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大明海寇 作者:寒風拂劍(已完成)

   關閉
忘情痞子 2015-2-7 19:47:0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160 635568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5-3-6 15:55
第八十五章 十年

     「聖上!聽罷了微臣這番話,聖上可還覺得,我泱泱中華還是這世界之最嗎?不錯!我泱泱中華現如今確實還是世界之最,因為我們中華民族創造出了最為璀璨的文化,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盛產出許多精美至極的商品。

    我們有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瓷器,擁有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絲綢,最好的生絲,最好的茶葉,最好的漆器,最好的紙張……

    這些東西都令那些泰西人為之瘋狂,各個都對這些東西趨之若鶩,我們也因此擁有了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資源 」 。

    但是如果錯過這個時代的話,那麼我們便將會被那些泰西人漸漸的拋到後面,甚至將會被遠遠的拋至後面。

    現在我們所見過的紅夷大炮,其實在泰西人眼中,早已不是什麼好東西了,當年佛郎機人所獻朝廷的那幾十門紅夷大炮,不過只是泰西一個叫做英國的小國所致,而且只是裝載在一條在他們那裡很普通不過的戰船上,來到了亞洲,也就是我們大明的沿海,試圖從佛郎機人手中,搶奪壕鏡澳。

    但是這條船後來沉沒在了壕鏡澳淺水之中,這些船上的大炮被佛郎機人打撈出水,轉而出售給了朝廷。

    而泰西人手中,還有遠超過這些東西的大炮,比之這些大炮還要犀利,假若我們中國人還如此渾渾噩噩下去,有朝一日當他們瓜分了這個世界上那些無主之地之後,便會盯上我們,到時候他們便會用他們更強大的大炮,來轟開我們的國門,到時候我華夏必將淪喪,國之不國,成為他們瓜分的肥肉。

    這一點從這些年來紅毛人屢屢犯邊,便可以看出來,我們大明戰船早已不是他們的對手,我們大明的軍隊,早已不是他們的對手,雖然當年南大人將其逐出澎湖,但是卻並不能說是完勝,福建派出的兵力,十數倍於紅毛人,但是卻對一座小小的紅毛城,率攻不下,傷亡慘重。

    這便是科技的力量,也就是你們常說的西學,現如今泰西人在很多方面,已經開始超越了我們,泰西人所制的火銃,質量遠遠超出我們大明所制的鳥銃,這一點可以說是眾所周知,他們的軍隊戰船已經漸漸開始全火器化,可是我們呢?我們大明的官軍,卻還在用大刀長矛,使用的還是最古老的戰術。

    這就是為何于某麾下的軍隊所向披靡的原因,因為微臣麾下的兵馬,全部都屬於西化的裝備,採用的也是西式的戰術,經過歷次大戰,也證明了這些新式武器的威力,也證明了這些西式戰術的效能。

    假如大明上下,今後還這麼下去,大明且不說能不能昌盛下去,恐怕如此下去,定會敗在此起彼伏的流民軍之下!到時候聖上的江山恐怕就不再是朱家的江山,我華夏民族,恐怕也就將會淪為萬劫不復之地。

    所以微臣來了,因為沒有人比微臣更清楚,該如何重振我華夏威嚴,現如今微臣已經做到,在東南沿海,令那些泰西人不敢再對我大明做任何不軌之舉,在微臣的水師面前,他們只有戰慄的份,一切要按照我的規則來辦事,否則的話微臣便可以說到做到,將他們永遠逐離這片大海,斷絕他們的財路!

    但是僅憑微臣一人之力,卻還無力去征服更多的土地,為我華夏民族,爭取未來更多的利益,很多人不是想要土地嗎?

    現在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有非常多的土地,沒有人耕作,沒有人佔領,為何要在這小小的大明來爭來奪去?

    他們要土地,只要把戰船開到那些無人統治的地方,便可以給他們劃分種不完的土地,這麼一來,天下還會有人,去造反作亂嗎?

    所有人都有地種,有飯吃,誰還願意提頭造反?這一點別人做不到,唯有微臣才能做到!

    而微臣所需的僅僅是聖上把權力交給微臣,如果微臣十年之內無法做到這一點,還大明天下一個太平盛世的話,那麼微臣便願意重新將大權交還聖上,然後帶著家人遠離大明,從此再也不踏足大明半步如何?」

    崇禎低頭不語,他內心中還在為于孝天剛才的那番話感到震撼不已,這會兒對于于孝天的話,似乎有點反應不過來了。

    但是過了一陣之後,他還是意識到了于孝天想要什麼,突然間拍案而起怒道:「不管你這些話是真是假,但是你篡權之心卻還是昭然若揭,十年?你想要朕把皇權讓給你十年!要是十年之後,你繼續總攬大權不放,到時候你也已經控制了大明江山,難道你還會還權於朕嗎?

    再者,十年之約之後呢?如果你真的是平定了天下,那麼是不是朕就要把皇位讓於你坐?」

    于孝天摸摸鼻子道:「天下有德者居之,如果微臣十年之內,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那麼這就說明微臣要比聖上強,如果聖上要讓賢與我的話,那麼也未嘗不可!

    但是如果十年之內,微臣做不到所說之事,那麼就說明微臣沒有這個本事!這天下之大聖上也已經明瞭,微臣到時帶上一支船隊出海,另辟一片天地又有何妨?難道這天下之大,于某憑著自己的本事,還找不到一個可供于某落腳之地嗎?這大明江山還於聖上又有何妨!」

    「無恥!無恥!你乃是朕平生僅見過的最無恥之人!你殫精竭慮做這麼多事情,不過還是為了覬覦朕的天下罷了!你你你……朕即便是死,也不會讓你如願的!」崇禎氣的已經不知道罵于孝天什麼好了,指著于孝天哆哆嗦嗦的罵道。

    于孝天正色說道:「聖上此言差矣,這天下不是聖上的天下,也不是朱家的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大明立國二百七十餘年,這二百多年來,大明可曾開拓了多少疆土?大明歷代聖上,又為天下百姓做過多少事情?

    到了聖上這一代,放眼看看大明天下,民不聊生,餓殍遍地,到處人相食,百姓輾轉於溝壑之間,不知能否見到明日太陽!

    到處流民軍四起,關外建奴日夜覬覦關內,試圖入關取而代之,將我華夏民族至於其奴役之下!

    大明官不思政,只知相互傾扎黨爭不已,貪鄙之風席捲官場,對待百姓可謂是敲骨吸髓,百姓遭遇災荒,除了逃荒之外,朝廷官府可曾給予多少賑濟?他們養活著大明朝廷和官吏們,可是當他們遭災之際,誰曾考慮過救濟他們?

    大明官軍對外不能禦寇,對內不能平靖內亂,遇敵裹足不前,為將者縱兵大掠百姓,殺良冒功!軍紀敗壞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數十萬官軍,面對建奴入寇無人能擋,但是卻在橫行鄉里,幹著比建奴還要惡劣之事!這難道就是聖上的治國之道嗎?

    我知道即便是我說出來聖上也不會相信,就算是沒有于某的出現,大明的江山到聖上這一代,也會終絕,在眼下大明內憂外患之下,用不了幾年,大明就將成為過去,不是毀於流民軍之手,便是被建奴奪去天下!

    于某不才,在這個時候不願看到我華夏子民如此悲慘下去,這才悍然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入京清君側,聖上說我覬覦大明江山也好,說我是個叛逆也罷,哪怕是微臣千年之後被人千夫所指,但是微臣只要能救大明百姓於水火之中,那麼就算是被天下人唾罵又能如何?

    微臣敬請聖上三思,聖上交權也罷,不交權也罷!難道微臣就不能自己帶兵打出一片天下?大不了多殺一些人罷了,一將功成萬骨枯,自古以來成就大業者誰手上不沾人血?

    微臣敬聖上乃是一個勤政之帝,雖然聖上未能力挽狂瀾,但是也不能都算是聖上的過錯,現如今大明朝野已經從上至下爛到了根子裡面,確實需要好好的整治整治了!如果憑著聖上的性格,恐怕根本無法做到,沒有一些雷霆手段,恐怕再難重現我華夏之輝煌了!

    于某今日該說的都說了,至於聖上該如何決斷,請聖上三思而後行!

    但是微臣乃是一言九鼎之人,既然說過了絕不加害聖上,那麼便說到做到,請聖上放心便是,現如今洪承疇、孫傳庭所率陝軍四萬兵馬,已經進至保定府一帶,如果聖上還對這些官軍心存希望的話,那麼微臣就讓聖上看看,這些大明官軍到底足持不足持!」

    于孝天也有點不耐煩了,他說的是口乾舌燥,但是崇禎如同王八吃秤砣一般,鐵了心就是不肯讓權給他,這簡直就是在對牛彈琴,白白浪費口舌!所以他終於也忍不住心中怒氣,擲地有聲的對崇禎下達了最後通牒。

    崇禎這會兒已經氣得連自己姓什麼都快不知道了,渾身哆嗦著指著于孝天怒道:「叛賊!你居然有如此狼子野心!先祖將這大明江山傳至朕手,朕豈能拱手將這江山讓給你這等小人!就算是你殺了朕,朕也絕不會將這大權讓給你的!你休要再做夢了!」

    于孝天冷笑一聲道:「那麼好吧!聖上既然這麼說,于某便自己去打!誰若不服,那麼于某便將他們打服!不管是誰要擋住我于某的路,那麼我便將他踢開便是!微臣告退!請聖上保重!」

    說罷之後,于孝天將桌子上那些他展示出來的零碎都捲入箱子之中,卡嚓一聲合上了手提箱,大叫一聲道:「劉旺!我們出宮!」 本帖最後由 忘情痞子 於 2015-3-6 16:00 編輯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5-3-6 15:55
第八十六章 我自己去拿

     劉旺帶著一眾近衛立即衝入殿中,而曹化淳和王承恩也都帶著護殿武士和太監,趕緊跟著衝入了大殿,看到崇禎這會兒雖然氣的臉色青紫,但是卻並未被于孝天加害,都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不過這些人也都很清楚,皇上受了於曉天不少氣,而且看樣子,兩個人似乎最終談崩了,接下來事情會朝什麼方向發展,這些人就不清楚了,不過這會兒也沒人敢去觸崇禎和於曉天的霉頭,只能站在了兩側,各個都噤若寒蟬。

    于孝天也不再廢話,在近衛們前呼後擁保護之下,大踏步的走向了殿門,當他跨出大殿的時候,卻又停下了腳步,轉過身對崇禎抱拳說道:「聖上,今日微臣說話雖然不中聽,但是卻也是實話實說,請聖上回去之後,三思而後行,對於聖上來說,如果不聞天下事,何曾不是一種福氣?有錯是微臣來擔,有罵名由微臣來頂!

    如果這天下被微臣治理的天下太平的話,那麼聖上依舊可以名垂青史,今日微臣再退一步,如果聖上肯讓權與我的話,那麼就算是十年之後,微臣做到了所說之事,那麼也可以答應永保聖上的皇位,這天下永遠都是你們朱家名義上的天下,這皇位你們可以永傳下去!

    微臣只要一個中興華夏的結果,至於誰來當這個皇帝,微臣還真不放在眼裡!請聖上三思!微臣告退!」

    說完這番話之後,于孝天大踏步走出了文華殿,一揮手便將提前派入宮中的那些近衛都帶出了皇城,沒有留下一兵一卒,而曹化淳等太監,也在于孝天出宮之後,趕緊在他背後,光噹一聲又關上了東華門的大門,將皇城和外面再次隔絕了起來。

    崇禎氣的渾身顫抖著,被太監們送回了後宮之中,坐在御書房之中,困坐愁城,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是好了。

    于孝天說的很明白,就是要權,要他成為一個無權的泥菩薩,成為一個擺設,一個傀儡,而大權交給于孝天來執掌,這一點崇禎說什麼都覺得無法接受,大明傳了兩百七十年到他手中,卻要把大權交給外人,皇帝被架空起來,這事兒要是讓先祖黃泉有知,估計也能爬出來把他給罵死。

    更何況現在他已經連祖宗的祖墳都被流民軍給挖了一次,要是再把皇權讓出去,他祖宗估摸著能再氣死一次!

