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天唐 作者:格魚 (全文完)

 
GGCMEAT 2016-2-20 01:49:1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4 223197
GGCMEAT 發表於 2016-2-20 08:39
天唐 第二卷步步驚心 第408章定都?

    第二日一早,張瑄帶著郭子儀、張同、顏真卿等諸將陪同張瑄在洛陽城中轉了一圈,直入洛陽皇城。

    與長安一樣,洛陽作為曾經的帝都,也擁有宏大華麗的萬千宮闕,內城、皇城以及建在皇城內的朝廷百官衙署都一應俱全。論宮殿的龐大布局,洛陽皇宮或許不如長安,但要論精美奢華,則還是洛陽為冠。

    張瑄靜靜地站在定鼎門前,仰首凝視著那層層疊嶂的宮闕飛簷,心頭感慨萬千。

    郭子儀等人肅然站在他的身後,不敢出聲打斷他的思路。

    “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煙愁雨嘯奈華生,宮闕簪椐舊帝城。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

    張瑄慨然吟道。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顏真卿輕輕吟了一聲,忍不住叫好道,“主公之才名動天下,信口吟來,便是妙句天成。”

    張瑄微微笑了笑,也沒再說什麼,徑自獨自走進了皇宮去,同時揮了揮手,示意眾人不必跟隨。

    張瑄在幾個護軍的保護下,獨自在皇宮裏轉悠著,跟觀賞風景差不多,懷著一種極其複雜的感受。沒有人知道他對洛陽的特殊感情,因為他的前世,故裏便是洛陽。

    隻是在他的前世,洛陽城裏根本就見不到隋唐宮闕的一絲一毫的蹤跡,幾成無數人夢牽魂繞的遺憾。不知道有多少人來到洛陽,追隨大唐遺風,卻都失望而回。

    郭子儀等人在定鼎門前恭候。

    等了許久,也不見張瑄出來,隻得耐著性子繼續等待。

    郭子儀沉吟良久突然輕輕道,“諸位,你們說,主公是否有意定都洛啟航

    淚痕陽?”

    顏真卿和張同聞言眼前一亮,連連點頭。

    顏真卿道,“郭令公,以下官看來,主公正有此意。主公方才命我整修擴建洛陽城,我便猜測,主公有定都洛陽的意圖。”

    “洛陽雄踞中州之地,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係荊襄,人稱八方輻輳、九州腹地、十鎮通衢。且河洛亦是龍脈集結之所,主公定都洛陽,堪應國運。”顏真卿笑道。

    張同也點點頭,“不錯。長安偏西,還是洛陽好,北據邙山,南望伊闕,左瀍右澗,洛水橫貫其中,東據虎牢,西控函穀,四周群山環繞、雄關林立,進可攻退可守,堪為帝都。”

    三人正在說說笑笑,突然見一個洛陽皇城官署小吏手捧著一幅字,在一隊護軍的護衛下穿宮而出。

    那小吏笑著向郭子儀等人施禮道,“顏大人,主公有命,命將此詩句鐫刻於定鼎門之上。”

    顏真卿一怔,旋即上前去接過展開字幅一看,見上麵大書兩句詩,龍飛鳳舞氣勢豪邁,正是張瑄的親筆——

    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

    郭子儀和張同兩人也湊了上來,三人一觀,頓時交換了一個會心的眼神,果然如此,張瑄肯定是要定都洛陽了。

    十月中旬。

    秋風漫卷過潼關,關中平原上,李光弼率領的新軍旌旗招展,呼嘯而至,在距離潼關不足百裏的曠野上安營紮寨。

    李光弼不是不想進攻潼關,隻是他的大軍還未至,探馬就已經來報,張瑄率十萬大軍進駐潼關,如今的潼關固若金湯,他這七萬近乎烏合之眾的新軍,基本上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李光弼心裏覺得非常憋屈,若是他手裏擁有一支久經沙場的軍馬,他就有信心、有膽魄與張瑄決一死戰。然而,張瑄手下的軍馬都是在吐蕃戰場和平叛戰場百度貼吧啟航冇文字上曆練出來的,裝備精良,還擁有神秘叵測的火器,這七萬雜牌軍如何能是張瑄的對手?

    可是李光弼又沒有別的選擇,他必須要與張瑄死戰。明知不敵,還是要死戰。

    一方麵是來自朝廷和皇帝的壓力,另一方麵他與張瑄勢不兩立,想要投降都沒有了機會。因此,隻有死戰才有生路。

    夕陽西下,李光弼跨在馬上,凝視著潼關的方向默然不語。

    他的身後,是綿延數裏的軍營,隻是這軍營之中遠遠沒有氣衝霄漢的氣勢,而更多的則是沉寂和低沉。

    李光弼的心情非常沉重,他手下這七萬人基本上已經是大唐朝廷最後的依仗,雖然長安城還有數萬人,但隻要這七萬人一敗,關中必然失守,大事去矣。而等待著他的,也隻有一死殉國了。

    況且,回紇可汗骨力裴羅的十萬大軍正在南下長安,不日就將與張瑄大軍對長安和關中形成包抄之勢。

    他的心情如此凝重,他手下的將佐軍卒實際上也是如此。

    張瑄大軍威名赫赫,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取,威震天下。敵眾我寡,敵強我弱,此消彼長之下,唐軍還有什麼信心和勇氣?況且,大部分軍卒都是從軍不足半年的農夫,都沒有經過戰陣的洗禮。

    本來,李光弼想要將哥舒翰的四萬人全部帶出來,與張瑄死戰。但李豫沒有同意,李光弼心裏明白,皇帝這是在為最後逃往而做準備。別看李豫嘴上說得冠冕堂皇,可若是李光弼一敗,他必然放棄長安退往蜀中。

    隻是退往蜀中又能如何?遲早還是張瑄的盤中餐。

    遠遠望見十餘騎縱馬揚塵從潼關的方向馳來,李光弼皺了皺眉,揮了揮手,命手下的軍卒也縱馬迎了上去。

    那是張瑄的使臣。

    不多時,百餘軍卒縱馬馳回,將張瑄的手書轉交給了李光弼。

    李光弼拆開一看,臉色驟變。

    上麵,隻有短短幾行字,張瑄那熟悉的充滿氣勢的狂書觸目驚心:“無知匹夫李光弼,三日後,若有膽,當與本帥一戰!”

    “要戰,便戰,死戰!”李光弼咆哮著將手裏的信函撕成粉碎,順手一拋,漫天的紙屑隨風飄揚。

    ……

    ……

    長安。

    興慶宮。禦書房。

    李豫憤怒地將手裏的萬春的親筆信函扔給了李倓,冷笑道,“萬春皇姑從賊,當真是丟盡了皇室的體麵。她竟然勸朕投向張瑄,說張瑄會冊封朕為唐王,讓朕率皇室宗族鎮守河東,世襲罔替!”

    李倓臉色一變,抓過信函來看了一變,嘴角輕輕一抽,也是默然不語。

    說實話,李倓現在非常失望和非常絕望。他等待已久的天下勤王兵馬,遲遲沒有到來,等來的就隻有哥舒翰這數萬人,根本無法拯救李唐皇室與危亡倒懸之中。

    而目前,張瑄陳兵潼關,隨時可能殺進關中,李百度貼吧啟航冇文字光弼那七萬新軍幾乎是擋不住張瑄的。另一路,回紇人的十萬大軍正在徐徐南下,即將抵達慶州。

    “內憂外患,李光弼擋不住張瑄。而長安城這數萬兵馬更是不堪一擊。關中不保或就在頃刻之間,而回紇大軍正在南下,若是讓回紇人與張瑄叛軍前後夾擊,長安失陷就在眼前。”

    “當務之急,還請陛下率朝廷退守劍南,倚靠蜀中天險,與張瑄抗衡。至於長安,讓臣弟帶人據守吧,長安在,臣弟在,長安失,臣弟當與宗廟社稷共焚之!”

    李倓悲哀地歎息了一聲,閉上了眼睛。

    李豫掃了李倓一眼,沉聲道,“朕不會走,朕永遠不會放棄帝都和宗廟,朕說過,要與長安共存亡!”

    “陛下,留在長安是死路一條。若是陛下不想讓李唐血脈毀於一旦,那就盡快離開長安,退守劍南,臣弟言盡於此,告辭了!”李倓霍然起身,揚長而去。

    李豫望著李倓匆匆而去的背影,臉色變幻著。他其實不是不想走,而是感覺麵子上落不下來。再說了,他還抱有一絲幻想,萬一李光弼戰勝了張瑄,李唐皇室就還有翻盤的機會。

    可他若是跟李亨一樣,逃離長安,對於軍心的打擊是巨大和沉重的。皇帝都跑了,誰還給皇帝賣命保衛長安呢?

    想了想,李豫喚過太監總管程元振小聲囑咐了幾句,程元振恭謹離去,自去行事。

    程元振出宮去了哥舒翰的府上,正要宣哥舒翰,卻聽說哥舒翰臥病在床根本起不了身。程元振無奈隻得匆匆回宮,稟報李豫。

    李豫聞報大怒,知道哥舒翰是在裝病不來。

    哥舒翰是何等老辣之人,早就看出來,皇帝之所以將他的軍馬留在長安,名義上是保衛帝都和朝廷,實際上是在為他難逃蜀中做準備。

    若是沒有大軍掩護,他逃往蜀中也是死路一條,難成氣候。

    哥舒翰早已心灰意冷,不願意再跟著皇帝逃往蜀中了。其實在哥舒翰看來,皇帝就算是逃到劍南,以現在的情況來看,也不過是苟延殘喘數月。等張瑄拿下長安,大軍入劍南,皇帝還是一個必死之局。

    既然左右都是一個敗亡之局,又何必再興師動眾呢?

    哥舒翰起身來坐在書房裏長籲短歎不止。

    突然下人來報,“大帥,楊相來訪!”

    哥舒翰皺了皺眉,心道我與這楊國忠本就不合,素無交情,他來我這裏幹什麼?

    哥舒翰正要揮手說不見客,突然心中一動,就又起身迎出了府門。
GGCMEAT 發表於 2016-2-20 08:40
第409章宿命一戰!

    哥舒翰一邊揣摩著楊國忠的來意,一邊親自迎出了府門去。

    楊國忠正在仆人的引領下進了哥舒府,見哥舒翰竟然親自迎出來,不由有些意外。兩人一向不合,今日楊國忠厚顏而來,本就有放低身段的意思。

    況且,李唐王朝即將傾覆,他這個所謂的大唐權相的一切權勢富貴即將化為泡影,還擺什麼相國的架子?

    楊國忠嘿嘿一笑,拖拳道,“哥舒大帥,楊某來得冒昧,還請見諒則個!”

    “聽聞哥舒大帥有恙,楊某特來探望!”楊國忠又道。

    哥舒翰也抱拳回禮道,“楊相光臨寒舍,蓬蓽生輝啊。請進客廳待茶一”

    兩人說說笑笑,走進了客廳。

    雖然兩人素日不合,但這都是骨子裏的矛盾,在表麵上同為一殿之臣,麵子上還是會過得去的。

    進了客廳婁下,侍女上了茶後,哥舒翰揮揮手,命所有下人回避。

    然後哥舒翰望著楊國忠淡淡道,“明人麵前不說暗話,楊相有什麼來意,請直言吧,哥舒翰洗耳恭聽。”

    楊國忠長出了一口氣,也淡然道,“既然哥舒大帥如此直接,那麼楊某也就不客套了。楊某此來,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聯合哥舒大帥,拿下皇帝,向張瑄投誠!”

    哥舒翰臉色驟然一變,霍然起身怒斥道,“楊相,你身為朝廷相國,蒙受陛下隆恩,當此國難之際,你非但不思為國效死,反而生出投賊叛逆之心,簡直是不忠不義放肆之極!”

    哥舒翰嚴詞厲色情緒激動。

    楊國忠也沒有慌亂,坐在那裏掃了哥舒翰一眼,淡然道“哥舒大帥不要在本相麵前矯情了。什麼叫投賊?所謂成王敗寇,自古皆然。當初李唐篡隋而取天下,今日張瑄篡唐而代之,有何不可?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天經地義!”

    “曆朝曆代哪一個不是如此?”

    “至於皇恩浩蕩,那也是天大的笑話。當今陛下及太上皇,刻薄寡恩,無情無義,張瑄為朝廷立下不朽功勳尚且被逼反,何況是你我!”

    “請恕楊某直言不諱了,如今張瑄兵臨長安城下,不過是三兩月間的事情,李唐必亡,張瑄必興,如此天下大勢想必哥舒大帥比楊某看得更清楚、更透徹。若是我等此刻挾皇帝而投誠,還可立下大功,來日在新朝榮華富貴恩寵不減。若是等張瑄大軍進城我等那個時候再降可就要成為階下囚!”

    楊國忠言辭鏗鏘,也緩緩起身大聲道,“哥舒大帥,你或者不圖榮華富貴但哥舒大帥子十三人、女四人、孫輩數十人,全族數百人,他們的榮華富貴你卻不得不考慮!若是你哥舒大帥成為階下囚,那麼………

    楊國忠的話戛然而止沒有說完。

    哥舒翰神色變幻著。楊國忠的話正中他的軟肋,他年事已高早有退隱之心,功名利祿的心思早就淡了,然而他卻不是孤身一人,他哥舒家子女後代眾多,也是長安望族,若是他跟李唐皇室一條道走到黑,他個人的身死榮辱不算什麼,整個哥舒家也就因此敗落了。

    楊國忠沒有再說話,靜靜等待著哥舒翰的選擇。

    良久。

    哥舒翰長歎一聲,“楊相,你這是逼著哥舒翰謀反啊!”

