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大明武夫 作者:特別白 (已完成)

 
cheninda1234567 2013-10-20 10:53:4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702 4041966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23 15:32
第1479章 是不是有些冒險了
   
  只要一有機會,他們肯定會趁勢而起,興兵反對幕府。 再說日本朝廷,日本朝廷是由天皇為主,世代相襲的公卿們為輔。在數百年前,因為籐原一族世代把持公卿職位,他們原本各自為敵,不過在歷代幕府建立之後,因為幕府侵奪權力和財富,所以日本天皇和公卿已經站在了一條線上,同時反對貪婪橫暴的武家幕府。如今的江戶幕府對朝廷的欺壓也十分厲害,天皇的領地居然只有一萬石左右的糧食出產,還不如一個普通的幕府大名,如此欺人太甚,日本朝廷對江戶幕府早已經積怨甚深,只是苦於手中無刀,鬥不過幕府而已,只要我軍用手中之刀為日本朝廷壯膽,同時打出為日本朝廷討回公道的旗號,他們並定肯為我等所用!」

  「照你的話說,日本朝廷和公卿不是已經沒有了權力和財富了嗎?那他們就算跟隨我們,又有多大用處呢?」丞相有些不解地問。「就算他們傳檄四方,各地豪族會聽嗎?」

  「回丞相,日本人同中國之人不同,貪名而且不知變通,並且十分懼怕改變。同時,皇族和公卿家族代代繁衍,即使子孫降格為武家,仍舊對朝廷具有血緣聯繫,因此有實力的軍閥不敢改朝換代,寧可架空國中君主,於是架空多年之後,體制上下就已經積習成風,一直沿用了下來。日本朝廷雖然已經沒有了財富和土地,但是在日本萬民當中仍舊具有一定的號召力,即所謂大義名分。」周璞耐心地跟丞相解釋著,「這種大義名分,雖然在平常不會把人們號召起來反抗幕府,但是在我軍軍威來作為撐持的時候,畢竟有號召之用,對那些豪族來說,打出奉天討逆的旗號來討飯反賊幕府,總比幫助外國人來對付本國幕府要好聽得多……」

  「有點道理。」丞相沉吟了片刻之後,輕輕點了點頭。「不過,這日本人還真是有些奇怪啊,居然幾百年了就只架空朝廷,也不想有些取而代之的?」

  「日本這數百年來,局勢一直紛亂,地方的豪族和軍閥林立,難以出現有完全壓倒勢力的人,所以縱使身懷野心,投鼠忌器之下武家的將軍們也並不敢直接行廢立之事,多年後架空天皇就成為了習俗,反倒沒有多少人想要廢立了。另外……日本是個島國,之前面臨的外國入侵並不多見,所以朝政體制相對安穩,上下也偏於保守,不喜歡顛覆之舉。」周璞笑了笑,彷彿是想到了什麼似的,「話說回來,之前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和大軍閥織田信長,貌似都曾有過不敬朝廷之意,不過他們都在廢立之前死掉了,繼承者們的權威和勢力都不如他們,所以只好放棄了此等宏願,也算是……也算是日皇走運吧。」

  「那他們還真是走運極了!」丞相也啞然失笑,「也罷,既然如此,那次策可用。趙松,另一策呢?」

  「另外一種方案,要比這種方案激進得多……」趙松連忙回答,「這個方案的基礎仍舊是先行佔領九州島。然後,我軍佔領九州之後,盡快肅清島上的反對勢力,然後留下少部分軍兵扼守九州島北端防止幕府軍入侵,並且趁幕府行動遲緩,調兵不利的弱點,糾集剩下的的軍兵,再度登船然後……我軍直接北上,登陸橫須賀地區,然後與幕府軍決戰,一戰定乾坤!」

  「直接登陸江戶附近?」丞相微微吃了一驚。「有把握嗎?」

  不光是他,就連孔璋和周璞也十分吃驚,為趙松等軍人的膽大妄為而駭然。

  眾相失色的情況下,只有趙松昂首挺胸,顯得志氣滿滿,而坐在皇上身邊的太子看到趙松如此精悍和自信的樣子,也對這位堂叔突然有些欣賞,覺得他果然是大漢最為有勇有謀的將領之一。

  「回丞相,我等行事,首要目的是保全手中的部隊,行次險招必然是有些把握的。」趙松的表情雖然平靜,但是語調已經輕輕地放大了,「就地圖上所示,橫須賀地區離江戶很近而且有港口方便卸運,我軍在九州登陸之後,幕府得到了消息必定驚駭至極,然後打算從各地抽調軍隊準備與我軍為敵。然而幕府的海上力量不強,我軍擁有如此海上優勢,登陸橫須賀一定可以辦到。只要登陸成功,那時候,已經被我軍打到了腹心之地的幕府,就不得不與我軍強行決戰了!」

  「登陸,做得到嗎?」丞相並沒有被趙松單方面的保證所打動,而是轉頭看了看劉濤,「你們海軍說說。」

  九江侯劉濤的表情也有些古怪,顯然同樣也被趙松如此大膽的計劃給弄得有些震驚,他遲疑了一下,然後又抬頭看了看皇上。

  「皇上,此事十分重大,請容我和海軍幾位參議商議一下。」

  「可以。」皇上馬上點頭答應了。

  九江侯馬上離席,然後將身後牆壁前的幾個座位上走了過去,那幾個座位上同樣坐著幾個穿著藍色軍服,佩戴著銀質或者銅質勳章的海軍軍官,有幾位甚至還是高鼻深目、髮色灰黃的西洋人。

  海軍自從建立之初,就是一個不斷吸收外國優秀人才的大熔爐,它成軍是靠了西洋工匠設計和幫助製造戰艦,而戰艦上的士兵和軍官,也是由高薪聘請的外國教官進行訓練的。這些教官都是在西歐各國海軍多年服役過,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也就是在他們的教導之下,大漢的海軍才會那麼快就成軍,而且官兵的戰鬥力很快就變得十分強大。

  同時,有一些在西洋海軍服役過的洋人,因為對自己的國家沒有那麼多忠誠心,在大漢海軍提供的優厚待遇下,選擇了投效大漢海軍。因為海軍成軍不久,上上下下都是用人之際,再加上就連艦隊總司令也是西洋人出身,所以海軍十分包容地吸納了這群人加入自己。

  不過,海軍對他們並非一味包容,還是有諸多限制的,比如必須加入中國國籍並且不允許再度叛離,比如讓他們大多數擔任非直接領導責任職位。就這樣,有幾位海戰經驗豐富的人就進入到了海軍軍政部當中,或擔任技術官員或擔任參議軍官,為海軍的擴張和作戰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這次劉濤帶過來的幾位海軍參議,其中就有西洋人,當然還有幾位是新近培養出來的本土海軍參議官。

  九江侯劉濤走到了這群海軍參議軍官的身邊後,沒有耽誤時間,馬上和他們討論了起來。討論很快就變得十分熱烈,幾位參議軍官各抒己見,有些人還從身上拿出來紙和筆來進行演算。

  這些西洋參議軍官身居要職,而且在中國呆了多年,所以漢語都十分流利。再加上今天是在御前,他們不敢耽誤皇上的時間,所以討論十分順暢,僅僅花了一小會兒時間,這些海軍軍官的商議就結束了,九江侯劉濤以十分嚴肅的表情慢步走回到了會議圓桌上面,重新坐了下來。

  「怎麼樣?能辦到嗎?」丞相再問。

  「回丞相,經過我們剛才的商討,如果以九州島為基地的話,我們可以做到掩護陸軍在橫須賀港口登陸。」劉濤低聲回答,「幕府基本上沒有海軍可言,縱使有一些小型戰艦,有經驗的水手和軍官還是不足,更沒有海洋作戰經驗,所以我海軍具有絕對優勢,可以輕鬆打垮日本的海軍,將陸軍送上岸,而且我們可以保證陸軍無後顧之憂,我們可以打垮日本幕府海上的襲擊,不過……」

  「這聽上去還是挺樂觀的嘛……不過什麼?」丞相笑著問。

  「我等是海軍,海戰我們可保必勝,也能夠保護大軍在海上的供應線,但是我們只能保障這麼多了,陸上兵凶戰危,交戰的結果是我等無法控制的,陸軍需要獨自承擔風險。」劉濤將自己剛才和參議軍官們商談的結果說了出來,「如果陸上戰事不利,我海軍也無法完全保證能夠深入陸地,將陸上的部隊全部撤走……因此,依我等看來,第一種計劃似乎最為穩妥。」

  「如果按照這個計劃進兵,陸上的戰事自有我等負責,不必海軍承擔責任。」正當劉濤說出海軍支持的方案時,趙松突然插言了,「九江侯肯為我等保障後方,我等已經感激不盡了。」

  他如此斬釘截鐵的表態,又讓在座的大臣們都吃了一驚,然後小聲的交談次第響起,一時間議事大廳顯得有些混亂。

  因為在劉濤這番話實際上已經暗示當中為海軍表態,支持第一種方案了,而趙松這一表態,實際上就表示他傾向於第二種反感,並且認為自己成功的把握很大。

  不管怎麼樣,一開始陸海軍就對接下來的戰略表露出分歧來,實在不是什麼好現象。

  丞相用手微微點了點桌子,讓大廳重新恢復了安靜。

  然後,他皺了皺眉頭,有些嚴肅地看著趙松,「滎陽伯這麼說,可有把握?橫須賀既然是在江戶附近,那裡就是幕府的咽喉之地,直取咽喉雖然能夠攻擊到日本幕府的要害,但是……其中的風險也十分大,你可要慎重。」

  **********

  感謝「花笑雲白,書友1706586159,爛路虎2015、老楊同志你好、風中龍王」幾位新老朋友的打賞,感謝大家的訂閱和月票,謝謝大家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5 00:15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24 09:23
第1480章 七成把握
   
  雖然丞相這番話並沒有表露出自己的明確傾向來,可是也已經暗示出了一點他和海軍一樣支持第一種方案的意思了。

  「是的,我等有把握可以在幕府咽喉之地擊敗其大軍。」趙松仍舊昂首挺胸,以斬釘截鐵的氣勢回答,「經過我等這段時間內精心收集的情報,幕府大軍裝備、訓練、兵員素質、經驗都遠遠遜於我朝大軍,更何況這次我等是精挑細選的精銳官兵,定能一舉擊破其大軍!」

  「可是你們只有幾千人,而他們可能有好幾萬,甚至上十萬人。」丞相冷靜地指出了其中的可憂慮之處,「你說我軍優於對方,這話我信,但是幕府糾集的軍隊到時候將是我軍十餘倍,縱使我軍精銳,可怕也有寡不敵眾之憂吧……?」

  「丞相所憂慮之處不無道理,不過,自古帶兵打仗就要冒風險,無非是看多看少而已,而在我看來,執行這個作戰計劃,其中的風險並不特別高,勝率當在七成以上。自古以來,打仗從來不是靠人多者勝,以少勝多,以精兵掃烏合之眾的戰例比比皆是,我等有信心能夠傚法先賢,在日本也打出這樣的大戰來,流傳後世,耀我中華之武威!」雖然丞相給的壓力已經很大了,但是趙松還是毫不退縮的樣子,「另外,誠如丞相所言,我等需要速戰速決,那麼直取其咽喉必定將是最為可靠的戰法,如果我等先佔領了京都,那千里之外的江戶幕府若是動作遲緩,一直未能組成大軍與我軍決戰,我軍豈不是要在京都空耗時間?因此,以我等的籌劃來看,晚戰不如早戰,小戰不如大戰,乾脆一戰定乾坤。」

