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小兵之霸途 作者:一級煙槍王(連載中)

 
uuuuuuuuuu 2012-12-27 09:43:1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126 1724873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8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安然渡河

    在這古代的戰爭當中,若論快速布下阻敵的大陣,恐怕就沒有什麼能夠比得上漢軍利用鐵蒺藜這種的小玩意來佈陣來得更快了。

    魏延等接收到底格里斯河對岸的漢軍送過來的大量鐵蒺藜之後,馬上命令騎兵,在河灘上佈下了一個約有三層的一個鐵蒺藜大陣。

    鐵蒺藜大陣,呈一個半環形,將三座浮橋都保護在內。當然,還包括了那些滯留下來,排著隊渡河的印度軍團的軍馬。

    看上去,就等於是三道環形帶,每一道,寬約二百多步,長約兩三里。每一道之間,還留下一定的跑道。

    因為秩蒺藜也並不是太多,所以,看上去其實是很稀疏的,平鈞分佈,一平方米內就約有一兩顆鐵蒺藜罷了。

    就這樣的三道環形鐵蒺藜大陣,便用光了東岸漢軍大營內的上百萬顆鐵蒺藜。

    東岸的漢軍大營,有近百萬顆鐵蒺藜這樣的小玩意並不奇怪。因為常規的漢軍人馬,每十萬的軍馬當中,一般的情況之下,都會攜帶有足夠的鐵蒺藜。

    之所以會帶著這麼多的秩蒺藜,是因為漢軍在行軍作戰的過程當中,考慮到在野外臨時紮營的時候,尤其是長途行軍,不太可能每一次的安營都得要將一個軍營弄得樣樣俱倒。許多時候,軍馬過了一夜後,第二天一早便跟著便要出發了。所以,沒有必要每一次安營都要弄出一道護住整個漢軍大營的營欄。

    如此,在這個時候,軍中攜帶著鐵蒺藜這樣的小玩意那就能派上用場了。

    因為用這種小玩意擺出一個防護大陣來實在是太快也太簡單了。用騎兵駝著那些一袋袋一筐筐的鐵蒺藜,繞著軍營走一圈,如此便可以利用那些鐵蒺藜佈置出一個保護營地的大陣。

    如此,起碼可以確保不會被敵軍襲營,讓敵軍不可能直接衝殺得進自己的軍營來。

    而第二天要起營離開了,要收回那些鐵蒺藜也很容易。這種小玩意,可以循環使用。一般情況之下,都不會損壞。

    這個,也是魏延讓漢軍的騎兵要佈置出三道環形鐵蒺藜大陣的主要原因。那怕是佈置得稀疏一點,也都要佈置出三道來。

    因為鐵蒺藜這種小玩意,雖然可以很好的阻擋住敵軍的直接衝鋒,但是,敵軍想要破壞掉這樣的鐵蒺藜大陣也很容易。

    鐵蒺藜是隨意的扔到地上去的,敵兵殺到的時候,也隨意可以檢走。只要清掃掉這些鐵蒺藜之後,他們便又可以衝殺過來了。

    所以,在這三道環形鐵蒺藜大陣之間,要留下一定的跑道。這個是為了方便漢軍的騎兵在當中來回衝馳,利用騎射,對外圍清掃鐵蒺藜的敵軍進行騷擾,讓他們不能放開手腳的來安然輕鬆的破壞掉鐵蒺藜大陣。

    現在,魏延他們所想要的,其實也只是拖延敵軍的進攻,爭取時間讓滯留在河西岸的印度軍團渡河罷了。

    所以,鐵蒺藜哪怕是稀疏一點也沒有什麼的並系,就只需要可以阻擋得住敵軍的直接衝殺便可。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魏延帶著兩萬多的漢軍騎兵,才剛好佈置好了鐵蒺藜大陣。西方帝國聯軍便轟隆隆的殺到。

    因為印度軍團的人馬,已經渡走了一部份軍馬,餘下的人馬,被壓縮在三條浮橋一帶,被那三道環形的鐵蒺藜大陣守護在內。

    帝國聯軍方面,從表面上看來,的確就只需要一個衝鋒,就能一口吃掉這還剩下二、三十萬的漢軍人馬。

    事實上他們亦是這樣認為的,所以,來得很急。可惜,當他們衝殺過來的時候,卻硬生生的止住了衝鋒的步伐。

    黑坳坳的一顆顆的小小的鐵蒺藜,看似雜亂無章的灑了一地,恰好全無死角的,將漢軍守護在內。

    這些小玩意,的確不起眼,可是,始終都有著一根尖刺指向天上的小東西。就算是帝國聯軍方面的並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可他們都知道,他們只要踏上去,就肯定會被刺傷。

    在明知道這第一沖鋒過去,肯定不可避免的會踩中那些尖刺的情況之下。他們也不會那麼傻呼呼的衝進鐵蒺藜大陣當中。

    所以,這個時候,哪怕他們有著鋪天蓋地的人馬,也眼見漢軍就在眼前,但他們還是硬生生的止住了攻擊之勢。不敢輕易的越雷池。

    但他們肯定也不會就此甘心。因為他們也看到了,在河邊的漢軍正在飛快的渡河,不用多久,這些原本得要被他們的大軍消滅在這底格里斯河前的漢軍,就在他們眼皮底下,眼睜睜的逃了去,這叫他們如何甘心?

    這次,他們是挾著大軍之勢,好不容易才能痛快淋漓的可以打敗漢軍一次。好不容易收復了底格里斯河西岸的失地。他們希望,這一次他們可以爭取獲得更大的戰果,要儘可能的殺傷漢軍的有生力量。

    因為他們都知道,接著下來,再跟漢軍的戰爭當中,他們未必會再有像現在這次這樣的好機會了。

    一旦讓這些漢軍渡過底格里斯河去之後,他們就沒有機會追殺過去了,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些漢軍逃掉。

    如此,他們自然會派人上前來察看一下,漢軍弄出來的這一片阻擋住他們大軍攻擊的小東西是什麼。

    其實這個一看就能看得明白。當他們發現,漢軍弄出來的這些東西,他們是可以隨手就能拿走,可以輕易的清掃掉。還有,那些小東西,在遠處看來,一大片密密集集,但是近前去看的時候,就可以看得清楚,其實這些小東西之間,相隔得比較開,在這些尖刺之間,還是可以落腳的。只要小心一些,就不會被那些尖刺刺到。

    很快,帝國聯軍方面,就派出了人馬上前來,一邊想要慢慢的直接殺進鐵蒺藜大陣之內,一邊開始清掃掉那些阻擋他們大軍進攻的小玩意。

    可是,魏延等又豈能會讓他們如此輕易的攻殺進來?更不會讓他們輕易的就清掃掉那些鐵蒺藜。

    經過從印度軍營突圍,到了現在的時間,漢軍的體力已經恢復了一些。

    魏延與顏良、文醜等將,分別率著漢軍的人馬,在三道環形的鐵蒺藜大陣之間的空出來的空間當中,來回衝馳,不停的向圓環之外挺進來的帝國聯軍放箭,儘可能的殺傷他們的軍士。

    佈置這樣的圓環鐵蒺藜大陣的時候,自然是故意佈置得讓敵軍剛好處於漢軍的利箭的射程之外。這樣一來,敵軍的弓箭,就射不到漢軍。

    漢軍利用弓箭射程的這一點關鍵距離,對敵軍進行大量的殺傷,這都是漢軍的常規戰術打法了。

    如果是混戰當中,帝國聯軍數以百萬計的大軍的情況之下,他們傷亡數萬甚至是數以十萬計的軍士,他們可能不會覺著有什麼。

    就如早前,他們向印度軍團的大營發起進攻的時候的樣子。漢軍的床弩及投石機,以及弓箭齊射。雖然對西方帝國聯軍方面的殺傷的確很大,可是,在那麼多軍馬的一起衝鋒的情況之下,帝國聯軍方面並不覺得有什麼。根本就沒有去考慮他們自身的傷亡情況。

    那點傷亡代價,他們承受得起。

    但是,現在的情況雙有點不同了。

    現在,敵軍的大軍被阻擋在外,大部份的軍馬,都在外圍觀望,等著派上前去的軍馬清掃了前方的障礙之後,他們再衝殺過來。

    可就是如此,那些挺進到鐵蒺藜大陣的軍士,被陣內的漢軍騎兵的騎射一頓亂射,成片成片的軍士慘叫倒地。而他們,相隔著這麼的一個鐵蒺藜大陣,卻奈何不了漢軍半點。

    他們的弓矢,根本就威脅不到正在向他們放箭的漢軍騎兵。

    而他們,卻一個個的站著被漢軍的利箭白白的射殺。

    這樣直觀的傷亡,並且又都是單方面的傷亡,讓帝國聯軍方面的軍馬有點承受不起。

    很明顯的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似乎是誰上前誰就得先死。白白上前去做漢軍騎後的靶子。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被派上前來的敵軍很快就退了開去,退出到漢軍弓箭射程不及的範圍之外。

    不甘心的帝國聯軍方面,嘗試著上前幾次,從圓環大陣之外的不同的方位挺進了幾次,但都被漢軍射退。

    沒有辦法,漢軍是騎兵,無論他們從哪一個位置方位挺進前來,漢軍的騎兵都可以快速的反應,在內環衝馳,對他們進行騎射射殺。

    嘗試了幾次之後,帝國聯軍方面才知道,他們想要輕易的突破進去攻擊漢軍是不太可能了。

    眼看那些漢軍正在飛速的渡河,心有不甘的他們,這才開始做出了一些有效的,有針對性的動作。

    他們急忙調來一些盾牌兵,利用盾牌兵的掩護,如此才慢慢的可以清掃掉那些阻擋著他們前進的小玩意。

    但是,整個環形數里長,他們也不可能一下子清掃得掉所有的。他們只是清掃了一個缺口。想如此率軍衝殺進來。

    可是,最終他們發現這樣也是不行的。

    因為,如果是他們的一支人馬從缺口殺進去的時候,漢軍就會直接對他們展開衝殺。他們根本就不是魏延等漢軍大將所率的漢軍騎兵的對手。很快就被擊退回來。

    如此,逼得他們沒有辦法,只好加快了清掃的速度,這樣,被他們清理掉一個大大的缺口,並組織了一支大軍推進。這樣,才讓他們奪取了第一道的外圍鐵蒺藜大陣。

    可是奪取了第一道還有第二道第三道。

    漢軍人馬雖然不多,可是,在環形護陣之內,在敵軍的大軍不能形成衝殺之勢時,漢軍的人馬就可以在內好整以暇的跟帝國聯軍周旋。

    事實上,如果這個時候,將那些印度軍團的軍馬調上來,或者可以對帝國聯軍形成更大的殺傷,甚至還可以打他們一兩個反衝鋒,將帝國聯軍趕入陣去。

    不過,魏延覺得沒有那樣的必要了。

    因為,時間在如此的周旋當中,慢慢的過去。

    一直到太陽西斜,帝國聯軍才徹底的清掃完兩道護陣,對第三道護陣也只是清掃出了一個缺口。

    而印度軍團的人馬,卻已經全都渡過河去。

    面對這樣的情況,帝國聯軍方面也只能是徒呼奈何。

    魏延與顏良等將,見到印度軍團的人馬已經安然的全都渡過河去,他們亦開始撤離,不再理會敵軍已經攻破了第三道鐵蒺藜大陣的缺口,放任那些帝國聯軍從那缺口衝殺進來。

    三將分別從三座浮橋撤退,並且都留在最後壓陣。

    望著近在咫尺的漢軍正在從浮橋上撤離,追殺到的帝國聯軍的人馬,卻望著三座浮橋在猶豫。

    漢軍並沒有毀橋,可是,帝國聯軍方面,哪怕是有著千軍萬馬,在這個時候,他們卻不敢上橋,不敢追著漢軍殺過底格里斯河的東岸去。

    儘管雙方的軍馬語方不通。

    可是,漢軍卻衝他們隔江大罵,對帝國聯軍做著一些挑畔性的動作。

    可是,他們不敢跟著殺過東岸就是不敢。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以及安息帝國皇帝沃洛吉斯五世也到了底格里斯河邊。包括那臉色無比難看,如喪孝妣的弗裡阿帕提克萊斯。

    在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的說情之下,沃洛吉斯五世暫時放過了弗裡阿帕提克萊斯。

    可是,這一次對漢軍的攻擊,弗裡阿帕提克萊斯的軍馬傷亡慘重,就算沃洛吉斯五世不會拿他如何,他恐怕都難有出頭之日了。

    至此,漢軍印度軍團對安息帝國帝都的攻擊,或者說安息帝國帝都的危機,算是瓦解了。

    但是,漢軍的厲害,他們也親眼見識到了。所以,他們暫時並沒有太過興奮的體現,都有點心事重重,不得不馬上考慮,接著下來他們要如何對抗漢軍的大軍。

    其實,他們都希望,大漢方面從今以後,不再向他們發起進攻,互相能夠劃江而治。甚至,漢軍起碼不要馬上對他們發起攻擊,能夠讓他們稍為喘一口氣。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8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帝國聯軍守或攻?

    軍營內,火起風來。

    大風吹,煙塵起,戰旗飄。

    遠處,戰鼓聲聲,號角悠長。

    殺聲陣陣,慘叫連連。

    營內的三萬來漢軍將士,身處熱烘烘的環境當中,但他們卻冷靜如鐵,一個個緊握刀槍,目光堅定的望著他們前方的三員大將的背影。就只等他們一聲令下,他們就能沸騰,就如能化身凶獸,等著撕碎一切他們眼前的敵人。

    魏延、顏良、文醜三將,他們早前便已經議定好了所有的行動事宜。現在,便是他們衝陣突圍的環節。

    衝陣突圍,其實跟兩軍大軍決戰之時的衝殺並沒有太大的分別。

    對於顏良、文醜兩將來說,他們從劉易微末之時,一直追隨至今,歷經大小戰鬥無數,對於這樣的衝殺,他們便有如家常便飯一般的隨意。

    倒是魏延,歸順大漢之後,雖然也參加過不少戰鬥,但是,卻並沒有試過真正的衝殺敵軍大軍的戰鬥。

    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對這樣的戰鬥的認識。

    因為,在漢軍的戰爭案例當中,有許多的戰爭案例都已經被編寫成書,每一個統軍的大將,都對這些的案例知之甚詳。所以,他們也一樣明白,面對倍數於己軍的敵軍,並且形勢對己軍不利,甚至是處於敵軍的包圍的時候。在這個時刻,他們應該要如何做。

    一句話,就是狹路相逢通者勝!

