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小兵之霸途 作者:一級煙槍王(連載中)

 
uuuuuuuuuu 2012-12-27 09:43:1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126 1724872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5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哥特人駐地

    歷史總會有一定的慣性。 .更新最快

    因為劉易的出現,現在不僅早已經改變了東漢未年的大漢格局,早早便統一了大漢,使得後來的大漢三國鼎足的局面並沒有出現。

    現在的大漢朝廷,雖然人特依然還是歷史上的那些三國人物,可是,卻已經將這些人物的命運集體改變。

    正因為大漢帝國現在集中了如此之多這個時期的英雄人物,所以,在向整個世界發起戰爭的時候,這就使得大漢帝國的整體實力,遠遠的高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帝國一籌,不,應該說是遠遠的超出那些西方的帝國。

    也正因為如此,也就徹底的也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走向。

    別的不說,就說哥特人。

    相對來說,現在的哥特人,他們並非是他們的最鼎盛的時期。

    在歷史上,他們在這個時期,其實也僅僅只是一路攻進到東歐地區。這些攻進到東歐地區的哥特人,也就是東哥特人。他們其實都還沒有完全在東歐地區立住腳,他們也根本就沒有來得及發展。

    要知道,在公元200年左右的期間,一直到公元290年,這數十近百年的時期。其實就正是哥特人開始在這東歐有了自己的政權,發展起來的黃金時間。

    也就是說,在這一段時間,才是東哥特人真正揚名的時期。一度幾乎讓他們滅了羅馬帝國,並取而代之。

    而同樣的,這百來年的時間,也是北匈奴人發展壯大的黃金時期。

    如此,發展起來,聲名鵲起的哥特人,以及同樣是抓住這個黃金時期發展起來的匈奴人。他們之間因為匈奴人的西進而發生了戰爭。

    結果,是哥特人敗給了匈奴人,被匈奴人奴役了數十年乃至一百年之久。

    但這不算結束。在匈奴人奴役的時期當中,他們哥特人部族,經過自身的掙扎,終於擺脫了匈奴人的奴役,再次建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政權,並一度挫敗匈奴人,迫使匈奴人不得不潛隱了下來,直到再次強大。

    這裡面,其實就是匈奴人與東哥特人息息相關的一些興衰史了。

    這兩個狂暴或凶殘的民族,他們可謂是恩怨交織,互相糾纏不休。

    他們最終雖然先後都消滅在歷史上,但他們也都分別有過一段難以磨滅的歷史輝煌時期。

    只是這一世,他們怕都沒有強盛起來的希望了。

    而他們這兩個部族,早前已經有過短暫的交鋒,但是在誰也奈何不了誰的情況之下,互相惺惺相惜,並互相結盟。

    但是,奈何一些歷史雖然有所改變,卻也難改變得了一些歷史慣性。

    比如,現在,這些東哥特人就注定會被匈奴人給擊敗,得要被匈奴人奴役。只不過,這些事件的發展提前發生罷了。

    此時的東哥特人,他們完全不知道大禍臨頭。完全不知道匈奴人居然已經與羅馬帝國結盟。

    此時,他們對匈奴人的看法,還停留在不久前匈奴人遭受到羅馬帝國的大軍進攻,連匈奴人賴以容身的城池都丟了的狼狽時期。

    他們在收到匈奴大王阿邪王率著十數二十萬的匈奴騎兵向他們的部族駐地趕來的消息。第一時間的反應,並不是警惕,不是想到匈奴人是否要對他們不利,而是第一時間對匈奴人現在要向他們哥特人投靠而感到有點同情及欣喜。

    是的,包括此時東哥特人的首領尤里克斯,都認為現在的匈奴人是被羅馬帝國的大軍打得已經無處容身了,無處可藏了,如此才不得不向他們的部族靠攏,要前來尋求他們哥特人的援助。

    對於這兩個部族來說,他們早前雖然惺惺相惜,並已經結盟。可是,在他們的心裡,肯定也是互相不服的,並且,如果有機會,他們也都有那樣的念頭,想要將對方變成自己附屬部族,然後驅趕對方為自己的部族征戰。

    這次,卻是東哥特人的一個災難性的誤會。

    當然,這裡也因為有著兵力上的差距,所以,東哥特人在第一時間就已經否決了匈奴人會憑這十多二十萬的軍馬要來攻擊他們的部族駐地的想法。

    尤里克斯因為近段時間劫掠羅馬帝國,獲得了大量的物資。所以,使得他在東哥特人的部族當中的聲望也越來越響亮。原本他的部族軍馬,與匈奴人相差無幾,最多就是比匈奴人好一點。但是好極也有限。

    那時候,尤里克斯最多就是能湊出三十萬左右的東哥特人的部族軍馬。

    但現在,在這短短的時間之內,他的軍馬已經有了五、六十萬。這些都是近段時間前來投靠他的哥特人的分支部族軍馬。

    另外,如果加上他們的部族族人,以及劫掠回來的那些人口。他們哥特人的駐地,已經有了超過百萬的人口。

    事實上,尤里克斯已經在籌備建城,打算正式成立一個屬於他的政權,成立一個屬於他們哥特人的強大帝國了。

    如此,在現在擁有五、六十萬軍馬的情況之下,他又豈會想到匈奴人就敢憑著那十多二十萬的匈奴騎兵前來攻擊他們?

    不明其中的厲害的情況之下,尤里克斯的確是有心想要收服這一個匈奴部族為其所用。為表達他對匈奴人,對阿邪王的誠意,他特意離自己的部族駐地二十里迎接阿邪王的到來。

    羅馬帝國方面的三十萬精銳大軍,遠遠的跟在匈奴人的軍馬後面,因為潛伏行軍,所以,瞞過了哥特人的耳目。

    不過,因為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特意交待過,他不太放心就憑匈奴人的人馬加上那三十萬精銳就能夠擊敗哥特人。所以,已經急令那些邊境的羅馬帝國大軍緊急集結,再出動近五十萬的大軍參與對哥特人部族的攻襲行動。

    這些軍馬的調動,以及行軍,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如此,阿邪王也並沒有在一見到尤里克斯的時候就動手。

    阿邪王也是欺哥特人對羅馬帝國的消息情報不夠靈通,一翻說詞,馬上就取得了尤里克斯的信任。

    主要所說的,還是如哥特人所想的那般。說得可憐兮兮,乞求尤里克斯收留等云云。

    已經先入為主的哥特人,他們還以為這些匈奴人是真的已經無路可投了,是真的要前來投靠他們的。所以,在大喜的情況之下,他們居然忽略了一個比較明顯的破綻。

    那就是追隨阿邪王前來的那十多二十萬的匈奴騎兵,一個個鮮衣怒馬,裝備精良。並且,那些匈奴騎兵,一個個精神奕奕,根本就不似是戰敗逃難跑路的樣子。

    如果哥特人稍為留意一下,就肯定可以看得出,現在的那些匈奴騎兵的武器裝備,根本就不是原來匈奴人所使用的那些武器裝備。起碼,其中大部份的武器裝備,都是較為精良的羅馬帝國方面的制式武器裝備。

    當然,或者哥特人當中,會有個別的人留意到了,但是,他們也沒有過多懷疑。因為,他們跟匈奴人,都分別對羅馬帝國輪翻劫掠,各自都或得了不少的好處,搶奪得一些羅馬帝國方面的軍用武器裝備,並且自己裝備上了,這似乎也是在情理當中。

    但是,他們忽略了,其中的一些匈奴騎兵,他們的武器裝備實在是太過整齊了。他們也劫掠了不少羅馬帝國方面的物資,但是,他們如果沒有真正的打敗了大量的羅馬帝國的大軍,並蒐集到羅馬帝**馬的武器裝備,那麼也肯定不能獲得太多羅馬帝國方面的衣甲武器。更加不可能讓更多的自軍換成整齊的羅馬帝國方面的制式衣甲武器。

    但他們忽略了就是忽略了。

    更要命的是,尤里克斯為了表達自己對阿邪王的看重及信任。居然允許阿邪王的軍馬就在他的大軍營旁紮營。並許諾,只要阿邪王能夠助他東哥特人立國,助他奪取羅馬帝國,那麼他將來就封賞阿邪王一個大大的地盤。

    阿邪王應付尤里克斯的拉攏自然是從容自如。畢竟論狡猾,他還真的要比尤里克斯狡猾得多了。

    而尤里克斯,為了對阿邪王率匈奴軍馬前來役靠表示歡迎看重,特意讓自己的部族歡慶三天,熱情款待匈奴人。

    這樣的情況,在那些部族當中是常見的。尤其是那些草原部族,他們不事生產,時間多的是。有點什麼的事兒,都能夠舉族聚宴,徹夜歡慶。

    這個,亦是他們的部族習俗以及重要的娛樂活動。

    可惜,羅馬帝國的大軍,並不需要三天的時間調動。

    就在哥特人舉族歡慶,熱情款待匈奴人的第二天晚上。羅馬帝國方面的八十萬大軍,便已經按照阿邪王派人送出去的路線悄然的潛近了哥特人的駐地。

    這天晚上,哥特人駐地,包括其軍營地內,處於一片森林當中的草原上,方圓數十里開闊的一個大駐地。到處都是明亮的篝火,這些一堆堆的篝火,大多都是生在一個個的營帳之間。

    而附近營帳之內的人,無論是男女老少,又或是那些軍兵,都會就近的圍聚在篝火四周,他們一邊烤著烤肉,一邊喝著自釀酒水,吃著一些從森林中採摘來的野果,一起歡歌起舞。

    說實在,這個時候,還真的看不出他們是狂暴凶殘的部族。

    尤其是那些男男女女,互相含情脈脈的對唱著一些動聽的歌兒的情境。真的很難想像,他們就是殘暴好戰的哥特人。

    在大軍營當中,騰出了一個大大的廣場。

    尤里克斯親自陪著阿邪王在欣賞著場中他們哥特人的妙齡少女們的動感舞姿。

    當中,有一個少女,有如鶴立雞群,異常出眾。

    這個少女,卻是尤里克斯的妹妹。莉莉婭。

    為了能完全拉攏住阿邪王,為了能獲得阿邪王的忠心。尤里克斯也是拼了,特意把自己的這個最為出眾的妹妹給推了出來,打算利用自己妹妹的關係,所阿邪王緊緊的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但心懷鬼胎的阿邪王,此時哪裡會被美色所惑?他雖然不停的裝出色眯眯的樣子盯著場中跳舞的莉莉婭,但目光卻不停的盯著天空上的那一輪彎月。

    因為,他已經跟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約好了,當月上當空之時,就是他們攻襲這哥特人部族之時。到時候,他就得要接應羅馬帝國的軍馬,同時,他的匈奴人,也得要立即對哥特人展開攻殺。

    至於尤里克斯,他打算利用自己妹妹的美色來獲得阿邪王的忠心,這個,他這樣的想法,從一開始就錯了。

    他哪裡知道?如果沒有漢軍對北匈奴人的攻伐,阿邪王的匈奴部族,那可是擁有數百萬的人口,其軍馬也有百多兩百萬的強大部族的存在。而作為匈奴大王的存在,他會缺少美色嗎?尤其是以匈奴人的掠奪特性,他們想要什麼樣的美女不能搶得到?

    所以,區區一個莉莉婭,哪怕是美若天仙,恐怕都難以攏絡得了阿邪王。

    不明底細的尤里克斯,還在落力的在推銷自己的妹妹。

    月上當空之時,也就是子夜之時。

    眼看時間差不多到了,阿邪王才順水推舟的一邊色哥相的盯著莉莉婭,一邊向尤里克斯表達感激之意,然後裝作不勝酒力的樣子向其告辭。

    尤里克斯以為阿邪王是真的對他感恩戴德,不疑有它,直接讓自己的妹妹送阿邪王回營。

    這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其實對於他們這裡野蠻的部族來說,女人根本就沒有什麼地位可言,男女之間,也就是那麼的一會事。

    這個哥特人部族駐地,上百萬人,男男女女的,都相當的隨意,嗯,一言不合就鑽營帳只是常事。

    像這樣的篝火晚會,其實下半夜才是**的時候,那時候,這個方圓數十里的駐地之內,到處都是交織糾纏在一起的白羊,那些高低哀怨的聲響,會如在演奏著大型的交響樂一般使人震憾。

    如無意外,經過上半夜的發酵,該吃吃該喝喝,經過唱唱跳跳的熱烈氣氛之後,下半夜就是他們的**宣洩的時候。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5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死於安樂

    這個隱藏在山林當中的哥特人駐地,其實也只是臨時性的,所以,他們的營地四周,並沒有永久性的土石結構的護牆。

    不過,這裡是原始森林,最不缺的就是原木。他們就是用整根整根的原木,搭建了一圈護欄,將他們的營地圍護起來。

    哥特人有一點是值得後世稱道的地方,那就是他們似乎天生就有著一種建築藝術。現在的哥特人,他們雖然還沒有真正吸收了羅馬帝國的文化,其部族還處於一種相對較為原始的狀況當中。他們哥特式的建築風格,其實還沒有形成。

    可是,從他們利用一些原木來打造出來的這個部族營地護欄,就可以看得出他們的確有著一種天生的建築觸覺。

    遠遠望去,就僅只是用原始森林當中的原木搭建起來的一座部族駐地,那護衛著營地的護欄,便有著一種童話式的美麗觀感。

    望上去,就有如是後世玩積木的那樣,把部族護欄的外觀弄得整齊,美觀,又似極為堅固。

    事實上,在營地裡面,也被那些哥特人修建起了不少木屋,從外表看上去,都是比較美觀,充感童話感的木屋。

    特別在這月色之下,整個哥特人的部族駐地,的確能給人一種唯美的畫面感。

    可惜,這個時候,在哥特人部族駐地的東、南、北三個方向,分別潛來了數以十萬計的羅馬帝國大軍。

    隨著羅馬帝國慢慢的收縮包圍圈,在哥特人的營地之外,已經悄然的形成了一股肅殺之氣,跟他們哥特人營地之內的狂歡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氣氛。

    阿邪王的匈奴軍馬,被尤里克斯安排在其部族大營一旁安扎,也就是在哥特人部族營地的北面。

    這晚哥特人的篝火晚宴,卻不可能讓所有的匈奴人都進入他們的營地之內參與狂歡的。其實,尤里克斯只是邀請了阿邪王等一眾匈奴部族當中的一些主要的首領軍將而已,但這些算起來,也會有兩三千人可以進入哥特人的營地參與篝火晚會的。

    餘下匈奴人的軍馬,也只能留著尤里克斯所安排的營地之內。當然,少不了會送上大量的酒水食物,讓那些匈奴人可以吃喝。另外,也會給這些匈奴人送去一些他們擄掠回來的奴隸女人,送到匈奴人的營地當中去供那些匈奴士兵淫樂。

    尤里克斯此際真的不知道,他自以為能控制能收服為他所用的匈奴人,在這個時候,已經悄悄的露出獠牙。

    此時,十多萬的匈奴士兵,已經直接潛近到了哥特人駐地北面護欄之外,就在他們護牆正門大門之外的暗處等著。等著他們的大王為他們打開大門。

    阿邪王把時間算計得很好,他知道,已經是行動的時間了。

    跟尤里克斯告辭之外,阿邪王自然跟那些同來的帳下打了招呼。兩三千有資格前來赴宴的,都是他們匈奴人的大小首領及軍將,全都是精銳的精銳。

    而哥特人方面,每一個駐地營門,亦都會有精兵在把守著。一般亦都會有一兩千人的人馬。但是,這些人馬,卻不是時時刻刻都集結在一起提防著的。所以,憑著阿邪王這兩三千精銳的精銳,肯定可以輕鬆的控制住營門,然後讓匈奴的大軍殺進營來。