  「說得好!如此籌劃,如此勇武,滎陽伯不愧有勇有謀。」就在這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石滿強元帥終於發話了,「我也覺得滎陽伯說得對,我軍既然有優勢,而且需要速戰速決,那就乾脆盡快逼迫幕府跟我們打上一仗,在西部打,幕府自恃自己還有本錢,敗了一兩場恐怕還會心存僥倖,可能不會那麼快跟我軍俯首求和,而如果在橫須賀登陸並且戰而勝之,那就不一樣了,他們只要一敗,潰敗後的大軍就會讓江戶整城動搖!那時候,幕府的根基之地都已經岌岌可危了,他們恐怕就不會有多少膽量再跟我們拖延下去了,這樣我們也可以盡快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

  眼見在場的軍階最高的軍人發話了,一時間議事大廳又靜下來了不少,之前的竊竊私語大部分都平息了。因為身為元帥之尊,而且資歷深厚,又是皇上的老兄弟之一,因此石滿強元帥在軍隊內部威望很高,他一發話,不光是陸軍的人士,就連海軍的人一下子也沒得話說了,九江侯劉濤本來還想為己方的考慮再說上幾句,但是也住了口。

  人人都注視著元帥和丞相,等待著他們兩個爭論出一個結果來。

  然而,丞相這時候卻沒有爭論的打算了,他抬起頭來,看了看皇上。

  因為他並不太管兵事,所以他也不想就兵事和這些打了多少年仗的老軍頭來爭論,他雖然傾向於第一種方案,但是那只是出於他喜歡穩妥的天性而已,並不是因為他非得認定這個方案,反正這一切需要皇上來親自定奪,那乾脆就由他本人來選擇吧。

  見到丞相已經不打算再在這個問題上多說了,皇上於是微微一笑,然後朝丞相擺了擺手。

  接著,他看向了趙松。

  因為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所以他的態度也嚴厲了許多,再也不復之前的那種親熱,

  「趙松,你要記住,你是朝廷的大將,不可以因為自己的意氣而壞了朝廷的大事。我跟你說過很多次,打仗,靠個人的蠻勇是沒有用的,要靠頭腦,你還記得嗎?」

  「皇上的教誨,臣無時無刻不在心中默念,須臾也不敢忘。」趙松大聲回答,「請皇上放心,臣傾向於第二種方案,是經過了和參議們多次推演和籌劃的,這是最符合我朝實際情況的戰法,而不是臣一時孟浪,想要一洩蠻氣,請皇上放心!」

  「這麼說來,你真的把握很大了?」皇上仍舊盯著趙松,「你剛才說你的勝算能有七成,應該不是虛言吧?」

  「臣蒙皇上聖恩,豈敢以虛言來誆騙皇上!」趙松連忙站了起來,然後深深地朝皇上躬下了身來,「七成勝算是我等估算了各種實際情況,考慮到了我軍的劣勢和敵軍的長處,並且高估了苦難所得出來的結果,如果實際來看,勝算只會更高!正因為覺得成算如此之高,臣才如此堅決支持第二種方案,以便速戰速決,早日為君分憂!請皇上再相信臣一次,臣蒙皇上多年教誨,並且多年帶兵打仗,屢立戰功,這麼多年歷練下來,早已經不是輕浮孟浪、大口炎炎之人了!」

  接著,彷彿是下定了什麼決心一樣,趙松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大聲喊了出來,「如果皇上不信,臣願意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擔保,此次的攻伐必定可以成功,如不成功,臣提頭來見!」

  他這一聲高喊,猶如振聾發聵一般,讓整個大廳陷入到了異樣的沉寂當中,人人都看著這位將領,從他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種澎湃而出、勢不可擋的決心,這種信心,正是大漢軍隊在多年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征伐當中所淬煉出來的。

  就連太子,看著這個堂叔,也不由得暗自心生佩服,甚至被感染得自己都想拿著三尺青鋒,跟隨著這位大將,去那萬里之外的島國揚我大漢國威了——不過他自己也知道這不太可能,因為他年紀只有這麼大,而且又是太子之尊,不可能被派上戰場的。他只能留在高麗,盡量為這些勇士們做好後勤保障的工作,排除他們的後顧之憂了。

  在趙松大喊的時候,皇上先是沒有說話盯著趙松,然後眉頭漸漸地舒展開來,最後竟然變成了一個笑容。

  「哈哈,你啊,你啊……」皇上大笑了起來,一下子把議事大廳的氣氛又重新帶回了舒緩,「你還跟我說學了我這麼多年的教誨,你看你,怎麼連臨大事應有靜氣都給我忘了?什麼提頭來見不提頭來見的,勝敗乃兵家常事,你是大將,輸一次就要死的話,這仗還怎麼打?我有幾個大將可以死?不要說這種沒趣的話了!」

  呵斥了他這個堂弟幾句之後,皇上又放緩了語氣,「不過,你這個人我還是清楚的,不是隨口說大話的,你既然說最少有七成勝算,那麼大概八成是跑不了的,既然有了八成,那我看這個計劃還真能用用。不過我跟你說啊,戰場上千變萬化,就算再怎麼運籌帷幄,到了打仗的時候,還是會有各種變化情況,對此你應該很明白的,所以現在你說有七八成勝算,到了那時候就未必如此了,我提醒你一句啊,到了那裡如果發現情況不對,就盡早撤退,保存主力的部隊,另選更加穩妥的計劃,放心,我不會要了你的腦袋!」

  皇上的意思倒也淺顯,既然趙松說得這麼信心滿滿,他姑且也就同意了趙松的辦法,決定按照他的第二個計劃來部署作戰。不過,自古以來戰場就瞬息萬變,因為趙松說話說得那麼滿,皇上擔心萬一遇到挫折的時候趙松為了顧及面子不肯撤退,所以乾脆就先給他破除了心結。

  皇上的用意趙松自然也是十分明白的,他心裡驀地閃過了一絲感動。

  「皇上如此維護我等,臣……臣感激涕零!臣唯有一心效死,才能回報皇恩!請皇上放心,此次征伐,趙松必定踏平日本,以慰聖安!」

  「好了好了,漂亮話等回來再說吧,現在胡吹什麼大氣!」皇上笑著擺了擺手,然後轉頭看向了其他的大臣們,「你們說說看吧,如果還有什麼意見的話,儘管提出來。」

  雖然皇上心情看上去甚好,但是大家都是明眼人,都已經看出了皇上已經十分傾向於答應趙松所堅持的第二套方案了,既然如此,不管心裡到底支持還是反對,他們又哪裡會有什麼反對的話來?自然他們紛紛表態說覺得第二套方案簡單直接,既可以彰顯我大漢的天威,又可以符合速戰速決的宗旨。

  而在這群臣附和當中,皇上掃視了諸位大臣一圈,發現那個第一次列席國務會議的外務司青年大臣周璞的神情好像有些奇怪,欲言又止的樣子。

  「周璞,看樣子你還有話想說?」皇上點了他的名,於是其他大臣們統統住了口,等待著這位青年官員發言。

  「臣……臣……臣只是……」周璞還是有些欲言又止,好像還在顧慮著什麼一樣。

  「沒關係,國務會議,自然是要議的,不能是哪個人或者哪幾個人的一言堂,只要有意見,都可以提,這才能達成群策群力的效果。」皇上笑容滿面地鼓勵了對方,「儘管說吧,有道理,大家就繼續議,夠好的話就採用,如果沒道理,那也沒關係,就當做沒說過嘛!」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5 00:14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24 15:14
第1481章 膽略和風險
   
  「謝皇上!」周璞的臉上閃過了一絲潮紅,終於下定了決心。

  就在剛才,看著趙松慷慨激昂地堅持自己的第二套方案,甘願為國身冒奇險的時候,他的心也蠢蠢欲動了。那趙松已經身為伯爵了,尚且敢於冒險,他這個多年在海上打過滾的年輕人,又有什麼道理再害怕冒險呢?

  生死富貴,都在這一搏上面了……人生又能得幾回搏?

  在朝廷當了幾年的小官之後,周璞對朝廷的格局也差不多有個瞭解了。朝廷新創,一時都還沒有開始科舉,因此朝中官員和地方官們,大多數是來自於之前的徐淮之地,他們的圈子十分狹窄,而且佔據了朝中的主要位置。

  他的上司孔璋雖然也算是位高權重、而且十分看重他,但是畢竟孔璋也只是邊緣化的部門而已,更談不上有什麼勢力。更令人絕望的是,地位最高的徐淮集團,他們的主要核心人物們都十分年輕,丞相、財相、工相、商相等等徐淮出身的內閣大臣,現在不過三四十歲,天曉得他們和他們的親信還能佔據要害多少年?如果他一直默默無聞的話,就算苦熬下去,一輩子的成就也只能那樣了而已。

  所以他想要飛黃騰達的話,就要捨得冒險,就像滎陽伯一樣冒險。

  而他也在靈光一現之間,找到了自己冒險的機會。

  「皇上,以臣之愚見,滎陽伯的兩個計劃都十分切合日本幕府的要害,可見滎陽伯是用心來制定作戰計劃的。並且滎陽伯願意以身犯險,直取江戶幕府之咽喉,可見確實有勇有謀,有如此將領誠為社稷之福!」他先恭維了一下趙松,然後說出了自己剛才靈光一現的想法,「不過,在臣看來,正因為這兩個計劃都十分好,所以強行作出取捨的話實在有些可惜……」

  「你的意思是兩個都可以用?」丞相有些疑惑地看著他,「這……分兵則力弱,恐怕不太好吧?確定分兵的話能夠打贏嗎?」

  在丞相看來,光是用全軍來執行第二個計劃就已經十足冒險了,如果再分兵去打京都的話,實在太過於危險了。

  聽到了丞相的質疑之後,周璞馬上解釋了自己的想法。「丞相說得也很對,分兵則力弱,我軍這次只派了一個旅過去,所以兵力本來就十分緊張,再分兵兩路進擊的話,恐怕會增加風險,所以臣也覺得不宜分兵。」

  他一邊說兩個計劃都不能放棄,一邊又說最好不要分兵,如果是在別的地方,大家一定會以為他的是開玩笑,不過這裡的人都知道在皇上面前沒人敢開玩笑,所以他們也就靜等著周璞說出自己的意見。

  「臣以為,攻伐日本,我等的第一步是無需置疑的,先攻佔日本九州島。而後,以九州島為基地,滎陽伯可以按照他的想法去執行直取江戶咽喉的計劃,而臣,則執行從九州帶人北上京都的計劃!」

  「你剛才不是說不分兵嗎?」丞相愈發覺得奇怪了,「再說了,你又沒帶過兵打過仗,你能領得了兵嗎?」

  「丞相說得沒錯,臣不建議分兵,臣也沒有帶過兵,所以,臣的意思是……」周璞微微沉吟了一下,為自己積蓄起了必要的氣勢和勇氣,「攜九州支持我朝的地方豪族之兵北上,然後一路打著我朝援救日本朝廷的旗號,招納支持我朝的豪族,一路北上直至佔據京都,挾日本朝廷以號令其國!」

  「啊……」如果他之前所預料的那樣,當他說出此言之後,群臣們同樣被驚得滿座相顧,而後又竊竊私語。

  看到自己的話得到如此效果,周璞的心裡驀然感到一陣激動和欣慰。他知道,他已經成功將自己的形象刻在這些大臣們心中的,甚至……刻在了皇上和太子心中。

  「年輕人有衝勁,好!」片刻之後,石滿強元帥半是欣賞半是質疑地看向了周璞,「不過……日本那些豪族靠得住嗎?他們真的會為了我朝討逆的口號為我所用嗎?還有……這些豪族縱使聽從了我們的意見,他們集兵起來,沒有足夠的訓練,又沒有能服眾的將領和軍官,再加上各自心懷鬼胎,他們也不過是一去烏合之眾而已,真的能夠一路打上京都嗎?風險似乎挺大的啊。」

  石元帥的質疑十分合情合理,於是馬上得到了一些人的附和。

  然而,此時的周璞卻並不害怕。這些元帥和大官,原本他連對話的資格都沒有,如今卻可以共同商議國家大事,這樣的機會幾輩子都難得一次,他怎麼能夠錯過?

