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網遊] 三國領主時代 作者:懶貓不瘦 (連載中)

 
wtwese1122 2016-9-25 03:37:06 發表於 遊戲競技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068 1685429
ark17303 發表於 2017-7-22 16:04
第551章 公孫瓚的活躍

    袁紹欲立劉虞為天子,其他關東諸侯要麼表示支持,要麼無可無不可。

    袁術卻表示反對。

    汝南袁氏為著名門閥,世代顯貴,四世三公更讓袁氏門生故吏遍天下,討伐董卓戰役時,十八路諸侯里有好幾位州刺史,但盟主是渤海太守袁紹,負責調派軍糧的是南陽太守袁術,袁氏兄弟佔據了聯軍最重要的兩個位置,不難看出袁氏影響力多麼強大。

    實力往往與野心成正比。

    袁術的成見不及其兄袁紹,但他才是真正的袁氏嫡子,按照家族慣例,基本可以肯定袁術會成為袁氏正統繼承人,因此袁術向來都是“志存高遠”。袁術見漢室衰微,早已心懷異志,袁紹想立劉虞為天子,他堅決反對。

    袁術反對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1、劉虞是成年人,不便操控。

    2、劉虞在幽州,袁術離得太遠,立劉虞為天子,便宜的是袁紹等河北諸侯,遠在南陽的袁術什麼好處都沒有。

    3、不讓袁紹過得太滋潤。劉虞當天子,最大受益者必是袁紹,袁紹很可能就此擺脫寄人籬下的尷尬境地,成為關東最具權勢者。兩人雖為兄弟,但庶出的袁紹一直混得比袁術好,外界對袁紹的評價普遍比袁術高,以袁術的驕傲自負,心里哪會服氣。況且,世家大族雖有重視嫡子的傳統,但如果庶子太過優秀,廢嫡立庶也是有可能的,袁術安能不擔心。

    于公于私,袁術都見不得袁紹好。

    袁術以大義反對改立天子,袁紹不能說他不對。

    畢竟天子年幼,無有過失,不比歷史上某些暴君昏君,僅僅因為董卓把持了朝政,就要把年幼無助的天子廢掉另立,情理上存在瑕疵。

    但袁紹也不是會輕易放棄的人。

    他知道袁術反對是出于私心,而袁紹自己想立天子,其實也是有私心,大家都為了各自利益,不是某人反對就會甘願作罷的。當今天子雖然無錯,可朝政被董卓把持也是事實,關東不遵王令,延宕久了,天下必大亂,袁紹另立天子重整關東秩序,大義上也完全說得過去。

    袁紹不顧袁術反對,以關東眾將名義,派遣原樂浪太守張歧去見劉虞。

    張歧趕赴幽州,向劉虞呈上眾議,表示關東諸侯願立他為天子。

    忠于漢室的劉虞斷然拒絕。

    袁紹仍然不死心,建議劉虞領尚書事,承制封拜,同樣被劉虞拒絕。

    劉虞不願當天子,袁紹借另立天子攬大權的如意算盤徹底落空,只能繼續困守渤海一郡,承受韓馥不斷擠壓生存空間。

    事成事敗只在一線之間,待遇相差卻是天遠地遠。

    另立天子不成,韓馥步步進逼,袁紹心中的苦悶可想而知。

    最近還有一件讓他煩心的事情,那就是公孫瓚的活躍。

    公孫瓚和袁紹有很多相似之處,兩人都是一郡太守,同在河北,一起參加了討伐董卓行動,甚至連與本州上官有齟齬都一般無二,公孫瓚和幽州牧劉虞因為政見分歧,關系一直比較緊張。

    可公孫瓚的日子比袁紹要好過得多。

    他與劉虞不睦,不過劉虞是個溫和的政治家,又不通武事,雖然對公孫瓚一味強硬對待游牧民族不滿,劉虞也沒有利用職權對公孫瓚全力打壓。其中有公孫瓚在幽州威名赫赫不宜輕動,和劉虞自身性格寬厚的原因,另一方面,跟幽州局勢也有關系。

    劉虞知道,他對異族實施懷柔政策之所以反應良好,並不是這些異族本質多麼淳樸善良,而是跟公孫瓚的血腥鎮壓脫不了干系。

    以往幽州游牧民族經常寇邊,掠奪財貨,制造殺戮,白馬將軍橫空出世,以殺止殺,殺得游牧民族膽戰心寒。劉虞上任後施行懷柔。對幽州游牧民族而言,無異于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而公孫瓚是確保幽州秩序的基石。劉虞是卓越的政治家,深知治理好幽州必須剛柔並濟,他濟之以柔,公孫瓚以剛勇輔之,異族才不敢貿然妄動。

    正因如此,雖然政見嚴重對立,劉虞也沒有過分壓制公孫瓚。

    劉虞不通武事,而震懾異族必須有強大武力,于是公孫瓚對異族的威懾力得以維持,公孫瓚雖然只是一郡太守,手中掌握的武力卻是幽州最強。憑這一點,公孫瓚穩居河北軍事強人寶座。

    關東無天子,諸侯拼實力。

    公孫瓚是北平太守,受幽州牧劉虞節制,但軍力強盛的公孫瓚最近不太安分,顯得過分活躍。黃巾戰役結束這麼久,由于朝堂紛爭和天災**不斷,沒有余力征討各地黃巾余黨,很多地方的黃巾軍聲勢復起,其中尤以青州、徐州為最,公孫瓚派人告訴袁紹,他打算起兵南下討伐青徐黃巾。

    表面上看,公孫瓚是為國平叛,應予支持。

    但袁紹心知並非如此,公孫瓚是想借平定黃巾之機,擴充其勢力範圍。

    當今關東,但凡稍有些實力的諸侯,都會有擴張之心。

    幽州是大漢北方邊陲,公孫瓚地盤在北平,以他目前掌握的軍事力量,自然不會滿足于偏居北平一隅之地。公孫瓚想擴張,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在幽州佔地盤,要麼南下逐鹿,再沒有第三條路。

    在幽州擴張也有兩個選項,向西或向東。

    右北平西面,是幽州人口最多、最富庶的精華部分,那是劉虞的地盤。

    公孫瓚現在還沒有膽子直接跟劉虞開戰。

    軍事方面︰劉虞雖不懂軍事,但州牧能調動諸多軍隊,州府軍隊戰斗力如何姑且不論,數量卻是不會少,而較精銳的護烏桓校尉部、護鮮卑校尉部都遵劉虞號令,還有眾多被公孫瓚打怕的異族站在劉虞那邊,以右北平現在的軍力,真要跟幽州府開戰,除非速勝,否則很可能被拖進泥潭。

    政治方面︰劉虞是漢室宗親、重臣,又是幽州牧,出身和官職都在公孫瓚之上,關東不遵奉天子號令是一回事,公然以下犯上、誅殺宗室重臣又是另一回事,畢竟現在還沒有諸侯宣稱反對漢室。不需要天子號令過來,關東諸侯人人都有權力出兵討伐他。何況劉虞到幽州後懷柔異族,愛護百姓,幽州民眾都很愛戴他,公孫瓚如果對劉虞用兵,大機率成為過街老鼠。

    向西不可行,向東呢?

    右北平東面是遼西、昌黎、遼東等地,土地不能說少,人口卻是不多,物產也不豐富。這些地方更加遠離中原地區,偏居
ark17303 發表於 2017-7-22 16:07
第552章 舊傷痊愈,又挨一刀

    前不久,飛魚領在峽谷道以西創建了一個附屬領地,西衛鎮。

    西衛鎮創建伊始,沒有獲得升級機會,還是一級鄉鎮規模。創建這個附屬領地,是為了讓飛魚領走出峽谷道,在峽谷道外有一個前出據點,避免再象以前那樣,被人將峽谷道一封,里面的部隊很難出去。

    誰都沒有想到,西衛鎮剛剛建立,就迎來一群不速之客。

    昨晚,數千武裝部隊襲擊了這個小鄉鎮。

    偷襲者潛行接近西衛鎮,被鎮內值守戰士發現後,夜襲斷然改為強攻,殺氣騰騰地直接沖向鎮內,大有一鼓作氣強行將西衛鎮掀翻的氣勢。

    偷襲者明顯低估了西衛鎮的防守能力。

    西衛鎮雖然只是一級鄉鎮,卻是飛魚領向山谷外擴張的第一個前哨站,其安全備受重視。西衛鎮剛建成,就有五百磐石營駐守在這里,荀衍還不惜投入重金,在西衛鎮每一面籬笆牆後各建有20個箭塔,並全部升到中級,80個中級箭塔,總耗資將近48萬,對因為囊中羞澀用錢向來精打細算的荀衍而言,堪稱是難得一見的大手筆投入。

    前期的投入,緊要關頭展現出了價值。

    五百磐石營利用地形堅守著防線,襲擊者來勢洶洶的強攻被擋了下來,守軍得到了箭塔群的火力支持,不斷殺傷襲擊者。激戰半晌,襲擊者始終未能突破西衛鎮防線,反而被箭塔群射得叫苦連天,徒自損失人命。

    西衛鎮與特別領地之間隔著峽谷道,長達數里,飛魚領又向來不對玩家開放,無法利用玩家實現特別領地和西衛鎮的即時通訊。

    沒有玩家幫忙,荀衍決定用土辦法。

    西衛鎮內築有一個烽火台,約定若有敵人來襲,白日舉煙,夜間放火。飛魚城附近一座山峰頂部可勉強看到西衛鎮,日夜有人在峰頂值守,見到信號,就知道前方出了事,值守人員也不用忙著立刻下山稟告,只需按特定節奏敲一通鑼,城內立刻就會向西衛鎮派出援軍,確保第一時間有增援。

    西衛鎮的戰斗剛開始,飛魚城就察覺到了。

    事實上,即使沒有烽火台傳訊,沒有山頂值守人員敲鑼,飛魚領也知道前方有事,西衛鎮攻防戰發出的各種聲音,在安靜的夜晚傳出很遠。

    破虜騎出動!

    峽谷道方向傳來的馬蹄聲越來越近,襲擊者不得不下令撤退。

    襲擊者不知道西衛鎮能及時向後方傳遞消息,錯誤估計援軍趕到時間,這個誤判,讓他們付出了沉重代價。他們听到馬蹄聲打算撤退時,實際上已經晚了,錯過安全撤退的機會。

    磐石營要確保西衛鎮安全,人數又遠少于對手,不敢輕出,但破虜騎卻沒有這些顧忌。破虜騎是曲晨親手組建的部隊,首次上戰場就是與黑山軍交手,在曲晨帶領下,破虜騎將騎兵部隊快速、機動、靈活的特點發揮的淋灕盡致,對黑山軍造成極大殺傷,一戰成名。

    初戰有如此表現,破虜騎兵信心倍增,心氣極高。

    破虜騎剛出峽谷道,見到敵人撤退,曲晨率部繞過西衛鎮,餃尾追擊!

    兩條腿的步兵,顯然跑不過四條腿的騎兵。

    破虜騎追殺十余里才收兵還營,兩千多襲擊西衛鎮的部隊,被騎兵擊殺和俘虜的就超過千人,再加上先前強攻西衛鎮時折了數百人,斷送在西衛鎮周邊的部隊人數,佔到本次來襲總人數的一半左右,損失極其慘重。

    飛魚領的損失,微乎其微。

    西衛鎮攻防戰,磐石營擁有地利優勢,守軍知道飛魚領很快會派援軍,堅守住防線就是勝利,穩扎穩打,絕不貪功冒進,磐石營僅折損了數十人;破虜騎到時敵軍正倉皇後退無心戀戰,全是一邊倒的追殺,幾乎沒有戰損。

    一場夜襲,以進攻方慘敗、防守方完勝告終。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形,是因為襲擊者對飛魚領出現了一系列嚴重誤判。襲擊者先是輕視西衛鎮防衛力量,導致久攻不下,沒能按原計劃速戰速決;後來誤判飛魚領增援速度,未能及時抽身,最終落得慘敗而歸。

    俘虜被隔離審訊,很快老實交待。

    他們是黑山軍。

    確切地講,是黑山軍苦哂部,就是上次主導進犯飛魚領的那一部。

    苦哂部和飛魚領的糾葛,可謂由來已久。

    在苦哂部眼中,飛魚領傲然是一個麻煩制造者,給他們帶來巨大屈辱。

    一個小小的渤海領地,居然跑到中山國山區擄人,一夜擄走數千村民,事情傳開後,苦哂部立即淪為黑山部的笑柄。向來只有黑山軍搶別人的份,居然有人敢跑到黑山軍地盤上擄人,神不知鬼不覺地成功了,難道不好笑?

    很長一段時間,苦哂部的人被嘲諷得厲害,大家都憋著一口氣。

    無意中查到失蹤村民行蹤,找到擄人的飛魚領,盡管渤海是袁紹地盤,苦哂仍然決定冒險,率部一舉覆滅飛魚領,以斷然行動洗刷飛魚領帶給他們的恥辱。他的決定得到所有部眾支持,苦哂部上下,迫切需要挽回顏面。趁袁紹前往洛陽討伐董卓,苦哂悍然率部進入渤海郡,還邀請了關系比較親近的白雀部幫忙,排出如此龐大的陣容,就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

    然而,飛魚領沒有覆滅,苦哂部和白雀部卻遭遇慘敗!

    兩部折損了大量部眾,兩位部首也未能幸免,雙雙被俘。

    後來張燕接受了袁紹的外交斡旋,所有被俘黑山軍,包括兩位部首苦哂和白雀都被放了回來,飛魚領還為昔日擄人事件作出賠償,以換取和平,避免再動刀兵,張燕也承諾黑山軍不會再就此事報復飛魚領。沖突看似得到了妥善解決,可並非所有人都願意就此揭過舊的一頁,翻起新篇章。

    張燕是黑山共主,但黑山軍內部山頭林立,各部各自為政,只是團結在黑山軍旗號下的松散聯盟。張燕代表黑山軍表態,願意不再追究飛魚領和黑山軍的恩怨,令感覺嚴重受辱的苦哂部非常不滿。

    被人偷偷擄走人口,已經讓苦哂部非常丟臉,但還可解釋為對手暗中行事,他們不小心著了道。出動大部隊跑到渤海郡攻打肇事者,結果又被人揍得滿地找牙,如果不是對方明顯忌憚黑山軍的整體實力,被俘的黑山將士恐怕性命難保,面子里子算是全丟光了。

    苦哂等人被放回去後,深切感受到何謂生不如死。

    苦哂部上下一致認為,不做點什麼,苦哂部的人恐怕永遠都抬不起頭。關系到所有人的尊嚴與榮耀,苦哂部眾也顧不得張燕與袁紹達成協議,強烈要求私下對飛魚領展開報復。

    眼看部眾群情激憤,強阻有失人心,很可能導致部眾離心,為避免部眾因為強烈的羞辱感離去,苦哂硬著頭皮答應了部眾要求。雖然此舉違背了張燕作出的承諾,很可能招致張燕不滿,但張燕的不滿與保住部眾相比,顯然後者更為重要,也更為迫切。

    苦哂相信張燕能夠理解自己的處境,只要不做得太過分,適當給飛魚領一些教訓,讓苦哂部能夠找回一丟丟面子,將來再談和也不遲。從中斡旋的袁紹肯定會感到不快,但想必袁紹也不會願意與強大的黑山軍為敵,頂多指責一番,最後還是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後不了了之。

    說到底,黑山軍是一個松散聯盟,張燕對各部影響力有限。

    對苦哂而言,他必須率部雪恥,讓遭受重挫的部眾重新凝聚士氣。

    苦哂部曾經在飛魚領吃過苦頭。

    即使叫囂最大聲的苦哂部眾,也會承認飛魚領不是他們想捏就能捏的,軍勢最盛時都沒能佔到便宜,如今苦哂部元氣大傷,正面強攻肯定不可取,必須眾長計議,尋找合適的機會。

    正好飛魚領對外擴張,在峽谷道外建立附屬領地。苦哂部斥候傳回消息,部眾們個個淚流滿面,認為這是老天爺給他們的復仇良機。

    強攻峽谷道不成,谷外的附屬領地還打不過?

