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經驗談+CPU排行+別捲SATA線+GPU排行+家中網路圖

   
city3034 發表於 2009-6-17 21:20:22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61 396022
以下是我的拙作  請版上高手指教
由於有些網友想說用組裝電腦  卻不知道如何去做  本來只貼在個人空間的  只好拿出來醜醜見人
請高手勇於指正   但這是給新手啟發  不必照抄
還有無意義的感謝文我會刪除  可以討論  但不可筆戰  如果要感謝的請按感謝即可

CPU:
I社或A社  出了高階CPU後面一定還會再出低階的
就像I7和I5  至於主機板買的太前衛~~見仁見智啦
這讓我想起P4(478和775)被AMD的939腳座和AM2+電時我買了剛出775腳座的主機板(P5P800)了
現在......................OVER其中也換了P5GPL(P915) 之前平均一年換主機板一次
直到兩年前的965P主機板和E6550後就不再升級  
買I社 是定位在高階(EX:Q9系列)3年內不用升級(除非你錢多)  而且繪圖處理的運算也有一定的能力
A社嘛~~~之前有過939腳座和940腳座混淆    這次的AM2似乎銷售量不錯  後來的飛龍系列由於耗電量為135W   風評不佳所以又出了AM3腳座的飛龍2
這次飛龍2的出現也為INTEL不得不推出I5  以飛龍2的X3 710 720 x4 925之95W的處理器可以考慮(AM2不可相容於AM3)

比如說我最近剛換的第四代 CORE 奔騰G3220+ASUS B85M-G 在CPUMARK是522分  但在C11中卻只有2.多分
這代表G3220是單核心處理很強 (舉凡文書  轉檔  繪圖 但工業繪圖建議用INTEL的四核心)  但分工卻不如四核 甚至AMD八核
本來AMD 飛龍1055T的板子掛掉後就想指差不多的板子  可是也要2500元以上  但是奔騰+B85卻是4000元
這在一般人眼中應該是主機板壞了換主機板就好  但我還是考慮很久  關鍵就是耗電量
AMD X6 1055T這顆最大耗電量是125W  然而這顆奔騰只有54W  差距只有1000元左右  其他照舊(其實有一部份已經換新 像機殼  POWER 鍵鼠組)
我用2號機是有如是生意機  一天開下來差不多也有4~8小時  我都固定關機
因為2號機放在客廳  客廳還有37"大螢幕   無聊時玩GAME或是測試切換都很方便  
這樣對我來說已經很方便了  因為測試1080的影片 也不含糊

CPU選擇上各有優缺點  INTEL高階很貴  但AMD也不惶多讓  你看AMD市售版FX8核就知道了
但是我選的是看對方的使用情況  如果小遊戲上 INTEL內顯也能辦得到(現在內顯都在CPU內部 當然AMD的FX還是沒有GPU的)
但是若是網頁遊戲多開以上  多核多工還是佔優勢 為何INTEL最多到ˋ6核心而AMD也只到8核心
就是一般人還是以單核就能跑的軟體較多  像OFFICE  圖片剪下貼上這類的  
CPU世代也有差別  以我2號機為例  之前是AMD飛龍II X6 1055T  和現在的奔騰  G3220
一般人鐵定會認為六核心較快  其實是雙核的G3220較快  世代不同外  但製程  快取 特色都有差別


HT-超執行緒 換另一說法  就是模擬雙核心的說法  
(WIKI)中央處理器的時脈速度(簡稱內頻)由系統匯流排速率(BusSpeed)乘上倍頻係數決定。例如,一個時脈速度為700MHz的處理器,
可能運行於100MHz的系統匯流排(BusSpeed)。這說明處理器內的時鐘倍頻器的倍率設置為7;
中央處理器被設定為以7倍於系統匯流排(BusSpeed)的速率的主頻運行:100 MHz×7 = 700 Mhz。通過改變倍頻係數或系統匯流排速率(BusSpeed),
可以得到不同的 時脈速度。俗話說:時脈速度=外頻(前端匯流排、FSB)*倍頻係數。這句話就現在來說是錯誤的。
因為現在 系統匯流排(BusSpeed)、前端匯流排(外頻、FSB)速率不一樣。就Intel CPU來說 前端匯流排(外頻、FSB)=系統匯流排(BusSpeed)*4。
所以現在 時脈速度=系統匯流排(BusSpeed)*倍頻係數。大多數主板允許用戶通過跳線或基本輸入輸出系統設置(BIOS)設定倍頻或系統匯流排速率。
現在許多處理器製造商預先鎖定了處理器的倍頻,但可以通過某些手段解鎖。對所有的處理器,系統匯流排速率的適當提高可以增進其處理速率。


MB:

MB:主機板或稱母板或主板 典型的主板能提供一系列接合點,供處理機、顯示卡、聲效卡、硬碟、記憶體、對外裝置等裝置接合。
它們通常直接插入有關插槽,或用線路連接。主板上最重要的構成元件是晶元組(Chipset)。
而晶元組通常由北橋和南橋組成,也有些以單晶片設計,增強其效能。這些晶元組為主板提供一個通用平台供不同裝置連接,控制不同裝置的溝通。
它亦包含對不同擴充插槽的支援,例如處理器、PCI、ISA、AGP,和PCI Express。晶元組亦為主板提供額外功能,例如整合顯核,成聲效卡(也稱內置顯核和內置聲卡)。
一些高價主板也整合IrDA、藍芽和802.11(Wi-Fi)等功能

而且以I7做為下一代主力 問題是效能高又貴 很多人往往配備預算有限下轉移至AMD的 然而AMD的CPU在高階還是不能與INTEL一較高下外
衝著AMD主機板和INTEL的MB比較  預算少的可以考慮AMD的其實使用上的效能來說是不相上下 在某些高手來說  CP值高於INTEL
要續用INTEL的人可能要失望了 自從去年發表I7(LGA1366)後便是INTEL使用者的不利 但是都是要進步的 誰知道下下一代的處理器要搞什麼花樣出來
就像AMD腳座一直更換 記憶中Socket A 754 939 940 AM2在6年來一直更換腳座 不過這次AM2的出現那許多抱持觀忘的人有了選擇性
不過呢僅限於這一年內的產品   因為腳座排列的不同  所以 在型號的辨別上也有差異  
Socket 940 是 754、939 時代規劃給 Athlon 64 FX 高階系列,和 Opteron 單至多路伺服器系列專屬的
Socket AM2 雖然也是 940 針腳,但是針腳排列方式和 Socket 940 不一樣,彼此之間完全不相容  不過還是以主機板廠官網公佈為準
為何我現在總是推薦B85以上而不推H81  關鍵在於H81上面的U3S6不是原生晶片  
SATA3.0(6GB/S)沒有差別  若是SATA2.0用在SSD上面也是比一般硬碟吃在3.0快很多
但USB3.0就有差別了  若是不計較數據的就沒差  原生就是較快一些
AMD的U3S6我不是很清楚  還是那句話  不計較數據的沒差

