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作者:老酒裡的熊 (已完結)

 關閉
kevin1217 2011-10-2 09:34:0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84 269356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07
第七十章 農業擴張
   

        新年伊始,騎兵的運輸任務陡然加重。
        大約50萬斤粟米需要向大元貿易城運送。
        為了便於管理,也讓各城的發展更顯得有序,皋陶那邊的貿易城就不變更名稱了,以後再說,而木窮那邊靠近莒族的貿易城,則讓我命名為「有窮城」——不僅是因為木窮是有窮族的,也是讓我大元城周邊的這些小族在將來的發展中融入大元後,也有一個可資紀念的憑據。
        木窮為此感激涕零。
        但我卻暗中制訂一項措施,讓原有窮族的成員盡可能的分散到三城中,而不是向有窮城集中。
        貿易城和有窮城各分得了25萬斤糧食,但其中各有3萬斤是用於播種的。
        貿易城的農業發展大計受阻於大元六年與萊夷族的戰爭,但大元七年則沒有這個問題,木駝得到指示以後,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了近4000壯勞動力投入開荒,這個速度和規模讓我大為吃驚。
        要知道在整個皋陶大族裡,能夠稱得上是壯勞動力的也不超過5000人——這其中還男女都有。
        其中有的小族出動的勞動力得走上十來天才能到達貿易城所在的地方。
        我趕到貿易城的時候,累得有點變形的木駝向我解釋了他的措施。
        我送過去的粟米他幾乎都沒捨得吃,除了必須的種子,主要用來向各族換取了勞動力,還搭上了手裡大半的牲畜。
        城內所有的勞動力都加入了開荒工程,由於得到長老們的支持,甚至大元分校的師生們都上了地裡,匠作區的技術人員們也滿腔熱情加入到農業生產中。
        而偃師在這個時候發揚了可貴的「原始共產主義互助精神」,讓族裡的所有的壯年戰士義務地參加了勞動。
        為了這個階段的「勞動報酬」觀念得到體現,讓原始的「共產主義」先回歸到原始「社會主義」,按勞取酬還是必須的。所以我讓大元分校的師生們統計了一下偃師派遣過來的戰士數量——大約400人,並指示木駝將這種行為定性為「勞動入股」——在今年的秋收工作中將按10%的比例給皋陶族應得的收成。
        在春播開始之前,貿易城外的開荒面積達到了近3萬畝,為此我又緊急向貿易城調拔了10萬斤粟米。
        木窮那邊的條件有限,但由於城牆基本完成,人手也抽出來了。我讓木窮不要急於建設城內,還是先用帳篷將就著,一切工作留到春播以後再說。木窮也領會到了我的意思,但最大的問題是他手裡的牲畜有限,而莒族的各小部族對粟米的接受能力遠比不上皋陶族那邊,主要是貿易功能還沒有達到很完善的程度,小族長老和村長們對陶器是很歡迎的,但對粟米飯還有一個認識的過程。
        木窮有些焦急,我讓他在貿易帳篷外煮一些粟米飯給村長和長老們品嚐,做好宣傳工作,同時大量地將牲畜換成勞動力。
        儘管如此,最終有窮城外的開荒面積也不過達到了接近1萬畝。
        但木窮還是有些自責——主要是去年他在貿易問題上開展得晚了一點,所以覺得造成了一些損失。
        不能太操之過急了,有窮城和貿易城的基礎條件不一樣,能做到這樣已經不錯了。我到有窮城看到木窮一臉的焦急,趕緊安慰。
        元昊在郯族那邊的貿易卻開展得風風火火,郯族的長老們對大元的陶器、粟米、海鹽都讚不絕口。元昊主要的策略是開展美食促銷活動——第一個小族的長老前來祭祀神鳥,元昊都當著他們的面,讓廚師做上一頓大餐。
        看來莒族長老們的表現給元昊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以至於當他把「美食攻勢」用到極致以後,面臨的主要困難居然是生產跟不上了。
        大元城裡的熟練技術人員迅速加班生產,大量的陶器和海鹽、粟米源源不斷地向郯族運去。元昊則向我徵詢,要不要把那邊的大元新城盡快建設起來。
        這一點其實早已經在我的計劃中,新的大元城將叫做「漢土城」。
        但我還是沒有想到,元昊會將這個時間大大地提前了。
        這個時間提前並不是一件絕對的好事——技術人員(匠人)、教師的需求就顯得捉襟見肘起來。
        我給元昊帶消息去,我要跟郯族的長老們面談。
        很快元昊反饋過來,郯族長老們歡迎我前去。
        盈翔在帶我祭祀完神鳥後,用元昊送的陶器燉肉招待我——他們的神鳥看上去個子很大,卻是放大版的像鴿子一類的小鳥,具體名稱是不方便問的,而且也不一定和後世一樣,只得作罷。
        「不知道大元族長光臨,為郯族帶來了什麼好消息?」盈翔在甩開腮幫子大嚼之餘,開始考察起我來的目的。
        「在莒族的時候,長老曾經提起過要求大元到郯族來建城,但我大元人手有限,所以一直以來都僅是與郯族交換牲畜,沒有能力建起城來。但為了有更多的陶器能供應郯族,我大元族將在郯族建立起可以製作陶器和生產粟米的貿易城,還需要長老的大力支持!」
        「元齊族長所做的決定,對我郯族必然有利,盈翔絕無異議,需要什麼支持,族長只管開口!」盈翔很大度。
        「……」我心裡汗了一把——對郯族肯定是有利的,但大元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運輸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只有把農業生產帶到各族去,才能滿足我的目標需要,否則將來的大元城遍地開花的時候,再多的馬都是不夠的。
        「大元族感謝長老們的支持,將來我族在建城時所需要的人力,都將用牲畜和粟米、海鹽來交換,或者折換成秋收後的糧食,絕不讓郯族的利益受損!」元昊在這幾個月的交易中,也得到了將近4000只牲畜,加上正不斷運來的粟米和鹽,應該能滿足建城的需要了。
        但元昊的動作還是走在我的前面——在城還沒有建起來之前,一塊3000畝的農業示範用地已經播下了粟種——這傢伙就是靈活!
        大元七年的農業大發展終於進入了我所設計的狀態,只要今年秋收不出意外,明年將是大元的擴張年!
        但運輸能力的不足卻是我心頭揮之不去的隱痛。
        在緊張的運輸中,我還是決定抽出50名騎兵和70匹馬,安排十個小組,分別往貿易城的東北方向和正西方向尋找野馬群,因為正北和西北方向都是大山。
        這一次,很快就傳來了一好一壞兩個消息。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07
第七十一章 戰象部落
   

        先是一個好消息:從兩個方向都找到了馬群,雖然規模不大,但總共也有近400匹,這個消息足以讓我們的騎兵頭木駝同志狂歡上幾天了。
        事實上他一天也沒耽誤,當天就帶上「狼狗」——第二代的11隻狼出發了。我聽到消息是他出發了半個月以後的事。
        第二個也不一定就很壞的消息,是萊鷹出現了。
        往東北方向跑得最遠的一隊騎兵,大約離開莒族走了7天,尋找我所急需要的馬群,卻在與另一小隊所發現的馬群擦肩而過後,在一片遼闊的草原上,發現了一個近500人的遊牧部落,而這個部落的畜欄上,有萊鷹當初所祭祀的神鳥圖。
        但這個部落卻不是以萊鷹為首。
        據小心翼翼地接近觀察的騎兵說,這個部落肯定是萊夷族的一個分支,但似乎比較強大,因為部落中有一種遠比馬要大的動物,而他們的族人卻與這種動物很熟,能見到有族中的戰士爬到這種動物身上去玩。
        很大的動物?比馬要大得多?我很好奇。
        「而且他們的村長也出現過,萊鷹只是拿著長矛站在他身後。那個村長沒有萊鷹那麼高。」騎兵補充道。
        那麼,上次趁夜襲擊大元騎兵的,應該就是這個部落了,但他們為什麼會跑到那麼遠的北方去呢?
        我對這個部落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但木駝的反應就完全不一樣了,他把一個野馬群趕回貿易城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向我請示,什麼時候找萊鷹算賬!