  更何況……皇上也還在看著吶。

  「元帥說得對,這些豪族並不會為了一句口號跟隨我等,也不過只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周璞努力壓制住了自己心中的激動,讓自己的話聽起來盡量平靜,「然而,正因為他們自私自利,所以他們就會為我所用。他們已經被幕府壓制了多少年,眼看財力物力都被幕府日漸侵奪,心中的恐懼和怨憤早已經積蓄到了,只是苦於沒有機會報仇雪恨而已,而我軍卻是百戰百勝的天兵,帶來的是大漢的天威,只需要在他們面前展示一下實力和聲威,他們必將聲勢為我所奪,然後反而會迫不及待地揭竿而起,參與到我朝解救日本朝廷、匡扶正統的行動當中,借此來向幕府報仇雪恨,順便謀取自己的利益!

  同時,雖然他們是烏合之眾,但是幕府的兵也不強,據我所知,正如同滎陽伯之前所說的那樣,幕府經過幾十年鎖國之後,多年偃武修文,武備早已經鬆弛,兵將戰力孱弱。而在關西地區,此種情況更為嚴重,因為幕府的根本重地在江戶和關東一帶,所以在關西駐紮的軍隊並不多,主要是依賴各地割據的藩主們維持統治,到時候依附於我們的豪族們雖然是烏合之眾,但是抵抗我們的也只是一群烏合之眾,只需要用少量的一點點我朝天兵炫耀武力,率領這群豪族聯軍打垮親幕府的藩主們,那進軍京都,挾持日本朝廷就易如反掌!只要能夠挾持到日本朝廷,好處實在太多了,我等不應放棄。」

  「你的意思是不要分兵,只要給你少量的一些大漢兵作為炫耀武力和一錘定音之用?然後你們就可以帶著這些豪族直接進軍京都?豪族聯軍也是歸漢兵來統轄是吧?這倒是個辦法……」石滿強元帥明白了周璞的意思,「有倒是有些道理,不過……不過還是風險極大啊。」

  「下官承認,風險自然是有的,戰陣之中如何會沒有風險?」周璞學著剛才趙松的樣子,同樣昂首回答,「為皇上辦差,下官連性命都可以不要,哪裡還會害怕什麼風險!在此行動當中,最好的結果是一切順利,我等率領豪族聯軍打入京都;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下官丟掉一條性命而已,於滎陽伯在關東的行動無損,甚至……因為我等還可以在關西牽制一部分幕府的軍隊,對滎陽伯還有所裨益!所以,元帥,無論如何我軍都可以從此行動中獲益,哪怕下官丟掉性命也無所謂!」

  他表現出來的如此慨然的決心,和只要對朝廷有利哪怕丟掉性命也要不在乎的勇氣,讓群臣再度悚然動容,就連太子,也不禁多打量了這個身材高大結實但是長相十分斯文的青年小官幾眼。

  而皇上雖然表面上不為所動,但是心中卻暗暗歡喜。

  趙松和周璞今天在會上的表現,確實超出了他的預料,他沒有想到,這兩個人居然一個比一個大膽。

  不管其心中的目的到底如何,能有這份膽略和見識,就是大漢之福。

  不怕死的文臣武將,哪怕再怎麼野心勃勃他也敢用,因為他捨得將手中的富貴拋出去獎賞他們。

  「有意思,今天你們倒是一個比一個的膽大啊……」沉默了片刻之後,皇上再度展露出了笑容。

  接著,他又看向了趙松,「趙松,你對周璞的意見評判如何?」

  趙松微微垂下了視線。

  他剛才從這個年輕官員的語氣裡面聽到了強烈的渴望,和為了出人頭地甘願冒生命危險的氣勢,而他不想擋住這個年輕人的路。說到底,這個行動並不會太影響他的計劃,而且誠如周璞所言,還可以給幕府造成牽制作用,使得幕府無法集中力量來對付他們這一路大軍。

  「周大人如此拳拳報國之心,確實令趙松十分感動,趙松願與其合力,早日擊垮幕府,凱旋而歸!」

  在周璞感激的視線下,他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對周璞表示了支持。

  這下,其他列席的大臣們都不再討論了,他們都看著皇上,表示自己沒有什麼補充意見了,等待皇上定奪。

  皇上仍舊在思索著。

  「周璞,你早年隨父親做過海商,去過日本多次,對吧?」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5 00:14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25 10:16
第1482章 倭銅貿易

  「是的,皇上。」周璞恭敬地低下頭,「臣早年因為……因為放棄了舉業,跟著父親當過海商,多次去過日本經商,而且去的地方就是九州的長崎港和日本關西一帶,對那裡的人文地理都有一些瞭解。」

  「只有一些瞭解可不夠。」皇上搖了搖頭,「哪些豪族可以拉攏,哪些豪族需要打擊,這些事情你都要心裡有數才對。進軍九州島的時候,如果你能先拉攏到一些豪族,讓他們配合我軍的登陸,那就事半功倍了。」

  「這一點臣之前也考慮過了,臣想要在不久之後就先行偽裝成海商,趕赴九州長崎,聯絡當地反對幕府的有力豪族,讓他們配合朝廷大軍的行動。」周璞馬上回答,「明年春夏之際朝廷大軍才會出動,因此這幾個月,臣可以抓緊時間與日本各路反幕府諸侯聯繫,為之後的出兵做好準備!」

  「嗯,是要你們先辛苦一下了。」皇上點了點頭,「那你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呢?」

  「臣請求皇上允許臣在外務司挑選幾個有力精幹、通曉日本情況的人員充為助手,協助臣完成聯絡工作,並且……臣希望能夠得到幾艘商船,讓我們偽裝成商團。另外,如果可以的話,臣想要得到幾個勇猛而有頭腦的人充當護衛……」周璞趁著這個機會說出了自己的要求。

  「助手的話當然要給,外務司雖小,但是幾個人還是拿得出的吧?」皇上看了看孔璋一眼,「商船也不是問題,商相手裡把持著以前雲山行的商船,從裡面調撥幾艘總歸是簡單吧?不過,人越多最越雜,保密倒是個難題……回頭我跟他說幾句讓他調撥商船就行了,船上的人不必知道你們此行的詳情。至於護衛的話……乾脆從我這裡調幾個侍衛給你吧。」

  調皇上的侍衛給自己?周璞一下子吃驚得說不出話來了。他要護衛本來只是試試要價而已,畢竟海商沒有一群護衛才是奇怪。他心裡並沒有存多大的指望,沒想到皇上還真的直接答應了,還提出調自己的侍衛來充當商團的護衛……這實在是莫大的恩寵啊。

  「謝皇上恩典……臣,感激不盡!」他連忙像皇上致謝。

  「你幫我辦事,又是孤身冒著風險去險地,有些要求我都不滿足的話,那我豈不是刻薄了?這是應該的。」皇上笑了笑,「不過,周璞啊,自古奇正相輔,你跟九州豪族溝通,只是輔助作用,主要還得是靠趙松他們用槍炮來打,所以你們也不要因為太著急立功,反倒給自己招了險禍,能夠聯絡上幾家就聯絡幾家,寧可少聯絡些人,也不要把機密洩露了出去,明白了嗎?蕩平九州之後,那些豪族必然畏服我們,到時候再支使他們北上就容易多了。」

  「臣明白!」周璞連忙答應了下來。「臣也正如皇上這般想的。」

  「好!既然你們兩個都有這心,那我就准了你們!就按兩路進擊的想法來辦吧!」皇上長出了一口氣,最後大聲說出了自己的決定,「周璞,趙松,你們這些天就多呆一會兒,互相之間多溝通一下,先把攻打九州的方案和到時候聯絡的方式給確定下來。然後,周璞你就去九州島,而趙松你就和你手下的那些兒郎們去會合,這幾個月時間先在水上操練,不求你們練得多好,至少不要暈船了,行嗎?」

  「臣明白!」趙松也大聲答應了下來。

  趙松答應了之後,皇上又轉過了頭去,看著九江侯劉濤,「九江侯,這段時間你們也要辛苦一下,先抽調艦隊吧。不必告訴他們對日本作戰的詳情,先讓他們好好訓練一下,另外,這次我們抽調的陸軍士兵多為北人,可能不習海船,你們的人要專門幫下忙。」

  「這個臣明白,臣回去之後就會寫信給兩位艦隊司令,讓他們專門抽調精銳戰艦和軍官,來配合這次的行動。」九江侯劉濤連忙答應,「另外,這次臣會派遣最親信得力的人來擔任編程艦隊的司令,務必不會讓海軍耽誤了皇上的大計!」

  「你們有這份心就好,」皇上微微點頭表示讚許,「對了,你們最近乾脆讓一些海軍艦隻假扮海盜吧,一來可以驅逐過路商船,掩護我軍陸海軍的集結,另外先驅趕開外國的商船,為我國壟斷對日貿易打下基礎;二來,艦隊也正好可以以防備海盜的名義集結,以免讓幕府生疑……」

  「臣明白!臣馬上就著手去辦!」九江侯再度答應。

  就這樣,在會議的討論當中,對日作戰的戰略方案就確定下來了。先從遼東和山東集結,然後運輸到朝鮮釜山港集結,接著進擊九州,佔領九州全島。接著,大軍一正一輔,正即是以漢軍主力進擊橫須賀,直接攻打幕府咽喉之地,而輔則是以少量漢軍和九州當地的豪族組成的聯軍,北上登陸本州島,然後一路北上進軍京都,挾持日本朝廷,打出大漢為日本朝廷匡扶正義的旗號來,以籠絡日本人心,牽制日本幕府的力量。

  這個作戰計劃,既十分膽大,又貼近於日本的實際情況,經過了商議之後,恐怕是最為高效、也最能夠實現速戰速決目標的計劃了。

  「對了,既然我們要興大兵,總得打出一個服眾的旗號吧?」就在這時候,丞相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大國為小國朝廷出兵,雖然能夠佔據大義,但是總好像有些說服力不夠……」

  「大漢是天朝上國,日本不過是一小邦而已,想要打他們就打了,難道還需要什麼借口不成?」石滿強元帥笑著說,「日本幕府橫行無道,而日本一國本應是我國藩國,所以該打就要打!」

  「石元帥這話倒是沒有錯的,只不過不能公開宣講出去。雖然我朝教訓周邊的藩國是盡可以隨心所欲的,但是畢竟還是要師出有名為好,以免讓藩國人人自危,反倒失了和氣。」皇上也笑了起來,「你們看看,能不能再找一個過得去的理由?」

  群臣再度相看了一眼,都頗感有些為難。

  大漢之前作戰的對象,要麼是前明餘孽,要麼是滿洲和蒙古,這些都是大漢天然的敵人,打就打了,沒必要找什麼借口,但是日本就不一樣了,這個國家自從江戶幕府篡權之後一直都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自己都不想和外國人沾上關係,又何談惹上別國?

