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貞觀攻略 作者:御炎(已完成)

   關閉
celepheus 2014-10-24 11:04:0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99 1878444
bpd 發表於 2015-5-7 21:06
九百二十一 絕辯

  張柬之皺起眉頭,不知道蘇寧這樣說是什麼意思,他也不敢有所揣測,於是只好老老實實地說:「老子的《道德經》很有意義,很有道理,只是比起儒家之術而言,似乎道家的主張更加飄渺,讓人覺得那是飄忽於空中的羽毛,落地不生根,而儒家之術則是可以落地生根的,更加實際。」

  蘇寧笑了,轉過身子,指了指身邊的亭子:「坐在裡面,跟你談話很有意思,你所說的一語中的,但是你只是看到了表面,沒有看到更深層次的意思,你不知道老子是什麼樣的人,孔子又是什麼樣的人。」

  張柬之愕然,蘇寧大笑,拉著張柬之的手讓他坐在了亭子裡自己的對面,自己也落座,而後說道:「你以為老子和孔子是什麼樣的人?」

  張柬之眨眨眼睛,不知該如何作答,只好說道:「都是聖人。」

  蘇寧說道:「老子和孔子是父母生育的嗎?」

  張柬之愣了一下,點頭道:「當然。」

  蘇寧又說道:「那老子和孔子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嗎?」

  張柬之摸了摸腦袋:「當然。」

  蘇寧笑道:「那麼他們為什麼會是聖人呢?都是父母生養,都是吃五穀雜糧,都讀過書,經歷過人間百態,為什麼他們是聖人,而我們只是俗人?他們只是人,很普通的人,有七情六慾,會生氣,會犯錯,他們只是普通的人,而他們之所以被我們稱為聖人,只是因為我們稱呼他們為聖人罷了。」

  張柬之瞪大了眼睛,張著嘴巴不知該如何言語。

  蘇寧看了看周圍美麗的景色,深吸一口氣。說道:「你讀過《道德經》,那麼你可知道老子為何會寫《道德經》?《道德經》又是如何誕生的?」

  張柬之搖頭。

  蘇寧說道:「那還是春秋歲月,那一年,周天子景王在老子等一應周臣的支持下推行了「鑄無射」變法,後來失敗了,景王去世。景王立下的天子繼承者王子朝在鬥爭中失敗,被迫離開周都往楚國方向逃跑,老子作為王子朝的支持者之一,也只好隨著王子朝奔楚,周王室隨後徹底衰微,被消滅也只是時間問題,老子眼見於此,萬念俱灰,單人離開了中原之地。西出函谷關,再無蹤跡,而在他離開之前,留下了這五千字的《道德經》。」

  張柬之瞪大了眼睛,似乎對此很有興趣。

  蘇寧接著說道:「老子和孔子之間的交際,不少,有人說老子是孔子的老師,這一點是不妥的。對於孔子而言,老子更像是一個長者。孔子和老子最初的交集是因為孔子希望把自己的學說和著作放入周王室的典藏之中留存,而老子作為周王室管理圖書的官員,是孔子必須要逾越過的關卡。

  孔子就去拜見老子,向老子表明他的理想和抱負,還有他的學說的涵義,老子說。你這樣說太繁瑣了,直接說明你的本意,孔子便說本意就是仁義,老子又問什麼是仁義,孔子便說「中心物愷。兼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你可知老子如何評價孔子的說法?」

  蘇寧賣了個關子,從未接觸過來自於莊子著作的說法的張柬之感到極為好奇,急忙詢問:「怎麼評論?」

  蘇寧說道:「意幾乎後言,夫兼愛不亦迂乎!無私?焉乃私也!夫子欲使天下無,失其牧乎?則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晨固有列矣,禽獸固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趨。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亂人之性也!」

  張柬之驚呼道:「老子認為儒家之術是亂了人性?」

  蘇寧說道:「你以為仁義是儒家之術,必須要學習儒家之術才會懂得仁義嗎?」

  張柬之沒有說話,應該說幾度欲張嘴,卻不知從何說起,蘇寧微笑道:「烏鴉沒有受過儒家教育,依然知道反哺,這不是孝道嗎?羔羊沒有經過儒家教育,依然知道跪乳,這不是感恩嗎?很多人的父母並未讀過書,不知道仁義之說,一個字都不認識,但是卻依然照顧撫養自己的子女,這難道不是愛嗎?」

  張柬之瞠目結舌。

  蘇寧緊接著說道:「他們都沒有接受過儒家的教育,並不明白儒家之術,乃至於不知道什麼是仁義,什麼是孝,什麼是愛,但是他們依然會做出這些舉動,他們從生來就具有孝,具有愛,具有仁義,不需要學習儒家之術,也可以做出這些舉動,仁義又怎麼是孔子的呢?仁義又為何會是儒家的呢?

  我們生來就有仁義,生來就有愛,就有孝,就有智,就有信,當然,我們生來也有惡,有恨,有凶,有欲,那是我們作為人的本性,儒家之術要求我們學習仁義,要求我們講仁義,把我們本來就擁有的東西拿過來按照儒家的說法再來一遍,說這是教化,教化我們從未迷失過的心靈,這樣的做法對嗎?孔子到底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

  老子拒絕了孔子,沒有答應孔子讓他把自己的著作放入周王室的典藏書庫裡面,孔子回去之後,認為自己遠遠不如老子,認為老子是天上的游龍,而自己只是地上的浮塵,並不明白真正的道理是什麼,在那之後,一直到老子西出函谷關,孔子和老子之間還有很多次的交流和辯論,無一例外的是,老子始終不答應把孔子的著作放入周王室的典藏中。」

  張柬之說不出話來,覺得自己的三觀都被顛覆了,蘇寧怎樣評價孔子他都可以認為是一家之言,但是與孔子同一時代的老子,與孔子有很多次交流的老子的評價,讓張柬之覺得無法辯駁,無法質疑,無法重新樹立自己的自信。

  「夫播糠迷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咂膚則通昔。不寐矣;夫仁義慘然,乃憤吾心,亂莫大焉!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樸!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又奚傑傑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樸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蘇寧搖頭晃腦的說了這一段話。

  張柬之看著蘇寧。詢問道:「這是什麼?」

  蘇寧笑了笑,說道:「這是老子對孔子最嚴厲的斥責。」

  張柬之面色慘白,不知如何言語,蘇寧看著他的面色,於是又說道:「就孔子的本意而言,我不能說他是錯的,只是他被後人神化的太厲害,他原本只是一個人。卻硬是有人想把他變成神,等他重新變成人的時候。世人又會覺得他很可惡,其實他本人又有什麼是值得別人憤恨的呢?

  儒家學術正如同老子所說的,在孔子手中並沒有什麼大礙,但是到了董仲舒那廝的手上,卻硬生生地把百家傳承都給斷絕了,把孔子都不相信的怪力亂神填入了儒家之術中。讓世人為董仲舒之儒拖累,若我能回到武帝時,定要手刃董仲舒以洩心頭之恨,更何況如果沒有我當時以縱橫家抗衡儒家,剷除山東士族。還不知道到了往後會不會有第二個第三個董仲舒把儒家之術變得更為妖魔,那個時候,儒家自己就會好受嗎?

  他們自己會更加不好受,更加被人所質疑,所憤恨,乃至於起了殺意,這對於儒家而言有好處嗎?或者說,儒家本身並沒有錯,但是被人所曲解之後,錯誤就來了,而且一錯就是千年,改不回來了,孟將,你可明白,我們把很多事情都想得太過於繁瑣,所以我們都很累,你想方設法的想要參加科舉,我想方設法的維護公平公正,我們都很累。」

  張柬之呆呆的坐著,什麼也說不出來,從他的表現上可以看出他經受了很嚴重的心理打擊和嚴酷的心理考驗,但是他沒有精神崩潰的現象發生,還有得救。

  「蘇侯,我,我真的覺得,我太膚淺了,以前在縣裡面,連先生都辯駁不過我,每一次辯論我總是第一,沒有人是我的對手,但是,我現在才發現,原來……井底之蛙……」張柬之自嘲地笑了笑,開口說道。

  蘇寧拍了拍張柬之的肩膀,笑道:「我十四歲明白了這個道理,你今年十五歲,只比我晚了一年,所以,人家說我有宰相之才,我也認為你也可以有宰相之才。」

  張柬之詫異地看著蘇寧,眼神中充滿了熱切的希望,蘇寧把臉轉過去,說道:「不要誤會了,我是說,你可以有宰相之才,你已經有了先決條件,所以,我希望你可以擁有與之相匹配的努力,有一句話沒有錯,學海無涯苦作舟,你不要覺得你可以學光世界上所有的知識,那是不現實的,找到你覺得你可以學的會並且精通的,學,有一門精通的學問在手,你就可以行走天下了,我把它叫做一招鮮吃遍天。」

  蘇寧對著張柬之眨了眨眼睛,笑瞇瞇的站起身子,指著周圍的一切道:「十年前,我不會想到我會有今天,十年後的今天,我也記不起來我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歷程,我不會覺得因為我現在的成就而覺得多麼驕傲,我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這些都是我應該得到的,我不會覺得這是恩賜,這是奇遇,這是意外所得。

  當你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奮鬥並且最終做到的時候,你往往不會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就和你做完了一很普通的事情一樣,沒有什麼感覺,真的沒有任何感覺,因為那是你通過努力得到的,你付出了努力,與之對等的努力,這一切都是你應該得到的,你要明白我的意思,天上不會掉下來好處,你只有自己去爭取,才會有。

  本侯會給你一個平台,因為你自己的努力,你的孝道感動了本侯,你為父親而作出的這一切的努力贏得了本侯對你的青睞和一點點的幫助,政法大學的招生已經結束了,而你將會獲得一次額外的考試機會,這就是本侯給你的幫助,僅限於此,如果你自己無能,通過不了考試,那你就捲鋪蓋回去接著讀書吧,當然,你父親的病本侯依然會請人去醫治,你不用擔心。

  你記住,本侯給你的這一切,都是你自己努力得來的,你沒有必要感謝本侯,沒有必要覺得這是本侯給你的恩惠,這是你自己得來的,你不努力,本侯也不會管你,現在,你可明白了?」

bpd 發表於 2015-5-7 21:14
九百二十二 再一次選擇

  張柬之通過了政法大學為他特別準備的一場入學選拔考試,以政法大學第一任校長孔穎達為唯一的監考之人,盯著張柬之一個人的入學選拔考試,不要誤會,這不是因為蘇寧的原因,而是孔穎達自己閒得無聊,科舉考試沒有邀請孔穎達做考官,乃至於監考官都沒有孔穎達的份兒,老傢伙鬱悶至極,於是就把張柬之的入學考試和科舉考試安排在了同一天,過一把監考的癮。

  而且他也對眼前這個少年有些好感,這個少年和蘇寧之間的事情已經傳遍了長安城,此子以孝道名震長安城,而他和蘇寧之間發生的一場面對面衝突也隨之聞名,蘇寧拒絕了這個為了父親而要參加科舉考試的少年的請求,不允許他參加科舉考試,堅決維護了科舉考試的公正和公平,當然蘇寧也沒有忘記請出長安總院的名醫去襄陽為這位孝子的父親治病。

  對於蘇寧的做法,絕大多數人表示贊同,就連孔穎達自己也表示贊同,不過就是有那麼些人,大多數都是死摳字眼的儒家老學究,對蘇寧的做法感到失望,對蘇寧本人也不滿,認為蘇寧太過於鐵石心腸,對於將死之老父的最後請求都不願意答應,如果他的老父就此一命嗚呼,豈不是嗚呼哀哉?這群人引經據典,對蘇寧的做法進行批判。

  不用蘇寧自己回嘴,自然有人幫助蘇寧,以新法家學派的學者和學子們為主力的挺蘇寧派一樣引經據典,拿出《貞觀律》和皇帝的親筆政令駁斥那些反對蘇寧做法的人,對那些人口誅筆伐,將他們駁斥的狗血淋頭,他們說蘇侯爺在堅持原則的同時,不忘記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全了這位孝子的孝道。已經是仁至義盡,你們還要蘇侯爺怎樣?