        我看著這個戰鬥狂,嘿嘿笑了一下,木駝的表情嗖地變化了一下,直覺告訴他這主意要糟。
        我也沒特別的表示反對,只是告訴他,什麼時候這兩個野馬群都被他調教好,什麼時候騎兵就出動,他的一張臉立刻從西紅柿變成苦瓜。
        就算拋開老小,壯年的馬全加起來也不會少於300匹,沒有大半年時間的辛苦訓練,「調教好」這個要求還真是蠻高的。
        開玩笑,這大半年正是我大元糧食生產發展的高峰,大量的騎兵要做好農業用地的維護巡邏,還要向已經建成的貿易城和有窮城運送物資,即將開始建設的漢土城也需要要巨大的運輸能力。
        如果這個時候開戰,不用說建設問題,連保證安全都有難度。
        要找萊鷹,等秋收以後吧,希望那個時候,木駝可以告訴我,馬匹都已經訓練好了。
        但我私下對萊鷹所在的那個部落還是充滿了好奇:龐大的野獸,強大的部落,還有曾經襲擊過大元族人的戰士和村長。
        在沒有知會木駝的情況下,我決定帶上次發現萊鷹的那個小分隊前去偵察一下這個部落,也好對數個月以後可能發生的「復仇之戰」作一點準備。
        大元七年六月,當木駝忙於驅趕第二群野馬時,我帶著偵察小隊出發了。
        從貿易城出發,往發現那個部落的方向走,途中要經過莒族的分佈區域,我也沒有向木窮打招呼,他應該正在忙於城內建設吧。
        各小部落之間有足夠的空間讓我們通行,所以基本上不會驚動任何人。
        說起來可憐,在大元騎兵近40萬平方公里的活動範圍內,已經發現的所有部族加起來,也就不到5萬人,平均8平方公里才有一個人,比後世的西藏地區人煙稀少多了。剔開那些不宜人居的地方,以及尚未開發的地方,大致估算一下,這個世紀的古中國地面上,人類的總量應該不會超過60萬到80萬吧,要知道少昊所在的地區,在這個時代應該是中國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了。
        越往北走,人煙越稀少,六天以後,基本上跑一整天,看到的活動物都是野獸,遠近看到的都是起伏的山陵,左方的遠處甚至能看到巍峨的群山,我在想,後世我所熟知的沂蒙山脈應該就在那個方向吧。
        十來天以後,感覺丘陵地區走到了盡頭,山坡下,前方終於出現了大平原。
        這個大平原給我的感覺有點像原來向南方探險時看到的那個大草原,也是一眼望不一到邊的長草,只是少了那種水網交錯的地貌,有了一點北方草原的味道。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什麼也沒看到。
        騎兵隊長給我指示了一下發現萊夷人的大致方向,應該是在正北方,我們六騎掠著長草,迅速地向草原深處挺進。
        進入大草原三天後的一個傍晚,我們終於找到了一個小部落,得到了關於萊鷹那個部落的消息:他們又往北移動了,並且五天前才從這裡經過。
        這個部落也自稱是萊夷人,和那個大部落也算同一種神鳥庇護的部族,但這個部落卻嚴格按少昊氏的分封,祭祀的是鷹鷙。
        所以萊鷹他們經過時,對這個小部落自然也沒有好臉色,甚至搶走了一些牲畜。
        但這個小部落卻讓我對那種龐大的野獸有了一個比較肯定的判斷:他們用手勢向我們示意,那種巨大的野獸有長長的鼻子,還有兩根巨大的獠牙,一對巨大的耳朵——大象!
        而且是戰象!萊夷人的這一個部族居然將大象馴化為戰鬥的幫手!佩服!
        這個時代,大象在山東還有?
        我得親自見識一下!
        按他們遷移的速度,明天下午我們就應該能追上他們了。
        果然,在第二天上午,我們就在大約四公里外見到了他們,主要的標誌是那十多頭身材高大的成年象——我目測了一下,肩高應該在三米五到四米之間,還有幾頭小象。
        但見到他們的時候我也很沮喪,因為他們剛剛渡過一條河。
        每頭成年象的背上都有一個巨大的籐筐,至少可以裝五六個人,由大象背著族人過河,往返多次,就將部落裡全部的人都送過去了。
        可以肯定地說,過這條河,人和牲畜一共花了肯定不少於兩天,但我們看到時,已經只剩下最後幾頭象走到河中間了。
        看著深度近2米,寬度超過150米的一條河,我和騎兵小隊只能望河興歎。
        秋後要找他們「算賬」時,我們能對付得了這個巨大的坐騎嗎?
        還有這樣的過河方式,我們又怎麼抄襲?
        難道讓騎兵們駝著木筏子來找他們戰鬥?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08
第七十二章 皋陶練兵
   

        不知道為什麼萊鷹跟著的這個萊夷人部落一直在往北遷,從那一帶的草原面積看,除非爆發大洪水,生存的條件還是不錯的,不管在哪裡,養活五六百人的一個中型部落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但追擊也不是我們的任務,六個人的小隊沒有可能去碰這樣一個敵人,知道他們的大致去向就行了。
        現在我傷腦筋的是如何去對付他們的渡河方式——如果從上游找到淺水的地方過去,對方起碼已經走了兩天以上了。
        暫且回去吧,先練好我的騎兵。
        總有一天我會抓到你,萊鷹!
        帶著強烈的不甘心,我們看著這個部落消失在我們的視線裡,遠處的長草遮沒了他們的身影,直到那幾頭高大的象也消失以後,我們才回頭。
        回到貿易城,木駝正在拚命地虐待那新增的300匹戰馬。
        看來找萊鷹算賬對木駝有強大的吸引力。
        我只給木駝提了一個建議:馴馬和訓人要同步進行,把那已經熟練使用的300匹馬用於訓練新騎兵,這樣可以縮短騎兵戰鬥力的形成週期。
        大量的新兵加入了運輸隊,學習在長途跋涉中使用馬具,提高騎術,以及習慣在馬上出矛、射箭。
        老騎兵們則以練習騎射的準確度為主。
        在上一次對付嬴羽的戰鬥中,木駝率騎兵們以騎射為主,給敵人造成大量傷亡的同時,自己幾乎做到了零傷亡,漂亮的一仗給騎兵們留下了深刻映像,也讓他們更加認識到騎射的重要性。
        不出意外的話,以後這支騎兵部隊在木駝帶領下,將不會再輕易舉矛衝向敵人了。所有的攻擊都將遠距離完成。
        火熱的練兵場面也刺激了我,梅梅和兩個孩子被我帶到了貿易城,而我則天天參加木駝他們的訓練。
        在距離貿易城約五公里的地方(遠離皋陶族的方向,我不想讓他們對大元族的武力產生恐懼),一個專用的騎兵訓練場已經建起。
        實際上沒有什麼建築,只有簡單的畜欄。
        夏末的朝陽升起來的時候,約400騎已經聚集在訓練場上,100餘騎是訓練有素的「老馬」,而那些被勒上馬韁不久的新一代戰馬,看得出來還不大聽那些老騎兵的話。
        新老戰馬被分在兩片區域,舊騎都整齊地排成兩排,新騎則扭曲地勉強站成了六排。
        在兩個隊列的前方,100根露出地面約1米5高的木樁被雜亂地插在地上,樁頂上都著一塊活動木塊。
        木駝一聲令下,老騎兵的第一排依序向右奔出,在200米內加速到要求速度,並穩定下來,馬蹄聲急驟而均勻,勻速向木樁奔去。
        50騎在距離木樁約100米處開始張弓搭箭,接近到約50米處時射出。並迅速搭上第二支箭,在掠過木樁群時射出。
        第三支箭在離去前射出。
        木駝縱馬上前,檢查了一下,比較滿意。
        「出擊!」
        第二排戰騎奔出。
        ……
        新戰馬在第一排戰騎出擊加速時,開始有一些騷動,但被訓練有素的老騎兵們控制住了。
        第二排戰騎出擊時,基本上沒有大的影響。
        然後該新戰騎出動了。
        上午我是獨自騎在雲龍上,不斷反覆地對一根木樁射擊,由於我的弓比木駝他們長出將近一半,在70米外就可以出箭了,從接近到遠離,我可以比他們多射出一箭。
        土魯針對我遠勝於普通戰士的臂力,為我設計了一根專用的三股絞緊鹿筋弦,大大加強了射出的箭的力道,箭鏃入木以後,箭身在外還要顫抖許久。
        梅梅將小孩子交給族中的長老們,也來參加我們的訓練,她的精準度讓我汗顏,幾乎每次都輕易將木樁上的木塊直接射落下來,而我的臂力也讓她咋舌——每一次木塊都是被我射出的長箭振動木樁搖落下來的。
        讓我感到意料之中的是,我們家的小元方顯然也有爹媽的射箭基因,但顯露得太早了一點。
        這天我看到木恩的臉上有一個小紅包,像是外傷的樣子,趕緊問候了一下,但木恩卻一邊苦笑一邊支支吾吾,言之不詳,更增加了我的好奇。
        細問之下,木恩趕忙讓我不要責打元方——土魯用新生的竹子為他做了把竹弓!這已經是兩個月以前的事情。
        因為太忙,我在家時候很少,也沒有注意到這件事,可是畜欄裡的野雞就倒了霉,兩個月下來死傷了20多只。族裡的人只要元方開心,沒大錯就不會有人過問,而梅梅則大大咧咧的,鼓掌加油一定有她的份,批評教育就談不上了。
        梓燁反而像個小大人,說了他兩次,不過元方基本上沒聽「懂」。
        這一次被「誤中」了的木恩答應了元方不告發他,所以元方也就沒跟梅梅說,我當然就更不知道了。
        回到家裡,我找來一支箭,去掉箭鏃。
        元方經驗豐富地知道小屁股要糟,趕緊躲到屋角藏起來,梓燁則跑過來抱著我的腿:「爸爸不要打!……元方快跑!」
        梅梅提起元方跑了出去,巷子裡傳來元方「咯咯」的笑聲。
        這小子,遲早要被慣壞了!
