底時,不論是山西鎮還是大同鎮,每堡每營的士兵及軍官們,都將獲得幾十年來第一次的足額糧餉,相關的冬衣軍械等,同樣也會補齊。

    不過相應的,總督府也會隨員都司衛所,巡撫巡按,糧郎中等有司官員,一起派同下發糧餉,唱名給散。這次可不是按名冊上發給,而是按實際人數發給。

    那些吃空餉的,最好回去趕快將人數補上,而且老弱還有一定的比例,否則,回來造冊覆命後,以後發糧餉就按此次核定的人數了,以後他們想吃空餉,門都沒有。

    不但如此,黃來福還決定對兩鎮全部軍馬進行挑選,劃分等級,分為甲等軍,乙等軍,丙等軍三等。甲等軍裝備待遇最好,以後他們不需屯種,專事訓練,用於兩鎮的防秋防冬,或是對外征戰等。

    乙等軍需要有一定的勞作,不過也有好幾月時間的訓練。至於丙等軍,己經算是專業的屯田兵了,只需每年有少量的訓練時間就可。二者待遇都不能與甲等軍士相比。

    眼下山西鎮兵冊上有軍馬五萬餘人,大同鎮兵冊上有軍馬十三萬人,當然實際兵員差得太多。黃來福準備兩鎮闔鎮上下,不拘馬步,挑出四萬人強壯的軍士成為甲等軍,給最好的待遇及裝備,每月勤奮訓練,隨時準備征戰。

    當然了,這樣一來,成為甲等軍的軍士及將領,就是非常讓人羨慕的事情,不過事情不是決對的,黃來福決定實行淘汰制,每年軍士們都要進行考核,乙等軍,丙等軍中的優秀軍士可以入選甲等軍。而甲等軍中的被淘汰者,也會落選到乙丙軍中去。

    黃來福對軍隊的各項糾察事宜發佈後,自然是讓各個官員將領們有喜有憂,黃總督承諾以後軍隊糧餉都會足額,自然是讓於會人等精神一振,不過隨後的各項事宜,又讓他們心中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危機感,以往那種優哉的日子算是過去了。

    不管怎麼說,黃來福決定的事情,己經是鐵板釘釘的事,大家只能順著黃來福的意思去做。

    在政務會議結束後,黃來福還請各地來的文官武將們參加由來福營及五寨營舉行的兵馬操演。操演上,兩營將士的軍陣軍威看得各人是震驚不己。

    五寨堡軍隊士兵們的裝備,他們戰力的強悍,燧發火銃的威力,看得各人是心神嚮往,羨慕不己。千里鏡及刺刀的使用,也讓各人好一陣議論。

    特別是久經沙場的麻錦等人,感受更是強烈。他們意示到,自己手下的軍隊與黃來福手下的軍隊比起來,不論是哪一方面,都是天差地遠。

    黃來福言道,在此後的軍士考核及挑選中,如果能選入甲等軍的,很快都能擁有如五寨營一樣的待遇及裝備,聽得某些將官們熱血沸騰。

    最後懷著各樣複雜的心情,於會的文官武將們都回去了,在五寨堡的這幾天,各人心情都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許多人靈敏地意示到,山西鎮與大同鎮,將要產生巨大的變化了。
AJ.191 發表於 2011-8-13 22:27
回到明朝做千戶:正文 第266章 開發債券
黃來福的山西鎮,大同鎮「五年規劃」規模宏大,讓於聞者都是熱血沸騰,相關的政務規劃傳出後,也是在外面鬧得沸沸揚揚,成為最今最時新,最有份量的一個話題。

    當然了,這筆花費也是巨大的,沒有幾百萬兩銀子不要想下來。如果放在大明任何一個官員來說,這筆錢,他們是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的,就是當今的萬曆皇帝,也只能對此乾瞪眼。

    不過奇怪的,不管是那些對黃來福有好感還是沒好感之人,他們無一例外的,都認為這筆錢黃來福是有辦法搞到的,就不知道他用什麼手段罷了,這是一種奇怪的現象。

    或許是這些年黃來福在財務上的奇蹟太多了,特別是搞的那個東征債券及日本國賠款之事,讓許多人,都對他有一種盲目的信心,特別是這點表現在萬曆帝身上,更是明顯。

    果然,當黃來福的兩鎮五年規劃項目報上去後,皇帝及內閣的閣臣們都是看得瞠目結舌,暗暗吃驚於黃來福的氣魄。

    相關的激烈爭論也不是沒.有,特別是黃來福的規劃中涉及礦山的開發,又引起了許多人敏感的神經,又是一大堆人大叫與民爭利。

    不過在萬曆皇帝力挺後,大家都.平靜下來,反正大家或是靜觀其變,或是在旁看好戲,你黃來福要怎麼做,我們可以看著。如果因礦務之事,到時鬧出什麼民變之類的事情,那也是你的事。

    而且但如果黃來福你要向朝.廷尋求支持,比如說要求撥款什麼的,我們就沒辦法了。

    在這點上,萬曆皇帝倒也是一樣,他表態黃來福可.以放開膽子去做,一切有他背後的支持,不過在錢糧方面上,他只能盡力支持一些,餘下的大部分錢糧,他希望黃來福能克服困難,自己想辦法籌措到足夠的資金。

    ……

    兩鎮規劃通過邸報,在大明各地傳得沸沸揚揚,特.別是在官場上,更是引起巨大的轟動。大家都言,若論氣魄與膽量,那黃來福在諸官中當可排上第一。

    不過眾人都是屏氣凝神,要看黃來福怎麼解決.這筆龐大的政務花費。黃來福的口氣如此之大。不但要解決兩鎮軍隊的糧餉問題,還要大規模的興修水利,還要修建如此多的水泥道路。

    隨便算算,這些.政務規劃幾年下來,最少都要花費兩、三百萬兩的銀子。山西鎮及大同鎮兩鎮一年的稅糧收入才多少?就算你黃來福再有本事,畢竟數額太大,看你有什麼辦法,不要到時鬧出空口狂言的笑話來才好。

    眾說紛紜中,處於事情漩渦中的總督府倒是一片平靜,讓人猜不透黃來福的想法。

    九月底時,五寨堡總督府突然宣佈要對外界發佈山西及大同兩鎮開發債券,首期債券為三百萬兩銀子,天下所有的人都可以購買。總督府還公然邀請天下有名望的地主及商人們到五寨堡商議債券事宜。

    同時間,通過渠源銳的聯繫,原來購買了東征債券的大股東們,在京師也招開了第一次股東會議,於會人等一至同意,許可總督黃大人手中原東征債券本金可用於兩鎮的建設中去。

    如此一來,兩鎮開發債券還沒開始開賣,黃來福手中至少己有近三百萬兩的東征債券本金可以使用。讓他五年規劃的信心一下子彪升到最高點。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啊。

    而原先那些購買東征債券的商民們也是同樣心下歡喜,幾年前購買了東征債券後,讓他們每人都獲得了很大的好處,每年穩穩的,便可以得到很高的年利。

    而且本金的償付他們也對黃大人充滿了信心。幾年前自己購買東征債券的選擇,成為自己一生中引以為傲的事情。

    現在渠大掌櫃又說了,如果黃大人將東征債券本金用於投資兩鎮的建設中去,到時他們的年利會更高,而且回報穩定,用黃大人的話來說,就是穩坐釣魚台啊。

    在對黃來福的信心下,股東們想都不想就同意了。

    有東征債券的成功例子在前,當五寨堡總督府宣佈要對外開賣山西大同兩鎮的開發債券時,就引起了非常廣泛的關注,特別是在山西境內,更是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

    大明實行「開中制」來,晉商集團崛起,富甲一方的巨商大賈多不勝數,在山西商幫中,有數十萬兩銀子家財的商人不能算是富裕,家財達到成百上千萬的商人也很多。明代全國較大的商業城市有三十餘個,其中山西就佔了三個,由此可見山西商業的繁榮,山西商人之富。

    原先黃來福在京師發佈東征債券時,就引起晉商們很大的非議,認為黃來福作為山西官員,理因肥水不流外人田,當時很多晉商們想在東征債券上分一杯羹,卻沒有趕上了好時機,讓很多人耿耿於懷。

    眼下機會來了,立時數得上名號的晉商們,都是急忙往五寨堡趕。而那些得到消息的京商,浙商,徽商們,同樣是急急忙忙地往山西境內趕。生怕自己來遲了,開發債券就賣光了。

    不但是這些大商人們,就是山西境內的許多普通民眾們,對此也是充滿了興趣,黃來福的金字招牌,還有他在東征債券的成功,平時也早讓民眾們引為傳奇。在對黃來福的信心下,他們也是非常期待,平時言談中也是動則以專家自居,大談購買開發債券的好處。

    不說東征債券的成功例子在前,黃來福這些年在財政上的成功保證,就是在總督府發佈出來的債券盈利遠景規劃上,也是讓人看得目迷五色。

    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依總督府說的,只要購買債券後,有黃大人的信用在前,本金的歸還不用擔心,而且每年還有穩定豐厚的年利,光光這個年利收入,就比種田及經商穩定多了。

    而且幾年後,依黃大人說的,等兩鎮發展起來後,特別是軍屯發展起來後,軍隊可以自給自足,最基本的好處,就是到時民眾的稅糧負擔等可以大大減輕,這可是蔭及子孫的百世好處啊。

    對於商人們來說,總督府發佈的兩鎮及塞外龐大的土地,礦產,還有商業、物流等經營項目,幾年後都可以取得極為龐大的效益,單單這點上,在債券上的盈利就是顯而易見的,不用擔心自己的投資得不到回報。

    在這種萬眾期待的心理下,不出意外的,開發債券的販賣非常火熱,不說那些大商人們踴躍,就是五寨堡當地的軍民,還有親近黃來福的附近州縣軍堡的軍民們,同樣是爭先恐後的購買。太原,代州,大同等地的居民們,購買同樣非常踴躍。

    還沒到過年之前,首期的三百萬兩銀子的債券就販賣一空。動作慢點的,只能等待下一批了。

    那種火紅的情景,看得人目瞪口呆。讓那些看好戲的官員們感慨不己,這黃來福在錢財經營上果然有一套,輕輕鬆鬆,就籌備完成了眾人眼中如天文數字一般的施政資金。

    任誰再對黃來福有偏見之人,經過先前的東征債券及此次的開放債券事件後,也不得不承認黃來福的能力之處。許多人心中都是暗想,換成是他們自己,他們是無論如何也沒有這個能力的。

    同時間,黃來福手中獲得的巨量資本,也讓許多人垂涎三尺。

    對於這個成果,萬曆皇帝當然是非常高興,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當時任命黃愛卿為總督山西大同兩鎮的總督官時,果然是個明智的選擇。這黃來福真是給自己長臉啊。

    當然了,有東征債券的例子在前,其實這次黃來福發行兩鎮開發債券,許多官員雖說嘴上說著風涼話,但行動中,卻是通過各種渠道,也購買了不少的開發債券。

    萬曆皇帝不用說,更是擁有了相當數量的債券份額。

    一干心思各異的人中,戶部尚書陳蕖是最不高興的一個,對黃來福成就滿懷嫉妒的同時,他心下也是非常憤怒。黃來福順利發佈債券,是對他**裸的權威挑戰。

    其實經過幾個月前陳蕖的努力後,眼下朝廷中的債券發佈權,己經轉移在他的手中,眼下大明中誰要發佈債券,都需事先經過戶部的同意。

    不過黃來福卻是不管不問,自顧自的發布開放債券,萬曆皇帝也是力挺他,自己極力抗爭都沒用,如此一來,自己還有什麼權威?

