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三國] 三國小兵之霸途 作者:一級煙槍王(連載中)

 
uuuuuuuuuu 2012-12-27 09:43:1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3126 1724874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01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什麼都失去了意義

    羅馬帝國的軍馬,來得匆忙,大量的後勤補給還沒有送達。現在,大軍的糧草用度,支持不了多久。

    漢軍出現在土耳其地區,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立馬就警惕到事情的嚴重性。

    覺悟了許多事情之後,他知道,在應對大漢帝國的事上,他們從一開始就著了道。因為現在看來,無論他們如何抵抗,如何掙扎,全都是徒勞的。

    現在,什麼的守住底格里斯河流域防線,幼發拉底河防線,以及與安息帝國的防線什麼什麼的,全都是沒用的。漢軍要打過來,有太多太多的辦法,他們根本就守不住的。

    也根本就沒有去死守的意義。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馬上當機立斷,他決定讓全軍不顧一切全軍回師,趕緊撤回羅馬帝國去。

    眼下什麼的勞什子防線,他都顧不上了,原本計畫著一旦情況不對,就打算挾持著安息帝國皇帝沃洛吉斯五世,挾帶著安息帝國的那百來萬大軍一起撤走的。現在他也顧不上了,這個時候,他真的再也顧不了安息帝國方面的死活。

    漢軍已經殺到了土耳其腹部地區了,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認為自己的羅馬帝國大軍,必須要搶在漢軍在徹底控制住那些地區之前,要搶在漢軍截斷了他們羅馬帝國大軍的退路之前,撤軍回到羅馬帝國的北部地區。如果錯過了這個撤軍的時機,那麼接著下來的情況,他就真的不敢想像。

    這可是要爭分奪秒的事,他半點都不敢耽誤。

    為了確保羅馬帝國聯軍的退路不被漢軍控制,他第一時間就是下令羅馬帝國方面的所有騎軍,馬上先行一步。

    作出這些決定的時候,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甚至都沒有與沃洛吉斯五世打招呼,甚至都沒來得及向羅馬帝都方面作報告請示。

    除著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一聲令下,先是羅馬帝國方面的騎軍,接著就是數以百萬計的步軍,最後就是剛剛才從他們帝國徵調而來的一些青壯民夫。

    在這時候,或者下面的軍隊以及一般的民眾,他們都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兒。但是,軍令如山,這軍令一下,他們就算是還不清楚這到底是為了什麼,這前腳剛剛從遙遠的帝國來到馬上就又得要離開,他們不明白,但是,這個時候他們也不需要明白,就只須要按命令行動便可。

    就如此,羅馬帝國方面的大軍,來時匆匆去時也匆匆。就有如大海的潮來潮去一般。

    羅馬帝國方面的情況,直接也讓沃洛吉斯五世等安息帝國方面的軍民全都傻愣。

    這是在幹什麼啊?說來就來,說走就走,這一走,卻也走得那麼的乾脆利落,走得那麼的乾淨。留下一個龐大的爛灘子給他們這算是什麼啊?

    雖說,整個底格里斯河的河防,已經基本完成,也就還只有一些區域的河防還在修建,或是在加固。可是,這羅馬帝國的大軍就如此一撤走,那麼留下這條長長的河防,又將要如何鎮守啊?

    如果帝國聯軍在此,足足數百萬的大軍,兵力充足。他們帝國聯軍方面,人人都有著極大的信心可以據底格里斯河的河防敵住漢軍的攻擊,有信心不讓漢軍殺過河來。

    但現在他們突然撤走了,那麼就憑他們安息帝國方面的這一百來萬的總兵力,似乎根本就沒辦守住這麼長的一道河防線啊。

    沃洛吉斯五世在獲知羅馬帝國的大軍說撤走就撤走之後。他當場無比的憤怒,直接撤碎了王宮中的許多物件,對羅馬帝國方面破口大罵。

    他真的沒有想過,類似於早前的事件又會再次發生。早前帝國盟軍,一起據巴基斯坦防線與漢軍對持。這好好的,羅馬帝國方面一撤軍,就直接導致了他安息帝國方面的所有努力都付之流水。

    現在又是這樣,這好好的,說好的據兩條天然的大河天險來敵住漢軍的進攻,可是,又是這樣,突然撤軍,並且,這大軍撤得,根本就沒有與他這個安息帝國皇帝有商量的地步,說走就走了。

    如此,羅馬帝國方面,當他沃洛吉斯五世是什麼?這還能不能讓人愉快的與漢軍對抗了嗎?

    沃洛吉斯五世在無比憤怒的同時,也急派出親信,趕去尋到了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向其詢問這到底是什麼的會事。

    當親信失魂落魄的回來向沃洛吉斯五世報告之後。沃洛吉斯五世的臉色一下子煞白,整個人都一下子軟癱了下來。

    這些天,沃洛吉斯五世好不容易才恢復了一些精氣神。開始恢復了一些雄心壯志。尤其是他看到自己帝國聯軍方面,集結了五百多萬的大軍時,讓他看到了收復安息帝國失地的希望。

    最起碼的,在這數百萬大軍的保護之下,他的安息帝國帝都安全了,他也可以徹底的從敗亡的陰影當中走出來。尤其是看到曾經的背叛者弗裡阿帕提克萊斯現在如履薄冰,每天都有如驚弓之鳥戰戰兢兢的樣子,他就君懷大暢。

    這些天,他其實也有點刻意的作弄弗裡阿帕提克萊斯,常常有意無意的出現在弗裡阿帕提克萊斯的眼前,然後看著他受驚的樣子。

    這小日子,過得似乎一天比一天痛快了。

    但是,這特麼的,突然又來一次這樣的大撤軍的事故,這讓他幾乎有點承受不起這樣的刺激啊。

    這個,沒有了這數百萬的帝國聯軍,現在就憑他安息帝國方面僅存的這百來萬的軍馬,這叫他如何抵擋得住漢軍的進攻啊?

    這剛剛才修建好的底格里斯河的河防,他現在也沒有那麼多的兵力分兵據守啊。

    這、這叫他怎麼辦?是天要亡安息帝國麼?

    沃洛吉斯五世無論是憤怒,還是驚慌,又或是恐懼。但是他現在都沒有能力再改變得了什麼。

    哪怕是羅馬帝國方面的大軍還留在這裡,也不可能改變得了他安息帝國被滅的命運。

    他現在,甚至都還沒能回過神,都還沒有反應得過來,還沒有想好要留軍守住河防,還是要撤軍回來像早前那樣死守住帝都,甚至,是否要聽從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早前的勸告,乾脆放棄帝都逃亡?

    這些,沃洛吉斯五世都還沒有來得及考慮。而漢軍方面,卻已經向他發起了猛烈的攻擊了。

    在底格里斯河東岸的漢軍,儘管計畫開來的漢軍,還有一部份還沒有趕到。因為不久前,劉易對漢軍向帝國聯軍方面發起攻擊,是在一個月之後的。但是,現在從那時候算起,其實還不到一個月。所以,還有一大部份的真正漢軍還沒有開赴到。

    但是,這卻不影響漢軍發起渡河攻擊戰。

    這些天,在底格里斯河的漢軍,一直都在準備著渡河攻擊的事宜。一些軍馬,都有點等得不太耐煩了。

    一直都盯緊著底格里斯河西岸帝國聯軍情況的斥候。他們第一時間就發現了對岸帝國聯軍的異常,第一時間就發現了對岸留守河防的帝國聯軍,居然如潮水一般的撤退了。

    要知道,原本底格里斯河的河防,守得密不透風,那些軍馬,密密集集。反正,對岸除了來來往往的軍馬,就是那些望不到邊際的軍營。

    可是,這突然間,那些在那些河防關牆上的旗幟不見了,那些留守的軍士也不見了。

    不,不能說不見,而是說,他們撤了,一座座的軍營被拆了下來,匆匆忙忙的走了。

    那一望無際的軍營,在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飛快的減少。

    不到一天的時間,對岸似乎就剩下了一片空空的荒地。

    敵軍的這些情況跡象都在表明,他們是撤軍了。

    而帝國聯軍的撤軍,就是漢軍進攻的訊號。

    因為早有命令下來,漢軍是打算要消滅對岸的帝國聯軍大軍的,豈能讓他們安然的撤了?他們之所以撤軍,肯定就是土耳其方面的漢軍到位了,使得這些帝國聯軍不得不馬上調頭去對付出現在他們身後有可能斷掉他們退路的漢軍。

    所以,這底格里斯河的漢軍,必需得馬上發起渡河之戰。要向撤退的大軍發起追擊。

    關羽、孫策兩位大將軍都還沒有趕到,但是張飛已經率軍趕到了。

    張飛沒有半點猶豫,馬上下令,印度軍團以及南洋軍團,所有的軍馬,都隨漢軍一起,立即發起渡河攻擊。

    這命令一下,早已經準備好了的渡河船隻或是竹木筏等等,都從岸上抬到了河邊。

    百萬大軍一起乘坐這些渡河工具渡河。

    原本被修建得堅固又合理的河防工事,本應該會成為阻擊漢軍渡河的最大障礙。可是,如此漫長的河防工事,因為他們帝國聯軍大軍的撤離,已經使得河防的留守兵力捉襟見肘,河防守備的兵力相當的薄弱。

    安息帝國皇帝方面,原來就僅只有那麼八十來萬的軍馬,後來雖然再徵召了一些青壯成軍,但也只有那麼百來萬的軍馬,就算是加上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殘存的那十來萬的軍馬,也都是百二三萬的軍馬。何況,沃洛吉斯五世為確保自身的安全,確保自己的帝都不混亂,他留著五十萬的精銳大軍在帝都沒有動。

    這樣,整個底格里斯河的河防,就僅只有那麼六、七十萬的軍馬在駐守。

    數百里之長的河防線,才六、七十萬的軍馬在駐守。這點兵力哪裡夠用?

    何況,羅馬帝國方面的大軍,撤得突然,也撤得快。許多河防,安息帝國方面都還沒有來得及分兵鎮守。

    就如此,漢軍的大軍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攻過了底格里斯河,殺到了西岸。

    事實上,漢軍直接從那些根本就沒有軍馬駐守的河防登岸,然後軍馬展開攻擊,就直接殺敗了那些留守河防的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馬。

    所以,這雖然說是渡河戰鬥,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發生多少戰鬥。

    原本可以對漢軍造成一定的麻煩,甚至可以對河面上渡河的漢軍造成一定殺傷的河防工事,也根本就沒能發揮出應出的作用。

    不久前,帝國聯軍轟轟烈烈的對安息帝國帝都城前的漢軍發起了攻襲,把兵力不足的漢軍趕回到了底格里斯河的東岸。

    但這才多久?馬上就又讓漢軍輕輕鬆鬆的又殺了回來。

    留守河防的數十萬的安息帝國方面的軍馬,他們因為沒有及時收到他們皇帝的指示。所以,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要留守死戰還是撤回帝都。在他們猶豫之下,漢軍對他們發起了攻擊,讓他們就算是想要撤回他們的帝都都沒有了機會。

    魏延、顏良、文醜三將,他們都對不久前被他們的帝國聯軍迫退有點耿耿於懷。所以,這一次,他們渡河之後,第一時間率騎軍直插安息帝都城前搦戰。

    城內的安息帝國的軍馬自然不敢出城應戰,但是,卻恰好讓他們截住了想要逃回安息帝國帝都的那些從河防撤回來的敗軍。

    三將率軍對那些敗軍發起了衝殺,斬殺敵軍無數,並且,俘虜了二十多萬的安息帝國方面的敗軍。

    不過,漢軍渡河過來,卻不是馬上要攻取安息帝國帝都,主要的目的,還是要消滅已經往西撤軍的羅馬帝國方面的大軍。

    所以,漢軍並沒有直接攻城,就如早前的那樣,直接留下了約三十萬的漢軍牽制住安息帝國帝都的軍馬。其餘的漢軍,則直接沿著羅馬帝國大軍所撤走的方向追擊。

    追擊帝國聯軍,是讓印度軍團的百多萬的大軍放開手腳的去追擊。然後再讓南洋軍團的尾隨其後。真正的漢軍,在攻渡過河之後,卻沒有第一時間追擊,而是留下來負責押運大軍的後勤補給。

    正在撤走的帝國聯軍大軍,再也沒有什麼工事可讓他們防守。這個追上了就是野戰,在這個時候,還不讓印度軍團及南洋軍團去跟帝國聯軍的互拼消耗更待何時?

    帝國聯軍,還有數百萬之眾,哪怕是漢軍現在可以追殺上去,恐怕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打敗他們消滅他們的。所以,還是先讓印度軍團及南洋軍團的去追擊攻殺過後再說。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01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累死三軍

    「豎子不足為謀!」

    沃洛吉斯五世在自己的安息帝國的軍馬兵敗如山倒,只有極少數的軍馬能夠在漢軍的阻殺之下逃回到了帝都來。

    看到自己的軍馬還只剩下這五、六十萬人馬,並且整個軍心士氣都被打擊得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如此,他才從這一系列的突然變故當中醒過神來。可是,這個時候也已經晚了,整個底格里斯河流域的河防已經全被漢軍攻破,漢軍的大軍,已經再一次殺到了他的帝都城前。

    這個時候,他的心情,還真的有點似在坐過山車,這呼啦一聲就攀上到了,嘩啦一聲就又跌落到了谷底。

    以前,羅馬帝國是如此,這軍馬說撤便撤了,現在又是這樣。羅馬帝國方面,給沃洛吉斯五世的感覺,就有點似是在玩一樣,太過兒戲了。

    這完全是不把他安息帝國的利益放在眼內啊。

    到了現在,他有一種深深被羅馬帝國傷害了的感覺。

    他回想起一切,覺得,如果他的安息帝國方面,沒有跟羅馬帝國有什麼的關係,他甚至認為,自己現在也不至於這樣。整個帝國陷入了混亂,遭到整個帝國的背叛,就只剩下這一座帝都讓他在此苟延殘喘。

    如果這一次,沒有帝國聯軍,沒有這數百萬的大軍前來帝都,那麼他現在肯定是還在死守著帝都,手上還肯定會有近百萬的大軍。他不敢說可憑這百萬大軍就能守得住帝都,就可以獲得最後的勝利。但是,最起碼,他還有百萬大軍,起碼都可以在帝都堅持多一會時間。

    但現在,他的軍馬就只剩下這五、六十萬了。還有更重要的是,他在帝國聯軍趕到,為他將在帝都之前的漢軍趕到了底格里斯河的東岸去之後,他一時高興,將他屯積在帝都之內的錢糧物資調用了一大部份,用於獎勵帝國聯軍,以及用於激勵為他修建河防的數百萬軍民。

    這下好了,帝國聯軍說撤就撤了,他的軍馬也遭受到了如此大的損失,而他所屯積的錢糧,也一下子白白浪費了大半。

    現在,就算漢軍不攻擊他的帝都,都不用一年的時間,他的糧草就宣告用盡,到時候,他也只有死路一條。

    只可惜,現在無論他如何痛罵羅馬帝國方面,也都於事無補了。甚至,他想要將弗裡阿帕提克萊斯抓來洩憤,也居然讓他給跑了。

    沃洛吉斯五世就如此,被活生生的氣得吐血,病倒了。

    他一病倒,整個安息帝國帝都就全亂了套。所有的王廷大臣、權貴等,全都六神無主,一個個都心如死灰。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便各自要打自己的小算盤,各有各的想法了。

