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穿梭] 大穿越時代 作者:老老王(已完本)

 
mk2258 2014-5-21 14:46:48 發表於 科幻靈異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60 131566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45
    第九十四章、戰爭的真諦就是互相傷害

    發生在十月十三日上午的倫敦核爆,嚴格來說,隻是紅色陣營對英國本土戰略大轟炸的一部分而已。

    這場氣勢磅礴、規模恢宏的“一百小時大轟炸”,在人類戰爭史上,堪稱是創造出了新的記錄!

    在這一天,從法國、荷蘭、比利時沿海各空軍基地起飛的轟炸機群,以百機為單位,對英國全境各城鎮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瘋狂大轟炸。從樸茨茅斯、考文垂一直到蘇格蘭的格拉斯哥,都挨了無數的炸彈。飛的最遠的轟炸機群甚至偷襲了北愛爾蘭,前後投入的轟炸機和護航戰鬥機總數,達到了喪心病狂的六萬架次!

    為了給如此龐大的機群配齊機組人員,蘇聯紅軍本身實在不堪重負,隻得通過共產國際組織,動員了大批法國、荷蘭、比利時、匈牙利甚至德國和意大利飛行員“誌願”參戰,以顯示“紅色歐洲”的團結一致。

    就這樣,在這場“一百小時大轟炸”之中,成噸的大殺器,被慘無人道地丟在了猝不及防的英國人頭上。

    一時之間,“紅色歐洲”的轟炸機密如蝗群一般,從英國的城鎮和鄉野上空飛過,當真是遮天蔽日,嚇得市民們四散奔逃。整個英國境內到處都是刺眼奪目的爆炸火光,以及鋪天蓋地的滾滾濃煙,猶如末日降臨。

    在此之前,英國和蘇聯雖然已經在歐洲大陸上大打出手,但彼此之間卻很少互相空襲對方的本土城鎮。英國皇家空軍是夠不著組織轟炸機群從大不列顛島起飛,橫跨北海和波羅的海直撲聖彼得堡,這段距離未免有限過於遙遠,而且沿途需要經過那麼多的國家,層層攔截下來,每次出擊恐怕都得做好一去不回的準備。而蘇聯方麵則是有意克製,即使偶爾派遣飛機進入英國上空,也是以撒傳單為主。就算真的要丟炸彈,目標也僅限於英國空軍基地、地麵雷達站和一些軍工企業集中地,比如倫敦下城區以及泰晤士河沿岸區域。

    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地原本嚴陣以待、在自家後院裏挖了防空洞藏了糧食,隨時準備客串土撥鼠躲避轟炸的英國平民,也就漸漸地懈怠了下來。尤其是那些位於英國北部的城鎮,原本在當年跟德國納粹的不列顛空戰之中就沒挨過炸彈,眼下自然就更不會有太多的反空襲經驗眾所周知,納粹德國的軍用飛機一般都以“短腿”而聞名,論攻擊範圍連英格蘭北部都很難夠得著,更不用說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了。

    結果,到了現在,他們就不得不為這些不合時宜的鬆懈和怠惰,而付出鮮血與生命的代價。

    為了以最快速度把大英帝國給打出局,蘇聯及其盟國毫無憐憫地向目標清單上的所有英國城鎮投下了威力最大的炸彈:對付工業重鎮和港口碼頭,主要是投擲常規爆破榴彈和燃燒彈;對待沒什麼工業設備需要破壞的鄉間小鎮,則是以殺傷人員為最大目標,投擲了更加慘無人道的沙♂林和塔♂崩毒氣彈!

    如此一來,全英國各地就冒出了許多建築物看似完好無損,但卻人畜盡皆倒地斃命的“鬼鎮”、“幽靈村”因為長期沒有遭受外敵入侵,也沒有多少地震天災的緣故,英國村鎮普遍有悠久的曆史,一棟建築往往可以追溯上百年的曆史,很多村鎮的中心區域依然保持著幾個世紀前的格局,街道狹窄,格局緊湊,房屋之間幾乎沒有間隙,一旦挨了一枚大號毒氣彈,幾分鍾內就能籠罩整個鎮子!

    於是,在這些殺傷力遠超一戰時代芥子氣的最新型神經性毒氣大派送麵前,諸多古老的英國村鎮陷入了滅頂之災,很多村鎮居民連反應過來的機會都沒有,就直接死在了自家的餐桌邊和臥床上。

    當然,勇敢的英國海盜……啊,不對,是英國紳士們,也不會隻挨打不還手。相反,每一座城鎮的民防炮兵都操作著手頭能夠湊出來的所有高射炮,瘋狂的向著天空噴射槍林彈雨。紅色和藍色的曳光彈漫天飛舞,說不出的絢麗,不過大多數高射炮的射程普遍都太近,完全威脅不到萬米高空中的戰略轟炸機群。饒是他們打紅了炮管,也隻能眼睜睜看著一枚枚巨大的炸彈從天而降。至於能夠打到萬米以上高空的重型高射炮,翻遍全英國也就隻有那麼兩百多門,隻能重點保障一些大城市,不太重要的鄉下地方就別做夢了。

    與此同時,英國皇家空軍的小夥子們也駕駛著他們的鋼鐵戰鷹,翱翔在故土的藍天之上,勇敢地迎戰著從四麵八方來襲的異國敵機,並且確實是取得了一定戰果。然而,由於倫敦核爆的蘑菇雲,極大程度地幹擾了英國皇家空軍的指揮和通訊係統,使得各個空軍基地不得不各自為戰,既得不到指示,也缺乏最新的情報,無線電裏充斥著各種錯誤的謠言。結果就是英國戰鬥機上天之後經常找不到敵人,白白浪費了兵力,而更悲劇的是,等到他們耗盡燃油返航的時候,還往往會發現機場跑道已經被炸得坑坑窪窪,隻能找塊草地迫降。

    總而言之,在三戰初期,駐歐蘇軍發動整個“紅色歐洲”的力量,對英國本土發動的這場“一百小時大轟炸”,堪稱是人類戰爭史上史無前例的創紀錄大空襲。在這四天零四個小時的時間裏,整個歐洲社會主義陣營先後出動了六萬兩千多架次的各型飛機,對英國全境超過一千個城市村鎮以及軍事基地與港口進行了戰略轟炸,其規模之宏大,持續時間之長,給目標造成的損失之慘重,遠遠超出了英國方麵的最悲觀預想!

    支撐著大英帝國的最後一根脊梁骨,還有盎格魯撒克遜人心中最後的驕傲,眼看就要被打掉了!

    ※※※※※※※※※※※※※※※※※※※

    可想而知,在這遍布全國的一片哀鴻遍野之中,損失最慘重的自然還是吃了一發原子彈的首都倫敦。

    事實上,相比於馬德裏在核爆之後的慘狀,倫敦在挨了第一枚核彈之後的情況,相對而言已經算是不錯了。因為由於皇家空軍的奮勇抵抗和地麵防空部隊釋放的濃密煙霧,對蘇聯戰略轟炸機群造成了嚴重幹擾,導致這枚核彈的落點稍微偏了一點兒,沒有擊中威斯敏斯特或倫敦金融城這些核心要害,而是掉在了倫敦西北部的溫布利地區……所以,國會大廈、白金漢宮、大本鍾、倫敦塔橋、海德公園等等這些倫敦的地標性著名建築,在倫敦挨了第一發蘇聯核彈之後,居然暫時還大體完好除了被蒙上一層輻射塵埃之外……

    但即便如此,聞名全球的世界之都,大英帝國的心髒和榮耀所在,居然挨了一發野蠻殘暴之蘇俄布爾什維克的原子彈,一大片市區淪為輻射廢土,這對大英帝國公民的信心和士氣,還是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如果加上在直布羅陀和斯卡帕灣的人員損失,以及蘇聯空軍對其它英國城市進行戰略轟炸所造成的慘烈死傷,那麼大不列顛在三戰第一個星期之中的死亡人數,居然已經非常勁爆地一口氣突破了百萬大關。

    很顯然,這是一個令人痛心徹骨的數字。畢竟,從人口數量的角度來說,英國非但不能跟美國和蘇聯這樣的巨無霸相比,甚至跟“小”日本都相距甚遠,在戰前就隻有四千六百萬人口。而到了此刻,整個英國的合法公民數量,恐怕都快要跌破四千萬大關了!而男女性別比例更是失衡得一塌糊塗。

    如果是在戰爭初期,這隻會引發英國人對敵人的仇恨,鼓舞起他們同仇敵愾的士氣,成為他們記在敵人賬上的一筆血債,激勵他們報仇雪恨。但到了此時,英國普通人心中的感受,更多的卻是麻木與絕望。

    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時代的大英帝國公民是非常驕傲的,在他們的記憶裏,空前絕後的日不落帝國製霸全球,工業革命後引領著世界科技潮流幾十年,皇家海軍橫掃七海,陸軍也是先後把法國、俄國和德國摁著腦袋狠打。劍橋牛津兩大名校教授如雲學者者如雨,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藝術璀璨奪目,可謂是文武雙全,舉世無敵……任何試圖砸掉大英帝國金字招牌的行為,都會遭到他們不惜一切的反擊。所以在二戰的初期,大英帝國上下都是眾誌成城,有識之士大聲疾呼愛國口號,士農工商各界忠勇之士踴躍報名投軍……

    但是,人類社會對傷害和死亡的忍受是有一個最大閾值的,而現在的英國已經在戰爭中流了整整六年的血。雖然胸膛中的民族驕傲和愛國情感依然存在,可是沮喪、麻木和絕望的情緒也一樣在與日俱增。

    於是,在挨了幾發核彈之後,很多英國人的精神氣都徹底垮掉了。雖然丘吉爾戰時內閣的宣傳部門還在竭力鼓吹犧牲和煽動複仇,說什麼大英帝國到了最危急的時候,每個人都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可惜結果卻是應者寥寥,人人心如槁木因為如今凡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戰爭打到這一步,大英帝國根本已經是在垂死掙紮了。光榮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已經全廢,更加光榮的皇家空軍同樣半殘,英國陸軍已經死光了整整一代不列顛的小夥子,如今都要靠黑人和阿拉伯異教徒來保衛本土了,眼瞅著這大英帝國是要完啊!

    既然帝國崩潰的大勢已經難以挽回,不是憑著勇氣和毅力就能扭轉的,那麼就算是再愛國的英國公民也隻能先顧著自家了帝國完蛋就完蛋了吧!可是能不能先讓我的兒子和丈夫回家呢?

    諸如此類的頹廢思潮,在英國民間迅速崛起,並且越來越難以彈壓……看著四周微妙的眼神,丘吉爾首相很清楚,如果不能盡快作出一些什麼能夠提振士氣的事情,他恐怕連體麵下台的機會都沒有,而是有可能會像意大利的墨索裏尼一樣被國王突然解職和軟禁,然後丟上審判席,以戰犯的身份被絞死頂罪……

    但是,在失去了皇家海軍主力之後,困守大不列顛島的他根本什麼都做不了。

    所以,深陷絕境的丘吉爾首相,隻得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了美國盟友的身上……

    ※※※※※※※※※※※※※※※※※※※

    意大利半島,那不勒斯港

    當大不列顛島在蘑菇雲和毒氣中痙攣之際,盤踞南意大利的美英盟軍,也在蘇聯紅軍的鐵甲洪流麵前瑟瑟發抖從三戰爆發的當天開始,盟軍控製的意大利南部地區就爆發了規模驚人的難民潮!

    此時此刻,如果站在高聳巍峨的維蘇威火山上俯瞰下去,就會看到每一條公路、土路和山路上,都充斥著人頭攢動、擠擠挨挨的難民潮!在資本主義政府多年不懈的妖魔化教育下,出於對布爾什維克的恐懼,凡是稍微富餘一點兒的意大利人,都在收拾細軟、拖兒帶女,乘坐著所有他們能夠找到的交通工具,攜帶著所有能夠帶走的家當,急急忙忙地離開他們所在的城市,往南方,往各個能夠找到船隻的港口奔逃。

    作為南北軍事分界線的首都羅馬以南的各條公路上,逃難的人流車隊浩浩蕩蕩一路南下,擠滿了所有的道路。馬車、汽車、人力車、驢車、牛車和牲口都擠在了同一條路上。而且越是貧窮的意大利難民,就越是舍不得放棄任何財產,從鍋碗瓢盆到家具電器,箱籠包袱、衣服糧食,都被他們帶在身邊,在他們的車上堆砌起了一座座小山,不僅拖慢了速度,還嚴重遮擋住了後麵車輛的視線,因此引發了很多起交通事故。

    對於戰鬥中的美軍來說,這場不合時宜的難民潮實在是一場噩夢。數以百萬的難民不僅癱瘓了整個意大利南部的道路網,塞住了大部分高等級公路,把正在往羅馬前線調動的後援部隊死死堵在了路上,還衝垮了美軍預先在公路上設置的工事路障,甚至踩爆了美軍布設的雷場……當真是讓美軍感到欲哭無淚。

    與此同時,那不勒斯港的市區內也是一片混亂,街上到處是頭頂著行李的市民,伴隨著震天的叫罵聲、哭喊聲,亂哄哄地湧向碼頭。無論男女老幼,都毫無禮讓之心地互相叫罵著、踢打著,爭搶著登上任何一條能夠出海的船隻。哪怕是一條單桅小帆船,都能擠上二三十號人。不少小漁船由於載人過多,直接翻沉在了碼頭邊,落水的難民在水中沒有來得及掙紮幾下,就被沉重的包裹和吸飽海水的大衣拖入水底。碼頭邊總是泛著黃褐色浮沫的混濁水麵上,如今已經漂浮著數十具之前淹死的可憐人的死屍,但岸上卻沒有一個人會對他們撇上一眼,所有人都隻想著使用一切手段爭相逃命。其中還夾雜著不少滿口西班牙語的前線潰兵由於對日戰事一直不順,兵力消耗巨大,五角大樓隻得拆東牆補西牆,把駐歐美軍的精銳部隊陸續調往太平洋戰場救火,眼下意大利前線的所謂“美英盟軍”,實際上有超過一半是南美各國的兵馬在湊數。

    這些南美部隊穿著美國援助的軍服,拿著美式武器,乍一看還似乎挺像樣,但真正打起來之後,卻很快原形畢露,美蘇剛剛互相宣戰,兩軍才在羅馬市區內開始交火不到二十四小時,就有不少丟盔卸甲狼狽不堪的南美各國潰兵,乘著吉普車和卡車,浩浩蕩蕩地湧入了那不勒斯。隨著時間的推移,逃進那不勒斯的潰兵越來越多,港區裏遍地都是滿臉淒惶和驚恐的南美士兵。而且從來不憚於向任何敢於阻攔自己的家夥開槍,少量忠於職守的美軍憲兵已經無法約束這幫該死的家夥,隻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座港口亂成一鍋粥。

    站在一座被臨時征用為指揮部的意大利山頂別墅的大理石陽台上,用高倍望遠鏡俯瞰著那不勒斯市區內外的這樣一副亂局,駐歐美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上將的心情非常沉重。

    相比於紅色陣營之前圍攻瑞士的三心二意蘇聯方麵不知是有著以戰代練的打算,還是存著消耗雜牌的心思,在瑞士戰場上基本都由歐洲各個新建社會主義國家的誌願軍擔任主力,投入的正牌蘇軍比例很小,故而進展比較遲緩在正麵對抗駐歐美軍的意大利戰場上,蘇聯人可謂是傾巢出動,精銳盡出。

    在攻擊開啟之前,科涅夫元帥的北意大利方麵軍就已經擁有了足足八十五萬兵力和大約七千輛坦克。而在軍事分界線的南邊,駐歐美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上將手裏卻隻有三十萬盟軍和不到一千輛坦克。於是,當戰爭正式爆發之後,科涅夫元帥自然是長驅直入,摧枯拉朽。艾森豪威爾隻能依靠唯一具備優勢的地中海艦隊,死守若幹沿海據點,在蘇聯紅軍的猛攻之下苦苦支撐,期待著能夠堅持到局勢逆轉的時候。

    然而,在這場硬碰硬的較量之中,艾森豪威爾手裏拿著的牌實在是太差了。不僅兵力處於劣勢,質量也遠不如對手,甚至連製空權都無法保障……這樣處處受製的逆風仗,讓艾森豪威爾打得是說不出的難受。

    此時,在艾森豪威爾麵前展開的南意大利作戰地圖上,表示蘇聯紅軍的紅色箭頭,已經把代表美英盟軍防區的藍色方框給切割得支離破碎由於南美各國部隊的不戰而潰,亞得裏亞海一側的東部防線基本上算是徹底瓦解,不複存在了,紅軍的裝甲部隊居然一路衝到了扼守亞得裏亞海出口的布林迪西港!