    加上原山西鎮的雁平道兵備黃宗良也算是自己的親信,卻是被黃來福公然杖責,這是大明歷史上百年所沒有的事。

    事情發生後,天下喧然,彈劾黃來福囂張跋扈的摺子堆得有黃來福的一半人高,不過卻都是被萬曆帝強壓下去。

    不但如此,當黃來福彈劾黃宗良藐視上官,不尊儀節的摺子一上後,萬曆皇帝卻是當時就雷霆大怒,下令將黃宗良貶職降用,並調出山西鎮為用,自己極力抗爭也沒用。偏袒之情,可見一斑。

    此事加上這個債券之事後,戶部尚書陳蕖,可說是對黃來福越來越不滿。

    ※※※

    外界的紛紛揚揚,並沒有引起黃來福心境的如何變化,

    近年底時,大批的資金到位後,他毫不猶豫便展開了雷霆似的施政,首先是兩鎮十餘萬的軍隊軍餉,還有過冬的冬衣柴炭鹽糧,馬匹畜牧的馬料銀等,他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果然都是足額的發了下去。

    大批的總督府官吏,會同兩鎮的兵部委官、戶部委官、給事中御史等員,領著浩浩蕩蕩的發糧隊伍,湧向了各道城堡,隨同監督軍士鹽糧發放,糾舉究治,防止各方的冒支。

    雖說有些官將心中若有所失,不能再如往常那樣上下其手。不過所到之處,普通的軍士們卻是一片的歡呼。多少年了,大家還是第一次拿到足額的糧餉,厚實的冬衣布疋,上好的柴炭細鹽。

    太多的士兵從軍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的吃飽穿暖,第一次可以過個舒服的年。他們感恩戴德的同時,黃來福的聲望也在兩鎮軍隊中達到了頂點。

    而看到當兵比起以前的待遇,至少在這種連續不停的災年中可以吃飽穿暖,許多附近的民戶們都是產生了別樣的心思,第一次起了當兵的念頭。往年那些逃亡的兩鎮軍士們,也第一次有了回歸隊伍的心思。

    相比余鎮,今年山西鎮大同鎮連普通軍士們都可以吃飽穿暖,過個舒服的好年。這種明顯的對比,讓附近的宣府鎮,延綏鎮的官兵不可能不有別樣的心思,消息再繼續傳開,更是在九邊余鎮引起轟動。

    而放在朝中,對於黃來福很輕鬆就解決了今年兩鎮軍隊的吃飯問題,內閣及戶部的官員震驚黃來福能力的同時,心情的酸甜苦辣自然是說不清楚。

    相比薊鎮及遼東鎮,山西鎮大同鎮雖不算是大鎮,然而兩鎮十幾萬的軍隊,還有幾萬頭的馬匹,每年需要的糧餉草料也是個巨大的數目。

    每年冬後,內閣及戶部兵部都是相互吵鬧扯皮後,才勉強支應一些糧餉發往兩鎮,而且每年的運糧運餉的都是不足,相比黃來福的大手筆,便顯出他們的藐小來。

    心情不舒暢是一個,如果幾年後黃來福真的解決了兩鎮的軍隊糧餉問題,如此大的功勞,該如何安排這個黃來福呢,難道讓他以一個武人身份進入內閣不成?

    眾官心情複雜的同時,萬曆皇帝卻是非常的高興,黃愛卿一入兩鎮,立時就解決了今年兩鎮十餘萬軍隊的吃飯問題,果然是個人才,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

    ……

    當然了,發糧發餉的同時,黃來福也對兩鎮軍中的各樣弊端進行嚴厲的糾察。

    支給糧餉的總督府各人每到一處,都是嚴格核察各處的軍士人數,清點實際的兵員及馬匹數目後,便造冊上報,以為以後的發餉依據。

    雖說有些領兵將官,或是各道的文官們,在聞聽黃來福將要舉行的新政後,都想辦法拉來了一些青壯填補人數,不過由於此時當兵是民間普遍認為的低賤危險職業。

    而且這時黃來福的糧餉還沒發放下去,青壯民戶們也沒認識到當兵的好處,所以各人的努力並沒有多大的成果。

    最後核察的結果,幾乎每隻軍隊中,都存在著這種吃空餉的現象。兩鎮定額的十八萬軍隊中,至少有近六萬餘軍士,兩萬餘馬匹的空餉數額。

    由於吃空餉,喝兵血是兩鎮軍隊中的普遍現象,法不責眾,所以對於這個第一次核察的結果,黃來福決定給於默認,不過此後核造兵冊後,如果下一次還有誰敢吃空餉,喝兵血,那就別怪他不客氣了。

    當然了,黃來福嚴察軍隊中的吃空餉問題,而且以後發餉又是唱名與給,將糧餉實際地發到了每個軍士們的手上,最少程度減少了許多人貪墨的機會,這自然冒犯了一些文官武將們的利益。

    此後幾年中,兩鎮發生了若干次心懷不滿的官將們挑動起的暴亂,不過都被黃來福嚴厲地鎮壓下去,大殺出手,豪不留情。

    有三營近萬強悍的嫡系軍隊在手,沒有一次暴亂時間可以超過一個月。就算朝中有人以此作文章彈劾攻擊黃來福,也都被萬曆皇帝袒護了下去。

    發放糧餉,核察兵員後,己近年關,這時,黃來福對兩鎮軍馬的考核又轟轟烈烈地開始。

    黃來福說到做到,全數下發糧餉冬衣,而且又嚴格核察兵員,贏得軍心的同時,也讓兩鎮軍隊面貌為之一新,很多將兵身上第一次有了軍人的英氣。

    而此時,黃來福準備考核全軍,將兩鎮軍馬劃分等級,分為甲等軍,乙等軍,丙等軍的消息早己傳得沸沸揚揚。

    甲等軍裝備待遇最好,種種福利都讓人眼紅心熱,又是薈萃兩鎮軍隊的精華,真正的英雄豪傑彙集之地,聽說連天子聽聞後都是對此大加讚賞。誰不嚮往?誰不想進入甲等軍,讓別人高看一眼?

    一時間,兩鎮軍士內心中的豪情都被挑動起來,大家都是賣力表現,希望自己被選入甲等軍中。普通軍士如此,那些軍官們當然同樣是如此,誰不希望自己也能進入甲等軍中,領著一隻虎賁之師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全軍考核在第二年的三月中全部結束,最後有近四萬人被選為甲等軍,其中騎兵一萬,步軍三萬。他們將擁有兩鎮中最好的待遇及裝備,最嚴格的訓練,作為以後兩鎮軍隊中征戰的主力。

    甲等軍挑選出來後,萬曆皇帝非常重視,親自下旨勉勵,賞賜多個營號軍旗,還派出自己的心腹太監前來協助黃來福管理軍務。

    以後這只軍隊,在春夏無事時,仍在兩鎮各路中防守,平時嚴格訓練。到了秋冬時,他們統一調集到五寨堡中,稽查訓練的同時,還將作為征戰專備之用。

    當然了,不是成為甲等軍的軍士及將領就可以高枕無憂的,軍隊三極制一分,最大程度地激勵了兩鎮軍士們的上進心。成為甲等軍士固然讓人羨慕,同時也讓餘者的乙等軍丙等軍士們眼紅,大家紅著眼,當然也都希望自己能入選。

    每年冬天的全軍考核時,甲等軍中不合格的軍將們,同樣會被淘汰入乙丙軍中去,這個臉可就丟大了。所以乙等軍丙等軍士們紅著眼,甲等軍士們同樣不敢怠慢。

    一時間,一股爭強好勝的風氣在兩鎮軍中瀰漫。

    ……

    萬曆二十八年正月,公元1600年2月。

    黃來福突然上書皇帝,希望能在五寨堡開設軍校,以培養忠君愛國,為國殺敵的將才。為體現皇恩浩蕩,還希望皇帝能派出德才兼備的人來指導軍校的各項管理事務。

    黃來福的奏本一上,便引起了大明官場的喧然大*,這些時間,黃來福干的各樣出格的事情己經夠多了,現在以一地方武人身份,還想辦武學?

    一時間,官場上說什麼的都有,其中不泛誅心之言。大明正統以來,雖然也在兩京建立了武學學堂,以為國家的儲養備用之用,歸兵部的武庫司掌行。

    不過顯然的,說這種武學培養各種弱不禁風的文人還差不多,培養合格的軍官武將,顯然是有心無力。要不然的話,戚繼光在總理薊鎮練兵時,要開設武校,專門向鎮內的各將官們教習一些基本的東西了。

    反對黃來福奏本的官員如潮,雖然各人說得冠冕堂皇,其實歸根到底,還是文武之爭。不過萬曆皇帝卻是心動了。文官集團的強大力量,己經讓他深深忌憚,是應該扶持起一個武人集團與之相抗衡了。

    而且黃來福奏本上的話很讓他動心,可以以大明各處久經沙場,現在正在榮養的老軍官們來教習學員們韜略,沙場征戰之能,形成系統的訓練制度,增強大明軍力。

    同時間,在軍校培養各種將才的同時,還可以向他們灌輸忠君為國的道理,讓他們忠勇為國,可說是一舉兩得。

    一時間,萬曆皇帝眼睛發亮,越想眼睛越明亮,將軍校的建立拔高到一個非常高的層次,到了最後,五寨堡軍校己經不是一所地方似的軍校,而是國家層次的軍校了。

    到了這個程度,黃來福也乾脆再出主意,建議將五寨堡軍事學院命名為大明皇家軍事學院,以後學校出來的將官,都是天子門生,定可大大提高學員們對皇帝的忠誠度,出現一大批忠於皇室的國之將才。

    萬曆皇帝欣然同意,不但親自擔任軍校的名譽校長,還親手御賜了「大明皇家軍事學院」幾個金光大字作院名,同時還手書了「忠誠,奮勇,嚴謹」等六字校訓,而且又派出自己一員心腹太監作督導。

    見萬曆皇帝如此,百官們自然是不答應,這年頭,還有什麼是不許文官們插手的?軍校的設立看來己是無力回天,只能退而求其次。最後在吵鬧之下,兵部武庫司的一員郎中也被選為軍校的一員督導,才暫時停止了這種吵鬧。

    理所當然的,黃來福成為軍校的校長,很快,軍院相關的事務便緊鑼密鼓地展開。建立校舍,從九邊各鎮中選拔聘請各個軍事經驗豐富的退休老將官,選拔兩鎮中各個衛所營軍的軍官及舍人子弟入校學習等,一步步有條不紊地進行。

    五寨堡建立的大明皇家軍事學院成為當時大明的熱門話題,不但是山西大同兩鎮,就是餘者九邊各鎮的軍官子弟們,也是對此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千方百計想成為軍校的一員。天子門生啊,這個金字招牌誰不想要?

    幾個月後,被後世譽為大明近代軍隊搖籃的皇家軍事學院在五寨堡開學,當第一期新生進校時,學校舉行開學典禮,黃來福與兩位督導都作了訓詞。

    按學制分,軍校分為初級軍事指揮班,中級班,高級班三種。

    初級班培養百戶,百總以下的軍官,學制二年。中級班培養百總到守備一級的軍官,學制三年,同時輪訓有升職機會的百總以上級別軍官。高級班培養守備上以上的軍官,學制四年。

    不但如此,軍校內還有諸多炮科、工科及參謀科等科目,還有很重要的政治科,學員們要學習的東西很多。

    關於軍校的治軍思想,主要來源於中國傳統的治軍思想,兼容黃來福的一些新式理念。其主要體現在「勤以訓練,厚以教養,嚴以軍紀,指導之以效忠皇明政治觀念」等幾個方面。

    從以後的事實效果來講,軍校的作用是巨大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將領,讓學員明白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對大明軍中良好作風的形成,軍隊戰鬥力的提高,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

    黃來福糾察治理軍隊的同時,規模浩大的兩鎮五年政務治理,也是同時展開。

    從萬曆二十七年年底到萬曆二十八年年初,抽選自總督府屯牧部中富有經驗的屯田人員,作為總督府的幕僚派遣人員,會同兩鎮的戶部,工部等委官,同時在在山西鎮的汾河,沱河等流域,大同鎮的桑乾河,御河等流域展開了大規模的荒地勘查,水渠路線等修建籌備。

    黃來福決定在五年規劃中,在這些地方修建數十個大型水利工程,幾條巨型的水渠等,為未來的大規模軍屯打下基礎。他可不是隨便說說的,經由東征債券及開發債券籌備來的巨額資金,為他這種大規模的建設,撐起了堅實的保障基礎。

    這個年代,由於小冰河天災的影響,這幾河流域中,可供利用的平川及荒地還是很多的,只要水利跟得上去,完全可以將這些荒地變成良田。

    退一步來說,就算兩鎮內的土地不足,塞外還有大批的土地,完全可以安置鎮內富餘的軍隊人力,讓原先那些只能空耗糧餉,吃著閒飯無所事事的軍士們找到新的用武之地。

    事務可說是在雷厲風行中進行,一旦某地的水渠路線,荒地勘查結束,就是大批被劃分為乙等軍,丙等軍的兩鎮軍士們被移防在這裡,成為當地新的屯田衛所。

    不說兩鎮內某地整個千戶所,百戶所的軍隊及家屬全部被移到外地是常事,就是整個衛所的軍士被移也不是沒有。

    大明軍屯百年下來,許多地方的軍屯土地九成變為當地文官武將豪強太監的私產是很正常的,就如原來的五寨堡軍屯地一樣,大部分成了黃家的私產,餘者軍士們,過著奴隸都不如的生活。

    黃來福正是深深地瞭解到這一點,所以他乾脆來個釜底抽薪,讓人全部捲走,讓他們轉移地方,就算原來衛所的土地還是那些將官們所有,現在他們鎮守的地方都變了,看他們怎麼辦。

    黃來福動作極快,而且手段強硬,沒有任何質疑的餘地,任誰敢挑起事端,敢推諉猶豫者,他鎮壓起來決不手軟。

    而且對於這種遷移,除了原先當地少數的軍官及豪強官員外,各衛所軍堡中普通的軍士們,他們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反正在原來的地方他們也是祖祖輩輩吃不飽穿不暖,換到外地至少有個盼頭。

