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重生之我是八賢王 作者:賀蘭拓跋 (連載中)

Nineider 2009-3-19 21:08:09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16 24042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9 21:30
第一卷 初到宋境--第二卷 江南行 第九章 二李反

    揚州

    李重進收到趙匡胤的傳旨,正準備去汴京覲見趙匡胤。有偏將向美面見他並勸說道︰“將軍是周朝至親,今日若去汴京朝見宋主,末將恐將軍此去一去不復返啊。”

    李重進本也有此慮,心里默然,急道︰“若不去,恐怕趙匡胤責怪啊?”

    向美道︰“古人有言︰‘寧我薄人,毋人薄我,’現在趙匡胤剛剛平定潞州,他們的兵馬一定相當疲憊,將軍何不馬上起兵,率軍直接殺向汴京。這就是先發制人,後發至于人啊。”

    李重進心有所動,忙說︰“但是我們的兵力不足,我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向美說︰“如今只能扣留趙匡胤的使者,然後將軍派人向南唐國主祈求借兵相助。只要南唐能出兵,我們大事可成。”

    李重進如今如熱鍋上的螞蟻,七上八下的,目前到了如此地步,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只好說︰“現在想做宋朝的忠臣是不可能的了,起兵反抗也有可能會死。左右是死,不如奮力一搏吧。”

    于是,李重進扣留大宋使者,派人聯絡南唐。接著整備軍馬,修繕城池,準備戰守。

    且說趙匡胤正在汴京商議潞州,澤州地方的治理和恢復。卻有南唐使者前來朝貢,並獻上書信一封,趙匡胤看了,但見上面寫著︰

    “大周淮南節度使李重進,奉書南唐國主麾下︰重進,周室之懿親,世受先帝之厚恩,不忍背負,今將舉兵入汴,乞國主能援助一旅之師,共同聲罪討逆,若幸得成功,重進當拱手听命。惟望大王垂諒!”

    趙匡胤看完,先是對南唐的使者說道︰“你們國主能這樣誠心待朕,朕心甚慰。告訴你們國主認真派兵防守各處要塞,不要讓叛兵攻入你們的國土。朕馬上就會派兵平叛了。”

    待南唐使者走後,趙匡胤才對趙普嘆氣道︰“這場戰是不可避免的了。不論朕怎麼做,李重進還是要反叛。”

    趙普回道︰“既然皇上如此不願起刀兵,不如再給李重進最後一次機會吧。”

    趙匡胤問道︰“計將安出?”

    趙普說︰“皇上讓李重進到汴京朝見,李重進是擔心到了汴京皇上對他不利。那這次皇上不必讓李重進來汴京,皇上可下旨封他平盧節度使,讓他出鎮平盧。則此他不用到汴京,到了平盧也是節度使。如果他听從皇上的旨意,也算是承認了皇上的威嚴。”

    “如此甚好!”

    李重進收到宋主封他為平盧節度使的旨意時,心里更加認為宋主把他調離揚州是準備對付他了,于是又派人去南唐祈求相助,而自己宣布起兵反叛朝廷。

    這次因為是意料中的反叛,所以趙匡胤很從容的分派了兵力︰歸德軍節度使石守信從宋州出發,泰寧節度使王審琦從兗州出發平叛。

    李重進沒想到宋廷的反映這麼快,平叛大軍好像準備好的一樣快速開到了淮南,而聯絡南唐信使還沒有回來。沒辦法,只好派向美領兵出城迎敵。此時向美也已經膽怯,但是當時是他自己勸說李重進反叛的,所以如今也只好硬著頭皮上了。向美領大軍駐扎在第一線與石守信對峙,不停的派人向李重進要兵。李重進幾乎把揚州的兵都派到了向美的大營。

    卻說竇儀見皇上平定李筠之後,先是派陳思誨賜李重進丹書鐵券,後又在朝政上見南唐使者獻上了李重進的書信,一樁一樁的事情就像當日二皇子所說的一樣,心里不由的很是震驚。于是面見皇上把當日的情形告訴了皇上。

    趙匡胤也覺驚奇,于是傳旨讓趙德昭覲見。

    趙德昭還不知道趙匡胤找他有什麼事情,到了大殿看到竇儀還以為是皇上要考究自己這幾日的所學,卻是完全忘了當日自己所說的話。

    “v眩 講篷即筧爍嫠呶宜的愕比詹碌攪宋一嵯任茸±鈧亟 咸埔膊換崍 俠鈧亟磁選2恢 捎寫聳攏俊br />
    趙德昭一听此事,才想起當日自己為了爭面子出風頭就泄露了天機,心里面暗暗把自己罵了一番,以後再也不能自以為是了,該好好練練書上所說的胸有城府了。

    見皇上和竇儀都看著自己,趙德昭先止住自己罵自己,然後迅速想了一會,開口道︰“確有此事。當日孩兒見竇大人憂心此事,想起皇太後在世時曾經告訴我說父皇是天下一等的英雄,如今有趙普丞相相助,天下沒有可以難倒父皇的事情,于是就隨便說說安慰竇大人的。”

    趙匡胤笑了笑,皇太後看重趙普他是知道的,沒想到皇太後如此夸獎自己的兒子。

    “那你給父皇說說,如今李重進反叛。朕派石守信王審琦平叛可有不妥之處?”

    趙德昭想了想,說︰“父皇,李重進靠近南唐,如果我軍與李重進苦戰,定會讓南唐的探子以為我軍兵力孱弱,如此他們今後與我軍敵對時在心里面有優勢想法。若日後我軍平定南唐恐有惡戰。如今李重進的兵力都在外圍,如果父皇還能有一只軍馬直接到達揚州,則李重進必然會召集向美回防。如此父皇可讓石將軍和王將軍趁機進攻,則向美必敗。而我軍則可乘大勝之機奪取揚州。”

    趙德昭的圍點打援的想法在軍事史上屢屢發生,所以自己說出來感覺很平常,但是在趙匡胤和竇儀听來就感覺完全不一樣了。尤其是趙匡胤,從21歲從軍,始終在軍營里,很少跟自己的家人相聚,兒子都是由母親杜太後撫養,如今發現自己的兒子是個可造之才,怎能不興奮。

    “那你說父皇應該派誰去?”

    “孩兒認為父皇親自出征為好。一則石將軍和王將軍都是我軍大將,別人指揮不了;二則是父皇御駕親征,將士們必效死力,可一鼓作氣攻克揚州;三則是南唐肯定會趁機慰問我軍,以觀我軍實力。父皇在,定可使他們懼我大宋。”

    趙匡胤听從趙德昭之言,留晉王趙光義留守汴京。自己親自乘戰船從汴京出發沿汴河東進,不數日大軍抵達泗州登岸,兵鋒直抵揚州。揚州兵力空虛,李重進心里慌亂,一邊下令征兵,一邊派人讓向美回防揚州。

    向美收到信函,心里一陣慌亂。前有大軍,如今回撤,豈不給了宋軍可乘之機。但是揚州兵力空虛他也是知道的,如今趙匡胤直接領兵攻揚州,又不得不去救。于是乘天黑領兵回揚州。

    石守信和王審琦早就得到了趙匡胤的密令,派人盯著向美的大營。如今見向美大軍回撤,馬上發動了攻擊。向美領兵接戰,奈何抵擋不了精銳的宋軍,只好領騎兵快速退向揚州。

    向美退進揚州城,趙匡胤匯合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兵馬,把揚州圍的水泄不通。李重進在揚州城頭看見城下宋軍旗幟鮮明,殺氣騰騰,不由得沒了當初反叛的膽氣,只好下令死守。自己卻躲在節度使府衙每日歌舞,飲酒作樂。真是得過且過,不復當年之勇。

    揚州城,淮南軍監軍安友規與李重進素有隔閡,李重進本也想置他于死地,但一直苦于沒有把柄。安友規也整日惶惶不安,擔心自己被李重進陷害。如今見揚州城被宋主圍困,城內軍士士氣低落,人人自危。于是聯合平時和自己關系友善的將領與城下的宋軍聯絡,約定時間打開城門,迎接宋軍入城。李重進得知宋軍已經入城,先是殺了家人,然後一把火燒了府衙,自己也葬身火海之中。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9 21:32
第一卷 初到宋境--第二卷 江南行 第十章 大相國寺

    因為接連的兩起叛變,對知道大宋國力的人來說,根本沒有放在心上。但是對于那些生活在市井之中的人們來說,皇上的御駕親征就代表事情的嚴重性,更何況在那些各個諸侯國間諜的有心傳播下,整個汴京城里人心惶惶。茶樓酒肆都流傳著叛軍要打到汴京的流言,讓治理開封府的趙光義頭疼不已。

    為了消除這些謠言,讓汴京城的人心穩定下來,趙光義和留守的大臣們商議,最後的結果是請王皇後帶著兩個皇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共同到大相國寺為大宋祈福。那些造成民心恐慌的謠言自有大相國寺的高僧們破解。

    直到听說要出宮了,趙德昭才想起來自從來到這個世界還沒有出去見識一下古代的風土人情。這就是一個人的性格決定的。趙德昭是一個謹慎的人,剛到了一個新的環境,總要把身邊的人和事都熟悉一番,做到心中有數,再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辦。剛來到這里的時候,他先是擔心大家懷疑他的身份,後來發現皇上忙于國家政事,很少和他有像普通人家那樣的父與子般的聊天溝通,而王皇後則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管理後宮和照顧趙德芳身上。接著就跟著竇儀學習,然後私下里熟悉皇宮的位置和人員,然後就是李筠和李重進接連的反叛。等他剛剛覺得融入了這個社會,還沒有想到出去看看的時候,這個機會還是來了。

    出了自己的宮殿,來到皇城,只見王皇後一身黃紅相間的鳳袍,鳳冠霞帔,面容嚴謹,此時趙德昭才覺得這個僅僅比自己大10歲的女子才是真正的皇後,端莊秀麗,母儀天下。也許只有在皇宮之中,面對趙匡胤、趙德昭和趙德芳這些家人時,她才顯露出一個普通女子的感情。王皇後的手牽著趙德芳,一個還不到3歲的小孩子,生的粉妝玉琢,煞是可愛,看見趙德昭出來了,一雙明亮的眼楮露出了笑容,掙脫開王皇後的手,快步的跑到趙德昭的身前,高興的叫了聲︰“皇兄”。

