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隋末 作者:木子藍色 (連載中)

 
andychen64 2013-1-14 17:24:5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58 241177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27 16:38
正文 第875章 錢塘伏擊

    在毒藥與火炮的助攻之下,兩萬陳騎為前鋒,數萬步軍為後隊的猛烈進攻之中,吳軍十幾萬大軍不堪一擊。城外迎戰吧!”李子通也算是一員老將,這個時候馬上看清了眼前的局勢。陳軍明明先他們一步到達了這里,可卻一直隱伏不發。直等到他們進城時才出現攻擊,算計的就是這個時機。此時的吳軍,就如同剛剛渡過了半條河的軍隊,被這城門一卡。完全就是處于絕對的下風。

    現在強行關城門,先不說能不能實現,就算是關上了,那城外的這一兩萬人也完了。

    沈落雁也看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當即點頭道︰“擂鼓傳令。依城迎戰!”

    下令城外的吳軍轉身列陣迎戰之外,沈落雁又馬上下令,自己與李子通各率一萬人馬出東、西二門,從側面掩護包抄陳軍,以解城外吳軍之圍。

    一道道軍令傳下,原本城外驚慌的吳軍也開始漸漸安定下來。只要城上不是單純的拋棄他們,他們也就安穩了許多。

    吳軍匆匆轉向,開始列起了最簡單的長槍步兵方陣。

    千步之外。一排數十騎陳軍停駐在一片小高地上。數位陳軍將領對吳軍的快速反應都有些意外。

    “沒有想到,這沈落雁反應還不慢,這個時候居然還有膽迎敵,我以為她會直接從西門逃跑呢。”一臉大疤的胡海哈哈笑道。

    一旁的李承義不緊不慢的道︰“吳軍先前一路從四平山逃到余杭,已經是精疲力盡了。更何況,他們可還是帶著萬余昏迷的將士呢。這個時候。如果沈落雁再丟下城外的吳軍逃跑,那她也跑不了幾里地了。”

    ““管他是逃是戰。這一次,我們都得和沈落雁好好清算清算。臨安一戰。我土兵折損了一萬有余。今日,我馮婠定要沈落雁血債血償!”諸將之中,唯一的一員女將卻是馮婠,臨安那一戰,她們父女差點成了俘虜,土兵更是折損過半。這對馮婠來說,這筆老帳是一定得算的。

    “沒錯!這一次要不是陛下求援及時,咱們這幾路攻打江東的兵馬就要全軍覆沒。[]這一次咱們有冤報冤,有仇報仇。好不容易咱們才從陛下那里求到了這個伏擊沈落雁的機會,這一次一定要把吳軍一網打盡,生擒沈落雁。”陳山也點頭道。

    這支伏擊沈落雁的陳軍,正是由先前進攻江東的諸部將領所率。胡海、蘇烈、李承義、李承禮,陳風、陳山、陳克敵、馮婠、馮盎,除了徐世績留在了四平山,其余諸將全都到了。

他們所率的也基本上都是各部剩下的兵馬,加上五千陳克復拔給他們的輕騎。

“快看,城中的吳軍居然從東西兩門繞過來了,他們想夾擊我們。”

“胡都督,就讓末將去會會東門的吳軍!”陳克敵上前道。

“西門的吳軍交給我。”馮婠也大聲道。

胡海點頭同意:“好,你們各率五千步卒出擊。記住,不管如何,不許兩側吳軍接近北門。”

“得令!”馮婠與陳克敵拍馬便走,各率一軍飛速迎敵。

    錢塘城下的這兩支軍隊,基本上可以說在這段時間打出了真火。之前陳軍各將都被沈落雁算計,被數倍于已的吳軍猛攻,差不多都是損傷嚴重,基本上各部都折損了近半以上,甚至有的損失了六七成以上。

    這一次戰上,那真是報仇的大好機會。

    數天之前,他們還被吳軍圍著打,一個個甚至都寫好了遺書。可是時至今日,終于乾坤顛倒,輪到他們猛揍吳軍了。

    一方士氣正猛,一方卻是一路敗逃,兩方士氣不可同語。

    正當中,北門的主戰場上五千陳騎為前鋒,後面八千步卒緊隨。攻勢狂潮,劍似明月。匆匆調頭結陣的吳軍不過萬人,還帶著萬余昏迷的將士在後面。

    疾馳而至的陳軍騎兵上來就是一片片的手雷、連弩,直接就把這個匆匆立起的方陣給炸的七孔八縫。城頭上雖然有弓箭手正不斷拉弓射箭,可弓手數量有限,且高速奔馳中的陳騎根本不怕那數量稀少的弓支。

    陳軍騎兵沒有直接沖入吳軍陣中,而是甩下了那片死亡金屬風暴之後,迅速的左右一分,槍刺刀砍,將陣外沿的那些吳軍一番砍殺之後,又迅速的奔向遠處重新集結。

    這個時候,後面緊隨而至的步卒也堪堪殺到。八千陳軍步兵排成了一個巨大的楔形方陣,大盾在前,長槍在側,弓弩在中。這支仿排槊步兵槍盾陣,就如同一支長滿利刺的大烏龜。雖看似移動不快,可每一步前進,都是如此有力。每一步前進,都有無數槍刺透出,將一個接一個的吳軍槍兵刺死。

    猶如兩只巨大的刺蝟正在城下博斗,只不過,陳軍的這支刺蝟明明是進化版本的,凶悍無比。不但擁有著犀利的長槍,還擁用著堅固的大盾。更要命的是,這支凶猛的刺蝟中心,還圍著大批弓手弩隊,躲在安全的盾陣之中,陳軍弓弩手們盡情的射擊,吳軍只能被動挨打,即要防一支支要命的長槍,更要防那防不勝防的弩箭。

    槍刺,倒下。箭射,倒下。刀斧劈砍,倒下!

    陳軍的楔形槍陣,無可匹敵,看似前進緩慢,可陳軍的步伐卻絲毫無法阻滯,每一步前進,吳軍都會被無情輾壓。

    北門外吳軍的不斷倒下,最被從東門率部來援的沈落雁看到。如此犀利的進攻,讓她憂心如焚,如此攻勢之下,她清楚那些吳軍已經處于極限狀態,隨時都有可能崩潰。

    她想去救援,可在她與北門之間,一桿巨大的馮字大 之下,那支曾在臨安城下被她無情擊潰的凶悍土軍卻死死的擋著她前進的步伐。

    “殺,殺,殺!”

    與北門的陳軍緊密方陣進攻不同,這支馮字旗下的土軍根本沒有什麼陣形,也沒有什麼秩序。五千蠻軍一個個眼中放光,揮著彎刀大槍,就那樣狠狠的沖過來,與他們撞在一起。

    刀砍,槍刺,就是最簡單的撕殺,完全沒有半點指揮進退。可就算如此,這支如虎狼一般的軍隊,此時卻完全咬住了自己的一萬人馬。以一對二,這些蠻兵不但不弱于下風,反而完全佔據了上風。

    撕殺,對砍!

    錢塘城下,兩支軍隊完全絞殺在了一起。

    血流成河,尸積如山。
任憑沈落雁和李子通如何的想要與北門的吳軍匯合,可他就是無法沖出馮婠與陳克敵的阻擊。他們被緊緊的糾纏在了一起,眼睜睜的看著北門下那個巨大的楔形步兵方陣不斷的輾壓上前,而陳軍那支輕騎更是來去如風,一遍遍的從兩翼撕咬著吳軍的防線。

    “破軍萬歲!”一陣巨大的歡呼聲傳來,沈落雁轉頭望去,心中一片冰涼。只見北門的那萬余吳軍,終于在陳軍那恐怖的步騎聯手攻擊之下,潰敗了。

    方陣破開,那些早已經疲憊不堪,心中恐懼的吳軍將士終于四散而逃,可此時他們越逃,也死的越快。在那如絞肉機一樣的陳軍步騎面前,沒有人逃的出去。

    一個接一個的吳軍倒下,已經有不少吳軍開始扔下武器跪在了地上求饒投降。

    “降者免死!”

    “棄械不殺!”

    “殿下,李子通元帥投降了!”一陣驚呼聲響起,沈落雁望去,果然東門出擊的李子通已經降了,那面李字帥旗已經落下,一個接一個的吳軍正在扔下刀兵,棄械投降。

    緊咬銀牙,沈落雁面無表情,她轉頭又看了一眼面前那支似乎永不疲倦的虎狼土軍,深吸一口氣,落寞的道︰“走,去九江!”再也顧不及其它的吳軍,甚至顧不及那城中的傷員,沈落雁帶著不到八千的輕騎如風一般的向夜色中逃遁。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27 16:38
正文 第876章 平定江東

    這是一個干燥的午後,建康城玄武湖心的皇城宮殿之中,陳克復居于金殿御椅之上,有些心不在焉的打量著這豪華的宮殿。這座建康城陳克復是第一次來,他出生所在的那座建康城早在當年楊廣攻破建康後就已經被隨後夷為平地。

    如今那座石頭城的遺址還就在這座新建康城的東面方向,眼下的這座建康城十分的嶄新,前後建成還不到十年時間。雖然先後經歷了數次戰火,特別是這一次,吳陳兩軍在建康反復拉據,建康的內外三十一道城門都多有損毀。不過做為處于湖心的這座宮城,卻是保全的十分完全。幾本上前後幾次攻防,這里都沒有怎麼波及到。

    等到陳克復在四平山大敗吳軍之後,陳軍也便回師建康城中,陳克復也第一次踏入了建康的皇宮。

    建康皇宮很宏偉很氣派,當年沈法興也許是早打了將來要作自己的宮城的想法,所以這宮殿修建的極其宏偉氣派。在數里的湖心島上,修建了一座水上之城。整個宮殿光是房間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主殿更是數十座。

    光論宏偉堂皇,建康皇城甚至在東都洛陽的皇城之上,更不用提遠超陪都北京皇城與東京皇城。剛進入了這里時,陳克復也為這座完全居于湖中的仙都一般的宮殿群給驚訝住了。

    陳軍諸將帥們在感受這宮殿的豪華奢侈時。李奔雷甚至直接提議拆毀掉這片巧奪天工的宮殿群。

    按老元帥所說。這樣的宮殿唯有天子才有資格居住,而皇帝早將洛陽定為國都。如今收復了江東,那麼建康就不再是一國之都,既然不是國都,自然就不能超出禮儀規定擁有這樣的宮殿。

    而另一位元帥屈突通甚至直接建議干脆把整個建康城拆了,在他看來,建康一直是江東的中心。如果把建康夷為平地,那麼也等于把江東世族們的中心給抹去了。[]這樣一來,有利于對江東的征服和統治。畢竟這樣的做法,歷來許多王朝都在多如此。在攻佔了那些一方豪雄之後,便連他們的老巢也一起毀了。

    不過陳克復卻沒有去考慮這個事情,現在的他,要考慮的事情太多太多。而這事只能算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他有些明白朝中將帥們的那些意見,與其說他們和建康城過不去。倒不如說他們醉翁之意不在酒,這些提議的背後,實際上是隱隱指向了剛剛從吳軍手中解救出來的太上皇陳深與那多達數千上萬之眾的‘皇室成員’。

    陳克復起兵一來,基本上和陳家就沒有多大關聯。一直到他登基坐上皇位之後,他也差不多算是孤家寡人。陳氏宗族子弟很多,畢竟曾經是坐過天下的家族,在滅國時又沒有受到多少清剿,因此到現在,陳氏上下近萬人。

    只不過當初他起兵。他坐上皇位時,這些陳族子弟還都在支持他的父親,當著南陳的皇族。

    如今陳深和陳氏皇帝被‘解救’出來,登陸這個龐大的宗族就空降到了陳朝之中。

    對朝中上下來說,這位太上皇和這些皇族成員,可是有些棘手的。突然出現的這些人,無疑將改變陳朝的朝中權利格局。甚至陳深的出現,會對皇帝都產生影響。

    畢竟陳深是皇帝他爹,那是太上皇。而那些皇室成員,一個個不是陳克復的叔公、伯祖。就是叔伯兄弟佷子等。到現在為止,陳朝還沒有正式冊封過一位王,以前冊立的幾個,基本上不是死了就是降了。

    連皇帝的兒子都還沒封過王,現在突然出現這麼多按說有資格封王的人。又該怎麼辦?