    況且,在這種大規模的遷移中,總督府至少一直保持著他們每日的衣食無憂,就更讓他們沒有埋怨的心思。特別是總督府對未來生活的承諾,讓他們更是心動。

    一時間,山西鎮大同鎮內整衛整所的軍士軍余湧動,大規模放棄原先的舊衛所,搬移到新地點重新設立屯田衛所,當然了,事情由易而難,首先遷移的衛所軍士們,大多還是屬於那種極為窮苦,沒有絲毫盼頭的地方。

    至於當地軍頭官員豪強勢力過大,而且也屬於略富足一些的地方,只是先期遷移走一批的丙等軍士作為新墾殖地點的屯田軍。

    不過這種大規模的人員來回湧動,還是看得場外的人目瞪口呆。沒想到黃來福來這一套,也只有他這種氣魄極大的人,才敢來這一套,換成別人,隨便一個軍士喧變,就將他嚇回去了。

    而且眼下有黃來福坐鎮兩鎮,手下有幾營戰力強悍的軍隊在旁,又有數萬強壯的甲等軍不斷挑選出來,兩鎮的安全也並不是問題。

    這些新生的衛所屯田大軍們,每到幾河流域中新的墾殖地點後,便會同各地招募來的流民及當地民戶大軍們,熱火朝天地建設新住所,開墾荒地,興修水利等,大批的新興衛所及村鎮不斷湧現了出來。

    新興屯田衛所及村鎮不斷湧現,當地大規模建設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的商機,一時間,這些地方的周邊聚集了大批的商隊民戶等,運糧的人,賣菜的人,拉工的人,運石頭木頭的人……牲口與人口的聚集,又需要眾多的客店踏房等,那種熱火朝天的味道,讓許多人都感受得到。

    對於這些新興的軍屯之地,黃來福改變了以往那種授田於軍士們的作法,在這個小冰河災害橫行的年景,他們這種與小老百姓一樣一家一戶的耕作方式根本抵抗不了災害的橫行,而且也非常容易又陷入自己耕地被官員及豪強侵吞的結果。

    如果這樣,黃來福可以想像,最多十年,這些軍屯又可能走回了原先大明軍屯的老路上去。所以黃來福在這些軍屯之地採用了五寨堡農場似的耕作方式。

    這些土地其實都是屬於總督府控制所有。這些軍士們其實便是總督府下的工人。在這些地方,大規模的興修水利,使用五寨堡良種,施用肥田農藥,採用大規模的耕作方法。

    軍士們每月有保底夠生活的月俸,然後勤者獎,懶者罰。讓他們養家餬口的同時,還保持著生活的希望,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黃來福的盤算,這種高成本大規模的耕作方法後,很快這些軍屯都可以自給自足,當糧食不愁後,有了相關的原料及市場,接下來的商業及工業的發展便順理成章了。

    很快,便會在這些屯田衛所內大規模的發展農副業,農牧業等,倣傚五寨堡大畜場進行大規模的養殖,進而建立起各種的食品廠,屠宰場,榨油廠等,然後對外增值銷售,將農牧漁業成為一體。

    由農而穩,由工而富,而商而活,最終這些屯田衛所不但能自己養活自己,還能為自己創造巨大的價值。而到了這一步,一個新興的商業城鎮便誕生了,還可以帶動周邊的地區發展,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

    從萬曆二十七年年底,兩鎮內大規模的軍屯同時,依兩鎮的五年計劃,大規模的道路修建也在進行。

    大批的總督府幕員,隨同兩鎮的工部官員,還有各道各堡的文官武將們,依黃來福的計劃規劃,己經風風火火地勘測從五寨堡到太原城的水泥路線,從五寨堡到大同城的水泥路線,從五寨堡到歸化城的水泥路線。

    在這點上,與兩鎮的軍屯及礦業建設不同,不論是文官還是武將們,都是非常贊同,大同鎮巡撫魏允貞同樣是非常讚賞,當勘測從五寨堡到大同城的水泥路線時,可說是通力配合。

    交通的重要,不論是放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舉世公認的,就是在古代,大善人的重要標誌也是修路鋪路,只是無奈錢糧有限,稍稍修建那種達百里之上的道路,也沒有幾個人有能力做到罷了。

    眼下總督府的承擔了大部的資金,不需要地方上耗費多少錢糧,而修路的好處又是有目共睹的,有優良的道路從自己境內經過,便會帶來多少好處?五寨堡就是個明顯的例子。

    現在有這種好事,自然是人人踴躍。

    而且總督大人仁慈,不需要兩鎮百姓出瑤役,而採用支糧支銀的方式來用工。每天有管夠的麵餅熱湯,每月還有不少的月銀,在眼下這個災年頻繁,越來越多流民的時代,有什麼比這更吸引人的?

    小民什麼都沒有,就是有一把力氣,而對於小老百姓來說,能掙錢,能吃飽,誰會吝嗇賣力氣?

    而且由於三條道路工程浩大,怕要建設長達數年,需要海量的用工單位,不但是兩鎮的富餘民工被掃一空,就是遠在兩鎮外的流民民夫們,隨著消息的傳開,也是被吸引,不斷地湧入山西鎮大同兩鎮。

    一時間,從萬曆二十七年年底,從各地流民及民戶中招募來的密密麻麻的修路民夫又成為兩鎮內新的一道風景線。

    而多達數萬的修路民夫們又吸引了外圍無數的商隊盤旋在外,三條水泥路需要的海量水泥又讓神池堡的水泥廠徹夜不停地開工著……

    總督府獨自承建三條規模浩大的水泥路引起了朝野的廣泛讚譽,這種利國利民的好事,任誰也挑不出絲毫的毛病,不論是如何對黃來福不滿的官員們,在這點上,也不得不稱讚黃來福兩句,萬曆皇帝更是專門下旨嘉獎。

    當然了,比起這個大規模道路修建政務的好評如潮,黃來福在接下來的礦業政務經營上,則是彈劾他的摺子堆得比他人還高,全靠萬曆皇帝在後撐腰強壓著,否則他淹也要被百官御史的口水所淹沒。

    秉承黃來福的一慣強硬,在萬曆二十八年的正月時,他便宣佈沒收山西大同兩鎮內所有非法礦主的礦山,接下來更是派出經驗豐富的寧武營進行武力接受鎮壓,到處是殺得血流成河。

    據不完全統計,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死在寧武營槍炮下的兩鎮非法礦主高達百人,非法武裝礦丁高達三千餘人,沒收非法礦主的財產多達兩百餘萬兩銀子。寧武營參將劉全利的名聲,緊跟黃來福之後,可止小兒夜啼……

    萬曆二十八年正月十五日,公元1600年2月28日。

    報經萬曆皇帝同意後,黃來福各遣軍士及流民一萬,在離山西鎮及大同鎮邊塞外數百里的東勝衛、鎮虜衛、云川衛故地上復設新的城堡軍營。

    東勝衛、鎮虜衛、云川衛原塞外三地明初時屬山西行都司管轄,明中葉後,大明勢力內縮,更由於補給不易,加上當時蒙古人騷擾嚴重,所以三地及附近衛所全部放棄,大明勢力縮回長城之內,也因此大明繁華內地承受了百年的戰火。

    眼下三衛恢復,不但使大明防線大幅度北移,有力防護了山西鎮及大同鎮等地的安全。而且這種復土之功,是每朝每代,任何一個君王都所期盼的。

    復衛不久後,萬曆皇帝專門以此告祭太廟,百官們也是紛紛上表祝賀。
AJ.191 發表於 2011-8-13 22:28
回到明朝做千戶:正文 第267章 播州
萬曆二十八年二月初六日,公元1600年3月20日。

    正是春分時節,放在江南,己是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多雨降水的桃花汛時期。不過在這北方的千里地帶中,卻仍是春雨貴如油,農人盼望春雨苦矣。乾旱,仍是北方地帶的主要威脅。

    入春來,山西全境就沒有下過雨,放在往年,夏後,肯定又是流民滿地,早有經驗的山西百姓肯定又做好了逃荒的準備。

    不過今年卻是情形不同,由於從去年年後開始,兩鎮總督黃來福大人開始的大規模軍屯,大規模興修水利,大規模開礦,大規模的修建道路,需要海量的用工機會,這也讓山西境內的許多百姓有了個活命的去處。

    所以雖然今年的年景看上去非常的惡劣,不過百姓們卻比以往心安許多,準備逃荒的百姓也少了很多。無數的百姓們湧入各處的建設工地上,熙熙攘攘的,讓整個山西成為一個大工地。

    馬蹄聲響,一隊騎士,呼哨進入水泉營堡的街巷中,看騎隊中旗手的麥穗旗,還有那些騎士身上厚實的鐵甲裝備,背上那閃著烏光的隧發火銃,高大身軀上那昂揚的銳氣,不用說,這便是總督大人麾下那標兵營的家丁好漢們。

    見這些騎士們疾馳而來,街.邊的軍民們自然是趕緊閃避,然後聚在一旁議論紛紛,看這些來福營標兵們行軍如此之急,難道是發生了什麼事?

    騎士們如風而過,很快,他們便到.達了水泉營堡的衙署之前,然後很快的,一封兵部來的緊急公文,便送到了正在衙署內查看塞外地形圖的黃來福手中。

    兩鎮的五年計劃發佈後,各地.的建設也是轟轟烈烈地展開,幾個月來,黃來福便領著親兵們展開了馬不停蹄的巡視。從山西鎮到大同鎮,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特別是塞外三衛的復衛,更是傾注了黃來福的許多精力。

    幾日前,在大批的來福營親衛隨行下,他更是親臨.巡視三衛之地,親身解決了許多問題,特別是調度塞外各農場的屯田對三衛的糧餉支援事宜。

    三衛遠離內地,補給困難,沒有塞外各農場的糧食.支持,是很難在塞外生存的,而且三衛有近三萬的軍隊平民駐紮,他們以後的屯田,他們的糧餉軍器供給等,都是個巨大的問題。

    好在這些年來,移民塞外的大明流民越來越多,.從清水河到黃浦川河一帶,無數的農場與村鎮建立起來,他們出產的屯糧,完全可以解決三衛軍士的糧餉問題,而且三衛附近還有大批的荒地,以後三衛軍士自己屯田,也可以大大地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

    不過三衛復立.後,黃來福最關注的還是塞外蒙古諸部的反應,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塞外三衛的復衛,似乎並沒有引起塞外三娘子等蒙古諸部多大的反應。

    黃來福幕僚分析,塞外蒙古諸部的沒有反應,或許一是她們己是認命於事實,現在兩鎮的軍事力量己是極大,特別是總督黃來福威鎮四海,沒有人敢與他為敵,塞外各地的復衛,己不是她們所能阻攔的。

    二是這些年來,經過羊毛等各種貿易,她們與山西鎮內地有了龐大的利益關係,她們的部落從上到下,都有從中獲利,再興刀兵,己是不合她們的利益好處。所以與黃來福和平相處,甚至忍讓退讓,己是三娘子部的主流思想。

    塞外蒙古諸部的反應看在內,自然讓黃來福輕鬆了一些,從三衛巡視回來後,他便停留在水泉營堡,打算修整數日後,便回五寨堡總督府,繼續自己下一站的巡視。

    而此時當黃來福接到兵部來的緊急公文時,幾個來福營的親將及總督府的幕僚正圍在他的身旁,這些天來,經過幾月奔波,黃來福清瘦了一些,不過眼神卻更是銳利,精神也非常好。

    看眾人都是眼巴巴看著自己,不知道兵部來的是什麼事,黃來福展開了兵部公文。

    上書:「告於總督山西大同兩鎮軍務糧餉官黃來福得知:播州蠻賊楊應龍,戕滅土官支屬,謀奪官職地方,敵殺官軍,兇殘逾甚。今特命爾前去提督軍務,剋期出征,照依兵部議奏事理,博采眾論,講畫方略,會計錢糧,酌量地方遠近,官兵多寡,隨宜徵調,會合剿殺。各該鎮、巡等官俱聽節制,一應軍馬錢糧等事,悉從便宜區處。爾須親臨調度,申嚴號令,相機殺賊。各兵所得賊人財物畜產,就給本兵。斬獲功次,送巡按御史紀驗明白,以憑升賞……」

    下面是剋期出征的時間表,兵部的官印公章等。

    原來是一份任命自己出征播州的文書,總督三省軍務,平播州蠻賊楊應龍……看著手中的公文,黃來福眼中精光一閃:「這場戰事果然來到了,看來自己又要領兵出徵了,不過這也不是自己所期待的嗎?」

