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明星] 大戲骨 作者 : 七七家d貓貓 (連載中)

 
mk2258 2017-2-13 21:01:51 發表於 都市言情 [顯示全部樓層] 只看大圖 回覆獎勵 閱讀模式 2182 1150542
V123210 發表於 2018-5-6 20:17
大戲骨 1101 高下立見

    「悲慘世界」的口碑遭遇了滑鐵盧,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湯姆-霍伯是拍攝電視劇起家的,他是一位優秀的電視導演,對於演員表演的捕捉值得肯定,但鏡頭的調度、氣氛的營造、光線的運用和影像的延伸等電影的必備要素方面,卻不是他的強項。

    「國王的演講」被譽為是千禧年之後,奧斯卡最佳導演最水的一部作品,這不是空穴來風的;同樣,「撞車」擊敗「斷背山」收穫奧斯卡最佳影片始終飽受爭議和批判,也是因為前者的電視感太重,導演對於電影的掌控幾乎看不見。

    由湯姆-霍伯掌鏡的「悲慘世界」,嚴格遵循了舞台劇版本的脈絡和格局,這意味著,進一步放大了湯姆的缺點,完全暴露在觀眾面前;另一方面,湯姆的優點也無從發揮,徹底被演員的個人表演和發揮掩蓋。

    這就好像放置多台攝影機在女王劇院之中,將「悲慘世界」的全明星版本記錄下來,然後發行了dvd影碟,成為了走進電影院的電影版本。這樣一部戲劇,足以令人驚嘆和讚美;但這樣一部電影,卻無法讓人感同身受。

    倫敦首映式結束之後,「悲慘世界」的首批評論迎來了一場噩夢,十四家媒體發佈了評論,媒體綜評暫時僅僅只有五十九分,甚至沒有能夠及格。

    事實上,如此糟糕透頂的分數並不是世界末日,批判的評論只有一家,而讚美的評論也只有一家,剩下十二家評論全部都是不好不壞的中評,而中評之中,分數也普遍集中於五十分到七十分之間,這才導致了平均分沒有能夠及格。

    在首批評論之中,「帝國」雜誌的影評無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卡梅隆-麥金托什版本的』悲慘世界』無疑是一部精彩的佳作,優秀的劇本、優秀的角色、優秀的內涵,但湯姆-霍伯的問題就在於:

    這部作品雲集了一群才華橫溢的演員們,精彩絕倫的表演再次賦予了角色生命力,卻始終與電影本身是割裂的,彷彿只是欣賞到了另外一齣戲劇的演出,卻沒有電影的質感以及導演的解讀。

    更加可怕的是,霍伯對於細節把握的流逝,導致劇情出現了斷層,角色也變得簡單,原本恢弘而深刻的主題不僅沒有得到提升,反而還削弱了,最終演變成為了現在的版本——

    一部純粹為了奧斯卡頒獎季而打造的電影,及格線之上,卻沒有更多了。它能夠贏得奧斯卡提名嗎?這是大概率事件;但它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嗎?答案是肯定的否定。」

    「帝國」雜誌給出了六十分,剛剛及格,沒有更少,卻也沒有更多,這也代表了大部分影評人的觀點。

    人們在稱讚著安妮-海瑟薇的表演,「華爾街日報」甚至宣稱,「海瑟薇現在就可以準備自己的奧斯卡得獎感言了,精彩絕倫的表演當之無愧地奉獻了職業生涯最佳;還有薩沙-拜倫-科恩和海倫娜-伯翰-卡特的演出也讓人眼前一亮。」

    人們也扼腕著休-傑克曼沒有得到更多的表演空間,「綜藝」雜誌表示,「他完全被限定在了一個框架之中,所有的才華都無法得到展示。在藍禮-霍爾光芒萬丈的版本面前,頓時就顯得黯然失色了。這對傑克曼是不公平的,但卻是事實。而湯姆-霍伯則是需要指責的對象。」

    人們還在譴責著羅素-克勞糟糕透頂的演出,十四家媒體之中,足足十家媒體都展開了口誅筆伐,「糟糕的唱段,糟糕的表演,糟糕的走位,還有糟糕的角色,克勞僵硬而笨拙、愚蠢而乏味的演出徹底毀掉了整個角色。」

    毫無疑問,在演員卡司陣容之中,羅素-克勞受到了最多指責,這位第七十三屆奧斯卡的影帝得主,完全不適應舞台劇的表演風格,從頭到尾顯得格格不入,在首映式當晚就已經遭受到了無數批評,現在更是迎來了一場吐槽的狂歡。

    值得一提的是,「泰晤士報」撰寫了一篇專題報導,將「悲慘世界」的阿爾梅達劇院版本和電影版本擺放在一起展開比較,並且全方位地進行分析,在文章的最後,他們如此總結到。

    「為什麼阿爾梅達劇院的六個小時版本能夠取得成功?又或者更進一步,為什麼女王劇院的三個小時版本能夠長盛不衰?

    原因就在於:他們以最合適的方式奉獻了最精彩的演出,飽滿的角色和紮實的劇本,在精彩的演繹之下,賦予了維克多-雨果原著小說屬於自己版本的理解和昇華。這是他們成功的原因,同時也是電影版本失敗的原因。

    當人們提起阿爾梅達劇院六個小時的冗長版本時,人們會記得其中的每一個角色、每一個細節,乃至於可以滔滔不絕地講述著自己的理解和反思;而當人們提起電影版本時,除了芳汀的』我曾有夢』和德納迪埃夫婦』房屋之主』,似乎就什麼都沒有留下了。

    人們在討論著,霍爾是不是比傑克曼更加出色的冉-阿讓;人們在討論著,如果由霍爾出演電影版本的馬呂斯是否是更加優秀的選擇;人們還在討論著,霍爾放棄了電影選擇了戲劇是否是更加明智的選擇。

    從現有的成果來看,所有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泰晤士報」的評論無疑是有趣的,同時也是具有代表性的,除了五十分的評價之外,他們真正地對兩個不同版本做出了橫向比較,這也代表了業內的主流觀點。

    生活之中有一個永恆定律,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橫向對比之後,高下立見。

    毫無疑問,休-傑克曼是一位有口皆碑的演員,雖然在電影領域之中,金剛狼的角色形象束縛了他的戲路;但在戲劇領域,紐約、倫敦以及墨爾本等各大城市之中,都留下了屬於他的傳說,備受業內人士肯定。

    這一次,飾演冉-阿讓這一重要角色,休再次展現出了自己的紮實功底、出色唱功和傑出表現力,這一切也都得到了影評人的客觀肯定,但相較而言,突破著實太少,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如果沒有橫向對比的話,那麼休收穫的讚譽可能還要更多一些,畢竟他是這部電影裡最重要的核心,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但,現實生活之中沒有如果。

    現在,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比之下,藍禮的表演立刻就脫穎而出了,休所展現出來的優秀素質,藍禮都全部具備;而更進一步的,藍禮的表演質感和層次又呈現出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戲劇舞台之上的張力和爆發力,賦予了冉-阿讓全新的生命力。

    在這之中,最廣為討論的一場戲,不出意外,正是「帶他回家」——冉-阿讓前往街壘,試圖拯救馬呂斯的那場重頭戲。

    關於休-傑克曼的優秀無需贅言,但事實就是,這場戲、這首歌,他的表現卻完完全全落於下風,僅僅只是平鋪直敘地呈現出了歌曲的內容,沒有情感,沒有底蘊,沒有迴響,乾巴巴得沒有味道,甚至還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劇情,平淡乏味的表演完全丟失了靈魂。

    更糟糕的是,湯姆-霍伯的鏡頭調度之下,完全誤解扭曲了原曲的含義和靈魂,就連主題核心都莫名其妙地流逝,沒有了馬呂斯,沒有了安灼拉,沒有了街壘,不要說昇華了,人們甚至開始懷疑,到底應該是帶「誰」回家?

    倫敦首映式的放映結束之後,有一位影評人著實太過吃驚、太過意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乾脆直接找到了休,詢問那場戲到底是怎麼回事,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呈現出來的效果如此災難?

    後來,關於這件事,當事人雙方都沒有給予回應,彷彿根本就不曾發生過一般。但業內傳聞,聽到問題之後,休攤開了雙手,搖搖頭表示了無奈,「抱歉,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滿臉困惑、滿眼遺憾,顯得無能為力,「也許,還是我的能力有限吧。」

    再優秀的演員,遇到一個平庸的導演,那麼也束手無策。歸根結底,在電影之中,演員的表演需要導演的鏡頭來捕捉和呈現;而不像在戲劇舞台之上,演員擁有什麼,呈現的就是什麼。

    不過,休是一個紳士有禮的個性,從來不喜歡在背後談論別人的壞話,即使無奈,他也沒有指責任何人,只是謙虛地把過錯攬到了自己的身上,認為自己的實力還是不足,辜負了這場戲的重任。但字裡行間的唏噓和扼腕,還是令人遺憾。

    比較之下,藍禮的「帶他回家」卻被奉為經典,受到了業內專業人士的一片讚譽,甚至有人認為,藍禮重新賦予了這首曲目靈魂和信仰,精彩絕倫的表演絕對值得珍藏。

    從歌詞到曲調,從身段到眼神,從架勢到氣場,藍禮真正地展現出了表演的精髓,即使最挑剔的劇評人和導演都無法挑刺。

    傳聞之中,包括克勞迪-米歇爾-匈博格(claude-michel-schonberg)、阿爾菲-博(alfie-boe)等多位冉-阿讓的資深扮演演員都親自抵達了阿爾梅達劇院觀看了藍禮的表演,並且給出了相當出色的評價。

    藝術沒有高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詮釋,但表演質量卻可以分出優劣,正如「泰晤士報」所說,答案是「肯定」的。
V123210 發表於 2018-5-6 20:17
大戲骨 1102 低調點映


    沒有人可以否認,休-傑克曼和藍禮-霍爾都是業內備受歡迎的演員。

    某種意義來說,傑克曼的人脈更加廣泛、口碑更加出眾、形象更加優秀,他在業內的朋友遍佈天下;而藍禮的獨來獨往、年輕氣盛、高傲清冷,則著實得罪了不少人,現在藍禮的朋友,大多數都是年輕人,圈子著實不算大。

    論起群起追捧,傑克曼勢必是佔據上風的。但事實是,「悲慘世界」電影版本的倫敦首映式結束之後,幾乎一面倒的,人們都為藍禮送上了更高的讚譽。

    傑克曼恰當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表現達到了水準以上;但藍禮卻超額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取得了突破,驚豔了所有人,甚至重新詮釋出了不同的冉-阿讓,不同的「悲慘世界」。

    這,就是區別。

    年初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之上,藍禮的意外登頂著實引起了驚濤駭浪,業內人士始終都頗有微詞。原因十分簡單,藍禮太太太年輕了。

    剛剛年滿二十二歲,即使是按照奧斯卡影帝的提名年齡來排列順序,這也是影史第三年輕的數字;而藍禮還更進一步,一鼓作氣地將小金人收入囊中,強勢地將阿德里安-布洛迪保持的最年輕得獎記錄狠狠地往下拉了八歲

    在此之前,藍禮還成為了柏林電影節歷史上第二年輕的影帝得主。

    如此速度,著實太快太凶太猛,對於業內認識,尤其是對於德高望重的年長人士來說,對於職業生涯黃金年齡平均在三十五歲到四十歲的主要成員來說,這確實是難以接受的。嫉妒也好,不忿也罷,他們就是心氣不順。

    看看阿德里安-布洛迪就知道了,憑藉著「鋼琴家」登頂奧斯卡之後,就再也沒有能夠贏得奧斯卡提名了不要說奧斯卡了,就連金球獎的提名階段都進不去,徹徹底底地被學院無視。這就是代價。

