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隋末 作者:木子藍色 (連載中)

 
andychen64 2013-1-14 17:24:5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58 241190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27 08:27
正文 第825章 一百萬大軍,傾國而戰

    “一百萬大軍,傾國而戰”

    自大陳帝國戰無不勝的皇帝陛下陳克復大帝,向舉國發出了傾國迎戰突厥汗國南下的強硬宣戰口號以來,這句迎戰口號就開始在大陳朝廷之中傳播開來,並迅的延散到了天下各地的百姓耳中

    在朝廷頻頻調動各地精銳兵馬之時,大陳所控制的半壁中原山河的各地百姓們也紛紛反應過來十二衛外府軍、四衛水師,八衛內府禁衛軍紛紛揮兵北上,中原各條大道上整天行進著無數的大軍,高高飄揚的黑色飛鷹軍旗引行無數百姓側目

    在知道突厥汗國統葉護可汗背棄先前與大陳的盟約,一舉欲集結四十萬大軍南下的可恥行徑後,最先做出反應的是各劃分組建行省都指揮使司下面所屬的鄉兵與民團們

    一條條的軍令傳下,原本只有少量鄉兵輪值當守以協助地方平靖地方,維護治安的各府縣鄉兵們全在第一時間接到了各行省指揮使司下達的緊皺征召軍令一隊隊的鄉兵們從四面八方的鄉下農莊之中走出,攜帶著他們當初曾經上過戰場時的武器鎧甲上奔赴各府縣鄉兵集結處

    對于打仗,這些鄉兵們倒是沒有幾個抗拒的雖然名為鄉兵,和府兵們相比起來他們算不得正規軍人,但實際上這些鄉兵卻多是由當初陳軍的老弱與其它俘虜部隊與投降的整編部隊載退下來的,在載退之前,許多老鄉兵們實際上早已經從軍多年,甚至不乏有些打了十幾二十年仗的‘職業軍人’放在中原其它勢力的群雄們面前,陳朝的鄉兵實際上已經算的上是一支有足夠作戰經驗的老部隊了何況,這些鄉兵們不但大多本來就是老兵,這些鄉兵的軍官們大多是經驗豐富的老兵中的老兵只不過陳朝一向實行精兵政策,對軍官是精英策略,中低層的軍官這幾年基本上已經全部換上了那些經驗豐富又在講武堂中進修培訓過的專業軍官

    軍中原先那些大量的不少年經漸老,又或者受了不少輕傷殘疾的軍官,以及不少因是後來投降或者歸附的軍官被調離原職,調入了鄉兵中

    整個大陳現擁有著多達二十余萬的鄉兵,一支擁有足夠實戰經驗,與大量經驗豐富的中下基層軍官的舊式軍隊他們不如二十四衛府衛軍般精銳職業,但他們卻也屬于這個時代的一支擁有足夠戰斗力的大軍大陳建立之初,陳克復為了解決那些雜牌的大量投降與老弱兵馬將他們整編成了鄉兵,好長一段時間似乎讓人忘記了他們

    但是當大陳面臨重重危機之時,大陳終于將這支並非精銳,但足夠勇猛的預備大軍放到了台前

    一支又一支集結的鄉兵迅的按戰時制度,依照皇帝陛下的命令開始接替各地集結北上的府軍離開後所留下的空當他們接替城防,加強治安,並整軍備戰,加強訓練,等待再一次上戰場的機會其中最精銳的一些鄉兵營團,還被緊急抽調前往河東增援府軍戰力

    二十四衛府兵大部份抽調北上河東、河北而數量同樣巨大的鄉兵也被緊急征召,一部份精銳的鄉兵被抽調北上河東另外一部份則留守各行省重要城鎮,接替府軍留下的防御空當但是多的鄉兵,其中多達近十萬的鄉兵則被緊急分調成三大部分,分調往江淮的江都重鎮、漢江的襄陽、洛陽西面的潼關要塞之前

    府兵北上了,鄉兵們則大多南下了,大陳的十幾個行省之中,直接與南部與西部諸雄接界的諸省頓時壓力大增而中都洛陽、北京燕京、東都遼陽三座京都頓時空虛,中原的河南行省、安徽行省、湖北行省、江甦行省諸省甚至加空虛

    大陳帝國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雖然多達二十萬的百姓被緊急征召,從預備兵源鄉兵轉為了戰時兵員但對于同時與中原的七家割據勢力並統一後的突厥汗國為敵面對著南北夾擊,過百萬的敵軍,就算一直睥睨天下群雄的陳克復也對未來充滿擔憂

    突厥大兵壓境,特勤司司長張錦卻又不斷收到安插各地的密探們發來的情報,情報無一不顯示著中原七大割據勢力之間正在不斷的聯動密謀著什麼

    將北方前線所有戰事指揮權全權交到大帥李靖之手的大陳皇帝陳克復面對著這些消息,也是日夜難安大陳要與突厥人一決北方霸主之位,這個時候中原的那些割據勢力是絕不肯放棄這麼好的對付他的機會的北方戰事已經將大陳拖上了戰車,是不可能再決出勝負前中途再下車的

    面對著其它各方勢力的蠢蠢欲動,陳克復思慮再三之後最後還是提前簽發了緊急戰爭動員令

    “一百萬大軍,侵國一戰”

    二十四衛三十余萬府衛軍已經全部動員了,二十余萬的鄉兵也全都征召起來了,但面對極有可能的南北兩線作戰,陳克復不得不考慮慘烈的戰況

    坐鎮河東前線太原城晉陽行宮中的陳克復下令,在征召了所有鄉兵之後,再次全國征召所有各府縣的民團

    民團數量與鄉兵數量是相同的,他們之間唯一的區別是,鄉兵是府衛軍的預備役部隊,而民團則是鄉兵的預備隊

    鄉兵是一支由府軍衛裁撤下來的士兵組成的預備部隊,平時的訓練只比府軍略差一等,而且朝廷與各地對鄉兵早有武裝,屬于各平時散歸于農,戰時卻能立馬集結起來拉走就打,鄉兵是一支準軍事組織

    但民團卻不一樣,民團名義上也是大陳帝國國防武裝的一部份,但實際上這卻是屬于一支地方性的治安民防隊,他們沒有足夠的訓練時間,朝廷也只給予他們極少量的一部份訓練用武器鎧甲就連最重要的指揮組織也不健全,說句直白的,民團們每個營團除了有三個全職的退役軍官組成的營部,實際上他們一沒軍官,二沒武器鎧甲,三沒訓練,他們唯一有的也只是各府縣的一個名單,還有每年廖廖幾次的集訓平時最大的作用,也就是由輪值的部隊負責幫助協助治安,滅火修路設崗查哨一類的

    要說民團如果有什麼地方能符合一支軍隊的標準,那麼唯一的估計就是每支民團的選擇都是十分嚴格的,民團之中的民兵們,基本上都是二十一歲成丁以上,五十五歲年紀以下的青壯男子

    就是這樣的一支預備隊的預備隊,此時也被陳克復下令全部征召,二十余萬的預備役的預備役的民團民兵們,開始趕到各縣的集結處集結登記,並分領武器鎧甲,然後被分派往各防守空虛的城鎮接替城防,守衛國家

    三十萬府軍,二十萬鄉兵,二十萬民團,還有契丹與、羅遼東諸盟國的十萬聯軍

    生的大陳帝國戰爭機器全面啟動,不多時就已經征召了足足八十萬大軍,距離陳破軍所喊出的大軍一百萬,傾國而戰並沒有相差多少

    大陳擁地十余行省,佔據中原半壁江山,且擁有著整個中國半數以上的人口,過二千萬的百姓,征召八十萬的大軍看似沒有什麼但實際上,這七十萬征召的卻全部都是青壯男人兩千萬的百姓除去婦女,本就已經去了一大半再除去未滿二十一歲成丁的男孩與過五十五歲的老人,整個大陳符合征召年齡的百姓其實不到八百萬人

    隋末連年的戰爭中,死亡最多的就是成年男子,八百萬符合征兵的男子中,還有無數因病,甚至是戰爭中殘疾的青壯男子

    大陳的這次征召,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成年男子中的九比一,甚至是八比一每八個健康的青壯男子中,就有一個被征召上了戰場

    同時應對中原七大割據勢力與地域過整個中原的草原帝國,面對過百萬的敵軍,大陳征召八十萬戰兵

    與此相對應的,每一個戰兵最少需要相應的三個的輔助兵員,征召了八十萬大軍的陳軍,為了滿足有可能的同時南北兩面作戰,甚至是四線,五線同時作戰,為了保障後勤供需等,陳朝又得征召過百萬的後勤民工及戰場輔兵

    前前後後,動員兵員民夫三百萬,基本上全國的青壯男子已經是三征其一每三個建康的青壯男子,就得有一個人被征召上戰場或者參加後勤運輸等任務

    盡管此時已經是秋收過後,但如此大量的征召,依然對朝廷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負擔,哪怕所有的民夫都自帶糧食服役,也讓人心驚巨跳

    大陳就如同一張弓,已經被突厥人和其它割據勢力們壓迫的崩到了最極致的時候

    坐在太原晉陽行宮之中,陳克復每天夜不能寐,無數次的在思慮著他的這個傾國之戰的決定到底是挽狂瀾于既倒,還是在為自己挖掘葬身之死

    窗外呼嘯的北風不斷的卷起斷碎的枯草在空中飛舞,好幾次,陳克復都仿佛看到由那些枯草在空中所組成的楊廣的面孔,他臉上那精致的胡須總是那些翹著,好像在嘲笑著陳克復,笑他雖然曾經英明無比,篡奪了他的大隋江山,但也終于走到了他當初走的那一步

    楊廣百萬大軍征遼,傾國而戰,最後國滅身死如今,他陳克復百萬大軍伐突厥,又將如何?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27 08:28
正文 第826章 鐵馬冰河,我心常憂

    與突厥一戰,是陳克復決不會改變的謀劃。

    自春秋時管仲向齊恆公提出尊王攘夷開始,隨後一匡宇內,成就齊恆公春秋霸業之後,攘外必先安內,遂成為之後許多政治家們的治國之策。西漢景帝的老師晁錯力主削藩“攘夷必先安內”雖開始引得朝中熱議,甚至最後還送掉了自己的性命,但卻幫漢景帝最後削藩成功,加強了中央集權,重振了西漢朝廷,也正是景帝的安內,才最後成就了漢武大帝的強漢破匈奴的攘外之功。

    宋初的開國宰相趙普也曾給宋太宗的折子中說“中國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

    其後明代的張居正,甚至是民國的蔣介石,也都曾經是信奉攘外必先安內的擁護者,老蔣就曾多次說到,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御侮,未有國不能統一而能取勝于外者。

    無數前人的經驗教訓,似乎在告訴陳破軍,內治才是根本。而與突厥人此時決戰,實非明智之舉,朝中如裴寂、毛喜等老成持重的老臣們也數次勸過陳克復,突厥挾新統一之勢,兵鋒甚銳。這個時候國內還有七大割據勢力佔據著半壁江山,朝廷當務之急應當是先與突厥妥協,哪怕暫時答應突厥一些無理要求也可。朝廷先與突厥人行緩兵之計,騰出手來先全力把中原給一統了,到時才有條件來解決突厥人的問題。

    話雖如此,但陳克復猶豫許久。思慮良多之後,卻還是最終選擇了與突厥人的一戰。

    裴寂、毛喜等人的想法雖好,可突厥人又豈是好相與的。你想行緩兵之計,突厥人卻未必肯配合你。

    這幾年的時間。陳克復一直都沒有放棄對突厥人的偵察。從東突厥的始畢可汗,到西突厥的射匱可汗,再到達羅可汗,再到如今的統葉護可汗,這四個大可汗之中,論戰略眼光,可以說沒有一個是短視之輩。

    始畢可汗當初一統東突厥各部,攜各部南征。差一點就俘虜了楊廣,攻下了雁門。雖然始畢最後兵敗,但他南下的策略卻不能說是錯誤的。

    而射匱可汗原先只不過是西突厥敗于東突厥之手後,西突厥大汗處羅可汗又被大隋扣押在中原之後。才逐漸登上汗位的一個部落首領。但是從他即位時的西突厥剛大敗于大隋與東突厥聯手,又處于西突厥三分之危局之時,仍然在短短數年時間內就整合統一了整個西突厥汗國,甚至不斷的向西進攻,將金山以西的西域無數土地與昭武九國等諸粟特人征服。最後將西突厥帶到了一個顛峰。

    向西擴張成功的射匱始終念念不忘記的就是東征統一草原,然後南下與漢人爭奪中原。隋末亂世一起,射匱就曾經全力支持李淵、李軌、薛舉這些豪強,如果不是最後陳克復的使者聯合統葉護暗殺了射匱。並使得西突厥從此分裂,達羅與統葉護叔佷陷入征戰之中。陳克復能肯定,西突厥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在射匱的手里統一了草原。然後早就揮兵中原了。

    楊堅、楊廣父子兩人,一直都將突厥人放在了一個很高的位置,且不遺余力的打擊著突厥人。分裂突厥人,削弱突厥人,聯合弱者,攻打強者,這個游戲從沒停止過。

    陳克復一向對楊堅父子兩人的評價很高,父子兩人統一了分裂數百年的【中】國,並引領著隋朝達到了一個前後數百年都無人可及的顛峰。在大隋這個耀眼輝煌的國度周圍,沒有一個國度王朝與部落是能冒出頭來的,但凡間有一點苗頭,就被楊家父子兩人掐死在了萌芽之中。

    突厥如此,契丹如此,吐欲渾如此,甚至是高句麗也是如此。

    隋朝的國際戰略深得陳克復推崇,楊廣父子兩人打開溝通了西域,建立了天朝系統,中原王朝威懾四周,天威懾人。但是歷史上繼承隋朝的唐朝,除了建朝時的前幾十年還能壓住周邊,但卻窮困饑餓了數十年後就已經崩潰了。

    突厥雖亡,但原先小小的契丹卻在唐坐在,最終成了壓迫中原王朝數百年大遼。就連被隋打的幾乎崩潰的朝鮮半島,最後也讓新羅人在唐時得漁人之利,最後永久的將半島給置于了棒子之手。

    西南高原上的一群野人,和西北的吐谷渾這些過去在隋帝面前稱臣的部落,卻在唐時建立了吐蕃帝國,終唐半代,幾乎是一直欺壓在唐的頭上。甚至連西南土著最後也分割建立了南詔國。突厥之後,更是有回紇縱橫草原,屢次寇邊。

    陳克復熟知隋唐歷史,隋雖短命,但卻曾是一個輝煌的王朝。唐雖聞名,但卻只不過是借著隋的輝煌延續了幾代人,然後就徹底的淪落成了一個可以被周邊任意一個王國甚至部落欺負的可悲之物。甚至因唐的原因,使的其後數百年的中原,一直徹底的被周邊的部族王國所壓迫著。

    隋早已經亡了,如今取代歷史上唐朝,並擁有著統一天下之勢的是他陳克復建立的大陳。

    歷史之上,李淵建立唐朝之初,就曾經投靠突厥人,向突厥人稱巨納貢借兵,然後扯著突厥人的狼皮,最後竊奪了大隋。也正是因了李淵起兵之初的這種行為,後來弒兄殺弟趕老爹下台的李世民面對突厥人時,也選擇了暫時隱忍,稱臣納貢的做法。李世民之後,唐朝皇帝屢屢向外族借兵,並向周邊各方勢力和親,但最後還是被人輪著打,最終亡國。

    陳克復不想成為李淵,也不想自己的大陳成為第二個大唐。而且他深知,與歷史上的時勢相比,此時的統葉護比始畢更難對付,因應始畢可汗只是東突厥可汗。而統葉護卻是剛剛統一了整個東西突厥的大可汗。

    五胡亂華雖是歷史,但並不遙遠。

    打仗不光得講兵力,還得看對手。有一個統葉護這樣靠殺兄叛佷篡位的大汗,陳克復就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敵人的身上。陳克復面對的所有局勢。其實只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題目。

    是先攻打弱勢的中原七家割據勢力,逐漸統一中原後再攜整個中原之勢與突厥決戰。還是一開始就直接先對付最強的突厥汗國,以免突厥人在他統一中原時,再背後下黑手?

