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小兵之霸途 作者:一級煙槍王(連載中)

 
uuuuuuuuuu 2012-12-27 09:43:1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126 1724875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2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沃洛吉斯五世最後的手筆

    主戰,對於沃洛吉斯五世來說,那簡直就是一個笑話。更新最快

    作為一帝國的皇帝,他看事物,會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待問題。這也是他當初能夠相信貴霜帝國皇帝韋蘇提婆所說的話的一個原因。

    他相信大漢帝國這一次西進的動機不純,相信安息帝國也有可能會遭受到與貴霜帝國一樣的命運。早晚會遭到大漢帝國的攻擊。

    正因為如此,他才不顧一切的要跟羅馬帝國結盟,企圖利用整個西方的帝國盟軍來敵住大漢帝國的進犯。起碼,要與大漢帝國隔著印度河相持,拖延時間,讓大漢帝國知難而退,不再打他們安息帝國的主意。

    通過貴霜帝國的逃亡皇帝韋蘇提婆,沃洛吉斯五世知道大漢帝國的漢軍有多強大。尤其是後來獲知漢軍足足有五百萬之眾之時,他就打心底裡知道,他的安息帝國,肯定難以正面擊敗漢軍的。哪怕後來與羅馬帝國結盟,組成了同樣強大的帝國盟軍,但是,他對於是否能夠打敗大漢帝國,他還真的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因此,當組成了帝國盟軍的時候,他所想的,並非是要主動攻擊漢軍,而是第一時間力主構建巴基斯坦防線。

    當然,這樣,也有點基於當時的形勢所迫的原因。因為當時,就算是組成了帝國盟軍,但是,帝國盟軍方面的軍馬,不是一下子就能到位的,還有一應後勤補給等等。這些都需要時間來籌備,沒有做好萬全之策,就不可能提及主動對漢軍發動進攻。

    畢竟,當時在貴霜帝國的漢軍,看情況,似乎能夠一下子出動數以百萬計的大軍。沃洛吉斯五世認為,如果他們帝國盟軍方面,敢主動挑起戰火,那麼漢軍恐怕馬上就會反擊,會打進他的安息帝國。如此一來,在他們的軍馬及補給沒有到位的情況之下,他們是必敗之局。

    還有,有一點,他可是看得更遠的。那就是大漢帝國在遙遠的東方,哪怕他們可以暫時打敗漢軍又能如何?他們能像漢軍這樣,可以遠征萬里殺到大漢本土去麼?這明顯是不可能的。就算漢軍暫時被他們打敗,漢軍也可以掉頭就走,回到東方去,待重整旗鼓之後,馬上又可以再次殺來。

    所以,那時候,沃洛吉斯五世認為一切都是次要的,主要的,還是要構建起一道堅固的防線,可以永久的抵擋住漢軍的進攻的防線。

    只可惜,匈奴人突然的出現,將他的安息帝國弄得舉國震盪,混亂不安。讓他的帝國從內部崩潰。

    那時,又有羅馬帝國方面一主力戰,沒奈何,在帝國內外都不利的情況之下,沃洛吉斯五世同意了對貴霜帝國的漢軍進行了一次試探性質的主動進擊。

    這一次的主動進攻,可以說浪花都沒有濺起一朵,這百萬大軍就全軍覆滅。

    這樣的情況,更加直觀的告訴了沃洛吉斯五世漢軍的強大程度。這根本就不是他們帝國盟軍可以直接對抗的。

    所以,面對強大的大漢帝國,他們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憑藉著一些險要的地形優勢,將漢軍拒之國門之外。

    更可惜的是,一切都已經不再以他這個安息帝國皇帝的意志為意志。他的帝國,不僅舉國混亂,基本上,他的臣屬都背叛了他。除了他可以直接掌握到的,一直留守帝都的軍馬,別的帝**馬,都掌握在那些別有用心的傢伙手上。

    那些該死的傢伙,背叛他也不分時候。他的帝國,整個帝國都面臨著與貴霜帝國一樣滅亡的危機,他們一個個都還有那樣的閒心鬧獨立,一個個擁兵自重,裂土稱王。

    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這麼簡單的道理,那些傢伙都不明白?

    匈奴**亂帝國,是下面的軍將軍馬無能,怪得了他這個皇帝?一個個帝國大臣軍將,他們擁兵自重,一個個部族反叛。全都是因為他們的那一點可憐的私心。

    他們全都不知道,沒有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帝國,憑他們一個個各自為戰,能阻擋得了漢軍的大軍兵鋒?

    可惱的是,整個安息帝國,千瘡百孔之際,帝國盟軍亦隨之瓦解。羅馬帝國居然連欺帶哄的撤軍。

    其實,這些,沃洛吉斯五世心裡看得很通透。

    但是,他卻不會去阻止。因為,這個時候,全世界都背叛了他。他說話的力量,也顯不足了。他也知道,自己阻止不了這樣的大勢。

    因此,他便開始放縱,盡情的享受這最後的美好時光。同時,他想要看看,那些背叛他的人,背棄他的帝國,是如何被強大的大漢帝國一一所滅的。

    從那個時候開始,沃洛吉斯五世便沒有太多的念頭,他所想要的,就是死守帝都。能堅持多久就多久,反正都是一死,他希望自己可以死在最後,可以看著那些背叛他,背棄他的人,都是如何死在他的前面。

    所以,主戰?他才不會去考慮。

    至於死守派的提議,那是必須的。不死守,他又如何活得更久,又如何看著他所痛恨的人死在他面前?

    至於主和投降派,他卻認為不太可能的。首先,漢軍方面不可能會跟他談判言和,這個沒有什麼和不和可言的,要不,就是直接投降,要不,就是被消滅,就是這麼的簡單。

    如果漢軍西進,是為了和,那麼他們也不會遠涉萬里殺到這裡來了。完全可以派出一些使者來談啊。

    而講到投降,對他這全一國帝皇而言,其實與被俘沒有什麼太大的分別。但是,那些一般的臣屬,如果能夠主動投降,最後的待遇可能就會有所不同。所以,現在他也要提防那些投降派,要防止他們在漢軍的壓力之下主動投降。

    而死守派,卻並非是真正的完全死守的。

    死守,到最後卻未必是真的會死。這一點,沃洛吉斯五世看得更遠。

    他有想過,如果他能夠將一顆釘子一般,死守住安息帝國帝都。只要能夠堅守住一兩年甚至更久一些。那麼,他就有可能獲得一線生機。

    還是那句話,他始終都不認為漢軍方面能夠長時間在此與他僵持下去。

    另外,最為主要的,他始終都不會認為別的西方帝國會看著他的安息帝國滅亡。

    尤其是羅馬帝國。

    他相信,不管羅馬帝國現在本土的局面是如何的困難。但是他相信羅馬帝國皇帝在獲知安息帝國滅亡在即,他肯定不會坐視不理。

    因為無論羅馬帝國現在的本國之內如何的混亂,都不及來自大漢的威脅那麼大。

    不僅是羅馬帝國,還有那些曾經作亂了安息帝國,已經遷到了幼發拉底河的匈奴人。還有那些現在正在羅馬帝國作亂的匈奴人,以及那些哥特人。

    沃洛吉斯五世相信,只要不是瞎子,在這個時候,他們都應該看得見,對他們最大的威脅的是誰。

    在這個時候,沃洛吉斯五世也已經隱隱的有點明白。總算猜到了匈奴人突然闖入他的安息帝國腹地作亂,讓他的帝國政權瓦解的根源。那就是匈奴人受到了大漢帝國的攻殺驅逐,是被漢軍趕進了他的安息帝國來的。

    再看現在羅馬帝國的情況,估計和他安息帝國的情況差不多。

    在這個時刻,沃洛吉斯五世卻認為,羅馬帝國境內的混亂,是可以平息的。

    就像自己平息了在自己安息帝國境內作亂的匈奴人一樣。直接跟匈奴人談判,再劃出一塊地盤給那些失去了家園的匈奴人容身。這樣,沃洛吉斯五世才認為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只是,他明白這一點太晚了,等他想到了用這個辦法方案去解決匈奴人的問題時,自己的安息帝國的局面已經一發不可收拾,已經亂成了一團。

    當然,這麼做,卻不是最為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關鍵的最後時刻,沃洛吉斯五世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他認為,自己安息帝國方面,跟原來的貴霜帝國,還有羅馬帝國、匈奴人等等,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或者說是威脅。那就是大漢帝國。

    他覺得,其實完全可以再來一次大結盟。由自己的安息帝國、羅馬帝國及匈奴人,甚至那些他也只是聽說過的什麼哥特人。所有西方帝國及勢力,全都聯合起來。如此,方有可能和大漢帝國對抗。

    要不然,全都得死。

    但是,沃洛吉斯五世也很明白,他現在其實也等於是一個落難的皇帝,跟當初逃到他的帝都來的貴霜帝國皇帝韋蘇提婆的境況差不多,絕對不會比韋蘇提婆更好。

    這個時候,他就算有什麼的想法,有什麼的計畫,都難以實行了。他就算是馬上派人前往跟那些匈奴人,跟羅馬帝國人講什麼,他們都未必會理會他。

    他也實在是不想看到那些人的白眼。所以,他認為,自己就只能被動式的等著那些人前來聯合自己。

    只要讓那些匈奴人、羅馬帝國人等等,感受到了這種滅亡在即的巨大危機,他們才會醒悟。

    但前提,是他要守住這安息帝國帝都。要不然,他都被漢軍所滅了,那麼將來那些什麼的帝國勢力如何了,其實都與他無關了。

    現在,漢軍的兵鋒,已經兵臨城下。

    從現在開始,就是他死守帝都的時候了。

    也是從現在開始,他也得要採取一點行動了。

    他在殿堂之一,發洩過後,慢慢平復了心態。

    少有的恢復了一點帝皇的威嚴,開始主持議事。

    主戰的那些文臣武將,被他喝斥了一翻,然後勒令他們嚴防死守,依靠他們的堅城,誓死敵住漢軍的進攻。同時,他又警告了一翻那些投降派,下令,從現在開始,誰再議及投降之事,殺無赦。並讓那些主戰派的軍將,監督著那些投降派的人,若發現他們有不利於帝國死守帝都的言行,亦殺無赦。

    在這個時期,任何不利於守城的言行,都是撓亂軍心的行為,都會被視之為背叛行為,立斬無赦。

    如此,震懾住了那些投降派的群臣。

    不過,沃洛吉斯五世認為,投降不可以有,但是,派人前往與漢軍交涉,跟大漢方面言和,爭取有利於安息帝國的利益的事,還是可以做的。如此,起碼都可以拖延一點漢軍的攻城時間以及攻城的決心。

    跟著,就開始商議如何死守的一應事宜。

    這些,其實都不需要如何了。這段時期,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馬所做的,就是在準備死守都城的事務。已經做好了應付漢軍攻城的準備。

    沃洛吉斯五世要商議的,是如何促出羅馬帝國以及匈奴人、哥特人等等帝國勢力的結盟。

    但這個事情,是先要得讓那些帝國勢力,看清楚,明白現在他們共同的最大敵人是誰。

    略經商議,沃洛吉斯五世命人起草,分別給幼發拉底河的匈奴首領阿甲王、羅馬帝國皇帝,以及另外一支匈奴人首領阿邪王、哥特人首領等等寫了書信。一共讓人寫了數十封內容差不多的書信。

    寫好之後,立即命人將書信分別送到各個帝國勢力的手上。

    這些書信,內容大致都是一樣的。

    首先是提到大漢帝國的強大,用一些事實來證明大漢帝國的野心。然後就是提醒他們,貴霜帝國的昨天,甚至,他沃洛吉斯五世的安息帝國的今天,可能就會是他們的明天。

    再後,就是提到,匈奴人對安息帝國以及對羅馬帝國的禍害,其背後都有著大漢帝國的影子。希望他們都認清現在的這個世界的局面。

    對匈奴人的進行了勸說,讓他們看清楚現實,在這個時刻,不能再對羅馬帝國等進行禍害了。而是要跟他們一起,共同去對付大家共同的敵人漢人。

    對羅馬帝國的勸說,是希望他們能夠與匈奴人、哥特人等進行談判。盡快解決這些國內的內亂。然後出兵與他一起共抗大漢帝國。

    最後,沃洛吉斯五世將他安息帝國現在的情況告訴了羅馬帝國皇帝,告訴他如果這一次不能促成聯盟共抗漢軍。羅馬帝國的大軍沒能及時的應援他,那麼安息帝國將滅,羅馬帝國亦將直接面臨大漢帝國的兵鋒。

    這些信件,亦將作為他最後的手筆,跟他們告別。r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2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堅城

    沃洛吉斯五世現在的計畫,的確是很被動的,但是,在這個時刻,他能夠想到如此,其實也算是非常不錯了。更新最快

    他所想的這些,其實說白了就是一些合縱連橫的計略。包括早前的那一次帝國聯盟,亦是如此,聯合眾國敵強國。

    這些計策,在後世看來,只是一些很簡單很基本的一些計略,並算不上什麼。但是,放在這個古時代,這就真的算是了不起的一些計略。

    也別看,這些計略,其實都是漢人在戰國時候就已經用老了的計略。可是,在這西方,他們還真的沒有那些太過高深的戰爭謀略可言。

    另外,也別看沃洛吉斯五世現在才想到,以及現在才打算執行這樣的略謀,才派人去一一向西方的各個帝國勢力陳述清楚他們所共同要面對的敵人,想讓這些帝國及勢力聯合起來共抗漢軍是否已經是太晚。其實,在這個時候,應該說,正是適合的時機。

    說到底,西方帝國,跟大漢帝國的國情是完全不相同的。

    在大漢,尤其是在戰亂時期,各方諸侯盤根錯節,互相之間爾虞我詐分分合合。在實行一些策略的時候,可以提早數月甚至是數年數十年來謀劃進行。

    可這些,在西方帝國,卻是基本不會存在的。

    西方帝國,那怕是像羅馬帝國、安息帝國、貴霜帝國等等,這樣的大帝國。他們哪怕在名義上是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可是,他們大多都是以部族部落的形式存在。單一的民族,或者說同一種文明狀態之下的民族,沒有那一個有大漢這樣的寵大,以及佔據著如此廣闊的生活活動空間。

    西方,帝國當中,民族互相對立,互相難以融合。帝國之間,亦是一些完全不同種族不同文明的碰撞。所以,一般情況之下,都是你死我活,一種文明將另一種文明完全吞噬,又或者是徹底將一種文明摧毀。

    所以,一般情況之下,西方帝國以及西方的部族之間,是很難做到互相聯合的。早前,安息帝國與貴霜帝國聯手滅塞種人,這個都已經是他們少有的行為。

    可能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成功案例,所以,後來才會有安息帝國主動尋求與羅馬帝國的聯盟。但是,效果自然是不好。安息帝國方面,不僅沒有借助到他國的鼎力相助,沒能為他敵住漢軍,反而遭受到了帝國盟軍的禍害,在他們安息帝國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巴。讓安息帝國方面得不償失。

    所以,這樣聯合西方所有的帝國及勢力來共抗漢軍,這種事,絕對不是說說就能成功的,沒有讓西方的那些帝國及勢力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大漢帝國的威脅,沒有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帝國滅亡在即。那些帝國也不可能會真心的聯盟起來的。

    正因為沃洛吉斯五世他看清了這一點,使得他很清楚,如果在更早的時候,派人聯合西方的那些帝國及勢力。那是不會有半點作用的。真有作用的話,那早前的帝國盟軍就不會分崩離析,就不會瓦解了。