    而在有十萬正牌美軍駐守的西部防線,由於蘇聯方麵似乎是顧忌著羅馬城內那些價值極高的古建築,不願投入重火力進行狂轟濫炸,所以目前雙方還在羅馬市區沒完沒了地打著低烈度的巷戰。由於美軍占領了羅馬附近的幾個港口,即使被切斷了跟南方的陸路交通,依靠著海路補給,這場戰鬥也依然能夠打得下去。

    但與此同時,還有十五萬蘇聯紅軍幹脆繞過了羅馬市區,朝著盟軍的後方腹地一路穿插,把美軍分割在好幾個彼此無法呼應的港口據點內,隻能靠海路保持後勤補給,與在陸地上所向披靡的蘇軍勉強抗衡。

    原本憑著掌握製海權的美英聯合地中海艦隊,艾森豪威爾還有信心在意大利半島上繼續堅持一個月到兩個月的時間。但問題是,由於斯卡帕灣的核爆,失去皇家海軍大艦隊保護的英國本土,幾乎是完全敞開著暴露在了蘇聯紅海軍的麵前。在同時失去了製海權和製空權之後,蘇聯人的鐵甲洪流似乎隨時可以渡過海峽,登上大不列顛島的南部灘頭。丘吉爾的戰時內閣對此是驚恐萬狀,自然要抽調地中海艦隊回援本土。

    因此,在即將失去最後一點優勢的情況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艾森豪威爾上將,事實上已經決定保存有生力量,逐步放棄意大利戰場,把兵力和物資撤往北非,隔著地中海與蘇聯人重新展開對峙了。

    不過,在撤出意大利之前,根據白宮和五角大樓的指示,他還有一些事情需要辦成“……再給前線發一份電報,詢問教皇是否已經安全撤出羅馬?告訴前線指揮官,這是最優先的任務!”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安排,是因為現任的天主教皇庇護十二世是親美英分子,早在二戰期間,就對納粹和法西斯政權態度冷淡,同時在暗中給盟軍通風報信。而在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徹底覆滅,美蘇兩軍以羅馬為界,分別割據半個意大利之後,庇護十二世更是上躥下跳,竭力煽動天主教徒跟布爾什維克對抗。

    很顯然,這對意大利社會主義政權的建立和蘇聯紅軍的戰略規劃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也讓教皇庇護十二世上了克裏姆林宮的黑名單:可想而知,當梵蒂岡被紅軍拿下之後,這位教皇在蘇聯的無神論者和東正教徒手中,會享受什麼樣的待遇雖然美國人多半是新教徒,但南邊的整個拉丁美洲都是天主教的地盤。如果讓教皇這樣一位影響力非凡的大人物,被蘇聯人送上審判席甚至絞刑架,那麼將會導致很糟糕的影響

    所以,早在三戰爆發之前,盟軍就一直在勸說庇護十二世撤出羅馬,最好是把整個教廷搬遷到安全的美洲,相信南美的天主教徒肯定很樂意捐款再興建一座新的教皇宮的。但庇護十二世一直磨磨蹭蹭地不肯答應,因為教廷也跟政府一樣,是不能隨便放棄根據地的。這世上自古以來就是成王敗寇,一旦放棄了梵蒂岡這個嵌在羅馬市區裏麵的“城中之國”,全世界還有幾個人肯承認他這個“流亡教皇”的地位?萬一斯大林在攻下羅馬之後,再扶植一個新的教皇和新的教廷出來,那麼天主教世界豈不是要發生第二次大分裂?

    然而,無論如何,這一切的預期都是未來的事,而蘇聯紅軍的炮彈卻近在眼前。最終,在三戰全麵爆發,羅馬城淪為戰場之後,庇護十二世終究還是傲嬌不下去了,隻能半推半就地同意了美方的撤退建議。

    因此,艾森豪威爾上將沒有等待多久,就從羅馬前線收到了好消息教皇庇護十二世和諸位樞機主教已經撤出梵蒂岡,攜帶大批聖物和典籍,分別乘坐六艘登陸艦轉移到了撒丁島。

    但問題是,庇護十二世雖然勉強同意了撤出直接麵臨紅軍炮火的羅馬,卻說什麼也不願意再離開歐洲。不要說去美洲了,就連北非也不願意去,堅持要在歐洲的版圖上待到最後一刻。

    “……既然如此,就讓教廷在撒丁島駐蹕一段時間好了!反正蘇聯人在地中海沒有什麼艦隊,暫時應該攻不到島上這位教皇難道真的是寧死都要當個歐洲人嗎?”

    艾森豪威爾不以為然地如此說道,似乎是忘了納粹德軍空降兵攻占克裏特島的前例,“……然後,根據五角大樓的最新指令,撒丁島上那幾架負責核爆法國的b-29‘超級空中堡壘’,應該也已經出發了……嗯,為了防範蘇聯人的報複,待會兒就把司令部撤到軍艦上去吧!偌大的歐洲,已經找不到一座安全的城市啦!”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45
   第九十五章、燃燒的巴黎

    某位賢人有著這樣一句名言:曆史給人們最大的教訓是,任何時代的人們都從來不會吸取曆史的經驗,同時,曆史還告訴我們,就算是那些懂得曆史的人,他們也同樣不會以史為鑒。

    盡管丘吉爾明知道大英帝國在這場戰爭中敗局已定,但由於根本無法承擔戰敗的後果,更不能接受大英帝國的土崩瓦解,加上性格裏的不服輸,他絕對無法忍受在自己的任內簽署一份無條件投降書,他可是名門貴胄的丘吉爾,是必須要名垂青史的偉人……所以,他也隻能閉著眼睛不管不顧,捏著鼻子將戰爭進行到底。

    為此,他需要美軍對歐洲赤色陣營發動更多的報複性核打擊:一方麵固然是削弱敵人,提升己方士氣;另一方麵,更重要的是打碎國內主和派勢力的幻想,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迫使他們支持自己的戰爭政策。

    至於這會不會積累起更多的民族仇恨,讓大英帝國的下場更加悲慘……丘吉爾已經完全顧不上這些了!

    而另一方麵,白宮也非常擔心英國人真的破罐子破摔,向斯大林跪下來求和,爭取投降輸一半。這樣的話,美軍就等於是被趕出了歐洲沒有英國和愛爾蘭作為跳板,美軍單獨跨越大西洋遠征歐陸,還要正麵跟蘇聯紅軍對抗的難度,在五角大樓看來實在是堪比噩夢。為了徹底破壞英國和社會主義歐洲的關係,防止雙方媾和,杜魯門隻得咬牙拿出了已經為數不多的核武庫拿他的話來說就是:“……為了讓偉大的歐洲文明不被玷汙,為了讓我們熟知的社會秩序不被顛覆,我們要告訴那些邪惡的布爾什維克,我們一樣也有原子彈,我們比他們更敢扔原子彈!讓那些殘忍嗜血的赤色匪徒們知道,他們腳下的土地同樣是不安全的!”

    由於整個歐洲大陸已被染紅,讓攜帶核彈的美國戰略轟炸機編隊在敵境上空穿梭至少三千公裏,直接核爆蘇聯本土……似乎有些難度太大了。但換成核爆蘇聯在歐洲最強大的盟國,倒是還有那麼幾分把握可以讓攜帶原子彈的美國戰略轟炸機從撒丁島起飛,穿過整個法國並在巴黎投彈之後,到英國機場降落。

    嗯?為什麼不是核爆德國?首先是因為路程更加遠了些,其次因為納粹德國剛剛覆滅一年,柏林在最後的圍攻戰之中變成了一片瓦礫,殘餘市民則被蘇聯人拉到西伯利亞做苦工,即使核爆了也沒有太大價值。

    所以,無論是考慮實際的戰略戰術意義,還是英法世仇的宿怨,顯然都是核爆法國看起來更加有效果。

    ※※※※※※※※※※※※※※※※※※※

    於是,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七日,當歐洲社會主義陣營戰略空軍對英“一百小時大轟炸”即將進入尾聲之際,從撒丁島機場起飛的美國核打擊轟炸機編隊,卻悄然飛過地中海,從南方闖入法國領空,直撲巴黎而去!等到紅色法國和駐法蘇軍發現不對的時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在這個沒有導彈和衛星,雷達性能也很不完善的時代,任何國家都沒有辦法百分百地保衛好領空,把侵入本國上空的每一架敵機統統打下來……

    結果,跟倫敦那顆不幸丟偏了的蘇聯原子彈不同,從撒丁島出發的美國核打擊轟炸機編隊,舍生忘死地成功突破了法國領空內的層層攔截,準確地將原子彈丟在了巴黎的市中心,最為繁華熱鬧的塞納河畔……伴隨著一道絢麗的閃光劃破天際,一團巨大的火球從塞納河畔冉冉升起。所有沒來得及躲進地下防空洞的巴黎市民,都在同一時刻從雙眼感覺到了強烈的灼熱和疼痛,簡直就像是被探照燈迎麵照射,又或者是被熱帶沙漠的烈日當頭曝曬一般。很多人都當即發出淒慘的喊叫,痛苦地滾翻在地,用雙手捂住了眼睛……

    下一刻,真正的噩夢才開始降臨在一聲震耳欲聾的巨大轟鳴之中,毀滅一切的高溫衝擊波,裹挾著來自烈焰地獄的炙烤熱浪,夾雜著各種致命的射線、粒子、核塵暴,狠狠地砸向四麵八方!哪怕是遠在六十多公裏之外的貢比涅森林,人們都聽到了一聲威力強大的悶響,心驚膽寒地跌倒在地上,以為是世界末日來了。而在十五公裏之外被征用為新政府臨時駐地的凡爾賽宮,所有的玻璃都被瞬間震碎,猶如致命的霰彈一般到處拋飛,穿透門板和屏風,衝向猝不及防的被害者,濺起一朵朵血花,造成了數量驚人的二次傷害!

    當然,巴黎市區的命運必定是更加殘酷無論是人類、動物、草木,還是建築,全都在這仿佛來自地獄的焚風中化為灰燼。盧浮宮前的噴泉水池,被驚人的高溫瞬間蒸發到汽化。而聞名遐邇的凱旋門和盧浮宮,被譽為時尚奢侈代名詞的香榭麗舍大道,埋葬著諸多法蘭西偉人的先賢祠,拿破侖皇帝長眠的榮軍院,流傳著不朽愛情故事的巴黎聖母院,還有遍布巴黎市區的諸多大教堂……也都在眨眼間就淪為了一片焦炎煉獄。

    就連作為巴黎地標的埃菲爾鐵塔,它的鋼筋鐵骨也承受不住原子彈爆炸的高溫,很快就在堪比十二級台風的火焰風暴之中,猶如蠟燭一般迅速融化,最終搖搖晃晃地折斷成幾截,伴隨著漫天烈焰的背景轟然坍塌。

    至於普通的街區宅邸,自然也在原子彈的蘑菇雲下蕩然無存。大部分不夠牢固的建築物,尤其是建築質量堪憂的貧民窟,都被海嘯般的衝擊波一下子夷為平地,而少數最堅固的鋼筋混凝土樓房,則宛如突出海麵的礁石一般,聳立在一大片焦黑滾熱的殘磚和瓦礫之上。樹木、汽車、電車、自行車和行人都被卷上半空,然後摔得粉身碎骨,或者在空中就被燒灼成了焦炭,接下來還要被火熱的氣流裹挾著繼續四處飄蕩。

    很多來不及反應的市民都被埋在了廢墟裏,當然,暴露在空地上的市民還要更慘由於被核爆閃光直接照到,當場就被燙得渾身枯焦、皮膚脫離……而隨之蔓延開來的火災,則是讓躲在防空洞內的幸存者陷入了滅頂之災。核爆的高溫引燃了太多的火苗,使得大火肆無忌憚的在街頭房頂蔓延,從一棟房子燒到另一棟。

    在這樣殺傷力極大的火焰風暴之中,路邊塗了焦油的木質電線杆,店鋪門口的紙板廣告牌,房屋裏的窗簾和家俱都會突然著火。加油站、煤氣廠、樹木、植物……凡是能著火的東西都會燒起來。各處分散的火頭很快彙成一片火海,其溫度可以融化鋼鐵、燒毀水泥,並且繼續向四處急速蔓延,一直燒到再沒有更多的東西可以充作燃料為止。可想而知,劇烈的燃燒抽幹了地表的空氣,就連下水道裏的汙水都已經開始沸騰,殘破不堪的街頭迅速彌漫起可怕的肉香味。衝出防空洞爭相逃命的居民,被火焰包圍在了狹小的街道上,在濃煙和高溫下掙紮殘喘。不到一個小時之內,就有幾十萬法國人被燒死、炸死、砸死、窒息而死,受傷的人更是數倍於此,很多人受到了極端可怕的輻射與燒傷,估計撐不過一個星期,到時候死亡人數還會成倍飆升。

    除了對巴黎造成的直接損害之外,原子彈的爆發還造成了一場規模不小的電磁脈衝風暴,擊穿絕緣層,燒毀電路,讓一切電子裝備的元器件嚴重受損……不僅使得巴黎周邊的無線電設備瞬間報廢,還使得諾曼底、布列塔尼、加萊,甚至荷蘭一帶的無線電通訊都被嚴重幹擾,連續幾個小時無法正常拍發電報。而雲集於西歐沿海地區各個前線機場,剛剛對英國執行過“一百小時大轟炸”的數萬架飛機,也陷入了指揮癱瘓、通訊中斷的尷尬處境,最終導致計劃內繼“一百小時大轟炸”之後的下一階段對英戰略轟炸,被迫宣告流產

    總而言之,當愕然的法國人知道了巴黎的慘狀,尤其是凱旋門、盧浮宮、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和香榭麗舍大道的灰飛煙滅之後,一個個都是痛哭流涕,高呼“半個法蘭西已經死了”。旋即便是法蘭西全民上下憤怒欲狂,由赤衛隊脫胎而來的法國紅軍也是義憤填膺,爭相請戰要當渡海進攻英國的先鋒……

    ※※※※※※※※※※※※※※※※※※※

    而在海峽對麵的不列顛,尤其是剛剛挨了一發蘇聯原子彈的倫敦,當得知花都巴黎上空同樣有一朵核爆蘑菇雲盛開的時候,原本深陷於沮喪和絕望的英國人,倒是被提振起來了那麼一些士氣雖然自己的國家沒有原子彈,但美國盟友手裏有啊!好歹不再是一邊倒的隻挨打不還手了,多少讓人心裏有一點兒慰籍。

    借著這一來之不易的有利形勢,丘吉爾首相發表了全國性廣播,老生常談地譴責了布爾什維克“紅色惡魔”的種種暴行,同時鼓勵不列顛軍民為了帝國的榮耀,與邪惡的敵人戰鬥到最後一刻,他發誓絕對不會考慮與敵人媾和,更不會向侵略者投降,他會領導這個偉大國家一直戰鬥下去,直到勝利來臨或者地球上最後一個英國人倒下“……我熱愛著這個國家,我為它的光榮與偉大奮鬥了半輩子。我把人生最寶貴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帝國與國王……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戰爭,我們必須使用任何手段來保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以及無數祖祖輩輩用他們的犧牲和汗水換來的一切財富。我們沒有退路,隻能勇往直前,或者勝利或者滅亡,不可能有第三種結局。但是我堅信。我們的後代必定將會為我們進行的偉大事業感到自豪!”

    然而,雖然這個胖子在嘴上說的是如此慷慨激昂、大義凜然,好像恨不得親自駕駛一架戰鬥機上天,跟那些在不列顛上空播灑死亡的蘇聯飛機拚個你死我活。但是,當他的廣播演講之聲還在不列顛全境範圍進行放送的時候,丘吉爾本人卻已經拔腳溜出了大不列顛島,帶著整個戰時內閣和戰爭部全都搬到北愛爾蘭的首府貝爾法斯特,同時被他從溫莎城堡硬是拖著帶走的,還有重病中的喬治六世國王陛下和整個英國皇室……

    事實上,作為大英帝國的戰時首相,丘吉爾擁有著倫敦最堅固最安全的地下掩蔽所作為辦公地點那是在斯多利門附近一棟混凝土結構辦公樓的地下,施工人員在原辦公樓地下室的一層灌滿了高標號水泥,形成了五米厚的混凝土頂蓋,足以扛住二戰初期各國最大型號的航空炸彈。地下室的入口被還裝上了一英尺厚的特種裝甲鋼大門,可以在兩千度高溫下堅持三個小時,而且降溫之後不會產生形變,依舊可以順利的開合。

    然後,這個地下掩蔽所裏的空間也非常寬敞,明亮的燈光係統和強大的通風係統讓人根本感覺不到自己身處深深的地下,充滿英國風格的室內裝飾與雪白的牆壁、光滑的地板組合在一起,絲毫沒有普通防空洞給人的那種壓抑之感。昔年對抗納粹德國的整個不列顛空戰期間,丘吉爾首相閣下就是在這裏指揮戰爭的。

    遺憾的是,就算是這樣堅固到宛如磐石的地下掩蔽所,也扛不住原子彈爆擊的恐怖破壞力……所以,在親自巡視過核爆後的倫敦和遭到轟炸的其它幾座城市,目睹了這些城市滿目瘡痍的慘狀之後,這貨就果斷決定開溜,躲到了大英帝國本土距離歐洲大陸最遠的北愛爾蘭雖然從航程上說,從法國北部機場起飛的敵方戰略轟炸機,同樣也能夠得著北愛爾蘭。而在剛剛落幕的,仿佛煉獄噩夢一般的“一百小時大轟炸”之中,北愛爾蘭的城鎮也確實挨了幾枚炸彈,但是相較於英格蘭死傷數百萬的毀滅性慘狀,有著整個大不列顛島作為緩衝的北愛爾蘭,已經稱得上是平安樂土了,遠比如今的倫敦更加適合性命金貴的英國統治階層長住。

    除了把政府和皇室搬到北愛爾蘭之外,丘吉爾首相在十月中旬作出的另一項重要決策,乃是不惜以殖民帝國的總崩潰為代價,徹底放棄地中海戰場和遠東戰場,召回滯留於南意大利的地中海艦隊和遠在新加坡的皇家海軍東方艦隊,以此來應對斯卡帕灣大艦隊覆滅之後,大不列顛島全境幾乎有海無防的窘境。

    但是,在這兩路僅有的可憐援兵之中,前者規模有限,實力單薄,連一艘戰列艦、戰列巡洋艦或裝甲航母都沒有,根本無法單獨跟蘇聯紅海軍的北冰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正麵對壘;後者則遠在地球的另一端,路程遙遠到無以複加,即使一路順利,從遠東趕回國內也至少要用掉一兩個月,感覺有些緩不濟急。

    如此一來,在接下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蘇聯紅軍都能輕易渡過海峽,對英國本土發動登陸戰!