    但是不交權能行嗎,于孝天雖然嘴上說得漂亮,絕不加害於他,現在看他還算是說話算數,這次入宮可以說是對宮中之物秋毫無犯,可是誰能保證他以後還這麼君子呢?一旦要是惹毛了這傢伙的話,這傢伙可是海盜出身,受撫之後又行伍出身,這些年來手下沾滿了人血,誰能保證這廝不做出混事呢?

    崇禎現在還真就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此次從陝西入衛的洪承疇和孫傳庭身上,像是最後一把救命稻草一般,希望他們兩個能挫敗于孝天的陰謀。

    可是他困坐在皇城之中,根本無法聯繫上洪承疇和孫傳庭,到底現在他們是怎麼個打算,崇禎當真不清楚,也無法把聖旨送給他們二人,只能對天禱告,希望這二人不要像其他人那樣,也駐足不前觀望風頭。

    於曉天出了東華門之後,扭頭看了一眼這座巍峨的皇城,冷笑了一聲,暗自道:「既然你不答應,那麼老子就自己去拿好了!」想到這裡,於曉天翻身上馬,在親衛的護隨之下,朝著他的臨時帥府馳去。

    結束了和崇禎的會晤之後,於曉天可以說是非常失望,但是他還是克制住了想把崇禎從皇宮之中拉出來幹掉的想法。

    目前的情況崇禎活著比死了要有利於他,所以他只能再忍一下了。

    在于孝天徹底控制住了京師之後的第十天,于孝天下令解除了京師的戒嚴令,准予京師的商賈以及百姓出城,京師經歷了長時間的戒嚴之後,城中各種物資早已匱乏,生意人也多已經沒有了原料繼續開張了,另外城中兵亂的時候,不少人家遭了兵禍,家中死了人,要出城發葬,屍體一直留在城中也不是個辦法,天氣在越來越暖和,時間一長,弄不好會造成瘟疫。

    同時于孝天的于家軍也已將城中需要抓捕的人員該抓的都抓了,該控制的也都控制了起來,對於平頭百姓們來說,已經沒有必要把他們繼續封鎖在城中。

    於是于孝天下達了解除戒嚴的命令,除了一些需要監視居住的人之外,普通市民獲準可以自由出入京師。

    於是早已憋了許久的百姓商賈們,都呼呼啦啦的湧出了城,開始到城外忙活了起來,採購糧食的有之,清理垃圾的有之,出城送葬的有之。

    而且于孝天還下令,讓城中商賈們開始復市,該做生意的繼續做他們的生意,盡快恢復京師的正常秩序。

    但是與此同時,于孝天在京師之中的大理寺搭起了一個草台班子,找了一批官吏出來,以大理寺牽頭,加上刑部、都察院一些官吏組成了一個審案的班子,弄了個三堂會審。

    這些人員在這段時間裡日夜不停的連軸轉,以于孝天手下的劉通負責組織監視,對這一次抓獲的楊嗣昌、高起潛、陳新甲、劉宇亮、薛國觀等人展開了密集的審訊和偵辦。

    這時候才知道什麼叫做牆倒眾人推,當于孝天需要證據或者人證來檢舉這些人的罪行的時候,京師之中還真就不乏一些官吏立即跳將出來,開始大咬了起來,很快便給這幫人都坐實了不少罪名。

    于孝天也不需要太多的東西,原本這就是一個形式主義,讓大明的官府,來審結這些大明官員,並且將其進行處置,這比他親自擼胳膊上陣,把這幫人拖出去砍了要顯得更正義一些,也更能服眾一些。

    事後說起來也好聽一些,省的讓這幫人的後人,以後為他們翻案,說他們是被叛軍所殺,是叛軍誣陷了他們。

    很快這些人的罪行便被整理了出來,這些年來他們在京師之中,做過的許多壞事,大部分都被揭發了出來,特別是有關這一次他們坑害盧象升的事情,更是重點關照的對象,被于孝天指使大書特書,並且很快便散佈出去。

    其中許多事情的細節都被公佈了出去,老百姓聞聽之後,更是對楊嗣昌、高起潛等人大罵不已。

    于孝天在入京之後,立即便派人以朝廷的名義,趕往了巨鹿,到那裡找到了老百姓們臨時收斂的盧象升的屍體,將其隆重的運回了京師之中。

    同時于孝天為盧象升準備了一副非常好的棺槨,在盧象升的遺體到達京師之外的時候,親自出城迎接,給盧象升換了一個上好的棺槨,並且在城外給盧象升搭建了一個靈棚,供人弔唁。

    城中感激盧象升的人聞訊,在戒嚴解除之後,紛紛出城到盧象升的靈棚之前進行弔唁,高明虎更是聞訊早已帶著親兵們出城,為盧象升披麻戴孝,為盧象升守靈。

    這一次高明虎打開東直門放于家軍入城,之後多少有點後悔,而且有點忐忑不安,不知道他這麼做是否作對了,他生怕于孝天食言而肥,攻入皇宮,把當今聖上給做掉,直接來個黃袍加身登基稱帝。

    但是後來看到于家軍僅僅是封鎖了皇城,並未對皇宮動武,這才多少放心了下來,另外于孝天如約,入京之後在京城之中大索高起潛、楊嗣昌等人,並且成功的抓捕住了潛逃的高起潛,將其打入大牢,這就更讓高明虎感到安心了一些,覺得總算是為盧象升報仇雪恨了。

    高明虎在高起潛被捕之後,一得到消息,便第一時間趕往了大牢,獲准進入大牢之中,按著高起潛便是一通胖揍,接著又去找楊嗣昌,痛揍了楊嗣昌一頓,要不是有人在旁邊盯著,高明虎估計當場就能把這倆坑害盧象升的主謀給活拆了。

    于孝天答應高明虎,這時候已經派人去尋盧象升的遺骸,很快便會將其遺骸運回京師,並且派人去通知盧象升家人,隨後將盧象升的遺體運回家鄉厚葬,一應支出全部由他支應,必會厚待盧象升家人。

    高明虎對于孝天現在是感恩戴德,當即表態處理完盧象升後事之後,便投入于家軍之中,跟著于孝天干,哪怕是只讓他當一個馬伕,他都願意。

    于孝天點頭答應了高明虎的投效,答應高明虎,在處理完盧象升的後事之後,讓高明虎進入于家軍的陸軍講武堂之中深造一番,之後會給他進行妥善安置。

    整個京城之中,隨著于家軍掌控日深,也漸漸的開始恢復了安靜,于家軍上下軍紀森嚴,雖然並未撤除在京師之中各處的哨卡,但是于家軍兵將絕少在城中做那些禍害百姓橫徵暴斂的事情,所以百姓在見識到了于家軍的素質之後,更是對于家軍敬佩不已,稱呼于家軍為鐵軍,見到于家軍巡邏的兵將,都會很客氣的讓路,並且在路邊對他們施禮。

    這也讓于家軍的兵將們感到很有面子,也使得他們更加嚴格控制自身的行徑,京師之中以前小賊不少,但是在于家軍入京之後,狠狠的敲打了一批這樣小賊們一番,另外原來在京師之中囂張的不得了的那些皇親國戚們,也被于家軍狠狠的收拾了一頓,讓他們各個不敢出門,將他們之中民憤極大的個別人先逮了起來,又殺了一些他們手下為虎作倀的家奴,更是令京師百姓拍手稱快。

    整個京師之中的百姓,很快便歸心于于孝天的統治之下,加之前段時間被于家軍從建奴手中救下的數十萬民眾,這時候也都紛紛返回了家鄉,將于孝天捨命抗旨,孤師死戰建奴的事情宣揚的是遠近皆知。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5-3-6 15:56
第八十七章 洪承疇來了

     這些被救的民眾,回到家鄉的同時,也把朝廷這一次對待于家軍的做法都帶回了各地,有心無心的大肆散播了出去,聽聞于孝天如此忠義,卻遭到了朝廷如此對待,各地民眾都對此事是憤憤不平,覺得這件事朝廷做的實在過分之極。

    緊接著他們便聽聞到了于孝天告天下書,要進京清君側的檄文,將近期這些爛事,都一股腦的推到了朝廷之中那些官員身上,說要入京將這些奸佞之徒盡數剷除。

    普通民眾是不會深思的,當然對內幕不會瞭解,從他們往往只看事情的表面,說白了就是很容易被蒙蔽,只從他們所瞭解到的事情上看,這次于孝天乃是被逼無奈才會做出如此之舉,朝廷也算是咎由自取,活該被于家軍打入京師。

    所以北方民眾對于于孝天此舉,絕大多數人持支持的態度,當然也有一些讀書人,認為于孝天這麼做,實在是大逆不道之舉,乃是僭越,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是朝廷有錯,你于孝天也不能如此囂張,居然要領兵攻打京城,所以一些人對于孝天這麼做是持著反對態度的。

    但是整體上來說,絕大部分普通百姓,對于孝天這麼做是拍手稱快,認為大明時下局勢之所以如此不堪,確實是這些奸臣的錯,于大帥要入京清君側,就可以還天下一個清明,所以他們巴不得于孝天趕緊打入京城,把這些奸佞之徒都盡數剷除方才大快人心。

    如此一來,各地官府因為民心的問題,對于孝天此次興師討伐朝廷,也都大多處於觀望態度,紛紛私下裡發表一些言論,議論這一次于孝天這麼做的後果。

    當然許多當官的也是在觀望風向,因為他們從收集到的消息來看,發現于孝天麾下的于家軍當真是太厲害了,十萬建奴大軍在區區三萬多于家軍面前,居然被打的灰飛煙滅,這已經是相當不可思議的事情了,大明什麼時候出了這麼一支能打的兵馬?

    可是更不可思議的是接下來朝廷想要趁機滅掉大戰剛過的于家軍,結果沒成想兩路官軍,都又被已經剛剛經歷一場巨戰的于家軍給差點全滅。

    這一下所有人聞聽消息,都感到徹底震驚了,于家軍這麼能打,還有誰能是他們的對手,接下來于孝天發檄文要入京清君側,幾乎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朝廷官軍這邊,認為于家軍既然如此能戰,那麼攻入京師也不見得是在癡人說夢。

    更何況他們聽聞于家軍在這段時間大肆在天津衛和通州等地招兵買馬,擴充了大批兵員,使之總兵力達到了空前的十萬餘人(其實沒有這麼多,只有七萬人左右,大部分是新編的新兵營),這一下許多人都認為,恐怕是要變天了。

    現如今于孝天招兵根本不是難事,他剛剛率軍大破建奴大軍,拯救了無數民眾,可以說聲望在這個時候,已經是如日中天,更何況現在山東京畿一帶被建奴肆虐蹂躪,各地百姓可以說是民不聊生,與其在家等死,倒還不如投軍吃糧,也能混個半飽。

    所以人們才不管于孝天是不是逆臣賊子,只要于孝天管飯,那麼自然有人願意跟他干,所以沒用多長時間,各地聞訊的民壯,便湧向了各處于家軍的募兵點,使得于家軍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招募起來了大批新兵。

    而且于家軍這還是挑挑揀揀的結果,一些不適合的投軍者,他們根本沒有接收,而是發給了幾斤糧食,直接將他們遣返回鄉,否則的話,于家軍完全可以招募起來更多的兵員。

    朝廷這個時候下旨廣招天下兵馬入衛勤王,山東顏繼祖跑的夠快,結果帶著山東兵馬奔到通州,一戰既潰,連顏繼祖都被于家軍給生擒活捉了去,這一下北方幾乎沒有人再敢領兵跑去勤王了。

    沒兩天時間于家軍攻入京師的消息便迅速的在北方傳開,隨即整個京師便被于家軍徹底控制,但是和這個消息一起傳出的是,于孝天入京之後,並未引兵進入皇宮,只是如他檄文所述,入京之後搜捕了楊嗣昌、高起潛等人。

    這麼一來,有些人便改變了以前的想法,認為于孝天並非是要篡位改天,而是確實想要清君側,改變目前朝廷的格局,這就讓許多官吏們的心思又開始活泛了起來。

    這種機會可不多,任誰都看出來,如果這一次于孝天清君側成功的話,那麼未來很多年,于孝天肯定權傾朝野,成為大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甚至於權勢將會超出當年的魏忠賢也說不定,這個時候如果能抱住于孝天的大腿的話,那麼未來說不定他們也可以飛黃騰達。

    這麼一來許多原本來準備起兵北上入衛勤王的一些官員,立即就偃旗息鼓了下來,不再開口閉口的說什麼勤王的事情了,而是轉而再次開始觀望風向。

    其中當然包含了山西吳甡派出的那批官軍,這兩萬山西官軍,分兩路朝京師進兵,當得知京師被叛軍所克之後,一是懾於叛軍的戰力,二是感覺著天下風向搞不好要變,所以兩路兵馬,都縮了回去,各自找了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駐紮了下來。

    但是于孝天這等做法,無疑也觸動了相當多文官們的神經,大明自太祖朱元璋立國之後,二三百年來,便一直奉行以文抑武的政策,從來武將見文官自降三級,雖然這些年因為連年用兵,朝廷寬縱武將,使得這些年來武將地位有所上升,但是不管怎麼說,現在主事的還是文官。

    可是現在突然間福建總兵于孝天這個丘八,居然敢打出清君側的旗號,率兵殺入京師捕殺朝官,這如何了得?文官豈能讓這等丘八騎在頭上拉屎?