    因此,他也只能在這個,在自己的滅亡關頭,再一次發起這樣的結盟提議。如此方有可能再一次成功。

    也可以說,在絕望之下的沃洛吉斯五世,他用自己的死亡威脅,來讓西方的帝國及勢力來看到漢軍的侵略性。

    這也是他最後的一點機會,也可以說是他最後的求生掙扎的一點點希望。

    假如說,他給西方帝國及勢力所送出去的那些相當於是他最後的絕筆的勸告,能夠引起西方帝國及勢力的注意,引起他們的警示,引起他們的恐慌。那麼,他們為了自保,也會放下彼此之間的爭鬥,及早聯手。最好,就是在他安息帝國帝都還沒有被漢軍攻破之前,西方帝國及勢力的軍馬,能夠開來支援他,解救他於這危難之間。

    畢竟,沃洛吉斯五世覺得,如果西方帝國及勢力能夠聽得進他的勸告的話,那麼他們也應當馬上意識到,在這個時候,他們真的要團結所有一切能團結的力量。如此才能共抗漢軍。而他沃洛吉斯五世,現在可以說是戰鬥在所有西方帝國及勢力的最前線了。手下,也擁有大大數十萬近百萬的大軍。這也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巨大力量。

    何況,帝都當中,還有百多兩百萬的民眾。如果有必要,有需要的話。他這個皇帝,其實也可以再從帝都的這百多兩百萬的民眾當中徵召出數十萬的軍馬來。

    只是,如果再組建數十萬軍馬的話,他要付出的花費用度太多了,會影響他現在的糧草儲備。

    更重要的是,鎮守安息帝國帝都,有八十萬人馬已經足夠了。事實上,現在的帝都守軍,已經處於一個人滿為患的情況。

    一個帝都有多大?算其有四面城牆,每百城牆有十多里長。這樣的城池,已經是一卒超級大城了。

    分開來,每面城牆的守軍,足有二十萬人馬。如果列陣在城牆上,都站不下這麼多人馬。現在,他們分批輪流守城,都有足夠多的兵力。

    在一座城池之內,開進了八十萬的大軍鎮守。用人海戰術都可以守得住啊。

    這個,也是沃洛吉斯五世的底氣。

    他堅信自己,一定可以守得住帝都。

    如此,他就只需要坐看西方帝國是否能結盟,是否能出動大軍來救援他了。

    自然,萬一他的計畫失敗了,那麼也沒有什麼。因為,他早已經有了必死的心理準備了。他知道,如果自己的帝都被漢軍攻破,自己死了,那麼,整個西方帝國,都絕不會好過。到時候,有著整個西方給他陪葬,他也沒所謂了。

    沃洛吉斯五世現在是抱著得之我幸失之我認的心態來略策此事。這也不得不說,他這種心態,倒也光棍,要得。

    不過,就看漢軍能不能給他機會,給他時間。看他能否真的守得住安息帝都了。

    漢軍的印度軍團五十萬先鋒軍。因為一路基本沒有遭受到什麼的抵抗,所以,推進得很快。

    已經直接殺到了安息帝國帝都的東面城外。

    因為沿途攻奪了一些城鎮,並留下一定的軍馬鎮守。所以,殺到安息帝國帝都泰西封城前來的印度軍團的人馬,其實就只有三十萬。

    由於安息帝國方面,也早已經堅壁清野,所以,漢軍也只能殺近到離城五里之外的地方。想要再挺進直接攻城,還得要肅清泰西封城前三里之內的所有障礙。

    安息帝國方面的,沃洛吉斯五世下令死守。但是,這個死守,倒也不是全都將兵力龜縮在城內,不是完全放棄城前的那些障礙任由漢軍摧毀肅清。他們留了不少的兵力,在城外的障礙之內,遠程阻止漢軍。

    這些,應該也是安息帝國方面,多少摸清了一些漢軍的戰爭方式,有針對性的作出了一些佈置。

    畢竟,他們安息帝國人也是人,也一樣具有智慧的。實際上,他們還真的不笨。

    整個泰西封城,處於幼發拉底河東面數十里之處。所以,幼發拉底河並不能成為安息帝國帝都抵抗漢軍的天然屏障。

    但是,其實他們還是有一道天然的屏障的。

    因為,這裡還有另一條大河,底格里斯河。

    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最終會匯合成一條大河流入波斯灣。但是,卻不是在安息帝國帝都的地方匯合的。

    所以,實際上,安息帝國帝都,是處於幼發拉底河以及底格里斯河之間。一東一西,成為泰西封的天然屏障。

    但是,兩河在帝國帝都這個平原上,河水顯得較為平緩。在沒有船隻的時代,還可以算得上是屏障,但是,當人類懂得了使用水上工具的時候,這個天然屏障就顯得不是那麼的重要了。

    事實上,泰西封離底格里斯河更近一些,離河約只有十多里。

    其實,現在的安息帝國的帝都,並非後世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因為,後世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是一座橫跨底格里斯河的一座大城市。

    這個古時代的安息帝國的帝都,往底格里斯河西面移了不少。

    安息帝國方面,並非是沒有想過,要利用這條大河阻擋漢軍的意思。

    只是,這河岸線太長了,如果安息帝國方面,想要守住帝底格里斯河的西岸,那麼就必須得要調來大量的軍馬。沿著河岸,修建工事,並且,還必須要沿岸一直延伸。可是,這延伸多少距離?數十里一百里?

    實際上,這樣做並不會有太大的意義。因為漢軍完全可以到更遠的地方渡河過來一樣可以直接殺到他們帝都城前。所以,沿河防守,沒有意義。

    印度軍團殺來的時候。在底格里斯河的西岸,的確也留守有不少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馬。

    可是,在印度軍團蒐集來了大量的竹木,製作了大量的木筏之後,河西岸的安息帝國守軍就知道他們根本就阻擋不住漢軍的渡河。

    在印度軍團當中,有小部份的真正漢軍,這些漢軍,不僅會教會印度軍團的軍馬製作簡單的渡河工具,還真接可以迅速的搭建浮於水面的浮橋。

    一開始,漢軍只讓印度軍團的軍馬,利用木筏從一處西岸守軍薄弱的地方強行攻擊了過去。奪得一個渡點之後,漢軍出手,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就搭建了一條長長的浮橋。如此,漢軍印度軍團的軍馬,就可以直接踏橋而過,殺到了底格里斯河的西岸。直接迫使西岸的安息帝國的軍馬倉皇而逃,逃進了他們的帝都城去。

    也正是如此,印度軍團的人馬,才會如此毫無阻攔的殺到了泰西封城前。

    劉榮所率的十萬印度軍團,馬上將劉易著他護送來的那些輜重送來,送到了離城五里左右的大營。

    其實,這印度軍團的三十萬先鋒軍,來到泰西封城前時,並沒有第一時間展開攻城的行動。而是第一時間安營紮寨。

    劉榮送到的那些輜重,當中的床弩,正好被他們用來震懾敵軍。

    畢竟,現在他們所面對的安息帝國方面,有著近百萬的大軍,他們三十萬人馬,又是等於背河結陣,還真的不敢太過掉以輕心。所以,那些床弩,都被架設在大營四周,一旦發現有敵軍來攻襲營地的話,在這相對平整的平原上,那些床弩就可以發揮出最大的殺傷力。

    這不管安息帝國方面敢不敢出城來攻擊,自己方面都得要做好提防。

    同一時間,軍團的一眾軍將,也開展了對泰西封城的偵察。

    在幼發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之間,有一道四北往南延伸的山巒。這些山嶺雖不算高,但也是連綿起伏,越往北方向,山勢就越高越險。

    不過,泰西封城所在的位置,卻是山脈東面與底格里斯河之間的平原地帶。勉強可算此城是緊靠著西面的山嶺所修建的一座雄偉的大城。也就是說,其東、南、北面,都是處於平原地帶。

    泰西封城,城高十丈,城牆之下,還有一條護城河,是一條活水河,沿著城牆邊流淌著。護城河寬達數丈,戰馬不可能直接躍得過護城河的。而河下也插滿了尖刺。

    城外的空地上,早已經被挖掘得坑坑窪窪,沒有一處地方是平整的。數不清的拒鹿馬,有規律的放置其中。

    安息帝**方,肯定吸取了不少經驗教訓。對於如何抗擊漢軍攻城方面,應該是下足了功夫。

    如果不是有真正的漢軍在此,那些印度軍團的士兵,看到這樣一座雄壯高大的堅城,並且各種城防做得如刺蝟一樣,防守得水洩不通的樣子,讓人有一種無處著手的感覺。那些印度軍團的士兵,可能還真的會望而生畏,不敢攻城。

    但是,有真正的漢軍在此,以及漢軍的軍將在此,對於這樣的情況,根本就不足為怪。

    一個原本如此強大的帝國,一心死守的情況之下,肯定會無所不用其極。並且,有著那麼多的平民以及軍馬,無論他們如何準備都不足為過。

    但是,無論他們有著什麼的準備,對於真正的漢軍來說,那些都不是問題。r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2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攻城前奏

    天下就沒有攻不破的堅城。

    無論安息帝國帝都有了怎麼樣的準備,都不可能阻擋得了漢軍的兵鋒的。

    漢軍有這樣的底氣,因為,現在的漢軍,已經有了一千多年後才有的火炮,大不了,調來火炮,一頓轟炸,泰西封城自然就攻破了。

    當然,劉易出於一些原因的考慮,一般情況之下,他不太想動用火炮。這種超前的武器,劉易打算留作鎮國之器,輕易不想公諸於眾。

    說到底,後世的火炮,殺傷性太大了。一旦讓世人所認知,這種原理並不算太過複雜太過高深的東西,肯定會被世人所研發出來。如此,到時候整個時代,就會直接向熱兵器過渡。再引申到研發出槍械來的話,那麼現在大漢所依靠的個人武力就不會再是優點。

    想想,到時候一顆子彈就可以解決了像趙雲、關羽等這樣的超級武將,那麼大漢還有什麼的優勢可言?

    又或者,漢人就算人再多,在那些槍炮的面前,又有什麼作用?

    自然,現在這種後世的熱兵器,是掌握在劉易的手中,是掌握在大漢朝廷手中。不會擔心這些火炮的技術會被異族人學了去。可是,以現在大漢的漢軍實力,根本就不必用到火炮,也一樣可以橫掃這個世界。如此,又何必要將這種火炮暴露出來給西方世界看到呢?

    這個,劉易其實真的只是作為一個最後的底牌。儘管這次,也一樣攜帶著遠征,但是,如沒必要,劉易並不允許使用。

    所以,對於漢軍來說,的確是沒有什麼攻不破的堅城。

    但是,現在出動攻擊泰西封的軍馬,是印度軍團。

    如此,這一場攻城戰,就有點看頭了。

    攻擊泰西封,亦是漢軍西征以來,最大的一場攻城戰。

    三十萬印度軍團的軍馬,安紮好營寨,並休整了一天之後。於第三天的早上,便開展了對泰西封城外障礙進行了肅清進攻。

    首先派出去的,是三萬印度軍團的軍馬。

    泰西封城牆之外的三里之內,遍佈了安息帝國方面佈置的種種障礙。

    這些,全都是針對漢軍的一些攻擊手段而佈置的。

    一眼望看,表面上,坑坑窪窪,並佈滿了拒鹿馬,當中,還有一道道縱橫交錯的壕溝,相信一些空地上,也是佈滿了陷阱。

    這些防守工事,都不算是什麼,只要有點腦子的,都能夠想到如此佈置。

    同時,印度軍團的偵察兵,也偵察到了,那些縱橫交錯的壕溝當中,隱隱約約還藏有不少的安息帝國的軍馬。

    種種跡象表明,想要推平那些障礙地帶,殺近到泰西封城下,還真的得要花費一些工夫。

    出動的三萬印度軍團的軍馬,因為後世還有大軍壓陣,有騎兵護住他們的兩翼,所以,並不用擔心會突然遭到安息帝國軍馬從兩側迂迴過來的攻襲。他們就只需要專注於前方便可。

    沙魯克是貴霜帝國大月氏貴族的奴隸。

    他雖然身高體壯,可是性格卻比較儒弱,又或者說,他從小就被那些統治他的奴隸主給折磨得失去了作為人的所有的精氣神,已經養成了一種逆來順受的卑賤脾性。

    他一直來,都是失魂落泊的活著,很麻木,對生活,根本就從來都沒有過什麼幻想。

    事實上,他所接觸到的東西不多,對世界的認識更加不多。他更不識字,每天,就是辛勞的勞作,累得要死要活,然後等著奴隸主給一口吃的。

    其實,在貴霜帝國當中,像他這樣,麻木,沒有自己思想的人很多很多。

    對於沙魯克來說,他根本不會去擔心什麼的帝國,什麼的時政。更加不會去理會什麼的漢軍,什麼的帝國軍。

    他只是一個奴隸,落在誰的手中也沒有什麼的分別。

    所以,他根本就麻木到不會去在乎在意。事實上,他是如何落在漢軍手中,又如何成了什麼漢軍印度軍團的士兵的一員,他都有點糊裡糊途。

    直到現在,他才搞明白,原來,他現在成了大漢帝國印度軍團的一個士兵。之所以搞明白,是因為他發現,每天都能有吃的,只要聽從那些一臉嚴肅的人的命令,叫他去幹什麼就干什麼,那麼就能每天都吃得飽飽的。後來,還分了一些衣物,衣甲,一些鋒利的兵器給他。

    如此,他才明白,原來他真的成了士兵,不再是以前的奴隸。

    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知道的就越多。特別是被強迫的學習了漢語之後,雖然他學得並不是太好,很多都不會講,聽不明白,但是,一些基本的東西,他都懂了。

    他知道了,當兵吃糧,知道了當兵就得要聽命令,就得要去打仗。

    至於為什麼要去打仗,他其實也沒有什麼的概念。他就只知道,聽命令,有飽飯吃。

    今天一早,他分到了一條烤魚,還有一個飯糰,吃得滿嘴都是油,他感到很滿足。

    這些魚,他知道是在那叫什麼的底格里斯河中捕捉上來的,前天過河的時候,他就看到了,河中有著大群大群的魚群。

    吃飽喝足,就是打仗了。

    對於打仗,他現在已經不會懼怕了,因為這一路前來,行軍了數千里,大大小小的仗,他都經歷過了。

    他在上次的一次戰鬥當中,擊殺了一個安息帝國的士兵,居然獲得了獎賞,是一百個銅錢。

    雖然的確不算多,可是,卻給了他許多的幻想。是的,他已經有了幻想。

    他現在,其實不過是二十四、五歲,是軍中的刀盾兵。可能是少時過得太過勞苦的關係,看上去很滄桑,倒像是一個四十歲的漢子。

    不管如何,他其實正值一個精力過剩的青年衝動期。在軍中,多少聽到了一些傢伙在議論什麼女人的問題。每次聽到女人這兩個字,他都無由來的感到一陣燥動,心裡似被貓抓。

    他想女人了。

    而有了錢,似乎就能找到女人。

    但這錢還不夠,因此,他想要獲得更多的錢,所以,他就想到了,既然殺了安息帝國的士兵能有獎賞,這或許就是獲得錢財的一個來源。

    這次出動,他勉強弄明白了這次的目的。他的任務,就是為了掩護,掩護跟他一起的那些工兵,去肅清前面那些不平的障礙地帶。

    為了能更好的俺護那些工兵,他這次所持的,是上面分發出來的一種大木盾,並非是他平時所拿的那種較輕便的小盾。這種大木盾,比較沉重,得要雙手槓著才能走動,如此,他的刀也只能是掛在腰間,用不上了。

    這讓他感到有點遺憾,因為,這樣就有可能讓他難以擊殺安息帝國的士兵。

    但遺憾歸遺憾,隊伍裡的命令,他卻是絕對服從執行的。

    與他一樣,都是雙手持著大木盾的士兵,有數千之多。他其實只是其中的一個。

    踏踏踏!

