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作者:老酒裡的熊 (已完結)

 關閉
kevin1217 2011-10-2 09:34:0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84 269369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17
第一百章 - 太昊建成
   

        姜由始終不願意說出他的敵人。
        這是姜由不想讓太昊捲入戰爭的結果。但作為朋友,我對這個回到原始世紀以後見到過的最強大的原始漢子,一直比較欣賞。在我力所能及的地方,總希望能給他一些幫助,而不是置身事外。
        我能大致猜測到姜由的處境:部族四散,強敵未除,寄寓他族......
        但我還是決定維護他男子漢的自尊心,不再追問他的敵人,相信只要給予他必要的幫助,他和姜族一定能擊敗任何威脅他們生存的敵人!
        「在秋收之前,你和姜族的各部族都留在太昊吧。姜族不必要在太昊或少昊依附。秋收後我會給付出了勞動的姜族人應得的那一份糧食,但你和姜族的族人應當依靠自己修建糧倉,我只能派遣建築工匠協助你們。在此之前,讓你那些飄泊的族人都到太昊來吧,現在我還有能力供養他們,當然他們也必須參加太昊的建城工作,直到姜族的糧倉和村子建設好!」
        這應該是我能提供給姜由的最大限度的幫助了,儘管話說得比較平淡,但姜由能聽得出我的那份友情。
        這個壯碩的漢子一言不發,跪在地上,行了跪叩大禮,頭也不回地出帳去了。
        「大恩不言謝」,姜由一定深懂這個後世才總結出來的道理。
        木駝在我的授意下,從百忙中抽出了10名騎兵,加上姜由原來就有的那匹馬。11騎奔向草原,開始召集他的族人。
        到夏天,近20個姜氏的部族陸續到達太昊,總人數達到4000多人,甚至讓我不得不加大了騎兵的狩獵任務。為了養活這批人,糧食必須節省使用,但距離秋天越近,我就越不擔心。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加上風余每宰殺一頭圈養的牲畜,臉皮就會**一下。我實在不忍心,只好加大了漁獵的工作量。
        在新城的建設隊伍快速增長的情況下,城牆的建設速度也大為提高,按目前的情況看,我有足夠的信心在秋收以前將城內的糧倉全部建設好,城牆也會趕在秋收前完工。
        姜氏的族人中,婦孺老弱都住在神山背後的坡上,壯年勞動力都上了工地。
        儘管今年的粟都種在去年的洪水線上五米左右高度的上方,而且入夏以來還沒有一次暴雨,但小心無大錯。我還是主張把所有的族人都遷到較高的地方居住。
        如果不是我說服長老們,這個居住地是暫時的,很快就會全族遷到太昊城裡面去,長老們絕對不會同意如此多的人住到神山上。
        族人的生活我都交給風余去安排,我每天只到兩個地方。
        粟地和工地。
        試驗田是到得最頻繁的地方。
        儘管今年的18000多畝粟苗都長勢良好。從單株看,平均高度和直徑都比去年,甚至過去的哪一年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我的六畝試驗田也是如此,但我更關注的是抽穗以後的情況。
        抽穗之前,試驗田和所有的粟地比較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有時我能感覺到風余對我如此關注這幾畝地的不以為然。
        但我有信心,抽穗後,特別是秋收後,這幾畝地會讓族人感受到意外的。
        在春播前的緊張選種中。我特意選的都是那些單穗比平均穗重50以上的粟穗,再進行的選種。如果來自後世的知識沒有錯,這幾畝粟地畝產將比其他粟地高出20~50。
        姜由這兩個月忙得有點變形了,每過幾天,就會有一名騎兵帶著一個100人左右或稍大一點的部族到來。但姜本人卻沒有回來,他在草原上瘋狂地尋找,力求找到每一個失散的部族。
        這個我就幫不了太多了,我的心思還得花很大一部分在建築工地上。
        土坯城牆建築已經完成,鋪磚階段是主要的工作階段,主要是燒磚的產量實在有限,原始土坯磚的成形需要大量的時間,成形以後還得蔭干後燒製,沒有蔭干的磚燒出來以後很容易破壞,建城牆時不敢使用。
        城裡的糧倉是進度最快的,比我想像的要早一批完成,讓我可以大膽地提出建設一部分住房,這個冬天就遷一部分族人入住太昊城——梅梅就是其中最堅決的一個。
        進入8月上旬,對洪水的擔心已經從我心中消失,而城牆在近一年的建設後也終於進入了封頂階段,建築大軍主力已經轉入城內,一邊完善排水系統,一邊開始建設住房。
        我走到新城牆的馬道上,感慨萬千。
        這才接近了我在後世見過的城牆。
        總高達到了4米2(按大元米),扣除箭垛都還剩3米2,牆頂寬2米5,比我原來設計的高寬,主要是經驗不足,對牆磚的尺寸控制不准。
        牆頂的路面全鋪上了磚,赤足走在上面有點硌人,特別是在夏天的太陽曬過以後。
        但這給我帶來了關於後世馬路的回憶,滄桑感油然而生。
        內牆設計了磚梯和斜坡兩種上牆通道,不管是物資運輸或甚至騎馬上城頭都有了可能。
        城內除了出城的下水道是埋的陶管以外,其他的地方還是明渠,但建築師們不用再提醒,都在新建的住房下埋設了通向房外明渠的陶管排水。
        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陶器如此大規模地應用到建築上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但太昊已經有了這樣的生產能力。
        姜氏的族人為感謝我的收留,極力參與太昊城的建設。
        但從木駝告訴我的消息,已經有姜族人在說,如果他們也有這樣的城,就不會被驅離故土了。
        看來姜由將來也會面臨和我一樣的建設任務。
        城牆的建設者們正在努力完善各城門和牆頂建築的施工,但城內早已經掀起建設住房的高潮,按現有的速度估計,在秋收以後,將有近1000族人可以從帳篷遷入磚房。
        過年以前,太昊城將有3000人的容量。
        在如此進度的建設面前,我開始有了一點稍微「過份」的想法。
        木板和粟桿搭成的屋頂畢竟易壞,年年都得維修,而且維修工作量也不小。
        到了建設「瓦房」的時候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17
第一百零一章 - 制瓦之艱
   

        進入8月,試驗田旁邊的參觀者多得讓我圍起了柵攔。
        經驗豐富的「大元農民」們是最早發現這裡的不尋常的一批人,而後是太昊那幫子吃飽了沒事幹的長老。
        這裡的粟穗比其他地裡的體積要大上30%到50%,甚至出現了不少超出正常水平一倍的「怪胎」!
        這在我的意料之中,因此在粟穗的青穗長完整之後,我反而不再經常光顧試驗田了。
        偶爾我也跑到其他粟地裡,尋找有可能出現的「變異」株,以進一步提高單產。
        但這段時間最主要的「發明創造」工作,卻是製作瓦。
        燒製瓦的材料應該和磚是一樣的,但要求的溫度應該達到制陶的高度吧,我也沒有經驗,只能在實驗中摸索了。
        泥中和入了大量的粘土,應該可以提高瓦的質量,但為保險起見,我改進了用人踩泥的工藝,改用人牽牛踩泥,以提高瓦泥的細膩程度。
        首先是瓦坯的製作,這個倒難不倒我。在鄉下畢竟見過小瓦窯的工作場景,只是怕時間太久了有點記不起來。
        用一截樹幹慢慢修製成一個圓台,高度大約30厘米,上圓台直徑約30厘米,下圓台直徑大約35厘米,用一塊麻布包起來.放在制陶的轉盤上,將瓦泥抹在上面,一邊轉動一邊修成一厘米左方的厚度,最後用很薄的木刃均勻地切割成四塊。
        但取瓦時遇到了麻煩。
        我已經在用很干的泥了,再干就會出現抹不動的情況,但還是沒有辦法在切割後立即取下來,一取就壞掉了。
        沒法子,只能將制好的瓦坯暴曬乾,兩天後,輕輕地**麻布將瓦取下來。
        四塊裡只壞掉了一塊。
        這個成績讓我很滿意,但時間卻是一個大問題。三天才做兩塊瓦,那修一間瓦房還不得等到我掛掉以後啊!
