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始部落當村長 作者:老酒裡的熊 (已完結)

 關閉
kevin1217 2011-10-2 09:34:02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84 269364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9:26
第三百一十一章 驅車古原
   


    太昊倒諸城間的交通線路,主要是在大河之南的廣袤平原上,只是渡銅碼頭進入少昊地界以後會變得崎嶇。經過函谷關以後,姜氏、公孫氏所在的關中之地也是千里平原,可以讓馬車暢行無阻,但南方就不行,過由族關口進入由族地盤以後,隔不多遠就有丘陵起伏,再南一些還有後世的南陽平原,不過那裡現在連一個聚居部族都還沒有,所以馬車的主要應用應該在北方。南人舟楫,北人車馬,本來就是後世中華之地的特點,我也沒有可能去改變。
    目前需要發展馬車有至少三個必要性:
    第一是通過馬車加強與諸族間的聯繫,為以後諸族的共同發展提供更為便利的交通條件。太昊每年巨量的物資要發往南方諸城,還有與北方諸城的交易也在加強。大量長途運輸目前還只能*牛車,南方也就罷了,北方原本是可以更快一點的,還有人員的往來也逐漸頻繁,除了壯年戰士以外,還有大量年長的長老和婦孺需要長途旅行,交通提速已經是進一步加強貿易往來的必要條件。
    第二則是太昊現有的發展已經讓牛車的運輸速度大大落後於生產需要。太昊在我離開的這兩年內又有了更快的發展,耕種的土地已經達到近20萬畝,人均達到15畝以上,人均年產量達到2噸左右,物資相對豐饒。這就讓太昊的生產範圍大為拓展,最遠的耕種地已經在20里以外。沒有馬車,連長老們巡視一下他們在20里外屬於本部族的免稅莊稼地都耗時良久。
    第三是加強太昊的諸城整合與管理,沒有發達地交通,就沒有可能建立強有力的管理。距離的因素會讓太昊所屬諸城與太昊政治、律法之間的聯繫變得淡薄,這對太昊以後邁向一個「國家」的形態是極大的障礙。這次諸族長老和城主到太昊來,也讓我意識到,需要進一步密切聯繫,為太昊的下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發展馬車還有三個成熟條件:
    一個是基於低成本的考慮,太昊到人口最多的其他兩族都在馬車可以通行地範圍內。從太昊到少炎或者姜氏、公孫氏,沃野千里,幾乎都不需要修路,這讓發展馬車的硬件成本大為降低,馬車對地形的要求比牛車苛刻得多。稍有坎坷就難以通行,築路所需要的巨大人力成本是我現在還不能夠負擔地。
    二是太昊目前的青銅存量和技術水平足以支撐馬車的發展,馬車對車身構件地質量要求更高,對青銅的消耗量大約是牛車地四到五倍。大量的木構件得用青銅取代,這也需要相對較高的青銅冶煉和鍛造技術,這些技術目前在太昊已經基本具備。
    第三是過剩的馬匹。通過木駝、土句與翟族人之間的交易。大量馬匹不斷流向太昊,受傷或者較弱的馬匹足以支撐起馬車的發展需求。這個條件在太昊已經成熟。目前太昊已經擁有近4000匹馬。除了諸城分享的以外,太昊城就有近2800匹,其中400多匹是不能勝任騎兵的基本需要地。
    但減振成了目前橫在我和土魯面前的一個重大難題,速度提高以後,地面的輕微不平整都會傳遞到車廂裡,牛車沒有這個問題,馬車就麻煩得多。在拗斷了N根青銅板之後,我終於放棄了採用金屬減振地想法。
    車輛的減振主要有兩條思路,一是在車軸與車廂之間地承重件上增加一個彈性部件。如彈簧或板簧,另一個則是在車廂內的座位上採用彈性座墊,這個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到的。
    前一個方法在後世採用的基本上都是金屬部件。現在證明已經行不通了,繞制彈簧或製作板簧都不是青銅的專長。只好在後一個方法上多下一些功夫。車廂的主要聯接都採用了青銅加固,承受衝撞的能力大為增加,但人不是青銅或木板,撞得太多是不行的。
    太昊11年6月中旬,一輛嶄新的車在太昊城廣場上亮像。
    與牛車相比,這是第一輛採用了青銅鑄造整個車輪的車子,雖然外面還包了一層木頭,但強度已經不可月日而語。車軸的頸部也完全採用了青銅,這比木芯的耐衝擊得多,車廂的每一塊木板都是採用的#頭聯接,在四個角上的立柱則以青銅包了端部,不會否輕易散開。車廂頂上用一根曲銅柄支撐起了一柄「傘」,這樣的結構看上去非常輕盈美觀,在這點上我抄襲了後世秦漢時代馬車的設計特點。
    前方的轅也比牛車的細而短,因為這輛車的載重要比牛車輕得多,所以不需要那麼粗壯的車轅,車廂的厚度也因為青銅的加固而減薄。但車廂內部的設計卻顯得比較奢華:底部用籐條編織了兩層中空的」筐」形墊,面上再鋪一層獸皮,這讓乘座的人好過得多。
    剎車不再設在車轅處,而是通過一根槓桿控制了一塊銅片,駕車者可以通過壓槓桿使銅片壓緊車軸,車軸上的一個粗糙的環帶會讓這個磨擦力增大,從而使車停下來,這在以前採用純木軸時所不敢想像的。
    好奇的族人看到族長在這輛車前後繞來繞去,就知道這車不同凡響,廣場上很快聚集了數百「閒人」觀看。但這車除了外觀輕盈美觀以外,族人們都看不出異樣,直到我將一匹馬牽到原來本是牛的位置。
    「馬拉的車?!」這下子族人們來了勁,要在以前,馬可都是太昊軍隊的專屬物品,部族族長或長老要用還得管軍隊借,用來拉車是不可想像的,再說以前的牛車多笨重啊!用馬拉?太浪費了吧!
    在城內,這輛馬拉的車還只是讓族人們好奇了一陣,到了城外的空曠地帶,馬車漸漸加速,塵土在車輪後揚起,才讓我和土魯開心難抑,試駕車的是太昊的熟悉牛車「駕駛員」我和土魯則騎馬跟在一旁。
    「慢點!夠快了!不用再加速了!」我在馬背上大吼,這時車已經有了明顯的顛簸。
    馭者一收馬韁,車速開始減慢下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9:26
第三百一十二章 - 黎族新路
   