    表面上這些事涉及皇族,關系的是皇室。可事實上。多了這麼批人,就等于多了批分權搶權的人。進入建康以來,已經有一些將士們反映,駐守城中的將士已經有與那些皇室子弟產生糾紛的事情了。

    事務紛雜,陳克復卻有些魂游天外。

    許久之後,他才仿佛回過神來,望著滿殿的將帥與那突然多出的數十名皇族代表。

    “這麼說”

    站立在左邊皇族這一邊上首的一名五十許男子開口,聲音洪亮,道︰“我們打贏了,陛下。我們陳家終于又收復江東了,真是祖宗庇佑啊!”

    這個男子卻是陳克復曾祖南陳孝宣皇帝陳頊四十二個兒子中的第六子陳叔明,算是陳克復的叔祖輩。陳叔明與陳叔達在陳國滅亡後,都曾經在隋朝被重用過,基本上,陳家除了陳深外,陳家如今就以叔明和叔達算是宗老級人物。

    陳叔達曾經效力于李淵,後棄官回到建康,從此不問世事。陳氏宗族真正主事的就是這個陳叔明,陳克復對于這位叔祖也有些了解,心中還對他比較敬重。主要原因是當年隋滅陣時,後主叔寶以下皆降,唯岳陽王卻不肯降。在部下官員皆逃走投降之時,岳陽王陳叔慎反而招兵買馬,起兵抗隋。

    而當時陳叔慎甚至只有十八歲,被稱為陳朝最後的骨氣。最後兵敗被殺,其兩個兒子志高、志嵩卻是被陳叔明救下撫養。因此,陳克復對于這位叔祖卻也是多有幾分好感,此時見他說話,也只笑笑點頭。

    陳克復轉頭看了看居于他龍椅之側與他平座的父親陳深,這位南陳皇帝一身龍袍,似乎對于朝堂上的事情並不在意,微眯著眼楮好像沒甚麼興趣。

    “太上皇有何有說的嗎?”陳克復問道。

    陳深仿佛一下子驚醒,睜開眼看了看陳克復,又望了望殿中諸臣,道︰“我沒什麼可說的,一切皆由皇帝處置吧。我年紀已老,實在是有些坐不住了。”

    陳克復點了點頭,望了一眼下面的胡海,道︰“那麼說,沈落雁還是逃走了嗎?”

    胡海有些忐忑的上前,行禮道︰“臣作戰不力,那沈落雁見戰敗,便丟下了部下兵馬,獨率八千輕騎逃循。末將等雖一路追擊,最後將那八千叛軍斬殺,可最後卻未找到沈逆尸體,臣估計她早棄軍率小部逃循。末將請令,願意再率兵攻打九江、江夏,定一舉擒拿沈逆。”

    “不必了。‘陳克復搖了搖頭“此番大戰,有賴諸將帥奮力,終于一舉殲滅沈家叛軍三十萬之眾,一舉蕩平江東。沈落雁經此一敗,幾本上已經再無力反攻,剩下也不過是在江夏殘喘罷了。不過當今之計,當務之急,我們最需要的不是剿滅沈逆。我們最急迫的是消化這收復的江東九郡。清剿江東境內逆賊余匪,安撫地方,恢復生產,安排官員,這都是當務之急。”

    對于陳克復來說,這一次的江東之戰本來就是在計劃之外的事情。如今好不容易打贏了這一仗,這個時候正是抽身之時,可不能再陷入其中了。

    陳朝真正的危機還是北方,北方一日不平定,一日不能擊敗突厥人,那麼四十萬突厥大軍就一日如頭上利劍一般懸著。

    沈落雁已經敗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了反擊之力。現在陳軍最需要的是南方的暫時安定,如此朝廷才有精力全力應對突厥人。

    沉吟了一會後,陳克復朗聲道︰“朕已經決定,自即日起,建康改名南京,為我大陳南方陪都。南京周邊諸縣與南京一同劃為南直隸行省,另外吳郡、會稽、東陽、永嘉等郡成劃為江浙行省。江東九郡從此劃為兩省,即令李奔雷元帥為南京留守兼南直隸行省總督,屈突通元帥暫任江浙總督。”

    听到皇帝讓兩位元帥兼任二省總督,殿中眾臣都有些驚訝。兩位元帥那是何等級別人物,特別是李奔雷,那原先更是洛陽留守。不過听到這個任命,不少將領已經猜到,這次的江東攻事估計要暫時結束了。

    胡海等將領也都一個個豎耳听著,等著皇帝對他們的處置。

    果然,雖然胡海等人功績不小,可惹的禍也不小。最後胡海雖也立下大功,可最後評議時,卻被定了個擅調兵馬之罪,被罰傣三年,降級為從三品雲麾將軍散階,更是被免去江西都督職,被降職為五品的天狼營統領。

    這個結果讓很多人都嚇一跳,原本都以為胡海最後功過相抵,甚至還有可能會小升一級。卻沒有想到,皇帝外置這麼嚴厲,雖然還掛著從三品的官階,可實職卻直接成了五品的營統領。

    胡海降級,徐世績和甦烈這兩個他的左右手也全都降職,徐世績為白虎營統領,甦烈為玄武營統領。另外新降的單雄信被封了個正三品冠軍大將軍散階,任命為青龍營統領,而投降的李子通也被任為山東都督。至于李承義、李承禮和陳山、陳風等人卻都加了一級爵位。

    最讓人驚訝的反倒是陳克敵,這個銀甲御衛統領,才十六歲的近衛小將,卻也被加封冠軍大將軍散階,一下子從六品官升到了正三品位。並被授予新建立的狼牙營統領,並封定陽侯。

    至于其它各部將領,基本上也全都有封賞,不過等長長的封賞名單結束之後,許多人才有些恍然大悟。看似胡海等人雖然降職,可卻全成了指揮五千精銳營的統領。而如李承義、陳克敵這些人也一樣,他們本來只是品高卻沒什麼實職的都督,這一下子成了五千精銳營的統領,明擺著這是要跟隨皇帝北上的。

    明陣暗升,看似好像官越做越小了,可散階卻沒變,反而成了精銳營統領。諸將都明白,能統領著一支精銳北上參戰,那戰後,提升的絕對不低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27 16:41
正文 第877章 長安

    暮靄沉沉,陰雨連綿。

    戰火紛飛的諸雄爭霸時代,這個時侯各城已經開始關閉城門,馬上就要進入宵禁之時。不過今日陰雨中的西京長安城似乎有些例外,值守的城門衛不但沒有馬上關閉城門,反而將城門大開。

    城門洞開,一支千余人的精銳騎兵在一面黑色的許字大旗下飛快奔馳出城,向著城東的霸橋而去。

    霸橋西面,千余甲備精良的騎士肅立馬上,寂靜無聲,陣列整齊。千余騎肅立在那,充滿著一股肅殺之氣,一見便可知這是一支真正的百戰精銳。

    陰綿細雨落在騎士們的身上,陰冷濕寒,可這千余騎只著鎧甲披風的騎士們,卻沒有一個動作一下。似乎天上下的不是寒冷的冬雨,而是清冷的微風。

    細雨之中,霸橋的東面隱約出現了一支車隊,十余輛馬車組成的車隊周邊還有著千余騎護衛。這是一支全身火紅鎧甲的騎兵,紅的如火的鎧甲是那麼的鮮艷,他們一出現,就讓黑甲騎士們注意到了。

    “在下大許國潼關元帥、藍田王宇文成都,特在此恭迎!”

    黑甲黑騎,一人策馬獨立霸橋之上,向著到來的馬車朗聲喝道。

    紅袍騎士護衛之中的一輛馬車打開,一位身著華麗宮裝的年青女子掀開車簾脆聲道︰“沒想到居然有勞威名遠揚的藍田王宇文大帥親迎,在下受寵若驚。”

    黑甲騎士卻正是關中宇文氏許國的統兵大將宇文成都。宇文成都雖然年青。且又只是許國皇帝宇文化及的養子,但這幾年來的表現卻是讓人驚艷。

    河東太原之時,正是有宇文成都的驚艷表現,宇文化及等人才得以最后退回長安。而之后,宇文成都更是兵出薄阪,與攻入河東的楊暕大戰。楊暕雖有四大元帥,可宇文成都卻一人獨對,最后一番對峙,終究還是沒讓楊暕奪得河東。

隨后宇文成都鎮守潼關,更是讓楊暕與李靖這些名帥都望關興嘆。

  在三年前。更是率軍出散關,一舉攻入漢中,幾乎將楊暪底絞殺。如果不是最后時刻宇文化及因薛舉入侵而調他回關中,又哪還有今日之楊暕。而西秦霸王薛舉當時猛攻關中。一路從隴右殺到了長安城外百里之處,讓宇文化及心驚肉跳,差點棄城逃亡。可宇文成都從漢中一回師,立即向薛舉發起猛烈反擊,一連十八場大戰,最后薛舉十萬大軍差點全沒,奪取的關中之地更是全都被宇文成都奪回,甚至連隴右老巢,也反被宇文成都奪去許多城池。

    宇文成都的這些驚艷表現,讓宇文化及都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如果不是因為他只是一個養子,哪怕宇文成都就是一個庶出的兒子,宇文化及都會立即立他為太子。就算如此,如今宇文成都也是被封為藍田王,官拜潼關大帥。基本上,關中宇文家的這個許國,差不多全由宇文成都撐著,一人基本上獨掌了宇文家的兵權。

    不過雖然手握重兵,封王拜帥,可宇文成都卻十分的低調。基本上很少摻與到許國和宇文家的事情。平時整天都呆在潼關之內,這一次被宇文化及召回長安,居然前來親自迎接客人,這隆重可想而知。

    宇文成都依然是那副冰冷的表情,淡淡道︰“殿下不是他人。以一女流之身而執掌一國,統率三軍。實讓成都欽佩。如此女足豪杰,成都能親自來迎,身感榮耀。”

    兩人一番客套之後,車中的女中笑道︰“不知道可還有其它人已經到了?”

    宇文成都點了點頭︰“回殿下話,突厥可敦早已經在長安等候多時,另外漢中的楊暕派了楊義臣元帥為全權使者已經到了多日了,蜀中的楊浩則是帶著部下親自前來,他們昨日才到。隴上的劉武周是親自來的,他們比殿下早到兩天,另外隴右的薛舉則派了兒子薛仁杲帶隊前來,還有河西的李軌則是派了其弟李懋前來。”

    听到這里,車中的宮裝女子不由一喜︰“沒有想到諸位豪雄卻是早已經到了,反倒是我們吳國來的最晚。”

    這宮裝女子卻正是前不久在江東全軍覆沒,僅以身免的吳國攝政王公主沈落雁。當日吳軍大敗,沈落雁也全靠部下拼死相救,才帶著數百騎逃回了九江。

    江東一戰,吳軍兵馬盡失,折損三十萬之眾。回到九江之後,吳國差不多就是不設防狀態了。

    好在陳克復在奪得江東九郡之後,似乎並沒有繼續追擊之意。憑著著先前留在江夏、九江的最後一點兵馬,沈落雁才算勉強在九江、江夏一帶布起一條薄弱的防線。

    雖然陳克復不來攻,吳國勉強支撐著,可失去了江東大本營後,雖還有江漢等二十余郡,可吳國卻是真正的空虛到了極點。沈落雁知道,憑借著最後的這點不到十萬人的老弱,陳克復只要把他過江的那十來萬人繼續向西推進,他的吳國就絕撐不了半年。