    他們這些大盾兵,列著隊伍齊步向前,因為沉重的關係,所以,每走一步,都顯得比較沉,發出一聲聲的踏步聲。

    沙魯克偶爾探頭偷瞄一眼前方,發現前方除了一些障礙物之外,似乎並沒有發現有什麼的活動。前方安靜的很。

    與他並排往前走的盾兵之間,有一定的空隙,後面有士兵,槓著一根長長的樹桿,不停的往前撞擊著地面。

    每一次撞擊,都會濺起一片沙塵。

    不明所以的沙魯克有點不滿,因為那些沙塵飄起,弄得他一嘴都是沙塵了,眼睛也有點澀澀的,都快要睜不開了。

    「停!」

    就在沙魯克不小心吸進了一口沙塵,讓他忍不住咳了兩聲之間,突然有人大喝了一聲。

    跟著,便聽到數聲轟隆的聲響。

    他下意識的停下,耳旁再突然響起的幾聲慘叫聲讓他渾身一顫。

    塵土飛揚之間,沙魯克努力的睜大眼,條件反射的尋著慘叫發起的地方望去。

    離他旁邊相隔了三四個盾兵的位置之處,有一片地面凹陷了下去,現出了一個大坑。

    有兩三個盾兵,掉了下去,被大坑內的尖刺給釘死了。慘叫聲就是他們發起來的。

    一剎那,沙魯克渾身冒著冷汗。

    因為在他的前方,也同樣有著一個大坑,卻是被後面的士兵用長木桿給撞擊撞塌了。如果他沒有第一時間停止,那麼他也會掉進去,跟旁邊的那些盾兵一樣,被釘死在陷坑當中。

    「敵襲!樹盾!小心弓箭!」

    沒有時間讓沙魯克害怕,一聲大喝傳來,他又條件反射的做出了將大木盾頂起,高高的微仰著頂著。

    這些軍事的基本動作,沙魯克也不知道練習過多少次了。所以,他做得很標準。以前,在訓練的時候,他知道,如果按要求做,動作做得越好,那麼就能分到更多好吃的。後來,上戰場打仗之後,他就明白了,原來按要求做,在戰場上活下來的幾率就會更大。

    他的動作,首先得要站直,將整個大木盾都頂起來,然後再作一個側身弓步頂著,將他本人的頭部及上半身的身軀都藏於大盾之內。

    而原本在他身後的一些士兵,也會緊靠著他,有人也會蹲在他的身後,撐著他的身體。

    他才剛剛做好動作,便感到被他頂著的大木盾一沉,跟著便像下雨似的,似有無數雨點咇咇卟卟的撞在大木盾上。

    那是無數弓箭射到了他的大木盾上,而射來的箭,畢竟不是雨點,每一箭,都會帶著一股衝力。十多支甚至是數十支箭射在木盾上,那種衝擊力是相當可怕的。

    沙魯克拚命的頂著,眼看就承受不了這樣的衝力,要往後仰倒了。

    但是,後面的士兵,用力的扶著他,讓他堪堪的頂住,屹立不動。

    「緩步退後!弓箭手反擊!反擊!」

    清楚的命令,居然蓋過了那些弓箭的嗚呼聲。

    所有的士兵,都條件反射的聽著命令行事。

    在退後之間,沙魯克其實根本就看不清前方是什麼的狀況,事實上,直到現在,他都不清楚是什麼的狀況。但是,他看到了,無數的弓矢落到了他們的人群中,不少士兵,因為沒能藏好,哪怕露出了一條手臂,都被射中,吃痛之下,稍有異動,露出身體要害,馬上就會被射殺。

    他旁邊的一個大盾兵,因為在後退的時候被絆倒,使得那盾兵及躲在他身後的兩三個十士兵,眨眼就被射成了刺蝟。鮮血也同時濺了他一身。

    這就是戰爭……沙魯克心裡惻然。

    慶幸,他退後一小段距離之後,落下來的弓箭便稀拉了許多。

    「放箭!」

    嗚的一聲,弓箭鳴響在他的身後響起。沙魯克知道,是隨著他一起上前的三萬人馬當中的弓箭兵反擊了。

    其實他不懂為什麼要退後一點再反擊。但是他知道,他似乎安全了。

    這個時候,他才敢偷偷的探頭察看前方的情況。

    原來,前方約百多步遠就是那些障礙的最前線的一道壕溝了。方才襲擊他們的弓箭,就是那道壕溝當中藏著的那些安息帝國的弓箭兵所放的箭。

    他看到,那些安息帝國的弓箭兵,所射出來的弓箭,就恰好射到了他現在退後到了差不多兩百步左右的地方。而還在自己身後的自己軍中的弓箭兵,所射出去的弓箭,居然能夠射到了那些安息帝國的弓箭兵當中。

    沙魯克看到了那些原來正在拚命向他們放箭的安息帝國的弓箭兵,此刻卻飛濺起一片片血花,是被自己方面的弓箭射中了。

    慘叫聲傳來,對面的弓箭兵的隊伍一下子散亂了。

    不過,讓沙魯克感到有點可惜的是,那些安息帝國的弓箭兵,看到情況不對,馬上就回身跳進了那道壕溝當中,眨眼間就再了看不到半個人影了。當然,那道壕溝前,倒了不少流血的屍體在那兒。

    「弓箭手保持壓制!盾兵上前,工兵填平探測出來的陷阱,破壞那些拒鹿角。」

    沒有時間讓沙魯克多感受什麼,後面又傳來了命令。

    沙魯克感到兩腿有點發軟,可是,卻沒有半點猶豫,再次上前。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3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肅清城前障礙

    印度軍團當中的一個普通士兵沙魯克,他的情況以及他的心路歷程,以及加入了漢軍當中的表現,可以說能代表了大部份印度軍團士兵。???

    因為擴軍到兩百來萬的印度軍團,當中絕大部份的士兵,其實都是來自於他們貴霜帝國的最底層的奴隸子弟。

    他們一直被奴役,一直來都僅只能為了一口飽飯而掙扎求生。所以,他們很麻木,也可以說是比較愚眛。

    他們在面對戰爭的時候,不會去考慮什麼,也同樣會害怕,但是,卻能很好的並堅實的執行著命令。

    因為他們都知道,他們沒有選擇。

    加上,加入漢軍之後,他們的生存環境比起他們原來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他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所以,有時候,明知道上了戰場可能會丟了性命,可是,他們依然會一邊害怕著,一邊執行著軍令。

    對於泰西封城前的肅清行動,印度軍團的確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以及損失。

    因為,對於安息帝國方面來說,帝都已經是他們最後的堡壘,是他們必守死守的唯一安身立命的地方。所以,哪怕安息帝國方面再害怕漢軍,也一樣會不顧一切的抗爭。何況,現下攻擊他們的軍馬,並非是真正的漢軍,而是歸順了大漢之後的印度軍團?

    而安息帝國方面,也的確是想盡辦法,無所不用其極的來阻止印度軍團的進攻。

    別看他們城前被挖得坑坑窪窪,毫無規律的樣子,其實,安息帝國方面,的確已經將這些工事利用到了極限,跟印度軍團方面寸土必爭,不讓印度軍團輕易的推進到他們的城牆之下。

    看樣子,他們的確已經對漢軍的攻戰方式有了比較深刻的研究,並且,也作出了許多有針對性的佈置。

    事實上,自從安息帝國大亂,政權崩潰之後,他們的皇帝沃洛吉斯五世便有點放任,縱情享樂基本不怎麼理事。可是,這卻不等於就沒有關注他們城防的事。實際上,對於利用他們都城死守的事務,也並不需要他這個皇帝過於操心。一些排兵佈陣,一些守城的細節事宜,自然會有下面的軍將去做。

    而一個整體實力約強於貴霜帝國,能與歷史上的羅馬帝國及大漢帝國相提並論的強大帝國。尤其是,安息帝國也可以說是一個具有一定文明的帝國,所以,無論他們文臣或是武將,都肯定會有不少人才的。絕非那些毫無策略的野蠻的草原民族可比的。

    所以,作為皇帝,不理事之後。下面的那些軍將文臣,他們就算是為了自己的小命,都會想盡辦法,將帝都經營成為一座真正的易守難攻的堅城。而且,他們也有了更大的權力可以將他們所能想到的方法付之實行。

    早前,印度軍團的人馬向前推進,所遭遇到的陷阱陷坑只是小意思。以及,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馬在那些壕溝突起放箭,這些也僅只是他們的一個針對漢軍攻擊的小手段。

    後面,還有更多讓漢軍意想不到的一些攻擊。

    比如說,在那些被他們弄得高低不平,佈滿了拒鹿馬,或者就是一片斜插著尖銳的阻擋物的地方。在那些從他們外面不怎麼觀察得到的地方,他們竟然暗藏著一些遠程攻擊器械。

    主要是以投石機為主。

    投石機的原理並不算什麼,在這些西方帝國,早便有了一些簡單的投石機。

    並且,更絕的是,他們早就已經固定好了投射的方位及射程。估計也早就試驗過了。

    所以,在印度軍團的軍馬,頂住了他們的弓箭襲射,並且,利用大漢配合的那種射程更遠的弓箭所組成的一些弓箭兵的射殺,將那些安息帝國的軍馬射退,射得躲了起來之後。印度軍團的人馬,再次推前,準備填平那些已經暴露出來的陷坑,打算一步一步的向前肅清推進。

    而就是在這個時候,那些隱藏在防禦大陣當中的重型武器就威了。

    一顆顆石彈,突然拋起,然後重重的落在正在奮力推進的印度軍團當中。

    剎那之間,便被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打得軍陣潰散,血肉橫飛。

    投石機的威力,無論是漢軍的還是他們安息帝國的,都是極大的。不是一般的人力可抗。

    那些頂在前面,防備安息帝國的弓箭兵襲射的大木盾兵,他們手上的重盾,也頂不住那些投石機的轟擊。

    一顆石彈砸下來,能直接將那些大木盾砸得碎裂,並且,會連帶那盾兵也被砸成一堆碎肉,石彈的餘威,也直接將盾兵後面的士兵擊殺。

    情況有點慘烈。

    沙魯克作為頂在早前面的大盾兵,他居然很幸運,並沒有被石彈直接砸中。但是,也一樣被驚得魂飛魄散。若不是他直接拋下重盾,撥腿逃回後面的話,他恐怕也難逃一命。

    如果不是突然遭受到了如此慘烈的打擊,像沙魯克這樣棄盾而逃,肯定得要被後面的監軍給斬了。但是,現在幾乎全軍往後逃,法不責眾,讓他逃了一劫。

    因為這三萬人馬陣列密集的關係,所以,傷亡慘重。直接就被擊殺了數千人馬。

    這也讓印度軍團的軍將臉色很難看。

    這個時候,如果不摧毀敵方的投石機,印度軍團的人馬也不可能再肅清向前了。

    可是,安息帝國方面,真的已經設計好了。他們的投石機隱藏得很好,並且,還遠在後面,漢軍的弓箭肯定威脅不到他們的投石機所在。另外,用床弩的話,也一樣難以對他們造成威脅。哪怕同樣的用投石機跟他們對轟,也不是辦法。

    漢軍方面的投石機,論投擲的射程,的確要比安息帝國方面的遠一些。但是,安息帝國方面的投石機,往後回縮了一定的距離。而有著他們的陷阱大陣的相拒,漢軍方面必須要再向前推進一定的距離,如此方可以打擊得到他們的投石機所在的位置。

    可是,漢軍想要推前,就必須秘要徹底摧毀他們的第一道壕溝,要不然,漢軍的投石機陣,也必然會在那道壕溝所隱藏的弓箭手的威脅之下。

    可以說,安息帝國方面的陣勢,的確讓印度軍團方面一時難以寸進。想要肅清這克泰西封城前的障礙都顯得有點困難。

    而泰西封城前的戰線很長,印度軍團也嘗試過了從不同的點向前肅清。可是,安息帝國方面的確是準備充分,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來佈置了這樣的一個陣勢。無論印度軍團的軍馬從那一個點面起攻擊,都遭受到安息帝國方面的激烈的抵抗。

    一天下來,印度軍團居然折損了近三萬人馬,但是,還沒能肅清安息帝國帝都城前的第一道壕溝之前的那一片陷阱地帶。

    這些都讓印度軍團的軍將很是惱火,但是又毫無辦法。沒能摧毀安息帝國方面的投石機,對他們印度軍團的軍馬威脅太大。

    這些情況,也很快就上報到隨印度軍團的真正漢軍軍將上去了。

    像劉榮等一眾駐印度軍團的漢軍大將,到了前線察看了情況。

    對於印度軍團方面束手無策的事,但對於漢軍的軍將而言,這些根本就算不得什麼。

    這一帶地區,大多都是一些沙地,地質比較稀鬆。

    漢軍軍將,直接給印度軍團的人提了一個意見,既然如此直接挺進難以奏效,那麼還不如掘坑道推進。只要先奪取了安息帝國方面的第一道壕溝,那麼就好辦了。到時候,漢軍方面就可以架起投石機,對安息帝國方面的投石機進行摧毀。如此一來,起碼可以肅清一里多的範圍,迫使安息帝國方面退縮回到他們城前一里多兩里的範圍之內。而在這個範圍之內,漢軍的床弩,便可直接威脅到他們的城牆之下。

    到時候,漢軍的床弩架設好,只要那些壕溝內的安息帝國的士兵敢冒頭,漢軍的床弩就能讓他們見識到威力。

    得到了漢軍軍將的提點。

    第二天,印度軍團便採用了這種坑道掘進的方式進行攻進。

    坑道作業,可以有效的避開了安息帝國方面的弓箭兵的突然襲擊。也可以較大機率的避過了他們投石機的砸擊。

    尤其是,因為地質的關係,掘進的度很快。只需半天的時間,印度軍團的人馬,就能從一里開外,也就是在安息帝國方面的弓箭兵以及投石機的射程之外的地方,斜著多路掘進。

    如此,很輕易的就攻下了第一道壕溝。

    這樣的情況,也讓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馬看傻了眼。這樣的情況,的確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但是,這樣的攻擊辦法,對於漢軍來說,簡直就是小兒科。

    印度軍團的人,一路掘進,直接掘通到了他們的第一道壕溝,軍馬直接殺了進壕溝去。

    這裡也不得不說,安息帝國方面,將這些縱橫交錯的壕溝掘到了三、四米深。

    他們原本這樣的話,可以跟漢軍方面糾纏上一段時間的,沒想到,這才兩三天,就被漢軍攻了進來。

    地面上,似乎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還是坑坑窪窪,那些障礙物依然還在。可是,他們的人馬,卻不得不退走了。

    這一退,卻不是一部份,而是所有的軍馬,都不得不退回他們的帝都城裡去了。

    不退沒有辦法啊。

    因為既然都已經被漢軍找到了破解他們這個防禦大陣的辦法了,他們再如此守下去就再也沒有什麼的意義了。

    當然,他們也不是沒有想過要跟漢軍死拼。跟那些印度軍團的軍馬在那些壕溝之內死戰。

    也一度拚死激戰。

    但是,這樣沒有什麼的作用。經過訓練的印度軍團的軍士,以及裝備上漢軍的一些精良裝備,他們的戰力,已經提升了一個層次。

    不敢說他們就已經強過安息帝國的軍馬,但是,在死戰的情況之下,他們兩軍起碼能打上一個平手。死亡率雙方基本對等。

    可對於安息帝國方面來說,他們的軍馬卻不能傷亡太多啊。

    印度軍團的軍馬,死得起,他們卻不能。每傷亡一個安息帝國方面的士兵,他們的兵力就少一人。而印度軍團方面,會有源源不絕的後續軍馬補充進來。

    何況,還有真正的漢軍都還沒有露面呢。現在就失去了太多的兵力,到時候,他們又如何守城?又如何守到西方帝國聯手來援?如何守到一起共抗漢軍呢?

