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大明武夫 作者:特別白 (已完成)

 
cheninda1234567 2013-10-20 10:53:4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702 4041963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28 22:54
第1489章 聖君獨裁
         
  「孔司長這可就小看我等了。」趙松微微一笑,「這些年來蒙皇上之恩,軍內一直都在開展掃盲教育,有皇上的恩義關照,大夥兒都用心極了!這幾年我們裡面很多軍官都已經學得很好,雖然吟詩作賦可能比不上那些積習多年的老秀才,但是天文地理,醫務理財樣樣都有的是人才,我看是不會比哪個內閣機關要差的。如果監理礦山事務要靠舞文弄墨寫文章,也許我等還有些發憷,可是記賬算稅,這個我們可在行!另外,就算裡面有一二宵小之徒趁機弄鬼,軍法可是比國法還要嚴的,不管誰這麼大膽子,趙松也定能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在孔璋趙松等人發言之後,其他來參會的文武大臣們也紛紛發言了,不過基本上文職的官員附和丞相的意見,而武官們則紛紛表示贊同元帥的看法,隱隱然形成了一種文物官員集團對立的態勢。

  丞相財相是今天列席的最高職位的文官,而石元帥是列席的軍方最高職位的武官,他們幾個人的影響力,在分列兩邊的文武大臣們中間必然會擁有巨大的影響力,他們幾個人的意見對立,當然也會成為大臣們整體之間的意見對立。

  借由對日本金銀礦的處置一事,新朝從一開國開始內部就暗中潛流的矛盾,終於公開地擺到了朝堂之上。而且在爭論當中,兩派人之間的火藥味也越來越濃,詞鋒也越來越激烈了。

  「諸位大人,我明白諸位是想要將利源握在內閣手裡,但是我等皆為朝中大臣,不可以私心忘國事!」石滿強元帥皺緊了眉頭,「這事自然要由駐軍來辦,才算妥帖!」

  「為私心忘國事的人,到底是我等還是元帥呢?」平原侯冷笑著接過了話,「財計之事本來就是內閣所管,天下民生更是內閣所操持,為何元帥要為這等利源來操心呢?而且應由我等來議定的事情,是否有無視內閣之心?」

  「我等怎麼會無視內閣?內閣是國家治政的最大依仗,誰敢無視?」石滿強元帥沉下了臉來,「我等只是為了更好地效勞君上而已,財相說我們有私心,我們哪有什麼私心?」

  接著,他突然站了起來,然後朝皇上躬下了身。「皇上,內閣諸位大臣說臣有私心,臣一時無法辯駁,臣也知道,單靠臣自己用口舌是難以辨清的。因此,臣敦請將戰後派駐在日本的金銀礦監理機構交由皇上親自統屬,由駐軍來負責,每年的出產和孳息由皇上內帑一應處理。請皇上聖斷!!」

  新朝建立並沒有多少年頭,雖然很多制度都按照皇上的喜好和現實需要進行了重大改進,但是因為畢竟上下精力有限,所以很多制度依舊草草地予以沿用,國家的賬目財計即是如此。

  在前明時代,朝廷的府庫和皇帝的私人財物是分開的,那些遍佈各地的皇莊以及宮中的內帑也有專門的宮內機關負責,朝堂的支出無法從中抽取,只能在有需要的時候進行借用。新朝也沿用了這個制度,不過因為之前大明皇室私有的皇莊和其他大部分產業都被沒收然後納入了民政部和商業部等等內閣機關來進行管理『以及云山行也由內閣來負責管理的緣故,所以新朝宮廷的內帑規模比之前明要小了許多,皇帝的收入也比前朝小了不少。

  也幸虧皇上和皇妃們都不好奢華,而且大大減小了宮廷宦官和機關的規模,宮廷的支出比之前朝被壓縮到了一個極低的地步,內帑所以倒也勉強能夠支用,偶爾甚至還有一點結餘。

  正因為新朝的這個局面,所以聽到了石滿強元帥的話之後,丞相和財相都驟然色變,一下子變得有些驚慌起來。

  新朝皇家收入不高,但是如果應了石滿強元帥之意見,將日本的金銀礦務由皇家直屬機關負責,並且進入內廷賬目的話,那情況就會完全不同了,以日本的金銀礦藏之豐富,到時候皇家司庫的收入將會成為一個巨額數字,前明末年那種內帑耗竭的情況將不再出現。

  所以,他們能夠想像到元帥的提議對皇上的吸引力,如果能把這些金銀礦務都納入到手中的話,可比一座離宮要讓人動心多了。

  如果真要是沒入皇上手中,他們倒也不是十分反對,畢竟皇上聖明,在內閣缺錢的時候他肯定會從內帑中撥款。但是石元帥的提議在他們看來,本來就是有私心的,扯上一個獻給皇上的名義,只是為了某一面大旗而已。皇上對軍隊一向偏愛,而且十分寬容,讓駐軍負責監理礦務的話,名義上歸皇上最後豈不還是讓軍隊達到了目的?

  而且,在朝會辯論當中,居然把皇上作為大旗拉了上來……這真是讓人難以接受。

  「石元帥此言不無道理,我們都是大漢的臣子,孜孜以求的就是為了大漢,就是為了皇上的江山!打下來的東西,自然也都是為了皇上打下來的,直接獻給皇上並無不可。」丞相板著臉同意了對方的意見,「不過,正如我等之前所言,讓駐軍來負責監理礦務,弊處多多,實在難以實行,不如現由內閣建立新機構,獨立於其他部署之外,和皇上司庫合署,然後由這個新部門來監理礦務,這樣的話有專人為皇上理事,當為萬全。內閣之中一片拳拳之心,都是為了讓皇上的天下更加穩固,還請皇上考慮臣之前所進之言!」

  說完之後,他也和元帥一樣突然站了起來,然後也躬下了自己的身體,「請皇上聖斷!」

  當今天在場的文武兩位最高臣僚同時站起來請求聖斷的時候,原本因為大家熱烈發言而變得有些吵鬧的會議大廳,瞬間就變得沉寂了下來,群臣再也沒有人說話了,大家要麼垂首不語,要麼就是偷偷地將自己的視線往皇上身上瞟了過去。

  文武兩方的意見對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明顯和尖銳過,兩方爭執了很久都沒有達成共識,於是他們同時做出了請求聖斷的決定。

  聖斷,就是最後的裁決了。

  而太子,則被這一幕幕朝堂上的表演,弄得有些目眩神迷,他睜大了眼睛,視線四處逡巡,想要從中找到一些自己可以領悟的規律。

  群臣們的爭議,在他看來十分激烈,但是年紀尚小的他,還弄不懂兩邊為什麼突然會爆發出這麼激烈的爭執,在他看來兩邊都在高喊忠君,而且是大大的忠臣,他不明白既然想法一樣,兩邊還會這樣吵起來。

  同時,他也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的父皇竟然一直都默不作聲,任由這些文武大臣們吵起來,不顧朝堂大臣的體統尊嚴。

  他雖然年紀還小,但是也受過多位老師長時間的教育了,因為他是太子,未來將會執掌國家的人。這些老師雖然很多觀點都不一致,有些傾向於儒學有些傾向於製器之學,還經常教給他一些有衝突的觀點,但是這些老師有一點觀點卻幾乎是共同的,他們都認為朝堂不能陷入到政爭當中,大臣們一旦政爭就會結黨,然後論人不論事,最後朝堂失控,群臣忙於互相攻訐當中,政事都會被放到一邊,國勢就會傾頹。

  這些老師,都是從前明過來的,耳濡目染的都是前明末年東林黨和其他大臣黨派那腥風血雨的朝堂鬥爭,有些人甚至還是當時那些鬥爭的見證者,自然,在大明亡了之後,他們就肯定會將群臣的政爭當成是亡國的最大教訓之一告訴給太子了。

  所以,太子就不太明白為什麼已經吵到了剛才的程度,父皇還是默不作聲。現在很明顯已經是吵得翻了天了,文武大臣已經各自集團對立了啊!

  在群臣們吵得最激烈的時候,他渾然忘卻了自己今天只是作為旁聽者列席的事實,幾次想要出口發言,但是總是在最後的時候忍住了。他知道自己只是太子,不能夠在這種國事會議上面亂發言。

  可是,他心裡這麼著急,端坐在御座上的父皇卻一直都紋絲不動,這實在讓他大惑不解。

  皇上一直沒有做出裁斷,群臣在等著皇上的聖斷,太子也在等著皇上給出個結果來,這種異樣的寂靜,讓每個人心裡都有些惶惑不安。

  「請吾皇聖斷!」丞相再度深深地鞠了一躬,他害怕皇上出於老兄弟的舊情面忘記了他之前的諫言,所以忍不住再催促皇上拿出決斷來,打掉這群軍頭的囂張氣焰。

  他相信皇上是會聽從他的意見的,畢竟剛才私下的求見當中他已經說透了很多道理,皇上這麼聖明難道會聽不進去嗎?再說了,他也已經承諾了讓皇上的內府來私領那些金銀礦的監理權,只是讓內閣負責執行而已——離宮,監理權,都已經到了皇上手裡了,他又有什麼理由不聽取內閣的建議呢?

  *******

  謝謝大家的訂閱、月票和打賞,謝謝大家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45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29 09:56
第1490章 一葉障目否
   
  事到如今,他不僅僅是想要爭清楚對日本的戰後處理問題了,他還想要用皇上聖斷的方式,來贏得對軍方的爭論,讓這些已經有些跋扈苗頭的人明白內閣才是皇上最為倚重的治國機關,他們不應該也不能去逾越。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對群臣如此激烈的爭執,皇上並沒有如同他們各自期待的那樣給出一個「聖斷」,也沒有惱怒或者焦急地斥責他們御前爭吵有失體統,反而大笑了起來。

  「看看你們,看看你們!一個個是國家大臣,仗還沒有開始打呢,就想著打完之後怎麼分人家的財了。你們個個都想要為國家分憂,這心是好,不過是不是太急了點?想要分浮財,那也得先把浮財弄到手裡再說吧?現在就爭個面紅耳赤,傳出去了豈不是讓人笑話?都先喝口茶,歇息下!」

  在一片沉寂的大廳當中,只有皇上豪邁的笑聲迴盪,一時間氣氛變得十分詭異。不過,剛才兩邊大臣那種突然興起的劍拔弩張、互不相讓的態勢,也被這笑聲不經意之間給消減了。

  在爭辯當中升騰起來的敵意慢慢消褪之後,大臣們總算回歸了原本的冷靜。這時候他們的面上都有些尷尬,尤其是剛才那幾位說話言辭最為激烈的重臣。

  這些重臣,彼此之間都是共事了多年的老兄弟,相互之間的感情也十分深厚,回過神來之後都後悔剛才跟對方說出那麼難聽的話來,被皇上嘲笑為面紅耳赤,更加讓他們心裡尷尬至極。

  「皇上……請皇上恕罪。」丞相定了定神,然後跟皇上告罪,「臣等失儀,有墜朝廷體統,罪該萬死……」

  「請皇上恕罪!」其他文武大臣們也同時向皇上告罪。

  「不用,你們為國家大事操心勞力,有什麼罪啊?不就是說話大聲了點嗎?為國為君分憂,就該是這樣,不然個個都像好好先生,打打哈哈就敷衍了事,這朝廷還怎麼維持下去?」皇上揮了揮手,示意他們重新坐好,「我明白你們的苦心,只是說這個問題現在就要討論出個結果來實在太早了,緩緩吧,等到拿下了日本,再重新討論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來!」

  皇上的表態,讓太子更加迷糊了,他發現父皇雖然打斷了群臣們的爭論,但是既不責備群臣各自攻訐,也不展示皇權的威嚴,更加沒有臨機應變作出一個裁斷,反而是將這個爭議敷衍了下來,準備日後再慢慢商議——可是大臣們立場已經如此分裂了,如果以後再商議,不還是會沒結果,反而繼續互相爭論嗎?