    楊國忠哈哈一笑,“都到了這個份上,還談什麼反不反的。李唐皇室早已窮途末路,你我不過是另尋明君,為家族和子孫後代做些考慮罷了。”

    “哥舒大帥,你我一文一武,足以控製整個長安的局勢。”楊國忠壓低聲音道,“事不宜遲,我們要提前下手,免得讓李豫逃出長安,再生事端!”

    哥舒翰皺了皺眉道,“不可!先不急著動手,先看看李光弼與張瑄一戰的情形再說。”

    楊國忠冷冷一笑,“難道哥舒大帥還對李光弼抱有幻想?笑話。就憑李光弼那幾萬烏合之眾,如何能擋得住張瑄那十幾萬驍勇善戰的隴朔大軍?”

    哥舒翰也冷冷回道,“時機未到,提前下手,萬一有變,空留豐古罵名。

    這樣的事情,哥舒翰不會做。”

    楊國忠被噎了一下,定了定神輕輕尷尬地笑道,“如此也好。隻是哥舒大帥要牢牢控製長安,免得讓皇帝走脫了,你我空歡喜一場。”

    “不會。若是李光弼兵敗如山倒,那麼,我等立即包圍皇城,請陛下及太上皇退位讓賢吧。”哥舒翰輕歎一聲。

    楊國忠大喜,笑著抱拳道,“好,就這麼說定了。哥舒大帥,事不宜遲,你我各自分頭行動,楊某告辭了!”

    楊國忠想要顛覆李唐,然後將長安獻於張瑄,這個念頭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是如果沒有掌握兵權的哥舒翰支持,他的心思就純屬癡心妄想。

    既然哥舒翰同意跟他合作,那事情幾乎就成了大半。

    對於未來,楊國忠充滿著信心。楊三姐為張瑄生了兩個女兒,將來起碼也是皇妃,地位甚高:而楊玉環也是張瑄身邊的女人,楊家有兩女在張瑄身邊,楊家將來的權勢說不定會比現在更上一層樓。

    而張瑄初掌天下,登基稱帝,他還必須要借重楊國忠這種朝堂上的老油條來穩定局麵。對於楊國忠本人而言,權勢再漲或許並不可能,但保住相勸應該問題不大。

    十月二十一日,秋高氣爽,湛藍的天空上一輪紅日高懸。

    張瑄率十萬大軍出潼關,在距離李光弼大營十餘裏處列陣。

    十萬大軍行動,聲勢震天,非同小可,在這浩蕩的一望無垠的關中平原上,十萬大軍結成五個方陣,首尾相顧,秩序井然。而蒼涼古樸的軍號聲久久回蕩著,軍中旌旗招展遮天蔽日,而刀槍如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無盡的威勢和勃然的殺氣直衝雲霄。

    真正的決戰一生死決戰到了。

    這是曆史的宿命,這是不可逃避的對抗。

    李光弼的七萬新軍也自是嚴陣以待,隻是麵對張瑄大軍如虹的氣勢,如山嶽一般不可侵犯的威嚴,他手下的將校軍卒都顯得有些慌亂無主。

    沒有人能認為,此戰,李光弼能勝。包括李光弼自己。

    李光弼手持長槍,跨在馬上,一身甲胄,麵色悲哀而肅然。今日他必須要與張瑄一戰,而等待著他的,隻能是戰死沙場。

    張瑄寶劍,位於軍陣正中。他的身後是千餘彪悍的護軍,身後那數麵獵獵的繡著一個鬥大“張”字的軍旗迎風飄揚。他在馬上凝視前往,默然不語。

    他的身邊,因可馨也換上了一襲甲胄,隻是麵上猶自蒙著麵紗。

    她手裏握著幾麵三角令旗,今日她堅持親臨戰陣,充當起了張瑄身邊指揮中樞的參謀長角色。

    一個軍卒縱馬來報,“主公,三軍列陣已畢!”

    張瑄肅然點頭,猛然揮手。

    田可馨立即揚起手裏的黃色令旗,陡然間,咚咚咚!軍鼓響起,如同奔騰的驚雷,激蕩著十萬軍卒的心弦。

    在密集若潮水一般的鼓點中,張瑄高舉手裏的寶劍,朗聲高呼,“兒郎們,建功立業,唯此一戰!”

    “我軍威武!戰!戰!戰!”

    “一戰定鼎,千秋工業,永垂不朽!”

    “拿下李光弼,當封萬戶侯!”

    曠野上,十萬軍卒猛然間爆發起撼天動地山呼海嘯一般的喊殺聲,張瑄耳邊轟鳴著,卻是凜然揮舞著手裏的寶劍,猛然向前一指,“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殺!”

    田可馨手裏的紅旗令旗高舉,軍鼓聲驟然停歇,而取而代之的則是嗚咽的軍號。

    軍號聲中,南霽雲和雷萬春率神策軍首先從左翼出擊,數萬人的馬蹄奔湧如雷,揚起漫天的煙塵。

    旋即,郭子儀振臂高呼,“飛虎軍,隨本將衝!拿下李光弼,封萬戶侯!”

    四萬飛虎軍居中也奔騰而出。

    幾乎是同時,李嗣業手裏的陌刀揮舞著,率神武軍人馬從右翼呼嘯殺出。

    三路大軍就像是席卷而過的巨龍,在關中平原上掀起地震一般的聲浪,煙塵漫卷但仍然清晰可見軍旗的昂揚,那一張張激情而振奮的麵孔上漸漸浮蕩起冷酷的光芒。

    “活捉李光弼,當封萬戶侯!”

    張瑄三路大軍鋼鐵洪流一般衝殺過來,勢不可擋。而巨大的喊殺聲馬蹄轟鳴聲刀槍碰撞聲中,“活捉李光弼”的聲浪此起彼伏。

    李光弼臉色煞白,嘴角抽搐著,又驚又氣又怒,但更多的是絕望。

    李光弼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無論他怎麼竭盡全力,為手下這支軍馬打氣,但麵對如此氣勢的張瑄大軍,這些軍卒都心懷畏懼不敢衝殺,有些竟然生出了逃跑的心思。

    李光弼手裏的長槍高高舉起,麵目猙獰咆哮著,“給老子衝!誅殺叛軍,為國立功!誅殺賊首張瑄,賞錢萬貫!衝啊!”

    李光弼手下的將校帶著數萬軍紀散漫戰鬥力薄弱的新軍掩殺了過去,李光弼則帶著數百護軍衝鋒在前。

    一方是久經戰陣戰鬥力強悍的正規精銳部隊,一方是散兵遊勇加剛剛招募的新軍,而且還數目懸殊,這兩軍驟然碰撞,衝殺在一起,大概也就是盞茶的功夫之後,李光弼的新軍陣型就被衝散,人仰馬翻慘呼聲連成一片,亂戒了一團,漸漸被切割包圍起來。

    鮮血橫流,慘呼震天。

    南霽雲衝鋒在最前麵,他一箭將李光弼軍中的一個校尉射落馬下,然後朗聲大呼,“神火飛鴉,放!”

    數千隻火箭呼嘯而過,在絢爛的秋陽下,從天空上傾瀉下來,在李光弼軍中爆發炸響,聲勢慘烈。

    李光弼的新軍死傷無數,有很大一部分鬼哭狼嚎著調轉馬頭開始潰敗而逃。

    李光弼臉色大變,他憤怒地一槍將從他身邊逃離潰敗的己方騎兵挑落馬下,歇斯底裏地咆哮如雷,“不戰而逃者,殺無赦!”

    可奈何這些新軍根本就不是張瑄大軍的對手,這種大型的陣地衝鋒戰,一方的力量太強,一方的力量太弱,勝利的天平壓根就是單邊倒。

    陣型被衝潰,再加上南霽雲手下的神策軍騎兵帶有節奏性的發射火器,新軍士卒心驚膽戰,本來就不高的士氣全部轉化為了逃命的動力。

    因此,盡管李光弼率軍阻攔,也斬殺了數十名逃兵,但卻擋不住兵敗如山倒。

    最後連李光弼都無可奈何地被敗軍裹夾著往後狼狽而逃。雷萬春殺得盡興,順手摸了一把臉上的斑斑血跡,怒吼到,“隨本將衝,活捉李光弼狗賊,碎屍萬段!”

    這場結果並沒有任何懸念的戰役開始不足半個時辰,李光弼的新軍就潰不成軍大敗而回。田可馨騎在馬上輕輕笑道,“主公,這一戰忒沒有意思,在可馨看來,這著實有些大人欺負孩童的味道。我軍士氣如虹,李光弼手下這些烏合之眾根本難以抵擋!”

    張瑄朗聲一笑,“吃下李光弼並不稀罕,關鍵是還有哥舒翰的數萬人在長安,哥舒翰的河西軍還是頗為強悍的一一”

    “走吧,全軍開拔,追擊李光弼,奔襲長安!”

    張瑄振臂高呼,率先縱馬馳去。

    田可馨笑了笑,也打馬跟隨。而兩人身後,千餘護軍緊隨其後。

    從上午到日暮時分,李光弼的殘軍多數在半路上就地投降,隻有少部分保護著李光弼一路西逃。可是越靠近長安,李光弼的心裏就越加沉重和絕望。

    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了,他敗亡已定,李唐皇朝顛覆已定。

    李光弼突然間心灰意冷,失去了逃跑的動力。逃,還能逃到哪裏去呢?

    回去無法跟皇蒂交代,縱然皇帝放過了他,張瑄兵臨城下,也饒不了他,左右都是一個死字。

    薄暮的夕陽餘暉籠罩下來,李光弼猛然一勒韁繩,胯下的棗紅馬發出希籲籲的長嘶。

    李光弼調轉馬頭回望煙塵漫卷郭子儀大軍追擊過來的官道,臉色如土。

    他緩緩抽出佩劍,慘呼一聲“時運不濟有何話說。”橫劍自刻。

    鮮血四濺,李光弼手裏的寶劍跌落在地,而他的屍首卻怒目圓睜,坐在馬上,巍然不動。

    “大帥!”李光弼突然自殺,身邊的軍卒校尉措不及防,大驚失色,卻都各自咬了咬牙,四散逃命而去。

    樹倒糊獼散,就是這個道理。況且,李光弼組建這支軍馬時間太短,手下這些將士的忠誠度都遠遠不足。

    郭子儀率軍趕至,將官道之中,李光弼的屍首端坐馬上,濺血的寶劍跌落塵埃,臉色複雜地翻身下馬,走上前去凝視良久,才歎息著拱了拱手道,“光弼兄,何必如此?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若是你不做那誅心之事,縱然你效忠唐皇,主公也會放你一條生路。”

    郭子儀雖與李光弼多年不合,矛盾甚深,但如今見李光弼這等慘狀,心裏也頗有戚戚焉。

    良久,他沉重地揮了揮手,“好好收斂李光弼的屍身,聽候主公處置!”

    郭子儀留下數十軍卒看守李光弼的屍身,然後繼續率軍追擊李光弼的殘兵敗將。

    張瑄率軍來到,聽說李光弼當道自刎而死,心裏並不意外。

    他在馬上俯視著靜靜地躺在白綾上的李光弼的屍身,心頭感慨萬千。此時此刻,他覺得非常可惜,也非常遺憾。李光弼本是一代名將,他竭力培養的心腹力量,結果不成想其人野心膨脹,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如今淪落這種下場,也著實可歎。

    他長歎一聲,揮了揮手沉聲道,“將李光弼厚葬此地,立碑為記。

    傳令三軍,凡有損壞李光弼墳墓者,殺無赦!”

    ……………………………………………

    李光弼的七萬新軍戰敗潰逃,或死或降,舍軍覆沒。李光弼自刎而死,郭子儀的先頭部隊距離長安城不足兩百裏。

    消息傳到長安,滿城震動,朝野上下惶恐不安。

    李倓臉色陰沉地闖進宮去,本來想力勸李豫率朝廷速速放棄長安,難逃蜀中,但到了宮裏,卻見宮裏亂成一團糟,而李豫本人正在做著逃離的準備,這才長出了一口氣。

    同時心裏又有些悲哀和失望,號稱要與長安和宗廟社稷共存亡的李豫,也不過是一隻紙老虎。而張瑄大軍頃刻將至,李唐王朝完了,真正的完了。

    悲哀絕望之中,李倓慨然跪倒在地,仰麵號哭起來,“皇祖父,父皇,大唐江山至此敗亡,李倓縱然一死,又有何麵目見列祖列宗於九泉之下!”

    李豫率一隊數百人的宮禁宿衛保護著他的嬪妃子女以及太上皇李亨和李亨的嬪妃,亂哄地向皇城朱雀門的方向奔來,但猛然聽到震天動地的軍鼓聲響起,碩大厚重的宮門緩緩閉合,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音。

    李豫大驚,怒吼道,“宮門何以緊閉起來?來人,打開朱雀門,隨朕出宮!”

    這時,朱雀城門樓上傳來一聲歎息聲,“陛下,大勢已去,不若退位讓賢,免得長安生靈塗炭,請陛下三思!”

