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隋唐] 貞觀攻略 作者:御炎(已完成)

   關閉
celepheus 2014-10-24 11:04:04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999 1878448
bpd 發表於 2015-5-9 21:26
九百六十一 貞觀二十年(中)

  李承乾派人來到蘇寧家中,請蘇寧去東宮吃飯。

  很直白的表述,就是請蘇寧去吃飯的,蘇寧愣了一下,於是帶上了自己的長子慶仁和次子慶禮一起前往皇宮,李承乾打的什麼主意,蘇寧也大概可以明白,於是果斷帶上了兩個兒子,至於慶智因為年紀太小,就沒有被帶上。

  一路暢通無阻,到了東宮宮門口,蘇寧遠遠看到了李承乾站在東宮門口,似乎正在等待自己,而李承乾身邊站著一個小童,長相頗為可愛,一臉稚氣,蘇寧就明白了,顯然,這是李承乾和太子妃蘇氏的嫡長子,李象。

  另一個時空中,這一家子是悲慘的,李承乾謀反被廢為庶人,李象被牽連,一輩子只做過懷州別駕這樣的小官,更在武則天時代被廢為庶人,不過他們的傳承沒有斷,開元年間,李象之四子李昌李適之成為宰相,追贈了李承乾和李象的名位。

  不過這個時空裡面,貞觀十九年一樣是驚險的一年,另一個時空中,貞觀十九年李承乾鬱鬱而終,而這個時空,李承乾同樣經歷了巨大的挑戰和挫折,不過他挺過來了,貞觀二十年,就是現在,明媚的陽光之下,李承乾背負雙手,挺立著胸膛,沐浴著陽光,帶著可愛的兒子,站在太子東宮門口笑瞇瞇的等待著蘇寧。

  「今天是個好天氣,你請我來也算是有心了,我都聞到了烤肉的味道了,沒吃早飯果然是對的。」蘇寧遠遠的下了馬,走上前,站在李承乾面前,笑瞇瞇的說道。

  李承乾笑道:「是啊,為了邀請你。我昨天就沒有好好兒的吃飯,讓我夫人準備準備了一整天,可不敢怠慢你這位長安食神,呵呵,來,象兒。見過叔父!」李承乾伸手把站在自己身後的兒子李象拉了出來,讓李象行禮。

  李象已經不是第一次見蘇寧了,知道自己的父親和蘇寧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兩人相處相當輕鬆,所以很愉快的對蘇寧行禮,恭敬的行了一禮:「見過叔父!」

  蘇寧笑著微微欠身回了一禮:「很久不見了象兒,最近有沒有溫書?叔父教給你的三字經你可已經背熟了?」

  李象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當然背熟了,父親都誇讚過象兒!」一臉得意的樣子,讓蘇寧忍俊不禁。然後把自己的兩個兒子也給拉了過來:「慶仁,慶禮,你們也來見過叔父,還有,嗯,慶仁比象兒大,慶禮比象兒小,這該如何稱呼呢?」

  李承乾苦笑道:「你至於為這種事情煩惱嗎?年長稱兄。年幼稱弟,這不就行了嗎?很容易的事情啊!慶仁慶禮。你們知道該如何做的!」

  蘇慶仁和蘇慶禮對視一眼,表示明白,他們也不是第一次見到李承乾,不過還是第一次見到李象,孩子的目光容易集中在孩子身上,於是他們兩人便一起行禮:「見過叔父!見過象(兄)弟。」

  李承乾也笑瞇瞇的回了一禮。李象也欠身回禮,見禮結束之後,李承乾就對蘇寧笑道:「你可是以反對儒家而著名,但是你的兒子卻是拿儒家的禮儀規範為名,仁義禮智信。這要是讓儒家傳人們知道了,會不會覺得這很荒謬?哈哈哈!」

  蘇寧也笑道:「仁義禮智信怎麼是儒家的東西?那時我們每個人都該具有的品德,只是恰好被儒家說出來而已,你也別說我,你的兒子不也是拿我所說的大象為名?聽說這是陛下決定的是吧?我早就想說了,為什麼要用象為名呢?我總覺得你拿一個走獸的名字給你的兒子起名字,是不是不太好啊?」

  李承乾笑罵道:「你可真是大膽,連我父親起的名字也敢妄言,還不是你說的大象威武雄壯,是陸地上最大的走獸,只有海洋裡的那些大魚才有可能比大象大,所以父親就希望象兒很健康壯碩的成長,你又說這是連獅子老虎都不敢和大象交手,所以父親有感於大唐周邊豺狼虎豹一個不缺,這才給象兒取名為象,這是寄予了父親殷切的希望的!於是才起名叫做象,這不都是你說的嗎?」

  蘇寧笑道:「得了吧,你還怪我,走走走,餓死我了,今兒一早起來就沒吃過飯,家裡的幾個婆娘越來越厲害了,一個兩個恨不得把我吸乾,娘的,餓壞了,快點給我弄點兒大補的,不然可就真的受不了了。」

  李承乾哈哈大笑,一邊走一邊說道:「誰讓你娶了那麼些個美嬌娘?前段日子還把武士彟的二女兒給納為妾,你可是侯爵,武士彟是公爵,那還是嫡女,你居然就給人家納為妾侍了,可真有你的,唉,我聽說那武二娘子可是個美人兒啊,能入你眼的貌似也不是什麼庸脂俗粉,聽說,她還有兩個姐妹……」

  李承乾意味深長的話讓蘇寧瞬間警覺:「好啊你,原來你是來找我刺探情報了?好啊,我就告訴你,我那夫人的確是國色天香,剩下的兩姐妹也是各有千秋,姿色上乘,那又如何,你不都有兩個妾侍了嗎?你還要?」

  李承乾說道:「你都有三個兒子五個女兒了,我才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你家裡五個,我作為太子才三個,我就是想要又怎麼了,是不是不給,是不是不給!我堂堂大唐太子,我想要個女人還要不到了是不是?」

  蘇寧翻了翻白眼:「應公去世前可是托付我來照顧她們母女的,我要是不同意,你休想得逞!哼!」說完蘇寧就快步跑進了東宮,李承乾一愣,連忙追上,留下了幾個孩子和幾個貼身侍衛目瞪口呆,雖然他們早就知道蘇侯爺和太子殿下的關係非同一般,但是如此親密,還真是想不到,這要是以後太子殿下登基為帝,蘇家會是何等榮耀?

  東宮雖然又小又破,但那只是說東宮宮殿又小又破。東宮的後院是一片很大的荒地,李承乾結婚之前那是一片荒地,結婚之後,太子妃蘇氏很有心的下令在這片荒地上遍植青草樹木,數年之後,這裡變成了一片風景優美之地。到了春夏之日,青青的草地,幾朵小野花兒,幾棵大樹,顯得別有一番風味。

  從那以後,蘇寧每一次來東宮都不願意在那又小又破的宮殿裡面吃飯,硬是要李承乾和他一起去草地上,在地上鋪一塊軟墊,把吃食放在上面。一邊吃,一邊欣賞風景,春夏之際最優美的時候,還有蝴蝶翩翩飛舞,蘇寧每一次來這裡都會覺得心曠神怡。

  之後蘇寧把燒烤的絕技傳授了蘇氏,讓蘇氏代替自己來烤肉,每一次過來都會如此,蘇氏的烤肉技巧也越來越出色。不過可以享受到的人實在是不多,現在的太子妃,未來的皇后,可以享受到她的手藝的,除了皇家的幾位老人,也就只有蘇寧一個了,現在還添了兩個,慶仁和慶禮。

  走到草地上,果然,蘇氏已經架好了燒烤架,生好了火,正在燒烤不知名的肉類,小風一吹。濃烈的香味充滿了蘇寧的鼻腔,大腦迅速傳達給蘇寧一個強烈的訊號——飢餓,一塊烤肉的形象逐步生成。

  「太子妃的手藝越來越精進了,在下可以享受到這些烤肉,可真是三生有幸啊!天底下可以享受到太子妃烤肉的人,可真是寥寥無幾,而在下居然就是其中一個,哈哈哈,來,慶仁慶禮,見過叔母!」蘇寧笑著說道,慶仁和慶禮很快就跑了過來,對著蘇氏行禮:「見過叔母!」

  蘇氏笑盈盈的回禮:「蘇侯太客氣了,不需如此多禮的,慶仁慶禮,還有象兒,過來,肚子餓了吧,這些已經可以吃了哦!」

  蘇氏為人很溫婉賢淑,大家閨秀的氣息一覽無遺,而且長得極美,生了孩子之後濃濃的母性光輝很快就可以吸引住年幼的孩子,所以很快,慶仁和慶禮還有李象就圍在蘇氏的身邊笑瞇瞇的吃烤肉,場面極為溫馨,蘇寧笑著搖搖頭:「你能娶到這位夫人,可真是你的福氣啊,我家那個,唉……」

  蘇寧想起了李芮涵自從自己納妾之後就沒再給過自己好臉色,不由得一陣嘆息,李承乾哈哈笑了幾聲之後,面色逐漸的變得嚴肅起來:「喊你來一方面是想請你吃頓飯,讓象兒和慶仁慶禮認識一下,其次,就是想要告訴你,父親的精神越來越不好了,好幾次都在處理政務的時候睡了過去,我估計那件事情應該很快了。」

  蘇寧皺了皺眉頭,看著李承乾說道:「你準備好了嗎?一旦那一天到來,你就再也不是今天的身份了,整個大唐的擔子都會落在你身上,你可以承擔起來嗎?那可不輕啊,遼東軍和安西軍的征戰,遼東和西域的戰後恢復,外族人的問題,河北山東江南嶺南的建設開發,千頭萬緒,陛下如今不過五十歲,卻已經殫精竭慮到了這樣的地步,你可做好準備了?」

  李承乾嘆了一口氣道:「之前還有些期待,有些激動,可是越到近前,卻越來越覺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那個位置,承擔起那些責任,皇帝的確很誘人,我也很想做皇帝,可是一想到那麼多的政務,那麼重的擔子,還有那麼多人的期許,我真的覺得有些害怕,有些累,我很擔心。」

  蘇寧嘆了口氣,連害怕都說出來了,李承乾的確是對自己說了實話,但是蘇寧沒有辦法幫他解決什麼,只能說道:「這是你所必須經歷的,既然你做了皇帝,你就要準備好接受這一切,否則的話,整個大唐可都會因此而受罪,你的罪過可就大了,那是要下罪己詔的。」

  李承乾也點點頭,說道:「我自然是知道的,從我年幼時期開始,父親就一直是這樣做的,從我開始做太子開始,我就明白這一切,所以,我自然是有準備的,如果我做的不好,父親也不會放過我,我只是有些擔憂,我不知道我是否真的可以做好,如果我做不好,會是怎樣。」

  蘇寧看著李承乾很認真的說道:「作為皇帝,你不能這樣想,如果你這樣想,你就永遠做不好一個皇帝,你父親做事情,從來就不會考慮這些,我注意到了,你父親這樣做,已經很久了,他和別人博弈的時候,他和自己博弈的時候,從來就不會考慮後果,因為他知道他自己輸不起,你也一樣,我可以輸,因為有你可以救我,你不能輸,你輸了,沒人救你。」

bpd 發表於 2015-5-9 21:35
九百六十二 貞觀二十年(下)

  聽完蘇寧的話,李承乾愣了一下,然後露出了笑容:「你這話說的實在是讓我嘆服,什麼叫你輸了我可以救你,而我輸了沒人救我?」

  蘇寧雙手一攤:「因為很快你就要做皇帝了,而我還是臣子,所以我要是和誰鬥爭鬥爭輸了,你可以偏袒我,救我,然後我就活下來了,可是你要是輸了,我怎麼救你?你要輸也只能輸在皇位上,而我絕對不會參與皇位的事情,所以我也救不了你啊,再者說了,天底下哪有需要臣子來救的皇帝?」

  李承乾覺得自己聽到了有生以來聽到的最無恥的話,不過他很意外的沒有覺得不爽,反而很爽,因為蘇寧說得很對,沒有需要臣子來救的皇帝,皇帝必須高高在上,還有就是,沒有皇帝喜歡干涉皇位傳承的臣子,比如岳飛,那麼能打,卻在統帥了全國五分之三的軍隊之後犯了致命的錯誤,干涉趙構皇位傳承之事,點燃了趙構和文臣積蓄已久的火藥,是促成岳飛之死的直接原因。

  「你這話我倒是覺得有些道理,但是,如果我真的做了皇帝,我會不會變成真正的孤家寡人,連你也離我離得遠遠的,不願意與我接近,不願意與我說話,今日這幅景象,就再也不會出現了?」李承乾臉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

  蘇寧頓了頓,看了看正在嬉戲歡笑的孩子,轉過頭,看著李承乾說道:「還是我之前說過的話,只要你願意讓我陪你說話,你只要你還願意對我說心裡話,你會不會一直都是今天的你,決定了我會不會一直都是今天的我,我希望你一直都是今天的你。即使你做了皇帝,那樣的話,我也一直都會是今天的我,不管在什麼時候。」

  李承乾長嘆一口氣,伸出手,拍了拍蘇寧的肩膀:「我會永遠記住你今天說的話。」

  正在和蘇慶仁和蘇慶禮玩耍的李象無意間一瞥。看到了自己的父親正拍著蘇叔父的肩膀,覺得很奇怪,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

  這之後,第七天,大唐貞觀二十年三月初三,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正式頒布退位詔書,宣佈將在四月十三日良辰吉日正式退位,將皇位禪讓給太子李承乾,自己退位為太上皇。不再過問任何政務國事。

  這個消息似乎非常驚人,在整個大唐掀起了一股劇烈的議論熱潮,人們都以為玄武門之變重現了,可是長安城是那樣的平靜,沒有軍隊調動,沒有炮聲隆隆,沒有人心惶惶,沒有任何動盪。似乎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平靜,平靜的讓人們覺得不太自然。