  從小到大,父皇教導給自己的都是要沉穩,要能做決斷,要表現出魄力來,而今天父皇的表現,卻好像完全與過去父皇的教導不相符合,這種巨大的反差,讓太子心裡實在難以接受。

  他不敢說話,但是他昂起頭來仰望著旁邊御座上的父皇,想要用這種方式,表達出自己的疑惑不解來。

  皇上也發現了太子的舉動,但是他臉上仍舊掛著笑容,然後手指微微動了一下,對太子做出了一個要他先噤聲的手勢。

  「好了,這項議題放到以後談吧,還有別的什麼議題要談嗎?」接著,皇上再問丞相。

  「回皇上,沒有了。」猶豫了片刻之後,丞相回答。

  雖然他還是很希望皇上能夠做出一個有利於內閣的聖斷,但是看著皇上的表現,丞相也知道今天是不大可能的了,而且皇上明顯已經不想再就日本問題再談下去了。

  既然皇上這麼想,那今天也沒有必要再討論下去了,反正該談的都已經談了,剩下的只是涉事的文武大臣們按照會議的眾論來一條條執行而已。丞相除了日本的事情之外,其他的天下大事還有不知道多少在等著他去辦,他也不想把所有時間都耗在這個問題上面。

  「遵皇上口諭,今天的會議就到此為止吧。」略帶著一點心不甘情不願的情緒,丞相低聲對群臣們說。

  隨著他這句話,各個角落所坐的書記官們也聚在了一起,然後對照了各自的筆記——每逢重大的會議,為了避免會議記錄有所疏漏,所以在散會之前都會讓書記官們來核對記錄。而大臣們則各自喝茶的喝茶,閒談的閒談,等待著散會時間的到來。

  過了一會兒之後,書記官們各自確認會議記錄無誤,然後其中一個書記官稟告了皇上,皇上也就點了點頭。

  「諸位需牢記本次會議的精神,另切不可將國家要事洩露於外界!」丞相心領神會,先叮囑了群臣一番之後,再次向群臣們大喊了一聲。「散會!」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早已經在會議當中有些疲憊,等待著的群臣,聽到了丞相的話之後,都次第站了起來,再度向皇上施了跪禮,然後他們次第離開了會議大廳,這些文武大臣將會把他們在本次會議當中所聽到針對各自部門的指令,再向自己的同僚或者下屬進行下達,將整個大漢的官僚和軍事體系向皇上所指定的方向運轉下去。

  這正是皇上在多年的起家過程當中給大漢朝廷所確立的政治運行模式。儘管和之前的各個王朝相比,這套運行模式很多地方都顯得不倫不類——比如御前會議的次數就超過了之前前明的朝會朝議,但是卻一直運行有效,也成為了大漢在短短幾年當中就創下了如此功業的最大保障。

  皇上能夠自出心裁,給大漢朝廷確立各種體制並且一直能夠操作它行之有效地運行,確實讓文臣武將們都心悅誠服。

  然而,這些文武大臣們並沒有全部走完,丞相王兆靖、財相陳宏、元帥石滿強和征日主將趙松都在即將離開議事大廳的時候,被不期而至的侍從武官給攔了下來。這些侍從武官暗中告訴他們,皇上要留見他們。

  在之前參加國事會議時,這群人都有被皇上在會議後留下來繼續詳談的經歷,但是沒有任何一次能夠給他們帶來像這次這麼大的震動。因為久經世故的重臣們,暗中都已經猜到了皇上是因為什麼原因留見他們的。

  他們很快就跟著侍從武官們的腳步,各自來到了之前見面時的小偏廳當中,而讓他們微微有些驚愕的是,皇上和太子居然已經等在了這裡。

  他們下意識地想要再行禮,但是馬上被皇上阻止住了。

  「好了,現在外人都已經走了,留在這裡的都是老人,還要那麼多禮節幹什麼?坐坐坐!」

  「臣參見皇上!」這幾位重臣只得跟皇上輕輕點了點頭,然後就各自落座。

  等他們坐下之後,皇上還是笑容滿面,好像心情挺不錯的樣子。

  「嘿,你們今天吵得真是厲害啊,可把太子都嚇壞了!他第一次列席會議就撞上了這樣的大場面,實在走了大運了啊,哈哈哈哈。」

  雖然皇上笑得貌似十分歡暢,但是群臣們仍舊心裡十分忐忑,他們弄不清皇上這是真高興還是暗自在諷刺自己。不過,從皇上的角度來看,他應該也不會願意朝堂上吵成那樣吧……

  「幾位叔叔……」眼見皇上如此說,太子大起膽子來插了話,勸起了幾位重臣,「既然大家都心懷國家,都是一片赤忱之心為國效勞,那又何必為一些小事起了爭執,傷了大家的和氣,也傷了國家的體面……」

  太子是在徐州出生的,也是這些徐州老兄弟看著長大的,他對這些叔叔們也充滿了感情,所以沒人比他更不願意看到這些叔叔們在朝堂上公然起了爭執,更不願意看到他們互相對峙的樣子。

  太子這番話,讓重臣們心裡更加尷尬,甚至有些惶恐了。

  「臣等有過,還請太子恕罪。」他們連連向太子告罪。

  「叔叔們心懷國家,為國事如此操勞奔忙,何過之有?孤只是不願意叔叔們如此爭執而已。」太子連連搖頭,表示他心裡對叔叔們毫無芥蒂,「這天下就是靠著父皇和叔叔們精誠一心打下來的,也得要大家精誠一心才能維持,有什麼大事不能好好商量?孤覺得叔叔們不用爭論,大家各讓一步,也就夠了……」

  各讓一步,說得容易,但是這個哪裡這麼容易讓步啊……四位重臣同時在心裡苦笑,不過他們嘴上還是連連稱罪,向太子保證不再爭執。

  「太子說得對,這天下還得靠大家精誠團結來維持著,有什麼爭執還是各退一步為好。」就在這時,皇上也突然開口了,「都是老兄弟,國事上意見不同,起了點爭執,這很正常,誰也不能避免,但是吵成那樣就不必了……」

  當皇上這麼說的時候,大臣們心裡就不再那麼平靜了,他們都微微有些緊張,低著頭仔細揣摩皇上這番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你們都想著怎麼分配日本的那些金銀礦,這個本來沒錯,朝廷不就是為了這些東西打過去日本的嗎?有了意見分歧也正常,都是為了各自的考慮,不過你們啊,畢竟是在不同的地方一直干了好幾年,所以都有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44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29 15:52
第1491章 統治的藝術

  皇上的臉上仍舊佈滿了笑容,「怎麼把那些金銀礦處置好,我心裡已經有了底了,今天把你們叫過來,就是為了提前跟你們說一聲……本來還是打算晚點說的,不過今天既然你們已經吵成這樣了,那就早點跟你們說了吧。 」

  原來皇上早已經對這些金銀礦的處置有腹稿了?幾位重臣心下大驚。

  皇上剛才在會議上的表現,已經讓他們微微有些迷惑不解了,更讓人震動的是,皇上居然早就在不動聲色之間已經有了決定,但是卻沒有在會上說。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每個人都在心中思索,但是卻怎麼也沒有頭緒。

  不光是重臣們,就連太子也茫然不解,不知道父皇到底用意為何。但是不管怎麼樣,父皇有個處置意見總比沒有要好,所以他反而放心下來了一些。

  「敢問——敢問陛下,到底將要如何處置呢?」定了定神之後,帶著一絲期待,丞相緊張地問。

  「你們今天都吵成那樣了,我再不給出了一個結果的話,恐怕這陣子你們都睡不好覺吧?不過,如果過於偏袒你們一方,恐怕你們心裡會更加興。」皇上並沒有直接說,而是先歎了口氣,「這個皇帝其實也難當啊。」

  「臣等絕無此意,還請皇上明鑒!」怨望的罪名誰也擔當不起,因此大臣們個個都連忙跟皇上告罪。

  「別那麼緊張,我隨口說一句。」皇上並沒有什麼生氣的意思,「不過,你們吵得那麼厲害,我真的也不能不多想想啊……」

  伴隨著這一聲長歎,他悠然抬起了頭來,「你們都說要把這金銀礦獻給我,心意我是領了的,不過這大漢的天下本來就是我在坐,又何必多此一舉,把金礦都攬在手裡呢?難道我還要和前朝的萬曆皇帝一樣,整天派著人去那裡收礦稅?這不是多此一舉嗎?不妥,不妥!還是收歸國家手裡,才是名正言順!」

  皇上這話,引起了大臣們各自不同的反應,石滿強和趙松是頗為憂慮的對望了一樣,而丞相和財相則喜形於色,覺得自己的苦功終於還是沒有白費,皇上終歸還是以大局為重,採納了己方的意見。

  然而,他們的喜色並沒有持續多久,皇上很快就讓他們重新陷入到了惶惑不解的境地當中。

  「不過,誠如之前有人所言,把大權都歸結到駐日使團或者外務司手裡,確實不利於制衡,因此還得另外找個處置的辦法來……」

  這出乎意料的發展,讓幾位重臣都是面面相覷,不明白皇上到底做什麼打算。

  好在,皇上也沒有賣關子。「你們兩邊,都是股肱之臣,讓哪邊吃虧我都不喜歡,所以乾脆就只好另闢蹊徑了。這次打下日本是為了什麼呢?還不就是為了讓那些金銀弄到我們這裡來,充實國家財計所用?而國家財計所用,最依賴的是什麼機關呢?依我看莫過於大漢銀行了,因此,乾脆把它們劃歸到大漢銀行手裡,由大漢銀行來獨立進行管理使用吧。」

  「大漢銀行?」重臣們又是一怔。

  這是一個他們沒有想到過的辦法。

  大漢銀行經過了多日的籌備,即將正是開辦了,而在他們看來,這是大漢用來給國民鑄錢和儲蓄匯兌的地方,如何能插收到外國的礦上上面去?而且,就算是插手了,這體制又該如何架構呢?

  所以,他們一下子都沒有做聲,而是繼續等著皇上的下文。

  「不過,既然要劃歸到大漢銀行裡面,那就要事前做好準備,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皇上繼續說了下去,「大漢銀行和內閣的財政部關係十分緊密,但是大漢銀行的位置十分重要,不能就當做財政部的下屬機構了。正好,有了日本金銀礦礦務的監理權,我看乾脆趁著這個事,在大漢銀行裡面設置一個監理會,然而日本礦務上設立一個下屬的監理局。讓監理局來負責日本礦務的監理,監理會在國內管理大漢銀行,你們看如何?」

  眼見大臣們還是有些懵懂的樣子,皇上繼續解釋了自己的用意。

  「日本的金銀雖多,但是若不能活用的話,就不能富國富民,所以納入大漢銀行轄下是最好的。如果把他們僅僅只是搬到庫房裡面去存著,不管是存財政部的庫房裡還是存皇家內庫的庫房裡面,那和埋在地下有什麼區別?」

  皇上的意思大家已經明白了,但是大臣們一時間卻沒有明白過來,他們仍舊在努力思索著,想要弄清楚皇上的意思。

  之前大家都說日本孤懸海外,為了避免政出多門的局面,要加強當地的駐派機關的職權,結果現在皇上一句話,除了駐日使團和駐軍之外,還要再加上一個直屬於大漢銀行的監理局,原本的雙頭局面變成了三頭,這倒成什麼事了?