    趙德昭也很高興的把他抱起來,習慣性的來了一個720度的大轉彎,趙德芳是高興的咯咯直笑,趙德昭是不適應的感到頭有點昏,而王皇後和周邊的太監丫鬟們則嚇得臉都白了。看到周圍的這些丫鬟和太監們如此神色,趙德昭才放下趙德芳,牽著他走到王皇後身邊,向王皇後見了禮。趙光義安排此次出行的安全和道路問題,沒有在他們身邊跟著。

    先是禁軍前面開道,接著是皇家儀仗隊緊緊跟著,彩旗飛揚,銅鑼陣陣,顯示出行主人的高貴身份。趙德昭從馬車的窗戶中向兩旁看去,但見街道兩旁人頭攢動,雜亂無章,有擺攤的、賣水的、看相算命的、推獨輪車的;有的人相處之間談論著,有小孩坐在大人肩膀上,手里拿著棉花糖觀看的,寬闊的街道絲毫不亞于當代的馬路,向東西方向延伸看不到盡頭。

    大相國寺位于汴京城西北,相傳為戰國四大公子之一魏國信陵君的故宅。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在此創建“建國寺”,後遭水火兩災而毀。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慧雲和尚寄宿安業寺,發現這里有樓殿幻影,認為此地很有靈氣,便募銀建寺。唐睿宗李旦為了紀念他由相王繼位當了皇帝,敕令改名為相國寺,並賜“大相國寺”匾,習稱相國寺。

    等馬車停駐,趙德昭看見禁軍已經十步一崗,五步一哨,把整個大相國寺緊緊的圍護起來。相國寺的主持方丈晦明大師寶相莊嚴,口宣佛號,帶領著寺里的和尚們在門口迎接。

    剛進大相國寺,迎面而來的是天王殿,只見大殿建築的飛檐挑角,黃琉璃瓦蓋頂,居中塑有一尊彌勒佛坐像,慈眉善目,笑逐顏開,坐在蓮花盆上。兩側站著四大天王,他們個個圓目怒睜,虎視眈眈,大有滅盡天下一切邪惡之勢。持珠握蛇者為廣目天王,他以站得高、看得遠而得名;手持紅色寶傘者是多聞天王,他以聞多識廣著稱;持寶劍者是增長天王,他希望世間善良的心、善良的根大大地增長起來;最後懷抱琵琶的是持國天王,他彈奏著八方樂曲,護持著萬國和平。

    穿過天王殿向北是一片花園假山,景致幽雅,頗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之妙。再往北走,便是赫赫有名的正殿大雄寶殿了。大殿重檐斗拱,雕梁畫揀,金碧交輝。殿中供著一尊大佛,一身金衣,看神色像是一副悲天憫人的憂心在其中,又像是佛祖拈花微笑在其里,令人生出無限敬往之情。大殿周圍是青石欄桿,雕刻著幾十頭活靈活現的小獅子,令人喜愛。

    王皇後帶著趙德昭和趙德芳先向大雄寶殿上供著的大佛敬香,然後轉身走到旁邊的晦明大師身邊行禮道︰“今次來貴寺禮拜,心有疑惑,還請大師指點。”說完,讓身邊的太監獻上禮單,又接著說道︰“這是獻給寶寺的香火。還望大師笑納。”

    晦明歷經後漢、後周,到如今的大宋,一直都是大相國寺的主持,只因他佛法精深,常能用大相國寺的香火在改朝換代的動蕩中施粥救濟災民,因此在汴京城里有很高的威望。大相國寺一直以來都有皇室天家來祈福,所以這些規矩都很清楚。先讓身後的小沙彌接過了禮單,雙手合什,說道︰“施主次來,面帶憂容,老衲已知施主心中必有難解之惑。敢問施主為何事憂愁?”

    “我大宋立國不滿二載,便有宵小之徒犯上作亂,國事堪憂,還望大師為我朝解惑?”王皇後想及這兩年來,先是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改朝換代,自己擔心整個家族;後是杜太後身故,把整個後宮的管理重擔交給她;現在又接連出現兩個節度使相繼叛亂,到了此時,雖然皇上對她說不足為慮,但心里的擔憂讓她是真的很想為自己這個家做點事情。

    晦明大師從大雄寶殿的供案上拿過放著許多卦簽的小圓筒,對王皇後說︰“請施主抽取簽卦,待老衲為施主詳加解釋。”

    王皇後緊張的從眾多簽中抽出一根,但見上面寫著四句話︰“欲出未出光辣達,千山萬山如火發。須臾走向天上來,逐卻殘星趕卻月。”

    晦明看到此簽,馬上敬禮,然後說道︰“恭喜施主,此乃上上簽也!卦相上說此時大家正處于東方黎明之際,太陽馬上就會升起,晚上的星星和月亮都會消失不見。日升東方,普照大地,當還我朝一個朗朗乾坤。”

    王皇後听了此言才放下心來,周邊的人听了都暗自放松了久久壓抑的心情,都露出了笑容。這句卦詩自會從寺里的小沙彌口中流到市井之中,晦明大師的解語也會在汴京口口相傳,一場蠱惑人心的謠言就會不攻自破。

    趙德昭見此行終于達到目的了,王皇後跪在大殿听晦明大師解說佛法,看自己也沒有什麼事情,感到無聊,心想既然來了大相國寺,就要把整個寺院游覽。于是悄悄拉著身邊的可愛的趙德芳溜出大雄寶殿,在幾個太監丫鬟的陪同下,由寺里的和尚引導,在寺里游玩。

    過了大雄寶殿就是羅漢殿,又俗稱“八角琉璃殿”,它結構奇特,系八角回廊式建築,別具一格,世所罕見。殿內回廊中有大型群像“釋迦牟尼講經會”,五百羅漢姿態各異,造型生動,他們或在山林之中,或在小橋流水間,或坐或臥,或仰頭,或俯首,形態逼真,情趣無限,堪稱藝術杰作。趙德昭牽著趙德芳的小手,兩人從一個個姿態百千的羅漢面前走過,趙德昭心里感嘆古代工匠的妙手天工,趙德芳看得心里有趣,不時摸摸這個羅漢的手,摸摸那個羅漢的腳,玩的甚是開心。看著這些栩栩如生的雕像,趙德昭知道幸虧這次是以皇室的身份來的,若是普通人估計只能是遠觀而不可近玩了。

    藏經樓位于整個寺院的後半部,站在樓下看上去,是一座兩層樓閣的建築,雕梁畫揀,富麗堂皇。趙德昭想到里面放著前輩高僧的佛法心得,估計寺里保護嚴密,可能不會讓寺外的人進去。于是到了這里就帶著趙德芳沿路返回了。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9 21:37
第一卷 初到宋境--第二卷 江南行 第十一章 大宋汴京游

    不知道是因為小德芳覺得趙德昭親切和藹,還是覺得在宮里沒有自己的玩伴,自從昨日趙德昭陪小德芳在大相國寺玩了一圈之後,小德芳就纏上了趙德昭。每當趙德昭听完竇儀的講課之後,小德芳都會跑過來找他玩耍。兄弟兩人幾乎把皇宮能跑的地方都跑遍了,偶爾也去王皇後的大殿中吃飯,真的是一副母慈子孝,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樣子。

    趙德昭剛開始還能高興的陪著德芳玩,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就覺得不好意思了,自己都13歲了,在古代人的眼中可都到了持家處事的年齡了,更有甚者可以談婚論嫁了,總不能一直陪著小德芳玩下去吧。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趙德昭到王皇後的宮中和王皇後交談了一番,很友好的避開了小德芳。

    自此每天除了竇儀的講課,趙德昭還會向竇儀關于目前天下各諸侯國的情況向竇儀討教,再附加上自己前世的記憶,慢慢思考應付這個時代局面的方法。趙德昭的這種變化著實讓竇儀高興了不少,回家還特意多喝了幾杯酒。

    趙德昭自那次出宮去大相國寺,還沒有怎麼出去走走。因此一直以來很想找個機會出去。但是竇儀每天講課,剩下的時間就不多了,出去走不了多長的路就要回來,很是不方便。真是急在心里,就是想不出法子。

    正好事有湊巧,這一天早晨,外面的小黃門來報,竇儀大人的家人前來說竇儀大人前一晚著了涼,加上年紀大了,近期就不來講課了,讓趙德昭自己看書。道聲“天助我也”,趙德昭就帶著一個小太監王順一起溜出宮了。

    汴京,就是現在的開封。相傳夏代第七世帝杼遷都于老丘(今開封附近),直至第十三世胤甲才遷至西河,共歷6世,成為當時政治、經濟中心。開封建城的歷史已有2700多年,春秋時期,鄭莊公(前743一前701)為向中原拓展,在今城南未仙鎮附近古城村構築城邑、取名啟封(漢初因避文帝劉啟諱、改為開封),此為開封故城。今開封城春秋時為儀邑,戰國時為大梁。戰國時期,魏國為爭霸中原,惠王于六年(前364)由安邑遷都大梁,此為開封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建都。魏在大梁共歷6君140年。唐末,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先是脅迫唐昭宗遷都洛陽,最終廢棄唐帝而自立,在開封建立後梁政權。朱溫稱帝後,升汴州為開封府,稱東都,洛陽為陪都,稱西都,長安則降為雍州。從此,開封府不斷擴大管轄範圍,後梁時轄15縣。至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相繼在開封建都,開封府亦擴大,轄18縣24鎮。開封最繁盛的時期是北宋,建都長達7年。公元1127年,為金人所破,毀于兵燹。

    因為後晉、後漢、後周都在此見都,所以開封如今已經成為北方的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的中心。此時開封水運十分興隆,貫穿全城的水道有四條,即汴河、惠民河、五丈河和金水河。當時僅汴河一路,每年從江南運往京城的糧食就有五百萬石到七百萬石之多。《宋史。河渠志》中記載“京東養甲兵數十萬,居人百萬家,天下轉漕仰給,在此一渠水。”

    趙德昭前世沒有去過開封,更別提現在的汴京了。從宮里出來就帶著王順,懷著好奇的心理,徜徉在古老的汴京城里。

    沿著大路一直走,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肉鋪、廟宇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頂還掛著“彩樓歡門”的旗幟,吸引路人的眼球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游客,有听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

    走過一條大街,汴河便呈現在眼前。汴河兩道栽種了無數楊柳,風景秀麗。趙德昭看著濃綠的楊柳在風中搖曳,不禁想起了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寫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自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里。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