        仔細分析了一下,發現泥瓦坯的強度並不太差,但和木坯、隔布粘在一起,分開比較困難。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回想了一下後世見過的做瓦過程,突然想起取瓦的過程好像不是這樣子地,中間也不是使用的實心木柱,而是空心的「瓦桶」!
        對了,取瓦的時候是取中間的瓦桶。而不是直接取瓦!
        但瓦桶是怎麼做的?
        難道是直接做一個木桶?
        那和我做的實心木柱有什麼不同?
        我守著一堆瓦泥發了愁,制瓦的事業就這樣停頓了下來。
        建城的工作進展順利,地裡地莊稼長勢良好,讓我心裡得到一點安慰。
        但瓦的事情還是讓我耿耿於懷。
        8月中旬的時候,我和風余一起驗收了所有的糧倉,以及裡面的木鬥。糧倉分為兩處,一處在神山,一處在城外,儘管只相距20公里左右。但這麼一段距離,也讓運輸顯得很困難。
        這讓我更加嚮往「牛車時代」的到來。
        銅啊!——你在哪裡?
        可是驗收過程中我卻有一個意外的收穫,一名廚房的工作人員在挑水做飯的時候,經過我和風餘地面前,腳下踢到一塊碎木。一跤跌倒。將木桶摔成數塊木板。
        「分瓣!」
        我不顧風余的驚詫,一拉馬頭,直接衝向制磚工地。
        這回我按上次做的木樁形狀,讓木匠為我做了一個分為四瓣的木桶,卻不箍緊。而是用麻布裹在外面紮緊,倒也沒有散。扔在地上打了幾個滾,也沒有分開。
        這回用瓦泥抹上以後。用木刃割開,卻沒有割斷。留了一點連在一起。
        最後是關鍵時候——將「泥桶」倒置在地上,一塊一塊地小心地輕輕地將裡面的四個木瓣取出來,再揭掉那層麻布——剩下地「純泥桶」竟然如我所願地沒有壞掉!
        連讀三天我都在工地上做瓦坯,共製作了500塊,並要求木匠在做好地瓦坯上用樹枝搭了一個涼棚,太陽能曬到,但小一點的雨應該不會淋到。
        按燒陶的工序,七天後瓦基本干了,終於可以進窯。
        這一次我要求採用豎窯,以保證我所需要的溫度。
        曬乾以後的瓦可以輕易地將15到20塊疊放在一起而不會壓破,所以第一窯我就燒製了所有地瓦坯。
        但失敗還是將我打倒!
        三天後,開窯的師父跑過來跟我講,結果是失敗的,燒出來地不是我原來跟他講過的青色,而是紅黃色,且幾乎碎了一大半。
        什麼原因?
        溫度不夠?泥不對頭?時間不夠?……
        為什麼這麼簡單地一件小東西也會這麼難做!
        我仔細檢查了黃色的碎瓦塊,發現斷面上玻化的程度不夠,相當一部分地方成色明顯不同,也就是說燒得不夠均勻,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燒的時間不到位。
        為了改進,我做了幾個方案。
        一是改用優質的黃色粘土,延長牛踩的時間,直到每一把泥摸上去都細膩無比。
        二是同時開燒兩窯,將其中一座窯點火以後的燒製時間延長到五天。
        三是延長冷卻的時間到三天!
        按以前制陶的經驗,開窯過早是造成陶碎的主要因素。溫度不夠可能會造成燒得的陶器質量不好,但碎裂卻是快速開窯造成的主要結果。
        這一次開出來的瓦比較接近我的猜測,卻仍是一場失敗的結局。
        燒製時間延長的那窯比較好,但仍碎了一半以上,另一窯就肯定了我對燒製時間的推測——時間不夠的就基本上都壞掉了。
        但也有一個結果讓我感受到振奮!在好的那一窯裡出現了一部分轉青色的跡象!
        這說明我的工藝接近真正的後世燒瓦工藝了!
        大的方向是正確的,剩下的就是小的改良。
        趁秋收比往年遲的這十來天,我準備再燒一窯。
        這一次我將燒製時間增加到6天,並準備在冷卻五天以後開窯!
        就在第6天,窯中的火漸漸小下去的時候,一場秋雨突然降臨。
        我在窯邊看到天邊的烏雲聚到頭頂,急得大叫:「快來人啊!」從放瓦坯的棚下衝出來幾名制磚工,在大雨滂沱而下時,六名「泥人」終於將窯頂用黃泥又厚厚地封了一遍,直到再也看不到窯中的煙透出。
        但第二天我再來看時,窯頂上封的黃泥被水沖出了一些水窪。我騎在馬上,看著窪中的積水,搖頭苦笑,看來老天是不打算讓我住瓦房了。
        但老天跟我開玩笑,最後還是給了我一個大驚喜!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17
第一百零二章 - 青瓦誕生
   

        #標準的青瓦!
        五天後開窯時我幸福得心都要碎了!
        老天!
        沒有我的時代,原始人是不可能知道後世的高質量的青瓦是什麼樣子的!
        難道後世的青瓦就是在跟我相同的遭遇下才生產出來的?
        那同樣的工藝加以推廣,紅紅的磚也可以變成青磚了!
        找了間屋,把這些瓦放進去。我沒有時間進行蓋瓦大業了,因為地裡的栗穗已經不能再等!
        這些天泡在工地上,無暇去關心粟的長勢,但粟穗出齊那天起我就不再為今年的豐收擔心了,除非出現大的蟲災,或者在秋天給我一場暴雨。
        開鐮以後,我完全放下心來。
        今年我讓木匠多做了數十把秤,想比較一下和往年相比畝產的情況。
        結果是鼓舞我心的,平均畝產接近250斤!
        18000畝地,竟產出了2200多噸糧食!
        風余和姜由都張開大嘴,臉呈傻笑狀。
        我的試驗田要晚上十來天才收割,看那些粟穗的個頭和密度,就知道不會讓我失望!
        但姜由有我所沒有的更多的隱憂——到了該姜族獨立生存的時候!
        這時在太昊族的姜氏部族已經達到31個,人數達到近4500人,如果不加上太昊周邊的小族,要說姜族比太昊更強大也說得過去。
        任何一個族長對這種情況都會有所警惕。
        姜由在他的族人面前有絕對至高無上地權威,從各姜氏小族見到他就下跪可以看出這一點。
        但權威也意味著責任。
        按姜族在春播和建房中的投入人力。我決定分給他們600噸粟米,前提是他們得盡快建好自己的糧倉,並自己解決運輸問題——私下裡我讓木駝盡可能的給姜由一些幫助。
        木駝很愉快地接受了這個任務。
        姜由帶著族人和我給他的建築匠人,在距離太昊城和太昊神山都差不多約20公里的地方開始了建築工作,從太昊或神山走路過去得一天多。
        這時我的試驗田可以收割了。
        各小部族村長和長老們都被我請到試驗田邊,「做秀」味道極濃地收割開始了,我親自操起了石鐮。
        結果讓這些「領導」們大開眼界。但同時也讓我吃了一驚:畝產310斤!
        比以往的年景足足多出一半啊!
        擇株、選種、精耕、移植、細管……融入了這麼多的「科技元素」,這樣的豐收是老天對於「天道酬勤」最好的解釋。
        但我知道,這樣的產量只是具有象徵意義,要想全面達到這樣的水平,也許得付出我終生乃至數代人的努力。
        向尊敬地袁隆平院士致敬!
        我會以您為榜樣,把原始社會的農業推進到新的高度!