    說實在,要不是現在漢軍根本就沒暇理會安息帝國帝都,就只需要大軍一圍,將安息帝國帝都給圍起來。那麼肯定就會有一些安息帝國方面的權貴投降,這個時候,要攻取下安息帝國帝都,可以講是說的那麼一般容易。

    另外,因為早前安息帝國帝都不僅將他們的軍馬派出了一部份,他們城內的帝國民眾,也被驅趕著出城為他們修建底格里斯河的防線。

    而帝國聯軍突然又撤軍,那些還留在底格里斯河防線上修築工事的帝國民眾,根本就來不及逃離。

    當中,也包括了一小部份由羅馬帝國方面調來的一些民眾。

    這些,現在也全都落入了漢軍之手。

    滅了安息帝國方面的三幾十萬軍馬不算多。漢軍所俘獲的帝國聯軍方面的民眾,那才是一個叫多。

    足足有兩三百萬以上。不過,這當中,也包括了許多老老少少,還有一大部份婦人。

    漢軍暫時也不會處理這些帝國民眾,只是將他們看押在一個區域。

    印度軍團的百多萬的大軍,他們以軍團的形式,沿著帝國聯軍退走的方向直追。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這個時候真的非常著急。

    急到已經有點失去了分寸。

    事實上,如果他不是那麼急,沒有條件,創造條件。靈活行事,那麼,這一場跟漢軍的大戰,他們西方帝國方面也未必就不會沒有機會。

    戰爭嘛,就是無所不用其極,極儘可能的打擊對手,消滅敵方。

    他就是想到,他的羅馬帝國的大軍,現在留在安息帝國帝都一帶已經完全沒有了意義。並且,還隨時都有可能被漢軍截斷了他們的退路。讓他們的糧草不繼,不戰自敗。

    所以,他第一時間,就是想著要爭取時間,將自己羅馬帝國的大軍撤回到自己的羅馬帝國本土,想著要如何為自己的羅馬帝國保存著一定的力量。

    其實,他畢竟不是軍事家。所以,他完全沒有想到這一點。那就是戰爭,無論如何,都是人去打的。

    無論想著結果會如何,但是現在不是還沒有到達那個最後的關頭麼?他現在,就是一想到最後的結果有可能會對他的羅馬帝國方面如何,所以他就慌了神。

    可以說,戰爭,只要一天敵人的刀鋒沒有攻擊到自己的身上,沒有殺死自己,那麼就存在著變數。

    要知道,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現在的手上,可是手握數百萬大軍的軍權啊。加上安息帝國的軍馬,還有一些小帝國小勢力的軍馬,可是有了超過了五百萬大軍的兵力。

    這麼多的軍馬,他居然就是一想到後路被斷,軍糧不繼,就這麼匆匆忙忙的撤軍。一點章法都沒有。

    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假如說,現在是漢軍處於他們的位置。肯定就不會如他這樣,就這麼什麼都不管不顧就撤走了。

    事實上,對於他們帝國聯軍來說,形勢的確不容樂觀。可是這又如何?漢軍有大軍出現在土耳其地區,有可能截斷他們與羅馬帝國本土的聯繫,可能會斷掉他們的糧草補給線。

    但這一切,都是可能。

    如果是漢軍,這個時候,完全可以先調動一定的軍馬,或者說可以調動一百萬的軍馬。趕往安息帝國與土耳其地區的山地佈防,只要守住一些主要的交通要道,出現在土耳其地區的漢軍大軍,也未必可以輕易的攻取那些關隘。

    只要派出的軍馬,可以敵住出現在土耳其地區的漢軍,不讓漢軍從西北方向殺來。那麼他們就等於是處於一個安全的位置上。因為底格里斯河的防線已經修築得差不多了,底格里斯河東岸的漢軍,未必就可以輕易殺過來。

    如此之後,這場戰爭,就可以從容考慮,將要如何開展。

    其實就算是沒有了辦法,他就乾脆展開大軍,跟漢軍決一死戰又如何?這樣就算是最後戰敗,也雖敗尤榮,也起碼可以跟漢軍互耗一定的兵力。

    但是,也不用如此啊。

    就像眼下,漢軍讓印度軍團的百多萬的大軍追擊。如果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有一點的戰爭目光,有一定的膽略膽魄。

    他完全可以下令,讓他的大軍突然殺一個回馬槍,以三、四百萬的大軍,攻擊百多萬的印度軍團的軍馬。這是妥妥的給他們送人頭的啊。

    所以說,不用說那什麼的,可以詐作突然撤軍,待漢軍渡河過來,才渡河一半的時候,他們再殺的這樣的有點藝術性的戰術戰略了。

    現下帝國聯軍方面,只要他們能夠有一定的膽氣,敢得全軍殺回頭,也足可以讓他們取得一場空前的大勝。

    不敢說他們可以徹底消滅印度軍團,但是絕對可以打得印度軍團大敗。

    而印度軍團一旦大敗,就肯定會影響到已經渡過底格里斯河來的漢軍。說不準,在帝國聯軍的乘勝回擊的攻勢之下,已經渡過河來的漢軍人馬,都又不得不撤回底格里斯河的東岸去。

    而很明顯,如果帝國聯軍方面,他們敢得打這樣的一場仗,那麼整個戰爭的大局就有可能因此而發生改變。

    試想,漢軍的印度軍團大敗,損失了大量的軍馬。而在乘勢攻擊的過程當中,亦有可能對漢軍造成一定的損傷。

    而遭受到了損傷的漢軍方面,兵力大減。這個時候,帝國聯軍再大膽一些,對根本就沒有佈防的底格里斯河東岸發起攻擊。

    他們數百萬大軍殺過底格里斯河。這就是一個妥妥的要收復安息帝國的節奏啊。

    漢軍就算是再強,這個時候也會頭痛吧?

    其實,最為主要的,就是他們殺過了底格里斯河之後,馬上就派出如匈奴騎兵的那樣的騎軍,到處去攻襲那些分散到各地的小部份的漢軍。這樣,就肯定迫使得漢軍不得不收縮兵力。甚至會退卻。

    假如說,能讓那些匈奴騎兵一樣的靈活機動的軍馬,直接長途奔襲貴霜帝國,趁現在漢軍的大軍都在安息帝國境內的時機,他們只要有一支騎軍突進了印度地區,就肯定會迫得漢軍回軍。

    只要漢軍一從安息帝國撤走,那麼整個世界格局就又不同了。也會有了更多的時間及空間讓他們對大漢做出更多的針對性的防禦動作。

    可惜,這個世界沒有假設。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他根本就沒有想到要如何去改變這一場戰爭。他只是想著,要如何才能將自己的帝國大軍帶回羅馬帝國。

    為此,他在收到了漢軍突然渡河,已經突破了底格里斯河的防線,漢軍大軍再向他們追擊的時候。

    他並不是下令讓大軍全軍回頭痛擊追擊他們的漢軍。而是下令,讓一員羅馬帝國方面的大將,率一支人馬阻擊漢軍。而他率餘下的大軍,加速西撤。

    想想,原本,漢軍方面,其實都打算跟他們帝國聯軍方面來一場真正的大決戰,雙方的軍馬,就各出動數百萬,然在就在這個米索不達米亞平原打一場驚天動地的世界之戰,一戰定天下。

    可是,因為漢軍的行動,讓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失去了分寸。

    他首先放棄了沃洛吉斯五世,也就等同了放棄了百來萬的大軍。現在,他又下令一員帝國大將率一支軍馬阻擊追擊他們的漢軍。這其實也等於是放棄了大大數十萬的軍馬。

    原本超過了五百萬的帝國聯軍大軍,就如此,就只剩下他所率的三百來萬的人馬。

    可要知道,現在已經挺進到了土耳其腹部地區的漢軍。全都是真正的精銳漢軍,並且,兵力達到了兩百萬的軍馬。

    以漢軍的戰鬥,又是兩百萬的大軍。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現在所率的這三百萬的帝國軍馬,會是那兩百萬漢軍大軍的對手嗎?

    現在,這支漢軍在前方截擊他們,他們又有那樣的能力,可以突破這兩百萬漢軍的阻擊嗎?

    莫說漢軍會在他們的退路上阻擊他們了。就算是讓他們先逃,他們又能逃得過那兩百從北方殺來的漢軍嗎?

    要知道,漢軍的西路遠征軍,全軍都是騎兵啊。

    什麼叫做一將無用累死三軍?這就是了。

    羅馬帝國的鼠首兩端,不僅害死了他們自己,還害死了安息帝國。

    他們機關算盡,小算盤打得叮噹響。可是,一切都是徒勞的。

    虧他們以前,還想著藉機要滅了安息帝國呢。

    事實上,如果是羅馬帝國皇帝親征,可能都不至於如此。

    但很可惜,羅馬帝國皇帝太過信任這個王弟了。

    還是那句話,對付像大漢帝國這樣強大的帝國。一味的防守想著自保是不可能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捨得一身剮,把皇帝拉下馬。

    你來打我,可以避其鋒,繞過去攻擊其大後方。如此,互相傷害,才有可能逼得大漢方面跟他們談判停戰。

    這個,其實也覺得有點適合於後現代時期。

    咱華夏,多次被別國挑畔,可是咱們也總是防防防……

    什麼時候,那什麼的棒子國,那什麼的小日島國,哪怕是當世列國的大洋對岸的強國。

    他們敢打,咱們就敢幹。

    佈置那什麼的系統?咱就擺出讓你什麼系統都防不了的更多的導彈,對準你,放你一炮又如何?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啊。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01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注定的失敗

    縱觀世界歷史,包括華夏。

    都不知道歷經過幾度興衰成敗,多次朝代更迭。

    而每一次的王朝更迭,都必然會有一場殘酷的你死我活的戰爭。

    而這個時候,勝敗的關鍵,一個要看實力,二個要看策略。

    但是,這些雖然是關鍵,可是,卻並非是決定最後勝負的主要因素。

    最主要的因素,還是他們各自的人。他們有決心,有勇氣,有勇有謀,如此方有可能獲取最後的勝利。

    好比安息帝國,其帝國沒有實力嗎?肯定有,並且還不差。

    可是,當他們面對看上去更強大的大漢帝國的時候,他們就害怕了。他們從一開始就失去了要跟大漢帝國拚死一戰的勇氣。因此,他們就沒有這樣的一個決心,決心要為了捍衛自己的帝國而不惜一切。

    所以說,為何要說有勇有謀?先說勇再說謀?因為,沒有勇者之心,哪怕就算是有一定的謀略,也都是徒然的。

    只要有了勇氣,有了捨棄生命的決心,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此才有可能將他們的所謀的計略實現出來。

    何況,沒有勇氣的謀略,也根本不算是真正的上佳策略。總會在某一些環節,讓他們不能按計畫進行下去的。

    真正的勇者,哪怕是無謀,哪怕最後也是失敗,但是卻也能給予敵人極大的打擊,起碼可以給自己的後人留下一種精神傳承。但是,怯弱的人,他們失敗了,就等於是消失了。

    但真正的勇者,自然就會有如得自天成一般,總會有靈光一現,總會有在困境當中發現了轉機的時候。

    總的來說,戰爭,尤其是這古時代的戰爭,是要靠人一刀一槍去打出來的。在殘酷的淘汰戰爭當中,最後活著的,倖存下來的,肯定就是那些有勇有謀的勇者。

    只有勇者,才能更善於總結經驗,才能獲得生機。

    相對而言,華夏與西方卻又有著許多分別的。

    或者說,他們西方的戰爭可能要比華夏的戰爭更殘忍。

    因為,華夏的戰爭,來來去去,大多時候都是自己華夏的民族在爭鬥。哪怕偶爾遭受到異族的攻戰,甚至在歷史上,也有過華夏國土盡失,整個華夏都處於異族統治的時候。可是,華夏精神文明的傳承,始終都沒有被滅絕,早晚也能再掘起來。而那些統治華夏的異族,最終也都在強大的華夏文明當中被同化。最後消亡的,反而是他們。

    而他們的西方就不同了。哪怕他們的帝國,他們的種族部落曾經很強大興盛。可是一旦失敗,他們不僅僅是失去他們所生活的領土,而是會連他們的人種都被滅亡。

    他們的文化,種族,各種文明,等等,都會一起消亡。

    這個,就是因為他們缺乏一個真正的勇氣的原因,他們的精神,沒能如漢人的精神這般,勇敢頑強。

    也正是這樣,在後世,所謂的四大文明古國。而真正還能一直傳承下來的文明,尤其是種族血統的傳承,就只剩下華夏。另外的三個所謂的文明古國,都已經被掩埋在歷史的長河當中。

    或者,那些古代的文明古國,他們的血統傳承並沒有真正的消亡,至今或許還有他們的族人存在。可是,他們始終都未能真正的掘起。

    當然,在後世近代,西方人整體來說,也算是發展了起來。從某一些方面來說,他們的確已經超越了華夏,而華夏,則成了追趕者。

    可是,這些其實都是華夏的一些特定的原因所造成的。雖然怪不得別人,但是,卻也不是說是他們西方人要比華夏更好更強。因為實際上,西方人之所以掘起,他們所依靠的,卻非他們自己的文明,而是剽竊了華夏的文明,再通過他們自己的強化再創造而發展起來的。

    所以說,後世的西方,他們的文化文明,其實都與華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沒有華夏,就根本就不會有西方的掘起。

    也正因為後世西方的興盛,是因為華夏的原因。所以,在這一世,劉易有著極為強大的信念,以及信心、決心,能夠通過大漢的努力,可以做到統治整個世界。

    而也因為在後世,西方世界獲得了漢人的發明之後,發展興盛起來,反而要對華夏進行了侵略,迫害華夏。對華夏根本就沒有半點感恩之心,完全就是他們骨子裡的那種野蠻信念在支配著他們西方人的行為,那就是弱肉強食。他們強,就得欺侮弱小的,不管華夏是否傳送了讓他們西方掘起的基本因素。

    反正一句話,西方如果沒有火藥,那麼就任由他們如何折騰,也根本不可能獲得真正的興盛。沒有指南針,他們連方向都不懂分辯,更別說航海了。

    可以說,西方人就等於是白眼狼,明明是得到了華夏的好處,明明是因為華夏他們才有後世的繁榮。可是他們卻不懂得感恩,反而要欺侮侵略華夏,甚至,還打算要滅亡華夏。

    一直到劉易意外回到了這個三國古時代的時候。西方人依然還是那樣的態度,依然還是看不起華人,還時不時弄出一些事故來坑害華夏,反華。

    這一切,其實就是直接反映出,西方人骨子裡的那種野蠻特質。還有就是,他們為何要仇華反華想著滅華?那是因為他們對華夏感到深深的恐懼,是他們潛意識當中,對漢人的恐懼。

    因為漢人勇敢頑強,因為漢人更具智慧更能吃苦更勤勞,因為漢人更善於發明創造。

    因為他們明白,如果任由華夏發展下去,華夏肯定會從全方位上全面超越他們。

    到某一個時候,華夏將會強大到讓他們自卑自懼。

    在後世,華夏在落後中掘起,還遠沒能真正超越他們的時候,西方人都還處於一種興盛狀態之下的時候,他們都那麼戒備潛恐漢人。

    而如今,大漢的強大,可以說就能直接摧毀他們那不多的勇氣和決心。從一開始,就讓他們處處受制。

    如此,其實從一開始,大漢決心要征服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他們西方人的命運。

    華夏曆史上,劉易認為,其實漢人最少會有三五個機會可稱雄世界。

    一個,自然就是秦漢時期。強秦與強漢,都有實力打到西方。尤其是大漢時期,開劈了絲綢之路之時。只不過,礙於當時的國情,或者說是眼界目光,或可以說那時候的大漢,根本就看不上西方,看不上那些夷蠻之地。也沒有想像過那些夷蠻會有一天能對華夏造成那麼大的傷害。也因為漢人的本質並不具備應有的侵略性,所以,就白白錯過了稱雄世界的時機,反而陷於內戰內耗。

    其後便是盛唐時期、大明時期。

    另外,如大元、大清時期,其實都是有機會的。

    總的來說,那些時期,西方世界實在是太過落後了。當時華夏的掌權者,他們都滿足於華夏的現況。對華夏現狀滿意,又豈會看得上那些夷蠻之地?豈會戒備那些落後的野蠻人?