    所以當即便有不少文官勃然大怒,紛紛叫囂著要起兵平叛,但是這種聲音,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這些文官也就是叫喚叫喚罷了,他們當然知道于孝天麾下的于家軍不好惹,十萬建奴大軍都不是于家軍的對手,就他們糾集起來一些雜牌軍烏合之眾,就算是跑京師也是給人家送菜。

    但是唯有一人卻有這個膽子,那正是目前的三邊總督洪承疇,洪承疇這些年來一直在領兵為朝廷清剿流民軍,而且用在陝西募集的陝兵,操練出了一支雄兵,對流民軍這些年來屢屢用兵,可以說是勝多敗少,也著實為朝廷剿滅了大批的流民軍。

    而且洪承疇此人膽大心細,手腕很硬,當年他在楊鶴手下聽命的時候,楊鶴主撫,但是他卻並不贊成楊鶴的主張,對於投降的流民軍敢於殺降,這些年來死在他手中的流民軍起碼超過數萬人之多,所以說洪承疇絕對算是大明這個時代文官之中,有膽有識之人。

    也正因為洪承疇敢殺,後來又降清,毀掉了他一世英名,在後世天朝歷史上從來是被當做反面人物進行評判的。

    但是在這個時代,洪承疇目前為止,絕對算是大明的能臣,非常受崇禎的信任,而且在朝野之中,都享有盛譽。

    洪承疇本來前段時間一直在追剿李自成和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等流民軍,這一兩年來,已經有數股流民軍被他剿滅,而且近年來隨著楊嗣昌提出四正六隅的策略之後,各地官軍開始協調對流民軍進行清剿,使得大明的形勢逐漸好轉,流民軍開始逐漸被壓縮回了陝西,並且逐步的被擠壓到了山林之中,有苟延殘喘的態勢,只要官軍再加把力,那麼便有希望將這些大股的流民軍給剿滅。

    李自成這時候已經被趕得雞飛狗跳,幾萬人的規模被洪承疇追殺的僅剩下了數百人逃入到了商洛山中,而張獻忠也被趕入到了四川境內,堵在了山裡面眼看著也是沒多少蹦躂的機會了,另外羅汝才也被擠在了陝西、河南、湖廣、四川交界的山中,眼瞅著也沒往日那麼囂張了。

    所以洪承疇感覺這一次差不多總算是能把流民軍給解決了,可是沒想到偏偏去年秋天建奴大軍又一次南下破關而入,大掠京畿一帶,並且南下兩千里,直入大明北直隶、山西、山東腹地,導致北方局勢頓時惡化。

    朝廷當時便下旨要他和孫傳庭盡快解決掉李自成張獻忠等流民軍,率師北上入衛京師,洪承疇下了狠力氣,對李自成等流民軍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追殺行動。

    時至十二年春的時候,眼瞅著他便要大功告成,可是卻聽聞朝廷命他立即集結兵力北上入衛,因為濟南府被建奴攻陷,整個北方局勢糜爛到了極點。

    於是洪承疇只得無奈之下,放棄了對李自成最後的清剿,著令各部官兵朝潼關集結,並且命孫傳庭隨軍前往,準備出潼關北上入衛。

    但是洪承疇還沒有來得及率部出潼關,便又得到消息,說福建總兵于孝天率兵突然北上攻佔了天津衛,直接威脅到了京師的安全。

    洪承疇聞之大驚,大罵于孝天乃是一個叛逆之徒,選擇在這個時候謀反作亂,於是他加緊調兵遣將出潼關趕往京師。

    但是數萬大軍分部在陝西各處,想要一下集結起來,以這個時代的行軍速度和物資籌措的速度,對於原本已經快要赤地百里的陝西來說,無疑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雖然洪承疇心急如焚,但是官軍始終無法迅速集結到潼關一帶,於是洪承疇只得先率領兩萬洪兵精銳,先行出潼關,渡黃河趕往京師。

    而他命孫傳庭在潼關收攏剩餘的兵馬,隨後速速趕往京師入衛,可是在路上,他又聽到消息,說于孝天此次入天津衛,並非是要謀叛作亂,而是冒死抗旨要在天津衛堵截入犯的建奴大軍,與建奴大軍要在天津衛一帶決死一戰。

    這一下洪承疇有點糊塗了,對於朝廷這兩年來一直忌憚于孝天的事情他是有所耳聞的,而且他也知道朝廷有計劃在剿滅了這些流民軍之後,便集結兵力南下福建,準備將于孝天所部討滅,為此他甚至已經提前查閱了有關福建一帶的地形人文等資料,還著人準備了福建的地圖,因為他認為一旦朝廷要是對于孝天用兵的話,很可能還會調他前往主持大局,所以洪承疇這段時間閒暇的時候,便提前未雨綢繆做一些準備。

    另外他也搜集了一些有關于孝天兵力的情況,知道于孝天麾下擁有重兵數萬,而且還擁有大明最強悍的水師力量,對於如何剿滅于孝天,他是有很大的顧慮的。

    (再次感謝大漠笑春風和gzg1972朋友的打賞!順便再求幾張月票成不?)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5-3-6 15:57
第八十八章 怒髮衝冠

     于孝天在福建經營十幾年,勢力早已是根深蒂固,朝廷大軍入閩對其進行進討,他算是以逸待勞,主場作戰,而入閩官軍則算是異、地客場作戰,福建又有大量的山地丘陵和河流,地形很複雜,並不適合大規模的用兵,想要把于孝天從福建連根拔起,是有著相當的難度的,

    而且于孝天麾下的兵馬不是一般的流寇,他麾下的兵馬名義上也算是正牌的官兵,擁有完善的組織性,據說于家軍還相當凶悍,這麼多年來不管跟誰動手,從未遭遇過大的敗績,相傳于家軍裝備了大量的火器,善用火器克敵制勝,對此洪承疇頗為擔憂。

    洪承疇這時候也把于孝天已經視作了大明最大的隱患,認為于孝天此人肯定有不臣之心,確實應該盡早將其清除掉為妙。

    所以當聽聞于孝天悍然北上進犯天津衛的時候,他第一反應就是此獠要興師作反,趁亂攻取京師謀逆篡國。

    但是當他又聽聞于孝天駐兵天津衛,不再逼近京師,而是攔住了退往關外建奴大軍,並且宣佈要與之決一死戰的消息的時候,洪承疇當真有些糊塗了。

    于孝天既然是一個逆臣賊子,那麼他沒理由這麼做呀!要是他和建奴死戰一場的話,就算是他的兵馬再厲害,當真能把建奴大軍給擊敗,到時候也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將會徹底失去戰力,到時候他領兵孤懸於天津衛,失去戰力的殘部,到時候便會成為朝廷的俎上之肉,任朝廷隨便宰割了。

    而且他的兵力也沒有多少,建奴十萬大軍,而他不過只有區區三四萬兵馬,沒理由能打得敗如此囂張的建奴大軍,獲勝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還有于孝天這一次北上為冤死在巨鹿的盧象升疾呼鳴冤,抨擊楊嗣昌、高起潛、陳新甲、劉宇亮等人是導致盧象升冤死的罪魁禍首。

    對此洪承疇對于孝天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好感,因為洪承疇和盧象升曾經算是合作關係,兩個人私交還算是相當不錯。

    前幾年的時候,朝廷命盧象升出任五省總督,和他配合清剿流民軍,盧象升身為一個文官,卻是一個奇才,善於控兵,御下極嚴,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非常善戰而且悍勇,頗得洪承疇的敬佩。

    後來盧象升被調往宣大任宣大總督,雖然不再和洪承疇配合,但是兩個人還是有私信來往,討論一些有關如何清剿流民軍的方法,盧象升提出了不少不錯的辦法,洪承疇自覺受益匪淺。

    這一次他聽聞盧象升戰死巨鹿,洪承疇聽罷之後也非常難過,同時也很是氣憤,因為他多少也聽聞了一些,朝廷有心想要議和,楊嗣昌窺得聖意,一力主和,暗中限制盧象升的權力。

    盧象升的性格他很瞭解,盧象升此次被奪情入衛,擔綱兵馬總督,肯定會主戰,所以他和楊嗣昌在這件事上,是水火不容的,楊嗣昌作為權傾朝野的首輔大臣,肯定會給盧象升使絆子,但是沒想到,楊嗣昌他們這次這麼狠,居然會逼死盧象升。

    洪承疇為此很是憤怒,但是卻也無可奈何,現如今聽到于孝天為盧象升疾呼鳴冤,怒斥楊嗣昌等人無恥,這一點讓洪承疇覺得頗為解氣,認為于孝天這個丘八雖然行事乖張,但是卻還是頗有血性,敢於仗義執言,居然敢於直接怒罵楊嗣昌等這些朝廷大佬。

    於是洪承疇渡過黃河之後,行至衛輝府便暫時停了下來,一是觀望一下風向,看看接下來于孝天的下場,另外也等一下後續孫傳庭所率的兵馬。

    可是這一等,就等出事了,接下來一連串的消息,把洪承疇給搞蒙了,先是于孝天率軍力克建奴十萬大軍,陣斬了建奴奴酋多爾袞,接著朝廷便派兵試圖趁機把于孝天滅掉,但是卻又被于孝天打了個屁滾尿流,連吳襄都被于孝天的手下當場陣斬。

    隨即于孝天怒兒宣佈要入京清君側,領兵朝著京師攻進,這一下洪承疇被嚇得不輕,他怎麼都想不到于孝天麾下的兵馬如此凶悍,建奴大軍居然都不是他們的對手,幹掉了建奴大軍之後,他居然還有餘力解決朝廷的兩路精兵,接下來還有餘力對京師發動進攻。

    這一下他不敢怠慢了,趕緊催促孫傳庭率領後續的陝兵趕上來,接著集結兵力趕往京師勤王。

    但是他剛走到順德府,尚未進入真定府,便又得知,于孝天居然領兵攻克了京師,並且控制住了京師,這一下洪承疇差點暈過去。

    他想不出于孝天所部為何能如此善戰,接二連三打出了這麼多漂亮仗,京師的防禦他是知道的,作為大明的都城,京師城牆堅固防禦設施完備,而且還有不少官軍駐防,加之京畿一帶聚集的官軍,兵力沒有十萬也有八萬,于孝天所部兵力不足,按理說就算是他的手下都是萬人敵,也不見得能這麼輕鬆攻下京師的,可是他卻偏偏還是做到了。

    既然京師已經被破,那麼洪承疇繼續領兵趕往京師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于孝天如果這次是存心謀叛的話,那麼現在皇上要麼是被他幹掉了,要麼就被他抓了,接下來這大明已經沒有了皇帝了,成為了一盤散沙,他作為三邊總督,這時候該考慮接下來怎麼辦才是。

    於是洪承疇和孫傳庭在順德府停駐下來,開始討論接下來該怎麼辦,是繼續北上討賊,還是退回陝西固守,如果于孝天宣佈登基稱帝,他們是該投順于孝天,還是該另立新主,光復大明呢?