  孝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但這並不能成為一個人可以當官的決定性因素,如果因為孝就可以做官,那麼全天下也不知道多少人都可以做官,那麼天下都會亂了套。孝是美德,是做人的基本素養,不是科舉考試的標準,孝是參加科舉考試的先決條件,你要是不孝,連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都沒有。

  這一下子就把反對派打入了無底深淵,反對派們的力量越來越小了,作為孔門嫡傳的孔穎達也注意到了,願意聽儒家之學的學生不多了。呈單調遞減趨勢,而願意學習法家縱橫家乃至於墨家之術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他也理解了蘇寧曾經說過的,儒家被以前的皇帝和人們捧得太高,惹惱了太多太多的人,一旦儒家墜落神壇,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敗。

  成也皇家,敗也皇家。孔穎達只能長吁短嘆,什麼也做不到。什麼也不能做,風口浪尖之上,他就是儒家學派的代表,靈魂領袖,他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出了什麼事情,儒家就真的萬劫不復了。如今法家和縱橫家人才輩出,墨家已經把工部打造的滴水不漏,他什麼也做不到,他只能期待著儒家什麼時候也出一個驚才絕艷之輩,不要求他再一次做出罷黜百家之舉。只要讓儒家回到春秋戰國「孔墨顯學」的地位就夠了。

  而他眼前的這個被他很看好的注重孝道的孝子卻也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縱橫家作為主修科目,這讓他覺得很失望,很失落,他主講的儒家之學在這數千學生中只有數百人選擇了主修,大多數都是以前山東豪門的附庸家族子弟,希望著依靠孔穎達可以繼續炒冷飯,但是他們注定會失望。

  這也是蘇寧看到的,任何宗教的意義在一開始都是好的,創始者們看到了人間的疾苦,看到了人世間的不公平,看到了人性的醜惡,於是他們要改變這一切,宗教應運而生,引人向善是好的,只是人類原本就有善和惡兩種品行,單純的性惡和性善都是錯誤的,你要是想通過教化讓所有人都變得善良,那是癡心妄想,儒家這樣做了幾千年也沒有成功過,由此可見這一招並不能行得通。

  人都是有善良和邪惡兩種性格的,每一個人都有兩種面貌,一味的要人家這樣做不讓人家那樣做,和反人類有什麼區別嗎?那就是在違背人類的本性,古人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不僅僅是說一個人,而是說整個人類,所以宗教發展著發展著,無一例外,都出現了變異,中國有佛道之亂,歐洲有宗教裁判所,因為宗教而死亡的人絕對不在少數。

  蘇寧不會給儒家發展成為儒教的機會,那太可怕了,那就是中國的宗教裁判所。

  競爭,競爭,競爭,優勝劣汰,物競天擇,給所有的人和學術正面交鋒的機會,讓歷史給中國人再一次的選擇,這一次,蘇寧相信大家都不會選擇錯誤了,至少不會選擇儒家了,儒家已經讓很多人感受到了痛苦,而這種痛苦沒有人想要再次承受,儒家豪門已經不復存在了,無論皇帝還是平民百姓,都不會允許再一次的儒家豪門的出現,或者是任何一個學派的任何一家豪門。

  有學問的人可以得到尊敬,但這並不能成為其家族一起享受這種尊敬的藉口,剷除了五大豪門之後,幾乎全大唐上下都瀰漫著這樣一種氛圍,掌握了文化霸權的人比掌握了政治霸權的人更加可怕,所以要堅決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

  在科舉考試第一天第一場結束的同時,張柬之的選拔考試也結束了,孔穎達親自評卷,當場就要做出結果,他看了看張柬之的基礎學問程度和策論的結果,心下一片嘆息,放下了考卷,孔穎達很嚴肅的詢問張柬之:「張柬之,憑你的這份考卷,老夫沒有將你罷黜的理由,但是,在宣佈你已經被政法大學錄取之前,老夫想問你,你為何選擇了縱橫家,而不是法家。或者是儒家,乃至於墨家,道家,兵家?」

  張柬之正襟危坐,嚴肅的回答道:「法家經過千年變遷,由一批著名學者重新組織而成。和過去的法家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在對於律法的堅持上和過去的法家並無差別,過於剛強,乃至於缺乏變通,堅持法律的時候不惜與反對者進行激烈的辯駁,如果讓這些法家之人全面上位,對於大唐而言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至於儒家則是和法家相對的,法家支持的,儒家一定反對。儒家支持的,法家一定反對,而我既不支持法家一味的講究法為尊,也絕不認同儒家的禮為尊,至於道家墨家和兵家,都不是在下所擅長。」

  孔穎達說道:「絕對的以法為尊自然是不對的,秦二世而亡就是典型的範例,所以這並不可行。但是,以禮為尊有何不可?法是要有。但是禮就不該有嗎?人人遵行禮法才是可行的,難道不是嗎?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有漢四百年,而相對於前秦二十年而言,孰優孰劣?」

  張柬之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嘲諷的笑容:「以法為尊只是毀了一個秦,而罷黜百家則是把接下來的歷朝歷代都給毀了個遍。直到前隋為止,難道前隋不是以仁孝治天下?孔先生,您以為呢?」

  孔穎達一愣,隨後惱怒道:「你這話是如何說的?難道歷朝歷代的衰亡都是因為我儒門之過失?貪官污吏和昏庸帝王都是因為我儒門?」

  張柬之笑了笑,說道:「怎麼會呢?在下可沒有這樣說。在下只是不贊同儒門的說法而已,現在可不是罷黜百家的時代了,孔先生,難道您也要因為在下的言論而將在下趕出政法大學,不允許在下入學嗎?」

  孔穎達嘆了口氣,搖了搖頭:「蘇寧那小子給你灌了什麼迷魂藥,對待老夫怎麼就那麼濃重的火藥味兒?老夫何曾說過不允許你入學?老夫雖然是政法大學的校長,可你,你把老夫當成了什麼人?罷了罷了,你被錄取了,明日就可以來此地辦理相關手續,入學吧!真是的,現在的年輕人啊……唉……」

  看著孔穎達離開這裡的背影,張柬之突然覺得自己有些奇怪,因為自己在面對孔穎達的時候分明感覺是在面對一個騙子,但是孔穎達離開之後,張柬之又覺得自己是錯的,這位老人是值得尊敬的學者,絕對不是騙子,可是不知為什麼,自己方才的話絕對是話中帶刺的,孔穎達一定感受到了……

  就算他是個騙子,他也是個老人家,也不該這樣做啊……張柬之突然覺得自己有些可惡,自己似乎做錯了什麼事情……

  第一天的科舉考試結束了,三四萬的考生一起參加考試,競爭三千個官員職位,十比一的錄取率,當然了,這裡面也有很大的分別,因為科舉考試最高可以考取的職位是正七品上到從六品上的縣令,所以考取這些官位的人很多,都想一展拳腳抱負,去一個非常適合年輕人大展拳腳的地方大展拳腳,好好兒的將胸中所學在荒蕪之地實現,然後等著考核政績的人過來,自己就可以升官,進入內地,乃至於中央,成為肱骨之臣。

  反正都是確定的一定的這樣的一條道路,怎樣升遷已經不是很重要了,而是要如何建立政績,盡快獲得進入大唐本土繁華地區做官的機會,乃至於在長安城做官,在天子腳下拚搏歷練。

  一個縣令往往有三四十個有想法有自信的年輕人一起爭取,一起競爭,更有甚者一個最高的從六品上的縣令職位有一百多人競爭,官位對於這些年輕人還是有著致命吸引力,而考取一個縣令則是科舉考試裡面難度最大的考試方式,一共要靠三天,第一天筆試,第二天實際測試,第三天面試,缺一不可,如果到最後還有兩個或者是三個或者是更多的人通過了面試,那麼就要進行最後的策論對決,大家在一起辯論,在一起實踐對抗,最終獲勝的人才會獲得那個職位。

  這樣的考核方式更加直接,更加有針對性,你想做什麼官就去報考什麼職位,很顯然的,對於大家而言都有好處,不需要再去分配,考試者也可以自己掂量掂量自己最適合的官職,提高錄取率,加大淘汰率,獲得更高素質更優秀的最終勝利者,對於邊疆地區的建設和開發都是很有好處的,這一點,大家都認同。

  所以第一天的考試結束以後,所有的閱卷者都聚集在一起,一起批閱第一天的筆試試卷。

bpd 發表於 2015-5-7 21:23
九百二十三 評卷

  多少年了,蘇寧終於體會到了老師批改學生考卷的心情,想當年,在蘇寧還在上學的時候,最想做的就是老師,因為老師擁有批改卷子的權利,而考試卷是最讓學生心驚膽戰心神不寧的存在,這種權力讓當初的蘇寧羨慕嫉妒恨,非常想要獲取同樣的權力,掌握著全班學生的喜怒哀樂,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

  但是現在真的讓蘇寧坐在桌子面前評斷考生的成績的時候,蘇寧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那種渴望,正如同之前他所認為的,有些事情你在沒有做成之前,會激動,會幻想,會嚮往,會不住的想像自己做成之後該有多麼高興多麼自得,但是結果往往是任何感覺都沒有,最多是稍微放鬆一下,允許自己吃一頓好的,然後接著努力。

  看著眼前的考卷,蘇寧知道自己一樣握著讓這些考生的喜怒哀樂的權力,這種權力很有意思,它不存在的時候你渴望,它存在的時候你反而會覺得戰戰兢兢,無比的神聖,不敢有絲毫的疏忽,更何況代表著大唐帝國未來的太子殿下就在你身邊一起參與了評卷。

  倒不是說李承乾直接評卷,李承乾沒有被李二陛下授予評卷之權,李二陛下認為李承乾的本領不在於評卷,專業不對口,不允許他評卷,只允許他檢查被評斷之後的考卷,學習一下,蘇寧是縱橫家的大家,自然可以參與評卷,而且就《資治通鑒》看來,李二陛下已經承認了蘇寧的學術地位,所以允許蘇寧參與評卷。

  科舉考試沒有明確的學科分別,只有職位的分別,一些名氣不大的學者只可以按照自己的擅長和本領去評斷一些比較低級的職位的考卷。而像是法曹工曹這一類縣府的重要官員的報考者考卷,則是由以法家著名學者俞永為首的評卷團隊來評斷的,蘇寧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員,所以蘇寧就可以看到那些有信心報考這些高難度職位的所謂大才之人的考卷。

  說起來也挺好笑的,這樣的科舉方式只是第四次,和前隋還有大唐之前所通行的科舉考試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參考的時候,很多考生都不能及時明白這些考試的意義何在,問題的基本意義和回答要點在什麼地方,之前只接受過儒家經義教育的大多數讀書人並不理解這些關乎實際的問題和他們的所學有什麼大的差別。

  因為政法大學僅僅開辦四年,第一屆的畢業生直到一年前才剛剛被允許畢業,而且還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以畢業就參加科舉考試,所以政法大學的考生並不多,這是第二屆政法大學學生畢業的時候,參加科舉考試的幾萬人裡面只有不到一千個政法大學的學生。其他的都是些民間學者和讀書人,他們的思維還沒有完全轉變過來。

  每年參考的人的確很多,選拔出來的也不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當初科舉考試第一次開考的時候有十萬多人報考,結果只錄取了一千多人,趕上了軍事大學第一次錄取學生的比例,在這之後,大唐朝廷做過一次關於這個情況的評估調查,研究的結果是民智初開。教育剛剛開始普及,縱橫之學和法家之學以及其他的百家學派被大唐人所瞭解的並不多,大多數的讀書人還是把科舉考試理解成了之前的儒家方式的科舉考試。

  他們沒有理解根據官職進行考試選拔的真正含義在什麼地方。

  所以面對了不少稀奇古怪的考卷的時候,蘇寧雖然覺得好笑,但也沒有什麼開心的感覺,這種情況其實也表示大唐開啟民智進行教育普及的道路非常的困難。還有很多的任務需要完成,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唉,這都是什麼回答啊?問他一樁偷竊案該如何審問,他直接就說嚴刑拷打,不怕不招。這種人怎麼可以允許他去做縣令?這樣的人還敢報考縣令之職?唉!太子殿下,這次的科舉考試,估計又要罷黜很多人啊!」一個四十多歲的刑部官員對著李承乾這樣嘆息道,同時還不停的搖頭。

  李承乾喝著茶,看了看那份考卷,搖搖頭把這份考卷丟在了一邊:「民智初開,教育尚未普及到他們的地區,他們還以為現在是原先的科舉考試,經義講解倒是寫的不錯,但那只是基本功的考察,更重要的東西完全沒有掌握,一想到過去大唐就是選拔了這樣的人才,我也覺得心有惴惴,不勝擔憂啊!」

  蘇寧把手上的卷子遞給了李承乾:「問他農務,他給我回答子曰詩云,這也來參考縣令之職?這也就是之前的科舉才可以選上這樣的人,滿紙荒唐言,底下的百姓就只有一把辛酸淚了,這樣死摳字眼的書獃子不僅僅要罷黜,更要嚴厲斥責他,這樣的學識和態度,如果今後被更多的人學習到了,也不知道要禍害多少人。」

  李承乾接過了試卷,一看,連連搖頭:「不行不行不行,這種人實在是太多了,一個一個說實在是要命,現在大唐的確已經把關中的很多地方普及了教化,山東江南和蜀中也有不少地方普及了,但是總體來看,還是僅僅只有三成不到的國土上普及了教化,大多數國民尚且不明白百家爭鳴是什麼情況,這樣一來,我們可以選拔出來的人才也就大大的減少了。」

  蘇寧說道:「這個事情急不來,造紙造書需要時間,培養老師更需要時間,完善教育體制需要更多的時間,我們急不來,也不能急,我們一急,別人就會跟著急,所有人都急,這個事兒就完蛋了,所以啊,這要慢慢來,你在這裡說這樣的話,可不能說給底下的官員聽,你一說,他們指不定要做出什麼事情來。

  我們要慢慢來,首先要派人去那些我們還沒有普及教化的地區去宣揚一下朝廷最新的科舉考試的意義,還有我們選拔官員的考查方式,那些考卷的考題的內容等等。都要說一說,別讓那些地方的人繼續讀那些儒家經義了,讀那些東西對他們而言沒有好處,會讀書的人越少,對我們而言損失就越大。」

  李承乾很贊同的點點頭,然後放下了考卷。站了起來,四處巡視了一下,時不時拿起一份評斷之後的考卷看了看,大多數都是很不怎麼樣的考卷,不過時不時也可以看到一份不錯的考卷:「三明,這份還是不錯的,你看這個策論,說的不錯,如何審查官員,如何統籌一應事宜,很有做長官的潛質,這個應該還是可以的,應該予以通過,讓他去參加之後的實際測試。」

  蘇寧接過了那份考卷,看了看,也是眼前一亮,在看遍了歪瓜劣棗之後。突然出現了一朵很正常的花兒,他自然也會覺得比較高興。看了看他對於縣令之職的考量,還有農務法務防務等等諸多很重要的地方的策論,蘇寧感覺此人對於農務比較擅長,對於兵事則不甚瞭解,這樣的人需要一個不錯的兵曹去協助,其他的地方他倒是可以統籌安排。

  總不能要求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什麼都懂。他現在最該明白的應該是如何學習如何實踐,而不是什麼都去亂做一氣。

  蘇寧點頭承認:「此人應該有通過的潛質,諸位也看一下,如果沒有問題,此人就算是通過了筆試了。可以參加明日的實測,如何?」

  蘇寧把考卷給諸位評審團隊的大能們傳閱了一下,大家三兩成群的討論了一下,覺得可行,於是就一致贊同了此人通過第一場考核,可以參加第二場考核,並且值得在意,值得著重關注和培養,如果有機會,他說不定會是一個很不錯的官員也說不定。

  當然了,這個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論,或許這傢伙只是一個不錯的理論派,一旦遇到了實際測試,搞不好就要掉鏈子了,所以大家都保留意見,沒人說這是個不世出的奇才之類的,只是允許了他的通過。

  之後的審查也有很多讓蘇寧哭笑不得啼笑皆非的考卷,千奇百怪的回答方式讓考官們每每為之絕倒,還有一個考生的對於如何管理農務答案居然是弄一堆土豆種子過去讓他們一起種土豆,反正好活,也可以吃飽肚子,多好!

