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元明] 大宋將門 作者:青史盡成灰 (已完本)

 
mk2258 2017-1-2 08:17:48 發表於 歷史軍事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1166 1747337
fifly0909 發表於 2017-5-8 07:01
第350章 無恥的王寧安

  渤海國不養廢物,不是一句空話,人只要清閒下來,就會胡思亂想,只有忙碌,榨乾渾身的力氣,才會把麻煩降到最低。

  800人,每天都要訓練,而且訓練之前,要到太廟向大祚榮的靈位磕頭,再對天發誓,掃滅遼寇。

  當疲憊到極點的時候,腦子就空了,這時候有什麼念頭兒,更容易灌輸進去。

  所以經過一個月的訓練,這800人已經真心認同渤海國了,雖然沒有共同的文字,語言,習俗……但是他們至少有同樣的烙印,閒暇的時候,胳膊上的光復渤海的字樣,會讓他們感到格外的親切。

  就這樣,一個人造的民族就出現了。

  當然了,他們還很鬆散,很脆弱,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至少有了模樣!

  唐介奉命來探查大氏的情況,就是為了看看這些渤海的遺民是真是假!不管是誰,都必須承認,唐介是不會撒謊的人,他的話是最可靠的。

  「老夫處罰了二程,王大人,你就不要趕盡殺絕了。」唐介淡淡說道。

  王寧安連忙笑道:「唐相公的安排非常妥當,二程畢竟文弱,我會安排大夫照顧他們,絕對不會出事的。」

  唐介眼中露出一絲驚訝,他把茶杯放下,試探着問道:「王大人,你不知道二程做了什麼?」

  「晚生怎麼會不知道,要不然您老人家也不會大老遠跑到滄州來了。」

  果然是個人精兒!

  唐介深吸口氣,「那你還派人去照顧二程?」

  「我哪是照顧他們,我是照顧自己呢!」王寧安十分真誠道:「唐相公,光復渤海國,那可不是一個小事情,要是身邊沒兩個隨時往朝廷送信的人,怎麼能放心啊!」

  這個「放心」當然不是指王寧安,而是朝廷!

  唐介愣了一下,開懷大笑,點着王寧安道:「你可真是個鬼機靈,什麼事情都瞞不過你!」

  名義上把二程趕到滄州,是懲罰他們,暗中卻是擔負任務的,這點王寧安當然心知肚明,卻也沒有拒絕,畢竟他做的事情太大了,完全瞞着上邊,自己一個人幹,哪怕趙禎都不會放心的。

  「王大人,你能清楚分寸,那是最好,老夫也想提醒你一句。」

  「唐相公請講。」

  「這朝堂之上,大部分的人,還是希望收復燕雲的!」唐介目光炯炯,盯着王寧安,從他的眼神當中,竟然有一絲的欣賞之意。

  「老夫一生,信奉正道直行這四個字!老夫認為,唯有堂堂正正,才能匡扶社稷,中興大宋!」

  王寧安笑道:「晚生相信大宋至上,天下至上,一樣想匡扶社稷,中興大宋。」

  「哈哈哈!」唐介大笑道:「有兩句話,其一,道不同不相為謀,其二,叫殊途同歸。王大人,你覺得是哪一句?」

  「當然是後一句!」王寧安立刻道:「如果天下都是唐相公一般的道德君子,自然天下大治,誰也不用費心思了。奈何如唐相公一般,萬中無一,蠅營狗苟之徒,何其之多?虎豹狼蟲,橫行天下,如果不會挖坑下網,是沒法收穫獵物的。」

  唐介低着頭,做沉思狀,半晌緩緩道:「老夫一把年紀,不敢說你的想法對,也不敢說我的對,總而言之……」

  「一切為了大宋!」王寧安笑着舉起茶杯,「以茶代酒,乾一杯!」

  唐介笑道:「好,一切為了大宋!」

  渤海遺族,這是個彌天大謊,不要低估朝堂諸公的智商,人家不是看不出來。

  但是,就像王寧安分析的那樣,這個謊話對大宋有利。

  至少有了渤海國之後,大宋就能躲在後面,贏了最好,輸了就把他們拋出來,平息遼國的憤怒,總而言之,大宋不吃虧。

  要是直接謀奪燕雲,誰都沒有膽氣,但是多了渤海國,大宋閃展騰挪的空間就廣闊了。

  這個在後世叫做代理人戰爭!

  耿直如唐介,也看出了其中的好處,故此毫不猶豫站在了王寧安一邊。

  臨走的時候,唐介隨口告訴了王寧安,朝廷派遣狀元鄭獬作為使者,出使遼國了。

  唐介這是什麼意思,單純通風報信嗎?

  王寧安眼珠轉了轉,就感到了其中有問題,唐介不會無緣無故和自己提這個的。

  「我看不難理解。」

  難得,大蘇搖頭晃腦,給王寧安分析道:「鄭獬在金殿的比試,聲名掃地,成了幾十年來,最丟人的一個狀元。」

  說到這裏,蘇軾絲毫沒有罪魁禍首的覺悟,還侃侃而談,「就像是二程,他們為了保住名聲,不得不來到滄州。而鄭獬也唯有立功,才能洗刷恥辱,不然就一輩子抬不起頭了。」

  王寧安輕笑了一聲,「就算你說的對,可是唐介為什麼要提醒這個?」

  蘇軾嘿嘿道:「這就是關鍵了,鄭獬去了遼國,他就可以打聽大氏的事情,很快就能知道姐夫在撒謊了!」

  大蘇說完,突然臉色狂變,「姐夫,你慘了!!就連唐相公都願意幫你撒謊,可問題是遼國不會啊!他們一定會戳穿你的謊言,沒有什麼七十年苦戰,更沒有忠勇無雙的大氏……那時候你該怎麼辦?」

  蘇軾真的着急了,急得都冒汗了,天衣無縫的計劃,原來露了半邊天,誰能想到,居然有人去遼國調查真相,他們也真是夠狠的,是非要給王寧安難堪啊!

  「姐夫,要不要把大傢伙都找來,一起商量個主意?」

  王寧安翻了翻白眼,「你那麼聰明,就想不出來一個?」

  「我?」大蘇指着鼻子,挖空心思想了半天,「要不咱們暗中下手,把鄭獬殺了?」

  王寧安都無語了。

  「真不愧是大才子,出的主意真是聰明得一塌糊塗!」王寧安點着他的腦門,「你啊,就不會想辦法,讓遼國說的話沒有用!」

  「那要怎麼做?」大蘇傻乎乎問。

  「這還不簡單,只要讓大氏打一仗,把渤海國的旗號豎起來,成為遼國的死地,這時候遼國說什麼,都是詆毀大氏,詆毀渤海國,就一點用處也沒有了!相反,只會更加凸顯渤海國的不凡!」

  蘇軾用力拍腦門,可不是,這麼簡單的辦法,怎麼就想不到呢!

  可問題是要怎麼打啊?

  遼國也不是吃素的,萬一打輸了,那豈不是全都毀了!

  「所以這一戰必須要打贏,還要打出動靜來!」

  王寧安拍了拍屁股,直接回到了家中,把老爹請了回來,打仗還是要找專業人士,和大蘇是商量不出來結果的。

  王寧安把一幅詳細的遼國地圖擺在了面前,王良璟卻沒有看一眼,實際上這張圖早就放在了他的心裏,閉着眼睛也能知曉一切。

  在嶺南的日子,只要閑下來,王良璟就不斷琢磨地圖,究竟該如何下手。

  他推演了很多遍,制定了無數套攻遼的策略。

  以眼前的狀態,不能和遼國正面打,唯有從遼國的側翼下手,還要必勝之戰,最好的辦法就是揚長避短,用水師突襲遼國。

  而最好的攻擊點,就是位於遼國中京道外海的菊花島。

  這座小島距離陸地不到20里,在唐代的時候,叫做桃花島,到了宋代,因為上面長滿了菊花,而得名菊花島。

  王家把持了長生島之後,整個渤海灣都在王家的船隊掌控之下,沿岸的情況是一清二楚。

  興城位於遼國的中京道東端,是連接燕雲十六州和東京道的要衝之地,也是咽喉要路。

  王家幾次派遣船隻到周圍探查,甚至上岸開闢走私路線,他們發現遼國根本沒有海洋意識,這麼關鍵的一處所在,僅有不到一千人馬。

  似乎在遼人的觀念裏,從來不擔心敵人會從海上來。

  攻擊菊花島,然後襲取興城,切斷遼國南北交通,這個動靜絕對夠大了!

  王良璟感歎地扶着大腿,探身道:「二郎,爹做夢都想着和遼寇開戰!可問題是一旦咱們出手太狠,遼國勢必報復,到時候河北各地烽火遍地,我怕朝廷的那幫相公撐不住,會找咱們麻煩。」

  王良璟又猶豫道:「可是如果不打興城,對別的地方下手,讓遼國覺察到海上的危機,加強防禦,或者把商路往內陸遷移,那可就不好了。」

  王寧安很理解老爹的心情,又想吃,又怕燙!

  「爹,其實這事不難!」

  王良璟道:「你有注意了?」

  「爹,咱們不用出手,讓別人出力就行了。」

  「說得輕巧,誰能替咱們出力?」

  王寧安把手指繼續往前伸,一下指到了倭國的位置。

  「就是他們!」

  王寧安笑呵呵的,讓人把自己的學生還有死黨都叫了過來,挨個排隊站好。

  王寧安從頭看到尾,一伸手,把章敦拉了出來,又仔細挑了挑,把柳羽也拉了出來。

  「不錯不錯,長得很好,要是狄詠在,就更好了。」

  章敦感到了王寧安眼中的不懷好意,他口乾舌燥,咳嗽兩聲道:「先生,您讓我們幹什麼?」

  「很簡單,出使倭國,替我弄來一千個炮灰!」

  柳羽撓了撓頭,「老大,出使倭國,還挑什麼相貌啊?」

  章敦突然感到不妙,臉都垮了,「我說先生,您不會讓我們拿……身體……換吧?」

  王寧安黑着臉道:「不要說得那麼牙磣!這叫友好深入的交流,當然了,你們能不犧牲色相,就騙來一千人,我也不反對。」 本帖最後由 Nickice 於 2017-8-11 01:36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7-5-8 23:57
第351章 第一次開疆拓土

  800渤海遺族,日夜訓練,已經過了3個月,小有成就。可是真正的明眼人看,還是差了很多,最多就是樣子貨而已。

  但是王寧安已經很滿足了,他又沒想真的培養出一支虎狼之師,即便有這個想法,那也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裏,而不是所謂的渤海國。

  「火候差不多了,可以出征了。」

  王寧安是以翰林學士的身份,出判河間府,論起地位和權柄,遠勝普通的知府,僅僅排在那些掛着大學士銜牧守一方的守相之後。

  他不但有權力,更有勢力,平縣是他一手創造的,滄州的興旺多半靠着王寧安,還有六藝學堂,雖然搬到了京城,但是滄州還留着六藝分院,由劉彝和范純仁負責。

  王寧安能輕鬆號令河間的政、商、軍、學、民,各界都歸附道王家的大旗之下,絕對是指哪打哪!

  在三個月之前,王寧安就下令集中水師力量,在三伯的協調之下,一共抽出了50艘戰船,調集了三千多名水手。

  自從擺平了嶺南之後,南洋的優質木材源源不斷,運到了大宋,尤其是那些高大的楠木,正是製造船隻的最好材料,經過幾年的努力,滄州已經擁有各種船隻5000多艘,其中有六成都控制在了王家的手上。

  「二郎,如果真的需要,短時間能調集200艘船隻,運送幾萬人,絕對不成問題!」三伯常年在海上漂泊,越發蒼老,但是身體強健,聲若洪鐘,幹勁十足。

  王寧安連忙擺手,「用不着那麼大的動靜,咱們還要躲在後面,讓別人替咱們衝殺。」

  王良瑾哼了一聲,「忒不爽利,我看咱們大宋就是被一幫無膽的鼠輩給坑了,才讓遼國騎着脖子拉屎。」

  王寧安滿臉苦笑,兩手一攤,似乎自己也算是鼠輩當中之一了。

  「三伯,循序漸進,慢慢來嘛!」

  王寧安雖然對自己的實力有着充足的信心,但是第一次出戰,又是必勝之局,他分外小心。

  所有船隻都進行了加固,上面裝滿了床子弩,還囤積了數量驚人的火藥,猛火油……全都仔細檢查,確保無誤。

  慕容輕塵跟着王寧安的身後,暗自腹誹,心說大人也太小心了,這樣的配置都夠再滅交趾一次了。

  不就是一個小小的菊花島嗎,用得着嗎?

  王寧安絲毫不馬虎,菊花島不大,問題是背後的遼國,那才是龐然大物呢!

  儘管把光復燕雲放在嘴上,但是王寧安卻清楚,遼國絕對不是容易對付的。

  首先,遼國足有大宋的三倍大,地域廣闊,物產豐饒,各種部族,數之不盡!遼國的人口也非常可觀,足有上千萬之多,如果全面動員,拉出來五六十萬人,是可以做得到的。

  遼國成立比大宋還早,他們兼具遊牧和農耕的雙重優點,別管大宋的士人何等驕傲,但是在內心深處都不得不承認,如今的大遼才是真正的萬國來朝,在所有國家的眼中,大宋除了富庶文明之外,沒有一樣能比得上遼國的。

  泥土巨人也是巨人,衰老的虎也是虎!

  任何向遼國發起挑戰的人,都必須做好承受遼國瘋狂報復的準備。

  開弓沒有回頭箭。

  這一箭射出去,我們和遼國就是不死不休!

