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回到明朝做千戶 作者:老白牛 (已完成)

 
Nineider 2009-2-5 17:21:0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24 469527
AJ.191 發表於 2011-8-13 22:56
回到明朝做千戶:正文 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
又有十數個大同鎮刀盾兵從云梯爬上銅柱關關口,那些刀盾兵多為麻錦麾下家丁,個個都是經過沙場的敢戰之士,身上披的也多是厚實鐵甲,對面那些纏著包頭,身披獸皮的播州土司兵哪是他們對手?不由節節敗退。

    眼見銅柱關關口己是被打開一個缺口,銅柱關頗可一鼓而下,關下明軍都是軍心大振,戰鼓聲更為的激昂,海龍囤上的叛軍則是吃驚不小,在楊應龍的嚴令下,從各關支援的土司兵滾滾而來,在銅柱關上擠得一團,戰鬥越見慘烈起來。

    可惜銅柱關下的地形確實不是進攻方可以展開兵力的地方,能爬上的云梯的大同鎮刀盾兵畢竟不多,後續無力。在銅柱關上又增援了數百播州土兵後,攻上關口的數十大同鎮刀盾兵頓時被淹沒在人海之中,一些人苦戰而死,一些人見勢不妙,顧不得摔斷腿,紛紛從關口上跳下逃命。

    很快的,靠在關牆上的幾架云梯被紛紛掀落,接著是密密麻麻的播州土兵探出頭來,雨點般的滾木擂石擲來,沉重地砸在關口下密集的大同鎮軍中,激起一片的慘叫聲,在這樣的情形下,又算有山下大批的後備兵員支持也是大勢己去,麻承勳部的第一次進攻浪潮不得不遺憾地退了下來。

    看到這樣的情況,銅柱關上土兵們一片歡呼,不過隨後他們都是虛脫地癱坐在地,方才明軍犀利的進攻仍是讓他們心有餘悸。山下觀戰的明軍們則是紛紛暗叫可惜,不過大同鎮軍的戰力還是讓他們佩服不己。

    此次大同鎮明軍第一次進.攻的千餘人中,單傷亡己近兩百人,更折了一把總與百總,在此時的大明軍隊中算是很大的傷亡率了,放在眼下的西南各省的明軍,就算他們進攻千人有傷亡數十人,也早己潰敗下來。特別是傷者死者大多血肉模糊,播州亂軍的滾木擂石太厲害了,造成的傷亡也太殘酷了,讓人心寒之極,能忍住這種恐懼無畏進攻,光光這一點,大同鎮軍的精銳之名,己是坐得結實。

    麻承勳部前哨軍第一次進攻敗.退下來後,進攻軍士們有些喪氣地退往一旁休息,不過所見卻皆是豎著大拇指迎接他們的友軍人群。輜營的輔兵們也是流水般的端上熱水好肉好酒慰勞他們,眾人眼中也滿是敬佩之意,如此悍不畏死,果然是敢戰之勇士。而大批的軍中醫士們也是紛紛上前救治傷員,黃來福此次領軍來播,自然是隨行來了大批的醫士,有效地減輕了軍中的傷亡率。

    雖然自己部下沒有一鼓而下.銅柱關而讓陣後的麻錦有些遺憾,不過自家兒郎有如此表現,也足以讓他自豪了,相信經過此戰後,可以徹底地堵住西南各地明軍對他們的冷語與非議。部下的傷亡雖有些讓他心疼,不過他老臉上沒什麼神情,只是一揮手,立時旗號戰鼓聲響起,又一輪的進攻開始了。

    ……

    山下的百餘門明軍火炮又是鋪天蓋地對銅柱關.一陣猛轟,轟得整個關口似乎都在搖晃,關上的一片血肉橫飛。在炮火將停時,在一片驚天動地的「萬勝」聲中,麻承勳部前哨軍又組織一次密集的衝鋒,如海潮一樣往銅柱關湧來!

    麻承勳親自領軍沖在隊伍中,高高舉著佩刀,身旁.幾個親兵高舉麻字大旗,努力吶喊著。在他身後前面,同樣是密密麻麻的旗幟,人人臉上都是漲紅。自己的首領參將都如此勇猛,各將官們也是豁出去了,高舉著刀劍沖在了隊伍的前面,排山倒海般的衝擊讓人心驚。

    明軍如此威勢,讓銅柱關上的土兵們都是臉上.變色,各人內心中不由自主地泛起了一股恐懼之意。很快,麻承勳部前哨軍又一次衝到了銅柱關前,雙方在關上關下又展開了血腥的肉博與爭奪,銅柱關上刺鼻的硝煙味還未散去,又瀰漫開了嗆人的血腥味……

    一次又一次,明.軍對銅柱關的進攻接踵而來,進攻敗退後又用火炮轟,轟完又是潮水般的衝鋒。在麻承勳部的前哨因傷亡過大而下去修整後,麻錦又組織了二哨,三哨,四哨的進攻部隊,一浪接一浪的波濤,似乎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拚命衝上來的明軍與銅柱關守軍絞在一起,拚命的殺!關上關下己是血流成河,殘缺的屍體到處都是。經過數次的猛烈轟擊,銅柱關上的箭樓早己被明軍的火炮與火箭轟塌燒燬,關牆也被轟塌數處,關上守軍傷亡更共達到數百人。

    終於,在銅柱關爭奪戰延續到中午時,一片驚天動地的「萬勝」聲,一桿麻字大旗在銅柱關上升起,一個接一個的明軍士兵湧上關口,銅柱關被明軍戰奪下來,關上的餘者亂軍狼狽逃回山上諸關。

    ……

    銅柱關的攻佔讓明軍上下一片沸騰,軍心大振,黃來福也下令重重嘉獎大同鎮軍。正所謂一家歡喜一家憂,銅柱關被佔,海龍囤上的播州亂軍則是一片的恐慌,楊應龍暴跳如雷,斬了銅柱關的守將總領,又加固了餘者諸關的守衛,防止明軍的繼續進攻。

    第二日,麻錦又繼續請戰,領兵攻取鐵柱關。鐵柱關位於溪谷之地,關前地勢平緩,在這裡,大同鎮軍沒有了亂軍那可怕的滾木擂石威脅,不過由於楊應龍的嚴令,加上鐵柱關上又增派了大批的援軍,所以攻關戰鬥仍是非常的激烈與血腥,雙方在關上關下反覆爭奪。

    明軍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將一百五十餘門大砲搬到了鐵柱關前地帶,在火炮的一次次轟擊下,加上大同鎮軍的一沖衝突擊惡戰,經過兩日的血戰後,大同鎮軍終於又攻下了鐵柱關,並斬首數百,奪取了關後的上山之路。

    不過由於奪取兩關的血戰,大同鎮軍隨黃來福來播的五千人中,己經傷亡近千人,可說是傷亡巨大,無力再戰了。不過他們的戰力與成果,還是博得了海龍囤周邊二十萬明軍的誠心佩服。黃來福讓他們修整的同時,也發下了大批的物質加以犒賞,戰後也會為他們請功。

    大同鎮軍的戰果讓山西軍上下心癢難撓,包含黃來福的兩個姐夫在內,紛紛向黃來福請戰。

    此後幾日的戰事,便是圍繞鐵柱關後歇馬台一帶反覆展開。到了歇馬台這一帶,己近海龍囤中圍,山勢越來越險峻陡峭,許多石階都是修於山脊之上,旁邊不是溝壑,就是懸崖,特別是飛虎關前的天梯,更是進攻一方的惡夢。

    這一帶攻取的難度己是銅柱關與鐵柱關的數倍,每次明軍進攻,都是關上山上滾木擂石如雨而來,讓人閃無可閃,稍不注意,被滾石沖壓過,不是血肉模糊死去,就是跌落溝壑懸崖,落個屍骨無存的結果。

    此次隨黃來福來播的山西軍一萬人中,除了有數千人是黃來福的來福營、五寨營及鎮虜營家丁及嫡系軍士外,餘者還有數千人是山西鎮各堡各營的甲等軍,戰力甚至比大同軍還精些。

    他們流**擊,每次衝鋒的氣勢都讓播州守軍膽寒。先前那隻攻取了銅柱關及鐵柱關的大明軍隊己經讓播州亂軍吃驚不己,明軍中竟有如此精銳的部隊,在大同鎮軍撤退下去了,他們都鬆了一口氣。

    沒想到大同軍剛去,接著又出現了如此多與他們一樣彪悍的軍隊,雖旗號不同,但戰力甚至還更強些,怎麼能不讓他們害怕?害怕之後是瘋狂,每次山西軍各部一進攻,守台守關總領便是聲嘶力竭的喝叫,更多的灰瓶炮子打來,帶走了更多的生命,這一帶的每一級石階,上面可說都沾滿了山西將士的鮮血。

    激戰中,黃來福的兩個姐夫都是受了傷,不調養個十天半個月,怕是好不了了。

    在這樣的反覆血戰下,幾天之後,山西軍終於攻佔了歇馬台一帶,逼近了飛虎關。

    不過經過這樣的殘酷血戰後,山西軍也是傷亡嚴重,無力再攻關作戰,對飛虎關前的天梯也是無可奈何。在這樣的情形下,黃來福的家丁及嫡系軍士出戰,己經是勢在必行。

    ……

    萬曆二十八年九月二日,下午。

    飛虎關天梯前,己是一片的屍山血海,從清晨起,明軍對飛虎關的攻擊便是一波接著一波,連綿不斷。領軍攻擊的正是黃來福的親衛來福營,勇猛的突擊,閃亮的刺刀,悍不畏死的氣勢,成為守關播兵的惡夢。

    飛虎關前的天梯便如泰山南天門的十八盤一樣,台階陡峭而巨大,在這裡,以來福營軍士之精,想要一步一階也絕無可能,大大限制了衝鋒效果。而且在這種地形中,先前攻關火炮的支持也無可能,靠全士兵血戰肉博。每次將士衝鋒,從飛虎關滾石庫上投擲來的滾石,加上關上各樣的灰瓶炮子擂木,如雨點般打來,激起一片片的血雨。

    但是那些衝鋒的將士仍然神情堅定,來福營的麥穗旗仍是一次閃閃耀在飛虎關守軍的眼前。比大同軍與山西軍更為堅定的作戰意志,犀利的燧發火銃,奇特閃亮的刺刀,每次衝鋒傷亡近四成仍死戰不退的武勇,讓飛虎關守軍膽寒之下,己經接近崩潰的邊緣。

    飛虎關的守關總領在一次次的殘酷血戰後,己是神情麻木,這是一隻什麼樣的軍隊,那奇怪的麥穗旗,那奇特的火銃,火銃口奇特的尖刺,無不閃耀著死亡的寒光,海龍囤諸人及飛虎關總領本以為前幾天的明軍攻關部隊己是明軍中最精銳的存在,但與眼前的軍隊一比,卻是差得遠。難道他們是傳聞中明人總督黃來福的親將家丁?