  感情這傢伙壓根兒就不明白土豆是怎樣種出來的,也不知道所謂的土豆種子到底是什麼玩意兒,只是想當然而已,自然的,這樣的人是不可能被選舉上的。

  一天的閱卷結束了,帶著滿身的疲憊,蘇寧被李承乾拉去了東宮,親自給蘇寧打下手,讓他下廚做了一桌子酒菜來犒勞一下疲勞的二人,明天還有一天的閱卷任務,要到後天才可以準備第二場考試,第二場考試也是他們主考,需要全程在場,想必又是一場激烈的體力和腦力的風暴。

  蘇寧做了李承乾最喜歡的炸雞和荷包蛋,這個傢伙最喜歡吃的就是這兩樣,然後配著小酒,居然有了很不錯的氛圍,一天的疲勞似乎都被掃清了。

  與此同時,張柬之接到了來自於孔穎達的邀請,孔穎達邀請張柬之去他的家中一起吃一頓晚飯,聊一聊關於他的考試和他的想法的內容上的一些問題,張柬之對此有些許的疑惑和擔憂,畢竟之前他說了很過分的話,孔穎達作為孔門嫡傳,自己的做法簡直就是在和孔穎達公然作對了,公然侮辱孔子了,張柬之很擔心孔穎達會做出什麼其他的事情。

  不過事實證明張柬之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雖然孔穎達為人迂腐不知變通,但是他的確是有肚量的,而且在多次的變故之後,這種肚量已經漸漸地成了習慣,儒家的頹勢讓他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之前那麼超然的地位了,李二陛下對待他一如之前,但是卻讓他找不到多少的安全感,他總覺得在縱橫家和法家的雙重壓迫之下,他很危險,儒家也很危險。

  他想把張柬之叫過來,僅僅是吃一頓飯而已,他不希望這個選擇了縱橫家的少年會對儒家有什麼特殊的偏見,按照孔穎達自己的判斷,這個少年未來的成就以及蘇寧對他的青睞,很明顯,縱橫家未來的領軍人物裡面肯定有他的一席之地,要是這樣的少年也對儒家沒有好感,乃至於憎惡儒家,那麼會給儒家帶來更大的影響。

  所以僅此而已。

  張柬之想多了。

bpd 發表於 2015-5-7 21:33
九百二十四 真男人從不回頭看爆炸

  為期七天,一共三場考試的科舉考試結束了,對於蘇寧而言,這是一次很好的體驗,對於李承乾來說,這是一次很不錯的心路歷程,從各個方面來說,對於他們兩個,這一次的科舉考試都是一次很好的磨合,磨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旦磨合成功了,搭檔之間的默契就會相當的可喜,這是蘇寧和李承乾搭檔的第一件事。

  這種事情說簡單肯定不簡單,說難也不能算難,主要是配合上的事情和第一次主持這種規模巨大的活動的經驗問題,所以還是有很多難處的,不過都被他們一一處理完了,七天裡面,蘇寧和李承乾加在一起都沒有睡到二十四個小時,哪裡有時間睡覺呢?這是多少考生多少年的夢啊,誰也不可以懈怠,誰也不敢懈怠。

  難歸難,但是再怎麼難,也要做,不管難不難,你總得做,你做了還有成功的可能,你不做,那就一點點成功的可能也沒有,李泰不就是這樣嗎?從完全不會到專家級別,他用了五年。

  所以說,世上無難事,你要是真的想做,或者被逼到一定的份兒上,那可就真的是背水一戰,別無他路,李泰成功的經過了這個考驗,所以他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火器專家,更因為他身份的特殊,所以被李二陛下委以全權管理火器和火器研發的權力,成為相當重要的一個人。

  李泰研究火炮和實心彈的時候蘇寧不在他身邊,但是在開花彈進行到最重要的階段的時候,蘇寧全程陪護,實心彈和開花彈不是同一個等級的,李泰可以駕馭實心彈,但是開花彈到底是什麼樣的。蘇寧自己也不好確認,李泰終究是個皇子,還是特別被李二陛下寶貝的皇子,要是出了什麼差池,蘇寧不敢保證李二陛下是會把自己蒸著吃還是煮著吃……

  嗯,蘇寧比較怕熱……

  所以在開花彈進入到了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研究進程的時候。蘇寧果斷加入了,對於全大唐最早使用火器也是從一開始就研究火器的蘇侯爺的加入,李泰的研究小組是歡迎的,蘇寧雖然沒有技術,但是見識還是有的。

  研發過程非常辛苦,非常困難,從火藥的使用比例到改良再到炮彈的外殼選擇,都是困難的事情,想要做成這些事情。以現在的能力和水平來說,顯然是很困難的,但是火炮既然出現了,就不能讓開花彈太晚才出現,否則火炮的威力會被極大的限制,我們需要開花彈,我們需要火炮的成長。

  伴隨著一聲巨響,這一切都宣佈了一個結果的出現。一個時代的誕生,可以發射出開花彈的火炮誕生了。一群豬被火炮轟的血肉橫飛的景象讓所有火器專家和工人們都瞪大了眼睛,繼而是激動的歡呼,是橫流的淚水。

  李泰是最高興的,他立刻宣佈賞賜所有和他一起奮鬥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的人黃金白銀珍珠瑪瑙還有土地等等實際的獎勵,他要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的科研人員,跟著本王做事。虧不了你們!跟本王一起做事,你們要什麼有什麼,只要做成了,賞賜大大的有,官位大大的有。錢財土地女人什麼都不會缺乏!

  他和蘇寧緊緊的擁抱在了一起,他們為自己所做出的成就感到激動,感到驕傲,與此同時,這個平均年齡不足二十三歲的年輕的研發團隊也名揚大唐,李泰正式被李二陛下授予了相關的職位,主管大唐的一切火器研發和火器使用的工作,保存最重要最機密的火器資料,不允許讓其他人得知,相關人員也紛紛簽署了保密書,一旦洩密,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不過很可惜的就是,開花彈研究出來之後的第一次實戰使用不是用來對付阿拉伯人,而是用來對付李元昌的叛軍,這最強大的武器最先沒有使用在對付外人的戰場上,而是使用在對付自己人的內戰之中,雖然蘇寧很討厭內賊,但是同樣討厭自相殘殺的內戰,死的都是漢人,都是自己人,對自己人而言,沒有好處。

  不過李泰不管這些,他自動的屏蔽了所有的相關消息,他把自己關在王府裡面不出去,居然開始研究他所謂「更加輕便且快速的火炮」,因為他說從各軍中反饋回來的消息都表示說火炮裝備了開花彈之後非常好用,但是唯一欠缺的就是重量增加了,機動性更加不佳,而且更加容易受潮,往往需要十好幾個人才可以完成理論上五個人的工作,這給炮隊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炮兵的數量也為此而有了不必要的增加。

  軍事大學畢業的參謀們在總結報告上這樣寫,然後直接提交給了李泰,李泰得知之後非常注意,然後即刻開始了對於火炮輕便化的研究,為此他甚至不去在意李元昌和李二陛下之間發生的那些事情,不過蘇寧來到他的王府裡面看望他的時候,卻總能感覺到他似乎有了些奇怪的變化。

  所以,在研究過程中,蘇寧這樣詢問過李泰:「青雀,難道你就根本不在乎李元昌的事情嗎?為何你一點兒動作都沒有呢?」

  李泰一邊做實驗一邊說道:「我有什麼動作又有什麼用呢?該死的都死了,不該死的也死了,整個皇宮變成了戰場,用的還是我們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火炮和開花彈,他們有詢問過我們的意思嗎?三明,我現在真的很感謝你,我真的很感謝你,要不是你,估計遲早有一天也會走上李元昌的道路。」

  蘇寧心中一驚,詢問道:「為何這樣說?」

  李泰放下了手中的實驗,露出了無奈的笑容:「別人都覺得我年齡小,什麼都不知道,但是我也已經十八歲了,我已經很大了,該知道的我都知道了,不該知道的我也都知道了。李元昌為什麼死,我們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開花彈為什麼會在皇宮裡爆炸?我都知道,我全都知道,所以我很感謝你,三明,如果不是你。我又會走上什麼道路?

  我有了想做的事情,更是我可以做的事情,你知不知道我前幾次去東宮看望兄長的時候,東宮的燈火通明還有那麼多人在急急忙忙的處理政務的樣子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我的王府也經常是徹夜不眠的,但是在東宮我感受不到任何一點點的讓我激動的東西,那裡的事情我一點兒都不想做。

  所以,我身邊也有人想讓我爭奪皇位,其實他們哪裡是希望我做皇帝?那是希望我做了皇帝之後給他們高官厚祿。他們想要獲得從龍之功,呵呵呵,我不想做皇帝,我不想處理政務,我不想被累成兄長那樣,更不想像父親那樣,落得手足相殘,父子反目的地步。為了一張黃色的椅子,真的有那個必要嗎?」

  蘇寧默然了很久。之後緩緩開口道:「對於你而言,那張椅子沒有任何的價值,甚至比不上一盒火藥,但是對於那些想要獲取權力的人來說,那就是致命的吸引,不是所有人都像你那樣。找到了他們真正喜歡做,並且願意為之奮鬥終身,甚至放棄皇帝權力。

  更多的人並不知道他們想要做什麼,所以只好隨大流,做官,爭權奪利,最終在午夜夢迴的時候驚醒,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連自己都厭惡自己,那些大貪官大權臣,估計在夢裡面都會被嚇醒,他們做了太多的虧心事兒了,會有報應的,你要記住,青雀,都會有報應的。」

  李泰沒有說什麼,默默的重新開始了研究實驗,研究壓縮火藥,把火藥壓縮在一個比之前更小的空間裡面,但是又要增強火藥的威力,使得實際使用的效果並不會比減重之前要小,軍隊希望減輕重量,增加靈活機動性,而不是以減小火炮威力為代價,這需要更加潛心的研究。

  但是蘇寧知道,這種研究既然已經開始,這個需求既然已經被提出,那麼,從火炮到火槍的行動就已經開始了,這是不會被打斷的進程,這是個必然的進程,這個進程所需要的時間,一定不會像原先的世界那樣,那樣的緩慢,那樣的曲折,那樣的坎坷,那一定會是一條光榮之路。

  李泰放棄了他曾經以為自己想要的,他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他跳出了皇家爭權奪利的怪圈子,他一定可以善始善終,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李泰那樣善始善終,李元昌已經橫死,一切都已經終結,接下來不是內鬥,而是真正的對外擴張和穩定內部的戰爭。

  大唐的軍隊已經把戰爭擋在了國門之外,戰爭遠在西方展開,四大帝國在那塊土地上爭鋒,大唐帝國波斯帝國和東羅馬帝國三國聯盟,一起收拾元氣大傷的阿拉伯帝國,大唐軍隊十萬人馬常駐波斯帝國,所有的錢財和給養都是波斯人提供,這並不需要消耗大唐的國力,大唐所需要的僅僅是運送武器彈藥,而這部分費用也會算到波斯人頭上,就連大唐士兵的戰死戰傷也是需要波斯人買單的。

  所以,戰爭已經遠離了大唐本土,從遼東之役結束之後,戰爭就已經遠離了大唐,遠離了大唐本土上生活著的人們,軍事大學的學生和政法大學的學生一樣,一旦步入了仕途,那麼無一例外,都要去邊關最危險最苦難的地方歷練,至少待上三年才有調到其他地方的可能,因為他們是軍官,常備軍官,需要承擔比士兵更加重要的職責。

  對於所有人來說,大唐的新時代都已經來臨,時代的腳步一旦邁動,所有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不跟隨著時代一起走,就要被時代所遺棄,如果不願意被遺棄,那麼就要跟隨著時代的腳步,緊隨時代身邊,一起前進,一起進步,一起面對即將要發生的事情,一起面對即將面臨的變革。