    現在,藍禮比阿德里安還要更加「過分」,學院派的憤怒和嫌棄可想而知了。

    如此情況的話,要麼就是開始挑戰商業電影,就好像哈莉-貝瑞那樣,漸漸朝著主流電影轉移,然後漸漸遠離頒獎季的爭奪;要麼就是在獨立電影領域浮浮沉沉,等待著下一次機會,除了阿德里安之外,妮可-基德曼也是如此。

    所謂的「小金人魔咒」,這是真實存在的,對於藍禮來說更是如此。

    頒獎典禮結束之後,藍禮重新回到倫敦西區,而且還大膽地選擇了六個小時版本的「悲慘世界」,實驗性質無比強烈,還是對演技的全新挑戰,這反而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這一行為得到了業內人士的普遍認可:

    年輕人戒驕戒躁,腳踏實地地再次回到舞台之上,慢慢地打磨演技,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但,這還是不夠。

    如果按部就班地發展,藍禮可能至少要等到三十歲以後,業內人士才會重新審視這名演員的實力與才華,再次考慮嘉獎的可能;在這之前,不要說得獎了,可能就連提名都無比困難。

    當年,馬龍-白蘭度二十七歲第一次奧斯卡提名,並且在三十歲之前連續四年提名,最後憑藉著「碼頭風雲」在三十歲那一年成功登頂奧斯卡。但現在,時代早就已經不一樣了,瑞恩-高斯林、傑克-吉倫哈爾、希斯-萊傑、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等等,這些演員才是最佳的典範。

    順帶一提,傑克-吉倫哈爾第一次奧斯卡提名是二十五歲,「斷背山」的最佳男配角,但那就是他唯一一次奧斯卡提名了,一直到三十七歲都是如此,苦苦蹉跎了十二年。

    不出意外的話,藍禮也將必須經歷這樣的磨礪階段。

    現在,情況卻悄悄地發生了變化。

    電影版本和阿爾梅達版本的「悲慘世界」放在一起,橫向比較之後,成功地為藍禮收穫了一片讚譽之聲,悄無聲息之中,藍禮的專業實力再次得到了認可。

    雖然憑藉著「愛瘋了」登頂奧斯卡,這有運氣的成分;但藍禮的實力卻是毋庸置疑的,這位年輕演員展現出了與年齡不相符的老道和成熟,這是令人敬佩的,更是令人讚嘆的,人們可以嫉妒可以羨慕可以鄙夷,卻不能無視,更加不能否認。

    這是意料之外,卻又是情理之中的。

    站在「悲慘世界」的節點之上,重新回頭展望藍禮過去的一部部作品,事情就漸漸變得清晰起來,慢慢地,慢慢地,人們正在摒除年齡偏見,開始客觀的給予藍禮的專業才華更多應得的肯定。

    正如人們所說,西區和百老匯正在漸漸沒落,這是事實;但戲劇界的專業大佬們的專業和權威卻是不容置疑的,來自他們的肯定,對於任何一位演員來說,都至關重要,甚至足以影響到電影圈子的諸多觀點和看法。

    當然,提名和得獎依舊無比困難。畢竟,二十二歲就收穫奧斯卡影帝了,難道還想要一步登天嗎?看看湯姆-漢克斯就知道了,三十九歲完成了蟬聯奧斯卡小金人的壯舉,在那之後的提名之路就無比艱辛了。守恆定律,這是客觀存在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業內對於藍禮的觀點和看法正在一點一點地沉澱下來,這算是一個意外收穫了。

    更何況,如果對於過去的作品懷有遲疑,他們完全可以現在就走進電影院,欣賞為藍禮勇奪柏林電影節影帝的那部作品「超脫」,進一步地對藍禮的實力展開觀察和剖析。沸沸揚揚的討論終究只是旁人的觀點,遠遠不如自己的親眼所見來得更加有說服力,不是嗎?

    「悲慘世界」電影版本在倫敦首映之後,與電影沒有直接關係的藍禮反而成為了矚目焦點,即使身在薩裡攝影基地,也依舊無法擺脫焦點,這也讓人們哭笑不得;伴隨著這些沸沸揚揚的話語,正在點映的「超脫」收穫了一批意外關注,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之前在首映式之上,傑克曼就提到了,此時藍禮有一部作品正在北美點映,但這一消息無比低調。

    藍禮沒有回歸北美進行宣傳,官方公告似乎也沒有引起任何波瀾,就連藍禮的社交網絡賬號也是一片安靜,低調得不像話,所有一切都發生在無聲無息之中,如果不是「悲慘世界」的話,估計大部分人還要持續蒙在鼓裡。

    如此姿態,著實讓人哭笑不得。

    不過,對於真正的資深影迷和堂吉訶德們來說,「超脫」的點映卻從來不是秘密。

    事實上,早在十一月二日,「超脫」就已經開始了正式的點映,最開始僅僅只是在紐約的兩間院線和洛杉磯的一間院線,一共就只有三家院線點映。

    沒有宣傳,沒有儀式,甚至沒有公告,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開始點映了,托尼-凱耶根本就沒有寄予任何期待,正如影評人們所說,這就是一部他自己拍攝給自己觀看的作品,沒有期待著票房,沒有期待著頒獎季,甚至就連錄像帶租賃都沒有任何期待

    當初與藍禮簽約的時候,托尼就乾脆利落地讓出了錄像帶租賃的一部分分紅。可以看得出來,賺錢和宣傳都不是他的目的,他僅僅只是想要完成這項藝術創作,在歷史長河之中留下一點什麼,至於其他的,那就交給時間。

    因為真正優秀的藝術作品,時間的打磨之後,終究會綻放出光芒的;而且,像電影如此主題的作品,硬生生地強勢宣傳,人們也根本不會買賬,還不如放任口碑慢慢地發酵,口口相傳之間,讓人們主動去瞭解、主動去思考。

    如此一來,效果反而更好。

    當然,同時還可以節省宣傳費用。

    於是,「超脫」就這樣點映了,在三間藝術院線,完全按照獨立藝術電影的運作模式進行放映。不急不慢的姿態,著實讓人哭笑不得他們的海報甚至沒有提起這部作品在柏林電影節之上收穫了最佳男演員獎。

    但退一步來說,海報之上就是藍禮的面孔,這就是最好的宣傳了,何必多此一舉呢?

    更何況,對於真正的資深專業影迷來說,他們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藝術院線的最新消息;而對於真正的堂吉訶德們來說,他們也一直在殷切期待著「超脫」的上映。只要有心,他們就有渠道瞭解到相關消息,這就已經足夠了。

    事實也證明了如此。

    點映開始之後,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超脫」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單館票房高達三萬三千美元,點映的首個週末就收穫了九萬九千多美元,這著實是一個意外驚喜。

    客觀來說,單館三萬三千美元的數據,只能說是波瀾不驚,不要說創造紀錄了,就連比起藍禮自己的其他幾部作品,這一數據也沒有可比性,在影史的記錄榜單之上,就連前兩百名都擠不進去。完全就是乏善可陳。

    但對於「超脫」來說卻是難得的佳績,不僅因為沒有宣傳,還因為作品本身就具有強力的排斥主流觀眾效果,回想一下當初在柏林電影節冰火雙重天的反饋效果,就可見一斑了那還是電影節呢,現在在現實生活之中上映,情況自然就更加困難了。

    所以,「超脫」的點映取得了一個不錯的出發。
V123210 發表於 2018-5-6 20:17
大戲骨 1103 自娛自樂

    十一月二日,「超脫」正式在紐約和洛杉磯兩座城市一共三座院線舉行了電影,在頒獎季的熱潮之中,低調地開啟了自己的征程。

    所謂低調,一來沒有登陸喧鬧的多倫多電影節、特柳賴德電影節展開宣傳;二來沒有步步為營地發佈預告片和電影海報進行宣傳;三來沒有營銷廣告宣傳,沒有電台宣傳沒有電視宣傳甚至沒有院線宣傳;四來沒有官方通告,沒有推特沒有臉書也沒有官網,甚至就連紙質媒體都沒有接到消息。

    僅有的一個宣傳,那是來自於imdb的官方頁面。

    九月初,正當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了威尼斯和多倫多之上時,「超脫」的imdb正式頁面更新了一條消息:電影將於十一月二日正式點映(紐約、洛杉磯)。

    這就是全部了。

    這才是真正的低調,幾乎可以說是悄無聲息之中走上了院線。

    儘管如此,「超脫」的點映首週依舊取得了三萬三千美元的不俗單館票房,令人眼前一亮,相較於前期的低調和平靜來說,如此成績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驚喜,遠遠超出了預料。

    原因並不複雜。

    二月份的柏林電影節之上,「超脫」勇奪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引發了不小的討論。雖然說,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中,柏林的影響力最為微弱,一座銀熊獎盃引起的波瀾轉瞬即逝;但意外的是,隨後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之上,藍禮乘風破浪地摘下最佳男主角小金人,瞬間引爆了所有討論。

    連帶著,「愛瘋了」和「抗癌的我」兩部作品的票房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同時,在奧斯卡之前,剛剛贏得銀熊獎的「超脫」自然也就成為了討論焦點。

    人人都在好奇著,「超脫」是否能夠比得上「愛瘋了」?「超脫」之中的表演又呈現出了什麼模樣?去年,「愛瘋了」在聖丹斯之上贏得了評審團特別獎,順勢今年就摘下了小金人,那麼,今年「超脫」在柏林收穫了銀熊獎,明年又將如何呢?

    沸沸揚揚的討論聲之中,「超脫」也無形之中得到了一次免費宣傳的機會。

    不過,比起電影本身來說,好奇和八卦還是佔據了上風,人們期待的不是這部作品,而是這部作品身上的所謂噱頭,將這部作品與奧斯卡直接掛鉤起來。後來,劇組沒有進一步展開宣傳,似乎對於今年的頒獎季也沒有任何野心,這些噱頭沒有能夠得到足夠的土壤支持,漸漸也就泯滅在了電影大潮之中,被大部分人遺忘在了身後。

    但還是有一小批觀眾牢牢地記住了,不僅沒有遺忘,反而還更加積極了。對於藍禮、對於「超脫」、對於托尼-凱耶,好奇心有增無減。

    全年,「超脫」一共出席了五個電影節,柏林是其中一個,此外還有翠貝卡電影節、伍德斯托克電影節、東京電影節以及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每一個電影節之上,關於「超脫」的口碑都是毀譽參半、冰火雙重天,聚集在這部作品身上的爭議越來越多,始終不曾消失,即使是資深的專業影評人也不例外,各抒己見,爭論不休,對於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事情,越來越有趣了。某個角度來說,爭議就意味著無法服眾;但換個角度來說,爭議也意味著更多可能。對於藝術來說,爭議總是讓人亢奮的。

    於是,好奇和期待都正在水漲船高,進入下半年之後,苦苦等待的觀眾一點一點地累積了起來,即使是「明日邊緣」引爆了整個暑期檔,藍禮在商業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對於這些觀眾來說,「超脫」依舊是他們對藍禮的年度最大期待。

    社交網絡之上,有人開玩笑地表示:他現在已經摩拳擦掌、迫不及待,時時刻刻做好了準備,捲起袖子、熱血沸騰,勢必將「超脫」罵得狗血淋頭、批得體無完膚,否則,絕對不會善罷甘休。

    從這個側面來說,期待值其實是一直正在緩緩攀升的。

    對於主流觀眾來說,乃至於主流媒體來說,他們似乎早就已經忘記了「超脫」這部作品,柏林電影節的話題本來就比不上威尼斯和戛納;但對於特定群體的觀眾來說,他們卻一直在苦苦等待著,哪怕是頒獎季揭幕之後,沸沸揚揚、熱熱鬧鬧,「超脫」也始終沒有被遺忘。

    恰恰地,點映的藝術院線,圈定的就是這樣一群觀眾。自然而然地,點映就取得了三萬三千美元的不俗成績,嶄露頭角。

    不過,如此成績依舊不足以撼動主流媒體的注意力,影評數量和相關報導都始終不溫不火,緩慢地、無比緩慢地增長蔓延著,這也使得電影切斷了來自主流觀點的影響,所有的交流還是更多地侷限在資深觀眾之間,討論越來越熱鬧、越來越炙熱。

    年末的電影市場之中,焦點不斷,熱鬧非凡,感恩節檔期、萬聖節檔期、聖誕節檔期,一個又一個的假日粉墨登場,「無敵破壞王」、「00:大破天幕殺機」、「暮光之城:破曉(下)」、「霍比特人」先後輪番轟炸,打破了一個又一個記錄,口碑與票房齊飛,簡直讓人應接不暇。

    更不要說,頒獎季開始揭幕之後,熱門作品一部接著一部,每一週都是話題不斷。

    在這之中,又有誰會注意到一部「超脫」呢?