        這些粟穗經過初步地篩選,存入了單獨的倉庫,與我在前期選出來的「變異株」放在一起。
        現在我才有時間去蓋我的瓦房。
        我讓木匠們在地面上做了一個簡單的屋頂模型。實際上也是一個屋頂,因為比例是一比一,在這個屋頂上。將梁、椽固定好以後,我一塊一塊地示範如何將瓦覆蓋在上面,並在最後倒了一桶水上去,以證明這種結構地防雨能力。
        接下來是培訓期,十來個小型的屋頂搭建了起來。上百名建築工在上面動手操作我所示範的動作,並逐一的倒水上去檢驗結果。
        然後進入了建設瓦房的高潮。
        燒瓦專用地窯很快達到了燒陶和磚的總和。因為燒的週期比較長,加上在熄火後用水封窯還得數天,最後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地房屋是用瓦覆的頂。
        我和梅梅、梓樺就住進了其中一間。
        我想,這也許就是當族長地好處吧!不過這也由不得我。剛修好幾間的時候,梅梅就看中了其中的一間,並立即把東西搬了過來。
        等後來修的房一間比一間好的時候。梅梅已經知道後悔了,但居然還懂得不好意思再去跟別人搶!
        有進步!
        入冬以後。大元四城居然給我送來了大量物資。
        呵呵!這是不是進貢制度的開始?
        大元城送來的特色產品是大量的「麻冬衣」,在兩層細麻衣中包了大量羊毛,而鯊魚居然懂得將羊毛縫入許多小方塊裡,以免羊毛亂竄。
        木恩特別給我帶了一些其他南方小族的禮物,其中竟有幾塊簡單打磨過的玉石!
        奢侈品出現了,我得小心著點。
        梅梅才不管那麼多,搶著將一塊穿了孔的玉石繫在頸上,在太昊人煙稀少的「大街」上「拽」了起來。
        女人跟首飾一定天生有緣!
        但這塊玉石怪模怪樣的——沒品味!我看著梅梅的小樣,在心裡腹誹。
        大元城的代表一定很快將這個消息傳了回去:族長的老婆喜歡好看的石頭!
        所以後續不斷有各種石頭被搭在毛筆、紙等物資中運了過來。
        其他各城的禮物就很一般了:好看的陶器、大量的粟米和牛羊。
        太昊目前將城裡和神山加在一起,大約有4000千來人了,有的小族在建設工作後期就將合族一起遷了過來,但跟姜族不一樣的是,他們壓根就不會想要遷走——而且我也不會放他們回去。
        這時我有了一點時間,抽空和木駝一起去看一下姜族的建設情況。
        首期的幾十間土坯房已經建成,十多噸粟米已經裝入姜族的倉裡,姜族所有的壯勞動力共2000來人正在緊張地進行施工。
        姜由看到我們倆,從土堆中跑出來,直接就跪在我馬前,其他的姜氏族人一看,也齊刷刷跪了下去,我連忙下馬扶起。
        儘管我許諾給姜氏族人的糧食達到600噸,但他們也不能全靠我的糧食,那大概只夠他們七八個月的基本口糧,剩下的還得靠他們放牧和狩獵來補充。
        但讓我意外的是,姜由竟沒有把全部可用的勞動力投入建設糧倉,而是用一半的人在建土坯城牆!
        看來他們還是沒有因為距離太昊比較近而得到安全感,或者說他們的敵人將有可能隨時到來,姜由正在未雨綢繆。
        其他的姜氏族人都還在神山背後,靠太昊族人的支持生存。
        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到了,我已經在準備太昊二年的大年。
        大元城送來了我最夢寐以求的禮物!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18
第一百零三章 - 改行礦工
   

        美麗的石頭!
        深幽的綠色,均勻的水平細條紋,像孔雀尾羽上的綠色羽毛,在不同方向看上去居然顏色還會有變化。
        「孔雀石!」
        在後世學機械的我對珠寶玉石本沒有什麼研究,但孔雀石是一個例外,老師曾經告訴我們,孔雀石的綠色其實是氧化產生的銅綠。
        這塊石頭裡有銅!
        「這是哪裡找到的?」我迫不急待地問。
        「是......是......」被我抓在手裡的那名送禮的騎兵叫木殼,不過現在可以立即改名成「木腦殼」。
        大冷的天,看到他的苦瓜臉上滲出來的汗水,我想起這個動作太粗魯了。
        被放到地面喘氣均勻以後,木殼在那裡不停地撓他的「木腦殼」,半天以後吭了一聲:「不知道!」
        切!早說嘛!
        「立即回大元城,搞清楚這種石頭在哪裡有,我大量的要,還有,叫大元城的教師給我寫一張發現這種石頭的說明來!」
        看看瞪著大眼張著大嘴不知所措的木殼,我對於讓他轉告如此重要的消息失去了信心,想了半天,還是寫了一封「信」給木恩帶去。
        木殼看著我在紙上寫了字,用麻布包好,再裹上羊皮鄭重地放在他手裡,一下子從「木」的狀態中清醒過來,知道這封信很重要,像一隻受驚的扭角羚竄出太昊城的辦公室,很快就能聽到馬蹄聲遠去。
        終於要有銅了!
        我在太昊城的辦公室裡陷入癡呆狀的YY中。
        有了銅,俺的牛車、馬車就能做得出來了,銅軸是不需要潤滑劑就可以正常工作的,銅合金不僅比較耐磨,還有自潤滑性能......牛車可以實現大量的物資運輸,馬車麼?呵呵!奢侈了一點吧,不過是很好看的快速運人交通工具啊!
        還有俺們村的馬具也應該換換了吧,一整套銅馬具可是很不錯的配置喲!一直沒有辦法上馬掌。就是沒有金屬的結果,沒有馬掌,會大大限制馬的使用壽命和使用範圍啊,將來在城與城之間如果有了硬質路面,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全是草原和森林的話,釘了馬掌的騎兵可以高速奔跑在這些道路上,爽啊!
        還有硬度比較高的精銅,奢侈一點。做幾副犁用用會不會太過份啊?
        俺當太昊族長這麼些天了。是不是也得有把銅佩刀呢?
        還有,所有的農具、木工工具、陶工工具是不是也要升級換代呢?
        但一個月後傳回來的消息給了我一個沉重的打擊:孔雀石太少了,只有兩名騎兵從馬上帶回來的不到70斤散碎石頭,其中最多有十分之一是比較純地,多數都以雜質為主,我估算了一下,能有30多斤純正的孔雀石就不錯了。
        看著這堆駁雜花哨的石頭。我苦笑了一下,這點石頭夠做什麼?一輛馬車?一把刀?
        不對吧,難道銅礦就孤零零地長這麼幾顆?
        一定還有更多的礦石存在!
        我拿過木恩的回復,還好,上面說了發現孔雀石的位置——就在離萊鷹地部族那個舊址不到20公里的地方。
        好啊,老天真是看顧,連我要的煤都準備好了。
        不等了,我讓梅梅高高興興地玩那幾塊石頭,跟著騎兵們往貿易城出發。
        木駝還得呆在太昊,協助管理後期的建設工程。貿易城現在是馬齊當家,顯然他沒有想到我會親自過來,連迎接的準備都沒有。
        但在太昊辛苦了太久的騎兵們還是享受到了大元宗廟的美食招待。
        貿易城現在是大元四城裡最富足的,一是位置居中,二是馬齊在過去這一年多裡經營得很不錯,商業區的規模比居民區還大,城內最多時已經達到近7000人居住。
        以前送到太昊的禮物中,最好的陶器居然都是出自貿易城而不是大元城,看來土土的徒弟們真的青出於藍了。
        「族長要那些綠色的石頭?」馬齊私下裡向騎兵們打聽我的來意。
        騎兵們也是一頭霧水,不知道我拿石頭做什麼用。
        我先不急著解釋,而是讓馬齊準備一批農具,包括石鋤、石鍬等,給每一名騎兵帶一把。
        這下子騎兵們不樂意了。
        就算是在太昊農忙的時候,所有的騎兵都還是從事馬上工作:保護、運輸、狩獵......可從來我都沒讓這些在太昊城辛苦的騎兵們做過農業!
        騎兵的專業化應該就是從他們這一批200來人開始的。
        可他們卻沒有想到,這一次不是要他們改行搞農業生產,而從事一項全新的職業——礦工!