RAM:

RAM:
隨機存取記憶體(英語:Random Access Memory,簡稱 RAM 或 RAM 記憶體),是一種在電腦中用來暫時保存資料的元件。
它可以隨時讀寫,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為作業系統或其他正在執行中的程式之臨時資料儲存媒介。它可以令電腦的容量提升,不同隨機存取記憶體也有不同的容量。(WIKI)
國內一般都是以三大廠商為主:創見 金士頓 威剛 一般人在購買RAM也是以這三大廠商為主其保固也是一時之選 後來的宇瞻和廣穎 其產品和保固也可以考慮
先前PC133 SDRAM不說 DDR400使用上就相當不錯 DDR2-533 667 800都有一定的表現 就腳座來說 每一世代的RAM頻率不盡相同外連腳座也不一樣 這也往往造成舊機升級的困擾
其實現在XP一般文書使用者以256MB就可跑的較順了為何都建議玩家們以1G以上做為考慮裝電腦的原因之一因為一般GAME玩家他們只要能玩就好 沒有想到LAG怎麼去抓問題根源
也沒有想到RAM是你開程式的順暢與否 開大螢幕的的GAME跑得順不順的問題在今天GAME的3D畫面與引擎越來越細膩 相信已經不是512和1G的問題了而是要增加記憶體
雖然這一世代的系統用不著 雖然WIN7的資源耗損不大 就是抓住RAM便宜的今日電腦DIY都會建議用4GX2
其次保固  台灣創見的保固大家都有目共睹 金士頓和威剛雖然差了一點 但也是不錯我記得創見換貨很快但就是對JAETRAM的感覺有點差 JETRAM是創見不良品打下後重新製造的子品牌
我的JETRAM換貨在彩虹3C裡面有個創見直營櫃檯裡如果沒有貨 都會送回原廠維修或更換新品就不得而知了等了一個禮拜後就回來了 雖然還是有保固 但總覺得差了那麼一點
感覺像威剛的保固 至於金士頓 我現在使用中還不知道如果做售後服務 應該不錯
以現在來說我都選擇正創見 創見JETRAM  金士頓  其餘我都不會去多想  至於規則 容量
規則的話世代都一代  現在是DDR3-1333 1600這兩者為大宗  2133以上為特殊  甚至給超頻玩家使用的
容量以4G為主  XP已停止更新了  現在都邁入WIN7 8 8.1時代  64 或32位元都有分  
由於32位元位址關係只支援3.5G  要用到4G以上就是到用到64位元
其實只開1~2個網頁 WIN764 用4G也夠用  玩NBA也嚇嚇叫只要顯示卡夠用的話

HD:

相信很多人已經買了1TB的硬碟然而在1990年代硬碟是高價位的儲存裝置 就跟RAM一樣 我記憶中買了640M還是抓到480M的事 就像今天的XP要上SP2才能找到137G以上一樣
然而影片畫質越好檔案越大 像今天還有藍光其畫質1080P那是1T的硬碟的容量問題不過我的建議是有多少事買多少容量HD
一般安裝系統我是都會留下40-80做系統碟 剩下的看對方需求 為何要系統碟 原因是一般玩家都只是要玩從來不會去想說暫存檔的問題 今天如果又中毒那一般也只是中到系統碟而已
那麼全部包括影片和MP3都會隨著系統格式化而毀於一旦 至於暫存空間區大 那麼檔案跑得也會比較順暢  有些還是得靠記憶體空間而定
至於廠牌 我想各有所好 不過西捷傳出災情好像是病毒問題 可是像西捷這樣的公司 相信有一定的處理方式
SSD是最新的技術 (wiki)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Solid State Drive,簡稱SSD,準確的技術稱呼應為固態驅動器)是一種基於永久性記憶體,如快閃記憶體,或非永久性記憶體,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DRAM)的電腦外部儲存裝置。固態硬碟用來在行動式電腦中代替常規硬碟。雖然在固態硬碟中已經沒有可以旋轉的盤狀結構,但是依照人們的命名習慣,這類記憶體仍然被稱為「硬碟」。

由於固態硬碟技術與傳統硬碟技術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少新興的記憶體廠商。廠商只需購買NAND Flash記憶體,再配合適當的控制晶片,就可以製造固態硬碟了。新一代的固態硬碟普遍採用SATA-2介面。

揮發性記憶體(RAM)由揮發性記憶體製成的固態硬碟主要用於臨時性儲存。因為這類記憶體需要靠外界電力維持其記憶,所以由此製成的固態硬碟還需要配合電池才能使用。揮發性記憶體,例如SDRAM,具有存取速度快的特點。利用這一特點,可以將需要執行的程式首先從常規硬碟複製到固態硬碟中,然後再交由電腦執行,這樣可以避免由於硬碟的啟停延遲、尋道延遲對程式性能造成的影響。

此外,由揮發性記憶體製成的固態硬碟還用於應急備份。當電源意外中斷時,靠電池驅動的這類固態硬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將資料轉移到常規硬碟中。當電力恢復後,再從常規硬碟中恢複數據。

[編輯] 非揮發性記憶體非揮發性記憶體(NVRAM)的資料存取速度介於揮發性記憶體和常規硬碟之間。和揮發性記憶體相比,非揮發性記憶體一經寫入資料,就不需要外界電力來維持其記憶。因此更適於作為常規硬碟的替代品。

快閃記憶體是最常見的非揮發性記憶體。小容量的快閃記憶體可被製作成帶有USB介面的移動儲存裝置,亦即人們常說的「隨身碟」、「優盤」。隨著生產成本的下降,將多個大容量快閃記憶體模組整合在一起,製成以快閃記憶體為儲存介質的固態硬碟已成為可能。