    不過,他們雖然退走了,但是也同樣再給印度軍團方面一些麻煩。

    那就是他們城前的那些壕溝,已經被他們挖掘得縱橫交錯,互相連通了。現在,被印度軍團的人馬攻破了之後,可以沿著他們所挖的壕溝一路突進。

    這個時候,安息帝國方面,他們也來不及堵死這些壕溝了。所以,他們在撒回帝都城去之後,馬上就掘通了與他們帝都城牆下的護城河的連通之處。

    如此,那護城河的河水,直接灌進了那些三、四米深的壕溝,一下子,就使得他們的城前四周,形成了一片網狀的水網。同時,也使得那些在壕溝當中的印度軍團的軍馬直接被水淹沒。對印度軍團的人馬造成了一定的殺傷。

    當然,這點殺傷並不大,因為頂過了第一波河水沖激而來之後,會水的印度軍團的士兵,都可以爬上去。

    總的來說。在帝都城外的,安息帝國方面花費了那麼多功夫所布置的一個防禦大陣,基本上就算是被破了。印度軍團方面,也就只需要再花費一點時間,慢慢的推平就可。

    不過,徹底推平,印度軍團推進到離城一里左右的地方之後,便又遭受到了城牆上的安息帝國的打擊。

    也就是說,離安息帝國帝都城牆四週一裡的範圍之內,印度軍團的人馬是沒有選擇,只能頂著城頭上的那些密集的箭雨,以及城牆上的投石機的轟擊,用他們的人命去填平這一里區域的障礙。

    就這一里的距離範圍,也足足花了印度軍團方面數天的時間,才真正的推進到了安息帝國帝都城前的護城河前。8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3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僵持之局

    印度軍團的軍馬,終於可以推進到安息帝國帝都的護城河之前。

    但還不是全面推進。整個泰西封城很大,四周如此寬闊,以這三十萬的印度軍團的兵力,也不可能對整個泰西封外圍進行徹底的肅清。

    現在他們也僅只是肅清了泰西封城東面的一小片區域罷了。

    不過,相對於安息帝國方面來說,他們的確已經到了無路可退的地步了。所以,他們也的確真正的在拚命了。

    早前,他們從城前的大陣退回城內,並非是他們不敢戰不敢拚命,只是因為其皇帝已經有了嚴令,不准下面的軍馬在城外跟漢軍死拼。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據城死守,儘可能的保持現有的兵力,不能隨隨便便就消耗太多的兵力。因為他們的打算,要據都城守上一兩年以上之久。所以,在明知道漢軍戰力強悍的情況之下,不准許他們跟漢軍死拼。

    現在,他們高據堅城,漢軍沒能直接攻擊得到他們的情況之下,他們自然就跟漢軍寸土必爭,絕不可能隨隨便便的就讓漢軍直接威脅得到他們的城牆。

    所以,就是進入城牆一里之後的範圍,他們在城頭上利用投石機、強弓等攻擊手段,對印度軍團的軍馬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總的來說,印度軍團一共已經折損了五萬以上的兵力。

    現在,到了護城河之前,對於如何填平護城河,印度軍團方面,又沒有了辦法。

    因為護城河就直接處於城頭上的弓箭威脅之下。每一次迫近,都會遭受到城頭上無數弓箭的威脅。

    也不得不說,安息帝國方面的兵力真的很充足,並且,在城內,一直都有著他們自己的軍工生產系統,為了能守住帝都,他們近年來,一直都在致力於打製弓類武器,並且,裝備了大量的軍馬。

    他們並不缺少箭矢,所以,哪怕他們的弓箭兵並沒有如漢軍的弓箭大陣那麼的訓練有素。可是,通過大量的弓箭兵的攢射,也依然能讓他們的弓箭兵所射出來的弓箭達到了一個弓箭齊射的效果。

    當然,理論上,漢軍的弓箭較為精良,要比安息帝國方面的弓箭射程遠了數十步的距離。可是,也由於安息帝國的帝都城高牆厚,他們居高臨下,直接拉近了這一點距離。也就是說,印度軍團的弓箭兵,能夠威脅得到城頭的安息帝國的士兵的同時,自身也處於城頭的弓箭兵的威脅之下。

    這種互射,是拼消耗拼傷亡的行為。但哪怕印度軍團方面的弓箭兵,有著刀盾兵護衛,可相對而言,傷亡卻要比安息帝國方面的要多。因為他們在城上,有城牆可擋,更容易擋下印度軍團射上去的弓矢。

    另外,對城牆有威脅的,還有漢軍的投石機。但是,這一次送來的投石機,只有數十架而已。投石機的威脅雖大,但還不能直接摧毀安息帝國帝都的城牆。

    因為安息帝國方面也擁有了大量的投石機,雖然跟漢軍的投石機在威力上有所差別,有所不同。但是他們也掌握了投石機的特點。所以,他們面對漢軍的投石機的轟擊,也並不顯得太過慌張。

    也因為投石機的準繩很難把握的問題,所以,很難精準的摧毀城頭上的投石機。哪怕偶爾摧毀了一些,安息帝國方面馬上就又可以補充。

    這樣一來,城頭上,始終都可以保持著火力,只要印度軍團方面的軍馬,敢上前去填平他們的護城河,那麼就會馬上遭受到城頭上凶殘打擊。

    就這樣,兩軍就於城前僵持,陷入了一個僵局。

    另外,對於印度軍團的軍馬,冒著危險上去想要填平的護城河,卻依然沒有遭受到破壞。

    因為安息帝國都城的護城河,是引入了活水,一般的沙袋之類的,一下子就被沖走。

    不管如何,相對於安息帝國方面來說,他們就希望看到如此的局面,能夠如此跟漢軍方面對持著。更希望可以一直如此下去。

    這樣的情況,居然也讓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馬提升了不少士氣,增強了他們能守住帝都的信心。

    正常來說,要攻打下安息帝國的帝都的確不容易。

    在沒有填平護城河之前,印度軍團的攻城戰就沒有辦法展開,另外,漢軍派來的一些軍工匠人所打製的那種樓車也派不上用場。

    印度軍團方面的軍將,也想到了要繞到安息帝國的都城西面去,尋找護城河的引水源頭,斷了護城河的活水。

    但是,現在他們就只剩下這麼二十來萬的兵力了。他們也不得不考慮萬一安息帝國方面敢於率軍出城攻襲,那麼他們就有可能陷於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馬的圍攻。

    事實上,安息帝國方面就有許多統軍的將領,向他們的皇帝提出了率軍出城攻戰的要求。甚至,有不少軍將,已經暗暗有著如果有機可乘,他們就算是違命也會揮軍出城對印度軍團的軍馬發起襲擊。

    這說到底,他們雖然害怕漢軍,但卻不會當真的害怕這些印度軍團的軍馬。要考慮的,只是違了皇帝的命令之後,他們要如何面對。

    現在的安息帝國都城,似乎還真的成了一個啃不下的硬骨頭。讓印度軍團束手無策,只能如此跟安息帝國都城這麼糾纏下去。

    哪怕,不久後,又二、三十萬的印度軍團的人馬趕到,可是,多了這二、三十萬人馬,卻依然沒能起到太大的效果,如果他們攻近安息帝國的都城,那麼最多就是再傷亡多一些軍士罷了。

    但是,漢軍方面,暫時卻不會理會這些,只是要求印度軍團方面,要繼續保持對安息帝國都城的壓力,如果他們攻城難以奏效,那麼就一邊保持對安息帝國都城的壓力,一邊等漢軍的軍馬到來。

    漢軍方面,現在除了留下郭嘉還在貴霜帝國坐鎮大局,開始著手調來大量的漢軍文官進入安息帝國,配合漢軍對安息帝國的地區進行統治。此外,關羽統率二十萬漢軍精銳,與劉陽從大漢帶來的十萬軍馬一起,共三十萬大軍開始直接向安息帝國帝都挺進,同行的,還有近二十萬南洋軍團的後勤部隊,另外還有近十萬印度青壯所組成的運送物資的人馬。

    共六十萬人馬,正浩浩蕩蕩的行軍。

    另外,孫策的沿海進攻的人馬,還有張飛從伊斯蘭堡地區開始出發的人馬,也不用多久,也能趕到泰西封來。

    而這個時候,早前安息帝國皇帝沃洛吉斯五世命人送出去的書信,也分別送到了那些帝國及勢力的皇帝、首領手上。

    最先收到沃洛吉斯五世書信的自然就是在相隔著一條幼發拉底河西岸活動的匈奴殘部阿甲王所部。

    阿甲王跟沃洛吉斯五世達成了協議之後,他也獲得了一個休生養息的機會,很果斷的就從安息帝國的境內將他的人馬全都撤走,盡數渡過了幼發拉底河,到達西岸地區。

    他吸取了早前的教訓,在幼發拉底河西岸的廣闊地區,他並沒有讓其軍馬胡亂屠殺那些平民了。而是採取了一種相對較為懷柔的政策。驅使那些原本是被安息帝國放棄之後,受到羅馬帝國方面嚴重盤剝的安息帝國人。

    驅使他們,為他修建了一座城池,當然,是在原本的一座城池的基礎上,加建加厚城牆罷了。

    阿甲王打算將這裡作為他的一個臨時的落腳點,一個相對較為穩固安隱的發展基地。

    他們也同時,吸收那些安息帝國人加入他們的匈奴部落,吸收為他們的士兵。

    因為有羅馬帝國威脅,所以,阿甲王他也不確定是否能夠在這一塊地盤上立住腳。因此,他也並沒有著其軍馬擄掠女人為他們生育後人。

    暫時沒有確定他們是否可以永久穩足的情況之下,他並不想多做這些無用功。

    總的來說,他認為,還是迅速增強他們現在的實力才是最為重要的。

    阿甲王最為清楚,他們匈奴人的最大敵人並非安息帝國或者是羅馬帝國,而是大漢帝國。他並不知道,安息帝國是否阻擋得了漢軍的進犯。萬一安息帝國落入大漢帝國之手,那麼在不久之後,他們也肯定得要直面漢軍的威脅。

    因此,哪怕他們現在似乎已經離漢軍的兵鋒很遠,但他依然難以安心。

    當然,他也是獲得了這一塊立足的地盤之後,才從安息帝國方面獲知到漢軍的一些情報。尤其是當他獲知漢軍居然滅了貴霜帝國,並出動了五百萬的漢軍大軍威脅到了安息帝國的情報之後,阿甲王就無比的心驚。

    五百萬的漢軍啊,要知道,將他們從大草原上趕走的漢軍,也不過是百多兩百萬。什麼時候,大漢變得如此強大了?

    不僅出動了兩百萬的大軍向他們發起了進攻,還出動了五百萬的大軍滅了貴霜帝國,兵指安息帝國。

    這加起來,七百萬的大軍啊,不用打,阿甲王稍一想,就嚇得兩腿發軟。這根本就不是他們可以抗衡的力量啊。

    不過,不久,他總算獲得了一些讓他感到驚喜的消息。他的王兄阿邪王居然沒死,他們的匈奴人,居然沒有被漢軍所滅,現在,阿邪王率著匈奴殘部,已經越過了頓河,逃到了西歐去了。

    此際,他收到了阿邪王正在率著匈奴殘部,跟羅馬帝國的大軍作戰。並且,也已經攻殺進了羅馬帝國的北部地區。將整個羅馬帝國弄得風聲鶴唳。

    收到這個好消息,阿甲王的第一時間,就是想率著自己的軍馬趕去跟王兄阿邪王會合。然後兩兄弟再在一起拚搏,再壯大匈奴部族。

    但是,也正因為是阿邪王把整個羅馬帝國都弄得風聲鶴唳,這就使得羅馬帝國方面對流竄進幼發拉底河的這一部匈奴人顧忌頗深,生怕這些匈奴人也流竄進他們的羅馬帝國作亂。因此,也調來了大軍鎮守其邊境,讓阿甲王一時沒敢率軍硬闖羅馬帝國的邊防。

    他沒有辦法,只好潛心壯大自己,希望可以及早跟阿邪王會合。但是,他也派出了人潛進了羅馬帝國,派人跟阿邪王接上了頭,讓彼此都知道了互相的存在。

    這個時候,正是阿甲王與阿邪王通過書信,商約要如何在羅馬帝國大干一場的時候。因為阿邪王跟哥特人結盟之後,哥特人又從西方引來了一支大軍,他們都希望可以一起出兵,殺進羅馬帝國。

    對於他們這些野蠻的部族來說,像羅馬帝國這樣,在這當代可以說是有著一個高度文明的帝國,那就是天堂一般的存在。他們都無比眼紅羅馬帝國的財富,都有打算對羅馬帝國劫掠一翻。

    也因為哥特人的實力一下子大增,讓阿邪王也感受到了威脅。他擔心到時候,哥特人會從他背後捅上一刀。所以,在知道其弟阿甲王居然也從漢軍的追殺下逃生,他也大為高興,馬上派人,打算將阿甲王接應出來。

    此刻,正是匈奴人及哥特人,準備對羅馬帝國發動一次較大攻勢的時候。

    可阿甲王收到了沃洛吉斯五世的信之後,他便有點慌了,感到大事不好。

    同時,他也深感到安息帝國皇帝沃洛吉斯五世信中所說的極有道理。

    漢軍已經殺到了安息帝國的帝都,那麼就是說,離他們現在所擁有的地盤僅只有百多兩百里之遙。一旦安息帝國的帝都淪陷,那麼,漢軍的兵鋒就可以直指他們。

    他們匈奴人與漢人的仇恨,可是千年之怨,互相是宿敵。阿甲王相信,假如說,讓漢軍知道他們現在的所在,那麼漢軍的大軍肯定會馬上就向他們發起攻擊。

    連安息帝國都沒法阻擊得住漢軍,他們這一點匈奴殘部又怎麼可能跟漢軍一戰?

    可笑的是,他們這些被漢軍威脅著的帝國或是勢力,互相之間居然還在互相攻戰。這豈不是等於伸著脖子等著漢軍前來一刀嗎?

    他覺得,沃洛吉斯五世所講的很對,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敵人,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他們的確要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頭,聯手起來,一起共抗漢軍。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3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阿甲王的認識覺悟

    阿甲王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的重要性。

    他知道,安息帝國皇帝沃洛吉斯五世對他們的提議的確比較有建設性。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他認為,在這個時候,他的匈奴人及羅馬帝國的確不宜再互相爭戰傾紮了,而是要盡快議和,然後聯合起來,共抗漢軍。另外,他也認為,如果現在的西方各個帝國及勢力,當真的能夠團結起來,一起共抗漢軍。那麼,最好還是能夠及時的支援安息帝國帝都。

    怎麼說,現在的安息帝國帝都,已經成了抗擊漢軍的最前線,並且,沃洛吉斯五世手上,依然還掌握著接近百萬的大軍。這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如果西方各帝國及勢力,能夠互相聯手起來,能夠就在安息帝國的帝都敵住漢軍,讓漢軍的兵鋒不能再向西方侵進。那麼也就能讓他們所有西方帝國及勢力爭取到了一個轉圜的餘地,也有著更大的空間跟漢軍周旋。

    起碼,眼下對他阿甲王就有著更大的好處。因為只要能夠在安息帝國帝都敵住漢軍的進攻,那麼他就依然還能佔據著幼拉底河西岸一帶廣闊的地區展。不用因為安息帝國帝都的陷落,而讓他們要直接面對來自漢軍的威脅。如此,他也不用急著逃離這個好不容易得來的一處安身立命的地方。

    不過,現在就算阿甲王已經有了這樣的認識覺悟,也有了這樣的傾向,同意沃洛吉斯五世的勸告之信及建議;但是,他也很為難,知道想要做到聯合西方的各個帝國及勢力結盟共抗漢軍很困難。

    先,現在漢軍已經對安息帝國帝都起了進攻,他很難估計,也不敢確定,這安息帝國帝都是否就能敵得住漢軍的攻擊。他可以想像,一旦安息帝國的帝都被漢軍攻破,那麼漢軍就能直接威脅到他。而漢軍的大軍,到時候恐怕也不僅僅只是威脅到他阿甲王了,而是會直接威脅,不,怕已經不會只是威脅了,而是漢軍的大漢會繼續向西方起進攻的話,到時候所有的西方帝國勢力可能都會遭受到漢軍的攻擊。那時候,各個帝國及勢力,自保不暇,哪怕還再有什麼的精力來結盟共抗漢軍?

