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穿梭] 大穿越時代 作者:老老王(已完本)

 
mk2258 2014-5-21 14:46:48 發表於 科幻靈異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0 131559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48
    第一百零四章、新月旗墜落(下)

    這就是俄羅斯曆代沙皇心心念念的天堂之下最偉大的城市,象征著霸權和榮光的君士坦丁堡嗎?

    如今親眼望過去,除了尖塔和寺廟稍微多一些,似乎感覺也不怎麼樣嘛?

    但是,不管怎麼樣,隻要能夠拿下這座城市,自己這一代俄羅斯軍人就應該可以封神了吧?

    六十萬東歐聯軍的總司令,原蘇聯紅軍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此時正站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的山崖上,手持一副高倍軍用望遠鏡,遙遙俯瞰著南方沐浴在硝煙和火焰之中的伊斯坦布爾街市。

    一切恍如五個世紀之前的1453年,那場震撼西方世界的君士坦丁堡攻防戰的重演。

    不過,在經曆了五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之後,如今的伊斯坦布爾市容,畢竟已經與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有了極大的差異。在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的視野之中,東羅馬帝國時代拱衛這座城市的提奧多西城牆,隨著城市的擴展,目前已經基本不複存在。而伊斯坦布爾的市區範圍,也比東羅馬帝國時代的君士坦丁堡擴大了許多。曾經作為城市邊界的金角灣,已經被各式各樣的民宅包裹進了市區之內。穆罕默德二世曾經安置烏爾班大炮的陣地,也都被林立的房屋和市集所覆蓋。遠遠看去,顯得高低錯落,頗為雜亂。

    但盡管如此,這依然無損於君士坦丁堡這座城市,在俄羅斯人眼中的巨大魅力。

    作為東正教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以“第三羅馬”自居的俄羅斯人,一向都有著濃厚的君士坦丁堡情結。從軍事、戰略和地理的角度上來說,君士坦丁堡的價值不言而喻,這座城市坐落在歐亞兩洲的交點上,控製著小亞細亞與巴爾幹之間的東西交通,以及來往於地中海與黑海之間的海運,同時坐擁著黑海海峽中最平坦易趨的陸橋和最狹窄難行的水道,是極佳的天然港灣,也是天生的帝王形勝之地,以及鎮守歐亞大陸的戰略中樞。如果俄國人得到了君士坦丁堡,便如同得到了黑海的大門鑰匙,對敵可隨時封鎖黑海,對己能自由出入地中海。屆時俄羅斯在黑海和地中海的海洋戰略便能完全盤活,真正確立其歐洲海洋大國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君士坦丁堡最寶貴的價值源於它偉大的曆史。君士坦丁堡有著中世紀歐洲最大的聖索非亞大教堂,千年來這裏都是東正教的中心聖地,而東正教的精神領袖,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也駐蹕於此。

    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後,俄羅斯成為了東正教範圍內最強大的國家。俄國一直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俄羅斯的東正教正是來源於東羅馬帝國。除了宗教以外,俄羅斯、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斯拉夫國家的文字,也來自於東羅馬帝國。不同於歐洲普遍使用的拉丁字母,大多數斯拉夫人所用的字母被稱為西裏爾字母,由東羅馬傳教士,希臘人西裏爾的創製。俄羅斯文明的東羅馬化是自上而下,有了東羅馬的血統和基因,加上宗教和文字兩種文化的核心載體,俄羅斯在藝術、建築、文學等各方麵都帶上了東羅馬的烙印。

    在沙皇時代,如果俄羅斯能夠奪取君士坦丁堡,趕走土耳其異教徒,光複東正教的聖地,甚至僅僅發起一次解放君士坦丁堡的行動,便能利用宗教令箭尊王攘夷,許諾以政治獨立,號令巴爾幹半島的東正教諸國與之共同對抗土耳其人,進而在巴爾幹半島建立起自己強大的影響力,一口氣控製半個地中海!

    同時,如果俄國能夠光複君士坦丁堡,從名義上繼承東羅馬帝國的曆史法統,那麼俄國將真正成為至少半個羅馬帝國的繼承人,以及整個基督教世界無可爭議的天下共主!

    正是因為這一光輝目標的誘惑,剛剛擺脫野蠻和蒙昧的俄羅斯人,才會不顧一切地舉兵南向,對當時還很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行一次又一次大膽和魯莽的挑戰,激情洋溢地連續發動十一場俄土戰爭,誓要“興複羅馬(東羅馬),還於舊都(君士坦丁堡)”。至於現在的這場戰爭,大概可以算是第十二次俄土戰爭。

    或許,也是最後一次俄土戰爭了……雖然羅曼諾夫家族統治的沙皇俄國,目前早就已經灰飛煙滅,但作為沙俄的繼承者,蘇聯紅軍對於攻占君士坦丁堡,乃至於毀滅土耳其的渴望,可是一點兒都沒有減弱。

    目前,就跟1453年的那場君士坦丁堡攻防戰一樣,攻城的蘇軍從三麵包圍了這座城市,而蘇聯黑海艦隊也突破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闖入了馬爾馬拉海,這個世界上最小的海,封鎖了伊斯坦布爾的海上交通線。

    之前,為了封鎖博斯普魯斯海峽,土耳其共和國在海峽兩岸設置了很多的炮台。但是,就跟英國佬的新加坡要塞一樣,土耳其人的這些炮台也隻能轟擊海麵,無法對付從背後陸地上過來的敵人。而且,土耳其人的軍事經費遠不如歐洲列強那麼充裕,海防要塞的設計結構過於老舊,抵禦空襲轟炸的能力非常之差。

    因此,隨著二十萬土軍精銳在東色雷斯戰場上的土崩瓦解,數十萬蘇聯紅軍沿著黑海西南岸一路狂飆猛進,很快就殺到了博斯普魯斯海峽歐洲側炮台的背後,從背後逐個端掉了裏麵的守軍。

    與此同時,蘇聯空軍對海峽對岸的亞洲側土耳其岸防炮台,進行了前後超過五千架次的密集轟炸。黑海艦隊的三艘戰列艦也冒險抵近海峽出口處的岸邊,對這些炮台進行了持續一整天的地毯式轟擊。

    像這樣仿佛流星火雨一般的超高烈度火力打擊,很快就讓海防炮台上那些生平還沒見識過戰場的土耳其士兵,接二連三地紛紛精神崩潰了,當一支蘇軍懲戒營的敢死隊劃著橡皮小艇,渡過一千多米寬的海峽,登上對岸灘頭的時候,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就輕易瓦解了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最後防禦。接下來,蘇聯紅海軍的工兵隻用了三小時,就清除了土耳其人倉促布設的兩道水雷網,讓黑海艦隊的前方變成一片坦途。

    麵對蘇聯人的大軍壓境,伊斯坦布爾城內自然是一片騷亂,凡是有點家底的土耳其市民,都開始帶著細軟逃離城市。但是,由於黑海艦隊迅速突破海峽天險,封鎖了伊斯坦布爾的海路交通,所以隻有極少一部分市民來得及乘船逃到對岸,剩下的都被困在了城裏,隻能在恐懼中靜靜的等待著最後時候的到來。

    相反,從東色雷斯各個陷落土耳其城鎮逃出來的戰爭難民,還在源源不斷地從各個方向湧入伊斯坦布爾,讓這座城市日漸擁擠和嘈雜,也愈發的混亂動蕩,各種搶劫殺人事件頻繁發生,弄得一片烏煙瘴氣。

    但盡管如此,土耳其人依舊沒有放棄抵抗的打算。已逝的“國父”凱末爾在過去幾十年裏搞的土耳其民族主義運動,多少還是有點成績的。相比於一戰末期,作為奧斯曼帝國首都的伊斯坦布爾,在英法聯軍麵前不戰而降,如今已經不再是首都的伊斯坦布爾,雖然處境更加絕望,但卻出乎意料地保持著戰鬥的勇氣。

    利用東歐聯軍還沒有打進城內的短暫時間,伊斯坦布爾的軍政當局動員了全城居民,組織他們收集槍械,構築街壘,囤積飲水和食物。同時又指導市民緊急自製了一些燃燒♂瓶和大型彈弓之類的簡陋武器。

    就連曾經被土耳其共和國政府大力打壓的宗教人士,在這個亡國在即的危急關頭,也不計前嫌,拿著經書走上街頭鼓舞士氣,號召全城的土耳其人鼓起勇氣,跟來犯的異教徒和無神論者血戰到底。

    而在伊斯坦布爾的郊區外圍陣地,長驅直入的東歐聯軍,也不再像之前那樣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因為潰退下來的土耳其軍隊,連同一些緊急組織起來的民兵,開始在伊斯坦布爾四周的衛星城鎮停下腳步,重新鼓起勇氣,憑借簡陋的工事節節抵抗,並且破壞橋梁和道路,阻滯敵軍的推進速度。

    於是,隨著戰線逼近伊斯坦布爾,戰鬥的烈度很快就驟然高漲,直接進入了白熱化。環繞整個伊斯坦布爾的方圓五十公裏之內,到處都是戰火紛飛,屍骸遍野,數不清的紅軍戰士和土耳其民兵展開了最火熱的激情碰撞,每一秒鍾都有某條戰線上的紅軍戰士陣亡犧牲,也有更多的土耳其人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延續而殉國。

    在這種情況下,東歐聯軍幾乎是每向著伊斯坦布爾挺進一步,就得付出血的代價。

    總而言之,伊斯坦布爾的土耳其守軍,似乎是吃定了蘇聯人為了保護城內大批曆史古跡,以及確保海峽航道的安全,不敢往伊斯坦布爾市區丟原子彈的緣故,鐵了心要在這座象征著民族輝煌的城市血戰到底。

    此外,雖然土耳其共和國的中央政府,已經跟首都安卡拉一起,在蘇聯原子彈的蘑菇雲中灰飛煙滅。而各地的土耳其正規軍,也都在蘇聯紅軍的核彈爆擊中被炸得七零八落,還得同時對抗從東北方殺來的六十萬蘇聯高加索方麵軍,同時又要彈壓庫爾德人的起義,可謂是焦頭爛額,狼狽不堪,從一開始瀕臨崩盤。

    但是,此時盤踞在伊斯坦布爾城內困獸猶鬥的上百萬土耳其軍民,也並非完全沒有外援……

    “……什麼?一支從埃及出發的美國艦隊通過達達尼爾海峽,闖進了馬爾馬拉海?距離伊斯坦布爾隻剩下三個小時的航程了?這是怎麼回事?希臘人不是已經在昨天攻下加裏波利半島了嗎?”

    聽著一名參謀的報告,華西列夫斯基元帥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他們為什麼沒有封鎖海峽?”

    “……這個……希臘的南色雷斯軍團雖然順利攻陷了加裏波利半島,但土耳其人在戰敗撤退之前破壞了所有的海岸炮,希臘陸軍隻靠野戰炮很難封鎖海峽。而且,達達尼爾海峽對岸亞洲一側的海防炮壘,依然掌握在土耳其人的手裏,在美國艦隊通過期間一直在向對岸炮擊,壓製住了希臘人的火力。”

    那名參謀答道,“……根據航空偵察,這支前來救援的美國艦隊,共有一艘輕型航母,一艘巡洋艦,三艘驅逐艦和兩艘快速運輸船,此外還有三艘原本待在愛琴海的土耳其老式炮艦,也跟著一起過來了。”

    “……還算好,這點兵力還不算多,黑海艦隊應該能夠對付的了!實在不行還有我們的俯衝轟炸機。”

    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揉著額頭歎了口氣,“……既然美國佬硬是要擠進來,那麼就不用讓他們再活著回去了……不過,盤踞在伊斯坦布爾的頑敵也必須要盡快解決掉,否則一旦拖得久了,肯定會有更多的麻煩。讓前線機場準備特種毒氣彈!隻要風向合適的話,就對伊斯坦布爾市區進行飽和轟炸!”

    於是,在色雷斯平原的前線機場,蘇聯地勤人員打開了被鎖得嚴嚴實實的秘密倉庫,用小車推出一枚枚畫著黃黑色骷髏頭圖標的特種航彈,然後小心翼翼地將它們安裝上轟炸機的掛彈架和機腹……

    如果說三戰跟一戰和二戰相比,有什麼最顯著的差異的話,那就是交戰各方的騎士精神徹底蕩然無存,道德下限進一步屢創新低。不僅美蘇兩大超級強權的原子彈遍地開花,在歐洲和亞洲種了數不清的蘑菇雲,將一座座曆史名城化為輻射廢墟。毒氣也不像一戰那樣僅限於前線陣地爭奪戰,而是被普遍用於轟炸敵方城市和屠殺平民。就連製造瘟疫的細菌武器,這個更加慘無人道的玩意兒,也有了被大規模使用的征兆。

    所以,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很平靜地下達了對伊斯坦布爾進行無差別毒氣戰的命令,而蘇聯空軍也不孚眾望地做到了連續不斷的大規模準確投彈,讓這座不屈的城市被塔♂崩毒霧覆蓋了整整兩天兩夜,成功消滅全城三分之二的人口,從而大幅度“軟化”了土耳其人的抵抗,基本實現了對這座城市的完整接收。

    與此同時,那支勇敢闖入馬爾馬拉海的美國支援艦隊,也迎來了屬於他們的最後末日……

    ※※※※※※※※※※※※※※※※※※※※※※※※

    昔蘭尼加(班加西),托卜魯克軍港

    被臨時充作指揮部的“威奇塔”號重巡洋艦上,艾森豪威爾上將皺著眉頭在看最新收到的電報。

    總的來說,基本都是壞消息前有敵軍壓境,後有內院失火。

    在得知蘇聯對土耳其宣戰的消息之後,艾森豪威爾上將不顧自身處境艱難,硬是從埃及集結了一支艦隊,裝了些軍火彈藥趕往伊斯坦布爾,希望能夠幫助土耳其人,盡可能久地把蘇聯海軍堵在地中海門外。

    沒想到土耳其人崩潰的速度遠遠超出預料,在美國艦隊抵達伊斯坦布爾之前,蘇聯黑海艦隊就已經突破博斯普魯斯海峽,在伊斯坦布爾的港口外以逸待勞美軍被迫用一艘重巡洋艦對轟蘇聯人的三艘戰列艦,用一艘輕型航母對抗蘇聯人的岸基航空兵……除了自尋死路之外,實在找不到更加合適的詞語來形容。

    結果,一場短促的激戰下來,旗艦塔斯卡盧薩號重巡洋艦負傷擱淺後被俘,聖哈辛托號輕型航母戰沉,運載援助物資的兩艘巴西籍快速運輸船,很幹脆地選擇掛白旗投降,隨行的三艘驅逐艦也沉沒了兩艘。

    剩下最後一艘驅逐艦安東尼號,總算是勉強逃出了戰場,在馬爾馬拉海南岸的班德爾馬港,彙合了因為輪機老化、航速極低而姍姍來遲的三艘土耳其炮艦,但隨即卻發現自己被切斷了後路就在伊斯坦布爾海戰爆發的同時,蘇聯人動用一個師的空降兵,奇襲達達尼爾海峽東岸的恰納卡萊,奪取了土耳其人在海峽東側的炮台,並以最快速度向海峽內大量布設了水雷,從而封鎖了達達尼爾海峽,讓倒黴的安東尼號驅逐艦被困在了總麵積隻有1.89萬平方公裏,大小還不如很多淡水湖泊的馬爾馬拉海之內,再也無路可走。

    麵對安東尼號驅逐艦發回來的請示電報,艾森豪威爾上將一時間心頭無名火起,真的很想下令讓他們火速起錨,再次直航伊斯坦布爾,對蘇聯艦隊自殺性進攻,轟轟烈烈地死在那兒算了。但冷靜下來仔細一想,還是讓他們在班德爾馬港自沉戰艦,然後伺機走陸路穿過小亞細亞半島,在土耳其南部港口尋找船隻,自行回埃及歸隊畢竟熟練的水手現在也已經變得很珍貴了。在美國海軍連續全滅了多次之後,雖然以美國的龐大工業實力,嶄新的艦艇可以很快生產出來一大堆,但合格的海員卻根本來不及培養,很多新服役的戰艦上,甚至連一個會用六分儀的人都沒有,隻會跟著前麵的戰艦走,單獨行動就鐵定要迷路……

    再接下來,蘇聯人就向全世界公開通電,宣布已經順利奪取了伊斯坦布爾很顯然,勢單力薄又吃了一大堆原子彈的土耳其人,已經再也阻擋不住蘇聯紅軍的腳步。接下來要不了幾天時間,蘇聯紅海軍的大艦隊就要從土耳其海峽和直布羅陀海峽東西對進,夾擊和消滅艾森豪威爾這條釜底遊魚了!

    偏偏蘇伊士港又挨了一枚原子彈,沉船把航道都給堵死了,困在北非的盟軍還被斷了補給線!

    自己這邊要什麼沒什麼,敵人還有不知道多少可以用來直接掀桌子的核彈,這樣的仗可怎麼打?

    正麵戰場一塌糊塗,戰線後方也是四麵起火就在上個星期,飽受壓榨的敘利亞阿拉伯人爆發了新一波大起義,成功占領了大馬士革和阿勒頗。當地的自由法國殖民部隊卻是士氣極度低落,土著士兵不是倒戈就是脫了軍裝回家,白人士兵也幾乎未作任何抵抗就拱手讓出城市,亂哄哄地逃往相鄰的黎巴嫩共和國。

    敘利亞這邊叛亂四起,埃及的情況更是急速惡化為了疏浚被核爆堵塞的蘇伊士運河,恢複這條供養北非盟軍的生命線,核爆剛剛結束不到一個星期,駐埃美軍就強行征發了三十萬埃及勞工,不給任何防護裝備,就用槍口逼著他們去輻射區清理河道,修複堤壩、港口設施和挖掘沉船。結果,蘇伊士運河的修複工程尚未完全展開,就激起了巨大的廣泛恐懼和遍及全埃及的大暴亂。起義民眾在很短的時間內占領了超過二十座中小城市,癱瘓了埃及的鐵路運輸,並且成功地把首都開羅變成了一座大戰場,先後占據了大部分的街區。城內的一萬多美軍被困在少數據點裏艱難死守,猶如大海之中被狂風巨浪不斷拍打的幾塊礁石。

    麵對這樣內憂外患的的情況,艾森豪威爾上將很清楚,他已經必須再進行一次大踏步的戰略撤退了。

    所以,艾森豪威爾在權衡利弊之後,捏著鼻子下令放棄馬耳他、克裏特島、敘利亞、黎巴嫩和塞浦路斯,讓各路陸軍和艦隊都撤退回埃及的亞曆山大港,準備優先剿滅埃及的叛亂,然後在著手應對蘇聯的攻勢。

    但是,對於他這份看似很合理的最新命令,所有的參謀們都表示無法執行,因為……

    “……蘇聯人剛剛在亞曆山大港投下了原子彈!我們的艦隊在尼羅河三角洲已經沒有母港可用了!”

    ※※※※※※※※※※※※※※※※※※※※※※※※

    ps:最近美國競選又出笑料,先是媒體宣稱俄國勾結特朗普幫忙派特工給希拉裏下毒。同時中情局前局長又在電視采訪的時候公然附和說,雖然沒證據,但是他“憑直覺判斷”特朗普一定是俄羅斯間諜給希拉裏下毒真要這麼容易的話,美國官員早就全被喂三屍腦神丹、豹胎易筋丸,順便再種三十六道生死符了。

    還有,堂堂美國中央情報局長,居然墮落到了台灣名嘴的不靠譜水平……很懷疑這個曾經威風八麵的機構,是不是已經撲街到開始在整天編造情報騙經費混日子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48
  第一百零五章、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一)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這是一座位於美國東北部的小城市,地處紐約和費城之間,是一座別具特色的鄉村都市。小城位於新澤西州西南的特拉華平原,東瀕卡內基湖,西臨特拉華河。普林斯頓的景色幽雅,四周綠樹成蔭、綠草叢叢,清澈的河水環繞著小城靜靜流淌,城內還有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和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洋溢著一種掩藏在濃濃的文化氛圍籠罩下的貴族氣息,從近代開始就是美國上層人士青睞的居住地。

    相比於幾乎要變成人間煉獄的歐亞大陸,雖然美國早已在戰爭中渡過了五個年頭,但總體而言,這個被兩片大洋所保護的新世界,無疑還是遠離舊世界戰火的。盡管美國平民也開始為市場上的物資匱乏而怨聲載道,但在聚居著大批名流富豪和特權人士的普林斯頓,各種琳琅滿目的日用商品依然像戰前一樣供應充足。

    普林斯頓的梅塞街112號,是一棟二層小樓,進院門後到房門是條小道,兩邊是修剪整齊的灌木。進房門朝左,靠近玉米杆裝飾的牆壁是木質樓梯。上樓後就是書房,四麵全是書架,房門正前方是俯瞰花園的大窗戶,右麵是通向陽台和臥室的門,還有法拉第和麥克斯韋的肖像。大窗戶前擺著一張長方形大桌,旁邊是放煙鬥的小茶幾,上麵還有一個澳大利亞土著的飛去來器,門旁放著圓桌和沙發。

    乍一看,這似乎隻是一間很普通的美國上流社會學者教授的宅邸,在學術氛圍濃厚的普林斯頓顯得平凡無奇。但是,隻要提起這座房子的主人,所有人就都會如雷貫耳,肅然起敬。

    他就是量子科學界的泰鬥,相對論和質能方程的提出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這一年,距離愛因斯坦因為猶太人血統出身,被激進的納粹分子趕出德國,被迫攜太太羅愛莎、秘書邁耶爾等人移民美國,在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任職,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三個年頭。

    此時,愛因斯坦正坐在書房裏一張最新添置的單人沙發上,一邊準備著送給朋友和同事們的聖誕禮物,同時提筆苦思著寫在賀卡上的內容,一邊聽著收音機裏播放的時事新聞雖然收音機裏的新聞內容,還是一如既往的慷慨激昂、熱情洋溢,充滿了各種空洞地愛國口號,但是,跟大戰時期很多理智的各國知識分子一樣,愛因斯坦也已經逐漸學會了如何從那些花團錦簇的華美言辭背後,發掘出各種冷酷的真相。

    更何況,他還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偷聽敵台”的技巧在普林斯頓,這已是一個人盡皆知的秘密。

    所以,根據正反兩方麵的消息,愛因斯坦很容易就能得出結論:美國正在從各條戰線上潰敗!

    這真是一個令愛因斯坦不怎麼愉快的結論,但偏偏又讓人無可奈何。

    在亞洲的中國戰場,舟山群島戰役於三天前結束,中國合法政府宣布殲敵十萬,基本丟失了浙江省,勝利轉進台灣。同時,福州的中國政府軍爆發叛亂,守軍嘩變投敵。至此,那位蔣委員長實際還能統治的地盤,除了去年才從日本手中收複的台灣島,在大陸上就隻剩了廈門一座孤城。而一旦蘇聯太平洋艦隊從符拉迪沃斯托克大舉南下,或者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從南太平洋回師北上,那麼就連台灣島也基本是鐵定保不住的。

    所以,根據小報上的消息,早在三戰爆發的那一個星期,蔣委員長就派遣他的外交部長和夫人趕赴華盛頓,跟白宮商討爭取獲得更多美援物資,還有在舊金山成立中華民國流亡政府事宜……

    然後是菲律賓戰場,性格浮誇的麥克阿瑟上將,依然在吹噓著他剿滅菲共遊擊隊的最新戰績:今天收複某個鎮子,明天殲滅幾百幾千匪徒,後天俘獲某個從來沒聽說過的匪首……然而,哪怕是對現代軍事一竅不通的人也知道,無論麥克阿瑟能夠在菲律賓的治安戰上取得多少次的勝利,甚至是把呂宋島上的紅色遊擊隊徹底一掃而空。隻要日本戰場和中國戰場一垮掉,那麼孤懸敵後的菲律賓也注定隻能得而複失。

    屆時,不知道麥克阿瑟是會像上次那樣死守巴丹半島?還是直接乘著潛艇逃亡新加坡或夏威夷?