    這麼一來,洪承疇和孫傳庭所部,便拖在了順德府一帶,遲遲沒有動靜。

    隨後洪承疇又聽聞到了京師傳出的最新消息,于孝天此次入京,並未攻入皇宮,弒殺聖上,僅僅是控制住了京師,將一批京城的朝官抓了起來,整體上應了他要清君側的口號,並未加害當今聖上。

    但是誰都清楚,于孝天這一次恐怕就算是沒有篡國自立的想法,恐怕也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打算,接下來如果讓他得逞的話,于孝天肯定權傾朝野。

    這一點洪承疇可就不答應了,他身為文官,豈能被于孝天這樣的武將驅使,就算是楊嗣昌、陳新甲、劉宇亮等人該死,也不該于孝天來處置他們,這是標準的大逆不道之舉,讓這麼一個武夫控國,讓他們這些文臣該如何自處?

    於是洪承疇和孫傳庭商議之後,認為既然于孝天並未打算篡國自立,那麼皇上應該就沒有危險,只是被於賊軟禁在了皇宮之中,如果他們想要改變這個現狀,那麼就必須要繼續進兵,趕往京師將於賊的叛軍擊敗,重新救出聖上,還權於聖上,那麼大明才還是以前的大明。

    在商定好這件事之後,洪承疇這才立即又一次領兵北上,趕往了京師,並且下令已經從山西進入京畿之地,暫時屯駐在保定府境內的那一萬山西官軍,也歸於他統領,要求保定府以及真定府等各府為大軍提供糧秣支援,他要入京平亂。

    如此一來,洪承疇糾集起來了超過五萬官軍,以他麾下的洪兵為主力,朝著京師趕來。

    于孝天勸崇禎交出印綬大權無果之後,很是生氣,而且得知洪承疇已經兵抵保定府,不日將進入順天府境內,心知洪承疇所統率的這一支兵馬,恐怕是目前北方對於他威脅最大的兵馬了。

    如果想要徹底斷絕崇禎的幻想的話,那麼便唯有敲掉洪承疇這支大明北方除了關寧軍之外最後的生力軍,使得崇禎再沒有任何可指望的力量,接下來崇禎才可能會聽話,按照他的意思交出大權,做一個虛君。

    於是他立即下令天津衛那邊的於振山,將天津衛一帶的防務交接給手下,而於振山則率領五個新兵營,加一個新編炮兵營趕往京師。

    而原來京師之中的于家軍主力,則抽出第二第四第七三個旅,加上一個獨立炮兵營,交給了孟飛統領,令孟飛領兵出師,趕往良鄉、房山一帶佈防,洪承疇所部不來則罷,只要敢來,就命孟飛朝死裡打。

    這一次于孝天生氣了,他生氣的後果很嚴重,只能由洪承疇和孫傳庭來承受了。

    四月底洪承疇孫傳庭終於率領五萬官軍,進入到了順天府境內,隨即雙方的前鋒便開始發生接觸戰。

    洪承疇麾下洪兵這些年來,跟著洪承疇南征北戰,其中著實有一些能打的傢伙,而且這些傢伙都是老油條,很有作戰經驗,除了悍勇之外,而且還相當狡詐。

    雖然只是前鋒,但是這些洪承疇的麾下兵將,還是相當的凶厲,和小股的于家軍斥候碰上面之後,雙方立即便廝殺了起來。

    過程我就不再詳細描述了,在開闊地形上,以于家軍的火力,洪承疇的洪兵即便是再能打,再厲害,也還是一直完全舊式的軍隊,面對著火器全面超前的于家軍,他們根本無法適應這種全新的戰術。

    所以先鋒的接觸戰洪承疇麾下的前鋒吃了個大癟,死傷慘重逃回了洪承疇主力那邊,洪承疇這時候已經得知前面有叛軍攔住了他們進京的去路,於是也領兵在房山一帶暫時屯紮了下來。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5-3-6 15:57
第八十九章 生擒活捉

     按照洪承疇的性格,他做事穩健,極少冒進,在得知于家軍攔路,並且前鋒遭遇敵軍猛烈打擊,前鋒被于家軍擊潰之後,洪承疇決定兵分三路,以一路山西偏師在正面頂住于家軍主力,然後他和孫傳庭各領一萬五千精銳陝兵,從敵軍兩翼包抄,側擊于家軍兩翼陣線,爭取兩相夾擊以鉗形攻勢將這支叛軍主力給擊潰。

    但是如果這一次他們碰上的是普通的敵軍,甚至是建奴軍的話,這一次洪承疇的做法都可以說是英明之舉,但是很可惜他們碰上的是他們完全不熟悉的一支在技術和戰術上都遠超過他們很多的新式的軍隊。

    孟飛在領兵擺開戰列之後,便很快就看出了洪承疇的策略,冷笑了一下之後,直接命令第二旅出戰,猛擊被洪承疇留守在正面戰場上的那支山西兵馬,並且給第二旅旅長張長傑下達了一個死命令,只給他半個時辰,半個時辰之內,必須將這支萬餘人的山西兵馬給徹底擊潰。

    而剩下的兩個旅被他放在兩翼,各自組成一個方陣,炮兵則放在兩個方陣之間,可以隨時形成對三面的支援。

    當洪承疇下令開始動手的時候,孟飛這邊也下達了動手的命令,于家軍炮兵陣地上三個旅屬炮營加上一個獨立炮兵營,四個營的火炮立即火力全開,集中火力先打正面的那伙山西的兵馬。

    被洪承疇放在正面的那一萬餘名山西的官軍,這一下可就倒了大霉了,炮彈如同下雹子一般的鋪天蓋地的砸向了他們。

    這些山西官軍本身就不是什麼很精銳的兵馬,突然間遭受到如此猛烈的炮擊,整個陣線當即便全線崩潰。

    張長傑率領第二旅只是一個衝鋒,連兩刻鐘都沒有用,便像是虎入羊群一般,將這些官軍打的是落花流水,當場潰散,不少官軍直接就被嚇得跪地投降,說什麼都不敢再和于家軍為敵了。

    洪承疇本來是率部從右翼夾擊于家軍左翼陣線的,他原指望正面的那些山西官軍,就算是不堪一戰,但是起碼也堅持到他能攻至敵軍側翼之後,到時候他便可以牽制住于家軍主力,可是沒想到山西兵將居然如此不堪到了極點,一個照面就被于家軍給打了個屁滾尿流,直接便潰敗而逃。

    而他和孫傳庭兩翼發動的鉗形攻勢,也就失去了配合,孟飛立即下令火炮分成兩撥,調轉炮口對準兩翼壓過來的陝兵開始發炮,這些陝兵雖然久經戰陣,承受力比山西兵要強一些,但是他們常年和裝備極為簡陋的流民軍交戰,哪兒碰上過這麼凶悍的火力打擊呀!

    就算是他們的騎兵比較厲害,也趕不上以騎兵見長的關寧軍,裝備上也不如關寧軍,在于家軍的炮火面前,損失很大,就算是堅持未被擊潰,但是也出現了混亂。

    在洪承疇和孫傳庭的極力彈壓之下,這些陝兵雖然最終頂住了于家軍的炮火,但是當接近于家軍陣線之後,劈臉而來的那些火、槍銃彈,卻讓他們見識了什麼才叫彈如雨下。

    前排的官兵如同割草一般的一層層的被割倒在地,後面的官兵傻了眼,被嚇得裹足不前,就算是停下來也擋不住于家軍火、槍手的集火齊射,劈面而來的銃彈依舊在他們身邊橫飛,官兵依舊在不斷的一個個栽倒在地。

    官軍有心用弓、弩還擊,但是卻始終無法進入到有效射程之內,倉皇之間就算是射出了弓箭,但是箭支也無法射入于家軍大陣。

    於是陝兵頓時開始崩亂了起來,前面的朝後跑,後面的不敢動,繼續朝前拱,結果擠成一團。

    這時候孟飛立即下令騎兵連和散兵連出列開始發動逆襲,一隊隊騎兵立即呼嘯著催動戰馬,狂呼大叫著舉起他們的騎槍,架在腋下朝著敵軍衝去。

    而那些散兵連的兵卒,則全部上刺刀,開始發動白刃衝鋒,其餘的那些于家軍官兵們,則列陣緩緩朝前推進,這一下就算是洪承疇也沒轍了。

    整個陝西的兵馬,在于家軍這麼犀利的攻勢面前,根本無法招架,頓時兵敗如山倒,全軍發生大潰。

    洪承疇和孫傳庭見勢不妙,趕緊收攏潰兵撤離戰場,並且派出精銳殿後,但是在于家軍的追擊之下,殿後的兵馬也沒有能堅持多久,便被于家軍擊潰,整個房山和良鄉一帶的戰場,這會兒都亂成了一團麻。

    大批被嚇慌神的官兵,像是沒頭蒼蠅一般的四處亂撞,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反抗,哪兒人多于家軍就朝哪兒沖,立即將其打散,始終讓洪承疇和孫傳庭不能有效控制兵馬。

    激戰一天下來,洪承疇在下午時候眼看大勢已去,於是只得在親兵的護隨之下,收攏了少量的潰兵,朝著涿州逃去。

    而孫傳庭則帶了少量的潰兵,被于家軍追著屁股,無法南下逃走,只能調頭朝著京師西面的居庸關方向奔逃,整個陝兵集團,只是一天的時間,便被孟飛領兵打的大敗,而且是全軍大潰。

    孟飛尤不知足,分兵令第四旅邱慶輝領兵追擊孫傳庭,而他本人則率領剩下的兵馬,把炮兵留在了已經被他們控制的良鄉縣城,其餘兵馬輕裝前進,猛追洪承疇,第二天追至涿州,一鼓作氣便追著潰兵,把涿州城也給拿了下來。

    洪承疇於是在數百名親兵的保護之下,只得又從涿州出逃,奔往保定府。

    孟飛還是不肯收手,繼續領兵南下追擊洪承疇,兩天時間下來,又追到了保定府境內,將定興縣和安肅縣(後世的徐水)也一鼓拿下,洪承疇這個時候已經被追的快成了孤家寡人了,五萬大軍現在身邊僅剩下了不到一百人,一半都丟了戰馬,徒步跟著洪承疇狂奔,朝著保定府逃去。

    但是讓洪承疇絕對想不到的是當他好不容易如同喪家之犬跑到保定府的時候,保定巡撫張其平居然拒開城門,將洪承疇迎入城中,聲稱洪承疇乃是逆賊,說他已經上表朝廷,支持于孝天入京清君側,洪承疇這次領兵進京,本身就是犯上。

    人還能不能更無恥一些?洪承疇氣的差點吐血,叫城不開,眼瞅著追兵已到,於是只得繼續逃竄。

    孟飛這傢伙好像是打定主意,咬死洪承疇,派出兩個騎兵連帶上繳獲的戰馬,換馬不換人,一直狂追洪承疇不停,洪承疇這個苦呀!被于家軍追的如同喪家之犬一般,剩下的不到一百親兵,等過了保定,沒有戰馬的全部都已經跑丟了。

    過了保定城之後,洪承疇身邊僅剩下了二十多個親兵還有戰馬,可以護著他繼續逃竄,而剩下的親兵的戰馬,則在半路上都已經活活的累死,倒斃在了路邊。

    而那些于家軍的騎兵,這次追擊洪承疇,都是單人雙馬,戰馬累了就換馬,所以始終如同跗骨之蛆一般,吊在洪承疇的身後,讓洪承疇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只能不停的亡命奔逃。

    這一路追下去,于家軍的騎兵整整追出了數百里,一直把洪承疇追到了保定府的祁州境內,洪承疇終於逃不掉了,他和手下所有的戰馬這時候全部都已經累垮,被趕到了一條小河旁邊,這時候洪承疇身邊僅剩下了五個親兵。