    好在陳克復一口吃下江東之後,似乎也在擔心著北方的戰局,並沒有繼續推進。

    不過就算如此,沈落雁也是寢食難安。

    她知道,就算陳克復暫時不進攻她,那也是因為陳朝現在有突厥這個大敵。一旦等到陳克復與突厥人決出勝負,那時就真的是誰也救不了吳國了。

    她不甘心,她不甘心看著吳國就這樣眼睜睜的毀在自己的手中。

    恰在此時,曾經與她議過一次的竇紅線又派人找上了她。自然還是突厥與中原其它各方勢力聯盟,共同滅掉陳朝之事。上次沈落雁因為江東之事,只是與竇紅線簡單的談過一次。而且在她心里。也覺得要想中原七國聯盟。似乎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不過江東戰敗之後,七國聯盟已經成了沈落雁最後的救命稻草。沒有半分猶豫,沈落雁立即與竇紅線一拍即合。對于沈落雁來說,只剩下兩三萬精銳可戰之兵的吳國,已經再也無法和陳克復獨自對抗了。唯有聯盟其它勢力,才有那麼一線機會。

   甚至為了達成為個聯盟,沈落雁還主動的聯系了正在攻打蜀中的楊暕。對楊暕提議,只要楊曄支持聯盟,一起出兵對付陳克復,那么吳國便將江漢長江以北的九個郡割讓給楊暕。并對楊暕攻打蜀中一事表示支持。甚至沈落雁向楊暕表示,如果將來聯盟成功擊敗陳克復,那么中原河南各郡,沈落雁會支持由楊曋得。

這些提議。楊暕說不動心是假的。雖然吳國江東一敗之后,似乎已經只剩下了一個空架子。可越是這個時候,他卻越不敢小視。臨死反擊,卻也是十分厲害的。而如果直接得到沈落雁的承諾,這卻是可以讓他無東面后顧之憂,可以直接奪取蜀中之時,只須防范關中宇文氏一家即可了。

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一次陳朝與吳國的江東一戰,讓包括楊暕在內的各方群雄都是震驚無比。

    當各方勢力都以為陳朝已經將全力調到北上,應付突厥人之時。陳克復卻只憑一支偏師就一舉渡過長江天險。前後不過短短時間就擊敗了沈落雁的三十萬大軍,並一舉將吳國大本營江東佔領,差不多一下子佔領了吳軍三分之一的領土。

    而且再聯想到先前襄陽的魯世深更是只憑著三萬兵馬就奪了江陵,滅了董純的五萬兵馬,再一舉奪下五郡。

    陳朝表現出來的這般強悍武力,已經讓所有人都暗自心驚了。

    所有人都知道,陳朝的主力部隊盡皆北上,在北方一線已經布下了過三十萬精銳大軍。誰都沒有想到,頂著四十萬大軍壓境,陳克復居然還在南方同時打了兩人次大仗。而且兩次還都是他主動。

    兩戰,差點滅了吳國,前後奪了十四個郡,殲敵將近四十萬。

    先前各方豪強還有種想看戲的想法,想著陳朝再強。可是對上突厥的四十萬大軍,也是得全力以赴。卻不曾想。陳克復對上突厥人之後,不但先來了個主動出擊,一舉滅了近十萬突厥人,又隨後只以三萬人就滅了後隋與東吳近十萬人,奪了五郡。稍後,又以十萬二線兵馬,強渡長江天險,一舉滅了三十萬吳軍,奪了整個江東九郡。

    強悍,太強悍了。

    強悍到所有的豪強們心中忍不住發抖,今日之前,又有哪個人知道,陳軍居然會有這麼強的戰斗力?

    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心中還抱著看戲的想法了。每個人都感受到了一種迫切無比的壓力感,他們都清楚,突厥人與陳朝一戰,似乎還沒有真正開始,結果就已經出來了。

    在強勢掃蕩了江東和江漢之後,陳朝的東南和西南方向都已經再沒有人可以牽制陳軍了。陳軍無後顧之憂了,雖然西面還有關中和隴上,可因為地勢原因,基本上只須一支不多的兵馬,陳軍就可以守住西面陣線了。

    沒了後顧之憂的陳軍,放開手全力對付突厥人,誰強誰弱?

    沒有人會覺得突厥人比陳軍強,陳軍那些稀奇古怪的各種武器,根本不是馬背上的突厥人可以對付的了的。而且這一次河東之戰,陳軍更是又展示了一種超級威力的巨炮,傳說這種炮能在十里之外直接轟破包鐵的城門。

    正是因為這種恐懼,所以在沈落雁和竇紅線兩人派出的使者說動下,中原其它七方勢力基本上都沒有什麼猶豫,立即點頭同意。

    不過要想共同對付陳克復,簡單幾句話也是說不清楚的。

    因此,也才有了這一次的七國之盟。

    會盟之地選在了西京長安,這個居于七方勢力之間的地方。

    要對付陳克復,就得七國共同出兵,而且七國出兵還不夠,必須還得與突厥人聯合,一起出兵。

    如何出兵,怎麼出兵,每家出多少,誰來指揮,這些都是需要商議的問題。不過與這些問題相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需要商議,那就是如何分割戰利品。

    七國與突厥聯盟,共同對付陳克復,眾人已經不覺得陳克復能夠頂的住了。現在各方勢力更關注的是,在擊敗了陳克復之後,如何瓜分陳朝的土地、人口與財富。

    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在戰前就定下一個詳細的協議,如此一來,才不會在事後無據可依。

    瓜分最強大的陳國,這可是一個讓七國皇帝都心動無比之事。因此,這一次的會盟,除了楊暕和薛舉、李軌這三人沒有親自到來,其余的如蜀中楊浩、江漢沈落雁、隴上劉武周都是親自前來長安會盟。

    馬車隆隆,騎兵滾滾。

    六國使者自四面而來,紛紛匯聚于西京長安城。

    西京長安,這座如今被宇文氏家族盤踞的雄城,一直以來都是北方的重鎮。甚至在南北朝之時,長安更是重鎮中的重鎮,與中原洛陽、河東晉陽三城可謂是北方最重要的三鎮。

    而這三城之中,洛陽居于天下中心,在南北對峙之時,卻是屬于險地,常有被攻擊到的危險。因此有關山四塞之險的長安,更是自西魏以來的西魏、北周、隋數朝的都城。

    長安曾經一直是北方第一大城,後來楊廣登基後在洛陽新建新都,規模比長安更大,一下子將天下第一城的名頭搶去,更是連國都的身份都搶了去。

    這件事情一直以來都讓居于長安的人心中不高興,尤其是那些世代于長安城中的關隴貴族們。關隴貴族們早已經把根扎在了長安,當洛陽成為新都之時,長安頓時冷清了許多,連帶著長安城中的關隴貴族們也覺得似乎那種高貴和優越感少了許多。

    也正因此,當宇文化及這個關隴門閥大貴族起兵造反,據長安而稱國之時,長安城中的貴族們非但沒有幾個反對的,反而一個個很快的就投效在了宇文化及之下。

    宇文化及以關中而稱國,定都長安,一下子長安的貴族平民們一下子又感覺到身上的優越感回來了。

    而當這幾天,六國的使者們一批批的從四方涌入長安之時,他們的這種天下中心的優越感更是一下子越發高昂了起來。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27 16:42
正文 第878章 七國會盟

    長安,很長一段時間中都是天下第一大城,甚至是世界第一大城。

    自西周定京灃鎬到如今的許國都城,長安城前前後後已經有二十一個王朝在此定都。前後做為都城的時間已經超過千年之久,這塊關中之地,是真正名符其實的龍興之地。

    雖然隋皇楊堅早年興建新城,將新城改名為大興城,但實際上長安的百姓們還是更習慣于稱這座千年之都為長安城。長安城下的萬年和長安二縣,合起來更是有萬年長治久安之意。

    開皇年間,長安城中人口更是多達百萬人口,城中人口除居民、皇族、達官貴人、兵士、奴僕雜役、佛道僧尼、其它各部民族外,外國的商人、使者、留學生、留學僧等總數不下數萬人。當初來長安與隋通使的國家、部族多達300多個。

    渭、涇、灃、澇、潏、滈、浐、灞八條河流,八水繞長安,雄據龍首源。

    關山四塞,百二秦關。

    居于關中的長安,不僅僅是一天下雄城,更是堅固要塞。

    雖兩漢之際的混亂使關中破壞較大,故東漢、曹魏、西晉都洛陽而未都長安。但東漢行三京之制,曹魏行五京之制,均以長安為西京,西晉晉武帝則作石函之制,規定非宗室不得鎮關中。南北朝時,西魏、北周、大隋皆都于長安。除了長安的繁華之外,更多的是因于長安的險要。

    在兩晉末年,匈奴劉漢大將劉曜入攻關中,俘晉愍帝,西晉滅亡。劉曜代劉漢而建前趙,徙移關中,定都長安。前、後趙在北方對峙。後趙統一北方。不久分崩。氐族人西行入關。建立前秦,定都長安。前秦在苻堅的時候統一北方。肥水之戰後,前秦瓦解.羌人姚萇略定關中。建立後秦,定都長安,改名常安。後秦覆亡後。關中又為赫連夏所據。北魏入主中原,統一北方。“河陰之變?”後,北魏陷入動蕩,高歡繼爾朱榮崛起,欲召關西大行台賀拔岳移關中。賀拔岳部下薛孝通勸岳不赴召,說︰“今關中豪俊皆屬心于公,願效其智力。公以華山為城,黃河為塹,進可以兼山東。退可以封函谷。奈何欲束手而受制于人!”賀拔岳從其計,遂與宇文泰撫定關隴。後來宇文泰迎北魏孝武帝入關中,建立西魏。定都長安。與高歡建立的東魏對峙。北周代西魏,亦都長安。北周滅掉北齊。統一了北方。

    隋代北周,仍都長安。

    隋滅陳,統一天下。隋末楊玄感起兵,問計于李密,李密以隋煬帝遠在遼東,主張長驅入薊,扼其咽喉,或者直取長安,他說︰“關中四塞,天府之國。雖有衛文升,不足為意。個帥眾鼓行而西,經城勿攻,直取長安,收其豪杰,撫其士民,據險而守之。天子雖還,失其根本,可徐圖也。”

    楊玄感未從,兵敗被殺。後來李密、翟讓在中原起兵,卻遲遲未打開局面。李密部下柴孝和建議說︰“秦地山川之固,秦漢所憑以成王業者也。今不若使翟司徒守洛口,裴柱國守回洛,明公自簡精銳西襲長安。既克京邑,業固兵強,然後東向以平河、洛,傳檄而天下定矣。方今隋失其鹿,豪杰競逐,不早為之,必有先我者,悔無及矣!”

    李密因顧慮重重而未行此策。

    後來,李世民又曾建議李淵說︰“關中豪杰並起,未知所附,公若鼓行而西,撫而有之,如探囊中之物耳。”李淵從其計,南下西行準備入關,結果卻在河東被楊暕與王世充、宇文成都三軍阻擊,最后兵敗龍門,不得入長安。

    隋末群雄爭霸,宇文化及原本不過是一紈褲,可卻在得到了關隴貴族們的爭持之後,卻依靠關中天險,坐守長安,反倒是笑看天下風雲起。當中原各處烽火不斷之時,宇文化及都穩坐關中。

    甚至幾次出兵,有奪河東,吞漢中,並蜀中的野心。

    雖然隴上、隴右的諸雄不止一次的垂涎于關中,想要爭奪長安。可憑著關中四塞之險,區區紈褲宇文化及卻反而屢屢化險為夷,當天下義軍盟主李密、梟雄王世雄,竇建德、孫長遜、梁師都等人紛紛兵敗倒下之時,這個論能力明顯不及他們的宇文化及反而笑到了最後,成為了如今的天下八雄之一。

    這一切,自然都緣于關中之險。

    關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形勢。天下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分為三個階梯。關中位于天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背靠第一級階梯的高原山地,下臨第三級階梯的平原地帶。關中南有秦嶺橫亙,四有隴山延綿,北有黃土高原,東有華山、崤山及晉西南山地,更兼黃河環繞,可謂山川環抱,氣勢團聚。“百二秦關”正是用來形容關中險要的說法,意思就是以百萬之眾攻關中,二萬人足以拒之。以兩萬之師擋百萬之眾,所恃者乃在其地形地勢之險。關中對中原,在地勢上呈高屋建瓴之勢,四面有山河為之險阻,幾處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關以守之,從而形成能進能退、可攻可守的態勢。