    推掉飛魚領一個新建附屬領地,飛魚領損失不大,對苦哂部意義不小。這份“戰績”,代表了苦哂部百折不撓,代表了苦哂部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代表苦哂部並不是象黑山其他部所謂的“廢物”,部眾從此找回尊嚴,大家可以不用再縮著腦袋做人!

    苦哂部卷土重來。

    袁紹已回到渤海,苦哂部要再戰飛魚領,不可能象上次那樣無所顧忌。苦哂挑選了兩千多人,分批潛入渤海境內,最後在飛魚領附近集結。

    行動前,所有人都信心十足。

    兩千多黑山軍突襲一個鄉鎮級領地,兵力太多了,戰斗應會很快結束。甚至他們可能只需一個沖鋒,就能沖散守軍防線,沖入鎮內展開一場屠殺,迅速拆掉辦公室,趕在敵軍增援趕到之前,從容離去。

    按照計劃,一切都很完美。

    但他們最終收獲的是又一場慘敗!

    舊傷未愈,又挨一刀。

    逃回根據地的苦哂,知道自己接下來的日子不會好過。

    報復再次失手,被黑山各部無情嘲諷已難以避免,更要命的是,苦哂部公然違反了張燕與袁紹達成的協議。若奇襲成功,告訴飛魚領下不為例,飛魚領忌憚黑山軍威,說不定事情可以輕松揭過,現在再次慘敗而歸,威懾力無從談起,如果對方堅持追究違約,苦哂部連談判籌碼都沒有。

    苦哂現在只希望,飛魚領能見好就收。

    遺憾的是,魚不智不是那麼大度的人,從來都不是。

    得知黑山軍偷襲西衛鎮,魚不智炸了。

    為了請袁紹這廝出面斡旋,勞資費了那麼多心思,見面就送出500匹上品戰馬,後來協商好的賠償也一分不少爽快支付。黑山軍答應和解,收了東西卻背地里繼續捅刀子,這算什麼事?

    是可忍,孰不可忍!

    傳送飛魚領,再從飛魚領驛站傳送到南皮,直奔渤海太守府討要說法。魚不智已經知道這是苦哂部私下所為,可渤海太守府畢竟是中間人,通過斡旋和黑山方面達成和解協議,黑山軍再起干戈,渤海太守府作為中間人,顯然不能說此事跟自己無關。

    太守府內,魚不智毫不掩飾自己的憤怒和不滿。

    他將矛頭對準黑山軍,怒斥對方背信棄義,公然違背大家的共同約定,在答應和解並如數收到賠償的情況下,偷襲附屬領地行為完全無法接受。

    听到這個消息,袁紹半晌無語。

    賊寇就是賊寇,本性難移!

    雙方和解還沒多久,黑山軍就撕毀協議,這巴掌不僅打在飛魚領身上,更是打在袁紹臉上。再說飛魚領在袁紹地盤上,飛魚領再次遇襲,意味著黑山軍再一次進入渤海地區,難道不是藐視渤海太守府?

    最近煩心事夠多了,黑山軍還節外生枝,令袁紹郁悶不已。

    魚不智揚言要從益州調精銳部隊過來,與黑山軍死磕到底。

    袁紹只得好言安撫。

    魚不智此時的憤怒不難理解,袁紹對黑山軍如此亂來也非常不滿,可就象苦哂預料的那樣,袁紹不希望因為這件事情繼續升級。逐鹿領和黑山軍大打出手,渤海太守府勢必不能置身事外,袁紹現在過得如此窘迫,根本沒有與黑山軍全面開戰的能力。

    得知襲擊者是黑山苦哂部,袁紹稍稍松了一口氣。

    袁紹最擔心襲擊事件是張燕陽奉陰違,那樣的話他將非常被動,要麼忍氣吞聲假裝什麼都沒發生,要麼和黑山軍徹底撕破臉皮,怎麼選都傷。既然只是苦哂部私下行為,這起沖突還在可控範圍之內,大家還有得談。

    飛魚領附屬領地遇襲一事,袁紹必須作出反應。

    渤海太守府很快派出使者,找張燕交涉此事。

    得知苦哂部偷偷跑去找飛魚領報仇,張燕也是氣不打一處來。

    苦哂此舉不僅讓他難堪,黑山軍信譽也會因此而受損。

    和解協議是張燕簽的,因為苦哂那會還是俘虜,張燕沒有辦法先征詢他的意見,如果張燕不答應和解,苦哂說不定現在還在南皮吃牢飯。後來飛魚領給的賠償,張燕如數給了苦哂部,如果苦哂不願放棄復仇,當時就該明確講出來,收了賠償又去動人家附屬領地,事情做的不地道……
ark17303 發表於 2017-7-22 16:11
第553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渤海使者找到張燕,要求就苦哂撕毀協議襲擊飛魚領一事,給出解釋。

    張燕表示會徹查此事,待調查清楚後會給渤海太守府一個明確的說法。這個要求合情合理,渤海使者遂回來復命,等待張燕所謂的“明確說法”。

    結果事情遲遲沒有下文。

    倒不是張燕存心不管,苦哂部的私下行動,給平難中郎將出了個難題。張燕對苦哂私下搞事情也很惱怒,可他雖然是黑山軍名義上的共主,對各部實際控制力卻相當有限,這件事如何收場,對張燕也是一個考驗。

    該做不該做的事情,苦哂都已經做了。

    從情理道義上講,黑山軍理虧,需要給袁紹一個交代。

    事情是苦哂做的,禍也是苦哂闖的,責任當然也應該苦哂來負,可如果張燕就這樣把苦哂推出去,黑山軍面子上也掛不住。黑山軍大多是起義農民,造反派的江湖氣難免會重一些,這時候讓苦哂自己負責,難免會被大家視為無情,張燕不得不考慮各部部眾的感受。

    苦哂部的糟糕現狀,也讓張燕不忍對他們更多苛責。

    連番受挫于一個玩家領地,部眾戰死者高達數千人,部眾們心氣全無,一片悲聲。張燕派去苦哂部的使者回來說,一些部眾因為對苦哂極度失望,已經離開據點另覓他處,導致該部人心惶惶,苦哂焦頭爛額,正全力安撫部眾,沒有心情理會如何收場的問題。

    使者本想請苦哂去見張燕,見此情形,也不好堅持。

    苦哂顯得很消沉,告訴使者︰如何處置,中郎將自決便是。

    苦哂部如此淒慘,張燕更不可能落井下石,讓苦哂出來負責。考慮到苦哂部與飛魚領的舊怨,以及苦哂慘敗後,一直被其他黑山部奚落和嘲諷,該部鋌而走險跑去襲擊飛魚領的附屬領地,也有其內部不得已的原因,值得同情。

    如此一來,張燕萌生出庇護苦哂之意。

    張燕是黑山軍共主,苦哂事情做得再不對,也是黑山軍一部,部下出了事情,當老大的說什麼都得幫忙兜著。保住苦哂部,不僅是在維護整個黑山軍的尊嚴,也能收服人心,提升黑山內部團結,起碼苦哂會感激他。

    于是乎,張燕開始拖。

    袁紹那邊沒收到回音,大概也看出張燕的心思。

    以黑山軍的組織模式,張燕的確不太好處理,應該是打算拖一段時間,讓時間淡化沖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同是諸侯,袁紹理解張燕的做法。

    換作他處在張燕的位置上,部下做了丟人現眼的事情,肯定也不希望鬧大,先拖上一段時間,然後輕描淡寫地給個內部處罰,象征性給個交代。最後大家再補上一個協議,消除隱患,彼此面子都過得去,事情也就結了。

    袁紹理解張燕,魚不智卻不是那麼好講話。

    逐鹿領主的憤怒,似乎並沒有隨著時間減弱,隔三差五便派人到渤海太守府詢問進展,負責此事的逢紀不堪其擾。鑒于逐鹿領主一直喊打喊殺,要求嚴懲肇事者,情緒激動,渤海太守府不便把話說得太直白,只好以“張燕尚未回話”打發,希望逐鹿領能早日悟出其中門道。

    逢紀想不通,逐鹿領為何在這件事情上態度如此強硬。

    跟黑山軍開戰?

    渤海太守府都不敢放這話,逐鹿領主哪來的自信?

    或許對一位執拗又好戰的渾人來說,打黑山軍跟挑戰山賊沒區別……

    逐鹿領的徐元直和荀休若都是智者,領主認知出現嚴重偏差,他們兩個作為領主信任的智囊,難道不應該及時出言提醒嗎?哪能這個樣子,過幾天就派人過來追問進展,搞得渤海太守府沒有喘息的機會。

    一直追問渤海太守府,難道不覺得失禮嗎?

    總覺得有哪里不對勁……

    逢紀若有所悟。

    有徐庶和荀衍兩人在,逐鹿領不會不知道,苦哂部襲擊附屬領地事件,最終還是得靠外交途徑解決,外交解決需要時間。喊打喊殺不僅于事無補,反而可能讓局勢更加復雜,而且一直催渤海太守府,明顯有失禮數。

    逐鹿領不應該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故意為之!

    他們這樣做,真的是想和黑山軍開戰嗎?

    不可能!

    任何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與黑山軍開戰是什麼後果,飛魚領難保。

    逐鹿領既沒有那樣的實力,也難以承受全面開戰的後果。

    既然如此,魚不智為什麼表現如此強硬?

    逢紀從逐鹿領的立場琢磨,很快找到他認為比較合理的解釋。

    簡單地講︰示之以強,以進為退!

    逐鹿領不願與黑山軍開戰,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魚不智費那麼大勁和渤海太守府交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借袁紹威勢,確保飛魚領安全。渤海太守府斡旋成功,逐鹿領支付酬金時很爽快,也說明他們對和平協議感到滿意,不希望與強大的黑山軍對敵。

    然而,協議墨跡未干,苦哂部便再次出手。

    結果大家也知道了,苦哂部再次慘敗,飛魚領損失微乎其微。

    這場戰斗,飛魚領沒有吃虧,受傷的是苦哂部。

    戰場上佔盡便宜的飛魚領,按理說不至于如此激動。

    與其說逐鹿領是對苦哂部背信棄義感到憤怒,倒不如說,是對未來飛魚領的安全狀況高度擔憂。連關東盟主和黑山軍首領達成的協議,都可以被輕易撕毀,飛魚領的安全保障自然無從談起。

    魚不智始終揪著這件事不放,是想把事情搞大,利用袁紹和張燕都不願全面開戰、並且都需要維護和平協議的有效性,給黑山軍內部那些蠢蠢欲動的家伙一個深刻教訓,讓他們明白,違約入侵飛魚領會有嚴重後果!

    苦哂部是黑山一部,連續被一個玩家領地挫敗,甚至連部首都被俘虜,顏面無光的不僅僅是苦哂部。如果這次苦哂部來犯,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難保其它敵視飛魚領的黑山軍有樣學樣,悍然發起軍事行動。

    這才是逐鹿領最擔心的。

    魚不智想充分利用這次佔理的機會,定基調,立規矩。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魚不智不是想真的和黑山軍開戰,但苦哂部必須受到懲罰。

    一定是這樣!

    不得不承認,逢紀能成為袁紹倚重的幕僚,的確相當有才能。

    他的推測,大部分都是對的。

    逐鹿領的確是想借題發揮,以強硬姿態,為飛魚領謀得更穩固的和平。

    很難再有這麼好的機會。

    首先,本方佔理,道理全在逐鹿領這邊。

    其次,和平協議由袁紹和張燕共同商定,苦哂部亂來,兩位諸侯都得站出來背書。更妙的是,兩位諸侯彼此忌憚,誰都不想開戰,逐鹿領再怎麼鬧騰,兩邊也很難真的打起來,而逐鹿領不依不饒帶來的壓力,最終都會壓到苦哂身上,讓他充分體會一下何謂壓力山大。

    這次事情鬧得越大,將來黑山各部找飛魚領麻煩的機率就越小。

    看清逐鹿領的用意,逢紀不禁笑了起來。

    逐鹿領主哪里是自以為是的土包子,這位屬狐狸的吧?