  大唐軍隊已經有了火炮,從無到有,從火藥武器的構想出現到火炮的正式列裝,用了八年時間,這裡面絕對少不了蘇寧的貢獻和李泰的天賦,沒有這兩個人的努力和奮鬥,火炮至少要到蒙元時代才會出現,而現在大唐已經有了火炮,有了開花炮彈,可以對單兵,對城牆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傳統的步兵方陣已經成為了火炮的活靶子,這就是軍事變革的開始,軍事變革必將帶來整個社會的變革。

  所有人都不需要回頭,也不能回頭,因為,真男人從不回頭看爆炸!

bpd 發表於 2015-5-7 21:40
九百二十五 誰敢橫刀立馬

  蕭瑟的秋風捲著滿地塵土席捲了蒼茫的大地,漫天的塵土把天和地染成了同樣的顏色,給人以無盡的蕭條感,而這片天空之下土地之上,遍地都可以看見的屍體卻讓這種蕭索更增添了一絲殺氣,雖然屍體的血色已經被漫天塵土的黃色所掩蓋,但是屍體終究是屍體,這裡經過了一場大戰的痕跡也不會改變。

  「將軍,固守此地的阿拉伯軍兩萬五千人除了少數人逃走、一百二十三人被俘之外,全數被殺死,阿拉伯人的戰鬥意志非常堅韌,除了少數人失去鬥志,絕大多數人都是戰至最後,火炮的威懾力已經無法使他們喪失鬥志。

  卑職以為,他們如此堅強的戰鬥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卑職以為我軍很有必要研究出使他們喪失鬥志的方法,否則,我軍將會面臨很大的損失。」一個穿著玄黑色軍裝的軍人在一名披著白色戰袍的大將面前單膝下跪,很恭敬的說道。

  身披白色戰袍的大將微微點了點頭,看了看這片不久之前還在戰鬥不止而如今歸為一片死寂的戰場,微微嘆了口氣,說道:「你說的很有道理,本將也認為這些阿拉伯人寧死不降會給我軍帶來很大的影響,火炮對他們的威懾力已經不大了,他們都習慣了火炮,我們需要新的策略,李參謀長,你立刻集合所有參謀拿一個方案出來!不得有誤!」

  被稱為李參謀長的年輕軍人立刻喊道:「諾!」

  白袍大將赫然便是薛仁貴,距離因為杜荷大婚而自己被抽調到這西域之地已經有兩年了,兩年以來,薛仁貴的軍職不斷升遷,已經取代了之前杜荷的職位,成為了大唐遠征軍的騎兵總管。常備軍職也提升到了左武衛將軍的地步,成為左武衛實權將軍裡面數一數二的人物,爵位也毫無疑問的晉升到了二等龍門侯的地步,成為繼杜荷之後第三個弱冠之齡封侯的少年俊傑。

  如今年僅二十三歲的薛仁貴已經成為大唐遠征軍裡面的靈魂人物,和大唐遠征軍大總管薛萬徹一起掌管著大唐遠征軍十萬大軍,而四萬精銳騎兵就是由薛仁貴親自統帥的。這一點上薛仁貴的軍權不在薛萬徹之下,而且薛仁貴雖然不像杜荷那樣瘋狂,不想杜荷那樣火速升官升職,但是薛仁貴卻勝在勇猛且沉穩。

  一個人可以勇猛,可以沉穩,但是同時具備勇猛和沉穩兩種品質的將軍實在是萬中無一,或許說這都是多虧了杜荷所賜,因為薛仁貴和杜荷之前的那一點點恩怨情仇,使得薛仁貴的人格都昇華了。杜荷離開之後,和他並稱軍校雙雄的薛仁貴來到了西域之地,進入了大唐遠征軍,士兵們都很期待這位可以和杜荷齊名的將軍會有什麼出色的舉動。

  一開始他們是失望的,因為薛仁貴來到遠征軍軍營裡面一個月之內都沒有出兵打仗,薛萬徹大總管也沒有逼他出兵的意思,副總管契苾何力似乎也沒有這方面的意思,正在士兵們失去了對薛仁貴的期待的時候。一個月之後,薛仁貴在重要戰役中親自率領一萬軍隊強襲二十萬阿拉伯軍隊軍營。死戰三天三夜,拖垮了阿拉伯軍隊的主力。

  這為薛萬徹和契苾何力率領唐軍主力九萬大軍和波斯騎兵主力五萬人強攻阿拉伯軍隊大營創下了極為優越的條件,不過薛仁貴算是把自己置於死地,此戰,只有一千多人隨薛仁貴生還,而且人人帶傷。沒有一個人不受傷的,薛仁貴身上大小傷口一十八處,薛萬徹親自帶突擊隊救援薛仁貴的時候,薛仁貴已經陷入昏迷。

  此戰大唐波斯聯軍以十五萬人的軍力擊破了阿拉伯精銳二十萬軍隊,獲取了美索不達米亞會戰的決定性勝利。一舉將阿拉伯的勢力從美索不達米亞北部驅逐,陣斬阿拉伯士兵十三萬有餘,生擒三萬餘,阿拉伯逃走的敗兵潰將不足四萬,而唐軍和波斯軍付出的代價則是三萬唐軍的陣亡和三萬波斯軍的陣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戰打完之後沒多久,及時獲得了唐軍情報的東羅馬帝國軍東征軍團第三軍團南下截擊了潰退的三萬多阿拉伯潰軍,全殲之,使得阿拉伯軍隊最後的精銳二十萬東征軍團全軍覆沒,無一漏網,戰將戰死一百餘人,總帥自盡,軍械物資損失殆盡,阿拉伯軍隊最後一支可以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大唐波斯東羅馬交手的軍隊覆滅。

  此戰最耀眼的明星自然就是親自率領一萬敢死隊趁夜突入阿拉伯軍營最深處搏命突擊的薛仁貴,不惜性命的率軍死戰,親手斬殺的阿拉伯軍人居然超過了八百人,創下了大唐軍事史上的記錄,開創了一項神跡,他一個人就殺死了八百多阿拉伯士兵,俗話說好虎鬥不過一群狼,但是薛仁貴這頭猛虎卻把八百多頭狼給收拾掉了。

  於是,此戰之後,薛仁貴聲威大震,不僅僅立下大功,還成為了許多士兵狂熱崇拜的偶像,大唐遠征軍一致同意贈予薛仁貴一個非常威猛的稱號——薛老虎……

  貌似薛仁貴不是很喜歡這個稱號,但是既然是大家的意思,薛仁貴醒來之後也沒有反對就是了,不過與之相對的,薛仁貴昏迷了三天三夜之後醒來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吃大喝,吃了一缸米飯,一桶紅燒肉和一盆肉湯。

  軍醫大驚失色,連連拉住薛仁貴不讓他猛吃猛喝,生怕他暴死,結果薛仁貴怎麼拉都拉不住,三個人拉著薛仁貴不讓他吃那麼多,但是他還是吃了那麼多,最後三個人都被累倒了,薛仁貴還在吃,吃完之後卻一點事兒都沒有,打了個飽嗝,滿血復活,身上的傷口也好的很快。

  軍醫們都對這名為薛仁貴的人形生物有了非常濃厚的興趣,來自長安總院的開始研究人體結構的醫者們甚至拿來了專門配製的切割刀想要為薛仁貴開膛破肚,檢查一下薛仁貴的內裡構造和其他人到底有什麼不同,並且信誓旦旦的說之前已經解剖了三隻羊一隻狗一頭牛。都活著,一點事兒都沒有。

  薛仁貴被這些軍醫看得渾身發毛,一揮手衛兵就把這些醫者趕走了,然後薛仁貴繼續吃飯,吃些清淡的東西,比如喝點兒湯。吃點兒水果什麼的,進食了一整天之後,薛仁貴才停止了進食,四天之後,薛仁貴徹底恢復,挺槍上馬率領大軍繼續征戰,身上的傷口在十五天之後全部復原,包括一個很深的傷口。

  薛仁貴就不是人,是個人形怪物!

  所以軍醫們內部流傳著薛老虎不是人的傳說。以至於在之後鬧出了很大的笑話。

  在那之後,再也沒有人懷疑薛仁貴能和杜荷齊名是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比如他很受蘇寧蘇侯爺的看重等等,薛仁貴自己的能力和不要命的戰鬥方式一樣給了這些軍人們很大的觸動,甚至有了薛仁貴將軍的腦殘粉,那些薛仁貴將軍的腦殘粉們不惜一切也想要成為保護薛將軍的最後一道防線——薛仁貴的親衛隊,為薛仁貴而死是他們的最高榮耀。

  數次大戰之後,柴紹精力不濟。被調回了國內休養,精力充沛的且從遼東回來的薛萬徹成為了第二任大唐遠征軍的總帥大總管。和薛仁貴展開了很好的配合,不久之後,不是漢人的外族將領契苾何力被任命為副總管,來到了遠征軍軍營裡面,承擔起了和大家一起戰鬥的職責。

  薛仁貴剛來遠征軍的時候只是一個偏將,沒有太大的官職。主要也是因為在遼東之役裡面,薛仁貴沒有立下很有意義的功勞,僅僅是殺敵很多並不能升職到很高的地位,而這一次在西域的數場大戰,薛仁貴立下了汗馬功勞。不要命的搏命也給他帶來了數不盡的榮耀,他成功的成為了從三品的武將,距離蘇寧和杜荷都很近了。

  當初的軍校雙雄終於實至名歸了,沒有任何疑問,他們都是英雄,蘇寧得知了薛仁貴的英勇事跡之後大喜過望,親自為他畫了一幅畫,然後配上了兩句話,就把薛仁貴給感動的眼淚鼻涕直流……

  畫上是薛仁貴騎在高頭大馬上,手持大戟,威風凜凜,那兩句話應該算是點睛之筆——誰敢橫刀立馬,唯我薛大將軍!

  多威風啊……

  頓時整個遠征軍的將軍們都不太平衡了,羨慕嫉妒恨的要死,能得到蘇侯爺這樣的讚譽,足夠薛仁貴青史留名了,薛仁貴的確勇敢,可是他們也不差,於是他們紛紛要求蘇寧也要為他們畫畫寫詩,讓他們一樣青史留名,否則他們可是很不平衡的。

  蘇寧哭笑不得,揮毫一副畫,提名《將軍令》——天山有我任風囂,一匹走馬赴前朝,誰斷天涯無盡處,我望長漠如煙霄。

  這是一幅長達五米的大畫卷,上面畫了整整三十七名將軍,還有之後的千軍萬馬,一面「唐」字大旗獵獵飛揚,展現出了大唐軍隊的威風凜凜,大唐將軍的威武不凡,直教遠征軍大軍心花怒放,「征西三十七將」之名也隨之傳開,成為大唐軍隊裡面最有名氣的一群人,直逼漢光武帝的「雲台二十八將」。

  而那首《將軍令》也被很多武將文臣大為讚賞,覺得豪氣沖天,大漲我大唐軍威,在這樣的激勵之下,大唐軍隊連打三個勝仗,徹底把阿拉伯軍隊的殘餘勢力驅逐出了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並且向南部快速進發,李二陛下為此大喜,還賞賜了蘇寧很多東西。

  那之後,整個遠征軍得到了大唐社會的極大關注,在整個天下都已經漸趨安定,唯有西方邊境還在戰火連天,遠征軍將士得到了大唐許多民眾的關注,他們的家屬也得到了來自於大唐官方和民間的慰問,而對於遠征軍將士來說,家鄉的食物到了那裡也該壞了,沒有意義,但是家書確是價值連城的寶物。

  正所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這種時候,家書才是遠征軍將士們最希望看到的東西,於是一次專門的送信行動就開始了,一千名士兵護送著十多萬份信件去大唐遠征軍的駐紮地給他們送信,讓他們知道家人們的消息,讓他們知道來自於家鄉的問候,讓他們知道家人們一切都好。

  薛仁貴也得到了家書,得知自己的兒子已經會喊爹爹了,鐵漢子一樣的薛仁貴立刻就哭了,然後流著眼淚給自己的妻子回信,給自己的兒子起名為薛訥。

  而在這之後,大唐、波斯、東羅馬三國即將面臨一場巨大的軍事行動,三國聯軍將正式向美索不達米亞南部、阿拉伯帝國最後的領土發動最後的進攻。

bpd 發表於 2015-5-7 21:48
九百二十六 裂痕

  貞觀十四年九月二十一,大唐遠征軍主帥薛萬徹和東羅馬帝國皇帝、波斯帝國皇帝舉行了三方會盟,正式確定了三國將聚兵五十萬南下徹底消滅已經精疲力竭的阿拉伯帝國,三年的戰爭之後,阿拉伯帝國的精銳兵馬損失殆盡,大將盡喪,第二任哈里發憂病而死,第三任哈里發臨危受命,卻不是什麼雄才大略的主兒,只能守,不能攻。

  阿拉伯帝國東征西討波斯帝國和東羅馬帝國鍛煉出來的四十多萬強軍已經在三年的戰爭裡面被悉數消滅,所餘者不到三萬,十多個著名的將領只有三個還活著,其餘八人全部戰死,在三年戰役中的一場又一場戰鬥中,這些將領和軍隊損失殆盡。

  其實阿拉伯人心裡面也明白,羅馬人和波斯人心裡面也明白,他們有今天,阿拉伯人有今天,百分之八十的功勞都要算給唐人,如果不是當初大唐軍隊馳援波斯人,估計現在波斯人已經被打得奄奄一息,甚至連首都都會失去了,那樣的話,戰鬥就會變得沒有意義,失去了波斯人的牽制,羅馬人覺得自己估計也不是吞併了波斯人的阿拉伯人的對手。