  戰鬥會持續三年五載,十年八年,甚至幾十年,上百年……總之要有一方徹底倒下去,才會結束,就像大漢和匈奴的戰鬥一樣。

  我甚至不敢說,有機會看到勝利的那一天。

  但是我相信,大宋必勝!中華必勝!文明必勝!

  王寧安把自己關在了船艙裏,他一遍又一遍修改着文稿,他想明天在船頭上,發表一篇激動人心的演講,把所有人的勁頭兒都鼓舞起來,這篇文稿也會流芳千古,為後世所敬仰……

  只是寫到了天明,王寧安煩躁地把一堆亂糟糟的紙張都扔進了火堆裏。

  他不想弄這些了,或許等着勝利之後,再補一篇,那時才有心文采飛揚,現在的他,比起入洞房的時候,還要緊張不安。

  天終於亮了,王寧安從船艙裏走出來,來到了碼頭上,煩躁地走來走去,就在他快要受不了的時候,終於來了一艘小船,上面的人送來了章敦的手書。

  王寧安接過一看,字跡沒錯,只是虛浮了很多。

  「出發吧!」

  王寧安只說了一句,就登上了戰船,水手扯起風帆,推動絞盤,把錨從淤泥當中扯出來。

  船隻緩緩駛離了港口,他們先是向東航行,大約二十里左右,有另外一支船隊等在這裏。

  為首的兩個人正是章敦和柳羽,兩三個月的功夫,他們顯得憔悴了很多,身體乾癟,太陽穴凹陷,眼圈又黑又深。

  艦隊會師之後,章敦他們的船隊走在了前面,王寧安的艦隊把桅杆上的旗號更換了,變成一個碩大的骷髏頭,在飄帶上面,還有一個十六瓣菊花的圖案。

  王寧安突然一陣惡寒,會不會有朝一日,自己成為倭寇的鼻祖啊?

  想想都可怕!

  這時候章敦和柳羽腳步虛浮,好容易爬上了王寧安的座船,蘇大,蘇二,潘肅,高俊傑,呂惠卿,韓宗武,大傢伙都湊了過來,對這兩位抱以強烈的好奇之心。

  蘇軾繞着章敦轉了好幾圈,嘖嘖歎道:「乖乖,倭國的女子就是不一般啊,把一個壯漢子弄成小老頭兒了,夠狠!」

  章敦怒氣填胸,他想揍蘇軾都沒勁兒了。

  「你等我恢復過來的,看我不掐死你!」

  章敦咬着牙,來到了王寧安面前,充滿怨念道:「啟稟大人,學生幸不辱命,招募1350名倭國武士,供大人驅使。」

  王寧安滿意一笑,「很不錯嘛,快去休息吧,我讓人準備了滋補良藥,趕快恢復身體吧,以後倭國的事情還要指着你們呢!」

  章敦直接趴下了,他哀嚎道:「再去讓蘇軾哥倆去!讓我去,還不如殺了我!」

  柳羽直接拔出了寶劍,橫在脖子上,準備以死明志。

  兄弟們都傻了,鬼知道這倆貨在倭國遇到了什麼!

  問他們,又不願意說。

  無可奈何,王寧安只好讓人小心照顧着,等他們的心靈康復,再好好問問。不過他覺得章敦和柳羽不會說實話的,他們保證會挖個大坑,讓其他人接着跳。

  王寧安甩了甩頭,懶得搭理倆人了,他的心思都放在了接下來的戰鬥上。

  他們的船隊掉頭向北航行,經過了三天之後,終於出現在了覺華島外海。這是一座不大,但是很秀美的島嶼,自從幾年前,開闢了走私商路之後,遼國向這裏派駐了100多名守軍。此外,還有很多商人和漁民,總數差不多600人,住在這座島嶼之上。

  從菊花島向西,不到20里,就是陸地,每年冬天,會有那麼一些日子,海冰從岸邊蔓延到海島,騎兵踏着厚實的冰面,就能登上菊花島。

  這裏成為不了永久的基地,但是卻能成為一個臨時落腳點和前進的跳板。

  當船隊出現在菊花島外海的時候,很多漁民和商人還都驚喜不已,什麼時候冒出這麼多船隻,要走私多少貨物啊!

  遲疑之時,船隊旗語發出,前面的戰船放下小船,兇猛的倭國武士跳上了小船,奮力向着岸邊划去。

  菊花島沒有一點防衛,甚至連值得用猛火油和弩箭的目標都沒有,只是一些破爛的漁船,完全不堪一擊!

  王寧安站在了甲板上,舉目眺望,矮小的倭人衝上了菊花島,他們抽出精緻的武士刀,鬼叫着,撲向了守衛的遼軍。

  遼國人馬根本沒有這些只到他們胸口的小傢伙當回事,這是哪裏來的孩子兵?

  正在他們遲疑的時候,倭人已經撲了上來,鋒利的刀刃割開了遼兵的皮肉,撕開他們的臟腑,斬斷頭顱,砍斷肢體……倉促應戰的遼兵根本不是對手,一個人要面對四五個倭人的圍攻,很快就變成一堆碎屍,血水滿地都是,匯成小河,流入了海水裏。

  王寧安只看了一會兒,就意興闌珊,誠然,遼國很強大,但是不意味着哪裏都強大!

  「讓熊去吧!殺戮對他們更有價值。」

  倭國武士退開,800名渤海遺民,拿着刀劍弓箭,蹚着齊腰深的海水,衝上了岸。

  坦白講,在這一刻,大熊是茫然的,他缺了幾根腳趾,根本跑不快,只能跟着大隊,湧向島上的人員。

  大熊看到了對面的契丹兵,令他驚訝的是對方居然扔下了兵器,轉身逃跑!

  天啊!契丹人跑了!他們居然跑了!

  大熊渾身的血液都在燃燒,小宇宙爆發,他用比平時快了一倍的速度,撲到了對方的身後,寬大的刀刃從脖子斜砍下去,一股熱血噴了他滿臉都是,大熊卻絲毫感覺不到難堪,他只剩下癲狂似的喜悅。

  他殺了遼兵,他真的殺了一個遼兵!

  與此同時,大光和幾個人也把一個遼兵圍住,瘋狂揮動兵器,把對方砍得鮮血淋漓,終於,像是山一樣的遼兵軟軟倒在了地上。

  大光滿臉驚奇,他突然做出了一個瘋狂的舉動,猛地竄上去,用刀對準了遼兵的命根子,一陣亂砍,血肉模糊……不只是這一個,不管是活的,還是死的,全都逃不過這一刀,大光成了太監製造者……

  與發癲發狂的渤海人不同,王寧安緩緩踏上了覺華島的土地,每一步都走得穩穩的,當他踏上了島嶼的最高處,緩緩舉起了臂膀,迎着海風,縱聲長嘯。

  自從趙二北伐失敗以來,這是大宋第一次開疆拓土,菊花島很小,但是這裏早在秦漢的時候,就是漢家的土地,雖然小,卻一點不能少!

  回來了,終於回來了!

  開疆拓土的感覺,太爽了! 本帖最後由 Nickice 於 2017-8-11 01:40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7-5-8 23:57
第352章 橫空出世驚大遼

  卑微的草芥,突然發現自己有報復的機會,他們會變得比任何人都癲狂,至少王家軍是望塵莫及的。

  大熊他們所過之處,沒有一具完整的屍體,菊花島上,到處都是又哭又笑,仰天慘嚎,發瘋發癲的人,他們肆意砍着破爛的屍體,將肉塊扔到海中,吸引各種魚過來吞食。

  大蘇和二蘇他們選擇退回船上,目不忍視。

  一直到等到清掃戰場之後,他們才重新踏上了島嶼,令人驚訝的是王寧安居然笑嘻嘻,不知從哪里弄了一條魚,架在火上烤着,油脂冒出,不斷落到火上。

  蘇軾咧着嘴,苦兮兮問道:「不噁心嗎?吃得下去嗎?」

  「怎麼會噁心,這是開戰之前捕的,現在不吃,以後才噁心呢!」

  蘇軾愣了一下,怪叫一聲就撲上來了,抓着肥美的魚肉,不停往嘴裏塞,他發誓要一次吃個夠,至少半個月,呃不,是一個月,他絕對不碰海裏的魚!

  大蘇悶頭狂吃,呂惠卿十分感歎,「先生,真是想不到,仇恨的力量,居然如此之大?」

  王寧安笑道:「不錯,只要我們能挑起遼國治下各個部族的仇恨和怒火,足夠把遼國吞噬掉!但是有個前提,是要先消除他們心中的恐懼!」

  章敦不知道什麼時候湊了過來,和蘇軾一起啃着魚肉,低聲道:「所以就要不停殺遼人,早晚有一天,這800人會成為一群瘋狂的惡魔,吃人不吐骨頭的那種!」

  「哈哈哈,隨便他們如何,反正不會咬到我們!」

  王寧安嬉笑着,用匕首給大家分魚吃。

  稍作休整,他們就殺向了興城。

  登陸並不是很順利,遼兵覺察到了菊花島遭到攻擊,他們只當是有海盜襲擊,遼兵氣得暴跳如雷,無恥的海盜,有本事到岸上來,讓你們見識一下契丹勇士的騎射本事!

  王寧安手裏拿着一支千里眼,觀察着岸上嚴陣以待的遼兵。

  說來慚愧,弄出了琉璃鏡之後,王寧安又花了好長時間,才通過工匠,生產出第一支望遠鏡,相比其他的穿越前輩,簡直羞死人了。

  而且他這個望遠鏡還帶着一些顏色,看着遼兵紅紅綠綠的,嚴重失真。

  不過好在能看清楚對面的狀態,他們騎着戰馬,提着長槍斧頭,還有上百名拿着弓箭的好手,好整以暇,站在了沙灘上,等着對手送上門來。

  王寧安簡單估算一下,如果派遣倭國的武士上去,他們要涉水登陸,顯然沒有遼兵輕鬆,而且他們的武士刀對上遼兵的大斧長槍,一點勝算都沒有。

  「發弩箭吧!」

  王寧安只是淡淡吩咐,船隊中有專門吃水很淺的近岸戰船,上面搭着二十駕床子弩。

  經過改良之後,這些床子弩的射程都超過500米,而且還帶着火油罐,能造成可怕的殺傷!

  「放!」

  慕容輕塵指揮,床子弩瘋狂射出,劃過優美的弧線,落到了遼軍的隊伍當中,沉重的弩箭輕鬆穿透遼兵的鎧甲,帶着拳頭大小的血肉,撲向下一個人。

  被射中的士兵勉強低頭,在胸腹中間,巨大的血窟窿,內臟都被射碎了,帶着濃濃的驚恐,倒在了沙灘上。

  「是床子弩,是宋人!」

  遼兵的將領不是傻瓜,床子弩是他們最恐懼的武器,尋常海盜怎麼會有?

  一定是宋人,他們居然從海上襲擊遼國,活得不耐煩了!

  遼兵誰都可以害怕,唯獨不怕大宋!

  他們氣急敗壞,許多弓箭手向船上拋射,試圖嚇走宋軍。

  可慕容輕塵一點都不怕,想射中幾百步之外的大船,就算呂布都做不到。他一揮手,士兵們立刻射出了第二輪弩箭,隨着弩箭一起射出的還有猛火油。

  濺落在遼軍的身上,迅速燃燒,發出吱吱的聲音,遼兵倉皇之下,滾到海水當中,試圖熄滅火焰。哪知道歹毒的猛火油非但沒有熄滅,反而附着全身,生生把遼兵燒成了黑木炭。

  其餘的遼兵看到同伴淒慘的樣子,渾身寒冷,四肢冰涼,他們紛紛轉身,扔下兵器就跑。

  伴隨着第三輪弩箭,倭人怪叫着衝上來,而大熊等人,居然沒比倭人落後多少,也跟着殺上來。

  他們瘋狂追殺遼兵,順勢搶佔了興城。

  雖然被稱作城池,但是興城的城牆只有一丈多高,連護城河都沒有,王寧安的眼中,更像是一個鎮子。

  不只是興城,只要過了燕雲十六州,遼國的城市都是這副模樣,讓人絲毫產生不了高大雄壯的感覺,甚至只有簡陋寒酸。

  假如不是忌憚遼國鐵騎,王寧安覺得宋軍能夠橫掃整個遼國……只是在解決遼國騎兵之前,他還不能放肆。

  嚴令手下的士兵,最多只能追擊50里,然後就必須退到岸邊,一旦遇到遼兵反撲,立刻登船撤走。

  ……

  王寧安很謹慎小心,可是遼國卻比他想像中的還要麻木。

  這些日子,遼國迎來了大宋的使者,狀元鄭獬。別看遼國一副傲嬌的模樣,但是骨子裏極度崇拜大宋的文化。

  尤其是這幾年平縣榷場興旺,大宋文人的詩集,文章,戲曲,瘋狂一般湧入遼國,貴胄們如癡如醉。

  要說大宋的年輕文人當中,王寧安是首屈一指。

  這傢伙雖然不把自己看成文人,但是遼國卻一致認為他是最了不起的才子。

  神書《三國演義》是王寧安寫的,幾十首堪稱神品的詞作也是他寫的,還有好幾段戲曲,包括西施,楊貴妃,纏綿悱惻的故事,也出自他的手。

  據說當王寧安和楊曦成親的消息傳到遼國,好多遼國女子肝腸寸斷,痛不欲生,大罵楊曦,說她不過是武夫之後,粗鄙不文,如何能配得上神一般的王二郎!

