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大明武夫 作者:特別白 (已完成)

 
cheninda1234567 2013-10-20 10:53:47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702 4041964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4-2 15:34
第1499章 皇子們

  太子滿心感動和激動,只是一個勁地點頭,幾乎就像是要哭了一樣。他走出書房之後,擔心他的皇后陛下甚至還覺得他被皇上嚴厲斥責了一次,於是還不滿地跟皇上抱怨了幾句,說大過年的不要對孩子說重話,而皇上只是一笑了之。皇家歡聚的第一天很快就在皇上和后妃們的笑談當中過去了。

  第二天早晨,皇上按照之前的吩咐,將自己的幾個年紀稍大的皇子都叫到了乾清宮西暖閣的書房當中,準備考較他們的課業。

  而不出皇上昨天的預料,齊王趙虎的功課確實不如人意,只是稍稍通了一些文墨、堪堪學會了些加減乘除而已,文章、國史、地理還有算數,這幾個重要的科目,考較起來竟然都十分粗劣——儘管趙虎是皇次子,皇上和皇后對他的要求並沒有對太子那麼高,但是這麼差的成績還是讓皇上頗為不滿。

  「你……你學成這樣,還想跟太子一去出去玩?」在最後問了一個問題而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之後,皇上將他的課業本扔回到桌子上,然後嚴肅地對這位皇子呵斥,「過完年哪也不許去,好好待在家裡給我學好了再說話!」

  如此嚴厲的表情,讓齊王趙虎略有些畏縮,這個十歲出頭的半大小子,個頭已經很高了,幾乎能夠與太子並肩,而且十分結實。「父皇……這些課業,太難了。兒臣……兒臣不想學那麼多東西……」

  「難?有什麼難的,別人能學會,你不能學會嗎?」他這話讓皇上氣得幾乎要笑了,「你看看你哥哥,他的課業有多好,每個老師都誇獎他認真。你,你就是不認真讀,別說什麼難!」

  「哥哥是太子,將來要做皇上治理天下的,他聰明好學是應該的。」齊王頗為不服地回答,「我幫哥哥帶兵打仗就好了,學那麼多東西做什麼。」

  自從皇上登基建國之後,這麼理直氣壯駁皇上的話,也只有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了。

  「就你這麼多年歪理!」皇上皺了皺眉頭,似乎更加生氣了,「你身為朝廷的藩王,不想讀書,莫非是想做個於國於家無用的廢人嗎?」

  「兒臣不讀那麼多書就一定當廢人嗎?兒臣看到好多將軍也沒有讀多少書,他們打起仗來也好厲害啊!」齊王還是一臉不服的樣子,撅起了嘴,「父皇,兒臣也可以和那些將軍一樣,帶兵打仗,為父皇和哥哥分憂!」

  這位二皇子確實從小不愛讀書,喜歡舞槍弄棒,而且跟在父皇身邊耳濡目染的時候,十分崇拜那些帶兵打仗的將領,對他們到處征伐的英雄事跡也十分心馳神往,一心想要在自己長大之後也能夠和這些將領一樣縱橫於沙場之間,為趙家的天下立下新的不滅功勳。

  「帶兵打仗?你以為帶兵打仗就不用讀書嗎?」皇上忍不住伸出手來,捏了捏齊王的臉,「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帶兵打仗的哪個不要學兵書學謀略?你不讀書怎麼能帶好兵?」

  「二弟,父皇說得沒錯,你就算想要帶兵打仗,也是要去讀書的。」眼見父皇有些生氣,太子連忙為齊王趙虎挽回局面,「自古的知名將領,哪有不會兵法的?不會兵法就去打仗的,那就只能是個莽夫,只能當前鋒的將軍,做不了統兵無數平定一方的元帥……」

  「我就要當個前鋒將軍,帶著兵衝鋒陷陣!不要躲在後方當個元帥!」然而齊王還是不怎麼領情,依舊挺著腰桿大喊,「父皇,我長大了以後你就讓我去軍營裡面當兵吧,別讓我讀這些難懂的東西啦!」

  聽到了弟弟這麼童言無忌的話,太子半是好笑,半是尷尬,打量著父皇,但是又不好再說什麼。

  「真是個沒腦袋的!」看到這麼油鹽不進的兒子,皇上也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最後只是無奈地用手拍了拍他的腦袋,「好,你這麼喜歡當兵,過陣子我就讓你去讀武學,讓你好好明白當兵是怎麼回事!就怕你到時候整天叫苦連天,那時候就沒人應了,看你那時候還能逞英雄嗎!」

  「真的嗎?真的嗎?父皇!」這突如其來的好消息,讓這個小孩子驚喜交加。

  「怎麼?父皇還會跟你說笑話?」皇上板起臉來反問。

  「謝謝父皇!謝謝父皇!」大喜之下,他突然衝到了父皇的跟前,然後緊緊地抱住了他,跟他撒嬌道謝。

  「這小子,倒是力氣見長了啊!沒準真是當兵的好材料。」皇上一邊強行將歡呼雀躍的次子推開,然後苦笑著說,「不過你也別高興得太早了,武學也不是什麼人都收的,至少要懂點文字。你不讀書,什麼都不懂,想進去難道還要靠我來打招呼嗎?再說了,就算真進了武學啊,你還是要學數算和文化,別以為就不用讀書了!無非是文學那些東西少一點罷了……」

  「啊?還是要去學啊?」齊王一呆,然後又是滿面地失落,彷彿不滿自己就是跑不了讀書的厄運。

  「當然要學了,你以為大漢的軍隊就是莽夫們的菜地嗎,想去就去?」皇上又拍了拍他的腦袋,「過完年你就好好讀點書吧,明年的今天我再來考你,只要你能通過了,我就送你進武學,怎麼樣?」

  「兒臣知道了……」齊王心不甘情不願地搖晃了一下腦袋,但是最後還是點頭應了下來。

  他們父子兩個談論的武學,就是位於京城郊外的武學校。

  之所以設立這樣的學校,就是因為在長期的對外作戰當中,大漢皇帝和軍隊都痛感基層合格的軍官實在太少,已有的低級軍官們要麼是因為沒有文化所以不太懂得執行上面的命令,要麼是因為沒有技術所以無法帶領炮兵和工兵之類的兵種,而這些兵種在大漢的軍隊裡面地位有十分重要。

  所以,為了專門培養這種軍官,新朝剛一建立就在原本的人才培育體系的基礎上擴展,並且成立了這座武學校,專門接收幼年學生來學習軍事技術。這些幼年學生在學校當中由專門的軍官來教授相關的軍事課程。

  當時預計是爭取在幾年內,讓這群孩子成長成為掌握一些基本作戰知識的少年軍士官,然後被送入到軍隊裡面充任隊正等基層軍官,統領部隊進行打仗。而一部分學習成績最好的精英,還能夠繼續在武學校裡面讀書深造,直接被招入到炮兵和工兵部隊當中擔任見習軍官。

  大漢的軍隊推崇炮火,而炮兵在使用大炮的時候最需要計算彈道和維護大炮等機械,所以對炮兵的數學技術就要求很好,而工兵要架橋鋪路,修築工事和堡壘,所以同樣需要極高的素質,這兩塊是大漢軍隊內部最渴望賢才、同時待遇和陞遷機會最高的兵種,軍官的晉陞速度要比其他兵種要快上一些,也是大漢軍隊上上下下最為悉心培養的兵種。

  而這兩個兵種卻都不是齊王趙虎心裡所渴望成為的軍人,他覺得炮兵和工兵都一直躲在陣後,無法直接進入戰陣當中廝殺,更加無法體現出男子漢的英雄豪氣。比較起來,他更加想要成為騎兵的軍官,就像古代傳說的少年將軍霍去病一樣,帶領麾下的騎兵健兒們向著敵軍衝鋒廝殺,為大漢的赫赫威名再增添一分光彩。

  現在皇上已經答應要讓他能夠作為幼年學生進入武學,這對他來說就是朝著夢想前進了一大步,這怎麼可能不讓他歡呼雀躍呢?

  他歡天喜地地跑到了一邊,然後皇上繼續考較起了其他皇子的功課。

  比起生性活潑好動的齊王趙虎來,年紀更小的梁王趙麒、鄭王趙睿和越王趙勝等幾位皇子的性格大抵要文靜得多,相對而言更加坐得住,也更加願意去讀書,其中鄭王趙睿也是人如其名,腦子十分聰明,讀書功課十分好,年紀雖然很小但是已經博得了老師們的稱讚。不過,他不太喜歡讀那些聖人大義,也不太喜歡讀那些博物和考據之學,相比起來更加喜歡讀一些數算和格物之學,還喜歡親自來跟老師做一些奇怪的實驗,為了滿足鄭王的興趣,皇上還聘請了兩位精通機械和算術的西洋傳教士來為鄭王上課。

  鄭王趙睿的母親木皇貴妃對這個孩子「不務正業」十分不喜歡,而且她身為新聞香教的領袖更加不願意自己的兒子被西洋傳教士圍在身邊,所以經常呵斥他,但是皇上對好像對這個孩子十分滿意,經常鼓勵他做自己的實驗,因此這一兩年來,趙睿的學業進展很快。

  「好,做得好!」當看完了整整一本寫滿了數字的作業薄之後,皇上十分高興,之前被齊王所帶來的鬱悶和無奈一掃而空,連連拍這個兒子的肩膀大笑,「寫得真是漂亮啊,好小子!」

  被父皇這麼一誇獎,鄭王十分高興,不過他天性內向文靜,所以只是臉上發紅,喜形於色,但是並不像哥哥趙虎一樣歡呼雀躍。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5 00:04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4-3 14:30
第1500章 不要無情

  很快,除了兩個年級太小無需來學習功課的兒子之外,皇上已經考較了太子和四位封王的兒子的功課,總體來看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雖然他的兒子們表現出了不同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但是基本上還是開始向學了,即使是最不愛讀書的皇子趙虎,至少也表現出了從軍的強烈志氣,沒有那種拖沓紈褲的氣息,這一點已經很讓皇上欣慰了——他不期待自己的每個皇子都能夠成為人中龍鳳,但是他無法容忍庸碌不堪、只想著享受榮華富貴的兒子,他能夠給兒子們一生的富貴,但至少希望他們能夠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考較完功課,讓諸位皇子們離開了書房之後,太子被單獨留了下來。

  「覺得你這些弟弟們怎麼樣,太子?」他們才剛剛離開,皇上就笑著問太子。

  「弟弟們各有志向,而且生龍活虎,兒臣……兒臣十分高興。」太子連忙回答,「只要弟弟們都能成材,長大了和兒臣一起撐持我家的社稷,大漢的江山一定會猶如鐵打銅鑄、不可動搖!」

  「那就好,那就好……」皇上笑了笑,然後突然歎了口氣,「不要嫌忌你的兄弟們啊,兒子,他們都是你的臂助!」

  「父皇……」太子對父親突如其來的話攪得有些不明所以,然後好像明白了什麼,「父皇不用擔心,兒臣……兒臣絕不會對兄弟們有任何嫌忌,一定會以赤誠之心對待他們!」

  他明白父皇這番話的用意——父皇是擔心他因為弟弟們個個有才能而嫌忌他們。

  有感於前明的一系列教訓,皇上在新朝建立之後,重新創製了一套新的宗藩體制,以鼓勵宗室們奮發向上。

  在前明,最初太祖朱元璋是實行分封的,他將自己的兒子們一一封到了要害之地,以便作為屏藩來拱衛中央。在朱元璋的時代,藩王們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而且很多還是統兵大將,也正是因為如此,朱棣才有機會在領兵打仗的過程當中積累自己的軍事經驗和威望,並且發動靖難之役,奪下了皇太孫建文帝的皇位。