    李豫猛然抬頭,隻見城門樓上,哥舒翰、楊國忠、公孫良、裴冕等當朝眾臣肅立著,正俯視著他們。

    李豫勃然大怒亦是心中大驚,他揚手顫聲斥責道,“哥舒翰,楊國忠,爾等意欲何為?”
GGCMEAT 發表於 2016-2-20 08:41
第410章兵臨城下之十八鐵衛

    麵對皇帝的憤怒和質問,哥舒翰微微有些忸捏,杜口不言。

    他身為大唐藩鎮,位高權重,又是郡王之爵,大唐皇族對他不薄。但此刻大唐朝廷大勢已去,不成逆轉,為了自己孫後代的榮華富貴,哥舒翰不克不及不聯合楊國忠走上了一條逼宮的道路。

    不過,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條光明大道。

    而跟著皇帝一條道走到黑,隻能是死路一條。

    哥舒翰漲紅了臉,垂首歎息。

    楊國忠見哥舒翰有些退縮之意,不由上前一步大聲道,“陛下,如今大勢已去,楊某勸陛下識時務知進退,退位讓賢,還可保得李唐皇室血脈,若是頑抗到底,必是思路一條。”

    “隻要陛下退位讓賢,免遭生靈塗炭,楊某可在張瑄麵前保住李唐皇室一脈,甚至,陛下還可獲得唐王之爵,鎮守河東,世襲罔替。如此,天下幸甚!”

    楊國忠的話一出口,李豫就陡然憤怒地吼道,“楊國忠,你這個奸賊!你本是市井流氓,若不是有先皇、太上皇及朕恩寵提攜,你焉能有今日?然你這逆賊不思報國恩,反而通同謀反,逼朕讓位!是可忍孰不成忍,楊國忠,朕要將你這逆賊碎屍萬段!”

    “朕悔不該將你留至今日!朕悔不該不聽太上皇之意,沒有將你這逆賊誅殺,以至於釀成今日大患!”

    楊國忠被李豫當眾訶斥得一文不值,不由也惱羞成怒道,“楊某是市井流氓,那麼。你們父又是什麼?你父李亨弑父篡位,大逆不道。天下人皆知。而你——李豫,你如何登上皇位的?你們李唐皇室,公占媳、兄弟鬩牆、骨肉相殘、綱常淪喪,早已是天怒人怨,還有何話說?!”

    楊國忠麵目猙獰,聲音嘶啞而咆哮。

    正如李豫所言,他本是市井流氓身世,要論起這鬥嘴皮的功夫,十個李豫也不是楊國忠的敵手。如今撕破了臉皮。楊國忠哪裏還肯顧忌李唐皇室的顏麵。

    楊國忠這話如同刀鋒一般切割著李豫的心扉,讓李豫形神震怒,渾身抖顫。

    而城門樓上的眾臣,也都眼神複雜得凝視著宮門前的李亨李豫父。以及一幹皇族嬪妃。

    李亨羞憤地幾乎背過氣去。而很多皇族弟則羞愧地垂首無語。

    楊國忠的話雖然猖獗和尖刻,但卻都是實話。

    哥舒翰輕歎一聲,微微退後了一步。

    讓楊國忠這麼一說。似乎李唐皇室還真的是不堪入耳,不堪入耳啊……

    “無道昏君,還不退位讓賢,必死無葬身之地!”楊國忠俯視著李豫,極其囂張地大吼道。

    李豫氣得渾身抖顫,揚手指著城樓上的公孫良、裴冕等人。“公孫良,裴冕。你們這些狗賊,朕待爾等不薄,爾等竟敢從賊叛變於朕,朕要將你們千刀萬剮誅殺九族!”

    公孫良和裴冕微微有些忸捏,垂首不語。

    這兩人原本是李亨的太黨人,一向跟張瑄過不去,可如今張瑄大勢所趨,他們為了保全自己,也不克不及不臨陣倒戈。跟皇帝走,那隻有死路一條。

    李豫在城門樓下咬牙切齒,可惜對城門樓上的眾人構不成任何威脅。

    張瑄大軍即將兵臨城下,滿朝文武大臣幾乎都反叛了,而在這長安城裏,數萬戎馬都在哥舒翰的掌控之中,皇族這些人就在皇城中,還能逃到哪裏去?

    所謂的千刀萬剮誅殺九族,也就是李豫圖一時之快罷了。

    此時此刻的他,是有這個心也無這個力了。

    “李豫,給你一刻鍾時間考慮斟酌,若再不宣布退位讓賢,吾等隻有將你們拿下,送交張瑄大軍之中,聽候措置!”

    楊國忠猖獗囂張的聲音在宮中回蕩著。李豫氣得眼前一陣烏黑,就地暈厥了過去。而現場亂成一團,宮女太監豕突狼奔,四散逃離,而很多嬪妃哀呼著癱倒在地,李亨的女包含李豫的女們都癡癡呆呆地站在那裏,動也不敢動彈一下。

    ……

    ……

    數日功夫,張瑄大軍占領關中,八百裏秦川。

    張瑄大軍徐徐前進,逼進長安。然大軍一路行軍,卻是對蒼生秋毫無犯,軍紀森嚴,因此,大軍所到之處,蒼生夾道歡迎,戰爭時期那種十室九空蒼生逃難田野荒廢的排場並沒有呈現。

    距離長安不足百裏了。

    張瑄跨在馬上緩緩前行,心頭感慨萬千。上次離開長安至今不過年餘,而再次回返長安,已經換了乾坤。自己這個大唐權臣,如今正一步步走向王朝皇權之巔,真正的天之下、萬萬人之上!

    皇帝啊——張瑄心神激蕩,他本不想走上今天的道路,然而命運的軌跡卻還是一點點地逆轉重疊,以至於他無力抵當。

    既然宿命使然,那麼,就安之若素。

    掌控天下之權,盡情施展胸中理想,打造一個普天之下最強盛最遼闊的中華帝國。張瑄一念及此,豪情滿懷,感覺渾身上下布滿著無盡的力量。

    張瑄的身邊,田可馨猶自穿戴一身合體的甲胄而麵帶麵紗,這已經成為她這個女軍師的招牌。

    她在馬上靜靜地凝望著張瑄,感覺從張瑄身上發散出一股無與倫比的混合了自信、傲然和震懾天下的大氣度、大氣場,她心中暗歎:果然是集天下氣運於一身的真龍天,天命所歸,何人可擋?

    張瑄猛然揮手道,“傳令下去,今日且在此地紮營紮寨,後日再進長安!”

    隨時恭候在張瑄身邊的行軍司馬、功曹、參軍等軍中輔吏趕緊傳令下去,大軍止步不前,開始紮營紮寨。

    田可馨抬頭望了望天,見天色尚早,對張瑄突然提出紮營感覺有些意外。

    “主公,此番天色尚早,何不一鼓作氣勢如虎,兵臨長安城下,然後一舉定鼎,天下可得矣!”田可馨輕輕道,聲音很是溫柔。

    張瑄掃了田可馨一眼,淡然道,“長安就是案板上的肉了,什麼時候下鍋烹調,那是我的事兒,今日人困馬乏,就在此紮營休整兩日。”

    張瑄說完,不再解釋,打馬而去。

    田可馨麵紗後的嘴角輕輕一挑,知道張瑄另有所圖,倒也不尋根究底,也打馬追了上去。

    歸正現在的長安就像是張瑄所言,掌心的一盤菜,什麼時候下筷都可以的,也沒必要急於一時。

    張瑄料想長安城裏已經亂成一團糟了,而八成——楊國忠這些朝臣會脅迫皇帝退位,然後滿朝文武迎接自己進城禦極稱帝,免去一場無謂的殺戮。

    如果能這樣,張瑄是樂於見到的。如果李豫要頑抗到底,他沒有另外體例,隻有利用武力攻陷長安,大開殺戒,誅殺李唐皇族。可有萬春在,不到萬不得已,張瑄是不肯意這樣做的。

    因為這樣會讓他留下殘暴之名。

    所以,張瑄決定等待兩日,看看長安的消息。

    ……

    ……

    張瑄站在帥帳之前,凝視著長安的標的目的。秋風蕭瑟,整個軍營軍紀森嚴,靜寂無聲,隻能聽見獵獵軍旗的迎風呼嘯。

    南霽雲率領十八個身材雄壯的軍漢大步走來。這十八個軍漢個頭都一般高,都穿戴親衛護軍的黑色鎧甲,手持陌刀,威風凜凜,猛然一看上去,似乎是從一個模裏刻出來的。

    “主公,這是南八從神策軍數萬軍卒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十八壯士,個個武藝高強,力大過人,忠肝義膽,堪為主公親隨護衛,戰陣之中,足以嗬護主公平安。”南霽雲抱拳道,旋即向十八軍漢掃了一眼。

    那十八軍漢聞言將手裏的陌刀插在地上,動作整齊劃一。他們一起單膝跪拜在地,慨然道,“吾等願意為主公效死!”

    張瑄凝視著這十八軍漢,微微頷首道,“爾等叫什麼名字?一一道來!”

    “小人李武!”

    “小人孫豹!”

    “小人陳尚寶!”

    “小人公孫成器!”

    ……

    張瑄微微一笑,猛然揮了揮手道,“從今往後,賜爾等姓張,就跟在我身邊,充作十八鐵衛,封勇武校尉。”

    這十八軍漢感激涕零叩拜在地。

    張瑄掃了眾人一眼,扭頭進了帥帳。

    南霽雲要選拔幾個身手高強的軍卒充作他的貼身護衛,張瑄無可厚非。隻是此刻的張瑄也沒有想到,他身邊這十八鐵衛,日後成為威震天下的十八太保,勇冠三軍,個個都是萬人敵。

    南霽雲擺了擺手道,“爾等起身。我再次叮嚀爾等一遍,留在主公身邊,要小心謹慎盡忠職守,誓死捍衛主公平安。若是主公有任何過失,小心爾等狗頭!而反過來說,若是爾等誓死忠誠於主公,主公將來必不會虧待爾等,聽明白了沒有?”

    “吾等誓死效忠主公!”十八鐵衛躬身下去,朗聲高呼。

    南霽雲滿意地址了頷首,轉身而去。這十八個人,是南霽雲從數萬軍卒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每一個都是武藝超群,更重要的是身世清白,忠誠過人。在某種意義上說,留在張瑄身邊的心腹護衛,首要的就是忠誠度。

    原先是南霽雲率護軍嗬護在張瑄身邊,但隨著南霽雲軍職越來越高,他已經不克不及留在張瑄身邊充作護衛了,因此就選拔這十八鐵衛替代自己。
GGCMEAT 發表於 2016-2-20 08:42
天唐 第二卷步步驚心 第411章兵臨城下之朝臣迎駕

    這個初冬的清晨,朝霞普撒大地,給綿延數裏不絕的軍營鍍上了一層莊嚴肅穆的氣息。

    嘹亮嗚咽的軍號驟然響起,原本沉寂無聲的軍營立即傳出軍卒的列隊操練聲,往來呼喝聲,以及戰馬的嘶鳴、刀槍的碰撞聲。

    空氣中猶自彌漫著一股馬糞和幹柴混合燃燒後的難聞的味道,而那一麵麵迎風招展的軍旗上,隱隱有晶瑩的露水沾染其上。

    轟!

    馬蹄的轟鳴聲驟然傳來,長安方向的官道上,煙塵彌漫,似有大軍行動。大營中斥候和哨卡警衛立即緊張起來,立即擂響了報警的軍鼓。

    咚咚咚!

    正在造飯和等待早飯的將校軍卒們立即披甲攜帶兵器出帳,自動按照編製聚集在一起,呼喊聲不絕於耳。

    張瑄在十八鐵衛的簇擁下也出了帥帳,出了轅門,靜靜地凝視著來路。

    郭子儀等部將旋即蜂擁而至,在張瑄身後站立聽命。而這個時候,軍卒將轅門敞開,一隊隊麵色肅然的軍卒持槍縱馬出了轅門,在轅門前的空場上結陣列隊,做好了迎敵出戰的各項準備。

    應該說,經過了這幾年的操練和磨合,經過了戰火的洗禮,張瑄手下的隴朔大軍軍紀嚴明作風果決,表現出極高的素質,由此也可以反襯出這支軍馬極強的戰鬥力。

    張瑄非常滿意。雖然他嘴上不說,但嘴角流露出的微笑足以證明一切。

    張瑄整軍,首重軍紀。因為在張瑄看來,軍紀就是一種戰鬥力。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其戰鬥力不會差到哪裏去,而一支軍紀渙散的軍隊,上了戰陣必不戰自潰。

    作為穿越者,張瑄其實並不是萬能的。在兵法韜略上在具體的帶兵打仗上,他未必比郭子儀這些當朝名將強,但是張瑄具有信息優勢和淩駕於這個時代之上的戰略思維視野無比開闊,他確定整體的戰略方針,而具體行軍交戰則放手交給郭子儀等大將。

    而現在又有了深通兵法和各種雜學的女軍師田可馨。

    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考驗,張瑄發現,這個女子並非紙上談兵,她的謀略和參謀軍機的能力遠遠比郭子儀等人強上不少。而因為女子天生的細膩和注重細節,有這個奇女子的輔佐,能讓張瑄省很多心,且能盡最大限度地避免他的決策失誤。

    郭子儀抱拳朗聲道,“主公三軍結陣已畢。”

    張瑄笑了笑,“爾等不必緊張,來的不是敵人,而是客人。”

    郭子儀笑笑。

    不多時,這支軍馬就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之中。

    沒有旌旗,沒有輜重,甚至沒有攜帶武器,卻帶著一副完整的皇帝鑾駕儀仗。

    跨馬在隊伍最前麵的是哥舒翰和楊國忠,隨後是滿朝文武大臣不過是有些則乘車。

    張瑄揚手指著來路向郭子儀等人笑道,“子儀,諸位將軍,如何?來的是客人不是敵人。”

    郭子儀長出了一口氣這應該是哥舒翰和楊國忠率滿朝文武大臣出城迎駕來了。由此可見,拿下長安顛覆李唐王朝已經不需要再動刀兵了。

    昨日長安城中哥舒翰和楊國忠等人逼宮的消息早已傳至軍營。

    南霽雲輕輕一笑道,“主公,來的似乎是哥舒大帥和楊相!還有……不少朝中的大人!”