        五天後,我們到了萊鷹原來所在的那座山,木恩堅決地執行了將煤礦控制在騎兵手裡的原則,山洞現在是大元騎兵的基地。看到族長到來,巡邏的騎兵立即將30多名長駐的騎兵全叫了出來。
        「族長來找石頭?」
        那種黑色的石頭要不是能燒,已經足以讓這些騎兵腹誹至死——強大的騎兵不是用來戰鬥或狩獵,卻守著一堆石頭!
        現在族長又來找石頭了,是不是另有一幫兄弟得攤上同樣的任務?
        這伙心懷不滿的騎兵看著跟我來的大隊人馬居然每匹馬上搭了一把農具,都悄悄偷笑,而我們這邊後來的騎兵竟然還真把臉臊紅了的。
        但由於木恩派遣大隊人馬來找過這種石頭,我拿出一塊石頭,守媒的騎兵立即就認出來了。兩名騎兵自告奮勇要帶我們去發現孔雀石的那座山頭。
        緩緩地往東跑了一個多小時,已經見到了前面有一座顯得比較特殊的山,高度大約在150米左右,但植被比周圍的山要少,裸露出來的崖石比較多,風化的岩石在向晚的夕陽中呈現美麗的金黃色。
        這個顏色讓我有點流口水——要都是銅那多好啊!
        第二天一大早,我拿著石鋤,宣佈此行的工作安排:50名騎兵負責狩獵和保護營地,剩下的150人以20人為一組,沿山腳仔細搜,不放過每一個草叢,一定要找到深綠色和金黃色的石頭。
        朝霞中,高處山崖一片亮紅,已經不是夕陽中的顏色,大隊人馬立即頂著朝霞四散而去。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18
第一百零四章 - 焉知非福
   

        
        我騎著雲龍,也選了山腳的一處,拔開草尋礦。
        漸到日中,溫度已經上升,週身暖和起來,但換了好幾個地方,仍是一無所獲。
        再換地方,遇到了一個騎兵小隊,他們卻比我稍好一點,已經找到了一小塊孔雀石,但小隊長卻很沮喪。
        他是負責守煤礦的隊長,上一次的多數孔雀石就是在他的帶的小隊找到的。
        可這一次他帶的人比上一次多,半天下來卻只有這一點點成績。
        我拍拍肩安慰他:「不要緊,我們還有的是時間。」對於銅器時代的到來,數千年時間都不過份,哪裡能在乎這點時間!
        他們尋找的地點是上一次找到孔雀石最多的地方,所以這一次這名小隊長滿懷信必地帶隊過來,卻不如想像的成績好,也難怪他失望。但上次的收穫也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我決定隨這個小隊在附近尋找。
        可惜直到日落之前,也沒有找到第二顆孔雀石。
        晚上回到營地,我對於快速找到銅礦已經不像早上那樣信心滿滿,躺在帳篷裡,拿著全天找到的一大兩小三塊石頭,對青銅時代的嚮往卻更加熱切起來。
        天明以後,我對尋礦工作進行了一些調整,後勤的人員不變,但山腳下尋礦的隊伍大幅度減少,只留下50人,另有50人上山尋找,還有50人向周邊的幾座山尋找。我相信這幾塊孔雀石是不會單獨存在的,一定還有它們的「親朋好友」就在這附近。
        第二天晚上,稍讓我安心了一點——這一天找到了15塊大小不等的孔雀石,儘管成色比較差,仍能看得出深綠色的條紋。
        但打擊就在這希望最大的時候接踵而來,接下來的六天之內,連塊好看一點的石頭都沒有。甚至第八天上我看到一個尋礦的小隊乾脆去狩獵去了!
        失敗!
        我決定給這個不聽話地小隊長一個起碼的批評或警告。
        但等我穿過叢林,在附近的一個山腳下找到他們時,卻不得不立即掉頭飛奔——一群狼追逐著五六隻野豬向我衝過來!
        我一邊逃跑。一邊往後發了幾箭,卻只「誤傷」到了一隻狼,其他的仍尾追不捨。那幾隻野豬好像也找到了出路,緊緊跟在我後面。
        偷懶地小隊見狀大驚。全隊狂衝過來,靠近我之前,每人至少發了三箭。
        野豬倒下了四隻。狼倒下了七隻,其他的見形勢不妙,立即化解了「種族矛盾」,改為同心合力逃命去也。
        我帶著小隊人員將一隻試圖帶傷逃逸的野豬追到山崖邊射殺了。
        小隊長自知有錯,屁顛屁顛地跑去捆那只野豬,卻不料那傢伙還沒有死透,帶著籐網又將小隊長撞翻在石壁腳下。頓時招來近20只箭,把這只野豬變成了「豪豬」!
        小隊長氣急敗壞,抓起一塊石頭砸向野豬地屍體。
        「不要!」我大吼一聲。
        小隊長瞪大眼看著我——族長連死豬的屍體也要講「動物保護」?
        但讓我緊張的不是那隻豬,而是小隊長手裡的石頭!
        那是一塊金黃色的石頭!
        我從擺著????一動不敢動的小隊長手裡接過那塊石頭。那傢伙才明白我看上的是這個東西,而不是那條死豬。
        我推開嚇了一頭汗地小隊長,在他剛才爬起來的地方扒開草叢——額滴神那!得來全不費功夫!
        地上還有幾塊亂石,但掩不住埋在下面的金黃色石頭!甚至從面前處處裂口的石壁上,也露出幾塊金黃色地壁角!
        這是銅礦而不是金礦!從顏色上可以看得出,是比較像金子,但卻實際上是銅礦。金子的顏色還應該亮得多。
        我當即決定,讓那個小隊長去通知所有小分隊,將營地遷到這附近來,其他人員隨我在這座山腳下繼續尋找。
        不過一頓飯功夫,我面前已經堆積了不下50塊大小不一的孔雀石和金黃色的銅礦石。
        我看了看這座近100米高,方圓數公里的山,心想,老天!你不會這麼慷慨吧!要是這座山都是銅礦,那不是得讓少昊、太昊諸族跑步進入青銅時代啊!
        到晚上,所有的人都到齊了。而銅礦的基礎探查也已經有了結果——這座山至少有七處發現了露天地銅礦!在我面前已經堆了近100多斤孔雀石,而金黃色銅礦的數量至少是孔雀石的五倍!
        後面趕過來的小隊都被鎮住了,只有那位被野豬放倒的小隊長到處吹噓,當時族長處境如何如何千鈞一髮,萬分危急;他和所在的小隊如何在他的英明領導下及時發現,緊急赴援;一頭野豬如何死命掙禮,逃往山壁;他如何跟族長一起並肩作戰窮追不金;最後——關鍵之時,他不慎被野豬撞倒,而因此發現了這個巨大的礦藏!
        一個人口沫四濺,周圍一幫野漢子聽得目瞪口呆。
        ?服了???!
        我在心裡比了一下這小子。
        但我沒有時間跟他計較,按大元律,至少打他板子是少不了的,但看在他今天那「貴重的屁股」摔得正對地方,就放了他一馬。
        我正對著那堆石頭流口水。
        多好地東西啊!
        居然還有幾塊原生態的銅!
        而其他的銅礦石雜質也極少。看上去就是一個大四個叉——爽!
        這個年我是不打算回去過了,讓騎兵們把貿易城的木匠、建築工、陶工都各給我叫上30人來。
        族長我要煉銅了!
        接下來的幾天裡,沒有人可以休息。後勤的人員開始在營地周圍建起簡單的木柵,其他騎兵都如我所料變成了礦工,而所帶來的農具則用於刨開礦石上的亂石和浮土。
        我是一個真正的守財奴,每天只懂得在漸漸長高的礦石堆旁俊笑。但每找到一塊天然銅,我就立即刨到我的帳篷裡,每晚上陪著這些銅塊睡就是香啊!