    明軍又一次的衝鋒開始,顧大刀身先士卒,領軍衝在前面,雖然他身上己是負傷多處,但卻更激起了他的武勇,揮舞刀刃,冒著關口上的滾石,只是義無反顧地往前衝。在他身後,是同樣一個個視死如歸的來福營將士,手上拿著燧發火銃,上面是根根雪亮的刺刀。衝鋒中銃口上不時冒出火光與硝煙,打得飛虎關上的土兵紛紛掉下關來。

    經過明軍一次次的衝鋒與血戰,關上的播州土兵己是喪膽,那滾木擂石的反擊大大無力。顧大刀很快領著這數百人衝到了城門與關牆下,密密麻麻的火銃對準了關口城牆,在銃口冒出的一陣陣火光硝煙中,關上的土兵們被打得頭都抬不起來。

    一架架的云梯豎起,在顧大刀的帶領下,一個個身披鐵甲,膀大腰圓的來福營士兵爬上關牆,他們久經戰火,手上拿著上了刺刀的燧發火銃,不但火銃的擊發速度極快,而且刺殺犀利,每人身上又至少插著三、四根銅把手銃,隨時可以擊發,對面僅穿著布衫或是獸皮的播州土兵哪是他們的對手?明軍一湧上來,他們不由節節敗退。

    來福營將士一個個爬上關口,飛虎關被打開的缺口越來越大,一次次的血戰讓飛虎關守軍早己處於崩潰的邊緣,加上湧上關來的明軍越來越多,守關總領又被顧大刀一銃打死,突然大叫一聲,眾土兵崩潰四散而逃。

    此時飛虎關城門後雖然還有一個巨大的甕城,可以作為阻擊明軍之用,但此時飛虎關上的守軍哪還有戰心?一些人投降,大部則是紛紛往山上飛龍關逃去,連飛龍關上前來支援的援軍也阻擋不了這種潰敗的步伐,最後來福營的麥穗大旗高高地插在飛虎關城樓上,一日血戰後,飛虎關落在了明軍的手中。

    飛虎關大捷自然讓明軍上下一片沸騰,以飛虎關之固之險,只一日後,便讓明軍奪下,而且還是堂堂正正的血戰而奪,似乎沒有任何關口能阻擋他們進前的步伐,所謂「堅不可摧」的天險之地,在他們腳下,也成為一個笑話。而如此險關一日被奪,讓海龍囤諸人膽顫心寒下,也起了害怕與明軍接戰的心思。

    經此血戰後,黃來福的家丁營及嫡系營雖然傷亡不小,但經過戰火的洗禮後,他們的戰力戰心也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雖然黃來福對部下的傷亡頗為心疼,不過他認為這種惡戰還是對自己軍隊有好處的,這種付出是值得的。

    九月四日。

    經過一日修整後,來福營將士又與播州土兵爭奪通往飛龍關的龍虎大道。這龍虎大道全長約一里,雖然路況崎嶇險要,不過也談不上陡峭,播州土兵對明軍殺傷力巨大的滾木擂石派不上用場。

    所以楊應龍雖然派了心腹親將領一部海龍囤最精銳的土兵依路防守,不過在來福營將士犀利的燧發火銃及虎蹲炮齊射猛轟下,加上幾次刺刀突擊,他們的防守很快就煙消云散了。

    來福營將士的傷亡輕微,只受傷幾人,以輕微代價奪取了龍虎大道。這個成果也讓黃來福若有所思,如果敵方不是依地勢讓己方軍力戰力發揮不開的話,在平原之地上,大明沒有幾隻軍隊是自己燧發火銃部隊的對手。

    九月五日。

    來福營及五寨營,鎮虜營一部將士進攻飛龍關。飛龍關比飛虎關更為險峻,更為重要,在城門上首,還有楊應龍親筆手書飛龍關三個大字。雖然明軍的攻擊讓海龍囤上下膽寒,不過在楊應龍的嚴令下,而且楊應龍也放出風聲,如明軍攻破海龍囤,將會對守關兩萬土兵,囤內十萬隨軍眷屬及播民展開報復,這種恐懼也讓海龍囤餘者幾關守軍沒有了退路。

    殘酷的撕殺圍繞飛龍關前狹窄的通道山樑,還有關上關下展開。在關前的山樑一處,明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運送上來的十數門火炮對飛龍關的城門展開猛轟,另有數十門虎蹲炮也就近對攻關將士展開支援。猛烈的炮火鐵丸將飛龍關上的石牆砸開數道缺口。

    雙方在關上關下反覆爭奪,雖然飛龍關地勢反而比飛虎關更為險峻,不過依飛龍關的地形,這裡滾木擂石反而所用不多,雙方依靠的反而更多是短兵相接的肉博勇氣。

    這種肉博,反而是來福營諸將士所擅長的,不說他們的燧發火銃讓守關土兵傷亡重多,無可抵擋,就是在雙方的肉博戰中,不論是來福營等將士中的刀盾兵還是火銃手,論戰力與裝備,都是播州土兵們遠遠不如的,他們因恐懼而爆發出來的血勇,遠遠不能抺平雙方實力的差距。

    飛龍關這種地勢不利於攻方兵力展開,從云梯上爬上飛龍關城牆的來福營將士面對的情況都是敵眾我寡,不過在這些身披鐵甲,膀大腰圓的職業戰士面前,就算是四、五個播州土兵面對一個來福營戰士也討不了好去。雖然艱難與殘酷,但是飛龍關的缺口還是一步步被打開,越來越多的來福營戰士爬上城牆,敵我雙方肉搏攪混成一團,在關內各處展開拉據爭奪,特別是城門一帶,作戰更為慘烈。

    最後當飛龍關聯接石門的石軸被緩緩推開時,驚天動地的「萬勝」聲響起,密密麻麻手持閃亮刺刀的明軍戰士從城門處湧入關內,飛龍關的攻佔成為事實!

    ……

    飛龍關的佔領讓楊應龍等人感覺到了末日的來臨,如此險關都阻擋不了明軍的步伐,餘下兩關又有辦法嗎?海龍囤上下人心更加渙散起來,恐慌之情瀰漫各地,更有一些土兵悄悄下山向明軍投降,情況對明軍來說似乎一片大好,海龍囤平定就在眼前。

    不過此時在黃來福這邊,他情況卻好不過哪去,就算黃來福征戰多年,其心似鐵,這些天下來,也為部下的慘重傷亡而心驚。自己家丁及嫡系軍士四千餘人,攻佔了飛虎及飛龍關後,傷亡竟高達七百餘人,自己領軍參加萬曆三大征,多年來傷亡以此為最。要知道,這些都是隨自己征戰多年最精銳的士兵。

    而在黃來福面前,還有朝天關與飛鳳關,這屬於海龍囤的核心內城,單單朝天關的石牆就高達十五米,連云梯的架設都非常困難。圍繞這兩關內外的,還有眾多的月牆、土牆、敵樓等,形成一系列非常牢固的防禦體系。黃來福相信自己的軍隊可以攻下這兩關,不過也可以想像到時的傷亡情況,難道自己要將跟隨自己多年的部下都在這裡打光嗎?

    他將目光瞄向了海龍囤的後山之地。後山有三關,分別為萬安關、西關、後關,三關關口內都建有耳室與甕城,其城牆的高度厚度都不次於八達嶺長城,不過後山地勢還是比前山要緩一些,黃來福決定從前山與後山同時入手。

    九月七日,黃來福調總兵馬孔英與吳廣攻取後山三關,大批的明軍集於後山大板水地方,準備從該地攻關。

    馬孔英頗有急智,知道硬要攻取關口會傷亡慘重,便想出一計謀,命軍士每晚趕一大群羊衝向三關之地,以為麻痺山上土軍,土軍誤以為明軍攻關,便匆忙應戰,結果第二天起來發現關前成群的死羊。每晚如此,幾日下來,三關守軍疲憊不堪。

    而在十日晚,經過幾日平靜後,黃來福親將楊小驢親自率領兩百敢死將士,趁夜爬上了朝天關的城牆,古時夜戰稀少,因為當時軍士大多營養不良,很多人都患有夜盲症,晚上不能視物,不過對於營養良好的黃來福麾下親兵家丁來說這些卻不是問題。

    朝天關守軍沒想到這一點,加上四更時間眾人大多鼾睡,楊小驢領軍輕易爬上城牆,斬殺了城牆上的眾多土人守軍,打開城門,樹幟鳴炮,城門下大批的來福營將士湧入關內,關上守軍大驚潰散。飛鳳關內的楊應龍從夢中驚醒,顧不得飛鳳關下大批哀求的朝天關敗兵,下令緊閉關門,防止明軍趁機襲取,並在四周點起了大批的火把,將飛鳳關一帶照得燈火通明。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楊應龍也知道自己滅亡就在當日,十二日清晨,海龍囤下明軍全線發起攻擊,很快,後山的萬安關與西關被攻破,中午時分,楊小驢身先士卒,親自領軍攻打飛鳳關,此時播州土兵己經沒有了背水一戰的銳氣,關城似乎隨時可破。

    當晚楊應龍散發重金希望招募數千勇士出關偷襲明軍,但山上數萬土兵卻都是臉色慘白,沒有一個人敢出聲應和。楊應龍心灰意懶,親自提刀巡壘,看四面火光燭天,不由徬徨長嘆,回宮後摟著自己兩個愛妾只是流淚。

    十三日,明軍又大舉攻城,中午時分,在一片的「萬勝」聲中,楊小驢領軍攻破了飛鳳關,而在此時,後山的總兵馬孔英與吳廣也攻陷了後關,兩路大軍浩浩蕩蕩進入海龍囤內,依次佔領飛鳳關內的養馬城、老王宮、新王宮、總管廳、軍營、校場、金銀庫、火藥池等地,並生獲楊應龍兒子楊朝棟、楊兆龍等叛將百餘人。

    楊應龍跌跌撞撞回到他的宮殿,倉皇同兩個愛妾自縊,並放火自殘,總兵吳廣從火焰中將其屍體搶出。

    十四日,黃來福發下軍令,阻止了將士對海龍囤內的報復性殺戮,除了清點所獲物質外,還將被俘的海龍囤土兵及播民十餘萬押往重慶府,等候進一步的處理。
AJ.191 發表於 2011-8-13 22:57
回到明朝做千戶:正文 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
「養馬城中,百萬雄師擎日月。海龍囤上,半朝天子鎮乾坤」。

    這是養馬城堡前一副石刻的對聯,傳聞為楊應龍親自所寫,當年楊應龍盤據海龍囤上,四處攻城掠地,猖狂不可一世時,哪想到今日玉石俱焚,繁華都化作焦土的結局?

    雖在昨日海龍囤被攻破時許多木結構建築都被官兵焚燒燬去,留下一片片硝煙與斷垣殘壁。但海龍囤各種基礎仍在,宏偉的氣象連黃來福看了都是大吃一驚,單單海龍囤內新王宮的建築面積就達近兩萬平方米,一大片的宮殿群,到處是雕刻龍鳳紋的漢白玉屋基與柱基。

    王宮外的總管廳、金庫、軍營、校場等建築也無不是用巨大的石柱製成,氣勢森嚴。飛鳳關上楊應龍為其五個夫人修建的五層雕花高樓也是盡顯華美豔麗。種種所聞,海龍囤就如一個奢華的獨立王國一般。

    從囤頂的飛鳳關俯視山下,蜿蜒山脊的高大城牆一直連到銅柱關,關關均建在巨崖之上,前後由巨石階梯相連,下臨深淵,巍然屹立,可謂雄關漫漫,固若金湯。這樣一個要塞卻是硬被自己揮軍攻下,連黃來福也有一種如在夢中的感覺。

    不過這一切都成為過去,楊.應龍身死,代表播州之戰結束,也代表史上有名的萬曆三大征全面結束,而這三大征自己都有參與甚至主導,也讓黃來福足感自豪了。

    「哼,如此忤逆之言,楊賊該有如下場!」

    這副石刻對聯自然讓李化龍,郭.子章,支大可三人見了大怒,不過三人怒歸怒,臉上還滿是神采飛揚的表情,楊應龍身死,播州之亂被平定結束,這是大功一件,自然讓三人興奮不己。

    此次播州平亂,成果是巨大的,.八路進軍共斬級三萬餘級,俘虜土兵及土人土司眷屬十餘萬,招降依附播民二十餘萬,不論報到哪裡,都是顯赫巨功。可以預見接下來的朝廷封賞了,甚至青史留名也是必然。