    其實從幾年前開始,黃來福便一直關注著西南端這場歷史上有名的戰事,就是萬曆三大征最後一征的播州之戰,所以眼下有這份任命出征的兵部文書,黃來福一點也不感到意外。

    播州之事,己經連綿數年,規模浩大,遍及三省千里之地,主人公便是這個播州土司官楊應龍。

    說起播州,當時明朝為了治理西南各省眾夷,在各地設立了眾多的土司官,播州就是西南的眾土司之一,此時播州大至就是後世的遵義地帶,位於川、貴、湖之間,遠於王化,山川深阻,地勢險要,方圓二千里,為西南夷中之最大者,民悍而財富。自唐代干符年間楊端入播來,楊氏歷經唐、宋、元、明二十九世八百年未變,累世在此做官。

    明初時,楊堅率眾附明,遂被命名為播州宣慰司。隆慶五年時楊應龍父楊烈死,隆慶六年楊應龍襲職宣慰司使。楊氏歷代統治播州,勢力盤根錯結,特別是這個楊應龍,生性雄猜、陰狠嗜殺,早有不臣之心。由於他多次應徵參戰,深知川兵之脆弱,遂有佔據蜀地之心。

    萬曆十四年,楊應龍因從調有功,升任都指揮使,加封為瞟騎將軍。很快又因為向朝廷進獻大木美材七十棵,受賜飛魚服。這讓他更是驕橫,輕視禮制,居所內雕龍飾鳳,又擅用閹宦,儼然是一個土皇帝。

    楊應龍為人狡詐多疑,好以誅殺立威,結怨甚深,所轄五司七姓不堪其虐,紛紛叛離。楊應龍聽信寵妾讒言,殺妻及岳母,妻叔張時照向明廷告其謀反。

    萬曆十八年,貴州巡撫葉夢熊也上奏楊應龍不法諸事,力主勘問。萬曆二十年,楊應龍赴渝受審,依法當斬。時倭人進犯朝鮮,楊應龍請求獻金贖罪並帶兵征倭,朝廷允准。

    不過隨後繼任四川巡撫王繼光堅持嚴提勘結,楊應龍抗命不出,朝廷下令進剿。萬曆二十三年五月,朝廷革楊應龍宣慰司使,由其子楊朝棟理宣慰司事。其後楊應龍糾集部眾,在川、黔一帶攻城奪地,大肆搶掠,殘害百姓,擊殺官軍,十分猖獗。

    萬曆二十四年,楊應龍派兵襲掠餘慶、大呼、都壩,焚劫草塘二司及興隆、都勻各衛,圍黃平,戮重安長官家。萬曆二十五年,楊應龍劫四川江津、南川諸邑,襲擊貴州洪頭、高坪、新村諸屯,並侵擾湖廣四十八屯,阻塞驛站。

    萬曆二十六年十一月,楊應龍大掠貴州洪頭、高坪、新村諸屯。很快又侵入湖廣偏橋衛城中,俘指揮陳天寵,羅承恩諸人及子女。楊應龍獸性大發,大索城中,令手下奸yin城中女子,或令被掠女子**坐於木叢中,其軍士嘻笑射樂,又或燒蛇從陰入腹,人蛇俱斃。又掘墳墓焚屍,灰飛蔽天,朝廷震怒。

    萬曆二十七年二月,貴州巡撫江東之等率兵三千進剿。楊應龍令其弟楊兆龍、子楊朝棟至飛練堡迎戰,官軍無一生還,江東之被革職。

    到了這個地步,萬曆皇帝己決心平定楊應龍叛亂,此時明朝援朝抗倭戰事已經結束,萬曆皇帝令前四川巡撫李化龍為都御史兼兵部侍郎,總督川、湖、貴三省兵事,決意進剿。同時間,還不斷從全國各地調兵遣將,除三省兵力外,云南、陝西、山東、河南、寧夏、天津的兵士皆在征援之列。

    李化龍於萬曆二十七年三月奉旨總督四川、湖廣、貴州三省軍務後,五月進入四川,即請設標兵,並傳檄總兵萬鏊自松潘移重慶,並調集鎮雄、永寧各漢、土兵設防。

    萬曆二十七年六月時,楊應龍乘明軍未集,大勒兵犯綦江,圍城數匝,登城後,又下令縱囚焚掠,盡取資財子女,老弱者殺之,投屍蔽江而下,水為赤。

    萬曆二十八年正月,楊應龍統兵八萬,從五路攻陷龍泉土司,縱兵血洗秦江城,舉國震驚。

    此時朝議賊勢眾大,官軍不可支,三省總督李化龍未有所功,恐難勝任,此時己任兵部尚書,曾在朝鮮與黃來福並肩作戰過的兵部尚書邢玠提議讓有大明第一名將之稱的黃來福領軍出戰,平定播賊之亂。

    此時大明雖然名將眾多,當時劉鋌,董一元,麻貴,陳磷等皆為一時之俊傑,不過他們似乎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也沒有取代文人,總督幾省軍務的才能與威望。

    所以兵部尚書邢玠的提議雖讓眾臣頗有非議,不過似乎己經沒有更好的選擇,而且萬曆皇帝立時力挺,畢竟黃來福在朝鮮的成功例子是擺在那的。

    由於軍情緊急,很快朝議己定,萬曆二十八年二月初,兵部便下發緊急公文,任命黃來福取代李化龍為新任平播總督,統領四川、湖廣、貴州等地幾省官兵,務必一舉蕩平播州楊應龍的叛亂。

    兵部的緊急公文下發到五寨堡總督府後,由於黃來福巡視外面,留守的官吏們自然是緊急派人通知黃來福了,便有了眼下黃來福在水泉營堡的一幕。

    ……

    看黃來福看完公文,只是沉默不語,他身旁的楊小驢試探道:「總督大人,這兵部行文來是為了何事?」

    黃來福,揚了揚手中的公文,對他笑了笑,道:「小驢,我們又要去打仗了!」

    一干手下都是大喜,道:「去哪?」

    「播州!」

    楊小驢,顧大刀等人都是相顧歡喜,關於西南方的播州之事,這些年鬧得沸沸揚揚,他們就是在晉西北,都是有所耳聞,幾年過去了,看來這場西南方的叛亂,還是要靠他們山西軍去平定啊,這讓他們更是豪氣湧現。

    與別鎮軍士害怕出征不一樣,山西鎮的軍隊一直是大明軍隊中想戰敢戰的代表,這些年來,山西軍每一次出戰,從上到下都獲得了大量的好處,這讓他們征戰的心更為的熱切。

    特別是楊小驢,更是渴望獲得軍功,當年他與江大忠二人同為黃來福家丁,不過眼下江大忠己是副將,他還是游擊,自然是內心中頗有想法。此次機會來了,他自然是希望再次跟隨黃來福出戰,回來好再次封侯拜將。

    而顧大刀以黃來福為榜樣,更是雄心勃勃,眼下他雖是千總之銜,但當然遠遠不能滿足,去年年底時,迫於父親顧世銀等人的壓力,他終於娶了妻室,很快妻子身懷六甲,成家立室後,無後顧之憂,更是渴望殺敵立功,好回來光宗耀祖。

    ……

    黃來福領著親隨幕僚各人快馬加鞭回到五寨堡總督府,兵部官員及宮中來的使者太監早己等候在總督府內。

    二人見黃來福回來都是大喜,不過二人都是催促甚急,希望黃來福調集兵馬,能盡快出發,最遲在二月底就要出兵。

    使者太監還取出萬曆皇帝的聖旨宣讀:「逆賊楊應龍等糾眾據險,殺害鎮守內官及三司有官,損折官軍。朕念生靈荼毒,賊惡貫盈,不可不痛加剿滅。兵各至日,爾宜斟酌調遣,宣佈恩威,明示賞罰,令其奮勇效力,會合剿殺。務俾逆賊授首,地方獲寧,斯副委任。欽此。」

    黃來福欽遵奉敕,由於軍務緊急,黃來福就不必上京謝恩面聖了。

    為了方便行事,治軍明肅,此行使者太監來,還帶來了萬曆皇帝賜給黃來福的尚方寶劍:「偏裨以下不用命者誅以徇,文武無大小遠近惟部署,兵馬錢糧器械惟調度。」

    這種特權為黃來福的治軍領軍可說是提供了便利,讓黃來福大喜,此次平亂的西南數省官兵近二十萬,很多都是各省的驕兵悍將,有了這個尚方寶劍,自己將來平定播州楊應龍的叛亂時,可就方便多了。

    那使者太監是萬曆皇帝的心腹太監,他早知道黃來福得萬曆帝的寵溺,所以並沒有擺出什麼架子,說話時也是推心置腹,他道:「皇上戰意甚銳,希望黃總督能殺敵報國,不負上意!」

    黃來福道:「還請公公告知皇上,為國盡忠平賊,下官敢不盡心戮力?皇上只管在京中坐聞捷報就可。」

    兵部及內官使者在五寨堡住了數日,臨行時帶了大批的財帛滿意回去。

    黃來福在兩鎮動員,此次播州之戰,他準備率領山西鎮大同鎮一萬五千員軍馬前往平亂,這是個龐大的計劃。黃來福歷年出兵,以此為最。

    很快,軍隊中的情報部門,便將播州楊應龍方面的情報源源不斷地送來。參謀部也依各種情報資料,緊急擬定起相關的作戰計划來。

    而兩鎮將出兵西南的消息也在境內是傳得沸沸揚揚,不說山西鎮的兵將們都想出征,就是大同鎮的官兵們,也同樣是非常心動。

    這些年來,黃來福領兵出戰,每戰都是戰無不勝,隨軍出戰的將士們都獲得了大量的好處,而且付出的代價極小。外鎮的將官們看在眼裡,同樣是眼熱心動。

    此時兩鎮全軍的三等考核還未完成,不過由於去年年底時,黃來福在兩鎮足額地下發了軍士們的糧餉,兩鎮軍士士氣高漲。

    而且大同鎮此時己挑選出了一萬餘名的甲等軍,眼下塞外又是無事,兵火不興,所以大同鎮總兵麻錦希望黃來福能讓自己率領一批的大同鎮軍馬隨同出征。

    黃來福同意了麻錦的請求,讓他挑選五千名大同軍士出戰,相關的兵將名單冊薄,就由他與大同鎮巡撫魏允貞一起擬定。

    而放在山西鎮內,各營各堡軍將同樣是搶破了頭,大家都希望黃總督能率著自己去殺敵立功,連黃來福的大姐夫徐學世,二姐夫李應春,三姐夫田大付幾人同樣希望此次能隨軍出戰。

    看著自己的小舅子一步步從一個衛所千戶爬到了眼下兩鎮總督的高位,幾個姐夫內心中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

    雖然這幾年中,他們因為黃來福的緣故,在財物上獲得了眾多的好處,但他們當然不會滿足於自己的現狀,特別是大姐夫與二姐夫,眼下他們只是守備之職,當然希望自己在官位上能更進一步了。

    反正跟著自己的小舅子,危險小,立功的機會大,好機會就在眼前,怎麼能不去呢。在幾個姐姐的說情下,最後黃來福同意幾個姐夫率領自己的一些家丁們,一起跟隨自己出戰。為了他們的安全,就讓他們跟在自己的標兵營身後就是了。

    最後的結果是,連自己的一部分來福營家丁們在內,山西鎮共出兵一萬,連同大同鎮的軍士們,兩鎮共出兵一萬五千人。

    一時間,從二月初到二月底,兩鎮各地的兵馬頻繁調動,眾多的兵馬不斷彙集在總督府的五寨堡內。五寨堡上空,充滿了異樣的火熱氣氛。

    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打的就是錢糧,對這一點,黃來福己是深深體會。

    雖說自己此次是總督數省的平叛軍馬,相關調集的糧草也都是自己總理。不過黃來福是深知各省那些主管糧草的文官們的德性的,緩慢,僵化不說,這些人還對自己充滿了惡意。特別是自己在兩鎮的新政,更讓眾多的文官們對自己深惡痛絕。

    他們一個糧草製革,就有可能給自己的平叛任務帶來了眾多的變數。所以說此次平亂的糧草供應,黃來福決定還是由自己來解決算了。省得到時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這些年下來,給過幾場戰爭,五寨堡及山西各地的商人們,己經與黃來福合作得得心應手,黃來福己經建立起完善的商人供應糧草後勤體系,黃來福將要領軍出戰西南的消息一傳來。立時便有各個商賈們找上門來,希望能為大軍供應糧草。

    這點上,黃來福全部交於渠源銳去主理,相信他可以做得很好。當然這樣一來,等於此次的播州之戰,打的就是自己的錢糧,而且近兩萬的兩鎮軍士們,甚至有可能是整個平播的數省二十萬大軍,他們的錢糧,到時都要自己出資,這點上,黃來福當然不能答應,他必需將債務轉嫁出去。

    所以他又祭起了自己的法寶,對外發放平播債券,首期為兩百萬兩銀子,以黃來福的信用及到時播州等地的資源為抵押。

    這點上,黃來福己是做得得心應手,而且他的信用極好,果然,黃來福的首期平播債券一發放,就引起了大明商民們的普遍關注及興趣,連萬曆皇帝都是非常關注。當然了,戶部尚書陳蕖對於黃來福又挑動自己的權威去發放債券,自然又是憤怒不己。