  還有,大漢銀行異軍突起,好像皇上十分看重這個機構,他到底打算怎麼樣?

  這些問題,大臣們都想不出答案來。

  石滿強和趙松兩位武將還好,他們都是帶兵打仗的人,提出把日本金銀礦務收歸到皇家手下本來也就是為了討好皇上而已,因此看到皇上有自己的意見,他們也就不再牴觸了。

  而丞相和財相的想法則不大一樣,在皇上說要創立大漢銀行的時候,他們原本是一直當做內閣財政部的下屬機構,而這幾年來,大漢銀行的籌備工作也一直都是財相在親自負責,正是在財相的悉心組織下,脫胎於雲山行錢莊業務的大漢銀行的籌備工作才會那麼順利,一開始就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龐然大物。

  結果,現在皇上卻說他對大漢銀行另有打算?要把大漢銀行獨立出內閣的架構?

  兩位大臣都有一種失落感,尤其是財相陳宏,心裡更加是一痛。從他手裡奪走大漢銀行,不說前期花費的心血,以後的職權豈不是也會受到大大影響?

  現在國家的財計都掌握在財相手裡,每年的鑄幣和預算也都是通過他來拍板決定,要是大漢銀行被獨立出了財政部,那他就沒有辦法獨自來監理國家財政事務了,這種結果實在太讓人難以接受。

  「皇上……大漢銀行涉及國計民生,要加強管理是勢在必行的,」因為實在不忍心,即使看出皇上計議已定,財相仍舊忍不住插言了,「但是,若是直接獨立出內閣,那……那我等怎生是好?大漢銀行若是不歸內閣統轄,以後勢必會需要兩邊時常溝通以免齟齬,可是我等每年擔負國家政務,已經是筋疲力盡,要是再為了一言可決的事情再和大漢銀行三番兩次溝通,豈不是橫生枝節,耽誤了其他大事?再說了,皇室和國家有多少財用支出,不可能事事全部先行預算,總有些突發的情況,如果財政部不能掌握全權的話,到時候如何速做決斷?如果不能速做決斷,那豈不是耽誤了皇上的大事?種種情弊,還請皇上……還請皇上三思啊……」

  說到這裡,他的聲音越來越低,簡直就像是跟皇上哀求似的了。

  其他人也理解他不想要讓自己的職權被削除侵蝕的心情,所以沒有人在心裡笑話他,反而心有慼慼,生出了一股同情之意。

  然而,他如此懇切的話,卻並沒有讓皇上收回成命,甚至連一絲猶豫都沒有。

  「財相所言確有道理,種種情弊確實需要多加考慮,不過,將大漢銀行獨立於內閣之外是勢在必行的,這些情弊可以慢慢克服,還請財相日後多加努力!」皇上的語氣斬釘截鐵。

  他的重臣們雖然都是一時人傑,而且在多年的理政帶兵當中都已經被鍛煉出了豐富的經驗,但是他們畢竟還是從大明那樣一個舊時代走出來的,腦子裡還沒有多少近現代應有的思想,因此他們很多問題都轉不過彎來,還停留在舊日的那一套思考範圍以內。

  正因為如此,他們就不太明白中央銀行的重要性,也就不知道中央銀行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有多麼重要了。

  不過,雖然不理解皇上的用意,但是這些大臣們畢竟還是十分忠心勤勉的,因此哪怕不情願,丞相和財相還是垂首表示自己領會了皇上的意思。

  「臣明白了,臣……回去就著手安排,讓大漢銀行的機構和財政部徹底分開。」丞相點了點頭,然後他又想到了一個問題,「不過,請問皇上,這個監理會又該如何設置?也是要臣自行尋人嗎?」

  既然皇上親自說要設置這個監理會,那麼他肯定是極其重視的,所以丞相先問一下,免得自己亂作犯了皇上的忌諱。

  果然如他所料,皇上對監理會早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

  「這個監理會十分重要,挑選人選可不能草率從事,要謹慎一點來。」

  「那皇上已經有了人選了嗎?」丞相好奇地問。

  他是今天才從皇上口中聽到這個名詞的,所以完全鬧不明白,不過從「會」這個字眼來看,這應該是一個由很多人組成的機構吧。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44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30 11:54
第1492章 舉重若輕
   
  「人選嘛,還沒有,需要慢慢挑,不過範圍倒是已經選好了。」皇上臉上的笑容慢慢地消失了,今天第一次顯出了那種嚴厲的神情,「大漢銀行事關國家根本,因此監理會人選至關重要,決不能所托非人。因此,我想了再想,還是覺得其中的人選需要在大漢的勳貴裡面找。大漢的勳貴都是為國立過功流過血的人,都是經過了多年的考驗的,忠心耿耿,他們來做大漢銀行的監理會,合情合理。而且大漢的勳貴為國效勞多年,都是經驗豐富老於世故的人,他們來監理大漢銀行,一定是能夠讓我放心的!」

  雖然皇上的語氣並不激烈,但是重臣們都聽出了其中的含義了。丞相和財相對視了一眼,眼睛裡都有不可言傳的意味。

  雖然皇上沒有直接明說,但是他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這個大漢銀行的監理會,他是打算只讓勳貴們來出任的。在他們看來,這也就是說,在未來,這將成為勳貴重臣們的榮養地。

  他們都是文臣,雖然礙於文武分離的原則一直不敢對軍隊事務多加置喙,但是心裡一直對軍隊勢力一直膨脹,心裡是犯嘀咕的。那麼多的元帥大將,很多已經在外坐鎮一方多年,而且立下的功勳已經賞無可賞,在古代的歷史上,這種局面一般都會出現讓人心寒的結局。

  雖然他們並不相信皇上和這些宿將們之間會有什麼了不得的矛盾爆發,但是他們心裡一直都在擔心,生怕兩邊最後會鬧出問題來。

  在他們看來,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仿照趙宋的例子,慢慢地讓這些將帥勳貴們淡出統兵的第一線,然後用極高的待遇供養起來,以保全老兄弟們之間的情誼。可是現在大漢的頂級將帥,偏偏又太過於年輕,以至於他們都找不到好借口勸皇上將他們調回來,直言進諫的話又像是在離間皇上和老兄弟,只能帶著這種擔心干看著。

  現在,情況就好辦多了,皇上設立這個大漢銀行監理會,不管皇上的初衷如何,都可以成為一個安養這些功臣宿將們的極好位置——大漢銀行事關國計民生,肯定在未來是最重要的國家機關之一,既然如此,它的監理會用來安置這批開國元勳就實在方便不過了,絕不會有雪藏功臣之譏。

  而且,雖然頭上有一個監理會,但是下面負責執行具體事務的,肯定是內閣挑選出來的專門官員,絕對不會讓他們再次形成尾大不掉的形勢——這些將帥們打仗是十分在行,但是國家財計上面的事務他們肯定不太明白,到時候他們也沒有辦法干涉下面的具體事務。

  一想到這裡,兩位文臣心裡的不安漸漸地消失了,反而突然覺得這個主意很好,原本被侵奪了職權的不安,也漸漸地消褪了。他們畢竟把大漢的安危看得高過自己的職權的。

  丞相和財相對視了一眼,然後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馬上心照不宣地達成了共識。

  「皇上明見萬里,臣等是萬莫能及的,既然皇上如此安排了,那臣等就絕無怨言,一定執行到底。臣等會馬上著手進行大漢銀行的獨立拆分事宜,並且將相關的官員也安置好。另外,誠如皇上所言,監理會職權責任都極為重大,必須使用最得皇上信任的重臣坐鎮,所以從大漢勳貴當中挑選,應當也是自然之理,臣附議!」

  「臣附議!」雖然心裡還是有些許的遺憾,但是陳宏也馬上躬身附議。

  而在他們心照不宣的時候,石滿強元帥和趙松也暗中對視了一眼。

  兩位文臣能夠想到的事情,他們兩個當然也馬上就想到了。

  而且,其實他們心裡也沒什麼牴觸,反而安心了不少。

  誠如之前密會時石滿強元帥所言,他們這些元帥宿將們立功已經夠多了,雖然皇上十分倚重信任這些老兄弟,但是他們再繼續帶兵立功下去,恐怕也會惹得上下不安,慢慢地淡出第一線原本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辦法。

  而且,大漢銀行是直接執掌鑄幣和金融大權的,未來肯定是金山銀海的地方,這些將帥們進入監理會,也正合了國家厚報勳臣的好意。另外,說到底,丞相和財相自己也是勳貴,等到他們老了退休了,不再想執掌具體事務了,不也一樣能夠進入監理會來頤養天年嗎?

  石滿強元帥念叨了這麼久的「勳貴一體」,在這個大漢銀行監理會當中,就可以盡情實現了。

  唯一需要憂慮的只有一點。

  「皇上,我等身為臣子,皇上只要有命令,無論什麼任務我等都會竭盡全力去做。不過……」石滿強元帥將自己的顧慮說了出來,「大漢的勳貴們,大多數都是從行伍當中出身了,不少人還不太識字,更別說瞭解財計事務了,讓他們去大漢銀行的監理會的話,就怕耽誤了皇上的正事啊……」

  「都已經是勳貴了,難道自己不會還不知道找人幫忙問嗎?叫勳貴去監理,又不是叫去具體經營,需要多高深的知識?我看不用,只要有一二專才作為顧問來供垂詢就可以了!」皇上不以為然地笑了起來,「再說了,除了哭,天下有什麼事是人生下來就會的?還不是要慢慢學?大漢的勳貴們都是一刀一槍從行伍中殺出來的,腦子有誰會比別人差?只要有忠心會辦事,現在不會的,將來的,學也學會了嘛!」

  「皇上聖明,皇上聖明……臣附議!」看到皇上如此說之後,石滿強元帥終於完全放下了心來。

  他多年來在外征戰,說實話也早已經有些疲憊了,再加上自知立功太多地位太高,早已經存了持盈保泰的心思,只是唯恐自己在退出軍隊第一線之後就會門庭冷落,如今得到了皇上的這個想法之後,他反而感到十分高興,也十分熱衷。

  「臣這些年來在外征戰,其實一直都是牽掛著家裡的,如果皇上不嫌棄的話,臣未來也想試試回京當當這個監理……」

  「你是勳貴,有什麼不能當的?」果然如同元帥所期待的那樣,皇上並沒有否決他出任大漢銀行監理會的請求,「不過,你還年輕,現在先給我好好打仗,到時候再說!」

  「臣附議!」趙進心裡也滿懷欣喜,躬身向皇上行禮。

  他之前被元帥一番話所勾起的惶恐,現在已經被皇上的這個主意所打消了。帶兵打仗,封妻蔭子,這個熱血青年所共有的夢想,他已經實現了,不久以後還能作為一支遠征軍的統帥去征伐另外一個國家。

  而完成了這樣一切功業之後,他覺得,作為大漢銀行監理會的一位監理頤養天年,實在是個十分理想的結局。

  驀地,趙松的心裡突然閃過了一絲感動。

  皇上對我們已經如此仁厚,連未來的出路都已經好好地為我們考慮了,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為之效死呢?

