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驅車古原
太昊倒諸城間的交通線路,主要是在大河之南的廣袤平原上,只是渡銅碼頭進入少昊地界以後會變得崎嶇。經過函谷關以後,姜氏、公孫氏所在的關中之地也是千里平原,可以讓馬車暢行無阻,但南方就不行,過由族關口進入由族地盤以後,隔不多遠就有丘陵起伏,再南一些還有後世的南陽平原,不過那裡現在連一個聚居部族都還沒有,所以馬車的主要應用應該在北方。南人舟楫,北人車馬,本來就是後世中華之地的特點,我也沒有可能去改變。
目前需要發展馬車有至少三個必要性:
第一是通過馬車加強與諸族間的聯繫,為以後諸族的共同發展提供更為便利的交通條件。太昊每年巨量的物資要發往南方諸城,還有與北方諸城的交易也在加強。大量長途運輸目前還只能*牛車,南方也就罷了,北方原本是可以更快一點的,還有人員的往來也逐漸頻繁,除了壯年戰士以外,還有大量年長的長老和婦孺需要長途旅行,交通提速已經是進一步加強貿易往來的必要條件。
第二則是太昊現有的發展已經讓牛車的運輸速度大大落後於生產需要。太昊在我離開的這兩年內又有了更快的發展,耕種的土地已經達到近20萬畝,人均達到15畝以上,人均年產量達到2噸左右,物資相對豐饒。這就讓太昊的生產範圍大為拓展,最遠的耕種地已經在20里以外。沒有馬車,連長老們巡視一下他們在20里外屬於本部族的免稅莊稼地都耗時良久。
第三是加強太昊的諸城整合與管理,沒有發達地交通,就沒有可能建立強有力的管理。距離的因素會讓太昊所屬諸城與太昊政治、律法之間的聯繫變得淡薄,這對太昊以後邁向一個「國家」的形態是極大的障礙。這次諸族長老和城主到太昊來,也讓我意識到,需要進一步密切聯繫,為太昊的下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發展馬車還有三個成熟條件:
一個是基於低成本的考慮,太昊到人口最多的其他兩族都在馬車可以通行地範圍內。從太昊到少炎或者姜氏、公孫氏,沃野千里,幾乎都不需要修路,這讓發展馬車的硬件成本大為降低,馬車對地形的要求比牛車苛刻得多。稍有坎坷就難以通行,築路所需要的巨大人力成本是我現在還不能夠負擔地。
二是太昊目前的青銅存量和技術水平足以支撐馬車的發展,馬車對車身構件地質量要求更高,對青銅的消耗量大約是牛車地四到五倍。大量的木構件得用青銅取代,這也需要相對較高的青銅冶煉和鍛造技術,這些技術目前在太昊已經基本具備。
第三是過剩的馬匹。通過木駝、土句與翟族人之間的交易。大量馬匹不斷流向太昊,受傷或者較弱的馬匹足以支撐起馬車的發展需求。這個條件在太昊已經成熟。目前太昊已經擁有近4000匹馬。除了諸城分享的以外,太昊城就有近2800匹,其中400多匹是不能勝任騎兵的基本需要地。
但減振成了目前橫在我和土魯面前的一個重大難題,速度提高以後,地面的輕微不平整都會傳遞到車廂裡,牛車沒有這個問題,馬車就麻煩得多。在拗斷了N根青銅板之後,我終於放棄了採用金屬減振地想法。
車輛的減振主要有兩條思路,一是在車軸與車廂之間地承重件上增加一個彈性部件。如彈簧或板簧,另一個則是在車廂內的座位上採用彈性座墊,這個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到的。
前一個方法在後世採用的基本上都是金屬部件。現在證明已經行不通了,繞制彈簧或製作板簧都不是青銅的專長。只好在後一個方法上多下一些功夫。車廂的主要聯接都採用了青銅加固,承受衝撞的能力大為增加,但人不是青銅或木板,撞得太多是不行的。
太昊11年6月中旬,一輛嶄新的車在太昊城廣場上亮像。
與牛車相比,這是第一輛採用了青銅鑄造整個車輪的車子,雖然外面還包了一層木頭,但強度已經不可月日而語。車軸的頸部也完全採用了青銅,這比木芯的耐衝擊得多,車廂的每一塊木板都是採用的#頭聯接,在四個角上的立柱則以青銅包了端部,不會否輕易散開。車廂頂上用一根曲銅柄支撐起了一柄「傘」,這樣的結構看上去非常輕盈美觀,在這點上我抄襲了後世秦漢時代馬車的設計特點。
前方的轅也比牛車的細而短,因為這輛車的載重要比牛車輕得多,所以不需要那麼粗壯的車轅,車廂的厚度也因為青銅的加固而減薄。但車廂內部的設計卻顯得比較奢華:底部用籐條編織了兩層中空的」筐」形墊,面上再鋪一層獸皮,這讓乘座的人好過得多。
剎車不再設在車轅處,而是通過一根槓桿控制了一塊銅片,駕車者可以通過壓槓桿使銅片壓緊車軸,車軸上的一個粗糙的環帶會讓這個磨擦力增大,從而使車停下來,這在以前採用純木軸時所不敢想像的。
好奇的族人看到族長在這輛車前後繞來繞去,就知道這車不同凡響,廣場上很快聚集了數百「閒人」觀看。但這車除了外觀輕盈美觀以外,族人們都看不出異樣,直到我將一匹馬牽到原來本是牛的位置。
「馬拉的車?!」這下子族人們來了勁,要在以前,馬可都是太昊軍隊的專屬物品,部族族長或長老要用還得管軍隊借,用來拉車是不可想像的,再說以前的牛車多笨重啊!用馬拉?太浪費了吧!
在城內,這輛馬拉的車還只是讓族人們好奇了一陣,到了城外的空曠地帶,馬車漸漸加速,塵土在車輪後揚起,才讓我和土魯開心難抑,試駕車的是太昊的熟悉牛車「駕駛員」我和土魯則騎馬跟在一旁。
「慢點!夠快了!不用再加速了!」我在馬背上大吼,這時車已經有了明顯的顛簸。
馭者一收馬韁,車速開始減慢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