    他們所要做的,就是以他們這些強力的大將為箭頭,一路向前衝殺。

    大營的東面,喊殺聲越來越近。

    當三將已經集結好各自的隊伍,讓下面的軍士列起一沖擊大陣之時。留在大營東面阻敵的漢軍將士,此時也已經邊戰邊退的撤回來了。

    「魏將軍!大營當面已經陷落,敵軍正衝殺進營來!」

    負責率軍作戰的將領,渾身浴血的策馬過來報告。

    「嗯,弟兄們辛苦了,一會,你們處於我們戰陣中部位置。」魏延點了點頭,讓這些人馬快速歸陣。

    「顏良、文醜兩位大哥,咱們三路齊出,互相呼應,切記,不可戀戰,這次,咱們以突圍為主!」

    「魏老弟放心吧,所謂的帝國聯軍,在顏某眼內,不過是土雞瓦狗而已。」

    「對!帝國聯軍,看似很多,可是他們大部份的軍馬,都被我們的大營火勢所阻,根本就難以對我軍形成真正的圍攻之勢。如此,我等只須衝殺東面之敵罷了。說實在,比這次更嚴峻的戰鬥,我等都經歷過了。所以,魏老弟你一百個放心好了。」文醜亦一臉輕鬆的道。

    「那……各自保重!」

    「弟兄們!隨我殺!」

    不必有過多的鼓動,隨著魏延的一聲令下,三萬漢軍暴發出一聲大喊,轟隆一聲,全軍一齊向前移動。

    當然,動也不是一窩蜂的向前移動,而是非常有秩序的向前移動。

    衝鋒在最前方的,自然是三大武將。

    跟著才是他們的副將。

    三大武將後面,會有一左一右的兩員副將,再後面,則是並列著四員親將。親將後面,分別就是四列騎兵。

    像魏延、顏良、文醜這三大武將,他們的武力,都處於一個一流武將巔峰的境界。有他們作為衝陣的箭頭,絕對是無往不利。

    後面的副將,其實就是軍級的大將,論武力,就算不是一流武將的實力,亦是二流巔峰的武力。而親將,亦有二流武將的實力。

    這個,就是衝鋒箭頭的基本武力架構。

    而後面的親兵,亦是異常悍勇之士。

    一萬來人馬作為一路衝鋒隊列,作四騎並進的隊形,也就是說,每列人馬,約為二千五百多人。這個騎兵的列陣,當拉了開來之後,會有兩三里長。

    如此的長列,正常來說,是很容易被從中攔斷的,假如敵軍也有大將率軍衝擊的話。

    當然,這個也只是理論上是如此。當漢軍的這樣衝鋒的軍陣發起衝鋒的時候,就會相當的快速,只要殺入敵軍大軍當中,敵軍根本就不可能來得及對這樣的衝鋒陣形進行阻擊。

    何況,漢軍的衝鋒陣列當中,也絕非應該僅僅只有箭頭這點軍將,在隊列當中,也分別會有各級軍將統率著他們的部眾。

    比如,營級的武將,還有再下一級的軍將,到再下一級的屯長、都伯、什長等等。

    衝鋒的時候,一般的士兵會緊緊的跟著他們的伍長衝鋒,伍長會盯著什長,什長盯著都伯等等。

    如果碰到特殊情況,那麼這一萬來人的衝鋒軍陣,馬上就可以一分為四,四分為八。而每一分開,都會確保這樣的衝鋒戰陣,會有強力的武將在前面衝殺,衝開一條血路,率著後面的軍馬沖戰。

    且說魏延,他手執雙刀,一手一柄,僅用雙腿夾住馬腹,雙腳用力一踏馬蹬,棗紅色的駿馬便如飛一般衝了出去。

    前方,亦有數騎敵騎,率著一眾帝國聯軍的士兵殺了過來。他們是緊緊追著早前在東營區域阻殺他們的漢軍退兵而來的。

    有可能是他們看到軍營當中四處都是火光,又或者是他們在殺進了漢軍的這個軍營之後,他們的軍馬隊形早就散亂了。所以,望過去,就顯得他們的軍馬有點稀稀拉拉,似乎也沒有想像當中的那麼多的人馬。

    但是,引著軍士衝鋒在前的卻是帝國聯軍方面的精銳騎兵。

    這個,是不是西方帝國聯軍方面的精銳騎兵其實很好辯認,因為只要是真正的精銳,他們都會有著全身盔甲的重甲騎兵。

    還有就是,他們的騎兵,也大多都是手執一桿長長的長矛,當然,他們的長矛與大漢方面的長矛是有很大分別的。他們的長矛,是長長的尖錐形的,他們的矛刃,從尖端一直延長到手柄。看上去,就像是收起來的加長的長柄雨傘那樣。

    他們的長矛更長更重,嚴格來說,的確也更有利於騎軍的衝鋒。

    如果單純以對沖而論,漢軍的騎兵跟他們這樣的騎兵,並且又是集群衝鋒的話,漢軍肯定會吃虧。

    可是,像這樣的重甲騎兵,西方帝國真心的並不多。當然了,像現在這樣,才不過是數騎這樣的樣子的,他們也未必是一般的重甲騎兵,也有可能是他們的軍將。

    眼前,其實就是帝國聯軍方面的軍將。

    正常的情況之下,如果是西方帝國之間的戰爭,一支軍隊當中,有數員這樣的重甲軍將統領。而每一員這樣的重甲軍將。在他們西方的戰爭當中,有時候就能起到一個決定性的作用。

    因為他們有著全身盔甲的防護,可謂從頭武將到腳,連他們的戰馬,都會有著一層護甲防護。並且,若是他們的軍將,那麼他們本身的戰力也是相當的驚人的,一般都有相當於漢軍的二流武將的實力。

    在他們的戰爭當中,如果讓這樣的重甲騎兵衝殺進自軍的陣內,那麼就真的有可能被他們沖跨軍陣。起碼,他們衝破了一個缺口之後,跟隨他們戰馬之後的士兵,就會蜂湧而至,展開殘酷的近戰搏殺。

    在西方,這樣的重身盔甲的騎兵,他們稱為騎士。

    而西方的騎士,其實就等於是大漢的武將。這裡只是稱呼不同罷了。

    這數員西方帝國聯軍的騎士,很明顯是看到了集結在大營中心區域的這三萬漢軍騎兵。

    這個時候,正是他們大軍對漢軍大營展開進攻的時候。在他們的身後,有著如浪潮一般的大軍。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過多考慮,直接就策馬飛奔而來,就想直接憑他們的騎士武勇,沖垮這三萬漢軍。

    他們一共才不過是五騎這樣的重甲騎士,但是,就是這五騎,衝鋒起來的時候,馬蹄重重踏地,發出密集急促的深深震響,居然也能讓他們營造出一種大軍衝鋒的凌厲氣勢。

    同時,隨著他們的衝鋒,後面的帝國士兵,他們亦下意識的跟著衝鋒,長槍短劍全都揚了起來,高聲怒喊著。

    嚴格來說,西方帝國的軍馬,他們的戰力還真的不弱。說實在,如果是歷史上,同時期,大漢的軍馬,對上西方帝國的軍馬,這個勝負還真的有點難說。起碼,在大漢方面沒有熟識西方帝**馬的戰力,以及他們的作戰方式的時候,漢軍一開始肯定會吃虧。

    但很可惜,他們現在面對的,卻是不一樣的漢軍。

    魏延看到敵軍衝殺上來,他自然不會退縮,相反,再一打馬,再次加速了速度。

    眨眼,魏延便與對方的四、五個重甲騎士相迎。

    前文有提到過,像西方帝國的這些騎兵,他們手提著長長的傘狀長矛衝鋒,威力雖然很大,可是,因為沉重以及太長,所以,靈活度就不足了。

    如果是一般的漢軍騎兵,或者還有可能被他們遠遠的鎖定,避無可避,但是,像魏延這樣的大將。在氣勢上遠超敵方的大將,他們根本就難以在氣勢上鎖定目標。

    這個所謂的鎖定。其實就是一種氣勢的鎖定。

    比如說,雙方實力相差太大的時候。實力弱的一方,遠遠的可以看到敵人就如此一矛刺來。在這個時候,他的眼睛明明是看得很清楚,正常來說,他完全可以格擋或者是閃避,不會被刺中。可是,因為對方的氣勢已經鎖定了他,如此,便會讓他感覺到,無論他做什麼的動作,都不能格檔得了或是閃避得了對方的這一擊。這樣,要不,他們被直接刺死,要不,就只能在沒有辦法之下與對方硬碰硬。但是,就是硬碰硬,也是不敵對方的。

    但對著魏延就不同了。

    遠遠的,五個重甲騎士的長矛,就刺了過來,很凌厲。並且,他們明顯常在一起配合戰鬥,所以配合也很默契。

    五柄長矛,把魏延的上下左右中五路都封死了。在如此高速的衝殺之下,極有可能就一下子就能將魏延的整個人都刺得挑起來。

    也看得出,這五個騎士,是想一擊擊殺這員漢將。

    亦因為他們的兵器太長的並系,是真真正正的有一丈多兩丈長的長矛。這麼遠的距離,魏延的殺氣都未必可以攻殺得到他們。

    但是魏延卻冷靜如鐵,面對敵方這一擊即殺的合擊,他凜然無懼。

    左右手同時運勁,大喝一聲,像是隨手揚起的樣子,叮叮的兩聲,幾乎是肉眼都看不清的速度,在揚刀起來的同時,就將刺向自己中路的兩根重矛給擋偏,跟著,雙手一張,另兩根重矛,亦讓他輕鬆的格擋彈開。

    最後一根正中胸口的長矛,讓他一側身就避讓了過去。

    這眨眼間的動作,看似很輕鬆,但是卻不然,因為,刺來的重矛,勢大力沉,如果沒有遠超對方的力量,哪怕是可以擊中對方的兵器,也不可能擋偏對方的重矛的,依然會讓對方直刺在身上。

    但是,他們碰到的是魏延,他們不僅被魏延給盪開他們的重矛,還被魏延那般看似不經意的格擋的力道震得他們手臂發麻,重矛都幾乎握不牢。

    「死!」

    魏息狂喝一聲,雙手的長刀隨著他的戰馬,直接衝撞過去。他的戰馬,側撞了一騎,讓那敵騎轟的一聲連人帶馬都被撞飛側跌,而在戰馬衝掠過去的時候,長刀分別從兩個騎士的勁項之間劃過。

    運勁於手,注入了真氣的長刀,殺氣隱而不發,在吞吐不定之間,其實已經等於讓他手上的精鋼長刀所了一柄削鐵如泥的神兵。

    如此,哪怕敵騎的頭盔能將其整個頭部都保護在內,連其脖項之間都有一層軟甲護住的頭顱,都被魏延一刀劃斷,兩顆斗大的頭顱,一下子飛到了半空,鮮血,亦如泉湧一般,從他們的斷頸噴灑起來。

    「殺!」

    魏延長刀所指,轟的一聲,直接殺入那些一般的西方帝國的士兵人群當中,一對長刀亂舞,鮮血橫飛。

    他的身後,在外側的那兩個被盪開了重矛的騎士,亦分別被後面的副將一個衝刺,將他們挑下馬去,生死不明。還有那個被魏延撞得側跌開去的騎士,卻是被後面高速衝突的漢軍騎隊活生生的踩踏而亡,眨眼,那騎士連人帶馬,都被馬蹄踩踏成肉泥。

    破防盜完美章節,請用搜索引擎各種小說任你觀看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8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不同種族區別對待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也算是看清了沃洛吉斯五世的心思,可是他卻沒有半點辦法。???

    畢竟,作為安息帝國的皇帝,他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帝都,這個亦是人之常情。在眼下,他亦沒有辦法強行要求沃洛吉斯五世放棄帝都,隨他的大軍撤回到幼拉底河的西岸佈防。

    說到底,現在沃洛吉斯五世的安息帝國雖然已經是丟失了絕大部份的國土,可是他手上依然還掌握著百萬大軍的軍權。對於將來他們要抵抗來勢洶洶的漢軍來說,這百萬大軍就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現在的安息帝國的情況也儘管是壞到不可能再壞的地步了。可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也希望,安息帝國方面能夠儘可能的揮出作用。

    最起碼,如果這一次帝國聯軍能夠阻擊於漢軍於底格里斯河岸,那麼就是他們的最大勝利,就不會直接威脅到他們羅馬帝國的本土。

    所以,沒有辦法,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只能在無奈之下,決定讓帝國聯軍就在底格里斯河西岸佈防。

    但是,如此倉促佈防,他卻沒有太大的信心可以阻擊得住漢軍的攻擊。他覺得還應該要有第二手準備。事實上,面對如此強大的大漢帝國,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認為無論是怎麼樣都是沒有太大的信心的。

    如此,他根本就沒有再跟沃洛吉斯五世商量,派出快馬,將現在的情況,向羅馬帝國方面進行了匯報。特別向羅馬帝國皇帝提出,他對於在底格里斯河抵敵漢軍的事沒有太大的信心的事實。所以,得要盡快構建第二道防線。他請羅馬帝國方面,及時召集更多的帝**馬,火開到幼拉底河西岸佈置防線,盡快將安息帝國西北方面的防線連成一線。

    而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也明言,一旦漢軍的攻勢太過猛烈,他或者會裹挾著沃洛吉斯五世及他的軍馬,放棄安息帝國帝都將軍馬撤回到幼拉底河西岸。儘可能的為羅馬帝國保存下更多的力量。

    事到如今,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隱隱知道,他的羅馬帝國方面肯定得要跟漢軍有一場大決戰。只是,現在決戰的時機還沒有來臨。又或者說,決戰的主動權似乎並不在他們羅馬帝國方面。

    這些事卻是他們掌控不了的。

    如果可以的話,他更希望現在就殺過底格里斯河東岸去。可是,他們卻沒有這樣的條件。尤其是親眼見識到了漢軍的厲害之後,他也並不認為殺過河去是一件對他們帝國聯軍有利的事。一個不好,他們就會面臨全軍覆滅的下場。

    如果他們現在的軍馬有什麼的損失,那麼就更加不要談將來了。

    所以,他現在也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真正決戰,還得要等羅馬帝國方面準備好了,又或者是大漢帝國逼得他們不得不戰了,這才會打得起來。

    而現在,他除了儘可能的為帝國聯軍方面保存更多的實力,就是儘可能的拖延一點跟漢軍決戰的時間,讓帝國聯軍方面盡快的組建更多的軍馬前來。

    這一戰,他知道必然是曠世的一戰,將會決定這個世界誰屬的一戰。

    可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漢軍能給機會他們著手準備嗎?