    對于裴寂與毛喜等老臣來說,自然是先安內再攘外。

    但對于陳克復來說,這樣的選擇卻是早有歷史經驗的。數百年後,大明王朝年紀的第二代皇帝面對他強勢的藩王叔叔們,也曾面臨著一個同樣的選擇。是先對付最強的。還是先對付最弱的。歷史上,那個皇帝听從了親信大臣的話,選擇先從弱的下手。但歷史的結果卻是,他最後被最強的叔父搶走了皇位。

    柿子可以挑軟的捏。但面對著事關皇朝安危的戰爭,陳克復的選擇卻早已經決定。他是一個馬上起家的皇帝,在無數次的戰爭之中,直殺中軍,搗敵老巢才是他的一向打法。削枝剪葉的打法。除了會打草驚蛇之外,並沒有多少機會能真正的各個擊破,尤其面對的還是南北八方勢力過百萬的敵軍。

    在陳克復看來,越是如此危機之時。越是只有先挑最強的一個對手,以最快的速度將其解決。如此才能一舉震懾住除他想打主意的人,然後才可以借機一舉蕩平各方勢力。

    這樣的想法很冒險很大膽。也許大多數的人都不會這樣選擇,但這就是陳克復的風格,是他的思考方式。在別人看來,這是冒險,在陳克復看來,這卻是兵行險著,出的是奇兵。

    正因是奇兵,所以陳克復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在南邊和西邊的七家敵人反應過來之前,一舉把突厥人給解決了。他不求真的殲滅這幾十萬突厥人,打敗統一的突厥帝國,但至少,這一戰得讓突厥人被打痛,得讓他們吃痛下縮回老巢卻舔傷口,讓他們兩三年內不敢再南下中原。

    對于自己的戰略決策,陳克復十分堅信這就是最正確的。但是一直以來,困擾著他,讓他日夜難安的卻是那一張張無法忘記的楊廣的譏笑面容。

    決策是好的,可如今他已經下旨緊急動員了整個大陳帝國八十萬大軍,這包括了所有的的軍隊和預備役,基本上稍微受過點訓練的成年男子都已經被征上了戰場。除此外,還有多達兩百多萬的民夫輔兵。可以說,這是真正的傾國之戰,為了這場戰爭,整個帝國都已經轉動起來了。

    這場戰爭的規模,絲毫不比當年楊廣征遼時的龐大規模。楊廣當年發動了一百一十萬大軍,三百余萬民夫征遼東,而且連征數次。

    在陳克復以國家戰略層面的眼光來看,楊廣當年對極不尊敬大隋,且勢力不斷擴張的高句麗的征伐,是一個合適且正確的舉動的。高句麗的實力已經可以在遼東與大隋平起平坐,旅任下去,甚至最終會成為在東北與大隋相比肩的超級強國。隋朝選了一個他還未到達最強之時,出兵征遼,是一個最好的阻擊高句麗的時機。

    可事實上,也正是楊廣的征遼,最後導致了隋末的農民大起義,並且最終將輝煌的大隋帝國葬送。

    如今,陳克復看來,這場在他看來十分正確的與突厥的戰爭,也已經有了當初隋朝征遼時的諸多特點。動員數百萬的軍力民力,面對一個可以與陳朝相比肩實力的超級草原帝國,進行著一場可能持久,甚至是失敗的戰爭。

    此時此刻,陳克復才真正深刻的了解到楊廣些許心里感受。

    楊廣是一個才能絕佳的皇帝,是他從楊堅的手中接過輝煌的隋帝國,並將他一度引領上帝國的顛峰。楊廣的許許多多重要決策,其實都是十分重要且正確的,只是最後操作時出現了失誤。

    當年楊廣征遼前,也一定仔細的考慮過征遼所要負擔的重擔吧?

    可最後楊廣還是決定賭一把,也許正是因為楊廣考慮到了征遼的負擔,所以他才有畢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所以才會面對實力強大的高句麗,悍然調動百萬大軍,欲一戰解決高句麗這個已經不得不動手解決的隱患。

    可惜他敗了,一敗再敗,四征高句麗皆敗,喪師百萬,天災**,最終引得農民大起義。

    自己呢?自己的結果會是如何?動員了如此多的軍隊,萬一失敗了呢?又或者如果與突厥兩敗俱傷呢?大陳還有實力再與中原其它勢力抗衡嗎?

    陳克復心中難安,但卻不得不硬著頭皮承受下來。決定已經定下來了,身為皇帝,主掌著兩千多萬人的命運,他又豈能朝令夕改,更何況,他也沒有找到更好的應對辦法。

    祈禱吧,祈盼上天能幫他這一把,讓他安然度過這個劫難。

    自從征召民團的聖旨下達之後,陳克復已經連續三天都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了。他心中一直在擔心著,擔心著這道聖旨會引得百姓們的抗拒。隋末亂世十余年,中原百姓早已經厭倦了戰爭,厭倦了兵役,厭倦了徭役。他害怕,他的這次決定,會引得陳朝境內,再次掀起一輪如大業七年那般的拒絕征遼的農民大起義。

    三天,三天過去了,負責全力監視各行省各府縣的調查司不斷發回的報告中,並沒有出現過如陳克復所擔心的那種事情。相反,在府軍、鄉兵、民團相繼接到朝廷的命令開赴各地之後,各行省府縣原來集結兵馬的各個地點,不但沒有冷清,反而依然不斷的有人從各地趕來。

    在這些人之中,最開始的就是各府鷹揚府的鷹揚預備軍校的軍人子弟們,這些軍人家庭出身,且身體等各方面條件優異的子弟都被選入各府中所開設的鷹揚預備軍校接受預備士官的數年時間培訓。這些入選的學生都是十六歲以上的縣學畢業的府軍子弟,因大陳規定二十一歲成丁,而鷹揚預備軍校的學制是四年,所以最高年級的也不過是二十歲而已。這些學生們如今的身份是預備軍官,眼看著各地連民團這樣的預備隊的預備隊都上戰場子,他們這樣被選中在鷹揚預備軍校學習的準軍官們居然接到的是繼續在學校學習時,一個個都不肯接受了。

    在各府學校的許多領頭的學生帶領下,各個鷹揚預備軍校的軍校生們開始串聯,最後開始趕往各個原先的征兵集結點,要求加入帝**隊,踏上戰場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27 08:29
正文 第827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

    自大陳立國以來,陳克復就十分重視教育早在復陳以前,陳克復還在遼東時,就已經開始建立講武堂,專門培訓輪訓進修遼東軍的軍官與優秀戰士們

    等到建國之後,陳克復是開始系統的恢復各地的教育體系在陳朝的立教育體系之中,分為文武兩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其中武系專為軍官培養系統,從分布各府的最基層的鷹揚預備軍校,到設立在三大京城的三座皇家士官學校,以及在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的兩座皇家水師學校,還有設立在洛陽的最高級別的破軍講武堂諸軍校,成為了整個大陳軍隊軍官們的培訓、進修的專業機構

    而除了這些專門為軍隊培養軍官的軍校外,陳朝擁有著最多的還是等級森嚴的普通學校

    甲、保、里、縣、府、省大陳十戶為甲,百戶為保,千戶為里,的大陳律法規定,每保必設一蒙學,每里設一小學,每縣設一縣學,每府設一府學,每省則開設最頂級的書院除了朝廷公辦的學校之外,在公學之外,還可以開設私學,從蒙學到書院,私人只要有資質皆可開設

    而為了促進教育,開化民眾,陳克復是下令,蒙學和小學為六年制義務教育,所有的費用都是朝廷承擔,每個孩童也必需接受六年教育

    小學畢業後,可由學生自己選擇,成績合格者入縣學,不合格者可入私學也可以繼續讀小學達到合格後升入縣學而縣學中作秀的一部份學生,還可以獲得朝廷獎勵的祿米供應縣學畢業生或者成績作秀的在校生可以參加科舉的縣試,錄取者就是童生,童生皆有朝廷祿米供應

    唯有成為童生者才可以升入府學未成為童生的縣學生畢業後也可以入私人學校繼續就讀府學的學生可以參加府試,中者即秀才府學畢業的學生可以選擇繼續入行省的書院就讀,也可以選擇保養入京城的國子監與太學,或者是其它私立書院,或者回家自讀所有秀才都有一份祿米供應,直到三十歲為止

    秀才們可以每三年參加一次科舉,鄉試中者即為舉人,可入京參加第二年的會試會試中者即進士可直接進入朝廷選官系統,成為官吏相比于軍校系統,這支系統復雜,陳克復推行的這套系統基本上已經屬于擴大化的半全民教育而且也不單單在是只為了科舉做官的教育系統

    雖然這樣的做法,朝廷需要投入的很多,但對于陳克復來說,教育才是國之根本,一群無知的百姓雖然符合有些臣子所說的愚民之策,可並不會是什麼好事在陳克復看來,開化民智,其實也既能幫助瓦解自魏晉以來的世族門閥特權階層也能產生高的生產力

    陳克復的想法是很好的,畢竟歷史上大力推行學校教育的也並非他首創雖然楊堅晚年曾經取締全國所有的學校,只保留了京城的一所學校但楊廣一上台,就曾經在各府縣興辦學校,宋元之時,這種普及教育也很推廣,到了明朝的朱元璋時,各級學校是大力推廣,幾本上和陳克復現在所做的也沒多少區別,僅有的區別也不過是教育內容上的不同而已

    大陳大力推行教育,經過這前後五六年來,差不多已經進入了一個很好的開始再加上如今利用各地學校師資力量所舉辦的掃盲班,也差不多讓大陳有近三分之一的百姓都能寫出自己的名字

    不過開化民智之後,百姓們對于許多事情也都漸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就比如如今,朝廷要和突厥人決一死戰,征百萬兵,傾國決戰朝廷大舉征召兵員,幾本上已經是三個健康壯丁中就有一人被征這樣的事情要是放在十來年前,那絕對就是會引發隋末大業七年農民大起義的

    可是現在,無數遞到陳克復御案前的奏報內容卻是決然不同的在無數熱血沸騰的年青軍校預備軍官們要求被征召入伍之後,各地府縣學的學生們也坐不住了剛開始的時候還只是年紀較大些已經成丁的府學學生們請願參軍,但到了後面,這件事情最後已經越發不可收拾,無數的學生開始要求入伍不但成丁的府學學生,就是還未成丁剛十五六歲的縣學學生們也都跑去請願了

    在學生們熱鬧的帶領下,許多城鎮中的居民,附近村莊中的農民們,紛紛提著菜刀、殺豬刀,竹槍,木槍,木棍,舉著鍋蓋涌入原先各處的征兵點要求入伍

    各地熱鬧的情況,讓各地官府的官吏們都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覺特別是在各地的府軍、鄉兵、民團們都已經開拔之後,縣里普遍只剩下了少量的捕快和衙役之後,是擔心百姓聚集最後會鬧出民變來

    好在經過幾年的時間,大陳各地官府基本上都早完成了官吏的替大多數的官吏們都是朝廷精心選拔的,倒也不擔心有昏匱之人亂來

    河東太原城南面的龍山下是清源縣,小縣城緊靠著汾陽,是河東重鎮太原城南面屏障衛城因為皇帝陛下駐蹕于太原晉陽行宮,所以在清源縣駐有一個營五百人的羽林衛兵馬,因為緊靠著太原,清源縣雖處于河東中部,但距離此番大戰的前線雁門並不遙遠上一次東突厥始畢可汗南下,清源城的百姓就曾經近距離的感受過突厥人的凶悍那次一隊突厥騎兵趁夜南下,繞過太原劫掠了清河的數個村莊,那時附近的太原城中雖有李淵坐鎮,但卻並沒有出兵救援,許多清源的百姓都親眼看到許多熟悉的同胞倒在突厥人的馬刀之下

    如今突厥再次集結準備南下,最最擔憂的其實就是緊鄰著雁門關不遠的河東百姓皇帝陛下要堅守雁門與突厥人決戰最高興的莫過于河東的這些百姓了誰都知道突厥人的凶悍,一旦突厥人南下,最先遭殃的就會是他們這幾日皇帝不斷征召鄉兵、民團開到雁門關去,那些被征召的百姓不但沒有難過的反而十分高興

    對于清源縣的百姓們來說,清源本是一個十分豐沃富饒的地方,再加上河東的百姓向事節儉樸,清源的百姓生活一直不錯可是在大業九年,先是皇帝準備北伐突厥,大量征發河東百姓服役緊接著突厥人南下,無數的突厥人四處擄掠,朝廷卻無人能制百姓們無不遭殃

    緊接著皇帝死了,朝廷諸多大臣將領們是領著幾十萬軍隊在太原附近幾番撕殺,最後遭殃的還是河東的百姓好不容易李家掌控了河東,可沒多久馬邑的劉武周又起來反了李家,河北的陳大將軍是派兵入了河東,幾方勢力拉據交戰,不曾停息,富饒河東轉眼成了焦地

    清源縣幾年下來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還不到三成轉眼間李家敗亡,河東又落入了登基的陳皇手中大家提心吊膽的留下來結果卻意外的過了幾年安定的好生活這幾年,移民的回鄉的,清源縣漸漸又恢復了數年前的好景象