    不但如此,楊氏經營播州數百年,大本營就在海龍.囤內,幾百年的積蓄。在官兵攻破海龍囤後,不但獲得了大批的物質軍械糧米,而且查封王宮及金庫時,還繳獲了幾百萬兩的金銀財物,除一部分上繳朝廷外,另一部分便是由各省官將瓜分。種種收穫,自然是讓人笑掉了牙。今日時分,黃來福還下令用繳獲的存銀給海龍囤周邊二十萬明軍每人發放賞銀,普通軍士都有白銀五兩,軍官就更多了,引起歡呼聲一片。

    黃來福與李化龍,郭子章,支大可三人巡視海龍囤.各處,盤點物質,安撫軍民後,接下來自然便是寫報捷文書,甚至商議安排播州之後的事物。四人作為前方平亂將官,對當地的處置自然很有發言權,皇帝與內閣都要仔細考慮他們的意見。

    黃來福的意見是將當地改土歸流,廢除土司,改.由漢人流官治理,一方面這樣是為了自己。自己以播州資源為誘引,發行了幾百萬兩的平播債券,不改土歸流,播州資源難以掌握自己手中,各地商民畏懼進入播州該地,自己發行的債券便有成為廢紙之嫌。

    二則黃來福認.為土司這樣頑固封閉落後,有如一個國中之國般的制度是跟不上時代發展潮流的。

    土司制度,肇始於唐朝,在明時被廣泛使用,主要是出於害怕麻煩,所以讓各地土人自治,但是歷史無情地證明,這個土司制度卻是造成各地屢屢發生動亂的重要原因。

    依明時的土司制度,各地土司不需向國家交納稅賦,土司官只需每三年向朝廷納貢一次,而且區域內一切自主,如同國中之國。如此過於優待,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土司特權思想,越來越驕橫跋扈,甚至在境內驅趕殘殺漢人,造成國中之國的事實。

    這些人特權享受慣了,骨子里根深蒂固地認為自己與漢人區不同的政策是理所當然,若是朝廷要求他們如漢人區一樣的負擔稅收與兵役,反而會認為國家對他們不平等待遇,就要造反。

    這點在努爾哈赤身上也是表現明顯,建州當時如西南土司一樣,也是屬於羈勒州,境內的夷人不需要如遼東漢人一樣的納稅,只需每三年納貢一次便可。由於建州的這種特權待遇,加上當時遼東鎮的漢民稅役負擔重,漢民紛紛逃往建州,當時遼東便有「走於遼不如奔於胡」的說法,而努爾哈赤羽翼豐滿後,便如楊應龍一樣的起兵叛亂了。

    所以說土司制與羈勒制一樣,都是當時的國之大害。其實明人官員也不是沒有人明白這一點,不過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當官的都是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做官原則,境內的土人與胡人習慣以鬧事來達成自己的目的,而古時官制也多是境內有人鬧事,自己的官帽就不穩,所以在各地官員的姑息養奸下,明知大害,土司制與羈勒制還是成為各地通行的非漢人政策。

    這樣的結果,也是大明邊境叛亂頻繁的原因。楊應龍多年來屢屢領兵作亂禍害巴蜀地帶,卻被當時四川與貴州高級官員屢屢放過,便是害怕事端,姑息養奸的結果。

    不過對於黃來福來說,不論是為國為己,自己都不許可土司制在播州一帶死灰復燃,改土歸流是為必然。他並不介意接下來播州之地會有什麼反覆,如當地土人再鬧事,他不介意用長槍與火銃讓他們明白什麼叫安靜與守秩序。有可能的話,他還會建議萬曆帝慢慢在西南與大明各地撤銷所有的土司與羈勒州。

    ……

    對於黃來福的改土歸流意向,四川巡撫李化龍,貴州巡撫郭子章,湖廣巡撫支大可都有些異議,雖說播州之地能改土歸流,對於他們也是大功一件,不過他們卻是擔心別處土司官們的反應,還不如保持現狀為好。眼下播州剛定,可別又有什麼事出來,對眼下大明來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是?

    不過黃來福卻是決心己定,很快,他的報捷奏疏快馬送入京師,上面還有自己對於播州當地的處理建議,希望在當地改土歸流,並將俘虜的十餘萬土兵及眷屬送到塞外去做苦力,一方面作為他們的懲罰,一方面也為當地減少不穩定因素,免得官兵走後,這些人又反了。同時間的,楊應龍屍體,還有他的兒子楊朝棟、楊兆龍等叛將百餘人一起被裝入囚車,械送京師。此外還有一部分的繳獲一起送入京城內。

    在等待京師回應的同時,黃來福也不閒著,在播州各地回來清理,俘虜中的土人軍官頭目,楊應龍親信,當地投靠楊應龍的土人豪族等,盡數殺了,並抄沒了他們的土地財產,他們的族人也盡數抓入重慶,等著送到塞外去開農場。楊氏家族經營播州數百年,在當地的勢力盤根錯節,不過在黃來福的嚴厲打擊下,楊氏在當地勢力一掃而空,沒有任何再死灰復燃的機會。

    黃來福的手段強烈震懾住了附近的土司們,這些人其實與塞外的胡人一樣,都是畏威而不懷德之輩,見到楊應龍及家族如此下場,心寒之下,也不敢再生出什麼異心,否則將來自己及族人就是這樣的下場。黃來福的手段,讓他們心下畏懼的同時也產生了另一個效果,就是歷史上的奢安之亂沒有再出現,這對大明與奢崇明、安邦彥等人來說,都是好事。

    在黃來福清理下,播州的楊應龍及土人豪強勢力一掃而空,大批手持平播債券的商民湧入播州,還有許多周邊漢民也紛紛移民播州之地,到處一片喧囂的新氣象。

    ……

    播州大捷傳入京師後,朝中歡騰,萬曆皇帝也是大喜,這黃愛卿果真是國之福將,才幾個月時間,就平定了播州楊逆之亂,為自己去了一個心病。他歡喜之下,率領群臣去祭告郊廟,大臣們也是紛紛上表稱賀。

    一系列慶祝活動後,萬曆皇帝下令碎楊應龍屍,楊應龍兒子楊朝棟、楊兆龍二人被凌遲於市,餘者叛將百餘人被斬首,並宣告天下。楊氏自唐代入播州八百餘年,自此而絕。

    幹完這些事後,就是**行賞。黃來福身為平播總督,當然為首功,可惜他年紀太輕,官位太高,賞無可賞,只得傳旨嘉獎,賞賜金錢財貨若干,不過對於其手下的報功,卻是無一不准,楊小驢升為副將,顧大刀升為游擊,跟隨黃來福來播的兩個姐夫一樣陞官,種種厚恩,讓百官嫉妒。除此外,李化龍,郭子章,支大可等人皆有封賞。總兵吳廣、劉綎、麻錦等人也是一樣的**行賞。

    不算黃來福的平播債券費銀支出,此次播州之役前後費銀二、三百萬兩,還有將士賞賜死傷都需要撫卹獎勵,讓國庫又是一空,不過從播州及海龍囤中繳獲的楊應龍積蓄足有數百萬兩之多,其中上交朝廷的銀兩就達到二百多萬兩之多,大大補充了國庫的需求,讓萬曆皇帝大喜,這黃愛卿每次出兵的軍費都有著落,真是好啊。心喜之下,對於黃來福在播州一帶為了他平播債券的所作所為,便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當然了,黃來福在奏疏中對播州當地改土歸流的建議也讓朝中爭成一片,一股聲音是對黃來福身為武人卻妄議地方政務頗為不滿,顯然這是文官們的事。當然也有一部分人讚成黃來福的意見,在播州實行改土歸流的好處大家都看得見,可以大大增加朝廷的戶口與稅收。

    也有一部分人表示擔憂與反對,言道西南各地幾百年實行土司制度,雖有弊端,大體還是好的,大戰之後,還是實行懷柔政策比較好,免得周邊的土司們兔死狐悲,起了異心,對於黃來福的將被俘土兵及土人遣送到塞外幹活更是大力抨擊,言道這是不行仁政。

    最後還是萬曆皇帝拍板決定,十一月初,他發出旨意,在播州之地實行改土歸流,並將播州分為兩府,一府叫平越府,劃歸貴州省。一府叫遵義府,繼續隸屬四川省。同時他還同意了黃來福將十餘萬被俘土兵及眷屬押運塞外服役的做法。

    十一月下,黃來福率兩鎮軍隊離開因大規模建設而顯得喧騰一片的播州,回轉自己的五寨堡。
AJ.191 發表於 2011-8-13 22:58
回到明朝做千戶:正文 第272章 大災
萬曆二十八年底。黃來福領軍回到五寨堡。平播得勝,將士均有封賞,加上家人團聚,大家都是不勝歡喜。

    大規模的慶祝多日後,黃來福才重拾中斷多日的兩鎮政務。雖然黃來福離開山西大同兩鎮近一年時間,不過鎮內並沒有出現什麼異常情況,兩鎮五年計劃仍是按原定計劃如火如荼進行,一切都是井井有條。

    此次黃來福領兩鎮兵馬出戰,兩鎮軍隊的戰果,也證明了先前黃來福對兩鎮軍務改革的成功之處,因此黃來福回來後,這些治理繼續進行。此外黃來福回山西后,押解回來的許多播州俘虜,也是打散了分佈到各農場及礦山上幹活。這些俘虜中的土人軍官己是盡數被黃來福挑出來殺死,這些普通的俘虜可說都是一盤散沙,沒有絲毫的組織力,因此他們對黃來福的安排沒有任何的反抗之力。

    雖然爭論多,但山西大同兩鎮這一年來大體平靜,按照黃來福的五年規劃平穩進行。不過放在大明別地,這一年來可不平靜,沸沸揚揚的大多還是百官與萬曆皇帝的礦務之爭。

    而在這一年中。百官也欣喜地發現了自己多了許多攻擊皇帝的地方,比如利用天災。

    由於小冰河災害影響的加深,在萬曆二十八年一年中,從年頭到年尾,大明的災害都是頻繁發生,很多還是大災。比如四月十五日這天,山東全省就冰雹成災,萊州府的濰縣冰雹大如雞卵,將境內所有麥苗傷壓無存,還打死男婦牛馱眾多,濟南府淄川縣冰雹更是如卵如碗,毀去民房數千間,打傷麥田數百頃。

    七月十八日這天,福建興化府怪風大雨大作,連續五天五夜,境內官舍民廬塌潰十之七八。八月二十三日,廣東南澳及福建詔安又是巨大地震,境內民房倒塌殆盡,人民壓死無算……

    除此以外,還有大大小小的災害無數。而這一切,都被文官們引為上天的警示,他們無心去管理災害下的百姓生活,而是利用此來大力攻擊萬曆皇帝的開礦榷稅政策。認為這都是因為萬曆皇帝的與民爭利,才惹來上天的一系列震怒。加上這一年中,因為開礦之事,武昌與臨清民變,更被他們大肆利用。一波*的奏疏遞入內閣,雖然最後都被萬曆皇帝壓下來,不過也是讓他心力交瘁,大感吃不消。

    種種事宜,在邸報上都有記錄,黃來福只是看得暗嘆,大明特殊利益集團的力量實在是太大了。這些官員們,為了自己背後的利益代表可說是鍥而不捨,前赴後繼,偏偏還把自己打扮得如同道德的化身一樣,真是讓人無語。

    不過讓黃來福擔憂的是,以後大明的災害只會越來越頻繁,特別是明年更是嚴重,依自己筆記本電腦中摘錄下來的資料得知,明年將會有蔓延全國的大旱災,居民死傷及流民無數,隨之而來的更有大規模的瘟疫。

    而這一切,都會讓萬曆皇帝極為不好過。要知道在古時,天災頻繁,便是代表君王無德或是朝中出了奸臣,百官們可以理直氣壯地攻擊萬曆皇帝。甚至讓皇帝不得不取消開礦榷稅政策,這是黃來福所不願意看到的。現在他己經與萬曆皇帝同站在一條戰壕上,如果開礦榷稅政策取消,他有被波及的危險。

    不論是為國為己,黃來福都必須力挺萬曆皇帝的開礦榷稅政策,不過雖說他的《五寨堡新聞報》大力為皇帝唱讚歌,不過顯然在龐大的文官力量及輿論中,這種力道還是太淺,看來《五寨堡新聞報》的報館必須大大增設了。

    此外現在自己必須為明年蔓延全國的大旱災開始做準備了,那些官員們可以為了私利紛爭不己,自己可沒有這種狠心腸。特別這場大旱災還波及到自己山西全境,災後還有大規模的鼠疫,更是不能讓自己等閒視之。

    這鼠疫在眼下大明可是大殺器,傳染性極強,動不動就是死亡上百萬人。萬曆八年時,大同鎮曾經鼠疫大作,當時十室九空,慘不忍睹。萬曆十四年時,京師一帶大疫,死者十有四五。

    這鼠疫在大明北方每幾年就爆發一次,每次都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死亡,甚至隨著旱災的頻繁越來越嚴重。在崇禎末年時,鼠疫再一次傳入北京城,使當時的京師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連當時的京營兵士在遭受鼠疫後都是元氣大傷,以至於在李自成攻來時,北京城牆上平均每三個垛口才有一個羸弱的士兵守衛,怎麼能抵擋李自成精銳之師的進攻?