  王二郎也是瞎了眼,居然選了個母老虎為妻,最可氣的是他年紀輕輕又封筆了,不寫詞,不寫話本,只是偶爾有些戲曲流出,看風格像是王寧安的,但是也用了化名。

  第一才子歇菜了,大家只好選擇其他的目標,包括被尊為通儒的王安石,還有平縣知縣曾鞏,蘇洵,司馬光,這些人在遼國都有不少粉絲。

  當然了,他們都顯得老氣,遼國的貴婦們急需更年輕,更有魅力的才子出現。

  鄭獬雖然被蘇軾他們虐得沒有孩子模樣,但是一肚子學問也不是假的,加上長得瀟灑,談吐不凡,詩詞唱和,樣樣具佳,深受遼國上下的歡迎。

  每天賓客盈門,絡繹不絕。

  那種被萬眾矚目的感覺,讓鄭獬找到了剛考上狀元那會兒的奇妙感覺,真是太好了,他都樂不思蜀了,蠻夷的遼國,居然比大宋懂得欣賞才子,上哪說理去?

  一想到這裏,鄭獬就越發怨恨六藝學堂,恨王寧安,恨蘇軾,恨所有讓他幾乎身敗名裂的人!

  鄭獬給遼主恭賀壽誕之後,找到了宴會的機會,故意裝作喝醉,和遼國的君臣聊了起來。

  「貴國看起來文治昌隆,不亞於大宋,然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值一提!」

  張孝傑立刻怒斥道:「狀元郎,你敢小覷大遼嗎?不服咱們就比試一番!」

  鄭獬忙說道:「比試自然可以比試,只是我的話並非空穴來風。你們在一百年前,滅了渤海國,奈何,能滅其國,卻不能滅其心。渤海遺民前赴後繼,忠勇壯烈,實在是讓人欽佩不已!」

  聽他提起渤海國,遼國的君臣仿佛聽到了最好笑的笑話,一個個前仰後合。

  鄭獬故作憤怒,「怎麼,我說的不對?」

  張孝傑大搖其頭,「鄭大狀元,我是不知道你從哪裏聽來的,渤海國的確鬧過一陣子,可是在五十年前,最後一波遺民,一共三萬人,都逃到了高麗,這世上就沒有渤海國了。可惜啊,他們以為到了高麗,就能躲過我大遼的雄兵,那是癡心妄想!這不,高麗也臣服大遼,渤海遺民,早就蕩然無存了!」

  鄭獬被驚得站起,伸手點指着張孝傑,「你胡說,我明明聽說渤海大氏,幾代人在白山黑水之間,和你們周旋,殺了幾十萬遼兵呢!」

  「哈哈哈哈!」

  張孝傑朗聲大笑,「我說鄭大狀元,這是你的新話本嗎?我怎麼頭一次聽說啊?」

  蕭大祐、耶律化葛,包括皇太子耶律洪基,他們都露出了輕蔑的大笑。

  耶律洪基更是大聲說道:「我遼國雄兵百萬,帶甲無數,誰人不怕?渤海國早就滅亡了,什麼時候又冒出來,和大遼作對,簡直是笑談!孤身為太子,可以告訴你,絕對沒有什麼渤海國!」

  聽到這話,鄭獬突然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他笑了,真的笑了!

  早就猜到了,如果渤海國真的把大遼打得很慘,怎麼會一點消息都沒有。現在遼國上下都證實了,王寧安在撒謊!

  不知道從哪裏弄出一個大氏來!

  王寧安,你欺天了!

  鄭獬仿佛看到了王寧安身首異處,死在他的面前,壓在心頭的大石頭消失了,鄭獬覺得自己身輕如燕,都要飛了。

  他連忙故作歉意,「看起來是外臣聽錯了消息,自罰三杯。」

  舉起酒杯,正要喝,突然有人變顏變色跑進來,向耶律洪基稟報道:「殿下,渤海國人馬襲取了興城,殺我軍民三千,搶走財貨無算!」

  這話剛說完,鄭獬一口酒沒咽下去,口鼻躥出,嗆得四仰八叉摔倒,狼狽到了極點。 本帖最後由 Nickice 於 2017-8-11 01:45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7-5-8 23:57
第353章 建立在仇恨上的渤海國

  突然出來一個渤海國,還打了遼國一記悶棍!

  眼下遼主耶律宗真已經病得很嚴重,皇太子耶律洪基眼看着要繼位,突然遇上了這種打臉的事情,他能毫不在乎嗎?

  可問題是耶律洪基根本弄不清楚,這個渤海國從哪裏冒出來的。

  遼國上下,所有的臣子都沒聽說過渤海國。

  大家面面相覷,突然想起了宋使鄭獬!

  對了,他提到過渤海國!

  「鄭大人,狀元公!」

  蕭大祐幾步衝過來,幾乎臉對着臉,對鄭獬怒道:「你說,渤海國到底是怎麼回事?」

  「讓我說?」

  鄭獬是變顏變色,都傻住了。

  他不信有渤海國,跑到遼國,是為了拿證據,戳穿王寧安的謊言。正當他志得意滿,以為抓住了把柄的時候,突然渤海國橫空出世,一下子消滅三千遼國軍民,弄得他都沒注意了,渤海國到底是真,還是假啊?

  鄭獬愣了,不知道說什麼,這時候跟在他後面的副使劉林森怒了。從鄭獬無緣無故提起渤海國,劉林森就很不滿意。

  你身為大宋的官員,難道還不知道,陛下有心扶持渤海國,對抗遼國,結果你倒好,跑這邊洩密了,這不是給遼國示警嗎!

  劉林森都有心回頭彈劾鄭獬,正巧遇上了渤海國發難。

  劉林森心花怒放,痛快,真是痛快,沒想到渤海的勇士這麼快就給了遼國一個教訓,太棒了!

  劉林森搶步站出來,冷笑道:「貴國的事情,居然問我們,未免有些太可笑了吧!」

  蕭大祐怒氣衝衝,「你們是不是先知道了什麼?趕快給老子實話實說!」

  劉林森一挺胸膛,「我是大宋的臣子,不是你們遼國的奴才!想從我嘴裏知道什麼,那是做夢!」

  「你!」蕭大祐一怒之下,熊掌一樣的大手就去抓腰間的匕首。

  劉林森身上沒有武器,但是卻有一身正氣,他斜眼望着天空,淡淡一笑,「有本事就殺了我,動手啊!」

  蕭大祐真想殺人,卻被耶律化葛給攔住了。

  「兩國相爭不斬來使,殿下,還是讓宋使下去吧!」

  耶律洪基點頭,「嗯,你去送兩位使者灰館驛休息。」

  劉林森和鄭獬都被待下去了,遼國的君臣立刻湊在一起,商討對策,他們實在是摸不清楚,渤海國到底是怎麼回事!

  ……

  「遼軍的動作比我想的要慢很多。」

  王寧堆着面前的繳獲,滿意微笑。興城作為遼國南北交通的要衝,商賈往來,物資雲集,他們真搶到了很多好東西。

  光是糧食就有三萬石,還有戰馬2000匹,金銀細軟,足夠裝三大船。

  另外就是俘虜,興城有5000人,加上周圍的百姓,差不多有上萬人。除去被殺的,還有逃跑的,剩下的俘虜差不多有2000左右。

  大熊的態度很簡單,就是要殺光俘虜,一個不留!

  也不知道是入戲太深,還是曾經的仇恨爆發,總而言之,大熊,還有他的弟兄,對契丹人都無比兇殘,憎惡,猙獰的模樣,真的要殺光契丹一般。哪怕沒有渤海國,他們被壓榨得也夠苦了,仇恨的種子深埋心底,一旦萌發,就不可抑制。

  按照他們的想法,就應該把這些人推到大海裏,讓鯊魚把他們都給吃了才解氣!

  「殺俘不祥,這麼做會遭報應的!」

  二程作為左右丞,自然有機會參加會議。

  王寧安還以為這兩位被折騰了一路,又苦訓了兩三個月,應該能夠有所改變,哪知道這對兄弟是吃了秤砣鐵了心,比誰都頑固,堅決反對。

  程顥率先說道:「既然要光復遼國,就要收拾人心,遼國殘暴不仁,渤海就應該順天應人,以德服人,殘殺無辜,肆意胡為,是緣木求魚。」

  程頤也說道:「渤海王若是沒有君王的胸懷,不能包容四海,又何以立國?誰人沒有父母兄弟,殺了這些人,勢必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到時候大軍不管到了哪裏,都會遭到激烈反抗,勢必寸步難行。」

  這兩位講了一堆大道理,王寧安只是閉目聽着,等他們說完了,才把頭轉向了大熊。

  「王爺怎麼看?」

  大熊黑着臉,糾結了半天,突然發出怒吼,「我不管亂七八糟的,反正只要是遼狗,我就殺,一個都不留!誰說也不管用!」

  程顥怒道:「你這是胡來!我要向朝廷上表,請求陛下降罪!」

  提到趙禎,提到了大宋,大熊的氣勢為之一弱,他只能求助似的看着王寧安。

  「哈哈哈,程大人,你現在是渤海郡王的臣子,你剛剛的話,實在是太沒有了禮貌了。」王寧安老氣橫秋道:「殿下起兵,那是報國仇家恨,不殺人行得通嗎?當然了,殺人也不是濫殺無辜。我看這樣吧,凡是契丹人,一個不留,其餘的百姓,一個不殺,王爺以為如何?」

  大熊哪裏會否定王寧安,連忙點頭,「很好,按王大人說的辦。」

  ……

  佔領興城的第三天,遼兵還沒有殺來,王寧安決定搞事情,搞一件很大很大的事情。

  他要在興城正式建立渤海國,雖然這塊土地註定守不住,很快就會落到遼人的手裏。但是沒有問題,只要是遼國的土地,就有着不同尋常的意味。

  大家不再是一盤散沙,而是真正的國家!

  王寧安告訴大熊,要給他舉辦一場盛大而隆重的登基大典,輔佐大熊,真正成為渤海王。

  所有人都換上了嶄新的衣服,打扮得氣度不凡。

  大熊咧着嘴,在程頤的陪伴之下,來到了象徵着王位的龍椅,一屁股坐了下來。

  程顥代表大熊,宣讀了祭天的文章。

  冗長而缺少營養的發言結束,程顥又領着大熊,拜祭了渤海國歷代先祖,望着天空,灑下了水酒,宣佈要繼承遺志,勢必掃清遼寇。

  隨後,又有士兵邁着雄壯的步伐,從大熊面前走過,按照流程,渤海王的登基典禮算是結束了。

  二程很鬧心,他們還不知道那些俘虜要怎麼處理,王寧安又在打什麼算盤?好不容易是儀式走完了,他們想去休息,正在這時候,梁大剛押着近千人,來到了大熊的面前,懶得行禮,直接道:「經過排查,這些都是契丹人無誤。」

  大熊扭頭,求助似的看着王寧安。

  「王爺,只管按你想的做就是了。」王寧安笑呵呵,仿佛說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

  大熊卻是得到了鼓勵,一下子勇氣十足,他猛地站起,晃着肥碩的身軀,來到了一個遼國俘虜的面前,大熊猛地抓起鬼頭刀,手起刀落,一顆人頭飛了出去,鮮血再度染紅了大熊的袍子。

  這傢伙咧着大嘴,沒心沒肺狂笑。

  其他渤海人像是嗜血的鯊魚,聞到了血腥味道,他們紛紛衝上去,拿着手裏的武器,把俘虜的腦袋砍掉,肚子剖開,然後將屍體扔到了大海之中。

  站在沙灘上,他們發出瘋狂地嚎叫,仿佛野獸捕獵成功,大肆慶祝。

  「瘋子,都是瘋子!」

  二程目瞪口呆,他們實在是想不到,居然在登基典禮上,大肆殺戮,血腥彌漫喜慶的日子,連瘋子都幹不出來的事情!

  程頤突然揚天長歎,「立國以德,治國以禮。濫殺無辜,殘暴不仁,這樣的國度不會持久的。王大人!!」

  他緊緊盯着王寧安,一字一頓道:「王大人,請你懸崖勒馬,趕快收手!冤冤相報何時了,你這麼做會遺禍無窮的!」

  他們發誓,是真心警告!

  王寧安很不領情,反而譏誚道:「程顥,程頤,遊牧民族信奉的從來都是弱肉強食,而不是什麼孔孟之道,仁義道德!」

  王寧安衝着所有人,朗聲宣佈:「渤海國建立在大家對遼國的仇恨之上!建立在這些人的鮮血之上!他們只是第一批祭旗的,日後我們還會把更多的契丹人送去地獄,我們沒有廉價的仁義,只有殺戮,誰搶走了我們的地盤,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短暫的沉默之後,王寧安得到了一片歡呼之聲,包括那些大宋的人馬,都熱情喊叫着,唯獨二程,格外尷尬,仿佛兩個徹頭徹尾的異類! 本帖最後由 Nickice 於 2017-8-11 01:48 編輯

fifly0909 發表於 2017-5-9 21:16
第354章 朕有兒子了

  從宣佈登基,到逃亡海上,渤海國只用了短短三天的時間,耶律洪基派遣大軍奪回了興城。

  只是拿到了這座城後,耶律洪基生不出半點喜悅,城市中的建築被焚燒一空,人也殺光了。

  在城池前面的空地上,有人用血液寫下了幾個數丈方圓的巨字——老子還來!

  血字的旁邊,還有幾個麻袋,打開之後,遼國士兵都氣瘋了!

  原來這幾個袋子裏面居然裝着滿滿的耳朵,這是唐朝人很喜歡的方式,他們曾經在白江口一戰,砍下了幾萬個倭寇的耳朵,並且送給了倭人,從此之後,太平一直維持到了明朝。

  當然,指望着幾袋子耳朵,就讓遼國害怕,根本是做夢一樣,敵人只會發狂,恨不得撕碎了該死的渤海人!