    寬闊的水面上有一條貨船逆水而上,船右弦上面的水手們都在嚴密注視著,避免與停泊的船只發生踫撞。再往河道上游看去,一艘船上有八位櫓工搖櫓,可見水流的速度是很快的,一位舵手嚴密注視著前進方向的水情與船情。前面一艘客船正忙著靠岸,那兒是客運碼頭,客船上有二十多人在緊張的工作,船頂的幾位船工正在收帆放桅,有的船工正在接收從汴河大橋上拋下的纜繩,準備把客船牽引到碼頭,再拴牢在岸上的栓船柱石上,以增加客船的穩性,左弦上的水手用船蒿把船撐向碼頭,以增加向碼頭靠近的動力,船頭有兩位水手一面把船向右撐,一面扭頭注意碼頭,用以使客船對正碼頭調整撐船力度,另一位船工手拿撐蒿右手向前揮動、指揮碼頭的船工接應,看來他應是此客船的水手長了。

    在汴橋與汴河的旁邊有一座貨運棧,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四周街道四通八達,南邊緊靠深水港灣,有好幾艘船只停泊在港灣里依次裝卸貨物,一條靠碼頭的般正在卸貨,幾個碼頭工人正把像裝有糧食之類的麻袋扛下船,船倉里有人正在翻倉與上貨,似乎能听到船倉里傳出給人把貨物麻袋上肩的勞動號子聲。緊靠貨棧碼頭停泊著待卸貨與裝貨的船舶,等船老大上船後就吃飯開船,貨棧前面的船老大剛結完帳正要上船,半路中正巧遇見了一個熟人,心中記掛著趕路行船,但又不能待慢了熟人或朋友,在急切中與之寒酸家常,最後抱拳行禮告辭。這時腳步早己轉向,急奔船上去的樣子己超然若現。

    汴河上的大橋氣勢不菲,高大得使汴河流域最大的船舶都能順利穿越,寬闊堅固得能並排行駛幾輛裝滿貨物的畜力車。從橋的結構來看好似是一個很大的創造,整座大橋全部由木材修建而成,可能當汴河水流很急,河床中不利于修建橋墩,估計是當時的修建人員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把整根整根的大木材並列鉚接,以支撐大橋的跨度,橋面又用成排的木料鏈固緊,使之形成一個碩大堅固的整體,並分散了負重使跨河木料受力均勻,試想在一千多年前,沒有工程機械的情況下,把這麼大的木料橫架在河道上,建築的難度可想而知,工程的浩大是多麼的氣壯山河。在橋邊有牢固的護攔,以保障車馬行人的安全。橋面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由于過往行人多,商販不失時機的佔道經營,有的擺地攤,有的賣食品,還有一家賣刀、剪、牛尾鎖等小五金的攤子,為了使商品更加醒目,把貨攤設計成斜面,這樣的場面,一直延伸到橋頭,形成了一個特色的商貿區。

    趙德昭和王順經過汴橋,轉向向東,穿過汴河兩道的楊柳,頓時出現繁華的街市商業區,這兒是汴河碼頭與城門的中間地帶,特別有利于商貿活動,隨著大宋的建立,酒店茶樓逐漸發展起來,各種店鋪字號應有盡有,各種車轎騾馬忙碌不停,前明一間木工作坊的兩位技工正在緊張的趕制一輛騾馬車;拐彎的街道一位貨主租用毛驢,馱工正在把地上的貨物上馱,還有一位女士準備租用一乘轎子代步;一位算命大師不失機緣的在這兒蓋了一間房子,找他推算壽命財運的人很多,生意非常興隆。再往前的門前有不少勞工,有的坐著休息,有的在打瞌睡,還有的干脆躺下休息,腳行里面還有騾馬也栓在那里,看來他們是在養精蓄銳,以便來了生意後精力充沛的工作,雖然現在還沒有事做但也不會哄搶別人的生意,是很遵守腳行規矩的。

    這才是古代的都城,繁華熱鬧。人們生活在其中,不用像邊疆的城鎮那樣時刻擔心戰火的襲擾,不用擔心地方官員如天高皇帝遠般的為非作歹,只要付出自己的勞作,就可以讓每個人活下去。這對五代十國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幸福的樂園。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9 21:54
第一卷 初到宋境--第二卷 江南行 第十二章 酒樓二三事

    趙德昭帶著王順一路走走看看,忽而看看汴河里搖櫓的船夫,想起了前世尹相杰的縴夫的愛,心里默默哼上一句“妹妹你坐船頭,哥哥我岸上走”;忽而圍在算命看相的周邊听听“大師”怎麼忽悠人的,若非本身不相信這些,差點就相信了他們的本事而想去試試了;忽而擠入看雜技的人群中,欣賞那讓人瞠目結舌的雜技表演,還時不時的隨著人群喝上幾句彩。一路行來,頗多樂趣,不可言表。

    趙德昭正興趣濃烈的欣賞著汴京城的風物,不想王順從後面跑了過來,邊喘氣邊按著出宮時趙德昭交代的稱呼說道︰“趙公子,現在已到了正午,您是不是該找個地方吃飯了?”

    不吃而已,王順一提,趙德昭才感覺口干舌燥,肚子里空空如也。忙說道︰“幸虧你提醒我了,不然我看的高興,都忘了吃飯了。”

    趙德昭從四周望了幾眼,然後指著王順身後的一座酒樓說道︰“我看前明那座酒樓修建的很是奢華,我們就到那兒用餐吧。”

    說完,不等王順回答,就先邁著步子快步走向那家酒樓。到了門前,但見門口立著一塊木匾,上面寫著“孫羊店”三個打字。剛到門口,就見一個酒店的小二高興的迎了出來︰“客官里面請,我們這是汴京城里數一數二的酒店,酒好菜好,包您滿意。”

    趙德昭進去一看,一層的酒桌都坐滿了人,上了二樓進入雅間,那小二跟著進來,笑容滿面的問道︰“客官點什麼菜?”

    趙德昭和王順都是第一次來,根本不知道應該點什麼菜,好在上大學的時候也跟著宿舍的兄弟們一起下過館子,問小二道︰“你們這有什麼好吃,先給我們介紹介紹?”

    那小二見他二人穿的長衫布料華麗,以為是第一次出遠門的富家公子,于是很賣力的介紹道︰“說道我們酒店的好菜,首先是“糖醋 魚”,這道菜是以鯉魚為原料,經過初步加工後,用坡刀把魚的兩面解成瓦壟花紋,入熱油鍋炸透。然後以適量白糖、香醋、姜末、料酒、食鹽等調料,對入開水,用旺火熱油烘汁,至油和糖醋汁全部融合,放進炸魚,潑上芡汁即成。還有五鮮兔肉、童子雞,小籠包子……”一口氣介紹了很多。

    趙德昭看自己兩個人,也吃不了多少,就說道︰“給我上糖醋 魚、童子雞和小籠包子吧。順便給我們上一壺好茶。”

    “好---咧---客官請稍候,菜馬上來。”趙德昭話音剛落,那小二就接著喊開了,趙德昭終于見識了在電視上看了無數遍的小二嗓音,心里少許的寬笑。

    酒店里坐著很多人,有當官的在宴請同僚,有生意人邊吃邊談生意,也有單獨的客人一個人點了酒菜自斟自飲。小二們端著盤子,穿梭在桌子之間,叫喊聲此起彼伏,顯示著生意很好。趙德昭和王順邊等邊聊著。

    等菜上來,趙德昭和王順早就餓的不顧各自的身份,拿起筷子趕忙吃了起來。那糖醋 魚色澤棗紅,軟嫩鮮香,味道鮮美;小籠包子采用豬腿肉為餡,精粉為皮,爆火蒸制而成,外形美觀,小巧玲瓏,吃下去皮薄餡多,灌湯流油,清香利口;童子雞形體豐滿,造型獨特,色澤金黃,誘人食欲,味道肥而不膩,嫩而香脆。

    “趙公子,沒想到這外面的菜肴做的比我們宮里的都好吃啊。”王順沒有入宮前家里很窮,沒有在外面的飯館酒樓里吃過飯菜;入了宮每天吃著宮里的,以為皇宮大內的飯菜是全天下最好的,現在吃了孫羊店的這三道菜,那感覺入天上的美味般不可言傳。

    “是啊,這大千世界藏龍臥虎啊。”趙德昭當然知道各行各業最厲害的人都在市井之中,沒有人會想著到宮里受那些繁文縟節的約束。每個人的追求都不同,追求“學了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的人,把自身的技藝當成了追求功名利祿的工具,那工具當然是越能得到上位者的賞識越好;而追求自身技藝無止境的人,則浪跡天下,藏身江湖,不斷追求自身技能的完美提高和完善。

    趙德昭正想著那些隱身于江湖之中的精英,不想被旁邊雅間客人的談話嘆息聲打斷了。

    “閆兄,听說了嗎,護國寺的釋玄大師這次被四大長老告狀貪墨寺里的金子啊。”

    “這麼大的事,我能不知道嗎?我家內人經常去護國寺燒香拜佛,早听說了。可惜啊,本來還請釋玄大師看看我明年的運道的。”

    “釋玄大師佛法精妙,很多人都受過他的指點,而且他還常常用寺里的香火錢就災扶弱,這麼好的人怎麼可能會貪墨那些銀子嗎?”

    “大家都不相信,但是那四大長老人證物證都有,我看釋玄大師這次是有理也說不清了。”

    “來,來,來,喝酒。我相信好人自會有好報的。釋玄大師自會有佛祖保佑的。”

    趙德昭听了,為了能知道其中的緣由,就叫了那個小二過來。

    “客官,您還有什麼吩咐?”小二很恭敬的問道。

    “剛才我听說護國寺的釋玄大師吃了官司,這是怎麼回事啊?”

    “原來是這件事啊,看來客官不是我們汴京人氏啊?事情是這樣的︰護國寺的四大長老釋明、釋悲、釋空和釋性到開封府狀告護國寺的主持釋玄大師,說釋玄大師貪墨了護國寺的金子。釋玄大師當然說沒有。但是,四大長老說當年前任主持傳任的時候他們和釋玄都接收到了那些金子,而且護國寺的賬簿上都記載了有這些金子。如此一來,人證有四大長老,物證有那個賬簿,釋玄大師是百口難辯啊。只因為釋玄大師平日里多做善事,大家都為大師求情,不然開封府憑那人證物證就已經宣判了。現在釋玄大師還在開封府的監牢之內呢。”

    “那,你知道那護國寺的金子到底是不是釋玄大師偷的?”王順吃完了,喝了口水,馬上插嘴道。

    “兩位客官,全汴京城知道釋玄大師的都知道這件事絕對不會是大師做的。平日里,大師就用寺里的香火錢救濟那些無依無靠的人,而且還給生了病沒錢看病的人醫治。受大師恩惠的人都稱大師是菩薩轉世,試問大師又怎麼會做此等敗壞大師聲譽的壞事?”