        20天以後100多人的專業技術隊伍來到礦山現場,熱火朝天的銅礦建設開始正式拉開序幕!聽到要建築工們開始建設土坯房,新生的「礦工們」面面相覷,猜到一時改不回行了。
        我在一旁偷笑:「還早呢!這裡的建設量將不會小於建一座新城!」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18
第一百零五章 - 怒急拆爐
   

        我感著要做的工作卻不是煉銅,而是建牆。
        這個基地就算一時半會不能成為一座新城,但作為「工業基地」,基本的防禦能力是需要的。這一個月裡,不斷見到狼群、豹子、野豬、熊,讓我對工作環境的安全性極為擔心。
        所以新來的技術人員主要工作首先放在基地「村」的建設上。
        很快,又一個月以後,一道牆厚達一米左右,高度2米5的圍牆圈起了大約邊長為200米的一個正方形,石壁成為天然的一道牆,所以這道圍牆只建了三邊。正方形建在一個山坡上,所以圍牆的頂上也是一條曲線。
        而且由於按我的要求圈進了一條小溪,還專門在下坡方向靠近村門的地方,用山腳的碎石搭了一個下水道。
        看著緊張施工的土房,我又找回了數年前當村長的感覺。
        另一項建設工作也在同時進行,同樣不是煉銅,而是燒磚!
        煉銅需要能產生高溫的爐,而這樣的爐應該需要能耐高溫的爐壁,所以我先得燒製一批高質量的青磚!
        兩座專門用於燒製青磚的豎窯也在緊張的施工中。
        還有一座專門燒製高溫陶器的陶窯也已經著手在建設。
        就算用礦石煉不出來銅,我手裡的天然銅也已經有近10公斤重了,只要銅爐一建成,應該有足夠的溫度可以融化銅塊吧,我記得銅的融點比鐵要低幾百度,所以後世的奴隸社會匠人才會先發現銅的可冶性,鐵的使用就晚得多了。
        但銅的融化溫度應該也不會低於制陶所需要的溫度吧!
        所以我需要能耐高溫地陶器來做坩鍋,才能在裡面融化天然銅塊。還要燒製很長的陶柄,不然沒法子把融化了的銅汗汁倒出來。
        對了,我還需要大量的碳。現在煤還沒有大量開採並運過來,我想先使用木碳,早期的煉銅應該就是使用的木碳。
        但這一次我採用的制碳方法要做一點改進,純粹靠堆燒大量木柴來制碳的話浪費太大。我讓負責伐木地騎兵們給我將樹幹砍成1米來長的段,20根左右砌成一堆,用黃泥糊在外面封成一個土堆,頂部留一個出氣孔,然後在周圍堆起樹枝點燃。兩天以後打開。除了最中心那部分以外,基本上都碳化了。
        有了這個經驗,工業村裡燒起了十來個火堆——我需要的碳非常多。
        工業建設在篷勃發展,後勤工作也要跟上。馬齊那邊已經得到通知,大量的粟米正在通過騎兵運來。現在大元四城裡隨便哪一個,都比我這個族長所在地太昊城更富裕。
        一晃就到了太昊三年的二月底,再過三個月,就是我到這個世界的第十一個年頭了,終於能從石器時代進入到青銅時代,看著眼前風風火火的建設場面,我對時間的流逝有一種隱含的恐懼。
        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我的伙食條件比較好,或者繁忙的工作鍛煉了我的身體。應該近28歲左右的我竟然沒有呈現出這個時代同齡人所應有地老態,這一點也在其他騎兵身上得到體現,騎兵們的身體狀況一般要好於絕大多數同齡人。
        但我還是有一點緊張。
        要是在我掛掉之前,還沒有能培養出能熟練的煉銅和鑄銅匠人,那人類的青銅時代不是得又推遲許多年?
        還好,建煉銅爐所需要的青磚,陶坩鍋和陶柄、陶勺(盛銅汁用的)都已經在燒製中,我下令盡快加大找礦力度,盡可能多找到一些天然銅塊。
        坩鍋是一個陶罐。直徑20厘米左右。深度近30厘米,帶有耳柄。
        現在我的主要工作是設計一個煉銅爐。
        按我的記憶,後世的煉鐵所用地煉鐵爐是用電流產生地高溫,鐵礦在裡面完成還原過程以後,產生的鐵水是通過一個可以開關的閘門流出來的。大躍進時在農村時到處都有土法煉鐵的小鐵爐。那時地水平都能煉出鐵來,相信煉銅應該還容易些吧。
        所以我設計的煉銅爐是一個「大磚桶」:斷面是一個D字形,其中的直邊大約1米2,弧邊最遠距離直邊有一米左右,深度是1米2左右,底部是斜的,在D字形底部的圓弧頂端,也就是斜底的最低處,爐壁上開了一道「門」,高10厘米,寬20厘米,「門」外用一塊活動的陶磚堵上,陶磚帶耳,可以通過過長陶柄操作開或者關。
        「門」外還緊接著放了一個50厘米長陶制的明槽,用於導流將要流出來的銅汁,明槽出口下將用來安放坩鍋。
        3月10日,青磚和陶製煉銅工具都已經做好,我也早已經讓騎兵帶信到太昊城,讓風余和木駝負責今年的春播工作,特別是選種工作繼續加強,看看這邊的工業生產,我是沒辦法這時回去了;兩座按我設計施工的銅爐很快建設了起來,並在3月21日完成了內部的硬化燒結。
        22日早上,近200斤木碳倒入一個銅爐,數十塊礦石投了進去,再鋪上近200斤木碳,我從活動陶門的地方點上火,把陶門保持打開。
        很快,「轟隆隆」的火聲從爐中響起,所有人都立即退後,1米外都能夠感受到爐體發出的灼熱。
        我和木殼一人拿一根陶柄,前面勾住那塊陶門,就等看到銅汁產生,然後把門關上。
        可是等到近兩個小時過去,碳已經燒得差不多了,按我的經驗,也已經應該達到高溫陶所需要的溫度了,銅礦應該能夠煉出銅汁了吧?
        可是就是沒有看到任何東西出來。
        到中午時,火已經燒盡,餘熱未消,我讓人給銅爐澆上水,跑到爐邊往下一看:
        靠!所有的礦石全堆在爐底部,的確是出現了凝結的銅,卻是將這些礦石都粘結在了一起,甚至跟爐壁也生了根。
        這下子我傻了眼。
        燒也燒不動,取也取不出。
        兩天以後,幾名渾身碳黑的騎兵傻乎乎地站在我面前,看今天還要不要下到爐子裡去刨那幾夫該死的石頭。
        我臉紅了半天,氣急敗壞地吼道:「拆爐!」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19
第一百零六章 - 開天銅斧
   

        煉銅爐很快就拆開了,青磚被很快用於重建另一座爐子。
        面對拆開以後仍凝在一起的銅礦石,我仔細地觀察了半天。的確能看到上面有還原出來的銅,甚至有的地方已經出現流動後重新凝結的比較純的固定態的銅汁。
        這說明我們的爐溫應該是達到了還原銅所需要的高度,但為什麼會終止?
        時間不夠?
        那麼是碳少了?還是礦多了?怎麼樣才能保證足夠的時間?
        礦石在不斷增加,我的煩惱也在同步增長。
        對了,我不是還有一點天然銅塊麼?
        煉不出銅來,先試試銅塊好不好用總行吧!
        融銅之前我開始傷腦筋——這個世紀的第一塊銅用來做什麼好呢?
        我得選擇一樣既好看又實用的東西?
        兵器?一把銅匕?一把劍?
        農具?銅犁?
        木工具?鑿子?
        ……
        不!這些東西都不具備足夠的原始風味。
        最後我選擇了鑄一柄銅斧!盤古開天地,不就是用的斧麼?那把斧是誰給他鑄的?呵呵!不會用的是我將要鑄的這把吧!
        一柄15斤的銅斧應該看起來有點視覺衝擊力了吧!