  尤其是江戶幕府在吸取了之前豐臣秀吉征韓失敗,以至於空耗家族勢力最後竟然身死族滅的教訓之後,對中國一直都採取敬而遠之的政策,一直都小心翼翼不肯得罪中國,就連外逃到日本的前明宗室或者心向前明的士子,也都被他們全部遣返回中國了。

  他們這麼小心謹慎,倒讓人難以找個合理的借口去討伐了。

  「要說口實的話,我們這裡倒是有一個,不過也還是有些勉強……」這時候,一位列席的商業部的大臣說話了。

  商業部是新朝建立後在內閣當中設立的新部,主管全國的商業事宜,另外,皇上將雲山行交給朝廷經營之後,也是由商業部經營的。由於之前雲山行在很多地方都是壟斷經營的商行,因此實際上商業部手中握有一大批國有資產,並且實際上壟斷了中國對外的海貿事業,因此也是一個龐然大物。

  既然負責了整個海貿事業,那這次對日征伐,他們就有理由列席了。

  商業部其分管閣臣號稱「商相」,現在由上黨侯周學智擔任,而今天上黨侯因為身體欠佳,所以沒有出席會議,只能另外由商業部中的一位官員來出席。

  「什麼理由?」皇上馬上就問。

  「臣等也是剛剛得到的消息,幕府突然終止了對我國的銅礦出口。」這位大臣十分恭敬的回答,「因為臣是在趕過來的路上才收到此消息的,所以還沒有來得及稟報給皇上。」

  「終止對我國銅礦出口?」皇上皺了皺眉頭,「為什麼?他們是聽到了什麼風聲了嗎?」

  雖然新朝並不準備再鑄造太多銅錢,但是銅是最為重要的戰略物資之一,製造大炮和戰艦都需要用到大量的銅,但是由於本國出產的銅不敷使用,因此新朝每年都要從外國進口,而主要的進口地就是日本。

  更重要的問題是,日本幕府為什麼要突然終止對新朝的銅礦出口呢?如果他們是因為聽到了大漢可能要打他們才終止銅礦出口的話,那問題就更加麻煩了,因為幕府可能在其他方面也會去做戒備,大漢的突然攻勢所帶來的打擊就不會那麼犀利。

  這才是最值得憂慮的地方。

  不過,幸好這位商業部的官員很快就打消了人們的疑慮。

  「幕府那邊的官方消息還沒有傳遞過來,不過,據跟我們稟告這個消息的商船船隊所說,此事好像是事出有因,並非是因為針對我朝……

  ********

  感謝大家的訂閱、月票和打賞,謝謝大家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5 00:13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25 15:26
第1483章 史上曾經
   
  他們說,日本幕府與西歐荷蘭國關係非同尋常,而荷蘭最近為了南部的領土,和西班牙國的戰事日趨激烈,因此對銅礦的需求越來越大,他們經過和日本幕府的協商,決定大量採購銅礦,而日本幕府的產量難以同時滿足我朝和荷蘭國的需求,經過了權衡之後,他們決定暫停對我國的出口,先滿足荷蘭的需求。 不過……日本方面似乎也並不是想要開罪我國,幕府的意思是這只是為了支援荷蘭的暫時措施,一年左右就會重新該回原狀,重新補上我國的缺口。另外,之前我們通過進口和商貿,已經積累了一大筆的銅礦儲備,如果按照目前的需求消耗量的話,支撐一到兩年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聽到幕府的限制銅對中國出口的決定,不是出於已經察覺到了大漢打算進兵日本所以作出反制措施之後,列席的大臣們明顯都鬆了口氣。

  「不是因為發現我們要打他?那就好……」丞相也點了點頭,放下了心來,「那正好可以作為一個我們打他們的理由!我朝需要銅,他們竟敢事先不對我朝說明就私自暫停銅的出口,這是蔑視我朝,這就是敵對行為!必須要給幕府一個教訓,讓他們再也不敢作出有損於我朝利益的事!」

  「丞相說得對,日本身為我朝藩國,其執政的幕府居然敢不經朝廷同意就作出這等事來,這就是對我朝大為不敬,必須要予以教訓!」石滿強元帥也大聲附和。

  眼見軍政兩方面的大佬都發了話,群臣也紛紛附和,叫囂要對日本予以嚴懲,讓他們再也不敢單方面作出有損大漢利益的事情來。雖然日本其實現在並不是大漢的藩屬國,但是大臣們並沒有誰關注這種細枝末節。

  大漢自從新建之後,對外屢屢發動戰爭,並且打得四方敵國都無法招架,勝利一場接著一場,在這麼多勝利的刺激之下,一種「我大漢必須讓四邊外夷統統賓服,絕不容許他們有任何不敬」的霸道思想,慢慢地也在朝堂上孳生,並且向民間的讀書人蔓延開來了。

  因此,大臣們覺得日本單方面終止了對大漢的銅礦出口,縱使只是暫時的,也是對大漢的不敬,需要予以懲罰,這是他們發自本心的想法,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合理,也不是僅僅只想隨便找個借口而已。

  「呵,這幕府倒也是好玩啊,我們正愁著沒有借口去打他們,他們倒把口實給送過來了!」皇上也禁不住笑了出來,「好,求仁得仁,我們就藉著這個口實,去把他們教訓一頓!」

  「那……要不要跟幕府先談判一下?」這個商業部的官員有些猶豫地問,「我們正想派出人去跟幕府的人談判,讓他們盡量多出口一些銅礦給我們……」

  「談啊,為什麼不談?繼續談。」皇上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這麼大個事情,要是我們完全不聞不問,那豈不是讓日本人心生疑惑?要談,不過我們的口氣也不要太強硬,把這個事情說說就好了,先把問題拖著,等到了最後關頭,再終止談判,直接興兵九州,讓他們知道天朝上國的厲害!」

  皇上的意思,看來就是先維持談判但是又不讓幕府感受到壓力,以免他們真的解除了出口禁令,白白地浪費了這個口實,而且談判也可以麻痺幕府,讓他們看不到中國即將興兵。

  「臣明白了。」這位商業部的官員馬上躬身行禮,「臣回去就派人和幕府的天津代辦去談。」

  在大明朝的時代,中國和日本曾經有過十分嚴密的外交和貿易往來,這種貿易往來是以朝貢的名義來實現的。

  但是後來日本統治日本的足利將軍家,發生了內亂,細川家和大內家兩家幕府權臣架空了幕府將軍,然後互相擁兵內鬥,史稱「應仁之亂」,自此,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

  在「應仁之亂」中,大內氏迅速崛起,開始爭奪原先由細川氏所控制的對華貿易,單獨派出使團到中國朝貢,以便壟斷日本對中國的貿易,從中搜取錢財,鞏固自己的勢力和軍力。

  而兩派爭奪對中國貿易的鬥爭當中,爭奪中國認可的入貢資格「勘合」至為重要。嘉靖二年,這一年,日本的兩派都派出了使團向明朝進貢。大內氏派出的使節,名叫宗設謙道。細川氏派出的使節,名叫鸞岡端佐,同時,還有位寧波人宋素卿(朱縞)作為副使。

  兩支船隊先後到達寧波,持有效「勘合符」的大內氏船隊先到,而持過期「勘合符」的細川氏船隊後到。不知何故,浙江市舶司並未及時查驗先到的大內氏船隊的「勘合符」,而是待細川氏船隊到後一起查驗。令人不解的是,後到的細川氏船隊,反而被允許先入港查驗,佔了先機,這樣,大內氏船隊的有效「勘合符」反而無效。更令大內氏使節宗設謙道憤怒的是,在市舶司於「嘉賓堂」舉行的歡迎宴會上,細川氏的正副使節鸞岡端佐、宋素卿被安排在了宗設謙道的上手。雙方在宴會上爆發激烈爭吵,而明朝官員卻繼續袒護細川氏的貿易使節。

  在受到了這樣的冷遇之後,宗設謙道的憤怒終於失控,他下令手下拿起兵器,當庭攻擊細川氏使團。在交戰當中,猝不及防的細川氏使節逃出了宴會,宗設謙道隨即縱火,焚燬了嘉賓堂,然後趕回港口燒燬了細川的船隊。

  細川氏的正副使節鸞岡端佐、宋素卿等逃出寧波,宗設謙道一路追殺到了紹興,然後又殺回寧波,沿途追擊的明軍及無辜百姓不少被殺,明軍多名將領也同時遇難,。最後,宗設謙道在寧波奪船出海,還劫走了其所俘虜的明軍指揮使袁璡。

  大明朝廷在震怒之下,下令鎖拿了細川氏的正副使節鸞岡端佐、宋素卿,而逃走的大內氏使團中,有一艘船被風吹到了朝鮮海岸,朝鮮將船上的數十人悉數縛送給明國。經過幾方對質,才發現,禍源在於細川氏使團的副使宋素卿向浙江市舶司主管太監賴恩賄賂,賴恩枉法偏袒細川氏,導致這場大風波。判決的結果是,宋素卿被判死罪。

  這場風波雖然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但是大明並未立即取消日本的朝貢。在幾年後的嘉靖四年,,嘉靖皇帝終於命令琉球的入貢使向日本國王轉交一封信,要求將宗設謙道逮捕歸案,否則斷絕朝貢,但杳無音訊,日本方面一直沒有答應大明的要求。

  大明朝廷終於憤怒了,在嘉靖六年,巡按御史楊彝上奏要求對日本朝貢重申四項限制,即十年一貢、人百、船三、禁止帶用兵器,都一併援照舊例。

  朝廷隨即批准,明確提出日本的朝貢「凡貢非期,及人過百、船過三、多挾兵器,皆阻回」,作為一項定規。後來,官居首輔大臣的給事中夏言,乾脆上奏建議撤銷市舶司,朝廷接受,寧波市舶司被關閉。市舶司的撤除,實際上將中日的合法貿易完全斷絕,於是中日貿易逐漸逼入地下狀態,走私十分猖獗。

  在新朝建立之後,因為新朝之前就十分重商,而且雲山行已經轉入到了商業部的手中,所以對日本的貿易又重新轉入到了合法軌道當中,由政府專門來進行管理。

  因為此時日本已經算不上是大漢的朝貢國,於是這種貿易就成了一般的國與國貿易。為了方便兩方交易和交流,同時減少貿易當中因為溝通不暢而造成的貿易糾紛,大漢的商業部在長崎港設立了一個代辦處,日本幕府則在天津設立了一個代辦處,各自負責本國的貿易事宜。

  既然皇上說談判要繼續,那明天他就打算親自去天津,和幕府的代辦處來進行談判了。

  時間一刻一刻的流逝,今天列席的大臣們已經將對日作戰的基本方略、開戰的借口都討論了一邊,得出了結論,不知不覺當中他們已經討論了很久,大家都感覺有些口乾舌燥,而茶杯裡的茶也喝得差不多了。

  「大家先休息一下吧,喝喝茶,恢復下精神。」眼見大臣們都精力有些不濟,皇上乾脆先下令停下了會議,「好了,暫時休會吧!」

  說完之後,皇上直接帶著太子離開了這間議事大廳。而剩下的大臣們也紛紛舒了一口氣,各自站起身來,往茶水間走了過去。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除了那些大多數叫過來只是為了聽的小臣之外,得到了休息的機會的重臣們,神色之間並沒有顯出有多少輕鬆,反而各自都面色凝重,好像都各自懷有心事一樣。