    更要命的是,日本戰場上的美軍,在這個月已經垮掉了為了測試原子彈在同一區域反複爆炸之後的毀傷效果,蘇聯人興致勃勃地往美軍據守的房總半島先後丟了足足十二枚原子彈……在第五枚原子彈落下的時候,駐日美軍司令巴頓將軍就乘著潛艇逃到了夏威夷,把麾下的數十萬大軍留著核爆輻射區裏自生自滅。

    總而言之,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最遲到明年春天的三四月份,合眾國的星條旗就該告別東亞了。

    美國及其盟友在亞洲戰場的局勢,固然是節節敗退,而在歐洲和北非戰場的情況,則更是慘不忍睹。

    首先,在聖誕節之前的一個星期,蘇聯紅軍終於帶著一票歐洲社會主義盟友,輕易粉碎了葡萄牙人和少量駐歐美軍的微弱抵抗,把紅旗插到了裏斯本的王宮屋頂,從而把美英盟軍的勢力徹底趕出了歐洲大陸。

    然後,在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下詔投降和葡萄牙陷落之後,為了在西歐保住最後一個落腳點,駐紮在愛爾蘭的美軍並未撤退,而是逐步收縮兵力,以倫敦德裏(北愛爾蘭第二大城市)為基地,準備長期堅守。

    此外,絕大部分駐紮在愛爾蘭島上的英軍,也拒絕接受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無條件投降詔書,把企圖前來受降的愛爾蘭共和軍代表逮捕或驅逐。同時,成千上萬在核爆廢土上快要活不下去的英國貧民,也還在拿著各種烏七八糟的破爛武器,繼續成群結隊地湧入愛爾蘭,一上岸就燒殺搶掠,給自己找活路。

    對此,已經以勝利者自詡的愛爾蘭共和軍,自然是怒發衝冠,完全無法容忍。但既然蘇聯紅軍忙著掃蕩小亞細亞,暫時無心登島參戰,他們也隻能拿著蘇聯最新援助的武器不知為什麼,裏麵居然混雜了大量的日本軍械,打響了一場驅逐侵略者的國土保衛戰,期間各種屠殺層出不窮,道德下限屢創新低。

    就這樣,美軍、英軍、愛爾蘭共和軍和一大堆雜七雜八的兩國民間武裝,再加上不時來湊熱鬧的蘇聯戰略轟炸機群,在這個聖誕節繼續把愛爾蘭打成了一片血火煉獄。幸好,蘇聯方麵多少為了照顧愛爾蘭當局的情緒,公開宣布不再向愛爾蘭戰場投擲原子彈,改為以燃燒彈和毒氣彈為主,這才沒有讓局勢朝著更加崩潰的方向發展,要不然的話,僅僅憑著愛爾蘭的這麼幾百萬人口,在核戰爭之中還真是不夠死的……

    接下來,在北非戰場,隨著蘇伊士運河的堵塞、亞曆山大港的核爆和埃及首都開羅的大起義,這一係列噩耗的紛至遝來,美軍已經無法維持對埃及的統治。前不久剛剛從駐歐美軍司令變成駐非美軍司令的艾森豪威爾,隻好把司令部搬到了巴格達,並且把自己的頭銜又一次從駐非美軍司令改為了中東美軍司令。

    在把司令部搬到巴格達之後,艾森豪威爾上將麵臨的頭等要務,就是把散落在地中海各地的盟軍收攏起來,但這項任務實在很難辦。因為,就在艾森豪威爾上將搬遷司令部的同時,衝出土耳其海峽的蘇聯黑海艦隊,就在塞浦路斯島附近海域與組織撤退的美國地中海艦隊相遇塞浦路斯海戰隨即爆發,勢單力薄的美國艦隊幾乎全軍覆滅,就連負責撤軍的商船隊也沒能逃脫大難,不是中炮沉沒,就是成了蘇聯人的戰利品。

    至此,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名下雖然還有五十多萬軍隊,但在喪失了地中海的製海權之後,絕大多數部隊都變得七零八落,散落在從馬耳他島到昔蘭尼加的各個孤立據點裏,打不下去也撤不出來,最後隻能捏著鼻子任憑他們自生自滅幸好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巴西人、墨西哥人、秘魯人和加拿大人,即使是美國本土的部隊,也以黑人和亞裔士兵為主,哪怕全部損失了也不是特別心疼,說不定還能為國內除去一些隱患。

    但無論如何,盟軍丟失整個北非已成定局,而艾森豪威爾將軍在中東能夠繼續堅持多久,現在看來似乎也是一個未知數這讓愛因斯坦這個猶太複國主義支持者,不由得擔憂起了巴勒斯坦那些猶太人定居者的命運……雖然始終生活在歐美,但愛因斯坦在內心深處一直以一個猶太人,一個以色列人自居……

    幸好,即將兵臨巴勒斯坦的入侵者不是希特勒,而是斯大林,或許那裏的猶太人還有幾分盼頭吧!

    ※※※※※※※※※※※※※※※※※※※※※※※※

    對於生活在美國本土的平民百姓來說,上述這些燃燒在幾千公裏之外的遙遠戰火,雖然顯得十分的勁爆和精彩,能夠吸引他們的眼球,但真正說穿了,也不過是代表著飯後茶餘的幾句閑話而已。但是,再接下來,聯邦政府最新出台的國內食品和日用品全麵配給製度,卻讓每一個美國人都感到憂心忡忡。

    在之前的二戰時代,美國的農業生產並未出現衰退,反倒是因為旺盛的戰爭需求,掃除了大蕭條的殘餘影響,導致各種農作物的產量都屢創新高。因此戰時的美國人從來沒有餓過肚子,麵包和玉米餅都是不缺的,隻是更加高檔的黃油、巧克力和牛排之類有時候會缺貨,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能吃的好罷了。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三戰來臨的時候,由於急劇增加的物資消耗和農業勞動力的日漸匱乏,為了能夠擠出更多物資來供給前線,就連美國這個曾經得天獨厚的農業大國,也不得不開始實施食品配給了。

    實事求是地說,相比於其它那些早已民不聊生、饑寒交迫的參戰國,聯邦政府預定在明年二月正式推出的食品配給製度,還是非常之寬裕和豐厚的。即使是普通的重體力勞動者,每人每周的配給量也有麵包四千克、肉類或魚類四千克、黃油五百克、糖五百克、果醬二百克、咖啡一百克、奶製品、脂肪和油一千克、牛奶三升。雞蛋、蔬菜和水果則不限量供應,隻要市場上還能買得到。文職人員和輕體力勞動者的麵包和肉類配給量較少,但其餘副食品的配給量跟重體力勞動者一致。如果是教授和官員,還有不同等級的特殊配給。

    除了食品之外,香煙、煙草和酒類也將在明年實施配給,平民每星期隻能購買三包煙,一個月可買三公升烈性酒或六公升啤酒。布匹和肥皂也被列入了配給名單,白宮發言人在一片噓聲中鼓勵民眾多穿舊衣服。

    再接下來,民眾用電也受到限製,根據城市的不同,每戶人家每月限用五度到十五度不等。北部的緬因州等地縮短了冬季的市區供暖時間,還有一些地方則在早晨停止供應管道煤氣,讓大家啃著冷麵包去上班。

    當然,以愛因斯坦這位學術泰鬥的身份,自然是不必擔心全家人餓肚子,或者被迫坐在斷了電的黑屋子裏。但是,光是這些配給製度被推出本身,就已經讓他感受到了某種不祥的征兆。

    事實上,對於戰爭給美國社會帶來的影響,即使身處於普林斯頓這樣的上流社會聚居地,愛因斯坦也是感受得十分明顯:越來越多的小夥子們從學校裏和街道上消失,被愛國口號驅趕到大洋彼岸的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去作戰。國內越來越多的崗位隻能由老人們和婦女們來支撐,宛如一具被掏空的殼子。

    如今,隨著海外戰爭的節節失利,數以百萬的年輕小夥子正在走向死亡,而被掏空的美國本土也越來越難以為繼。而隨著原子彈在全球各條戰線上的遍地開花,這些小夥子們的死亡速度還將大大加快……

    當然,跟他們一起灰飛煙滅的,還有一座座聞名遐邇的曆史名城,以及更多的平民百姓。

    ※※※※※※※※※※※※※※※※※※※※※※※※

    想到這裏,作為推動美國開始原子彈研究的第一人,愛因斯坦就不由得感到了深深的懊悔和頭痛。

    他歎了口氣,轉身從抽屜裏取出一疊照片,其中有淩空爆炸的蘑菇雲,被炸得七零八落的輪船和電車,宛如被巨人踩了一腳的建築物殘骸,而最多的則是肝腦塗地、焦黑猙獰的屍體,以及渾身腫脹到不似人形的傷員……這些都是愛因斯坦通過幾個朋友的特殊途徑搞來的,拍攝於核爆之後的英國。

    當第一次看到這些照片的時候,他差一點嘔吐出來。而根據朋友的說法,還有更多讓人更加不忍卒睹的核爆慘狀,已經出現在了巴黎、馬德裏和阿姆斯特丹,以及安卡拉、上海、香港、東京、雅加達和河內……

    相對而言,他曾經熟悉的柏林,雖然因為希特勒在最後時刻的垂死抵抗,而在巷戰中受到嚴重損毀,但好歹沒挨原子彈,如今相對於巴黎和倫敦,反倒要完好得多……

    這一切的人間悲劇,文明浩劫,莫非都是我的罪過嗎?

    一想到根據自己的質能方程發明出來的原子彈,居然正在變成人類自我毀滅的工具,作為一名有良知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種深深的懺悔和自責,覺得自己受到了良心的責備。

    事實上,早在二戰末期,美國對日本東京投下原子彈的時候,愛因斯坦就已經覺得心裏很不好受,對前來采訪的記者不無遺憾地說:“……我現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後悔,後悔當初不該給羅斯福總統寫那封信……我當時是想把原子彈這一罪惡的殺人工具從瘋子希特勒手裏搶過來。想不到現在又將它送到另一個瘋子手裏……我們為什麼要將幾十萬、上百萬無辜的男女老幼,作為這個新炸彈的活靶子呢?”

    接下來,當美國上下對日本帝國的覆滅而彈冠相慶的時候,愛因斯坦卻撰文指出:“……我認為原子能在可見的將來不會是一種福音,因此我必須說,它當前是一種威脅。作為科學家,我們必須不斷警告人們這些武器的危險性,我們要努力使世界人民,特別是他們的政府意識到,除非他們改變相互間的態度,並認識到自己在形成一個安全的未來中所擔負的責任;否則這些武器必然造成無法形容的災難。”

    然後,隨著美蘇兩大超級強權的全麵攤牌日趨臨近,愛因斯坦更是高聲疾呼他的反戰主張:“……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將用什麼武器來打仗,但到了第四次世界大戰,人類將肯定隻能用石頭和木棒來打仗!”

    但是,時至今日,他的一切和平呼籲都泡湯了。第三次世界大戰還是轟轟烈烈地打了起來,而且從一開始就是遍地開花的核大戰。倫敦、巴黎、上海……這些他曾經造訪過的繁華大都市,都在原子彈的蘑菇雲中瞬間湮滅。而數以百萬甚至是千萬正在奄奄待斃的輻射病患者,更是讓愛因斯坦的良知飽受拷問。

    耀眼欲盲的閃光,猙獰可怖的蘑菇雲,在這一年來不時出沒於愛因斯坦的夢中,讓他夜不成寐。

    在有的時候,他甚至不由得捫心自問,若是自己當初沒有發現這一切,或許對人類來說會更好些?

    但事已至此,再後悔也已經無濟於事……不過,即便如此,自己還是應該要多少做一些什麼。

    於是,在窗外不時飄來的聖誕頌歌聲中,愛因斯坦坐在書桌旁邊,提起了鋼筆,聚精會神地寫起了一份《關於限製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倡議書》,並且準備利用聖誕節的聚會,邀請朋友們聯名簽署:

    “……值此全世界卷入空前絕後的巨大戰爭,全人類遭逢前所未有之悲劇情勢之際,我等科學界人士,應集體評估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開發和濫用所帶來的危險。無論在政治上持有何種立場,但我等皆為人類,應當把種族存續放在一切之上,並且確保到下個世紀以及更遠的將來,我們人類還能繼續存在。

    目前的普羅大眾,甚至位高權重的許多人士,尚未意識到核戰爭會帶來怎樣的後果。普羅大眾依然僅僅認為原子彈不過是比舊式炸彈更加威力強大,一顆原子炸彈可以消滅一座城市。

    毋庸置疑,原子彈可以輕易毀滅巨大的城市。但是這僅僅是我們需要麵對的小小災難之一。如果僅僅是某座城市的人被殺害,這個世界在一段時間之後,慢慢從此種打擊中恢複。然而在大不列顛島的各種慘劇被逐漸曝光之後,現在我們知道,核武器會將毀滅散播到比預想的大的多的地區。

    有非常權威的消息證明,原子彈爆炸會伴隨著大量的放射性粒子被拋射入高層大氣。這些放射性粒子會逐漸沉降,並以放射性塵埃或雨水的方式落至地表,給人類健康帶來致命的威脅。目前我們還不太了解這種致命的放射性粒子會擴散多遠,但是可以想象得出,如果原子彈在戰爭中被濫用到極致,將可能導致整個地球環境的長期破壞,甚至是人類這個物種的滅絕。對於少數人是快速的死亡,對於大多數人是緩慢的虐殺。

    從舊大陸上正在發生的各種慘烈悲劇中,我們可以看出,某些深入的研究和專心致誌的科學工作常常給人類帶來悲劇性的後果。科學家的悲劇性命運,使我們幫忙製造出了更可怕、威力更大的毀滅性武器,因此,防止這些武器被用於野蠻的毀滅性目的,是我們這些科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核子武器的威力是無限的,它對人類是極端危險的。全世界人民必須團結,否則人類就將毀滅自己。現在該是號召每一個人,對這些災難進行思考的時候了。我認為,即使是在戰爭之中,也有必要遵循道義的基本原則,一場核戰爭除了給戰爭雙方帶來前所未有的傷亡和毀滅以外,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希望世界各國的政府能夠尋求和平手段,解決他們之間的種種爭端。即使做不到這一點,也應該設法限製核武器的濫用,否則必然會威脅人類的持續生存……”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49
第一百零六章、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二)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下午,美國,華盛頓,白宮

    雖然正值聖誕節假期,但在這場世界大戰的漩渦中,白宮的工作人員依然不得不加班加點,夾著文件包或提著箱子忙忙碌碌。而且不知為什麼,看起來人人都是臉色陰沉,行色匆匆,絕少笑容。

    除了不知何時豎立在牆角和庭院的聖誕樹之外,整個白宮幾乎看不出一絲節日的喜慶氣氛。

    橢圓辦公室內,近來愈發憔悴的杜魯門總統,正耷拉著腦袋批閱文件。雖然房間一角的聖誕樹下,早已堆滿了各種包裝得花花綠綠的精美禮物,但他直到現在都依然沒有任何去拆開的欲望。

    沒辦法,各條戰線都是節節潰敗,心情實在太糟糕了,自然對這些聖誕禮物提不起勁來。

    根據杜魯門總統手中最新彙總的統計資料,第三次世界大戰僅僅開始了兩個多月,美軍就已經喪師百萬之多。在歐亞大陸的西端,美軍一路從西班牙和意大利,敗退到了伊拉克和伊朗,一口氣徹底丟掉了整個地中海!在歐亞大陸的東端,美軍也被迫放棄了日本列島的占領區,幾乎要回到珍珠港遇襲之後的狀態。

    期間損失的天文數字的物資、人員和經費,哪怕以美國的財大氣粗,也是感到一陣陣剜心挖骨的劇痛。

    眼下唯一捷報頻傳,讓麥克阿瑟大出風頭的菲律賓戰場,則帶給了五角大樓後勤部門巨大的痛苦隨著日本占領區的放棄和南太平洋諸島的全部陷落,從美國西海岸橫跨太平洋前往菲律賓的航線,目前已經被徹底切斷。如今麥克阿瑟上將索要的每一門火炮,每一粒子彈,都必須先從東海岸的紐約港起運,然後跨越大西洋,繞過南非的好望角,接下來繼續橫跨印度洋,抵達新加坡,最後再從新加坡橫跨南中國海抵達菲律賓,如此方能送到麥克阿瑟的手裏。由於航路曲折的緣故,整個行程長達四萬公裏,相當於繞地球一圈。

    偏偏沿途的每一片海域,如今都算不上安全在大西洋,蘇聯潛艇已經接了德國u艇“海狼”的班,到處狩獵著膽敢出海的美國運輸船隊,而且每次伏擊和追獵都是驚人的準確,讓人懷疑五角大樓裏是不是有蘇聯間諜(哆啦a夢的黑科技偵察衛星每天二十四小時嚴密監視);在印度洋,則有以西澳大利亞為基地的日本潛艇的威脅;在南中國海,更是同時活躍著蘇聯和日本的潛艇,還有偽裝襲擊艦。按照最新統計,這樣一整條航線的損失率在50%左右,也就是說,平均每兩條滿載物資的船,就有一條船無法抵達最終目的地。

    更別提在這條漫長而又危機四伏的補給線盡頭,不僅要供給麥克阿瑟的四個美國陸軍步兵師和六個菲律賓土著師,還得給擁兵百萬虎踞台灣的蔣委員長閣下輸送美援物資吊命,每個月的運輸量都要在一百萬噸以上,讓五角大樓上下叫苦不迭。最後,為了減少損失,隻得學習日本帝國的經驗,隻向前線運輸槍械彈藥,剩下的糧食服被之類,則一律勒令麥克阿瑟和他的部下“就地征集”……結果由於經驗不足和土著偽軍的推波助瀾,“就地征集”很快變成了慘無人道的大規模屠殺和搶劫……

    當然,相對於如今打得如火如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菲律賓群島上的這點騷亂就根本不值一提了。

    目前,杜魯門總統真正頭痛的關鍵性問題隻有兩個:

    第一,蘇聯人究竟還有多少原子彈?第二,美國的下一批核彈究竟要什麼時候才能生產出來?

    自從蘇聯往直布羅陀投下三戰的第一顆原子彈開始,五角大樓就一直在推測蘇聯的核武庫會在什麼時候被耗盡。但是,隨著大不列顛和小亞細亞相繼淪為輻射廢土,以及一朵又一朵蘑菇雲在北非的土地上相繼盛開,蘇聯人已經在戰場上至少丟出了五十顆原子彈,卻依然沒有庫存告罄的任何跡象。

    這讓美國方麵實在是不寒而栗在三戰之中若是沒有足夠的核彈,那簡直就跟束手待斃沒啥差別。

    就好像火器終結了冷兵器,機槍終結了騎兵一樣,隨著原子彈這種大殺器在戰場上被廣泛使用,原有的戰爭模式也隨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讓世界各國的傳統軍事家們紛紛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無論怎樣排兵布陣,無論怎樣據險死守,隻要一枚原子彈丟下來,就統統化為齏粉和塵埃!

    實事求是地說,在兩個月內葬送了上百萬盟軍的艾森豪威爾上將,其戰術部署和應對措施都不算拙劣,即使稱不上驚才絕豔,至少也是中規中矩……但在原子彈的蘑菇雲下,這一切的籌謀盡是枉然!

    唉!原子彈!原子彈!蘇聯人把原子彈像放煙花一樣到處亂丟!而我們手裏已經連一枚原子彈都沒有了!

    前不久,杜魯門剛剛巡視過橡樹嶺工廠,然後得知不管那邊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再怎麼加班加點,下一批原子彈也要到明年二月初才能出廠完工。而在此之前,合眾國隻能繼續忍受蘇聯人到處“種太陽”……

    ※※※※※※※※※※※※※※※※※※※※※※※※

    想到這裏,杜魯門總統隻得歎了口氣,轉身從桌上拿起一封信由量子科學泰鬥愛因斯坦草擬,普林斯頓大學和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二十多位專家聯名簽署的《關於限製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倡議書》。

    因為涉及到這麼多學術界的大拿,所以這封信昨天剛寫好,今天就走特殊途徑出現在了杜魯門總統的案頭,那一行行悲天憫人的字句,看得杜魯門是心有戚戚,深有同感可惜已經太晚了,說什麼都沒用了

    雖然杜魯門還是同意公開發表了這份倡議書,但他同意很清楚,這肯定沒有什麼卵用。就算愛因斯坦是原子彈理論的開創者又如何?就算他懊悔當初從事的量子科研,說什麼“早知如此,我寧可當個修表匠”又怎樣?科學固然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是有國界的,以美國科學家的名義提出的限製使用核武器協議,不要說在戰爭時期,就算是在和平時期,蘇聯人也是不可能自廢武功、輕易同意的。

    確實,核武器這個魔鬼從潘多拉盒子中跳出之後,給全人類的生存都帶來了巨大威脅。無論是美國這一邊還是蘇聯這一邊,都在這場核戰爭之中受到了驚人的創傷。但是,作為在核戰爭之中處於劣勢的一方,美國方麵發表這種東西根本就不會有人聽,對於斯大林這位鋼鐵總書記來說更是仿佛癡人囈語與其為了全人類的前途和命運,傻乎乎地丟下自己手中最犀利的武器,還不如加速滅亡美國,徹底結束戰爭呢!

    更何況,這場核戰爭就算繼續打下去,又能對美國和蘇聯兩大超級強權本身造成什麼傷害呢?

    目前的情況已經非常明顯,美國轟炸機無法穿越層層障礙,把原子彈直接丟到蘇聯的東歐腹地。蘇聯轟炸機也難以越過大西洋或太平洋,把原子彈丟到美國本土。

    這樣一來的話,無論雙方拿出了再多的核彈,也隻能丟在對方的盟國和占領區、殖民地……對此,蘇聯人是一點都不心疼歐洲被種滿蘑菇雲的,如果美軍真的有辦法把歐洲各國炸得不宜人類居住,那麼正好可以為淵驅魚,逼得這些高傲的歐洲人背井離鄉移民到俄國,為西伯利亞大開發貢獻青春和精力。

    而美國雖然沒有那麼的幸災樂禍,但充其量也就是會擠出幾滴鱷魚的眼淚英國被炸成輻射廢土,在美國痛哭流涕和彈冠相慶的人幾乎是一樣多。同時被種蘑菇的北非、中東、東亞和東南亞,除了菲律賓以外,原來不是英國的地盤,就是法國的地盤,炸死再多土著,炸平再多城市,美國佬也對此沒啥感覺。

    除了為不得不把那麼多本國的好小夥子,送到遠方的蘑菇雲底下去挨炸,而感到萬分懊喪……

    盡管如此,在這場越來越慘烈的核戰爭之中,杜魯門總統還是感覺有點越來越力不從心了。

    如果從珍珠港事變開始算起,美國在過去五年的戰爭之中,已經前後死傷了大約八百萬人,眼下還有七百萬大軍出征海外,舉國青壯可謂是為之一空。在戰爭中沉沒的船隻艦艇已經超過兩千五百萬噸,損失的財富更是無法計算,然而在戰爭中的收獲卻是寥寥無幾,整個國家的實力都出現了嚴重的透支跡象。雖然從白宮到華爾街都還在咬牙苦撐,期盼著有朝一日能夠翻本,但背地裏也已經開始試探著進行秘密和談了。

    然而,莫斯科方麵提出的停戰要求,實在是苛刻得令人乍舌,簡直就是仿照一戰結束時《凡爾賽條約》裏麵對德國的條款,對美國如法炮製了一番。哪怕是國會中最反戰的議員,也表示根本無法接受。

    對於美國方麵拋來的橄欖枝,克裏姆林宮初步提出了這樣六條基本意見:

    第一,美國放棄全部海外軍事基地和海外特殊權益,廢止跟所有國家的不平等條約。

    第二,美國割讓阿拉斯加、夏威夷和波多黎各,將巴拿馬運河無償交付共產國際托管。

    第三,美國必須懲辦國內戰犯,負責賠償各國政府和民間損失,並承擔戰後重建的一部分開銷。

    第四,美軍在戰後隻許保有最低限度之自衛武力,必須無條件廢棄全部核武器,陸軍縮減至十萬人,不得擁有坦克和120毫米口徑以上的重炮,海軍不得擁有五千噸以上排水量的艦艇,不得擁有航母和潛艇。

    第五,在裁軍期間,蘇聯和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將在舊金山、洛杉磯、紐約等城市駐軍監督。

    第六,允許蘇聯在華盛頓州、佛羅裏達州和德克薩斯州建立租界,並駐紮一定數量的軍隊。

    以鋼鐵慈父斯大林的看法,這六條意見已經是非常寬容了,畢竟他既沒有要求美國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把銀行家和資本家統統掛路燈,也沒有把美國大卸八塊分割成幾十個小國……

    但是,對於心高氣傲的美國佬來說,光是要他們接受戰敗國地位本身,就已經是根本無法容忍的恥辱。

    所以,在讀了幾遍愛因斯坦的《關於限製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的倡議書》之後,杜魯門總統就將其隨手一丟,束之高閣在目前的局勢之下,無論是停戰議和還是限製使用核武器,都是科學家們過於天真的奢談。麵對蘇聯人的核打擊,合眾國唯一能夠做的事,就是火速製造出更多、更大的核彈,狠狠地報複回去!