    而眼下英國陸軍的精華都在遠東、北非和歐洲大陸凋零殆盡,本土極度缺兵少將,在歐洲的盟國隻剩下了更加朝不保夕的葡萄牙和半個西班牙,還有素來跟英國佬仇深似海,在戰場上隨時有可能倒戈的愛爾蘭人……總之都是一幫不靠譜的廢柴加混蛋。所以,除非皇家海軍能夠阻止蘇聯紅軍上岸,否則一旦這群猛獸踏上英國領土,靠著目前英國本土具備的防禦力量,想要打贏本土保衛戰是根本沒有指望的。

    然而,集中了皇家海軍最後精華的大艦隊,如今已經在斯卡帕灣升起的蘑菇雲之中完蛋了……

    為了應對這一危機,丘吉爾首相又隻得硬著頭皮挖掘國內潛力,宣布要火速大練民團,在兩周內組建起一百萬“國民自衛軍”,計劃招募聯合王國境內所有至今未被征召服役的十六歲到六十歲之間的男性,以及任何在服役年限內並且誌願報名的女性。實際由各郡的議員、貴族和鄉紳負責組建和指揮這些人員,丘吉爾首相親自擔任名義上的國民自衛軍最高總司令,由他的參謀長和最信任的軍事顧問黑斯廷斯.伊斯梅將軍負責這些“國民自衛軍”的訓練和武裝這在明麵上固然是為了將自己的力量全部動員出來,抵禦看起來即將渡海來犯的蘇聯紅軍,或者說“歐洲社會主義陣營聯軍”,打贏……至少是打平這場決定不列顛前途命運的戰爭;但另一方麵,也是有著維護國內社會治安,防止發生民變和騷亂的考慮。事實上,如果蘇聯紅軍的鐵甲洪流,真的渡過海峽,登上了地勢低平、平原寬廣的英國南部地區(英格蘭),那麼在紅軍各種威力強大的現代化武器麵前,防守一方單純隻是靠人多是沒有用的。若是讓這群臨時征召的大叔大媽老爺爺小孩子和大姑娘們,跟古代凱爾特勇士一樣嗷嗷叫著衝上去,那麼恐怕最多隻能讓俄國人多浪費一些彈藥而已。

    不過,若是換個角度思考,從維護社會秩序,避免沙俄崩潰的那種內亂來看,這就不失為一個高招了。

    伴隨著鋪天蓋地的大轟炸和慘絕人寰的核爆蘑菇雲,無數英國人與他們積攢的財富一起化為了一堆灰燼,或者在毒氣的籠罩中痙攣斃命,全家死絕。但那些活下來的人卻更加痛苦,因為在這場將整座整座城市化為火海的大轟炸之中,他們失去了財產、房屋、親人、事業與工作,剩下的僅僅隻有身上的一套衣服和累累的傷痕……類似這樣的情況,在六年前的不列顛空戰期間也發生過,但那時候英國境內被摧毀的城鎮要少得多,英國政府的人力財力物力也遠比現在充足,還能及時組織起救援活動,給傷員提供醫療救助,分發給他們一些儲備的食物和衣服,甚至給他們安排住處和工作,在最差的情況下至少也有一頂容身的帳篷。

    然而,到了三戰爆發的此時,大英帝國的各種資源早已耗盡,而“一百小時大轟炸”給不列顛造成的戰爭難民數量,也是六年前德國空軍的最起碼幾十倍。麵對這麼多流離失所、饑寒交迫的戰爭難民,丘吉爾的戰時內閣能夠組織到的救援力量,完全是捉襟見肘,杯水車薪,很多失去了家園和財產的可憐人,隻能無助地坐在公路邊,不知該從哪裏弄一塊麵包來果腹……英國民間社會秩序已經有了失控的風險。

    就像一句話說的:如果當你走投無路的時候,請不要忘記還有最後一條出路,那就是犯罪。

    如果是和平時期,這最多就意味著黑社會和紅燈區的滋生壯大。但在戰爭時期……嗯,大約可以參考明末和民國年代的中國社會,或者二月革命爆發,帝國體製突然崩潰之後的沙皇俄國。

    想想一個國家內幾十萬、上百萬流寇遊蕩、暴徒橫行的模樣,就知道丘吉爾該是怎樣的心急如焚了。

    在這種情況下,向地方勢力放權,大辦武裝民團,就成了必然的選擇大約類似於中國宋朝每逢災荒兵亂,就從災民之中選拔青壯充作廂軍,以免其走投無路而作亂的道理。雖然這肯定會在未來造成地方割據、軍閥坐大、財政負擔等等很多很多的問題和麻煩,但那些在絕境之中被徹底逼急了的當權者,往往也隻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哪怕是飲鴆止渴,也隻好先顧著把眼前這一關過了再說。

    就這樣,原本就已經久戰疲憊的英倫三島再次被打了強心針,迎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大練兵運動。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46
   第九十六章、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上)

    總的來說,即便對戰爭和死亡感到麻木,對未來前途感到沮喪、悲觀甚至是絕望,大英帝國的軍民倒也不乏最後的勇氣。即使那些一度反對丘吉爾內閣戰爭政策的主和派人士,等到巴黎核爆的消息傳來之後,眼看著尋求一個體麵的和平似乎已無希望,在此危難之際,也全身心地投入到本土防禦的工作中來了。

    在內閣和皇室的宣傳鼓舞下,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各郡鄉紳名流、牧師貴族紛紛帶頭行動,隻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拉起了足足三千多個營的“國民自衛軍”,幾乎是村村都在大辦團練。由於年輕力壯的英國小夥子大多已經死於這場可惡的世界大戰,所以這一次的征兵標準就隻好饑不擇食,基本上是十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非殘疾人,隻要沒有缺胳膊斷腿都被征召入伍,十六歲以下的小孩子和六十歲以上的老頭子也被征發來負責後勤運輸等輔助工作。所有人基本沒有受過軍事訓練,很多人甚至是有生以來第一次摸到槍。運氣好一點的還能遇到個把退役老兵,但也不用期望太高,這麼久的和平生活過下來,軍營裏的那點兒記憶早模糊了。除此之外還召集了大批女兵,規模倒是相當驚人,前後報上來的總人數居然高達二百萬之多!

    不過,光是有人還是遠遠不夠的,接下來還得讓他們武裝起來,並且還要給予他們必要的訓練,配以合適的戰術,這樣才有上戰場當炮灰給敵人找麻煩的價值,否則就單純是被驅趕和屠殺的肉豬而已。

    然而,此時近乎於山窮水盡的大英帝國,所有軍用物資儲量全都已經在警戒線之下,連正規陸軍的每個連隊都不見得能夠分配到一門迫擊炮,最近一批緊急征召的新兵除了一身軍服之外,連步槍都沒法保證每人一條,有些新兵隻獲得了一枚手榴彈,真不知道是用於殺敵的還是用於自殺的。至於國民自衛軍這種非正規民兵就更是甭提了,戰時內閣甚至連軍服都沒法給這些熱心報國的“國民自衛軍”每人發上一套。

    至於吃飯問題倒是暫時還不必發愁,雖然維持戰前的夥食水平,天天有酒有肉麵包上還要抹黃油,眼下是基本不可能的了,但如果把大不列顛島的土地都種上土豆,那麼還是勉強足夠全國百姓果腹的。

    無奈之下,丘吉爾隻得下令讓國民自衛軍成員自備炊具,穿著便服上陣。同時絞盡腦汁硬是挪出了一批換裝下來封存的舊式步槍,但是畢竟需要武器的兵員基數太恐怖,這批步槍扔下去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而且就算拿到了步槍,現在還能不能使用也還是個大問題得益於大英帝國習慣於窖藏舊貨的傳統,這些步槍都是被封存了很多年甚至生產於上個世紀的古董,其品種之多,年代跨度之大,當真讓人歎為觀止,有的裝備甚至可以追溯到拿破侖戰爭。某些國民自衛軍成員居然拿到了一批封油比石頭還硬的褐貝斯燧發槍(就是那種需要咬開子彈底部才能使用,結果因為子彈塗了豬油和牛油而引發印度土兵大叛亂的玩意兒)……

    最後,無計可施的丘吉爾隻得下令讓組建國民自衛軍的鄉紳地主、貴族神棍們自籌武器,於是下麵的人就開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首先,作為領頭組建民團的主力,熱愛打獵的英國鄉紳家裏,通常都是不缺乏武器的,他們打獵不是為了生活,而是為了娛樂與刺激。所以,他們不僅在本土獵狐狸、打兔子,在北美屠殺野牛和棕熊,在印度把老虎殺成了珍稀動物,在非洲打了不知道多少羚羊、犀牛、獅子和非洲象,還樂衷於把整個猛獸腦袋切下來,炮製成標本掛在牆上炫耀。為了捕獵這些猛獸,這些近代英國的土豪們就跟賭鬼一樣,從來都非常舍得在各種殺戮利器上大把花錢,就像現代富翁樂於在豪車上一擲千金一樣,什麼詹姆斯夥伴獵槍,雷明頓霰彈槍,狩獵重弩……都應有盡有。哪怕某人自己不喜歡打獵,也會留著祖先的獵槍防身。

    千萬不要看不起英國紳士的這種愛好,不管怎麼樣,這至少是鍛煉了他們直麵猛獸的勇氣和跋山涉水的健壯體魄,還有射擊技能和野外生存能力,總比晚清土豪們整天吞雲吐霧抽大煙來得健康很多。

    也別以為這種事情就是吃飽了撐的,閑的蛋疼。要知道人的一生本來就應該是在不斷的追求與奮鬥之中渡過,雖然奮鬥的結果有成功也有失敗,但這總比無欲無求要好得多。如果一個人連追求和渴望都沒有了,那麼就會徹底失去人生的目標,在精神上陷入極度的空虛和迷茫之中。所以那些貌似風光無限、功成名就的大明星,會莫名其妙地去追求刺激,飆車的飆車,嗑藥的嗑藥,濫♂交的濫♂交……說穿了都是太無聊才會這樣。相比於這些墮落的家夥而言,喜歡狩獵就真的不算什麼了一個嗜好狩獵的英國紳士,可以在戰爭時期奮勇破敵,至少是充當一名合格的遊擊隊員。可換成一個嗑藥的癮君子,又能給社會做什麼貢獻?

    但是,就算這些狩獵愛好者家裏收藏的獵槍再多,恐怕也不夠用來武裝一支軍隊。而且相當一部分不夠慷慨大方的鄉紳,也未必樂意把昂貴而精美的狩獵槍械交給那些泥腿子們使用。幸好,這年頭的英國還沒有徹底被去工業化,鄉間各種小作坊還很多,其中不乏臥虎藏龍之輩,某些小作坊的鐵匠甚至能手工敲出一輛汽車來於是,在政府放開了禁令之後,英國各郡的鄉下作坊就開始瘋狂製造各種土槍土炮,什麼滑膛槍、線膛槍、汽槍、左輪手槍,火柴槍、杠杆槍、土豆槍都被搞出來湊數,然後還有火箭、臼炮等“重裝備”。

    當然,這是手藝好的作坊才能搞出來的產品,那些手藝不好的鄉下鐵匠沒膽子造火器(害怕炸膛),就隻能鍛造一些冷兵器了,比如長矛、大劍、釘頭錘、刺劍和狼牙棒,甚至有人搞出了作為不列顛特色產品的威爾士長弓。不過造的最多的還是斧頭和草叉,因為看上去性價比最高,在戰爭結束之後還有用。

    雖然穿的亂七八糟、裝備的武器五花八門,不過這些國民自衛軍的軍旗倒是搞的相當精美。那些辦團的鄉下貴族自然是把自己的家徽紋章給挪到了軍旗上,而沒有貴族身份的小鄉紳,則挖空心思翻著圖書館裏的貴族紋章學典籍進行各自的創作。另一些由牧師和主教牽頭組織起來的民團,理所當然地在軍旗上畫了各式各樣的十字架……最終搞出來的隊伍,有的像是中世紀的貴族私兵或雇傭兵,有的則宛如複活的十字軍。

    一時之間,從蘇格蘭的高地到威爾士的山林,從格拉斯哥的工廠到牛津的大學,從溫暖和煦的溫莎堡到寒風凜冽的設得蘭群島,到處都有成群結隊的國民自衛軍,穿著五花八門的衣服,拿著亂七八糟的兵器,舉著鮮豔的旗幟在走隊列、喊口號、唱軍歌,宛如一場超大規模的“中世紀全麵戰爭cosplay”。

    然後,這些烏合之眾在英國各地進行集訓的場麵,就陸續被無孔不入的蘇聯間諜和宇宙軌道上的偵察衛星給拍了下來,並且被迅速地傳送到了另一方陣營的大人物們手裏。

    ※※※※※※※※※※※※※※※※※※※

    南太平洋,複活節島

    在煙波浩渺的南太平洋上,有一麵積為一百六十五平方公裏的小島,這便是著名的複活節島。這座由火山熔岩構成的三角形狹小島嶼,是橫亙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亞群島的最東端,也是世界上最孤獨的陸地之一,四麵八方盡是廣袤無垠的大洋。距離最近的皮特凱恩島有兩千公裏,距離南美洲的海岸線則有三千七百公裏。

    除了孤獨之外,複活節島給人的最深刻印象還有“荒涼”和“貧瘠”跟常規印象中那些植被茂密、鬱鬱蔥蔥的南洋熱帶海島截然不同,複活節島上沒有溪流和泉水,沒有珊瑚礁,也幾乎沒有一棵像樣的樹木,除了光禿禿的岩石和沙土,就隻有低矮的雜草和灌木。乍一看讓人簡直誤以為自己是置身於戈壁灘。

    在另一個世界的未來,它將會以神秘的巨人石像和“會說話的木板”吸引著全世界的遊客。但在這個時空的1946年,島上卻隻有幾千頭綿羊和山羊,一個白發蒼蒼的智利傳教士和幾百個改信了基督教的土著。

    至於遍布全島的九百多座巨型石像,早已在複活節島土著的內戰之中被全部推倒甚至砸毀,原本就是要到日後大批考古學家上島,以及出於發展旅遊業的需要,才會被人們重新豎立起來。不過在這個時空的1946年,被所有人遺忘的它們依然靜靜地橫臥在雜草和沙土之間,連擺設巨像的石台都已經殘破不堪。

    嗯,之前這裏曾經有過一個美國海軍的氣象站,不過趕在日軍抵達之前,他們都已經早早地開溜了。

    而複活節島在法理上的擁有者,南美的智利政府,也沒有為了捍衛這片鳥不拉屎的偏遠領土,用他們那支袖珍型海軍跟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正麵對壘打一仗的勇氣,迄今尚未有智利軍艦在附近海域出現。

    總之,在日本海軍聯合艦隊製訂的作戰計劃之中,複活節島就是本次“南太平洋攻略”的最後終點。

    此時,王秋正站在複活節島唯一的一小片沙灘上,看著一隊日本水兵興奮地在海岸高地上豎起旭日旗。

    作為一座孤懸深海的火山島,複活節島的沿海盡是懸崖絕壁火山爆發形成的海岸岩層,由於受到翻騰著白沫的海浪的侵蝕,變得十分峻峭,從海麵上去,簡直聳入雲霄,讓人忍不住聯想起蘇格蘭高地的陡峻海岸。這些懸崖普遍呈現出一層層的紅棕色、黃中帶灰等各種顏色,像一塊切開的蛋糕。懸崖頂上可以看到綠油油的芳草,還有古代島民遺留下來的,像是隨時要倒塌下來的古老牆垣。當然,整個複活節島的海岸也不可能全部都是懸崖峭壁,同樣也有不少相對平緩的地方,可以看到青草叢生的岡巒和布滿石塊的田野。但是,在海岸線的外麵,依然是一大片亂七八糟的黑色熔岩,像圍牆般地將海島團團圍住,讓任何稍微大一點的船隻都難以停靠,也讓礁石密布,又無避風港的複活節島,無法成為夏威夷瓦胡島那樣的海軍基地。

    “……唉,這地方可真是夠貧瘠的,沿海看著像是蘇格蘭高地,內陸看著幹脆像是蒙古草原,還是位於戈壁灘邊緣,已經瀕臨沙漠化的那種草場……島上連一條河都沒有,喝水要靠下雨,糧食很難自給不說,連水果蔬菜都搜集不到多少。真的是隻有流放犯人和傳教士才能在這種地方生活下去……”

    跟著王秋一起上島的馬彤學姐,在頂著哆啦a夢的【竹蜻蜓】四處轉了一圈之後,就意興闌珊地回到了最初登陸的沙灘,如此說道而在她的背後,還跟著一大群把她當成神明來頂禮膜拜的複活節島土著,一個個追在她的屁股後麵,嘴裏高叫著“鳥人!鳥人!”……好吧,這在當地土著看來是一種讚美人的話。

    雖然場麵有一點亂糟糟的,不過馬彤學姐所說的也確實是真知灼見。複活節島這樣貧瘠荒涼偏僻又缺乏天然港灣的地方,簡直是要什麼沒什麼,根本沒有長期駐紮兵力的價值。

    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也確實沒打算在這裏多待,隻是派了些人登陸轉了一圈,粗略勘察了一下島上的地形和物產,插上幾麵國旗和軍旗,再豎立了一個紀念碑,表示自己來過了,然後打算收工返航了。

    至於日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或者智利海軍會不會鑽空子收複這裏,聯合艦隊上下都表示無所謂,反正從複活節島到薩摩亞基地之間的距離,比從日本到新西蘭的路程還要遙遠呐!如果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真的腦子抽風,準備拿一無所有的複活節島作為南太平洋的反攻基地,那麼聯合艦隊上下都可以開香檳慶祝了!

    不過,雖說複活節島上貧瘠得連棵樹都沒有,但日本人在這裏也不是一無所獲。至少,智利畜牧公司遺留在島上的幾千頭羊,就被登陸上岸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員,本著賊不走空的節儉精神,統統笑納了。如今正在海灘上被軍隊的炊事員們宰殺放血,褪毛剝皮,準備做一頓野外烤羊肉大餐給大家犒勞一下打打牙祭。此刻的王秋都已經能聞到一股胡椒和孜然味兒了……誒誒?怎麼感覺更像是置身於蒙古草原了?

