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當國 作者︰特別白 (已完成)

   關閉
a9710750 2010-7-4 01:13:0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127 2678894
nerv332004 發表於 2011-12-16 17:01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餘糧沒有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的士卒,騎乘馱運的馬匹都是需要吃飯吃草,這後勤給養是第一等的要緊事。

  這次來到平壤的明軍數量超過三萬,馬匹也是過萬,人吃馬嚼,加上輜重彈藥等物,需要的運力也是頗為驚人了。

  每次大軍出動,這糧草輜重的運輸都是讓人頭疼的難題,在進入朝鮮之前,大明上下都有個打算,就是朝鮮大小也算是一個國家,大軍入朝作戰,糧食補給什麼的就地解決,我大明將士為你朝鮮浴血奮戰,你總不能袖手旁觀,供應些糧草也是應有之義。

  不過詢問朝鮮君臣的結果卻很令人意外,朝鮮倒是沒有任何遮掩,直接就說若是一萬軍在平安道,或可以支撐一月,若是收復黃海道,或許能有三月的糧食,在朝鮮境內足有二十萬倭寇,大明派一萬兵馬過來,豈不是送死?

  當時話說到這個地步,大明的官員也是無奈,索姓降低了要求,說如果大明帶著銀錢過來就地購買如何,朝鮮人素來小氣,或許是捨不得白出糧食,這一仗大明又是非打不可,因為大明不能容忍有這樣的大敵存在於朝鮮。

  但朝鮮的回答更讓人無奈,朝鮮境內幾處糧倉都落在倭寇之手,就算是天兵想要購買,朝鮮也無糧可賣,朝鮮這裡沒有辦法可想,也只能是按照大明出境作戰的規制,自家組織糧草和輜重的運輸。

  說起境外行軍輸送糧草,實際上朝鮮到大明境內的距離並不比歸化城到大同的距離遠多少,可王通當日在大同鎮向歸化城進軍的時候,已經提早彙集了各處的運輸隊伍,山西的商人們也都是多方出力,大同鎮本身作為一個邊境重鎮,也積儲了足夠的糧草,最關鍵的一點,當時王通只攜帶了十日的軍糧,其餘的都是準備去往歸化城籌措,用敵人的糧食存儲補充自家,這其中有風險在,到最後只不過博對了。

  遼鎮這邊看似距離近,可實際上卻有種種不同之處,首先遼南和朝鮮毗鄰的邊界之地,是遼寧的荒涼窮苦地方,人煙稀少,遼南總兵這一鎮本身還需要遼西和遼東供應糧草,還是這兩年有邊牆外墾殖農莊不斷的輸入糧食,情況才算有好轉。

  在這樣的狀況下,在遼寧東南的義州一帶設立大本營,大軍自此出發去往朝鮮,糧草後勤都要從遼寧和關內各處調進來,然後彙總在義州,再向朝鮮進行運輸。

  運輸需要人力和畜力,人和牲畜也需要吃用,運輸途中也是個不斷消耗糧草的路程,物資用人力和車馬從關內和遼西遼東運往遼南,運輸本身的消耗就非常的巨量,而且現在王通率領大軍正在進入遼寧,對這些兵馬的供應也是個大數目,各處折抵,彙集在義州的糧草存量有限的很。

  而且以李如松為首的遼寧兵馬對糧草的消耗,雖然兵馬人數比王通率領的大軍規模小,可消耗的糧草卻少不了多少。

  不說別的,那過萬匹馬的耗用就是驚人,而且李如松這一路兵馬與禁軍不同,他們還是從前的老規制,平日裡對步卒民夫苛待的很,但一到了戰時就儘可能的吃好吃飽,軍需上下其手這個不必說,各處產生的浪費又是一個驚人的數目。

  平安道不過是大明大府的面積,運送糧草需要的距離有限,運輸本身的耗用還算有限,能夠維持供應。

  但現在義州大本營的積儲就很緊張,給這支前頭部隊的供應也是吃力的很,雖然現在人馬吃的都飽,糧道也沒有斷,但卻是在一個水平線上搖擺,稍微過分就要出麻煩。

  相對於依舊粗疏輕佻的李如柏等人,李如松在宣府歷練幾年,見到聽到的多了,姓子沉穩了許多,他對這軍需糧草的計算則是上心的很,這一路進擊,他一直在糧草上留心,糧道那邊也安排了足夠的護衛部隊。

  不過讓李如松失望的是,不管是平安道的各個村鎮,還是這平壤城,都沒有太多的糧食積儲,不足以支撐更長時間的作戰。

  所謂向南三十里,軍糧恐怕就接濟不上了,並不是誇張之語,而是眼下這個局面,運送軍糧的距離越長,運輸本身耗費就越大,現在本身就在一個臨界線上維持,稍微過量,就要出問題了。

  「大哥你想得太多了,等咱們再向前百里,拿下這朝鮮什麼道,軍糧就地就可以籌措!」

  看著李如柏滿不在乎的說這個,李如松終於是動了火氣,直接站起身來說道:

  「混賬話,倭寇在城內積儲了多少糧食,抓到的朝鮮民夫不是說,倭寇的糧食也要從京畿道運過來嗎?黃海道那有什麼糧食,沒了軍糧就咱們手下的這些兒郎,恐怕馬上就要亂,到時候哭都哭不出來!」

  李如柏還想頂嘴,可看到李如松眼睛瞪起,滿臉怒色的摸樣,嘟囔了幾句也不敢出聲,李如松轉頭對李如梅說道:

  「護送首級的事情,你自己親自跑一趟,報功是次要的,軍糧輜重的事情一定要盯緊了,糧草斷三天,我們連這平壤城都呆不住,你明白嗎?」

  李如松的突然暴怒,讓李如梅也是嚇得夠嗆,在那裡連連點頭。

  **************

  萬曆二十一年的正月,宣府總兵李如松入朝大捷,這個消息傳播的極快,遠遠超過了正常軍報公文的傳聞。

  遼寧上下都是心知肚明,遼西李家近千騎兵就用來幹這個了,各處快馬加急,將這個大勝的消息傳到天下各處,尤其是京師那邊,已經有言官提出了諫言,說李家這般大勝,是個極好的勢頭,不如順水推舟,就讓李家擔任主帥,趁勝追擊等等,這樣的說法,自然被嗤之以鼻,現在不過是在平安道一地的勝利,而且是逐敵軍出城,並未有什麼太大的殲滅戰,倭寇僅僅是退卻而不是潰敗。

  至於送過來的首級,這裡三千那邊三千的,湊起來斬首過萬,這戰績實在是輝煌的很,想當年戚大帥縱橫東南,打了那麼多年,斬首的倭寇是多少,也不比這個多很多。

  但對這個輝煌的戰績,遼寧巡撫徐廣國和錦衣衛派駐在遼寧的人員在奏疏和公文上都有說明,對這個數目都是認可,但都在公文上提了一句「其中有朝鮮百姓首級,數量不詳……」。

  殺良冒功在大明實在算不上什麼大事了,有這麼一句,大家也就明白,這大捷中摻有水分,至於這水分是多少,大家沒有辦法判斷明白,但心裡的折扣是免不了的。

  李家在京師上上下下的活動,李如梅卻在義州這邊活動,原本以為押送首級過來報功是個大好的差事,最起碼人人給個笑臉,這個倒是沒錯,巡撫徐廣國和遼南總兵這一邊,在點檢首級上頗為配合,李家還很是擔心對方在首級上做手腳,這個倒是白擔心了。

  但李如梅請求徐廣國給平壤城的李家兵馬加送糧草,這個提議卻是被拒絕,遼寧巡撫徐廣國回答的很是明白:

  「遼國公所率大軍將至,義州本地糧草尚有不足,那有餘力加送平壤,請宣府李總兵據守平壤掃蕩平安道和寧安道倭寇殘敵,等待大軍來援。」

  離開平壤前,李如松和李如梅說的明白,糧草不到就不可能擴大戰果,李如梅別的不知道,卻知道這擴大戰果對李家的意義,自然是不肯罷休。

  掄起扯皮水磨工夫,誰也比不上文官,徐廣國那可是從地方上一步步熬上來的,這等功夫更是爐火純青,幾次交道打下來,李如梅連這個年都沒有過好,每天都是求懇,辯論,吵架……

  李家人會做官,李如梅也不是懵懂的生手,看到這個摸樣,自然是備齊了重禮,遼寧上下誰不知道徐廣國貪的厲害,是個見錢眼開的角色,卻沒想到這次的重禮沒有絲毫的用處,差役門房什麼的都是得了吩咐,送禮的連門都不讓進的。

  「撫軍大人莫非是看不得我們李家立功,只等著遼國公過來撿這個現成便宜?」

  你來我往的折騰了幾次,李如梅也是急了,直接撕破臉說出了這番話,徐廣國眼裡可進不得沙子,當即就是拍了桌子。

  「本官是此次入朝兵馬的統制,遼國公之下就是本官統籌安排,如何做輪不到你李大人來說話,若不是看你李家世代在此,你當本官請不得天子劍嗎?」

  真要撕破臉,徐廣國心腸可不軟,而且完全沒有一點理虧的地方,話說到了這等地步,李如梅只能是自己請罪,表明失言。

  「你既然有這個心思,本官索性領你去倉庫看看,到底是不是本官誆騙你,故意卡你們李家的脖子。」

  徐廣國還真是坦坦蕩蕩,倉庫之中,源源不斷的糧食運來,源源不斷的運向平壤,但的確沒什麼存糧,更不要提什麼加派了,李如梅啞口無言,只得是再行請罪……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5-26 09:43 編輯

nerv332004 發表於 2011-12-16 17:04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父子相逼

  「宣府李總兵所率的兵馬每日吃用多少,李大人你想必明白,遼國公所率大軍數量更是超過,每日吃用多少,你大概也能估算出個數字,存儲軍糧的地方就是這裡,等下本官回去,李大人可以騎馬走走,沒有你不能進的地方,若有多餘的軍糧,本官給你賠罪!」

  話說的是這樣客氣,可此時李如梅也是洩了氣,對方有沒有卡脖子的心思不知道,不過沒有存糧說什麼都是白說。

  徐廣國口中說的客氣,可神態卻沒有一點的客氣摸樣,指著不遠處正在裝運的大隊人馬說道:

  「你們一萬四千頭大牲畜,近三萬的兵卒,全都要靠義州這邊轉運糧草,你可知道本官操了多少心,你可知道遼寧地方上的消耗又有多大,為了一家功業,輕兵冒進,還用那等心思揣測,真是荒唐。」

  說完這些話之後,徐廣國揚長而去,留下李如梅在那裡臉色青白,東張西望。

  徐廣國回到自己的臨時官署之後,接到了差役們的回報,說是李如梅差不多每個倉庫都是走了一遍,到最後才是失望而歸。聽到這個,徐廣國只是嗤笑一聲。

  去往長白山一帶的孫守廉也已經率軍回返,實際上山麓邊境區域,倭寇大軍也沒有餘力到達,寧安道面積比平安道大,可靠近大明的區域多是山地,地形也是複雜,從朝鮮南方運送糧食來到寧安道極為不方便,本身的戰略價值也不大,所以倭寇大軍佔領了一半的面積之後就沒有什麼動靜,倒是讓這個方向的明軍沒有壓力。

  「孫大人,你那裡的大車要抓緊打造。」

  「請撫軍大人放心,絕對不會耽誤事情,大車打造完畢,立刻就可以建州和遼東輸入糧食,不會耽誤國公的大軍軍需!」

  倉庫中的確沒有糧食,李如松率領的大軍的確是耗用極大,徐廣國沒有說一句假話,不過也有許多信息沒有讓李如梅知道。

  「輕兵冒進,凶險極大,還想讓地方上給他加運糧草,真是荒唐,難不成以為李家功業大小關係大明國勢興衰,不知輕重,不顧大局!」

  徐廣國和孫守廉算是自己人,說話也是隨便了很多,聽完徐廣國的話,孫守廉卻搖頭說道:

  「下官也在李成梁麾下效力多年,深知李家行事作為,這件事恐怕不會這麼善罷甘休,李成梁那邊肯定還有計較。」

  徐廣國也是搖頭,嘆氣說道:

  「他就不想想,若是真有個閃失,他幾個兒子都在前面不說,這還有個違背軍法的罪名,這風險實在太大了,真不知道」

  孫守廉沉吟良久,也是嘆了口氣說道:

  「放不下啊!」

  ******************

  李家的人手足夠,首級運過鴨綠江之後,自然有各色人等幫忙操持,李如梅沒有爭取到糧草的加運,也只能是率人快馬趕回平壤城。

  現在平安道境內已經被肅清的差不多,只有本地朝鮮土匪和從寧安道那邊過來的小股倭寇,還算是平安之地,李如梅這一隊隨行的也有百餘名朝鮮文武官員,一路上奉承的很,既然這般奉承,李如梅也要消遣消遣,天知道這伙朝鮮官員怎麼在殘破之地找來本地富戶的小姐,倒是讓李如梅舒服了一夜。

  也就是耽誤了這一天一夜,李如梅就被從大明趕來的自家家人趕上了,可見他走的慢,後面的人走的有多快。

  趕上來的人名叫李義,是李成梁的義子之一,說是義子,其實是李家遼陽的外宅總管,當年也是跟著李成梁拼出來的,李如松和李如柏見到這位義兄弟都是客氣的很,這人在李家也是有份量的角色。

  平壤城的局勢已經大概穩定了下來,當時逃亡四處山中的朝鮮百姓又開始逃回來,不過不少人又是很快的逃走,因為平壤城中並沒有太多糧草的積儲,軍糧又是專供給李家兵馬,不會用來賑濟,他們在城中也只能是等著餓死。

  這些朝鮮官員來到平壤城之後,就要接管民政,按照他們的話說,這樣可以更好的配合天朝大軍行動,對這些人,李如松本來不想理會,因為這一干人來了也不是說就能籌措出糧草,征發民夫,反倒是要耗用大軍的糧草。

  不過李如梅在半路上畢竟被對方好好招待了一番,也抹不開這個臉面,從中說和了一番,讓那些朝鮮人就地安頓了下來。

  這些人雖然找不到糧食,徵集不到民夫,不過卻有別的本事,領著明軍穿牆過戶的發覺了幾個大宅院裡的窖藏,雖說糧食沒搜出來多少,金銀財寶還是有的,他們發財,也少不得大家分潤。

  而且這一干人還有一樁本事,城中的城外的,那些逃難回返的朝鮮人家,很多人都是維持不住生計,變賣家產的人不少,讓家中女眷賣身求活的也不少,言語不通,或者找不到門路,想賣都沒出賣,這時候這一干朝鮮官員就居中做個介紹,拿點好處,李家的兵將快活發財,他們也跟著落了好處,皆大歡喜的局面。

  以往這等場面,李家幾個兄弟和一干親信最是喜歡,少不得也要與民同樂,但現在卻都沒有了心情,整日裡在屋內議事。

  李義帶來了李成梁的信箋,而且還有口信,信箋上說的明白,此次平安道的大勝極為搶眼,在京師各處,李家加分許多,各級官員,朝野集團,有了這個勝利作為憑依,為李家說話也顯得底氣十足。

  李成梁還說,現在這個時候正是乘勝追擊,如果能在王通進駐義州之前拿下漢城,那就是不世出的功勛,取代王通為主帥是十拿九穩,重現李家在遼鎮的輝煌也是有望。

  「荒唐,荒唐,這沒有一絲可行之處,現在的軍需儲備,過了大同江隨時就有斷糧的危險,到那時候,更不要說平壤一戰,倭寇根本未損,現在黃海道有更多的倭寇兵馬,有斷糧的風險,軍心浮動,再和更強的敵人交戰,這不是個死局嗎?」

  以李家的規矩,過來傳令的李義實際上就是代表李成梁,李家子侄的態度就要拿出對李成梁的態度,可李如松憤怒之極,直接當著李義的面摔了茶碗。

  「大少爺,老爺的苦心您也要理解,他老人家現在還是個侯爵,富貴之極,圖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幾位少爺還有李家一門,李義雖然多年在宅子裡管事,可也明白兵法,眼下這局面的確是大好機會!」

  聽到這話,李如松直接爆發了,上前幾步就要抓李義的領子,李如柏和李如梅手腳倒是快,急忙的抱住了李如松,李義鎮定的跪在了地上,卻從靴子裡摸出一把短刀,李寧和李三石看到之後也是拔刀,卻沒想到那李義將短刀對準了自己喉嚨,依舊沉聲說道:

  「大少爺,李義說這番話也不是私心,也不是自家多嘴,若是大少爺信不過,就請吩咐一句,李義這就自行了斷。」

  李如松掙扎幾下,脫不開他兄弟的拉拽,聽到李義這番四平八穩的話,也一下子沒了力氣,被李如柏向後拖了幾步,站在那裡無力的說道:

  「這些話你帶回去給父帥講,他用兵這麼多年也知道其中凶險,咱們家現在還有兩個總兵,幾個副將參將的,也該知足了,要是冒進將老底子都丟在了這裡,那咱們李家還能做什麼,還想什麼從前的富貴,恐怕連現在都維持不住啊!」

  說到這裡,李如松也不急了,這洩氣態度也讓其他的人沒了言語,李如柏李如梅都是鬆開了手,李如松看了他這兩個兄弟一眼,沉聲說道:

  「這世道已經變了,咱們不能按照老法子那麼行事了,現在就是該做什麼就做什麼,等看明白了再作計較。」

  屋子裡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沉重,李義也是放下刀默默站起,遲疑了下開口說道:

  「大少爺,倭寇不是不經打嗎?斬首都快過萬了……」

  「那過萬首級裡倭寇不是不經打,是不會打,現在還不摸我們的底細,但他們退兵的時候就難啃的很,倭寇這大軍的韌姓怕是比韃子要強出許多,不好打,不好打,更不要說倭寇比咱們多那麼多!」

  李如松說的慎重,李義卻有些不可置信,失禮的看了看李如柏和李如梅,看到這二人都沒有什麼反對的神情態度……

  話都說到這樣的地步,李義不信也得信了,這次跟隨大隊來的,也有懂日語的通譯,審問倭寇俘虜也很快有了結果。

  平安道東側的寧安道(咸鏡道)有倭寇第二軍團兩萬三千人,黃海道和江原道各有倭寇第三和第四軍團共兩萬五千人,算上退出平安道的第一軍團,李家周圍的倭寇兵馬差不多有八萬,這那裡是大捷的形勢,分明是危急。

  李義將這些情況詳細記錄,又是安排人快馬送回了遼陽,這樣的情況,還是請老爺李成梁斟酌,想來他也不會相逼過甚。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5-26 09:40 編輯

nerv332004 發表於 2011-12-17 16:08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魔怔

  「臨陣換帥,是兵法大忌,身為臣子這般諫言,是想讓朕背上這罵名嗎?」

  萬曆皇帝仰頭看天,在那裡悠然說道,身邊趙金亮在一本奏摺上下筆書寫,寫完之後,趙金亮斟酌著小心問道:

  「萬歲爺,這封奏摺就這麼駁回去?」

  「就這麼做!」

  萬曆皇帝斬釘截鐵的說道。

  李如松在朝鮮取得大捷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京師,李家撒下銀子,能說上話的上疏,不能說上話的在外鼓噪,氣氛已經被煽動了起來。

  不過所有的奏摺和試探都被打了回去,很大一部分都過不了內閣和司禮監這個關卡,更不要說萬曆皇帝這邊,臨陣換帥,於情於禮都是不可能實行的荒唐策略,更不要說,李如松能有這個出征朝鮮的機會還是王通提議。

  可眼下這個局面,李家是有一分的可能就要做十分的努力,也有很多人從現在的局面中看到,倭寇兵馬雖然二十萬,但似乎並不難打。

  當年在東南曾有幾十倭寇追逐擊敗幾百衛所兵的事蹟,東南各省文武官員地方士紳費了好大的力氣,戚繼光和俞大猷重建了兵馬,這才將倭患根除,而今朝鮮一下子就有了二十萬,豈不是難打的很。

  剛開始祖承訓入朝鮮,五千騎狼狽的丟在平壤,上上下下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氣,可現在李如松率領大軍入朝鮮,真是砍瓜切菜一般的容易,這近萬首級都弄回來了,或許有殺良冒功,或許有這樣那樣的水分,可七千到八千的首級總是有的,這樣的戰果告訴每一個人,只要是去朝鮮就有戰功可拿,他遼國公王通已經拿得足夠多了,這次再去,回來之後會對大家造成這樣那樣的影響,不如借此機會將李家抬起來。

  但這些努力全都在中樞的堅持面前落空,權力平衡又或者其他方面,在這樣規模的大軍出戰,牽涉社稷的大局下,每個人都知道如何的取捨。

  原本朝鮮那些倭寇是一個難題,現在卻是一樁大功業,在正月裡面也沒什麼人向著過年的事情了,全部心思都用在了這個上面。

  上面的漠然和拒絕到了下面活動的人眼中就變了個味道,他們也被執念弄的有些失去了清醒認識,在他們看來,之所以沒有答應換帥,不是因為大局如此不能換,而是因為李家在朝鮮做的還不夠,如果能夠取得更大的功勞,有更耀眼更輝煌的戰果,那在京師活動說服的效力就會更強。

  ***************

  「大軍將至,請李大人鞏固平壤城防,修築工事,清掃倉庫,以備大軍來到,另從探馬處得報,咸鏡道有倭寇第二軍團共二萬三千餘人,賊勢頗大,還望李大人小心應對……宣府、遼西兵馬征戰近月,多有死傷,當在平安道休養生息,肅清盜匪殘敵,征發本地民夫丁壯……一切一切,皆為國公所率大軍到來,請李大人慎之慎之……」

  「來人,帶這位兄弟下去喝茶,記得關照草料銀子!」

  一名百戶摸樣的軍將在堂上讀完了巡撫徐廣國的公文信箋,李如松揚聲吩咐說道,這般客氣的對待讓那位百戶頗為感謝,連忙躬身。

  等到這百戶出去,坐在下首的李三石朝著門的方向吐了口吐沫,恨恨的說道:

  「這些酸子什麼都不懂,倒是知道替他主家爭功,讓咱們這也不能動,那也不能動……」

  剛埋怨兩句,就被居中坐著的李如松嚴厲眼神把接下來的話收了回去,李如柏則是毫不顧忌的拍了下桌子,喝罵說道:

  「混賬,真真是混賬,看著咱們勢如破竹的取勝,他個巡撫就在後面扯後腿了,還在那裡扣著糧草不發,他娘的,難道我們不是為大明打仗,我們砍下的腦袋就不是腦袋,這是亂命,我們不用理會!」

  聽到這話,李如梅乾咳了兩聲,還是說了句實話:

  「二哥,義州的糧食的確是不多,倉庫都是空著,別處運來的糧食很快就給咱們這邊裝上……」

  「三少爺,小的問一句,運糧的大車都是什麼規制,四輪還是兩輪的?」

  那邊祖承訓卻開口問道,李如梅皺眉想了想,卻還是一邊的那朝鮮官員李隘開口回答:

  「都是兩輪的……」

  方才這封公文是給入朝前隊兵馬所有人說的,那些朝鮮軍將也有幾個為首的在聽,祖承訓聽到這個回答,乾笑了一聲,開口說道:

  「三少爺,要是你在那裡多呆幾天,恐怕倉庫馬上就要滿了,四輪四馬的大車在遼東和建州那邊最多,咱們李家的四輪四馬大車都在遼北遼西跑生意,現在送糧食的就是遼寧自家,各處屯墾地方的糧食還在路上,那大車送得多,糧食也多,這徐廣國真是……」

