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章 教育
曾經由木板房、竹樓組成的匠戶村,舊貌換新顏了。寬闊的大道兩邊,一座座粉刷得雪白的房子,排列得整整齊齊,和中原地區常見的青磚大瓦房相比,別有一番情趣。
這些房子用紅磚砌牆和柱子,山中伐木做門窗,這些都是傳統建築技術;唯有屋頂改動大,是用木板、木條做骨架,用水泥敷塗的。台灣西海岸中部年平均風力超過五級,常有颱風侵襲,瓦片顯然不適用,水泥、木架做的整體屋頂重達數噸,結構堅固能夠抵禦颱風。
一座三室一廳的房子,約需要水泥萬斤、磚頭五千塊、石灰千斤,按照楚風的建材價格,不超過兩貫錢。至於勞動力更不是問題,左鄰右舍互相幫襯著,棒小伙子們忙上幾天,就把房子起好了。
這房子起的漂亮!紅磚水泥砌的牆縫筆直,和瓦房一樣的斜屋頂,不招風又不積雨,內外牆刷了雪白的石灰,看上去既乾淨、又亮堂。
人人上掛著笑容:這樣的房子,才像個家嘛!
士兵們的訓練更加積極、更加刻苦了。看著父母妻兒臉上的笑容,看著自家嶄新漂亮的房子,不需要任何說教任何宣傳,他們就明白了:保家衛國,自己要保護的家,就在琉球!
楚風偷偷樂了。
秦以軍功授田、軍功授爵,於是秦師戰不旋踵,六國不能擋其鋒,胡人不敢南下牧馬。
漢武之際,選用良家子為兵,“京中游俠兒爭赴塞上”,於是有了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三千餘里。
唐初,行府兵制,分發“授業田”,家屬生活無憂,士兵作戰自然勇猛頑強,故而唐軍陌刀所指,強盛的草原帝國頓時土崩瓦解,李世民成為牧民傳唱的“天可汗”。
到了宋代,不僅從思想從政治上重文輕武,而且把流氓小偷強盜土匪等等罪犯充軍,軍人的臉要刺上侮辱性的文字。這樣的軍隊,在面對異族侵略的時候,往往一觸即潰。
而楚風漢軍的設立,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保一家一姓之天下,根據《與民約法》的表述,它不能被用於對內鎮壓,而是用於抵禦外侮,從源頭上講,它和後世的近代民族軍隊別無二致。
住進新房子的人們,還有兩個問題沒搞清楚。
其一,是為什麼村里的路要修得這麼寬?與海岸平行的主幹道,足足有十丈寬,平行於主幹道的兩條路和垂直於它的三條支路,也有八丈寬,甚至連接支路的小巷子,都有四丈!
其二,是村東北角平整出的一大片空地,修起了三座巨大的宅院。
第一座已經初具規模了,有人說那是楚大人給自己修的宅子,可是大家去看過了,一座座整齊排列的房子,開間又大、窗子又寬,怎麼看都不像大宅院,畢竟臨安富人多,那些大海商的宅子大家也進過一次兩次的,完全不是這個樣子嘛!
直到掛上楚風親自題寫的牌匾,大家才知道它的用途。
“琉球小學”。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十九世紀中期,普魯士在歐洲率先普及六年制小學義務教育。全員具備小學以上文化水平的普魯士軍隊,擁有高昂的士氣、嚴格的紀律、精準的軍事技術和近乎苛刻的訓練標準,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把不可一世的高盧雄雞打得滿地找牙。戰後,拿破崙三世退位,法蘭西第二帝國黯然謝幕;普王加冕稱帝,德意志帝國浴火而生。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勒緊褲腰帶培養了上千萬名中學生。這些人中,有米高揚、卡拉什尼科夫和薩哈羅夫,於是就有了威震世界的米格式噴氣機、AK47自動步槍和千萬噸級氫彈。蘇聯從“一個扶木犁的農業國”到全球爭霸的紅色帝國,其基礎就建在這一千萬中學生的肩膀上。
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美國大學入學率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驚人高度。豐富的智力資源,大力推動甚至直接催生了矽谷、交互式圖形操作界面、信息高速公路、虛擬經濟、模擬人工智能、基因科學、納米技術;平均大學本科以上的士官學歷,使下列新銳戰術從科幻變成現實:“高邊疆”、“網絡中心戰”、“無人攻擊平台”、“超視距精確打擊”……於是,一個空前的大帝國出現在人類視野中,它可以實現全球打擊、全球到達,它可以從地球的一面向另一面發動幾乎即時的精確打擊,它制定的技術標準被其他國家奉為圭壁,它利用貨幣槓桿輕易攫取別國數十年積累的財富。
民族競爭,主要是人口素質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的競爭。
“什麼?女孩兒也要讀書?”聽說楚大人辦的什麼小學,要求每家每戶的女孩都要去讀書,人們紛紛表示驚訝。
反應最激烈的是快嘴二嬸,她那一張嘴就像機關槍似的噼劈啪啪只管翻:“女孩子養大就是別人家的了,讀書有什麼用?再說女人家會做針線活,會煮飯洗衣服就行了嘛。反正我家小紅還得幫我餵雞,說什麼我也不會讓她去上學的!”