    很明顯,那是不可能的。

    可以說,漢軍西征,打到了現在,這個大勢已成。整體的佈局已經完成了。

    帝國聯軍支援安息帝國帝都的消息,很快就傳回到了拉伊聖地阿莫勒。直接送到了劉易的手上。

    劉易看到了這個情報之後,卻沒有惱怒印度軍團遭受到帝國聯軍的攻擊而不得不退回到底格里斯河的東岸。相反,劉易卻有點高興。

    因為劉易覺得,這才是西方帝國方面應該有的反應。一個在歷史同期,可以說是並不弱於同期大漢的羅馬帝國,如果他們真的任由漢軍一路攻殺到他們的領土,自始至終都沒有一點像樣的抵抗,那才真的是怪事。

    何況,劉易始終都認為,與其像打安息帝國方面,滿世界的去攻打那些分散在各地的勢力力量,還不如一次過解決了羅馬帝國的問題。

    有時候,不同地區的帝國,或者說是不同的部族人種。又或者是不同的文明種族,所要採取的策略應該是不同的。

    對待貴霜帝國,對待安息帝國,以及對待羅馬帝國,甚至是將來對待整個西歐地區的民族。這個政策是有所不同,有著不少的分別的。

    這麼說吧,南洋地區,印緬地區,這些地區的民族,他們都是亞裔民族,在膚色上都可以算是黃色人種。所以,對待這些地區的民族,大漢可以採取一些更懷揉的政策來統治他們。儘可能的使他們漢化。

    待將來,這些地區的人徹底漢化之後,儘管他們在相貌特徵上跟真正的漢人多少都還有分別。可是,卻不會影響到他們對大漢的歸屬感。

    而安息帝國方面,這個算是中亞地區了,事實上他們依然是屬於亞裔的民族。只可惜,他們遭受到西方的民族入侵太甚,已經從他們的人種基因上改變了他們。所以,將來他們無論怎麼樣,都不太可能變得成真正的漢人。

    哪怕對大漢有歸屬感,可是這種歸屬感,也不太可能會讓他們將大漢當成是他們自己的國度。

    但是,從整體上來說,他們的帝國民眾,當中還是有很大一部份民眾還依然是黃色人種的人。所以,只要大漢能夠對他們保持一種強大的統治力,那麼他們最終還是會跟漢人融為一體的。

    當然,這些的前提條件,就是要確保大漢的強盛,要保持對這些地區的長久性的有效統治力。

    換句話來說,大漢對待南洋地區的人,是可以完全吸納,讓他們最終成為真正的漢人。而對待印緬地區的人,就得要看情況,可以通過一些強迫性的政策,讓他們強行跟漢人融合。

    而對安息帝國等中亞地區的民眾,大漢就得要保持著一種較高度的警惕,在儘可能的漢化他們的同時,也要在軍事上對他們形成一定的威壓,要讓他們老老實實,安份守己。

    那麼,將來對整個西方帝國,也就是西方的白色人種。

    這個,卻是不太可能真正的漢化了。

    因為人的膚色,就已經決定了他們不可能真正的成為漢人。

    哪怕那些白色人種,最後能夠漢化,但也只會是文化上的漢化,卻絕對不可能是根源上的漢化。

    所以,對待這些民族,大漢就必須要永久性對他們保持著一種高度的警惕。

    將來,或者也一樣可以將他們治理得很好,讓他們能夠過上相對文明富裕的生活。可是,在一些政治權力方面,他們西方的民族,是不能夠享有的。尤其是軍事力量上,他們是不能夠有屬於他們自主的軍事力量的。

    對待西方帝國,能讓他們擁有一定的個人人身自由,但是,他們將來的展。又或者說他們的民族,在將來的人類社會上的價值。將會是向著一種經濟展的方向展的。他們可以在文化、科技、工業或是一般的生產上面有著很大的建樹。但是,他們將會完全處於大漢帝國的高度統治控制當中。不會有政治話語權,更不會有軍事話語權。

    這個,就是劉易對西方白色人種的民族定下來的基調。

    而要做到對西歐的絕對統治控制。那麼就必須要對他們進行最大的打擊。要一舉打擊掉他們西方帝國人的那種天生的優越感。

    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漢,要以一種絕對的征服者的姿態,君臨西方,打掉他們的那種傲氣,要讓他們永遠對大漢臣服。

    這一點,劉易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事實上,後世兩千來年之後。又或者說一直來都是如此吧。

    白色人種,似乎對別的膚色的民族,總會帶著一種仿似他們天生下來就有的優越感。

    別看後世的時候,華夏掘起,成了世界強國之一。可是,卻很難從根本上改變這樣的一個狀況。那就是西方人,對漢人,甚至是整個亞裔的人種,都會帶著一定的岐視偏見。尤其是針對黑人更甚。

    這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普遍現象。

    別說華人到別的西方國度了,就說那些西方人來到華夏,都是一種趾高氣揚的姿態。還真的不知道誰給他們的優越感。

    自然,這個也跟漢人被滿人奴役了數百年有關。使得漢人骨子裡,似乎總會有一種崇洋媚外的潛意識心態。

    這個,也跟一些國情有關,因為,哪怕是那時候的官府,特麼的一聽到外賓的這兩個字,就特麼的如哈巴狗一般的去捧著,生怕洋大人不高興。

    事實上,有漢人還沒有被滿人奴役之前,那些洋人,在漢人的眼中,都是一些可笑的夷蠻化外之人。漢人在他們的面前,那絕對是一種主人的心態看著一些奴才的態度。

    劉易很痛恨後世的這一點。所以,他要從現在開始,就從根子上打掉西方人的那種骨子裡的傲慢,打掉他們的那種可惱的天生優越感。

    劉易要讓他們,從此只能成為漢人的一個附屬民族。

    他們西方帝國,不是以文明自居,不是以體形要比漢人強壯為傲,看不起別的膚色的民族人麼?

    那好,現在就給他們機會,讓他們集結更多的軍馬,然後,漢軍一次性打掉他們所有的軍事力量。如此,讓他們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有一個更沉重的打擊。劉易要由此打下一個,讓他們西方帝國永遠都不能翻身的基礎,讓他們永遠都畏懼漢人。

    對,就是畏懼。

    既然因為膚色的問題,西方白種人不可能會對大漢產生真正的歸屬感,不可能真正的徹底漢化。那麼大漢就要讓他們永遠對漢人畏懼,並由此永遠臣服於大漢的統治。

    有時候,劉易覺得,自己能夠穿越回到這個三國時代真的太好了。因為,在這個時期,世界上還沒有後世的那麼多的制約,只要自己的大漢夠強,那麼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征服這個世界。

    不似後世,如北美,他們不停的對世界各地動戰爭,可是,強如他們,卻不能公然的直接侵戰他國,每一次戰爭,都還得要假惺惺的找一些藉口才能動。要不然,就言不正名不順,會遭受到國際上的反對抗議。

    又如華夏,在北美的挑唆之下,周邊的一些小國,總是不停的挑畔著自己。但是卻礙於種種原因,總不能真正的出兵滅了他們。

    雖說,那些小國的挑畔,並不能影響到華夏的展,他們就如一些跳樑小丑,奈何不了華夏。可是,這些終究是一些讓人感到噁心的事,總會讓人感到憋著一肚子氣,心裡不痛快。

    當然,這裡面,的確還有著許多因素制約著的原因。畢竟,在後世,華夏雖為強國之一,可是卻也沒有強大到可以無視世界那些強國的時候。

    但現在卻不一樣。現在,大漢強盛,哪個帝國不服?哪個民族不服?丫的咱就打到你服。

    並且,這個也不是打了就算,咱還得要奴役他們。

    劉易覺得,現在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年代。

    底格里斯河有著百多萬的印度軍團以及一部份的漢軍,足可以牽制住開到了安息帝國帝都的西方帝國聯軍。

    從他們不敢渡河攻擊這一點上,亦可以看得出西方帝國聯軍的底氣不足。

    所以,這個也就給了機會大漢,讓大漢馬上調動大軍前來,跟他們打一場大決戰,一戰定江山的機會。

    另外,劉易也不想在西方拖延太久了。這不僅僅是劉易感到不太耐煩,就是下面的軍馬也都感到有些不耐了。

    現在的漢軍,明明有實力可以滅了那些西方帝國,這特麼的還有必要為了能夠更好的統治他們而放緩進攻的步伐麼?

    用許多漢人的話來說。特麼的,他們西方人的死活跟我們漢人何干?咱們前來統治他們,給予他們更好的活路,這已經是對他們最大的優渥了,還想咱們像對待大爺一般的對待他們?

    不管那麼多,咱們先打敗他們再談其他。

    劉易深以為然,覺得軍中的這些流言,也是這麼的一個道理。8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8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斷敵後路

    對待羅馬帝國,的確得要區別對待。??漢軍必須要給予他們一次極為沉重的打擊,才有可能真正的打掉他們的傲氣及優越感。要讓他們明白,誰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導者。

    所以,獲知西方帝國再一次結盟,並且集結了近三百萬的大軍於安息帝國帝都。於此,劉易有點喜樂見聞。

    劉易覺得,能夠在安息帝國帝都一帶,跟整個西方帝國方面的聯軍打一場大決戰,如此更有利於大漢在西方帝國人的心裡樹立一種更強悍更強大的高大形象。如此也顯得更為直觀,更加的能讓西方帝國人心服口服。

    這樣,也要比劉易早前所考慮的,讓甘寧率漢軍水軍打通進入地中海水路,讓漢軍直接殺到羅馬帝國帝都,攻佔羅馬帝國帝都之後再滅掉羅馬帝國方面的抵抗力量會更好一些。

    若能就在安息帝國帝都一帶,跟整個西方帝國打一場大決戰,一舉滅掉整個西方帝國的中堅力量,如此也將會是一場奠定大漢對整個西方的統治之戰。當打勝了這場決戰,漢軍的水軍再殺進地中海,殺到羅馬帝國帝都,直接攻佔了羅馬帝國的帝都的話。那麼就基本可以宣佈大漢對整個西方的統治。

    如此的打擊,相信絕對可以讓整個西方的人都由此而失掉精氣神,見到漢軍,都不敢再抵抗。

    如此,現在漢軍方面所需要做的,就是馬上調集軍馬,準備跟帝國聯軍決戰。但是漢軍方面,卻也不需要太過過早的向帝國聯軍起攻勢。

    因為劉易考慮到了羅馬帝國方面,肯定也會繼續增兵。所以,得要留點時間讓他們增兵。

    在安息帝國帝都一帶,集結的帝國聯軍越多,到時候漢軍擊敗了他們之後,對他們西方帝國的打擊就越大。

    一個更加龐大的大會戰的想法,馬上就在劉易的腦中形成。

    現在,就任由西方帝國方面增兵安息帝國帝都,帝國聯軍來得越多就越好。

    最好,就讓帝國聯軍方面,誤會漢軍一時沒能攻過底格里斯河去,就如以前在印度河的那般,讓他們看到可以依託底格里斯河跟漢軍對持下去的假像。

    如此,讓他們西方帝國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來佈防,並且調來更多的帝**馬。

    而漢軍,則可以利用這一段時間,調集於印度、安息帝國境內的所有漢軍,在底格里斯河東岸集結,並且做好渡河強攻之勢。

    但是,這個並不是最為主要的,最為主要的是,可以令趙雲、太史慈等漢軍大軍,立即渡過頓河,但卻不是直接西進,而是繞過裡海東進,直接殺到集結於安息帝國帝都的側後方去。

    其實就是殺到後世的土耳其。

    當然,漢軍暫時也不用真正的佔據後世的土耳其地區,就只需要殺到土耳其的東南部地區便可。

    如此一來,這就等於是漢軍直接給斷了集結在安息帝國帝都的帝國聯軍的退路。到時候,漢軍一方面從底格里斯河東岸動進攻,一方面,再從土耳其方向起進攻。如此,就可以一舉將所有的帝國聯軍圍殲在安息帝國帝都一帶。

    劉易馬上將自己的構想,送往兩方面的軍馬統帥去,讓他們考慮一下自己的計畫是否可行。若可行,他們馬上就可以開始佈局。

    劉易再給他們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之後,所有的軍馬都要到位,然後打響這一場世界征服戰的最後一場大戰。

    劉陽、郭嘉、關羽方面,對於劉易的這個構想並沒有太多的意見。因為不管是否有西路遠征軍的遠程阻斷帝國聯軍往西方的退路,他們都必須得要馬上集結大軍於底格里斯河的東岸。現在,他們也已經開始行動了。

    反正,他們也都有計畫要跟西方打一場大決戰,要搶在年底之前,徹底攻佔整個安息帝國。現在,西方帝國也來插上一腳,再次組成了聯軍前來,這對於他們來說,也是最好不過的事了。因為可以讓他們最後的勝利更偉大。可以順便滅了更多的西方帝國的軍馬,也可以算是一個額外的功勞。

    說到底,還是他們對漢軍有信心的問題,敵人越強越多,他們就越興奮。

    而於西路遠征軍方面,他們都已經休整了好一段時間。劉易基於讓劉陽這個兒子在軍事樹立一定的聲望的關係,並沒有再調來西路的漢軍參與對安息帝國的戰爭。所以,西路軍方面,現在真的覺得有點清閒。

    主要是他們對於後世俄羅斯東南部的大草原的肅清行動也已經完成了。現在,他們其實正在考慮繼續西進攻擊的事。

    因為地域距離的問題,戲志才與趙雲、太史慈等也並沒有第一時間獲知西方帝國方面的變化。他們暫時也還不知道西方帝國方面又再一次結盟,組成了聯軍支援安息帝國。他們暫時也不知道匈奴人居然已經與羅馬帝國談和的事。

    這個,卻也不能怪他們的消息情報不靈通。說到底,因為人種的關係,語言不能等等的關係。所以,他們也沒能派出斥候探子深入西方地區去瞭解那些地方的情況。

    說到底,漢軍向西方的進攻,其實就是全憑實力的。

    打一路收服一路。

    哪怕已經收服了不少白色膚色的部族人,可是,對他們的改造卻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這些都得要需要時間。所以,暫時也不可能派出那些白色膚色的部族人潛到西方為漢軍蒐集必要的情報。

    如此,當劉易讓人將現在的西方的一些情報送到他們的手上之後。他們亦不由有點歡欣雀躍。

    他們略一合計之後,馬上就達成了共識。

    既然西方帝國再一次結盟,派出了大量的聯軍前往支援安息帝國。那麼,他們也覺得,漢軍有必要一次性解決了他們。由他們西路遠征軍繞過裡海南下,直接殺到帝國聯軍的側後方去斷掉西方帝國聯軍的退路,配合另一路的漢軍大軍打一場大會戰,這個卻也是他們所想要的。

    如此,他們馬上開始準備,立即召集大軍,開始向所制定的路線行軍。

    從他們的大軍所在,長途行軍到達既定的目的地,約有四、五千里之遙。但是,這些都不是問題。

    劉易給了他們一個月的時間,儘管情報送到他們手上的時候,已經過了兩三天,但是,餘下來的二十多天的時間,也足夠他們趕到既定的地方了。

    他們一共有兩百多萬的軍馬,這些全都是真正的漢軍將士。

    當然,他們不會全數都開來,會留下數十萬的人馬在草原上震懾所收服的那些民族人。但是,同樣的,現在的西路軍,卻並非就僅僅只有這兩百來萬的漢軍。

    因為從大漢烏魯木齊的地區,也有著數十萬的部族軍馬,後來所收服的部族人,亦從中挑選出一些部族人,組建成了軍隊,他們雖然不是漢軍,但卻受漢軍控制,可以為漢軍所用。

    如此一來,就算是留下數十萬漢軍在草原上,但依然也能集結起兩百來萬的大軍。

    另外,關於軍馬的補給問題。兩百來萬的大軍,他們的物資補給,在行軍過程當中,各軍會攜帶足夠他們在行軍過程當中的物資消耗。至於到達他們的作戰地區之後的補給,將會由裡海船隊直接送達。