  可就在這樣的平靜之中。李二陛下度過了自己作為皇帝的最後一個月,這一個月裡面,李承乾和李二陛下天天會面,沒有人知道他們談論了什麼,所有的政務都被委派給了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和尚書右僕射杜如晦決斷,不必上報皇帝。整整一個月,李二陛下和李承乾誰都沒有露面,連蘇寧都沒能見到他們,一直到最後一天的晚上,貞觀二十年四月十二日夜。傳國三原侯蘇寧奉召入宮,與李二陛下和李承乾徹夜交談,同樣沒有人知道他們談論了什麼。

  「惟德動天,玉衡所以載序;窮神知化,億兆所以歸心。用能經緯乾坤,彌綸宇宙,闡揚鴻烈,大庇生民;元氣肇辟,樹之以君,有命不恆,所輔惟德。天心人事,選賢與能,盡四海而樂推,非一人而獨有……」

  在長孫無忌宣讀詔書的朗朗之聲中,在長安城所有屬官和地方五品以上官員的共同見證之下,在皇親國戚、功勳權貴和平民百姓的共同見證之下,李二陛下褪去了帝王冠,放下了傳國玉璽和皇帝符節,大踏步離開了曾經屬於自己的皇宮,大唐帝國的權力核心。

  大唐貞觀二十年四月十三日,貞觀大帝李世民正式禪位給皇太子李承乾,李世民的貞觀統治至此結束,較之另一個時空,還少了兩年多,不過,李世民沒有病死,而是依舊活著,退位為了太上皇,親眼看著他的兒子李承乾在內侍的服侍下換上君王服,戴上帝王冠,拿起皇帝符節,身邊貼身太監微微躬身,手裡舉托著象徵至高無上權力的傳國玉璽。

  李承乾登基,冊封太子妃蘇氏為皇后,冊封嫡長子李象為皇太子,尊李二陛下為太上皇,尊長孫皇后為皇太后,大赦天下,遍賞群臣。

  大唐貞觀二十年四月十三日,大唐帝國第三任皇帝李承乾正式宣佈更改貞觀年號為承和,貞觀二十年即為承和元年,貞觀紀年戛然而止,承和紀年正式開始。

  有禮部官員上表稱,承和年號中的「承」字和李承乾名字裡面的「承」字對應,應該更改,為皇帝避諱,對此,皇帝李承乾則表示,自古以來,避諱之事就是為了體現後人對先人的尊敬和追思,而不是為了干擾後人的生活,如果先人用過的字後人就不能繼續使用了,那麼我們還拿什麼來書寫?因為先人的名字而對後人造成干擾,這會是先人的本意嗎?

  同理,如果皇帝的名字裡面有的字就不能使用,那麼如果皇帝姓米姓谷,是不是天下百姓都不可以吃糧食了?皇帝姓朱,天下百姓就不可以吃豬肉了?還有,大唐立國之後就沒有人敢於吃鯉魚,這也是錯誤的,如果某地發生了饑荒,除了鯉魚之外沒有什麼可以吃的,難道就要讓所有人餓死?

  不能因為皇帝的個人原因就讓全天下百姓受苦受罪,這是皇帝的錯誤,所以,今後,避諱之事不必再談,更不可以因為避諱之事而干擾了百姓的生活,那是不仁義的行為。

  李承乾登基以後下達的第一道詔書就得到了大量臣子和百姓的擁護,大家都歡欣鼓舞,認為大唐又出現了一位仁德之君,這是大家的福氣,是全大唐百姓的福氣。

  之後,李承乾開始進行李二陛下沒有進行完畢的撥亂反正。把大風暴時期所有因為反對李二陛下舉措而辭官的官員全部召回,派出官員一個一個的帶著皇帝詔書去召回那些官員,哪怕只是一個六品小官,哪怕他的老家在海角天涯,也一定要召回那些官員,他們都是國家的脊樑。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皇帝的錯誤才不會導致整個國家的災難。

  至於那些被李二陛下關到牢獄裡面還沒有放出來的那些敢於直接頂撞李二陛下拒不奉命的臣子,李承乾則命令皇太子李象親自去監牢中一一向那些被關押的臣子道歉,請出來,官復原職,賞賜物品,帶去皇帝的歉意。

  至於那位一怒之下血灑朝堂的剛烈老儒,李承乾則下旨為其樹碑立傳,賜其家人糧食、財物,追封其爵位,賞賜其嫡長子官位,准其襲爵;還有一些地位很高的辭官老臣,連李承乾登基都沒有來參加的大佬,則由皇室代表河間郡王李孝恭出面,一一請出,表達皇室的歉意和皇帝李承乾的歉意,賞賜,官復原職等等。

  大風暴時期的冤假錯案全部都被打回大理寺和刑部聯合重新審理。那些瀆職的官員一一被拿下,治罪,輕者貶官,重者流放,更嚴重者舉族流放,當時並沒有人因此而喪命。喪命的都在貞觀年被解決掉了,李承乾沒有殺一個大臣,有人表示不滿,認為那些人在大風暴時期作惡多端,應該被斬首。

  李承乾對此專門表示:「皇帝殺大臣其實是不對的。不管這些大臣犯了多麼大的罪過,只要他們的出發點不是賣國,造反,顛覆皇朝這樣的重罪,就不應該被斬首,最多舉族流放,永不錄用,殺大臣其實是不好的舉動,大傷君臣和氣,太上皇可以饒恕圖謀不軌的侯君集,為什麼我就不可以饒恕那些犯罪之臣呢?貶官,廢為庶人,流放,永不錄用,僅此而已。

  另外,李承乾還下令刑部,廢除了大唐立國初期為了鎮壓造反者而設立的酷刑三十七條,包括肉刑,刺字等等,認為這些都是十分殘酷,有傷天和的刑罰,更接近於私刑,是《貞觀律》所沒有允許的刑罰,應該被廢除。

  同時,李承乾下令之前的修法組織者房玄齡牽頭,聯合朝中法家學者和對於法律有獨到見解之人聯合編修新的律法,為了避免每一位皇帝就修一次法律的麻煩之舉,直接將《貞觀律》修改為《大唐律例》,允許後來的皇帝增添刪改裡面的部分條文,表示大唐律法與時俱進。

  之後,李承乾去了政法大學、軍事大學和格物大學三所大唐最早也是最高學府參觀,並且對著三所大學的所有學者發表演說,年輕的新皇帝的演說讓這些學子們感到無比的新鮮,加上李承乾宣佈增添大學教育經費,改善學生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所以學子們對這位新皇帝的好感度蹭蹭蹭往上漲。

  李二陛下退位之後,軍事大學的校長職位自然是李承乾繼任,而政法大學和格物大學的名譽校長也是李承乾繼任,他表示,你們這些學子依然是天子門生,不會改變,但願你們今後的所作所為可以配得上天子門生的稱號,否則,大學會毫不猶豫的驅逐不法之學子,保證大學的純淨和名望。

  朝廷各大部門被整理乾淨,原先的合格的官員重新擔任職位,朝廷重新正常運轉起來,大唐帝國的中樞系統打通了,整個帝國開始有條不紊的重新運作,將軍們這才放心的出去統兵作戰,該幹什麼幹什麼,文官們也放心的重新開始工作,該做什麼做什麼。

  兩個月下來,在李二陛下的親眼目睹之下,李承乾整合了整個大唐的新舊勢力,掌握住了最高權力,坐穩了皇位,李二陛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承和元年六月初六,太上皇李世民和皇太后長孫起駕離開皇城,離開長安城,駕臨三原縣行宮,決定從今以後就在三原縣行宮養老,不問世事。

  承和元年七月十六日,大唐陸軍軍事大學祭酒李靖和大唐尚書省右僕射兼縱橫部尚書杜如晦上表辭官,以年邁不堪用和病體難以支撐為由,請求辭官,李承乾再三挽留不得,無奈之下下旨允許辭官,賞賜無數,親筆為兩位老臣寫下牌匾,為其在老家修繕祠堂祖屋,修建新的府邸,以郡王規格修建,使之榮耀歸鄉。

  李靖回到了三原縣老家養老,杜如晦也回到了洛陽老家養老,並且打算做一個蒙學老師,教育小孩子們讀書識字。

  李世績被任命為第二任軍事大學祭酒,他的參謀總長職位依然兼任,至於杜如晦的職務,縱橫部尚書毫無意外的被蘇寧得到,蘇寧成為第二任縱橫部尚書,從二品上的官員,至於尚書右僕射,則由軍部尚書長孫無忌擔任。

  承和元年最大的人事調動,就此結束。

bpd 發表於 2015-5-9 21:43
九百六十三 蘇尚書

  比起朝廷內部對於皇位更替的超強適應能力,民間則對此表示不太容易接受,皇帝突然宣佈退位,然後突然禪位,新皇帝登基,老皇帝離開了皇宮,去三原縣的行宮居住,雖然在那之前三原縣已經有一處比較幽靜的地方被一群士兵圍住,不讓沒有許可的人通過,三原縣的人們也在好奇,不過這種事情在之前的三原縣已經發生過不少次,所以並沒有人對此表示太過疑慮。

  只不過三原縣的人們萬萬沒有想到這居然是李二陛下禪位之後的養老之所,李二陛下居然選擇了三原縣做為他的養老之所,而不是皇宮裡的某一處,直到退位詔書頒布,人們才意識到三原縣這裡修建的不是一般的住所,而是皇帝的養老宮殿。

  所有人都知道三原縣是什麼地方,可以說三原縣是大唐傳奇的開始,從三原縣被賜給蘇寧作為封地之後就一直是這樣,傳奇的三原縣,傳奇的蘇侯爺,傳奇的大唐崛起之路,誰敢說這不是皇帝對於蘇侯爺一直以來的功勞的回報?所以才選擇了三原縣作為養老之所,距離蘇家莊子還不到一個時辰的路途,非常近,甚至站在蘇家莊子裡的小山坡上就可以看到佔地並不廣闊的行宮。

  而且百姓們對於李二陛下突然禪位有些不太適應,他們已經適應了李二陛下二十年來的統治,他們認同這種統治,最後的大風暴僅僅是局限於朝廷內部,連長安城都沒有出,地方官員更是沒有受到波及,百姓們並沒有遭到任何影響,震恐的是官員。而非百姓,李二陛下不願意把百姓牽扯到這種事情裡面,所以百姓們對於李二陛下突然的禪位很不理解。

  甚至還有人發起萬民書行動,希望李二陛下可以不要做出輕率的舉動,而引發大唐皇朝的動盪,他們很支持李二陛下的施政方略。而且李二陛下春秋正盛,為什麼要這樣著急的禪位呢?這封萬民書被呈給了李二陛下,就在他禪位之前的三天,他很得意地拿著萬民書給李承乾看,告訴他,等你禪位的時候,如果也有百姓給你上這樣的萬民書,你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否則你就是一個無能之君!

  李二陛下離開皇宮的時候是昂頭挺胸的離開的。一臉的驕傲,毫無挫敗感,他把萬民書留給了李承乾,作為他永遠的鞭策,李承乾在那個時候就發誓,至少也要兩萬民書才能夠讓自己滿足,然後退位,否則,自己也太沒有面子了,既然父親做出了表率。那麼自己也不能落後才是,並且最後的那個晚上,李二陛下告訴李承乾,只有皇帝主動禪位,才是目前可以找到的保證大唐千秋萬代的最好方式。

  蘇寧甚至還小聲的說什麼嫡長子並非一定要繼承皇位,應該是立賢不立長的。結果被李二陛下一拍腦袋瓜子,蘇寧立刻改口說長者最賢那是最好的,李二陛下這才放過蘇寧,但是這句話卻在李承乾的心裡面留下了很重要的影響,他開始考慮。如果之後自己的長子李象並不能夠達到自己的要求和保證大唐帝國安定的要求,是否自己依然要禪位於他,而不是其他的兒子?

  他自認在治國上,眾兄弟沒有一人是他的對手,雖然自己在學問上不如李泰,在勇武剛毅上不如李恪,但是綜合看來,自己是最強最適合做皇帝的,但是,如果自己立下的皇太子並不能夠擁有足夠的能力治理國家,自己是否還要拘泥於嫡長子繼承制呢?對於國家來說,嫡長子是否一定是那麼重要的?

  不過目前考慮這些還是有些早了,自己才二十七歲,比父親繼承皇位的時候還要年輕一歲,自己至少也要做二十年皇帝才好,才不至於輸給父親,反正在精力不濟之前,李承乾沒有打算退位,李象僅僅八歲,怎麼可能做得好皇帝?那是不現實的。

  李承乾朝氣蓬勃的成為了皇帝,氣勢恢宏的承和之治也就此展開,後人對於承和之治的評價並不是貞觀遺風,而是比之貞觀時代更加蓬勃向上的時代,雖然承和時代在武功上沒有貞觀時代那麼耀眼,大唐在承和年間進行的戰爭次數也比不上貞觀時代那麼頻繁,那麼猛烈,幾乎年年有戰,但是承和時代卻是被人們評為最名副其實的時代。

  李承乾登位之初,就在新皇帝登基的大朝會上告訴所有臣子,貞觀二十年以來,我們大唐將國土拓展了三倍不止,遠超神州曾經達到的所有範圍,遠邁秦漢,這是大唐所創下的前所未有的輝煌,也是太上皇李二陛下的最大功績,但是在兇猛的拓邊戰爭之後,我們所進行的新近佔領土地的治理卻落了下乘,消化的速度遠遠趕不上佔領的速度,所以朕即位以後,將把主要精力放在這些土地和外族人的治理上,而非是繼續拓邊。

  如果這些土地不能治理好,那麼當我們與更加遙遠的敵人作戰的時候,本該成為我軍後方的這些新近土地就會爆發一輪又一輪的造反事件,我們一邊打仗一邊鎮壓造反,那是兩路作戰,得不償失,所以與其急功近利的繼續拓邊,還不如靜下心來,將這些佔據的土地慢慢的消化掉,然後等到積累了足夠的國力和軍力之後,迅猛拓邊,給敵人致命一擊,使他們根本反應不過來。

  對於安西都護府提出的波斯攻略計劃被李承乾下令暫時凍結,安西都護府和安西軍不得主動挑起和波斯人的戰爭,當然了,如果波斯人主動挑釁我們,我們也要毫不猶豫的反擊,打疼他們,讓他們不敢繼續和我們打,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波斯帝國雖然已經接近崩潰,但是卻處於一個崩而不潰的過程,這個過程裡面,我們不要參合,波斯平民要來。我們接收,但是軍隊要來,定殺不饒!