        測試的距離是從太昊到石頭城,大約也就20里左右。這段距離騎馬不過大半個小時,走路得花大半天,牛車的速度跟人走路沒太大差別,但載重就大得多了,以前太昊跟石頭城之間的物資運輸主要就是通過牛車來實現的,基本上當天不能來回。
        長期的人馬牛車碾壓,平原上已經出現了一條較為清晰的「馬路」,上面還有不太連續的牛車撤溝,畢竟牛車的載重也不可能像後世一樣以噸計,對路面的損傷不是很大。我們的測試就是沿這條路進行的,沿路兩邊偶爾能看到太昊的成片粟地。
        太昊的減速稅政策讓部分有實力的部族不辭辛勞,將粟種到了10里以外。有的甚至已經超過了石頭城的位置,當年我初到太昊時的那場大雨已經多年未遇,這幾年來收成還是不錯的,但主要的粟地還是在西邊,石頭城在太昊的東北方向,這邊的粟地相對要少些。即便如此,形成了少量的「農村」,那都是城中部族在這裡建的農莊。
        一路上我們沒有太多的心思觀賞「田園風光」,我一直在計算車速,還有就是觀察車輛的婁全和穩定情況,這一帶的路面都是在軟土上軋出來的,小溝小坎難免,但在選樣一個多雨的李節,泥土還比較軟,客觀上起到了一些緩衝的作用,馬車跑起來居然還不是很顛簸,除了出城時下坡加速過快那一段以外,後面跑起來都比較平穩。
        20里並不很遠,途中我估算了一下。這車比牛車那是快多了,牛要這樣跑一趟下來,估計第二天下鍋的可能性很大,當年的姜氏炎族與由族作戰時,也只敢讓牛跑上幾公里,再多就有困難了,速度下降會很快。
        但馬車還是比不上馬地速度,畢竟後面多拖了一輛車,所以最終的速度應該是遠高於牛車,卻遜於騎馬。
        抿達石頭城時。花的時間大約就1個半小時,這已經遠遠地超出了我的預期,畢竟這還不是高速公路!
        石頭城外有近200米的緩坡,剛好讓我們能夠測試一下馬車爬坡的能力。我特意下了馬,坐到車上去,我的體重大致相當於兩名普通族人的體重。坡度沒有超過15度的情況下。馬車居然輕易地就爬了上去。這就是說,從太昊城到石頭城,乘客坐太昊馬車基本上可以不下車!
        途中我們還測試了坡上的剎車辦法,爬坡時只需要勒住馬韁就行了,下坡則需要通過槓桿摩擦對車軸進行制動。但總地來說,這還是能夠滿足我對安全可*行駛的要求。
        順利抵達石頭城,宣佈了這次試車圓滿成功,我和土魯小心翼翼地檢查了車輪到車身的各個部位,還好。除了車輪上的軟木震出了裂紋以外,其他地方沒有出現大的問題,但這個裂紋也不能構成威脅,畢竟軟木扳是由青銅車輪聯接固定的,完整鑄造的帶輻條的青銅車輪在軟木扳地保護下沒有任何損傷!
        石頭城的黎族人熱情地接待了我和土魯,他們的長老已經參加過了太昊的盛大婚禮,知道我返回太昊有些時日了。所以對我的來訪並不感到意外,倒是石頭城的現狀讓我有些感慨!
        當年在姜由的努力下,從大草原和周邊的叢林中找到的由族各部一度曾經達到近5000人的規模。卻由於在對待姜氏地認同上出現了問題。兄弟部族間反目成仇,最後導致姜由最不願看到的黎族分裂。
        1000多黎族人遷往現在的大方城附近,或者乾脆已經又再次搬遷進了大方城。與相當一部分由族人住在一起。另有2000多人隨姜由到了牛神山下,成為姜氏「不是宗族的宗族」,或者「宗族裡面的宗族」,在那邊享有比原來的炎族更高的地位,也成為姜由在牛神山的貼身嫡系。
        剩下在石頭城的黎族人則陷入了兩難。
        黎族經歷百年離散。好不容易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所。留下來的族人一是感慨於建城之艱,二是實在對姜氏各部當年對由族地不公難以釋懷。不願到牛神山下去與其他姜氏諸部共處,第三也不願意到南方,明目張膽地與姜由為敵,雖然姜由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與南方的由族達成了一定的「互不干涉」默契,但畢竟曾經發生的一戰在姜由和由族間種下了了不信任地種子。
        所以這1000多人就只好「假借」著姜由「托付給太昊族長」的名義。繼續在太昊的地盤內安逸地生活。
        說實在的,當初我制訂減稅政策時,也考慮到了石頭城的特殊情況,所以才規定20里外種的粟可以不納稅,以免在黎族地管理上出現與姜由之間的重疊。
        但姜由這些年來似乎又真的放棄了對黎族的石頭城管理,只是黎族還做到了每年派遣長老代表到牛神山下祭祀而已。
        不過黎族與太昊城之間的聯繫就緊密得多了,從城裡城外不斷進出的牛車就可見一斑。城中雖然還保留了當年姜由的建築風格,但太昊風格的粉牆黛瓦也不鮮見。黎族人的生活方式,包括他們的生活用具,都與太昊城中的族人相差不遠,而與牛神山下的姜氏諸部在生活水平上的距離就遠得多了。
        「黎丘代表黎族人,歡迎太昊族長到來!小說整理發佈於w?W.l6?.cN」
        黎族的大長老聽到了消息,帶著族中的長老們迎出了黎族宗廟。
        進入宗廟以後,入目的一面墨龍旗讓我悚然一驚。是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在牛神的石像上方,會懸有一面墨龍旗?
        「此事已經與太昊諸長老們商議妥當,從今年起,黎族將按人口多少。按年向太昊宗廟獻禮!並已經派遣長老前往牛神山下告知姜氏族長!」黎丘看我不解的樣子。在我邊上恭敬地解釋道。
        難怪我並不知道這件事!
        凡是願意加入到太昊諸城管理的城主和長老代表團,都不需要向我作特別的說明,只有代表姜氏和公孫氏的城主才來向我說明,估計也有徵求我意見的成份在裡面。
        當初這些外族城中就沒有石頭城!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9:28
第三百一十三章 - 未來族長
   