        我檢查了一下,看來土魯也有先見之明,竹箭尖都比較鈍,但我還是又給他全部磨鈍了一次。
        希望這小子不要再讓我知道他再「誤中」其他人。
        緊張的騎兵訓練中,初秋已經到來,粟穗已經開始泛黃,大元七年的豐收指日可待了!
        我像一名辛苦耕耘了一年的老農,在最接近收割的這半個月裡,天天鑽到粟地裡,摸摸粟穗,掂掂重量,有時就乾脆蹲在地邊上看著一片沉甸甸的粟穗嘿然傻笑。
        梅梅懶得理我,天天到訓練場去參加騎兵出擊,偶爾也隨木駝他們出去狩獵,所獲頗豐。
        就在我們貿易城的豐收大年景即將開鐮收割時,皋陶族的偃師來到貿易城,提出用羊群交換一批即將收穫的粟米。
        他們將要到少昊金天氏的祖神宗山,一年一度祭祀少昊一族至高無上的神鳥。
        同時他們也邀請大元族的代表前往。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08
第七十三章 初見少昊
   

        到少昊去是我一直的願望,也是下一步發展的客觀需要。
        但還是來得比我想的早。
        我原想一步一步發展到少昊去的,而不是跳躍式的直接和少昊金天氏接觸——說白了,要想和少昊這樣的大族溝通,我至少得掙一個有份量的話語權吧。
        不然如何保證以後的文明發展方向按大元既定的軌跡前進?
        但「擇日不如撞日」,千挑萬選,不如將就吧。
        只要今年的秋收糧食入庫,到少昊去的底氣就有了。
        大元已經建成的三城,在這個時代應該是防禦能力超前的工事,加上這些糧食作儲備,大元不會怕任何大族的挑釁。少昊族也不例外。
        由於和萊夷族的衝突,我對少昊族暗地裡還是有一些戒備心的。
        一切等秋收後吧!
        秋收是歡樂的,秋收是完美的,大元七年的秋收在大元是盛大的節日!
        貿易城內,我讓廚房為每一位收割者備上了招待貴賓才做的美味,也為秋收之日釀好了上百罈美酒。
        秋收的十二日內,每晚在大元宗廟前的廣場上,都會有數堆巨大的篝火,收割者們都可以圍在火邊暢飲「大元米酒」;也能在歡樂的開懷笑聲裡,看到少男少女悄悄地消失在夜色中。
        「人口新政」實行後,在木駝的主動出擊下,貿易城人口已經增加到近2700人,參加收割的男女勞動者達到了1600人,即便如此,也花了十二天時間,才將所有粟穗全部收割完畢。
        「春播一粒種,秋收萬顆籽。」
        看到曬滿貿易城的黃燦燦的粟穗,積年老農般的歡暢湧上我的心頭。
        一共收穫了近500萬斤糧食,或者說2500噸粟穗,將來脫粒後,也不會低於1700噸以上的粟米吧——我在心裡盤算。
        就貿易城來說,這樣的收穫足夠支撐兩年半!再加上狩獵和畜牧所獲得的食物,能支撐的時間還會長得多。
        那還有我們的陶器、海鹽貿易呢?
        我對前途一下子開始看好起來。
        但我也沒忘了皋陶族這個「股東」——偃師想用羊群換粟米的行為被我阻止了,按春耕時他們投入的人力,他們應該得到一成的收穫作為「紅利」。
        這50萬斤粟穗讓偃師、偃梁他們目瞪口呆,皋陶城內甚至沒有這麼多房子可以作為倉庫,我還得讓木工們緊急為皋陶人趕製木板斗倉。
        呵呵!這也是我設計中的一個效果,年初我只是在口頭上簡單地跟偃師約定了分成比例,卻沒有給他們說明可能的預計收入,就是想讓他們對農業的效益能有一個超出意料之外的感性認識!
        族中一半的勞動力不到一個月的勞動,得到的是族人大半年的食物!
        這就是和終年辛苦的畜牧業相比,農業的優勢所在!
        當然,很多後期管理的細節技術還沒有被皋陶族人所普遍掌握,現在就讓他們全面轉向農業還是有一定風險的。
        前提是我們大元族沒有介入的情況下。
        然後皋陶族堅決地用部分粟米換了一批陶器,這可是以前從來捨不得用來作祭禮送出去的啊!
        現在咱皋陶族也大發了,誰怕誰啊!
        偃師豪興大發,這次的年度祭祖神,皋陶族要下血本了。
        為了不搶皋陶族的風頭,我派遣的代表團——當然也包括我本人——總人數為150人,其中130名是護送的騎兵,只有20名「正式代表」。
        按我的打算,120名騎兵只是作為拉練用的,沒想讓他們進入少昊族人始祖神山所在的地盤,20名大元族人代表應該看起來人畜無害吧!
        希望不會讓少昊族人產生不好的映像。
        皋陶族代表團有53人,包括偃師和偃豹,帶上了大量粟米和陶器,其中裝粟米的是大元最新出品的麻袋。
        木駝作為騎兵首領和大元代表隊的「旗手」,護著墨龍旗,率77名騎兵們走在最前面,為代表團開道。有53名騎兵則一人馬上多駝了一名皋陶族人代表,和騎馬的大元族代表走在後面。開道的騎兵們馬背上也不只是駝著人,有的駝著兩袋米,有的駝著幾件陶器,有的駝著兩罈酒。
        但為了表示和平的誠意,我沒有讓任何騎兵帶衝擊用的長矛,連弓箭都用鹿皮袋藏得嚴嚴實實。
        看得出木駝對這個決定一點意見都沒有,從後面的幾個月看,他壓根就不重視讓騎兵衝擊,只關注騎射。所以聽到我的命令,一副歡呼雀躍的樣子,隨即悄悄將騎兵們的箭從30支增加到了80支,箭囊也從一個變成了兩個。
        我只得由他,這小子隨時都在想著干仗。
        但我知道,大元想要發展的更順利些,近期內最好不要跟少昊族相處得太火爆。
        按偃師的經驗,從皋陶出發到少昊,走路至少要20天左右,這也是我為什麼要讓大量騎兵隨行的原因,我不想在路上耽誤太多時間。
        按騎兵們的預計,沒有帶這麼多人和物的話,三天半就足夠了,但在負重大為增加的情況下,我們足足走了六天,才遠遠看見少昊族的始祖神山。
        偃師率族人在15里開外就下馬跪地,先祭山。
        我則讓騎兵們留在原地,除了我和木駝騎的馬背了一些東西隨行以外,其他的馬都留給騎兵們。
        從現在開始,就是步行階段了。
        偃豹舉著神鳥旗走在最前面,身後跟著扛上祭禮的戰士們。
        我親自舉上墨龍旗,帶扛著禮物的大元族代表團走在後面。兩匹馬則由木駝牽著。
        接近到約5里地的時候,少昊族的衛兵們顯然已經反應過來,向後面的大帳發出信號。
        我也首次得以看到少昊族的概貌。
        在一座近150米高的山腳下,有一個洞口高達10米以上的大山洞,遠看上去深不可測。
        洞口外有24塊大石排成兩排,延伸到約500米遠處,形成一個直達洞口的通道。每塊石頭上隱約可以看到有一些淺雕刻,但距離太遠看不清。
        每一塊石頭都差不多大,目測了一下,大約每塊得有十來噸重吧,當初移動時一定比較困難吧。
        洞外的草地上,散佈著數個較大的帳篷區,按我的經驗估算,大約有近2000族人,這個規模和我所見到的皋陶族、莒族相差並不太遠,也讓我對盛名之下的少昊族感覺到有一點失望。
        但神山洞口的石陣佈置還是讓我感到一種「大氣」——我喜歡這種氣勢!