    按黃來福交待渠源銳說的,不要看播州這個地方似乎是窮山惡水出刁民,其實卻是資源非常豐富。這播州就是後世的遵義地區,後世探明的礦產己達六十餘種,其中錳、硫鐵礦、硅石、鎳、鉬鋇更為優勢礦產。

    而且這個地方的農林牧業等自然資源都非常富足,遵義市後世更有黔北糧倉之稱,而且在後世時,這個地方的煙葉質量優良,毛竹也為全國七大產區之一,大木,楠竹、杜仲、棕片、油桐籽都均為全省三分之一,還盛產名貴中藥材,其中杜仲、黃連、天麻、黃柏、吳萸為貴州五大著名藥材。

    後世貴州省存在著大面積的森林及宜牧草山草坡,有著很好的發展林牧的條件。而放在遵義,也就是現在的播州地區,森林及畜牧用的草山草坡面積更為龐大,利用起來,完全可取得很好的效益。以播州為點,到時敷設西南地區,到時這些地方開發起來,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的投入得不到回報。

    在黃來福的金字招牌下,平播債券的販賣非常順利,源源不斷的銀子換成了糧餉,為黃來福將來的平亂提供了堅實的保障。而且黃來福的這種成功的做法,己經不是一次兩次了,自然也引起了有心人的關注及學習,不過他們雖然也想學習黃來福的做法,卻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在充足糧餉的供應下,兩鎮平亂軍的先鋒,己經先期出發,到了二月底的時候,兩鎮軍馬,己是全部彙集在五寨堡,在黃來福的率領下,誓師出征。

    ……
AJ.191 發表於 2011-8-13 22:29
回到明朝做千戶:正文 第268章 陽奉陰違
萬曆二十八年五月初三日。

    黃來福帶領兩鎮一路出發,途經山西,陝西,四川三省數千里之地,經過兩個月的水陸跋涉後,於五月初三日這天,到達了四川的軍事重鎮重慶府。

    此時這個山城己是一副戒備森嚴的樣子,城外方圓數十里都是大片的軍隊營盤,儘是柵欄高豎,壕溝高深,重慶城頭,也滿是忙碌的軍士民夫。

    去年五月,楊應龍督叛軍圍攻綦江城,城破後盡取城中倉庫資財子女,投屍蔽江,水為之赤。雖事後亂軍退屯綦江之三溪。不過由於綦江城離重慶僅一日多的路程,叛軍所為,還是讓重慶上下大驚失色,當時的平播總督李化龍急檄松潘總兵萬鏊移鎮重慶,並調集鎮雄、永寧各漢、土兵到重慶設防。

    到今年的正月時,楊應龍又勒兵數萬,五道並出攻取了龍泉司,不過在移兵攻取婺州時大敗,撤回了龍泉。此時總督李化龍己緊急駐節重慶,並日夜徵調漢、土各兵分戍渝城、南川、合江、瀘州等要害之城,加上浙、閩、滇、粵將士紛紛到來,軍聲漸振。李化龍又用計,楊應龍果然具文求撫,遷延不進。

    不過雖說楊應龍無力攻取,大明官兵此時也是無力平亂,雙方就這樣僵持下來。作為總督李化龍的駐節之地,又處於綦江播州屯軍的威脅範圍之內,加上戰事進展不利,重慶上下這種戒備而又沉悶的氣氛就可以理解了。

    黃來福領著兩鎮大軍前來,.打破了這種沉悶僵持的氣氛,從進入重慶府境內一直到進入重慶城內,圍觀雀躍的人群就一直沒有斷過,而駐屯在播州附近的大明平亂軍隊聞聽黃來福大軍到來後也是軍心大振。

    這些年來黃來福名聞遐邇,有他.的到來,大軍平叛得勝的機會就多了幾分保障,況且兩鎮軍隊的軍容軍貌也沒讓圍觀的軍民們失望。

    從去年年底開始,山西鎮大同.鎮兩鎮軍隊就下發了充足的糧餉,加上一系列的整治,兩鎮的軍風可說一新。而且兩鎮軍隊經過一系列的三極考核後,隨黃來福來的平亂大軍都是身強力壯的甲等軍,加上他們隨身的衣甲器械鮮明,比起西南各地盡多驏弱的衛所軍,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那種精銳的樣子,一見就讓人家充滿了信心。

    西南軍民久聞九邊軍隊彪悍,其中以山西軍為精,.特別是昂然而來的黃來福標兵營中抗著刺刀的兩千鐵甲燧發火銃兵,更是讓眾人見了好奇驚嘆不己。眼下這只軍隊己是大明各地說書先生中的主角,平寧夏,還有兩次的朝鮮之戰,哪裡離得開這只大軍?此次能親眼所見,自然是讓眾人興奮不己。

    黃來福大軍進入重慶城內後,在兩旁歡迎接迎的.百姓們可用人山人海來形容。當然了,對於黃來福的到來,重慶周邊的普遍百姓軍民們歡呼雀躍,心情複雜的人也不是沒有。

    黃來福到了重慶後,為了表示對黃來福這個新.任總督的重視,而且說實在內心中也有對黃來福的好奇,前平播總督李化龍,還有此時身在重慶府的貴州巡撫郭子章,湖廣巡撫支大可,也都親出重慶城外數里相迎,一直將黃來福迎進了重慶官署內。

    進了官署後,雙方坐定,寒暄問禮,便都是相互打量。

    三人看黃來福,.黃來福也是看他們,只見那前總督李化龍年不到五十,身材魁梧,三綹長髯,一副威嚴精明的樣子,看向自己的目光時,隱隱有些不服氣的意思。

    黃來福知道這李化龍還是有些本事的,此時雖說前線軍事不利,但在歷史上,播州楊應龍之亂,卻是他領軍平定的,眼下自己出來橫插一腳,將他的權力奪走,特別是自己還是一個武人之身,自然是讓他不滿。

    而且眼下黃來福己到任,李化龍只能回去**的四川巡撫了。對於心高氣傲的李化龍來說,這是一種降職的恥辱,讓他在許多人面前抬不起頭來,內心中己有些消極的念頭。

    至於那個貴州巡撫郭子章……原先的貴州巡撫是江東之,不過在去年的綦江被破後,加上一系列的軍事不利,萬曆皇帝大怒,便追褫四川巡撫譚希思、貴州巡撫江東之各為民,還令緹綺逮兵備使王貽德進京治罪,還賜劍懸賞,嚴旨李化龍進剿,在這個背景下,郭子章才榮登貴州巡撫之位。

    新得重任,郭子章自然是雄心勃勃,想幹出一番大事業,眼下他還不到六十,適此良機,自然是不會放過。說起郭子章,歷史上也是有本事之人,播州楊應龍之亂被平,他也是出了很大的力氣的。李化龍被免總督之位後,他曾經看到上位的希望,不過位子最後卻被黃來福這樣一個年輕武人撈到手,自然是讓他內心不滿。

    不過身在官場多年,他當然不會小瞧這個黃來福,這傢伙,這幾年中突然風起云湧的,不說幾大征都立下大功,得到皇帝的歡心,以一武人身份,火箭似的爬到了總督兩鎮的高位,這在國朝的歷史上是少見的。

    特別是他的理財能力,以一武人將境內治理得井井有條不說,還氣魄極大,動不動就是征放幾百萬兩的出征債券,到現在為止,這傢伙身上己經是背了上千萬兩白銀的債務,仍然還是神情從容,這點上,郭子章認為自己是遠遠不如的。

    前些時間裡,在黃來福大軍還沒到時,山西大同兩鎮龐大的糧隊己經先期從水陸兩路滾滾而來,聽說這些糧隊都是商人征送,以平播債券為資本販賣運輸來的,這種以別人錢糧為自己謀利,而且別人還爭先恐後效勞的新奇手段,讓重慶府上下都是引為奇談,也讓郭子章深思。

    種種事宜,所以雖然說黃來福年紀不大,不過郭子章並不小瞧黃來福。當然了,由於黃來福是武人,又力挺萬曆皇帝開礦榷稅,自己又在山西鎮大同鎮血腥開礦,所以他在許多文人中可說是惡評如潮,在西南這些保守的地方官評更是不好。

    郭子章身為文人大員,自然是注意影響,要與黃來福保持距離,而且黃來福如要驅使自己,也得有些本事,而且要付出一些代價才是。想到這裡,郭子章一邊打量黃來福,一邊在內心中暗暗盤算著。

    最後是湖廣巡撫支大可,歷史上他就是一個唯唯諾諾之人,在平定播州楊應龍叛亂時也沒有出眾的表現,黃來福的目光在他身上閃過。

    雙方己經寒暄過打量過了,眼下軍務緊急,黃來福很快便切入主題。

    黃來福正襟危坐,正色道:「本督受皇上遣命,西南平賊大業,俾付於我。福深惟負荷之恩,可說是朝夕惶懼,惟恐誤了皇上的重託。現醜蠻傲虐,率眾犯邊,西南之事,懸垂己有數年之久。來福初到重慶,播事不解,三位大人久在西南,對於這播賊之事瞭解甚多,以後福還要多靠三位大人相協相力,以定播事。」

    說著坐在位上微微致敬。

    內心略微驚奇這個年輕的新來總督說話時沒有所見武人的粗野,不過看著高高坐在上位的黃來福,李化龍,郭子章,支大可三人眼中都是落出嫉妒之色,這個位子,三人都是想坐啊,眼下卻是歸黃來福這個武人所有,特別是李化龍……三人略略客氣後,又恢復到不語的局面。

    看得出場面的冷場與陰冷,看來眼前的幾個文人大員對自己很不服氣啊,他們打算以後陽奉陰違?不過身為武將,在平日裡管制文官的時候,這種局面黃來福見多了,他只是不動聲色地道:「眼下本督掌管西南兵事,務求蕩平逆賊,不使一人漏網,致遺後患。關於這剿賊之事,三位大人有何高見?」

    半響,李化龍沉聲道:「眼下賊勢大張,官兵畏賊如虎,下官往日也只是以計緩賊,好語縻之。不過總督大人威名遠震,眼下更率大軍前來,想必賊人喪膽,播事可定!」

    黃來福心中暗暗冷笑,這李化龍說了等於沒說,看來他是死心準備做撒手掌櫃了。

    他又轉向貴州巡撫郭子章,郭子章道:「李大人所言極是,總督大人威名遠震,只要授以方略,播事指日可定。不過有道是皇帝不差餓兵,西南歷經數年戰事,早己是軍困民乏,特別是下官的貴州之地,更是缺乏器械糧草,還請總督大人能補充一二!」

    黃來福點了點頭,這貴州巡撫雖然向自己要糧要餉,不過總算說了一點實際的東西。要糧要械好說,只要願意打仗就行。

    湖廣巡撫支大可陪笑道:「下官也如郭大人所言,彼等烏合賊眾,哪能當總督大人雷霆一擊,總督大人只管授下方略,下官等無不應從。不過將士們也得吃飽喝足才能殺敵不是?」

    黃來福冷笑,好嘛,一個個方略見解不說,好像平播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而且還沒打上仗,就一個勁的向自己問起糧草器械起來,好在自己事先準備了平播債券,糧草軍械全部自備,不需要向這三省徵收,而且自己又決定著全軍錢糧器械調度的權力。否則的話,依往日由文官們管理糧草輜重,單單一個大軍糧草供應,自己這仗就不知道要打到哪一年去了。

    既然你們沒有什麼軍務方略高見,那就全部自己決斷好了。

    他淡淡的道:「錢糧器械好說,各部官兵都是為國殺賊,本督自然不會厚此薄彼,都會足額供應,不使將士們有飢寒之苦。不過剿滅逆賊乃國之大事,各部務必奮勇效力,倘有疏忽或作戰不力者,國法俱在,決不寬容!」

    說著黃來福猛然起身,拂袖而去,留下廳中三人面面相覷,暗自後悔。

    ……

    初六日,黃來福到重慶己是三天。

    這幾天之內,除了與前總督李化龍交割了軍務外,黃來福就是在官署內查看塘報,翻閱西南各地的兵冊帳薄,與一干隨行的參謀幕僚們分析各地匯聚來的軍事情報,並未再次召見播州附近的文官武將們商議軍務,也沒有發下什麼指令。

    許多人都摸不清黃來福的心思,不知道這位聞名遐邇的現任年輕總督打的是什麼主意,藏在官署內不聲不響的。就是現任四川巡撫李化龍,貴州巡撫郭子章,湖廣巡撫支大可都是內心不安,不知道這位黃來福是什麼意思。