    百二秦關,以兩萬能拒百萬人的險要之勢,這正是宇文化及能有今天的結果。

    也正因有著山河四塞,百二秦關之險,關中的中心長安城的百姓在這隋末的戰火紛飛之中,到現在都還從沒有真正經歷過戰火荼毒。最危險的一次,也不過是西秦霸王薛舉十萬大軍攻到長安百里之外,就再也沒有寸進過。

    當天下的諸多雄都名城,如河北薊城、鄴城,河東晉陽、上黨、中原洛陽、大梁,淮泗彭城、徐州、江都、壽春,江東建康、九江、江漢江陵、江夏、襄陽、甚至漢中等諸多大城重鎮紛紛處于戰火之中,幾度陷落易手之時,長安卻依然繁華如故。

    甚至在戰火中,連東起于長安的絲綢之路都從不曾中斷過,絲綢路上無數的商隊依然不停前來長安,為長安帶來了不盡的繁華。

    居于長安城中,仿佛根本就感受不到此時天下的紛亂,似乎天下依然處于大隋的開皇與大業初年之時。

    當六國使者前來長安會盟,更是有無數的商隊紛紛涌入長安,為長安更添無數熱鬧。那些長安人越發的高興,在他們看來,這些年因戰亂而使得長安有些偏離了天下中心的地位,此刻終于又回來了。

    他們這些天下中心的居民百姓,終于又感受到了高人一筆的優越之感。

    長安城中,甚至也為六國會盟之事,而取消了宵禁,夜的長安再次成為了燈火輝煌的不夜之城。

    說到底,長安人骨子里就有一種貴氣,這是一種二十一朝國都千年之都所帶來的底蘊。

    隨著六國使團的到來,長安終于再次成為了天下中心。人人都在興奮議論,長安人的興奮最後終于變成了狂歡。

    不知道何時何人開的頭,原本就算取消了宵禁也會中夜收市的夜市變成了徹夜通宵大市。各色酒鋪飯館燈籠高挑,幌旗招搖,高談闊論與喝彩之聲溢滿街市。

    原本是盛典大節才舉行的雜耍百技也涌上了長街。踩高翹的,噴火球的,吞長劍的,甚至賣大力丸的,各式各樣的藝人仿佛一下子全涌入了長安。

    外地商人們則站在街邊檐下興奮地指點議論,或面帶微笑地听身邊老人感慨地評價多年未見了的大戲。在這股興奮的狂歡之下,連長安城中的三大坊市的各家商鋪們也都開始了降價狂歡。每家鋪面前都高高掛起大幅紅布,大書一個“歡”字,下面便是“跌八”或“跌五”“跌六”。

    大整個長安的狂歡之中,卻有一個地方十分的冷清,甚至有種壓抑的不安與憤怒。

    這個地方就是居于長安城中坊市之中的一家大型青樓,表面上這家青樓也在這次狂歡中打起了慶祝狂歡的幌子,引得青樓的生意更加火爆。但是在青樓的一處守衛嚴密的後院地下暗廳之中,這里卻是陳朝特勤司關中分部的基地。

    六國使團的到來,七國與突厥人的會盟,這一切的一切都讓關中特勤司分部的特工秘探與軍官們大感憂慮。七國會盟之事,第一時間就被他們探查得知,所有查到的消息也都第一時間傳遞出了長安,送往了洛陽總部。

    七國會盟是一件極大的事情,而七國與突厥人聯盟更是一件大的不能再大的事情。

    這個聯盟一旦結成,那就意味著大陳以外的整個天下所有的勢力不但站在了大陳的對立面,而且已經聯合了起來,甚至聯合了突厥人。這是一個強有力的聯盟,聯盟一成,大陳將四面敵手,再無同盟,甚至連一個中立方都沒有了。

    一時間,整個關中特勤司分部都進入了一個緊急狀態。第一時間,關中分部就啟動了所有先前埋伏在關中的暗樁、內線,甚至一些頂級的內應也全都激活了。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27 16:44
正文 第879章 雙姝

    剛剛進入長安城的沈落雁,對于夜色下繁華喧鬧的長安有些驚訝。

    在她看來,七國會盟是一件大事,也正因如此,七國會盟便更應當秘密進行。因為他們面對的是陳朝,是陳破軍。沒有人比她更清楚陳克復的恐怖,丟失了近半疆土,折損了差不多全部兵馬的沈落雁比誰都清楚,陳克復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

    天下間沒有陳克復不敢想的,也沒有他不敢做的,甚至根本就沒有他不敢敵對的。

    連四十萬突厥鐵騎都不能讓陳克復哪怕是暫時的低下他高傲的頭顱,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何其驕傲之人。一個傲氣的人不可怕,可如果一個既傲氣,又擁有著這天下最強軍隊的一國之君,那就是最可怕的。剛剛結束不久的江東之戰,就是最好的明證。

    陳克復不好對付,這樣的人就算是七國全部聯合在一起都不一定是對手。哪怕就是這次要和突厥人聯手,沈落雁也覺得現在還有些高興的太早了。

    一進入長安城中,沈落雁立即謝絕了宇文成都代宇文化及所提出的夜宴之請,借口一路疲憊直接進入了許國早已經準備好的六國兵營之中。

    進入行轅的第一件事情,沈落雁就是馬上派出了所有的人手,四出前去收集打听城中的各種消息。她想知道,六國使團來的都是哪些人,更想知道突厥使者那邊由誰主事,還想要知道七國會盟之事透露出去,還搞的這麼隆重的到底是誰?

    很快,探子們陸續回來,帶來了各自打探到的消息。

    如先前宇文成都所說一樣,這次七國會盟。前來的六國使團之中。吳國、蜀國、還有周國都是一方首領親至,除了她這個吳國攝政王外,蜀中的楊浩。隴上的劉武周都是各自帶著一個多達五千人的龐大使團親自前來長安。

    而後隋的楊暕、和西秦的薛舉、以及大涼的李軌則并沒有親至。不過卻也全都派了重要人物作為全權使者,基本楊暕派出了族叔祖楊義臣元帥帶著三千騎的使團前來,西秦霸王薛舉更是將他那個號稱萬人敵的超猛兒子薛仁杲率三千使團前來。居于遙遠河西的李軌對于這次的盛會也沒有錯過。不知道竇紅線是如何說動了他,李軌直接派了自己的弟弟李懋率三千使團前來。

    現在,六國的使團被宇文化及分別安排于長安城中的六個軍營之中,只等她一到就開始正式會盟了。

    至于為何這次六國會盟搞的如此熱鬧,甚至有些過于聲勢浩大,派出去的探子們也差不多打听到了不少消息。據探子們所說,把這次會盟搞成這樣的,正是此次會盟的東道之主宇文化及。

    自隋末以來,群雄逐鹿。烽火不斷。宇文化及雖然也奪了關中立國稱帝,可比起陳克復來卻是差了遠了,甚至連已經死了的李密、王世充、李淵、竇建德等人都比不上。而先前一度差點兵敗。如今卻在巴漢一帶越打越猛的楊暕更是聲威遠在他之上,就連居于關中和河西之中的薛舉,都曾經一度率兵打到了長安百里之外。

    因此。雖然宇文化及稱帝,可一直以來卻也沒有人看的起他,覺得他不過是當初趁著關中空虛之時,才突然一舉奪了關中這塊基業之地,要不然天下群雄之中哪會有他一席之位。

    宇文化及自老爹宇文述之手接掌了宇文閥的大權以來,並沒有做出過什麼英明之舉。如果不是有著宇文閥這個超大門閥的支撐,又有如宇文成都這樣的養子勇猛無敵,就算百二秦關的關中也早被人吞了。

    外人的議論宇文化及自然是有耳聞的,這樣的評論自然是讓他這個曾經被號稱長安輕薄公子的紈褲所不肯承認的。這次的七國會盟定在長安,本來是因為長安正好居于七國的中間,有利于各國相聚。

    但宇文化及卻另有心思,那就是借這次會盟東道主之機,謀奪一個七國盟主之位。在他看來,只要他成為盟主,那便等于居于各國之上,那從此一來,誰還能說他只是一個紈褲呢?

    正因如此,宇文化及不但要辦這次七國會盟,還要把這次會盟弄的熱熱鬧鬧,盛大隆重無比,要讓整個天下人都知道。甚至為此,宇文化及還拿出了一百萬貫錢來舉辦這次會盟,務必要求辦的天下矚目。

    剛剛沐浴完畢,在大銅鏡前梳妝完畢的沈落雁听到這些消息後,眉頭不由的更加的緊皺了數分。她沒有想到,宇文化及為了這麼一份虛名,居然把七國聯盟這樣秘密重大之事搞的人盡皆知。這不等于是在提前通知陳克復,讓他好有時間提防應對嗎?

    喝下碗中熱茶,沈落雁輕咳一聲,早有貼身女侍衛官捧上了全套的衣袍。那是一套華麗貴氣無比的冕服,束發紫金冠,織金龍鳳紋攝政王袍,一條瓖著九顆龍眼大小東珠的玉帶,腰間還插著一只玉圭,左側腰畔還有一把瓖金嵌玉的華麗長劍。

    金冠束發,玉帶收腰,身懸寶劍,再加上那紫金翠玉明珠,龍鳳紋織金,登時讓沈落雁整個人看起來即隆重威嚴,更添無數英氣。

    一襲暗金織絲織大長披風系上,撫摸著系領上的那兩顆鴿蛋似的耀眼東珠,沈落雁眉頭皺了皺,最後還是忍住了更換一條披風的想法。對于沈落雁來說,今天身上的這一套裝束實在是太過華麗的耀眼了一點,讓她有些不喜。不過這一次她是為了會盟而來,身為吳國的攝政王,她的裝束也代表著整個吳國。

    尤其是如今吳國剛剛遭遇大敗之時,她更不能穿的普通,那樣無疑會讓人有不好的猜測。

    對著大銅鏡再次打量了自己的這身價值傾城的裝束,嘴角掠過一絲苦笑,沈落雁手按金劍清聲道︰“通知三百名鐵血衛隨行,帶上給突厥可敦的禮物,我們前去東城突厥使者行營拜會可敦。”

    “遵命!”侍立在大帳外的鐵衛近衛營的軍官答應一聲,疾步走出。

    沈落雁走出大帳時,她的飾金四駕馬車已經輕快地駛到帳口。三百名鐵血近衛營的侍衛也都策馬肅立一旁。沈落雁望著那馬車搖了搖頭,讓侍衛牽過一匹戰馬,直接踏蹬上馬。跨立馬上,劍鞘輕輕一點,隊伍便開始出發。

    長安城很繁華,燈火之下的長安更加的美麗。

    三百騎護衛著沈落雁緩緩的穿過熱鬧的長街,因為有許國的軍官在前引路,所以一路上並沒有受到阻攔和詢問。隊伍很快就到了東城突厥人的大營,突厥人暫居的行營明顯要比吳國的行營大上許多。甚至在突厥人行營的外面,還有一隊隊的步騎巡邏警戒,守衛森嚴。

    突厥行營中堅著兩面大 ,一面是金狼為紋繡著“突厥汗國特使竇”,另一面則大書,“突厥可敦竇”,大營中兩面大 迎風微展。

    望著這兩面大 ,沈落雁也不由的有些微微愣神。這位突厥可敦的身份嚴厲她自然是十分清楚的,當初曾經縱橫河北的農民軍首領竇建德之女。

    說起竇建德,那是一個十分傳奇的人物。最初也只是大隋河北的一個小土豪,後來也曾參與征遼。其後因與人爭斗獲罪而逃亡在外數年,因此結識了許多江湖游俠豪杰。最後更因曾庇護高士達逃亡,而被官府抄家追殺。因此投奔義軍,從一個小小的司兵,居然在河北這塊風雲之地逐漸崛起。當張金稱,高士達等河北義軍首領一個個倒下時,竇建德反而越混越強。其後陳克復揮兵從關外入河北,兩雄相爭,竇建德不敵敗逃。

    可他投奔魏刀兒之後,居然先是和魏刀兒火並了王須拔,後來又火並了魏刀兒,擊敗了宋金剛等人,一舉鴆佔雀巢,反而成了河北之王,建立了夏國。如果不是說竇建德實在是運氣不好,他起家之地就在陳克復的眼皮底下,說不定如今這天下諸雄之中,就會有他的一份子。