    也就是說,這兩百萬的漢軍的後勤補給,會由劉易想辦法。到時候,劉易打算直接從阿莫勒打通一條6路,將物資送到西路大軍的手上。

    同時嘛,也不是那兩百萬的大軍都從6路行軍。裡海船隊,在送運物資補給的同時,也會負責送運一部份的漢軍。這部份漢軍,也就是用來負責運送物資補給到西路軍的人馬。

    事實上,現在的漢軍,其實就像是一部精密的機器。只要制定了攻擊目標,然後就會一級一級的運轉起來。

    各方面的人負責各方面的事務,各盡其職盡其責。

    比如他們西路遠征軍方面。在確定要按劉易的構想實行之後。那麼馬上就會由軍師謀士團等制定好一個詳盡的行動方案。

    這個行動方案,會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並且都會一一的妥善安排好。

    好比,他們得要留下多少的軍馬維持他們所攻戰地區的穩定問題。物資的調集、出動軍馬的物資補給等等。

    這大軍要長途行軍。

    先是要派出一支先行軍,這支軍馬,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要為後續的大軍開劈一條可以快行軍的道路。

    如此,就會先給這支先行軍優先準備他們所需要攜帶的種種物資。

    然後再輪到哪一支軍馬出,又要攜帶哪些物資等等。而第一支所出的軍馬,亦會跟另外的軍馬互相配合的。尤其是,他們隨時也得要做好戰鬥的準備,因為漢軍所要經過的地區,都非漢軍所已經佔領的地區。

    如若碰到一些突性質的戰鬥,各支軍馬又將要如何確保可快解決對手。

    漢軍在調兵,在行軍。帝國聯軍方面也同樣是如此。所以,漢軍西路遠征軍方面,卻也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的。那就是他們在其大軍沒有到達指定的區域的時候,他們在行軍的過程當中,最好就是能夠儘可能的做到隱蔽一些。

    起碼不能讓西方帝國方面察覺。萬一讓西方帝國聯軍方面獲知有一支漢軍大軍要繞到他們的側後方去斷他們的退路,那麼西方帝國方面,肯定就會馬上有所反應。一定他們立即將他們的大軍撤走,那麼就等於打不成這一場大戰了。日後,漢軍還得要另外尋找戰機才有可能真正的滅得掉這些抵抗漢軍西進的中堅力量。這樣,肯定得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及手腳,不利於大漢加征服世界的步伐。

    為了更好的統率西路遠征軍,劉易已經將一眾曹操的舊部派回去,通過水路,讓他們快歸隊。

    其實西方帝國方面不知道,漢軍如此一來,卻就等於他們現在無論是底格里斯河佈防還是於幼拉底河佈防,都已經失去了意義。因為他們無論是在哪裡佈防,其實都等於是讓漢軍斷掉了他們返回西方的退路。

    當然,他們也不是無路可走。如果到時大會戰不利,他們或者還可以退回到後世的沙特阿拉伯的大沙漠當中去。但是,在失去了後勤補給之後,他們敢撤向那些沙漠地帶,他們也只有死路一條。

    又或者,他們可以沿著地中海海岸,一路撤向後世以色列地區到達埃及。可是,這又有什麼用?因為甘寧的漢軍水軍大軍,已經向紅海挺進。相信不用多久,便能控制了那些地區。

    這個時候,羅馬帝國方面,同樣已經收到了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所反饋回去的情報。

    而對於這個情報,羅馬帝國方面,整個王庭,卻是喜大於憂的。

    因為在這個時候,卻也算是羅馬帝國可以稍為鬆一口氣的時候。也是大部份羅馬帝國的貴族認為羅馬帝國的情況開始好轉的時刻。

    起碼,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的羅馬帝國的大軍,能夠及時趕到了安息帝國帝都,並且,一舉將攻擊到安息帝國帝都的漢軍趕回到底格里斯河的東岸去。這怎麼說,都算是他們羅馬帝國方面對漢軍的一次小小的勝利。

    這個勝利,也的確鼓舞了他們。

    關鍵的,還是這個勝利,就等同於他們暫時的確還算是將強大的威脅抵禦在國門之外,於他們的羅馬帝國還沒有真正的直接的威脅。

    更重要的是,他們終於對哥特人有了一場決定性的大勝。有了這次勝利,羅馬帝國人都相信,在將來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他們帝國的西北方,都不會再遭受到來自哥特人的威脅。

    一時間,羅馬帝國就呈現出一種似乎一切苦難都已經成了過去的假像。他們的羅馬帝國,似乎又可以進入一個相當穩定的時期。

    儘管,他們還是對大漢帝國相當的顧忌,但是他們卻覺得,羅馬帝國的情況正在好轉。8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9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增兵佈防

    在羅馬帝國,匈奴人帶來的災難及混亂恐慌,已經成了過去。 .更新最快而哥特人也被他們打敗了。

    眼下,羅馬帝國的西部邊鏡以及北方地區,所有的失地都已經被收復。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顯示,他們的羅馬帝國似乎又能迎來一個穩定的時期。

    而對於來自大漢帝國的威脅。那個,現在不是還沒有直接威脅到他們的羅馬帝國本土嗎?

    何況,來自大漢帝國的威脅,已經在他們羅馬帝國噓噓哄哄的鬧了年多兩年了。從早前出兵前往安息帝國再到現在再次出兵。羅馬帝國付出了那麼多,但是卻始終都是連大漢帝國的軍士的樣子都沒有看到。

    這個,不是刀槍臨身的時刻,許多人是不會明白這種形勢的緊張的。

    還有就是,羅馬帝國經久強盛,從王室到下面的平民,他們都有多少傲慢,也就是所說的優越感吧,看不起別的帝國以及民族。

    所以,現在接連有了這麼多的有利於他們帝國的消息之後,羅馬帝國人,普遍都沒有真正的重視抵抗漢軍的事。

    這個時期,羅馬帝國的一般民眾,正在努力的恢復他們正常的生活秩序,而上層的權貴,亦正在努力的想著如何或得更多的利益。

    這些,其實也是羅馬帝國的一個常態。說到底,流言當中的大漢帝國的威脅,離他們羅馬帝國本土的確有些遙遠。遠到他們一般人的思想都沒能去到那麼遠的的地方。

    所以,現在的羅馬帝國人,普遍都有點怠慢,有點刻意的忽略了所謂來自大漢帝國的威脅。

    說實話,如果上一次與安息帝國方面的結盟,羅馬帝國的皇帝不是那麼的重視的話。他們羅馬帝國也不可能做得到舉國動員。能夠召集得起來那麼多的軍馬以及蒐集得到那麼多的物資。

    又或者,正是因為經歷過一次這樣的全國動員。讓羅馬帝國的民間對此產生了一定的怨言。尤其是在他們根本就沒有看到所謂的漢軍,只是看到了自己的羅馬帝國的大軍遠離了自己的國土,使得自己的羅馬帝國境內反而遭受到了一些異蠻族人的侵犯。最後也不得不將調到了異國的帝國大軍回來平亂。

    這樣的情況,也讓大部份的羅馬帝國人認為,那所謂的大漢帝國還遠沒能威脅得到他們的羅馬帝國。一切都是自己的羅馬帝國方面杞人憂天,自己嚇自己的罷了。

    尤其是,當初羅馬帝國舉國動員,徵召了大量的青壯從軍,並且從民間蒐集了大量的錢糧供養大軍。而據後來的一些傳言,其實羅馬帝國徵召起的那些大軍,這些大軍的供給其實是由安息帝國方面供應的。也就是說,原來從民間所蒐集的錢糧等物資,根本就沒有用在羅馬帝國的大軍身上。

    這個情況說明了什麼?又或者說,原來羅馬帝國方面,從民間所蒐集的那些錢糧物資到哪裡去了?

    要知道,那批錢糧,數目是非常巨大的。並且,也是除了羅馬帝國從民間正常所徵收的賦稅之外,額外再半強迫性徵收的錢糧。這一大批無法計算的錢糧,都去了哪裡?

    其實,這個不用說,自然是被羅馬帝國的權貴給瓜分去了。這些明眼的人,都可以看得出來的。

    所以,現在,再一次跟組成聯軍,要抵抗漢軍的時候。羅馬帝國想要再次向民間徵兵,再次徵集錢糧的時候,就不是那麼的順利了。

    反正,有著各方面的因素的影響,造成羅馬帝國方面的備戰不利。

    還好,羅馬帝國的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卻是有一定的目光遠見的。因為他的確是深深的感受到來自大漢帝國的威脅。

    他很清楚,如果這一次帝國聯軍不能在安息帝國帝都一帶阻擋住漢軍的西進的話,那麼用不了多久,要比匈奴人、哥特人的危害性更大的漢軍,就肯定會殺入他們的羅馬帝國境內。

    並且,他也非常清楚,別看現在羅馬帝國方面似乎一片利好,似乎一下子將所有的威脅都解決了。但是這些全都是一個假象。

    為此,他顧不得一些目光淺短的帝國的權貴的反對,以及顧不得一些民間的騷亂。強行從民間徵兵,並且,勒令羅馬帝國的權貴以及地方的貴族奴隸主等等,捐獻出大量的錢糧物資,用於支持帝國聯軍的軍餉用度。

    羅馬帝國雖然剛剛經歷了一些動盪,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恐慌。但嚴格來說,對羅馬帝國的本土地區的影響還不是太大。而對於羅馬帝國皇帝的威嚴,也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所以,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皇帝的命令,還是具有相當的威望的。

    收到了其皇弟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的情報之後。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並不是僅僅看到了帝國聯軍剛剛小勝了漢軍一仗,他而是看到了接著下來,與漢軍交戰的嚴重性。

    所以,他也很明白自己這個皇弟的擔憂。

    他也身同感受的警覺到,萬一漢軍當真的集結了大軍向安息帝國的帝都發起進攻的話。他們帝國聯軍方面未必就一定能抵擋得住。

    換句話說,他也覺得,安息帝國的滅國恐怕是已經不可避免。而漢軍的兵鋒,也早晚會直接威脅到他的羅馬帝國。

    所以,他真的不敢掉以輕心,完全同意皇弟的計畫。

    因此,他馬上下命令。

    首先命令早前配合匈奴人進擊哥特人的帝國方面的軍馬,以及西部邊境的駐守軍馬,這部份的軍馬,留下一定的兵力駐守邊鏡,提防哥特人再犯,其實主要還是要留下一定的軍馬,提防匈奴人的反覆,免得到時候會被那些窮凶極惡的匈奴人鑽了空子,再次禍害他的羅馬帝國。除了留下來的那一部份帝國的軍馬之外,其餘的軍馬,全都調到東方的戰場上去,讓這些軍馬全都接受其皇弟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命令。

    這方面的軍馬,估計能夠抽調出大大數十萬近百萬的軍馬。

    另外,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又直接從羅馬帝國的帝都派去一百萬的軍馬。當然,這一百萬的軍馬,全都是新軍,是新近強行徵召起來的百萬新兵。

    說實在,如果不是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看到現在的羅馬帝國境內有點不太平靜,有點暗潮湧動,他其實都想直接親征,率領他的帝國王者之師出征。

    但可惜,他現在的確不敢輕易的離開帝都。所以,他留下來的五十多萬的羅馬帝國的精銳之師,就只能坐鎮羅馬帝國的帝都了。要不然,百萬新兵,加上他留下來鎮守帝都的五十萬精兵,外加帝國西北部邊境的軍馬,一共就會再兩百多萬的大軍前往安息帝國帝都,極大可能的增強帝國聯軍的兵力。

    現在只能少了羅馬帝國的五十萬精銳之師了。

    但就算是如此,當這百多萬的軍馬趕到安息帝國帝都的時候。帝國聯軍的總兵力,也將會有四百多萬接近五百萬大軍的幅度。

    這一次,單單是羅馬帝國方面,就已經派去了三百多萬的軍馬。

    但這不是全部。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決定這一次不成功便成仁,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抵敵住漢軍的進攻。所以,他密令其弟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按他的計畫來做,挾持安息帝國皇帝,退兵幼發拉底河西岸佈防。

    他準備,除了現下調去的百多萬的軍馬之外,還會繼續強行徵兵,務必要在短時間之內,將他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擴增到達到五百萬大軍的程度。

    這是羅馬帝國的整體實力的一個展示時期。他打算,要擺出自己羅馬帝國所擁有的力量來讓漢軍看看。告訴大漢方面,別以為只有你們大漢帝國是這世界上唯一的一個強大帝國,除了大漢帝國,還有自己的羅馬帝國。

    他要告訴大漢帝國方面,也並非就只有大漢帝國能有五百萬的大軍,自己的羅馬帝國也同樣擁有。

    如果大漢帝國當真的是要打著滅他羅馬帝國之心,那麼他羅馬帝國也得要擺出一個跟他們決一死戰之心。

    他要讓大漢帝國知道,自己並不懼他們。

    同時,他也急令希臘帝國,還有雖然沒有建交,卻已經彼此知道對方存在,有了一定聯繫的阿拉伯地區的帝國,還有埃及帝國等等,他急派出使者,將現在的世界形勢告之,然後請求他們出兵相助,一起共抗大漢帝國。

    當然,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現在雖然極儘可能的在做著抵抗大漢帝國的事。可是,他還是有多少展望的。

    因為他知道,如果這一次能夠阻擋住大漢帝國的西進的話,那麼相對於他來說,這亦是一個機會。

    因為很明顯,現在安息帝國及貴霜帝國都已經被漢軍攻佔了。如果他們帝國聯軍在這一次跟漢軍的大戰能最終獲勝,能夠擊敗漢軍,將大漢帝國趕回他們的東方去的話。那麼安息帝國及貴霜帝國就等於是無主之地。

    到時候,他的羅馬帝國就可以挾著大勝之勢,以絕對優勢的兵力,一舉將安息帝國及貴霜帝國的版圖都劃歸羅馬帝國。

    不過,這個時候,他得需要阿拉伯地區的帝國出兵相助,還有埃及王朝。所以,他暫時,還得要許以這些帝國一定的利益。

    羅馬帝國方面知道,其實一直來,並非就只有他們羅馬帝國對安息帝國的地區虎視眈眈,阿拉伯半島地區的帝國也常常進犯安息帝國。現在,如果可以許下一定的利益,比如提出跟他們瓜分安息帝國的話,相信他們一定會出兵。而對於埃及帝國,卻不能這樣,這個是得要付出一定的真金白銀才能讓他們出兵相助的了。

    反正,這一次所謂的帝國聯軍,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是想要讓其名副其實,是真正的由多個強大的帝國的軍馬所組成的帝國聯軍,一起共抗大漢。

    隨著再次派出大軍前往安息帝國帝都一帶。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還強行徵召了大量的民夫一起前往,這些民夫,除了幫助其大軍押送物資之外,還要以助他們構築防禦工事。

    沒多久,安息帝國帝都一帶,可謂人滿為患。除了軍馬,還有大量的民夫。

    不過,更多的軍馬以及民夫,都是在位於幼發拉底河的西岸作業。

    其實,在這段時間,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派出軍馬,將幼發拉底河西岸的民眾,都驅趕到了幼發拉底河的西岸河岸上去,助他們的軍馬在構築沿岸的防禦工事。

    相對來說,投入在幼發拉底河西岸的精力,要比投入在底格里斯河西岸的人力物力都要多得多了。

    對於此,安息帝國皇帝沃洛吉斯五世對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表達了不滿。沃洛吉斯五世認為,現在應該要集中人力物力來構建底格里斯河西岸的防禦陣地才是最重要的。他認為帝國聯軍已經沒有退路了,必須要在底格里斯河敵住漢軍的攻擊。沒有必要再在後方的幼發拉底河佈防了。