  那會非常驚險,即使阿拉伯人沒有實力徹底的消滅東羅馬帝國,但是重創還是可以的,比如敘利亞,比如那豐饒的產糧重地,那些可都是帝國的命根子。

  所以,波斯人和羅馬人是有共識的,所以在面對唐軍統帥制定戰鬥計劃的時候,他們雖然有所不滿,可是還是決定遵守這份戰鬥計劃,因為唐軍用他們的戰績彰顯了他們凌駕於中亞三大帝國之上的絕強戰鬥力和絕對的戰鬥意志,甚至也包括他們的戰鬥方式和戰爭科技。那可怕的火炮,一開始炮彈還不會爆炸,結果現在炮彈都會爆炸了,每一次火炮登場,阿拉伯人總會被炸得血肉橫飛,而己方的戰鬥減員非常之少。

  他們甚至也知道,唐軍擁有獨自一軍消滅掉阿拉伯帝國剩餘力量的實力,即使他們只有十萬軍隊,而如今阿拉伯帝國還對外宣稱有軍隊五十萬,但是徹底的擊潰是沒有問題的,唯一有問題的就是統治,這一點,東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其實也在暗中較勁,誰都希望獲得更多的阿拉伯帝國的土地,在阿拉伯帝國覆滅之後。共同的敵人消滅之後。

  唐軍表明了態度,他們不要領土,他們的領土已經足夠龐大,他們現在需要時間去整理自己的領土,恢復生產和生活,所以阿拉伯帝國的領土全部都歸屬這兩個帝國,你們兩家自己分,我們只要錢和財物還有物資。還有今後大唐商隊和大唐人在你們兩大帝國的領土中暢行無阻的權力,當然。還有設立大使館,擁有自主裁判權的權力。

  兩大帝國幾乎是沒有任何意外的全部同意了大唐的要求,只要不要領土不要人口,其他的你想要你拿走就是了,反正只要有土地只要有人口,我們都可以重新獲得。你們不要那是再好不過了,你們已經很強了,要是再要領土,我們就要考慮一下是否有必要聯合在一起對抗你們了。

  這也是大唐的外交家們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所決定的,我們要土地和人口的話。他們就會結成同盟對抗我們,我們不要土地和人口,只是表示我們需要安穩的邊境和足夠的時間的話,那麼他們就會狗咬狗,互相消耗已經折損了很多的實力,那麼對於我們日後的大計而言就會很有好處。

  我們對付阿拉伯帝國的原因只是認為他們取代了波斯帝國之後會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對於這裡沒有人口和領土的想法,你們和我們長得不一樣語言不一樣,統治起來太難了,所以乾脆不要,給我們錢和各項利益就可以,大唐人會在這裡享受到最高規格的待遇,這是我們最高的要求。

  兩大帝國分別和大唐簽訂了《大唐、羅馬友好互助條約》和《大唐、波斯友好互助條約》,從法律意義上確定了三國之間的互相友好關係,當然了,其中並沒有包括羅馬人和波斯人之間的合約,他們似乎沒有打算簽訂相關的約定,他們之間已經開始了相關談判和摩擦,在這個大戰還沒有開始的時候。

  貞觀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羅馬人和波斯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產生了一次小規模的軍事摩擦,起因是雙方都看中了一塊豐饒的土地,而雙方的軍隊都不打算讓掉這塊土地,於是羅馬一百二十人和波斯八十人展開了小規模的械鬥,結果是羅馬人戰勝,把波斯人打死打傷三十多人,而波斯人則殺死了二十多個羅馬人,打傷了五十多個羅馬人。

  雙方的政府立刻開始了相互的口誅筆伐,以及聚兵相互對峙,眼看著就要打起來,薛萬徹大怒,遣大將薛仁貴率軍一萬奔赴摩擦地,將雙方痛斥一頓,然後分別遣使往羅馬人的主帥和波斯人的主帥處調停,貞觀十四年十月一日,在大唐軍隊的調停之下,兩國停止了聚兵,而是在當地劃了一條分界線,作為戰後雙方的國界。

  這只是一次小規模的械鬥,但是羅馬人和波斯人雙方都開始瞭解到,雙方之間的蜜月合作期已經結束,裂痕開始產生,現在有大唐軍隊調停,但是大唐軍隊一旦撤走,或者大唐不介入雙方之間的事情,那麼雙方又會產生什麼樣的摩擦,又會產生什麼樣的芥蒂,那可就說不定了。

  不過如今在薛萬徹的虎威之下,雙方都老老實實的決定要握手言和,先把阿拉伯人收拾掉,然後再慢慢的收拾對方,所以他們都得到了大唐提出的作戰方略,並且表示一定嚴格遵守。

  這個時候,大唐軍隊是最少的,只有十萬,波斯軍隊是最多的,有二十五萬。羅馬軍隊也有十五萬,但是考慮到波斯軍隊的戰鬥力實在是無法入眼,唯一一支強大的精銳的被大唐將軍調教出來的三萬輕騎兵就只好全部出動,然後薛萬徹命令薛仁貴率軍一萬加入波斯軍團的陣營中,擔任副統領的職位,主將當然是波斯人。

  不過這個波斯人比較喜歡和大唐人合作。樂於見到大唐人指揮軍隊大勝仗然後他得到功勞,所以他很樂意把實際指揮權交給薛仁貴,而他不管不問,只管拿功勞,而羅馬人還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戰鬥力的,和阿拉伯人交戰數次,也曾獨立打敗阿拉伯人的西征軍團,奪回敘利亞,所以薛萬徹沒有派人幫助和指揮羅馬人。他相信羅馬人可以完成任務。

  任務就是三路進軍,兵分三路,從左中右三個方向一起南下阿拉伯帝國的最後領土,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然後逼迫阿拉伯帝國首先就要兵分三路抵抗三路進軍的三國聯軍,分散他們的實力,如果是大兵團聯合作戰的話,他們五十萬人盡出。我們五十萬人盡出,這場會戰一下子成了一百萬人大戰的戰場。多大的戰場才能接受一百萬人的廝殺?

  所以果斷的,三路進軍,薛萬徹選擇了最難的中路作為唐軍的行軍路線,一路都很坎坷,還有不少關卡,這個只有擁有火炮的唐軍才可以順利通過。至於次之的右路則交給羅馬軍團,而最容易的左路交給了薛仁貴統帥下的波斯軍團,雖然說強將手下無弱兵,但是波斯軍團的人雖然多,可戰鬥力和戰鬥意志實在是差強人意。

  打了那麼多次了,大大小小上百場戰鬥,波斯人獨立取得的勝利戰鬥只有五次,反而敗了二十多次,有好幾次都被處於弱勢的阿拉伯人翻盤,人數還佔優,簡直是丟臉,就連搶地盤都搶不過羅馬人,要是八十個大唐士兵和羅馬人搶地盤,羅馬人一個都跑不了,全部都要交代在那兒。

  不過話雖如此,但是精銳盡喪匆匆被拉來充軍的阿拉伯信徒到底是有多少戰鬥力,大家心裡面也都清楚,他們已經是強弩之末了,要是接著打下去,他們會徹底崩潰,這些天得到了內部消息都在說明阿拉伯人內部瀰漫著悲觀的氛圍,甚至有很多人認為真主和先知拋棄了他們,所以他們絕望的離開了這片土地,甚至自盡,主戰派的力量越來越小,將軍們大量陣亡之後,他們戰鬥意志下降到了歷史最低點。

  戰爭計劃被很好的保密,只有三方的主將知道,然後把戰鬥命令下達給其他的將軍們,五十萬大軍就此出發,浩浩蕩蕩的南下美索不達米亞南部,阿拉伯帝國最後的領土,包括他們的首都,還有他們的聖地,三支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進軍,很快掃除了零星的游擊抵抗軍,然後尋找到了探知消息的阿拉伯主力軍的防禦陣地。

  三方面的戰鬥時幾乎同時展開的,阿拉伯人的先頭梯隊十萬大軍兵分三路,進行先期阻敵,分別佔據險要形勢,依靠著城池或者是山峰抵抗三國聯軍的進攻,不過很遺憾的是,並沒有任何的奇蹟發生,羅馬人依靠整齊的軍陣和攻城武器很快攻克了城池,大唐軍隊用火炮解決了山峰的天險,以幾百人的傷亡擊潰了四萬阿拉伯軍的抵抗。

  至於波斯人,家底厚實,兵馬多,就用一萬多人的衝鋒傷亡擊潰了阿拉伯人的抵抗方陣,薛仁貴的智慧還是不錯的,只是波斯人的戰鬥力實在是有限,數量並不多的新式步軍損失的比較多,而傳統的重騎兵依然驕傲,不屑於成為步兵。

  十萬軍隊的防線僅僅十天不到就被攻破了,這對於阿拉伯人的震懾是巨大的,曾幾何時,十萬軍隊可以把波斯人的三十萬人打的落花流水,二十萬軍隊也可以面對面擊敗曾經強大的羅馬軍團,但是,自從那來自東方的強大國家的軍隊到來之後,阿拉伯人的好運氣似乎就到頭了,他們先是損失了著名大將,接著損失了數十萬軍隊,哈里發憂憤病死,國運傾頹。

  十萬軍隊慘敗之後,國內的情況更加糟糕,缺水,缺糧,缺人,缺武器,很少再有人願意進入軍隊為真主和先知戰鬥,新兵甚至得不到鐵製武器,只有木棍和木槍之類的,而這樣的武器是無法戰勝裝備精良的敵軍的。

  阿拉伯高層的人們也是急得團團轉,前線的消息越來越差,敵軍距離首都的距離越來越近,屢戰屢敗之下,甚至有人喪失了戰鬥下去的信念……

bpd 發表於 2015-5-7 21:56
九百二十七 論隊友的重要性

  作為大唐軍隊最精銳最具有戰鬥力的一支部隊,炮隊從誕生開始就因為某種不可控的因素成為了全大唐軍隊中戰功最大的一支軍隊,首先,火炮從誕生開始就是威力極其巨大的強悍火器,屢屢摧毀敵人的戰鬥意志和戰鬥能力,讓大唐軍隊以很小的代價獲得很大的勝利,而且因為李二陛下的原因,炮兵的人選都是按照玄甲軍的標準訓練和選拔的。

  有很多次因為下了大雨而導致火炮無法正常使用的時候,炮隊就化身為精銳強幹的尖刀部隊,承擔起相當重要的職責,比如突擊,比如直取敵酋之首等等,炮隊的士兵有火炮的時候是強大的炮兵,沒有火炮了可以任意變換步軍和騎軍的角色,相當強幹,甚至大唐軍隊中出現了以一支軍隊中炮兵比例的多少來評判軍隊的精銳程度。

  這雖然有些誇張了,但也從側面烘托出了炮隊的精銳程度,尤其是在對付阿拉伯軍隊的戰爭中,大唐軍隊裡面的參謀們集體研究出來的結果顯示,如果沒有炮兵的參戰和火炮的出現,估計大唐軍隊的損失會超過現在的損失的百分之兩百還要多。

  火炮的出現首先就可以在非常遠的距離外精確的攻擊到集成軍陣的敵軍,在這個時代的戰鬥中,如果不能結成軍陣,那麼就代表沒有戰鬥力,步兵不結成軍陣,在野戰中就意味著死亡,騎兵不結成軍陣,在野戰中就意味著沒有戰鬥力,軍陣是冷兵器時代軍隊戰鬥力的最大保障也是士兵安全的最大保障之一。

  但是大唐軍隊的火炮出現之後就改變了這一現象,你把軍隊聚合成軍陣,那就恰好成為了大唐火炮的活靶子,一打一個準兒。你離的還特別近,人數還挺密集,於是幾發炮彈就能把一個軍陣給毀掉,一個軍陣少說也有一千人,幾炮下去就沒了。

  於是阿拉伯將軍就想啊,這樣下去不行啊。這樣下去遲早要給唐人把軍隊打光掉啊,必須要改變啊,必須要做出改觀啊,於是他們決定把軍隊分散開來使用,大唐的火炮沒有辦法顧及到分開的那麼散漫的敵軍,阿拉伯人得意的笑了,認為他們立下了大功,但是隨後,大唐軍隊的輕騎呼嘯而上。輕而易舉的殲滅了分散開來的阿拉伯步軍。

  他們笑不出來了。

  很明顯,他們必須要做出改革,必須要對軍事藝術進行升級,於是人數少但是戰鬥力依然具備的小軍陣被研究出來了,大軍陣被阿拉伯軍隊拋棄了,不過這不是結束,小軍陣被大唐軍隊堂而皇之的以大軍陣收拾掉了,還是陌刀軍陣。刀光劍影,血肉橫飛。阿拉伯軍隊的小軍陣也徹底告別了時代。

  阿拉伯人發現,無論他們用什麼方法,大唐似乎總能找到破解的辦法,比如他們據城而守,那麼大唐軍隊就會用鐵炮彈摧毀城牆,再用開花彈殺傷他們。然後潮水一般的軍隊湧進來,城池告破,往往都不到一個時辰,一座城池就被唐軍攻取了。

  城池不行,那麼據守天險!