  自從成祖以後,因為吸收了成祖靖難導致坐江山的換了一支支脈的教訓,歷代明朝皇帝對非繼承人的皇子們的教育是十分粗疏的,而且對宗室藩王十分防範,別說領兵打仗了,就連和朝臣的往來都十分嫌忌,一到了年紀,基本上就會被分封到外省的封地裡面去,從此再也難以回到京城。

  而且,在朝廷的高壓之下,各地分封的宗室們輕易不能離開封地,而且稍微有什麼圖謀不軌的舉動就會被嚴厲懲處——至於欺男霸女、擾亂地方、橫徵暴斂之類的事情,朝廷反而不怎麼管,反而讓他們能夠世世代代地世襲自己的爵位和財產。而且,藩王們都是世襲罔替的,甚至每一代藩王生下的非繼承王位的兒子們可以成為郡王,繼續多領一份俸祿。

  世世代代的繁衍當中,大明的每一個王府都繁衍出了極大量的人口,這些人裡面一大部分擁有高級的爵位,他們的俸祿的消耗就是一筆巨額數字,成為本就入不敷出的大明朝廷的沉重負擔,客觀上也加重了大明朝廷對萬民的盤剝,激化了社會的矛盾。

  也正是在這種宗室政策的影響下,前明的藩王宗室們大多數都不事生產,也不務正業,拿著世代相傳的爵祿飽食終日,有的還橫行地方,做下了很多不法之事,惹得各地都是民怨沸騰。

  在起家的過程當中,徐州勢力也沒少和這些藩王勢力起了衝突,也在這些衝突當中看清了大明朝這些宗藩的貪婪殘暴和色厲內荏,因此皇上對這些宗藩心裡極為不屑,連帶得也完全看不上這種親藩體制。

  在制定親藩政策的時候,皇上首先就廢除了前明的「所有藩王世襲罔替」的規定,他說每一代皇帝的兒子都可以成為藩王,如果這些藩王個個都世襲罔替的話,那到了幾百年後,天下究竟該有多少藩王?他們又該拿走天下人多少財富?

  所以,本著「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原則,皇上參考前漢等朝代的制度,制定了每代藩王爵位遞減,直到數代之後取消爵位的規定。當然,為了鼓勵藩王們為國出力,他還特意規定,如果藩王們當中有誰為國立下殊勳的話,可以被立為世襲罔替的親王——也就是成為宗室們當中的特例,每一代的嫡長子都可以繼承親王爵位。

  齊王趙虎這麼想要從軍為國征戰,除了少年人特有的那種英雄崇拜之外,不得不說也有想要為國立下大功然後掙下世襲親王殊榮的理想在。

  齊王的心思太子並不是特別瞭解,但是對這位一母同生的胞弟,他是非常喜歡的。這位弟弟雖然不喜歡讀書,但是心思很直,對哥哥也很有幾分尊敬,因此他對弟弟也從來沒有過什麼想法,如今被皇上這麼一說,老實說太子心裡還有些委屈。

  「我也不是要你委屈自己,什麼事情都讓著弟弟們,」皇上搖了搖頭,「你是太子,也是他們的長兄,他們理所當然應該聽命於你,只要你能夠秉著公心、一片赤誠對待他們就好了。」

  「兒臣……兒臣明白。」太子雖然有些不明所以,但是還是垂首答應,「兒臣一定會善待弟弟們的。」

  「我已經考完他們了,你的學業也考得差不多了,現在我考考你別的東西吧。」皇上突然換了個話題,「你雖然現在已經開始瞭解日本的事了,乾脆趁著今天我來問你幾個問題,看你瞭解得怎麼樣。」

  這話題的突然轉換,讓太子一時反應不過來。「嗯?呃……請父皇示下。」

  雖然父親之前沒有說過要考這方面的問題,以至於太子沒有準備,但是父親是皇帝,那自然他說了算,就算感到突然感到委屈,也只能無可奈何。

  「現在你自然知道日本是幕府治國,朝廷作為傀儡的吧?那我問你,幕府的創建者是誰,現在的執政者又是誰?」皇上的第一個問題,中規中矩,並沒有出乎太子的預料。

  「兒臣之前看了不少有關於幕府的介紹,現在兒臣知道了,江戶幕府的叫德川家康,他是之前日本的一個軍閥,是在百多年的混戰當中崛起並且一統日本的。」太子恢復了自己的鎮定,然後侃侃而談,「現任的幕府將軍是德川家光,他是德川家康的嫡長孫子,也就是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的嫡長子,德川秀忠在十幾年前將將軍之位傳給了他,自己當太上將軍,和德川家光共享大權。現在,德川秀忠已經去世,所以日本就是德川家光獨享大權……其人傲慢狂妄,行事果決狠辣,所以壓制得日本朝廷上下苦不堪言……」

  「好了,看來你也多少知道點了,可以泛泛而談。」皇上點了點頭,好像認可了他的回話,「那好,我再問你,除了這幾個德川將軍之外,德川家你還知道什麼人?」

  這個問題出乎於太子的意料之外,所以太子又是一怔,最後只能悻悻然低下了頭來,「父皇恕罪,兒臣……兒臣還沒有瞭解到那個地步。」

  「打仗最重知己知彼,要是只知道個大概,那可不行。」皇上責備了一句,但是說得並不嚴厲,「不過,你才這個年紀,又才剛剛接觸到這件事,所以不甚了了也是情有可原。罷了,我現在跟你說說吧,德川家康和德川秀忠都是子息甚多,德川家康有十一個兒子,不過要麼有些早夭,要麼有些過繼到了別的家族,所以他傳位給了第三個兒子德川秀忠;而德川秀忠有四個兒子,不過因為長子早夭,所以第二個兒子德川家康繼承了他的將軍之位。」

  「兒臣知道了。」

  「我還沒說完呢,別急啊。」父親只是笑了一笑,「德川秀忠本來是不太想立德川家光作為繼承人的,他和他的夫人都喜歡第三個兒子德川忠長。是德川家康在世的時候逼著秀忠以立長的原則將家光作為繼承人。所以家光和弟弟是有過心結的……在秀忠作為太上將軍的時候,家光這個將軍就已經和弟弟忠長翻了臉,幾次找了借口嚴厲懲處忠長,現在秀忠死了,家光立即迫不及待地處置這個弟弟,只怕是要以逼死他為快啊。」

  爭儲位,兄弟相殘……太子的心裡一下子變得緊張了起來,父親一邊談到他和弟弟,一邊突然又跳到了德川兄弟身上,難道是在隱射什麼嗎?

  一瞬間他覺得有些委屈——他在心裡對弟弟們何曾有過一點加害之心?

  「幕府內部不穩,兒臣認為這是好事,德川家光越是迫害德川忠長,我們就越是可以利用幕府的內部矛盾。德川忠長肯定不甘心就此被哥哥逼死,一定會想辦法反擊,有可能……有可能就會向我方求援。」太子有意避開了自己最害怕的方面,從另一個方面回答。「我方如果能夠將忠長握入手中,勢必可以讓幕府更加焦頭爛額。或許……或許戰後可以將忠長作為幕府的傀儡……?」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5 00:04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4-3 15:24
第1501章 家和族

  「你說得有道理,其實有人就已經跟我這麼建議了,而且我已經同意了。」父親點了點頭,「這個德川忠長確實可以利用,不能就讓他輕輕易易地就被哥哥弄死了。只是……我今天突然想起了一些感歎啊。一家人,親兄弟,要逼迫自己的親弟弟去死……」

  彷彿是有些感觸似的,皇上突然長歎了口氣,「一家人,親兄弟都鬧成這樣,也難怪外人覬覦他們!」

  父皇都說到了這裡,太子也自知自己不能再裝傻了。「父皇,日本蠻夷小國,不懂禮義廉恥,所以就會兄弟鬩牆,同室操戈,我家質樸真誠,必不會出現此等惡事!而且兒臣一定會照顧好弟弟們,絕不會讓他們有任何委屈,以至於為外人所利用。」

  「想哪裡去了?別那麼慌!我沒有嚇唬你的意思。」太子如此緊張的表現,讓父親禁不住笑了起來,「你說得對,日本是個蠻夷小國,其國也粗陋狹小,但是他們做得好的地方,我們可以收納學習,他們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們也能引以為戒。我只是覺得德川家的這個情況,正好可以讓我們引以為戒。德川家兄弟鬩牆,不能全怪德川家光陰騭殘忍,說起來德川家的上代將軍也有責任。是他對承繼的人選遲遲不決,而且偏愛幼子,激起幼子欺凌兄長之心,所以才鬧得德川家兄弟不和,橫生嫌隙。要是德川秀忠死後家光就動手害死了弟弟,德川秀忠自己也有責任啊……所以,我不許你欺凌弟弟們,但也不會讓他們為難你,以至於坑害了他們也坑害了你。」

  「父皇此言,太重了……」太子心裡暗暗鬆了口氣,明白父親對自己並沒有意見,只是藉機提點一下自己而已。

  「不重點怎麼能敲動你。」皇上仍舊微微笑著,「你敢說,剛才虎哥兒說自己不想讀書想去當兵,要帶兵打仗當大將,你心裡沒點遲疑?別跟我否認,我看得出來。」

  ……

  太子沒有想到,他剛才的那一瞬間的遲疑,都讓父親看出來了。

  沒錯,當親弟弟趙虎說自己要求去學武學,等到長大了要去帶兵打仗,統兵一方的時候,太子確實心裡為微微遲疑了,並且暗地裡希望父皇拒絕掉他的提議。

  他害怕弟弟成為自己的威脅。

  前明的教訓實在太大了,而且因為正好是前朝,大量的宮中秘檔都流入到了新朝手中。所以前明故事成為了太子的老師們講述國史時的重點講述對象,種種執政失策和秘辛都攤開了對太子來講,以至於讓太子年紀輕輕就已經對前明的掌故瞭解頗深。

  即使是天性仁厚的太子,心裡一剎那間也不禁想到了前明成祖朱棣統兵一方,而後藉機靖難奪取了侄子建文帝江山的故事。

  當聽到了父皇允准齊王趙虎的請求時,太子的內心深處忍不住揪緊了許多。

  前明的藩王造反,也不止燕王靖難一起,漢王、寧王、安化王等等,都曾起兵禍亂過天下。以前明成祖後對藩王約束如此之嚴,尚且還經常有藩王造反,讓藩王領兵又怎麼能夠不成為禍患呢?他十分不理解父親為什麼要如此做。

  不過,雖然心有憂慮,但是太子不想去懷疑兄弟,更不想要在父親面前說弟弟的壞話。再說了,現在弟弟們還這種事也為時太早,所以他只把疑慮和不安忍在了心裡,並沒有跟父親透露的打算。

  他哪裡知道,父皇冷眼旁觀的時候,居然早已經發現了他竭力掩飾的不安,並且直接說破了。

  太子想要否認,但是父皇已經看出來了,而且說了不要否認,所以他也不敢否認,張了張嘴最後什麼也說不出來。

  「我明白你的心思,也不會怪罪你,你是太子,這麼想無可厚非。」皇上拍了拍的他的肩膀,示意他不要緊張,「可是我朝起於行伍之間,齊王想學我這個父親,想要從戎報國,這份心思難道不好嗎?不讓他們報國,難道養在京城裡就好了?那還不是和前明一樣養廢物!比起當廢物,我倒更願意讓他們人盡其才,想要打仗的就去打仗,國家缺人才,宗室裡面能出人才是好事,怕得什麼?盡想著守拙保江山,害怕這個害怕那個,把天下人都搞得噤若寒蟬萬馬齊喑,那有什麼意思!」