    悄無聲息地,「超脫」的點映還是在紐約和洛杉磯兩座城市鋪陳開來。

    十一月第二周,依舊是兩座城市的三間院線,單館票房卻更進一步,上升到了三萬九千美元,儘管在歷史榜單之上依舊排不上座次,但點映期間還能夠取得單館票房的上升,卻是破天荒地頭一遭,側面可以看得出來,這部作品的影響力正在緩慢擴展。

    「紐約時報」和「好萊塢報導者」都注意到了如此異常的現象,給予了報導,此時好萊塢才第一次意識到了,另外一部頒獎季值得重視的作品登場了又或者說,不值得重視?畢竟,托尼-凱耶的作品風格著實太過驚悚,幾乎可以說是把觀眾和獎項主動往外推。

    十一月第三週,還是同樣的三間院線,單館票房稍稍回落,三萬五千美元,表現依舊精彩絕倫,無形之中,「超脫」還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記錄點映三週,單館票房始終維持在三萬美元以上,並且首週票房數據還是最低的一部作品。

    有些繞口,卻十分有趣。無疑,這部作品的電影曲線頗為值得細細研究。

    十一月第四周,擴映腳步終於開始了,還是在紐約和洛杉磯兩座城市,但點映院線卻上升到了十四家,紐約九間、洛杉磯五間。

    令人驚豔的是,點映單館票房依舊維持在了三萬級別,三萬兩千美元的表現,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從話題性和支持率來說,「超脫」在四周點映期間的表現,依舊足以完爆今年頒獎季的大部分作品了。

    當然,每一週的單館票房數據都沒有值得誇耀的部分,即使是第四周的點映單館票房成績,還是無法躋身影史榜單前三十名。換而言之,這完全可以看成是「一群特定狂熱觀眾的自娛自樂」。

    但沒有人可以否認,點映期間,連續四周的穩定表現,這也再次證明了,電影的爭議性正在緩緩地蔓延開來,越來越多專業的觀眾們,源源不斷地走進院線之中,加入到作品的爭論和辯駁之中。

    對於一部藝術作品來說,這就是最好的嘉獎。托尼-凱耶對於自己製造的波瀾,顯然不能更加滿意了,心情格外愉快。

    同樣,媒體的視線也漸漸地聚集了過來,相關評論陸陸續續開始放出,點映首週時,僅僅只有三家評論;而進入點映第四周時,評論數量已經來到了二十家。

    與那些備受矚目的頒獎季作品比較起來,動則四十以上的評論數量,「超脫」的媒體反饋信息簡直可以用可憐來形容了,即使有柏林電影節加成,即使有藍禮作為噱頭,但這部作品在頒獎季之中的位置已經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

    僅僅從關注度來說,「超脫」就已經提前掉隊了。在頒獎季之中,沒有足夠的曝光率,想要殺出重圍,絕對是難上加難的一件事;而且,從托尼-凱耶的態度來看,他也沒有展開頒獎季學院公關的打算。

    更何況,媒體的反饋信息也不容樂觀。

    二十家媒體的綜評分數僅僅只有五十五分,距離及格線還有五分之差,這反而成為了一條新聞

    這是藍禮-霍爾職業生涯之中媒體綜評最糟糕的一部作品,同時也是藍禮-霍爾演員生涯之中第一部媒體綜評沒有能夠及格的作品。

    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時間裡,藍禮就成功地躋身一線,殺出重圍,作品平均質量的超高水準絕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從「太平洋戰爭」以來,藍禮的作品就保持了絕佳狀態,從口碑到票房再到觀眾反饋,實現了全面的勝利,至今未嘗一敗。

    但今天,「超脫」的媒體綜評卻著實難言好看,甚至可以說是醜陋的。

    難道,藍禮職業生涯的首次滑鐵盧就這樣來臨了?認真想想,雖然意外,但似乎也是時候了,遲到總比不到要更好。也許,現在就是最佳時機呢?
V123210 發表於 2018-5-6 20:18
1104 票房失利

    2012年,這又是屬於藍禮的年份。

    阿爾梅達劇院版本的「悲慘世界」正在席捲全球,收穫了業內人士的一片好評,書寫了藍禮職業生涯的全新篇章,早早地就成為了明年托尼獎和奧利弗獎的大熱門。

    「明日邊緣」的口碑和票房實現了雙豐收,以商業電影的身份證明了藍禮的強大市場號召力,個人片酬收入一舉取得了突破,與小羅伯特-唐尼並駕齊驅。

    屬於藍禮的不敗神話還在繼續,不僅僅是藝術電影,就連「速度與激/情5」、「明日邊緣」這樣的商業電影也毫不例外地收穫了無數讚譽,這是一個奇蹟,更是一個神話,在年初勇奪奧斯卡小金人之後,這名年輕演員的步伐依舊勢不可擋。

    一直到「超脫」的正式點映。

    二十家媒體的評論之中,十一家積極的好評,八家消極的差評,一家中立的混合評論,媒體綜評來到了五十五分。

    年初的柏林電影節之上,「超脫」就迎來了一場議論的狂潮,讚美與批評交織而起,冰火兩重天的待遇,完完全全地將整個劇組架在火堆之上炙烤,官方場刊的最終評分只有「2.3/4」,滿分四分的評價之中,他們只收穫了二點三分的成績。

    換而言之,當初在柏林電影節之上,「超脫」就是一部沒有能夠及格的作品,現在來到北美大陸之上,媒體綜評依舊沒有及格,這並不是一個意外。

    在諸多評論之中,足足有三家媒體給出了二十五分的超低評價,口誅筆伐地對電影發起了猛烈攻擊,他們普遍認為

    「這是一部對觀眾充滿了惡意的作品」、「完全沒有任何意義」、「除了情緒片段之外,一無是處」、「一個帥氣的老師和一個可愛的未成年人之間的愛情故事,這確定是合法的嗎」、「通篇充滿了自以為是的自言自語」、「完全沒有任何說服力」……

    差評,差評,還是差評,足足八家媒體都給出了糟糕透頂的惡評,字裡行間充滿了對這部作品的排斥和厭惡,其中最直接的評論表示,「純屬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更是浪費生命,完全沒有必要觀看的一部作品」。

    雖然說,「超脫」是一部作者電影,本來就對觀眾並不友好;但遭遇如此嚴重的差評,甚至是一無是處的人身攻擊,這也遠遠超出了預期之外。

    對於托尼-凱耶來說,他絲毫不意外,之前那一部被官方干涉之後始終沒有能夠完成創作的「黑水船運公司」,在拍攝階段就遭遇到了更加可怕的待遇,某種意義來說,這也恰恰是托尼的創作初衷,他說,「只有真正被刺痛了,反應才會如此激烈」。

    比起批判來說,托尼更加不喜歡的是那些不溫不火、不冷不熱的中評,似乎不好也不壞,這才是對一部作品最可怕的侮辱。

    但對於藍禮來說,如此待遇卻是破天荒的頭一遭,職業生涯還未曾遭受如此待遇。

    更加可怕的是,那些惡評之中,完全無視了藍禮的表演,只是單純地批評、批評和批評,從導演到演員,全盤否定了這部作品的努力。

    當然,首批評論之中,極端差評的媒體有八家,在這之外,奉獻好評的媒體也多達十一家。

    其中「紐約客」再次堅定了自己的立場,並且貢獻了首輪評價之中的最佳。

    當初在柏林電影節之上,「紐約客」就給予了至高讚譽,這一次點映之後,他們重申了立場,「這無疑是』華氏911』以來最好的一部作品,人們有多麼痛恨它,它就有多麼出色;人們有多麼仇恨它,它就有多麼優秀。」

    「還有,藍禮-霍爾無疑是這個時代之中最優秀的演員之一,他的表演充滿了力量和深刻,猶如一記重拳,狠狠地撞擊在靈魂之上,激盪出悠遠的迴響。觀看霍爾的表演,真正地感受著來自藝術的洗禮,這對於當代電影創作來說,著實太過難得。他就是那種演員,永遠都不會讓你失望,永遠都會讓你驚豔。」

    作為紐約最為犀利、最為獨特的一本雜誌,「紐約客」總是如此愛憎分明,絲毫不會吝嗇自己的讚美和追捧,這一次也不例外,最後搭配了八十八分的評價,基本與他們在柏林電影節上給出的「3.5/4」持平,旗幟分明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另外,媒體的讚譽還來自其他方面

    「奇妙的表現力,振聾發聵的主題」、「演員之間的化學反應無疑令人讚嘆」、「這是比』愛瘋了』更加優秀的表演」、「時間將會證明這部作品的價值」、「勇敢、大膽、創新、獨特」、「結局在想像力的荒蕪之中走向消亡的畫面無疑是年度最佳」……

    與差評針鋒相對、鮮明對比的是,好評也是滾滾而至,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對作品進行了剖析和讚譽,最為普遍的觀點就是,導演與演員之間的默契和火花鑄就了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這無疑是藝術層面的一次勝利。

    極致的讚譽,極致的批評,極致的支持,極致的反對,正是在這兩種極端的評論之中,「超脫」的評分來到了五十五分。

    這是壞事,卻也是好事。

    與「悲慘世界」清一色都集中在了中評區的局面相比,不冷不熱、不好不壞、不高不低,著實讓人提不起興趣;而「超脫」的局面卻是厭惡者無比痛恨、喜歡者非常喜歡,這反而是引發了更多討論的熱情,至少從話題性角度來說,這是積極的。

    不過,如此積極因素,「超脫」似乎也用不上。

    因為,不管是差評還是好評,所有的專業影評人都達成了一個共識:這部作者電影,對觀眾確實非常非常不友好。

    顯然,從構思作品的最開始,托尼-凱耶就沒有打算討好觀眾,這部作品根本不是提供給普通觀眾欣賞的,更多是在藝術層面的探討和摸索,如果未來可以進入資料館之中收藏,提供給更多的影迷作為歷史參考資料,那就再好不過了。

    就好像英格瑪-博格曼(ingmar-bergman)、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helangelo-antonioni)這樣的導演,他們是大師,也是巨匠,但他們的作品卻不是普通觀眾可以欣賞的,甚至就連許多進階之後的影迷也不見得能夠完全看懂。

    如果統計這些大師的電影票房,那勢必將是一場災難。所謂的票房反饋,本來就是商業屬性的一種表現方式,而不是藝術價值的呈現途徑。

    雖然說,托尼-凱耶距離大師還有不小的差距;但「超脫」的創作理念和手法,本來就充滿了實驗性質,對市場的不友好是寫在基因之中的。

    所以,即使冰火雙重天的兩極評論引發了無數興趣,但這對於電影票房的幫助依舊不大。

    十二月第一週,經歷了四周點映的「超脫」,依舊有條不紊地開始自己的擴映步伐,西雅圖加入了點映的城市範圍,但點映院線僅僅只是從十四家增加到了二十一家,三座城市的放映院線依舊少得可憐,更多還是希望更多資深專業觀眾的捧場。

    在這一週,媒體綜評引發的騷亂,「悲慘世界」倫敦首映式帶來的曝光,以及電影版本和戲劇版本比較之下的討論浪潮,這所有的一切都成為了「超脫」吸引更多觀眾的噱頭。

    最終,電影的點映票房也表現不俗,單館票房不降反升,重新回到了三萬四千美元!