NVRAM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多層式儲存(MLC, Multi Level Cell)及單層式儲存(SLC, Single Level Cell)。兩者讀取速度差異不大,使用MLC顆粒的固態硬碟成本較使用SLC的低,但是寫入速度較低、使用壽命也較短。




優點
和常規硬碟相比,固態硬碟具有低功耗、無噪音、抗震動、低熱量的特點。這些特點不僅使得資料能更加安全的得到保存,而且也延長了靠電池供電的裝置的連續運轉時間。

例如韓國三星半導體公司(SAMSUNG Semiconductor)于2006年3月推出的容量為32GB的固態硬碟,採用了和常規微硬碟相同的1.8英寸規格。其耗電量只有常規硬碟的5%,寫入速度是常規硬碟的1.5倍,讀取速度是常規硬碟的3倍,並且沒有任何噪音[1]。

在2007 Computex中新帝發表了64GB與32GB的固態硬碟,並有2.5吋、SATA介面與1.8吋、UATA介面兩種規格。A-DATA現場展出的固態硬碟分為2.5吋與1.8吋兩種,其中2.5吋採用SATA介面,最大容量可達128GB;1.8吋機種則是採用IDE介面,最大容量可達64GB,可分別使用在筆記型電腦與更小的UMPC上,用來取代傳統的硬碟。現在,2.5吋固態硬碟已可達1TB,是由PureSilicon發表的。[2]

最初,高階固態硬碟的性能表現與最高速的傳統硬碟互有勝負,但隨著固態硬碟的不斷發展,高階固態硬碟在大多數的性能指標上已超越了傳統的機械硬碟;而固態硬碟在性能上的發展潛力比傳統硬碟高。目前最大的問題仍然是成本和寫入次數。[3]


缺點
成本及使用壽命是限制固態硬碟普及的最大問題。目前,無論是永久性記憶體還是非永久性記憶體,其每百萬位元組成本都遠遠高於常規硬碟。因此只有小容量的固態硬碟的價格能夠被大多數人所承受。而由於Flash RAM都有一定的寫入壽命、而且壽命屆滿後資料會讀不出來,因此成為大眾接受固態硬碟的另一個障礙;解決方案是固態硬碟採用SLC顆粒,其使用壽命較長,但價格也較高;未來必須等待成本進一步的降低、或SSD架構改良(增加快取記憶體及控制Flash RAM的IC更成熟),有效增加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

固態硬碟以往由於價格高昂,通常只使用在軍事及工業用途上,不過拜NAND快閃記憶體成本不斷下降所賜,如今固態硬碟已經使用在一般的筆記型電腦上,並預計於刀鋒式伺服器上逐步採用,提供全新的電腦使用體驗。相較於傳統的硬碟,固態硬碟具有速度快、耗電量低與可靠性較高的優點。由於硬碟早已是系統效能的瓶頸,因此改採固態硬碟,將可以帶來令人興奮的效能提升。

固態硬碟數據損壞後是難以修復的。當負責儲存資料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有毀損,現時的數據修復技術是不可能在損壞的晶片中救回資料。而機械硬碟還能挽回一些數據。

其實CPU  主機板  記憶體 甚至顯示卡規則都不是重點  而這也是我接下來要說的重點
為何有些人主機開機 資料存取(遊戲也算資料處理一種)較快  為何我一直要推薦一般人使用小容量SSD+大容量HDD
上面說到一重點就是小容量SSD  又為何這個小容量SSD能夠得到廣大DIY一族的推薦
就是一般人不會用磁碟重組   可又為何一定要磁碟重組或是以SSD代替磁碟重組 而這SSD真的有那麼好
SSD還是有缺點:讀寫限制  但是不把BT下載和存取區放在SSD就沒有這些煩惱  
因為SSD讀寫限制將會讓你的電腦使用SSD使用到電腦壞掉或是換掉的年代
這也是我一直推薦人人使用SSD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SSD速度快  他不是機械式硬碟
裡面拆開就是一片IC版  而一般硬碟由於受到環保法規  我當成是偷料 使其現在的一般硬碟都不能摔

VGA:

VGA:
顯示卡 相信很多玩家已經知道是啥東東更何況手上擁有GTXXXXX等等的或HDXXXX的何其多 但是今天從內建顯示卡談起
INTEL:我曾經試過INTEL G31內顯晶片玩過真三3  但都只玩一陣子就跳掉了 推技嘉73PVM-S2H內顯晶片是NV7100 至少跑GAME低特效應該可以
AMD:因為有ATI加持 可以選擇 因為內顯晶片一般都是HD3200開始可玩不是很重度的3D GAME一般玩家也可以選擇這種板子
顯示卡:分繪圖專用卡和繪圖娛樂卡 繪圖專用卡也是可以玩GAME 相反的道理也是 因為製造原理不一樣 只是效果沒有用途來得好
這裡  針對繪圖娛樂卡而論:有晶片ATI和NVDIDIA兩種規則
ATI: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ATI&variant=zh-tw 在這裡是推4870/4850/4830/4670 廠牌是隨自己喜好而定
NVIDIA: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A&variant=zh-tw  這裡就是除了GTx2xx外 就是推9800GTX 9800GT 9600GT 9600GSO 8800GTX 8800GT 8800GTX 8600GTS(DDR3) 7900GTX 7800GT 7600GT
其實有多少錢玩多少級GAME就買多少級的顯示卡 現在的顯示卡便宜 ATI HD4670從2700起跳在CPU超頻下 3DMARK06都可以破萬
我曾經用E6550+8800GT測試內定值在1280X1024是9200多分 1024X768破萬
然而針對GAME的特點來分 一般來說單機版著重顯示卡晶片組 而網路遊戲較著重CPU+GPU的發揮 還有網路遊戲LAG的嚴重與否在於某個區域的掛網人數多寡來決定今日流暢度並不是換了顯示卡後就不LAG
還有加入的網友其主機速度 網速也是 就像我玩亂ONLINE的經驗 E66550+8800GT在學院廣場還是要等到全部區域讀完才比較不會LAG(對映主機讀取速度反應快慢)
顯示卡選擇上我只能說我是以1800元為準   NV的話以X40 X代表的是世代   像540 640 740等等 第2數字才是重點
你去看規則時應該會發現到NV640 甚至AMD R7 240 都在2000元左右
AMD現在命名方式又會到過去  R7-240以上才可以考慮
以R7-240來說,7是規則有R9-260啦,R9-280啦,就像6870/6770;2是世代就像以前的6770/7770等等,4也是規則就像7770/7750的差別