    這些其實都是在犯錯。

    所以,劉易現在,決不能再犯這些錯誤。

    現在的大漢,實在是太過強大了,劉易從後世帶來的一些更先進的東西,都沒有用上。

    這一路西征,真正對大漢的考驗基本上就沒有多少。

    其實,如果沒有劉易的一系列的舉措,在早期沒有早早就灌輸一種征服世界的理念及信唸給下面的謀臣大將。沒有向大漢的百姓宣揚西征的種種意義及好處。

    那麼恐怕大漢的文武以及百姓,都不會支持劉易遠征世界。

    因為遠離故土,遠征那些夷蠻於大漢有何好處?能讓大漢獲得什麼?

    還有,就是漢人並不具有略侵性,如果不激發他們的這種特性,那麼他們恐怕誰都不想遠離故土。誰都不想離開他們生活得自由自在又富裕的家鄉。

    想想,如果沒有更多的好處,誰會想到別的地方去打仗?離鄉別井,離開自己的妻兒父母,孤獨遠征。

    特別戀家的漢人,恐怕真的沒有多少人願意離開他們那舒適的小窩。

    所以,劉易早早就針對這樣的一些情況,對漢人宣傳,讓漢人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並且,不停的給漢人百姓帶來一些不同的衝擊。讓大漢百姓徹底巔覆以往的生活,讓他們知道了如何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富裕與幸福。

    其實一句話,就是讓大漢百姓,多了更多的生活上的追求。

    這一點,其實跟後世時期,某一段時期當中的情況是差不多的。

    那就是後世,在改革開放時期。

    在這之前,華夏百姓的生活很質樸。整個華夏,還處於一種未開發的狀態當中。當時的百姓,家家戶戶都是為了搞生產,為了養活一家大小,除此之外,基本上就沒有太多的追求,又或者說,那個時期,也難以追求太多。

    但是慢慢的,就改變了。

    比如說,原來沒有電的地方,慢慢就通了電,而通電,就是一般百姓的追求,因為有了電就等於是有了光,能讓百姓在生活上獲得更多方便。

    再後來,就慢慢的有了電視,讓不知娛樂為何物的百姓有了娛樂。再有了許許多多的生活用品。

    有了這些,那麼就又得要改善生活環境,又得要增添交通工具等等。

    這些東西,一件件一樣樣的出現,不停的衝擊著百姓的生活,同時,也等於是讓百姓有了更多的追求。

    而追求這些,就得要去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劉易在大漢,其實就是有點借用了後世這個時期的一些手段。慢慢的,不停的弄出一些後世的新的東西,尤其是於百姓的生活有著很大幫助,可以讓百姓更方便的東西出來,不停的衝擊著大漢百姓,讓他們不停的有著更多的追求。

    可以想像,如果以後,劉易想辦法弄出了電來之後,慢慢的將後世才有的一些科技弄出來之後,這將會給予這個世界帶來多大的衝擊?

    只要徹底的巔覆百姓的生活觀念及態度,才會督促他們更努力,更勤奮的去追求,去創造。

    嗯,扯這些,其實是說,因為現在的大漢,要比他們西方世界更有勇氣和決心,更具策略性。所以,這個勝利就基本上已經注定是大漢的。

    或許,這戰爭其間,他們也的確有著一定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改變這一場戰爭的結果的,但是,卻因為他們根本就缺乏勇氣和策略。所以,就算是有機會,他們也沒能夠把握得住。

    撤走的羅馬帝國方面的大軍,如果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不下令撤軍,並且又能下定決心,採取更適當的戰術,那麼他們起碼不會敗亡得那麼快。

    而他卻一錯再錯。

    在發現漢軍的大軍追擊的時候,他留下數十萬的軍馬想要阻擊漢軍,然後讓他的大部軍馬能夠有更充足的時候撤離。這本就是一個低級至極的錯誤命令。

    因為他們的帝國聯軍,到了現在的地步,已經整體上失去了應有的戰意士氣。哪怕他們也一樣有著數百萬的大軍。但是,也正因為他們有著數百萬的大軍,反而導致了他們敗得更快更慘。

    這個是一個很直觀的問題。

    他們帝國聯軍方面,根本上就沒有哪一支軍馬,具備有如不久前的那三萬真正的漢軍那樣,敢於以極少的兵力阻擊他們的大漢的衝鋒,並且還敢於突圍,衝殺進他們的大軍衝殺。

    他們沒有這樣的精悍,也沒有那樣的勇者氣概。

    所以,在明知道在他們大軍的後面追擊著的漢軍,有著大大百多萬的大軍的時候,並且,極有可能在後面還繼續有大軍追擊上來的情況之下。

    那點被命令留下來阻擊漢軍大軍追擊的數十萬人馬,他們還能有多少敢戰之士?

    何況,他們的帝國大軍在撤離,大大數百萬的大軍,為何就偏偏要選中他們留下來阻擊漢軍的追擊?

    對於他們這些帝國聯軍來說,他們也沒有那麼偉大的情懷,可以犧牲自己來保護別人。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留下來的數十萬帝國聯軍,在一看到追擊的漢軍大軍時,根本就不敢應戰,便一哄而散,紛紛各自逃命。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01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截殺之策

    印度軍團的人馬,他們的戰意士氣也已經完全被漢軍給調動了起來。

    在這個時候,哪怕他們原來就都是一些綿羊,但是在這個時候,他們也依然露出了他們的獠牙。

    如果說印度軍團的人馬,他們原本只是相對於是大漢的奴隸兵,那麼在這個時刻,他們卻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思想靈魂。

    而這一切,卻都是大漢給予的。

    他們原來活得沒有尊嚴,沒有自由。對他們原來的帝國,沒有歸屬感,更加不會有榮譽感。那怕原本是他們的部族,卻也沒有給予他們所能產生對他們部族的熱愛感。

    可現在的大漢卻不同了。

    所有大漢給予他們的都不說,比如那些什麼的讓他們能吃飽穿暖等等的都不說。就單說他們歸順了大漢之後,成了大漢印度軍團的一員之後,跟著大漢,能打勝仗這一點,就足以調動起他們的戰意士氣。

    不管一支軍隊,無論他們原來是多麼的有思想,有理想,可是,一直都是在打敗仗的話,那麼到最後,他們都會喪失所有的信念,他們會開始懷疑他們的人生。

    但現在,尤其是在看到漢軍作戰的勇敢精猛之後,再想想他們原來也是屬於其中的一員,漢軍打了勝仗,他們也一樣深有榮焉。那麼,現在論到他們上場了,這個時候,只要是男人,似乎都想要有所表現了。

    所以,印度軍團的軍馬,追擊得很急,可以說人人如狼似虎的不停向前。

    當發現帝國聯軍方面留下來阻擊他們的軍馬的時候,印度軍團的軍馬,更加上有如餓狼看到了食物,哇哇的蜂擁而上。

    百多萬的印度軍團有大軍,這個時候,就有點似不久前的帝國聯軍,他們整個數以百萬計的大軍團,一起發起衝鋒的時候,那種漫山遍野,鋪天蓋地的大軍浪潮,絕對是震懾人心。尤其是大軍大聲喊殺著衝鋒的時刻,這種聲勢,絕對是威懾無窮。

    而被強行命令留下來阻擊漢軍追擊的那數十萬的帝國聯軍,他們在這個時候,也感受到了當初他們向安息帝國帝都前的漢軍大營衝鋒時帶給當時在漢軍大營內的印度軍團軍馬的那種讓人心底都顫抖的那種觀感。

    當時,印度軍團的軍馬,有著一座軍營的情況之下,亦不敢有與那樣的大軍交戰的念頭,第一時間,就是想到要撤退。如今,輪到了帝國聯軍方面的軍馬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們又豈有那樣的膽量面對如此龐大的大軍的衝殺?

    所以,當漢軍印度軍團出現,並向他們直接發起了衝殺的時候。留下來的數十萬帝國聯軍的軍馬,他們馬上就被嚇得魂飛魄散,當場就全軍敗逃。

    帝國聯軍方面,沒有如漢軍這樣的精悍的軍馬,亦沒有漢軍這樣敢於以極少的兵力衝擊他們大軍的氣概。所以,這一逃,就是大潰逃,完全就沒有人馬敢於留下來牽制阻擊印度軍團的大軍。

    就如此,印度軍團的大軍,一路長驅直入,勢如破竹,基本就沒有遇到怎麼樣的抵抗,就直接沖垮了留下來的帝國聯軍。

    一路殺得這數十萬的帝國聯軍丟盔棄甲,伏屍遍野。

    大大百多萬的印度軍團大軍,追擊這潰敗的數十萬帝國聯軍方面的大軍,這個戰場鋪開很大。尤其是帝國聯軍方面的那些軍馬,他們一敗逃,就逃進了兩河平原之間的那一片山嶺當中,讓戰場分散,整整方圓數百里的區域,都有印度軍團的軍馬在追擊那些散逃的帝國聯軍。

    印度軍團的大軍,一直只顧著追殺這些潰敗的軍馬,追擊了一整天,直到天色黑透下來。

    如此一來,反而讓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率著他的軍馬,拉開了一點與追擊他們的漢軍的距離。

    從這一點上來說,他留下數十萬的軍馬斷後,多少都算是達到了他的目的。拖延了漢軍的追擊速度,這多少都為他的大軍爭取到了不少的時間。

    這也相當於是棄車保帥了。

    如此,三天之後,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總算率著他餘下的三百來萬的大軍,撤到了後世伊拉克西北部地區的山區當中。

    這一路西撤,原本從他們羅馬帝國徵調來的許多民夫,居然也能緊緊的跟著他們的軍馬的步伐,也撤回來了百來萬的青壯民夫。

    但是,還有許多的民夫是沒能跟著他們的軍馬撤走的。

    其實也正是有著不少羅馬帝國方面的民夫,也為他們拖延了一點漢軍追擊的速度。

    因為,印度軍團的人馬,他們不僅要追殺著那潰敗的數十萬帝國聯軍,沿途看到那麼多的青壯民夫,他們也都會將他們給抓捕起來。

    對於這個行為,卻也是他們的統將,以及漢軍將領方面的要求。因為大漢方面,是不可能再讓那些羅馬帝國方面的青壯再回到他們的帝國去了。抓捕起來,可以充作勞役。

    而經過三天的急速撤逃,整支羅馬帝國方面的大軍,都成了一支疲憊之師。再加上,他們心底的驚懼,人人有如驚弓之鳥,哪怕一起的有著那麼多的軍馬,可是,卻依然沒能帶給他們半點安全感。

    這樣的一支軍馬,基本上已經沒有了太多的戰鬥力。

    其實,到了現在的這個地步。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如果還能鎮定點,多點策略的話。那麼他也並非不是沒有機會。

    因為,安息帝國西部與土耳其交界的地區,是一個險要的山地地帶。這些地區,山脈延展很開闊,非常適合他們留在這些地區作戰。

    其實,哪怕是後世時期,伊拉克被某強盜國家滅了之後,剩餘的伊國組織,依然還能留在其國西北部的地區跟強敵周旋。如果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懂的話,以他現在所擁有的三百來萬的大軍,其實足可以在這一帶地區立穩腳。起碼,都可以抵敵得住漢軍,讓漢軍於這一帶地區的兩個方向的漢軍大軍難以匯合。

    當然,如此多的大軍,想要在這些山地地區當中獲得補給,卻也有點麻煩,這些都得要看他們有沒有辦法了。

    但是,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此際根本就沒有了半點要留下阻擊漢軍的意思。完全不顧自軍的疲勞,直接命令大軍穿過這一片山地地區,進入土耳其地區,打算要搶在漢軍在完全控制土耳其之前,將大軍帶回羅馬帝國去。

    不過,倒是斯圖帕奇,這個原本就是羅馬帝國方面派駐在這些地區坐鎮的羅馬帝國大將,他不知道是出於什麼的原因,主動向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提出,要留下來阻擊漢軍的追擊。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自然是求之不得,在這個時候,帝國方面的軍將,亦都是人人自危,個個都想著如何盡快的率軍返回羅馬帝國,尤其是聽了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在撤軍回來的路上,對這個世界的大局的分析。他們亦都認為,他們現在最主要的,就是趕緊返回羅馬帝國。如果留下來,肯定會讓漢軍大軍包了一個餃子,到時候所有的人馬都得要被留在這裡,埋骨異鄉。

    就如此,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就迫不及待的,不顧軍馬的疲勞,馬上就命大軍穿過山地地區,進入土耳其境內。

    高原山地、沙漠、湖泊、沖積平原。

    後世伊拉克與土耳其地區,地形地勢實在是太過複雜了。

    在這個時候,從北面殺來的漢軍,大軍其實還沒有全數趕到。

    事實上,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的果斷撤軍,其實也並非是一無是處的。

    起碼,他的果斷,也的確讓從北方殺來的漢軍一時沒能從容佈置。

    再加上,兩個方向夾攻的漢軍,相隔實在是太遠了,互相難以互通消息。雙方的漢軍,其實都只是憑著敵軍的變化而猜測對方的情況。

    就好比,底格里斯河流域東面的漢軍,他們之所以發起渡河攻擊之戰。是因為看到了帝國聯軍撤軍了,所以,這方面的漢軍將領便猜測從北面殺來的漢軍已經殺到土耳其地區,已經震驚了敵軍,所以,敵軍才會如此迫切的撤軍。

    但是,當中的實際情況,兩方面的漢軍是互相不知道的。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從北方殺來的漢軍,現在雖然已經長驅直入,殺到了土耳其的腹部地區。可是,卻還沒能對後世伊拉克及土耳其交界的這些山地進行有效的控制。

    畢竟,這戰線實在是太長了。漢軍現在也不可能馬上就分兵前往攻擊這些地區的一些帝國聯軍方面的防線或是駐軍地點。

    儘管已經攻下了一小部份,但是還是有許多的地區,漢軍的兵鋒還沒能到達。也就是說,還有空間讓帝國聯軍從安息帝國境內逃出來,逃到土耳其地區。

    這樣一來,漢軍原來的計畫,打算是將帝國聯軍大軍聚遷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地區的戰略目的是不可能達成了。事實上,漢軍方面也沒有想到羅馬帝國方面的大軍,會如此的機警,一看到情況不對,馬上就撤軍。