    待那小二去了,趙德昭把整個事情仔細的想了想,找了一個破綻,拿定主意後,就笑著對王順說︰“我長這麼大還沒有去過開封府,不如我們去開封府走走吧?”

    王順听了嚇了一跳,連忙說︰“趙公子,我們是趁著竇大人不在,神不知鬼不覺的偷偷溜出來的。如果我們去了開封府,晉王還不要問小人的罪?還請公子手下留情啊。”

    看著王順低眉弄首的樣子,趙德昭是真的犯了愁。自己很想去開封府看看那個日後“開封有個包青天”的開封府衙,但是王順的事確也不能不考慮。趙德昭如今身為皇上的長子,雖然還沒有被皇上冊封為太子,但已被大家視為皇位的繼承人,個人的安全是最為重要的。如今溜出了宮,若遇到危險又豈是別人能夠負責的?身為侍候他的王順肯定是要被問罪的。如果真的發生了什麼事情,可能連性命都難保了,看來得想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

    “這樣吧,我這次去開封府是去救護國寺的釋玄大師的。如果晉王問你,你就說我趁著竇大人不在要準備溜出來,你怎麼卻說我都不听。你為了我的安全就陪我出來了。你出來就是為了要保護我的。記住了嗎?”

    王順到櫃台上付了帳,問過了去開封府的路,帶著趙德昭出了孫羊店就直接向開封府走去。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9 21:57
第一卷 初到宋境--第二卷 江南行 第十三章 開封有個小青天

    映入眼簾的首先是兩座石獅子,那石獅子張著大嘴,露出鋒利的獠牙,睜得分外渾圓的雙眼放射出凶惡的光芒,不怒自威。府衙大門上方懸掛的木匾紅底黑字的寫著“開封府”三個大字,在兩邊紅牆黑瓦的映襯下格外肅穆。

    趙德昭懷著激動又敬慕的心情進入大門,王順緊緊地跟著他。進入大門是一片寬闊的石板平地,遇到重大的案件,一般都會讓普通平民進入到這里站著看官府審案。再往里走就是開封府知府開堂審案的大廳。到了這兒,就不是趙德昭他們能隨便進入的了,因為里面大人們正在辦公。

    王順上前一步,走到門口的衙役面前對著他說了幾句話,那個衙役面對驚奇和不信的眼光望向趙德昭,趙德昭對他微笑著點了點頭。那個衙役連忙跑到大堂內進稟告去了。不一會兒,就見趙光義迎面出來了。

    由于沒有經歷過戰陣,趙光義看上去更像個讀書人,挺拔的身軀在精致的官服的襯托下顯得更加英氣逼人。他的後面跟著幾位汴京兵馬司的將領,因為皇上御駕親征,趙光義不僅要處理開封府的一切事務,而且擔任著防衛汴京的重任,汴京的將領就在他的身邊隨時听候調遣。

    趙光義看到真的是趙德昭來了,也是一副驚奇的樣子。連忙說道︰“還真是佷兒來了。”

    趙德昭上前見了禮,說道︰“佷兒見過皇叔。今日佷兒前來打擾了,還請皇叔見諒。”

    “佷兒不是在皇宮之中嗎?今日怎麼到我開封府了?”

    趙德昭早就知道趙光義會有此問,裝作慌張樣子,上前抓住趙光義的胳膊,左右搖擺幾下,扮可愛可憐相,說道︰“皇叔,佷兒每日都在宮中跟著竇大人學習,重來不曾到我汴京走動。今日正好竇大人身體有恙,佷兒想著往日里听人說咱們大宋汴京城在皇叔的治理下很是繁華,所以佷兒特意從宮里流出來玩的。以後如果父皇知道此事怪罪了下來,還請皇叔替佷兒多多美言幾句啊。”

    趙光義此時看著趙德昭小孩子的可愛樣,心里也是很高興,可能是畢竟親叔佷,那些先天就有的感情是無論如何都抹不去的。

    趙德昭跟著趙光義進入大堂,只見大堂里左右各站著六個拿著殺威棒的衙役,穿過知府座位後的屏風,進入內堂坐下。有下人先上了茶,叔佷兩人先聊了幾句無關痛癢的話,然後趙光義說道︰“佷兒好不容易溜出宮玩樂,不會是想在我這開封府衙玩耍吧?”

    趙德昭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笑著說道︰“什麼都瞞不過皇叔啊。不瞞皇叔,佷兒從早間出宮已經在汴京轉了半天了。現在前來是因為在大街上听說皇叔正在審理護國寺主持貪墨金子一案,我見這位大師在我汴京聲譽很大,所以特意前來看看皇叔審理此案。”

    趙光義听了,喟然嘆氣道︰“原來是這個案子啊,我也正在頭疼呢。如今皇上御駕親征不再都城,都城的穩固是至關重要的。護國寺釋玄大師一案本來人證物證俱在,可以下判。但是一則是大家都認為釋玄大師是無辜的,只是苦于沒有證據;二則是釋玄大師在汴京擁有很高的民望,我也擔心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佷兒此前在市井之中听得大家議論此事,大家都為釋玄大師叫屈。佷兒想如此高僧,又豈會做那鼠輩才做的事情?所以,佷兒前來正是想助皇叔一臂之力的。”

    “哦,是嗎?佷兒有辦法可以證明釋玄大師的清白?”趙光義听說趙德昭有辦法審理此案,心里既高興又驚奇,有點不相信的問道。

    “佷兒但是听說此事,特意找人打听了一下前因後果,想到此案有個稍許的小破綻,所以特意前來驗證一下自己心中想的是否真實。”

    “好!那我派人通知原告方和汴京城的百姓,下午前來看佷兒審理此案。”

    趙德昭本來是想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訴趙光義讓他審理的,萬萬沒想到趙光義會讓他自己審理。可能是趙光義覺得自己是叔叔,不想沾自己佷兒的便宜。特意把這個揚名的機會留給了自己的佷兒;又有可能是想借此機會看看自己的佷兒跟著竇儀學習到了什麼程度。為了審案的嚴肅和方便,趙光義還特意派人騎馬帶著王順去宮中取了趙德昭的黃色長袍。

    下午,听說開封府要審理護國寺釋玄大師的案子,很多人聞風到開封府听審,把趙德昭早先見到的那個石板地圍的水泄不通。

    待一切都準備妥當,衙役們看時間也差不多了,就把門口的紅色打鼓用力地敲了起來。三通鼓響畢,大家都安靜下來,雖然人很多,但是場內寂靜無聲,落針可聞。

    趙光義坐在大堂的主座上,高聲說道︰“諸位父老鄉親,今日本府開堂審理釋玄大師一案,堂下諸人不可高聲喧嘩。現在由我大宋二皇子趙德昭審理此案。”說完後,趙光義下去坐到了下首的一個座位上,趙德昭上來坐在了那個主座上。

    堂下的人本來還等著看府尹大人審理此案,沒想到是趙德昭這個看上去還是小孩子的人審理。但是古代的人都對聰明的孩子充滿了敬意,從來不吝嗇贊美之詞。甘羅十二當丞相,孔融六歲都讓梨,少年老成者在古代有很多。听說是當今萬歲的長子,那更是不能小視,相互之間又開始議論了起來。

    趙德昭見下面的人群中聲音四起,先是手持驚堂木往桌子上狠狠的一拍,“當”的一聲,清脆而響亮的刺耳聲一下子讓下面的百姓們安靜了下來。

    看見大廳之中安靜了下來,趙德昭很滿意驚堂木造成的效果,高喊道︰“帶釋玄和護國寺四大長老上堂。”

    不一會兒,只見五位僧人進來,其中一位肩帶枷鎖,分別下跪行禮道︰“釋玄(釋明、釋悲、釋空、釋性)見過大人。”

    趙德昭先讓他們起來,先看那釋玄大師慈眉順目,和藹可親,雖然身帶枷鎖,但是身上仍然能夠透露出慈悲之氣。然後對著釋玄大師說道︰“釋玄大師,四大長老狀告你貪墨了護國寺的金子,你可承認?”

    釋玄大師雙手合什,說道︰“回稟大人,出家人不打誑語,貧僧根本就沒有見過那些金子,又怎麼能貪墨呢?貧僧的確是冤枉啊。”

    趙德昭又對四大長老說︰“四位長老,你們說釋玄大師貪墨了金子,有何根據呢?”

    但見四大長老中的釋明上前回話道︰“回大人,前任主持過世前曾經把護國寺里的一切都交付給了釋玄,當時我們四人都在場。如今寺里的金子沒了,而帳薄上仍有記載。大人可以看看帳薄。”

    “對于此事,釋玄大師又坐何解呢?”趙德昭又問向釋玄大師。

    “回大人,當時前任主持確實是把寺里的一切都交付于我,但是當時根本沒有金子。”

    趙德昭見已經到了自己需要的程度了,就說︰“四位長老,當時既然前任主持當著你們五個人的面把金子交給了釋玄大師,那麼你們當時可都看見金子了?”

    四大長老連忙點頭說是。

    到了此時,趙德昭高喊一聲︰“來人,抬四頂轎子上來。”

    下面的衙役們早按照吩咐的從院中抬過來了四頂官員辦公來時坐的轎子上來,趙德昭讓四大長老分別坐于轎中,然後又喊道︰“來人,拿寶貝上來。”

    只見一個衙役用臉盆端著一堆泥巴上來,下面眾人看到趙德昭此舉都莫名其妙起來,相互之間的交談聲又響了起來,就連趙光義都看不明白了,也是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趙德昭此時也不管下面百姓的交談,只是吩咐衙役給釋玄大師和轎中的四大長老一些泥巴,然後對他們說︰“既然你們五人都見過金子,那你們把你們見到的金子的形狀給我捏出來。”

    轎中的情形大家看不見,不知道四大長老在做什麼。但是大堂之中的釋玄大師卻手捧著泥巴一動也不動,不知道在想什麼事情。

    過了一刻鐘,趙德昭讓衙役分別從轎中取出四大長老的金子形狀放到桌子上,然後對釋玄大師說道︰“釋玄大師,你怎麼沒有捏出金子的形狀啊?”