    可是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自然不會理會沃洛吉斯五世的意見。

    事到如今,這已經不是他羅馬帝國前來助安息帝國的問題了。而是完全要為自己的羅馬帝國而戰。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安息帝國是否滅國,這些都已經不再在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的考慮範圍。

    若非沃洛吉斯五世還有著數十萬的大軍,並且守住一座堅城,多少都可以延阻一下漢軍的攻擊進度的話。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都認為,根本就沒有了在底格里斯河佈防的必要。

    反正,現在大條大河的西岸,都處於一種熱火朝天的狀況當中。

    還別說,這個不用多久,兩條大河的防線便已經很明顯的可以看得見效果。

    一堵堵的土石構築的河防,就出現在河西岸上。

    這些河防,一層層的,有些多達三五層。

    一般都是先有一道土石牆,擋在河灘離河兩三百步距離的地方。後成不遠,還有一道土石牆。梯次高低有序的分佈著。

    表面看來,漢軍想要攻殺過河來,恐怕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9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全都是無用功

    安息帝國帝都一帶地區,是真的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數以百萬計的軍民在一起修築抵禦漢軍的工事,這樣的動靜,恐怕亦是這西方前所未有的事。

    哪怕兩年多前,他們修築巴基斯坦防線的時候,也沒有一下子提入這麼多的人力物力。

    當時構築巴基斯坦防線,那畢竟是遠離他們安息帝國人口相對集中的邊防區域。他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徵集得了那麼多的人手前往構築。所以,他們花了更長的時間才基本完善巴基斯坦防線。

    而現在嘛,可以用米索不達米亞平原的防線來稱謂他們這一次所構築的防線。

    因為,他們不僅只是在底格里斯河構築了防線,還在幼發拉底河西岸構築了防線。所牽涉到的區或,其實就是整個米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區域了。

    底格里斯河畔,因為集結了兩三百萬帝國聯軍的關係,又利用這帝國聯軍的軍馬,驅趕以安息帝國帝都四周的安息帝國民眾前來參與修築工事。連帝都城內的民眾都沒能倖免。

    在這個時候,帝國聯軍方面卻不會去理會安息帝國民眾的意願了,基本上都是強制性的。他們安息帝國帝都以及四周的城鎮村落,幾乎所有的青壯,全都被驅趕到了底格里斯河西岸沿線。

    其實也不僅只是青壯,許多的手腳利落的老人婦孺,也同樣被徵調前來,幹一些他們能夠干的事務。

    人多力量大這句話的確不假。

    底格里斯河流域西岸沿岸的防禦工事,其修建速度還真的可以用神速來形容。

    短短十來天的時間,就能讓他們修築得似模似樣,陣勢浩大。哪怕是處於底格里斯河東岸的漢軍,也都為之歎為觀止。

    有時候,今天望著對岸,還是一片平整的河灘,可是一夜起來後,卻發現對岸已經聳立著一道長長的城牆。

    帝國聯軍方面修築河防,也不是隨隨便便修起來的。很明顯是經過一些精通構築工事的能人的設計。

    還有就是,他們肯定也吸取了教訓,針對漢軍的遠程攻擊手段而進行設計的。

    他們的河防,基本上都是構築在離河面約兩三百步的距離。如此,剛好可以讓他們處於漢軍的弓箭射程之外。這就使得漢軍如果想要攻擊到他們的堤牆上的軍士的話,就必須得要登岸才可以。

    可是,漢軍如果登岸,那麼他們就可以對漢軍發起攻擊,並且,留給漢軍登岸的空間也不大,並不足以讓漢軍登岸之後佈陣,利用弓箭大陣來壓制他們。

    可以說,如果漢軍當真的要對他們發起進攻,要強行攻擊搶灘登陸的話,恐怕還真的不容易,必然要付出不少的代價。

    當然,或者漢軍的水軍能夠從波斯灣駛來,利用戰船上的投石機對他們的河防進行打擊或摧毀。可嚴格來說,這樣似乎也是不太可能的。

    先不說漢軍的戰船上的投石機是否可以摧毀他們的河防吧。哪怕就是摧毀了,但他們還會有第二道防牆、第三道防牆,這些都是構築在漢軍投石機的射程之外的。

    但實際上,漢軍戰船上的投石機,恐怕卻是難以真正的摧毀得了那些河防的。因為他們的河防實在是太長了,這可不是一里兩里,而是數十里上百里長的。

    哪怕打開了一個缺口,在他們擁有大量的軍馬的時候,可以隨時調來更多的軍馬來堵住缺口。所以,這就使得漢軍想要直接突破他們的防線,就顯得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

    何況,帝國聯軍的軍馬,他們其實也並不需要修建太過堅固的工事,也並不需要在全程的西岸都修建工事。

    他們就只需有一個可以讓他們藏身,可以躲避漢軍從河邊射來的弓箭就可以了。如此,他們就可以躲著向從河裡攻來的漢軍放箭。

    一條大河,並非全程都適合登陸的,有許多河段都是比較險要,並不需要再特意的修築什麼的防禦工事,他們就只需要派駐人馬在岸上守著便可。

    所以,帝國聯軍方面修建起底格里斯河的河防,還真的很快。

    想想,一小段的河防,他們可以投入數以百萬計的士兵及民夫,甚至還是日夜不停的修建。所以,很快就能讓他們修築起來。

    他們驅趕大量的民夫,到兩河之間的山嶺當中去筏木採石,然後直接用軍馬將那些木材石料大量的運送到河岸。再驅趕民夫按他們的設計,在河岸上築起堤防。

    他們會先打下一根根的木樁,再用一些石塊砌起來,中間再填上沙泥。如此,一道簡單的堤牆就能快速的築起來。

    數以百萬計的民夫,各施其職,就如螞蟻搬家一般,什麼樣的工程,都能讓他們在短時間之內給弄起來。

    說真的,如果不是劉易及時讓他將自己的計畫送到了底格里斯河東岸的漢軍手上,他們恐怕還真的會發急。因為對岸的帝國聯軍的工事修建得越多,防守越是嚴密,他們就越難攻殺過去。

    所以,他們一定會想著,要搶在帝國聯軍完善防禦工事之前,殺過河去,起碼,得要突破他們的一個缺口,如此才可以讓漢軍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渡河點。

    但現在,底格里斯河東岸的漢軍,尤其是軍將,此際卻沒有了一點焦急的情緒。他們反而是饒有興趣的每日都在觀望著對岸的情況,一副事不關己看著帝國聯軍方面的忙碌。

    現在底格里斯河西岸的情況,是漢軍可以觀察得到的情況,這些情況,讓漢軍不由想起巴基斯坦防線來。

    有時候,不少漢軍將士都會想,這西方帝國方面還真的有點搞笑。他們不知道,戰爭終究還是人來打的。他們搞出這麼多的這個防線又哪個防線又有何用?他們花費了那麼多的人力物力,構建了巴基斯坦防線。可是最終如何?卻一點作用都沒有起到,等同是沒有一般,讓漢軍輕易的就全線突破了。

    事實上,戰爭嘛,還真的得要無所不用其極。像這西方帝國方面,從一開始就不敢直面漢軍,從開始就想著守,還真的一點用都沒有。

    當初漢軍攻取貴霜帝國,其實真的是立足未穩。如果安息帝國方面,他們能夠拚死一搏,不顧一切的派出大軍直接殺入貴霜帝國,那麼漢軍肯定顧不過來。起碼,有可能直到現在,都還不太可能將整個貴霜帝國都攻取統治。

    漢軍那時候,說到底都是只有那麼兩百來萬的大軍,哪怕是再強,面對這麼一個領土遼闊的國度,不可能對每一個地方都難做到牢牢控制的。

    那時候,漢軍最多就只能對某一些主要的城鎮進行控制。若安息帝國的大軍,尤其是後來他們有著數百萬的大軍的時候,就那麼一下子湧進安息帝國,那麼肯定會打亂漢軍的部署。

    別看漢軍能夠在兩三天的時間之內,一下子滅了帝國盟軍派過河去的那百萬的帝國聯軍。假如說,帝國盟軍方面不是只派了那麼一百萬,而是派了那麼兩百萬、三百萬。那麼漢軍就肯定不可能對他們進行殲滅。

    其實也不用如此,當時他們如果當真的敢全線出擊的話,那麼漢軍也不可能真的抵擋得住他們的帝國盟軍。

    漢軍那時候,就是怕他們全線攻擊。畢竟,漢軍並沒有像他們那樣,對整個巴基斯坦防線都進行構築工事的防禦。面對帝國盟軍的全線攻擊,漢軍也不可能全線守得住。必然會被他們攻入貴霜帝國。

    如此一來,漢軍就必須得要放棄許多地方的駐守,只能集中一定的兵力來守住一些主要的城鎮。

    這樣,廣闊的整個印度半島,就可任他們帝國盟軍去破壞。

    可以想像得到,當時大漢花費了那麼大的人力物力所統治的印度地區,被他們帝國盟軍的攻擊所完全破壞掉。那時候的印度地區的人,對大漢也絕對不是真正的歸心,一旦有著韋蘇提婆等原貴霜帝國的軍馬一起,肯定可以被他們徵召到更多的原貴霜帝國的軍馬。這樣一來,又豈會再有現在的印度軍團?

    起碼,如果印度地區遭受到了帝國盟軍的破壞,那麼大漢現在,也不可能就殺到了安息帝國來。

    所以,許多時候,是絕對不能死守的。

    要有那樣的決心,以及跟敵人同歸於盡的決心,才有可能在強敵的面前獲得一定的生機。

    前怕狼後怕虎,只會讓他們陷入一個更不利的絕境。

    其實,匈奴人已經給安息帝國方面或者是羅馬帝國都上了一場生動的課。

    看看那些匈奴人,在絕境的情況之下,他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流竄進他們的帝國當中,到處都殺人放火,隨處破壞。

    尤其是在安息帝國,那時候的匈奴人,明明就只有那麼十來萬人了。安息帝國方面不僅有自家帝國的大軍,還有帝國盟軍幫忙。可是卻拿這點匈奴人無可奈何,反而將他們安息帝國弄得雞飛狗跳,整個帝國的政權崩潰。

    想想,如果他們採取與匈奴人一樣的策略,殺到印度地區,讓大漢始終都難對印度地區形成真正有效的統治。那麼現在又豈會有大軍殺得到他們的眼前?

    不過,這樣的辦法,暫時來說,對安息帝國卻是有點行不通的。因為現在漢軍根本就沒有對他們安息帝國進行徹底的統治。如果他們現在派出軍馬進入安息帝國作亂,卻也與大漢無關。

    而他們所構建的巴基斯坦防線,現在已經落入了大漢的手裡,他們還想要出兵進入印度地區作亂,那就有點困難了。何況,現在的印度地區,已經完全處於大漢帝國的統治之下了。不敢說整個印度地區的民族都已經對大漢歸心,但是,現在處於大漢統治之下的印度,他們的民眾已經切實的感受到了在大漢統治之下的好處。所以,這個時候,相信他們印度地區的民眾,他們自己都不想再被西方帝國的軍馬來破壞。如此,哪怕讓他們西方帝國的一定的軍馬流竄進了印度地區,相信也會很快就在印度地區的民眾的協助之下被消滅。

    這個,就等於是西方帝國的軍馬流竄進大漢的本土一樣,他們現在膽敢進入大漢的本土,絕對會在短時間之內被大漢消滅。

    這個,就是一個穩定大後方的好處。

    也是在大漢統治之後,地方的民眾對朝廷歸心的好處。也可以說是大眾的力量。

    現在嘛,漢軍方面,還真的是用一種嘲弄的目光在看著底格里斯河西岸的帝國聯軍以及那些民眾在瞎忙。

    是的,就是瞎忙。

    因為,不管他們把這底格里斯河的西岸防守得如何的嚴密,全都等於是在做無用功。在他們的側後方,漢軍的大軍一出現,他們肯定就會亂了套。

    只要他們一亂,又如何再守這底格里斯河的防線呢?

    可以想像,當大漢的大軍出現在他們的背後的時候,他們馬上就會警悟到,他們的後路被漢軍給截斷了。如此,他們肯定就得要調動他們現在鎮守底格里斯河的大軍前往攻擊那支漢軍大軍啊。如此他們一調走,那麼這裡的河防,不管他們現在修建得如何的堅固,但是都沒有了人在駐守,那麼有豈不是等於無?

    沒人鎮守的河防,還算是防線嗎?

    所以,現在的漢軍方面,就只是在觀望,任由帝國聯軍在忙碌。

    甚至,漢軍方面,都懶得派出小部份的軍馬去對他們進行騷擾。

    當然了,他們也並不是只在觀望,而是也在準備著渡河進擊的準備。

    隨著慢慢越來越多的漢軍集結前來,他們所要做的準備工作就越多。

    到時候,當漢軍大軍出現在帝國聯軍側後方,驚動了這些帝國聯軍之後,他們也得要及時的渡河攻擊。

    不是說怕那支漢軍大軍不是他們帝國聯軍之敵,而是他們得要將這些帝國聯軍都留在這個米索不達米亞平原上。

    劉易給他們的指示,就是要消滅這數百萬的帝國聯軍。
regn13 發表於 2018-2-12 23:59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歐亞征戰之地

    不管帝國聯軍方面的佈防是否在做無用功,但漢軍方面,卻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大戰前的準備。

    西路軍方面,大將軍趙雲為統軍大帥,太史慈為副統帥。其餘的大將,如馬超、龐德、華雄、徐榮以及從阿莫勒趕回去的一眾曹操舊部大將,夏侯兄弟、徐晃、張遼、張合等等,亦分別統率各自的軍團,分批按原定的計畫率軍長途行軍。

    另外,典韋及黃忠、黃敘等將。除了典韋被留在劉易身邊統率留在阿莫勒的漢軍軍馬之外,黃忠則負責統領從裡海北端的軍事要寨通過漢軍船隊運送到來的軍馬,並且,負責看押那些運送來的軍用物資。而黃敘,再次被劉易委以重任,他則負責從阿莫勒地區開始,暗中開劈一條物資運送路線。到時候,從西北方向繞過來的漢軍大軍的物資補給,亦將會由這條路線進行補給。所以,黃敘的責任重大。

    畢竟,從阿莫勒往西,也就是後世伊拉克的北部地區,再往西過去,就是後世土耳其地區。現在,這些地區,還處於帝國聯軍的控制之下。並且,帝國聯軍方面,自然也會提防漢軍會從這些地區直接攻殺過來,所以,他們也派駐了許多的軍馬。

    事實上,這些地區,曾經也是一個古老的文明帝國地區。

    有約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到兩千年其間,有一個部族一度興起,並成立了一個帝國,那便是赫梯人的赫梯帝國。

    在《希伯來聖經‧創世紀》、《舊約聖經‧創世紀》以及伊斯蘭教的《古蘭經》當中,曾分別有過記述,土耳其曾是「諾亞方舟」曾經所停泊過的地方,在聖經當中,也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地方。當時,這些地區,生活著西台人、魯維人、胡裡特人等等的古民族。

    不過,後來被赫梯人所統治,而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年左右,外來者的入侵,使得赫梯人徹底的毀滅。也就是從赫梯人毀滅這後開始,土耳其地區就迎來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的空白期。