  我們要慢慢的發展自己,慢慢地等待波斯全面崩潰的時刻,等到那個時刻,我們就可以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然後和最強的羅馬帝國決戰,另外,對於阿拉伯特區的控制一定要加強,如果阿拉伯特區並不能夠保證絕對的控制,那麼我們和羅馬帝國的交戰就會處於下風,所以李承乾秘密下令血滴子抽調絕對骨幹和精英全面經營阿拉伯特區,必不使其脫離大唐的實際掌控。

  我們和阿拉伯的戰爭已經造成了十餘萬大唐子弟兵的戰隕,我們雖然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也痛失十餘萬優秀的兒郎和近千名優秀的軍事大學學子軍官。這是我們無法彌補的損失,這是他們的父母永遠的痛,他們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換來了和平發展的時機,我們就要用絕對的成績告慰他們在天之靈,而不是繼續毫無意義的戰爭。

  李承乾一聲令下,傳令鐵騎四出長安,帶著象徵皇帝兵權的兵符,前往邊關各地重兵集結之處傳達李承乾的命令。停止繼續向外拓展國土,就地駐紮。建立堡壘,保證國土的安全,然後以重兵保護國土安全,卻並不會主動出擊,抽調主力回師內地,平定新近佔領地區不斷出現的叛亂現象。協助地方文官保證地方安全,並且不要干預地方文官的治理措施,軍隊沒有皇帝和州刺史以及縣令的三重允許,不可以入城,必須在城池外安營紮寨。

  貞觀年以來的大拓邊行動暫時中止。與此同時,強烈的對內鎮壓造反行動開始展開,在李承乾的政策命令之下,對於那些新近佔據領土的治理行動佔據了整個大唐的行動主流,對外戰爭不再是最主要的軍事行動,而新近佔據領土上的那些異族叛亂才是軍隊的主要行動對象,常備戰鬥軍四處平叛,常備守備軍則是隨著戰鬥軍一起行動,戰鬥軍打到哪裡,他們就駐紮到哪裡。

  為了對地方兵權進行規範,使得不至於出現地方官員或將領擁兵自重的情況,也不至於出現地方防備鬆弛,將領輪換制度被很好的執行,軍隊輪換制度也即將被執行,而且地方軍如果要調動,比如有剿匪需要的時候,必須要參謀總部、州刺史的雙重允許,然後縣令拿著命令去軍營交給統兵將領,將領調動兵馬開始進行任務,任務完結以後該回哪兒去就回哪兒去,將軍的個人行動不得帶超過五十名士兵隨行,且除了自己的親衛兵,不得調動戰鬥兵員進行私人活動。

  但是一旦進入戰時,比如一州一縣遭到了敵軍進攻,那麼這個縣或者州就要進入戰時狀態,這個時候,一個縣的駐軍將領或者一個州的總兵,就有權力宣佈這個州這個縣進入了戰時狀態,這個時候,文官必須服從武將的指令,關於一切有利於抵抗敵人進攻的指令,文官縣令必須執行,不得有任何拖延,否則,武將甚至有權緊急罷免文官刺史縣令,成為一州一縣之主宰。

  當然了,這是戰時狀態,平常時節,武將不得干預政務,否則州刺史和縣令有權罷免統兵主將,將之逮捕下獄,交給上級處理,武人不干政,文人不掌軍,這是鐵律,李二陛下時期不斷強調,乃至於為此罷免軟禁了大唐第一任參謀總長侯君集至今,李承乾登基以後則恢復了侯君集的自由,但是僅僅保留其國公爵位和一個名義上的一品大員官位,並沒有實權,更別提軍權了,所以侯君集等於是直接養老了。

  李承乾繼承李二陛下對於武人不干政,文人不掌軍政策的貫徹和推行,繼續鞏固參謀總部的權力,鞏固軍中參謀制度的推行,不允許軍中出現公幹之外的文官,當然也不會讓現役的武將參與國家治理,文人就老老實實的治國,武人就老老實實的打仗,沒別的。

  蘇寧也不是例外,將軍銜被收回,只剩下官位爵位和勳位,原先的將軍虛銜掛著,象徵曾經的赫赫軍功,不過在這樣一個注重軍政分開的時代,蘇寧主動交出將軍虛銜,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文官,縱橫部尚書,二品大員,不再參與軍中征戰之事,雖然蘇寧被很多人視為軍中戰神,是可以繼承李靖軍神稱號的人。

  隨著蘇寧的退出,這個稱號的繼承者是誰,就變得有些不太確定,因為除了蘇寧這顆軍中巨星以外,符合這個軍神條件的人似乎也不少,無論是瘋將軍杜荷,還是最強武將薛仁貴,薛仁貴的老師蘇定方,參謀總部總長兼軍事大學祭酒李世績,海軍大將張亮張士貴李大亮等等,似乎都是戰功赫赫之輩,缺少蘇寧這顆太過耀眼的巨星,其餘的星星也爭相發光,軍神的稱號有些不知歸屬,雖然這個稱號不是官方認證的,但是誰都知道,繼承這個稱號的人,是可以被軍隊承認,成為軍隊靈魂的。

  這是每一個將軍夢寐以求的稱號。

  蘇寧不再參與軍中事物,代表著武官身份的一切都被收回,成為一個徹底的文官,人們只是記住了曾經在戰場上叱吒風雲,以區區十萬兵力拓地千里,殲敵數十萬的蘇將軍,遼東軍們也記住了曾經的遼東軍統帥,在最危急的時刻擔負起最嚴峻的任務的蘇將軍,從此以後,蘇將軍只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蘇尚書才是蘇寧真正的代號。

bpd 發表於 2015-5-10 19:31
九百六十四 承和之治(一)

  自古以來,被人們說成是某某盛世和某某之治的時代,無非是兩種情況,一種是經濟極大繁榮,一種是軍事空前強盛,不過往往經濟的極大繁榮會被軍事的強盛所取代,因為經濟的繁榮不代表國家的強大,比如北宋,沒有人說北宋有某某盛世和某某之治,但是北宋的確是中國歷史上人們最富裕的時期,但是伴隨而來的卻是無盡的屈辱。

  所以,但凡可以被稱為某某盛世或者某某之治的,無一不是文治武功都被推向頂峰的時代或者是小高、潮時代,比如文景之治,漢武盛世,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等,中國歷史上所不多的幾個極大繁榮時代,不僅僅是經濟繁榮和政治清明,還有軍事的強盛,中原王朝可以把胡人按在地上狠狠的虐,這才配得上盛世之稱。

  李承乾即位之後,蘇寧沒有發現他和過去有什麼明顯的變化,他沒有激動,沒有高興的睡不著覺,從做皇帝的第一天開始,他堅持辰時起身,亥時入睡,保證自己一定有四個時辰的睡眠,並且早上還會打一套拳法或者舞一段劍法,午後會小睡半個時辰,每天都會喝一杯牛乳,御膳很簡單,所有菜式都是李承乾要求的。

  一份肉食,一份蔬菜,一份湯,一份米飯,僅此而已,他命令內宮中所有人的飯食都要是這樣的規格,除非是有重大喜事,逢年過節,他親自允許的情況下,否則絕對不允許出現大魚大肉這種奢侈的飯食,尤其是小孩子,他自己的孩子更要如此。皇太子李象和二皇子李厥的飲食也被嚴格控制,除非逢年過節或者生日,否則李象和李厥最喜歡的油炸食品絕不允許出現,每日必須要食用足夠的蔬菜和果類,飯食定量,不允許多吃。也不允許留下一粒米飯。

  吃飯的時候,李承乾會盡量擠出時間和孩子一起吃,他和蘇氏帶著兩個兒子一起吃飯,坐在一張桌子上,每天的午飯和晚飯盡量都會如此,除非國務太過繁忙他沒有時間吃飯,否則一定會陪著孩子們一起吃飯。

  孩子的課業被他嚴格的盯住,他選擇曾經教育過自己的老師,比如孔穎達,比如馬周,比如虞世南等等飽學之士,但是也會時不時的囑咐蘇寧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在御花園玩耍,他說蘇寧最會玩,所以最適合帶著孩子一起玩,孩子不能總是學習,也需要放鬆,這是他從蘇寧教育孩子的經驗裡面吸取的經驗。覺得這是很有效果的。

  蘇寧對此比較無奈……

  李象和李厥學習的東西不是很多,因為年齡還比較小。現在還處於認字讀書階段,但是李承乾只要有時間就會考校李象和李厥的課業,有些時候李象和李厥因為貪玩而忘記了溫書,被李承乾檢查出來之後,李承乾會斥責他們,並且不允許他們明日和蘇寧在一起玩耍。所以無形之間,和蘇寧一起玩耍卻成了他們最期待的事情。

  李承乾對於治家似乎也比較嚴厲,他似乎是從他的母親那裡得到了什麼啟示還是什麼的,對於治家方面非常嚴格,他除了立皇后以外。也將自己的兩個妾侍王氏和張氏立為麗妃和端妃,目前他只有這三個女人,貌似短時間內他也不打算納其他的妃子,他就要求王氏和張氏不得有任何忤逆皇后蘇氏的地方,他知道蘇氏性情寬厚溫柔,容易被欺負,所以擺明了姿態,誰敢忤逆皇后,我就要廢了誰,這是家法,大唐我不能說一不二,但是在這個家裡面,我就是天。

  不知怎的,李承乾似乎洞悉了李二陛下做皇帝的時候家裡面的全部問題,對於自己治家這一方面尤為重要,尤其是在李二陛下退位之後傳出來的嫁出去的一些公主仗勢欺凌夫家的事情,更讓李承乾覺得驚怒不已,大唐的公主只能嫁給有功之臣,這是皇朝對功臣的撫恤,但是卻沒有想到居然會有刁蠻公主欺凌丈夫,擺姿態給公公婆婆看,簡直是丟了皇家的顏面。

  李承乾大怒,立刻把這些他的妹妹們,他父親的女兒們全部招進宮中,把那些斑斑劣跡的公主一個接一個的訓斥了個遍,據說當日直接把五六個公主給說哭了,其餘的公主也被嚇得大氣不敢出一口,回到家中以後就老實了許多,這讓許多功臣對李承乾感激不盡,事情傳到三原縣李二陛下和長孫皇后的行宮裡面,李二陛下笑著說李承乾已經學會如何治家了,不用擔心別的問題了。

  李二陛下離開之後,把他的嬪妃們和願意跟隨他離開的宮人全部帶走了,留在三原縣的行宮裡面跟他一起養老,那些都是宮裡面的老人,入宮服侍李二陛下和長孫皇后十幾二十年的老人,所以這些人一走,皇宮頓時空了許多,有大臣建議李承乾盡快啟動選妃,李承乾說自己剛剛登基,正是大展拳腳治理國家的時候,百姓尚且不能飽暖,我如何敢思淫.欲?

  這又引來了一堆讚譽。

  蘇寧漸漸覺得李承乾是要把他做太子的時候所立下的誓言一個一個完成的節奏,似乎他一直都認為自己的父親在治國上是一個高手,可是在治家上,自己的父親是一個相當沒有主意的人,李家把孩子當作狼來養,這是李二陛下親口對李承乾說的,但是李承乾不認同這一主張,李承乾認為養成大象也可以,為何一定要養成狼?

  所以在私底下的聚會裡面,在李承乾和蘇寧單獨兩人的小酒會裡面,李承乾始終認為他父親的治家方略是錯誤的,所以他要改變,但是在治國方面他的父親是睿智的,所以他要學習,並且對他父親留下的正在實施的方略,他不打斷有大的改變,而要進行小的修補。

  對待整個遼東道,他主張以撫為主,以剿為輔,那些人不一定都是想要造大唐的反。或許他們的本意僅僅只是因為沒有飯吃或者沒有活路,他們需要吃飯,需要一條活路,所以他們選擇造反,即使他們是外族人,但是他們也是人。這些造反者該殺的殺,該勞動改造的就去勞動改造,可是我們不能逼迫所有的異族人都要造反。

  他們有些人已經手持大唐身份證,是大唐的子民,但是大唐軍隊對待他們很粗暴,大唐的官員也不注意撫恤這些異族人,而只注重保護漢人的權益,所以這才造成了新近佔領區異族反抗不斷的情況,他認為,一定要在某些方面給予異族人和漢族人一樣的待遇,僅僅在核心權益方面不能鬆手,必須要到幾代人之後,他們已經完全被漢人同化了,才可以放手。

  對於西域之地和吐蕃故地,他也是主張以撫為主,以剿為輔,那些地方本就苦寒。人們活不下去很正常,但是有些官員只在意漢人的利益。不在意異族人的利益,異族人也是人,需要生存,他們也有大唐身份證,大唐勸降他們的時候許諾會給他們一樣的待遇,但是現在大唐卻沒有遵守諾言。這是極大的失信。

  總而言之,李承乾希望帶給人們一種改變,把原本被戰鬥思想熏陶的充滿戰鬥意識的人們帶回正常的生活軌道,而不是總是處於戰爭時代,聽到異族人造反就叫喊著要勞動改造或者斬盡殺絕。那是不健康的,健康的國家,可以戰鬥,可以生活,可以和平,不畏侵略,而不是一味的戰鬥戰鬥再戰鬥。

  從貞觀四年以來,大唐戰鬥的夠多了,可以休息一下,休養生息,讓軍隊養養膘,讓戰鬥力更多的囤積,讓精力充分的滋養身體,等到該戰鬥的時候,一鼓作氣,消滅敵人。

  與此同時,李承乾也在試圖解決李二陛下退位前著重提出的府兵和常備軍的問題,常備軍在戰爭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很多戰鬥發生的時候府兵來不及徵召,常備軍已經平定了叛亂,甚至有些軍府的府兵好幾年都沒有戰鬥過因為大唐發生的戰爭距離本土越來越遠,超過了府兵可以承受的最大距離,必須要用到常備軍。