  王寧安毫不在乎遼人的憤怒,他身在站在高處,拿千里眼欣賞着興城的淒涼,還有遼兵暴跳如雷的樣子。

  他沒有走遠,只是停留在菊花島上,眺望興城。

  陸地是你們的,可海洋是我的!

  而且早晚有一天,陸地也是我的!

  王寧安信心十足,除非寒冬到來,海冰蔓延到菊花島,不然憑着遼國的水師,想要威脅菊花島的安全,那是癡人說夢!

  距離寒冬,還有好幾個月的時間,王寧安覺得他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大軍撒開,不再局限興城,周圍所有的地方,都在他們的攻擊範圍之內,上岸搶掠一番,然後立刻撤走。

  就這樣,到處都是烽火,到處都是殺戮,遼軍疲於應付,經常一天要奔赴兩三個地方,不到半個月的光景,雄壯的遼國鐵騎就被弄得精疲力盡,再這麼下去,他們就要被活活累死了!

  耶律洪基不得不下令,沿海的地方,內遷50里,躲避鋒芒。

  這個辦法很丟人,但是卻很有效。

  王寧安不再敢放手攻擊遼國了,畢竟深入50里之後,很有可能被遼兵切斷歸路,被人家包圓兒。

  或許還應該研究更新的方式,疲憊遼國,給他們製造更多的麻煩。

  王寧安把蘇軾,章敦,呂惠卿他們都叫到一起,每天都在頭腦風暴。王寧安卻不知道,興城一戰,產生的震動,遠比預估的要大得多。

  ……

  「啟奏聖人,渤海國打下了菊花島,攻佔興城,並且在興城登基稱王!」

  陳琳把皇城司的密奏送到了趙禎的手裏,皇帝陛下眼睛發亮,他拿起密奏,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三遍,放下奏疏,狠狠一拍桌子,暢快大笑!

  淤積在胸口的怨氣,伴隨着笑聲,都不翼而飛了,想不到,想不到啊,遼國也遭到報應了。

  趙禎拿着地圖,仔細尋找到興城的位置,然後以此為中心,花了一個大圈。

  「陳伴伴,沿岸50里,遼國已經不敢住人了。讓他們騷擾大宋,這就是報應!」

  趙禎興奮道:「快傳旨,宣狄愛卿覲見。」

  不多時,狄青急匆匆趕到。

  趙禎拉着他到了地圖前面,又把手裏的密奏給了狄青。

  狄大將軍可比趙禎精通軍務,看完之後,無比欣慰。

  「陛下,從此之後,遼國沿海50里之內,都沒法安生了,多大的一塊地方啊,這一刀可夠狠的!」

  趙禎欣喜道:「沒錯,狄愛卿,你看能不能更加深入,最好100里,200裏,都變成無人區,把契丹人徹底趕進內陸?」

  狄青遲疑一下,「陛下,恐怕有些難度,畢竟深入越多,補給線越長,遭到遼兵襲擊圍殲的風險就大了。說到底,還是咱們的人馬太弱了,如果能在野戰之中,擊敗遼兵,哪怕只有幾千人,靠着船隻便利,也能把遼人壓縮進內陸200里!」

  趙禎和狄青,都執着於把遼國趕到內陸不是沒有道理的,只要遼兵後退,空出來的地方就會落到渤海國手裏,換句話說,也就是大宋的地盤。

  而且200里縱深,足夠建立陸上據點,到時候就能鯨吞蠶食,形成對遼國的包抄態勢,早晚有一天能把燕雲拿回來!

  沒有寄望太多,渤海國居然一出手就改變了宋遼的態勢。

  趙禎顯得格外振奮,野心越來越膨脹,光復燕雲,看起來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逐漸變成現實,雖然路途遙遠,但是終於看到了希望!

  王寧安,果然是個鬼才!

  「狄愛卿,你以為下一步該如何?」

  狄青沉吟半晌,道:「陛下,以臣的估計,王大人肯定還要繼續折騰遼國,想辦法窺見破綻,擴大戰果,儘快建立起陸上據點。他們靠着海洋便利,倒是不足為慮,眼下該小心的反而是大宋,尤其是要防備遼國狗急跳牆,抓不到和尚,拿大宋當廟。」

  趙禎深以為然,「狄愛卿所言甚是,不過遼國註定打錯了算盤!朕不會讓他們如願,大不了就拼一場,我大宋也不是吃素的!」

  聽着趙禎堅定的話語,狄青突然有哭的衝動,這麼多年了,大宋的皇帝終於不再畏戰了!

  光是這一點,就值得浮一大白!

  趙禎看到了狄青眼角泛着光,皇帝陛下感歎地拍着自己的愛將。

  「朕這些年,的確是讓得太多了……狄愛卿,從今往後,朕不會退讓了,朕要奮起作為,不能再浪費時間了,因為——朕有兒子了!」

  說這話的時候,趙禎的嘴角彎成了完美的弧度。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多年耕耘之後,在死了無數的小皇子,小公主之後,曹皇后老樹開花,居然給趙禎誕下了皇子!

  為了避免所有意外,趙禎愣是壓下了所有動靜,對方放話,說皇后懷胎十一個月,遲遲沒有生產。

  弄得不少人都在暗中期盼着,最後生不下來才好!

  可是哪裏知道,皇后已經在一個月之前,替趙禎誕下了皇子,如今都滿月了。

  小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皺皺巴巴,紅赤赤的,可是在趙禎眼裏,那就是世上最好看的孩子。

  他為了這個孩子,足足忍了一個月,當渤海國的消息傳來的時候,趙禎再也不想忍了。

  雙喜臨門,他要向天下宣告這個好消息!

  不但如此,趙禎還下旨意,冊封剛滿月的皇子為燕王。

  皇帝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他要光復燕雲,把十六州作為禮物,送給自己的兒子!

  他要打造一個強大的帝國,要剷除所有的威脅,給孩子一個太平盛世!

  這是作為皇帝的職責,也是作為父親的責任!

  雙喜臨門!

  從京城開始,整個大宋都沸騰了……

  濟陰郡王府,趙宗景抱着自己的兒子,小東西已經學說話了,咿咿呀呀的,瀾兒坐在了對面,繡着虎頭鞋,針腳十分細膩。

  「小了吧?咱兒子的腳大。」

  瀾兒呵呵一笑,「不是給你兒子繡的。」

  「那,是個陛下的?」

  瀾兒白了他一眼,「陛下那用得着咱們獻媚嗎?是你兄弟,曦兒妹妹懷孕了,要不她還不跟着王大人去啊!」

  提到了王寧安,趙宗景十分自豪,「二郎就是有本事,誰能想到,一個亡國百年的渤海國,愣是讓他玩出了花樣,我看啊,讓他折騰下去,遼國早晚要完蛋!」

  趙宗景笑看着自己的兒子,「你爹可是去過遼國,大好山河,無比壯闊。奈何落到了遼寇的手裏!一定要拿回來,爹帶着你去幽州騎馬射箭,縱橫馳騁。」

  小傢伙雖然不知道老爹說什麼,卻嘎嘎大笑,十分開心。

  瀾兒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兒子,暗暗鬆了口氣。

  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該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皇帝有了兒子,那是皇家的好事,就算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都應該消滅在萌芽之中,看丈夫的狀態,還真是不錯。

  ……

  相反,汝南郡王府,此時卻是風雨淒淒,趙允讓的身體越發不好,丟了官職,丟了財富,兩個兒子也遭到了重罰,圈禁起來,不許探視。

  曾經的汝南王府,車水馬龍,客似雲來,如今呢,門可羅雀,寧可繞路,也不願意在門前經過,就算不得不經過,也要低着頭,快步通過,生怕沾了晦氣。

  人情冷暖,官場現形,就是這麼現實!

  趙允讓裹着棉被,不停咳嗽,可是他的一雙老眼,卻閃爍着毒蛇一般的光彩,他輕笑了一聲,「趙禎此刻一定很高興,不對,是癲狂,發瘋!就讓他高興去吧。」趙允讓一低頭,看到了服侍自己的趙宗實,笑道:「十三,你放心,為父有辦法廢了這個皇子,奈何這個辦法只能用一次,所以還要等幾年,等到趙禎再也沒機會生出娃,那時候才能下手!所以這幾年你必須忍着,必須裝孫子,懂嗎?」

  趙宗實苦笑了一聲,「孩兒忍了這麼多年,還有什麼忍不了的,父親放心就是了。」

  國舅曹佾的府上,自從誕下皇子的消息傳出來,各路的貴客就絡繹不絕,皇后嫡子,那是當之無愧的儲君,一生下來就被封為燕王,更是尊貴不得了!

  作為親舅舅,曹佾高興地立馬要飛升了!

  感謝誰,都不如感謝王二郎,正是他點醒了曹家,沒有把寶兒押在趙宗實那個白眼狼身上,才能有今天!

  曹佾下令,把家中的幾個年輕後輩都找了過來,立刻讓他們都去滄州,投入靜塞軍,將門的春天要來了。 本帖最後由 Nickice 於 2017-8-11 01:52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7-5-10 00:07
第355章 神奇的小皇子

  王寧安以往很不理解,為什麼朝臣都熱衷奪嫡,都把太子視作國家的根本,皇帝好好的,老老實實做事不就行了,一個小孩子能有什麼作用,國家的根本是民心,是百姓!

  當然,王寧安還會保持這個看法,但是小皇子的順利降生,確實給大宋帶來了不一樣的變化。

  首先,他不但是皇子,還是嫡子,母親是皇后,從出生那一刻,就是穩穩當當的皇位繼承人,誰也別想染指,哪怕全天下的文人,也沒誰敢公開說皇子沒資格繼位。

  這一點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最先感到強烈變化的就是首相賈昌朝。

  作為陰了范仲淹的三大元兇之一,賈昌朝可真不弱,富弼,韓琦,算什麼東西!十年前喝老子的洗腳水,現在也是一樣!

  有人要問了,賈昌朝為什麼顯得猶猶豫豫,瞻前顧後,一點魄力都沒有呢?

  真不怪人家賈相公,趙禎無子,文官都爭着去巴結趙宗實,賈昌朝那時候一直在大名府,錯過了結交的好機會,混不進趙宗實的核心圈子。

  以他的地位,當然不屑於捧臭腳,當孫子。故此賈昌朝游離在文官的主流之外,他和王寧安勾勾搭搭,又不捨得和文官作對,就是這個原因。

  咱賈相公要伺候好當今聖上,又要給以後留退路,還要防着趙宗景異軍突起……在三個刀尖上跳舞,換成是普通人,早就被扎實了,咱們賈相公能安然無恙,就說明功力深厚,不同尋常。

  只是皇子降生,賈昌朝的態度立刻就不一樣了。

  這回汝南王府沒戲了,趙宗景這邊也不用惦記,他就該拿出首相的威嚴了。

  賈昌朝以政事堂的名義,第一道上奏,就是提議強軍。

  賈相公認為王寧安在京城的投資非常成功,眼下京城物流發達,各種服務行業吸納了20萬的勞動力,其中15萬是原來的廂軍。

  這些廂軍被裁撤,直接減輕了200萬貫的軍費開支,同時貢獻了超過300萬貫稅收。

  等於給朝廷增加了500萬的收益,是一大德政。

  賈昌朝認為可以向大名府,河間府等地推廣,利用五年的時間,再裁撤30萬廂軍,徹底甩掉軍費沉重的包袱。

  與此同時,要把節省下來的軍費用來整頓禁軍。

  賈相公認為過去只是着眼裁軍,只是想着省錢,卻忘了根本。

  軍隊是要打仗的,尤其是大敵當前,任何貿然裁軍,都會帶來災難的後果,因此裁軍和強軍,是一體兩面。

  裁廂軍,強禁軍!

  要以重建靜塞軍作為突破,整頓河北軍團,裁汰老弱,充實戰馬,精煉士卒,還要擴充軍械作坊,生產更多的床子弩,增加火藥火油,研究克制騎兵的戰法……賈昌朝要求整軍由樞密院挑大樑,同時御史台負責監督,務求快速有效,在三五年之內,要組建出十萬可戰之兵!

  賈昌朝的建議上去,立刻引來了一片驚歎。

  包括歐陽修,范仲淹,晏殊,狄青等等,都吃驚非小。

  老賈這個人隱藏的可夠深的,他關於裁軍和強軍的論述堪稱經典,目光獨到,見解深邃,而且主張建立十萬精銳,更是和狄青預估的河北軍團的實力,非常接近。

  以趙二兩次北伐的經驗,遼國的極限是對抗二十萬強兵,經過這麼多年,遼國也衰敗了很多,如果大宋能拿得出10和國初相仿的精銳,就有圖謀燕雲的本錢,再加上渤海國的配合,光復燕雲有望!

  「這個賈子明,藏得是真深,他怎麼不早點提出來?」歐陽修臉色鐵青,十分惱火。

  范仲淹卻呵呵一笑,「賈相公的確比咱們厲害多了,人家知道把握時機,時機不到,多說無益,時機到了,水到渠成……」

  真讓范仲淹說中了,賈昌朝上表之後,趙禎把他叫到了宮中,君臣單獨談了一天,事後趙禎立刻批准了賈昌朝的建議,並且下旨,由賈相公主持整頓軍務的大業。

  ……

  小皇子的神奇作用,還遠遠不止這些。

  以往曹佾雖然和王寧安關係很好,可是曹家沒有摻和到靜塞軍之中。道理很簡單,身為外戚,一舉一動,都要小心謹慎,不能留下把柄。

  尤其是儲位懸空,誰知道下任皇帝會落到誰的手裏?萬一曹家撈過了界,那豈不是找死嗎!