    不過就算如此,能在陳克復的眼皮底下,越敗越勇,最後還能建立起一國的竇建德,也足稱當世豪雄了。

    與竇建德相比,他的女兒竇紅線明顯也是一個十傳奇的女子。家被抄滅後,跟隨父親投奔義軍,在河北的亂世中七八年,不但沒有崩潰,反而越戰越勇,成為一個馬上女將。夏國滅亡,竇建德被殺,她遠走草原,到如今,卻已經成為了一個橫跨西域和北方草原大漠的突厥大汗國的可敦。

    想著竇紅線的那些傳奇經歷,沈落雁也不由一陣失神。

    就在這時,守在營門外的衛兵也已經認出了前來的隊伍,馬上高聲報道︰“吳國攝政王殿下到!————”

    沈落雁還未下馬,營中已經數個人影匆匆迎出,當先一人,卻正是突厥可敦,夏王竇建德之女竇紅線。

    “江陵一別許久未見,攝政王殿下神采依舊,小妹在此等候多日了,快快請入營。”

    望著竇紅線,想起當初她來找自己商議會盟之事時,她還覺得這事情有些不靠譜,此時不過過了月余,這世事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2-27 16:46
正文 第880章 爾虞我詐

    踏入突厥行營,一股復雜之情油然慨然而生。

    突厥的行營很大,沈落雁一眼看出這座行營至少可以容納上萬兵馬。這個時候營中白帳點點,遍布營中,她一眼望去,心中已經暗自估計這行營中突厥人使團至少在三千數目之上。

    三千人的使團,這個規模已經十分不小了。想起突厥人此時正傾全突厥之兵集于陰山,這個時候還派出這麼龐大的一支使團前來長安,這里面已經充分說明了突厥人對于這次結盟的看重了。

    上天待她不薄啊,沈落雁感嘆。早在月前之時,竇紅線第一次找上她,說是要聯合七國與突厥人一起對付陳克復之時,她還覺得這事情有些天方夜潭。雖然陳克復的強大,使得七國忌憚。但真要說讓七國聯合起來對付陳克復,卻是有些不太可能的。

    畢竟,七國之中,吳國與陳朝接壤最多,漫長的長江讓兩國隔江相對。除了吳國與陳國接境,剩下的便只有後隋、許國、和後周了。而這三國中,後隋的楊暕與陳朝只有一小塊疆土相接。關中的許國更是有潼關天險和黃河阻隔,除非陳朝有滅許國之心,否則一時間他們根本打不起來。

    至于說隴上的後周劉武周,那更是隔著奔騰的黃河與呂梁群山這道天然屏障。

    至少遠在最西南的蜀國和遙遠河西的大涼與隴右的西秦,這三國甚至和陳朝完全不交界,中間都隔著第三方的領地。這三國與陳國不交界,因此也根本不會有領地沖突。在他們的領土相交之前,沈落雁根本不相信,這三家會放著坐山觀虎斗的機會不要,反而出兵來對付這隔著千山萬水的陳朝。

    就連與陳朝接境最多的沈落雁都覺得沒有聯盟的可能,她當初就更不會去奢想他們主動對付陳克復了。而且就算聯盟,七家怎麼聯盟,各家出兵多少。怎麼行動,如何指揮,如何負擔糧草輜重。甚至是如何瓜分利益,這些她都覺得是短時間不可能商議出結果的。

    而且當時其實她心里也有其它的想法,那個時候沈落雁雖丟了江陵,但手中還有三十五萬大軍。在沈落雁看來。陳朝東南空虛,正是吳國反擊趁虛而入的好機會。憑著手中的三十五萬大軍,她根本不認為有必要拉上其它六國。既然只憑吳軍就有可能奪取淮泗的廣大疆土,為何又要與其它六國瓜分呢?

    那個時候,竇紅線找她聯盟之時。她表面上是覺得七國聯盟不現實,難以達成。但實際上,還是她心里不願意,不想讓六國搭上吳軍反攻的這班車。

    只是短短月余過去,她的三十五萬大軍化為了飛灰,江東九郡也全被陳軍佔領。

    此時,七國聯盟,已經成了沈落雁最後的稻草。

    天無絕人之路。上天還是庇護她的。在她最無助之時。竇紅線居然把這七國會盟的事情給談成了,雖然具體的聯盟還要會盟之後才行,但既然能說動七國在長安會盟,這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也許正是江東一戰才讓七國看到了陳朝的恐怖,也許正是江東一戰才讓這次七國之盟達成。雖然江東之敗,讓吳國如今處于最虛弱之時。就算這次聯盟,沈落雁相信。吳國也絕對會處于弱勢,不會得到太多利益。不過這些她並不太在意。

    沒有聯盟。那麼吳國最多還能堅持半年一載。而如果聯盟成功,那麼擊敗陳克復的希望至少有五成。不管聯盟之上,吳國要負出什麼樣的代價,但只要能滅了最大的威脅陳朝,那麼吳國依然還會有機會崛起。

    楊暕的后隋、楊浩的蜀國,宇文化及的許國,劉武周的后周,薛舉的西秦,李軌的大涼。這六國全加一起,在沈落雁的眼中也沒有陳破軍的大陳恐怖。

    雖然這次聯盟還有一個突厥,但她相信,突厥人最多能佔半個河東和河北,或者遼東,但中原真正還將是中原群雄的天下。只要沒有陳克復,她相信,憑借著她的能力,吳國崛起不是沒有可能。不論楊暪是楊浩甚至宇文化及,這些人她并不懼怕。

    借六國和突厥之手滅掉陳朝,最大的利益者只會是吳國。

    沈落雁與竇紅線兩個女人在帳中摒棄手下密議許久,至于她們都商議了些什麼,沒有第三個人知道。直到天色漸明,秉燭夜談了一夜的兩人才掀帳出來。

    兩人長談一夜,雖然臉有倦容,但卻依然掩飾不住臉上的喜悅。

    “可敦不必送了,一夜長談,可敦也早點休息吧,就此告辭!”

    竇紅線笑著點頭︰“慢走!”

    兩人互相笑了笑,終于各自離開。

    當天早上,沈落雁與竇紅線秉燭夜談,密議一夜的情報就已經第一時間到了其余六國使者的手上。除了六國外,隱藏于長安飛燕樓中的陳朝特勤司分部也第一時間得到了這個消息。

    一時之間,有人憂愁有人疑惑,誰也不知道這兩個女人在會盟前達成了什麼協議。但不管如何,這兩個女人一個代表著東吳,一個代表著突厥,兩人在正式會盟前的這個舉動無疑已經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查,不管用什麼辦法,一定要查出她們達成了什麼協議。”宇文化及坐在長安皇宮太極殿中,滿臉不悅的大聲道。此次會盟,宇文化及完全將自己當做成了一個盟主來看待,卻沒有想到,沈落雁一來就和竇紅線兩個人暗下協商,這明擺著是不把他這個盟主放在眼中了。

    而南城後隋的行營中,後隋使團的使者楊義臣听完這個消息後,也是沉吟許久。

    良久,這位大隋的老元帥長嘆一口氣,揉了揉腦門輕聲道︰“看來,事情越來越復雜了。備馬,我要立即去見吳國攝政王公主。”

    隨後,楊義臣帶著數十騎打著與吳國乃是鄰居的幌子,借著送禮的理由公開的去了東城見了沈落雁。

    這事情發生後不到半天,東道主的宇文化及便邀見了突厥使者竇紅線。

    一時間。這長安城的氣氛頓時有些奇妙了起來。

    在吳國與突厥使者私下會見,後隋與東吳私下會見,許國與突厥私下商議之後。其它幾國也都是立即行動起來。諸國使者互相拜會,一時間七國會盟還未正式開始,長安城的各家使者卻是忙碌了起來。

    夜,長安城。大興宮。

    “東吳攝政王殿下到!”

    “突厥可敦殿下到!”

    “大隋鎮國公楊元帥到!”

    太極殿金殿之上,宇文化及高聲道︰“三國貴使到來,奏樂相迎!”

    片刻,許國藍田王,潼關大帥宇文成都已經親自前往宮門迎接。將三國使者迎接入殿。

    金殿之中,除了宇文化及外,還有大將衛文升,宇文士及,以及宇文化及的長子宇文成基和次子宇文成趾。另外還有甦威、裴蘊這等原隋朝老臣。

    沈落雁與竇紅線、楊義臣先後進入太極殿中。

    宇文化及不過四十上下,此時頭戴一頂烏紗折翅帽,身穿織金龍紋明黃龍袍,面色紅潤。一副短須更是修飾的十分漂亮。坐在龍椅之上。見到三位使者進來,也不由立即起身。

    三位使者他並不陌生,楊義臣當年就是被楊堅在這長安皇宮中養大的賜姓義子,當年更曾經是大隋名將,與他父親宇文述那也是同輩齊名之人。

    而沈落雁雖是一二十許女子,但能以一女流之輩執掌一國。統率諸軍,他又怎麼可能輕視。雖然看到沈落雁的第一眼。便覺得這女子長的如此有氣質,心生幕愛之意。但下一刻。他便馬上收起了那點綺念,這個沈落雁可是與陳破軍都大戰過數次的巾幗英雄,雖然最後都敗于陳克復之手,但他卻沒有半點取笑之意。

    宇文化及至今都不會忘記,數年之前的那三征遼東時的那次經歷。那個時候陳破軍才是剛剛上戰場的無名小輩,一個所有人眼中的驟然得到皇帝賞識的暴發戶而已。可就是那時,在新城外,他因貪功而被高句麗八萬輕騎圍困在那無名山谷,心中驚懼以為自己就會死在那時,陳破軍這個當時還只是投效于他父親麾下的一員小小郎將,卻敢帶著一千騎兵就直沖八萬高句麗輕騎的陣地。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陳克復的厲害,許多人都說陳克復能有今天,其實只是運氣較好。但這個說法宇文化及從沒認同過,運氣好?運氣好能在被留在遼東殿後的必死任務中,反而只憑著那點人馬,卻反滅了大隋百萬之師攻了三次都沒滅掉的高句麗?

    運氣好,能一次又一次的以少勝多,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當初楊暕和李淵、王世充混戰河東之時,宇文化及毫不畏懼立即派出了兒子宇文成都攻入河東。可當陳破軍也派軍入河東之后,宇文化及卻第一時間把兵馬調回了關中。后來他又派宇文化及出兵漢中,可當陳克復出兵支援楊暕之時,宇文化及便再沒有派兵出過散關。

    陳克復的厲害在他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不到萬不得以,他絕不願意和陳克復對戰。

    沈落雁一弱女子,數次與陳克復大戰,雖敗卻還能保全其身,這在他看來已經是雖敗猶榮,雖戰之罪了。

    至于那個三人之中一眼就能讓人印象深刻的竇紅線,宇文化及卻只是皮笑肉不笑的干笑了幾下。楊義臣和沈落雁都是貴族世家出身,而竇紅線不過是一個鄉下泥腿子出生,更曾是為亂天下的農民軍一員,不管是哪個身份,都讓宇文化及心中生厭,不過如今七國聯盟,卻是怎麼也離不開突厥人的。

    “三位貴賓,請上座!”

    宇文化及一臉笑意的起身相迎,給足了三人面子。

    三人落座,沈落雁和楊義臣並沒有說話,倒是竇紅線直接了當的問道︰“七國正式會盟在即,不知道陛下此時相召我等入宮,卻是何意?”

    “哈哈哈。”宇文化及哈哈大笑數聲,“可敦殿下,七國會盟雖然在即,不過我們之間也是可以先結盟不是嗎?”

    “結盟?”

    “沒錯。”

    竇紅線心中一動,面上卻不露聲色的道︰“這我就有些不太明白了,七國會盟在即,此時我們又還要結什麼盟?”