  至於本土叛亂,大唐也擁有常備守備軍的守衛,府兵來不及集合出征,州刺史和縣令已經調集了常備守衛軍把叛亂平息,府兵似乎已經失去了用武之地,這讓很多府兵覺得不滿意,他們之所以做府兵,就是因為希望在種田的間隙可以立下戰功,但是現在常備軍的出現使得他們失去了用武之地。

  他們很不滿意,多次提出抗議,李二陛下一直想不出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加上準備退位,索性不解決,留給李承乾去頭疼,李承乾自然是頭疼的要命,找來蘇寧秘密商議,蘇寧告訴他一個最終解決方案——廢除府兵制,全面推行常備兵制,讓大唐養一支完全屬於國家的常備軍,吃皇糧,拿軍餉的職業軍人,專門負責戰鬥,負責保家衛國。

  常備兵的來源,在短時間內可以靠募集,但是從長遠來看,等到人口足夠充裕之後,蘇寧提出了一個比較大膽的想法——義務兵役制,每一個大唐的十八歲成年男子都有當兵的義務,時間限定為三年,從十八歲到二十歲為止,二十一歲就可以選擇離開軍營還是繼續在軍隊發展轉為常備軍,也就是說從十八歲到二十歲都是義務兵,而到了二十歲以後,就可以自主選擇成為常備軍,做職業軍人,或者離開軍隊回家繼續讀書,或者從事其他的職業。

  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是成年男子,哪怕是正在讀書的大學生也不可以例外,必須要抽出三年的時間到軍隊裡面歷練,然後才可以重新進入社會,蘇寧給出的理由是通過軍隊生涯學會一個男人的擔當,進入社會之後,就會是一個男子漢,而不是一個軟骨頭,即使是文官,也要有血性,有骨氣,敢於對抗不公平的事情,敢於為民請命。

  李承乾為這種大膽的想法所震驚,稍微一算,就知道以大唐目前的人口基數是做不到的,蘇寧也知道,生產力的落後,使得古時候根本不能推行義務兵役制,所以蘇寧只是給出一個建議,給出了一個大概的時間表,讓李承乾自己琢磨,自己決定。

  義務兵役制的實施,對於目前大唐而言,是不現實的,生產力的落後使得一大批青壯勞動力上戰場之後,必然出現勞動力不足的情況,而且人口基數不大,有沒有那麼多適合的男子還不知道,現在在所有人都沒有準備的時候強行推行這樣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政策,是很不負責任的舉動,也會造成很嚴重的問題。

  李承乾覺得暫時還不能這樣做,但是廢除府兵制,似乎是一個可以解決目前難題的方法,廢除府兵制以後,安排那些府兵成為職業軍人或者乾脆務農,或許也是一個方法,至於義務兵役,每一個成年男子都要當兵,這個想法太過於虛幻了,李承乾覺得有生之年自己應該是看不到了。

  不過這種事情,誰能預料的準確呢?

bpd 發表於 2015-5-10 19:38
九百六十五 承和之治(二)

  隨著李二陛下離開朝廷權力中樞的,只有杜如晦和李靖兩人,李承乾沒有大力提拔自己的東宮屬官做到重要職位,也沒有大肆的將貞觀舊臣貶官,趕走,進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大清洗慣例,而是依然使用著父親留下來的老臣子和一些年輕臣子,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年輕臣子,他認為這些臣子並沒有對大唐不忠心的地方,東宮屬官裡面也沒有多少擁有治國之能的人。

  所以李承乾留用了很多能幹的官吏,並沒有罷黜什麼很能幹的官吏,即使是罷黜,也是很有理由的,罷黜無能的昏官庸官,加大了御史的數量,帶著天子信物四散而出,到處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績和為官官聲,尤其重點考察政法大學畢業學子官員的政績和官聲,一旦發現政法大學學子官員的不法之事,要比之尋常官吏更加嚴肅處理。

  對於李承乾來說,作為皇帝,他做的已經很多了,他不應該做的更多,做得更多的話,要臣子幹什麼?諸葛亮就是因為這樣才累死的,蜀國為此而沒有一個可以繼承諸葛亮的人,諸葛亮也要為蜀國的衰落擔負一定的責任。

  不過他似乎有著用不完的精力,只要他還醒著,他就不會允許自己閒下來,做什麼沒有意義的事情,他要做的事情,就算僅僅是散步,也是有比較重要的作用的,而他一天之中唯一不是為自己做事情的時間段,就是一個僅僅半個小時的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裡面,他會專門考校李象和李厥的功課,李厥還很小,考校的內容就是識字。李象要考校的可就不僅僅是這些了。

  「人之初,性本善,此言何意?」李承乾正坐在軟墊之上,拿著書本,看著坐在自己對面的李象,開口詢問。

  李象並沒有什麼猶豫。開口道:「意思就是說人剛剛誕生下來的時候,本性是善良的,是純正的,不會做壞事,也不會違法亂紀。」

  李承乾點點頭,繼續詢問:「那麼為什麼人剛剛誕生的時候,是善良的,可是長成人之後,卻會做出不法之事?變得不再善良?導致朝廷還要定立法規用以規範約束人們的行為?」

  李象的眼中閃過一道不明意味的光。他咬著嘴唇,似乎有些猶豫,過了好一會兒才做出決定似的,然後開口道:「因為沒有接受過好的教育,沒有學會人生在世所要承擔的責任,只是想著享福,卻不想勞作,所以才會有違法亂紀之人出現。」

  李承乾的眉毛挑了挑。李象的小動作他看到了,他不認為在這種時候李象做出小動作是無聊的舉動。沒有意義的舉動:「那麼應該如何改善這種情況呢?」

  李象這一次很順利地說出了答案:「興辦學堂,建設蒙學,小學,中學,大學,一層一層的對萬民施以教化。教導人們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兒,教化完成之後,自然不會再出現違法亂紀之事,天下就可以大同。」

  李承乾突然笑了出來。把書本丟在一邊,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起來,喝了一會兒,放下茶杯,詢問李象道:「那麼,你可不可以告訴為父,如果說沒有得到好的教化是違法亂紀的主要原因,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讀過書受過教化的官員違法亂紀,魚肉百姓,貪污腐敗呢?他們這樣做,難道也是因為沒有得到好的教化嗎?」

  李象愣了一下,低著頭不說話,似乎也有些說不出話,李承乾追問道:「方才為父詢問你第二個問題的時候,你言辭閃爍,似乎在有意避著些什麼,是不是你知道答案,但是不想告訴為父?」

  李象連連搖頭:「不是的不是的,兒不敢有事瞞著父親,兒不敢有事瞞著父親。」

  李承乾板起臉:「你肯定知道,但是你卻不告訴為父,這樣是欺騙的行為,往小了說你是欺騙父親,往大了說這是欺君之罪!再不說,休怪為父祭出家法!」

  李象的臉色變得蒼白,顯然被家法二字激起了某些不太好的回憶,過了一會兒,李象才猶豫著說道:「是蘇叔父說的,蘇叔父告訴兒,違法亂紀之事之所以出現,根本就不是教化的問題,違法亂紀最多的,恰恰就是讀書最多的那群人,而沒有讀過書的農民反而更加老實,不會做這種事情。」

  李承乾稍微有些驚訝,卻沒想到蘇寧會這樣對李象傳遞知識,雖然他讓蘇寧經常帶著李象和李厥玩耍,就有著想要讓李象和李厥學習一些蘇寧的長處的想法,不過蘇寧居然這麼早就讓李象知道書本知識內裡的真相,卻有些出乎李承乾的預料。

  「那你告訴為父,蘇叔父是否還告訴了你這些事情的原因?」李承乾板著臉繼續詢問,李象知無不言:「蘇叔父說,之所以讀書讀得最多的人會違法亂紀,是因為他們讀書的原因不是為了學習知識,而是為了做官。

  讀得多讀的好就會做官,做官就會有職權,有了職權就會滋生更多以前沒有過的想法,有人會巴結他們,有人會贈與他們錢貨,意志不堅定的人就會因此而腐化,他們就會墮落,得到一點點之後,就會想得到更多,無法自拔。」

  李承乾越來越驚訝,繼而緊緊盯著李象:「你可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李象老實地回答:「不明白,想不通,怎麼都想不通。」

  李承乾微微嘆了口氣,點點頭說道:「記住蘇叔父的這些話,一定要牢牢地記住,你還小,你還不明白,這是正常的,為父不會怪罪於你,等你長大了,等你到了十幾歲,學了更多的知識,見到了更多的人的時候,你就會明白很多事情,就會明白這些到底是為什麼。那個時候你就明白了,還會大徹大悟,你也必須要明白這些。」

  李象眨巴眨巴眼睛,迷迷糊糊的點頭,然後說道:「不過蘇叔父說的有些事情,兒明白了。」

  李承乾好氣的說道:「什麼事情?」

  李象說道:「蘇叔父說。如果想讓一個官老老實實的做自己的事情,不敢貪污腐敗魚肉……百姓的話,就要讓他覺得害怕,讓他感覺只要自己一旦做錯了什麼事情,就會被罷官,孩兒當時還不太明白,不過接著蘇叔父就說就像是孩兒害怕父親一樣,一旦孩兒偷懶不好好溫書,就會被父親察覺到。父親總是會考校孩兒的功課,孩兒如果不努力溫書,一旦被察覺到,就會被責罰。

  孩兒害怕這種責罰,所以一定會努力讀書,一定會認真讀書,不敢有懈怠,就和那些官是一樣的。如果讓他們和孩兒一樣害怕,他們就會老老實實的做官。不敢魚肉百姓,不敢貪污腐敗,所以要想讓他們不要違法亂紀,只能讓他們感到像孩兒一樣的害怕。」

  李承乾微微嘆了一口氣,撫摸了一下李象的腦袋,想了想。開口說道:「這是對的,你蘇叔父雖然不是整個大唐讀書最多的人,卻一定是整個大唐最聰明的人,從書本上不能得到的答案,你都可以從你蘇叔父那裡學到。多跟著你蘇叔父學一些東西吧!」

  李象疑惑道:「蘇叔父最聰明?可是父親,蘇叔父只是在帶著我們玩耍啊?」

  李承乾也微微一愣,繼而笑了出來,然後開口道:「對,多跟你蘇叔父玩耍,以後沒有事情的時候,你也可以自己去蘇叔父府上,找蘇叔父也可以,蘇叔父不在的話,你也可以找慶仁和慶禮,蘇叔父家裡面有很多孩子,有男孩子,還有女孩子……嗯……對的,對的,你可以經常去蘇叔父家裡面玩耍,嗯,多去幾次,待著的時間長一些也是可以的,哪怕是過夜,也不是不可以,呵呵呵呵呵……」

  李承乾突然想到了蘇家的優秀基因,幾個孩子長得不是威武不凡就是俊秀無匹,女孩子要麼是一臉英氣,要麼就是溫柔可人,蘇寧的大女兒蘇慶蓉小小年紀,卻已出落得如同出水芙蓉一般清新可人,李承乾已經聽說了有不少人家都在暗暗的打著這個大女兒的主意,那可是蘇侯爺的雙生女兒,弄不好娶回家,又富貴又好看還能再生一對雙生子,那可是多少人家都夢寐以求的。

  李承乾突然覺得自己父親當年因為年齡的原因沒有做成蘇寧的岳父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之後的很多年裡面,每一次李承乾見到李孝恭進到宮中拜訪李二陛下之後,李二陛下都會在李承乾面前嘆息當初被李孝恭早了一步,所以痛失一個很好的女婿,否則皇家和蘇家的關係就更上一層樓了,當然了,既然現實已經如此,李承乾也不會覺得多麼失望,畢竟,這要看緣分。

  他去過蘇家幾次,蘇家的一群孩子他都見過,不管是蘇定方的孩子還是蘇寧的孩子,老實說,他自己都有些嫉妒了,那麼多孩子,一個個都看起來很優秀,很有內涵,小小年紀就把棍棒刀槍舞的有模有樣,考校功課也是一來一個準兒,女孩子們也讀書,不過更多的是學習女紅,學習持家,學習管理賬務,朝著賢妻良母的方向發展,當然了,蘇定方的大女兒蘇慶儀和蘇寧的二女兒蘇慶蘭似乎是比較男人的性子,喜歡刀槍棍棒不喜歡繡花管賬,蘇寧和蘇定方似乎都有些煩惱。

  這兩個就算了,但是蘇寧的大女兒,年齡和李象一樣蘇慶蓉實在是個溫婉賢淑的性子,彬彬有禮,一身書卷氣,說起話來和聲細語,一點兒都看不出李芮涵的豪爽模樣,也看不出未來有繼承母業成為長安城第三代女俠的架勢,更實在的就是長得漂亮,小小年紀出落得水靈靈的,蘇皇后看到蘇慶蓉就忍不住的想要抱進懷裡,就像是自己的女兒一樣,正好兩人還都姓蘇。

  蘇寧當然不知道李承乾正在打著他閨女的主意,要是知道了肯定要入宮找李承乾拚命,好不容易把女兒培養成了大家閨秀,你看一眼就當成是自己的兒媳了?你他娘的知道我為了不讓她朝著她娘的方向發展費了多大力氣嗎?當初的血與淚你不明白,二話不說就要娶走我閨女?想得美!