  等到曹皇后生產了,曹家上下才徹底鬆口氣。

  未來的皇帝就是自家人!

  而且看趙禎的態度,對這個孩子非常喜歡,之前又有那麼多雜音,說是要從宗室子弟挑選人員,身為皇子的親舅舅,曹佾站出來,替外甥衝鋒陷陣,撐起一片天,那是天經地義。

  所有曹佾毫不猶豫派遣自家的子弟,加入到靜塞軍當中。

  這就是一個信號。

  隨着曹家態度變化,剩餘的將門也不再猶豫了,全都押寶靜塞軍,把這支人馬看成了未來太子的親衛隊!

  不得不說,小皇子剛剛降生,就得到了各方的力挺,除了他爹之外,還有無數人行動起來,為了他用盡了渾身解數。

  只是這個幸運的小子什麼都不知道,除了啃手指頭,就是哇哇大哭。

  曹皇后把小皇子留在了身邊,雖然安排了乳娘,但是曹皇后堅持自己餵養,果然,小傢伙很是健康,虎頭虎腦的,連哭都格外有勁兒。

  趙禎沒事就過來看看孩子,把兒子抱在懷裏,一刹那趙大叔簡直樂開了花。有了兒子,他做的事情才有意義,沒有兒子,整個世界都是灰暗的。

  「梓童,朕準備給咱兒子請最好的先生,讓歐陽愛卿教導他如何?要不范愛卿也行!」

  提到了兒子的教育,曹皇后難得沒有盲從。

  「聖人,依臣妾之見,這些老先生固然學問人品一流,但是都欠缺一點靈性。」

  趙禎笑道:「梓童,放眼大宋,還有比他們兩位更合適的老師嗎?」

  「有!」

  「誰?」

  「就是王大人唄!」曹皇后笑道:「他雖然沒有經過科舉,當學問不差,《三字經》是他編寫的,六藝的算學也是他開創的。臣妾說一句過分的話,雖然歐陽老大人,范大人他們都在六藝教書,可六藝真正的靈魂是王寧安!」

  趙禎哈哈一笑,「真是什麼都瞞不過梓童的眼睛,是啊,王卿提倡知行合一,六藝學子與眾不同,就是靠這四個字!要不這樣好了,等咱皇兒大一點,直接送到六藝學堂,跟其他孩子一起讀書,一起長大……這樣啊,咱皇兒身邊就有了一大幫小夥伴,他們就能輔佐皇兒,讓他坐穩位置。而且去了學堂,皇兒見識多了,也不至於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說起來慚愧啊,這麼多年,朕總算是想清楚了,不能偏信任何一幫人。朕就是偏聽了文官,幾十年碌碌無為,以致江山紛亂,連區區的李元昊,也能欺負朕!」

  想到這裏,趙禎的拳頭攥緊,渾身的肌肉也繃了起來。

  懷中的小皇子似乎感到了父親的異樣,他不高興地伸出小手,抓住了趙禎的鬍鬚,用力撕扯着,小眼睛瞪着老爹,又惹來趙禎一陣大笑,連鬍鬚被扯下來都不在乎了。

  曹皇后連忙把孩子抱了過來,還衝着兒子怒道:「不許對父皇無禮,聽到沒有?」

  趙禎卻笑道:「小孩子懂什麼,他還太小了,可朕已經太老了,不知道……」趙禎甩甩頭,重新振作道:「梓童,朕要替皇兒掃清四夷,給他一個太平盛世,這樣朕才能放心啊!」

  小皇子帶來最大的變化,就是趙禎!

  責任心,使命感爆棚的趙禎恢復了年輕時的狀態,格外勤政,不是年輕時候的傻幹活兒,而是目的性十足。

  首當其衝,就是渤海國襲擊興城的事情,趙禎下令,要卯足勁頭兒宣傳,把所謂大氏的忠勇,淋漓盡致表現出來。

  王寧安離京的時候,就給曾布安排了任務,讓他弄出報紙,宣揚六藝的理念,掃蕩舊派的腐儒。

  這段時間,報紙已經發動起來,深受百姓歡迎。

  有了皇帝授意,報紙更加連篇累牘,報道遼國的可惡,介紹渤海國的情況,把興城大戰說成了一朵花。

  遼國自作自受,惡貫滿盈,不堪遼國壓榨的部族已經起來了,渤海國就是燎原之火,早晚要摧毀契丹!

  這是在治理恐遼症!

  還有一些文章,類比渤海國和大宋,相比之下,渤海國不過是幾百個遺民,就能奮起反擊,大宋子民億兆,土地萬里,財富堆積如山。

  為何大宋就不能振奮起來,光復燕雲故地?

  不復燕雲,有何面目,去見歷代先祖?

  整個大宋被震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背着家裏,跑去參軍,還有人直接往河北跑,希望能幫助渤海複國。

  就在這種風浪之中,遼國派遣張孝傑和蕭大祐為使者,來到了大宋,隨着他們一起回來的還有狀元鄭獬同劉林森。

  見到了趙禎之後,遼國展現了超級強硬的態度。

  「我們已經知道了,大宋冊封渤海國王,在遼國背後下手,背棄盟約,所作所為,卑鄙無恥!如果不立刻停手,將渤海海盜交給大遼,只有兵戎相見!」

  趙禎看了遼國的國書之後,只給批了六個字:「你要戰,那便戰!」 本帖最後由 Nickice 於 2017-8-11 01:58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7-5-10 23:54
第356章 厲害了,我的皇

  你要戰,那便戰!

  趙禎批了六個字,卻把政事堂難壞了,怎麼應付遼國使者啊?

  這六個字送去,那是要打仗的,朝廷準備好了嗎?

  糧夠嗎?

  餉有嗎?

  兵行嗎?

  馬足嗎?

  ……

  什麼都沒有,你想幹什麼?找死啊?

  諸位相公齊集政事堂,以往相公們對談,是不把狄青算上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狄青越發舉足輕重,賈昌朝把他請來,還讓他還自己對坐。

  「狄相公,你給我交給底兒,朝廷有沒有實力,對付遼國?」

  狄青道:「賈相公,我不敢隨便胡說,耽誤了國事,你要求做到什麼程度吧?如果要攻打遼國,那是一點希望都沒有。」

  賈昌朝笑了笑,「這個老夫清楚,我的意思是至少不能吃虧。」

  「那也有些難度,不過應該可以做到。」狄青稍微盤算一下,「只是需要足夠的糧餉。」

  「要多少?」

  「500萬貫軍餉,100萬貫糧食,足夠5萬人馬支應半年之用。」

  賈昌朝尋思了一下,「包大人,三司那邊如何?」

  包拯乾脆搖頭,「現在三司只能擠出30萬石糧食,至於軍費嗎,最多200萬貫,非是我不願意鼎力相助,實在是國庫空虛,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各種用度實在是太多了。」

  包拯做事踏實,他又和狄青關係不錯,拿出這些,絕對是盡了力,可是缺口還有一大半,那可要怎麼辦?

  韓琦看了眼富弼,只見富相公低垂着頭,一語不發,韓琦眼珠轉了轉,索性也低下了頭。

  唐介沉着臉道:「軍國大事為重,老夫以為可以暫時削減百官俸祿,或者向大戶們借一些錢糧,總而言之,不能認輸了。遼國太囂張了,這些年大宋受的氣還少嗎?我們這些人,難道連渤海的遺民都比不上嗎?」

  唐介素來耿直,從滄州回來,更是處處維護渤海國,只是百官的俸祿豈是隨便能砍的,至於借款……對了,賈昌朝突然眼前一亮,「咱們放着財神爺不找,在這裏瞎商量什麼!」

  賈相公急忙讓人去把趙宗景請了過來。

  自從小皇子誕生,趙宗景從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一落千丈,頓時王府安靜了不少。

  還有人盛傳,說他的好兄弟王寧安已經轉投曹家,趙宗景眾叛親離,每日借酒消愁,已經完蛋了。

  當你如日中天的時候,什麼缺點都會被掩蓋,或者忽略。只是一旦出了麻煩,各種事情就紛至沓來。

  就連趙宗景媳婦的事情又被拿出來討論,還有人宣稱,瀾王妃曾經給他唱曲,喝酒……種種傳聞,甚囂塵上。

  諸位相公或多或少,也有耳聞,他們以為見到趙宗景,會是一個疲憊頹廢的模樣,哪知道這位小王爺神采飛揚,絲毫看不出來倒霉的模樣。

  賈昌朝把事情介紹清楚,然後笑道:「國事為重,皇家銀行這邊,能不能出資,幫着朝廷渡過難關?」

  「不能。」趙宗景回答很乾脆。

  賈昌朝臉色就是一變,「小王爺,何必拒人千里之外呢?」

  趙宗景呵呵兩聲,「賈相公,皇家銀行是做生意的,沒有賺頭兒的事情我們不會幹的!」

  「利國利民也不幹嗎?」賈昌朝追問道。

  趙宗景笑道:「賈相公,你也不用嚇唬我,百姓常說,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我奉勸諸公一句,你們最好想想,拿什麼和皇家銀行換這筆貸款,只要有好處,我們肯定點頭!」

  賈昌朝和大傢伙互相看了看,只見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為難的神色,借錢買馬的事情還沒完呢,眼下皇家銀行的賬房天天盯着三司,等於請來了一尊太上皇,弄得文官們很不舒服。

  再讓,還能讓什麼?難不成把財權拱手讓給皇家銀行?

  大傢伙都默默搖頭,十分不情願。

  趙宗景斜靠在椅子上,很沒有形象道:「賽馬場的工程完成了,上個月進行了12次賽馬比賽,光是股利分紅就有30萬貫。六藝學堂搬遷到京城,正式更名皇家書院,工程預計三個月之後完工,前天皇家銀行剛剛主持了幾筆土地拍賣,皇家書院周圍的土地比之前的樊樓周圍,還貴了三倍!土地入帳500萬貫……」

  趙宗景連續念了好幾個成功的案例,然後得意道:「錢,皇家銀行是不缺的,諸位相公,恕小王直言,你們缺少調動資本的腦袋,要是二郎在這裏,早就把事情談妥了,根本不用這麼費勁!」

  狄青突然福至心靈,笑道:「小王爺,假如王大人在這裏,他會拿什麼和你換?」

  「他?那小子一肚子心眼,他才不會拿自己的東西換,更不會吃虧,如果我所料不差,他應該拿渤海國的貿易特權和我們換。」

  「渤海國,貿易權?」

  賈昌朝不解,問道:「小王爺,渤海國不過幾百人,他們有什麼貿易啊?」

  「這叫長遠投資!」趙宗景道:「現在渤海國不值錢,可是過幾年呢,萬一他們光復了失地,擁有幾百萬人口,遼闊疆域,那可就不一樣了,到時候皇家銀行可就賺了一筆肥的。」

  王堯臣還是不明白,問道:「一旦渤海國沒有成功?或者以後的貿易不多,你們豈不是賠了?」

  「對啊,做生意嗎,有賠有賺,機遇和風險並存,不冒險就能賺到錢,有這種好事嗎?」

  賈昌朝把幾個人叫到了另一間屋子,討論了半天。

  大傢伙算計了一下,渤海國和大宋的貿易,眼下能有幾萬貫,幾十萬貫就頂破天了,日後什麼樣誰知道,反正啊不用大宋掏錢,答應了就是。

  就這樣,趙宗景和政事堂又簽署了一項合同,皇家銀行提供四百萬軍餉借款,不需要朝廷利息,只是特許皇家銀行專營渤海國和大宋之間的貿易。

  這份合同簽完,當天下午錢就轉到了三司的賬上。

  趙宗景的效率讓人刮目相看。

  哎呦,這位哪怕無望皇位繼承人,可是握着皇家銀行一天,那就是大宋的財神爺!

  趙宗景露了一手,這回再也沒人敢亂嚼舌根子,畢竟皇家銀行可掌着大宋一半的財權,而且看起來,這個銀行可比苦逼的三司要厲害多了,拿出那麼多錢,一點不猶豫。

  他們的腰包到底多深啊?

  大傢伙猜不透怎麼回事,可是趙宗景心知肚明,他娘的又賺大了!

  他和賈昌朝簽約,拿到了特許貿易權,只是這個貿易權很籠統,假如渤海國從別的地方進口貨物,轉賣到大宋,似乎也是要歸皇家銀行管理。

  而且為了扶持渤海國,渤海的貨物進入大宋,是有關稅優惠的……偏偏之前章敦和柳羽又付出慘重的代價,打通了和倭國的商路。

  這樣一來,一條發財的路子就出來了。

  從倭國弄到金銀,轉手渤海,賣給大宋,享受關稅優惠,反過頭,再把貨物經過渤海國,轉賣給倭國,本就是暴利的生意,加上關稅優惠,簡直缽滿盆滿,不要賺得太多啊!

  區區400萬貫,就換來了這麼大的一塊肥肉!

  趙宗景突然明白了,那怪王寧安那麼橫呢!

  當你能點石成金的時候,什麼帝王,什麼宰執,什麼神佛,誰老子都不在乎,老子就是這麼牛!

  趙宗景的三觀徹底被顛覆了,從這一天開始,他把精神頭都放在了研究銀行上面,三天兩頭往王家跑,專門去請教白氏,還真別說,等到王寧安再見到他的時候,都對這小子的進步目瞪口呆!

