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 天唐 作者:格魚 (全文完)

 
GGCMEAT 2016-2-20 01:49:13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484 223194
GGCMEAT 發表於 2016-2-20 09:49
第477章楊國忠“逼宮”

    皇後崔穎眉梢一挑。

    在宮外風雨欲來的敏感時刻,楊國忠和楊錡終於還是走到一起了。兩人聯袂而來,這是要代表楊家表達訴求了?

    崔穎心裏暗暗道。

    她定了定神,望向了同樣一臉複雜之色的皇妃楊三姐兒。而楊玉蓮則很少拋頭露麵,幽居深宮,教養女兒。

    楊三姐懷裏抱著幼女,身旁還有兩個如花似玉的雙胞胎女兒,連生三女對楊三姐來說無比的鬱悶,但這並不能妨礙若然、含嫣兩個小公主成為宮裏的寶貝疙瘩。

    兩三歲左右的如若明珠花露一般的女孩兒,是最可愛的時節。無論是張瑄的女人們,還是宮女,以及宮外的皇族,都對若然和含嫣寵愛有加,視若珍寶。這多少讓楊三姐的心情有些平衡起來。

    見崔穎目光投射過來,若然和含嫣挓挲著小手顫巍巍跑過來,脆生生道,“皇後阿娘,抱抱!”

    “含嫣也要抱抱!”

    崔穎眼眸中閃過一抹柔色。她憐惜地俯身下去,一手一個抱起若然和含嫣,向楊三姐笑道,“三姐,你陪我見見楊國忠和楊錡?”

    楊三姐點點頭,施禮道,“但憑皇後妹妹做主。”

    皇後的中宮門外,戒備森嚴。

    麵色肅然的宮禁宿衛列成兩排,楊國忠和楊錡身穿官袍,神色極其凝重。這一次,楊錡是被楊國忠拖了來,本非他的自願。

    但在目下這種時刻,楊錡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因為他覺得楊國忠說得有理,他們作為楊家人應該捆綁起來,團結力量大嘛。

    楊國忠果然沒有見李倓。李倓心裏在想什麼,楊國忠比誰都清楚。但楊國忠卻堅決抵製複辟回李唐時代,因為他本是叛唐之人,與李亨父子關係較為惡劣。一旦李唐複國,他的利用價值失去,李倓第一個拿下的就是他楊國忠。

    楊國忠心裏很明白這一點。他在中華朝廷還能站住腳,是因為宮裏有兩位姓楊的女人。

    楊國忠並無真正的反叛之意,他是想趁亂起勢,趁郭子儀還未返京,聯絡諸臣,擁立小皇子張乾為帝,然後以首輔大臣和顧命大臣的名義監國,號令天下。從而因此取代郭子儀和陳希烈在朝中的地位。

    楊國忠確信皇帝是戰死在了與大食人交戰的戰場上。他在軍中也有暗哨,傳回來的信息表明,當日皇帝親自率軍壓陣,結果數十萬人慘烈作戰的戰場上,平白地失去了皇帝的蹤跡。郭子儀再三派人尋覓未果,這才會同諸將壓製消息,率軍班師凱旋。

    一旦讓郭子儀統軍回返,由郭子儀擁立小皇子張乾登基即位,郭子儀的地位就無人可以撼動。既然如此,楊國忠就要先行一步,搶在郭子儀的前麵。

    他跟楊錡把話挑明,指出了這是楊家人起事的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楊錡終於還是動心了,他也想趁機再進一步,將權勢鞏固到一個巔峰。

    至於李倓等人在背後的蠢蠢欲動,楊國忠嗤之以鼻。不過,他也沒有抵製,覺得不妨讓李倓等人鬧一鬧,這樣會給宮裏的幾位增添一點壓力。

    “兩位楊大人,皇後娘娘有請。”

GGCMEAT 發表於 2016-2-20 09:50
第478章李倓複唐的鬧劇

    楊國忠和楊錡聯合一起進宮的事兒,當然瞞不住,很快,朝野上下就傳開了。說是楊國忠要擁立小皇子張乾登基稱帝,自己當顧命大臣,取陳希烈和郭子儀而代之。

    但宮裏的皇後崔穎等皇帝的女人同意還是不同意,並沒有消息傳出來。

    不過,這個消息讓正在暗中串聯的李倓感覺有些火燒眉毛了。

    在程千裏的幕後策劃和指導下,李倓串聯諸多李唐故舊大臣,準備聯合上書,宣布李唐複國,擁立李倓為帝。但李倓之所以卻遲遲不敢妄動,因為他知道有顏真卿在,縱然他將所有的朝臣都拉攏過來,其實也無濟於事。

    況且,他也不可能拉攏太多人。而在他拉攏的人當中,以程千裏的門生故吏為骨幹,其中也有一些與李唐皇室沾親帶故的,想要渾水摸魚的。這些人,其實並不可靠。

    李倓真正想要依靠的是範陽的張同。

    與其他朝臣不同的是,張同是皇帝標下貨真價實的一方諸侯,擁重兵占據範陽之地,連渤海之地直至大海,都歸他管轄。如果張同肯倒向李唐皇室,他的複國大計就成了大半。

    縱然在京城事敗,他也可以從容退往範陽,徐圖長遠,在範陽稱帝複唐。

    所以,李倓遲遲不發動,是在焦急地等待著張同的消息。

    對於張同,李倓還是有幾分把握的。

    因為目前的張家都主動跟李唐皇室再次聯係在了一起,原本跟李亨決裂的已經出家為道的張良娣,又回到了李亨身邊。這代表了張家的態度。

    張家對皇帝懷恨在心,因為張家的沒落基本上就是皇帝張瑄一手操辦。

    而一旦張家宗族與李倓捆綁在了一起,作為張家一員,張同就隻能被動上李倓的賊船。李倓在給張同的密信中,隆重許諾,表示隻要李唐複國,他登基稱帝,一定將張同冊封為王並執掌天下兵馬大權,而會立張良娣為皇太後,甚至提出可以立張同的女兒——張瑄冊封的妃子張影為皇後。