    隻有真正打痛了蘇聯人,讓他們知道美利堅合眾國的威嚴不容輕辱,這場戰爭才有體麵收場的可能。

    “……所以,為了真正打擊克裏姆林宮的氣焰,無論有多少困難和危險,我們都必須試著核爆蘇聯本土,往約瑟夫大叔的臉上打耳光,就像我們之前的轟炸東京一樣……”杜魯門在聖誕節日記中如此寫道。

    很顯然,這場互相毀滅的核戰爭還將繼續進行下去,並且讓更多的蘑菇雲屹立於大地之上……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50
  第一百零七章、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三)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午,德國,柏林

    雖然距離希特勒的最終敗亡和納粹政權的徹底覆滅,如今已經過去了一年半時光,當初那場柏林戰役的硝煙早已消散一空。但在眼下的柏林市區,依然是遍地的廢墟和瓦礫。至少一半的街區內,公路、公園和廣場都還被埋在層層疊疊的碎石和泥沙之下。而剩下的街區也是豎滿了腳手架,一副百廢待興的模樣。

    尤其是在柏林巷戰打得最為激烈的國會大廈四周,舉目所及,方圓幾平方公裏內,都是建築物的空殼,扭曲的橫梁直指天際,殘存的尚未倒塌的牆壁上,裸露的鋼筋四處伸展,如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翼龍殘骸。在牆壁的輪廓中,隱約可見煙囪的醜陋形狀。到處彌漫著死寂的氣氛,散落著未及掩埋的骨骸……

    此時,在凜冽的寒風之中,成群結隊裹著粗布頭巾的德國大媽,還有若幹金發碧眼的日耳曼少女,正揮著鏟子,推著小車,清理著被瓦礫覆蓋的街道,將那些在轟炸中幸存下來、搖搖欲墜的危房,以及在城市防禦戰之中搶修的街壘和地堡,逐一拆除和推倒,然後還要把磚塊和其他建材認真清理出來,以便日後再利用。

    由於超過六百萬的德國男性在戰爭中喪命,而剩下的德國男人也多半在西伯利亞蹲戰俘營,順便無償幫助蘇聯人開發荒野,所以,剛剛成立的德國社會主義政府,隻能讓女人承擔起了首都柏林的廢墟清理和市區重建工作。她們被一個專用名詞形容為t乳mmerfrauen大致可以翻譯為“瓦礫女人”或者“清礫婦”。

    無論在哪個時空,這在德國都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單詞,這些婦女們的父兄兒子全被希特勒派往前線,很多從此一去不返。家園全部變成一片廢墟。恐懼、悲傷、饑餓、屈辱……但她們卻用羸弱的肩膀撐起了支離破碎的家庭,還有這個頹垣殘壁、滿目瘡痍的國度,並在一片廢墟上艱難地重建家園。

    要知道,她們從事的是一項不僅非常辛苦,而且十分危險的工作,那些千瘡百孔、搖搖欲墜的危樓,不僅隨時有著倒塌埋人的危險,而且在瓦礫廢墟的下麵,還埋著不知道多少未爆彈……從柏林的廢墟清理工作開始啟動到現在,每天都有爆炸和塌方事故發生。但飽受饑寒交迫之苦的德國婦女根本別無選擇在這個已經變成一片焦土的戰敗國度裏,這差不多是她們唯一能夠找到的,相對穩定和“正當”的工作……

    “……嘟嘟嘟大家注意!大家注意!收工吃飯了!收工吃飯了!”

    聽著工頭的吹哨聲和呐喊聲,已經工作了半天的瑪利亞.斯密特夫人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走下一堆由坍塌房屋形成的巨大瓦礫,把手裏的鏟子靠著牆角放好,然後跟工友們輪流在一個公用水龍頭下麵洗了洗手,這才走到一個早已排著長隊的炊事棚子外邊,準備脖子上掛著的金屬工號牌,領取今天午餐的食物。

    她如今的這份工作非常辛苦,不僅勞動量大,而且幾乎全年無休,沒有星期天,在聖誕節的前一天還要上工。但相比於納粹政權覆滅之際那些仿佛噩夢般的日子,斯密特夫人已經覺得目前的生活還算不錯了。

    ※※※※※※※※※※※※※※※※※※※※※※※※

    雖然蘇聯人在描繪紅軍征服納粹德國過程的宣傳件中,大量地使用了“解放”這個詞,力圖營造一種光榮偉大正義的形象,但德國人卻習慣把納粹德國滅亡的時刻稱作“零點”,意指德國新的曆史由此開始。

    因為,想要讓德國民眾接受被俄國人“解放”的觀念,真的是很困難的。至少對於無數德國婦女來說,俄國人的到來,無異於一場天塌地陷般的大災難。不客氣地說,闖進德國境內的蘇聯紅軍,真的離解放者這一稱呼有點遙遠,倒是跟蝗蟲相去不遠,鐮刀錘子戰旗的所到之處不說是寸草不生,至少也是哀鴻遍野。

    在納粹德國覆滅之前,瑪利亞.斯密特夫人原本住在柏林郊外的一座小鎮裏。她清楚地記得蘇軍殺到家門口的情景:那些穿著長軍裝和大皮靴的俄國人,在消滅了城郊駐守的少量德軍之後,就毫不客氣地衝進民房,搶走居民的首飾和手表。任何反抗都是徒勞的,如果有人膽敢抵抗,俄國人就直接開槍殺人。

    這些軍紀弛廢的俄國士兵,不但肆無忌憚地搶東西,還到處尋找年輕的女人,隻要抓住一個,久立刻拖到空房子裏,接著就是輪♂奸。年僅二十九歲的瑪利亞.斯密特夫人自然也沒有被放過,在一個深夜被俄國人闖進家門拖走,然後又被用槍逼著進入一幢空房。那裏已經站著一些身無片縷的年輕女人。接著就是不堪回首的集體強♂奸,一次又一次,持續了整整一個夜晚,直到天亮時才允許她們離去。

    不過,相比於遭遇同樣命運的其餘德國女人,斯密特夫人她們的遭遇還不算最慘的,因為她們至少還能拖著虛弱的身子回家,並且忍辱負重地繼續活下去。而很多更加不幸的德國姑娘,在同一個晚上承受了一個排,甚至是一個連的侵犯,於是就在一夜之間從少女變成女人,又從女人變成屍體……很多懦弱的德國女人,因為不想落到俄國人手上而自殺,或者在被侵犯的事後羞憤上吊。還有教會女子學校的師生在被集體侵犯之後,絕望地集體自殺。在此期間,德國境內發生的各種慘事,簡直是多得難以統計和形容。

    但是,沒有任何人同情她們的悲慘遭遇,因為納粹德軍在入侵歐洲各國的時候,對被侵略各國女性犯下的各種滔天罪孽,隻會比這更多,更殘忍,而絕對不會更少,更明……當這些貌似無辜的德國女人,在此之前為了納粹德軍的節節勝利而歡欣鼓舞,並且享受著源源不斷運回國內的戰利之際,她們服役從軍的父親、丈夫和兄弟,也在對蘇聯、法國、波蘭的女人們做著種種令人發指的獸行。如今局勢逆轉過來,報仇雪恨的蘇聯紅軍打進德國,輪到這些德國婦女被強暴、侮辱甚至屠殺,為她們那些在戰場上燒殺擄掠的父親、丈夫和兄弟還債,也是理所應當的既然是戰敗國,就該乖乖認命,跪下來享受戰敗國應有的待遇。

    事實上,相對於另一個時空的納粹德國在戰敗後的遭遇,這個時空的德國人的處境,已經算是好得多了由於這個世界的蘇聯得到艦娘蘇菲小姐的傾力相助,在蘇德戰爭初期並沒有一潰千裏,德軍僅僅占領了一些邊境城市,打到明斯克一線就推不動了。之後雙方的主戰場被擺在了波蘭和東南歐,就蘇聯本土而言,受到的戰爭損害並不嚴重,跟德國人自然也就沒有太多的血海深仇,報複的心思相對而言淡了很多。

    由於戰爭對國內生產力的破壞微乎其微,還有艦娘黑科技的加成,蘇聯軍隊的物資供給也變得更加充裕。除了最開始的一段混亂時期,等到占領狀態穩定下來之後,俄國大兵雖然還是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依舊頻繁跟德國女人發生不正當男女關係,但總算不再是全靠暴力脅迫,而是拿香煙、罐頭、餅幹和糖果跟她們做交易在這個人人都在挨餓受凍的歲月裏,按照當時德國大城市的“行情”,蘇聯士兵通常隻要拿出一塊麵包,就能跟一個金發碧眼的純種雅利安妹子嘿咻一次,實在沒必要太過小氣,顯得自己很掉價。

    而且,同樣是由於艦娘小姐憑空造工廠的逆天異能,再加上後來從王秋那邊搞到的各種未來世界科技成果,如今的克裏姆林宮對德國的那些舊機器已經不太看得上眼,並沒有像另一個時空的二戰勝利後那樣,一闖進納粹德國就大肆拆機器充當戰爭賠償,如果廠門太小,機器搬不出去的話,幹脆把牆壁砸開,汽車直接開進去搬,簡直比蝗蟲還要厲害,好像恨不得把德國直接拆成農業國狀態……

    不過,雖然這個時空開了掛的蘇聯人,已經看不上納粹德國的那點兒機器,但納粹德國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們,在他們眼中還是很有價值的這年頭蘇聯人的教育水平還沒法跟人人都會微積分的冷戰時代相比,大多數普通蘇聯公民也就是小學到初中的化水平。就算用各種不科學的手段搞出了再多的工廠、礦山和油田,可若是沒有懂行的人手來操作,也依然隻能放著生鏽:所以,在這樣極度缺乏勞動力的情況下,從戰敗後的德國和奧地利掠奪高素質人力資源,就成了克裏姆林宮的必然選擇。

    於是,在納粹德國政權覆滅之後,蘇聯人不僅繼續扣下了幾百萬德國戰俘,讓他們在中亞和西伯利亞繼續無償做工開荒。甚至還利用占領初期的無政府狀態,從德國強製征發了大批青壯年勞動力,乃至於把整個工廠搬空這裏是指把機器丟下,工人統統拉走,到西伯利亞和中亞新建的那些“無人工廠”去上工。

    結果,當德國的社會主義政權在四七年的春天正式掛牌成立之後,這些德國的新統治者才十分驚駭地發現,如果不算正在西伯利亞勞動營裏幹苦工的幾百萬德國戰俘和壯丁的話,目前德國境內育齡人口的男女比例已經懸殊到了一比四!恐怕唯有學阿拉伯人搞一夫多妻製,一個德國男人娶四個老婆才能保持平衡……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德國境內的那些工廠還在,因為沒有人力資源,也照樣運轉不起來,恢複生產自然無從談起。甚至就連戰後清理廢墟和重建鐵路、公路和城市建築,也因為極度缺乏勞動力而舉步維艱。

    而且,本時空的戰後德國,其國土麵積要比另一個世界的德國大上很多鑒於後世曆史的教訓,克裏姆林宮認為實在沒必要熱臉貼冷屁股,去增加波蘭這個鐵杆反骨仔的國土。所以,在納粹德國覆亡之後,蘇聯隻是讓德國的新版圖恢複到了二戰爆發之前的狀態,一戰結束後就丟失的阿爾薩斯、北石勒蘇益格和但澤港等地固然是要不回來了,但好歹沒有再被割走東普魯士、波美拉尼亞和西裏西亞等地。

    德意誌的國土沒有被繼續削減,這固然是好事,可是這些保留下來的土地,偏偏都是在戰爭中被損毀最嚴重的地方,期間經曆了無數的屠殺和摧毀無論是蘇軍還是德軍,在遇到遊擊戰的時候,都會毫不猶豫地大開殺戒,把整個村莊和城鎮的男人全部圍捕和槍決,然後把婦女和孩子趕進教堂,隨即將她們跟教堂一起付之一炬。結果到了戰爭結束之後,按照戰地記者的描述,行走在這片土地上的時候,唯一能夠見到的人是老氣橫秋的蘇聯紅軍士兵。田園已經荒蕪,糧倉已經掏空,原野上沒有牛馬,也沒有家禽,聽到不鳥叫,也看不到任何野生動物,一片死氣沉沉。除了偶爾經過的蘇聯士兵,在這片土地上幾乎見不到什麼活物。

    可想而知,麵對這麼多在戰爭中完全荒廢、渺無人跡,甚至埋著不知多少地雷和未爆彈的殘破土地,重建起來的工作量肯定大得驚人。然而,如今的德國已經隻剩了老弱婦孺,如何幹得了這麼多活兒?

    看著這樣一副遍地瘡痍、百廢待興,但卻偏偏無人可用的窘境,德國的紅色新政府自然要向蘇聯老大哥訴苦和伸手,說德國的女人都找不到老公了。但素來麵善心黑的斯大林,卻根本不肯放人,反而教導德國同誌要學會逆向思維戰後的德國境內女多男少,剩下的德國男人都在西伯利亞開荒是嗎?沒關係,把多餘的德國女人也一塊兒送來!也好讓他們骨肉團聚不是?蘇聯絕對養得起!西伯利亞那邊從來不嫌人多!

    麵對這麼厚顏無恥的老大哥,德國當局也隻能自認倒黴,除了任憑那些被廢棄的城鎮村莊雜草滋生,化為荒野之外,就隻有充分發動婦女,讓這些飽受戰禍折磨的堅強女性,承擔起重建國家的艱難重任……

    ※※※※※※※※※※※※※※※※※※※※※※※※

    對於這個時空的戰後德國來說,除了勞動力極度缺乏和男女性別比例極度失衡之外,還有一項很要命的不利因素,就是和平並沒有隨著納粹政權的崩潰而降臨,反倒是打完二戰之後馬上就跟著爆發三戰,從而極大地拖延了德國的重建進程瑪利亞.斯密特夫人那座位於柏林郊外的房子,就是十分幸運地熬過了二戰的可怕歲月,但卻在納粹德國覆滅的半年之後,不幸被英國轟炸機投擲的燃燒彈給燒了個精光……所以,無家可歸的她隻好帶著兩個兒子來到柏林,住在簡陋的棚子裏,依靠政府組織的廢墟清理工程來謀生。

    這樣的日子自然是很累很辛苦的,但好歹還算穩定,能夠讓她和她的兩個兒子勉強過得下去。而且,隨著時間的逐漸推移,她們這些參加廢墟清理和城市重建工作的“瓦礫女人”,各方麵的待遇也在慢慢好轉。

    最開始的時候,她們拖著虛弱的身子辛苦一天,也隻能得到一頓免費午飯通常隻有黑麵包、鹽和熱開水,以及充抵工資的幾個土豆,以至於斯密特夫人的兩個兒子還得去捉老鼠和挖野菜充饑。後來漸漸增加到了免費提供一日兩餐,外加可以帶回去的食物包裹,勉強可以讓一家人吃飽。現在則已經開始發放薪水,並且恢複了配給製度,可以拿著配給卡到國營商店買東西,並且工作餐的菜色和質量也改善了許多。

    似乎因為今天是平安夜的緣故,政府提供的這頓免費午餐也格外豐盛。不僅主食從黑麵包升級成了白麵包,土豆湯裏加了鹹魚,每位“瓦礫女人”還得到了兩小根香腸的加餐。對於這份奢侈的加餐,斯密特夫人根本舍不得吃,而是小心翼翼地把香腸用油紙包起來,準備帶回去給自己的孩子嚐嚐。

    等到午餐吃完,工頭又宣布了一個好消息:為了慶祝聖誕節,政府臨時特批她們這些“瓦礫女人”休假一天半,從今天下午到明天全城停工。同時每人還額外配發一公斤砂糖,作為國家感謝勞動婦女的聖誕禮物若是在後世,這點東西簡直是寒酸得根本拿不出手,但在如今這會兒,卻讓一眾德國大媽們喜出望外。

    於是,帶著難得的愉快心情,斯密特夫人頂著冬日的寒風,離開了國會大廈廢墟工地,走向自己的住處。

    雖然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政權,已經在去年滅亡,但此時的柏林市區,依然處處可見各種戰火焚燒的慘烈痕跡,到處都是廢墟,到處都是瘡痍,很難找到一座完全沒有彈孔的房屋。在瓦礫和廢墟之間,偶爾可見一些失去勞動能力的殘疾軍人,某些人胸口還掛著勳章。但此時他們都裹著單薄的衣服,麻木地坐在地上,兩眼呆滯地看著一切,沒有絲毫精神,就像失去了魂魄一般。而過往的行人則是步履匆匆,毫不去在意這些垂死的乞討者在這個人人挨餓受凍的年代,人心也仿佛被凍結了一般,同情和憐憫變得極端稀少。

    在那些搖搖欲墜的破爛危樓附近,淩亂地分布著許多用建築廢料搭建起來的棚屋,這是那些在戰爭中失去了房屋的無家可歸之人,在新樓房蓋起來之前的暫時住所。到處都充滿了破敗、肮髒和赤貧的氣息,唯有幾個玩耍的小孩給這片廢墟中的窩棚增添了幾分活潑的色彩,至少讓這兒看上去還有些生機。

    目前,雖然德國人口比戰前減少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但被摧毀的房屋卻比這個比例更加多得多,以至於出現了嚴峻的住房缺口。這些戰爭中的幸存者不得不在他們毀壞的家園中艱難度日,蝸居於地窖、廢墟、洞穴和下水道之中,完全享受不到自來水、煤氣、電力等現代都市最起碼的公共服務,隻能從廢墟中尋找木料點火取暖和做飯,從水井和河道裏汲水,然後因為喝了不幹淨的水,而成千上萬地染上痢疾……不僅僅在德國,在全歐洲有著幾百萬這樣的苦命人。他們待在二十世紀的破爛機器中間,過著中世紀的生活。

    不過,即使是在這樣艱苦卓絕的環境裏,柏林的人們依然絞盡腦汁,千方百計想要營造出一點兒節日氣氛。他們用綠色廢紙和鋼筋做出聖誕樹,把空罐頭盒和碎玻璃片洗得亮亮的,掛在上麵冒充聖誕禮物。每個人都穿上了他們僅有的幾件好衣服,努力在臉上掛出幾分笑容。

    為了過好這個聖誕節,德國的新政府也是做出了最大的努力。雖然眼下柏林的音樂廳、電影院和劇院都還是一片廢墟,但政府還是想辦法從蘇聯紅軍那裏借來器材,搞了幾支露天電影播放隊,在節日裏給市民們提供一點兒最起碼的娛樂。然後又湊了幾支樂隊,準備在聖誕鍾聲敲響時演奏頌歌。

    斯密特夫人一家三口在柏林城內的住處,自然也是一座簡陋的窩棚,窩棚的兩麵靠著一座商店的殘牆,剩下兩麵則用斯密特夫人從廢墟裏一塊塊扒出來的磚塊壘砌而成,屋頂是油氈、破木板和鐵皮。由於沒開窗口,窩棚裏的光線很暗,氣味也不好聞。除非是睡覺、下雨或天氣太冷,她和兩個兒子都盡量待在外麵。

    當斯密特夫人帶著油紙包裏的兩根小香腸和新領到的一公斤砂糖,頂著冬日的寒風回到自家窩棚門口的時候,發現她的兩個兒子,十歲的西蒙和八歲的賈斯汀,正神秘兮兮地向她招手:

    “……媽媽……媽媽……今天有爸爸的信寄過來了!”

    “……什麼?你爸爸從戰俘營來信了?在哪裏?在哪裏?快給我看看!”斯密特夫人頓時滿臉驚喜。

    “……諾,信在這裏。”西蒙先是小心翼翼地從懷裏抽出一封信,遞到媽媽手裏,然後又拉著媽媽往窩棚裏鑽,同時貼著母親的耳朵,用最輕的嗓音說道,“……媽媽,爸爸還寄了一個郵包過來,裏麵都是好吃的東西!我們沒敢給任何人看,一收到就藏進了毯子裏……”

    聽到自己那個因為參加德國海軍,而被俄國人抓到西伯利亞的丈夫,居然能夠從戰俘營裏往外郵寄食,斯密特夫人不由得感到有些困惑,但還是翻檢了一下那個郵包,發現裏麵是兩聽魚罐頭、一包芒果幹、一包椰子幹和一盒巧克力糖。然後,她又拆開信封,裏麵掉出了一張照片,上麵是她的丈夫盧卡斯,正穿著一件有些邋遢的水手服,站在船舷的欄杆旁邊,嘴裏叼著香煙,背後則是一座長滿椰子樹的熱帶海島……

    看到這張照片,斯密特夫人似乎猜到了一些什麼,於是趕緊抽出信紙,走到外麵展開閱讀起來:

    “……親愛的瑪利亞:

    四個多月沒給你寫信了,你和孩子們在柏林過得還好嗎?這陣子肯定吃了不少苦!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已經被放出西伯利亞的戰俘營啦!因為我曾經在驅逐艦上當過大副的緣故,蘇聯人讓我帶著一群同伴到南太平洋開商船,享受蘇聯紅海軍上尉等級的待遇和薪水,出海還有額外津貼,算是一份難得的美差。

    對了,聽蘇聯人的說法,在柏林的你們也可以參照紅軍戰士家屬待遇,享受特等食配給。所以請你有時間的話去找有關部門問一問,了解一下具體要辦什麼手續,是不是需要我這邊把證明材料寄過來。

    南太平洋這邊的夥食和生活條件都很不錯,工作也還算輕鬆,航線沿途的風景更是漂亮得令人陶醉,到處都是細白的沙灘和漂亮的椰子樹,還有色彩繽紛的珊瑚礁,以及各式各樣甜美的熱帶水果,很多都是我從來沒嚐過的。郵包裏是我節省下來的一點配給食,給你和孩子們嚐嚐。等到第一個月的薪水發下來之後,我會盡量把錢寄回來給你。請你務必保重身體,照顧好孩子們,期待我們再次闔家團聚的那一天。

    永遠愛你的盧卡斯……”

    看到這裏,斯密特夫人忍不住把信紙緊緊地貼在胸口,強忍著不讓喜悅的淚水流出眼眶。而她的小兒子賈斯汀,卻還在好奇地伸手拉著媽媽的衣擺下角,“……媽媽!媽媽!信上說了些什麼,爸爸他怎麼樣啦?”

    “……你爸爸……他已經不在西伯利亞的戰俘營了,他在南太平洋開船呢!”斯密特夫人哽咽著說。

    “……南太平洋?這是什麼地方?爸爸在那邊過得好嗎?”賈斯汀咬著手指,不明所以地問。

    “……南太平洋……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比西伯利亞還要遠,也比西伯利亞要熱。你爸爸他在那邊過得很好……至少比在西伯利亞的戰俘營裏要好!而我們的日子也會過得更好!”

    說到這裏,斯密特夫人突然張開雙臂,將她的兩個兒子緊緊摟在懷裏,滿臉都是喜悅的淚花,“……上帝保佑……我們一家人都從戰爭中熬過來了!這一定得要好好慶祝一下!今天媽媽給你們做一頓聖誕大餐!”

    然而,當德國人逐漸走出戰爭和死亡的災難歲月,在廢墟中艱難地重建家園之際,位於歐洲西端的另一個偉大國度,卻正在混亂、饑餓、暴力和血腥之中,不可阻擋地掉落進原始蠻荒的黑暗時代……

...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50
第一百零八章、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四)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黃昏,英格蘭西南部,溫泉之城巴斯

    當德國人正在廢墟中艱難地重建家園,慶祝聖誕的時候,英國人卻正在看著家園無可挽回地淪為廢墟。

    今年二十二歲的前皇家空軍婦女誌願服務隊女兵安妮.莫爾蒙,此時正裹著一件毛呢的軍大衣,站在巴斯城內自己家的三樓陽台上,一邊聽著遠方教堂裏傳來的鍾聲,一邊俯瞰著暮色下的街景。

    紅發碧眼的安妮.莫爾蒙,是一位明顯有著蘇格蘭血統的美女,明眸翹鼻,雪膚朱唇,一頭火紅的頭發高高盤起,露出了雪白修長的頸項,精致的臉頰上長著幾點雀斑,但卻沒有破壞她的美麗,反而更增添了幾分天真與俏皮。此時站在自家公寓的陽台上,卻是檀口微張、娥眉輕蹙,神色中明顯帶著一絲悲傷和憂慮。

    哎,前後也才過去了短短一兩個月,這座巴斯城的模樣,怎麼就變得連自己都快認不出來了呢?