    沒有了亂兵沒有了山賊,也沒有了馬賊,甚至連那些貪官污吏都不見了,就是往日里那些高高在上的世族們要不是搬走了,要不就是拆分了家族老實的過日子了

    分了田,分了地,甚至還分了糧,幾年下來,燒毀的房子又蓋了起來,家中的米倉又滿了起來,甚至還存了不少神龍通寶攤丁入畝稅法頒行各地,百姓們都發現,現在田賦少了,雜稅也少了,就是徭役也征的少了而朝廷頒行的那大陳律令,還有那些讓孩子強制義務上學啊,無不讓清源的百姓覺得仿佛換了一個天

    甚至不少當初被征去從軍的丈夫子弟們,也都按期的有寄回來不少神龍通寶,有幾個當上軍官的甚至都給家里寄回了神龍金幣不少早幾年征入伍的家人如今都被編成了府軍,朝廷不但分了大量土地,而且居然告訴他們這些土地都是不需要交稅賦的田地

    這一切的一切,早讓這些樸實本份,又特別節儉的河東清源百姓們感受到,大陳的皇帝陛下真是一個好皇帝

    可是如今,突厥人居然想要把他們的這一切搶走?剛剛過了幾年好日子的清源百姓,有哪個肯依?百姓都是純僕的,哪怕陳克復給予百姓的本來主不應當是他們理應享受的權利,可是百姓們依然是無比的感恩但百姓同樣也是簡單的,不管是皇帝給的還是哪個給的,這些既然已經是屬于他們的東西那就是他們的,誰也別想要搶走

    皇帝的征召令一下,清源縣所有的府軍、鄉兵、民團的士兵和預備役士兵沒有一個猶豫的,全都馬上集結報到了開赴雁門關去了

    清源縣士兵們的表現讓負責協助征召事務的清源縣令萬分高興,可還沒等他輕松下來歇口氣,卻發現馬上又有多的清河百姓們涌到了集結點,要求入伍

    清源縣令是去年大陳第二屆科舉的中榜進士,雖然沒中到狀元、榜眼、探花這樣的名次,可也是二甲百名以內的進士而且他年紀也不過二十出頭,還讀了兩年朝廷開辦的府學學,也算的上是一個年青且有才氣兼有志氣,受過式教育的官吏了

    與那些大多世族出身的官吏不同,年青的清源縣官馬文只是一個家中有幾十畝田的庶族子弟,要是現在還是隋朝,他是很難在官場上有什麼大作為的但是如今是大陳,又在府學中進了兩年學,听了不少朝廷的政策之類的,也漸被年青的皇帝和朝中那些年青的大臣們所激勵,一想也成做一個有所作為的官吏因此在今年被吏官放為河東行省省會太原城附近的清源縣令時,他也沒有絲毫不高興

    到任半年來,面對當時北面不遠就是劉武周叛軍的屬地,他並沒有半分懼怕在清源的半年所做的一切有條有理,可圈可點,即贏得了總督長孫國舅的看重,也贏得清源百姓們的擁戴可以說,任滿這屆,只要不出問題他是絕對可以升上一階半級的不過越是如此,他也越是辦事認真,生怕哪里出一點差錯

    這時見到那黑鴉鴉堵在門前的無數要求從軍的百姓,他心里是又喜又憂治下的百姓踴躍要求從軍,這自然有他的教化之功,但如眼下這般全涌來要參軍卻也讓他措手不及要是百姓們一個不滿意,鬧出什麼事來,這後面的太原城中可就住著皇帝陛下的

    馬文年青雖青,但心思卻也很活面對著這差不多已經是清源全部男人的人群,他心中也差不多都明白的百姓們如此踴躍,其實說是為了保護家園也只是佔了其一至于其二嘛,當然是如今人人都知道大陳軍人的待遇優厚,所以誰都想搶著當兵可朝廷一向實行精兵之策府軍數量有限,並不是想當就能當的

    當隋朝的兵,或者是以前李淵或者劉武周這些人的兵,大家是避之不及的畢竟當兵打仗那是要死人的而且以前當兵,那都是強迫性質的不但要自備武器,而且朝廷還不發薪餉甚至戰死了連個撫恤都沒有加讓大家不想當兵的是,去了就沒有幾個能回來的就算回來的,也基本上那種缺了胳膊少了腿的才幸運的能回了家,其余大多都是埋骨他鄉的

    但是當大陳的兵就不一樣,一來陳軍的士兵都是久經訓練,且裝備都是最精良的,有精良的裝備上戰場幾本上就多了一條命而且大陳的軍隊向來是打勝仗多,打敗仗少,戰士們生存率高加讓大家向往的是陳軍將士的優厚待遇,入伍有安家費,退伍有轉業費,當兵有薪水,受傷有補貼,戰死還有撫恤不但如此,當兵吃糧幾年之後,就有可能轉為府軍,而一成為府軍,可就是一家人享福了府軍的永業田是很多的,而且這些都是不交稅的除了準備武器和戰時從軍,幾本上是相當劃算的

    何況,還有十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如今的皇帝陛下也是從馬上打下的天下,所以最善待武人不但朝中幾乎都是武將們佔據多數和重要的位置,就是各行省府縣的許多官吏,也多是那些退役的軍官們佔據

    而且比起一年年讀書,從蒙學、小學、縣學、府學、科舉這樣一路讀上去,最後去拼個進士,選個官員,或者最後考個公務員做個吏員的艱難比起來,對于多如今已經早過了重讀書年紀,卻又不甘于就這樣的人來說,入伍從軍就是最後的一條出路

    只要敢打敢拼,就有可能在戰場上立功,只要有足夠的軍功就能成為軍官,就算將來戰場上傷殘了,也是可以轉業回到當個吏員或者閑散小官的而如果運氣好,說不定還能上個軍校進修一下,然後再立點功,說不定說能成為入流有品級的官員了這樣的事情,對于無數往上數八代都全是泥腿子出身的老百姓來說,這可是一個改變自已與整個家族的最好出路哪怕這條路得拿命去拼,大家也是絕不反悔的

    “陛下有旨,這次征召的只是鄉兵和民團,征召已經結束,大家還是各回各家去不上前線打仗,在後方多生產些糧食,多打幾把刀也一樣是對朝廷的支持”馬文咽了咽口水,面對著群情激昂,熱血沸騰的無數百姓,只得大聲喊道

    一個雖然長的粗大結實,但一眼就能從他青澀的臉上看出他還只不過是個十四五歲的壯小伙子,肩膀上背著一張獵弓,手里提著一把獵叉,腰間還別著一把匕首十月的秋天,他卻只穿著一雙露著腳趾頭的草鞋,身上披了一張露著兩手臂的熊皮子少年獵物一直擠在最前面,人雖多,可就是沒有人能把他擠開

    在少年的腳下還有一只豎著尖耳朵,眥著尖牙的瘦長大黃狗緊緊的守護在少年的腳邊,如果有人擠過來,他就對對著人發出�甑牡頭停 萌瞬緩 br />
    少年如鐵柱一樣的站在馬文的前面,一只手還小心的護著一個拄著拐杖的花白胡須的老獵戶

    馬文的話音剛落,就見老獵戶大聲咳嗽了幾聲,將眾人的目光吸引過來後,老獵戶蒼老的面孔望著馬文道︰“皇帝陛下不是有言,大軍一百萬,傾國而戰嗎?可老朽所知,如今皇帝雖然征召了二十萬鄉兵和二十萬民團,但加上朝廷的二十四衛和遼東的十萬蠻兵,也不過是八十萬而已這離一百萬可還是差著二十萬呢,這突厥人南下,是要滅我華夏,重演五胡亂華之慘事啊?這不單單牽系著朝廷與皇帝陛下,也事關著我們每一個漢人百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老朽記得這是皇帝陛下曾經說過的話,老朽十分贊同如今突厥四十萬大軍就要南下,我等身為匹夫,又豈能坐視老朽不過一區區匹夫,但也有殺胡之心,還請縣令大人允許”

    馬文有些面色為難的看著這個彎著腰,不停咳嗽的花白頭發老獵戶,看他的樣子,似乎不用等到上戰場被突厥人殺死,仿佛口令要一陣秋風就能把這老頭吹倒

    “老叔愛國高義,一番話震耳匱聾,發人深醒,令晚輩深為受教然,朝廷征召士兵,一切都有朝廷之法度,我深為縣令,自當謹守陛下旨意,豈能私自改朝廷與陛下之旨意?且老叔年歲已高,此等年紀正當在家飴養天年,含飴弄孫才是,若是讓老叔這把年紀還要上戰場,這豈非我等之罪過焉?”

    老獵戶又是一陣猛烈咳嗽,不滿的沖縣令嚷道︰“我有這麼老嗎?大陳律令不是有言大陳軍士五十五歲退役嗎?老漢我今年方才五十四歲,正好還可以入伍跟突厥人好好較量一番別看老漢腰有點駝了,前幾天我還親手獵了一只三百多斤重的黑熊呢突厥狼崽子再牛,還能牛過三百斤的熊瞎子不成?”

    馬文看著老漢怎麼也得有個七十多歲的樣子,卻硬要說自己才五十四,滿臉的哭笑不得他剛要說話,一旁的那個少年卻突然道︰“我可以雙手力分兩牛,山間奔跑可追野狼,攀岩絕壁如走平地,一箭可射中天上老鷹的眼楮,我要從軍,你收不收?”

    馬文被那少年的一番話有些驚住,他仔細的看著少年那只披著熊皮子敞開的胸脯,那一塊塊賁起的肌肉比許多成年大漢還要驚人但對于少年自稱能手分兩年,山間可奔跑可賽過從林野狼,甚至是攀岩如屢平地,一箭還能射中天上老鷹眼楮這樣的大話有些難以相信

    他微微笑了笑,對少年問道︰“我看你最多十五歲,可還沒到成丁年齡哦,小兄弟,你叫什麼名字?”

    少年對馬文的反應並不滿意,神色老成的道︰“上戰場拼的是性命,比的是殺敵,可不是比年紀論大小的打突厥人,我家的阿黃都比的是兩個壯漢,只要給我一把匕首,我就能還你一個突厥人的頭顱”

    “可是還是太小了啊這個年紀上戰場,可是我們失責的體現啊好酒不怕巷子深,只要你真有這本事,再過幾年等成了丁再來報名從伍也不遲啊”突然一道聲音從從群後面傳來,大家扭頭望去,卻只見幾個穿著羽林軍鎧甲的軍士正在向這邊走來,為首一個也同樣的羽林軍裝束,可鎧甲肩頭上的那兩枚肩章卻讓早已經熟悉了軍隊的大家明白,這位臉上總帶著一股著親切,又帶著一股子威嚴感受的男子,是一位羽林軍的少校軍官

    少年扭頭上下打量了一身華麗鎧甲的羽林軍少校軍官,咬著嘴唇道︰“敢不敢和我打一場,要是我贏了,你就讓我入伍?你是羽林軍軍官,一定能做到”

    少校軍官旁邊的一名掛著少尉軍餃的軍官剛欲出言,那少校軍官卻已經一把按住少尉,笑道︰“雷隊正,你難道還怕我打不過一個小孩子不成?”說完又轉過頭對著那少年道︰“你確定真要和我比?”

    “沒錯”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27 08:29
正文 第828章 氣吞萬里如虎

    一邊數天陳克復都在晉陽行宮中思緒不寧,寢食難安。直到今日宮中總管王海將調查司的最新奏報送進宮中後,陳克復閱覽後才總得恢復了數日來焦慮的心情。調查司送來的奏報稱,自緊急征召令下達之後,各行省的百姓不但沒有出現預估之中的抗拒反應,反而在調查中顯示出對朝廷此次作戰的極大支持。

    朝廷治下十余行省,尤其是中原與河東、河北各行省對于朝廷的這次出兵十分支持,不但各地征召的士兵全都到位,而且各地還出現了無數百姓報名請求入伍的情況。尤其是河東與河北兩地,幾乎是半數以上的百姓都已經要求參軍,百姓們狂熱的情緒,讓各地府縣的地方官員們都是措手不及,紛紛向上級請求如何應對。

    听到這樣的消息,陳克復最初時也是有些不敢置信的。雖然說如今出現的這股風浪,實際上也算是因他而起。但他自己卻並沒有要掀起一輪這樣風波的意思,更沒有半加煽風點火的意思。如今收到這樣的消息,他在感到驚訝之余,也並沒有助長其聲勢的意思,也並不覺得有這樣的必要。

    在陳克復看來,如今大陳上下的情況,早已經注定百姓們會追隨于他。畢竟比起這些年的亂世來,大陳雖建立短短幾年,但早已經讓不少百姓在呼喊說是已經回復了開皇盛世的景象,甚至有更多的人稱如今的大陳氣象早已經超越了開皇盛世。百姓們其余是最實際的,也最有憂患意思的。他們能敏銳的感覺到天下局勢的變動,能早早的判斷出什麼對他們是有利的,什麼對他們是有害的。

    當出現如大業七年那樣的變動時,無法忍受的百姓就會揭竿而起。但是如現在一般。朝廷所做的是為了維護百姓們如今的生活,百姓們也會擔心握在手里的幸福會太短暫,擔心擁有的這一切會再失去。他們會比誰都更在意這些,也會比誰都竭力擁護這些。

    一連幾天的陰霾天氣終于過去,天空也終于放勤。

    早上才剛剛收到了百姓對征召的積極態度的好消息,中午之前又有一份飛鴿傳書從雁門鎮送到。還沒有打開情報,陳克復已經從侍衛長陳雷的臉上大致猜出了那一定是一個十分積極的好消息。

    果然,信是由坐鎮雁門的前線大元帥李靖所發回來的。信中向皇帝報告了王仁恭元帥突襲大利城之捷報之後的又一大功。當陳克復看見捷報上李靖那明顯激動的都有些歪了的筆跡,也不由的龍顏大悅。

    王仁恭夜襲突厥大營,殺了突厥人一個措手不及。以五萬之數,決然在陰山白道川向二十萬突厥大軍發動了夜襲。殲敵三萬。陣斬突厥西小可汗之一的乙利小可汗,並且一把火燒掉了突厥人準備南征的一百萬石糧草。如此的好消息,讓陳克復看的連連在玉石桌案之上狠拍了數下,將整個右手巴掌都拍的通紅而不自覺。

    震驚喜悅之余,陳克復又擔心起老將軍的安然來。打了突厥人如此一記重棍。統葉護這小子可不會這麼認栽的。

    幸好,接下來的內容讓陳克復松了一口氣。看到五萬大軍一戰之後戰死五千余人,陳克復也不由的心情沉重。十比一的損傷,在這樣的大戰中算不得什麼。甚至可以更加證明老帥此戰的成功。但五千最精銳的陳軍騎兵就此亡于塞外,依然讓陳克復心痛不已。