    唐王府。

    李亨照舊日日飲宴享樂,卻對回到唐王府的張良娣視若不見。李倓有些惱火,卻也無可奈何。李倓當然明白,自己這個貌似糊塗其實精明過頭的父親,是在以這種方式宣告與自己劃清界限,以免將來受牽連。

    看李倓的動作越來越大,李亨心裏驚惶。索性帶著幾個婢女和隨從,出了中京城,在京郊的一個山野莊子裏打著養病的旗號,歸隱了。李亨還要再看看,若是李倓鋌而走險,他會直接將這座莊子更名為道觀,然後自己披上道袍,是為出家之意。

    李亨這樣做,其實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李倓成事,他就是現成的太上皇;李倓身敗名裂,他也可脫身自保。

    李倓也不管李亨。他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無法回頭了。

    李倓心急如焚。張同那邊仍然沒有消息,而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程千裏默默地趺坐在堂上,靜靜地望著李倓。

    李倓沉吟半響,壓低聲音道,“程帥,如今之計,該如何做?楊國忠等人正準備擁立張乾小兒為帝,一旦讓楊國忠成事,我們的謀劃就毀於一旦。”

    程千裏淡然一笑,“殿下,急也是急不來的,必須要等張同的回信。否則,我等一旦走出這一步,就再也沒有回頭路,身家性命啊,不能不顧及!”

    “可是……我得到消息,郭子儀已經趕至河西,恐怕再有十餘日,就能兵進關中。等郭子儀返京,我們就再無翻身之日了。”李倓煩躁地跺了跺腳。

    程千裏歎息一聲,“那也無可奈何。不過,殿下也無需焦躁,此刻不僅殿下著急上火,楊國忠等人也心急如焚。郭子儀回京,楊國忠照樣會沒戲唱,所以他比我們急。”

    李倓凝望著程千裏,麵色不變,心裏卻在不住地咒罵老狐狸。

    程千裏的確是一個老狐狸。他雖然暗中同意幫助李倓複國,但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會出頭露麵的。他雖有罪,但罪不至死,更不會殃及宗族。可若是幫助李倓複唐失敗,那就是滿門抄斬的大罪,他焉能不慎重萬分。

    兩人麵麵相對,其實各懷心思。

    就在兩人算計楊國忠的時候,卻不料比他們更陰狠、更流氓、更光棍的楊國忠已經揮舞著匕首逼迫了過來。

    李倓糾集的李唐故舊一黨,有數十人,大多是朝廷和軍中的一些中低層官僚。李倓親自執筆,寫了一篇指責張瑄篡國稱帝倒行逆施李唐複國正當其時的檄文和表章,由這些人聯名署具,準備在行事之時公開,號召天下臣民,擁立李倓稱帝。

    然而,這些人中有吏部主事名張賢哲者,雖是張家的一個遠親,卻更是楊國忠之前收買過來的一個耳目。

    楊國忠進宮勸崔穎擁立皇子張乾稱帝不成,便決定暗中放一把火,逼著李倓起事,然後給崔穎施加壓力。

    楊國忠授意之下,張賢哲就將李倓一黨的檄文公開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京城之中,頓時騷亂起來。

    皇帝駕崩的消息尚未證實,李唐複國的陰謀又要上演,中京城裏,縱然是販夫走卒都清楚,一場大風暴即將拉開序幕。

    唐王府。

    程千裏麵色陰沉匆匆而來,他的兒子程火爾緊隨其後。

    李倓匆匆迎了出來,程千裏劈頭就沉聲喝問,“殿下,這是怎麼弄的?好端端地,捅出一個大窟窿來!”

    李倓此刻也是感覺非常突然和憤怒,他已經派出侍衛去尋找那個走漏消息的張賢哲,可惜此人下落不明。李倓已經明白,他被人玩了一次,對方八成是楊國忠。

    但程千裏不恭敬的態度更讓他不爽和惱火。無論如何,他都是主子,你程千裏就是臣子,縱然是複唐失敗,你跟在老子屁股後麵起事,也就是一個幫襯打雜的,囂張什麼?主從不分了嗎?

    可此刻李倓卻不敢跟程千裏翻臉。若是翻了臉,從他搖旗呐喊的人就少了一半。

    李倓咬了咬牙,忽視了程千裏不敬的態度,歎息急急道,“程帥,我正要找你,此事透著叵測,肯定是有人在背後搗鬼。不過,現在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收場,不是互相指責了。”

    程千裏狠狠地跺了跺腳,有些不耐煩地沉聲道,“被逼到這個份上,也隻有鋌而走險了。”

    “殿下,我們立即收拾家眷行禮,隨時準備離開中京城;然後我們聯合眾人舉行朝會,宣布討賊複國。”

    程千裏又道,“顏真卿軍馬防備甚嚴——為保險起見,我們應先將家眷家私運出京去,安排好退路!”

    “退往何處?”李倓長出了一口氣。

    “範陽!我等投奔範陽,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聯名狀上也署具張同的名字,就裹夾張同一起做事,看他答應不答應!”

    “好,就這麼辦了。小程兄,你負責安排我等的退路,京師禁衛有兩千人是我的人,這是我的玉佩,你拿去找中郎將顧準;程帥,你我立即聯絡眾人,進宮起事!”