    張瑄微微一笑卻是默然不語。

    哥舒翰等人來到近前,翻身下馬排成兩列,以哥舒翰和楊國忠為首,左文右武,麵帶恭謹的笑容,大步向張瑄走來。

    數萬軍卒列陣兩廂,隻留下中間的一條官道。萬眾矚目,殺氣凜然,這帶給了這些昔日的大唐臣子們以極大的壓力。哥舒翰當然是無動於衷,因為他是軍中宿將,見慣了這種數萬軍卒結陣迎敵的大場麵。

    但多數朝臣卻心中忐忑不安,雙腿都有些發軟。

    尤其是公孫良等昔日與張瑄為敵的人,此刻心裏更是惴惴不安。但李唐王朝傾覆已成定局,他們投順張瑄還有一條活路,若是反抗到底,隻能死路一條。

    哥舒翰和楊國忠走到近前,兩人下意識地抬頭凝視著一臉淡然微笑的張瑄。

    哥舒翰心中感慨萬千,昔日他眼中的“黃毛孺子”和舞文弄墨的青年士子張瑄,如今已經成長為高高在上凜然不可侵犯的天下霸主。揮手指斥方道,視天下權貴為糞土。短短幾年間,兩人的地位都天差地別,今日更是要拜其為主,這種巨大的反差讓哥舒翰心神激蕩,難以自製。

    而楊國忠心裏則微微有些嫉妒。他做不到的事情漲瑄做到了,他不敢做的事情,張瑄也做到了。

    這個幾乎是無所不能的青年後輩,如今已越過他的頭頂,將他狠狠地踩在了腳下。

    但楊國忠乃是一代奸雄,流氓習氣,能屈能伸能大能小,他很快就接受了現實,並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

    他見哥舒翰猶自還有些“發楞”的樣子,就輕輕幹咳了一聲。

    哥舒翰猛然回過神來,與楊國忠對視一眼,兩人一起單膝跪拜了下去,“臣楊國忠、哥舒翰,迎接主公進城!”

    兩人這一跪,身後百餘朝臣也都跟著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朗聲高呼,“臣等迎駕,請主公駕臨長安!”

    “我主萬歲,萬萬歲!”

    張瑄沒有攙扶哥舒翰和楊國忠,而是後退了一步,凝視著兩人以及群臣,聽著眾人的山呼萬歲聲,神色肅然。

    郭子儀等大將也率列陣的軍卒單膝拜了下去,齊聲高呼,“我主萬歲,萬萬歲!”

    曠野之上,黑壓壓跪拜在地的軍卒和朝臣一眼望不到邊,而山呼萬歲聲震天動地。張瑄獨自站在當場,環視跪在自己身邊的眾臣與眾將,心頭情不自禁地生出一種高處不勝寒的異樣感覺。

    雖然還沒有舉行登基大典,而李唐皇帝還沒有真正退位,張瑄的人更是沒有進入長安,但從此刻開始,張瑄已經據有天下,成為開辟新朝的雄主。

    張瑄聲道,“諸位請起,不必多禮!”

    張瑄上前一步,將哥舒翰和楊國忠攙扶了起來,朗聲一笑道,“哥舒大帥,楊相,不必如此,請起進大帳敘話。”

    哥舒翰笑了笑,大聲道,“主公駕臨長安,事不宜遲,請主公登鑾駕,由我等護衛,返回長安,接受唐皇退位詔書。”

    楊國忠也熱切地道,“請主公起駕!長安軍民正翹首企盼主公鑾駕進城!”

    眾臣再次躬身下去天聲高呼,“請主公起駕!”

    張瑄抬頭望著那一副屬於皇帝的鑾駕儀仗,以及那數百名侍候在鑾駕兩側的宮女、太監和宮禁宿衛,笑了笑,擺了擺手,“鑾駕暫且不必了。子儀,傳令下,全軍都有,即刻拔營,開進長安!”

    公孫良和裴冕這兩個昔日的太子黨精英,誠惶誠恐地垂首站在哥舒翰和楊國忠的身後,張瑄掃了兩人一眼,突然朗聲一笑道,“公孫、尚書、裴大人,長安一別,一年有餘了。兩位大人別來無恙乎?”

    公孫良和裴冕心頭一個激靈,趕緊惶恐地跪拜在地,顫聲道,“臣公孫良、裴冕,拜見主公。”

    張瑄焉能不知兩人內心深處的某種不安和焦慮,要知道,以前這兩人可是沒少在李亨身邊進讒言,構陷自己。

    但天下還沒有完全平定,縱然天下平定,張瑄也還要指望有人替他署理國政,維持朝廷運轉一一大唐這些朝臣,他肯定是要完全接收下來,包括朝廷各部和各機構的中下層官吏乃至差役下人。隻要這些人能真正識時務善做事,張瑄肯定不會再追究之前的是是非非。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站在現在的位置上,張瑄考慮得更長遠。

    張瑄笑了笑,上前一步,俯身將公孫良和裴冕扶了起來,算是讓兩人安心了。

    轅門之內。田可馨在兩個侍女的陪伴下,靜靜地站在大營一角,眼望著這廂的情形,心頭亦是振奮和歡喜。她不是為張瑄掌控天下大局已定而歡喜,而是為自己即將擁有建功立業的機會而歡喜。

    呆在張瑄身邊這麼久,田可馨對張瑄的個性和做人做事作風都有些某種了解。她能感覺出來,張瑄並沒有時下大唐人那種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義,對女子能真正做到一視同仁。

    正如張瑄之前對她說的一句戲言,若是她有真本事,的確是治國治軍的人才,他不介意冊封一個與男子平起平坐的可以出入朝廷的女官,可以將朝廷要害衙門的主政大權交給她,甚至可以登堂入相。

    所謂“地不分南北,不論男女老幼乃至胡漢,凡我天下子民,都有為國家興盛而奮鬥的崇高使命。”這是張瑄的原話。

    “走,咱們回帳,立即收拾行裝,準備隨主公進入長安!”田可馨神情振奮,揮了揮手。

    兩個侍女趕緊相隨,三女一起向田可馨的營帳走去。正行走間,那邊又傳來山呼海嘯一般的萬歲聲,田可馨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氣,眸子裏閃爍著異樣的光彩。
GGCMEAT 發表於 2016-2-20 08:43
天唐 第二卷步步驚心 第412章兵臨城下之城門風波

    張瑄在哥舒翰和楊國忠等百餘朝臣的簇擁下,緩緩向長安方向行去。他沒有乘坐皇帝的鑒駕儀仗,吩咐楊國忠將黎駕撤了。他的身邊,彪悍的十八鐵衛跨在馬上將陌刀高舉向天,以一種非常冷酷肅殺的姿態,不僅保護著張瑄的安危,同時也對周遭的朝臣形成了無形的威懾。

    這十八鐵衛一看就是軍中悍卒,武藝高強之輩,別看隻有十八人,但若是真正發生衝突,十八人所發揮的作用不亞於一支百人衛隊。

    長長而鋒利的陌刀橫掃,就是一大片,威力無敵。而細心的哥舒翰還發笑,十八鐵衛都攜帶著一個黑sè的皮囊,很顯然,這便是傳說中的張瑄獨創的火器了。

    哥舒翰心道,聽說張瑄軍中有一支陌刀軍,由安西名將李嗣業統率,足足有一萬多人。若是這一萬陌刀軍上了戰陣,再加上裝備有火器的神策軍騎兵,張瑄大軍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主公,聽聞主公魔下有陌刀軍一萬、神策軍一萬,裝備有火器,不知傳言可否屬實?”哥舒翰抱拳向張瑄道。

    張瑄哈哈一笑,扭頭望著跟隨在後的緩緩行進的十萬大軍主力,朗聲道,“我創立八軍,所謂神策軍、神武軍、飛虎軍、飛豹軍、鷹揚軍、韜奮軍、靖遠軍、巾幗軍八軍,韜奮軍在青海歸楊漣魔下,抵禦吐蕃,巾幗軍協助張同鎮守洛陽嚩香,由哥舒大帥魔下河西軍組建的靖遠軍因在範陽大敗,潰逃回了河西,目前建製不存。”

    “飛豹軍鎮守範陽。如今跟隨在我身邊的主要是神策、神武、飛虎、鷹揚四軍(鷹揚軍是李光弼魔下在洛陽被張瑄收編大部),隻是各軍人數擴充了兩倍有餘一至於火器,暫時隻有神策軍裝備,神武軍也有一個火器營。”

    張瑄耐著性子向哥舒翰介紹著自己的軍事力量,哥舒翰認真傾聽著,暗暗驚歎。

    楊國忠則跨在馬上,閉目養神,卻是豎起耳朵來聆聽。

    十萬大軍雖然是緩緩行進,但也是聲勢浩大,車馬麟鱗刀槍碰撞旌旗如山如海,撼天動地。

    這就是一種無形的氣勢和威懾。

    長安城明德門洞開,在留守的楊國忠心腹的布置下,官道上黃土鋪地灑水淨塵,鋪上了一條長長的紅地毯。而兩列宮禁宿衛手持鼓樂,隨時準備歡迎張瑄進入長安城。而城門的左側,甚至還有來自教坊司的官妓舞女候命,隨時準備獻上歌舞。

    官道兩側,人山人海。長安城裏城外的商賈百聞訊蜂擁而至,湊在街道兩側看熱鬧。

    張瑄在長安那可是家喻戶曉的名人,而如今,他又即將取代李唐王朝,成為開辟新朝的一代開國君王因此,張瑄此次進入長安,意義非同凡響,意味著一個朝代的結束和一個朝代的開始,引起了滿城轟動。

    從正午時分,一直等嚩香到夕陽西下,雖然等候的時間非常漫長,但無論是官吏還是軍卒乃至百姓,都熱情不減。很多小商小販推車來城門外販賣胡餅飲食,有些甚至在人群外圍擺起了小攤。

    現場聲音嘈雜。

    突然,十餘騎從前方的官道上奔馳而至,高呼道,“來了,準備,準備!”

    主持歡迎儀式的禮部侍郎宋平不敢怠慢,立即命官吏、軍卒和雜役、歌姬舞女一幹人等做好準備。而隨著洪亮的軍鼓聲響起,現場百姓商賈也都趕緊閉了口,將微微有些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官道遠端。

    不多時,就傳來震耳欲聾的馬蹄轟鳴聲,煙塵漫卷如同一條黃龍。

    百姓商賈屏住呼吸,心頭凜然。

    萬眾矚目中,一支衣甲鮮明統一配備製式火器、弓箭和長槍的騎兵隊伍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中,起碼有萬餘人,正是名震天下的隴朔神策軍騎兵。

    主力大軍在濡橋安營紮寨,此番跟隨張瑄進城的隻有南霽雲手下的神策軍一萬人。這是張瑄軍馬精銳中的精銳,心腹中的心腹,跟隨張瑄進城,自然有穩定局勢保護張瑄安全的考慮。

    數十麵寬大的帥旗上大書一個“張”字,而在帥旗之下,張瑄一身亮銀甲,手持寶劍,威風凜凜,英氣勃發。

    而在他的身邊,有十八名身著黑色鎧甲手持陌刀的彪悍軍卒,麵色肅然。

    “看到沒有,那就是有名的神策軍,聽嚩香說裝備了火器,天下無敵啊!”

    “是啊,聽聞永寧王就是依靠這支軍馬差點滅了吐蕃,還讓範陽叛軍全軍覆沒了。”

    “看到那名身穿黑色鎧甲的青年將軍了沒有?那人身背長弓,就是號稱隴朔箭神的神策軍大將軍南霽雲啊…據說此箭,箭無虛發,萬軍之中射落敵將魁首如同探囊取物。”

    “嘖嘖,看這軍紀就知道不同凡響,難怪永寧王奪了天下啊,…”一個四十多歲的文士正要說幾句什麼,突然被他的同伴“噓”了一聲,才猛然知道自己失言了,趕緊左顧右盼,見沒人注意他,這才鬆了一口氣。

    張瑄打馬不前,揮了揮手,南霽雲長槍高舉,一萬神策軍列隊止步,陣型井然有序。

    哥舒翰、楊國忠等朝臣趕緊縱馬上前,率先馳入明德門下,然後下馬按照品級秩序在城門前列隊跪拜了下去,朗聲高呼著,“臣等拜迎主公進城!”

    “請主公起駕!”