    洪承疇原本想要拔劍自刎,可是等他去拔劍的時候,卻發現連腰間的寶劍在逃跑的時候,都不知道跑丟哪兒了,身上居然沒有一把能割脖子的傢伙,他向親兵討要腰刀,但是親兵說什麼都不給。

    洪承疇想要撕衣服弄個布條找棵樹上吊,但是好不容易掛上了繩子,脖子剛伸到繩套裡面,一聲槍響樹杈當場便被打斷,洪承疇重重的摔在了地上,連上吊都不成,這個時候一批于家軍的追兵已經快到了近前,剛才就是一個神槍手遠遠的看到洪承疇要上吊,開槍打斷了樹杈。

    洪承疇一頭紮河裡準備自溺而亡,但是等他一頭紮河裡才發現,河水只淹到他的大腿,根本淹不死人。

    洪承疇氣的放聲大罵,接著失聲大哭,跪在河水裡面對著京師方向連連磕頭,口稱對不起聖上,結果一會兒工夫,便被于家軍包圍,生擒活捉了起來。

    騎兵連拿下了洪承疇之後,立即掉頭返回,但是當他們到了保定城的時候,卻發現這時候保定城已經易幟,被于家軍控制了。

    原來孟飛這傢伙一路追趕洪承疇,率軍抵達保定府之後,保定巡撫張其平居然打開城門,出城迎接于家軍,稱于家軍為王師,恭恭敬敬的把孟飛給迎入了城中,並且巴結孟飛,給孟飛送了一份厚禮,說他這次非常支持于孝天入京清君側,他願意遵于孝天之命行事。

    孟飛不動聲色,受了他的禮,又好言安撫了他一番,讓張其平放了心,接著率部入城接管了保定城的防務,進而又解除了原來保定城之中的那些守軍的武裝,將其暫時移到了城外,等候接受改編。

    (感謝品味讀書朋友的打賞!)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5-3-6 15:58
第九十章 降服

     當安排妥當之後,張其平在城中最奢華的一個酒樓之中,設宴為孟飛接風,並且把保定府幾個重要的官員以及武將都請了過來,就在這個時候孟飛突然間翻臉不認人,當場下令將張其平拿下,同時也將保定府幾個武將抓了起來。

    這一下把張其平和那些保定府的官員們嚇得夠嗆,驚呼連連大喊誤會,他們已經投效了于孝天,為什麼孟飛還要抓他們。

    孟飛冷笑一聲道:「除了張其平之外,你們都沒事,至於暫時留下你們幾個武官,是因為現如今你們繼續控兵已經不太合適,暫時請你們先委屈一下,只要你們配合孟某,那麼孟某保你們全家無事!

    其他人都稍安勿躁,這次沒你們的事情,該幹什麼繼續幹什麼,但是記住一條,現在是于大帥說了算,你們只要好好幹,別犯糊塗,那麼誰也不會動你們,只要你們按照我們大帥的吩咐兢兢業業的做事,該當你們的官,還當你們的官,只要以後別他娘的干缺德事就行!

    至於你張其平,你別忘了,你是我們大帥點了名要抓的人,就算是你投降也不成,現如今你算是重犯,我孟某無權放過你,但是念在你此次主動開城的份上,孟某會給你在大帥面前美言幾句,命好的話,估計這次不殺你!

    今天讓諸位受驚了,這酒飯我看就到這裡好了,現如今孟某事務繁多,不便繼續久留這裡,大家都散了吧!

    你們記住孟某的話,做你們該做的事情,千萬別在這個時候犯糊塗,現在你們也該看清楚了,陳新甲不行、吳襄不行,而洪軍門也一樣不行!想要和我們大帥作對的話,那麼你們不妨試試,但是後果要自負!

    來人,把張其平給我帶下去,弄一輛囚車過來,立即將其送往京師交給大理寺處置!但是記住,要替他說幾句好話,這也算是我老孟仁至義盡了,死不死是他的事兒,走!」

    任誰都沒有想到,這次于孝天派孟飛出來打洪承疇,這傢伙居然摟草打兔子,一路下來連保定府都被他給收入了囊中。

    而且連于孝天都沒有想到,孟飛能做到如此地步,連洪承疇都給抓了回來。

    當洪承疇被送入京師交給于孝天的時候,于孝天連忙飛奔出了他臨時的住處,將洪承疇迎入了他的府邸之中。

    這一路上于家軍的人倒是也沒有難為洪承疇,只是限制了他的自由,先是讓他騎馬返回了保定府,接著在保定府給他弄了一輛馬車,讓洪承疇乘坐,甚至於還留下了他兩個最貼身的家丁,這一路上伺候他。

    而洪承疇卻並不領情,一路怒罵于孝天,幾次都差點被押送他的于家軍兵將痛揍一頓,但是卻被軍官給阻止了,軍官下令不要去管他,該怎麼伺候他還怎麼伺候他,任憑他隨便罵,因為于孝天曾經交代過他們,一旦拿下洪承疇或者孫傳庭的話,一定不要難為他們,要善待他們,將他們送往京師之中。

    雖然洪承疇歷史上晚節不保,投降了建奴韃子,成為了建奴的奴才,但是于孝天對於洪承疇卻並無太多的惡感,畢竟在當時洪承疇所處的境地,他要麼選擇去死,要麼便只能投降建奴,而且洪承疇在投降建奴之後,也多少為漢人說了一些好話,讓建奴一定程度上少殺了不少漢人。

    另外洪承疇和孫傳庭都是明末著名的能員,並且對陝西的情況最為瞭解,同時也常年領兵和流民軍交戰,最熟悉流民軍的戰術,眼下他已經拿下了京師,但是接下來他要面對很多問題,單憑他一人之力和目前他的那些手下們,想要順利的接管整個大明,顯然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所以他必須要選擇一批人,今後為他效力,這樣才可以盡快的結束中國的內亂,讓中國盡快的恢復元氣,使得他能更快的抽出手,放眼外面更遼闊的世界。

    洪承疇無疑是一個相當有能力的人,而且這個人不算太過愚忠,否則的話他當年歷史上也不會選擇最終投降建奴,這樣一個既有能力,而且還不算愚忠,同時知道回轉的人,是很難得的。

    這次當他接到急報,說孟飛率軍抓住了洪承疇之後,便立即派人直接出京,趕去迎接洪承疇入京,在路上更是對洪承疇恭敬有加。

    洪承疇雖然一路上怒罵于孝天,但是始終卻沒有人接他的話茬,也沒有人殺他,讓他罵了大半路,自己也覺得沒有什麼意思,於是漸漸的閉上了嘴巴,消停了下來。

    洪承疇原打算是通過怒罵于孝天,激怒于孝天的手下,讓他們忍不住殺了自己,這樣的話可以保住他的名節,可是很顯然他最後這個策略沒有奏效,於是只能被于孝天的手下送入到了京師之中。

    當洪承疇被于孝天恭恭敬敬的接入到了他臨時的府邸之後,于孝天將洪承疇請入他的書房之中,奉為上座,並且命人給洪承疇準備了一份清淡簡單但是口味不錯的飯菜,還備了一壺美酒,親自陪著洪承疇吃飯。

    洪承疇這也是第一次見到于孝天,雖然他對于孝天如此行徑感到十分憤慨,但是當見到于孝天之後,卻發現于孝天這個人和他印象中那些武夫有著很大的區別,單從身材外形和體量上來說,于孝天舉手抬足之間,確實有著一種大將之風,而且看他雙手,都是老繭,明顯是苦練不輟,常年習武。

    但是和于孝天見面之後,他發現于孝天並不算十分粗魯,思維十分敏捷,說話也相當得體,雖然他舉止有些異於常人,但是卻也讓人很舒服。

    特別是于孝天對待他的態度,十分恭敬客氣,俗話說得好,抬手不打笑臉人,于孝天如此待他,洪承疇也有火發不出。

    當于孝天將其請入書房,並且奉上酒飯以及好茶款待的時候,洪承疇乾脆也不搭理于孝天,低頭猛吃了一通,于孝天敬酒,他也來者不拒酒到盅干,吃罷飯之後,待人把碗筷撤下去之後,奉上了好茶,他喝了一通,這才卯足了勁,開始又一次大罵起了于孝天。

    于孝天聽著洪承疇的怒罵聲,笑而不語,一副老神在在的架勢,低頭喝茶,看洪承疇罵的口乾舌燥,把茶水喝了,他還主動給洪承疇重新換上新茶。

    洪承疇罵了一通之後,覺得出了氣,于孝天不慍不怒的姿態,也讓他覺得相當無趣,原本他還是想要激怒于孝天,讓于孝天乾脆殺了他,以保住他的名節,可是沒想到于孝天涵養如此之好,居然愣是一點都沒生氣。

    洪承疇也畢竟是個文人出身,畢竟也是有涵養的人,到了這種地步,要是繼續罵下去,就顯得他太沒有氣量了。

    於是洪承疇收住了罵聲,坐下來呼呼直喘。

    于孝天看洪承疇罵夠了,這才開始說話,將他這一次北上的事情,又一次添油加醋的對洪承疇說了一遍。

    洪承疇當聽完了于孝天這一次為何被逼入京清君側的原因之後,他自己也覺得換做是他,估摸著也受不了這氣。

    于孝天率軍北上,孤師立抗建奴大軍,得不到朝廷一兵一卒,一粒糧食的支援,而且朝廷還處處想要將于孝天置於死地,這事兒換成誰恐怕都不會甘願這麼被朝廷給弄死,只是于孝天做的絕了一些,乾脆就領兵殺入了京師,把朝廷裡面一幫大員都給抓了起來。

    這事兒做的著實有點大逆不道了一些,現如今連皇上也被軟禁在了皇宮之中,無法上朝聽政,於是洪承疇對于孝天問及崇禎皇上的事情。

    于孝天也據實告知,洪承疇一聽又一次勃然大怒,罵于孝天這是犯上作亂,就算是于孝天受了委屈,但是也不能如此對待聖上,聖上就是聖上,乃是大明之主,于孝天這麼做,是在篡權干政,他怒喝于孝天,讓于孝天立即懸崖勒馬,速速還政於當今聖上,自請聖上處置。

    于孝天搖頭,和洪承疇開始辯論了起來,他從遠到近,從大明時下的時局,到崇禎當政之後的一些過失,還有眼下朝中官員們的作為,另外也包括現在大明的官風。

    于孝天整整和洪承疇談了一整夜,天亮之後洪承疇撐不住,于孝天讓人給他準備了一個乾淨的客房,讓他睡了一覺,醒來之後兩個人便又開始論辯。

    極少有人知道他們具體說了些什麼事情,于孝天又都對洪承疇說了些什麼,總之兩個人就這麼整整爭論了兩天時間,吃飽了就吵,吵累了就吃,瞌睡了就睡,醒了就接著吵。

    但是第三天的時候,洪承疇終於停止了和于孝天爭吵,最終答應了于孝天的請求,表示以後願意聽從于孝天的吩咐,按照于孝天的意思辦事。

    而于孝天也當即表態,給洪承疇撥三個營的兵力,其中兩個標準步兵營,兩個標準炮兵連,一個騎兵連,一個斥候隊,一個特戰小隊,一個輜重連,另外還有一個很特殊的學兵連,總數大致不足四千人的規模,這一次作為他的護軍,護送洪承疇返回陝西,繼續對流民軍進行清剿。

    (今天要特別鳴謝小米粒蛋黃兄弟的不吝打賞!)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5-3-7 08:58
第九十一章 祖大壽的反應

    這個時候崇禎被軟禁在皇宮之中,根本無法頒布政令,更無法撤換什麼官員,洪承疇眼下雖然被于孝天打的大敗,整個從陝西帶入京師的數萬陝兵,這個時候已經是冰消瓦解,但是任誰也不能說洪承疇已經不是三邊總督了,他只要不死,只要回到陝西,那麼他就還是三邊總督。