    ……

    ……

    黃昏日落時分。時下是永寧四年初春時節,氣溫仍然很低,西北風沒心沒肺地刮著,京城之中街道上行人稀疏,李倓和程千裏率56名黨羽朝臣,在兩千兵馬的護衛下,以最快的速度奔襲皇城。

    他們的家眷和家私已經偷偷潛運出京,京師失敗,他們會立即撤離奔向範陽。

    他們要進宮,在宮中舉行大朝會,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擁立李倓為帝,宣布李唐複國,昭告天下。若是顏真卿兵馬襲來,他們會隨之撤走;當然,若是顏真卿和陳希烈等人默認現實,承認李唐複國,那自然是皆大歡喜了。

    2000軍馬突襲而至,兵臨中華門下。

    把守中華門的禁軍措不及防,旋即被李倓的人拿下。

    李倓等人闖進宮去,如入無人之地。

    中華宮外,李倓正要率人進宮,突然前方的宮徑上傳來轟然的腳步聲和兵器碰撞聲,兩隊彪悍的軍卒手持刀槍從兩側繞行而來,不多時就將中華宮包圍住,阻擋住了李倓人馬的去路。

    還不斷有奔騰的馬蹄聲和軍卒的號令聲從遠端傳來,程千裏是軍帥出身,立即判斷出這是顏真卿的兵馬,不是宮裏的禁軍,而是京畿道的府兵,而且人馬不少,起碼數千人。

    程千裏臉色驟變,沉聲道,“不好,殿下,顏真卿早有準備,似是布好了牢籠,等待我等落網了!”

    “撤離,立即撤離!”李倓也是臉色大變,呼喝下令。

    但卻被程千裏一把抓住了胳膊,急急道,“事已至此,不可半途而廢。殿下,事急從權,我等就在此,公開宣布討賊檄文,呈上勸進表章,擁立陛下為帝,昭告天下複唐!”

    李倓臉色陰沉著點了點頭。

    程千裏立即揮了揮手,命令士卒戒備四周,與對方軍卒形成對陣之勢。然後程千裏又率56名朝臣草草跪拜在地,由程火爾開始當眾大聲宣布所謂的討賊檄文和勸進表章。

    無非是說張瑄竊取了李唐天下,實為國賊,當天下共誅之。今天怒人怨,他們這些人上體天心,擁立李倓稱帝,光複大唐社稷,雲雲。

    如此勸進形同一場鬧劇,以至於顏真卿手下的部將和軍卒看得目瞪口呆。
GGCMEAT 發表於 2016-2-20 09:51
第479章楊國忠的鋌而走險!

    顏真卿與陳希烈等朝臣徐徐趕至,蕭十三郎率數百鐵衛護持著皇後崔穎等女也趕到了中華宮外。這是皇帝張瑄的居所,李倓率軍帶甲進逼中華宮,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謀反了。

    況且,他們還在中華宮外的廣場上上演了這麼一場複唐的鬧劇,近乎兒戲。

    程千裏率56名黨羽跪拜山呼萬歲,然後李倓妝模作樣地草草冊封了百官,複國號為唐,自己稱帝,李亨為太上皇。

    更滑稽的是,他冊封程千裏為複國侯、左相,陳希烈為右相,從自己起事的黨羽一概予以重任,甚至連郭子儀、楊國忠等人都加以冊封了官職,而竟然冊封顏真卿為兵部尚書兼京兆府尹、京畿大將軍,“恩寵”之重比皇帝張瑄對顏真卿猶有過之。

    陳希烈和顏真卿站在外圍,被軍卒緊緊護衛著,有些目瞪口呆地觀望著眼前的鬧劇。

    陳希烈嘴角一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探手拍了拍顏真卿的肩膀,大聲道,“清臣啊,不成想,你竟然還是李倓複唐的大功臣,引以為肱骨之臣啊!”

    顏真卿苦笑,“宰輔大人,你不也是如此?”

    陳希烈縱聲大笑,“跳梁小醜,惡心至極!清臣,還不速速出兵剿滅,將這群叛黨拿下!”

    顏真卿默然點了點頭,眼眸中卻是閃過一絲奇色。

    崔穎等女一直在默然旁觀,沒有說什麼。

    陳希烈和顏真卿雙雙走到崔穎麵前,拜了下去,“娘娘,李倓程千裏叛亂,臣等當為陛下分憂,將之誅滅,匡扶社稷,請娘娘等不要擔心!”

    崔穎輕輕一歎,“有勞兩位大人了。陛下不在京師,諸事煩勞諸位,本宮替皇上感謝諸位的勤勉忠誠。”

    崔穎說著掃了站在自己身後臉色非常難看的萬春一眼,輕輕又道,“李倓叛亂,隻誅首惡即可,不要牽連太重。本宮聽聞,唐王李亨清心寡欲,獨善其身,與李倓叛黨並未同流合汙,本宮請顏大人保護唐王的安危。”

    崔穎這話顯然是為萬春著想,要保住李亨了。李唐皇族不可能殺得一幹二淨,否則萬春又何以自處。既然李亨如此聰明,不參與李倓的叛亂,那就要保住他。

    萬春大為感動,她嘴唇哆嗦著突然噗通一聲拜倒在地,“姐姐,萬春謝謝姐姐寬宏!”

    崔穎嚇了一跳,趕緊扶起萬春,嗔道,“萬春妹妹,你這是作甚,趕快起來。”

    萬春幽幽一歎,又向陳希烈和顏真卿拜了一拜,“兩位大人,家兄一家老小的性命,就拜托兩位了。”

    陳希烈和顏真卿大驚,趕緊閃避了過去,“娘娘不要如此,臣受不起!請娘娘放心,臣一定竭盡全力,秉公處置!隻誅首惡,不搞連坐!”

    這就是一種態度了。平叛就是一場動亂,一種清洗,如果沒有顏真卿的掌控,在亂兵之中,不要說李亨,所有的李唐皇族不管是遠的近的,都會在這場動亂中被誅殺殆盡。

    ……

    ……

    李倓的動作這麼大,顏真卿怎麼可能沒有防備。隻是他得到皇帝的密旨上,皇帝沒有讓他將李倓拿下,而是囑咐他要想辦法將李倓這些人驅逐出京師,讓他們投奔範陽的張同。

    自從接到皇帝密旨的時候,顏真卿就知道,皇帝此番玩了一招“陰”的,是想將潛伏在朝廷上下的各種隱患徹底鏟除。他不怕李倓等人鬧,就怕李倓安分守己。如果顏真卿想要拿下李倓,李倓早就被關進大牢了,可皇帝的意思卻是放李倓走。

    既然密旨如此,顏真卿此番帶兵平叛,其實多為虛張聲勢。

    他心裏明白,皇帝似乎想要連張同一起端了。但張同……顏真卿心裏暗暗歎息。

    陳希烈揚手指著李倓和程千裏,大聲斥責道,“李倓,程千裏,爾等聚集甲兵進宮叛亂,謀朝篡位,大逆不道,罪該萬死!如今爾等被大軍圍困,還不速速自縛投降!”