    如果不是突厥人的南下。這五千人本是不用最死塞外的。越是想到此,陳克復對于突厥人的憤恨就越多了幾分。突厥人亡我之心不死。這一次不徹底把他們打趴下,他們就永遠都不會停止對中原的傷害。

    看到沈光帶著數千人護送著傷兵分開,陳克復又在為他們隱隱擔憂。

    前天,李靖上奏告訴他,為了接應老元帥,他又調了薛家叔佷率五萬鄉兵前往大利城接應。當時接到這個奏報時,陳克復的心情是復雜的。在陳克復看來,要想戰勝突厥人,那就只能以己之長,攻彼之短。和突厥人在塞外去打參戰,這是不現實的事情。大陳沒有這麼多的騎兵,也打不起這樣的大規模參戰。大陳唯有將突厥人引人雁門,然後依靠雁門的堅固來對付突厥人。

    畢竟最近朝廷上下在雁門花了那麼多時間,弄出了兩件絕密武器,就為了專門對付突厥的狼騎鐵蹄,又怎麼能棄之不用呢。當初王仁恭要求領兵出塞,陳克復是萬分猶豫之後才答應下來的。

    在陳的心中,老元帥此舉,無異是在求最後的報國之法。五萬精騎出塞,陳克復甚至就已經在心底將這支精騎歸入了無法歸來之中。

    以五萬對二十萬,而且還是騎兵對騎兵,這不是陳克復悲觀,而是他深知突厥騎兵的厲害,也深知老元帥出塞之後,絕不會躲在一座座城堡之中打攻防戰,肯定會主動突襲突厥人。

    他雖看出了這一切,卻無法拒絕老元帥的請戰。而且在他的心底,他其實也知道,要想對抗四十萬突厥人,陳軍主力是不能放棄雁門等要塞的,但又不能一味坐視著突厥人匯集,然後南下。王仁恭出戰,在戰術上來說,這是陳朝最後的一次進攻機會。就好比下相棋一樣,這是一個讓陳朝一開始就可以拿個炮或者馬去拼掉對方一個車的機會。雖然炮和馬都很重要,但如果真的能拼掉對方一個車,在戰略戰術上來講都是十分劃得來的。

    只不過下棋的時候,棋子是沒有感情的。但是身為皇帝,卻要讓五萬大軍就這樣拼掉,哪怕再寡情的君主,心中也是難以平靜的。

    李靖讓薛家叔佷帶五萬鄉兵出雲接應,在陳克復看來。自然明白李靖這是擔心五萬大軍,不願意輕易的放棄這些同袍們。但在另一方面,陳克復卻不得不從戰局方面考慮,李靖如此做。卻又是在拿薛家叔佷冒險。王仁恭是陳軍元帥,五萬精騎是陳軍弟兄。但薛定國又如何不是陳軍元帥,五萬鄉軍又如何不是陳軍弟兄呢。

    李靖如此做,等于是朝廷將五萬精騎送入了險境之後,又扔了五萬鄉兵進去。誰都知道,這樣做是在玩火,一旦王仁恭真的陷入險境,單憑薛定國的五萬鄉兵是難以改變大局。甚至反有可能被數量佔有絕對優勢的突厥人吃掉,這是添油戰術,犯兵家大忌。

    如果薛定國的五萬兵馬也陷進去了,陳軍再要救。那就是添油戰術。不救,白白損失幾萬兵馬。

    而陳克復所定下的總體策略,就是以城池防守戰來對付突厥人的大騎兵機動兵團,但如果沒有足夠的兵力,就算有要塞也不一定守的住的。

    不過在心里的另一面。陳克復卻也還是贊同李靖派出薛定國的。誰也無法看著那五萬兵馬就這樣和突厥人拼了,更何況,王仁恭還是李靖的結義大哥。而且在心里,陳克復也認為薛家叔佷乃是大陳數的上號的勇將。在他們前去。薛定國與王仁恭兩位元帥聯手,再加上秦瓊等年青一輩的大將。轉勝為敗也許並非不可能。

    李靖的捷報寫了數頁,在翻過了又一頁之後。陳克復看到了後面的戰斗。

    王仁恭元帥在突襲擊了突厥人之後,沒有絲毫停歇立即撤退。

    突厥人一面整頓兵馬,一面派出了數支兵馬追擊。兩支軍隊一追一逃,一路上戰斗不斷,兩軍不斷流血,就如兩只凶狠的野獸在亡命博斗著。

    原陽之戰,兩支軍隊再次大戰,王仁恭被困小鎮,以三萬兵馬對陣突厥追擊兵馬八萬。兩軍一夜血腥撕殺,陳軍以自身傷亡五千余的傷亡斬敵三萬,並且俘獲敵方主將。就在突厥人都沒有想到的時候,王仁恭突厥在四更之時率全軍突圍。

    王仁恭不愧為沙場老將,突圍之時,他將陳軍所攜帶的一人雙騎拿出了一匹來,趁黑夜大開四門,然後驅趕著無主的戰馬從北西東三門奔出,引得突厥人注意後,卻帶著兩萬多大軍從南門突圍。

    兵力被分散的突厥人沒能堵住王仁恭所部,搞清了所有情況的突厥人只得在統帥阿史那、大奈的帶領下匆忙追擊陳軍。兩軍一追一逃,再次恢復到了之前一日的狀況。

    你追我逃的狀況持續到了第二天的黃昏,當陳軍狼狽的翻越了平坦草原東面第一座高高的摩天嶺時,跟在後面的突厥兵已經及為靠近陳軍了。

    望著高高的摩天嶺,縱馬奔走在摩天嶺一側峽谷通道的阿史那、思摩也不由的擔憂起來。他策馬趕到阿史奈大奈的身邊,告訴他這地形險要,最是埋伏的絕佳之地。提醒史大奈小心注意敵人埋伏,欲讓阿史那大奈暫停追擊,先派出斥候兵馬前去查看峽谷。

    但是最已經憤怒的差不多失去了理智的阿史那、大奈對于那個長的和粟特胡人一樣的族人並沒多少好感,眼看著就要天黑了,再加一把力就能在天黑之前追上那伙該死的陳軍。

    如果此時停止追擊,只因心里擔心就要先派斥候去查看道理才敢追,這無疑會讓陳軍有機會逃脫。陳人逃跑的本事他是知道的,離開了茫茫草原,如果那些陳人隨便往哪個山里一鑽,要想短時間找到他們也是不容易的。

    而且阿史那、大奈也十分深信,到了此時,陳軍不可能還會有什麼伏兵。陳軍的這支兵馬在他看來就是一支死士,如果真的有援軍,那他們就應當埋伏在金河或者原陽鎮,而不應當是在這里。

    最後,阿史那大奈拒絕了阿史那思摩的請求,下令讓全軍繼續追擊。

    突厥人確實很憤怒,他們只是一心想著要追到那支偷襲他們的陳軍。從大利五千前鋒被殲滅,到昨日的原陽血戰,突厥二十萬大軍被五萬陳軍攻擊,短短幾天居然已經戰死了八萬多人,而且還被燒了一百萬石糧草,死了一位小可汗,被俘虜了一位設,連最高的大可汗都被傷了手臂。這樣的恥辱,讓他們這些號稱草原之主的勇士如何容忍。

    五萬余突厥騎兵帶著迅疾的鐵蹄不斷通過摩天嶺峽谷,當最前鋒的狼兵終于通過了峽谷的另一面時,阿史那思摩一直擔心的埋伏並沒有出現。

    阿史那大奈听到前面傳到的消息後,更是對著阿史那思摩譏笑了數聲。

    就當突厥騎兵已經有三分之一通過了峽谷,後面的也盡數都進入了峽谷之時,漆黑的夜幕之上,突然高高升起了三支紅色的信號箭。

    鮮紅的信號箭高高升上天空,然後砰的一聲炸開,在空中灑出三朵絢麗的煙花。

    看到這突然的變故,無數的突厥騎兵都不由的抬頭觀望,那天空中的絢麗景象,對于這些突厥人來說,是那麼的神奇,是那麼的不可思議,也是那麼的美麗。

    不少部落的騎兵甚至在馬上對著夜空驚叫,大喊著長生天!

    因為三支信號箭,突厥的疾馳隊伍中出現了一絲雜亂,不少的騎兵策馬奔馳,卻也有不少的騎兵茫然的望著天空漸漸消逝的煙花出神。

    突厥士兵們還在驚叫著長生天,但身為一軍統帥的阿史那、大奈卻是已經感受到了一股透骨的寒冷。士兵們無知,但阿史那大奈卻知道這些好看的不可思議的煙花乃是陳軍的一種信號,就如同草原上的勇士們使用的鳴鏑響箭一般。

    信號一出,無疑已經表示著最大的可能,埋伏。

    一切都如阿史那大奈所猜測的一般,只是他猜到的這一切有些太晚了。

    大地輕微的震動著,後面無數的嘈雜聲傳來,一名附離狼兵滿臉是血,背上還插著幾支羽箭一路奔馳而來。

    “敵襲,後面有埋伏,陳軍突然出現堵住了後面的谷口”

    “陳軍?是什麼陳軍?有多少人馬?”阿史那大奈臉色蒼白的抓著那狼兵的臂膀大聲的喝問著,只可惜那狼兵再也回答不了他的問題,連中數箭,那騎兵此時早已經死去,空氣中只留下阿史那大奈那滿臉的蒼白與驚恐,還有後面不斷傳來的喊殺之聲!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27 08:30
正文 第829章 疾風之狼

    摩天嶺大峽谷不斷的發出憤怒的咆哮,淒慘的嚎叫,還有無數金鐵交鳴之聲

    暗夜的天空下,兩面高高的山壁夾雜著一條長長的狹窄通道,這條通道是中原的商販們行走于草原的必經之路,向來被商販們視為福道穿過了這條山道也就等于開始進入了草原的地形,接下來就是一望無際的茫茫草原

    只不過,也許所有人都不曾想到,這條商旅們的福道,在今天,卻成了突厥人永遠難忘的死亡狹谷

    早在午後就已經趕到峽谷的薛定國叔佷,率領著五萬步卒利用了半天的時間,將這條本來空闊且並不是太凶險的峽谷通道打造成了一座死亡峽谷

    當突厥人最後的隊騎兵進入山谷之後,早就已經屏息靜氣埋伏在山谷北面入口兩側的五萬步卒,立即迅行動起來一塊又一塊的巨石被推動滾落山谷,最後牢牢的將突厥人的退路給堵死了

    當後面的突厥人在轟隆巨響中明白過來發生了什麼事情的時候,一架又一架的投石車和拋雷車、絞床弩被掀去了偽裝在其上面的草木樹葉,紛紛露出了那猙獰的面孔,和那幽幽發藍的光芒

    “點起火球”

    暗夜里薛萬徹響亮而又冰冷的聲音響起,一支支火把被點亮,將整個山坡照耀得如夏日的夜晚,滿是螢火飛舞不過陳軍顯然不是為了給這暗夜增添一些景象的,下一刻,一個又一個巨大的澆著油的草團被點燃,然後在工兵營那些軍官的喝聲中一個接著一個拖著閃亮的尾焰,在夜空中劃著一個個漂亮的狐線最終落向山谷,砸在了一個又一個恐慌而又絕望的突厥士兵身上

    熊熊燃燒的火球點燃一切,砸到人就點燃人,砸到樹木就點燃樹木

    昏暗漆黑的峽谷馬上就開始不斷明亮起來,只是讓人驚心的是那亮光有許多都是由燃燒成了火人的突厥騎兵所組成的

    在那一**的火球攻擊之中巨大燃燒的火球擊潰了大部份突厥騎兵的斗志和勇氣火球的殺傷力算不上陳軍武器中最大的,但效果卻比那些石彈和弩箭來的大

    火球不斷落下,一邊不停的點燃著谷中的一切,收割著突厥人的生命,一邊也在擊潰著突厥人的士氣,並且將谷中照的亮如白晝,為兩面山坡上的陳軍下一波的進攻指引著目標

    足足攻擊了近半個時辰的火球攻擊剛剛落下,下一刻密集的如同暴雨的箭雨已經向谷中不斷擠在一起的突厥人傾泄而下密集的箭雨之中還不斷的夾雜著弩石車投射的石彈,絞床弩、伏遠弩、腳蹬弩、投雷車等重型遠程器械所發射出的重火力

    巨大的石彈呼嘯著砸入山谷的突厥兵陣中,將一個騎兵連人帶馬攔腰砸成爛泥,然後又帶著巨大的沖擊力,從血漿之中濺射起來,彈射砸落到附近的第二個倒霉鬼身上一塊又一塊的石彈在谷中不斷的砸落,彈起多的密集箭雨則是無情的釘入那些只披著皮甲的突厥兵身上,將他們一個個的釘在了冰冷的血澆地上

    加猛烈的拋雷車拋射的各種炸彈在谷中紛紛爆開,毒氣彈,煙霧彈、散彈、破甲彈實心彈

    摩天嶺一側的山坡之上,年紀半百須發花白的伏軍統率薛定國面色目然的望著峽谷中一面倒的屠殺皺著雙眉道︰“還是有些太慢了,前邊的谷口怎麼樣了?”