    連續第五週,電影的單館票房都維持在了三萬美元以上,這也終於創造了歷史記錄,成為了影史之中第一部達到如此壯舉的作品。

    畢竟,前期點映單館票房出色的作品,之後的數據就將有所回落,要麼是擴映腳步加快,要麼是藝術院線的觀眾源回落;像「超脫」這樣不緊不慢之中,漸漸引爆話題焦點的作品,著實不多,同時還能夠維持話題熱點的,那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點映五週之後,「超脫」的票房表現終於擁有了一些話題。

    不過,單館三萬四千美元,相較於二十一間院線的數據來說,總票房依舊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換一個角度來說,多方面的多重效應之下,「超脫」的點映成績還是沒有能夠大爆特爆,就連藍禮在獨立藝術電影方面的市場號召力也沒有能夠化腐朽為神奇,那麼,值得喜悅和慶幸的事情也就著實不多了。

    媒體們一直期待的日子,終於到來了

    「藍禮的滑鐵盧」。

    連續創造記錄、連續創造佳績之後,藍禮在不知不覺之中已經連續六部作品持續地在口碑和票房雙方面取得成功,自「速度與激/情5」以來,連續四部作品北美票房破億的成績也追隨著湯姆-克魯斯、威爾-史密斯的腳步,正在成為一代全新的票房巨星。

    如此看來,藍禮的上升勢頭沒完沒了,完全看不到盡頭。這讓人們不由提出了一個疑問:

    到底是這名演員具備了獨特的挑選作品眼光?還是這名演員已經具備了真正的市場號召力,每一部作品都取得了成功?那麼,這名演員到底什麼時候才會迎來職業生涯的第一次觸礁呢?

    現在,答案終於揭曉了。

    「超脫」,這就成為了藍禮的滑鐵盧戰役,從口碑到票房,雙雙迎來了職業生涯新低。那麼,這僅僅只是一次性的意外,還是整個漫長演員生涯的事業轉折點呢?
V123210 發表於 2018-5-9 20:10
大戲骨 1105 錯雜心情

    經過了四周點映的醞釀,經過了「悲慘世界」倫敦首映式的提及,經過了冰火雙重天的媒體綜評,經過了柏林電影節和奧斯卡的雙重加持,經過了頒獎季的話題醞釀,「超脫」的票房表現依舊沒有能夠複製藍禮過往的神奇曲線。

    五週點映的累積票房還是沒有能夠突破一百萬美元。

    客觀來說,頒獎季作品的市場票房表現本來就不是關注焦點,因為這就不是作品的製作初衷,除了衝擊奧斯卡之外,作品的收益更多是來自於錄像帶租賃,而不是院線放映,即使是藝術院線的點映也基本賺不了錢。

    前年,妮可-基德曼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作品「兔子洞」,在提名之前,累積票房是一百五十萬,提名之後,最終票房則是兩百二十萬;去年,收穫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兩項奧斯卡提名的作品「雌雄難辨」,提名之前,累積票房兩百萬,提名之後,總票房是三百萬。

    對於此類藝術作品來說,票房從來就不是矚目焦點,沒有人會在意他們的製作成本除非是匪夷所思地昂貴,也沒有人會在意他們的票房數據除非是具備了衝擊最佳影片提名的可能。

    「超脫」,自然也不例外。

    事實上,柏林電影節之後,「超脫」的口碑和風評就已經預示了票房的走向,現在,點映期間的短短五週,電影的累積票房就已經迫近了一百萬,如此表現已經令人驚嘆非常了。

    更何況,托尼-凱耶沒有公佈「超脫」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和拍攝預算,按照業內人士的預估,應該是在一百萬到一百五十萬之間,可能還會稍稍高一些,但基本就是如此區間浮動了。

    這也意味著,點映期間就取得如此票房數據,對於托尼來說,這已經是非常喜人的票房數字了。

    但對於記者來說,對於殷切期待著藍禮延續神奇表現的記者來說,如此成績卻遠遠稱不上出彩或者成功。

    瀏覽一番藍禮所有作品的票房表現,數字最低的是「活埋」的五千兩百萬,而投資成本最低的「愛瘋了」則席捲了一億兩千五百萬,這些都還是北美地區的票房,如果是全球票房數字的話,那成就就更加匪夷所思了。

    記者們對於藍禮的期待,不僅僅是票房出色,也不僅僅是實現盈利,而應該是大爆特爆,沒有十倍、二十倍的票房收益,這似乎都無法令人滿意。現在「超脫」的成績和口碑,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是可以接受的結果,但對於藍禮來說,這就是滑鐵盧。

    十二月第一週之後,「超脫」的點映步伐依舊不緊不慢、有條不紊地展開。

    2012年的最後一週時,電影在北美五座城市的四十九間院線上映,點映範圍依舊嚴密地控制在一個有限範圍之內,放任口碑和評論緩緩地流淌著,也放任爭議和辯論慢慢地發酵著;即使進入新年之後,點映腳步依舊沒有完全邁開。

    「超脫」始終堅持著小範圍放映,放映院線最寬泛的一週出現在了一月第四周,足足在三百五十一間院線放映,但也僅僅持續了一週而已,隨後一週就開始削減院線數量,重新回落到了兩百九十八間院線的放映規模之上。

    換而言之,廣大影迷們在藝術院線之中觀看電影的機會,著實有限。錯過之後,他們就只能等待著錄影帶的發行,才能通過租賃的方式或者在線點播的方式觀看了。

    最終,「超脫」在北美院線小範圍上映了十八週,三月第一週正式下線;不過,取而代之的是,四周之後,電影就正式發行了藍光影碟,提供租賃和銷售,為那些真正的資深影迷們提供了更加廣泛的觀看渠道。

    當「超脫」正式下線的時候,這部電影的北美累積票房落腳於六百九十八萬美元;而且,沒有海外票房,因為托尼-凱耶沒有運作海外的院線上映,直接跳過了院線環節,以發行影碟的方式,讓廣大影迷能夠更加直接更加快速地觀看到這部作品。

    根據托尼-凱耶個人工作室的官方公告表示,「超脫」僅僅依靠院線票房,就已經早早地實現了盈利,並且數額遠遠超出想像。

    工作室還表示,托尼將所有票房收入都捐獻給了慈善機構,主要是與教育系統相關的機構,尤其是資助貧民窟教育的項目;隨後,藍禮也宣佈,將個人片酬收入以及票房分紅全部捐獻給相同的慈善機構。

    顯然,對於他們來說,拍攝製作「超脫」這部作品,賺錢從來都不是首要目標,甚至不是目標之一。

    同時,「超脫」也正式超過了「美國x檔案」,成為托尼個人導演職業生涯之中,票房表現最高的一部作品。這著實是一個意外的結果。

    「美國x檔案」1998年上映的時候,取得了六百七十二萬美元的北美票房;同時還在海外上映,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最終全球累積票房突破了兩千萬,高達兩千三百萬。

    不過,這部電影的拍攝成本也耗資巨大,足足投入了兩千萬美元,按照如此計算,電影不僅沒有能夠盈利,還要虧本。但後來,電影在錄像帶租賃市場表現出色,還是成功地實現了盈利。

    「超脫」沒有能夠在海外上映,全球票房自然無法和「美國x檔案」相提並論,但這部作品早早地登陸影碟租賃市場,同樣也取得了不俗的反饋,而且綿長的續航能力也令人驚嘆作者電影、邪典電影一向都是如此。

    雖然,「超脫」的北美票房還是遠遠超出了預期;雖然,「超脫」再次實現了盈利,即使沒有能夠大爆特爆,成績依舊不俗;雖然,「超脫」的廣泛討論熱度還是令人側目;雖然,「超脫」只是一部藝術電影,不以票房論成敗的藝術電影……

    但沒有人可以忽略,也沒有人想要忽略,這是藍禮橫空出世以來的第一次滑鐵盧。不是猜測,不是假想,就是真正的滑鐵盧。

    首先,藍禮連續五部作品北美破億的夢想破滅。

    其次,「超脫」的北美累積票房甚至沒有能夠邁過千萬門檻。

    再次,「超脫」的口碑全面陷入掙扎,除了五十五分的媒體綜評之外,爛番茄是百分之五十九的新鮮度,均分則是六分;imdb之上,超過四萬名網友的打分,暫時落腳於七點八分,稍稍挽回顏面,但依舊杯水車薪。

    毫無疑問,這就是藍禮的職業生涯新低;而且遠遠低於預期。

    所以,人們苦苦等待的一天,人們殷殷問詢的一天,人們翹首以盼的一天,終於到來了;可是……心情卻沒有想像之中的雀躍和歡快。

    短暫的慶幸和喜悅之後,心情迅速就沉澱了下來,有些茫然,有些落寞,還有些失望。錯雜的情緒,著實難以用一個語言來準確歸納總結。

    不久之前剛剛年滿二十三週歲的藍禮,在職業生涯創造了無數奇蹟,甚至讓人嫉妒和怨恨,巴不得看到他狠狠地摔一個跟頭;但這一天真正到來的時候,人們卻開始茫然若失了,難道,y世代第一人就此一蹶不振?

    那是不是意味著,時代的交替還是無法完成?那是不是意味著,新生代演員的崛起就此戛然而止?那是不是意味著,他們無緣見證一個又一個歷史的誕生了?

    人類總是如此矛盾,好與壞、善與惡、進與退,所有的所有都集結在他們的身上,心想事成了之後,卻又開始後悔了。

    現在再轉過頭回顧藍禮的職業生涯,扼腕遠遠大過於開心,因為他們錯過了藍禮再次創造歷史的瞬間,未來頓時變得不確定起來,湯姆-克魯斯和威爾-史密斯式的時代偶像,是不是再也不會出現了?

    五味雜陳,這也許就是現在最好的形容詞。

    諸多媒體沒有出現想像中的集體落井下石,反而有些意興闌珊,報導完成之後,紛紛開始提出了另外一個擔憂:

    「超脫」的複雜口碑和低迷票房,還有不緊不慢的點映腳步,這是不是意味著,今年的頒獎季,藍禮將第一次缺席提名了?

    一直以來,柏林電影節與奧斯卡之間的聯繫就無比微弱,每一年的影帝影后得獎者,即使是入圍頒獎季爭奪戰都無比困難,得獎的記錄就更加渺茫了。

    上一次柏林影帝贏得奧斯卡,還要追溯到2000年,本尼西奧-德爾-托羅(beniio-del-toro)憑藉著「毒/品網絡」登頂柏林之後,次年拿下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而上一次柏林影后贏得奧斯卡,則是2004年,查理茲-塞隆憑藉「女魔頭」之中的出色表現連續奪得了柏林和奧斯卡的影后那時候還是柏林與奧斯卡的蜜月期,2002年的哈莉-貝瑞、2003年的妮可-基德曼都先後複製了登頂柏林之後奪得奧斯卡的軌跡。

    但現在,藍禮在今年頒獎季之中的前景正在越來越微弱。

    一直到目前為止,衝擊奧斯卡的男演員候補者之中,人們提到了「大師」的傑昆-菲尼克斯,提到了「林肯」的丹尼爾-戴-劉易斯,提到了「烏雲背後的幸福線」的布萊德利-庫珀,卻沒有人提起「超脫」的藍禮。

    這才是真正的失望,這才是真正的低迷。

    連續強勢了多年之後,今年,藍禮的上升勢頭第一次放緩了下來。
V123210 發表於 2018-5-9 20:10
大戲骨 1106 提前出局

    憑藉著「愛瘋了」,年僅二十二歲就登頂奧斯卡影帝寶座,當時人們猜測到了,接下來幾年時間裡,藍禮的頒獎季之旅都將會舉步維艱,這是可以預料的;但人們卻沒有猜測到,衝擊來得如此之快。

    「超脫」勇奪柏林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銀熊獎之後,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今年頒獎季之中最不容忽視的一部作品,比起前年的「活埋」、去年的「愛瘋了」和「抗癌的我」來說,「超脫」才是真正體現藍禮絕對實力的作品,也無疑更加符合學院評委的喜好。