    程千裏一邊命令自己方麵的軍卒護衛著李倓和眾人緩緩向宮門退下,又冷笑著大聲喝道,“陳希烈老賊,你本是唐臣,貴為丞相,你不思報效皇恩,反而投向竊國賊子張瑄,賣主求榮,何其卑劣!”

    “今吾皇仁慈,既往不咎,不念舊惡,冊封爾為相,若是你這老匹夫棄暗投明,陛下一定會恕你死罪!”

    “爾等也是一般,爾等原本為唐臣,買主求榮,還不懸崖勒馬,輔我大唐江山!”

    程千裏的聲音冷厲而高亢,在天空中久久地回蕩著。

    顏真卿皺了皺眉,大喝道,“程千裏,你這老賊,反複無常,不仁不義,爾犯下重罪,又唆使李倓篡國,罪在不赦!來人,與本官將這些叛黨拿下!”

    顏真卿手下的將士轟然應諾,衝殺了過去。

    不過戰鬥並不激烈,頗有些虛張聲勢的架勢。李倓的軍馬保護著李倓等人且戰且退,出了宮門,向城門逃竄而去,不多時就出了城,糾集在城外的家眷,向範陽的方向逃去。

    顏真卿站在中京的城樓上,眺望著煙塵漫卷的方向,冷冷一笑。

    “速速緊閉城門,安定城中局勢。所有李倓叛黨餘孽,殺無赦!”

    顏真卿雖然是這麼下令,但實際上心裏也清楚,城中的李倓叛黨已經沒有多少了,多數都逃亡了範陽而去。

    顏真卿是放了水了。

    如果他不防水,李倓這些人出不了城,更逃不走。就算是逃走了,從中京到範陽,關城重重,官軍設下關卡,如何能逃?

    李倓的逃走讓楊國忠大為失望。他本來預料李倓會引發一場暴亂,他還趁亂逼宮。不成想,李倓所謂的複唐就是一場鬧劇,草草開場又草草落幕,可笑之極。

    然而這樣一來,楊國忠的所有謀劃都落了空。

    中京城已經戒嚴,顏真卿嚴陣以待,朝中大權全部落於陳希烈和顏真卿兩人之手,楊家的人基本上沒有了翻身的機會。

    楊國忠非常鬱悶,卻也無可奈何。

    但他又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

    “三哥,接下來,我們該怎麼做?”楊錡有些無奈地歎了口氣,“陳希烈和顏真卿控製住了局麵,我等已經再沒有任何機會!”

    “未必就沒有機會了。”楊國忠陰沉的臉色突然露出一絲微笑來,“既然陳希烈和顏真卿掌了權,那麼,我們把張九鳴和張九皋這兩個老東西推出來如何?”

    楊錡一怔,“三哥的意思是?”

    “老四啊,你想想看,這皇帝的寶座誰不想坐呢?尤其是皇族中人。皇帝一向對皇族嚴苛寡恩,老夫看張九鳴張九皋這兩支皇族心中也頗有怨憤。不說別的,堂堂兩位皇叔,竟然隻封了郡王,而其家族子嗣,出堂為官者,鳳毛麟角。”

    “更重要的是,皇帝前麵還要嚴懲張九皋的兒子張吉。張吉貪腐軍糧公孥,必是重罪。皇帝一點情麵也不講,張九皋心裏就沒有一點想法?”

    楊錡嚇了一大跳,連連搖頭道,“三哥,這可使不得。蠱惑皇叔……這可是形同謀反!”

    “三哥,我看我等還是安守門戶,坐享其成算了。我等也算是新朝的元勳,又有三姐在宮裏,楊家縱然不能一手遮天,但權勢富貴還是能保住的。”楊錡勸道,他有些打退堂鼓了。

    楊國忠冷笑道,“老四,可歎你危機當頭,竟不自知!”

    楊國忠一直有一種預感,等皇帝安定了天下,戰事完畢,一定會向自己下手。如今就算是皇帝不在了,郭子儀這些人更不會放過他。

    “老四你想,郭子儀這些人的氣焰越來越囂張,陳家、郭家、顏家乃至仆固懷恩的家族,他們會逐漸取代我們楊家。若是我們坐以待斃,等郭子儀回京來擁立小皇子為帝……哪裏還有我們楊家的立足之地?”

    “郭子儀的女兒亦是皇妃,郭家與崔家、與張九鳴家,都是姻親。郭子儀又獨掌天下兵馬,位高權重,若是他再有擁立之功,我等何以自處?”

    “可是……”

    “沒有可是,隻有往前走!後退就是等死,前進才有出路!”

    楊國忠的臉色越來越陰沉,“老四,你去串聯與我們楊家走得近的大臣,我這就去張九鳴府上走一遭!這老東西貪財又好色,老夫這就去跟他上上眼藥!”

    “後日大朝會,我們來一個釜底抽薪!”