    薛家第二代的精英,擁有智將之稱的薛萬徹望了望無月的天空,淡淡道︰“大哥和三弟、四弟早帶人把谷口堵住了峽谷中有近三萬的突厥狼崽子,另外有差不多兩萬左右的突厥騎兵已經突出了山谷,不過王元帥已經調頭和他們干上了,三弟、四弟帶著一萬弓箭手在後面支援”

    “那我們要加快度了王元帥的消息是統葉護的十萬大軍距離我們不過半日距離,如果他知道原陽鎮的戰況,估計還會加快前進度我們與突厥大軍之間最多有三個時辰這三個時辰,咱們得吃掉這五萬突厥騎兵,然後還得留點時間逃走咱們可不比王元帥,王元帥幾天之間大小十余戰,轉戰上千里,咱們可是步兵,一切都得靠這支大腳板,一旦被突厥人咬住,可就再沒有人來救我們了”

    三個時辰要殲滅五萬騎兵,還得預留時間跑路

    薛萬徹听到叔叔平淡的話語,也不由的有些想笑如果是別人听到這話,估計會以為開玩笑但薛萬徹卻明白,叔父不是開玩笑的本來這五萬兵馬出塞來援,就是冒險行為,最後卻又離開了大利城,一路跑到這里來設伏

    眼下雖然伏擊到了五萬冒險追擊的突厥人,但陳軍加起來也不過七萬余人而已峽谷中的五萬突厥騎兵就算是五萬頭豬,讓陳軍殺也得殺上半天了,何況還是五萬要魚死網破的絕望突厥兵

    一旦伏擊的時間過預算好的,那麼到時一邊是連日奔襲作戰,疲憊已極的王仁恭所部騎兵一邊雖是情況稍好,但他們本來就是由五萬雜牌軍組合而成的鄉兵,又是步兵就算丟下所有輜重,一旦突厥騎兵追近,距離大利城還有半天距離的他們,也是無法用兩只腳丫跑贏四條馬腿的

    五萬雜牌軍組成的鄉兵步卒對上五萬突厥騎兵,薛定國叔佷五人就是再牛,也是知道絕無半點機會的但是眼下四萬步卒卻把三萬突厥騎兵堵在了峽谷中屠殺,這卻是完全避免了雙方之間的長短的

    薛部兵馬早已經立在了不敗之地,現在唯一讓薛定國擔憂的是鄉兵們殺的不夠快

    “叔父,可以讓突厥人投降嗎?”薛萬徹面色沉重的道

    薛定國沉默許久,最後搖了搖頭

    “如果可能,一個不留”

    薛萬徹底轉頭望了一眼叔父,沉默不語

    他是清楚自己的叔父的,當初薛萬徹的父親薛世雄還在的時候,薛定國與羅藝號稱河北雙悍但其實如果真要認真的說的話,叔父那個時候只不過是一個凶悍卻又隨意放曠又無人能管束的野慣了的家伙而已,無拘無束無法無天是最適合于他的雖有妻兒子女,卻放蕩形骸,拈花惹草,且又不服管束,愛惹事生非甚至經常帶著本部兵馬,無軍令而出塞深入敵境草原,做些劫掠草原部族的不法事情來

    但說來也怪,這位戰場上勇悍生活上荒唐,為人桀驁不馴,放蕩不羈的河北大將,在一家之長的兄長死後,卻開始背負起家族重擔在參與剿滅了竇建德,報了殺兄之仇後,薛定國開始完全改變了他不再連留漁魚,也不再胡作非為,甚至連話也少說了改變後的薛定國讓不少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薛世雄的影子,雖不知他為何而改變但這個的薛家家主,也無疑被多人看重甚至皇帝將本來他還不夠資歷的元帥之位賜封于他

    這幾年來薛定國的作為,讓人稱贊,甚至朝中不少人說正因薛定國的轉變,才讓薛家得以在大陳的興貴族之中,擁有了屬于薛氏的一席之地

    薛萬徹作為公認的薛家下一代家主,對于叔父的行為自然十分欽佩,知道這個最喜自由的叔父為了家族改變了自己,承擔起了家族的重擔

    “二郎,草原部族歷來為中原大患你覺得如何才能解決這個大患呢?”薛定國轉頭問起最欣賞的佷子道

    “分化離間,合弱擊強”

    薛定國笑了笑︰“說的不錯,確實如此對付這等草原游牧民族,唯一殺之一字草原部族人皆為兵,下馬為民,上馬為兵,而每一個草原部族的兵都是我中原敵人因此,對付他們,每殺一個,我們的隱患就消除一分如果再加上陛下所提出的向草原蠶食,築城囤墾,將歸附俘虜的草原人全都打散遷到內地,再慢慢同化,終有一天,草原就會變成中原一般,到處城鎮遍布,阡陌縱橫”

    叔佷兩人正說著,一騎飛快奔來,馬上騎士大聲報到︰“敵兵接近報告大帥,西北方向三十里發現一支騎兵正飛奔而來”

    “數量多少?”

    “約兩萬騎看旗號,是金狼標志,是阿史那汗族本部兵馬,清一色附離狼兵”騎士大喘息著報道

    薛定國眉頭一皺,兩萬阿史那部族的狼兵,這可是一支突厥精銳中的精銳突厥本部金狼兵到了三十里之外,估計統葉護也不遠了

    “再探,本帥要知道統葉護的大部兵馬距離這里還有多遠,快去”

    “叔父,是否馬上撤離?”

    薛定國望了望到處燃燒著,冒著黑煙的峽谷,沉聲道︰“傳令下去,讓所有弟兄準備近身做戰,我們得在半個時辰內結束這場戰斗,再派人通知王元帥,讓他作好準備”

    “另外,讓工兵營的人在谷口兩面多安放一些**包,把兩邊的山壁炸塌,給我們多贏得點時間”

    當傳令兵將薛定國的話傳到王仁恭的面前時,老元帥正撥出長劍,指揮著渾血浴血的騎士們對已經完全陷入了兩萬騎兵和一萬步兵包圍中的萬余突厥殘兵發起最後的攻擊

    “告訴薛元帥,我這里只要半個時辰就能結束戰斗,讓薛元帥帶著步兵兄弟們先撤等老夫收拾了這些殘兵敗陣,與他在大在匯合”王仁恭大聲道雖然此時撤退,峽谷中被圍的突厥兵無法全部殲滅,但戰爭並不是一味的殺人游戲

    與一心殺死谷中的那剩余的萬余突厥騎兵相比,六七萬陳軍的安全加重要如果一味的殺敵,反有可能被敵軍大部隊再次追上,那時疲憊的陳軍可就難逃了為了萬余敗陳軍,而將這支數萬人游擊大軍置于危險之中,這是十分不明智的行為

    傳令兵飛馬趕回薛定國處,將王仁恭的話帶回薛定國只是點了點頭,過了好一會才一甩批風,翻身躍上戰馬,持槊向前一指,大吼道︰“傳我軍令,放棄毀壞所有大型器械,全軍刀出鞘,列楔形排槊步兵大陣,全軍沖擊”

    “全軍沖擊”

    軍令一下,山坡上薛定國那面紅色的大 開始前移

    大 前移,全軍沖擊

    薛定國帶的這五萬兵馬除了一萬人馬是他從漢中前線帶著北上的老部下外,其余的四萬都是在雁門接收的臨時征召的鄉兵不過雖然這四萬人是鄉兵,李靖拔給他的卻是幾支十分精銳的鄉兵這些大部份都是當初整編裁撤下來的,前身都是河北隋軍官兵如果其它人帶這樣的一支鄉兵,可能難帶,但薛家當初在隋朝河北軍中的地位,如今來統率這些舊部,卻是正好合適

    鼓角長鳴,旌旗前指

    漫山遍野的陳軍步兵在一面又一面的旗幟引領下,沖下山坡在並不寬闊的峽谷中,薛定國正好將數量也並不多的仿江淮軍所建的排槊營列成了一個密集的楔形突擊陣,如同一面布滿了無數利刺的堅盾,護衛引領著無數的陳軍邁著堅定的步伐殺向早已經潰不成軍的突厥人

    突刺,回收,突刺,回收

    大量想最後一博的突厥騎兵成片成片的倒在了陳軍這面堅固的排槊陣前,在他們的後面,還有多的陳軍步卒們正張弓持箭,不斷的在陣後射箭,為排槊陣分擔壓力

    撕碎,刺透,沖撞,倒下

    一排接一排的突厥人不甘的倒下,尸體成片的鋪滿著峽谷,飄零的落葉在風中打轉,最後落在一具具無聲的破碎尸體之上

    秋風蕭瑟,號角悲鳴

    半個時辰之後,北面無數的馬蹄滾滾而來,揚起無數的灰塵與落葉

    統葉護的謀士,葛尼祿部的首領葉護謀刺加親率著兩萬直屬于統葉護大可汗的金狼騎士,排著進攻陣形向著摩天嶺一路疾馳而來,密集挺進統葉護已經知道了原陽鎮之戰,派出了最心腹的謀士統率著最精銳的兩萬金狼騎士,意圖急增援阿史那大奈,一舉殲滅這支陳軍騎兵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27 08:30
正文 第830章 西風塞馬 兼顧之策

    “兩大元帥聯手,果然深不負朕望啊!”

    陳克復每翻過一頁李靖的送來的捷報,就激動的在玉案上猛擊一下。當年讀史之時,陳克復每每讀到辛棄疾自北方突騎渡江,投奔南宋,一心志在抗金報國,卻不受重用,反被猜忌,辛棄疾苦悶之余只得把玩著吳鉤寶劍,拍遍九曲欄桿而不得為國效力時,他總是無比沉重感慨。

    當此時,原本已經在心里將王仁恭五萬兵馬歸為了報國烈士,卻不料峰回路轉。老元帥不但自北一路撤回,而且居然立下如此戰功。

    在摩天嶺伏擊戰之前,老元帥就已經擊殺了突厥人八萬余眾。而摩天嶺一戰,兩位元帥聯手,更是立下不世功業。五萬追擊的突厥騎兵全軍覆沒,盡數葬身于摩天嶺峽谷之中。

    短短數日之間,五萬大軍出塞,轉眼間再度回歸之時,卻是已經殲敵十三萬之眾,燒毀突厥軍百萬軍糧,斬敵小可汗一位,俘虜闕度設,特勒阿史那、大奈,俟斤阿史那、思摩等數十名突厥高級將領。如此戰績,足以彪炳史冊。

    此戰過後,陳軍上下已經將老元帥王仁恭視之為功績與本領皆在李靖之上,成為公認大陳第一元帥。而薛定國也被稱贊為薛世雄第二,軍中上下對他居于元帥之位,也再無人有異議。而王仁恭在給皇帝的親筆奏報中則寫道,此戰最大的收獲不是殲滅了多少突厥人。而是發現了更多帝國的優秀將領。

    薛氏四兄弟。張家五虎將,還有秦瓊、程咬金、羅士信、沈光等諸多少壯派將領皆表現出眾。其中薛萬鈞、薛萬述、薛萬淑皆可號稱勇將,張猛、張彪、張敢、張強、沈光、羅士信皆可當為猛將,秦瓊、程咬金、張勇、薛萬徹四將更是優秀,足堪為智將。老元帥稱贊道,這些年青一輩的將領,有勇將,有智將,也有猛將,而能超越這三者的區分。足以讓部下對其抱著不敗信心的指揮官,即將為名將。他觀之這次出戰的諸將,指出秦瓊、程咬金、張勇、薛萬徹四人將來有成為名將的資質。

    群英匯聚,上將倍出。這讓一向最愛收攬人才的他萬分高興。這次出戰的兩位元帥麾下不過是十萬人馬,數十員將領,就一下子出了這麼多優秀的將領,甚至有四位被老元帥認定將來能成為如李靖一般的名將,這如何不讓人高興。要知道,大陳並不止這點軍隊和這些將領,除了這次出戰的將領,大陳還有八位元帥,和上百位優秀大將。

    諸多陳軍大將之中,有不少人是陳克復在以前的歷史之中就有名的大將。但也有不少是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如張氏兄弟、李氏兄弟等。不過以陳克復自己的經歷來看,在他成為天下人敬仰公認的不敗名將之前,又有多少人會知道他將有如此成就呢?歷史已經改變,在他的戰旗之下,早已經聚集了大量史書上不曾有名的將領,他也深信,將還會有更多的將領匯聚他的旗下。在明天之前,這些人里面又會有多少個李靖,有多少個楊善會,有多少個秦瓊。尉遲恭呢?

    兩位元帥聯手殲滅五萬追兵從容撤走之後,謀刺加率領的兩萬金狼騎兵也緊跟而至,不過他們終究是慢了一步,趕到戰場見到的也只有無數燒焦、破碎的尸體,和那些無主而徘徊在戰場上的悲鳴受傷戰馬。

    縱然謀刺加沒有絲毫猶豫的率軍疾馳。但最後追擊了半天,眼看著要追上了。卻最終只能看見近在咫尺的數萬疲憊陳軍如洪水一般的涌入了高大堅固的大利城中,望著城牆徒呼奈何。

    經過這一系列的血戰,二十萬突厥軍被重創,剩下不足八萬人馬,其兵力與退入大利城中的七萬陳軍幾乎不相上下。如果不是在當天傍晚,統葉護之子肆葉特勒帶著臣服于突厥的鐵勒九部九萬余人馬趕到,兩位瘋狂的元帥,說不定還會再次主動與突厥人決一死戰。

    不過肆葉特勒一到,兵力佔據了優勢的統葉護反而于當天夜里率兵後退數百里,一直撤到了摩天嶺以北的金河岸邊的原陽鎮駐營。

    特勤司的張錦密報陳克復,表示探到的消息是統葉護吃此大虧後,反而變得越發深沉起來。突厥人中傳言,統葉護原本打算率軍踏平大利城,為結義兄弟乙利小可汗和戰死的十余萬突厥士兵報仇,但可敦竇紅線卻勸阻了他,說服他暫時後退,等待其它本位小可汗率軍到達匯集之後,再一舉南下。不知道什麼原因,統葉護听信了竇紅線之言,率兵後退。

    張錦在密報中奏報,特勤司根據收集到的情報推測,突厥人在兩個月內暫時不會進攻,他們的進攻時間將在兩個月之後。

    看完李靖的捷報,與王仁恭、薛定國兩位元帥的親筆奏章,再看過了張錦的密報,處理了一些其它的奏章之後,陳克復的心情開朗放松了許多。一直壓在他心頭的幾座大山已經有兩座被掀翻。陳國百姓對于征召的積極,讓他暫時不用擔心內部不行色穩,可以放手與突厥人一戰。而王仁恭與薛定國兩位元帥大勝突厥人,斬敵十余萬,並成功將突厥人的進攻推遲至兩月之後,這無疑給陳軍更多的準備機會。

    這時,連續數日的陰霾天氣也終于結束,秋日的天空份外的藍,藍天白雲,秋高氣爽,田野間最後的一些作物都已經收割,只余下一望無垠的土地。心情大好的陳克復終于踏出多日不出的晉陽行宮,換上了一身普通的羽林軍官服,帶著陳雷與幾名金甲御衛與數名銀袍衛士微服私訪。

    打馬出城,沿著汾水一路前行向南飛馳數十里地,金秋十月,漫山的金黃與紅葉,讓人爽心悅目,心情舒暢。在飛馳的馬背上,陳克復心中一直徘徊的念頭是,如何利用兩位元帥拼命贏得的這兩個月時間,來化險為夷?在這隋末的亂世之中,是沒有絕對的強勢一方的。威懾四海的大隋帝國不過區區數年就轟然坍塌,稱霸遼東立國700年的高句麗王國也不過是短短幾年就被亡國滅種。縱橫草原的東突厥汗國,更是轉眼間就灰飛煙滅。

    如今,大陳在中原獨佔半壁江山,算是第一等的強國。一對一,其余七國任何一國都不是陳國的對手,但是一旦諸國聯手,在外有突厥的威脅下,陳國卻是要佔據絕對的弱勢。

    自魏晉以來,世道只能用一個亂來形容,戰亂不止,征伐不斷。名將百出,梟雄不斷。如陳破軍今日般地位者,多不勝數,南北朝數十個王朝的創立者,無一不曾經是縱橫一時的梟雄,比之他陳克復也並不逞讓。但是南北朝王朝更替,卻是比之流水更加無情。

    北魏一統北方,可也轉眼就被滅亡,爾朱榮一代梟雄,卻也不過是身死即族滅。高歡、宇文泰都是雄主,但所立王朝也不過是幾世而亡。南梁蕭衍更是南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最長,且與陳霸先並稱的明主,在位四十余年,可他一死,南梁之後又經十一位皇帝,卻也不過再延長了南梁十一年的國運,甚至南梁的十二位皇帝,沒有一個是善終的。餓死,毒死,殺死,各種讓人驚嘆的死法,堪稱一大奇事。

    世上並非無英雄,只是英雄面對此亂世也只能徒呼奈何!