    但現在,出師未捷身先死。頒獎季的大幕才剛剛揭開,戰火甚至還沒有來得及點燃,「超脫」似乎就已經退出了各個獎項的爭奪戰。

    事實上,專業影評人對於藍禮的讚譽之聲依舊不絕於口。

    羅傑-埃伯特出席紐約電影節時,有記者提出了相關問題,「今年諸多演員的表演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位」,沒有侷限性別,也沒有侷限主角和配角,而羅傑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藍禮-霍爾。」

    由於回答得太過乾脆、太過肯定,反而是在記者之中引起了一陣驚呼聲。

    隨後羅傑在採訪之中補充到,「就我個人而言,當初在觀看』超脫』這部作品的時候,藍禮所展現出來的表演質感就留下了不錯的印象。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名出色的演員,所以我想,很好,這不是什麼大事,他又奉獻了一次不俗的表演。」

    「但在那之後,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我的意思是,超過三個月的時間裡,我的腦海裡總是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他的表演,細細品味那些情感、那些餘韻,不僅僅是亨利-巴特這個角色,還有這個角色的命運以及人生。老實承認,為此,我專程前往了皇后區探訪了那些底層教育的情況,感受到的震撼還是層層不斷地洶湧而至。」

    「有時候,我分辨不清楚,這是電影的力量,還是表演的力量。但毋庸置疑,今年目前為止,我個人最喜歡的電影畫面之一,就是』超脫』的結局裡,在一片廢墟之中,藍禮的詩歌朗誦。上帝,那真是太美了。」

    羅傑絲毫沒有掩飾自己對藍禮的喜愛和追捧,如此一番長篇大論更是可以讓人們看出他的肯定,而他不是唯一一個秉持如此觀點的業內人士。

    在紐約和倫敦這兩座城市之中,人們的普遍觀點就是如此:優秀,這就是絕對的優秀,無與倫比的優秀。藍禮的絕對實力再一次得到了認可,與阿爾梅達劇院版本的「悲慘世界」交相輝映,真正地讓人感受到了這位年輕演員的出色。

    漸漸地,藍禮正在打破年齡和經驗壁壘,得到那些真正專業人士的重重肯定。

    對於托尼-凱耶這樣一心一意撲在電影藝術創作之上的從業者來說,他們在乎的不是口碑、不是獎項、不是票房、不是利益,而是純粹的實力。好就是好,壞就是壞,還需努力就是還需努力,一切都是如此純粹。

    但奧斯卡頒獎季卻從來不是如此簡單。

    嚴格來說,任何一個頒獎典禮和電影節都不是如此簡單,因為它們不是數學題,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藝術的審美和判斷需要參考太多太多的標準。

    歐洲三大電影節之所以相對單純、相對獨立,那是因為採用了評審團制度,最終評選結果體現的是一小部分評委的喜好和偏好,所以,每一年的評審團主席都是至關重要的;但如此一來,弊端也就在於,幾乎每一年三大電影節的得獎名單都會引來媒體的瘋狂吐槽。

    而奧斯卡則體現的是六千多名學院評委的綜合投票結果。於是,事情就變得更加複雜起來,頒獎季的學院公關就此孕育而生。

    提名靠實力,得獎靠運氣,這不是說說而已。

    事實上,伴隨著網絡時代而興起的信息大爆炸環境之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金言金句早已經落後於時代,現在就連提名階段,也需要依靠有效的學院公關來殺出一條血路,激烈程度比起追逐獎項階段來說,毫不遜色。

    簡單列舉一組數據,所有事情就一目瞭然了。

    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奧斯卡最佳影片之中,只有三部得獎作品的北美票房沒有能夠邁過一億門檻,分別是「撞車」、「老無所依」和「拆彈部隊」,票房最低的是「拆彈部隊」,票房僅僅只有一千七百萬美元。

    而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個十年,奧斯卡最佳影片之中,北美票房低於一億美元的得獎作品同樣是三部,「辛德勒的名單」、「英國病人」和「勇敢的心」,在這之中票房最低的則是「勇敢的心」,票房數據是七千五百萬。

    更進一步,過去二十年時間裡,奧斯卡最佳影片得獎作品,北美累積票房低於五千萬的,只有一部,「拆彈部隊」另外,去年的最佳影片「藝術家」,北美最終票房則是四千四百萬。

    「綜藝」雜誌曾經統計過,任何一部電影試圖衝擊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提名,北美票房都必須達到八百萬美元以上,過去十年時間裡,只有「硫磺島來信」一部作品沒有能夠符合如此標準

    因為當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攝了兩部套片,「父輩的旗幟」和「硫磺島來信」,分別以美國和日本的視角來解讀同一場戰役。

    華納兄弟原本準備以「父輩的旗幟」衝擊奧斯卡,而「硫磺島來信」則來年再戰,結果前者的口碑去額遠遠低於預期,眼看著就要錯過頒獎季,華納兄弟當機立斷,倉促之間將後者推上了院線。這才出現了如此情況。

    換而言之,想要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必須有足夠的宣傳基礎和群眾基礎,也必須有足夠的媒體話題和宣傳內容,票房就是最直接的表現,那些曲高和寡的作品是無法在提名階段脫穎而出的。

    最佳影片的提名是如此,其他項目的提名也是如此。

    頒獎季的學院公關,不僅僅是人脈戰爭、公關戰爭、宣傳戰爭,同時還是一場金錢戰爭。歸根結底,這場全世界的電影產業大狂歡,還是與利益息息相關。

    現在,「超脫」就正在掉隊。

    關於藍禮的業內口碑,漸漸走高、漸漸紮根,如果現在就開始舉行托尼獎或者奧利弗獎,那麼藍禮絕對是熱門人選;但在頒獎季之中,糟糕的口碑、低迷的票房和強烈的抗拒觀眾傾向,卻讓這部作品早早地失去了關注度。

    不出意外的話,「超脫」在提名階段就可能被淘汰。

    對於一部藝術電影來說,而且還是在柏林電影節之上摘下銀熊獎的藝術電影來說,如此表現著實令人失望。

    客觀來說,托尼-凱耶和藍禮-霍爾兩個人從來就沒有打算衝擊頒獎季,從點映階段,托尼就意興闌珊,絲毫沒有湊熱鬧的意思;而遠在英國拍戲的藍禮更是消極怠工,沒有展開任何宣傳。錯過頒獎季的熱鬧,他們一點都不遺憾。

    但媒體記者們卻不願意善罷甘休,一個個紛紛地開始搖頭。

    一方面,他們都開始扼腕於藍禮的失利,這是藍禮橫空出世以來,第一部作品遭遇了全面的打擊,點映之後的成績遠遠低於預期,也許不至於成為藍禮的職業生涯轉折點,但奇蹟之旅就這樣戛然而止,還是讓人唸唸不忘。

    另一方面,他們還紛紛遺憾於藍禮的銷聲匿跡,錯過了與韋恩斯坦影業的又一次交鋒。

    去年年末,藍禮與哈維-韋恩斯坦的頒獎季交鋒,堪稱跌宕起伏、驚心動魄、峰迴路轉。

    在大部分時間之中,「藝術家」都佔據了絕對上風,甚至表現出了橫掃千軍的碾壓之勢;「炒作門」的暴起更是將藍禮逼入了絕境,岌岌可危。

    但最終,藍禮卻完成了絕地反擊,以創造歷史的姿態,瞠目結舌地登頂奧斯卡。

    這一場大戲,絕對是精彩絕倫、拍案叫絕。

    傳聞,頒獎典禮結束之後,哈維在落日塔酒店大發雷霆、暴跳如雷,他與藍禮可謂是真正的不共戴天之仇。

    今年年末,哈維率領著韋恩斯坦影業捲土重來,無比強勢。「烏雲背後的幸福線」、「被解救的姜戈」、「大師」、「四重唱」等多部作品,全線覆蓋了各個獎項的爭奪戰,延續了他們的一貫策略,一邊運作學院公關,一邊分配資源,進入衝刺階段之時,再集中火力衝擊小金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作品之中,布萊德利-庫珀、華金-菲尼克斯、傑米-福克斯都是最佳男主角的有力爭奪者。

    僅僅從這一個細微的動作就可以看得出來,在購買版權的過程中,哈維的優先選擇是最佳男主角的衝擊,而不是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否則當初他也就不會錯過「獵殺本**」,而選擇了「烏雲背後的幸福線」了。

    沒有人知道藍禮和哈維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愛瘋了」這一部作品的版權交易似乎不足以徹底激怒哈維,但可以確定的是,哈維和藍禮絕對不是至交好友,兩個人至今還沒有合作過任何一部作品。

    遺憾的是,今年哈維與藍禮的這場戰爭,似乎還沒有開始打響,就因為「超脫」的提前出局而早早地宣告了落幕,這著實是令人扼腕的。
V123210 發表於 2018-5-9 20:10
大戲骨 1107 奇妙一年

    沒有人可以永遠勝利,也沒有人可以持續強勢。所謂的經久不衰,需要時間的沉澱。

    在歷史上,連續四年收穫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只有兩位演員,馬龍-白蘭度,1951年到1954年;阿爾-帕西諾,1972年到1975年。

    有趣的是,前者是在二十七歲到三十歲之間創造了歷史,而後者則是在三十二歲到三十五歲之間書寫了奇蹟。

    換而言之,兩位演員都是青年才俊,憑藉著自己的才華和天賦,早早地收穫了肯定,在業內站穩腳跟。對於平均得獎年齡維持在四十三歲的奧斯卡影帝部門來說,兩位演員都可謂是天才和寵兒的典範。

    不過,那都已經是老黃曆了,馬龍的歷史是在半個世紀前創造的,而阿爾的輝煌也書寫在四十年之前,現在的學院越來越老派、越來越資深、越來越沉穩,像藍禮這樣的年輕後生,想要複製如此輝煌,難於登天。

    客觀來說,先後憑藉著「活埋」和「愛瘋了」提名奧斯卡之後,今年的確是到了應該暫時緩一口氣的時機了,如果說,藍禮錯過了奧斯卡提名,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結果,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

    但業內人士還是一片扼腕和遺憾之聲,不僅因為藍禮在過去這幾年的聲勢著實太過兇猛,似乎創造奇蹟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還因為藍禮今年的業內口碑還在持續升溫之中,現在卻受困於作品的題材和風格,沒有辦法在頒獎季更進一步,確實令人唏噓。

    更何況,「藍禮vs哈維」的第二彈,居然早早地落下帷幕,這著實是令人大失所望。

    頒獎季開啟之後,有一個小小的細節值得玩味。

    「超脫」在北美點映之後,唐納德-格洛沃、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保羅-沃克等一群演員們結伴前往了藝術院線,觀看了這部電影,並且紛紛在推特之上毫不留情地吐槽,強力地表示,藍禮的這部電影根本看不懂。

    唐納德的推文最為搞怪,「等待男主角解說音軌版本的登場之後進行二刷。」

    亞歷山大的推文也顯示出了他的風格,「糟糕,藍禮拋棄我們了,不帶我們一起玩兒。顯然,那樣一部作品,絕對不是我的級別可以達到的,這下糟糕了。該死的。」

    不僅僅是他們,還有瑞恩-高斯林、安德魯-加菲爾德、湯姆-霍蘭德、比爾-斯卡斯加德、傑西卡-查斯坦、斯嘉麗-約翰遜等人都紛紛發表了推文,自發性地為「超脫」背書,試圖號召更多的觀眾走進藝術院線,欣賞這部「完全看不懂」的電影。

    隱藏在字裡行間的調侃和戲謔,可以看得出來,他們與藍禮之間的友誼,顯然不僅僅是為了公關宣傳活動而已。

    但有趣的是,在諸多推文之中,卻沒有詹妮弗-勞倫斯的身影。

    當然,這有很多合理的解釋。比如說,詹妮弗正在忙碌著頒獎季的宣傳,而「超脫」的場次安排本來就少,時間契合補上;比如說,詹妮弗私底下已經觀看了作品,只是沒有發表推文而已,可能通過郵件和短信已經與藍禮交流過了……完全沒有胡思亂想的必要。

    可是,放置在頒獎季的背景之下,人們卻不得不開始胡思亂想。

    哈維與藍禮的恩恩怨怨,是否可能影響到詹妮弗的行為和態度?