  丞相一走出會堂,就將財相和孔璋周璞幾個人叫到了一個茶水隔間,在侍從送上了茶之後,他先是淡定地喝了一口茶,然後讚許地看著剛才在堂上侃侃而談的周璞,「知和啊,你果然年輕有為,剛才那一番表現,真是讓我十分欣慰,要是我底下的人都有你的膽氣和頭腦,那就好了……」

  *********

  感謝大家的訂閱、月票和打賞,謝謝大家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5 00:11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26 10:05
第1484章 未戰先料必勝
   
  周璞提出的建議十分對他胃口,以身犯險,領兵北上日本京都,一來可以體現出這個年輕官員勇於任事,而且有勇有謀;二來,在崇尚進攻和膽略的軍人面前,這個青年人也大大地給內閣掙了一份臉。

  「丞相謬讚了……」周璞不好意思地笑了出來,「下官只是覺得此舉對皇上的大計更為有利,並沒有獨自出風頭的意思……」

  「欸,不要這麼謙虛,說這些客套話有什麼意思?」財相陳宏擺了擺手,「年輕人,就是要有些意氣,出出風頭怎麼了?應該的!沒有這股子氣,又怎麼能夠做出大事來呢?」

  在丞相和財相的誇獎之下,周璞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來,不過內心中卻滿懷激動,對自己剛才那靈機一動的表現倍感慶幸。

  他賭對了,他提出來的補充方案,不僅對皇上的胃口,也對丞相的胃口,有了這兩個人的認可,接下來只要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那麼他的前程就真正的繁花似錦了。

  當然,前提也是他必須能夠將自己的使命完成。

  「你的方案,膽子大,這是優點,也是缺點。」果不其然,丞相在誇完了他之後,話鋒又突然一轉,「想要辦成事,光有膽子可不夠,還得要耐心和細心,更要臨機應變的機靈勁,這些東西可不是輕易就能有的,你出了京以後,一定要戒驕戒躁,事事不可忘記了冷靜啊!」

  「謝丞相教誨,下官明白!」周璞連忙應了下來。

  「孔司長,接下來你就給他多安排安排得力人手吧,知和雖然有勇有謀,但是畢竟是孤身一人,還是要有人來幫忙的……」丞相再度對孔璋交代。

  「丞相且放心,下官已經跟周璞說了,他此行日本,事關重大,我們外務司會以最大努力來配合,他缺什麼,只要我們有,就全給他補上!」孔璋馬上就打了保票,「他要人,可以儘管從司裡面挑就是!」

  「你倒是有心了啊,孔司長。」財相陳宏笑著說,「原本這次我還對征伐日本有些疑慮,但是今天列席會議一看,嘿,現在我心裡滿是信心了!我們朝廷裡面有這麼多精幹勇敢的文臣武家,上上下下又合同一心,還怕有什麼事情是辦不成的?」

  接著,他又是一笑,「既然對日本作戰的問題是解決了,那……戰後日本的處置,也該談談了,皇上現在讓大家休會,恐怕等下也是為了談一下這個戰後處置的問題吧?」

  隨著他這句若有深意的話,茶室間幾個人的神色都變得莫名有些凝重了。尤其是周璞和孔璋,因為心裡沒有多少底氣,所以都顯得有些緊張。

  「哦,看樣子財相都已經跟你們兩個人說了吧?」看到兩個人的神色,丞相的心裡就已經大概有數了,「沒錯,等會兒我們就要談對日本幕府的和談條件,戰後日本的安排,以及戰後對日本金銀礦的處置問題。」

  喝了一口茶之後,他繼續說了下去,「對日本幕府的和談條件和戰後日本的安排,這個問題會堂上大家可以慢慢討論,反正無非就是賠款和制衡那一套,但是對日本金銀礦的處置就是十分重大的問題了,因為金銀礦是一筆十分巨大的財富,無論是處置到那一方,都必須是要慎重討論……剛才是財相跟你們談的對吧?他的意思你們明白了嗎?」

  「已經差不多明白了,財相的意思是要讓這些金銀礦由朝廷來負責管控,以便讓朝廷來掌握這筆巨大的財源。」孔璋連忙回答。

  「沒錯,這不僅僅是財相一個人的意見,也是我的意見。」丞相十分乾脆地點了點頭,「說起來,這其實也是理所當然的吧?內閣即是朝廷,身負天下的國計民生,可謂重任在肩。如今天下雖然大抵平定了,但是說實話還是百廢待興,離盛世繁華還遠得很,其中財用更加是困窘不堪,不知道有多少地方需要花錢!既然如此,打敗了日本之後,何必不用這些財富來交給內閣使用,紓解天下之困頓?只是啊……新朝體制特殊,原本理所當然的事情,現在倒沒那麼理所當然了!」

  在三位同屬內閣的大臣們面前,丞相並沒有那麼多顧忌,苦笑了一下就將自己的心裡想法給說了出來。「世人都說我是天子頭號信臣,又是朝廷內閣之首,可謂風光無限,其實其中的困頓麻煩,又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啊!」

  這種訴苦式的說法,讓孔璋和周璞兩個心裡微微發虛,誰也不敢接口。但是他們心裡都明白,丞相這裡實際上就是在感歎大漢的文武分離做得太厲害,以至於他這個內閣首席輔臣對軍隊沒有多少掌控力,反而生怕他們搶走在他看來朝廷應得的利源。

  短歎了一下之後,他彷彿回過神來了一樣,又笑了起來,「你們別誤會,我這可不是訴苦,皇上對內閣的信任和倚重,是天下有目共睹的,而且因為前明的教訓,文武職官分離也不能說不對……只是啊,這一分離,大家有時候就不是一條心了,做起事情來就沒那麼多方便……」

  「哎呀,丞相,你就直說吧!」財相陳宏因為是老兄弟,所以他沒有什麼顧忌,乾脆地直接說了出來,「這事也沒什麼不好說的,沒錯,我們就是要在戰後把日本的金銀礦拿到內閣手裡,軍方配合最好,不配合的話,我們就得一定要軍方配合!」

  「大家同為大漢的臣子,本來就應該以和氣為上,所以有些事情並不是要說的那麼嚴厲。」丞相擺了擺手,示意財相把口氣放緩點,「財相,我也知道你以為國家財計艱難,所以有些焦慮,但是說話可不要這麼篤直,免得軍方還以為我們是有意針對他們呢。」

  「我這人有時候說話就是直了點,你又不是不知道。」財相渾不在意地笑了笑,「具體的事情,我剛才都跟他們說清楚了,他們兩個也同意我的看法。對了,你剛才面見了皇上,跟皇上提了這事了吧?」

  「嗯,已經提了。」丞相點了點頭。

  「那皇上怎麼說?」陳宏心裡有些緊張,連忙問。

  「皇上看上去心情挺好,並不反對我們的看法。」丞相沉吟了片刻之後,有些謹慎地說,「他說可以在會上詳細參研。」

  「說可以詳細參研,那不就是認可了我們看法的意思嗎?」財相卻比丞相要高興許多,直接大笑了起來,「哈,看來這個離宮還真是有用啊!行,等下我去找其他幾個列席的內閣大臣,會上我們這些內閣人的就一起來說吧!先把聲勢造起來,這樣皇上答應起來也方便!」

  「說是應該說的,不過皇上說的是參研,而不是就這麼辦,所以……也可能會生出什麼變數。」丞相卻仍舊在沉吟著,「會上要是軍方的人提出的別的意見,那可就不好說了。」

  「什麼好說不好說的?我們是為國家為皇上考慮,還怕有什麼不好說?」陳宏馬上反問,「我們這麼做,又不是為了駁軍方的臉面,他們如果反對的話,總得說出一個符合道理的理由來啊?國家財計困難,需要開拓財源,有什麼不對的?軍方每年從國家拿走那麼多的預算,就連封賞也是從我們這裡拿的,每一筆可都算真金白銀啊,我們可曾說了什麼了?還不是一年年硬著頭皮把錢湊出來了,滿足了他們的胃口?既然我們每年都滿足了他們的胃口,那他們還有什麼好說的,總不能又要從我們這裡要錢,又不肯朝廷擴大財源吧?」

  「道理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既然是這個道理那還怕什麼?」財相馬上截住了話頭,「只要我們內閣的人上下一心,眾口一詞,那他們就算有怪話也沒辦法說出個道理來吧?行了行了,我等下就去見商業部和民政部的人,大家一起把這個事給敲定了,免得多浪費時間!」

  「行吧,行吧……」眼見財相如此積極,丞相一時倒也沒什麼猶豫了,「就這麼辦,內閣只要眾口一詞就有了聲勢,這事本來道理就在我們一邊,皇上也是聖明的,應該也會答應我們……」

  接著,他轉頭看向了周璞。「知和啊,現在你知道內閣的意思了吧?剛才我聽到了你的主意之後,感到十分滿意,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請丞相明示!」周璞連忙問。

  「你給出的計劃裡,是你帶著人從九州島向北進攻,登陸本州然後進軍日本京都,如果成了的話,日本皇室就會落入到我們的手裡的。在戰後,日本幕府一家獨大的局面就不會再有了,不管怎麼處置,日本朝廷都是我們可以推出來的一個可用的傀儡,你把他們掌握在手裡,就擁有了對日本治權的名分,這不光是對日本人,對朝廷這邊來說也是如此,所以……你要讓日本皇室聽從內閣的意志,明白了嗎?」

  ****

  感謝大家的訂閱、月票和打賞,謝謝大家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5 00:10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26 15:21
第1485章 三千萬兩

   丞相的意思周璞很快就明白了,他希望周璞通過進軍京都,將日本皇室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然後借用日本皇室的威權和名分,獲得對日本金銀礦藏的處置權,也獲得其他的權力。

  「下官明白了!」周璞馬上點了點頭。

  「明白就好。」

  ……………………

  就在丞相同自己的臣僚們私下溝通的時候,大漢朝堂的另一個大群體軍方也沒有閒著。今天列席的軍方人員當中最重要的三位——元帥蔡國公石滿強,滎陽伯趙松以及九江侯劉濤,也同樣在另外一個茶室碰了頭。

  三位軍方巨頭在喝茶寒暄了幾句之後,石滿強元帥就不再多說什麼客套話,直接將主題引到了接下來的議題上,然後他將自己剛才和趙松說過的盤算向劉濤和盤托出,希望在接下來的會議議程當中,劉濤能夠代表海軍,附和陸軍的提議。

  「你的意思是,打算在打敗了幕府之後,大漢最好要強迫日本人簽訂和約,讓大漢壟斷日本金銀礦的經營權,然後將此作為皇室私產?但是內閣的意思是將這些經營權劃歸在內閣手裡?」

  「正是此意。」石滿強元帥點了點頭,然後指了指旁邊擔任征日部隊主將的趙松,「我剛才已經和滎陽伯溝通過了,他也同意我的看法,答應等下在會上說。我們陸軍已經統一了看法,只要你們海軍也共同表態,那到時候就可以造出聲勢來了,皇上也不會反對!」

  海軍軍政部部長九江侯劉濤並沒有立刻回答元帥的話,而是沉下視線來,慢慢地思索著。

  「在朝會上公開表示和內閣相左的意見可不大好吧?」

  「只要對國家對皇上有利,就算和內閣相左又怎樣呢?丞相又不是什麼記仇的人。」石滿強元帥不以為然地說,「再說了,我們又不是做什麼損公肥私的事情,我們征伐日本,流血送命,為的不就是耀我皇威?既然如此,打下了戰利品,奉送給皇上又有什麼出奇?這反倒是理所應當的吧?倒是內閣……一滴血不用流,就想要輕輕鬆鬆把戰果全拿走,說出來怎麼能讓將士信服?」

  一邊說,元帥一邊目光炯炯地看著九江侯,魁梧的身軀給他帶來了難以言說的壓力。

  九江侯在這種壓力之下,心裡也慢慢傾向於同意對方的看法。

  雖然陸軍和海軍兵種不同,但是畢竟都是大漢朝廷的軍方系統,彼此之間有同氣連枝的情誼。雖然說實話海軍對戰後日本金銀礦的歸屬並不是特別關心,但是石滿強元帥在軍內威望如此之高,他並不希望違逆元帥的意思。

  再說了,大家同為軍內一員,又有什麼道理只讓陸軍去討好皇上呢?