    逢紀並不反感這些小算計,逐鹿領維護領地權益無可厚非。

    更重要的是,逐鹿領的算計與渤海太守府並無利益沖突。

    渤海太守府是和平協議締造者、當事方之一,這次苦哂部偷襲飛魚領,不僅撕毀了渤海太守府和張燕達成的協議,還再次進入渤海境內,為維護袁紹的聲譽和尊嚴,渤海太守府也必須作出強硬反應。從這一點來看,逐鹿領和渤海太守府的利益高度一致。

    逐鹿領鍥而不舍地催促,想必正是因為看清了這一點。

    這是陽謀。

    逢紀知道,渤海太守府有必要作出改變。

    一昧息事寧人,固然能減輕與黑山軍發生摩擦的風險,卻容易讓人看透渤海太守府孱弱的本質。適度展現強硬姿態,既能更好維護袁紹的聲望,也能讓外界難以看清渤海太守府虛實,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渤海太守府的態度,陡然變得強硬。

    張燕很快察覺到渤海太守府施加的壓力,對方擺明不接受息事寧人。

    張燕心中惱怒,卻不能發作。

    對方佔理。

    黑山軍經常寇擊郡縣,無法無天,外界並無多少非議,因為大家皆知張燕名為平難中郎將,實際上就是一個獨霸一方的叛軍頭子,起兵作亂是他的本分。可剛剛答應和別人和睦相處,收了人家東西,轉頭就撕毀協議,必然會受到世人譴責,這是信譽問題,跟是不是叛軍沒有半毛錢關系……

    打敗苦哂部的是一個玩家領地,好丟人……

    更何況,苦哂這次也相當于打了袁紹的臉,關東盟主不是那麼好惹的。

    渤海太守府態度日趨強硬,黑山軍又不可能交出苦哂,張燕糾結萬分。

    但事情已經發生,不可能一直拖下去,終究得有個官方交代。

    黑山軍正式回復渤海太守府︰經調查,黑山苦哂部對飛魚領的襲擊行動,系部內少數激進分子鼓惑挑起,違約行為僅代表當事人,並非黑山軍立場。黑山軍對苦哂部私下進入渤海郡、襲擊飛魚領表示遺憾,黑山軍重視與渤海太守府先前達成的協議,將追究苦哂部相關人員責任。苦哂部單方面違背協議影響惡劣,黑山軍責令該部退還先前飛魚領支付的擄人補償金,並確保以後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黑山軍的交代,分明表達出黑山軍將保護苦哂部的態度。

    “將追究苦哂部相關人員責任”,不過是一句場面話,如何處罰,甚至會不會真的處罰,外人不可能知道。

    袁紹接受了張燕的說法。

    張燕護短是意料之中的事,別說黑山軍實力在袁紹之上,即使實力不及對手,也不可能將犯錯的部下往外推。甭管張燕後面會不會處罰苦哂部,最起碼他作出了妥協姿態。

    實際上,張燕表現出了足夠誠意。

    首先,他承認苦哂部襲擊飛魚領不對,違背了雙方達成的協議。

    其次,讓苦哂部退回補償金,以示歉意。

    第三,要求苦哂部作出保證,不可再尋釁飛魚領。

    作為黑山軍首領,張燕能這樣處理,算是給足了袁紹面子。袁紹如果不懂得見好就收,糾結于某些細節,事情只會變得越來越糟。

    將結果通知逐鹿領,先前一直喊打喊殺的魚不智,“勉為其難”地接受了交涉結果,只是強調了不希望再發生類似事件,並主動表示一碼歸一碼,那些補償是飛魚領擄人應該付出的代價,不需要苦哂部退回。

    魚不智的表態讓袁紹深感欣慰。

    在他看來,雖然魚不智有時顯得比較躁動,但起碼還是識大體的。

    一場風波,到這個時候看起來已經圓滿解決。

    張燕承認苦哂部行為不端,避免此事持續發酵對黑山軍聲譽帶來損傷,既顯示出黑山軍重視承諾,又向袁紹傳遞出更為清晰的友善信號,算是一次成功的危機公關;袁紹在該事件中展現出了些許關東盟主的影響力,對苦哂部私下入境表達不滿,借此向張燕劃下了紅線,算是一舉兩得;逐鹿領也有理由高興,利用袁紹和張燕相互忌憚,揪住苦哂部背棄協議做文章,不費一兵一卒,只是嘴巴上嚷嚷幾聲,飛魚領的安全更有保障。

    如果事情就此收場,大家都能滿意。

    然而,一個小小的意外,讓原本已平息的局勢驟然緊張。

    苦哂部連遭玩家領地挫敗,引發某些黑山部對苦哂部不滿。

    張燕被迫承認黑山軍某部違背和平協議,向渤海太守府和飛魚領表示歉意,更是讓一些黑山軍感到屈辱。他們理解張燕無法持強硬立場,即使是在黑山軍內部,對苦哂收了賠償金還跑去搞偷襲,大多也是不齒。

    如果打定主意要報復,你丫的為啥收人家賠償?

    害得首領不得不替你們認錯,羞不羞?

    潮水般的鄙夷和謾罵,將苦哂部淹沒。

    苦哂部本就士氣低落,人心不穩,被同伴這樣擠兌,很多人無法承受,部眾流失不少。留下的苦哂部眾,把帳通通算到了飛魚領頭上,並偏執地認為,只有完成對飛魚領的復仇,苦哂部才能重新崛起。

    百余部眾再次潛入渤海,夜間破壞籬笆牆,鑽進西衛鎮內縱火。

    雖然守軍很快發現有人混入,迅速阻止並喚醒鄉民們滅火,但正值天干物燥,西衛鎮僅有幾口水井導致救火很艱難,三位鄉民被燒死!
ark17303 發表於 2017-7-22 16:16
第554章 吝嗇成性

    西衛鎮守軍發現有人潛入縱火,隨即發生戰斗,百余苦哂部激進分子挾恨而來,不過他們畢竟客場作戰,又勢單力孤,毫無懸念地被守軍擊敗。除十余人趁著夜色逃脫,其他人悉數被當場格殺或俘虜。

    有抓到俘虜,對方來歷很快查明。

    剛回到逐鹿領的魚不智,接到消息後臉色鐵青。他萬萬沒想到,苦哂部竟然如此膽大妄為,屢次違背袁紹與張燕達成的協議。

    袁紹和張燕獲悉後,也感到非常震驚。

    張燕的憤怒和不滿,甚至比袁紹還要明顯。

    黑山軍首領連下面的部眾都約束不了,接二連三撕毀他親自與人達成的協議,外界會怎麼看他張燕?將來誰還會相信黑山軍?

    平心而論,張燕在黑山軍內部的影響力不算差,以他的威望和控制力,不應該發生這樣的事情。眾多黑山部首中,苦哂也從不是難以約束的刺頭,之所以苦哂部接連不遵號令,在張燕已經與袁紹達成和解的情況下犯事,主要是因為他們長期遭受各部嘲笑、導致大家心態失衡的結果。

    為了證明自己,他們不惜鋌而走險。

    黑山軍類似松散聯盟的組織結構,也是苦哂部突然失控的重要原因。組織結構松散、各部之間的比較和競爭未必都是良性,順風順水時還看不出什麼,逆境時,內部矛盾往往會集中爆發,難以收拾。

    由于張燕難以深入插手各部事務,缺乏足夠威懾力,在部眾人心惶惶、怨氣郁結的情況下,保住隊伍才是苦哂的第一要務,哪會管張燕是否滿意。

    苦哂部的失控,使黑山軍組織弱點徹底暴露。

    張燕派人前來質問苦哂。

    苦哂辯稱縱火並非他的主意,自己也是事後才知情,至于該如何交代,苦哂只是冷笑,並不答話。

    苦哂不是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也知道苦哂部的異動讓張燕承受了極大壓力,但他現在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苦哂部連遭打擊人心離散,又接連闖下大禍,即便勉強保住一些部眾,苦哂部也勢必實力大損,再難有所作為,苦哂心灰意冷,張燕這時候派人來質問他,他自然不願買帳。

    苦哂的態度,徹底激怒了張燕。

    不過,憤怒的張燕仍然為苦哂留了余地。

    張燕告訴渤海使︰“苦哂部不遵號令,該部與飛魚領恩怨,已難以化解。以後飛魚領和苦哂部是戰是和,我一概不過問。”

    渤海使來之前,早就被逢紀提醒可能是這個結果,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張燕其實也沒有太多選擇。苦哂再不對,也是黑山軍的部首,張燕不可能因為外界因素治他的罪,管不了,又不便治罪,最好就是放手不管。

    渤海使道︰“在下來之前,我主讓在下向中郎將請教一事。”

    張燕道︰“但說無妨。”

    “有人越境進入渤海境,行不軌之事,渤海太守府當如何應之?”

    張燕久久無言。

    袁紹名為請教,實為警告。

    苦哂部屢次報復,矛頭雖指向飛魚領,可飛魚領位于渤海郡境內,苦哂部每一次報復飛魚領,實際上都構成了越境事實,有損渤海太守府顏面。袁紹是渤海太守,即使不願與黑山軍交惡,卻也不可能一直視若無睹。讓使者當面請教,分明是告訴張燕,今後黑山軍再有越境行為,渤海太守府不會繼續容忍。

    沉默半晌,張燕悵然道︰“守土有責,按律行事,無可厚非。”

    使者作揖︰“中郎將深明大義,在下這就回去復命,告辭。”

    飛魚城。

    領主辦公室,剛從南皮回來的荀衍,向魚不智和徐庶通報消息。

    “……平難中郎將失去對苦哂部的控制,不再過問我們與苦哂部沖突。渤海太守府說,張燕不再插手我們與苦哂部的事情,讓我們私下解決恩怨,太守府也不便繼續公然幫我們。不過,太守府還是向黑山軍發出明確信號,不會容忍苦哂部繼續越境,算是間接對飛魚領提供保護。”

    “逢元圖私下告訴屬下,渤海太守府輾轉得知,苦哂部因為連番受挫,部眾紛紛加入其他黑山部,該部元氣大傷。逢元圖認為,此後一段時間里,苦哂部應該沒有能力對飛魚領構成重大威脅,即便有行動,也應該是類似上次縱火那樣的小打小鬧,我們平時警惕一些,不會有什麼大事。”

    “即使以後苦哂部緩過氣來,想大舉向飛魚領報復,渤海太守府不會坐視他們隨意入境。倘若苦哂部堅持闖入,渤海太守府可以守土之名攔阻,太守府已經向平難中郎將打過招呼,到時兵戎相見,也沒什麼好說。”

    “大致情形就是如此,逢元圖讓屬下轉告主公,請您切勿焦躁……”

    魚不智冷然一笑︰“焦躁?我現在平靜得很。”

    荀衍沒有說話。

    的確看不出魚不智有任何焦躁跡象,他只是非常不爽。

    渤海太守府不願激化與黑山軍的矛盾,希望飛魚領息事寧人,魚不智卻難以苟同。苦哂部第一次違約,還可以推說咽不下慘敗給飛魚領這口氣,在激憤狀態下作出了過火舉動,可調解過後馬上跑到西衛鎮縱火又算什麼?完全無法原諒!

    魚不智目光掃過徐庶和荀衍,沉聲道︰“你們覺得,苦哂部會收手嗎?”

    “不會。”

    “不會。”

    徐庶和荀衍回答得很干脆。

    苦哂部兩次違約,連張燕都壓不住,說明苦哂部對飛魚領恨到了極點。仇恨的種子已經萌芽,很難消解。

    “我也這麼認為。”

    魚不智道︰“第一次襲擊西衛鎮領,他們輸得很徹底,袁紹那邊派人向張燕要說法,張燕肯定有警告苦哂部守規矩,可結果呢?馬上又跑來縱火。苦哂部現在人數銳減,但認定飛魚領是他們不共戴天的仇人,一定會挑事。”

    徐庶和荀衍默然點頭,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鄉民被燒死的慘劇,不能再發生在我們領地!”

    “這種敵人,講道理是沒用的,只能靠刀劍決定誰更有發言權。”

    “況且‘釘子計劃’即將展開,那邊一動,少不了抽調領地大量部隊,破虜騎肯定會被征調。破虜騎一走,飛魚領這邊防衛能力更加不濟,所以我們必須盡快解決麻煩,消除這里的不穩定因素……”

    荀衍面現憂色。

    抽調破虜騎,飛魚領將暫時失去一支快速部隊,還有飛魚領最高軍事主官曲晨,這位王級武將帶他的騎兵離開,對飛魚領軍備影響很大。最近飛魚領安全形勢惡化,荀衍很希望曲晨留下坐鎮,但他不能。

    “釘子計劃”已進入倒計時。

    “釘子計劃”是領地籌謀已久的行動,其重要性不在創建飛魚領之下,而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比昔日創建飛魚領高出不止一個檔次。逐鹿領早就有實施該計劃的想法,但因為各種原因,直到最近一段時間,該計劃付諸實施的種種客觀條件才大致滿足。

    對逐鹿領而言,“釘子計劃”不容有失。

    為確保“釘子計劃”順利實施,逐鹿領做了許多準備。

    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

    西衛鎮被苦哂部襲擊後,魚不智展現不依不饒的強硬態度,不惜冒著觸怒袁紹的風險不斷催促,就是希望借此向袁紹和張燕施加壓力,讓飛魚領在今後保持長時間安定,屆時才能放心從飛魚領抽調部隊。

    魚不智很不希望節外生枝,但很多事情不由他的主觀意志決定。

    苦哂部正威脅著飛魚領!

    魚不智決定鏟除他,哪怕他是黑山軍一部。

    張燕讓他們自己解決私人恩怨,想必是認為飛魚領不可能主動取攻勢,誰會想到一個玩家領地敢主動進攻黑山軍?這就是張燕為苦哂留下的余地。

    魚不智打算給他一個驚喜。

    讓我們自己解決?行,勞資解決給你看!

    “元直,準備動手。”

    徐庶點頭,道︰“得從主城調些部隊過來!”

    魚不智皺眉︰“從主城調人,路上起碼幾個月。”

    飛魚領最能打的部隊是破虜騎,等級55級,與黑山軍相當,50級的磐石營和水師與對手存在級差,處于下風,主場打防守倒還將就能用,客場出戰黑山軍,靠飛魚領的這些部隊會比較吃力。

    逐鹿軍最精銳的兩支特殊兵種都在主城,新組建坦克重步也在逐鹿領,徐庶希望從主城調兵過來不難理解。可是,花上幾個月時間從逐鹿領調兵,勢必影響“釘子計劃”進度,讓魚不智有些猶豫。

    徐庶神情嚴肅︰“傳送陣。”

    魚不智楞住了。

    傳送陣可以傳送鄉民,當然也可以調兵,但傳送一人需要花費一萬金,費用極其昂貴。即便逐鹿領經濟最寬裕的時候,也從未有過利用傳送陣調兵的想法,何況領地升三級城市後建設開銷龐大,螞蟻入侵動用的資金並未完全收回,還要為“釘子計劃”儲備糧草,近期領地資金非常緊張。

    這個節骨眼上,徐庶提出通過傳送陣調兵……

    但魚不智沒有猶豫,直接道︰“準備調多少人?”

    魚不智對徐庶的信任毫無保留,即便徐庶家里多了位來歷可疑的燕姬,即便此時他還不知道徐庶暗中指引領地調查燕姬,這份信任也從未動搖過。除此之外,魚不智腦子還算靈光,他和徐庶能形成某種程度的默契和共鳴,他知道徐庶的目的。

    徐庶要求傳送陣調兵,是為了時效性。

    一則避免影響“釘子計劃”,二則快速發動打擊,收出奇不意之效。

    “兩百人。”

    徐庶成竹在胸,道︰“事情辦完,他們從這邊出發,在司隸和大隊會合。”

    “好。”

    調兩百人過來,傳送費就得兩百萬。

    但為了速戰速決,為了出奇不意,這筆錢不得不花。

    一名陰陽家學徒傳送到逐鹿城,將一封信交給副城主易風。易風看到信上的領主印鑒後,立刻著手安排調兵事宜。

    魚不智本人不回去,讓陰陽家學徒帶信,原因只有一個︰省錢。

    半年之期已過,傳送陣的陰陽家完成了輪換,這些在五德村求學的陰陽師學徒,對陰陽家傳承的掌握程度,比第一批接受少量培訓就被派來看傳送陣的學徒,明顯要高出不少。

    他們可以自由往返主城與飛魚領之間,不用花傳送費!