    這鼠疫危害如此強烈,就怪不得黃來福如此重視了。

    其實大旱災的預兆。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己經很明顯了,夏後開始,大明北方就沒降過雨,山西全境也是如此。不過由於山西大同兩鎮的大規模建設,大規模興建屯田,大規模興修水利,大規模開發礦山,還有大規模的道路建設等,各處都需要海量的用工單位,使得境內的平民們就算田地顆粒無收,也有許多地方可以獲得活命餬口的機會,使得境內軍民的危機感不強。

    當然了,山西境外的軍民就沒有這個好運氣了,一時之間,從萬曆二十八年秋後起,大明北方又是大規模的流民潮出現,大部分人都是湧入了山西大同兩鎮,這讓兩鎮軍民不滿外人來搶奪自己務工機會的同時,心下也頗有自豪感,在眼下這個年時,有山西這麼一個桃源之地,也算是山西軍民之福了。

    ……

    萬曆二十八年很快過去。萬曆二十九年,歷史上的1601年隨之到來。

    在新春會議上,對將可能到來的大旱災中,黃來福要求民政部早早作好相關的抗旱準備,黃來福還傳文兩鎮巡撫,要求他們高度重視這一點,把各地的抗大旱、保春管、奪豐收作為當前最緊迫的任務。在兩鎮中,眼下各地農場及新增的軍屯之地,由於有大規模的水利,所以就算大旱前來,也同樣可有與往年一樣的豐收。

    不過各地的民戶中。他們那種小農經濟的耕種方式,哪裡抗得住天災的侵襲?因此黃來福除傳文各地儘量學習五寨堡農場,發動百姓挖掘一切水源外,也決定擴大兩鎮各地的建設規模,增加各地民戶以工代賑的機會。

    同時間,黃來福也下令總督府民政部下屬的文衛局做好相關的衛生防疫工作,大災後是大疫,為了儘量避免鼠疫在山西各地爆發,黃來福除了讓文衛局開始四下宣傳,增加各地民眾的衛生意識外。還在兩鎮境內開展大規模的滅鼠運動,連旱獺也殺了不少。

    為了充分調動百姓們的積極性,總督府下令收購老鼠,一隻老鼠一文錢,最後收到了幾百萬隻的老鼠,成為各地文官們的笑談。

    黃來福當然不會理會那些文官們的陰暗心理,從春節開始,滅鼠運動便在兩鎮境內轟轟烈烈地展開。

    事實如黃來福所預知的,從萬曆二十九年開春後,大明北方各省便是滴雨皆無,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六月時分仍是絲毫沒有改善。算上從去年六月開始,大明北方己是整整一年沒有下過雨,北直、山東、山西、河南各地都是赤地數千里,連南方許多省份同樣也是大旱。

    六月初六日,禮部上奏:「自二月至六月初,畿輔內外半年不雨,土脈焦枯,河井乾涸,二麥盡槁!」

    北直巡按何爾健也是上奏:「阜平縣丈水洞礦夫張世誠飢餓,將六歲小兒殺死煮食!」

    云南巡撫上奏:「云南大旱,民飢甚,米價驟漲,米每斗至銀四錢!」

    河南巡撫上奏:「……」

    一時間,大明各地紛紛拉響了旱災警報。

    同時間,北方各省瘟疫大作,鼠疫開始流行,河南巡按上奏:「河南滎陽縣春大疫,民死不隔戶。三月路無人行」。

    空前的大旱災讓北方各地又是災民云集,每日湧入京師各地的災民達到數萬,萬曆皇帝下令賑災,並親自求雨。不過這個天災機會卻讓一些文官們欣喜不己,他們認為自己抓到了機會,一時間,大規模攻擊礦稅之害的奏章又是潮水般湧入宮內。

    六月初十日,戶科給事中田大益上奏:「陛下驅率狼虎,驅而食人,使天下之人剝膚而吸髓,以致天災地裂、山崩川竭。禍害自皇上而開,民憤由怨積而來,奈何欲塞民耳目以自解釋。今四方百姓,見陛下在上天警示後仍無意改弘更張,知禍必不解,必定群起為變。為此之時,只有盡殺礦監稅使以謝天下,國家才能有救!」

    接著吏部尚書李戴奏言:「今北直隸各府旱災嚴重,民不聊生,草木既盡,即食樹皮,屍橫滿道,村空無煙,坐而待救濟者有十八萬人。夏麥已柘死,秋種未得播,使百姓坐而待死,更何忍言!而再派宦官四出開礦、徵稅,小民豈能不困!今村裡空,山澤空,郡縣空,部銀空,國庫空,民之窮困如病人血氣已盡!」

    鳳陽巡撫李三才上疏道:「一旦眾叛土崩,則小民皆為敵國」。

    左都御史溫純上疏:「國內百姓,困於水旱,困於開礦,已毫無樂生之心,請即日罷礦稅,逮治稅使李鳳、楊榮、陳增、高淮等人!」

    ……

    攻擊礦稅之害的奏章一波接一波,連新任內閣首輔沈一貫也是上疏勸萬曆皇帝盡罷各地稅使。不過如潮的奏疏中,卻沒有幾個人認真地談談該如何應對眼前這場大災,讓萬曆皇帝憤怒不己。

    六月底,京師報館的《五寨堡新聞報》突然發行黃來福的署名文章:「是守心供職,還是挾私沽名?——淺論天災只是大自然正常現象!」,一石激起千層浪,黃來福署名文章的發行,在大明官場上引起渲然大波!
AJ.191 發表於 2011-8-13 23:00
回到明朝做千戶:正文 第273章 賑災、清議
黃來福在這篇署名文章上指出天災只是大自然的正常現象。例朝例代,甚至是史書上有名的聖君賢臣在位時也經常會有災害,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災害發生不可怕,最重要的是災後及時有效的賑災,以便減少百姓們的損失。不但如此,平日裡的勤政預防也非常重要,如此,就算災害來臨,也不是不可以取得盛年時所取得的成果。

    黃來福不客氣地舉出自己的例子,自己在山西大同兩鎮許多地方的屯田,由於平時注意水利的建設,所以雖與大明北方各地同樣的大旱,但在夏糧秋糧上,卻都取得了很好的收穫,絲毫不輸於盛年時的年景。不但如此,由於採取有效的措施,境內並沒有如其它地方一樣形成流民潮,災後的瘟疫也沒有出現。

    不但如此,在京畿附地,雖同樣是大災,但依從五寨堡模式發展經營的三宮皇莊卻同樣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每畝田地都有兩石穀米的收穫,與附近民戶幾乎顆粒無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大大吃驚。

    這些年中,黃來福與皇室合作經營的各樣畜場、果園、菜園、超市、玻璃廠等都是大大賺錢,眼下就算大災中,各地的皇莊田地同樣取得了大豐收,自然是讓人目瞪口呆,啞口無言。

    黃來福以鐵一般的事實駁斥了所謂災害是上天對皇帝開礦的警示,認為所有借災害攻擊皇帝的官員們都是別有用心,種種目的,都是為自己挾私沽名。黃來福認為,這些官員們如果真的是為國為民,就應該把心思放到賑災及平日裡的政務上,而不是為了私利攻擊這攻擊那的,如果他們真的勤奮,關注民生,他們境內便不會流民滿地了。

    黃來福的文章自然讓無數的文官們暴跳如雷,這篇文章犀利地撕開了他們的道德真面目,許多人想要駁斥,卻發現自己啞口無言。可不是,他們自詡為國之忠臣,一心是為國為民,不過怎麼境內都是顆粒無收,流民滿地?

    同樣是受大災的肆虐,然後山西境內卻是同樣豐收,百姓們也沒有流離顛沛,災後的瘟疫更沒有出現。相反的。由於山西境內容易活命,大規模的流民反而紛紛進入山西求食。這種情況讓人吃驚迷惘,為什麼黃來福這個武夫反而做得比那些自詡國之重材的文人們好呢?難道真的因為他真心關心國事,而那些文人們只是在挾私沽名?

    黃來福這篇文章流傳非常廣,許多看到文章的官員文人們都是感覺臉上火辣辣的,這是**裸的打臉啊,連京師許多識字的百姓們也是議論紛紛。當然了,駁斥黃來福文章的文官們也不是沒有,不過在事實面前,他們的駁斥都是如此的無力。似乎更印證了他們只是為了私利或是掩蓋自己的無能而找的藉口。

    當然了,黃來福這篇文章如此露骨,將所有攻擊萬曆皇帝開礦榷稅政策的人都斥以挾私沽名的用心,得罪的人肯定不少,而且很多還是重量級的人物,畢竟此次天災,連內閣首輔沈一貫與吏部尚書李戴都有藉機上疏攻擊礦稅之害。

    不過現在黃來福卻是無所謂理會這些文官們怎麼反應,放到他現在的地位與影響,就算他再怎麼低調,他也早己是文官們心目中的公敵,低調與高調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再說了,以黃來福現在的武人地位。他的升降早己由皇帝直接裁決,而不必再經過吏部與兵部的考核,自己只要緊抱皇帝大腿就好了,那些文官們怎麼反應,對自己重要嗎?