  「行,既然你們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那我就共襄盛舉吧!等會兒我就和海軍的人一起贊同你們的提議。」片刻之後,九江侯劉濤下定了決心,「看到我等一片忠君的赤忱之心,皇上必定十分欣慰!」

  「定然如此。」石滿強元帥和趙松相視一笑,而後三個人又重新走出了茶水隔間。

  就這樣,在短短的會議休息間隙當中,幾個重臣原本個人的意見區隔,就很快因為他們的威望和權勢而擴展開來,並且形成了整個內閣和軍方的對立意見,並且將會公開在國務會議上攤開來講。

  這不是大漢短短歷史上的第一次,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隨著鈴聲的響起,群臣們又從各自休息的地方回到了會議大廳之中,等到群臣都集齊之後,皇上又帶著太子,在群臣的敬禮當中重新坐回到了御座上。

  「不錯啊,看來都休息得可以了。」看著群臣精神重新精神一振的樣子,皇上笑著揮了揮手,「行,我們就接下來討論吧!」

  「接下來要討論的是對日本的和談條件。」皇上話音剛落,丞相就接過了口,「既然是遠征作戰,這次我們就肯定要消耗大量軍費,這種開銷可不能是虧本生意,得從日本人身上找補回來。不過,我們的目的是速戰速決,因此也不能獅子大開口,提出讓日本人一時間?法兌現的條件,以至於人為拖延戰事,所以議出一個合理的和談條件就至關重要了,既要有賺頭又不能讓日本人賠不起。諸位好好參議一下。陸海軍先把預估的軍費說說吧。」

  接著,陸海軍列席的參議軍官說出了自己之前預估的軍費——總計加起來是二百一十七萬兩白銀,當然這只是一個預估數字而已,實際還要看具體情況。

  除了直接的軍費之外,這次遠征還要特別徵調南北海的艦隊戰艦和運輸船,所以對其他地方也會造成十分大的損失,這一筆開支自然也要日本人來付。

  等到陸海軍的參議軍官發言完了之後,商業部的官員再度發言了。

  「既然對日作戰,那麼中間一段時間,對日本的貿易肯定是會斷絕的,這部分的損失也需要日本人進行賠償,去年我國和日本的年貿易額是二百二十五萬兩白銀,從這個數字來看如果斷絕半年貿易的話,他們應該賠償我國一百一十二萬五千兩白銀的貿易損失。」

  「乾脆讓他們賠上三百萬吧,打都打贏了還跟他們算零頭做什麼?」這時候,石滿強元帥直接說,「一百萬兩,拿去補償我國的海商,如果有結余就放入朝廷賬上,以應不時之需。」

  元帥的發言得到大臣們的贊同。

  最後大家再商議了一下,除了軍費和開支之外,懲罰性的賠款肯定是必須的。日本既然盛產金銀,那麼多年來肯定有不少金銀積存,這筆橫財可不能放過。

  商議了一會兒之後,大家得出了讓日本賠款最少為一千五百萬兩白銀的數字。

  當然,這個數字日本人是不可能一下子拿出來的,所以大家的初步意見是讓日本人分十五年還清,以海關作為抵押。這十五年當中,日本普通人從上到下肯定要承受極為嚴重的賦稅,但是列席的大漢群臣們就沒人在乎這麼多了。

  「這個數字實在太少了!」然而,一直默不作聲的皇上否定了他們商議的結果。

  皇上的論斷,讓群臣又是一陣驚愕,騷動之中互相對視著,但是一時間沒有人說出話來。

  一千五百萬兩,分十五年還清的數字,是群臣們認真討論過的,大臣們從大漢和日本的貿易數字當中推算了日本幕府和大名們的收入狀況,同時參考了周璞等人提出的日本金銀礦分佈,這才得出了這個結論——一年一百萬,持續支付十五年的賠款,不至於讓日本民窮財盡生計無著,卻又能夠讓大漢撈取到足夠的好處。

  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這都是一筆了不得的巨款了,要知道人口、幅員遠遠超過日本的大漢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折算起來也不過是一千六百萬兩白銀——當然,這也是因為新朝初創,以及為了鼓勵國民休養生息,所以農商稅都定得較低的緣故。

  如果賠款條件真的按照群臣設想的條件實現了的話,那麼就意味著大漢朝廷能夠得到每年一百萬兩的額外進項,這一筆巨款將會讓原本十分困窘的大漢朝廷的財政狀況得到巨大的緩解。

  然而,皇上卻以一句話否認了群臣商議後的結果,覺得太少。

  皇上一句話確實可以代表不容違抗的意志,沒有人想要違抗他,但是正因為有這種不容置疑的權力,皇上其實很少在會議上說結論性的話,因為他無論說什麼結論,群臣都會中止自己的不同意見,改為思考怎麼執行皇上的意志。

  而今天,皇上卻極為罕見地直接推翻了群臣們商議好的結論。

  這種極為罕見的直接否定,讓群臣一時間有些應對無措,紛紛在思索聖意到底為何。

  然而,在說出了自己的結論之後,皇上卻沒有繼續說下去,好像是在打算讓群臣自己揣摩一樣。

  這突如其來的沉默,讓大廳內的氣氛變得有些詭異,太子也好奇地偷偷打量群臣和皇上,努力吸收著自己在第一次參與國務會議時所得到的經驗。

  在沉默了好一會兒之後,丞相王兆靖覺得自己有必要去探究皇上的真意如何。

  因為他的地位和威望最高,所以某種時候還是有尋求解釋的權力的。

  「臣等愚鈍,請皇上恕罪。敢問皇上,若是覺得我等的要求太低的話,到底應該以多少數字為基準呢?」他小心地看著皇上。

  「一千五百萬,看著挺多,但是對日本這樣一個盛產金銀的國家來說,實在太少了。日本產金銀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多少年來他們早已經發掘出了大量金銀,國內有大量存貨,所以他們付得起更高的價錢。」等到丞相再來問,皇上這時候終於開口了,「如果我們能逼迫幕府簽訂和約的話,一千五百萬的胃口就實在太小了!我看,要至少三千萬才能讓大軍不虛此行!而且十五年,最多二十年內就必須要拿出來!」

  *********

  感謝大家的訂閱、月票和打賞,謝謝大家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5 00:09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27 19:05
第1486章 全權處置
         
  「三千萬!」皇上此言一出,幾乎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雖然他們已經是一個泱泱大國的掌權者,多年來早已經經歷了各種大陣仗,但是這個天文數字仍舊一下子讓他們相顧無言。三千萬兩,這可比當初群臣要的翻了一倍。

  就連丞相,也被皇上這雄心勃勃的話給弄得精神有些緊張。

  說實話,從本心來說,他並不反對儘可能多地從日本多榨出一些錢來——如果真的能從日本榨到這麼多的話。

  然而,他同樣也十分清楚,並不是想要從別國搜刮出多少錢來就可以搜刮出來的,為此,他決定盡大臣的責任,勸諫一下皇上。

  「皇上的氣魄,臣等身為歎服。不過……不過……三千萬兩白銀,會不會對日本人要求過於嚴苛了一些?臣等雖然聽聞日本富產金銀,當時其國畢竟國小民貧,能夠拿出的錢也並不是太多,二十年內未必能夠籌集如此巨款。如果我們提出的條件過於嚴苛的話,幕府反而可能會因為無法接受條件而拖延了求和的意圖,最後反而會拖延戰事,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丞相的疑慮不是怕對日本壓榨太厲害,而是怕條件太苛刻日本沒人肯答應,這樣就會造成戰事人為延長很久,白白消耗國家的資源。這種顧慮確實很有道理,但是皇上並不打算為此改變自己的主意。

  「你們啊,明明是大漢的大臣,為日本擔心個什麼呢?」皇上先是開了個玩笑,然後大笑了起來,「這筆錢日本人出得起!再說了,幕府只要被我們打敗,四方的敵人都會跑出來和他們作對,岌岌可危的形勢下,哪怕飲鴆止渴他們也會跟我們求和,再苛刻的條件他們也會答應的!」

  皇上的話,雖然聽上去有些道理,但是丞相還是將信將疑,顯然還是有所保留。

  「可是……幕府縱使相信,一年拿出一百五十萬兩白銀,持續二十年,他們真的做得到嗎?如果做不到,難道我們還要興師討伐?如果不討伐,那我們自己降了價碼,豈不是反而給了日本人僥倖之心,讓他們故意賴更多賠款?再說了……我朝畢竟是為了匡扶正義而興師討伐,如果搶掠太多的話,恐怕有損盛譽……」

  「大漢虎踞中國,四邊的小國地位本就是低於大漢,搶掠就搶掠了,怎麼了?哪用得著跟他們顧念那麼多名聲?」皇上皺了皺眉頭,隨口說了一句。但是也許是覺得這話太過於露骨的緣故,他很快就稍微地改了口,「不過,丞相你所擔心的事情也不無道理,日本幕府治政粗陋,哪怕答應了賠款也不一定給得出。所以擊敗他們之後,為了保證他們能夠給得出錢款,大漢要派員留駐,監督礦監和商關,監控日本的財富流向,把礦稅和海關的商稅都握在手裡。另外,為了保證條約的執行,大軍也要留一部分留駐日本——當然,駐軍的費用也是要日本承擔的。」

  也就是說,皇上打算在戰後,於日本留駐一個民事和軍事機構,進行間接的統治——丞相瞬間就明悟過來了。

  他其實也不反對皇上的這個構想,「皇上所言甚是,為了確保日本人付出賠款,以及確保在戰後日本國對我國唯命是從,留駐一些派駐機關是必然之舉,臣也覺得應該趁這一戰,將日本納入到我朝的藩國管理當中,一切仿高麗的例子。不過……既然朝廷是要將日本羈縻控制在手裡,那若要是壓榨太過,難免讓日本人心生怨憤,反而難以服服帖帖按照我朝的意志行事,影響我國日後對他們的控制。」

  丞相的思路是反正戰後要把日本當成被大漢朝廷控制下的外部藩國,因此不急於在幾年十幾年內壓榨他們,反而要作出一副為日本人匡扶正義維持和平的旗號來。

  就一般的思路而言,他的想法是沒錯的,因為他是充滿自信的中國士大夫出身,華夏文明在這個年代仍舊對周邊的小國具有壓倒性的優勢。被這種自信熏陶下長大的他,根本就無法理解,從二十一世紀穿越過來的人在心裡會殘留著怎樣的對日本的看法和報復欲,也無法理解皇上的心裡將日本並不是視作一種一般的小國,而是存在著十分嚴重的提防心理。

  「你還怕他們恨我們?愛恨就恨,隨他們去!我想要的東西,他們得一分不少的給我。」皇上擺了擺手,示意他在這個問題上根本不想讓步,「總而言之,三千萬兩銀子是底線,一定要從他們那裡榨出來。你說這會讓他們一直凋敝很久,那好,那就讓他們凋敝下去吧,日本做一個窮國與我有什麼關係?我是大漢的皇帝,不是日本的皇帝!」