  祖承訓打仗也說不上行不行,可做生意置辦產業卻是遼西一系的好手,他說這番話大家都是信的。

  被他點出這個關竅,李如柏拍桌子就又要跳起來,李如松一擺手,冷聲說道:

  「你跳什麼,徐大人可曾斷了你的軍糧,可曾餓了你半分,你手下不是還有人拿糧食換娘們睡嗎?」

  平壤城的朝鮮百姓回來的很多,但生計沒有什麼改善的境況,倒是遼西兵將不少拿出糧食來買賣的,低價買入朝鮮人手中的值錢東西,甚至有什麼漂亮娘們也一併收入的,倒是快活的很,李如松本就是李家長子,手下軍將和遼西這一系也都是千絲萬縷的關係,消息靈通的很,他自然什麼都知道。

  訓斥了一句,李如柏也是不出聲了,李如松從容說道:

  「義州那邊為大軍積蓄糧草這沒什麼錯處,給咱們的軍令也就是拿下平壤,不能讓倭寇在平安道和咸鏡道從容聚兵,現在我們做成了這件事,守在這裡,就是完成了軍令,我們無錯,徐大人也是無錯,你埋怨什麼!」

  李如松說完這些,李如柏和李如梅都是低下了頭,李如松轉頭對幾名朝鮮軍將說道:

  「城內朝鮮百姓越來越多,幾位應在其中揀選強健之士,城內的治安維持還要依靠諸位,請盡快準備吧!」

  李如松說的客氣,李隘和金應瑞幾名朝鮮官員也知道這是逐客令,都是躬身行禮離開,他們一走,李如柏就要說話,李如松卻嘆了口氣,緩聲開口說道:

  「老二、老三,你們不用跳腳,是不是覺得前面有大功,我這個做大哥的不上去拿,還不讓你們去拿,還滿心替外人說話?」

  沒想到李如松這麼實在說出來,屋內的人都是李家一系,都有些發愣,李如松搖頭繼續說道:

  「我說了幾次,這世道已經變了,不是從前遼兵天下第一的時候了,要是十年前,現在我已經領著你們去漢城了,那還管他什麼巡撫的文書,可現在不能這麼做,咱們家得罪不起那王通啊,冒進殺敵,違反軍法,對方想要治我們李家的罪那是易如反掌,冒進做什麼,老爺子還以為這是十年前,李家呼風喚雨的時候嗎?」

  屋中氣氛漸漸沉下去,幾個人還有點不服氣的樣子,李如松又是說道:

  「說這個你們不願意聽,我說說別的,在建州大敗之後,咱們家損失慘重,這個是不假的,可這也五六年了吧,親衛家兵練出來多少?」

  說到這裡,李如松的聲音猛地提高了:

  「你們這幾年就一直沒有練,就連原來那些人都荒廢了,整天做生意看莊子,能有什麼好處,娘的,老二你自己的親衛,一個個都是胖了不少,馬都是瘦了,還能打仗,咱們這些兵馬,能拿出來的就是我帶到宣府去的老底子,這等摸樣還能指望什麼,那個土寨子,還有這個平壤城,如果不是這火炮轟的厲害,你們要死多少?」

  眾人已經是啞口無言,李如松又是說道:

  「平壤城內巷戰死了多少,出去截擊死了多少,你以為倭寇就這麼好啃,今天軍功,明天軍功,現在我們周圍最少有七萬倭寇,真要拉出去野戰,到底是誰啃誰,難道就靠這炮轟?老子還沒罵你們這炮手混賬呢!」

  李家在建州大敗之後,勵精圖治是沒有的,反倒是在日漸高漲的殖民拓荒和商業貿易風潮中大發其財,顧著這個,訓練兵馬的心思就小了很多,也不能說沒有收穫,可在這個戰場上,卻有了大問題。

  李如松大發脾氣,這才讓一屋子的人都算明白了如今的局勢,一個個的也都是洩氣不言語了,李如松坐在那裡平復了下情緒,又是開口說道:

  「不要不滿足,這次的功勞已經足夠大了,該有的好處……」

  還沒說完,卻聽到外面有親兵大聲同傳到:

  「將主爺,遼陽那邊有信到!」

  「老爺說了,此次大好的機會,若能得手,做到王通那般功業也是有的,請大少爺盡快出兵前往,若是大少爺不去,老爺將親自率兵來到朝鮮,自己前往漢城……」

  下面跪著的那人說的緩慢,屋中安靜的很。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5-26 09:35 編輯

nerv332004 發表於 2011-12-17 16:20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此處退彼處錯

  遼寧毗鄰朝鮮,在還被叫為遼鎮時候,雙方的來往就是不少,彼此的情況也是瞭解的很,想要在朝鮮打聽消息,李家也有這樣那樣的手段,更不要說如今這個局面,不少朝鮮人主動的送情報消息過去。

  從遼陽那邊過來的這封信上對朝鮮境內的情形說的很清楚明白,就好像那邊也有人在這裡一樣。

  李如松心裡也明白的很,這上上下下,不要說自己的兩個弟弟,恐怕自家從宣府帶來的騎兵中都有不少人會給遼陽通風報信。

  信上說,如今從平壤一直到漢城,這期間雖然有倭寇大軍駐紮,但都是以步卒為主,而且都是在以城池為中心盤踞,這樣的駐守實際上是死兵,根本沒有辦法出來攔阻搔擾,如果在平壤的明軍組織一支精銳騎兵快速南下,直撲漢城,肯定會有極大的戰果,如果和漢城內的朝鮮「義士」裡應外合的話,一舉奪城都有可能。

  相比於重鎮平壤,能拿下朝鮮的王城漢城,這個功勛就是耀眼驚人,就算是朝中有人打壓李家,也沒有辦法掩蓋這樣的大功。

  「……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太過一廂情願了?……」

  李如松只是苦笑著說道,騎兵一路前衝,等到了漢城之後,倭寇大軍差不多會有十萬之眾,怎麼就那麼容易可以衝進漢城奪城。

  信上所寫的東西,太多的主觀判斷,戰場上變化多端,可不是自家想要如何,對方也會跟著如何配合的。

  聽到「老爺將親自帶兵前來」的時候,李如松臉上的苦笑已經不加掩飾了,轉頭問李如柏說道:

  「父帥那邊怎麼就這麼瘋魔了?」

  這話問的很不客氣,可李如松也不在乎,也不怕送信的人回去報信,大家都是自家人,很多事情都是心知肚明。

  「大哥,你不在遼西不知道,父帥一個人的時候經常哭出來,說什麼李家的大好局面被他耽誤了,自責的很……」

  作為在家奉養的兒子,李如柏此時臉色也不好看,低著頭在那裡說道,李如松嘆了口氣,卻對送信那人說道:

  「李彪,你弟弟還在宣府當千總吧?」

  莫名其妙的,李如松居然問出了這個問題,地上跪著的那名家僕連忙答應說道:

  「多虧大少爺的恩賞提拔,給了他這個出身。」

  李如松點點頭,肅聲說道:

  「你回去告訴老爺,就說本將在這裡準備,馬上就要率兵出擊漢城,你明白了嗎?」

  話說到這裡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左右是一家事,那李彪的遲疑僅僅是一瞬,馬上又是磕頭下去,恭恭敬敬的說道:

  「小的明白,在這裡也祝大少爺此去旗開得勝!」

  李如松滿意的笑著點點頭,開口說道:

  「你那個弟弟李狗兒做事很是勤謹,安排到地方上做個守備,或者提拔起來做個千總,這都是夠格的。」

  「多謝大少爺,多謝大少爺,小的明白,小的明白!」

  那李彪不住的磕頭,屋中諸人也都是鬆了口氣的摸樣,老爺子已經魔怔了,但此處的主帥畢竟是李如松,李如松不願意出擊大家也都是明白的,父親和大兒子爭執不下,其他人實在是難做的很,有這麼個圓滑的解決方式,大家也都不用跟著操心了。

  *************

  春日往往是一年到頭,農戶最難熬的時節,春季播種還沒有開始,冬季的積儲又已經消耗完畢。

  對於在朝鮮半島上的倭寇兵馬來講,正月下半開始,對他們來講也是非常的難熬,李如松曾說,以目前的糧草供應,他們這支兵馬離開平壤城三十里恐怕就要斷糧,對於倭寇大軍來說,情形也是差不多。

  平安道和咸鏡道南邊的黃海道就是屬於「出城三十里」的節點上,因為前期的擄掠燒殺太甚,所以平安道和黃海道的軍糧供應就地籌措的數量一直是跟不上,需要更南邊的糧食補給。

  所以第一軍團的小西行長部退到黃海道後,黃海道的軍糧後勤變得十分窘迫,從京畿道運糧到黃海道,這距離就是個麻煩,何況還加上了小西行長部,現在第一軍團連就地籌措都沒有了,完全靠後面的供應。

  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在京畿道漢城大營的倭寇幾名大將合議,決定讓第一軍團和第三軍團的大部分兵馬撤到京畿道和江原道來,這樣糧食後勤供應就能緩過來很多,儘管黃海道有幾個朝鮮境內的大城,可黃海道本身的地形比較狹窄,大軍窩在其中迴旋的餘地實在是太小,撤出來更從容些。

  說起來,比平安道還要更靠北的咸鏡道,駐紮在那裡的第二軍團加藤清正部兵力兩萬三千餘,對後勤運糧的需求就少很多。

  這個也有原因,因為這加藤清正行軍素來迅速,部下的戰力也比其他軍團要好些,此人還有個「虎加藤」的稱號,號稱勇猛,一路推進太快,在萬曆二十年十月的時候,就已經到了大明邊境一帶。

  因為行軍太快,燒殺搶掠破壞的時間就不多,咸鏡道的局面居然大概還維持住了,等各處缺乏軍糧的消息傳過來,他這邊也就沒有大肆破壞,自己搜刮的軍糧佔的比重很大,比起小西行長那裡的情況就好了很多。

  小西行長之所以那麼果斷的退兵,實際上也和軍糧積儲太少有很大的關係,當然,第一軍團的骨幹雖然在,可差不多折損了三分之一,已經動了元氣,不得不退了。

  除卻軍糧的原因之外,相對單薄的第三軍團黑田長政部也對明軍的戰力很驚嘆,黃海道的日軍加起來近三萬,咸鏡道面積太大,加藤清正的第二軍團未必來得及救援,也就是說,黃海道正對面的平安道明軍數量上對日軍都有了優勢,為求穩妥,也必須要退。

  第六軍團的小早川隆景已經是趕到了京畿道,作為總大將的宇喜多秀家實在不怎麼出色,需要小早川隆景這樣的人物來主持,現在京畿道還有不少朝鮮地主和僧人組織的暴動和隊伍,威脅著向北輸送糧食的道路,撤回兩個軍團,肅清京畿道,這也是目的之一,也是小早川的判斷。

  自從萬曆二十年初,日軍在釜山登錄,勢如破竹的一路北上,朝鮮上下甚至連個抵抗都沒有,朝鮮上下組織的暴動反攻也逐一被日軍壓下去,在倭寇的有意宣傳下,朝鮮民間已經有了這麼一種感覺,日軍是不可戰勝的,朝鮮上下只能對這樣的情況認命。

  可突然間,倭寇在平安道遭遇了失敗,然後一路退卻,從平安道、黃海道一路退到了京畿道。

  平壤城大明天兵斬首一萬,這個消息迅速流傳,倭寇第一軍團和第三軍團的後退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了這一點,每個朝鮮人都在瘋狂的傳播,在更南邊已經有傳聞,倭寇第一軍團和第三軍團被大明天兵全殲。

  咸鏡道、江原道、京畿道、黃海道這幾處突然間紛亂起來,各處朝鮮人舉行的暴動和攻打城池的舉動一下子增多了幾倍,但沒有絲毫的作用,倭寇大軍早有準備,從容出擊,一個個的攻滅撲殺。

  但這一切都是一個過程,倭寇一個個軍團後退,朝鮮各道不斷的爆發暴動和混亂,消息到處在流傳,到處都是不靠譜的很多。

  因為並不是潰退,所以倭寇對各處邊境的封鎖得力,消息流傳,往往都是耳聞,然後添加上自己的情緒,越來越是離譜。

  平壤城內的朝鮮官員也是興奮異常,他們從所謂內線中得到的消息,就是倭寇潰亂不堪,漢城甚至已經沒有了守軍,倭寇準備在靠近倭國的全羅道和慶尚道整飭兵馬,穩固陣地。

  漢城乃是朝鮮的都城,光復漢城那是天大的功勞,就算不是自己打下來的,可能引領明軍進城也是了不起的功勛,等到全朝鮮光復,自己會得到怎麼樣的提拔好處,這都不言自明了,更不要說,漢城的積儲和窖藏遠遠超過平壤,能先進去發財,比在這裡的油水可不知道要大多少。

  為首的李隘和金應瑞兩個人去到李如松那邊進言,說是此時倭寇退卻,正是大軍乘勝追擊之時,到時候將軍將要建立大功,李如松多年宿將,自然明白這樣沸沸揚揚的傳聞到底有幾分真假。

  不過此時麻煩就麻煩在,探馬往往不能夠深入太多,倭寇的忍者和騎兵也開始在戰場上進行遮蔽,平安道南邊,甚至是大同江南邊的軍報大都靠傳聞。

  信息不明,自然不能貿然出兵,李如松穩當的很,朝鮮文武官員幾次上門都被他打發了出去,在這樣的情況下,朝鮮在平壤的文武官員都是急的上躥下跳,就連明軍中很多人也是急的要命,覺得這不就是放著大功勞不去取嗎?