  錢糧的問題終於解決了,大宋君臣的腰杆瞬間硬了起來。

  賈昌朝代表政事堂,給遼國回了一封國書,大宋坦然承認,的確是冊封了渤海郡王,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沒什麼好隱瞞的。

  至於說渤海國從大宋這裏拿了武器,甚至說是宋軍假扮渤海士兵,去大遼搗亂……這都是無稽之談,大宋絕對不接受污蔑。

  渤海國曾經是中原的藩屬,他們願意重新入貢大宋,大宋上下沒有理由反對……至於渤海和遼國的戰爭,大宋將秉持中立態度,絕對介入衝突。

  當然,如果遼國執意把戰火燒向大宋,那就唯有血戰到底!

  大宋可不是吃素的!

  ……

  自從澶淵之盟以後,大宋和遼國的國書都是客客氣氣,甚至說是卑微!唯有這一次,從裏往外,透着硬氣。

  不但如此大宋方面還有行動,趙禎將駐紮京城的5000靜塞鐵騎調到了雄州,交給了老將軍王德用。

  同時趙禎任命河間知府王寧安出任河北東路安撫使,王德用出任河北招討經略使,統禦河北各路人馬。

  另外趙禎還調次相曾公亮進入西府,擔任樞密使,和狄青同掌軍務,換句話說,狄青這張王牌,隨時可以打出去。

  遼國有多少本事就使出來吧!大宋等着呢!

  王寧安剛從海上回來,就接到了旨意,升不升官他倒是無所謂,只是趙禎突然霸氣外漏了,讓王寧安大吃一驚。

  王良璟十分得意,「陛下果真振作起來了!大宋什麼都不用怕了!」

  「有那麼大的作用嗎?」王寧安還在懷疑。

  王良璟哼了一聲,「傻小子,幾十年前,先帝到了澶州,哪怕蕭太后都要退避三舍,只要聖人有決心,何懼遼寇百萬兵!」 本帖最後由 Nickice 於 2017-8-11 02:06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7-5-10 23:54
第357章 王家武士團

  一個帝王的意志究竟有多重要,王寧安終於有了切身體會。老爹神采飛揚,恨不得立刻上陣殺敵,仿佛多少遼兵都是土雞瓦狗,不值一提。

  光是他這樣也就算了,河北的各路人馬全都氣勢如虹,一個個摩拳擦掌,激動無比。

  老將軍王德用接到了聖旨之後,更是老淚橫流。

  他年紀太大了,當初年輕的時候,他就參加過澶淵之戰,當時遼國正趕上百年國運的巔峰,蕭太后,韓德讓,蕭撻凜,全都是千年一遇的英才,手握着幾十萬重兵,一路南下,直逼黃河沿岸。

  當時大宋人心惶惶,兵無鬥志,甚至許多人主張避其鋒芒,退到江南,甚至有人打算往四川跑。

  倘若當時大宋的君臣真的跑了,或許又一個五代十國的亂世就不可避免了。

  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幾乎是押解着宋真宗,來到了前線,當皇帝出現的消息傳開,幾十萬的宋軍立刻打了雞血,全都來了勁頭兒,不但萬眾一心,更是開掛了一般,擊斃蕭撻凜。

  如果真宗能更加堅決一些,或許澶淵之盟的條件能更好也說不定……

  幾十年過去了,換成了真宗的兒子,趙禎能拿出多大的勇氣對抗遼國的兵鋒嗎?

  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任命了河北擔負作戰的官員之後,趙禎又下達旨意,撥出200萬貫,償付歷年拖欠之軍餉,凡是參戰之兵,不管老弱,一律發糧餉。

  除此之外,趙禎又拿出100萬貫,前往嶺南採購300萬石占城稻,分批起運,支援河北中戰場。

  不得不提,王寧安在嶺南的經略是有效果的,龐大的軍屯建立起來之後,每年嶺南加上交趾,能給大宋貢獻700萬石糧食,80萬石白砂糖,雖然占城稻不好吃,但怎麼也是大米,而且價錢比江南的粳米便宜一半以上,算上運費,還是便宜一大塊。

  有了充足的糧食供應,才能放手和遼國一搏。

  平縣的船隊南下,把糧食,獸皮,牛角,牛筋,生漆,木材,鐵礦石運到了平縣,這裏的作坊全面開動,晝夜不停趕工,把這些原材料變成致命的床子弩,打造成鎧甲刀劍,火藥作坊,猛火油作坊,同樣加緊生產。

  整個平縣幾乎成了一個大工廠。

  屈指算來,平縣也建立了五年的光景,相比別的地方,平縣擁有超高的動員能力,還有瘋狂的生產能力,三十萬百姓,差不多有十萬工人,其中有一萬多名大匠,這是汴京城也沒有的恐怖數字。

  而且這些大匠可不是弄藝術品,奢侈品的,他們有煉鐵的、木工、鍛造的、造船的、營建的、家具的……全都是實打實,能轉換成戰鬥力的那種。

  朝廷訂單下來,半個月的功夫,就提供給河北各軍3000架床子弩,還拿出了200萬斤火藥,150萬斤猛火油……

  面對着海量的物資,老將軍王德用是信心百倍。

  來吧,不管多少遼寇,都把他們送進地獄!

  王德用的心氣很高,可是真正把人馬拉出來,老將軍的臉就黑了,心更加涼了。

  目前大宋的禁軍數量在四十萬左右,其中一半多駐紮京城,約有二十幾萬,王寧安搞了一次裁軍,京城周圍的廂軍和禁軍都裁了,廂軍直接裁光了,禁軍也減少了3萬多人,可以說是歷年少有的成績。

  在京之外的禁軍,主要是分成兩大集團,一個是對抗遼國的河北軍團,一個是對抗西夏的西北軍團,其餘各地的駐軍非常有限,且戰鬥力下降得更加驚人。在澶淵之盟以前,河北是主戰場,禁軍最多,戰力最強。可是隨着西夏崛起,主戰場變成了西北,河北駐軍的戰鬥力就呈現自由落體般滑落。

  哪怕王德用花了幾年的功夫整頓,可是積重難返,想要扭轉頹勢,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這次為了備戰遼國,各軍不得不拉出來溜溜兒。

  王德用首先檢查的就是大名府的天雄軍,全盛時期,天雄軍共有一百多個指揮,人馬五萬人,堪稱大宋第一能戰軍團。

  可是這幾十年下來,天雄軍已經早已不復當年之勇。

  五萬人,能拉出來的不足三萬,王德用親自清點,其中步軍指揮——也就是營,滿編是五百人,可實際人數普遍在300以下,個別甚至不足200人,其中的老弱病殘就更多了。騎兵比步兵還要慘,人有一半的缺額不說,馬匹的缺口更是多達七成,很多把驢子,騾子都算上了,也不夠一半之數。

  再去看看刀劍兵器,王德用更是想哭,他仔細清點,很多刀都生銹了,爛了,鎧甲也滿是窟窿,殺不了敵人,也保護不了自己。令人髮指的是許多士兵用的都是真宗時候留下的武器,已經幾十年了,也捨不得扔掉。

  這些老古董製作的時候,是為了對付遼兵的,故此真材實料,非常結實,這幾十年送來的武器多數不堪用,刀非常脆,砍幾下就出了缺口,根本沒法用,弓也是粗製濫造,名義上的一石弓,實際只有8鬥……總而言之,一句話,什麼都是糊弄的。

  面對如此人馬軍械,王德用眼珠子都紅了,開什麼玩笑,憑着他們,如何跟遼國拼啊?

  這些年實在是太混帳了!

  承平日久,文貴武賤,武夫想要升官,就要巴結文臣,拼命送禮送好處,錢從哪裏來?還不是各處貪墨。

  吃空餉,喝兵血,軍械武器,什麼都能打折扣,只要有錢,就沒有他們不敢幹的事情!

  大傢伙都在賭,賭自己任內不出問題,然後拍拍屁股走人,把麻煩留給後繼者。

  說句不客氣的,每個人懷裏都抱着一顆炸彈,只盼着能順利傳給別人,不要在自己手裏炸了就好。根本沒人想過去解決問題,也沒有勇氣解決。

  面對這樣糟糕的局面,坦白講,誰都有責任。

  皇帝不作為,文官攬權,武夫貪墨,士兵懈怠……從上到下,全都爛了!

  王德用無比悲憤,「弟兄們,不能這麼下去了,再醉生夢死,遼國的人馬就要殺來了!你們所有人,還有家眷,親屬,朋友,誰都跑不了!」

  王德用苦口婆心,教訓了一頓,他立刻下令,所有人馬立刻整編,把不能出戰的老弱病殘統統裁掉。

  幸好趙禎給了錢,王德用也能大方起來,把這些人能遣散就遣散,不能遣散就編入民夫之中,等到日後安排到大名府做物流工。

  這樣一番整頓,天雄軍五萬人,只剩下一萬五千人,戰馬也不過3000匹。

  王德用看着可憐巴巴的部下,老臉通紅,指着這點人馬,什麼也幹不成。

  無奈何,老將軍只能去找王寧安。

  從大名府到滄州,王德用一刻不停,跑了兩天多,老爺子年近古稀,就算身體再硬朗,也是承受不住。

  到了滄州的時候,嘴角乾裂,嘴唇上都是水泡,顯得格外憔悴。

  「二郎,老夫來求幫來了!」

  王寧安對這位忠勇的老將軍還是非常尊重的,將王德用請到了府中,讓人準備了參湯,王德用喝了半碗,總算是喘上了氣。

  老將軍臉上發燒,將天雄軍的情況說了一遍,王寧安聽在耳朵裏,心裏不停亂跳,他知道大宋的人馬爛,卻沒有想到,竟然爛到了如此地步!

  「天雄軍尚且如此,其餘保定軍,信安軍,乾寧軍、安肅軍,廣信軍,靜安軍,情況只怕更糟。」

  王德用點頭,「二郎,老夫給你交個底兒,我估計整個河北能拿出來的可戰之兵,不會超過五萬,很有可能只有四萬多人。如果遼兵真的大舉南下,我們未必擋得住。老夫只能找你想辦法,如果不成,就只能請陛下發兵了。」

  「很難!」

  王寧安很乾脆擺手,「老將軍,京城的禁軍如何,我心裏有數,雖然狄帥用心整頓,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指望着他們不現實。」

  「那二郎一定是有辦法了?」

  王寧安道:「老將軍,滄州緊挨着遼國,又工商繁榮,聚集了那麼多的財富,沒有足夠的武力是行不通的,這些年滄州,平縣,都組建了不少弓箭社,河間府也招募勇士,充當效用,可以說小有成績。如果老將軍同意的話,可以把這些人充入軍中……但是他們必須參照禁軍的待遇,而且不能刺字,還要簽署約書,最多從軍五年,除非自願,到時可以解甲歸田。」

  王德用壽眉緊皺,他在河北多年,當然知道王寧安都幹了什麼,只是王家有多厚兒的家底兒,老將軍並不清楚。

  「二郎,你看能補充多少人?」

  「兩三萬總是有的,不過要留一半在滄州,畢竟也要嚴防遼國從滄州南下。」王寧安乾脆回答道。

  王德用眼前一亮,這麼說能拉走一萬多人了,加上現有的兵力,未必不能一戰!

  「二郎,能讓老夫看看嗎?」

  「老將軍先休息一個晚上,明天再去吧。」王寧安見老爺子疲憊不堪,故此建議道,哪知道王德用一擺手,「不用,現在就去,見不到人馬,老夫這心一刻也放不下來!」

  王寧安也不好拒絕,帶着王德用到了最近的一處校場,見王寧安來了,李無羈急匆匆跑過來。

  「見過大人,我們正在徵召人馬,附近十幾個弓箭社的漢子都來參加考評了。」

  王寧安點頭,陪着王德用走了過來,站在營門口,驚天動地的鼓聲震得耳朵生疼,這時候一個中等身材,赤着上身的漢子抓起了一張弓,眯縫着眼睛,在八十步左右,連射了三支箭,全都命中靶子,更有一箭,正中靶心。

  王德用眼前一亮,「不錯!放在天雄軍,也是響噹噹的好漢子!」 本帖最後由 Nickice 於 2017-8-11 02:11 編輯

V123210 發表於 2017-5-10 23:54
第358章 經濟制裁

  王家的武士團最初源於弓箭社,經過多年的發展,王家手上的武力已經頗為不俗。

  首先就是王良璟手上的三千騎兵,這是目前為止,王家最精銳的一支力量,其中半數以上老兵,參加過攻遼作戰,平滅過儂智高,殺進交趾也是他們,可以說是功勳赫赫。

  重建靜塞軍之後,他們又是核心力量,其中有一千重騎兵,兩千輕騎兵。

  不是王寧安不想全部配成重騎兵,實在是騎兵太燒錢了。

  重騎兵要保證人馬都有鎧甲,從上到下,完全就是個鐵人,光是這一套鎧甲,至少要300貫以上,加上各種武器,護具,馬鞍,馬鐙,統統算下來,一個重騎兵的裝備要500貫,還不算日常的維護和戰鬥損耗。

  就拿西夏的鐵鷂子來說,舉全國之力,也只能養三千人,凡是鐵鷂子重騎兵,鎧甲都是父子相繼的,祖祖輩輩流傳,說得好聽是延續勇武,說句不好聽的,實在是囊中羞澀,不敢浪費。

  光是裝備就這麼多錢,還有,每個騎兵至少要配3匹戰馬,這樣才能保證連續作戰,擁有強大的機動能力。

  哪怕王寧安有了馬場,能培育戰馬,可是能擔負起重裝的良馬數量也不是很多,目前為止,只有不到5000匹堪用。

  這也是限制王家重騎兵的最重要原因。

  王寧安和老爹研究過,王良璟認為北地馬雖然是比較優秀的戰馬,但是體型不夠大,承擔重裝備還有難度。

  就拿西夏的鐵鷂子來說,他們的核心良馬是來自西域的好馬,至於遼國,他們也會從西域,甚至更遠的地方弄到良駒。

  老王很感慨,大宋不但丟失燕雲,河套,連西域也丟了,就算想買戰馬,也無路可走!