    陳克復比任何人都明白,造成這些短命王朝最大的原因就是分裂與戰爭。戰爭不斷,使得幾乎每一個戰場上的名將最後都成了篡位者,然後他們的後世又被自己的大將篡位,如此循環不斷。

    要想避免陳朝也如這數百年來的其它短命王朝的命運,最根本的就是得統一中原。與突厥人的戰爭固然不可避免,但如果陳朝能統一中原,到那時卻根本不用畏懼草原部族。

    但是如今草原突厥人已經逼到了家門口,這個時候卻是無法再兼顧中原其它七國。眼下陳克復只希望七國能忙著相互征伐,而暫時不要來打陳朝的主意。只是這樣的想法不免一廂情願,就是陳克復自己也是難以相信的。

    但是,除此之外,陳朝除了坐等外,難道還能先發制人麼?六國雖然並非鐵板一塊,但國家之事,向來是沒有什麼朋友敵人的,有的只是利益。誰也不敢保證,七國會不會最後聯合起來對陳發難。一旦七國真的聯兵伐孤臣孽子,那大陳就將真正的面對兩面受敵了。

    陳克復真正最擔心的還是嶺南與遼東,嶺南本就是一塊還未煮熟的肉,而遼東雖是他起家根基之地,但周邊卻是遼東諸部族王國。這幾個遼東王國,雖然是以大陳為盟主,可一旦大陳在與突厥與中原七國的交戰中衰弱,誰也不能保證這些蠻夷部族會不會背後咬一口。

    然則,若只一味被動等待他們發動而後擊之,陳國又必然陷入多面作戰,即或取勝,也將從此淪落為弱勢。萬一不測,陳國有可能盡失關外,甚至丟失中原,被重新趕回河北。無論哪個結局,都是大陳所必須避免的。可是,其中的兼顧之策在哪里?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27 08:31
正文 第831章 陳克復微服私訪 小李廣箭挑天子

    太陽正午時分,陳克復一行人緩步進入了太原南面的清源縣城。

    進入縣城,陳克復一路隨心所至,打算好好觀察一下此時百姓對朝廷的真實反應。不過讓他驚奇的是,進入縣城後,北門大街這條寬闊且布滿商鋪的大街,此時卻是冷冷清清,街道上甚至看不到路人。偶爾有一兩人經過,也是神色匆匆,急急而走。

    在路邊的荼鋪,陳克復一邊要了碗荼,一邊不著聲色的向倒茶的婦人打听,才知道,全縣城的男人都差不多去了縣衙門口了。剛一听這話,陳克復心里還一驚,此時正是大戰前夕,最怕的就是地方出現民亂。不過隨後那婦人解釋,他才明白,原來所有的男人都去縣衙門口要求應征入伍去了。

    听了此事,陳克復也沒心情再喝茶,留下茶錢就牽著馬趕往縣衙門口。在縣衙前的人山人海中一路穿行,最終才擠到了里面,不料剛一擠過去,卻正好听到那個長的粗壯卻又十分青澀的少年的一番自述,也不由的有些不相信。

    陳克復刀山槍林中拼殺出來的,各種各樣的勇士壯漢見的多了,能力舉千金的他都曾經見過,但那些都是萬中無一的大力士。而眼前這少年雖然長的粗壯,可怎麼看也不過十四五歲的樣子,就號稱能力分雙牛他卻是不信的。兩牛角力,要想憑雙手分開兩牛,這需要的力氣可並不比力舉千斤少。

    陳克復打笑的話剛出,那少年卻直接要向他挑戰。

    “比什麼?”少年神色肅然,卻沒有半點慌亂,神色泰然。

    “行伍打仗,需要的不單單是勇氣,還得有好本領。你既然自稱能一箭射中天上老鷹的眼楮。不如我們就比比箭術!”陳克復笑道。

    “好。不過別怪我沒事先告訴你。我的箭術可不是自夸的,同伴們都稱我為小李廣。”

    陳克復一听卻是更多了幾分關注,笑道︰“既然你人稱小李廣。那看來箭術確實不錯了。不過我行伍多年,雖然沒有什麼威風的名號,可是箭下殺敵卻也不少。今日你若真的能勝過我。我定答應你入伍的要求。不但幫你入伍,而且還定讓你入大陳的禁衛羽林軍,並至少保你一個九品的隊正官職!”

    “你可說話算話,我若贏你,你能讓我做隊正?”少年眼中一抹亮色,隨即有些不相信的問道。

    陳克復從腰間取過一面銀牌一亮,笑道︰“這可是銀甲御前侍衛腰牌,如假包換。你要真有本事,我一定向皇帝稟明。為你求一個隊正之職。”

    周圍的百姓見一位銀甲御前侍衛居然要和一個毛頭獵戶小子比比箭,還答應只要能贏就保他一個九品的隊正軍官之職,一時間都是興奮不已。雖然就算那少年贏了。軍官也輪不到他們身上來。但自古以來看熱鬧總是百姓們的天性。一見有如此熱鬧之事,當時就有不少人哄叫喝彩。

    倒是那少年身旁的老漢目光如電的打量了陳克復諸人幾眼。眼中閃過幾道神彩,一番欲言又止之後,還是沒有說什麼,任由那少年摘下了背後的弓來。

    百姓們早已經自動的讓出了一片空地來,連那縣令馬文此時也沒有干涉。反而指揮著衙役在空地上立起了木樁,綁好了橫桿,在上面吊下了一枚外圓四方的神龍通寶。左右還有兩名衙役,更是搬出了縣衙門前的那名大鼓。

    馬文此時自動充當了主持裁判,籠了籠袖子,十分客氣的對陳克復這邊清一色的羽林衛年青軍官們道︰“既然要比箭,那請問兩位是要馬上射箭,還是步下射箭呢?”

    一身羽林衛少尉軍官裝束的陳雷道︰“既然是想要上戰陣而比箭,那自然是得馬上射箭!”

    陳克復伸手一揮,道︰“我等俱是軍人,馬上比箭本是應該。但這位小兄弟只是一位獵人,想必沒有受過騎射的訓練,如果比騎射,未免對小兄弟不公。我看,不如就步下射箭吧!”

    那少年卻並不願意受陳克復的這個好,頭一仰︰“別小看了人,騎馬射箭我也不會差你什麼,就馬上騎射吧。省得萬一你輸了,到時有機會找借口抵賴。”

    “那如何比法?”陳克復卻對這小子越來越有興趣了,笑道。

    “咱們是走馬三箭,箭射錢孔,還要連中三元。如有一箭不中,那就是箭法不高,就得認栽服輸。”

    “好,就請你先發箭吧。”

    此時縣衙門前,已經是人山人海,誰都不想要錯過這樣的一個熱鬧。

    陳克復正叫陳雷先借少年一匹馬,誰知那少年身旁的老人卻已經從一旁牽了一匹馬,少年翻身上馬一催馬跑將過來。陳克復等人此時看到這少年馬上裝束,都不由的是一陣驚嘆。只見少年身高八尺開外,彪壯身才,卻是少年相貌。短短時間,少年居然已經換上了一身鎧甲。

    少年頭戴亮銀打造獅子盔,身披天河寒江甲,內襯一件素征袍,白臉膛,重眉大眼高鼻梁,胯下一匹白馬,馬鞍橋上掛著一條亮銀黑纓槍,背弓帶箭,真是英俊非凡。

    陳雷等見到都不由驚嘆一聲,轉頭向陳克復望來。連陳克復都不由驚嘆,這少年的一身裝束,像極了當年陳克復帶著陳林他們第一次上戰場時的那套山寨麒麟寶甲的裝束。

    越是如此,陳克復卻不由的越是驚訝起來。原來只以為這少年是個獵戶,卻不料他還帶著戰馬與全套的鎧甲。雖然陳克復立國之後,為了發揚崇文尚武之風,不但廣開學院,還廢除了前朝關于嚴禁私人武器的法律。大陳律法中,所有的百姓都可以擁有刀槍箭棍等常規武器,只要不是持有弩箭、火器以及大型器械外,所有人只要在當地府縣將所持武器鎧甲登記過後,人人都可以擁有一套私有武器。

    當時更改這個律法,也是考慮到加強陳國百姓的尚武之風,又可寓武于民,一旦國家有事,征召百姓為兵之時,兵員素質可以得到保證,二來百姓們擁有武器,關健之時也能為國家節省武備開支。

    可是就算如此,大多百姓也頂多是家里備把長矛,或者短刀一類的。像這少年一樣的不但有馬,而且還有鎧甲長槍弓箭,這可就是相當難得的了。

    在諸人的驚嘆聲中,獵戶少年馬往上沖,繞過了刁斗旗竿,到了裁判台前,轉過來又往西南放馬,此時他左手抽弓,右手拔箭,認扣填弦,弓開如滿月,對準了金錢,颼的一聲發出箭去,就听一陣金鼓齊鳴,箭中了金錢孔。跟著放馬又繞過了旗竿,第二圈、第三圈都是這樣兒,連中三元。金鼓大震,兩邊人等齊聲喝彩。

    如此精彩的箭術和騎術,頓時引得無數百姓喝彩,仿佛那三箭是他們自己射的一樣。

    少年射完三箭,繞著場地跑了三圈,頗有些得意的策馬來到陳克復面前︰“我已經射完三箭,枝枝箭中錢孔,連中三元,你能照我這樣兒射嗎?”

    陳克復微微地含笑,說︰“我要仍照著你這樣射法,豈不雷同,怎麼能分勝負呢!”

    “啊!那你怎麼樣的射法呢?”

    “你且回去,注目觀看吧!”

    “好!”少年有些不服氣的道。

    陳克復在陣陣鼓聲中翻身上馬,跨下一匹駿馬神俊無比,大陳的高級將領們都認識此馬,乃是當年統葉護與大陳結盟,為取得皇帝支持,將愛女阿依古麗送到大陳嫁與大陳天子時,做為陪嫁的三十六駿馬之一。當時皇帝將其余三十五匹駿馬通通賞賜給了將領們,唯獨留下了這匹戰馬。自皇帝的坐騎煞紫露戰死後,這匹毛色黃里透白,喙微黑色的駿馬特勒驃也就成了皇帝的御馬。

    特勒驃馬走鸞鈴響,在場地里奔馳如飛,讓眾人稱贊。陳克復雖然一身普通御林軍官的鎧甲軍袍,但他策馬奔馳之時,那種馬上的神采,依然讓那些百姓們驚嘆。

    眾人一看,皆心道這御林軍官,實有大將的威風。陳克復在空場里催開了坐下馬,繞了刁斗旗竿有三四個圈兒,往北撒馬,左手抽弓,右手拔箭,認扣填弦,拉滿了弓,馬到了校軍場的中間,反背回身一箭,就听金鼓大震,箭中了錢孔。少年旁邊的那位老漢這時止不住失聲說︰“啊!回頭射月,這是飛將軍李廣傳下來的箭法。”

    眾人更是無不喝彩。陳克復在馬上又繞了幾個圈子,這一次馬又轉過了旗竿,到了場地的中間,抽出第二枝箭來,認扣填弦,平著把弓拉圓,往後折腰使了一個鐵板橋,把箭從頭上倒發出去,又是一陣的金鼓齊鳴,箭中錢孔,大伙兒是無不發愣。

    特勒驃還在繞圈,陳克復又把弓換在了右手,轉過了旗竿,左手抽箭,右手的二指、三指把箭桿夾住,左手反倒撒開了。旁邊不少百姓看到這里,都不由叫出聲道︰啊呀”怎麼撒手啦!

    看熱鬧的眾人正在替陳克復著急,卻見特勒驃往前奔跑之時,陳克復右手的弓箭往後一背,提氣換腰,歪過身來,使了一個臥看牽牛的招數,二指一撒,哧!射出第三枝單手箭來,又中了錢孔。

    這時候縣衙前的眾人無不喝彩,鼓聲如雷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27 08:32
正文 第832章 名師大將莫自牢 千軍萬馬避白袍

    陳克復緩策戰馬,慢慢繞場一周,在眾人的歡呼聲中來到少年身旁,輕笑道︰“小李廣兄弟,這剛才用的這三招你可認得?”

    少年臉色有些脹紅,目光中還有些不敢置信,緩緩道︰“這三箭,分別是飛將軍李廣的‘回頭射月’、‘折腰趕日’、‘臥看牽牛’。將軍三箭皆中金元,且三箭用的都是飛將軍李廣的箭技,箭技驚人,在下佩服。將軍箭法,深得飛將軍李廣箭法精要,小可以前妄稱小李廣,實是坐井觀天,還請將軍以後再不要如此稱呼,小的慚愧。”

    “你的箭法高強,我甘心佩服,你贏了。”少年說完,翻身上馬,就要轉頭離開。

    陳克復先前還只是欣賞少年的那一腔初生牛犢的氣勢,這個時候卻是十分佩服少年的為人磊落,不由更加欣賞他,心下已經有了要收攬此人之心。當下叫道︰“且慢!你不想從軍了?”

    “當然想,只是我已經輸給你了。”少年喃喃道。

    陳克復策馬上前,輕笑道︰“我只說過如果你贏了保你入羽林軍,還保你一個隊正之職。可沒有說你輸了就不讓人入伍啊。”

    “啊!”少年一聲驚呼,根本沒有想到,這事情還可以這樣理解。

    “我真的可以入伍嗎?”

    陳克復見少年如此心切,也不由感動道︰“看你年紀還不過十三四歲。從軍入伍打仗。這是成年人的職責,你為何如此急切呢?是為了從軍博取功名?還是為了當兵吃糧的待遇比耕田打獵要好?”

    少年搖頭,瞪著陳克復道︰“我听爺爺常說起,當今天子曾有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雖只是一山野獵戶,可也明白如今的生活比從前好的多。但這一切都不是天上白掉下來的,如今突厥南侵,我自然也有責任為國而戰!”