    不過這幾天黃來福雖然沒有動作,但他們的後勤糧隊還是從各地滾滾而來,帶來了大批的糧草軍械,盡數彙集在重慶府內,看其數目的龐大,似乎可以滿足所有在播州平亂的將士供應。黃來福這種做法,看得西南的將官們吃驚不己,原來黃來福竟可以這樣打仗的。

    播州楊應龍之亂之所以蔓延幾年,其實與西南大軍的糧草供應困難也分不開。西南三省除了四川外,儘是貧瘠之地,加上山地眾多,這糧餉的調運困難就可見一斑了。在往常的時候,數省大軍的糧草供應多要三省徵收提供,大家相互推諉,鬧到最後,大軍的糧餉總是不足,將士們吃不飽穿不暖,自然是打起仗來也是有氣無力了。

    現在黃來福直接撇開三省供應,自己解決大軍的糧餉問題,得知這消息的三省官員大部分新奇慶幸的同時,內心中也湧起了一些複雜與失落的情緒,似乎自己不再重要一樣,放在往常,這種糧草的徵收調派,可是文官們箝制武人的最大利器啊。

    也有一些人在觀望,他們就不相信,二十萬大軍的糧餉供應,是多大的數目,那黃來福都能自己補足不成?看他到時要不要求到自己的頭上。

    初七日,黃來福忽然發出大批的總督署令,首先任命三省各地的主兵主將,皆以漢兵為主將。此時三省中,特別是四川的情形是沃野千里,四面皆山,土司環而居之。往常川地無兵將,只能借土司為兵將,所有征討,只靠土司。土司中雖有忠順之將,也有與播州楊應龍等亂軍連成一氣,暗中勾結相通之徒,播州楊應龍之亂連綿數年,與這些人的暗中相通不無關係。

    眼下各省來的軍馬援兵從年初便陸續到達重慶府一帶,連三省兵力算上有二十萬之多,兵力充足,讓黃來福有兵可調。而黃來福此舉,也擺脫了以後在徵調中對土司的依賴。

    黃來福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的舉動,自然引起很大的反響,放在往日,這種兵馬調動往往困難重重,無他,就是兵馬一動,就要耗費大批的糧餉,不過此時云集在重慶府的大批糧隊,為黃來福很好地保障了這個問題。

    當然了,雖然黃來福威名遠著,而且又有充足的糧餉做引誘,不過此時各地平亂大軍觀望成風,很多人都是驕不可訓,招之不來,使之不動,在調動那些油滑的文官武將時,黃來福就遇到了很多人裹足不前的問題,他們找出種種理由來推託。

    這個時候,黃來福顯示出他的強硬手段,在黃來福來四川之前,萬曆皇帝曾賜給他尚方寶劍:「偏裨以下不用命者誅以徇,文武無大小遠近惟部署,兵馬錢糧器械惟調度。」,藉著尚方寶劍,黃來福雷厲風行,接連糾察處罰了好幾個不聽話的文官武將們,這些人中,有數個地方的參政參議文人大員,有湖廣參將黃沖霄,有貴州總兵童元鎮,有參將謝崇爵等人,都被黃來福嚴厲處罰。

    黃來福的舉動震懾了所有的人,這個黃來福果然是個厲害角色。此後,在整個播州之戰中,黃來福又先後查參糾劾將官數次,更讓三省上下軍隊官員無不肅然,對黃來福發出的命令都是凜然遵從。

    當然了,除了處罰外,黃來福還做了另一件事情。就是重新復用原四川總兵劉綎,劉綎曾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跟從黃來福打過仗,萬曆二十七年時他回國參於平定播州楊應龍之亂,因為逾期未到任,便被前總督李化龍革職,改補為南京右府僉書。

    黃來福知道劉綎是個厲害人物,在朝鮮戰場上自己就見識過,而且劉綎久居四川,川人與播人都非常憚其威名,是平播中不可缺少的勇將。事實歷史上的播州之戰中,劉綎也是立下汗馬功勞的,破九盤,入婁山關,戰海龍囤,可說是平播首功之臣。

    對於自己被覆用,劉綎自然是對黃來福感激涕零,願誓死報效。只有李化龍非常不滿,自己將劉綎罷用,黃來福又復用,這是什麼意思,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嘛?

    到了這個時候,兵力始定、器械始備、糧運始齊,足以守,也足以戰。在這種情形下,召文官武將們來重慶商議軍務的時機到了。

    二十日,黃來福又發出總督署令,令三省各地文官中參議以上的人物,武將參將以上的人物來重慶府謀劃軍務。不過黃來福發出這個總督署令時,也是經過一番爭議的。在大明內地中,文武之分更為的嚴酷,平時的謀劃軍務方略時,都是文官之間的事,就連各地的總兵都沒有資格參與,只有在各文官們議定後,才將方略授於總兵等人。

    眼下黃來福公然號令各地的參將以上人物前來商議軍務,這不是搶奪文官們的權力資格嘛,自然是引起很多人的不滿,不過這種不滿都被黃來福強壓了下去,軍務商議,如期進行。
AJ.191 發表於 2011-8-13 22:30
回到明朝做千戶:正文 第269章 海龍囤
萬曆二十八年六月初一日。

    經過召集文武於重慶府內商議軍務後,黃來福拍板定下了「四面迭攻,漸次蕩滌!」的平播作戰方略。方略決定平亂明軍四面出擊,八路進剿,以達到全面包圍,逐步壓縮,絕其叛軍資儲,最後平息叛亂的目的。

    此時在黃來福嚴令下,大明各路兵馬都陸續彙集在播州附近,延寧四鎮、河南、山東、天津、滇、浙、粵等省將兵紛至,踵背相屬,各土司亦用命。

    部署既定,初六日這天,黃來福大會文武於重慶演武場外,登壇誓師,發盟誓,齊軍心!

    對黃來福來說,此次誓師很有必要。黃來福初到西南,面對眾多文武大臣,不識其面更不知其心,他惟恐其中有懷私敗群之類,舉行誓師,便可以必盟之於天以一其志,畢竟不比後人沒有多少的敬畏信仰,此時的明人還是很相信誓言的。

    初六日這天的登壇誓師大會可說規模宏大,讓人看了熱血沸騰!黃來福依參謀們的意見,依古禮在重慶演武場內設立天地、日月、風雲、雷雨、山川、社稷、先聖、先賢等神位,諸軍將官依次盟誓。在誓師大會上,黃來福指出楊應龍大逆不道,天地不容,討楊是除暴安民、興師同罪,我軍必勝!

    黃來福之言讓軍心大振,誓.師人等都是發誓要盡忠報主,致死不貳,以身殉國。如凡負國之人,必遭人神共遣!

    此後幾日,調度兵馬,撥運糧餉,黃.來福又處於緊張的繁忙之中,十二日這天,出兵時機己到,黃來福傳令各省明軍出戰。

    大軍共分八路出擊,其中四川.境內又分四路:總兵劉珽率軍從綦江方向入播,麾下有參將麻鎮等人,四川參政張文耀監軍。總兵馬孔英從南川方向入播,麾下有參將周國柱,宣撫冉御龍等人,四川僉事徐仲佳監軍。

    總兵吳廣從合江方向入播,麾下有游擊徐世威等.人,四川參議劉一相監軍。還有副將曹希彬也受吳廣節制,從永寧方向入播,麾下有參將吳文傑、水西土司奢世績等人,參議史旌賢監軍。

    貴州境內分三路:總兵李應祥,統土知府瀧澄、知州.岑紹勳等人由烏江方向入播,參議張存意監軍。參將朱鶴齡受李應祥節制,統土司安疆臣等人由沙溪方向入。土司彭元瑞等人由興隆入,按察司楊寅秋監軍。

    湖廣境內為偏橋一路,又分兩翼。歷史上這路由.總兵陳璘負責,但此時陳璘坐鎮對馬島,因此便由副總兵陳良比統土司彭養正等人由白泥方向入,副使胡桂芳監軍。土司單宜等人受陳良比節制,由龍泉入,參議魏養蒙監之。此外還有大同鎮總兵麻錦率軍一部分,以為協助陳良比諸人。

    黃來福傳諭諸.將以抵婁山等關為期,又令郭子章以貴州巡撫身份回鎮貴陽,支大可以湖廣巡撫身份回鎮沅江,以為調度兩省軍事。自己則以總督身份坐鎮重慶,手持尚方寶劍,主持討伐全局,他身邊的家丁營,還有從兩鎮帶來的大部分官兵,都是隨侍在重慶周邊,以為策應八路兵馬。

    以文人監軍,是黃來福與西南文官們激烈搏弈及妥協的結果,而他這樣的佈置,也是出於將精銳擺在綦江、偏橋方向的考慮。劉珽在播人中威名極盛,讓他由綦江入播,可以極大地威赫播州叛軍。

    而在湖廣偏橋方向,江外為四牌,江內為七牌,都是五司遺種及九股惡苗的盤據之地,所以黃來福派麻錦領軍出戰此地。

    ……

    大軍分八路出擊,每路約三萬人,共計二十餘萬人,其中官兵十分之三,土司兵十分之七。二十萬大軍聲勢浩大,浩浩蕩蕩地攻入播州各地,播州叛軍見了後,個個都是震驚:「今番真天兵,與昔不同!」

    三省大軍從數個方向攻入播州之地,在黃來福嚴厲的獎罰措施下,加上充足的糧餉保證,與以前不同,此次將士都是用命。

    六月十三日,四川總兵劉珽首先領軍過白渡驛,進入綦江境內,迎戰綦江之內的播州亂軍。綦江自東溪入播州,境內峻嶺茂箐,素號奇險,並有楠木山、羊簡台、三峒等寨,由叛軍一頭人首領穆照領數千兵據險而守。

    劉珽力戰,先督發軍兵攻楠木山,就陣斬首六十五顆,據守楠木山的叛軍怕死,爭相逃命,楠木山寨收復。接著劉珽又移兵進至羊簡台寨紮營,督軍硬攻,又斬首二十六顆。數日後,劉珽起營至三峒寨前,穆照等叛軍見明軍勢盛,抵敵不過,夤夜奔逃回播州。三峒等寨收回到了明軍的手上。

    奪取了重要的綦江之地,解除了亂軍對重慶府的威脅,而且還取得了第一個進入播州的戰略要點。首戰告捷,消息傳開,重慶府上下一片沸騰,黃來福下令重獎劉珽及立功的將士們。幾日後,立功者手上便拿到了白花花的賞銀,讓軍心更是振奮。

    到了六月底時,劉珽己經領軍攻抵桐悻驛前,離叛軍的軍事重鎮九盤不遠,而其餘各路大軍的捷報也是紛紛傳來,我師勁銳,賊人不堪戰,己收復失陷城寨多處。

    七月初二日,總兵馬孔英與監軍徐仲佳領的南川方向軍馬,己攻克播州另一重要關口桑木關,離綏陽不遠。

    初八日,貴州總兵李應祥克烏江關,翌日,克河渡關。

    初九日,在湖廣方向,湖廣副總兵陳良比與大同鎮總兵麻錦己是擊破了江外四牌惡苗,奪取了天都、三百落諸囤。

    到了這個時候,黃來福的「四面迭攻,漸次蕩滌!」的戰略思想己經慢慢成為事實。

    明軍兵鋒極盛,播州亂軍亂成一團。七月中,楊應龍才慌忙令兒子楊朝棟領軍數萬,分道迎敵。楊朝棟在對陣劉珽時,劉珽親自陷陣,一柄鑌鐵大刀在馬上輪轉如飛,其勢瘋狂,其麾下的親軍營也是跟隨奮勇衝陣,勢不可擋。

    播州亂軍早聞劉珽威名,見劉珽勇不可擋地衝來,都是大驚道:「劉大刀來了!」頓時崩潰,楊朝棟潰圍突走,身旁僅有幾十個家丁。到了這個時候,亂軍更為膽落,只敢據城寨守禦,不敢再出城浪戰。

    七月二十九日,劉珽攻佔婁山關。婁山關為播州的前門,地勢險要,萬峰插天,只有一線能通,劉珽率官軍從間道攀藤,毀柵而入,最後佔了婁山關。而在這時,南川、永寧兩路川軍也己經到了婁山關前,三軍會合,更是軍心大振,連破龍爪、海云等處險囤,最後壓海龍囤而壘。

    此時在貴州軍方向,土司安疆臣己經奪取了落蒙關,一直兵至大水田處。湖廣軍也破了青蛇囤。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幾路大軍一直攻到播州的核心之地,楊應龍見明軍勢急,自己卻毫無辦法,只能父子相抱痛哭,上囤死守,又投降文到重慶府黃來福處,希望能緩解大明軍隊的攻勢。

    當時有人認為可以接受楊應龍的投降,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黃來福只是冷冷一笑,道:「疾戰勿受降,師不可久老,賊詐不可信。」