  蘇寧這些日子過得還算舒心,雖然做了縱橫部尚書之後公務變得更加繁忙,甚至朝中的不少事情都要等自己決斷,不過自己早就習慣了這樣快節奏的生活,也不會覺得有什麼違和感,也還堅持的下去,不過他還是有一些小小的不滿,比如李承乾把他當成超級奶爸,讓他去免費帶孩子,還要附帶著給他們講解人生道理,教他們一些很重要的東西,不忍心看著他們走上歧途,然後長大了禍害自己。

  這種事情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絕對不允許……

bpd 發表於 2015-5-10 19:47
九百六十六 承和之治(三)

  李承乾即位之後,對於大唐國內的治理方針是以寬容為主要的基調,強調官員廉潔的重要性,也強調官民和諧的重要性,比如官員不能欺凌百姓,仗勢欺人,否則,地方上有頭有臉威望很高的老人家可以直接向上一級政府乃至於朝廷舉報這些官員的違法亂紀行為,朝廷專門派遣吏部設立部門,直接對皇帝負責,專門監察官員個人行為。

  這是李承乾在和李象談話過後,從蘇寧的話語裡面得到的啟發,或許也算是蘇寧給他間接的上奏,畢竟當了皇帝以後,不能像以前那樣明目張膽的和蘇寧舉辦家庭聚會,以免群臣對蘇寧過於嫉妒,害了他,不過通過李象的傳話,李承乾還是可以時時刻刻得到蘇寧的最新想法。

  比如對官員行為的監察,李承乾覺得蘇寧說的意思就是,他所痛恨的貪污腐敗之所以屢禁不絕,就連李二陛下都無可奈何,主要還是天下之大,皇帝鞭長莫及,官員之間官官相護,蒙蔽了皇帝,使得皇帝有心但卻無力,所以如果想要禁絕貪污腐敗之事發生,那麼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官員有害怕的事情或者人物。

  這還必須要有距離官員比較近,讓官員覺得有一把劍懸在自己頭上,只要自己一旦犯錯,這把劍就會立刻掉下來取走自己的性命,有了這樣的擔憂之後,官員才會不敢貪污腐敗,魚肉百姓。否則,只是靠著人數缺乏的御史,是行不通的,民間就有一個潛規則,叫做強龍不壓地頭蛇,於是就算是強龍。到了人家的地盤,也不一定就能伸張正義。

  這一點就算是在民主國家裡面也時有發生,絕對的廉潔是不可能的,但是相對的廉潔還是可以做到的,主要就是看制度和民心,大唐絕對具備民心,或者說每一個國家都具備這樣的民間基礎,一旦發生官員貪污腐敗的事情,首先損害的就是民眾的利益。民眾絕對是反腐要求特別高的一群,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民眾來制約官員。

  當然最後一句是蘇寧沒有說的,大唐的官民之間還是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民是鬥不過官的,以民告官,就是以下犯上,不論是否可以打贏官司。都要吃板子,然後流放。李二陛下別的不看重,這一點特別看重,他所著眼的反腐是他所主導之下的反腐,而不是民眾的自發行為,如果是民眾的反腐,打擊官員。那不就是造反嗎?

  李二陛下不能接受。

  李承乾的想法比之他的父親似乎要開明一點兒,他認為民和官之間雖然應該有著明確的分割線,但是科舉制度確立以來,官員都是從百姓而來,換言之。官員也是百姓中的一份子,不能說你做了官就是大老爺,就要讓所有百姓敬畏你,害怕你,處處忍讓,官逼民反的事情可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史書上歷歷在目。

  所以李承乾允許民間的領袖,也就是德高望重的三老之類的人員,他們可以擁有彈劾官員,檢舉官員的權利,只要一地官員鬧得民怨沸騰,三老之類德高望重的老者就可以檢舉官員,一經查實,首先就是罷官,帶回長安受審,然後再說其他的。

  這條命令頒布以後,民間對於李承乾的仁政又是一片讚美之聲,都說國朝多年征戰,雖然屢戰屢勝,國朝因此獲利良多,但是軍隊的損失和物資的損耗是有目共睹的,雖然我們得到的更多,但是損失的人命是無可替代的,征戰十數年,民間思定,官兵也想要修養,新帝登基,與民休息,施以仁政,乃是大唐之福。

  承和初期,大唐出現一個比之貞觀大革新時代更加政通人和的時代,開創者就是李承乾,這一時期,雖然沒有顯赫的軍功,沒有足以名留青史的大事件,但是卻是大唐建立以來民眾幸福感最高的時期,官員們都在老老實實的做事情,沒有牛鬼蛇神在折騰,地方軍政分開之後,軍政制約,三老權利確立之後,民官制約,地方官員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辦事情,絲毫不敢逾越。

  大唐安定下來,全力發展,全力恢復,不斷的舔舐著之前的小小創口,療養院制度更加完善,一些無依無靠的孤女成為了療養院的主要服務人員,傷兵療養的時候,也正好促成了傷兵和這些孤女的感情培養,無形之間解決了一大批光棍官兵的個人問題。

  軍人的地位更加崇高,李承乾竭力宣揚軍人的榮耀和擔當,提高軍人的待遇,尤其是常備戰鬥軍和常備守衛軍,至於府兵,似乎並沒有被多少提及,戰鬥在祖國邊疆的常備戰鬥軍和守衛在祖國各地的常備守衛軍才是百姓們崇拜的對象,他們是職業軍人,只有一個任務,保家衛國。

  從此時開始,不知不覺間,府兵制度漸漸被人所遺忘,常備軍成為了大唐軍隊的主流,參謀總部所統轄的軍隊漸漸轉變成了常備軍為主,府兵為輔,府兵基本上成了真正的輔兵,李承乾雖然沒有明言現在就廢除府兵制度,但是也明裡暗裡的暗示,鼓勵府兵加入常備軍隊,成為職業軍人,當然了,如果你不願意,回家種田也沒人攔著你,農為國之本嘛!

  在此後的幾十年裡面,一直到李承乾承和末年,府兵制度名存實亡,後世人們都認為,正是承和皇帝這樣的舉措,使得府兵制度退出了歷史舞台,更符合實際情況的常備軍制度成為軍隊主體,也為更加後面的義務兵役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唐政通人和,正在穩定的發展著,但是其他的國家卻沒有這樣的運氣了,比如波斯帝國,自從阿拉伯之役結束之後,波斯帝國就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所謂內憂,就是立下大功的軍方集團和把持政權的顧問集團之間的權力鬥爭,還有隨之如來的軍方內部騎兵和步兵之爭以及顧問內部的政權之爭,還有民間的起義反抗鬥爭。

  至於外患,當然就是羅馬帝國的步步緊逼,戰爭結束之後。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重新進入了對峙狀態,若不是大唐軍隊的介入,要求雙方保持最後的理智,估計兩國真的要不計生死的決一死戰,雖然在那之後兩國也爆發了數次十萬人以上的會戰,但是都沒有發生過皇帝御駕親征的戰鬥了。

  羅馬帝國自己也不安穩,國內的反戰情緒相當高漲,民眾不堪重負,不堪嚴苛的賦稅和繁重的徭役。還有更加慘無人道的兵役,被逼無奈從而揭竿而起者不在少數,漸漸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雙方都沒有精力和對方決戰,沒有經歷和對方扯皮,於是秘密簽下停戰協定,掉頭都在那兒忙著鎮壓國內起事,後院起火的事情可不能做。

  相比起來,阿拉伯特區之內的安定和和平卻是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所沒有的,這也不能說不是一種辛辣的諷刺。

  當然了,波斯帝國比起羅馬帝國的底蘊深厚,要更加麻煩一些,不僅僅有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爭鬥,還有一重更重要的憂患——民眾的潛逃。

  如果說中國漢族是世界上最溫順的種族,那肯定是不正確的,人都是一樣的不管經過了多少文化的熏陶。本性不會變,趨利避害是人之本性,這一點大家都一樣,頭上的政府只要做的不是太過分,大家只要還有飯吃。就不會起來鬧事,除非被逼到了絕境,才會出現起義,但是既是如此,起義的還是少部分,想方設法活下去的,才是絕大多數。

  換言之,不到最後不反抗,說的是絕大多數人類。

  所以相對於波斯人離大唐比較近,羅馬人只有反抗一條路可以走,而距離大唐比較近且有先天優勢的波斯人有更多的道路可以選擇,他們不會反抗政府,他們害怕;但是之前,大唐軍隊和軍人給了他們很好的感覺,所以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在無法承受國內的高壓之後,選擇了逃向大唐尋求庇護——那些大唐來往的商人告訴他們,大唐的生活很好,而且人民除了繳納一部分賦稅之外,不需要承擔徭役。

  他們戰戰兢兢的逃向大唐,一開始還比較拘謹,他們不知道那些威武強大的大唐軍人會不會接受他們,他們派了幾個代表悄悄的來到大唐邊界,縮頭縮腦的和大唐軍人進行交涉,表示他們很飢餓,希望得到食物,希望有安穩的生活,並且已經無法承受波斯政府的高壓政策了,他們渴望和平。

  大唐軍人沒有驅逐他們,也沒有對他們拔出刀劍,而是找來了軍官,軍官不能決定,就去找將軍,找到了邊軍統領大將焦長河之後,焦長河表示不論別的什麼,他們已經很飢餓了,還有很多的婦孺老人,出於我們的良知,我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餓死,我們遠征阿拉伯的時候,是他們提供給我們的糧食,我們應該讓他們有食物可以吃。

  於是第一批波斯難民從大唐軍隊這裡的到了大唐的食物——大米和肉食,他們吃得很香,那一批難民都得到了食物,他們對大唐感激不盡,大部分人帶了一些沒有吃完的糧食回到波斯給他們的親人吃,而有一小部分,大概幾百人,跪在焦長河身邊,說他們不願意回到那裡,他們希望可以成為大唐的子民,交納賦稅,遵紀守法,哪怕比一般的大唐人繳納更高的賦稅也可以。

  焦長河和邊軍將士覺得很震驚,究竟是什麼樣的政府和統治政策,才會讓波斯人放棄他們的祖國,投奔大唐而來?那時已經是貞觀後期,大唐已經強盛很久,朝廷政策也溫和了很久,大家已經習慣了富足安逸沒有徭役的生活,正是因為親人有這樣的生活,他們才會選擇從軍報答朝廷,所以他們一時間並不能接受波斯政府還在進行著慘無人道的統治。

  正義感氾濫的焦長河開啟了一個先河,總計五百二十七名波斯難民在沒有得到安西都護府大都護同意的前提下,進入了大唐的領土中,首先安置在邊軍軍營裡面庇護著,焦長河派人快馬報告安西都護府,希望可以接納被壓迫的瀕臨死亡的波斯難民進入大唐境內避難,他們願意成為大唐子民。

  這個先河一開,後面就一發不可收拾,第三天,總計三千一百二十六名波斯難民一起來到了波斯大唐邊境,男女老幼一個不缺,甚至還有在襁褓中號哭不已的嬰兒,焦長河面對這種架勢也震驚了,不敢擅自做決定把這樣多的波斯難民放入大唐邊境,他也預料到了,一旦他允許這些人進入大唐邊境,下一次來這裡的,估計就是三萬人了。

  在人口決定一切的時代,人口就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波斯政府會如何反應?

  焦長河坐不住了,他把指揮權交給副將,命令副將暫時不要讓他們進入大唐國境,只是供給他們糧食,讓他們在外面等待,他決定親自趕往安西都護府請求大都護決斷,不,不是大都護,是皇帝陛下的決斷。

  然而就在焦長河趕到安西都護府的當天,在波唐邊境發生了波斯官員和軍人追擊而來砍殺波斯難民的事情,那名副將比焦長河還要正義感氾濫,當場就忍不住了,事實上,經過多年熏陶,大唐軍隊普遍認同一個道理——把刀劍對著本國子民,是一種恥辱,除非他們叛國。

  波斯人肆無忌憚的殘殺本國子民,乃至於一個波斯官員毫不猶豫的把一個襁褓中的嬰兒狠狠摔在地上,一個時辰之前,副將還專門從別的軍營要來了一桶煮過的牛乳,餵養這個因為母親飢餓沒有乳汁而餓得奄奄一息的嬰兒,看著嬰兒恢復了活力,一群士兵們笑得很開心,但是轉瞬之間,這個嬰兒死於非命,在他生命剛要開始的時候……

bpd 發表於 2015-5-10 19:54
九百六十七 承和之治(四)

  大唐對波斯政策的改變,或許就要從那個嬰兒生命的結束開始算起。

  副將一怒拔刀,大唐軍隊劍拔弩張,迅速進攻波斯軍人,將他們全部驅逐,那個摔死嬰兒的波斯官員被那名副將生擒,親手交給了失去孩子的波斯母親,波斯母親尖叫著用指甲報仇,尖叫聲持續了小半個時辰,那名官員早已死去,波斯母親的也不再尖叫,大唐士兵上前查看,那名波斯母親已經氣絕身亡。

  焦長河帶著允許波斯難民進入大唐國境避難的消息高興的回到軍營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座座的墳墓和傷心哭泣的波斯難民,問清楚消息之後,焦長河很冷靜,很冷靜的下達了一旦在軍隊視線範圍內出現波斯軍隊就格殺勿論的命令。

  之後,大唐和波斯之間因為波斯難民求生之路的問題爆發了數次小摩擦,波斯軍隊因此損失了數百人的兵力,邊境將軍和官府已經無法處理這件事情,於是把消息報告給了政府和皇帝,波斯皇帝向大唐皇帝傳遞國書,要求大唐政府不要接納那些難民,將他們全部遣返交給波斯政府。

  似乎因為剛剛取得了和羅馬人的一場局部戰爭的勝利,

  李二陛下很不屑的撕碎了波斯小皇帝的國書,讓人把波斯使臣拖下去打了十五大板,驅逐出長安城,限期一個月離開大唐國境,並且指著那使者的鼻子怒罵,朕要做什麼事情還輪不到你們那小皇帝指手畫腳。給朕弄清楚你們到底是什麼身份,惹毛了朕朕就用十萬大軍滅了你們!還有一百門火炮!