    一直到公元一千年左右,突厥人遷入並建立了屬於他們的帝國。而從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到公元一千年期間,土耳其地區,並沒有一個屬於這個地區的獨立帝國王朝,有的,也只是公元一千年後的事。

    當然,這兩千來年的空白期當中,或者也會有一些短暫的獨立帝國的出現,但是,相信很快就被毀滅。而有記載的,後世的土耳其的這一片地區,要不是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就是在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之下。

    在土耳其地區,其實前文也提到過,其實生活著不少的民族。而因為這個地區,其實就是剛好處於亞歐交界的地方,並且,也是兩大帝國羅馬帝國及安息帝國交界的地區。因此,這裡其實就相當於是歷史征戰之地,也是兩大帝國的兵家必爭之地。

    也正因為是一個征戰之地,所以,生活在這些地區的民族,都是一些民風極為彪悍的民族。這些民族,他們並不隸屬於羅馬帝國或是安息帝國,一直來都是徘徊在這兩大帝國之間艱難生存。

    因為種種的原因,造成他們雖然強悍,卻也很難發展壯大。也因為這些複雜的部族來源很複雜,所以他們互相之間亦戰亦友,也很難真正的融合在一起。

    他們,有些可能是這些地區的古老民族的後裔,也有可能是外來流竄進來的民族。但是,他們各自都有著自己的文明傳承,雖是部族部落,但是他們都擁著著一定的文明系統,並不能算作真正的野蠻人。這一點,就是他們跟匈奴人或者是哥特人的最大分別。

    所以,他們一直來,其實都是羅馬帝國或者是安息帝國想要收服的一些民族部落。只可惜,一直都沒能如願。

    不過,整體的大勢,現在還是處於帝國聯軍的控制當中。亦因為羅馬帝國及安息帝國兩大帝國的爭戰,所以,在這些地區,很早前就有了一條戰爭防線。兩大帝國一直都留駐有大軍駐紮,互相對持。後來,羅馬帝國攻佔過安息帝國的帝都,迫使安息帝國遷都泰西封,並奪取了幼發拉底河以西的闊地區。如此,原來在土耳其地區的戰防線,就往後世的伊拉克西北部地區壓縮前進了不少。

    其實就是處於不久前,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所逃到其帝國西北部的那一帶地區。

    現在,黃敘要秘密打通一條物資補給線給繞過裡海,從裡海與黑海之間殺來的漢軍大軍供應糧食補給,這還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這不僅要面對帝國聯軍的封鎖,還得要面對那些強悍的地方部落的阻劫。

    要通過重重和險阻,將大量的糧食等物資安全的送到北來的漢軍大軍的手上,並且,還有可能不止一次的物資輸送。

    所以,這樣重要的任務,劉易覺得交給機靈的黃敘才覺放心。

    不過,其實這樣的物資補給輸送,也不是說沒有更安全的辦法。那就是不要從阿莫勒運送,直接從裡海西岸的某個地區另外登陸,打下一塊地盤,讓從北而來的漢軍大軍中途獲得這些物資補給。這樣,就顯得相當安全了許多。

    但是,從北面殺入土耳其地區的漢軍,他們一到達之後,馬上就得要戰鬥。並且,還得要進行縱深作戰。這支漢軍,他們不可能僅僅只是攻奪沿著裡海西岸的那一帶地區,他們而是要一直千里挺進到土耳其東南部地區。也只有佔領了那一帶地區,才有可能真正的截斷了帝國聯軍方面的西退之路,也只有這樣,方有可能對帝國聯軍造成壓力,才有可能迫得他們不得不從安息帝國帝都一帶回軍攻擊。如此,方可以讓底格里斯河東岸的漢軍大軍揮軍渡河。

    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消滅集中在安息帝國帝都一帶的數百萬西方帝國的大軍。

    消滅這數百萬的帝國大軍,才是這一次漢軍所要的最終的戰略目的。

    不過,困難是有,但是只要把握好時機,不早不晚,待到北面殺來的漢軍大軍剛到的時候,黃敘才將物資送過去,如此就可以和漢軍的北來大軍呼應。如此,也不用提早引起帝國聯軍方面的警惕。

    而這個,卻是最為重要的。漢軍方面,在西路的漢軍大軍沒有到底之前,沒有進入可以阻斷帝國聯軍的西退之路之前,漢軍方面,是不能暴露出這樣的戰略意圖,以免讓帝國聯軍方面提早獲知漢軍的情報,從而會讓他們提前撤離又或是對北來的漢軍進行埋擊。

    劉易相信,黃敘這個傢伙一定會很好的完成這個給漢軍大軍的補給任務的。因此,交待了他任務之後,劉易也就沒有再過多去幹涉。

    現在,在還沒有從裡海北端運來軍馬及物資之前,黃敘也只能做些事前的準備工作,比如制定物資運送的路線,以及派出大量的斥候探子去偵察情況等等,就等軍馬及物資送到,才會率領那些軍馬護送物資前往。

    且說西路遠征軍方面,在隨劉易到達阿莫勒的那些漢軍大將返回裡海北部草原統率軍馬之前,趙雲與太史慈等便派出了一支先行軍在前開路。

    這支先行軍團有十萬軍馬,由五支軍級的漢軍組成。其實也就是漢軍的基本軍團的配置人馬。

    軍團的大統將為華雄將軍。

    但是先行軍團當中另外還有一支特別的先鋒軍。那就是由原袁紹的舊部大將麴義所統率的一支軍馬,也就是先登死士作為開路先鋒軍。

    先登死士,在三國的歷史當中,就有如曇花一現,著墨卻不多。可是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袁紹也的確是曾依仗先登死士克制了其死敵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數度打敗過公孫瓚。

    不過,後期基本就沒怎麼有所作為了,尤其是在麴義陣亡之後,先登死士似乎就成了歷史。

    不過,這一世,劉易早早就俘獲了麴義。經過瞭解,先登死士的確就是他所訓練出來的一種特殊兵種。

    用劉易的話來說,麴義所訓練出來的先登死義,其實就更像是後世的暴力拆遷隊。

    在對付騎軍、攻城、開路方面,尤其是突顯出其兵種的作用。

    不過,先登死士訓練起來,要比陷陣營的將士訓練更難,甚至從選兵員方面,也不會比劉易當初的那兩千來的陌刀營的將士容易。

    先登死士的先人要求,首先就得要身材高大的傢伙,力量也是一個重點。並且,還必須要訓練他們使用大重長戟,還要對弓弩有一定的掌握,人人必須要攜帶斧頭。這斧頭,遠可作飛斧殺敵,近可近戰拚殺以及用作砍伐工具。除此,還得要訓練攀登、飛索、搭橋等等的項目。如此,這就不但要求先登死士的士兵,身材高大、具有較大的力量,還要擁有一定的戰技,要掌握多種技能,也就等於要求這些軍士的頭腦也得要靈活。

    說實在,如果可以成為先登死士的士兵,那麼都等於是可以成為漢軍當中的山林特種作戰部隊的士兵了。

    重戟、斧頭、弓弩以及各種物資,每一個士兵的身上,所攜帶的物資絕對得要超過百斤以上。一般人還真的難以成為先登死士的士兵。

    歷史上,先登死士其實也並不多,恐怕也就兩三千人罷了。

    劉易收服麴義之後,便讓他組建訓練先登死士這個兵種。後來又調他到了江東軍去,讓他的先登死士參與了對山越人的戰鬥。後來嘛,麴義這個傢伙犯了事,主要是管不住他下面的那傢伙的關係,幾乎被軍法處死。要不是負責處理麴義案件的主官,知道劉易對麴義有點看重,這才留他一命,將他的事情上報朝廷,讓劉易知道了,想了想才饒了他一命的。

    這次組建西路遠征軍,劉易才再次讓他歸伍。

    不過,先登死士的組建並沒有放下,這些年來,一共就組建了一軍先登死士。這次西征,走陸路,所以,劉易也特意讓麴義統率這支軍馬。讓他戴罪立功。

    但話說回來,現在麴義所統率的這支先登死士,卻非歷史上的那樣的先登死士。可以說算是簡化了的先登死士吧。

    要不是簡化了的先登死士,恐怕也不可能組建得出這兩萬多人的一支先登死士。

    劉易根據實際情況,認為對付騎兵根本就用不到先登死士,他們訓練使用重長戟,主要的就是對付騎兵。所以,不再要求先登死士訓練使用重長戟了。另外,攀登等要訓練,但是攻城方面,卻也不用他們訓練了。因為漢軍的攻城戰,也用不到他們去打。事實上,先登死士在攻城戰當中的損員很大,所以,劉易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之下也不會允許先登死士打攻城戰。

    劉易認為,先登死士於漢軍的最大作用,應該就是用在為漢軍大軍開路方面。

    如此,現在的先登死士,實際就等於是漢軍的開路先鋒。嗯,是真正意義上的開路,並非是雖要戰鬥的那種開路。

    不得不說,這樣還真的算是人盡其才。

    要知道,從渡過頓河開始,一路從裡海與黑海之間南下,幾乎都是一些原始森林地帶,當中穿山越嶺,大多地區都是荒無人煙的地方。

    漢軍的大軍想要直接穿過那些原始森林南下,這並不是簡單的計算路程有多遠的關係。而是面對那些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寸步難行的問題。

    說到穿越原始森林,穿越大山密林,劉易也試過幾次,但是每一次,都無比的艱難。

    要不然,當初計畫西征,下南洋繞了那麼遠的海路殺到緬甸、印度,就不用繞那麼路的海路了。直接從雲南穿過千多里的大山森林,就能直接殺入緬甸。

    所以,這一次,這西路遠征軍之所以有信心可以在一個月之內,穿越數千里的原始森林趕到既定戰場,是因為有這一支先登死士的關係。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00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穿越森林

    現在還是初秋時節,天氣雖稍為顯得有點乾燥清涼了,可是原始森林的林木還沒有到真正落葉的時候。 3.最快

    整個一望無邊際的原始森林,依然還是那麼的蔥蔥鬱郁,極為茂盛。

    事實上,除了大草原上的野草,在進入冬季時節會完全枯萎之外,那些真正的原始森林的林木,雖有落葉,卻也不會全都枯黃。當然,那些森林底下的野草,大部份會枯萎,然後腐爛,成為那些灌木的養分。

    現在,茂盛的森林裡,野草蔓騰還似正在拚命的生長,還沒有要枯萎的跡象。這樣的森林裡,還很熱鬧,那些昆蟲、鳥類、野獸等等,相當的活躍,不時出沒。

    作為開路的先鋒軍統將,麴義在一些親兵親將的陪護之下,還有一小部份的山林特種作戰的軍士一起,快速的在森林當中穿行。

    從渡過頓河之後,開始沿著裡海岸邊往南行軍,一開始的行軍速度很快。但是到深入了那些森林之後,行軍速度就不得不慢了下來。

    作為開路先鋒,先登死士並不是只顧他們的行軍就算,他們有主要任務,是要為後面的漢軍大軍開劈一條真正的可以穿行在森林的快速通道。

    所以,那所說的,遇水搭橋逢山開路,那是真的要搭橋,是真的要開路的。

    當然,他們所開的路,並不是要求他們像開劈那條從大漢通往緬甸的那樣的寬趟大道,不要求他們要在路面上都鋪上青石。可是,最起碼的,要將路面弄得可以勉強通行一些騾馬車才行。

    因為,一些必須的攻擊性的重型武器,是必須要攜帶的。

    要知道,這西路大軍,他們的主要責任,是等於去關門,只要一進入土耳其地區,馬上就得要進入戰鬥狀態。並且,估計還得要連續戰鬥,還有可能是高強度的戰鬥。

    所以,軍用糧草,可以由阿莫勒的地區送到他們的手上。但是,像那些床弩等輜重,卻不能通過阿莫勒地區送到他們手上的。說戰鬥時就戰鬥了,這個卻不能等的。假如說,大軍的糧草,不能及時送達,他們或者還可以自己想辦法解決。但是那些作戰所需的軍用輜重,在臨戰的時候就不是他們臨急時可以解決得了的。

    何況,他們始終都要帶著一大部份的軍糧行軍,要先確保他們最少一個月的軍隊用度的量。所以,這些糧草,隨軍配送,沿路,也得要有一條可以較為容易通行的道路。如此,各軍的後勤補給隊伍才有可能跟得上他們的主戰部隊。

    所以,負責開路的先鋒軍馬,他們的責任重大。

    而在原始森林當中開劈這麼一條快速通道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現在麴義帶著這小部人馬遠遠的前出在其先鋒軍之前,這是為了給他的先鋒軍探路。

    漢軍中,有望遠鏡,也有指南針。可以望得更遠,可以確保行軍的大致方向不會有錯。但是,在實際的行軍過程當中,尤其是在這樣的原始森林當中,絕非那麼簡單,那麼輕易的。

    有時候,所看見的,但實際卻非所見的,方向是對的,但是,前方未必就是他們可以行得通的。

    森林當中,有峽谷有澤沼,有河道,還有能讓人致命的森林瘴氣。時而風時而雨時而霧,更不要說那些有可能從密林中突然撲出來的一些凶禽猛獸了。

    最為明顯的,在森林植被之下,是看不清楚林間的實際情況的,在表面上,望過去,就是連綿不斷的樹林,可誰知道,在林中,會有多少地方是寸步難行的?如果不經過探索,待先鋒軍的先登死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來開劈了一條林中的通道之後,卻發現他們卻通往了一處絕地,前方已經無去路,如此,就浪費了太多不必要的時間及力量。

    所以,麴義就有必要帶著一小部份的人手,先為後面的先鋒軍探測好去路,為他們制定林中要開劈通道的路線。

    山林特種作戰的軍士,擁有他們先登死士所沒有掌握的一些技能,比如直接在林中穿行的本事,以及對地形地勢的探測探索,還有繪製地圖等等,這些技能,都是先登死士所沒能掌握的,所以,帶上一些山林特種作戰的將士,是有必要的。

    如此,經過探測,制定好路線之後,麴義就會沿途留下人手,又或者是留下非常明確的標誌指示,讓後面的先鋒軍的人馬,按照指示作業。

    有了正確的指示,那麼對於先登死士來說,開路搭橋什麼的,似乎都是小事一樁。

    卻見他們一個個軍士,人人赤壯,他們一部份人馬,當先在前,利用鋒利的大砍刀,將那些比人頭都高得多的野草荊棘砍掉。一邊砍掉的同時,會有一部份軍士,會利用一些帶鉤的長桿,將這些砍掉的荊棘野草弄到一旁。

    同時,還有許多壯士,揮著他們隨身帶著的斧頭,瘋狂的砍劈著他們計畫好的,既定線路上的那些攔路的樹木。

    先登死士,兩萬來人。他們各施其職,分批作業。他們並非是一個個的去作業的,而是上千上萬的人一起去作業。砍樹的時候,在既定線路上的攔路樹木,會被他們整排整排的砍斷推倒。