  聽着老爹的感慨,王寧安突然打了個激靈!

  「西夏和遼國能弄到,咱們也能弄到!」

  王良璟好奇道:「怎麼弄,你還能飛到西域嗎?」

  「哈哈哈,孩兒說句不客氣的話,你該把寧澤的地理圖冊找出來,好好看看,就能找出辦法了。」

  老王遲疑了半晌,他還真把小兒子的圖冊找出來。

  仔細研究了半天,北邊的路都被大遼,西夏,青唐三方給封死了。王良璟曾經琢磨過攻打青塘,把河西走廊都拿到手裏。

  可問題是青唐人勢力不弱,西夏攻擊青唐,都被殺得狼狽逃竄,大宋的機會不大,而且攻擊青唐,難保西夏不會趁機出兵,到時候腹背受敵,搞不好又是一場雍熙北伐。

  王良璟徹底放棄了陸上的希望,把目光轉到了海上,順着茫茫的大海,王良璟看了許久,突然眼前一亮!

  他發現從嶺南沿着海圖南下,經過一個細細的海峽,就進入了一塊遼闊的海域,有個三角形的半島橫在眼前,這裏就是天竺,經過天竺,是一片廣袤的沙漠區,這片區域正好和西域相連!

  「天啊!」

  王良璟驚呼起來,「寧安,你的意思是從海上,用船隻運輸戰馬回來。」

  「嗯!」

  王寧安用力點頭,他努力回想,能承擔重騎兵的戰馬必須是重型戰馬,最容易拿到的阿拉伯馬還不夠雄壯,如果越過阿拉伯半島,進入西域,去弄汗血寶馬,只怕比起經過西夏還要困難。

  想來想去,王寧安挖空了心思。

  突然他想起一件事,在印度有一種重型戰馬——馬瓦里馬,據說這是一種非常雄壯矯健的戰馬,深受三哥的喜愛,甚至被奉為神明。

  只是這種戰馬在英國佬佔領印度之後,大量閹割,馬瓦里馬幾乎消失了……眼下英國人還在追着馴鹿跑呢,也就是說三哥那還有很不錯的戰馬!

  看起來,大宋只有勉為其難,充當一回殖民者的角色,把文明和開化送給三哥了……王良璟在旁邊看着,突然發現兒子的臉上露出一種飽含着陰險、狡詐、貪婪、猥瑣的笑容,王良璟的心就是一縮,不用問,又有人要倒霉了!

  ……

  雖然有了思路,但是想要弄到馬瓦里馬,並且組建程軍,還要一段時間,王家軍只能忍耐中。

  除了這三千正規騎兵之外,王家還有多達5000人的效用。

  這些人除了不是正規編制之外,幾乎和騎兵差不多,一樣訓練有素,一樣精通騎射,只是缺少實戰經驗,也沒有進行過大軍團作戰訓練,火候差了很多。

  再往下,就是多達三四萬人的弓箭社和各地的民兵,他們的訓練和騎兵大同小異,包括體能,隊列,箭術等等。

  平縣每年拿出不下一百萬貫,支持弓箭社,給他們提供優良的武器,還購買大量的鯨肉,補充士兵營養。

  單論身體素質,這些士兵就像王德用說的那樣,絲毫不比天雄軍的人馬差。

  老將軍親自測試,士兵的箭術都相當不錯,在60步到80步之外,射箭命中率都在七成以上,而且身體強壯,負擔幾十斤,還能奔跑如飛,另外服從性也非常好,隊列水平極高……這些都讓王德用欣喜若狂。

  可是真正看完,老將軍的臉色變了。

  「二郎,老夫承認他們很不錯,但是只是好兵的種子,距離真正的精銳,還差着一大截!」

  王德用指着士兵們說道:「你看他們的隊列,一百人之內,走的可以非常齊整,但是幾個隊伍放在一起,就亂了方寸。互相之間,根本不懂配合。還有,這些人主要是弓箭手和長槍手,還缺少刀斧手,盾牌手,不能形成配合,貿然上戰場,肯定要吃虧的。」

  王寧安沒有反駁,王德用說的問題,他當然知道。

  王家畢竟還是大宋的臣子,他這些武士團也是按照民兵訓練的,平時也就是緝捕盜賊,對付土匪,百十人就夠用了。

  他總不能拉着幾萬人,按照大軍對陣的標準訓練吧!

  那樣的話,兵沒有練成,先把腦袋弄沒了。

  「老將軍,你看怎麼辦才好?」

  王德用尋思了一陣,道:「這樣吧,我把他們編入各個軍中,讓老兵帶着,抓緊演練,假如兩個月之內,遼兵沒有南下,就算是天佑大宋。如果遼兵殺來了,那咱們就只有奮力一搏了。老夫年近古稀,一條老命,就算扔在戰場上,也沒有什麼可惜的。只是這些年輕人,卻要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和遼兵拼命,老夫怕對不起他們的家人啊!大宋這些年文恬武嬉,軍備鬆弛,已經到了如此地步,老夫真是心痛啊!」

  王寧安沉着臉,他當然不願意讓自己的手下去拼命,可是不拼怎麼行?

  是不是有辦法能拖延一段時間,至少讓遼兵來的不會那麼快?

  王寧安想到這裏,急匆匆去把自己的一幫手下還有學生都叫了過來。他沒有隱瞞,現在大宋上下一心,機會難得,軍隊快速整頓,戰鬥力提升很快。

  如果能拖延時間,對大宋是極為有利的,可問題是如何拖延,成了最大的難題。

  「繼續襲擊遼國沿海,打他們一個亂七八糟!」蘇軾率先建議道。

  章敦卻搖頭了,「不行,遼國認定了渤海國是大宋支持,渤海國打得越凶,遼國就會越快出兵大宋!你這是怕戰鬥來的太慢!」

  蘇軾想了想,也不得不承認章敦說得對。

  「你有主意嗎?」

  章敦想了想道:「先生,你看能不能切斷宋遼的貿易,給遼國致命一擊!」

  「臭死了,你還說大蘇呢,你的辦法更不高明。」呂惠卿插嘴了,「歷來大宋收緊貿易,遼國都會暴跳如雷,發兵攻打大宋。這種時候,切斷貿易,無異於提油救火,你和子瞻是半斤八兩,沒啥差別。」

  章敦黑着臉道:「你也別說便宜話,有本事你拿出辦法來?」

  呂惠卿想了想道:「要不這樣,咱們派一個舌辯之士過去,向遼國陳說厲害,嚇得他們不敢南下,那樣最好!」

  「呸!」

  章敦和蘇軾一起啐罵道:「你當遼國人是傻瓜啊,還一個舌辯之士,你去怎麼樣?」

  呂惠卿連忙搖頭,他可不想去送死。

  正在這時候,王寧安被他們一頓吵嚷,突然有了靈感。

  「對了,我有辦法了!」

  大家一起望着王寧安,問道:「計將安出?」

  「哈哈哈,吉甫,貌似你的確要去遼國一趟。」

  呂惠卿的臉都綠了,尷尬道:「先生,不是弟子不想去,只是這個情況,我去了只怕要掉腦袋啊!學生不怕死,但是不能白白送死,我還有八個兄弟,還有高堂老母,還有不會走路的孩子……」

  「行了!別跟我賣生意口!」

  王寧安突然嘿嘿一笑,「我準備對遼國進行制裁。」

  大家臉色一變,全都面帶懷疑,心說剛才不是推翻了嗎,先生又出什麼么蛾子!

  「我的制裁不是全面制裁!」

  大家終於好奇起來,先生要怎麼辦呢?

  「我準備只制裁和耶律洪基父子相關的商行,商人,其餘的一概照舊。」王寧安說完之後,露出了一個高深莫測的笑容。

  這幫小子聽完,腦袋裏卻只剩下兩個字:陰險!

  蘇軾忍不住嚷嚷道:「這不是公然離間遼國君臣嗎?他們要動兵,就把他們的財路給斷了,其他人的照常,誰跟着耶律洪基打大宋,誰就要損失錢財,那誰還能幹啊?」

  「有本事就讓耶律洪基咬我吧!」王寧安一副痞子模樣。 本帖最後由 Nickice 於 2017-8-11 02:31 編輯

fifly0909 發表於 2017-5-11 17:27
第359章 六藝教出來的壞蛋

  「吉甫啊,千斤重擔,為師還是信得過你的,等着你凱旋而歸!」

  王寧安拍了拍呂惠卿的肩頭,十分放心,讓大蘇去,他或許會擔心。可呂惠卿什麼人?未來王安石手下的第一幹將,最關鍵是他反復無常,一肚子壞水,連王安石都背叛了……這樣的壞蛋去遼國,那是絕對不會吃虧的。

  呂惠卿當然不知道王寧安的心思,他現在十分忐忑,遼國什麼模樣,誰也不清楚,萬一去了就丟了腦袋,可沒有地方說理去。

  他把章敦叫到了一旁,「子厚,咱是兄弟,你給哥哥交個底兒,去倭國一趟,有啥經驗,傳授給哥哥,我們呂家都感激不盡!」

  章敦聽到提起倭國的事情,立刻臉就變了!

  不提還好,提了友盡!

  「姓呂的,你自求多福吧!」章敦一扭身就走,扔下呂惠卿一個,他的脾氣也上來了,拽什麼,你能在倭國轉一圈回來,老子也有這個本事,我就不信了,一幫遼國的土鼈還能奈何了我?

  一怒之下,呂惠卿也來了好勝之心,他辭別王寧安,直奔遼國而去。

  當然出使都要有個名義,這不,大宋皇子降生,是天大的喜事,按照慣常,都要派遣使者去通知遼國。

  呂惠卿無官無職,朝廷只好認命劉林森作為正使,呂惠卿作為副使,一同出使遼國。

  上次劉林森是副使,陪着鄭獬去的,短短時間,又變成了正使,這位是五味雜陳。

  「劉大人,小弟初來乍到,還請大人多多指點。」

  劉林森咧着嘴苦笑,「呂先生,你是王大人的高卒,一定是韜略過人,只是遼人野蠻無比,毫不講道理,實在是難對付得很!」

  呂惠卿心裏咯噔一聲,他這一路上,不斷套話,劉林森也斷斷續續,把他們的經過說了一遍。

  鄭獬詢問渤海國的事情,結果遼國真就出事了,他們就認定了是大宋搗鬼,把兩個人給圈禁起來。

  也不給吃的,不給喝的,那個慘哦,差點把兩個人弄瘋了。

  遼國甚至派出西域的美女,想要施展美人計,讓他們就範,鄭獬和劉林森還算有些堅持,尤其是鄭獬,他清楚,自己在金殿上的比試,已經成了笑柄,如果再被遼國拿下,滿嘴胡說,那可真就身敗名裂,萬劫不復了。

  因此鄭獬咬牙撐着,劉林森也沒有開口。

  就這樣,見兩個人的嘴巴實在是撬不開,而且斬殺使者不吉利,就讓遼國給放了回來。這次再去遼國,雙方的情勢可不一樣了。

  趙禎強硬拒絕了遼國的要求,大宋全面備戰,遼國也不是吃素的,沿途到處都是騎兵,到處都是人喊馬嘶。仿佛故意示威,圍繞着宋使來回亂轉。

  弄得劉林森慘兮兮的,最初呂惠卿也很害怕,可漸漸的他不怕了,遼國下這麼大功夫對付他們,就代表看重他們,既然看重,就代表腦袋不會輕易丟了……這也是王寧安教給他的心理學,呂惠卿反而越來越有信心了。

  為了對付大宋,遼主的捺缽放在了鄰近燕雲的地方,虎視眈眈,似乎隨時都會南下。

  呂惠卿和劉林森照例求見遼主,足足等了兩天,他們終於見到了耶律宗真。

  這位皇帝陛下還不到四十歲,可是已經衰老不堪,哪怕極力掩飾,也瞞不過呂惠卿。

  耶律宗真要完蛋了!

  無論哪個國家,換個新皇帝,都不是小事情。尤其是遼國,更是少不了血雨腥風,呂惠卿更加放鬆了,他覺得遼國沒有那麼可怕了。

  通報了小皇子降生的事情,耶律宗真只是簡單說了兩句,就被人攙扶着離開,事情交給了太子耶律洪基處置。

  等到皇帝走了,耶律洪基的臉立刻沉下來,氣勢洶洶道:「你們南朝背信棄義,孤王要發兵征討你們!」

  呂惠卿微微一笑,「吾皇已經批了,你們要戰,那就戰一場!大宋沒有怕的!」

  好傢伙!

  什麼時候大宋這麼橫了?