        大族就是大族,文明積澱的程度就是不一樣。
        從接下來的少昊族迎接儀式就可以看出來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08
第七十四章 神鳥之族
   

        族中一個悠長的號角聲響起,從洞口附近的十多個大帳篷中走出來近60位長老,其中30多人向洞口的一個平台集中,另外20多位前來迎接我們的隊伍。
        這時我們的隊伍離洞口已經大約只有1000米左右。
        偃師悄悄告訴,在洞口的是少昊本族長老,走過來迎接的長老是各族駐少昊的長老代表,凡涉及各族的具體事務,或者與少昊相關的重大事務,這些長老都有權參加討論。
        各族祭祖神代表團前來少昊時,也由這些長老們來迎接。
        20餘位長老看到皋陶族的神鳥圖和大量禮物時,都欣然微笑,而且其中還有一位是早年從皋陶族派遣過來的,對偃師就更加熱絡了,一上來就勾肩搭背的。
        但眼尖的長老還是很快看到了大元的墨龍旗,儘管我們作為皋陶族特邀的代表,已經盡量做到低調,連旗桿都特意做得比皋陶的矮了一米多,站的位置也比皋陶族代表團落後了約100米。
        但這小小的20人的代表團還是引起了巨大的混亂——特別是那面墨龍旗。
        「太昊!……」
        一名長老不能自控地叫出聲來,然後是所有長老的注意立刻被吸引過來,偃師立刻從焦點人物變成垃圾人物——長老們先是不理他,繼而看著偃師的目光就變得複雜起來。皋陶族派駐少昊那位長老把偃師拉到一旁,耳語了許久,才把駐少昊的那一幫長老們拉到一起,20多個鬚髮蓬鬆的腦袋湊在一起,又是一陣嘀嘀咕咕。
        「唔……介個……嗯……內個……」
        不斷有隱約的聲音傳來。
        大元的代表團被晾在一邊,卻不斷看到那一堆腦袋中偶爾透出一道窺探或敵視、懷疑的目光。
        我盡量作出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平平淡淡地,不露出一點煩躁或不安的情緒。
        10來分鐘後,一名長老離隊,向神山那邊洞口走去。
        洞口的平台上,有一塊鋪開的虎皮,上面跪坐著一位中年人,距離太遠,看不清臉,因為跪著,也看不到身高。
        少昊本族的長老們都圍成半圓,站在他身後。
        匆匆跑過去的那位長老跪到他面前,估計是匯報墨龍旗的事,遠遠地我也能看到中年人身後的長老團身形開始晃動,估計又是一波轟動,直到那名中年人回過頭去說了點什麼,那群長老才又重新安靜下來。
        等了許久,大概長老們和那位中年人——我估計應該是少昊族長——已經商量出了一個決定,那位前去請示的長老開始返回來。
        仍然是偃師先得到耳語式指示,才輪到我。
        偃師一臉尷尬像,走到我身邊,吱唔了很久才告訴,讓我稍等一下,少昊族長將單獨會見大元代表團。
        該來的總會來!
        我在心裡輕歎了一口氣。
        本來這次我刻意低調一點,想隨皋陶族人一起瞭解一下和少昊族全面合作的可能,卻沒想過要直接和少昊族攤牌,非敵即友之間,風雲莫測,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兩名長老帶皋陶族的代表團先行前往神山,其他長老留在原地陪著我們,我開始慶幸讓騎兵留在了15里外,否則一定不是目前這般狀態了。
        偃師率團從24塊大石形成的通道中走向山洞,向洞前的中年人跪下,也只是略施一禮就起來,沒有行跪叩大禮。代表團裡的人則將祭禮和送給少昊族的禮物送上,放在洞口的石台上。
        一名長老帶著偃師和十多名代表團成員走進洞內,過了約半個小時才走出來。
        但偃師又再次回到少昊族長面前,不時指向我們這邊,大約是在向族長解釋著什麼。但結果可能是不太理想,那位族長安排一位長老將皋陶族人帶向了帳篷區。
        一名長老打開石台上的一個陶壇,抓出一些粟米,灑在石台上,另一名長老掏出一個大約是木哨的小東西,放在嘴邊吹響了一下。
        接下來的景象讓我大開了一次眼界。
        神山上的樹林內,忽拉拉飛出一大群鳥,至少有數千隻,雲集在石台上,連族長的虎皮上和諸位長老的肩頭都停了不少。
        抓粟米的那位長老開始繁忙起來,不停往石台上灑粟米。
        看得出來,這群鳥已經習慣了享用少昊族的供養,長得都比較肥壯,顯然不擔心少昊族人會對它們不利。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這個層次很高啊!