    由此也可以看出,安息帝國帝都,於他們整個西方各個帝國及勢力的重要性。他就怕西方各個帝國及勢力,就算跟他一樣,接受沃洛吉斯五世,認可沃洛吉斯五世的建議。但怕也沒有時間對安息帝國帝都進行支援了啊。

    其次,他就擔心,現在他的王兄阿邪王,正在跟羅馬帝國方面爭戰得激烈。互相所結下的仇怨,恐怕也不易說化解就能化解,何況其中還有一個哥特人部族?

    他不知道羅馬帝國方面,是否也能如安息帝國皇帝這般,說跟他和解就和解了。這樣的事,如果當初沃洛吉斯五世也不是到了拿他阿甲王已經無可奈何的地步,恐怕安息帝國方面也不會放過他。更加不可能說能給他的匈奴人一塊地盤。

    如果他的王兄跟羅馬帝國方面不能迅化解彼此之間的仇怨,並且馬上達成共識,結盟一起出兵支援安息帝國帝都。那麼現在說什麼都沒有用。

    而阿甲王,他現在就面臨這樣的一個選擇。

    因為,能夠最快支援安息帝國帝都的,就是他。

    他現在跟安息帝國帝都方面,已經是一種唇寒齒亡的情況。在他現在已經認同沃洛吉斯五世的建議的情況之下,他就應該第一時間,兵支援沃洛吉斯五世。

    如果他這樣做,一來,可以增強安息帝國帝都方面的力量,多少都可以給予一定的助力,延緩漢軍方面對安息帝國帝都攻擊的進程。並且,又可以給西方各個帝國及勢力做一個表率。

    可是,阿甲王的心底裡,依然對漢軍有著深深的忌憚,對於漢軍的戰力,打心底裡感到無力。何況,他現在,實際上就僅僅只有十萬左右的真正匈奴精兵,其餘的,都是一些奴隸兵,戰力太弱。

    以他現在這一二十萬的兵力,前往支援安息帝國帝都,根本就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

    反而,他也更擔心,擔心他的軍馬,一旦渡過了幼拉底河,到了東岸之後,一旦遭受到漢軍的進攻,那麼他就沒有了退路。還有就是,就算他的軍馬,可以安然的到達安息帝國帝都。但在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馬,全都龜縮在都城之內死抗漢軍的情況之下,他的軍馬,自然不可能孤軍在外跟漢軍打野戰,那真的是找死的行為。所以,他的軍馬,也只能開進安息帝國都城,幫助沃洛吉斯五世守城。

    如果是這樣的話,阿甲王是不可能願意的。

    要知道,他的匈奴人,善攻不善守。他的匈奴騎兵,更擅長遊騎作戰。這一旦進了城,那就等於是拋棄了他們的長處,根本就揮不出他的軍馬的優勢。

    可以說,下了馬的匈奴騎兵,能揮得出他們平時的一半戰力都算不錯了。

    何況,這一旦進了安息帝國帝都,那麼就等於將他們置身於一個危險的境地當中。一旦安息帝國帝都被漢軍攻破,那麼他的這一點匈奴人馬,也肯定會跟著沃洛吉斯五世一起陪葬。

    還有一個顧慮,他的匈奴人,跟安息帝國人的仇怨那麼深,他跟沃洛吉斯五世的交情,也沒有達到那種可以將自己的性命都交託給對方的地步。他擔心,自己的匈奴人馬一進入安息帝國帝都,一旦安息帝國方面要謀害他的話,這也等於是他自己自尋死路。

    所以,阿甲王顧慮重重,最後現,他現在,根本就不可能率先兵支援安息帝國帝都的。

    而不能兵支援安息帝國,他現在卻也不能再按原來的計畫,兵進入羅馬帝國跟他的王兄會合。因為,如果他的匈奴軍馬也進入羅馬帝國領地的話,那麼也就等於更加激化現在羅馬帝國跟他們匈奴人之間的矛盾。如此,也更加不可能促成得了西方帝國及勢力之間的結盟。

    如此,阿甲王現,自己現在或許,也只能是原地按兵不動。然後再靜待事態的展,而他,卻什麼都做不了。

    不,也不是說一點什麼都做不了。他現在能做的,或者就是馬上給自己的王兄阿邪王一封書信。向王兄阿述一下如今的世界戰爭狀態,講明厲害,希望王兄可以暫時與羅馬帝國方面停手罷戰,能夠摒棄早前一切的恩怨,盡快達成協議,與羅馬帝國方面結盟,馬上出動大軍前來支援安息帝國。

    阿甲王現在能做的,恐怕就只有這樣了。

    但他知道,事情最終是如何的,是完全不受他的控制。因為他也就僅可以向自己的王兄說明一下這樣的情況,他不能代表得了自己王兄的意志。還有,他更加左右不了羅馬帝國方面的態度。

    阿甲王到了現在也知道,心裡也明白。其實,不久前安息帝國跟羅馬帝國方面的帝國盟軍的解散,他在其中,居然也起到了一個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如果沒有他們闖進了安息帝國屠殺劫掠,那麼安息帝國未必會那麼快崩潰,那麼帝國盟軍,也未必會解散。

    還有,如果他王兄阿邪王所率的匈奴部族,沒有攻擊羅馬帝國,那麼羅馬帝國也未必會從安息帝國撤軍。那麼,現在的漢軍,可能還依然被阻擋在巴基斯坦防線的東面,印度河的東面。

    說真的,阿甲王的確也有點懊悔。早知道安息帝國方面,正在抗擊著漢軍,那麼他當時,恐怕就不會直接對安息帝國進行屠掠,而是會跟安息帝國方面尋求結盟。起碼,在當時的情況來看,他們匈奴人,也作為一個勢力,加入帝國盟軍,這個相信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可惜,現在再說這些,一切都晚了。

    而在阿甲王收到了沃洛吉斯五世的書信後不及,羅馬帝國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亦收到了沃洛吉斯五世的書信。

    這個時候,羅馬帝國方面,倒是要比當時安息帝國遭受到匈奴**亂的時候要好一些。起碼,在羅馬帝國本土的半島,以及其帝國西部地區,並沒有直接遭受到匈奴人或者哥特人的禍亂。

    畢竟,現在的羅馬帝國,的確是非常強大,起碼有著足夠的兵力,將那些匈奴人及哥特人制約在一些羅馬帝國方面並不是太過看重的地區。

    在派出了一些大將以及更多的軍馬之後,羅馬帝國的東北部地區,一些主要的城鎮,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安全保障的。匈奴人也好哥特人也好,暫時都還沒有那樣的能力可以攻奪得下他們的那些主要大城鎮。平時,匈奴人及哥特人對羅馬帝國的劫掠,其實大多都是一些羅馬帝國方面主動放棄的一些地區的小城鎮。

    只不過,匈奴遊騎兵也實在太讓羅馬帝國方面噁心了。所以,羅馬帝國方面,儘管擁有著遠勝了匈奴人的兵力,但是,一時間也奈何不了他們。同樣的,那些哥特人也一樣,太過狡猾了,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也同樣很難滅得了哥特人。

    但不管如何,匈奴人及哥特人對羅馬帝國所造成的恐慌,對羅馬帝國的影響還是挺大的。起碼,北部及西北部地區的羅馬帝國的民眾,已經深受到禍害,已經被弄得人心惶惶。他們,已經沒法展開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許多西北部地區的羅馬帝國人,已經大量向羅馬帝國的南部及其半島本土地區遷徙。

    大量的人口流動,流入一個地區,這也肯定會影響到那些地區的正常生活秩序,也會直接影響到其展。如果不能及時的處理好這些問題,一旦生民變,那麼羅馬帝國也會如安息帝國那樣,會被弄得從內部開始崩潰。

    忙於自己本國內的政務軍務事。羅馬帝國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已經有一小段時間忽略了安息帝國跟大漢帝國之間的事了。

    但事實上,對於羅馬帝國方面而言,他們對於安息帝國,其實還是一直有關注的。哪怕他們已經將派往安息帝國的大軍全都撤了回來,但是還留下了一些探子在時刻關注著安息帝國方面的情況。

    說真的,對於安息帝國,羅馬帝國方面,他們更希望是由他們去奪得安息帝國,而不是大漢帝國。如果不是本土狼來了,那麼羅馬帝國亦不會輕易的將帝國大軍撤回來。

    不久前,他們收到了安息帝國方面苦心經營的巴基斯坦防線已經落入大漢帝國之手,那個時候,他們也感到心急。也曾一度派人給安息帝國皇帝送了信,希望安息帝國方面能夠儘可能的敵住漢軍,表示,當羅馬帝國方面,稍為穩定一點之後,就會出動軍馬前往支援。

    但是,那時候,安息帝國皇帝沃洛吉斯五世根本就不想再理會羅馬帝國方面。畢竟沃洛吉斯五世對羅馬帝國方面一肚子怨氣。結盟時,安息帝國的確付出了很多,可謂真的是舉盡全國之力,給帝國盟軍供應了無數的錢糧。可是,這帝國盟軍非但不幫助安息帝國鎮守巴基斯坦防線,還要在安息帝國本就已經搖搖欲墜的情況之下,在撤軍了,還要縱軍對安息帝國劫掠了一把,這種在傷口上撒一把鹽的行為,讓沃洛吉斯五世真的很是窩火。一度,沃洛吉斯五世的確是有心要拉著整個西方一眾帝國一起滅亡的極端怨念。

    而羅馬帝國方面,在獲知弗裡阿帕提克萊斯脫離了沃洛吉斯五世自立,又號召了百多萬的安息帝國的軍馬在抗擊漢軍之後。羅馬帝國方面認為,這多少都可以拖延一下漢軍的進攻步伐。如此,羅馬帝國方面,又將重心放在如何滅了禍亂他本國的匈奴人及哥特人身上。

    後來的事態,展得太快,兩國雖然相鄰,但是離帝都太遠,這個消息情報的傳遞,需要一定的時間。還有就是,消息情報送回來之後,羅馬帝國方面也沒有太過刻意的去關注。

    所以,這個時候,突然收到了來自沃洛吉斯五世的書信。羅馬帝國方面就不由大吃一驚。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3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一封書信的效果

    羅馬帝國方面真的從來都沒有想過漢軍的攻擊會如此的凌厲,這才多久的時間?整體國力,並不遜色於他們羅馬帝國多少的安息帝國,居然就讓漢軍攻殺到了他們的帝都之前了。

    對於羅馬帝國方面的認識,他們心裡都認為,當初大漢帝國之所以能夠那麼輕易的就滅了貴霜帝國,這主要是漢軍出現得太過突然,那個說到就到,貴霜帝國方面根本就沒有什麼的準備,這便讓漢軍的大軍殺到了他們的帝都。那個時候,哪怕貴霜帝國的皇帝臨時臨急的召集了百多萬的大軍於他們的帝都城前跟漢軍決戰。可惜,倉促之下,準備不足,被漢軍以精銳之師殺得大敗,這些都在情理之中,不足為奇。

    而安息帝國卻不同了。其帝國的綜合實力,要比貴霜帝國強得多了。並且,又是在有所準備的情況之下。可以說,就算沒有帝國盟軍,就安息帝國的兵力,其實都能夠達到了三百多四百萬。憑這些兵力,安息帝國就算最終不是漢軍之敵,但是怎麼說也應該能夠拖住下一漢軍,跟漢軍周旋上一段時間才對。

    還有,羅馬帝國方面認為,哪怕安息帝國已經政權崩潰,舉國已經陷入了一片混亂當中。可是,其帝國的兵力,始終都還是存在的,無論其帝國如何亂,他們原本應該有的兵力,還依然在其國內。

    而當漢軍攻殺進他們的安息帝國的時候。哪怕安息帝國境內的那些已經脫離了其中央集權的那些軍馬。他們也總不可能漢軍一來,就直接向漢軍投降吧?他們哪怕是分割在安息帝國各個地方,各自為戰,但也終會跟漢軍戰鬥。如此一來,漢軍這一路攻殺進安息帝國,一定會舉步為艱,一路肯定會遭受到安息帝國境內的軍馬步步抵抗,絕對不應該像這樣,會讓漢軍如此長驅直入,一路殺到了他們的帝都之前。

    要知道,漢軍從東部殺進他們的安息帝國,想要殺到他們的帝都的話,就等於是從東往西,一路要經過數千里,當中還有高原大山,有草原沙漠,這些一切,都會成為阻礙漢軍向安息帝國進軍的有利條件。可是,這怎麼就會讓漢軍殺到了安息帝國的帝都之前了?

    相對而言,如今的安息帝國,就其國土面積而言,是遠遠大於貴霜帝國的。這再一考慮到,漢軍當初快速攻下了貴霜帝國的帝都之後,要完全佔領其貴霜帝國的領土,也都花了上年的時間。如此一對比,羅馬帝國方面,便認為,在安息帝國多少都已經有所準備的情況之下,漢軍要完全滅了安息帝國,起碼都得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這個一年以上的時間,是指漢軍真正的攻進安息帝國境內的時候開始算起的。可是,現在才多久?

    看著安息帝國皇帝沃洛吉斯五世的書信,上面的內容,讓羅馬帝國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感到心驚。因為他從中看得出,沃洛吉斯五世寫這封書信來給他,是帶著一種絕筆的心態寫給他的。也就是說,連沃洛吉斯五世本人,對於他是否能夠跟漢軍在他的帝都之前僵持一段時間都有點缺失信心,讓人覺得,其帝都隨時都會有可能被攻破,他沃洛吉斯五世也隨時會喪命。

    可是說,這樣的一封書信,就相當於是沃洛吉斯五世死前對他這個羅馬帝國皇帝國的最後忠告。

    如果是別的人,跟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說這些,他根本不會聽得進去。

    這個開什麼玩笑?匈奴人跟哥特人,可是眼前他們羅馬帝國最大的敵人。這些野蠻的部族,對他的羅馬帝國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可以說,因為這些強盜的攻掠,已經讓他的羅馬帝國的國民經濟一下子倒退了許多,從整體上削弱了許多羅馬帝國的國力。

    這樣的仇恨,現在豈會說罷手就罷手?還要跟他們聯手對抗漢軍?