    這個,讓漢軍方面,以為帝國聯軍會留在安息帝國大戰一場的猜測落空。

    不過,這其實並不影響漢軍的作戰。更不能改變得了羅馬帝國方面的大軍敗亡的結果。

    事實上,在先行軍團華雄將他所到之處的地理地勢太過複雜,並不利於漢軍分別攻取那些高原山地地區的時候,趙雲便與一眾大將就分別率著一部份的漢軍直接急行軍趕了過來。

    北部開來的兩百來萬的漢軍大軍,還有小半滯留在後面,還沒能馬上趕過來。

    進入了土其耳地區的漢軍,其實也就是百來萬的人馬。這個還得要加上先行軍團的人馬。

    趙雲與眾將一合計,決定暫時不要去管那些山地地區了。他令先行軍團,全力開動,一直開劈一條可以橫穿整個土耳其地區的快速行軍通道,一直由北到南,直到土耳其南部的海岸。

    然後,讓漢軍沿著這一條快速行軍通道,密切的關注著另一方面的漢軍情況,尤其是關注著帝國聯軍大軍的情況。

    如果帝國聯軍,他們還留在安息帝國,打算與漢軍大戰一場的話,那麼他所統率的漢軍,就可以轉而打通一條通道,穿過安息帝國西部地區的高原山地,進入安息帝國帝都的側後方,與東路的漢軍合擊帝國聯軍大軍。

    如若帝國聯軍已經獲知了漢軍要截斷他們的退路,要撤軍逃走的話,那麼就肯定得要撤回到土耳其地區來。

    趙雲與漢軍眾將就賭帝國聯軍他們不會在高原山地留守,肯定會迫切的想要跳出漢軍的大勢包圍圈。

    如此,待他們撤回到土耳其地區來之後,漢軍的軍馬,再直接向帝國聯軍發起攻擊。

    要知道,北面開來的漢軍,全都是騎軍,不適宜在那些高原山地,不適宜在那些複雜的地形環境當中作戰,尤其是大軍團作戰的情況之下。

    那麼,還不如等帝國聯軍方面的大軍撤回到了那些地勢開闊的地方,漢軍再對他們發起攻戰。

    有了漢軍的快速行軍通道,無論帝國聯軍從高原山地哪一個位置退回來,漢軍的軍馬,都可以快速殺至。

    為了能更好的監視著帝國聯軍的大軍,趙雲同樣的讓已經到了土耳其地區的漢軍,以每十萬騎軍為一個軍團,分佈在沿著漢軍行軍通道這條中軸線上,緊緊的盯著高原山地的方向,一旦發現了敵軍的大軍,各支軍團就可以如狼群一般,快速撲向敵軍大軍。

    而直接面對敵軍大軍的漢軍騎兵軍團,可以作為牽制部隊,咬住敵軍的大軍,為隨後趕來的漢軍大軍指明方向。

    如此的辦法,正好可以讓漢軍的騎兵完全的發揮出騎兵的優勢來。

    另一方面,漢軍的補給,在黃敘的努力之下,也分別送了過來。

    如此,更讓漢軍大軍放心。

    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帝國聯軍居然不戰而退,使得這場戰爭不會再持久僵持下去了。所以,有沒有補給送過來,其實都不會影響漢軍的作戰。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02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雙方斥候之爭

    說起來,這次大漢的西征應該算是華夏曆史上顯得最為順利又或者說是似最為輕鬆的一次長途征戰。

    這一路打過來,所有的戰鬥,似乎都沒有太大的困難。看上來,似乎是要說是一場戰爭,還不如說是漢軍的一次長途式的拉練。

    最少,這個表面上看來,似乎還真的是這樣。

    但嚴格來說,其實不然,漢軍西征,看似輕易,但其實卻是所有的漢軍將士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血汗之後,才有如今的良好形勢。

    另外,在這西征的漢軍背後,有著一個強大的大漢帝國的支撐,所以,才會讓漢軍的西征看起來是那麼的輕鬆。

    好比現在,西路遠征軍,他們負責截殺帝國聯軍西逃的大軍,看上去似乎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執行起來,卻要這些漢軍的將士付出更多的汗水。

    並且,他們也並非就全都是沒有一定的危險。如果一不小心,或者是太過大意,那麼就有可能導致漢軍損失慘重。

    說到底,戰爭都是人去打的。

    漢軍就算是再強悍,但是只要被敵軍的士兵攻擊在身上,也一樣會受傷,一樣會犧牲。

    所以,這就要求所有的漢軍將士,都得要繃緊著神經,時刻都準備著。

    畢竟,敵人也不是真的站在那兒任由屠戮的,他們在絕境之下,也必然會迸發出一股讓人難以想像的潛力,能發揮出遠超他們平時的戰鬥力。

    沒有人會束手待斃。

    尤其是帝國聯軍方面,他們的統帥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已經非常明確,已經醒悟到他現在情勢的緊迫性、嚴重性。

    因此,哪怕他並非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但是,卻不代表他身邊沒有人,卻不代表他不會採取一些相當有效的戰略戰術。

    或者,能夠從全局上來考慮,為著長遠的戰略眼光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並不具備。

    可是,卻也不代表著他對於眼前的情況沒有一點辦法。

    他的帝國大軍,暫時已經全都撤到了安息帝國西部的山地地區。暫時來說,他們是很安全的,追擊他們的漢軍,一時還沒能追擊過來。並且,他們的大將軍斯圖帕奇主動的率軍留下來,留在這些山地區帶阻擊漢軍的追擊。

    對於早前所留下來的那支數十萬的帝國聯軍,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其實也並不抱太大的希望。可是,斯圖帕奇能夠主動請求留下來跟漢軍周旋,那麼他倒相信斯圖帕奇能夠為帝國的大軍的撤軍爭奪到更多的時間。

    如此,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所需要考慮的,其實就只剩下如何才可以帶著這兩三百萬的軍馬以及一大部份的帝國青壯安全的返回到羅馬帝國本土。

    而放在他眼前的問題,就是要如何突破已經殺到了土耳其地區,極有可能已經在他們的帝國大路的退路上等著他們的漢軍大軍。

    而有一點,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很清楚,這一次面對極有可能在他們的退路上漢軍大軍。其實這個戰爭的主動權暫時還在他的手上。

    因為,暫時來說,他的軍馬探子,還沒有發現漢軍殺進了安息帝國西部的這一帶高原山地來。也就是講,一天他們沒有離開現下所在的高原山地地區,他們都是安全的。

    與漢軍的戰鬥,就極有可能是他們離開了高原山地之後的事。那麼,何時離開這一帶高原山地地區,卻是由他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說了算。

    所以,他現在,還掌握著一定的戰爭主動權。

    但是,他卻不敢留在高原山地當中太久了。他始終都認為,現在他們得要兵貴神速。一定要搶在漢軍對他們進行全面的攔截之前,趕緊有多快就撤多快,絕對不能讓漢軍反應過來。

    還有就是,他始終都認為,自己現在還有近三百萬的大軍。哪怕他們現在已經成了疲軍,並且帝國的軍士戰意士氣都幾等於無。可是,這畢竟都是近三百萬的大軍。他相信,就算這三百萬的大軍之前,有漢軍的阻擊,可應該也阻擋不住他這三百萬大軍的如潮攻擊。

    哪怕在更強悍的漢軍面前,他的軍馬可能會損失較大,可對於現在的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來說,他的軍馬哪怕是再折損百萬大軍,但是如果能夠有兩百萬的人馬能撤回到羅馬帝國當中去,那麼這也是值得的。

    起碼,這相比起羅馬羅國的數百萬大軍被漢軍消滅在安息帝國帝都一帶的結果要好得多了。

    只要還有兩百萬的帝國大軍能撤回到羅馬帝國。那麼羅馬帝國方面就能憑著他們這撤回來的兩百來萬的大軍,多少都能為羅馬帝國保存下一點元氣,以後再面對漢軍如何,那些他暫時卻不想去考慮。因為,到時候也不是他能考慮得了的,那是他的那個皇帝哥哥所要考慮的事。

    當然,他也不想推卸責任,這一次,如果能夠率著這些帝國的大軍返回羅馬帝國的話,他自會向帝國王廷請罪。畢竟,因為他一直都在前線,居然沒能看得出漢軍的真正戰略意圖,導致羅馬帝國方面,一直都在做著一些無用功,白白的消耗了羅馬帝國的國力。

    而為了將現在的軍馬安全的帶回羅馬帝國。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真正的放下身段,向軍中的那些真正的精通於戰爭謀略的人請教。

    如此,才有了帝國大軍不在高原山地略為休整,以疲憊之師的狀況,馬上就從高原山地開出,大軍浩浩蕩蕩的往羅馬帝國方向撤退。

    當然,大軍撤退自然不會如此簡單。

    在他們大軍的前方,除了派出了大量的斥候探子之外,還有著他們整個帝國大軍的數十萬精銳的騎軍。

    他們,全靠這數十萬精銳的騎軍為他們的大軍開路,衝擊有可能在他們前方阻截他們的漢軍。

    帝國聯軍大軍的急進,的確也是出乎漢軍方面的意料之外。

    事實上,莫說是他們的大軍如此急進了。其實在土耳其方面的漢軍,暫時都還沒有掌握到帝國聯軍方面的真實情況。

    可是,這又如何?因為漢軍無論帝國聯軍方面如何,全軍上下,其實也早就做足了跟帝國聯軍大戰的準備。

    沿著漢軍先行軍團所開劈的幾乎橫穿了整個土耳其地區的快速很軍通道。

    當軍除了將軍馬分別組成了一支支十萬人馬的軍團之外,還分別派出了大量的偵察兵。時刻的關注著高原山地方向的情況。

    而那一支支的十萬人馬的漢軍軍團,他們分佈在漢軍快速通道各處,無論哪裡發現了敵軍的大軍,他們都可以快速的殺至。

    最先發現雙方並且發生了交戰的,自然就是敵我雙方的斥候探子。

    在廣闊的高原山地之外,是一帶高低起伏,地勢也相當複雜的地形。當中,有許多河流以及湖泊。

    通過了這一帶地區,才慢慢的進入一片相對較為平整的草原地帶。草原地帶之外,便是一大片廣闊的沙漠地區,而造地中海的一帶是沙漠,靠黑海一邊的,卻是一些丘陵山地。

    雙方斥候相遇,是在那些河流湖泊眾多的複雜地帶。

    帝國聯軍方面,他們為了能讓其大軍安全的返回羅馬帝國。他們自然不會那麼輕易的讓漢軍方面發現他們大軍的行蹤。

    他們所派出去的大量斥候探子,也不是全都是往一條路線上派出去的。而是將他們分散得很開。

    可以說,從東往西,長達數百里的高原山地的西面。帝國聯軍方面,都派出了許多的探子向前搜索。

    如此,除了可以讓他們發現現在漢軍的情況之外,也是為了掩護他們自己的大軍,起到迷惑漢軍的作用,讓漢軍一時難以掌握到他們大軍的行軍路線。

    所以,漢軍方面,在面對那些搜索前來的敵軍的斥候探子的時候,他們卻不能輕易的避讓。因為他們還要偵察清楚,在這些敵軍的探子的後方,是否會有著敵軍的大軍。只要偵察清楚了,才有可能給自己的漢軍發出準備的消息情況。如此也可以讓那些時刻準備著攻襲敵軍的各支漢軍軍團有一個清晰的攻擊目標。

    要知道,每一支漢軍軍團,他們雖然都處於漢軍快速行軍通道附近,做好隨時攻擊敵軍的準備。可是,每一支漢軍的軍團,互相相隔的距離是比較遠的。一般都會有四、五十里以上。

    所以,在當發現敵軍的大軍時候,可能當時就只會有一支十萬騎軍的漢軍軍團在阻擊著敵軍,而其餘的漢軍,則要從數十里甚至是百里之外的急趕過來,參與對敵軍大軍的戰鬥。

    這個時候,帝國聯軍方面往漫長廣闊的高原山地之外的區搜索前進。他們其實也是有意的高調行事,有意的引出有可能早在前面的漢軍的。

    而漢軍方面,斥侯探子哪怕是派出了不少,但是,也不足以對那麼廣闊的區域進行完全的偵察或是監控的。

    所以,雙方的斥候探子,其實都是處於一種動態當中。

    就這樣,其實對於雙方而言,雙方似乎都沒有什麼的秘密可言。

    其本上,雙方的斥候探子互相一發現,那麼就馬上會發生戰鬥。

    雙方的斥候探子,其實都是雙方最為機靈精銳的士兵。並且,相對而言,膽氣都是比較大的。

    別看帝國聯軍方面,其大軍整體上來說,基本上都已經沒有什麼的戰意士氣。可是,這卻不代表這些斥侯探子。

    而也有時候,相比起大軍團的作戰而言,這些斥候探子之間的戰鬥,可能會更加的精彩,當然,也更加的殘酷與凶險。

    在這個時候,就看誰的準備更加的充足,平時是否真正的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將每一項戰場上的戰鬥及求生技巧都已經學到了家。

    好比,這一支漢軍的斥候兵。

    他們派出了一個擅長攀登的士兵,攀上了這一帶丘陵地帶的高處,利用望遠鏡觀察到了遠處有了敵人的蹤影。

    通過旗語,通知道了下面的斥候兵。

    不過,地勢實在是太過複雜了,那些怪石丘陵,就似是一個龐大的迷宮一般。哪怕遠遠的可以看到了敵人,但是他們卻不太可能對敵人進行埋伏。因為敵人未必一定會經過他們所埋伏的地方。

    然而,哪怕是這樣,漢軍斥候有人在高處用望遠鏡可以發現在遠處的敵人。但是卻也難看得清楚敵方到底有多少的人馬。甚至,受到地形地勢所阻,有些地方根本就看不到。

    沒有辦法,漢軍必須要迎上去交戰。

    當然,或者也可以嘗試著引誘敵方的人馬。但是,一般情況之下,那些敵方的斥候也相當的機警,不會輕易的上當。

    這一支漢軍斥候隊,他們最終與敵方的斥候隊在一個狹窄的山道形的穀道相遇。

    雙方一見面,便是弓箭亂飛,都是直奔著對方的臉面而去的。

    可見雙方的箭術都相當的精湛。

    而讓漢軍一開始有點吃虧的是,雙方對沖的時候,帝國聯軍方面的斥候的衝擊力很強,他們的攻擊,其實就等於是他們帝國重騎兵的衝鋒攻擊方式。只不過他們沒有穿戴著重甲而已。

    戰馬衝鋒的力量,外加上他們長兵器的重量,在狹窄的丘陵之間的通道當中,更能顯出威力。

    往往,一個照面,漢軍的斥候兵基本上都會被帝國聯軍的斥候兵擊落馬下。

    但是,漢軍方面的斥候兵,戰場適應力極強。並且殺敵手段更多,所以,一般情況之下,最後漢軍斥候兵都會佔據上風,擊殺對方的斥候。

    這方面,就的確是要看雙方戰士的戰場求生能力了。

    比如被敵方的斥候利用強力的衝刺擊落馬下的漢軍斥候兵,除非是被他們直接刺死。要不然,就算他們落馬,馬上就可以馬上反殺對方。

    因為他們還有弩箭。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漢軍斥候都不敵對方的衝擊。

    因為機靈的漢軍斥候兵,從對方的衝刺當中就能感受到對方的強力。自問自身力道不及對方的,則故意引得敵兵施展出這一擊,他卻靈敏的避開,在戰馬交錯而過時,便給予對方致命一擊。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02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騎軍合擊