    這些樹木一倒下,他們馬上就會清理掉這些樹木,砍去枝葉,先用一些筆直的樹桿。

    這些樹桿,他們會用來搭橋,或者用來鋪路,主要是一些不平整的路面,他們就得要用樹桿來鋪好路,好供後面的大軍更好的行軍。但這樣並非是全都得要如此的。更多的森林通路,其實就是他們砍下樹木,砍掉計畫路線上的那些荊棘野草,清理掉之後,一段可以在森林中穿行的大路就形成了。

    這些先登死士,一個個人高馬大,身強力壯,如果是一齊作業,他們可以在一個時辰之內,可以在森林中開劈得出一條二三十里長的平整的森林通道。

    如此一天下來,他們就可以開劈得出一條兩三百里長的森林通道。

    但事實上,他們每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天黑時就休息,並非是日夜開路的。但是,每天所能開劈的森林通道,卻不止這兩三百里長。

    因為,哪怕是在原始森林當中,也不是每前行一步都必須要經過開劈才可以通行的。這樣的森林行軍通道,其實並不會要求是一條筆直的行軍大道。大部份時候,都可以在林中繞著一些平整的實地前行便可。當然,先登死士的人馬,要把所能經過的路上的野草什麼的清理一下,沿路作出明顯的前進路標指示,讓後面跟著上來的漢軍大軍跟著指示前進,這樣,就不會讓大軍在森林當中迷路。

    真正難解決的,是森林瘴氣。以及一些森林水澤的地區。

    尤其是森林瘴氣,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導致大量的漢軍軍士斃亡。

    不過,這些問題,大漢方面早就有瞭解決的辦法。現實上,以前劉易率軍奪取南洋地區的時候,那些熱帶雨林當中,森林瘴氣更多。那個時候,就已經找到瞭解決的辦法。

    森林瘴氣的迸發,一般都是在早晚期間,尤其是夜晚。並且,這些也跟天氣及地形有關係。下雨之後的時段,也是森林瘴氣散發的時段。

    還有那些森林沼澤地帶,是必有沼氣的。

    在南洋地區,預防森林瘴氣中毒的最好辦法就是一種草藥。其實,就是一種煙葉。沒錯,就是吸菸。

    除了利用這個辦法,一般的煙火,亦能起到一定的驅散的作用。

    還有就是,經過先行人馬的預測估計,會給後面的軍馬留下一些明確的警示。

    比如說,他們在夜晚宿營的時候,要留在那些安全的地區宿營,不要留在有可能散發森林瘴氣的地方宿營。而要經過某些地區的時候,會指示他們在什麼樣的情況之下快速通過,避免在森林瘴氣散發的時段通過。

    在多種的預防方案措施之下,漢軍就可以避免遭受到這些森林瘴氣的危害。

    這樣,森林行軍的道路有了,各種的危險狀況也有所預計,也有了各種應對的方案,如果這樣都還不能確保漢軍大軍穿過這一片原始森林,那麼就誰都沒話可說了。

    至於森林當中的凶禽猛獸的偶爾攻襲。這個就不好說了,因為漢軍軍士手上的傢伙也不是吃素的,那些所謂的凶禽猛獸敢冒出來襲擊漢軍的士兵,那麼就等於是給漢軍的行軍人馬供應一些肉食。

    當然,比如在一些森林沼澤當中行軍,突然被躲在水中的一些十多米長的大蛇捲走個別士兵的情況還是有的。但這樣的情況並不常見,就算是有也都是突襲,並且是一襲得手後,就鑽進泥澤當中躲起來不再冒頭。如果敢遲緩一下,無論是怎麼樣的大蛇,都會被反應過來的漢軍士兵亂箭射殺,亂刀砍死。

    事實上,哪怕是通過一些森林澤沼。先登死士也都別出心裁的從中搭建了一條可快速通行的安全道路。

    他們就是砍伐下林中的樹木,就地取材,硬是用木材在沼澤當中鋪設了一條寬闊的大道。這樣的木道,就等於是浮在那些泥澤上面的浮橋走廊一般,安全可靠。

    還有一些更絕的地方,他們甚至可以架起一些懸空的棧道。

    主要是利用林中的樹木,直接從那些天然的樹木樹桿當中架起了像天橋一樣的道路。

    有時候,這樣的行軍通道,給人的感覺就似是一種藝術之路。

    漢軍克服了眾多困難,於十多天后,先鋒軍總算是穿過了茫茫的原始森林,到達了森林邊緣地帶。

    其實這個時候,漢軍已經到達了後世阿塞拜疆領土地區,也就是到達了高加索山脈的餘脈地區。

    這個時期,這些地區,其實有名義上,已經是屬於羅馬帝國的統治區域了。

    而在歷史上,阿塞拜疆還沒有成立獨立的帝國。不過,與阿塞拜疆相鄰的西部地區,也就是後世的格魯吉亞地區,卻在公元前兩三百年前就有了一個獨立的古帝國的存在。不過,這個古老的帝國,是在黑海沿岸,而阿塞拜疆地區的人,大多都是生活在裡海沿岸。他們的人種以及文化,是完全不同的。

    當然,在這個時候,格魯吉亞地區的那個古老的文明帝國,早已經不存在了。

    到達了高加索山脈餘脈地區,先鋒軍要開路前進就容易得多了。

    不過,麴義卻沒有再馬上開路前進。而是讓他的軍馬先隱伏在山林當中。等將先行軍華雄率軍趕到了再說。

    這個主要是他派出去偵察的斥候,已經偵察到了有人類生活的痕跡。

    他的先登死士,雖然不僅只是開路厲害,戰鬥力也很強。可是卻不太適宜作為真正的攻擊先鋒。因為他們基本都是步軍,一旦碰到敵軍的騎兵,他們就會陷入被動。

    這些情況,以及麴義現在的行為,並非是他自己想要如此的。而是劉易以及漢軍的一眾大將、謀士等早就給他提出來這樣的指示。一般的戰鬥,不用他們參加,除非是遭遇戰,或者是防禦戰。要不然,他們都不必要進行一些不必要的戰鬥。

    畢竟,每一個先登死士都是相當珍貴的,成立這支軍隊,就是要讓他們用到有用之處。

    所以,還是等華雄率其先行軍到了,由華雄率其先行軍掃清前方有可能出現的敵人之後,他們再為後面的大軍開劈道路。

    先行軍團是緊緊跟隨在先鋒軍後面的,一天之後,華雄便率大軍來到。

    華雄在表達了對麴義的先鋒軍讚賞之後,他馬上就開展了對前方有可能出現的敵軍的行動。

    不過,並沒有帝國聯軍,而是一些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一些部族人。

    這些部族,有許多不同的部族,每個部族,都分別佔據著一些地方。他們互相有關係,卻又互相提防攻擊。

    但總的來說,這些部族,都是為了自保的居多。

    漢軍大軍突然出現,讓他們感到無比的恐慌。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00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加速穿插

    這些地區的民族,他們民風的確也是比較彪悍的,他們發現了大量的漢軍出現時,他們雖然恐慌,但卻並非是完全沒有半點反應。 .更新最快

    他們一般都是在發現了漢軍之後,馬上就能夠很利落的跑回到他們的部族駐地,然後他們男男女女都拿起了武器,擺出一副要與漢軍拚命的態勢。

    不過,他們在做好了防備抵抗的態勢之後,倒敢沒有做出太過激的行為。他們馬上就會有人上前跟到來的漢軍交涉。

    面對這樣的狀況,華雄倒也沒有讓人立即對他們發起攻擊。

    因為他在北方大草原上時,也碰到過不少這樣的狀況。

    這些部族,只不過是一些小部族,一般都是數千人左右的部族,個別超過萬人的便算是大部落了。

    漢軍先行軍,整整十來萬的大軍,這些小部族在不明情況的情況之下,做出防備對抗的姿態自然是在情理當中。但是,他們也是絕對不敢主動向開來的漢軍大軍發起攻擊的。

    他們派人上來交涉,亦是他們部族想要獲得生存的必要行為。

    這些華雄也可以理解。

    不同的部族人,他們的語言真的有很大的差別,不過,他們同是西方人,語言總有一些共通的地方。

    找來了翻譯人員,磕磕巴巴的,總算可以跟這些部族人交流。

    經過交流之後,這些部族倒也乾脆,馬上就表明了他們的態度,願意向漢軍投降歸順。

    這個情況,讓華雄有點納悶。

    因為,在北方的大草原上,他也同樣收服了不少的小部族,但那些部族,一開始,多少都得要漢軍對他們施加點威脅,帶點強迫性才能讓他們歸順。可是,這些民族部落,怎麼一個個怎麼會那麼的主動乾脆?派人前來交涉,這都不用漢軍方面如何威脅強迫他們,他們就立馬錶達了要投降的意思?

    不過,華雄不管那麼多,既然他們願意投降,自然不會說不答應的。然後一聲令下,馬上就讓漢軍進駐了他們的部族駐地,立馬收繳了這些部族人的武器。

    但是這樣一來,卻發生了一些衝突。應該說反而輪到那些部族人真正的傻眼了。

    原來,這些地區的民族部落,他們其實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存方式。

    如果他們碰到比他們強大的,並且已經完全能夠威脅得到他們整個部族生存的敵人時,他們立馬就會表示願意順服。

    比如說,原來的希臘帝國,又或是羅馬帝國、安息帝國,甚至是他們阿塞拜疆地區的部族之間。如果有某一個帝國或者是勢力能直接威脅得到他們的民族生存的時候,他們都會第一時間投降,表示臣服。而一般情況之下,他們在表達了願意臣服的態度之後,這些帝國卻就不會再多管他們什麼。

    畢竟,這些部族,又或者說是這些地區,似乎太過落後了,這些部族的生存一直來都相當的困難。看上去,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那些帝國又或者勢力去向他們索取太多什麼的。

    所以,只需要他們奉上一定的錢財,以及一定的牛羊女人等等。那些帝國及勢力,就不會多管他們什麼,就會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同樣的,更不會有帝國或是勢力會多花費心機派人來統治他們,甚至是更不會留下一些軍馬來監控他們。

    因為這麼做,完全沒有一點意義。

    所以,在一段很長的時間之內,這些地區的民族部落,都是在名義上依附或者是歸順了某一個帝國或者是勢力。只要那些帝國或勢力的軍馬一離開,他們馬上就能恢復了自由。然後日子該怎麼樣過就怎麼樣過。

    但話說回來,這些民族部落,卻也不是什麼的良善之輩。一直來,他們明面上,名義上是隸屬於某個帝國或者勢力的附屬部族人。但是,如果他們有機會的話,他們就可不會管你是什麼的帝國或是勢力,都會暗中先搶了再說。

    所以,無論是羅馬帝國還是安息帝國,著了這些地方的民族部落的道還真的有不少。

    反正,一些過往這些地區的羅馬帝國或是安息帝國的軍馬,只要是那些民族部落能夠吃得下的,他們一定會出手攻擊,奪取物資。

    而他們也有點狡猾,在幹那些壞事的時候,他們一般都不會公開他們的旗號,都是偷偷的來進行的。有時候,為了奪取些經過他們地區的物資,他們也會聯合起多個民族部落一起出手。

    而他們又與那些匈奴人及哥特人不同,他們一般情況之下,不會胡亂殺人,大多都是為了劫掠物資。

    或者正因為這樣,無論哪一個帝國或者是勢力,他們所損失的,大多都是某一批物資,軍士的傷亡卻不大。所以,這麼久了,兩大帝國方面都沒有對這些地區的民族部落實行大規模的清洗。要不然,這些地區的民族部落,恐怕早就被那些大帝國給徹底滅絕了。

    當然,這個也不是說想要滅絕他們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他們投降,其實也只有在他們沒有辦法的時候才投降歸順的。像這一次,漢軍的大軍說到就到,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來得及如何。如果早讓他們知道有大軍殺到他們的地方,他們就極有可能都逃離這些駐地,跑到一些地方隱藏起來了。

    所以,西方的那些強大帝國以及勢力,想要真正肅清這些地區的民族部落,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除了要派出大軍之外,還得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才有可能滅得了他們。

    可是,相對於那些大帝國來說,他們又豈會為了這些掙紮在生存邊緣上的小民族小部落而大動干戈呢?

    如此數百年來,這些地區都是這樣的狀況,慢慢的就成了一些三不管的地帶。那些大帝國或者是勢力,最多就是每隔一段時間,突然出動軍馬進入這些地區,向那些名義上歸順他們的民族部落索要好處。

    也正因為如此,也造成了這些地區的民族部落形成了一處思維慣性,以為現在突然出現在他們部族地區的漢軍,也同樣會是如此,最多就是需要他們名義上的歸順,然後再向他們納貢一定的好處,然後他們就又是一些自由存在的民族。

    但漢軍的做法,讓他們有點傻了眼,同樣也把一些部族人給逼給了。

    這個,他們的武器都被收繳了,那麼他們豈不是如同等著被宰殺的羔羊?

    不過,也很可惜,在漢軍的大勢之下,他們的抵抗卻顯得有點無力。最終還是極為不情願的,極為不甘心的被漢軍收繳了武器。

    他們的確也算是一些比較有點頭腦的民族,稍為抗拒之後,他們就看清楚了他們的抵抗是徒勞的,弄不好他們的民族就真的會被漢軍給滅了。所以,他們也不得不低頭。

    而讓他們稍為安心的是,或者說是意外的是,這些漢軍,似乎跟那些帝國或勢力的軍馬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這些漢軍在收繳了他們的武器之後,並沒有對他們再有什麼的傷害性行為。

    除了限制了他們的一定的人身自由之外,漢軍一不搶掠他們的錢糧,二不會**他們的妻女,三也沒有向他們提出什麼不利於他們部族的要求。

    事實上,華雄也懶得理會這些民族部落,就算是要理會他們,這些也都是以後的事。現在,他所需要的,就只是瞭解這些地區的情況,收集帝國聯軍方面的情報。考慮自己漢軍的大軍如何迅速到達指定的戰略位置。考慮的是要如何才可以截斷數百萬帝國聯軍的退路的問題。

    而華雄所瞭解到的情況,卻十分不容樂觀。

    因為,後世土耳其地區,地理環境實在是太過複雜了。河流湖泊眾多,平原極少,並且,氣候多變。

    作為先行軍團,想要直插進土耳其中部甚至是到達地中海海岸,還有太遠,足足還有兩千多里。

    還有就是,他們所在阻截帝國聯軍退路的地方,就在土耳其的東南部地區。而那些地區,基本上都是一些山地。

    其實,那些地區,就是後世伊拉克西北山地地區的西面。

    現在,華雄這支漢軍先行軍團的出現,雖然暫時還沒有碰到帝國聯軍方面的軍馬,但是,他覺得恐怕已經驚動了帝國聯軍方面了,如此,可能已經讓帝國聯軍方面有所警覺。

    所以,他就不得不加快開路的速度,得要趕緊前往攻佔一些更有利於阻截帝國聯軍往西退卻的地理位置。還有,就是要傳報給後面的漢軍大軍,讓他們也得要加快行軍速度才行。

    如此,華雄便決定放開手腳加速行軍前進。

    沿途所碰到的一些異族部落,他都懶得再去理會了,只要那些部族人不主動前來挑畔漢軍,他們讓漢軍不必要去理會。

    至於早前所監控起來的那些部族部落,他留下小部份漢軍看守著。

    如此一來,漢軍先行軍團的行軍速度就快了許多。

    漢軍的一路突進,都不知道驚動了多少生活在沿途的部族人。不過,不明狀況的部族,卻沒有一個真正強大的部族,他們也不可能敢對這支漢軍打什麼的壞主意。漢軍不去攻擊他們,他們也不敢輕易的招惹漢軍。