        
        看來黎族已經算得上是併入太昊了,從參加獻禮制度這一點可以看出來,黎族的長老們應該都支持這個事情,而太昊宗廟的長老們更加沒有反對過,由於黎族和太昊城之間的距離如此之近,以致於太昊的長老們覺得這件事情非常自然,甚至都沒有必要向我匯報一下。
        但我卻在心底裡私下有些不太願意接受這種局面,只是既然把族人主要事務都交給了長老們,只要並沒有從根本上損傷太昊的利益,就由他去吧。這時我反而有些好奇----姜氏的族長姜由會怎麼看待這個消息?
        不過可能還等不到黎族長老們前去匯報,姜由就應該已經知道這個消息了,畢竟姜氏的長老們在太昊與黎族長老間並非水火不容,還是有些交流的,應該會把這個消息提前帶回姜氏去。
        回到太昊城以後,一邊和土魯一起對馬車進行新的改進,比如怎麼樣製造雙馬拉的馬車,另一邊也找來長老們問了一下諸城的加入情況。這時我才得到一個消息:元方不願意讓大楚加入進來!
        這小子!他是不打算讓大楚成為太昊的一員了?!
        為什麼?
        我得問一下這個事情!
        說實在的,大楚的發展之所以得到我的全力支持,我一開始是想讓太昊文明多元化一點的,如果能夠讓大楚在太昊的帶動下發展得更好更快一些,對庸應該是一件好事情。元方不會不明白她姐姐的意思,為什麼會堅決地反對大楚加入呢?
        稻田里地秧苗已經快要到了插秧的時候。我卻沒有心思去參加,而讓梓燁把元方找到家裡來,我得好好跟他聊一聊。
        「爸,你不知道麼?元方這陣可忙呢!」梓燁可能對元方的行動要瞭解一些,我卻連元方的影子都沒有看到。
        「很忙?打獵去了?!」我開始有了一點怒意,一城之主,把帶來的上百族人扔在太昊城裡,自己出去狩獵,還像什麼話?!
        「才不是呢!」梅梅在一邊看出了我的情緒「元方可是在忙正經事!」
        「在忙什麼?」我有點好奇了,雖然我也知道。元方並不完全做不來正經事,但畢竟才15歲的孩子,貪玩的時候要多得多。
        「他把庸族過來的100來人全都分到了太昊的匠作區各作坊,親自出面去一個一個求叔叔伯伯們收徒,教他地庸族人學技術,這次他帶來的庸族人裡面倒還真有不少會說一點點太昊話呢!」梓燁在一旁笑道。
        原來是這麼回事,我說嘛,又沒見他帶什麼特別重的禮物。為什麼會帶上這麼龐大的一支隊伍到太昊來,敢情是送「留學生」來了。
        「那他為什麼不讓大楚加入太昊?大楚城不用祭祀太昊祖神了麼?」我還是有些耿耿於懷。
        可不能讓這小子花了太昊這麼些物資,最後成了白眼狼!
        「這個……我就不太清楚,要不還是讓爸爸問他自己?」梓燁看樣子好像知道些什麼,卻拿不準我的反應會怎樣,乾脆把球踢回給元方,讓自己來承擔後果。梅梅張張嘴,像是想說什麼,卻最終放棄了。
        我沒讓元方回來,而是親自跑到匠作區去找他。這倒沒費什麼功夫。進匠作區沒多遠,就聽到了元方的大聲喝罵,這次卻用的是庸族的語言,我是一個字沒聽懂,其他地族人也在那裡看熱鬧,同樣沒看出門道來。
        不過一到跟前,我就大致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兩名庸族「留學生」畏畏縮縮地擠在太昊酒坊的牆角,臉上還帶著酒意,正在被元方斥罵,估計這兩小子是到酒坊學釀酒的。卻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偷酒喝得過了量,不僅不能學習,連酒坊老闆也在元方那裡打了小報告,讓元方有些怒不可遏!這還了得!立即從其他作坊裡跑了過來。將這兩小子一頓好罵,還好這兩個闖禍的傢伙自知理虧,沒有敢跟元方硬抗,要知道平日裡庸族人就把元方當神一樣供著,在他盛怒之下,誰又還敢還一句嘴?
        看我來了。元方不好再發作下去,向兩小子吼一句,那兩個傢伙如蒙大赦,連滾帶爬到酒坊後面去幫忙去了。
        我一邊跟元方離開,一邊悄聲提出我的疑問。
        「爸!不想只當大楚的城主!」元方這時已經是一個大個子了,聽到我的問題,又不自覺地將胸口一挺「我要跟爸爸和姜由叔叔一樣!----我要當大楚的族長!」
        說這話時元方意氣風發,一點也沒有扭扭捏捏的樣子。
        「好小子!志氣不小啊?!」我笑罵「不過只有庸人,你能當一個什麼樣的族長?沒有太昊支持,你還能當好大楚地城主嗎?」
        我得提醒元方可不能忘本!
        「那----那當初,姜由叔叔要是沒有您支持,能當上姜氏的族長嗎?」
        看來這是個白吃了還不認的種!不過這個理由卻讓我一時間無從駁起,要說起來,不只是姜由,公孫干又何嘗沒有得到太昊的支持?!
        「爸,您放心,我還是要在庸族掛墨龍旗,還是會每年獻禮到太昊,卻不一定在太昊的諸城中管理,我一定會建設一個大大的新族!」元方看出我的不愉,開始安慰我的老懷。
        「傻小子!」我拍拍元方的後腦勺,在太昊,也只有我能做到這一點了,這小子實在比同族的人調出太多「老爸怎麼會反對你立族?!只是你想在庸族那邊有太多地發展,實在有些難!不過你放心,爸會支持你!姐姐也會支持你!只是你得多努力了!」
        「是!爸爸!」元方這句話有了一點太昊軍人的味道,讓我聽起來多了一成的可信度。
        「不過我還要你還有一新個任務!」我跟元方講起了條件。
        「什麼任務?」元方也來了勁。
        「歐且諸族的發展,就由你來全權負責!」南方地諸族與歐且那邊近得多,如果我不想花太多的精力南下,交給元方也是一個選擇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9:28
第三百一十四章 馬車二號
   

        放過元方在城中繼續他的「培訓」大業,我這陣子急著和土魯一起討論馬車的改良。
        第一輪的試驗中,馬車的狀況基本正常,除了因為車軸轉動處有些輕微磨損,還有車輪上有些碰傷,基本上無關大局,說明這個設計是可行的。接下來的任務是進一步擴大車廂,增加座位,使馬車能夠載兩到四個人,這一點從後世的馬車應用來看應該是可行的。
        但速度要進一步提高則有些難度,首先是我們的馬不可能太好,稍好一點的馬都用於騎兵了,只有老弱病馬才用於馬車,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車速,另一個方面是路況,我們畢竟還沒有專門的馬道,泥濘鬆軟的路面上或者更加適合牛車緩慢前進,卻對馬車的速度形成了很大的障礙。
        還有就是雙馬馬車也與單匹馬拉的不同,車廂應該更寬,符合多載人的要求,同時在車轅部分應該讓兩匹馬之間有足夠的間隙,這樣在奔跑中才不會發生不必要的磨擦和碰撞。
        最終設計出來的車身寬度達到了1米8,車廂長度達到近兩米,為了滿足這樣大的車身載重要求,車輪都重新鑄造過了。不僅車輪的厚度增加,而且造好的車輪直徑達到了一米二左右,這讓車身顯得更為高大,以至於我都在考慮,以後是不是要把車廂封起來,做成後世的完整馬車模樣,不過考慮到現在只是實驗期。細節裝飾就不用那麼講究了。
        車軸處的青銅按我地要求,增大了錫的比例,以期能夠承受這麼大的負載,還有就是更加耐磨。
        城中的族人都已經知道了我們第一次試驗的結果----族長造出了一輛能夠跟騎馬一樣快的馬拉的車!這輛車只要半天時間就能從太昊到石頭城跑一個來回!這樣的速度,就算到銅碼頭也只要兩三天的時間!
        第二輛馬車製造期間,城中諸部族地族長和長老們就已經開始關心起進度來,甚至已經打聽到,土魯為單馬車訂的價位大約是牛車的四倍!而雙馬拉的車卻連價格都打聽不到,用土魯的說法----太貴。你們不會想買的!
        這讓近年富足起來的族長和長老們耿耿於懷,反而激起了「非得搞一輛」的雄心,一時間,甚至還沒有樣車出廠的雙馬車竟然空前地搶手,土魯已經開始有點鬆動,跟我商量是不是可以訂一些出去。
        「急什麼?」我拍拍土魯地肩」讓他們再著急一陣子,反正這車還沒有試過呢!」
        有了第一輛地經驗,實際上第二輛車的技術跨越並不是很高,需要檢驗地只是車廂擴大以後的車軸承受能力和兩匹的協作問題。但第二輛車裡有一個比較顯著的變化。就是在原來一塊平板的車廂裡放置了四個座位。當然,實際上能裝的人還會更多。畢竟我指的四個座位是以我的身材為標準的,其他地族人坐上去會寬鬆得多。
        第一輛車只適用於快速的單人運輸,或者對少量物資的快速傳送,但第二輛車除了能夠載好幾個人,甚至在物資運輸上,載重都不會輸給牛車太多。當然,載重量和速度是成反比地,我也沒指望馬車拉到跟牛車一樣多以後,還能快逾奔馬。
        試制新馬車期間。試驗性質的稻田已經插完秧了,我卻忙得只是去驗收了一下,並沒有參加全過程。但明顯地看得出來,那些沒到過歐且地族人對這種需要複雜水利工程的作物並不十分感興趣。這讓我有些沮喪一一畢竟太昊的地形和歐且那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按我們在大楚碼頭那邊試種的情況來看,粟在雨水豐沛的南方長勢並不十分的好,若是在南方的山地上或者會有些不同,但在低窪地上,絕對趕不上在太昊這邊的收成。
        稻米畢竟比粟的口感好得多,若從後世的觀點看,營養價值也應該要比粟高一些,若能夠在太昊的糧食結構中增加一些稻米,那將讓我這個在後世吃慣了稻米的人有一些「樂不思蜀」的味道。但是對於太昊這樣的「北方」來說,稻米的種植成本遠高於粟,畢竟粟對水的需求要少得多,也不需要事先構建複雜的水利系統,後期管理也比稻要輕鬆。
        可以理解,當太昊族人看到種稻的和種繁瑣程序以後,認同的程度不會很高。
        我只能期待族人們在嘗到稻米的味道以後,會覺得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南方,卻只有稻是最好的和唯一的選擇,粟的收成會很快被逐漸提高的稻超越。到那時,稻將在南方大行其稻,而南方雨水豐沛的特點也注定了適合稻的生長,這是北方無法比擬的特點,也是南方的作物局限性所在。
        可能有一天,北粟南稻會是主流,但我卻認為,太昊有可能成為兩者的結合部。所以太昊的稻業試種是必須和值得的。
        6月29日,土魯派遣徒弟,把我從*近蜂房的稻田里找回來----「太昊馬車二號」已經試製出來,就等我參加鑒定試駕了。
        在太昊的交通史上,這一天注定了要載入史冊,如同楊利偉上天對後世中國航天的意義一樣。
        這次用的馬仍是從軍隊淘汰的老馬,雖然速度不可能很快,卻保證了絕對訓練有素,甚至駕車的馭者也是一名熟練的騎兵。當然,作為族中的農業好手,他也具有豐富的牛車駕駛經驗。
        出城以後,直往石頭城方向,我跟族人們約定,馬車一抵達石頭城,就會升煙為號,甚至信煙所需要的柴堆都已經提前一個小時就讓騎兵們過去準備了。
        出城以後,馬車開始下坡,儘管坡度比較緩,仍然對車速度影響較大。
        「注意!拉著點剎車!」這一次我緊跟馬車,騎馬在一邊交待。
        馭手在此之前只得到過關於馬車駕駛的簡單培訓,但牛車上也有剎車的,這時卻也反應過來了,拉緊剎以後,車速果然提到控制。
        「現在開始加速度,看能不能追上我!」
        下到平原以後,我大叫一聲,縱馬向前奔去。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9:50
第三百一十五章 - 大楚問政
   