  「兒臣……兒臣並無此心……」太子連忙為自己辯白,「虎哥兒想要進武學,兒臣還是支持的。」

  「你的性子我是知道的,對弟弟們你絕沒有加害之心,我只是說得開了而已,你不用往心裡去。」皇上輕輕歎了口氣,「你的弟弟們,如果有誰想要去打仗、為國效勞,我不會阻攔;不過我更加不會讓你為難,使得他們能夠統兵一方,成為鎮守大將,這一點你放心。前明的分封,本朝絕不會照行!我這一世是如此,你這一世也一定要是如此,明白了嗎?」

  太子終於明白了,父皇的意思,就是兩邊扯清。讓宗室、包括親王可以參軍打仗,滿足其報效國家的願望;另一方面,不允許成為一方統帥大將,更不會割據一方作為藩鎮,以免其滋生驕橫跋扈之心,陰謀反叛朝廷。

  無大功,不允許藩王世襲罔替,但是卻允許藩王通過參軍打仗的方式為國立功,如果建立了功勳之後就可以世襲了,這種辦法雖然並非完美,但是至少可以刺激宗室們奮發向上的動力,免得他們盡知道安享富貴。

  「我朝和前明不同,甚至和前漢也不同,我朝要不停地擴張,能擴多大就多大,能打下多少疆土就打下多少疆土,自然就需要上下奮發一心,安享富貴之輩留之何用?如果有誰只想做個廢物,那縱使是皇家之人,也得挨鞭子!」皇上略有些感慨地說,然後他重新問起了太子,「兒子,你知道我家能奪下天下,靠的是什麼嗎?」

  「當然是靠得是父皇剛毅質樸,英明神武。」太子脫口而出。「若無父皇天縱英明,我家豈能從微末之間起家,然後奪取天下?」

  「你這麼說倒是有些道理……越來越會說話了啊小子!」父親又是一聲大笑,拍了拍太子的腦袋,「可是剛毅質樸雖然很好,可是天下間剛毅質樸的人家不知道有多少,難道單靠剛毅質樸就能奪取天下嗎?」

  「這……」太子微微有些犯疑了,「自然是父皇有氣運在身,旁人是完全學不到的。」

  「什麼氣運,胡說!我們家祖上在徐州混的時候,誰能看出有什麼氣運了?你父皇奪了天下之後,人人就說徐州那裡有龍氣,這不是可笑嗎?」父親對這個說法完全不以為然,「氣運這種東西,說出去都是騙人的!這些騙人的東西,對別人說說就算了,在家裡還說這些東西,有什麼意思?自欺欺人嗎?」

  太子有些犯難了。之前上課的時候,他都聽老師說,大凡天子都有龍氣,氣運與他人不同,他不明白為什麼父皇對所謂的氣運之說這麼嗤之以鼻,不過他也知道,氣運之說確實大屬虛妄。

  「……我徐州兵堅炮利,天下無人能敵。」躊躇了片刻之後,他終於以直率的態度回答。

  「沒錯,兵堅炮利,這才是我家奪了天下的根本!」皇帝終於展露出了笑容,對兒子的這個回答十分滿意,「兵堅是因為我捨得練兵,捨得給他們薪餉,也捨得讓他們過上有地位的日子,所以他們願意為我效勞。練兵靠的就是組織,要以厚餉酬傭兵士,以綱紀震懾部曲,更要善於培養精幹將領,能放手讓他們作戰。而前明呢?哪樣都做不到,所以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天下敗壞!至於滿洲之流,雖然軍紀嚴明,進退如一,但是他們也差了一樣——他們兵器不如我們,我們的槍炮比他們的好,可以殺傷他們的陣勢,擊潰他們的。所以他們縱使勇悍,也只能成為徐州兵的刀下之鬼……所以,只要我們的兵比其他國家的堅,炮比其他國家的利,大漢就可以無往不利,縱橫天下。」

  頓了一頓之後,他繼續教導著太子,「想要兵堅要靠嚴密的法度,也靠賞罰分明;想要炮利就更難了,要數算,要機械,還要運籌,哪樣都離不開實用的人才。既然我朝是靠這兩樣法寶起家的,那未來我朝若想繼續無往不利,就要繼續靠這兩樣法寶,片刻不能拋離。皇族尤其要做表率,要讓天下人明白,新朝不要什麼腐儒,要的是實用之才!所以我對虎哥兒和睿哥兒才這麼支持,因為他們愛走的路,是真正在為我家的天下出力啊。」

  太子明白了皇上的意思。他是想要讓宗室以後要麼帶兵打仗,奮戰於前線,要麼就得學習格物之學和數學,勤習於書齋,依靠著兩條出路,讓趙氏皇家繼續能夠掌握到起家的根本,不至於成為什麼都不懂的廢物。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5 00:03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4-4 13:01
第1502章 家事也是天下事
   
  「兒臣明白了,兒臣一定會將弟弟們看做臂助,絕不會生出嫌隙,請父皇放心。 」太子沉默了片刻之後,終於開口了,「兒臣以後也會和父皇一樣,督促宗室們往這兩條路走,讓他們一起為天下出力。」

  眼看太子終於明白了自己的用意,而且會表態追隨自己,皇帝也放了心。

  他知道,想要讓中國走向近代化和現代化的道路,非重視科技不可,而這又不是一代人兩代人就能夠解決的問題,所以他要在未來想出一套辦法,將國家選拔人才的方式從八股文轉化到數學和物理等等實用科學上面,然後讓自己的兒子們也投入到軍事和科學當中,作為未來社會風氣的表率。

  如果有皇室作為表率,科學至少可以得到未來的皇家的支持,軍事也會得到足夠的重視,而不會在沉悶無知當中走向愚昧和保守,中華也不會在萬馬齊喑當中沉淪。

  「你明白就好!當國者當為國家謀,當為天下人謀,我朝取得天下,堂堂正正,以兵堅炮利取勝。我朝治理天下,也應該堂堂正正,以正道為先!如果倣傚一些無知之輩,盡想著愚民弱民,以一家一姓之私敗壞天下,那還有什麼出息!」

  「父皇此言,當為萬世之言!」太子沉默著咀嚼了父親的話,許久之後,帶著無限的感佩說。

  「什麼萬世不萬世的?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自古哪裡又有不滅的朝代呢?秦始皇倒是想要讓子子孫孫無窮無匱一統天下,可是他不也是二世就亡了?有些事情是人力挽回不來的。我們只能做到眼前的事,誰知道子孫後代會怎麼做……照我看啊,我們家能有十幾二十代的天下,就已經不枉了這番苦功嘍。」皇上的表情十分平靜輕鬆,好像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的話有多麼駭人,「不過,同樣是亡,死法可不會一樣。大明亡的時候,那是讓漢人再也無法踏入西域,連河套都丟了。而且天下敗壞,餓殍滿地,少數讀書人飽食終日卻混不知天下事,更讓西洋人將科技都超了上來;我倒指望我們一朝亡的時候,大漢已經佔據了所有能佔的地方,天下人都能讀到書!那時候就算亡了,也是對得起華夏了吧?」

  這個問題,太子根本不敢回答。他心裡也的豁達的父親不同,他是打心裡希望父親打下的江山,能夠經過他的手,在未來一代代地流傳下去的。

  「父親請放心,兒臣雖天資和韜略都遠不及父親,但是兒臣會將父親的每一段教誨都記在心裡,傳之後代,讓他們也明白父親的苦心,能夠以赤誠之心治理天下。」他滿懷誠懇地說。

  「別搞得那麼鄭重,就是段閒話而已,你記下大概就行了,別說什麼傳之後世的話。後人最怕的不就是祖宗來一大堆條條框框嗎?你看朱元璋搞了一本《皇明祖訓》,什麼東西都規定到了,可是後人難道能夠一直按照祖宗的話行事嗎?時移世易,天下事不能只按照一條規矩辦,要學會審時度勢,如果後人實在冥頑不靈,我們現在乾著急也是沒用的。」皇上還是十分輕鬆地笑著,「你要教後人,現在也不用著急啊,自己還是個毛孩子呢!」

  這調笑一般的話,讓太子微微有些發窘,他不安地縮了縮身子,不敢再說話了。

  他今年已經十三歲了,雖然年紀還小,但是母后卻已經忙著為他張羅娶妻的事情,開始到處在物色未來的太子妃人選,準備過個兩三年就為他娶親。他心裡對此不以為然,覺得自己太年輕,不想過早牽涉到家室之累當中,不過他現在身為太子,哪裡有那麼多自由可言?所以只好任由母后施為了。

  這個年紀聽到這種調侃,著實尷尬。

  「有些事情,我要一視同仁,讓他們也能夠明白事理,但是有些事情,我只能教你,不會去教他們。但是你要學會,因為你是太子,你是天下未來的繼承人,你不能讓我失望也不能讓天下失望,」好在父皇並沒有打算繼續調侃太子,只是不住地看著他,「孩子,辛苦你了。過完年你就出去玩玩,然後開春就去高麗,到時候我看你怎麼表現。」

  「兒臣……決不讓父皇失望。」帶著無比的決心,太子向父親作出保證。

  轉眼間,時間很快就來到了除夕夜。

  在有地位的侍臣和女官的招呼下,宮中的僕從們四處奔走,為除夕夜的佈置做最後的準備。宮中到處張燈結綵,宮牆之間華燈錦繡,一掃平常的寂寥冷落,為新朝又度過一個新年而流光溢彩。

  皇家也聚在一起,在乾清宮吃起了今年的最後一頓晚餐。因為即將來到新年,人人喜氣洋洋,就連皇上本人臉上也佈滿了笑容,氣氛十分和睦。

  到了明天正月初一,內閣諸位大臣和在京的高級武將們都會進宮,對皇家進行朝拜,恭祝新年。那時候熱鬧是熱鬧,想要再找家庭當中溫馨可就難了。

  依照皇上訂立的規矩,在新年用膳的時候,幾位皇妃坐在皇上身旁,孩子們則坐在下位,大一點的孩子們已經動了規矩,乖乖地坐著吃飯,而小一點的孩子們則嬉戲打鬧,吵鬧聲在整個大殿當中迴盪,讓節日的氣氛變得更加濃烈。

  在老一些的宮人看來,這不像是威嚴的皇家,反倒是尋常的百姓富戶一樣,不過她們並沒有因此而對大漢的皇家心生輕視。

  這些宮人,都是從前明萬曆末年就混過來的,因為熟悉宮中的大小事務而被大漢皇家留用,繼續留在紫禁城當中負責皇宮的維護。她們不僅人身地位有了保障,而且薪金和待遇都提高了許多,所以對改朝換代並不覺得有什麼反感。

  這些宮人們在宮中從事多年,是見過明末宮廷的亂象的,有些人甚至還是萬曆三大案的見證者。萬曆晚年對太子的冷漠,泰昌皇帝的暴死,天啟初年的兩次移宮,種種驚心動魄的事在經過了歲月的沉澱之後,就成為了這些宮人們在閒暇之餘的談資。

  這些宮人們都說,比起前朝來,新朝的皇家比規矩繁瑣的前明皇家要富有人情味得多,紫禁城在新朝皇家在的時候,也沒有當年的那股陰森氣。

  「皇上,再吃幾片冬筍吧。」在談笑之間,孟惠妃將幾片冬筍夾到了皇上的碗裡,「這冬筍是御廚精製的,吃了以後明年國勢更加昌隆,節節高昇!」

  這個彩頭說得很響亮,所以皇上也不多說,直接夾了吃了,然後讚了一句「嗯,真不錯,是用了心的。」

  皇后和皇貴妃地位尊崇,她們不好表現得太過於慇勤,雖然私下裡和丈夫很親切,但是平日裡在眾人前還矜持了一些,孟惠妃地位正好不高不低,所以她對皇帝最為慇勤討好,很得歡心。

  在皇上還在同惠妃閒談的時候,皇后則把視線放在了坐在她旁邊的太子身上。她不住地往兒子碗裡添菜,心疼和關切溢於言表。為了學業起見,太子平常一直都獨居在一處,所以皇后也只是隔一段時間才能見見他而已,愛子自然會讓皇后牽腸掛肚,總是生怕他出點問題。

  「太子,多吃點,這陣子我看你瘦了不少。」皇后一邊說,一邊又將幾片鹿肉夾到了太子碗裡,「讀書認真是好事,但是要張弛有度,讀到廢寢忘食就不好了,你看看你,現在蒼白了不少,就連個子也長慢了,虎哥兒都快跟你一樣高了……」

  看著碗中由菜堆砌起來的小山,太子心裡微微苦笑,母親的話可沒什麼道理。他身為太子,讀書是應該的,雖然努力也沒有到廢寢忘食的程度。白是白了不少,但是那是因為一直呆在屋裡讀書的緣故,和蒼白瘦弱可扯不上關係。至於個子,他的個子在同齡人相比已經算是高個的了,這一年來也長了不少個頭,雖然虎哥兒長得更多,但是虎哥兒那是天賦異稟,天生就長得高大,看著就像是能成為勇將猛將的料子,怎麼能夠輕易比的?