    張瑄微微一笑,翻身下馬,率先龍行虎步,向前行去,十八鐵衛將陌刀斜背肩上,相隨保護。郭子儀、南霽雲、李嗣業等心腹大將率百餘軍卒亦步亦趨。

    什隨著張瑄的行走,絲竹樂聲即刻響起,張瑄麵帶淡然的微笑,邊走邊向管道兩側的百姓揮手示意。

    就在這個時候,從一側的人群中突然跌跌撞撞地衝出一個身著官袍的三旬男子來,此人眉清目秀神清氣朗,一看就是嚩香一個文官。

    此人衝在了此刻跪伏在地的哥舒翰、楊國忠等人前麵,漲紅了臉,揚手指著張瑄大聲怒斥道,“張瑄賊子,朝廷待你不薄,你卻起兵反叛,禍亂天下。如今你沐猴而冠,竊取大唐天下,不忠不義,大逆不道,當天下共誅之!”

    “竊國狗賊,當天下共誅之!”這人站在那裏神色激憤,喊得聲嘶力竭。

    這人“橫空出世”攪鬧歡迎現場,在場百姓商賈都傻了眼。而哥舒翰和楊國忠等人更是震驚非常,一時間倒也手足無措,場上的氣氛頓時變得沉寂起來,隻能聽見很多人粗重的喘息聲。

    張瑄身後的十八鐵衛之首張尚寶大怒,一個箭步竄上前去,眾人隻見寒光一閃,張尚寶手裏的鋒利陌刀已經對準了那人的咽喉。

    張尚寶怒吼一聲,“拿下!”

    軍卒正待上前將此人拿下,卻聽張瑄淡然道,“且慢,住手!”

    軍卒立即止步退了回去,張尚寶也沒有任何猶豫,將陌刀收了回去,卻持刀站在一側,殺氣騰騰。

    那人巍然不懼麵不改色,麵向張瑄冷笑著。

    張瑄上前幾步,凝視著此人,淡然笑道,“你是何人?”

    “在下王炯,大唐皇帝駕下,侍禦史。”王炯冷冷傲然道。

    “王炯?”張瑄皺了皺眉。

    這王炯是天下四大高門世家之一太原王氏子弟,是王維的從侄,頗有才名,在朝中充任侍禦史,也算是太原王氏子弟中的佼佼者。

    跪伏在地的朝中出自太原王氏高門的大臣們心裏一涼,暗暗咒罵王炯罪該萬死。

    楊國忠心裏冷冷一笑,心道太原王氏,完了!

    在今天這樣的場合下,當著滿朝文武大臣和眾多百姓的麵,王炯如此冒犯辱罵張瑄,張瑄焉能忍受。而張瑄肯定會借著這個機會,殺雞駭猴,滅了太原王氏,以此震懾其他士族門閥。

    不過,接下來,張瑄卻沒有表現出眾人想象中的雷霆大怒,使出冷血手段來。

    他淡然一笑,“原來是摩詰先生的後輩。王炯,你說張某反叛,張某不敢承受。張某起兵,乃是被逼無奈。唐皇昏庸無道,聽信讒言,試圖誅殺功臣……張某不會坐以待斃,起兵相抗,既是軍心所歸,亦是自保自救。”

    “你說張某禍亂天下,可事實上,張某率軍平息範陽叛亂,滅安慶緒於洛陽之外,收複東都,驅逐範陽叛軍於河南一地,江南和兩淮叛亂自平。進而進軍範陽,滅史恩明叛軍十萬,收複範陽十三郡,同時平定十州奚人叛亂。

    “如今天下即將安定,你卻站出來大放厥詞,說張某禍亂天下,豈不是信口雌黃,指鹿為馬?”

    “至於這天下一、並非李唐皇室之天下,有德者居之!前隋無道,李氏滅隋而立唐,今唐昏庸,張某滅唐而代之,都是浩浩蕩蕩不可抗拒的曆史宿命!”

    “天下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你王炯出自名門,亦是飽讀詩書之人,卻不通此理,著實可悲可歎!”

    “你太原王氏本是前隋門閥臣子,李唐滅隋,你太原王氏為何沒有為隋朝皇帝的盡忠死節?怎麼,到了今日,卻反倒要為唐皇效死了?……,”張瑄麵帶冷笑,語含譏諷。

    王炯漲紅臉羞憤難堪,卻是啞口無言。而朝臣中的王氏子弟也是背生冷汗,不敢抬頭。
GGCMEAT 發表於 2016-2-20 08:44
第413章兵臨城下之李豫退位

就在眾人以為王炯即將被張瑄誅殺的時候,張瑄突然冷冷道”“我念你並無惡意,書生意氣,一時沖動一便不為己甚,若敢再口出狂言,必殺無赦!”

“來人,將王炯帶下去!”南霽云暴喝一聲,幾個軍卒上前,就將猶自要開口爭辯的王炯“帶”了下去。

一場風波化為無形。

哥舒翰等人暗暗松了一口氣,若是張瑄一怒,必長安滿城流血,甚至會株連他們這些唐臣。

張瑄當然不會殺王炯。因為殺了王炯,意義不大。不僅會讓他留下殘暴之名,還會與諸多門閥世家發生正面沖突。如今張瑄還沒有完全掌控住天下局勢,爭取士族門閥的支持是非常關鍵的。

張瑄不會因小失大。

只是張瑄此時此刻正在考慮,王炯今日所為,是他的個人沖動,還是受了其他人的攛掇,乃至有士族門闕在背后的操縱。

前者,不足為慮:而后者,就顯得有些復雜了。

“主公寬宏仁慈,吾主萬歲萬萬歲!”哥舒翰和楊國忠等人率群臣跪伏在地,朗聲高呼。

那幾個王氏中人也暗暗長出了一口氣,連連叩首不止。

張瑄淡然一笑,揮了揮手“好了,進城!”

十八鐵衛中,一人將張瑄的戰馬牽來,張瑄翻身上馬率先向城中馳去。

皇城之中。

包括太上皇李亨、皇帝李豫在內的直系皇族中人,全部聚集于興慶宮明德殿,殿中還有不少李亨和李豫的嬪妃,李亨諸多子女的家眷等等。

當然,普通的大唐宗室像咸宜公主等老皇帝李隆基的子女以及更遠的皇親貴族,則閉門不出,忐忑不安地等待著即將到來的李唐覆滅的悲劇命運。

李亨已經陷入了半昏迷狀態,坐在那里,狀若癡呆受了過度的驚嚇再加上內心深處的恐懼和絕望,他很難再控制自己的心神。

李豫則面色煞白,坐在龍案背后,低頭看著擺在桌案上的由楊國忠等人擬定的退位詔書,嘴角抽搐著,肩頭輕顫。退位詔書的旁邊就是皇帝玉璽,只要加蓋玉璽,退位詔書就可以發布天下,而由此也就宣告著大唐王朝的終結李唐皇室的末日。

李飲等李亨的子女們則分坐兩側,臉色陰沉不語。

太監程元振跌跌撞撞地闖進殿來頗聲道“陛下,太上皇,張瑄進城了,正向皇城而來!”李豫陡然一震望向了程元振。

李談霍然起身沉聲道“這麼快?”

程元振默然點頭。

李談無力地又坐了回去,掩面長嘆。

李豫抬起手,哆嗦著,試探著慢慢地,一點點向玉璽抓去。

他終于抓到玉璽,緊緊地捏著,卻像是握住了萬鈞之物,動彈不得。

所有的直系皇族也就是李豫的親人們,李唐皇室最核心的成員們目光復雜地一起注視著李豫的手,李豫額頭上滲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兒。

李豫心里明白,只要玉璽蓋下去,大唐王朝就徹底覆滅,而他也就成了亡國之鼻。

但不這樣張瑄大軍已經進城,如果他再不識時務發布退位詔書,恐怕在場的皇族沒有一個能逃過張瑄的雷霆手段。

其實有沒有這道退位詔書,對于張瑄而言,無關緊要:而對于李豫來說,就顯得有些關鍵了。和平交出皇位他還能保住性命甚至獲得唐王的爵位。而硬氣到底,只能是掉腦袋的事兒。

李豫咬了咬牙狠狠地抓起玉璽,就要往退位詔書上蓋去。

“不可!孽子!你要斷送我祖宗創立的大好江山啊”李亨突然站起身來,揚手指著李豫,涕淚交加,身子打顫。

“都是你這孽子,若不是你這孽子,我大唐何至于如此你是我大唐皇室的罪人啊!”李亨歇斯底里地怒吼著。

李豫眉梢一挑,憤怒地暴喝一聲“夠了!是父皇你昏庸無道,聽信讒言,逼迫張瑄起兵造反,與朕何干?依你之見,無非是逃離長安,可逃到蜀中又能如何?芶延殘喘于一時,更是為天下臣民徒增笑料!”李豫怒不可遏地轟然將玉璽蓋下“事已至此,我不退位,又能如何?讓張瑄拿著刀子橫在我的脖子上,一刀砍掉我的腦袋?然后將爾等一一個個全部誅殺干凈,這就是父皇你所期盼的?”

李亨呆了一呆,竟然癱倒在地,放聲號哭起來。

而他的兒女嬪妃中也有不少人哭倒在地,殿中亂成一團。

正在這時,殿口突然傳來密集有力的腳步聲,以及軍卒列隊的號令聲。

李豫長出了一口氣,閉上了眼睛。知道去迎接張瑄的人進宮來了。

果然,片刻后,楊國忠與一個身著鎧甲威風凜凜的將軍一前一后走進殿來,而兩人身后跟著數十名彪悍的隴朔軍卒,披甲軍服明顯區別于宮里的宮禁宿衛或者京師羽林衛。

李談掃了一眼,心里長嘆一聲,垂下頭去。他認得這個將軍,這便是張瑄身邊的心腹愛將,有軍中箭神之稱的神策軍大將軍南霽云,人稱南八。

楊國忠與南霽云站在殿中,環視眾人。

咳咳!

楊國忠輕輕干咳了兩聲,太監程元振突然一股腦從一旁沖過來,將李豫案頭上的退位詔書捧起來,畢恭畢敬地獻給了南霽云,諂媚道“南大將軍,這便是皇帝的退位詔書”…

李豫暴怒,卻又咬著牙,垂下頭去,無可奈何。

他已是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還有什麼話說?

南霽云接過詔書,微微點頭。化轉頭向楊國忠抱拳道“楊相,既然詔書到手,就請楊相率群臣勸進吧。”楊國忠微微一笑,抱拳回禮道“正當如此。南大將軍且先去恭迎主公,楊某這就持詔書召集群臣,請主公做好準備,霜德殿登龍位!”南霎云點點頭,轉身就走。

楊國忠微微嘆了口氣,掃了眾人一眼,也欲轉身離去。

這滿殿的李唐直系皇族,該怎麼處置,誰說了都不算,只有等張瑄登基稱帝后自己做決定。

楊國忠剛要走,卻聽李談陰沉的聲音響起“楊相,不知你們準備怎麼處置我等?”

楊國忠輕輕一笑,掃了李談一眼,抱了抱拳道“這還要新皇定奪,楊某不知。”李談默然。

楊國忠再次笑笑,轉身揚長而去。

李談憤怒地一跺腳,也大步往殿外行去,只是到了殿口處卻發現,整座明德殿乃至興慶宮,都被軍卒守衛,戒備森嚴。他剛一探頭,一個軍中校尉就冷聲道“奉我主詔令,任何人不得出明德殿半步!”李談無奈,又退了回去。

回到殿中,聽到李亨的幾個嬪妃還是在嚶嚶抽泣,哭號不止,李談暴躁地吼道“還哭他娘的個甚?哭喪嗎?都給老子閉嘴!閉嘴!”張瑄進城之后,在眾臣的簇擁下,直接進了皇城,直入深宮。

而南霽云的一萬神策軍同時進入長安城,將長安城以及皇城宮城全部控制了起來。至于哥舒翰的數萬人,早已移防城外。

張瑄站在興慶宮外,南霽云匆匆而至,伏在他耳邊小聲說了幾句。

張瑄點點頭,便率眾人向霜德殿而去。

唐皇李豫的退位詔書已經廣而告之,向天下發布。所謂天下不可一日無主,接下來,張瑄要即刻登基稱帝,真正構建起屬于自己的全新王朝,開創一個空前絕后的新時代。

本來楊國忠等人商量著,還要選擇一個黃道吉日,舉辦隆重盛大的登基大典,但張瑄沒有同意。他無意定都長安,他要定都洛陽,在長安的登基,不過是為了名正言順,安定天下。

楊國忠和一干文臣商討了半天,決定明日午時三刻擁立張瑄為帝,奏報張瑄,張瑄同意。

當晚,張瑄就住在了興慶宮,原先萬春居住的萬春苑。

第二日一早,楊國忠率群臣開始操辦張瑄的登基大典,而張瑄卻帶著百余護軍,悄然出宮去了陳希烈的府上。

陳希烈雖然辭官隱居,但唐皇退位、張瑄進城準備登基稱帝,這種大事,他焉能不知,只是閉門不出,緊守門戶,聊以自保而己。

張瑄站在陳希烈府門之外,見府門緊閉,不由笑了笑。

他上前去抓住門環,輕叩三聲。

不多時,一個下人的聲音傳來“誰呀?我家老爺閉門不見外客,還是請回吧。”

“請轉告陳相,就說張瑄求見。”張瑄淡淡道。

里面的下人一怔,旋即大驚,立即開門噗通一聲跪拜在地“小人拜見………拜見陛下!”張瑄掃了他一眼,笑了“不必多禮,去通報陳相,就說我來了。”下人爬起來一股腦就往后院跑,一會兒的功夫,陳希烈就披著大氅急匆匆地奔來,望見張瑄,稍稍猶豫一下,拜了下去“草民陳希烈拜見陛下!”