    陳克復大感欣慰,伸手拍了拍少年的肩膀道︰“你有如此想法。又有如此本領,堪當將才。你今年多大,竟然就有這身好本領。而且听你說你是獵戶,可為何卻有套如此精良的鎧甲?我還不知道小兄弟姓名呢?”

    少年一行禮挺身答道︰“我今年十五。這身本領都是得我祖父所授,這戰馬和鎧甲也是祖父所遺之物。”

    “哦”,听到這鎧甲與戰馬都是少年所留,而且還教授出了如此優秀的孫子,陳克復不由的更加的對少年的那位祖父所動容。

    “不知道令祖名號是?”

    “家祖一向不願意見人,我從小一直跟他隱居山中,以打獵為生。除了祖父和我外,就只有老家人陳伯陪伴。家祖三年前就已經先逝了。我姓陳,名克敵,沒有取字。”

    “陳克敵?”陳雷等人都是一愣。

    皇帝叫陳克復。當年隱居河北二十多年,這突然又冒出來一個陳克敵,難道他也是當年南陳皇室子孫?可是從沒有听說過啊。陳雷等人都疑惑不已,但沒有人出聲出問。就連陳克復听到這個名字,都不覺得有些驚訝。

    夜幕降臨之時,縣衙前的人海已經散去。在陳克復讓陳雷偷偷的和縣令馬文亮了身份之後,馬文就按陳雷所傳的皇帝旨意,從前來要求入伍的百姓中,又挑選了一百名健壯勇武的壯丁入伍,其余百姓則勉勵一番後勸回家去了。

    至于陳克敵和他的老家人陳伯。陳克復卻是把他們留了下來,帶回了太原。

    陳克敵太年青,他祖父死時他才不過十二歲,關于父親與家族的一切都不清楚,只知道父親一直不肯告訴他祖輩的事情。但卻傳了孫子一身好武藝,而且陳克敵不但能武。居然還能通文做詩。

    在仔細的詢問了那位駝背的陳伯許久之後,陳克復終于打听到了陳克敵的家族信息。

    陳克敵和陳克復之間除了名字差不多外,沒有什麼其它的關聯之處,陳克敵的祖父並不是南陳的皇族出身。但是,陳克敵的祖上卻也並不是無名之輩。陳克敵的祖父一直隱居在外,不肯與世人聯系,很大的原因是他們家族的原因。

    幾番詢問之後,陳克復從陳伯的口中知道了連陳克敵都不知道的其祖父的名字,陳昭嗣。

    陳昭嗣,一個普通的名字,據陳伯所說,三年前陳昭嗣死時已經是六十多歲了。陳昭嗣雖是無名之輩,但他的父親,卻是一個提起來就讓人如雷灌耳的名字,南梁陳慶之。

    沒錯,就是那個名師大帥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的南梁大將陳慶之,一個以七千敗三十萬的傳奇名將。

    南北朝時代,名將輩軍,梟雄紛起。

    北魏有拓跋、拓跋燾、元英、楊大眼、蕭寶寅、奚康生、邢巒、慕容白曜、薛安都、爾朱榮。

    北齊有高歡、高長恭、斛律光、段韶、高敖曹、竇泰、侯景北周有宇文泰、宇文邕、宇文護、韋孝寬、于瑾、李虎、獨孤信、楊忠。

    南宋有劉裕、檀道濟、裴方明、沈慶之、沈攸之、臧質、沈璞南齊有周盤龍、崔慧景、陳顯達、裴叔業。

    南梁有韋睿、曹景宗、昌義之、裴邃、陳慶之、蘭欽、羊侃、王琳南陳有陳霸先、周文育、侯安都、杜僧明、吳明徹、蕭摩訶。

    亂世出名將,南北朝這個混亂的時代,更是名將輩出。但是在這些名將之中,有一個人的名字卻是更加耀眼的,那就是南梁的陳慶之。

    一個本非將種,又非豪家的庶族出身,不善于騎馬,連普通弓弩也拉不開,直到四十一歲時才開始領兵,但卻依然最終成為南北朝時代最耀眼的名將。他領兵的第一戰,即是以兩千人馬攻敵兩萬卻大獲全勝。之後數次領兵更是每戰必勝,但他最輝煌的一戰,卻是在其後的率兵北伐,以七千人護送北魏北海王元顥回中原。

    以七千人北伐,開創了陳慶之的神話之旅。陳慶之又以7000之眾,從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由于陳慶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陳慶之更是南朝自恆溫之後,第二個北伐攻入洛陽的南朝將領,而且之中相隔了兩百余年。

    雖然說當時北魏正是風雨飄搖之時,爾朱榮、葛榮、蕭寶寅等紛紛擁兵割據,互相征伐,才導致了中原空虛。但無論如何,僅以七千人,一路上攻城破池,面對著三十余萬敵眾,而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而已軍並無多少損傷,並能攻佔北魏都城洛陽的將領,這世上唯有陳慶之一人了。

    就連將秦皇漢武也說成略欠文采,把唐宗宋祖,稍欠風騷。把建立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說成只識彎弓射大雕的**,讀過陳慶之傳後,卻單獨留下讀此傳,令人神往的評語。

    南梁末年,還是東魏將領的侯景南下,書信于陳欲招降之,陳慶之老將出馬,不等蕭衍的援軍到達,就已經把後來把南梁搞滅掉的侯景七萬大軍擊敗了。

    539年,五十六歲的陳慶之去世,追贈散騎常侍,左衛將軍,謚號武。

    陳慶之死後,曾經英明一世的南梁開國之君開始昏匱,沉迷佛教,終于在其在位四十余年後被侯景叛亂俘虜,最後餓死。隨後南梁雖然走馬燈一樣換了無數皇帝,但最後也不過是再維持了十一年,終究被草根而起的大將陳霸先取而代之,滅梁建陳。

    陳克復與陳克復兩人沒什麼多大的關系,說起來,兩人都是南朝後人。兩人的祖上都是南梁的將軍,陳慶之病死,陳霸先卻滅梁建陳。

    雖然陳慶之早已遠去,死了有82年了,但對冉闕和陳慶之這一南一北的兩個名將極向尊崇的陳克復和,依然對于這位突然出現的陳慶之孫子無比的高興在陳伯的述說下,陳克復才對陳慶之的子孫後人的遭遇有了些詳細了解。陳慶之死後,南梁也就陷入了混亂之中。庶族出身的陳慶之雖然以不世之功為後人掙下了爵位封號,但沒多久家族還是在亂世中衰敗了。陳慶之的數個兒女多死于戰亂,唯有長子陳昭嗣一人遠走他鄉,最後隱居山野,才避過一劫。陳昭嗣中年娶妻生下一子,待兒子出生後,陳昭嗣將得自父親陳應之所傳的兵法精要與武藝等盡傳于兒子。

    陳昭嗣兒子長大成人之後,允文能武,馬上騎射,馬下步戰,甚至是指揮布陣,樣樣精通。如此一生好本領的陳昭嗣之子當然不願意和父親一樣一輩子窩在山中。當時正值隋朝新立,四處征戰,陳昭嗣之子一心想要建功立業,最後背著父親偷偷出山,趕到了江凌,投奔了當時處于大隋與南陳夾縫間生存的西梁國。憑著他的本領,確是很快就立下了功業,當上了將軍,可惜沒過幾年,西梁就降了隋朝,不願意投降的他重新回了山。之後中年方才娶一妻生下一子,兒子剛生下來,妻子卻是難產而死,之後他郁郁難安,幾年之後也隨著妻子去了,留下了年幼的兒子從此由陳昭嗣撫養。直到三年前,陳昭嗣老邁死去,留下十二歲的孫子,和一個年邁駝背的家人陳伯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27 08:32
正文 第833章 挑戰頭狼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所說的南梁名將就是我曾祖?”陳克敵一臉的不可置信,少年自小開始學文習武,對于歷史上的諸多名將十分尊崇,其中尤其對南北朝時代的將領為尊敬由于是南人出身,他對曾經以七千敗三十萬的南梁名將陳慶之是敬仰無比

    只是他從沒有想到,有這麼一天,他會被告之,他就是那位無敵戰神的曾孫

    剎那之間,陳克敵有些茫然失措,微張著嘴想笑卻又不知道如何表達,只是那麼木然的呆立著陳慶之,那可是南朝數百年來最為有名的將領,以七千兵馬北伐,大敗三十萬敵軍,數十戰無一敗績,攻無不克,奪取洛陽這樣的一位英雄,居然是他的曾祖父說來也怪,當年陳慶之才五十六歲就去世,英雄一死,曾經強大的南梁從此開始走向滅亡之路相反的,原本混亂的北魏雖然之後一分為二,但最終卻還是出現了一統北方的大隋而強盛的南梁,最後卻十一年換了十一個皇帝,最後徹底滅亡,侯景之亂,甚至徹底的毀了南朝,無數江南大世族滅族,建康等繁華大城成為白地,由此南方越加衰弱,最後隔江相對了幾百年的南北朝也就此結束

    身為南朝的後人,陳克復心中十分明白,南梁的亂世,雖然給了先祖陳霸先取梁建陳的機會,但最終整個南朝滅于北方政權,其實就是從那時埋下的引線

    今日能再見南梁名將陳慶之的後人,陳克復的心中萬分意外與激動陳克敵的出現,讓他覺得這仿佛是上天在提醒他,切不可重蹈南梁蕭衍那般的覆轍蕭衍英明了一世,最後十年卻昏匱無比以致于八十七歲之時還被叛軍攻破都城最後餓死

    “克敵,你可願意加入陳軍?”

    “將軍,是的”陳克敵堅定的道

    “從今日起你就做我的侍衛,以你的能力,做一個銀甲御衛也可以了不過你先從黑鐵御衛做起,授與你正七品職,你可願意?”陳克復望著少年道

    少年愣了一下,滿臉的疑惑

    一旁的陳雷笑道︰“這位就是大陳皇帝陛下,見到陛下,還不快行禮”

    “你就是天子?”少年望著還是一身羽林軍官裝束的陳克復,猶豫的問道

    “沒錯,我就是大陳天子陳克復,我叫陳克復你叫陳克敵,我們的名字听起來倒像是兩兄弟克敵,我听你說還未娶字?

    “是的還請陛下賜字”陳克敵反應卻是不慢一見皇帝如此說,馬上順坡而上

    陳克復笑了笑看著此時的陳克敵,就仿佛看到了數年前的自己那個時候的他,如果不是穿越而來,只怕也只是一個比陳克敵大上些的河北農莊少莊主

    “你我今日相見即是有緣,朕名克復,你名克敵朕的字是前朝隋帝所取,表字破軍,乃有殺伐征戰之意今日朕觀你也有立功之志,就為你取字貪狼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名克敵,字貪狼,希望你今後上戰場百戰克敵,建功立業”

    “貪狼貪狼”少年默默的念了兩遍這個皇帝親賜的表字,心頭激動不已皇帝表字破軍,自己表字貪狼,這兩個都是北斗七星之一,能與皇帝沾上邊,這可是無上的福氣

    給陳克敵取了表字之後,心情大好的陳克復馬上讓宮中準備好御膳,即為塞外兩位元帥的捷報慶賀,也為收得名將陳慶之的後人這樣的勇猛小將而高興太原城中的其它大臣們都忙著戰爭與朝政,也沒有哪個有空來陪皇帝喝酒不過陳克復倒也沒在意,拉著陳雷等侍衛,正好楊善會、屈突通兄弟等原先駐守淮南等地的將領們陸續北上經過太原,陳克復正好拉著他們入宮赴宴,一面算是慶賀,一面也是為諸將接風

    戰爭時期,宮中宴會也沒有多少排場,只是熱鬧的酒宴,知道朝廷剛打了大勝仗,赴宴的將領們也都是盡興開懷大飲,直到半夜而歸

    大陳這邊君臣一片喜悅,可在原陽鎮中駐守的突厥大可汗統葉護此時卻完全成了一匹暴怒的紅眼狼

    短短時間,損兵折將,老兄弟戰死,汗族大將被俘,糧草被焚,還未開戰,就已經先折損了十三萬兵馬,這是何等的奇恥大辱如果折損了十三萬人馬能換得陳軍重創還好,偏偏如此損失,可陳軍卻不過損失了兩萬兵馬左右一比六的損失,這讓他這突厥大可汗的面子往哪放?

    加讓他憤怒的是,之前他連續下數道令箭傳給莫賀咄等三位小可汗,讓他們加快度趕來匯合可是等到了今日,他的兒子肆葉特勒帶著九萬兵馬都已經到了,可是莫賀咄他們還遙遙無期這種狀況,加讓統葉護的心里萬分震怒

    當初他聯手小乙利可汗,兩大部族聯手擊敗了達羅可汗,將西突厥可汗之位搶到了手中,隨後又一統東西突厥可是現在,乙利小可汗這個最忠誠的老伙計突厥戰死,乙利所統的部族也開始混亂失去了乙利強有力的支持,又接連損失了闕度設、阿史那、大奈特勒、阿史那、思摩等高級汗族將領,統葉護已經在心底開始感覺到一股濃濃的寒意

    突厥草原講究強者為尊,當初他也正是因此才得以從佷子手中搶過了可汗之位可是眼下,失去乙利的支持,他已經無法完全震懾住莫賀咄等人了

    戰爭還沒開始,統葉護就已經開始感覺他已經失去了這場戰事的勝利雖然戰死的十三萬人之中,直屬于汗族的本部人馬只有不到三萬人,但乙利所部卻基本上已經殘了,另外幾個附屬于汗族的部族也基本上殘了雖然得到兒子肆葉帶來的鐵勒九姓九萬人馬增援可是莫賀咄、泥孰、同娥三個可汗的手中加起來的兵馬也將達到十萬以上,如果他們要是知道了這邊的大敗,說不定還會私自增添兵馬到時兩邊的實力將會相差無幾

    打這場戰場統葉護最初的目的既是要抑制中原的勢力,也是想要從中原敲詐一比,主要的目的還是要借南征利用陳朝之手,來為他削弱那些暗地里反對他的莫賀咄三個小可汗的實力,以增添他突厥統一大可汗的威望

    可惜一切並不如他所想首先陳朝皇帝陳克復強硬的態度大出他的意料陳朝不但沒有半點講和的意思,反而主動出擊,似乎陳朝才是真正佔理的那個人,他動員數十萬兵馬,陳朝居然連半點糧草都不願意給他們一點來緩和關系

    而另一方面,莫賀咄等人也是遲遲不至,最終陳朝突然出兵,終于導致出現了他最不願意見到的局面不但沒能削弱陳朝或者莫賀咄等任一勢力的實力,反而是他自己的直屬勢力遭受到了嚴重打擊到現在他已經是騎虎南下,進退不得

    往前,有一個比他還有狠還要強硬的陳破軍頂在雁門關前寸步不讓

    向後莫賀咄等人說不定早已經在等著看他的笑話如果就此無功而返,灰溜溜的回去這無異是對他威望的嚴重打擊,今後他又要如何統率著遼闊的突厥汗國?