    正常來說,這是不可能的。

    但問題是,現在是安息帝國的皇帝給他寫的有如最後絕筆一樣的書信。作為跟他有著同等身份地位的人的勸告。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有點感同身受。或許,也只有他才能從安息帝國皇帝國書信當中看得出那種深深的無奈與悲哀。

    當然,也讓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警醒。真真正正的正視漢軍對他羅馬帝國的威脅。

    要知道,假如說,安息帝國真的就這樣被漢軍攻佔了。那麼他的羅馬帝國的確就取代了早前安息帝國的地位,輪到他的羅馬帝國直面漢軍的威脅了。

    他現在真的很擔心,在自己本國風雨搖曳之際,他的帝國是否能夠抵抗得了漢軍。若他的帝國的大軍,最終也敗於漢軍之手,那麼,他的羅馬帝國,就會如貴霜帝國跟羅馬帝國一樣,真真正正的滅亡了。

    匈奴人及哥特人,對羅馬帝國的禍害自然讓人憤恨,恨不能吃其肉喝其血。但是,以現在匈奴人及哥特人的實力,還不至於真正的滅得了羅馬帝國。而漢軍,卻是可以完完全全將他的羅馬帝國滅亡的大軍。如此,相對而言,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現在,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也不得不認為,沃洛吉斯五世所說的其有道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為了長久計,他現在,的確是更宜跟匈奴人、哥特人停戰,派人跟他們談判言和。哪怕,暫時他的羅馬帝國方面損失一定的利益,也得要好好的團結起這些可以借力的力量,如此,他才有可能敵得住漢軍,才可以確保他的羅馬帝國不會被大漢所滅。

    羅馬帝國的許多王公大臣,親王權貴等等。他們亦看了沃洛吉斯五世送來的書信,這個消息,也同樣讓他們感到驚駭及恐慌。

    不管如何,他們真的不想直接面臨那數以百萬計的漢軍的大軍。如果可以,他們更願意面對那些凶殘的匈奴人,面對那些狂暴的哥特人。只可惜,當漢軍真的滅了安息帝國的話,那麼他們羅馬帝國也沒有選擇,不得不直接面對大漢帝國的強大漢軍。

    他們當中,不少人的確很不甘心,他們早前已經做了那麼多的努力,調動了更多的軍馬,打算對匈奴人及哥特人來一下狠的,利用絕對優勢的兵力,將他們分別分割,然後困於一個地區跟他們決戰。那怕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就算也會有不少的損傷,他們也決定一定要完全打殘匈奴人及哥特人,要打得他們暫時不敢再闖進羅馬帝國來作亂。

    事實上,在歷史上羅馬帝國跟北匈奴人及哥特人,他們爭戰糾纏數百年,無數的戰爭當中,他們雙方都有勝有負,也的確一度將匈奴人及哥特人等打敗。而匈奴人或者是哥特人每一次敗於羅馬帝國之手後,他們都會退到遠離羅馬帝國的地方休養生息,沉默一段時間之後,再次發展起來之後,才會再對羅馬帝國用兵。

    這裡,要提一下,羅馬帝國方面,有著不少重裝騎兵。而匈奴人也好,哥特人也好,他們其實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重裝騎兵的。

    匈奴人的騎兵,其實都是輕騎兵,雖然也一點黑甲騎兵,但是他們的黑甲騎兵,並不算是真正的重甲騎兵。

    就騎兵來說,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之下作戰,或者說兩軍決戰的情況之下,雙方都是騎兵的情況之下,重裝騎兵,其實就是輕騎兵的剋星。

    歷史上,匈奴人的遊騎兵,其實就是被羅馬帝國的重甲騎兵困在一個地方,用重甲騎兵衝撞匈奴人的輕騎兵。如此才將匈奴人打敗的。

    羅馬帝國方面,為了打造這樣的一支重裝兵兵,的確是付出了很多。

    現在,羅馬帝國方面,準備要收網的時候,卻因為一些局勢,不得不暫停行動。還得要派人前往找到那些匈奴人,跟他們談判言和,這讓不少羅馬帝國的軍將都有些不甘心。

    但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決定,還是按沃洛吉斯五世所勸告及建議的。認為,現在的確是更應該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來共抗強大的漢軍。

    如此,他又讓其王弟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負責跟匈奴人談判議和的事宜。

    另外,亦讓在北方跟匈奴人交戰的帝國軍馬,暫時停止針對匈奴人的軍事行動。一旦其王弟與匈奴人方面談妥,那麼所有羅馬帝國北部的軍馬,全都東移,進入安息帝國,前往支援安息帝國的帝都。

    既然已經有所決定,除了這樣之外。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還同時派出另外一個親王前往哥特人部族,跟哥特人的首領談判言和。還有就是,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此時,對弗裡阿帕提克萊斯也相當的惱火,弗裡阿帕提克萊斯身為安息帝國人,他居然不戰而退,在其安息帝國帝都遭受到漢軍的攻擊,眼看就要被漢軍攻破的關鍵時刻,他居然不前往救援,反而是避戰。這讓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真的有點看不起這個曾經來到他面前,在他眼前佩佩而談的傢伙。

    現在,連他這個羅馬帝國的皇帝,他們的羅馬帝國的軍馬,都決定真真正正的要出兵跟漢軍作戰了,要出兵支援他們安息帝國的帝都了。這個弗裡阿帕提克萊斯又豈能置身事外?

    現在,羅馬帝國方面,還沒有跟匈奴人、哥特人等談妥,羅馬帝國的大軍還不能亂動。因為,一旦跟匈奴人及哥特人談判不能達成共識的話,那麼他們跟匈奴人及哥特人一戰恐怕也難以避免。到時候,他們就真的得要先解決了匈奴人及哥特人的問題才能出兵支援安息帝國。但是,現在就擔心,待他們解決了匈奴人及哥特人的問題之後,再去支援安息帝國,那恐怕黃花菜都涼了,到時候,漢軍怕早就滅了安息帝國。

    所以,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馬上派人,前往與羅馬帝國交界的安息帝國的西北部地區,要求弗裡阿帕提克萊斯馬上出兵支援安息帝國帝都,羅馬帝國方面,會派出原本就駐防在兩國交界地區的羅馬帝國軍馬一起行動。務必要助安息帝國皇帝守住帝都。

    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可不管弗裡阿帕提克萊斯跟安息帝國皇帝有什麼的恩怨。他明著告訴弗裡阿帕提克萊斯,如果他不按要求行動,那麼羅馬帝國的軍馬,就會第一時間對付他,斷了他萬一時機對他不利,就逃進羅馬帝國尋求庇護的念頭。

    可以說,沃洛吉斯五世的一封書信,把弗裡阿帕提克萊斯也算計在內了。等於是挖了一個坑,讓弗裡阿帕提克萊斯自己往裡跳。

    就在羅馬帝國方面有了決斷之時。身在羅馬帝國北方的阿邪王,正打算率著他的匈奴部族軍馬,對羅馬帝國進行新一輪的攻襲的時候。也收到了來自安息帝國皇帝的書信。

    對於阿邪王來說,他更痛恨的自然是大漢帝國。事實上,他在獲知了自己的族弟阿甲王的情況之時,也無比的心驚,因為他才知道,原來漢軍不僅派出了大軍對他們北匈奴人的部族駐地進行了進攻,居然還派出了更多更強大的漢軍對貴霜帝國、安息帝國等發起了進攻。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又想要急著攻打羅馬帝國,然後接應自己的族弟阿甲王回來,以此來增強自己的實力。

    但現在,收到了來自安息帝國皇帝的書信,其中的建議,讓他怦然心動。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對於他來說,他更清楚,他最大的敵人,就是漢軍。

    他跟羅馬帝國方面,其實並沒有什麼化解不開的仇恨。要說仇恨,可能是羅馬帝國方面對他們匈奴人更仇恨一些。

    在收到書信的時候,阿邪王就已經認可了沃洛吉斯五世的建議。但他卻有點擔心,羅馬帝國方面,未心就會罷戰,就會跟他們匈奴人和談停戰。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4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超級大會戰?

    阿邪王現在的確是有點擔心羅馬帝國方面是否會願意跟他們匈奴人和談。

    另外,就算羅馬帝國方面願意跟他們和談,但是阿邪王卻也不能說就如此算了。

    要知道,和談的基礎,是要他們匈奴人停止對羅馬帝國的劫掠侵犯。還沒有意識到現在羅馬帝國已經暗暗調集了更多大軍,出動了羅馬帝國的重裝騎兵來對付他們匈奴人。

    所以,在阿邪王的心裡,他始終都認為,他們匈奴人並不懼羅馬帝國。

    而當中,又是最為實際的一個問題,現在他的匈奴人部族,就算不把阿甲王的軍馬及部族人都計算,他現在都還有二、三十萬的軍馬及部族人。另外,近段時間的劫掠,對他所佔據的城鎮四周的劫掠,也讓他吸納了不少一些小部族的軍馬以及人口。所以,他現在的所佔據的那個小帝國的帝都,連帶軍馬及族人,差不多都已經有了近五十萬人。

    而他們匈奴人,是不事生產了,所有的吃喝用度,用靠劫掠。所以,阿邪王始終都認為,就算要跟羅馬帝國方面和談,也必須要羅馬帝國方面,供應一定的錢糧,以使他的部族可以維持生常生活所需。

    還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

    沃洛吉斯五世所說的,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個並不錯,極有道理。可是,就算是如此,卻也不等於他們匈奴人也一定要出兵跟羅馬帝國、安息帝國等結盟,一起出動軍馬跟漢軍爭戰。

    漢軍實在是太過強大了。阿邪王為何寧願要跟羅馬帝國開戰,都不願意跟漢軍交戰?這個就是最為主要的原因。現在,說要結盟,共同派軍參與和漢軍的戰爭,他是打心裡怵,根本就不願意再面對漢軍的。

    在這一點上,阿邪王卻要比阿甲王想得更為長遠一些。阿邪王是被漢軍打得沒有一點脾氣的,他豈會輕易再主動去跟漢軍死拼?

    而阿甲王,卻沒有真正的認識到這一點,沒有考慮到,萬一他們的匈奴人再次面對漢軍的時候,他們的軍馬,是否又能是漢軍之敵?

    早前便已經說過,他們匈奴人的最大優勢,或者說所擅長的戰鬥方式,就是騎射。

    而經過與漢軍的戰鬥,阿邪王早便驚駭的現,原來漢軍的騎射也並不比他們匈奴人弱。

    他很難想像,如果他的匈奴騎軍,再次面對漢軍的時候,又將會是一個怎麼樣的狀況?

    尤其是面對漢軍的那些弓箭,他們就算有再多的軍馬,都不夠漢軍屠戮。

    基於種種和考慮,阿邪王雖然也知道,他的確得要停止對羅馬帝國的進攻,儘可能的跟羅馬帝國方面達成協議,也應該要出兵。

    但是,他對自己的匈奴軍已經失去了信心,並不認為自己的軍馬是漢軍的對手。

    所以,他就猶豫不決,並沒有主動跟羅馬帝國方面聯繫,沒有主動跟羅馬帝國方面尋求談判。

    他在猶豫之下,便讓軍馬暫時先等等看再行動。結果,不出兩天,其弟阿甲王也給他送出了信。

    從泰西封送信到阿甲王手上,以及阿甲王收到了沃洛吉斯五世的信後,馬上就有了決斷,趕緊又給阿邪王寫了信,這個時間差,其實也就相差了一兩天的時間罷了。

    阿邪王收到了阿甲王的書信之後,明白了阿甲王跟安息帝國方面的情況是如何的。由此類推,他對於跟羅馬帝國方面談判言和,甚至是結盟的事,便有了多少的信心。通過阿甲王,他洞悉到,羅馬帝國現在就相當於不久前的安息帝國。他相信羅馬帝國肯定是想先平靖自己的帝國內部,然後才能更專注於對付更強大的敵人。

    所以,他覺得,跟羅馬帝國方面的談判,他大可以獅子大開口,儘可能的為自己爭取到更大的利益。

    但是,他又很生氣,因為阿甲王居然很熱心於出兵支援安息帝國。居然還有打算要先一步支援安息帝國帝都。

    這個,是阿邪王絕對不允許的。

    就憑阿甲王現在的那十多二十萬的軍馬,就敢支援安息帝國?阿邪王認為那跟前去找死沒有什麼的分別。

    他有就擔心這個王弟犯傻,第一時間,他馬上寫了一封措詞嚴厲的信,派快馬送往給阿甲王。嚴令阿甲王絕對不能輕舉妄動。不准率軍前往支援安息帝國。

    他要求阿甲王暫時按兵不動,等待他跟羅馬帝國方面的談判情況。如果談判成功,互相達成了協議,他會馬上讓阿甲王率其部族軍馬前來跟他合兵在一起。到時候,就算要出動軍馬支援安息帝國,他也只會讓那些新近吸納的軍馬前往,他的本部匈奴軍馬,是絕對不會前往跟漢軍正面交戰的。

    阿甲王現在約有十來萬的奴隸兵,而他現在亦有十來萬的奴隸兵。這個加起來就有了二十多萬的人馬,大不了,到時候他們再派出少量的匈奴精銳一起行動,這樣,就能有三十萬的大軍。

    派出這三十萬大軍,與羅馬帝國等帝國盟軍一起,如果能夠打敗漢軍,這固然是可喜。萬一打輸了,這也不會削弱他們匈奴部族的真正中堅力量。

    另外,萬一跟羅馬帝國方面談判失敗,那麼他也不會跟羅馬帝國方面客氣,會馬上通知阿甲王,直接率軍攻進羅馬帝國,趕來跟他會合。那時候,他才不會去管羅馬帝國的死活。事實上,羅馬帝國的死活,也的確是跟他無關。他現在要考慮的,是要如何率領匈奴人在這樣的一個時勢當中掙扎求生。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很快就趕到了羅馬帝國的北方地區。

    這個時候,匈奴人的動靜,其實已經處於羅馬帝國方面的大軍的監控之下。

    這個沒有辦法,相對而言,現在的匈奴人,的確很弱小。他們之所以可以弄得整個羅馬帝國人心惶惶,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手段太過凶殘。並且,全都是輕騎兵,來去如風,一般情況之下,羅馬帝國方面的確很難捕捉得到他們的行蹤。何況,這些匈奴騎兵,劫掠了便走,也讓羅馬帝國方面沒有辦法及時的圍殺他們。

    但是,早前羅馬帝國方面下定決心要解決匈奴人。所以,調來了大量的軍馬,以及騎兵。

    想想,羅馬帝國的大軍,都已經查探到了匈奴人的落腳點了。大軍都準備直接前往攻打他們的城池了。

    那麼自然就能夠掌握得到他們的行蹤。

    不久前,讓阿邪王從他的城池在羅馬帝國方面的大軍圍困住他們之前逃了出來。率著軍馬跟羅馬帝國在大草原森林當中捉迷藏。不停的攻襲羅馬帝國方面的輜重隊。

    這些,都是可以暴露匈奴人行蹤的因素。

    現時,匈奴的軍馬及其部族人,已經潛進了後世羅馬尼亞與摩爾多瓦交界的地區。藏在一片密林的山谷當中。

    阿邪王這時也不知道,羅馬帝國出動了兩百多萬的軍馬,正在慢慢的將這個包圍圈縮小。如果不是漢軍已經攻到了安息帝國的帝都城下。羅馬帝國方面不得不暫停行動的話,那麼再過數天的時間,羅馬帝國的大軍,就有可能將匈奴人給圍困在一個地方。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在一支精銳軍馬的護衛之下,直接尋到了阿邪王的藏身山谷。

    這也讓阿邪王大吃了一驚。

    不過,吃驚歸吃驚,但是大家現在都心知肚明是什麼會事。

    阿邪王為了爭取主動,他並沒有刻意的詢問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為何會突然找到了他藏身的地方。而是很囂張的跟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提出了他的條件。