    與文官們的羞怒等反應不一樣,萬曆帝見到黃來福這篇力挺自己的文章則是大喜,不但立時傳旨嘉獎黃來福治理地方之功,使災年時百姓仍是安居樂業,接下來更是連召黃來福的老爹黃思豪等人進宮宴飲,並賞賜了很多東西,恩寵之意,讓人見了眼熱。這也讓百官們對黃來福更是不滿。

    黃來福這篇文章讓整個大明官場都是沸沸揚揚的,不過他發完文章後就不管不問了,對他來說,與其與這些官員們糾纏於口舌之爭,還不如幹些更重要的事,比如說眼下的賑災。

    萬曆二十九年下半年時,大明北方的流民們便浩浩蕩蕩地湧入各地,主要是分三個方向。一個是京師之地,一個是江南地帶,另外一個則是山西與塞外之地。其中以前往山西及塞外的流民潮最為龐大。

    托黃來福這些年的宣傳,山西這些年的發展早讓眾人看得眼熱,天災仍是豐收,讓人不可思議。還有山西兩鎮轟轟烈烈的五年計劃,需要龐大的用工數額,到這裡就可以活命,特別是到塞外分取土地,前三年還可以免稅,更是吸引人。

    拖家帶口的滾滾人流。滿懷希望,往山西大同兩鎮及塞外之地而來。他們一部分在兩鎮之地被吸引,一部分則是繼續往塞外而去。隨著滾滾流民的到來,一個又一個龐大的移民安置點在兩鎮各地建立。

    到了這裡,不但有柵屋住,每天還有稀飯喝,更重要的是,流民們都會經過嚴格的衛生消毒,換取發放的新衣服,保證不會有傳染病的疫病爆發。在安置點觀察七日後,他們便會被組織起來前往各地安頓勞作,開始新的生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工代賑才是王道,黃來福可不養懶人。

    這些流民們被安置在兩鎮境內只是一小部分,畢竟兩鎮內自己的居民都不少,土地也不多,將他們送往塞外才是正理,畢竟那裡才有無盡的土地資源,也需要大量的人口。

    據移民局的統計,僅僅從萬曆二十九年下半年到第二年的春天,送往塞外的大明流民就高達百萬之多,無數的新城鎮與屯田農場在塞外建立起來。而黃來福從萬曆二十一年開始經營塞外起。這多年中,前往塞外的大明漢人總共不過百萬,此次天災,也為黃來福的塞外佈局,獲得了充足的人力資源。

    黃來福在忙著組織流民移民塞外同時,當然也不會不關注那些仍在內地的流民們,在萬曆皇帝調糧賑濟災民的同時,大批的糧隊也從山西及塞外前往京畿之地,更引起了百官們對塞外的關注。

    早在幾年前,當塞外開始向大明內地輸糧時,很多人己經改變了對該地鳥不拉屎的印象。眼下連大明內地都大災後,塞外仍有餘力輸糧,就更引起人們的重視了。內閣首輔沈一貫甚至向萬曆皇帝建議在塞外諸多地方設立州縣。

    ……

    萬曆二十九年這場大規模的災害一直到年底才有所平靜,此次黃來福的地方治理能力及賑災能力再次引起眾人的側目,在整個大明北方都是一片悽慘的時候,黃來福境下兩鎮卻是屯田豐收,百姓安居樂業,這不能不引起有心人的思考,到底是原因何在。

    而由於黃來福的治理成績及對自己的力挺,萬曆皇帝是越來越對黃來福滿意,特別是今年八月時,黃來福發動大明各界人士踴躍捐款,捐來的財物都以皇帝的名義賑濟災民,讓流民們對皇帝百口稱頌,這更是讓萬曆高興。

    因此,在接下來黃來福向萬曆帝上疏在大明各地設立災害緊急預防體系時,萬曆皇帝當然是立時答應了。眼下大明己經有全國體系的礦務局與稅務局,倣傚這兩局再次成立災害預防局,並不是什麼難事。當然了,該局借鑑的目標自然就是黃來福在兩鎮設立的災害相關部門。

    對於這個什麼災害預防局,百官們自然是有許多非議,不過在萬曆皇帝的力挺下,該局順利設立。事實上,在大明此後幾年的災害中,如萬曆三十一年南北的大水災中,萬曆三十二年京師的大水災中,萬曆三十三年廣東、福建等省的大地震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很快在沸沸揚揚中,萬曆二十九年過去,萬曆三十年(1602年)來到。

    這年的春天,五寨堡一些農場中多了一種新式的栽培作物:土豆!

    早在萬曆二十三年時,黃來福的家丁阿智從南方帶回來了花生,土豆,玉米,紅薯,煙草等數種高產農作物種子。這些年中,五寨堡農政部一直在對這些種子進行研究培育。希望能培育出一些優良品種推廣天下。

    幾年過去了,適合在炎熱地方生存的花生,玉米,紅薯,煙草等幾種農作物良種在五寨堡仍沒有培育出來,不過耐寒的土豆良種卻己是培育出來,並試著在五寨堡一些農場中開始栽種。

    消息傳開,黃來福大喜,別人不知道這土豆的妙用,黃來福卻是知道的,如果這土豆大規模推廣開後,真不知道可以活民多少。

    ……

    黃來福在為土豆歡喜若狂時,遠在千里之外的京師仍是一片沸沸揚揚,百官各種紛爭不休。

    各樣紛爭是大明官場老現象了,動不動什麼事情就是鬧得沸沸揚揚的。不過今年京師官場似乎有了一些新意,出現了另外幾種不同的東西。在去年的京師官場中,雖然攻擊黃來福,攻擊萬曆皇帝的開礦榷稅言論一樣不停,不過久了聽眾也是厭倦了,攻者也多少膩了,加上黃來福文章的打臉緣故,攻擊萬曆皇帝與黃來福的文章今年少了很多,不過另外一種所謂「清議」及廷臣樹黨相攻現象卻是突然冒了出來。

    所謂的清議是由東林黨所引起的,早在萬曆二十二年時,吏部郎中顧憲成被革職為民,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由於遙相應和者甚多,東林之名大著,人稱東林黨。

    這些東林黨人雖然大多在野,不過卻是喜歡發言評論,批評官吏,人稱清議。東林黨人的清議範圍很廣,大到國家大事,小到官員喜好,都難逃他們的清議。

    中國傳統官場都很在乎民間的讀書人輿論,特別是由於應和東林黨人的讀書人極多,這些東林黨人的清議,便似乎代表了大明的民間輿論看法,這幾年中,是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從今年開始,清議的力量,連廟堂上亦有畏忌。

    在歷史上,東林黨人的清議力量確實是越來越大,往往有被清議褒揚的人便萬民傳頌,而遭受清議批評的人則是仕途蹇滯,難得陞遷的現象。到了最後,清議甚至成為一種左右官員陞遷或是影響其身家性命的龐大力量,連朝廷的用人也是看其清議,而不論其真才實幹。最後,這種清議自然不可避免地淪為黨爭及意氣相爭的工具,加速了大明的滅亡。

    眼下東林黨人的清議力量雖然剛起,但己經顯示出了他的威力,很自然的,由於這些東林黨人肆意批評朝中官吏,自然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於是上下呼應,廷臣結成朋黨交攻,就是所謂的齊、楚、浙三黨攻擊東林現象。

    一時間,雙方攻來攻去,一片的烏煙瘴氣。

    對這些所謂的廷臣朋黨交攻,黃來福只是冷眼旁觀,靜靜地忙著自己的事。
AJ.191 發表於 2011-8-13 23:01
回到明朝做千戶:正文 第274章 日月不落
從萬曆三十年開始。一直到往後的年限中,由於齊、楚、浙三黨與東林黨的相攻,朝中政局越發的敗壞,由東林黨主控的民間清議越發成為意氣相爭的工具。只要有人與他們意見相左,便視之為小人。

    隨著東林黨勢力的慢慢加大,與在朝各黨矛盾衝突的加大,清議更是淪為了相互黨爭的工具,各黨廷議國事不是以大局為重,而是以意氣相爭為主,對方說是,我必說非,互相扯皮,爭論不休,如同唐時的牛李相爭一樣,這自然對朝中的政局產生諸多消極的影響。

    往往在朝三黨一個建議或措施尚未出台,立即招致眾多東林清流之士的評品議論,他們引經據典,海闊天空地大加反對,使得不少政策沒出台就泡湯了,比如萬曆三十一年戶部上疏請令有司奉行一條鞭法,就是因為在東林黨的清議反對下流產。

    除了文人間的相互狗咬狗外。黃來福在眾多的東林清流中自然評價非常惡劣,本質上說,東林文人們多出身於江浙大豪,代表的是浙閩走私商人及江蘇大地主官商的利益,黃來福的許多做法及想法自然是與他們相沖。利益與觀點相沖,加上黃來福又是武人,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就怪不得東林黨大大看黃來福不順眼了。

    不過東林黨的種種清議攻擊,放在黃來福身上卻是沒什麼效果,一是他有皇帝的力挺,不管別人怎麼折騰,他的地位都是穩如泰山。二是黃來福也有自己的輿論力量。

    他的《五寨堡新聞報》在大明中下層百姓中非常受歡迎,有著自己龐大的思想受眾群。經過幾年的宣傳,己是越來越多的人讚同黃來福的種種觀點。每次東林黨或是別的文官們攻擊黃來福時,他的《五寨堡新聞報》就立時反擊,效率高,效果好,而且還不時主動出擊,打得他們暴跳如雷又毫無辦法。

    在黃來福身上,不論是在朝三黨,還是在野東林黨,他們的輿**擊向來都不能一呼百應,體會不到那種橫掃一切的輿論快感,眾多不願意被他們「代表」的百姓們讓他們恨得牙癢癢的。

    現在的《五寨堡新聞報》,己經在大明許多城市都設立了報館,他們成為黃來福及萬曆皇帝重要的宣傳及辯護工具,報館的力量。自然是讓眾多的文人文官們看得眼熱,不過遺憾的是,除了黃來福的《五寨堡新聞報》,萬曆皇帝己經禁止再在大明各地設立民報,看著越來越多的城市被《五寨堡新聞報》佔領,輿論陣地一個接一個地失去,各地文人們痛心疾首的同時又無可奈何。

    對於那些文人間的朋黨交攻,黃來福多半是在旁冷眼相觀,不屑於理會,因為他有著自己重要的事情要做。相關的輿論交攻事務,自然有著他控制的《五寨堡新聞報》各主編們主理,己經不需要他怎麼出手。

    ……

    埋頭建設經營中,時間總是過得非常快,時間很快到了萬曆三十六年。此時山西大同兩鎮第一個五年計劃己經成功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也在火熱進行中。

    從萬曆二十七年下半年開始,到萬曆三十六年年底,在這近十年的時間中,兩鎮的建設成果是巨大的,共興修大型水利工程數十處,興建軍屯數百萬畝。原先規劃中鎮內的道路建設也是順利完成,從五寨堡到太原。到大同,到歸化城的水泥道路都己修成。還有兩鎮內的礦山建設也是進入正規的軌道。

    這樣的結果是,兩鎮新式軍屯出產的糧食不但能夠滿足兩鎮軍隊的所有需求,不需要中央撥糧,而且還有餘力救濟外鎮。這樣的底氣,讓黃來福可以免去了兩鎮民戶所有的**糧,讓鎮內百姓負擔大大減輕,加上兩鎮內大量民用水利的興建,也使許多民眾在災年時也有個穩定的糧食收入。

    這種軍屯成就,讓朝野上下目瞪口呆。從鎮內所有軍隊吃救濟糧到自給自足,這樣的變化,只可用天翻地覆來形容。

    農業的發展與道路的通暢又帶來了商業與工業的發展,到萬曆三十六年時,山西大同兩鎮的變化只可用日新月異來形容,數不清的商業城鎮興起,受五寨堡的影響,大規模的農場與手工工場也是在兩鎮各地密佈。此時的山西大同兩鎮,己經成為九邊首要的富足之地,兩鎮的富裕穩定及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吸引了周邊大批的民眾向這裡移民。

    塞外的經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後世的河套地區己經完全被黃來福佔領,不服從統治的部落己經盡數被清除一空,大規模的漢民湧入該地,興建各樣城鎮農場,既為大明各地不斷湧出的流民提供新的去處,也為大明內地帶來了滾滾的好處與安全屏障。

    現在的五寨堡也成為一個傳奇的地方,這裡己成為兩鎮內的農業及手工業科技中心,每每新奇的東西都是從這裡興起,比如說在萬曆三十年時在五寨堡幾個農場中栽培的新式作物土豆,經過幾年試種後。現在己經培育出眾多的良種,並大規模引栽到兩鎮的各個地方去。

    土豆的妙用也讓兩鎮民眾發現,只要種上一些土豆,就算在災年中最貧苦的農戶,現在也很少有餓肚子的可能。小小一個土豆,可說了養活了無數的民眾。而土豆的妙用,也飛快地傳到了餘者北方各地中去。