POWER(PSU)

電源供應器(Power Supply Unit),簡稱PSU,是門禁系統和個人電腦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項系統,不管是任何一個場所都需要用到電源供應器 過往的AT電腦機箱,具有一個直接連到電源供應器的電源開關。開關的主要形式,是一個雙極式的開關,開關的四條針腳,連到對應的電線。由於電線是銲接到電源開關,因此,如果電源供應器損壞,更換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ATX的電源供應器,並不直接連到電腦的電源開關,因此電腦可以通過軟體關機。不過,大多數的ATX電源供應器,背面具有一個手動開關,容許使用者將電腦完全關閉;電腦在此時將不會得到任何電力。當這個開關打開的時候,就算表面上電腦已經「關機」,電力仍然會進入電腦各部件。這種「軟體關機」或「待命」的特徵,可以用於遙控開機(例如通過數據機開機,即Wake-on-Ring,或通過網路開機,即Wake-on-LAN),但一般而言,電腦仍然是通過前面的開關來開機。

ATX電源供應器連到主機板的插頭,比起AT也有所變更。舊式的AT電源供應器,使用兩個形狀相似的插頭連到主機板,由於易於錯接,主機板很容易會因為短路而受到永久損壞。ATX則使用一個具方向性的插頭,反方向時不能插入主機板,此防呆設計免除損壞主機板的風險。另外,ATX也提供一個3.3伏特的電源,主機板因此無須再使用其他的電源來「間接降壓」取得3.3伏特電源。一些最後期生產的AT主機板,也同時支援AT與ATX的電源供應器。

另外,原來的ATX設計,是利用電源供應器的風扇,將空氣抽進機箱內,為主機板與處理器提供散熱用的空氣氣流。因為這個緣故,處理器一般是放於主機板的上方。由於眾多原因,這個設計對於機箱的散熱沒有多大用處。首先,早期的處理器與元件,發出的熱量並不需要使用特別的散熱裝置進行散熱。其後的處理器發熱量增多,但電源供應器吹出來的空氣已經明顯較熱,令這種散熱方式變為無用。因此,較後的ATX規格已經將電源供應器的氣流設計,變為選用設計[2]。

其後Intel的Pentium 4出現,標準的20針ATX電源接腳開始無法提供處理器需要的較大電量,因此,新的ATX規格再加上了一個4針的12伏特電源接頭。這個設計也用於AMD的Athlon XP與Athlon 64處理器。一些高價系統,也適用其他形式的輔助電源接頭。

到了2000年,顯示卡的電量需求大幅上升,一些高價顯示卡的電量需求,更超越了AGP與PCI Express的供電能力,因此高價顯示卡也開始備有與硬碟機電源類似的接頭,以取得額外的電力。2004年以後生產的PCI Express顯示卡,更開始使用一個標準的6針或8針接頭,從電源供應器直接取電。

ATX電源供應器是通過主機板的開關來操作,理論上,只要將ATX插頭中的綠色電線接頭(開關訊號)與任何接頭中的黑色電線(接地)連接,即可以在不使用主機板的情況下開啟電源。一些舊的電源供應器,可以用這種方式為電腦以外的裝置供電,不過改裝時,則需要留意電源供應器的最低負載需求。

電源供應設計
從發表至今,ATX已經使用了五種不同的電源供應設計:

ATX - 20針插頭(用於Pentium III與早期的Athlon XP)
WTX - 24針街頭(用於Pentium II、Pentium III、Xeon與Athlon MP)
AMD GES - 24針主接頭與8針輔助接頭(用於部分Athlon的雙處理器平臺)
EPS12V - 24針主接頭、8針輔助接頭與選配的4針第三接頭(用於Xeon與 Opteron;有關定義也存在於Server System Infrastructure[SSI]規格)
ATX12V - 20針主接頭、4針輔助接頭與8針第三接頭(用於Pentium 4與交後期的Athlon XP及Athlon 64)
ATX12V 2.0 - 24針主接頭與4針輔助接頭(用於Pentium 4、Core 2 Duo與具備PCI Express的Athlon 64主機板)
ATX12V 2.2 - 一枚20/24針接頭與一枚ATX12V 4針接頭。多數的電源供應器也提供一組4針加4針,或8針轉4針的輔助接頭,用作第二個EPS12V接頭。

其實POWER有人說他是電腦的第一顆心臟
不過我的看法是就好像是人的原動力  一顆好的POWER確實會讓你的電腦零組件受到保護
甚至顯示卡  CPU 記憶體在工作下和超頻下更加順利
如果POWER瞬間OVER也不會把零組件搞壞
(海韻官網)為什麼主動式PFC優於被動式PFC?
1. 主動式PFC提升功率因素值至95%以上,被動式PFC約只能改善至75%。換句話說,主動式PFC比被動式PFC能節約更多的能源。
2. 採用主動式PFC的電源供應器的重量,較用笨重元件的被動式PFC產品要輕巧許多,而產品走向輕薄小是未來3C市場必然趨勢。
主動式PFC的優點:
  校正效果遠優於歐洲的 EN 諧波規範,即便未來規格更趨嚴格也都能符合規定。  
  隨著IC零件需求增加,成本將隨之降低。
  較無原料短缺的風險。
  較被動式專業的解決方案。
  能以較低成本帶來全域電壓的高附加價值。  
  功率因素接近完美的100%,使電力利用率極佳化,對環保有益。
  因應未來CPU發展趨勢,輸出瓦特數(電力)要求將越高,主動式PFC因成本不隨輸出瓦特數增加而上升,故擁有較好競爭力。
被動式PFC的缺點:
  當歐洲EN的諧波規範越來越嚴格時,電感量產的品質需提昇,而生產難度將提高。
  沉重重量增加電源供應器在運輸過程損壞的風險。
  原料短缺的風險較高。
  如電源內部結構固定的不正確,容易產生震動噪音。
  當電源供應器輸出超過300瓦以上,被動式PFC在材料成本及產品性能表現上將越不具競爭力。
來自 Mobile01網的ddeecarre網友:
其實交換式電源,解構其組成元素,大致由輸入端的濾波器、整流電路和一堆電容、電感、線圈等零組件組成,在電源交流轉直流過程,不少的電能轉換為無用的熱,形成浪費!過去桌上型電腦的電源轉換效率約在60%~70%,簡言之,也就是當輸入500W市電,換言之,當系統需要300W的直流用電時,電源供應器需要抽取428-500W市電,其浪費電力高達200W之多。