    就是不知道,這年頭的日本廚師做出來的海灘燒烤的口味,是否算得上正宗?

    咽了咽口水,努力壓下肚子裏翻動的饞蟲,王秋舉起手中的平板電腦,隨手調出一張照片,然後挪到馬彤的眼前,低聲說道,“……瞧瞧這個,你覺得這應該算是什麼?”

    馬彤定睛一看,發現照片拍攝得非常清晰,隻見一片平坦廣闊的草地之中,一群穿著各式各樣雜亂服裝的白人,其中以老頭、小孩和女人為主,拿著上個世紀的古董火槍,還有著名的長弓、大劍和釘頭錘等五花八門的雜牌武器,正在一名舉著十字旗的基督教神職人員的率領下,雄糾糾氣昂昂地走著隊列。

    “……這個莫非是……有人在拍攝中世紀歐洲的古裝電影?還是古裝cosplay?”馬彤猜測說。

    “……不,這是丘吉爾最近在忙著的頭等要務,預備抵禦蘇聯入侵的二百萬國民自衛軍!”

    “……什麼?拿這幫老弱病殘去對抗蘇聯紅軍?英國佬覺得這有可能贏嗎?”馬彤目瞪口呆。

    “……或許他們自己真的以為能夠取勝吧!畢竟這年頭的英國佬實在是牛氣得不行。一個個眼睛都長在頭頂上。好像以為天老大地老二,自己是老三的模樣……非得把他們狠狠打垮了,才有可能收複吧對?”

    ※※※※※※※※※※※※※※※※※※

    在任何一個偉大帝國覆滅的前夕,總是會冒出一些怪異、逗比乃至於作死的思想。本質上,這都是思維觀念趕不上現實變化的緣故。末期的羅馬帝國是這樣,明末的中國是這樣,崩潰前夕的大英帝國也是如此。

    這個年代的英國人,跟後世那個謹小慎微的邊緣島國之民截然不同,心中依然洋溢著傲視天下的帝國夢。

    事實上。自從打贏了拿破侖戰爭,實力上升到世界巔峰之後,英國人就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哪怕如今的日不落帝國已經快不存在了,絕大多數的英國佬也依舊一如既往的高傲、固執,以及近乎愚蠢的倔強。每時每刻都不忘日不落帝國的優越感,並且發自內心地當真以為自己還能執掌世界、宰割地球。

    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都沒有將這些過氣的不列顛海盜們從美夢之中打醒過來。

    所以,盡管局勢極端不利,但英國人也依然沒有放棄戰鬥的勇氣,以及眾誌成城、保衛家園的決心。

    但問題是,這麼一副仿佛精神病人般亢奮的全民大練兵場麵,能夠嚇阻住蓄勢待發的蘇聯紅軍嗎?

    這當然是絕對不可能的,在斯大林這位鋼鐵大叔眼裏,這不過是一群等著接受他審判的罪犯而已,都是已經失敗或者未來即將失敗的失敗者……鋼鐵大叔的本名不叫斯大林,後來自己改名才叫的斯大林。因為斯大林這個名字,是鋼鐵的意思。他認為自己是無敵的鋼鐵俠,他的人生格言是:隻有勝利者才能不被審判。列寧對他的評價是,斯大林這個人很粗暴,要是哪天我不在了,同誌們你們可得小心點。

    然後,斯大林果然發動了大清洗,將早期的革命元勳殺了個人頭滾滾,血流成河。

    真實存在的鋼鐵俠斯大林,雖然跟漫威世界的鋼鐵俠一樣身高悲劇,隻有區區一米六二,但是卻是一副真正刀槍不入百毒不侵的鋼鐵身軀。他得過天花,後來靠著百毒不侵的體格自己痊愈了,不過臉上留下了一些麻子。之後又得過致命的敗血症,又是靠著鋼鐵一般的體格自愈了,隻是左邊的胳膊因此而變短了一截。在革命的初期,因為經費緊張,他經常冒死去搶劫運鈔車和銀行。搶的錢全部交給組織,自己一分都不留。後來蘇聯工業的傻大黑粗,鋼鐵洪流的畫風,也全是斯大林個人風格主導國家意誌的產物。

    斯大林上台之後,為了充分發揮出來社會主義國家集體化大生產的優勢和效率,為了讓國家迅速實現工業化,不惜采用最殘酷的手段剝削人民,甚至造成了烏克蘭的饑荒。但在三個五年計劃之後,蘇聯的鋼產量也一躍增加了二百多倍,傲視整個歐陸,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工業大國,也為打贏二戰夯實了基礎。

    總之,鋼鐵大叔是一個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的紅色暴君,引導全球無產階級革命的超級狠角色。

    很顯然,對於英國人這種可笑的虛張聲勢,斯大林是絕對不會被嚇倒的就算英國民兵訓練得再好又怎樣?他們就算能夠以逸待勞擊潰登陸的敵軍,難道還能奈何得了丟核彈的蘇聯戰略轟炸機嗎?

    “看起來,這原子彈果然是不能停啊!既然如此,索性就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

    於是,在“一百小時大轟炸”結束的兩周之後,這些拿著簡陋武器依舊日夜苦練、士氣一片高昂的英國“國民自衛軍”,沒有等來登陸的蘇聯紅軍突擊隊,而是迎來了蘇聯人的下一波更加猛烈的核爆……

...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46
第九十七章、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中)

    十一月的大不列顛島上,到處都是一副蘑菇豐收,輻射爆表,難民奔逃的熱鬧景象。

    隨著英國政府和皇室的搬遷疏散,原本常駐倫敦的各國外交官,自然也要跟著一起搬家。不過由於搬運財物和整理文件的工作實在是千頭萬緒,大多數國家的駐英大使館,眼下都還沒來得及完全撤出倫敦。

    倫敦市區的美國大使館,一間因為有許多人在來來往往焚燒文件和打包行李,而顯得十分淩亂的辦公室裏,美國海軍情報係統出身,剛剛就任不久的艾倫.柯克大使,正手持一根紅色鉛筆,皺著眉頭在牆上懸掛的英國地圖上,標注上一朵又一朵的蘑菇雲……在他的眼中,它們就仿佛一道又一道直通地獄深淵的裂口,要把整個英倫三島吞噬這可不是什麼富有浪漫色彩的文藝修辭,而是鐵板釘釘的殘酷事實。

    十月三十一日,在沉寂了兩個星期之後,蘇聯戰略轟炸機編隊再次出動,對英國著名重工業城市曼徹斯特投下了原子彈,對這座城市和英國的軍工生產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同日,為了確保對要塞的毀傷效果,蘇軍再次核爆直布羅陀,讓正在直布羅陀地區清理廢墟的殘餘英軍幸存者,又遭了一回輻射浩劫。

    十一月二日,英格蘭南部紡織業中心城市考文垂遭遇核爆,市民雖經疏散,依然死傷三萬之多。

    十一月四日,一枚蘇聯原子彈在約克郡的利茲市爆炸,超過十萬英格蘭軍民死於非命。

    十一月六日,英國第二大城市,另一個重工業和製造業中心伯明翰遭遇核爆,居民死傷逾四十萬,而且英國本土的軍工生產至此瀕臨崩潰,很多武器都因為配套零件生產廠家的毀滅而被迫停產。

    十一月八日,蘇聯紅軍準備核爆蘇格蘭的工業重鎮格拉斯哥,但因為英國皇家空軍的拚死抵抗和自殺性突擊,運載核彈的蘇聯轟炸機半途墜落於英格蘭北部的紐卡斯爾港,在引爆後造成數千市民的傷亡。

    十一月九日,在丘吉爾內閣的一再哀求之下,杜魯門總統硬著頭皮拿出了被部署在歐洲前線的最後一枚美國原子彈,丟在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不僅殺傷了數十萬市民,還炸開了海堤,淹沒了大片荷蘭國土。

    然而,這種好像貓爪撓人一樣的反擊,根本沒有嚇住凶殘的紅色惡魔,反而更進一步刺激了對方的凶性,不再延續著之前每兩天丟下一發核彈的“緩慢”節奏,而是發動了更加誇張和龐大的對英本土核打擊!

    十一月十二日,法國與比利時機場的蘇聯轟炸機大舉出動,同時在謝菲爾德、利物浦和威爾士首府加的夫這三座城市丟下原子彈,當日即造成超過三十萬人的死亡,英國的國內鐵路公路交通也因此而全麵癱瘓。

    而此時歐洲戰場上的美英盟軍,手裏卻是連一枚核彈都沒有了,再也沒有半點反擊之力。

    十一月十五日,也就是前天,蘇聯人又對牛津大學城也投下了原子彈,讓這座英國文化的搖籃毀於一旦。一位僥幸逃出牛津的美國留學生,在來到使館避難之後,用抒情的筆調對此事做了如下描述:

    “……天空中仿佛又出現了一個太陽,發出耀眼的光芒,巨大的煙雲騰空而起,滾熱的狂風席卷而來,毀滅了大地上的一切……仿佛從地獄裏噴出的火焰,將大地變成了熔岩,江河湖海都沸騰起來,魚兒被煮熟漂浮在水麵上,熱鬧的市鎮瞬間毀滅了,滿身是火的人們四處奔逃,直到化成了灰燼,天空下起了黑雨,澆在了幸存者的身上,灼燙著他們的皮膚,人們驚恐萬狀,眼睜睜地看著末日的來臨……”

    好吧,聽上去簡直就是不折不扣的世界末日或者說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末日!

    在正式開戰的一個月之後,英國的主要大城市已經宛如地獄。即使是在首都倫敦,因為近郊挨了一發原子彈的緣故,也是全城停電兼斷水,連配給食品的供應站也都關閉了。至於清理廢墟和安置難民的工作,也隨著諸多蘑菇雲在國內各郡的升起,而徹底陷入了停擺。丘吉爾這個胖子帶著內閣、議會和皇室拍拍屁股跑到了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隻留下一座陷入無政府狀態的混亂首都和一群饑寒交迫、茫然無措的市民……

    即使是那些身在鄉下的英國人,也同樣深受其害。因為,除了核爆導致的直接死亡之外,核爆炸的蘑菇雲裏還含有大量輻射塵埃,與雲中的水汽混合在一起,就形成高輻射性的“黑雨”飄落下來,最多能夠汙染方圓幾十公裏,甚至是上百公裏的河流與池塘,凡是喝了輻射汙水的難民,多數都在一周時間之內死去。即使是沒有喝到輻射汙水,僅僅是被輻射“黑雨”沾染了房屋和衣服,也足夠讓人毛骨悚然的了。此外,那些被輻射汙水浸泡和灌溉過的耕地,日後究竟會長出什麼樣的奇葩莊稼來,恐怕也隻有上帝才能曉得。

    按照美國大使館情報人員的粗略估計,開戰以來,光是直接死於核爆的英國人,目前就已經不少於三百萬,而英國在戰前的總人口才不過四千六百萬戰爭打到了這一步,大英帝國已經不僅僅是放幹了血,而是已經被打斷了骨頭,開膛破肚,挖出了腦漿和內髒,跟實驗室裏被解剖的青蛙一樣,如今就剩下抽搐的勁兒了。更令人憂心的是,蘇聯人的原子彈似乎還遠遠沒有丟完!他們到底有多少核彈啊?!!

    想到這裏,艾倫.柯克大使不由得愈發憂慮,自由陣營對抗紅色陣營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才剛剛開始,就已經顯露出了敗像。如果美國真的打輸了這場世界大戰……那未來可真是讓人不敢想象。

    但是,地球不是繞著你轉的,很多倒黴事兒都不是你不去想就不會發生的……

    根據他手頭獲得的情報,英國本土固然是遍地蘑菇,歐洲的其它戰場同樣形勢不妙。蘇聯紅軍正在意大利半島上一路向南狂飆猛進,美軍原本駐防的羅馬和那不勒斯都已經陷落,艾森豪威爾上將剛剛把他的指揮部搬到了北非,南意大利的易手隻是時間問題如果運氣好的話,或許還能保住西西裏島。

    然後,在英軍負責的西班牙戰場上,由於之前美軍核爆馬德裏,給敵方後勤補給線造成的混亂和麻煩,蘇聯紅軍和歐洲各國的誌願軍短時間內無力繼續進攻,雙方暫時還在半島最南端的安達盧西亞地區處於僵持之中,貌似還能多支撐一段時間。但佛朗哥元首的部隊已是驚弓之鳥,而且國內主要工業區丟失殆盡,軍中的槍炮彈藥都十分匱乏,除非能夠得到美國的大筆援助,否則根本沒有長時間作戰的能力。而隨著大不列顛島上的故鄉逐漸化為輻射廢土,還有背後直布羅陀要塞升起的蘑菇雲,身處於北非和西班牙前線的英軍也是軍心浮動、戰鬥意誌和戰鬥力一起暴跌……真要打起來,估計隻有一潰千裏的下場。

    更要命的是,麵對著國土上遍地開花的蘑菇雲,還有各種以訛傳訛的恐怖謠言,英國人已經不想打了。

    從古至今,人類在麵對自身無法抵抗的強大力量之時,首先自然是驚訝和憤怒,然後就是仇恨和絕望,直至麻木和認命,最後除了少數剛烈之人,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隨波逐流,順應其勢。

    雖然聽起來感覺實在是很懦弱、很窩囊、很憋屈,但為了族群的生存、繁衍和延續,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一個人可以輕生死重義氣,大家多半會翹起大拇指誇讚他有豪俠之氣,哪怕粉身碎骨,也是一位悲劇英雄。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甚至隻是一個部落若是做的話,那就隻能被嘲笑成是愚蠢和作死了。

    因為哪怕是出於動物的本能,任何生物群體也都必須以生存和繁衍為最高宗旨。任何違反這一宗旨,讓整個族群走向毀滅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或者說違反天理的所謂好死不如賴活著,就是這個道理。

    而在自家國土上挨了一堆核彈,被種了那麼多蘑菇之後,原本比蠻牛還要傲慢固執的英國紳士,也在冷酷的死神麵前漸漸開竅了宛如世界末日的核爆場景,讓人痛入骨髓的輻射汙染,隨時可能毀滅整座城市的恐懼心理,就好像中世紀的黑死病一般,把他們的光榮、自尊和驕傲統統都給徹底碾碎了。他們心中唯一的念頭就是盼著這種如同噩夢般的日子盡快結束,不管是喪權辱國也好,跪地求饒也罷,都無所謂了。

    落到了這樣的天地,小命都要全沒了,家族都要絕嗣了,還要留著麵子和尊嚴幹什麼?

    相反,由於幾乎不可能穿越整個歐洲去核爆蘇聯本土,所以駐歐美軍對歐洲各國的核打擊,除了收獲歐洲各民族的刻骨仇恨之外,卻完全傷不到蘇聯的半根毫毛。相反,若是能夠把歐洲大陸徹底打爛,逼迫歐洲各族人民逃亡到蘇聯,斯大林或許還會開心得樂不可支若是湧進來幾百萬上千萬高素質的西歐移民,困擾蘇聯多年的勞動力缺乏問題可就一下子解決啦!西伯利亞大開發的成功指日可待啊……想想整個歐洲的文明人都被美國核彈驅趕,哭著喊著移民蘇聯去開發西伯利亞的場景,艾倫.柯克大使就感到好一陣心塞。

    ※※※※※※※※※※※※※※※※※※※※※※※※※※※※※※※

    不過,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艾倫.柯克大使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勞心勞力、杞人憂天。

    因為,他的生命已經悄然走到了終點,再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想這想那,為別人和國家考慮什麼了!

    正當艾倫.柯克大使端詳著畫滿了蘑菇雲的英國地圖,思考著合眾國在歐洲的下一步外交策略之際,一道耀眼的強光突然從辦公室的玻璃窗外傳來,瞬間就淹沒了周圍的一切,隻剩下了幾聲淒慘的喊叫。

    由於倫敦的警報係統在第一次核爆之後就嚴重受損,等到政府搬遷之後,更是完全陷入了癱瘓和廢棄狀態。所以,對於還沒有來得及逃離這座曾經的世界之都的人們來說,倫敦的第二次核爆來得是如此突然。

    跟上次那枚丟偏了的原子彈不同,由於隨著政府機構的撤離,倫敦的防空力量已經被削弱到了基本為零的程度,這一次的蘇聯原子彈被非常準確地丟在了威斯敏斯特區,泰晤士河畔的大本鍾上空。

    霎時間,天空燃燒了起來,河流開始被蒸發,狂奔的風中夾雜著毀滅的能量……在核爆的中心位置,一切都被焚毀了,屋頂上的瓦和房屋的磚塊、石塊都溶化了,從黑色變成橄欖色,水泥構件的表麵則被燒出了一層亮晶晶的玻璃。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士兵還是平民,都隻能抱著頭哀嚎著,然後身上的衣服迅速燃燒起來,緊接著又被燒光了渾身的內髒皮肉,隻剩下一副焦黑的骨骼,在衝擊波之中寸寸碎裂,最後倒在地上,化成一灘隨風飄散的灰燼。或者就象幹冰那樣氣化消失,隻在石板和牆壁上留下了一道模糊的人形痕跡。

    距離爆心稍遠的地方,也是一下子變得宛如煉獄碧藍的天空翻騰起了熊熊烈火,空氣好像爐膛內一樣滾燙,易燃的紙質物品著了火,庭院裏的花草瞬間幹枯……那些不幸忘了移開視線的家夥,全都猛地摔倒在地板上,痛苦地用雙手捂住被燒成兩個窟窿的眼睛,發出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哀嚎。剩下那些沒有被燒壞眼睛的人,隻要站在露天或接近窗戶,裸露的皮膚也會由於灼燙的光輻射,而在一瞬間就被嚴重燒傷。

    接下來,可怕的衝擊波在一瞬間向四麵八方擴散,從著名的倫敦塔橋到古老的倫敦塔,還有白金漢宮的樓宇,特拉法爾加廣場的納爾遜銅像,一切的一切,全都像是用硬紙板搭成的一樣的,接二連三的坍塌、倒下,甚至被滾燙的高速氣流衝得粉碎,輕易地爆裂開來,至於建築物裏麵的人們,則仿佛螞蟻一樣的被狂風吹起,拋在了半空中,很多人還沒有落地便燒成了焦炭……電話亭、汽車和泰晤士河上的渡船,都好象火柴盒一樣的被氣浪掀得到處亂飛,而裹挾著它們的高溫幹熱氣浪,還在四麵八方內燃了起範圍極廣的大火,讓一切能著火的東西都燒起來,最後將彙成一片急速蔓延的火海,一直燒到再沒有可以燃燒的東西為止。甚至就連直線距離數十公裏之外的泰晤士河口,人們仍然可以感到炙熱的風暴迎麵吹過,帶來死亡的氣息!