    在這近十年中,位於五寨堡的「大明皇家軍事學院」培養出大批的合格軍官,配合黃來福治理出來的兩鎮新型軍隊,一個能與文人抗衡的武人集團隱隱形成。而在五寨堡的兵工廠此時己成為大明規模最大的軍工之地,擁有工人萬餘人,所產槍炮遍銷全國,尤其是五寨堡的燧發火銃,更是聞名遐邇,年產量高達驚人的一萬餘桿。新式的六磅炮與三磅炮也早己研究成功,殺傷力巨大。

    ……

    黃來福治理兩鎮的功勞巨大,依萬曆皇帝對黃來福的恩寵,自然是少不了各樣的讚賞與嘉獎。特別是在萬曆三十六年底黃來福上京覲見時,他不顧清議及百官的反對,更是封贈黃來福為正一品的特進榮祿大夫,又任命黃來福為山西鎮,大同鎮,宣府鎮的三邊總督之職。此時黃來福長子黃大郎年己十八。萬曆皇帝特召黃大郎進京,讓他實領錦衣衛同知之職,這種恩寵可說是無復以加。

    萬曆三十七年,黃來福正式就任宣大三邊總督一職,一直到萬曆四十五年這幾年中,黃來福一直在經營三鎮,幾年下來,不但宣府鎮如山西大同兩鎮一樣富足,而且黃來福更多將手伸向塞外。不但臨近宣府鎮的朵顏部落被打得無立足之地,甚至離開薊鎮,遠移東邊。與女真部落爭奪遼東草場。

    而且由黃來福私下控制的武裝商隊更是深入漠北,甚至到了西伯利亞的北海一帶。這些武裝商隊在漠北等地捕殺土著,經營農場牧場,而且參與各樣的皮毛貿易,獲得了龐大的利益,而黃來福自然是佔了大頭。在黃來福任宣大總督的後五年中,單單漠北一年的皮毛貿易,黃來福就從各樣來源中收到了黑貂皮七萬張、黑狐皮三千張,松鼠皮十萬張以及許多海狸皮和貂皮。

    僅皮毛貿易的收入就足以讓黃來福支付漠北所有經營的開支,並保有大量的盈餘,並使自己在無形中增加了一塊巨大的地盤。而在黃來福經營這些地區的同時,萬曆皇帝都是緊密參與,同時間獲得了巨大的好處。從萬曆二十七年到萬曆四十五年,在黃來福治理三鎮近二十年時間中,通過大量合作,黃氏家族的利益己經與大明皇室緊緊連在一起,密不可分了。

    萬曆四十五年,萬曆皇帝封贈黃來福為特進光祿大夫,封候封公就在眼前。

    不過在這年中,此時的遼東,努爾哈赤己於去年正月在赫圖阿拉即大汗位,建元天命元年,國號大金。後金崛起,成為大明在東北的主要威脅力量。此時李成梁己卒,遼東沒有得力之人鎮守,為了應對後金的威脅,在朝野的激烈爭論下,最後在萬曆皇帝的堅持下,黃來福被任命為薊遼總督,以代天子守此京畿門戶。

    薊鎮與遼東鎮是大明九邊中最重要的兩個軍鎮要地,黃來福兼管兩鎮,體現了萬曆皇帝對他的無比信任。

    黃來福領四萬精銳家丁上任,浩浩蕩蕩,皆是清一色的燧發火銃兵,人人有戰馬,隨行的還有數百門六磅炮與三磅炮,黃來福決定以堂堂正正之師。將後金國一舉掃入歷史的塵埃中。

    ……

    萬曆四十六年九月,公元1618年。

    在後金國都城赫特阿拉下,城下黑壓壓的一片人馬,大戰一觸即發。

    雙方陣營分別為大明的六萬軍隊,還有後金的六萬軍隊。相比後金方面的悲憤與慌亂,大明軍隊主帥黃來福則是一片沉靜的神情,此時黃來福年近五十,多年的軍旅生涯讓他心如鐵石,不論遇到什麼事,心神都難以浮動。

    不出所料,看不清形式的努爾哈赤在今年三月份發佈七大恨告天,接著更企圖以奸細內應偷取撫順,這也是努爾哈赤的老計謀,八旗騎兵善於野戰,攻城非其所長,故歷史上他都是以細作混入城中,接著打開城門,歷史上遼東鎮各城的失守大多如此。

    不過在黃來福手中,這一套己經形不通了,自去年他接手遼東鎮以來,除了大力治理當地的軍政各務外,對後金方面的情報也是重中之重,在他的嚴密監視下,後金方面的一舉一動皆在掌握。因此當努爾哈赤企圖以數千人加內應偷取撫順時,黃來福將計就計,不僅當著數千後金兵的面將明軍內應,游擊李永芳一家老小盡數推到城頭一一斬首,而且城外以重兵埋伏,將偷取撫順的數千後金兵一網打盡。

    接下來黃來福大力清除後金細作,將境內所有的女真人斬殺一空。只要是留著金錢鼠尾,身穿胡服的女真男子不由分說,見了就一刀殺了,女子則是賣往各地為奴。在黃來福的大力清除下,努爾哈赤辛辛苦苦十數年在大明境內佈置的細作及內應被一掃而空。而且在黃來福的早有防備下,努爾哈赤對遼東鎮的數地攻擊都宣告失敗。

    此時努爾哈赤髮布七大恨,又偷襲攻擊遼東鎮各地的消息早己傳入大明京師,舉朝震怒,很快,廷議「務期殲滅奴酋,以奠封疆!」的方略議定。黃來福身為薊遼總督,自然負著限期滅金的要任。

    在歷史上,大明是以廢材楊鎬為遼東經略,此時楊鎬早死,黃來福又身為薊遼總督,萬曆皇帝又對他非常的恩寵,自然是由他全權負責,沒有那些無知文人在旁,黃來福自然可以發揮出自己的全部實力。

    歷史上遼東兵備廢黜,大明國庫空虛,遼東鎮缺糧少餉,早無可用之兵。熊廷弼當時在遼陽教場上驗閱三萬兵士中,竟有二萬多人戴氈帽,穿夾衫,不但手無械器,就連起碼的盔甲也沒有。遼東曾有戰馬數萬匹,到了萬曆後期時,只餘下寥寥數百匹贏弱的戰馬。最令人髮指的是,由於當時遼東鎮武備廢弛,在當時的出征閱兵上,劉綎養子劉招孫在演武時居然因為槍柄腐朽,以致槍頭當場脫落。這樣的軍隊裝備,哪能出徵得力。

    現在這一切自然都不存在了,萬曆皇帝隨黃來福經營九邊諸鎮及塞外二十年,還有黃來福為皇帝操辦的皇莊,一起合開的水泥廠,毛紡廠,玻璃廠,大超市等,還有幾年前興起的煙草專賣,徵收上來大量的礦稅等,早己積累起巨大的財富。一邊是九邊軍鎮一個接一個的自給自足,不需要朝廷的巨額支出,一方面是每年各方面的大量財富收入,加上大量的軍官培養,每鎮的甲等軍不斷編練出來,此時的大明,己經可以說是兵精糧足,強悍若比太祖高皇帝時期。

    萬曆皇帝詔令黃來福可以調山西鎮、宣府鎮、大同鎮、延綏鎮、甘肅鎮等各鎮兵馬支援,甚至可以全國總動員,一舉滅除後金,可說是權力重大。而且出征滅金的大規模糧餉支出,萬曆皇帝早己令戶部準備,需要多少,就出多少,不夠的話,他的內庫也會源源不斷地給於支持。相比歷史上萬曆皇帝需要向各省加派遼餉,此時的他可說是財大氣粗,氣定神閒。

    在軍隊上,由於薊遼兩鎮黃來福就任不久,兩鎮的甲等軍還未練出,因此黃來福令兩鎮當地軍隊守備,只調宣大三鎮三萬甲等軍來遼,加上自己的四萬精銳家丁火銃兵,一共集合了七萬人的精銳野戰軍。

    此時山西及大同兩鎮的總兵分別為江大忠及楊小驢,二人跟隨黃來福幾十年,早己是主僕情深,在黃來福調到薊遼後,他們仍是忠實地貫徹著黃來福在三鎮中的種種政策。加上黃來福的勢力及利益集團在三鎮之地根深蒂固,因此就算黃來福沒在這三鎮中,黃來福在幾地的影響力仍是非常深厚。

    此時在黃來福一聲召喚後,二人便興高采烈地領著軍隊前來助戰。

    在糧餉上,黃來福還是老規矩,以建州及更北邊的土地為誘引,向大明各地發行平遼債券二百萬兩,在這種債券發行上,黃來福早己是輕車熟路,幾十年下來,身上不知背了幾千萬兩銀子的債務。不過以黃來福的金字招牌,民眾對於黃來福發行的各種債券早己是迷信己深,因此黃來福才發行平遼債券沒多久,便被搶購一空,在短短幾個月之內,黃來福便籌備到了足夠讓自己支配的軍餉錢糧。

    七月,在糧餉充足,山西及大同軍馬又到齊的同時,黃來福領軍開始**,很快便勢如破竹,攻入後金國境內。

    萬曆二十九年時,努爾哈赤創立八旗,一牛錄為三百人,首領稱「看錄額真」。五牛錄為一甲喇,首領稱「甲喇額真」。五甲喇為一固山,首領稱「固山額真」。每一固山有特定顏色之旗幟,當時滿洲軍共有四個固山,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之旗幟。萬曆四十三年,滿洲軍建制擴大,又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個固山,共有八個固山。固山即漢語旗的意思,故八固山之建立,亦稱「八旗制度」。

    努爾哈赤將全體女真人編入八旗,實行軍政合一的制度。旗民出則為兵,入則為民。有事徵調,無事耕獵。在行軍時,逢地廣則八旗分路並行,逢地狹則合為一路。征戰時,大刀長槍為先鋒,善射者從後射擊,精兵相機接應。

    此時的努爾哈赤有八旗精兵六萬餘人,加上旗中善戰的壯婦,還有一些歸附的蒙古部落等,約有兵力近十萬人。歷史上八旗兵剽悍善戰,此時也不例外,不過他們再善戰,以他們大刀長槍加弓箭這種原始的裝備遇上黃來福的全燧發火銃精兵時,便如以卵擊石一般,被打得滿地找牙。

    從七月到九月,黃來福以輕微的代價,很快掃平了後金都城赫特阿拉的外圍,除一部分守留的精銳軍馬外,領軍六萬,人人配備戰馬,浩浩蕩蕩地逼近赫特阿拉,進行這場滅國之戰。

    一路而去,黃來福實行就食於敵,斬盡殺絕的政策,所遇女真人村鎮,男的殺光,女的賣光,所到之處,清潔溜溜,給努爾哈赤以沉重的打擊,畢竟他的族人少,死一個便少一分力量。

    明軍從遼陽而來時,步步緊逼,不論滿洲兵如何應對騷擾,仍是一路全師而來,只逼向赫特阿拉。進入後金境內後崎嶇難行的道路,密佈的叢林,眾多的路障,無數的後金騎兵騷擾小隊都阻擋不了明軍前進的步伐,在決對的實力面前,不論後金如何折騰,都起不了什麼效果。

    到了這個時候,滅亡的陰影籠罩在女真人上下的心中,他們的十萬軍隊,經過這幾個月的打擊,己經只餘六萬,雖然大多是八旗兵中的精銳,不過他們卻是軍心慌亂,上下都不知道能不能渡過這場劫難。

    到了這個時候,滿洲兵與明軍的決戰己經不可避免。

    決戰,而且必須野戰,明軍糧草充足,一隊隊精銳火銃手護衛的補給線穩如泰山,攻城又天下無雙,如果困守孤城,女真人只有死路一條,畢竟論守城之戰,他們不是明軍的對手,也將自己陷入了死地,只會被困後慢慢滅亡。