  不過心裡苦笑歸苦笑,可是母親的好意他又怎麼能夠拒絕?他不住地跟母親道謝,然後乖乖地將碗裡母后夾過來的菜囫圇給吃下了。

  「我兒終於長大了……」皇后一直看著兒子吃飯,突然欣慰地笑了起來,「真沒想到,這不知不覺地,孩子都已經這麼大了啊。在你呱呱墜地的時候,明明還跟個小不點兒似的……這時間還過得真快。」

  太子心裡有些尷尬,只能不住地埋首吃飯來掩飾。

  「兒子,你眼見是越長越大了,也該考慮下終身大事了,現在有什麼心儀的人選嗎?」皇后突然又問。

  猝不及防之下,太子差點把口中的飯和肉都給吐了出去,他好不容易才恢復了正常,苦著臉把飯菜給嚥了下去,然後灌了一口水。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53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4-4 16:21
第1503章 前明后妃出寒門1
   
  才十三歲,哪裡要考慮什麼「終身大事」啊!太子在心裡委屈地喊了出來,但是他當然不敢真說出來了,於是只能吶吶地說,「孩兒……孩兒之前忙於讀書和課業,並沒有……並沒有考慮過這樣的事。」

  「也對啊,你平常一直在讀書,哪有空去看哪家的孩子好看?」皇后一點都不意外於他的回答,反而露出了好像計謀得逞的笑容,「所以啊,娘這陣子也替你看了好幾家的女兒,你到時候可以一個個看看,選一個喜歡的。過年這段日子你反正放了假無事可做,乾脆就隨娘一起來選選未來的太子妃吧。」

  「……」太子的喉嚨有些乾澀,總有說不出話來的感覺,「孩兒……孩兒對此事並無意見,一切隨母后的意思為是,孩兒聽母后的,不用去選了。」

  「你的終身大事,怎麼能輕易處置呢?這太子妃選了之後可不能換的,可得精挑細選並且讓你自己滿意才行,不然我胡亂點一個,你又不滿意,豈不是耽誤了兩邊人?」皇后微微皺了皺眉頭,「你是擔心別人不喜歡你嗎?傻孩子啊,別怕,你這麼俊,又是太子,哪有誰家會看不上呢?」

  太子的臉微微發紅,再也不想多說話了,垂著腦袋只顧吃飯,一心想要這頓晚餐早點結束,免得再受煎熬。

  可是,皇后已經說到了勁頭,一點也沒有體恤他心情的意思,反而繼續興致勃勃地說了下去。「別以為娘在胡說,你的賢明都已經傳出國門之外了,高麗的使臣上次就跟我轉了高麗國主的話說啊,他們王家的一位宗室親王的女兒,生得花容月貌而且溫柔嫻淑,因為仰慕太子你的賢名,所以想要薦為侍妾……你看看啊,你可是搶手得很呢!」

  「……高麗?」一聽到這個詞,太子忘記了心中的尷尬,抬起頭來看著母后。

  這個確實太奇怪了。

  自從大漢建立之後,大漢四處出擊,以協從滿洲的罪名廢掉了當時的高麗國主李倧,扶持被廢的前國主李琿重登王位,同時在高麗留下了駐軍和使團進行遙控。

  既然有重新扶上王位的恩情,現在的國主李琿自然也對大漢十分感激,所以對大漢禮敬甚恭,對駐紮在漢城的使節也唯命是從。在大漢外務司的要求下,高麗也在京城郊外留下了一個使團,方便隨時接受大漢外務司的信息和命令。

  這個使團目前的長官叫李珂,同樣是高麗王族之人,其人漢學精深,而且性格謙遜儒雅,從不反抗朝廷的命令,所以頗得大漢朝廷上下喜愛。

  經過皇后的解釋之後,太子才知道,就是前陣子,這個李珂接到了國主傳來的信息之後,想方設法求見了皇后身邊的侍臣,然後將高麗國主想要將宗女呈遞給太子作為侍妾的消息上報了過去。

  「我兒,高麗國主是說,他久慕太子賢名,原本是想要以自己的女兒作為太子的侍妾的,無奈他的膝下兒女都已經早夭,只得在宗室當中挑選了兩個容貌和才情俱佳的宗女,以侍奉太子。高麗國主如此盛情盛意,你意下如何?」皇后解釋完了之後,笑瞇瞇地看著太子,好像是在等著他點頭一樣。「高麗是藩國小邦,其國國主雖然享國數百年,而且心慕漢家文化典章,但是畢竟還是藩國小邦,選正妃是不可能的,但是收做侍妾也未嘗不可……」

  雖然表面上是在徵詢太子的意見,但是從皇后的語氣來看,她對這個提議態度比較積極,至少是不反對的。

  不過,不同於母親的積極態度,太子的想法要複雜很多。

  他已經到了這個年紀,也知道自己身上背負的義務,所以並不反對自己身邊多上什麼侍妾,然而為什麼高麗國主突然提出這個提議,卻值得人深思。

  雖然他對高麗國主並不十分瞭解,但是多少也知道,他是一個機敏狡猾之人,之前在位的時候,就因為倒行逆施而被國人和大臣們所怨憤,最後被廢黜,好不容易才被大漢重新扶上王位。而這樣一個人,主動貼上來求著送宗女到自己身邊來,肯定不會是如同嘴上所說的那樣,心慕自己的賢名。

  是因為知道我即將前往高麗坐鎮,所以提前輸誠討好嗎?太子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

  但是仔細想想,他又覺得不對——父皇是不久之前才說要派自己坐鎮高麗的,而大漢朝廷內部的國務會議才召開沒多久,參會者雖然很多但是都是朝中的大臣,不會不知道守密。況且以大漢和高麗的關山距離來看,他也不像是先得到了消息的樣子,應該只是湊巧而已。

  看來那就是想要討好自己了。

  一想到外邦小國居然會挖空心思來討好自己,太子心裡突然有些高興——在他看來,這件事和父皇讓他首次參與到國務會議當中一樣,意味著外界承認他已經長大,可以成為在國內國外舉足輕重的人物了。

  可是興奮很快就消失了,剩下的反而是狐疑。

  既然這個高麗國主是暗懷機心,那他送上來的禮物就不能不考慮了,再說了,如果真的接受他送過來的宗女的話,日後到了高麗又該如何與高麗國主相處?

  「我兒還在猶疑什麼呢?」這時候,皇后看著遲疑的兒子,疑惑地問了起來,「我一直都聽說高麗女皮膚白皙而且高挑,性子也十分賢淑安靜,再加上又是宗女的身份,伺候你並不算失格啊?再說了,聽說元朝的時候,宮中就有很多高麗女子……」

  太子遲疑不決,然後抬頭看了看父皇,然後發現父皇仍舊在和皇貴妃和孟惠妃她們談笑,並沒有關注這邊,好像沒聽到一樣。

  父皇是叫我自己來做決定嗎……太子心想。

  也對,我都已經這個年紀了,這種事,就該由我來自己決定了。

  「母后,大元是大元,本朝是本朝,不可同日而語……」想了片刻之後,太子大起膽子來,婉拒了母親的要求,「兒臣現在年紀還小,覺得引高麗宗女大可不必……再說了,兒臣過得不久還要去高麗一趟,此行甚為重大,如果把高麗的宗女放在身邊的話,可能對國事有所妨礙……」

  「你的年紀還小?過完年就十四了啊,太子你自己不著急,做娘的還不能幫你著急?」皇后一點也沒有把太子的申辯放在心上,「你要去高麗,我知道,那不是真好嗎?如果他們要把宗女給你,你到了那兒也不愁沒有通曉地方的人陪侍……」

  皇后的聲音不大不小,正好能夠讓周圍的人聽到,因而太子就愈發地困窘了,他潤了潤有些乾涸的喉嚨,然後大起膽子來繼續說,「母后,兒臣聽聞高麗國主之前當政時橫行暴虐,有桀紂之相,甚至不顧大明為高麗復國之恩義,還與建州女真虛以委蛇,大壞五倫。大臣們逼不得已群起攻之,最後將其趕下了王位發配到了海島裡面,就連眼睛都被大臣們弄得失明了……雖然……雖然在我朝的幫助之下給他復了位,而且在使團的輔佐之下,他現在執政已經平順了許多,但是其人居心詭詐是在所難免的,兒臣此去高麗,最好不要和他扯上太多關係為好,否則要是有所顧忌,反而不美。」

  光海君李琿在繼位之後,確實倒行逆施,十分殘暴,不僅殘殺大臣,就連自己的哥哥和幼弟都不放過,真的是十分殘暴,在國內喪盡了人心。所以他被李倧聯合大臣們推翻,也不能說是大臣們不對。

  然而,在以溝通建州的罪名強行將李倧廢除之後,大漢經過多方考慮,還是將這位已經被流放到海島內數年的光海君給重新放到了王位上。

  不是大家不知道他名聲差,反而正是因為考慮到了他曾惹得高麗上下民怨沸騰,所以才特意將他復位——一來可以佔一個恢復正統的大義名分,二來不得人心的高麗國主也只能更加依靠使團和駐軍來維護自己搖搖欲墜的地位。

  這種考慮太子不敢公開說出口,不過他的意思也已經很明白了,高麗國主在國內國外名聲都很差,而且他一定暗藏著什麼機心,所以他送過來的東西最好還是不要。

  如此直白的回絕,倒是第一次在母親面前說,所以她稍稍有些意外,一下子止住了口。

  這片刻的沉默,差點讓太子以為母親已經生氣了,

  「我兒倒是有些主見了,好吧,你若是不想要什麼高麗宗女,娘也不逼你。」出乎太子意料的是,皇后居然沒有再催迫他了,反而是放緩了語氣,「高麗是藩國,異國之人怎麼說也不太讓人放心,不要就不要吧。不過……」