    阿邪王一步一步的走向營門,完全沒有了方才在尤里克斯面前借醉辭離時的腳步輕浮的樣子。而是每走一步,都顯得異常有力,又似很堅決。

    緊緊跟著他的,卻是受了尤里克斯之命的莉莉婭。

    莉莉婭雖然亦是一個奔放的野丫頭,但是她畢竟還沒有真的試過男女之事。所以,現在他的哥哥將她送給了匈奴人的大王阿邪王,她是不會有什麼念頭的,一向來,尤里克斯的話,就是她的命令,她必須要聽。

    少女的心,是比較敏感的。

    她雖然不會拒絕哥哥將她送給阿邪王的事,但是,她自問亦是一個有身份地位的貴女。所以,她雖然沒法拒絕跟從某個男人,但心底裡,卻希望這個男人,能夠對她好一些,更多的關注一些。

    最起碼的,就算是對她的美色感興趣也好。

    這夜,她的確能感受到阿邪王對她的窺探,對些,她並沒有反感,反而是心裡竊喜的。對於注定要跟這個男人了,而受到這個男人的關注,哪怕是一些不懷好意的關注也好,這些都讓莉莉婭感到有點受用。

    現在其哥哥讓她跟著阿邪王離開,她就知道,這夜,她就得要獻給這個男人了。

    到了這個時候,她自然有一點少女的羞澀,一時沒敢多說什麼,默默的跟著阿邪王,等著阿邪王對她的關注。

    可是,到了這個時候,她卻感覺到氣氛有點不對。

    因為,她感受到了阿邪王的身上,似有了一股異常的煞氣,而在這刻,她也察覺,阿邪王一反常態,明知道她就跟在他身後,但是卻再也沒有了對她的那一種親近感,甚至是好色佔有感。

    反正,她忽然覺得,現在眼前的阿邪王很陌生很陌生。雖然,她對阿邪王的確也是才認識,也的確算是陌生。可是,這種陌生,卻不是表面意義上的陌生。而是一種讓她打心底裡感到發慌的那種發現眼前人完全不是自己所認識的那個人的陌生。

    「喂!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從現在開始,莉莉婭便是你的女人了。」莉莉婭心裡慌得很,忍不住嬌叫一聲,喝住了阿邪王。

    「喜歡?哈哈!女人,你還沒有長大啊,還在編織那種什麼美夢?你喜歡我,我喜歡你,緾緾綿綿?」阿邪王站住,扭頭,目光帶點戲虐的對莉莉婭道。

    「不可以嗎?反正,我哥讓我跟著你,那麼我就是你的人了。就算你不喜歡,那也沒有辦法。」

    「哈哈!是你哥讓你來監視我的吧?不過,你肯定不知道,在本王的眼裡,女人,就是我們男人的附屬,是奴隸。是本王的玩物。哪怕你是尤里克斯的妹妹,也只能是本王的玩物!」

    阿邪王知道馬上動手在即,根本就不用再掩飾什麼。

    莉莉婭聽到阿邪王如此毫不客氣的直指她是玩物,她頓時有點惱了。儘管,在哥特人部族也一樣,女人其實也的確是等於是男人的附屬,是奴隸。可是,她畢竟都是這一支哥特人首領大王的妹妹。在別的部族,可能沒有誰認識她,但是,在這支哥特人部族裡,她卻也是比較受人尊敬的。就算沒地位,但也不會有人故意欺負她。

    「你、你別太過份了!你就不怕,我跟我哥說你的壞話?哼!別忘了,你們現在也只是前來投靠我們哥特人的失敗者,以後,也是我們哥特人的附屬了。」莉莉婭還是少女,有幾分嬌蠻。另外,還以為現在還在自己的部族營地之內,她不怕阿邪王會真的對她如何。

    「哦?失敗者?」阿邪王有點嘲弄的望著莉莉婭,道:「過了今晚,你們就會知道,到底誰是失敗者了。」

    「什麼?過了今晚?你這是什麼意思?」莉莉婭不知道為何,感受到阿邪王那目中的那根本就不似是前來投靠他們哥特人而應有的嘲弄目光,她心底裡竟然有一種極為不妙的感覺,一時間,她的心跳亦不由猛烈的加速,她覺得,這夜,可能會有什麼大事發生。

    「沒什麼意思。只是想說,你們哥特人實在是太過愚蠢了。你哥哥尤里克斯愚蠢,而你這個不知所謂的女人,亦更加的愚蠢。」阿邪王看到追隨自己進入哥特人大營來的人馬,基本都已經準備好,可以動手了。所以,他也不用再遮掩什麼。

    他直接對莉莉婭道:「你們哥特人,就有如井底之蛙,完全沒有一點遠見眼光,更加不懂審時度勢,不會考慮整個大局。你們以為,你們的敵人只有羅馬帝國?錯了!你們哥特人也好,羅馬帝國也好,還是我們匈奴人也好,我們現在的共同的敵人,是大漢帝國。而在這關鍵的時候,你們哥特人居然拒絕了羅馬帝國方面的停戰談判?不願意跟我們一起結盟共抗大漢帝國的進攻?你們不知道,我們匈奴人,如果不是因為遭受到大漢帝國的攻擊,被大漢帝國擊敗,被他們趕到了這裡,那麼你們哥特人又算得了什麼?我匈奴部族,只需要出動一小部份的軍馬,就能滅了你們。現在,居然還痴心妄想的想要本王向你們哥特人效忠?」

    阿邪王說到最後,神色不由猙獰了起來。

    莉莉婭到了現在,就算她再蠢,此際也能明白了。起碼明白了,這個阿邪王來到自己的部族,是絕對不安好心的。

    「你、你到底想怎麼樣?」莉莉婭此際抬頭,駭然的發現,在自己的四周,居然全是匈奴人了,本是隨眼可以看到的自己的部族人,一個都看不到。如果不是遠處還傳來自己的部族人的笑鬧聲,她都以為自己的部族人只剩下她自己了。

    「本王想怎麼樣?」

    「傳令!馬上動手,控制此營門,放我們的部族大軍進來,以最快的速度,控制此營地各個營門,發出訊號,接應羅馬帝國大軍!」

    阿邪王不再理會莉莉婭,對左右正式下令動手。

    嗆嗆嗆!

    一陣刀兵出銷之聲,兩三千正在北營門要出營的匈奴軍將們,等於是一下子扯掉了披在身上羊皮的惡狼。全都凶恨的撲向了在守衛營門的哥特人的士兵。

    很突然的攻殺,那些哥特人根本就不明所以,也根本沒有一點防備,也來不及反抗。

    一個個哥特人士兵,他們都驚駭的望著突然反臉,一刀或是一劍刺入他們身體的匈奴人,然後痛苦得大叫,但卻只能稍為掙扎一下,便悄然而亡。

    攻殺聲,慘叫聲,一下子也驚動了哥特人的營地。

    大部份哥特人的族人,在這個時候,其實都還沒有睡下,大多都還有尋歡作樂的其間。

    可是,這樣卻更為糟糕。舉族歡宴其間,除了小部份警戒的軍士之外,他們全都各自尋找樂趣。不管軍將或是士兵,都跟整個部族人混雜在一起了。

    所以,當發生什麼的事故的時候,那麼想要召集起一些應變的軍馬,那就有點困難了。

    現在的哥特人駐地,士兵跟一般的族人混在一起,一時也很難召集得起來。尤其是在敵軍突然攻襲的情況之下。

    沒有什麼的懸念,阿邪王親自帶人,將守衛在駐地北營門的哥特人十兵擊殺,將他的十多萬匈奴騎軍引起了哥特人的營地之內。

    十多二十萬的匈奴騎軍的攻襲,是致命的。

    哥特人方面,根本就來不及阻擋,就讓匈奴騎軍呼嘯而過,一路攻殺到他們各個營門。

    與此同時,哥特人營地的外面,亦響起了隆隆的響聲,似乎連地面都在震動著一般。

    那是羅馬帝國的騎兵先一步殺來了。

    就是騎兵方面,羅馬帝國跟匈奴人的聯軍,就有著四十萬以上的騎兵。

    而這四十萬的騎兵,直接衝突進了哥持人的營地,還是完全沒有防備的營地。

    這場仗,可以說是近些年來,匈奴人跟羅馬帝國方面所打的最為輕鬆的一場仗。

    精於騎射的匈奴騎兵,他們在高速的飛馳當中,亦能精準的射殺那些哥特人。尤其是已經大亂的哥特人營地,那些悍不畏死的哥特人士兵,想要攔殺那些衝殺當中的匈奴騎兵時,他們一般都還沒能殺近匈奴騎兵之前,便已經被一頓亂箭射殺。

    事實上,已經來不及組織起抵抗的哥特人,不可能結陣的哥特人,根本就擋不住那些戰馬的衝鋒踩踏。

    尤其是在羅馬帝國的重裝騎軍也衝殺進來的時候。哥特人就算是再好戰,再狂暴也已經無力回天。

    好戰,也得要他們有所準備,手上有兵器,身上有衣甲,胯下有戰馬,軍能成陣。如此,他們才有可能狂暴得起來。

    但現在,所有的軍士及部族人混雜在一起尋歡作樂,哪裡還會有什麼的準備?叫他們狂暴也狂暴不起來啊。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5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哥特人之敗

    用死於安樂來形容哥特人的失敗,其實也不是太對。但是,也差不多是這樣的一個意思了。

    他們一路從北歐遷徙到東歐,一路上基本上都沒有怎麼碰到對他們有威脅的敵人。基本上,都是他們攻擊別人。所以,自然而然的,讓他們養成了一種目中無人的特性。

    雖然他們的確碰到了在戰鬥力上能跟他們一拼的匈奴人,也遇到了強大的羅馬帝國。可是,在他們的因子裡,卻依然是藐視這些可以作為他們對手的敵人的。

    向來信奉武力的他們,認為他們完全可以架馭得了匈奴人,亦不懼羅馬帝國。他們總相信,假以時日,他們一定可以奴役匈奴人,滅了羅馬帝國。

    尤其是看到匈奴人被羅馬帝國打得成了流浪軍,而他們也屢屢在羅馬帝國身上佔盡了便宜。如此,他們就大意了,所謂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說的就是他們。

    他們從來都沒有考慮到,匈奴人會瞞著他們與羅馬帝國聯合,會聯手羅馬帝國攻襲他們。

    所以,在這兩天的狂歡當中,他們整個部族,從上而下,都處於一種相對安樂的狀態當中。

    他們縱情聲色,人人通宵達旦的在享樂。

    想想,哪怕他們這些哥特人有多麼的強悍,但是,在經過了兩天的放縱之後,相信一個個都手酸腳軟了吧?

    何況,又是在他們毫無準備的情況之下。

    當匈奴人對他們發起了襲擊的時候,當羅馬帝國的大軍衝殺進他們的營地來的時候。

    絕大部份的哥特人,他們現在都還摟著自己的部族女人,又或者是摟著那些被他們劫掠回來的女人,正在瘋狂的咻嘿著。

    在遭受到攻擊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是手忙腳亂,在這時候,莫說叫他們如何作出快速的反應,叫他們如何集結軍馬對抵抗匈奴人及羅馬帝國的軍馬的攻擊了。他們在這個時候,能夠穿上衣物,拿著他們的兵器從他們的營帳殺出來就算是不錯了。

    這些哥特人,注定是就是一個悲劇。

    如潮水一般的匈奴人及羅馬帝國的大軍,加起來足足有百來萬人馬。可以說,這樣強大的兵力,已經等同他們哥特人整個營地的人口那麼多了。這叫哥特人如何能有反抗之力?

    匈奴騎兵,他們嚴格來說,要比哥特人更加的凶殘,主要是,他們一直來都是干慣了那種殺人奪貨的事兒,往往,在他們的攻擊之下,所過之處,無論是男女老少,都是一個不留的。

    匈奴人,他們從來都不會有什麼憐憫的心態,殺起人來,也從來都不會手軟。

    一個個的哥特人的軍帳,在匈奴騎兵衝過的時候,只要看到有人,他們就會一頓亂箭,直接將目光所及的哥特人射殺。然後,要不是他們扔出鉤繩,要不就是扔出火把,將一個個哥特人的營帳給拉倒,或放火燒燬。

    那些營帳當中的哥特人,只要個別女人,會倖存下來。那是那些匈奴人看清楚了是比較好看的女人,特意留下她們的性命來的。但是,真正能夠在這混亂的戰爭場面當中倖存下來的女人也不會太多。

    因為刀箭無眼,如果那些女人沒有第一時間讓那些匈奴人覺得沒有威脅,並且讓那些匈奴人辯認清楚只是一些對他們沒有威脅的女人,那麼,她們也只是死路一條。

    比如,她們躲在營帳當中,在外面放箭的匈奴人,可不會透過營帳看得清裡面的人是男是女。所以,一般都會一通亂箭,便將營帳裡面的人全都亂箭射殺。

    十多二十萬的匈奴騎兵,他們的速度很快,在哥特人的營地當中,根本就沒有人能夠阻擋得了他們片刻,讓他們一路衝殺,都不知道有多少哥特人喪命在他們的手上。

    當中,自然是幸活下來的莉莉婭,他已經被阿邪王直接擒獲,被阿邪王強按在其馬背上。

    她已經從震驚當中清醒了過來。但是,他寧願自己被阿邪王殺了,也不願意清醒著看著自己的哥特人被如此屠殺。

    她掙紮著,哭喊著,哀求著,怒罵著,但是,一切都於事無補。

    而相對於匈奴人在哥特人營地之內的左衝右突,一路衝殺。羅馬帝國的大軍,就是真真正正的從一開始就是完完全全的碾壓。

    羅馬帝國的大軍,結著軍陣,一路攻殺,在他們面前,不管是人或是營帳,全都被他們給推平。

    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對哥特人的痛恨,絕對要在匈奴人之上。所以,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更加不會留手。除非,他們所碰到的是那些被哥特人給劫掠而來的羅馬帝國人,否則,哥特人方面的就算是女人,亦一樣被立馬殺掉。

    在部族營地中心大帳的尤里克斯。他被這突如其來的攻襲也驚得魂飛魄散。當然,他也很憤怒,很狂躁。

    可是,這個時候,他又能如何?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連掙扎一下都無力。

    他不太相信眼前的慘況,不太願意接受這樣突如其來的失敗的現實。他很想率自己的哥特人勇士絕地反擊,很想憑自己的部族人的武勇,力挽狂瀾。

    可他的身邊,僅僅只有倉促集結起來的小部份的親兵。

    在這個時候,他帳下的許多軍將,這個時候都難以尋得到他們的身影。許多軍士,這個時候都如無頭蒼蠅那般四處逃竄,被匈奴人及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追殺著。

    那些親兵,此時也根本不管尤里克斯同意不同意,裹狹著他,拚命的突圍。

    這次攻襲哥特人的營地,並沒有完全包圍起來,還有一個方向,可以讓哥特人逃命。

    尤里克斯也算是命大,如果他再多停留一會,那麼阿邪王就率著他的軍馬殺到了。到時候他連逃命的機會都不會有。

    阿邪王佔據了尤里克斯的大帳,砍斷了哥特人的王旗。就在尤里克斯的大帳內,阿邪王無比暢快的佔有了莉莉婭。

    他很享受莉莉婭的那種絕望的悲嚎,幹著敵人的女人,看著他們的失敗,讓阿邪王覺得有一種特別的成就感。

    他不僅摧殘著莉莉婭,還當中莉莉婭的面,將尤里克斯的女人弄得死去活來。

    天亮了。

    食腐的禿鷹被這哥特人營地的衝天血腥所吸引,天沒亮就飛來了。它們在天空上盤旋,不時飛洩而下,叼起一塊血淋淋的血肉。

    森林的肉食猛獸,它們亦被這裡的濃濃血腥味所吸引。虎豹豺狼都出現了,若非這裡不僅血腥衝天,還有著讓它們感到強烈不安的煞氣的話,它們恐怕早就從密林當中撲出,闖進營地來享受他們的饕餐盛宴。