  天然的山地是絕好的唐軍墓地。一位阿拉伯名將決定利用一座天險山峰牽制住唐軍,然後他果斷悲劇了,唐軍使用開花彈和鐵彈相互交織的攻打方式,硬是把山峰打的千瘡百孔,他們辛辛苦苦營造的天險之地沒有多久就被唐軍的火炮轟擊的七零八落,然後唐軍陣營裡面的參謀啊這些人,學過相關的知識,還會專門尋找山體薄弱處,然後集中火力轟擊山體薄弱處……

  一段一段的山峰塌陷,唐軍只付出了很少的傷亡,就把一整座山的阿拉伯軍隊給埋葬了,他們死的時候都還不知道到底是為什麼而死,那位名將倒是逃出去了,但是被緊隨而至的燃燒罐給砸了個正著,最後他的身份還是從一旁的降兵嘴裡面問出來的,這是死得最慘的一個阿拉伯名將。

  天險阻敵法就此失敗,敗在了唐軍兇猛的火力和強悍的士兵之下,但是,這還沒有結束,阿拉伯人的抵抗不停止,大唐軍隊的進攻和創新也就不會停止,抵抗不停止,一切就都不會停止,薛萬徹率領著強悍的大唐遠征軍一路凱歌,快速的朝著阿拉伯人的國都前進,那裡是阿拉伯人最後的棲身之所。

  從十幾年前的起於微末,再到三年前處於越來越強的上升時期時突然被打壓下去,然後到了如今瀕臨滅亡,似乎歷史和阿拉伯人開了一個玩笑,當然了,因為蘇寧的出現本來就是一個類似於玩笑的事情,誰都不敢相信一個千年後的靈魂會回到這個時代,沒辦法的事兒,他一個人的大腦或許還不能夠給大唐帶來什麼,但是當他的大腦可以影響整個國家的時候,阿拉伯人果斷悲劇了。

  不得不說,蘇寧給他們帶來的除了滅亡,就是滄桑。

  火炮這殘忍的戰爭機器,也終於被蘇寧的那顆大腦提前了數百年帶到了大唐時代,給這個冰冷的世界帶來了熾熱的溫度,大唐軍隊為此開始研究應對火炮的步兵戰鬥方式,也開始防備敵人掌握了大唐的火炮和火藥秘方,所有研究出來的東西都會被一式兩份分別放在皇帝的寢宮和魏王李泰的府上,牢牢的鎖在皇宮裡面,不知道誰有本事和膽子進皇宮偷取這些絕密的文件。

  只要大唐一直掌握著火炮,而火炮沒有被任何人所得到,那麼大唐就幾乎是無敵的,阿拉伯人休想獲得勝利,同理,波斯人和羅馬人也不要想從中獲取什麼利益,波斯人和羅馬人也不是第一次向大唐透露是否可以一起共享那「可以噴火並且帶來死亡的絕望的」神器,但是無一例外,大唐方面始終拒絕,無論他們提出什麼樣的要求。

  炮兵營地是比主帥大帳更重要的地方,盡出者必須提供完整的信件和相關人的證明,否則不允許進入。就算是薛萬徹想要進去看一看火炮,都要拿出主帥的兵符和大印,經過驗證之後才可以進去。

  為的就是不讓任何人得到大唐火藥和火炮的製作方式,這是只有大唐才可以擁有的神器,炮兵們非常精銳,非常緊張。三年裡面,不止一次的發生黑衣人妄圖偷取大唐火藥秘方和火炮秘方的事情,無一例外不是被守衛殺死就是被炮兵們殺死,或者生擒之後殺死,但是審問出來的結果卻被薛萬徹給壓了下去,不得向外透露。

  箇中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只要不是什麼太過於重要的事情,薛萬徹不想和兩大帝國翻臉,大唐需要和他們聯手。把阿拉伯人的勢力徹底消滅掉,讓他們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否則這個極具戰鬥欲望和進取意志的新興國家會給大唐的西進戰略帶來無窮無盡的影響,他們才發展了十幾年,就發展的如此強大,逼得大唐需要聯合兩國之力用三年的時間去消滅它,要是發展個幾十年,大唐會不會集中全力才能消滅掉這個可怕的敵人?

  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但是只要有可能,就不能懈怠。凡事皆有可能,萬一發生了呢?

  李二陛下不敢冒這個險,薛萬徹也不敢,所以他盡心竭力的指揮軍隊盡全力殺傷來自於阿拉伯的敵人,攻取他們每一處據守的據點,而且不接受投降。他們本來就不太可能投降,更別說他們現在投降了對大唐而言只是拖累,大唐已經獲得了二十多萬的奴隸送到西域去建設當地,夠了,現在是進攻時間。俘虜還要用軍糧去養活,不值得,就算軍糧補給都來自於波斯帝國,這也是不值得的。

  遠征軍一路高唱凱歌,和遠征軍相比,羅馬軍隊雖然有所曲折,但是大體上還是不錯的,以嚴整的軍容和強大的戰鬥力不斷的擊敗同樣頑強的阿拉伯軍隊,付出了一定的傷亡後,攻取了很多戰略要地,然後不斷的前進,緊隨大唐遠征之後不斷前進,向著最後的勝利推進。

  至於波斯帝國一方的軍隊,怎麼說呢,挺讓薛仁貴覺得鬱悶的,那些重騎兵不參加特訓也就算了,居然還在現在輕騎兵和步兵立下大功的時候搗亂,拚死拚活也要出戰,結果一萬多重騎兵被一萬多阿拉伯步兵給打敗了,丟盔棄甲的狼狽逃竄,薛仁貴看得青筋直冒,真的很想下令把這些廢物全部殺光,拿著最高的軍餉,有最好的待遇,戰鬥力居然如此不堪!

  三年的大唐式訓練,大唐雖然不會傻到給自己訓練出一個強大的對手,但是波斯人要是太廢物的話也會給大唐軍隊帶來影響,俗話說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萬一遇到了豬一樣的隊友,那麼大唐軍隊就要被坑了,為了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大唐方面決定從波斯帝國最順從的軍隊入手,那就是步兵。

  長期受到歧視的步兵得到了來自大唐方面的關懷之後,幾乎是立刻就要投靠了,整整五萬人的步兵等於是被大唐收編了,接受大唐訓練,使用大唐制式兵器,而波斯帝國方面除了緊緊扣住重騎兵指揮權不鬆手以外對於步兵居然是毫不理睬的就同意他們由大唐方面指揮和調動,反正一共就五萬人而已。

  薛仁貴負責這些人的訓練,從杜荷離開之後,一年半的時間,訓練出了一點樣子,可以上戰場打仗了,原本這一場戰爭裡面薛仁貴就指望波斯的三萬輕騎兵和五萬步兵,沒想到前面打了兩場勝仗之後,波斯的重騎兵們鬧情緒了,說地位卑微的步兵都可以打敗那些阿拉伯人,他們也可以。

  那個波斯主將也是重騎兵出身,自然向著重騎兵,和薛仁貴說了一下,就下令重騎兵出擊阿拉伯潰兵,結果沒想到這群蠢貨居然衝到了林子裡面和阿拉伯人糾纏,被打得一頭包逃了出來,最後薛仁貴大怒之下放火燒林,把那些阿拉伯人給悉數燒死,這才獲取了勝利。

  但是因為這個,薛仁貴這一路軍隊的時間就慢了其餘兩支軍隊兩天的路程,所以薛仁貴不得不緊趕慢趕,幸好這些重騎兵經歷了大敗之後反應過來了,心裡面知道步兵能打,但是嘴上就是不承認,一副我賞賜給你戰功的樣子,氣得薛仁貴把這支重騎兵直接塞到了全軍的最後看管物資去了……

  但是饒是如此,還是發生了讓薛仁貴想要吐血的事情……

bpd 發表於 2015-5-8 18:33
九百二十八 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在另一個時空中,李二陛下晚年的時候,對他麾下所仍然存活於世的臣子們有過一個很精準的評論,其中有一條是說當今名將,唯李世績、李道宗和薛萬徹三個人而已,世績道宗不能大勝也不會大敗,而萬徹不是大勝就是大敗。

  薛萬徹作為那個時候李二陛下嘴裡面僅剩的三個名將之一,他的戰術水準和軍事指揮能力自然是毋庸多言,只是他這個人比較情緒化,有些時候狀態好,可以打出經典戰役,大勝之,有些時候狀態不好,戰術水準直線下降,大敗之,所以他這樣的人才也只有李二陛下才有膽氣駕馭,也只有大唐那麼雄厚的家底子可以給他做後盾。

  現在的情況毋庸多言,大唐有足夠雄厚的底子給薛萬徹去揮霍,一場大戰打下來,整個戰場硝煙滾滾,火熱的時代已經提前來臨,作為情緒化很嚴重的統帥,薛萬徹特別癡迷於火炮這種武器,他覺得火炮是上天賜給他的神器,那粗大的炮身,那轟鳴的聲響,那可怕的撕裂的威力,簡直就是他的一切。

  他可以為了火炮而瘋狂。

  每當炮聲隆隆的時候,薛萬徹就會非常瘋狂,乃至於失去了作為統帥的冷靜,一個勁兒的要求炮兵拚命轟擊敵軍陣營,哪怕敵人已經崩潰,正在竄逃,他卻仍然要求火炮繼續轟擊,而不是下令輕騎軍火速追擊敵軍,將敵軍徹底剿滅,為此,深深瞭解薛萬徹的李二陛下給了薛萬徹的參謀長張琦一個權力——薛萬徹發瘋的時候,代替薛萬徹下令軍隊的行動。

  於是這個時候,阿拉伯軍隊在火炮的轟擊下徹底崩潰的時候,薛萬徹又一次紅著眼睛大吼大叫的時候。大唐遠征軍總參謀長張琦搖搖頭,無奈的下令火炮停止轟擊,輕騎軍全線出擊,重騎軍緩緩前行,步軍方陣緩緩前行,準備戰場收尾。全軍前行。

  火炮一停,薛萬徹就恢復正常了,用幽怨的眼神看著張琦:「我說張小子,你怎麼又擅自下令停止炮擊!你沒看到火炮正在大展神威嗎?!你沒看到我們已經取得了勝利嗎!真是的,每次都在我最爽的時候停下來,你知不知道我這樣很難受的!」

  年僅二十七歲卻被委任為十萬大軍總參謀長的張琦自然不是省油的燈,他雖然出身寒門,但是卻是軍事大學第四期畢業生裡面的第一名,然後志願進入參謀總部工作。很快就調往遠征軍中從一個最低級的參謀開始做起,僅僅兩年半的時間,就積功至全軍總參謀長,被譽為李世績之後最有希望接任參謀總部總長職位的年輕人,他在遠征軍裡面的時間比薛萬徹還要早,所以他絲毫不害怕薛萬徹這個壯士的大漢。

  「陛下給我的權力,在大帥失去理智的時候,我有權力代替大帥指揮軍隊。做出最正確的決定,事實證明。我的決定是正確的,大帥有何不滿之處?戰場不是遊戲,火炮也不是大帥的玩物!」張琦狠狠地瞪了回去,對於薛萬徹每一次都不計後果的使用火炮,他很不爽,不說火炮彈藥的造價多貴。早就被波斯人埋怨過,就說你毫無節制的使用火炮,萬一炮彈儲蓄不足了怎麼辦?

  而且軍中現在有一種說法讓張琦非常擔憂,軍中有一種說法就是說炮兵那麼強悍,每一次還沒開戰呢敵軍就被火炮轟殺至渣。炮兵撿大頭,騎兵步兵和八牛弩隊投石機隊只有吃殘渣剩飯的機會,全軍似乎都對炮隊有所不滿,並且戰鬥的時候熱情也不高,似乎早就預料到結果一樣,這讓張琦十分擔憂。

  張琦也深深瞭解火炮的不足之處,笨重就不說了,沒了彈藥就是一大塊鐵疙瘩也不說了,一下雨,防潮不及時的話,火炮就啞火了,那個時候萬一遇上大股敵軍才是最不妙的,有一次就是這樣,多虧了那一批強悍的炮兵變成步兵頂了上去,否則十門火炮估計就要落在了阿拉伯人的手中。

  大唐非常防備火炮這樣的利器落在別人手中,但是別人不眼饞不考慮是不可能的,不說波斯人和羅馬人暗中搗鼓的小動作,就說阿拉伯人,為了對付火炮也是絞盡腦汁,從士兵到將軍似乎都在為了和火炮作戰而作戰,而不是和大唐的軍隊在作戰。

  火炮太過於耀眼了。

  張琦暗暗擔憂。

  當然他並不知道如今時節李泰已經開始研究可以讓更少的士兵數就可以使用的火炮,或許李泰沒有想到製造一個士兵就可以使用的火炮——火槍,但是蘇寧已經提前告訴了他,告訴他最終的目標是什麼,最終的目標是製造出每一個士兵都可以使用的火炮,單兵火炮,那個時候,成千上萬的士兵一起使用火炮,啊,那個場景……

  的確,在這樣的時代,過於強大的火炮是會造成軍隊內的不滿的,炮兵所獲得的成就和戰鬥力實在是太強了,強的讓其他兵種覺得他們沒有必要存在,尤其是八牛弩隊和投石機隊,他們紛紛覺得火炮可以取代他們的存在,他們幾乎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除了下雨的時候出來秀一下,其他時候幾乎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火炮隊立功,然後結束戰鬥。

  薛萬徹作為主帥,對火炮的過度偏愛也是他所不滿的,作為主帥,你的一舉一動都會給軍隊帶來很嚴重的影響,所以作為主帥更要明白自己的行為,更要注重自己的行為,哪像薛萬徹,恨不得一天到晚都呆在炮兵營裡面和火炮做夥伴,這簡直是把其他兵種不當人啊!