        「駕!」
        一聲斷喝響起,空中傳來馬鞭的破空聲。
        我騎的馬已經算得上太昊騎兵中的上品,經過精心挑選,而拉車的馬則是已經不能勝任騎兵長途奔襲所需,年齒較長的老馬,但馭者長鞭一催,搶先起步的我仍能聽到後面緊跟不輟的車輪聲,這讓我不敢跑得過快,稍稍降低了一點速度,數息之類,馬車已經跟了上來。
        在近距離上觀察馬車,讓我和土魯有些緊張,地面略有一點起伏,就會讓車廂轟然作響,今天又沒選好日子,太陽已經暴曬了兩天,地面那些原來鬆軟的坷粒都變得堅硬,讓車輪在高速度顫動不已,不時從地面跳起來。
        「停下!停下!」實在忍不住,這一次是「總工程師」土魯發話了。
        「怎麼啦?」馭手正跑得歡,畢竟這種感覺比騎在馬上,或者坐在牛車上都要爽得多了。
        「族長,您能不能坐到車上去?」土魯有些猶豫地問我。
        我看出了他對這輛車的不忍,雖然我們也需要測試這車對衝撞的耐受度,卻讓土魯感覺有些虐待「愛車」,讓我到車上去起一個穩定的作用。
        「好吧!」
        想想也是,車畢竟是用來拉人的,空載並不能完全反映車的全部參數。
        不過登車以後,與剛才縱馬狂奔的確感覺大為不同,車身的振動肯定降低不少,但我猜測馭手是因為族長在車上而不敢全力催馬,卻並沒有干預他,畢竟以後這車在實際運行時,也不可能太快,就現在我坐在裡面看出去,跟馬車保持同速度的土魯騎著馬已經跑得夠快了,平時的騎兵行軍也達不到這種速度。
        不過就算以我的近160斤重量壓在車上。仍不能把車身完全壓穩定。車內的減振在此時看來效果實在也有效得很,像我這樣騎馬慣的人坐這車還顯得比較輕鬆,若是換了宗廟內的那班老頭子,恐怕未必能像我這般愜意吧。
        車旁地景物飛速後退,迎面地風呼呼作響,估計這時的車速度應該達到了20里每小時,若是我沒在車上,應該還會更快一些,不過卻沒有什麼太高的實際意義了。若是不用於客運。長途通訊我會選擇騎兵或者鴿子,所以馬車的速度主要還得在載人的情況下才有意義。
        到達石頭城時,才剛好一個小時,這還是由於我們在途中停過一次,否則應該更早一些。巨大的煙柱從石頭城祭石廣場上騰空而起時,估計太昊城中的人此時會非常的吃驚----這東西實在太快了!如果途中的路面稍加修整,馬車一定不會比騎馬慢!
        經過我們小心強化地馬車沒有出現大的損傷,但如果讓這樣的車跑上數百里,或者上千里,沿途或者應該設立維修站了。因為這樣的車維修起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比牛車要困難得多,短途或者可以用「備用車輪」解決問題,長途就不能只依*這個法子了,看來馬車的誕生已經順利完成,但要推廣應用,還需要一些時日。
        回到太昊城,城中的族長和長老們對這車更加狂熱,畢竟他們已經看到,這東西可以在一天之內往返石頭城數趟!若是用於物資運輸。那不是強於牛車數倍?
        「土魯長老!就這麼說罷----不管價格是多少,下一輛車我們先訂下來!」看得出來,任族的大長老已經豁出去了,其他的部族也有相類似的要求。反而是宗廟內地風氏長老們不是很急,畢竟太昊的銅庫是在宗廟內呢!想造馬車?行啊!先看看有沒有銅再說!所以宗廟內的長老們都不是太急。
        讓我想像不到的是,黎族的大長老黎丘成為第一個訂到車的人,按土魯的說法----遠來是客嘛!再說他們對馬車的需要更加現實而迫切一些,石頭城需要到太昊的機會太多了!何況他們還不定期地要到姜氏牛神山去!
        我則忙於讓工部帶領族人,對太昊到石頭城及各部族農莊的路進行修整。這時份屬農閒,有大量地「剩餘勞動力」可以供我使用,不用白不用麼!何況是這樣的小型工程,修路對牛車和馬車同樣有用,而且這也對諸部族有好處,一時間,城中訓練場上都清靜了不少,從事軍訓的青壯年都投入到了「交通基礎建設」中。
        但我造馬車的目地卻並不僅為此,土魯和我都明白,我的目標至少在銅碼頭到函谷關之間。
        到遙遠的目標,目前我還不能讓數量有限的族人去修那麼長的路。那將是一個浩大的「世紀工程!」即使以太昊和少昊目前總共4萬餘人地規模來看,那也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跟到石頭城的路有顯著的區別,這條路是「熟路」,早已經有牛車將路面形成並壓平,我們所做的工作只是局部修整,但到銅碼頭和函谷關則是「野路」居多,很多地方就是莽莽荒原,實在找不到路,盛夏時一場大雨,就會讓我們辛苦建出來的路成為水溝。所以現在修那麼遠的路沒有太大的價值,馭手只要選擇地勢平的地方行車就好了。
        至於路麼,「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相信隨著太昊與部城間的逐漸頻繁交往,很快就會有無形或有形的路出現。到那時再說下一階段的建設問題吧。
        這時元方跟我提出來,他很快要返回大楚去了。
        但在城中的庸族學徒們基本上都還沒有出師,這些小個子到太昊來的任務除了學技術,還有就是學語言,所以元方也沒指望他們能在兩三個月裡學會全部東西,但大楚城已經交給偃鵬兩個月了,作為城主,老是在外面也不行,何況還有我交給他的新任務呢!
        「爸,您要我怎麼樣幫助任陵他們?歐且離我可是太遠了!」元方有些作難的樣子。
        看來這個發誓要當族長的小子心裡的其實還是有些發悚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9:50
第三百一十六章 物資過剩
   