  「臣必將踏平日本,將日本的金銀礦納入大漢銀行的轄下,讓大漢的江山根基再添磚石!」

  「有這心就好,」皇上只是笑了笑,「看樣子你們都不反對這個安排?那好,你們先把今天這次的事情全都放在心裡,什麼都不要跟外界透露,等到把日本的果子都摘下來了,就按今天說好的辦!」

  皇上看出來了,大臣們都以為他設置這個大漢銀行的監理會,只是為了安置未來的元老宿將,讓他們能在有大筆收入、又有高官顯爵的地方退休。然而,這只是他一部分的用意而已,大臣們不理解中央銀行和它的董事會代表什麼意義,他也不想一點一點解釋,反正在以後多年的實踐當中,他們會理解他設置的大漢銀行和監理會所擁有的巨大影響力的。

  「臣遵旨!」幾位大臣同時躬身。

  「好,今天就說到這兒吧,你們想必也乏了,陪我吃頓午飯再回去吧。」皇上笑著擺了擺手,「吃完飯,就等著過年了,朝堂上放假,你們也得好好休個假,回家多歇歇,跟老婆孩子也多相處下……」

  一說起這裡,群臣這才反應過來,年節就快到了。

  「皇上也請多歇息一下,保重龍體。」丞相連忙說。

  「那是自然,今年大部分時間一直在軍營裡面熬著,我也有些累了,趁著過年這段時間,我要去宮裡多聚聚。」皇上仍舊微笑著,然後走到了太子的身邊,伸手撫摸了一下他的頭,「太子和我,老是不跟她們見面,這一見還不知道會被他們念叨成什麼樣呢……」

  皇上的家事,四位大臣縱使親近,也沒有人肯去插嘴,所以他們都只是陪著笑臉,沒有人說話。

  而太子,在親眼見證了皇上舉重若輕地化解了群臣們的爭執,並且高瞻遠矚地做出了如此重大的國事決定之後,他心裡再次充滿了對父親的崇拜,和也要讓自己學得和父親一樣的決心。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43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30 16:09
第1493章 后妃們
   
  「父皇身系天下蒼生,母后和諸位皇妃一定會理解父皇的。 」他抬起頭來,滿懷激動地看著自己的父親,「兒臣一定會以父親為榜樣,時時勤儉,早日為父皇分憂!」

  「這孩子,沒白請師傅啊,這麼會說話了!」皇上哈哈大笑,然後拍了拍他的肩膀。

  第二天傍晚,皇上就帶著太子,一起起駕進城,進入到了皇宮當中,此時離過年只有兩天時間了。

  雖說是皇宮,但是紫禁城的東華門到會極門一帶的區塊已經作為政府重要機關的辦公場所被皇上賜給了內閣使用,所以皇室現在所佔的區域比之前明要狹小逼仄許多。

  在大批禁衛軍士兵入駐之後,皇宮已經戒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裡裡外外透著一股肅殺。不過,在肅殺當中,四處逡巡的衛兵和侍從們,也給皇宮裡面帶來了一些久違的生氣。

  眾所周知,皇上簡樸,定鼎天下之後一直都不願意入住到前明的皇宮當中,而皇上如此表示,皇室自然也不能逾越,所以皇室成員們一般也不在皇宮居住,而住在離軍營不遠的民居宅院裡面。不過,每逢重大的節慶或者集會活動,因為民居畢竟場地狹小,所以皇室成員都會集中到紫禁城當中來,一邊生活起居一邊準備接受內外朝的朝拜。

  皇上並不是特別親近女色,雖然身為一國之君,但是妻妾的數目也並不多,封號也十分簡單。皇上從徐州起家時的結髮妻子徐珍珍在新朝建立後,理所當然地被封為了皇后,她生下的長子趙龍就被封為太子,次子趙虎被封為齊王,長女趙鳳被封為新平公主,這三個人因為是正妻所生育的嫡親子女,待遇和其他皇子也並不相同。

  木淑蘭則被封為了皇貴妃,一應待遇和皇后不分軒輊,她生下的兒子趙麒被封為梁王,趙睿被封為鄭王,女兒趙燕被封為熙平公主,地位也十分高。這種特殊的破格待遇,既是出於皇上和她兩人是青梅竹馬、感情深厚的緣故,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皇貴妃是擁有極高影響力的緣故。

  為了統一國人的思想,並且將宗教武器握在自己的手裡,在徐州起家的時候,皇上就進行了宗教改革,將聞香教的體系納入到了宗教改革當中,並且大力向軍隊內部推廣。經過了多年的努力之後,現在軍隊的新聞香教已經差不多建立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政治體系,極大地幫助了皇上對軍隊的思想統治和指揮——作為聞香教之前的聖女,在大漢朝廷的宗教官員們心中,木淑蘭一直都擁有極高的地位,所以皇上將木淑蘭封為後宮當中的唯一一位皇貴妃,待遇放得極高,也是存了一部分安撫這群人的心思在。

  皇上經常呆在軍營當中處理軍國大事,所以平時自然皇室家宅內部的事情主要就是皇后與皇貴妃兩個人打理,皇后是巨賈家族出身,木皇貴妃在早年也是學過很多東西的,因此她們兩個處理家宅內的事情都十分得心應手,再加上她們兩個的脾氣都十分謙和,所以大漢的皇室在她們兩個的管理下倒也算是風平浪靜。

  在皇后和皇貴妃之下,就是幾位妃子了,其中地位相對較高的是孟子琪,她的封號是惠妃,並且生有一個兒子趙勝和一個女兒,現在趙勝已經被封為越王,不過雖然已經封王,但是地位細究和待遇起來還是比前兩位的兒子要差了一些,而她的女兒現在因為年紀太小還沒有得到公主的封號。

  孟惠妃的哥哥就是炮兵的宿將孟志奇,現在已經被朝廷封為邯鄲伯,也算是朝廷頗為倚重的勳貴之一,所以孟惠妃也算是妃子當中地位最高的。

  而其他三位妃子,都是皇上都是皇上在起家並且定鼎的過程當中先後娶的,她們進入趙氏皇庭的時間都比較晚,所以生下來的兒女現在都還沒有封號,地位待遇也和之前的那些皇子皇女無法相提並論。

  前明的宮廷皇帝的妃妾甚多,各個等級封號駁雜,而皇上在建立新朝之後對這種事並不特別熱衷,所以宮中的妻妾就只有這六個而已,連帶得需要服侍她們的人也不用多少,相比前明也極大地縮小了宮廷內侍的規模。

  雖然這麼小的後宮規模看上去有些不符合皇家的體統與規格,但是群臣們一來認為這是皇上的家事,二來他們覺得皇上不喜歡沉溺後宮享樂當中是一件好事,再加上皇上的子女已經很多不用擔心沒有繼承人的風險,因此丞相等大臣們只是隨口勸諫了幾句,就不再干涉這種事。

  冬天的北方夜晚來得很早,當皇上湯沐完畢之後,天色已經黑了,而這時候宮中已經到處點亮了大紅的燈籠,和紅色的宮牆一起,將宮中染得像個紅色的世界,宮殿在皇上到來之前已經被粉刷一新,到處都是絲絹結出的假花,男女侍從們穿著不久前下發的嶄新制服歡聲笑語。

  因為已經把雲山行和前明的那些皇莊轉移給了內閣,此時大漢皇家的收入雖然無法和前明的宮廷相比,但是也是一筆巨大的數字,在平素節儉的情況下,皇后和皇貴妃商量之下決定在過年的這段時間稍微寬鬆一點支出,讓上上下下都能過一個好年。

  當皇上在侍從們的簇擁下來到乾清宮時,皇后和皇貴妃為首的後宮妃妾,以及太子為首的天家兒女們早已經穿得整裝一新,都等候在這裡了。

  另外,除了這些皇家的人之外,當今皇后的弟弟、工業大臣衛國公徐厚生和他的正妻以及嫡長子、已經被冊立為世子的徐賀程,今天也在皇宮裡面,他們一家是被皇上和皇后特意宣召進來陪同參宴的——因為和皇后的關係,衛國公一家和皇室關係非同一般,算起來比丞相還要親近一層。

  根據皇家的制度,太子的侍從都是從各家勳貴裡面挑出來的少年人,陪著太子讀書之餘也可以和太子溝通好感情,讓勳貴們的下一代能夠為太子所用,作為當朝國公的世子,徐賀程自然也是太子的親近侍從之一,經常陪著太子讀書,跟太子的關係也十分親密。

  當看到皇上進來之後,他們都十分歡喜地向皇上致禮。

  在一聲聲「皇上萬福!」「父皇萬福!」「吾皇萬歲!」的致禮聲當中,皇上笑瞇瞇地走到了餐桌邊,這個時候他是一個丈夫、一個父親,而不像是一個統治萬里幅員大帝國的皇帝。

  在施禮完成之後,后妃們、衛國公一家和皇子皇女們都擁到了餐桌邊,然後按照事前定好的次序一一坐了下去,準備開始今晚的晚餐。

  在前明,乾清宮是極少舉行宴會的,皇帝和后妃們的私宴是很少一起吃,而且皇子及宗室的皇室人員,是不能和後宮妃子聚餐的,哪怕是元旦或者皇帝萬壽等節慶日子也是如此。

  而到了新朝建立之後,皇上一方面精簡了宮廷機關的規模,一方面也減少了宮中那些繁文縟節的規矩,不管是在平日裡所居住的民居私宅,還是在紫禁城皇宮當中,他一向都是讓妻妾和兒女們聚在一起吃飯,而且沒有特別多的規矩。他覺得這樣才像是一個家庭。

  而且,因為把宮中的一部分劃給了內閣來用來辦公的緣故,所以在紫禁城裡面的時候,宮中的皇室成員也主要集中在後廷的三大殿,所以每逢餐點的時間大家一起在乾清宮當中吃飯也就成為了題中應有之義。

  不過,和前朝窮奢極侈的皇家飲宴相比,新朝皇室在吃的方面並不是特別講究,沒有上什麼山珍海味,一般也就是上些雞鴨魚肉之類的葷菜搭配一些做得精細的蔬菜,追求精細和簡潔。

  皇上落座之後,為了不讓妻子兒女們久等,他直接拿起筷子來夾住了面前碗裡的菜,「大家吃吧,別餓著了!」

  在皇上開始吃了以後,后妃和皇子皇女們於是動了筷子,等到皇室成員們都開始吃了之後,衛國公一家也開始動起了筷子。

  皇家的家宴,本來是以嚴肅為主的,但是皇上卻並不是如此講究的人,他經常在家宴上談笑風生,和妻妾兒女們拉家常開玩笑,今天也不例外。

  「今天可是好日子啊,我在開會的時候,跟那幾些大臣們說,再過幾天就過年了,我給他們整個朝廷都放假,能休息的都可以好好休息。嘿,他們可高興壞了。」皇上一邊說一邊笑,惹得幾個孩子也跟著笑了起來,「哎,我也可以趁著這個時間好好休息下了,真希望天下太平,讓我多安歇會兒。」

  「皇上身負天下,實在勞苦了。」皇后有些心疼地看著皇上,「平時忙也就忙了,這時節一年也才一回,好好休息會兒吧,列位大臣們都是用心做事的,如今天下也大多平定了,可以好好休息會兒了。」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43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31 10:40
第1494章 皇家
   