  太子剛剛放下的心,又被提起來了。

  「不過,你的大事是不能再拖了,這樣吧,我讓人從各家的勳貴都找找,只要有合適的人選就全記下來,到時候一個個再精挑細選,你自己也看看,咱們一年內就把人選給定好!到了你十五歲就該成婚了,一刻也拖不得!」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51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4-5 09:19
第1504章 絢爛煙花之下

  在前明,為了防止外戚勢力坐大,從中期開始皇帝和藩王的嬪妃一般都是從小門小戶當中去找,不過大漢是新建之朝,功臣宿將比比皆是,皇上和皇后都覺得太子妃的人選最好是從有殊勳的勳貴當中去找,這樣不僅可以安勳貴之心,也可以讓太子以後使用勳貴更加得心應手。

  而皇后的語氣來看,她已經不想再拖時間了,打算在太子十五歲的時候就把婚事辦完——這其中只剩下一年多時間了,而太子這中間還要去高麗一趟,算起來確實是十分緊迫。

  「孩兒但憑母后吩咐便是。」太子心裡歎了口氣,然後垂首應了下來。

  在皇家的閒談當中,天色也越來越黑了,西洋座鐘的指針也慢慢地指向了深夜的時分。

  皇家的晚餐結束了,宮人們上前來收拾桌子和餐具,而幾位皇子則圍到了父親的身邊。

  「父皇,可以放煙花了嗎?」一向在父親面前最不拘束禮節的齊王趙虎,抓住了父親的手臂不停地搖動,眼睛裡滿是渴盼。「讓兒臣先去放第一炮吧!」

  宮裡的煙火都已經準備好了,就等著皇家帶頭燃放了。

  自從新朝建立之後,為了在年節的還是給宮裡增加點喜慶,每到除夕夜就會燃放煙花,好幾個時辰的煙花往往會把天空變成一個色彩斑斕的舞台,年年如此。經過了幾年的堅持之後,這個項目漸漸地在上行下效的情況下成為了京中的習俗,每次到了年節就會滿城煙花,煞是好看。

  說實話,皇家這麼安排,除了增加節日的喜慶之外,還有引領風潮,為大量的火藥廠開闢財源的心思在。

  在起家的過程當中,為了應付各處的戰事,趙家軍當年在徐州設立了許多火藥廠,這些火藥廠的工人們辛勤勞作,製作了大量的火藥,供應了趙家軍當年的作戰,也幫助了趙家奪取了天下。

  而現在,天下已經四處平定了,戰事越來越少,規模也越來越小。而且為了方便物資供應,邊疆各地的省份也設置了新的火藥廠,於是朝廷和軍對徐淮地區本地的火藥廠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小。

  但是,需求雖然小了,火藥廠那麼多工人和技師不能白白失業,機器也不能閒置生銹,於是得想辦法另外找一條出路。

  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皇家決定帶動民間的煙火消費,來維持徐淮大多數火藥廠的運營和工人的生計。

  在前明,民間的煙花爆竹已經有了相當高的製作水平,品種有數百種之多,可以表現出逼真的花草人物等圖案。而火藥廠開始轉型之後,裡面的技師們也從專人那裡學習到了如何製作煙火的方法,並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進行改進和改造,使得煙火的品種愈發豐富起來。

  當年一些權貴大戶人家,每年都會請巧手匠人製成各色煙花,在除夕通宵燃放,一年僅是放煙火就要數百兩銀子,相當於一個縣一年的財政收入,而在皇家的刻意引導下,煙火施放更加成為了上至豪貴下至平民的共同風潮,不管是年節還是其他節日或者喜慶慶典,都要消耗大量的煙火,由此而產生的巨大需求市場,終於使得徐淮各地的火藥廠重新煥發了生機,維持住了產量,並且官營的火藥廠都能掙上不少收入,不再需要官家的補貼。

  廠子在,工人和產能就在,今天生產煙花,有需要的時候就會重新來製作火藥。只要維持住了火藥廠的存在,日後有需要的時候,又可以大規模重新製作火藥,以巨大的產能來迅速吞沒敵人——這是皇上和工業部、民政部以及軍方共同商討後得出的結論。

  這次攻伐日本,需要消耗極為大量的火藥,預計就要讓一部分火藥廠重新轉回生產炮彈和火藥,工業部已經將安排下發下去了。所以今年的煙花市場供應比較緊俏,價格比往年要貴上不少——不過一來皇家從來不用擔心價格,二來日本人也不可能從其中發現什麼關竅,所以關係不大。

  在得到了皇上的允可之後,齊王趙虎和其他幾位年幼的皇子一臉興奮地衝到了宮人們準備好煙火旁邊。

  供皇家的煙火,是由專門指定的火藥廠來製作的,火藥廠自然也是找了最為高明的師傅來製作。這種煙火首重安全,火藥被細心地隔好了而且做了相應的處理,不會因為搖晃或者擺放而突然爆炸,另外爆炸的效果也是最為絢麗的,那些高手師傅們會保證每個煙火的圖案都決不相同,而且都帶有吉祥如意的喜慶寓意。

  齊王從旁邊的宮人手中拿過了一根點好的香,然後顫顫巍巍地向煙火伸了過去。引火的線很快就被點著了,然後慢慢地向另一端燒了過去,直到最後,火星隱匿在了竹筒當中,消失不見。

  一切重歸了寂靜,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

  直到片刻之後,只聽到「砰!」的一聲,一條火龍從竹筒當中竄了出來,然後急速地奔向了半空,在所有人的視線下,伴隨著尖銳的呼嘯聲,這條火龍一路上升,然後在半空當中懸停,接著驟然爆裂。

  「砰!」又是一聲巨響,紅色綠色紫色的火星從爆裂處竄了出來,呈發散狀飄飛,天空中驟然出現了一個彩色的圓盤,猶如一朵七彩的花一樣。

  「哇!好漂亮!」齊王畢竟是個孩子,他興奮異常,指著天空大喊大叫,「父皇,哥哥,你們看,好漂亮啊!」

  在哥哥的帶動下其他的皇子們也紛紛拿起了香,向著面前的煙火點了過去。

  一束束煙花如鋒利的剪刀撕裂布帛一般,伴隨著並不豪壯的嘶鳴,直衝天空,在這漆黑墨的夜空劃出一道火痕,然後在夜空的深處崩散,然後數百道火星傾瀉而落,奼紫嫣紅,璀璨奪目。

  彷彿是得到了什麼號令似的,在皇宮放出了煙花之後,皇宮周圍的宅邸當中也慢慢地燃起了煙花,接著是更遠的地方,更遠的地方……不久之後,整個京城都被絢麗的彩色所包圍了,處處鞭炮聲,煙花聲,轟響在漆黑夜空,絢爛美麗的煙花劃向天際。

  天空中時不時傳來轟鳴32響,然後織出各種絢麗的圖景。

  在不絕於耳的歡笑聲當中,年幼的皇子們互相嬉戲,同時各自點燃著煙花,好像是要用這種方式來比拚似的。太子因為年紀和身份,所以他並沒有參與到弟弟們的遊戲裡面,他也不想參與進來。

  他站在乾清宮大門口的台階前,抬頭間,只見那煙花瞬間耀眼,瞬間灰燼,在短暫絢爛的爆發之後,然後色彩慢慢變淡,直至消失不見……最後再也看不清它們曾經那麼美麗絢爛過的痕跡。

  世事無常。

  太子的心裡驀然閃過了這個念頭。

  教他的老師們裡面,自然有飽讀詩書、除了儒學之外還精通釋道的大家,在課業之後的閒暇時間裡面,他們在閒談的時候也談過一些釋道的理論,尤其是無法無常的釋家思想,更是被屢次提起過。

  這倒也很正常,這些人既然飽讀詩書,大抵是有些出身的,因而對改朝換代的記憶也就最為深刻。他們有些還是從萬曆中期的大明的最後盛世殘陽中長成的,親眼見證過天下是如何由繁華突然變成了一片鬼蜮,然後見證了急速崛起的趙家和徐淮集團突然奪取了天下,再看著天下重新又在新朝當中重新漸漸歸於太平。

  這世事的急速變遷,實在讓人刻骨銘心,不管這些人是借此得利還是因此失勢,他們心裡都不禁有些「世事無常」的感歎。

  他們互相交談多了,連帶得太子也耳濡目染之下,有了不少感觸。

  不過,因為父皇注重實干,不喜佛道,連儒家都多有不敬,所以老師們並不會對太子詳細解釋佛道的本理,而太子本人也不會在父皇面前表露出這種思緒。

  然而沒想到,即使是印象中無比剛強的父親,在幾天前居然也跟他說出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自古哪裡又有不滅的朝代呢……有些事情是人力挽回不來的。我們只能做到眼前的事,誰知道子孫後代會怎麼做……」之類的話,這不正好印證了「世事無常」的道理嗎?

  如果一切都是無常,那天下,那皇位,那一切還有什麼意義呢?反正最後無非一杯黃土,也管不了後世……他腦子裡面突然閃過了這個念頭。

  「砰!」就在這時,有一顆煙花在半空爆炸了。

  金黃色圓盤,在半空當中張開,金色的觸角向天邊擴張,不停地閃耀著金色的光芒,蠻橫而又倔強。雖然不可避免地慢慢黯淡了下來,但是這光卻讓太子的眼睛也燒了起來。

  是啊,世事無常,誰也管不了日後。

  可是,至少現在,我在的時候,還能夠把該我做的事情做好,就如同父皇那樣。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51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4-5 15:20
第1505章 新朝不以仁義治

   也許正如父皇所說,我們這趙家的天下終有©散的一天,但是……至少也可以如同這煙花一樣,絢爛無比。

  我要擔當起大任來,不愧對父皇,不愧對母后,不愧對神明,也不愧對天下萬民。

  只要做到這四個不愧,還怕天下人有負於我家不成?要是我家有負天下,那就算如同桀紂****,又能擋得住滔滔洪水嗎?多擔心又有何意義?

  在時而刺目時而黯淡的五彩虹光的照映下,太子伸出手來,慢慢捏成了拳頭。

  「不負天下。」

  正月初一一大早起來,皇上就帶著皇子們前往奉先殿拜祖先的牌位——自從新朝鼎立之後,按照各個朝代的傳統,朱家歷代的祖宗畫像和神主都已經從奉先殿當中被移出去了,趙家之前的幾代祖先的牌位則被放了進去,這幾代祖先也各自封了謚號。

  不過,趙家畢竟是布衣出身,而且皇帝不喜歡什麼神神道道的東西,所以他並沒有給自己編造什麼天生異象、夢見白龍之類的生世來神化自己,也並沒有編造各種故事來宣稱天命早就到了徐州的趙家。

  在一片肅穆的氣氛當中,皇家的男子們對著先祖的畫像一一叩拜,等到了天已經大亮了之後才走出了奉先殿。

  今天內閣不辦公,除了必要的守值的小官之外,絕大多數官員們都已經放假了,不過宮內並沒有因此而冷清下來,因為遵照新朝的慣例,在京的文武大臣們都要在初一這一天進宮來朝見,並且享用一頓大型的晚宴,就連在京的藩國使節也要這一天進宮來朝拜,因此宮中的人反而比之前要多上一些。

  由於帶進來的家眷較多,因此氣氛也輕鬆了很多,文臣們個個穿著便裝,而武臣們則都穿著嶄新的軍禮服,而且將自己的勳章也別在了胸前,向所有人炫耀自己的武勳。各家大臣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閒談聊天,此時的宮內已經是一片喧嘩。

  這些前來朝拜的人們,並不能進入到內廷當中,皇家一般是在外廷的皇極殿召見他們,在前明時代,皇極殿就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等等,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