    ……

    ……

    楊國忠帶著一車珠寶金銀和數十美貌的歌姬去了張九鳴的郡王府。

    他具體怎麼跟張九鳴談的,無人得知,但有心人注意到,楊國忠告辭出府的時候,張九鳴親自送楊國忠出來,兩人態度非常親密。

    其實楊國忠並沒有說什麼大道理。

    隻是闡述了一個基本事實:皇帝駕崩,冊立皇子張乾為帝,理所應當,實至名歸。而張九鳴和張九皋作為皇叔,皇帝的長輩,在這種危難時刻,站出來匡扶大局,誰也不敢說什麼。

    再則,誰出麵擁立小皇子為帝,誰就是掌權者,結果截然不同。等郭子儀回京,這朝中的大權就盡數落入郭子儀之手,沒有兩位皇叔什麼事兒。

    更重要的是,隻有當上了監國的準太上皇,推舉自己的年幼的侄孫當皇帝,他們皇叔的利益會得到最大的保障。最起碼,可以保住張九鳴兒子張吉的性命,可以讓他們兩支的皇族更進一步。
GGCMEAT 發表於 2016-2-20 09:52
第480章大朝會,吾皇萬歲

    張九鳴和張九皋動心了,由不得他們不動心。

    反正是張家的天下,他們作為皇叔,嫡係的皇叔啊,碩果僅存的皇家長輩,出麵總攬朝政理所應當。這是為了安定張家的江山社稷,又不是篡位謀權,正大光明的,沒有一點風險。

    楊國忠走後,張九鳴匆匆把張九皋找來,兄弟兩個關起門來,密議了多時,方才下定了決心。決定配合楊國忠行事,與楊國忠結盟,分享朝政大權。

    小皇子當皇帝,起碼在十年之中不能親征,這大權就會分擔在他們兩個皇叔的手上。

    如此深重的權力誘惑,兩人豈能不動心!

    暫且不提京城的緊張局勢,先說蔥嶺之上。

    中華王朝與大食王朝於火尋國一戰,以中華王朝輝煌大勝為結果。大食軍馬損失20萬,舉國震動。不僅大食人心內惶然,這個東方大帝國的名字頭一次傳播到大食境內的每一個城市和鄉村;就連大食的諸多屬國,包括更遙遠的海岸諸國,都為中華帝國的威名所攝。

    此一戰,定鼎。此一戰,威懾諸國,中華王朝聲威遠播。

    不僅蔥嶺之上昭武九姓之地悉數納入中華帝國版圖,就連大食境內以火尋國為基準線的方圓兩千裏地域,也統統並入版圖。

    張巡已經在考慮,準備給皇帝上書建議,以火尋國為中心輻射周邊,設立軍鎮,構築無數戍堡和軍事設施,將安西的軍力布置集中在此處,防衛邊境,經略包括西域、北庭、突騎施故地、葛邏祿故地、昭武九姓之地和火尋國一線的大概念意義上的安西龐大的地域。

    安西可以列為一個軍事意義上的重鎮。以火尋國至昭武九姓之地、安西至北庭、北庭至葛邏祿三線為邊防線,屯守重兵,將朝廷兵馬防衛的重點從龜茲、北庭等地向外平移,將希瓦城、突騎施故地哈羅城、葛邏祿部族所在地枝節城、吐火羅王城、昭武城構建成以軍事防禦為主要功能的軍屯之城。

    事實上,張巡的建議後來被朝廷采納。上述五城,成為新的安西五鎮。後來,又將吐蕃的神武城納入進來,稱之為西北六鎮。

    張瑄的思路很明確,就是鞏固住已經獲得的疆土,不容許有任何的閃失。隨著國內政局的穩定,朝廷兵馬逐步向邊防傾斜,至於內陸諸道,沒有必要養那麼多的兵馬。

    國家機器,是對外防禦的,對內,適當適量即可。

    大食在火尋國一戰中被滅20萬大軍,國力大傷,國內權貴亂成一團糟。在國內權貴的壓力下,大食哈裏發將逃回大食的國相埃布樂斬首示眾,然後派出了使團前往希瓦城,與中華王朝進行和平談判。

    大戰之後的談判和收拾殘局,是必然和必要的。

    張瑄給張巡的兩個基本原則是:第一,已經占有的土地寸步不還,以希瓦城為圓點,方圓兩千裏都劃入朝廷版圖,大食邊防軍馬後撤;第二,兩國開放商禁,展開東西方之間的貿易,簽署條約,不管是和平還是戰事,都不允許傷及兩國商賈。

    談判當然是非常激烈。大食人為了自身利益,不斷提出各種要求,又不斷進行退讓,在張巡強硬的態度下,終於達成了共識。

    一言以蔽之,就是將中華王朝占領的土地合法化,然後推進通商貿易。這對兩國都有好處。

    ………………………………………………………………………………

    中京城。

    大朝會。

    雖然皇帝不在,但要維持一個帝國的運行,朝會是必不可少的。隻不過,主持朝會的是首席宰輔陳希烈,顏真卿次之。

    因為有不少朝臣附庸李倓叛亂,逃離中京,所以朝堂之上少了一些人,一些官職空缺出來,陳希烈和顏真卿商量了一下,決定暫時維持現狀,等皇帝返京再說。

    皇帝安然無恙的消息,雖然顏真卿隻字不吐,但陳希烈是何等的老辣之人,早已猜出了結果,兩人心照不宣而已。

    陳希烈和顏真卿本來以為局勢已經盡在掌握之中,不會再出什麼亂子了。但不成想,楊國忠率先發難了。

    楊國忠和楊錡這兩位重臣,聯絡十餘位朝中大臣,聯名上書勸進,表示要擁立小皇子張乾為帝,然後有皇叔張九鳴和張九皋監國。

    張九鳴和張九皋趁勢而出,站了出來。

    陳希烈和顏真卿臉色一變,這兩人身份不同,是皇帝的長輩,是皇族中的郡王,他們也不好太過怠慢。

    楊國忠等人在朝堂之上敲邊鼓助陣,張九鳴故作姿態淡淡道,“陳相,顏大人,諸位臣工,本王是陛下的親叔父,今陛下遭遇不測,可朝中不可一日無主,否則必生禍端。李倓叛亂堪為例證。因此,本王兩人商量再三,決定推舉張乾為帝,安定天下局勢。”

    “不知陳相和顏大人以為然否?”