    應該說,這個超過百萬人口的哥特人的駐地,估計就只有他們的大王,尤里克斯帶著一部人馬逃了,逃出去的人馬,絕對不會超過十萬。另外,也有一些四散亂逃的人逃進了原始森林當中,但能逃走的,也絕對不多。

    匈奴人及羅馬帝國的大軍,他們殺到最後,那些哥特人都已經被殺破了膽。以前,他們攻殺別的人時候,並不會明白那種被人如殺豬屠狗一樣殺死的恐懼。但現在,當這種殺戮落在他們的身上的時候,他們才知道死亡的可怕。

    所以,到了最後,那些看到逃亡無路,不降只有死路的情況之下,大部份的哥特人,都不得不跪地投降。

    最後,被羅馬帝國方面,救出了十來萬被哥特人擄掠而來的帝國女人,還有十來萬帝國的男人,這些男人,被哥特人抓來做奴隸,大部份都已經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另外,也俘獲了十多萬的哥特人的女人。

    整個哥特人的這個大營,最後活下來的,就是這些人。

    本來就是羅馬帝國的二十多萬男女,以及逃走了的那點哥特人,被俘的十來萬哥特人女人。

    其餘的,就會都成了死屍,包括後來投降的那些哥特人的士兵,那些男人,老少,也全都被匈奴人給殺了。

    也就是說,這一戰,殺了哥特人近五、六十萬人。

    這個打擊,對於哥特人來說,是致命的。

    也可以說,現在,活躍在東歐地區的哥特人,經此一戰,基本上都被匈奴人及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一起給滅了。

    由此,可以宣佈,在將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在羅馬帝國的這西北部地區的邊境上,將不會再有哥特人來威脅得到他們的帝國邊境的安全。

    阿邪王並沒有馬上對哥特人進行追擊,他而是讓自己的軍馬控制了哥特人的軍營。

    尤里克斯對羅馬帝國所劫掠得來的那些物資財富,除了一部份已經被他運走,不知道藏在森林哪裡之外,在這個營地當中,還有著很大一部份。現在,也全都落在阿邪王的手裡。

    不過,阿邪王也不敢獨吞,他分出了一大半給了羅馬帝國的軍馬,然後就公然的佔據了這個哥特人的營地。

    早前已經跟羅馬帝國方面協商好了,阿邪王會繼續對哥特人展開攻擊,為羅馬帝國徹底解決哥特人的威脅。所以,那些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就沒有留難阿邪王。

    事實上,阿邪王現在,對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肯定不會沒有一點提防的。他之所以第一時間佔據了尤里克斯的大軍帳,然後又沒有馬上對哥特人展開攻擊。他就是為了提防羅馬帝國的軍馬。

    畢竟,他現在也僅有十多二十萬的匈奴騎軍在此,而羅馬帝國的軍馬,足有八十來萬。萬一在擊敗了哥特人之後,羅馬帝國的軍馬再突然對他們匈奴人下手,那麼阿邪王自問自己也得要被羅馬帝國所滅。

    所以,他命令自己的軍馬在哥特人的營中結陣,提防著羅馬帝國的軍馬。

    事實上,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或者一開始是沒有要連帶匈奴人都一起滅了的心態,但是,如果匈奴人真的如哥特人那樣,沒有一點防備的話,那麼也難以否認,他們會臨時起意。要知道,不久前,匈奴人也同樣對他們羅馬帝國燒殺搶掠,對他們的羅馬帝國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可阿邪王已經有了防備,那麼羅馬帝國方面也就不會再有節外生枝的念頭了。

    現在,羅馬帝國方面,更加著緊的是安息帝國方面的戰場,他們在擊敗了哥特人之後,這些軍馬,都會開赴安息帝國戰場的。所以,阿邪王留在這裡,他們也不會有什麼的意見。這些都是早前協商好的。

    現在,匈奴人已經跟哥特人結下了死仇,所以,羅馬帝國方面也放心將羅馬帝國的西北方交給匈奴人。當然,他們也肯定會留下一定的軍馬提防著匈奴人的。

    另外,早前提出,要讓阿甲王率領另一部的匈奴人參與對漢軍的作戰。這個也是等於將阿甲王留下作為人質。

    阿邪王會留在這裡休整一段時間,主要是他想要等從阿甲王所部的匈奴軍馬當中,調來約十萬的匈奴本部族的軍馬。如此合兵之後,會約有三十萬的匈奴軍馬,如此,他才會向哥特人繼續發起進攻。

    這方面,當初也與羅馬帝國方面協商好了。阿邪王沒有一定的實力,也不敢隨便深入哥特人所活動的地區對哥特人進行攻擊啊。

    關於這一點,羅馬帝國方面也表示理解。

    總的來說,目前的確已經達到了他們雙方所想要的戰略目的。

    羅馬帝國方面,他們也由此可以專注於安息帝國的戰場,可以更專注於跟漢軍的戰爭。

    而阿邪王,他也可以按他所預期的,一路殺到哥特人所活動的地方,帶領他們這點倖存的匈奴人,遠離漢軍兵鋒,尋找一個可供他們匈奴人發展的地方。

    可以說,這一次羅馬帝國跟匈奴人一起謀算哥特人,皆大歡喜。

    起碼,對於羅馬帝國方面來說,近年來困擾著他們的內部戰亂,總算可以結束了。

    接著下來,就看他們是否可以敵得住漢軍的兵鋒,是否可以將漢軍拒於他們羅馬帝國的國門之外。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6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大軍如潮

    一場大戰役,並不是說打便打的,會有許多的因素影響,才會促成一場不得不打的大戰役。

    比如,羅馬帝國方面跟匈奴人攻襲哥特人的這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嚴格上來說,基本就是一面倒的屠殺。

    但是,嚴格來說,這應該也算是羅馬帝國方面近年來極少出現過的一場大戰。同時出動近八十萬的大軍,外加匈奴人的十多二十萬的軍馬,以百萬大軍攻襲一個百萬人口的部族駐地,這本來就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

    本來,以羅馬帝國方面的兵力而言,很久以前,的確就可以隨時都可以集結起百萬以上的大軍去打一場大戰。無論是匈奴人,或是哥特人,都不可能有那樣的實力面對羅馬帝國的大軍的攻伐。

    可是,以前,一直都難以打得成這樣的一場暢快淋漓的戰爭。這是因為他們沒有那樣的條件,沒有一定要打這樣一場大戰的必然因素條件。因為,羅馬帝國方面想打,想要一次解決那些敵人,可是,如匈奴人、哥特人,他們卻絕對不會如羅馬帝國所願,他們根本就不會跟羅馬帝國的大軍正面交鋒。

    在明知自己的部族軍馬不可能敵得過羅馬帝國的大軍的情況之下,還集結大軍決戰,那是找死的行為。

    所以,以往,在西方。一般的大戰役,大多都是在兩個帝國發生,尤其是那種正面決戰的戰役。只要兩大帝國互相都有必守或必攻的基礎條件,再加上在一定的因素誘發之下,才會促成一場大戰。

    這一次對哥特人,可以說是羅馬帝國一直想打卻又沒有機會打的一場大戰。而這一戰,也最終以羅馬帝國方面的大勝而告終。

    當然,這一場戰役,只是接著下來的這一場世紀大戰的開胃菜,只是真正的大戰之前的熱身。

    而這一場大戰,哪怕是大漢帝國方面的劉易,也沒有預料到的。

    哪怕是大漢帝國方面的一眾超級軍師,也沒有料想到跟羅馬帝國方面的大戰會如此之快。

    無論是漢軍奪取貴霜帝國,還是現在攻伐安息帝國,還有早前漢軍從西路攻擊北匈奴。都沒有預料到大漢帝國跟西方帝國要打上這麼一場大決戰。

    一直來,漢軍戰無不勝無往不利,一直打得這些西方帝國或是部落全都沒有一點還手之力。

    有了前車之鑑,所以,覺得羅馬帝國方面,應該沒有那樣的膽量來跟漢軍進行一場大會戰。

    就算是劉易,也一直認為,羅馬帝國方面,最多就是如安息帝國這樣,只要對漢軍嚴防死守。他就也只能守,如此,漢軍方面,就可以如對待安息帝國這樣,慢慢的拖垮羅馬帝國。然後,待自己漢軍方面打通了水路,待漢軍的水軍可以直接進入地中海,直接殺到羅馬帝國城下。只要攻下了羅馬城,那麼整個羅馬帝國就肯定會就此崩潰。

    如此一來,漢軍收取羅馬帝國,那只是一個過程罷了。統一全世界,亦只是一個時間的過程。劉易也並不認為在這個世上,還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漢軍一統世界的步伐。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看似已經消極不作為,已經完全放棄了抵抗,只是在捱日子的安息帝國皇帝沃洛吉斯五世還有此一著,愣是用自身的例子來警醒羅馬帝國乃至整個西方帝國及部族勢力。

    就憑著那看似是他最後絕筆的一封信,就完全引起整個西方世界對大漢帝國的警惕性以及同仇敵愾的心態。還有,劉易跟戲志才、郭嘉、賈詡等等謀臣,以前在謀算匈奴人,實行驅虎吞狼之策,將匈奴人趕進安息帝國及羅馬帝國作亂,以動搖此兩大帝國根基的時候,還真的算漏了匈奴人最終會跟安息帝國以及羅馬帝國方面結盟的可能性。

    事實上,原本打入了安息帝國作為內應的畢克特回歸了漢軍之後,漢軍對於安息帝國方面的一些動作也失去了一條相對較為靈通的消息渠道。

    安息帝國跟匈奴人阿甲王秘密協議的事,大漢卻沒有第一時間獲知。後來雖然也知道了安息帝國方面採用了割地的形式平息了匈奴人在他們帝國內作亂的事。但這時候,安息帝國已經對漢軍失去了威脅,其舉國混亂的局面,也已經達到了劉易早前所想要的效果。這時還有沒有匈奴人在安息帝國作亂,這已經無關大漢佔領安息帝國的行動了。所以,也就忽視了這樣的一個情報。

    如果能夠早一些知道安息帝國皇帝能夠與匈奴人秘密協議和平相處的事。說不定,大漢方面也會考慮得到另外一支進入了羅馬帝國的匈奴人是否也會跟羅馬帝國結盟。

    當然,劉易以及大漢一眾謀臣雖然沒有預料到自己漢軍終將要跟西方帝國打一場這樣的大戰役。可是,卻也不會讓大漢方面太過擔心。

    事實上,如果能夠預料得到,那麼劉易可能會更加的歡喜。

    因為,漢軍根本就不懼跟敵人正面決戰,甚至,更加樂意跟西方帝國方面進行一場這樣的真正的大兵團大會戰。

    因為如此的話,那麼就可以直接一戰定江山。一場戰爭,就可以決定整個世界的最終歸屬。

    如此,也不用漢軍方面花費了這麼多年的時間,慢慢的步步為營。

    打一場大會戰,如果滅了西方帝國可以對抗漢軍的力量,那麼漢軍就可以真正的放開手腳,對整個西方進行蠶食。

    要知道,漢軍的軍馬,如果不是要臨時太過強大的敵人的時候,根本就不用將如此多的軍馬集結起來進行大軍團的行動。如果滅了西方帝國的成建制的大軍,那麼到時候,漢軍的大軍團,也可以完全打散,有如天女散花那般,一營軍馬,甚至是一兩百的漢軍將士,就可以一路攻進,就可以控制好西方的一城一地。

    這樣的話,也更有利於漢軍加速對整個西方的實制控制統治。

    可以說,跟西方帝國方面的盟軍,打一場大決戰,卻也是劉易,甚至是下面的漢軍軍將、軍士所渴望的。

    不過,現在於大漢方面不利的因素還是有的。

    因為,現在真正攻擊到安息帝國帝都泰西封城前的軍馬,卻非真正的漢軍,而是印度軍團的人馬。

    而真正的漢軍大軍,暫時還沒能開到,或者說大部份的漢軍人馬,還沒有趕到。

    而哪怕有些趕到了,卻還不知道安息帝國方面會有如此之多的援軍殺來。以及,大部份的漢軍,都還沒有流過底格里斯河。

    公元203年,九月初。

    由漢軍印度軍團畢克特、瑪提沙、亞瑟布瑪德等等原貴霜帝國的大臣或軍將所率的軍馬,他們的先行軍,合共約五、六十萬的人馬。

    他們殺到了安息帝國的城前,一連攻擊了十來天,但是在沒有真正漢軍趕到支援,以及沒有更多的漢軍攻城輜重輸送到來之前,他們的確一時奈何不了城高牆厚的泰西封帝都。

    這十多天的進攻,攻城方的印度軍團,就付出了十來萬的傷亡代價。

    這裡,漢軍的確也有一點腹黑,的確也是有意想要讓印度軍團跟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馬互相消耗一些。

    但是,攻城戰打成這樣,卻也並不是大漢方面非要讓他們如此去攻打。

    許多攻城所要考慮到的問題,漢軍其實也給他們作過一些戰術指導。可是,那些沒有太大的作用。畢竟,漢軍歸漢軍,漢軍將士可以做得到的事,那些才組建起來年多時間,訓練還沒有訓到家的印度軍團的士兵,根本就做不到。

    這從中,也就可以看得出真正的漢軍士兵跟印度軍團的戰力的差距。

    用話不太好聽的話或者是比喻來說。如果說漢軍就是後世的那「皇軍」,那麼印度軍團的就是偽軍,給他們分發同樣的裝備,也不可能會有真正的漢軍那樣的戰鬥力。

    另外,漢軍的真正大漢遲遲沒到,這的確並非是漢軍故意拖延時間,放任印度軍團的軍馬白白犧牲。皆因漢軍的遲來,這本來就是早前就制定好的計畫。

    因為他們印度軍團的軍馬,一路從印度河西來,不停的挺進大大數千里。他們不停的穿插攻擊,只啃容易啃下的目標。如此,後方也肯定有許多他們印度軍團沒有碰到的安息帝國的勢力,又或者是他們一時難以消滅的安息帝國的地方勢力。

    如此,這些等於是遺留在他們印度軍團後方的安息帝國的地方力量,就得要漢軍來清掃。

    還有,最為關鍵的,印度軍團作為縱深的戰略軍團,他們一路攻擊一路挺進,一路打得很爽。可是,他們的後勤保障,也都得要漢軍來為他們保障的。

    可以說,漢軍要承擔的責任更多更重。

    因為也別忘了,當漢軍所清掃過來的安息帝國的地區,也會同時調來大漢的官員,開始著手對那些已經肅清的地區進行有效的統冶。這些,也都得要真正的漢軍配合支持的。

    對於那些已經攻佔下來的地區,沒有漢軍坐鎮,也很對對那些地方的原安息帝國的民眾進行震懾,如此就更難對他們進行有效的統治。

    如此一來,也的確大大的拖緩了漢軍的進軍速度。

    而正是這一日。

    由羅馬帝國大將軍斯圖帕奇以及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再裹脅著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所率的大軍,便有如滾滾洪流,由西北方向,穿過那些山嶺,突然殺到。

    他們已經經過了數天的急行軍,一路馬不停蹄,終於趕到了。

    聯軍方面,挾著後方傳來擊敗了哥特人的勝利消息,士氣大振之勢。大軍一到,馬上就對泰西封城前東面的印度軍團的數十萬的軍馬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聯軍方面的行軍路線,也極具欺騙性,他們是繞著過來的,先威逼著弗裡阿帕提克萊斯率其殘餘的軍馬,以另外的一條路線先行。而後聯軍的大軍,直接開到了幼發拉底河的西岸,並且與要率軍前往羅馬帝國西北的阿邪王會合的阿甲王取得了聯繫。