    作為英格蘭西南部的著名旅遊城市,巴斯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小說中,就被譽為英格蘭最美的城市,從英國喬治王朝開始,就是一個頗受青睞的療養勝地:因為這裏有著全英國唯一的溫泉:巴斯溫泉。

    早在古羅馬時代,不列顛行省的羅馬人就在這裏修築了華麗的溫泉浴室,盡情享受泡溫泉的舒適愜意。之後的黑暗中世紀,巴斯的溫泉浴場一度被廢棄,但隨著藝複興和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還有西方人衛生清潔觀念的轉變,巴斯這座風景如畫的溫泉之城,再次成為了英國富豪權貴們所青睞的度假勝地。一座座豪華的別墅公寓和溫泉旅館,在巴斯城內相繼林立而起。奶油色石頭堆砌而成的外牆和圓柱,古羅馬風格的大理石雕塑藝術,修剪整齊的西方園林,以及仿古羅馬式的露天溫泉池,在城內隨處可見。巴斯城郊外的風光秀美之地,還散布著不少猶如宮殿般奢華的莊園,裏麵設有私人的溫泉浴池,供倫敦來的達官貴人享受。

    即使大英帝國已經在戰爭中度過了六年,但因為巴斯這座旅遊城市既非工業重鎮,也非屯兵要塞,沒有什麼軍事價值,所以前後挨的轟炸很少,更沒有挨過核爆,各種景觀建築和田園風光依然保持完好。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巴斯姑娘,安妮.莫爾蒙一向為家鄉的美麗景色而感到光榮和自豪。但到了此時此刻,在她的視野之中,巴斯這座旅遊城市的街景,卻早已麵目全非。

    城內那些維多利亞風格的典雅樓宇,如今至少有四分之一已經被燒成了焦黑的廢墟,隻剩下幾堵搖搖欲墜的殘牆還在寒風中矗立。曾經幹淨平整,點綴著綠樹和花壇的街道上,也多了不少有礙觀瞻之物各式各樣的廢舊家具、無用雜物、被推倒的街頭石像和銅像,被燒毀的汽車和馬車殘骸,還有廢墟中翻出來的建築垃圾……市民們用這些東西構築起街壘,又在街壘外麵拉起了鐵絲網,把城市變成了一座巨大的要塞。還有一些樓房的屋頂也被壘起了沙袋,架設了機槍或迫擊炮,儼然成了革命時代的法國巴黎公社一般。

    此時雖已暮色降臨,但巴斯城內依然燈火稀疏,宛如鬼蜮因為電網崩潰,全城的路燈早已熄滅了一個多月,而煤油和蠟燭在這個萬物匱乏的寒冬也顯得很珍貴,不到萬不得已,沒人舍得點燈照明。不過,從各家廚房煙囪裏飄出的嫋嫋炊煙,還是讓這座昏暗的城市多少有了那麼些生氣。尤其是當如今整個大不列顛的明之光都在逐漸熄滅,淪落到黑暗時代之際,哪怕是這麼一點兒平凡的生活氣息,也顯得異常珍貴。

    回想起半個多月之前,自己逃出倫敦之際的各種所見所聞和驚險遭遇,安妮.莫爾蒙不由得幽幽地歎了一口氣,覺得美麗的巴斯城就算是成了醜陋的巨型堡壘,隻要街坊鄰居們還能活下來,也已經算是不錯了……

    ※※※※※※※※※※※※※※※※※※※※※※※※

    在三戰爆發和倫敦核爆之前,應募加入婦女誌願服務隊安妮.莫爾蒙,原本在多佛爾附近一座皇家空軍機場的通訊處當電話接線員。當她應募入伍的時候,納粹德國跟大英帝國之間的不列顛空戰早已結束,之後蘇聯紅軍和英國遠征軍雖然在歐洲大陸上大打出手,但倒是很少對英國本土進行轟炸。

    所以,作為一名不必親自駕駛飛機出擊的女性,她在多佛爾皇家空軍機場的工作雖然頗為繁重和辛苦,但卻並不怎麼危險,而且還能享受軍人特殊待遇,十分體麵和榮耀至少安妮.莫爾蒙本人是這麼認為的。

    然而,到了今年深秋,隨著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爆發,她所熟悉的一切都被毀滅了。

    倫敦、伯明翰、格拉斯哥、曼徹斯特、牛津、利物浦、貝爾法斯特……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地名,都在蘇聯原子彈的蘑菇雲下灰飛煙滅。每當從收音機裏聽到一座城市被毀滅的噩耗,都讓婦女誌願服務隊裏出生在那座城市的某個姑娘為止痛哭流涕,甚至悲傷得暈厥過去。

    另一方麵,皇家空軍的小夥子們雖然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但依然無法阻止蘇聯戰略轟炸機群一次次呼嘯而來,把國土逐漸變成輻射廢墟,到頭來,就連多佛爾的皇家空軍基地本身,也被毀滅了。

    雖然蘇聯人沒有把多佛爾列入核爆打擊的名單,但作為扼守海峽的要地,還有英國佬阻擋歐洲大陸入侵的第一道屏障,這座城市和它的軍用機場,依然成為了蘇聯戰略轟炸機群的重點打擊目標。

    於是,在那個噩夢般的夜晚,從黃昏到淩晨,空氣中始終不斷翻滾著隆隆的悶雷聲。在躲進防空洞之前,安妮.莫爾蒙親眼看到恐怖的衝擊波直接撕碎磚牆、扯斷電線、折斷路燈,將整排樓房的玻璃震成碎片,如同下起了一陣水晶雨。而自己工作的那幢大樓也在爆炸中轟然坍塌。還有一團團密集的火球在空軍基地裏升起,將無數雜物與燃燒著的碎片拋向空中,隨後四處飛濺,散落到周圍房屋的屋頂與街巷,騰起更多的火苗和煙霧。在烈火和濃煙之中,四處奔逃的人們發瘋般地尖叫呼喊,但是卻幾乎聽不到自己的聲音。

    等到轟炸告一段落,僥幸逃生的人們重新鑽出防空洞的時候,安妮.莫爾蒙發現她工作的這個空軍基地已經徹底麵目全非,猶如末日降臨。到處都是殘垣斷壁,滿眼的碎石廢墟。油庫和彈藥庫被點燃成了一片火海,濃厚的黑煙籠罩在整個基地的上空。飛機跑道上不僅被炸得猶如被犁了一遍,還被撒了不知道多少定時小炸彈,時不時就炸響兩聲……幸存者們奔走呼號,傷員們哭泣哀嚎,那場麵真是慘不忍睹。

    接下來的日子裏,雖然基地的幸存者嚐試過修複跑道,然而蘇聯轟炸機一遍遍地反複造訪和丟炸彈,甚至還丟毒氣彈,不僅讓基地裏的活人越來越少,也使得修複的速度永遠趕不上破壞。而且,早在第一次轟炸的時候,機庫、彈藥庫和油庫就都被炸沒了,哪怕修複了機場也是無濟於事,所以也就隻好漸漸停工了。

    再接下來,隨著英國本土落下的核彈越來越多,社會秩序也變得越來越混亂,國內的通訊網絡迅速崩潰,安妮.莫爾蒙這個電話接線員自然也就無事可做。等到丘吉爾首相把政府搬遷到貝爾法斯特之後,多佛爾機場這邊跟上級機關的通訊聯絡徹底中斷,所有人都產生了一種大難臨頭、末日將至的不詳預感。

    作為一個年輕的漂亮姑娘,跟普通人一樣,安妮.莫爾蒙在這種情況下的第一反應就是回家。

    然而回家的路並不好走。從多佛爾到巴斯的兩百多公裏,在和平年代不過是火車走半天而已。但在如今這個遍地核爆、國家崩潰的時候,一介弱女子想要孤身穿行這麼遠的距離,幾乎不亞於一場亡命大冒險。

    但是,繼續待在多佛爾顯然更加危險,且不說作為扼守海峽的第一線陣地,如果有敵軍從歐洲大陸入侵,多佛爾就肯定會成為第一批登陸地點安妮.莫爾蒙實在不敢奢望自己在戰俘營裏還能不被活活玩死;光是四周那些已經變成了土匪強盜的殖民地士兵,還有頭頂不時落下的蘇聯航彈,就足夠讓人膽戰心驚了。

    所以,安妮.莫爾蒙想盡辦法弄了一把手槍和三十多發子彈,又找到一輛無主的小卡車,搜集了一些餅幹、罐頭和酒,並且從還在燃燒的油庫中設法偷出了一桶油,然後,就在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發表無條件投降廣播的當天,安妮.莫爾蒙跟另外三名婦女誌願服務隊的姑娘離開了多佛爾的空軍基地,一起結伴上了路。

    再接下來,她就進入了一片蠻荒之地經曆了複數的核爆,又被女王和內閣同時拋棄的英格蘭!

    曾經是明世界最璀璨燈塔的英格蘭,如今卻變成了一個所有明和秩序都已然消失的蠻荒世界,隻剩下無邊無際的廣袤土地。在這片土地上,人們到處流浪,尋找早已不複存在的社區共同體。那裏沒有任何意義上的政府,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那裏沒有任何獲取信息的手段報紙和雜誌,鐵路和公路,電話和電報,都在戰爭之中被摧毀,郵局也不再能夠傳遞信件。惶恐的人們沒有任何通信手段,隻有一些口耳相傳的,互相矛盾的謠言。收音機偶爾會有點用處,但信號總是很模糊,而且多半都是說外語。

    銀行已經消失了,但這也無妨,因為金錢在這個黑暗時代裏再無用處。商店也都關門了,因為沒有東西可供出售。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一切生產活動均已停止,曾經存在的工廠和企業就算還沒有被摧毀,也因為上下遊產業鏈條被打斷而無事可做。而工人們也沒有地方可以獲得食物。法律和秩序蕩然無存,因為警察和法官都消失了。是非對錯變得再無意義。每個人都必須自謀生路,漠視法律上的所有權,實際上,就連法定所有權本身也消失了。財產隻屬於那些足夠強大的人,以及那些為了保住財產不惜豁出性命的人。男人手持武器,在大街上遊蕩,肆意搶奪他們想要的東西,肆意殺戮那些栽到他們手上的倒黴蛋。女人不論階層、不論年紀,為求食物、為求庇護,不惜出賣身體。沒有禮義廉恥,沒有倫理道德,隻有生存高於一切。

    而讓人更加毛骨悚然的是,就算是這樣的場麵,都還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連這一切貌似邪惡混亂的場麵都沒有看不到又黑又瘦的小女孩眼淚漣漣,聽不到顫巍巍的老婦人痛苦呻吟,看不到饑餓的嬰兒麵如菜色。在焦黑的瓦礫和廢墟之中,隻有一片死寂,隻有一片肅殺。整個村鎮的居民都被殘忍地屠殺了。

    因此,這一路上,她們見到了不知道多少熊熊燃燒或是遍地死寂的村鎮,公路上到處都是在轟炸和核爆之中失去家園四處遊蕩的戰爭難民。由於大英帝國的政府已經基本崩潰,再也沒有人給他們提供最起碼的賑濟,在饑餓和寒冷的驅使之下,其中很多難民已經變成了盜賊,平時裝作一副老實的模樣守候在路邊,等到行人稍一放鬆警惕,就暴起發難,拿出藏在衣服裏的武器殺人越貨。還有相當一部分潰散的軍隊,幹脆已經在光明正大地攔車設卡,或者劫掠村莊……一切的法律和秩序全都成了擺設,整個國家仿佛都已經完全落入了暴徒和流氓的手裏,他們用石頭砸商鋪,搶奪貨物,當街殺人,入室強♂奸,縱火焚燒,毀屍滅跡的罪惡行為比比皆是,卻沒有任何人來管束和鎮壓。那些躺在血泊中的受害者,也得不到任何救治。

    等到紅發姑娘安妮.莫爾蒙經曆了三天三夜的恐怖冒險之旅,終於回到已經麵目全非的故鄉巴斯的時候,她的手槍已經打光了最後一發子彈,而她的三名女伴之中,也有一個不幸的姑娘死在了半路上。

    ※※※※※※※※※※※※※※※※※※※※※※※※

    相對於安妮.莫爾蒙在回家路上所見的各種混亂慘劇,巴斯這座旅遊城市的情況已經算是相當幸運了。

    雖然蘇聯的戰略轟炸機群,在十一月下旬也往巴斯丟過一回毒氣彈,熏死了幾百市民,但好歹沒有把這座城市化為廢墟。至於安妮.莫爾蒙在老家的父母和她家的房子,也都在轟炸之中安然無恙。

    當然,即便如此,巴斯的自來水、電力和煤氣供應也肯定是沒有了,以至於在嚴冬之中凍死了不少體質虛弱的老人,還有人因為飲水不淨而染上痢疾。但在英國的其它大城市相繼被原子彈炸成輻射廢墟,小城鎮則在潰兵和饑民的衝擊下淪為鬼蜮之際,能夠保持市容完整的巴斯,相比之下就已經宛如天堂了。

    然而,當整個英國都在逐漸陷入地獄模式的黑暗時代之際,巴斯這座內陸小城也難以獨善其身。就在安妮.莫爾蒙回到家中的兩天之前,一群不知從哪兒跑來的黑人士兵突然闖入巴斯,到處殺人放火,肆意劫掠……幸好,跟英國的大多數城鎮一樣,此時的巴斯城內也已經組成了一個營的國民自衛軍,在一名自稱打過一戰和布爾戰爭的七十歲退役陸軍少將的指揮下,巴斯自衛營與來犯的嘩變叛兵激戰一夜,雖然付出了上百人傷亡的代價,還有幾十幢房屋被燒毀,但終於還是擊退了這股黑人潰兵,保住了大部分市區的安全。

    之後,隨著國內局勢的愈發混亂,各種潰兵和武裝團夥襲擊城鎮、屠殺居民的消息陸續傳來,為了防止強盜們再次來襲,巴斯的市政當局組織全城市民,就地搜集材料,用一周時間緊急修築了環繞全城的街壘,回到故鄉的紅發姑娘安妮.莫爾蒙自然也出了一把力。等到街壘落成之後,雖然看上去醜陋猙獰,跟溫泉之城巴斯原本的維多利亞風情格格不入,但卻能給市民一份安全感在混亂的黑暗時代,這比什麼都珍貴。

    總之,到了十二月底,在英格蘭已經被統治者拋棄的情況下,巴斯城儼然成了一個小小的獨立王國。雖然跟其它城市一樣停水斷電沒煤氣,英鎊鈔票在城裏也買不到什麼東西,但市民好歹還有每天兩百克麵包的配給,而不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時刻擔憂明天的麵包在哪裏;有著能夠遮風擋雨的房子,而不必躲在曠野中吹風;可以安心睡在家裏的床上,而不必擔心在夢中沒命在地獄模式的英格蘭,這就已經很奢侈了。

    所以,在這個平安夜即將到來的時候,安妮在憂心忡忡地俯瞰了一會兒街道盡頭的街壘之後,還是盡可能地在臉上掛起笑容,走下自家的陽台,到廚房裏幫母親一起準備今夜待客的聖誕大餐。

    又過了半個多小時,踩著夕陽的最後一縷暮光,一撥又一撥的客人開始相繼造訪,前來參加莫爾蒙家舉辦的聖誕聚會。其中有隔壁的華萊士醫生一家、兩條街外的維斯哈特牧師一家、原本住在巴斯城外的農莊,如今逃到城裏來投靠親友的薩蒙德先生……林林總總,男女老幼,不下二十餘人,各行各業都有。不過,他們基本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絕大部分人都跟莫爾蒙一家一樣,有著一頭蘇格蘭人特色的紅頭發。

    因為蘇格蘭在不久前宣布獨立,十分可恥地背叛了大英帝國的緣故,如今在英格蘭土地上生活著的蘇格蘭人,就不由得收到了或多或少的排斥。巴斯城的情況還算比較好的,在一些特別保守和閉塞的小村鎮,甚至有把定居多年的蘇格蘭人趕出去自生自滅的事情發生……麵對這樣的情況,生活在巴斯城內的蘇格蘭人,在越來越令人憂心的敵意目光之中,也不由得開始加強聯絡,互相抱團取暖。

    所以,盡管巴斯城的市政廳為了粉飾太平,宣布在市中心的亞貝教堂舉辦聖誕慶典,廣邀全城的紳士太太們參加。但不願意看白眼的蘇格蘭人,還是寧可聚集在莫爾蒙家的客廳裏,慶祝他們自己的聖誕節。

    ※※※※※※※※※※※※※※※※※※※※※※※※

    因為今天是聖誕節,安妮.莫爾蒙的母親梅倫太太不僅在屋角準備了聖誕樹,還很奢侈地燃起了壁爐,又在客廳長桌上點了三根蠟燭,並且拿出了珍藏的一聽斯帕姆午餐肉罐頭、一罐美國雞蛋粉和幾個蘋果。

    而今夜來訪的客人,也知道在如今這該死的年頭,每家每戶的食物儲備都非常緊張,而英鎊鈔票也變成了廢紙,想要買吃的也無處采購,主人家裏想要弄出一頓像樣的聖誕大餐來招待那麼多人,實在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所以在來莫爾蒙家的時候,就都或多或少地帶了些食,算是湊份子,比如華萊士醫生帶來了一塊鹹牛肉和半磅糖果,維斯哈特牧師帶來了一籃子自家庭院裏種的土豆和洋蔥,薩蒙德先生帶來了兩瓶威士忌和一瓶啤酒……如此總算是湊出了一桌子的酒菜,讓莫爾蒙一家好歹沒落到要拿老鼠肉來待客的地步……

    總而言之,在昏黃搖曳的燭光下,就著桌上這些菲薄寒酸的酒菜,眾人推杯換盞了幾輪,不由得都有了些微醺之意,紛紛打開了話匣子有人歎息著自己這些蘇格蘭人在巴斯城越來越不受待見,日後天曉得會變成什麼樣;有人抱怨如今城內缺醫少藥,想要弄幾片阿司匹林都難上加難;有人擔憂國家前途未卜,不知何時才能恢複秩序;有人回憶起被燒毀的房屋和被殺害的親人,忍不住當眾淚如雨下……

    眼看著一場原本理應歡樂喜慶的聖誕聚會,就要變成痛哭流涕的訴苦大會,擅長打圓場的維斯哈特牧師趕緊站出來活躍氣氛,走到屋角的鋼琴旁邊,借助微弱的燭光,嫻熟地彈奏起了音樂首先是幾首活潑歡樂的民間小調,然後是英國人舉辦晚會的傳統保留節目,世界級名曲《友誼地久天長》。

    於是,借著微醺的醉意,還有難得的溫暖,眾人都從桌邊站了起來,操著各式各樣的嗓音,引吭高歌:

    “……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心中能不懷想?舊日朋友豈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

    友誼萬歲!朋友,友誼萬歲!舉杯痛飲,同聲歌頌友誼地久天長。

    我們曾經終日遊蕩在故鄉的青山上。我們也曾曆盡苦辛到處奔波流浪。

    友誼萬歲!朋友,友誼萬歲!舉杯痛飲,同聲歌頌友誼地久天長。

    我們也曾終日逍遙蕩槳在綠波上。但如今卻已勞燕分飛,遠隔大海重洋。

    友誼萬歲!朋友,友誼萬歲!舉杯痛飲,同聲歌頌友誼地久天長……”

    回蕩的歌聲之中,有人回憶起了戰爭之前那些美好的和平歲月,有人想念起了不知是否還在人世的親朋好友……然而,一曲歡歌尚未唱罷,就有一聲巨響突然從外麵傳來,打破了平安夜的寂靜。於是,莫爾蒙家客廳中的歌聲和鋼琴聲一下子停了下來,每個人都驚奇地交頭接耳,四下張望,尋找著聲音的來源。

    “……這是什麼聲音?誰家的煤氣管爆了?不對,如今煤氣不是早就停了嗎?”

    “……我感覺聽著更像是……不會!難道有人在附近開炮?!!”

    倒是原本在彈鋼琴的維斯哈特牧師皺了一下眉毛,似乎想起了什麼,於是將手從琴鍵上收回,從口袋裏摸出一隻懷表看了看,然後站起來對眾人宣布說,“……大家靜一靜,不要害怕。我記得市政廳的人好像說過,今天晚上可能會在亞貝教堂的聖誕慶典上放煙花。現在雖然時間早了點兒,但可能是提前放了!”

    聽了這番貌似合情合理的解釋,眾人紛紛點頭,又重新坐了下來。然而,還沒等維斯哈特牧師再次彈奏起音樂,一個巨大的金屬物體就帶著呼嘯的風聲,突兀地從外麵破窗而入,飛濺起一片玻璃碎渣,然後落在了剛剛從廚房端著一盆熱湯進來的紅發姑娘安妮.莫爾蒙腳邊,當場掀翻了湯盆,濺了她一身一臉。

    等到大家反應過來,轉身定睛望去,赫然看到一枚炮彈戳在鬆木地板上,前半截已經鑽進了地板以下,後半截彈尾還露在外麵……但不知為什麼居然沒有爆炸,此時就好像一隻把頭埋在沙堆中的駝鳥。

    圍觀著這枚在平安夜破窗而入的未爆彈,客廳內的眾人一時間表情頗為精彩。

    話音未落的維斯哈特牧師目瞪口呆。

    濺了一身熱湯的紅發姑娘安妮.莫爾蒙目瞪口呆。

    在座的其餘賓客也一樣的目瞪口呆。

    因為,除了目瞪口呆這個詞以外,好像再也沒有別的詞語,能夠形容他們此刻幾近崩潰的心了。

    聖誕老人在上!這天底下真是沒有比這更刺激的聖誕禮物了啊!

    理所當然地,下一刻,在這間原本還其樂融融的客廳裏,就響起了歇斯底裏的瘋狂尖叫。

    “……該死!真的是炮擊!大家快臥倒……不!是快逃出去啊啊啊啊啊”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50
大穿越時代 第三卷 節操滿滿的學園默... 第一百零九章、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五)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晚上九點,英國南部,巴斯城郊外,流經市區的埃文河下遊

    突然飄起小雪的夜空之下,一群穿著美式軍大衣的黝黑身影,正在荒蕪的田野和牧場中悄悄穿行。

    低頭朝被凍得半僵的左手嗬了口氣,又摸了摸餓得咕咕叫的肚子,來自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黑人上尉的昆塔.金姆,抬頭望著遠方燈火闌珊的巴斯城,心中充滿了大肆劫掠的渴望——因為,隻有奪取了這座城市,以及城裏的房屋和補給品,他和追隨著他的這些美國黑人士兵,才有希望熬過這個艱難的冬天。

    ——目前,在連續不斷的核爆和毀滅性的戰略轟炸之中,大不列顛島正在迅速變成一片無法無天之地。工業革命以來的成果已經基本化為灰燼,而各種象征文明社會的基礎道德也在迅速崩解。

    當國家和政府一起完蛋之後,土生土長的英國人還可以回家跟親人抱團取暖,一起熬過這個艱難的時代。但那些被丟棄在這片輻射廢土上的外國人,卻必須立刻麵對更加嚴峻的生存考驗。

    ——當第三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的時候,在大不列顛島的土地上,除了本土出身的英軍之外,還駐紮著大約三十萬的外國或異族部隊,準備用於守衛本土,或者投入歐洲大陸和北非前線的作戰。其中光是黑人部隊,就有足足十八萬之多,既有參加英軍的黑人士兵,也有參加美軍的黑人士兵。剩下的還有加拿大人、阿拉伯人、印度人、南非人、美國白人的飛行員,南美各國的援軍和自由法國的殘餘部隊等等。

    為了避免這些異國或異族軍隊滋擾民間,引發衝突,丘吉爾內閣盡可能把他們的駐紮地安排在遠離城市的窮鄉僻壤、荒郊野嶺。結果如此一來,在蘇聯針對英國各大主要城市的原子彈之中,英國本族嫡係部隊死傷慘重,幾乎瓦解。而他們這些被趕到鄉下的外人反倒是因禍得福,基本沒受什麼損失。

    但是再接下來,他們就驚愕地發現,自己居然成了被拋棄的一群人……

    昆塔.金姆上尉和他指揮的那個美國黑人陸軍連隊,原本駐紮在布裏斯托爾港郊外的一座古堡裏,當看著港口在蘑菇雲中灰飛煙滅,而他們的駐地卻安然無恙的時候,昆塔.金姆上尉最初還頗有些幸災樂禍。然而,沒過多久,昆塔.金姆上尉就傻眼了——隨著頻繁的毀滅性核爆,盟軍的指揮和後勤機構相繼癱瘓,他這支客軍也沒有地方可以領給養了。僅僅過了一個星期,軍營裏的存糧就消耗殆盡……這可怎麼辦?

    在那段令人焦慮的時間裏,金姆上尉到處找門路發電報上去請求指示,但卻始終無人理會。最後,他終於得出一個令人心酸的結論:自己這些下等黑人肯定是被白人老爺們拋棄了!於是,為了維持自己和部下的生存,昆塔.金姆上尉和他的黑人連隊,迅速從軍隊蛻變成了匪幫,在英國西南部一帶依靠打家劫舍為生……

    ※※※※※※※※※※※※※※※※※※※※※※※※

    但是,像他們這樣一群人生地不熟的黑人大兵,想要在此時進入地獄模式的英格蘭,搜集足夠這麼多人過冬的糧食和燃料,哪怕手裏有著槍和子彈,也一樣並不容易——作為蘇聯戰略轟炸機群重點打擊的前沿地區,英格蘭南部的狀況是全國最淒慘的。絕大部分城市不是在核爆中化為齏粉,就是被燃燒彈給焚毀成白地。

    即使是那些僥幸殘存的小鎮和村莊,如今也湧入了太多的戰爭難民和蛻變成土匪的士兵——即使是在丘吉爾內閣竭力加強了戰時本土農業生產的情況下,英國的糧食自給率,總體上也隻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剩下的糧食都要依賴海外進口,平時通常儲存在各個大城市的戰略物資儲備倉庫裏。結果到了如今這會兒,這些從海外進口的糧食,就在蘇聯人的核爆蘑菇雲和燃燒彈戰略轟炸之中,跟港口貨棧一起被燒成了灰燼。

    而且,就算是英格蘭南部的鄉村,眼下這會兒也沒有多少餘糧——三戰爆發的時候,英國的秋收早已結束。由於最近這些年一直是在戰時狀態,英國政府對於糧食這種戰略物資,自然是要嚴加監管,統一收購或征收入庫,由國家來控製和調撥使用,不管是海外進口的糧食,還是本土種植的糧食,都是如此,不得例外。

    所以,即使是英國本土鄉村收獲的糧食,也都被集中在了政府的戰略物資儲備倉庫裏,一般的鄉間農民除了自家的口糧之外,還真的是擠不出多少餘糧來接濟他人……結果,隨著幾百萬、上千萬逃出城市的英國難民湧向鄉間,原本還能勉強自給自足的英國鄉村,也出現了被吃垮的危險,然後就是層出不窮的搶劫和廝殺。

    於是,昆塔.金姆上尉在到處遊蕩打劫的過程之中,非常失望和遺憾地發現,附近每一個能夠找到食物的地方,幾乎都已經被大批手持武器的暴徒給搶先霸占了,或者被保衛自家產業的居民築起了街壘工事,拿出私藏的槍炮嚴陣以待。外人若是想要從他們手裏搶到一點食物和燃料,就得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相對於目前活躍於英格蘭南部的其它武裝匪幫,昆塔.金姆上尉和他的黑人部下兵力不夠多,火力也不夠猛,對地理也不熟悉,於是在打劫過程之中到處碰壁——由於如今這會兒的流浪者太多,儲存著大量糧食的莊園和鎮子卻太少,而且往往已經被捷足先登之輩洗劫過一遍。結果,昆塔.金姆上尉和他的黑人士兵就變得十分苦逼,有時候血戰一番衝進一座莊園,搶到的食物還不夠每個人飽飽地吃上一頓飯!