    第一個條件,自然就是要求羅馬帝國方面歸還早前攻取了他所落腳的那個小帝國的城池,並且要將羅馬帝國的軍馬撤走,撤回到羅馬帝國的境內。

    第二個條件,就是要求羅馬帝國方面要對他們匈奴人作出補償。除了補償,在跟羅馬帝國結盟的時候開始,他們匈奴人所有軍馬的一應用度,皆由羅馬帝國方面提供。

    第三個條件,就是要讓羅馬帝國處於東北部地區的軍馬,讓開一條路,讓他的王弟阿甲王率軍前來與他會合。

    滿足了這三個條件,他才會考慮是否出兵共抗漢軍。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差點沒有被阿邪王的這些條件氣哭。

    他也直接不客氣的指出,現在阿邪王的形勢不妙,他的羅馬帝國大軍,已經對他們匈奴人形成了一個包圍之勢。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的想法,是想拿這個來威脅一下匈奴人。讓他們知道,不是羅馬帝國拿他們沒有什麼的辦法,只是羅馬帝國方面早前沒有太多的準備。如果阿邪王還堅決要跟羅馬帝國作對,那麼羅馬帝國現在就可以將他們給滅了。

    但可惜,阿邪王卻有持無恐。事實上,阿邪王的匈奴人是什麼?就是強盜,羅馬帝國方面想要跟強盜談判,就得要接受匈奴人這種無理又無賴的一些要求。

    對於阿邪王來說,他更清楚,現在羅馬帝國也跟自己匈奴人一樣,正面臨著強大的大漢帝國的威脅。就如他現在面臨著羅馬帝國的威脅一樣,隨時都有可以亡種滅族。

    他就抓住這一點,強硬的要求羅馬帝國方面答應他的條件。否則,他寧願開戰。

    用他無賴的話來說,他們早就已經被漢軍殺得已經無路可走了。劫掠他們羅馬帝國,也是為了生存,迫不得已。但是,現在羅馬帝國方面,連他好不容易獲得一個小小的立足之地都佔了。讓他們匈奴人只能東躲西藏。這一切,都是拜羅馬帝國所賜。

    既然羅馬帝國方面,也想要滅了他們匈奴人。那麼,對於他們匈奴人來說,羅馬帝國跟大漢帝國也沒有什麼的分別,都是他們匈奴人的死敵。

    大不了,他們匈奴人就真的滅亡。可是,他們會在滅亡之前,跟羅馬帝國死拼到底。無論如何,都會拖著羅馬帝國一起跟他們匈奴人陪葬。

    這個,或許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吧。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見嚇唬不住匈奴人,那就沒有辦法了。現在羅馬帝國方面,也是爭分奪秒的時刻。如果他們不盡快解決匈奴人的問題,那麼他們羅馬帝國的大軍也休想開去東部地區,前往安息帝國。

    匈奴人並非是對抗漢軍的主力軍,羅馬帝國方面就只要求匈奴人不能再禍亂羅馬帝國罷了。

    所以,像匈奴人所提出來的條件,也不是不可答應的。

    為了盡快解決匈奴人的問題。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代表羅馬帝國答應了阿邪王的條件。只是在補償方面扯了一下皮。然後再在供應給匈奴人的軍馬錢糧用度方面,也扯了一會。

    而阿邪王也是見好就收。最後答應,羅馬帝國方面,補償他們一定的錢糧。然後,再按五十萬軍馬的用度,供應他們軍糧補給。

    對於這一點,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覺得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阿邪王答應,只要他跟另一支匈奴人會合之後,會出動三十來萬的大軍參與盟軍,一起共抗漢軍。也就是說,匈奴人的五十萬軍馬,差不多出動了三分之二。站在匈奴人的立場上來說,他們也不可能會真的將所有的兵力都投進去的。

    解決了匈奴人的問題,羅馬帝國的大軍馬上就可以開往安息帝國了。

    羅馬帝國的軍馬,原本就已經集結在這一帶地區,如果沒有什麼的意外,那麼羅馬帝國方面,完全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出動近三百萬的大軍前往安息帝國,支援沃洛吉斯五世。

    如果再加上匈奴人的三十萬軍馬,還有弗裡阿帕提克萊斯的軍馬,以及一些小帝國及部族勢力的軍馬,那麼羅馬帝國方面的大軍,就將會達到近四百萬人馬。

    如再加上沃洛吉斯五世,那麼就會有接近五百萬的大軍。如果能及時從漢軍的手上救出沃洛吉斯五世,解去安息帝國帝都之危。敵住漢軍的進攻勢頭,待安息帝國的時局稍為穩定一些。那麼,到時候還可以再召集安息帝國的那些還沒有遭到漢軍攻擊的勢力的軍馬。以及,還有一些還沒有出兵前來的西方帝國的軍馬。

    這樣一來,西方盟軍方面的大軍,就有可能過現在攻擊安息帝國的總兵力。

    如此,至少可以在兵力方面,西方帝國盟軍爭奪回一個優勢,甚至是戰爭的主動權。

    到時候,他們甚至還可以反擊,收復回被漢軍攻佔的安息帝國的領土。

    再大不了,西方帝國盟軍,就集結這大量的優勢兵力,在安息帝國的帝都城前,跟漢軍打一場世紀大戰。打一場前所未有的級大軍團的決戰。

    事實上,現在進攻安息帝國的漢軍,印度軍團的人馬,因為折損了一部份,已經沒有兩百萬之眾了。估計,現在最多就只剩下一百六十到七十萬之間。

    真正的漢軍,也只會出動百萬左右的大軍,外加一部份南洋軍團的軍馬。總兵力不會過四百萬。

    表面上看來,如果能讓羅馬帝國方面按他們的預想進行下去,這的確會讓漢軍方面有點頭痛。

    不過,有時候,許多事情並不會總按他們的預想去展。

    因為,羅馬帝國皇帝派人前往跟哥特人的談判失敗了。

    這個,卻是羅馬帝國方面沒有想到的,也是沃洛吉斯五世沒有想到的。

    哥特人,他們從北歐一路遷徙而來,他們好戰狂暴。又沒有見識過漢軍的厲害,他們自持大不了他們就可以退回到他們北歐地區的源地。

    嚴格來說,這還是哥特人的處境跟匈奴人及羅馬帝國的處境不同的關係。安息帝國也好,匈奴人也好,羅馬帝國也好,甚至是另外的一些小帝國及部族也好。他們都已經沒有了退路。在漢軍的兵鋒之下,他們要麼就是順者昌,要麼就是逆者亡。可是,他們哥特人,卻還有退路。在他們的身後,還有廣闊無邊的大草原,大森林讓他們退走。

    漢軍帶來的威脅,現在遠還沒有威脅得到哥特人的存亡。

    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會跟羅馬帝國方面談判言和。

    他們從一開始,就是打著滅了羅馬帝國,取代現在的羅馬帝國的統治者,佔據這些文明地區的目的而來。

    跟哥特人談不攏,那麼就大麻煩了。

    如果羅馬帝國不留下大量的軍馬跟哥特人交戰,沒有敵住哥特人的入侵進犯,那麼就會被哥特人一路深入長驅直入,甚至都有可能會打到他們的羅馬帝國的本土半島。

    到時候,他們出動大軍去抗擊大漢帝國還有什麼的意義?

    現在,羅馬帝國方面,也不知道哥特人到底有多少部族軍馬。反正,他們就像是殺不盡似的,隨時都有可能從那些大森林當中鑽出來。

    就在羅馬帝國跟匈奴人達成協議結盟的時候,哥特人又殺進了羅馬帝國的西部地區,滅了羅馬帝國的兩三個小城鎮。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4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謀算哥特人

    哥特人的不配合,不願意跟羅馬帝國方面談判言和,完全忽略了他們西方帝國及勢力的最具威脅的敵人的事實。

    這樣的情況,羅馬帝國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還真的始料不及。

    而哥特人不願意跟羅馬帝國停戰言和也就罷了,他們竟然還變本加厲,還在這個關鍵時刻,繼續對他們的羅馬帝國進行侵犯。這些都讓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既憤怒又無奈。

    不久前,羅馬帝國方面調動了大量的帝國軍馬,主要還是針對匈奴人,對哥特人也只是採取一個防禦驅趕的策略。

    這個,主要是哥特人從北、中歐地區遷徙而來的。他們有多少人馬,聚居在哪裡,羅馬帝國方面很難得知。還是那一句話,哥特人的背後,有著廣闊無邊的大草原及大森林作為他們的通路。打不過還可以逃。

    所以,在策略上,羅馬帝國方面,也只能傾向於先滅匈奴人。

    可現在,基於來自大漢帝國的威脅壓力,羅馬帝國方面也不得不先放下與匈奴人的仇怨,停戰彼此結盟。為了爭取到時間支援岌岌可危的安息帝國帝都,羅馬帝國方面,哪怕是吃虧了一點,為此而付出了大量的錢糧也在所不惜。

    沒想到,這邊跟匈奴人談好了,差不多可以揮軍迎擊大漢帝國的軍隊的時候,還有一個哥特人居然談不好,這就等於他們眼下所做的努力全都白費。

    還是那句話,境內不寧,羅馬帝國方面也絕對做不到全身心的投入去支援安息帝國。不能解決了哥特人的問題,羅馬帝國的大軍就絕對不可能全都開往安息帝國前線。

    這個時候,哥特人不願意跟羅馬帝國停戰結盟的事,也送到了正在跟匈奴大王阿邪王談好了條件的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手上。

    同時,還跟哥特人有著聯繫的阿邪王,也收到了哥特人派人送來的似是向他們匈奴人炫耀的捷報。

    匈奴人跟哥特人結盟,相約共同出兵對羅馬帝國進行攻擊,他們輪翻上場,一邊從羅馬帝國境內掠奪大量的物資人口之外,還可以如此步步蠶食,削弱羅馬帝國的實力。以期將來某一天,他們就可以發起更大的攻勢,侵佔更多羅馬帝國的勢力地盤。

    而哥特人跟匈奴人,雖然是盟友關係,可是,兩個部族之間,卻也是互相競爭的關係。他們誰都想向對方證明,他們才是最強大的。所以,每當他們對羅馬帝國發起了攻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之後,都會馬上向對方通報一聲。同時也是在通知對方,接下來就看你們的行動了。

    兩個部族,如此互相緊密結合,他們才可以在不停的行動當中佔盡了羅馬帝國的便宜。如果他們互相不配合,互相幫忙牽制住羅馬帝國方面的大軍,那麼他們無論是哪一方,都不敢如此大膽的不停進入羅馬帝國境內劫掠。

    而這一次,收到哥特人首領尤里克斯的所謂捷報的時候,他的心情卻是有點複雜的。

    因為,他現在的立場卻是已經不同了。現在,哥特人之所以還給他們匈奴人送來了這個捷報。那麼就是證明現在的哥特人還不知道他們匈奴人的選擇,不知道他們匈奴人已經背叛了與哥特人的盟約,已經跟羅馬帝國談妥了結盟條件,以後,他跟羅馬帝國才是一夥的。

    同時,阿邪王的心裡,也為此了暗吃一驚,心裡有點忐忑。

    因為,他跟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談妥條件,互相結盟之後,他才從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的口中獲知羅馬帝國方面針對他們匈奴人的佈置。

    羅馬帝國方面,為了對付他們匈奴人,居然出動了兩百多萬的大軍。並且廣佈眼線,已經捕捉到了他們匈奴人的蹤跡。

    阿邪王根據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所說的兵力佈置,在心裡盤恆一翻,他驚駭的發現,如果不是恰好漢軍攻擊到了安息帝國的帝都,並且,安息帝國皇帝給他們分別送了一封書信的話。那麼他阿邪王肯定就會按計畫行動,如此,就恰好落到了羅馬帝國方面為了對付他們匈奴人而布下的精心設計當中。

    可以這麼說吧,阿邪王自信這一次羅馬帝國方面的大軍未必就一定能夠消滅得了他的匈奴人。但是,起碼會讓他元氣大傷。他們匈奴人的部族人,恐怕就難逃一劫,而他的軍馬,最後能殺出一條血路的,恐怕不會超過十萬人。如果當真的如此,僅剩下不到十萬的匈奴騎兵。這也等於是宣告了他們的匈奴人的滅亡。

    因為,可以想像得到,當他還有不到十萬的部族軍馬的情況之下。到時候就算是哥特人都會一口吞了他們。

    現在,他還得要考慮到這一點。如果因為哥特人不願意停戰議和而影響到他們這次跟羅馬帝國結盟的問題。

    萬一這個結盟不成,羅馬帝國方面也沒有什麼可選擇,他們現在肯定不可能馬上出兵支援安息帝國。如此一來,他們匈奴人剛剛跟羅馬帝國方面的結盟是否還有效力?

    最為主要的是,羅馬帝國方面,為了大局長遠來計,的確是對他們匈奴人作出了巨大的讓步。阿邪王不願意放棄眼下就可到手的利益。

    阿邪王考慮到,現在羅馬帝國的大軍,依然還對他的匈奴人形成其計畫內的圍攻之勢。那些羅馬帝國的大軍,也還沒有來得及改變他們早前的佈置。萬一這結盟不生效,羅馬帝國方面依然要對他的匈奴人用兵的話,那麼匈奴人就等於要被滅了。

    這些,卻不是阿邪王願意看到的。假如說,現在羅馬帝國的大軍,已經不能對他的匈奴人形成包圍之勢了。那麼阿邪王還可以對哥特人不願意停戰言和的事不理不聞。反正,那是羅馬帝國方面的事,跟他阿邪王無關。

    可這已經關係到了他的切身利益了。那麼阿邪王自然就不能裝作什麼都不知道。

    所以,他找到了正在不知道在想什麼,神色陰晴不定的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

    其實,此時的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還真的有一種衝動。他認為,反正,因為哥特人的關係,羅馬帝國的大軍,不可能馬上前往支援安息帝國。那麼,安息帝國帝都肯定是守不住的。恐怕早晚都會被漢軍攻取。如此,也就說明,漢軍早晚都得要殺到羅馬帝國來。而羅馬帝國早晚也得要跟大漢帝國一戰。

    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羅馬帝國現在,就不需要急著前往支援安息帝國了。反正都已經那樣了,又何必著急?要考慮的,恐怕是羅馬帝國將來要如何跟漢軍交戰的問題。

    不管將來如何,但是匈奴人跟那些哥特人都是一樣的,都是不安份的主。這一次匈奴人向他們索要的東西也的確有點多。考慮到將來羅馬帝國就得要憑自己的實力對抗漢軍了。那麼現在又何必要白送那麼多的錢糧給匈奴人呢?還不如拿這些錢糧來壯大自己的羅馬帝國大軍?

    反正,都要先解決自己帝國境內的問題才有可能跟漢軍決戰了。那麼,何不先解決了對自己羅馬帝國同樣有著威脅的匈奴人?

    解決了匈奴人,再專心對付哥特人。如此,羅馬帝國才會安定下來。到時候,再舉全國之力,跟大漢帝國周旋,是勝是敗,那就看天意了。

    如果羅馬帝國,能夠專心跟漢軍一戰,到時候就算是失敗了,也無遺憾了。

    可以說,如果阿邪王沒有主動前來跟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一談,那麼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就極有可能會下令,讓羅馬帝國的大軍,馬上按原計畫對匈奴人發動進攻。

    心裡有了決議的阿邪王,他見到了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之後,第一時間就是將哥特人首領尤里克斯送來的捷報交給他過目。然後再仔細的跟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談了一下他們匈奴人跟哥特人結盟的經過。還有他們跟哥特人之間的一些秘密協議。

    這當中,便有著不少哥特人的藏身之地,以及哥特人的一些兵力,部族人的情況。

    阿邪王現在交給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的情報。對於他來說,可謂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羅馬帝國方面,之所以難以拿哥特人沒有辦法,這個除了哥特人的確戰力驚人,特別狂暴之外。還有就是羅馬帝國方面很難掌握得到哥特人的一些切實的情報。

    而現在從阿邪王的口中得知了這些關於哥特人的一些情報之後。那麼對付哥特人還會是問題嗎?