        在建築工人們修復煉銅爐這段時間裡,我開始做鑄造用的澆鑄模,沒有後世的條件,專用的型砂我是不打算去弄了,直接用粘土做的型腔,而且由於分模精度難以保證,我把整個斧頭型腔都做在同一塊粘土裡。
        過程還是比較簡單,我用四塊木板拼了一個上下通透的「箱子」,把粘土倒進去夯實。表面刨平,趁粘土還沒有干的時候挖出一個梯形,長邊約有30厘米,短邊約有15厘米。但斷面是三角形的,從上往下看是一個梯形,梯形地短邊比較深,達到約8厘米,略微傾斜:長邊直到粘土表面。形成鋒刃。
        這樣子,一把斧子的形腔就有了。
        為了美觀,我還特意將梯形的兩腰修成弧形。不過這樣還不夠,還得為這把「原始第一斧」裝上柄不是?
        為此還得鑄出裝斧柄的位置。我用一根木棍裹上一層厚厚的粘土。再用木刃修成直徑約5厘米的泥圓柱。
        將這根泥柱小心地安放在斧頭形腔中斧柄所在的位置,並用粘土壓緊,以免被衝下來的銅汁沖走。
        接下來是做澆鑄系統。
        我讓木工另做了一個差不多大小地箱子,也是只有四個邊框,上下通透,裝入粘土前先在裡面按我指定的位置插入兩根直徑約3厘米的木棍,等粘土壓實後輕輕搖動並取出木棍,再把這個泥箱放到做了型腔的泥箱上——剛好,兩個通孔正在斧腔地正上方,靠近柄的位置。
        其中一個孔口被我小心地修整成為漏斗形。做為澆口,融化以後的銅汁將從這裡倒入,另一個孔將作為「冒口」,多餘的銅汁會從哪裡流出。
        融化銅塊不需要那麼大的銅,我在地面挖了一個直徑約80厘米,深60厘米的土坑,點起大火燒結硬化,再放入一層20厘米厚的木碳,將坩鍋安放在正中間。裡面放入銅塊。估計融化的銅汁將能裝滿我所做的型腔還稍多一點。
        點起火後,純碳火的威力很快將我們逼得距離一米以外。
        但由於這個結構添加木碳比較方便,我們不斷往坑中添加木碳,保持溫度地不斷上升,一個小時後。面上的銅塊出現了往下陷的跡象,說明底部的銅塊已經開始融化了。為了加快速度,我讓人投入更多木碳,使木碳堆積的高度達到坩鍋的頸部。
        火勢愈大,一米外都不斷有熱氣襲來,我和幾個加木碳的人都不得不避讓開一點。
        坩鍋中的銅塊加速融化,已經能看到銅汁從面上的銅塊間漫上來。
        但這時面上地銅塊卻頑固地堅決不融化!
        木碳我不缺,但這堅決不融地東西我卻無法可施。
        氣怒之下,我抓起一根樹枝,向火堆掃了幾下風。
        嘿,居然有點效,坩鍋邊的碳火顏色變了一點,溫度好像有點提高,銅塊又漫過了一點,雖然碳灰滿天飛,但為了出成果,我們幾個頂著灼熱,稍微靠近火邊一點,小心地一邊加碳一邊鼓風。
        果然,這下子速度加快了,溫度上升比較明顯,坩鍋在火面上的部分居然出現了透明的跡象,而面上的銅塊也在快速地消融中。
        當最後一點銅塊消失不見的時候,已經可以看見坩鍋中「波光蕩漾」了,銅塊全部融成了銅汁,一鍋黃亮的「湯」出現在我們面前。
        停止添碳後,火熱略小了一點,我和木殼一人一根陶柄伸向坩鍋的耳柄,將一罐銅汁提了起來,快速提到澆鑄模所在的泥箱旁,將坩鍋靠放在泥箱上,小心地側倒鍋身,對準澆口,將銅汁傾倒進去,直到過多的銅汁從冒口溢出來。
        泥箱蒸騰出大量的水氣,在澆口和冒口的銅汁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往洞內收縮,並凝結出一層膜,很快轉化為波紋形的固態。
        等這個東西凝固並冷卻還得要兩天時間,我開始把這次成功的煉化和絕對不成功的煉礦作了一個比較。
        比較純的銅跟銅礦肯定沒得比,但還是很有借鑒意義。
        一是將銅和碳分開,可以隨時加碳,就不會造成碳用盡了而銅汁沒出來的的情況,也方便我們掌握出銅的時間。
        二是鼓風,沒有鼓風,可能就會導致功虧一簣,那麼在爐子裡怎麼鼓風?也用樹枝?
        三是銅塊的大小,小塊的銅很快就融化了,可是大塊的就花了很久的時間,礦石是不是也一樣?
        四是坩鍋的便利性,有了坩鍋,就不怕礦石和爐壁粘在一起了,大不了對坩鍋加熱,就能把礦渣倒出來。
        有了以上的認識和經驗總結,我決定哪怕點人工,也要先把銅礦石打碎,用不用坩鍋就看碎石以後的爐子效果怎麼樣了。小塊的礦石即使凝在壁上我也不怕。
        碎礦工作開始了。
        兩天以後,打開粘土,去掉澆冒口的殘銅,我把一根一米多長直徑5厘米的青槓木棍裝入銅斧柄處,舉起這把「開天斧」,族中近300人在「工業村」發出了一陣歡呼!
        「元齊萬歲!太昊萬歲!」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19
第一百零七章 - 黃銅時代
   

        我拿著這柄銅斧,卻不由得想起姜由。
        這個比我更壯碩的漢子要是手持這樣一柄大斧,是不是有點盤古的風味?
        估計在這個世界上,這個組合應該是單兵力量最強大的組合吧。
        用手掂了掂,銅斧應該有15~17斤重吧,在這這個「工業村」裡,除了我,能揮動的沒有幾個人,所以象徵性的意義比實用的意義還是要大一些。
        但既然已經造出來了,就得讓它用上,在一塊青石上磨開鋒以後,我試了試用來砍樹,一棵直徑25厘米左右的樹在巨斧下不過10來分鐘就倒下了,而且沒有借助任何畜力!
        這個速度比用石斧快了6~10倍!
        族人又是一陣歡呼。
        不用我做更多的說明,這柄銅斧已經示範了金屬時代的威力。
        接下來的時間裡,我能接觸到這柄斧的機會微乎其微,族人中稍微有一點力氣,能揮動這柄斧的力士們爭先恐後地搶著過把癮。
        幾天後我檢杳了一下,除了有幾位力士試著用來砸礦石留下了一些印跡以外,用來砍樹的鋒口居然沒有什麼大的損傷,看來這些銅塊裡一定有我所不知道的合金成分,否則不可能有這樣的硬度。
        但用來砸礦石還是不行,說明銅的比例已經非常高了。
        記得後世的青銅應該是銅和錫的合金,也許還有其他的成分在內,但硬度應該比銅和錫的單一金屬都要高得多,才會在數千年裡成為主要的金屬工具材料。
        現在沒有辦法知道什麼是錫礦石,就算軟一點,也只好先煉出銅來用了。
        做車軸應該不需要太大的硬度吧?
        礦工們砸礦石的這些天裡,我還是繼續在研究煉銅爐地結構,也能想到應該給爐裡鼓風。可是怎麼做呢?
        首先是進入爐體的風道必須得耐高溫,這就只能用陶器來做了,所以我讓陶工們抓緊燒製一根陶管,內空直徑在5厘米左右,長度有1米出頭的樣子。我打算燒出來以後把一頭插入爐壁內,另一頭接風箱。
        然後是做一個風箱,這個在後世見得多了,但做起來也費了不少力。
        箱體是木製的。用窄木板拼成一個直徑25厘米左右的圓筒,長度有1米2的樣子。活塞是在一個直徑20厘米的木柱上捆上幾層羊皮,直到感覺在箱體內拉動時有點澀阻。
        最麻煩的是進出風口地製作。理論上應該是採用單向瓣膜結構,但做起來才知道難度——瓣膜應該怎麼樣固定在風箱端面上?