        「對啊!我也知道,所以我和梓燁他們都商量過了,大江邊的兩座碼頭就交給你管理了,還有那裡的船!」元方臉上笑意才顯,便被我打壓下去「不過歐且那邊需要人,需要物資,我可就全拿你是問!你不讓大楚加入太昊不也不管你,但以後太昊除了技術,不會給你太多物資,最多是鹽和銅的貿易我給你優先保證,但得用物資交換!」
        元方臉上一苦,卻瞬即開顏:「行!沒問題!我找姐姐換東西,怎麼也得給我最優惠吧!」
        我搖搖頭,心裡面否定了他的想法,按我對梓燁的瞭解,這小子的口水絕對是白流了。
        放元方南去,我只讓他帶了些梓燁飼養的鴿子,讓他帶給歐且村。
        元方當初送給梓燁的鴿子已經發展到數十隻,不時從宗廟內的鴿捨中騰空而起,成群地在太昊城上空盤旋,族人都已經得到過通知,不得傷害這些特殊的鳥。我對這些鴿子的期望還要高得多,將來,太昊城的鴿舍內,不僅要將飼養出來的鴿子送到所有的城,還得將各城內的鴿子都收一點到太昊來,雖然這時距離「信息時代」還早得很,但從後世的情況看,「制信息權」的重要性即使在原始時代也是無可置疑的。
        一旦出現部族的衝突,或者其他重大的突發事件,有這個東西會發揮特殊的作用!
        說到部族關係,這時我該把目光投向北方了,部族關係的確立讓我想起後世的一些重大事件,現在到了應該做點佈局的時候,就算為了太昊的久遠利益,也為了文明的存續。
        「土句還在運城?」元方走後,我在宗廟裡問風極。
        「是!這陣子翟族人沒有再進攻了,公孫氏和運城都不需要太多的騎兵,但我們還是沒有讓土句回來。他現在負責我們的湖鹽供應。向戡戈城裡的太昊匠人,還有木駝那邊地大夏城供鹽,多產地鹽就運回太昊!」風極答道。
        「那他手裡還有多少戰士?」
        「四百,另外還有100匠人,不算家屬。」
        「那麼現在先把運城的工作交給公孫氏或姜氏代管一下,我另外有重要的事情交給他了,最多留30個人在運城,其他人得去建一個新城!」
        「新城?」風極有點嚇著了「就四百多人?在哪修?」
        「我知道這點人不夠!」我緩緩答道,從後世的發展看。這個地方卻是非修不可,我不修,就一定會有其他人來修,那時就不好了,現在修,應該可以發揮一些作用吧。
        「通知土句,帶上他的四百多人,再讓木駝那邊過來600人,有這一千多人,應該可以在年底前修起來。反正只是土坯牆,應該很快!」我頓了頓,才艱難地佈置了任務「讓他們在函谷關兩邊修起兩道關口,就像在大河邊防禦翟族人那種,中間的道路加以清理,可以通行我們的雙馬拉的車就行了!」
        「就這樣?這也算城?」風極有些不解。
        「對!」我長出一口氣,這要不算城,難道讓我去修西安或者洛陽?
        算了吧,把函谷關修起來,下一步再改建成磚牆。應該可以達到我要求的目標了,接下來地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可以不再去管那邊的事情了。
        「太昊的匠人也要去一些,至少200名以上的建築匠人和陶工。去那邊建幾座磚瓦窯,等他們把土坯築好,我們就一點點把磚鋪上去,還有,裡面的通道也要整理好,讓馬車能夠快速通過!」那裡面的路我是知道的。若是不加修整,不要說馬車,就是牛車也難通行,若是修好了,倒可以成為往姜氏和公孫氏運輸物資的一條捷徑。
        「是!我這就去辦!」風極對我的意見沒有再提出任何置疑,而是找工部長老們商量去了。
        從這以後,一直到太昊11年底,我在太昊享受了難得的一段清閒時光。函谷關開始建築以後,我地工作重心回到城內。
        第一季稻比我想像的長勢還好,這讓我大出意外,按我的理解,既然粟在南方難以獲得高收成,那麼稻在北方也不定能有什麼好結果,我要的只是擴大播種的作物種類,卻沒有想到稻子會在太昊長得這般好,按我在歐且的經驗,這季稻應該收成不錯!
        但讓我稍微有點不滿意的是,這季稻收穫的時間太晚了!
        九月底,當太昊城曬滿了黃燦燦的粟穗時,稻田里開始揚花,我知道,距離收穫還早得很呢!倒是太昊的粟米收成嚇了我一跳----近2萬噸,這可以讓所有地太昊族人一人攤上一噸多了!這可是四年多的口糧啊!
        但這時梓燁他們已經沒有為此而激動,看得出來,這兩年的收成應該都不錯。但有一點讓梓燁也很煩惱:怎麼儲存這麼多糧食?!
        「其他城呢?不是有物資要外運麼?」我問梓燁。
        「還不都是族長您的功勞?」梓燁白了我一眼「現在太昊提供給其他城地主要物資就是銅製品,不搞農業生產的只有銅村和鹽廠,他們的糧食都是從貿易城、大元城運輸過去的,我這裡只供應運城和銅碼頭、大方城,現在連大方城都已經自給了!這些糧食只能在太昊存放!」
        「這樣啊!」梓燁說得有道理,我每建一座新城,都在要求盡可能地自給,避免不必要的長途轉運,還有就是盡可能地從就近的城裡取得物資,這些都讓太昊產生了如今地過剩局面。
        「那就讓太昊裡城裡的每一家人都為我們存一點!我們分糧食!」
        這一招也是迫不得已,以前各部族的糧食都存放在本部族的公倉,為此倉庫已經修建到太昊城的極限,再修建就需要佔用軍營了。只有部族的廚房才需要一個小型的臨時倉庫,用於族人的集中伙食,一部分部族也把糧食分給每一戶族人,卻不會一次分太多,大不了一個月一次分發,夠本月的糧食就行。
        但這一次不同,太昊的倉庫實在是放不下了!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9:51
第三百一十七章 - 農業革命
   