    釋玄大師回道︰“回大人,貧僧根本就沒有見過金子,所以捏不出金子的形狀。”

    趙德昭笑著看了看下面的百姓,然後對他們說︰“各位請看,四大長老捏出來的金子,一個像金葉子,一個像金磚,一個像金條,一個像金元寶,四個人捏出來的金子形狀都不一樣。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當時根本就沒有金子,他們根本就沒有見過金子,所以捏出來的金子形狀各不相同。”

    “好!真是青天大老爺啊!”不知是下面的哪個人帶頭喊了一聲,下面的百姓都開始叫喊了起來,夸贊聲越來越大。

    衙役上前取了釋玄大師的枷鎖,釋玄大師上前特來致謝,趙德昭扶著釋玄大師的雙臂,說道︰“大師,小子可不敢當。這都是大師平時為善積德所致啊。”釋玄大師再三感謝,然後在眾人的目光中離開了府衙。

    趙德昭轉身對著趙光義說︰“對那四大長老的審問和處罰就交給皇叔處理了。”

    趙光義也前來拉著趙德昭的手說︰“佷兒好手段,這麼復雜的案子到了你的手里真如劍走偏鋒,奇計百出啊。”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9 21:59
第一卷 初到宋境--第二卷 江南行 第十四章 今昔往昔

    天色漸明,空中霧氣蒙蒙。

    戰火後的揚州城寂靜無聲,大街上沒有一個行人,只有兵士十步一崗筆直的站立在兩邊。整座城池都已經被宋軍控制,崔守、安友規和眾降將早已在城門口等待皇上的到來。

    趙匡胤在趙普的陪同下進入揚州城,先是接見了這些投降的眾文武官員,封了崔守為揚州團練使,安友規為滁州團練使,其余眾人俱有封賞。

    站在揚州城的城頭上,放眼望去,城內雖然還有幾處戰火在燃燒,但是偌大的揚州城盡收眼底,房屋樓閣一重接著一重;城外百里沃土,莊稼青青,江水滔滔,一望無際。趙匡胤不由地念出了唐初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趙普一直都跟隨在趙匡胤的身邊,此時見趙匡胤念出了這首詩,接著說道︰“陳子昂站在幽州台想到當年燕王築幽州台招賢攬士,而他自己欲建不巧之功勛卻懷才不遇,觸景生情而做了此首詩。今日皇上想到此詩,不知心中又想到了哪位懷才不遇的賢人了嗎?”

    趙匡胤見趙普如此解說,放聲大笑道︰“則平誤會了。朕是思我大宋叛亂平定,從此就可以休養生息,等待時機,逐一掃平天下各諸侯,統一中原,你我可建立萬世不朽之功業。此時、此地、此勢、此人,上天畢竟待我等不薄,不比古之先賢懷才不遇,也不比早數十年那些和我等有同樣抱負卻沒有此等時事的人。”

    趙普馬上稱贊道︰“那是皇上洪福齊天,也是臣等的福氣。普定當輔佐陛下一統天下。”

    走到李重進的節度使府衙,雖然經過了兵士的奮力搶救,但是由于火勢過大,里屋樓閣都已經燒毀,李重進及其家人都已葬身火海。

    又是火焚,趙匡胤看著眼前殘破不全的府邸,想到李筠也是縱火自焚而死,心中一陣惋惜,對著趙普說道︰“想當年高平之戰,我與世宗皇帝統帥中軍與北漢契丹接戰,不想何輝、樊愛能率部投降,陷全軍于危難之中,雖然眾將士不計生死,浴血奮戰,但是敵眾我寡,形式萬分危險。是李筠和李重進率部繞道敵軍側翼猛攻,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當年的風範如今歷歷在目,而今卻都已作古。當真是世事無常,人心難測啊。”

    趙普勸解道︰“皇上宅心仁厚,是他們不知天命,不明大勢,禍由自取,怨不得他人。”

    一夜征戰,軍馬勞頓,趙匡胤先休息了,自有下面的將領們分派人馬,輪番休息、保護。

    夜晚,趙匡胤召趙普前來,說道︰“則平,如今我們大軍在此,與南唐就一江之隔,我欲乘勝掃平南唐,你看可否?”

    趙普見趙匡胤說出此言,連忙勸阻道︰“皇上,我軍雖然獲勝,但是連番征戰,兵馬已經疲憊。南唐雖然兵力孱弱,但國力富強更兼有長江天險,我軍經此兩戰糧草堪慮,況沒有水軍輔助,此時滅唐恐不是時候啊。”

    趙匡胤听了,不甘心的感嘆一聲,不再說話,乘此閑暇就和趙普議論天下局勢。

    第二天清晨,有探子前來報告說南唐派遣大臣前來祝賀。趙匡胤因不能出兵討伐南唐,心存不甘,就派石守信和王審琦率兵迎接。

    南唐吏部尚書徐鉉和禮部侍郎周惟簡奉了南唐國主李煜的旨意,帶著大量的金銀糧草綢緞表面上是前來祝賀大宋平叛獲勝,其實是觀看大宋兵力實力,並且確認大宋有否乘勝渡江攻打南唐。

    一路行人,到的距離揚州城不足五里初,但是前方無數兵馬排列的整整齊齊刀槍劍戟在日光的照射下發出強烈的光芒,透露出濃濃的殺氣,嚇得南唐的護衛兵馬不敢上前。不多時,一對騎兵快速前來,當先兩位將軍,具是頂盔戴甲,威武不凡,縱馬來到南唐使者面前,高聲說道︰“歸德軍節度使石守信(泰寧節度使王審琦)奉我皇旨意前來迎接南唐使者。”

    徐鉉和周惟簡哪里見過如此場面,早已嚇得魂不守舍。虧得徐鉉還有幾分膽識,見大宋有人來見,先是鎮靜一番,然後回復道︰“南唐徐鉉,周惟簡奉國主之命前來覲見大宋皇帝陛下。”

    石守信听到此話,眼楮望向身邊的軍士,但見那軍士把手中的令旗一揮,前方的兵馬中正中的隊列後隊變前隊,緩緩地向揚州城行進,待得到了揚州城門下停步。整個過程雖然無人指揮,但是兵馬齊備,沒有發出一點不和諧的聲音。如此精兵,饒是徐鉉也震驚的無以復加。

    石守信滿意的看著士兵的動作,然後微笑著做了一個請的動作,說道︰“皇上請南唐使者揚州城內相見。”

    徐鉉和周惟簡就在大宋士兵圍成的通道中一路走近揚州城,才見到了趙匡胤。

    徐鉉代表南唐的使者上前遞上了國主的書信,然後見禮道︰“南唐吏部尚書徐鉉,禮部侍郎周惟簡叩見大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匡胤見徐鉉經歷了大宋兵士的威武,還能做的沒有絲毫破綻,不由的佩服起這個南唐的使臣,就大笑道︰“免禮,起來吧。”

    徐鉉起來後,接著說道︰“國主听聞皇上平亂獲勝,特意派遣臣下帶著糧草金銀前來奉獻,請皇上收看。”然後遞上了禮單。

    趙匡胤很滿意徐鉉的行為,再加上既然決定就此罷兵休養生息,所以就說道︰“此次獲勝,你們送上了李重進反叛的消息,朕也很高興。待朕回到汴京自會給你們國主回復。”

    接著,就和徐鉉聊了聊南唐的一些朝政問題,然後散去了。

    “徐大人,能夠完成此次使命,大人功勞甚大,而且眼見大宋也要班師回朝,不會再對我朝興兵,大人為何還如此憂心呢?”周惟簡在回南唐的路上本來心里挺高興的,本來以為會有一番苦難,沒想到卻如此的順利。但是見到徐鉉面帶憂慮之色,就忍不住問了起來。

    徐鉉回過頭看了看越來越模糊的揚州城,方才說道︰“周大人可還記得這徐、淮之地本是我朝所有,當日是被誰人所奪?”

    周惟簡听到“徐淮之地本是我朝所有”心中一陣羞愧,又待听到徐鉉說“被何人所奪”心中方才一陣慌亂,說︰“是當時還是周將的宋主。”

    徐鉉說道︰“是啊,當時宋主只是周朝一將領,率幾千兵馬就可以打敗我朝十萬雄兵,還奪去了我朝的壽州、六合、滁州和揚州之地。如今宋主已是一國之主,手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我恐怕不出數年,我朝將被其所奪啊。”

    周惟簡听了,默然起來。思及當年趙匡胤只是率領2000多人就打敗了故皇太弟李景隧的十萬大軍,再想起昨日見過的大宋精銳,想到若是兩國交兵,不知自己朝廷的軍隊是否能夠抵擋的住,心中不覺傷感起來。

    徐鉉見自己的一席話讓周圍的人都沮喪不已,心中暗自慨嘆後又笑道︰“好在大宋經歷此番叛亂也要需要數年的休養生息,我等回國後應當勸諫國主專心國事,勵精圖治,以我江南的富庶,日後定能扭轉乾坤。”

    大家听了徐鉉的鼓勵,又都打起精神,高興的回朝。只有周惟簡看見徐鉉那還自緊鎖的眉頭,又看著滾滾向前奔流到海不復返的長江,心中一片茫然。

    第一卷終卷感言︰

    第一卷“初到大宋”就這樣寫完了。對我來說,這是一次全新的經歷,第一次開始寫小說,雖然是在完成自己的想法,但是也在經歷一種歷練。

    以前看別的作家的架空歷史的作品,不僅看起來爽,而且覺得自己也能寫點東西,並且以為寫起來肯定很容易。但是這次自己親自動手了,方才發現自己在許多地方都存在不足,語句的文字描寫、詞匯的運用都還差的很遠,更別提在感情和精神層面的描寫了,方才後悔對“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遲遲領悟。

    那時候看其他作家的小說每章少則3000左右的字數,多則萬字左右,以為憑借自己對鍵盤的了解,寫起來肯定不用費多少時間,但真正寫起來,有時候一個小時寫不出多少字來,有時候僅僅2000多字就用了五、六個小時,而且很多時候又覺得寫不下去了,每每此時都傷心不已,方才明白連寫架空的小說原來也不亞于在公司中做業務的難度。

    最傷自尊的是自以為往常也算對文學和歷史頗有愛好的我,現在在現實面前徹底放棄了自己以前的洋洋自詡。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暴露自己的不足,我現在是很理解這句話了。就像我以前以為游泳很簡單,但真進了泳池,卻在喝了很多水之後還是不會游泳。

    寫完之後,自己的感覺很不好,許多情感和戰爭方面根本就沒有辦法描寫出來,好不容易碼出字來,又覺得心中的所感所想根本就沒有表現出來。但是既然決定要寫了,就要堅持寫下去,我絕對不能向很多起點上自己喜歡的小說那樣成為太監。記得初中的老師說過︰一個人要對自己的決定堅持和負責,我現在就是如此。