    張九鳴咄咄逼人地望著陳希烈和顏真卿。

    “這個……郡王殿下,老臣以為,陛下之事尚未有定論,是不是先等郭子儀回京來再說?”陳希烈尷尬地回了一句。

    “陛下駕崩,舉國節哀。郭子儀隱瞞不報,此為大罪。且大軍行動緩慢,若是等郭子儀班師回朝,還不知要等到幾時!”張九皋冷笑道,“吾等為皇叔,在社稷危亡之際,當做的了這個決斷。”

    “皇子張乾,乃是陛下骨肉,又是皇後所出,繼位稱帝理所應當,天下人誰敢不從?”張九鳴大聲道,“本王希望諸位大人能以大局為重,隨本王一起上書擁立張乾為帝!”

    張九鳴和張九皋這麼一唱一和,很多大臣都沉默了下來。兩人是皇叔,這天下終歸是姓張的,他們這麼做,倒也不是太離譜。隻是誰都心裏明白,兩人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又與楊國忠和楊錡勾結在了一起,真正圖謀的怕還是自己手裏的權力。

    安定社稷江山神馬的,都是些無聊的遮羞布罷了。

    陳希烈啞口無言。其實他是朝堂上的老油條,自有言辭應對張九鳴和張九皋,隻是他太圓滑,不肯得罪兩個皇叔,為自己的後代遺留後患。

    所以就默然了。

    顏真卿皺了皺眉道,“兩位王爺,不要說陛下安然無恙,縱然陛下真有不測,此刻尚未服禮,急匆匆讓小皇子登位,著實不妥,是對陛下的大不敬。”

    “事急從權,自當權宜行事。”張九皋淡然道,“顏大人不肯擁立小皇子登位,莫非是別有所圖?”

    張九皋這句話輕描淡寫地就扔過來一頂上綱上線大帽子。顏真卿臉色一變,額頭上滲出了一絲冷汗,憤怒地急急道,“臣對陛下忠誠不二,絕無二心。皇叔所言,豈不是欲加之罪?”

    “那你待要何為?你非要與本王,與滿朝文武唱反調,到底居心何在?”張九鳴走上前來,厲聲斥責道。

    “罷了,你一人之意,無傷大雅。諸位,且隨本王入中宮見皇後和皇太後,請小皇子即位稱帝,安撫社稷!”張九鳴朗聲高呼,擺了擺手,率先行去。

    張九鳴和張九皋闊步前行,楊國忠和楊錡微笑跟上。旋即,有很多朝臣也默然相隨。

    顏真卿大怒,也是大急,不由高聲怒道,“爾等擅自逼宮,大逆不道,本官縱然是丟了這條性命,也不允許爾等胡作妄為!”

    顏真卿猛然拍了拍手。

    殿外,突然湧進一群彪悍的軍卒來,擋住了張九鳴等人的去路。

    張九鳴回頭怒視著顏真卿,揚手斥責道,“顏真卿,你好大的膽子!竟敢擅動甲兵,脅迫本王和朝廷大臣,你這是死罪!”

    “本王繞不得你!”

    顏真卿額頭上冒出了一層冷汗。

    他知道,無論如何,自己算是得罪了張九鳴和張九皋了。最後縱然是皇帝回來,平息下這場風波,但終歸也不能拿這兩位皇叔怎麼樣,讓顏真卿白白做了惡人。

    但前麵就算是刀山火海,顏真卿也不能讓張九鳴等人得逞。皇帝尚健在,朝臣就如此擁立小皇子為帝,豈不成為了天大的笑話!傳揚出去,皇帝的威嚴何在?!

    顏真卿忍不住向陳希烈望了一眼,暗罵老狐狸。到了關鍵時刻,這老狐狸就默不作聲了,當起了老好人。

    察覺到顏真卿憤怒的目光,陳希烈嘴角一個抽搐,他明白如果自己再瞻前顧後,等皇帝回來,自己會大為失分。因此他終於還是上前一步道,“清河郡王,縱然要擁立小皇子稱帝,這朝會之上,也需要滿朝文武達成共識方可,同時事關國體,也不可輕率,需要從長計較,從長計較啊!”

    從長計較個屁!張九鳴在心裏暗暗罵了一聲,卻是衝著陳希烈淡淡笑道,“禮不可廢,當然不能輕率。本王以為,先確定小皇子即位,然後再按照禮製安排登基大典昭告天下!”

    張九鳴和張九皋兄弟倆個之前比較低調,如今卻咄咄逼人非常霸道,倒是讓陳希烈有些意外。隻是在這件事情上,他不能有任何的讓步。

    “還要再征詢一下皇太後和皇後娘娘的意見,兩位皇叔,不可操之過急啊!”陳希烈就是一個拖字訣,拖下去,等皇帝回京,全部就都煙消雲散了。

    張九皋不耐煩地擺了擺手,“本王與諸位大人這就去求見皇太後和皇後——爾等禁衛,速速讓開,否則本王治爾等一個謀反之罪!”

    一幹軍卒都不禁有些惶恐地往後退卻。眼前這兩人可是當朝皇叔,他們親眼看到連陳希烈和顏真卿都對他們的行動無可奈何,何況是他們這些當兵的小卒子。

    見軍卒緩緩後退,張九鳴和張九皋得意地幹咳兩聲,回顧身後眾人道,“諸位大人,且隨本王去中宮求見皇太後和皇後娘娘,奏請擁立小皇子張乾即位稱帝。”

    “值此國難之時,吾等不可猶疑!”

    眾人緩緩而出,剛要出殿,卻聽殿外傳進一個清朗而又具有磁性的男聲:“兩位皇叔,意欲何往?”

    此言傳進殿中,幾乎所有朝臣都渾身一震,呆若木雞。

    這個聲音太熟悉了,這是皇帝的聲音啊!