    而且女真人認為自己擅長野戰,如果決戰戰勝了,後金國或許還有生機,戰敗了,後金國就此國滅族亡。

    決戰,死戰,必須進行。

    ……

    炮聲震天,一門門六磅炮射出的砲彈在滿洲騎兵中炸響,騰起一陣陣煙霧的同時,也帶起了一片片橫飛的血肉。六磅炮後是三磅炮的轟擊,百門火炮的轟鳴造成了滿洲騎兵大量的傷亡,戰馬因受驚而橫衝直闖,幾近不能成軍。

    滿洲兵馬隊不能說不奮不顧身,他們用滿語大呼殺敵,卻改變不了實力差距造成的結果。努爾哈赤一開始就投入了五旗四萬餘人的攻擊部隊,三旗攻擊明軍正面,兩旗分別攻擊明軍側翼,餘者三旗為預備隊。

    在正面的攻擊騎兵中,甚至還有八旗兵中最精銳的一千白甲兵,三千紅擺牙喇兵,他們個個都是最精銳的戰士,每人頭上頂著避雷針,身上披著兩層精良的棉甲或是鐵甲,身下騎著最優良的戰馬,甚至戰馬上也有馬甲的全身防護。他們手上端著長長的騎槍,漲紅著臉,只是惡狠狠地衝上來。然後一個個倒在明軍火炮與火槍的轟鳴聲中。

    面對滿洲兵的攻擊,黃來福甚至只出動了兩萬人,餘者四萬人只是在一旁看戲。但黃來福順便出動的兩萬人,全部都是他二十年來精心訓練的精兵,有著強悍的作戰意志與能力,配合的是軍校培養出來的職業軍官團,裝備的是全配備刺刀的前膛燧發槍與滑膛炮,使用的是空心方陣和三排陣列的戰術。眼前衝來的只是全部以冷兵器裝備的八旗兵,雖然他們很多是騎兵,但面對黃來福這只純火器的大明近代軍隊,還是改變不了被一邊倒屠殺的命運。

    不論是正面還是側翼,滿洲騎兵經過明軍百門火炮的轟擊後,己經是死傷纍纍,就算衝過火炮造成的死亡彈幕,他們也逼不近明軍戰陣中的百步範圍。一排又一排的火銃兵射出死亡的彈丸,讓戰陣前的屍體積成厚厚的一層,也讓這一帶成了生命的禁區。

    滿洲騎兵中衝在最前面的白甲兵與紅甲兵傷亡最為嚴重,他們果然不負悍勇之名,一部分騎兵甚至衝到了離戰陣二十步的地方,不過此後他們再也衝不過去了,而且他們也只是比別人少死幾秒鐘。當這些八旗兵中最強悍的戰士在火銃的轟鳴中一個個跌馬倒在地上時,他們死去的眼睛仍是睜得大大的,內中有震驚,有迷惑,有不甘心,不明白為什麼會是這樣。

    也是,他們是野蠻人,不明白文明與科技的力量。

    第一次衝擊,四萬八旗兵死傷五千餘人,其中最精銳的白甲兵與紅甲兵更是傷亡大半,看明軍方向,似乎還沒有傷亡。而且此次滿洲兵出擊的部隊是己方的大半,明軍方面似乎只出動了小半人馬應戰。

    這樣的結果,讓努爾哈赤接受不了,也讓滿洲兵上下接受不了。

    他們瘋狂了,他們熱血了,英勇的滿洲騎兵冒著明軍密集的炮火,一次次衝向明軍陣營進行英勇的戰鬥,連努爾哈赤身旁的三旗預備隊也是接連出動人馬攻擊,不過他們也只是留下一片片的屍體。

    從始自終,出來戰鬥的只是那兩萬明軍,餘者大部仍是不動如山。其間有部分瘋狂的滿洲騎兵衝向看好戲的黃來福中軍大部,意圖從這裡打開局面,不過除了繼續留下屍體外,這四萬餘人的明軍大陣仍是不動不動,只是靜觀好戲。

    激戰數個時辰,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瘋狂後,努爾哈赤及八旗上下才明白過來,似乎自己的六萬人馬己經傷亡過半了,而對面出戰的兩萬明軍傷亡有沒有二十人?更不要說還沒出動的那四萬明軍大部。難以形容的膽寒與恐懼湧上他們的心頭,他們要崩潰,要逃命了。

    後金軍的動向盡收眼中,這個時候,黃來福才吐了一口氣,淡淡道:「又一個八里橋,無聊的戰鬥!」

    他揮揮手:「全軍出擊,滅此朝食!」

    ……

    九月十六日,赫特阿拉之戰七日後。

    「抓到了努爾哈赤?」

    黃來福接報大喜,當日赫特阿拉一戰後,六萬後金軍死傷大半,努爾哈赤敗退入赫特阿拉城內,不過他不敢在城中久居,畢竟困守城池只是死路一條。以努爾哈赤的經驗,自然知道再堅實的孤城也有被攻破的一天,幾十年前的哱拜與楊應龍就是教訓。因此他很快便領一部殘軍破城而逃。

    黃來福令部下緊追不放,數日追擊後,努爾哈赤身旁旗主兒子護從等死傷殆盡,自己也被親身抓獲。

    黃來福領著一些親衛護從,還有江大忠,楊小驢,顧大刀,還有那個人一起進入前方一個小屋。按說抓到努爾哈赤這樣等級的俘虜,要交於朝廷議處才是,但是黃來福出於自己的某種考慮,卻是暗中下令將努爾哈赤關到這裡。

    進入小屋,眼前呆坐著一個留著金錢鼠尾豬尾辮的糟老頭,雙目無神,神情憔悴,看不出這人曾是歷史上那個對漢人犯下空前災難的喪心病狂之徒。

    聽到動靜,努爾哈赤暗淡的雙目慢慢轉了過來,眼中沒有絲毫表情。他看了黃來福一眼又低下了頭,猛然,他的頭抬了起來,死死瞪著黃來福身邊的那個人,良久,他的雙目亮了起來,用漢語道:「是你……」

    努爾哈赤慘笑了一聲,轉頭看著黃來福道:「原來二十年派人刺殺我的人是你,為什麼,二十年前你就開始對付我了?」

    黃來福淡淡道:「奴爾哈赤,知道我為什麼在幾十年前就要置你於死地嗎?」

    他揮揮手,讓江大忠,楊小驢,顧大刀等人出去。江大忠三人怔了一下,接著便領命出去,眼下的努爾哈赤要死的樣子,自然不可能對留在屋內的黃來福造成任何威脅。

    黃來福走到努爾哈赤身旁,低聲慢慢在他耳邊說起來,隨著黃來福的話,奴爾哈赤的眼睛越睜越大,突然他大叫一聲,惡狠狠向黃來福撲來。猛然他一下停住,一把滴血的尖刀從他後背透出。

    黃來福將鋼刀慢慢在奴爾哈赤腹內攪動,奴爾哈赤眼睛突出,全身顫抖不停,大塊大塊的血塊從口內湧出,他伸手想去抓黃來福的臉,卻怎麼也抓不到,最後轟然倒在地下。

    黃來福將鋼刀從奴爾哈赤體內抽出,看也不看屍體一眼,只是取布慢慢擦拭刀上的血。江大忠等人衝了進來,看到眼前的樣子,都是怔了一下,不過卻沒有一個人說話。

    良久,楊小驢道:「少爺,此戰我軍大勝,那些俘虜如何處置?」

    赫特阿拉一戰後,連城內的居民,連被俘的女真軍士,連各地抓來的女真人,約有二十萬人左右,可說後金所有的族人盡在此地了。

    黃來福淡淡道:「對胡虜不可有絲毫仁慈之心,需斬盡殺絕!」

    他眼中寒芒一閃,轉頭對楊小驢笑道:「小驢,你聽說過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嗎?」

    楊小驢道:「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怎麼沒聽說過……」

    他猛然語氣低了下來,道:「難道少爺……」

    黃來福大笑道:「不錯,我當效仿薛將軍,徹底以定遼事爾!」

    江大忠,楊小驢,顧大刀三人抱拳肅立道:「大帥英明!」

    黃來福推開房屋,外面陽光照進來,讓他眯了眯眼。

    他按劍向前走去,太陽照在他身上,金光閃閃的。感受著太陽的溫暖,黃來福嘴上不由愉快地哼起了歌:「我得意的笑,得意的笑,求得一生樂逍遙……」

    楊小驢等人早對黃來福的怪曲見怪不怪,只是相視一笑,均想:「大人一高興,又開始哼怪調了!」

    ……

    遼東平定,黃來福上奏報捷,萬曆帝大喜,命禮部頒旨褒揚三軍,更著重表揚黃來福。

    捷報傳開,天下振奮。對大明來說,後金被滅,只是宣示大明赫赫武功的一個小插曲,此時史書也只是將其列為萬曆四大征之一征。不過對於黃來福來說,奴爾哈赤身死族滅,對他卻是意義重大,只可惜這種特殊的感覺不能跟別人分享。

    數年後,大明各地發生了幾起人命案。大明各地每年都會死人,沒什麼大驚小怪的,因此當地官府只當普通人命案來處理,最後久而偵辦不了,便不了了之了。不過只要翻開後世史書,便知道死的這些人可不是普通的小角色,記有李自成、張獻忠、劉宗敏、李岩,羅汝才、宋獻策、牛金星等幾十人。

    ……

    時光忽忽,轉眼到了崇禎十七年。

    此時天下承平已久,雖然各省照樣每年水旱災害頻繁,多有流民載道。不過百姓們卻多了幾個去處,膽大的或去塞外,或走南洋。膽小的便在附近州城找個農場或是工廠做工,總有個活命的去處。加上每年朝廷賑濟及時,總是餓不死。最不濟,大家便啃土豆與紅薯好了。造反?可沒人想到這一點。

    這些年來,大明新奇的東西可不少,幾年前,那個老出新聞的山西鎮五寨堡出了一種用蒸汽機器帶動的紡紗機,比十年前發明的水力紡紗機效果增加數倍,曾轟動一時。

    當時的《五寨堡新聞報》曾撰文分析,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大明農業的發展,帶動了商業與工業的發展,在急劇擴大的國內外市場需求面前,大明的手工工場已經走到了盡頭,以機器代替手工工業的歷史潮流己經不可避免來到。

    對於這個分析,各方意見不一,特別是那些東林清流們,更是大力抨擊。不過這些年來,五寨堡老是出一些奇怪的東西也是讓人側目。比說如五寨堡新法煉就的鋼材,新標準的水泥,切割金屬的鏜床、刨床等,無一不是讓人見了驚奇。

    對於這些東西,大明傳統的文人還是認為這些東西都是奇技yin巧,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在京師的一些紅夷就不這樣認為了,他們大驚小怪地組團去五寨堡參觀後,個個都是讚歎不了,對大明的文明與科技大加讚賞。

    甚至有一個紅夷還專門在《五寨堡新聞報》上撰文感慨,相比東方文明,西方文明不足之處太多了,他認為西方諸國必須全盤漢化,去除西方文明中劣根性的東西,這樣西人諸國才有出路。對於他這個說法,大明文人們是好評如潮。

    ……

    比起往年,今年的正月十五更為熱鬧,從早開始,人山人海的人流,還有各樣的馬車,便絡繹不絕的往城外開去。眾人臉上都帶著興奮的神情,不錯,今天有一個更為新奇好看的東西,比五寨堡的機器紡紗機更讓人好奇,就是城外那個有「武瘋子」之稱武小桂搞的叫什麼「火車」的東西。

    說起這個武小桂,在大明算是一個傳奇的人物了,在五十年前,礦工出身的他受到了五寨堡奇技局(現稱為大明皇家科技中心)的嘉獎,便一發不可收拾,與同樣有「凌瘋子」之稱的岢嵐州秀才凌峰一起,幾十年中都在折騰各樣東西,特別是那個叫什麼火車的東西。