    為了能控制住匈奴人,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並沒有讓阿甲王率其部族軍馬前去跟阿邪王會合。甚至,連帶這一支匈奴部族的本部匈奴騎兵也給扣留了下來。僅只讓約三萬左右的匈奴騎兵,前往找阿邪王。

    如此一來,這聯軍的軍馬,如果加上在泰西封城內的安息帝國皇帝的軍馬,就直接超過了三百萬的大軍。

    這突如其來的帝國聯軍,真的是太多了,鋪天蓋地,整個泰西封帝都往西北方向,所能看到的,全都是他們的軍馬,密密麻麻,僅只是看都能讓人感到有點頭皮發麻。

    印度軍團的軍馬,畢竟不是真正的漢軍。

    尤其是他們相對於是背河結營的情況之下,後面陸續趕來的漢軍人馬,還處於與他們相隔一條大河的情況之下。想讓他們單獨面對這鋪天蓋地壓過來的大漢,的確是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結果,毫無懸念。

    哪怕其軍中,有著一小部份的漢軍在督軍,卻也難阻這些印度軍團軍馬的敗逃之勢。

    事實上,在一時沒有預料會面對如此之多的敵軍大軍的情況之下,留在印度軍團當中的漢軍將士慌神。尤其是,當如洪潮一般的大軍衝殺過來,架設在軍營前的床弩也發射了之後,看到這些床弩的威力,雖然的確對敵軍造成了很大的殺傷甚至是震懾。

    但是,整體上來看,數量並不多的床弩,並沒能完全封得死敵軍大軍的衝鋒。床弩對敵軍大軍造成的殺傷,頃刻間就又被那些密集的軍馬遮掩過去。那樣的殺傷,就似是往大海當中滴下一滴水,一下子就被抹平了。

    如果敵軍只有那麼十萬人,甚至是數十萬人。床弩一下子殺傷他們上千上萬的人,那麼他們也肯定會為之一頓。

    可是,相對於兩百多萬的大軍,一眼望不到邊際,還源源不斷的殺來的大軍,這點殺傷就顯得不太起眼了。

    所以,就算是漢軍將士,也都有一種無力的感覺。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6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漢軍殿後

    不身處其中,就不會知道被大兵團集群衝鋒的可怕。

    面對奔騰而來的滾滾洪流,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會為之色變。

    印度軍團的軍馬,在看到敵軍的大軍殺來的時候,他們剎時全都慌了神。

    不過,唯一值得稱道的是,這些印度軍團的軍馬,畢竟都接受了漢軍的一年多的軍事訓練。真正的戰場撕殺武技,他們未必學到了多少漢軍的本事。可是,在軍紀方面,卻是有了長足的長進。

    面對望而生畏的敵軍大軍,印度軍團的軍馬,他們雖然心慌了,可是,卻並沒有出現大規模潰逃的局面。

    也就是說,他們雖懼,卻並沒有自亂陣腳。

    怎麼說,當初他們渡河過來紮營的時候,也落足了功夫,一個大軍營,始終都處在一種可攻可守的狀態。

    在這個時候,他們未必真的敢在此軍營死守。但是,要做到有秩序撤退,卻還是可以的。

    印度軍團的一眾統軍將領,他們在敵軍大軍突然殺來的時候,他們第一時間向督軍的漢軍大將請求撤退。

    漢軍的督軍大將,在這個時候自然不會呈英雄。儘管,如果漢軍可以守住這個軍營,使得漢軍能夠在這底格里斯河的西岸紮下一顆釘子,這的確可以對接著下來漢軍的形勢有所幫助。起碼,待漢軍大軍準備好之後,再次要對敵軍的大軍發起攻擊的話,都會有一個軍營在這底格里斯河的西岸作為接應。

    假如說,如果這個軍營的將士,全都是漢軍的將士,並且,所有的戰備物資都能夠準備充分的話,那麼漢軍肯定會死守住這個軍營。

    但現在,根本就守不住的。

    所以,漢軍的督軍大將,同意了印度軍團撤回底格里斯河的東岸。

    不過,在撤走之時,早前漢軍運送到軍營裡的許多物資,這個時候肯定是帶不走了。敵軍大軍攻擊得太急,眨眼便殺到了大軍營之前。所以,必須要先毀了那些漢軍輜重才能全部撤離。

    還有,這個時候,也不是說撤離便撤離的。因為,此印度軍團的大軍營,並非就處於底格里斯河邊。

    當時,印度軍團的軍馬,在渡河過來之後,一路挺進到了泰西封帝都之前的四、五里左右的地方紮營。這裡,離河邊還有十多里之遙。

    而敵軍的大軍,因為兵力太多的關係,密密麻麻的衝殺過來。直接就可以將整個印度軍團的大營給包圍起來。

    所以,在撤退的同時,必須也要有一定的軍馬對帝國聯軍方面的軍馬進行阻擊,以確保退路的暢通。

    何況,留在軍營抵敵住敵軍大軍攻營,爭取時間將軍營內的漢軍輜重毀滅的軍馬,也要先行撤退的軍馬阻擊住敵軍的迂迴圍攻,好讓留在軍營毀掉輜重的軍馬能夠順處撤退。要不然,留在最後毀掉漢軍輜重的人馬,就肯定會被敵軍的大軍包了餃子。

    負責留在最後毀掉漢軍輜重的是劉榮。

    他早前護送劉易交付給他的那一批投石機、床弩等輜重前來,給印度軍團的攻城提供援助。

    對於劉榮來說,他真的很寶貝這一批漢軍的輜重。因為這些都是皇帝劉易親自交託給他的。所以他必須要保護好。

    事實上,早前給印度軍團的攻城時,每一架投石機損毀,他都會心痛一陣。也正因為看到就算將所有的投石機都投入去支援攻城也難以在短時間之內攻下泰西封,所以,到了近些時日,劉榮擔心這樣下去,投石機都會經不住長時間的磨損而毀了,所以,在耐久度還沒有完全損耗完之前,他便將投石機撤回來,不再投入去攻城。

    可是,現在也沒有辦法,劉榮必須要毀去這一時間帶不走的投石機及床弩等。

    另外,在這個時候,真正的漢軍亦讓那些印度軍團的軍馬真正見識到什麼才是真正的勇士,什麼才是真正的無畏。

    在這約五、六十萬的印度軍團當中,分派到各軍作為督軍監軍的真正漢軍將士。一共約有三萬人馬左右。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這些漢軍將士,幾乎都是第一時間挺身而出,決定留下來助劉榮一起破壞軍營中的輜重,然後再一起突圍。

    而大部份的印度軍團的軍將也好士兵也好,他們在這個時候,都沒有這個勇氣留下來。

    當然,那些士兵沒有想到太多什麼。但是,那些有一定眼光的印度軍團的軍將,他們就很清楚。這些留在軍營,毀掉輜重物資的軍馬,其實就等於是留下來吸引了帝國聯軍方面的注意力,等同是為他們撤退的印度軍團的軍馬殿後。

    也就是說,留在軍營內的軍馬,是最為危險的,隨時都會陷入敵軍的如潮大軍當中,到時候,恐怕就不可能再有突圍的機會,會被這看不到邊際的敵軍大軍活活的淹死。

    而留下來的漢軍大將,主將卻非劉榮,他只是負責毀掉物資輜重的軍將。

    主要的漢軍大將,卻是魏延、顏良、文醜三將。

    當然,以早前那五十萬印度軍團攻擊泰西封城的強度來看,漢軍方面根本就不會派來魏延、顏良、文醜這樣的大將來助陣。而他們,其實也各自有漢軍的軍馬統率,不會被派進印度軍團去做督軍監軍。這卻是他們三將,都是好戰之將,他們在獲知印度軍團在攻擊泰西封正打得激烈。他們都有點按耐不住,讓他們各自所統率的軍馬的副將,代他們統率著各自的軍馬。就如此撇下自己的軍馬,僅帶著各自的親兵,就直接趕到了這軍營來。

    卻不知道,正是如此,才讓他們及時碰到了這場突如其來的大戰。

    而好笑的是,這三員大將,卻也不是一起前來的,而是各自單獨前來,並且,到了軍中,也互相不知道對方的存在。只有現在遭受到了突然殺到的敵軍攻擊的時候,他們三將才公然的現身,要不然,他們可能就只會混在印度軍團當中,參與印度軍團的攻城戰。

    事實上,當印度軍團的統將以及留在印度軍團的督軍大將等商議好撤離計畫,並開始撤離之後,他們三將才分別現身。

    這三個傢伙,都是聞戰而喜,看到敵軍越多越強,他們就按耐不住戰意沸騰。在印度軍團當中的漢軍人馬,留下來跟劉榮一起殿後,也是這三個傢伙鬧出來的動靜。

    就在劉榮下令,要搗毀那些物資輜重的時候,魏延首先挺身出來。

    「全都住手!」魏延於軍中暴喝一聲,策馬出來,道:「本將軍乃是皇帝親封安東將軍、都亭侯魏延!從現在開始,本將軍商將要接管這裡軍營的一切!所有的軍馬,都必須聽本將軍的號令!」

    魏延一出來,就是奪取這個軍權,在大聲說著的同時,亦將他的將軍符令拿在手上,高高的舉起。

    將軍符令,是每個大漢將軍的身份象徵,在特殊的時期,可以憑將軍符令調動一切漢軍的軍馬。當然,這要看在場的是否還有沒有別的擁有同級或者是更高一級的將軍符令。

    將軍符令,由劉易親賜,並且也是由劉易親自設計,分為金符、銀符、銅符等級別。

    而且,這些都是在建國大典時候,由劉易親手交給一眾大漢將軍的。

    「啊,魏延將軍?你、你怎麼會在此?」

    劉榮見過魏延,所以,一眼就認了出來,但是卻很驚訝,魏延怎麼會突然出現在這裡。

    魏延卻不認識劉榮,畢竟劉榮在還沒有調到印度軍團的時候,他也僅只是一個營將,並且,隸屬於江東軍,所以,他自然不會認識。

    「你就是漢軍駐印度軍團的督軍吧?嗯,很好,現在,傳本將軍的命令!」魏延不想多話,直接道。

    「慢著!」

    這個時候,一把聲如雷鳴的聲音響起來道:「哈,魏光頭,沒想到你竟然也在此。很好,有本將軍在此,還輪不到你來號令吧?嗯,還是聽本將軍的命令為好。不過中區區一些螻蟻一般的西方軍隊。用不著太過緊張,本將軍遠遠的看到了,敵軍大軍當中,有一面特別的大旗,正從遠處移來,估計會進城去。本將軍希望你們從中抽調出一支騎兵,人數最好有五千到一萬左右,隨本將軍一起,斬將奪旗去也!」

    「文醜將軍!」魏延抬頭一看,一下子便認出了面相特醜的文醜來。

    當然,聽了文醜的話,魏延臉色一黑,沉聲道:「這、這不好吧?文醜將軍,敵軍就要殺到我們軍營來了,現在衝殺進敵軍大軍當中……這……」

    魏延真的有點無語,就算是想要斬將奪旗,那也得要看情況啊。不過,文醜卻是漢軍當中的資深大將,論級別,魏延跟文醜差不多同級,但是論資歷,卻是文醜要老得多。

    「呵呵,魏延老弟,不用管他,他別的不會,就懂胡鬧。放心好了,現在形勢對我們不利。皇上曾跟我等談過魏延老弟你。說你有帥才之潛質,行軍作戰亦有一套。在如今我們大漢的一眾大將裡,除了子龍、子義等十餘人,便是你了。所以,我們都聽你的命令,現在,你說要怎麼打,我等惟命是從!」

    「顏良將軍!」

    不僅是魏延有點愕然,就是一眾漢軍的軍將,亦有點嘩然。因為誰都沒有想到,平時他們難得一見的大漢揚名的大將軍,這一見就是三個。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緊張的時刻,突然來了三員大將,也多少讓軍心穩定了許多。

    「顏大哥……」

    文醜論武力,其實並不遜色於顏良,但是,一直來,文醜都是比較尊重於顏良,一般情況之下,都會聽顏良的。這個,他兩人,其實就有點似關羽與張飛兩個傢伙。一般情況之下,都是只有關羽才能勸得住張飛。就如歷史上,有時候連劉備都勸不住張飛,但是關羽一出聲,張飛就安份下來。

    所以,文醜一見到顏良,便不由訕笑一聲,沒有再多說什麼。

    魏延自然也不會是真的怕了文醜,見到顏良又出現來為自己說了話。那麼他就不會客氣了。

    他舉著將軍符令,大聲道:「敵軍勢大,且來得兇猛,以我們現在這軍營的人馬,的確非敵軍所敵。但是,從這軍營撤到了十多里後的底格里斯河岸,需要時間,還有,渡河亦需要時間。那兒就只有數條浮橋,一些船隻,我們這裡數十萬的大軍,肯定不可能一次性就能快速渡河。所以,本將軍可以料定,在我們撤去河岸的時候,敵軍的大軍就有可能追殺上來。而就算留下一定的軍馬阻擋敵軍,恐怕也是阻擋不住的,那麼,現在的撤離,反而有可能會讓我們漢軍蒙受極大的損失。」

    魏延的語速很快。三言兩語便將他想說的情況給說清楚。

    「所以,如果想要讓更多我們的軍馬,能安然的撤回到底格里斯河東岸去,那麼,我們就必須得要留下一定的軍馬,據守住此軍營,儘可能的拖住敵軍大軍的兵鋒,吸引敵軍前來攻擊。」

    「在我們漢軍,其實哪怕是面對更為強大的敵人,都從來不會畏懼的。在必要的時候,我們漢軍更是會越戰越勇,敢於犧牲。所以,現在為了能讓更多的印度軍團的兄弟能安全的從敵軍大軍的兵鋒之下撤離。本將軍命令,敢追隨本將軍跟敵軍大軍一戰的漢軍兄弟,請出列,隨本將軍留下守住軍營,吸引敵軍大軍的注意,為印度軍團的兄弟爭取更多的渡河時間。」

    「我等願意追隨魏將軍!誓與敵軍決一死戰!」

    ……

    如此,魏延便迅速的集結了派駐在印度軍團當中的真正漢軍將士,共有三萬餘人。

    這三萬餘人,魏延要求,所有士兵,都必須要留有戰馬。非騎兵的,可以向現在開始撤離的印度軍團的軍馬要來戰馬。

    隨後,魏延馬上命令劉榮,將所有床弩、投石機等搬到了軍營的西北方向,主要是面對敵軍大軍殺來的方向。

    他要利用這些遠程殺傷武器,先挫一挫攻殺而來的敵軍大軍的銳氣。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6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焚營阻敵

    在這關鍵時刻,派駐在印度軍團漢軍將士挺身而出,決意留下來為印度軍團的軍馬撤退殿後。

    這樣的情況,讓那些有些心慌的印度軍團的軍士感動得稀里嘩啦。

    原本,漢軍在進攻安息帝國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驅使他們印度軍團的人馬進攻。而真正的漢軍人馬,基本都是在後面,遲遲都沒有出動。

    這樣的情況,哪怕在表面上,那些印度軍團的將士,多少都會感到有點不忿,尤其是在與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馬戰鬥的時候,他們的軍馬死傷有些慘重的時候。或多或少,他們都有一種被大漢驅使為炮灰的感想。

    他們在表面上的確不敢多說什麼,但是內心裡肯定會有那樣的念頭。因為心裡有這些念頭,肯定也讓這些印度軍團的軍士,始終都與真正的漢軍有多少間隔的。起碼,他們有了做炮灰的覺悟之後,他們大多都不會將自己也看成是漢人,起碼他們不會有自己也是大漢一份子的想法。說白了,就是他們始終都難以對大漢產生真正的歸屬感。