    斬使焚書,不為所動。

    八月初,播州府治收復,楊應龍領家小及殘軍二萬餘人退往最後的據點:海龍囤。

    八月十三日,八路明軍大集於海龍囤下,始築長圍,更番迭攻,楊應龍知兵在頸,只是苦守。

    八月二十日,關心著戰事的進展,加之海龍囤是平播最後一戰,黃來福親自率領中軍及家丁親衛浩浩蕩蕩從重慶來到海龍囤下,此時這裡己成為慘烈的戰場,二十餘萬大明官軍圍著一個方圓不足十里的囤子,只是苦戰不休。

    對大明平亂軍隊來說,只要掃平海龍囤,便代表戰爭結束,官兵們都是心中熱切,而楊應龍也是作最後的瘋狂,一時間海龍囤周邊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

    八月二十一日,清晨,海龍囤下。

    遠處連綿的群山籠罩在濛濛的霧氣之下,一縷太陽射出,光照在不遠處的海龍囤上,讓其顯得更加的雄偉險俊。

    黃來福凝視著那裡,一動不動。在他身旁不遠處,數十面黃字大旗獵獵聲響,站立的,儘是頂盔披甲的心腹家丁親衛,個個如釘子般一動不動,只是按刀挺立,渾身上下充滿著強烈的肅殺之氣。

    除此以外,就是眾多身罩鐵盔鐵甲的文官武將環繞在側,黃來福的親衛將官,顧大刀,楊小驢,田大付,徐學世等人,還有黃來福從兩鎮帶來的麻錦等人,此次大明各省來的平叛將官,如劉珽、馬孔英、吳廣、李應祥諸人也是侍立身旁,精英薈萃,濟濟一堂。

    在黃來福身邊兩側,四川巡撫李化龍,貴州巡撫郭子章,湖廣巡撫支大可也是肅立,眼望著遠處的海龍囤,神情凝重。海龍囤之險,眾人雖早己耳聞,但自己親眼見到後,還是震驚不己,怪不得二十萬官兵節節勝利後,卻在海龍囤下苦攻數日一無所獲。

    看著眼前的險關,黃來福也是神情凝重,歷史上的播州海龍囤之戰,他己知道非常的艱苦,今日見後,更覺海龍囤之險。史書上曾說海龍囤,賊所倚天險,飛鳥騰猿,不能逾者。對於這個評價,黃來福覺得一點也不過份。

    這一帶的千山萬嶺都是屬於大婁山余支,群峰聳峙,峽谷幽深,眼前的海龍囤更是建於群山之巔,四面都是懸崖陡壁,只有囤後一條小路可以攀登。白沙水河谷和腰帶岩溝環繞海龍屯,成為天然護城河,囤堡負山臨水,氣象森嚴。

    不但如此,在囤內各處,又依險建有銅柱關、鐵柱關、飛龍關、飛鳳關、朝天關、萬安關和西關等九關,各關均以巨石壘砌而成,高大的護牆重重疊疊相連,隨山勢蜿蜒環繞,構成了三重嚴密的防禦體系。每關可說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極為的易守難攻。

    史記海龍囤與釣魚城修於同一時期,與附近的「婁山關」、「鼎山城」等形成縱深防禦系統。當時播州與大理共處三百年,大理最終被元兵所滅,但元兵與播州對峙三十餘年,終不能取之。連當時的忽必烈都深知播州防禦嚴密,便避開播州攻宋,播州的軍事防禦之強由此可見一二。

    特別是到了萬曆年時的楊應龍當政時,更是調集數萬役夫工匠,用了幾年的時間,在其祖先修建的龍崖囤基礎上擴建城堡、宮室,築前後十二關,在幾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山上圍築堅壁巨壘,均以千斤巨石砌築,城門嵌刻關名,還營造箭樓、倉庫、兵營、水牢等於城中,各關之間石牆相連,馬道至通,更增加了海龍囤的艱險難攻。

    楊應龍生性暴虐嗜殺,傳說當年在加固和擴建海龍囤的數年裡,曾嚴令築城工匹、民夫、士卒每人每天必須穿爛一雙草鞋,否則便被視為偷懶怠工而遭毒打,最後還要扔下懸崖喂狼。這種傳說更增加了海龍囤的可怕與神秘感。

    在這樣的地形修建這樣的城堡實在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不過黃來福卻無心感慨為修建這座城堡花費的巨大人力物力,他只知道,這種依山險而建的城堡,非常的易守難攻,己方兵力無法展開,明軍的槍炮優勢也難以發揮,硬要攻擊,只會是死傷纍纍。

    當年的援朝之戰中,明軍攻擊比此險度不到十分之一的倭城都是傷亡慘重,如現在要硬攻海龍囤,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特別是眼下囤內的楊應龍有守軍兩萬餘人,有天險可憑,有數百年的積儲足恃,有悍勇的心腹軍兵可用,這囤,難攻啊。

    ……

    凝視這個巨大軍事城堡良久,遠處氣勢磅礴高山巨嶺上的九關雄險隱隱可見,黃來福最後看了一眼,一聲不吭,猛然撥馬回轉營地,眾人忙緊跟在黃來福之後,個個悶聲不語,心中卻都為很快要到來的血雨腥風肉搏血戰而感慨,如此地勢險要,防守嚴密的險關除了硬攻之外,似乎沒有其它的辦法了。只是這樣一來,有多少的大明勇士要葬身於此?

    在海龍囤這個播州土司兵固守的要塞周圍,同樣都是莽莽的群山,平川甚至是丘陵之地都極少,所以二十萬大明軍隊駐紮的營地,都是分佈在這周邊的莽莽群山有限的河谷平地中。舉目望去,各平地,各較緩山地上,儘是連綿的旌旗與營盤,刁斗森嚴。

    除此之外,各條進入營地的小道上,搬運物質的民夫如蟻般聚集,來自重慶府等地的車馬輜重源源不斷地運入營地內。二十萬大軍所需要的物質是驚人的,如果不是黃來福發行的平播債券,在財力上是難以供應如此多的大軍需求的。

    進入黃來福巨大的帥帳後,黃來福只是穩坐沉吟,而該為如何攻取海龍囤,各省官將己是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當然了,依大明內地及西南各省文貴武賤的官場格局,能在場爭論的都是各省的高級文官,各省的武將們,就算他們是總兵之尊,也只能站在下首靜聽。

    李化龍作為四川巡撫,此時的播州是屬於其管轄範圍之內,此戰中勇猛精進的劉珽更是其四川總兵。戰事順利,李化龍的心也熱切起來,在黃來福的吩咐下,他手下的幕府贊畫將一副巨大的播州地圖取出掛起,特別是內中關於海龍囤的地形圖更是詳細,顯然是李化龍做了不少的功課。

    李化龍據圖為黃來福及在場各人詳解:「賊依海龍囤天險以抗王師,海龍囤該地自楊氏唐季入主播州以來,己歷八百餘年。經其世代經營,可說是艱險無比,更有關隘關關。據察,海龍囤共有險要關隘九重,每關皆是依險而建,易守難攻!」

    李化龍指著地圖道:「海龍囤首關為銅柱關,城牆以巨石砌築,城門高厚,位於海龍囤山角處,有一等囤崎嶇小徑從山谷蛇行至城牆下,為囤東第一道關口!銅柱關之後為鐵柱關,該關坐南朝北,下臨溪谷,以扼上山之道,為登囤之北門。鐵柱關之後有一瞭望哨,當地播賊稱之為歇馬台,連接上下關口,前為賊登囤人馬在此等待驗貼之地!」

    「銅柱關及鐵柱關為海龍囤第一道關防。經歇馬台往後,行三十三極石階,又經過一道山彎,方能進入飛虎關!歇馬台至飛虎關,為海龍囤第二道關防,所行三十三極石級,皆修於山脊之上,一邊為深不見底的溝壑,一邊為刀削斧劈的懸崖峭壁,頗為險要。」

    「飛虎關,更是海龍囤之雄關險地,賊亦稱之為吊橋關,關隘建於陡峭的絕壁之上,城門更以半崖上的巨石壕鑿為成,極為難攻,關上專設有投擲滾石用的滾石庫。而在城門的前面,另有數十階巨石鋪就的石階,播賊稱之為天梯。天梯其勢陡峭難行,每石階皆需手腳並用方能攀爬,想一步一階絕無可能,想是賊人為其防禦所設行走障礙,使得我進攻將士不能魚貫而上!」

    「在飛虎關城門後,有一開鑿於岩石山體上的巨大甕城,在我師攻上關口後,城上賊軍可以以此阻擊我師將兵。在飛虎關後面,有一鑿於岩壁上的險峻通道,賊人稱之為龍虎大道,全長二百餘丈,上臨懸崖,下臨溝谷,側有護牆,可直達關後的飛龍關。在飛虎關上的賊人不支之時,飛龍關上的賊兵便可就近援助!」

    李化龍神情凝重,指著地圖上那處關隘:「相比飛虎關,飛龍關更為險峻,該關依山形建於一環形懸崖之上,關牆全部用重達百斤巨石砌築,其勢扼守狹窄通道山樑,下臨殺人溝深谷,登高遠望,一目瞭然。為賊人依為海龍囤最重要關隘之所。」

    在歷史上,這飛龍關也是明軍攻囤最猛烈之處,後世飛龍關上有一道很大的缺口,就是當年大明軍隊攻關時用大砲轟掉的。

    除此之外,飛龍關旁的殺人溝深谷也是一處讓人心驚之地。楊應龍在海龍囤的統治殘暴,在加固和擴建海龍囤的數年裡,他曾規定,如果有人一天穿不爛一雙草鞋,就會被當作懶人從殺人溝的懸崖上推下去摔死。歷史上戰死的海龍囤土兵屍體大多被扔入殺人溝內,加上溝內多年來被楊應龍殺害的當地百姓,殺人溝內一度纍纍白骨。明政府在當地改土歸流後,曾於囤北建海潮寺一座,希望能鎮住殺人溝內的冤氣。

    除了殺人溝外,飛龍關內還有楊應龍為其女兒們建的繡樓,這些繡樓建在高高的懸崖旁,若沒有膽量之人,或許還不敢登上這些繡花樓。

    李化龍朗朗道來,黃來福一直不語,只是看著地圖,飛龍關之險,也是讓他聽得心驚。

    飛龍關後又是朝天關,為當年楊應龍迎送朝廷使者及邊關將領的地方。和飛鳳關一起,組成海龍囤最壯觀的一組石構建築,關隘處處,皆用千斤巨石砌成,單石牆就高達近十五米,堪稱牢固無比。

    出了朝天關,就是海龍囤的內城飛風關。這是一座用巨大石塊修建帶有甕城的關口,其屹立在囤頂之上,規模宏大,並設有兩道大門。在關口上的石頭台上,還有五層非常壯觀的雕花高樓,這是楊應龍為其五個夫人所修建的花樓,也是臨敵時的指揮中心。

    海龍囤九關皆險,特別是第三道防線的飛龍、朝天、飛鳳三關,更是前後排列有序,互成犄角之勢,共同組成一座階梯式佈局的石頭城堡,頗有古時立體縱深多重防禦的思路設想,要攻下這三關,更不知道要流多少的血。

    ……

    李化龍一一道來,帥帳各人都是神情凝重,這海龍囤如此險要,關隘重重,極為難攻,除了黃來福等人外,各官將在海龍囤下幾日,都是深有體會。事實上,從八月初二十萬大明軍隊云集在海龍囤下,多日過去,眾軍付出很大的傷亡,卻連海龍囤第一道關口銅柱關都沒有攻下,加上比銅柱關險要極多的餘者數關,在這海龍囤下,還不知道要流多少大明將士的血。

    各人都是臉色難看,只是看著上首的黃來福。
AJ.191 發表於 2011-8-13 22:30
回到明朝做千戶:正文 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
萬曆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三日,清晨。

    海龍囤莽莽群山四邊的明軍營地己是一片喧嘩,源源不斷的旌旗從各營而出,慢慢彙集到了海龍囤首關銅柱關前的一塊平川之地上,經過數日的歇息後,明軍又恢復了對海龍囤的攻擊。

    此時這塊小小的平川之地己是擠得水洩不通,放眼望去,儘是黑壓壓的人頭,人數怕有數萬之多,連周邊較為平緩的山地上也是站滿了軍馬。此時人人神情肅然,看旗號,軍陣上的軍士大多是山西大同兩鎮的軍馬,特別是大同鎮的軍馬,更是站在最前哨攻擊位置。

    二十一日的商議結果還是硬取海龍囤九關,畢竟海龍囤的地勢就是如此,楊應龍又是死守不出,什麼計謀都是無用。不過自平播之戰後,經過數月戰鬥,各省官兵都己是疲憊不堪,急需修整,如要求他們再次血戰而奪海龍囤,怕是有心無力,因此此後的攻擊戰鬥,便是留在了以精銳聞名,又一直休養生息的山西大同兩鎮兵馬身上。