    在這第二次的核爆之後,倫敦的驕傲與偉大、繁華與古跡,終於全都煙消雲散,步上了巴黎的後塵!

    另一方麵,一大團極高溫度的火球,正泛著五顏六色的奇異光輝,裹挾著熾熱的煙塵向上空急劇翻卷,膨脹得愈來愈大,也愈來愈明亮……蒸發的水汽在火球上方漸漸形成了一團草帽狀雲霧,與地麵卷起的塵柱攪合在一起,最終變成了一朵頂天立地的巨大蘑菇雲,宛如《聖經》傳說中的巴比倫通天塔一般引人注目。就算是在海峽對岸的法國加萊海岸,也能看得見地平線後麵那一團冉冉升起的蘑菇雲……

    與此同時,年老體衰、百病纏身的喬治六世國王,眼看著不僅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地體係土崩瓦解,就連大不列顛的本土也被種滿了蘑菇,自覺無顏麵對天堂裏的列祖列宗,最終不堪重負,在得知倫敦遭遇二次核爆,白金漢宮、白廳和攝政街盡數化為劫灰之際,不幸腦溢血發作,猝然駕崩於貝爾法斯特行宮。

    接下來的幾天裏,似乎是為了照顧英國的國喪大事,蘇聯方麵暫時停止了核爆攻勢,甚至停止了常規的空襲轟炸,轉而開始對英國本土大規模投放傳單,針對平民展開“紙片攻勢”,首先是炫耀自己的原子彈還有很多,至少是足夠把英國的所有城市都炸上一遍。然後又義正詞嚴地警告“以戰犯丘吉爾為首的英國反動當局”放棄幻想,不要以為躲在北愛爾蘭就很安全,“我們的原子彈能夠讓不列顛的任何一個角落化為灰燼”!

    麵對蘇聯人這一番窮凶極惡的核訛詐,從上到下一片混亂的英國人倒是還在咬牙苦撐,或者說是暫時還沒反應過來。可問題是,美英盟軍在西歐所剩無幾的“忠實盟友”,眼下還能夠隔岸觀火的愛爾蘭人,卻被對麵大不列顛島上一朵朵遍地開花的蘑菇雲給嚇得失魂落魄,頓時居然就有些坐不住了……

...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46
第九十八章、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下)

    “……這個算是什麼情況?愛爾蘭人跳反了?然後跟美英聯軍打成了一鍋粥?”

    行駛於南太平洋的三十萬噸超級巨輪“海洋綠洲號”上,王秋躺在頂層甲班的太陽傘下,一邊喝著摻入了鮮榨熱帶果汁的雞尾酒,一邊看著最新收到的一份歐洲戰場情報,不由得臉色有些古怪地嘀咕道。

    不過,仔細想想,看著大局不利就見風使舵,也是這世上諸多小國的本能和生存之道。

    正所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某個人或許可以講義氣為兄弟兩肋插刀,但換成是一個國家,義氣什麼的就不如存亡重要了,一旦到了生死關頭,絕對應該果斷賣隊友,甩鍋止損才是正理。

    更何況,不列顛與愛爾蘭雙方之間,哪裏是什麼恩愛夫妻,根本就是一對苦大仇深的冤家!

    從上個世紀慘絕人寰的愛爾蘭饑荒(四百萬愛爾蘭人在饑荒後隻剩了一半,比什麼三年♂自然災害都要慘上百倍,而且維多利亞女皇還刻意不準救災,甚至從災區搜走糧食,想要盡量多餓死一些愛爾蘭人,以便於騰出地方來),到二十多年前的愛爾蘭獨立戰爭,這一筆筆血淚斑斑的黑賬,愛爾蘭人可是記得清清楚楚。

    而且,愛爾蘭人也並不缺乏戰鬥的勇氣,雖然他們的軍隊確實是不怎麼樣。但在建國之前跟大英帝國的艱難對抗之中,還是鍛煉出了不少人才和勇士,要說玩恐怖襲擊的祖師爺,愛爾蘭的新芬黨絕對是當之無愧,十九世紀就琢磨著用自殺潛艇去撞大英帝國的戰艦了!基地組織和i私s都得管他們叫老師。

    先前,愛爾蘭共和國之所以會加入盟軍,不過是看著納粹德國覆滅在即,翻不起什麼浪花,而美國又用無償援助來誘惑,再加上各種軟硬兼施的手段,愛爾蘭政府才隨大流地跟美英結盟,對德國和意大利宣戰,實際上沒派出一兵一卒。但既然想要一個戰勝國的招牌,就多少得要為盟軍做點兒什麼,於是就臨時租借了國內幾個港口允許美軍使用當然,僅僅限於美軍可以在戰時使用,而英國佬的軍隊依然謝絕入境。

    然而,目光短淺的愛爾蘭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歐洲大陸上的戰火居然沒有隨著德國納粹和意大利法西斯的崩潰而熄滅,反倒是隨著英蘇雙方的大打出手而愈演愈烈,最後終於演變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可大大違背了愛爾蘭人搭順風車當戰勝國的本意,整個愛爾蘭共和國從上到下都沒想過要為了英國佬流血犧牲。

    所以,在三戰爆發之後,愛爾蘭政府一直遲遲不肯對蘇聯宣戰,任憑美英兩國再怎麼威逼利誘也是無用。等到英國本土遍地核爆,蘑菇豐收之後,愛爾蘭政府更是噤若寒蟬,唯恐駐紮在國內的美軍給自己招災。

    於是,出於不願被英國佬拖下水的考慮,然後還有更不想被蘇聯核彈一發轟頂的擔憂,愛爾蘭政府倉促做出了一項魯莽的決定公元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二十日,愛爾蘭總統德瓦勒拉發表公開講話,正式宣布愛爾蘭共和國將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之中保持中立,同時下令驅逐駐愛美軍……孰料這美英盟軍的賊船,不是你想下就能下的,德瓦勒拉總統的講話還沒正式公布,就被政府裏的親英派和親美派分子給泄露了出去。

    對於愛爾蘭的上述背叛行為,杜魯門和丘吉爾都是又驚又怒:自從三戰爆發開始,杜魯門就一直非常擔憂盟國的倒戈,因為戰場大局對美英盟軍實在不利,下麵的小弟個個都是心頭打鼓,眼看著隻有付出沒有回報,早就不想再跟著拚命了。如果一旦有人挑頭脫盟,退出戰爭,並且沒有受到懲罰的話,隻怕其他盟國馬上就會有樣學樣,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導致一場雪崩式的外交災難,以及整個“自由國家”陣營的瓦解。

    而丘吉爾的憂慮還要更深一層。不管怎麼說,愛爾蘭跟美國之間畢竟遠隔大西洋,而英國跟愛爾蘭卻是做了上千年的惡鄰。眼下還隻是大英帝國看著似乎不成了,愛爾蘭人就忙不迭地要撇清關係,那麼若是等到蘇軍渡海登陸,以愛爾蘭人對大英帝國的一貫仇恨,豈不是肯定要落井下石,從背後狠狠捅上一刀?

    當年的拿破侖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於大英帝國來說,愛爾蘭人都是扮演了背刺叛徒的角色。(當時的愛爾蘭人都趁著英軍征戰大陸的時候發動了武裝起義,而且還不止這兩次。)

    真是豈有此理,當年在維多利亞女皇治下,你們愛爾蘭人的地位也就跟印度人一樣,屬於殖民地土著,是被公認開除出歐洲文明人行列的半開化猴子。俗話說,寧與外人,不給家奴。大英帝國就算是注定要走向衰微,也不是隨便什麼阿貓阿狗都能打主意分一杯羹的。老虎不發威,你還當咱們是病貓了不成?

    因此,為了防止後院失火和盟國的雪崩反應,就在德瓦勒拉總統下令驅逐駐愛美軍的當天,美英兩國便果斷出手幹涉撤退到北愛爾蘭的五萬英國陸軍和若幹國民自衛軍立刻越過邊境線南下,直撲都柏林而來。同時剛剛被召回的英國地中海艦隊強行衝入愛爾蘭海,對都柏林的港口進行炮擊和轟炸。之前進駐科克港和戈爾韋港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在同時發動了武裝挑釁,牽製住了愛爾蘭共和國部署在這些地方的機動兵力。由於未曾料到美英方麵的反應居然會如此激烈,從政府到軍隊都沒有做好迎接一場戰爭的準備,措手不及的愛爾蘭共和國僅僅抵抗了三天,都柏林就宣告陷落,德瓦勒拉總統在首都街頭被流彈打死。瓦解了愛爾蘭共和國的中央政府之後,美英兩國在都柏林重新扶植了一個傀儡政權,作為統治愛爾蘭的白手套。

    然而,雖然盟軍輕易顛覆了都柏林的愛爾蘭政府,但想要摁熄愛爾蘭人傳統民族仇恨的火焰,卻是力有未逮。美英兩國在都柏林成立的傀儡政府,幾乎得不到愛爾蘭任何地方勢力的承認和支持。而大批名為“國民自衛軍”,實為土匪強盜的英國民間武裝分子在愛爾蘭境內到處燒殺擄掠,更是激起了本地人的眾怒。

    於是,原本因為激進反英而長期被共和國政府壓製的老牌恐怖組織愛爾蘭共和軍,很快在這樣動蕩的亂局之中趁機瞬間崛起,不僅接收了大批愛爾蘭共和國政府的遺產和軍政人員,還在愛爾蘭的西部地區一下子擁有了大片根據地,並且在香農河畔的利默裏克成立了“愛爾蘭救國革命政府”。

    目前,這些老牌的反英鬥士正一邊在愛爾蘭島上發動遊擊戰和運動戰,一邊向蘇聯方麵緊急求援。

    而對於這些“覺醒的反帝愛國愛爾蘭人民”,蘇聯人民的鋼鐵慈父斯大林同誌也表示十分欣喜,雖然倉促之下沒有多少富餘兵力可用,但還是組織了一支法國誌願軍前往愛爾蘭島增援。同時,他又下令蘇聯戰略轟炸機編隊再次出擊,對英國戰時內閣的最新駐地,英屬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丟下了一枚原子彈,作為給愛爾蘭共和軍提供的最有力援助……嗯,這麼核爆的援助,確實是如今這個天底下再有力不過的了。

    雖然丘吉爾首相因為恰巧前往剛剛攻陷的都柏林進行巡視,而再次逃過了一劫,但貝爾法斯特這座城市卻是沒能逃脫大難,在核爆之中瞬間死傷十萬人之多。而丘吉爾的戰時內閣政府班子,也完蛋了七成以上。

    更不幸的是,駕崩不久的老國王喬治六世的遺體,此時還沒來得及運回英格蘭下葬,而是陰差陽錯地暫時滯留在他病死的貝爾法斯特行宮裏,結果在核爆中被炸得屍骨無存,連骨灰都沒剩下……為此,尚未正式登基即位的瑪格麗特長公主,也就是未來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以及她的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後,隻得哭泣著搜集了她父親生前遺留的若幹衣物和日用品,在溫莎城堡的後院裏搞了個衣冠塚,如此草草了事。

    與此同時,在地球另一邊的日本戰場,已經浴血廝殺了一年的駐日美軍,也終於迎來了最後的時刻……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47
    第九十九章、讓核爆來得更加猛烈一點兒吧!(補)

    日本,美軍占領區,東京灣水域

    一艘頂層甲板上畫著紅十字的郵輪鳴響汽笛,緩緩駛過這片因為戰爭而變得格外冷清蕭瑟的海灣。這艘郵輪的甲班和船艙裏,此時擠擠挨挨地塞滿了裹著繃帶的美國傷兵,詭異的是,這些美軍傷兵之中,居然是以有色人種居多,黑人更是占了大頭,白人士兵卻寥寥無幾……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目光呆滯的日本人,也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蜷縮在船艙的角落他們是美國扶持的“橫濱日本國臨時政府”的官員和家屬。

    然而,到了駐日美軍大廈將傾的此時此刻,這些裝點門麵的傀儡也已經基本失去了用處在郵輪背後的海平線盡頭,橫濱港的街道上已經響起了零星的槍聲。那是幾支紅色日本的遊擊隊,利用美軍和傀儡政府陸續撤走的機會,悄悄潛入了橫濱市區,正在跟留守的少量偽臨時政府軍警和來不及撤退的美軍進行巷戰。

    與此同時,靜岡方向的日本關東方麵軍六個師團,也突破了箱根山天險,向著橫濱直撲而來……但是,他們注定是無法完好地收複橫濱港,這座在帝都東京被核爆之後,整個關東平原上唯一完好的大城市了。

    因為,下一刻,伴隨著掃過海麵的白光和震耳欲聾的巨響,一朵明亮的蘑菇雲在橫濱港上空冉冉升起。

    在箱根山防線崩潰的同時,駐日美軍司令巴頓將軍就啟動了最終解決方案,悍然引爆了秘密安置在橫濱市區內的原子彈,把城內殘存的三十多萬人口化為劫灰,隻留下了一片讓人望而卻步的輻射廢土。

    雖然在這三十多萬橫濱市民內,有超過一半都是有家庭成員在“日本國臨時政府”任職,或者直接聽命效忠於美軍的鐵杆“日奸”,所以才在先前美軍的殘酷掃蕩之中存活下來。但是最終到了戰線崩潰,不得不放棄橫濱,又無法帶走這麼多人的時候,美軍還是毫不猶豫地對這些狗腿子們下了殺手。

    站在郵輪客艙的舷窗邊,看著橫濱港裏騰起的蘑菇雲,當代“日奸”之首,橫濱“日本國臨時政府”的首相,著名親美英派外交家幣原喜重郎,一時間不由得淚如泉湧身為一個多少還有點知恥的人,他深知自己隻怕是要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世世代代承受賣國逆賊的罵名,甚至連家族後代都要被牽連。

    因為他的引狼入室,足足兩千多萬日本人在美軍入侵過程之中死於非命!這等滔天浩劫,在日本的曆史上,可謂是空前絕後,曠古未有。而他們這些賣國奸賊的罵名,估計也要被中國的秦檜和吳三桂更加遭人痛恨,哪怕遺臭萬年都是輕的雖然這一切災難和慘劇的發生,並不能說完全都是他們這幾個親美英主和派政客的責任,但日後的曆史書上估計隻會把一切推給他們這幾個罪魁禍首。

    更可悲的是,還有許多不幸上錯了船,跟著他們一起投靠美軍的親信擁躉,到了這等危難時刻,卻沒有能夠拿到撤離的船票,而是在懵懵懂懂之中化為了核爆閃光中的灰燼……

    想想他們在地獄中死不瞑目的怨恨麵龐,幣原喜重郎就不由得感受一陣發自靈魂深處的刻骨寒冷。

    “……上帝啊……我這一年來……究竟是做了些什麼呀?!!”

    惆悵著歎了口氣,幣原喜重郎慘笑著坐回床鋪上,隨手從行李箱裏摸出一小瓶預先配置的毒酒,拔出塞子一飲而盡……又過了片刻,他就開始感覺腹內劇烈地痛了起來,直至兩眼一黑,翻倒下去。

    直到半天之後,船員才察覺到幣原喜重郎的異狀,撬開了他的艙室房門,然後發現幣原喜重郎早已斷氣多時,屍體的麵容與身體都顯得極度扭曲,從口鼻中淌出來的血液,黑乎乎地凝固在臉上,形狀極為駭人。

    與此同時,在千葉縣海灘邊的一座破舊神社裏,“日本國臨時政府”的另一位首領人物,擔任海相的南雲忠一大將,也在幾個親信家人的圍觀下,顫巍巍地舉著一把“肋差”揮刀切腹,自盡而死,並在臨死前仿照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留下了一段辭世句:“一朝行踏錯,半生清名汙,今日乘風去,隻乞萬事休。”

    至此,“日本國臨時政府”的三巨頭已去其二,隻剩下了素來以厚顏無恥而聞名的牟田口廉也將軍,依舊是一臉無所謂地望著橫濱市區騰起的蘑菇雲,安安穩穩地乘坐郵輪撤退到了東京灣對岸的千葉縣。

    又過了幾個小時,正在忙於製訂下一步作戰計劃的巴頓將軍,才得到了上述兩人的死訊。對此,他隻是不屑地撇了撇嘴,“……以為一死了之就能沒事了嗎?應該說他們是太天真呢?還是說他們都是一群廢物……算啦,就讓那個牟田口廉也將軍當首相,去本土組織流亡政府吧!這裏已經用不上他們了!”