        瓣膜是用精製過的羊皮做的。去掉毛並壓薄過,但固定就成了一個大問題,風箱端面上挖了兩個圓孔,直徑都在5厘米以內,其中一個連接鼓風的陶管,另一個連向風箱外地空中。連接陶管之前,我拿著幾片羊皮,看著那兩個孔犯了難。
        要是在後世,有上百個可供選擇的方案:用強力膠、用鐵釘、用鐵絲……對了,我不是有一點點煉好了的銅麼?
        用銅斧小心地砸那些產出來的一點碎銅。造出了幾顆銅釘,才把固定瓣膜的事情搞定。
        後來想一想,其實也可以在板上穿孔,用鹿筋栓上固定的。
        4月底的時候,估計各城的莊稼應該已經出苗了吧,而我的新爐也已經安裝出到位了。
        爐外三米處,地下用粘土做了許多方槽,用於接收銅汁,製作銅錠。方便以後製作不同的銅具。
        一根陶管從爐門上邊一點點伸入到爐壁內。陶管地另一端接上風箱的出風口,接頭處用獸皮裹上,再封以粘土。風箱是固定在磚架上的,以防在拉動的時間傷害到和陶管的接口。
        這一次為保險起見,我先在爐底鋪上近80厘米高的木碳。再倒入被砸碎的銅礦石,最大的直徑也不超過2厘米,但只放了力20來斤碎石就沒放了,上面又蓋上木碳。
        爐外5米遠的地方放了大量地木碳和碎礦石,希望能在煉礦地過程中實現持續加入礦石和木碳。
        打開爐門點火後,我把爐門立即關上——現在不需要要用它來供風了,風箱已經投入工作,騎兵們輪流拉動風箱送風。
        按我的要求,拉風箱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否則會供風不足或損壞風箱。
        這一次的火勢明顯比上一次來得快也更猛,半小時內已經全爐通亮,我也不惜血本,看到爐面上的碳有明顯下降,就立即讓人投入更多的木碳。
        不到一小時,爐門處已經有銅汁滲出,並立即凝結,但由於溫度太高,只能處於半凝結狀態,剛好把爐門地間隙封住。
        一個半小時過後,我和木殼將爐門拉開,一股紅亮的銅汁從爐門處流出來,沿陶槽流入坩鍋中,我看了一下,大約六七斤的樣子,趕緊倒入土槽內。只夠鑄一塊銅錠。
        後面緊接著從爐門出來的卻是煉完銅後的爐渣,我就直接讓它流到地面不管了,只有少量的堵在爐門處,我用陶棍刨了出來。
        爐中碳火還旺,我讓人趕緊投入礦石和碳,重複剛才的過程,但這一次卻只花了一個小時左右就流出了銅汁,看來比較高的爐溫縮短了預熱的時間。
        一天下來,到晚上熄火的時候,我已經得到了7塊銅錠。
        守在冷卻中的銅錠邊,我在反思這一天的得失。
        看來方法是對的,但碳的消耗太大,明天已經不能開爐了,得煉碳。
        煤的應用應該可以降低對木碳的依賴,但要是處理不當,煤的殘留物比木碳可要多得多,會不會又堵住爐門?
        還有,礦石的顆粒應該還要再小一點,才能進一步縮短煉化的時間,也不容易在爐門處堵塞。
        那不是得把礦石打成粉?
        沒有機械,這個要求太高了一點,但把顆粒砸得更小一些應該是做得到的。
        最重要的是,沒有錫,就不能得到青銅,沒有青銅,銅的應用實際上範圍很小。
        不管了,青銅先不論,讓我們先迎接黃銅時代的到來吧!
        現在我最想做的,就是一輛牛車,當年的失敗還在讓我耿耿於懷!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19
第一百零八章 - 原始之城
   

        黃銅時代已經進入萌發階段,但我卻不得不暫時離開「工業村。」
        木駝帶信過來,姜由的部族可能在5月底要建好村子了,族人已經在做搬遷的準備,糧食的分配需要我回去安排。
        5月初,我把煉銅工作和鑄斧工作都交給了木殼,由他暫時負責在我離開期間的生產。後勤方面不用擔心,馬齊會不斷把粟米運來,最多只需要偶爾狩獵補充一下肉類就行了。
        木殼最高興的是我讓馬齊派10名專業廚師過來。
        原始世界最早的一批重工業生產一線人的員,開玩笑,那當然得優待啊!
        中旬我帶著幾名騎兵趕回村子,姜氏族人的準備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姜由在新基地和太昊神山之間往返不停,正在安排不同姜氏部族在新基地的居所。
        看到我出現,姜由正想下跪,卻又臉色變了變,沒有跪下去,在那裡紅著臉撓頭傻笑。
        我不在的這段時間,他作為姜氏大族的族長,氣指頤使慣了,不像以前帶族人初投太昊時那般低調了。連木駝也少有再找他玩摔角遊戲,一方面是姜由忙,另一面也是因為木駝感受到了姜由在族人中的無上尊崇,不好意思再跟姜由摔摔打打。
        但姜由對我的尊重還是從言行中流露出來,等我在大帳內稍事休息,他已經放下手頭所有的工作,在帳外站候。看我安排完神山的族中大事,便扯著木駝一起進來,請我到姜氏的新基地去看一看。
        固所願也,不敢請爾。
        我隨他們到了20公里外的基地。
        還在兩公里開外,我就勒住了馬。
        這是什麼東東?
        這早已經不是我當年來看到的土坯牆村子了,前方是一道堆砌的石牆!高度達到近4米,儘管長度才500米左右,但那氣勢是驚人的。
        這才是真正的原始風味!
        走近細看。所有的石塊都未經打磨。全是火爆法燒采地石片和石塊。在太昊城,這樣地結構也有,卻只是用來做地基地,姜由把這項技術移植過來,用來做城牆了。
        我轉頭看了看嘿嘿傻笑的姜由,想起了那柄銅斧。
        這小子是天生的原始創造者,我不過是後世附體過來的質品罷了。
        走進姜氏城中。可以看到多處地城牆還沒有完工,族人還在緊張地搬運石頭,牆厚足有一米左右,工程量還是比較大。城內佈局與大元諸城或太昊城都截然不同,同樣條塊分明,但80以上都是居住區。各小部族分別佔了一塊地,將本部族的族人和畜欄規劃在一起,基本上是以「小部族私有制」的方式進行管理。
        還有20是廣場和祭祀「建築」。
        說是「建築」其實有點名不符實。也就是幾塊巨石堆積在一起,每一塊都在2噸以上。最大地那塊不會小於5噸,不知道他們是如何運回城裡的。
        最大的那塊石頭上清楚地鏤刻著姜氏的圖騰,讓我看著有些啼笑皆非,主體是一頭牛還是一隻羊我沒有分辨出來,但獸額上卻刻了一隻鳥,好像還是一隻鷹。
        這是什麼怪獸?