    而攻擊的第一波,便是由麻錦統領的大同鎮五千兵馬主導。

    黃來福時間約早上八點,軍隊己是集結完畢,不絕的鐵甲與如林的槍矛,顯示出肅殺的氣勢,讓後方觀戰的各省友軍心中暗嘆兩鎮軍馬之精,果真是名不虛傳。

    列陣後,兩鎮數萬將士一直.沉默不語,只是等待攻擊的命令。雖是數萬人,但陣地上卻是鴉雀無聲,只有軍旗的獵獵聲響,顯示出兩鎮官兵良好的軍事素養。

    在軍陣後的一塊丘陵高地上,阻.擋視線的樹木早己被砍伐一空,頂盔披甲的家丁林立,盡顯森嚴戒備。在一塊巨石前,黃來福凝視著前方數里的銅柱關,神情平靜,不知道在想些什麼。在他身旁,簇擁的儘是繫著大氅,身穿鐵盔鐵甲的大明軍將們,漢將土司官,儘是環侍在側。連三省巡撫們,也是披了一身的鐵甲,神情有些緊張地等待戰鬥的開始。

    不知過了多久,黃來福回過頭.來,對身旁的麻錦道:「麻將軍,開始吧!」

    麻錦抱拳大聲道:「末將領命!」

    馬蹄聲響,他己是領著幾個親隨將官下了高地,往.己方軍陣而去。

    不多久,大同鎮軍陣中便響起了號角聲,一部軍馬.出了軍陣,往前方不遠的銅柱關方向殺去,竟是大同鎮總兵麻錦標下參將,其侄子麻承勳,領軍二千人,作為攻擊先哨。麻錦一出手就讓自己的侄兒領軍出戰,其中更有一千人是自己的麾下家丁,果然是作戰決心堅定。

    大同鎮隨黃來福而來播州的五千軍馬中,儘是.從大同鎮中挑選出來的甲等軍,不但個個是青壯軍士,特別是成為甲等軍後,在黃來福供應下,他們軍械糧餉充足,武器裝備精良,也多少有過訓練,在大明西南各省中只要每天能吃飽,一年有過幾次訓練就算精兵的觀念中,他們己算是精銳中的精銳。

    不說黃來福的.家丁還有山西軍大部,就算是大同鎮軍馬,一色青壯,加上其待遇與裝備,放在西南各省中,己是讓各省官兵們羨慕嫉妒不己。眼紅之下,自然有各種風言風語傳出。

    特別是這幾月中,山西大同兩鎮官兵多盤據在重慶府周邊沒有什麼惡鬥,更讓許多西南軍士土兵們不滿。他們的言語傳到兩鎮官兵耳中,己是讓他們憋了一肚子的氣,此時輪到自己攻擊了,自己要好好表現一下,而且如果打得好,依總督大人的人品,自然不會抺了他們的功勞。

    麻承勳領著二千軍馬向銅柱關逼去,領頭是一千總領的數百刀牌兵,人人身材高大彪悍,身披鐵甲,眼現凶光,正是總兵麻錦麾下的家丁。其後又是千餘火器手,手持鳥銃火槍等,西南天氣濕熱,弓弩不堪用,遠程火力支持,非火銃不可。特別這些火銃中,還有黃來福支援的五寨堡燧發火銃數百隻,更是增加了其火銃手的威力。

    再就是麻承勳的中軍預備隊,銅柱關前的道路崎嶇狹窄,兵力不容易展開,正面攻擊的兵力不可能很多,留下一部預備隊,除了可作幾波攻擊之勢外,還可隨時作戰場支援,力壓敵關於一點之用。

    最後是由各營輔兵輜兵上千人推拉著的大批火炮戰車,足有上百門之多,依銅柱關前的地形,這己是所能容納火炮最多的門數了。而且由於道路難行,沉重的火炮拖拉非常艱難,不說人,就連騾馬都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氣。

    這些火炮大多是西南當地的一些土炮及佛狼機火炮,均是樣貌粗大之貨,威力小,射程近。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不說此時黃來福的新式火炮還沒有製造出來,就是製造出來,也多是幾百上千斤重,這千山萬壑的數省之地,以現在大明的道路情況,也不容易從山西運到四川來,除非那些幾十斤重的虎蹲炮。不過顯然的,以虎蹲炮的身程射威力,對險要的海龍囤九關不可能會有什麼作用。

    在眼下海龍囤周邊的二十萬明軍中,論起火炮,各營自然是不少,可以對攻打各關口的明軍提供充足的支援,所以麻錦部作為先哨攻擊時,黃來福很快就從各營中調撥了大批的火炮前來。只可惜海龍囤的地形大大地限制了火炮的使用,讓明軍的攻勢威力大減。眼下對銅柱關的攻擊,只希望這麼多火炮能多少發揮一些作用罷了。

    在這些大批的輔兵中,還有許多人抗著長長的云梯,海龍囤幾關之間都有石牆隨山勢綿延相連,馬道相通,各關又是城門高深,沒有云梯架設,不要想有一個軍士能爬到關口上去。

    麻承勳率軍慢慢逼去,很快,海龍囤首關銅柱關那高厚的城門,石砌的城牆己是落於眼底。明軍一早的動靜海龍囤上早己聞知,此時見明軍果然再次逼來,城上的土兵己是一片的大呼小叫,關口總領來回大聲呼喝,只是督促手下防守。不久,銅柱關上更是號旗號鼓響起,餘者諸關土兵土將聞聽後紛紛前來支援。

    關上的大呼小叫中,麻承勳領大軍在銅柱關山腳下停立不動,等待火炮的先發攻擊。眼下前面的道路己是慢慢狹窄高昇,崎嶇蛇行至城門下。在這山腳下,己經滿是幾日前戰場的痕跡,到處殘留著攻關的器具云梯,還有銅柱關上扔下來的滾石炮瓶等,隨同被砸爛的泥沙石塊散落各處。斑斑的血痕隨處可見,空中中似乎殘留著令人作嘔的血腥味及硝煙味。

    在麻承勳兩千大軍腳下的土地中,這裡曾是銅柱關下的一片深溝,當時被海龍囤土人蓄水成壩,前幾日戰事中,早己被填為平地。

    拉炮的輔兵們己是紛紛將炮推到山腳下,一門門炮瞄準了銅柱關關口,從無敵大將軍炮到佛狼機火炮都有,關上的土兵亂軍大驚,紛紛向山下鳴槍開炮,扔取滾木擂石,不過由於離得遠,所以關上的任何攻擊都沒有取得成果。銅柱關上雖有幾門炮,但都是些土炮石炮之類,打得不遠又不准,連佛狼機火炮都沒有,自然是對山下的明軍沒有任何威脅,打了一陣沒有效果後就停了。

    在一車營千總的指揮下,山下明軍炮手們紛紛裝填好了子藥,一聲令下,似乎是驚天動地的炮聲響起,地面也似乎劇烈震動起來,一顆顆彈丸,劃出一道道的煙火軌跡,帶著刺耳的呼嘯聲狠狠砸在銅柱關口上,打得關口上一片的煙霧與狼藉。

    此時射擊的雖大多只是明軍中一些粗大土炮,但上百門齊射,造成的威力也是驚人,一時之間,銅柱關口上碎石紛飛,鐵丸翻滾,七零八落的一片。密集的炮火一下子讓城上土兵頭都抬不起來,那些關上的土兵們,一些人緊緊地將頭埋在石牆後一動不敢動,一些人則是驚恐的呼喊奔跑,口中喊著沒有意義的話。一些運氣不好的人被砲彈擊中,立時人的斷肢殘體連同關口上的石塊—起飛上了天,明軍炮火之烈,以今日為甚。

    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山下明軍的炮火才停了下來,此時山上山下己是瀰漫著一股嗆人的硝煙味,隱隱的,一股令人作嘔的血腥味也從關口上傳來,這陣炮火,也給銅柱關的土兵亂軍造成不小的傷亡。而且在猛烈的炮火轟砸下,以銅柱關之牢固,那高大的石牆關口也被轟塌了幾個缺口。

    炮火停止,銅柱關土兵們才松了一口氣,驚天動地的戰鼓聲己是驟然從山下麻錦中軍位置響起,這是明軍下令進攻的聲音。

    「萬勝!」

    一片巨大的喝呼聲從麻承勳軍中響起,以舉著高大盾牌的刀盾兵掩護在前,身後密密麻麻的大同鎮軍士們抗著長長的云梯,聲嘶力竭地叫道往崎嶇的山路上衝去。

    這聲勢驚人,關上土人守軍似乎可以感覺到那股氣勢,個個慌成一團,好一會兒,他們才回過神來,在土人總領的咆哮下,慌忙回位防守。很快,在大同軍沖上前來時,關上的滾木擂石也是如雨點般扔下,還有守軍的火銃鳥銃,還有一些吹箭弩箭等也是拚命向下射擊。

    在這種狹窄的道路地形上,大同軍正面的攻擊兵力展不開,但身後跟上來的軍士卻是密密麻麻,滿路都是,成為很好的靶子。雖然刀盾兵的盾牌可以防護一些弩箭鳥銃,但是關上那巨大的滾木擂石扔來,從陡峭的山上一滾而下,急衝而來,卻是血肉之軀所抵擋不了的,一時間之間,關下慘叫陣陣,許多大同鎮軍士在如雨的滾木擂石攻擊中,都是紛紛傷亡,很多人還死得血肉模糊。

    儘管傷亡重,但大同鎮軍士還是憋著一口氣,拚命衝擊,火銃手也是努力抬槍向關口上射擊,掩護衝擊部隊。終於,有一些人衝到了關口下,很快的,幾架云梯架設起來,又有一些勇猛的大同鎮刀盾兵們爬了上去,與關上土兵展開肉博。

    大同軍火器手們則是在下面拚命掩護,特別是那些手持五寨堡燧發火銃的軍士們,射速快,火力猛,比平時大明軍中使用的鳥銃等火器射發速度快了幾倍,在他們的銃口不斷冒出的火光中,關上的播州土兵紛紛中彈,慘叫著從關上掉下,嚇得很多土兵不敢探出頭。

    更多的大同鎮刀盾兵跳上了關口,大同軍前哨第一次衝鋒,就有一鼓而下銅柱關的趨勢,讓海龍囤叛軍大吃一驚,在淒歷的號鼓中,各關土兵紛紛下山來支援銅柱關的守軍,戰鬥更為的血腥與激烈。

    銅柱關的土人總領是楊應龍的心腹親信,所以才能鎮守海龍囤這首關之地,見軍勢緊急,他拚命呼喝手下應戰,同時心下暗暗震驚。這次攻擊的明軍部隊似乎與眾不同,眼見傷亡己近兩成,仍是死戰不退,不知是大明的哪只軍隊,如此的強悍。特別是他們的武器裝備也非常精良,還有一種奇特的火銃,非常的犀利,自己從未見過。

    在這只軍隊的攻擊下,他感到非常難支,這是海龍囤之戰來從來沒有過的。在往日的戰鬥中,雖然數萬明軍輪流圍攻銅柱關幾日,但在己方打擊下,都是紛紛敗退。所以在這種戰果下,銅柱關的守軍雖然只有幾百人,但楊應龍與銅柱關總領都是堅信就這幾百人,依銅柱關地利,便可以阻擋住大部明軍的攻擊。前幾日的海龍囤戰鬥,也在事實上證明了這一點,但是今日……

    ……

    槍炮與撕殺吶喊聲隱隱傳來,黃來福只是一動不動地看著那裡,他手上拿著根單筒千里鏡對著銅柱關方向,不論流水般的探馬如何回報軍情,他都是神情不動,身形似乎成為了一尊雕塑。

    在黃來福兩邊,四川巡撫李化龍,貴州巡撫郭子章,湖廣巡撫支大可也是同樣手上拿著根單筒千里鏡,只是對著銅柱關方向使勁看。在這千里鏡的效用下,銅柱關那邊的情形可說是看得清清楚楚,讓三人內心暗暗吃驚。黃來福手中的好東西層出不窮,單手上這根黃澄澄的金屬外銅之物就有如此妙用,由不得三人內心不羨慕與嫉妒。

    不過這千里鏡黃來福自己都不多,除了裝備自己山西軍外,自然不可能拿出來裝備外軍,讓李化龍等人內心暗自誹謗與嘀咕不己。

    不過此時三人與周邊西南眾將土司卻是顧不得嘀咕與驚奇這個千里鏡,前方銅柱關的戰事己是讓他們吃驚不己,沒想到麻錦的大同鎮軍前哨一次攻擊,就有一鼓而下的趨勢,兩鎮軍馬之精,果真是名不虛傳。大同鎮軍都如此犀利,那更精銳的山西軍又如何,特別是那總督黃來福的嫡系兵馬與家丁營又如何?

    各人內心都是暗暗嘆息,聽聞大同鎮軍以前與西南諸軍並無兩樣,在歸黃來福治理後不久,就有如此表現,這黃來福名將之說,還真是不假。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