張瑄哈哈一笑,上前一步抓住陳希烈的胳膊道“陳相,請起,我今日來得冒昧,你不要見怪。”

“草民不敢。”陳希烈誠惶誠恐抱拳道。
GGCMEAT 發表於 2016-2-20 08:45
天唐 第二卷步步驚心 第414章登基禦極,吾皇萬歲

    陳希烈確實有些誠惶誠恐。他不太清楚,張瑄在登基稱帝之前,跑到他這個辭官歸野的老頭家裏作甚,今年以來,他幾乎閉門不見外客,早已淡出了長安的權貴圈子。

    “陳相老當益壯,正是為國出力之時,何以辭官歸隱?”張瑄笑了笑道,挽起陳希烈的胳膊“陳相不請我進廳喝杯茶?”練希烈汗顏,道“陛下請進,草民怠慢陛下,罪該萬死!”“陳相啊,陳通目下已是我軍中中郎將,正隨張巡和仆固懷恩鎮守範陽。他為人做事踏實穩重,勤勉謹慎,堪為大用。我有意讓他經略範陽,為範陽十三郡行政主官,不知陳相意下如何?”張瑄笑道。

    陳希烈一震,旋即歡喜感激道“陛下恩寵,草民全家感激涕零。

    草民替陳通孫兒,拜謝陛下!”張瑄一把扶起陳希烈來,笑了笑道“陳相,如今天下初定,百廢待興,正需要陳相這種德高望重的老臣掌舵,我有意讓陳相再次出山,不知你意下如何?”

    請陳希烈出山,是張瑄早就謀劃好的。

    他登基稱帝以後,大唐朝廷內部需要整合,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裏保持和延續中央朝廷的有序運轉,否則,天下還是不會安穩。隻要中央朝廷安穩了,地方各道州縣就不會出太大的亂子。

    陳希烈雖然才幹能力不夠出眾但勝在沉穩,德高望重。目前,也就是陳希烈最合適作為百官之首了,若是張瑄直接提拔自己的親信入朝,難免會引發大唐舊臣的恐慌。

    陳希烈先是一怔,旋即有些猶豫,他年事已高,本不想再參與到朝堂爭鬥當中,安心頤養天年。但張瑄作為新皇放下架子,親自到府請他出山,他若是再不點頭,那就成了不識抬舉。

    陳希烈起身拜了下去“老臣願意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張瑄哈哈大笑,擺了擺手道“陳相莫要如此”

    “陳相,我的意思是,中央朝廷一應國務體製沿襲不變,但略微有些變更稍作調整,梳理清楚,然後各行其是各盡其責,確保我大國政務運行通暢。”張瑄笑道。

    陳希烈似懂非懂地點頭應是“請陛下賜教。”

    張瑄繼續給他解釋著自己的思路。

    張瑄雖是來自現代社會的穿越者但他心裏很清楚,在這個時代,推行現代製度是不可行的,那隻能自取滅亡。王朝統治自有王朝統治的特點和製度,強行割乇,隻能引發天下人的反彈。

    他本來想模仿明朝內閣體製,設立內廷與外廷,讓內廷與外廷相互製約,但轉念又一想,擔心會引起朝堂動亂決定暫時沿襲舊製,照舊施行三省六部製,維持唐製基本不變。

    等他坐穩了江山之後,自會大刀闊斧地推進政治社會經濟體製改革,目前而言,以穩定和休養生息為主。

    “沿襲三省六部製但改門下省為內務省,掌內務侍從諸事。將中書省與禦史台合而為一更名為都察省,掌言官納諫行監察督政之責。

    將尚書省改為政務省,總知天下政務下設六部,所謂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六部凹司保持不變,但加設通商貿易司,列戶部名下”

    張瑄大聲道。

    他的思路很清晰,說白了,內務省就是為宮廷服務為皇帝侍從,而都察省就是監察百官政務,直屬皇帝管轄:政務省則總攬天下行政大權,沿襲了唐製尚書省所有職責。至於加設商務貿易司,無非是加強商賈貿易,推動經濟發展,這是增強國力的唯一途徑。

    唐時商人地位不高,張瑄也有漸漸逐步提高商人地位的考慮,隻是這種事情不能操之過急,隻能徐徐圖之,采取溫水煮青蛙的策略,穩步推進。

    聽張瑄這麼一說,陳希烈長出了一口氣。他同意出仕輔佐朝政,但又擔心張瑄作為新皇,會全麵否認唐製,另立新製,導致朝廷內亂動蕩。見張瑄大體上主張沿襲舊製,略有改革,也算是穩健之君了。

    陳希烈躬身拜了下去“陛下英明,老臣感佩之至!”

    “陳相,我的意思是,內務省設內務令一人,侍中兩名。都察省設都察令一人,侍中兩名。政務省設宰相一人,六部尚書參知政事,共理國政。由你出任宰相如何?”張瑄擺了擺手,輕輕一笑。

    陳希烈大驚,惶恐地俯身跪拜在地“老臣何德何能,不敢妄居宰相之職,請陛下收回成命。”唐時的相國其實是很多的,這是皇帝為了分割相權而做出的舉措,所謂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頭銜就是入相。而張瑄的構想,則是設立宰相一人。總攬朝政,這就賦予了宰相極大的權限,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陳希烈鼻然是有些受寵鼻驚。

    但實際上,卻也不盡然。所謂六部尚書參知政事,也即入相,也就是說,政務省有一個大丞相,六個副丞相,共同理政,因為後者更具有實權,所以會形成相互製約。

    因此,在張瑄的謀劃中,政務省宰相的權力貌似最大,其實受到皇帝和六部尚書的製約,榮耀大過權限。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也隻有陳希烈堪為這個職位了。至於楊國忠這種奸佞小人,張瑄日後會逐步棄用,隻是暫時還不能不用他。

    張瑄微微一笑,起身將陳希烈扶了起來“陳相德高望重,堪為百官之首。還請陳相以國事為重,不要推辭為好。”

    陳希烈情懷激蕩,臉色漲紅,慨然再拜“陛下知遇之恩,老臣感激涕零,自當舍死忘生以報陛下厚恩。,…

    “張瑄微微點頭。

    “此外,我有意要重新調整天下行政區劃,對各道進行調整而藩鎮之事,軍政刑法合一的體製帶有諸多缺陷,地方藩鎮權力過大,嚴重影響朝廷權威。我意,去除天下藩鎮,政務、軍務、刑法分離,各道設立巡撫、各州設立刺史、各縣仍設縣令,縣向州、州向道、

    而道向朝廷政務省,自上而下節製,總領天下政務。”“各道設立都察使衙門,直歸朝廷都察省。監督地方官員,向朝廷負責。”

    “而軍務,則仍舊設立八大大都督府,總領天下兵馬。為安西、

    北庭、隴朔、河西、劍南、河南、範陽、安東。朝廷設立天下兵馬總領大都督府,統率各地方大都督府,兵部輔之。”“由此,地方軍政督察三權分立,相互監察製約,獨立運行,各安其責。”張瑄微笑著望向陳希烈“陳相以為然否?”

    陳希烈長出了一口氣,知道張瑄這時吸取唐時放縱地方藩鎮權力過大的“前車之鑒”等於是變相的削藩。

    若是平時推進此策,肯定會引起各大藩鎮的抵觸,但現在,天下打亂重新洗牌,張瑄掌控大局,利用強力手段推進,障礙很小。

    而事實上,範陽藩鎮、隴朔藩鎮、河南藩鎮和安東藩鎮形同虛設,而河西哥舒翰作為降臣,自不敢說什麼。至於安西的楊錡、北庭的程千裏以及劍南的安思順,恐怕大勢所趨也無能為力,隻能從命。

    “陛下英明,老臣深以為然。”陳希烈笑道。

    張瑄在陳希烈府中呆了兩個時辰,臨近登基大典時才離開陳希烈府中,回宮。

    陳希烈也跟著張瑄進了宮,兩人一番長談商討,已經基本上將新朝的各項大事定了下來。當然這基本上就是張瑄的個人主張,陳希烈不過是遵從罷了。

    見陳希烈從張瑄入宮,楊國忠等朝臣吃了一驚,猛然醒悟過來,此次張瑄請陳希烈出山,想必是要拜相了。

    楊國忠當然有些失望,卻也無可奈何。

    張瑄回宮在一幹太監宮女的侍候下更換上了嶄新的龍袍冠冕,午時三刻時辰一到,便擺起皇帝鑒駕儀仗,駕臨霜德殿。

    咚咚咚!

    朝鼓奏鳴九九八十一次,昭示著新皇禦極。

    張瑄在司儀太監和宮女的引領下,緩步進入霜德殿。早已列隊等候在殿中的滿朝文武整齊劃一地拜倒在地,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

    張瑄緩步登上皇台,轉身凝視著台下的眾臣,此刻,他終於跨上了權力巔峰,真正的天之下、萬萬人之上,成為開辟一個新朝的新皇。

    “眾臣平身免禮。”張瑄朗聲呼道,緩緩坐在了龍椅之上。

    接下來,是諸多禮儀程序,比如什麼宣布唐皇退位詔書、上眾臣擁立勸進表、宣布新皇登基詔書等等,而完了之後,還要議定國號、年號、冊封百官、定都,最後還有祭天、飲宴等諸事。

    反正非常複雜,張瑄也無可奈何,隻能耐心地履行這些程序。

    其他的倒也沒有什麼問題,進展很快,但是在國號和年號、定都上,卻起了較大的爭議。

    以楊國忠為首的舊臣則認為,張瑄之父張九齡本是西漢留侯張良之後,張良為韓人,當立國號為韓,宜繼續定都長安。

    而以郭子儀為首的張瑄心腹大臣則堅持認為,應定都洛陽,而河南為周大興之地,當定國號為周。
GGCMEAT 發表於 2016-2-20 08:46
第415章國號、年號、寶都及冊封百官

    兩派人爭得麵紅耳赤,互不相讓。

    張瑄端坐龍椅之上,安之若素,不發表任何意見,聽憑眾人爭執。

    其實對於兩派人來說,這不僅僅是國號、年號和定都之爭了,而意味著新老權力集團的權力之爭。

    張瑄其實早有主張,固然可一錘定音,但如果不讓這兩幫人爭一爭,也顯得失去了作為皇帝的風度。

    陳希烈沒有參與爭論,他早就心中有數,因為張瑄給他透了底,這一錘定音的事兒還是需要這個老家夥出麵搞定。

    楊國忠絲毫不讓,而郭子儀等人更是針鋒拒對。雖然國號、年號尚不確定,但郭子儀是知道張瑄意欲定都洛陽的,自然是據理力爭。

    張瑄終於有些不耐煩了。

    他是穿越者,雖然對現在的家族有了一定的歸屬感,但不代表他會認同所謂“張良後裔”的身圌份,國號為韓,在他看來就是扯淡的事情。況且,這是先秦已有的諸侯國號,還與張瑄前世某個東亞小國國號雷同,他打心眼裏排斥。

    至於定都的事兒,雖然看上去長安最為合適,但在張瑄看來,長安位置稍偏西北,不利於掌控天下大局。他最為屬意的是範陽(幽州),也就是後世的北平、北京,然而現在的範陽還遠遠達不到作為大國京都的各種要求,相對來說,洛陽比較合適。

    當然,日後條件成熟,他還是有意遷都範陽(幽州)。

    想到這裏,張瑄暗暗向陳希烈使了一個眼色。

    陳希烈長出了一口氣,知道該輪到自己出場了。

    他輕輕幹咳了兩聲,躬身大聲道,“陛下,老臣有幾句話說。”

    張瑄溫和一笑,“陳相有話直說,朕洗耳恭聽。”

    自打陳希烈重新出現在朝堂之上,張瑄對他極盡禮遇,公開表現出了尊重和倚重的態度,而此次又以“陳相”稱之,顯然就確定了陳希烈在朝中的地位。

    陳希烈心中感激,大聲道,“陛下,老臣認為,陛下平叛定鼎於洛陽、起兵興龍於洛陽,而洛陽九州腹地,龍脈集結之所,當以洛陽為帝都。至於國號,洛陽為天下之中、中華之都,為我華夏文明的發祥之地,不若取這一個‘華,字為國號,號為中華帝國、天下萬邦之主。”

    陳希烈的話音一落,張瑄立即拍案讚成道,“然。陳相所言甚是,朕深以為然。”

    “我華夏萬裏山河,中華巍巍上邦,國號為華,最是妥當不過了。既然如此,朕以為,當定國號為華,改元永寧。”張瑄霍然起身,環視眾臣,一字一頓道。

    張瑄都表態了,楊國忠等人自然是無可奈何,不敢再說井麼,隻能隨著眾人一起拜倒在地,山呼萬歲不止。

    “中華萬歲,武皇萬歲萬萬歲!”