  「但願如此啊……」皇上笑了一下,然後轉頭看了下自己的兒女們。「喲呵,幾個月沒見,都長高了些啊!」

  「皇上也知道幾個月沒見了啊?」皇貴妃木淑蘭貌似不滿地橫了皇上一眼,「陛下忙於國事,我們自然是沒權置喙的,可是總不能老是不見家人吧?我們倒是可以等,倒是孩子們都一個個哭著喊著要見陛下,都不知道該怎麼哄了……」

  「哎,是我對不起你們啊……」皇上的笑容裡面多了一絲尷尬,顯得有些歉疚,「這陣子一直在忙著一件大事,所以沒什麼安歇的時候,現在好了,開了一次大會,該定的東西都已經差不多定了,接下來也就可以好好休息下了,等到了明年啊,就看那些文武大臣們的了!」

  「那就太好了。」孟惠妃一臉喜不自勝,「勝哥兒這幾天一直都嚷著要皇上陪他讀讀書,我哄都哄不掉,這次還請皇上一定要賞光陪他讀幾天書啊,不然這孩子可就得野下去了!」

  「哈哈,那是當然,那是當然!」皇上大笑,「明天我就把孩子們都叫過來,看看他們這陣子到底讀書讀得怎麼樣了,讀得好的有賞,讀得不好的……那就要打板子了!大事明年再說,今年剩下的日子就好好折騰折騰你們了!哈哈哈哈!」

  眼見皇上大笑,席位上的所有人也跟著一起笑了起來,全家人的笑聲,在這個寬闊的乾清宮當中迴盪,也沖淡了這座宮殿孤寂的氣氛。

  皇上的解釋說得有些模糊,可是沒有人去追問那件「大事」到底是什麼,皇后和皇貴妃都是小心謹慎的人,她們一直只持家,不太過分國務上的事情,生怕影響到了皇上的施政和判斷。在兩位后妃的治理下,宮廷的法度看似比前朝荒疏,實際上還是十分嚴謹的,縱使皇上性子平和,老是同后妃們打趣拉家常,也沒有誰去過問外朝的事情。

  因為特殊身份的緣故,衛國公一家和皇家也經常有來往,不過畢竟是有了身份的差別,所以他們並不插話,只是靜靜地吃著菜餚,陪著皇家的人笑,享受著和皇家共同用餐的殊榮。

  不過,在拉了一會兒家常之後,皇后的視線放到了衛國公的身上。

  這陣子為了京城周邊的防禦工程的建造,身為工相的衛國公徐厚生一直都在京城郊外各個稜堡的工地上來回,監督工程的進度和質量。他多年來一直都負責徐州集團的工業和建造項目,因此這也算是輕車熟路,不過,經過了多年的風霜侵蝕之後,這個原本有些斯文的年輕人,現在已經變得黑瘦了不少。尤其是最近一年,因為時常在京城之外,所以連帶地見姐姐的次數都少了很多,幾個月不見之後,皇后對弟弟現在的樣子也一陣心疼。

  「厚生,你瘦了不少了,臉也黑了不少,這陣子真是辛苦你了!」畢竟姐弟連心,皇后的眼睛裡都是關切,「來,都吃點魚,這陣子你也好好休息一下,不要把自己累壞了。」

  「謝謝皇后陛下。」雖然皇后說得很親熱,但是衛國公卻並不怠慢,而是恭敬地向對方致謝——他的兒子在這裡,他的外甥和外甥女們都在這裡,他要給這些人樹立一個尊敬長輩的典範。

  「臣這陣子只是在各處巡視而已,一直都有專人伺候,而且不用親自上工地做事,其實也說不上多累,真正要說累的話,其實是那些工匠和工人們受了累了……」

  「這大過年了,一直累著人家也不好,況且前陣子還一直在下雪呢……」皇后的心地仁厚,所以忍不住為這些工匠和工人們說情了,「這樣吧,你們最近工期趕不趕?如果不是特別趕的話,也給那些工人們放放假吧?另外……他們大多好像不是京畿附近的人,讓他們放假他們也回不了家鄉,只能呆在工地上,這樣吧,我這裡再撥出一些錢來,給他們置辦點過年的貨,讓他們多少解點思想之苦……」

  「陛下請放心,最近工程進展十分順利,已經提前完成了臣的規劃。所以為了獎勵下面的人,順便念他們勞苦,我已經給他們放了假,順便加了一個月的工錢了。」因為多年來一直都在負責工程建造,所以徐厚生對如何控制工程進度,如何激勵工匠工人都已經十分得心應手,「不過,皇后的恩典,我也會照發下去給他們的,他們一定十分感念皇家的恩義!」

  工相並不是虛言奉承,和前明相比,本朝皇家和朝廷可以說最體恤工匠工人的了。以前只有朝廷無條件征發小民去做勞役,哪裡有朝廷給勞工發薪水、過節發恩典的事情?再說工匠了,前明把匠人都編入到匠戶當中,讓他們世世代代不得不做一樣的活,但是卻又一直剋扣他們的待遇,讓他們過得簡直奴僕一樣,哪裡像現在這樣能夠按勞領薪?有些匠人因為技術特別好、而且做得用心,提出了不少改進建造和生產的辦法,還得到了額外的高額獎勵。

  也正是由於新朝的這些政策,所以工匠們特別擁護新朝,也十分積極地參與到了生產和工程當中。作為京城的重點防禦工程,稜堡的修築進度極快,也是跟工匠們的積極性分不開的。對於新朝的這番氣象,工相又是欣慰又是自豪,只希望它能夠盡量代代傳下去。

  「你已經放了他們假了?」皇后聞言也是一笑,顯得輕鬆了不少,「好,很好。」

  接著,她轉頭看向了太子,「太子,你舅舅簡樸,體恤下民,你可要學學他啊。」

  「兒臣明白。」太子忙不迭地點了點頭,「兒臣一定會以父皇和舅舅為榜樣,體恤萬民,讓他們豐衣足食,共享太平!」

  「有這份心思就好!」皇上又是一笑,「這樣吧,太子啊,前陣子我不是跟你說過要讓你出去透透氣,不要老是悶在書齋裡面嗎?正好,等到過完年,我再給你加加假期,你跟著你舅舅一起出去,到京城外面到處透透氣吧,也好見見下面的人……」

  「真的嗎?太好了!」太子脫口而出,喜形於色。

  說實話,他也早就有些想要出去玩玩了,最近以來他們一直都被悶在書齋裡,接受各路老師的教導,雖然他心裡知道這是當太子所必須要面臨的義務,但是畢竟還是個少年人,他心裡還是憧憬過什麼時候能夠出去逛逛,因此父皇一說他才會這樣高興。

  「不是真的難道是假的?怎麼,你還覺得父皇會騙你?」皇上故意板了板臉,「不過有一條啊,你出去了,要事事聽從你舅舅的安排,不要給你舅舅添麻煩,否則我可饒不了你啊。」

  「兒臣遵旨!」太子馬上垂首應了下來。

  讓太子隨我去各處巡視?徐厚生剛聽到的時候,心裡微微有些吃驚。

  然後,他馬上微笑了起來。太子畢竟是他的親外甥,而且也是他從小就看著長大的,因此心裡對他極有感情,也並不排斥帶著他出去看看。

  太子的性格他是知道的,十分剛強也十分溫良,是個能聽人意見也能體恤別人的好孩子,帶太子出去不會給他添什麼麻煩,只會讓他們舅甥兩個增進感情。

  「臣遵旨!」他馬上也應了下來。

  衛國公答應得如此乾脆,皇后就稍微有些糾結了,作為母親,她也希望兒子能夠在繁重的課業之餘能夠好好休息一下,看看外面的世情,但是她又生怕兒子因此而貪玩,荒廢了學業,也擔心他到了外面沒人管教就放縱,因此不由得叮囑了他。「太子想要出去看看,可以,但是千萬要記得,心能放出去就要能收回來,不能玩一會兒就不知道收了,該讀書的時候還要讀書。還有,跟著舅舅出去,記得要聽舅舅的話,也要多體恤一下下面的人,不要忘乎所以啊……」

  皇后說得絮叨,但是太子卻仍舊恭敬認真地聽著,然後躬身應了下來。「母后的教會,兒臣一定放在心上。」

  「父皇,母后,我也要去!」就在這時,齊王趙虎突然嚷了出來,這是一個頗為結實健壯的孩子,所以聲音也極為洪亮,「讓我和哥哥一起出去看看吧!」

  「父皇,我也要去!我也要去!」齊王開口之後,梁王鄭王等皇子也好像起哄一樣,跟著嚷了起來,紛紛鬧著自己也要跟著太子出去看看。

  在他們吵嚷起來之後,而皇后和皇貴妃她們則一直在呵斥安撫孩子們,好不容易才讓他們都收了聲。

  「父皇……」被母后呵斥了之後,齊王趙虎還是有些不死心,眼巴巴地看著皇上,希望父皇能夠答應他的要求。

  皇上先是一直在笑,而後才對孩子們,「你們啊,都以為太子什麼都沒做就可以去玩的?告訴你們吧,你們的哥哥平時讀書很認真,老師個個都誇他讀得好,我也考了他,他通過了我才讓他可以出去透透氣的。至於你們,想要出去玩?好啊,明天我才給你們考考,能通過的話,我也給你們另外放放假給點事做!」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42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31 17:46
第1495章 貴妃的擔心

  一聽到皇上說要考較功課,趙虎頓時就垂下了頭,連話也不敢說了。齊王趙虎人如其名,是一個十分健壯的孩子,而且不怎麼喜歡讀書,偏好舞槍弄棒,功課一直不怎麼好,讓皇后也頗為操心。雖然他只是親王,皇上和皇后對他要求沒有對太子的那麼高,但是這種情況還是讓他們十分掛心。

  「就是,不考較考較你們,就想著玩,哪有這麼便宜的事。」皇后也同聲附和,「明天你們要是誰表現得不好,自己來我這裡認罰!」

  一聽到皇后如此說,幾個皇子都有些惴惴然,低下頭吃飯再也不敢多說話了,生怕明天又被責罵。

  為了緩和氣氛,衛國公有意打破了沉寂。「年過完了以後,太子正好臣一起去西郊吧,那裡山林茂盛,活物甚多,方便太子打獵。再加那裡山水風光都十分不錯,臣那時候也要給離宮選址,就一同陪同太子踏足山林吧,好好領略下江山的風光。」

  作為工相,他前幾天被丞相雍國公王兆靖給特意召回到了內閣,然後將他們已經奏請皇上在京城郊外修築離宮,並且已經獲取御准的消息告訴了他。在最初的錯愕之後,他馬上就如同丞相所希望的那樣附和了這個決定,並且要求由他自己來親自主持這個工程,丞相欣然答應了他,把工程的全權都交給了這位工相。

  在領到了這個任務之後,工相馬上就著手開始籌備這個大工程了。

  一開始自然是選址的問題,而這難不倒工相,他最近因為一直在負責京城周邊的防務工程,早已經把京城各地給踏了個遍,各處的地理形勝都已經瞭然於胸。於是並沒有考慮多久,他就決定把離宮的位置放在西山那邊。

  京城的西山周邊,山巒疊翠、林海蒼茫、流泉淙淙,可以說得上風景十分幽麗,形勢也十分巍然,有帝王之象。並且那邊人跡罕至,既可以盡量擴大離宮的範圍,又不會有被打攪到的顧慮。