  「就算是這樣,你也不能總是打斷我啊!」薛萬徹翻了翻白眼,對張琦說的話表示無奈,也無法反對,這是皇帝給的權力,而且薛萬徹也知道自己一旦被火炮調動了情緒就難以自制,所以只好認栽,不過炮聲一停。薛萬徹恢復了神智,開始對接下來的戰役進行分析:「現在情況基本上明朗了,阿拉伯軍節節敗退,我們已經攻到了他們的腹地,他們沒有幾天可以蹦達了,張琦。其他兩路軍隊的進展如何?」

  張琦快速回答道:「羅馬人進展不錯,緊隨我們之後,七天打了十個勝仗,殲滅了八九萬的阿拉伯軍,已經基本上掃平了他們那裡的敵軍,大概等我們開到預定地點的時候,他們也可以按時抵達。」

  薛萬徹點點頭,然後皺起了眉頭:「羅馬人果然善戰,就算我們不來這裡。他們估計也可以單獨對抗阿拉伯人,估計也就差一點兒,阿拉伯人收拾不了羅馬人,所以,我們要對羅馬人多注意一點兒,和波斯人比起來,羅馬人的威脅更大,對了。波斯人的進展怎麼樣?仁貴那裡沒有問題吧?」

  張琦有些哭笑不得:「薛將軍的來信說波斯人不給他搗亂已經是萬幸了,不敢奢求戰功赫赫。所以進展比較慢,雖然也是連戰連勝,不過至今為止消滅的阿拉伯軍不到三萬,波斯人自己還損失了四萬多人,基本上都是靠人海戰術壓過去打,阿拉伯人留給波斯人的抵抗力量並不強。估計是早有預計的,把最強的軍隊放在這裡和我們打。」

  薛萬徹搖搖頭:「這波斯人還真是爛到根子裡救不了了,算了,這不重要,反正我們最終的目的也是把羅馬人和波斯人一起收拾掉。至於其他的事情,我預計在接下來會有不少苦戰,阿拉伯人自己也應該明白他們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所以,應該不會對這些先遣軍有什麼指望,估計會把大軍集結在最重要的地方,集中兵力守衛,然後妄圖把戰事拖延到冬季,想耗盡我們的給養。」

  張琦皺眉道:「不對啊,我們有火炮,什麼雄關險阻我們拿不下?」

  薛萬徹一瞪眼:「你這小子,說你靈光你還真靈光,說你笨你還真是笨,一門心思就想著打仗了?不幹點別的事兒!」

  張琦一愣,詢問道:「何事?我們來此就是為了打仗啊!」

  薛萬徹摀住腦袋,搖搖頭:「你還是太年輕了,軍校畢業就進了軍隊,真該讓你在參謀總部待上幾年在放到軍隊裡面來,我說你啊,你就不想想,打完了阿拉伯人,我們怎麼辦?」

  張琦更加不解了:「陛下的聖旨是說在波斯羅馬兩國建立大唐大使館,留駐一部分軍隊,然後和兩國通商,借此機遇瞭解兩國,瓦解兩國,故伎重施,進而消滅兩國,佔據這裡,將這一大片土地全部納為我大唐國土,不讓我們還要幹什麼?」

  薛萬徹一把就拍在張琦的腦袋上:「榆木腦袋!」

  張琦大怒:「你這是做什麼!」

  薛萬徹怒道:「你啊你啊,你就不會想想別的?我們打完了這仗,就等於是幫羅馬人和波斯人消滅了大敵,我們固然安全了許多,但是也給了羅馬人和波斯人很多的發展機遇,他們的人口和國土會大大增加,我們的國土已經很大,已經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的國土,所以這一大片肥沃的土地我們是不要的,但是就這樣白白給了這兩國,我們那六七萬子弟兵就白死了嗎?!」

  張琦皺眉道:「當然不會,波斯人和羅馬人是要付出代價的!我知道!」

  薛萬徹嘆了口氣,鄙視的看著張琦:「所以啊,我們不能讓他們過得太好,這裡集中的是波斯人和羅馬人最精銳的軍隊,讓他們和阿拉伯人廝殺,然後三敗俱傷,這才對我們最有利,消耗掉他們的精銳軍隊,讓他們把血流乾那樣的話即使是在我們發展西域的時候也不會讓他們有機會發展的太過於強盛。

  我們就不要用火炮了,決戰的時候不要用火炮,就讓波斯人和羅馬人直接攻城,和阿拉伯人做最後決戰,短兵相接,我們可以藉口炮彈使用完畢,然後強攻阿拉伯人,讓他們三方面打個天翻地覆,然後我們坐收漁翁之利,那豈不最好?這叫借刀殺人你懂不懂,然後我們還要在戰鬥結束之後製造一點兒事端,讓羅馬人和波斯人有機會打起來,他們一打起來就沒有時間發展自己了,我們的機會就來了,你知道不!年輕人!」

  張琦愣愣地看著薛萬徹這個粗豪的漢子,突然驚覺他可以成為這十萬大軍的統帥並且獲得巨大的勝利不是偶然的,不是運氣使然,他偶然發個瘋,但是他是真的經驗豐富,而且非常有遠見,這才是他成為統帥的最主要的原因。

  「所謂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放在這裡以依然可以吃得開,我們要把腦筋往這裡使勁兒,別一股腦地往前衝,咱們雖然是盟軍,但是,這仗一打完,還不知道誰是誰的敵人呢!」薛萬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得意的笑了。

bpd 發表於 2015-5-8 18:42
九百二十九 漁翁

  薛仁貴真的很想哭……也有點想笑……

  作為一名大唐的將軍他很想笑……但是作為一名將軍他很想哭……

  為什麼這樣說呢?主要的原因還是他率軍加入波斯軍團之前,薛萬徹暗中囑咐他的話,作為大唐的將軍,就要毫不吝嗇的使用波斯人衝鋒陷陣,他們死得越多,對我們越有利,別去聽信什麼紙上的條文,那都是虛的,一旦涉及到根本的事情,誰去管你是死是活?我就知道一條,搶地盤,搶人,搶財物,管他娘的!

  薛仁貴覺得自己應該貫徹薛萬徹的指示,要是三年前的薛仁貴,估計不會答應薛萬徹如此卑鄙的計策,但是三年之後的薛仁貴,也在軍隊裡面歷練了很久了,對於這些事情有了自己的主張,有了自己的考量,他已經黑化成了一個合格的將軍,當初的純情小男生已經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比杜荷更加黑化的腹黑將軍。

  所以他對於波斯重騎軍團被阿拉伯人偷襲得手丟掉了一半的糧草這件事情哭笑不得,波斯重騎軍團的一半為此全軍覆沒,而波斯人的實力也被重創,糧草也沒了一半,受到的掣肘也少了一半,任務也完成了一些,薛仁貴覺得接下來的戰鬥應該比較好指揮了,沒了重騎軍團攪事兒,他覺得進軍的任務會順利一半。

  不過連帶著損失了百分之五十的糧草,對於薛仁貴來說,他就要面臨一個進軍還是就地等待糧草的抉擇了,這也多虧了他不相信重騎軍團,所以把一半的糧草放在中軍,交給大唐軍隊保護。而剩下的一半用來安撫那些鬧騰的重騎兵,結果不出意外的,阿拉伯人也不知從哪兒探知了這支重騎軍團的方位和他們押送的糧草的方位,趁夜突襲!

  等薛仁貴率援軍趕到的時候,阿拉伯人已經逃得無影無蹤了,而波斯重騎軍團整整三萬人被打的七零八落慘兮兮的。糧草全部被毀,薛仁貴估計這也是三路大軍裡面絕無僅有的事件,之後薛仁貴虎著臉看著波斯軍隊的主帥,老傢伙紅著臉很不好意思,然後答應了薛仁貴,下令所有的重騎軍全部北返,去別的地方駐守,退出戰爭,然後把戰爭指揮權拱手相讓。

  薛仁貴這才滿意的點點頭。驅逐了三萬人的重騎軍之後,波斯軍團的總兵力下降到了十五萬人,不過沒有那群蠢貨的干預,沒有了豬隊友的牽連,薛仁貴可以完全放開手腳,也可以不用擔心在下一批糧草到達之前會沒有飯吃,他下令軍隊一路猛進,沒有再給阿拉伯人攻擊他的機會。

  期間還發生了一次阿拉伯軍隊夜襲的事件。被早就發現的薛仁貴暗中設伏,打了他們一個全軍覆沒。輕而易舉的拿下了一座本來還挺堅固的城池,然後一路高歌猛進,波斯軍隊也發揮出了百分之一百二的戰鬥力,終於趕在約定時間的最後一天抵達了約定集合點,那個時候,大唐軍隊和羅馬軍隊都已經會師三天了。

  薛仁貴的順利抵達讓薛萬徹大喜。看到波斯軍隊減員十萬的時候也有些驚訝,仔細詢問才知道這又是那支重騎軍團的問題,而且只是損兵七萬,最後三萬重騎兵被薛仁貴趕走了,離開了戰鬥序列。這樣一來,五十萬大軍就還剩下不到四十萬,差不多三十七萬的樣子,而一個多月的進攻中,阿拉伯軍隊的損失應該在二十萬上下。

  這場耗時三年多的大型會戰,不僅僅讓阿拉伯人把血流乾了,也讓波斯人和羅馬人把血流乾了,從阿拉伯人偷襲波斯任何羅馬人開始算起,四五年間,羅馬人損兵起碼在四十萬以上,波斯人損兵起碼在六十萬以上,而阿拉伯人的損兵數量估計在七十萬左右,大唐軍隊的損失也在七八萬之數,加在一起,四個國家的損兵數量居然達到了近二百萬。

  這還只是單純的軍隊損失,要是算上那些非戰鬥人員,估計這個數目要翻上一番,當然了,只有大唐軍隊的損失數目是單純的軍事減員,因為這是遠征軍,就是運送軍需物資也是用的戰俘奴隸,沒有動用一個大唐公民,其他的事情全部都是波斯人承擔的,波斯的那民夫也算是損失慘重了,為了支持國家打仗,一千多萬人口減少了將近三百萬。

  羅馬人也少不了多少,敘利亞爭奪戰,東方行省爭奪戰,敘利亞奪還戰三場大戰就讓羅馬軍團損失了起碼二十萬的兵馬,三年戰爭又讓羅馬軍團損兵二十萬以上,這其中的平民損失估計要在七八十萬之數,還算是少的,保守的估計。

  至於更加慘烈的阿拉伯人,既然是被三個國家壓著打那麼無論是兵馬損失還是人口損失都是驚人的,在他最強盛的時候,也就是大唐軍隊抵達波斯國都之前的那段時間,阿拉伯人的治下人口達到了一千二百萬,兵馬在一百萬以上,大唐軍隊加入戰爭之後,三年之內,阿拉伯軍隊的人數降低到了如今的不足三十萬,人口銳減七八成,不是死了就是被三國搶掠而走,阿拉伯帝國其實已經接近崩潰邊緣。

  三年裡面數場五十萬人以上的大型戰爭就讓阿拉伯軍隊損傷殆盡,一百萬軍隊早就不夠用了,他們實際上又緊急擴軍了五十萬左右,但是這五十萬人根本不經打,所以損失的速度也是驚人的,大唐軍隊就俘獲了起碼十五萬以上的阿拉伯青壯年男子回國做奴隸,更別說其他兩國獲得了多少人口和國土。

  阿拉伯人這一千兩百萬左右的人口到了現在估計有沒有兩百萬都是個未知數,更別說他們還有多少軍隊了,而大唐羅馬波斯三國聯軍三十七萬兵精糧足,裝備精良,一路過來高歌猛進,戰鬥意志旺盛,滅國的戰功不是一般的大,消息傳回去。三國軍隊都可以獲得各自國家政府的嘉獎,同時這也是一件壯舉,三支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軍隊因為共同的敵人聚集在了一起,共同消滅了共同的敵人,這要是寫在史書上,也是一件可以流傳後世的美談。

  他們都不會在意被他們聯合起來消滅掉的阿拉伯帝國會如何想這件事情。

  之後會發生什麼也不在他們目前的考慮之中。

  戰前會議很快就召開了。三軍最高統帥和副帥齊聚一堂,圍著一幅地圖激烈的說著什麼,然後各自有各自的翻譯翻譯各自的話語,說起來可以在波斯國裡面找到同時會使用三國語言說話的人也是個奇蹟了,這年頭居然有人精通三國語言,也算是一種緣分……

  他們所面臨的就是阿拉伯帝國首都最後的屏障,一座要塞城池,大概早在阿拉伯人發跡之前他們就開始在這裡建設關卡,大概的意思是因為首都是一馬平川。不方便守衛,當時的統帥就意識到如果有一天國都遇到了危險那就糟糕了,於是率軍選址,就在這裡建立了一座要塞城池,留有專門的駐軍,還有不少人口,有充沛的軍糧和軍械物資,即使是阿拉伯人最危險的時候。也沒有動用這裡的五萬駐軍和軍械物資。

  就在這個時候,這座要塞成為了阿拉伯人最後的希望所在。

  三軍主帥都去考察了那座要塞的地形和守衛情況。結果不算樂觀,其實原本如果可以用大唐的火炮轟擊的話,這座要塞也堅持不了多久,還不用浪費太多的兵力,當時就在這個最要命的關頭,大唐主帥也是三軍聯合主帥薛萬徹宣佈。大唐軍隊的火炮炮彈打完了,三個月之內,估計是無法使用火炮了。