而轉換效率不佳,除影響輸出功率外,交換式電源產生的熱,也會造成運作不穩,而為了加強散熱,交換式電源還得增加更強力的風扇散熱,不只加劇功耗浪費,電源供應器的風扇噪音更令人詬病。


符合80PLUS規範的電源供應器,能源轉換效能精進
日益受重視的80 PLUS計劃,其超越80%轉換效率的訴求,2003年由美國Ecos Consulting與EPRI兩家民間機構首倡,隨後受到民間電力公司認同大力支持,並提供資金大力贊助該計畫,並於06年獲美國環保署EPA肯定,納入能源之星4.0版草案,並於07年7月正式成為環保法規。

認證要求Server或PC的交換式電源,在115V環境下運作功率20%的低負載狀態、運作功率50%中負載狀態、或是運作功率100%高負載狀態下,AC轉DC的轉換效率都要能超過80%以上,而且PF電功率值要高於0.9,才能掛上80PLUS標章。

80PLUS與其說是認證規章,倒不如說是一種獎勵!即採用符合80PLUS交換式電源的電腦設備,美國政府就會提供對應獎勵,由於80PLUS的要求有一定技術難度,加上近來全球能源短缺,讓消費者與產業都開始重視能源節約觀念,進而演進至全球化的減碳運動,80PLUS的標章等於是交換式電源廠商展現研發實力的重點,甚至也有廠商推出超越規範的82PLUS技術能力。

只要口碑不錯的廠牌都可以考慮  像七盟 康舒 新巨 全漢 BE QUITE 海韻 口碑都是不錯
高階:海盜  海韻 保銳  中階:益衡 全漢 be quiet 新巨  低階:康舒 七盟  
像有些人會不關機來玩他的電腦 便宜的PSU會瞬間燒毀 不但PSU  還會燒掉整台主機
所以POWER真的不能省

POWER也是一大塚點  為何有些人電腦很差卻一直用(其實是沒有常常用) 好多年都用不壞
或者是高檔配備電腦一直開著也用不壞都在POWER  其實CPU不是心臟  是大腦  POWER才是電腦的心臟
除了選擇好廠牌外在來就是選擇好規則  其實市面上只要是有聽過的廠牌都可以考慮
像是酷媽  全漢   康舒 影準  振華冰山系列等等  如果你要某店家看到1000W賣2000元內就值得懷疑了
為何有些400W賣2000元左右  就是規則   除了轉換效率多少外  其實還有內容物的差異

其餘的像機殼 是隨個人喜好而定  散熱做好即可 如果不想打開側版 記住要前吸後吹

至於使用情況視個人使用習慣而定
因為網路上所謂的全自動安裝光碟是以個人的電腦整體配備下去做的
自然許多電腦不大適用  幫人重灌者應該告訴初學者這些
而且電腦用了一段時間後如果沒中毒的話  是要固定清理磁碟和重組磁碟的
這樣初學者才能一直使用   否則自然有保固的套裝電腦仍然是初學者的唯一的選擇

新組裝經驗談
組裝為何還有其市場 就是能夠依照ˋ自己所想要的來搭配 主機板廠商台灣就3大+1
就是華碩技嘉微星+華擎 每家都有每家的特色 真要選的是規則 型號 而不是廠牌

CPU選擇上各有優缺點 INTEL高階很貴 但AMD也不惶多讓 你看AMD市售版FX8核就知道了
但是我選的是看對方的使用情況 如果小遊戲上 INTEL內顯也能辦得到(現在內顯都在CPU內部 當然AMD的FX還是沒有GPU的)
但是若是網頁遊戲多開以上 多核多工還是佔優勢 為何INTEL最多到ˋ6核心而AMD也只到8核心
就是一般人還是以單核就能跑的軟體較多 像OFFICE 圖片剪下貼上這類的
CPU世代也有差別 以我2號機為例 之前是AMD飛龍II X6 1055T 和現在的奔騰 G3220
一般人鐵定會認為六核心較快 其實是雙核的G3220較快 世代不同外 但製程 快取 特色都有差別

其實CPU 主機板 記憶體 甚至顯示卡規則都不是重點 而這也是我接下來要說的重點
為何有些人主機開機 資料存取(遊戲也算資料處理一種)較快 為何我一直要推薦一般人使用小容量SSD+大容量HDD
上面說到一重點就是小容量SSD 又為何這個小容量SSD能夠得到廣大DIY一族的推薦
就是一般人不會用磁碟重組 可又為何一定要磁碟重組或是以SSD代替磁碟重組 而這SSD真的有那麼好
SSD還是有缺點:讀寫限制 但是不把BT下載和存取區放在SSD就沒有這些煩惱
因為SSD讀寫限制將會讓你的電腦使用SSD使用到電腦壞掉或是換掉的年代
這也是我一直推薦人人使用SSD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SSD速度快 他不是機械式硬碟
裡面拆開就是一片IC版 而一般硬碟由於受到環保法規 我當成是偷料 使其現在的一般硬碟都不能摔

POWER也是一大重點 為何有些人電腦很差卻一直用(其實是沒有常常用) 好多年都用不壞
或者是高檔配備電腦一直開著也用不壞都在POWER 其實CPU不是心臟 是大腦 POWER才是電腦的心臟
除了選擇好廠牌外在來就是選擇好規則 其實市面上只要是有聽過的廠牌都可以考慮
像是酷媽 全漢 康舒 影準 振華冰山系列等等 如果你要某店家看到1000W賣2000元內就值得懷疑了
為何有些400W賣2000元左右 就是規則 除了轉換效率多少外 其實還有內容物的差異