    按脾氣,統葉護此時在受到如此大辱之後,因此出動他的鷹,發動他的獵犬,將大利城中所有的陳軍的皮都剝下來,做成毯子從此以後鋪在他的汗帳中,永遠踩在他的腳下可理智告訴他,不能這樣做,打仗是有目的只不了仇恨或者一腔熱血而戰,那只是庸者所為

    此時就算他真的殲滅了大利城中的那數萬陳軍,對他來說也是沒有多少意義的那只會消耗掉他本已不多了的富貴兵力

    不過,統葉護確實是理智了,或者在其它突厥貴族們的口中,是大汗被那中原女人的枕邊風所欺騙了但是那些突厥貴族們卻不肯罷休的,尤其是乙利小可汗所屬的各部族首領俟斤們雖然所有的突厥部族都屬于突厥大可汗管轄,但按老規矩,他們只听乙利小可汗的,而不必听統葉護的

    大可汗說禁止出戰,但依然有不少的首領不願意接受

    大利城與原陽鎮距離並不遠,只有一天的距離而已,快馬甚至只有半天多一點自統葉護率兵退守原陽鎮之後,大利城中的陳軍也差不多休整完畢突厥人退了,陳軍卻又上來了

    每到傍晚,總會有一些陳軍偵察騎兵一小隊一小隊的出現在原陽附近,極盡能事的挑逗引誘他們出戰他們越是不肯出戰,他們就越猖獗有時甚至大白天的,策馬直驅到大營的弓箭距離之內

    統葉護是不願意打這無謂的仗,而肆葉特勒卻是覺得這與兵法不合冒然出戰,只會反而中了陳軍的計,被陳軍拖著節奏走所以統葉護與肆葉都嚴禁所有軍隊出戰不過統葉護自退回原陽後就一直在金帳中不肯出來,對外只說是在養傷而大汗的兒子肆特勒雖然竭力對貴族們說明這一點,但這對早被怒氣沖昏了頭的貴族們並沒有多少效果雖然乙利死了多日,但這只會讓他們越來越憤怒

    到了第三天,貴族們的怒氣終于無法壓抑地爆發了有一群乙利所屬的年輕貴族無視禁止出擊的命令,自個帶領著本部軍馬走出營寨,對陳軍游騎加以攻擊原本大模大樣的陳騎似乎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落荒而逃,丟下了不少物資,甚至有的連馬都丟下了

    乙利所部出擊的貴族們大笑著嘲諷道︰“這些家伙逃的真快啊,打仗的真本事沒有,跑的倒是真快”

    ‘哪有什麼詭計啊不也就是如此而已我看肆葉特勒是還沒長大,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啊‘

    年輕的貴族們于是掠奪了陳軍留下的一些盔甲兵器和戰馬,得意洋洋挺胸昂然地凱旋歸來但在大營中等著這群夸耀勝利的年輕貴族回來的,卻是一道嚴峻的命令

    ‘大可汗與肆葉特勒明令禁止出擊,你們但卻違背軍令,擅自出擊與敵軍交戰,罪行重大,應按軍法予以處置違犯軍規者繳械之後,一律押解營門處斬首示眾,傳首全營,以為警戒‘

    肆葉特勒身為統葉護的長子,雖然還不到三十歲,但卻深有乃父之風統葉護暫時不理軍事,軍營暫時歸由他管他之所以下達如此嚴厲的命令,也是維持軍隊組織秩序理所當然勢在必行的否則若因一點小勝而不予以追究,那麼今後違背大桃葉命令的行為,都有了一個前例可循,從而造成惡劣的影響

    肆葉雖是突厥人,但卻也伯父射匱、堂兄達羅可汗等一樣,自小就是受過完整的漢文化教育的,特別是兵法戰策,是十分熟悉肆葉一直贊成自射匱可汗開始,幾代汗族一直想利用漢文化來改突厥人的傳統制度,把松散的部落聯盟性質的汗國,改變成一個如中原王朝般中央集權的汗國在他看來,草原部族先天是比中原人強大的,可是卻很少有能延續數百年不敗的草原汗國,在這一點上,他十分推崇中原人的制度

    但是年輕貴族們的心中卻充滿了憤恨與不忿所有的人都陶醉在一時的勝利當中,自以為是不用一世的英雄擁有俟斤稱號的部族首領達達思扯下了自己的皮盔,憤力地擲到地上,大聲喊道︰‘死,我並不害怕,但若不是與敵人作戰而戰死沙場,卻是死在一個分不清是非黑白,連勇氣與自尊心是什麼都不懂的毛都沒長齊的小家伙手中,我無法忍受不需要你們處決我,老子寧可現在當場自殺‘

    有其它部族首領叫囂道︰“我們是屬于乙利可汗的麾下,肆葉可汗有什麼資格處罰我們?乙利可汗都已經死了,咱們還打什麼,回部族,部族里的牛羊還在等著過冬的干草呢”

    “就是,就是,乙利可汗都死了,咱們還在這做什麼,走現在就走”越來越多的首領開始叫嚷起來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27 08:33
正文 第834章 復仇女神

    自乙利可汗死後,統葉護越來越暴躁,越來越難以控制為了不讓他的情緒表露在部眾的面前,這些日子他每日躲在金狼大帳之中,足不出帳不過雖然他人在帳中,但關于大營十幾萬兵馬的情況卻是了如指掌只不過感受到自己頭狼的地位,似乎隨時要面臨來自莫賀咄等強有力的小可汗的挑戰,統葉護有目的開始讓兒子肆葉來分掌部份權利,期待能讓兒子早日成為自己得力的幫手

    對于兒子近來的事務處置,統葉護還是很滿意的雖然在肆葉的身上,他看到的多的是被他搶走汗位的佷子達羅的影子,而不是兄長射匱可汗,或者他統葉護的影子但他並沒有多少不滿,兒子還年青,能做到這一步就已經很不錯

    在听到謀刺加向他匯報兒子下令處死那些不听軍令,擅自出戰的乙利部首領將軍們的時候,統葉護的眉頭不由的緊緊的皺了起來

    “擅自出戰的有多少人?”統葉護坐在爐火前,捧著還未好的傷臂道

    謀刺加偷看了一眼統葉護的表情,卻發現他面無表情,似乎在打瞌睡一般

    “出戰的有一百余人,大部份都是原乙利可汗的麾下其中有兩個俟斤,還有三個千夫長,八個百夫長”

    “這些人對肆葉的處罰有什麼反應?”

    “達達思俟斤對特勒的處罰不服,揚言寧肯自殺也不接受處罰其它的將領們則喊著乙利可汗已死他們要回草原部落,不肯再做戰了現在營門處已經集結了數千人,不少人已經被他們蠱惑,大汗你看是否要派些兵馬把他們抓起來?”謀刺加彎著腰小心的道

    統葉護頭也不抬的道︰“既然我把營中之事都交與了肆葉統領,那麼自然由他去處理好了他說要殺,那就殺,本汗不會插手此事的”

    “只是如此一來,听怕乙利所部的將士們會有異議啊如果他們鬧起事來,不免支搖軍心,而且也會對肆葉特勒的聲威不利”

    “這一切就要看肆葉的了,如果他只能做到如此那本可汗也沒必要再重用于他了”

    “大汗英明”謀刺加奉迎道

    帳外傳來幾聲腳步,衛士報道︰“大汗,可敦求見”

    “讓她進來”統葉護淡淡的道

    竇紅線一身突厥女人的傳統裝束,戴著皮帽穿著布裙皮靴,手中端著一壺馬奶酒走了進來上前對著統葉護行了一禮,然後為統葉護與謀刺加各倒了一杯馬奶酒

    統葉護看也沒看竇紅線一眼,端起馬奶酒輕飲一口,慢聲道︰“可敦不會專門來為可汗倒酒的?如果是這樣那可敦可以回去了本汗與軍師還有事情要計議”

    竇紅線微微一笑,統葉護會對她如此反應,她當然明白原因本來統葉護娶她為可敦,不過是做場戲罷了目的也不過是向陳克復表明態度陳克復不肯將義成公主嫁與他,他就娶一個陳克復通緝的叛黨為可敦他這樣做,不外乎是想逼迫陳克復想讓陳克復讓步罷了

    可結果,陳克復寸步不讓,反倒是引得汗國內不少貴族對他此舉不滿如今他覺得竇紅線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因此也就不怎麼想理睬這個可敦了

    “大汗有事,我就不多留了不過走前想要告訴大汗一句話,大汗如此放任肆葉處理乙利的部屬,此事並不妥當雖然是那些人犯軍規在先,可別忘記了他們是乙利的部屬如今乙利可汗已死,大汗正是最需要乙利部族繼續支持的時候,如果這一刀砍下去,只怕雖能嚴明軍紀,可乙利部卻不會再忠心于大汗了”

    統葉護眉頭皺了一下,似乎有些不悅,可並沒有出聲

    竇紅線繼續道︰“我听說陳破軍御下有道,對于那些戰敗的將領,不但不會嚴懲,還經常會給予安慰與賞賜,以此大肆收買人心陳破軍當初獨闖遼東,短短幾年,就將契丹、、羅等國綁上他的戰車,他的不少做法值得深究的”

    “難道為了拉攏乙利部的將領,就可以將軍法置之不顧了?那如此下去,要是乙利部越加亂來,豈不是要亂套?”統葉護皺眉道竇紅線說的不錯,乙利部對他十分重要,雖然他早先劃十設來貧弱四可汗的權利,可汗國的傳統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在汗國的傳統中,四可汗分統四邊,這是由來已久的傳統乙利可汗所部本就是汗國僅次于他的最大勢力,如今乙利身死,他急需他們產的支持

    “這其實很好辦大汗可以將那些人按軍法處置然後厚賞他們的家人部下再厚賞乙利可汗其余將士,給那些首領俟斤、千夫長,百夫長們賞賜金銀美酒,升遷官職,想必他們是不會在意幾個旁人的生死的如此一來,即嚴明軍紀,又收攏了人心,何樂不為?”

    竇紅線娓娓道來

    統葉護眼前一亮,沉吟了一會後轉頭向謀刺加道︰“葉護,你馬上把可敦的提議告訴肆葉,讓他依可敦之計而行”

    謀刺加匆匆離去,統葉護起身拿起酒壺給竇紅線也倒了一杯馬奶酒

    “可敦,對于此戰你怎麼看?”

    “陳朝勝,突厥敗”竇紅線直言道

    統葉護眉頭再次皺了起來,心下不滿,好一會才道︰“沒有別的可能了嗎?”

    “也許會有轉變,但最後的結果不會有多少改變”

    “什麼樣的轉變,你仔細說說?”

    竇紅線望了統葉護一眼,然後端起幾上的馬奶酒,慢慢的飲了兩口初入草原之時,她對于這滿是腥味的馬奶酒半點也喝不慣性,但是時間久了,也漸漸習慣了這馬奶酒的味道,甚至半點也不排斥了

    就在統葉護都有些等不耐煩了之時,竇紅線緩緩道︰“大汗此次南征,不外乎三個目的,削弱陳國勢力,減緩中原一統的腳步二來借陳國之手在戰爭中削弱莫賀咄等對大汗一直陽奉陰違的三可汗所部實力三來,借此次南征之機,將分裂數十年的東西兩汗國重緊密聯系起來,並且借機威懾北方的鐵勒汗國,東方的奚國、國,順便威懾臣服于陳國之下的契丹與,並借此增加大可汗的個人威望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

    統葉護望著竇紅線笑了笑,他沒有想到,自己心里所想的那些居然完全被這個中原女子所熟知有那一刻,他覺得自己在這個當初只是一個逃亡塞外最後成子女奴的中原女子面前,似乎完全的光著身子似的,一切的一切都被她洞知

    “大汗的想法是不錯的,只可惜大汗小看了陳國,小看了陳破軍陳破軍此人,向來不按常理出牌所以要對付他,也不能以常理來對待對他有半點的輕視和疏忽,都會導致自飲苦酒”

    “本可汗讓你說辦法,不是讓你來挖苦于我的”

    竇紅線笑了笑,“如果說我對大汗南征的目的沒有猜錯,那麼大汗大可不必過份擔憂雖然先敗一折,但也不過是損失了十余萬兵馬,傷了些元氣,卻還未動到筋骨以我看來,大汗還沒輸,而且贏的機會還很大當然,我說的贏,是指完成大汗的目標,並不是指要贏得和陳國之戰”

    “不贏得陳國之戰,我如何叫贏?”這一刻,統葉護有些迷糊了

    “可以,當然可以首先第一個目的,只要與陳國大戰,不論結果如何,最後陳朝就算是勝,也必定實力大損,其與其它勢力之間也將拉近距離,中原一統也必定要推遲腳步第二個目標則容易了,南征大戰,諸部族皆得受大汗調動,要在戰場上削弱莫賀咄他們又有何難?不論是第一個目標,還是第二個目標,不論和陳國戰爭勝敗,都可以完成”

    統葉護默默沉思,許久之後才道︰“你說的雖有些道理,可如此一來,就算前兩個目標完成,可如果不能打贏陳國,那麼今後我汗國就無法繼續壓制陳國到時無力量來壓制鐵勒、奚、等國,不用說契丹、等國了一個不好,如今收復的東部突厥草原,反有可能被草原諸國趁機吞滅的可能我需要勝利,我需要贏得這一戰”

    “那就只剩下最後一個辦法”

    “什麼辦法?”

    “聯絡中原其它七國,南北夾擊,共滅陳國只要陳國滅了,誰還能與大汗爭奪草原?”

    “能行嗎?”統葉護凝重的望著竇紅線,“自隋末以來,中原諸雄各自為戰,彼此攻伐,紛爭不斷他們怎麼可能聯合起來一起攻打陳國?何況,七國之中,蜀中的楊浩,隴右的薛舉,河西的李軌,這些人的地盤都並不與陳朝接壤,他們又怎麼可能與陳朝交戰?”

    竇紅線微微一笑︰“大汗,這些問題就交給我好了只要大汗給我一個突厥使臣的身份,我願意南下中原,聯絡各國,組建聯盟,七國伐陳”

    “好,本汗給你全權之宜,旦有所需,盡管開口,總之,本可汗在春之前希望能看到七國的聯盟”統葉護握拳重重的砸在案幾上,案幾登時四下裂開,化為粉碎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ndychen64

LV:6 爵士

追蹤
  • 6

    主題

  • 3575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