        不過從整體上看,這裡的風格和我的太昊城設計相比,我不得不佩服姜由這個原始設計師,他設計出來地東西要樸實得多了,也更加符合這個時代的特點。
        要是拿到後世的建築設計比賽上去,姜由的得分肯定比我的高,評委們對我的設計給出的最大批評意見肯定是:風格跨時代的東西太多,不夠統一協調。
        就算是開發考古旅遊資源,這裡也會比挖掘出來的太昊城遊客多。
        看到我的讚佩,姜由的一張粗臉沁紅,面有得色,不理木駝的嗤之以鼻和到處挑刺,對自己的設計風格信心滿滿。
        接下來的半個月裡,600噸粟米源源不斷運往姜氏城中。前面姜氏在太昊消耗的粟米我直接就忽略掉了。
        5月底,遷族的日子到了。
        太昊族的族人多半早已經搬進了太昊城去住,神山上和神山腳下,反而是以姜氏族人為主,趁夏季的大雨還沒有到來,姜由祭過了姜氏祖神,帶大隊人馬,放下建設工作全體來到太昊神山。
        我和太昊族的長老團站在圖騰壁前的石台上,看著姜氏族人將所有留在神山下的牲畜趕出畜欄,所有的帳篷捆好放在牛背上,扶老攜幼,踏上歸族之途,不禁都有些喘噓感慨。風余親身經歷了風氏一族的長途遷移,更是感同身受,淚濕眼眶。
        姜由守著族人們收好所有東西後,走到台前,雙膝著地向我跪下。
        不知道這算是跪我還是跪在我身後的祖神,我只得接受。
        姜氏族人見此,都放下手中的東西,除了看護牲畜的人以外,齊刷刷地跪在姜由身後,近4000人黑壓壓地佔滿了石台前的這片地。
        我走到姜由面前,他以額叩地,行了叩禮,才讓我扶了起來。
        姜由衝我笑笑,扭頭大步走遠,他的族人也紛紛起立,跟在他的身後去了。
        從此這片大地上站起了一個強大的部族,經年之後,威震八荒!太昊族人的子孫後代,多因此而受益匪淺。
        送別了姜氏,我才有時間住回太昊城。
        在我離開的這近半年的時間裡,木駝按貿易城的經驗對太昊城進行建設和管理,一座全新的太昊宗廟也已經建成,佔了城中間最顯赫的位置,連廣場在內總面積達到了8萬平米左右,主體建築幾乎就是抄襲了大元神廟的樣本。
        但木駝也有心細的一面,在宗廟的神位上,正中間安排的是太昊的祖神,側面一排才是各部族的圖騰,並當仁不讓地將墨龍擺在第一位,第二位的才是風氏的「原始龍」。據說風余當時也是微笑不語,沒有發什麼反對意見。
        不可小看這一安排,至少,大元族在太昊一族裡的定位就這樣明確了下來,就算將來有所變更,也無法將大元族視為外來族人了。
        有了這個定位,我這個族長的腰桿硬了許多,接下來要對太昊一族動大手術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20
第一百零九章 - 狂鳥之災
   

        按太昊城的規模,目前已經入住的4000多人只佔了不到10的面積,除了匠作區與商業區那塊,還有木駝大力建設的軍營與畜牧區,城中就只有太昊宗廟有點人氣了,其他地方都還空著。
        太昊三年的春播已經考慮到了目前的族人居住情況,所有的粟地都在距離太昊城5公里的範圍內,共計達到20000畝,再過三個月,豐收已經在望。而上一年的粟米還有近1千噸!
        有了這些糧食和太昊城的容量,我開始下達一個比較具有前瞻性的指令:全面推進太昊族的城市化建設!
        從第一次見到太昊族人那天起,我就對因多年內鬥而遠離神山,四處飄泊無依,生存處境比較困難的太昊小族充滿同情,另一個方面更是因為認識到這樣的生存條件對部族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重大的危脅。一次大一點的猛獸襲擊,或者一場洪水,說不定就將一個數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小族從大草原上抹去了。
        在這個時代,對我的文明大計來說,再也沒有比人口更重要的資源了。
        我要拯救這些小族。
        當然,姜由的做法也是讓我做出這個決定的重要原因,他對族人的照料無微不至,近半年的時間時一直在大草原上搜尋所有失散的姜氏族人,將他們聚在一起並建起新城以容身。這恐怕也是他在族中享有尊崇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這個族長不能當得比他差勁吧?
        「什麼?族長要把所有的小族都拉進太昊城來?」長老團的老頭子們在私下裡很有些不以為然——建城沒有他們,耕種沒有他們,憑什麼住新城,享用粟米飯就有他們了?
        「不是所有的小族,是那些人數在200人以下,沒有大族可以依附,生活困難的小族!」我知道有些長老們的想法。
        都是太昊祖神的子孫,無處可依時。由太昊族收留也是天經地義地事。
        木駝得令,率騎兵們分為10人一組的小隊,向神山附近100公里範圍內進發,四處搜尋失散的太昊族人。
        幸好太昊祖神庇護,這個夏天沒有太大的洪水,為木駝他們的行動提供了方便,到8月份,秋收尚未開始。太昊城中已經擠進了近10000人,總人口達到14000多人。在緊張的住房建設工作中,我沒有把所有的小族按原來的部族分別看待,而是統一作為太昊族人。分散安排到居住區中建房,並將他們地牲畜統一關入了太昊的畜欄。
        得感謝私有制還有沒全面實行啊,否則就會有人找祖神投訴我了。
        可就在這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老天要為難我一下子。
        9月初,我正在和風余商量秋收的事情,為建設中地糧倉不足而傷腦筋,打算把一部分糧食存入居民區和宗廟裡,元方跑進來解決了我們所有不必要的擔心。
        「爸!鳥!很多很多!」這小子一天到晚皮得要命,說話都遠遠比不上他姐姐六歲那年的水平。
        我的家庭教育還是做得不夠啊!
        風余想去抱他,卻被他輕易躲開了。不過話說回來,這小子倒真是繼承了我和梅梅的好基因,比他姐姐當年要高了半個頭,看起來比風余矮不了多少,還有幾天才滿六歲,至少也有1米,的樣子了吧。
        「行,一邊玩去,讓木駝叔叔他們帶你去獵鳥!」
        「不!是天上!很多很多鳥!聽!」元方急了起來。
        我一聽,屋頂上除了比平時密集得多的鳥叫聲。還有「呼呼」的風聲?
        這有什麼?
        元方看我還沒有明白。急得跳腳,小手拉著我往外拖。
        「小子別皮,爸和風爺爺有事呢!」我板起了臉。
        可是這時木駝滿頭大汗地跑進來。
        「族長!不好了!鳥要吃光我們的粟米!」
        鳥?
        騎兵巡邏不就是為了防禦野獸,還有驅趕鳥群的麼?
        哪裡會有這麼多鳥,趕都趕不完?
        風余也緊張了起來。我們跑出門,向天上一看一老天,數不盡地鳥將天色都遮暗了下來!
        我的臉色一定變得很快,馬上衝出宗廟,拉上雲龍,直奔城外去了。
        木駝也趕緊上馬追來。
        剛出城門,我就呆住了。
        有多少隻鳥?5萬?還是10萬隻?
        無數的鳥往我們的粟地裡撲下來。
        「木駝!叫上城裡所有人!趕鳥!」我提起馬背上的魚網,急如星火衝向田地。
        我一人一騎衝到正在趕鳥的那些騎兵旁,卻在遮天蔽日的鳥群下面顯得孱弱和無比的渺小。
        很快,從城門處衝出許多人,一千人,兩千人……各種弓箭和魚網都用上了,還有的人舉起了火把。
        最後近7000人湧入了粟地,一邊驅逐一邊大聲地號叫。
        半晌後,群鳥散去,我一身地鳥屎,騎馬穿過粟地,欲哭無淚。
        倒處是鳥屍,入目皆是紛飛的鳥羽和殘敗的粟穗。我下馬拾起一截被鳥扔下的粟穗,靠!這都已經半黃了啊!再過十來天,我就該讓人滿城的曬粟穗了啊!這群該死的鳥!
        我現在開始有點理解為什麼後世罵人地話裡有一句「鳥人」了。
        不過幸好這時少昊族沒有人在身邊。
        木駝騎馬到我身邊,欲勸無言,只得默然。
        這個世界上,估計還沒有發生過人和鳥這麼大的衝突,以前的鳥不過是好看的動物和偶爾的食物補充,對狩獵和放牧的原始人沒有任何危脅。
        農業時代就不一樣了,這種規模的鳥群是對成熟莊稼的極大危脅!
        我怎麼就沒有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再KAO!
        「收拾這些鳥!今晚吃烤鳥肉!」我站起來,有氣無力地說。
        木駝默默領命去了。
        作為最早進入「農業時代」的騎兵,他最清楚這樣的損失對我的打擊有多大!
        晚上,城中處處煙火,那些新來的小族族人興高采烈地大嚼鳥肉,我卻在宗廟門口獨坐發愁——明年拿什麼給這些族人吃啊?
        只風余陪著我,木駝看到我發愁,選擇了躲開,元方和梓樺帶著白天梅梅捉到的鳥玩去了。
        「大不了回到狩獵,老天你擋不住我!」我握著墨龍旗桿,向天狂吼!
        風余放心去睡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