    我想一件新的事情剛開始的時候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我可能也需要適應和學習的時間,希望在以後的寫作中能越來越好。

    在向優秀作家學習中進步,在自己摸索寫作中進步!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9 22:02
第一卷 初到宋境--第二卷 江南行 第十五章 禍起蕭牆

    冬日的寒風吹在臉上像鋒利的尖刀輕輕劃過,寒風凜冽,走在路上的行人恨不得把頭縮在衣領中。來來往往的行人匆匆走過,像天上的大雁從天空飛過,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與各地四處行商的生意人相比,那忙碌了整個春夏秋的農夫們,找上幾個相熟的近鄰圍坐在一起,聊著汴京城里的八卦事件,不外乎哪個樓里的紅姑娘被某商號的東家贖了身子,哪個官員的老婆和小妾爭風吃醋,還有城東的秀才與隔壁的寡婦好上了等等,北方最強大的大宋都城汴京,每時每刻都能發生成為他們茶余飯後閑談的事情。這種日子對于忙了整整快一年的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年中最休閑最輕松的生活。

    此時的他們,在一年的年可以一邊曬曬太陽,一邊說些沒三沒四的話,時而喝著自家老婆燒的白開水,時而唱著茶館里听來的說書段子。大家三三兩兩的湊著熱鬧,沒有半分煩惱。對于他們來說,只要沒有戰爭,地里能有好收成,一切都看起來是那麼的快樂。

    胡同里,一只貓懶洋洋的走在大街上,冷不防被來往的馬車驚嚇,“吱”地尖叫一聲,身體倏地竄到旁邊的小胡同里,那敏捷的身影叫人嘆為觀止。

    汴京的冬天如今格外的寒冷,尤其是對大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晉王來說是這樣的。盡管王府里的燒炭把屋子里燻得熱氣騰騰,但趙光義仍然覺得冷的發抖。

    王府的幕僚們看著臉色發青,一句話也不說的晉王,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只是知道晉王已經把手里的信函看了半天,雖然是薄薄的兩頁紙,但是晉王翻來覆去的看了半天了,而且一句話也沒有說過。大家都不知道那個信函是誰送給晉王的,也不知道那信紙上寫些什麼。

    趙光義不知道該如何形容自己此時的心情。他從來沒有這麼猶豫過,就連當年聯絡軍中的將領推舉趙匡胤稱帝的驚天之舉都沒有這麼讓他苦惱過。

    他沒有兄長趙匡胤為了尋求施展抱負而游蕩過天下,他沒有為了讓別人另眼相待而置生死于沙場之上,因為等他成年後自己的兄長已經成為大周最有兵權的將領,而等他準備施展自己才華取得不遜于自己哥哥那樣功勛的時候,周世宗的英年早逝竟然讓他們趙家成了皇族。他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竟然如此輕松的就擺在了眼前,從他被封為晉王的那刻起他從來沒有覺得天下竟然離他只有咫尺的距離。

    壯年的趙匡胤胸懷大志,意欲一統中原,24歲的趙光義更是英姿勃勃,趁此亂世建那不勛之功業。開封府尹為他提供了在都城發展自己實力的舞台,晉王是大宋唯一的王爺封賞,是他在大宋政壇上予取予求的保護傘。趙匡胤把所有的眼光和心思都放在了統一天下的重任上,對別的事情都不熱心,讓他的行動更加容易。他相信那個寶座遲早是屬于他的。

    但是,皇宮里的一封信函讓他本來輕松愉悅的心情變的糟糕︰

    “時竇儀見李重進欲準備反叛,有南北夾擊我朝之勢,心中憂慮以致不能為二皇子講學,不料二皇子道皇上有拖延李重進之策,並出言肯定南唐不會出兵相助李重進。竇儀若平常,自此無事。每日仍出入宮中,授二皇子經史子集之學。”

    ……

    “皇上歸來,對付李重進之策卻如二皇子當日之言,小人奇之,思之再三不得其解。然皇上歸來後亦無單獨相談與二皇子也。”

    ……

    “竇儀奇之,思之再三,把當日二皇子之語白于皇上。皇上亦奇之。問之再三,二皇子告曰乃已故太後所授。皇上亦解。然仍問之于李重進反事。二皇子力陳皇上親征,出奇兵直搗揚州,破李重進召大軍還,令石守信王審琦追之于後,可破敵。則聖上可一鼓作氣而定揚州。”

    “皇上大悅,從其言,令二皇子學于竇儀。觀皇上之意,待平李重進歸來後欲大用二皇子。”

    “竇儀此後只講經史,言多涉及當世,縱論朝政,然二皇子舉止言語輕浮,常令竇儀怒之。”

    趙光義已經把這封密函看了多遍,再聯想到以前趙德昭在開封府審理護國寺釋玄大師的事情,他實在想不出為什麼這個佷兒會突然間表現的如此了得。雖然他曾經考慮過自己的身份畢竟是皇上的弟弟,畢竟在輿論上不是正統,但是他有信心認為自己是皇家最有資格繼承大統的人。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會有這個實力的,但是令他根本沒有想到的是有個佷兒會橫空出現。

    趙德昭雖然13歲了,但是他13歲的時候還常常在母親膝下耍小聰明,對家國之事甚少了解。若不是父親過世了,母親讓他精心相助兄長重振趙家,他或許會在汴京斗狗游馬,呼朋喝友,享受著富家子弟官僚之家應有的紈褲生活。

    難道母親大人對這個孫子也是另眼相待?為何我和兄長當年沒有接受過如此的提點呢?想到母親杜太後,趙光義可是很佩服的。不僅僅是因為母親對他極好,而且母親輔助父親歷經後唐,後晉,後漢,而至後周,經歷過這些動蕩的歲月,那些不平凡的經歷已經把一個知書達理的女人變成了精通世事的老人家。

    怎麼辦?

    對于一直以來順風順水的趙光義來說,還次他真的踫到了頭疼的事情。一向沒有覺得異于常人的佷兒突然變成了他成為天下第一人的障礙,世事真是不可捉摸啊。

    真想找個人來幫助他分析分析,此時趙光義突然羨慕起兄長趙匡胤和趙普這兩人來,他們相交十多年,許多大事都在一起商議,很少有事情能難倒他們。但是此事又豈是能拿出來與人相商的?看著下面的幕僚們個個注視著他,等待他的吩咐,但是現在新皇剛繼位,大家都願奉上自己的才能為朝廷效勞,如今投靠他也是希望能以他為晉身的台階,向新生的朝廷表現自己的能力和功勞。這種事情如果沒有兄長和趙普那樣十多年的生死相交,不是每個人都能推心置腹的交談,也不是每個想法都能不宣而明的。

    “各位,這是皇上的密信,說大軍平叛順利,不日即可拿下揚州,凱旋而回。皇上之意是讓本王不用擔心,只要處理好汴京的事情就好。各位可以先回去休息了。”

    眾幕僚還以為有什麼不利的事情發生了,不想結果卻是如此的好消息,根本沒有覺察到晉王說話時那冷淡的語氣就轉身回去了。

    當夜,晉王府,書房的四周被晉王的侍衛緊緊的防衛著,從窗戶里透出的微弱的光芒顯示著屋里有兩個人在交談。

    一位用大棉袍把自己遮的嚴嚴實實的人說︰“殿下,觀二皇子言行,將來定會成為殿下登基的最大障礙。現在趁二皇子年小還可從容布置,若等以後二皇子長大了,可就不容易對付了。”

    “本王知道這些。但是畢竟是本王的親佷子,況且皇上就兩個兒子,我這樣做于心不忍啊。”

    “殿下,小的已經勸您多時了。大丈夫當斷則斷,否則反受其害啊。您欲成大事,就不能心軟,也不能顧忌這些小節啊。”

    “我再想想,你出來這麼久了恐宮里有人懷疑,你先回去吧。我決定了再派人找你。”

    “是,”但見這個神秘人走到門口,又轉身說道︰“殿下早下決斷啊。小的等您的吩咐。”說完在晉王侍衛的緊密護衛下,從晉王府後門出去,坐上了門外的馬車消失在黑夜中。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9 22:04
第一卷 初到宋境--第二卷 江南行 第十六章 生死劫

    趙德昭很懷念上大學的生活,現在之所以懷念,起因還是天冷的緣故。以前在農村的時候冬天很不好過,雖然家里有鐵爐,先用柴火燒上一燒,然後放入煤炭,須臾之後煤炭就會燒紅,此後加入煤炭就可以取暖,但是畢竟還是比較冷的。到了大學,住在了學校的學生公寓,只要在宿舍里,不僅感覺不到外面的寒冷,而且房間里熱的可以脫去外套,這真是最愜意的了。

    如今雖然身在皇宮,雖然也有炭火取暖,但是只要離開銅盆一段距離,就感受不到熱量了,還是冷啊,還是暖氣好啊!記得當時看小說好像古代雖然沒有暖氣,但是可以做地熱的。不過,趙德昭可不知道怎麼做,所以也只能想想而已。

    竇儀今天又沒有來授課,老人家上了年紀,天氣陡然變冷,夜里著了涼,早晨已經讓家人來告知了。想到竇儀,趙德昭就忍不住笑了。自從趙德昭出了風頭,竇儀就把趙德昭當太子來培養,以前授課還能講講曹植的洛神賦,表達對美麗女子的思念;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表達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表達對“房地產”的期盼;但是如今授課都講帝王將相的“家譜”,尤其講到商紂王亡國,隋煬帝腐敗,那激動的表情恨不能下去痛打這些帝王一番。趙德昭只不過說了句很羨慕他們身邊美女如雲,就讓竇儀氣得七竅生煙,痛心不已。

    可惜了竇大人的一番苦心啊,我好不容易到了皇宮大內,還沒有品嘗古代君王的腐敗生活就讓我以天下百姓為重,嚴于律己,而且與趙光義爭權奪利的下場也很可怕的。我還沒有做好準備啊。

    趙德昭正在自己的房間里胡思亂想,突然王順進來說晉王來了。

    “v鴨適濉閉緣掄嚴雀怨庖寮瘢 緩蠼幼盼實潰骸安恢 適宓街抖庥瀉沃附蹋俊br />
    “指教沒有,听說佷兒最近忙著跟竇儀大人學習,特來看看。”趙光義笑著看著趙德昭說道︰“今天怎麼沒有見竇大人?”