顯示卡選擇上我只能說我是以1800元為準 NV的話以X40 X代表的是世代 像540 640 740等等 第2數字才是重點
你去看規則時應該會發現到NV640 甚至AMD R7 240 都在2000元左右
AMD現在命名方式又會到過去 R7-240以上才可以考慮

RAM 記憶體以現在來說我都選擇正創見 創見JETRAM 金士頓 其餘我都不會去多想 至於規則 容量
規則的話世代都一代 現在是DDR3-1333 1600這兩者為大宗 2133以上為特殊 甚至給超頻玩家使用的
容量以4G為主 XP已停止更新了 現在都邁入WIN7 8 8.1時代 64 或32位元都有分
由於32位元位址關係只支援3.5G 要用到4G以上就是到用到64位元
其實只開1~2個網頁 WIN764 用4G也夠用 玩NBA也嚇嚇叫只要顯示卡夠用的話

MB 主機板 以INTEL來說 為何我現在總是推薦B85以上而不推H81 關鍵在於H81上面的U3S6不是原生晶片
SATA3.0(6GB/S)沒有差別 若是SATA2.0用在SSD上面也是比一般硬碟吃在3.0快很多
但USB3.0就有差別了 若是不計較數據的就沒差 原生就是較快一些
AMD的U3S6我不是很清楚 還是那句話 不計較數據的沒差 本帖最後由 city3034 於 2017-10-21 07:42 編輯

本主題中包含更多資源 (圖片、附件...)

你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檢視,沒有帳號?註冊會員

x
1號機INTEL E3-1230V2 GIGA B75M-D3H 金士頓D3-1866 8GX4  GIGA GTX1050TI
SSD240G+240G+1THD RC430 GXII-550W +G2264W X3

拜託你們今後别再發各種無腦糾結 SSD 耐久度的帖子了

已有(61)人回文

切換到指定樓層
city3034 發表於 2009-7-2 13:45
本帖最後由 city3034 於 2010-7-22 08:36 編輯

剛剛逛了一下滄者極限   感覺有些商業化了
其實像這類的網站看看參考一下就好  不必太認真
電腦這東西  你畢竟不是永久在玩你眼前的這台電腦的
我個人認為夠用就好 拿來玩玩遊戲啦 看看影片啦 上上網聊聊天  
買電腦的目的不正是如此嗎  若家中再放個大螢幕  玩玩大型遊戲  哇哇  豈不爽哉  
只要常常掃毒  做做磁碟掃描  重組  一樣可以一直玩下去
若是不滿足你眼前的電腦  我看就算給你I7+GTX280也是不會滿意的
還有要逛這類網站  自身的電腦功力要有一定的水準  不然鐵定被叮個滿頭包
top90081 發表於 2009-7-17 14:52
關於HT
AMD有HT(Hyper Transport)
INTEL也有HT(Hyper Thread)
AMD的HT是用來提高FSB
所以除頻的方式和INTEL的不一樣

而INTEL的HT才是超執行緒
目的在於騙過應用程式使他以為有兩顆實體核心
在muti-thread的應用上
才能顯現出他的效率
為何用模擬出假的核心可以提升速度
這就要扯到cpu的pipeline在不同stage使用的情形
簡單來說
就是盡量把pipeline塞滿來提高效能
這技術在p4的時代效能提升非常之低(不超過30%)
有些情況還會降低效能
不過在I5開啟HT後的效能甚至可以追平部分型號的I7

關於外頻
我個人還是認為FSB和外頻是不同的東西
早期的確是FSB速度 = 外頻速度
不過後來INTEL導入QDR技術使得FSB=外頻*4
到I7之前都是如此
不過基本上在用像是CPU-Z之類的軟體看CPU規格
還是會看到外頻這個數值
city3034 發表於 2009-7-23 05:42

大螢幕使用經驗

本帖最後由 city3034 於 2010-2-19 07:09 編輯

還有要糾正很多不懂的人一個觀念  
各位都知道FULL HD吧  但就是很少人知道解析度是1920X1080  也就是1080P
這種解析度我用3650或EPC就可以顯示出來了(我家只能到1080I 也就是用GTS250+HDMI接的  之前8800GT((驅動最新版))+HDMI也可以)
我朋友家那台SONY W系列的僅是玩遊戲啦 看影片除非是藍光機才會有1080P的 平常瀏覽網頁 看下載影片只能以平常畫質顯示
也就是說如果說明書上寫電腦解析度1380X768 就只能顯示到1380X768  並不是每次顯示都1080P  
若不是心癢我就不會組另外一台了  用EPC也可以看影片就可以了   你們看到我的簽名檔了吧  就是用GTS250+HDMI的
我朋友則是僅是看下載影片而已  以後裝藍光機以後再用HDMI就好了  現在僅用DVI而已  就叫我把HDMI拆下了(測試而已)
補充:眼前這台21.6的有1080P輸出(解析度1920X1080) 就我的感覺 細膩歸細膩  可是眼睛不好的就不建議了 雖然可以調高字體大小  但也破壞整體畫面的美觀
所以建議買1080P的最好選擇23.6"以上(包含只有D-SUB或是三種介面)
city3034 發表於 2009-12-14 06:24
本帖最後由 city3034 於 2010-1-1 08:59 編輯

以下節錄自WIKI
Windows 7提高了螢幕觸控支援和手寫辨識,支援虛擬硬碟,改善多核心處理器的運作效率[27][28][29][30],開機速度和核心改進。增加的功能大致上包括:支援多個顯示卡、新版本的Windows Media Center(12)[31]、一個供Windows Media Center使用的桌面小工具、增強的音訊功能、內建的XPS和Windows PowerShell以及一個包含了新模式且支援單位轉換的新版小算盤。另外,其控制台也增加了不少新項目:ClearType文字調整工具、顯示器色彩校正精靈、桌面小工具、系統還原、疑難排解、工作空間中心(Workspaces Center)、認證管理員、系統圖示和顯示。舊有的Windows 資訊安全中心被更名為「Windows 行動作業中心」,它有保護電腦資訊安全的功能。