  弄得耶律洪基都不知道怎麼應付了。

  這時候張孝傑站起來,怒斥道:「事到如今,你們南朝就不感到羞恥嗎?」

  呂惠卿把臉一沉,「這話從何而來?我們大宋歷來光明正大,無可挑剔!倒是你們恃強凌弱,動輒以戰爭要挾,嘴臉卑劣,令人不齒!」

  「你,你顛倒黑白!」張孝傑罵道:「你們化裝成海盜,襲擊興城,殺害我大遼百姓數千名,這筆血債,你們難道不用還嗎?」

  「笑話,我大宋距離你們的興城千里之遙,我們怎麼派兵過去?還說裝成了海盜,你們有證據嗎?」

  「證據?你們也配說證據,證據就是那些海船,還有床子弩,還有猛火油,這都不是你們的嗎?」

  呂惠卿把兩手一攤,「張大人,虧你還是狀元出身,一點道理都不講。光憑着幾樣武器就認定是大宋下手,未免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吧!我問你,可俘虜了一個大宋的士兵,請出來,我現在就和他對質。」

  「這……」

  一句話問住張孝傑,他們的確沒有大宋的俘虜,只是抓到了兩個倭人,偏偏這兩個傢伙還是死士,當即咬舌自盡。

  遼國也是通過體型,腳型辨認出來,是倭國的武士。

  說實話,遼國也挺頭疼的,明明是大宋出兵,怎麼冒出了倭人,還打着渤海國的旗號,哪跟哪啊?

  呂惠卿見遼國君臣說不出來,他乘勝追擊。

  「所謂興城被突襲,死了多少人,根本是貴國自說自話,絲毫證據也沒有,更不能把罪名安到大宋的頭上。很顯然,是你們無理取鬧,非要破壞宋遼和平大局。既然如此,我們也沒有怕的,有什麼本事,只管使出來吧!」

  論起睜眼睛說瞎話的本事,呂惠卿的確是厲害,愣是義正詞嚴,慷慨激昂,把遼國君臣說的沒理了。

  耶律洪基冷靜了一下,突然明白過來!

  老子有病啊,和他費吐沫星子,大遼要打誰,還用得着找藉口嗎?直接出兵就是,數年之前,那是耶律重元不配合,才吃了虧,這一次不一樣,大遼確實受了損失,耶律重元到底是遼國的親王,他敢不出兵,遼國的貴胄就會看不起他,名聲壞了,威望沒了,他憑什麼奪嫡?

  耶律洪基早就想報仇雪恨,機會終於來了,他哪能錯過!

  「宋使,孤王不殺你,立刻回去告訴南朝的皇帝,洗乾淨脖子,等着孤王來取項上人頭!」

  「哈哈哈哈!」

  呂惠卿放聲大笑,格外猖狂。

  「真是好一個囂張的大遼太子,本使肩負皇命而來,也通知皇太子一聲。從即日起,這27個商行個人,列入黑名單,不許他們和大宋從事任何貿易,在大宋的資產立刻凍結!」

  說着,呂惠卿拿出了一份名單,讓人送給了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掃了一眼,上面的全都是他名下的產業,還有他的心腹部下。

  大宋玩經濟制裁,那是早就預料到的,實際上遼國已經把境內的大宋商人都給抓起來了。大宋這邊有什麼動作,耶律洪基覺得都不值得吃驚。

  可是看到了這份名單,他還是驚駭了,不是上面的太多,而是太少,還都是針對他一個人!

  耶律洪基一頭霧水,不明所以。

  呂惠卿卻是滿臉悲天憫人,「我大宋誠心誠意,和貴國通商貿易,幾年以來,雙方商賈往來,貿易頻繁,互惠共贏,人所共見。奈何貴國皇太子殿下一意掀起紛爭,破壞和平大局,我大宋不得不被動應付。首批27個制裁名單在這裏,另外還有78個行會和個人有待觀察,至於普通商人,依舊可以順暢通商。」

  呂惠卿語重心長,「我大宋是禮儀之邦,和蠻夷不同。我們尊重契約,歡迎八方商賈前往大宋貿易,非是危害大宋安全,殘害大宋子民,都不用擔心大宋會單方面廢除貿易資格……總而言之,我希望貴國能夠懸崖勒馬,不要一錯再錯,否則大宋也只有不顧道義,全面制裁了!」

  交代完畢,呂惠卿十分瀟灑留下了兩份名單,然後就告辭了。

  這幫遼國貴胄都傻眼了,他們偷偷看了看,第一批制裁名單,全都是耶律洪基父子的,有待觀察的成員,多數是堅定的強硬派,主張對大宋動武的。其餘的人,包括張孝傑,耶律仁先,耶律重元父子……全都在制裁名單之外。

  有些人看過之後,居然頻頻點頭。

  不愧是禮儀之邦,做事就是有分寸,有條理,不會蠻幹。不然好幾千萬貫的生意,就要泡湯了,不用擔心會有損失了。

  這幫人暗暗鬆口氣,甚至給大宋豎起大拇指了。

  耶律洪基也豎起了大拇指,只是這個手指是衝下的!

  卑鄙!

  無恥!

  卑鄙無恥!

  你們大宋想幹什麼,把別人都當成傻子嗎?

  公然分化瓦解遼國,你們不會得逞的!

  耶律洪基暴跳如雷,哪裏知道,呂惠卿和劉林森那邊情況不一樣了,晚飯比平時多了一倍的菜肴不說,還送來了四個西域美女侍奉,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別上制裁名單!

  劉林森撓了撓頭,他看呂惠卿的臉色都變了。

  「那啥……呂大人,你們六藝都教什麼,能不能讓我也去聽聽?」



第360章 心軟的代價

  劉林森是真的想去六藝,好好看看,怎麼從六藝出來的個頂個都是妖孽啊!

  王寧安不用說了,還有那個蘇軾,才華大的足以秒殺狀元鄭獬,眼前這個呂惠卿,愣是靠兩張紙,就把遼國上下都鎮住了,實在是高明!

  劉林森仔細琢磨了許久,漸漸明白了其中的關鍵,只是想得越清楚,對呂惠卿就越是佩服。

  這兩份名單之中蘊含的智慧,實在是淵深如海,深不可測!

  首先,制裁耶律洪基,那是給遼國警告,不要輕舉妄動,敢對大宋動武,就要承擔後果……這幾年的功夫,耶律洪基為了培植勢力,防止耶律重元奪權,大肆貿易,每年都能賺數百萬貫,用這些錢,把皮室軍喂得肥肥的,上上下下,對太子爺唯命是從,這也是耶律洪基的底氣所在。

  可如今被列到了制裁名單上,財路斷絕,耶律洪基的處境一下子就艱難了。

  當然,他可以選擇對大宋動武,靠着搶奪,滿足皮室軍的需要。可問題是第二張名單就起了作用,宛如一把利刃高懸!

  和大宋有生意往來的不只是耶律洪基,還有其他人,這幫人的生意做得比耶律洪基還大,賺得更多。

  有待觀察是什麼意思?

  他們和耶律洪基一起動作,立刻就會上制裁名單,如果不動作,就能順利賺錢!

  你說這一招損不損?

  誰敢打大宋的主意,還沒等開戰,就要先損失一大塊兒。遼國的貴胄們要不要權衡一二?眼下的遼國和一百年前完全不一樣。剛立國的時候,那些貴胄都是十足的強盜,一個個跟梁山上下來的,只會用彎刀弓箭說話。

  經過了百十年的洗禮,尤其是全面通商之後,他們想獲得的利益不用打仗就能獲得了,而且還能拿到更多。這時候他們就要權衡利弊,哪怕再悍勇的人也要掂量,冒險和大宋開戰,損失不會小,好處未必有。不和大宋開戰,不用承擔傷亡,生意還能照做……這個選擇不難吧?

  名單就是個徹頭徹尾的陰謀,可是看出來又如何,遼國的貴胄們捨得放棄那麼大的利益嗎?

  這不,有人開始和呂惠卿眉來眼去,勾勾搭搭,一個老者微服來到了宋使的駐地,此老和劉林森還有呂惠卿談了兩句,他很快就判斷出來,兩位宋使,真正說了算的是呂惠卿。

  老者微微含笑,「貴使,遼宋和平相處了幾十年,雙方息兵罷戰,百姓安居樂業,這不是很好嗎?為何一定要掀起大戰,弄得生靈塗炭,實在是不應該。」

  呂惠卿看了老者一眼,含笑道:「我大宋不想打,奈何貴國咄咄逼人,我們唯有奮起抵抗,死戰到底。」

  老者上下打量呂惠卿,半晌才搖頭道:「貴使這話實在是不通,如果渤海國沒有大宋支持,如何能夠跑到遼國搗亂?如果貴國想要和平,一點也不難,只要把渤海國的匪徒交出來,然後真誠向遼國賠罪認錯,我想遼國會念在雙方交情之上,原諒貴國,又是和睦的好鄰居,豈不美哉?」

  呂惠卿哈哈一笑,「老先生執意把渤海國的事情歸咎給大宋,這是一點道理都沒有的。我倒是認為貴國該反躬自省,不要苛待自己的百姓,正所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不修仁政,不重民力,妄興干戈,塗炭生靈,早晚百姓都會群起而攻之。渤海國只是個開始,以後說不定會有更多的部眾起來反抗。把罪責推給大宋,是最容易的,卻也是最不負責的。」

  「你們當真沒有支持渤海國?」

  呂惠卿苦笑道:「大宋行事光明磊落,我們也在調查,畢竟這些年捕鯨船很多,船上都配置了床子弩,有的船隻遇到了風暴,沒準就被吹到了別的地方,被其他國家,或者海盜撿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你們不是沒有發現有大宋的子民嗎?這就是鐵證,不管如何,我大宋是期待和平的,但是請老先生記住,大宋不會匍匐在地,祈求和平,你們執意開戰,我們唯有奉陪到底!」

  老者陷入沉思當中,不得不說,呂惠卿的神態話語,都非常誠懇,讓人不得不信,莫非說真是個誤會,大宋無意和遼國開戰?

  可是渤海國的事情要怎麼解決,豈能輕易掀過去?

  老者左右為難,只能起身告辭,回去再做計較。

  這個老者是誰呢?

  他名叫蕭慧,是當今遼國皇帝耶律宗真的舅舅,也就是耶律洪基的舅爺,但是呢,他還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女兒,名叫蕭觀音,去年的時候,和耶律洪基定下了親事,他又是耶律洪基的岳父。

  錯綜複雜的關係之下,使得蕭慧說話很有分量。

  呂惠卿亮出了兩份名單之後,遼國立刻形成了兩種意見。

  有人主張是大宋欺負遼國無人,玩弄手段,分化瓦解,居心叵測,必須立刻出兵,嚴懲大宋。

  可是另外一些人認為大宋還是有善意的,興城的案子不能盲目算到大宋的頭上,而且二虎相鬥,必有一傷,不能給西夏人可乘之機。

  ……

  遼國陷入爭論當中,大宋這邊卻是在加緊備戰當中。

  王德用嚴厲整飭各軍,從王家的武士團當中抽調大批的人員,充實河北的軍隊……王寧安看在眼裏,非但沒有半點心疼,還相當興奮。他清楚這些人的能力,只要稍加鍛煉,要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成長為十將,都頭,指揮一類的小官,別看職位不高,但卻是整個軍隊的中堅力量。

  河北的人馬都有王家的人,到時候王寧安是一呼百應,勢力不可估量。

  雖然趙禎有了兒子,趙宗實的威脅幾乎消失了,但是王寧安有了更大的野心,他至少要有一支十萬以上的強兵,把遼國幹趴下去,把燕雲從遼國的手裏拿回來!

  王寧安很信任呂惠卿的能力,但是河北前線一刻不能鬆懈,不能言戰,怎麼言和!王寧安親自督促各軍訓練,尤其是王家的鐵騎,還有數量眾多的民兵武裝,都要做好戰鬥準備。

  鍛造武器,補充軍糧,軍馬,總而言之,忙得不亦樂乎。

  屈指算來,呂惠卿入遼已經二十天了,雖然對面的遼軍調動不斷,但是卻沒有發現大舉南下的跡象,看起來呂惠卿已經穩住了遼國,王寧安很是欣慰。

  又忙活了一天,他回到軍營,讓人準備一大盆熱水。

  穿了一整天的皮靴,汗水把雙腳泡得發白,厚厚的一層死皮,看起來十分可怕,王寧安把兩隻腳放進了滾燙的熱水中,微閉着眼睛,沒有多大一會兒,竟然發出了舒服的呼嚕聲。

  也不知過了多久,水都涼了,王寧安才緩緩睜開眼睛,正在這時候,有人從外面闖了進來。

  「大人,出事了!」

  王寧安打了一個激靈,立刻擦乾了腳,穿上布鞋,來到了桌案前面坐下。

  「到底是什麼事情?」

  慕容輕塵變色道:「是從保定軍那邊傳來的消息,有人叛變大宋,逃到遼國去了。」

  「什麼?」王寧安頓時瞪大了眼睛,憤怒道:「怎麼回事,嚴不嚴重?」

  「跑的是提點倉場事楊文斌。」

  王寧安深吸口氣,臉色大變,提點倉場,官職雖然不大,但是管着錢糧軍餉,熟知大宋的虛實,這種人跑到遼國,絕對是遺禍無窮。

  「怎麼會讓他跑了呢?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王寧安滿心煩躁,焦急問道。

  「據報,在半個月之前,王德用老將軍檢查各地的倉庫,發現倉庫管理混亂,尤其是保定軍的都倉,由於沒有按照規定,用大泥做防火隔牆,還收了潮濕的米糧,以致大段霉變,整個保定都倉,可用之米不到一半……王老將軍一怒之下,將提點倉場事楊文斌以下,一共二十幾名官吏都給重責一頓,據說,楊文斌懷恨在心,傷勢稍微好了一點之後,就帶着家眷手下,逃往遼國去了。」

  王寧安臉色越發難看,用力拍着桌子,「哼,如此敗類,應該砍了頭才好!派人追擊了嗎?」

  「派了……只是卑職擔心追不上了。」慕容輕塵老實回答道。 本帖最後由 Nickice 於 2017-8-11 02:50 編輯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6

    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