    顏真卿和陳希烈狂喜,皇帝終於回來了,在最關鍵最需要他拋頭露麵的時候回來了。其實也說不準,以難以揣度的天子心性,誰知道皇帝是不是早就回了京,然後一直在隱匿行蹤,暗中觀察。

    張九鳴和張九皋肩膀頭哆嗦了一下,朝臣都聽出了皇帝的動靜,他們作為皇叔,焉能聽不出。一時間,兩人尷尬地站在那裏,有些失神。

    太突然了……怎麼可能?這意味著……兩人腦子有些不夠使的了。

    說話間,殿外傳來有力的腳步聲。

    皇帝身穿明黃色的皇帝便袍,沒有束冠,手持寶劍,昂首而入,腳步沉穩。而他的身後,皇妃郭芙一身甲胄,英姿勃勃。再往後,是黑塔門神一般彪悍凶猛的皇帝近衛——十八鐵衛。

    十八鐵衛手持鋒利的陌刀,執著軍械進殿,殺氣騰騰。

    陳希烈和顏真卿第一個反應過來,立即跪拜在地,高呼道,“臣陳希烈、顏真卿,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旋即,眾臣猛然驚醒,立即噗通連聲跪拜在當場,山呼萬歲不止。

    張九鳴和張九皋猶豫了一下,也站在原地各自拜了下去,隻是躬身施禮,因為他們是長輩。

    張瑄冷冷地掃了兩人一眼,大步行去。

    經過這一番試探,他終於明白,為什麼皇帝家裏無親情了。所謂的親情,在權力麵前,一文不值。

    張瑄昂首走上自己的皇帝寶座,淡然一笑,“諸位愛卿平身。”

    待眾人都慌亂地起身按照次序站好列隊完畢,張瑄這才凝視著張九鳴和張九皋淡淡道,“兩位皇叔,朕尚在人世,你們就這麼著急,想要讓乾兒稱帝,讓朕太失望了。”

    張瑄的聲音非常冰冷,張九鳴和張九皋心頭咯噔一聲,垂著頭不敢說什麼。隻是心裏暗暗打鼓,不知道皇帝會怎麼處置他們。
GGCMEAT 發表於 2016-2-20 09:53
第481章大時代,新紀元(大結局)

    “當日我朝與大食決戰,戰場之上瞬息萬變,朕與數千護軍迷失路途。終於自吐火羅入吐蕃,經河州青海返回京師。朕在河州召見郭子儀,我朝大捷,西征大軍即將回返,各就各位。陳希烈!”

    “臣在!”

    “傳朕的旨意,命各部軍馬返回各鎮,犒賞三軍將士。”

    “冊封郭子儀為靈武郡王,加上柱國、兵部尚書。”

    “冊封南霽雲為兵部侍郎,晉封神策大將軍。”

    “冊封雷萬春為兵部侍郎,晉封英武大將軍。”

    “冊封李嗣業為兵部侍郎,晉封神武大將軍。”

    “加封仆固懷恩、封常清、楊漣為公爵,賜其世子為侯爵。”

    “冊封張巡為戶部尚書兼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賜張巡嫡長子張梁為如意伯。”

    “冊封陳通為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冊封顏真卿為護國侯、任吏部尚書,其他諸職如舊。”

    “冊封回紇可汗骨力裴羅為永平王,回紇王子葛勒為永平郡王,保留回紇國號,但朝廷在回紇設立回紇都督府,駐軍。”

    “其他人等,由兵部擬定名單,朕十日後逐一冊封有功之臣。”

    “除此之外,對西域諸國王的冊封,也一並進行。”

    張瑄的話音一落,楊國忠和楊錡頓時臉色煞白,雙腿發軟,幾乎要癱倒在地。

    皇帝雖然從始至終沒有看兩人一眼,但卻以封賞其他人的形式,將兩人罷官免職了。

    冊封完畢,張瑄這才冷冷地轉過頭來,望著張九鳴和張九皋,心頭卻是非常平靜。

    “兩位皇叔,回府去吧。朕在長安,為你們建造兩座府邸,且回長安將養晚年,從此不再參與朝政。”張瑄淡淡笑了笑,猛然起身拂袖而去。

    “退朝!”

    隨著小太監的一聲呼喊,張九鳴張九皋、楊國忠和楊錡四人一起癱倒在地。

    ……

    ……

    永寧四年四月初十,大朝會。

    範陽鎮兵馬大都督張同已經於十日前親自將李倓等叛黨一行數十人連帶家眷近千人,押解回京,聽候皇帝處置。

    按照時間上來算,張同拿下李倓等人當在皇帝返京公開露麵之前。也就是說,在這場大考試中,張同過關了,盡管有些僥幸。

    張同也有過猶豫和彷徨,差點被李倓說動。但張同畢竟跟從皇帝時間久了,知道這位皇帝陛下英明神武,乃是天命之人,不是那麼容易就“駕崩”的。縱然是皇帝駕崩,張同也犯不上為李倓這種跳梁小醜搖旗呐喊充當前鋒。

    因此,張同冒著一定的風險——因為張家人跟李倓叛黨攪和在了一起,毅然將李倓等人緝拿用囚車押解進京,以表明自己的態度。

    他在半路上,聽到了皇帝公然返京,張九鳴和張九皋兩個皇叔被奪去郡王爵位、貶回長安養老以及楊國忠和楊錡等楊家人被攆出朝廷,罷官為民的一連串消息,暗道僥幸,冷汗連連。

    皇帝沒有追究張同的責任,甚至還有封賞勉勵,賜了他不少田產金銀。

    而李倓、程千裏等56人以謀反罪被斬首示眾,張良娣和十餘張家族人,被流放渤海苦寒之地,永不返京。

    自此,天下安定,朝野安定。

    永寧四年五月十五日,張巡攜大食使臣返京,奏報與大食談判並立下互不侵犯條約等諸事。

    永寧四年六月,大朝會之上,皇帝頒布詔書,將天下改為30個行政省,設立十一個軍事都督府——將全國兵馬重新打亂調配,兵力往西北和西南、渤海、漠北等邊防線上布控。至於內地各道,則根據實際情況設立地方軍區,駐軍數量由兵部裁定,報皇帝批準。