  由於心學大盛,前明的社會風氣就已經十分開放,不過宮廷一般還是十分保守的,追求威嚴,外臣的婦孺想要進宮更是少之又少。而新朝因為是起於微末,所以並沒有那麼多講究,反而多了不少民間氣息,這種大臣們攜家前來過年的傳統,頗有當年在徐州起家時上下一心的質樸之風。

  當他們先後進入到殿中的時候,大殿裡面早已經備好了案幾,上面擺滿了各種鮮果和美酒,以供大家各自享用。

  最初的時候,在這種新年朝賀當中還有些混亂,因為各家大臣和藩國使節都不知道該如何排位,不過進過了幾年的演練之後,大家都已經有了一套心照不宣的排位規則,文武官員以官位來確定跟皇家距離的遠近,而藩國使節則另外有專門安排的區域,大家也就按著這套規矩紛紛落座,雖然嘈雜但是並不混亂。

  依照規矩,丞相雍國公王兆靖作為內閣和勳貴當中的頭等人物,所以他們一家坐在了離皇家御座最近的位置,而工相、衛國公徐厚生,則因為和皇家的特殊親戚關係,所以被安排到了緊隨其後的位置上,他們一家的座位正好和丞相的相貼。

  「工相!」按照新朝的慣例,一落座之後,丞相就對工相道賀。「新年大吉。」

  「丞相,新年大吉。」衛國公徐厚生連忙也向丞相拱手道賀。

  「離宮的事情,皇后陛下那邊怎麼說?」丞相也沒有多客套,直接就問了。

  他之前安排讓工相這邊來對皇后請示,就是存了利用他們姐弟身份、方便說服的心思。

  「皇后陛下說,此事可行,還稱讚了我等,說大臣們有心了。」工相也沒有多說彎繞話,直接就答覆了他,「不過,皇后陛下另外還說,我朝畢竟新楸,財計匱乏,所以還是要吝惜民力和財力,不要搞得太過於奢華鋪張。」

  「那你怎麼看呢?」丞相微微一笑。

  「我覺得……」工相剛想說,但是又覺得有些不對,於是停下了口,掃了旁邊的兒子一眼。

  雖然他們現在談的並不是朝廷最機密的事情,但是工相平時素來認真,也不喜歡妻兒參與到朝廷的政事當中。

  於是,眼見丞相和工相要談事情,他們的家人紛紛微微避開,以免擾亂兩位重臣的談話。

  丞相是詩書傳家,今天帶過來的是他的長子、雍國公世子王澤賢,他的兒子雖然年紀並不大,但是也被教得十分懂守規矩禮節,看到父親要談論朝堂之事,他自覺主動地退到了一邊。

  看到兩邊的家人都離開了之後,工相也就放下了心來,重新接上了話。「我覺得皇后陛下想要體恤民力,這心是好的,但是朝廷現在並不是那麼困窘,我們沒必要真的那麼小氣,既然要修,那就要往大了修。當然了,我不是說要修得多麼富麗堂皇,但是至少要修出氣派來,要稱得起大漢皇家的身份。」

  他是有私心的,想要讓姐姐一家團聚,並且過上和皇家身份相稱的生活,不過丞相也並不打算點破他的私心——因為丞相自己也是差不多這麼想的。

  「你這麼想就好了。」丞相點了點頭。「那好,就這麼辦。錢的問題,只要你不要搞成三步金堂五步玉階,總歸還是有辦法的。過完年,你就把這件工程當成頭等要事來辦吧,其他的事情可以交給別人來負責,別忘了,不光是你,內閣大臣們也都翹首以盼,等著大功告成的那一天呢。」

  「好,我明白的。」工相點了點頭。「過完年,我就去西郊去勘察地方,找個山水俱佳的所在,早點把選址的事情辦妥。」

  不過,他心裡還是有些疑惑的——在平日裡,內閣對他負責的大工程雖然一直都在支應,但是總是給得勉勉強強,並且審計也十分?格,生怕多浪費了一分,到了這個工程,卻突然這麼大方了。

  「對了,太子過完年也會隨我一同出去,一邊視察京師防禦工程的進展,一邊順便散散心。」說到這裡的時候,工相突然也想起了這件事。

  「太子也會出去巡視?」丞相微微意動。

  結合皇上之前讓太子參加國務會議、並且準備讓太子出鎮高麗總制征日後方的安排,看來太子慢慢涉入到朝政當中已經是不可避免的定局了。

  唉,時間過得真快啊,一晃居然太子都快長大成人……驀地丞相的心裡突然閃過了一絲和現在氣氛不同的感悟。

  「此事甚好,不過你那邊要注意一下安全,不要讓太子有什麼閃失。」交代了一句之後,他又轉過了頭來,看了看自己年幼的兒子。

  太子是仁厚聰慧的孩子,將來能成大器,也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到時候能成個什麼器呢?只盼他到時候也能繼續輔佐大漢皇家吧。

  就在大臣們還在閒聊的時候,有一個進宮來朝賀的人卻被皇宮的侍從們帶離了大殿,不過由於他的身份特殊,所以並沒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他的離開,仍舊繼續著他們的閒談。

  這個人就是高麗駐京使團的團長、高麗宗室李珂。

  在侍臣的帶領之下,他沿著皇極殿旁邊的路,向中極殿亦步亦趨地走了過去,聽侍臣說,大漢的皇帝和太子,將會在那裡接見自己,有要事相商。

  這位使團長一襲青衫,身材頎長,留著細長的鬍鬚,皮膚也十分白皙,看上去就像是個飽讀詩書的文士一般。實際上雖然身為高麗國的宗室,他也確實漢學功底很深。

  不過,雖然被大漢皇帝召見說起來是一種殊榮,但是他卻表情嚴肅,眉宇之間好像隱伏著深深的憂慮。他憂慮的正是他的祖國高麗,更加是在思考,自己該怎麼做才能博取到中朝皇帝的歡心,讓他對祖國稍微寬限幾分。

  在光海君被朝廷復位之後,為了加強對高麗的控制,在高麗設置了使團,而同樣,高麗也被要求在京城設置使團。

  在前明時代,高麗在大明境內是並沒有常駐的外交機構的,他們只是定期地派出朝貢的使團來京城朝拜皇帝而已,雖然每逢王權更替,高麗都會派出使臣知會大明,但是並不受大明的實際控制。在萬曆年間,日本渡海進攻高麗,荼毒一方的時候,大明雖然派兵援救,並且最終將日本軍隊趕出了高麗,但是之後並沒有在高麗駐軍,馬上就撤走了,並且很快就陷入到了內部的混亂當中。

  新朝就沒有這麼慷慨了,將光海君重新扶上高麗王位,他們馬上就索要了巨額的報酬,派駐了使團和駐軍。而且,駐漢城的使團挾中朝之威,驕橫跋扈,好像完全不把高麗朝廷放在眼裡,令高麗人心中憤憤不平。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50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4-6 11:13
第1506章 弱肉強食的叢林

  自從接受了來自於大陸的一整套儒家倫理,並且以這套倫理體系架構了整個國家之後,高麗一直以小中華自居,把自己看成是中國之下地位最高的國家。可是,突然之間,高麗卻由原本相對自由的地位一下子落到了被中朝的官員頤指氣使的境地,高麗君臣暗地裡都難以接受。尤其是,他們還覺得大漢的新貴們個個粗鄙不文,不通經典,並且還有鄙棄儒學的傾向,因此心裡都對大漢有些不屑。

  然而,縱使有萬般的不滿和不屑,高麗也只能默默接受因為,大漢實在太強了。

  在建國之初就能征伐四方,橫掃邊釁,原本強橫一時的建奴和蒙古部落,一下子都被打得狼奔鼠竄,毫無招架之力。僅僅立國數年,大漢就已經打出了一個超過了前明的疆土。

  大漢如此赫赫的武功完全震懾住了這些高麗人,哪怕在高麗國內,也對這位傳奇性的帝王敬畏無比,因此哪怕心裡忿恨,也完全不敢表露出來,只能默默忍受。

  既然不能反抗,那麼乾脆就想辦法曲意討好吧,如果能討好中朝皇家,那麼高麗就會被重視幾分,待遇也會好上不少抱著這樣的想法,高麗國主李琿就通過他向中朝提出了將高麗宗女獻給太子作為侍妾的想法。

  莫非中朝的皇帝陛下就是為了這個才召見我的?李珂的腦中想過了一道靈光。

  如果是,那就好了……

  作為使團長,李珂是樂見此事成真的。

  帶著如釋重負的心情,李珂跟著侍臣一起走到了中極殿裡面。

  一進來,他就不管不顧地跟高舉御座上的大漢皇帝跪了下來,然後一絲不苟地執行了朝見大禮。

  「藩國使臣李珂,拜見中朝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藉著行禮時的餘裕,他用眼角的旁觀掃視了一下站在皇帝旁邊的少年。

  這個少年身材高挑、面孔端正,雖不算十分儒雅俊秀但是卻十分沉穩端正,看得出有乃父之氣。

  如果能夠得到中朝太子的青睞,我國大概就可以從水深火熱當中脫困而出了吧……

  「李大使,今天有勞你了,一大早就要趕到宮裡來,。」皇帝先說了句客套話,示意安撫使臣。「想必你一大早就趕過來,也沒吃東西,一定餓了吧?也罷,今天我就不管那麼多繁文縟節了,快事快說,讓你也早點休息。」

  「能夠得以參覲中朝的新年大宴,是臣萬分的榮幸,絕無半分勞頓,還請陛下明察。」李珂嚴肅地向皇帝道謝。

  之前幾次朝覲中朝皇帝的時候,他心裡對皇帝自稱「我」有些腹誹,覺得太過粗鄙不文,果然是徐州微末出身,可是幾次朝覲之後,他也不再感到有什麼不適了。

  「其實這事也簡單……」皇帝的表情十分輕鬆,然後指了指太子,「太子不久之後要有求於你們了,所以我提前為他請你們幫個忙。」

  難道……難道真是要讓太子納高麗宗女為侍妾了嗎?李珂心裡一陣激動。

  太子妃他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有太子身邊有了高麗的侍妾,並且她們討得了太子的歡心的話,那麼高麗的地位在未來勢必會和之前大不相同,而且他李珂也一定會因為經辦此事而得到獎賞。

  「上國若有需要弊邦之事,儘管開口就好,弊邦感慕天朝上國之恩,絕不會有絲毫怠慢。」他將頭沉了下去,然後大聲回稟陛下。

  「高麗的忠心,我是明白的,天下藩國,最於中華親近的,也就是高麗了。」皇帝頗為滿意地點了點頭,「既然你們都這麼說了,那好,我就直說了吧……」

  正當李珂以為陛下將要說出「那就依了貴國國主之意吧」的時候,他卻聽到了一句讓他難以置信的話。

  「李珂,你是個很聰慧的人,對高麗上下民情也十分熟悉。請你過完年之後,跟著太子一起去高麗,幫他處理一下有關於高麗的事務吧。」

  「陛……陛下?」聽到了這句話之後,即使以李珂平日裡自詡的士大夫的沉穩,身體也還是忍不住晃了一晃。「這……這是為何?」

  他心裡著實害怕了。

  在此時此刻,高麗君臣、尤其是宗室上上下下最怕的,就是大漢貪得無厭,攫取了現在的利益還不夠,還想要進一步把高麗控制在手中,甚至直接廢除掉高麗王室,將高麗變成大漢的疆土。