    耳邊傳進眾臣的山呼萬歲之聲,張瑄縱聲長笑,心底非常舒暢。

    是日,華朝永寧元年十一月初九,張瑄在長安登基稱帝,眾臣商定,上皇帝尊號為“中華應天承運仁聖文武至德皇帝”。

    翌日,張瑄下詔定國號為“華。”對外亦可統稱“中華帝國”或“中圌國”。同時,改長安為西京,是為西都;改範陽為北平,是為北都;改洛陽為中京,是為帝都。

    一切塵埃落定。

    李唐王朝覆滅,而張華王朝或中華帝國新興。

    第三日張瑄舉行大朝會,便是冊封百官的事兒了。

    其他的冊封,比如後妃的冊封以及對張瑄父、祖的追封可以稍稍放緩一些,但百官冊封卻是當務之急,因為華朝新興,所有百官需要重新任命定職定責,關係著朝廷的運轉,不可小覷。

    朝會之上,眾臣山呼萬歲已畢,張瑄環視眾人,默然不語。

    除了陳希烈之外,包括楊國忠在內,都忐忑不安,不知道張瑄會給他們一個什麼官位,這關係著他們在華朝的權勢地位和榮華富貴。

    哪怕是郭子儀、封常清這些張瑄的心腹大將,也都隱隱有些期待。

    張瑄向陳希烈掃了一眼。

    陳希烈會心一笑,出班朗聲道,“陛下有昭一一”

    “沿襲三省六部製,改門下省為內務省,將中書省與禦史台合而為一更名為都察省,將尚書省改為政務省,總知天下政務,下設六部……加設通商貿易司,列戶部名下。”

    陳希烈高聲宣讀著詔書,乞…各道設立巡撫、各州設立刺史、各縣仍設縣令,縣向州、州向道、而道向朝廷政務省,自上而下節製,總領天下政務。”

    “各道設立都察使衙門……設立天下入大兵馬大都督府,專司乓馬防衛,受朝廷兵馬總領大都督府統率。”

    “自此往後,地方軍、政、督察三權分立,相互監督,**運作。行政衙門主官不得幹預軍事,軍事督率不得幹預地方政茶”,…欽此。”

    這道詔書一出,眾臣皆驚。隻是新朝初立,任何規製禮製都是由開國皇帝主導,張瑄早已定下了基調,眾臣誰也不敢多言。

    當然,他們關心的其實不是政體,而是官職,屬於個人的職位品級。

    陳希烈宣布完張瑄的詔書,便退了下去。

    張瑄略一沉吟,從案頭上拿起他親自擬定的關於朝廷重要官員的冊封名表,緩緩道,“我朝初立,百廢待興。為安定天下,確保朝廷政通人和,朕經過慎重考慮,冊封百官如下一一”

    眾人的耳朵馬上就豎了起來,認真傾聽。

    皇帝親自宣布,由此可見皇帝對朝廷重要職位的看重。

    “朕兼任天下總領兵馬大都督府大元帥,郭子儀、哥舒翰、封常清為副帥。”

    “冊封練希烈為政務省宰輔、太師。”

    “冊封楊國忠為吏部尚書、裴冕為禮部尚書、郭子儀為兵部尚書、楊錡為刑部尚書、張巡為戶部尚書、公孫良為工部尚書,皆參知政事。”

    張瑄宣布到這裏,微微停頓了一下。

    楊國忠如釋重負。他雖然位居陳希烈之下,但終歸還是六部之首參知政事,也算是小、丞相,與他期待中的位置基本相符。而公孫良裴冕等人就更不用提了,他們作為唐臣,又是張瑄昔日的政敵,張瑄能拋棄前嫌委以重任,足以讓他們感激涕零了。

    張瑄之所以這樣做,當然也有安撫舊臣的考慮。

    至於將楊錡調任京師為刑部尚書,主要是考慮到楊錡的才幹不足以安定西域,回京來入相參知政事,對他來說更加合適。

    六部尚書中,郭子儀掌兵權,張巡掌人口錢糧經貿諸事,楊錡掌刑法,這才是真正的要害位置。這三人是張瑄的心腹。

    而楊國忠吏部尚書雖為六部之首,但官員任免大權還是在皇帝手心裏,張瑄若是嚴控,楊國忠就是一個傀儡。

    楊國忠等人出班跪拜在地,“臣等謝主隆恩!”

    張瑄淡然一笑,繼續道,“冊封顏真卿為內務令兼中京府尹、河南道巡撫,崔煥為關內道巡撫、陳通為河北道巡撫”川”,

    張瑄一口氣宣布了天下各道巡撫的名單。當然,除了顏真卿等少數幾個人之外,其他的各道巡撫這些地方大員人選,都是陳希烈和楊國忠等人推薦選報的。

    “冊封仆固懷恩為威遠侯、範陽兵馬大都督。

    “冊封楊漣為青海侯、隴朔兵馬大都督、青海行軍大總管。”

    “冊封哥舒翰為定西侯,河西兵馬大都督。”

    “冊封封常清為安西侯、安西都護府大都護、暫代安西兵馬大都督。”

    “冊封南霽雲為清遠侯、河南兵馬大都督。雷萬春為鎮遠侯,神策大將軍。李嗣業為忠勇侯,神武大將軍,張同為清寧侯,羽林大將軍。”

    “冊封安思順為劍南兵馬大都督。”

    “冊封程千裏為北庭兵馬大都督。”

    “安東兵馬大都督由郭子儀遙領。”

    張瑄將大部分重要的“崗位”文武主官都冊封完畢,包括跟隨他起兵的一幹心腹,都封賞了相應的爵位和官職,兼顧心腹與舊臣的利薑,可謂是皆大歡喜。

    而這,正是張瑄想要的結果。

    隨他起兵的心腹,一來必須要封賞,這些都是開國元勳,還要為張瑄分掌重要權力:而對於哥舒翰這種舊臣,張瑄也不能薄待,要做到一定程度的一碗水端平。

    接下來,就是陳希烈率他的丞相班子晝夜加班為朝廷各部司衙門配置人員,盡快實現運轉,諸事雜多繁忙,自不待言。

    而與此同時,陳希烈還要率眾臣操持遷都洛陽的事兒,這也不是一件小事。

    至於郭子儀,則在張瑄的授意下,開始了對天下兵馬的再布局、再調整。

    仆固懷恩率四萬飛豹軍和兩萬範陽降軍鎮守範陽,就不做調整了。而張瑄準備將神策軍、神武軍和郭子儀麾下的飛虎軍布置在京都一線,作為京師拱衛力量和皇帝的親兵,再加上張同的羽林衛,這些兵馬共計有近十萬人。

    而其他的兵馬,河西的重返河西,隴朔的歸於隴朔,調配河南或者兩淮的也立即啟程。
GGCMEAT 發表於 2016-2-20 08:47
第416章該怎麼外置李唐皇室

    陳希烈、楊國忠、裴冕、楊琦、張巡、郭子儀、公孫良六人,號稱朝廷七相,是張瑄以下署理中華王朝最高政務也就是中央權力核心層的七個人。

    這是文官。

    而武官係統,則以郭子儀為首。除了哥舒翰、程千裏、安思順三人之外,其餘掌握兵權的人都是隨張瑄起兵的開國元勳。

    除了七相之外,張瑄還司時冊刮了仆固懷恩等八人為侯爵,這八個人後來被稱為‘開國八侯。”是中華王朝新興的七大貴族,顯赫一時。

    如今的局勢非常明顯了,張瑄這個新皇刻意扶持陳希烈的陳家x郭子儀的郭家和開國八侯家族,這此新貴家族青雲直上,隱隱有與士族豪門相對抗的趨勢。

    當然,新貴家族的底蘊還是差了幹多,不過,這需要時間的積澱,不是扶持就能扶持起來的。

    郭子儀雖然沒芒被刮侯,但貴為天下兵馬副帥兼兵部尚書參知政事,可以說是朝廷中的實權派。

    子儀自己都沒有料到有今天的權勢地位,他本來以為自己能得一藩鎮兵權就算不錯了。但不成想,張瑄竟然將他留在身邊掌兵部入廷相,一躍成為站在天下權力巔峰的七個人之一。

    興慶宮,瞧德殿,參政堂。

    陳希烈居中,左側是楊國忠、裴冕、公卜良,而右側則是郭子儀一人。當然,現在楊琦和張巡還未到任,座位暫時空著。

    ‘諸位,如今朝廷新立,諸事繁多,我等隻能暫時住在宮中,為陛下分憂了。”陳希烈抱了抱拳道“冊刮百官和各鎮巡撫、軍帥的詔書已經昭告天下,各鎮的效忠表章想必一個月後才能抵達洛陽如今的當務之急,我們還是要著手操持遷都的事宜。”

    ‘好在中京昔日為東都,宮闕、朝廷衙署一應俱全,朝廷整體搬遷過去,當無大礙。“

    郭子儀微微一笑“除了政務之外,本官以為,朝廷目前還要繼續調集兩淮和江南各鎮糧草輜重…,以本官看來,陛下最遲明年春天,就要舉兵進攻吐蕃,後定諸胡。”

    郭子儀是張瑄的心腹,自然知道張瑄的心思,如今說出來,卻讓楊國忠等人吃了一驚。

    楊國忠皺眉道“這天下大亂初定,百廢待興,需要三年乃至更長的時間來休養生息,再開戰端於國不利,本相一定要麵見陛下,直言勸諫!”

    公孫良默然不語。他雖然地位保持,被張瑄抬舉,進入七相議政的權力核心小集體,但他有自知之明,在這種軍國大事上,能不開口就不開口,免得說錯了話,得罪了郭子儀,更觸怒皇帝。

    裴冕卻就事論事,沒有想那麼多,他性格比較直。

    ‘楊相所言甚是。天下叛亂初定,黎民百姓需要休養生息,再要耗費錢糧開啟戰端,必然導致國力大損。”裴冕附和道。

    郭子儀雖然是張瑄身邊的紅人,又是開國元勳,從龍大功臣,但他性格謙和,並不強勢,對楊國忠和公孫良這些日臣態度也算是比較友好,他笑了笑道“楊相,裴相,你們有所不知。陛下昔年拿下吐蕃吐穀渾故地,占據吐蕃千裏沃野,移民軍屯,假以時日必成中華大國的西北糧倉。”

    ‘然而吐蕃王赤柱趁我內亂,撕毀盟約,複占吐穀渾故地,若不是楊漣在青海一線苦苦支撐,吐蕃人東山再起禍亂中原都不是沒有可能。”

    ‘因此,陛下一定會對吐蕃用兵。一則安定邊防,二則收複吐穀渾故地甚至…,”郭子儀長出了一口氣,壓低聲音道“甚至是將整個吐蕃滅了,全部納入我朝版圖。”

    郭子儀的態度讓楊國忠非常滿意。但郭子儀的話卻又讓他和裴冕以及公孫良大吃一驚滅吐蕃門多大的胃口啊…

    數百年以來,隋唐兩朝,對吐蕃的國策無非是在穩固邊防的基礎上適度打壓吐蕃的強盛。雖然對吐蕃用兵無數次,但要說以滅吐蕃為目的,絕無僅有。

    然而,前人做不到的事情,未必現在的新皇帝張瑄就做不到。

    想起張瑄的種種雄才大略之處,楊國忠長出了一口氣,歎息了一聲“倒是本相小家子氣了,不知陛下如此宏圖大略。滅吐蕃當然是空前絕後的大業,然而這需要耗費多少錢糧,才能完成,本相心裏擔心國力很難支撐啊。”

    ‘所以陛下才下詔推進商貿,甚至有提高商賈地位的意思。”陳希烈微笑著“以老夫看來,陛下之誌,我等臣子難以揣度。但我朝要走向強盛,四處用兵是必然之舉,而這就需要增強國力。”

    ‘拿下吐蕃,獲得大量土地。可鼓勵生育,增加人口,移民屯鱉恐推進商貿。”陳希烈緩緩起身指著牆壁上的地圖,大聲道“不僅吐蕃,東夷的奚人十州也是千裏沃野,亦可移民屯墾…,”

    ‘還有西域,漠北的突厥…,老夫以為,接下來陛下會有再定天下蠻夷的國策,吾等不妨拭目以待。”

    陳希烈笑了笑又緩緩坐了回去“不過,這此可往後放。現在當務之急朝廷有兩件事

    ‘宰輔請講。”郭子儀對陳希烈雖然尊重,抱拳道。

    裴冕和公孫良也抱拳頜首“宰輔請講。”

    楊國忠掃了一眼陳希烈,心裏多個有些不服氣。但目前情勢比人強,皇帝強力手腕下,陳希烈為百官之首,七相之魁,議政以陳希烈為圭,他也沒有辦法。

    陳希烈是何等的老油條,他知道楊國忠心裏不服氣,但嘴上也不挑破,徑自道“第一,回紇的刮賞。回紇王子葛勒率軍兩萬助戰,為陛下後定天下登基稱帝立下汗馬功勞。而回紇可汗率回紇大軍入隴朔下河東,對史思明叛軍覆滅,功不可沒。因此,朝廷不能無動於衷。”

    楊國忠嘿嘿一個“這個好說。回紇人一向是我朝附庸之國,而陛下又納了回紇公圭,回紇助戰也在情理之中。

    以楊某之見,不若給回紇可汗骨力裴羅上個尊號,以示榮寵。而回紇王子葛勒,則冊判為我朝侯爵,賜此金銀財物以彰顯其功。”