    逐鹿領收入不少,可日常開銷甚巨,管錢袋子的易副城主越來越吝嗇,整天都在琢磨怎麼開源節流,能省的錢堅決省。這不,陰陽師學徒剛輪換,就被他發現“商機”,提出讓陰陽師學徒捎帶著干些跑腿的活,小事情傳話,大事情帶信,為領地節約成本作出應有的貢獻。

    對這個提議,魚不智內心其實是拒絕的。

    這些學徒,都是鄒談老人千挑萬選出來的寶貴人才,就為了省那點錢,打擾人家鑽研博大精深的陰陽家傳承,這樣做真的好嗎?

    以逐鹿領的財力,至于摳成這樣?

    真是如大家說的那樣,吝嗇成性呢……

    可看到易風一臉的認真,還有他頭上的幾根白發,魚不智不忍拒絕。

    如果易風不是這麼“摳”,而是象他一樣大手大腳,逐鹿領的財務狀況,或許早就難以為繼。正是因為有這位摳門的副城主掌管經濟,領地建設才能平穩有序地不斷向前推進,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少因為缺錢而陷入停滯。

    摳,是易風的職責,也是他的本分。

    魚不智尊重易風,也尊重易風履行他的職責。

    徐庶抽調的兩百精銳,是王平的無當飛軍。

    黑山軍嘯聚太行山谷,擅長山地作戰的無當飛軍,最適合執行該任務。接到命令後,王平親自率部出征。

    兵馬未動,斥候先行,墨衛率先向中山國方向進發。

    飛魚領安全形勢惡化,需要加強情報收集能力,荀衍遂將特別領地武師組織起來,又就近從墨家宗門請來了幾名墨者當教官,成立了冀州墨衛。冀州墨衛人數較少,總共才二十余人,但特別領地周邊形勢遠沒有主據那邊復雜,冀州墨衛倒也能滿足領地所需。

    數日後,墨衛帶回準確情報。

    當晚,逐鹿軍消失在夜幕中。
ark17303 發表於 2017-7-22 16:20
第555章 報復

    冀州中山國,某山谷。

    苦哂目光呆滯,望著天上圓月。

    月華輕柔溫婉如水,可落在苦哂眼里,卻硬是看出滿滿的蕭瑟和淒涼。

    月亮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苦哂的心境。

    在黑山軍序列里,苦哂部從來不是人丁眾多的大部,卻也不是個小部,人口和兵力基本處于中等水平。最鼎盛的時候,可以拉扯出接近一萬五千人的隊伍,甭管里面有多少老弱病殘充數,其動員能力相當不錯。

    黑山徒眾流動較大,有人會因厭倦離開,返鄉或找地方重新做回平民,有人會因為不滿現狀,另投其他黑山部,或干脆呼朋喚友另起爐灶。因此,除有限的幾個大部持續保持著體量,別的黑山部往往不夠穩定,大起大落,時而興盛,時而衰弱,甚至無聲無息地湮沒。象苦哂部這樣,能夠長期保持在中游位置的黑山部,其實也算相當難得。

    可現在,苦哂部正滑向深淵。

    部眾死的死,散的散,幾個月前還熱熱鬧鬧的山谷,可以動員萬余人,這才沒過多久,谷內變得冷冷清清。現在谷內還剩下兩千多部眾,大多是跟隨他很久的老部下,可即使是這些老部下,很多人也萌生了去意。

    苦哂傾盡全力,無力將苦哂部從懸崖邊回來。

    正因如此,他分外絕望。

    從第一次慘敗給飛魚領開始,苦哂部的命運已經注定,無法逆轉。

    堂堂黑山一部,敗給一個玩家領地,都將是無法獲得原諒的奇恥大辱。更何況,那次苦哂部是以偷襲方式發難,還拉上了白雀部從山谷奇襲。比一個黑山部戰敗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兩個黑山部聯手仍然慘敗。

    沒有人會理會飛魚領易守難攻,也不會有人關心飛魚軍戰力不俗。

    失敗就是失敗!

    失敗者沒有資格講客觀困難,只能接受羞辱。

    自那以後,苦哂部眾就再也抬不起頭來,被同僚羞辱,部內怨氣郁結,為了重新提振士氣,苦哂不惜背負背信棄義的罵名,不惜冒著觸怒黑山大首領張燕的風險,率部眾再次出動,希望獲得一場勝利,洗刷掉身上恥辱。

    第二次行動,苦哂並未奢望一舉攻進飛魚城,他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

    他的目標一直很明確,就是攻破飛魚領在峽谷道外新建的附屬領地。只要攻下西衛鎮,挽回些許顏面,象征性地表示苦哂部獲得勝利,完成了對敵人的報復,讓他對內對外都有個交代,苦哂就心滿意足了。

    可惜天地不仁,如此卑微的願望也沒有讓他實現。

    正名不成,反而再遭羞辱和打擊,還徹底激怒了張燕

    苦哂部的沒落已成定局。

    怎麼會這樣?

    當然是因為那個該死的領地,飛魚領!

    他很後悔跑去打飛魚領。

    飛魚領易守難攻,有猛將鎮守,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挑戰這樣的領地純屬自個找不痛快。但苦哂沒有別的選擇,飛魚領先跑到他地盤上擄人,讓苦哂部淪為笑柄,查到飛魚領所為卻不展開報復,恐怕苦哂部早就散了。

    苦哂堅持認為,全都是飛魚領的錯。

    如果飛魚領不跑到安國縣擄人,苦哂部不會報復;苦哂部不采取行動,就不會招致第一場慘敗,然後是第二場從飛魚領擄人開始,雙方敵對,直接導致後面一系列的事情發生。

    苦哂心中苦悶。

    到處都有人口,為何飛魚領偏偏挑苦哂部下手?

    擄了人也就罷了,為什麼還要讓我們的人發現?

    外面傳來一陣喧囂,聲量頗大,苦哂也懶得理會。

    最近部內氣氛很不好,每天都有部眾吵架打架,甚至連動刀子的都有。大家需要發泄,苦哂對此無能為力,索性听之任之。

    喧囂聲更大了,分明還有刀劍相擊的搏殺聲。

    “又打起來了啊”苦哂幽幽嘆息。

    抱起懷里的酒壇,湊近嘴邊準備猛灌一頓,才發現酒壇早已空空如也。

    “啪!”

    酒壇被砸在地上,四分五裂。

    親兵沖了進來,焦急不安道︰“頭領,不好了!”

    苦哂醉眼惺忪,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慌什麼?他們想打就讓他們打,等他們打累了再說!”

    親兵一楞,茫然道︰“讓他們打?這,這怎麼行”

    苦哂嗤笑道︰“打架而已,出不了人命的。”

    親兵惶急道︰“不是,不是打架,是敵襲!敵襲!”

    苦哂頓時驚出了一身冷汗。

    谷口。

    飛魚軍殺散匆匆趕到的零散黑山軍,向山谷深處挺進。

    到目前為止,部隊的行動十分順利。

    苦哂部士氣低落,人心惶惶,部眾大量流失,山谷外圍值守人數銳減,值守的黑山軍士大多無精打采,防衛體系漏洞百出。事實上,他們壓根沒想到有人敢跑到他們據點偷襲,他們是黑山軍,向來只有黑山軍出去打人,從未听說過黑山軍據點被人襲擊,至少這幾年沒有過。

    長久的安寧,讓苦哂部喪失了警惕。

    再加上部內最近倒霉事不斷,大廈將傾,值守將士更加缺乏動力。

    外圍防守松懈,給了墨衛很多施展空間,在幾名墨者帶領下,墨衛神不知鬼不覺地接連摸掉外圍幾個哨所,主力部隊沿著墨衛開闢出來的通道,向苦哂部盤踞的山谷深處走去。如果不是苦哂部保留著設置暗哨的習慣,飛魚領出擊部隊,很可能悄然長驅直入,直插山谷中心區域。

    暗哨很快被擊殺,但谷中敵人已收到了警報。

    好在最近人員損失和流失比較嚴重,苦哂部的組織體系顯得比較混亂。收到警報後,有人沒頭蒼蠅似的找頭目,有人亂哄哄地鼓噪迎敵,還有人首先想到的是趕緊躲起來,讓別人去拼命。

    黑山軍士氣低落亂成一片,面對有備而來的對手,高下立判。

    徐庶掛帥,兩千磐石營傾巢而出,特別領地頭號猛將曲晨也隨軍征戰,還有王平的兩百無當飛軍助戰。飛魚領出擊兵力和苦哂余部大致相當,但高端戰力完勝,由兩名王級人才和一名高級武將組成的陣容,光是軍團技,就足以讓黑山軍喝上幾壺。

    苦哂部屢次進犯飛魚領,最近一次縱火更是讓數位鄉民罹難最近一次縱火更是讓數位鄉民罹難,逐鹿將士對此極度不滿。這次軍事行動被大家一致定義為復仇,將士們挾恨而來,殺氣騰騰,與士氣低落的苦哂部形成鮮明對比。

 曲晨和王戣衝殺在最前面。

 逐鹿武將有臨陣當先的傳統,況且這次是潛入敵人地盤作戰,必須速戰速決,徐庶一早就讓曲晨上陣,就是想儘快結束戰鬥,以免夜長夢多。

 山谷攻防,曲晨這樣的猛人上陣,簡直跟BUG一樣無解。

 王級猛將領銜沖陣,守軍完全擋不住逐鹿軍前進的步伐。

 逐鹿軍勢如破竹!

 衝殺到山谷中部時,黑山軍終於組織起象模像樣的防禦陣勢,苦哂集結部眾,打算依託地形以密集防禦阻擋逐鹿軍的進攻。

 苦哂的思路沒問題,只可惜他的對手是逐鹿軍。

 軍團技在黑山軍人群中綻放!

 第一個軍團技爆開,原本站滿人的地方為之一空。

 緊接著是第二個。

 接連兩個軍團技,徹底摧毀了黑山軍僅存的抵抗意志。

 磐石營隨即發起正面強攻!

 隨著苦哂被曲晨陣前斬殺,黑山軍再無戰心,兵敗如山倒。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殘存黑山軍既憤怒又絕望。

 部首被殺,抵抗無望,一些黑山軍試圖向逐鹿軍投降,遭到斷然拒絕。

 魚不智的命令非常明確:不接受投降!

 將士們嚴格執行了命令。

 逐鹿軍帶不走俘虜,也不想帶。

 苦哂部屢次背棄和平協議偷襲飛魚領,他們當中的很多人曾經被俘虜,飛魚領將他們放回去後,不僅沒有感激之心,反而再次對飛魚領揮舞屠刀。凡此種種,令逐鹿軍上下對苦哂部痛恨至極,領主決定全殲這支黑山殘部,參戰將士只覺得大快人心,誰都不會對這些人生出同情之心。

 飛魚領需要向黑山軍傳遞一個明確信號:犯我者必誅!

 外交斡旋彰顯了飛魚領珍惜和平;血腥報復則表明飛魚領不懼怕戰爭。

 投降無望,絕望的苦哂部只得繼續徒勞的抵抗。

 部分黑山部眾,奔向山谷另一個出口。

 等待他們的是無當飛軍,無當飛軍只來了兩百人,可作為特殊兵種,飛軍的戰鬥力是磐石營無法比擬的。無當飛軍的任務是堵另一個出口,提防被大部隊擊潰的敵軍殘部逃脫,飛軍的紮馬釘用於封鎖道路,效果奇佳。

 除少數人躲在隱密處幸運逃過一劫,穀中其它黑山軍被全殲!

 戰鬥結束,逐鹿軍揚長而去。

 逐鹿軍離開很久,一些倖存的黑山軍仍沉浸在恐懼之中,身體不受控制地顫抖。這些倖存者,親眼見證了逐鹿軍的狠辣無情,尤其是拒不接受投降的決絕,眼睛都不眨地將一個個黑山軍砍倒在血泊中,給他們帶來了深深的恐懼,久久無法平息。

 拒絕投降……

 好殘暴……

 苦哂部被全殲,河北震動。

 那是一個黑山部!

 儘管事發時苦哂部已經因為一系列挫敗,元氣大傷,可一個黑山部的老巢被人攻破,包括部首在內,穀中部眾悉數被殺害,自黑山軍起事以來,還沒有出現過。

 從來沒有!

 倖存苦哂部眾道出,襲擊者拒絕接受投降後,更是引起一片譁然。

 連投降都不接受,多大的仇?

 太兇殘了!

 襲擊者沒有在現場留下任何能表明身份的線索,不過苦哂部有倖存者,倖存者們證實,進攻山谷的是領主部隊,苦哂被一員使戟的武將當場擊殺,殺死苦哂的那員武將,正是飛魚領騎將!

 即使沒有倖存者指證,飛魚領也是最大嫌疑人。

 苦哂部在與飛魚領的鬥爭中連遭挫敗,導致苦哂部淪為黑山軍的笑柄,飛魚領隨之進入黑山各部視線。飛魚軍表現出的遠超普通領地的強悍戰力,給黑山各部留下了深刻印象。到中山國全殲苦哂部,需要非同一般的膽略、強悍的戰鬥力、以及強烈的欲望,而這三點,都能從飛魚領身上找到。

 苦哂部在時,被視為黑山軍的恥辱,沒少被各部羞辱。

 但苦哂部慘遭“滅門”,激起一些黑山軍同仇敵愾之心,多部蠢蠢欲動。

 再怎麼說,苦哂部是黑山軍一部。

 黑山軍在河北橫行慣了,豈能容忍這樣的奇恥大辱!

 袁紹的憤怒絲毫不比黑山少。

 他收到消息比黑山軍早一些。

 戰鬥結束後,魚不智特意跑了趟南皮城,很開心地向他通報“好消息”。

 “張燕讓我們私下解決兩家的恩怨,我覺得他說得很對……”

 “我剛剛殲滅了苦哂部,那廝不會再找飛魚領麻煩,天下太平了……”

 “本初也不用擔心那廝再越境渤海,別謝我,朋友就該兩肋插刀嘛……”

 袁紹寧願那只是一場夢。

 袁紹當時差點瘋掉,連魚不智什麼時候走的,他都不記得了。

 他萬萬沒想到,逐鹿領竟然敢跑到中山國報復苦哂部,將苦哂部殲滅。飛魚領與黑山軍的仇算是結深了,再難化解。

 這不只是魚不智和黑山軍的事,袁紹不可避免地被魚不智拖進了火坑。

 飛魚領在渤海。

 黑山軍要找飛魚領報仇,勢必入境渤海,袁紹怎麼辦?

 攔,與黑山軍結仇;不攔,關東盟主顏面掃地。

 想起前不久,警告張燕別再讓黑山軍進入渤海境內,袁紹就欲哭無淚。

 那傢伙難道不是故意的嗎?

 前段時間還贊許魚不智識大體,袁紹恨不得自挖雙目,那廝壓根就不是會識大體的人!

 真是個渾人呐……

 堂堂袁氏後人,關東諸侯盟主,怎麼能跟這種渾人結交!