    說到底,還是誰的準備更為充分的關係。

    漢軍的軍士,在面對著敵人的士兵的時候,他們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對敵我雙方的一個實力的評估。然後做到心中有數,儘可能的揚長避短,在保護自我的同時,如何對敵人給予致命一擊。

    這個,其實已經是漢軍從整體的戰略上,以及到下面的軍士的個體作戰上,都一直推行著這樣的一個方針。

    好比這些跟帝國聯軍方面的斥候偵察兵的交戰當中,就可以充分的體現出來。

    從發現敵方的時候開始,就能體現出來。

    假如說,自己方面的斥候隊伍,只是小股人馬,只是一小隊,甚至就只有那麼十人左右的時候。而敵方的斥候偵察兵,卻足足有數十人之多的時候。漢軍的斥候兵,就得要考慮避讓。

    沒錯,漢軍雖然強悍,屢戰屢勝。可是,無論何時,都得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己方的士兵,可能就只有這麼十來人,而敵方數十人的情況之下。漢軍的士兵就算是不懼,的確也敢於跟敵方一戰。但是,如沒有一定的必要的情況之下,卻硬要跟敵方一戰,那就真的只是匹夫的行為,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行為。

    因為以十人強行跟敵方的數十人死戰,除非他們當中有武將在一起,可以完全憑漢軍武將碾壓敵方的這數十人馬。要不然,這樣的戰鬥,漢軍士兵必有死傷,就算最終可以打敗或者是滅了對方的數十人。漢軍的士兵也只是慘勝,得不償失。

    所以,一般情況之下,在明知道與敵人的交戰當中,敵人兵力明顯要強於己方,又沒有必要的情況之下。漢軍也會避讓避戰。

    這個情況,是正常的。

    另外,雙方兵力差不多的情況之下,在真正的戰鬥其間。這個就是看軍士各人的戰鬥力,以及互相的配合了。

    在士兵各自的戰鬥當中。他們也得要對自身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認識。首先要懂得,自己的長處在哪裡。

    漢軍,從整體上看來,的確是很強,冠絕於世。

    可是,並不是說,每一個漢軍的士兵,都是那麼的悍勇,那麼的強橫,並非全都是能夠以一敵十的精勇之士。

    其實,漢軍當中,也一樣會有膽小怯弱的士兵。

    反正,在漢軍當中,雖然每一個士兵,都會經過嚴格的訓練,每一個士兵,他們都能夠掌握到漢軍要求他們所要掌握的各種戰鬥技巧。

    可是,就算是一樣的訓練,一樣的要求,最終訓練出來的漢軍將士,也並非全都是那麼的悍勇。

    這個情況,也一點都不奇怪。要不然,漢軍當中,就不會有一般的士兵及精銳士兵,以及武將可言了。

    同的樣士兵當中,可能會有一些是天生神力,一開始就比一般的士兵力量更大。而有一些士兵,在戰鬥其間,無比靈活……等等,不一而足。

    這樣,在軍士個體的戰鬥當中,當他們與眼前的敵人交戰的時候,他們個人自身,就得要看情況而決定要如何才能擊殺自己面前的敵人。

    畢竟,漢軍士兵要擊殺他們所面對的敵人的方法手段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在臨戰的時候,就得要懂得臨機應變。

    敵軍策馬衝殺,很明顯,這樣的衝刺力量極強,如果不是同樣以力量見長的士兵,還要正面跟敵兵硬碰,那還真的是腦袋進水了。

    所以,一般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除非是那些同樣是以力量見長的士兵,他們才會強行的將敵兵擊殺,因為碰硬碰,便是他們之所長。這樣,相對而言,亦是他們最快擊殺敵兵的手段。

    而另外的,他們就可以各展所長了。用弓弩直接射殺,又或者是靈活的避讓過敵兵的衝刺,讓敵兵刺在空處,然後再把握住機會,給予對方致命一擊。

    所以,以雙方的斥候兵的交戰當中,便會看得出,漢軍的斥候兵,可能是同樣的一支小隊當中,但是各個士兵的殺敵手段花樣百出,總能出乎敵兵的意料之外。

    如此,也的確讓與漢軍斥候兵交戰的敵兵感到很憋屈。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並不比漢軍的斥候兵弱,可是,總是死得那麼的冤屈。

    有時候,他們其實也極為不服氣,認為不是敵人太過強大,而是漢軍太過狡猾了。

    殊不知,在戰爭當中,運用策略手段,懂得用腦子殺敵,以最輕鬆最有效的辦法,殺死敵人才是正道。

    何況,事實上,更多的敵兵,他們其實就是死在跟漢軍的正面交戰之時。

    所以,這個也不能說漢軍不敢與他們正面交戰了。

    因為漢軍比他們在戰前所付出的汗水,出做出的準備更多。所以,他們敗得也是有道理的。

    何況,戰爭其實是從來都沒有公平可言的。

    世上基本上不會有兵力對等的公平,更不會有武器裝備上的對等公平。哪怕前面的都一樣,但是在士兵的個體上,也不會有同樣戰力的士兵來公平一戰。

    要不,就是兵力上處於弱勢,要不就是武器裝備不如人,要不,就是個人不及對方強悍。

    所以,只要是戰爭,就沒有任何的公平可言。

    雙方的斥候兵的戰鬥,可以說是幾等於是雙方出動了一個大軍團來戰鬥。因為他們的戰場遍佈了整個後世土耳其及伊拉克交界的一帶廣闊的區域。

    所以,儘管幾乎都是小股的人馬在交鋒,可是,從整體上來看,似乎到處都有戰鬥。

    當然了,其實更多的戰鬥,並非是雙方一相逢就馬上分出勝負來的。更多的戰鬥,卻是在你追我趕,互相不停的在追逐。

    說到底,其實作為斥候兵,帝國聯軍方面的也一樣極為狡黠。他們也一樣懂得審時度勢。

    在明看著漢軍的士兵要比他們多的時候,他們還會迎面殺上去麼?他們肯定就會調轉馬頭而逃。如此,漢軍肯定會追殺。而在追殺的過程當中,可能在那些地形複雜的地方,又會突然殺出一支敵方的斥候兵來。這樣,很明顯,又對敵方有利了。這個時候,漢軍的斥候兵見機不妙,肯定也會調轉馬頭就逃。

    反正,你來我往,看上去互相都有死傷,都似在拉鋸的樣子,追追趕趕。

    在這其間,漢軍的軍團是不會隨便出動的。不可能在發現了一點敵軍的斥候兵就出動攻擊。他們暫時也只會按兵不動,直到偵察到了敵軍的大軍所在,如此他們才會揮軍攻殺過去。

    雙方斥候兵的戰鬥,雖然牽涉到的區域範圍很廣,但是卻於整個戰場大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在互相的交戰當中,無論誰勝誰負,戰果如何,都不會影響到整個戰局。

    因為帝國聯軍的大兵團的行動,始終都是掩藏不了他們的行蹤的。

    事實上,當他們的數十萬騎軍從高原山地殺出來的時候,便已經讓漢軍的斥候發現了。

    發現了敵軍的大軍蹤影,那麼那些帝國聯軍的斥候,就等於是失去了迷惑漢軍的作用。

    漢軍方面,都可以完全不用理會他們了。

    帝國聯軍的數十萬騎軍,直接突破了漢軍的快速行軍線路,穿行了過去。

    漢軍的快速行軍通道,並非是對帝國聯軍的防線,所以,被他們輕易突破是正常的。

    何況,帝國聯軍的數十萬騎軍,來得很快,又是挑在漢軍沒有軍馬駐紮的地段突破過去的。

    但是,這並不是說他們突破了過去就能夠安然的離開。

    因為漢軍方面,在察覺到了敵軍的大軍所在的時候,馬上就有快馬通知離敵軍突破路段附近的漢軍軍團通報。隨即,漢軍軍團的騎軍,馬上就會奔襲過來。

    一開始,只是一支漢軍的騎軍軍團殺到,追上了敵軍的開路騎軍。

    漢軍的一支軍團,就只有那麼十萬人馬,理論上,是不可能是敵軍那數十萬騎軍之敵的。

    可是,漢軍採用了遊騎的作戰方式,就遠遠的吊在敵軍的騎軍後面。一有機會,馬上就對他們發起了攻擊。

    羅馬帝國方面的騎軍,當中包括了一部份本是匈奴人的騎軍,阿甲王也在其中。對於阿甲王來說,漢軍的這種攻襲方式,他很熟悉。因為他們匈奴人,以前就是利用騎兵的速度優勢,以及他們的騎射特長,對所要攻擊的敵人如此攻擊的。

    可現在,漢軍用他們匈奴人的遊騎方式來攻擊他們,卻讓他們一時無可奈何。

    阿甲王提議,採用同樣的辦法,將緊緊追在他們的騎軍後面的漢軍騎軍擊退。要不然,他們的軍馬肯定難以逃走,因為漢軍這樣的攻擊,根本就不會給他們喘氣的機會。早晚都會讓他們成為一支更加疲勞之師,如此下去,他們莫說要為後面的大軍開路了,就算是他們的這數十萬騎兵,都未必可以逃得了。

    但是,阿甲王現在就只還有數萬的匈奴騎兵,這點兵力,不可能是追在他們騎軍後面的漢軍騎兵的敵手的。必須得要從帝國聯軍當中的騎抽調出一定的人馬,隨他們的匈奴騎兵一起行動,回頭阻擊漢軍的騎軍追擊。嗯,不能只是阻擊,而是要擊退追在他們身後的漢軍騎兵。要不然,還在後面的帝國聯軍的步兵大軍,可能就會遭受到漢軍騎兵的攻擊。

    在這個時候,帝國聯軍方面也沒有辦法。他們不可能不管還在後面的兩百多萬的帝國聯軍啊。

    如此,便依了阿甲王的建議,抽調了十萬騎兵,加上匈奴騎兵,那麼就有了十多萬人馬。

    由一員羅馬帝國方面的大將,和阿甲王一起,率著十多萬的騎軍回頭跟追擊他們的漢軍交戰。

    可惜,漢軍的騎兵軍團,完全就是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就是不給機會帝國聯軍方面真正的撕殺機會。

    但是,這樣的打法,也只是暫時的。因為,不到半天的時間,便有了另外的一支漢軍騎失軍團趕到。

    兩支漢軍騎兵軍團,分別由張遼與張合所統率。兩大軍團合兵一起,便有了二十來萬的軍馬。

    留下來意圖擊敗追擊他們的漢軍騎兵的阿甲王,頓時意識到不妙,馬上就停止了跟漢軍騎軍的糾纏,想要趕緊追上自己的騎兵大軍,合兵在一起。

    但是,這個時候卻已經遲了。

    帝國聯軍的騎兵大軍,他們所突破的路段,附近兩三百里的區域當中,並非就只有這兩支漢軍的騎軍。

    事實上,他們所突破的漢軍快速通道的路段,已經是離地中海不到兩百里的距離了。剛好,華雄的騎兵軍團,以及趙雲令其急速行軍趕來的另外一支漢軍軍團已經跟他匯合。本是打算控制靠近地中海一帶的區域的。

    現在,帝國聯軍的軍團,卻等於是從這兩支漢軍的騎兵的後圍突破了過去。

    在接到了快馬的通報之後。華雄與率著這一支騎軍軍團趕來的徐榮所部的軍馬。一共二十萬的大軍。馬上從前方繞過去,正面截住了帝國聯軍方面的騎兵大軍。

    帝國方面的這支騎兵大軍,總兵力約是五十萬人馬左右,阿甲王率著十多萬的人馬留在後面之後,他們就只有那麼三十五萬騎兵左右了。

    而以漢軍二十萬的兵力,對著敵軍的三十多萬的兵力。漢軍還真的沒有懼怕過。

    華雄與徐榮,直接率軍從正面對敵軍的騎兵發起了攻擊。

    雙方的騎兵大軍,在一帶數十里開闊的半沙漠半丘陵的地帶進行了混戰。

    帝國聯軍方面的騎軍,始終都不是漢軍的正面衝殺之敵,很快就被不停衝鋒穿插的漢軍騎兵將他們的人馬分割了開來。讓他們形不成大軍衝鋒之勢。

    如此,莫說帝國方面的騎兵大軍想要繼續向前突破,為後面的步兵大軍打開一條撤往羅馬帝國北部地區的通道了。他們已經是自身都難保。

    當阿甲王率著那十多萬的騎軍想要追上帝國聯軍的騎兵大軍匯合的時候,帝國聯軍的騎兵大軍,已經被漢軍給擊敗了。

    如此一來,卻就等於是他們的騎兵,已經被漢軍的四十多萬的騎兵給包圍在一片方圓百多里的區域之內了。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02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陷入絕境

    帝國聯軍方面的騎軍,對上漢軍的騎軍簡直就是一個悲劇。

    哪怕是以精通遊騎騎射作戰的匈奴騎兵,也同樣是如此。

    漢軍的騎兵,利用他們匈奴人所擅長的遊騎攻襲手段,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打得他們完全沒有了脾氣。

    漢軍的騎兵,就是利用弓前比他們精良的特點,遠遠的對他們進行著放風箏式的攻襲。而一擊得手,馬上就會後撤,拉開與他們帝國聯軍騎兵的距離。

    在這個時候,帝國聯軍方面的騎兵,就很糾結的。如果他們立馬組織起反擊,對漢軍的騎兵發起反衝鋒,那麼漢軍的騎兵就直接撥馬就走。

    如此,他們還追不追?追的話,除了未必可以追得上之外,就是他們追上去也未必可以討得便宜,因為,這也極有可能是漢軍騎兵的誘敵之計。現實上,他們也的確追擊過,而往往,待他們的騎軍隊形拉長了,又或者是受到了地勢所限時顯得隊形有所雜亂的時候,被他們追擊著的漢軍騎兵就突然對他們發起一個反衝鋒,凌厲的攻擊,讓他們難以抵敵,讓他們傷亡慘重。而待他們調集了更多的兵力殺來之時,漢軍馬上又會擺脫戰鬥,撥馬而逃。

    另外,他們帝國聯軍的目的,是為了衝開一條路,接應後面的帝國聯軍的兩百多萬的步兵大軍。並非是為了攻擊對他們進行襲擾的漢軍騎兵。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漢軍殺到了土耳其地區的軍馬,已經達到了百多萬人馬。這些,他們帝國聯軍方面,也已經偵察到了。現在的這些漢軍騎兵的襲擾,恐怕就是為了拖延他們的軍馬,一旦讓漢軍的大軍殺到了,到時候他們就是想逃也逃不了。

    所以,面對漢軍騎兵的攻襲,帝國聯軍的騎軍,完全陷於一種被動的局面,走或戰都兩難。

    事實上,還有一點狀況,那就是他們的戰馬的問題。他們畢竟也是經過了長途的行軍,人乏馬疲。若論短距離,他們或者還可以追擊一下漢軍的騎兵,但是想要長途追擊下去的話,那也是不太可能了。

    這裡,也提一下那些匈奴人。現在的漢軍騎軍的戰馬,其實就是基本都是以前匈奴人的那種又矮又醜的戰馬。當然,這也不儘是,但是,也幾乎都是用那種匈奴馬配種出來的戰馬。

    這種戰馬,短程奔襲的爆發力,的確不及西方的大馬,可是,長途行軍作戰,耐力驚人。一天不敢說日行千里,但是,保持一定的速度,奔襲四、五百里基本上都不會有什麼的問題,起碼在臨戰之時,還能保持著應有的戰鬥力。