    唉,窮凶極惡的強盜太多,可供打劫的對象卻太少,這實在是讓有誌於投身打劫行業的人們很為難啊!

    ※※※※※※※※※※※※※※※※※※※※※※※※

    跟那些既難啃又缺乏油水的英格蘭小村莊相比,在戰火浩劫之中依然基本保存完好的巴斯城,實在是一隻非常令人垂涎的大肥羊——不管怎麼樣,這也是一座聚居了幾萬人口,積聚了大量財富的城市。據說城內的戰略物資儲備倉庫,有著足夠十萬人吃一年的糧食,還有大量可以用於取暖的煤炭和煤油。甚至光是城裏那些完好的房子,就已經讓荒野中的流浪者們羨慕不已:如今可是能夠活活凍死人的冬天了啊!

    之前,昆塔.金姆上尉已經跟另外幾股黑人武裝團夥臨時聯手,結伴攻打過一次巴斯城,雖然一度成功闖進了市區內,放火燒了不少房子,從民宅中劫掠到了一些食物和燃料,還有幾個用於“娛樂”的年輕女人,但終究還是沒能站住腳跟,也沒能打進城裏的食品倉庫,而是灰溜溜地被城裏的國民自衛軍給趕了出來。

    再接下來,巴斯市民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以驚人的速度修築了環繞整座城市的街壘,戰敗後徘徊在郊外的昆塔.金姆上尉一夥人,就更加隻能望而卻步——雖然這種充其量隻相當於巴黎公社水平的街壘,在二戰時代的列強正規陸軍麵前根本不堪一擊。然而昆塔.金姆上尉和他的部下們,也已經不再是那種能夠隨時召喚飛機、坦克和重炮掩護的正規軍了。對於他們這些手裏隻有一些手槍和步槍,連機槍都沒有,重火力基本為零,連子彈都是打一枚少一枚的潰兵團夥來說,想要攻陷這樣的街壘,哪怕把所有人填進去都是不夠的。

    眼看著打進巴斯城吃肥羊已然無望,昆塔.金姆上尉隻好帶著他的連隊,還有另一些前來投靠的黑人,繼續在英格蘭西南部的荒野中遊蕩,日子過得是慘不忍睹——此時已經入冬,開始飄起了小雪,田野裏沒有任何農作物或者野菜可供采集。想要狩獵吧,除了偶爾能打到幾隻鳥,也找不到什麼像樣的獵物。原本在英格蘭鄉下的牧場裏,應該還有一些散落的牛羊,可惜如今早已被餓急了的人們屠宰一空。

    在饑餓的驅使之下,被逼急了的昆塔.金姆上尉,甚至冒著患上輻射病的風險,帶著部下進入核爆後的城市廢墟之中搜索食物,可惜依然收獲寥寥——就算在這些被烈火焚燒過的城市廢墟裏,原本真的還有一些能吃的食物沒有被毀掉,此時也早已被核爆中幸存的當地難民給洗劫殆盡了。

    依靠著田野裏捕捉來的老鼠,還有廢棄牧場裏的牲口飼料,以及之前藏著的最後一點食物儲備,昆塔.金姆上尉和他的部下總算是勉強熬到了聖誕節,但再接下來的話,就怎麼也撐不過這個冬天了。

    麵對這樣的情況,你讓昆塔.金姆上尉怎麼辦?總不能去吃人肉吧!

    好吧,如果真的餓極了,昆塔.金姆也不敢保證自己不會動這等邪惡的念頭,但眼下似乎還沒到這一步。

    所以,他如今又一次來到了巴斯城外,遠遠地眺望著那道看似難以逾越的街壘——不過,跟上次突襲巴斯的時候相比,他身邊有了更加強大的盟友和火力,足夠打破城內國民自衛軍的這道單薄烏龜殼。

    ※※※※※※※※※※※※※※※※※※※※※※※※

    “……嗬——這鬼天氣真是太冷了!腳趾頭都要凍僵了!那些德國佬還沒把大炮擺弄好嗎?”

    凜冽的寒風之中,昆塔.金姆上尉哆哆嗦嗦地咒罵著。因為這陣子一直吃不飽,弄得他感覺自己身上格外缺乏熱量……低聲地嘀咕了幾句之後,他從腰間摸出了自己的不鏽鋼軍用扁酒壺——上次從一座莊園地窖裏搶來的威士忌,在前天就已經被全部喝完了。如今他的酒壺裏裝著的,是一種戰爭年代的黑市裏特有的邪惡飲料,拿原本被充作防凍劑成分的工業乙醇,摻入一些人工甜味劑混合配製成的“私釀代用酒”。看成分就可想而知,這東西的口感糟糕至極,據說還有微量的毒性,但不管怎麼說,它好歹也是酒。幾口喝下去之後,昆塔.金姆上尉就感覺肚子裏一陣暖洋洋的,四肢也不再凍得那麼僵硬,整個人都似乎舒服了許多。

    回頭看看,說好了提供炮火支援的德國人,到現在還是沒搞出什麼響動,而負責從另一個方向進攻城市的阿根廷人和墨西哥人,同樣也沒有什麼動靜,不知是埋伏得足夠隱蔽,還是根本還沒到地方——說起來,黑人、德國人和拉美人聯合起來,在不列顛的土地上偷襲一座英國城市,這場麵也真是夠諷刺的了。

    同盟者沒有行動,黑人們自然也不會蠢到率先出頭。既然暫時無事可做,昆塔.金姆上尉隻得命令部下就地休整,然後,他便從背囊裏摸出幾塊老鼠肉幹,強忍著惡心的感覺咀嚼起來——雖然在他的貼身口袋裏還有幾塊軍用巧克力,但那是最後的應急口糧,不到萬不得已,昆塔.金姆上尉實在舍不得動用。

    所以,他一邊啃著腥臭的老鼠肉幹,一邊試圖去想一些過去的事,好忘卻此時味蕾正在經受的荼毒。

    昆塔.金姆上尉出生在路易斯安娜州首府雞腿堡,不,是新奧爾良堡郊外的一座小農場裏,小時候雖然住得很普通,穿得也很一般,還得經常幫家裏做農活,但在吃的方麵從來都不差,什麼烤蘋果、山藥泥果子醬、烤肉卷、炸雞和烤甜薯,都時常出現在餐桌上,而最讓他回味的,自然是媽媽做的美味燉肉和魚湯。

    故鄉的小農場雖然在記憶中是如此的美好,可惜,他的父母有八個孩子,隻有一個能夠繼承父母的小農場,其餘的孩子必須出去自謀生路。所以,在長大了之後,作為第五個孩子的昆塔.金姆,就離開了家鄉,到處流浪,四處謀生。說實話,他混的不怎麼樣,在碼頭扛過大包,當過裝配線上拿日薪的工人,賣過報,擦過車,但始終找不到一個穩定的行當。如果不是因為這場戰爭,他都不知道自己如今會身在何方。

    但是,無論待在什麼地方,也總比被丟在這個被種了一堆蘑菇雲的大不列顛島要強吧?

    看看他現在都過的是什麼日子?整天在荒野上遊蕩,從地洞裏捉老鼠吃!這還是人類該過的生活嗎?

    想到這裏,昆塔.金姆上尉就感覺嘴裏的老鼠肉幹,變得更加難以下咽了……

    ※※※※※※※※※※※※※※※※※※※※※※※※

    與此同時,埃文河南岸,一座光禿禿的小土丘上,前納粹德軍的海因裏希炮兵中校,也在拿著一副高倍軍用望遠鏡,眺望著遠方的地平線上,隱約有幾點燈光亮起的巴斯城。

    雖然如今的巴斯城,應該也已經是停水停電斷煤氣,市民生活水平差不多倒退回了工業革命之前的年代,但不管怎麼說,至少城內還能保持基本的治安秩序,每天還有定額的配給食物,囤積的燃料和食品也足夠全城居民勉強支撐很長的時間。在如今已經化為人間煉獄的英格蘭,對那些遊蕩於荒野之中,朝不保夕、食不果腹、居無定所的落魄之人來說,這座城市簡直就已經是最後的伊甸園了。

    然而,想要進入巴斯這個“最後的伊甸園”卻並不容易。巴斯的市政當局很清楚,如今城外的世界已經變成了煉獄,縱火、搶劫、強暴、殺人、偷竊……各種各樣的罪行都在一起爆發,其場麵之慘烈和火爆,在英國堪稱是空前絕後。而他們更加清楚,目前他們雖然有著一座基本完整的城市,以及看上去還不少的物資儲備,但也救不了整個英格蘭的幾千萬人。更要命的是,目前大英帝國的政府實際上已經崩潰,首相和女王都拋棄了這個走向毀滅的國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恐怕都不能指望任何來自外界的支援。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如果任憑最多可能數以百萬的流民湧入巴斯城,結果隻能是把城內有限的儲備物資給迅速吃垮,然後大家一起完蛋……所以,巴斯市民很快就收起了自己的憐憫心,除了巴斯城的本地人之外,連其它郡市的英國公民都不肯接納,拒之門外,更不用說來自殖民地的軍隊和來自外國的僑民了。

    當自己的生存都成問題的時候,英國紳士們的風度也變得蕩然無存,一個個的心都變得比花崗岩還硬了。

    而原本待在戰俘營裏的海因裏希中校和他身邊的兩百多名納粹德國戰俘,自然也在巴斯城方麵拒絕接納的黑名單之列——鑒於此,海因裏希中校就按照軍人的思維,決定拿拳頭說話,用炮彈打進巴斯城裏去!

    此時此刻,數十名前納粹德國陸軍的炮兵,就在旁邊忙忙碌碌地操作和調試著三門曆經千辛萬苦才拖過來M59“長湯姆”榴彈炮——靠著這三尊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徑,最大射程二十二公裏的陸戰大殺器,還有一大票臨時糾集起來的烏合之眾充當炮灰肉盾,海因裏希中校對“打進巴斯,過個肥年”的光明前景很有信心。

    ——當英格蘭的文明之光逐漸被蘇聯核彈硬生生摁熄,迅速陷入饑餓和動蕩的黑暗時代之際。不僅那些駐紮在英國的同盟國和殖民地軍隊,變成了沒人管的孩子,不得不想盡辦法自謀生路。還有那些被關在英國本土戰俘營裏的前納粹德國和意大利戰俘,也都對各自的前途命運感到了茫然無措。

    海因裏希中校原本待在布裏斯托爾附近的一座戰俘營裏,在布裏斯托爾市區遭遇核爆的時候,戰俘營的看守們也集體開了小差,倉皇逃竄,臨走前卷走了戰俘營裏的最後一點食物,但卻遺落了不少彈藥和槍械。

    於是,作為戰俘營裏軍銜最高的軍官,海因裏希中校成功地讓絕大部分戰俘服從了他的指揮,然後拿著戰俘營看守們遺留的槍械彈藥,還有一些自製的簡陋匕首和長矛,衝出戰俘營去搜集食物和燃料。

    接下來,在公路上洗劫和殺戮了幾個逃難隊伍之後,這群前德國戰俘幸運地發現了一座被管理員遺棄的軍火庫,找到了足夠裝備一個團的槍械彈藥和帳篷服被,甚至還有兩門重炮,但卻沒能搜集到太多的食品。

    因此,為了能夠在英格蘭這片充滿了敵意的殘破土地上,搜集到足夠的過冬給養,帶著部下熬過這個艱難的冬天,海因裏希中校設法聯係了附近的好幾個武裝集團,約定在平安夜對巴斯城發起總攻。

    人數不多但火力強大的德國戰俘,主要負責炮擊和摧毀街壘,而那些黑人和拉美人負責正麵進攻。

    由於戰俘營裏的德國炮兵對這些美國產的“長湯姆”榴彈炮不太熟悉,所以花費了比預想中更多的時間,才完成了炮擊的準備工作……不過,如果僅僅隻是這麼幾十分鍾的耽擱,應該誤不了什麼大事。

    海因裏希中校如此想著,同時舉起右手,朝著遠方的城市重重地往下一劈:“……開炮!”

    ※※※※※※※※※※※※※※※※※※※※※※※※

    轟隆!轟隆!轟隆!

    熊熊燃燒的衝天烈焰,把幽暗的夜空染上了一抹豔麗的緋紅。

    一枚又一枚炮彈劃破空氣,裹挾著撕心裂肺的呼嘯聲,掉落進巴斯城內,騰起一團團明亮的火球。

    在一聲聲沉悶的尖嘯之中,逃出戰俘營的德國人,用美國生產的重炮,把地獄砸到了英國人的頭上,送給了他們一個血色的聖誕節——雖然其中頗有不少未爆炸的臭彈,還有一些炮彈打偏了掉進河裏,但還是給巴斯城的市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心理陰影,讓他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夠活著看到明天的日出。

    隻見巴斯城內一幢幢精致典雅、美輪美奐的維多利亞風格建築,在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徑榴彈的轟擊之中相繼崩壞,坍塌成了一堆燃燒的瓦礫。樓房裏的市民有的被氣浪拋飛出來,在街道上摔得血肉模糊,有的則是在自己的家裏被活活燒成了焦炭。一簇簇跳躍的火焰從屋頂上不住地衝起,把四周照耀得彤紅彤紅,同時一陣陣的濃煙發狂似地四處飄蕩著,就好像是在波濤洶湧的怒海上飄蕩著無數將沉沒的船帆。

    然後,呼嘯著的狂風又進一步落井下石,讓嗆鼻的塵埃和煙霧彌漫到了街區的每一個角落……

    那些倉皇逃出房屋的巴斯市民,在爆炸和火光之中呆滯地望著燃燒的家園,女人們開始小聲的哭泣起來,男人則鐵青著臉咬著牙關兩眼死盯著爆炸的火光,身體隨著每一次轟鳴微微顫抖。

    突然間,巴斯城內最著名的亞貝教堂,毫無征兆地發出“轟隆”一聲巨響,然後騰起了巨大的煙團,把整座教堂都給吞沒了。市民們幾乎是目瞪口呆地看到,原本在地下室儲存了大量燃油和彈藥的教堂,被來自城外的炮彈引爆,噴射出無數嫣紅的火焰和濃黑的煙柱,隨即在明亮的火光中轟然倒下,分崩離析,卷起了一大片嗆人的煙塵,許多人一時間猝不及防,被滾燙的熱灰弄傷了眼睛,頓時忍不住大聲地嚎叫起來。

    眼看著家園化為火海,絕望的市民們呼喊著想要救火,城內的國民自衛軍也被倉促召集起來,然而巴斯城內早已沒有了自來水,倉促之間也找不到足夠的滅火器,而從城外發射的炮彈卻還在不斷落下……

    更可怕的是,就在市民們被炮擊和烈火吸引了全部注意力的同時,一輛經過臨時改造,加裝上了鐵板和鏟鬥的卡車,突然從黑暗中悄悄現身,並且開足馬力,撞向了一處無人駐守的街壘!遺憾的是,雖然看似來勢洶洶,但僅憑一輛卡車的動能,還是不足以撞垮厚實的街壘,而是在街壘外麵停了下來。

    接下來,卡車上的駕駛員突然打開車門一個滾翻,跳到了地麵,隨即掉頭狂奔起來,以最快速度遠離這輛卡車……下一刻,這輛貌似自尋死路的卡車,就變成了一團巨大的火球——原來車上裝滿了炸藥!!!

    於是,伴隨著自爆卡車的一聲巨響,原本就是草草搭建的街壘,霎時間土崩瓦解……各種土石、木片、廢銅爛鐵,猶如天女散花般四處飛濺,恰巧把聽到響動趕來的巴斯城民兵給打翻了一片……

    ※※※※※※※※※※※※※※※※※※※※※※※※

    就在自爆卡車的轟鳴聲中,三顆紅色信號彈也從郊外的草叢中被打出,吹響了總攻擊的號角。

    緊接著,成群結隊的武裝分子從夜色中迅速出現,循著自爆卡車炸開的缺口一擁而入,或者從其它防備疏懈的方向翻過街壘,湧入市內,顯示出非常不錯的軍事素養,然後狂笑著扣動扳機,大開殺戒!

    見到這樣的場麵,巴斯城的國民自衛軍民兵哪裏還顧得上救火,趕忙分兵前去堵截各處街壘,企圖再一次把敵人拒之門外。但是,這一次的來犯之敵不僅人多勢眾,而且火力也是強悍了許多。不僅有著重機槍和衝鋒槍,居然還攜帶了大量的“巴祖卡”火箭筒和迫擊炮,硬是把守城民兵打得抬不起頭來。

    等到一輛不知從哪兒來的“克倫威爾”快速坦克,一邊開炮一邊隆隆地駛入巴斯市區,在市中心的街道上碾壓出一條血路的時候,圍繞各處街壘的爭奪戰,終於以巴斯城國民自衛軍的慘敗崩潰而告終。

    但是,即便如此,巴斯城的抵抗依然沒有停止,每一個拿著槍的市民,都明白城市陷落在如今這種情況下意味著什麼。慘烈的巷戰隨即在火光之中爆發,雙方為了生存展開了血腥死戰,同時也在混戰之中,讓大火燃燒和蔓延得愈發熾烈。到處都是橘紅的火光,淒厲的慘叫,衝天的黑煙,灼人的熱浪,還有推波助瀾的爆炸……伴隨著火魔在夜幕之中的瘋狂肆虐,溫泉之城巴斯市區那些擁有幾個世紀曆史,顯得擁擠而又古舊的街區,由於在防火安全標準上的嚴重落後,在夜色中迅速變成了一片片熊熊燃燒的火炬,各種爆裂聲、坍塌聲、呼救聲一時間此起彼伏。然而,那些被困於火海的人們,根本得不到救援,反倒是越來越多的流浪者被火光吸引,闖進城裏企圖趁火打劫撈一票,並且跟武裝市民和其他打劫團夥爆發出各種激烈的衝突。

    在這個血色的平安夜,整座巴斯城似乎都陷入了死亡之前的暴虐狂亂,陷入了殘酷的自相殘殺之中,或是殺人,或是被殺。每一條街道都充斥著烈火、濃煙、槍聲,呼喊聲,彌漫著一股末日般的瘋狂氛圍。到處房倒樓塌、死屍蔽地,密密麻麻,流淌著滿街的血水,在漫天火光的映照下,格外讓人心生恐懼……

    ——就這樣,溫泉之城巴斯的末日,在聖誕節的前夜降臨了。

    又一盞代表著文明和秩序的微弱燈火,在這個嚴酷的冬天悄然熄滅,讓英國的土地變得愈發黑暗。

    ※※※※※※※※※※※※※※※※※※※※※※※※

    當第一縷曙光從東方升起的時候,巴斯城內的混戰依然還在繼續,但城市的毀滅卻早已注定。

    巴斯城的郊外,焦頭爛額、衣衫襤褸的紅發姑娘安妮.莫爾蒙,正渾身脫力地癱倒在覆蓋了寒霜的田野裏,回頭望著依舊黑煙滾滾、嘈雜聲不斷的城市,眼神中滿是惶恐和迷茫。

    她簡直不記得自己是怎麼逃出那片煉獄的了,隻記得在濃煙和火光之中,能夠看見的幾乎全是各種猙獰扭曲的麵孔,耳邊響起的盡是轟炸聲、咒罵聲、槍聲和打鬥聲,還有房屋在烈火中轟然坍塌的巨大噪聲,渾濁的空氣之中滿是焦糊味兒……尤其是當炮彈在身邊不遠處爆炸的時候,那震透耳膜的可怕震蕩和照亮天穹的巨大火球,還有勝過颶風的炙熱氣浪,都讓她感到一陣陣發自靈魂深處的顫抖。

    她親眼看到了,一幢又一幢的房屋,在裹挾著火星的風中騰起了烈焰。一個又一個的街區,被烈火和濃煙逐漸吞沒。在那些心驚膽戰的人們眼中,仿佛天在燃燒,地也在燃燒,世間的一切統統都在燃燒!

    掙紮求生的紅發姑娘安妮.莫爾蒙,不得不一路硬撐著與烈火搏鬥,與坍塌的樓房搏鬥,與拿著槍的暴徒搏鬥,在足以令人窒息的塵埃和煙霧中艱難掙紮……她的親朋父母都在逃跑途中失散了,也不知眼下是死是活。好不容易搶出的行李,也不是被燒了就是被擠掉了,眼下除了身上的衣服,幾乎是一無所有。

    環顧四周,隻有三五個同樣被燒得灰頭土臉的市民,散落在荒蕪的田野間或躺或坐,沒有一個是自己認識的熟人……然而,正當安妮想要問問他們是否見到過自己的父母之際,卻突然看到他們發出驚恐的尖叫,紛紛從地上彈起來就跑——安妮困惑地回頭一看,赫然發現一群全副武裝的黑人暴徒正慢慢逼近!

    然後,還沒等安妮從地上爬起來,她就被一槍托擊倒在地,接著更是被綁住手腳拖了起來。

    而那些企圖逃跑的家夥也沒能逃出生天,很快就被一槍一個,統統撂倒。

    “……嗯,一看就很火辣的紅發小妞,非常不錯的上等貨!”

    一個腰間掛著人耳朵的黑人頭目,漫不經心地踱了過來,伸手捏著安妮的下巴看了看,然後貪婪地舔了舔嘴唇,“……感謝聖誕老人,這真是最棒的聖誕禮物啦!弟兄們,今天咱們可以好好地樂一樂了!”

    下一刻,在安妮的絕望目光中,那些黑人們發出了一陣陣狼嚎般的興奮歡呼。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巴斯城毀滅的烈火濃煙之中,紅發姑娘安妮.莫爾蒙成了別人的聖誕禮物……而諸如此類的悲慘故事,在迅速陷入黑暗時代的大不列顛島上,當真是要多少有多少……

    ※※※※※※※※※※※※※※※※※※※※※※※※

    PS:最近聽說了一樁搞笑的事,充分體現出日本人在螺螄殼裏做道場的驚人天賦。

    ——看過日本動漫的人都知道,傳統的日本人很喜歡養錦鯉,認為這是一種很風雅很有逼格的事情,但是錦鯉個頭太大,除非是很厲害的土豪,否則普通人家都置辦不起那麼大的庭院和池塘。

    於是,機智的日本奸商就逆向思維,發明了一種變異青鱂,把隻有兩厘米長的青鱂誘導變異,培育成錦鯉的樣子。然後,隻要買一個日本非常流行的20×10厘米全自動魚缸(約摸跟智能手機那麼大,需要接上電源,可以隨時顯示魚缸水溫並自動設定恒溫,背後有個電子屏幕,可以更換各種背景圖片),配上橡皮那麼大的假山小橋和塑料鬆樹、鉛筆那麼大的增氧泵,還有LED燈光等等,就可以在窗台上養“錦鯉”啦!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50
  第一百一十章、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六)

    ps:上一章順序排錯了,應該是第一百零九章、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五),在此訂正並道歉。

    ※※※※※※※※※※※※※※※※※※※※※※※※

    當歐亞大陸的西端,原本照耀著大不列顛島的文明之光,正在饑餓、混亂和廝殺之中逐漸熄滅時;在歐亞大陸的東端,日本列島上的人們同樣在規模空前的死亡與毀滅之中,懵懵懂懂地迎來了新時代的血色黎明。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深夜,東京灣,猿島要塞

    猿島,這座麵積約五平方公裏的小島,位於東京灣的出口處,距離岸邊的繁華街市,隻有一公裏多些的路程。站在橫須賀的三笠公園,就能遠遠地望見它。其四麵為海水所環繞,是東京灣內唯一自然形成的島嶼。島上綠樹繁茂、蟲鳥生息,還有風景宜人的海濱浴場,在另一個世界,乃是遊人如織的休閑勝地。

    但在這個時代,猿島卻是戒備森嚴的軍事重地由於猿島扼守東京灣的出口,乃是東京海防的第一道關卡,相當於虎門之於廣州,吳淞之於上海,仁川之於漢城。所以,早在閉關鎖國的江戶時代,德川幕府為了防止外國船隻駛入江戶灣(東京灣),就下令在猿島上建設了日本曆史上的第一座近代化海防炮台。

    從此以後,猿島就作為“要塞之島”扼守東京灣,保衛帝國首都的安全,從幕末、明治、大正再到昭和,統治日本的曆屆政府皆不惜工本,在島上斥資興修工事,安放巨炮,最終把整個島嶼變成了一艘不會移動的巨型戰艦,一條條紅磚搭建的隧道在島上蜿蜒穿梭,在隧道裏還有小門通往山體深處的隱蔽所,內有獨立的發電機和深水井,守島部隊可以在山腹的洞穴裏儲存彈藥、物資,駐紮士兵,長期堅守作戰。

    然而,盡管日本帝國為了拱衛首都東京,辛辛苦苦花費巨資,克服不少技術難關,興建了這座猿島要塞,但一直到首都東京化為輻射廢土,猿島要塞也始終沒有在任何戰爭中發揮過什麼正麵作用。

    相反,當猿島要塞迎來第一場攻防戰的時候,它卻成為了異國入侵者在日本的最後據點……

    刺鼻的硝煙在海風中彌漫,隆隆的炮聲在海麵上回蕩……大大小小的彈坑,將這座島嶼炸得滿目瘡痍。原本覆蓋著整座島嶼上的茂密植被,此時已經被燒得隻剩下焦黑的木樁。正在被浪濤不斷拍打的沙灘上,也隨處可見橫七豎八的殘缺屍體。而在島嶼四周的淺水處,還可以看到不少炸毀的水陸兩棲坦克和登陸艇殘骸。但盡管如此,一麵被硝煙熏黑,被子彈打穿的破爛星條旗,依然在猿島要塞的上空迎風飄揚。

    當日曆翻到十二月的時候,在被“急公好義”的蘇聯人往頭頂前後砸了十二枚原子彈之後,據守房總半島的三十多萬盟軍已經土崩瓦解,絕大多數還沒被炸死的官兵,在一片失魂落魄之中相繼投降。至於剩下的人也是猶如孤魂野鬼般到處遊蕩,或者躲在某個荒涼偏僻不引人注目的旮旯裏苟延殘喘,再也無法形成有組織的抵抗。當然,收複失地的日軍也同樣非常畏懼核輻射,短時間內不敢深入爆心附近地區,無形中給了盟軍那些散兵遊勇一定的喘息空間。但是,無論這些已經被打垮的盟軍小股殘兵,還能在充斥著核汙染的廢墟和荒山之中苟延殘喘多長時間,對於如今這場規模宏大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而言,也已經完全沒有什麼意義了。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日本戰場的槍聲已經徹底平息下來盡管千葉縣房總半島上的盟軍確實已經崩潰瓦解,不再構成威脅,而其它地方的盟軍,更是在此之前就早已主動撤走,連總司令巴頓將軍都坐潛艇逃了。但在十二月下旬,還是有大約七千左右的澳大利亞軍隊,依然守在位於東京灣入口的猿島要塞,繼續負隅頑抗。由於猿島要塞扼守著東京灣出口的關鍵性戰略位置,如果不能拔掉這顆釘子,船隻從外海進入東京灣就有被炮擊的風險,實在容不得放置不理。因此,在對猿島守軍撒傳單和放廣播勸降均告失敗之後,日軍戰時大本營就對猿島發動了“收複本土的最後一戰”,不料卻是屢戰屢敗、折戟沉沙、一時難下!