  波斯使者被嚇得屁滾尿流,回去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波斯小皇帝,小皇帝被嚇得屁滾尿流,趕快向顧問團問計,顧問團也嚇得屁滾尿流。把擔子丟給了軍方,軍方中的兩派勢力,步兵勢力是幸災樂禍,騎兵們被嚇得屁滾尿流,於是軍方也沒有堅挺起來,整個波斯帝國就不敢再往大唐邊境派遣軍隊。

  之後李二陛下下旨斥責了焦長河和他的副將以及整個波唐邊境守備軍,不過暗地裡給了他們不少補償,雖然明面上斥責他們但那是做給波斯人看的,大唐沒有準備好全面接管波斯人的土地。雖然我們的軍隊可以消滅他們,但是那麼廣大的土地我們實在是消化不了,現有的土地就讓我們消化不良,我們要是繼續暴飲暴食,胃就要壞了。

  波斯人也是要給點面子的。

  大唐明面上也宣佈尊重波斯帝國的正當權益,在大唐邊境處大唐軍隊目力可以觀察到的地方,只要沒有出現波斯難民和波斯軍隊,大唐軍隊就不管。大概就是大唐邊境往西十里左右的一片區域,如果波斯難民進入了這個區域。大唐軍隊就要負責保護,如果沒有,波斯軍隊可以自行處理,但是已經進入大唐的三千多波斯人已經是大唐子民,不能歸還。

  波斯小皇帝已經被嚇尿了,突然間聽到了大唐的交涉。對此感到不能更加滿意了,所以沒有絲毫折扣的接受了這個條件,波斯小皇帝下令在邊境那個範圍內設置重兵守衛,絕對不讓任何一個波斯人越過那裡進入唐國邊境,但是軍隊內部都知道。一旦那些難民突破了邊防,他們不能追擊,否則大唐軍隊可以使用武力保護那些難民。

  那些難民已經和大唐串聯在一起了,已經有三千多人加入了唐國國籍,聽說已經被分配了土地和城池,還有人被授予了官職,免除三年賦稅,讓他們自己發展,過日子去,不少士兵都暗自羨慕,可是那些人是拖家帶口過去的,已經了無牽掛,不像他們,還有家有口的,都在內地住著,想要離開這裡,難上加難。

  在那之後的幾年裡面,一直到李承乾登基之前,波唐邊境都保持著一種莫名的默契,只要波斯東逃的難民進入了大唐邊境往西十里的區域範圍裡面,就等於是進入了大唐的保護區域,大唐的巡邏隊可以保護他們進入大唐的國土,送到波斯人聚居的城池裡面安居,分給土地等等,但是如果進不了那個區域,就算還有一厘米,就算大唐軍人就在那條線邊上站著,也不能越界拯救那些波斯東逃難民。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流言在波斯東部邊界區域悄悄流傳起來,波斯那些東逃成功的難民已經在唐國安居樂業,並且生活的還不錯,唐國政府專門給他們安排了一座城池,安排了一些老師,教導他們學習漢話,寫漢字,穿漢人的衣服,用漢人的頭飾,學習漢人的一切,用來融入大唐的社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唐人,以後還可以參加一個什麼考試,然後可以當官!

  波斯帝國並沒有因為大唐的警告就收手,和羅馬的戰爭時不時的來上一場,整個國家不斷的徵召壯丁進入軍隊,然後送上戰場做炮灰,和精銳的羅馬軍團拚命戰鬥,為了支持戰爭,不斷的增加賦稅,不斷的增加收繳內容,讓波斯人本就困苦的生活更加難以為繼,更兼流言都傳播,越來越多的波斯人打算冒著生命危險穿過那條邊界,奔向自由的彼岸。

  因為夢想的唐國在東邊,所以,他們把這樣的行為稱之為東逃。

  東逃的行為從貞觀十七年開始經常發生,到了三年後的貞觀二十年,已經累計有一萬三千五百六十七個東逃者成功越過波唐邊界進入大唐的國土,然後被送到專門為波斯東逃者建立的城池居住,生活,然後開坑周圍的荒地,種植糧食和水果等農作物,當然也有更多人種植經濟作物等等。

  做太子的時候,李承乾就通過李二陛下給他審閱的奏折裡面瞭解到了波斯東逃者的存在,但是他就很感興趣,因為蘇寧說過。波斯的崩潰只是時間問題,到時候那麼大一片土地那麼多的人口,如果我們不拿下,難道就要便宜了羅馬人嗎?不可能的事情,大唐必須要做好吞併波斯和治理波斯人的準備,波斯人聚居的城池就是一個實驗基地。從那裡獲得治理波斯人和同化波斯人的經驗,運用到日後的治理中。

  李承乾查閱了很多資料,一方面對波斯東逃者有些同情,一方面也對此感到有興趣,覺得這一點稍微有些棘手,因為在大唐內部,尤其是在安西軍內部,對於當初李二陛下和波斯皇帝簽訂的這個條約覺得有些不理解,為什麼要設立一個這樣的區域。讓波斯軍隊把邊界封鎖,不讓那些可憐人來大唐這裡,而要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被殺死,或者是被餓死,凍死……

  當初的那個副將在一年之後被人發現服毒自殺在軍營裡面,震驚了整個安西都護府,也在整個軍隊裡面產生了很嚴重的影響,軍人們尤其是邊防軍。雖然是一輪一輪的輪換對調,可是這正好給了幾乎所有安西軍瞭解波唐邊境發生的那些事情的機會。幾乎整個安西軍,包括安西都護府和那些地方政府都對這個條約頗有微辭。

  李二陛下退位了,去三原縣過舒服日子了,但是卻把這樣一個爛攤子留給了自己,李承乾心慕文景之治,漢武盛世。開皇之治,包括被文人們頌揚為貞觀之治的他父親的貞觀時代,他暗自發誓,一定要讓自己的年號也成為歷史上的一個閃光點,承和之治。或者是承和盛世,一定要這樣才可以。

  波斯和大唐邊境發生的事情,就是一片昂揚向上的大唐身上的一個小瑕疵,忍受不了良心煎熬的軍人經常有情緒不穩定的情況發生,這一點,安西都護府大都護杜荷不止一次的上書給李承乾,從承和元年四月李承乾登基伊始的慶賀奏折裡面,包括現在九月的述職奏折裡面,已經連續好幾次提到了軍隊內部人心浮動的消息。

  更重要的是那些成功脫逃波斯的東逃者對於那些害死他們親人朋友的波斯軍隊和官員有徹骨的仇恨,經常找到大唐的軍隊一陣哭訴,聲淚俱下,甚至還有一些逃跑的時候還有親屬在波斯國內的東逃者,他們擔心自己的親人會被牽連,所以請求大唐對波斯施加壓力,釋放他們的家人。

  這根本就是很困難的,很有政治考量的問題,但是在那些波斯東逃者說來,根本就是純粹的親情,軍人們也是這樣認為的,經常會有巡邏隊的將士和那些波斯東逃者一起哭,也不管聽不聽的懂他們的話,反正就是同樣的意思,同樣的遭遇,這些波斯人遭受的苦難都是大唐已經避免的,徭役,抓壯丁等等。

  大唐已經廢除了徭役,就難以想像還有人在服徭役,民間反感波斯就是難免的;大唐軍隊已經基本上都是志願參軍的常備軍,所以難以想像強抓壯丁入伍參軍做炮灰,軍人是榮譽的象徵,而不是炮灰的代名詞,軍人也很反感波斯就是難免的;官員被嚴格監督,不能肆意妄為,對於可以肆意妄為的波斯官員就是羨慕嫉妒……咳咳……斥責!對,斥責!

  軍隊,官員,民間輿論普遍比較同情波斯東逃者,同情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波斯人,民間的輿論是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尤其是在民智漸開的的如今,民間讀書人越來越多,識字的人也越來越多,對於輿論的導向和輿論本身你的質量問題就有很嚴重的改變。

  一直到蘇寧也聽到長安街頭出現了有關波斯人苦難生活的消息,這才知道,原來太平洋警察之所以會出現,固然和國家戰略有關係,更多的卻是國家強大人民富強之後,吃飽飯沒事幹,面對著苦難國家的人們的天然優越感催生出的同情所營造而成的特殊感情。

  我們富強,我們安定,我們有錢,我們就有義務讓你們和我們一樣,享受人生的美好,或許本意是這樣的,但是,經過國家戰略的染指和篡改之後,總會帶著些本國利益的色彩,被斷章取義之後,經常會遭到別人的反感也就是難以避免的。

  正如同蘇寧聽說的來自於血滴子內部的波斯政府秘密傳揚大唐慘無人道、東逃者生活悲慘的謠言是一樣的道理,大唐,李承乾,也未嘗沒有這個心思在裡面。

  他已經打算好要吞併波斯,為他的承和之治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了嗎?他已經不滿足於做漢景帝,而要朝著漢武帝和漢景帝的聯合體努力了嗎?

  你的承和之治,到底可以走到哪一步?讓我拭目以待吧!

bpd 發表於 2015-5-10 20:01
九百六十八 東逃

  「又是一個……這是第十七個了吧?」一名唐軍軍官看著一具屍體,嘆息著詢問身邊的士兵。

  士兵點點頭,蹲下身子,將那屍體的眼睛合上,那是一個女孩子,大概十七八歲的模樣,有一雙很漂亮的眼睛。

  「最近那些波斯人越來越放肆了,這裡明明已經是我們的巡防區了,這孩子明明已經跑過來了,他們居然還不放過她!」軍官蹲下身子,把插在那女孩兒背上的箭矢拔出,緊緊的握著箭桿,怒視著波斯軍營的方向。

  「將軍,我們該怎麼辦?要不要警告一下那些波斯人?」士兵猶豫著詢問道。

  軍官咬咬牙,閉上眼睛嘆了口氣:「大帥已經向都護府提出請求了,都護府難以處理,已經報告給了朝廷,請陛下決斷,我們還要等消息,在此之前,不可以妄動,陛下早先已經下令,停止征戰,與民休息,我等若是開啟戰端,萬死難辭其咎。」

  士兵哀傷的看著少女的屍體,眼中充滿了不甘:「將軍,那些波斯人,為什麼寧願死都要衝過來呢?」

  軍官看了看一臉稚氣的士兵,詢問道:「你今年多大了?」

  士兵答道:「十九,才參軍一年。」

  軍官點點頭:「貞觀二年出生的吧?那已經是大唐一統寰宇之後了,太上皇都登基了,本將已經三十九了,你沒有經歷過的前隋大亂本將幼年經歷過,你沒有體會過沒東西吃是什麼樣的感受,那是可以易子相食的感覺啊……」

  士兵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著軍官。軍官苦笑一下,說道:「若不是遇到好心人給了家中糧食,本將就要被吃掉了,就是如此,飢餓到了那種程度,他們做出這樣的舉動。也就是不難理解的了,吃不飽肚子,沒東西吃,還不如直接被殺了,好過慢慢的餓死……人可以戰死,病死,摔死,怎麼死都可以,就是不能餓死!」軍官一拳捶在地上。惡狠狠地看著波斯方向:「終有一日,本將定要率軍蕩平波斯,將那些滅絕人性之徒千刀萬剮!」

  讓人把少女的屍體帶回軍營,軍官看著滿滿當當排列了一大片土地的屍體,誰的心裡都不好受,那些聞訊而來找尋自己親人的波斯東逃者見到滿滿噹噹的屍體就跪下來號哭不止,據大唐官方估算,承和元年四月開始。一直到如今的十月,僅僅六個月。僅是大唐收斂的東逃者屍體就有超過八百之數,成功越過邊界而來的東逃者數目不到五百。

  據他們所說,在越過邊界之前就被殺掉的波斯東逃者比起大唐收斂的屍體,要多差不多二十倍,這個數目都是保守估算的,波斯內部對於東逃者非常殘酷。一個人東逃,不管是成功了還是死了,家屬都要被牽連,發配去做苦力,所以波斯人現在都達成共識了。要麼全家一起走,要麼就不走。

  大唐軍人們聽了倒吸一口冷氣,二十倍不止,那就是六個月有一千六百多人試圖越過邊界進入大唐,到底是什麼樣的殘酷對待,才能讓波斯人不計生死的往大唐這裡逃竄?大唐官員也統計了那些成功越界的一萬多波斯人的家庭情況,他們留在波斯國內的親屬加在一起也不到一千人,也就是說,出於投奔親戚而來的東逃者只是裡面的很小一部分,而且根據那些東逃者的口述,東逃者的親屬都被發配了,要麼充軍,要麼做苦力,沒有活路可以走。

  這樣的人口流失速度,足以讓人感到震撼。

  軍官眉頭緊皺,不過此時,一陣呼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趙將軍,大帥派人送信來了!」一名傳令兵拿著一份信件遞到了趙將軍面前,趙將軍接過信件,打開一看,面色一變,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繼而舒展,放下信件,他立刻召集了當地軍營旅帥以上大小軍官全部進入他的軍帳開會。

  「諸位,本將已經接到了大帥的信件,皇帝陛下親自下令給安西都護府,命令安西都護府下轄波斯大唐邊境邊防軍從今日開始轉變對待波斯人的態度,往西十里區域要設置更多的巡邏隊,尤其是波斯人設立的封鎖線之外,大唐軍隊的巡邏隊要可以直接觀察到那裡的情況,一旦發現有波斯難民越過界限,就要立刻上前予以保護,不能再像之前那樣任由波斯弓兵射殺之!」趙將軍舉起信件,一臉激動地說道。

  軍營中的軍官們面面相覷,一個軍官開口問道:「陛下?答應我們了?」

  趙將軍點頭:「沒錯,陛下答應我們了!現在本將命令!諸位立刻回去整兵,備戰,增加巡邏隊數目,我們不能明目張膽的把軍營搬過去,但是我們的軍隊是可以過去的,我們要可以日夜監視波斯人設立的封鎖線,一旦有波斯難民成功越界,我們就要立刻出手相助,必不使一人遭受如此苦難!」

  諸軍官齊聲應諾:「諾!」

  趙將軍目送諸軍官離開軍營,稍微的鬆了一口氣,從貞觀十九年他調任到此地開始,他就不停的向邊軍統帥焦長河請求可以這樣做,焦大帥似乎也很想這樣做,安西都護府大都護杜荷似乎也很想這樣做,但是當時的皇帝,現在的太上皇李二陛下那裡一直壓制著軍隊的請求。

  今年四月份,太上皇禪位給皇太子李承乾,李承乾登基為帝,改元承和,他立刻又請求焦長河允許他這樣做,焦長河繼續請求安西大都護杜荷,杜荷上表請求新皇帝李承乾,李承乾那裡一開始沒有答覆,幾個月以後,答覆來了——允許。

  消息漸漸傳開了,整個安西軍都有些莫名的激動。尤其是那些把榮譽看得比命還重要的軍校學子軍官們,早就被壓制的痛不欲生,新任皇帝新任校長李承乾允許了他們的請求,一下子讓他們覺得舒緩了許多,對於新皇帝新校長的觀感頓時好了很多。

  當然了,李承乾的要求是在不觸動波斯人底線的前提下進行。波斯如果真的要和大唐開戰,大唐雖然可以勝利,但是卻是得不償失,根本沒有更多的力量去治理波斯故土和波斯人,所以,暫時不可以過度的刺激波斯人,讓波斯人接著和羅馬人鏖戰,消耗他們剩餘不多的生命力吧!