        雖然從後世標準來看,一個簡單的馴鳥動作並不讓我感覺到特別了不起,但我欣賞這種人鳥相忘無機的境界。
        欣賞了約半個小時的喂鳥工作後,少昊族長終於派遣了一名少昊族長老向我們走來,估計是接待少昊族的時間到了。
        我讓木駝舉起墨龍旗,少昊族長老帶隊,各部族長老隨後,最後才是舉旗的木駝和我帶領的代表團。
        但很快我就看到了皋陶族和大元族得到待遇的不同。
        偃師是通過那道巨石甬道的,我們則只能從旁邊通過。
        少昊族長也改變了位置,沒有跪坐在洞口外的正中間了,而是選了一個偏一點的地方重新鋪了一塊虎皮。
        木駝和他的墨龍旗都被制止在石台外,其他代表才得以上台獻上禮物。
        按剛才偃師的步驟,我也做好了向少昊族長行跪禮的準備,但少昊族長老們制止了我,而是直接向族長那邊過去。
        這時我才發現,族長邊上已經另外放了一張虎皮,並示意我坐下。
        「少昊與太昊多有淵源,元齊族長不用太多禮。」那位族長微笑著說。
        我這才能夠認真打量一下他,可能有大約30歲不到的年紀,頭髮向後紮成一束,臉色紅潤中透黑,國字臉,態度平和,但看得出一種養尊處優的氣質,平和中透出貴氣。
        我納悶了一陣子,才在汗顏中問道:「大元族一向僻處南方,不知太昊是何方部族,與少昊、大元是何淵源?」
        少昊族長一怔,顯然這個答案在他的意料之外。
        「嬴伯愚笨,不知道元齊族長何指?」
        「元齊實在不知道大元與太昊是什麼淵源,還請族長指教。」我暴汗。
        嬴伯回頭看了看同樣一臉迷糊的那群長老,得不到任何暗示或明示。
        有一名愁眉苦臉的長老猶豫了半天,才囁囁嚅嚅地說:「大元族長說是在南方?……」
        有幾位長老顯出若有所悟的表情,嬴伯也微微點頭,重新開始微笑起來,表情比剛才輕鬆了一些。
        他們在說什麼?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08
第七十五章 少昊溯源
   

        看我一頭霧水,嬴伯微笑著為我講起兩族的淵源。
        原來少昊一族,實出於太昊,為示不忘出處,所以名為少昊。
        嬴伯讓其他長老和我的族人都留在洞外,帶著兩名戰士,舉著火把,帶到進到洞中。與皋陶族神山相似的是,正面的石壁上,也鏤刻著一幅巨畫,但這一幅要大得太多。
        上下不過在五米的範圍,但長度我估計得到50米以上。
        正中間是一個人跪坐在地上,頭上有兩隻神鳥——也就是鳳凰在盤旋,周邊百鳥翔集。
        沿左右兩邊,分別是皋陶族、莒族、郯族……等各分支小族的圖騰,大小都在近2米見方,間距也差不多。
        石壁上還有大量雜亂分佈的無數鳥圖,都是一些淺鏤刻作品。
        再往石洞深處,另一面石壁上,卻是一系列「人物連環畫」——每一幅三米來高的圖上,都有一個主體的人形和一些鳥圖,但種類各異。贏伯向我解釋,這些鏤刻圖上,畫的是少昊各代族長,與那些鳥類,都有獨特的經歷和故事,現故老相傳,多數已經散失,但最後一幅,也是鏤刻最早的一幅,卻是和太昊族之間的故事。
        那幅圖上,一個人斜躺在地面上,似睡非睡,又似初醒的樣子,旁邊或站或飛,刻畫了很多只「玄鳥」——燕子。
        旁邊稍遠的地方,有一個「神獸」——看上去像一條異化的蛇,或者蛇和鱷魚的合體,體長,有鱗,有四爪,長吻,無角。看來這就是原始版的「龍」了。
        「神獸」一副惡相,作勢欲撲那躺在地面上的人——也就是少昊族的第一位族長,而那些玄鳥卻是在護著人,有的玄鳥正撲向那只「神獸」。
        這幅圖的傳說嬴伯卻清楚得很。
        在20餘代族長之前,也就是第一代族長的時代,少昊只不過是太昊族內一個比較大的分支,當時的少昊族長,祖父曾是前任太昊族長,也算得太昊族中的「名門望族」。但在太昊族中,勢力最大的卻不是嬴姓的少昊族,而是風姓的一族,那一族中出了無數族長,一直被認為是太昊宗族,其他族不過偶爾有一傑出者,才能擔任一屆族長。
        而少昊族那一位族長成年後,卻德能俱佳,眼看在太昊內的地位聲望遠超過風姓的下一位可能的族長,就任新族長的可能性極大,卻引得風姓長老們恐慌。
        如果少昊僅是出現一位族長也就罷了,在相隔不到兩代間就出現兩位族長的話,那風氏在太昊族內的宗族地位就將不保,在同等條件下風姓子弟優先的慣例就將打破。
        為此,即使是在風氏內部,也發生了強烈的爭執,其他各部族長老更加莫衷一是,亂作一團,有支持風氏的,有支持嬴氏的,這一代的族長之爭就此爆發。
        從單一部族上看,風氏在長老團中有人數比較優勢,但總量上卻是支持嬴氏擔任下一任族長的居多。
        眼看現任族長已經處於彌留之際,風氏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卻無法在長老團爭論中取得明顯優勢。
        風氏一族中有幾個小的分支長老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糾集了數百人,在天明之前,撲向嬴氏即將就任的族長大帳,意圖先斷了其他各族支持的根,再去爭取風氏的優勢。
        由於以前族長之爭都是在長老團內部爭鬥,像這樣用長矛進行爭鬥的還是首例,嬴氏根本沒有任何察覺,更談不上防備。
        但這天早上,在風氏的行軍路上,卻有一大群「玄鳥」被風氏戰士們驚起,飛向嬴氏的帳篷區,其中還有一些飛入了那位族長的帳篷。
        被驚動的嬴氏戰士發現了風氏的部隊,連忙報警,全族得以在襲擊中保全。
        打退了風氏後,嬴氏長老們和族長緊急商量,如何處置這件事。
        有的長老主戰,有的長老主和,也是亂得不可開交。
        嬴氏論戰鬥力,應該不弱於風氏,在當時各部族中,也是唯一能與風氏硬抗衡的。
        但這時族長卻作出了一個決定,既然嬴氏不見容於太昊,就不與風氏族人相爭吧,兄弟之族相殘,是對太昊祖神最大的不敬,也是對嬴氏先祖的不敬。
        讓我們離開這片草地,在遠方另立神山吧!
        相信大地的寬容與廣大,會給嬴氏一個立足之地。
        但祖神不可不祀,以後嬴氏一族,就叫少昊!
        次日的天明後,新生的少昊族近2000人,扶老攜幼,趕著牲畜,在族長帶領下,迎著朝陽,向東進發,遠涉千山,餐風露宿近一個月後,才找到現在這片草原和這個座神山,從此在這裡生存繁衍。
        20多代族長之後,才有了今天的少昊族。
        其時太昊族內的圖騰以「神獸」為主,也有祀鳥的,但少昊族卻因為建族的起因,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玄鳥作為祖神。
        嬴伯指著一幅有鳳凰的圖,告訴我,在第12位少昊族長就任時,有五色鳥來賀,有長老視為大祥之兆,後遂改祭祀玄鳥為祭祀五彩神鳥。
        但玄鳥也處於所祀各鳥中,並在後來分封各族時將其分祀給莒族,讓其擁有單獨的神山。
        但在偷襲中死傷上百人的風氏一族並不甘心就此作罷,風氏中有一大分支,竟率其他支持的部族,糾集男女戰士上千人,尾隨遷走避讓的嬴氏,一直追殺不休。
        嬴氏一族讓無可讓,先是防禦,後來乾脆反擊,將來襲的敵人反而打得七零八落,連逃回去的可能都沒有,而是分散向東逃竄了,其中最大的風氏一支竟被嬴氏追殺了一個冬天,聽說是往東逃到海邊後,又改向北逃了,並在北方發展出了一個不小的部族。
        嬴伯介紹完少昊的歷史淵源之後,語氣一轉,問道:「元齊族長知道大元的神獸是哪裡來了的嗎?」
        我心下恍然,原來他們將我們的墨龍誤認為是逃到東南方的太昊一族遺種了。
        但此事也無可置辯,難道跟他說這是從萬年後帶回來的?
        我只好裝傻。
        這更堅定了他的認知,認為剛才他和長老們猜得不錯。
        「其實少昊一族從來沒有間斷過對太昊祖神的祭祀,只是不到太昊神山罷了,元齊族長請看這些祭物。」他指了一下神獸圖前地面的獸骨。
        「大元族今天到少昊到,盈伯大致已經知道元齊族長所為何事了。」少昊族長對自己的判斷很自信。
        靠!我所為何事?連我自己都還不知道啊!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09
第七十六章 兄弟之族
   

        「20餘任族長以來,少昊族對太昊的的仇恨已經消散,所餘的還有不少宗族之情,要不是始祖有遺訓,早就有長老又要回太昊祭祖了。」盈伯對我微笑道。
        「但可能是由於同樣的原因,太昊後來也再沒有人踏上過少昊的草地。」
        「現在有草原東方和南方的太昊族人想要回到神山去,少昊是必經之地,盈伯以少昊族長名義保證,絕不留難太昊族人。」
        我儘管的確不知道大元族人是如何來的,但想來多半與太昊、太昊之爭無關,要不是這一面墨龍旗,這些大族之間的恩怨中,哪裡輪得到大元族長來瞭解這些深埋了多年的隱秘!
        但事到這一步,要是給盈伯一個不認帳,恐怕這種親族相認,就會立即變成骨矛相向,大元族的騎兵們,多半就只能給我報仇了。
        何況有一個大族身份,至少換得盈伯不讓我向他下跪,這筆生意也不虧啊!
        再說了,我來是為了什麼,不正是要借用這些大族的資源麼,天賜良機就在眼前,還有放過的理由麼?
        「元族代表族人,謝謝少昊族長的寬廣胸懷!」
        「大元族若能得歸祖宗神山,一定盡力消除兩族間的仇嫌,讓太昊與少昊兄弟相處!」我盡量做出慷慨激昂的感動樣子。
        「好!元齊族長若能促成兩族以兄弟往來,以後便是我盈伯的兄弟,是我少昊族的長老!」盈伯情緒激動起來,並帶著我,到石壁上的神獸前跪下,將這話重複了一遍。
        「元齊發誓,若使大元族能歸太昊神山,必不負今日盈伯族長之意!」我也拿出三國水滸那一套。
        對後世人來講,這種大哥小弟的套路,那是比較系統滴,還怕蒙不過你一萬年前的族長?