    「烏雲背後的幸福線」這部作品,現在正在由韋恩斯坦影業運作,今年准備衝擊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以及最佳改編劇本獎,目前來看,他們在頒獎季的爭奪戰之中,佔據了些許優勢。

    以哈維橫行霸道、獨/裁/強勢的作風,禁止詹妮弗發佈任何關於藍禮的言論,尤其是可能幫助藍禮衝擊奧斯卡提名的言論,這是非常以及十分有可能的。

    也許,這只是媒體的捕風捉影;也許,這只是毫無根據的猜測。

    但,側面就可以看得出來,不僅僅是媒體,業內人士也始終在蠢蠢欲動,期待著藍禮和哈維能夠迸發出更多火花,對於「超脫」的提前掉隊,表示出了更多扼腕。

    人人都在討論著,「超脫」點映之後的成績表現多麼多麼遺憾,「超脫」成為了藍禮第一部沒有能夠創造奇蹟的作品多麼多麼失望,還有萬一「超脫」不幸成為了藍禮職業生涯不受歡迎的重要轉折點又多麼多麼的扼腕……以至於現在就開始擔心「地心引力」的口碑和票房了。

    不過是一部作品的起伏,媒體記者和業內人士卻是為藍禮操碎了心,側面也可以看得出來,這名演員現在在好萊塢業內的強大影響力,遠遠超出了想像。

    2012年,對於藍禮來說,確實是非常魔幻的一年。

    儘管「超脫」的表現遠遠低於預期,甚至是令人大失所望的;但年終總結的時候,卻沒有人能夠忽略藍禮的存在,這也成為了藍禮登頂好萊塢的重要年份。

    首先是音樂市場的崛起。

    雖然藍禮一再強調,他是一名演員,而不是一名歌手,但站在年末回顧全年的音樂發展脈絡,卻沒有人能夠忽略「堂吉訶德」所創造的記錄,也沒有人能夠忽略藍禮在音樂市場留下的足跡。

    年初的格萊美頒獎典禮之上,「堂吉訶德」勇奪三座留聲機獎盃,書寫了另外黑馬奇蹟。

    「一個人的演唱會」,創造了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的一系列售票記錄以及上座記錄;隨後十一工作室發行了演唱會的dvd,銷量再次書寫傳奇,超過了麥當娜、碧昂斯以及布魯諾-馬爾斯等一系列歌手,成為了年終演唱會dvd銷量冠軍。

    「今日秀」的表演舞台,從收視人數到話題效應,再到社交網絡之上的連鎖反應,一路連綿到了之後的冰桶挑戰之上,成為了年度最值得關注的重要事件之一,並且將音樂與生活完美地結合起來,深深地迎向了無數人,書寫了公益歌曲的全新記錄。

    所有的所有都集中體現在了年終銷量排行榜之上,誰都沒有想到,「藍禮-霍爾」的名字居然會出現在這一份榜單之上。

    2012年的北美專輯年終銷量榜單之上,阿黛爾的「21」成功蟬聯了總冠軍,在全年之中再次賣出了四百八十萬張,發行之後的總銷量已經突破了一千萬張,連續第二年笑傲群雄。

    緊隨其後的是泰勒-斯威夫特,個人全新專輯「紅」足足銷售了三百二十一萬張,再次證明了自己新生代人氣第一人的稱號,年終排名亞軍。

    排名第三的就是年度最大黑馬專輯「堂吉訶德」,這張民謠專輯迸發出了難以置信的光芒,全年摧枯拉朽地賣出了三百零五萬張,彪悍地超過了一系列人氣歌手,在年終榜單之上強勢躋身前三強,表現之出彩已經讓人瞠目結舌了。

    當今的全球音樂市場都處於一片低迷狀態中,今年整個北美市場,全年銷量超過兩百萬的專輯只有區區四張而已除了上述三張專輯之外,還有一張則是布魯諾-馬爾斯在年末發行的個人第二張專輯「火星點唱機(unorthodox-jukebox)」。

    現在,「堂吉訶德」不僅佔據了一席之地,而且還更進一步地突破了三百萬,如此成績,僅僅只是「駭人聽聞」都不足以形容人們的驚訝和震撼了。這一組銷量數據就可以看到這張專輯在北美市場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甚至遠遠超出了想像。

    在年終銷量排行榜之上,「21」、「紅」、「堂吉訶德」、「火星點唱機」分別排列前四名,而後銷量超過一百萬的就比較多了,足足還有十二張專輯達到了如此成績,包括了粉紅佳人(p!nk)、樂趣樂隊(fun.)、蕾哈娜、威肯(the-eeknd)、夢龍樂隊(imagine-gragons)、魔力紅樂隊等等。

    在這之中,年度最大事件無疑是民謠崛起。

    由「堂吉訶德」這一張專輯掀起的民謠風潮正在席捲整個北美地區,方方面面地讓人們看到了截然不同的全面影響。

    年終榜單之上,蒙福之子樂隊、旅客樂隊(passenger)、獸人樂隊(of-monste-and-men)等三支樂隊都順利地躋身了前三十名,其中蒙福之子樂隊的成績最好,銷量突破百萬張;而另外兩支樂隊的銷量也紛紛突破了五十萬張,成績斐然。

    如此聲勢,超過了當年諾拉-瓊斯所帶來的爵士復古狂潮,真正地全面迎來了民謠的復甦。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堂吉訶德」這張專輯對於美國文化的強大衝擊了。

    這無疑是一個奇妙的現象,一方面,人們正在扼腕「超脫」的失敗,似乎成為了藍禮事業上升勢頭觸礁的直接表現;但另一方面,人們卻意識到,2012年方方面面都可以感受到來自藍禮的影響,如此矛盾,如此衝突,卻又如此有趣。

    音樂市場的唱片銷量統計僅僅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單曲銷量統計榜單之上更是呈現出了一派繁榮的全新景象;而在這之外,電影領域、慈善領域所引起的廣泛波瀾,更是讓人們深深地感受到了「藍禮-霍爾」這個名字所帶來的社會現實意義。

    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這無疑都是藍禮全面崛起的一年,年末的一部「超脫」,似乎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礁石而已,就連「人物」雜誌和「時代」週刊在年終總結的時候,都毫不猶豫地提到了藍禮,成為了這個黃金年份的最佳註腳。

    顯然,這就是屬於藍禮的一年。
V123210 發表於 2018-5-9 20:11
大戲骨 1108 黃金年份

    站在年末的節點之上,2012年無疑是屬於藍禮的一年。對於這一點,沒有人可以否認。

    先是在專輯的北美年終銷量排行榜之上,「堂吉訶德」高居第三名;而後是北美的單曲年終銷量排行榜之上,藍禮再次成為了不容忽視的一員。

    今年,北美銷量突破六百萬的單曲足足有四首。

    苟提耶的「最熟悉的陌生人(sebody-that-i-used-to-kno)」成功登頂年終銷量冠軍;卡莉-蕾-吉普森的「有空電我(call-me-maybe)」則以微弱的劣勢屈居年度亞軍。

    位居第三的赫然是「克里奧帕特拉」,來自藍禮,這首創造了無數記錄的單曲,其中最有趣的一項就是,從未登頂公告牌冠軍的單曲之中,銷量最高的一首作品,以民謠的曲風,劍走偏鋒地書寫了屬於自己的奇蹟。

    最後,樂趣樂隊的「花樣年華(e-are-young)」則成為了年度另外一匹黑馬,加入了六百萬銷量的行列,高居年度第四名。

    除了「有空電我」是流行曲風之外,其他三首歌的風格類型都非常怪異,「最熟悉的陌生人」和「花樣年華」都是另類搖滾,而「克里奧帕特拉」則是民謠,這都是漸漸被市場淘汰的曲風,卻在2012年爆發出了難以想像的巨大能量,這也成為了音樂市場的重要啟示錄。

    比起專輯市場的低迷來說,單曲市場一片繁榮,尤其是數字音源的強勢崛起之後,銷量數字開始節節攀升,在2012年的年內銷量突破四百萬的單曲足足還有七首。

    包括了蕾哈娜的「找到愛(e-found-love)」、lmfao的「知道我性/感(sexy-and-i-kno-it)」和「派對搖滾(party-rok-anthem)」。

    還包括了樂趣樂隊的「某些夜晚(se-nights)」、福斯特樂隊的「時髦鞋子(pumped-up-kiks)」、妮基-米娜的「星際船(stahips)」,以及藍禮的「又一道光」。

    前前後後,一共十一首單曲的年內銷量都突破了四百萬,成績斐然。

    而在這之中,lmfao的舞曲、樂趣樂隊的獨立搖滾、藍禮的民謠各自佔據了兩個席位,這也成為了今年音樂市場重要的一個主旋律。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美單曲年終銷量排行榜的前五十名之中,藍禮一個人就佔據了五個席位,分別是「克里奧帕特拉」、「又一道光」、「野獸」、「堅信不疑」以及「你的骨頭」,其中四首單曲都來自「堂吉訶德」這張專輯。

    如此表現,輕輕鬆鬆地笑傲群雄,超過了其他所有歌手,成為了單曲榜單的最大贏家。

    另外,「說你不會放棄」和「奧菲莉亞」也躋身前一百名,分別位列第五十一、第八十八。

    「堂吉訶德」這張專輯讓人聯想起了去年的「21」,這兩張專輯的影響力都方方面面地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層面,並且帶來了一系列連綿不絕的餘韻;而且,相較於「21」來說,作為民謠曲風的「堂吉訶德」,顯然對於市場的啟示更加重要。

    在這之後,民謠、獨立搖滾、爵士等冷門音樂類型都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北美音樂市場一步一步地重新煥發出了全新生命力,對於藝術創作來說,這無疑是好事。

    順帶一提,喬治-斯蘭德再次炙手可熱起來,重出江湖,煥發第二春。

    不過,這一次,喬治更加挑剔也更加專注起來,他不是為了打造出另外一個賺錢機器,又或者是另外一個藍禮-霍爾,而是聯手十一工作室,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地打造更多優秀的音樂,希望能夠在獨立音樂人之中挖掘出更多的寶藏。

    音樂市場的崛起,這是一大景象,但比起電影市場的橫掃來說,卻有些小巫見大巫了。歸根結底,藍禮還是一名演員。

    關於藍禮在頒獎典禮的豐功偉績已經無需贅言,但繼去年之後,藍禮連續第二年出現在了年終票房統計榜單之上。

    去年,「速度與激/情5」高居北美年終票房排行榜第三、全球年終票房排行榜第四,這是藍禮的第一次閃亮登場,初步證明了自己的商業價值。不過,卻是以配角的身份。

    今年,「明日邊緣」作為藍禮個人主演的第一部正式商業電影,更進一步取得了輝煌。

    北美年終票房排行榜之上,「復仇者聯盟」以創造歷史的六億兩千三百萬勇奪冠軍,再次讓人看到了北美電影市場的全新潛力,在詹姆斯-卡梅隆的兩部作品之外,現在又具備了另外一個票房巨鱷。

    隨後,高居亞軍的赫然是豪取五億五千萬美元票房的「明日邊緣」!