    輕描淡寫地處理完這點小事之後,巴頓將軍又把主意精力放到了眼前的戰局上。目前,由於日軍壓倒性的兵力和火力優勢,駐日美軍環繞關東平原營造的最後防禦圈已經被突破。各路部隊都在亂糟糟地朝著東京灣沿岸地區潰退。雖然一些部隊還在據守城鎮,堅持抵抗,但是從大局來看,關東平原的失守已屬必然在周邊山區失守、製空權易主之後,美軍根本沒辦法在一望無際的關東平原上頂住日本坦克兵的狂飆猛進。

    而那些來自南美盟國的部隊,在戰鬥力和忍耐力上更是令人失望,基本上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缺乏訓練,缺乏裝備,更缺乏鬥誌。此外還缺乏訓練有素的技術兵種;多數南美士兵沒有象鋼盔、挖壕工具和毛毯這樣基本的步兵裝備,野戰能力極差。最爛的幾支部隊幹脆連守要塞都守不好,在戰場上簡直是一觸即潰。

    最要命的是,這片戰場的製空權已經在日軍手中,美軍的港口倉庫和補給車隊不斷被炸,辛辛苦苦越過太平洋運來的卡車和給養損失慘重。前線部隊則是糧彈皆缺,縱然有心死戰到底,拿著空槍也是無能為力。

    於是,經曆了一連串的慘敗和崩潰,在靜岡和仙台方向的防線均已搖搖欲墜之後,鑒於敵方在兵力、素質和補給上的巨大優勢,巴頓將軍最終決定大踏步地收縮戰線,提高兵力和火力的密度,縮短補給線,模仿當年麥克阿瑟大帥放棄馬尼拉,退守巴丹半島,拖住日軍將近半年的戰例,放棄之前已經幾乎被殺成無人區的關東平原,將剩下的三十五萬盟軍集結起來,撤退到戰線較短的千葉縣房總半島,進行最後的長期抵抗。

    相對於四麵漏風、易攻難守的關東平原,千葉縣房總半島的地形要好得多,這個半島東臨太平洋,西攬東京灣,向南伸入大海約一百三十公裏,寬九十多公裏。房總半島北方靠著本島的方向是平原,而半島南部則是丘陵山嶺地貌,正適合層層設防,節節抵抗,隻有兩條緊貼著海岸線的公路可以通往半島的末端。

    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巴頓將軍硬是頂著日本飛機愈演愈烈的轟炸,克服了各種困難,在房總半島上設置了兩道防線:半島根部的千葉市九十九裏濱防線,以及半島最窄處的富津市鴨川市防線。兩條防線上均開鑿了大量戰壕和坑道,澆築了水泥地堡,布設了地雷與鐵絲網,同時在半島內陸山區的隧道中,秘密儲存了不少糧食彈藥,以備長期作戰的消耗。若是作戰物資依然不足,還可以通過海上偷運來補充。

    按照美國五角大樓的宣傳,房總半島已經被勇敢的巴頓將軍建設成了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

    而根據巴頓將軍自己的估計,在這樣大大收縮了戰線,甩掉了各種累贅和負擔之後,剩餘的三十五萬盟軍應該能夠在房總半島至少層層防守上半年,並且迫使日本人付出二十萬到五十萬人陣亡的慘痛代價。

    很遺憾的是,日本戰時大本營的參謀們也是這樣認為的,於是就果斷請來了助戰的蘇聯原子彈……

    十二月一日,應日本天皇、內閣和戰時大本營的邀請,蘇聯戰略空軍對房總半島美軍的千葉市九十九裏濱防線投下兩枚原子彈。十二月三日,又對房總半島美軍的第二道富津市鴨川市防線投下了一枚原子彈……據守房總半島的三十五盟軍,頓時被連番核彈給炸得散了鴨子,陷入了一片土崩瓦解之中。

    ※※※※※※※※※※※※※※※※※※※※※※※※※※※※※※※

    對於“紅色日本”這一往本土悍然砸核彈的奇葩壯舉,馬彤小姐在得知後不由得嘖嘖稱奇。

    “……老天爺,日本戰時大本營的那幫人可真會玩!我原本還以為,像邀請盟友往自己國土上丟原子彈這種事情,隻有那位蔣委員長的夫人才做得出來呢!想不到日本的昭和參謀也是一樣的喪心病狂啊!”

    不過,王秋倒是對此表示十分淡定,“……這個麼……雖然乍一聽似乎有點震撼,但如果仔細想想,其實也是可以理解他們的苦衷的。畢竟,日本這個國家已經在最近的戰爭中死去了太多的人口,同時又奪取了太多的土地,眼下實際上已經是地廣人稀,自然是再也舍不得在攻堅戰之中犧牲太多的人命了。

    然後,關東淪陷區的日本人,又已經基本被美軍屠殺殆盡,剩下的都是鐵杆日奸,請蘇聯人拿原子彈砸下去,已經並無多少玉石俱焚的危險……既然如此,又為什麼不用核爆來讓軍隊少流些鮮血呢?後果不就是讓幾百到幾千平方公裏的土地變成核汙染區嗎?如今打下了整個澳洲的日本人,還會稀罕這麼點兒地盤?”

    “……呃……好像確實是這樣的道理……”

    除此之外,為了表示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的公正態度,在應邀向盤踞日本千葉縣房總半島的美軍投擲核彈之後,克裏姆林宮又十分鄭重地詢問了新中國政府:是否需要借用蘇聯老大哥的原子彈,以核爆的方式來解決目前依然盤踞在浙東、福建沿海地區與台灣島上的國民政府反動派軍隊……對此,正在為處理上海和香港核爆後遺症而焦頭爛額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幾乎是當即嚇得滿頭冷汗,趕緊忙不迭地謝絕了。

    而與此同時,西歐蘇軍對英國本土各城市的核打擊,依然在日複一日地繼續進行……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47
    第一百章、不列顛之殤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七日,英國南部,溫莎堡

    雖然牆壁上的掛鍾指針已經悄然臨近上午十點,但天色依然暗淡得猶如黃昏。

    鉛灰色的陰鬱蒼穹下,厚厚的濃密雲層擋住了微弱的冬日陽光,裹著雪花的凜冽寒風,氣勢洶洶地從北方呼嘯而來,將大地積累的熱量迅速帶走,讓蕭瑟冷寂的景色充斥著視界裏的每一個角落。

    今年剛滿二十歲,倉促登基即位不足半個月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兼印度女皇,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伊麗莎白二世陛下,正趴在溫莎堡寢室的窗台上,百無聊賴地仰望著窗外晦暗的天空。

    看著四周這一片讓人心情低落的陰沉景色,她總是忍不住有種錯覺,仿佛自己並不是什麼統治七海威震世界的大英帝國女皇,而隻是那些中世紀背景的童話故事裏,從小到大都被困在一座城堡裏的公主殿下。

    而事實上,伊麗莎白二世也很清楚,真正屬於她這個女王統治的土地,如今恐怕是真的隻剩下了這座不算大的溫莎城堡。至於在溫莎城堡之外的地方,則已經成了一片慘無人道的修羅地獄……

    雖然報紙和雜誌都已經早就沒有了,政府官員也已經連續很多天沒有來拜訪溫莎堡,英國國內的廣播電台同樣大多停播歇業。但是依靠收聽海峽對岸歐洲大陸上的電台新聞,還有皇室專用的大功率無線電台,以及偶爾路過溫莎堡的逃難者,年輕的女王陛下依然能夠獲得一些最新情報……很遺憾,幾乎都是壞消息。

    在核爆了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之後,蘇聯轟炸機依然沒有停止對英國本土城市的戰略核打擊。上星期又核爆了樸茨茅斯、南安普敦、布裏斯托爾和蘇格蘭的工業重鎮格拉斯哥,今天早晨則核爆了威爾士的斯旺西。即使是一直待在溫莎城堡裏的伊麗莎白二世,也不止一次地從窗口親眼目睹了核爆的閃光。

    由於英國中央政府的崩潰,軍隊的指揮體係也隨之癱瘓,本土的皇家空軍、雷達部隊和地麵高射炮部隊得不到必要的補給和指示,抵抗敵軍空襲的能力日漸軟弱,越來越難以對蘇聯人的核打擊戰略轟炸構成障礙。

    到了十二月上旬的時候,不列顛的天空已經近乎於完全敞開,可以任憑蘇聯飛機來去自如了。

    而隨著一座座城市在蘑菇雲之中陸續化為輻射廢土,驚恐萬狀的英國城市居民則紛紛打點細軟、扶老攜幼,逃亡到城外的鄉下這原子彈可不是當年不列顛空戰那會兒,納粹德國飛機丟下的幾顆小炸彈,隻要在自家後院挖個防空洞就能扛得住。更關鍵的是,即使他們冒著被核彈轟頂的風險,繼續堅持待在城裏,那麼也已經無法再得到水、電、暖氣和配給食品的供應了因為英國政府和物流體係已經崩潰了。

    換句話說,就是英國本土的國家機器,已經被接連不斷掉落下來的蘇聯核彈給打得散了架,英國本土,至少是承受核爆數量最多的英格蘭地區,基本已經進入了無政府狀態,交通、商業、物流一律停擺。

    再說的明確一點,就是原本社會高度複雜化,經濟物流繁榮發達的英格蘭地區,已經被蘇聯人用原子彈給活活打回了羅馬帝國崩潰後的黑暗時代!這樣的後果基本就是毀滅性的,那些挨了原子彈的家夥,自然是人死萬事休。就算是沒有挨原子彈的人,置身於一個崩潰的,碎片化的現代社會裏,也是過得宛如噩夢。

    諾貝爾社會學獎獲得者著名社會學家、曆史家、哲學家、教育家,迪蘭.古爾德閣下曾說過:現代社會物質財富的生產和集中,達到了這樣一種程度,它令一部分人產生了一種錯覺,即:人的存在是平常的、天經地義的,人活著就應該是幸福的、也自然會有幸福然而,冷酷的現實並非如此溫情脈脈。

    在物流崩潰的無政府狀態下,一座現代化的城市會變成什麼樣呢?首先,供電、自來水和暖氣都沒有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一夜之間跌回中世紀;其次,輸入城市的日用品和食品也沒有了,鈔票成了廢紙,人們發現自己需要為了爭奪一塊麵包、一聽罐頭甚至是一口幹淨的淡水而互相廝殺;第三,城市的垃圾無人去收,下水道也沒人清理了,聚居了大量人口的城市很快就會變得汙穢遍地、臭氣熏天,乃至於蚊蠅滋生、疫病蔓延;最後,法律和秩序會很快消失,城市會瞬間變成弱肉強食的犯罪天堂,暴力橫行的血腥地獄。槍支,刀具,鈍器,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玩意兒,都會被餓急了的饑民用來奪取他人的生命和物資。從糧食,藥品,衣服,燃料,肥皂,衛生紙到年輕女人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搶劫的目標。那些原本應該維護法律和秩序的軍警,會依靠手裏的武器和軍事訓練的經驗打家劫舍,反過來成為最可怕的搶匪和暴徒

    麵對這樣危險而又可怕生活,不堪忍受的市民們,隻能逃出已經變成煉獄的城市,前往似乎能夠找到糧食的鄉村……畢竟,這個世界是物質的,精神不能代替麵包,就算是耶穌,一個月不吃飯也一樣餓死。

    然而,沒有政府機關組織疏散和安置,他們就算來到了鄉下,也找不到食物和住處。兜裏的鈔票和配給卡早已變成一團擦屁股都嫌硬的廢紙,想要從越來越冷漠的農民手裏獲得一些食物,就得拿首飾、手表、衣服之類的東西去換,而且往往還是高得離譜的黑心價,有時候一隻結婚戒指甚至隻能換到幾個土豆……

    因為法律已經蕩然無存,許多不堪剝削或者被饑餓逼瘋的英國市民憤怒地拿起武器,殺死那些耕種土地,擁有農產品的農夫,搶奪他們的食物、住房和柴火。而英格蘭鄉下的農民自然也以牙還牙,不甘示弱,成群結隊地武裝起來,組成各種打劫團夥,殺害那些逃出城市的難民,掠奪他們的隨身財物。很多興衝衝地來到鄉間的市民都萬分失望地發現,那些昔日漂亮精致、引人流連的田園牧野,此時竟然變得如此殘酷與冷漠。

    總而言之,在這個寒冷和饑餓的冬天,英格蘭這片土地上的人類似乎已經退化成了野蠻動物,構成社會的倫理關係和社交禮儀,被徹底的叢林法則所替代,無論城市還是鄉村,人們都變成了開膛手傑克,拿著槍械和刀棒,穿行在街巷和田野之中,肆意地獵殺著同類,然後從他們身上奪取用來維持生命的物資。

    與此同時,懲戒愛爾蘭背盟的戰爭依然在進行,不過其性質和意義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因為英國本土的工業生產完全崩潰,彈藥軍械和燃油均難以維持穩定供給的緣故,前線的英國正規軍隻控製了愛爾蘭共和國東部的幾個重要港口,就開始舉步維艱,攻擊乏力了。但隨即便有大批英格蘭的國民自衛軍,拿著各種老舊獵槍甚至是冷兵器,乘坐各種雜七雜八的簡陋小船渡海湧入愛爾蘭,一上岸就跟遊牧民族打草穀一樣,到處打家劫舍,搜刮食物、衣服和燃料,或者把愛爾蘭人從房子裏轟出來,給他們自己和親屬居住,仿佛武裝移民一般……很顯然,這已經不再是為了帝國的榮耀和霸權而戰,而是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而戰!

    在這種局勢下,看著屬於自己的聯合王國逐漸淪落入野蠻的黑暗時代,身為女王的伊麗莎白二世自然是心急如焚,但她幾乎是束手無策作為一名剛剛上台的政壇新嫩,一個純粹的政治象征物和花瓶,她既沒有辦法結束戰爭,也無法驅使國家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更沒有辦法拯救這些陷入生存危機的臣民。

    作為大英帝國的皇室禁地,溫莎城堡裏確實儲存了不少食品和燃料等物資,還有自備的發電機,可以在這個末日臨頭的時刻,依然保證城堡主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但是,麵對著成千上萬甚至是數十萬紛至遝來的難民,這點物資依然是杯水車薪。光是維持城堡裏這麼多人的日常消耗,就已經是勉勉強強了。

    可是,那些饑寒交迫、衣食無著、命在旦夕的難民們,卻不可能理解女王的苦衷。他們先是在溫莎城堡外麵聚眾請願,要求憐憫和救濟,之後因為得不到滿足,在憤怒和恐懼之下,就開始了一次次的騷亂和衝擊。就像中世紀的流民企圖哄搶領主的宅邸一樣。如果不是在溫莎堡還有一支忠心耿耿的衛隊,並且囤積了足夠多的軍火彈藥,多次開火驅散那些衝擊城堡的難民,她這位女王恐怕連自身安危都無法保證。

    眼下,她除了待在溫莎堡裏發呆,聽著收音機裏的一個又一個噩耗之外,就再也無事可做了。

    不幸中的萬幸,此時此刻,她的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後和她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已經乘坐軍用飛機離開了被核爆蘑菇雲所籠罩的不列顛(英國人似乎總是喜歡取這麼幾個重複的名字,遍地都是伊麗莎白、瑪格麗特和愛德華),經過冰島機場的中轉,逃到了大洋彼岸的加拿大領地避難,眼下已經是安全無恙了。

    而她身為女王,卻必須履行王冠帶來的職責,在這個行將毀滅的國家待到最後一刻……

    ※※※※※※※※※※※※※※※※※※※※※※※※

    隨著牆壁上的發條掛鍾“咣當、咣當”地響了十二下,吃午餐的時間終於到了。

    在侍女的提醒聲中,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懨懨地打了個哈欠,起身走出了寢室,沿著扶梯來到餐廳。

    跟之前幾天一樣,女王陛下今天的午餐非常簡單,描金嵌銀的華美餐具裏,隻有一杯紅茶,兩片塗了果醬的麵包,一個白煮蛋,還有幾片油煎過的斯帕姆午餐肉,乍一看簡直粗劣得配不上大英帝國皇室的身份。但在這個絕大多數英國人民連土豆都啃不上的“核冬天”之中,光是有一份熱飯菜就已經稱得上奢侈。

    更別提在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私人小餐廳內,還有暖氣片送出的熱風,以及留聲機的奏樂了……

    跟往常一樣,單獨用餐的伊麗莎白二世先是低聲向上帝祈禱了一番,感謝“萬能的主”賜予自己食物,然後才抓起了鋥亮的銀質刀叉,切開了一片油煎斯帕姆午餐肉……然而,還沒等她把午餐肉放進嘴裏,就有秘書慌慌張張地帶來了倒人胃口的壞消息,“……陛下!陛下!剛剛收到的電報!蘇格蘭今天爆發政變了!”

    這一年的十二月七日清晨,目睹了格拉斯哥被蘑菇雲吞噬的慘狀之後,麵對著隨時有可能被原子彈炸成灰燼的危險,發現自己很可能成為下一個核爆目標的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突然爆發了軍事政變。

    由於某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不管怎樣也比核彈轟頂要好),在愛丁堡駐軍、警察和政府官員的集體旁觀默許之下,一小股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武裝叛亂分子,突然占領了政府大樓和廣播電台,通電全國宣布蘇格蘭脫離聯合王國,重新獨立建國。同時向蘇聯無條件投降,希望蘇軍能夠保證蘇格蘭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很顯然,對於被核彈之威給嚇怕了的愛丁堡市民來說,隻有最後一條才是真正的重點。

    當愛丁堡發出獨立和無條件投降的倡議之後,同樣深恐核彈臨頭的蘇格蘭各地,也是群起而響應。

    於是,幾乎是眨眼之間,伊麗莎白二世發現自己的聯合王國就少了至關重要的一大塊。

    更讓人鬧心的是,如今被困在溫莎堡的她,對於蘇格蘭的叛變和脫離,根本是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再接下來,還沒等伊麗莎白二世把這頓味同嚼蠟的午餐吃完,又一個更加鬧心的壞消息也傳了過來。

    丘吉爾首相從北愛爾蘭發來密電,認為鑒於目前的狀況,想要在本土抵抗蘇軍的入侵已無成功可能,但戰爭還必須繼續下去。希望女王能夠盡快做好準備,跟他一起前往加拿大成立大英帝國流亡政府……

    然而,伊麗莎白二世態度堅決地拒絕了這一合理建議。

    “……不!我不走!我已經受夠了!讓首相自己去加拿大吧!我要跟我的國家共存亡!”