    這個問題,這些印度軍團的軍士,和地方的那些接受了大漢統治的一般民眾是完全不同的。地方的民眾,他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大漢的好處,所以很快就能對大漢產生歸屬感。可這些被徵召入伍的印度青壯,他們在軍中,平時除了訓練還是訓練。在這個過程當中,或者可以將他們訓得服服帖帖,但是在情感上,他們的確是一時很難對大漢產生歸屬感,亦難對漢軍產生感情。

    甚至,有一些印度軍團的士兵,他們雖然能夠嚴格的聽從漢軍的命令。可是,在他們的潛意識當中,覺得他們自己其實跟奴隸兵似乎沒有什麼的兩樣。

    可是,現在他們親眼看到,在明知道留下來的人極有可能會遭受到帝國聯軍大軍的圍攻,極有可能會就此犧牲的情況之下。三萬餘漢軍將士,不顧自身的安危,留下來拖住敵軍大軍。

    這種捨身為他們爭取撤退時間的行為,剎時讓他們對漢軍產生了別樣的感情。起碼,他們很直觀的看到了,原來,一切都是戰爭的需要,漢軍,並不是故意驅使他們去戰爭,讓他們雲做炮灰的。

    在印度軍團的軍士的心目中,漢人都是至高無上的。可是,現在這個時候,這些在他們心目中至高無上的漢人,居然願意為了他們而犧牲。

    可以說,哪怕原本不少的印度軍團的軍士對大漢有著滿肚子的牢騷,但在這一刻,所有的心中不滿都煙消雲散。

    許多印度軍團的軍將都知道,如果這些漢軍人馬,現在就撤退,肯定能夠安全的撤回底格里斯河的東岸去。就算來不及,漢軍軍將,亦大可以命令他們印度軍團的人馬掩護漢軍的人馬撤退。只要命令一下,他們這些印度軍團的人馬,絕對不敢有半點指逆,明知道是死,他們也都只能執行命令。

    對於印度軍團的軍士來說,他們不僅僅是接受了漢軍的嚴格的訓練。更重要的是,他們這些印度軍團的軍士,他們的父母妻兒,都在大漢官府的統治之下,他們如果敢不聽從命令,哪怕是死,他們敢不去赴死的話,便有可能會禍及他們的父母妻兒。

    當然,大漢方面,並沒有明著對他們說,會拿他們的父母妻兒來要挾他們。可是,這種事,是不用明說的,他們都有一種潛意識的覺悟。這也沒有辦法,誰叫他們的帝國被大漢所滅,現在是在大漢的統治當中?

    現在漢軍用自己的性命來作一個表率,這多少都讓那些印度軍團的軍將有些感觸。

    個別印度軍團的軍將,他們也表示,希望可以留下來與漢軍一起作戰。

    但是,魏延並沒有同意。這些印度軍團的軍將及軍馬,跟漢軍的真正精銳軍馬在戰力上,以及在互相配合作戰上,都有點差強人意。留下他們,反而會成為漢軍的負累。

    何況,在印度軍團的眼中,這些漢軍將士,是以犧牲自我換取他們的活命機會。但是,在漢軍自己人的心裡,留下來就未必就一定是犧牲。

    印度軍團的人馬很快就從軍營往東面撤離,往底格里斯河岸退走。

    留下來的漢軍將士,也飛快的各施其責,在帝國聯軍殺近到軍營前兩三里遠的時候,亦做好了應戰的準備。

    其實也沒有什麼,三萬漢軍,在魏延的主持之下,命顏良、文醜兩將,分別率一支人馬,在印度軍團的大營的西面、南面的一些營內的軍帳放火。那些來不及拆解下來帶走的軍帳,還有許多來不及帶走的物資,都堆在一起焚燬。

    在大營的南面、西南放火,可以利用火勢,阻擋住從南面、西面殺來的帝國聯軍的大軍。這樣,留在大營內的三萬漢軍將士,在短時間之內,就不會遭受到敵軍大軍的圍攻。

    事實上,在印度軍團大營的南面,暫時是沒有敵軍的蹤影的。而西面,則是直面泰西封的帝都城池。在這個方向,放火燒燬軍帳,讓火勢形成一條障礙線,這樣,就可以擋住從帝都城內殺出來的安息帝國的軍馬。

    如此一來,就還剩下大營的東面及北面。

    而東面,是漢軍要撤離的方向,北面,便是帝國聯軍攻殺而來的方向。

    魏延讓劉榮負責,將那些原本是準備馬上搗毀的床弩及投石機全都搬到了北面,一字排開,弩箭上弦,石彈上機。

    接下來,便是發生了之前的那一幕。

    漢軍的床弩,在敵軍進入了軍營前兩里左右的範圍之時,便開始發射。

    漢軍床弩的威力,的確不能說不大,每一排長長的弩箭,呼嘯著直射過去的時候,便有如在水中發射那種魚槍一般,掀起一道道的氣流浪花。

    那些射程當內的帝國聯軍將士,被弩箭射得一片一片倒下。

    但是很可惜,這一次漢軍床弩強箭的打擊,並沒能震懾住敵軍。

    畢竟,這一次攻殺而來的敵軍大軍實在是太多了,殺之不盡,前方剛剛被弩箭射殺一片,但敵軍人群當中的缺口,眨眼就又被從後湧來的軍馬給堵上抹平了。看上去,就似乎是根本就沒有發生什麼的樣子。

    而身處在帝國聯軍當中的軍馬,他們在這個時候,亦不會有讓他們害怕的時間的。因為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直接就是驅趕著弗裡阿帕提克萊斯的軍馬衝鋒在前。他的羅馬帝國的大軍在後督軍,這個時候,弗裡阿帕提克萊斯的軍馬哪裡還能停下?停下也依然是死。

    弗裡阿帕提克萊斯這個時候,他的確是有點欲哭無淚。千算萬算,他都沒有算到,羅馬帝國居然會突然出兵支援沃洛吉斯五世。面對兩百來萬的羅馬帝國的大軍,弗裡阿帕提克萊斯他就是連一個不字都說不出口。如果他敢多說一個字,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就算不殺了他,也會將他直接派上戰場,讓他親自率其殘部軍馬衝鋒在前。這樣的話,與殺了他亦沒有什麼的兩樣。

    他的三十來萬的軍馬,被驅趕在前,他在後面,看著自己的軍馬被漢軍的床弩成片成片的殺傷,他的心裡在滴血。

    更讓他感到恐慌的是,很快他就又得要見到沃洛吉斯五世了。儘管,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說過,只要他聽從調令,能夠在與漢軍的作戰當中立功,那麼就會在沃洛吉斯五世面前保住他的性命。可他依然還是感到心慌,心裡堵下堵下的。

    早知道有今天,那麼他又何必當初呢?

    這個時候,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整個人都似蒼老了許多。

    整個泰西封的西北方向,入眼全都是帝國聯軍的軍馬,似乎整片北面的空間,都已經被那些軍馬都填滿了。

    前方的攻擊線,慢慢的接近了漢軍的軍營。另外,已經展開了的帝國聯軍大軍,已經有如江河分流一般,直接有一股帝國聯軍的軍馬,如洪流一樣,繞過了印度軍團的大軍營,殺到軍營的東面去了,用不了多久,這個軍營,就有可能會被帝國聯軍大軍給圍住了。

    同時,原本是打算死守帝都的沃洛吉斯五世,抱著必死的他,這個時候,他正一臉漲紅,神情激動的親自登上了城頭,在興奮的看著西北面滾滾而來的羅馬帝國的大軍。

    對於他來說,這一次,還真的是絕處逢生。

    有著望不到邊際的大軍開來支援,那麼他自然也就不必再死守不出了。他亦當即下令,讓城內的安息帝國的大軍,馬上進城,配合帝國聯軍大軍攻擊他們城前的漢軍大營。

    從帝都的數十萬安息帝國的大軍蜂湧而出。但是受阻於漢軍大營內突然騰升起來的大火,所以,他們也就沒有辦法直接從漢軍大營的西面突入。他們也只能是留著一部份的軍馬,試探著從火海當中破開一條路殺進漢軍大營,其餘的人馬,則繞到了漢軍大營的南面,在受火勢所阻的情況之下,他們又繼續繞過去,打算攻擊漢軍大營的東面又或是追擊撤退的漢軍軍馬。

    說實在,這個時候,漢軍將士亦相當的緊張,面對這數之不盡,源源不斷的撲來的敵軍,任誰都不會太淡定。

    這個時候,哪怕是魏延,他的心裡亦有點凜然,神色無比的冷峻。

    床弩殺傷力雖大,可是卻不像一般的弓箭,持續能力較差。每射出一輪弩箭之後,都還得要再上弩箭,要拉動強力的機紐,如此方可以再發射下一輪。

    而敵軍是在高速的衝鋒當中的,在這點時間之內,他們就能突進很遠的一段距離。

    另外,床弩不多,不可能對整個大營的北面都進行封堵。所以,想要依靠床弩敵住敵軍大軍的進攻是不太可能的。

    當敵軍大軍再進入一里左右的範圍時,魏延下令,讓準備好的投石機投擲出石彈。

    不得不說,床弩的威力的確很大,並且射程也極遠。可是,威力再強大都是有限的,一根弩箭,或者可以穿透一兩個敵軍的士兵,甚至是三個四個,可是,絕對難以殺傷十個八個。

    但是投石機卻不同,尤其是在敵軍陣營密集的情況之下,這隨便投出一顆石彈,落入敵軍人群當中,一顆石彈的殺傷,一般都有十人以上。尤其是如果石彈落地炸開的話,碎石亂飛的時候,對敵軍的殺傷會更多一些。

    敵軍實在是太多了,一輪石彈投出去,數十架投石機數十顆石彈,便能對敵軍殺傷數千人馬。

    這樣的殺傷,其實是相當恐怖的了。

    可以說,漢軍自然弄出這種投石機來之後,都還沒有試過就用投石機就能如此輕易的殺傷那麼多的敵軍。

    但這依然還是沒法阻擋得住敵軍大軍的衝鋒。

    投石機所砸出來的一小片空間的殺傷,也同樣眨眼就被從後湧來的敵軍給填上。就似根本沒有遭受到打擊一般。

    「放火毀了床弩及投石機,弓箭手放箭!」

    投石機也只來得及投出兩輪石彈,而床弩亦只是發箭了四、五輪。眼看敵軍大軍就殺到眼前了,魏延也不得不下令放火。

    早前讓顏良、文醜於大營的南、西面放火的時候,魏息亦同時命令將一些易燃之物堆放在這大營的北面。

    而為了能夠讓床弩及投石機可以對敵軍的大軍造成殺傷。魏延是命令劉榮,將床弩及投石機都架設在大營的營柵牆之外的。並且,所有的弓箭兵,都布成弓箭大陣在營外。

    相對於床弩及投石機,由弓箭手射出去的弓矢,不會有床弩的弩箭及投石機的石彈那麼大的威力,也沒有那麼遠的射程。

    但是,相對而言,漢軍弓箭大營的弓箭齊射,對衝鋒陣勢密集的敵軍大軍來說,其殺傷更大。

    留下來的三萬漢軍人馬,一共其實就只有一萬餘人是弓箭兵。或者說,這一萬餘漢軍將士,原本就是漢軍的弓箭兵出身。

    並且,他們能夠被抽調出來,派駐在印度軍團作為督軍的漢軍人馬,那肯定就是個個都是精銳弓箭兵。

    所以,由他們所組成的一個弓箭大陣,威力自然就更為強大。r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6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一步一血

    漢軍弓箭大陣的厲害之處,首先是在於攢射,所有的弓箭兵同一時間齊射,每一個弓箭兵大陣之內的士兵,他們都得要不知道經過多少支弓箭的喂射,培養出他們各人對自己所射出的弓矢的落點有了一種比確清晰的預判。並且,講究他們各個弓箭兵之間的站位配合,以確保他們每一個弓箭兵所射出去的弓箭,都可以讓一片區域之內,有如下雨一般,密集而不亂。

    就是這一點,就不是一般的弓箭兵可以做得到的。要知道,弓箭本身,就不是那麼容易受控制的。不同於槍械可以瞄準,用弓箭想要準確的命中目標,基本上就得要看各人的感覺,以及熟能生巧。

    如要不能做到讓弓箭密集而不亂的落到一片區域當中,那麼對敵人的殺傷就肯定達不到預期的想要的效果。就不可能達到一片箭雨過去,就不能對一片區域之內的敵人進行成片的無差別的殺傷。如此,也就達不到震懾敵軍的效果。

    可以想像,一片箭雨射過去,弓箭的落點參差不齊,雜亂不堪,有個別方位,弓箭密亂,而個別方位,則是稀稀拉拉零零落落。如此,又豈能通過弓箭來大量殺傷敵人,震懾住敵人呢?

    而這些,也僅只是成為漢軍弓箭的必要條件。

    其次,還得要求弓箭兵的連續打擊的能力。

    真正的漢軍弓箭兵,要求他們每一個士兵,都能夠跟得上喝令軍將的節奏。也就是說,他們要一口氣,不停的拉弓搭箭,不停的將他們的弓箭放箭出去。而每一支弓箭的射出,都是根據喝令軍將的命令。

    前方多遠的距離,側離前方的角度等等,反正,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全都憑喝令下意識的放射出去。

    這樣的節奏是很快的,因為敵軍的衝鋒很快,不可能讓他們有喘氣的時間。

    要知道,正常人全速奔跑的時候,兩百米的距離,是二十五秒到三十秒之間。如果是騎兵,肯定就會更快。

    漢軍的弓箭兵,之所以能夠威名遠播,能夠在戰場上屢屢立功,這並非是沒有原因的。

    他們的射速快,落點准,外加漢軍的弓箭的糧良,如果,才能達到對敵軍的衝鋒軍馬形成大量的殺傷。並且還能夠抑制住敵軍的衝鋒陣勢。很多時候,就算是快速的騎軍的集群衝鋒,也難以在漢軍的弓箭大陣之前,衝殺得進漢軍的軍陣來。

    用劉易的話來說,漢軍的弓箭大陣,就相對於後世的機槍陣。一掃過去,就是一片一片的射殺的。

    尤其是對付這個古時代的集群衝鋒最有效果了。敵軍就那般直愣愣的衝殺過來,毫無遮擋,正是利用遠程殺傷武器殺傷他們的最佳時候。

    當然,計算是這樣來計算,但是,實際上,只要漢軍的弓箭兵能夠做到精準又快速的區域殺傷,那麼敵軍想要衝殺到自己的軍陣就不是這麼算的。

    如果沒有什麼的意外,敵軍的確是可以在弓箭射程的範圍之外,只須二十多三十秒的時間就能跟漢軍的軍陣短兵相接。可這世上哪裡有如此便宜的事?