    同時,阿邪王也向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表示。告訴他,現在要滅哥特人並不現實,僅只可以打敗他們,將他們驅趕回中、北歐的地區去。

    可是,要考慮到的問題是,哥特人除了現在侵犯羅馬帝國的這一支東哥特人之外,還有西哥特人。以及另外的一些零散的,流落在西歐各地的哥特人。以哥特人的那種極具侵略性的民族特質,哪怕他們這一次可以滅了一些哥特人,將他們打敗,趕走他們。但是,恐怕不用多久,那些哥特人就又會跑回來。

    阿邪王提出一個建議,那就是羅馬帝國方面,出動一定的軍馬,由他們匈奴人帶路,先滅了哥特人最強悍的那一部軍馬。然後,再讓他們匈奴人,一路追擊哥特人,殺到他們的發源地去。

    但是,羅馬帝國方面,要負責為他們匈奴人提供後勤保障。另外,阿邪王希望,能讓他率自己的所有軍馬追擊哥特人,為羅馬帝國永遠解除來自哥特人的煩惱。必要的時候,羅馬帝國方面儘可能的派出一定的援軍支援他們匈奴人的行動。

    這個,才是阿邪王決定要助羅馬帝國攻擊哥特人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為,阿邪王打心裡懷疑,羅馬帝國跟安息帝國等等的帝國及勢力的聯軍,最終是否是漢軍之敵。所以,這一場跟漢軍大戰的戰爭,他是打心裡不願意參與的。所以,他認為,現在倒是一個可以讓他公然逃離這個戰爭的機會。借追擊哥特人的名義,逃到更遙遠的地方,遠離有漢軍的地方。

    所以,他希望羅馬帝國方面,能夠準許阿甲王亦率其部族的軍馬前來與他會合,然後他們匈奴人,全力向哥特人發起進攻。

    他也有一個能夠站得住腳的藉口。他們匈奴人的騎兵就是對付哥特人最好的兵種。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聽到阿邪王主動為自己獻上了一個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解決哥特人的計略。當即大喜。

    不過,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也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人。因為他根本就不會真正的信任這些匈奴人。

    阿邪王提出最好讓他率他的匈奴部族大軍追擊哥特人,尤其是提出由他所有的匈奴軍馬追擊。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馬上就意識到這裡面有問題。

    他可是知道這些匈奴人是極難控制的。如果當真的敢讓阿邪王率其部族人及軍馬都走了。那麼他們還會再回來麼?假如回來,恐怕就是已經壯大起來的匈奴大軍了。到時候,他們就會真正的成為羅馬帝國的心腹大患。

    這樣的事,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又豈肯答應?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堅決的表示,這一次結盟,是為了共抗共同的敵人大漢帝國。所以,如果匈奴人不出動一定的軍馬參與對抗漢軍的戰爭,那麼這個結盟還有何意義?如此的話,羅馬帝國方面又何必要為他們匈奴人供應那麼的錢糧?

    所以,一切還得按原來的計畫進行。匈奴人必須要出動三十萬的軍馬。並且,作為阿邪王的王弟阿甲王,得要留下來統率那三十萬的匈奴大軍。

    當然,打敗哥特人之後,阿邪王還想要追擊哥特人,這個事兒,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卻認為是可以的。

    商量妥當之後,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馬上將這一個好消息送回羅馬。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4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軍馬各自開撥

    阿邪王與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所商量的事,自然也不僅僅只是謀算哥特人的事。

    畢竟,對於阿邪王來說,他同樣也是無比仇恨漢人,也懼怕漢人。所以,他亦一樣希望可以將大漢帝國的漢軍擊敗。哪怕不能擊敗,也都希望現在的羅馬帝國跟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隊可以阻止得了大漢帝國的兵鋒。

    只要阻止了大漢帝國的大軍西進的步伐,他們匈奴人也才能真正的或得一個喘息之機,也才有可能有將來。

    說實在,相對於這個古時代的人來說,受限於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認知,所以,他們並不知道他們所生活生存的這個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更不會知道,他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

    可以說,對於這個古時代的人而言,他們祖祖輩輩所生活的地方,就是他們所認知的世界,便會以為,他們所能認知的地方,所能看到的世界,便是天下。

    好比漢人,一直都以長城以內的世界為天下。假如說,在大漢時期,沒有開劈絲綢之路,恐怕漢人也不會知道,原來,除了他們所認知的大漢中土之外,原來這個世界還有那麼廣闊的天地,還有那麼多的民族,那麼多的帝國,以及那麼多的完全不同的漢人的文明文化。

    這個也好比那些匈奴人,如果他們不是被大漢打敗,不得不被迫分裂為南北匈奴人。那麼他們的匈奴人,恐怕也不會知道,原來他們一路向西遷徙之後,還能找到更適合他們匈奴人生存的更為廣闊的天地。

    如果他們不西遷的話,那麼他們祖祖輩輩,恐怕就只能一直致力於對大漢的侵略,一心想要佔據大漢的江山。

    可以說,絲綢之路,打開了漢人的視界。而匈奴人的分裂,亦等於是打開了匈奴人的眼界。從此,那些匈奴人,他們再也不會僅限於只盯著漢人的美好江山。

    如果說,現在大漢帝國不西進,那麼對於西遷的北匈奴人來說,將會是他們匈奴人的一個最為美好的時期,他們的匈奴人,亦將會由此或得長足的發展,面臨著一個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事實上,在歷史上,北匈奴人也正是在東漢未年的三國時期發展壯大起來的。並且由此而開展了屬於他們北匈奴人的長達數百年的輝煌時期。

    阿邪王等匈奴首領,他們為了發展,甚至都放棄了南歸的打算。事實上,在南匈奴被當時的新漢軍所滅之後,的確有著不少逃過一劫的南匈奴人逃到了西方,並且將情況向阿邪王等所了報告。並且希望阿邪王等可以率匈奴人南歸,從當時的新漢軍手上奪回他們匈奴人祖祖輩輩所生活著的西疆大漠,奪回他們匈奴人的發源發跡之地。

    可是,阿邪王等一眾北匈奴人的部族高層首領。他們卻沒有同意率軍南歸。因為他們一來,並不太願意再挑戰強大的大漢,二來,他們認為,他們早前所佔據的大草原,更適合他們的匈奴人發展。起碼,要比他們那所謂的匈奴人的發源之地好得多了。

    只可惜,讓阿邪王等想不到的是,他們北匈奴人沒有南歸,而大漢帝國的軍馬卻西進了。並且,大漢的漢軍來得那麼的突然迅速,根本就沒有給他們本點準備的時間便如狂風掃落葉一般,橫掃他們匈奴人所佔據的千萬里的大草原。

    所有的一切種種,對阿邪王等匈奴人的打擊,那真的是很難用言語來形容了。漢軍前所未有的強大,更讓他們有如急急喪家之犬,根本就不敢再直面漢軍的兵鋒。

    在這個時候,他們這些匈奴人才發現,這世界之大,似乎都沒有了他們匈奴人的容身之所。這叫他們無比的驚惶,又無比的茫然。

    說實在,哪怕是現在,阿邪王還真的沒有一刻能安心的。因為,他很清楚,將他們趕離大草原的漢軍大軍,也隨時會出現在他的背後。

    所以,他才不得不要謀算哥特人,打算向著哥特人的發源地挺進,鳩佔鵲巢。如果這次計畫能夠成功的話,那麼他們匈奴人起碼能夠獲得一個相對安全的一個休養生息的地方。

    可是,就算是如此,阿邪王亦不覺得真的就能高枕無憂了。因為,他們匈奴人能夠去到的地方,漢軍也肯定能夠殺到。所以,放眼這個世界之大,他們匈奴人恐怕都難得有一個真正可讓他們容身之地。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阿邪王就更希望,能夠有什麼的力量,可以阻止漢軍的無休止的西進攻擊。

    而目前,他也就指望於羅馬帝國及安息帝國等等的勢力的聯軍了。

    阿邪王並非謀士,他自然沒有那些深謀遠慮的好計略。但是,他亦是一個身具雄才的匈奴大王,所看待的事情,他就能夠用更高遠的目光來看待。

    他在與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商議好了對哥特人的用兵計畫之後。他便又提出,他認為,對付哥特人,並不必太過勞師動眾,羅馬帝國方面,不宜出動太多的軍馬。否則,恐怕哥特人會提前收到風聲,一旦打草驚蛇,那麼哥特人見勢不妙,肯定會提前逃了去。

    所以,阿邪王提出,羅馬帝國方面,其實只需要出動五十萬的精銳配合他們匈奴人的攻擊,如此就足可以將哥特人擊敗。而這個時候,羅馬帝國方面,還是應該及早出動大軍,前往支援安息帝國才是。

    現在,羅馬帝國方面,出動來對付他們匈奴人的大軍,就已經達到了兩百多萬。阿邪王認為,這兩百多萬的軍馬,完全可以全都開往安息帝國。然後,可以從羅馬帝國本土,調來五十萬精銳配合他們匈奴人對哥特人發起突襲,如此反而會收到一個讓人意料不到的效果。

    甚至,原本在提防哥特人的那一部份羅馬帝國的軍馬,也可以適當的削減兵力,將那些兵力調往安息帝國戰場。這樣,或者還可以起到一個誘敵深入的效果。

    這個提議,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本人是覺得可行的。但是,羅馬帝國方面,卻也得要承受著一定的風險。因為,如果對付哥特人不利,那麼恐怕就會讓哥特人嚴重的威脅到自己帝國本土。

    但是,現在抵抗漢軍的進攻,卻又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是一件真正關乎到羅馬帝國將來是否會步貴霜帝國、安息帝國後塵的生死存亡的事。

    跟阿邪王所議定的所有計畫,是本應該要先向自己帝國皇帝匯報,經過帝國王廷討論之後再能定奪的事。但是,這些事,在時間上已經不允許他們再拖延了,必須得要把握好這個時機。

    先不說支援安息帝國方面的緊迫性,就說對付哥特人的事。如果拖得太久,萬一讓哥特人獲知匈奴人居然已經與羅馬帝國達成了協議成為盟友。那麼哥特人肯定就會對匈奴人有了防備。這樣,匈奴人也就難以對哥特人發起突然的襲擊。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經過再三考慮,他決定還是採用阿邪王的建議。除了他不同意調走一部份對哥特人進行防備的那些帝**馬之外,別的他都基本同意。另外,他認為,也不必再從羅馬帝國本土調數十萬的大軍配合匈奴人攻擊哥特人了。他直接就從現在的軍馬當中,抽調出約二十萬的精銳騎兵,以及十萬精銳步兵。外加在羅馬帝國西部邊境駐防哥特人的數十萬羅馬帝國的大軍。這些軍馬,都會配合匈奴人對哥特人展開攻擊。

    如此,現在處於這羅馬帝國北方的所有軍馬,共約兩百萬左右的大軍,馬上開趕安息帝國。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認為,現在,出動支援安息帝國的軍馬,兩百多萬和兩百萬的人馬,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分別。何況,原來在羅馬帝國與安息帝國所接壤的東北部地區,還一直留有原斯圖帕奇大將軍的一部份軍馬。這部份軍馬,少說也有二、三十萬人馬。這也完全可以祢補了這點被抽調的兵力。

    還有,弗裡阿帕提克萊斯也在羅馬帝國跟安息帝國交界的地區,他的手上,還掌握著數十萬的軍馬。所以,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認為,暫時來說,兵力是足夠的。

    如果出動了這麼多的軍馬,都沒能阻止得了漢軍的西進,甚至都沒能對安息帝國的帝都進行聲援,沒能及時救援下安息帝國帝都的話,那麼他們羅馬帝國也就不用再考慮什麼跟大漢帝國爭戰了。直接投降了事。

    事情就如此決定了下來,在給羅馬城匯報當中,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也跟皇帝說明了這些問題。

    如此,也就沒有什麼可猶豫的了。羅馬帝國的大軍立即開始開撥,二百萬大軍,便如滾滾洪流,一路往安息帝國開去。

    此外,阿邪王亦派人急召阿甲王率其部族軍馬返回。同時,他親自率其匈奴部族的精兵,前往哥特人藏身的地方。另外,三十萬羅馬帝國的精銳軍馬,潛伏行軍跟進。

    對哥特人的進攻,是要首先進行的。時間拖得越久就會越為不利,尤其是哥特人方面一旦對匈奴人產生了懷疑,那麼匈奴人就不可能偷襲成功了。

    哥特人的駐地,依然還是在後世的斯洛伐克與匈牙利交界的地區,離匈奴人所在的地區,還有千多兩千里之遙。

    不過,對於匈奴騎兵而言,這一點距離並不算什麼,有兩天的時間,就完全可以趕到了。何況,匈奴人已經從羅馬帝國方面獲得了足夠的軍用補給。

    為了能夠打敗哥特人,羅馬帝國方面,不僅給匈奴人提供了足夠的錢糧,甚至還另外供應了一批精良的武器裝備。這也讓阿邪王更加的有信心了。

    相對而言,哥特人的消息渠道,的確有點閉塞。

    他們現在,對整個世界的格局,還缺乏一定的瞭解。甚至,他們現在,也根本沒有太過關注中亞地區的戰爭。他們只顧眼前的利益問題。

    他們也只會盯著現下他們所面對的羅馬帝國的情況,時刻都關注著羅馬帝國西北方面的邊境軍馬的調動情況。從中尋找突入羅馬帝國境內劫掠的時機。

    羅馬帝國實在是太過強大了。哥特人越是對羅馬帝國的劫掠行為越多,他們就越感受得到羅馬帝國的強大。

    就目前而言,羅馬帝國方面,可以隨時出動得了數以百萬計以上的大軍。這一點,就絕非他們哥特人可以比得上的。

    所以,尤里克斯他就更加迫切的想要盡快壯大自己的部族,壯大自己的軍馬。

    不久前,羅馬帝國突然出動了大量的大軍對匈奴人所盤據的城池發起了進攻。那時候,匈奴人向他們求援,但是,尤里克斯獲知攻擊匈奴人的羅馬帝國大軍的兵力之後。哪怕他們哥特人是以瘋狂好戰出名,但卻也不敢拿自己這一點兵力去送死。

    所以,他很委婉的回絕了匈奴人的請求。他只是承諾,會馬上對羅馬帝國發起攻襲,以圖牽制一下羅馬帝國的大軍,以此來為匈奴人爭取到一定的契機,嗯,是突圍的契機。

    後來,的確是匈奴人逃離了所佔據的城池。但是,哥特人對此事,卻多少都有一點慚愧。說好的攻守同盟,他們卻沒有依約行事。

    也由此,讓他們終歸都有了一點對不起匈奴人的心態。當然,這種心態,只是極為輕微的。他們更擔心的是,萬一他們被羅馬帝國的大軍圍攻的時候,匈奴人估計也不會對他們進行馳援了。

    不過,這一點他們倒也沒有太過擔心,因為他們始終都認為,他們身後,還有廣闊的天地,大不了,往後面的廣闊無邊的原始森林一躲,任羅馬帝國的軍馬再多,也奈何不了他們。

    主要的,還是他們跟匈奴人結盟,的確是獲得了不少的甜頭。他們更擔心,萬一匈奴人不再跟他們互通有無,不再互相配合著對羅馬帝國進行劫掠的話,那麼他們哥特人單獨進行的話,那就會面臨太多未知的問題。

    起碼,將來難以像現在這般,可以從羅馬帝國劫掠到如此之多的財富物資了。r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uuuuuuuuuu

LV:9 元老

追蹤
  • 195

    主題

  • 91908

    回文

  • 25

    粉絲

就是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