    但是很可惜,現在漢軍所面對的那些匈奴人,也就是北匈奴人。他們在西遷的這些年間,到了這西方,獲得了西方人的那種看上去更為高大神駿的馬匹,所以,他們基本上都已經拋棄了他們從華夏大西北帶去的匈奴馬。現在他們所騎乘的戰馬,其實已經跟他們原來的匈奴馬沒有什麼的關係了,全都是西方人的馬匹。

    匈奴人不知道他們居然放棄了自己最為引以為傲的東西。他們不知道,他們所擅長的騎射之術,跟他們的那種能吃苦耐勞的戰馬才是絕配。只有那樣的戰馬,才可以像他們的本人一樣,去到哪裡便能哪裡生存。

    哪怕是喂養方面,也要比那些看上去高大又高貴的戰馬容易喂養得多,絕不會挑食。

    不過,現在說這些已經沒有用,因為匈奴人已經拋棄了。所以,他們現在就得要承受他們的戰馬腳力不行的事實。

    而隨著漢軍騎兵大軍的到來,帝國聯軍方面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漢軍的騎軍,粗暴直接,一趕到馬上就對他們發起了攻擊。當然,事實上漢軍本來就沒有停止過對他們的攻擊,只是襲擾的形式更多一點罷了。可漢軍的大軍到了後,便是直接的硬推過去。與漢軍相接的敵軍騎軍,根本就抵敵不住。

    兩軍交戰,一旦失了勢,那麼就兵敗如山倒。

    帝國聯軍的騎軍,在這個時候,他們更加不能再考慮他們的什麼使命了,見路便逃,也不管是什麼的方向。

    反正,他們的前路被漢軍所截,他們又沒有那樣的戰力可以沖垮漢軍,後方又有漫山遍野的漢軍騎軍的攻擊。所以,他們也就只能滿世界的亂竄,見到有路就奪路而逃。

    經過兩三天的追逐之戰,數十萬的帝國聯軍騎軍,已經完全潰散,軍不成軍。而戰場的範圍,亦已經擴散到了方圓數百里的區域。

    其中,阿甲王所率的數萬匈奴騎軍,被張遼率軍緊緊的咬著,一路追擊了數百里。他們逃到了土耳其的西北方向,也就是黑海海南岸的地區,便逃無可逃了。

    主要的關鍵,還是他們的戰馬,真的跑不動了。結果,被漢軍騎軍追上,掩殺過去。

    數萬匈奴騎兵,除了極少數的逃了之外,絕大部份都被斬殺在黑海岸邊。包括那崩達了那麼久的阿甲王。

    他被張遼親手斬殺。

    至此,北匈奴人,當初逃進了安息帝國的這一部份族人軍馬,就全都被滅了。

    至於極個別的逃走的匈奴人,他們再也掀不起什麼的風浪。其實,到了現在,漢軍的強勢,也已經震驚了地方的那些異族部落。他們現在人人自危,根本就不敢對漢軍有什麼不利的行為。而當中的許多土耳其地區的部族人,他們本來就不歸心於羅馬帝國又或是安息帝國。其中,大多都對匈奴人也有一定的耳聞,也對匈奴人有著一點的仇懼感。在這個時候,那些逃走的匈奴人,恐怕都很難逃得出那些地方的異族部族人的攻殺。

    或許,當中不少的土耳其地區的異族人,他們會抓捕匈奴人來向漢軍邀功也說不準。起碼,只要看得懂時勢的部族人,他們都會趨利避害,都會懂得適應時勢向漢軍投靠。

    其餘的帝國聯軍騎兵,在漢軍騎軍的攻擊之下,他們逃往各處,被漢軍分割,追擊,攻殺。

    方圓數百里的地區,被殺得屍橫處處,血染荒野。

    而與此同時,帝國方面的步兵大軍。

    他們在其先行的騎兵大軍遭受到了漢軍的攻擊的時候,他們亦同樣遭受到了漢軍的攻擊。

    也幾乎是同樣的戰略戰術,打得他們空有兩百多萬的大軍,讓他們寸步難行。

    幸好,他們的兩百多萬的大軍是一起行動的,漢軍的軍馬相比起他們的兵力來說,的確是有點不足。所以,才沒有衝擊得他們大軍潰敗。

    但是,就算是被漢軍這樣不停的攻襲,也讓帝國聯軍損失損重。這數天的時間,他們都沒能趕得上為他們開路的先行騎兵大軍。

    一直到他們的騎兵大軍潰敗,相當於已經全軍覆滅了。他們才驚恐的發現,他們現在哪怕是有著兩百多萬的大軍在一起,可是,似乎也只有是死路一條了。

    他們的大軍,在行軍的過程當中,只要一流露出一點破綻,馬上就會遭受到漢軍的攻襲。弄得他們每行軍一段路,都戰戰兢兢的。

    為了免遭漢軍的騎軍攻襲,他們必須要保持著一個陣形,慢慢穩步前進。

    可就算是這樣,他們依然會遭受到漢軍騎兵的攻襲,要不停的忍受傷亡的代價。

    整個情況,有時候也會覺得很詭異。

    因為,看上去,漢軍的軍馬,似乎在為他們帝國聯軍在保駕護航的樣子。

    他們的帝國聯軍在前行,漢軍的軍馬,也在旁跟著,遠遠的盯著他們。如果沒有對他們發起進攻的話,看上去還真的似是漢軍在護送著他們一般。

    並且,有時候雙方的軍馬,相隔得很近,就只有數百步的距離。

    這個,也正是讓帝國聯軍感到無比的驚恐的原因之一。

    哪怕是漢軍跟他們同步向前,也是只有漢軍攻擊得到他們,而他們卻拿漢軍沒有一點辦法。

    漢軍一邊在他們的行軍隊伍旁對他們發起攻擊,就只是用騎射,都讓他們感到無比的頭痛。

    他們想要反擊,可他們幾乎都是步軍啊,怎麼去攻擊隨時可以跟他們拉開距離的騎兵?

    他們的軍中,自然也還留下一小部份的騎兵。可是,他們也不敢將那些騎兵派出來驅趕追擊漢軍騎兵啊。因為他們先行的那數十萬的精銳騎兵都已經被漢軍滅了。他們現在的這點騎兵還敢離開大陣追擊漢軍騎兵麼?

    現在,他們的騎兵,也就只能留在他們的大軍當中,為他們壓壓陣,這樣才不至於漢軍的騎軍太過囂張,沒敢直接衝殺進他們的大軍團當中。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及一眾帝國聯軍的大將,也感到了情況不妙。

    以他們現在的情況,他們並沒有信心可以帶著這兩百多萬的大軍撤往羅馬帝國北部地區。

    事實上,他們也很清楚,他們的先行騎軍的覆滅,這就等於是讓他們的這兩百多萬大軍陷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他們現在,就等於是被野狼盯上的獵物,隨時都有可能被野狼撲上來咬死。

    哪怕他們現在還有著那麼多的軍馬。可是,也禁不住被野狼群一口一口的咬掉。

    最最為關鍵的,就是他們的大軍不能放開了急進。事實上他們也急不來。在他們的前方,那些殺敗了他們騎軍的漢軍騎兵,已經在他們的去路上等著了。

    他們的軍馬雖眾,卻也不可能正面擊敗得了那些漢軍的騎軍。

    唯一讓他們感到定神一點的是,主動要求留下來的斯圖帕奇將軍,留在安息帝國西部的高原山地地區,居然阻擊住了從安息帝國方面殺來的漢軍大軍。

    如此,起碼可以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不用擔心一下子遭受到數以百萬計的漢軍大軍的攻擊。

    但是,這也不是長久無憂的。

    因為,他們也不知道斯圖帕奇的那數十萬的軍馬還可能敵得住漢軍的大軍攻擊多久。還有,現在到了土耳其地區的漢軍,也差不多有百多兩百萬了啊。這些漢軍一旦全都趕到了,那麼他們就只有死路一條。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及一眾的軍將,必須要馬上想出一個可行的辦法。要不然,等著他們的,極有可能就是全軍覆滅的下場了。

    這種上天無門,入地無路的感受,讓他們發瘋。

    繼續有如蝸牛一樣,步步為營的推進。這是肯定不行的。不說如此他們一樣會傷亡慘重,就說時間上,他們恐怕也來不及了。

    從他們現在的地方,要逃到土耳其海峽,還有數百上千里。這麼遠的距離,他們不是一兩天就可以趕到的。而數天之後,漢軍大軍恐怕就全都趕到了。

    這土耳其海峽,就是黑海唯一連接地中海的海峽。他們大軍要返回羅馬帝國本土,就必須要渡過這土耳其海峽。

    所以,到時候,他們還必須需要時間來渡過這個海峽。而漢軍,會給他們機會麼?

    假如說,他們的先行騎軍,可以一路突擊過去,已經控制了土耳其海峽,如此,他們的大軍方有可能安然的返回羅馬帝國。但現在嘛,他們對未來也就只有失望,乃至絕望。

    如此,便開始有了分岐。

    有些帝國聯軍的軍將,他們認為,應該要輕裝突進,分兵逃往土耳其海峽。

    以現在漢軍的兵力,不可能將他們所有的軍馬都截留得住的。

    他們認為,這個時候,就得要分兵,最終誰能逃出漢軍的虎口,就算誰的命大。

    提出這樣建議的軍將,他們其實也是為了自己逃命。他們打算,召集現在僅有的騎兵,護送著他們,直接往南面撤走,直接從沿著地中海的海岸,快速趕到土耳其海峽。

    這樣,也得要那些軍馬配合,為他們吸引了漢軍的注意力才行。

    這樣的方法,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可行的。因為如此,他們的確有可能逃得了一大部份的軍馬。

    但是,如若想深一層,那麼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在肯定會有漢軍前往土耳其海峽了。如此,哪怕他們羅馬帝國的軍馬,逃到了那兒又能如何?始終都還是死路一條啊。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03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絕境下的掙扎

    從來都沒有試過像現在這般的徬徨。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臉如死灰,對於下面的軍將的爭置若罔聞。

    他真的不知道,他現在還應該怎麼辦,更不敢去想一旦現在的羅馬帝國的大軍沒能安全的撤回到羅馬帝國,導致羅馬帝國一下子失去了這麼多的軍馬之後,羅馬帝國的境況將會如何。

    他真的不敢去想像。從來都沒有試過像現在這般那麼的無奈無助,那麼的無力。

    三百多四百萬的帝國大軍,就似是傻瓜一樣,趕到安息帝國去送死。現在,已經折損了大半了,真的正也損失不起了啊。

    他想哭,想祈求上天放過他們,放過他的這點軍馬。

    可惜,天聽不到他的哀告。

    站在小山坡上,看著四周密密麻麻,一個個神色低落地緩緩向前行進的軍士。縱使還有著這麼多的人馬,他卻有一種深深的孤獨感,因為,無論怎麼看,這些人馬都有點似行尸走肉一般,沒有了一點精氣神。

    堂堂的羅馬帝國,稱雄西方世界,曾幾何時,這帝國的軍士,會如此的驚恐過?

    「閣下大人,本將軍認為,無論是像現在這般緩慢得如蝸牛一般,在敵軍漢軍不停的襲擾,損失慘重之下撤退,還是如他們所說的那樣,讓我們的帝國軍馬分開來撤離,這全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一個羅馬帝國的大將走到了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身前,也不管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是否在聽他的建議,大聲道:「本將軍認為,我軍目前還是馬上撤回高原山地一帶,與斯圖帕奇將軍匯合,依據那一帶的險要地勢跟漢軍周旋到底。這樣,起碼可以避免我們現在這樣毫無必要的傷亡,也不用賭土耳其海峽是否已經被漢軍控制。」

    「話不能這麼說,以我們現在軍馬的行軍速度,早晚會被漢軍的騎兵大軍趕到攻擊。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將大軍分散了突圍。」

    「撤回高原山地地區?呵,這個是我聽到的最好笑的笑話。想找死就撤回去吧,也不想想,我軍這兩百多萬的大軍一旦全都被困在那些山地地區當中,到時候我們的軍馬補合如何解決?」

    「哼!現在這樣不就是在找死嗎?哪怕能撤到了土耳其海峽,我們就一定可以渡過海峽撤回到羅馬帝國嗎?」

    「不行不行,本將軍認為得要這樣……」

    ……

    一時間,羅馬帝國的軍將分成了幾派,各自在爭論,都認為按他們的想法方能渡過這一次危機。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無由來的感到一陣心煩,惱怒。

    「夠了!都閉嘴!」

    他怒喝一聲,轉身環瞪著眾人。

    好半響,他才一臉失望的道:「我們帝國大軍今日的局面,自然有我等決策的錯誤。可是,仔細想來,卻是戰之罪!」

    「沒錯!就是戰之罪!想想我們羅馬帝國,稱雄西方數百年,我們血統高貴,我們羅馬的文明,遠超那些野蠻部族。我們羅馬帝國的將士,傲視一切。可是,我們什麼時候會害怕過敵人?像現在,你們瞪大眼睛看看,這些,就是我們羅馬帝國不可一世的大軍嗎?堂堂數百萬的帝國大軍,居然被漢軍欺如狗,我們羅馬帝國的傲氣呢?勇氣呢?怎麼聽著,你們要不是要撤,就是要逃呢?」

    眾人被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噴得一個個低下頭去,鴉雀無聲。

    呼呼……呼……

    山坡上,一陣微風吹過,揚起了那些拉聾下來的旗職。

    「其實……」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的聲音放緩了下來,有點無奈又頹廢的樣子道:「非戰之罪,是我們的敵人太過強大了。各位有沒有想過?」

    他似在自言自語的說道:「從貴霜帝國的情況來看,以及從現在的安息帝國的情況來看。你們都發現了什麼?這些,其實已經不需要我多言了。那就是漢軍都是以一種絕對碾壓之勢,滅了貴霜帝國,也將要滅安息帝國。在強大的漢軍面前,所有的一切掙扎都是徒勞的。因為他們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西方帝國的發展。無論是從人口、軍備、經濟上……」

    「而你們再看!凡是被漢軍所滅的帝國,其帝國幾乎都是自上而下,都被清洗了一遍。他們帝國的王室族人,那些帝國的原地方權貴、豪族,在經過漢軍的攻殺之下,全都被清洗掉了。呵呵……也就是說,像我們這樣的,原來在帝國裡還算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人,亦將會是大漢的清洗消滅的對象。」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說著,神色痛苦的道:「完了,咱們全都完了,明白了嗎?就算我們現在可以率這兩三百萬的帝國大軍逃回到羅馬帝國本土又如何?以我們現在羅馬帝國的實力,是無論如何都難以阻擋得了漢軍對我們帝國的覆滅的。我們唯一的機會,其實就是以前跟安息帝國結盟的時候,可是,當時我們卻並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危害性及嚴重性。居然還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跟安息帝國方面,明是結盟,但實在上卻是為了從安息帝國身上獲取到更多的利益。關於這個,我們羅馬帝國方面錯了,真的錯了。可以說,安息帝國現在的境況,其中亦也有們羅馬帝國方面推波助瀾的關係。我們羅馬帝國,居然幫著大漢帝國把安息帝國給弄垮了。哈哈……這說起來還真的有點可笑,最終的惡果,到最後,還得要我們羅馬帝國自己去承擔!」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的話,讓那些羅馬帝國的軍將全都黯然無語,一個個有點悲慼的低下頭去。

    也可以說,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的這翻話,也真正的點醒了這些傢伙。讓他們猛然的醒悟,原來事情發展到了現在這樣的地步,他們羅馬帝國也在當中充當了一個並不太光彩的角色。

    也讓他們醒悟到,原來,現在無論他們如何掙扎,哪怕是逃回到羅馬帝國去之後,恐怕也避免不了失敗的命運。而他們的失敗就等於是滅亡,不僅僅他們的羅馬帝國,就是他們本人,恐怕也避免不了失敗滅亡的下場。

    明白了這樣的一個道理之後,他們都不禁又更加的恐慌起來。

    這種掙扎無力的感覺,讓他們都有點感到窒息。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說得對,大漢帝國實在是太過強大了,強大到讓他們都生不起戰鬥的念頭。

    並且,事情也擺明了。大漢帝國的大軍,既然可以滅了貴霜帝國、安息帝國,以及諸多小帝國及部族。那麼也肯定可以滅得了他們的羅馬帝國。這已經形成了一種大勢。他們也相信,大漢帝國肯定也不會族過滅了他們羅馬帝國的機會。

    如此,他們現在還能怎麼辦?再掙紮下去還有什麼的意義?都已經注定是滅亡的下場了。

    可是,他們還真的有點不甘心啊。如此強大的羅馬帝國,居然淪落到如此的地步,他們幾乎都是羅馬帝國的最上流的權貴,他們擁有無數的財富,享之不盡的福。這轉眼可能說沒就沒了,連他們的生命都會沒了。這叫他們如何甘心啊?