    “自然是四國盟約!”宇文化及笑了笑,手一拍,立即有幾名內侍抬著幾面巨大的屏風進入殿中。幾面大屏風合在一起,卻是立即組成了一面巨大的山河地圖。

    只听宇文化及指著地圖道︰“此次雖為七國盟約,可實際上,蜀、秦、涼皆遠在邊荒,且不與陳朝接壤。等他們出兵,那得到猴年馬月。更何況,蜀秦涼三國都是邊荒之國,又哪有什麼可拿的出手的戰力。而這隴上的劉武周,也不過是陳軍的敗軍之將,如今全靠著突厥撐著,要不然朕都早滅了他後周,取了隴上之地了。因此,此次結盟,靠的還是我們幾家啊。”

    “陛下是要背棄蜀秦涼周四家嗎?”沈落雁心中微動道。

    “是,也不全是。”宇文化及笑道。“這次與突厥聯手共同對付陳破軍,有吳國攝政王殿下之智謀,加隋國諸位老元帥之指揮,再加我許國將士之威武,以及突厥四十萬鐵騎之驃悍,對付陳克復足矣。不過雖不指望蜀秦涼周四家出力,但為了防止他們在關健之時扯我們後腿,所以這次的會盟表面上還是應當算上他們的。”

    听到宇文化及如此說,沈落雁三人心中全是一動,已經差不多明白宇文化及在打的什麼主意了。三人都有些意外,沒有想到,這宇文化及居然還如此狡詐,聯盟還沒有勝利,他就已經先在打著之後的陰謀詭計了。

    “陛下既然如此說,那定是早有了全套謀劃。直說吧,如果可行,我吳國並無反對之意。”三人之中,沈落雁第一個出聲表態道。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3-15 17:22
正文 第881間 盟中之盟
    成事在天,但謀事在人。宇文化及向來相信這句老話,做為一方亂世梟雄,雖然他一直為天下諸多英雄所看不起,覺得他不過是一個紈褲而已,但他能在這亂世中佔據天下一角,成為隋末八方梟雄之一,憑借的可不全是家族父輩所留下來的勢力。

    既然身為了一方豪雄,許國皇帝,那就注定了在這個位置上有進無退。在這件事情上,雖然心中始終覺得與陳破軍等人爭霸天下,最終勝利的成算實在太低,可卻也無法退讓,唯有硬著頭皮上了。這次的陳吳大戰,更讓他看明白了事情的本質,再退一步,那就有可能是萬丈深淵,粉身碎骨。這也讓他更堅定了心中的戰意,決定趁這次會盟之機,再豪賭一把。

    突厥人提出的八國會盟,想法是很好的,如此一來將整個天下各方勢力集結一起,共同對付陳破軍。不過,這個計劃好是好,但總還是有些過于小氣了一些。在宇文化及看來,他與許國要想謀取更多的利益,還應當更大膽一些。

    富貴險中求。

    八國會盟真正的目的是擊敗陳破軍,瓜分陳國。宇文化及看來,要做到這一步,其實並不需要八國聯盟,只要有突厥、許、後隋、吳四國就足夠了,其實的四國,只要讓他們不在這次行動中搗亂就足以。

    做為一方霸主,擊敗陳破軍只是他的表白。

    他雖本姓尉遲,但自當初被楊堅收養,他就已經一直自認為是隋楊之人。這些年,他為大隋南征北戰,可到最後,還是只能看著大隋被瓜分,做為楊家人,如今卻看著當初的外臣做在了那個高高的位置之上,心中的苦澀可想而知。

    宮廷樂聲之中,楊義臣從沉思中回過神來,不卑不亢的對著宇文化及遙施一禮。

    宇文化及十分清楚的從楊義臣的眼中看到了那絲復雜的目光,是不屑,還是其它?

    他並不怎麼在意,楊義臣是一位素有威名的老元帥,這次對付陳破軍,需要的正是這樣的將才。至于他對他是如何看法,他完全不在意。對于宇文化及來說,他既然做不到如陳破軍那樣,僅憑一個名字,便能讓天下群雄懾服,那麼恰當的示敵以弱,也是一個不錯的姿態。

    “朕在此恭迎諸位車駕!楊老元帥,一別經年,別來無恙啊。”

    楊義臣面色無波,淡淡一禮道︰“陛下如此姿態,莫不是忘記了當初漢中攻我之時?如此笑意,莫不是又在挖什麼坑等著我們大隋的將士來跳?”

    哈哈一笑,宇文化及對楊義臣這含刀帶劍的話一笑而過,道︰“楊老元帥說的笑話,任我許國挖再大的坑,可面對二十萬大隋精兵,也套不住啊。”

    “說的好,我大隋可不是軟骨頭,任誰想來咬上一口,也得先量量自己的實力,不然只怕會崩碎他的一口牙。”楊義臣對于宇文化及這樣的叛逆之臣,是始終沒有什麼好臉色的,何況宇文化及當初不僅背叛了皇帝楊廣,而且之前先出兵河東,使得他們雖然擊敗了李淵,可最後卻也沒法進入河東立足,不得不撤出河東。後來又趁火打劫,背後出兵漢中,將他們重創,使得他們差點兵敗。

    如果不是他心知這一次的聯盟事關重要,楊義臣是如何也不會與宇文化及這樣的人共處一堂的。就算以大局為重,楊義臣也不想給宇文化及什麼好臉色。只等這次擊敗了宇文化及,將來大隋第一個要對付的,便是這宇文化及賊子。

    宇文化及與楊義臣兩人在那里一番言語交鋒,卻是有意無意的將竇紅線與沈落雁兩個女人冷落一邊。不過這看似無意的冷落,宇文化及卻是暗中不時的觀察兩個女人的反應,卻見這兩個女人一直臉上掛著微笑,對此無禮似乎並沒放在心上,只是那樣站在那里。

    不過越是如此,宇文化及卻是心中驚訝,兩人的反應出乎于他的意料,也讓他心中暗道這兩個女人果然不一般。當下也收起了那點小心思,認真對待起來。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3-18 12:29
正文 第882章 瓜分

    此番會盟,本就不是請客吃飯,此時更何況又是盟中之盟,宇文化及也沒有多少客套,竇紅線、沈落雁、楊義臣三家使臣更是沒有多少

    簡單的會晤過後,宇文化及直接叫內侍抬上了一道巨大的銅屏風,上面正是繪制了天下八國的山川地形軍事圖。這幅巨大的地圖,上面山水要塞城池一應俱全,甚至連塞外突厥的一些重要地點也都有標示在其上。而中原八國的地圖上,甚至連一些重要城池關防要塞的兵馬布置都有清楚標示,看的出來,這是一副極其有價值的各方兵馬布防圖。

    果然,這副由九塊巨大銅屏風所組合起來的地圖一出現,馬上讓在場的楊義臣三人面色微變。他們都一眼看出,這副繪制在九塊屏風上的地圖十分奇特,這是一副可以拆開也可以組合的地圖,每一塊屏風上都差不多代表著天下九州中的一州,給合起來便是整個諸夏大地。

    這樣的屏風地圖,不但繪制清楚,而且行軍時可以拆開,駐營時立即可以組合。而且這張銅屏風地圖上的山川地形城池是不變的,使用者還可以根據形勢變化,隨時根據掌握的情報,將標示在銅屏風地圖上的軍隊人數,布置等用小旗等更改一下,就能一目了然的將整個天下形勢放之眼前,此物確實不簡單。

    更讓他們有些驚訝的不單單是這副地圖。畢竟這銅屏風地圖雖然新穎。但就他們所知,陳克復早在軍中使用了沙盤,據說陳軍中使用的沙盤更是耗費了無數特勤司的密探精心描繪出來的,上面的精確程度不可同日而語。他們真正驚訝的是另外,那就是這屏風上許軍對于各國兵馬布置的情報,楊義臣雖然不清楚這屏風上面其它六國的兵力布置是否正確,但是就這上面隋國的兵馬配制,卻是八-九不離十的。

    對于這個情況,楊義臣心中有些後怕。一國兵馬配置,這本是極其機密之事。可是此時,隋國的二十萬兵馬布置,卻全都清清楚楚,一絲不差的標志在了那張屏風之上。看著上面的標志。楊義臣就感覺自己仿佛沒有穿衣服一樣的裸露在眾人面前,此時,他對于那個一直臉上帶著絲說不清、道不明笑容的宇文化及也不由的慎重起來。

    楊義臣又悄悄用余光打量了一下竇紅線和沈落雁,從兩個女人那緊皺的眉頭和鄭重的神情,卻是已經猜測到可能突厥和吳國的軍事布置也都差不多被許國描繪在了那屏風之上。一時間,真是又驚又震。

    三個使臣的面目表情都被宇文化及一絲不差的落在了眼中,心中不免生起了幾分得意之情。這副地圖實在是耗費了他無數的財力心神,利用許國的情報網,秘密與中原各地的那些豪族世家們的幫助,才算是將這些布置弄到了手上。這地圖的價值。他當然清楚,這個時候把這地圖如此展示在三人面前,也並非是為了虛榮心之類的。

    這次的結盟,宇文化及早有做盟主之意,當然這盟主不是想當突厥人的盟主,但卻是有意想要做中原七國盟主。為了主導這次的聯盟,拿出這副地圖當然是為了震懾最重要的吳、隋二國。畢竟,只是這次攻陳之戰開打,這地圖上的布置肯定會有極大的改變。要再想繪制一副詳細的各國兵馬配制,卻是很難了。

    看到三人都仔細的盯著屏風一言不聲。宇文化及得意的輕笑一聲,向義子宇文成都示意了一下。

    一身繡滿精美花紋而制成的帛布鎧甲在身的宇文成都大步上前,戴著一逼瓖著金屬的雙手,一手按著儀劍,一手抬起。往那屏風上一指,大聲道︰“諸位請看!”

    宇文成都充滿力量的右手伸出二指在那屏風上一指。卻正指著九塊屏風合成的大地圖上的最中間一塊,那里,手指落處乃是天下中心,大陳中都洛陽。

    “我許國之意,此次我四家結盟,事成之後,天下第一都洛陽以及洛陽周邊的河南、山東數十郡之中原肥沃之地,統統歸隋國所有!”

    隨著宇文成都的話音落下,他的手指也在那屏風上慢慢的劃了一個大圈,那個圈將整個中原全都包攬了進去,河南、山東兩地數十郡縣,千萬人口盡在其中。

    楊義臣眉毛忍不住輕輕的跳動了一下,有些失神的顫聲道︰“此話當真?滅陳之後,中原河南、山東皆歸我大隋所有?”

    “沒錯,整個河南與山東之地,盡歸隋皇所有!我等絕不取分毫。”宇文化及笑著承諾道。

    听到這個準確的答復後,哪怕是來前心中再謹慎鎮定的楊義臣也淡定不了了,雖然這還是口頭的承諾,但對于曾經一度差點兵敗滅亡,就算如今咸魚翻身,可卻也只能往邊疆的蜀地發展的楊|笏謇此擔 毓櫓性  恢幣岳此凳撬欽廡┬猿莆 煜掄車慕 棵親畬蟺鈉諗巍H綣嫻哪艿玫街性 幽仙蕉 兀 鞘彼遣拍 嬲頻納鮮翹煜掄場br />
    “好。”楊義臣面色通紅,這位沙場無所畏懼的老元帥,這時激動的顫聲道︰“只要陛下能做到此時所應之事,這個盟約我大隋答應了,我大隋二十萬將士也願意推舉陛下為此次聯盟之主。”用一個虛無的盟主稱號來換取中原之土,楊義臣怎麼看這買賣都是值得的。

    沈落雁看到實力強勁的隋國一下子說被宇文化及所允諾的條件說服,心下也是謹慎起來。論起來,突厥、許、隋、吳四國之中,此時剛經歷大敗的吳國最弱,甚至就是八國之中,也屬于他們吳國最弱。對于八國結盟沈落雁是期待的,而對于這個盟中之盟他也並不反對,對于她來說,如今的他們最弱,不管和誰結盟都是有好處而沒有壞處的。

    但現在宇文化及展露出來的那份野心,卻讓她有了幾份提防,任誰也不願意做別人的犧牲品。

    當下,沈落雁強自笑道︰“陛下若要做這盟主,我吳國卻也並不反對,就是不知,陛下打算將來滅了陳國之後,怎麼酬謝我吳國將士呢?”