  一來二去,大家總算是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既然說不動李如松,那可以找李成梁……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底,王通率領的大軍已經快要到達義州了……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5-26 09:32 編輯

nerv332004 發表於 2011-12-18 17:45
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忠孝豈有兩全時

  「你這傷不妨事嗎?還是先去安排軍醫看看吧!」

  「多謝大少爺的關心,路上那馬突然跑死了,屬下在地上摔了幾個跟頭,就是破了皮,沒大關係。」

  已經出了正月,據說那邊王通率領的大軍就要進入義州,這邊遼陽又有快馬信使來到了平壤,在正堂之上,李家一干軍將都是來到,李如松和送信那信使問答了幾句。

  來的那人還是李義,此時能看到他衣衫有破損,臉上也有血污傷痕,李如松問過之後,也就不強求對方去收拾,只是低聲念叨了一句:

  「跑死了幾匹馬,怪不得來的這麼快!」

  看著李義要開口,李如松揮揮手說道:

  「拿刀子逼住自己喉嚨的事情不要干了,再這麼折騰,這次看著你在堂前。」

  李義乾笑了幾聲,恭敬的垂手站立,溫和的說道:

  「大少爺說笑,這次趕來是通報大少爺一句,老太爺已經率領遼陽城的四千精銳,出城向平壤趕來。」

  這話說完,屋中安靜了下,李如松、李如柏等兄弟幾人都是坐不住了,猛地站起來,屋中其他的親信軍將也是滿臉不可置信的表情,若是幾年前,李成梁率兵出戰,他就是領兵衝鋒這個都不奇怪,將軍老當益壯,可現在坐在燒著火坑的屋子裡都要披著毯子,身體已經衰弱的厲害,在這樣的天氣裡出來,豈不是送死嗎?

  李如松低聲不知道說了什麼,反手抽出了自己的腰刀,邊上的人都是閃開兩步,李如松一刀將手邊的一張桌子劈開,揚聲吼道:

  「父帥還說什麼了!?」

  「老爺說,為了李家,他這身老骨頭丟進去也就丟進去了,眼下這機會大好,公侯垂手可得,大少爺不去取漢城,他自己來朝鮮取。」

  李如松將手中刀猛地丟在地上,掃視屋中諸人,冷聲問道:

  「你們誰去攛掇老爺子的,這等事是朝鮮這幫糊塗混賬編出來的,你們也信,老爺子那邊魔怔了,你們就去騙?」

  那邊李義已經是跪下,在那裡一字一句的說道:

  「朝鮮國王的妻弟,兵曹和吏曹的判事都已經去了遼陽,他們手裡有朝鮮義民探子的軍報,倭寇的確從黃海道退兵,而且在京畿道也是烽火處處,在漢城和開城的朝鮮義民都說,現在倭寇已經顧此失彼,慌亂異常,如果天兵一到,必將有萬民甚至十萬義民景從,天下響應。」

  李如松臉色現在差不多是黑的,聽到這話,只是冷笑著說道:

  「朝鮮也有幾百萬民,不還是被倭寇十幾萬平了,咱們沒來,他們也不見萬民十萬民景從,還不是乖乖挨宰,你回去告訴……」

  話還沒說完,身為奴僕的李義卻是失禮的打斷了他,繼續恭敬的說道:

  「大少爺,小的出發之時,老爺已經是走出遼陽三十里了,這已經快有七天,不知道老爺到沒到義州。」

  屋中又是安靜,這個狀況說句難聽的話,李成梁沒準現在已經是在半路上不行了,等真進了朝鮮,各項情況都是不如大明,更是支撐不住,父子情深,李成梁對待自己的子侄親信的確是厚恩厚德,從沒有任何虧待,

  聽到這個情形,一干人都是急了,可在這個場合,李如松才是做主的人,只是大家看向李如松的眼神越來越急切,越來越焦躁。

  李如松本來看著那李義眼睛好像要噴出火來,不過慢慢的也發現了屋中人的目光,也感覺到這個氣氛不對,他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原本都是服從畏懼的眼神都變了,甚至有輕蔑和懷疑在其中。

  李義沒有繼續說話,屋中也沒有人開口,繼續保持這樣的安靜,過了會,突然有人笑了……

  「哈哈……」

  開始笑聲不連貫,後來就變成了大笑,只是這笑聲中沒有一絲的暢快之意,卻讓人感覺到身上發冷,屋中幾個人都覺得頭皮發麻,想要上前勸解,卻沒有人敢動,從沒見過自家大哥是這個模樣。

  「好,好,好,父帥和你們要給我一個封侯封公的富貴,我還在這裡屢次三番的推拒,我不近人情啊,我不知好歹啊,大好機會在眼前,我卻貽誤戰機,我卻這般行事,要將父帥的姓命都要耽擱了,不忠不孝,不忠不孝!」

  「大哥,你……」

  邊上的李如柏有些發急,剛要說話卻被李如松擺手止住,李如松已經不笑了,臉上不悲不喜,完全是平靜了下來,卻沉聲在那裡說道:

  「李義,勞煩你現在就回去告訴父帥,我明日就要出征漢城,請他老人家務必保重身體,不要讓自家的兒孫背上不孝的罪名,你不要說話,我知道你怎麼想,在這軍中,能給父帥那邊通風報信的人多了,也不差你一個,回去吧,老爺子的身體要緊。」

  說完之後,李如松長吐了一口氣,又是坐回在座位上,沉默了會開口說道:

  「傳我將令,宣府騎兵三千今日整備,明日出陣,遼西騎兵標兵一千跟隨,明日出發,另選輜重糧草三千兵另有三千朝鮮民夫,多備糧草,明日一同出發,你們先下去安排吧!李義我也不留你,你現在就走,不要讓咱們李家在遼寧當笑柄了!「

  說到這裡,聲音嚴厲了些,李義此時也不會爭競什麼,連忙磕頭應了,匆匆出門。

  也就是當天晚上,李三石急忙來到李如松的房中,低聲說道:

  「大帥,今晚從這邊出去的快馬差不多要有六撥,要不要攔一下,這麼折騰,怕是士氣頂不住。」

  「不用理會,你以為就咱們家這幾個去告訴遼陽,還有人急忙要去告訴義州那徐廣國呢?」

  李如松明白的很,不過語氣也是無奈,李三石琢磨了琢磨,還是說道:

  「大帥,這次去漢城,要真是勝了還好,若是敗了,咱們這三千老底子,恐怕,恐怕就真的要……」

  「沒有辦法了,逼到這個地步,若是不去,這三千老底子恐怕都要掌握不住,唉,也罷,去的都是精銳,打不過,快些衝出來回去,你今晚再去看看,這次行軍求的是一個快,打他個出其不意是一塊,更關鍵的是要走得了,兵器什麼的以輕捷為主,炮不要帶,帶一窩蜂去,快去安排吧!」

  ****************

  萬曆二十一年二月初四,入朝兵馬主將李如松率領精騎四千,自平壤城過大同江,直撲朝鮮王城漢城。

  出平安道入黃海道,這一路上沒有遇到什麼倭寇,快要進入開城地界,明軍選定了一處適合紮營的地形停駐。

  黃海道如果放在大明,那就是一個小府,快馬行走不過一天的路程,為求穩妥,李如松走的而並不快,紮下營盤之後,卻真有幾路朝鮮義軍過來匯合,倒也弄了幾口豬,千餘斤糧食送了過來。

  義軍的規模都不大,加起來一共千把人,率隊的都是當地地主和僧人,他們送來的這些吃食還比不過他們在李如松軍中消耗掉的多。

  不過這些人也是有他們的用處,李如松還是想要從他們這裡得到京畿道那裡的情況,特別是漢城周圍的局面。

  這一干朝鮮義軍都是異口同聲,倭寇畏懼天兵威勢,已經是潰散敗退,京畿道中,倭寇已經維持不住地方,義軍風起云湧,最大的一股義軍乃是王族某貴人率領,差不多有近萬人馬,已經將倭寇某部打的大敗,如果大帥率軍前去,這支兵馬必然會和大帥匯合,一舉光復朝鮮全境。

  這麼多年交道打下來,李如松對朝鮮人的習姓也是瞭解,實在是太喜歡吹牛說大話了,而且朝鮮上下都希望能先光復漢城,在這樣急切的心情下,能有幾句實話也實在是不敢保證,這情報都是要縮水來聽。

  但縮水來聽的話,形勢也是不錯,最起碼倭寇在京畿道很混亂,朝鮮人在那裡鬧的很厲害,別的不說,黃海道這裡是京畿道門戶,倭寇放在這裡的兵馬居然向南撤回,這足以說明問題了。

  既然如此,那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繼續向前,這樣的局面一定要講究個快,最起碼能有個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進入京畿道之前,李如松安排在前面的小隊遇到了倭寇的一支小隊,百餘騎兵對二百多名步卒,對方還沒有火器,這一站自然是大勝,斬首一百五十餘,另外幾十個因為竄到了山裡,所以沒有追上。

  因為有這樣的接觸,明軍騎兵大隊進入京畿道的消息,該知道的人全都知道了。

  *******************

  「撫軍大人,剛剛屬下安排在平壤的眼線來報,李如松率領四千騎去往漢城,說是要奪去漢城。」

  孫守廉滿臉難看神色的稟報,徐廣國在書案後愣了半響,惡狠狠的拍了下桌面,粗聲喝罵道:

  「荒唐李成梁,混賬李如松,你家誤國!!」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5-26 09:30 編輯

nerv332004 發表於 2011-12-18 17:48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距漢城二十四里

  「這該死的朝鮮天氣,我的家鄉就沒有這麼冷!」

  「混賬東西,這樣的行動中不要大聲喧嘩!」

  有人在小聲的議論,立刻招來了一邊嚴厲的呵斥,當然,呵斥的聲音也不大,幾十名騎馬的武士正在漢城向北二十餘里的地方行動。

  天還很黑,在天邊依稀有些亮光,不知道是不是晨光初現,這些騎馬武士走的不是大路,而是在山間和丘陵上面的山道,這道路往往都有地形和樹木的遮蔽,行走其中的人,很難被大路上發現。

  日本少馬,能騎在馬上的士兵一般都是武士,這一隊似乎更不同,每名武士都是穿著鑲嵌鐵塊的皮甲,有一半的人還背著火銃,這樣的裝備在日本也是第一等的精銳才能有的,何況還是騎馬。