    每一輪漢軍的弓箭打擊,都會讓敵軍衝鋒在前的軍馬成片倒地。這樣的殺傷,肯定會讓敵軍的衝勢一頓。這一頓,可能就是延緩了他們數秒甚至是十秒以上的時間。

    哪怕不能影響到整個敵軍的衝鋒大陣,可是,箭雨所落的方位的敵軍,肯定會深受影響。起碼,清空了一片衝鋒在前的敵兵,那些敵兵滿身插滿了弓箭的死狀,多少都會讓後面看到的敵軍心生寒意。而這些倒地的敵兵,也必然會阻住了後面的敵軍的正常衝鋒。尤其是敵軍的騎兵衝鋒的時候,前方只要有一騎倒地,就會引起連鎖反應,會絆倒後面的敵騎,就會引起一整片敵軍的衝鋒陣勢。

    另外,密集的弓箭齊射,所落之處,哪怕是沒有射殺太多的敵兵,但是弓箭也會插滿那一片區域的地上,密密麻麻的弓矢插地,也會讓衝鋒過來的敵軍大陣受阻,會讓他們有一種無處落腳的感覺。

    而漢軍的弓箭,會一輪接著一輪射出,對整個衝鋒在前的那些敵軍形成殺傷,造成極大的威脅。

    這個時候,敵軍除非是像現在的帝國聯軍這樣,有著更多的軍馬,根本就不會去在乎被漢軍所殺傷的這一點兵力。要不然,就肯定得要考慮一下,他們在兵力並不是佔太大的優勢的情況之下,是否還敢不顧自身的傷亡,不顧一切的冒著漢軍的箭雨向前衝鋒了。

    現在,帝國聯軍的傷亡真的很大,漢軍的弓箭無情的如雨的落下,帶起一篷篷的血花。無論多麼多的敵軍,吶喊出來的喊殺聲多麼的響亮,但也掩蓋不了那些被弓箭射殺的士兵的淒厲的慘叫聲。

    原本,是應該在數十個呼吸之間就能殺到漢軍的大軍營之前的,但是,好幾個數十個呼吸過去,但敵軍依然還沒能攻殺近前來。

    當然,這裡,除了在漢軍的弓箭兵的阻殺之外,在漢軍的大軍營之前,自然也會有不少的陷阱或拒鹿角等阻礙敵軍衝鋒之物。這些,也會對敵軍的衝鋒速度形成極大的影響。

    說真的,如果現在的帝國聯軍,不是有著如此之多殺之不盡的大軍。那麼恐怕他們還真的很難攻殺得到漢軍陣前來。

    但是,現在假設這些已經沒有太多的意義。

    敵軍的人馬,超出漢軍的人馬太多太多。並且,敵軍的軍馬,已經完全展開,如此,就不可能是這點漢軍可以阻擋得了的。

    而事實上,人力有時窮。

    這些漢軍弓箭兵,他們的確經歷過很嚴格的訓練,個個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可是,他們畢竟也是人,並非機械。

    如此高強度的,毫不停頓的一枝箭接著一反箭射出去,也是堅持不了太久的。

    一般的情況之下,弓箭兵可以連續不停的射光一個箭壺的弓箭,約為三十支或是五十支。

    一般的弓箭兵,是不可能像漢軍的兵箭兵這樣,射出一支箭之後,順手取箭,拉弓放箭,都不用瞄準就放射出去的。他們一分鐘之內,能射出十支弓箭,並且有所建樹就相當的不錯了。

    而像漢軍的弓箭兵之樣,一分鐘基本都要射出二十支箭以上的,那對於敵軍來說,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數分鐘之內,一個弓箭兵連續不停的射出了近百支箭矢。這其實就差不多到了他們的極限了。不僅是他們所帶的弓箭差不多射光,他們恐怕在暫時都會失去了拉動弓弦的力氣。

    作為主將,魏延自然得要將戰場上的這些情況都計算在內,要時刻都洞悉戰場上的一切。

    就這一萬弓箭兵,很難對整個漢軍大營發起衝擊的敵軍戰線形成壓制。敵軍的軍陣,也已經挺進到自己的軍陣前不遠了。與敵軍的士兵,互相對罵都能聽得清清楚楚,甚至都可以看得清對面咬牙切齒,一臉猙獰的喊殺著的敵兵的臉部表情了。

    魏延沒有再讓弓箭兵繼續放箭,而是馬上下令,讓弓箭兵撤入大軍營之內。並且,同時放火。

    大火首先騰升起來,眨眼之間,便將架設在陣前的那些床弩及投石機等都吞沒。不僅是陣前,就是連大營的木寨欄,也同時被點燒,也包括了陣內早就擺放了大量的易燃物,在漢軍撤入軍營內的時候,就燃起了熊熊大火。

    這眨眼就騰升起來的熊熊大火,一下子就阻住了敵軍的衝鋒之勢。讓眼看就能衝鋒上前,殺到漢軍陣內的敵軍大軍全都傻了眼。

    他們一個個被氣得跳腳,嘰嘰咕咕的破口大罵。

    他們全都憋著一股氣,不畏死的衝鋒,誰想會是這樣的情況?

    幾乎把他們全軍都氣得吐血啊。

    而活著的有沒有被氣得吐血就不知道,他們當中,起碼有數萬的士兵在流著血。並且,大多都是已經成了屍體,在無聲的流著血。

    這個時候,如果這密集的敵軍散開一些,那麼就可以看得到在他們當中,那些橫七豎八倒在地上的屍體。

    從兩里開外,一路衝鋒到這漢軍大營之前的數十步之間。一路可謂是一步一血路啊。

    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居然是這樣的結果?

    讓帝國聯軍的大軍集體無言。

    當然,也讓他們更加的瘋狂。

    他們自然不會因為被漢軍所放的火而停止他們攻擊漢軍的決心。

    不管是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也好,還是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馬也好。他們都被漢軍的威名壓抑得太久。尤其是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馬,他們在漢軍的手上,吃了太多的虧。

    現在,好不容易逮著一個可以擊敗甚至是滅了這數十萬漢軍的機會,他們又豈會輕易的錯過?

    何況,他們都很清楚,他們跟大漢帝國的戰爭才剛剛開始。現在有機會滅了漢軍一大部軍馬,他們又豈容這個機會就此消失?

    更何況,他們必須要將這一支殺到安息帝國帝都之前的漢軍趕回底格里斯河的東面去。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可能據底格里斯河跟漢軍的大軍對持。

    現在,這漢軍大營,南、西、北面都已經陷於大火當中,可是,還有其大營的東面。

    東面,是營內的漢軍逃命的方向。所以,敵軍的大軍,基本沒有猶豫,直接就繞過漢軍大營,繞到東面去。

    而事實上,也並不必要從正北方向攻擊漢軍大營的這些帝國聯軍繞到東面去攻擊漢軍。

    因為早已經有了他們的軍馬繞殺到漢軍軍營的東面去了。

    事實上,印度軍團的人馬,才剛剛撤離軍營不久,便有帝國聯軍的軍馬繞殺過去,看到正在倉皇撤離的印度軍團的軍馬,他們就毫不猶豫的追殺上去了。

    不過,這些也早在魏延的預計當中。

    畢竟敵軍大軍實在是太多人馬了,就這麼撲殺過來,將整個印度軍團的大營都淹沒也綽綽有餘。所以,肯定會有足夠的兵力,分兵對撤離的印度軍團的人馬進行追擊。

    泰西封城的東面,一直到底格里斯河的這一帶地區,是沖積平原,一眼就能看得清楚情況。

    所以,被敵軍分兵追擊那是很正常的事。

    為此,魏延亦交待了畢克特等一眾印度軍團的統將,讓他們在撤走的同時,也得分出一定的兵力,對敵軍進行阻擊。如果沒有阻擊的話,一旦讓帝國聯軍的大軍直接掩殺過去,他們全都逃不掉。

    也因為漢軍留在軍營,為他們拖延敵軍追擊的大軍的事,所以,也激勵了印度軍團的人馬。在明知道留下來沿路阻擊敵軍的話,他們也極有可能會就此犧牲,可是,依然還是有不少印度軍團的軍士,願意留下來阻敵的。

    同時,魏延也留下了一定的人馬,守著印度軍團大營的東面,儘可能的拖延一點敵軍從大營東面殺入大營來的時間。

    現在,整個大營,三面起火,阻擋住敵軍大軍的進攻的同時,也等於是將留在大營內的漢軍人馬也困在營內了。所以,東面,也同樣是魏延這些漢軍的退路。

    魏延退回大營,命人放了火之後,同樣了執行了放火命令的顏良與文醜也完成了他們的放火任務,趕來與魏延會合。

    不用魏延再多說。早前集中起來的那一萬多的弓箭兵,他們亦全都跨上了留在營內的戰馬。

    待顏良、文醜一到,這一萬多的人馬,就分成了三部份,並各自跟隨在這三員大將的馬後。

    這些,其實是魏延早有交待了。

    總共留下來的三萬多的漢軍人馬,將會分成三部份,每一部份約萬人左右,分別跟著三將突圍。

    一萬多弓箭兵是臨時集結起來的,弓箭兵的衝陣或是近戰能力,多少會比另外的兵種稍差一點。所以,不可能讓某一將帶著這一萬多的弓箭兵。如此,便鈞分在三將的軍馬之內。

    這樣的軍馬調整,對於漢軍而言,只是一聲令下的事,很快就調整好了。

    「顏良老哥,文醜大哥。今天便讓我等殺一個痛快!好讓這些黃毛捲毛畜生知道我們漢軍的厲害!」魏延沖顏良、文醜喝道。

    「哈哈,好!」r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7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西方騎士

    軍營內,火起風來。

    大風吹,煙塵起,戰旗飄。

    遠處,戰鼓聲聲,號角悠長。

    殺聲陣陣,慘叫連連。

    營內的三萬來漢軍將士,身處熱烘烘的環境當中,但他們卻冷靜如鐵,一個個緊握刀槍,目光堅定的望著他們前方的三員大將的背影。就只等他們一聲令下,他們就能沸騰,就如能化身凶獸,等著撕碎一切他們眼前的敵人。

    魏延、顏良、文醜三將,他們早前便已經議定好了所有的行動事宜。現在,便是他們衝陣突圍的環節。

    衝陣突圍,其實跟兩軍大軍決戰之時的衝殺並沒有太大的分別。

    對於顏良、文醜兩將來說,他們從劉易微末之時,一直追隨至今,歷經大小戰鬥無數,對於這樣的衝殺,他們便有如家常便飯一般的隨意。

    倒是魏延,歸順大漢之後,雖然也參加過不少戰鬥,但是,卻並沒有試過真正的衝殺敵軍大軍的戰鬥。

    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對這樣的戰鬥的認識。

    因為,在漢軍的戰爭案例當中,有許多的戰爭案例都已經被編寫成書,每一個統軍的大將,都對這些的案例知之甚詳。所以,他們也一樣明白,面對倍數於己軍的敵軍,並且形勢對己軍不利,甚至是處於敵軍的包圍的時候。在這個時刻,他們應該要如何做。

    一句話,就是狹路相逢通者勝!

    他們所要做的,就是以他們這些強力的大將為箭頭,一路向前衝殺。

    大營的東面,喊殺聲越來越近。

    當三將已經集結好各自的隊伍,讓下面的軍士列起一沖擊大陣之時。留在大營東面阻敵的漢軍將士,此時也已經邊戰邊退的撤回來了。

    「魏將軍!大營當面已經陷落,敵軍正衝殺進營來!」

    負責率軍作戰的將領,渾身浴血的策馬過來報告。

    「嗯,弟兄們辛苦了,一會,你們處於我們戰陣中部位置。」魏延點了點頭,讓這些人馬快速歸陣。

    「顏良、文醜兩位大哥,咱們三路齊出,互相呼應,切記,不可戀戰,這次,咱們以突圍為主!」

    「魏老弟放心吧,所謂的帝國聯軍,在顏某眼內,不過是土雞瓦狗而已。」

    「對!帝國聯軍,看似很多,可是他們大部份的軍馬,都被我們的大營火勢所阻,根本就難以對我軍形成真正的圍攻之勢。如此,我等只須衝殺東面之敵罷了。說實在,比這次更嚴峻的戰鬥,我等都經歷過了。所以,魏老弟你一百個放心好了。」文醜亦一臉輕鬆的道。

    「那……各自保重!」

    「弟兄們!隨我殺!」

    不必有過多的鼓動,隨著魏延的一聲令下,三萬漢軍暴發出一聲大喊,轟隆一聲,全軍一齊向前移動。

    當然,動也不是一窩蜂的向前移動,而是非常有秩序的向前移動。

    衝鋒在最前方的,自然是三大武將。

    跟著才是他們的副將。

    三大武將後面,會有一左一右的兩員副將,再後面,則是並列著四員親將。親將後面,分別就是四列騎兵。

    像魏延、顏良、文醜這三大武將,他們的武力,都處於一個一流武將巔峰的境界。有他們作為衝陣的箭頭,絕對是無往不利。

    後面的副將,其實就是軍級的大將,論武力,就算不是一流武將的實力,亦是二流巔峰的武力。而親將,亦有二流武將的實力。

    這個,就是衝鋒箭頭的基本武力架構。

    而後面的親兵,亦是異常悍勇之士。

    一萬來人馬作為一路衝鋒隊列,作四騎並進的隊形,也就是說,每列人馬,約為二千五百多人。這個騎兵的列陣,當拉了開來之後,會有兩三里長。

    如此的長列,正常來說,是很容易被從中攔斷的,假如敵軍也有大將率軍衝擊的話。

    當然,這個也只是理論上是如此。當漢軍的這樣衝鋒的軍陣發起衝鋒的時候,就會相當的快速,只要殺入敵軍大軍當中,敵軍根本就不可能來得及對這樣的衝鋒陣形進行阻擊。

    何況,漢軍的衝鋒陣列當中,也絕非應該僅僅只有箭頭這點軍將,在隊列當中,也分別會有各級軍將統率著他們的部眾。

    比如,營級的武將,還有再下一級的軍將,到再下一級的屯長、都伯、什長等等。

    衝鋒的時候,一般的士兵會緊緊的跟著他們的伍長衝鋒,伍長會盯著什長,什長盯著都伯等等。

    如果碰到特殊情況,那麼這一萬來人的衝鋒軍陣,馬上就可以一分為四,四分為八。而每一分開,都會確保這樣的衝鋒戰陣,會有強力的武將在前面衝殺,衝開一條血路,率著後面的軍馬沖戰。

    且說魏延,他手執雙刀,一手一柄,僅用雙腿夾住馬腹,雙腳用力一踏馬蹬,棗紅色的駿馬便如飛一般衝了出去。

    前方,亦有數騎敵騎,率著一眾帝國聯軍的士兵殺了過來。他們是緊緊追著早前在東營區域阻殺他們的漢軍退兵而來的。

    有可能是他們看到軍營當中四處都是火光,又或者是他們在殺進了漢軍的這個軍營之後,他們的軍馬隊形早就散亂了。所以,望過去,就顯得他們的軍馬有點稀稀拉拉,似乎也沒有想像當中的那麼多的人馬。

    但是,引著軍士衝鋒在前的卻是帝國聯軍方面的精銳騎兵。

    這個,是不是西方帝國聯軍方面的精銳騎兵其實很好辯認,因為只要是真正的精銳,他們都會有著全身盔甲的重甲騎兵。

    還有就是,他們的騎兵,也大多都是手執一桿長長的長矛,當然,他們的長矛與大漢方面的長矛是有很大分別的。他們的長矛,是長長的尖錐形的,他們的矛刃,從尖端一直延長到手柄。看上去,就像是收起來的加長的長柄雨傘那樣。

    他們的長矛更長更重,嚴格來說,的確也更有利於騎軍的衝鋒。

    如果單純以對沖而論,漢軍的騎兵跟他們這樣的騎兵,並且又是集群衝鋒的話,漢軍肯定會吃虧。

    可是,像這樣的重甲騎兵,西方帝國真心的並不多。當然了,像現在這樣,才不過是數騎這樣的樣子的,他們也未必是一般的重甲騎兵,也有可能是他們的軍將。

    眼前,其實就是帝國聯軍方面的軍將。

    正常的情況之下,如果是西方帝國之間的戰爭,一支軍隊當中,有數員這樣的重甲軍將統領。而每一員這樣的重甲軍將。在他們西方的戰爭當中,有時候就能起到一個決定性的作用。

    因為他們有著全身盔甲的防護,可謂從頭武將到腳,連他們的戰馬,都會有著一層護甲防護。並且,若是他們的軍將,那麼他們本身的戰力也是相當的驚人的,一般都有相當於漢軍的二流武將的實力。