    而且于孝天也令孟飛在當日的戰場上,找到了洪承疇遺失的關防印綬,送還了洪承疇,並且在府中,為洪承疇設宴送行 」 。

    洪承疇喝過了送行酒之後,非常低調的帶著于孝天撥發給他的這三個營的兵力,出了京師,開始踏上了返回陝西的道路。

    洪承疇很清楚這三個營的于家軍,乃是于孝天用來監視他的,特別是那三十名護兵,更是今後將會成為他的親兵,以後不會離開他的左右,但是他自從在房山、良鄉一帶,和于家軍交過一次手之後,便知道從此之後,大明再難找出任何一支軍隊可以和于家軍抗衡,于家軍不管是使用的火器,還是戰術,都完全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

    這支于孝天交給他的軍隊,他有指揮權,但是卻肯定不可能將其收為己用,而且他在見識了于家軍所用的這些火器之後,發現如果他心存異志,就算是他能把這三千多于家軍解除武裝,收了他們的武器,那麼只要于孝天停止供應他彈藥,那麼這些東西全部都會成為廢鐵一堆,根本無法繼續發揮作用。

    所以他只要想繼續做一番事業,那麼就必須依仗這三千多于家軍,作為他的骨幹兵力使用,否則的話,就算是讓他重新組建一支以前的兵馬,估摸著也無法再和于孝天為敵。

    他在踏出京城,走上了返回陝西的道路之後,扭頭看了看漸漸遠去的京師,重重的歎息了一聲,他希望自己這樣的選擇沒有錯,希望于孝天沒有騙他,如果于孝天真的做到他所承諾的那些事情的話,那麼就算是他今後落下罵名,也不枉他這一次的抉擇。

    當送走了洪承疇之後,于孝天再一次入宮了一趟,親自把洪承疇的事情對崇禎說了一遍,崇禎當聽聞洪承疇此次北上勤王,也以全軍覆沒而告終的時候,精神幾乎徹底崩潰,心中最後的一絲希望也徹底破滅。

    特別是當聽了于孝天和洪承疇所達成的協議之後,崇禎登時暴怒異常,起身飛撲于孝天,伸著手想要把于孝天給掐死,但是卻被太監給攔了下來,好生一番勸慰,才把崇禎給勸回了龍案之後。

    崇禎完全不顧什麼涵養不涵養了,對洪承疇也破口大罵了起來,罵洪承疇也是一個逆臣賊子,居然在這個時候投靠了于孝天這個逆賊。

    于孝天由著崇禎好一通發洩,等崇禎罵累了之後,他又告訴崇禎了一個消息,那就是他這些天來,派人和祖大壽談判的結果。

    祖大壽乃是錦州關寧軍的核心人物,官至征遼將軍,掛太子少傅左都督之銜,領錦州軍馬。

    現如今整個山海關以外的關寧軍可以說都差不多在祖大壽一眾軍將的控制之中,而祖大壽又是其中最為重要之人。

    此次祖大壽拒絕朝廷詔他率兵入關勤王,繼續留鎮錦州,很顯然是有心看朝廷的笑話,在大明現如今,早已形成了軍閥集團,而祖大壽無疑是這些軍閥集團的佼佼者,領著最大的一股軍閥集團。

    他原本是願意給朝廷幫拳的,所以在年後朝廷詔令他遣軍入關的時候,他給關內調入了一萬多關寧軍,交給了吳襄統領。

    但是隨後不久,他便得知消息,他派入關內的這一萬多精銳,居然在天津衛一帶,被于家軍打了個幾乎全軍覆沒,最後也只有吳三桂帶了區區不到兩千殘兵敗將,逃回了山海關。

    祖大壽聞之消息,頓時大吃一驚,坐下仔細的分析了一下情報,這才發現于家軍的厲害程度,恐怕遠超過了他的認知範圍。

    于家軍以少勝多,力克入關的十萬建奴大軍,接著還有餘力打的吳襄和陳新甲大敗虧輸,那麼這就說明了于家軍的戰力之強,已經超乎了想像。

    他們這些關寧軍自詡為天下第一雄兵,但是也只是針對大明其它那些地方官軍來說的,這麼多年來,他們關寧軍和建奴交手,從來都是敗多勝少,吃虧多的可以說是老鼻子了,可是于家軍卻能以少勝多,將十萬建奴大軍給幾乎滅掉,這就超乎了所有人的想像。

    接著于孝天宣稱要入京清君側,朝廷驚慌失措之下,派人給祖大壽傳旨,讓祖大壽立即領關寧軍再次入關勤王。

    但是這一次祖大壽堅決不幹了,開什麼玩笑,這于家軍是人可以干翻的嗎?建奴都不是他們的對手,讓關寧軍都入關,去了也是白給,估計這次入關就回不來了,關寧軍一旦要是完蛋的話,他們這些軍將也就失去了所有所持,那麼接下來就成了魚肉,可以任人宰割了。

    這次朝廷如此對待于家軍,本身就是朝廷不對,現在把人家惹毛了,要入京清君側,那是你麼自己的事情,反正祖大壽是說什麼都不肯率軍入關勤王。

    人家于孝天說的明白,這次入京是要清君側,又不是要謀朝篡位,這些朝中的大佬,也該為他們自己的作為付出點代價了。

    這些文官們整天一個個都拽的跟二五八萬一般,看著他們這些武將們橫挑鼻子豎挑眼,一個個怎麼都看不慣,要不是他們手中有兵,估摸著早就被朝廷給拉出去剁了。

    所以讓于孝天去宰幾個朝中的大官,也不見得是壞事,總而言之,祖大壽是堅辭不授,以建奴還在對關內虎視眈眈,他無法脫身入關為由,不肯率兵入關。

    而吳三桂得知消息,多次派人去找祖大壽哭求,讓祖大壽率兵入關,為他父親吳襄報仇,但是也被祖大壽給斷然拒絕了,吳襄的下場就是他們的例子,這于家軍最好還是別去招惹得好。

    不管以後朝中是誰說了算,總是也離不開他們這些人,他們只要坐觀風向,以後誰當權,有奶便是娘,總不能少了他們的糧餉吧。

    所以祖大壽說什麼都不肯率兵入關勤王,而是領兵繼續留鎮錦州一帶,一直在關注著京師的動向。

    當祖大壽得知于家軍攻克京師,並且佔領了京城之後,更是心中大驚,京師的防禦能力他是十分清楚的,崇禎初年建奴第一次入關的時候,他隨袁崇煥回師入衛,在京城朝陽門外駐防,並且和建奴軍交過手。

    所以祖大壽對京城防禦設施的情況十分瞭解,這麼一座堅城想要從外部攻克,是相當困難的事情,更何況京城之中,還有大幾萬官軍駐守,可是于家軍卻只用了幾天時間,就攻入了城中。

    事後雖然有消息說是宣府參將高明虎做了于家軍的內應,開了東直門引于家軍入城,導致了京城失守,但是同時也有消息說,即便是沒有高明虎獻降,于家軍也不會耽擱多長時間,便可以攻克朝陽門。

    這就更說明了于家軍的可怕,祖大壽更不願意這個時候率兵入關,去和于家軍過招了,他找來了當初隨吳襄在天津衛和于家軍交戰的兵將,詳細的詢問了于家軍的戰力情況以及他們的戰術。

    另外他還想辦法抓了一批試圖逃出關外的建奴潰兵,打聽有關當事建奴軍和于家軍決戰的事情,從這些兵將口中,他詳細的瞭解到了于家軍的厲害,于家軍超強的火力輸出能力,使得他聽罷之後,心中大為震撼。

    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祖大壽僅從這些兵將和建奴潰兵口中瞭解的東西,便可以判定于家軍的可怕程度,于家軍是一支裝備及其精良,擁有非常厲害的鳥銃和大量可以野戰的大炮的軍隊,同時他們使用的戰術也是以前他所不瞭解的。

    更重要的是于家軍兵將各個悍不畏死,對於軍紀極為重視,戰場上敢於拚命,無鳴金之聲,絕不會擅自後退,真正可怕的就是他們這種鐵律,一支軍隊擁有如此好的軍紀,就算是給他們用木棒,也是一支可怕的力量,更不要說是給他們武裝到牙齒了。

    祖大壽雖然自詡麾下的關寧軍是一支強軍,但是也要看跟誰比了,跟建奴比,他還有膽和建奴交手一二,但是當瞭解了于家軍的厲害之後,他已經徹底失去了和于家軍正面抗衡的勇氣了。

    但是祖大壽也感到很為難,因為他們關寧軍孤懸於關外,這時候關外氣候極為惡劣,雖然他們也令軍戶屯田,但是這些年來,所產的糧食根本不夠他們吃的,關寧軍立足於關外,全靠關內朝廷為他們調撥糧餉度日。

    現在朝廷很顯然已經被于孝天控制了,于孝天翻手之間,就可以拍死當今聖上,那麼關寧軍以後失去了朝廷的支援,根本無法在關外支持多長時間,他們以後吃什麼喝什麼,拿什麼給兵將發餉,就成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5-3-7 09:01
第九十二章 交權

    就在祖大壽為了這件事頭疼不已的時候,一個于孝天派出的使者卻在山海關被守軍抓住,這個于家軍的使者是一個年輕人,化妝成了一個行腳商人,當被抓住之後,他公開身份,說奉于孝天之命,特來見祖大壽。

    山海關守將不敢殺他,但是這時候在山海關的吳三桂卻聽聞消息,非要將這個于孝天的使者殺掉祭奠他的父親吳襄。

    最終在眾人的勸解之下,吳三桂只得放棄了殺掉他的想法,山海關守軍趕緊派人把這個使者送到了錦州去見祖大壽 」 。

    使者到了錦州之後,和祖大壽密談了一段時間,最終和祖大壽等關寧軍的軍將達成了一個協議,那就是不管關內局勢如何變化,就算是以後于孝天當權,但是也會繼續保障關寧軍給養的供應,以前的一切供應,今後都不會變,有了于孝天這個保證之後,祖大壽等關外的軍將們,這才放心了下來。

    既然于孝天保證了以後不斷絕他們的糧餉供應,那麼他們為何還要和于孝天作對?打是打不過于家軍的,那麼以後便只能聽于孝天的吩咐了,只要于孝天不對他們太過刻薄,讓他們日子能過下去,那麼朝廷誰來當權,就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了。

    於是祖大壽讓使者回去告訴于孝天,如果于孝天有誠意的話,就先給他撥二十萬兩餉銀,只要他收到餉銀,那麼他就保證不會率軍入關。

    而于孝天在得知了祖大壽提出的這個條件之後,二話不說,便下令調撥二十萬兩銀子,立即將其運往山海關,交給祖大壽使用。

    祖大壽看到于孝天這麼爽快,於是也沒什麼好猶豫的了,當即表態,只要于孝天以後不虧待他們關寧軍,那麼關寧軍絕不會派一兵一卒再入關去找于孝天的麻煩。

    這個協議的達成,給于孝天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緩衝時間,接下來他便可以少了一份對關寧軍的忌憚,可以全力以赴的用兵迅速的控制北方局勢。

    崇禎在聽于孝天說罷了和關寧軍眾將達成的這個協議之後,頹然跌坐在龍椅之上,面如死灰,半晌都沒有言語。

    他知道他已經被很多人給徹底拋棄了,這一次于孝天入京清君側,讓他看到了天下非常多的官員以及讀書人的無恥程度。

    這些人表面上一個個道貌岸然,像是謙謙君子一般,但是實際上各個都是一肚子的男盜女娼,什麼狗屁氣節,根本就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他們最關心的還是他們的官位能不能保住,他們以後還能不能繼續撈錢,並且高高在上做人上人,至於平時他們嘴裡面說的最多的為國盡忠,不過只是他們用來裝點門面的幌子罷了。

    當有一天有人要篡權的時候,這些人立即便露出了他們醜陋的嘴臉,一個個立即將以前的偽裝撕去,跑去找新的大腿抱。

    反倒是祖大壽這幫丘八們,顯得還要比這些人可愛一些,他們不要臉,是不要到了明處,誰給他們提供糧餉,他們就為誰幹活,現在朝廷被于孝天控制了,那麼他們就聽于孝天的,因為他們可以說,他們是當兵的,他們的職責是鎮守關寧,至於誰來當政,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

    隨著于孝天把一件件事情都告訴了崇禎之後,許多地方的重臣紛紛在於曉天的遊說之下,表明了他們願意聽從於曉天的吩咐之後,崇禎整個心理防線開始出現了裂紋,以前的執著和堅持,到了這個時候已經變得脆弱不堪了起來。

    崇禎坐在龍椅上捫心自問,他這麼多年來,難道真的錯了嗎?這麼多年來,他為了整個大明,做了這麼多,付出了這麼多,可是卻得到了一個什麼結果呢?