 事已至此,追悔無益,袁紹只得使出渾身解數,化解即將到來的危機。

 幾部黑山軍出現在渤海邊境,被渤海軍攔阻。

 黑山軍提出他們入境渤海是為了教訓飛魚領,沒有侵犯渤海境之意,要求借道通過。

 渤海軍斷然拒絕。

 渤海軍先是強調本方有守土之責,無法退讓;接著指出飛魚領與苦哂部曾達成和平協定,苦哂部屢次違約襲擊飛魚領,導致事態一發不可收拾;最後搬出張燕,平難中郎將張燕曾明確表示,由飛魚領和苦哂部自行解決,飛魚領出手雖然重了點,但並沒有悖離渤海太守府和平難中郎將府的約定,黑山軍各部報復飛魚領,道義上站不住腳。

 兩邊各持已見,都心存忌憚不願與對方開戰,形成對峙。

 事件持續發酵。

 更多黑山部行動起來,但他們大多知道張燕曾經與袁紹達成和平協定,知道苦哂部覆滅有作死成分,在張燕發話之前,他們不敢輕易與袁紹開戰,遂在冀州寇擊郡縣,展示實力,順帶發洩心中的不滿。

 冀州刺史韓馥躺著中槍。

 郡縣接連被攻擊,府庫遭掠奪,韓馥忍無可忍,發兵鉗制黑山軍。

 冀州局勢驟然緊張。
本帖最後由 ark17303 於 2017-7-29 10:20 編輯

jerry850716 發表於 2017-7-28 18:32
第556章  河北亂局

        黑山軍寇擊郡縣,冀州府發兵反制。

        幾場小規模衝突下來,冀州軍和黑山軍終於在鉅鹿境內爆發一場大戰。黑山軍兵力占優,但冀州府大將鞠義能征善戰,早年在涼州的經歷讓他精通羌人戰法,所部私兵都是精鋭,打起仗來不含糊。一場惡戰下來,黑山軍丟下千餘屍體撤退,冀州軍取得首勝。

        這個鞠義,就是界橋之戰統率先登、重創白馬義從的冀州大將。

        現在鞠義是韓馥的部將,還沒有造反,投袁紹帳下效力也是後面的事。

        勝利提振了冀州軍士氣,也激起黑山軍更大怒火。因為苦哂部的覆滅,黑山各部普遍處於激憤之中,不會反思他們四處劫掠給冀州府帶來的動盪,向來比較溫和(軟弱)的韓馥居然派兵與黑山軍交戰,並取得了一場勝利,讓黑山軍勃然大怒,認為韓馥出兵是落井下石,鬱結的不滿情緒迅速引爆。

        更多黑山軍展開行動。

        不僅冀州的黑山軍大多出手,并州黑山軍也蠢蠢欲動,多部趕赴冀州。

        韓馥頭大如鬥。
       
        黑山軍人多勢眾,號稱有數十萬帶甲之士,即使沒有那麼多,扯出一、二十萬的陣容,冀州府哪裡吃得消。要知道冀州府內能打的戰將不是太多,除了部將鞠義之外,數來數去也就軍司馬張郃比較靠譜,黑山軍大舉來犯,韓馥心中之焦躁不難想見。
       
        在黑山軍帶來的沉重壓力下,韓馥不得不對渤海太守袁紹示好。

        韓馥不希望袁紹繼續留在冀州境內,在物資補給方面一直在收緊繩索,逼袁紹遣散部分軍隊,但袁紹始終咬著牙沒削減部隊,渤海兵力比普通郡國常備軍強盛許多;況且黑山軍集體異動源於渤海,袁紹正與黑山軍對峙,大家有共同的敵人,這種時候,韓馥自然會跟袁紹統一陣線。

        韓馥拉袁紹共同對抗黑山軍,袁紹求之不得。
       
        冀州府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渤海,困擾渤海許久的物資不足告一段落。

        冀州諸侯與黑山軍都沒有做好全面開戰準備,也缺乏全面開戰的動力,對峙規模不小,實際動靜不大。但是,大規模對峙容易引起雙方擦槍走火,持續的時間越久,爆發全面衝突的風險越大。

        事態還在升級。
       
        并州黑山軍向冀州進發,韓馥和袁紹也有呼朋引伴。

        河內太守王匡、濟北相鮑信、充州刺史劉岱,紛紛向冀州派出了部隊,雖然這幾家派出的軍隊不多,基本都是三五千人,卻分明表達出支持冀州諸侯的態度,這幾位境外諸侯都有參加過討伐董卓戰役,該舉措背後透出的關東諸侯抱團信號,是張燕最擔心的事情,黑山軍難得地收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說白了,黑山軍各部最初的目標是飛魚領,並不希望與當地諸侯開戰,但他們誤判了袁紹的決心,袁紹維護自身尊嚴的意志比他們想像的更堅定。

        作為當初和平協議的締結者之一,黑山苦哂部屢次陽奉陰違打飛魚領,已經讓袁紹非常難堪,這次黑山軍大舉進逼渤海借道,袁紹如果還不站出來阻止,任由黑山軍越境動武,以後乾脆帶著面具出門算了。
誤判袁紹的態度,是黑山軍犯下的第一個錯誤。

        第二個錯誤,是他們進入渤海受阻後,肆無忌憚地胡亂發泄寇擊郡縣,最終迫使韓馥出兵干涉,形成黑山軍和冀州諸侯全面對抗之勢。

        黑山軍勢大,往常隨意寇擊郡縣,也沒見當地官府怎麼樣,這次冀州諸侯的反應之強烈,大大出乎了他們預料。

        表面看是袁紹和韓馥突然強硬,導致局勢漸趨嚴重,其實裡面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只是黑山軍乃農民起義出身,各部部首眼界識見偏低,看不到而已。

        諸侯態度轉強硬,四個字足以概括:時移勢易。

        以往黑山軍寇擊郡縣,地方官府大多退避,一是地方官府軍力比較弱,二是缺乏誓死抗擊黑山軍的動力。討伐董卓過後,關東無主,地盤相當於是諸侯私產,有人跑到家裡搶錢搶物,諸侯們不拚命才是怪事。諸侯們割據自重,紛紛厲兵秣馬,客觀上也增強了對抗黑山軍的能力和底氣。

        黑山各部還按以前那一套行事,當然會激起關東諸侯強烈反彈。

        黑山軍裡也不是沒有明白人,那就是大首領張燕。

        張燕先前願接受袁紹斡旋,正是因為預見到形勢有變,不願輕易衝突,以免迫使關東諸侯聯手扼制黑山。苦哂部覆滅後,各部群情激憤要去報仇,張燕既沒有阻止也沒有支持,強行阻止會讓部眾失望,明確支持復仇又有悖他當初和袁紹的約定,很可能被詬病“無信”,乾脆不吭聲,持默許態度。

        等到事態升級,張燕想不發聲也不行了。

        真打起來,必然是兩敗俱傷。
       
        到這個地步,雙方都有些騎虎難下。

        誰都不希望爆發大沖突,都有外交解決危機的意願。

        軍隊劍拔弩張的時候,冀州和黑山軍使者往來頻繁。

        張燕擔心最後演變成黑山軍與關東諸侯全面衝突,有心化干戈為玉帛,有和解誠意;韓馥好不容易雄起了一回,在戰場上占了些便宜,打出氣勢,感覺良好,但韓馥不是有大野心的人,他的目標是守住自家地盤,當初鼓起勇氣制止黑山軍搞破壞有點熱血,氣氛稍有緩和,韓馥又變得患得患失,而且在冀州打仗他最虧,因此韓馥也有和解誠意。

        兩邊都想和平解決問題,按理說,事態應該很快平息才對。

        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大家在談判桌上聊得很開心,認為很快就能各自收兵的時候,對峙的渤海軍和黑山軍突然爆發交戰,雙方至少有一百多人死傷,黑山軍較吃虧。死傷人數不多,但剛剛緩和的氣氛驟然緊張,直接影響以雙邊談判進程。

        衝突發生後,渤海軍和當事黑山部,都聲稱是對方挑釁導致爆發戰鬥。

        這種情況下,誰都不會承認是本方挑起事端,事後互相推諉不足為奇。張燕和韓馥對此沒有太過計較,出現這種突發事件,開嘴炮譴責對方一番,作出必要的姿態也就夠了,大家繼續往下聊如何收兵的事情。

        好不容易回到談判桌上,黑山軍和渤海軍再次爆發嚴重衝突。

        這一次吃虧的還是黑山軍,死傷三百餘人。

        張燕大怒,派特使緊急趕往渤海郡周邊,嚴令涉事黑山部首不得挑事。那幾位部首聲淚俱下,堅稱兩次都是渤海軍惹事,從很多細節看,渤海軍的行動蓄謀已久,有意為之,黑山軍是被迫應戰。

        張燕先是不信,以為部首們在推諉。

        等到第三次衝突爆發,他才琢磨出一些味道。

        渤海軍的確是在故意挑事,想阻止談判很快出結果,因為黑山軍施壓,韓馥恢復了對袁紹的資助,袁紹不希望飯票很快過期,所以頻頻挑起事端;每次衝突規模都不是很大,既不足以挑起全面戰爭,又能製造前方緊張對峙的危險局面,阻礙大家達成協議,這正是袁紹的高明之處。

        說到底,繼續對峙最符合袁紹的利益。

        張燕不動聲色,派人提醒韓馥。

        韓馥其實心中早已生疑,只是苦於沒有證據。張燕的提醒,驗證了他的懷疑,讓真相大白於天下。

        為避免落入袁紹算計,深陷泥淖不能自拔,韓馥和張燕私下達成協議:黑山軍立刻從對峙區域撤離,作為回報,冀州府為黑山提供一批返程糧草,給黑山軍一個台階,能夠相對體面地撤退。

        黑山軍一聲不吭從渤海邊境撤離,袁紹扼腕長嘆,卻無可奈何。

        黑山軍退走後,冀州府警報解除,韓馥勢必繼續找渤海汰守府麻煩。

        袁紹當然不甘心重新陷入被動,主動出擊。

        渤海軍秘密離境,伏擊撤退的黑山軍,這次出手不比前幾次小打小鬧,渤海軍幾乎傾巢而出,據說還有某個領地部隊助陣。黑山軍某部猝不及防,陷入重重包圍,雖然附近的黑山軍聞訊後立刻趕來救援,迫使渤海軍退走,但中伏的黑山軍傷亡過半,損失極其慘重。

        消息傳出後,黑山軍各部暴怒,後撤的軍隊紛紛向渤海郡附近集結。

        張燕明知是袁紹想攪局,亂中漁利,不應該被袁紹牽著鼻子走,但發生這樣的事情,張燕若強制各部後撤,很可能激起兵變。張燕雖憂心忡忡,也不敢輕舉妄動,只是派人暗中聯絡那些與他比較親近的部首,謹慎行事。
黑山軍去而復返,最生氣的人莫過於韓馥。

        他知道袁紹故意搗蛋,想利用黑山軍碰瓷,但韓馥有苦說不出。

        他拉袁紹共同抵抗黑山軍,後來與張燕私下達成退兵協議,雖說是因為發現袁紹故意搞事情,不得已為之,但這份協議畢竟是私下達成,既沒有告訴袁紹,也沒有通知派兵入冀州助戰的關東諸侯。韓馥心知道義有虧,本希望炮製黑山軍主動撤軍假象,袁紹突然來一下狠的,徹底激怒黑山軍,韓馥恨得牙癢癢,嘴裡也不敢有太多抱怨。

        不僅不能抱怨,他還必須繼續供應袁紹和其它諸侯軍糧草。

        從外地諸侯軍隊參戰開始,韓馥便完全失去了對局勢的掌控。

        王匡、鮑信和劉岱,是韓馥與袁紹共邀,如果韓馥這時候暴露私下與黑山軍和解,在王匡等人那裡是沒法交待的。除非韓馥不惜自絶於關東諸侯陣營,否則就只能旗幟鮮明地和大家一起,抱團對抗黑山軍。

        黑山軍要報復渤海郡,王匡等人的部隊,立刻進入渤海境協防。

        韓馥淚流滿面。

        客軍都動了,韓馥作為冀州地區最高長官,怎麼可以坐視渤海郡受攻?心塞的韓馥,忍痛向渤海郡派出部隊。

        黑山軍與諸侯聯軍交戰,惡戰數場,各有死傷。

        交戰月餘,黑山軍無法深入渤海郡,糧草漸漸不濟,又擔心更多關東諸侯部隊參戰,怏怏退回太行山區。

        至此,關東諸侯與黑山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總算告一段落。

        一個玩家領地與黑山軍某部的衝突,持續發酵,最後升級為多個諸侯勢力之間的戰爭(張燕為平難中郎將,管理河北山區,因此黑山軍也可視為諸侯勢力),出乎很多人預料。整個過程中,幾個主要參戰勢力各有打算,彼此之間的分分合合,將關東時局之微妙複雜,體現得淋漓盡致。

        戰爭告一段落,帶來的影響卻不會很快消散。

        其一、黑山軍處境變壞。

        再難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地四處打秋風,幾乎不用擔心地方官府堅決抵抗。關東無主,諸侯都在想方設法強化軍力,沒有人會繼續容忍黑山軍的侵略。事實上,由於關東諸侯大多都有擴充地盤的慾望,曾經長期被黑山軍控制的地盤,也有被周邊諸侯蠶食的風險。

        其二、袁紹與韓馥關係嚴重惡化。

        本次戰爭爆發前,雖說韓馥一直在減少對袁紹的支援,希望將袁紹趕出冀州,可兩人至少保持了表面上的和睦。這次袁紹為求自保,連使手段強行拖韓馥下水,撕去了最後一塊遮羞布,同時也讓韓馥深切感受到袁紹的威脅,韓馥已經不可能繼續容忍袁紹在渤海的存在,敵對關係顯現。

        其三、袁紹與黑山軍徹底決裂。

        即使袁紹攻打黑山軍的初衷是為求自保,但戰爭就是戰爭,流淌的鮮血不會重新回到體內,失去生機的軀體也不可能重新站起來。尤其是派部隊伏擊退走的黑山軍,殺傷大量黑山將士,說明袁紹已經徹底放棄與張燕保持友善,徹底與黑山軍成為敵人。

        戰爭結束之後,袁紹以關東盟主身份,曆數黑山軍歷年來在河北地區的斑斑劣跡,痛斥張燕名為中郎將,實為賊寇的事實。隨後,袁紹站在大義的高度,號召關東諸侯群起而攻之,並表示自己從此與黑山軍勢不兩立。

        不難看出,袁紹已經鐵了心利用黑山軍大做文章。

        其四,直接影響到河南局勢。

        冀州的戰爭,讓公孫瓚南下青州的計劃受阻。

        袁紹不給公孫瓚南下機會,自己又不願放棄渤海,遂以關東盟主身份,任命了一位青州刺史。
本帖最後由 jerry850716 於 2017-7-28 18:35 編輯

jerry850716 發表於 2017-7-28 18:53

第557章  清新脫俗的提議

        前任青州刺史張琰去職已久,新刺史遲遲沒有定下來,按理說朝廷才有資格任命刺史,但如今天子被董卓挾持,關東不遵長安號令,混亂不安。袁紹試圖立劉虞為帝,正是希望藉此確立名份,恢復關東秩序,只可惜劉虞忠於漢室,缺乏野心,袁紹的計劃落空。
這次任命青州刺史,是袁紹的一次大膽試探。

        關東無主,新帝難立,關東盟主身份任命官員,行不行得通?