工作列在外觀上有較大的改變。原有的「快速啟動」功能已被「釘」在工作列上的縮小程式圖示取代。這個功能不僅具有了快速啟動原有的功能,也同時具有顯示目前正在執行的程式圖示的功能(這相當於Windows XP和Windows Vista工作列上原有的橫條狀程式顯示,只是改為圖示)。這些在工作列上的按鈕不但可以協助使用者執行開啟、縮到最小、放到最大以及關閉等基本程式操作,同時在程式支援的前提之下也能顯示一些該程式進階的功能或選項(例如:點選「記事本」不但可以開啟程式,同時也能顯示最近打開的文件)。[32]改進後的工作列允許使用者將工作列上的各個圖示重新排列。在工作列最右端(系統時鐘的右邊)有一個小的長方形按鈕,這個按鈕提供快速「顯示桌面」的功能(舊版Windows需要在工作列上按右鍵後選取「顯示桌面」)。這個按鈕是Windows 7新的「Aero Peek」功能的其中一項,使用者只要將滑鼠游標停在其上方,就可使所有的表單變透明,僅顯示框線,如此便可以快速瀏覽桌面上的內容。[33]另外,因為這個按鈕在右下方的角落,故在觸控式螢幕中,這個按鈕的設計會相對的較大,以方便使用者能夠點選。[34]點選這個按鈕時,所有的視窗都將縮小化,而再點一次時,所有的視窗就會恢復至原先的大小。除此之外,有一項新功能「Aero Snap」,它能夠在使用者將視窗移至螢幕上/左/右的邊緣時自動將其最大化。[35]這個功能有利於同時比較多個檔案之間的差異(當移動兩個或以上的視窗至邊緣時,視窗會依大小平均分配至整個桌面)。該功能也可以使用鍵盤快捷鍵執行。另外,在Aero的改進部份,當一個視窗被最大化時,該視窗的邊緣以及最下方的工作列仍將保持透明(不同於Windows Vista)。

對開發者來說,Windows 7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網路API。這些API支援使用機器語言建立基於SOAP的網路服務(而非基於.NET的WCF網路服務)。[36]此外,新的作業系統縮短了應用程式安裝所需的時間,對UAC進行了改進,使用者可以自己調節UAC,以減少了UAC(User Account Control,使用者帳戶控制)提示的出現次數,簡化了安裝包的安裝過程[37],並對API增加了不同語言的支援。[38]

在2008年的Windows硬體專案研討會上,微軟宣布Windows 7的色彩品質將支援30位元以及48位元。在Windows 7中,支援的顯示模式包括了16位元的sRGB、24位元的sRGB、30位元的sRGB、30位元寬色域的sRGB、48位元的scRGB。[39][40]另外,微軟也對SSD(Solid State Drive,固態硬碟)提供了更好的支援,Windows 7將能夠唯一地辨認出一個SSD。

網際網路西式拱豬、網際網路西洋骰子棋以及網際網路西洋棋等三個在Windows Vista中被取消的遊戲在Windows 7中又重新出現了。Windows 7將會內建Internet Explorer 8和Windows Media Player 12。

維基新聞相關報導:

Windows 7 will allow users to disable Internet Explorer和之前的作業系統相較起來,Windows 7允許使用者停用更多的Windows內建元件。Internet Explorer 8、Windows Media Player、Windows Media Center、Windows Search以及Windows Gadget Platform等都可以被使用者停用。[41]Windows 7新增了13種佈景主題,分別是Afternoon(午後)、Calligraphy(書法)、Characters(字母)、Cityscape(都市風景)、Delta、Festival(節慶)、Garden(花園)、Heritage、Landscape(風景)、Quirky、Raga、Savanna(大草原)和Sonata(奏鳴曲)。[42]在Windows 7 Professional、Enterprise和Ultimate三個版本中會含有一個類似虛擬微機「Windows Virtual PC」的功能。[43]這種虛擬微機能讓使用者在Windows 7執行的同時執行不同的Windows環境,包括「Windows XP模式」(前提是需要具有Intel VT-x或AMD-V)。Windows XP模式可讓使用者在一台虛擬機器上執行Windows XP,並將其正在執行的程式顯示於Windows 7的桌面上。[44]Windows 7允許使用者安裝一個虛擬硬碟作為一般的資料儲存介質,並可利用Windows 7內建的引導裝置從虛擬硬碟中讀取並執行Windows系統。[45]Windows 7的遠端桌面控制功能也有改善,它支援執行3D遊戲、視訊播放等多媒體程式,同時DirectX 10也可以在遠端桌面環境使用。[46]另外,原本的Windows Vista Starter限制使用者只能同時執行三個程式,但在Windows 7 Starter中,這個限制已經取消。

[編輯] 移除的功能
主條目:Windows 7 移除的功能
Windows 7刪除了Windows Vista中的許多功能和一些程式,如傳統開始功能表樣式、Windows Ultimate Extras、筆跡球和Windows 行事曆。Windows 7去除了Windows Vista中捆綁的三個軟體—Windows Photo Gallery、Windows Movie Maker和Windows Mail,以名為Windows Live Essentials的可選軟體包方式單獨提供。

部份功能本是為Vista而設,如Windows PowerShell和WinFS,雖也是Windows 7的基本部份,但可能會在完成之後才單獨發佈。現時Windows PowerShell己單獨發佈出來。

Windows 7還有「Sandbox」(沙盒)功能,其功能接近於在開發Longhorn系統時的「Alpha/White Box」,所有非管理代碼將會在沙盒系統中執行,這樣接入「外界」將被操作系統控制。對底層的訪問將被從沙盒內部禁止,同樣還有對文件系統、硬體抽象層(HAL)以及完全內存網址的直接訪問。所有對外部應用程式、文件和協議的請求都將被操作系統管理,任何惡意行為都將被立刻中止。如果這一方法成功,它預示著極強的安全和保障,如果惡意軟體能被有效地鎖在一個玻璃盒中的話,那麼它事實上不可能對系統造成任何傷害。

另一個有趣的功能就是一種通用語言可以解讀使用者的指令。這包含了「自動完成全句指示」的功能,在現時主流搜尋引擎中已具備這項功能(例如:微軟自家的Bing、Yahoo及Google),它功能是可以輸入錯誤的語法亦能讓電腦正常執行該條指令。