    眾叛親離,對!就是眾叛親離,沒有什麼詞彙,能比這四個字更貼切了,他想要做一個明君,可是他手下的那些大臣,卻讓他做不成明君,他想要中興大明,他為此努力了,可是大明非但沒有出現任何中興的曙光,反倒是整個天下局勢卻在每況愈下。

    他登基之後,立志要光復遼東,滅掉建奴,可是十多年下來,建奴非但沒有滅,而且越來越強,控制了更多遼東的土地,東江鎮也丟掉了。

    他想要做到國富民強,可是大明百姓卻民不聊生,他想要一個清明的官場,可是當官的卻絕大多數人貪鄙成風,厚顏無恥到了極點,當官的日日想的是黨爭,爭權奪利,根本沒有多少人真正在為他的大明著想。

    這些年來,他也殺了不少大臣,可是卻還是沒有能改變任何東西,大明的局勢依舊在繼續糜爛下去,讓他看不到任何希望。

    現在于孝天此獠悍然入京奪權,可是朝中的官員,真正站出來和他抗爭的卻寥寥無幾,幾乎絕大部分官員,都立即選擇倒向了于孝天,開始為于孝天搖旗吶喊,為于孝天出謀劃策,為于孝天做事。

    現在連他最為器重,將其依做長城的洪承疇,也選擇了背叛於他,而這麼多年來,他想盡辦法投入成百上千萬兩銀子,打造出的大明最強的兵馬關寧軍,卻也作壁上觀,根本不管他的死活。

    所以崇禎最終徹底崩潰了,又一次跳起來要和于孝天拚命,于孝天也沒有和他動手,只是稍稍後退了一步,自有那些太監忙不迭的上去勸解崇禎,又一次把崇禎給安撫了下來。

    當崇禎又一次平復下來之後,他整個人彷彿又瞬間老了許多歲一般,整個人的精神都變得更加萎靡不振了起來。

    「可笑!真是可笑呀!想我朱由檢登基之後,為了大明天下,殫精竭慮,做了這麼多事情,可是到頭來卻落得了一個如此不堪的下場!

    于孝天,你這一下滿意了吧!想必你現在一定很得意吧!」崇禎緩緩抬起頭,用無比怨毒的眼神看著于孝天,但是卻用一種嘲諷的口吻,對于孝天問道。

    于孝天搖搖頭道:「聖上!微臣並沒有感到一絲得意!而是感到悲哀!這就是大明官員的現狀,他們食君俸祿,但是卻不思報國!這不但是聖上的悲哀,同時也是天下人的悲哀!

    現在聖上應該明白,于某為何說要把這個官場徹底砸爛了吧!聖上難道認為,大明如此這樣的官場,還有必要繼續保留下去嗎?

    大明如果繼續如此下去,恐怕亡於這些人之手,絕不是危言聳聽,所以想要重複我大漢民族之威,靠著這些人是絕對不成的。

    大明的官風已經是積重難返,必須要下猛藥方能扭轉,像聖上以前那樣,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辦法,很顯然已經無法奏效,那麼微臣願意當這個惡人,來把這些陳規陋俗徹底砸爛,來一個重新開始!

    微臣並不看重什麼皇位,這對於微臣來說,沒有多大的意義,微臣還真就沒看上這大明的江山,微臣要的要比眼下大明的疆土多得多的東西,微臣要的是在未來數十年間,親眼看著我們漢人,楊帆遠海,去以前從未踏足過的地方,為我們漢人開拓更廣闊的疆土!

    錯過了這個時候,那麼我們中國人,便將永遠失去這個最好的時機,所以微臣斗膽,懇請聖上,還是授權給微臣,讓微臣一展拳腳!這麼做不但對聖上有利,而且對天下百姓有利,對我們大漢民族更是有利!

    如果聖上還繼續堅持的話,那麼也罷!于某大不了就當一次屠夫,殺出一條血路,來重振我華夏國威!只不過是多死一些人罷了!」

    崇禎聽罷之後,突然間放聲狂笑了起來,笑的是前仰後合,捶胸頓足,幾乎笑的喘不上氣,把大殿裡面所有人都嚇了一跳,幾乎認為崇禎受不了這種打擊,當場徹底瘋掉了。

    王承恩趕緊上前,為崇禎撫胸捶背,崇禎狂笑了好一陣子之後,眼淚都笑的流了出來,這才漸漸的收住了狂笑的聲音。

    崇禎指著于孝天又一次用嘲諷的口吻說道:「好!于孝天!既然你這麼想要這一副爛攤子,那麼朕又有何捨不得?你要什麼拿去便是!朕就按照你所說的,看看你十年之內,能做到什麼地步!

    你記住了,十年!你說過的十年,十年之內,你還大明一個天下太平,國富民強!十年,十年之內你剿滅東虜韃子!朕就坐在這裡,看著你干,振搗時要看看,你到底能否能做到!

    王承恩,去吧玉璽拿來!給他便是!」

    王承恩放聲大哭了起來,跪在地上哭求道:「不能呀聖上!這玉璽不能交呀!」

    崇禎瞪著眼怒道:「休要囉嗦,你只管去取來便是,朕即便是留著又有何用?這些人眼中可還有我這個聖上嗎?」

    崇禎十二年五月初八,混亂了已經整整數月的京師傳出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消息,當今聖上崇禎帝下旨首肯了于孝天此次清君側之舉,這也正式等於當今大明聖上,對于曉天的篡權做出了最後的妥協。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5-3-7 09:02
第九十三章 太保監國

    崇禎十二年五月初八,京師傳出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消息,當今聖上崇禎帝下旨首肯了于孝天此次清君側之舉。

    五月初九在大理寺以及刑部、都察院三堂會審之後,判定楊嗣昌、高起潛、劉宇亮、薛國觀、張其平等一共二十六人犯有貪鄙等罪名,並且身為朝廷重臣,不能為國分憂,還暗中構陷盧象升,導致盧象升之死。

    每個人都羅列出了一大串的罪名,搜集了大量的他們在位的時候的罪狀,在五月初九當日,將他們的罪行以公告的形式張貼出去,昭告天下,並且崇禎在當日同時下旨,將這二十六人棄市 」 。

    棄市當然就是問斬了,這二十六人當天被宣旨判罪之後,便立即被拖上了囚車,拉往了宣武門之外,正午時分斬首示眾。

    楊嗣昌等人各個披頭散髮,被綁在囚車之中,一路緩緩從刑部大牢被拉了出來,沿途相當多的大明百姓都聞訊跑到街上,為他們夾道相送,亂七八糟的屍塊土坷垃還有爛菜下雨一般的朝著他們丟去。

    楊嗣昌滿頭滿臉都是污穢之物,被老百姓的投石打的是頭破血流,但是他還是強自裝出鎮定的樣子,大聲疾呼說他冤枉,並且破口大罵于孝天乃是逆臣賊子。

    但是現在他們這幫人早已經被于孝天搞臭了,而且是被搞得臭不可聞,僅僅是通過盧象升這一件事,老百姓就恨死了這些傢伙,哪兒還會有人覺得他們冤枉,都認為他們死一萬遍也不夠。

    高起潛這個時候,早已被嚇得成了一堆爛泥一般,吊在囚車之中,哭的是一塌糊塗,而那個張其平,更是臉色蒼白,兩眼呆滯,一路走還一路喃喃的說:「不是說過不殺我嗎?不是說過不殺我嗎?為何還要殺我?為何要殺我,我已經降了,我已經降了……」

    這二十多個人的表現各自不同,但是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不甘心,也不願意死,認為他們很冤枉。

    于孝天沒有親自出面去觀斬,對於這種事情,他沒有一點興趣,雖然這場鬥爭以他的勝利告終,這些人不過是一些犧牲品罷了,要是這時候他還興沖沖跑去觀斬的話,就有點太有點低他的身份了,這些人都是失敗者,在失敗者面前抖威風,對他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五月初十,崇禎接著下旨,以于孝天孤師奮戰力克建奴入關大軍,獲得空前的靜海大捷,當場斬殺建奴奴酋多爾袞,此功不可沒,故此下旨擢升其為中軍都督府左都督之職,以中軍都督府為首同時兼領其餘四個都督府,總領天下兵馬。

    同時加封于孝天為上柱國大將軍的勳銜,使之一躍成為大明目前武將序列之中的最高級別,正兒八經的正一品武官。

    而且于孝天還被擢升為太保之職,有監國職責,可於內閣大學士共監國事。

    另外京師也傳出消息,說當今聖上因為常年勞頓,積勞成疾,身體不佳,暫時不能視事,今後一段時間,不再上朝聽政,一切國事由太保于孝天和內閣大學士自行決斷,如遇不能決斷之事,可上奏聖上定奪。

    這就等於公開承認了于孝天對於朝政的控制權,一切大小事務,今後基本上都要于孝天說了算,而原來的內閣,則成了實際的辦事機構,雖然有決策權,但是卻必須要得到于孝天這個監國的首肯才行。

    朝廷這一連串的動作,很快開始傳開,各地官民聞之消息,都頓時為之大震,有很多官員立即就大罵于孝天是個篡權的逆臣賊子,他一個武夫憑什麼可以當上監國之職?要是讓這麼一個武夫監國,那麼要他們這些文官作甚?

    再說了,大明從來沒有設立過什麼監國之職,而且于孝天只是一個武將,跟皇帝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憑什麼讓他監國?

    於是各地官員立即呼呼啦啦的開始上表,力陳此舉不妥,並且稱于孝天乃是亂臣賊子,必須要將其誅除才行。

    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官員,從中嗅出了一絲機會,認為這時候正是他們投效于孝天的最佳時機,于孝天此次入京清君側,並且成功攻入京師,把京城控制起來,已經成為了既成事實。

    于孝天要是僅僅只殺掉一些大臣,那麼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換誰這時候都肯定要奪權的,很顯然于孝天這一次奪權成功,將當今聖上架空了起來,成了大明實質上的統治者。

    對於這件事,就看眼下各地官員怎麼看待了,當然他們可以不承認目前于孝天的實際控制權,但是卻面臨著一個問題,于孝天現在已經公開代表了大明朝廷,不聽他的,便等於是不再接受朝廷的管制,就等於不再承認朝廷對他們的領導權。

    這麼一來,以後他們為誰當官,為誰做事,就失去了法理上的依據,他們總不能說眼下的朝廷不合法,他們不再聽朝廷的聖旨,各自自立為王吧!