有人支持她:“是呀是呀,女子無才便是德嘛。”
“二嬸說得對,女孩子讀書沒用。男子讀書為了考功名,這女子讀書湊什麼熱鬧?難道將來還興女人應考、做官?”
“回答正確,加十分!耶!”楚風大笑著出現在眾人身後,把他們嚇了一跳。 “將來不僅女子要上學、要讀書、要考試,還要像男人一樣做官,甚至還能上戰場打仗!”
這、這、這太過匪夷所思了吧?人們被驚得連連後退,女子做官,從開天闢地以來就沒聽說過呀!
“古時候,女人不但當官,還能帶兵打仗。曲先生,你來說說商朝的婦好是怎麼回事。”
曲海鏡只得上前說道:“這婦好又叫做母辛,乃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多次帶兵征伐四方,每戰必勝。卜辭雲'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羌',就是講的她。”
還有人不服氣:“那商朝也隔得太久了吧?”
“商朝久,可隋朝花木蘭、唐朝武則天、本朝梁紅玉,這些隔得不久啊!”楚風指指快嘴二嬸,“譬如說我現在必須在二嬸和他老公之間選一個人做官,是選二嬸好呢,還是選她男人?”
眾人一陣哄笑,還有人吹起了口哨,“當然是二嬸好,她刀子嘴豆腐心,一雙手又巧,比洪家二叔能幹多了!”
二嬸漲紅了臉說:“瞧楚大人說的,也就是我們匠戶家里女人撐門面。以前在臨安,總是書生做官嘛!”
楚風雙手一攤:“可現在沒有讀書人,只有七百多匠戶。我只能把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
楚風規定所有7-16歲的男女少年,必須進入小學接受基礎教育。
根據學生年齡,學制也有所不同。十三歲以上才入學的,只要求兩年在校教育,學習數學、語文兩門課程,畢業時,語文要求識寫一千個常用漢字、能寫一段流暢的短文,數學要學會加減乘除。
十歲到十三歲的學制四年,語文要學二千個常用漢字、能寫五六百字作文,數學要會四則運算和應用題,另加自然科學課,學習淺顯的科學知識。
七歲到九歲的孩子,學習時間最充裕,他們要學習六年,學會三千個漢字、寫千字文和幾種應用文,數學除了計算,還要學習簡單的幾何知識,自然科學增加了野外找礦、力學啟蒙和化學啟蒙,另外還開了一門國史,講我中華從炎黃二帝綿延到宋的四千年文明。
學生不必負擔任何費用,紙張筆墨都是免費發放,另外中午還提供一頓營養豐富的午餐。
除了必須入學的少年,楚風還鼓勵工人和士兵參與旁聽,一體考試,對成績優良的給予提升工資的獎勵。
楚風顯然低估了漢民族對於學習的熱情,“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作為底層人士的唯一上升途徑,誰不看重讀書啊?
而且讀書,以前是要花大錢請老師的,有幾個人能進書院讀書?現在免費了,還供應午餐,不來真是有毛病。
很快正式生和旁聽生的總人數很快突破了八百,不過楚風早有偷懶的準備,他前一段時間把基本的知識體系傳授給了張廣甫和曲海鏡,現在又在匠戶中搜求讀書人,居然找到兩個落第秀才、三個進過私塾的學生,於是晚上楚風教這些人,第二天這些人又去教學生,反正現在的課程淺顯,這樣做還沒什麼大問題。
招生入學工作結束之後的第一節課,不是語文,不是數學,而是野營。全校師生先參觀村外的京觀,然後在漢軍保護下跋涉五十里,來到那個白骨累累的漢人村莊。
在這裡,他們學會背誦一首詩:
假如我們不反抗
那麼敵人殺死了我們
還要用屠刀指著我們的骨頭說
看哪,這是奴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