        在原始物資非常有限的時候,原始公有制是必須的所有制形式,為了部族的整體利益,為了將有限的物資最大限度地用於維持盡可能多的人口生存,這種合族擁有,而且由長老或者族長進行分配的方式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長於以後的任何一種社會形態。
        但在物資過剩的情況下,讓族中每一個人擁有一定的私有財產則是必然的,這一點在出現必要性之前我就已經在太昊實施了,過去的數年裡,太昊族人擁有了自己的房子、陶器等生活必需品,生活物資則實行了局部的私有化,由原來的部族擁有「集體財產」,這種「集體所有制」而非「全民所有制」也已經在太昊存在了數年,廣為部族長老和族人們所接受。
        為了防止在分配過程中出現長老團和族長過度傷害本部族個人利益的情況,也防止物資向族長或長老個人集中,我讓太昊刑部和精算司一起對各部族進行監督,要求各部族對分配情況造冊上報,並由精算審核,若出現明顯的不公,或族人無故喪失必要的生活所需,則經長老團審核後對部族提出改進要求,直至訴諸太昊刑律!
        這些年來,在逐漸完善的律法保護下,長老和族長們享有了比族人更多的經濟利益和物資配給,但每一名族人同樣得到了不低於「最低生活水平」的生活物資,基本上沒有什麼族人到宗廟去投訴,反而是由於外派軍隊,或者人口外遷之類的涉及族人個人或者家庭利益的事情產生的糾紛更多一些。還有就是婚姻法方面也有一些案例在充實禮部和刑部的檔案櫃。
        但物資分配製度到目前為止還是比較平衡的制度,沒有在這個制度下出現需要修改的必要性因素,所以到目前為止我仍沒有認真去思考過這個問題,直到出現這次的分糧食問題。
        「太昊宗廟的糧食稅收仍是主要的物資保障,它屬於全族人所有,也必須由宗廟管理和分配,這部分糧食必須存放在公倉裡!」我在長老會上首先定下了這個底線。
        「其他屬於各部族地糧食由各部族自行保存,城內所能建造的倉庫已經建到了極限。其他區域又不能佔用,所以我建議部族將糧食分一部分到族人家中,根據人口多少分配,讓每一個族人和家庭為部族分擔糧食存放困難,這些糧食就歸族人所有。將來也不會再收回部族!」這是對糧食分配大原則,以前的長老會議上。這種問題不會有更多的討論,基本上就直接通過了,有什麼細節問題則在以後的長老會上研究。但這一次不同,長老們地意見之多是我此前所沒有想到過的。
        「族長所提出地辦法。的確是可以解決眼前的困難,不知道按族長地意思,是不是要在族人家中建倉?」一名長老小心地問道。
        「是!可以這麼多,只不過這是私倉,而不是公倉!以後部族不得要求族人把糧食再交回給部族!」我很明確地答覆道。
        「那要是族人保存不妥,讓糧食損耗了,不夠生活,這要不要部族再給他分配?」
        「若是族人不參加部族耕種,也不願服從長老們管理。還要不要分配糧食給他?」
        「若家中只有老弱,或者戰士較多,是不是還按人口一般分配?」
        「若部族分配糧食時有族人在外未歸。分配完以後再回族中,他們的糧食從哪裡來?」
        「若家中有人在匠作區。分配糧食時還要算上嗎?」
        「族人家中建倉如何建法?用木箱還是陶甕?沒有地怎麼辦?要不要部族給族人置辦?族人以後是不是都全由自己做飯?家中沒有人可以做飯的怎麼辦?」
        一系列的問題不僅讓我體會到這個決策推行中沒有預料到的一些細節問題,還反映了至少兩個新的問題,一個是長老會上的風氣已經改變,以前由我一人說了算的會風巳經不再繼續,長老們在過去的兩年裡討論族中大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議政經驗和能力,這些事情都是我不在地時候經過類似討論決定的,所以長老們在我出席會議時,仍按已經養成的習慣積極發言討論,這是一件好事,起碼可以讓我發現,一人智窮,二人智長,這樣地討論的確能讓政策頒布前多一些補闕地機會。
        第二是長老們對這個方案其實有頗多保留,檯面上的理由是:公平的出發點,將導致不公平的大鍋飯結局,但私底下的原因卻一定程度上由於長老和部族族長權力的削弱!
        「梓燁把這些問題都記下來!」我並沒有因為問題多而放棄這個方案「我們今天可以把所有的問題都提出來,並根據問題涉及的部門,由六部長老會分別討論解決辦法!若是六部長老不能解決的,則再提到太昊長老會解決!」
        話鋒一轉,我提出了另一個問題。
        「從明年開始,我們的種粟面積要減少一些,擴大稻種植面積,至於為什麼,等我們的第一季稻收成以後,我會讓大家明白的。但粟卻已經不需要太多了,以後太昊還必須發展一些養殖業,以前所做的只有牧牛、羊和馬,以後則增加雞和豬,後兩種畜禽會消耗一些糧食,同時還能在城中畜養,不需要顧慮天氣和水患!」
        以前在大元時我就已經讓族人嘗試馴養野豬,這些年下來,大元城那邊已經有了一些家豬飼養經驗,但大元城長老們一直告訴我,家豬不能只*植物作食物,否則長不好,還不如牧牛或羊。這點我是知道的,家豬飼養需要一些糧食飼料,以前粟不夠時我沒有大力提倡飼養這個東西,現在不同了,粟已經多得成了負擔,飼養家豬終於能夠再次提上日程。
        「還有,已經開墾的地實行輪作,多留一些地休耕!另外再擴大種麻、菽的面積,以後太昊城盡量減少從大元城運輸麻過來,我們現在有足夠多的土地種麻了!」
        這讓長老們再次嘩然。
        從此太昊的農業將大步走向多樣化了,太昊不僅物資豐饒,還將進而提高質量!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9:52
第三百一十八章 - 大楚南征
   