    “竇大人今日派人來說昨夜偶感風寒,身體不適,就沒有過來。”

    “近日天冷,佷兒還需注意身體啊。”

    “以前跟著皇上忙忙碌碌的,和佷兒見面的機會不多。不成想佷兒如今已經都如大人了。”

    ……

    趙v鴨怨庖搴妥約合辛淖牛 揮興嫡猓 橢荒芨膠妥畔辛模 ×坎懷魷擲涑〉某:妗br />
    “今日來見v眩 且蛭 噬嚇扇死蔥哉訝鎦菁蕁;噬險髡街 嗷谷鞜訟 鈧抖 媸歉缸憂檣畎 !br />
    乍一听到這句話,趙德昭還真是愣住了︰皇上在揚州平叛,還要我去?如果真要我去當初就一起去了,怎麼現在平叛到了一半才讓我去。難道是有什麼事情要詢問我?可趙普在身邊,憑借皇上和趙普,難道還有什麼事情要問我?又或者是想讓我早點接觸征戰,跟著他學習處理事情?

    趙光義見趙德昭眼楮盯著眼前的茶杯一動不動,忙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又接著說︰“那傳旨的侍衛是皇上身邊的親隨,如今既然到了汴京,那定是皇上要見佷兒無疑了。想是佷兒最近學識漸長,皇上想讓佷兒多了解了解我大宋的國情吧。”

    “既然如此,那我就到揚州見父皇吧。”趙德昭見趙光義如此說,也覺得有理。

    “那本王就讓人到禁軍中挑選二十兵士,護送v亞叭!幣蛭 莢詿笏蔚耐持蝸攏 運淙皇嵌 浚 匆裁揮腥嘶崛餃 聳 佟br />
    在大宋官道上,一輛華麗的馬車快速通過。那馬車前後各十匹軍馬緊緊相連的氣派說明馬車里的主人身份定非一般。

    趙德昭坐在馬車里,身上緊緊的裹著厚厚的棉袍,雖然不時的有寒風從馬車的細縫中吹進來,但是比起外面在馬上的禁衛軍,趙德昭還是很知足的。況且前世貧民出身的他還是可以忍受這種天氣的,之所以把自己裹的如此嚴實,不是受不了寒冷,而是既然有這個資格和條件,不用豈不浪費?

    如今皇上大軍圍困揚州,大宋兵精將勇,吏治清明,社會秩序井然有序。

    馬車一路南行,沒有遇到什麼麻煩,沒有人會在看到華麗的馬車和雄壯的兵士後還會找他們的麻煩。沿著官道,一鎮一城的穿過,那經過的城池沒有人知道大宋皇上的長子竟然從此經過。

    “二皇子,我們穿過壽州,沿著長江向東,下一個城池就是揚州了,”趙匡胤派的親隨賈復上前說道,“不過今晚我們可能要在野外露宿一晚了。”

    趙德昭從馬車露出頭來,說道︰“好吧,你們看著時辰,該休息的時候就休息吧。大家趕了好多天的路,也都累了。”

    天漸漸暗了,賈復找了一處可以避風的土坡,堆了一起柴火,點燃燒了起來。大家圍著火堆取暖。也不知那賈復從哪里找來了幾只山雞,眾軍士興致勃勃的烤了起來。烤好後,賈復拿來了一只雞腿送了過來。趙德昭對這種沒有任何佐料、只是單純烤熟的烤肉沒有興趣,再加上也是感念這些人日以夜繼的護衛,就沒有吃。

    夜晚月光如水,照在一平如野的大地上,讓趙德昭思念起前世的家人來。看著不遠處的長江,在夜光下如一條白色的匹緞,一直從遠方延伸到遠方。他下了馬車,漫步在月光下,獨自向長江走去。

    待他走到長江邊上時,才發現身後多了一名護士,可能是猜拳輸了,無奈離開了火堆,緊緊跟著趙德昭。趙德昭目視長江,看著那望不到河對岸的滔滔江水,想到新中國開國領袖可以在其中暢游,真是讓他無比羨慕。在大學時雖然也跟著同學們學了幾次游泳,但是也只是會而已,離暢游卻還差了十萬八千里。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突然听的後面有人摔倒在地的聲音。轉過去一看,只見那個護衛已經倒在地上,賈復手持一把鋼刀,鮮血沿著刀刃緩緩向下流著。趙德昭心里一緊,忙說道︰“賈護衛,你這事為何?”

    賈復抱拳說道︰“二皇子,你我無怨無仇,今日我要殺你,也是听命于人。尚請見諒。”

    趙德昭心里更加緊張,腦子里想著可能的脫身之策,嘴里急忙說道︰“那邊還有很多人,只要我大叫一聲大家就會趕到,難道你就不怕殺我之罪嗎?”

    賈復大聲笑道︰“虧了王爺反復交代說你不是普通人,你也不好好想想,若我沒有法子對付那些人,又怎麼敢在這邊殺人,更何況又要殺你呢?”

    脫身的方法還沒有想好,趙德昭只好先拖延時間,道︰“你一個人殺得了那麼多人嗎?我可不相信,你不會是用言語誆我的吧?”

    賈復嘴角微微翹起,說道︰“二皇子不必再想著逃了,如今你就認命了吧。不妨告訴你,那些野雞肉我放了蒙汗藥,本想讓你沒有痛苦的死去,但如今你自己不吃,受了這般疼痛可不要怨我,不過看在你是天潢貴冑的份上,我會給你一個痛快的,讓你少受點罪。”

    說完賈復持刀步步緊逼,趙德昭一步一步向後退卻,趙德昭心里害怕完全忘了後邊是滔滔不絕的長江,賈復眼見趙德昭快到水邊,才想起萬一趙德昭跳水逃生。馬上揮刀向趙德昭砍去,趙德昭一邊後退,一邊習慣性的舉起左臂來,不想一腳踏空,身子掉進了水中,而左臂也被賈復的刀劃傷了。

    看著刀上的血跡,再看著那浩浩蕩蕩向東流的長江,賈復暗嘆自己還是思慮不周,忽略了長江。但是又覺得一個受傷的孩子掉進水中肯定活不了,何況還是一個在北方長大的孩子。

    看著波濤滾滾的長江,賈復已經認定趙德昭不可能活命了。他把手中的刀狠狠的甩進長江,然後又走過去把剛才殺死的那名護衛的尸體抬起來扔進了水中。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9 22:05
第一卷 初到宋境--第二卷 江南行 第十七章 劫後南唐

    柔和的風吹著楊柳,柳枝的搖動奏出和諧的音符,使寂靜的夜晚顯得更加無比寧靜。

    趙德昭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正躺在一張床上,嘴里充滿了藥渣,嗓子里有苦味,估計是被人救了並且還灌了中藥。左臂上用布緊緊的纏著,輕輕的蠕動了一下,還有點疼。睜眼四望,月光從窗戶外傾瀉進來,把屋里照得格外亮堂。柳枝的聲音陣陣傳來,讓劫後余生的趙德昭感到格外的親切。

    很想坐起來,但是身體仍然感到無力。躺在床上很想知道這是什麼地方,惟一可以肯定的是這不是一個大富之家。因為屋里的布置都很簡陋,連像樣的家具都沒有,更何況那些用來裝飾屋子的物品。也許就這樣才可以讓趙德昭稍微放點心吧,別人救了自己,那麼害自己的可能性就小了,貧寒之家不會想到從一個落難的人身上得到什麼好處,不論是電視上,還是書本上都是這樣描寫的。

    “賈復到底為什麼要殺我呢?王爺是誰?難道是趙光義,因為大宋就趙光義一個人有王爺的封號。如果是他,那麼他為什麼要殺我呢?我一沒有像趙匡胤那樣上陣殺敵的勇氣和武力,也沒有趙普那樣針對問題,馬上就能想到破解的智慧,何況還13歲的年紀,就算在古代大家都已經不用當孩子看待了,但沒有產生任何威脅啊?”

    趙德昭真是想不明白,怎麼就糟了無妄之災了︰“不知道父皇回去了會有什麼反應?對方既然做了肯定是設計的天衣無縫了,不知道憑趙匡胤的英明和趙普的精細能否察到什麼?不知道竇儀老人家知道趙德昭發生事故了會怎樣?也許,他們以為我已經死了吧?”

    “不行,還是等傷好了想辦法回大宋吧。畢竟那里有親人,而且不用付出就有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啊……”

    想著想著,趙德昭又沉沉睡去。

    早晨,趙德昭被陣陣聲音吵醒,經過了一夜的休息,他的身體恢復的好多了。用了很大的力氣起身,卻不想發出了“ ”的一聲,原來是衣袖一拂,把床頭的藥碗從床上摔下了。

    不一會兒,就見一人急匆匆的從外面走了進來,眼見趙德昭已經站在了地上,開口說道︰“你醒了?”

    趙德昭知道這可能就是救他的恩人了,忙開口說道︰“就是您救了我吧,多謝您的救命之恩。”說著,就要朝他鞠躬行禮了。

    那人趕忙扶住他說道︰“這位公子多禮了,我也只是湊巧罷了。”

    “救命之恩,對我來說恩同再造,您受我一禮是應該的。日後若我能回……”話到了這里,因為還沒有弄明白這里的環境,趙德昭忙把下面的話停了下來,續道︰“總之您的救命之恩,在下記下了。”

    那人也算是一個豪爽的性子,哈哈大笑一聲,說道︰“那我就不客氣了。”

    趙德昭行完禮,那人接著問到︰“不知公子怎麼稱呼?發生了什麼事情?”

    趙德昭稍微想了一下道︰“在下名叫李平,乃大宋壽州人氏,出去求學時在路上遇到了賊人搶劫財物,在下為了逃命不小心跌落江中。請問這里是什麼地方?敢問恩公高姓大名?”