    即使比起「復仇者聯盟」來說,「明日邊緣」的聲勢也毫不遜色。從投資成本和收益回報的比例來看,「明日邊緣」無疑是佔據上風的。

    不僅因為「復仇者聯盟」的投資高達兩億兩千萬,更不要說宣傳費用的豪爽手筆了;還因為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等一系列作品的鋪墊,這都是票房大爆的重要步驟。而「明日邊緣」則是一部光桿司令。

    再一次地,藍禮證明了自己的商業價值,當仁不讓地成為了新一代的票房扛鼎之人的有力候補,看看華納兄弟對於「地心引力」的態度,就可以窺探出好萊塢的態度了。

    「復仇者聯盟」和「明日邊緣」兩隻怪獸在票房市場上摧枯拉朽地展現出了強大實力,在這之外,「黑暗騎士崛起」和「飢餓遊戲」兩部作品的北美票房也雙雙突破四億,高居年終榜單的第三名和第四名,這又是額外的驚喜。

    足足四部作品的年終票房突破四億,這無疑是北美市場的全新高度。而在這之中,兩部是漫畫改編作品,一部是青少年改編作品,一部是科幻改編作品共同點就在於,沒有一部是原創作品!

    和「堂吉訶德」對音樂市場的衝擊一樣,北美電影市場的格局架構也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順帶一提,在今年的年終票房排行榜之上,原創作品的最好成績是皮克斯的動畫片「勇敢傳說」,北美收穫兩億三千七百萬美元,位居年終第九。

    一方面,原創故事果然還是要看皮克斯;另一方面,原創作品的吸金能力遠遠遜色於改編作品,而且現在整個市場進入了快餐時代之後,創意力開始大量枯竭,這也直接導致了後來的一系列變革:

    比如說,迪士尼開始把自己的經典動畫全部真人化;比如說,青少年改編電影猶如雨後春筍一般,滿眼都是;再比如說,以前的經典電影,續集都紛紛重新啟動,「異形」系列、「奪寶奇兵」系列、「星球大戰」系列。

    由此可見,人們之所以將2012年稱為新世紀的轉折年份,不是沒有理由的。而在這之中,藍禮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無形之中,在史冊之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北美年終票房排行榜前十名的剩下六個席位,分別屬於「007:大戰天幕危機」、「霍比特人」、「暮光之城:破曉(下)」、「超凡蜘蛛俠」、「勇敢傳說」、「泰迪熊」。

    在這之中,「泰迪熊」成為了年度票房黑馬,以低/俗喜劇的類型,強勢席捲了兩億美元的票房,甚至超過了當年的「宿醉」,這也使得電影的導演兼製作人塞思-麥克法蘭(seth-mafarlane)一夕爆紅,順勢就成為了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的主持人。

    而最令人失望的無疑是「霍比特人」和「超凡蜘蛛俠」,這兩部作品都在萬眾期待之下,遠遠沒有能夠達到預期。前者的北美三億票房倒是不錯,但口碑卻一塌糊塗;後者的票房和口碑都遠遠低於期待,索尼影業開始緊張起來了。

    另外,「黑暗騎士崛起」遺憾地遭遇了影院的槍擊事件,嚴重影響了後續票房的展開,沒有能夠創造歷史記錄,這是一個不可控制的因素,令人扼腕,最終電影的口碑和票房都沒有能夠超過前作,這也是年度事件之一。

    至於全球年終票房排行榜,則呈現出了相似卻又不同的格局。

    整體而言,世界電影市場的變化還是相對遲緩一些,好萊塢的商業大片依舊能夠輕鬆地收割票房,好萊塢的產業變動,往往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折射到世界其他市場之上。

    今年,「復仇者聯盟」毫無疑問地以十五億美元的總票房登頂全球年終冠軍;而「明日邊緣」也以十一億八千萬美元的全球票房數據,險勝後續競爭對手,繼北美之後,也同樣拿下了全球年終亞軍。

    「007:大戰天幕危機」憑藉著五十週年的紀念日,在全球範圍內席捲十一億美元,以有限的差距落後於「明日邊緣」,佔據第四名。

    隨後,「黑暗騎士崛起」、「霍比特人」、「冰川世紀4」、「暮光之城:破曉(下)」、「超凡蜘蛛俠」、「馬達加斯加3」、「飢餓遊戲」分別佔據了年終前十名的剩餘席位。

    與北美榜單比較起來,「勇敢傳說」和「泰迪熊」出局,「飢餓遊戲」名次大幅度下滑,這都是帶有明顯美國本土標籤的作品,海外票房表現回落也是正常範圍;而「冰川世紀4」、「馬達加斯加3」這兩部動畫片的續集成功殺入年終十強,則再一次證明了,續集效應對於商業電影來說還是適用的。

    瀏覽年終票房榜單就可以發現,「明日邊緣」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年度最大驚喜,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全球席捲了十一億的票房數據,著實太過出彩。

    從音樂到電影,這一年的藍禮確實創造了屬於奇蹟,但真正讓人們側目的,卻不是這些銷量數據和票房數據,而是來自於藍禮的社會影響力!
V123210 發表於 2018-5-9 20:11
大戲骨 1109 年度人物

    2012年北美年終專輯銷量排行榜,季軍。

    2012年北美年終單曲銷量排行榜,季軍。

    2012年北美年終電影票房排行榜,亞軍。

    2012年全球年終電影票房排行榜,亞軍。

    以上,這就是藍禮今年的成績單,著實太過亮眼,以至於讓人驚嘆連連,不需要語言,也不需要點綴,僅僅只是數據的羅列就足以讓所有的修飾辭藻都黯然失色起來,毫無疑問,這就是屬於藍禮的年份,黃金年份!

    一張專輯和一部電影,藍禮在娛樂產業之中深深地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烙印,並且更進一步地撼動了北美音樂市場的產業構成,在史冊之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對於任何一位公眾人物來說,這都是值得銘記的輝煌。

    無數人窮其一生都在苦苦追逐著如此輝煌,卻無法得償所願,而藍禮卻在自己二十三歲的時候就已經做到了。

    這讓人不由聯想到了那些年少成名的巨星們。

    憑藉著「小鬼當家」紅遍全球的麥考利-卡爾金,隨後就陷入了酗酒和/毒/品的漩渦之中,短短不過三、四年的時間就泯然於眾人;而憑藉著一曲「寶貝(baby)」成為千萬少女偶像的賈斯汀-比伯,現在正在飽受著情緒失控、肆意酗酒、暴力行為的困擾,漸漸成為了美國人最討厭的藝人之一。

    這就是名利場,無處不在的關注將所有一切都放大,然後視線和頭腦漸漸開始模糊起來,事情也漸漸開始失去控制。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重新找回自己,再次回到正確的軌道之上;而大部分人則徹底迷失自我,最後就這樣消失在公眾視線之中。更糟糕的是,可能就這樣終結自己的生命。

    但,藍禮卻不同。

    人們之所以將2012年稱為屬於藍禮的黃金年份,最難得的部分就在於,不是那些銷量數字和票房數據,而是「藍禮-霍爾」這個名字所代表的強大社會影響力!積極正面的影響力!

    縱覽全年,最重要的年度關鍵詞,不是冰桶挑戰,不是「復仇者聯盟」,不是影院槍擊案件,不是「21」,不是影史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帝,甚至不是貝拉克-*****連任總統,而是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曾幾何時,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名詞,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就連聽都沒有聽說過;但經歷過今年的起起伏伏之後,這卻成為了一項人盡皆知的罕見病症,並且引發了真正的連鎖效應。

    從年初的「一個人的演唱會」開始,到格萊美頒獎典禮的特別感言,而後是「今日秀」的一次炒作,最後到橫掃整個夏天的冰桶挑戰,關於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新聞鋪天蓋地、沸沸揚揚。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慈善活動,真正地讓人們重新認識了一項罕見病症,也真正地讓人們開始關注那些飽受罕見病症折磨的病患們,更重要的是,通過海瑟-克羅斯基金會,真正地將影響力轉變成為了實質性的工作,實打實地推進了科學的研究和病症的鑽研。

    在慈善活動的漫長歷史上,這是開天闢地的頭一遭,一方面,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慈善活動的看法,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另一方面,徹底改變了研究人員以及慈善家的看法,重新意識到了社交網絡的強大力量。

    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具有普世意義。

    相關活動的影響力到底多麼深遠、多麼強勁、多麼深刻,可以通過一連串數據清晰明了地呈現出來:

    推特的年終話題排行榜之上,冰桶挑戰高居第一,「今日秀」的表演舞台高居第三,海瑟-克羅斯基金會則位居第七。前十名之中牢牢佔據了三個位置,另外,「堂吉訶德」的話題也佔據了第十三名。

    照片牆之上,年度點贊數最高的一張照片,歸屬於藍禮-霍爾。雖然新建賬號之後,藍禮一共就發佈了三張照片,但他參加冰桶挑戰的那一張照片卻足足收穫了一千零三十萬的點贊數,創造了歷史

    這是照片牆有史以來第一張點贊數突破七百萬的照片;當然,同時也是第一張點贊數突破一千萬的照片。

    在這之外,臉書、油管和谷歌的排行榜單之上,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以及海瑟-克羅斯基金會的話題也都高居前列,方方面面地讓人感受到了相關話題的全面火爆。

    另外,「又一道光」這首單曲,作為海瑟-克羅斯基金會的官方主題曲,發行僅僅半年時間,沒有打榜、沒有派台、沒有宣傳,同樣,也沒有音樂錄影帶,卻足足賣出了四百二十一萬的數字音源,在年終排行榜之上,高居第十一名。

    同時,「說你不會放棄」這首單曲,整體影響力稍顯遜色,全年依舊在北美收穫了一百六十九萬的下載量,年終排名第五十一名;不過,這首單曲在歐洲的影響力和後勁都更加出色,spotify的試聽量遠遠超過了「又一道光」,成功躋身了英國、德國、法國、瑞典等多個國家地區的年終榜單前二十名。

    當然,所有的所有,最後全部都落腳於海瑟-克羅斯基金會之上。

    通過一系列活動,基金會足足募集了三億美元的善款,創造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歷史記錄,甚至引來了官方的調查和監控但這是好事,這是對相關活動巨大成功的側面認可,毋庸置疑地讓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成為了年度焦點。

    通過這一筆善款,海瑟-克羅斯基金會不僅可以改善許多病患的生活以及相關公共設施,而且還可以直接投入病症的研究,推動科研的腳步,真正地有效完成治療。

    藍禮-霍爾,這位年輕的演員,通過自己的強大社會影響力,完成了一件偉大的工作,真正地詮釋了公眾人物的職責和義務,以自己的方式回饋著社會,並且有效地影響著社會。不僅僅是在美國,影響力甚至離開了北美大陸,朝著世界其他地區延伸。

    如此影響,脫離了演員和歌手身份的束縛,更進一步地賦予了藍禮社會公眾人物的身份,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變革,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面。這不是一張專輯或者一部電影就能夠代表的成功,也不是一名演員或者一位歌手所能夠達到的高度。

    於是,各大媒體、各大機構進行年終總結的時候,藍禮都成為了不容忽視的重要一員。

    權威雜誌「人物」週刊,每一年都會推出一系列榜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年度最性/感男士的稱號,每一位榮登如此名號的男士都在全球範圍內具有無與倫比的強大影響力,布拉德-皮特、約翰尼-德普和喬治-克魯尼是僅有的三位兩次榮膺稱號的演員。

    今年,「人物」週刊第一次將稱號頭銜授予了藍禮-霍爾,並且在一句話評語之中如此表示,「俊朗,紳士,幽默,低調,卻光芒萬丈。更重要的是,他還擁有一顆充滿熱情和善良的勇敢之心。有人可以拒絕藍禮-霍爾嗎?」

    如果說,「人物」週刊的評選更加具有娛樂效果,那麼「時代」週刊的評選就是真正具有社會意義的嚴肅評選了。

    每一年,「時代」週刊都會評選出一位年度風雲人物,可能是一個人、一群人或者是一個名詞,著重強調強大而深遠的影響力,全球矚目,儼然已經成為了雜誌的標誌性品牌。

    今年,年度風雲人物的稱號授予了剛剛完成了總統連任的貝拉克-*****,理由是美國正處於巨大的文化以及人口構成變化之中,而總統既是這些變化的象徵,也是它們的幕後推動力量。

    另外,「時代」週刊還會評選出一個「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面向所有公眾人物,強調他們對社會、對世界的重要意義,其中也包括了藝人。不過,藝人的影響力更多還是侷限在娛樂產業之中,榜單之中的入圍人數和名次都普遍不高。

    這一次的榜單評選之中,藍禮-霍爾的名字赫然出現在了榜單之中,並且高居第十四位。

    這一排名,著實太高,遠遠超出了想像,一舉超過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巴裡-梅耶、羅伯特-艾格(robert-iger)、喬治-克魯尼、哈維-韋恩斯坦等榜單之上的常客,一躍成為了好萊塢娛樂產業之中排名最高的公眾人物。

    換而言之,藍禮就是當今好萊塢權勢排行榜之上高居第一名的人物隨後「福布斯」公佈的好萊塢權勢榜也證實了這一點,觀點與「時代」週刊不謀而合。

    十四名,這不僅是好萊塢公眾人物的最高排名,同時也是全球所有娛樂產業從業人士的最高排名。

    「時代」週刊的評語是如此評價的:

    「作為一名藝術家,藍禮-霍爾正在證明自己的才華橫溢,倫敦西區和百老匯的重新煥發新春,他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作為一名社會輿論領袖,藍禮-霍爾也正在證明自己的深遠影響力,僅僅憑藉著一人之力,就成功推動了醫學的進步和教育的變革,這對於任何一名公眾人物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

    現在還有懸念嗎?