    她用餐巾抹了抹嘴,斬釘截鐵地說道,“……不要再考慮什麼法律和慣例了!現在就用明碼通電全歐洲,以我的名義宣布停戰投降……斯大林如果想要奪走我的王冠,那麼就讓他來拿好了!”

    說到這裏,伊麗莎白二世仿佛耗盡了全身所有的力氣,整個人軟軟地癱倒在了椅子上,一副筋疲力竭的模樣,嘴裏還在喃喃自語,“……事已至此,不管怎麼樣都好,快讓這該死的一切統統都結束吧!”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47
   第一百零一章、種太陽(上)

    ps:關於愛爾蘭饑荒之後人口減半的解釋當時愛爾蘭人有四百萬,在饑荒中餓死一百萬,另有一百萬逃亡海外,多半是移民去了美國,愛爾蘭島上的故土自然是人口減半了。相對而言,中國有哪次饑荒是餓死四分之一的人,再逃掉四分之一的人,最後隻剩下一半人口還在老家的嗎?就是日本入侵也沒殺成這樣哇!還有“諾貝爾獎得主迪蘭.古爾德”的那句話是惡搞的梗,看不懂的話也請勿當真,實際並沒有這麼個人。

    ※※※※※※※※※※※※※※※※※※※※※※※※

    “……我有一個美麗的願望,長大以後能播種太陽。

    播種一個,一個就夠了。會結出許多的許多的太陽。

    一個送給,送給南極。一個送給,送給北冰洋。

    一個掛在,掛在冬天。一個掛在晚上,掛在晚上。

    啦啦啦,種太陽。啦啦啦,種太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種太陽。

    到那個時候,世界每一個角落,都會變得,都會變得溫暖又明亮……”

    排水量三十萬噸的超級巨輪“海洋綠洲號”上,一間專門布置的豪華客艙內,馬彤學姐一邊用某種充滿鬼畜意味的音調,哼著這艘最老版本的“核爆神曲”《種太陽》,一邊往世界地圖上畫著一朵朵的蘑菇雲。

    非常遺憾的是,雖然年輕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已經心神俱疲,寧願交出王冠,也要讓她的臣民結束這種噩夢般的生活。但是,在她的無條件投降通電發出之後,戰爭依然並沒有結束,噩夢也沒有停止。

    因為,倔強的,頑固的,瘋狂的,或者說已經身不由己,隻能一條路走到黑的丘吉爾首相,在同一天乘坐大型水上飛機逃到了加拿大,隨即在多倫多成立大英帝國流亡政府,同時宣布伊麗莎白二世的無條件投降諭旨無效,並且廢黜其王位,轉而擁立伊麗莎白二世的妹妹,正在加拿大避難的瑪格麗特公主殿下登基稱王。

    雖然在目前的這種局勢下,瑪格麗特公主根本沒有半點兒跟姐姐搶王位的心思,但是在美利堅合眾國的槍口之下,這位未成年小姑娘根本沒有說“不”的權力,隻得木著臉晉級成為了瑪格麗特女王。

    然後,丘吉爾首相和他在加拿大組建的大英帝國流亡政府,將會團結在新女王的旗幟下或者說南方前叛亂殖民地的星條旗下,繼續跟邪惡的布爾什維克勢力奮戰到底……乍一看似乎什麼都沒有改變。

    不過,要說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無條件投降諭旨,居然完全沒有起到什麼效果,那倒也不盡然。至少,在飽受核爆之苦的英國本土,已經基本沒什麼人還肯跟著丘吉爾一條路走到死了所有凡是能夠發得出電報的勢力,都借著女王諭旨這個台階,通電表示擁護女王的聖裁,同意向蘇聯方麵無條件投降。至於違反憲法啦,不符合程序啦,這些不值一提的小瑕疵,在生與死的考驗麵前,都被所有人自發地忽略了。

    對此,蘇聯方麵表示可以接受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無條件投降,前提是女王陛下必須親自前往莫斯科簽署投降協議,同時向蘇聯紅軍交出英國本土殘餘的全部海軍艦艇,尤其是剛剛被召回的地中海艦隊。如果能夠履行上述條款,蘇聯紅軍將不再對英國本土進行新的戰略轟炸和核打擊,並且提供若幹救濟物資。

    事實上,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隻完成上述百分之五十的要求,也就是很光棍地親自去了莫斯科乞降……至於英國殘餘的海軍艦隊,大部分跟著丘吉爾去了加拿大或美國,少數選擇了鑿船自沉,或者隨便找個旮旯把艦艇一丟,然後船員散夥逃亡。願意服從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指示去蘇聯投降的艦艇,幹脆連一艘也沒有。甚至連皇家遊艇都被丘吉爾首相給拐走了,以至於伊麗莎白二世還得要求蘇聯人派飛機來接。

    什麼?女王走了之後,國內誰來管?自然是不用管了。反正已經亂得連政府都癱瘓了,伊麗莎白二世既拿不出賑濟難民的糧食物資,也沒有彈壓民亂的軍隊,除了聽之任之、一走了之以外,她還能怎麼辦?

    有鑒於此,斯大林同樣隻兌現了百分之五十的承諾,核爆總算是停了,但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卻告吹了。而且,至少在短時間內,斯大林同誌和整個蘇聯領導層,都絲毫沒打算要出兵登陸大不列顛島受降,更沒有接手島上這麼一大堆爛攤子的意思在砸了這麼一大堆核彈下去之後,整個大不列顛島就算還沒有徹底淪為輻射廢土,工業革命以來那麼多年積攢的物質財富,估計也已經被毀得差不多了。至於英國的那些尖端科技積累什麼的,首先,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目前都成了核汙染區,天曉得還能剩下些什麼;其次,在通過熱心愛國的艦娘蘇菲小姐獲得了大批未來科技之後,斯大林其實也看不上英國佬私藏壓床底的那點玩意兒。

    如今的大不列顛島上,除了核汙染、輻射病,就是饑荒,暴動在這個年代,因為能夠依靠海洋貿易,源源不斷地輸入來自北美的小麥,來自南美的水果,來自印度的稻米和香料,以及丹麥的牲口,挪威的海魚……英國本土的食品自給率隻有百分之三十。雖然自從對納粹德國開戰之後,因為丘吉爾內閣實行嚴格的戰時配給製度,大幅度地壓縮了糧食浪費,再加上戰時的各種農業生產運動,英國在四十年代的糧食自給率有所提升。但隨著蘇聯核彈的遍地開花和英國工業的土崩瓦解,英國農夫沒有了化肥和農藥,還有不少土地和水源被核彈汙染,明年的農作物產量勢必淪為一個悲劇,全國餓死凍死一半人口是一個很保守的估計。更何況,由於儲存糧食的港口城市被核爆大批摧毀,能有多少人活到下一次莊稼收獲的時候,也還是個未知數。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斯大林真的貪圖一個占領不列顛的虛名,派遣大批蘇聯紅軍渡海上島,那麼這幾千萬嗷嗷待哺兼滿腔怨恨的英國平民,就成了蘇聯人的負擔。占領英國本土的蘇軍,不僅要花費大量糧食、藥物、燃料等物資,來養著一群時刻想要報複自己的人,還得在英國打上一場曠日持久的治安戰,替英國政府清剿那些在社會崩潰之後到處遊蕩的打劫團夥,以及占山為王、割據地盤的匪幫……甚至為了能夠把援助物資送到英國各郡,還得替英國人修複被核爆毀滅的鐵路、公路、機場和港口怎麼看都是吃力不討好。

    更何況,沒有了倫敦、牛津、伯明翰和曼徹斯特的英國,又還能剩下些什麼值得占領的地方?

    所以,在克裏姆林宮方麵看來,至少在打贏三戰搞垮美帝之前,這些英國佬就讓他們自生自滅吧!

    這樣一來,由於得不到蘇聯方麵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之內,大英帝國的高傲公民們,估計還要再繼續享受一陣子天天吃老鼠啃樹皮的綠色環保人生,經曆幾個月到幾年為了一口麵包而互相廝殺的浴血生涯,把曾經秀美優雅、風光無限的英格蘭鄉村,打得屍橫遍野、狼煙滾滾。

    直到大不列顛島上的剩餘人口數量,跌到了本土糧食產量能夠自給自足的程度,同時又在激烈的混戰之中角逐出一個或幾個能夠重建秩序的軍政強者,或者撐到蘇聯人徹底打贏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並且有餘力和動機幹涉不列顛亂局之後,這個島國才能逐漸穩定下來,再一次恢複生機當然,大英帝國製霸七海的豪情壯誌,威壓歐陸的凜凜雄風……這一切曾經的光榮與偉大,就都注定隻能隨風而逝了。

    ※※※※※※※※※※※※※※※※※※※※※※※※

    另一邊,法國人倒是興致勃勃地派了一個步兵師,渡過海峽登陸多佛爾因為多佛爾港距離法國海岸實在太近,蘇聯方麵將這座城市劃出了核打擊目標名單,但這支法軍在輕鬆進駐多佛爾之後,隨即就苦惱地發現,自己被數十萬乞討食物的英國饑民給團團圍困了。此外,還有大批餓慌了的英國難民,居然劃著小艇、漁船,木筏,甚至是汽油桶和門板,渡過英吉利海峽湧入法國,仿佛是一場逆向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對於這場突如其來的難民潮,措手不及的法國人是陣腳大亂、焦頭爛額,麵對著數以萬計的英國難民,一時間殺也不是,關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如今的法國也是戰火方熄、民生凋敝,用遍地廢墟、處處餓殍來形容也不為過,而且巴黎還剛剛挨了一發美國核彈,哪裏有多少餘力來救濟這些海峽對岸的敵國之民?

    總之,針對這些渡海湧來的英國難民,法國北部沿海發生了許多民間暴力衝突,期間出現的種種黑暗血腥殘酷之事,實在是多得難以統計。到了事後,有關部門也隻能一夾一掩,睜一眼閉一眼地就這麼混過去了。

    再接下來,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無條件投降通電,在西班牙戰場的英國遠征軍之中,也激起了極大的反響這些部隊之前從荷蘭敗退到法國,又從法國敗退到西班牙南部,背後的直布羅陀又挨了兩發原子彈,本土的軍火物資供給也隨之斷絕,軍心士氣早已跌落穀底。此時有了下坡的台階,就如釋重負地紛紛投降了。

    與此同時,因為背後靠山的崩塌,“西班牙反動政權首領”佛朗哥將軍也走向了窮途末路。事實上,由於之前“邀請”美軍核爆馬德裏的緣故,他的名聲在西班牙國內早已敗壞殆盡,說是罵聲如潮、眾叛親離也不為過雖然佛朗哥其實並沒有做出過這樣等同於政治自殺的蠢事,但無奈美英兩國為了推卸責任,都把黑鍋往他頭上甩。等到支援他的英軍大批投降之後,麵對著徹底絕望的局勢,佛朗哥麾下的西班牙部隊也隨之全麵失控,接二連三地易幟倒戈。各地市民更是紛紛豎起紅旗發動武裝起義,唯恐一旦遲了就有核彈臨頭……無奈的佛朗哥隻得率領少量嫡係部隊,揮淚告別祖國,渡海撤退到了他最初起家的西屬北非殖民地。

    然後,隨著西班牙的全境解放,“歐洲大陸上最後的資本主義堡壘”葡萄牙,顯然就成了社會主義陣營的下一個目標。麵對著傳說中的“蘇維埃鐵甲洪流”步步逼近,裏斯本一日三驚,工人市民悄悄自製紅旗,準備迎接新的歐洲征服者,富豪權貴則爭相逃亡美洲,為一張前往美國或南美的船票不惜傾家蕩產……

    再接下來,身在東方的英軍陷入了一片混亂,皇家海軍東方艦隊撤回了入侵遠東各國的英國幹涉軍,全部龜縮到了新加坡,從此對四周發生的一切不管不顧,似乎是打算在新加坡島上觀望局勢,伺機而動。印度戰場上的英軍也全部脫離了前線,陸續向錫蘭島集結,很多土著部隊都在撤退過程中自行潰散消亡了。

    不過,身在非洲的英軍,不論是在北非、西非、東非還是南非,倒是態度都很明確,一致向加拿大的丘吉爾流亡政府宣誓效忠主要是因為拿人手短、吃人嘴軟,蘇聯紅軍距離他們還挺遠,而美國佬的海陸軍卻近在身側,彈藥糧餉的補給全要依靠美國人的緣故。於是,當艾森豪威爾帶著駐歐美軍撤出南意大利,退守北非之後,盤點了一下目前接受他指揮的美英兩軍及其它盟國部隊,林林總總加起來居然還有百萬之眾!

    憑著這樣龐大的兵力,以及法國、英國、西班牙在北非經營百年的軍事設施,還有美國艦隊在地中海上的製海權,艾森豪威爾覺得自己似乎還能用手頭的資本跟蘇聯人扳一下手腕,好好地周旋和較量一番。

    然而,事實證明,這其實是一個不可能的幻想因為,剛剛把英國變成一片輻射廢土的俄國老毛子,還在仿佛一個拿到了新玩具的頑皮孩子一樣,樂之不疲地繼續拿原子彈四處“種太陽”……

...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47
    第一百零二章、種太陽(下)

    北非,利比亞殖民地首府,的黎波裏

    此時此刻,這座始建於古代腓尼基人之手,有著“地中海白色新娘”之稱的北非港口城市上空,又升起了一個新的太陽,整座港口城市和附近海域裏的船隻,都在原子彈爆炸的高溫氣浪中顫抖、呻吟……

    這場核爆引發的劇烈衝擊波,在一瞬間就摧垮了古老的清真寺和天主教堂,把數以萬計的阿拉伯人、歐洲僑民和盟軍官兵,都一視同仁地埋進了充滿輻射的滾燙瓦礫堆。而隨之狂飆的致命熱浪,又將成千上萬的市民炙烤成了黑炭,順便還點燃了四周的一切可燃物,讓這座城市迅速化為了一片熊熊燃燒的火海。

    距離原子彈爆心二十多公裏之外的馬耳他島以南海域,站在被強製征用為運兵船的法國“諾曼底號”豪華郵輪頂層甲板上,望著遠方地平線盡頭那一朵冉冉升起、貫穿天地的明亮蘑菇雲,駐歐美軍總司令,不,現在已經變成了駐非美軍總司令的艾森豪威爾上將,不由得摘下了軍帽,一臉痛苦地閉上了雙眼,

    的黎波裏港完了,原本駐紮在這裏的五千北非英軍完了,他剛從南意大利撤到那裏的八萬美軍也完了,還有囤積在的黎波裏港的給養物資,尤其是對於現代戰爭至關重要的二十萬噸燃油,統統都完了!

    沒有了這些維持軍隊運轉的軍需物資,他真的不知道該怎樣在荒涼貧瘠的北非沙漠中跟蘇聯人較量。

    此時的北非幾乎是什麼都不出產,基本沒有工業,糧食也不寬裕,利比亞的油田還沒有開發。

    如果沒有海外輸入的巨額物資,想要維持一支現代化軍隊在這裏長期作戰,簡直是無異於癡心妄想。

    雪上加霜的是,在艾森豪威爾上將手中最新收到的電報紙上,還滿滿地充斥著更多的噩耗:

    首先,阿爾及利亞的法國僑民爆發起義,占領了首府阿爾及爾,奪取了美軍之前囤積在那裏的大量軍需品和槍械彈藥。駐守當地的自由法國部隊不是集體倒戈舉起了紅旗,就是脫了軍裝拖著槍潛逃回家。而駐紮在阿爾及利亞的英軍也是意氣消沉,基本是一觸即潰,僅僅進行了象征性抵抗,就被起義民族順利繳械。

    如此一來,盟軍的北非戰線等於是被從中間切斷,而盟軍控製的北非其餘地區,也普遍出現了不穩跡象沒辦法,現在天底下隻要是看報紙的人都知道,跟著美英盟軍站隊就要吃核彈……這事兒有誰受得了?

    如果是在歐洲,為了躲避核爆轟頂,大城市的居民還可以往鄉下疏散。可是在北非這地方,出了城市就是沙漠,你讓城裏的阿拉伯人和歐洲僑民往哪兒跑?想來想去,為了不被蘇聯原子彈一發入魂,全家升天,似乎也隻能硬著頭皮舉起反旗,搶在蘇聯原子彈落到頭頂之前,先把美國人和英國佬趕跑再說了。

    其次,蘇聯波羅的海艦隊……嗯,現在應該說是蘇聯大西洋艦隊了,在英國投降之後立刻大舉出擊,派遣了一支包括六艘航母,四艘戰列艦和十多艘輕重巡洋艦的龐大特混艦隊,繞過整個西歐海岸,直搗北非摩洛哥大西洋沿岸的丹吉爾港,輕易殲滅了駐守當地的少量美軍,從南麵封鎖了直布羅陀海峽。

    這一招打過來,頓時就猶如捅了馬蜂窩一般,讓盟軍陷入了巨大的騷動和惶恐之中因為蘇軍一旦封鎖了直布羅陀海峽,切斷了從美國本土到北非戰場之間最重要的補給線,就無異於掐住了北非盟軍的喉嚨。屆時,給北非戰場上百萬盟軍運輸物資給養的船隊,必須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再經過紅海,通過蘇伊士運河才能抵達前線……如此漫長的補給線和如此龐大的運輸量,即使以美國的實力,也是很難吃得消。

    如果不想被活活拖死的話,就必須盡快破局,才能掙得一線生機。

    ※※※※※※※※※※※※※※※※※※※※※※※※

    身為駐歐,不,是駐非美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上將自然要搜集兵力,組織反擊,以期奪回這條性命攸關的咽喉要道。而且在一開始的時候,他也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這一任務。在摩洛哥西部,距離丹吉爾不遠的卡薩布蘭卡,美軍原本部署了四個步兵師、一個裝甲師和一支護航分艦隊,看似兵力十分雄厚但問題是,蘇聯人也很清楚這一點,在登陸突襲丹吉爾的同時,就出動戰略空軍轟炸機,毫不吝嗇地往卡薩布蘭卡地區前後丟了三枚原子彈下去玩“種太陽”……很顯然,在挨了這麼一番轟轟烈烈的連環核爆之後,卡薩布蘭卡的美軍殘部也不用再想著如何馳援丹吉爾,打通直布羅陀海峽了,先想想怎麼在輻射廢土上自救吧!