    “這里是南唐都城江寧府,我們在城外。在下姓樊,以打漁為生,依公子的年紀應該和我那孩兒差不多,公子以後就稱我樊伯父吧。”

    經過詢問,趙德昭才知道原來那天樊伯很早去江上打漁,看到趙德昭抱著一根木頭漂在江面上,就把他打撈起來了。後來請村里的大夫幫他查看了一番,還好傷勢並不嚴重。

    南方的陽光不是那麼刺眼,看是對趙德昭來說,這已經足夠讓他的太陽穴隱隱發疼。這是一個不小的庭院,東西各兩個房間。院中的柳樹看上去已顯斑駁,幾張很大的漁網被幾根木頭搭起。

    樊伯正在曬漁網,趙德昭站在離他不遠的地方看著他忙碌。身子已經好的差不多了,本來想辦法先回去的,但是樊伯回來說大江對面的大宋正在打戰,南唐派兵封住了江岸,現在不論什麼人,沒有國主的旨意誰都不能通過長江。趙德昭知道是南唐為了防備李重進打敗之後逃到南唐,其實更準確的說是為了防備趙匡胤。所以,他只好先暫時呆在這里。

    “樊伯,怎麼今天一天都沒有見到您的兒子呢?”趙德昭對此很是奇怪。

    “他啊,今天去夫子那兒了。若是平時在這個時辰就回來了,但是今年我那孩子就15了,以後就不用去了。我雖然是個打漁的,沒有讀過幾天書,但是我一定要讓我兒子讀書,以後考上進士了就不用像我一樣打漁了,”說完,又嘆了一口氣道︰“接下來要延請名師指教,我們畢竟沒有錢,所以以後就只能靠他自己看書準備科舉了。”看著樊伯,趙德昭不禁想起了自己前世的父母,同樣是家境貧寒,但是父母都要省吃儉用的供養自己的孩子上學,以期擺脫目前的地位。看來古往今來天下的父母用心都一樣啊!

    樊若水回來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見了樊伯和趙德昭一句話也沒有說,吃完飯就盯著如豆的***發愣。樊伯以為他是因為自此要離開學堂而傷神就沒有理會。趙德昭因為與樊伯的兒子樊若水不太熟悉,就沒有急于搭訕。

    第二天,當趙德昭起來的時候,樊若水已經起來了,拿著書站在院子里靜靜的看著那顆柳樹,一動也不動,不知道在想著什麼。

    “樊兄?”趙德昭先打起了招呼,畢竟人家是救命的恩人。

    “啊”樊若水像是從夢中驚醒,看著趙德昭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為他沒有听到趙德昭剛才對他說的話。

    “打擾樊兄深思,倒是在下魯莽了。不是之處,還想樊兄見諒。”

    “哦,是我過于失禮了。你的傷都好了嗎?”

    “都好了,還要感謝樊伯和樊兄的照顧。樊兄是在懷念夫子嗎?”

    樊若水听到趙德昭的猜測,臉上不覺的發紅,停頓了半晌才回道︰“是啊,夫子教授學業已有數載,如今一旦離別,心中不舍。而且還要擔心以後沒有夫子的教誨,一切都要靠自己看書成才,心里沒有把握,故而心憂。”樊若水本來因自己言不由衷而感到不好意思,不想說到此處,想到自己家里沒有余錢讓他去學院繼續讀書,自己要在沒有老師的教導下讀書考科舉,其中的難處讓他真正傷神起來。

    趙德昭見樊若水言語中有喪氣之感,忙開導他道︰“俗話說夫子領進門,學藝靠個人。樊兄苦讀詩書多年,只要繼續努力,小弟想科舉對樊兄才說也不是件難事啊。”

    “多謝兄台”樊若水這才想起自己還不知道對方的姓名,連忙告罪問了起來。眼見的趙德昭也是讀過書的人,與他的年紀又相差不多,便搬到一個屋里,兩人天南海北的聊了起來。漸漸的,彼此之間也熟絡了起來。
Nineider 發表於 2009-3-19 22:07
第一卷 初到宋境--第二卷 江南行 第十八章 少年痴情

    “我每讀北齊文宣帝,心中都很是猜疑,難道一個人的變化就可以那麼大嗎?”樊若水和趙德昭都仰面躺在床上,微弱的燈光讓兩人覺得格外溫暖。

    “小弟也很奇怪,但想或許是文宣帝自小忍耐,繼承帝位後又能奮發圖強振興北齊,在短時間內讓北齊成為了當時最有可能完成統一大業的國家,之後可能是心得志滿,便因此而驕縱無行吧。一個人被壓抑的很久了爆發出來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

    “看到文宣帝就想起了唐明皇,也是一個本有很大作為的君主,偏偏前明後暗,讓人嘆息啊!”

    趙德昭自己哪有什麼真知灼見,都是以前看書看多了,記起一些前人的評論罷了︰“是啊,唐明皇撥亂反正,在前期能糾正武則天遺留下來的弊端,勇于提拔賢明的人擔任朝中重臣,經過勵精圖治才得有“開元盛世”,後期因為身邊有李林甫、楊國忠此等奸臣才致有安史之亂,和文宣同樣是前明後暗。只是不知道我們應該筆誅楊貴妃呢,還是同情她呢?”

    樊若水也是可惜道︰“一個婦道人家知道什麼,治理大權還不都在唐明皇手里。後人只知道口誅筆伐,安那‘紅顏禍水’的罪名,怎想那個中緣由?”

    說道此處,但見樊若水臉色羞紅,眼楮又緊緊的盯著地面,沉思起來。

    趙德昭與樊若水相處多日,二人經常引經據典,談史論今,已如多年的好朋友。現在見樊若水之模樣,卻又想起第一日見他時也是此等樣子,而多日來每遇閑暇,樊若水必若深思狀,面帶羞色,不知何故。

    “樊兄……樊兄……樊兄?”

    趙德昭眼見樊若水如此樣子,知道他必有心事,看他臉色,就可以猜測到必是與女子有關,就忙問道︰“樊兄心中可是有事,”然後很是八卦的笑了一下“難道是樊兄看上了哪家的姑娘不成?”

    樊若水羞中帶惱,忙說道︰“賢弟不要亂說,只是匆匆一面而已。”

    原來那天樊若水去夫子家中拜完禮回來,想到以後就要全憑自己看書了,所以心中暗自神傷,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走在大街上的。正自想著心事,突然從身邊快速經過一輛馬車,那馬車看上去甚是豪華,兩邊窗口處各掛著一個鈴鐺,聲音極為悅耳。疾馳的馬車奔馳在大道上很是顯眼,大家都極為小心的躲避,深怕被那馬車撞到。

    樊若水見那馬車完全沒有顧忌路上行人的模樣,知道肯定又是哪位大官府上的馬車。正看著出神,卻不想從窗戶里露出一個頭來,但見鵝蛋型的臉上一個俊俏的鼻子,一雙眼楮如秋水般明亮,青綠色的衣領襯托著那如羊奶般的肌膚,好似天上的仙女下凡。樊若水哪里見過如此美麗的女子,更是看的心曠神怡起來。那女子好似發現了樊若水一動不動的注視著他,看到他那傻呆呆的樣子,宛然一笑,那笑容鋪面而來,樊若水頓時感覺心髒停止了跳動,渾身空落落的,不知如何是好。

    馬車漸漸遠去,直到耳邊傳來陣陣說話聲,才把樊若水從剛才的笑容中驚醒︰

    “那不是周司徒家的馬車嗎?”

    “可不是嗎?那車中的女子肯定是皇後的妹妹!”

    “那模樣長的真是漂亮,不愧是皇後的妹妹啊!”

    …….

    樊若水這時才知道原來那美麗的女子是南唐司徒周宗大人的二女兒,也是當今南唐皇後的親妹妹。想到此,看著那漸漸消散的煙塵,心中萬分惆悵。一個是當朝司徒大人的女兒、當朝皇後的妹妹;一個是家境貧寒,漁夫的兒子,兩人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要想在一起是萬萬不可能的了。

    克制住自己的思緒,樊若水失魂落魄的慢慢走回家。

    听到有個如此漂亮的美女,趙德昭立刻來了精神,就算是不能得到,看看也是好的嘛,養養眼也不會犯法。南唐司徒周宗,趙德昭是沒有听過,但是待听到是皇後的妹妹時,才想起原來是那著名的“小周後”。

    江南真是多出美女啊,雖然曹操的銅雀台已不在,想三國的塵煙還在彌漫,“攬二喬于東南兮”的名句確在曹子建的映襯下千古不衰。江東二喬還在讀書人的書中,在夜晚出現在夢境中的顏如玉,身影還是那麼的清晰。如今雖然換了人間,但是今日的江東又有大小二周,正指得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兩個皇後!

    這可都是在歷史上很出名的美女啊!趙德昭思及此處,知道了樊若水看到的那個美女肯定是小周後無疑了。如果真是那麼美麗,以後等大周後病了,李煜還不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看著樊若水,趙德昭想想就頭疼,身份的懸殊別說身在古代這種門戶觀念極為濃重的時代,就是在現在思想解放的情況下,很多父母都還在挑剔出身家世呢。作為兩世為人的趙德昭,極為冷靜的勸說道︰“樊兄,對方既然是司徒大人的女人、當朝皇後的親妹妹,況且人又是極美的,那麼上門說親的人肯定很多。樊兄若想效那司馬相如卓文君之事,小弟擔心到時候樊兄如海中撈月,鏡中看花,徒自傷神啊。”

    樊若水見趙德昭開口就提到“司馬相如卓文君”,知道趙德昭誤會了,趕緊解釋道︰“賢弟誤會了。在下雖然亦有好逑之心,但也有自知之明。我沒有司馬相如的文采,怎敢做此白日之夢。只願以後能再見到她就心滿意足了。”說完長嘆一口氣,躺在床上看著房頂,也不說話。

    此種心境,趙德昭也是可以體會的。當年在大學里自己也挺喜歡其中一個女生的,但是自己一沒有英俊的外表二沒有可以保證以後生活的財富,盡管自己很喜歡,但是仍然不敢見面表達。就此壓抑心中的思念,只要是能在同一間教室上課就心滿意足了,最後他還是選擇了工作,而她卻是考上了研究生,從此天各一方,永不相見了。

    也許是昨晚說出了自己的心事,第二日樊若水看上去比前幾日有精神多了。樊伯還是每天出去打漁,然後再把新鮮的魚賣到金陵城里的酒樓里。雖然趙德昭感覺胳膊的傷勢已經好了,但是樊伯還是讓他在家里休息。而樊若水自己拿著書或坐于屋中,或游于村外,凡寂靜無聲處皆是他的讀書之地。

    這一日,樊伯一大早就去江里打漁去了,為了樊若水的買書錢忙忙碌碌的。樊若水拿著書出去了,估計是到村里的某一處地方看書。趙德昭自己正百無聊賴的坐于院中,計算著自己到樊家的天數,估量著還能有幾日南唐就可以放開江面,就可以回去大宋了。

    不想,樊若水興沖沖的跑了進來,拉著他的胳膊就往外拽。趙德昭不知道這是怎麼了,就忙問道︰“樊兄,你這是為何?”

    “賢弟,我又看見那天見過的女子了。你快隨我去吧。”

    听到此,趙德昭也很想見見那個傳說中的美女,忙拋開一切,隨著樊若水跑了出去。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