    跟太平洋上那些地勢低平的珊瑚島不同,扼守東京灣出口的猿島乃是山丘地形,而且整座島嶼均已要塞化,沒有修築飛機跑道,而是全部修滿了炮壘工事,甚至還是那種強度堪比直布羅陀的永久性工事!

    於是,日軍戰時大本營傾盡本土艦隊之力,出動了四艘輕重巡洋艦和九艘驅逐艦,對猿島要塞進行了兩晝夜的連續炮擊,並且還出動大批轟炸機,前後對這座要塞化島嶼進行了一千多架次的轟炸,使島上的地表處處樹拔石爛,磚土俱焚。但這座日本帝國斥巨資興建的要塞之島,確實是值得起這份浩大工本,在飛機和艦炮的狂轟濫炸麵前,簡直硬得象個胡桃。盡管島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已經被炮火徹底犁翻了,每走一步都能踩到彈坑,沒有一棵稍微像樣的大樹還能活著沒完沒了的炮火烈焰,如同火山岩漿一般橫衝直闖,把整個島嶼燒得光禿禿一片。可是,那些躲在隧道工事裏的澳大利亞人卻依舊活了下來,並且拚死抵抗。

    奉命奪島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先後三次嚐試強行衝灘登陸猿島,都被據險死守的盟軍給打退了,前後死傷多達兩千之眾。就連給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掩護的日本艦隊,也有兩艘驅逐艦和一艘重巡洋艦,被盟軍控製的猿島炮台擊沉,兩艘驅逐艦中炮重創,還有兩艘登陸艦觸雷爆炸沉沒,可謂是傷筋動骨、損失慘重。

    就這樣,這座日本帝國為拱衛首都而興建的海防要塞,反而成了目前日軍徹底收複國土的最大障礙。

    在三次搶灘登陸猿島失敗之後,日軍隻得暫時放棄了速戰速決的念想,隻是派遣軍艦在要塞附近遊弋,不時轟擊幾枚炮彈,但由於艦炮口徑不夠,加上艦體本身的脆弱性,在跟要塞海防炮的對射之中非常吃虧日本海軍所有的戰列艦目前都不在本土,唯一的一艘重巡洋艦,也已經被要塞守軍擊沉了。

    因此,被緊急調來負責猿島攻略的幾艘日本驅逐艦和輕巡洋艦,不得不在要塞炮的射程外徘徊,偶爾湊近了打幾炮,隨即就像摸了紅燙煤塊的貓一樣火速縮回來,其真實的破壞效果,充其量隻能說是聊勝於無。

    與此同時,日軍的飛機也在繼續執行投彈轟炸任務,往已經千瘡百孔的猿島上炸出新的彈坑。

    還有岸邊的日本陸軍,也尋找到可以目視猿島要塞的陣地,在海邊架起了各種口徑的火炮,對猿島進行晝夜不停的飽和炮擊畢竟這座島嶼距離海邊隻有一公裏多一點,甚至連迫擊炮都能打得到。

    而且還是在陸地上打固定靶,靶子還這麼大,這要是再打不中,那麼整個炮組都可以切腹謝罪了。

    雖然要塞內那些澳大利亞炮兵的反擊同樣狠辣,連續幾次把日本陸軍設在橫須賀的炮擊陣地炸得七零八落,但如今日軍在戰場上已經占據絕對優勢,無論損失多少火炮和彈藥,都能很快再次重整旗鼓。

    於是,各種口徑的炮彈,各種重量的炸彈,就在這樣一座僅有五平方公裏的小小島嶼上反複轟鳴,演奏著一場不甚協調,但卻絕對殺氣騰騰的戰爭交響樂。連續半個月的炮擊和轟炸之後,猿島的地貌已經被嚴重改變,從空中俯瞰下去,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彈坑,而岸炮的反擊也越來越微弱,幾個炮台都相繼啞火了。

    不過,盡管如此,在日軍猶如暴風雨般的炮擊和轟炸之中,猿島要塞那些耗費巨資興建的地下工事,還是經受住了考驗,大體上安然無恙。目前躲在猿島要塞地下隱蔽所的幾千澳大利亞官兵,也都耐心地躲在坑道裏,隨時準備跟日本人展開新的廝殺。雖然他們都已經清楚地知道,如今對於他們來說,勝利根本沒有指望,覆滅也是早晚的事,可打起仗來照舊是那樣的狂熱彪悍,照舊是那樣的士氣高昂,

    因為,這些亡國遺民已經不再是為了勝利而戰,而是在為了追尋一場轟轟烈烈的死亡和毀滅而戰!

    這些澳大利亞人如今都知道了,他們的故鄉澳大利亞,目前已經整個兒變成了日本人的土地。大和民族的殘忍武士就跟當年白人屠殺土著一樣,在將澳洲白人像害蟲一樣集體消滅,他們哪怕投降也是無家可歸,甚至有著被就地清理掉的危險。就連他們的精神祖國不列顛,如今也已經在核爆的蘑菇雲之中覆滅了。

    跋山涉水、舍生忘死地奮戰四年,吃了無數的苦頭,付出了慘烈的犧牲,結果卻是丟光了所有的一切,這樣巨大的反差,讓這些自詡為鐵血勇士的澳大利亞人根本無法承受:需要自己守護的家園已經屬於別人了,等著自己回去團聚的親人已經死光了。既然如此,活下去還有什麼意思?像一條狗那樣,跪在日本矮子的麵前舔他們的鞋子,哀求對方給自己留一條活路?願意這樣做的懦弱之輩,早已從這座深陷絕境的孤島逃走了。剩下的都是寧死不屈的硬骨頭,一心隻想要得到壯烈的死亡,不負自己的勇士之名。

    而與之為敵的日本人和蘇聯人,也很“慷慨大度”地滿足了他們的這份心願……

    ※※※※※※※※※※※※※※※※※※※※※※※※

    今天是平安夜,不知是不是日本人也要過聖誕節的緣故,原本一直在附近海麵徘徊的敵艦,從中午開始就消失了,而岸上的日本炮兵也停止了對猿島要塞的轟擊,頭頂上同樣不見了日本飛機的蹤影。

    就這樣,在守島官兵的困惑不解之中,自從開戰之後,猿島要塞首次迎來了平靜的一天。

    隨著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在白天一直保持沉寂,宛如無人島一般的猿島要塞,終於開始變得嘈雜起來。陸陸續續有不少滿身髒汙的澳大利亞士兵,從這座小島的各個地方走出來,然後渾身無力地癱倒在沙灘上,一點兒精神氣都沒有了經過這麼些日子的苦戰,他們的衣服都已經快要變成了布片,一個個眼眶深陷,筋疲力盡,思維麻木,頭腦呆滯,隻想著出來看一看夜空和星星,呼吸幾口新鮮空氣。

    畢竟,地下坑道裏的生活實在難熬,那麼小的空間裏,擠了那麼多的人,還一點都不透氣,空氣混濁不堪,沉悶得堪比奴隸船的底艙,甚至有人因為呼吸不暢,在裏麵活活窒息而死的。更別提在忍受著堪比高峰期火車廂的憋悶之餘,還要聽著敵人的炮彈猶如冰雹般地落在頭頂,震下一蓬蓬的泥土和碎石……很多倒黴的澳大利亞士兵,都跟著被炸塌的防空洞一起被封在了地底,死得極端痛苦:呼吸窒息,胸肺受到巨大的壓力,眼球突出,而最後一眼看到的仍然是黑暗深邃的洞穴既保護了他們,又在最後埋葬了他們。

    即使是那些幸存下來的士兵,在坑道裏熬了那麼長的時間之後,也都是個個灰頭土臉、蓬頭垢麵,猶如剛剛從墳墓裏挖出來的木乃伊一般,心中唯一的希望是出去吸口新鮮空氣,就是踩上未爆彈死了也心甘。

    因此,見到敵人似乎已經暫時遠去,戰場平靜下來,這些被迫穴居多日的澳大利亞人,全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去透透氣,看看天空。哪怕見不到藍天白雲,曬不到太陽,能夠在晚風中看幾眼星空也是不錯的。

    非常幸運的是,今晚東京灣的天氣不錯,晴朗的夜空之中,隻見一派群星璀璨,萬千星光組成一道乳白色的銀河,橫貫中天,撒下晶瑩柔和的光輝,倒映在洶湧的海麵上,,隨著波浪上下跳舞,時現時滅……濤聲之中,清新寒冷的海風撲麵而來,驅散了原本彌漫於島上的硝煙和屍臭,讓人不由得一陣神清氣爽。

    之前,在敵軍不分晝夜的炮擊之中,猿島要塞內的相當一部分澳大利亞官兵,已經很久沒有見到星空了。最初,他們隻是靜靜地躺在沙灘或土丘上,默默地望著大海和星空,大口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想……又過了一段時間,一部分澳大利亞人似乎是休息夠了,開始點燃香煙抽了起來,或者小聲地互相交談。再接下來,才有人想起來,今天……似乎……好像……是聖誕節來著?

    而且,這還很有可能是他們人生之中最後的一個聖誕節!

    於是,夜幕中的猿島變得愈發喧鬧起來,已經自暴自棄的士兵們愈發情緒激動,再也不顧軍紀的約束,直接哄搶了要塞的食品儲藏庫,拿出各種罐頭、鹹肉、餅幹、糖果和酒水,在星光下就地野餐,大吃大喝反正島上的存糧至少夠他們再吃半年,而這座要塞卻怎麼也不可能再守上兩個月了。

    一時之間,愛吃甜食的嘴裏塞著巧克力糖,喜歡鹹食的撬開了午餐肉和火腿蛋罐頭,酒鬼們則伸手抓起了裝滿威士忌和白蘭地的酒瓶,嘴裏還醉醺醺地唱著聖誕頌歌。

    酒飽飯足之後,他們似乎猛地覺醒了,突然意識到生命的珍貴,有人想起了自己的親人,有人想起了澳洲家鄉的牧場,遍地成災的兔子,還有蹦跳著袋鼠的大沙漠……可惜這一切都已經不屬於他們了,那片被庫克船長發現的南方大陸,曾經被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占據過一百多年,但如今又被迫從嘴裏吐出來。

    跟日本人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戰場上的所有澳大利亞官兵,都對日本征服者的仁慈不抱幻想。這些黃皮矮子隻會像美國佬消滅印第安人一樣,把澳大利亞的白人毫不留情地屠殺殆盡,或者驅逐出境……

    所以,他們很快就再次情緒低落下來,繼續大吃大喝,似乎打算用暴飲暴食來暗示自己,死亡和毀滅距離自己還有一段時間,生活的樂趣並不遙遠……但是,戰爭距離他們更近!

    熹微的晨光剛剛從天際邊亮起,不祥的引擎聲就從海平線的盡頭傳來。嬉鬧了一夜的澳大利亞士兵對此倒也反應靈敏,忙不迭地就往隧道裏鑽了進去,讓前一刻還人聲鼎沸的灘頭,再次變得空曠起來。隻有少數哨兵冒險繼續待在經過偽裝的哨所裏,觀察天空和海麵的敵情……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為了祝賀他們人生中的最後一個聖誕節,蘇聯人竟然送來了這樣一份超級大的聖誕禮物!

    先是一道令人難以想象的熾烈光芒,瞬間在猿島要塞亮起,讓躲避不及的島上哨兵隻感到一陣雙眼劇痛然後,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伴隨著這道核爆強光而來的高溫與熾熱,就直接將他們整個人都給汽化了在致命的光熱輻射和衝擊波中,凡是被近距離直擊的人,全身的骨骼、肌肉、神經、皮膚,全都好像進了微波爐一樣,被迅速地烤熟,燃燒,最終被燒成好似焦炭和樹根一樣的無機物。

    與此同時,若是從高空俯瞰下去,就能看到一個無比明亮的巨大火球,在猿島要塞的上空騰空而起,逐漸升到四百多米的高空,變成一片翻滾的深紅色濃雲烈焰,最終形成了一朵麾菇狀的巨大火雲。各種致命的射線、粒子、核塵暴和衝擊波,伴隨著恐怖的巨響和衝擊波,向著四麵八方席卷而去。頃刻間橫掃了整個猿島。當真是雷霆萬鈞、排山倒海,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橫暴地摧毀著沿途的一切。所有的地表工事、偽裝哨所,還有炮壘和碼頭,都被核爆的衝擊波給吹得好像秋天落葉一般漫天飛舞。

    為了“幫助”澳大利亞人慶祝這個聖誕,蘇聯人送來一枚原子彈作為聖誕禮物……

    至此,隨著猿島要塞在原子彈爆擊下的徹底毀滅,日本列島上的戰事終於偃旗息鼓、塵埃落定。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前後登陸日本列島的二百七十萬盟軍,最後以全軍覆沒而告終。而成功收複了國土的日本人,也付出了全國主要城市基本淪為廢墟鬼蜮,兩千六百萬軍民亡命於戰火的慘烈代價。

    然而,盡管任何國家都可以發動戰爭,但卻隻有真正的勝利者才能結束戰爭即使日本人已經打到了舉國人口減半的慘境,這場戰爭也還遠遠沒有結束,死亡和毀滅更是還在繼續,甚至是……愈演愈烈!

...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52
   第一百十一章、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七)

    一九四七年一月七日,蘇聯,勘察加半島,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郊外的戰俘營

    一提起俄國的堪察加半島,人們總會聯想到咕嘟冒泡的溫泉、白雪皚皚的火山、跳躍著鮭魚的清澈河流,以及在水邊隨處出沒的棕熊……總而言之,就是一片遠離文明世界的蠻荒之地。

    在歐洲人的眼中,這是一個很荒涼、很寒冷、很遙遠的地方……比西伯利亞還要令人望而卻步!!!

    遙遠到了什麼程度?堪察加半島的首府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跟美國矽穀所在的西雅圖之間的距離,比跟莫斯科之間的距離還要近一些。寒冷到了什麼程度?勘察加半島北部在冬天的最低氣溫,基本上每年都能達到零下五十攝氏度,跟南極洲一樣冷,饒是以俄國毛子的體質都不太吃得消。荒涼到了什麼程度?總麵積三十七萬平方公裏(正好等於日本國土麵積)的堪察加半島上,從十八世紀中葉開始移民築城,大致與澳洲的開發同期。可是一直到了二戰時期,整個半島也才隻有不到二十萬人口,比西藏還要更加地廣人稀。

    如果說西伯利亞是一個令人涼至心扉的地方,那麼勘察加這個地名則更是能讓人感覺自己快要被凍僵。

    因為堪察加氣候如此酷寒,又地處於遙遠的邊陲,所以在俄羅斯帝國時代,“堪察加”這個詞令人聞之色變,比西伯利亞流放地還要可怕。在那個時代的俄國學校,很多被罰到教室後排座位去的調皮學生,常常被謔稱為“堪察加人”其實,根據曆史資料記載,沙皇政府還真的從未流放過什麼罪犯到堪察加,因為根本沒有哪一個富有奉獻精神的看守,願意陪著一群犯人到勘察加那麼寒冷、荒涼和充滿危險的地方去生活。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堪察加半島的首府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也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既不通公路也不通鐵路的孤立城市,想要從外界進入這座城市,隻能靠坐船或者乘飛機。偏偏因為港口緯度太高,每年要封凍上最少八個月到九個月,船隻可以通航的時間短得可憐,從而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加與世隔絕……

    但是,在這個衝天戰火席卷全球的年代,這裏卻成為了整個歐亞大陸上距離戰爭最遙遠的地方。

    對於那些在連年戰火的蹂躪之中,被禍害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生不如死的人們來說,這樣一片遠離硝煙和死亡的淨土,簡直就像是傳說中的香格裏拉那樣的世外天堂,令人不由得趨之若鶩。

    嗯,按照日本人的說法,這裏就是歐亞大陸上最後一塊尚未被戰火硝煙汙染過的極樂淨土了。

    然而,某些在大戰時代生活於此的俄國人,卻並不怎麼喜歡這片“極樂淨土”的和平氛圍……

    ※※※※※※※※※※※※※※※※※※※※※※※※

    頂著凜冽刺骨的冬日寒風,二十六歲的雷澤諾夫少尉背著步槍,走在戰俘營鐵絲網外麵被凍得結結實實的雪地上,執行例行的巡邏任務。勘察加半島的寒冬,實在是冷得讓人難以描述,雖然他裹著厚厚的皮毛大衣,以及堪比水桶的長筒皮靴,防寒帽的護耳也早就被放了下來,還是忍不住牙關打顫,連睫毛都凍上了霜。

    在雷澤諾夫少尉看來,自己是整個蘇聯紅軍之中距離戰爭最遠,也是最倒黴的那群人之一。

    自從軍校畢業之後,他恰好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的一個月,被派遣到了勘察加半島,在一個滿員率從來沒到過百分之五十的缺編排裏當排長,於是很不幸地從頭到尾錯過了整場第二次世界大戰。

    結果,當雷澤諾夫少尉在軍校中的同學們,高唱著戰歌和國際歌,穿過柏林的勃蘭登堡門,渡過萊茵河,翻過阿爾卑斯山,把紅旗插上埃菲爾鐵塔和比薩斜塔的時候,雷澤諾夫少尉卻隻能蹲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的營房裏,整天百無聊賴地喝著伏特加,望著銀裝素裹、白雪皚皚的廣袤荒野發呆。

    根據雷澤諾夫少尉的推測,如果按照這樣的情況繼續發展下去,那麼恐怕一直到他退役的時候,他的胸前依然不會有哪怕一枚軍功章……這可完全不是他所想要的軍旅生涯!!!

    想想看吧,等到很多很多年以後,變成了老頭子的自己離開軍隊回到家中,坐在壁爐旁邊的搖椅上,被孫子孫女纏著追問過去的戰爭故事,到時候難道要十分羞愧地說:不好意思,讓你們失望了,爺爺那會兒連一仗都沒有打過,整個戰爭期間就蹲在勘察加半島的營房裏,全部的戰績大概是打過幾頭熊……

    對於一名軍人來說,這是何等的奇恥大辱,何等的不堪入目啊!簡直是要抱憾終身的節奏呐!

    於是,不想在蠻荒之地坐視戰爭結束的雷澤諾夫少尉,在這幾年裏前前後後向上級寫了一大堆的請戰書,堅決要求調動到歐洲前線的作戰部隊裏去,可惜這些請戰書統統都是石沉大海,毫無一絲反應。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最後,他也隻好認命了,準備在和平過了頭的勘察加半島度過戰爭年代。

    但是,雖然已經對於上戰場建功立業拿勳章不抱希望,但這地方的冬天還真是……好無聊啊啊啊!!!!

    冬天的勘察加半島首府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氣溫降到了零下三十度,偏偏因為坐落在海邊,空氣中的水分多,所以降雪量特別大,一眼望去除了冰雪還是冰雪。海洋和港口都被凍結冰封了,連狗熊都鑽進洞裏去冬眠,城市的街道上同樣積了厚厚的一層雪,絕大部分的商店和電影院也都關門了。

    更要命的是,由於勘察加半島的緯度太高、靠近北極圈的緣故,雖然還沒有出現極夜的狀況,但是,在一月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白天也已經變得非常短暫,太陽總是在地平線附近打個轉就落了下去。而且,即使是在這樣短暫的白天裏,也總是陰雲密布,天光晦暗,昏昏沉沉,難得見到幾縷珍貴的陽光。

    在這樣黑暗而又嚴寒的風雪天氣之中,哪怕是以耐寒而著稱的俄國老毛子,沒事也都不太敢出門,所以勘察加半島的農場和牧場早已空無一人,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的工廠和碼頭也都停業了,漁民的船都被凍了起來。全城居民眼下都縮在屋裏烤火貓冬,用抽煙、喝酒、吹牛和打牌來消磨時光。

    而這也是自從中世紀以來,俄羅斯民族在冬天的一貫生活方式……但是,作為這座戰俘營的看守人員,雷澤諾夫少尉卻不得不鑽出溫暖的房子,頂著來自北冰洋的風雪,在這樣可怕的冬天裏繞著戰俘營巡邏。

    事實上,在雷澤諾夫少尉看來,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郊外的這座戰俘營,根本沒必要怎麼看守和巡邏。因為嚴酷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天然獄卒。隻有瘋子才會在勘察加半島的冬天,妄圖越獄跑到野外去,如果真有誰敢這麼做,下場肯定是迅速被凍成一根冰棍,然後在開春後解凍,變成剛從冬眠中醒來的狗熊們的口糧……而戰俘營裏關著的那幫美國佬,看上去也不像是什麼傻子,應該不至於做出這樣作死的蠢事。

    別說戰俘營外麵還圍了一道鐵絲網,就算連這道鐵絲網都沒有,這些美國佬又能跑到哪裏去?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氣溫裏,靠著兩條腿走過幾千公裏的苔原和鬆林,然後再遊過白令海峽逃到美國的阿拉斯加?

    天底下能做到這種事情,並且還沒有半途送命的美國佬,恐怕就隻有美國隊長或者超人了……

    所以,雷澤諾夫少尉自認為他的巡邏工作還是很輕鬆的因為根本不可能有人潛逃!反過來說,美國佬也不可能派遣一支精銳突擊隊,頂著如此惡劣的天氣,越過幾千公裏的冰海和雪原,前來勘察加半島解救這麼幾個本國戰俘且不說一路上要凍死多少人,就算攻破了戰俘營,又該怎麼把人給弄回去?

    然而,盡管如此,礙於紀律和規章製度,他還是不得不按照排班每天進行巡邏,跑到外麵來挨凍受罪。

    跟寒冷相比,更讓他感覺渾身難受的,還要數寂寞和無聊每逢一年的冬天,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就會在風雪和海冰之中,進入與世隔絕的孤立狀態。船隻開不進來,飛機也難以降落。外地的雜誌和報紙自然是甭提了,就連收音機也經常沒有信號,外界的消息很難傳進雷澤諾夫少尉的耳朵裏。

    而且,隨著三戰的爆發,部隊裏原本十分鬆弛的紀律,也一下子被繃緊了許多。除了有數的那麼幾天休假,他都必須待在戰俘營執勤,不能再隨意溜出駐地到城裏去尋找樂子,或者到外麵去打獵不過在這麼冷的冬天,森林裏也沒什麼像樣的獵物可打自然讓這位少尉同誌愈發感到生活充滿了無聊。

    ※※※※※※※※※※※※※※※※※※※※※※※※

    巡邏途中,漫天飛雪在稍稍停息了幾小時後又再次飄起,借著海邊強勁的風勢,雪花像是乘著狂亂的羽翼在飛行,對於那些富有文藝細胞的人來說,這本來該是一片頗具風韻的美景,但對於雷澤諾夫少尉而言,卻隻不過是看的很麻木的平常景象在勘察加半島這個鬼地方,一年裏起碼有半年是在下雪!!