  眼見皇上如此說,丞相暗自嘆了口氣,不再準備繼續勸諫了。雖然他還是不明白皇上這樣堅持的動機,但是他知道,皇上看樣子決心已經下了,他再多說不僅不會起作用,反而會讓群臣們誤解皇上和丞相之間有了嫌隙。

  既然不能再質疑,那現在該考慮的就是怎麼樣才能盡最大可能地實現皇上這個看上去強人所難的要求了。

  他定了定神,然後轉過視線來,看了看周璞。他對日本的情況不是特別熟悉,還是得讓這個知曉日本情況的屬下來為朝廷獻計獻策。

  當被丞相這麼一看的時候,周璞心裡就明白,他剛才在堂上的這一番陳詞,已經在丞相心中樹立了難以取代的處理對日事務專門官員的形象,而丞相想要他做什麼,已經在大漢的朝廷當中歷練了幾年的他當然也明白。

  平心而論,他也覺得皇上的要求有些過高,但是既然皇上堅持要從日本榨出一筆這麼大的錢來,他就要想辦法去達成皇上的心願,而不是訴苦。只有這樣,他才能夠不負皇上的厚恩,才能繼續得到皇上的賞識。

  他明白,皇上是在事前給他定任務,給他規定和談的最低條件。

  大軍開戰之後,兩國之間幾千里關山和海洋的阻隔,又沒有即時通訊的手段,皇上不可能事事都在京中遙制,必然要放權給軍政兩方的官員們便宜行事,所以他肯定會想要事前規定一個對日交涉底線,要求和談當中必然達成,以免下面的官員為了自己的私利而亂來,皇上定了這個底線,那麼他在日本就不能帶著低於這個底線的東西回去,否則就是有負皇恩,不管他再怎麼說自己功勞巨大,朝廷也不會認。

  這種思路也不能說不對,周璞也知道,在幾十年之前,萬曆初年的大明朝廷曾經和豐臣秀吉掌控下的日本在高麗狠狠地打了一仗,而兩國的談判官員就利用兩方之間的信息隔絕,私下裡各自弄鬼,鬧出了許許多多的亂子,也給原本就艱難的談判平添了更多的困難。

  可是……既然要如皇上所願,把幾千萬兩白銀的財富從日本榨出來,那就非要得到日本人的合作不可,否則單靠幾千兵士的話,單是鎮壓日本各地的反抗就已經讓人焦頭爛額了,哪裡還能安安穩穩地榨出錢來?

  這還真是兩難的局面啊。

  不過,丞相既然已經點將了,那周璞就不能選擇沉默。

  「皇上所言甚是,日本確實盛產金銀,臣在日本經商的時候,就多有耳聞,聽說日本的豪門巨室都有窖藏金銀的傳統,多少年來家中的藏金已經難以計數,如果能夠將這些金銀都拿過來的話,那對我朝來說確實大有裨益,臣這次去日本,也一定會以儘量多地從日本榨出賠款來為目標,此自不待言。」周璞先小心翼翼地在皇上面前做了一個鋪墊,然後將他的心裡話說了出來,「只是,日本國情特殊,而且民風與中華大不相同,其人奸猾狡詐,機謀百出,單單是擊敗幕府恐怕難以讓他們完全順服……就算幕府勉強答應了我們,如果其他人不合作的話,那可能,可能不會輕易得到那麼多的賠款……」

  雖然他的話說得很委婉,但是真實的意思還是透露出來了。

  「難,是難,這一點沒說錯。」皇上的視線放到了周璞的身上,讓這個年輕人一下子有些站立不穩,「不過,身為大漢的大臣,不做點知難而上的事情怎麼行?事在人為,只要有心、有勤,再難的事情也辦得到!今天大家都在,可以群策群力,你也可以好好想想辦法,看看怎麼才能讓日本人俯首帖耳,只要你能給出主意來,反正我們是可以全權委託給你來處置的。」

  全權處置……皇上隨口四個字,代表的可是無可估量的價值啊……周璞心想。雖然不太可能是對日軍政事務的全權處置權,但是他覺得,只要他今天讓皇上滿意了,那至少從今之後,對日外交事務的全權處置就會交給他了。

  這個誘惑由不得他不接。

  他絞盡腦汁,努力構思方案,以便能夠讓皇上滿意。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5 00:09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27 19:06
第1487章 文武爭利
         
  「陛下,之前眾位大人們商議的戰後方案已經十分完備了,重要的只是讓日本人執行、讓大漢來監督而已。所以……臣有以下建議……」周璞嚥了一口口水,然後繼續說了下去,「第一,在戰後仿照高麗例子,在日本設立公使館,由皇上親自授權的駐日本公使來負責對日交涉事務,有權節制日本各個方面。

  第二,在照搬高麗公使館的基礎上,擴充公使館的編制和規模,挑選精幹官員充實,全權負責對日本的財政監督。這些官員可以派駐監察日本各地礦山和海關,估算它們的收入,然後將日本的礦山交由日本的專門機構專營,而這些也機構都必須派駐公使館的監察官員,可以直接從它們的收入當中抽取資財抵扣賠款。如果能夠切實做到這一點的話,臣認為讓日本二十年內交出三千萬甚至更多數量的資財是有可能辦到的。」

  「有意思,」看到這位對日交涉的專門官員支持了自己的看法,皇上微微笑了笑,「這兩條我看都沒錯,可以執行。那還有第三嗎?」

  周璞的心驟然緊了一下。

  「第三,臣認為,日人奸猾狡詐,如果想要完全杜絕他們耍小聰明是難以辦到的,只能因勢利導,製造出一種日人各方勢力牽扯不下,不得不同時依賴大漢朝廷支持的局面,以日人制日人,才有可能讓他們將精力主要放在內耗上,而不敢欺瞞朝廷……」

  「這一點也有意思,」皇上贊同地點了點頭,「我也覺得戰後要讓日本繼續支離破碎,不能把幕府打爛了反而讓別的人一統了日本,說得直白點,幕府要真的全爛了,誰來維持日本的穩定,讓他們安安心心給我們賠款啊!」

  「臣也認為如此,幕府的權力和威信需得到一些保留。」周璞躬下了身來,「臣等這次征伐日本,既然前期會打出匡扶正義的旗號,又準備拿日本皇室作為招牌,那戰後日本皇室的力量和威望必將大大超過之前,甚至可能會擁有自己的財源和兵源,對此我們可以予以一些扶助,以便讓它壯大到可以抗衡幕府,但是又不能讓它變得太強,以免尾大不掉,反而成了個擁有大義名分的幕府,更加難以駕馭……」

  「說得對,我們是給大漢打仗的,不是給日本朝廷打仗的,周璞你果然是個曉得利害的!」皇上十分讚許周璞的這句話,然後特意看了看趙松,「趙松,這話你也給我記著。如今你也是統兵一方的大將了,切記不要一味沉迷於戰陣當中,要學學運籌帷幄了。打贏很重要,但是打贏之後做什麼也更加重要,你以後要多跟周璞請教,他知道怎麼對付那些人。」

  「臣到時候必定時時跟周大人請教。」趙松連忙答應了下來,然後轉身向周璞微微拱了拱手,「周大人,還請到時候不吝賜教。只要你我精誠合作,何愁大業不成?」

  「這哪裡敢當……將軍有問題只管垂詢,周璞知無不答!」周璞連忙謙遜著答應了。

  雖然表面謙遜,但是他心裡卻已經樂開了花,因為皇上已經用這種方式確立了他在這裡征伐當中的相對獨立地位,以及可以建議領兵將領的權力——出征之後,即使貴為皇親的趙松,也不能把他的話全當耳旁風了,否則就是違抗聖意。這種安排,對他日後的工作肯定是極大的幫助。

  「讓日本朝廷和幕府兩方互相對立牽制,這確實是一招好棋,但是只有他們纏鬥恐怕還是不夠,別忘了兩雄相爭,一旦有一邊失了腳,另外一邊就會勢力大漲……」皇上誇了周璞幾句之後,又嚴肅了起來,「既然要讓他們大小相制,那就要做到底,乾脆不讓他們有翻身的機會。你不是說過嗎?日本有很多不服幕府的豪族,這次可以為我們所利用,但是我們不能只利用他們不給好處吧?戰後我們也可以將一些有力的大名扶植起來,讓他們手裡也掌握不俗的實力,這樣就可以獨立於幕府和日本朝廷了。他們既然沒有把幕府放在眼裡,那也就是未必對日本朝廷有多少忠誠心,只要他們有了力量他們就誰都不會買賬!」

  經過皇上一番提點,周璞差不多也回過了神來。

  「皇上所言甚是!日本人畏威而不懷德,向來無忠義之心,更何況是那些豪族?只要我們扶持起來他們,他們肯定不會跟著幕府或者朝廷走,這樣的話,戰後日本就是幕府、朝廷和豪族三足鼎立,他們彼此互相牽制攻訐,不得不依賴我朝的調解,我朝也可以用凌駕其上,讓他們互相拚斗……」

  「就是這個意思!」皇上笑了笑,然後抬起了頭來,「只要讓他們幾家勢力平衡,互相攻訐,你的任務也就好辦多了嘛!一家賣國,總是會有些扭扭捏捏,要是讓他們幾家比著賣國,那肯定就會賣得積極妥當,賣得心甘情願了!」

  皇上一這麼說,除了周璞,堂內的群臣們也一起笑了起來。他們不僅僅是為了逢迎皇上而已,而是覺得皇上這個辦法確實十分妥當,切中要害。

  「皇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確實為臣等所不及!」這時候,丞相也不再表示不同意見了,「周璞,皇上的這個方略你可挺好了?以後你去了日本,定要好好執行!」

  「皇上明見萬里,臣……拍馬難及……」周璞心悅誠服地躬身,「皇上的方略臣一定牢記在心中,定讓日本從此之後一直成為天朝藩國!」

  而旁邊一直沉默著的書記官們也將剛才皇上和重臣們討論的那些戰後條款都給記錄了下來,一個國家的未來命運,就在這樣的隻言片語當中給定下了下來了。小國在任何時代,都只能成為任由大國宰割的對象,而日本這次戰爭後將要付出的代價,幾乎已經和亡國只差一線之隔了。

  然而,他們割出來肉,就連討論一下處置的機會都沒有,能夠討論怎麼處置的,只是這次會議上的另外一些人而已。

  石滿強元帥就是有資格討論怎麼處置的人之一,而他也確實打算討論一番。

  「皇上,臣以為,設立管理機構來監察日本工礦一事,勢在必行。不過……這些機構的地位卻值得商榷一番。」就在群臣們還在紛紛頌讚皇上的時候,一直沉默不語的石滿強元帥突然發言了,「駐日使團要處理對日交涉事宜,還要仲裁日本各大勢力糾紛,處理政事,本身已經是日理萬機,若是同時還要負責日本的工礦事務,實在責任太過於繁重了,而且難免……難免還有權力過重之嫌……」

  元帥的這個建議,讓丞相等內閣大臣頓時就微微一愣。

  說實話,沒人想得到,元帥居然會這個時候站出來質疑戰後的安排,覺得派駐日本的使團會權力太大。

  雖然元帥的建議看上去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是這些人都是已經在朝堂上立足了很多年的人,自然明白朝堂上的事情永遠不是只能看表面的。元帥本來是軍隊的人,對內閣事務並沒有什麼興趣插手,他如果有一點意見也不會公開在朝堂會議上說,以免影響他和內閣之間的關係。而他今天這樣直接說,背後肯定還隱藏著什麼深意。

  「石元帥此言甚是有理,日本孤懸海外,情緣特殊,所以也不好一味仿照高麗例子來進行羈縻遙控,要重新研究一下特定的架構。另外,駐日使團雖然因為把握權威,但也確實不宜事無鉅細統統打理,否則難免會有疏漏。」在先鋪墊了一番,給元帥贊同了之後,丞相又回絕了他進一步說下去的餘地,「此事確實十分緊要,內閣需要從長計議,大家回去之後再議定一下,看看怎麼樣分配權力才最為穩妥,不至於失了使團的權威,也不至於失了天朝上國的體面。」

  一般情況下,丞相說到這個地步就差不多已經夠了,他給了插手政事的元帥一個面子,而且答應採納元帥的意見,元帥也不應該繼續指摘內閣事務的問題了,然而,今天的元帥卻並不打算就此罷休,因為他確實是另外有打算。

  「丞相,此事幹係重大,還是先在國事會議上商定好為妙,免得以後再在日本起紛爭。」元帥搖了搖頭,反而繼續說了下去,「既然丞相也覺得駐日使團不宜權威太甚,那可以考慮將金銀礦務的監理機構交由駐軍來處理——畢竟到時候日本各地肯定會有一些駐軍的嘛!這一,一來方便大家各自處理事務,二來直屬於駐軍的話,萬一金銀礦發生事端,駐軍也可以第一時間調動前去鎮壓,以免事端擴大,影響了礦務收益……」

  果然來了!