    “這里!”宇文成都側移兩步,往屏風東側的地圖上大手一指︰“長江以北,淮河以南,盡由吳國取之,我等絕不干涉!”

    沈落雁望著那片地圖,微微有些出神。

    雖然早知道各國之間,一切取舍全憑實力說話,但宇文化及對于吳國的態度還真是有上些篾視。楊s卸 蟣恚 釵幕 氨隳貿雋酥性 暮幽仙蕉 馗 夤緗癖  眩 釵幕 按聳本尤渙 氳閶右膊輝敢庾觶 豢峽諭飛轄 茨系氖 囁指恰br />
    而且這還只是口頭上的承諾,沈落雁很清楚,如果滅陳之後,他們吳國無法擴充實力,那麼很有可能下一個要被瓜分的就是他們吳國了。雖心中失望,面上卻只能強作笑顏,點頭同意了。

    她心中知道,如果是在兵敗之前,此時的不但淮南,就是包括山東的整個淮泗之地,也肯定是要劃給他們吳國的。

    猶豫了一下,她還是出聲道︰“陛下如此方案本宮並無意見,不過這里還有一個不情之請。如果我等將來擊敗陳國之後,小女子取淮南之後並沒有太多奢望,不過還請諸位能夠答應我,將來可以讓我吳國出兵嶺南,各國不得干涉,可否?”

    听到這提議,宇文化及沒有半分猶豫的點了點頭,嶺南一直都是些蠻荒之地,向來都是依靠于江東的勢力,他遠在關中,根本是鞭長莫及,還不如答應了沈落雁,落個順水人情。

    “可以,不過,我也有個要求,將來如果我許國出兵攻打隴上劉武周,隴西薛舉、河西李軌之時,諸位也不能干涉。”宇文化及淡淡道。

    楊義臣也連忙道︰“那好,我大隋也沒有什麼意見,只要諸位能答應滅了陳國之後,不干涉我大隋收復蜀中即可。”

    “好,今日我三國在此承諾,滅陳之後,吳國取嶺南,隋國取蜀中,我許中取隴上、隴右、河西,其它各國皆不得干涉。”宇文化及立即道。

    一旁的竇紅線一直笑看著這三家在她的面前,轉眼間就達成了一筆筆交易,八國的聯盟還未正式開始,他們卻已經將陳國的地盤瓜分好了,甚至連此時的其它四個盟友的地盤也都瓜分掉了。

    不過對于這一切,竇紅線並沒有什麼異議,弱肉強食,諸雄爭霸,合縱邊橫本就是常事。

    “許皇真是打的好算盤,卻不知道這個想法有沒有想過要問問我家突厥呢?”沈落雁輕輕笑道,神情中說不出的意味。

    宇文化及對著竇紅線一笑,雖然他瞧不起竇紅線,但卻不敢將這個女人代表的突厥也輕視。當下道︰“朕早有安排,此次滅陳之後,隋國取河南、山東,吳國取淮南,我宇文氏只取河東。其實陳國之地,河北、遼西、遼東、契丹、、室韋諸地盡由突厥所取,如何!”

    宇文化及和沈落雁、楊義臣都有些緊張的望著竇紅線,畢竟說起來這次要想擊敗陳破軍,真正的主力還得靠突厥人。雖然表面上看似給突厥人留下的地盤很大,但遼東、遼西那些地盤都是塞外,雖然廣闊,卻是他們所瞧不上的,中原之地,只給了一個幽雲河北,只怕突厥人不肯吃虧。

    卻不料,竇紅線卻只是略略思慮了一下,便點頭同意了下來。

    竇紅線如此輕易的同意這個瓜分陳國之策,卻頓時讓殿中眾人心中既喜且憂起來。不過事情到了這一步,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3-18 12:31
正文 第883章 皇帝、太上皇

    十月塞外遼東,紅楓似火,山嶺寂廖。

    居于遼東之畔的東京遼陽城,在數年前,這里還是遼東高句麗用以進攻掃蕩遼東各部族,和抵擋中原王朝進攻的堅城要塞,雄據五百余年而不陷落。五百余年的經營,讓曾經橫掃八方的大隋鐵甲雄師也曾經四次強攻而不下,折戟沉沙百萬,血染遼東,人頭堆起京觀無數。

    不過只是短短幾年,這座曾經讓無數中原男兒畏懼如虎的要塞堅城,此時早已經變成了一座繁華似錦的塞外名城,商業都市。做為大陳的陪都之一,更是大陳最先的基業根據之地,這數年來,陳克復始終如一的不斷的增強著這座都市的建設。無數的中原百姓搬遷而來,更多的遼東部族百姓歸附而來,原先的一座純軍事要塞,如今卻已經更多的承擔著一座陪都的義務,並早就成為了整個遼東、遼西、甚至三韓半島以及整個漠北草原的中心。

    當中原天下凋蔽,無數城池破敗之時,一直處于戰後,久不受戰火的遼陽卻早已經休養生息恢復了過來,到如今,整個遼陽城中駐軍五萬,加上城外囤田的囤田之兵,以及家屬,還有城中的各大工坊的工人,商人等等,整個遼陽城的人口已經突破了五十萬人口,達到了近六十萬人。

    雖然早在大業初年,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都曾經突破了百萬人口,就是江南的建康城都曾一度突破五十萬人口。但那都是過去。自大業以來中原戰火不斷。天下中心的洛陽都幾度戰火燃燒,更曾一度只剩下三四十萬人口,雖然如今人口恢復近百萬,但城中卻不似過去那般繁華。至于江南建康,更是在今年一年內兩經戰火,不久前才被陳軍攻破,如今到處破損,沒有個三五年是不可能恢復過去繁華的。唯有西京長安,未經戰火,還算安定。不過卻也有許多百姓因生活困難,離開了西安這樣的大城,到別外討生活去了。

    真正說起來,如今天下。東京遼陽,雖然人口算不上天下第一大城,但論繁華度,卻是連洛陽也要超過去的。

    比之中原的洛陽、長安、建康這些名城,遼陽城更多的是幾分安寧。

    戰火早已經遠離了遼陽城數年之久,由于大陳的苦心經營,這里一直被視為是大陳最後的基地,所以各方面的建設都是花費了極大心血的。

    大業初年之時,遼陽是高句麗和大隋角力的最前線,也是遼東各部族之間匯聚交易的中心。因此那時這里雖然堅固,但卻並不繁華。但如今,高句麗早已經滅亡,過去桀驁不馴的幾大部族與契丹幾大部族都臣服于大陳之下,是大臣的番屬封國,而室韋更是直接成了陳國州縣,連新羅、百濟也都是聯盟之國,奚國,部這兩個部族雖然還沒有臣屬,但與大陳之間卻是早簽定了互不攻打的協約。甚至陳克復還娶了他們部族的公主和親。漠北的鐵勒汗國,如今也已經與大陳聯姻,整個遼東漠北,除了如今差不多統一草原的突厥,基本上已經沒有了過去的相互攻殺。遼陽這個塞外中心,也安寧繁華了許久。

    人都道遼東苦寒。其實實際上遼東並不貧脊,過去中原人看不上遼東,最關健的還是遼東部族林立,就算是同性于一個大部族之間的那些部之間,也都是經年攻防不斷,過于頻繁的戰爭,才是遼東真正苦寒的原因。

    但如今的遼東,做為大陳經營了數年的大本營,這個情況早已經沒有了。沒有了戰爭,沒有了沒完沒了的劫掠,攻殺,遼東這片黑土地馬上就顯露出了他們的肥沃。

    遼西走廊和遼東半島甚至是扶余道這一片土地,其實是一塊肥沃無比的東北平原。這塊肥沃的平原被大興安嶺、小興安嶺、燕山山脈,長白山山脈圍在中間,里面的平原和中原也不相差多少,就是氣候寒冷了一些而已。但這肥沃的平原和那幾大山脈上那無數的原木、礦石、藥材等資源極其豐富,而那半島方便的出海港口,以及遼西走廊,都能很快的將這些物資運出遼東。

    棒打 子瓢舀魚,插根筷子也能發芽。

    可見遼東土地的肥沃,在軍囤,移民,以及大規模的分發土地的策略下,這塊過去象來靠山吃山,守著白山黑水肥沃土地卻只能過著游牧狩獵生活的方式,如今早已經改變。

    幾年的時間過去,遼東如今成了整個天下最大的糧食出產地。當中原人忙于戰火,到處搶糧都還吃不飽的時候,陳國正是依靠著遼東這塊肥沃的土地,才極大的緩解了糧食的缺口。而遼陽城中無數的各式工坊,更是為大陳的戰爭儲備無數的裝備以及金銀。

    世外桃園。

    這是有些銷瘦的陳深第一次跟隨著陳克復進入遼東之後的感受,這一生經歷了太多坎坷的陳國太上皇帝,並沒有選擇留在建康,又或者洛陽,而是主動的要求來到遼陽城。

    也許第一次主動提出來遼陽,是為了避嫌,畢竟就算陳克復是他的兒子,可如今陳克復是皇帝,這父子關系在皇帝的權利面前,有時也是很復雜的。

       “世外桃園,這是絕對的世外桃園啊。一直听聞遼東苦寒,卻沒想到,陛下幾年之間,就已經將這遼東徹底改變了。遼東苦寒,千余年來,雖然遼東早是我中原王朝之疆土之內,可卻沒有幾個王朝能夠真正的管的到這里。卻沒有想到,陛下居然將這片塞外之地,治理的如此之好。這可是真正的將一塊不毛之地,化為了華夏之土。堪比聖人教化之功啊,必為青史所記,此後為無數後人稱贊,此不世之功也。”陳深雖無驚人武功,可卻算的上是一名大儒,在他看來,兒子陳克復就算將來統一了天下,也並不能算的上什麼不世之功。但他的遼東經營,卻等于將遼東這塞外之地,化為了中原直屬之土。這是大功,幾乎可以和漢武擊敗匈奴,經營西域相提。

    一側金甲在身,手按赤宵神劍的陳克復微微一笑,站在高高的遼陽城第九門鎮東門的城樓之上,笑指無邊廣闊茫茫大地,道︰“陛下言重了,遼東自古就已經屬于我中華天下。如今朕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區區之功而已,功在前人。不過非朕自大,陛下就請在此拭目以待,只要給朕三五年時間,朕必定一統天下。到那時,朕定能騰出手來,將這整個遼東各部族各國徹底征服,讓他們歸于我中華之中。”

    說話之間,那股豪情自然而生,那氣勢,連陳深這樣的人物也不油感到信服。

    “不但如此,等將來,朕還要征服草原,征服西域,甚至那遙遠的極西之地,大洋盡頭。到那時,鷹旗飄揚之處,大陳鐵蹄踏至,皆為我大陳疆土!”

    听到陳克復後面的幾句話,陳深心中五味雜陳,他不知道該怎麼理解兒子剛才的那幾句話。是自信?還是狂妄?畢竟就算是秦皇漢武,也沒有一個人敢發出那樣的驚人之語。

    如漢武大帝這樣的絕世皇帝,窮盡一生,天下減口一半,也不過是才打敗了一個匈奴而已。

    而當今天下,已經一統草原的突厥可是絲毫不比那個漢之匈奴要差。連當初強大無比,一平數百年中原分裂,統一天下的大隋,都不能直接面對統一的突厥,只能合弱擊強,如今的陳軍真的能硬踫硬的打敗突厥嗎?

    更何況,陳朝的敵人並不只有一個突厥啊。雖然他已經不理朝中之事,安心的做一個太上皇,可他卻也早听說了中原其它七國如今蠢蠢欲動,甚至听聞各國的使臣都已經匯聚西京長安,听說七國與突厥在長安會盟,要結盟南北夾攻對付大陳。

    以一已之力,對上全天下!

    這該稱之為神勇還是無知?