    不知道為何,被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講透了眼下的事態的本質,他們都無由來的感到一陣不甘和憤怒。而這種不甘及憤怒,卻能讓他們打心裡,從骨子裡迸發出一股力量。

    「你們怕死嗎?不甘心嗎?感到憤怒吧?」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抬起頭,目光變得有點堅定。

    「左右是一個死!戰!跟他們漢軍拼了!」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猛然的狂吼一聲,舉起雙手,極力的仰高頭顱,用盡力氣的喊道。

    「戰!」

    「對!跟漢軍拼了!」

    「欺人太甚!以為我們羅馬帝國的大軍就那麼好消滅嗎?戰!」

    ……

    羅馬帝國方面的大大小小的軍將,在這一刻竟然被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激起了戰意,一個個都透露出一股豁出去跟漢軍拼了的視死如歸的氣勢。

    「傳令,全軍停止向前行軍。收縮兵力,依據這一帶的地形地勢,結陣以待。」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不再跟這些帝國的軍將商議什麼了,直接下令道:「依託有利地形,與漢軍對持,假若漢軍的騎軍敢衝擊我們的軍馬,那就將他們放進來,然後全軍一擁而上,哪怕是以命換命,也要滅了敢闖進我們大軍陣內的漢軍人馬!」

    「若漢軍不敢來攻,我們大軍就結陣挺進,迫退他們,大軍大陣再前移。以此,步步為營,慢慢向土耳其海峽挺進。記住!適當時候,我們的軍馬要向漢軍發起攻擊,哪怕是將他們趕離,哪怕是拖住他們也好,要為我們的大軍爭取向前突圍的機會。我們上下抱著必死之心,才還有一絲生機,假若像現在這般,全軍上下六神無主,一個個無精打采,驚慌失神,如此,絕對會被漢軍一口一口的將我們吃掉。」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臨時也只能想出這樣的辦法,嘗試著是否可以率帝國大軍逃往土耳其海峽了。

    眾將散去,開始各自行事。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跟著召來心腹親信,讓他們派出人馬,想辦法潛突出去,先一步將他們現在的情況向羅馬帝國方面作報告,並且,馬上送報前往處於羅馬帝國北部地區的留守軍馬,讓他們趕到土耳其海峽地區,做好接應他們羅馬帝國大軍撤回去的準備。

    當然,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這一手準備,是要他們的大軍能夠從漢軍的攻殺當中撤到土耳其海峽才能有作用。假若他們的軍馬都撤不到那裡,那麼做什麼的準備都沒用。

    兩百多萬的大軍,收縮了兵力,形成了一個龐大又緊密的大軍陣。尤其是他們先據四周的有利地形擺好陣勢,這的確有利於讓他們的大軍先穩住陣腳,亦能起到了一定的穩定軍心的作用。

    這樣一來,的確也讓漢軍少了許多攻襲他們的機會。

    在這個時候,漢軍若要強攻的話,那麼也必然會遭受到帝國大軍方面的強力反擊。

    怎麼說,現在的帝國大軍還有兩百多萬的人馬。就算他們的戰力不及漢軍的將士,可是始終都不是呆站著不動的木樁,他們不會任由漢軍想怎麼殺就怎麼殺。

    強行對羅馬帝國的大軍發起攻擊,肯定也會對自己的軍馬造成一定的死傷。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漢軍的各路軍馬,也不得不採取一種遠遠盯著的狀態,暫停了攻擊,慢慢的等待機會。

    在這一帶丘陵地帶當中,那些羅馬帝國的軍馬,先派了人馬,佔據了丘陵高處。如果漢軍從中穿過的話,那麼就會先遭受到他們在高處的弓箭的攻擊。一旦陷入了他們的大軍之中,帝國的大軍就會從四面八方圍攻漢軍。所以,漢軍方面,很快就發現了於漢軍不利的地方,沒有輕易的對敵軍展開衝陣攻殺。

    一連兩天,羅馬帝國方面利用這樣的辦法,慢慢的推進,在漢軍不願意付出太大的傷亡代價而襲擾他們的情況之下,讓他們安靜了一兩天,並且,還讓他們這樣推進了兩三百里的距離。

    可是,也就是這兩三百里的距離了。

    因為就算是如此,也避免不了他們的大軍被滅的下場。

    因為更多的漢軍騎軍趕到了,連趙雲、太史慈等等一眾漢軍大將,也都已經率軍趕到。

    而一起隨軍而來的,還有一批可以用騾馬拉著行軍的遠程攻擊武器床弩。

    這批床弩一到,就等於直接斷了羅馬帝國大軍的生機。因為只要將這批床弩拉到了羅馬帝國大軍的前方去,就完全可以通過遠程攻擊手段,將他們的去路都封死。

    其實也不用在正面,只需要將床弩往羅馬帝國大軍的一旁一擺,向他們的大軍發射弩箭,那麼他們的軍陣就能被床弩撕開,被打開一個缺口。

    如此,上百萬的漢軍騎軍,直接從那缺口衝殺進去,羅馬帝國的軍馬又如何能敵呢?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03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戰前對話

    大地上,風嘯馬鳴,一片肅殺。

    雙方的大軍,列陣相對,放眼望去,大軍連綿起伏,旗如密林,一直延伸到大地遠處的盡頭。

    羅馬帝國方面的大軍,以及漢軍大軍,終於形成了一個大軍決戰的局面。

    這個是必然的結果。

    從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下令讓其大軍收縮,步步為營的推進時候開始,就注定是這樣的一個局面。

    漢軍方面,不可能再讓羅馬帝國大軍再向土耳其海峽方向轉移了。必須要將他們消滅在土耳其境內。

    所以,趙雲與太史慈等漢軍大將率大軍趕到之後,各路漢軍的騎軍軍團,也都停止了對帝國聯軍的襲擾,而是集結到了一起,列陣於羅馬帝國大軍的退路之上。

    戰鼓起,號角揚,戰爭一觸即發。

    這個時候,雙方終於有了一次在戰場上的直接對話。

    說起來,或者會感到不可思議。

    漢軍自從經南洋、緬甸到貴霜帝國,再到安息帝國,到現在的屬於羅馬帝國所統治的土耳其地區。這漢軍與西方帝國的帝國軍馬、部族軍馬甚至是一些勢力的軍馬一共都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的戰鬥。可是,這基本上都是雙方一碰面,戰鬥就打響,極少會在戰前有什麼的二話的。

    有時候,或者會對這樣的情況感到有點很無厘頭,又或者是說很無理由。

    想想,漢軍在大漢,以前還是群雄割據時期,這個諸侯之間發生戰爭的時候。其實一般都會有一個戰前的運作,或者說是準備。臨戰時,也不是說一見到就開片,總會互相有話說,互相從話語……其實就是從道義上口爭舌鬥一翻,那時候,你有你的道理,我亦有我的理由,反正誰也說不服誰,甚至互相一通嗅罵,罵完了,不服就來戰。先是雙方的武將,先來鬥上一鬥,來一下大戰前的預熱,調動一下氣氛。鬥得差不多了,雙方的軍馬才會衝鋒撕殺,殺得一個你死我活。

    可是,漢軍遠征,卻跟在大漢本土上的戰爭是完全不一樣的。大軍所過之處,基本上不會對那些地方的異國異族人多說什麼,反正就是先干了再說。

    尤其是現在,漢軍對安息帝國用兵,以及現在對羅馬帝國用兵,就似是糊裡糊塗的就開打了。一直來,雙方似乎都沒有如何正式對話過,尤其是在戰場上。

    按說,在大漢期間,不,應該說,在很久以前,夏商周時期。華夏其實就已經有了一些這樣的傳統。

    比如說,什麼的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還有什麼的兩國交戰先宣戰什麼的。

    反正,看上去,規矩似乎挺多的。

    如今的大漢,似乎並不奉行那一套了,就是那麼說來就來,說打就打。一直來,似乎都並沒有什麼的外交交涉,沒有派出什麼的使者與要攻打的帝國對話,也沒有對他們正式宣戰。

    看來,大漢如此,似乎很不地道,很野蠻,很沒道理。

    這個似乎也沒錯,戰爭嘛,一般情況之下,在打起之前,多少都要營造一點氣氛,起碼要給自己一個堂而皇之的藉口,要讓自己站在道理道義的立場上。以此自持為王者之師,正義之師。

    好比後世,小日帝國,戰華夏東三省,打上海,發起瀘溝橋事變。他們也總會要找一些藉口開戰,哪怕那些藉口站不住腳,也極為可笑。

    這些,其實就是當了婊子還想立牌坊的表現。

    劉易沒有那麼的虛偽。丫的打就打了,咱就是想要佔你土地,搶你錢糧,佔你女人,這又如何?

    不服就來戰!就是這麼的簡單。

    當然,如果有一些順手而為,勉勉強強也能讓自己方面佔了一些道理道義的時候,漢軍自然也會順手為之。

    畢竟,既然打擊到敵人,又能讓自己佔據了大義道理,那麼自然就是最好。

    所以說,現在表面上看來,漢軍就這麼一路打到了羅馬帝國的土耳其地區,表面看漢軍,就是徹徹底底的侵略者。可是,實際上,漢軍從一開始到現在,真正跟西方帝國方面對話,其實也一樣是可以理直氣壯的。

    比如現在。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看到漢軍的大軍陸續趕來,將他們的大軍去路完全封死了,再按他們步步為營行軍的方法,已經不可能再向前突進了。想要再向進撤到土耳其海峽,就必須要正面面對漢軍,要跟漢軍正面打一場,勝,則可以安然率著餘下的帝國軍馬回到羅馬帝國,敗則成仁,全軍覆滅。

    他心底,沒有一點勝算,但是他真的很不甘心。所以,在開戰之前,他想跟漢軍方面的最高統將對話。

    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其實希望可以和平解決。

    儘管這個可能性不大,但他也想盡自己的最後一個努力。

    不過,戰爭都打到了這個份上了。或者說,現在他們羅馬帝國是不利的一方,所以,他也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對陣前的對話,並不抱太大的希望。

    對於羅馬帝國方面要求陣前對話,漢軍的軍將倒也有點突兀。因為,他們其實很少碰到這樣的情況。事實上,漢軍軍將也覺得更這些西方人沒有什麼好說的,畢竟語言不通嘛,許多時候自己想跟他們對話,也說不通。

    但漢軍方面,肯定也不會怕了這樣的對話。

    由趙雲、太史慈、張遼等數員大將,代表大漢帝國,上前去跟羅馬帝國方面對話。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亦帶著他現下軍中的十數個大將,緩緩的策騎上前,一直到了雙方約定的,兩軍陣中的一個小坡的上面。

    「本人是當今羅馬帝國皇帝的王弟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請問,各位大漢的將軍是?現身居大漢何職?」

    雙方站定,相隔十多步,互相打量了一下,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先開口說道。

    他用的是漢語,雖然不是太過流利,但已經能讓趙雲等將聽得懂了。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說得客氣,但是,神情卻並不像是客氣的樣子,依然保持著一種略帶傲然的神色。

    畢竟,現在兩軍對持,隨時都有可能開戰。所以,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的心裡,儘管希望可以通過同漢軍方面對話,爭取一下,能讓自己的大軍有一條出路。可是,他也不能表現得太過急切與軟弱。這可是關乎到他們羅馬帝國尊嚴的問題,亦是他們骨子裡的那一份高傲高貴的氣質性格問題。他做不來一見到漢軍的大將,就低頭服軟的樣子。

    不過,漢軍眾將並不在意這個羅馬帝國方面的態度。只是全都有點意外,這個傢伙居然是羅馬帝國皇帝的王弟,並且居然懂得漢人的漢語。

    別的漢軍大將沒有答話,而是由張遼代答道:「跟你直接介紹我們各位將軍,你或許不能明白我們各位將軍的官職問題,這麼跟你說吧。我們大漢帝國,受皇帝親封,一共有十大元帥、十大將軍、十大軍師。軍師就不說了,不在這裡。而這二十個將軍,是當下我們大漢最高級別的漢軍大將軍。當然,下面還有數以千計的將軍,當中,不少將軍,論能力,其實也僅在這元帥將軍之下。」

    有些東西,不給這些西方人簡單介紹一下,他們就不會明白。不知道現在站在他們面前的,在大漢是一個怎麼樣的身份地位的將軍。只有讓他們明白了,他們才會感到震驚,才會明白大漢的強大。也能明白,現在策馬在這個羅馬帝國王弟面前的將軍,論能力以及身份地位,都不會低於他的這個王弟。

    張遼頓了一下才一個個介紹道:「這位,便是我們大漢帝國的大元帥,大將軍、鎮國公,趙雲趙子龍將軍。趙將軍的身份地位,在我們大漢,就相當於我們大漢帝國的三軍大統領,可號令所有的漢軍軍馬,直接聽令於我們大漢皇帝。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聽完張遼對趙雲的介紹,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及隨他一起來跟漢軍方面對話的一眾大將,全都不由倒抽一口氣。

    他們全都沒有想到,這個看上去英俊青年,在大漢帝國居然有著如此崇高的地位。尤其是聽到說趙雲可以號令整個大漢帝國的軍馬的時候。他們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因為,對於他們的帝國來說,像什麼的鎮國公的,也會有。可是,除了皇帝之外,是不會有人能夠號令得了帝國的所有軍馬的。真正的軍權,始終都在皇帝的手上。就如他是皇帝的弟弟,可是也沒有那樣的權力可以調動得了天下的軍馬。

    還有就是,他們都已經瞭解到,現在大漢皇帝姓劉名易。在大漢,世家世族傳統觀念,並不比他們西方人弱。按說,大漢皇帝跟這個大將軍趙雲不是同姓的。那麼大漢皇帝怎麼會將如此大的兵權交到這個外姓人的手上?