  另外,那邊自古就為皇家們選址修建皇家園林,尤以金代的金章宗為最。這位金國的太平天子十分喜歡遊山玩水,並且常常流連於西山一帶,因此曾在西山一代多建行宮、園林,比如芙蓉宮等等行宮。而且,在前明時代,很多豪門巨室都在那邊修築了私人園林,在改朝換代之後很多已經被朝廷所徵用,如今可以拿出來改建一番,極大地減少修築離宮的成本。

  「離宮?那是什麼?」聽到這個詞之後,皇后和皇貴妃都有些驚詫,皇上還沒有來得及將這個決定告訴她們。

  「就是一座在郊外修建的離宮。」眼見姐姐還不知道,衛國公連忙向她解釋,「內閣覺得皇家一直住在民居別苑有損於皇家的威嚴,再加上這紫禁城有一部分已經給了內閣辦公,皇家再住在這裡可能有些有失體面,所以丞相和財相就敦請皇上在京城郊外修築一座離宮,以安天下之心……」

  「這……這可是……」因為完全事出意外,所以皇后還是有些反應不過來,「你怎麼看?」

  「臣當然也做如此想,這些年來皇家為了天下的安定,已經過得十分簡樸了,天下騷動之時皇家作出表率當然是應有之義。不過如今天下已經平定,四海重有昇平的氣象,皇家也應該過上皇家應有的生活了,無需過於簡樸,否則不是讓我等臣僚傷心?」徐厚生一臉誠懇地對皇后說,「如今天下清平,內閣的度支已經鬆了許多,撥款修一座離宮也支應得起。等離宮修好了,皇家即可入住,衣食起居、召見外國使節都可以體現皇家的氣派,應得起我大漢的國威!」

  衛國公說得一片激昂,讓皇后也微微動了心。這些年來,雖然定鼎了天下,但是皇家的生活是十分簡樸的,原本為了皇上的大業,她也樂於犧牲一些,甘於過上那種和一國之母身份不相符合的生活。不過,現在她的年紀漸漸大了,對於經常不能見到夫君的生活老實說心裡也有一些不滿。況且,如今兒女們都已經長大了,大多數也有了親王和公主的封號,總不能夠一直在民居裡面擠下去吧?

  不光是她,就連皇上的其他妃妾們心裡其實也是這麼想的,只是沒有人敢冒著被朝廷內外責備的風險跟皇上說而已,如今,一聽到內閣居然已經統一了意見想要給皇家修一座離宮,她們心裡都有一種喜不自勝的感覺,紛紛互相對視。

  后妃們不反對這個突如其來的驚喜,所需要顧慮的只是另外一個人罷了。

  「陛下……這……你意下如何?」皇后有些遲疑地看著皇上,心裡則微微有些擔心他真的不同意。

  「內閣都已經同意了,然後都跑到我那兒去陳情,我怎麼能不同意?」皇上笑著回答。「既然他們都說國家財政擔負得起,那就讓他們修吧,你們都跟著我這麼多年了,好不容易得個天下,總不能還要一起跟我吃苦吧?」

  「謝……謝陛下!」皇后禁不住笑了出來,但是馬上又重歸於嚴肅,「臣等和陛下同甘共苦是應該的,還請陛下不要說這種話了,免得天下人笑話臣等……」

  接著,她又嚴肅地看著自己的弟弟,「衛國公,雖然離宮可以修,但是千萬不要靡費太甚,發動太多勞力,以免有傷國家財力,令得萬民不安。皇家雖然需要居所,但是也無需搞得太過於奢靡……」

  在皇后的心裡,她覺得國朝畢竟龍興不久,修離宮縱使有必要,那還是盡量少花一點錢為好。再說了,就算離宮簡陋一點,修得倉促一點,但畢竟也是宮,規制和規模都不會小,總比皇家一直住在民居要氣派不少,已經可以滿足如今皇家的需要了。

  「臣明白陛下的意思,請陛下放心,臣等都不是輕浮孟浪的人,斷不會胡亂行事,也絕不會濫用民力。」衛國公連忙答應了下來,以讓姐姐放心,「之前京城周圍的防禦工程已經有了小成,很多稜堡都已經修建完畢,空下了不少工匠和工人,臣打算在他們過完年之後,抽調一部分人去協助修建離宮,一邊減少勞役所需。另外,關於離宮的規模,臣也會責成下面的建築師們一同會商,讓他們盡快給出一個既能夠體現出皇家的氣派,又不至於耗費太大的設計來。」

  「既要氣派又不能耗費太大,你們這個要求也太高了吧?」木皇貴妃聽得有趣,忍不住笑了出來,「得了,我們都不是喜歡奢靡的人,你們盡量用心做就好了,不用做得多氣派宏偉。」

  「是,是……臣明白。」衛國公連連點頭。

  而雖然表面上連連答應,但是他心裡卻不是這麼想的。皇后是他的姐姐,皇上是他的姐夫,他給姐姐姐夫造住處,怎麼可能不用心做呢?更何況,皇上是一國之君,更應該體現出皇家的氣魄來,丞相和內閣在通知他這個決定的時候,就已經暗中叮囑他要用心去做,不要太怕花錢,而有了內閣的這個保證作為底氣之後,他也早已經在心裡暗下決心,一定要為皇家修一座好居所來。

  不一定現在要花很多錢,但是可以先把一個底子修出來,並且留出一個日後擴建的空間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大漢皇家的

  「對了,你們手裡好像有些西洋人的工匠吧?」就在這時,孟惠妃好像也想到了什麼,一臉好奇地看著衛國公,「他們裡面有會修西洋建築的人嗎?我聽說西洋人的宮殿也挺有意思的,能不能你們在修離宮的時候也參照一下?」

  「惠妃娘娘說得是,我們現在修築稜堡的時候,僱傭了許多富有經驗的西洋工匠——西洋現在戰亂頻仍,所以相關的人才很多。」衛國公點了點頭,耐心地回答了孟惠妃的問題,「這些西洋工匠並不是只會修築稜堡炮樓,裡面頗有些人還參與修築過西洋的宮殿,所以為了借鑒他們的經驗,在設計離宮的時候,臣會特意將他們召集起來咨詢的,如果皇上允可的話,臣覺得……臣覺得還可以修一些西洋的建築,以體現我朝皇家兼收並蓄、海納百川的氣魄」

  「這個好,新朝就該有些萬國來朝的氣象!」皇后讚了一聲,然後還是叮囑了,「不過,你們一定要盡量節約啊,不要修太多,反正皇家也就這麼些人,全住進去也用不了多少房間……」

  衛國公連連點頭稱是。

  「對了,西洋人也不是不能用,不過要小心點兒使用。」這時候,皇貴妃又想起了什麼,正容提醒衛國公,「那些西洋人大多數是信了他們洋教的,這些工匠裡面弄不好也有些人想要藉機傳教,你可要小心一點,人能用,教不能傳!」

  說到這裡,皇貴妃用上了罕見的嚴厲口氣。她身為宗教首領,一直十分不喜歡其他宗教在大漢流傳,尤其是外夷的教。不光是她如此重視,新聞香教的宗教官員們歷來對那些西洋人的傳教就十分警惕,雖然因為西洋學者、軍官和工匠此時對大漢朝廷還算大有幫助,他們不能公開要求驅逐或者拘禁在大漢西洋人,但是背地裡的防範卻一直不少,尤其不允許西洋教往軍隊當中流入。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42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4-1 13:40
第1496章 朝中有派別

  也正是因為新朝宗教管理如此嚴格,所以西洋教在中國的傳教一直進展緩慢,不少傳教士都心生哀歎。

  「娘娘請放心,在之前修築防禦工程的時候,臣等一直都小心注意防範有西洋傳教士混入工匠當中傳教,發現了幾個之後,都嚴懲了,現在留下的工匠們,大多數是為了我朝給出的薪酬而留下來的,對傳教並沒有興趣。」衛國公小心地回應了皇貴妃的問題,「接下來臣等會繼續小心監視使用,斷不會讓西洋教在此種蔓延開來。」

  「這就好。」皇貴妃也放下了心,「現在新朝初立,很多制度還沒有完備,國門也是開著的,因此西洋傳教士紛至沓來,早晚要收緊一下西洋傳教士進入中國的渠道,讓他們也明白中華不是他們可以隨意踏足的地方……」

  「西洋傳教士是要封堵的,但是一味靠封堵可是不行,要是搞得太嚴厲,西洋人都進不來,那就得成了禁海了。」皇上這時候突然開口了,「中華要立足於世,靠的就是要兼收並蓄,博采眾長,要是和前明一樣禁海,豈不是自封雙眼,與國何益?再說了,治國是靠讓百姓安居樂業,至少有衣食可用,如果百姓衣食豐足,自然會虔信我朝,要是搞得天下百姓衣食無著,縱使禁了洋教,其他的教就不反了嗎?」

  皇上這番話說得有些嚴厲,不過大家都明白不是針對皇貴妃說的,而是間接教導皇子們,所以都沒有插話。

  「兒臣明白了,」太子連連點頭,「老師也說過,治國首重於治民,只要民眾衣食無憂,自然倉稟實而知禮節,心裡也知道朝廷的教化。」

  「這話有道理,這個老師倒是不錯,難得不迂腐。」皇上點了點頭。

  「哎,趕緊吃飯吧,光顧著說話,菜都快冷了。」皇后眼見大家已經聊了很久,乾脆就催促他們先把家宴吃完。

  很快,養心殿裡面的這場家宴就吃完了,而衛國公一家和皇家一起欣賞了一下皇宮裡的夜景之後,就告辭離開了。世子徐賀程本來是太子的侍從,按理說要繼續隨侍太子的,不過因為年節,也已經被皇家放回去了,準備過完年之後再隨太子和父親一起去京城郊外勘察地形。

  按照規矩他們自然是不能在宮中留宿的,不過衛國公一家並沒有直接從出宮回家,衛國公先是去內閣那邊探了探班,確定內閣已經放假,大部分閣臣都已經回家了、而且丞相也沒有再給他留下什麼別的交代了之後,衛國公才帶著自己的妻兒一併回家。

  在前明滅亡之後,京城當中很多貴戚的豪宅府邸都被新朝沒收,而其中很多宅邸就被皇上轉賜給了各位大臣們使用,之前大家看到皇上一家還住的那麼寒酸,都不好意思住進那些府邸,但是都被皇上以「我朝決不苛待大臣」為理由給強行遷入到了這些宅邸當中。作為新朝的頂級勳貴之一,衛國公一家自然也分配到了一座前朝貴戚的宅邸,規格和設施都十分大。

  不得不說,內閣這麼熱衷於給皇上修建一座離宮,恐怕還是因為有些歉疚,覺得自己這些大臣住得這麼好,皇家卻住得這麼寒酸,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而在衛國公一家離開之後,皇家也其樂融融地互相聊了一會兒家常,然後皇上將太子叫到了乾清宮西暖房的皇家書房當中,好像有些事情要交代他。

  一被皇上叫進來,單獨面對父皇,太子的心裡就突然起了一些忐忑,因為父皇的臉色變得十分嚴肅,再也不見了剛才在家宴上的輕鬆隨和。

  「父皇,請問……請問有何事單獨召見兒臣?」他有些緊張地問。

  「你覺得,你昨天在會上表現如何?」沉默了片刻之後,皇上突然問太子。「有沒有什麼收穫啊?」

  原來終於是來考較我了啊……聽到了父皇的話之後,太子反而鬆了口氣。

  他列席國事會議的時候,就想到了會後父皇一定會來考較自己學到了什麼經驗,父皇只是拖到了今天才來問而已。

  「回父皇的話,兒臣感想很多。」他連忙低下頭來,將自己之前心裡想的東西都說出來了,「紙上得來終覺淺,兒臣第一次列席國事會議之後,方才發現國事居然如此紛繁複雜……就是征伐日本這一件事,居然會有這麼多的環節需要考慮,需要召集群臣,把上上下下都事前確定,父皇實在是操勞了。」