        太昊的粟畝產開始下降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實行後世的輪作。後世春秋時,農民已經總結出「上等田不需要輪作,中等田間一年一輪作,下等田間兩年一輪作」的規律。太昊所在的平原千百年來都沒有人耕種過,土壤肥沃,但連續耕種十來年以後,終於也到了肥力用盡的時候,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在的時候,太昊宗廟長老們要求擴大耕種面積的主要原因,舊耕地已經降到了畝產不足150斤的窘境,新開墾的地在第二年一般可以達到250斤左右,這個差距不可謂小。
        加上太昊這兩年出現的豐收年景,不出意外的話,太昊的存糧可以供合族人三到四年的消耗,因此我所提出來的輪作方案得到了長老們的全力支持,畢竟他們也不太清楚為什麼產量會逐年下降,從我這裡得到的解釋是合情合理的,而解決方案也現成,相信族長終歸是不會錯的,就在這樣盲目的信任氣氛中,太昊12年的輪作方案確定了下來。
        至於多種稻穀,則有相當一部分長老不以為然,這從他們的表情上都看得出來,但由於我有言在先:「稻穀有收成後再議。」所有的長老也就在觀望中沒提出過多的問題。所以我就在整個11月小心翼翼地守望著太昊的試驗田,希望這一季收成能夠將太昊的主食結構加以改善。
        但世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你越是翹首盼望的結果,越是不容易實現!到了11月中旬、收割已經在望,我不得不接受了這樣一個現實:這一季的收成實在糟透了!十月揚花時,夏風已經吹過,秋風尚未大起,估計授粉不足。絕大多數的稻穗都不夠大。其中空、癟殼的又佔了很大比例,收成可想而知,11月底曬出來的稻穗總重不到1噸,也就是畝產還不到100斤!這與事先投入的浩繁工程相比較,可以說是極大地虧損了,這片地若是用於種粟,至少也能收成2噸吧。
        這個結果讓我有些苦惱,仔細分析原因,卻發現我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南方六月能夠種植第二季稻,跟南方的氣溫、雨水關係極大。太昊城外地氣候與歐且比較,差得實在太遠了!而我讓族人種下稻種時,已經是太吳的六月間了,若是不操之過急,在次年的春天播下去,想來不致於是這個收成吧!
        回頭想想,適合北方播種的稻穀應該也不一般,畢竟到了北宋時,稻米還得從南方運往北方。而北方則仍以粟、麥為主要作物,能夠適應在北方生長的稻種應該得經過長期選育吧?當然了。眼下的氣候與北宋相比,氣溫要高出不少,後世只能在南方種的許多作物,現在應該在太昊也能生長吧!
        但讓我在失望中大為驚喜的是,這一季稻雖然比南方多長了近一個月。卻有比南方稻子好得多的口感,細膩爽滑得多,若是用來釀酒,粟米酒的銷量應該會大減吧。
        太昊宗廟長老們嘗過稻米飯以後,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對族長要求多種稻子有了一點感性認識,可惜這樣地口福有限得很,我不過讓長老們嘗了數十斤。便把其他的稻穀都收入了陶甕,用作明年的稻種。YY中,明年新釀的太昊米酒似乎已經在向我招手了。
        12月,梓燁的鴿子已經脬化出了近百隻,冬季的寒冷讓梓燁對這些毛絨絨的小傢伙關心備至,特意把小鴿子搬到了宗廟的室內,專門辟出一間乳鴿室。為小鴿子們飼喂糧食和豆槳,小傢伙們見到梓燁便著急地張大了嘴。月初從歐且傳回來的鴿書讓梓燁高度理解了這些小東西地重要性。也在這方面投入更多,專門讓四名侍衛家屬進入宗廟照料幼鴿。
        任陵得到的是從大楚帶過去地第一批太昊鴿子,此前的鴿是大楚碼頭脬化出來的,只能飛回大楚碼頭,但元方從太昊帶過去的鴿子則能夠直接飛到太昊城,這讓任陵得以直接在歐且和太昊之間建立聯繫。
        鴿書字數有限,卻反應了任陵在那邊的開局還算順利,現在已經造訪了近十個部族,基本上這些部族都站在歐且一邊,對太昊地產出和技術很感興趣,而第二季稻收割以後,餘杭村已經有了第一批存糧,稻子的畝產也已經邁上150斤大關,這樣算下來,一年兩季,800畝地可以產出240噸稻穀,難怪余抗出現存糧了。
        這也讓太昊在歐且那邊的諸族中多了一項用於交易的產品,此前主要是陶器、銅器、鹽和麻布。甚至已經有三個部族在歐且之後提出,打算明年也學著種稻了。
        這讓我對太昊稻業的發展多了一點點信心。
        但福無雙至,就在我打算帶著一系列的好消息過完太昊11年時,從大楚傳回來的一封鴿書讓我過年也過得不安穩。
        元方決定南征了!
        自元方暴露出他要當族長的想法後,南返一個月不到,就將想法付諸行動。這時我已經發現,元方除了以前當大楚城主需要我支持以外,現在已經不需要我為他指點大楚的發展大計了,原來我要求他不得對庸族使用武力地限制已經完全失效,若不是為了當大楚城主,元方可能早就已經馬踏庸族諸部!
        大江以北的庸族,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小部族,只要位於大楚200里內,基本上都已經被大楚收編,甚至苗城附近都已經被元方掃蕩了一個遍,這讓大楚的人口快速增長到了近5000人,據我所知,這也應該是庸族的人口極限了。
        但新的南庸村落居然又引發了元方的征服欲。
        「城主率300騎渡江!」偃鵬在鴿書地最後一句讓我明白,元方在南方一定發現了新的村落,已經建立地石崗村已經把周圍五六個村落集中在了一起,不需要元方去征服。
        那他新的征服對像應該是在石崗村之外。
        元方倒底要做什麼?
        梅梅在關切,梓燁一副「我早知道」的表情,風林在家則摩拳擦掌,巴不得已經隨元方南下。
        我卻有些矛盾:現在就進入了殺伐統一的階段麼?元方是不是太急了點?
        不過他己經不是太昊城主的兒子那個元方了,現在的他,是大楚的城主!
        我開始明白為什麼他不願意加入太昊!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9:53
第三百二十章 - 教學改革
   

        人口增長只是時間問題,和元方的策略不同,他是*武力在短時間以內集中大量的人口,我卻在想辦法讓本部族人口自然繁衍。相比之下,我的方法效率要低得多了。
        有一個事情卻是眼下就得開始著手的,就是人口的素質問題。太昊的少年兒童越來越多,我可不希望將來城中滿是壯碩的愚民。
        太昊教育法已經實施數年,城中8歲到15歲的孩子全部都已經進入太昊學校,現在這間學校實施的八年義務教育規模已經達到3000多在校生,太昊學校教師都已經有上百人,分別為學生提供太昊文字、算術、曆法、醫學、陶藝、建築、銅藝、律法等知識,按後世的一般教學規律,前四年還是以文字和基本的算術為主,後四年則允許學生選修感興趣的知識。隨著太昊的迅速發展,現有的教學內容已經顯得有些跟不上時代。
        所以我打算對太昊學校的教材進行一些改編,以適應新的發展需要,畢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麼,為了太昊的百年大計,是時候關注一下太昊的教育事業了。
        首先是對太昊算術的改編。
        目前太昊算術只有加減兩種算法,通過梓燁的傳播,已經有少量的教師和學生掌握了乘法,但在運用上遠達不到純熟,只有精算司裡為數不多的幾名「會計」學著用這個算法,已經有些經驗了。新版的太昊教材裡,除了增加乘除法以外,引進了分數和小數的概念,我還要求增加簡單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的知識,以及求未知數和列方程的基本方法。
        說白了,這也就是對後世小學數學的要求。只是對於太昊族人來說,相對以前的教學內容來講,這樣的東西已經顯得很難了。我在認真編寫教材,一邊在想,若是這樣的教材頒布出來,梓燁會不會覺得自己並沒有學夠?不過她的精算司以後應該不會缺人手了吧!希望通過教學內容的改進,能讓梓燁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
        在陶藝、建築教材中,我加入了投影法繪圖。在後世儘管我沒有系統學習過建築這個專業,但採用機械上的三維投影方法,也基本上能夠解決對陶、銅製品以及對建築的結構表達問題。為此我還帶領太昊學校的教師和匠作區的工匠,製作了一套包括三角板、丁字尺和圓規在內的繪圖工具,並交給匠人們大量仿製。不過其中這圓規就顯得有些粗糙罷了。
        在醫學教材中,我把記得起來的人體解剖學和顯微學方面的知識作了一些介紹,包括細菌和病毒,以及疾病的成因及預防。在書中倡導「良醫治未病」。介紹了一些預防醫學的常識。
        在曆法教材中,我加入一些天文知識,包括對地球的認識,以及和太陽、月亮的關係。毫不猶豫地介紹了後世的天文成果,不過,對於太昊族人來說,理解日心說都不算是最難地,要真正理解太陽系和銀河系。就有一定難度了。相信到了後世,關於太昊族長如何得知這一知識的爭論應該會持續很長時間吧。我也沒有確實的證據去說明我的理論,只好假定作為太昊族長。是「生而知之」者。
        改編教材的同時,我還考慮到另一個問題:教材的印刷。
        以前的教材都是用手抄本,這也是太昊學生的重要功課之一。高年級學生抄出來的教材,就成為低年級學生的重要學習工具。甚至通過家長們的努力,把零散的紙張縫在一起,已經有了「書」的概念。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書,讓我大為感概:「汗牛充棟」、「學富五車」這些成語將來是一定不會再有了,甚至「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的名句也不會再出現,因為我的推動,歷史已經永遠地邁過了大規模使用竹簡的階段。
        最為精緻,也最標準的是太昊律法教材,全部律法都是從宗廟的青銅版上直接拓印下來的。這東西在其他城中都有一到兩份,在太昊城中卻做到了每名學生一份,不能不說有點奢侈,卻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教材的統一性和權威性,大小規格也都嚴格地保持了一致,再經過律法教師裝訂,雖然仍不如後世的教材,卻已經比各位家長製作的精美多了,甚至還由個別書法比較好的教師題寫了統一的封面。
        可以說,這樣的教材已經達到了後世「雕版印刷」的初級標準。
        但現在我要做的,卻是邁過雕版的階段,直接進入活字印刷時代,由「太昊出版社」印製,並集中發行標準版的」太昊教材」!這將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由活字印刷,並裝訂成本的「書」!
        紙張是沒有問題的,但我要求匠作區的銅匠為我打造一批專門的切紙刀,把紙張切割成大小一致的模樣,大約是缸紙大小。
        同時為了解決活字題,我向土魯預訂了一批銅活字,這東西雖然比木活字或泥活字貴多了,卻也比它們更牢固可*,不易損壞。當然,為了應急,我也準備用少量的泥活字彌補部分銅活字的不足。
        教材的改造是一項週期比較長的工作,除了我得埋頭編寫教材內容以外,還得指導匠人們製作銅活字、繪圖工具以及印刷設備,同時還得花大量的時間培訓太昊學校的教師。大量的新知識不僅在編寫時頗費了我一番功夫,培訓教師時也讓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實際上這項工作完全結束已經是太昊12年底的事情了。
        其他的工作也不能耽誤。
        太昊12年三月,春播到來。
        這一次我沒有急著播下稻種,根據我的觀察,太昊城外的溫度還不夠高。所以這個階段我只是讓族人準備好了一千畝稻田,早早地在田里泡滿了水,如同一個個小小的方形湖,在太昊城外形成了一片「湖光山色」的人工景象。
        同時,今年的粟地只播種了10萬畝粟,其他的地休耕
kevin1217 發表於 2011-10-2 19:56
第三百二十一章 - 太昊風波
   