    楊國忠二麼一說,郭子儀也點了點頭“楊相言之有理。”

    裴冕和公孫良兩人也覺得妥當,沒芒反對。

    陳希烈見眾人都如此,也就笑笑道“好,此事議定,待上奏陛下,由陛下裁處。”

    ‘還有一樁,就是如何安置李唐皇室。”陳希烈的聲音變得低沉起來。、

    眾人皆默然。

    這確實是一件迫在眉睫的、非常棘手的事情。

    李唐皇族目前都聚集在宮中,等候處置:而一些宗室,也在長安閉門不出,等候命運的消息。

    按照曆朝曆代的‘經驗”來看,新朝立、日朝皇室沒有什麼好下場,有不少都被血腥清洗。新皇為了鞏固權力,對日朝皇族舉起屠刀,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張瑄會這麼做嗎門眾人都拿不準。

    包括郭子儀這等心腹,也摸不清張瑄的真正意圖。

    可李亨李豫這此人,不能總在皇宮裏幽禁著,遲早要有一個說法,昭告天下。而再加上宗室皇親,李唐王朝遺留起碼有數百上千人

    陳希烈苦笑一聲“諸位,陛下昨日讓老夫拿一個方案,但老夫覺得非常棘手,因此請諸位暢所欲言。”

    站在新皇的立場上,這此李唐皇室自然是誅殺了幹淨,掃除後患。然而,若是大開殺戒,必然讓新皇留下殘暴之名,而對於新成立的朝廷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

    但不殺這麼眾多李唐王朝血脈,誰知道日後會不會構成隱患門

    所以,眾人很難做決定。

    而就算是有決定,也無法說出口。如果圭張誅殺,但一旦皇帝因此落下千古罵名,他們也吃罪不起:而如果圭張不殺,一旦日後有人起兵造反,他們又成了縱容前朝餘孽的罪人。

    因此,包括郭子儀在內,都沉默不語。

    陳希烈望著眾人,皺了皺眉“諸位,吾等受陛下隆恩,應當為陛下分憂。如何安置李唐皇室,還請諸位出言獻策,集思廣益。”

    裴冕輕歎一聲“宰輔,這事兒著實難辦。按說李豫圭動下詔退位,應當給他一條生路。可是,若是將來…”

    ‘誅殺了算了,一了百了!”楊國忠陰狠地揮了揮手道。

    公孫良下意識地開口道“不可,萬萬不可,”

    楊國忠冷笑一聲,凝視著公孫良沉聲道“有何不可門公孫大人,你蒙受新皇恩德,要考慮好自己的立場!”

    公孫良聞言麵色漲紅,顫聲道“公孫良蒙受皇恩浩蕩,當為陛下效死。隻是李豫既然下了退位詔書,便是有功於新朝。陛下以文德武功立國,斷然不能因此留下千古罵名!”

    楊國忠冷然一曬,怒斥道“公孫良,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出言不遜,對陛下不尊!”

    公孫良被楊國忠上綱上線扣上了這麼一頂帽子,心驚膽戰,忐忑不安,原本為李唐皇室爭取出路的一點心思也就很快化為泡影。

    他本為李亨心腹,李亨父子待他不薄,心裏終歸還是有幾絲感恩之心的。
GGCMEAT 發表於 2016-2-20 08:48
第417章自薦枕席

    陳希烈皺了皺眉。

    公孫良的話雖有不妥,但也不至於上綱上線,扣上這麼一頂帽子。

    楊國忠擺明了是借題發揮,想要打壓公孫、良,借此在這個核心權力小集體中樹立威信,漸漸確保他的個人威權。說白了,楊國忠還是不甘人下,並不真正把陳希烈放在眼裏。[]

    七人當中,要說楊國忠真正忌憚的,也不過是郭子儀一人。張巡雖然也為皇帝張瑄心腹,但張巡根基太淺,被提拔進朝,無異於一步登天,楊國忠怎麼看得起張巡。

    在楊國忠看來,隻要他能鎮得住裴冕和公孫良,加上楊錡是楊家之人,他就能在這個小、集體中占據領袖地位,甚至可以淩駕於郭子儀這些功臣黨之上。

    郭子儀雖然麵不改色,但心裏也有些不爽。

    楊國忠終歸還是一個流氓政客,他所考慮的不是國家強盛和朝廷政務,而首先是自己的政治利益,爭權奪勢已經成為他的本能。

    咳咳!

    陳希烈清了清嗓子,打著圓場道,“楊相,公孫大人也是一片赤誠,為陛下聲譽著想。郭大人,你意下如何?”

    郭子儀沉吟片刻,“宰輔大人,此事非同小可,還是奏請陛下裁處吧,我等不敢妄言!”

    其實這個時候,張瑄就在殿外。

    當了皇帝之後,張瑄才驀然發現,皇帝也不好做。多大的權力,意味著多大的責任,站在皇帝的立場上,他已經不能再像從前一樣,殺伐果斷動輒使用雷霆手段了。

    他不論做任何事,都要考慮到天下和朝廷的大局,還要考慮民心所向更要兼顧朝臣間的派係爭鬥和各種利益集團的平衡……非常複雜,複雜到讓他感覺有些頭大。

    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凡事都要掌握一個火候做一個有為的君主不容易啊。

    如何安置李亨李豫父子以及李唐皇族,張瑄心裏雖有主張,但一直沒有拿定主意。

    他不得不慎重,因為李唐皇室在民間在士族中的影響力。可他更得考慮自己的清譽,誅殺李唐皇族容易,以他現在對天下局勢的掌控力而言一道詔書下去,李唐皇室千餘人或殺或流放,都不成問題。

    然而強權的壓製,終歸不能長久。等他百年之後,肯定會落一個暴君的罵名。作為穿越者張瑄心裏明鏡兒似的。

    張瑄輕歎一聲,抬步走進了殿中。

    貼身的小太監尖細的嗓音傳出一一“陛下駕到!”

    陳希烈等人趕緊起身,拜了下去,“臣等迎接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張瑄笑著擺擺手,“宰輔,諸位相國,請起,免禮平身。”

    待張瑄坐定陳希烈打頭將眾人議定的結果奏報了一遍。

    張瑄點點頭,“準奏。傳朕的詔書,冊封回紇可汗骨力裴羅為‘英武威遠毗伽闕可汗”賜丹書鐵券。

    冊封回紇王子葛勒為進西侯、光祿大夫、鎮軍大將軍。命人在長安立碑紀念昭示我朝與回紇世代友好,永為父子之邦!”

    “陛下英明!”陳希烈等人又拜了下去,朗聲高呼。

    張瑄嗬嗬一笑,“好了起來吧。”

    “當著諸位的麵,朕有幾句話說。新朝初立不論是誰,都需要以國事為重一一朕既然將國務交給諸位,便是信任諸位能為國出力為朕分憂。不管過去如何,從現在開始,爾等便是朕之腦骨,左膀右臂。”

    “朕對爾等將一視同仁,這是朕的態度。”

    張瑄的話音一落,公孫良和裴冕兩人感激涕零,知道皇帝這番話有安撫他們的意思,同時也是在敲打楊國忠,提醒陳希烈和郭子儀。

    眾人拜了下去。

    公孫良和裴冕涕淚交集道,“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臣當為陛下赴湯蹈尖在所不辭!”

    張瑄淡然一笑,“朕還是那句話,不奢望諸位能大公無私,但凡事當以國事為重。好了,爾等繼續,朕走了。”

    張瑄起身就走,但走了幾步他就又回頭望著郭子儀道,“子儀!”

    郭子儀畢恭畢敬地躬身道,“臣在!”

    “天下兵馬調配,事關重大,不能怠慢。你全權處置就是。此外,傳召封常清,讓他盡快率軍趕赴西域,朕明日在宮中設宴,為他踐行!”

    “臣遵旨。”

    張瑄回到了自己的寢宮。

    因為他沒有打譜在長安長期居留,所以在宮裏的一應用度乃至居所事宜,都一切從簡。他身邊隻有十幾個太監和宮女侍候,宮裏選派的人都被他拒絕了。

    陳希烈等人本想為張瑄這個新皇下詔選妃和選秀,新建他的後宮,但也被張瑄斷然拒絕了。

    張瑄心裏清楚,作為帝,他不得不服從於這個時代的規則。但是所謂後宮三千,純屬擺設,沒有必要廣納民間之女,引起民怨沸騰。當然,必要的嬪妃還是要有的。

    至於太監和宮女,張瑄決定從長安皇宮中選拔一部分人即可。這皇宮中的大多數宮女平日裏連皇帝的麵都見不到,遑論是臨幸了。

    張瑄現在居住的宮苑就是以前萬春的“閨房”一萬春苑。而萬春苑中侍候的宮女太監,也基本上就是萬春出嫁前的使喚下人。

    張瑄進了寢殿小睡了一個時辰,正準備起身看會書,突然宮女來報。

    張瑄掃了一眼這個宮女,這宮女名叫妍兒,眉清目秀身材婀娜,年約十五六歲,氣質有些清純。

    張瑄看見這個妍兒,就想起自己昔日的貼身侍女如煙如玉。

    “陛下,韓國夫人與薛香雲求見,已經跪在殿外等候多時了。”妍兒小心翼翼地觀察著皇帝的臉色,跪在地上小聲道。

    新皇剛剛登基,她們剛剛在皇常身邊服侍,還摸不清皇帝的性情,自然是謹小慎微誠惶誠恐。

    “你叫妍兒吧?”張瑄微微一笑,望著妍兒。

    妍兒臉色一紅,點點頭道,“回陛下的話,奴婢叫妍兒。”

    “你過來。”張瑄擺了擺手。

    妍兒一怔,旋即有些狂喜。

    她急匆匆走過去,跪伏在張瑄的腳下,心頭激動和期待著。

    皇帝獨身一人在宮中,沒有嬪妃侍候,若是皇帝看中了自己…”那自己豈不是一躍成為皇妃,從此青雲直上,不再做這小小的宮女了。

    妍兒小臉紅潤,眼眸中春情搖曳,欲語還休。這幅嬌俏的模樣兒落入張瑄眼中,他一怔,旋即明白過來,知道這小妮子錯會了他的意思了。

    他不是什麼聖人,作為皇帝,他身邊想要多少女人都是舉手之勞的事情。然而張瑄此刻思慮國事,心係天下,床第間的欲望淡了很多。

    最起碼,在宮裏這麼久了,他尚未臨幸過任何一個女子。

    “妍兒,你幫朕更衣。”

    張瑄輕輕道。

    妍兒有些失望,但還是畢恭畢敬地開始幫張瑄更衣。見這小妮子有些失望的樣子,張瑄忍不住探手捏了捏她的小鼻子,笑道,“過些時日,朕要啟程回中京,你可願隨朕去中京?”

    妍兒歡喜地跪伏在地,“奴婢願意侍候陛下,奴婢願意……”

    張瑄穿戴整齊,端坐在龍案之後這才命妍兒將韓國夫人母女喚了進來。

    畢竟是楊玉環和楊三姐的姐妹,張瑄也不好不給她一點麵子。

    韓國夫人帶著女兒薛香雲也就是李亨的薛淑妃,低著頭,小心翼翼地走了進來。

    薛香雲為李亨所寵,期間懷孕,但不料因為天下叛亂,宮中惶然動蕩,加上隨皇帝四處奔波,又擔心未來的前途,終於還是流產,沒有保住腹中的孩子。

    韓國夫人本來以為女兒能成為第二個楊貴妃,結果卻淪為“喪家之犬”。李亨先是被李豫篡位,然後李唐王朝又被張瑄奪了天下。昔日宮中榮寵一時的薛淑妃曇花一現,永遠成為了過去。

    薛香雲本來與李亨的嬪妃被關在一起,生死未卜。但韓國夫人通過楊國忠這層關係,想辦法把薛香雲弄了出來,接回了府中。

    張瑄也不是不知此事,隻是看在楊三姐和楊玉環的麵上,裝作不知罷了。

    但這母女倆跑到宮裏來找我作甚?難道還有別的心思?張瑄心念電閃,便掃了這母女倆一眼。

    韓國夫人濃妝豔抹,而薛香雲也顯然是精心梳妝,穿著豔麗的霓裳宮裙,自有幾分國色天姿。

    張瑄暗暗皺了皺眉。

    韓國夫人緊走幾步,也向自己的女兒使了一午眼色。

    母女倆一起跪拜在地,柔聲道,“奴家母女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張瑄默然。

    良久才淡然道,“夫人請起,夫人到宮裏來見朕,有事嗎?”

    韓國夫人叩首道,“奴家最近接到三姐的信函,三姐說讓奴家進宮來求求陛下”,川”,

    韓國夫人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張瑄打斷了,他淡然道,“夫人與朕也算是親戚,夫人大可放心,朕當保全夫人全家。夫人若是願意,舉家搬遷前往中京居住也可。”

    “至於一一”張瑄掃了嬌媚萬分的薛香雲一眼,“即已出宮,便擇人再嫁吧。”

    韓國夫人還沒有說話,薛香雲已經抬頭來媚眼如絲地望著張瑄,嬌嬌柔柔地大膽道,“奴家願意服侍陛下,請陛下不要嫌棄奴家!”

    張瑄愕然。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GGCMEAT

LV:9 元老

追蹤
  • 677

    主題

  • 169817

    回文

  • 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