    麵對著漫天飛舞的雪花,他隻感覺臉上的肌膚被吹得陣陣刺痛,渾身的骨頭都快要被凍得僵硬了。好不容易哆哆嗦嗦地繞著戰俘營走完了一圈,整個人已經是從頭到腳都被冷個透心,天色也昏暗了下來,戰俘營外的雪原已經是灰蒙蒙、黑糊糊的一片,雷澤諾夫少尉隻好打亮了手電筒,在雪地裏深一腳淺一腳地前進。

    幸好,作為目的地的哨所很明顯,決無迷路之虞在一片白雪茫茫之中,哨所裏明亮的電燈映亮了黝黑的夜空,燈光被曠野上的白雪反射得分外璀璨,比深夜海上的燈塔還要顯眼。

    饒是如此,當雷澤諾夫少尉跌跌撞撞地回到哨所的小木屋裏時,也已經是筋疲力盡了。

    一走進屋裏,他就徑直從火爐上取下銅壺,給自己倒了一杯熱茶,稍稍吹了吹氣,就幾口喝下滾燙的茶水,頓時讓他感覺凍結的內髒被熱茶澆醒了,一股暖流隨即緩緩淌過四肢,不由得滿足的籲出一口氣。

    正當雷澤諾夫少尉放下茶杯,準備找點兒什麼食物填填肚子的時候,木屋的門再一次被推開,今天跟他一起值班的年輕士兵維克多,提著一大麻袋的東西,跟屋外裹著雪花的冷風一起闖了進來。跟雷澤諾夫少尉一樣,維克多的眉毛、帽簷和拉起的大衣領上,同樣也都結了一層白晃晃的霜花,而他進屋後的第一反應,也同樣是倒了杯熱茶往肚裏灌,然後才長長地吐了一口氣,低聲嘟囔道:“……該死的,今天可真冷!”

    “……冷一點兒也是應該的,誰讓這裏是勘察加,而今天又是聖誕節呢?”雷澤諾夫少尉不以為然地說,“……聖誕節的特別配給領來了嗎?聽說好像很豐盛的樣子。昨天去得遲了沒領到,今天總該有了吧!”

    “……全都領來了,這裏是您的份兒,另外還有這幾天的報紙,以及您家裏寄來的信件。”

    維克多一邊回答說,一邊從麻袋裏拿出各式各樣的玩意兒,攤開在雷澤諾夫少尉麵前的長桌上。

    等等,聖誕節?沒搞錯吧!今天不是已經一月七日了嗎?

    事實上的確沒搞錯,雖然今天已經是一月七日,但對於俄國人來說,今天依然是聖誕節,因為跟西歐和美洲國家不同,現代的俄國人一向都要過兩個聖誕節。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在公曆被徹底推行到全世界之前,東正教勢力和天主教、新教勢力用的曆法是不一樣的,簡單來說就是要晚上那麼幾天。結果,俄曆十二月二十五日的聖誕節,按照公曆就變成了一月七日。同理,俄曆十月二十五日爆發的十月革命,按照公曆算卻被退後到了十一月……

    雖然自從蘇聯建立之後,克裏姆林宮的領導人就宣布要跟國際接軌,廢除東正教舊曆,改用公曆。但傳統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就像現代中國人沒能徹底廢除農曆一樣,蘇聯人也沒能徹底廢除東正教舊曆。最後隻好搞成了雙軌製假如把俄國的舊曆類比為中國的農曆,那麼十二月二十五日的第一個聖誕節,就相當於中國人概念中的元旦;而一月七日的第二個聖誕節,就相當於中國人概念中的春節……

    所以,從理論上說,俄國人每年要擺兩次聖誕樹,吃兩頓聖誕大餐,寄兩份聖誕禮物……當然,在實際操作之中,普通的俄國人可能沒有這麼奢侈和寬裕,僅僅隻能選擇其中一個聖誕節來過了。

    雷澤諾夫少尉首先拆開了家裏寄來的信,發現母親自製的聖誕賀卡,還有家人的照片,不由得露出一個會心的微笑。然後又看了看攤在桌上的自己那份聖誕節特別配給,發現果然跟傳說中一樣,很是豐盛,合計有兩聽牛肉罐頭,一大盒巧克力,兩盒奶糖,一盒茶葉,四包香煙,以及兩瓶不知什麼牌子的日本酒讓雷澤諾夫少尉感到詫異的是,所有這些玩意兒的包裝上,都赫然印著一行行自己不認得的日文!

    上帝啊,難道說……這些配給品都是從戰亂中的日本收集來的?!!派去那邊的同誌究竟把日本給搜刮成什麼模樣了啊?居然弄來了這麼多的東西,甚至連勘察加這種被人遺忘的邊荒之地都能分潤到一些?

    ※※※※※※※※※※※※※※※※※※※※※※※※

    不過,在短暫的驚詫之後,認為事不關己的雷澤諾夫少尉就平靜下來,打開了後勤部門發放給自己的那兩瓶日本清酒,邀請維克多一起共飲,嚐嚐外國酒的滋味如何總的來說,日本的清酒顯然不太適合俄國毛子的口味:度數不夠高,口感太過於綿軟,不像是男子漢喝的玩意兒……但是對於連防凍劑、古龍水、發膠、清漆和鞋油都能喝下肚的俄國人來說,不管口感好不好,隻要是酒,就沒有丟掉不喝的道理。

    幾杯酒下肚之後,兩人都隱隱有些微醺的感覺,同時也不由得打開了話匣子。

    “……嗝兒排長同誌,現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又爆發了,咱們也跟美國佬開戰了,而咱們這兒就是全蘇聯距離美國最近的地方。您說,美國人會不會從阿拉斯加打過來?如果是這樣的話,咱們也就有立功的機會了,對吧?嗝兒”酒量不怎麼樣的維克多,一邊打著酒嗝,一邊有些口齒不清地說。

    “……美軍從阿拉斯加渡過白令海打過來?怎麼可能?!”

    作為一名讀過軍事院校的“文化人”,雷澤諾夫少尉顯然要比維克多這種本地士兵有見識得多,自然對這種蠢話嗤之以鼻,“……不管是咱們,還是美國人,都不會選擇勘察加半島這種地方當戰場!咱們這兒已經夠荒涼了對吧?美國的阿拉斯加又能比咱們這裏繁榮多少?如果美軍要從阿拉斯加進攻勘察加半島,那麼他們的每一滴汽油,每一塊麵包都得從本土運過來,光是這條後勤補給線就能把他們給拖垮!

    更何況,就算他們投入重兵,打下了勘察加半島,又能怎麼樣?難道他們還敢繼續闖過幾千公裏的無人區,去攻打符拉迪沃斯托克不成?再說了,如果是在夏天開打,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紅旗太平洋艦隊也不是擺著好看的。如果是在冬天開打,咱們的軍艦固然是被凍在港口裏出不去了,可他們的船又該怎麼過來?

    當然,換成是咱們也一樣,紅軍也不會從這裏出發去進攻美洲的,因為白令海的兩邊都是人跡罕至的蠻荒地帶,自然條件極度惡劣,這一點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且不說如何徹底擊垮美國太平洋艦隊,保證登陸部隊的安全,就算紅軍的進展一切順利,輕易占領了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方的大片荒地,接下來又能怎樣呢?

    占領這些荒無人煙的地方,並不能對加拿大和美國的腹地構成實質性威脅,而長達幾千公裏的補給線,卻能夠把最勇敢的戰士們活活拖死餓垮!紅軍戰士就是再勇敢,也不能餓著肚子、拿著空槍去和美國人打仗啊!所以就算爆發了三戰,我們這邊也頂多就是需要警戒一下,美國佬能夠在天氣好的時候派幾架飛機過來騷擾一下就是極限了!真正的戰場還是在歐洲,在中東,在中南太平洋,那裏才是決定勝負的主戰場!”

    “……這麼說來,咱們這邊是不會有仗可打了?最多隻會來幾架美國飛機?唉,真沒勁!”

    維克多一臉沮喪地說,“……大夥兒肯定都要抱怨,說咱們既錯過了二戰,又錯過了三戰……”

    “……你小子哪兒來的這麼多怪話!你當打仗是很好玩的事情嗎?”

    雷澤諾夫少尉笑罵著揍了一下維克多的腦袋,“……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隻有國家才能決定要不要我們上戰場!說真的,你們能夠平平安安地服完役,而不是缺胳膊斷腿或者被裝在骨灰盒裏回家,就已經讓很多人羨慕死了!好了!不要再瞎想啦!聖誕快樂!幹杯!”

    “……嗯……嗝兒……幹杯!”

    哨所的窗外,來自北冰洋的寒風依然在呼嘯,而戰爭的硝煙,也仿佛依然距離勘察加非常遙遠……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52
  第一百十二章、三戰時期的聖誕故事(八)

    與此同時,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戰俘營裏麵的一間木屋內,一群裹著大衣的前美國大兵,同樣在磚砌的壁爐邊烤著火,不時拋幾塊劈柴進去,或者用長長的火鉗拔弄一下木炭,並且分享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聖誕節特別配給。同時還讀著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本地的報紙……嗯,確切地說,是一群不懂俄文的美國戰俘,聽著他們之中唯一懂得一些俄語的塞西爾軍士長,磕磕巴巴地讀著報紙畢竟,在堪察加半島這種地方,怎麼可能找得到英文版的俄國報紙呢?

    此時,他們身上都沒穿軍裝,而是穿著五花八門的便服,或者戰俘營配發的斑馬紋囚服,外麵再套一件蘇聯軍大衣,乍一看跟尋常百姓無異,根本認不出這是一群軍人雖然美國參加這場世界大戰已有五年之久,但在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戰俘營裏的這些美國大兵身上,卻完全看不出半點鐵血男兒的彪悍之色。

    相反,他們看上去一個個都是那麼的精神萎靡、神色懨懨,簡直是一副生無可戀的呆滯模樣。

    如果說,僻處於冰海雪原之中的勘察加半島,是歐亞大陸上距離戰爭最遙遠的一方淨土;那麼,此刻置身於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戰俘營的他們這幫家夥,就是整個美軍之中距離戰爭最遙遠的一群人了。

    因為,縱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烽火歲月,他們從頭到尾都是在一個個不同的戰俘營裏渡過的……

    他們是根據《辛醜條約》,在戰前就常駐中國平津地區的美國駐華海軍陸戰隊員。

    (自從義和團運動爆發,八國聯軍進北京之後,列強就從清廷那裏取得了在北京、天津駐軍的權利。後來隨著歲月變遷,一戰的戰敗國部隊從中國撤走了,駐華俄軍在十月革命之後也自行瓦解了,但英法美日四國依然保持著華北駐軍的權力,不過其它三國派駐的兵力都不多,隻有日本真正常駐了大部隊。)

    可想而知,當美日宣戰的時候,這些毫無心理準備的美國駐華海軍陸戰隊員,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突然發現,自己正身處於敵人的包圍圈之中,力量對比懸殊到令人絕望的程度當時,滯留在華北地區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哪怕算上雜工,總共也隻有兩百六十二個人,還散布在北京、天津和秦皇島三個地方。

    更令人絕望的是,日本是以偷襲珍珠港開始的這場戰爭,所以美國人根本沒有撤僑和撤軍的時間(日俄戰爭之前,日本政府非常從容地從旅順和遼東撤走了全部僑民)。結果,這些駐華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是在事先沒有一點兒防範,連槍都沒來得及拿的情況下,一大清早就被全副武裝、凶神惡煞的日本憲兵闖進了駐地……當時塞西爾軍士長全身上下就穿了條褲衩,而旁邊還摟著個同樣身無寸縷的白俄流鶯……

    於是,毫無思想準備的他們很自然地舉起了雙手,成為了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的第一批美國戰俘。

    ※※※※※※※※※※※※※※※※※※※※※※※※

    最初,這批在開戰第二天就淪為俘虜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被日軍關押在他們自己位於天津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舊兵營裏這是一座典型的美式建築,有三層樓,很不錯的洗浴設施和廚房,以及充裕的物資儲備。陸戰隊員繼續吃著戰前儲存在兵營裏的食物,還有足夠的藥物、衣服和毯子,不需要日本人提供任何東西。

    由於戰前駐華美軍和駐華日軍的關係一直不錯,當地日軍對待他們的態度也很客氣。即使在淪為戰俘之後,這些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也能繼續在天津本地自由地寄信和收信,還被允許每周接受兩次訪客探望,也沒有被日本人要求強製勞動之類,除了不準外出之外,乍一看似乎跟戰前的生活沒有什麼差別。

    在此期間,日本人甚至還給他們繼續發軍餉:軍官的薪水和同級別的日本軍官一致:少尉每月70.83日元,中尉每月85日元,上尉每月122.5日元,少校每月170日元,中校每月0日元,上校每月312.5日元。不過需要扣除每人60日元生活成本,包括食品42日元、服裝15日元、設備和電力3日元。普通士兵每天可獲得5日分的零花錢。由於這段時間隻吃不動,也懶得訓練,幾乎所有人都比戰前長胖了一圈兒。

    看看這些美國佬享受的戰俘待遇,那些被日軍埋進萬人坑的中國俘虜,恐怕都該淚流滿麵了……

    一年之後,天津美國海軍陸戰隊兵營裏的囤積物資基本消耗殆盡,而兵營的建築物本身也被日本人預定了別的用途。於是,這兩百多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被日軍安排著乘上火車,轉移到了沈陽郊外的一座特設戰俘營。那裏的條件自然比不上天津的海軍陸戰隊兵營,但總的來說也還算可以,生活環境相比之下算是不錯的了。日本和偽滿洲國的報紙把它稱為是模範戰俘營,有時候還會有紅十字會的代表前來探訪和慰問。

    沈陽郊外的美國戰俘營本身,是由一座廢棄的小型工廠改建而成,戰俘們被安排住在三棟兩層樓的建築裏,每層建築被分割成六個寢室,寢室裏是上下鋪,看上去很像是普通的學生寢室。戰俘之中的軍官和士兵被分開居住。所有的建築都有電燈,但是燈泡的功率隻有10瓦特,很難供人閱讀。暖氣由一個俄製火爐提供,每個火爐為兩個房間供暖。冬天營區裏不太暖和,燃料是配給的,每天隻能用定額的煤。

    除了生活區,戰俘營裏還有醫院、餐廳、浴室、開水房和車間。每個士兵每兩天可以洗一次澡,軍官每天都可以洗澡。戰俘營的下水道和城市的下水道係統相連,戰俘們的日常用水最初由營區裏的一口井提供,水質不是很好,需要煮沸才能喝。不過,很快就有一座水塔在戰俘們居住一段時間後建成,使得戰俘營用上了自來水。整個戰俘營被磚牆和電網環繞。牆的四角都有瞭望塔,日本守衛每天二十四小時值勤。

    沈陽戰俘營的食堂在一棟獨立的大樓內,隻有廚房和一個麵包房,沒有就餐的座位。食物由戰俘自己輪流準備,由日本人監督。每個寢室的室長作為代表,用木桶領取食物帶回寢室內分享。美國戰俘在這裏每天可以吃到三頓飯,但是菜色每天都是一個樣,早飯是穀物粥,午飯和晚飯是大豆、玉米和蔬菜湯,外加少量由麵粉和大豆製成的糕點。基本沒有米飯,也沒有麵包,每兩個月才提供一次肉。蔬菜主要來自於戰俘們自己耕種的菜園,主要有洋蔥、土豆、卷心菜、蘿卜和大白菜。如此算來,戰俘每人每日攝入的營養量在2000-2400卡路裏之間。如果是外出幹活的戰俘,還能從服務的公司那裏獲得一些額外的食物。除此之外,沈陽戰俘營每隔兩天還能收到一次國際紅十字會的食品包裹,裏麵有肥皂、罐頭、糖果和餅幹。不過包裹裏的罐頭在分發給戰俘之前,都被日本看守穿了孔,以防其囤積起來,作為越獄逃亡的幹糧,因此必須迅速吃掉。

    雖然這樣的夥食標準,跟美國戰俘們之前在國內的生活水平肯定是不能比。但是在二戰時代的東亞,卻已經絕對稱得上是優待了!要知道,當時就算是在日本國內,每個日本人每天配給的主食也隻有三百三十克大米,副食品供應更是寒酸,隻夠吃一日兩餐,每人每日攝入營養量平均才隻有一千八百卡路裏,市場上食用油和砂糖的供應量幾乎為零,比沈陽戰俘營裏的這些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吃得差多了。至於那些被日偽當局規定隻能吃“混合麵”和橡子麵,偷偷吃幾口大米就算“經濟犯”的東北本地人,就更是甭提了……

    在冬天,戰俘營分發了充足的毯子和棉襖,到了春天,這些棉襖會被收回。夏天則會發放涼席和蚊帳。總的來說,在穿和住方麵,美國戰俘們至少是享受到了日本雜牌部隊普通士兵的待遇。

    而在醫療衛生方麵,這些美國戰俘享受的待遇,更是連日本士兵都要羨慕沈陽的戰俘營裏有一座專門的醫院,可以容納一百五十名病人同時就醫。醫院裏有獨立的病房和康複娛樂室,以及x光室、會診室、藥房和太平間。各種醫療設備都跟日本陸軍醫院的差不多,但能夠從紅十字會獲得額外的藥品和器械補給。每個戰俘剛一遷入就被集體注射了天花、痢疾、霍亂和傷寒疫苗,接下來還有完善的定期體檢製度。

    因此,這幫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被俘期間基本保持了健康,死於營養不良和傳染病的人數隻有個位數,而被俘期間最慘重的傷亡居然來自於自己人由於沒想到美國空軍會轟炸戰俘營,日本當局最初沒有對空襲作出任何防範,結果就被長途奔襲的援華美國轟炸機編隊給偷襲了一次,沈陽戰俘營裏的日本看守倒是個個安然無恙,美國戰俘卻當場死傷五十人。事後,日本人才允許戰俘們在菜園裏挖掘防空洞。

    再接下來,跟在天津的悠閑日子不一樣,戰俘們在沈陽總算是要被派遣到各個工廠裏參加工作了。工作內容包括製造零件、工具、染料等。工作並不艱苦,工作環境也不錯。每個工作日8小時,周日休息。他們有1小時的時間吃午飯,午飯是從戰俘營用木桶送來的。軍官不用工作,但是負責戰俘營的監督和管理。

    參加工作的普通士兵每天可以得到20日分的薪水,士官每天25日分,技術士官每天60日分,技術士兵每天55日分,軍官另有津貼,每個月的15號發薪水,直接存入郵政儲蓄賬戶,每次最多隻允許領取五十日元,可以用來在戰俘營的小賣部買東西,但那裏除了香煙、牙粉和炒豆之外,幾乎什麼都沒有。所以,當沈陽戰俘營關閉,結清賬目的時候,許多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發現自己居然積攢下了一小筆錢。

    ※※※※※※※※※※※※※※※※※※※※※※※※

    然後,這些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沈陽戰俘營內,被允許有限製地跟美國的親人通信。士兵每年可以寫三張明信片,偶爾還能發一次電報。軍官每年可以寫三封信和三張明信片。這些郵件依靠國際紅十字會進行中轉,並且得要通過重重審查,通常需要三個月到六個月才能抵達目的地。但盡管如此,對於戰俘營裏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來說,能夠收到來自父母或妻子的包裹,依然是最讓他們感到開心的事情。

    不過,日本人之所以如此“仁慈”地允許美國戰俘跟家裏通信,自然不是出幹什麼人道主義的考慮,而是企圖從中收集情報二戰全麵爆發後,日美雙方完全斷絕了人員的往來,加上美國在開戰後,將僑居美國國內的日僑集中關進了集中營,日本當局再想要從美國本土獲知美國的軍事動向、軍工生產情況,已經幾乎是不可能的了。於是,日本在二戰時期對美國軍事的情報收集,除了監聽美國國內的廣播外,主要就隻能依靠分散在中立國等地的日本戰略情報人員,來間接獲取軍事情報。

    但問題是,任何國家的戰時宣傳內容,都是不能完全當真的。而通過中立國獲得的二手情報,則多半不怎麼靠譜,而且時效性也很成問題每逢戰爭時期,各式各樣的奇怪謠言總是層出不窮。

    結果,渴求情報的日軍在被逼急了之後,居然打起戰俘家書的主意每一批戰俘家屬的郵件抵達沈陽戰俘營後,日軍都會組織戰俘家屬郵件檢查小組,對來自美國戰俘家屬的郵件、報紙、包裹內的包裝物說明書進行分析研究,並整理成文字資料送呈給關東軍憲兵司令部、沈陽特務機關等部門,供其參考。

    當然,戰俘家屬的郵件在被寄出之前,就已經被美國國內的安檢情報部門事先審核過一遍,把一些違規內容進行了塗抹和覆蓋。但盡管如此,日本人依然艱難地複原了一部分被塗抹的字句,並且通過其它的文字,圖片和郵包中各種物品的說明書等隻言片語,收集到了不少美國的綜合軍事戰略情報。比如,美國民眾對待戰爭的態度,美國民眾是否積極參軍參戰,還有美國民間的物價和經濟生活狀況……

    就這樣,本來應該很正常的戰俘家書以及包裹往來,也被美日雙方陣營當成了“暗戰”的戰場。美軍方麵竭力避免寄往戰俘營的信件、包裹中泄露軍事機密;日軍方麵則拿出了“解剖麻雀”的認真勁頭,不放過每一件過手的東西,硬是試圖以小見大,從這些不起眼的郵件和郵包物品中分析了一大堆的情報。

    當然,美日兩國情報部門在郵件傳遞上的鬥智鬥勇,距離沈陽戰俘營裏這些沒有在戰場上放過一槍的前海軍陸戰隊大兵們,未免有些過於遙遠。對於他們來說,隻是感覺自己的戰俘生活還算湊合著能過。

    雖然在戰俘營裏,他們也沒少被日本人扇耳光、關緊閉,但這些美國牛仔再怎麼疲疲遝遝,好歹也不是那種能夠把自己做俯臥撐做死的奇葩台灣草莓兵,心理承受能力沒有脆弱到那麼不堪的程度否則在之前的大蕭條時代就該熬不過去了。在向著日本人乖乖認慫了之後,這幾年戰俘營的苦日子也就熬過來了。

    ※※※※※※※※※※※※※※※※※※※※※※※※

    好不容易等到四五年秋天,美軍核爆東京,舊日本帝國政府覆滅,剩下的日軍被迫放棄華北和滿洲占領區,撤回日本列島保衛本土。而沈陽戰俘營裏的這些前海軍陸戰隊大兵們,也在日軍撤退、戰俘營關閉的時候,被移交給了前來接收的中國紅軍,之後又被送到了蘇聯……這些在戰俘營裏熬了四年的美國佬,就這樣逃出了日本人的魔掌,帶著憧憬來到西伯利亞,以為自己總算是可以回家了。而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因為美蘇兩國還沒有徹底撕破臉皮的緣故,也確實是不少美國戰俘通過北太平洋航線,被蘇聯人分批遣送回國。

    但問題是,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還沒等這批美國戰俘遣送完畢,美蘇關係就進一步急劇惡化,美軍戰俘遣送工作也隨之半途叫停、戛然而止。原本被安排第二批回國,正在勘察加半島等待歸國郵輪的塞西爾軍士長和他的一百多個同伴,就這樣被滯留在了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看守所裏,當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等到三戰爆發之後,蘇聯人把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看守所直接換了塊牌子,變成了戰俘營。

    而已經當了五年戰俘的塞西爾軍士長,還有他那一百多個沒來得及被遣送回國的美國駐華海軍陸戰隊同僚,也隻得垂頭喪氣地承認現實:他們隻是換了個地方,然後還得繼續自己的戰俘生涯……不接受現實又能怎麼辦呢?在日本人的戰俘營裏都熬了這麼多年了,難道換成蘇聯戰俘營就要覓死覓活了不成?

    跟之前的日本戰俘營相比,堪察加半島上的蘇聯戰俘營自然是寒冷得多了,才剛剛進入十月份,天空中就已經飄起了小雪。好在每個戰俘都發到了厚實的毛皮大衣,取暖的木柴也很充足,並無受凍之虞這些木柴都是蘇聯士兵在降雪前監督著美國戰俘們去郊外砍伐的,堪察加半島上雖然人少,但樹卻是多得很。

    然後,在堪察加半島上的蘇聯戰俘營裏,塞西爾軍士長總算是吃上了久違的麵包雖然是帶著明顯酸味的俄國黑列巴;飲食中肉類的供應也比日本人那邊豐富得多雖然經常會有一些馬肉香腸之類的奇怪玩意兒;而且堪察加半島還出產各種很稀罕的高檔水產品在美國城市裏經常是有價無市的阿拉斯加帝王蟹、新鮮海膽、鮭魚和大馬哈魚,在這邊的市場上卻是玲琅滿目,賣得極其便宜。雖然蘇聯看守不會那麼好心地給戰俘們提供這等美食,但塞西爾軍士長還是可以用隨身財物購買到一些來解饞。此外,這邊戰俘營的管理製度也比較寬鬆,入冬之後,有時候甚至允許戰俘離開營區,到城市去逛一逛反正隻要港口一封凍,就連蘇聯人自己,都被嚴酷的大自然困在了這塊地方。這些美國戰俘又能跑到哪裏去呢?