向下相容性
Windows 7涵蓋32位元和64位元二個版本,顧及從32位元系統過渡到64位元系統的趨勢。Windows Server 2008 R2則只對應64位元服務器系統,但亦會相容32位元程式。而16位元視窗系統和MS-DOS應用程式,則提供有限度支援,情況如同Windows XP Professional x64 Edition版本。

Windows 7新增加一個功能稱為虛擬PC模式或Windows XP模式。此功能可以讓Windows 7完全相容Windows XP。這個功能只會放在Windows 7的Professional、Enterprise及Ultimate版本裡面。

據世界級硬體論壇美國xtremesystems.org的披露,相對於XP及Vista,Windows 7其記憶體的讀寫取效能要明顯好於前兩者。而文件複製的速度較Windows XP慢。而Anandtech的測試報告表明:由於記憶體TRD頻寬的加強,Windows 7對DirectX 10遊戲每秒運算幀數提升非常明顯。
------------------------------------------------------------------------------------------------------------------------------------------------------------------------------------
使用感想:雖然還有許多軟體和遊戲不支援  但這以後都可以一一克服
開關機速度快速   少了許多BUG  我現在多時間使用WIN7  只有要重組要用OXO DEFRAG的時候才會使用XP了  嗯嗯 看了真三OLG 晚上再測試看看
還有將小白(EPC)灌了WINDOWS7後 感覺上網  下載 文書等等都很不錯
city3034 發表於 2010-1-24 15:31
本帖最後由 city3034 於 2010-1-24 15:33 編輯

因為是組裝電腦 所以要有一定的功力  像簡易維修和硬體的後續處理
還有的大大提到網路速度的問題  我還是那句老話:端看你對網路遊戲處理的看法
並不是用新電腦就不LAG  如果你還是不滿意的話  就算幫你配I7+GTX295  給你玩亂ONLINE也是會LAG
我一直測試了許多  像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測試了用GTS250+9400GT(別懷疑94GT也有支援物理加速)
和單卡GTS250在快打4遊戲設定極限的表現  結果都一樣(跑分差距不大 )
結論就是不如一張NGTX295或285或ATI5800的顯示卡即可解決且雙卡耗電量也是考慮因素之一
但是我並不是極限的追求者  自從買了ATI4850以及GTS250後便不再升級(OVER後再換)
我現在很滿意我現在的配備
city3034 發表於 2010-3-10 05:25

RE: 組裝經驗談+WINDOWS7與配備(RAM)使用經驗

本帖最後由 city3034 於 2010-3-10 05:34 編輯

WINDOWS7與配備(RAM)使用經驗
先不論CPU和GPU  就與執行檔案的速度息息相關的RAM而言對WIN7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關聯性
像我的1號機現在不僅只有這些配備  還有雙羅技搖桿和電視卡以及複合機 現在RAM空間還有2259MB
依照4G的空間比例還很夠用了
然而2號機開機後RAM剩下空間差不多在1300MB左右  其實用久了一段日子後  發覺說WIN7還蠻好用的
並不是像外面說的有很多的限制存在  軟體支援也漸漸全面化
至於破解礙於論壇的限制  我只能建議以旗艦版的WINDOWS7安裝最好用
還有自助助人者都必須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要以為安裝好系統就不去理他  
如果像這次抓盜版以黑屏做懲罰而不清楚原因的  我只能建議乖乖去買正版吧
city3034 發表於 2010-4-12 04:45
本帖最後由 city3034 於 2010-4-12 05:34 編輯

剛剛用WINDOWS 7-64BIT  使用跟32BIT一樣  都有相容
安裝時應用程式開兩個 一個64位元相容 另一個是32位元的程式
對WIN7 64BIT使用結論就是一切都如XP一樣 只是在遊戲上 我還沒真正測試過
NBA2K10 真三5都可以玩 其他呢因為我沒有玩太多的網路遊戲 所以無從說起
開機的記憶體4GB實際剩下2.6GB左右配備一如前述
city3034 發表於 2011-7-6 02:01
本帖最後由 city3034 於 2011-8-31 19:59 編輯

最近很多人以為RAM很便宜就一直想升級到8G以上
就像我在7F跟8F說的  用XP-32位元-4G就夠用了
因為無論是XP或7  只要是32位元只能用3.25G
就算你把Z68的板子插滿到16G  32位元系統也是只有3.25G可以用
用不到的地方形成浪費
要使用4G以上就得用64位元 也有人會認為那我找XP-64就可以了
不過XP-64支援度不像WIN7-64那麼好
所以試一下WIN7-64位元  你會發覺到不僅只有記憶體的不同  操作起來和WIN7-32一樣
就算是遊戲也是都有支援較多
irpaumd 發表於 2011-9-2 10:18
回應版主,最近 ram 在美國的價格真的是便宜。8gb (2 x 4gb) 的大概可以用 usd $32-35 買到,可能就是台幣一千上下。

我個人覺得,若是用來純粹當個人電腦的話,8gb 已經是很夠的了。我平日用來上班的電腦,原本也只有裝 6GB 而已,同時還開著 Toad for Oracle, Eclipse, Microsoft Offices 以及其他有的沒的東西。現在是因為價格便宜,就升級到 8gb。若是平日不用像是影像處理等的工具,實在不必裝到超過 8gb。

但是我最近在架設 VMware 的伺服器。此時,就是越多記憶體越好。一般個人主機板少有四個以上的記憶體插槽,而 8gb 一條的 ddr3 還是物稀為貴,又不是拿來當公事用的,實在不必花大手筆去買,所以目前大概就是以 16GB 為主了。若是買伺服機級的主機板,雖說 dim 的數目多了,但是主機板的價格也相對貴上很多,有些甚至只支援 Xeon 或是 Opteron 的 cpu,價格不斐啊。所以,就目前的市場上來說,8gb 大概就是所謂的 sweet spot。

只不過有一點,就是記憶體的價格不見得一直都是這麼低的。兩年多前 ddr2 的價格一度也很低,那時候我買了一些 2gb 的,後來等到廠商都轉去做 ddr3 的時候,ddr2 的價格就上去了。幸好我之前有一些,不然的話還真的是每一台只能用個4gb。基於相同的道理,若是現在想買齊到 16 gb,以免日後想買多的時候價格又變差了,也是無可厚非。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 108

    主題

  • 5313

    回文

  • 5

    粉絲

[b]文杰電腦工作室[/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