    這樣一來,原本的地方藩鎮等於是變相取消了。邊防線以內,國境之中,隻有服從中央領導的行政區域各級衙署,沒有軍事小集團了。

    永寧四年七月,皇帝再次下詔,改革朝政,推行中央朝廷衙署全天候辦公製度,而皇帝本身,保持既定的早朝,加設午朝。

    永寧四年八月,皇帝下達獎勵生育詔和推商興農詔。在全國範圍內,鼓勵生育,鼓勵吞天開墾和商業貿易,大大提高商賈的社會地位。

    永寧四年九月,朝廷設立恩科,開科取士,選拔出近千名官員奔赴天下各省、州府縣。

    永寧四年末,皇帝頒布“設立官辦學堂令”,在京城、各省設立100所官辦文學堂和武學院,選拔優秀人才進入其中學習培養。這種教育製度,成為科舉製度的有益補充。

    永寧五年初,郭子儀奉詔率軍二十萬南征南詔。五年九月,南詔平。

    永寧五年十一月,朝廷將南詔並入劍南道,更名為西南省,由安思順出任最高軍政主官。

    ……

    ……

    張瑄的施政沒有脫離社會實際,他在一點點地以個人之力改變著這個國家。

    天下進入了休養生息、富國強民高速發展的大時代,邁入了中華帝國的新紀元。

    轉眼間,就是五年。

    永寧九年七月十一日,禦書房。

    張瑄放下手裏的書籍,慢慢抬頭來望著站在自己書案前的一臉稚嫩的嫡長子張乾,十歲的張乾身材修長,眉清目秀,頗有幾分張瑄少年時候的風采了。

    “乾兒,朕讓你讀的書,你讀了嗎?有什麼感受,說來給朕聽聽。”

    張乾低頭看了看自己手上捏著的一本書冊,這是他的父皇花費一年的時間,自行寫就的一本書,名為《人-家-國》。雖名為書,其實就是張瑄這個穿越者以現代思想融彙這個時代的現實對諸多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問題的獨到闡述,相當於一個論文集。

    “啟稟父皇,兒臣愚鈍,隻看了三篇,還有些一知半解。”張乾的聲音清脆,卻很有調理,顯得比同齡的孩子成熟許多。這數年來,張瑄不僅讓張乾拜張巡為師學習這個時代的經史子集、文學禮儀,還專門抽出時間來親自教導。

    “說來聽聽。”張瑄微微一笑道。

    “聖人雲,君為輕、社稷次之、民為重。古語也說,為君者當勤政愛民,由此可見明君是天下興盛的根本。但父皇在書中卻說,法紀至上,有法則有國,無論有無明君。兒臣對此甚是迷惑,請父皇賜教。”張乾雖然才十歲,但神態從容,舉止有度。

    張瑄微微一笑,“乾兒,你說得很好。你能想到這個問題,父皇甚是欣慰。你年紀還小,有些道理父皇日後慢慢教導你知曉。但是父皇要你從小就要樹立這樣的觀念:一個國家越強大,就越需要堅持法治,依法治國。律法製度,是立國的根本。這個道理你日後自會明白。一個皇帝再有本事,也隻有個人之力,要治理好一個國家,需要一整套完善先進的製度,需要一個運轉高效廉潔勤政的朝廷機構,而不是靠哪一個人的本事。”

    “父皇本事再大,也管不好這個國家。你的老師張巡能力再強,也不能一人維持朝廷運轉……你明白朕的話嗎?”

    “兒臣……明白了!”張乾一知半解地點了點頭,眼眸中卻是閃爍著一絲迷惘。

    張瑄朗聲一笑,拍了拍張乾的肩膀。

    這時,太監恭謹來報:“陛下,各國可汗、各屬國國王及大食使臣一百二十三人,齊聚文華殿,請求覲見陛下。”

    張瑄搖了搖頭,“各國國王來朝拜的是中華上邦,非朕這個皇帝。朕就不見他們了,讓張巡和郭子儀代表朕在文華殿設宴,款待他們吧。宣朕的詔書,今年賜予各國王及各屬國從藩的回禮,再次減半,不要讓這些人把朕和中華帝國當成了取之不竭的寶庫。好了,退下吧。”

    太監一陣汗顏,心道賜予各國的禮物本來就很少了,再次減半,豈不是太過損傷朝廷體麵了。但皇帝這麼說了,他怎敢反駁,連連應是,領命而去。

    張瑄扭過頭來,見張乾若有所思地望著自己,不由哈哈一笑道,“乾兒,走,隨父皇出城狩獵!”

    ……

    ……

    中午,郭子儀和張巡這兩個當朝宰輔代表中華王朝朝廷宴請各國國王和來使,強調的就是代表朝廷而非皇帝個人。這昭示著皇帝正在逐步向全天下推進的某種理念有關。

    就在宮中盛宴的時節,皇帝張瑄帶著自己的皇後及各位妃子,十餘個皇子、皇女,一行數十人,在兩千禁軍的護衛下,悄然出城,向驪山行去。

    夏日的烈日熱浪逼人,張瑄一身便袍跨在馬上,他的身邊,能騎馬的皇妃如李騰空、鳳鳴、蘇扈冬、郭芙、卓瑪等女,都鮮衣怒馬緊隨其後。而皇後崔穎等人,則帶著年幼的皇子皇女乘車在後。

    張瑄縱馬揚鞭,率先馳去。

    李騰空和郭芙等女相視一笑,旋即夾緊馬腹,打馬追了上去。

    崔穎在車上有些羨慕地望著縱馬馳去的皇帝一行人,卻聽車旁傳來一個稚嫩的聲音:“母後,兒臣想要騎馬追上父皇,不知可否?”

    崔穎一怔,溫和地笑道,“乾兒,你還年幼……待來年再學騎乘,也不遲!”


。。。全文完。。。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GGCMEAT

LV:9 元老

追蹤
  • 677

    主題

  • 169817

    回文

  • 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