    2012年就是屬於藍禮的年份,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年度人物!
V123210 發表於 2018-5-9 20:11
1110 世外桃源

    當人們提起2012年的時候,可以用無數種方式來稱讚藍禮的成就和輝煌,還可以用源源不斷的話題來裝點藍禮這充實而起伏的一年,從年初到年末,「藍禮-霍爾」這個名字著實意味著太多太多。

    正是因為如此,「超脫」早早地在頒獎季之中掉隊,人們也越發扼腕起來,缺少了藍禮的頒獎季,似乎總是不夠完整,而缺席了頒獎季的藍禮的2012年,似乎總是帶有遺憾。伴隨著時間的推進,頒獎季作品越來越多,熱潮漸起,而無人問津的「超脫」也就慢慢地被遺忘在了腦後。

    即使缺席了頒獎季,即使缺席了年末熱潮,依舊能夠成為熱議焦點,似乎除了藍禮也找不到第二人了。

    北美大陸正在想念藍禮,希望他能夠加入這場年末狂歡之中;而當事人卻留在了英國的薩裡攝影基地,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地投入「地心引力」的拍攝之中。

    對於藍禮來說,現在最重要的首要任務就是「地心引力」,也只有「地心引力」。他認為,這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作為一個普通人,即使兩世為人,但藍禮依舊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普通人。

    面對記者的閃光燈狂潮時,他會激動,卻也會害怕;面對粉絲的歡呼和吶喊,他會亢奮,也會忘乎所以;置身於鎂光燈和聚光燈的關注之下,他會得意,甚至會迷茫而困惑,就好像……就好像自己擁有了全世界,然後就可以為所欲為,漸漸就迷失了自己。

    名利場的魔力,對每一個人都是有效的,藍禮也不例外。他也需要經歷過山車一般的起起伏伏,也需要經受生活在顯微鏡之下的考驗,還需要承受迷失在無數追捧之中的茫然和困頓,最後,重新找回自己。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柏林電影節登頂的時刻,藍禮真正感受到了純粹的喜悅,登頂世界巔峰的喜悅,甚至是擁有全世界的瘋狂和幸福,但海瑟-克羅斯的離開,卻讓他冷靜了下來,漂浮在半空中的雙腳重新踩在了地面之上,腳踏實地地繼續追逐自己的夢想。

    儘管如此,2012年對於藍禮來說,還是太過瘋狂了,如果現在置身於好萊塢,藍禮相信以及確信,所有的讚譽和讚美都會如同潮湧。

    似乎只要一個視線,他就可以擁有別人夢寐以求的所有一切,美女、金錢、名譽、關注、權力……等等等等;似乎只要一個響指,他就可以輕易地決定他人的命運,站在金字塔的塔尖,俯瞰眾生。

    那是所有人都渴望擁有的生活。藍禮也不例外,他不會否認,也沒有必要否認,即使兩世為人,他依舊是一個凡人,擁有渴望擁有欲/望的凡人。

    如果事情就這樣發展下去,那麼他也可能就像「仲永」一般,漸漸迷失在好萊塢的五光十色之中,漸漸遺忘了自己的初衷和堅持,漸漸磨平了棱角,開始變成好萊塢流水線之上的又一個精緻商品。

    糟糕的是遺忘了自己的夢想,更糟糕的是,喬治和伊麗莎白的擔憂終將成真,他還是成為了他們最鄙視最排斥最不屑的模樣。

    好萊塢歷史上,這樣的「仲永」著實太多太多,不會缺少他一個。

    但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地心引力」。

    前所未有地,藍禮是如此感謝阿方索-卡隆的堅持和執著,沒有讓自己錯過「地心引力」。

    是這部作品提醒了藍禮,這一段人生到底是怎麼開始的;也是這部作品提醒了藍禮,這一段旅程之所以如此精彩的原因;還是這部作品提醒了藍禮,他的熱情和喜悅到底來源於什麼;更是這部作品讓過熱的大腦冷靜下來,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地投入表演之中。

    名利場的那些待遇和追捧十分美好,無比美好,甚至可以說是完美無缺的;但如果說,全世界還有什麼能夠更上一層樓的話,那就是表演了。

    停駐在「地心引力」劇組的日子,沒有鎂光燈,沒有歡呼聲,也沒有羨慕的視線和洶湧的人潮,似乎無比冷清,但在這裡的每一天,藍禮都可以清晰準確地感受到自己,一切都如此真實,也如此美好,真真切切的實感讓人心安。

    也許,骨子裡,他就是一個瘋子;但老實說,他十分享受這樣的頭銜,如果作為瘋子可以徹底放開束縛,享受純粹的自由,那麼他更加樂意成為一個瘋子。

    「地心引力」的拍攝工作,始終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整個劇組都漸入佳境,魯妮-瑪拉的所有戲份都已經完成了拍攝;不僅如此,就連藍禮的戲份也快速推進,原本還以為至少需要三個月到四個月才能完成拍攝,現在兩個月都還不到,就已經進入了最後一個階段的拍攝。

    按照如此進度的話,在一月中旬之前,劇組就可以宣佈殺青了。

    用藍禮的話語來說就是,「嘿,艾曼努爾,也許你還是能夠趕上頒獎季熱潮的。」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個玩笑話,藍禮總是喜歡開艾曼努爾的玩笑,因為艾曼努爾每一次都想要反駁,卻總是不知道應該反駁,那種尷尬生澀的侷促模樣,總是可以讓人不由莞爾,就連阿方索也不給面子地,每一次都歡快大笑。

    在進入「地心引力」劇組之前,艾曼努爾與泰倫斯-馬力克合作完成了「通往仙境」這部作品,目前也進入了頒獎季的爭奪之中,艾曼努爾有希望繼去年的「生命之樹」之後,再次入圍最佳攝影獎的爭奪。

    所以藍禮才會如此調侃。

    聽到玩笑之後,艾曼努爾卻是一本正經地嚴肅臉,認真地出聲反駁,「怎麼,難道是你自己想要趕上金球獎,所以這才拿我當藉口嗎?」

    本來,艾曼努爾是在暗示「超脫」這部作品的,結果藍禮卻攤開了雙手,落落大方地說道,「如果可以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我可以用得上一次金球獎提名。」反諷的語氣,是在自嘲「超脫」已經無緣頒獎季了;而大方的神態,則是在表示對頒獎季的坦然。

    艾曼努爾一下就被噎住了,氣鼓鼓地鼓起了腮幫子,眉頭緊鎖,卻又想不出反駁的話語,再次落於下風,結果就是周圍所有工作人員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來。

    艾曼努爾也知道藍禮是在開玩笑,只是每一次都反擊不了,他也是無可奈何。

    進入最後階段的拍攝,幾乎每一場戲都是重點,幾乎每一場戲都是難點,飽滿的情緒和細膩的情感將每一個鏡頭都塞得滿滿噹噹,沒有喘息空間,也沒有偷懶餘地,整個劇組都必須完全緊繃起來,不允許任何的偏差,並且將如此狀態一直維持到殺青的那一天為止。

    所以,藍禮和艾曼努爾之間的小幽默,也就成為了緊繃氣氛之中為數不多的輕鬆時刻了。

    整個「地心引力」劇組都進入了全神貫注的高速運轉狀態,有時候,一整天需要連軸工作十六個小時,這還僅僅只是演員的工作部分,結束拍攝之後,收拾道具、劇組會議還需要花費時間,就連睡覺的時間都無比寶貴了,自然沒有時間關心那些場外的話題了。

    對於他們來說,那些八卦、那些焦點、那些關注、那些沸沸揚揚的年終盤點,其實都沒有任何意義,他們根本沒有時間關注和討論。無形之中,薩裡攝影基地就彷彿真正地進入了太空一般,徹底隔絕了外場影響,心無旁騖地投入工作之中。

    藍禮更是如此。比起「年度人物」的輝煌來說,比如「超脫」缺席頒獎季的遺憾來說,他還是更加享受「地心引力」的拍攝工作,準確來說,應該是瑞恩-斯通的表演工作。

    經過這段時間緊鑼密鼓的繁忙工作,劇組現在的拍攝進程已經來到了劇本之上的最後一個轉折點。

    艾利克斯-科沃斯基徹底失聯之後,瑞恩-斯通穿過氣閘,進入了空間站,但空間站之中的大火卻讓她不得不逃離至聯盟號飛船之上。隨後,瑞恩再次發現,飛船與空間站之間還連著電纜線,無法離開,無奈之下,他只能親自出艙解決問題。

    好不容易成功了,卻在二次逃生之前,衛星碎片環繞了地球一週之後,再次撞到了俄羅斯空間站之上,經歷了一番天翻地覆的顛簸之後,好不容易地,瑞恩將聯盟號飛船調整到了天宮一號的方向,試圖再次求生。

    但,瑞恩卻猛然發現,飛船推進器已經沒有燃料了。在太空之中,沒有燃料,這就意味著沒有了推動力,所有的手段和措施都徹底失去了意義,嘗試過各式各樣的手段之後,瑞恩已經徹底束手無策。

    他意識到,苦苦掙扎的最後,他終究還是再次被困在了太空之中,孑然一身、孤獨無助;兜兜轉轉的結局,他還是再次回到了所謂的原點,就好像艾利克斯一樣,被困在狹窄悶熱的宇航服之中,無法動彈,只能靜靜地等待著氧氣的耗盡,最後變成一團太空垃圾。

    現實狠狠地擊中了瑞恩,徹底切斷了所有可能,絕望之中,他選擇了放棄。

    接下來這場戲,拍攝的就是瑞恩嘗試過所有方式之後,一點一點陷入絕望,最後鬆開了雙手,放棄了抵抗,選擇了放棄。在恍惚之中,他出現了幻覺,看到了艾利克斯的影像,然後重新恢復了意識、喚醒了信心,再次嘗試求生。

    無疑,這場戲是整部電影的又一個核心,從生機切斷到自動防守,再到重新煥發生機,整個心態的轉變就是生命意義的昇華,對於電影來說至關重要。

    為了拍攝好這場戲,藍禮、魯妮和阿方索聚集在一起,反反覆覆地推敲琢磨過許多次,確保了每一個細節的打磨和勾勒,並且最後由藍禮自己完成組織消化,加入屬於他的理解,賦予瑞恩、賦予這個故事靈魂。

    現在,終於到了正式上場的時刻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會員

本版積分規則

mk2258

LV:9 元老

追蹤
  • 1120

    主題

  • 100531

    回文

  • 43

    粉絲