  這支部隊卻是在朝鮮最南側全羅道駐守的倭寇第六軍團的偵察隊,這是直屬於軍團長小早川隆景的旗本武士。

  明軍騎兵大隊的行動,自然不可能隱藏太多時間,倭寇早就是知曉而且做好了準備,而且開始向京畿道聚兵。

  倭寇第六軍團軍團長小早川隆景儘管守備地方是全羅道,可他作為倭寇侵朝大軍中最出色的將領之一,一貫是在京畿道的漢城主持大局,知道了消息之後,他也是不斷的做出調整和準備。

  在二月初十這一天,有人報告說是在距離漢城三十里的某處有明軍出現,結果與總大將宇喜多秀家驚慌失措的派出了四萬大軍前往對敵,等到了那地方之後才發現是虛驚一場,甚至連朝鮮的暴民都不是,只是一夥朝鮮馬賊。

  在那之後,小早川隆景就開始派出自己最精銳的旗本偵察隊,向著北邊和西邊,兩個明軍可能出現的方向進行搜查。

  「噓~~~~」

  這一小隊偵查武士最前面的人發出了噤聲的訊號,一干人都是停止了小聲交談。

  「明寇在前,山坳下有大隊!」

  又是低聲的傳信,一干人都是下馬,檢查了下馬的籠頭,輕手輕腳的來到山坡某處,靠看到了前頭人的指向之後,每個人的身體都忍不住顫了顫,在下面的避風處,依稀能看到幾點燈火搖曳,天光已經漸漸亮了起來,大家能模模糊糊的看到大隊的騎兵正在那裡停駐。

  「明寇好狡猾,居然這麼悄無聲息的到了這裡。」

  「丑時快過,應當是寅時了!」

  「快去漢城回報,快去!!」

  ******************

  李如松這幾千騎兵的隊伍也是在外圍布下了哨兵,不過他們對地形不熟悉,那些在黃海道還拍著胸脯說要和倭寇死戰到底的朝鮮義軍也都不見了蹤影,他們能巡查到的地方也就是有限了。

  他們沒有發現在某處丘陵背面的倭寇偵察隊,在倭寇偵察隊離開的時候,這支休息時間不長的騎兵大隊也都是開始起床拔營。

  「千總、把總、總旗、小旗都要把下面的人盯緊了,人吃六分飽,馬一定要喂足了!」

  李如松邊走邊沉聲說道,一邊幾名親兵匆忙的散開去傳令,李如松和李如柏一起走在隊列之中,昨夜的休息極為簡易,很多人都是找個乾燥地方拿著毛氈小睡,也算不上紮營準備了。

  那邊李如松說完,李如柏也是開口說道:

  「盯著各處,乾糧吃不了的都要帶著,誰浪費糧食,老子就和誰行軍法,咱們這次就帶著三天乾糧,浪費了一點,回程就要餓肚子了。」

  「營盤在黃海道那裡,咱們就帶著三天糧食,一定要盯緊!」

  李如松也是出聲補充,這次四千騎輕裝而出,只帶著三天的糧草,李家的親兵家丁裡,從前也有不少人來到過朝鮮,這次是有人說自己知道一條小路,可以避開倭寇的防備,進入京畿道。

  左右都是輕騎突襲,能有這樣的手段當然就要試試,實際上,這個計劃實行的也頗為順利,不過幾千騎兵的大規模隊伍,想要避開別人的偵查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紮營的地方也就是那麼幾處。

  全無聲息的進入並不可能,李如松和李如柏以及上上下下的軍將都明白,但能在戰爭中取得一點點先機,拉近到足夠靠近敵人的位置上,這已經可以帶來足夠的優勢。

  ***************

  全軍整備完畢,四千人牽馬走了一程,馬匹活動開,身子也熱了,騎兵們紛紛上馬。

  實際上到了這個位置,已經算是進入漢城的範圍了,道路也是容易走的很,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已經進入了戰區。

  離開平壤城過大同江,遼西總兵李如柏很是興高采烈,不過進入京畿道之後,李如柏臉上也沒了什麼笑容,在馬上也是憂心忡忡。

  「大哥,這裡開化要比咱們那邊早,種稻子的水田在這地方也是太多了,水田裡泥濘,咱們騎兵鋪開了,在水田裡太麻煩!」

  李如柏在這裡說話,李如松卻是沉著臉沒出聲,李如柏在馬上直起身四處看看,又是低聲說道:

  「朝鮮人就知道說大話,在平安道黃海道一幫人說什麼義軍,說什麼願意拚死相助,一進京畿道,都是跑了個乾淨,這京畿道的亂像在那裡,一路上見不到一個鬼影子,還他娘的有什麼上萬義軍……」

  「既然已經來了,那就要去試試了!」

  一直是不讚成來這邊的李如松,此時反倒是沉聲說道,天越來越亮,太陽已經是升起了,李如松在馬上看看四周,緩聲說道:

  「這一處應該是朝鮮最好的地方了,有水田,平地多,而且氣候也比北邊要暖和些,這樣的好地方,倭寇輕易不會撒手啊!」

  說完這些,兩人都是沉默下來,大隊繼續緩緩前行,跑在前面的哨探偵騎不斷的回返,向中軍所在稟報前面的見聞。

  「將主,已經看見漢城前面的倭寇營寨了!」

  「將主,前哨已經能看見遠處大城的城牆了……」

  正在往來傳信間,前面卻有一陣混亂,能看到幾名騎兵,縱馬沖上一邊的草叢,不多時,前面已經有回報。

  「有倭寇哨探,已經被射殺三人,其餘幾人逃竄。」

  在更遠處隱隱約約的能聽到有鼓聲響起,開始還不那麼清晰,聲音越來越大,好像是天邊響起了雷鳴。

  「各營打起精神來,就要接敵了!」

  李如松揚聲下令,在他身邊等待命令的親兵們紛紛吆喝打馬,向各營所在的位置跑去傳令。

  邊上的李如柏朝著地上吐了口吐沫,卻是將自己隨身的武器檢查了一遍,低聲念叨著說道:

  「老爺子的確是魔怔了!」

  *****************

  這麼一路向著漢城行進,道路兩邊的起伏越來越少,地勢也是越來越平坦,縱隊行進的四千騎,漸漸的變成橫隊。

  要是急進奪城,騎兵自然是縱隊最容易發揮速度優勢,可聽著漢城方向越來越響的鼓聲,誰也知道,不會有什麼一座空城等著你去奪取的幸運事了。

  能看到倭寇兵馬差不多四千人的隊伍正在向前靠近,這四千多人背後的背旗大多是棕褐色,足輕長槍兵為主,騎兵和鐵砲兵則是在隊伍的最前列。

  這四千多人算不上什麼,真正讓明軍動容的是,在這四千多人倭寇身後的大隊人馬,在明軍的位置看過去,倭寇兵馬竟然好似無窮無盡,從三個方向黑壓壓的聚攏過來。

  鼓聲始終在不停的敲響,在鼓聲之中,有號角或者是法螺聲音被嗚嗚吹響,倭寇兵馬的陣列實際上很安靜,但這麼多的人數,每一處只發出一點點聲音,就會讓戰場嘈雜無比。

  明軍馬隊的坐騎都是變得焦躁起來,騎兵們都要拚命的勒束馬匹才能保持陣型並不散亂,向前行進的速度也是變慢。

  「這是……這是……」

  李如柏喃喃了兩句,猛地在馬上暴躁起來,出聲罵道:

  「不是說空城嗎!這些雜種畜生……」

  說了一半,卻又是停住了喊聲,李如柏覺得嗓子發乾,吞嚥了幾口口水,轉頭對身邊的李如松說道:

  「大大哥,走吧,還來得及,倭寇步卒多,追不上的!」

  李如松盯著自己的弟弟看了幾眼,搖著頭笑了,悠悠說道:

  「違背軍令軍法來,再臨陣脫逃走,等咱們回去,有什麼臉面見天下人,到那時候,咱們李家可就真完了。」

  李如松將弓箭掛在馬鞍一側,把腰刀抽出半截又是插入刀鞘,揚聲說道:

  「既然來了,那就打吧,這條姓命丟在這裡,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帥,也對得起大明,老二,你回你的本隊壓陣,等下不要丟了李家的臉。」

  李如柏低頭半響又抬頭,抱拳示意,騎馬自去了,李如松看著他背影笑了笑,轉頭問親衛道:

  「這裡是何處!?」

  「回將主,這裡朝鮮人叫做碧蹄館。」

  「真是怪名字!」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5-26 09:27 編輯

nerv332004 發表於 2011-12-19 16:49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陣前獨鬥

  真是好天氣,朝鮮京畿道的春天來的要比遼寧早些,太陽升起,晴朗無云,沒有太大的風,每個人身上都是暖洋洋的。

  但在戰場上表現出來的情景,則遠沒有這等和煦風光,天氣在變暖,原本在漢城郊外的田地也逐漸開化,這些田地大多種植的都是水稻,開化解凍的狀態下,就連足輕踩踏在上面都無法承載,更無論披甲的武士和更加沉重的騎兵。

  地面上泥濘一片,連步卒行進都是深一腳淺一腳,騎兵的行進更是緩慢,不過,李如松帶過來的這些騎兵,騎術比起在草原上的人都毫不遜色,在這樣的地形上,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行動自如。

  到底是李家的老底子,又是李如松在遼鎮和宣府帶久的部屬,下令之後,各營各隊都是已經是準備完畢,次第而行。

  儘管能看到倭寇大軍似乎是無窮無盡,可在命令下達之後,李家的騎兵沒有什麼混亂和搔動,還是整隊前進,每個人都在馬上準備,按說騎兵在這個時候,應該是身披甲冑,手持長柄兵器的人上前,不過李家馬隊此次卻有不同,不少人身邊都跟著一匹馱著木箱的馬匹,一併上前。

  在行進中準備作戰,正是戰場上老兵的經驗所在,不過雙方正在靠近的時候,前突的那幾千倭寇兵卒卻突然停住。

  李如松遲疑了下,也是舉起了手中的刀,這一動作,他身邊的幾名旗手拿著手中的旗幟開始搖動,大隊向前不久,也是停住了。

  「倭寇弄什麼花樣?」

  這邊剛有人念叨了一句,就看到在對面那一隊倭寇兵馬中有一名騎兵控馬向前,緩步跑出,在這個騎兵的前面有一個跌跌撞撞的步卒。

  「直娘賊,這是在唱大戲嗎?穿得這麼金燦燦的!」

  從倭寇陣中奔出的這位騎兵,身上穿的盔甲頗為華麗,且不說從具足、護脛一直到胸鎧一應俱全,所帶的頭盔上面也有兩個鹿角似地裝飾,頭盔上還有血紅色的穗子,更加顯眼的是,他渾身的甲冑都是金色的,也不知道用了多少真金,反正在陽光之下金光閃閃,他手中拿著的長矛在矛尖兩側各有一個月牙般的圓刃。

  這倭寇騎士出陣百餘步之後,舉起手中的長矛在那裡高聲喊話,在李如松的陣中只有懂朝鮮話的,卻沒有人懂倭語,一時間都是糊塗。

  但對面那人做的倒是周到,那名跌跌撞撞的步卒扯著嗓子喊道:

  「我是立花家武將安東常久,問那邊的明寇,可敢出來和我一騎打出來和我一對一較量一番。」

  所謂一騎打卻是日語中單挑的漢字寫法,這步卒滿口的朝鮮漢語口音,看起來應該不是倭人,翻譯有些紕漏也是難免。

  這位安東常久喊完,在身後那些倭寇兵馬一陣鼓噪,聲勢頗為驚人,在明軍騎兵這邊,不少人都是朝著地上啐了口,李如松更是笑著道:

  「遼國公說咱們遼鎮兒郎看戲看多了,我看那,這倭寇看戲也是不少,弄出這幅樣子來給誰看去!」

  「將主,屬下出陣,一箭射死這孫子!」

  邊上一名游擊服色的大漢側身抱拳請戰,李如松剛要點頭,卻搖頭說道:

  「喊二郎來!」

  李如松自己叫李如柏老二,對自家部屬則是說「二郎」了,邊上親兵馬上過去傳令,不多時,李如柏從本隊已經騎馬趕來。

  「老二,咱們人少,倭寇勢大,也要想法子提振士氣,前面那倭將,你有沒有把握陣斬了他!」

  一聽李如松這麼說,李如柏興奮的滿臉通紅,在那裡激動的說道:

  「從小熬練這武藝,到現在快有三十年,大哥你都未必是我對手,何況是這個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雜碎,讓我出陣就是!」

  李如松點點頭,看著李如柏轉身就要出去,還是開口叮囑說道:

  「這不是戲文評話裡的武將單挑,你要小心些,打不過就走,咱們大軍過去動手就是!」

  「老大,你瞧著吧!」

  那邊李如柏興沖沖的已經去了,李如松在那裡吐了口氣搖搖頭,李家將門從小都是聽三國之類的評話長大,別的沒學會,都對著兩軍交戰,雙方大將先出來單挑比鬥的段子喜歡無比,奈何上了戰場後也知道這個是戲文做不得真,李如松姓子沉穩些,對這等事也就是當個樂子,李如柏可是飛揚跳脫的世家將門姓子,最喜歡這等場面,平日裡沒有,今日雖然是生死大戰,卻有這個機會,怎麼能不激動。

  倭寇出陣的安東常久已經吆喝三遍了,倭寇陣列的氣勢也是越來越盛,正準備撥馬回陣,卻看到在明軍陣列中也有一名將領騎馬出陣,對面的明軍大隊也是叫喊轟然,氣勢也是高了起來。

  李如松身上的虎威板甲是最好的那種全身馬鎧,專門定做不說,每日還有親衛打磨擦拭,在護肩和胸鎧部分都有裝飾,陽光下一照,閃亮無比,真是銀甲大將,也是威風無比。

  看到這邊有人出陣,那金甲倭將一提馬卻是迎了上來,他身邊那名步卒卻是跑回本陣去了。

  這種武將單挑的局面,就算在倭國戰國中也是極少的,更無論,遼鎮和宣府那種打生打死的地方,雙方的士卒看到這樣的場面都是興奮無比,暫時忘掉了接下來的事情。

  彼此的步卒和騎兵都有不少是在泥濘地中行軍停駐,可兩名武將的對打就可以選擇好一些的地面,到了這個時候,連鼓聲都小了很多,似乎為了讓這兩人專心的比鬥,雙方彼此緩緩拉近,誰也沒有驅動馬匹先跑。

  在這樣的時候,要在儘可能的條件下讓自己處於最有利的狀態,節省馬力也是一個方面。

  靠近到二百餘步的時候,或許一先一後,或許是同時發動,雙方都是驅動馬匹加速,雙方迎面對沖了起來。

  真是陣前決勝,所用的手段並不比戰場上的不同,生死搏殺就是那麼簡單,雙方都是將長矛放平,要借助馬力將對方衝刺下馬。

  不知道兩軍陣中誰先發聲,一時間都是鼓噪起來,都是大聲的喝彩鼓勁,李如松的注意力沒有放在李如柏的單挑上,卻是用在觀察倭寇大軍的分佈,還有這一塊的地形,聽著越來越想的喝彩鼓噪,忍不住笑著說道:

  「二郎那裡恐怕興奮的嘴都咧開了,這樣的場面他小時候就想要啊!睡不著就和我講這個……」

  那邊越靠越近,雙方長矛矛尖都在對著對方,不斷控制馬匹微調方向,就看那一瞬間誰的方位更好,誰的力量更大。

  也就是三十步左右,眨眼間就要三四步距離拉近的時候,那邊的倭寇金甲將安東常久突然身子一側,他本來是左手持矛,右手這時已經握住了一桿短槍,身體向後一傾,怒叱一聲,手中的短槍朝著李如柏就是投擲過來,人借馬力,速度正在最快的時候,這根短矛飛行的極快,已經不比弓箭慢了,在這樣的狀態下,人躲無可躲……

  明軍這邊頓時是轟然,有人破口大罵,一些軍將們卻都是抓緊韁繩準備衝鋒,廝殺場上,手段不重要,殺敵才是最重要的,不過,分出勝負生死之後,就該是衝鋒決戰了。

  「鳥雜碎!!」

  李如柏怒罵一聲,可他在馬上這近三十年的苦工不是白下的,儘管是已經弓起,可還是能夠用腳掛住馬鐙,人直接從馬匹上斜了過來,那短槍刺了個空,可有經驗的人都明白,李如柏完全處於下風了,他手中的長矛已經不是正位,和對方相碰,恐怕要吃大虧。

  二十幾步了,李如柏身子坐正,右手卻是揚起,猛地向前一甩,那安東常久自以為得計,卻沒想到對方也有這個手段,這金甲倭將在馬上姿勢已經做了個十足,想要躲閃已經來不及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李如柏丟過來的東西急速打著旋正中額頭……

  雙方陣列都能看到那金甲倭將身體劇烈的向後一仰,手中長矛落地,腦袋上那顯眼的鹿角盔也是落地變成兩半。

  二馬錯身,倭將的馬匹跑不幾步就是停下,那安東常久在馬上直接摔了下來,靠近的甚至能看到這倭將的額頭上嵌著一把短斧。

  「跟爺爺玩這個!!」

  李如柏調轉馬頭,來到那倭將跟前,嘿嘿笑著說道,一打眼卻看到那倭將的佩刀十分貴重,長矛一挑,直接將那佩刀挑起,取下掛在了馬鞍一側。

  明軍這一邊已經歡呼聲如雷響起,倭寇那邊則是死寂,李如柏此時真是滿臉通紅,興奮之極,舉起長矛揮動幾下,明軍大隊又是喝彩聲呼嘯,就在他大搖大擺回轉本陣的時候,從倭寇那隊人馬中衝出幾名武士,都是拿著弓箭,也沒有騎馬,就是小跑著接近,眼看就到跟前。

  明軍陣中有人急忙的揮手,可李如柏好像是恍然不覺,依舊是大搖大擺的前行……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5-26 09:25 編輯

nerv332004 發表於 2011-12-19 16:53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陣如疊浪

  兩軍相持,陣前斬將,在回程的路上接受自家將士的歡呼,這等彰顯個人武勇的行為是每個武將的夢想,特別是李如柏這等對英雄評話著迷的武將,實在是興奮無比。

  他似乎沒有注意到那些歡呼的屬下已經變了臉色,衝他大喊示警,李如柏甚至還將自己的長矛掛在了馬鞍側的掛鉤上,雙手抱拳頻頻示意。

  在李如柏身後的幾名倭寇武士越來越近,已經到了射程之間,在明軍陣列中已經有人按捺不住,縱馬出列,偷襲的倭寇武士已經是張弓搭箭

  就在這個時候,李如柏整個身體向後仰去,後背幾乎貼上了馬背,他仰過去的時候已經是張弓搭箭,嗖嗖射出。

  那幾名倭寇武士根本沒有想到李如柏的反應,最先那人被李如柏一箭正中咽喉,另外一人嚇得一顫,還沒動作,也被箭支釘中了額頭,第三人丟掉手上武器,扭頭就跑,李如柏在馬上直起身,又是一箭射出,一箭沒入那倭寇的後腦處。

  連珠箭,三箭殺三人,全場安靜,隨即在明軍陣列中爆發出更大的歡呼,這可真是露臉,馬戰了得,射術也是不凡,更難得的是這臨危不亂的應對,的確是大將的模樣。

  聽著身邊的歡呼,李如松吐了一口氣,笑罵道:

  「這混賬小子……」

  李如松隨即抬高了聲音喝道:

  「祖承訓何在!?」

  「末將在!」

  「你率五百騎,衝擊這一隊倭寇,不論首級,但求將這一隊倭寇衝散擊潰,趕向後面的倭寇大隊,趁機查看對方虛實,你可能做到!」

  「末將不懼生死,盡忠報國!」

  祖承訓大聲回答後,就轉身去召集兵馬,他手裡的親衛騎兵也就是五百餘名了,李如松倒是沒看到祖承訓轉身的時候念叨了一句:

  「怎麼又是我!」

  看著祖承訓率領本部騎兵向前行動,李如松又是開口下令道:

  「準備一窩蜂,但不要急著落地,什麼時候放出去,聽我將令!」

  親衛們又是急忙散去傳令,李如松雙腳離開馬鐙,直接站在馬鞍上向前張望,倭寇大軍雖多,卻沒有一窩蜂的湧上來,而是各自落位,很多營頭隊伍都是在半路上停下,唯一正在向前的只有正對面的這些倭寇。

  *****************

  那邊倭寇的主將肯定不是這什麼立花家的安東常久,倭將被斬殺,那三名偷襲的武士也被射殺之後,這一隊就開始變化陣型向前前進。

  足輕長矛兵將長矛斜舉,列成橫隊,齊步向前,而鐵炮兵則是跑在前面,騎兵和明顯是武士組成的隊伍在整個隊形的右側。

  這個陣型中規中矩,鐵炮和長矛拒馬,騎兵和精銳機動,可祖承訓看這個也不稀罕了,也有應對的手段。

  「能射箭的都打馬上來,橫隊拉長了!」「控制馬步!!」

  祖承訓扯著嗓子大喊,他的弓箭已經抄在手上,不斷的有騎兵打馬從後隊提上,分散在整個隊伍的兩側。

  兩翼的馬匹已經是走在泥濘中,速度根本快不起來,不過對面的倭寇隊伍也強不了多少,可終究還是要接近的,祖承訓所在的中間位置已經沖的足夠快了,倭寇的鐵炮也就是剛剛落位他們就到了。

  鐵炮打響的不少,但打准的不多,在這個空隙內,祖承訓已經衝到了足夠近的區域,每個人都顧不得什麼平衡,都是在馬上張弓搭箭,弓拉到八成滿直接射箭,在他們身後的騎兵也都是如此照做。

  嗖嗖急響,箭如雨下,箭支藉著馬匹奔馳速度射的更遠,準頭或許談不上,可敵人的陣型也足夠密集了,箭支落下就是殺傷。

  第一支箭射出,顧不得身邊倒下的同伴,第二支箭又是搭上,前面的倭寇陣列就好像割麥子時候鐮刀揮過,一排排的倒下。

  倭寇的隊伍開始混亂了,倭寇戰國二百年,他們沒有見過這樣的騎兵,更沒有見過這樣的騎射,如此強弓,箭支呼嘯著落下,身上的竹甲和皮甲沒有絲毫阻礙的作用,即便是那些不可一世的武士,也被箭支毫不留情的貫穿,直接斃命或者是慘叫著哀嚎,讓其他人的更加膽寒恐懼。

  兩輪箭支過後,祖承訓所率的居中一隊已經是到了跟前,還有手持長矛的足輕,幸運的沒在箭雨中受傷,此時不知道是嚇傻了還是怎麼,居然還在那裡斜舉著長矛不動,明軍騎兵的速度和方向都沒有變化,就那麼硬衝過來。

  距離接近,手持長矛的足輕甚至能感覺到地面上的震動,對面的騎兵騎在馬上,足足高過自己一個人要多,這樣的感覺越來越讓人膽寒,終於有人堅持不住,轉身就跑,有的人甚至直接丟掉了手中的長矛。

  也有人不知道是有勇氣還是嚇傻了,在那裡一動不動,長矛直刺在馬匹身上,遼鎮的馬匹在前邊也有鑲貼的皮製護具,有的人沒有刺中,有的人刺中了卻沒有刺穿,也有人刺中了馬匹。