     不出所料,開春以後城中影響最大的卻不是新年的新作物,或者太昊新的耕種方案,而是新發行的太昊教材。
    「族長寫的書----這裡面好多東西都沒聽說過,連太昊學校的老師都傻了呢!」太昊酒坊裡,一位閒得無聊的長老口沫四濺。
    「可不是麼!連醫館裡的老醫生都不看病了,說是去聽族長講課!族長怎麼就懂得那麼多?」
    「怪不得梓燁長老這麼年青就當上了長老,原來族長在家時,教了她好多東西,聽說這酒裡的蜂蜜也就是族長才會的東西,現在可就只有梓燁長老學會了!好東西啊!」一位喝得有些醺醺然的銅匠在一邊慨歎,一邊又灌了一大口蜂蜜。
    「你們說----」最先發言的長老有些遲疑地說「族長怎麼就知道得這麼多?他從哪裡知道的這些東西?」
    酒坊中的人對這個問題不覺有些悚然,卻一時間無一人作答。
    「切!」土魯坐在最裡面,先時還不發言,對族人的奇談怪論都不予置評,等到眾人都茫然時,才表達了自己的不屑。
    「對對對!」開始時發言最為激烈的長老現在有點明白過來「土魯長老不是在這裡麼?他可是跟族長一起在大元長大的,他一定知道原因!」
    「這個麼----簡單說吧:以後你們就知道我說的什麼意思了----族長不僅知道這些東西,他知道得再多也不稀罕!甚至這麼說也不會錯:族長就沒有什麼是不知道的!」土魯把眾人的味口高高地吊起,卻沒有真正回答任何問題。
    這下子酒坊裡地氣氛更加熱烈,眾人交頭接耳。卻不得要領,關鍵是土魯說的「以後你們就知道了」是什麼意思?
    這就是說,土魯一定知道些什麼!而且還不肯說!
    好奇心這東西是最要人命的,尤其是在太昊城春播後這段閒暇裡。
    所以議論之後,所有人的目標都最終指向了土魯,其他的匠人中也有當初從大元來的,卻已經是極個別的了,畢竟當年的大元族也不過就5、6十人,能夠分佈到現在的太昊城地本來就極少。而土魯又很特別,既是長老,又是匠作區的負責人,從他嘴裡出來的消息自然更加引人注目一些。
    當天的討論沒有得出最後的結果,此後就不斷有長老往匠作區進出,想從土魯那裡掏出點什麼來,以至於土魯不得不規定,匠作區上班時不再向所有族人開門,銅匠區尤其如此。
    這種關門主義並不能把族人的好奇心消滅,反而激起更多的議論。引發更大的風波。
    我起初也並不知道由土魯引發的這場風波,但漸漸地也發現了有些不對勁。
    本來在太昊學校進行的對所有老師、醫生地培訓。現在卻不斷有長老要求參加,甚至有一些年長的族人也主動前來聽課,以致於教室居然有些擁堵。
    對族人地好奇心我向來是不反對的,何況這段時間我正急於向族人宣傳一些基本的衛生與保健知識,這些東西有點像後世「愛國衛生運動」所宣傳的一樣,並不一定只有少數人才需要掌握,最主要的恰恰是讓盡可能多的族人知道:不衛生地飲食和不恰當的生活習慣是致病之源!
    通過這樣的宣教。可以讓太昊族人的平均體質得到更大提高,平均壽命更高,正是我地目的,所以我對族人的旁聽基本上持歡迎態度。
    雖然我也不能深入地討論這個「致病之源」。特別是「極細微的蟲子」是如何考證的,只是一陣灌水式的說教,卻沒有人敢於反對或置疑,只是被動地接受。
    這正是我要的效果----要是出現一個勇敢的族人,堅持要我說明從哪裡知道這些「人眼看不見的東西」是從哪裡來地,以及怎麼樣才能讓我們看到,就會把我從講台上憋死下來。
    我要的就是族人對我這種權威式地講座毫不懷疑地全盤接受。
    總歸有一天,會有一定的技術手段讓族人可以證明我的理論,現在我卻沒有時間去進一步做足夠的研發。以製作出顯微鏡來作為證據。
    但有的東西我還是不能急於求成地向族人介紹,比如月亮上的地表結構。或者太陽的熱核反應,這些東西還是得留給後人。
    我所希望的是,後世的中醫能夠以我所介紹的知識作為理論基礎,而不再以陰陽五行論為基礎,或者可以讓中醫的發展少走一些彎路。說不定將來的「西醫」會是發源於太昊呢?!
    無論如何,我的教師培訓是按計劃在進行,同時還作了多次面向族人的宣教。
    但與此同時,關於族長知識來源的說法紛紛擾擾,各種說法不脛而走,其中就有人追溯到當年的「神族長」時期。
    這個說法的群眾基礎要紮實得多,畢竟聽說過「神族長」之名的少昊族人如今就廣泛地存在於太昊城中,以及其他的太昊諸城。
    激烈的討論其實只是在太昊族人中開展,真正的少昊族人和原來大元城過來的居民是不屑於參加討論的,他們只不過是關於族長的討論中重要的資料來源。對於當年的大元人來說,土魯的態度最具有代表性:族長做任何事,或者知道任何知識,都是理所應當的,都不足為奇!
    最主要的論據,除了眼前太昊城中層出不窮的新鮮事務,還有當年的舊事。
    「太昊族長當年可是經過雷劈而不死的人,天下還有第二個人麼?」
    這個年代的人可以不懼猛獸,卻鮮有不懼天威的,這個論據一出,所有的說法自然不再為奇。
    「風氏當年為什麼選擇元奇為族長?他可不是風氏的族人!知道為什麼嗎?----風余長老當年曾經對我說起過原因。」一名風氏長老站出來為這場討論作了註腳。
    「為什麼?」
    「風余長老說,族長元齊是唯一能拯救太昊族的人,歷經百年分裂和內鬥,元齊族長是祖神賜給太昊族的禮物!」
    「風余長老沒有說錯!」
    議論到此終止。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kevin1217

LV:6 爵士

追蹤
  • 8

    主題

  • 2387

    回文

  • 0

    粉絲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