    在他們的戰爭當中,如果讓這樣的重甲騎兵衝殺進自軍的陣內,那麼就真的有可能被他們沖跨軍陣。起碼,他們衝破了一個缺口之後,跟隨他們戰馬之後的士兵,就會蜂湧而至,展開殘酷的近戰搏殺。

    在西方,這樣的重身盔甲的騎兵,他們稱為騎士。

    而西方的騎士,其實就等於是大漢的武將。這裡只是稱呼不同罷了。

    這數員西方帝國聯軍的騎士,很明顯是看到了集結在大營中心區域的這三萬漢軍騎兵。

    這個時候,正是他們大軍對漢軍大營展開進攻的時候。在他們的身後,有著如浪潮一般的大軍。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過多考慮,直接就策馬飛奔而來,就想直接憑他們的騎士武勇,沖垮這三萬漢軍。

    他們一共才不過是五騎這樣的重甲騎士,但是,就是這五騎,衝鋒起來的時候,馬蹄重重踏地,發出密集急促的深深震響,居然也能讓他們營造出一種大軍衝鋒的凌厲氣勢。

    同時,隨著他們的衝鋒,後面的帝國士兵,他們亦下意識的跟著衝鋒,長槍短劍全都揚了起來,高聲怒喊著。

    嚴格來說,西方帝國的軍馬,他們的戰力還真的不弱。說實在,如果是歷史上,同時期,大漢的軍馬,對上西方帝國的軍馬,這個勝負還真的有點難說。起碼,在大漢方面沒有熟識西方帝**馬的戰力,以及他們的作戰方式的時候,漢軍一開始肯定會吃虧。

    但很可惜,他們現在面對的,卻是不一樣的漢軍。

    魏延看到敵軍衝殺上來,他自然不會退縮,相反,再一打馬,再次加速了速度。

    眨眼,魏延便與對方的四、五個重甲騎士相迎。

    前文有提到過,像西方帝國的這些騎兵,他們手提著長長的傘狀長矛衝鋒,威力雖然很大,可是,因為沉重以及太長,所以,靈活度就不足了。

    如果是一般的漢軍騎兵,或者還有可能被他們遠遠的鎖定,避無可避,但是,像魏延這樣的大將。在氣勢上遠超敵方的大將,他們根本就難以在氣勢上鎖定目標。

    這個所謂的鎖定。其實就是一種氣勢的鎖定。

    比如說,雙方實力相差太大的時候。實力弱的一方,遠遠的可以看到敵人就如此一矛刺來。在這個時候,他的眼睛明明是看得很清楚,正常來說,他完全可以格擋或者是閃避,不會被刺中。可是,因為對方的氣勢已經鎖定了他,如此,便會讓他感覺到,無論他做什麼的動作,都不能格檔得了或是閃避得了對方的這一擊。這樣,要不,他們被直接刺死,要不,就只能在沒有辦法之下與對方硬碰硬。但是,就是硬碰硬,也是不敵對方的。

    但對著魏延就不同了。

    遠遠的,五個重甲騎士的長矛,就刺了過來,很凌厲。並且,他們明顯常在一起配合戰鬥,所以配合也很默契。

    五柄長矛,把魏延的上下左右中五路都封死了。在如此高速的衝殺之下,極有可能就一下子就能將魏延的整個人都刺得挑起來。

    也看得出,這五個騎士,是想一擊擊殺這員漢將。

    亦因為他們的兵器太長的並系,是真真正正的有一丈多兩丈長的長矛。這麼遠的距離,魏延的殺氣都未必可以攻殺得到他們。

    但是魏延卻冷靜如鐵,面對敵方這一擊即殺的合擊,他凜然無懼。

    左右手同時運勁,大喝一聲,像是隨手揚起的樣子,叮叮的兩聲,幾乎是肉眼都看不清的速度,在揚刀起來的同時,就將刺向自己中路的兩根重矛給擋偏,跟著,雙手一張,另兩根重矛,亦讓他輕鬆的格擋彈開。

    最後一根正中胸口的長矛,讓他一側身就避讓了過去。

    這眨眼間的動作,看似很輕鬆,但是卻不然,因為,刺來的重矛,勢大力沉,如果沒有遠超對方的力量,哪怕是可以擊中對方的兵器,也不可能擋偏對方的重矛的,依然會讓對方直刺在身上。

    但是,他們碰到的是魏延,他們不僅被魏延給盪開他們的重矛,還被魏延那般看似不經意的格擋的力道震得他們手臂發麻,重矛都幾乎握不牢。

    「死!」

    魏息狂喝一聲,雙手的長刀隨著他的戰馬,直接衝撞過去。他的戰馬,側撞了一騎,讓那敵騎轟的一聲連人帶馬都被撞飛側跌,而在戰馬衝掠過去的時候,長刀分別從兩個騎士的勁項之間劃過。

    運勁於手,注入了真氣的長刀,殺氣隱而不發,在吞吐不定之間,其實已經等於讓他手上的精鋼長刀所了一柄削鐵如泥的神兵。

    如此,哪怕敵騎的頭盔能將其整個頭部都保護在內,連其脖項之間都有一層軟甲護住的頭顱,都被魏延一刀劃斷,兩顆斗大的頭顱,一下子飛到了半空,鮮血,亦如泉湧一般,從他們的斷頸噴灑起來。

    「殺!」

    魏延長刀所指,轟的一聲,直接殺入那些一般的西方帝國的士兵人群當中,一對長刀亂舞,鮮血橫飛。

    他的身後,在外側的那兩個被盪開了重矛的騎士,亦分別被後面的副將一個衝刺,將他們挑下馬去,生死不明。還有那個被魏延撞得側跌開去的騎士,卻是被後面高速衝突的漢軍騎隊活生生的踩踏而亡,眨眼,那騎士連人帶馬,都被馬蹄踩踏成肉泥。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7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殺透敵軍大軍

    那些一般的西方帝國的士兵,他們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事,便被魏延飛馬殺至,頃刻之間,卻見一片刀光,便一路伏屍。 .更新最快

    這部份殺進漢軍軍營來的帝國聯軍士兵,他們本來便已經沒有了什麼的陣營可言。如此,兩軍甫一接觸,他們就被漢軍兇猛凌厲的衝擊殺得七零八落。

    可以說,漢軍的衝殺,的確大大的出乎帝國聯軍的意料之外。

    因為,他們的軍馬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他們每一個帝國聯軍的將士,都有了一種只要他們一登場,就足可以碾壓眼前的這個才只有那麼數十萬軍馬的漢軍軍營。

    一人吐一口沫,都能把這點漢軍的人馬給淹死了啊。

    他們從一開始,尤其是在遠遠的看到漢軍軍營有了許多的軍馬倉皇撤逃的時候。他們甚至都沒有想到過漢軍在這個時刻,都還會有一部份的軍馬留在軍營放火燒燬軍營。

    但是,這又如何?哪怕軍營起火,阻止了他們從南、西、北三個方面的大軍衝殺。可他們也認為,從東面繞殺過來的這帝國聯軍的大軍,也足可以滅了這留在軍營內的那一點漢軍。

    這個想法,是帝國聯軍將士普遍的念頭。

    他們都認為,留在軍營內的漢軍,不管他們用那些床弩反擊,或是投石機,又或是放火,這些一切的一切,全都是漢軍在絕望的情況之下的垂死掙扎罷了。只要他們的軍馬衝殺過去,定能將這點漢軍人馬給撕碎。

    事實在,有許多的戰爭也大多都是如此。

    兵力太過弱勢的一方,在面對龐大的敵軍的攻擊的時候,尤其是已經被敵軍圍困的時候,普遍來說。豈敢再反抗?一般的軍馬,都會被嚇得渾身發軟,根本就無力再回擊。

    在這個時候,恐怕他們要不是投降,就是無力的在等待著敵人的屠戮。

    可是,這些是漢軍。

    漢軍從來都沒有束手待斃的將士。哪怕明知道是死,他們都會奮起作戰。

    何況,現在的一切,其實都是漢軍有意為之?

    帝國聯軍的軍馬,根本就沒能阻擋得住漢軍的衝殺,哪怕是讓漢軍的衝鋒列陣頓一頓都難以做得到。

    在魏延、顏良、文醜三將的引領之下,三路漢軍騎軍,由慢到快,所有的漢軍軍士,都已經進入衝鋒騎陣當中。

    碰碰碰!

    三路漢軍騎軍,齊頭並進,不走敵軍聚攏了太多軍馬的漢軍大營的東營大門,而是分別直接從營欄之側,破營而出。

    破營而出之後,所有漢軍將士都眼前一亮,眼界豁然開闊。

    營東面,一眼望去,全都是密集的敵軍人馬。

    而讓三將都心裡感到一樂的是,那些敵軍的大軍,此際正源源不斷的從北面繞過來。

    而這些軍馬,他們明顯是沒有想到會從漢軍的大營當中,還會有漢軍衝殺出來。因此,他們的人馬當中,除了少數的一部份人馬,是直接繞到了漢軍大營的東面來的。其餘的人馬,都是有如滾滾洪流一般,向著早前撤往東面的印度軍團的人馬追擊。

    如此,就造成了敵軍的人馬,基本上都是側面對著漢軍大營的,甚至是已經完全背對著漢軍的。

    三路漢軍的衝殺,從營內衝殺到營外,其實也只是一小會的時間。在這短短的時間之內,在大營外的這些敵軍士兵,還沒有弄清楚營內的情況。

    儘管他們的確聽到了比較大動靜的馬蹄聲響,以及比較激烈的喊殺聲、慘叫聲,可是,營內大火正盛,濃煙祢漫。他們也看不清楚營內的情況,還以為是他們的軍馬正在屠殺漢軍所弄出來的聲響動靜呢。

    所以,當漢軍破營而出,他們全都傻愣。

    不過,他們傻呆可漢軍卻不會跟他們客氣。這個時候,想要殺出這等同於被敵軍所圍就得要爭分奪秒,讓漢軍的衝鋒騎陣動起來。

    如此,漢軍幾乎沒停,直接便如三柄尖刀,狠狠的插進了敵軍的大陣當中。

    這一下,原本還算是進退有序的帝國聯軍大軍就熱鬧了。

    那些大營東面的帝國聯軍,他們反應過來後,第一時間就是想撲殺上前。可是,漢軍的衝鋒騎陣太快,眨眼就衝開了一個缺口,殺得他們不敢擋其鋒。

    然後,那些沒能馬上跟漢軍交戰的軍馬,也就只能在遠處眼巴巴的看著,看著漢軍一路衝殺過去。

    他們沒有什麼的準備,面對漢軍如此凌厲的衝殺,他們根本就沒能阻擋得了片刻。

    還是那句話,在大軍當中,在亂軍當中。不管敵軍有千軍萬馬,但是,真正能夠跟這樣衝陣的漢軍交戰的,其實就是最前方的衝鋒箭頭的部位。

    任他們有多少軍馬又如何?鋪天蓋地的湧來又如何?想要阻擋得住漢軍的衝擊之勢,那麼就得要看他們是否能夠阻攔得住這個衝鋒箭頭。

    可這又談何容易?

    三員漢軍大將,都是勇猛無匹之將。尋常的情況之下,數百人圍攻他們都未必能擊殺得了他們。

    何況,現在他們縱有萬千軍馬,但真正能同時攻擊三員大將的,最多不過就是十數人。而這十數人當中,還會有另外的兩員副將為三員大將護住左右,這樣一來,真正與三員大將正面交手的,就只有可能是數個敵兵而已。

    在快速的衝殺之下,三員大將,甚至都不必迸發他們的殺氣,僅只是用他們的一般攻擊,就能馬不停蹄的一路穿殺過去。

    不遠處,從北面繞過來的敵軍,他們是側身對著這個漢軍大營的。他們猛然的發現,有漢軍向他們衝殺過去的時候,他們情急之下,轉身想要攻擊這三路漢軍。

    可是,同樣的,他們也沒能阻擋得住漢軍的衝鋒之勢。

    當然,已經驚醒過來的帝國聯軍大軍,他們自然圍殺過來,不一會,就似將整個漢軍的衝鋒蛇陣都包圍在他們的人馬當中。

    但是,漢軍的衝鋒大陣被敵軍的大軍所圍,這只不過是一個錯覺。實際情況卻是另外的兩會事。

    漢軍的衝鋒大陣,軍士之間的配合非常默契,他們不僅是陣形緊密,最為主要的,是他們的配合殺敵。

    要知道,他們在跟著戰陣衝鋒其實,肯定會有許多來自旁邊的敵兵的阻殺。但是,這些其實都對他們形不成太大的威脅。

    這鐵蹄如飛,一般豈是那麼容易阻擋得了的?

    每一個漢軍的將士,他們都很清楚,他們的隊形絕對不可以亂。所以,在衝鋒其間,他們並不會以殺傷敵人為主,而是會以確保他們的陣形為主。

    所以,面對側旁敵軍的攻擊,他們大多都是要格擋為主,只要那些要闖進他們陣列來的敵兵,他們才會將其擊殺。

    或者,會講,敵軍可以用弓箭射殺,可以用他們的長長的長矛攔住漢軍騎兵的去路,又或直接攻擊戰馬,甚至拉起絆繩,總會有手段,能夠讓這漢軍的衝鋒陣勢亂起來的。

    這些,說是這麼說。但是,在現場,卻是很難實現的。

    畢竟,現在的漢軍衝鋒大陣,已經直接闖入了敵軍的大軍當中。在這衝殺的過程當中,漢軍的衝鋒騎陣所過之處,必然是一片混亂的。

    漢軍的去路,其實都是血路。

    還有就是,敵軍陣中,一般的士兵,哪裡會一下子想到那麼多?他們都被漢軍這樣的衝殺殺得不知東南西北了。

    在這個時候?受到漢軍衝鋒騎陣直接衝擊的敵兵,他們閃避漢軍的如此凌厲的攻擊都來不及。誰還會想到那些?

    而遠處的敵兵,或者會想到放箭。可是,這可是混在他們的大軍當中的話,他們放箭的話,誤射自己的人又怎麼辦?

    還有,漢軍的騎兵,雖然不是以殺傷敵軍士兵為主。可是,他們也絕不是被動的格擋的。

    以前就有提到過,漢軍的騎兵在敵軍大軍當中的衝殺情況。

    衝鋒的騎兵,他們手上的刀檢槍戟,會形成一個絞殺狀態。所過之處,凡是他們的刀槍所及的範圍,從旁殺過來多少敵兵都是不夠死的。

    漢軍身上衣甲的精良,兵器的銳利,都是確保漢軍騎兵生命的極大保障。

    再看看,在三員大將如此快速的衝殺之下,整個漢軍的騎軍衝鋒陣列,就似是高速飛奔的一列火車。時速基本上能達到數十里的速度。

    也就是說,一個呼吸之間,漢軍的騎兵就能向前移動十米左右。這個是指整個漢軍陣列從頭到尾的情況。

    列陣兩里多的陣列,也就是一千多兩千米。約兩分鐘的時間,漢軍的騎軍陣列,其尾部就能衝到箭頭部位的位置。

    這一兩分鐘的時間,混亂的敵軍大軍,又豈能對漢軍的陣列形成有效的衝擊阻斷?