    說起這個火車,據說武小桂是從礦山上的運煤圓木軌得到的靈感,後來慢慢的用鐵軌代替了圓木軌,開始的火車車身是用牛拉動,折騰了多次,讓人笑話了多年後,聽說最近一些年中才開始用蒸汽機頭代替。

    這種初級火車剛出來時,世人大吃一驚的同時,接著很多人開始指責,首先有人指責武小桂浪費,將好好的鋼鐵埋到土中,又有人說隆隆的機車聲破壞了各地的安寧,使鐵路兩旁的牛羊受驚不敢吃草,雞鴨受驚而不能下蛋。有人說車頭冒火把附近的樹燒焦了。還有人說車頭會爆炸,車廂會顛覆,安全很有問題。

    而且這種蒸汽火車速度慢,載煤量也不多,外型難看,行駛時又顛簸劇烈,甚至把鐵軌都顛壞了,根本就沒有馬車好用與妥當。面對種種譏笑與責難,武小桂與凌峰沒有退縮,加上黃來福的支持,他們繼續克服困難研究下去。

    經過多次的研究與機車和軌道的技術革新,加上黃來福的建議與提醒,在今年初,武小桂終於研製成功了這種新式的蒸汽火車。不但提高了機車的載重量和速度,而且在機車上增加了彈簧和其他部件,減輕了震動,大大提高了穩定性。

    在鐵路軌道上,他拋棄了用優質木軌外包鐵皮的做法,而是全部採用純鐵鑄成的鐵軌,並在枕木下鋪了石子,從而加強了鐵軌的抗震能力。如此,有後世意思的真正火車便誕生了。

    此次火車試行的是從京師朝陽門到通州的一截路線,新式火車試行的消息傳出後,不但京師百姓盡出,連京畿附近的民眾都趕來觀看,到了這個時候,火車旁早己是人山人海,圍觀的人群中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小孩,有書生,有官員,還有一些紅夷等人。

    每個在場的人都是精神振奮,有些人喜形於色,有一些人則是驚訝不已,場面可說是各式各樣。其實經過這麼多年對武小桂的嘲笑後,各人都有些麻木的感覺,其間也有對武小桂毅力的佩服,因此此次新式火車試運行,倒是人人期待。

    終於在萬眾矚目中,火車在預定的時刻開動,一聲鳴響,火車牽著幾十節的車廂,載著數十噸的貨物,還有一些膽大好奇的乘客,轟隆隆向前開去。

    一片的歡呼聲,許多人跟著火車一起跑動,甚至有一些人還騎著馬沿路跟隨火車前行。望著車下歡呼的人群,車內己是白發蒼蒼的武小桂與凌峰緊緊抱在一起,淚珠滾滾而下,五十年了,他們終於成功了。

    ……

    黃來福也在人群中觀看,身旁只帶著幾個精銳護從,還有江大忠,楊小驢,顧大刀等幾個老兄弟,看著火車的遠去,他內心中有些興奮,有些欣慰,也有些傷感,大明走到現在,己經步入正式的軌道,就算沒有他的扶持,或許也可以平穩地走下去了吧?

    此次黃來福回京,是正式向崇禎皇帝請求退休告退的,他鎮守遼東數十年,可說是享盡了哀榮,每年皇帝都有大量的賞賜下來,他每次進京,皇帝也都是連日召見宴飲,就算黃來福離京,也都是依依不捨。沒辦法,現在黃來福與皇室的關係太密切了,相互的利益己經是根深蒂固,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其實這幾十年中,攻擊黃來福的各種奏疏仍是不少,不過從萬曆皇帝到天啟皇帝,再到崇禎皇帝,接連幾代皇帝都是一如既往的維護黃來福,笑話,不說黃來福與皇室間的相互利益聯繫,就是現在黃來福身上,代皇帝,代朝廷背著的各樣債券,銀錢數額己經高達驚人的一萬萬兩,搞翻了黃來福,這些債誰去背?想讓天下大亂不成?

    就算黃來福那些政敵也是明白這一點,也不知道這些人私下買了多少黃來福發行的各樣債券,所以明面上攻擊歸攻擊,私下最關注黃來福安全的,反而還是他們。

    幾代皇帝的恩寵讓人羨慕嫉妒,不過現在黃來福己經七十多歲了,雖說他還是身體健康,再活七十年沒問題。不過他的心己經累了,只想好好地休息一下,不過聽說皇帝堅決不許,就算黃來福從薊遼總督的位子上退下,也想讓黃來福進入內閣,擔任戶部尚書一職。畢竟黃來福的理財能力是擺在那的,眼下大明雖說太平,但還是有眾多的危機,特別是財政問題,更是幾百年來一直伴隨著各代皇帝,眼下的崇禎皇帝也不例外。

    果然黃來福回到京師府邸,還沒與妻兒老小說幾句話,崇禎皇帝己是派人召見,正好今日是上元夜,宮中要舉行晚宴,召黃來福進宮,正好君臣敘敘舊。此時還早,二人在紫禁城內漫步,相談甚歡,崇禎很喜歡與黃來福談話,認為這老頭言談風趣幽默,而且見解多,特別是邊地種種見聞,可以讓自己在煩悶的政務中開懷一樂。

    其中黃來福提出告退榮休的意思,崇禎帝皇帝堅決不肯,反而非常希望黃來福能進入內閣,為自己排憂解難,看著皇帝那殷切的神情,黃來福嘆了口氣,心想難道自己真的要活到老,幹到老不成?

    不遠處是「萬歲山」,又稱「煤山」,看著山上那顆歪脖子樹,黃來福有些出神,在內心中說了一句:「大明……」

    感覺到皇帝的目光注視到自己身上,黃來福微微一笑,拱手深揖到底:「皇上厚愛,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崇禎皇帝雖然覺得黃來福的神情有些奇怪,不過最終黃來福答應了自己的要求,還是讓他很開心。

    ……

    黃來福回到自己的府邸,這是靠近燈市口大街的一片豪華宅院,佔地達十餘畝之多,內中假山怪石,亭台樓閣,極盡精美。該院由當時的萬曆皇帝親賞,在這京師寸土金寸之地,價格可是非常高昂。

    進入大廳內,顧云娘正與渠秀荷,劉玉梅諸女在打著雙陸,旁邊一大堆孫子孫女兒媳之類的東東圍在旁邊觀看,黃來福活到現在,兒子女兒孫子孫女不計其數,光自己的兒子,就己經排到了黃十五郎,還有幾個女兒,子又生孫,孫又娶妻,可說是人丁興旺。因黃來福的權勢與影響,這些兒子孫子大多在大明各地身居高位,加上黃來福在數鎮的門生部將,外圍影響等,形成一個龐大的勢力集團。

    見黃來福回來,眾人紛紛上來行禮問安,在黃府中,黃來福可是決對的主心骨。黃來福含笑點頭,應和了幾個上前撒嬌的曾孫曾孫女一陣,並寵愛地摸了摸他們的頭。

    顧云娘打著雙陸,也是轉頭問了幾句,道:「老爺回來了?皇上說些什麼?」

    黃來福微笑道:「沒什麼,夫人你玩吧!」

    顧云娘道:「對了,十五郎來信了,這孩子,信都懶得寫,好在有大郎督促他。」

    黃十五郎是黃來福最小的兒子,由顧云娘所生,顧云娘年近五十才生下他,自然是非常寵愛,黃十五郎年紀雖然不大,但輩份可不小。眼下正在大明皇家海軍艦隊上任職。

    黃來福接過顧云娘遞過來的書信,回到自己的書房,他拆開書信看了看,笑罵了一聲:「這臭小子!」順手將書信扔在桌上,感嘆了一句:「年輕就是好啊!」

    他舒服地靠在墊著錦緞絲棉軟墊的椅榻上,想了想,又將書信取來細細觀看,慢慢的,他神情似乎有些痴了,十五郎的書信勾起他的回憶,數十年的往事一一掠過心頭。

    ……

    海浪衝擊的轟鳴聲不斷響起,波光鱗鱗的海面在晨光照耀下金光璀璨,一隊懸掛大明日月旗與龍旗的龐大艦隊正劈波斬浪,駛向前方。數百艘大帆船組成的艦隊氣勢逼人,似乎在宣示著大明如日中天的國力。

    這只海面上行駛的艦隊正是大明帝國的驕傲——大明皇家海軍艦隊。這是一支包括輔助艦在內共有五百餘艘船的龐大艦隊,有近二百艘的大帆戰船,五十艘帆槳戰艦,配以四萬水手,裝載七萬士兵,另有三百多艘平底駁船和貨船跟隨。

    自二十年前大明皇家海軍艦隊組建後,就為大明朝立下了赫赫之功,不論是宣示大明在東面海洋上的霸主地位,還是經略南洋,護衛商船等,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崇禎十年,大明皇家海軍艦隊交由威名赫赫,原錦衣衛都督黃大郎統領。黃大郎是原薊遼總督黃來福的兒子,黃家與大明皇室關係密切,黃大郎又為人穩重踏實,實得皇帝信任,將艦隊交於他管理,自然是讓皇帝非常放心。

    此次艦隊出動,是前往南洋宣威天朝威儀,這數十年來,大明在南洋各地經營日深,無數的漢人在南洋各地開闢農場,經管養殖,商業貿易等,大明在南洋的利益比重己是一日重於一日,不可避免的,也加深了大明與南洋各紅夷之間的矛盾。有消息傳出,荷蘭人正聯絡各夷蠢蠢欲動,為了護衛大明在南洋的利益,大明皇家海軍艦隊的出動不可避免。

    此次宣威,不但大明艦隊出動,甚至還有日本國,朝鮮國,安南國,呂宋國等國一起派船隊跟隨,可說是聲勢浩大。

    艦隊中巨大的旗艦名為「鎮海號」,此時緊跟在旗艦後面的是一艘名為「破虜號」的大帆戰艦,艦長便為此時就任海軍參將的黃十五郎,此時他正凝神看著一冊書卷。

    「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軼漢唐,際天極地,罔不臣妾。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國,固遠矣……若海外諸番,實為遐壤,皆捧珍執贄,重譯來朝……」

    良久,他嘆了口氣,道:「前人風範,引人嚮往,三保太監雖是一閹人,卻是吾輩之榜樣啊!」

    他身旁的楊驢之昂然道:「現今聖天子在位,又有黃大人如此賢臣輔助,我天朝海軍再次掃橫海外諸番也非不可!」

    楊驢之為楊小驢之孫,此時與黃十五郎一起在「破虜號」上任職,相同的理念加上兩家的關係,二人雖是輩份不同,但卻是非常的要好。二十年前,在黃來福的極力鼓吹下,大明皇家海軍艦隊成立,幾十年來,這只艦隊同樣浸透著黃來福的心血,他鼓吹的「戰艦所處,皆為大明之國土」、「大明的商隊需要大明的戰艦護衛」等理念也是深入人心,楊驢之與黃十五郎都是黃來福思想的崇拜者及追隨者。

    「不錯!」聽了楊驢之的話後,黃十五郎大聲應和。

    二人忍不住來到甲板上,外面正有一些士兵在唱黃來福題寫的海軍軍歌,唱得如同鬼哭狼嚎般。

    二人依甲板上極目望去,海天一色,景色壯麗,讓人心中毫情湧起。黃十五郎大聲道:「我皇明身為天朝,四方蠻夷,皆沐於皇恩之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吾身為大明臣子,當以教化萬夷,傳播聖人教義為己任!海洋,就是我的見證!」

    楊驢之大聲道:「我也是!」

    ……

    「萬歲!」

    前方港口隱隱在望,各艦中山崩海嘨的萬歲聲此起彼伏響起,各艦士兵刺刀如林豎立,不知誰又鬼哭狼嚎地唱起了軍歌,慢慢在海洋的上空匯成一片。

    「越過高山,屍橫遍野。艦過大海,屍浮海面。……日月不落,永照大明!」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