        如果大家買帳,沒有出現明確反彈聲浪,袁紹這關東盟主,豈不是相當於代天子治理關東?雖說由於名分、利益和平衡等原因,難免有這樣那樣的限制,但還是比此前純粹掛個名號沒有實權相比,優勝不知多少!

        袁紹任命的青州刺史,名叫焦和。

        焦和出任青州刺史,沒有引起多少非議。

        青州刺史空缺一年有餘,現在關東諸侯又不可能承認董卓安排的人選,由盟主推出人選,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即使大家撈不到好處,但也沒損失,最重要的是絶對不能便宜了董卓。

        當然,難免有諸侯覬覦青州之地,公孫瓚就是如此。

        青州地區這些年黃巾猖獗,搞得民不聊生,想平定青州絶非一件易事,軍力不夠強盛的諸侯,未必願意接一個燙手山芋。公孫瓚倒是比較有底氣,但他的老巢右北平與青州不接壤,跨境而擊釋出的擴張信號未免太過強烈,容易引起其他關東諸侯的警惕。公孫瓚雖有南下之意,卻不得不考慮由此可能帶來的後果,他向袁紹提出到青州平叛,同樣是在試探外界反應。

        現階段,關東秩序處於重塑期。

        袁紹不支持北平軍南下,直接任命一位新的青州刺史收拾殘局,公孫瓚雖然有點失望,卻也不是完全無法接受;青州的北海相孔融是孔子後人,青州名士,打理好他的北海便心滿意足,如今青州黃巾鬧騰得厲害,難免衝擊到北海國,如果新刺史能撥亂反正,孔融歡迎都來不及。

        抱有吞併青州之心的公孫瓚、和青州當地諸侯北海相孔融都沒有反對,其他諸侯更無話可說,這事跟他們沒直接關係。

        焦和走馬上任,袁紹是最大受益者。

        焦和是袁紹任命,必然親近袁紹。

        實際上,他只是袁紹推出的一個傀儡。

        任命的青州刺史順利通過,對袁紹的意義非同一般。

        關東諸侯承認焦和坐上刺史之位,就是默認了袁紹有任免官吏的權力!

        袁紹任命焦和的時間點選得很好。正值黑山軍剛和冀州諸侯聯軍對峙,感受到黑山軍的威脅,讓很多關東諸侯抱團心理抬頭,袁紹以盟主身份對一個無主之地任命官吏,遭受強烈反對的可能性相對更小一些。

        意在青州的公孫瓚,又因為冀州境內正在打仗,如果北平軍揮師南下,難免捲入與關東諸侯與黑山軍的戰事,公孫瓚不願為人作嫁衣,索性按兵不動。等到冀州戰事結束,焦和早已走馬上任,公孫瓚錯失南下良機。

        任命焦和獲得通過,給了袁紹極大信心。

        渤海軍敢主動挑起事端,極力破壞韓馥與黑山軍的和解,同時與黑山軍與韓馥交惡,與焦和坐上青州刺史位不無關係。
韓馥以減少物資輸送的手段逼袁紹削減部隊,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其最終目的無外乎逼袁紹離開冀州,若非這次冀州府與黑山軍爆發衝突,渤海太守府日子會非常難過,暫時的合作,消弭不了深層次的矛盾。袁紹有心奪占冀州,跟韓馥翻臉是早晚的事。

        至於黑山軍,從張燕接受袁紹外交斡旋、到苦哂部屢次違令擅自行動、再到對峙階段對黑山軍的直觀瞭解,袁紹看穿黑山軍內部混亂,外強中乾,偏偏還佔據了河北那麼多地盤,黑山軍在袁紹心中的定位,逐漸從“強敵”變為“肥羊”。況且,關東諸侯抱團對抗黑山軍大勢初顯,韓馥也得對黑山軍表現強硬,袁紹和黑山軍作戰,韓馥不但不能反對,還得提供後勤支援,眼睜睜看著袁紹繼續壯大。

        一箭雙鵰,袁紹沒理由拒絶。

        任命青州刺史、與韓馥關係惡化,對黑山軍的和解態度徹底轉向強硬,袁紹最近大動作頻頻。

        很少有人知道,袁紹的轉變為何這麼快,這麼徹底。

        除形勢所迫之外,某個玩家領地也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這個玩家領地,當然就是逐鹿領。

        南皮太守府,一場飲宴正在進行。

        “若非不智獻計,我要麼答應公孫瓚南下,要麼放棄渤海自己去青州。當初還覺得異想天開,細細品味,才發現此法大妙,將來若果真能佔據冀州,有所成就,皆不智提醒之功也。”

        袁紹端起酒杯,向魚不智頷首示意,一飲而盡。

        魚不智有樣學樣,也將杯中酒喝完,遊戲中喝酒他千杯不醉。

        魚不智將酒杯輕輕放下,笑道:“本初兄過譽了,我當時就是隨口一說,能夠成事,皆本初兄和太守府諸君籌謀有方,實不敢居功。”

        袁紹感慨道:“不智真君子也!”

        從魚不智改稱袁紹為“本初兄”,而且袁紹在魚不智面前,甚至沒有掩飾自己有佔據冀州之心,不難看出近期兩人交情突飛猛進。
       
        看到兩人此時如此和諧友善,誰能想到不久以前,袁紹還一度將魚不智視為麻煩製造者?

        逐鹿領滅了苦哂部,儘管是苦哂部屢次進犯在先,可此舉直接導致黑山軍各部群情激憤,紛紛起兵要教訓飛魚領。袁紹守土有責,為保住自身顏面,不得不硬著頭皮派軍隊阻止,與人多勢眾的黑山軍對陣。那個時候,袁紹恨不得自個把飛魚領給推平,免得拉著自己往火坑裡跳。

        若非韓馥也被迫捲入,與袁紹聯手抗衡黑山軍,袁紹勢必騎虎難下。

        就是在那個時候,魚不智再次到南皮求見袁紹。

        袁紹惱怒魚不智擅自行動,把他架在火上烤,但韓馥找他聯手對敵時,困擾渤海太守府很久的物資供給難題迎刃而解,袁紹算是因禍得福,對拖他下水的魚不智,怨念也就淡了幾分。

        若沒有逐鹿領闖禍,袁紹的日子會非常難過。

        魚不智和袁紹正式結交,有一點朋友之誼,何況逐鹿領實力不容小覷,袁紹說不定將來還有用得著逐鹿領的時候,故袁紹並沒有過分責備魚不智,只是勸他以後行事不可魯莽,以免搞出事情難以收拾。

        不管怎麼說,袁紹的確是被他拖進火坑,現在渤海軍還在前線與黑山軍對峙,阻止對方進入渤海境找飛魚領報仇。看在袁紹正幫飛魚領擋刀的份上,魚不智態度很端正,誠懇表示,報復苦哂部一事有欠考慮,對渤海太守府被牽連深感抱歉。

        袁紹不會相信魚不智是誤打誤撞,不過,這廝認罪伏法的態度還不錯,而且渤海太守府因禍得福,袁紹心情大好。袁紹那時候也有煩心事,就是如何回覆公孫瓚南下平定青州黃巾,想起魚不智的義弟與公孫瓚關係不錯,順口將此事道出,希望聽聽魚不智的看法。

        詢問魚不智意見,袁紹其實也沒抱太大希望,玩家能有什麼高見?

        甚至表述的時候,有些利害關係他也沒有講得太明,比如說公孫瓚南下是為了佔據青州,以及關東諸侯間的複雜關係。出乎袁紹意料的是,魚不智一眼便看穿公孫瓚想搶地盤,並站在維護袁紹利益的角度,指出絶對不能讓公孫瓚佔領青州,否則袁紹將來很可能被南北夾擊。

        一名領主玩家能看到這一點,讓袁紹大吃一驚。

        魚不智分析問題時,處處以袁紹利益出發,更是讓袁紹心中欣慰不已。

        袁紹順口問起,應如何應對?

        魚不智遂提出:公孫瓚提出南下青州,是因青州無主,關東王令不行,故無主之地會引起爭奪,爭鬥一起,關東必大亂。袁紹身為關東諸侯盟主,有責任避免關東陷入亂局,國家危難之秋,袁紹應提身而出,,在關東物色人才保境安民,為關東百姓謀福祉,替朝廷分憂。

        魚不智這番話,驚醒夢中人。

        歷史上,關東實力諸侯私自任命地方官的事情屢見不鮮。

        袁紹有做過,後來他還曾任命臧洪為青州刺史,臧洪是焦和的繼任者。席捲河北之後,更是讓三個兒子和外甥高幹分別出任青冀幽並四州的刺史。

        袁術有做過,孫堅就依附於他。

        公孫瓚也有做過,界橋之戰前,公孫瓚攻破青、徐黃巾,兵勢日盛,任命嚴綱為冀州牧、田楷為青州牧、單經為兗州牧。

        大家都不遵從長安的命令,你可封官,我也可封官,甚至有時候同一個官職發生衝突,青州就是如此,至於誰說了算,最後還是得靠實力說話。

        不過,那都是後來發生的事情。

        討伐董卓戰役剛結束,暫時還沒有人這麼做過!

        (公孫瓚表劉備為平原相,是演義的描述,劉備後來確有做到平原相,但不是因為討董有功,公孫瓚封田楷為青州牧時,劉備在公孫瓚手底下混,為別部司馬,和田楷一起在青州對抗袁紹。)

        魚不智提出的自行任命官吏沒有先例,聽起來讓人耳目一新。

        由於這是歷史上曾經大行其道的做法,可行性毋庸置疑,既清新脫俗,又切實可行,立刻打動了袁紹。

        袁紹對魚不智好感度猛增,正是因為魚不智建議他自行任命官吏。

        這是袁紹將來必然會做的事情,只是遊戲進程還沒有推進到那個階段,魚不智領先一步告之,還非常貼心地為袁紹編出一套冠冕堂皇的說辭,明明是扶植黨羽,美化成為國分憂,袁紹當然感到滿意。

        因為這個提議,魚不智迅速獲得袁紹信任。

        看似不費吹灰之力,實際上並非如此。

        首先,任何玩家都有對某些歷史事件“未卜先知”的能力,但不代表玩家可以隨隨便便洩露天機,遊戲中,要想影響NPC,首先得有相對穩固的關係,NPC地位越高,玩家越難取得可向其進言或建議的資格,袁紹這樣的人物,其結交難度顯然非常高,若非逐鹿領是討伐董卓戰役陣營第一,硬實力作保障,幾乎不可能有機會跟袁紹說上話。

        其次,即使能說上話,對方願不願意聽,也是一個很考驗人的技術活,時機把握、進言方式、溝通技巧、進言合理性、是否涉及敏感歷史事件等,都會直接影響到最後結果。

        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才使得魚不智的提議大獲成功。

        逐鹿領和渤海太守府開始深入合作,第一個目標,是共同打擊黑山軍。

        黑山軍要攻擊飛魚領,就是逐鹿領的敵人;袁紹任命焦和當青州刺史,但焦和穩定局勢需要時間,在將青州納入掌控之前,袁紹得牢牢紮根渤海,韓馥顯然會持續施加壓力,袁紹也需要借打擊黑山軍為掩護,讓韓馥不便明目張膽地扼制自己,等待取代韓馥佔據冀州的有利時機。

        在打擊黑山軍問題上,魚不智和袁紹的利益高度一致。

        黑山軍損失越大,飛魚領越安全。

        飛魚領的部隊輪番出動,在邊境地區,和渤海軍一起與黑山軍展開對峙,並多次參與戰鬥。等後來韓馥和張燕私下達成和解,黑山軍主動撤退,飛魚領也曾派出部隊,直接參與了對黑山軍的伏擊。

        一系列軍事合作,增進了逐鹿領和渤海太守府彼此間的互信。

        黑山軍退兵後,魚不智拜訪太守府,袁紹熱情地邀他飲宴,如此禮遇,足以說明現在是魚不智和袁紹打交道以來,關係最好的時期。

        魚不智跑南皮找袁紹,初衷自然不是為了喝酒。

        魚不智告訴袁紹,逐鹿領那邊有些情況需要儘快處理。敵人實力不俗,僅靠主據部隊應付恐有些吃力,考慮到渤海形勢趨於緩和,他打算從飛魚領抽調部隊增援,包括義弟曲晨的騎兵。隨後一段時間,飛魚領兵力會比較空虛,倘若有事,希望袁紹能多加照拂。

        袁紹笑道:“小事而已,飛魚領在我地盤上,不智大可放心。我正好也有一事,想請不智幫個忙。”

        魚不智道:“何事?”

        “幫我送一封信。”
jerry850716 發表於 2017-7-28 19:14

第558章  第二特別領地

        從渤海太守府出來,魚不智沒有回飛魚領。
       
        他告訴袁紹,打算從飛魚領調兵,實際上曲晨的破虜騎早就悄然離開。抽調破虜騎的原因,也不是主城那邊有麻煩,而是“釘子計劃”正式啟動,破虜騎是確保該計劃順利實施的關鍵一環。

        前段時間飛魚領的部隊和渤海軍多有協作,戰力強悍且機動優勢明顯的破虜騎,是飛魚領出擊最多的部隊,曲晨的強悍實力更是讓渤海軍側目。為避免“釘子計劃”進行期間,袁紹突然找破虜騎幫忙參加某些軍事行動,魚不智索性主動告知要調走曲晨所部,順便讓袁紹幫著照看好飛魚領。

        一路傳送到司隷河內郡,進入死黨的刺血領,直奔領主辦公室。

        “現在才到?”逆刺問道。

        魚不智嘿嘿一笑:“袁紹非要請飲宴,煩人……”

        逆刺默默地瞪了他一眼,魚不智視而不見,徑直問道;“我的人呢?”

        “部隊和工匠都在城西軍營。”

        “你這邊準備得怎麼樣了?”

        “所需物資早就備好,你新任命的那位副城主已經查收,刺血領要派出的兩千部隊也已準備停當,隨時可以出發。不過我的部隊都是輕裝步卒,壯壯聲勢打打下手還行,真遇到凶悍的大股騎兵,未必管用。”

        魚不智笑了起來:“能壯聲勢打下手就行,我們這次是去搞建設,不會傻到立足未穩就主動惹事生非。”

        “那就好,什麼時候走?”

        “騎兵剛從冀州趕到,起碼得休息幾天,緩過勁來再走。”

        逆刺道:“好吧,我有事先下了,有什麼需要儘管找我的副城主,我打過招呼了,所有資源你都可以調用,如果副城主搞不定,你再線下通知我。”

        魚不智一楞:“你不一起去?”