  波斯人並不知道大唐這裡政策的改動,所以對待東逃者一如既往的殘酷。漸漸的有些讓大唐軍隊難以抑制自己的情緒了。

  說起來那些波斯邊防軍原先也挺同情那些東逃者的,但是呢,同情歸同情,誰也不會和自己的肚子過不去,波斯常年打仗,生產力損毀嚴重,上層腐化,生活奢侈。統治階級的下層也就一起受罪,軍隊裡面的兩極分化也很嚴重了。正巧東逃者的現象十分嚴重,一開始甚至出現過軍人暗地裡協助東逃者逃跑,只要東逃者給他們財物就可以的現象。

  這個現象也不知怎的被顧問團裡面的某個人知道了,這還得了,這不就等於是減少了他們享受的機會嗎?少一個人就少一分生產力,他們就要少奢侈一些。已經習慣了奢侈的他們怎麼可能接受?於是乎,一條毒計就出現了,來自於一個顧問團的老顧問。

  暗暗地削減波唐邊防軍的口糧和軍餉,然後設立一種制度,每殺死一個東逃者。就獎勵邊防軍一袋糧食或者一塊五斤重的肉或者是錢財折算,自己選擇,並且按照殺死東逃者的數目決定晉升與否的原則。

  這之後,波唐邊境的東逃者生存情況急轉直下,這也是即使東逃者越過了邊界也會被波斯弓箭手射殺這種情況出現的根本原因,在糧食和錢財還有權力的誘惑之下,東逃者就從之前的同情對像成為了積累經驗值的物件,邊防軍對於擊殺東逃者十分的熱衷,甚至於還要爭搶一個東逃者屍體的歸屬問題。

  這個消息被波斯境內的血滴子密探探知以後上報給了新皇帝李承乾,李承乾驚怒不已,朝廷內部對於這種情況的出現是一邊倒的指責,雖然也不贊成大唐干涉此事,可是這也是促成李承乾態度轉變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娘的以後那塊土地和人口都是我大唐的東西,你他娘的現在大開殺戒,留給爛攤子給我,我來幫你擦屁股?

  李承乾即位後就以皇帝的身份給波斯帝國送達了第一份國書,告知了他們大唐現在和以後的決定,以及李承乾對於波斯帝國內部對待難民態度的擔憂,李承乾就說啊,你們這樣子搞不行啊,我在長安城裡面聽到都有種想要派軍隊滅了你們的感覺,就更別說那些天天目睹的軍隊,你說要是一個不小心,我離得那麼遠,不好控制那裡的邊防軍,他們要是忍不住打了過來,我們又該如何收場呢?你們說是吧?

  波斯小皇帝被大唐新皇帝的國書弄得心裡面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大唐方面是如何得知了他們內部對東逃者的決議的,但是現在既然大唐的國書已經抵達,而且很有一點對波斯態度的轉變,對波斯帝國上層的殘暴不仁感到惱怒的意思,乃至於「很有可能」讓軍隊介入的打算。

  波斯高層這麼多年以來已經習慣了,從聽到炮聲的那一刻開始,見到大唐人就發抖,從心裡發抖到腿腳發抖,從政府到軍隊都是這樣,見到大唐,就軟了,老皇帝李世民如獅虎一般,對待他們一點兒不客氣,他們心中暗恨李世民,卻無可奈何,好不容易等到了老皇帝退位,新皇帝登基了,波斯人還以為年輕的新皇帝比較溫和,結果這個新皇帝比他老爹更加牛叉,直接下達國書了……

  波斯人覺得相當的鬱悶。

  但是東逃者的存在實在是讓他們難以安眠,一夜三驚,內地還好,靠近大唐邊境地區的人們東逃的現象十分嚴重,那個時候甚至是部分軍人和官員都會東逃,進入大唐境內過好日子,波斯人也眼饞,大唐怎麼就那麼富有,怎麼就有那麼多土地,但是他們沒辦法,少一個人就少一份力量,絕對要遏制這種情況的發生。

  說是這樣說,做也是這樣做,但是效果不太明顯,大唐軍隊和商人之前給波斯人的印象非常好,那些流言的市場不是很大,除了那些從沒見過唐人的波斯人比較相信,見過唐人甚至和唐人有直接來往的波斯人都不相信,尤其是邊境地區,流言近乎絕跡,根本聽不到。

  該怎樣應對東逃現象呢?

bpd 發表於 2015-5-10 20:15
九百六十九 崩潰的開始(上)

  很多看上去很強大的東西,都沒有他看上去那麼強大,他之所以把自己營造的如此強大,只是為了掩藏他厚實盔甲下面致命的弱點。

  波斯人的崩潰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或許僅僅是一批數量並不多的軍人,數量不多,卻被無比的重視,大唐軍隊出現在的地方,波斯軍隊都會退避三舍,但是波斯大軍卻選擇性的忽視了真正應該重視的,他們身後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睛,才是他們真的應該重視的。

  承和元年十一月七日,波唐邊境天降大雪,大地一片銀裝素裹,入目之處,全是雪白,就在這一天,發生了一件足以被載入史書的大事件,不,應該不能算是大事件,可也不算是小事件,從他的人數來看,算不上大事件,但是從他的影響來看,確實是一次大事件。

  承和元年十一月初七,波斯難民總計一千六百七十六口突闖邊境關口,波斯軍大驚,群起而殺,民死傷甚重,時有安西都護府邊軍副將趙延壽統兵三百救援,得民六百一十一口,餘者盡死。

  那是史書上留下的記載,僅僅是一段話,但是,具體的過程,卻遠遠不是這區區數十字就可以表述完畢的,一千多人的集體闖關,這的確是一件足以震動全國的大事情,但是相對於當時波斯境內不斷發生的數百上千人的武裝反抗,這次的闖關事件的確不是什麼大事情,所以波斯邊軍沒有在意,只是覺得人數很多。他們的糧食和錢財乃至於官位又有指望了。

  那是波斯小皇帝下達的關於不准追殺越過邊線叛民的命令抵達邊境關口一天之前的時候,波斯邊境一整個村莊的男女老幼總計一千六百七十六人,包括一切男女老幼,舉村在黎明之際突闖關口,引發波斯邊軍軍營的大亂,孩子的哭聲。軍人的吼聲,婦女的慘叫,男人的怒吼,戰馬的嘶鳴,撕裂了黎明的安靜。

  大唐邊防巡邏隊在得到了李承乾的命令之後是全天候巡邏的,但是黎明之際正好是人數最少的時候,僅僅只有三隻巡邏隊總計六十人的兵馬還留在關卡處監視著一切,領兵人不是趙延壽,而是一個旅帥。他所率領的軍隊僅僅只是在巡邏,沒有做好戰鬥的準備,事實上,誰都不會想到在這樣一個大雪過後的黎明,會有那麼多人逃竄。

  據那些後來被救回來的波斯東逃者的描述,他們原本是披著白色布匹,悄悄的集體行進的,但是僅僅是因為一個嬰兒的哭聲。引起了波斯守夜軍的注意,進而發現了這一大批東逃者的身影。接著就是全軍動員,瘋狂的斬殺這些東逃者,並且在邊界線上設立了嚴密的軍陣,確保沒有一個人可以度過這裡,確保這些人的命可以為缺糧已久的軍營帶來大批糧食和肉食。

  突然出現的喊殺聲把六十名大唐戰士嚇了一跳,那名姓王的旅帥迅速反應過來。連忙派人前去查看原因,看看是否又有東逃者闖關,派出去的一臉急切的跌跌撞撞的跑回來,大喊著:「好多,好多。幾乎所有波斯兵都動了,把邊線都給封鎖了,黑壓壓的一片全部出動了,起碼上千人,上千人!」

  王旅帥大為震驚,立刻派人回到軍營匯報消息給趙延壽將軍,他本人帶著剩下的士兵飛奔趕往邊界查看確切消息,登上小山丘看到波斯軍營裡面的情況時候,他們全部都愣住了,那是怎樣的一片光景?那個偵察兵說的沒錯,真的是上千,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甚至還有襁褓中的嬰兒,哭聲特別響亮……

  黎明已經到來,天邊微微的出現一絲光亮,白色的雪可以反射光線,天地之間一片清晰,白色的積雪上的紅色血液也特別明顯,刺激著每一個大唐士兵的眼球,雪亮的刀鋒,淒慘的叫喊著的手無寸鐵的波斯難民,絕望的衝擊著銅牆鐵壁的男女老幼,揮舞著農具進行無望抵抗的農民,拼了命也要往邊界衝擊的波斯東逃者……

  所有大唐士兵的手都忍不住顫抖,即使他們並不覺得冷,即使那不是大唐子民,他們是波斯人,甚至和漢人有很多很多的不一樣,膚色,髮色,語言,血脈……可他們也是人啊……

  王旅帥大吼一聲,拔出戰刀就往下衝,往邊境封鎖線那裡衝,那裡有很多的柵欄,一排又一排,很多的鐵絲,很多的鐵釘和陷坑,用來對付敵人兵馬的裝備被用在了本國民眾的身上,而他們僅僅是想吃飽肚子而已。

  不能讓子民吃飽肚子的國家,沒有任何資格指責那些想要吃飽肚子的子民。

  五十多名大唐士兵不顧一切的衝向了那些封鎖障礙物,大聲怒吼著住手,揮刀砍向那些障礙物,封鎖邊界的波斯軍隊回過頭,愕然地看著那一批衝擊邊界的大唐士兵,對於他們的舉動十分不解,但是他們仍然沒有進行反擊的舉動,只是戒備,一個會說漢話的波斯軍官厲聲警告唐軍不可以繼續接近,否則視為宣戰,將會立刻進行反擊。

  被哭聲和叫喊聲刺激著腦神經的大唐士兵根本聽不進去那些人的話語,一個士兵哭喊著舉起手弩就是一箭,一箭封喉,要了那波斯軍官的命,波斯軍官仰天倒下,露出了後面驚恐莫名的波斯軍隊,被這個士兵開了頭,剩下的大唐士兵也舉起手弩對那些波斯人一頓亂射,波斯人根本沒有準備,迅速潰散,王旅帥帶著士兵破開了障礙物,往裡面衝擊。

  波斯邊軍主將聽到了大唐軍隊攻擊波斯軍隊,造成了十幾個波斯士兵死亡和大量傷兵的消息之後,鐵青著臉下達了反擊命令,一定要把這批唐軍驅逐出去,斬殺也無所謂,總而言之絕對不可以讓他們把這些東逃叛民給帶走。那將會是我們的恥辱,至於唐軍主動攻擊我們,那估計就是唐軍的問題了。

  波斯軍開始對唐軍進行反擊,可是出於之前對唐軍的恐怖回憶,這些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波斯士兵還是小心翼翼的,尤其是唐軍士兵們五人一小組的配合戰術。以及哭吼著不顧一切的氣勢,這些波斯士兵不由得退避三舍,難以接近,這一幕被有心人記錄下來,之後以文字的形式披露,讓人們覺得非常諷刺,保護本國百姓的,居然是外國軍人。

  到了這個地步,除了把這些民眾變成大唐子民。別無他路。

  王旅帥帶著士兵平民衝擊,和波斯人打成一團,但是人數太少,始終無法衝破波斯人的防線,眼看著後面,波斯東逃難民被殘忍的屠戮,但是他們卻無法衝過去,王旅帥咬碎了牙齒。拿出了身上的筒裝火藥,正準備與他們玉石俱焚。卻猛然聽到身後一聲怒喝:「全部趴下!」

  漢話!熟悉的聲音!