    陳深的心中充滿擔憂,好漢架不住群狼,雙拳不敵四手啊。

    “皇帝,我听聞中原七國已經與突厥人結盟,大陳以一國之力,要對付中原七國與一個統一的草原,這真的打的過嗎?”陳深嘆息一聲道︰“陛下,能屈能伸有時才是正道,太過剛則易折啊。暫時的屈一下,也是為了後面的伸啊。”

    陳克復聞言只是笑了笑,這樣的話最近他已經不知道听了多少次了。是他太過剛愎自用,狂妄的听不進別人的等方面?當然不是,只是有的時候,事情的走向並不是妥協就能換來更好的結果的。一切的事情進展都是他深思熟慮過後的結果,如今的天下,各國早是亡他之心不死,此時他退,又能往哪退?

    當退無可退之時,就只有一戰了。他陳破軍,最不怕的就是戰。要戰,便戰,戰天戰地,無所不懼。

    更何況,誰說他的敵人強大會結盟,難道他陳破軍就不會結盟找盟友了嗎?

    陳克復微微一笑,鹿死誰手,尤未可知,這個時候他的對手如果就以為勝券在握,那可是有些高興的太早了。
andychen64 發表於 2013-3-25 17:17
正文 第884章 騎馬與砍殺

    東突厥草原牙帳北面的娑陵水西岸,遼闊的大草原上,兩支大軍密布,無數的戰馬列成了一片人海,將整個草原塞滿。

    背靠著娑陵水結陣的那支軍隊,清一色的騎兵,約莫有五萬之眾,此時背著著河水,分成了左中右三支軍隊,在左白右紅中紫三面大 的指揮下,靜靜的列陣,秋風卷過平原,大 獵獵,一片肅殺。

    沉重的氣氛,讓陣中的這些穿著各色各異,雜七亂八皮甲,拿著彎刀斧頭長弓各式武器的騎兵們充滿緊張。這是一場大戰,他們這邊三個大陣足足五萬人馬。

    這是五萬人馬就算是在大草原上,也絕對是一支強大的戰力,但是此時,指揮著這五萬鐵騎的那員金甲大帥卻滿臉疑重。

    成敗在此一舉。

    緩緩的撥出了金鞘中的彎刀,鐵勒汗國的大汗夷男臉色變得猙獰起來。

    鐵勒是突厥汗國中除了突厥族所有部族的統稱,曾經也稱為鬼方、丁陵、高車。商周時代,中原人稱他們這鬼方,到了秦秋時稱赤狄,西晉後稱之為敕勒,北朝稱之為高車,南陳稱之為丁零。隋時,稱之為鐵勒。

    北魏時,稱霸草原的柔然人衰弱,高車部族趁機而起,建立了高車汗國,稱霸漠北,挺進西域。先後征服焉耆、鄯善、龜茲、于闐,高車國控制了通往西域的門戶高昌以及焉耆、鄯善。勢力東北至色楞格河、鄂爾渾河、土拉河一帶。北達阿爾泰山,西接烏孫西北的悅般,東與北魏相鄰。

    不過強盛一時的高車汗國後來卻又踫到柔然的復興,在柔然的打擊下,高車滅國。

    後來,多數歸于北魏之下的敕勒人掀起了六鎮大起義,轉戰中原,雖然起義最後被滅,但許多敕勒人卻與漢人融合。

    西魏末年,圖門可汗率領的突厥人興起。先後征服了西域的鐵勒諸部,建立突厥汗國,然後更是將西域和漠北的九大鐵勒部落統統征服。

    鐵勒有九大部族,又稱鐵勒九姓。分別是回紇拔野古同羅僕骨阿跌、薛延陀、撥悉密、葛邏祿等九部族。分別居于東西突厥大草原之上,後來突厥人又將非突厥族的草原部族統稱為鐵勒,鐵勒也稱為十一姓,或者十三姓。但一直以來,在突厥人中,鐵勒部族是要低突厥族一等的。

    隋末之時,鐵勒部族中的薛延陀部族開始崛起,薛延陀本是薛族和延陀部族兩個部族,後來兩個部族融合成為一個部族,勢力漸漸擴張。隋末之時。東突厥雖然強力崛起,但鐵勒部族的勢力也漸漸坐大。在遼東局勢變幻,陳破軍割據遼東之後,得到陳克復暗中支持的薛延陀部族首領夷男便趁機自立為汗。

    後始畢可汗南征中原失敗,一去不回,陳破軍又無力統治草原之時,鐵勒汗國更是進一步坐大,逐漸南下,勢力不斷擴大。到西突厥強勢崛起東進之時,東突厥草原上的突厥族基本上已經退出了統治層。東突厥草原完全由鐵勒統領。

    不過統葉護兵強馬壯,一越過金山山脈,便立即接連戰敗了諸多鐵勒部族首領,不但擊敗了鐵勒的諸多兵馬,還征服了許多鐵勒的中小部族。

    鐵勒汗國兵敗之後一度退入北海一帶縮防。不敢迎突厥鋒茫。

    不過草原上的部族本就都是群狼,西突厥的統葉護強大時。夷男自然是不敢直面于他。但當他看到統葉護率領二十萬大軍在陰山吃了一個大敗仗時,夷男一見到統葉護受此重創,立即心思就活躍起來了。敢在當初始畢可汗強盛無比之時,拉起人馬反叛自立的夷男,自然不是個善茬。

    猶如草原上的狼群一樣,一旦發現受傷的獵物,狼群便會一路跟隨,不斷發起攻擊,直到那獵物的傷勢不斷加重,最終倒在他們的爪牙之下,成為他們的食物。

    統葉護一世梟雄,夷男可汗卻也凶猛。

    當統葉護一心調集軍隊集結陰山,準備著與陳克復的大戰時,夷男出兵了。

    數萬鐵勒騎兵傾巢而出,迅疾如風,凶猛如龍。

    一時間草原上戰火處處燃起,那些已經臣服于突厥的各部族立即遭受到了慘烈的打擊。沒多少時間,草原立即又變了一次天,倒向統葉護的草原各部族,要麼被屠殺一空,要麼在負出慘烈的代價之後,重新歸于鐵勒的旗幟之下。

    夷男可汗的行為,沒多久就傳到了統葉護的口中,這個行為自然是惹怒了統葉護。剛剛在陳軍面前吃了一個大虧的統葉護心中的怒火可知,被陳克復擺了一道也就認了,畢竟陳克復還是足夠成為他的對手的。可夷男算什麼?只不過是一個不敢和他正面對敵的小丑罷了,居然也敢背後偷襲于他。

    沒有半分猶豫,統葉護立即下令,由其長子肆葉特勒與小可汗同娥率昭武九姓與臣服于突厥的鐵勒九姓部族共計十五萬騎兵,回身掃蕩草原,清剿鐵勒。這一次,他要徹底滅了鐵勒,永除後患之憂。

    如此興師動眾,除了對討伐夷男之外,這里面也有鐵勒葛邏祿部葉護謀刺加所獻之策。那就是一箭雙雕之計,因上次之敗,乙利小可汗戰死,統葉護損失了一個強力的盟友。這次借清剿夷男之計,統葉護調小可汗同娥輔佐其子肆葉出兵,一來可以調走一部份同娥這個暗里能威脅到他地位的小可汗,分走一部份兵馬,讓他有更多機會順利調整乙利死後的局勢平衡。另一方面,讓肆葉領兵,也是借機提升繼承人的地位聲望,讓他分同娥之兵權。

    在謀刺加與統葉護看來。夷男雖敢自立為汗。凶猛有余,但卻還不足以對他真正構成威脅。肆葉有十五萬之兵出征,勝利是可以保證的。反正如今還要等待各軍集結,以及再次籌備足夠的糧草,一方面也還要等中原其它各國準備,以便八國到時南北同時出兵,夾擊陳國。因此,此時派出這支軍隊,是合適的。等待這支軍隊凱旋之時,那時他也重新掌握了整個突厥的局勢。也正是出兵中原之時。

    事實上,此次出征的突厥大軍足足十五萬,確實無人可擋。

    夷男雖凶狠,可突厥人也同樣凶狠。更何況。雙方主力基本上都是同一部族,大家都是鐵勒部族之人。戰力本然相當,你的打法布置,對方也清楚,這個時候,就只能是實打實,硬踫硬了。這樣的情況之下,決定雙方勝負的便是數量了。

    鐵勒八萬騎兵,突厥卻有十五萬,基本是兩倍之數。

    突厥的統兵大將是肆葉特勤。突厥的未來繼承人,副帥更是四小可汗之一的同娥,同時兼任著十設之一的位置。手下兵強馬壯,兩位主帥也都是草原強者。

    雙方一交戰,結果不言自明。

    突厥軍一路高歌猛進,勢不可擋,那一支支分散各地的鐵勒兵馬先後被擊敗,不斷北撤。

    雙方追追打打,最終,鐵勒的兵馬全部集結在了娑陵水河畔。這個時候。突厥的大軍也已經趕到,一場慘烈的決戰已經不可避免。

    一方是損失了近半兵馬,只剩下了五萬數量左右,由鐵勒大汗夷男親率。

    另一方則是兵馬超過十萬,此時士氣高昂。正是兵鋒極盛。全軍主帥是統葉護之子肆葉,副帥則是突厥十設之一。四小可汗之一的同娥小可汗。

    戰斗一觸即發。

    肆葉跨坐一匹雄壯的大馬上,手執彎弓,一手挾箭,目光瞄準了對面中軍紫色大 之下的夷男可汗。肆葉有足夠的自信,只要這一箭射出去,就算射不死他,也能重傷夷男。

    不過片刻之後,金狼旗下,肆葉特勤還是放下了箭,大聲道︰“傳令下去,一會不可傷了夷男,給我活捉了他。”

    一名雄壯的金狼侍衛立即策馬奔走上前,高聲喊道︰“主帥有令,活捉夷男,不可傷害。”

    鐵勒陣中,听到對面的傳令聲,夷男面色通紅,終于不再猶豫,彎刀向前猛的一揮,大聲喝道︰“殺!”

    萬馬奔騰,千軍齊發。

    鐵勒軍中三面大 同時向前移動,頓時鐵勒全軍出擊。

    近五萬鐵勒騎兵全軍沖鋒,一往無前。雖然全軍看似沒什麼章法,但這股凶猛的勢頭卻十分驚人。

    面對著鐵勒的如此沖擊,突厥這邊不管是肆葉還是同娥,皆沒有半分的畏懼之色。草原上的男人,每一個都是狼的化身,越是凶猛的戰斗,越能激發他們心中的熱血。

    “殺!”

    沒有多余的口號,一個殺字出口,超過鐵勒一倍的突厥軍猛然毫無畏懼的發起了反沖鋒。

    這是騎兵與騎兵的撞擊,是鐵流與鐵流的踫撞。

    沒有多余的陣勢,沒有復雜的排兵,硬踫硬,強打強,拼的是勇氣,拼的是凶狠。雖然名義上是突厥與鐵勒的戰斗,但實際上這超過十萬人的大戰,卻是鐵勒人與鐵勒人同族之間的撕殺。

    不管這次的戰斗結果如何,最後的勝利者只是突厥人,同族撕殺的鐵勒注定是最後的失敗者。

    沖鋒,沖鋒,砍殺,砍殺,騎馬再砍殺!

    如同一場無邊的殺戮,從晨時戰斗開始,一直到了日落黃昏,戰斗依然還沒有結束。

    雙方的騎兵都完全殺紅了眼,戰馬早沒了體力,絕大多數騎兵都早已經下馬步戰。彎刀,投槍,弓箭,斧頭……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身邊的戰士已經越來越少,到最後,夷男執刀四顧,卻是已經發現,鐵勒戰旗之下,已經沒有了多少人了。看到鐵勒的男兒不斷倒下,戰士們終于眼看傷亡殆盡,這個凶狠的男子牙齒咬破了嘴唇,再無心戀戰。揮刀砍倒一個敵軍騎士,翻身上馬,縱馬跑回本陣,一把扛起中軍的那面紫色大 ,伸手一展,一聲呼嘯,頓時毫不猶豫的率領著殘部踏過娑陵水,向北一路逃去。

    夕陽余輝之中,娑陵水早已經被血染紅,最後能夠逃過娑陵水的不足萬人。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andychen64

LV:6 爵士

追蹤
  • 6

    主題

  • 3575

    回文

  • 1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