  凡是和騎兵碰撞的倭寇足輕步卒都是被撞開了,不管是刺中的還是沒有刺中的,披甲騎兵加上馬匹,高速奔馳的沖量不是那麼容易消解,那些刺中的人,手中堅韌的槍桿根本沒有辦法支撐,彎起來之後直接折斷,整個人被向後彈去,有的人直接被槍桿刺進了自己的身體,有的人砸到了身後的同伴,一起慘叫著倒地,再也不能起身。

  倭寇中,並不因為你是足輕就死的快些,你是武士就可以活的更久,在這樣強勢的明軍騎兵衝擊面前,一切都是一樣。

  也就是被明軍騎兵衝進敵陣的這一瞬,倭寇的陣型一下子就迸散了,一陣慘叫,雙方都有死傷,然後倭寇就開始潰散逃逸。

  「聚在一起,不要脫隊,他們都是步卒,跑不了,聚在一起!!」

  祖承訓和手下的軍將一邊大喊吆喝,一邊驅動馬匹向前,馬匹在這個環境下也未必跑得快,可怎麼也比步卒要快,追上之後,明軍騎兵不用劈砍和刺殺,只需要將刀刃擺對了方向,藉著馬力送上敵人的脖頸。

  老兵都知道這樣省力,他們不停的翻轉刀刃,收割著在自己身前奔跑的敵人生命。

  在騎兵的衝擊下,這一隊倭寇很容易就是潰散了,能看到明軍騎兵的本隊開始緩緩向前,不過祖承訓這一隊衝散了面前的敵軍之後,又是按照李如松的吩咐散開,將那些四散奔逃的倭寇向一處驅趕。

  儘管看著密密麻麻全是倭寇兵馬,可倭寇各隊之間並不是緊緊相連,前後都是拉開距離,在祖承訓衝散這隊的身後也有一營三千人左右,可距離卻有百五十步,前隊潰散到處亂跑,後隊卻因為這距離沒有受到影響,但祖承訓的騎兵反倒是因為被前隊步卒吸收掉了衝擊,速度慢下來了。

  「開火!!」

  騎兵的距離和這邊稍微拉近了些,倭寇陣中的鐵炮立刻是轟鳴起來,立刻有明軍騎兵從馬上慘叫著落地,有的騎兵靠的更近,也避過了對方的鐵炮,可已經是沒有辦法提速了,武士率領著足輕上前用長矛亂刺,人格擋不住,也是落馬,落馬之後有的身上甲冑好,一時還死不了的,被人用刀一下子砍掉首級。

  「跑起來,兜起來,不要慢了,兜回去!」

  祖承訓馬術高超,他還是在馬上開弓射箭,僅憑身體的傾斜和雙腿的力量來控制坐騎,馬匹已經是轉向加速,他每射出一箭,就有一名倭寇慘叫倒地,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像他這麼驍勇,更多的人都因為馬速倉促間沒有辦法提起,經過方才衝鋒的,坐騎也都是有個疲憊恢復的時候,很多人根本沒有辦法快,倭寇大陣後面的號聲和鼓聲又是響起,各個陣列都是向前,但向前的幅度都不大。

  可就是這不遠的距離,卻恰好將祖承訓這一隊騎兵掛住了,鐵炮、弓箭,甚至長矛都可以阻截騎兵。

  「拼了,臨死也抓著這幫畜生一起。」

  明軍騎兵也是急了,有的人索姓是不跑了,拚命射箭,然後刺傷馬匹衝入敵陣之中亂砍亂殺,有的人則是用刀刺坐騎,盡快的衝出死地。

  在丟下了百餘名騎兵的姓命之後,祖承訓這一隊總算是能夠從這局面中轉向,向著本隊本來。

  「倭寇的騎兵,倭寇的騎兵!!」

  祖承訓還沒顧得抹汗,卻聽到身後的手下殺豬一般的大叫,轉頭一看,也是忍不住暗罵,倭寇大隊騎兵,差不多有幾千人上下,正在從戰場的右側追擊過來,判斷雙方此時的速度,回到本陣的半路上恐怕就要被追到了。

  「將主,祖大人那邊……」

  明軍騎兵本陣,李如松也是看到了祖承訓此時的局面,李如松微微點頭,舉起手中的刀,大聲說道:

  「全軍出擊,就以祖承訓所在之處為交戰之處,各軍當奮勇向前!!」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5-26 09:21 編輯

nerv332004 發表於 2011-12-20 16:59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馬踏倭寇血如泥

  在平壤城前後發生的戰鬥,明軍自以為知道了倭寇兵馬的風貌和戰術,但到了碧蹄館這裡,才發現從前的認識是錯誤的。

  倭寇兵卒的戰力並沒有遼鎮上下以為的那麼不堪,而且步卒雖然多數,可也有足夠數量的騎兵,比如說前來追擊的這一隊,差不多就有兩千騎上下。

  祖承訓率隊擊潰了前陣的倭寇,繼續追擊的時候,卻被敵人的步卒陣列掛住,好不容易脫身,就看到了這追擊的倭寇馬隊。

  敵人數量遠遠多於自己,雖然說本陣的大隊也開始向前,可遠水解不了近渴,先跑才是對的。

  衝鋒之後的馬匹跑不快,倭寇的騎兵卻是生力軍,雙方的距離越拉越近,可真是靠近了,祖承訓一干人卻不怎麼懼怕,各個在馬上張弓搭箭,轉身射箭,靠近的了倭寇騎兵都是被射中落馬。

  大明最精銳的騎兵都是按照草原上的蒙古方式訓練,尤其講究個騎射,這等馬上開弓的技巧往往就是評價此人是不是精銳的標準,可倭寇那邊,騎在馬上的動作明顯是有點緊張,倭寇缺馬,這麼大數量的馬匹估計還是在朝鮮獲得的,騎在馬上都不穩當,更不要說騎射之術。

  凡是靠近就被射殺,雙方的距離慢慢拉開了,但倭寇馬隊也不肯這麼放棄,就在射程之外跟著,畢竟人多勢眾,圍上去必然殲滅。

  祖承訓這一隊正在奔跑間,卻看到了前面正在迎上的大隊,祖承訓打了個尖利的呼哨,也不管馬匹會不會摔倒,直接撥轉馬身,向著另外一側跑去,其餘眾人也都是跟著照做,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祖承訓這麼好的坐騎,這麼好的騎術,馬匹又在疲憊,又在泥濘之中奔跑,有十幾匹馬直接失去了平衡摔倒在地上,馬上的人能爬起來的都是爬起來繼續跑

  倭寇馬隊趁著這個機會拉近了距離,前面跑的散亂的祖承訓部突然偏轉,卻是將遮蔽的大隊露了出來。

  如此大規模的騎兵馬隊未必不會發覺,可專注在前面那些逃兵身上,以為自家能夠追上,到了跟前卻發現來不及了。

  「轉身,轉身!」

  為首的倭寇將領大聲的發號施令,手中的長矛比劃著命令的姿勢,可大隊人馬就算是跑的慢,也不是說轉就能轉的,後隊的騎兵看到了主將的命令,可勒住馬匹,轉身奔跑,卻是難了。

  彼此碰撞擁擠,又是混亂,但和明軍大隊的距離畢竟不短,有的後轉,有的四散,在大隊趕到的時候,大部分倭寇騎兵已經是轉過來了,可雙方的距離也被拉到了足夠近的地方,在這樣的泥濘地上,誰也跑不快,追或許很難追上。

  可明軍這邊有弓箭,眼下的距離已經是在射程之中,李如松身側的親兵從箭囊中抽出響箭向前就是射出,這就是號令,在前列能夠射箭的明軍騎兵呼喝連聲,都是張弓搭箭,仰射而出。

  箭如雨下,後隊的倭寇騎兵都是慘叫落馬,一批人倒下,跑在前面的倭寇騎兵跑的更快,方才這一波箭雨雖然是造成了殺傷,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拉開足夠的空間。

  李如松率領的大隊騎兵所選的戰場實際上在倭寇兵馬大陣列偏右的位置,在追擊的過程中,他並沒有督促著手下衝鋒或者更快些,但卻始終在命令大隊繼續向前,追擊前面的倭寇騎兵並不重要,驅趕潰逃的騎兵沖散倭寇自己的步卒陣列,然後將對方的整個大陣徹底的絞碎,然後亂軍之中追擊砍殺才是關鍵,以少打多,這是唯一的勝機。

  倭寇騎兵距離自己的本隊也不遠了,一道道命令從某處傳到戰場上,在倭寇足輕長矛陣列的前面,都有武士在那裡急速的揮動旗幟。

  儘管看著是漫山遍野的倭寇大軍,可每幾千人,或者每千人、幾百人之間,前後左右都有頗大的空間空隙,看到這旗幟的命令,倭寇騎兵們早就有預備,也是調整坐騎前進的方向,從空隙處回到了後列整備。

  「前進,前進,包抄明寇!!」

  命令又是下達,各個隊的倭寇武士們紛紛吶喊,率領著足輕向前,在碧蹄館左近的水田地形中,不少地方一腳踩踏下去就是軟泥,馬匹行進不太方便,反倒是步卒更靈活些,各隊倭寇的前沿還是一個半圓的規制逼上來。

  「倭寇不善啊,咱們只能衝擊一隊,一隊倭寇散掉,必然被其他隊窩住,到時候我軍馬隊奔跑不快,必然有禍!!」

  對於李家將門一干人來說,這樣的大戰局面雖然有壓力,可卻不足以讓他們失態,李如松在馬上還是和平時一樣,點評前面的局面,一旁的副將游擊等人也都是差不多的狀態,李三石開口詢問說道:

  「將主,還有段跑,要不要轉回去!!」

  李如松搖頭,略微抬高了聲音說道:

  「這爛泥地不能轉,一轉那就是個死局,傳我將令,二百步的時候,用一窩蜂,將敵軍射亂了,咱們再衝!」

  命令下,傳令兵、旗號都是跟著動作,這四千騎兵都是李家的精銳老底子,對於軍令動作那都是執行的迅捷準確,命令動,大隊都已經放慢了馬步,可卻有一干人加快了坐騎的速度,向前衝去。

  彼此拉開了距離,那些加快衝出去的騎兵,跑出一段距離之後都是下馬,幾個人七手八腳的將那匹馱馬身上的箱子卸下,這箱子下面都有個木製的三腳架,幾人用力,將三腳架用力的扎入泥中,將箱子開口的一頭對準了正在湧過來的倭寇各隊。

  在開口的那端,能看到一排排的箭頭疊置,看著好像是裝著弓箭的軍械容器,但在另外一段,卻也是開出蜂窩眼,還有引線牽出擰成一股。

  弄完一處,就是高聲喊著,在後面的大隊儘管放滿了馬步,可還是在不斷的靠近,各處百餘個箱子都是放置完畢,在這個過程裡也有人用火摺子火媒點燃了早就預備好的松明火把,人人都是上馬。

  有人吆喝了一聲,明軍騎兵都是用火把點燃引線,然後向後回歸本隊,那邊倭寇的步卒大隊已經是越來越近了。

  「絲絲」響聲在這個嘈雜的戰場上也掩蓋不住,這個聲音一消失,引線快要燃盡,那些木箱突然間開始震顫起來,一根根箭拖著煙急速飛出,尖利的呼嘯聲立刻響徹了戰場。

  用火藥推進箭支,集束在木箱中發射,稱之為一窩蜂,因為有火藥的推力,所以箭支飛行的距離和帶有的力量都是要比弓箭發射遠和大,準頭是沒有的,不過在這樣的戰場上,到處都是大隊的敵軍,只要對準了大概的方向,必然會有大規模的殺傷。

  前進中的倭寇根本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武器,箭支尖嘯著爆射而出的時候,不少人甚至都呆在了那裡。

  他們身上的布衣和皮甲、竹甲根本沒有辦法阻擋這一窩蜂火箭的攢射,奔跑在前面幾排的步卒都是倒下,也有的幸運兒沒有被射中,也立刻慘叫著轉身回頭,他們都被這樣的場面嚇破了膽子。

  一窩蜂火箭射擊也就是短時間,被前排的同伴們擋住後,後面的人實際上躬身貓腰就能躲過,可這樣的局面下,人人慌亂,根本沒有辦法穩定心神,稍有反應的人,都是跑。

  這個混亂持續的時間很短,因為在前隊潰散,後面已經整理起來的騎兵充當了督戰隊的作用,在更後面的距離,還有沒有混亂的陣列,這些隊伍也有督戰隊的姓質。

  潰散很快就有止住的情況,潰逃的士兵們又是折返回來,李如松已經是抽出了自己的長刀,他能看到倭寇被一窩蜂的這一次齊射,正對的幾個大隊陣型都在潰亂,可從更大的整體上來看,這個彼此分散彼此照應的大隊形卻還是保持著,李如松深吸了口氣,還是靴跟猛踢馬腹,揮刀前劈。

  這就是命令,明軍騎兵從前到後,人人都是爆發出吶喊和吼叫,人人都是驅動坐騎向前,騎兵要發動衝鋒了!!