    而要知道,這個漢軍衝鋒騎陣,是不停的飛速向前衝殺的。並不是在呆呆的等著敵軍做好準備來圍殺的。

    這還是剛開始殺入敵軍的行軍大軍當中的情況。當漢軍的騎軍衝陣,不停的向前衝殺一會之後,便發現,前方的敵軍大軍,已經是背對著漢軍的。

    當然,在這個時候,敵軍大陣當中的動靜,自然也驚動了那些正在向前追擊印度軍團的帝國聯軍軍馬。可是,驚動了又如何?到處都是密密集集的軍馬。他們想要回頭佈陣阻擊漢軍都不太可能。

    還有就是,像由這三員漢軍大將所率的漢軍衝鋒騎陣。有如三列脫軌的火車一樣兇猛的衝鋒騎陣。其實是很靈活的。他們未必是一定要直直的向前衝殺,有時候,如若發現前方的軍馬能對自己的衝鋒之勢形成一定的威脅阻礙,那麼作為衝鋒箭頭的魏延、顏良、文醜三將,完全可以靈活的一個急轉彎,衝殺向那些敵軍相對較為薄弱的地方。

    帝國聯軍這一次,似乎注定是失敗的。

    縱使他們有著千軍萬馬,可是,卻始終都拿這三路漢軍騎軍沒有一點辦法。

    不僅是如此,嚴格上來說,基實他們已經算是敗了,殺到最後。三路漢軍騎軍,所向披靡,兵鋒所向,那些帝國聯軍的軍馬,都有如見鬼一般,驚惶的避開,不敢再擋其鋒。

    如果從高處望下去,便可以看得見,敵軍的大軍,就有如是滔滔的大海。而漢軍的三路騎軍,就是三道破浪前行的船艦。

    其實也不是衝擊太久。沒多久,三路漢軍騎軍,便呼嘯而出,直接殺透了敵軍的大軍。

    殺出陣去的漢軍將士,人人興奮莫名,一面快馬加鞭脫離敵軍的人馬,一面哈哈的狂笑,似是嘲笑這些帝國聯軍的不堪一擊。

    這一次衝擊敵軍大軍,對敵軍的殺傷的確不多,對敵軍所造成的傷亡可能不過是數萬人。但是,在敵軍的重重包圍之下,漢軍能如此輕鬆自如的殺出重圍。這不僅是對漢軍的士氣的振奮,更是對敵軍士氣的一個極大的打擊。

    當然,三萬漢軍騎兵,也的確有不少的損失。最後突出去的,還只有兩萬來人。在衝鋒過程當中,的確也傷亡了近萬的人馬。

    這樣的近戰,想要沒有傷亡是不太可能的。

    這一點,其實在當年趙雲、太史慈率漢軍衝擊烏桓大營的時候便有所體現了。

    正如以上所說的那樣,多少都會有敵兵能夠將一些漢軍騎兵擊落馬。對漢軍的騎軍衝陣形成一點威脅。

    但總的來說,漢軍的這三萬來人馬,能夠從敵軍的兩百多萬的大軍當中殺出來,這就是一個壯舉。

    傷亡那麼多的漢軍將士,當然遺憾,但活著的漢軍將士,卻是無上光榮。

    當然,戰爭還沒有完。

    漢軍雖然殺透了敵軍的包圍,暫時擺脫了敵軍。可是,從大營到底格里斯河並不遠。不用多久,敵軍的大軍就能殺到。

    另外,早前撤退的印度軍團的人馬,他們分出了一部份的軍馬,據著沿路的一些稍為險要的地勢,正在阻擊追殺他們的敵軍。

    而現在衝殺出敵軍大軍的漢軍騎兵,自然也趁勢,將所看到的正在遭受到帝國聯軍圍攻的印度軍團的人馬救了出來。

    不過,這些都是比較零星的戰鬥了,漢軍騎軍從後掩殺,輕易就能殺散了那些帝國聯軍的先行軍。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7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渡河問題

    印度軍團留下來阻擊帝國聯軍追擊的人馬,他們的處境跟從大營突圍殺出來的漢軍人馬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情況的。 .更新最快

    漢軍是一路悍勇無匹的從敵軍大軍當中殺出來的。而印度軍團留下阻敵的人馬,卻就沒有那樣的本事了。

    還幸,他們的確也接受過漢軍嚴厲的軍事訓練。面對倍數於他們的帝國聯軍的時候,他們勉強都還算保持著一定的戰鬥意志,並沒有就此而潰敗。

    並且,他們還懂得臨機找到了一些相對利於他們防守的地形,布了陣勢在吸引住帝國聯軍的攻擊,勉強還算是拋住了敵軍的進攻速度。

    他們,或於一些小山坡,又或是一些樹林當中佈陣,正在跟帝國聯軍的軍馬在纏戰。

    不過,帝國聯軍的軍馬實在是太多了,所以,那些印度軍團的阻擊軍馬,亦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隨時都有可能被帝國聯軍的軍馬掩殺覆滅。

    就是在這個關鍵時刻,漢軍的騎軍突圍而來,順勢從後對帝國聯軍的軍馬展開了衝擊。

    在更多的帝國聯軍的包圍當中都沒能阻擋得住漢軍騎軍的衝鋒,更別說這些追擊印度軍團的帝國聯軍了。

    殺敗這些追擊的帝國聯軍之後,與那些阻擊帝國聯軍的印度軍團的軍馬一起撤到了底格里斯河的江邊。

    但是,江邊的情況卻有些不妙。

    因為漢軍在這底格里斯河的河面上,僅只是搭建了三條浮橋。

    浮橋並不大,最多就是可供三人並排而行。若是騎兵,就只能兩騎並排渡河。原本,還有一些竹木筏,但是不及前,為了對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地區進行攻擊,已經由一部份印度軍團的軍馬乘坐那些竹木筏順流而下。因為沒有想到敵軍會再次聯盟,從羅馬帝國一下子開來了兩、三百萬的大軍。所以,那一部份的印度軍團的軍馬還沒有從下游返回。

    如此,暫時想要渡河返回底格里斯河的東岸,就只能通過三條不大的浮橋。

    這個也要怪早前印度軍團的進攻實在是太過順利了。他們一路攻殺,直接殺到了他們安息帝國帝都城下。都沒有遭遇到太過激烈的抵抗反擊。

    尤其是在當初殺到此底格里斯河之時,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馬,基本上放棄了據此河流天險阻擊印度軍團的進攻。這也讓印度軍團的軍馬,很輕鬆的就奪取了底格里斯河的兩岸,然後很從容的揮軍殺到了安息帝國的帝都城下。

    正因為一切都太過順利了,所以,印度軍團方面才沒有弄來更多的船隻或者是竹木筏,連帶當時為了渡河而搭建的浮橋亦沒有加大加建。

    所以,就造成了現在,想要渡河往來,就僅只有這三條不大的浮橋。

    而在底格里斯河西岸,在安息帝國帝都城前的印度軍團的大營,已經駐了五、六十萬的印度軍團的軍馬。就算他們在近段時間對安息帝國帝都的攻城戰當中壯烈犧牲了近十萬的人馬。但依然還有五十萬左右的大軍。

    而現在,將近五十萬的大軍,撤回到這底格里斯河的西岸,要撤回東岸去的時候。這就不是全軍一下子就能渡過河去的,這必須得要一定的時間方才可以全都渡過河去。

    五十來萬的軍馬,通過三座不大的浮橋渡河。這個需要多少時間才能讓全軍渡過河去,是可以計算得出來的。

    他們全軍,從安息帝國的帝都城前撤離回來,一口氣急行軍奔走了二十多里。在這個時候,相信軍士都已經很疲勞了。所以,就按正常的行軍速度來計算。

    一般人,一個小時可以走五公里左右,也就是十里左右。換句話說,印度軍團的軍馬,從安息帝國帝都撤回到底格里斯河的西岸,花了兩個小時,也就是一個時辰吧。當然了,軍伍行軍,尤其是後面有帝國聯軍大軍追擊的情況之下,肯定是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的,最多就是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印度軍團的軍馬,就走完了這二十多里的路程。

    而當初印度軍團選擇在這裡搭建浮橋的時候,是因為這一帶的河面較為寬闊,河水平緩,比較有利於搭建浮橋。所以,現在的河面浮橋,差不多有兩里長。

    如此,就可以算得出來,一個士兵,從西岸浮橋頭到東岸下橋,就約走兩里,也就是一公里。如果是跑的話,用時6分鐘左右。

    軍士從第一個士兵開始渡河,到6分鐘後過了浮橋到再過6分鐘後,第一輪全部上橋的軍伍全都渡過了河。如此來算,這一輪6分鐘的時間內,能渡過河去的,約為三千來人,三座浮橋就是一萬人左右。

    當然,現在計算的,只是一個大概,不是精準的計算。事實上,6分鐘渡過一輪人馬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在這個時候,印度軍團的軍馬,恐怕也難以跑得動了。所以,每一個人渡過橋去,恐怕都得要8到10分鐘的時間。

    印度軍團的人馬,就算是源源不絕的上橋渡河。五十萬左右的軍馬,沒有三個小時以上,全軍就不可能全都渡過河去。

    此際,在河西岸,已經滯留了無數一時沒能上橋渡河的軍馬。

    要不是接受了漢軍的嚴格訓練,印度軍團的這些軍馬並沒有自亂了陣腳,恐怕這個時候就會亂了套,想要渡河會更為困難。

    可是,魏延一想到需要三個小時以上印度軍團的軍馬才能全都渡河返回東岸。而帝國聯軍的大軍,最遲半個時辰左右就可以殺到。他的臉色就有點難看。

    要知道,這底格里斯河的河灘,數里開闊全都是平地,無險可守。如果讓敵軍的大軍就這樣直接的掩殺過來。這數十萬印度軍團的軍馬,恐怕就得要有大半人馬飲恨在這河岸。

    別看早前三萬漢軍,在魏延、顏良、文醜的統率之下,一路有如無物的衝殺突圍出來。可是,如果在此背河遭受到敵軍大軍的攻殺。他們也未必得以身免,都有可能會飲恨當場。

    渾身浴血的顏良與文醜,此際也從軍馬人群當中找到了魏延。他們的臉色也相當的凝重。

    「情況不妙啊,魏老弟,現在你還有什麼的辦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帝國聯軍的大軍隨時都有可能殺到。而我們,現在也不太可能跟印度軍團的軍士爭搶浮橋渡河啊。」顏良對魏延道。

    「如果是一般的情況,我們漢軍大可以不管他們印度軍團的死活。但是現在,我們卻不能眼看著這麼多印度軍團的人馬給帝國聯軍給滅了啊。」文醜也知道,漢軍在這個時候,是不能不顧這些印度軍團的軍馬的。

    魏延自然也明白這一點,如果現在他們這些真正的漢軍不管這些印度軍團的軍馬,那麼也會對漢軍的聲譽造成很大的損害。

    「印度軍團畢竟是印度軍團啊,如果這四、五十萬的軍馬,是我們真正的漢軍就好了。如果是我們真正的漢軍將士,咱們就敢在這開闊地上跟他們的帝國聯軍大戰一場。」

    文醜極為不忿的繼續說道。

    「不行的,看情勢,帝國聯軍這次應該是下定了決心要救援安息帝國帝都了。這畢竟也是關乎到他們整個西方帝國將來對抗我們大漢的關鍵。所以,他們不能輸,輸了的話,他們就再也沒有可阻擋我們漢軍攻滅他們西方的可能了。因此,看得出,他們此戰的確是抱著必勝的決心。就算我們有四、五十萬的漢軍在此,他們也不會放棄將我們趕過河去的決心。到時候,我們就只有跟他們死戰到底。這樣一來,我們的漢軍亦會遭受到很大的損失。也將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特別是,如果我們後續的漢軍大軍不能及時的渡河過來,那麼留在西岸的軍馬,就真的有可能會面臨全軍覆滅的危險。」魏延搖頭道。

    漢軍也是人,再強也是人,在這無險可守的平原地帶,以四、五十萬的軍馬,敵住二百多三百萬的敵軍大軍的攻擊,這個還真的有點懸。

    何況,就如此倉促的跟帝國聯軍打這麼一場決戰,尤其是漢軍被動迎戰的決戰,也根本就不符合漢軍的戰爭策略。

    在大漢明明可以有更多的辦法,可以更輕鬆的滅掉西方的一眾帝國的情況之下,他們這些為將者,誰敢在自軍極為不利的情況之下,跟敵軍決戰,因而導致折損數以十萬計的漢軍將士的話。恐怕劉易都要拿他們問罪了。

    這一次帝國聯軍突然發起的攻勢,哪怕漢軍敗了也並不說明什麼。只需要漢軍能夠保存下更多的兵力,別傷亡太多的軍馬就好。

    畢竟,此前向安息帝國發起攻擊的,基本上都是印度軍團在戰鬥。並且,漢軍方面,也早就有預計,印度軍團的軍馬,未必可以攻取得下安息帝國的帝都。最終,恐怕還得要漢軍調來大軍才有可能攻奪得下來。

    讓印度軍團的軍馬發起攻擊,只是讓印度軍團及安息帝國方面互相損耗實力而已。

    若是雙方勢鈞力敵的戰爭,現在漢軍都大可以不管印度軍團的事。可現在卻不行。

    「還有什麼的辦法?可以阻擋住帝國聯軍的攻殺,為印度軍團的軍馬爭取到一個時辰以上的時間?」顏良沉聲問。

    「讓魏某想想……如果現在,是我們主公在此,將會怎麼樣呢?」魏延跳下戰馬,將染血的雙手插於地上,大手摸著他的大光頭沉思了起來。

    「兩位老哥也想想看。畢竟,你們跟隨主公的時間比咱長得多了。」魏延自己想著,又沖顏良、文醜道。

    「咱們主公……皇上他……」兩將亦回想跟隨劉易的過往,這一生當中,歷經無數戰鬥,當中,大部份的戰鬥,似乎都是以弱勝強,以小勝多的戰鬥。

    文醜想了一會,卻沒能想到什麼有效的辦法,嘆氣道:「如果皇上在此就好了。當年,咱們剛剛成立新漢朝的時候,匈奴人就從並州殺了過來。面對二十萬匈奴騎軍,皇上想出來用一些小玩意就讓他們的騎軍難以衝鋒……」

    「咦?對了,就是鐵蒺藜!噢……可惜,我們現在好像沒有啊……」

    「鐵蒺藜?」

    魏延與顏良聽到文醜那似在自言的話語,都不由眼睛一亮。

    「誰說我們沒有?」顏良衝口說道:「對岸有啊!」

    「對!哈哈,還真是小玩意大作用啊!」魏延拍手道:「你們不提醒,咱還都忘了呢。這種小玩意,並沒有配合印度軍團。但是,我們漢軍就永遠都配備著這種小東西。對岸的軍營裡,一定會有!」

    此時,對岸的漢軍大營,其實也集結了百多萬的軍馬,當中,大部份都是印度軍團人馬。而亦有數支漢軍人馬趕到了,並且,這些漢軍人馬,主要是負責押運軍備輜重前來的。

    在這漢軍大營,他們事先亦沒有想到安息帝國方面會突然冒出那麼多的軍馬來,直到有消息情報送回來之後,他們才知道。但是知道之後,卻有點晚了,他們一時也不知道要如何支援對岸的軍馬。

    如果能早料到敵軍有大軍殺來,那麼他們或者可以渡河過去,配合安息帝國帝都前的漢軍大營的五十多萬的軍馬,完全可以跟帝國聯軍決戰了。如果是這樣,卻是劉易等一眾大漢重臣希望見到的。就讓印度軍團跟帝國聯軍打一場大決戰。如此,更符合大漢帝國的利益。

    但是沒有早知。現在,他們沒有渡河過來,反而在看著正在忙碌渡河回來的印度軍團的軍馬乾著急。隔著一條大河,他們似乎什麼都做不到。

    這時,魏延下令,馬上傳令底格里斯河東岸的漢軍大營,集中他們所擁有的鐵蒺藜,並且以最快的速度送過河來。

    為了能讓人將這些小玩意送過來,魏延還讓人暫時中止了當中一條浮橋的渡河,騰出一條浮橋,讓對岸將物資送過來。

    也沒用多久,果然有一支騎兵,攜帶著從一些用蘿筐或者是編織袋作裝著的鐵蒺藜飛奔過河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uuuuuuuuuu

LV:9 元老

追蹤
  • 195

    主題

  • 91908

    回文

  • 25

    粉絲

就是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