  王旅帥條件發射般大吼道:「諾!全部趴下!」幾十名士兵呼啦啦全部趴下,剛一趴下,七八支八牛弩箭呼嘯而來,將波斯人用盾牌組成的方向輕而易舉的摧毀了,捅穿了一個口子,緊接著。就是決死一戰的命令:「全軍肉搏!絕死一戰!沒有命令不准後退!」

  趙延壽帶著跟在自己身邊的二百五十名巡邏士兵趕來了,還有七架八牛弩,那是準備帶回軍營維修的八牛弩,結果,直接就拉了過來。波斯人聽不懂漢話,不用擔心會誤傷。

  聽說了波斯士兵慘絕人寰的舉動,趙延壽勃然大怒,迅速帶兵趕來,還讓那個傳令兵立刻去軍營調兵趕來支援,波斯邊防軍隊起碼有三千人,他們這加在一起不到三百人的兵力實在是難以對抗,但是就是這三百人,衝破了封鎖線,衝到了波斯士兵圍殺波斯東逃難民之地,舉起戰刀加入了戰團,保護著那些手無寸鐵的難民。

  到了這個地步,什麼都不用說了,波斯難民們發現了來救他們的不是本國人,而是唐國士兵,人數不多,但是每一個人都很勇敢的揮舞著戰刀,一個人面對著好幾個波斯士兵依然不會後退,幾個武藝高強的大將揮舞著戰刀拚死奮戰,還不忘命令後面的士兵把那些正在屠戮難民的波斯兵斬殺,然後把那些難民保護起來。

  一批士兵把那些波斯難民聚集在一起,然後保護起來,趙延壽親自帶人和那些波斯邊防軍死戰,就是不後退一步,人數處於劣勢的唐軍很快就被逼的節節後退,根本打不開前往唐境的路線,趙延壽咬著牙,死死地盯著步步緊逼的波斯兵,恨自己沒有多帶一些兵馬來,他已經看到了那些八牛弩兵摧毀了八牛弩,拔出戰刀朝他們這裡殺了過來,但是那是杯水車薪。

  唐軍戰士們紛紛戰死,被幾把長槍捅穿身體而死,波斯人開始不顧一切的下殺手,唐軍自然也不會示弱,一個打幾個還不落下風,被人捅穿了肚子也要拔出腰間匕首一刀下去,和敵人同歸於盡,這只是更加凸顯了悲壯情緒。

  最後,只剩下一百多個唐軍士兵手持戰刀組成陣型,在受傷的趙延壽的率領下,死死的護著身後所剩不多的波斯難民,他們的面前是一堆一堆的屍體,波斯邊防軍主將鐵青著臉站了出來,大聲斥責唐軍破壞兩國協議,首先動手,殺死了很多波斯士兵,但是本著兩國友好的協議,只要唐軍現在離開這裡,他保證不會在背後放冷箭。

  趙延壽冷笑著指著背後的難民,說一定要帶著他們一起走,我們就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立刻離開,否則,你們若是繼續殺戮,我等死戰不退!

  波斯主將的面容漸漸扭曲,一聲令下,數不清的波斯弓箭手劍拔弩張,對準了大唐軍隊和波斯難民,趙延壽提起戰刀站了起來,隨後,受傷力竭的唐軍士兵們全部都站了起來,把波斯難民護在身後,舉起武器,表示寧死不屈,波斯主將咬著牙,正準備揮手放箭,結果身後突然響起了劇烈的爆炸聲,還有強烈的震動感,回頭一看,軍營已經處於一片火海之中,不遠處的大唐邊境處,一面面飄揚的旗幟出現了。

  一名玄甲大將騎著雪白的戰馬走在大軍最前面,威風凜凜,手持一柄大槍,身後跟著千軍萬馬,氣勢如虹,一排黑洞洞的炮口出現在了他們的視野之中,趙延壽眼睛好,一看,就激動的大喊道:「杜帥!是杜帥!杜帥來了!」

bpd 發表於 2015-5-10 20:25
九百七十 崩潰的開始(下)

  杜荷原本是帶著李承乾犒賞安西邊軍的賞賜來到這裡,準備給長時間戰鬥在第一線的安西邊軍一些撫慰,甚至還有他們期待已久的家人的家書,可是沒想到,剛剛抵達軍營,卻聽到了一個讓他覺得震驚無比的消息——一千多波斯難民想要越過邊界逃過來,但是被堵住了,趙延壽將軍帶著不足三百人的兵馬前去解救,戰鬥至今。

  杜荷當下就下達了命令,著大軍迅速與他一起前往當地,還有要帶上一定數量的火炮,作為最強的威懾武器,之後杜荷率軍拚命趕路,前往波唐邊境的波斯封鎖線處,也算是杜荷來的比較巧,來的時候,正好是那千鈞一髮的時候,波斯主將準備下殺手,把唐軍連帶著波斯難民一起全部擊殺,但是他沒有得逞。

  火炮的隆隆聲響和巨大威力讓波斯人全部嚇呆了,波斯主將愣在那裡渾身發抖,火炮的威力他知道的太清楚了,他甚至知道波斯和羅馬都在暗中研究火炮,希望可以研究出和大唐火炮一樣的巨大威力,但是他們始終沒有成功,甚至連一根炮管子都製造不出來,顯然,這種技術他們目前無法掌握。

  這就加劇了他們對於火炮的恐懼和擔憂,他們怕,他們怕火炮太過強大,怕被火炮一擊必殺,更別說那個被他們口口相傳的可怕的名字,雖然他們聽不懂漢語。但是他們明白,那兩個字的意思他們明白,但凡說出了那兩個字,或者是那兩個字當中的一個,那就夠了,整個唐軍裡面。只有一個人配得上那兩個字。

  杜帥!

  杜荷身後跟著的兵馬不過一千多人,還是急匆匆趕過來的,大軍還沒有趕到,火炮也只有五門,十五匹馬一起拉過來的,只為了保證速度,沒想到還真的趕上了。

  事情的結局是顯而易見的,杜荷冷著一張臉,抽出馬鞭把波斯主將狠狠的抽了一頓。就像是當初蘇寧抽魏無極一樣,狠狠的抽了一通,把波斯人打的肝膽俱裂,然後一陣火炮毀了波斯人的軍營,帶走了依然生還的六百多個波斯東逃者。

  很悲慘的是,一千六百多的波斯東逃難民,只有六百多生還,一千餘人死於非命。老人,孩子,女人,男人都死傷無數,大唐的三百士兵也戰死了一百七十多,只有一百二十一人生還,殷紅的鮮血染紅了潔白的積雪,增添一種淒涼的美麗。波斯難民和大唐戰死士兵的屍體被杜荷率軍帶回,安葬在了大唐的國土上。

  之前已經成功逃回的波斯東逃者們聞訊而來,尋找自己的親人,並且為自己親人和同胞的死亡感到痛苦和悲傷,與此同時。所有波斯人都在感謝大唐軍隊的保護,表示從今以後絕對不會背叛大唐,一定會為了大唐上刀山下火海,什麼時候大唐要對波斯用兵,請一定要來他們這裡徵兵,他們一定會出人出力,幫助大唐摧毀波斯。

  到了這個地步,一切都已成定局,大唐所需要的,都已經得到了,波斯士兵殘殺自己的同胞,卻是黑眼睛黑頭髮的大唐士兵保護著他們,這樣的消息在波唐邊境悄悄傳播著,與此同時,波斯邊防軍被大唐軍隊收拾了,現在關口沒有人守衛,波唐邊境生活著的人們幾乎是群起而動,朝著關口處飛奔而來。

  史載,在這之後的三天裡面,有一萬七千多人越過關口進入大唐的領土,找尋他們的親人,在大唐的國土上,作為大唐子民安居樂業,三天之後,波斯軍隊重新封鎖了關口,重新開始了對邊關的鎖定,但是再也不敢對越過邊線的波斯東逃者進行射殺。

  與此同時,波斯帝國政府對大唐政府進行嚴正交涉,希望大唐就三天前的事件給一個解釋,五百多波斯士兵的死亡,一千多人的受傷,還有大唐軍隊使用火炮摧毀軍營以致三天之內一萬多人離開波斯去往大唐的事情,波斯政府需要大唐給一個解釋,否則不排除以武力為解決方式。

  李承乾方面很快做出回應,具體的情況還沒有查明白,怎麼可以胡亂就把責任全部推到大唐身上?你想打仗是嗎?你以為大唐怕你?你是不是要打仗,你說,你是不是要打仗,你要打仗我們來啊,我們來啊!他娘的!

  波斯方面頓時軟了,怯生生的表示五百多人的性命,還有一萬多人口,總不能就這樣不聲不響的沒有個結果吧?李承乾對此還是表示贊同的,於是大手一揮,派遣縱橫部尚書,傳國侯蘇寧作為大唐談判總代表前往西域波唐邊境進行這一次事件的談判。

  蘇寧真是躺著也中箭。

  但是李承乾的要求很中肯,你縱橫部就是我大唐的外交部,一直以來都管理著大唐在諸多國家的大使館和一切對外交涉行動,管理經驗豐富,以前杜如晦杜愛卿做尚書,那應該是杜愛卿管理這個事情,可是如今你才是尚書,你不管誰管?就這樣愉快的決定了,蘇寧作為大唐談判全權代表,進行此次的談判,只要涉及面不是太廣,就自行處理,不必上報。

  蘇寧很想對著李承乾豎一個中指,表達自己內心中的鬱悶之情,回到家裡面,宣佈了自己要出一趟遠門,沒個三四個月怕是回不來的,幾個女人就開始一哭二鬧三上吊,尤其是武照,剛剛和蘇寧進入了如膠似漆的階段,抱著蘇寧就不鬆手,水汪汪的大眼睛盯著蘇寧,一口一個蘇郎我要和你一起去,看得靈兒蘭兒和月華十分不爽,上去就開始爭搶蘇寧的胳膊和懷抱……

  女人多了,真的也不是什麼好事情,尤其是自己還沒有李二陛下管理女人的制度和手段,李芮涵時不時的耍耍小性子,就把蘇寧丟給四個小妾侍。不管不顧,蘇寧只能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對自己的老腰和腎臟器官表示抱歉,到了晚上辛勤的耕耘試圖安撫她們的情緒。

  不過話說回來,蘇寧親手策劃了大唐經略中亞的戰略,但是到如今,好幾年過去了,中亞已經被經營的很不錯了,可是蘇寧一次都沒有去過,這一次過去,說不定也是個機會,為大唐下一步的中亞戰略做做功課,等到計劃實施的時候,就不用兩眼一抹瞎,什麼也不懂了。

  從老孫那裡整來了不少六味地黃丸。好好兒的滋補了一下身子,七天之後,蘇寧扶著老腰登上了為他專門準備好的馬車,帶著四大護衛和蘇府武士還有隨行官員和一千名玄甲軍踏上了西行之路,準備去取取經,然後做做策劃,做做創意,結束這個耗時很久的項目。

  大唐時期的西域之地,和現在的塔里木盆地實在是相差太大了,不說河西走廊。就說那一路過來連成一片一片的綠洲之地,也足以體現出那個時候西域的豐饒,否則,哪裡會有西域三十六國的出現?人們一般都會選擇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定居發展,可以發展出國家的話那就更加證明了土地的肥沃和水源的充足,所以現在的西域。絕對不是現代的荒涼可以比擬的。

  一路過去,一路感嘆,上一次上高原還走的不是河西走廊,現在走的這條路就是蒙恬大破匈奴五十萬的古戰場,也是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古戰場。在這裡,曾經有漢家鐵騎的聲音,而現在,依然有漢家鐵騎的身影,只是物是人非,已經換了人間了。

  但是一路上看到的生機勃勃,看到的來來往往的商人商隊,那至於城池聚居之地的熱鬧景象,人人都在為建設家園而拚搏向上,這蓬勃向上的時代,真的是傳說中罪惡的封建主義?如果這也叫做罪惡的封建主義,那麼蘇寧寧可做一個罪惡的封建主義建設者,儘管這不是封建,這是中央集權。

  蘇寧不是一個人去的,他還帶了很多的隨從官員,軍隊,還有大量犒賞軍隊的物品,大唐這些年在牲畜養殖業上有了長足的發展,使得尋常百姓家吃肉已經不是奢侈的夢想,一天吃一次肉也能吃得起的人家大有人在,在怎麼不濟,隔三差五的一頓肉也是可以的,只要你肯勞作,你一定可以找到做工的地方,在農閒之時賺些吃肉的錢財。

  養殖的牲畜裡面,最多的就是豬,其次是雞鴨鵝,然後是牛羊馬,據說大唐開國的時候曾經想要像建設馬政一樣建設牛政,但是牛和馬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所以牛政始終不成功,無奈之下,武德年間,朝廷下令禁止私自宰殺牛,必須要向官府報備,得到允許之後才可以宰殺牛,但是隨著可以食用的牲畜種類越來越多,這條禁令已經形同虛設。

  沒有人會因為沒有肉吃而宰殺牛,因為可以吃的肉類實在是很多,尤其是長安城,誰還缺一口肉吃?也不知多少人家在飼養肉豬,一養就是幾百上千頭,豬的繁殖能力還強,一窩七八隻小豬還算少的,十幾隻的也不算罕見,所以繁殖能力是那樣的強大,幾十頭豬運作得好,隔幾年就是幾百上千頭的大豬場。

  炒菜普及之後,隨著豬肉加工技術的普及,豬肉的美味被越來越多的人得知,吃豬肉也成了一件很美妙的事情,百姓們沒那麼多要求,文人騷客和錢多多們就有要求了,還是由味仙居牽頭,類似於烤乳豬這一類的高級豬肉料理被端上了餐桌,豬肉時代來臨。

  羊肉雞肉鴨肉鵝肉這一類的肉食都被算作了第二等選擇,最高等也是最容易的選擇肯定是豬肉,價格便宜,吃起來特別美味,而且油水充足,以豬身上的肥肉為原料產生的煉豬油行業也悄悄興起,帶頭的還是蘇家的味仙居,拿豬油炒出來的食物,吃起來特別香甜,而且很抗餓,豬油的市場特別廣闊,售賣起來也很受歡迎。

  所以蘇寧選擇的給西域將士帶去的禮物,就是這些肉豬,據說安西都護府各地軍營雖然有豬肉提供,但是數量不多,諾大的西域還沒有人養殖肉豬,蘇寧打算把這些肉豬帶到軍營裡面去,交給火頭軍,交給他們養殖肉豬的技術,讓他們養豬,養個幾年,西域的士兵和百姓們就都可以吃上豬肉了,當然了,羊也帶了不少,羊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羊肉串什麼的。

  當然了,蘇寧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要去,那就是波斯東逃者們聚居的城池,那座被他們稱為聖城的城池,那裡面現在居住著超過四萬人的波斯人,還有一些其他地方的做生意的各族人,也有漢人,也有突厥人,還有吐蕃人,也不知道他們都是如何聚居到那裡的,對於這些波斯東逃之人,蘇寧可是打算留有大用的。

  波斯政府自己作死,薩珊王朝也差不多大限已到,一千多人的闖關事件只是一個開始,一萬多人的移民時間也只是一個片頭曲,真正的好戲,波斯崩潰的好戲,才剛剛上映。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celepheus

LV:6 爵士

追蹤
  • 1

    主題

  • 403

    回文

  • 1

    粉絲

Who am I ? Just a 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