  其他兩軍統帥都很鬱悶,暗罵薛萬徹混蛋,最關鍵的時候掉鏈子。在這個時候居然把火炮的炮彈給用完了,對於這件事情的真實性他們不會懷疑,因為給大唐軍隊也要衝鋒陷陣,隱瞞事實讓大唐軍隊一起送死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這個事情一定是真的。

  那麼接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制定戰術戰策了,還有兵力的使用,目前的三國軍隊數量比例是大唐九萬多,羅馬人十二萬多,波斯人十五萬多,所以薛萬徹建議就按照軍隊數量的比例安排攻擊事件,比如以十二天為一個輪迴,按照比例,大唐軍隊攻擊三天,羅馬軍隊攻擊四天,波斯軍隊攻擊五天,一共十二天,輪番進攻,等到城池即將告破的時候,三軍一起出動,如果在火炮來臨之前城池沒有攻破,那就使用火炮好了。

  但是,薛萬徹提醒,還有一個月就要到冬天了,冬天非常寒冷,對於我們而言是不利的,而且糧草的運輸也成問題,如果可以盡早結束戰鬥就盡早結束戰鬥,阿拉伯人在這裡築城死守,很明顯是想將我們拖延到冬天,然後用這裡的寒冷氣候還有糧草水源的匱乏拖垮我們,爭取時間,對於我們而言,可以趕在冬天之前把這座城池攻下來,然後在阿拉伯人的首都過冬,是最好不過的了。

  羅馬人猶豫了一會兒,表示同意,波斯主帥那個老傢伙瞅了瞅薛仁貴,然後尋思了一下,摸摸鼻子摸摸光明頂的腦袋,點頭了。

  於是計劃就這樣定了下來,為了表示勇武和誠意,薛萬徹決定讓大唐軍隊首先進攻,沉寂了許久的投石機隊和八牛弩隊終於找到了發洩的機會和表現的機會,一個表現得比一個勇猛不要命,石塊燃燒罐和箭支不要錢的使勁兒砸,使勁兒射,把城裡面的阿拉伯人打的抬不起頭,然後大唐軍隊結成嚴密的軍陣前進,雲梯井闌一起用上了……

  這是很久都沒有出現過的沒有火炮參與的戰鬥了,很久都沒有得到表現機會的大唐軍隊都快被憋瘋了,也快被炮兵給逼瘋了,薛萬徹覺得這樣做雖然會造成軍隊不必要的傷亡,但是張琦分析的軍隊的心理問題的確需要重視,給他們表現的機會或許很有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可以極大的讓羅馬軍團和波斯軍團損失兵力和實力。

  為了達到這些目的,些許的損失是可以被接受的。

  看著血肉橫飛的戰場,薛萬徹握著韁繩的手越握越緊,薛仁貴拿著武器的手也越握越緊,他漸漸地發現自己越來越像一位合格的統帥,有足夠的狠心,足夠的黑心,為了達成目的不惜損失自己的兵力……

  但是,薛仁貴突然覺得做一個漁翁是不錯的選擇……

bpd 發表於 2015-5-8 18:51
九百三十 犧牲

  「第二隊!給我衝!」薛萬徹紅著眼睛下達了又一次的將令,早已準備充分的第二個萬人隊抬著雲梯架著井闌山呼海嘯般衝向了阿拉伯軍隊駐紮著的要塞,投石機和八牛弩不斷的怒吼著,射擊著大唐將士們的怒火,在他們的面前,第一隊萬人隊的衝鋒進攻已經接近尾聲,損兵折將之下無能為力。

  這是阿拉伯要塞爭奪戰的第二個十二天的第三天,也是大唐軍隊第二輪進攻的最後一天,說實在的,薛萬徹真的覺得自己有些太得意忘形了,有火炮而不用,想要讓羅馬人和波斯人多流一點血,結果真的遭報應了,天降大雨,山洪暴發,一場大水把火炮營的彈藥庫給沖沒了,這下子火炮是真的沒法兒用了,真的要等兩個月之後的物資運送了……

  第一個三天打的很激烈,大唐軍隊想要發洩,想要證明自己,一個打的比一個狠,但是卻不曾料到阿拉伯人的準備真的很充分,給了大唐軍隊迎頭一擊,大唐軍隊為此損失了七千多兵馬結束了戰鬥,薛萬徹看的面色凝重,薛仁貴也看得眉頭緊皺,他們紛紛意識到這場要塞爭奪戰的不太好打。

  羅馬人和波斯人顯然也是這樣想的,最能打的唐軍都被打得一頭包,更別說他們了,第四天開始,羅馬軍團開始進攻,結果當然比大唐軍隊還要慘,這個要塞在薛萬徹看來是很有講究的,有主城,有輔城,有主力,也有預備軍,有足夠的箭支。有足夠的滾木擂石,大唐之前所擁有的舊式武器,在這裡都可以看到另外一個版本的存在。

  版本不同,但是殺傷力一樣具備,所以說羅馬軍團為此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而且那座主城裡面真的有一台投石機。也不知道是之前繳獲的羅馬人的投石機還是其他地方的什麼投石機,反正羅馬一個軍陣就被一塊大石頭給毀掉了,給砸成肉餅的不在少數,而且他們的箭支和滾木擂石都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好像用不完一樣。

  這樣的地形和城池的構造讓無論哪一支軍隊都只能用最多一萬人的軍隊進行一次攻擊,因為戰場的空間就那麼大,三隻軍隊的首腦對此都無能為力,火炮隊無法進行進攻的前提下,這座要塞幾乎是固若金湯的。張琦用他的專業眼光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建造這所要塞的人一定是一個軍事藝術方面的大家,否則這所要塞不會如此的強悍。

  羅馬軍隊進攻四天光是戰死就死了兩萬多人,卻連一座輔城都沒有攻下來,這些城池都是用巨石構造的,質地非常堅硬,透視和八牛弩對此似乎毫無作用,燃燒罐倒是可以燃燒。可是石頭又燒不化,沒了火藥。就算有鐵彈大炮也無法發射,對於這些巨石築造的要塞,三十七萬大軍束手無策。

  成天叫嚷著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張琦也啞了火,他知道攻心為上的前提是己方擁有絕對的優勢,而根據情報,駐守這座要塞的阿拉伯軍隊起碼有十五萬之數。還有五萬人是絕對的精銳,專門駐紮在這座要塞中的常備軍,對於這座要塞非常瞭解,大唐軍隊第一次充分就是在主城和輔城的配合下慘敗而歸,看得所有人心驚膽戰。

  正面攻擊不行,那就從其他方面用其他方法進攻,輪到波斯軍隊的時候,波斯人借用了大唐的八牛弩和投石機,把它們放到地勢比較高的山地上,企圖借助高度將石塊和燃燒罐直接砸進內城裡面,引發大火,薛仁貴搖搖頭,告訴他們之前大唐軍隊已經這樣做了夠不到,投石機和八牛弩的最遠距離也夠不到,稍微往前一點,就是他們的打擊範圍了。

  整個進攻場地已經在三國聯軍抵達之前被阿拉伯人破壞了,地上坑坑窪窪,還有不少陷阱,身形龐大的投石機和八牛弩無法在最有效的射擊範圍裡面進行射擊,這極大的限制了遠程打擊的威力,這種情況下,大唐軍隊最有名的遠程打擊手段失靈了。

  薛萬徹用最快速度派人去催促國內運來火炮的炮彈和火藥,還有催促國內研究出火藥的防潮防濕之法,當初就有很多次火藥受潮而無法使用的情況,但是這一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使用油紙密封的計劃也沒有成功,無法做到完全沒有縫隙,這種技術目前大唐最高的科研機構都無法做到,墨家子弟為此傷透了腦筋。

  但是進展比較緩慢,就好像李泰所研究的更加輕便的火炮一樣,所有的科研項目似乎都在為戰爭服務,戰爭中所面臨的問題和軍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整個格物大學都在為此而研究,墨家原先的數百子弟和現在招生入學的超過一千名技術宅們正在日以繼夜的研究這些問題,希望可以得到解決。

  有需求就有動力,不僅僅戰爭需要,生活也需要,農民們需要更加先進有效的農具,工人們需要更加先進有效的工具,商人們也需要更加輕便有效的交通用具,大家都有各自的需求,這種需求匯總到一起,抵達大唐最高科研機構,格物大學,格物大學專門負責解決這種需求,當然也會向全社會公開招募解決方案等等,大家共同研究。

  儒家豪門被剷除之後,已經沒有人認為這種科技是奇技淫巧了,發明和創新本來就是我們進步的源泉,要是一直墨守成規,我們哪裡會有如今這樣輝煌的成就?儒家的那些人就是見不得大家變得強大,見不得大家變得富裕,變得更好,所以他們才如此強烈的要求壓制科技發展,壓制民間力量的發展。

  這是蘇寧派人放出去的謠言,為了墨家崛起而造勢。

  其實這話說的也沒錯,你給科學技術弄一個奇技淫巧的稱謂,認為這樣會讓大家變得懶惰,就此拒絕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這叫什麼事兒?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一直到明代,都不見得就比西方差到哪兒去,反而互有長短,主要是中國一直以來奉行的經驗法則,沒有人將其總結成科學規律加以研究,所以大家都不在意,覺得發現了這種情況。記住,傳給後人就可以了,沒有人在意這些事情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蘇寧給墨家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他要求墨家子弟尋根溯源,找到這些經驗法則背後的真理,加以整理,總結出一般規律,教化群眾,以後的蒙學小學和中學都要逐步逐步的把這些類似於常識的科學知識教給孩子們。他們不僅僅要懂得詩書禮儀,更要懂得他們所生活的世界最基本的科學道理。

  文化的昌盛不可以拒絕,文化的發展不可以停止,但是科學技術一樣重要,文化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科學技術就是民族和國家的身體,精神強大,身體也要強大。否則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就算有再強的學術能力。也不能對抗一個五大三粗的連字都不認識的大漢。

  大唐一方面要發展精神,發展文化,促進全民教育和文化昌盛,推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出現,營造出欣欣向榮相互競爭相互取長補短的學術氛圍,不因言治罪。言者無罪,怎麼說都可以,你哪怕要罵皇帝罵他祖宗十八代,只要不被別人知道,那也是你的自由。反正歷朝歷代的文人們明裡暗裡諷刺皇帝怒罵皇帝祖宗十八代的也不在少數,大唐只是要把這個範圍擴展到全民而已。

  另一方面,軍隊的力量要增強,科學技術的發展史中有一部分要為軍事技術提供絕對的服務,專門研究武器,研究新式的火器,當然也不能放棄弓馬的訓練,只是馬鞍馬韁繩這些東西和弓弩這些東西可以適當的加以改進,讓威力更加強大,訓練更加容易一些,調動軍隊的積極性。

  我們的武器比你們好,我們的訓練比你們強,我們就能壓著你們打,現在可以壓著阿拉伯人打,將來也能壓著波斯和羅馬人打,這座要塞攻不下來只是暫時現象,將來一定可以攻破這座要塞的。

  羅馬人和波斯人進攻要塞的九天裡面,薛萬徹集合了征西三十七將和所有的參謀人員一起研究沒有火炮的情況下如何進攻這座要塞,不能派人正面強攻,正面強攻只會帶來更大的損失,但是火炮彈藥抵達之前我們不能就這樣待著不動彈,那會產生很多的變數,而且要塞裡面的阿拉伯人也不見得就會呆在裡面也不動彈。

  我們要打,要動,要消耗波斯人和羅馬人的軍事實力,說不準還需要波斯人和羅馬人進一步增兵大唐方面說不定也要增兵,打到現在,傷亡數目也已經接近兩萬之數了,軍隊數量不足,萬一有些突發狀況,我們會很被動,雖然三年間我們損失了七萬多兵馬,加上現在的損失,不難想像戰爭結束後我們的兵馬損失會在十萬以上,可是這都是值得的,消滅了一個潛在的強敵,而羅馬人和波斯人的損失數倍於我們。

  比起我們,我們只是損失了軍隊,對生活和生產沒有任何的干擾,三年以來,西域已經基本平靜下來,安西都護府將叛亂基本平定之後,就開始進行經濟建設,用穩定的生活和優越的物質條件讓西域人逐漸忘卻了自己曾經的祖國,用漢語教育和漢家文化逐漸讓西域人認同自己是大唐人,並且心甘情願為大唐服兵役。

  一切都在想好的地方發展,說不定之後要是和羅馬人還有波斯人開戰了,就可以直接從西域調集西域人組成的兵馬和羅馬人還有波斯人開戰,都不用從中原之地徵調漢家兵馬了,那些歸降的突厥人薛延陀人和很多部落的牧民們都可以組成騎兵部隊,參與遠征,可以不用從那樣遙遠的地方徵調漢家兵馬。

  這樣難道不好嗎?

  現在的損失只是暫時的,我們是所有人的表率,我們不拚命,羅馬人和波斯人也不會拚命,我們不拚命卻要求別人拚命,那就會授人以把柄,這是我們所不可以承受的損失,名譽在目前對於大唐來說比利益更加重要,有了名譽,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面,我們才可以源源不斷的獲取利益,建設我們的祖國!

  為了這一切的到來為了將來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拿下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這兩大國家,將國土拓展到那傳說中的歐羅巴大陸,我們就必須要承受這樣的犧牲!

  大唐,萬勝!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celepheus

LV:6 爵士

追蹤
  • 1

    主題

  • 403

    回文

  • 1

    粉絲

Who am I ? Just a 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