    而且,如今這年頭,整個世界都在鋪天蓋地的戰火中燃燒,跟外麵那些終日與轟炸、槍戰、強製勞動、饑餓、疫病、逃亡甚至是核汙染為伴,過了今天就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的人們相比,他們在戰俘營裏好歹有吃有喝有住,需要幹的活兒也不多,簡直都可以說是在享受一場悠長的度假了,又還有什麼可委屈的呢?

    隻要一旦想開了,放寬了心思,不再怨天尤人,戰俘營的日子感覺也就好過了許多。畢竟,作為敗軍之將,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對戰俘營的生活抱有太多的幻想,能夠不受酷刑折磨就該感謝上帝了。

    唯一讓這些前美國駐華海軍陸戰隊員們感到遺憾的是,自從三戰爆發開始,他們就再也收不到家裏的信件和郵包了之前在日本人的戰俘營裏麵的時候,他們還可以走紅十字會的渠道,通過瑞士中轉,跟美國故鄉的家人勉強保持通信,可是隨著三戰的爆發,瑞士這個理論上的永久中立國也挨了核彈,旋即被蘇聯攻滅,紅十字會隨之陷入癱瘓。如此一來,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被戰爭的火幕劃分成了兩大陣營,已經不存在什麼真正意義上的中立國了,交戰雙方從此斷了溝通渠道,讓這些渴望得到家鄉消息的戰俘們倍感沮喪。

    今天是俄國人的聖誕節,就連戰俘們都得到了一份聖誕節特別配給,每個美軍士兵都能分到一瓶酒和一盒糕點。至於軍官……那些軍官早就已經趁著美蘇兩國還沒有徹底撕破臉的時候,全部早一步乘上了回國的郵輪。在沒走成被丟下的這些倒黴蛋之中,塞西爾軍士長已經是軍銜和資曆最高的了。

    ※※※※※※※※※※※※※※※※※※※※※※※※

    就這樣,在一月七日的東正教聖誕節裏,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戰俘營的前美國駐華海軍陸戰隊員,這批前後已經老老實實蹲了五年戰俘營的“模範戰俘”們,在木屋裏烤著火,喝著酒,吃著糕點,看著窗外的落雪,聽著塞西爾軍士長磕磕巴巴地翻譯著俄國報紙上的戰爭新聞,一時間頗有些隔岸觀火的感覺。

    “……蘇聯黑海艦隊主力突破土耳其海峽,大舉進入地中海,炮擊海法港和貝魯特港。敘利亞起義軍攻入帕爾米拉,中東地區的美軍正在向伊拉克潰逃……斯大林發表公開講話,號召阿拉伯人和非洲黑人配合紅軍發動反殖民起義……後麵都是些套話、空話和官樣文章,還有很多拗口的專業詞彙,我就不翻譯了……”

    “……巴黎核爆後的廢墟初步清理完畢,法國政府預備舉辦全國公祭,以悼念上百萬死難者……”

    “……經專家評估,被原子彈摧毀的荷蘭海堤在短時間內難以修複,阿姆斯特丹的重建工程被迫延期。”

    “……愛爾蘭共和軍與美軍在戈爾韋城展開激戰,蘇聯人給愛爾蘭提供了五萬條步槍的緊急援助。”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被直接劃入蘇聯國土,並且恢複其東羅馬帝國時代舊稱君士坦丁堡……”

    “……投降後的英國本土陷入無政府狀態,並爆發大規模饑饉。愛丁堡的蘇格蘭政府派遣代表團前往莫斯科,懇求蘇聯派兵進駐。同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也覲見斯大林,公開懇求紅軍渡海進入不列顛,幫助恢複英國的國內秩序,並且提供一批人道主義援助物資……斯大林表示這個問題有待研究……”

    “……一支美國艦隊出現於法羅群島海域,疑似企圖偷襲摩爾曼斯克,目前已被紅海軍逐退……”

    “……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發表公開聲明,駁斥了社會上有關將要降低戰時食品配給標準的謠言,宣稱即使在三戰爆發、東歐普遍旱災的情況下,蘇聯政府也有能力給每一位勤勞的公民提供足夠的食品……”

    “……中國紅軍宣布已經解放福建全省,正在積極籌備渡海進攻台灣事宜……”

    “……越共發動的第二次西貢戰役受挫,南越當局在泰國援軍的支持下,再次守住了臨時首都西貢。”

    “……菲共宣布在呂宋島北部取得碧瑤大捷,預備對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發起反攻。”

    “……雅加達核爆之後,原荷屬印度尼西亞殖民地的混亂狀態仍在繼續,迄今未能組建起一個得到廣泛承認的新政府。各個城市頻繁爆發武裝衝突。印度尼西亞地區在未來有分裂為諸多小國的可能……”

    “……印度戰場上,持續了三個月的班加羅爾戰役宣告結束,錢德拉.鮑斯的印度國民軍取得慘勝,但自身損失也非常沉重。印度反動派首領甘地於加爾各答遇刺,具體傷情暫時不明……”

    “……蘇聯人對日本東京灣一個盟軍據守的要塞投擲了原子彈,消滅了據守在那裏的澳大利亞部隊。至此,日本戰場上的最後一支盟軍也被殲滅。日軍大本營發表捷報,宣布國土收複作戰順利結束……”

    ……

    聽著俄國報紙上這一條條勝利的消息,諸位美國戰俘的情緒也越來越低落。尤其是得知日本列島上的盟軍被徹底殲滅之後,所有人都不由得哀歎起來想要讓祖國為自己報仇,看來是沒指望了。

    看著眾人情緒如此低落,塞西爾軍士長隻得幹笑幾聲,折起了報紙,“……大家也不要這麼沮喪嘛!從投降的那一天開始,屬於我們的戰爭就已經結束了。各條前線上的同胞們打得怎麼樣,也不是我們能夠決定的……不管怎麼樣,從好處來看,隨著日本戰場的結束,戰爭畢竟離咱們是越來越遠了至少不必再擔心被自己人的飛機炸了戰俘營,而咱們能夠活著回家的幾率,估計也會多少增加一些……”

    諸位美國戰俘如此一想,也就釋然了自從進了戰俘營,這場戰爭就跟他們沒有多少關係了,心中唯一的念想,就是如何在戰俘營裏努力地活下去,還有期盼著哪一天能夠回家而已。至幹什麼身為軍人的榮耀,立功受賞的夢想……自從淪為戰俘的那一天開始,他們就不敢再做諸如此類的白日夢了。

    美利堅合眾國在三戰中被打得這麼慘,一個敗仗連著又一個敗仗,固然是令人沮喪,但換一個角度來看,這豈不是意味著戰爭很快就會以美國的求和而結束,他們也不必再在勘察加半島滯留太久了嗎?

    於是,在片刻的沉寂之後,戰俘們又再一次變得活躍,重新開始推杯換盞、嬉鬧作樂起來。

    然而,就在這些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模範戰俘”們苦中作樂、強顏歡笑,自認為可以在這片世界邊緣的蠻荒之地,靜靜等待亂世結束的時候,代表著戰爭和毀滅的陰霾,其實已經悄然在向他們逼近……

    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烽火狼煙之中,整個歐亞大陸都已經找不出一片真正的安樂淨土了。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52
  第一百十三章、白頭鷹的核反擊計劃(上)

    一九四七年二月一日,美國,華盛頓,白宮

    二月的華盛頓,依然是一派大雪紛飛的景象,窗外的整個世界,仿佛都變成了一片雪白。堆著厚厚積雪的大街上空無一人,顯得分外安靜。這既是因為漫天風雪把人們都堵在了屋子裏,也是因為政府頒布的戰時戒嚴令自從三戰爆發以來,美國政府就宣布全國進入了戒嚴狀態,任何遊行、集會都必須經過重重審批,而首都華盛頓的很大一部分市區更是被直接劃為禁區,嚴禁沒有證件的無關人士擅自進入。

    因此,目前華盛頓的進出人流劇減,遊客更是基本絕跡。從林肯紀念堂到阿靈頓方尖碑,到處都是行人寂寥。很少能夠看見打雪仗、堆雪人的孩子,而由於新一輪的大規模強製征兵的緣故,清掃積雪的環衛工人也減少了許多。除了白宮和國會山一如既往的人聲鼎沸,其它地方簡直是靜謐得能夠聽到屋頂上雪落的聲響。

    然而,這份安靜祥和的氛圍,卻絲毫不能讓白宮的主人感到愉快在渡過了一個最令人鬧心的聖誕節之後,杜魯門總統又迎來了一個更加令人沮喪的新年,而隨後似乎還將要迎來一個幾乎令人絕望的情人節。

    隨著三戰的全麵爆發,全球各條戰線上的美軍,都在從一場狼狽的潰敗走向另一場更狼狽的潰敗。

    可惡的俄國毛子簡直是把原子彈當成常規武器在使用,一刻不停地到處玩核爆種蘑菇,連聖誕節和新年這種時候都繼續高歌猛進、狂轟濫炸,絲毫不肯給美軍留下哪怕一丁點兒的喘息之機。

    隨著不列顛的投降、艾森豪威爾的潰退和葡萄牙的覆滅,美軍在歐洲還能夠控製的軍事基地,除了實際上更加靠近美洲的冰島之外,就隻剩下了北愛爾蘭的第二大城市倫敦德裏。為了鞏固最後這個能夠觸及歐洲大陸邊緣的橋頭堡,五角大樓不顧英國本土已經投降的惡劣現實,硬是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通過北極航線向倫敦德裏輸送了大量的物資和部隊,企圖在逆勢之中將愛爾蘭戰線繼續維持下去如果得到上帝保佑,能夠消滅愛爾蘭共和軍,奪取愛爾蘭島的話,那麼更是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抵消不列顛投降帶來的惡果。

    然而,在蘇聯人遍地播種的核爆蘑菇雲之下,這一切的努力和掙紮,最終都被證明是枉然和徒勞畢竟,以二戰時代的科技水平,無論是哪一家列強,都不能百分百地保證一定擊落飛到自己頭頂的每一架敵機。而隻要一枚原子彈被成功投擲後的破壞力,就能讓一個最堅固的港口據點,在短時間內徹底報廢。

    四七年元旦上午,蘇聯戰略空軍橫穿混亂動蕩的大不列顛島,對北愛爾蘭的倫敦德裏投擲了原子彈,導致一萬三千名美軍、四千英軍,二十六艘船艦和二百四十五架飛機被摧毀,三萬平民當場死傷……而在隨後持續半個月的“新年大轟炸”之中,蘇聯戰略空軍更是出動了上千架次的轟炸機,對目前實際被美軍控製的北愛爾蘭地區,投擲下無數的燃燒彈、高爆彈和毒氣彈,把北愛爾蘭的六個郡徹底化為了煉獄。

    正在戈爾韋城與愛爾蘭共和軍進行激戰的三萬美國遠征軍,頓時喪失了幾乎全部的後勤給養,迅速陷入了彈盡援絕的困境。五角大樓進行評估之後,認為愛爾蘭戰線已經無法維持,隻得放棄愛爾蘭,組織撤退。但由於後方的愛爾蘭人遊擊隊破壞了道路、橋梁和港口,正麵的愛爾蘭共和軍主力也死死咬著潰退中的美軍不放,頭頂還有蘇聯飛機的不時轟炸,海麵上還有蘇聯潛艇的伏擊和蘇聯巡洋艦的偷襲破交戰……整場撤退組織得十分糟糕,最終隻有大約九千美軍成功撤出愛爾蘭,並且活著抵達了冰島的首府雷克雅未克港。

    至此,美利堅合眾國在大不列顛群島組織的戰事,終於以賠光本錢、徹底失敗而宣告結束。

    ※※※※※※※※※※※※※※※※※※※※※※※※

    當歐洲戰場徹底崩盤的同時,在西亞和非洲戰場上的美軍,也是繼續呈現一片土崩瓦解的潰敗態勢。

    隨著蘇伊士運河與直布羅陀海峽被相繼封閉,以及蘇聯黑海艦隊大舉突破土耳其海峽進入地中海,原本散布在北非地區和地中海各島嶼港口的盟軍部隊,就頓時淪為了釜底遊魚、甕中之鱉,一時間既無路可逃,也無力頑抗,甚至連集結起來都辦不到製海權易手,陸路交通也被造反的阿拉伯人遊擊隊騷擾,因為後勤被切斷,給養物資也日漸匱乏,更麻煩的是看不到希望,士氣全無,隻能在各自的駐地坐以待斃。

    盡管局勢已經如此絕望,為了盡可能地拯救這個總兵力超過八十萬的重兵集團,五角大樓方麵還是絞盡腦汁,做出了最大的努力首先,命令克裏特島、塞浦路斯島、撒丁島、西西裏島、科西嘉島和巴裏阿裏群島的駐守盟軍丟棄重裝備和庫存物資,以最快速度就地搜集民船,南渡地中海,前往尚在盟軍控製下的北非各港口。趕在蘇聯人封鎖海路之前,能夠逃出來多少是多少,逃不出來的就隻能等死或投降了。

    然後,美軍以最快的速度,在西非的尼日利亞等地搶修和擴建機場,緊急布置了四百多架運輸機,拉起了一條橫穿撒哈拉大沙漠的空中運輸線……當然,由於飛機的運載量實在太小,即使隻運人不帶裝備,也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幾十萬大軍從撒哈拉大沙漠的北麵運到南麵。

    所以,除了從空中撤走一些高級軍官、政界要人、飛行員和技術人員之外,這條橫穿撒哈拉大沙漠的空中運輸線,主要用途還是給被困在地中海南岸的盟軍及其附庸勢力空投給養,協助其從陸路南下逃亡

    於是,散布在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等地的十多萬英國、法國、西班牙、美國和意大利殖民地軍隊,還有更多數量的隨行平民各個民族的都有,均為極端敵視蘇俄和反對社會主義體製的鐵杆頑固反動派,合計約七十萬人,就這樣在一九四六年的最後幾天,各自分頭踏上了橫穿撒哈拉大沙漠的艱苦長征路。

    哪怕是《聖經》之中,徒手分紅海的摩西領導的那場“出埃及記”,都沒有這麼多的人數,這麼大的規模。唯一能夠比擬的,恐怕就隻有蘇聯建國初期,高爾察克海軍上將指揮的那場西伯利亞死亡遠征了。

    (在被紅軍擊敗之後,高爾察克帶著一百二十萬流亡者向東挺進,企圖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重整旗鼓。結果不幸遇上了零下六十度的超級嚴寒,光是在貝加爾湖的冰麵上,就一夜之間凍死了二十五萬人,全程死亡數量據說高達百萬。這些死者都是沙皇俄國最堅定的支持者,隨著他們的凍斃,紅軍的勝利再無懸念。)

    當然,也有不少英軍和法軍已經對形勢絕望,不願繼續撤退,隻肯在原地留守,等待向蘇聯人投降。

    由於遷移人數太多,隻有極少一部分人能夠乘上汽車或者駱駝,至少五十萬人必須依靠自己的雙腳,在五十攝氏度的氣溫下,走過一千八百公裏的沙漠之路……烈日、高溫、幹渴、饑餓、沙塵暴和海市蜃樓,都在一刻不停地折磨著這些逃亡的旅行者。即使是常規的沙漠商路,每次旅行也都會留下幾名倒黴的死者。

    尤其跟精壯彪悍的阿拉伯人駱駝商隊不一樣的是,這一次橫穿沙漠的逃難者隊伍之中,夾雜著大量的老弱病殘和婦孺即使是世代生活在北非的土著遊牧民,通常也不會讓他們的老弱婦孺徒步穿越沙漠。因為體力實在是跟不上也熬不住。在這場艱難坎坷、危機四伏的沙漠大逃亡之中,四百多架美國運輸機唯一能夠給他們做的事情,就是定期空投一些食品、淡水和解暑藥物,讓他們不至於在旅途中斷炊。

    此外,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周邊,總是活躍著無數世代以劫掠商旅為生的沙漠盜匪,很多貌似溫馴好客的土著部落,也不介意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客串一把沙盜……而如今這些並不怎麼熟悉這片沙漠,又攜帶了大量財物的逃難隊伍,就成了他們眼中絕佳的搶劫對象。即使這些逃難者全都荷槍實彈,也沒有多少用處隻要有一名心懷惡意的向導,在故意帶錯幾次路之後悄悄脫身逃走,就能讓他們永遠走不出這片沙漠。

    不過,跟人心的邪惡相比,嚴酷的大自然本身就已經足夠可怕了,雖然早在上千年之前的中世紀,騎著駱駝的阿拉伯商隊,就像大航海時代開辟新航路的西方航海家先驅一樣,成功闖出了兩條橫穿撒哈拉大沙漠的商路。而在殖民統治非洲幾百年之後,二十世紀中葉的歐洲殖民者,同樣也早已了解和掌握了這些沙漠商路的基本情報。但問題是,正如遠航的帆船離不開中途停靠的港灣,遠行的駝隊同樣也離不開沙漠中的綠洲確切地說,是離不開沙漠綠洲之中的泉水:僅僅憑著人和駱駝的體力,哪怕不帶任何貨物,也是無法攜帶橫穿整個撒哈拉沙漠的旅程之中的全部所需飲水。更別提為了避免虧本,商人們總是希望往駱駝的背囊裏放上更多的商品。所以,駱駝商隊想要攜帶大批貨物穿越撒哈拉沙漠,就需要在中途補給人畜飲用的淡水。

    而這些中途補給的飲水,隻能是來自於廣袤荒漠中零散分布的綠洲泉眼。然而,在單位時間之內,任何泉水的流量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處泉水被一大堆人圍著喝的話,那麼最多隻能支持幾千人的飲用。

    但絕大多數歐洲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沙漠殺機,因為在地廣人稀的撒哈拉大沙漠,通常情況下根本不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同一時間內企圖穿過沙漠,並且在同一個綠洲裏補充飲水當數百人或千把人的小隊伍經過這些沙漠綠洲的時候,自然可以盡情地暢飲泉水,即使人人喝飽並把每個水袋裝滿,綠洲中的泉水也綽綽有餘。對於那些隻是匆匆過客的歐洲旅行者而言,哪怕他們親自走過這條沙漠商路,並且在這些綠洲中駐足停留,隻要他們自己輕而易舉地取足了水,隻要綠洲的泉眼裏還有大量的水在源源不斷地流出,還有大量的水被閑置和浪費,那麼水就是“充足的”,是“不會缺乏的”,很少有人會認真統計泉水的流量。

    即使在這一次規劃逃難路線的時候,他們也沒有仔細地計算過,幾十萬人畜在酷熱天氣之下對飲用水的需求量,是否是巴掌大的沙漠綠洲之中,那一汪比遊泳池還小的泉水所能提供的?就像居住在現代大城市裏的人,通常也不會考慮一個水龍頭放出的水,是否會不夠很多人同時使用一樣。

    雖然在很多沙漠的邊緣,偶爾也有那種占地廣袤,綠野百裏的龐大綠洲,足以支撐一個城邦國家數十萬人口的生存。但在撒哈拉大沙漠的腹地,絕大多數綠洲都比中國甘肅的月牙泉還要小得多。可想而知,這些迷你型沙漠綠洲中的淡水,肯定是非常有限的,供應幾百人的駱駝商隊自然不成問題,供應幾千人的遷移部落也還算勉勉強強。但幾萬、幾十萬人一口氣湧過來的結果就是……綠洲的小水塘被一下子喝幹了!

    這樣一來,饑渴交加的盟軍士兵和跟隨逃難的平民,頓時幾乎陷入了絕境。美軍的運輸機雖然竭盡所能,給他們空投了一些裝滿淡水的橡皮袋,但相對於幾十萬人的每日消耗,實在是顯得杯水車薪。渴急了的人們開始為了爭搶一口清水而互相搏鬥,甚至不惜殺人喝血,爆發了無數恐怖而又殘酷的死亡悲劇……

    最後,從北非踏上旅途的人之中,隻有大約三分之一成功地走完了這條悲壯淒慘的絕命逃亡之路

    ※※※※※※※※※※※※※※※※※※※※※※※※

    當北非西部的盟軍,在向南橫穿沙漠的旅途中艱難跋涉之際,北非東部的盟軍,同樣也在槍林彈雨和飛沙走石之中進行著他們的沙漠之旅,不過並非是南下進入黑非洲雨林,而是向東前往亞洲因為在的黎波裏以東,那一帶的撒哈拉沙漠變得更加寬闊,而且在沙漠腹地幾乎沒有綠洲,而且由於深處內陸,沙漠風暴更加強烈,哪怕是土生土長的柏柏爾人部族,也很難成功向南走過沙漠,更別提人生地不熟的西方白人了。

    於是,五角大樓命令集結在昔蘭尼加(班加西)的盟軍向東挺進,沿著海岸進入叛亂之中的埃及,會合突出重圍的埃及駐軍,然後放棄埃及,沿著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的舊路,撤退到耶路撒冷一帶。

    這條路線早在羅馬帝國時代之前,就已經是人煙繁茂的商路,因此並沒有什麼自然險阻。唯一的麻煩在於蘇聯人的轟炸和埃及遊擊隊的騷擾。不過蘇聯人如今正在跟小亞細亞的土耳其人展開血戰,沒有多少餘力可以投放到埃及。而埃及人的戰鬥力……從埃及豔後的時代開始也就是那麼回事兒。所以,在丟下了數千條性命作為代價之後,大約二十萬盟軍和僑民還是成功撤到了耶路撒冷,贏得了一段時間的喘息之機。

    依靠著這批撤退到西亞的美英盟軍,還有出境增援的伊朗軍隊和沙特軍隊,以及潰逃出境的土耳其軍隊,合計約六十萬人的作戰兵力,自從三戰以來,先是放棄意大利半島,從駐歐美軍司令變成駐非美軍司令,最近又被趕出非洲,再次變成中東美軍司令的艾森豪威爾,總算是有了跟蘇聯人繼續周旋的資本。

    雖然這些部隊的質量參差不齊,重裝備更是所剩無幾,內部還有著一大堆的矛盾,但艾森豪威爾充分發揮了他擅長統籌安排、協調關係的天賦,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這六十萬烏合之眾重新梳理了一遍,組成兩個規模相當的軍事集團摩蘇爾集團軍群和耶路撒冷集團軍群。每個集團軍群各有三十萬人。經過一番政治博弈,最終決定由伊朗國王巴列維二世擔任摩蘇爾集團軍群名義上的司令官,而耶路撒冷集團軍群則由艾森豪威爾親自指揮,以應對即將從北方和西方向兩河流域壓來的社會主義陣營紅色浪潮。

    然而,即使是剛剛從西點軍校畢業的見習參謀,也能看出這樣的布防策略實在是很有問題摩蘇爾集團軍群主要由沙特軍隊、土耳其軍隊、伊朗軍隊和伊拉克本地軍隊組成,戰鬥低劣、裝備落後不說,內部的宗教矛盾民族衝突更是一大堆,巴列維二世國王也不是什麼有魄力的雄主,能不能壓下軍中的各個山頭,建立一套至少可以運轉的指揮體係,目前看來都還非常難說……就是這麼一幫戰鬥力堪憂的雜牌嘍囉,既無兵力優勢也無製空權,卻要正麵應對從亞美尼亞壓過來的蘇聯紅軍主力,實在是很難讓人看好他們的前途。

    更要命的是,如果蘇聯人懶得多事,直接丟一堆原子彈過來,這個貌似牛皮哄哄的重兵集團鐵定完蛋。而且,蘇軍還有可能渡過裏海,在伊朗北部登陸……這樣的話,摩蘇爾集團軍群甚至都有不戰自潰的危險。

    耶路撒冷集團軍群的情況好一點,這地方目前距離蘇聯紅軍還較為遙遠,有著足夠的戰略緩衝空間和備戰時間,主要的基幹兵力都是正牌美軍和英軍,雖然基本丟光了包括汽車和坦克在內的一切重裝備,但重建指揮體係還是比較容易的,在就地挖戰壕防守的時候,應當也能發揮出較好的戰術水平。

    而且,作為世界性的宗教聖地,蘇聯人不顧一切對耶路撒冷丟原子彈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但問題是,對於耶路撒冷集團軍群的三十萬部隊來說,如何維持補給線卻是一個大問題。在眼下這會兒,以色列南部埃特拉港和約旦的亞喀巴港都還不存在,整個紅海北岸,除了剛剛挨了一枚核彈的蘇伊士港之外,基本都是一片荒蕪。除非用一兩年的時間修建港口和公路,否則美軍根本無法從紅海向耶路撒冷輸送物資。

    目前,艾森豪威爾是讓美國的自由輪和勝利輪船隊在巴士拉港卸貨,然後裝上卡車,向西越過整個約旦沙漠,才能越過約旦河和死海,最終抵達耶路撒冷郊外。或者更加不惜成本低讓運輸機群組織空運……如此漫長而坎坷的補給線,最多隻能勉強維持彈藥的供給,至於糧食和服被,就隻能讓三十萬盟軍在耶路撒冷本地橫征暴斂了結果,耶路撒冷集團軍群的三十萬大軍剛剛進駐不到一個月,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就已經全都不堪重負,各種恐怖襲擊和抗稅起義層出不窮,眼看就要演化成一場全麵遊擊戰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