  經過了多年的文教熏陶之後,此時的高麗多得是飽讀詩書的文士,少的是能征善戰的將領,他們再也沒有當年自封朝廷,抵禦中原的氣概。之前倭寇寇邊的時候,就輕輕鬆鬆被倭寇幾個月內就佔領了全境,後來借得大明的兵威才總算趕跑了倭寇,如今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大漢不知道比倭寇強了多少,高麗哪裡還有抵禦的本事呢?怕是只能任人宰割了。

  正是因為出於這種畏懼心理,所以高麗國主拼了命的想要討好大漢,不光是對大漢使團畢恭畢敬,甚至還想出了獻出宗女以討好大漢朝廷的主意,渾然不要顏面了。

  這就是高麗這個小國,多少年來面對中原大國時的悲哀啊。

  然而,即使已經低聲下氣到了這個地步,大漢仍舊不打算饒過我們嗎……李珂的心裡突然閃過了一絲悲涼,看來李朝這三百年國祚,就要敗壞在這一代人手裡了。

  不過,不管怎麼樣,自己不會為虎作倀,絕不會屈膝作為嚮導引大漢入高麗,如果李家望族注定要橫遭不測的話,就從自己開始吧!他心裡突然閃過了這樣的念頭。

  一瞬間他的腦袋裡各種念頭紛至沓來,竟然有些失神了。

  可是中朝皇帝並沒有發現他的異常,而是繼續說了下去,「我告訴你一件機密事,你要記得保密,最近不許跟任何人提起。我朝經過朝議之後,已經決定了我朝將要征伐日本,並且要借高麗為基地。」

  在片刻的沉寂之後,李珂終於回過神來了,聽懂了中朝的意思。

  原來……原來是這樣……並不是要滅我高麗國祚啊……

  原本懸起來的心,慢慢地重新落下了,他心裡微微一寬,然後發現背後全是冷汗,幾乎已經濕透了。

  「李大使,你意下如何?」眼見他一直沒有回答,皇帝催問了。

  經過了剛才的驚嚇之後,李珂感覺自己的精神還有些紊亂,難以集中起來思考問題。不過大體上他還是明白了中朝要對日本發大兵,借高麗土地為進攻基地。

  說實話,他反應過來之後,一開始就是有些竊喜倭寇當年登陸高麗,搜掠了高麗全境,不知道荼毒戕害了多少高麗的生民,犯下了多少血債,一想起來就讓高麗人莫不切齒痛恨。

  不過之前痛恨歸痛恨,高麗人並沒有辦法組織大軍打回去報仇雪恨,就連復國也是靠的大明,因此幾十年來,高麗上下的復仇之心也只能按捺在心中。

  然而,現在中朝皇帝說他要準備去發兵攻打日本了,這如何不讓人竊喜?只要中朝起大兵進犯日本,不管能不能贏,至少能夠在日本荼毒一番,讓倭人也受受當年高麗人所蒙受的苦痛。

  可是竊喜之後,李珂又馬上回復了冷靜。

  自古以來,興兵打仗都是要花費無數錢糧的,中朝要借高麗為基地,自然也會從高麗籌集錢糧,高麗本來就是貧弱小國,哪裡經得起這樣的折騰?再說了,大漢大軍若是集聚在高麗,天知道會生出多少事端來……

  一想到這裡,李珂的竊喜就換成了憂慮。不過他並不敢拒絕皇帝的要求,這種事本來就不是他能做主的。

  「陛下的意思,外臣已經明白了,外臣今天回去之後,一定會馬上修書國內,讓國主定奪,請陛下放心。」

  他的答案,並沒有讓中朝滿意。

  「高麗離京城千里,修書往來的話,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時間?兵貴神速,我朝可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消耗。」陛下淡淡地笑了一下,「大使之前不是說高麗是對我朝最為忠心崇敬的藩國嗎?怎麼,我朝打算發兵日本,為高麗一雪當年的血仇,高麗反倒會不願了?」

  「陛下,外臣絕無此意!」一見到皇帝說得如此嚴厲,李珂嚇得連忙解釋,「外臣只是說茲事體大……由不得外臣做主。」

  他已經明白了,大漢的朝廷根本就不會給他、給高麗什麼選擇的餘地,他們已經定好了,一定要這麼做,現在客氣下問問,只是給藩國一個顏面而已。如果自己在這裡不同意或者推脫的話,他們恐怕就會直接翻臉無情吧。

  在大明的時代,我高麗何曾受到過這種羞辱……這大漢比起大明來,真不知道壞了多少,只恨蒼天無眼,居然讓這等背離聖人之道的人得了天下,行事如此強橫霸蠻,不知禮義,不知道能幾世而亡!

  然而,腹誹歸腹誹,李珂卻不敢有任何表示,甚至連表情都只能裝作十分高興。「我國與日本血海深仇,中朝肯興兵日本,自然是令我等大為暢快的……」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49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4-6 15:19
第1507章 同樂太平

   「你暢快那不就好了?你是高麗大使,又是高麗宗室,你高興的事情難道國主不高興?」皇上仍舊微笑著,然後揮了揮手,「那就這樣吧,這陣子你準備一下,二月三月的時候太子就會啟程前往高麗,你知會一下國內就好了,那邊的使團也會準備的。到時候,你就隨同太子一起前往高麗吧,重任在肩,李大使,有勞你了,不過,我朝對有功之人向來慷慨,縱使外臣,只要有功,該賞還是會賞的。」

  李珂已經不再聽後面的話了,他知道,這是不容置疑的旨意,,縱使屈辱,也只能嚥下,用最卑微的態度,盡量給祖國挽回一點利益,哪怕一小點利益,也可以讓高麗在重壓之下稍微能輕鬆一點。

  「弊國尊奉天朝上國是理所當然的,外臣怎敢請什麼賞……外臣只求天朝上國盡量……盡量少征發高麗的物產,畢竟弊國只是蕞爾小邦,實在支撐不起大戰所需的軍需啊……」李珂大起膽子來跟天子求情,他知道自己已經有些危險了,但還是義無反顧地跪了下來,「還請陛下體恤藩國!」

  出乎李珂預料的是,他這番話並沒有惹怒中朝天子,他反而微微頷首,好像贊同了李珂的意見。

  「你說得沒錯,高麗國小民敝,物資匱乏,要從高麗征發太多物資的話,確實是太過於勉為其難了,有傷天朝上國顏面。所以,這次就是為了避免讓高麗不堪征發,所以我才特地派太子過去坐鎮的,除了一些糧食之外,大漢不會從高麗取用太多東西,軍火和軍費,大漢自行運輸承擔,並且在戰後,我朝征發的物資會一併作價補償,所以就有勞李大使了。你放心,只要有太子在,集結在高麗的大軍絕不會縱兵為患,更不會讓高麗為難。」

  接著,陛下擺了個手勢,將太子叫到了跟前,「太子,李大使確實個幹才,你在後方要多聽聽李大使的意見,高麗的事情他比你懂。」

  「兒臣明白。」太子向父皇躬了躬身,然後也像李珂友好地笑了笑,「李大使,有勞了,還請之後大使繼續努力,為我朝為高麗繼續出力。」

  雖然大軍過境不可能完全秋毫無犯,但是中朝天子的允諾仍舊讓李珂寬心了不少。現在他不再牴觸跟著中朝太子回去高麗了,他反而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在太子身邊多做些事,幫助高麗將損失盡量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至於什麼戰後補償他就不敢想了,天知道到時候給不給。

  「天朝上國有命,外臣但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李珂垂首應諾了下來。他同時決定,在回去之後,趕緊寫信給國內,向國主李琿通報情況,並且陳述利害,讓他早點做些準備,

  「好了,該談的也差不多了,大使先回皇極殿吧,好生歇息一下。」在得到了高麗使臣的配合之後,陛下似乎心情也十分愉快,所以揮手就讓使臣離開了。

  「太子,有了此人的幫助,以後你在高麗辦事就方便多了。」皇帝舒了口氣。「高麗那邊的使團,你可以引以為臂助,他們在高麗呆了很久,熟悉上下民情,但是他們畢竟不是高麗人,很多事情他們辦不好也不知道怎麼辦,所以你要用用高麗人。」

  「父皇,兒臣看他剛才好像頗為猶疑的樣子……大概是不願意我朝大軍集聚在高麗吧。」太子突然問。

  他剛才冷眼旁觀,雖然李珂掩飾得不錯,但是他已經看出了李珂心裡是很不情願的。

  「他不情願很正常啊,誰喜歡別國的大軍盤桓在自己家裡呢?」皇上笑了笑,「但是既然他怕你,想要討好你,那就一定會盡心盡力去辦事,不敢有什麼懈怠。你可是他們觸怒不起的人啊……」

  「兒臣明白了,兒臣會倚重他的。」太子點了點頭,「兒臣也會體恤下情,不會讓高麗不堪苦擾,以至於後方生亂,壞了前線的大事。」

  太子有專人教史,自然也讀過隋煬帝和唐太宗東伐的故事,這兩位天子評價一個天一個地,但是同樣做過一件事——也就是東征高句麗,而且同樣都不成功,他讀了之後,自然心裡也有些體悟。

  大軍不是越多越好的,重在維持後勤,只要糧草不斷,軍心就不至於生亂,派太多兵反而會給自己帶來極大的後勤壓力,並且白白讓百姓受苦。而且征伐之時,後方絕對不能生亂——這是這兩位帝王所給他帶來的教訓。

  「你的性子好,我知道,我派你過去就是為了穩住後方的。」皇上也同意了他的看法,「不過,到時候你要學會自己做決定了。你身邊到時候有的是智囊誰都會出主意,但是做決定的是你,最重要的也是做決定,你要好好在那裡歷練下了。」

  他就是想要藉著這個機會初步訓練太子統籌後方,總理軍事政事的本領,高麗是藩國外邦,就算玩壞了他也不心疼,所以可以放手讓太子去做。

  太子心裡有些緊張,他還是有些誠惶誠恐,不過他知道,自己總該踏出這一步的,所以還是保持著鎮靜。「兒臣明白。」

  「走吧,別讓你母后久等了,大臣們也在等著呢。」皇帝走下了御座,然後拉起了太子的手就往外走。

  新年的宴會是皇家一起出席的,皇后現在早已經準備好了,只是一直等著皇帝召見外國使臣而已。

  隨著時間的流逝,在皇極殿當中的人們,經過了長時間的攀談之後都有些餓了,但是因為皇家還沒有出席,所以大家都不敢先行用餐,不過茶水的消耗量是越來越大了。

  不過,當時間走到了准點之後,在一片嘈雜當中,一群身穿著一身簇新制服皇宮侍衛從偏門走進了大殿,嘈雜聲漸漸地消失了。

  「皇上駕到!」隨著領頭的侍衛官的大聲呼喝,在眾人的屏息凝視當中,大殿的正門被打開了,皇上、皇后和太子三個人出現在了門口。

  皇家一出現,眾人紛紛離席,列在兩邊,同時伏了下去。

  按照往日的慣例,皇家從兩邊的人群中間留下的路穿行而過,然後走到了御座前。然後,皇帝和皇后並列坐在御座上,而太子則坐在了旁邊一個比較小的位置上。

  「列位平身。」一坐下去之後,皇帝就示意大家免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在場的所有人同時叩首,然後重新站了起來,坐到了原本的位置上。

  接著,皇帝從御座前的案幾上拿起了酒瓶往酒杯裡倒上了酒,而在座的大臣和外邦使節們也紛紛拿起了酒杯,清冽的酒液瞬間讓大殿當中充滿了芳香。當然,在場的婦孺是不用喝酒的。