    這個,已經不是他們這些部族民風彪悍不彪悍的問題了。首先,他們雖然在這些地區生活,但是,他們卻沒有什麼的國家的觀念,他們並不會因為看到這些漢軍突然侵入了他們的地盤,或者說是路經他們的地盤而對漢軍產生太過強烈的敵意。地域觀念他們肯定會有,但是,因為他們都已經習慣了向那些強者投降,哪怕是名義上的,這些都不知不覺的讓他們對國家這個觀念淡化。只要這些漢軍不是直接去搶佔了他們的地盤,那麼他們才不會管誰誰在名義上統治著他們呢。

    當然,小部份的一些部族,或者會對漢軍有著一點什麼的歪心思。他們會偷偷的派人盯著這些漢軍,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還是想人咬一口的。因為,漢軍的裝備實在是太好了。不到他們不眼紅。

    如果他們發現有落單的漢軍士兵,又或者是一小隊的漢軍人馬,他們就有可能會出手劫殺。

    甚至,有不少部族,已經開始暗暗聯繫,互相商討著是否會聯手幹一票。

    但是,抱有這樣不軌心思的部族,在接下來的數天之後,就徹底打消了這樣的念頭。

    因為,後面陸續開來的漢軍大軍實在是太多了。多到讓他們心底恐懼。

    途經過他們部族地區的漢軍,就似乎是過不完,一支支衣甲鮮明的人馬,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土癟。也讓他們明白了什麼叫做強大。

    如此強大,又兵力眾多的軍馬,他們還敢招惹,那就真的是腦袋進水了。

    漢軍進攻土耳其地區的消息,終於還是讓帝國聯軍方面獲知了。

    這倒也不是那些部族人向帝國聯軍方面透露了發現漢軍的情報。而是先行軍團碰到了帝國聯軍留守在這些地區的帝國聯軍。

    留守在羅馬帝國與安息帝國交界地區的帝國聯軍其實並不多。

    一共加起來都不過三十萬的人馬。

    現在,帝國聯軍方面,雖然也在擔擾漢軍會從西北方向殺來,但是沒有料到漢軍會來得這麼快。他們都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先穩固底格里斯河及幼發拉底河的防線,抵敵住從安息帝國方面殺來的漢軍才是他們最為重要的任務。

    所以,哪怕是不久前,羅馬帝國又從其帝國本土徵召了百多兩百萬的大軍趕來,但都已經直接趕到了幼發拉底河的西部地區。

    如此,他們所留下的軍馬,其實就是鎮守在以前兩大帝國交界的防線,守住那些山地地區當中的一些主要的交通要道。

    事實上,漢軍已經儘量避過那條防線,不與帝國聯軍接觸那麼快了。

    但是,那些鎮守在交通要道的帝國聯軍,派出了一支數萬的人馬深入土耳其中部地區,為的是去徵召一些地方的民夫前往為他們加固防線。

    漢軍先行軍團就是與這樣的一支帝國聯軍相遇,從而暴露了漢軍的蹤跡。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00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路易斯的覺悟

    漢軍在西部的快速穿插過程當中,真的是可以用神速來形容。

    不僅快,並且,相對來說,還算是比較安全的。

    這樣的情況,如果是放在大漢,甚至是已經被大漢所統治的貴霜帝國境內。如果敵軍想在大漢所統治的地方快速穿插行軍,那真的是不太可能。

    因為,那樣絕對會遭受到地方的軍馬甚至是地方的民眾的不停的襲擊與騷擾。絕對會讓敵軍寸步難行。

    可是,漢軍的大軍進入了屬於羅馬帝國所統治的土耳其地區的時候。漢軍的軍馬可以說根本就沒有遭受到什麼的抵敵。一路通行無阻。甚至,連一些漢軍先行軍團所開劈出來的快速行軍通道,都沒有遭受到地方的民族部落的破壞。

    而有時候,莫說是破壞了,就算是明顯的敵意都沒有感受得到。

    這樣的情況,還真的有點出乎漢軍的意料之外。

    本來以為,那些生活在土耳其地區的民族部落,多少都會對漢軍造成一定的困擾。可沒有想到是這麼樣的情況。

    這些,也的確是漢軍方面對這些地區的民族部落缺乏瞭解的原因。

    這個,前文也提到過,這些地區的民族部落,他們生活在這個征戰之地,常年的戰亂,讓他們生存都極為困難。所以,他們為了自保,早已經喪失了對於領域佔有意識。

    無論是羅馬帝國還是安息帝國,隨便哪一個帝國的軍馬進入了他們的地區,他們都是不可能抵抗得了的。所以,無論是什麼的軍馬,只要是實力比他們更強的,他們都會第一時投降。只有如此,他們才有可能長時間的生存在這些地區。

    但是如此一來,他們對於羅馬帝國也好,安息帝國也好,都缺乏一種歸屬感。在名義上,他們或許是屬於這些帝國的附屬部族,可是在情感上,他們卻沒有半點的歸屬感,甚至,私底下,對於這些有如走馬觀花一般,輪翻統治他們,剝奪他們的帝國,還有著一種壓抑著的敵視仇恨。

    也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無論是哪一個帝國,哪怕可以上名義上統治他們,但是實際上,卻難以獲得這些地區的民族部落為他們所用。

    要不,就是滅了他們,要不,就將他們都俘虜起來,將這些地區的人都變成那些帝國的真正的奴隸。要不然,就只能接受他們如此的狀況。

    但是,無論是哪一個帝國,其實他們都不想讓這個征戰之地的地方成為一個千里無人煙的荒蕪之地。所以,他們就不會當真的將這些地區的所有民族部落都滅了或俘虜去做奴隸。

    還有就是,別看這些民族部落比較弱小,每一個部族的人口都不多。可是,如果當他們哪一個帝國當真的想要滅了他們,想要將他們全都俘虜起來,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旦讓他們知道了那些帝國有滅亡他們之心。那麼他們肯定就不會無動於衷,他們除了會反抗反擊,還會躲藏。

    他們民風彪悍,真要打起來的話,也一樣能給予那些帝國方面的軍隊極大的損傷。土耳其地區實在是太過複雜了,對於各地地形地勢無比熟悉的部族人,他們要躲起來的話,還真的很容易。

    這不,這漢軍的大軍,一開始的確可以利用其突然性,的確可以將一些部族的駐地圍困住,並最終收繳了他們的武器,將他們監控了起來。可是,漢軍的大軍進入了他們的地區的消息傳開了之後,漢軍再想要一舉將那些部族的人駐地給包圍起來,將他們整個部族人都捉起來的話,那就不容易了。

    漢軍這一路行軍,所途經過的地方,都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有一些部族生活的地方。可是,那些部族的營地,在漢軍來到之前,他們早便已經人去樓空,全都躲了起來。

    而漢軍進入他們所生活的地方的目的,暫時來說,絕非是要對付這些地方的民族人,所以,漢軍也不會閒得蛋疼的去找那些躲了起來的部族的麻煩。也就這樣,漢軍與地方的那些部族人,卻出奇的默契,漢軍不攻擊他們,他們就不會理會在他們生活的地區的漢軍。

    當然,這也是漢軍陸續有大漢不停的開來,對哪些躲了起來的民族部落人形成了一種震懾,如此,他們才不敢輕易的冒頭來招惹漢軍的大軍。

    直到碰到了一支帝國聯軍方面的軍馬,漢軍的大軍居然已經深入到土耳其腹部地區的消息情報,才讓帝國聯軍方面知道。

    雙方的軍馬,還打了一場遭遇戰。

    不過,卻沒有什麼可說的。

    一開始,這支約有數萬人馬的帝國聯軍,實際上也就是羅馬帝國方面的西線守軍。

    他們打算進入土耳其腹部地區,威迫一些地方的部族人去為他們修建一些防禦工事。可是,卻發現許多原本生活在一些固定地區的部族居然不見了,都不知道躲到了哪裡去,他們就不得不偏離了原來的線路,繼續搜尋一些部族人。

    就這樣,他們與漢軍的開路先鋒軍不其而遇。

    麴義所率的開路先鋒軍,才兩萬來人,他們帝國軍馬足有四、五萬人。他們以為可以利用他們兵力上的優勢滅了這一支漢軍。

    可不想,麴義的先登死士,雖然並不擅長於打這樣的遭遇戰,但是,要知道他們的軍士,人人都是無比強悍的力士。再加上,作為開路先鋒,實際上,也相當於後世的工兵部隊。這個,要快速佈置一個防禦性的陣地還真的是太過容易了。

    何況,他們每一個人的身上,所攜帶的東西特別多,長短兵器,層出不窮。遠程有弓弩,中近距離有飛斧,近身搏殺有刀槍。

    這雙方一接觸,帝國方面的軍隊就直接損傷慘重,被打得呆了眼。

    而發生戰鬥後不久,華雄便率著一支騎軍殺到,直接衝殺進了敵軍的人群當中,頃刻便殺得敵軍七零八落,大敗而逃。

    經此一戰之後,漢軍出現在土耳其腹部的消息才讓帝國聯軍方面獲知。

    而這樣的一個情報,立馬引起了帝國聯軍方面的巨大恐慌。

    尤其是他們偵察到,這突然出現在土耳其腹部地區的漢軍,有著超過了百萬的大軍,後面還陸續不停的有漢軍的軍馬從畢加索山脈的原始森林當中鑽出來的時候。帝國聯軍方面就知道要壞事了。

    他們本還以為他們所要面對的,就只是底格里斯河東岸的漢軍大軍,沒想,漢軍會突然從北方開來了一支龐大的軍馬。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收到這個消息情報的時候,臉色都白了。他非常清楚事態的嚴重性。

    在這個時候,已經不是他們帝國聯軍是否能夠在安息帝國的帝國一帶抗擊住漢軍的進攻的問題了。而是他們現在集結在這安息帝國帝都一帶的數百萬帝國聯軍快要被漢軍截斷他們的後路的嚴重問題。

    要知道,他們現在的大軍所在的安息帝國帝都一帶,已經是遠離他們的羅馬帝國本土。相隔了大大數千里之遙。

    如今漢軍直接殺進了土耳其地區,這不僅僅是要截斷了他們羅馬帝國的大軍的退路的關係。而是關係到他們帝國聯軍的糧草物資的補給線的問題。漢軍一量控制了土耳其地區,其實也不用控制全境,只需要控制住後世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爾一帶地區,就可以徹底的截斷了他們帝國聯軍的補給線。

    沒有了糧草補給,那麼現在集結在安息帝國帝都一帶的帝國大軍,就不戰自潰。

    這一次,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知道是他們羅馬帝國太過大意了。居然沒有考慮到漢軍還有另外一支的大軍,並且,沒有想到,漢軍居然能夠穿越那些原始森林而來。

    在他們羅馬帝國的北方,更遙遠的地方,有著漢軍的大軍的情報。當初阿邪王卻是有意的忍瞞了羅馬帝國方面。不過,不久前,阿甲王卻提醒了一下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

    可是,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卻沒有真正的重視。但是,現在想起來,他真正重視又如何?因為那遠在北方的漢軍大軍,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哪怕是他重起這個情報,但是他也不知道要如何去防範漢軍為好。因為,漢軍不僅可以像現在這般,穿越了裡海與黑海之間的畢加索山脈的原始森林而來。並且,還可以直接沿著當初阿邪王這些匈奴人的腳步,直接攻擊到他們的羅馬帝國的北部地區。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根本不用進入這土耳其的地區就能殺到他們的羅馬帝國。

    而他們羅馬帝國方面,想要在北方防住,不讓那一點兵力的匈奴人進入他們的羅馬帝國作亂都顯得有點困難。想要敵住兵力更多,戰力更強的漢軍大軍,那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這刻,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卻猛然的明白到了一點。那就是發現,原來他們現在不管是在做著什麼的防禦漢軍進攻的行動,都是顯得極為可笑的,全都是在做著無用功的。自己的帝國方面,無論怎麼樣折騰,但最終都不可能抵擋得住漢軍的進攻。

    支援安息帝國?佈置什麼什麼的防線?所有所有的一切,原來都是他們在瞎忙活。

    只可惜,他醒悟得太晚太遲了。

    他現在,懊悔莫及啊。

    他悔恨得,真的是連想死的心都有了。

    怎麼說呢?這個從當初第一次的帝國盟軍時候開始說起,他們西方帝國方面,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在白忙活。

    不過,直到現在,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才能看得明白。

    當初,那所謂的巴基斯坦防線。哪怕他們現在,依然能夠守住,不讓漢軍從貴霜帝國渡過印度河殺進這安息帝國又能如何?

    他們可以守住巴基斯坦防線,但是又能守得住裡海與安息帝國相接的海岸線?漢軍既然有著龐大的船隊可以從裡海直接殺到了安息帝國的腹部,那麼就證明了他們在巴基斯坦的防線根本就不能起到阻擋漢軍進攻的作用。何況,還有安息帝國東面的漫長海岸線呢?漢軍只要想攻擊安息帝國,那麼就注定安息帝國只有滅亡的下場。

    同理,漢軍要滅他們羅馬帝國呢?人家漢軍可以直接越過這些戰區,直接從北方殺入他們的帝國北部。所以,從一開始,他們羅馬帝國方面就錯了,他們本就不應該派出大軍進入安息帝國,而是要更專注於鎮守住自己的帝國的北方防線。

    不過,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現在想到,自己的羅馬帝國本土,其實就是處於海洋當中的一個半島。既然漢軍擁有龐大的戰船水軍,那麼是否也可以直接從海上攻擊到他們的羅馬帝國呢?

    想到這個,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真的全身冰冷,心裡恐慌得無以復加。

    若非西方帝國方面,已經探索過地中海,已經知道地中海之所以是地中海,是因為四周似乎沒有什麼的水路可以連通那些大海洋,沒有水路可以讓漢軍的戰船直接進入地中海。如此也就是說,漢軍的船隊水軍似乎不太可能直接殺得到他們的羅馬帝國的本土半島。

    考慮到這個,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的心神才稍為定神了一點。

    完全想通了這些情況之後。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知道自己西方帝國聯軍方面,的確是從一開始就缺乏了對這一場與大漢的戰爭的大局觀。他們每一次,都是只侷限於某一個戰場上的戰局。誰都沒有從整個世界的格局來考慮過問題。

    也可以說,他們從一開始,可能就落入了大漢帝國的圈套。

    而所造成的惡果,就是他們整個西方的帝國,可能都會一一被大漢帝國所滅。

    現在,恐怕馬上就要輪到他們的羅馬帝國了。

    而在這個關鍵的時刻。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已經極為清楚,現在,他已經不是考慮如何在安息帝國敵住漢軍的事了。而是要考慮現在要如何才可以讓自己的羅馬帝國的數百萬大軍安然的撤回到自己的羅馬帝國的問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uuuuuuuuuu

LV:9 元老

追蹤
  • 195

    主題

  • 91908

    回文

  • 25

    粉絲

就是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