    這些,都是他們這些西方人不能瞭解的地方。

    當然,現在可不是跟他們解釋這些的時候。也沒有那樣的必要,只須要將趙雲、太史慈等人的身份地位對他們說清楚就可以了。

    「太史慈,太史子義。同為十大元帥之一,若有特殊情況,他同樣亦可以號令所在地方所有的漢軍軍馬的權力,等同大元帥的副手。被封為驃騎大將軍!賜爵定國公。」

    「馬超,馬孟起。十大元帥之一,衛將軍,賜爵威侯。」

    「華雄將軍,征西將軍,賜爵關西侯。」

    ……

    張遼很快就將前來跟羅馬帝國方面對話的人介紹了一遍。

    這並不是陣前搦戰,更似是外交對話,所以,才會先給他們介紹,要不然,也不必如此。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待張遼為他介紹完了之後,他也親自介紹了一下隨他一起來的軍將。

    在羅馬帝國,這些軍將,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將,但是,論起身份地位來,卻要差了許多。事實上,這些軍將,更多的是屬於他們羅馬帝國王廷的權貴的附屬,有些,以前還是奴隸出身。所以,在羅馬帝國,不可能有那麼高的地位,不太可能被封公賜爵的。

    「好了,不知道閣下要求跟我們大漢方面對話有何賜教?」

    介紹一下雙方,只是外交的一些必要禮義,大漢一直來自稱為禮義之邦,所以,在一定場合,也都會依禮義來辦事。所以,趙雲也按耐著性子,讓雙方正式的介紹過後,便淡然的開口說道。

    「趙將軍,你們大漢帝國,乃是文明帝國,堂堂的天朝上國,禮義之邦。在百多兩百年前,你們還派出了使者來到了我們的羅馬帝國。而我們羅馬帝國,也對貴國的使者進行了熱情的款待,雙方建立了外交關係,相處融洽。可是,本王就有點不太明白了,你們大漢帝國,遠在東方,為何要不惜萬里,興兵攻掠我西方帝國?侵佔我們西方帝國的領土?難不成,你們大漢帝國,現在已經淪落到了如那些夷蠻一般,變成了強盜,毫不講道理,這說打便打,對我西方世界造成無比傷痛的傷害?」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的確也是一個能言善辯之輩。要不然,在其王室王族有那麼多王兄王弟的情況之下,他依然還深得其皇帝的信任重用?

    他一口開,就似是有理有節的,看似是陳述一些事實,但是卻帶著質問。將他們一下子就放到了道德制高點的立場上。

    但是趙雲也好,還是太史慈也好,他們兩將跟隨劉易那麼久。他們的眼界目光,早就已經遠超歷史上的他們了。講到辯詞什麼的,隨便挑出一些以前劉易跟他們閒聊時的一些東西就能將對方說得無話可說。

    不用趙雲開口,太史慈冷哼了一聲道:「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閣下,我想你搞錯了吧?我們大漢帝國,什麼時候無故興兵侵略了你們西方帝國?」

    「呵呵,難道不是嗎?現在,你們就站在我們羅馬帝國的土地上,攻殺著我們羅馬帝國的士兵。這些都不是事實嗎?」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顯得有點激動的指著地面道。
regn13 發表於 2018-2-13 00:03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無言以對

    面對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激憤的指責,趙雲、太史慈等一眾漢軍大將依然還是一臉漠然,似根本就沒有聽到一般。

    好半響,趙雲輕蔑的一笑,開口道:「沒錯,這些的確是事實,現在,我們大漢帝國的鐵蹄,就是踩踏在這一片附屬於你們羅馬帝國的土地上。可是,這又如何?又或者說,你現在又待如何?」

    「呃……」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一下子頓住,一時似被噎住。

    是啊,現在漢軍就是殺到了這裡,他們又能如何?

    面對漢軍的強大,什麼的說詞,什麼的指責,都顯得那麼的軟弱無力。

    不過,他也僅只是頓了一下,念頭一轉,長呼了一口氣道:「各位大漢將軍,本王的意思是說,我們羅馬帝國與你們大漢帝國,一東一西,向來從來都沒有仇怨瓜葛。真要說起來,我們兩大帝國,反而還有著一些緣分,我們應該說,還是友邦。所以,我們兩國,不應該刀槍相向才是。可是現在你們大漢帝國的所作所為,卻讓人憤慨,有如強盜一般,入侵我羅馬帝國,這並不是你們大漢帝國應該的所作所為。所以,本王希望,你們大漢帝國可以適可而止,莫要欺人太甚!」

    「所以……」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重重的道:「本王希望,你們漢軍能夠撤離我羅馬帝國的領土。我們羅馬帝國絕不會追究你們漢軍侵犯我羅馬帝國之事了。此後,我們兩大帝國,互相建立友好之交,永不侵犯!」

    「呵呵,永不侵犯?好一個永不侵犯。」趙雲好笑的樣子,俊臉一寒,道:「按你的意思說,就似是我們大漢帝國無故侵犯了你們一般。似乎現在是我們大漢帝國的不對了?」

    「難道不是麼?你們現在都已經打到了我們羅馬帝國的國土來了。難道,你們就不給我們羅馬帝國方面一個說法麼?難不成,我們羅馬帝國就如此無辜的讓他們迫害麼?沒錯!現在你們大漢強大,可是我們羅馬帝國也不弱,現在這裡,還有兩三百萬的大軍,真要打起來,我們羅馬帝國也不懼你們大漢帝國!」

    「呸!那還多說什麼?」徐晃在眾將後面呸了一聲道。

    趙雲卻擺了擺手,讓眾將稍安勿燥。

    「明白了,你們想要一個說法?很好,本將軍現在便可以給你們一個說法。」趙雲目光一下子變得冷冽起來,盯著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道:「你說的沒錯,我們大漢帝國,歷來喜好和平,乃是文明之邦,絕對不會無故出兵爭戰,更不會自持強盛而欺凌弱小之國。也歷來不會侵犯別國領土。可是,若有人膽敢侵犯我大漢帝國,那就雖遠必誅,絕無二話。」

    趙雲說到這裡,目光更加的凌厲,有如射出了兩道光芒一般,望著眼前的一眾羅馬帝國的軍將,喝道:「可是你們當真的就是那麼無辜嗎?當真的是我們大漢無故侵犯你們大漢帝國嗎?」

    「我們大漢之所以滅貴霜帝國,是因為貴霜帝國王室無道,原貴露帝國王室的一個被迫害的王子逃到了我大漢所治轄之地,央求我大漢出兵為其主持公道。」趙雲理直氣壯,頗有以往劉易說一些歪理時的風采。

    不過,趙雲所說的,其實也不是說不能這麼說。畢竟,非要給現在的戰爭尋求一個合理的出兵名目,打上一個出師有名的名號。這樣的說法,其實也不無不可。

    因為,漢軍的確碰到了這樣的一個貴霜帝國的落難王子。而至於其中的一些細節,那就無可考證了。何況,現在這個王子,已經完全歸屬於大漢帝國,他站出來說話的話,也絕對會向著大漢帝國。

    「我們大漢帝國,助貴霜帝國的王子收復了整個貴霜帝國地區,並且,協助貴霜帝國王子把貴霜帝國治理得整整有條,整個貴霜帝國的民眾,現在都能夠過得上更美好的生活。要比他們原來在貴霜帝國皇帝韋蘇提婆的治理之下的民生好了不知道多少倍。」趙雲說著,抬手指向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等人道:「試問,貴霜帝國王子請求我們大漢帝國為他收復其帝國,助他上位,治理貴霜帝國有錯嗎?不可以嗎?我們大漢帝國又礙著你們西方帝國了嗎?」

    「可是!你們是如何的?與安息帝國結盟,組成了帝國盟軍,一共派出了超過了五百萬的大軍,來勢洶洶,要助安息帝國攻打貴霜帝國。」趙雲冷然道:「如此的行為,你們羅馬帝國敢說你們是無辜的?我們大漢帝國現在攻打到了這裡是無故的?」

    「呃……」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等羅馬帝國方面的軍將,竟然有點無言,一個個目瞪口呆。

    「要知道,貴霜帝國與安息帝國,原本就是宿敵,兩國之間的關係,就似你們羅馬帝國與安息帝國一般,多少年來,戰爭不斷。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們幫著安息帝國進攻貴霜帝國。而我們大漢帝國卻在幫助著貴霜帝國,這樣的情況,我們是否就已經處於一個敵對的立場上了?」

    趙雲越說就似越有理的樣子道:「何況,你們要知道,我們大漢帝國的軍馬,從來都沒有越過印度河西進一步。自始至終,都是你們帝國盟軍在向我們大漢帝國的漢軍挑畔。不要忘了你們派出了百萬大軍渡河攻擊我們的事,更不要說,那百萬大軍當中與你們羅馬帝國無關,沒有你們羅馬帝國方面的軍馬。這個,你們推搪不掉的,因為,你們的軍馬大部份被我們俘虜了,如有必要,可讓你們的那些羅馬帝國的軍士前來對質。」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只准許你們羅馬帝國支助安息帝國攻打貴霜帝國,攻打我們大漢帝國的軍隊,卻不准我們漢軍攻擊你們?若我們攻擊了你們,就是我大漢野蠻?沒道理?呵呵,這些,又是何道理?」

    「不久前,我們漢軍對攻擊我們的安息帝國發起了進攻,又是你們羅馬帝國,二話不說,數以百萬計的大軍,對我漢軍發起了攻擊,難道,又是我們大漢帝國招惹了你們?」

    「試問!你們羅馬帝國方面,三翻四次出兵攻擊我漢軍,這是不是就在向我大漢宣戰?」

    面對趙雲一連竄的喝問,羅馬帝國方面的軍將,一個個被憋得一肚子氣,一個個都臉色漲紅,可是,卻真的無言以對。

    這真要講道理,人家大漢方面似乎也真的講得通啊。並且還能讓他們無法反駁。因為,表面上看來,這的確就是他們自己先招惹了大漢啊。

    沒錯,漢軍來勢洶洶,滅了貴霜帝國。可是,這又於他們羅馬帝國何干?他們自己去湊什麼的熱鬧?

    事實上,也似如趙雲所說的,自始至終。漢軍一直都沒有攻過印度河西進,連安息帝國都沒有攻擊,更別說他們羅馬帝國了。而他們帝國的軍馬,卻是主動去攻打了漢軍。現在,漢軍再來打他們,那麼也是正常的啊。

    可是,他們也都知道,這個事情不是這樣的。這全都是這個漢人大將軍的狡辯。丫的,是人都看得出,你大漢帝國遠在東方,浩浩蕩蕩的數以百萬計的大軍西進,就是那麼好心,是真的在幫那貴霜帝國的落難王子復國?這明顯是巧借名目滅了貴霜帝國,佔了貴霜帝國啊。

    好了,這佔了貴霜帝國之後,又陳兵於安息帝國邊境,那耀武揚威的,隨時都有可能一鼓作氣滅了安息帝國,然後兵鋒直指他們羅馬帝國。

    這個大勢就是如此啊,形勢逼著羅馬帝國不得不出兵與安息帝國聯手對抗他們更強大的大漢帝國。

    可是,現在在這個漢將的嘴裡說出來,怎麼反而是成了自己羅馬帝國方面的錯了?居然被這漢將說得理直氣壯,讓自己無語?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他們,差點被憋成了內傷。

    「胡言!都是藉口!明明就是你們大漢帝國的藉口!狼子野心,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你們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懷著野心西進。」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被氣得渾身都有點抖顫,喝道:「你們大漢帝國,遠在東方,本就不應該出現在貴霜帝國。你們的大軍無故出現在貴霜帝國。這明明就是你們自持強凌,巧借名目滅了貴霜帝國,現又滅了安息帝國,又想滅我羅馬帝國。這些,不是野蠻行徑麼?」

    「哈哈……」

    趙雲與太史慈等將,看著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激動的樣子,不由互相對望了一眼大笑起來。

    「可笑!可笑之極!」趙雲大笑著道:「實話跟你們說吧,若要我們大漢給你們一個說法,那麼剛剛給你們所說的,就是我們大漢的說法。但是,也不怕明說,你我其實都知道,所謂的說法,全都是屁話!」

    「這個世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用你們西方人的說法,就是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但是,於我們大漢來說,其實就是天下有德之居之。有些東西,如果明說的話,其實你們羅馬帝國又能比我們大漢帝國高尚得到哪裡去?」

    「貴霜帝國與安息帝國,安息帝國與你們羅馬帝國。何時停止過戰爭?誰不想滅了對方?之所以沒滅,是因為你們還不夠強,還沒能滅得了對方。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是吧?羅馬帝國皇帝之弟?王弟?你自己撫著胸口說,你們羅馬帝國難道就沒有過要侵吞了安息帝國的意思?」

    「本將軍知道,你們羅馬帝國,其實就只有一個半島地區的領地。數百年來,你們又滅了多少個帝國才形成了你們現在的羅馬帝國的版圖?那些遠的不說,就說安息帝國境內,幼發拉底河以西的地區,是不是你們羅馬帝國佔了?現在,我們所站的地方,又是你們羅馬帝國的領土嗎?還不是被你們強佔了?還有,土耳其海峽對岸,應該還有一個希臘帝國吧?現在還不是成了你們的一個附屬帝國?你們羅馬帝國可以滅別的小國,可以佔據別的帝國的領地,那麼我們大漢為何就不能滅你羅馬帝國?佔你們帝國的領地?」

    「野蠻!無恥!完全就是強盜行徑!」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有點惱羞成憤。

    「好了。閣下,現在不要多說這些毫無意義的話了。說吧,要求跟我等會面對話,你們到底想如何?若沒有一個建設性的建議,那麼我們就各自回陣,一切,都從手底見真章吧。」趙雲不耐的說道。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臉色一陣青一陣白,他知道,他現在想從言語上佔據上風,佔據主動是不太可能了。

    其實,他心裡也知道,跟漢軍大將講這些都沒有用。難不成自己將大漢帝國說得一無是處,他們的漢軍就能羞愧的退兵,放過他們一馬不成?

    所以,最終還是得要看利益。大漢不惜萬里,一路攻殺到這裡,肯定是有目的有所求的。想要讓漢軍放過自己的這兩百多萬的大軍,最終還是要談一些實質性的問題。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儘量讓自己保持冷靜的道:「那好,那就不談那些毫無意義的話題了。本王承認,有些事的確是我們羅馬帝國方面考慮不周,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本王也承認,現在我們兩國的形勢,我羅馬帝國的確是處於劣勢。你們大漢帝國,的確比我羅馬帝國強大。現在事以至此,我們羅馬帝國方面已經意識到不易與你們大漢帝國為敵,所以,我們帝國大軍,特意從安息帝國帝都撤離,不再與你們漢軍為敵。如今,可否請各位將軍,讓開一條道路,讓我帝國的大軍返回羅馬帝國。我們保證,從今以後,絕對不再踏過土耳其海峽半步,北方亦不會再往頓河擴張。另外,你們漢軍,遠征勞累,待本王率軍回到羅馬帝國之後,必定會向你們送來錢糧,以及一定財物,以示歉意。如何?」

    塞普蒂米烏斯‧路易斯知道,現在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所以,也不得不低頭。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uuuuuuuuuu

LV:9 元老

追蹤
  • 195

    主題

  • 91908

    回文

  • 25

    粉絲

就是愛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