        “以後吧,最近終極團有活動。”

        丟下這句話,逆刺匆匆下線。

        魚不智苦笑搖頭。

        逆刺的刺血領起步稍晚,又拒絶接受逐鹿領的援助,但刺血領前期發展還是不錯的。可隨著逆刺找到終極團,在遊戲裡的時間鋭減,刺血領的發展速度不可避免地慢了下來,至今還是一級城市規模。

        這是魚不智早就預見到的結果。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終極團對死黨意味著什麼。

        逆刺下線前已經完成所有準備工作,並不影響“釘子計劃”推進。

        所謂“釘子計劃”,就是著手建設第二特別領地。

        魚不智手中有兩張“特別領地建設圖紙”,一張來自先祖特別賜福,另一張是摧毀牛城管秘密基地時獲得。圖紙入手那麼早,而第二特別領地遲遲未上馬,蓋因客觀條件不允許。

        首先,人才儲備不足。

        缺乏文系人才,已經困擾了逐鹿領很久。

        冀州建立特別領地派去荀衍,主城這邊徐庶是軍隊統帥,部隊建設和作戰任務都壓在他的擔子上,還兼著情報中心,領地政務則靠著易風支撐,兩人都非常辛苦。領地培養的文淵、月飛和王權等轉職官吏雖然進步明顯,但暫時還不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魚不智手上沒有合適的文系人才。

        就連看起來陣容相對鼎盛的武系人才,其實也不算太鼎盛。

        飛魚領創建之初,長駐武將是曲晨和王戣,留逐鹿領這邊的是陳到和熊棟。王戣和熊棟都是逐鹿軍轉職武將的優秀代表,但平心而論,讓他倆負責日常防務不難,可若是與黃巾軍、黑山軍這樣的對手過招,他們的道行還是淺了一些,還是陳到、曲晨等猛將撐得住場子。

        從內部發掘出王平,收了甘寧,招降馬袁義,都是後來的事。
建立飛魚領那會,逐鹿領和特別領地都只有一名強力武將鎮場,再找不出第三人。

        其次,軍力不濟。

        特別領地名額稀少,不容有失,無強大軍力就強行開分基地是不行的。
       
        逐鹿領現有兵力一萬一千餘人,看似不少,但這是逐鹿領和飛魚領加在一起的兵力,需要保護兩個城市級領地,擔子同樣不輕。逐鹿領這一路走來,遭遇的外部威脅實在太多了,而且很多時候敵軍實力都有些超綱,若非討伐董卓戰役結束、木角領覆滅、以及袁紹與黑山軍開戰,主據和特別領地安全形勢好轉,魚不智哪敢輕易抽調部隊,著手建設第二特別領地。

        第三,缺錢。

        缺錢才是第二特別領地停滯的關鍵原因。

        逐鹿領生產力不俗,幾個重點產業為領地帶來源源不斷的收益,奈何逐鹿領花錢的地方也不是一般多,大多數時候領地經濟狀況並不樂觀。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沒有充裕的資金保障,特別領地建設根本無從談起。

        直到最近,逐鹿領創建第二特別領地的時機才逐漸成熟。

        翟冏的投效,使魚不智獲得一位能獨當一面的文系人才,王平、甘寧和馬袁義等人先後加入逐鹿軍,領地戰將陣容得到充實,人才問題解決了;領地幾個重點產業產能不斷強化,以及螞蟻商隊開始盈利,領地有能力抽調更多資金支持特別領地建設;有錢有戰將,擴充軍力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萬事俱備,逐鹿領順理成章地開啟了第二特別領地建設進程。

        領地上下,為建築第二特別領地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和創建飛魚領時相比,逐鹿領已經有過一次建築經驗,而且綜合實力也比從前有長足進步,但魚不智對這次行動的緊張程度,和創建飛魚領時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倒不是實力越強膽子越小,完全是因為第二特別領地的位置特殊所致。

        第二特別領地擬建地點,並非東漢十三州任一處!

        這是一場遠征。

        為實現目標,逐鹿領組織了一支龐大遠征隊伍。

        各類技能人才及家屬,接近五百人。

        和平民人數相比,隨行戰鬥人員編製更加龐大:主城出動一千磐石營、九百餘無當飛軍,曲晨還從飛魚領帶來了一千破虜騎,再加上準備常駐第二特別領地的50名墨衛,領地直屬戰鬥人員差不多有3000人,和當初創建飛魚領時僅出動500磐石營相比,這次動員的軍事力量顯然非常多。

        這只是領地直屬兵力,還沒有計入外援。

        刺血領會派出兩千部隊,配合逐鹿領的行動。

        護送約五百平民到某地建立據點,竟然總共動員了五千戰鬥部隊,包括一支騎兵部隊和一支特殊兵種,不難看出,逐鹿領對此次行動多麼重視。

        城西軍營的一座營房,成為逐鹿遠征軍臨時指揮部。

        參與本次行動的逐鹿軍士和工匠人才,都被安置在這所軍營裡,雖然住著兩千多人,但軍營內秩序井然,幾乎聽不到有人大聲喧囂。畢竟不是在逐鹿領,做客人也得有起碼的覺悟,避免打擾當地居民是最基本的禮儀。況且每個人都知道,這可能是最後一段安全閒適的時光,一旦大部隊再次開拔,或許連睡個安穩覺都不容易,大家都在抓緊時間休息。

        巡視完工匠居所,翟冏走向臨時指揮部。

        翟冏的腳步很快,大步流星地走著。

        他的神情依然淡定從容,但眼眸深處,像是有東西在燃燒。

        最近一段時間,翟冏情緒高漲,鬥志昂揚。

        這些變化,源於領主跟他的一次長談。在那次談話中,魚不智明確告訴翟冏,領地正準備建設第二特別領地,有意讓他擔任第二特別領地行政長官,與領地遠征軍密切配合,為逐鹿領開疆拓土,詢問翟冏個人意願。

        翟冏慨然應諾。

        他先前認為自己很可能被派去飛魚領接替荀衍,沒想到逐鹿領竟然還能建設第二個特別領地。都是經營特別領地,到飛魚領是接手別人打下的現成基業,去第二特別領地則需要從頭開始,一點一點地發展壯大,雖然條件會艱苦一些,但親手締造一個特別領地會更有成就感,更能磨礪自身,剛剛入仕的翟冏希望證明自己,他願意親手打造出一個全新的特別領地。

        知道第二特別領地擬建位置後,翟冏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領地的計劃令他既震驚又激動。

        在那個地方創建特別領地,可能面臨的嚴峻挑戰並沒有讓他心生畏懼,反而興奮不已,血脈深處潛藏著的一些東西也被悄然點燃。翟冏跟打了雞血一般,渴望著早日成行。

        翟冏隨即離開初級培訓中心,其職務也發生了改變。

        玩家領地不斷升級,領地功能日趨完善,領地日常事務也越來越繁雜。指望領主玩家親力親為跟進完成所有領地日常行務,那是不切實際的想法,領主們通常會將日常事務交給NPC打理,基本都是任命轉職官吏擔任副職。鑒於轉職官吏通常能力有限,隨著領地規模不斷提升,領地可任命的最大副職人選也會隨之增長,一個人難以搞定的工作,由更多人分擔完成。

        村莊級領地可任命一位副職,鄉鎮級是兩位,城市級則是三位。

在此之前,魚不智任命副職有兩人:易風和荀衍。

        繼易風和荀衍之後,翟冏成為逐鹿領第三位副城主。

        接受領主任命後,翟冏立刻投入到緊張的籌備工作中:技能人才選拔、物資準備、與軍隊武將協調沿途相關事務……每一個細節他都儘可能地瞭解更多,第二特別領地的建設藍圖,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

        萬事俱備,只等出發!
       
        新晉副城主走進臨時指揮部時,看到一群人正圍著地圖討論行進路線。到達目的地之前,翟冏的任務是管理隨行技能人才,以及整支隊伍的後勤,行進路線選擇和沿途安全是軍隊的事,但他還是默不作聲地走了過去,站在一旁,傾聽大家的討論。

        王平道:“何故更改路線,不走河東?”

        大隊未動,探哨先行,打探消息提供情報,墨衛當仁不讓。

        徐飄渺解釋道:“董卓為防備關東諸侯西進,威逼長安,在河東、弘農一線重兵佈防,河內和河南尹方向是他們重點防範方向,我們這麼多人從河內過境,一定會引起警覺。而且我們這次是秘密行動,不能打領地旗號,董卓軍隊膽大妄為慣了,經常藉故盤剝過往商旅,就算我們以商隊身份做掩護,化整為零,也很可能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眾人面色凝重。

        NPC勢力對玩家部隊跨境調動較寬容,只要不生事,通常不會有麻煩,對別的NPC諸侯軍隊卻是嚴防死守,中立商旅被盤剝也不是什麼稀罕事了,如果被董卓軍發現逐鹿領假扮的商隊暗藏軍械,麻煩不會小。

        曲晨皺眉:“不走河東,如何過去?”

        徐飄渺手指在地圖緩緩移動:“較安全的路線,是由河內北上并州,進入上黨境內,再從上黨西入平陽。”

        曲晨眉頭依然沒有舒展,他並非懷疑徐飄渺的情報是否準確,被派到飛魚領擔任主將這些年,責任重大,思慮更加周密,但有疑慮不輕易放過。他道:“上黨太守張楊與河內太守王匡一樣,都曾起兵與董卓敵對,河內被嚴防,上黨按理也好不到哪去,何談更安全?”

        “二將軍有所不知。”

        徐庶笑道:“上黨太守張楊雖曾經參與討伐董卓,但此人向來與呂布友善,關東諸侯退兵後,張楊應是與長安方面有過接觸,很可能私下達成了默契。上黨與平陽邊境駐軍不多,形勢明顯比河內地區緩和,我們從上黨入平陽,再從平陽渡河,雖然路上會多花幾天時間,卻能省去不少麻煩……”

        徐庶的解釋,打消了所有人的疑慮。

        隨著領主趕到,“釘子計劃”進入倒計時。

        三日後,遠征軍離開刺血領,踏上漫漫征程。

        軍隊以商隊身份作為掩飾,逐鹿軍經驗豐富,昔日去冀州建立飛魚領,以及飛魚領部隊潛入中山國擄人都是如此。一支支“商隊”離開據點,撒向四面八方,按照不同路線向預定集結點挺進。

        河內到上黨,都是關東諸侯地盤,一路通行無阻。

        商隊進行上黨後向西,跨越邊境,進入董卓軍控制的平陽地區,果然如墨衛所言,盤查也不是太嚴。遠征隊伍一路向西,來到奔騰的黃河岸邊。

        黃河邊的某個渡口,是遠征隊伍在司隷地區最後一個集結點。

        “商隊”紛紛趕到,隊伍越來越壯大。

        稍事休整,遠征隊伍渡過黃河。

        渡河後,隊伍警戒等級明顯提升,所有人都提高了警惕。

        這邊不再是大漢朝實際控制區,現在是羌胡控制區。

        第二特別領地擬建地址,就在前面!
jerry850716 發表於 2017-7-28 19:17
第559章  塞上江南

        渡過黃河,逐鹿領遠征隊伍進入了河南地。
       
        河南地,也就是後世說的河套地區,一般指賀蘭山以東、呂梁山以西、陰山以南、長城以北之地。包括銀川平原(寧夏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的部分地區,今分屬寧夏、內蒙古、陝西。黃河在這裡先沿著賀蘭山向北,再由於陰山阻擋向東,後沿著呂梁山向南,形成的“幾”字形區域,故稱“河套”。

        河套地形在世界上大江大河裡絶無僅有,歷來以水草豐美著稱,為生活在此的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富生活資源,有民諺稱“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周邊地區,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都具有比較好的自然環境條件,它們環繞著河套地區,正如眾星捧月一樣,把河套文明推到了最高峰,同時又把河套文明傳播到更廣闊的區域之中。

        河套地區自古就是多民族混居之地。

        先秦時期,河套被匈奴佔據;戰國時趙武靈王將版圖延伸到陰山山脈,設立雲中郡;秦統一中原後,派大將蒙恬將匈奴人逐出河套,遷民眾戍邊,置九原、雲中等郡;西漢衛青出雲中擊敗匈奴樓煩王和白羊王,佔據河套,漢武帝置朔方、五原和西河郡,漢人在河套地區屯田養馬,作為進攻和防禦匈奴人的基地,引黃河水灌溉,當地農業迅速發展,經濟也逐漸繁榮。

        然而,西漢末年的戰亂導致北方人口數量大減,河套地區也無法倖免。東漢建國不久,將歸附漢朝的南匈奴安置在人煙稀少的河套地區,北匈奴被擊敗後,更多匈奴部落南下加入南匈奴,河套地區匈奴人口大增。

        隨著東漢朝廷日益衰落,匈奴部落逐漸脫離朝廷控制,事實上已獨立。同時,數量遠比匈奴人多的羌人大舉內遷,與東漢朝廷戰事不斷,導致河套地區大批漢人遷往關東。那時候,漢族人口更為稠密,且處於東西方重要交通線上的關中、河西走廊地區尚未被中央政府完全控制,沒有精力兼顧偏居一隅且地廣人稀的河套地區。

        黃巾起義爆發後,朝廷失去對河套僅餘的控制力,被稱為“塞上江南”的廣袤區域,徹底被各種羌胡部落佔據。

        逐鹿領挺進河套地區,是打算在這片異族佔據區創建第二特別領地。

        所謂“釘子計劃”,就是要在這片被異族佔據的土地上,打下一顆釘子!

        特別領地建築圖紙,可以在神州範圍內任意適合地點建城,該說明極具欺騙性,很容易讓人認為,指的是朝廷實際控制的東漢十三州。實際上“神州”涵蓋範圍要大得多,河套這種歷史上曾歸屬華夏、暫時失去控制權的地區必然在內,中國雖大,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第二特別領地定址河套,看起來有些瘋狂。

        這是逐鹿領反覆權衡後作出的決定。

        在河套建立據點,好處很多。

        首先,河套產馬。

        冷兵器時代,戰馬是寶貴的戰略資源,公孫瓚能在幽州地界縱橫捭闔,麾下的精鋭騎兵給了他足夠底氣。在公孫瓚幫助上,螞蟻商隊開啟了戰馬交易,利潤相當可觀,但借助公孫瓚的渠道開展貿易,終究不用度自己直接紮根戰馬產地保險,而且很容易因大環境改變導致貿易難以持續。如果逐鹿領能在河套站穩腳跟,將獲得更加穩定的戰馬資源,利潤也更高!