        等我們大笑牽手從洞中出來時,已經是兄弟相稱了。
        洞外的N個大大小小的老頭子們看得瞠目結舌,不知道剛才在洞中發生了什麼事。
        汗!要不是還有兩名戰士隨行,搞不好以為發生了「洞中斷臂山」情節。
        但還是有不識時務者。
        一名老頭子踩著碎米步跑到盈伯面前,跪下叩頭,聲嘶力竭地高叫——我高度懷疑他也同時在叫給其他少昊族人聽——「族長啊!大元族乃是我少昊的仇人啊!是他們殺傷了我萊夷族人,搶走了萊夷人的牛羊啊!」
        我不禁一臉尷尬,這個問題倉促之間倒也不容易一兩句話說清。
        還好公道自在人心,皋陶族的長老木杖一揮,指著那名萊夷族長老,怒斥道:「那你萊夷族在我皋陶族傷人搶牲畜的事又該如何算?要不是大元族人解救,我皋陶已經被萊夷滅族了!」
        「萊夷皋陶,乃是兄弟之爭,為什麼讓外族插手?」萊夷長老也火大。
        「住口!」這次卻是盈伯發飆了「兄弟之爭!忘了始祖遺訓了嗎?」
        「都回帳去!」
        盈伯沒讓他們再爭下去。
        但從石台回帳途中,我還是能明顯地看到,長老們自覺地站成兩個陣營,有的站在萊夷長老那邊,有的站在皋陶族長老這邊。
        「唉!兄弟之爭!」盈伯臉上不再像初見時那般從容恬淡了。
        回到帳中,各部族長老不再跟進來,只有少量的少昊族長老跟進了少昊大帳。
        我抓緊時間把大元和萊夷族的紛爭由來向盈伯作了一個說明,並講到主動迴避萊夷與皋陶之爭,直到皋陶不支求助才參與進來的整個過程。盈伯臉上波瀾不起,聽到後來開始微笑,末了又是長歎一口氣。
        「說是兄弟之爭,卻又是血染草原……!」
        「10多代族長以後,少昊已經開始淡忘與太昊的仇恨,只想兄弟之族相處。在分封萊夷族時,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萊夷族人放不開對太昊族的仇恨,與當時的少昊族長老們不合。所以分封時的少昊族長令其祀鷹鷙,是得到萊夷族長允可的——也不過就是因為鷹鷙專克蟲蛇,有針對太昊之意。多年來萊夷族人一直以追殺太昊族後人為己任,多數在東方的太昊族人已經被他們趕入大山中,有一支風姓的更被趕到大山北方的草原中。」
        「當年萊夷一支也認為有不少太昊族人逃到了海邊的南方森林內……」盈伯看了我一眼,見我沒什麼異常,才接著往下說「所以就在南方的森林外建立了部落,當然難免與大元族衝突了!」
        「是了,我看到萊夷的一支在往北方很遠的草原上遷,難道是去……?」我沉吟道。
        「一定不錯了,看來萊夷人還是放不下啊!」盈伯歎道。
        我心中一動——這不是給我現成機會嗎?我正要找萊鷹算賬,卻不知道將來怎麼跟這個新認的「兄長」交待,太昊族的後人,這個身份不正好用嗎?
        但在開始流血之前,我還是盡最後一次努力!
        「為免去兄弟相爭之痛,請兄長召回這批萊夷族人!」我從跪坐變為跪伏。
        盈伯臉上變色。
        「我若能召回他們,當年的少昊族長又何至於將萊夷族人分封出去。這件事還是由你大元族去處理吧!但謹記在萊夷族內仍有不少長老以太昊族為尊,不可趕盡殺絕。」
        看來盈伯從我們幫皋陶族擊退萊夷人這件事中,瞭解到了我們的實力。
        這個滑頭!
        「謹如兄長之言!」
        出了少昊族,我並沒有打算立即向北方進軍。
        既然風氏一族在那邊有了多年的發展,應該不會太差吧,希望他們能頂得住萊夷人這個冬天的侵擾。
        我卻想立即用好「太昊後人」這個身份,前往太昊一探虛實。
        按盈伯指示的方向,我帶著大元騎兵,在20里外遠遠繞過少昊族集中區,穿過少昊族的遊牧區,向西南方向進發。
        從地理位置分析,少昊已經在魯西南,從少昊再向西南,應該進入的是安徽還是河南?
        我對此一點把握也沒有,不過我想,有了我的存在,後世這些省份還有沒有都成問題,還介意什麼?
        先找到太昊族再說吧!
        目標——太昊族!
        「出發!」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09
第七十七章 太昊神山
   

        看來還是少昊族太保守,始終謹守著先祖不得向西發展的遺訓。
        而太昊族就沒有這些條條框框,一直在向東發展。
        我們出發的第二天,就見到了第一個太昊部族,按距離算,最多100多公里,也就是按原始人步行的速度六七天的樣子。
        就算沒有我介入,再過幾年,少昊太昊也會碰到一起。
        當我們的墨龍旗出現在一個小部落時,引發了巨大的轟動。
        這個小族出現在我們視線中時,顯得非常不堪,不到100人的規模,20餘個破敗的帳篷,不到3000頭牲畜。站在帳篷外的族人膚色泛黑,頭髮凌亂,連身上披的像樣的羊皮都沒有幾塊。
        看得出來生活豐常窘迫。
        當我們120騎的軍隊靠近時,聽得到有人高呼「嬴氏族人來了!」,頓時引發一陣狂亂,逃得人仰羊翻。
        但他們的村長還是比較靈光,看到了我們的墨龍旗,戰戰兢兢地走上前來,大聲問:「你們是太昊族還是嬴氏的人?」
        我怔了怔——我們偏偏兩者都不是。
        但盈伯如此肯定我的身份,不用白不用。
        「我們是當年追殺嬴氏的太昊族後人,這次是來尋找始祖的神山!」
        村長這才放下心來,又恭敬地走到木駝馬前,向墨龍旗跪下,行了叩禮,才起來邀請我進帳篷。
        我問起這名村長的姓名,卻是叫任茂,不是我所想像的風姓。
        一問之下,才知道太昊如今衰敗得不成樣子。
        原來自少昊族分割出去以後,風氏主力又追擊沒有回來,其他各族勢力錯綜複雜,實力大小不均,都不像風氏或嬴氏有壓倒各方的力量。
        群龍無首,自然大亂,為控制神山,各族相互攻伐,戰亂了數十年,先後換了三四十位族長,連各小族都不大知道現在的族長是誰,有的小族乾脆敬而遠之,明知自己實力不夠,逃得遠遠地,以免被迫隨相對較大的族站隊廝殺。
        像我們遇到的這個小族就是任氏的一個分支,為了不被大族捲入,不得不率族人北遷,卻由於遠離了山地和大族,艱難地對抗猛獸,有時甚至是洪水和天火,人口一直不得增長,處在長期的困窘中。
        我不禁心下憫然,對這個小族的處境深感同情,最後在臨走前,以太昊族後人的身份,留給了他們五張弓和200支箭,以及五張籐網和兩張麻繩網,具體使用方法也略作示範。