  「諸位愛卿,新年大吉。」皇帝先說了一句祝酒詞,然後喝下了酒。

  「新年大吉!」群臣同樣回應,然後也喝下了。

  再倒上了一杯。

  「萬民同樂!」

  「萬民同樂!」

  群臣同樣回應。

  接著,最後續上了一杯。

  「天下太平!」伴隨著這句祝福,皇帝再度一口氣喝光了這杯酒。

  「天下太平!」其他人也發出了同樣的宏願。

  至此,按照慣例喝下了三杯酒,並且祝福了新年之後,宴會正式開始了。隨著皇帝和群臣們推杯換盞,大殿裡剛才的緊張氣氛也逐漸消失了,大臣們相互交談道賀,婦孺們歡聲笑語不斷,為新朝的一年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點,也為新的一年鋪陳出了新的喜悅。

  此時,不光是紫禁城內的大殿,在宮牆之外,民間的新年也在如火如荼地鋪陳當中,到處都是鞭炮聲和歡笑聲。在宴會過完之後,皇家和民間的新年遊樂活動會一直持續下去。

  等到了正月初十到正月十六,那和之前的習俗一樣,是賞燈的日子。每年的這個時候,各地的制燈工匠和商人紛紛雲集京城,把自己的產品拿到東安門外迤北大街售賣。

  那時候燈市上會有形形色色的花燈,應有盡有,專程前來觀賞的人摩肩接踵,男女皆有,熱鬧非常。正月十四開始試燈,各種花燈開始點亮懸掛;正月十五燈會正式開始,到了正月十六罷燈。

  這些習俗都是前明流傳下來的,不過在前明末年,因為天下綱紀逐漸崩壞,大亂頻仍,所以哪怕是京城,每年過年也越發蕭條,再也不見了太平時節的盛景。等到了新朝建立之後,天下慢慢安定了下來,社會秩序重新轉好,新年的遊樂活動才重新恢復到了當年的境況。

  只有經歷過生離死別的痛苦,人們才會知道之前的安定是多麼難得,多麼可貴。在太平時節裡面習以為常的東西,到了天下大亂之時竟然是求之不得。

  前明末世的可怕,此時的街面上已經見不著了,但是那份慘痛和恐懼,還殘留在人們的心中,甚至能到殿中的大臣們,也有不少人在之前有過慘痛不堪的回憶。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48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6-4-7 11:07
第1508章 皇儲觀陣

   天下太平——這是每個華夏子民發自內心的宏願,天知道這四個字裡面,究竟飽含著怎樣的滄桑和慘痛?這個民族含蓄的笑容裡面又飽含著多少淚水?

  太平是求不來的,也是忍不來的,只能向天搶來,向人搶來。大爭之世,如果故步自封,沉溺在已有的榮耀和成績當中不可自拔,那麼很快就會落後於人,只能含垢忍辱,成為盤中魚肉。

  「願為華夏,搶得太平!」帶著這樣的低聲自語,皇帝又給自己倒上了一杯酒。

  今年自從過完年節之後,天氣一直十分好,經常是大晴天。在京師的西郊,萬里無雲的碧藍天空倒扣在蒼茫大地之上,空氣在寒冷之餘還透著一股清新。

  因為剛剛從隆冬季節當中渡過,所以各處山峰都是枯黃的景色,只有山澗當中濯濯落下的泉水,才能從中發現一些新春的生機。這是一片連綿不絕的山峰,放眼望去,巍峨的山峰傲然屹立,似有龍盤虎踞的氣象。太行山脈也從這裡起始,最終將北方大地劃為兩邊。

  如此壯麗的景色,自古就為北方的文人雅士們所稱重,被認為是燕京周圍風景最好地方。從古時候開始,燕京西郊地區,一直就是遊覽勝地,而且在山水豐茂的地方還遍佈著皇親貴戚的私家莊園。

  不過,在山峰之間通往京城和山陝的要道中,此時卻已經聳立起了一座龐大的人工建築。

  這座建築佔地很廣,外圍的牆大概高兩丈左右,微微傾斜,而且整個外牆呈現出奇怪的六角星狀,像一隻盤踞在大地上的海星。而在外牆之內的高台上,還築有另外一道內牆,同樣也高兩三丈。

  兩道牆中間都配置著胸牆,而胸牆則有安置大炮的位置,雖然因為初建成的緣故預定的炮位還沒有填滿大炮,但是已經佈置上的大炮也有不少,黑森森的炮火在胸牆後對準了稜堡之外的每個方向,給人一種戒備森嚴的感覺。

  不管是內牆還是外牆,都是直線型的,而且外層似乎堆置上了厚厚的土,所以看上去黃紅相間,說不出的怪異。

  這種人工造物的粗糲之氣,將原本的山水形勝破壞無遺,如果有文人雅士在這裡的話,恐怕會有大煞風景的感歎吧。

  然而,此時此刻,在觀察著這座稜堡的人們心中卻並沒有這樣的感歎。

  在離稜堡不遠處的一座山峰上,有一座小亭,這個亭子看上去是很久之前修築的,磚石已經斑駁,而木料也早已經傾頹。此時,正有一群人站在這個小亭當中,居高臨下地俯瞰遠處的稜堡,不少人手裡還拿著望遠鏡,以便可以更加細緻地觀察。

  「皇太子殿下,這座稜堡是最近建成的,它十分堅固,而且是按照我們最新的設計思想和理念修築的。」就在這群人觀察的時候,站在中間的一位高鼻深目、灰色頭髮的中年西洋人,以十分流利的漢語開口了,「在經過了嚴格訓練並且擁有決心的部隊的駐守下,它可以經受敵人長達一兩年、甚至更久的圍攻,而且它扼守著京城通向西方的必經之路,只要它能夠抵擋住敵軍的圍攻,那麼從西部來的敵人可以威脅京城——它和我們修築的其他稜堡,可以在一兩個世紀之內,讓您的京城高枕無憂。」

  說話的人叫弗朗索瓦-米蘇勒,是一個西洋工程師,他很早就受雇於大漢的朝廷,並且參與到了京城稜堡防禦工程的修築當中。

  雖然他說的話有些誇張,但是並不是毫無根據的誇誇其談,

  在此時的西洋,因為各國之間戰亂頻仍,所以軍事戰術和科學發展突飛猛進。在之前的時代,歐洲是封建領主割據的時代,到處都聳立著貴族領主們的城堡。而自從引入了大炮之後,這些城堡的防禦功能就變得十分微弱了,因為大炮只要猛轟,就終究能夠轟開這些磚石城堡。

  而在常年的交戰當中,新式的稜堡則應運而生,這種稜堡經過了實戰的考驗,擁有十分精良的設計,可以作為一支軍隊的依托,並且可以抵抗敵人大軍長時間的圍攻。

  在這位工程師看,大漢西北方的敵人裡面並沒有可以攻克這座稜堡的手段,而這座稜堡當中有糧倉,在裝滿了糧食的情況下,足可以滿足守軍兩年的需求。而即使是如今西歐最精銳的軍隊來,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才有可能攻克一座稜堡——而在可預見的一兩個世紀裡面,西歐國家是肯定不可能派出大軍來到中國的。

  在現在的歐洲戰爭當中,一方即使在野戰中失敗,只要還有充分的稜堡保衛根據地,那麼就還有足夠多的時間和資本捲土重來,因此戰爭當中經常出現曠日持久的攻城戰。雖然修建稜堡相當的耗費精力和財富,可是圍攻它卻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傷亡,有時候一場圍攻常常持續數月乃至數年之久。在每年有限的適合戰爭的季節裡,指揮官若能攻克一兩個就算得上幸運了。

  比如在之前,西班牙帝國和尼德蘭人進行了長達八十年的平叛戰爭。這場戰爭因為西班牙陸軍十分精銳,野戰無可抵擋,所以尼德蘭人廣泛地應用了稜堡作為防禦手段,結果令西班牙人在尼德蘭步履維艱。西班牙人因為平叛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其國勢也日漸衰落,最後不得已承認了尼德蘭的獨立。

  在實戰結果的鼓舞下,大陸上的各國競相修築大型的堡壘。比如法蘭西國,其國王就花費了大片心力,圍繞著首都巴黎修築了一系列堡壘,把整個首都地區變成了一個大要塞。

  作為法蘭西工程師,弗朗索瓦-米蘇勒長年就參與到了這些築壘工程當中,獲得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因為和大漢的海軍元帥路易早年有過來往,所以他在大漢初立的時候就獲得了邀請,被大漢朝廷以高薪聘請到了中國,從事築壘和要塞的工作。

  而他的頭腦頗為精乖,並且善於鑽營,因此很早就得到了大漢工相徐厚生的賞識,並被特別重要,現在已經成為了稜堡工程的總監工。

  在現在,來大漢、並且被朝廷任用的西洋人已經有不少人了,活躍在建築、航海、機械、天文等等領域,他們這些人當中大體可以分為三種人:

  第一種是傳教士,是帶著宗教熱情來中國的,希望在中國傳播主的榮光,他們雖然樂於分享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但是只是把這個當成了傳教的輔助,因此這種人被大漢限制使用,雖然並不排斥他們的幫助,但是他們無法擔任極為重要的職位,活動範圍也有限制。

  第二種人並沒有那麼大的宗教熱情,他們來中國只是為了掙一筆豐厚收入而已,由於目前歐洲國家普遍沒有中國富裕,因此他們只有在這裡才能得到幾倍於之前的收入。不過雖然在這裡掙錢,但是他們心裡還懷著家鄉,打算掙一筆錢之後就回去與家人團聚。這種人受到的限制少很多,而且可以擔任一定的管理職位。

  第三種人就更加沒有什麼宗教觀念了,他們並不介意中國是個異教徒國家,反而為自己得到了大施拳腳的機會而感到高興。他們普遍樂於融入到中國的社會當中,並且希望鑽營,留在中國。

  海軍元帥路易和這位弗朗索瓦-米蘇勒就是這樣的人,在中國呆了幾年後,有心的米蘇勒在業餘時間苦練漢語,很快就熟練地掌握了漢語,並且以慇勤而且合作的態度博得了他的頂頭上司、公爵、工業大臣徐厚生的賞識。

  在以專業的知識和忠誠的態度贏得了賞識之後,他和朋友路易一樣選擇成為大漢皇帝的臣民,並且謀到了中國的官職。更有甚者,為了更體現自己的融入之心,他還給自己取了一個漢名米蘇——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因為仰慕中國書法而選擇這個名字的。

  米蘇並沒有把眼前的位置當成自己的終點,他一心想要依靠上司的庇護爬到更高的地位。雖然知道中國和法蘭西的文化和體制迥然不同,但是他覺得公爵肯定在政府和宮廷裡面具有了不得的影響力,他就想要利用這種影響力為自己博取更大的利益,最好成為一個大漢國的貴族老爺,讓家鄉那些鄉土小貴族們眼饞。

  所以,當徐厚生真的將太子帶到了他的跟前、叮囑他要小心引導太子視察稜堡工程的時候,他的心裡感到了由衷的高興,一心想要藉機討好太子,所以他說話介紹得也十分浮誇——畢竟少年人都喜歡誇張的話。

  沒想到,皇太子殿下並不如他想像的那麼高興,對他這麼熱烈的話也沒什麼表示,反而繼續平靜地拿著望遠鏡,看著遠處的稜堡。

  他並不是專業人士,對建築也一竅不通,所以這個西洋人說得再天花亂墜他也沒什麼實際感覺——反正他知道一點,天下的官員都喜歡誇耀功績掩飾過失,所以天然地有了幾分保留。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6-10-4 23:47 編輯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cheninda1234567

LV:5 騎士

追蹤
  • 160

    主題

  • 13719

    回文

  • 19

    粉絲

潛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