    與此同時,剛剛完全丟失了西班牙本土,隻得渡海退守休達港的佛朗哥將軍,也在白宮和五角大樓的嚴厲施壓之下,帶著最後一股依然效忠於他的西班牙軍隊,硬著頭皮對丹吉爾發動了地麵進攻。但是,佛朗哥將軍的部隊,卻在半路上遭遇了蘇聯海軍航空兵的轟炸機群,在沒遮沒攔的荒漠曠野中被炸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最後,他還沒能摸到丹吉爾港的郊外,就被主動出征迎擊的蘇聯裝甲兵部隊給擊潰了。

    更悲催的是,還沒等佛朗哥將軍帶著殘兵敗將逃出丹吉爾戰場,回到休達港,“蘇聯人來了”和“原子彈快要丟過來了”的恐怖謠言,就已經傳遍了整個西屬摩洛哥。於是,因為不想成為原子彈下的輻射塵埃,休達港的西班牙僑民在極端的惶恐之中居然發動武裝起義,驅逐了佛朗哥將軍留守在城內的心腹,把從前線敗退回來的佛朗哥拒之門外。氣急敗壞的佛朗哥將軍悍然下令攻城,然而,他麾下那些筋疲力盡的士兵卻再也不肯繼續賣命,眨眼間一哄而散……如此一來,眾叛親離、幾乎變成光杆司令的佛朗哥,在北非地界上再也立足不住,隻好找了一艘小貨輪,帶著少數心腹逃亡撒丁島,跟庇護十二世教皇陛下作伴去了。

    麵對如此糜爛的敗局,艾森豪威爾上將硬著頭皮再次作出了一個反擊計劃,準備依靠剛剛撤出南意大利,集結在的黎波裏的八萬美軍,還有預先囤積在利比亞的軍需物資,沿著北非海岸線向西海陸並進……就算不能打回摩洛哥,奪回丹吉爾,重新打通直布羅陀海峽生命線,至少也要收複阿爾及利亞,將蘇聯艦隊堵在地中海門外。然而,蘇聯人在的黎波裏投下的這枚原子彈,又將他的這一番最後努力盡數化為了泡影。

    就這樣,幾乎是眨眼之間,北非戰場的上百萬盟軍竟然已去其半,上千架軍用飛機在機場被摧毀或俘獲,數百艘商船和艦艇不是被毀就是落入敵手,六百多萬噸辛苦積攢的物資被付之一炬……而眼下已經登陸北非的蘇聯紅軍和歐洲社會主義陣營國際縱隊,全部加起來也才隻有三個師而已。

    麵對這樣一潰千裏的軍事災難,艾森豪威爾上將是有苦說不出,縱然他有千般妙計,百種籌謀,可是麵對著這幫素來不按常理出牌,一言不合就丟核彈種太陽的俄國毛子,他這個“智將”也隻有徒呼奈何了。

    想到這裏,艾森豪威爾又低頭看了看杜魯門總統給他發來特急電報,忍不住長長地歎了口氣總統先生在電報上許諾會盡快給他送來更多的戰艦,更多的物資,更多的飛機,更多的坦克……隻求他能夠在北非戰場上繼續堅持下去。但天可憐見,他這邊唯一需要的東西,就隻有更多的核彈!

    然而,他也很清楚,目前的合眾國已經沒有核彈了,已經生產出來的最後一枚原子彈也被丟在了荷蘭。

    就算橡樹嶺工廠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再怎麼加班加點地趕工,下一批原子彈也要明年初春才能出廠。

    因為手裏沒有了任何可以報複的核彈,時至今日,他唯一能夠發出的命令,就隻剩下了……撤退!

    “……的黎波裏以西的土地,看起來是肯定守不住了。蘇聯艦隊隨時有可能從直布羅陀海峽闖進來!我們現在必須做好撤出西地中海的準備。科西嘉島、撒丁島和西西裏島都在預定放棄之列,至於已經被要塞化的馬耳他島……算了,也放棄吧!直布羅陀要塞尚且扛不住蘇聯原子彈,更何況是馬耳他島呢?”

    注視著海平麵盡頭漸漸消散的蘑菇雲,默默地思考了一會兒之後,艾森豪威爾上將終於下定了最後的決心,轉身對一群參謀們吩咐道,“……你們盡快做一個撤退計劃出來,記得務必要把撒丁島上的教皇和樞機主教們一起帶走!然後,我們的下一步基本作戰方針,應該是以埃及為基地,背靠蘇伊士運河這條生命線,繼續在東地中海跟蘇聯人展開周旋,就像當年英國人在北非對付意大利人和德國的隆美爾一樣……”

    然而,他的話音未落,一位滿頭冷汗的秘書就匆匆趕來,帶來了一條新的噩耗,全盤推翻了他的戰略規劃:“……報告長官!蘇聯人在對的黎波裏投擲原子彈的同時,還核爆了蘇伊士港!蘇伊士運河被切斷了!”

    這個可怕的壞消息,讓猝不及防的艾森豪威爾上將,頓時感到眼前一陣天旋地轉直布羅陀海峽目前已經被堵上了,蘇伊士運河再一被切斷,他艾森豪威爾和目前陷在地中海戰場上的美國海陸空三軍,就等於是成了被關在籠子裏的困獸,既無後勤給養,也無退路可逃,隻能在東地中海這個堅固的籠子裏憤怒地咆哮、蹦達、呲牙,卻沒有衝破籠子的能力,最終的命運,多半會是慢慢地消瘦和餓斃,直至隨風而逝……

    而在此期間,核彈儲備似乎很充足的蘇聯人,恐怕還會再多搞幾次核爆,以求能夠起到殺雞儆猴之效。

    上帝啊!蘇聯人到底準備核爆到幾時?他們究竟造了多少原子彈?現在莫非是玩核爆玩上癮了不成?

    然後,捅死艾森豪威爾這頭籠中困獸的另一根鋒利長矛,也從地中海的第三個口子那裏被戳了進來:

    “……報告將軍,最新收到的準確情報!蘇聯人在今天上午對土耳其宣戰了,並且在宣戰的同時,就派遣戰略轟炸機群核爆了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他們的紅旗黑海艦隊就要從達達尼爾海峽衝出來了!”

    聽到這個更加要命的噩耗,艾森豪威爾上將不由得兩眼一黑,腳底一個踉蹌,差點兒要暈厥過去……

    ※※※※※※※※※※※※※※※※※※※※※※※※

    ps:我上本書的腦洞,akb偶像內閣要動畫化了!5pb手遊企劃《偶像事變》宣布tv動畫化,2017年1月播出,全日本所有政黨都由萌妹子當黨首來爭奪禦宅族選票的神奇故事,大家屆時一定要記得看哦!

    唉,如果現實世界的日本也能變得這麼廢萌就好了,現在這個日本國的廢萌度還遠遠不夠格啊!

...  
mk2258 發表於 2018-7-2 21:47
   第一百零三章、新月旗墜落(上)

    土耳其共和國,伊斯坦布爾

    這座東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都城,坐落在歐洲與亞洲的分界點,黑海和地中海的交彙處。

    自從古羅馬帝國晚期的君士坦丁大帝,在這裏定都建立君士坦丁堡以來,這座城市就成為了帝國、霸權、威嚴和光榮的象征,引得西方世界無數野心家如癡如醉。在之後的上千年曆史之中,上帝和真主的信徒都猶如飛蛾撲火一般,為爭奪這座偉大的城市而先後發動了無數的戰爭,幾乎為此流幹了最後一滴血。

    而原本隻是一個偏遠落後的突厥部落的奧斯曼土耳其人,也是因為在1453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才真正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衣缽,從此脫胎換骨、一飛衝天,以西方第一大帝國的身姿,所向披靡,橫掃地中海和黑海無敵手,席卷巴爾幹和北非,兵臨維也納,飲馬多瑙河,讓歐洲基督徒足足做了兩個多世紀的噩夢。

    雖然之後的土耳其帝國漸漸腐朽衰落,版圖大幅度收縮,但隻要他們依然掌握著這座偉大的城市,以及連接黑海和地中海的海峽要道,就依然有著在國際舞台上叫板的本錢。

    時隔將近五個世紀之後,又一場同樣殘酷的攻防戰,降臨在了這座曾經被稱作君士坦丁堡的名城之上。

    隻不過,跟1453年那場終結了拜占庭國祚的君士坦丁堡攻防戰相比,這一次的攻守雙方陣營,卻是很微妙地互相換了位置……唯一相同的是,守城者都是同樣的勢單力薄、孤立無助和前途黯淡。

    ※※※※※※※※※※※※※※※※※※※※※※※※

    作為相互之間打了足足十一場俄土戰爭,前後血腥廝殺了三百年的生死宿敵,土耳其和俄羅斯之間的仇恨可謂是刻骨銘心,比天高比海深。因為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交彙點,把守著關鍵的戰略要道。所以在二戰剛剛開始的時候,各國使節就蜂擁而至,希望用各種陰謀詭計動搖這個年輕共和國的中立立場。

    然而,土耳其共和國盡管對俄國一直懷有刻骨的仇恨,但同樣也並不相信“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在上一次世界大戰之中,奧斯曼土耳其就是因為仇恨俄國而不幸站錯了隊,才導致了龐大帝國的土崩瓦解,以及奧斯曼家族的皇冠落地……如果不是大英雄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在最危急的關頭站出來力挽狂瀾,那麼根據喪權辱國的《色佛爾條約》,土耳其人恐怕得從此跟愛琴海和伊斯坦布爾說再見,隻能在安納托利亞高原北部最貧瘠荒涼的一隅之地苟延殘喘,連現在的這麼點兒版圖都保不住。

    鑒於上述的慘痛教訓,土耳其共和國在二戰之中的策略非常保守,甚至可以說是懦弱,完全沒有了恢複昔日帝國鼎盛時代版圖的雄心壯誌,僅僅是跟交戰雙方同樣簽署了貿易協議,換來雙方對自己中立地位的承認。整個戰爭期間,土耳其同時向德國和英國出口礦石等資源,換回武器來保衛自己,並尋機索要各種好處,比如要求德國幫助土耳其建設公路和鐵路,要求英國幫助土耳其建設機場和港口,怎麼看都是一副小家子氣。

    依靠這樣的牆頭草政策,土耳其共和國利用自己的鉻鐵礦和銅礦石,從國外換回了一些武器,組建了一支八十萬人的陸軍,但基本都是輕步兵,火力和戰鬥力大約跟民國年間的北洋軍相似按照當時英國外交官對土耳其軍隊的形容:“……他們沒有任何一種現代化武器,而自1940年5月起這些現代化武器就證明是起決定性作用的。空軍也極為落後脆弱得可憐。他們既沒有坦克或裝甲車輛,又沒有製造和供應武器的軍火工廠,更缺乏訓練有素的人員和官兵使用這些武器。他們幾乎沒有任何高射炮或反坦克炮。他們的報警係統也十分落後,對雷達一竅不通。他們也缺乏包括接受所有這些現代發展的能力的軍事素養……”

    沒辦法,土耳其這個“西亞病夫”的頭銜,可不是白叫的。雖然身處於東地中海,幾乎是在家門口看著歐洲工業革命的爆發。但由於宗教因素的妨礙,土耳其人對現代工業和科學的接受程度,甚至比同時代的日本人和中國人還要差一些。任何最微小程度的技術引進和改革,都要仔細考慮是否符合一千多年前的教義,然後引發一場全民大辯論,甚至是導致流血衝突。舉例來說,像印刷術這麼基本的技術,在土耳其居然一直被禁用到了十九世紀。而廁紙這種東西,更是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都還在理論上被禁用(因為工人必須用手擦屁股,所以生產的清真食品肯定細菌超標,衛生不合格)。清末的中國無論如何糟糕,好歹已經有了自己的鋼鐵廠、造船廠、紡織廠和自行建設的鐵路。而同期的奧斯曼土耳其,卻是一個比清朝還要更純粹的農業國,連麵粉、糖和布匹都基本全靠進口,請德國人援建的鐵路也是莫名其妙地修成了斷頭路……

    這麼撲街的帝國,在列強爭霸的西方世界顯然是混不下去的。在一戰的時候,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還可以憑著遼闊的版圖和龐大的體量,以及德國提供的軍火,硬著頭皮跟英國殖民地三流雜牌軍(印度人為主)周旋一二。到了二戰時期,土耳其共和國的版圖隻剩下了八十萬平方公裏,人口隻剩下了不到兩千萬,工業建設方麵雖然經過凱末爾改革,略有起色,但卻是以紡織之類的輕工業為主,重工業的規模極其可憐,海軍艦隊在建國初期全滅過一次,到此時依舊幾乎跟沒有差不多,陸軍的槍械彈藥在相當程度上也得依賴於進口。

    跟歐洲列強相比,土耳其共和國不僅在工業上不如人,在海軍和空軍上慘不忍睹,陸軍同樣也無法應付一場機械化戰爭,甚至連人口都僅僅隻相當於法國的一半,德國的四分之一(此時的土耳其還沒有完全開始人口大爆炸,在封建時代,其本民族人口長期保持在一千萬左右),哪怕想要拚人頭都根本拚不過。

    按照當時國際上的排行榜,土耳其共和國的軍事實力,甚至還在比利時、葡萄牙和希臘之下!

    看著手裏的這麼一副爛牌,時任土耳其總統的穆斯塔法.伊斯麥特.伊諾努閣下自然沒膽量貿然加入世界大戰的擂台,一直當牆頭草左右搖擺到了納粹德國覆滅的兩個月之前,才在口頭上勉強對德宣戰。

    之後,當英國人在整個歐洲到處拉攏盟友對抗蘇聯布爾什維克的時候,土耳其共和國也是嚴守中立,拒絕美英盟軍入境,萬萬不敢給自己招災……但問題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殘酷世界上,不是你縮了頭就能不挨打的。更何況,以俄國和土耳其之間積累幾百年的傳統仇恨,想要開打都根本不需要什麼理由!

    於是,隨著蘇聯紅軍的鐵甲洪流在歐洲大陸上節節勝利,土耳其共和國的命運也日漸黯淡。

    等到蘇聯、保加利亞和紅色希臘三國的六十萬東歐聯軍,在馬裏查河畔的色雷斯平原(斯巴達克斯的老家)上集結,另外六十萬蘇軍陳兵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之時,土耳其人才如夢初醒,慌忙向自家的歐洲領土增派兵力,在邊境重鎮埃迪爾內部署重兵集團,與對麵的敵人對峙,同時對國內發布戰爭動員的命令,緊急擴充陸軍,並且向此時依然駐紮於中東地區的美軍和英軍求援……然而,這一切備戰措施都已經太遲了!

    麵對已經席卷了整個歐洲的俄國人,土耳其共和國僅有的這點兒家底,真心連是一個星期都扛不住!

    而早已自身難保的美軍和英軍,在這個節骨眼上也沒法給土耳其人提供任何實質意義上的軍事援助。

    ※※※※※※※※※※※※※※※※※※※※※※※※

    在戰爭正式爆發之後,蘇聯依然是用原子彈開路,派遣龐大的戰略轟炸機群從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出發,突破土耳其人幾乎不存在的空中防線,對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還有布爾薩、安塔利亞、埃斯基謝希爾和科尼亞等主要城市先後投擲了二十枚原子彈,幾乎要把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高原腹地炸成一片廢土。順便還把土耳其共和國的整個中央政府給炸上了天在這個時代,連歐美列強都還不知道該怎樣打一場核戰爭,隻能在戰爭中慢慢摸索,而作為落後國家的土耳其,就更不可能知道該怎樣挖防核彈的地下掩體指揮部了。

    與此同時,蘇聯黑海艦隊也是大舉出動,直接沿著黑海南岸的土耳其港口挨個兒點名,很快將逗留在黑海的土耳其海軍艦隊掃蕩一空,殘餘艦艇不得不逃到馬爾馬拉海和愛琴海,躲避蘇聯艦隊的追殺。

    再接下來,盤踞在土耳其西南內陸的庫爾德人,也拿著蘇聯人之前幾個月陸續援助的武器,公然豎旗造反,從背後到處攻打土耳其軍隊和警察,宣布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庫爾德斯坦共和國”!

    兩麵夾擊,海陸齊攻,核彈轟頂,內鬼作亂,外加斬首戰術……這樣一套招招致命的複合拳打下來,哪怕是窮兵黷武的納粹德國,隻怕也得瞬間半身不遂,更何況是素稱“西亞病夫”的土耳其呢?

    理所當然的,在開戰之後僅僅二十四小時,以蘇聯為首的東歐聯軍就突破了土耳其的邊境重鎮,扼守土耳其、希臘、保加利亞三國交界處,舊稱阿德裏安堡的埃迪爾內,把駐守此地的二十萬土耳其軍隊碾得粉碎。與此同時,蘇聯海軍陸戰隊也在黑海南岸的特拉布宗登陸,配合陸軍從背後擊穿了土耳其的高加索防線。

    而此時的土耳其中央政府和軍事指揮機構都已經在核爆中灰飛煙滅,各地軍隊既收不到命令,也得不到增援,甚至領不到給養,全靠自發作戰,兵力又處於絕對劣勢,自然是一場潰敗連著下一場潰敗。

    就這樣,到了開戰第三天的時候,蘇聯紅軍的坦克部隊已經出現在了伊斯坦布爾的郊外,激起了城內市民的極大恐慌,並且引發了一場規模浩大的難民潮……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