    所以有些當官的便從中看出,現在不管他們樂意不樂意,于孝天實際把控朝局都已經成為了既成事實,聽也罷,不聽也罷,誰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了。

    除非現在他們之中有人能站出來,糾集一支兵馬北上,將于孝天逐出京師,否則的話任誰都沒法再改變這個事實了。

    可是于家軍力克建奴十萬大軍的消息,這個時候早已傳遍了大明各地,建奴自野豬皮努爾哈赤起兵造反到現在已經數十年光景,大明卻從未有人獲得過如此戰績,可見的于家軍的兇猛程度。

    更可怕的是他們在擊敗了建奴大軍之後,尚有餘力再克數路官軍,並且一路長驅直入攻入京師,這就更加可怕了。

    天下那些官員武將們,捫心自問一下,就算是給他們幾萬兵力,他們能做到這一地步嗎?所以就算是給他們個膽子,他們也不敢這個時候起兵悍然北上再來一次清君側,去以武力手段將于孝天驅逐出京師和朝廷。

    所以這些聖旨一下,雖然大明朝野頓時對于孝天是罵聲一片,但是卻還真就沒有幾個人,敢跳出來召集天下兵馬北上,再來一次清君側,只是口頭上罵聲一片罷了,但是卻並無多少地方做出實質上的反應。

    而于孝天在領了監國之職以後,立即便開始對大明朝廷的官員做出了密集的調整,整個朝廷官場發生了一次大地震,許多人被罷免,趕出了朝廷,另外于孝天又提拔了大批官員,充實到了朝廷之中,領各部之事。

    這些被拔擢起來的官員,自然是擺明了車馬,以後要聽于孝天的使喚,為于孝天效力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以前在官場上都是名不見經傳之人,抑或是年紀較輕,但是這一次都被于孝天拔擢到了重要的位置上來。

    于孝天這麼大幅度的動朝廷的官場,無疑是在朝廷之中扶植他自己的勢力,這種事他也不藏著掖著,直接擺在了桌面上做,雖然引起了許多舊官的不滿,但是現在于孝天要權有權,要兵有兵,天底下他的拳頭最大,不服也不行。

    僅僅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整個京師之中的各大衙門的人員基本上都被于孝天調整了個遍,有些官員被趕走,有些官員被吸納了進來,同時于孝天將自己這麼多年來,在福建一帶培養出來的一些文吏也都填入到了這些各大衙門官署之中。

    這些隶屬于于孝天海狼系統的文吏們,都不是出自正兒八經的科舉出身,所以在這個時候如果對他們委以重任,很顯然是名不正言不順,故此只能暫時先給他們安排一些不起眼的職務,品階都比較低,以前都是很不受重視的位子。

    但是實際上朝廷之中各大官署衙門的那些官吏們,都很清楚這些新近被于孝天填入到他們衙門之中的這些人員,其實才是他們真正的主事者,他們表面上看起來人微言輕,但是他們說的話,卻沒人敢當做耳旁風。

    這些人都是于孝天一系的人,最受于孝天信任,其實把他們安插到各大官署衙門之中,就是讓他們充作于孝天的耳目喉舌。

    這些人說的話,其實就是于孝天要說的話,他們要做的事,其實就是于孝天要做的事情,他們雖然官職卑微,但是卻說話份量極重,很多事情就算是主事的官員,都不敢擅自決斷,必須要先問問這些人的意見之後,才能下決定。

    而于孝天直到這個時候,才發現這當權者確實日子不好過,天天各種海量的問題,都蜂擁而來,堆積在他的面前,把他累的幾乎放屁都抽不出空了。

    現在他算是徹底理解了為什麼歷史上會出那麼多的昏君,想要當一個明君,確確實實是要付出非常多的精力,這天下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以至於就算是生出三頭六臂,也不見得能處理的完。

    於是于孝天趕緊招來了林易陽、魯通等人,命他們成立了一個秘書處,專司負責幫著他篩選處理各種事務,小事只需要按照他吩咐的原則處理便是,大事才交給他來親自過目。如此一來,他的日子才算是好過了一些。
忘情痞子 發表於 2015-3-7 09:02
第九十四章 舉措

    但是自崇禎讓權給他之後,于孝天深入探究了一下目前大明官場的情況,才發現現如今大明官場的的確確已經爛透了,各地都是一堆的爛賬,誰也說不清楚眼下各地的府庫藩庫的儲備情況。

    於是于孝天只得命都察院調派人手開始出京,到各地清查地方府庫的存糧以及存銀情況。

    另外在七月間,于孝天親自動議提出了三個重大的舉措,一個是取消原來各地增加的加餉賦稅,先從根本上來減免時下各地百姓身上承擔的沉重的負擔 」 。

    第二個就是宣佈開海禁,選擇沿海松江府、寧波府、泉州府、廣州府四地恢復市舶司,全面放開海禁,准予商賈進行通海貿易,並且設立收稅制度,制定收稅辦法,通過收取稅賦增加財政收入,各地設立的市舶司收取的稅金,不留地方使用,直接歸入朝廷戶部大庫調用。

    僅僅是這麼一項,于孝天預計第一年試行,這四個地方的市舶司最起碼就能收取到三百萬兩白銀跟玩兒一般,如果操作得當,任用的人員得力的話,第一年拿下四五百萬兩銀子,都跟玩兒一般。

    而他現在也不再把大海視作他的禁臠了,泉州府的圍頭灣也正式交給市舶司來進行管理,反正現在他已經成了大明的實際掌權者,繼續把這些東西視作他的私產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第三個就是于孝天提出了要全面取消大明數百年來那些勳戚權貴們享受的免稅政策,重新清丈土地面積,推行攤丁入畝的制度,來減輕之前最底層普通百姓的負擔,開始向那些已經享受了很長時間免稅的權貴勳戚們徵收稅賦。

    前兩條倒是還可以讓人接受,但是于孝天提出的第三條意見,一經提出,便立即遭到了朝野上下那些既得利益者們的集體反對。

    于孝天提出的這個動議,可以說從最根本上觸動了他們的既得利益,他們這些人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或者是通過讀書當官,好不容易獲得了這些實惠,現如今于孝天要一下拿走,當然會讓他們感到非常不爽。

    以前他們很多人完全不用給朝廷繳納任何稅賦,但是現在如果于孝天推行這種制度的話,那麼他們就無法再享受到免稅的實惠,要向官府和朝廷每年交出一大筆的賦稅,這就等於是從他們口袋裡面掏錢,他們豈能答應。

    這一下于孝天就等於是捅了馬蜂窩了,當即便遭到了各地的官員以及權貴勳戚們的集體反對和抵制,上書謾罵于孝天的奏折可以說是大暴雨一般鋪天蓋地,幾乎差點把于孝天給淹死。

    于孝天看著堆積如山的這些抵制他提出的這一條意見的各地奏章,冷笑了起來,這種事他早已就有思想準備,這些躺在大明身上享受的蛀蟲,現在被他觸動了既得利益,當然不會輕易答應,肯定會進行一番頑抗。

    既然這樣,那麼他也就不客氣了,于孝天著令戶部強行推行他提出的這個計劃,不管地方的那些當權者答應不答應,只管強行推行下去。

    另外他下令,在戶部之下,開始籌建一個稅務司,專司負責全國各地的稅務收取工作,各府設置一個由朝廷戶部直接派出的機構,主事之人稱之為司稅使,專司主持各地稅賦收取之事,嚴格按照他的要求,對土地進行重新清丈,重新制定各地稅賦收取的額度。

    這件事不是說一句話就能做到的,于孝天在入京之前,就已經安排人專門研究這件事,可以說他是處心積慮已久了,並且對可能遭遇到的抵制,也有了充分的預料。

    在他拋出這個制度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可能遇上的情況,所以提前他準備了一批人,來負責這件事的推行。

    但是想要在大明全境之內,立即就全面實行這個制度,無疑並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單單是在戶部之下成立這個稅務司,就需要調集不少人力,另外全國各地現在聽他管控的地方還不是很多,很多地方官府對於他目前實際控制朝廷,持著觀望和抵制的態度,就算是他強行推行下去,這些地方官府也不會輕易就範,按照他的要求辦事。

    所以這也需要接下來用武力解決才行,而作為距離京師最近的山東,便成了這一次收稅改革的試點,另外一個就是于孝天的老巢福建了。

    之所以選擇山東作為第一步試行的地方,是因為自顏繼祖率師北上被于家軍擊潰所俘之後,山東巡撫便一直缺員,整個山東在這些年來,先是遭遇了登萊之亂,接著又遭遇了建奴南下入寇,使得整個山東境內,靠北一些的地方社會結構遭到了巨大的破壞。

    而山東北部地區,原來很多有錢人家以及勳戚權貴這樣的上層社會結構,是遭受破壞最嚴重的,另外于孝天提前在山東佈局,也使得他的勢力已經深入到了山東境內各地之中,根深蒂固的扎根了下去,所以在山東境內,推行這個制度,無疑暫時阻力相對會比較小一些。

    於是于孝天便從官員之中,選出了一個名叫張長芳的官員,讓他去山東接替顏繼祖之後的山東巡撫之職。

    張長芳這個人年紀不到四十,以前是個並不怎麼得志的朝官,在戶部下面當一個小吏,但是這個人很有見識,之前和海狼駐京師的一個內線關係很不錯,經常走動,通過交流內線發現張長芳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

    而且他對於大明目前土地兼併以及加派的策略十分不滿,認為大明這二百多年下來,積累下了太多的弊政,特別是地方權貴對於土地的兼併,使得百姓苦不堪言,他們這些人享受著免稅的政策,不給國家提供任何一點點的財政支持,還如同蛀蟲一般的吸附在地方,不斷的吸取民脂民膏。

    所以大明眼下的大亂,跟目前這樣的土地兼併有著分不開的關係,底層的普通百姓在朝廷的不斷加派之下無以為生,但是卻絲毫不能觸及這些地方權貴的任何利益,好處都讓他們佔了去,倒霉的卻是那些最普通的百姓,這才是導致天下大亂的成因之一。

    加之天災人禍,才使得北方各省流民軍四起,搞得天下大亂。

    張長芳的這些論點,可以說比較貼合于孝天的看法,於是在于孝天入京之後,京師的內線便將張長芳引薦給了于孝天。

    于孝天對於張長芳也格外看重,專門抽時間和他進行了一番長談,發現此人確實相當有點遠見,看待事情比較透徹,是個可用之人。

    於是這一次在安排山東巡撫的時候,于孝天便破格將張長芳提拔了起來,派他前往山東任職,臨行之前,專門又召見了張長芳,讓他務必先在山東打開局面,先推行起來這種新的稅收制度。

    張長芳對于于孝天如此大膽的做法,除了有些擔憂之外,同時也頗為躍躍欲試,于孝天的想法和做法,比他以前的想法還要激進許多,如果真正能夠推行下去的話,那麼便會免去普通百姓身上所承受的很多沉重的負擔,同時也為朝廷增加相當多的稅賦。

    但是想要真正推行下去這種攤丁入畝的政策的話,另外還要取消那些地方權貴們享受了很長時間的優惠政策,估計肯定會遭到很大的阻力。

    于孝天聽了張長芳的擔憂之後,嘿嘿冷笑了起來:「這些人已經享受太長時候了!他們一邊享受著大明給他們帶來的巨大優惠,一邊卻不給大明帶來任何回報,而且還在地方飛揚跋扈,為禍一方。

    現在是該收拾他們的時候了!你只管去做,我給你兵馬,有人要是不肯就範,只管多殺一些,想必這些人的血流的足夠多之後,自然就不會有人還敢跳出來反對了!」

    張長芳聽了于孝天的話之後,不由得心中有點發寒,心道這于孝天果真是個殺神,到底是武夫出身,善於用刀子辦事,不過這樣也好,在這個時候推行這樣的制度,如果手腕不硬的話,確實根本寸步難行,既然于孝天讓他殺人,那麼他就只管照辦便是,何況于孝天給他說的清楚,給他兵馬,幫著他去進行彈壓。

    現如今誰不知道于家軍的厲害,如果真的有人敢於硬抗的話,那麼只要有于家軍作為他的後盾,他還有什麼可怕的呢?

    於是張長芳拿到了敕令之後,便立即帶著兩個營的于家軍兵將,出京趕往了濟南府,正式走馬上任。

    後世有人為張長芳立傳,說民間傳言說張長芳乃是于孝天身前第一猛犬,于孝天令他到山東推行全新的徵稅制度,此人手腕非常硬,到了山東就任之後,立即便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地方稅制,到處鋪開清丈土地。

    如此一來山東地面上一些大戶立即就不幹了,他們還以為現在是以前呢,地方上他們說了算,就算是鬧到朝廷裡去,也有人護著他們,特別是一些皇親國戚,更是平日裡囂張習慣了,就算是他們知道,現如今朝廷裡面是于孝天在當家,但是好歹這天下還是姓朱的不是?他們這些人都是皇親國戚,難道要向外姓低頭乎?

    於是這幫人很牛逼,把派去清丈土地的官府之人給痛打了一頓的有之,怒罵驅趕的有之,甚至於還有人讓家奴把去的小吏當場打死的也有之。

    (特別鳴謝ea朋友的打賞!)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忘情痞子

LV:8 領主

追蹤
  • 21

    主題

  • 34398

    回文

  • 7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