        其次,領地整體佈局。

        特別領地選址原則裡面,戰略支點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以便領地在更大範圍內投射影響力,

        獲得戰略機遇。逐鹿領在巴郡,飛魚領在渤海,分處神州西東,都偏離了傳統意義上的中心地帶,第二特別領地落戶河套,南下便是司隷地區,彌補了這一缺陷。同時,河套據點也可扮演逐鹿領和飛魚領之間的連接點角色,三基地大致呈三角佈局完成,對外投射影響力將更為容易。

        第三,戰略位置。

        河套地理非常重要,向東可至并州和冀州,往西是涼州地界,往南走,就是對大漢朝至關重要的關中平原,長安、洛陽一線,都在河套南面,不難看出河套地區的戰略地位。昔日漢武帝準備那麼多年也要拿下河套地區,並各該地區遷民屯守,就是將河套當作關中屏障經營,以免異族輕易從河套南下,跑到關中地區劫掠。

        從軍事角度講,誰佔據河套,誰就擁有進擊關中的天然優勢。

        魚不智只是領主玩家,沒有那些野心,但逐鹿領在河套地區設立據點,同樣有希望享受到該地區優越戰略位置帶來的紅利。別的不講,萬一關中地區爆發大規模衝突,升級到陣營對抗任務或戰役規模,或者再出現類似幽並狼災那樣的天象事件,逐鹿領至少有就近出兵參戰的機會。

        第四,經濟回報。

        河套羌胡部落眾多,部落產出運往漢人地區往往能獲得較高利潤回報,同理,漢人的一些物品運到河套往往也能賣出好價錢。由於河套的羌胡各部經常兼併廝殺,秩序混亂,在該地區做生意風險頗大,故雙邊貿易往來處於較低水準,逐鹿領如果能在河套立足,為螞蟻商隊進入河套創造條件,有望賺取豐厚回報。

        除貿易前景之外,在河套設點還有一個獨特優勢:免稅!

        中央政府暫時失去對河套控制權,當然無需納稅。不要小看這些稅賦,日積月累下來相當可觀,而且特別領地發展越好,省下的稅金越多,長遠看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利好。

        以上四點,都是出於理性層面的考慮,關乎實際利益。

        還有一個不那麼理性的原因:開疆拓土。

        魚不智自問不是一個狹隘的愛國者,但遊戲中這“塞上江南”終究是被異族佔據了,他作為大漢朝一分子,有機會在異族佔領區打下一根釘子,魚不智很願意做些事情。在遊戲中為國家開疆拓土,哪怕明知道只是過過乾瘾,他也願意儘力一試。

        對魚不智而言,進軍河套,是一次基於實際利益考量的大膽嘗試。

        逐鹿軍民卻不這麼想,對他們而言,這就是開疆拓土!

        遠征隊伍中的每一個人,都為此感到激動。 本帖最後由 jerry850716 於 2017-7-28 19:18 編輯

jerry850716 發表於 2017-7-28 19:22

第560章  龍領

        渡過黃河後,逐鹿領和刺血領的部隊拋棄商隊打扮,恢復了戎裝。

        建立特別領地地點,前期早已經選定。稍事休整,破虜騎兵輪番出動,在隊伍周圍擔任斥候警戒,步兵部隊則將平民護在中間,徑直趕往目的地。

        魚不智隨大部隊前行。

        隨著隊伍不斷前行,黃河奔騰翻湧的聲音漸漸遠去。

        漢朝曾大量遷百姓入河套地區,劃分郡縣,連接各地的官道不可或缺,雖說後來漢人紛紛回遷,官府對該地區的控制權不斷削弱,直至最終喪失,可官道還是留了下來。循著官道趕路,官道兩側雜草叢生,稍遠點的地方,蒿草竟有一人高,明明是在官道上行走,卻偏偏讓人心生走在荒野中的感慨,河套之殘破凋蔽,可見一斑。

        天空攸遠,大地無垠,讓人心胸為之一闊,卻也分明感覺到幾分寂寥。

        “塞上江南,塞上江南……”

        看著這荒廢破敗的景象,魚不智苦笑著喃喃自語。

        “主公,河套早已不是原來的塞上江南了。”

        跟在魚不智身邊的徐庶,顯然也有些感慨。

        小王平也在旁邊,他本是一個沉默寡言之人,年少老成,但少年心性還未完全褪去,踏上被異族佔據土地,看到這番場景,難免有些憤憤不平,道:“剛過黃河沒多遠,就明顯感覺到破敗荒涼,那些匈奴人忒是過分,讓他們在河套休養生息,竟把這片地方搞成這樣。”

        徐庶嘆道:“河套變成這樣,主要是因為羌人的緣故,不是匈奴人。”

        王平一楞,隨即道:“請先生指教。”

        “鮮卑崛起,匈奴衰落,南匈奴歸附大漢,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常受朝廷僱傭,參與討伐北匈奴、羌亂和鮮卑人,同烏恆一樣成了朝廷的傭兵。後來羌人逐漸進入河套,羌人人口遠遠超過匈奴人,在河套屢與漢軍交戰,三次大規模羌亂,河套都是主戰場,導致河套郡縣遭受嚴重破壞。”

        “朝廷主要力量被牽扯在關中和河西走廊一帶,在河套投入力量不夠。河套連年戰亂,郡縣尚且難保,遑論保百姓,我漢人百姓遂大量遷往關東。人口流失,郡縣受損,朝廷對河套的控制力越來越弱,朝廷控制力削弱後,更難保護郡縣和百姓……”

        “朝廷控制力下降,南匈奴各部趁勢獨立,究其根源,正是羌人作亂。”

        “前幾年張角起事,朝廷再也無暇顧及邊疆。”

        “及至現在,朔方、上郡、北地、定襄、雲中、五原六郡被完全放棄,上谷、代、雁門、西河、安定等郡也都放棄了一部分,朝廷實際管轄範圍,退到了無定河(桑乾河)、呂梁山、河水(黃河)和隴山(六盤山)一線。”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西河郡境內,西河之地,河水兩岸都有,河水東面仍歸朝廷管轄,至於河水西面這一片……”

        徐庶神色默然,他沒有說下去,這邊是什麼狀況,大家都有看在眼裡。

        王平也沒有說話,只是握緊了拳頭,眸中戰意更濃。

        魚不智知道他們現在的心情。

        從他有意向在河套建立特別領地那一天起,有權知悉此事的逐鹿男兒,從軍中武將、到謀士徐庶和荀衍,再到易風和翟冏等官吏,幾乎每個人都經歷了從驚訝、激動、再到狂喜的過程,極力贊同這一決定。那些率先獲悉該計劃的領地精英們,對英明神武的領主不吝溢美之詞,魚不智繼逐鹿人公認的“仁主”之後,又被貼上了“英主”、“雄主”標籤。

        大漢朝衰落,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可從這些逐鹿人身上,不難看到漢人對守護國土的執著,從未泯滅。

        即使是遊戲裡,領地這些NPC體現出的樸素情懷,仍然讓魚不智感動。挺進河套,對他而言不再只是建立一個據點,還多了些別的意義。

        一路向前,奔走近一天,除了兩支小型商隊,路上沒有遇到過往行人。

        路上還經過一個漢人聚居區。

        河套被各部羌胡佔據,鮮卑人、羌人、匈奴人占絶大多數,可也並非沒有漢人。因為戰亂、朝廷苛捐雜稅等原因,一些漢人沒有離開這片土地,繼續在河套地區生息繁衍。由於缺乏朝廷武力支持,河套地區的漢人,不得不獨力面對遊牧民族的搶掠和襲擾,生存狀況不容樂觀。

        經過的那個漢人聚居區,是一個村莊級據點。

        發現數千人的隊伍過境,村莊內的百姓驚恐不安,村門緊閉,青壯男丁紛紛抄起順手的物事,在村內嚴陣以待。看清楚是漢人的隊伍時,村民們明顯鬆了一口氣,但仍然保持著警惕,並沒有打開村門,目前隊伍遠去。

        村民們的反應,落在眾人眼裡,別有一番滋味。

        不難看出,河套地區漢人的處境是多麼糟糕。

        傍晚時分,隊伍停下腳步,在一條小河邊宿營。

        奔波一天,隨行平民疲憊不堪,很多人一屁股坐下,半晌不願動彈。

        戰士們卻還不能休息,緊鑼密鼓地著手安營紮寨,佈置防務。

        破虜騎白天輪番出動做斥候,無當飛軍是遠征部隊最強戰力,紮營等瑣碎活都落在磐石營身上。一名身材略顯瘦削的年輕轉職武將,指揮磐石營埋鍋造飯,接著又派出幾個百人隊在臨時營地周圍佈置崗哨,在他的安排下,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

        魚不智默然觀察半晌,滿意點頭。

        “這個劉純的確不錯,難怪你選擇讓他帶這部磐石營。”

        徐庶笑道:“他比較穩,我們在河套建據點,穩字當先,劉純較合適。”

        逐鹿軍不斷擴充,軍中轉職武將數量隨之增加,陸續有一些不錯的轉職武將在軍中冒頭,劉純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劉純初始武力值只有45點,比很多領地轉職武將優勝,可在鄉民素質更加優異的逐鹿領,劉純45點初始武力值並不高,剛剛達到成為儲備轉職人才的門檻,因此,劉純最初並不被看好。誰都沒有想到,劉純進入軍中的進步神速,武力值迅速提升至50點,雖然跟王戣、熊棟還有著一些差距,但其提升速度冠絶同僚,顯示出驚人的成長潛力。

        評估一名轉職人才的價值,初始能力和成長潛力都很重要。

        相對而言,成長潛力往往更受重視。這是因為,初始能力可視為一鎚子買賣,代表轉職人才的起點在哪裡;成長潛力會在其成長過程中持續體現,代表轉職人才能達到的最終高度。

        更難能可貴的是,劉純為人沉穩,具備相當不錯的組織能力和領導力,很快在競爭激烈的轉職武將群體中脫穎而出。

        這次到異族林立的河套建設特別領地,從主城抽調了1000磐石營。

        魚不智原打算讓王戣或熊棟過來壓陣,可徐庶認為領地已經向河套地區投入大量部隊,包括曲晨的騎兵,王平的無當飛軍,逐鹿遠征軍戰力相當有保障。逐鹿領和飛魚領相對空虛,不宜再抽調負責兩地日常防備的磐石營主將,而且軍中後起之秀有適合人選,便向魚不智推薦了劉純。

        徐庶推薦劉純,不是因為劉純武力提升很快,而是因為劉純沉穩冷靜。

        通過觀察,魚不智完全認同徐庶的判斷。

        王級謀士的眼光,的確很精準。

        一夜無話,翌日清晨,隊伍再度出發。

        第二天的行程,沒有見到漢人據點,遭遇一支兩百餘人的羌人騎兵。

        最早發現羌人騎兵的是破虜騎斥候,大部隊收到報告後,曲晨立刻帶著兩個騎兵百人隊前出,阻止對方接近。那支羌人騎兵見破虜騎人數不少,且明顯已做好戰鬥準備,沒敢繼續靠攏。他們遠遠地看了一會,看到大部隊過來時,立刻掉頭離開。

        這個小插曲,再一次給大家提了個醒,河套不太平。

        由於攜帶著大量物資,還有數百平民,隊伍每天只能行進七、八十里,第二天遭遇小股羌騎的地方,離大家渡過黃河的渡口不過百餘里。雖說朝廷官軍在河套已經不復存在,但羌人出現在距離漢朝控制區這麼近的地方,還是讓大家感到心頭沉甸甸的。

        擬定的第二特別領地建立點,還在前方。

        羌騎能在這裡出現,前面的情況只會更複雜,特別領地建成後,必然面臨更大的外部壓力。

        這次碰到的是小股遊牧騎兵,以後碰到大隊騎兵怎麼辦?
       
        小股羌騎退走,是因為自知無法對抗遠征軍龐大的軍隊,但這些部隊,有兩千是刺血領派來幫忙站場子的,無當飛軍和破虜騎很難長期駐紮河套,目前確定下來在河套紮根的只有一千磐石營,如果在第二特別領地建成石製城牆之前,不幸被遊牧民族惦記上,僅靠那點磐石營,很難保證特別領地安全。

        河套的安全挑戰,比先前預計的還要大。

        魚不智和徐庶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必須重新審視河套駐軍計劃。

        那支退走的小股騎兵一度成為陰影,擔心他們會引來更的多遊牧騎兵,好在後面幾天還算順遂,最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大家懸著的心重新放下。

        第四天下午,隊伍抵達目的地,上郡膚施縣境。

        上郡,最早是戰國時期魏國所置,秦漢沿置,數百年間上郡幾經變革,王莽當政時一度被改為增山郡,但東漢時期又改了回來,恢復上郡之名。

        據《漢書》記載,漢平帝(西漢最後一個皇帝)時期,上郡有10萬戶、人口60余萬,是不折不扣的大郡。到了東漢,上郡人口鋭減,《後漢書》記載,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時,上郡只剩下5000余戶,人口不到3萬人,可見上郡的衰敗是多麼嚴重。

        上郡的衰敗,非一日之寒。

        漢安帝永初五年(111年)零羌占上郡地,上郡治所遂徒於衙。

        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凍羌侵上郡地,上郡治所徒居夏陽。

        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前後,羌胡大掠上郡,上郡郡治又徒遷到洛陽,屬於僑治了。

        面對羌胡入侵,上郡連郡治都保不住,只能通過不斷遷治所以避敵鋒,最後竟然只能在洛陽設立名義上的治所,上郡被朝廷徹底放棄並不意外。

        第二特別領地選址上郡膚施縣境,是反覆權衡之後的決定。

        膚施長期是上郡郡治所在地,雖然現在廢棄了,但還是有它的優勢。

        首先,地理位置優越。

        膚施離司隷北部的平陽地區直線距離約三百里,既深入河套,又離大漢朝實際控制地區不遠,建立據點後,與關中或河北地區通商,以及獲得支持相對容易。即使陸路因遊牧騎兵的存在未必安穩,但膚施境內有帝原水(今榆林河)通黃河,遊牧民族對水路的控制力幾乎為零,在此建立特別領地,至少不用擔心被異族徹底封鎖的極端情況出現。UU看書

        其次,長城之內。

        上郡境內有長城,呈東北-西南向延伸,第二特別領地離長城約70里,雖說上郡長城早已沒有士兵駐守,且多處已殘破,但古長城依山勢而建,遊牧民族騎兵要想進來,可選擇的路線並不是太多。

        第三,該地區羌胡勢力相對較弱。

        長城之內,距漢朝實控區不遠,羌胡各部實力相對弱一些,有利於新生的特別領地發展壯大。

        第四,水草豐美,適合牧養。

        膚施農業原本較發達,但因為戰亂和人口遷移的原因,很多良田變成了草場。魚不智將第二特別領地建在河套,戰馬資源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他不僅想從羌胡各部處獲得戰馬,更希望第二特別領地也能飼養上品戰馬,最好周圍都變成自家牧場。

        一個新的村莊級據點很快建立起來。

        第二特別領地被命名為龍領。

        這個名字由徐庶提出,他解釋了自己想表達的寓義。

        龍是華夏的象徵。

        華夏子孫,龍的傳人。

        在被異族佔據的土地上,建立以“龍”為名的領地,在徐庶看來具有象徵意義,能激勵大家鬥志。魚不智對此其實不以為然,羌人、鮮卑、匈奴人後來不都是中國人嗎?但考慮到遊戲中的時代背景,他還是應允下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wtwese1122

LV:6 爵士

追蹤
  • 2

    主題

  • 290

    回文

  • 1

    粉絲

200 字節以內
不支持自定義 Discuz! 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