        然後在村長指引下,向太昊族神山方向奔去。
        這一路上,每一天基本都能在草原中發現一兩個小部族,我已經沒有時間再去一一過問,都是遠遠看見,遠遠掠過,估計能聽到的故事都差不多。
        草地上不時會有一些小河,從大致走向上看,應該是淮河在河南或者安徽境內的支流,河面都不寬,最多也就100來米寬,河心淺處深度在1米多一點,我們都很輕鬆地涉水而過,這裡的水網交錯密度和蘇北那邊有得一拼。
        五天後,草原右邊出現了淺丘陵區,草地上倒處有數米的平緩起伏,按盈伯和任茂說的位置,我們離目標不是太遠了。
        但最終還是在不停地向路過的小部族問道,才在十一天後到達太昊神山所在地。
        出乎我的意料,這座「神山」不過是一座數十米高的小土丘,其中一面有裸露的石壁,石壁上遠遠就能看見有淺鏤刻的圖案,不過距離太遠,看不真切。
        石壁所在的土丘周圍,或遠或近地分佈著十一個相對比較集中的帳篷區,按我的經驗,總人口應該也在2500人左右。
        但從帳篷的質量來看,比少昊族那是差了不只一個檔次,像少昊族長老所在的那種大帳,連一個都沒有。
        而且在距離壁刻比較近的地方,近300米內沒有一個帳篷,周圍只是均勻地分佈著四個比較集中的帳篷群。
        木駝騎在馬上,高舉墨龍旗,走在隊伍最前面,我帶著118名騎兵,以兩騎為一橫排,成兩路縱隊,緩慢地走向太昊神山。
        還在兩公里外,這個隊伍就驚動了所有太昊族人。
        給他們帶來第一個衝擊的是我們覆蓋籐甲的奇怪裝備,然後是如此整齊的騎兵隊伍,最後才是墨龍旗。
        從我們眼中所見,太昊族還沒有馴馬,如果我們的騎兵不是按隊列緩緩前進,而是縱蹄狂奔的話,此刻族中已經亂成一團了,有如之前我們所見到的小族一樣。
        但離得近的一些族人已經看清了墨龍旗,在木駝的馬經過時跪伏在地上。
        壁刻周圍的四個帳篷區內走出了近50位長老,聚集在壁刻前的石台上遠遠看著這支隊伍,卻沒有看出哪一位是族長。
        當木駝靠近壁刻面前的空地邊沿時,我叫他停了下來。
        周圍的太昊族人漸漸聚攏,在騎兵隊伍兩邊形成一個通向那塊空地的甬道。不斷有人在靠近木駝,並向墨龍旗跪下。
        那50來位長老聚在石壁前,頭碰頭地商量了一陣,才有五位長老離開石壁,向我們走來。
        「你們是哪一族的人?」為首的一位長老問道。
        「我們是當年追擊嬴氏的太昊族後人!」我縱馬上前,大聲回答。
        這些天來,不斷有太昊族人向我們問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得比較熟練了,騎兵們也已經聽慣不驚。
        「嘩!……」一片嘈雜聲迅速傳遍了帳篷區,所有在我附近的太昊族人都面面相覷,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驚訝。
        「嬴氏已經建立了少昊族,有了自己的神山和草原,我們已經和嬴氏和解,並由我大元族族長元齊,率本族後人,前來祭祀太昊始祖神山,請問哪一位是太昊今天的族長。」我故意地想把水攪得更渾一點,儘管我已經知道這一任的族長還沒有選出。
        「這麼說你們不是風氏的後人?」一位長老聽出了至關重要的信息。
        「不是!」我很肯定地回答。
        開玩笑,這要是一回來就以太昊正宗自居,不要說以後風氏不答應,我大元族的族人也不會答應。
        「噢!……」那五位長老顯得輕鬆了一點,但表情彷彿又有點失落。
        「那請元齊族長去祭祀神山吧。」為首的一位長老終於開口。
        「請問族長是哪一位?」我問道。
        按規矩,應該是由族長接待來訪的族長,特殊情況下才由長老代表。
        五位長老的面色豐富無比,轉眼間紅綠黃白黑都有了。
        最後為首的長老才說:「唔……介個……太昊族暫且沒定族長,由長老在處理族中事務——元齊族長是否可以先祭祀祖神再詳談此事?」
        有什麼不可以當眾說的?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09
第七十八章 - 族長之爭
   

        將馬交給木駝,我帶著20名戰十,徒步前往大昊祖神壁刻。
        墨龍旗由我執掌,身後排成兩列的戰士帶上各種祭禮和禮物,包括陶器、粟米、海鹽等等。
        石壁前的長老們看著我舉的墨龍旗,自覺地站到兩邊,形成一個通道,讓我走向石壁。
        回到原始以後,這個壁刻是我所見過唯一在後世有印象的「作品」:兩個人首蛇身的神像,一男一女,蛇尾相纏,裸上身,獸皮裙遮腰,高度在10米左右,正面俯視著下面的長老和族人。
        兩邊的石壁上,有無數的蟲、蛇、鳥類淺鏤刻圖案,但最大的形體也不超過2米,在這兩個近10米高的祖神面前,就顯得很渺小了。
        我把祭禮放在神像下的石台上,一一擺開,扶著墨龍旗,在神像前雙膝著地跪下,向太昊祖神禱謝:
        「偉大的太昊祖神,在您的庇護下,因族內相爭遠離神山的後人,終於又能奉祭祀於神山,太昊族人沒有因猛獸或洪水而湮滅,太昊族的子孫繁衍到了天邊和海邊的草原。」
        「願偉大的祖神庇佑您的後人,讓太昊族更加強大和繁盛!」
        「太昊子孫元齊謹備祭禮以奉!」
        跟著我跪在石壁下的各族長老們臉色數變,卻未置一言。
        祭祀後,長老們將我和木駝引到石台的右側的一個角落,墊上獸皮跪坐下來,看來各族長老們連個「辦公室」都沒有。
        「太昊是草原上的大族,為何連族長都沒有?」我不客氣地首先發問。
        長老們默然。
        半晌後,一名長老才說:「自上一任族長在春天去世後,各族也想推選出新任的族長,但風氏一族已經不存,各族又不能就族長人選達成一致。所以空缺至今。」
        這時有一位長老忍不住抗議起來:「本來我們都選出了族長,就是你們兩族不肯同意,才會搞成這樣!」
        「那選我們任氏的族人。你們為什麼又不同意呢?」
        「你們那位族長會做什麼?讓他和我們的族長比較一下,去挑戰狼群!」
        「我們的族長可以一個人殺死一頭野豬,你們族長做得到嗎?」
        「上次那頭野豬是你們族長殺死的嗎,要不是野豬從崖上掉下來,差點砸死你們族長,他能夠殺死野豬?」
        石壁下頓時吵成一團。
        「可惜風氏已經沒有後人,要不哪裡會爭成這樣?」一位長老長歎道。
        「誰說風氏就沒有後人?」我反問。
        ......