  丞相和財相同時心裡悚然一驚,不期然間同時暗暗對視了一眼。

  他們之前就擔心,軍方的人會同樣對日本的金銀礦產生覬覦,沒想到這些人居然這麼大膽,還不等在日後的征伐當中做小動作,居然明明白白地就在國務會議當中提了出來。

  一瞬間,不知道怎麼回事,丞相的心裡居然微微有些怒意閃過。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5 00:07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3-28 10:05
第1488章 為國爭公心私心
   
  這些年來,仗著內閣和軍隊區隔開來的文武分離制度和皇上有意無意對軍隊的偏愛,軍方自行其是的行動越來越多了,雖然暫時還稱不上驕橫跋扈、尾大不掉,但是這種苗頭就已經讓他這種前明出身的文官感到有些不滿和警惕了——這種不滿和警惕,在大漢內閣當中其實也並不僅僅是他一人獨有,而是普遍慢慢升騰起的一種情緒。

  因為有超越其他所有人的資歷和功績,所以丞相並不擔心軍方的人把他不放在眼裡,但是正如財相之前跟他說過的那樣,他沒事,但是他的繼任者們呢?如果他在的時候軍方就已經這樣自行其是了,以後他的繼任者們面前那還了得?不管怎麼樣,這種風氣絕對不能漲。皇上說的是文武分離,而不是讓軍方凌駕於內閣之上。

  更何況,軍方這次還主動要求把日本的財源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這要是讓他們得逞了那還得了?那以後他們就更沒有必要去考慮內閣的想法了,以後的內閣大臣們勢必更加難以和軍方爭鋒。

  帶著這股怒氣,丞相皺眉思索,想著要以什麼方式來回擊這位元帥,又不至於在皇上面前失去大臣的體統和文武大臣們之間的和氣。

  「讓駐軍來監理日本金銀礦?這……恐怕與體例不合吧?」還在丞相思索的時候,性子較急的財相突然主動發言了,「而且,若是要在日本駐軍,那本來是為了維持秩序,保衛使團和大漢商民安全,若是要安排了監理礦山的任務,豈不是本末倒置?」

  「財相這就多慮了。」雖然財相明確反對,丞相也好像不太支持的樣子,但是石元帥並沒有退縮的跡象,「我大漢軍隊乃虎賁之軍,既然能夠打敗幕府,那既然就能夠壓服日本,而且……如果能夠取得對日本礦山的監理職權的話,更能保護大漢在日本的利益,不是嗎?」

  「要保護大漢的利益,當然需要駐軍的配合,但是什麼都讓駐軍來一手包辦,恐怕……還是有些不好。畢竟我朝是要把日本變成一個服服帖帖的藩國,而不是直接滅邦毀國,還是要講究一點面相的。」這時候丞相也想到了應對之詞,所以就自己接過了話頭,「再說了,姑且不說外界的觀感,自古以來軍隊最忌驕奢淫逸,要是讓駐軍來安排日本的礦務事宜的話,難免就會有人在日本的金山銀海當中沉迷,忘了軍人的本分啊……」

  雖然丞相說得隱晦,但是已經直接指責到了軍方不應該逾越本分,想要把財源攬到自己手裡,而且還有腐化的風險,這種指責讓石元帥的臉色微微一變。

  「丞相此言就過於擔心了,由駐軍來監理,我朝軍紀嚴明向來絕不會寬縱懈怠之人,縱使由一二宵小膽敢弄鬼,也一定會被抓出來,反而會比沒人管的時候抓得更嚴。」

  「軍隊軍紀雖嚴,但是畢竟是內部處理,難免會有監察不到的地方。我身為宰相,防微杜漸正是我之本職,豈能放著不管?」丞相仍舊沒有退讓的意思,「元帥的心意,我是十分明白的,監管和分權也都是必要之舉,但是勞煩駐軍來做就沒有多少必要了,無需照辦。」

  「如果不這麼辦的話,所謂給駐日使團分權一事,不就是流於形式了嗎?都是內閣的同僚,又同在日本為官,最後還是看資歷和官階說話?到時候駐日使團還是會大小權一把抓。丞相,可要慎思啊!」丞相如此乾脆的拒絕,不僅沒有讓元帥知難而退,反而好像同樣也激發起了他的情緒似的,他也放大的音量,「我還是堅持意見,要求為分權和安全起見,將日本的金銀礦監理納入到駐軍職權內!」

  「石元帥所言,也不無道理……」還沒有等丞相說話,同石元帥坐在同一側、而且距離最近的海軍軍政部部長、九江侯劉濤,「我國勞師遠征,所耗費的人力物力都十分巨大,所以戰後處置肯定是重中之重。若是由駐日使團來全部把持上下,恐怕有尾大不掉之憂,分權是勢在必行的。再者說來,將士們的艱苦也將會超過之前的征伐,如果戰後連最重要的任務都不能由將士們來承擔,恐怕將士們的心也會大大受挫。」

  「將士們是為國征戰還是為金銀征戰?真正為國效勞的將士不會想這些吧。」眼見陸海軍大員真的協調好了立場,財相陳宏的臉頓時就冷了下來,「九江侯此言,說得好像軍士們非要把日本的金銀都拿到手裡來才會開心打仗一樣啊,這可不好。」

  一聽到這話,劉濤頓時臉色微微有些發白。

  「平原侯……這……」

  「平原侯這可就是誅心之論了嗎?九江侯為國效勞這麼多年,功勞卓著,豈是會為了私心說話的人?」石滿強元帥也皺起了眉頭,為海軍說起話了。「再說了,有誰說過將士們不肯為國打仗的話了?莫要發揮太甚啊……大家就事論事,讓駐軍來負責日本的礦山監理職權如果不好,就直接說不好就行了,不要再說到別的地方去,以免搞得像是意氣之爭。」

  雖然財相的言辭激烈,但是在座的人都知道,陳宏的哥哥陳昇,那可是大漢僅有的幾位元帥之一,還被朝廷封為紀國公,現在在統領遼東以及更北地方的大軍,趙松之前還是他的部下。兩兄弟一個封公一個封侯,可以說是現在大漢最炙手可熱的勳貴門第之一。

  丞相心裡清楚,他之所以說得這麼激烈,一是為了避嫌,以免大家認為他因公廢私;二來也是因為和丞相的交情在,特地出來幫丞相擋火——他說得激烈,丞相就可以將話頭兜回來,以示不偏不倚。

  倒謝了這位老兄弟了……

  「當然不好了。」丞相想也不想地接過了話頭,「天下要安穩,朝堂要安定,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大家同心協力,各司其職。陸海軍的職責不就是好好為國打仗殺敵嗎?財計乃天下大事,內閣委派給專門的人來辦都嫌不夠,還要戰戰兢兢,軍方又怎麼能夠自己參與進來?孔司長,你是專門負責外務的,你怎麼說?」

  一直沉默的孔璋,聽到了丞相點出了他的名字之後,微微怔了一怔。本來丞相和元帥的爭議他是不打算參與的,但是丞相既然點了他的名,那麼用意也很明顯,就是為了讓他也來表態,為丞相的意見壯壯聲勢。而無論從丞相是他上司,還是從他本人負責外務的立場來看,他肯定只能支持丞相的意見。

  如果有駐日使團的話,如同高麗的例子,它一定會是由外務司來直接統轄的,而如果將日本金銀礦的監理權劃歸到駐日使團或者另外一個駐日機構的話,那麼外務司的職權和影響力必然會暴漲,而丞相跟他承諾過的外務大臣的位置肯定也就會更加位高權重。

  「我覺得丞相所言甚是。」基於這種想法,他斬釘截鐵地參與到了會談當中,表態支持丞相的意見,「雖然一個官署權責太大不好,但是政出多門也更加糟糕,日本孤懸海外,發生突發情況的時候不能幹等著國內的指示,也不能各個部署之間相互推諉,所以權責劃清還是很重要的。駐軍因為身負重任,所以最好不要分心,至於礦山監理之權嘛,我們內閣回去之後一定會好好商議,到時候肯定能夠拿出一個讓大家都滿意的方案來……」

  眼見文官們一個個都在表態,石滿強元帥也沒有乾等著,而是視線微微一動,轉到了趙松身上。

  趙松也明白這是自己站隊表態的時候了,而且和孔璋一樣,他也沒有什麼別的立場可以選擇。

  「丞相不必為我軍擔心。我軍都是為皇上打仗,人人奮勇爭先,唯恐落於人後。打仗固然如此,戰後還是如此,日本的礦務雖然事務繁雜,但是它是日本事務的重中之重,我們這些忠勇將士,必定能夠為皇上分憂!」

  此言一出,又是人人面色一變。趙松是征日軍隊的統帥,可謂是舉足輕重,他這麼一說,表態就十分具有份量。更何況,他這個話,也就是代表整個軍方的意見都已經統一了,打算在戰後把日本金銀礦的監理權拿到軍隊手裡。

  再爭下去就不是意見紛爭,而是朝堂政爭了。

  「趙旅正,你的心意大家都明白,也沒人覺得你麾下的士兵不忠不義,不過即使如此,有些事情還是不要做為好。」孔璋連忙發言了,「大家都是為朝廷辦事,軍隊和內閣都是想把皇上的大事辦好,何必為些許小事起了爭執呢?內閣處理財計政務多年,此中必有積習的人才,只要調撥過去就可以立時上手,不至於耽誤了朝廷的大計,若是讓駐軍的人來接手,沒有專門人才一時間哪裡辦得了事?再說了,裡面的人若是弄奸取巧,連監督他們的人也沒有啊!」

  **********

  感謝「風中龍王」以及幾位每日打賞的老友,以及投月票的各位老友,主要是訂閱的名字不會出現,每天看到這些熟悉的名字,知道兄弟姐妹們和我在一起,那就心安了許多,就可以平靜的寫下去,謝謝你們,謝謝大家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5 00:07 編輯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cheninda1234567

LV:5 騎士

追蹤
  • 160

    主題

  • 13719

    回文

  • 19

    粉絲

潛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