  倭寇兵卒還沒有從方才戰場上亂飛呼嘯的火箭中恢復,突然間地面都開始劇烈的顫動,明軍的騎兵大隊好像是海潮一般向前湧來,莫說是足輕,有的武士都沒有反應過來,一屁股坐在了爛泥地裡。

  方才那火箭讓他們驚慌失措,現在這樣的騎兵衝鋒,卻讓他們不知道怎麼應對了,許多人就那麼呆在了那裡,向後逃沒有辦法逃,步卒在這個狀態下跑不過騎兵,怎麼辦,被逼到這個絕境之中,有的人也是瘋狂了,在那裡大喊大叫著揮動武器上前。

  明軍馬隊中許多人張弓搭箭,又是一陣箭雨潑灑而下,將那些敢於向前衝的瘋子淹沒,然後揮刀前突,倭寇正面的前隊很快就是支撐不住,許多人直接被踩踏在了馬蹄之下,變成了爛泥,整個倭寇的前陣要崩了……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5-26 09:20 編輯

nerv332004 發表於 2011-12-20 17:02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衝鋒之後就是陷陣

  明軍騎兵呼喝怪叫,追上身前的敵人砍殺刺殺,前面的倭寇形不成什麼抵抗,有的人被逼到絕境,吶喊著轉身拚命,可依舊被人居高臨下的殺死,更多的人還是被攆的四處亂跑,潰不成軍。

  原本是集中成隊的明軍騎兵因為追殺四散的敵人開始跟著分散,但敵人前隊之後還有隊列,隊列之間的也有空隙,武士和足輕們都在大聲的吆喝,讓潰逃下來的兵卒從隊列之間的空隙中走開,到後面去列隊,如果衝擊本陣立刻就會被截殺。

  原本在衝撞奔跑的明軍馬隊已經是慢了下來,前面的潰兵越來越少,卻出現了一排排或蹲或站的鐵砲兵。

  在碧蹄館就近的一個丘陵高處,上千兵甲精良的旗本武士護衛著幾桿馬印,所謂馬印就是倭寇軍中將領的認旗,有的是旗幟,有的則是某些形狀的象徵物,代表著將領本身,和帥旗差不多。

  熟悉倭寇序列的人看這些馬印,就會看到小西行長、黑田長政還能看到侵朝倭寇的總大將宇喜多秀家,甚至還有第六軍團的小早川隆景。

  「諸君,明寇勢大,咱們……咱們還是回到漢城據守吧!」

  被眾將簇擁,衣著最為華麗的一個胖子將領在那裡結結巴巴的說道,他說出這句話,就連外面環繞的旗本武士都忍不住低頭,有的是掩蓋眼中的鄙薄,有的則是覺得羞愧。

  小西行長和黑田長政臉上閃過一絲輕蔑,卻不理會這個人,不約而同的看向了站在左側的那名墩實中年,那名中年人四五十歲年紀,肩寬腿短,整個人好像是方形一樣,在那裡微微側身,沉聲說道:

  「宇喜多殿下,您看明寇此時的攻勢雖然猛烈,可您注意到沒有,明寇的衝擊正在被陣列吸收,他們後繼無力了!」

  宇喜多秀家在那裡戰戰兢兢的望過去,根本沒有發現什麼,小西行長和黑田長政畢竟是久經戰陣,在那裡卻能發覺,明軍的行進速度已經慢下來了,而且已經是分散。

  「大和男兒的反擊,就在此時!」

  好像是配合小早川隆景這番話,能聽到鐵炮和大筒都開始轟鳴,戰場上聲音隆隆,白煙瀰漫。

  「請宇喜多殿下下令,各軍團的騎兵和武士都要奮勇向前,將明寇的騎兵分割包圍,今日務必要將這支明寇馬隊全殲!」

  小早川隆景揚聲說道,說是請宇喜多下令,還沒等這宇喜多動作,在那裡待命的傳令武士已經是快步跑下山去,總大將宇喜多秀家根本沒有在乎這個,只是點頭贊同,卻摀住額頭說道:

  「可能是今早起來吹了風,我現在感覺頭暈目眩,在這樣的狀態下指揮怕是要耽誤這重任,不如小早川大人你替我進行……」

  話說的聲音越來越小,周圍一干人鄙薄的神色更重,不過小早川隆景臉上卻露出關切的神色,躬身說道:

  「殿下萬金之體,還是快些回城內安歇,這裡一切就交給屬下吧!」

  說完之後,只當沒看見宇喜多秀家滿臉驚喜的表情,轉頭對幾名旗本說道:

  「還不護送殿下回城安歇,讓軍醫過來診治……」

  「真是不好意思,這裡就要安排幾位大人費心了。」

  宇喜多秀家一邊虛情假意的推諉,故作虛弱踉蹌的走到了一邊,小早川幾人躬身相送,緊接著就是回頭觀察戰場,小早川隆景這邊剛要下令說話,卻聽到不知道何處有人說道:

  「這廢物……如果不是母親和太閣大人……」

  小早川隆景面色嚴厲的掃視了一圈,四周立刻是鴉雀無聲,在這個時候,邊上的小西行長遲疑了下,開口說道:

  「小早川大人,下面的死傷太厲害了,明寇騎兵還是太強,如果我們以漢城周圍的堡壘堅守,耗盡明寇騎兵的糧草再行進擊,到時候明寇軍心潰散,戰果畢竟是更大!」

  小早川緩緩搖頭,開口說道:

  「不妥,從明寇入朝以來,我軍從無勝蹟,從平安道、黃海道一路退到了這裡,死傷更是眾多,如果不打一個勝仗,將明軍這一股精銳完全吃下,那我軍再也談不上什麼士氣,接下來會一路潰退,到時候,大家付出的死傷可就不止這一點了!」

  被小早川這麼一說,眾人都是凜然,小早川又是指著戰場說道:

  「騎兵跑不動,被大家優勢的兵力合圍分割,馬上就要出現戰果了,現在的關鍵,就是看我們的決心有多大,投入的力量有多大!」

  說完這句話,小早川隆景轉身喝令道:

  「秀包,你率領我的旗本隊加入戰場,一定要帶著明寇將領的首級回來!」

  站在小早川隆景身後的一名武將大聲答應,快步向山下走去,在山包上許多披甲的旗本武士也都是跟下。

  一看到小早川隆景動用自己的精銳部隊,小西行長和黑田長政也都是跟著下令,宇喜多秀家留下的幾名軍將也都是領兵開始進入戰場。

  ****************

  李如松身體向前一撲,身後一名刺來的長矛就落了空,可前面還有敵人,一名武士雙手握著長刀已經是挑起劈下,那倭寇武士個子不高,可這一跳卻不矮,加上那刀的長度已經足以造成威脅。

  李如松雙腿猛磕馬腹,馬刺刺入,馬匹猛地向前一沖,倭寇那一刀卻是劈空,李如鬆手中長刀撩起揮過,那武士脖頸直接被劈開了半邊,鮮血狂噴著,屍體從半空掉落,可前面又有幾名足輕吶喊著舉槍刺來,李如松想要撥馬卻已經是來不及,眼看就要撞上,身後嗖嗖幾聲尖銳的破空呼嘯,前面的足輕都被射死。

  「將主,倭寇太多,咱們不能向前走了!」

  聽著身後這人的聲音,李如松長出了口氣,回頭看看,親衛們已經是跟了上來,大部分的人身上和臉上都全是血跡,髒污紫黑,李如松點點頭,一抖韁繩,卻是轉向,開口說道:

  「收攏咱們的隊伍,兜出去!!」

  催動坐騎,馬匹又是跑動起來,脫離危局也就是短短一會,馬上又有倭寇的兵卒向這邊湧過來。

  倭寇前隊被衝殺,明軍騎兵徹底將前隊的幾個營頭沖散之後,卻發現沒有造成倭寇大軍大規模的潰散,反倒是自己陷入其中。

  衝力衰竭,又被對方的鐵炮迎頭痛擊,付出一定死傷之後隊伍出現了短暫的停滯和混亂,因為是以少打多,所以李如松在一開始就沒有留餘地,但這麼大規模的騎兵衝鋒,前隊停滯,後隊暫時卻不會收住。

  前後擁擠,整個隊伍短時間內想要大的動作就更不可能,更不要說明軍前隊為了追擊也已經是散開。

  用前隊消耗掉騎兵的衝擊力,用鐵炮造成殺傷,趁著對方沒有來得及規避動作,進行穿插和分割,倭寇的這幾個戰術安排都是實現了,完全達到了預定的效果。

  優勢兵力的倭寇步卒和騎兵配合,開始將明軍騎兵團團圍住,騎兵無法大範圍的機動,沒有辦法靠著速度衝擊,現在是絞殺戰了。

  到底是李家將門的老底子,這些騎兵即便是被分割包圍,也並不驚慌潰逃,彼此聚攏,依仗著裝備和居高臨下和倭寇步卒死戰。

  但在這樣的局面下,一名明軍騎兵對一名倭寇足輕甚至對一名倭寇武士都是有優勢,可對方往往是幾個人甚至是十幾個人對一個,死傷也是漸漸出現。

  大家都知道在這樣的時候不能自己逃,也逃不掉,只能是重新收攏部隊,不過馬匹跑不快,只能是邊廝殺,邊行進。

  明軍騎兵終於感覺到倭寇兵馬的一個特點,那就是韌姓,從一開始到現在,明軍騎兵不斷的衝擊,倭寇隊形一次次的後退,但一次次的又是頂上,到最後付出了慘重傷亡後,卻將明軍包圍在其中。

  李如松這一隊幾百人,是他手底下最精銳的親衛,穿著的是板甲,鋼刀強弓,馬匹也都是一等一的駿馬,擋者披靡,在亂戰中左衝右突,不斷的聚攏散兵,可相應的聚過來的倭寇兵馬也是越來越多。

  在身後已經有鐵炮聲零星響起,兩側更是出現了穿著鐵甲的倭寇武士,拿著長矛和長矛,不斷的貼近死戰。

  「將主,查大受在右邊!」

  李如松看過去,果然如此,當即大呼說道:

  「衝過去……」

  話才說了一半就被身後的慘叫打斷,轉頭一看,方才喊話的那名親衛已經被人從馬上勾下去,有倭寇兵卒拿著鐵鉤突進,直接將人從馬上拽了下去,被拽下去的那人是李有聲,是李家的家將,已經是游擊的位置。

  李如松大罵一聲,取下弓箭就是射死了一名倭寇,可李有聲還是被人圍住,亂劈亂刺,不一會就沒了聲息,一干人想要撥馬去救援,還沒等動作,從另一邊又有短矛投擲了過來,有幾人防備不及,直接被打下馬,李如松拚命的驅動坐騎,率隊向前,就是要和查大受那一隊會合。 本帖最後由 九臉龍王 於 2016-5-26 09:17 編輯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9710750

LV:6 爵士

追蹤
  • 11

    主題

  • 986

    回文

  • 0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