        頓時,石壁下靜默一片,再無一句爭吵,所有目光都聚到我身上。
        「風氏還有後人!」半晌。一位長老高呼道。
        「風氏不是被贏氏殺光了麼?」
        「元齊族長沒有和風氏在一起麼?」
        「風氏在哪裡?」
        「風氏為什麼沒有回來?」
        「風氏的族長要回來嗎?」
        石壁下又是一片混亂。
        「風氏在多年前就和我們分開了,現在遙遠的北方草原上建立了一個部族。」我答道。
        為首的長老大聲叫道:「這還用爭麼,去迎回風氏族人,再行推選族長就好了!」
        又是一片沉默,尤其是幾個剛才爭得最凶的長老,看來風氏一族在多年後,還是在太昊族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個紛爭不斷的部族,對我的大計是不利的。
        只有讓太昊族盡快地平定下來,進而密切太昊與少昊的聯繫,提升兩族的生產水平。利用遠勝於大元的人口力量,才能達到文明總量與質量的在這個時代的最大化。
        「贏氏的族人會讓我們去迎回風氏麼?」一位長老囁囁嚅嚅地問道。
        看來不僅是有的部族不歡迎風氏回歸,還懾於贏氏一族的戰鬥力。
        「我已經到過贏氏建立的少昊族。族長贏伯親口承諾,如果我太昊族在東方的後人要返回太昊族。少昊族絕不留難!少昊族願意放下仇恨,成為太昊的兄弟之族!」我面向所有長老,大聲地宣佈。
        「那風氏為什麼不和你們一起回來?」
        「風氏在遙遠的北方,如果走路的話,需要3個月以上。加上現在還有另一支贏氏族人——祀鷹鷙的萊夷人,還沒有放棄對太昊族人的仇恨,還在向北方去與風氏為敵。所以如果要風氏回歸,就得派遣戰士去擊退萊夷人,並帶回風氏一族。」我對他們分析道。
        再次沉默。
        「我元齊不願看到太昊族再有紛爭,願意率族人前去,迎回風氏。還有哪些部族戰士願意隨我前往?」
        仍然沉默。
        「我太昊族牲畜遍佈草原,族人連狼群、野豬、虎、豹子、熊都疲於應付,還哪裡有戰士能去對抗少昊戰士?」一名長老無奈地說。
        我這才注意到,太昊族戰士還沒有弓箭和魚網。
        看來迎回風氏的任務,又只能由大元族騎兵一力承擔了。
        我們的時間有限,現在已經進入十月,要在新的一年春播之前將風氏迎回,並將農業生產快速地在太昊推廣,就得立即往北方進發。
        而我還得返回貿易城,帶上還沒有完全訓練好的300多名騎兵。
        時間有限,來不及傳授弓箭技術——加上我不知道去迎接風氏這段時間內,還會有多少族內紛爭,一旦有了弓箭,說不定回來時就沒有這麼多人了。
        但我還是讓木駝他們紮好營帳,在十天之內教會太昊族人學會制做和使用魚網。
        十天後,太昊族人開始在附近的河中捕到了不少魚,同時畜欄也在我的指導下加固上了帶刺的籐條,大大增加了防禦猛獸的能力。
        臨行前,我把長老們都請在一起,跪伏在太昊一族始祖神像壁前,和他們一起發誓,在風氏回歸之前,不得再發生內鬥。
        這樣至少我能離開得放心一點。
        在風氏一族的強大號召力和對祖神的無上尊崇前,這些長老們基本上不會有明確的反對意見,希望在我離開後,他們能遵守這個諾言。
        然後我帶上120騎,暫別太昊族,開始返回貿易城。
        現在,大元文明將擁有前所未有的人口資源,發展中不可逾越的一個瓶頸,將有可能在迎回風氏以後,得到圓滿的解決。
        相信在迎回風氏之後,我元齊在太昊、少昊兩族內總有一席之地了吧!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0:10
第七十九章 - 風氏一族
   

        木駝知道終於將要對萊夷作戰,一路上跑得極為歡騰,墨龍旗在他手中高高飄起。
        但我還是得先去向盈伯說明我在太昊族接到的任務。
        「既然難免衝突,我盡量約束其他部族,不要捲入萊夷與大元之爭——但元齊族長還記得對我的承諾麼?」沉默了許久,盈伯說道。
        這個滑頭!說明了就是不讓此事又擴大為少昊與太昊之爭罷了。
        「謹如兄長所言,元齊必信守承諾」我跪伏告別。
        不過萊夷,我多殺你一個,不算得背信吧?
        我在心裡對自己說。
        回到貿易城,木駝緊急召集所有騎兵,讓我分配任務。
        共計約600名騎兵中,我只打算帶走300名騎兵和400匹馬。
        這是一次遠征,敵人有以逸待勞的優勢,我們也必須節省馬力,多出的100匹馬是供騎兵們輪流使用的。
        當然所需要的物資也不少,總得有一些馬專作運輸之用吧。
        大元三城留下了200匹馬和300名騎兵,主要工作已經轉變為開展海鹽運輸貿易。
        因為除了秋收後才開建的「漢土城」,大元城、貿易城、有窮城都有足夠的防禦和生產能力,不需要再遠程運輸粟米和陶器了。
        這使得我的機動能力大為增加,才得以抽出如此多的騎兵從事一次遠程奔襲。
        十月30日,天剛拂曉,我率300騎站在宗廟門口的廣場上。木駝高舉墨龍旗,滿面紅光,連胯下的馬也不安份,不斷地躍起踏地。
        我面對著墨龍旗,問所有騎兵:「萊夷殺我大元族人,毀我大元新城。這個仇要不要報?」
        「要!」
        「如今我大元族已經是太昊族的一員,萊夷將去攻擊太昊風氏族人,我們能不能答應?」
        「不能!」
        「大元萬歲!」
        「大元萬歲!」
        「出發!」
        「出發!」
        300騎如一道狂飆,跟在我和舉著墨龍旗的木駝身後,捲出貿易城,奔向北方的大草原。
        記得上次萊夷人渡過了一條由南向北的河,並且是自西向東渡過的,為了避免在靠近入海口的位置被阻隔,過了莒族的區域後,我就選擇了略偏東北方向前進。
        途中經過了不少小河。不知道哪一條是上次那條的源頭,但從大致方位看。應該是不需要再眼睜睜看著象兵過河了吧。
        九天後,我們在一個小族那裡聽到了萊夷人的消息。
        據說一個有長鼻巨獸的強大部族和一個北方大族已經打了好久了,但並沒有哪一方覆亡的消息傳來,看來戰鬥還在繼續。
        從這個小族牧人所形容的距離來看,戰場離我們應該只有200公里左右,兩天內我們應該能到達。
        木駝兩眼發光,要不是我勸阻,晚上他也想帶一隊戰士先行出發。
        那可不行,大戰之前。重要的準備工作之一就是儲備馬力。
        兩天後的早上,按距離估算,應該靠近戰場了。
        我讓戰士們準備好弓箭。
        50名戰士負責照看備用的戰馬,不用投入戰鬥,另有50名戰士作為偵察隊,分為十組。呈扇形向前方分出。
        200名戰士作為主力,勻速向戰場靠攏。
        兩個小時後。十個小組回來了三組,報告的都是共同的信息。
        在前方約10公里外,森林和草原的交界處就是戰場,但此時的戰場一片風平浪靜,雙方都沒有任何舉動。
        在林中小心地推進約六公里後,將雲龍交給木駝,我隨偵察隊小心翼翼地靠近森林邊沿,向雙方的中線靠近。可以看到萊夷族人的戰象正在草地間的小河裡戲水。秋末的河水已經有一點寒意,但萊夷族戰象和戰士們似乎沒有什麼感覺。
        草地上有被破壞的畜欄的痕跡,處在萊夷人的營地邊上,我猜測那是被破壞的風氏族人原來的基地。
        在林中潛進了約4公里後,可以看到一公里外有隱隱約約的帳篷群,粗略地數了一下,大約有100多個破敗的帳篷,按我的經驗,應該總共有500來人的樣子,林中還傳來牛羊鳴叫地聲音。
        前方約500米處,有幾名戰士在站崗。
        看來風氏族人在平原上的確不是象兵和萊夷人的對手,連放牧的草原都不能保住。不過顯然風氏也找到了在象兵面前自保的辦法——利用茂盛的叢林,戰像在這樣的叢林面前也無計可施。
        但這卻不是長久之計,從風氏族人的處境來看,就比萊夷族人差太多了。在遊牧時代,失去了草原的部族,哪裡還有生存下去的足夠條件?
        除非他們能在下一個春天第一時間能夠有足夠的種子種下粟米。
        但在林中開荒也不容易啊,那得砍倒多少大樹才行。
        不過有我們的的支援,相信風氏一族不需要在這個地方學習農業了,溫暖的南方才是他們真正的家。
        我伏在草叢中,叫一名偵察騎兵回去讓木駝將墨龍旗帶來——我從風氏族人的帳篷上看到了原始版「龍」形狀的圖騰畫。
        帶著墨龍旗,我和五名戰士小心地向風氏族人靠攏,如果不是也看到他們的圖騰,以及之前盈伯的介紹,我也不能確定這是不是太昊後人,但從規模上看,應該就是風氏族人了。
        當年太昊各族敗逃的後裔們,剩下的多半都應該死在叢林中或草原上了吧,能在一兩百年後還有這個規模的,恐怕也只能是風氏了。
        很快,我們就被那些站崗的戰士們發現了。
        但看到我們手中沒拿武器,還舉著一幅墨龍旗,風氏戰士們的敵意迅速緩和下來。
        我走上前去,讓木駝說明來意,並介紹了我的身份,那幾名風氏戰士立即跪伏在我腳下,行了叩禮。
        「是太昊各族的代表,前來迎接風氏一族回歸神山!」披著一塊破舊羊皮的長老手扶木杖,聽到這個消息,全身顫抖,淚流滿頰。
        「元齊族長稍等,風余這就將其他長老們帶來!」他在顫抖中匆匆走向密集的帳篷區。
        不一會兒,墨龍旗前跪伏了一堆「衣不蔽體」的老頭子。
        不過我關心的卻是另一個問題:「你們的族長呢?」
        「幾天前戰死了!」一名長老嘶聲答道。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