  「兵者,國家大事,一動兵就是驚天動地,上下不知道要花費多少財力物力,自然要謹慎從事,哪一個環節都疏忽不得。其他國事自然也是如此,無論是民政還是財政,都牽扯深大,哪有看上去那麼簡單。」皇上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所以啊,你就要多看多學,要把能弄懂的東西都弄懂,這樣才能不被人欺瞞,自己管好國事。」

  「兒臣明白。」太子點了點頭,「兒臣已經拿到了會議紀要的附錄和滎陽伯的手記,兒臣這陣子一定會詳細參研,盡快先瞭解對日本的兵事,這樣也方便兒臣之後去高麗執掌後方之事。」

  「光是紙上學還不夠,還得自己實踐才行。不過還好,你是太子,自然會有人來悉心幫你教你的,只要你不自恃身份,總可以學得好。」皇上靜靜地看著太子,「還有什麼感想嗎?」

  「還有就是……」太子猶豫了一下,彷彿是在選擇措辭,最後他還是打起了膽子,抬頭說了出來,「父皇,兒臣感覺大臣們好像有時候是在做無謂的爭執。比如雍國公和蔡國公兩位叔叔,他們吵得就沒什麼理由吧?最後都鬧成意氣之爭了,吵得那麼厲害……兒臣覺得有必要在朝堂之上制止無謂的意氣之爭,以免失了大臣的體面……?以免大臣們漸漸地為了意氣而不問是非,重蹈前明的黨爭覆轍啊……」

  這確實是他大起膽子來說的,因為他這話實際上是在暗指議事堂上那次大爭執,有文武大臣黨爭的嫌疑。這話說得很重,而且不一定會討父皇的喜歡,但是在深思熟慮之後,太子決定還是說出來,對父皇直言進諫,盡自己作為兒子的責任。

  「另外,兒臣看來,幾位叔叔都是能臣,忠心都是不用懷疑的,只是畢竟官居高位忍不了氣,所以有時候會爭一些意氣而已,父皇只需要跟他們提點一二,以後在朝堂上他們自然會有所收斂,這樣就不會爆發出如此激烈的爭執了。」接著,太子將自己心裡想的話一股腦地說了出來,「這就是兒臣在此次會議後的一些感想,如果有說得不對的地方……還請……還請父皇教訓……」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聽到了太子大起膽子的直言進諫之後,皇上看著太子的表情並沒有變得惱怒,當然也沒有顯露出喜悅,而是一種十分奇怪的表情。就好像,他想要說什麼,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跟太子說起一樣。

  「父皇……?」太子的心裡微微有些緊張,大起膽子問。

  「你……你……這我該怎麼說呢!」皇上沉默了片刻,最後長歎了口氣,「說你沒想吧,你想得挺多的,而且腦子也算是靈活,知道該怎麼說話;說你想了吧,你想得地方也都不對,沒到點子上,更加沒法讓我滿意……」

  父皇不滿意我的回話!太子心裡咯登一下。

  「兒臣只是說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若有不對,還請父皇指正……」

  「也罷,你還小,這不是你的錯,你的那些老師們,也都只是些老師而已,也不能強求他們多懂什麼……」又沉默了片刻之後,皇上再度歎了口氣,「有了前明的教訓,你的那些老師們教你要防黨爭,這無可厚非,不過你要說你的那些叔叔們是為了一些無聊的意氣之爭而吵得那麼凶,那就是小看了他們了。」

  「父皇……父皇的意思莫非是,叔叔們不只是為了那些金銀礦的歸屬而吵,而是為了別的?」太子更加驚訝了。「他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當然是為了金銀礦的歸屬,但是也是為了別的東西。你坐的高,就要把東西看得準。」皇上掃了一眼,似乎對太子的表現有些不太滿意,「有句話你說得沒錯,他們的意氣啊,是積累了很久了,今天只不過是找了個由頭吵起來了而已。」

  在皇上的提示之下,太子陷入到了沉吟當中,直到片刻之後,他才有些駭然地抬起頭來。

  「父皇……父皇莫非是說,幾位叔叔……幾位叔叔是在為文武之分而吵了起來,爭執的是文臣高還是武臣高?」

  「自然是如此的。」皇上不動聲色,「你不是已經看到了嗎?文臣站在文臣一邊,武臣站在武臣一邊,都是為了自己人說話啊……這不是意氣之爭,這是派別之爭啊……」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41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4-1 17:26
第1497章 前車之鑒未必重蹈覆轍

  當聽到父皇親口承認朝堂當中存在派別之爭以後,太子的心更加駭然了。

  「既然是派別之爭,那……那為何父皇當時不制止呢?朝堂上不是最忌黨爭嗎?若不防微杜漸,久而久之,大臣們分了黨派互相時時攻訐,那怎生是好?」

  「怎麼?你想叫大臣們不要拉幫結派?」皇上有些譏諷地笑了笑,「大臣們按照各自的利益歸屬,本來就會各自抱團,形成自己的黨派,你讓他們不要私下來往,他們就不做了?自古堵不如疏,靠一味防堵就沒有用的。再說了,文武大臣們如果不分黨派,靠著皇帝一人,治得住嗎?我是馬上皇帝,我有威望,人人都不敢不聽我的,我不怕,你呢?你上來了,制得住嗎?」

  皇上這一番詰問,讓太子一時有些失語。

  他之前沒有想過這麼深,此時細細一想,發現父皇說得可能還真是有些道理。如果文武大臣們全都結成一心,那皇帝的施政勢必就會上下不暢,以至於被上下蒙蔽。另外,比之前明,新朝並沒有建立像錦衣衛那樣的特別機關,也沒有龐大的內廷宦官群體作為輔助,相比人數龐大的外朝,實在應對起來有些吃力。

  老師們從前明的教訓出發,教導他要讓大臣們萬眾一心,不要沉溺於黨爭耽誤國事,而父皇卻告訴他文武大臣們之間的爭執非但不應該全部禁絕,反而應該默認,因為對皇家治國有利。

  這互相矛盾又各有道理的話,讓他腦子有些迷糊了,渾渾噩噩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迷糊了?」皇上看出了太子的狀態,不過還是十分輕鬆,「迷糊了就好,治國哪裡有那麼容易啊,靠著老師說幾句大道理就能治好國家,那天下哪裡還有滅亡掉的朝代?有些事,不是用好或者不好就能說清楚的,要看具體情況,然後才能具體來辦。你既然已經列席一次會議了,那以後也會繼續列席的,好好學,該你學的東西還多得很!」

  「那……那父皇,請問在你的心裡,到底哪邊的意見更有道理一些呢?」思考了一會兒之後,太子的腦子還是有些混亂,忍不住低聲再問。「兒臣……兒臣列席的時候,聽到兩邊的話都十分有道理,不知道該信那邊的好……」

  「道理?這世上滿地都是道理,你是太子,我是皇上,大臣們無論對我們說什麼,事前都會想好怎麼講道理的,而且都是冠冕堂皇的道理。你要事事講道理,那正事還做不做了?」皇上拍了拍太子的腦袋,忍不住笑了出來,「所以,大臣們的意見和道理,你聽著參考下就行了,做決定的時候你不用管他們說什麼,他們說他們的,你做你的。你要的是治理天下,不是聽大臣們怎麼講!」

  接著,看著迷迷糊糊的太子,皇上繼續說了下去,「不過,你真要說道理的話,還是內閣的話更有道理一些。你石叔叔他們有些蠻幹了,話說得是好聽,要分一分駐日使團的權,可是想要分權、想要把日本的金銀礦攥在手裡,好,但是首先你得要有人來管好啊?現在財計之才軍中又哪裡去找?真要按他們說的做那豈不是平添煩亂?」

  「那……那父皇為何朝堂上不講這些意見,反而不置可否,最後還提出那樣的反感呢?」太子連忙問。

  「朝堂上,我若是說一句,別人就會聽成十句,而且元帥身份特殊,我今天在會上呵斥一句,明天朝堂上就到處都是流言了,那才叫添亂!再說了,大漢的體制才剛剛興建不久,人的心多少還有一些舊日的影子,既然要撥亂反正讓天下重拾尚武之風,那就盡量不能挫傷了從軍之人的銳氣,雖然有可能是矯枉過正,但是有些事不得不做。現在對軍隊盡量偏袒一點沒關係,等過些年,文武同等的心思真的進了每個人的心思了,到時候再來什麼不偏不倚,豈不更好?」

  因為痛感大明文貴武賤以至於將領都不願意為國效勞的教訓,所以皇上特意在新朝實行了文武分離的制度,嚴令文臣不得領軍,而且還有意用各種方式來提高軍人的地位。奈何新朝建立時間太短,很多時候朝廷上下還是用前明的思路來處置問題,所以有意無意就會有損於軍人的利益和地位。

  雖然偏袒軍人一邊可能會有失公平,但是考慮到好不容易培養起軍人的心氣不能輕易打壓下來,所以皇上一直都對軍隊十分優容,也杜絕了朝廷內外因為天下已經開始安定而想要限制軍隊人數和勢力的想法。

  當然,這種做法不宜持續太長,否則軍方的心氣就會變成驕橫跋扈,皇上自知自己春秋還十分鼎盛,威望也十分高,所以決心在十幾年二十年後再著手解決軍隊實力膨脹的問題,以免自己培養起來的軍事集團反過來威脅到國家的安定。

  當然,這種策略和戰略,他是不能跟任何人說的,哪怕對太子也只能隱約暗示透露一點,接下來就看太子自己的悟性了。不過,他相信以太子的智慧,雖然剛開始時有些懵懂,但是在他言傳身教一段時間後,應該會理解到治國的種種微妙之處。

  「父皇謀略深沉,兒臣……兒臣受教了。」太子感覺自己稍稍明白了一點,但是又說不清哪裡明白了,只好自己垂首。

  不過,他沒有想到,父皇對自己的教誨還沒有結束。

  「你知道,昨天你最讓我失望的是在哪裡嗎?」皇上的表情突然變得有些嚴厲了,「就是在小偏廳裡面,我和你那四位叔叔談話的時候,你插嘴說得那些話!他們是你的長輩,他們吵架,你勸架,這無可厚非,可是你說的那些話,太有失風範了,你請他們不要為了些意氣吵架,不光自己說得不像個太子,還把他們說得跟無事生非的莽夫一樣……哎,你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啊!你是太子,切記!」

  皇上這番話,更加說得太子感覺有些無地自容,他心裡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哪些錯,但是看到父親這麼嚴厲的樣子,本能地又感覺到他對那天自己的表現其實心裡很不滿意,於是只好低下了頭來,任由父皇教誨。

  「你對叔叔們講仁恕,這很好。可是你是太子,也是未來的皇帝啊,皇帝要他們別吵,至於說得那麼懇求嗎?你叫他們別吵,就是要讓他們別吵!」皇上歎了口氣,「你對他們越是弱氣,越是害了他們啊……我這裡是沒事,叔叔們也都是懂道理的人,但是我靠著你的叔叔們打天下,以後你也要靠著叔叔們的孩子保天下,你要拿出強勢來,這才是善待他們!」

  「父皇是說……父皇是說兒臣……兒臣縱使敬慕諸位叔叔,也不能對他們太過謙順,應該在勳貴面前表現得強勢硬氣一些,用綱紀來約束他們,這樣能夠讓他們知道法度進退,以免生起跋扈之心,以至於害了自己?」太子明白了皇上指責他的意思,「而且明白了,以後一定會謹遵父皇教誨……」

  前明太祖大肆屠戮功臣的事跡,太子也通過老師學習了很多,心中對那位洪武皇帝十分不以為然——大明代代皇帝都如此對待功臣,以後還有誰願意做功臣?看到後來的成祖朱棣善待每一位靖難勳貴,太子才覺得十分認同,他覺得他們父子的天下就是靠著這些功臣打下來的,自然也要帶著他們來分享。

  不過,父皇說得對,對勳貴們來說,也許太寬縱太溫和,反而會害了他們,讓他們有恃無恐去作出一些橫行不法的事情來。

  「對,是要以綱紀來約束他們,但是不能只是這樣……」皇上微微搖了搖頭,「除了綱紀之外,更要以名利來羈縻他們,我們大漢的江山,還是要勳貴來幫著趙家來撐持啊……」

  「所以,父皇就特意打算將日本的那些金銀納入到大漢銀行當中,然後專門指定由勳貴監理嗎?」當被父皇提示到這個地步之後,太子終於醒悟了過來,舉一反三地問。「父皇是想要在廢除掉了內廷和宦官之後,使用勳貴作為皇家的支撐,以他們為助力來統治天下?」

  他的父親沒有回答,但是沉默已經差不多說明了一切。

  太子低頭思索,他明白父皇這是要啟發他,讓他自己來考慮問題。從父皇的話來看,他是不想學漢高祖和明太祖來殘殺勳貴的,甚至也不打算學宋太祖來杯酒釋兵權、將勳貴們邊緣化,塞到豪宅良田當中養老,他反而打算在日後繼續依賴重用這一批勳貴。

  在如今的朝廷當中,因為皇上帶著一幫老兄弟們初創天下的緣故,在文武官員裡面,大批最頂級的官員都是勳貴,如果未來還是按照重用勳貴的思路來治理國家的話,那麼以後肯定情況還是跟現在差不多。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41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4-2 11:29
第1498章 本朝如何收納英雄
   
  這是學先漢嗎?太子繼續往深裡想,突然又覺得這樣的做法未必太好,前後漢兩朝裡面,皇帝都重用勳戚,結果不是鬧得豪族勢大,脅迫皇權嗎?

  「父皇……您的意思兒臣差不多明白了,可兒臣還是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一想到這裡,太子忍不住繼續追問了下去,「老臣子幫我家打下了天下,優待勳貴來回報自是是理所當然,但若是一直重用勳貴,讓勳貴充塞朝堂、統文領兵的話,恐怕……恐怕也不太好吧?會不會……會不會有尾大不掉之憂?」

  太子這話說得十分委婉,而且十分緊張,因為他生怕因為自己的話而讓那些忠心耿耿的勳貴們惹上天降橫禍,所以不敢說得太嚴重。

  「這世上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父皇削弱了內廷,就要倚重外廷,凡事總是要冒些風險的嘛!」皇上笑了笑,並沒有顯示出什麼緊張了來,「不過,你說得很對,凡事不可盲目自信,更不可只依賴一方,所以……父皇倒也不是沒有別的安排。」

  「父皇……可否……可否再教教兒臣?」雖然心裡知道有些事情就算太子也不該多問,但是太子的好奇心讓他難以忍耐,他硬起頭皮來追問父皇,「兒臣知道自己尚且年幼,而且才剛剛參與國政,很多事情可能不應該問太多,如果……如果父皇覺得現在不應該告訴兒臣的話,兒臣以後慢慢領悟。」

  皇上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盯著太子看了一會兒。

  這個孩子,在他不知不覺當中已經長成了一個少年,而且在自己的敦促和教導之下,已經有了十分淵博的學識,哪怕就按照他之前那個時代的標準來看,這也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孩子了,更何況是現在這個時代。

  更讓他心裡高興的是,太子並沒有和許多人一樣,因為自己的聰慧和地位而感到驕傲或者放縱自己,而是保持著謙虛謹慎的態度,而且連那種質樸剛毅的個性也被很好地保留著。

  這樣一個兒子,縱使表面上嚴厲,在內心深處他又怎麼可能不喜歡呢?

  趁著這個機會,先跟他來點教誨吧。

  「你擔心我朝和先漢一樣,皇親國戚、豪族巨室代代生聚,最後尾大不掉反而脅迫朝廷,這個擔心沒錯,反而證明你有了腦子。勳貴們在你我的治世裡面大概不會出現什麼亂子,但是執政者應當為後世謀……」皇上沉吟了許久之後,低聲對太子說,「所以,過上不久,我就會來引入別的力量,來制衡勳貴,讓他們不至於勢大到無人能制。」

  「應當如何引入呢……?」太子下意識地追問,然後很快就靈光一現,「父皇的意思,莫非是重開科舉?」

  太子是跟許多老師學過國史的。他也知道在秦漢到隋唐之際,中國都是豪族門閥充塞朝堂,擁權自重,威凌天下。直到隋唐之際有了科舉之後,讀書人大量通過科舉進入朝堂,被皇室引以為奧援,世家門閥的勢力才大大衰減,不至於成為威脅皇權的力量。

  他的這些老師們都有在前明時代讀書考科舉的經歷,也都有過經世治國的夢想,所以一直都有意無意地向他暗示行科舉、優待天下讀書人的好處,而太子在自己的思考當中,也覺得以科舉來取人才,是相當簡便而且公平的做法,所以他也希望本朝盡快開展科舉。只不過,因為自己太過於年幼,不敢妄議大政,所以才一直沒有跟父皇諫言而已。

  他沒有想到,看似對讀書人不屑一顧,一直都不肯開辦科舉的父皇,居然早已經做了開辦科舉,招徠天下人才的打算了。

  父皇的智慮,當真是超凡入聖……年幼的太子,再度在心裡增加了一份對父皇的崇拜。

  「不過,科舉是要搞,但是不能草率地搞,至少不能如同以往那麼搞了。」皇上又皺起了眉頭,好像想起了什麼不愉快的東西了,「我朝取士,不能考什麼八股文了,那些酸腐文章一點用處也沒有,讀了只能讓人讀壞腦子。你靠四書五經能夠扛起槍,能夠造好炮?我朝的科舉要重實務,實務!數算,格物,策論這些東西都比什麼聖人大義有用百倍,所以,新朝就算搞科舉,也只能用這些來取士。否則,朝廷取一幫百無一用的廢物來當官,有什麼意義?」

  不考四書五經,考數算策論?皇上這個論調雖然看上去很奇怪,但是太子聽來卻並不很驚訝。一直以來,陪伴在父皇身邊的時候,太子都聽到了皇上對之前沉迷四書五經去考八股文的讀書人頗有微詞,覺得他們是百無一用的書生,只會滿口義理,卻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太子也聽說過前明的士大夫們大多數只能空口白話,治國理政竟然是樣樣不行,考中進士,被授了官職之後,也什麼都不懂,最後只能依靠幕僚和書辦來幫助處理政務,有些人甚至還完全被下面的官吏合起伙來架空,形同傀儡。

  前明的教訓,自然是不能不接受的,所以太子也同意父皇的意見——科舉要辦,要從地方上提拔人才,充實到朝堂當中,既可以讓國家的治理變得更加有效,也可以暗中制衡勳貴,不至於讓勳貴完全壟斷大權。

  「所以,為了辦好這樣的科舉的,就要先對萬民施行教化,否則你考數算和策論,又有幾個人懂?天下才俊,被八股荼毒已久,一下子還爬不出來的啊……」皇上冷笑了一下,「所以,這幾年,我朝就要大力發展文教,各地興建學校,讓天下新的一批讀書人按照我朝的要求來讀東西,然後從他們這裡來選摘人才。至於那些酸腐秀才,就讓他們在書齋裡面繼續窮首皓經吧。還有,不光是要用科舉來提拔文臣,也要設置武學校,讓幼童可以從小進入武學,學習打仗的種種技藝,操炮造船,天文地理,哪樣不是學問?以後軍隊裡面也要用這些武學出來的學生充任軍官,讓他們帶兵打仗!別說是平民子弟了,就算勳貴子弟,也要從中學習,優中選優,如此才能讓新朝文脈不斷。」

  接下來的時間裡面,讓各地興建學校,從中挑選文武學生充實朝堂,然後利用這些挑選出來的平民精英來制衡勳貴,太子終於明白了父皇內心深處的安排。

  然後,他也突然明白了父皇為什麼那麼熱衷於去從外面掠取財富了——因為想要實現這個目標的話,一定要花上難以計數的金錢吧。

  「這一套架構與之前諸朝都大有不同,所以不得不緩緩而行,一點一點構建起來,讓上上下下都慢慢適應。只要架構告成,以後在外,是內閣和軍隊制衡,在文臣和武臣之內,是新起士紳和士子與勳貴制衡,如此制衡之下,方有皇權施展的空間,若是都鐵板一塊,那上下要皇帝做什麼?就是要讓他們相鬥,然後皇帝位居其中,左右逢源,維持他們一個斗而不破的局面,這樣的話他們就得一直依賴皇家作為仲裁,反過來也就必須擁護皇家的地位,明白了嗎?」皇上耐心地向太子解釋著,他既語重心長,也充滿了期許,「你是太子,我這一套以後就是你來辦的,所以我先把這些法子都告訴你,你現在不懂沒關係,我有大把的時間慢慢教你,就怕你不肯認真學啊!只要你學到手了,那我這江山,日後也能夠安心交給你了……嘿,到時候還得你把這套再教給你兒子呢!」

  這一番真情與打趣交織的話,讓太子的心越發激動了,就連呼吸也急促了起來。他只覺得自己原本懵懵懂懂的視線,現在突然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父皇的治國之策,原本他是一點都看不明白的,只知道父皇天縱英明,他只需要唯命是從就好。如今,父皇卻跟他說得如此透徹,這既說明父皇深謀遠慮,另一方面也說明在父皇心裡,他已經長大了,已經成為可以解說軍國大事的人。

  也許就是因為父皇如此看重自己,他才會安排自己這次親自去高麗,負責總籌後方軍務吧……

  我可一定要好好表現,不能辜負父皇的期許啊!他在心裡暗暗發誓。

  「兒臣,謝父皇!」激動之下,他突然朝父親跪了下來,「父皇之策,兒臣一定謹記在心,不敢須臾有忘!」

  「什麼不敢須臾,至於搞得那麼緊張嗎?該學就學,該玩就玩,父皇還有好幾十年時間呢,可以好好地教你,好好地把新朝的體例也一個個架構好,只要體制完備、運行流暢,就不怕出大事。你也不用弄得這麼緊張,天下事還有父皇頂著!」皇上的臉上仍舊帶著笑容,然後拍了拍太子的肩膀,「自古有勞有逸方為正理,你雖然有些表現還不如人意,但是人無完人,我也不要求你盡善盡美。總之我既然放了你的假,你就好好給我玩吧,叫你辦事的時候,你就給我把事情辦漂亮!」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40 編輯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cheninda1234567

LV:5 騎士

追蹤
  • 160

    主題

  • 13719

    回文

  • 19

    粉絲

潛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